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韓國
共找到
984
筆 文章
-
-
2022-02-25 性愛.愛情診療室
《我的男友是媽寶》很奇葩?宅女小紅釣出真實經歷更嚇人!
實境節目《我的男友是媽寶》找來3對情侶,3個男生雖然有著不同的背景,但都是令女生聞風喪膽的媽寶男,讓人瞠目結舌的行徑引起超高話題討論度,看完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但男生如果一輩子都當個離不開媽媽的寶,對另一半而言真是大事不妙啊!媽寶1號,送老媽「女友同款」性感睡衣情侶1節目班底麥特和女友金姆,兩人都住在男方麥特父母家,麥特和媽媽凱莉在同間公司上班,因此母子倆人總是一起開車出門,下班後還會共同尋找放鬆方式,如:按摩、旅行,共處時間比女友金姆還多。麥特母子親密無間,金姆常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最後竟然變成了他們之間的電燈泡。面對這種僵局,麥特也有心想要化解,決定要為女友挑選情人節禮物,但媽寶終究是媽寶,依舊用媽寶思維做事,挑選禮物也要帶上老媽。挑選禮物的過程中,媽媽凱莉提議:「你們之間要多點情趣才好!」於是就將兒子帶進了女性內衣店,然而麥特為了感謝媽媽的提議,竟然把要送女友的性感內衣,也打包了同款送給媽媽,連店員當場都被嚇傻:「我不知媽媽和女友穿同款睡袍是什麼概念?但那樣會出問題吧?」媽寶2號,女友在媽媽眼中是女僕媽寶們的弱點難道都是禮物選擇障礙嗎?來看情侶2男主角麥克,8歲喪父的他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麥克是個模特,也是媽媽心中最帥的兒子。在媽媽麗茲眼中沒有女生能夠配得上他,因此兒子的女友,代名詞可能是女僕,麥克的女友史黛是他心中的理想女友,但在媽媽眼中可不是。麗茲每天除了睡覺前、起床後,都會打電話給寶貝兒子外,連兒子日常飲食都要嚴格控制,史黛與麥克家中不能有含糖製品,也不能有零食,櫥櫃隨時都要接受老媽的突擊檢查,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兒子只有8歲嗎?父母過度關心一般成年人完全無法接受,但麥克欣然接受老媽的「呵護」,甚至在女友生日時,他也邀請老媽幫女友選購禮物。原本女友史黛看中了一副1000美金的耳環,但麗茲卻在旁邊說道:「只是生日禮物要花到1000元?讓老闆拿300元的來看看吧!」女友史黛為了顧全大局,只好忍氣吞聲,改要了一副145美金的手環,此時麗茲自己卻看中了一副225美金的手環,麗茲還喜孜孜地跟店員炫耀:「我真是生了個好兒子」在一旁的史黛瞬間眼神死。媽寶3號,情人節怎麼能少了媽媽?情侶3號沙奇伯來自穆斯林家庭,他跟老媽萊拉關係非常親密,連吃飯都讓媽媽餵,還有沙奇伯的生活日常刮背毛。沙奇伯表示,媽媽是阿富汗人,女友艾蜜莉則來自韓國家庭,在我的文化中,穆斯林男子就要娶穆斯林女子,因此連根艾蜜莉交往,自己隱滿了一年半,才敢告訴媽媽。萊拉同樣對兒子的女友視而不見,兩個女人水火不容,沙奇伯雖然沒有邀老媽一起幫女友挑禮物,但情人節當天,沙奇伯原本安排與女友艾蜜莉先攀岩,再共進晚餐,此時竟然出現「神秘嘉賓」老媽萊拉,艾蜜莉當場氣翻。主次不分的老媽萊拉,攀岩時還跟兒子發出最後通牒:「你要說服她別跟我們一起吃!」當沙奇伯唯唯諾諾的提出,想跟女友單獨晚餐的請求時,老媽萊拉竟然秒噴眼淚的表示:「你選她,不要我了!」彷彿世界末日將至,超強大的演技,讓觀眾白眼翻了365圈。媽寶很奇葩?宅女小紅釣出網友的真實經歷 宅女小紅也在臉書分享對於《我的男友是媽寶》的想法,她表示:「女生真的不要覺得這個男人只是現在未婚沒有家庭,所以比較尊重媽媽,多數習慣甚麼事都問媽媽的人,婚後也一樣會。媽媽早就習慣插手人生,孝不是壞事問題出在順。」 媽寶議題引發很多網友共鳴,一位網友無奈地指出,自己也遇到類似事件,「我婚後和先生回英國,長輩到桃園機場擁抱送機,我們到達英國隔兩天後,長輩沒有事先通知,就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還跟著一起玩懷特島,最後變成蜜月三人行。」 還有網友表示,「我看過婆婆當著自己的面故意餵食老公、按摩給我看,我老公當下還很開心,我直接回婆婆『我做不到』。」 媽寶男真的讓很多女性避而遠之,但也有網友表示,「我自己認識很多女性朋友不準老公是媽寶,但很積極地訓練自己的兒子成為媽寶,然後無時無刻抱怨婆婆的不是,接著看兒子交的女朋友不順眼,這種矛盾心態真的很戲劇化。」※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我的男友是媽寶》很奇葩?宅女小紅釣出網友真實經歷更嚇人!※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2-24 新聞.元氣新聞
新生兒剩15萬...國內婦產3學會擬友善孕產白皮書救生育
台灣生育率雪崩式下滑,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5萬3820人,相較2020年的16萬5249人,減少1萬1429名,再創歷史新低。台灣母胎醫學會、臺灣婦女健康學會、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等日前舉辦少子女化對策論壇,將凝集友善孕產方案共識匯集為白皮書,供行政單位未來政策考量。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表示,生育率下降婦產科醫師最有感,長庚醫院創院45年以來,歷經人口生產數最高至最低,過去全國曾1年43萬名新生兒,到去年整年全台僅15萬新生兒,除醫療外應有其他社會問題待解決。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附醫高危險疑難妊娠暨母胎醫學中心副院長周明明表示,醫學進步下,女性40歲、45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等,多半可以平安順產。但通膨時代薪資難提升,父母皆需外出工作情況下,政府應有良好托育政策及補助。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相較韓國發放結婚基金、住房及生育補助,台灣婚育補助不足,難增加年輕人結婚生子誘因,另也應建立友善職場環境,例如透過減稅等獎勵方式,避免孕婦遭排擠,讓女性願意提早生產,避免到高齡、額外花費不孕症治療。台北長庚婦產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蕭勝文表示,未婚女性流行凍卵,或改養貓、狗寵物,若生產環境友善,應可讓生育率止跌。此外人工生殖法也應解禁,讓想生小孩且有能力者可以生。榜生婦幼診所院長鄭忠政認為,經濟自由、教養自由及友善醫療環境缺一不可。人口學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以生育數據及文化角度剖析,現代男女因人生規劃晚婚、延遲生育,高齡女性碰到婚姻擠壓,相較同齡男性找更年輕女性婚配,大齡女更難找對象、結婚率更低,以及碰上傳統價值觀等問題,若社會不斷提醒高齡女性難孕產,恐再增女性焦慮,人口政策應將女性角色轉變納入思考。營造友善孕產環境中助產師也佔重要角色,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高千惠表示,男女思考方式大不同,在孕期期間,若太太抱怨懷孕不舒服,先生起初會難以理解,透過教育課程,讓先生了解太太身心變化;在產前也傳授呼吸技巧、按摩會陰及與醫師溝通技巧等,減少夫妻焦慮給予鼓勵支持。林口長庚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基於「好運台灣・台灣好孕」的理念,台灣母胎醫學會、臺灣婦女健康學會、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共同決議,訂定每年2月22日為「孕婦節」,為孕婦打造專屬節日,另也設計「護我好孕」標章,彰顯友善孕婦企業職場,讓懷孕這事件更時尚、尊榮。
-
2022-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下半年可望出國旅遊? 陳時中吐有這個可能性
國內疫情連續五日單日確診個位數,外界盼下半年就能開放出國旅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這個可能性。」至於口罩鬆綁政策,「最想開放的是運動不用戴罩,但細節考慮後才會公布。」目前對於國內邊境防疫措施,陳時中表示,會先把14天檢疫期縮短10日做完善,再一步步進行,本周將會公布商務客放寬原則,至於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未來若商務客出證明或受外館邀請就可來台,其細項交由經濟部主責。至於下半年出國旅遊相關指引,交通部是否已在籌備,陳時中表示,「現在都要開始準備指引等相關規則和SOP等,現在可以趕快具體規畫提到指揮中心準備,時機成熟就可以實施。」對於國人出國返台免隔離及未來輕症,可在家隔離吃藥即可。陳時中表示,「這兩種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但現階段時機未成熟。」但陳時中也表示,根據目前世界疫情每周大幅下降,差不多150萬200萬之間,但死亡人數沒有降下,如昨天有14000例死亡,也反映前一波疫情三百多萬人的確診母數,因此展現的死亡數相對多。他指出,但人擔憂的是附近國家都在疫情高點,如紐西蘭一天2800例確診,但死亡率低,管理良善但令人擔心;香港單日6千多例個案在高峰,死亡也在增加。同時陳時中也指出,日本有6.9萬、韓國9.9萬例確診,其中日本單日死亡例創新高達322人;越南曾經疫情平穩但現在往上攀升,「疫情控制困難,我們也要戒慎,但整體傷害降低希望大家不用恐懼,口罩洗手疫苗一定要做。」對於邊境開放的成熟時機點,到底要具備哪些條件。陳時中僅表示,「時機成熟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了,疫情就是變幻莫測,現在很難預測,但針對各種情況都會設想。」他列舉,各類數目和疫情表現,及國外情況確診越來越少、死亡重症得到控制,就是比較安心的時候,邊境自然會開,指揮中心會預想各種情況和方案,時機成熟就會提出來。
-
2022-02-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2例、境外54例 中東、東南亞入境者列為重點
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54例境外移入,有3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本土有2例,1例為陰轉陽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陳時中表示,昨天入境航班相對少有13班,共篩檢417人,落地就有31位,陽性率達7.43%,入境國幾乎各國都有,「東南亞、中東等國漸次變多,以前美國入境比較多,現在看來東南亞、中東是我們要注意的重點。」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2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菲律賓及越南(各4例)、新加坡及日本(各2例)、瑞士、韓國、澳大利亞、土耳其、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印尼及加拿大(各1例)移入;另2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年12月23日至今年2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216,45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196,027例排除),其中20,156例確診,分別為4,708例境外移入,15,3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境外染疫率兩個月增三倍 台大公衛建議這條件免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計本周就要宣布鬆綁邊境,首波擬放寬商務客入境資格,以及縮短入境檢疫時間為十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提出數據,境外旅客新冠肺炎發生率在過去兩個月上升逾三倍,若要優質化邊境防疫,可將入境之完整接種者分為「有保護力」與「保護時效已過」,前者毋須隔離檢疫,後者可採「5+5」,至於未完整接種者則採「10+7」,但無論5+5或10+7都要至少兩次PCR以及多次快篩。陳秀熙表示,目前全球確診4億2000多萬人,死亡超過588萬人,發生率下降可能是因為輕症不通報,死亡率除了歐洲持平在1.23%,其他區域也有下降趨勢,大多在1%以下,應與疫苗普及接種有關。國外疫情嚴峻,台灣境外旅客的新冠發生率有上升趨勢,從去年12月初的1%,到1月底就超過3%,現在2月中也還是一樣大約在3%。陳秀熙表示,要優質化邊境防疫,可區分完整接種兩劑之後的保護力,有保護力者入境後毋須隔離檢疫,保護力時效消失者採取5+5方案,期間接受兩次pcr、一次快篩,沒有完整疫苗接種者則採取10+7方案,期間接受兩次pcr、四次快篩。陳秀熙表示,因應各國病毒共存的大流行狀態,台灣維持「重症清零」是最重要的,3到5月走向新常態生活,可先逐步幫助機師機組員、觀光旅遊業走向正常化,但仍不能全面解開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除了善用藥物、次世代疫苗等多元策略,也可延用邊境防疫優質化的邏輯,去做境內商業場所或職場的優質化防疫。以餐廳為例,陳秀熙表示,若在接種兩劑以上且保護力未退,可開放正常內用;接種兩劑疫苗但保護力消退,可在「防疫低警戒區」用餐;若未完種接種疫苗,則須在「防疫高警戒區」用餐。警戒區都要用隔板、保持社交距離,餐廳員工則分區服務。陳秀熙表示,香港現在就是重症清零防線被衝破的狀態,值得借鏡。陳秀熙研究團隊成員廖翎均補充,香港光是今年已累計確診累計近萬人、75人死亡,因70歲以上完整接種兩劑僅四成四,三劑僅一成六,長者死亡率特別高,死亡年齡從11個月到98歲都有。因確診死亡人數大,平均一位醫護要照顧150名病人,醫護染疫人數也節節上升,20家以上安養長照機構爆發群聚感染。陳秀熙也提醒,台灣重症清零過程中可以持續觀察韓國「輕症居家治療」的模式,這對於疫情類「流感化」之後的因應策略,或許有參考價值。廖翎均表示,南韓兩劑接種率接近九成,第三劑達六成,也要求高風險群接種第四劑。在單日確診突破十萬人之後,南韓政府宣布取消實名制,不再追蹤隔離16萬名輕症者,九成確診者都居家治療,只將高風險及重症者集中照顧,並維持公共場所查驗疫苗證明(KI-pass)之相關措施。
