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陳碧珠
共找到
266
筆 文章
-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萬華阿姨們想篩檢但不願露臉 陳時中:難度很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台北萬華設置四個採檢站,排隊人潮眾多,但不少萬華區婦女抱怨,自己也很想出來接受篩檢,但怕曝光、露臉。平常過著夜生活,採檢幾乎都是白天,這也影響採檢意願。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正在想其他辦法,提高民眾篩檢意願,但難度很高,因為篩檢站人力已經捉襟見肘,但其他方式又怕準確度不夠精準。陳時中表示,感謝媒體記者的配合,這兩天並未至篩檢站採訪,大部分民眾真的不想曝光,如果因為擔心曝光,而不願意採檢,就會增加社區風險。陳時中說,也很想透過其他方式讓每個阿姨們都願意接受篩檢,但人力不足,加上其他方法的準確度不足,可能引發更多混亂。只能拜託記者不要至篩檢站採訪拍攝,讓受檢民眾安心採檢。另有民眾反映,自己發燒,到了萬華篩檢站,卻因為排隊的人太多,卻被告知額滿,下次請早。被請回家?對此,陳時中說,「這當然有風險,有症狀者應優先採檢」,萬華區域屬於高風險,又有症狀,務必列入優先採檢對象。目前萬華快篩結果,陳時中說,初步快篩是台北市衛生局執行,全部565人,陽性率10%。目前萬華快篩結果,陳時中說,初步快篩是台北市衛生局執行, 中興醫院共發現46個陽性,剝皮寮快篩站則找到16人,總篩檢人數525人,陽性率有10%左右,不過,快篩陽性不代表確診,但會立刻隔離,還需要經過PCR驗證。
-
2021-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爆炸單日增29本土 指揮中心籲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
和平醫院昨新增2例確診案例,台北市政府立即啟動相關的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29例本土,指揮中心今天也呼籲為優化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可以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指揮中心指出,該APP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行政院資安處、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合作開發,利用手持裝置的藍牙訊號強度,偵測使用者間接觸的距離與時間,以科技輔助記錄其過去14天內的接觸史。本款App近期於Android及iOS系統上架後,至今已超過80萬人次下載,並在App排行榜上獲得好評。指揮中心說明,「臺灣社交距離App」以保護隱私且尊重使用者意願為最高原則,對於個人隱私的保障優於《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APP無須註冊,也不會上傳任何個人資料;功能主要是利用藍牙技術,記錄接觸對象去識別化資料,不包括地點定位資訊,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14天,不會上傳到任何雲端服務。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經衛生單位徵得確診者同意後可上傳資料,App將主動通知過去 14 天曾接觸過的對象(例如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者)並出現警示畫面,提醒用戶注意最近的身體狀況。當用戶收到提醒後,請主動與防疫人員聯繫,減少疫情擴散機會,保護公眾健康。指揮中心指出,「臺灣社交距離App」可在保障個人隱私條件的前提下,在發現COVID-19確診者的第一時間,及時通知曾與確診者有過接觸的使用者,可有效輔助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阻斷疾病傳播,利人利己。指揮中心鼓勵全民下載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確保社區民眾安全,並將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方臉書專頁「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辦理抽獎活動。另下載使用者若為確診病例且願意上傳去識別化接觸資料,將給予協助疫調獎勵金每人5,000元。相關抽獎活動辦法可至「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臉書專頁瀏覽(https://www.facebook.com/TWCDC/)。指揮中心表示,本款App使用說明、宣導影片、懶人包及常見問答集已放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臺灣社交距離App及採檢地圖項下,提供民眾參考運用。
-
2021-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患染疫和平醫院清空影響收治量能?石崇良:不必擔心
本土疫情從萬華、宜蘭到基隆延燒共計已38起個案,其中爆出兩名和平醫院確診患者,社區感染演變社區傳染,也引發院內群聚隱憂,值得注意的是,和平醫院是衛福部轄下負責北市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患之專責醫院,是否會影響收治量能或有無替代醫院因應?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北市的醫療量能比其他縣市都多,不用擔心沒有備案。石崇良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衛福部根據疫情發展程度,早有四個階段的醫療能能準備,第一階段是將全台疑似或確診病患收治在負壓隔離病房,這部分目前有1000間,已使用快600間。第二階段是透過全台共172家急救責任醫院,內有專責病房收治確診的新冠病患,採一人一室隔離,去年全台已啟動過一次,隨著疫情減緩,部分又回到原來的收治功能,近期隨著本土案例增加,已有一半的縣市重新啟動,預計到下周一全面開放。倘若疫情更嚴,石崇良表示將啟動第三階段,以區域專責醫院來收治傳染病患,估計全台有3000間,像部桃負責桃園,而和平醫院則會負責台北,然而,隨著該院爆出兩名確診患者,目前和平已在清空,是否會影響北市收治或找他院因應?石崇良表示,和平目前還不是院內感染,加上台北市的醫療量比其他縣市都多,不必擔心找不到替代方案。倘若群聚更擴大,就得啟動第四階段收治,石崇良表示,這時候全台醫院將保留給重症病人,輕症治療或確診者將轉至全台集中檢疫所,目前估計有4000床。
-
2021-05-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全職媽媽全年無休適時找替手 興趣要保留
