2019-11-28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搜尋
類固醇
共找到
1115
筆 文章
-
-
2019-11-28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牙醫罹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行停藥 手關節變形不能再治病
擁有醫療專業背景,不見得就一定是個好病人,一名四十多歲牙科醫師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僵硬疼痛,幫病人看牙時,動作變得不靈活。確診後,必須服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藥物,但他因擔心副作用而自行中斷用藥,沒想到,拖了一兩年,手關節扭曲變形,再也無法執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張棋楨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體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免疫系統異常,反過來「攻擊」關節處,導致手指關節、手掌關節、手腕關節發炎疼痛。據統計,全國約有12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三至四倍。疾病初期症狀為對稱性的關節疼痛、僵硬,有些人以為是疲勞痠痛、關節扭拉傷,而接受推拿按摩,以致症狀更嚴重。如未能把握發病後的一兩年黃金治療期,可能關節變形,造成永久傷害。傳統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為止痛消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但副作用較高,以致不少患者自行停藥,或是嘗試其他偏方。張棋楨說,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越來越多,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依照健保規定,確診後必須持續接受傳統口服藥物治療,五六成使用傳統藥物,就能獲得不錯的療效。如病情嚴重,即能申請生物製劑給付,只要遵從醫囑持續用藥,病情就能獲得良好控制。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製劑約有七種,可分為口服、針劑,而針劑又有不同類型,一周一針、兩周一針,甚至一個月打一針,醫師依據不同的作用機轉與患者個別情況選擇使用,也有生物製劑可單獨施打,無須搭配抗風濕藥物,減少過敏、肝臟功能低下等副作用,提高患者接受意願。「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同人體溫度計」張棋楨說,最近早晚溫差大,許多病患關節疼痛惡化,病情不穩定,回診人數明顯增加,建議病友務必規律用藥,可以多泡熱水澡、使用電毯,透過熱敷來舒緩疼痛不適。
-
2019-11-27 科別.消化系統
腹痛腹瀉以為是腸躁症?當心罹「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屬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症狀為慢性、反覆性的腸道發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王俊偉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確,但可能與數種因素有關,第一是基因遺傳,第二是免疫系統失調,第三是腸道共生菌失衡,導致腸道黏膜持續發炎;另外,飲食、壓力等環境因素亦可能產生影響。據統計,相較於歐美地區,台灣潰瘍性結腸炎案例較少,但可能由於飲食西化(高油、高糖)的改變、抗生素的使用,造成盛行率和發生率逐年攀升。目前台灣平均每10萬人就有12人被診斷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每年新增案例約350人左右。潰瘍性結腸炎好發在哪些族群?王俊偉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有兩大好發年齡高峰,最常見好發於20歲左右,第二個高峰在50~60歲左右,性別上男性患者比例會稍多一些。愈年輕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愈困難,診斷也較不易,不少患者在發現時已有併發症產生。故若身上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至專科就診。 王俊偉醫師分享,有位令他印象深刻的55歲男性患者,確診前曾因反覆腹瀉問題困擾多年,因工作上需長時間開車,多年來僅靠自行服用成藥及朋友介紹的偏方來緩解症狀,但腹瀉程度隨著時間愈來愈嚴重,甚至影響到行車安全,有好幾次因急著找廁所而差點發生意外。後來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整段大腸潰瘍發炎嚴重,經腸黏膜切片檢查後確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依「達標治療(Treat-to-target)」的原則,使用傳統藥物合併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症狀已大幅改善,也能放心回到工作崗位。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症狀有哪些?該如何診斷?王俊偉醫師解釋,患者最常抱怨會不斷腹瀉,甚至出現嚴重腹痛,因疾病會影響到腸道黏膜,有部分患者會解血便、黏液便,甚至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 這些症狀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症狀類似大腸激躁症、急性腸胃炎,容易與其混淆,單靠臨床症狀較難明確診斷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上需綜合病史、臨床表現、血液和糞便檢驗、影像學檢查以及大腸鏡檢查併組織病理切片結果,來判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治療方式?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標主要著重在抑制急性發炎,降低發炎造成的腸道破壞。對於輕度和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先以口服或浣腸劑型的抗發炎藥物治療,若成效不彰,會根據臨床狀況加上免疫調節劑或口服類固醇治療,口服類固醇的選擇會以腸道局部作用的劑型做短期使用。對於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或急性復發的患者,會以全身作用劑型的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同時治療,若前述藥物無效時,就須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好,可長期控制病情,但礙於藥價昂貴以及健保給付條件較嚴格,目前臨床上符合健保條件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只占一小部分。