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癌症.肺癌
搜尋
雙和醫院
共找到
210
筆 文章
-
-
2021-08-31 該看哪科.皮膚
結節性癢疹 照光加藥物迅速止癢
65歲許大姊是糖尿病患者,有一個困擾多年的皮膚問題,就是全身出現嚴重的「結節性癢疹」,半夜常爬起來抓癢,每次都要老公幫她擦類固醇藥膏,花很多時間,都沒有用。後來採「照光」治療,一周連續做3至4次紫外線照射治療,搭配藥物治療,症狀改善很多。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疾病,合併非常「癢」及角化過度的丘疹或結節。形成癢的原因,很可能是神經元、嗜酸性細胞或是肥大細胞增生所致,又因為經常反復抓癢而引發丘疹或結節變得更嚴重,且大多呈對稱分布,病變的數量可以從幾個到幾百個不等,大小差異很大。結節性癢疹好發於50至65歲中高齡長者身上,但是也有更年輕的病例。除了反復抓癢會導致表皮脫落、破皮流血、苔蘚化或結痂外,也會因為發炎刺激造成色素沉澱,黑黑的一簇一簇,非常不美觀。許多患者伴有皮膚乾燥症、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慢性腎病和糖尿病,更易有心理困擾和嚴重睡眠障礙。在治療上,一般使用健保給付的局部類固醇藥膏治療,或是白天使用非鎮靜抗組胺藥,在夜間使用鎮靜抗組胺藥治療。另可使用tacrolimus藥膏及calcipotriol軟膏取代長期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降低大面積使用類固醇而導致的類固醇吸收問題及副作用,但目前沒健保給付。至於頑固性結節性癢疹,可以考慮口服免疫抑制劑,但需注意肝腎功能的變化,且健保沒有給付。其實,治療全身結節性癢疹,可採取健保給付的「照光(紫外線照射治療法)」治療,搭配抗組織胺及擦類固醇藥膏,治療時間短,每次只要幾分鐘,止癢效果不錯,可以大幅降低抓癢的次數,甚至減少用藥、照光頻率及次數。
-
2021-08-17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解封重回公司上班心情差?醫教5招改善開工症候群
● 恢復正常上班,恐引起「開工症候群」● 出現倦怠、體力不佳、焦慮、心情差狀況● 建議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疫情趨緩,二級警戒延續到8月23日,不少公司行號陸續開始恢復「到公司上班」,重回正常生活,讓部分民眾感受到「不適應」,體力變差、心情也變差,直言看見城市恢復喧囂真的好怪。醫師指出,這恐怕是長期居家上班引起的「開工症候群」,建議轉換上班型態前一周就該開始調整作息。正常上班後 焦慮患者增多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暨專任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居家上班期間睡眠時間變長,但是睡眠效率變差,近期門診已陸續出現因恢復正常生活產生焦慮的求診患者,相信後續會有愈來愈多類似個案。他提醒,開始正常上班後,出現容易倦怠、體力不佳的情況,是解封後的一大適應不良警訊,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制定計畫恢復正常。在家工作晚起 生理時鐘亂李信謙表示,國內居家上班時間長達超過2個月,不像是以前過年頂多10天的假,或是出國旅遊平均大概14天,但這一次幾乎是用「月」來計算在家工作的時間,這段期間幾乎都是晚睡晚起,活動又不多,容易導致生理時鐘大亂。去年年底,美國調查1000名居家上班的美國人,有7成2表示,疫情期間幾乎都在床上進行遠距工作,與疫情初期相比增加了5成;1000人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指出,一周內有24小時到40小時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年輕人與年長者相比,類似情形更多。每天晚睡一點 影響睡眠效率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人類的睡眠周期比一天24小時的還長一些,如果跟著「身體反應」決定睡眠時間,每天晚睡一點,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累格(Lag)狀態,無法跟著正常的24小時運作,就會導致睡眠的效率受到影響。李信謙表示,解封後就像是「開學症候群」,避免開工症候群的出現,建議從正式開工前一周開始調整作息,制定早起的時間,三餐定時,以及睡眠、運動時間規律,維持至少一周,開始習慣正常生活後,就能降低開工的憂鬱感,也能降低影響工作效率的情況。李信謙表示,疫情起起伏伏,剛開始正常上班後,很多上班族仍處於不確定狀態,認為「也許幾周後就會恢復居家上班」,呼籲公司要給予員工明確的指示、說明規定等,才能避免不願意調整作息,或不願意適應正式開工的情況出現。
-
2021-08-06 該看哪科.牙科
脫口罩看牙怕怕? 滿口牙結石恐埋下口腔土石流未爆彈
全國3級警戒降至2級,外出仍然要戴著口罩,民眾到醫院看病仍然帶著恐懼,拿下口罩心裡總是會相當擔心,特別是要到牙科檢查可能會有些抗拒,部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提醒,刷牙仍有可能清潔不完全發生牙結石,讓蛀牙、牙齦炎、骨頭侵蝕風險增加,最嚴重恐怕導致未來掉牙。黃茂栓表示,牙齒一定要每天仔細清潔,不過有些難清理死角,讓細菌形成牙菌斑,如果沒有馬上去除,就會慢慢硬化類似石頭一般,讓細菌在牙齒上有了長期落腳處,不但容易讓細菌長時間侵蝕牙齒,導致蛀牙接連發生,牙齦也會因不斷有細菌侵擾,引發長期性發炎破壞,增加牙周萎縮機會。清潔牙結石當下容易流血,讓部分民眾產生恐懼,黃茂栓解釋,當牙結石附著在牙齦與牙齒間,牙齦正因細菌長期侵擾不斷發炎,讓牙肉腫脹脆弱,清理牙結石當下,牙肉會因沖刷出血,其實不用太擔心,當牙結石去除,細菌滋生原不在,牙齦發炎會慢慢趨緩,洗牙時出血小傷也會逐漸復原。黃茂栓提醒,臨床曾有病人很久才洗牙檢查,發現牙結石已經非常大,大面積覆蓋著牙齒與牙周,清理時不但發現蛀牙,把牙結石去除後,也會看到牙周受到傷害形狀改變,當牙結石越嚴重,牙周狀況也就越差,如果牙齦狀況持續惡化,沒有辦法穩固牙齒,就很有可能發生脫牙,嚴重影響食物咀嚼。黃茂栓提醒,在醫療院所脫下口罩,可能對部分人會有壓力,其實醫事人員都做了良好的感染控制,降低傳染病在環境機會,牙醫師在治療時一定都會戴著口罩和面具,治療器具也都會完整清消,反倒是牙齒有異狀不舒服,或是沒能定期清潔去除牙結石,對身體健康會有更大傷害,建議滿半年洗牙1次。★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05 新聞.元氣新聞
肌力影響防疫保護力!研究:肌肉減1成病菌感染增,減4成肺炎死亡升
增肌/確保疫苗保護力營養補充二關鍵:「好吸收蛋白質」、「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小心「失肌」!40歲後每十年平均流失8%,40~80歲間恐降低33% !提升抗疫實力 醫籲:蛋白質量增20~50%!選擇「好吸收蛋白質」才算補對!選擇具醫學實證營養品 快速累積抗疫體力/保護力!本週因應疫情變化,公布許多新防疫政策,不僅疫情警戒降二級,也開放38歲以上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疫情雖趨緩,但社區中依然存在隱形感染者,外出仍有感染風險;此外,面對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也有境外移入案例,我國尚未完全排除威脅。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彭邦中醫師說,雖疫苗已開打且擴大接種對象,但台灣目前覆蓋率尚未達群體免疫狀態,維持自身免疫力及謹遵防疫原則還是最根本之道。為了在關鍵時刻提升免疫力,醫師提醒,除了均衡營養和適量運動之餘,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千萬別輕忽維持肌肉量。而有效增加肌肉與確保注射疫苗後免疫力的飲食關鍵,就是「好吸收蛋白質」及「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黎雨青醫師說明,從天然的原型食物補充營養當然是最佳的方法,但外食族、牙口與食慾較差的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因難以維持多元且適量飲食,面臨營養不均甚至缺乏的困境,針對這類族群就建議使用均衡營養補充品改善營養。黎雨青醫師也提醒,疫情期間民眾若想要快速提高自身保護力,最好的選擇就是具醫學實證可幫助體力增強的均衡營養補充品,且選擇全球性品牌會更有保障。防疫關鍵時刻陷危「肌」!研究顯示: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開始下降/流失40%肺炎死亡風險增1!「肌肉量與免疫力有直接關聯性!」彭邦中醫師表示,肌肉能儲存免疫系統需要的蛋白質及分泌免疫相關細胞激素,當肌肉流失時,免疫力就會下降。研究發現,肌肉量與免疫力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充足肌肉有利於免疫系統 ;反之,肌肉流失變多,免疫力就會變得更差!亦有研究顯示,只要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會降低,染疫風險隨之增加;流失30%,疾病恢復能力陡降,重症風險提升;肌肉流失超過40%,肺炎死亡風險大幅上升1。「儘管肌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彭邦中醫師提醒,40歲後肌肉將以每十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迅速減少,40至80歲間可能流失將近三分之一的肌肉2。因此,在防疫的關鍵時刻,中壯年族群及長輩除了疫苗以外,也別輕忽肌肉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而有效提升肌肉量的關鍵,彭邦中醫師強調,一般中壯年族群及長輩,最根本就是由營養做起,關鍵就在於補充「好吸收蛋白質」、「提升保護力營養素」。挑選優良蛋白質先知道 你補充的是好吸收蛋白嗎?維持肌肉量提升免疫力 蛋白質要增量 醫建議:每日每公斤補充克數由0.8~1公克提升至1.2公克彭邦中醫師提醒,大家都知道要提升肌肉量就必須多吃像是雞胸肉等高蛋白食物,但卻常誤會整塊雞胸肉裡都是蛋白質,這可是錯誤迷思!攝取蛋白質前要先確認「蛋白質含量」,像大家悉知的雞胸肉,每100公克中只有31公克屬於蛋白質。除此之外,還要考量「利用率」的問題,才能確保蛋白質能有效轉化成製作肌肉、免疫細胞所需的原料,而選擇「好吸收蛋白質」才能事半功倍!那民眾到底一天要攝取多少蛋白質才夠呢?彭邦中醫師說明:「一般正常成人通常是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應至少攝取0.8~1公克蛋白質,但疫情之下,民眾若想維持肌肉量、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會建議提升蛋白質量至每日每公斤攝取1.2公克,尤其是中老年族群,肌肉流失及免疫下降的風險高。因此,以70公斤成人每天應補充蛋白質量為例,在疫情下將由原本建議的56~70公克提高至84公克,並搭配適量運動。這樣的蛋白質克數計算回原食物本身,可以發現民眾為了提升肌肉量及免疫力,必須吃下更大量的食物,一般成人可能會有熱量增加導致肥胖的問題,而對食慾較差或牙口不好的長者要增加進食更是挑戰!彭邦中醫師說明,為了在關鍵時刻強化自身保護力,除選擇高品質的蛋白質食物外,可以適時加入均衡營養補充品,讓營養補充更有效率,就不用煩惱補充完善營養需要吃進大量食物。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不可不知道的營養素 專家詳細分析報你知除了蛋白質是生成免疫及肌肉細胞的原料,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對於免疫力都有重要影響,均衡攝取才能維持整體健康狀況,甚至是鞏固與強化免疫系統、確保疫苗施打成效,累積抗疫實力。黎雨青醫師也整理出增強保護力的重要營養素!除了蛋白質以外,還包含了維生素A、D、E、C、B6、B12、葉酸及礦物質鋅、鐵、硒、銅。黎雨青醫師進一步分析這些重要維生素礦物質,對於提升保護力、確保疫苗施打效果都有重要幫助:維生素B6可將蛋白質分解成可用原料;維生素B12、葉酸、鐵可促進免疫細胞生成與活化;維生素C、維生素E、硒可抗氧化、保護細胞,其中美國衛生研究院更特別指出,缺乏維生素C對免疫系統有不利的影響,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死亡風險 。維生素A、維生素D、鋅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且有多篇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鋅會增加新冠感染以及重症死亡風險4;銅則可抑制病毒活性。黎雨青醫師強調,提升免疫功能及確保疫苗施打成效不能只看單一營養素!需同時補齊多元營養素以提升保護力,在疫情期間也才更有保障。牙口/胃口差卻要增量補營養 「食」在好痛苦! 加入醫學實證均衡營養補充品 面對疫情更安心在疫情之下,為了要提升保護力,適當增量攝取「好吸收蛋白質」與「提升保護力營養素」是兩大要事!然而,在疫情衝擊全民生活,居家防疫期間,不少民眾為了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減少到超市採買食材的頻率,每日三餐透過外送及外帶打理三餐。黎雨青醫師提醒,外食容易出現營養缺口,因為通常澱粉比例較高,若要吃到足量蛋白質與維生素礦物質,除了得吃進更多份餐點,也更是所費不貲。長輩因牙口變差且食慾下降,「吃足」與「吃好」儼然像是一場苦戰,更有有高達四成二的年長者熱量攝取不足 。黎雨青醫師說明,透過多元食物獲取所需營養素是最理想的狀況,不過國人普遍陷入「所需營養多元,但實際補充不足」的窘境。建議一般民眾除了正常飲食以外,亦可簡單使用均衡營養品,填補生活中的營養漏洞,補足提升保護力的關鍵營養素。黎雨青醫師也特別提醒:「許多中壯年族群或長輩誤以為自己年紀大了、代謝及運動量下降,少吃一點比較健康,但事實上中壯年族群及長輩肌肉流失速度加快,蛋白質補充需求更大。在經醫師或營養師的評估下,以均衡營養品來說,甚至可能需提升每日份量。」市售營養品琳瑯滿目,民眾常不知如何挑選,就此,黎雨青醫師提醒,除了要把握成分包含上述二關鍵:「好吸收蛋白質」與「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外,是否具有充分醫學實證也很重要。黎雨青醫師提醒,近期台灣民眾都透過疫苗新聞學習到臨床試驗的重要性,其實營養補充品也是,故建議民眾可以挑選有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也較可預期能快速增加體力與保護力。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中英醫院為沒預約者接種?侯友宜澄清:絕對無後門