日前,65歲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56歲妻子梅琳達布宣布結束長達27年的婚姻,引起嘩然。梅琳達懷第一胎就決定離開工作回歸家庭,不但讓丈夫感到訝異,還會因誰洗碗、誰接孩子傷神傷心。事實上,全職媽媽常被誤會「不用上班很輕鬆」,但全年無休的育兒生涯,有苦說不出,這樣的狀況連富豪家庭的太太都會面臨。專家從以下三個面向,提供全職媽媽健康處方。心靈處方找替手喘息、勿一昧犧牲,才能找到自我定位。國泰醫院精神科心理師薛媛云表示,全職媽媽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讓全職媽媽身心疲憊常見的原因是,「先生覺得只不過在家帶小孩,有什麼辛苦的。」薛媛云建議,找到替手幫忙,才能創造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雙贏,另一半對分擔育兒或家務工作有共識,更可以減輕這些情緒以及不平衡。先生的支持相當重要,可以讓太太有喘息空間,雖然全職媽媽得配合小孩的作息,但仍可以「一周」為單位,請先生或找尋外部資源如鐘點保母、娘家、婆家支援,短短幾個小時的「Me Time」,小小的休息卻能累積大大的能量。薛媛云提到,曾有個案女性一昧犧牲自我,長久下來身心失調,經諮詢後,回家跟先生主動提議一周兩次上課進修,溝通後先生願意照顧小孩,媽媽也因此找到自我定位。營養處方孩子吃什麼、自己跟著吃,別狂吃消夜當發洩。帶小孩相當耗體力,媽媽更需要營養均衡。然而,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在家帶小孩的媽媽,常常有一餐沒一餐,或者等小孩睡了才開始大吃消夜當Happy Time紓壓。媽媽開始意識自己怎麼都瘦不下來,多半是生完小孩二、三年後,這類案例在減重門診相當常見,特別要注意不當飲食造成三高風險。全職媽媽營養不均衡的狀況相當明顯,張斯蘭說,當孩子在學齡前階段,媽媽多等到忙完孩子才正視自己的飲食,但常常就是「有吃飽」就好,忽略了蔬菜、蛋白質等多元攝取。等到小孩上了小學,這階段的媽媽午餐多吃剩菜剩飯,有什麼吃什麼,常導致營養不均。張斯蘭說,母親多會特別重視孩子的營養是否均衡,不妨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也替自己多備一份,不但不會多花時間,也能一兼二顧。若要檢視自己的飲食,則可透過國建署「我的健康餐盤」指引。運動處方孩子跑跳,媽媽跟著動,親子關係更親密。運動也是照顧孩子的活力來源,薛媛云觀察,剛生小孩的前一兩年,全職媽媽最沒時間、也最不想運動。她建議媽媽不要只在旁看顧,擔心孩子的安全,不妨跟著好動的小孩一起跑、跳,如此親子關係也會更緊密,又能活動筋骨。我適合當全職媽媽嗎?利用育嬰假 試探自己的可能性若想離開職場回歸家庭,建議育齡女性在備孕或孕期階段,就得跟先生充分討論。也可以先透過育嬰假的嘗試,了解全職媽媽是否為自己期待的未來。如果只打算請育嬰假當個過度性的全職媽媽,表示日後還想回到工作崗位,薛媛云提醒,在好好帶小孩的同時,千萬別忽視職場的變化。她曾遇過個案在兩年育嬰假期間,完全斷了跟職場朋友的聯繫,回歸職場難以適應,後來遇到不景氣,直接被裁員,措手不及。「有些女性毅然決然選擇當全職媽媽,可能只是在逃避工作。」薛媛云說,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是從一個沒有成就感的地方,跳到另一個沒有成就感的地方,是變相逃避,未來可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這時,她會建議多練習看到投入育兒的好處,這段過程相當辛苦,但看到孩子成長,是另外一個成就感,要多跟自己說,孩子會成長,自己也有功勞,別輕易否定自己。
-
2021-05-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華航群聚事件刺激打氣 AZ疫苗接種單日近萬
華航、諾富特事件刺激國內AZ疫苗打氣趨熱,指揮中心公布上周五單日接種人次又創新高,共有九八六五人接種,突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定的每日八千劑,累計三月廿二日開打以來,接種人次已達九萬一千零二,目前來台疫苗共卅一點六二萬劑,已接種百分之廿八點七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五月七日新增接種疫苗共九八六五人中,公費疫苗七五○四人,自費疫苗二三六一人。國內目前取得兩批AZ疫苗,分別將於五月底和六月十五日到期,先前陳時中指出,每日接種數量要達八千劑以上才可能在效期內打完,五月七日有近萬人接種,首度突破八千劑。陳時中表示,要達到最好的保護效果,希望二劑都打,兩劑間隔八到十二周,指揮中心掌控疫苗數目來安排。陳時中同時提醒,周一(五月十日)就要開放第七、八類對象,包括軍人、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文職人員,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請大家踴躍預約接種。
-
2021-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案1183機師疫調差一步 專家:除了時間 空間也得考量
指揮中心今日宣布華航諾富特事件再增兩名個案,50多歲的教官機師(案1183)與案1153因模擬器教學接觸,只差一小時就會被匡列,後續發現其太太(案1184)也感染。若這一小時能透過疫調及時掌握,是否可避免家庭群聚事件?專家表示,疫調確實不能只看時間,連空間也得納入原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華航機師染疫事件已成聚光燈,雖然從時間來看,案1153的疫調程序沒有問題,卻疏忽了密閉空間的高風險,一般來說,從確診者發病日前兩天起算來匡列接觸者,但機師在航空器裡密閉空間接觸,往前匡列的時間要抓得更寬鬆,也顯示疫調經驗的重要性。除了航空器,黃高彬也提醒,今後若與確診者有密閉空間的接觸,例如同搭一部電梯,應該把時間放寬,「寧可多匡列,也不要掛一漏萬」。指揮中心之前宣布華航、諾富特事件觀察至五月十七日,如今又添一名機師染疫,而且造成家庭群聚,黃高彬認為,社區觀察期可能要再拉長。為避免華航諾富特事件擴大,指揮中心啟動華航清零計畫,長程航班只要有入境第三地,機組員回國後要五天居家檢疫,第五天要鼻咽喉採檢,接著進行9天的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並分別在第7天、第9天、第12天做深喉唾液採檢,第14天再採檢一次鼻咽喉;短程航班也就是當天往返不入境他國的機組員,回國後採14天自主健康管理,並且在第7天採深喉嚨唾液,第14天鼻咽喉採檢。黃高彬表示,相較於之前「3+11」,這樣的做法是可接受的,機師在值勤前後兩天通常多會休息,不至於外出,目前認為潛伏期14天,但一周內的發病機率高達七成,清零計畫相對有一半的機率可框住感染者,加上採檢次數增加,但他認為,這項計畫不應只對華航,所有航空公司都應比照辦理。
-
2021-05-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福建取消對台放寬檢疫便捷通道 陳時中:不予置評