-
2022-02-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例皆陰轉陽、境外39例!陳時中:今天狀況很好
國內新增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有9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新增確診死亡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情況很好,5例都是陰轉陽個案,近日三日內有九成以上都是殷轉陽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3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30多歲。陳時中說,有4例是宗教聚會延伸聚餐確診者,是屬於家庭親密接觸染疫,包含案20234、案20218、案20217,在2月17日都被匡列陰轉陽性,另外1例案20233由另一個家庭衍生,皆已經被匡列,對於社會影響低。還有一例是個案19732到台南拜訪客戶(案19862)家人相關,今天又多一位確診是案19862的太太,也是陰轉陽個案。陳時中說,「雖然有五例本土但已經控制住。」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4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菲律賓(各6例)、香港(4例)、越南(3例)、荷蘭及泰國(各2例)、柬埔寨、奈及利亞、土耳其、巴西、孟加拉、中國、印尼、德國、日本、韓國、英國及加拿大(各1例)移入;另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0日至今(2022)年2月21日。陳時中說,昨日入境人數比較少,大約是六百多人,實際採檢十一個航班共篩檢415人,陽性有9人,陽性率2.17%,今天上午有三個航班,共六十六人,只有1位陽性。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192,22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146,253例排除),其中20,100例確診,分別為4,654例境外移入,15,39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及66例境外 本土皆陰轉陽對社區影響不大
國內今天新增四例本土個案及66例境外移入,其中2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的四例本土個案分別為宗教團體、煉油廠以及桃機航警群聚的衍生個案,皆為居格中陰轉陽個案,對社區影響不大。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分別居住於台北、新北、桃園和台南。莊人祥表示,雙北兩例(案20099、案20100)皆為房屋代銷公司衍生宗教團體群聚的個案。案20099居住於台北,與日前確診的台北市內湖區某國小家長(案19930)為同事關係,曾於2月15日接觸;另一名宗教協會群聚個案(案20100)則居住於新北,曾於2月13日一同參加該宗教團體的吃飯、唱歌聚會。另外,高雄大林煉油廠和桃園航警群聚也有新增個案。案20101居住於台南,因曾於2月12日拜訪日前確診的案19732而確診;案19732為日前確診於鋼鐵公司上班的鳳山家族群聚兒子。案20141則為桃機航警的同住家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41例男性、24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12例)、美國(9例)、越南(7例)、菲律賓(4例)、印尼、斯里蘭卡及馬來西亞(各2例)、泰國、孟加拉、尼泊爾、澳大利亞、荷蘭、香港、韓國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31日至2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7例確診,分別為4572例境外移入,1萬538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月有機會出國自由行? 陳時中:一步步來
日本3月起鬆綁外國人入境檢疫措施,從7天縮短至3天,估計台人入境也在列,國內旅行業者提議,希望中央5月時開放完整接種疫苗的國人可出國自由行,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還沒考慮到這部分,相關方向都已說過,但一步步來。陳時中說,世界疫情現在慢慢變少,現在每日確診在2百萬左右,但死亡個案仍有1萬2千多人,台灣周邊國家疫情再生,像是日本、韓國很多確診,連「防疫模範生」紐西蘭也都增加個案,香港昨新增4千多人,現在6千多人確診。陳時中表示,現在很多國家整體檢疫時間縮短,是已經有很多染疫個案的國家,現在疫情漸漸往下降。台灣周邊國家是控制好,但現在有相對的疫情,台灣更是要相對注意觀察。世界衛生組織(WHO)昨表示,某些情況下,正與新冠病例激增奮戰的國家,可將原先世衛建議的14天隔離期縮短,若篩檢結果呈陰性反應,更可減為7天。陳時中表示,國內已經宣布檢疫時間從14天縮到10天,實施日尚未定,國外風險都很高,並沒有特別低,若疫情特別低的國家,很少人會出國。針對北市旅行公會、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提「357」鬆綁建議,包括3月開放商務客、5月開放完整接種的各類入境團體,自由行旅客一起開放、7月開放完整接種旅客入境與國人跨境旅遊團等,陳時中說,目前並沒有禁止商務客出去,現在有很多人出國,而旅行要警戒,回來須檢疫。目前並未考慮開放觀光客,「方向都講過了,一步步來」。
-
2022-02-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16例、境外51例 宗教協會飯局群聚占15例
國內新增6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有1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確診個案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今天居隔陰轉陽有1例,其餘15例都是同一傳播鏈傳出來較為特殊,其餘傳播鏈則在收斂中。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陳時中說,昨天落地採檢644人,有陽性16人,陽性率2.48%;今早有6航班共330人採檢,陽姓6人,陽性率1.82%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9例)、加拿大及印度(各3例)、澳大利亞、菲律賓及香港(各2例)、韓國、日本、印尼、墨西哥、比利時、泰國、巴西、越南、義大利及尼泊爾(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3日至2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108,3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088,145例排除),其中19,864例確診,分別為4,441例境外移入,15,36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胃造口」好處多!不易滑脫、不需常換,病友經驗分享不插鼻胃管的另一種選擇
【編者按】本週「醫病平台」介紹「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幫忙吞嚥進食有困難的病人攝取營養,得以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餵食。兩位資深放射診斷科介入性診療專科醫師分享發展這種方法的歷史背景以及目前以「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並有三位病人與家屬分享病人在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後引起吞嚥困難,而後接受這種胃管的放置,成功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並享有理想的營養與生活品質。李蔚祥(病人)經過這段時間的胃造口生活,我自己的體認是胃造口比起鼻胃管來說進食比較方便,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處理,不用麻煩家人。胃造口在腹部,衣服穿著掩蓋就不明顯,不像鼻胃管整個裸露,出門都還怕嚇到路人。對自己的社交生活影響比較小,自己臉面比較掛得住。胃造口半年才須更換,而且每次只花三十分鐘左右,相對鼻胃管更換頻率低很多,每次更換有麻醉,也不會不舒服。傷口維護上其實也是自己就能處理,傷口的清潔消毒與保持乾爽這個自己就能處理不會造成家人額外負擔。在術後我跟朋友出國了兩次,2018到泰國旅遊、2019到韓國旅遊,帶著營養品與灌食針筒及消毒清潔工具,兩次旅程都很順利。平時稍留意一些細節就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多干擾。我認為我進行胃造口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未來有朋友面臨跟我一樣抉擇,我會推薦選擇胃造口代替鼻胃管。 蔡雅雯(病人女兒)考量生活的便利性、衛生以及美觀等因素,選擇建造胃管。雖然需在肚皮上打一個直徑約0.5公分的小洞,但外衣遮住,其實與一般人並無二致。生活中的不便之處有:1.灌食的食物須為液態,灌食前一定要將灌食的食物過濾乾淨以免造成胃管的堵塞。2.灌食的食物若選擇坊間可購至的高單位營養品(如:亞培、諾沛…等)的話單價較高。當然也可選擇沖泡類的高單位營養品,相對價格會稍低。3.每2~3小時需灌食一次,才能補充到一天所需的養分。每次灌食完成後也須在灌食大約100cc左右的開水,以清洗胃管。4.必須勤換肚皮上造口上的紗布,大約一天一次。5.出門需攜帶灌食工具(針筒),並在每一次灌食完成時須清洗乾淨。6.出門在外可能需要有較隱蔽或私人的空間,比較方便灌食。與家人出遊時,有時會選在車上進食,若家人在餐廳的用餐位置較隱蔽時,也會直接進食。7.灌食初期偶有拉肚子的現象,但這可能因人而異。8.每六個月須回醫院置換胃管。大約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能置換完成。雖然有上述地這些不便之處,但在裝完胃管的幾個月後能,因為能有效地吸收到養分,身體的機能如體重、肌肉、抵抗力也日漸恢復,且因食物不再經由口腔進入,吸入性肺炎的問題也大幅改善,除卻無法享用美食,日常作息也都能如常,也能運動、工作。而放置胃管十多年下來,縱有不便之處,也已習以為常。剛開始的時候因進食方式和內容的改變難免稍有不適與不便,往往只要一通電話至醫院,都能得到溫暖和煦地關心與解答。感謝醫療團隊每一次給予地溫暖與支持,讓我們能度過每一次問題。金琳(病人姐姐) 小妹自從做了胃造口手術後,體重漸漸回升到低標,笑容也慢慢變多了。幾個月後,小妹真的又能和球友去打高爾夫了呢!說真的,除了一開始,有一點不能接受在身上打洞的想法,到後來,我們都覺得胃造口比鼻胃管要好得多。至少外觀上,不像鼻胃管那樣明顯,除了知情的親友之外,旁人很難察覺有埋了一根管子在肚子裡。胃造口的更換頻率也比鼻胃管少很多,只要每半年到一年到醫院,或由居家護理師更換新胃管即可,也比較不用擔心管子會不小心被扯掉的問題。胃造口確實提升了小妹的生活品質,希望有更多有吞嚥障礙問題,比方常被食物或水嗆到、或者根本吞不下東西,必須長期灌食的朋友,可以放棄成見,考慮做胃造口。
-