新北市板橋中英醫院遭批評不必預約即可接種疫苗,市府衛生局長陳潤秋今天表示,接種資格都符合規定,且中央同意協助無法上網者造冊施打。市長侯友宜強調,依照規定絕對沒有後門。新北市議會今天由民主進步黨黨團成員施政總質詢,市議員林銘仁呼籲市府擴大防疫獎金發放對象,另盼望允許同意合約診所收取疫苗接種掛號費。市議員張志豪質疑,衛福部雙和醫院的醫學生,造冊後卻無法接種疫苗。他也詢問市長侯友宜是否支持研發國產疫苗,願不願意第二劑接種國產疫苗。市議員何博文獲爆料稱,板橋中英醫院不必預約就可打疫苗,要求市府政風處清查。市議員李坤城、戴瑋姍等人持續要求徹查市立聯醫三重院區,替沒有預約的市民施打疫苗。市長侯友宜答詢表示,聯醫三重院區施打對象為50歲以上符合資格者。每個人的網路能力不同,因里鄰長與醫院溝通後,當場造冊施打,也要求程序完備,不會排擠其他年齡層的疫苗,與8月1日暫停施打疫苗無關,也不會大開後門。中英醫院則表示,從5月26日起配合施打疫苗,都按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和新北衛生局規定造冊,預約登記施打。今日為醫院體系內員工施打第二劑,同時也透過里長造冊,協助長期到院看診的50歲以上病患施打。侯友宜表示,新北1天可接種5萬8000劑,截至昨日覆蓋率約31.3%, 感謝第一線醫護辛苦,一定會按照中央規定時間,為各類防疫人員順利平安、快速接種。他說,支援國產疫苗研發,但要經過科學驗證,要符合國際標準。他尊重CDC(衛福部疾管署)是否開放混打疫苗。自己已施打第一劑AZ疫苗,近日忙於防疫,尚未施打第二劑。衛生局長陳潤秋在答詢表示,接種的年齡與順序都依中央規定,對無法上網預約者,中央也同意由村里長造冊後接種。副市長劉和然在下午疫情說明中表示,對已登記意願卻等不到簡訊者、第二劑的長輩如何安排施打,中央預約平台系統與地方系統是否雙軌進行,將與中央溝通銜接與登錄,避免產生誤會。劉和然說,疫苗數量夠不夠,有兩項觀察指標,全國民眾依順序施打,想要打都可打得到,及想要打的疫苗種類都打得到,就代表疫苗數量足夠。希望中央承認疫苗數量與種類不足的現況,務實面對就可解決。市府公布今天新增7名確診案例,其中,1名新增本土確診,是住在台北市的旅館,目前要釐清感染源。其他6名為隔離中確診,分別是在醫療機構、遭家人、朋友感染。
-
2021-07-28 該看哪科.皮膚
打MMR疫苗治病毒疣 須防副作用
張小姐是30幾歲的上班族,因為手指頭長了許多顆病毒疣,因此她選擇冷凍治療。但是,治療了幾個月後,病毒疣的病灶只有一點點脫落的現象,範圍還是一樣大,數量一樣多,她很擔心長在指甲附近的病毒疣會導致指甲變形,以及冷凍治療留下疤痕。因此,她改為局部注射MMR疫苗,打完後,病灶縮小了很多。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所感染,這種病毒往往會長期潛伏在宿主皮膚細胞中,反覆發作。皮膚病毒疣有多種表現形式,常見種類有HPV類型1、2、7、27等,具有高度傳染性,可以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也可以從一個部位傳染到同一患者的另一個部位。治療病毒疣有多種方法,包括使用三氯乙酸、水楊酸、電燒灼、冷凍療法、手術切除和二氧化碳雷射等,然而,這些方式造成疤痕的機率很高。局部注射MMR疫苗也可以治療病毒疣?根據已發表的論文顯示,注射之後,隨著病毒疣周圍T細胞的增加,Th1細胞因子變多,白細胞介素IL-2、IL-4、IL-5和腫瘤壞死因子也增加,共同幫助引發針對HPV的更強免疫反應,以攻擊病毒,因此,可以治療病毒疣。注射MMR疫苗也會有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在注射時會局部疼痛,極少部分有頭痛、鼻炎,或是注射部位水腫、紅斑等症狀,通常是短暫的,數日後消失。但若是免疫功能差、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有感染性疾患如皰疹等,就不建議接受MMR注射治療。和其他治療方式相比,MMR病灶內注射免疫療法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不像其他治療易留下疤痕。由於細胞免疫的作用,復發率低,可考慮用作病毒疣的一線治療方法。
-
2021-07-04 醫聲.數位健康
COVID-19照護研討會/中榮研討會引萬人觀看 院長陳適安率專家解惑新冠肺炎
台灣今年五月爆發新冠疫情,至今已有1萬4991人確診、造成686人死亡,致死率達4.5%,超越全球平均致死率2.17%。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認為,死亡率計算有不同標準,像是用母群體計算、其他流行病學統計等,死亡率的估算還有很多討論空間,台灣醫療水準名列前茅,醫護人員也持續努力救治患者。台中榮總、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天共同舉辦以民眾為主要對象的防疫照護線上研討會,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陳適安表示,五月爆發疫情時,全國醫界面臨比預期更多的新冠重症病患,發現新冠肺炎主要引起肺部功能衰竭,但也可能引起肺栓塞、中風。過去普遍認為東方人較少出現肺栓塞、腦中風,他曾與北榮團隊做過相關研究,這次收治於中榮的新冠重症病人中,意識不清、肢體活動較差的個案,醫療團隊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發現部分有肺栓塞、腦血管病變,值得重視與觀察。台中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文侯表示,疫情爆發前,台中市有64%民眾看診優先選擇診所,但疫情爆發後不敢看診,有些慢性病人需長期服藥卻中斷,造成血糖增高、血糖上升、心臟病沒控制增加併發症,增加急重症風險,也成為醫療院所負擔,他在會中呼籲,不管是慢性或急性病人,還是要去看診。陳文侯指出,之前發生民眾罹患新冠肺炎,在家死亡或到院前死亡,不可能完全無症狀,要注意是否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呼吸急促、喘或咳嗽胸痛、胸悶,缺氧導致心跳過快,都要特別注意。此外到診所就醫,也要如實告知接觸史,否則會讓自己病情被誤判,也影響醫療人員。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李三剛表示,人工智慧發展快速,健保署開放就診、影像紀錄於雲端系統查詢,疫情爆發後,指揮中心與健保署、移民署合作,將TOCC納入雲端查詢,去年推出口罩實名制,今年推出簡訊實聯制、疫苗預約,若居家隔離、檢疫者有醫療需求,也可透過遠距醫療。李三剛指出,歐盟七月一日推出「數位疫苗」,衛福部已開會討論,未來可就國際上符合數位疫苗標準進行認證。另外,各醫院也紛紛利用AI技術,讓病人使用穿戴式裝備,若病人需要隔離,醫護可直接透過系統觀察,有必要再進去病房,避免護理人員屢次更衣。台中榮總三年前進行急重症、加護病房病人分類,此功能在新冠疫情發揮效果。另外,紫外線機器人可進行環境清消、配送機器人可減少人力耗費,雙和醫院用聊天機器人減少病人心理憂鬱,未來還可以利用AI分析疫苗接種或研究。
-
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小黃、貨運司機、外送員明打疫苗! 北北基桃9.9萬人優先
因應國內疫情警戒升級,為提升運輸業從業人員執業安全,公路總局今表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等4個疫情較嚴重地區的計程車、汽車貨運業、汽車路線貨運業駕駛司機及平台外送員等,將有9萬9千餘名從業人員明天起開始接種疫苗。公路總局表示,已協調北北基桃相關醫療機構,於20個地點提供專案施打服務,其中北市設有6個施打地點,包括濱江計程車服務站、建國計程車服務站、內湖高工、台北榮民總醫院、馬偕醫院及大龍港駕訓班。新北市則有11個施打地點,包括衛福部台北醫院、亞東醫院、豐榮醫院、中英醫院、樹林仁愛醫院、恩主公醫院、樂生療養院、新泰醫院、輔大醫院、雙和醫院及台北區監理所運管大樓;基隆市施打地點位於培德駕訓班;桃園市施打地點則包括桃園農工及六和高中等2個施打點。公路總局表示,台北市區監理所、台北區監理所及新竹區監理所將用簡訊、電話將施打時間及地點通知符合施打資格的駕駛人,施打時間若有變動,監理所會另行通知。另也提醒駕駛人備妥身分證及健保卡,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指引及施打作業流程(報到、填表、問診、施打、觀察、返家,如附圖)進行施打作業,於施打完後於現場停留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後再行返家。公路總局提醒,由於施打地點大多不易停車,請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
-
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北基桃運輸業人員 7月2日開始施打疫苗
交通部因應國內疫情警戒升級,為提升運輸業從業人員執業安全,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等四個疫情較嚴重地區的計程車、汽車貨運業、汽車路線貨運業駕駛司機及平台外送員等,將有9.9萬餘名從業人員可在7月2日起開始接種疫苗。公路總局說,此次疫苗施打作業係由交通部指定公路總局規劃辦理,該局已協調北北基桃相關醫療機構,於20個地點提供專案施打服務,台北市設有六個施打地點,包括濱江計程車服務站、建國計程車服務站、內湖高工、台北榮民總醫院、馬偕醫院及大龍港駕訓班;新北市設有11個施打地點,包括衛福部台北醫院、亞東醫院、豐榮醫院、中英醫院、樹林仁愛醫院、恩主公醫院、樂生療養院、新泰醫院、輔大醫院、雙和醫院及台北區監理所運管大樓;基隆市施打地點位於培德駕訓班;桃園市施打地點則包括桃園農工及六和高中等兩個施打點,相關施打點資訊如附表所示。 公路總局表示,公路總局所屬台北市區監理所、台北區監理所及新竹區監理所會用簡訊、電話將施打時間及地點通知符合施打資格的駕駛人知悉;但施打作業可能因現場施打速度而有所有調整,施打時間若有變動,監理所會另行通知,也請相關駕駛人注意。公路總局並提醒駕駛人,應備妥身分證及健保卡,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指引及施打作業流程(報到、填表、問診、施打、觀察、返家,如附圖)進行施打作業,於施打完後於現場停留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後再行返家。 最後公路總局呼籲駕駛司機朋友注意,由於施打地點大多不易停車,請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並請注意配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
-
2021-06-22 醫療.心臟血管