建省原預計下周一(5月10日)零時起實施對台放寬檢疫,因台灣短時間內本土案例增加10多例而取消,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防疫成績仍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綠色通報作法,不予置評。福建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指,因為4月30日至5月7日,台灣新增10多例本土確診病例。按照便捷通道試點工作方案動態管理要求,如連續14天內發生10例以上本土確診病例,則暫停對台灣全域便捷通道措施。陳時中表示,每一個國家都針對他們自己的綠色通道,但台灣目前在全球的防疫排名是在180名,在世界的比較上來看,並沒有比較嚴重,仍維持在很好的成績,目前也沒有太多國家對台灣做出太多嚴厲方式。福建省原預計下周一(5月10日)零時起實施台胞入境福建檢疫便捷通道措施試點工作,主要措施有二:對台胞商務或參加重要交流者,實施「2天集中醫學觀察+19天閉環管理」的便捷措施;對在金門、馬祖連續居住滿28天以上的金門、馬祖籍居民,透過「小三通」入境者,無需隔離。
-
2021-05-08 新聞.元氣新聞
美國務卿籲WHO力挺台灣恢復WHA 陳時中「4個字」回應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5月24日登場,台灣積極爭取參與,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上月30日推文支持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7日發布聲明也支持「恢復台灣在WHA的適當地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表示,美國國務卿能力挺台灣,真的「非常感謝」,希望因此能喚醒WHO當局,讓台灣加入WHA以及WHO的重要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此次聲明中指出,沒有正當理由把台灣持續被排除在此論壇外,美國呼籲WHO秘書長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就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表達反對意見之前的那幾年的慣例。
-
2021-05-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單日9865劑續新高 突破陳時中8千防線
諾富特事件刺激AZ疫苗打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最新單日接種人次續創新高,來到9865人,不但突破指揮中陳時中預定的每日8000防線,累計3月22日開打以來接種人次已9萬1002,以這批在台疫苗31萬6200劑來看,接種率28.7%。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7日新增的9865人裡面,公費7504人,自費2361人,累計有9萬1002人,接下來5/10開始擴大接種,希望大家可以踴躍接種。至於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質疑AZ疫苗只要打第一劑就好,目前也有一批人4月20日打完第一劑後,第二劑到底在在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一劑施打保護力86%的效果,是依照韓國的資料,加上我們都黃種人。打第二劑就是8到12周,希望大家都能打到第二劑,也會好好掌控目前的疫苗數目來安排。
-
2021-05-08 醫聲.領袖開講
神經外科高手也畫畫 鄭宏志靠素描、寫生培養立體感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鄭宏志有繪畫天賦,從小是美術常勝軍,念建中時一度偷填社會組想考美術系,氣到父親罰他跪一整天。後來習醫,他上了解剖課才愛上了醫學,更因為美國神經外科之父哈維.庫興也酷愛繪畫,他跟著偶像投入此一領域,長年鑽研神經修復再生領域。鄭宏志於1996年曾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發表研發神經再生與修復技術,推翻神經無法再生的傳統理論,為脊髓損傷患者的人生帶來曙光,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稱讚是20世紀三大發現之一,20多年來,幫助國內數百位癱瘓病患恢復部分行動。從小深厚的繪畫功底,讓鄭宏志看待人體器官與結構,有獨特且精細的觀察力。就讀陽明大學時,他拿下全班解剖第一名;當醫師後,遇到困難的神經手術,特別是病人腦部因疾病使神經血管位置改變,他都能透過素描、寫生培養出對立體空間的敏感度,逐漸梳理出正確的對應邏輯。鄭宏志發現,不少喜歡繪畫的神經外科醫師,手術時腦中就像自動導航,可用「畫」的逐一完成所繪的手術圖譜。神經醫學界先驅中,哈維.庫興首創及親繪的「經鼻腦下垂體腫瘤切除術圖」,精確的令人讚嘆;前德國麥茵茲神經外科醫學中心主任波蘭斯基,為腦部微創手術開創者,在世時與鄭宏志因畫會友,成為莫逆之交,無私傳授艱難的神外手術的心法。鄭宏志的父親在三年前過世,現在的他是全家健康的救火隊。當年選擇第三類組,建中美術老師曾提醒:「未來拿著手術刀,也千萬不要把畫筆丟掉。」他一直記得老師的話,公餘時會以繪畫紓壓放空,偏愛印象派的他,「最大的快樂就是作品得到共鳴」,接下來計畫與大家分享近年累積的40件畫作。
-
2021-05-08 醫聲.領袖開講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鄭宏志/鄭宏志手術救回癱瘓親弟 畫下母親祈禱畫面登國際期刊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鄭宏志是國內神經修復與脊椎手術權威,多年前,他為中風而癱瘓的弟弟手術,術後親手畫下當時在加護病房懇切禱告的母親,畫作近日被選為《國際神經脊椎期刊》封面,「讓愛說畫」的感動引起回響,是今年85歲鄭媽媽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弟腦水腫 陷入重度昏迷七年前,鄭宏志的弟弟某天上午右手右腳突然無法動彈,緊急送醫接受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左側中腦動脈被血塊堵住,屬於栓塞型中風,送至台北榮總時因腦水腫陷入重度昏迷,昏迷指數四分。當時鄭宏志為了救弟弟性命,先將他的顱骨切開減輕腦部壓力,配合降腦壓、抗水腫藥物,兩周後,弟弟右半邊雖偏癱,人逐漸甦醒了,有了意識,鄭宏志再以血管繞道方式,將顱外淺顳動脈接到堵塞的中腦動脈遠端,成功救回弟弟生命。點滴架像十字架 母祈神蹟「記得手術剛完成,被送回加護病房的弟弟眼神仍然空洞散渙。」鄭宏志表示,當時78歲的母親臉上盡是憂心,扶著弟弟動不了的右手,不斷祈求神蹟,看在他的眼裡萬分不捨。行醫多年,鄭宏志這次不只是醫師,也是病人家屬,聽著母親不斷的禱告盼望,忽然覺得病床後面監控生命跡象的儀器、點滴架,竟像上帝的十字架,這一幕他先用相機拍下,多年後以油畫完成當時的畫面。其實,當年為弟弟接血管時,鄭宏志不確定可以救弟弟到哪一地步,萬一救回來是否變成植物人?他眼前一直浮現母親憂心的面容,所幸弟弟手術順利,術後癱瘓的右手右腳也慢慢恢復正常,語言功能也改善,經過一年漫長的復健,順利回到工作崗位。珍惜當下 感謝母親仍硬朗身為家中長子,鄭宏志的兩位弟弟都曾是「病人」,另一位從小罹患腎絲球炎而換腎,也經他費心照顧,如今一家生活如常,鄭宏志珍惜當下擁有,更感謝身體仍硬朗、堅毅耐勞、有一半客家血統的母親。《國際神經脊椎期刊》以往都採用塞尚、畢卡索、梵谷等畫家畫作為封面,去年起改為徵求擅長繪畫的神經外科醫師作品,鄭宏志的繪畫功力在醫界小有名氣,總編輯主動邀稿,他提供了五張,最後母親為弟弟禱告的畫作被選中,他自己也很感動。【延伸閱讀】>>神經外科高手也畫畫 鄭宏志靠素描、寫生培養立體感