另外,近年來國內外陸續有大小型臨床試驗使用微菌叢植入治療(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其療效和安全性尚待進一步的證實。王俊偉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為慢性疾病,經過治療後即使症狀改善也不可任意停藥,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應配合醫師視病況調整藥物劑量,長期服藥持續追蹤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日常生活建議培養良好習慣,如飲食作息正常、避免熬夜,讓免疫狀況維持穩定。延誤治療問題多,及早治療很重要延誤治療恐造成患者腸道出血,更甚者會導致嚴重貧血,出現其他腸道相關併發症,如腸阻塞、腸瘻管、腸穿孔等,部分患者可能因併發症需切除部分腸道。潰瘍性結腸炎有時也會伴隨腸道外的症狀,如關節炎、皮疹、虹彩炎、肝臟病變等共病,若能順利控制發炎狀況,這些腸道外症狀也可獲得改善。王俊偉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罹患腸道癌症的風險也遠高於一般人,一旦罹病超過十五年,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攀升至一般人的2倍,通常患者確診發炎性腸道疾病超過十年,都會建議每年定期做大腸鏡追蹤腸道黏膜狀況。潰瘍性結腸炎若能及早控制發炎,多數患者的生活品質皆可與常人無異,及早治療也可減少併發症產生,避免引發不可逆併發症而造成遺憾。潰瘍性結腸炎保養重點王俊偉醫師強調,生活規律很重要,可減少免疫系統絮亂,有助病情的穩定。至於飲食部分,應以均衡飲食為基礎,適當補充水分,因患者腸道較敏感,對某些食物耐受度較低,過於刺激性、油膩或易引起脹氣的食物都要盡量避免。此外,每個患者對食物敏感度、耐受性不同,醫師建議應確實紀錄容易引發胃腸道不適的食物,日後盡量避免攝取。 有些患者因腸道長期發炎已造成貧血,建議可多補充鐵質、葉酸(如動物內臟、貝類和綠色蔬菜);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則有助腸黏膜修復。若有抽菸、喝酒、檳榔等習慣應盡量避免,因為這些習慣不只對腸道有害,對其他器官也會有影響。醫師貼心小提醒王俊偉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初期症狀與腸躁症、腸胃炎類似,但若長期有慢性腹瀉、甚至偶有解血便的情形,務必盡早就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預後才會較佳。潰瘍性結腸炎屬於終身疾病,倘若確診罹病,也請務必配合醫師持續治療,切莫擅自停藥,如此一來才能讓病情穩定,避免併發症產生,也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原文:別信偏方!改善潰瘍性結腸炎,醫師圖文解說 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1-25 科別.腦部.神經
婦人半臉麻痺、流口水 醫:歸為「貝爾氏麻痺症」
一名55歲婦人的左半邊臉突然幾乎無法動彈、嘴角下垂口水直流、眼睛也閉不緊,她以為是中風,趕緊就醫。醫師診斷是屬於顏面神經失調的「貝爾氏麻痺症」經類固醇藥物輔以靜脈營養治療,以及針灸、復健,一個月內已恢復8、9成。醫師說,顏面神經患者只要早期介入,積極治療,再加上注意日常生活保健,恢復機率通常很高。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兩種,中樞型的原因多是腦中風、腦瘤等腦內病灶;周邊型則多是病毒感染造成,如帶狀皰疹感染,可能在耳朵附近合併有皰疹的皮膚表現,其他像是外傷、腦腫瘤、免疫引起的病變,影響到第七對的顱神經(即顏面神經)都可能造成。若經檢查無明顯病因,則會被歸類到「貝爾氏麻痺症」此案例即是。它是一種急性、周邊型、原因不明確的顏面神經麻痺,但現在研究發現也可能和病毒有關。特別好發於季節交替之際,尤其是壓力大、勞累、免疫力低落的人,特別容易發生。此外,孕婦及糖尿病患者發病的危險性也很高。陳惠萱也說,婦人症狀雖與行政院長跟蘇貞昌近日發生的病症類似,都是週邊型,不過蘇貞昌是診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致使顏面神經暫時麻痺,但這位婦人經檢查無明顯病因,則會被歸類到「貝爾氏麻痺症」。她說,「貝爾氏麻症」在治療上,急性期7~10天內,先給予類固醇治療,可合併像是維生素B12等促進末稍神經修復,若有皰疹病毒感染需合併使用抗病毒藥;其次加以一些輔助療法,如針灸、中藥及復健。另外,也可接受靜脈營養的注射,透過點滴注射多重營養素,可幫助修復顏面神經、縮短恢復歷程。陳惠萱呼籲,顏面神經失調患者可做一些簡單適度的臉部按摩,飲食上要注意維生素的攝取,減少食用烤、炸、辣等加速發炎的物質,心情要保持輕鬆愉悅、避免菸酒,以及充足的睡眠都可以幫助身體的修復。 編輯推薦 運動卻讓體重不減反增?2個錯誤習慣陷入惡性循環 一進醫院命就沒了?醫師破解為什麼爸媽不想看病原因
-
2019-11-22 科別.耳鼻喉
常用鼻腔噴霧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專家:僅這種要較小心
台灣氣候潮溼,不少人都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患者常用鼻腔噴霧劑來治療或舒緩鼻炎、鼻塞等症狀,但有人擔心長期使用會不會導致嗅覺喪失?對此,食藥署闢謠專區指出,常見的鼻腔噴霧劑有三種: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鼻噴劑、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又稱為去鼻充血劑)。類固醇鼻噴劑效果佳、副作用小,長期使用不會引起鼻黏膜萎縮或是嗅覺失常。抗組織胺副作用發生機率較低,且藥效作用時間較長, 一天僅需口服 1-2 次。抗組織胺鼻噴劑算是不錯的選擇,但缺點是味道較苦。而常用於舒緩鼻塞的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則要比較注意,長期使用較容易造成反彈性的鼻充血,而若不繼續使用則會一直鼻塞,容易養成依賴性。而無論使用哪一種,都應該遵造醫師指示,不要自行購買使用。另外可能還有些人擔心類固醇的問題,例如常見的水牛肩或月亮臉副作用。台南市安南醫院鼻喉科醫師劉金瑞曾受《聯合報》訪問指出,鼻用類固醇僅局部作用於鼻腔內,安全性高,不太會造成副作用。過敏性鼻炎為過敏體質其中一種表示,常見症狀為眼睛鼻子易癢、呼吸不順暢、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不佳、易疲勞倦怠、熊貓眼…等,除了用藥治療外,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也很重要,例如寢具常換洗、出門空氣不好就要戴口罩。過敏嚴重也最好檢測揪出過敏源,以避開食用致敏食物。
共
3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