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醫: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正值壯年的林先生身體狀況大致良好,有天在公司用餐的時候,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便失去意識。大吃一驚的同事們連忙叫了救護車,將林先生送到急診室。「抵達急診室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且還有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回憶,「這是因為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進而誘發心律不整。」檢查發現,患者的腦出血可能源自於腦動脈瘤破裂,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出血是非常危險的狀況,可能破壞腦部功能,導致失能、甚至死亡。與家屬討論後,神經外科醫師先動手術引流腦部血水,以降低腦壓。患者的腦動脈瘤比較大,約1.2公分,蘇亦昌醫師解釋,為避免破裂的腦動脈瘤繼續出血,所以後續進行了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先在腦動脈瘤裡填滿白金線圈,接著在腦動脈瘤開口處置放血管支架。在細心照顧下,患者終於度過了危險期,漸漸恢復意識,也能開始進行復健。蘇亦昌醫師說,「經過一年多,患者復原得相當不錯,已經可以走路、騎腳踏車。」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腦動脈瘤破裂極為致命!「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動脈瘤是因為動脈某處的血管壁較脆弱,在經過血流衝擊下,像氣球一般漸漸膨大。」動脈瘤形成的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動脈瘤越脹越大,便可能破裂出血。人體動脈的血壓較高,當動脈瘤破裂時將造成嚴重腦出血,患者會感到爆炸性頭痛、接著是噁心嘔吐,頸部會變得很僵硬。蘇亦昌醫師說,「患者的脖子只要稍微向前彎就會痛得很厲害,所以頸部非常僵硬,一動都不敢動。」腦部構造非常精密,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可能讓患者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是性命垂危、非常緊急的狀況,即使經過搶救,仍可能導致失能、癱瘓、死亡。腦動脈瘤的形成與動脈血管壁的健康有關,蘇亦昌醫師分析,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多囊腎、結締組織疾病等。若具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例如直系血親有1個患者,或旁系血親有2個以上患者,便要特別留意。另外,假使身體其他部位有發現動脈瘤,代表患者患者的動脈血管可能因為某些狀況而比較脆弱,在腦部形成動脈瘤的機會也比較高。較小顆的腦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至於較大顆的腦動脈瘤可能對周圍的神經、腦組織造成壓迫,而出現頭痛、複視等症狀。想要確認腦動脈瘤的存在,需要藉助影像檢查,蘇亦昌醫師說,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腦動脈瘤,且沒有輻射線。部分沒有症狀的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腦動脈瘤。狀況緊急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因為電腦斷層的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影像,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確定診斷腦動脈瘤之後,會進一步評估其破裂風險,蘇亦昌醫師說,因為治療腦動脈瘤本身也有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腦動脈瘤大小、患者年紀、身體狀況等各項因素,並與患者仔細討論。一般而言,如果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小於1%,可能會建議患者密切追蹤,假使腦動脈瘤破裂風險較高,便會建議介入治療。在腦動脈瘤未破裂的狀態下進行治療,病況相對較好掌控,醫師、患者都能做較好的準備;倘若等到動脈瘤破裂,狀況將非常緊急,出血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發生各種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善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拆彈解危腦動脈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是由神經外科醫師打開頭顱,經由腦組織的間隙找到動脈瘤後,用血管夾將腦動脈瘤夾起來,蘇亦昌醫師說明,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還可以採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必要時也可以兩者合併使用。進行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時,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然後送入細細長長的導管,在X光輔助下,小心翼翼的讓導管通過蜿蜒的動脈延伸到腦動脈瘤的位置。「為了不要讓血液繼續衝擊動脈瘤,我們可以使用白金線圈栓塞,」蘇亦昌醫師說,「也就是利用白金線圈填滿動脈瘤,形成栓塞,讓血液無法進入。」每顆腦動脈瘤的型態皆不太一樣,開口較小的稱為「窄頸動脈瘤」,開口較大的稱為「寬頸動脈瘤」,兩者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窄頸動脈瘤只需填入白金線圈即可,蘇亦昌醫師說,寬頸動脈瘤則須在填入白金線圈後,放置血管支架,避免白金線圈掉出來。除了白金線圈栓塞治療,現在還可使用「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蘇亦昌醫師解釋,這是使用網孔很密的血管支架,可以有效阻擋血流進入腦動脈瘤,不會再對腦動脈瘤造成衝擊。醫師會根據腦動脈瘤的型態、大小、位置來決定適合的栓塞方式。筆記重點記起來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隨著腦動脈瘤日漸膨大,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蘇亦昌醫師提醒,腦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家族史、多囊腎等,利用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無症狀的腦動脈瘤。倘若評估起來,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會建議介入治療。目前是以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為主,可使用白金線圈栓塞治療、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當心腦動脈瘤破裂!神經外科醫師圖文詳解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6-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脫水、中暑天天來 亞東醫師:只要不惡意對待我們就好
疫情爆發超過1個月,新北市亞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翁資閔日前上節目親曝第一線醫護人員心聲,每天穿著兔寶寶裝,天天有人累到脫水、中暑,疫情嚴重時還得面對外界異樣眼光看到。翁資閔說:「我們要的不多,只要大家不要有歧視跟惡意話語就好了。」新北累積確診人數近6千人是全國第一重災區,亞東醫院在1個月前也曾爆發過院內感染,不只是亞東,包括雙和醫院確診者砍傷醫護,到近期雙和醫院、三峽恩主公醫院都出現院內感染,三級警戒對醫護人員壓力不可同日而語。翁資閔日前接受YouTube頻道「眼球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視網膜訪問,坦言經過雙和醫院病患砍傷醫護後,讓護理人員對處理患者有更多顧慮,亞東也曾有確診者拿拐杖作勢打人最後逃出醫院,就連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隔離的民眾也有想逃跑行為。她說,大家都能理解病人心情會不好,但醫護人員都是冒著風險在照顧,不該因此發洩在醫護身上。回想起確診天天百例起跳的時期,翁資閔說,穿上兔寶寶裝半小時就能感受全身濕透,天天有人脫水、中暑,由於口罩要戴兩層,外面還有防護面罩,呼吸起來就像快缺氧般。非常時期,醫護人員守在前線,隨之而來卻是民眾的惡意,翁資閔透露,有同事外送叫不到,更有醫師因擔心傳染家人決定去住旅館,卻被旅館趕出來,壓力來源不只是確診病人,還有很大部分來自社會觀感。不過,翁資閔也分享,期間有很多人捐贈物資,吃東西不用煩惱,讓他們知道多數人還是支持醫護人員。翁資閔說:「我沒有要覺得我們醫護人員多慈悲或神聖,也不用一直跟我們說辛苦了,我們要的不多,只要大家不要有歧視跟惡意話語就好了。」
-
2021-06-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容易頭暈、眼睛黑矇?醫提醒腦血管狹窄恐中風
七十多歲的張先生每天都會出門運動,有天下午他突然感到左邊手腳不聽使喚,不太能動,於是趕緊到急診報到。檢查發現他的腦血管可能有狹窄的狀況,於是便安排住院接受藥物治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表示,患者的症狀在住院後持續惡化,所以便建議接受腦血管介入治療,利用微創導管氣球擴張將狹窄的部位撐開,恢復腦部血液循環。幾個小時後,患者的症狀便陸續改善,蘇亦昌醫師說,「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個多禮拜後,我們再度進行腦血管介入治療,置放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因為是在黃金時間裡打通血管,患者得以順利恢復,沒有留下神經學後遺症。」腦血管狹窄,中風前兆莫輕忽!人體的血管遍佈全身,負責將養分與氧氣送往各個器官,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器官才能正常運作。蘇亦昌醫師指出,腦部和身體各處的血管都跟水管一樣,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血管管徑慢慢變小,使血流量漸漸變少。動脈粥狀硬化是導致血管狹窄的重要原因之一,常發生在年紀較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族群,蘇亦昌醫師解釋,不過導致腦血管狹窄的原因還有很多種,臨床上也曾遇過十幾、二十幾歲很年輕的腦血管狹窄患者。腦血管狹窄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狹窄的程度惡化,血流量無法滿足正常生理需求、維持腦部運作時,便可能出現症狀。腦部的不同部位負責處理不同的功能,所以會因為腦血管狹窄的部位不同,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有些患者會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突然某一邊的手腳無力、手腳麻木、突然口齒不清說不出話來、臉部表情不對稱、或非常容易頭暈。」蘇亦昌醫師說,「這些都可能是腦血管狹窄導致腦部缺氧的症狀,即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也不容輕忽。若出現中風前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卻未積極治療,後續出現中風的機會就很高。」我們的腦部構造非常精細,需要維持充足的血液循環才能夠發揮正常功能,蘇亦昌醫師強調,短暫的缺氧,腦細胞還有機會復原,若錯失黃金治療期,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死亡,便會留下永久後遺症,例如癱瘓、失能、臥床,嚴重可能死亡。出現手腳無力、口齒不清、突然失明、臉部表情不對稱時,請立刻就醫,分秒必爭!積極治療腦血管狹窄,預防中風找上門曾經出現中風前兆、或懷疑腦血管狹窄時,需要盡快接受進一步檢查,蘇亦昌醫師解釋,臨床上可以使用腦血管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等。超音波是非常實用的工具,相對容易取得、便利性高,而且非侵入性、沒有放射線。蘇亦昌醫師說,「我們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腦血管、頸動脈,利用血液流速的變化,來判斷狹窄的部位。」腦血管狹窄的藥物治療會由兩個方向著手,首先要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避免血管狹窄惡化;再來會視狀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降低形成血栓、導致中風的風險。倘若腦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的狀況較嚴重,便需要考慮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蘇亦昌醫師說,過去要解決腦血管狹窄的問題需要由神經外科醫師開刀,現在隨著微創導管介入治療技術的進步,已可解決大多數腦血管狹窄的問題。「一般來說,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放入導管,然後在X光導引下將導管延伸到腦部。」蘇亦昌醫師解釋,「導管通過狹窄的位置後,便能撐開氣球導管擴張腦血管管徑,恢復血流暢通。必要時還可以放置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風險。」在非緊急的狀況,擴張血管與支架置放可以同時完成,蘇亦昌醫師說,至於較緊急的狀況,會先使用氣球擴張打通血管、恢復血液循環,然後讓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後續再安排放置血管支架,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險。接受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後,請記得按時服藥,減少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提高警覺、適時檢查,才能預防腦中風!腦血管狹窄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毫不自覺,而在突然發生中風時,措手不及。蘇亦昌醫師提醒,年紀較大、或具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考慮接受腦血管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至於已經出現手腳無力、眼睛黑矇、口齒不清、經常頭暈、表情不對稱等中風前兆的患者,更要把握時間、及早介入治療,才能降低腦中風的危險!原文:
-
2021-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承擔全國11%重症收治 羅一鈞跪謝亞東台姐團隊
全國和雙北專責病房和專責ICU收治人數緩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在臉書表達對醫護人員謝意,特別點名跪謝亞東醫院台姐團隊,承擔全國11%重症收治。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提及,在此波本土疫情中,亞東醫院一家醫院承擔全國11%的新冠肺炎重症專責加護病房(ICU)收治人數。羅一鈞也分享,自己曾為亞東醫院ICU擔任第2年、第3年住院醫師,所以深知這團隊「能者多勞」,在這次本土疫情中,開出58床專責ICU,遠超過衛福部對各大醫院加開20床專責ICU的要求。被羅一鈞稱為「第一戰神」的亞東醫院台姐團隊,肩上扛起的使命和背後的艱辛,除了住院和重症,也接下了新北市位於板橋、三重共兩家加強版檢疫所,還有篩檢、疫苗等服務。羅一鈞認為,今天新北市疫情能反轉,要感謝亞東醫院、雙和醫院、新店慈濟醫院、淡水馬偕醫院等前線奮戰。羅一鈞下午也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說明過去一個月國內專責病房及專責加護病房ICU使用趨勢。此波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全國及雙北地區專責病房收治最高峰為6月4日,全國收治人數達2539人、雙北收治1627人。羅一鈞表示,國內收治數6月5日起開始出現反轉,收治數持續下降至今,據指揮中心統計,全國今天收治數為2198人,較最高峰收治數下降14%。病床量能慢慢紓緩,優先安排染疫後重症風險分級較高的年長或慢性病患住院觀察已不成問題。重症專責加護病房部分,羅一鈞表示,收治高峰落在6月7日,全國收治435名重症患者,雙北地區收治294人,重症專責加護病房收治數已在本週持續下降。羅一鈞也提到,這次本土疫情到今,因為北部醫療量能吃緊,不僅須將患者分流送往南部加強版集中檢疫,更須「北病南送」,約16%的重症患者收治在中南部縣市的ICU,感謝中南部醫護伸出援手。
-
2021-06-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見父肺部X光片 確診女童嚎啕
「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一名六歲女童日前在雙和醫院哭泣,醫師柯世祐詢問怎麼哭了?原來她日前確診被送至集中檢疫所,奶奶在她隔離期間身亡,父親陪她入住檢疫所遭傳染,她看著父親肺部的X光片,擔心這次隔離後就無法再見到父親,令人鼻酸。柯世祐在臉書貼文表示,一名四十多歲男子日前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旁邊跟著六歲女童,男子表示有咳嗽、喘不過氣等症狀。男子還說,女兒先發燒,他母親隔天出現症狀,他陪女兒住進集中檢疫所,母親送醫救治兩天便離世,他們都沒見到最後一面,他是單親家庭,全家僅剩下他與女兒相依為命。男子拍了X光片後,女童看著男子被檢驗罹患肺炎的X光片嚎啕大哭。柯世祐告知需要住院治療,男子看似早有準備,但又露出不捨神情。柯世祐隨即指著女童再問男子「那她怎麼辦?」男子無奈表示,只能想辦法看還有沒有親戚能來照顧女兒。隨後,男子轉頭向小女孩解釋自己病情,女童哭得更大聲了。柯世祐在臉書貼為感嘆,「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妳在哭病毒的無情嗎?它奪走了妳的奶奶,如今也許也要搶走父親?妳在哭,這一走也許就是永別?還是妳只是單純覺得害怕?」柯世祐滿心希望這名父親能度過難關、盡快出院,回家與女兒團圓,讓她得到最好的照顧。
-
2021-06-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奶奶已走了...染疫女童怕再見不到進院單親爸 淒厲哭
「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 ?」雙和醫院醫師柯世祐問著醫院內一名小女孩。原來這名6歲女童日前先因確診被送至集中檢疫所,奶奶則是在女孩隔離時身亡,父親則因陪她入住檢疫所遭傳染,她在醫院看著父親肺部的X光片,似乎是擔心這次隔離後,一輩子都無法再見到父親。柯世祐在臉書貼文表示,一名40多歲男子日前被救護車載來醫院,他旁邊還跟著一名小女孩,男子對醫護說,自己有咳嗽、喘不過氣的症狀。柯世祐災先問男子身體狀況。男子回答,當初是女兒先開始發燒,奶奶則是隔天開始出現症狀,後來女兒被送至集中檢疫所,自己陪著女兒入住,奶奶則是送到醫院救治,僅2天便離世,他們都沒見到最後一面。由於他們是單親家庭,全家僅剩下他與女兒相依為命。過沒多久,急診室後傳出一片淒厲哭聲,柯世祐打開門一看,發現女孩看著X光片嚎啕大哭。原來影像顯示出男子也患得肺炎,他對男子說,這個需要住院治療,對方看似早有準備,但又露出不捨的神情。柯世祐指著女孩問,「那她怎麼辦?」男子無奈表示,只能想辦法看還有沒有親戚能來照顧女兒。隨後,男子轉頭向小女孩解釋自己病情,女童又哭得更大聲了。柯世祐心想「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妳在哭病毒的無情嗎? 它奪走了妳的奶奶,如今也許也要搶走父親?妳在哭這一走,也許就是永別?還是妳只是單純覺得害怕??」柯世祐滿心希望這名父親能度過難關,盡快出院,回家與女兒團員,讓她得到最好的照顧。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樂缺氧」難防 醫:猝死恐增
國內進入社區感染後,至昨天累計已有八十七人染疫死亡,不乏來不及就醫,猝死家中或集中檢疫所、旅館的案例。專家分析,可能與患者者沒有自覺症狀,加上病程發展快速有關,後續醫療量能若崩塌,死亡率恐還會上升,除了雙北疫情要盡力控制,周邊縣市疫情若漸漸升溫,將是一大警訊。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新冠肺炎患者雖大多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但病程還是可能快速發展至「快樂缺氧」階段,讓人猝不及防。李岡遠表示,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都可能經歷快樂缺氧,不限年齡,雖然死亡以高齡者居多,但也已出現無慢性病的年輕人猝死事件。為避免愈來愈多確診者在居檢所、防疫旅館,甚至家中死亡,有醫師建議以血氧濃度或肺部X光判定,盡快安排具風險者就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上周四專家會議已討論,初步認為六十歲以上或六十歲以下有慢性病者,優先考慮到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六十歲以下沒有慢性病可居家隔離持續監測。至於血氧濃度和呼吸次數,羅一鈞指出,「血氧數值低於九十五、胸悶呼吸急促」等徵象,居家檢疫時要主動回報,在集中檢疫所則密切觀察。他強調,目前指揮中心已採購血氧機一萬五千台,將以雙北為優先對象,透過包含採檢站、醫院和衛生局等管道,提供給居家檢疫民眾使用 。李岡遠表示,雙北醫療量能逐漸擴充,未來就醫狀況會逐漸舒緩,但憂心雙北熱區周邊及中南部疫情,建議盡可能加強篩檢,其他縣市一定要守下來。而民眾無論是否篩檢確診,一旦出現頭暈、頭痛、皮膚顏色變化,活動時力不從心、容易疲累等,都一定要提高警覺。羅一鈞指出,目前醫福會、加強版集檢所與防疫旅館都有提供入住快篩陽性或確診民眾「金手指」,即血氧機監測,未來希望盡快擴及居家隔離者。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自覺症狀+未及時就醫 在家猝死患者恐陸續增加
5月15日宣布正式進入到社區感染後,累計有66人因染疫死亡,其中以60歲到79歲為最大宗有46人,預計於今天新增的死亡案例,年紀僅36歲為最年輕個案。另外,這一波死亡案例中,至少有10例來不及就醫,猝死家中或集中檢疫所、旅館。雙和副院長、胸腔科主治醫師李岡遠分析,患者並未自覺症狀加上病程發展快來不及送醫有關,現階段病例數呈現平盤,死亡率同樣也會維持在平盤,後續醫療量能若崩塌,死亡率會更加嚴重,現在雙北的疫情看似已經漸漸控制住,但周邊縣市的疫情反而漸漸升溫,將是一大警訊。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新冠肺炎患者雖大多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但這些患者體內免疫力抵禦不住時,就可能讓病程快速發展。近期最被廣為討論的「快樂缺氧」,就是讓這次患者未能提高警覺的殺手鐧之一。李岡遠表示,所有新冠肺炎的患者都可能經歷快樂缺氧的階段,不限年齡層,在死亡率上,高齡者大於年輕人,仍在於免疫力的差別。不過近期有不少沒有慢性疾病的年輕人,也出現在家猝死的案例。他說,年輕人雖然免疫力比長者佳,但還是有可能因為病毒量大,引發免疫發炎反應,特別是年輕人對於輕微症狀的反應沒這麼快,即使到了胸悶、喘的時刻,還可能未驚覺有異進一步就醫。不過,就算及時就醫,目前醫療量能仍相對緊繃,未能馬上安排就醫,所以極可能出現來不及就醫,就在家猝死的情況。而兩大因素都讓在家猝死的人數增加。李岡遠表示,現在雙北的醫療量能逐漸擴充,相信未來能及時就醫的狀況會逐漸舒緩,加上雙北的熱區能篩的都已經篩出,也看到雙北熱區疫情已開始趨緩,但憂心的是雙北熱區周邊的疫情,慢慢有成為熱區的趨勢,中南部也愈來愈多,接下來的兩周,其他縣市一定要守下來,能篩盡可能多篩。李岡遠提醒,無論是否篩檢確診,每一位民眾千萬別輕忽小症狀,民眾對於新冠肺炎的症狀千萬別停留在發燒、喉嚨痛,現在如果出現容易頭暈、頭痛、皮膚顏色變化,活動時開始有力不從心、容易疲累等都症狀,都一定要提高警覺。
-
2021-05-2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全台社區篩檢、快篩站報你知! 有症狀、接觸史再前往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激增,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宣布,全國防疫警戒升為第3級至28日,不少縣市針對染疫熱點陸續增設更多篩檢站。陳時中提醒,篩檢站目的是讓有疑似症狀或高風險的民眾及早採檢,確診後可盡速隔離,並非給無症狀或沒相關接觸史者「沒事驗看看」。各縣市政府對可接受篩檢民眾規定不同,請洽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確認。若有相關需求之民眾,記得攜帶「身分證」和「健保卡」,除了可透過疾管署的「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查詢離身邊最近的採檢醫院,《聯合新聞網》也整理出目前全台社區篩檢站資訊。