-
2021-05-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單日再創新高 2例不良反應1上臂膿瘍1癲癇住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冠疫苗接種數,單日接種數達到6461人,再創單日新高,其中公費為4537人、自費1924人,累計接種人數達到8萬0861人。昨也新增2例其他疑似不良反應通報,一例為30多歲的女性接種後左上臂膿瘍,至今仍在治療中,另一例為40多歲男性,接種次日意識改變,急診治療後疑似癲癇,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不過最快今天轉出加護病房。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新增13件不良反應通報,其中11件為非嚴重不良反應,2件為疑似嚴重不良反應,一起為30多歲女性,她接種後,接種部位出現發紅、腫脹、硬塊的情形,接種次日症狀並未改善,就醫治療卻認為左上臂膿瘍,目前持續治療中。另一名為40多歲的男性,接種疫苗次日後,出現倦怠、無力、發燒等症狀就醫,後續因為意識改變,緊急送至急診治療,疑似引發癲癇,目前正在加護病房觀察,不過發燒症狀已經改善,預計今天轉出加護病房。
-
2021-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接種數 只打了現有疫苗數量18.3%
華航機師、諾富特飯店染疫案增強民眾疫苗接種意願,上周五國內疫苗接種數創新高,公費疫苗接種一七八二劑,自費疫苗一九○八劑,共接種三六九○劑。指揮中心指出,本周公費接種對象將擴及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同住者,預計接種人數將再攀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四月卅日的單日接種數為三月廿二日開打以來新高,目前全台累計接種五萬七八八四劑,接種數達現有疫苗數量的百分十八點三。
-
2021-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諾富特效應激出打氣 AZ疫苗公費自費雙創單日新高
華航機師染疫延伸諾富特飯店四名員工群聚感染,刺激自費公費疫苗雙創新高,其中,公費疫苗接種人數1782劑,自費疫苗1908劑,累計接種57884劑,占現有施打率18.3%。指揮中心最新公布,4月30日的疫苗單日接種數共3690劑, 為3月22日以來開打新高,前次新高為4月23日的3478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5月3日起,開放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等實施計畫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同住者公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預期接種人次還會進一步擴大。AZ自費疫苗21日先開放一萬劑,27日再釋出一萬劑後,目前自費疫苗共有兩萬劑,十天下來已接種數14210劑,占總量71%。有關第六類長照機構接種,因為都要家屬同意書,是否有最新的預約進度?莊人祥說,這部分會比較慢一點,交由地方衛生局處理。
-
2021-04-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籍航空機師接種率僅兩成 防疫旅館員工還不能打疫苗
華航機師確診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衍生家庭群聚,連華航機師入住的防疫旅館也傳出員工確診,而且病情危重。然而,兩家國籍航空的機師目前接種率僅兩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掌握全台灣防疫旅館的員工人數有多少,這些員工也不在可優先接種疫苗的公費對象之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兩家最大的國籍航空,機師總人數不同,但若按比例看,目前大約有20%機師已經打過疫苗,施打率相當。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補充,華航已接種244人,長榮已接種326人。由於今發現有華航防疫旅館員工確診,外界關切目前全台灣防疫旅館的員工人數及接種情況。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必須先把這些飯店撤離人員的隔離和採檢做好,至於要不要接種疫苗?待檢驗完畢,檢疫期間可以安排接種。全台灣的檢疫旅館大約有六千多個房間,推估員工大約有三千人。
-
2021-04-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公費擴大接種「只要看健保卡」 陳時中:我們信任民眾
因應華航機師家庭群聚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5月3日起擴大公費對象,只要是第一到第三類公費對象的同住者,以及所有在醫事機構工作但非醫事人員同事及其同住者,統統都可打公費新冠疫苗。該怎麼證明自己是這些人的同住者或同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民眾有一定的信任,採取開放態度,只要有預約登記、持健保卡就可以接種。5月3日起,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同住者,都可以接種公費新冠肺炎疫苗。另考量診所、藥局、捐血機構、病理機構、醫事檢驗所等,也有還沒未納入公費接種對象的非醫事人員,其實也屬於為高感染風險者,這些人員及其同住者也納入本階段公費開放對象。如果有預約登記、持健保卡就可以接種,該怎麼查核?如果無法查核,豈不形同全民都可接種?陳時中表示,「我們對民眾有一定的信任度」,本來目標就是開放給全民,往例又看到風險族群的家人也處於高風險區,所以提供機會讓大家接種,畢竟針對這些相對風險高的家人,如果還要等造冊,可能緩不濟急。
-
2021-04-2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八旬婦不「開心」 北榮瓣中瓣術無痛搶救心臟二度狹窄