2022-02-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鬆綁! 指揮中心拍板縮短檢疫天數至10天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兩年多,原本關上大門的國家都已陸續解禁、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未來入境檢疫天數將從14天放寬至10天,可以採一人一戶方式檢疫,如無法符合一人一戶條件則需入住防疫旅館,並於檢疫期滿後進行七天自主健康管理。但新制上路時間未定。針對我國鬆綁方向,陳時中日前表示,要做出「台灣模式」防疫,正在評估檢疫天數和鬆綁時機點。而開工後經過一週,依據春節前後本土疫情趨勢、有效再生數(Rt值)、檢驗陽性率及不同Omicron基因序列傳播鏈等疫情狀況統計,顯示春節期間國內本土疫情穩定可控。另考量Omicron有縮短潛伏期跡象,暴露病毒後7天及10天內發病者比率分別達95%及99%以上,且感染Omicron住院率及死亡率較其他變異株低,在國內持續提升疫苗基礎劑及追加劑接種率下,因此參考鄰近日本、韓國、香港及新加坡陸續縮短檢疫措施,也將縮短入境居家檢疫政策。陳時中表示,在評估兼顧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下,初步規畫調整方向如下:一、居家檢疫天數及檢疫場所:(一) 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10天,並於檢疫期滿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二) 以自宅或親友住所1人1戶為原則。如家戶無法符合1人1戶檢疫條件者,須入住防疫旅館完成10天檢疫。二、入境人員檢測措施:(一) 放寬商務人士入境許可條件,並比照縮短檢疫。(二) PCR檢測:入境時及檢疫期滿前(第10天)各一次,計兩次。(三) 家用快篩試劑快篩:檢疫第3天 、第5天、第7天以及自主健康管理第6-7天,各執行1次快篩,計4次。指揮中心強調,因應檢疫措施調整規劃,已研擬提升1至3劑疫苗覆蓋率及長者接種率、持續整備醫療及加強版檢疫所量能、增加檢疫期間和期滿後快篩頻率、落實一人一戶和防疫旅館的嚴格防疫管理、強化企業自主防疫應變管理計畫、商務入境專案管理等防疫配套管理措施,並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趨勢及社區傳播風險,適時公布實施時間及執行細節。
-
2022-02-14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如同量血壓、測膽固醇…美國領先全球研究:抽血診斷憂鬱症,並預知抗鬱劑療效
無法檢測、診斷複雜 憂鬱症難確診世衛組織報告,全世界有3.5億人受憂鬱症困擾,在台灣,衛福部估計盛行率在8.9% 左右,也就是說,有將近200萬人受憂鬱症困擾,除造成自己和親朋好友生活上的影響外,病友生產力也會比健康人少了近40%,因此對社會國家同樣影響甚鉅。另外,台灣青少年因憂鬱症自殺的情況也一直在增加,跟韓國有得比(日本卻在下降),因此,自殺是台灣12至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至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不能不予以重視。目前要診斷憂鬱症,尚未有任何血液或生物學的檢驗,可以像量血壓或測膽固醇一樣,來確定是否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等的疾病,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檢查可以告訴你,是否已經罹患了憂鬱症,必須依靠醫師做出診斷(並輔以幾種檢測量表),然在診斷時,除了參考病人臨床症狀外,也要綜合發病過程和家族病史,又因為,某些身體上其他疾病的表現可能和憂鬱症類似(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時,病人就會倦怠、四肢無力且提不起勁),因此,醫師也會安排一些必要的檢查,排除所有可能,做出鑑別診斷,所以,憂鬱症也不是第一次就可以百分之百確診,有時候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全球第一 憂鬱症診斷和抗鬱藥療效血液測定法2022 年 1 月 5 日發表在國際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刷亮了筆者的眼睛,原因是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在人類血小板上面,確認了憂鬱症的生物標誌物(Biomarker),未來經醫學界認可後,除了可以通過血液測試來診斷憂鬱症外,更令人高興的是,也可以用來追蹤每位患者在使用抗鬱藥後的治療效果,這真的是一項相當具有突破性的科學發現。本篇論文是由該校醫學院生理學暨精神病學傑出教授-拉塞尼克 (Mark Rasenick)所領導完成的,之前人類和動物的實驗中已經證明,憂鬱症其實是和憂鬱症病人體內Gs蛋白(註1)到底是位在細胞膜上的哪一個區域有關。例如:憂鬱症的病人,他們細胞膜上的Gs蛋白大多都位在膽固醇集中區(Raft region;脂筏區),當神經傳遞物質捎來訊息時,Gs蛋白無法做出適當反應,理由是因為Gs被綁架在脂筏區,其所能引發下一步反應的傳令兵---腺苷酸環化酶(Adenylyl cyclase)活性因而顯著減少,所以無法做出正常反應。基於此,拉塞尼克教授於是設計了一個臨床實驗,首先,邀集了已經確定為憂鬱症的49位病人(男12/女37)和59名的健康對照者(男18/女41),平均年齡為43.6歲,每位參與者均抽血並測量血小板細胞膜上Gs蛋白在受到訊號刺激後,其所能做出反應的能力(用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來當作指標)。結果發現憂鬱症病人的反應分數為53.4,顯著低於健康對照組的67.2分(p = 0.02)。接著,拉塞尼克教授徵得19 名憂鬱症病人的同意,進行了為期 6 週的抗鬱劑藥物治療試驗,其中11 名憂鬱症患者病情顯著好轉,但仍有8名患者並未顯著改善。經抽血再測血小板細胞膜上Gs蛋白在受到訊號刺激時,其所能做出反應的能力後,得知,憂鬱症顯著好轉病人在藥物治療前後的得分變化為增加135%,而病情沒有改善的患者在藥物治療前後的得分變化,則是非但沒有增加,甚至減少32%。 (參考圖1)【圖1】抗鬱劑治療前後,有反應者和無反應者的血小板上,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反應的變化值。以上這些數據表明,科學家已經可以著手開發一種簡單、快速的憂鬱症診斷和抗鬱藥療效的血液測定法,這是全世界第一個有機會上市的血液檢測法,也是迄今為止,在臨床上尚未存在的東西。雖然它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進一步的支持,但論文主要作者拉塞尼克教授在接受訪問時說道,當人們情緒低落時,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就會降低,而腺苷酸環化酶活性減弱的原因則是,允許神經訊號傳遞進而產生腺苷酸環化酶的 Gs 蛋白被綁架在富含膽固醇的細胞膜區域上(脂筏區),所以它們沒辦法好好的把訊號傳遞下去,當使用抗鬱劑治療後,如果能將Gs 蛋白從脂筏區移動到非脂筏區,就可以有效的治療憂鬱症,而這也可以從迅速增加的腺苷酸環化酶活性中,得到驗證。這邊所提出的血液測試法,最快在用藥一周後就能知道 Gs蛋白是否已經開始脫離脂筏區,也就是說,抗鬱藥未來是否有效,能夠被事先知道,因為血小板膜上的Gs蛋白會在一周內發生變化,目前,患者和他們的醫生必須等待數週,有時甚至數月,才能確定抗鬱藥是否有效,當確定它們無效時,接著就會開始嘗試其他不同的療法。提高初期診斷確診率 即早治療臨床上統計,憂鬱症在用藥後,有大約 30% 的人沒有好轉,也就是他們的憂鬱症沒有得到解決。當然,也有可能在初期診斷時的失敗,就會導致後面治療的失敗,拉塞尼克教授補充說道,大多數的憂鬱症在歐美是由社區家醫科醫師診所判斷出來的,他們可能沒有進行複雜的篩查,今後如果這個血液測試能夠全面普及後,只要通過血液測試,醫生就會警覺,哎呀! 他們雖然看起來很沮喪,但他們的血液測試並沒有告訴我們他們是憂鬱症,所以,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再重新檢查一下,做更多的鑑別診斷。這項研究也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R43MH097370、R41MH113398) 和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 (BX00149) 的支持,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期刊參考:【1.】Steven D. Targum, Jeffrey Schappi, Athanasia Koutsouris, Runa Bhaumik, Mark H. Rapaport, Natalie Rasgon, Mark M. Rasenick. A novel peripheral biomarker for depression and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Molecular Psychiatry, 2022; DOI: 10.1038/s41380-021-01399-1【註1】G蛋白是指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s),其中Gs蛋白是家族成員之一,當其被傳遞過來的訊號刺激後,就會增加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Adenylyl cyclase activity),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加後,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就會因而被釋放出來。目前憂鬱症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不足所導致的。
-
2022-02-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2、境外+40! 高雄砂石場+7 新北增1例不明感染
春節假期結束,但年節期間民眾南北出遊,國內持續新增個案。國內今天新增12例本土個案、40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個案12例個案為5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其中有七例和砂石場群聚有關,其中兩名為案19599在台南診所的接觸者,另外五位為家族家人,由於當中有兩人分別為國中生和國小生,因此兩所學校宣布停課。另昨天公布被境外移入個案(案19592)感染確診的一家人(案19623、案19624),除兩姊妹外媽媽也陰轉陽確診。而新北樹林的嘉聯益電子廠宿舍300多名移工在集中檢疫所隔離,今又新增三名移工陰轉陽確診,該廠累計共有18人確診。值得注意的是,新北新增一名不明感染源個案,因2月12日出現喉嚨痛症狀前往就醫採檢而確診,Ct值16。但因個案為有高雄、雙北、新竹等縣市的足跡,過年時間都在高雄因此在哪裡感染還須釐清。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美國(9例)、菲律賓(4例)、澳大利亞(3例)、烏克蘭及日本(各2例)、義大利、柬埔寨、瑞典、芬蘭、波蘭、加拿大、南非、新加坡、蒙古、西班牙、寮國、韓國及墨西哥(各1例)移入;另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12日至2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9567例確診,分別為4194例境外移入,1萬531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8、境外61例 高雄占13例個案最多
國內新增7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其中有3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境外移入有61例較多,另外18例本土個案中,有2例是居隔後陰轉陽,高雄地區占13例、新北3例、桃園2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9例男性、30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11例)、菲律賓(5例)、新加坡(4例)、印度(3例)、英國(2例)、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孟加拉、墨西哥、法國、越南、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緬甸及巴西(各1例)移入;另2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3日至2月10日。另今年1月30日公布之案18842、2月3日公布之案19067及2月4日公布之案19100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及基因定序後改判為本土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918,6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898,487例排除),其中19,455例確診,分別為4,105例境外移入,15,29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假期出門走走卻染疫!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做哪些改變?