更新日期:6/6 22:34全台社區篩檢站資訊台北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33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地點:台北市雨聲街105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0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地點: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西園醫院】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270號【剝皮寮】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地點: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95號【台北榮民總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201號【振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台大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址:地點待議【國泰綜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80號【馬偕紀念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131號【康寧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內湖區114成功路五段420巷26號【台北長庚紀念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敦化北路199號【台安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424號【博仁綜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66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台北市立萬芳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111號【台北松山機場】(6月2日啟用)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340-9號新北市【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地址: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急診室外)【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英士路198號(院區急診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地址: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6號【永和耕莘醫院】地址:新北市永和區中興街80號(門診騎樓)【新店耕莘醫院】地址:新北市新店區車子路15號【新店交通公園】地址:新北市新店區民族路109號【新店慈濟醫院】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急診室停車場旁-孫雅各紀念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新北大道一段3號(院區急診外)【衛生福利部立雙和醫院】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院區外)【山北市民活動中心】地址:中和區莊敬路49巷29弄2號【三重亞東篩檢站】(6月4日開設快篩站)地址:三重區正義南路62號1樓【新莊衛福部立台北醫院】(6月7日開設快篩站)地址: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127號【蘆洲永安公園】(6月7日開設快篩站)地址:新北市蘆洲區基隆市【基隆市立醫院院本部】地址:基隆市信義區東信路282號備註:採線上預約制【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地址:基隆市信義區信二路268號【台灣礦工醫院】地址:基隆市暖暖區源遠路29號【三軍總醫院附設基隆民眾診療服務處】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榮街100號【基隆市原公車修理廠】地址:基隆市中正路162號宜蘭市【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蘭陽院區】地址:宜蘭市校舍路169號(右側停車場)【羅東聖母醫院】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南路160號(馬仁光紀念大樓外廣場之戶外篩檢站)桃園市【中壢區中正公園】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86號【中路社區篩檢站】地址:桃園區正光路600號(網球場旁停車場)【龍岡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中壢區龍岡里龍岡路三段(龍崗大操場天幕)【八德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2182-1號(大發休閒公園)【蘆竹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蘆竹區東溪路停車場【龍潭區龍潭行政園區】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690號【桃園社區篩檢站】地址:桃園市桃園區桃園體育場、德育街旁。【楊梅社區篩檢站】(完工、啟用時間待定)地址:地點待議新竹市【國軍新竹地區醫院】地址:新竹市北區武陵路3號(停車場)【竹科社區篩檢站】(6月3日啟用)地點:新竹市東區篤行路1號(園區原篤行會館前)備註:每日80人【竹苗邊界社區篩檢站】地點:竹市香山區與苗栗接壤新竹縣自費採檢:【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豐路一段81號【天主教仁慈醫院】地址:新竹縣湖口鄉忠孝路29號【大安醫院】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博愛街298巷5號免費採檢:【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一段2號 【竹北衛生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光明二街89號苗栗縣【頭份社區篩檢站】(6月3日上午10時截止預約)地址:頭份衛生所旁空地時間:6月3日下午1點30分至下午4時【造橋鄉社區快篩站】(6月4日上午10時截止預約)位置:造橋鄉大西村2鄰慈聖路2段322巷1號(造橋鄉綜合活動中心)時間:6月4日下午1點30分至下午4時【後龍快篩站】(已截止)位置:苗栗縣後龍鎮復興里籃球場前面空地【三灣鄉社區快篩站】(5月28日上午10點截止預約)地址:苗栗縣三灣鄉永和村3鄰11號(三元宮停車場)【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為公路747號【為恭紀念醫院】地址:苗栗縣頭份市信義路128號【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苑裡李綜合醫院】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和平路168號【大順醫院】地址:苗栗縣大湖鄉中正路48-5號【重光醫院】地址:苗栗縣頭份市中華路1039號【協和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1367號【通霄光田醫院】地址:苗栗縣通霄鎮中山路88號【梓榮醫療社團法人弘大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新東街125號【新冠肺炎快篩站】地點:竹南科學園區社區公園台中市【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地址:台中市豐原區安康路100號(立體停車場旁篩檢站)【台中慈濟醫院】地址: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在橫跨第一、第二院區的74號快速道路橋下設快篩站)【童綜合醫院】地址:台中市梧棲區臺灣大道八段699號(梧棲院區急診室旁邊的平面停車場)【李綜合醫院】地址:台中市大甲區八德街2號(大甲院區旁邊的平面停車場)【烏日林新醫院】地址: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大里仁愛醫院】地址:台中市大里區國光里2鄰東榮路483號【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地址:台中市大甲區經國路321號【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地址:台中市沙鹿區沙田路117號(沙鹿總院急診側門)【國軍台中總醫院】地址:台中市太平區中山路二段348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地址:台中市霧峰區福新路222號(高架橋下停車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癌症中心大樓側門後端B2)【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址: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內科大樓一樓戶外篩檢站)【台中榮民總醫院】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650號(緊臨台灣大道四段之新門診大樓旁側)【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地址:台中市西區三民路一段199號(急診室外側)【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966號(中港樓與敬義樓間的迴轉道)【梨山衛生所】地址:台中市和平區中正路68號【台中國際機場】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航路一段168號彰化縣【溪湖湳底龍水宮】地址:彰化縣溪湖鎮湳底路臨27之1號【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地址:彰化縣埔心鄉中正路二段80號(院外採檢站)【彰化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市南校街135號【彰化秀傳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台灣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42號【員林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456號【員生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359號【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惠來街89號【鹿港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鹿港鎮中正路480號【二林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二林鎮大成路一段558號【彰濱秀傳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6號【北斗鎮卓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北斗鎮中山路一段311號【和美鎮道周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和美鎮和光路180號南投縣※經基層診所轉介到6家指定院所聯繫進行篩檢【佑民醫院】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太平路一段200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埔里基督教醫院】地址:南投縣埔里鎮鐵山路1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竹山秀傳醫院】地址: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二段75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南投基督教醫院】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路870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地址: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339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地址: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山腳里集會所】(5月31日 9至12時開放)地址:南投縣草屯鎮虎山路299號(活動中心前廣場)【南埔陳府將軍廟】(6月1日 14至17時開放)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南埔里中正路344之46號(活動中心廣場)【埔里仁愛公園】備註:6月2日 14:00~16:00【埔里枇杷集會所】備註:6月4日 14:00~16:00【埔里地理中心碑】備註:6月5日 