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是主動脈,隨著老化,80歲後狹窄盛行率約2至3%,嚴重恐會心臟衰竭致死。曾置換主動脈瓣膜的病人,再置換率仍有5%,傳統手術卻因易沾黏及嚴重出血,風險不小,台北榮總透過「瓣中瓣」手術,病患不需全身麻醉插管,就可以讓原本瓣膜正常運作,三年來併發症機率僅0.9%,是老人家不用「開心」的低風險選擇。北榮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表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是治療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的低侵入性手術,而瓣中瓣就是運用TAVI手術,在原本的瓣膜再裝一個支架瓣膜,宛如TAVI的2.0升級版,可讓年紀大的長者迅速恢復健康,降低二次手術風險。現年80歲的唐媽媽,72歲時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升主動脈瘤,以傳統開心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但近期卻因走路爬樓梯會喘再度就醫,發現第一次置換植入的豬瓣膜已退化造成二度狹窄,需再次手術。張效煌說,考量唐媽媽已屆高齡,這次以「瓣中瓣」解決問題,術後三天就出院返家。值得注意的是,TAVI手術一般經由股動脈(腹股溝處)輸送導管到心臟,透過導管植入支架瓣膜,再把瓣膜狹窄的部位撐開,但有些病人可能會因為置放的位置比較深,容易壓迫到心臟的「電傳導系統」,導致心跳過慢,甚至造成心跳停止,需放置心律調節器治療,北榮107年迄今,接受TAVI手術的110位病人,成功率達百分之百,且無任何病人於手術中死亡、中風或其他合併症產生,僅有0.9%患者需置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張效煌指出,TAVI醫材已於今年2月納入健保給付,只要80歲以上患者、曾接受心臟手術,經由二位心臟專科醫師判定開刀危險性過高的患者皆可適用,給付也包含瓣中瓣手術,是瓣膜置換手術治療新選擇。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基層診所No.3林正宗婦產科/排便後擦拭不淨 也可能造成骨盆腔炎林正宗婦產科109年診治女性骨盆腔發炎患者16,683人次,居全台醫療院所第三名,高於許多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院長林正宗表示,相對於醫學中心,診所有一定的便利性,但骨盆腔發炎最怕反覆感染,問診品質才是門診人數關鍵。常見在他院治療復發多次的病患找上門,診所會透過細菌培養找到源頭對症下藥,又或者請患者把性伴侶找來一起治療,讓男性也進婦產科,根治滿意度不斷提升。林正宗表示,骨盆腔炎在婦科疾病的嚴重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最怕患者以為肚子痛,不當一回事,久了沾黏引發不孕或外孕,變慢性骨盆腔炎更難醫治。由於骨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遇到慢性骨盆腔炎患者吃抗生素不見好轉,一定會先透過細菌培養找出感染菌源。林正宗說,別以為披衣菌、淋病雙球菌才是感染主力,若大便擦不乾淨,或者溫泉池子清洗不乾淨,泡到前一個人的「屁屁水」,都可能因大腸桿菌、糞便腸球菌經肛門感染後,引發骨盆腔炎。若沒有用對抗生素便無法改善,曾有病患在醫學中心看了兩個月沒好轉,直到尿道膀胱炎進一步培養細菌,才找到發病癥結。地區醫院No.1宏其婦幼醫院/經期保護功能弱 經後常見急性發炎健保署統計,109年骨盆腔發炎門診就醫件數,宏其婦幼醫院居地區醫院第一名,共11,494人次。院長張紅淇表示,骨盆腔發炎最主要的原因是,陰道內的病菌感染子宮頸,破壞子宮頸的保護功能,使細菌往上跑至子宮。張紅淇指出,月經期間保護功能較薄弱,因此急性骨盆腔炎常發生在月經後第4至5天。常見致病菌有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或多種細菌同時感染,性行為是主要感染途徑,15至40歲生育年齡、且有性經驗的女性較易發生。此外,陰道感染、陰道沖洗、裝置子宮避孕器等,都是危險因素。骨盆腔發炎常見下腹部疼痛或腰痛,其他如月經失調、陰道分泌物異常、性交疼痛、解尿疼痛、發燒畏寒等。急性骨盆腔炎若未治癒,會演變為慢性骨盆腔炎,只要免疫功能不佳,就可能復發。張紅淇說,骨盆腔發炎常由多種細菌同時感染造成,因此患者須接受10到14天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不能因為自覺症狀改善擅自停藥。一旦反覆感染,很容易造成沾黏、不孕症、子宮外孕及慢性骨盆腔發炎。骨盆腔發炎確診困難,後遺症又難纏,因此當有疑似骨盆腔發炎症狀時,應該積極治療,以免造成遺憾。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少穿緊身褲、少用護墊 多補充優格、益生菌健保署統計,109年骨盆腔發炎門診就醫件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以9,249人次居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表示,男女因先天身體構造不同,女性較容易有生殖上的感染,建議骨盆腔發炎患者,除了吃藥治療,也盡量少使用護墊、穿緊身褲。詹景全指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骨盆腔發炎的門診,每月多達2600至3000人不等,由於是婦幼科門診,所以95%為女性患者,但也有不孕症夫妻為了檢驗一同來看診。看診時需做內診,做超音波檢視是否有感染或囊腫情況,要排除器官病變,才能判定是否為骨盆腔發炎。由於細菌喜愛潮濕、悶熱環境,建議女性盡量不要穿緊身褲、不要憋尿、少用護墊,分泌物若多就勤跑廁所擦拭。另外,性行為也是造成骨盆腔發炎原因之一,若沒有生育需求,建議男性盡量不要在陰道內射精,避免改變女性陰道酸鹼值,以及把病原體送往陰道,增加感染機率。至於生產完安裝避孕器的女性,詹景全說,由於避孕器五年需更換一次,因此會留一條尼龍線在外方便取出,但該線也會成為帶入細菌的管道,建議婦女可多補充優格、優酪乳、益生菌。醫學中心No.1台北馬偕醫院/醫師多、門診也多 開夜診方便上班女性在這次女性骨盆腔內器官發炎疾病門診就醫排行中,台北馬偕收治5,431人次,成為醫學中心之冠,該院婦產部主任王有利說,婦、幼兩科一向是馬偕醫療強項,且醫院又位居台北市中心,當然婦科患者人數相對較多。王有利指出,每個醫院都有其特色,以台北馬偕為例,婦科就屬於大科,共有二十多名主治醫師,其中包括多名女性醫師,加上相關護理人員超過百位,這對於個性保守的女患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該院堅持開設夜診、周六診,讓上班的女性患者方便看病,只要提高就醫可近性,收治人數就會變多。在這項婦科疾病就醫人數排行上,幾家基層婦科診所取得絕對領先,排名第一的診所收治人次達22,598,約莫等於前六名醫學中心人數總和。王有利分析,骨盆腔內器官發炎屬婦科常見疾病,多數與性行為有關,許多女性認為這是小病,只需吃些消炎藥,且易聯想到較負面的形象,因此習慣就近在婦科診所就醫。許多婦科診所擁有醫療團隊,早中晚均有門診,甚至假日也開診,加上醫療費用較低,可近性比醫院高出許多。門診觀察,這類疾病患者常在診所多次就醫,不見效果才會轉至醫學中心。