編按:國內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確診病例,讓原已趨緩的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這個傳聞中輕症多、類似感冒的變種病毒,到底實際症狀如何?若真的染疫,該如何照顧自己?國外的確診者案例,能提供我們重要的參考。42歲、現居美國紐約州,在大學任教的林小姐,在2021年底的耶誕假期感染Omicron變異株。原以為只是感冒、不相信自己會得COVID-19的她,陸續出現疲倦、無力、久咳不止等症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過10幾天的休養,才逐漸康復。病癒後,她接受《50+》採訪,談及Omicron的症狀、輕症在家休養的注意事項,也建議大家盡快接種疫苗追加劑。以下是林小姐的第一人稱敘述:在美國出現Omicron確診案例前,我已經接種了2劑BNT疫苗,但沒有打追加劑。紐約這陣子的COVID-19確診人數還是很高,我身邊也有人打完3劑疫苗仍然中標,也有人先感染Delta變異株,康復後又得了Omicron。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在美國身邊沒人確診,大概是沒有朋友。2021年12月27日,這天是美國的耶誕假期,因為正好工作忙碌完,我想出門走走、去逛購物中心。我先做了快篩,確認結果是陰性後才出門。逛街的時候,我還戴了2層口罩,覺得很安全。採買完成後,我到一家韓式烤肉店吃晚餐。因為天氣很冷,大家都在室內用餐,餐廳人多、空氣又不流通。事後回想,我應該就是這時被感染。Omicron有哪些症狀?不一定會發燒、症狀和感冒容易混淆到了12月29日,我晚上開始咳嗽、流鼻水、身體發冷。雖然覺得有點不對勁,但人的潛意識會排拒,我不認為自己會得COVID-19,以為只是感冒。這時我又做了一次快篩,結果仍是陰性。保險起見,先前我在Amazon上買了中藥清冠一號,早晚各吃一次(註:清冠一號在台灣法定為醫師處方藥,安全起見,規定不得由民眾自行購買,需經中醫師診察、開立處方後始可服用)。因為症狀很輕微,我甚至還在家運動。12月31日這天凌晨,我開始盜冷汗、從睡夢中清醒。醒來的時候,我全身都是濕的,甚至連棉被上都是汗,濕的程度幾乎就像前一夜洗澡沒擦乾。上網一查,才發現這是Omicron變異株確診者的典型症狀。2022年元旦,我全身肌肉痠痛,坐臥行走都很不舒服。我以為是太久沒運動導致,想說先吃止痛藥,再觀察幾天好了。但到了1月2日,我咳嗽愈來愈嚴重,同時流鼻水、非常疲倦。1月3日,我到診所做PCR檢測。直到這時,我都還不願相信自己得了COVID-19。Omicron輕症如何在家休養?多補充維他命C、喝蜂蜜水,提升免疫力1月5日,我收到診所通知(如下圖),PCR結果是陽性。美國現在因為醫療資源吃緊,非重症的確診者都是在家休息,自行吃退燒藥、止咳糖漿等藥物緩解症狀。根據政府指引,確診者從症狀出現開始,須自行居家隔離10天。10天後,如果症狀改善、24小時內未服用退燒藥也無發燒症狀,就可以出門。但若有胸痛、腹痛、呼吸困難、虛弱與昏睡加劇等疑似重症的狀況則須至醫院就醫。(註:在台灣,確診COVID-19的病人多會住院,由醫院採取相對應的防護及隔離措施。但近期國內疫情擴大,衛福部指示,為確保醫療量能,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可居家隔離。期間確診者需密切觀察自身症狀,病情有變化時可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等候指示就醫。)從這天開始,我就足不出戶。Omicron讓我覺得非常、非常的疲倦,幾乎無法做正事,只能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做些不用動腦的事。白天不時會劇烈咳嗽,晚上則會因為夜咳而難以入眠。還好當時學校在放寒假,不需要上班,整段假期我都在養病。因為獨居,我請代購幫我買食物、藥物放到家門口。不過美國太多人中標,感冒藥水缺貨,我只能吃清冠一號、喝蜂蜜水、多補充維他命C,還有睡不著的時候喝助眠糖漿。我在養病期間也更注重營養,像是平常早餐只會喝咖啡、吃麵包跟水煮蛋,染疫期間還有補充水果,希望提升免疫力。畢竟還是很怕死,既然沒辦法做什麼,那就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吧。真正感覺症狀好轉,已經是1月16日的事了。我回到學校上班,除了偶爾有痰、有時仍會咳嗽,基本上算是康復了。面對Omicron應有的準備 打疫苗、常備感冒藥物、謹慎但不過分緊張我從感染Omicron到康復,歷時近3週。老實說,我沒有太擔心自己的病況會不會演變為重症。只覺得:好吧,確診真的是滿倒霉的,難得的假期都在生病。有些人會說,Omicron輕症就像感冒,但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其實並不,我覺得它的症狀還是比流感嚴重些。我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燒,但疲憊、無法停止的咳嗽都讓人很不舒服。建議大家可以在家常備一些感冒藥物,例如川貝枇杷膏、止咳藥、退燒藥等。如果染疫、輕症在家休養,這些藥物有助於緩解症狀。此外,我現在很積極地勸我爸媽、身邊的朋友去打疫苗追加劑。我有個朋友,家中有2個小孩。他和老大都打了3劑疫苗,但老么則沒有接種,後來確診COVID-19後症狀頗嚴重,持續發燒。但同住的朋友和老大都沒有染疫。COVID-19疫苗沒辦法保證你不會染疫,但可以預防病情演變為重症,降低住院機率。面對Omicron,我認為應該要小心,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用餐——如果時光倒流,我不會去吃那家韓國烤肉!我現在已經恢復正常生活了。可能是個性使然,面對疫情,我不會太焦慮。該做的事都做到就好。面對病毒要謹慎,但不要過度緊張,那對事情不會有任何幫助。原文:假期出門走走卻染疫!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做哪些改變?