14:00~16:00雲林縣【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新德路123號【天主教若瑟醫院】地址:雲林縣虎尾鎮新生路74號【林內鄉衛生所】地址:雲林縣林內鄉新興路54號【東勢鄉安南村鎮玄宮】地址:雲林縣東勢鄉安南村安南路2-2號【元長鄉長南、長北村集會所】地址:雲林縣元長鄉長北村元北路32-20號【褒忠鄉新湖村集會所】地址:雲林縣褒忠鄉新湖村新湖22號民宅對面備註:5月26日14:00-18:00【麥寮鄉三盛村福安宮】地址:雲林縣麥寮鄉三盛村仁德西路一段26號備註:5月26日14:00-18:00【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迴廊】地址:雲林縣崙背鄉民生路28之8號備註:5月27日9:00-12:00、13:00-15:00【斗南火車站】地址:防疫快篩行動車備註:5月26日至5月28日9:00-15:00【斗六火車站】地址:防疫快篩行動車備註:5月26日至5月28日9:00-15:00嘉義縣【嘉義航空站】(6月2日啟用)地址:嘉義縣水上鄉榮典路1號台南市【東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東區龍山里林森路一段418號備註:每周三、五9:00~11:00【南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南區南和路6號【新營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新營區三民路72號備註:每周一、四9:00~11:00【安南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安南區仁安路70號備註:每周四8:30~10:30【安定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安定區安定里59號之1備註:每周四9:00~11:00【永康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永康區文化路51號備註:每周四9:00~11:00【鹽水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鹽水區武廟路1號備註:每周四9:00~11:00【玉井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玉井區中正路5號【麻豆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麻豆區巷口里興國路11-1號【台南航空站】(6月2日啟用)地址:台南市南區機場路775號【南部科學園區】(6月8日啟用)地址: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22號高雄市專責醫院快篩採檢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地點: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高雄榮民總醫院】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地點: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義大醫院】地點:高雄市燕巢區角宿里義大路1號【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地點:高雄市小港區山明路482號【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地點: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553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地點: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68號【阮綜合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162號【國軍高雄總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號【天主教聖功醫療財團法人聖功醫院】(本院急診室戶外篩檢站)地點:高雄市建國一路352號備註:平日上午8:30-11:30【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凱旋二路134號【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地點: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976號【義大大昌醫院】地點:高雄市三民區大昌一路305號【杏和醫院】地點: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89號、470號1F【大東醫院】地點:高雄市鳳山區光遠路171-2號【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地點:高雄巿鳳山區經武路42號【高雄市立旗津醫院】(急診外社區採檢站)地點:高雄市旗津區旗港路33號備註:8:30-11:30 每日30名【健仁醫院】地點: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136號備註:平日9:00-12:00【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地點:高雄市岡山區大義二路1號【高雄市立岡山醫院】地點:高雄市岡山區壽天路12號【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地點:高雄市旗山區大德里中學路60號【義大癌症醫院】地點:高雄市燕巢區角宿里義大路21號【建佑醫院】地點:高雄市林園區東林西路360號社區快篩站【鳳山衛生所】(衛生所大門口)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3:30-16:30【鳳二衛生所】(衛生所前小公園)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三民衛生所】(本和里滯洪池抽水站)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三民二衛生所】(中都里民中心)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前鎮衛生所】(衛生所前空地)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小港衛生所】(衛生所前人行道)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大寮衛生所】(大寮圖書分館機車停車場)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4:00-17:00【鼓山衛生所】(里民活動中心)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左營衛生所】(舊左營國中)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楠梓衛生所】(運動中心-射箭場)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4:00-17:00【高雄國際航空站】地點:高雄市小港區中山四路2號花蓮縣【花蓮慈濟醫院】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地址:花蓮市中正路600號【台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地址:花蓮縣鳳林鎮中正路一段2號【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民權街1-1號【門諾醫院壽豐分院】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魚池52號【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地址:花蓮縣玉里鎮中華路448號【國軍花蓮總醫院】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嘉里路163號【門諾醫院】地址:花蓮市民權路44號【花蓮市衛生所】地址:花蓮市新興路200號備註:5月30日上下場次各200人屏東縣【東港快篩站】(6月1日~4日啟用,目前已撤站)地點:東港大鵬灣濱海公園碼頭(小巨蛋前)備註:上午8:30~11:30;下午13:00~16:00 兩時段各100人【里港社區篩檢站】(6月3日~6日啟用)地點:里港河濱公園備註: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兩時段各100人【潮州鎮快篩站】(5月30日17:00撤站)地點:屏東縣潮州鎮中山公園澎湖縣【澎湖機場】(5月25日啟用)地點: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126-5號金門縣【金門航空站】(5月24日啟用)地址:金門縣金湖鎮尚義機場二號連江縣【連江縣衛生局、縣立醫院】地址:連江縣南竿鄉南竿鄉復興村216號(院外)備註:將通知與馬祖遊客確診案1563、案1742民宿、餐廳及觀光景點等足跡重疊者至現場接受篩檢
-
2021-05-06 該看哪科.罕見疾病
「像有意識的植物人」 SMA病友戴口罩不能完全掩口鼻
「我們就像有意識的植物人。」今年27歲的李怡潔是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友,自1歲發病起,生活需倚靠他人不能自理,夜晚則仰賴呼吸器才能入睡,疫情期間配戴口罩更不能完全掩住口鼻,會影響呼吸。然而,她不向命運低頭,現擔任SMA治療藥物爭取協會理事長,替病友發聲。在台灣約有400名像李怡潔這樣的SMA患者,隨著病發過程,連一支筆都無法握住。雙和醫院兒科部小兒神經專科主治醫師郭雲鼎解釋,SMA是一種罕見疾病,每17181名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是病友,因基因缺失所致,患者的脊隨與腦幹神經退化,連帶肌肉逐漸萎縮。郭雲鼎說,SMA隨著疾病發展會影響患者的行動與自理能力,甚至是呼吸自由。SMA分為嬰兒型與晚發型,是嬰幼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性疾病。嬰兒型患者如在出生6個月內發病,恐無法獨自坐立、面臨癱瘓,甚至難以維持基本生活功能,例如呼吸、吞嚥;晚發型部分,患者的發病時間較晚,但仍有肌肉無力與殘疾風險,無法獨立站立或行走。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鍾育志強調,SMA不影響心智發展,許多病友獲得總統教育獎;李怡潔也表示,自己常會利用閒暇時間創作歌曲,目前已累積兩首作品,鼓勵病友和她一樣,一起勇敢向前。SMA公益宣導計畫今天舉行啟動記者會,應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三方協力邀請,歌手陳勢安首次嘗試與SMA病友攜手,共同創作SMA公益宣導計畫主題曲「只要我還在」,歌曲MV更邀請到金鐘影后柯淑勤與新生代演員劉修甫兩位實力派演員和陳勢安同台飆戲,3人首度為公益合作,攜手呼籲大眾一起用愛支持SMA病友。
-
2021-04-21 養生.聰明飲食
蜂蜜和茶一起喝致血栓? 專家批無稽之談