-
2021-04-25 該看哪科.婦科
健保大數據/骨盆腔發炎3次以上 不孕機率高達54%
臨床上,求診婦科的患者中,20位約有一位因骨盆腔發炎上門,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問題。專科醫師提醒,別以為這疾病只是單純的細菌感染,若太晚治療或反覆發炎導致沾黏,成了慢性骨盆腔炎,將是女性不孕的最大殺手。更重要的是,治療過程除了嚴禁性行為,最好連性伴侶都能配合檢查,才能大幅降低復發機率。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嚴重膿瘍需考慮手術引流。骨盆腔發炎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砂眼披衣菌和淋病雙球菌。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暨婦產部主任王有利表示,一般急性骨盆腔發炎確診後,會投以口服抗生素治療,病患通常24至48小時症狀便會緩解。倘若到了72小時還是沒有改善,伴隨高燒、白血球上升,就得懷疑敗血症或輸卵管、子宮有膿瘍可能,此時就要住院接受治療,而且不能只用一種藥物,必須以多種抗生素治療,通常約兩周能恢復。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表示,若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膿包,會以腹腔內視鏡手術將膿包劃破引流,有點類似擠痘痘的概念,以開小洞方式放置引流管取出。切除子宮、卵巢為下下策,育齡女性務必妥善治療。不過,吳文毅說,臨床上也有極低的機率發現膿包位置過於隱性或因多處沾黏,以至引流手術完成後,患者仍有發燒、白血球升高等感染現象,這時候最不得已的處理,可能就得將子宮、卵巢切除。王有利也說,開刀引流骨盆腔內的膿瘍,並不是容易處理的手術,由於子宮、卵巢附近有其他臟器,像輸卵管前面是膀胱,後面是大腸直腸,遇到反覆性發炎的骨盆腔,沾黏比例就越高,處理更複雜。理論上應該把子宮、卵巢拿掉就可根除,但骨盆腔炎的好發族群多是育齡中的年輕女性,拿掉子宮、卵巢等於終身不孕,一般來說,會盡可能讓患者避免走到開刀切除一途。性行為、侵入性檢查,都可能帶來細菌感染。除了性行為是造成骨盆腔發炎的主要原因,吳文毅表示,一些侵入性檢查和處置也是原因之一,例如子宮輸卵管攝影、子宮內避孕器等外來物引起發炎。研究指出,急性骨盆腔炎若沒有接受完善治療,約1/4患者會出現骨盆疼痛、性交疼痛或影響生育功能等後遺症,若因輸卵管反覆感染造成沾黏,嚴重可造成不孕或子宮外孕。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不少女性因為骨盆腔反覆發炎導致阻塞而不孕的案例,吳文毅表示,這些婦女多透過回溯推理,才找到自己無法懷孕的真相,之後只能以試管嬰兒的方式協助受孕。治療過程,最怕未按時服藥或自行停藥。醫學文獻調查也指出,骨盆腔發炎是造成女性輸卵管不孕最大的原因。發生一次骨盆腔發炎,會有12%機率造成不孕;發生兩次則有23%的機率;三次以上的骨盆腔發炎,不孕機率高達54%。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骨盆腔發炎造成的不孕,在歐洲某些國家比率達38%,非洲約64%。要避免沾黏最後導致不孕的遺憾,醫師強調及早治療的重要,尤其務必接受完整療程,免得發生抗藥性「春風吹又生」。初期的骨盆腔炎九成以上可治癒,最怕的是病人未按時服藥或自行停藥,導致一再發作,治療上就比較麻煩。2招防細菌感染全程戴保險套 性行為前後沐浴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吳文毅:門診常見求診女性表示,對先生要求配合性行為覺得無奈困擾,此時會建議患者請伴侶戴保險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王有利:骨盆腔炎患者治療期間一定得禁止性行為,建議性伴侶一起接受檢查,同時作性傳染病篩檢,如:梅毒、愛滋病等,一併治療才能杜絕再犯的可能。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性行為前雙方都要先洗澡,全程正確戴好保險套或指險套。如果希望懷孕而不戴套,就要特別注意性行為前後的清潔,及個人免疫的維護。
-
2021-04-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疫苗50萬劑來台有譜 莫德納也將先配送百萬劑
衛福部疾管署近期公告新冠疫苗冷鏈倉儲採購需求,其中包含需運送攝氏負七十度冷鏈技術五十萬劑、負廿度一百萬劑。由於極低溫的冷鏈運輸,目前僅適用於mRNA疫苗運送,等於宣告準備迎接莫德納、輝瑞/BNT疫苗來台。對此指揮中心證實,我不只買到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疫苗也買到了。冷鏈倉儲招標 為疫苗準備我國自COVAX採購四七六萬劑新冠疫苗,選擇品牌包含AZ、輝瑞/BNT與賽諾菲,目前僅到貨十九點二萬劑AZ疫苗;另直洽藥廠購買AZ疫苗一千萬劑、莫德納疫苗五○五萬劑。據了解,公告招標的攝氏負七十度冷鏈技術五十萬劑,應是為了從COVAX購得的輝瑞/BNT疫苗而準備。疾管署於四月廿三日開出運送新冠疫苗的冷鏈採購需求,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編列二點四億元,投標截止日為四月廿九日,隔天正式開標。採購需求的疫苗量總計一四○八點三萬劑,依不同運送溫度有不同劑量需求,攝氏二到八度需要一二五八萬劑、攝氏負七十度(正負十度)五十萬劑、攝氏負廿度(正負十度)一百萬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依序是為了AZ、輝瑞/BNT與莫德納疫苗。兩疫苗將到貨 主力仍是AZ莊人祥表示,原本就透過COVAX選擇輝瑞疫苗,因為不是跟藥廠直購,後續「儲放」成本都要列入採購內容;至於敲定莫德納疫苗五○五萬劑,這次先規畫倉儲配送一百萬劑,兩者何時到貨,已有期程,但不方便透露。我國疫苗採購初期,最先傳出採購的輝瑞/BNT疫苗,但談判陸續破局。指揮官陳時中之前曾經表示,與輝瑞/BNT疫苗完成簽約的可能性愈來愈小。雖然無法直接向輝瑞藥廠採購,透過COVAX仍有機會取得輝瑞/BNT疫苗。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以最初東洋代理採購三千萬劑輝瑞/BNT疫苗,估計冷鏈儲放成本至少四十億元,莫德納疫苗若全數到貨,估計冷鏈儲放系統也要五億元,目前指揮中心仍將疫苗主力放在打氣不很旺的AZ疫苗上。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提醒,無論哪一種疫苗,必須注意「效期」,依此次標案需求,最快從五月開始施打,每個月打一到兩百萬劑,到年底前也無法完成六成接種率,指揮中心需思考,疫苗接種的速度與分配。
-