-
2022-02-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北桃1人染疫全校停課14天 陳時中:嚴了一點要有配套
2月11日國中小學開學,但因應Omicron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許多縣市不敢大意,桃園、雙北就訂定「一人染疫學校停課14天」的標準。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指揮中心沒規定全校停課,而是規定確診的班級停課。「(全校停課)這部分是稍微嚴格一點了,嚴格我們是不反對,但涉及受教權需要有配套」。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訂定的停課標準是「那一班」,全校性則有預防性的匡列和採檢,根據採檢結果再停課。縣市採取全校停課是稍微嚴格了一些,因為這些人還是要再採檢,停課到14天是否會影響課業,還要和教育部討論。他說,站在防疫部門的立場,成本能夠負擔情況下,並不反對嚴格的管制措施,但牽涉到學生的教育問題,則需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有醫師認為目前台灣社區傳播鏈至少有20條,有很多是黑數,可能在年後造成疫情大爆發。陳時中則表示,「大爆發我是還沒看到,不用我看,大家一起來看」。他說,疫情大爆發是像日本一下子10萬人,韓國也以3萬到4萬的確診人數成長,香港則是每天增加600到1000人,台灣目前沒有這樣的情況,但還是要很小心。而針對春節專案的「一人一室」方案,有民眾認為訊息混亂,因為家中的頂頭加蓋或地下室沒有門牌,居然只能住防疫旅館。陳時中則表示,「民眾若覺得訊息混亂可能要多上網」,一人一室的規定不論事前或民政單位檢視時,都說明很清楚,已經施行兩年了。
-
2022-02-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向旅遊業抱歉 陳時中:遊客今年沒來明年會來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原訂於2月14日截止的春節檢疫專案,延長至2月28日。但這是否意味著之後入境者會常態化縮短檢疫天數?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期社會賢達有很多意見,國外也有很多國家縮短隔離天數或解封,包括丹麥、英國、美國等,將觀察國外實行政策的成效,擬定最適合台灣的方案。而針對邊境開放預估的啟動時間以及是否針對商務客優先,陳時中表示,「最早就是228以後」,深切了解民眾對於開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怎樣做最好規畫,指揮中心會持續跟專家討論,「要做出台灣模式,安心、兼顧經濟、兼顧疫情,選一條自己的路做到最好」。對於是否逐步開放國外旅遊,避免觀光業繼續苦撐。陳時中說,確實知道業者壓力很大,但還沒思考到旅遊部分。整體而言,仍會先從商務開放,「旅遊大家也多忍忍」。他進一步表示,發展國內旅遊總是聊勝於無,認識台灣多一點也是好事情。「讓商務優先,因為商務客如果沒有來,可能這筆生意就沒了,生意沒了不是只有今年,可能明年、後年都很難爭取回來;遊客今年沒來,明年更可能會來,比較不會跑走」。台灣貿易立國,旅遊業就先抱歉,一起努力盡快解封再說。至於2月28日後是否可能降級,陳時中表示,這次二級警戒延長至2月28日,就是希望多觀察,畢竟到目前為止,台灣在過年期間疫情沒有突然爆發,不過韓國從年前不到一萬例,到現在三萬八千例,病例成長很快,因此不得不小心觀察,有轉變會再對外說明。針對專家認為年後兩周才是關鍵,陳時中也表示,過去兩周都守住了,會繼續努力把成果保持下來。Omicron傳播快、潛伏期短,雖然快速傳染是其威力所在,但也可快速偵測圍堵。而因應開工,許多企業要求員工快篩陰性後才可上班。陳時中表示,去年底就鼓勵企業自主快篩,Omicron傳播快速,自主檢查對及早發現疫情有幫助。目前快篩偽陽性比例已經很低,自主快篩不會耗費太多醫療量能,驗出陽性就PCR複驗,經過濾後效率更快;較為擔心的是快篩偽陰性,這幾天看到有些公司自己做家用快篩,有人幫忙看做法是否正確,若操作正確,準確性好很多。陳時中也稱讚台中市長盧秀燕,在新聞上示範如何正確操作快篩可避免偽陰性,「防疫由個人做起、防疫人人有則,對防堵快速傳播的Omicon很有幫助」。
-
2022-02-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4!13例為陰轉陽 指揮中心:疫情單純
春節連假最後一天,國內持續新增本土個案。國內今天新增14例本土個案,29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有13例為隔離後陰轉陽個案,疫情相對單純。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莊人祥表示,桃園七例個案皆為亞旭員工,隔離期滿採檢陽性;高雄四例,其中有三例為陰轉陽個案,皆和高雄港群聚有關。新北市三例,分別和日翊物流群聚、台北房仲案群聚以及宜蘭長榮飯店群聚有關,也都是隔離後陰轉陽。另外,高雄還有一例個案,案19244,也和高雄港相關。莊人祥表示,這名個案皆會定期採檢,其1月31日快篩陽性,2月4日出現流鼻水症狀,2月5日快篩陽性,2月6日確診;感染源尚在調查中。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9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加拿大(4例)、泰國、韓國、南非、奧地利、菲律賓、波蘭、澳大利亞、新加坡、墨西哥及多明尼加(各1例)移入;另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0日至2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9144例確診,分別為3893例境外移入,1萬519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2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05 養生.人生智慧
「韓版陳樹菊」92歲老奶奶捐畢生賣飯捲錢:想把小時候爸爸握我手的溫暖延續下去!
在世界各地總有這麼一些人,默默為了這片土地付出陳樹菊女士在台灣人眼中,不僅只是一般的菜販,更是一位慈善家。她將多年所得全數捐助給社會,因累積的捐款金額過於龐大,而被媒體發掘,此善舉也讓她在2010年被《富比士》雜誌選入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榜;同年《時代》雜誌將她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第8位。在韓國,也有一位與陳樹菊女士一樣善良的奶奶,高齡92歲的她將販賣飯捲的錢全額捐出,因此受邀到青瓦台進行表揚。行善的背後,是對爸爸的思念與感激老奶奶名叫朴春子,她將多年來賣紫菜飯捲存下的6億5000萬韓元(約新台幣1498萬元),全數捐給兒童和身障人士。此善舉被一位任職於韓國梨花女大木洞醫院的急診科教授在臉書讚揚,並因此獲得廣大的關注。這位教授於去年底被邀請到青瓦台,參加兒童保護團體的褒揚與紀念捐款儀式,並接受總統文在寅夫婦接見,出席的包括世界展望會、紅十字會等知名團體代表。在人群中,教授注意到拄著拐杖的春子奶奶,她以「綠雨傘兒童基金會」高額捐款者參加出席。春子奶奶在台上分享故事時,讓在場的人都紅了眼眶。奶奶表示,出生時媽媽就不在了,她和爸爸相依為命,家庭環境很貧苦,常常因為沒有錢吃飯餓肚子。10歲那年她開始在車站,躲著警察靠賣飯捲維持生計。那時她將賺來的錢,拿去買東西吃,感受到無比的幸福,因此也想把這份幸福傳遞給別人。她認為捐錢給貧困的人,就能把這份幸福的感覺分享出去。有了這個念頭的春子,後來只要存了錢,就會捐出去,「沒有事情比分享更令人感到幸福」。這麼多年來一直這麼做,沒想到竟有一天能踏入青瓦台。「年幼時,爸爸喜歡牽著我的手,那個感覺很溫暖。」春子奶奶這樣說到。即便過了80多年,爸爸給春子奶奶的愛,仍記憶猶新,也因為想念爸爸,讓在台上受獎的春子奶奶不禁流下眼淚。春子奶奶的故事讓我們更加肯定,父母親在孩子年幼時給予的愛,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心,而這些善念與愛,都將在未來某天,被孩子以某種方式回饋給這個社會,而被施惠的人,也能繼續延續幸福。※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韓版陳樹菊,92歲老奶奶捐畢生賣飯捲錢:想把小時候爸爸握我手的溫暖延續※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2-03 養生.聰明飲食
青花菜水煮會比油炒好!如何讓綠色蔬菜加熱後不變褐色?
有一間我與家人們經常去用餐的披薩店,其披薩香味相當特殊,不僅妻子愛吃、外孫女也相當愛吃。妻子特別喜歡這家放有滿滿生芝麻葉的香蒜披薩,但這一款與蘿蔔相似味道的芝麻葉披薩,卻是外孫女絕對不會吃的披薩,因為對妻子來說是美味的芝麻葉,外孫女就是覺得難吃。通常也會跟披薩一起點的家庭沙拉,含有滿滿的葉菜類,兼具顏色、香氣與營養的橘子、番茄、胡桃以及力可達乾酪(Ricotta Cheese),上方灑上義大利香醋,當然這一道沙拉,一樣是外孫女不吃的菜單之一。近來提倡健康的因素,餐桌上多了許多綠色蔬菜,我年輕的時候,只要看到餐桌上都是蔬菜野菜的話,人們總是會想起美國四兄弟合唱團所演唱的「綠草地」(Greenfields),口氣中表達著遺憾的情感(畢竟無肉不歡呀)。韓國有幾種吃蔬菜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每天吃的沙拉跟包菜葉,其中將蔬菜煮熟、或是以發酵的方式製作泡菜的技術相當發達,所以就來看看餐桌上的綠草地所隱藏的幾項科學。蔬菜與沙拉醬撞出絕妙滋味英文的「salad」是從法國的「salade」而來,如果再深究就會知道是來自於保加利亞系拉丁文「herba salata」(salted greens、鹹菜)。英文世界首次使用salad這一詞彙是在十四世紀,出現的原因是羅馬、古希臘,以及波斯人會將鹽、或是帶有鹹味的油醋等調味料灑在蔬菜上食用。沙拉可以分成兩大類,身為主角的生菜、番茄等固體蔬菜,以及圍繞著這些蔬菜的液體沙拉醬。有人認為沙拉的本身好似原子構造,固體狀態的蔬菜就如同中子與質子組成的原子核,而液體沙拉醬就像是周圍散落的電子雲。原子的性質決定原子核,沙拉的種類就由沙拉的蔬菜決定;電子雲中電子的個數會依據原子核,平衡沙拉味道的沙拉醬也會依據固體蔬菜的種類而不同,沙拉就是一道蔬菜與沙拉醬結合,碰撞出的嶄新味覺。傳統蔬菜沙拉所使用的沙拉醬,其主成分是與橄欖油相似的油品,以及發出酸味的食醋,還會添加胡椒或大蒜一類的辛香料。舉例來說,傳統法式沙拉使用的沙拉醬是使用橄欖油與紅酒醋調成的黑醋,再添加大蒜與辛香料的龍蒿,但若要在家製作的話,光是將食用油混合食醋的這一步驟就相當不簡單,不論怎麼努力的搖,即便一開始好像均勻混合一樣,但最終兩種成分還是會分離。