手搖飲常喝的蜂蜜綠茶,竟然會致血栓?網路近來流傳「純蜂蜜不可以和茶葉一起喝,否則會造成心血管栓塞」,雙和醫院營養師莊世玟對此表示,不管喝茶或吃蜂蜜,都和心血管栓塞無關。但蜂蜜本身就有糖分,長期喝含糖飲本來就對身體不好,也容易形成血脂肪造成血管的阻塞。對於近日流傳的謠言,衛福部食藥署特別在食藥闢謠專區闢謠。食藥署表示,這則內容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及作用機轉,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莊世玟則表示,並沒有喝茶不能配蜂蜜的說法。預防心血管栓塞,主要是要避免動物性油脂,例如:豬油、牛油、豬皮、肥肉等,這些都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民眾會以為手搖飲喝蜂蜜取代糖的話,就能放心喝「全糖」,而無需忌憚。莊世玟則表示,蜂蜜也含有糖分,糖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升高血脂肪。因此長期喝蜂蜜等含糖飲,就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莊世玟說,任何食物都一樣,想要吃出健康,要懂得把握「適可為止、淺嘗即止」原則,均衡加上適量,才能常保健康。食藥署也重申,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1-04-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發現懷孕多久該去婦產科?孕婦可以注射疫苗嗎?6個懷孕媽咪最常見的狀況,一次分析給你聽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肚子裡有了小生命,原本是件可喜的事,若這是一個美麗的意外,該怎麼辦?吃藥、打疫苗……做這些事對胎兒會有影響嗎?原訂的計畫還能繼續進行嗎?針對六大常見狀況,請婦產科醫師提供完整解答。月經晚一週沒來要驗孕很多女性生平第一次到婦產科診所,大部分原因都跟「好朋友」沒來有關。最快什麼時候驗孕才準確?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表示,從受孕那天開始算起,最快10至14天,就能從尿液驗到是否懷孕。由於每個女性排卵的時間點都不相同,且無法得知自己是在哪一天排卵及受孕,通常會建議只要月經比平常晚一周沒來報到,就可以用驗孕棒自行驗孕。若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上升,驗孕棒會出現兩條線,這就表示懷孕了。到婦產科報到時機驗孕棒能測試出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張君堯醫師表示,當女性受孕後,體內的絨毛膜激素會顯著提高,但並不會因為補充較多的水分或飲料而有所影響,只要尿液中含有絨毛膜激素,即使流產兩週內驗孕,驗孕棒還是有可能出現兩條線。因此,從驗孕棒並無法確認懷孕狀況,而早期懷孕最擔心子宮外孕,自行驗孕後就必須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通常確認懷孕後約已是懷孕第5週,這時還不需要急著到婦產科去報到,可以再等一至兩周再到婦產科檢查,約在懷孕第6週時,從超音波就可以看到胚囊,確認著床位置。萬一胚囊著床在子宮角、子宮頸、或輸卵管等位置,就是子宮外孕,需要當下處理。若是正常懷孕,則在懷孕第7週就可以從超音波看到胎兒心跳。萬一第7週還沒看到心跳也別太緊張,張君堯醫師表示,可以再等一週,不過,如果第8週以後還是沒有看到胎兒心跳,那麼,意味著這次懷孕成功的機率就非常渺茫了。Q什麼時候該去婦產科檢查呢?A.月經沒來一週,可自行用驗孕棒驗孕。驗孕棒出現兩條線之後,再等一週就可到婦產科報到確認著床位置;若是正常懷孕,則須再等一至兩週,再到婦產科確認胎兒有沒有心跳。領孕婦手冊後即開始例行產檢看到胎兒心跳之後,有些醫療院所就會發給孕婦手冊,不過,張君堯醫師表示,由於懷孕早期不確定性高,以雙和醫院為例,通常會等到懷孕12週進入穩定期之後再發孕婦手冊。領到孕婦手冊之後,就意味著具備準媽媽的身分了,接下來,記得依照孕婦手冊的產檢時程,一步步完成各項產前檢查。其實,從驗孕棒上出現兩條直線到確認胎兒心跳,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每個女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會出現極大的變化,不免開始擔心在發現懷孕之前,做了哪些事,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發現懷孕之後,原訂計畫還能如期進行嗎?以下根據六大常見狀況,提供準媽咪具體的做法與建議,幫助準媽咪輕鬆度過這個美麗的人生意外。狀況一:發現懷孕後,用藥有影響嗎?懷孕6週前,大部分藥物對胎兒影響不大發現懷孕之後,再仔細回想這一個月來自己因為感冒吃過感冒藥、本來想避孕而吃了避孕藥……,這些藥物成分會不會影響肚子裡小北鼻的發育呢?張君堯醫師表示:「有在吃避孕藥的女性卻會懷孕,通常是因為吃藥的頻率不規律,因此吃的劑量也不會太多,對正在發育中的胚胎不會有傷害,發現懷孕後立刻停藥就好。」他進一步解釋說,一般感冒藥物對胎兒也不會有不良影響。「感冒藥物通常是最安全的藥物,多數屬於B級安全用藥,孕婦也可以使用,除非本身對藥物有過敏情形,則需要特別留意。」長期使用之藥物,應遵照醫囑勿擅自停藥其實,在懷孕6週以前,只要不是常規在吃的藥物,對發育中的胚胎都不會有不良影響。不過,張君堯醫師提醒,若是因為正在治療癌症、有使用調節免疫系統方面的藥物,或是有慢性病史的女性,就要特別留意用藥方式。他說:「發現懷孕之後,應儘速到婦產科及原就醫科別檢查。因為長期服用的藥物,其劑量對胎兒可能會有影響,但孕婦也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停藥後導致病情惡化,反而危及母胎健康。」懷孕初期用藥Point1. 有服用避孕藥者,發現懷孕後應立即停藥。2. 有治療癌症、免疫相關疾病者,應盡速到婦產科檢查,也必須回原科別看診並主動告知醫師懷孕的事實。3. 有慢性病史者,例如氣喘、癲癇、服用甲狀腺機能藥物者,不可擅自停藥,但應請原科別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劑量及服藥頻率。4. 有些特殊疾病患者,須改變服藥方式,例如心臟病和糖尿病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因口服藥物會有致畸胎的風險,懷孕後須改為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用藥。狀況二:發現懷孕後,還能補打疫苗嗎?注射後宜間隔一個月再懷孕如果有懷孕的計畫,建議在注射疫苗之後間隔一個月後再懷孕。萬一注射之後就懷孕了,例如打了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就懷孕,會不會造成畸胎?還能保住胎兒嗎?張君堯醫師表示,注射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只要有來過一次月經再懷孕,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就算是注射當月就懷孕,根據國外文獻和相關研究指出,也沒有因而造成畸胎的案例。不過,他還是建議有計畫懷孕的女性,完成疫苗注射後至少間隔一個月再懷孕,不要刻意去打了疫苗又立刻懷孕,以免徒增困擾。另一方面,張君堯醫師指出,孕婦感染流感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在流感高峰期,計畫懷孕前不妨先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不過,即使懷孕了也應該考量接種疫苗對自己和胎兒的利與弊,與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接種流感疫苗。此外,未完成接種的疫苗,例如B型肝炎、子宮頸癌疫苗等,應與產科醫師討論或待產後再完成接種。狀況三:發現懷孕後,婚禮能如期舉行嗎?若有出血徵兆要提高警覺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美的新娘,但是,婚禮即將舉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難免擔心喜沖喜或是籌備婚禮太忙碌,會影響胎兒。張君堯醫師表示,其實早期懷孕就與一般人無異,除非準媽媽有流產疑慮,例如有出血徵兆,這就需要特別做一些處理,可能要安胎或多休息。不過,懷孕後還是有些生活細節要注意,包括過於激烈的運動要避免,例如騎馬、滑雪等。此外,婚禮上因社交禮儀喝一杯酒,少量小酌對胎兒不會有影響。香菸則是百害無一利,建議準父母一定要戒菸。(推薦閱讀:奶嘴、玩具、嬰兒床…三手菸無所不在!只要吸菸.就會危害寶寶!)狀況四:發現懷孕後,還能搭飛機嗎?懷孕中期可搭飛機旅行機票行程都訂好卻發現懷孕了,該怎麼做?張君堯醫師表示,如果沒有早期懷孕的出血徵兆,搭飛機並不是禁忌,不過,建議出國前先到婦產科檢查,以免萬一是子宮外孕或胚胎發育不正常的異常情況發生,所以,確定是否正常懷孕後再出國,比較安心。孕婦旅行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懷孕第12週以後到28週之間,他表示,因為已經過了懷孕初期噁心、嘔吐的害喜階段,而肚子也還沒大到行動不便的狀況,不妨利用這段時間規畫一趟旅行,好好享受兩人世界,也能幫助紓解懷孕的不適和壓力。但是,懷孕7個月以後要避免長途旅行,因為子宮越來越大,會提高孕婦搭飛機時發生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不可不慎。狀況五:流產不久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染色體異常是機率問題原因就在於統計上的或然率問題。他解釋說:如果早期懷孕卻流產,最常見原因是因為染色體異常,發生染色體異常通常是機率問題,與遺傳無關,但跟女性的年紀有關。因此,高齡女性流產後,更要積極「做人」。既然是或然率問題,相關研究也證實,因染色體異常流產的婦女,流產後越快懷孕,再次流產的機率會大大降低,但如果兩次懷孕間隔的時間較久,再次懷孕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又會提高,以至於可能又會再次流產。他形容說:「這就好比一個人走在路上,同一天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三次的機率是非常低的,但如果隔了三年,就很可能再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不過,如果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連續撞到同一根電線桿,這就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異常了。因此,對於短時間內連續懷孕卻連續發生流產的夫妻,則流產的原因可能與父母親一方的染色體或是基因異常有關,而非與母親年齡的或然率有關,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狀況六:產後半年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能受孕表示身體機能已恢復產後間隔9個月再受孕是最理想的情況,張君堯醫師表示,因為這意味著至少前胎哺乳已超過半年,子宮也得到充分休息,所以,間隔9個月再懷孕對媽媽和寶寶都好。但若產後不到半年又發現懷孕,也不要太緊張。他說:「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如果子宮能受孕,意味著身體機能已恢復。」就算懷孕了還是可以繼續哺乳,但懷孕中後期要避免抱小孩、提重物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行為。哺餵母乳也要好好避孕此外,他提醒,產後如果不想很快又懷孕,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哺乳期間也要避孕,全母乳哺餵的媽媽,因泌乳素會抑制排卵,產後半年內只要密集哺乳,可達到較好的避孕效果。產後六個月因寶寶對母乳的需求減少,泌乳素降低後會開始排卵,若沒有避孕有可能很快又懷孕。另一方面,如果哺乳的頻率不是很密集,則泌乳激素抑制排卵的效果也會受影響,因此,不是全母乳哺餵及完全親餵的母親,不想太快又帶球走的話,產後還是要好好避孕為上策。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3-30 新聞.元氣新聞
最新醫院盈虧榜:林口長庚再靠股利奪冠 亞東竟最虧
健保署連續七年依法公布領取健保費用兩億元以上醫療院所的財報,2019年整體結餘前三名為林口長庚(72.2億元)、高雄長庚(59.4億元)、台大醫院(24.4億元)。不過,林口長庚醫務本業其實短絀5.6億元,是靠非醫務收入的股利77.81億元在撐,高雄長庚和台大醫院則是醫務及非醫務都有結餘。有29家醫院虧損,亞東醫院2019年整體短絀4.34億元最多,為近三年該院首度轉盈為虧。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劉林義表示,這次公布2019年財報,包括223家院所,共領取健保4438億,佔66%當年度健保總額。林口長庚醫院連續四年蟬聯整體結餘之冠,近三年整體結餘都有70多億元,但主要都來自股利,其醫務短絀其實正在擴大,2018年醫務短絀3.9億元,2019年醫務短絀5.6億元。劉林義分析,醫務收益來自健保和自費,這223家院所有69%至78%屬於醫務本業有結餘,醫務利益率平均落在5%,並不是很高。加上非醫務結餘之後,整體收支有結餘之家數更多,佔85%至91%間。從近年趨勢來看,劉林義表示,2018到2019年,整體有節餘的家數從185家增加到194家,醫務本業有結餘的家數也從150家增加到167家。健保署公布財報排名的同時,也公布了護病比和病床數,供外界參考,希望醫療院所將盈餘給辛苦的醫事人員加加薪。至於短絀,劉林義分析,整體短絀院所共29家,有的是新成立的醫院,有的是符合偏遠認定原則的醫院。其中有5家短絀超過一億,包括亞東醫院(短絀4.34億元)、輔大附醫(短絀3.75億元)、嘉義長庚(短絀3.36億元)、中醫大新竹附醫(短絀2.29億元)、新樓醫院麻豆分院(短絀1.15億元),除了亞東醫院,其他四家醫院都已連續三年虧損。2019年整體結餘前十名分別是林口長庚(72.22億元)、高雄長庚(59.81億元)、台大醫院(24.46億元)、桃園長庚(21.49億元)、中國附醫(19.75億元)、基隆長庚(16.73億元)、北榮(13.56億元)、高醫(8.49億元)、中榮(7.42億元)、彰基(7.26億元)。2019年醫務結餘前十名分別是中國附醫(16.27億元)、台大醫院(14.24億元)、高醫(9.38億元)、高雄市立大同醫院(5.96億元)、北市聯醫(5.87億元)、新竹馬偕(5.71億元)、北醫附醫(5.33億元)、部立雙和醫院(4.59億元)、陽明醫院(4.56億元)、桃園長庚(3.57億元)。三家上榜的診所:醫務本業都有結餘,包括遠東聯合診所(領取健保4.33億、整體結餘8100萬)、書田泌尿科診所(領取健保3.5億、整體結餘2800萬)、安慎診所(領取健保2.61億、整體結餘600萬)。
-
2021-03-25 新聞.元氣新聞
帕金森手術全額給付?健保署:再研議