2021-04-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進度僅13% 蘇益仁:太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廿三日新冠疫苗接種數達三二五二劑,為開打後單日接種數量最高,其中自費接種達一七八四劑,公費疫苗一四六九劑,累計開打至今已接種四萬二五二三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前天罕見批評「華航打太慢了」,引發華航機師抱怨及工會反擊,質疑「怎不檢討醫護人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提出數據,長榮機師已接種二三五名,華航則是四十四名,由於航空業與合約醫療院所安排接種,數量沒有上限,建議華航與合約醫療院所調整接種流程。國內再度出現本土病例,國人打疫苗意願提高,包括衛福部桃園醫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竹縣東元醫院等,自費新冠疫苗注射門診預約都增加。我AZ疫苗到貨卅一萬劑,至今開放到第六類公費接種對象,符合資格者達八六點八萬人,目前接種劑量僅占百分之十三,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言「太慢了」,籲符合資格民眾盡速接種。
-
2021-04-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機師+1本土案刺激? 新冠疫苗單日接種創新高
華航連爆五名機師感染,其中一名在澳洲被確診的印尼籍機師在台兒子也被感染(案1090)讓本土確診個案又再出現,似乎有刺激AZ疫苗施打意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最新單日接種人數來到3253劑,其中公費疫苗1469劑,自費1784劑,系統回補了49例,累計已經施打4萬2523萬劑。自費疫苗打氣續夯,自4月21日開打三天以來,每天都有1000人以上接種,分別為1732、1598、1784人,累計施打了5114人,佔當初指揮中心釋出的1萬劑已一半。公費疫苗原本連兩日跌破千人,受到華航機師連續爆出感染,還引出一名本土案例,23日公費疫苗回到千人以上,為1469劑。AZ新冠肺炎3月22日開打,累計共施打4萬2523萬劑,以這次來台31.62萬劑計算,施打率約13.48%。
-
2021-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憂華航恐藏隱形傳播鏈 莊人祥:快速採檢盡快5/1完成
華航至今已有5名貨機機師確診,專家憂心華航內部恐已有「隱形傳播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也證實「對,有可能」,昨決議針對華航擴大採檢1270人,今增至1272人,預計從4月26日起分批採檢,由於部分機組人員仍在執勤中,希望最快5月1日可以完成採檢。莊人祥表示,華航的擴大採檢計畫將從下周一(26日)起,分兩批採檢,第一批預計採檢470人、第二批預計採檢390人,總計860人,其餘412人仍在執勤中,因此待機組人員返台後,盡快安排採檢,希望5月1日完成,這期間會「積極、密集地」採檢。
-
2021-04-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華航機師怨怎不檢討醫護打太慢 莊:跟長榮一比就知道
自4月20日至今,華航已有5名貨機機師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直接點名華航「疫苗打太慢」,今華航有機師反擊「怎麼不檢討醫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回應,只要跟長榮一比就知道了,長榮的機師至今已經打了235人,華航至今只打了44位機師,很明顯差很多。累計至昨天為止,有4名華航貨機機師確診,且4人都沒有接種新冠疫苗;根據指揮中心昨天的統計,長榮航空整體的接種人數為456人,華航222人接種,被點名新冠疫苗接種太慢,華航有機師向媒體反應,不是他們不願意打,而是為了配合航班以及檢疫時間,必須要安排休假接種,且許多人要向醫院預約,還不一定掛得上號,反批指揮中心怎麼不去檢討同樣是打很慢的醫護人員。莊人祥回應「比比看就知道了」,光是風險最高的機師,長榮航空已經打了235位,但是華航只打了44位,很明顯有落差,後續會持續呼籲華航持續接種。有關於機師是否沒有落實百分之百的防疫,莊人祥表示,會請檢疫組研議,而這些機師並不會進入到華航的辦公室,不用擔心辦公室遭到污染,不過還是會針對環境的部分再做採檢。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生成病人 動刀等開刀 皮膚整形名醫運動傷害恢復歷程
身為一名皮膚整形外科醫生,幫患者注射動刀是工作的日常,然而,可能很多醫師自己從來沒有自己親身體會過這些麻醉、手術、縫合、恢復的過程。也是位快刀手的皮膚科醫師趙彥宇也一樣,從小到大,沒經歷過什麼手術和麻醉,卻在今年初,一次戶外運動發生的意外,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恐懼和要不要手術的抉擇,面對醫生專業解說越是詳細,當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醫生一樣逃不過人性,「本來已經排定的手術,竟然把它取消了」。若不是因為疫情,趙彥宇每一年幾乎有三個月都在國外各國旅行演講教學,那些教學內容不外乎是美容注射、各種美容手術和治療項目。因為疫情,所有行程和會議都取消了,一下多出了好多時間,趙彥宇也開始了自行車的運動,愛上了這種直接和大自然接觸充滿汗水和速度的活動,有時一趟騎乘五、六個小時,繞行整個北台灣,爬行下滑好幾個山頭,公路車的速度其實相當快,尤其是下坡時,重力的牽引常比機車和汽車還要快。自己是醫生,趙彥宇對自行車的運動也相當重視安全,主要選擇陽明山山區,因為這個環境對自行車友相當友善,平常也會把車載到定點才開始騎乘以避開車流和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大部分的時候也會選擇和車隊一起,好有個照應。但熟悉難免變成輕忽,對速度的掌握無形中也放得越來越寬,下坡時,路面的標線、濕滑和腐葉都可能變成隱形的危險,在一次和車隊下坡行經仰德大道時,因為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煞車而車子連人朝路邊摔了出去。「幸運的是當時的路邊不是山壁或山谷,而是覆滿落葉的泥土地,下滑的公路車隨便都有40、50公里,那撞擊的力道就跟摩托車一樣,傷害的等級自然也一樣嚴重。「其實撞擊的當下,真的不感覺痛,是摸到肩膀那邊的骨頭會動,才驚覺事情不對,還好同行的隊友幫我叫了救護車,把我的腳踏車載了回去。」趙彥宇表示,當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增加、組織腫脹開始了以後,受傷部位的疼痛才越趨明顯。「一般來說,受傷的當下和得知骨折發生的那一刻,病人是恐懼無助的,誰也沒想到前一秒還帥得很,接下來的幾個月生活和工作要怎麼辦?」他坦承,雖然自己也是醫生,以前學過鎖骨斷裂有些可以保守治療待其自行癒合,但當病人的理智被恐懼占據時,人們會傾向逃避,自我解釋,期待運氣和神奇力量。雖然要執行手術醫生超級好,解釋了很多手術會發生的狀況和過程,但他仍越想越怕,刀子劃下去、疼痛、插管、傷口,「這有些不是我每天在執行的程序嗎?」