沙拉醬成分與科學沙拉醬所使用的食醋,其主成分是醋酸(乙酸、Acetic acid)與水,不過醋酸分子一側的尾端帶有微弱的負電荷(Negative charge),另一側尾端帶有微弱的正電荷(Positive charge),這些分子稱為極性分子(Polar molecules)。一般而言,這些電荷的分佈與不均衡的極性分子相當親近,因為一個帶有負電荷的分子與其他帶有正電荷的分子,會彼此相吸之故。由兩個氫氣與一個氧氣組成的水分子,也帶有微弱正電荷的氫氣與負電荷的氧氣也具有極性,因此這一極性分子就帶有與水相容的親水性(Hydrophilic)。相反的,橄欖油一類的油品就帶有與水不相容的特性,橄欖油是由具有長分子結構的脂肪酸(Fatty acid)組成,這類分子稱為非極性分子,結構中的電子分佈均勻,不像極性分子那樣有負電荷與正電荷。當非極性分子與水混合時,無法與水分子結合,就會自成一團並與水分離,其討厭水的特性稱為疏水性(Hydrophobic),所以混合橄欖油與葡萄酒食醋的沙拉醬就很容易分離。水與油經過強力的混合攪拌後,油會變成小滴狀,在水中混合稱為乳化液(Emulsion),最具代表性的乳化液就是由蛋白質、乳脂肪、水等各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牛奶,因此所謂乳化液可說就是牛奶。那麼,若想要乳化液放久一點也不會分離的話,該怎麼做呢?這時可以使用乳化劑(Emulsifier),其結構多半是一條直鏈分子,一端是親水的極性基,另一端是親油的非極性基,這類物質擔任了中間橋樑的角色讓水與油結合,最具代表的天然乳化劑就是蛋黃,因為蛋黃含有卵磷脂成分,此外豆類卵磷脂、大蒜、芥末內所含有的物質也可擔任乳化劑的功能。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乳化劑就是肥皂,它能夠將手上、或是衣服上的油酯與水結合沖刷洗淨。近來也證實用肥皂洗手能有效防止冠狀病毒,因為病毒有在表面突起的「棘蛋白」,會插入脂肪層膜上,肥皂的界面活性劑會溶解冠狀病毒部分脂肪質,破壞其型態,達到消滅的作用。有人討厭吃菜,為什麼?花椰菜、青花菜一類的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有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以及膳食纖維等,但也含有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的物質,異物質經過分解酵素後產生「蘿蔔硫素」(Sulforaphane),會誘使癌細胞死亡,是一廣為人知的抗癌食品。但這類蔬菜切片咀嚼時,其中的蘿蔔硫素就會發出苦味,所以在食用時會感到苦澀。根據研究指出,人們攜帶有兩對TAS2R38的味覺基因,基因分別有AVI與PVI兩種態樣。有人只會有兩個AVI、也有人是AVI與PVI各帶一個,其中會感受到苦味明顯的就是PVI,有30%的人只帶有兩個AVI,所以吃蔬菜時就不會覺得苦;但帶有兩個PVI的人,比僅帶有一個PVI的人能感受多2.5倍以上的苦味,所以他們會討厭吃蔬菜。正如前文所述,人類對於苦味敏感是因為多數情況下有苦味的物質會帶有毒素,是保護生命的基本裝置。例如咬食蘋果籽會覺得有苦味是因為杏苷,當這物質被咬碎、或磨碎後,會變成毒素氰化氫。但是,並非所有具有苦味的食物都是有毒的(例如咖啡、青花菜),因此還是需要克服這苦澀感,食用這些對健康有益的飲食。根據研究指出,只要長期食用這類食物,唾液中蛋白質的成分就會產生變化,感受到的苦味就會降低。對健康更好的烹調關鍵生食蔬菜還是熟食蔬菜對健康更好呢?有一研究針對生食組做調查顯示,維生素A在平均數值、β-胡蘿蔔素較平均值高,但抗氧化物質之一的番茄紅素(Lycopene)反而低於平均值。番茄紅素是番茄、西瓜、紅椒等紅色蔬果所具有的紅色色素,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心臟疾病的危險,比維生素C更具有抗氧化效力。番茄在88 ℃經過三十分鐘的調理後,其順式茄紅素(Cis-lycopene)會增加35%,且加熱後番茄的細胞膜會被破壞,細胞內番茄紅素一類的營養素就會變得好吸收。紅蘿蔔、菠菜、香菇、高麗菜等許多蔬菜,經過調理後就會產生類胡蘿蔔素或阿魏酸(Ferulic acid)一類的抗氧化物質,而且紅蘿蔔、南瓜、青花菜裡面的類胡蘿蔔素經由水煮、或是蒸煮的方式,會比用油炒炸的方式更能保留其抗氧化的物質。然而青花菜所含的類胡蘿蔔素化合物,若待在水中過久就容易被溶解,且在熱水中會導致酵素無法發揮其功能,不能製造出蘿蔔硫素,因此稍微川燙過即可。川燙,保留鮮味又防「褐變」綠色蔬菜不僅含有許多營養素,外觀看來也是充滿生命力的綠色,然而水煮、或是蒸煮等方式加熱後,時而會變成褐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蔬菜在調理過後,也能呈現清新的草綠色嗎?蔬菜之所以會呈現綠色,是因為蔬菜葉內的葉綠素。葉綠素是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核心,具有吸收光線的功能,其分子中心是由氧氣、碳與氮所組成的一個環,鎂(Magnesium)位於中心位置,當該中心接收到光線時,會將光線轉換為化學能量,此時,它會吸收其他波長的光線,並且僅反射出綠色波長的光線,所以人們只能看到綠色。不過當蔬菜煮沸後,空氣氣泡就會膨脹破裂,露出原本好似被霧氣遮住的鮮豔綠色,但如果是在氧氣離子過多的水溶液中加熱,葉綠素中心的鎂離子就容易被置換成氫離子,改變吸收光線的波長,當反射的波長轉變為褐色、或是黃色系時,綠色蔬菜就會變褐色了,這個現象在氫離子活性高的酸性環境中,會更加活躍。若要減少褐變現象,在水煮蔬菜時,要減少與氫離子接觸的機會,因此要採用川燙的方式。在熱的水中放入少量的小蘇打粉,製造一個鹼性的環境,一般來說都會使用少量的鹽(1~2%),在鮮豔綠色出現時就要撈起放入冰塊水中,就能防止褐變現象。蔬菜富含有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性化合物(Phytochemical),若能以科學的方式攝取好吃又健康的蔬菜,增進免疫力一定可以獲得從肉類所無法獲得的最佳食補。※ 本文摘自《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作者:朴容基 譯者:陳聖薇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2-03 養生.聰明飲食
炸物要好吃需炸2次?科學家教你讓炸物美味的秘訣
幾年前某部韓劇中,全智賢(전지현이)的那句「下雪就該吃炸啤」的台詞,曾經讓中國人瘋狂深陷於「炸啤」的熱潮;然而就算沒有看過這部韓劇,冷颼颼的下班路上,若是聞到不知何處飄來的炸雞香味,任何人都會深陷那香噴噴的誘惑之中。事實上韓國炸物飲食文化迄今時間不長,一九六○年代的街道上,誘惑人們的雞料理並不是炸雞而是烤雞,直到一九八○年代炸雞料理才成為大趨勢,一九八四年美國著名的炸雞專賣店肯德基首度進駐首爾的鍾路,開設第一家店。全球擴散的飲食文化那麼全世界的炸物料理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根據文獻記載,平底鍋發明於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人們開始食用用油料理的食物。西元前五世紀左右開始,埃及或希臘等地出現炸物飲食,西元一世紀的羅馬料理書已經有炸雞的紀錄,之後以容易取得橄欖油的歐洲為中心,用油炸魚、炸蔬菜的飲食文化逐漸向外擴散。炸物歷史的重大事件之一,應該就是炸物料理的方法傳到了日本,一五四三年從中國上船,要前往澳門的三位葡萄牙船員,因為航道偏離而抵達日本的某一島嶼,他們是首度踏上日本的葡萄牙人,爾後日本與葡萄牙人開啟了近百年時間的頻繁交流,直到一六三九年日本以葡萄牙人傳播基督教福音為藉口將葡萄牙人驅趕為止。然而葡萄牙人雖然撤出日本,卻為日本留下一代表飲食「天婦羅」,葡萄牙人非常喜歡將青豆裹上麵衣、放入油鍋炸,稱為peixinhos da horta,特別是不能吃肉的四旬節期間,是人們非常享受的美味飲食。據推測,原本意為禁食期間的拉丁文「Tempora」,在日本則是轉換為「天婦羅」(Tempura)。碎裂的香氣與酥脆聲想像一下剛炸好的薯條放入口中咬下的那一瞬間,響起的那「酥脆」聲,接著是麵衣碎裂在嘴裡的口感與香氣,舌尖所感受到的那熱油風味,薯條那略帶些濕潤的麵衣與香甜的馬鈴薯滋味,讓人們沈浸在幸福之中。但為何炸物會如此酥脆呢?就跟著炸物的過程,來一趟科學之旅吧。炸物的過程可區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炸物最初浸入熱油鍋大約十秒左右時,滾燙熱油的熱氣迅速進入食物表面的麵衣,麵衣的溫度到達水的沸點階段,熱油鍋中熱油的密度就會下降進而往上升、原先在上層的熱油溫度則會下降變重,並往下沉,形成對流現象,循環的油加熱食物表面後,熱量開始傳遞到食物的內部。下一階段就是表面起泡與滾沸的階段,許多人看到泡泡會認為是「油滾了」,但這些泡泡並不是油滾而是麵衣內的水分,因為滾燙的熱氣導致蒸發所產生的氣泡,在氣泡爆發的瞬間更加促進了油的循環,讓熱油持續加熱食物;另一方面,水蒸氣的氣泡會在食物周圍形成水蒸氣膜,阻擋熱油滲透到食物內部,這個過程是讓麵衣酥脆的階段,其原理類似於水果片或蔬菜經由乾燥過程讓水分跑掉,進而變得酥脆一般,這時的油溫維持在150~200℃之間,但食物內部溫度略微超過100℃。接下來的階段就是傳遞到內部的熱度,使麵衣內的食物逐漸變熟的過程。內部水分到達沸點,促使內部營養成分產生變化,表面產生的最具代表的反應就是梅納反應,換句話說就是將以澱粉為主成份的麵衣或馬鈴薯等變成值得一吃的褐色,並帶出甜美香氣。炸物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不斷冒出氣泡的時候,這時必須馬上將食物撈出油鍋,否則熱油就會滲入食物內部,酥脆感就會消失。炸冰淇淋,和彗星一樣的結構冰冷的冰淇淋也可以在熱油鍋中炸嗎?答案是可以的,事實上也真的有這樣的餐點,那麼要如何製作呢?首先是冰淇淋製作的溫度比一般冷凍保存的溫度(一般是零下15℃)還低,再用比一般挖冰淇淋的勺子還大一些的派皮,薄薄地包裹成如同炸物麵衣一般即可。接著放入熱油鍋中油炸些許時間,就如同前述說明一樣,派皮麵衣在油炸的初期,往內部的導熱速度較慢,派皮麵衣內的冰淇淋幾乎不會融化而能完整保存其型態。不過,雖與其他炸物料理相同,但炸冰淇淋必須馬上食用,才能吃出其味道。科學家說彗星與炸冰淇淋的樣貌相似,因彗星內部是混合著冰塊與岩石,雖然冷冽卻有柔和的非結晶體狀態,而其表面堅硬且因為摩擦的關係,經常處於火熱滾燙的狀態,與炸冰淇淋很像。炸得更好吃的科學秘訣!炸物金黃酥脆的外衣與濕潤的內部食材融為一體時,是最美味可口的時刻。麵衣在酥炸的過程中,其表面產生的強烈反應能保護內餡,在維持內部水分的同時,也是酥脆外衣的必要要件,為此麵衣必須包含澱粉。當然像馬鈴薯這一類原本就含有澱粉的食材,不需要額外裹上麵衣也可以油炸,另外麵包粉相較於澱粉來說,氣孔更多,水分容易蒸發之故,所以酥脆的麵衣可以維持較長時間;若要用麵粉,可以使用低蛋白質的低筋麵粉為佳,若想要酥脆的口感,可以用玉米粉或是沒有麩質的米粉為佳。