金曲歌后詹雅雯日前被診斷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萎縮。國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患者約有6萬多人,當藥物出現限制時,僅能透過手術改善,目前主流的帕金森氏症手術「深腦部刺激術」(DBS),部分醫材雖納健保,患者仍需自付20到30萬元,導致窮患者無力支付,立委林奕華盼衛福部能將深腦部刺激術納入全額給付,並將帕金森氏症納入重大傷病,對此,健保署認為需要再研議。帕金森氏症是一種退化性的神經疾病,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因此導致患者出現顫抖、動作緩慢等症狀,初步會投以多巴胺藥物,但藥物效果仍有限,部分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採取燒灼術或是深腦部刺激術改善,其中深腦部刺激術已成為目前帕金森氏症最主要的手術方式。帕金森氏症病友也是帕金森氏病友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吳昌期表示,三年前健保署開始同意DBS費用部分減免,他身受其惠,但仍須支付約20萬到30萬的費用,DBS發展許久,但現在還是只提供給「有錢」、「有能力」的人才能接受手術,盼政府能將帕金森氏症納入重大傷病範疇,減少費用的支出。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洪千岱說明,目前健保有給付的範疇是需要放置在患者體內的電池與線材,但執行DBS最重要的是核磁共振、3D定位,也導致需要額外支付20萬到30萬的費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參議吳科屏表示,DBS的手術給付早在民國98年納入健保給付,後續也在104年、105年、108年陸續將特材、刺激器納入給付,整組約要價57萬元左右。不過,對於特材給付可隨時討論、檢討,另,納重大傷病涉及整體醫療資源的運用與公平性,需審慎評估。
-
2021-03-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開打 急診醫護意願最高
我國昨天開打AZ疫苗,一整天共有五十八家醫院醫護人員施打疫苗,台大、新光、亞東、雙和、和信等醫院均由院長率先捲袖,成為院內首打者,鼓勵同仁施打。由於疫苗開封後須於六小時內施打完畢,一瓶可供十人接種,不少護理師在開瓶後,立刻按下計時器,成為施打首日的奇特場景。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該院共有一千七百多名醫護人員願意施打AZ疫苗,現已配送一千五百劑疫苗,在擴充接種點後,預計在兩周內完成第一批院內醫事人員接種,五月十七日開始施打第二劑。新光醫院長期深耕帛琉醫療發展,院長侯勝茂表示,每年都會派駐人力至當地提供醫療協助,四月一日起「旅遊泡泡」啟動,前往帛琉診療的醫護人員也在優先施打AZ疫苗名單中。「有打是比沒有打更好。」高雄長庚副院長龔嘉德說,國外臨床統計並未發現AZ疫苗有顯著問題,醫院鼓勵醫護人員施打;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強調,國外血栓案例數據分析比率極低,均小於背景值,無須恐懼,希望醫護人員踴躍接種,「打疫苗不只保護自己,也保護病人。」前總統陳水扁的醫療團隊召集人、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昨天也完成接種。他說,「去打一打啦,沒去打有夠笨」,北歐國家停打AZ疫苗是要調查批號製程是否出問題,不是疫苗本身有問題,醫護施打率偏低,中央應多釋疑。觀察各醫院接種狀況,以急診醫師及護理人員接種意願最高。卅歲的台大醫院急診部張姓護理師表示,執行檢傷分類時,經常接觸疑似病人,即使做好防護措施,但還是怕怕的,因此,急診同事接種意願相當高,不會特別選廠牌,只要有疫苗,就願意打。北榮照護確診者專責病房蘇姓護理長表示,照顧病患時的擔心,遠遠大於接種疫苗的疑慮,故她願意第一波施打疫苗,施打後並未出現任何不適。由於國外傳出多起AZ疫苗接種後疑似引發血栓的嚴重個案,各醫院在接種首日格外謹慎,均設置休息區,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昨早七時五十分帶頭施打,接種後,依照指揮中心建議,坐在椅子上,休息卅分鐘,無任何不適,才離開急診區。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開打疫苗擔心副作用?第一批護理師曝心聲:其實會
國內首批AZ新冠肺炎疫苗今天開打,雙和醫院醫護人員今8點起也陸續接種,曾接觸過2名確診者的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熊振宇今為院內第一批施打者;對於是否擔心接種後會有副作用,他也坦言,「其實會」。熊振宇指出,去年3、4月疫情高峰期,曾接觸2名確診病患,因配合醫院政策,加上自己照顧病人因素,希望透過疫苗加強身體,如果真的有什麼樣狀況,醫院會給予適當措施。對於是否擔心副作用,他說「其實會」,三種廠牌好像都有副作用存在,不過醫院施打之前有適當衛教,若有不舒服會立刻通報網站,並告訴主管、護理長,院內將安排適當人力及休息,不會影響第一線照顧病人。急診醫學科副主任蔡同堯表示,剛好今天休假便預約施打,施打前有上網做功課,「副作用發生機會應該還是很低」,不過他也坦言,「如果今天不是急診醫學科會接觸到居家檢疫者,有可能不會選擇這個時候打。」蔡同堯說,因為是第一線醫護人員,會接觸到這樣的病人,最擔心防疫漏洞,「部桃案件就告訴我們,再小心都可能被感染,如果打疫苗可以減少我被感染的機率,也減少把病毒帶到社區、傳給家人的風險,所以評估我的工作、環境後,打疫苗是比較理智的選擇。」
-
2021-03-22 養生.抗老養生
有無肌少症,用自己雙手測量小腿圍可知!增肌2招必知
● 小心罹患肌少症,可用雙手測試小腿圍初判● 小腿肌肉量不足易骨質疏鬆,跌倒、骨折風險高● 增強肌力,每天深蹲運動、補充足量蛋白質小腿太細的長輩,小心「肌少症」上身!專家建議,以雙手的中指及大拇指量測小腿圍,如果可以完全圍住,即可能罹患肌少症,身體肌肉量不足,易骨質疏鬆,進而容易跌倒、骨折等,影響日常生活。肌力夠才能支撐站立小腿肌肉是長者肌肉消耗最明顯的部位之一,可以判斷身體肌肉量是否不足,也是判斷罹患「肌少症」的重要指標之一。衛福部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指出,長輩咀嚼、夾菜、行走都需要肌肉,肌肉量足夠才能支撐骨骼並站立,若長輩雙腿太細,肌肉量不足,最怕跌倒、骨折,容易併發其他病症。想知道是否有肌少症,花蓮縣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李欣婷指出,可以用雙手簡易測試小腿圍,先坐下,再以自身雙手的中指及大拇指圍成一圈,套在小腿肚上,若可完全扣住,便是「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提醒,每個人的手指與小腿的比例不同,切勿用他人的雙手測量,若要用皮尺測量,也須以中指及大拇指圍成一圈的長度為基準。訓練肌力從運動著手李欣婷指出,很多長者怕有三高、慢性疾病,一改年輕時的飲食習慣,認為要「少吃肉類,多吃飯菜」,但不吃肉反而容易餓,吃下更多的飯,導致蛋白質攝取量相對變少,易罹患肌少症,長者常會感覺身體無力、精神不濟,影響日常生活。若想增加肌肉量,可以從運動方面著手改善,劉燦宏強調,阻力型運動可以訓練肌肉,長者應常常做,建議每天可以深蹲30下,可先從10下做起,可分段累積做,不需一口氣做30下;不覺得費力後,可以增加每日訓練量,每次調升幅度以10下為單位,如一日深蹲40下,再慢慢調整為一日50下,以此類推。多攝取蛋白質食物增肌飲食部分,劉燦宏表示,長者蛋白質吸收率較差,消耗率卻更高,需要多攝取蛋白質食物,建議可多吃魚類、雞肉、牛肉、豬肉、豆類、蛋及牛奶等食物。男性建議一日攝取蛋白質10份,女性則為8份,例如1顆蛋約1份,手掌大小的肉約6份。深蹲該怎麼做?基本的深蹲,是採取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腳尖要朝向前方,蹲下去時,要保持背部的挺直,也就是上半身往前傾、將臀部往後坐,深蹲時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不過,因為每個人的體能不同,身體的軟硬度也不一樣,適時調整角度、循序漸進的往下蹲,記得雙腳跟一定要踩穩,不能離開地面。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讓膝關節內夾角成為90度,雙手同時往前伸直平舉,讓重心放在後腳跟而不是前腳。此時,大腿與地面是平行的,且上半身的背部仍然保持打直。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醫護第一針!雙和院長帶頭打平常心:從小打到大
國內首批AZ新冠肺炎疫苗今天開打,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今早7點50分即來到急診室,帶頭打下全台醫護人員第一針。他表示,心情很平常,沒有特別感覺,「疫苗本來就是從小打到大的」。雙和醫院共配發一千劑疫苗,今天起於急診大樓分批施打;經調查,院內兩千多名醫護人員中,有七成願意施打疫苗,目前已有850人預約,將分三個接觸病患的風險等級,於兩周內接種完畢。吳麥斯今7點50分即來到急診室,準備進行疫苗接種,但疑因早起血壓較高,反覆量測幾次血壓後,8點才正式注射疫苗,並按標準程序至休息室休息。他表示,施打疫苗完全沒有感覺,對於自己成為全台醫護第一針,也沒有特別心情,「打疫苗本來就是我們從小打到大的,隨著世界的改變,本來就會有很多新興傳染病,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以後還是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事,這本來就是我們大家應該要做的。」雖雙和醫院醫護人員有意願接種疫苗者高達七成,但外界醫護卻僅在三到五成,吳麥斯說,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們就是配合疾管署的政策,當然是希望說第一線的人,有非常自由的選擇權利。」
-
2021-03-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送抵新北4醫院 侯友宜:醫護優先施打
首批牛津AZ疫苗11萬7000劑已經開始陸續配送全台指定醫院,下周一就會開打,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受訪指出,疫苗由中央分配,新北已做好妥善管理,目前有淡水馬偕、台北慈濟醫院、雙和醫院、亞東醫院共4家醫院,就等待中央下令就會按照施打順序,從醫護第一線同仁優先施打,後續會再有第2波、第3波施打。
-
2021-03-19 科別.耳鼻喉
睡眠呼吸中止症工程師開車撞收費亭 醫:6症狀勿延誤就醫
近日發生「蘇花遊覽車撞山事件」,引發外界關心交通公共安全事件,醫師指出,之前有一工程師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卻未察覺,直到開車不小心打盹,擦撞高速公路收費亭基座,才被妻子帶至門診檢查確診,經陽壓呼吸器治療,才改善白天精神;醫師呼籲,若有「打呼」、「中途呼吸停止」、「白天『閒暇時』精神不濟」等多種症狀者,恐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切莫因疫情而延誤至相關門診就醫。台灣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5至10%,估計全台有數十到數百萬的患者 ,林口長庚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影響情緒、精神及專注力,甚至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罹患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臟衰竭、高血壓及腦中風的機率,疾病好發於中年肥胖男性,但女性仍需注意,以免白天精神不濟,發生交通意外致死的憾事。然疫情爆發,許多民眾敬「醫院」而遠之,莊立邦說,近日有一名台商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受疫情影響而返台工作,除停止使用陽壓呼吸器,還因擔心染疫,不敢進醫院回診,導致每晚因呼吸中止驚醒多次,即便晚上很早就寢,白天仍感昏昏欲睡、無法集中精神,連帶影響日常工作表現,才至睡眠門診就診,改善日常生活品質。莊立邦說,去年疫情緊繃期,林口長庚睡眠門診就診人數最多約下降3至4成;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也表示,疫情爆發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也接到許多民眾因擔心院內感染而取消預約的情況,人數最多下降6至7成。劉文德強調,切莫低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危險性,除患者應照醫師醫囑控制疾病,一般民眾當有「打呼」、「中途呼吸停止」、「白天『閒暇時』精神不濟」、「起床覺得喉嚨乾」、「失眠」及「夜尿」等多種症狀者,可合理懷疑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至睡眠門診相關醫療院所就診詢問,若擔心頻繁出入醫院恐增染疫風險,可選擇居家睡眠檢測(HSAT),若檢測結果出現異常,應盡快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