為了讓炸物更好吃,經驗上都是要炸兩次,這裏隱藏有幾種科學根據,首先是炸物冷掉後內部殘留的水份會往麵衣移動,使麵衣變軟。在此狀態下再次放入油炸時,凝聚在表面的水分會再次往外跑,總水分含量會降低,等到再次變冷的話,表面水分的移動就會減少而更能維繫酥脆感口感。第二個原因是油炸過程中產生的細微通道。由於第一次油炸過程中,水分蒸發讓炸物內部出現不少彎曲的細微通道,因此再次油炸時,這些彎曲通道會變直,且互相連接,讓水分蒸發更加容易,炸物就會更酥脆。還有一個科學要領能讓炸物更好吃,炸物開始冷卻時,內部殘留的水蒸氣會凝結成液態水的狀態,此時體積縮減呈現一種微弱的真空狀態,而炸物表面的油會往內滲透,讓食物變油膩狀態,為了防止這一情況,在炸好後馬上將表面的油擦掉,這訣竅不僅能讓炸物維持酥脆口感,還有益於健康。健康享受炸物的小竅門炸物擺明就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但多數研究卻指出對健康有害,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指出,一份歷經二十五年針對一萬名男女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一週最少吃一次以上炸物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臟病的危險增加,再者,依據炸物食用的頻率或攝取量,其危險也會依比例增加。舉例來說,相較於不吃炸物的人,一周吃四〜六次的人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是39%、一周吃七次以上的人則是增加55%的危險。雖然炸物飲食的高卡路里是一問題,但油品中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也會隨之一同攝入,反而更加危險。此外,外食的炸物採用重覆、不新鮮油品的可能性極高,使體重增加,誘發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或是增加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疾病的風險。二○一七年義大利帕多瓦(Padova)醫學院尼古拉教授(Nikola Veronese)發表的研究結果更具衝擊性,一週食用兩次以上炸薯條的話,壽命會縮減。一份以四十五歲〜七十九歲、共四千四百四十位成人為對象,持續八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周吃兩次以上炸薯條的人,相較於不這樣吃的人來說,早期死亡率會增加兩倍以上。對這份研究結果,有許多專家從研究方法論與解析層面提出建議,在信賴度部分尚未經過嚴格驗證,但小心並非壞事。主張炸薯條對身體有害的根據,在於料理過程中會產生化學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其在高溫料理過程中,會與氨基酸、砂糖反應,造就許多炸物料理,然而丙烯醯胺經由動物實驗等發現會產生致癌物質。曾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諮詢委員、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肯利教授說,健康的人適當攝取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不會有危險,但若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就必須特別注意。想要健康的享受炸物,就不要重覆使用油品,同時必須在油品燃點以下的溫度使用不飽和脂肪酸,使用富含ω–3脂肪酸的橄欖油、大豆油、芥花油為佳。炸物的色澤越深,丙烯醯胺的含量就會增加,所以油炸的時間必須減少。另外馬鈴薯放入冰箱後,醣成分會增加,所以盡量常溫保存為佳。炸物雖然對健康有害,但那香噴噴與酥脆的口感,真的很難令人忽略,尤其在冷風颼颼、或是下雪的日子,吃著炸啤所能感受的小小幸福,也是豐富人生的事件之一。※ 本文摘自《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作者:朴容基 譯者:陳聖薇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1-31 新聞.元氣新聞
除夕十大禁忌曝光!這1舉動超常犯「做了恐衰一整年」
今天是農曆年節的除夕,家家戶戶都準備圍爐過節,命理專家「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指出,除夕共有十大禁忌,包括忌打碎物品、拿剪刀、倒污水、說髒話、過早睡覺等,若不小心觸碰禁忌,可能破財,其中「說髒話」甚至可能會倒楣一整年。小孟老師在臉書粉專「小孟老師星座塔羅牌之清水孟」貼文指出,華人世界普遍都有過農曆春節的習慣,除了台灣,其它像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也都會過春節這個節日,來迎新除舊。他也提出「除夕十大禁忌」,並建議「其實禁忌會隨著信仰和時間改變,但過年時多注意一些,心裡也比較舒坦」。除夕十大禁忌如下:1. 忌打碎物品:這代表會破運、破財2. 忌拿剪刀:這代表會把財運剪掉3. 忌倒污水、倒垃圾:因為古時候可能不像現在垃圾有集中處哩,可能是隨意丟棄,所以據說亂倒垃圾和汙水,會噴濺到路過的神,明而使人倒楣。4. 忌說髒話:這代表脾氣不好,會倒楣一整年5. 忌過早睡覺:要守歲替長輩添壽,為自己迎好運6. 忌開箱櫃:傳說在天亮前不可開箱櫃,才能守住上天給的錢財。7. 除夕圍爐,長年菜象徵長命百歲,不可直接咬斷,要一口吞入再慢慢咀嚼。8. 圍爐吃魚時,需要留下魚頭、魚尾,象徵「有餘」。9. 需要在入夜前洗澡,衣服也要洗好、晾乾,不可以濕過年。10. 忌在除夕晾曬衣物,以免招來厄運:這習俗在馬來西亞比較盛行,在台灣忌晾曬衣物則是農曆七月
-
2022-01-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燒不停!今增55例 本土17例中有10例陰轉陽
今天就是除夕,不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冒出新個案。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及38例境外移入。發言人莊人祥表示,17例本土個案中有10例為陰轉陽個案,另外境外移入中有2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其中高雄新增九例個案,高雄港相關個案五例、礁溪長榮飯店衍生諾貝爾幼兒園群聚新增一例。另外,新增一例不明感染源的個案原先歸在新北,但個案1月26日就回高雄居住,因此屬於高雄個案,目前仍在疫調中。桃園新增七例,包括龍潭退休男子(案18514)衍生的農家樂小吃新增兩例、在物流公司上班的案18757也衍生一例個案。另外錢都火鍋店衍生的加貝爾幼兒園群聚新增兩例,遠雄自貿港區的亞旭也新增兩例個案。另外,台北房仲群聚案在補習班也新增一例。不過莊人祥稱,這些新增案例大部分都是先前掌握的個案,疫情仍在掌控中。莊人祥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9例)、中國(2例)、厄瓜多、日本、巴拿馬、比利時、韓國、越南及沙烏地阿拉伯各1例移入;另1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4日至1月3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8790例確診,分別為3671例境外移入,1萬506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27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臺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分析391名Omicron確診個案 羅一鈞提醒勿用一症狀判定
指揮中心今公布上周境外移入病毒基因定序檢驗結果。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近日,民眾關心Omicron本土個案情形,經分析今年1月以來,共391例確診個案,患者常見症狀為咳嗽、發燒、流鼻水較多,而嗅味覺異常僅2人,比例為0.9%,提醒民眾跟醫師,嗅味覺異常在Omicronc患者很少見,不要用這症狀界定。今年1月21日至27日,境外移入確診者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感染Omicron人數為42人,來自國家以歐美為主,而本土個案則有75人,因此去年到現在,國內外共確診578例個案,其中406人為境外移入個案,172人為本土個案。至於本周Delta境外移入有4人,分別從美國、柬埔寨、俄羅斯及韓國。羅一鈞說,目前疫情應是Omicron及Delta並存,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曾說,針對這兩種變異株的治療方式仍有不同考量,如單株抗體藥物不適合用於治療感染Omicron患者,而必須使用瑞德西韋,但感染Delta個案可用單株抗體藥物。近日,民眾關心Omicron本土個案情形。羅一鈞說,今年1月以來,共391例確診個案,年齡層為30至60歲民眾,其中以30、40歲族群增加較多,可能與多是移工族群有關,而輕症患者有229人,占比為59%,無症狀患者有162人,占比為41%,目前尚未有中、重度個案。不過,本周較上周新增兩名年齡80歲以上患者。羅一鈞說,此兩人目前仍在住院中,尚未出院,目前是沒有出現重症高風險的前兆,但住院中還要觀察,並已給合適藥物,降低重症風險。經疫調發現,患者常見症狀為喉嚨痛、喉嚨癢,以及各式各樣喉嚨乾乾症狀,於有症狀的391人中,有116人出現類似症狀,占比為51%;咳嗽症狀則有111人,占比48%,另有66人出現發燒症狀,占比29%;流鼻水或鼻塞有60人,占比26%。羅一鈞說,感染Omicron患者症狀,以咳嗽、發燒、流鼻水較多,而嗅味覺異常僅2人,比率為0.9% ,提醒民眾跟醫師,嗅味覺異常在Omicron患者很少見,不要用這症狀界定。至於,境外移入個案年齡為20至50歲,以突破性感染為多數,增加一例中重度個案,是名50多歲患者,曾接種兩劑BNT疫苗,沒有慢性病病史,入境檢驗Ct值19確診,當天有咳嗽症狀,住院隔離後,咳嗽加劇、血氧掉到94%,但胸部X檢驗沒有肺炎,中重度是用血氧94%分類,接受瑞德西偉治療,不用住加護病房,住院11天後已符合解除隔離條件出院。羅一鈞說,目前入境檢驗約7天內,可以攔截到大多數案例,這周是增加一名入境20天才被確診個案,但他都在檢疫場所隔離,其中有一名同住者於入境第6天確診,所以他又改列居家隔離,因此沒有進入社區。
-
2022-01-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吃火鍋染疫衍伸幼兒園案 病毒詭譎難防恐警戒到元宵後
繼西堤餐廳群聚案後,桃園又增「火鍋餐廳群聚」跟「加貝爾幼兒園染疫」,今日新增8例個案,全案累計23例個案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從發病日和分析看起來是餐廳聚餐傳染到幼兒園,但餐廳內彼此的傳染狀況,還要進一步分析。外界對外出用餐感染風險人人自危,今日指揮中心也公布的春節指引,希望民眾完整接種疫苗,還要減少不特定人接觸,恐維持直至元宵節結束。陳時中說,「民眾一直都要提高警覺是生活新常態,防疫人人有責從自身做起。」至於藥物採購規劃,目前買2萬5000人份口服藥物,認為數量太少。陳時中指出,藥物整體戰略是要有效且多樣性,外媒報導「韓國是我們幾十倍,但買藥、備藥要看病人多寡,當疫情嚴重越需要買越多,如果用疫情比較,台灣備藥量算是多的。」另外對於這一波本土疫情,有六成確診者都是用餐染疫,就連北市幼兒園老師用餐14分鐘染疫。陳時中表示,從染疫疫調等國外資料來看,「幾秒鐘擦身而過就染疫、或有親密關係卻沒確診,個案差異很大。」陳時中說,「病毒之所以詭異難防,就是他傳播上令人捉摸不定,各國因此很傷腦筋,有多少證據盡量去匡列,把病情圍堵,疫苗施打越多,又搭配新進藥物,多方向去努力,才能把疫情控制住。」對於涮涮鍋用餐客人染疫狀況,陳時中表示,還沒有看到座位圖,不確定是座位是否鄰近,但餐廳規模不大,空間較小,可能同時間有三個指標個案,詳細情形桃園是會更清楚。
-
2022-01-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可約莫德納了!公費疫苗21期第三劑今10時開搶 5大QA一次看
第20期莫德納疫苗搶翻,指揮中心今年採購兩千萬劑莫德納的第一批151.21萬劑昨天運抵台灣,預計10天後配送到各縣市,提供第21輪疫苗預約平台;符合資格者於今明兩天上網預約,2月7日至13日接種。這批疫苗由華航CI-161航班自韓國仁川機場運送來台,昨天下午1時36分運抵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問題1:疫苗預約資格?答:第21輪以第三劑為主,供去年11月21日前已接種完整兩劑,接種間隔12周、滿18歲以上者預約。問題2:預約時間是?答:65歲以上者,今天上午10時開始預約,50至64歲中午12時開始,18至49歲民眾下午二時開始預約。問題3:第21期疫苗何時施打?答:2月7日至2月13日。問題4:我還沒打第一劑或第二劑疫苗,也可以在第20期預約嗎?答:如欲預約接種第1、2劑請至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查詢或洽詢所在地衛生局/所。可持「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至各地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預約,或前往隨到隨打接種站接種。問題5:如果不透過1922預約平台,是否有其他管道可預約追加劑?答:可持健保卡、身分證明文件、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至各縣市指定或安排合約醫療院所、衛生所或所設置接種站。
-
2022-01-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新貨到 今明上網預約
莫德納疫苗一劑難求,上周已全數預約完畢。指揮中心今年採購兩千萬劑莫德納的第一批一五一點二一萬劑昨天運抵台灣,預計十天後配送到各縣市,提供第廿一輪疫苗預約平台;符合資格者於今明兩天上網預約,二月七日至十三日接種。這批疫苗由華航CI-161航班自韓國仁川機場運送來台,昨天下午一時卅六分運抵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廿一輪以第三劑為主,供去年十一月廿一日前已接種完整兩劑,接種間隔十二周、滿十八歲以上者預約。預約分流,六十五歲以上者,今天上午十時開始預約,五十至六十四歲中午在十二時開始,十八至四十九歲民眾下午二時開始預約。另外,農曆春節連假期間民眾仍可自費核酸檢驗,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全國二一六家PCR指定機構有一八七家在春節仍提供服務,可利用衛福部、疾管署網站或健保署LINE查詢。指揮官陳時中說,第一劑疫苗涵蓋率已超過八成、第二劑七成三、基礎追加劑為百分之零點六四、第三劑百分之十七點九七。針對北市缺兩萬人份莫德納疫苗,陳時中回應說,前一波台北市並未參加一九二二預約平台,此次系統維護時並未算入,因此差了兩萬劑,已緊急調度,加上現有疫苗仍有剩餘,約可湊到兩萬五千劑。
-
2022-01-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默沙東抗新冠口服藥來了 台灣防疫三支箭全到齊
新冠變種Omicron本土疫情狂燒,好消息是,首批口服抗病毒藥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正式抵台,讓台灣防疫三支箭「篩檢、疫苗、藥物」全到齊。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這代表在防疫上多了一個可近性的武器,是最後一塊拼圖,未來若輕症個案數急升,可利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集體治療,減少醫療量能負擔,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可能性。使用該藥 我亞洲第二國默沙東口服藥是台灣第一個取得緊急授權EUA、第一個在台進行臨床試驗、又在過年前抵台,成了亞洲除了日本外,第二個使用該藥的國家。適用於發病五天內、具有重症風險因子,且臨床上不適用其他治療選擇的成人輕度至中度COVID-19確診者,治療後降低病毒量減少傳播的機會。林氏璧指出,COVID-19疫情延燒了兩年,一直都沒有很好的抗病毒藥,即使瑞德西韋可用於早期治療,防止病情進入到重症,但需要注射沒有口服藥方便;單株抗體在經過病毒不斷的突變,對付Omicron不太可行,那麼兩款口服藥物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及輝瑞Paxlovid就成了新的武器。不過,藥物也非完美無缺,默沙東口服藥不能用在孕婦及兒童,輝瑞口服藥則是複方成份,需要擔心與其他藥物的交叉作用,韓國就因用藥考慮因素多及沒有明確指引,使用量大幅減少。林氏璧認為,這些條件確實讓醫師小心使用,希望國內有治療指引協助醫師,也由於療程只有五天,這些問題應該可以被解決。新冠口服藥 適用高風險很多人認為COVID-19口服藥,未來就像對付流感的抗病毒藥一樣拿回家吃,林氏璧解釋,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克流感是有症狀就吃,可以縮短有症狀的時間,但COVID-19的口服藥,不只早期使用,還需要是高風險者才適合,因為這是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收案條件,主要目的就是有效防止住院的機會,雖然輝瑞和默沙東兩種藥物臨床試驗中做出的防住院效果數字不同,但效果都不錯,目前很多國家都開始使用,相信臨床實證數據過一陣子就會發表。雖然口服藥的設計是減少住院,但目前台灣的狀況,恐怕患者仍得住院治療,一旦,罹患人數增加治療計畫會跟著改變,林氏璧指出,有可能就是無症狀者在家休養隔離,但需要吃口服藥者會集中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減少對醫療量能的衝擊。面對這波疫情,林氏璧強調,疫苗仍要打好打滿,打滿三劑可以減少九成住院機會,現在再加上藥物的使用能再降低重症風險,兩者相輔相成才有機會與病毒共存。
-
2022-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Omicron疫情狂燒 口服藥抵台完成防疫最後拼圖
Omicron本土疫情狂燒,好消息是,首批口服抗病毒藥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正式抵台,讓台灣防疫三支箭「篩檢、疫苗、藥物」全到齊。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這代表在防疫上多了一個可近性的武器,是最後一塊拼圖,未來若輕症個案數急升,可利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集體治療,減少醫療量能負擔,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可能性。默沙東口服藥是台灣第一個取得緊急授權EUA、第一個在台進行臨床試驗、又在過年前抵台,成了亞洲除了日本外,第二個使用該藥的國家。適用於發病5天內、具有重症風險因子,且臨床上不適用其他治療選擇的成人輕度至中度COVID-19確診者,治療後降低病毒量減少傳播的機會。林氏璧指出,COVID-19疫情延燒了兩年,一直都沒有很好的抗病毒藥,即使瑞德西韋可用於早期治療,防止病情進入到重症,但需要注射沒有口服藥方便;單株抗體在經過病毒不斷的突變,對付Omicron不太可行,那麼兩款口服藥物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及輝瑞Paxlovid就成了新的武器。不過,藥物也非完美無缺,默沙東口服藥不能用在孕婦及兒童,輝瑞口服藥則是複方成份,需要擔心與多種藥物的交叉作用,韓國就因用藥考慮因素多及沒有明確指引,使用量大幅減少。林氏璧認為,這些條件確實讓醫師小心使用,希望國內有治療指引協助醫師,也由於療程只有五天,這些問題應該可以被解決。很多人認為COVID-19口服藥,未來就像對付流感的抗病毒藥一樣拿回家吃,林氏璧解釋,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克流感是有症狀就吃,可以縮短有症狀的時間,但COVID-19的口服藥,不只早期使用,還需要是高風險者才適合,因為這是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收案條件,主要目的就是有效防止住院的機會,雖然輝瑞和默沙東兩種藥物臨床試驗中做出的防住院效果數字不同,但效果都不錯,目前很多國家都開始使用,相信臨床實證數據過一陣子就會發表。雖然口服藥的設計是減少住院,但目前台灣的狀況,恐怕患者仍得住院治療,一旦,罹患人數增加治療計畫會跟著改變,林氏璧指出,有可能就是無症狀者在家休養隔離,但需要吃口服藥者會集中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減少對醫療量能的衝擊。面對這波疫情,林氏璧強調,疫苗仍要打好打滿,打滿三劑可以減少九成住院機會,現在再加上藥物的使用能再降低重症風險,兩者相輔相成才有機會與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