鎖骨斷裂若發生在中斷而位移不大,可以選擇保守固定療法,但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以手術固定的方式讓患者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趙彥宇說,雖然醫生也同意先取消手術,觀察斷裂癒合狀況,但才剛出院他就後悔了。因為越來越難耐的疼痛,隨時都要固定妥當,生活需要人照顧,品質也大受影響,同時因為平常有肌力訓練,胸大肌太強導致斷裂遠端被拉扯,要自行癒合的機會更低。「還好我學長當時在另一家醫學中心,幫忙安排了急診和手術」,否則連續兩天的禁食和禁水,加上隨便一動就痛確實是相當折磨,「我還記得麻醉醫師說『學長!等下要幫你插管囉!』,他回想整個到手術檯上的過程,其實一直想到如果自己是缺乏醫學知識的民眾、住得很偏遠、沒有家人,會不會更茫然無助」。「還好,我的醫生很專業,手術很快完成,手術和恢復都相當順利,我也很快地恢復了日常的活動和工作,慶幸自己最終做了正確的決定,術後第三天,雖然人還有些虛弱,我還上台主持了醫學會,醫生朋友們都很驚訝我的恢復。」此外,暫停了心愛的戶外運動,他有更多的時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和精細的美容治療一樣,利用手術固定,這些不需要負重的靈巧手部運動幾乎不受影響,甚至拍了好幾部實際操作美容注射的教學影片,對於一般人運動受傷後重返職場,手術確實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手術後很快就重新恢復看診的趙彥宇,最常聽到關心的朋友問:「怎麼不在家多休息?」他表示,對於外固定保守治療的患者,休息和固定相當重要,不要亂動才能幫助骨頭癒合,但若透過手術內固定的患者,術後適度的恢復活動反而讓關節活動和肌力提早恢復。一般運動受傷也常合併外傷,他也談到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的不同。手術傷口屬於乾淨的傷口,通時與內部相通,醫生通常會叮囑不要碰水,但一般皮膚外傷只深及表面皮膚,而且是汙染的傷口,第一步的傷口清潔非常重要,清洗、清潔、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常看到患者只用食鹽水或消毒水擦擦還覆蓋人工皮,反而容易把髒東西包在裡面,造成更嚴重的感染。人工皮使用的目的是提供密閉濕潤的環境,同時可以防水防外界髒汙,他提醒,人工皮內禁止再敷外用藥物,以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遵循以上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也能減少持久發炎引起的疤痕增生和色素沉澱問題。只要是運動,都可能產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運動的速度和強度越大,傷害的程度也可能越大,趙彥宇呼籲,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單車犁田鎖骨斷裂 皮膚科名醫竟也怕開刀
身為皮膚外科醫師,幫民眾做微整形,打點門面是工作重點,自己從小到大,倒是沒經歷過手術和麻醉。不料,今年初騎自行車時摔車,右邊鎖骨斷裂,第一次面對手術抉擇,「診斷醫師專業的解說愈詳細,我卻愈聽愈害怕,當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醫師一樣逃不過人性!」固定療法 三個月恐難工作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一年多來無法出國,而迷上單車運動,常在陽明山山區練習腳力。今年初一次團騎,行經仰德大道時,因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緊急煞車時「犁田」,人就摔在路邊的泥土地,當時右肩著地,明顯感受到撞擊力。車禍發生之際,不知鎖骨斷裂,不覺得痛,直到摸到肩膀,發現骨頭會動,驚覺不對,半小時後被送至急診,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組織腫脹,才明顯疼痛。檢查後,醫師建議開刀,那時還問「真的要開刀嗎?」原來經常幫患者開刀的我,竟然也害怕躺在手術台上。急診醫師評估,鎖骨斷裂情況不算嚴重,可採保守固定療法,等待自行癒合;沒想到出院後,這個選擇帶來眾多困擾,肌力訓練時,一個小動作就痛,想到必須固定三個月,可能無法工作、運動,在骨科、外傷科的醫師朋友建議下,我至醫院接受開刀。術後三天 就能主持醫學會這輩子首次接受手術,第一次全身麻醉、插管,還好醫師專業,40分鐘就完成手術,錯位的骨頭透過手術固定,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術後第三天,就能主持醫學會,當天只覺一點累,醫師朋友們相當驚訝,因為我的恢復很快。趁著術後休養期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手部依舊靈巧;術後適度恢復活動,關節持續活動,提早恢復肌力,很快就回到診間,門診品質未受影響。外傷與手術傷口 照顧有別這次雖無外傷,但藉此讓大家了解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方式不同。手術後屬於乾淨傷口,術後會提醒盡量不碰水;一般皮膚外傷則充滿病菌及汙染,必須清洗消毒,不可直接敷人工皮,以免引發嚴重感染。皮膚外傷如只傷及皮膚表層,傷口清潔很重要,並保持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建議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死皮。髒東西,再用無菌紗布擦乾或烤乾,才上藥裹紗布,早晚各一次,等傷口分泌物量愈來愈少,且沒有臭味,甚至新組織增長,再考慮敷人工皮。人工皮防水 禁止再敷藥人工皮提供濕潤環境,防水、防髒汙,但人工皮內禁止再敷藥,避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只要遵循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減少疤痕過度增生及色素沉澱等問題。只要運動,都可能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速度和強度愈大,傷害程度也可能愈嚴重,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趙彥宇小檔案現職: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聯合診所院長年齡:50歲經歷:前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美國皮膚科及皮膚外科醫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抗老化美容醫學會委員、講員、評審及主持人多本美容醫學教科書作者注射填充針劑、肉毒、雷射及微波治療學術顧問及講師專長:注射美容微整形、電波拉皮、音波拉皮及各項光電雷射美容治療、各種痘疤手術治療、除毛及除汗治療興趣:自行車、園藝、繪畫、書法、攝影、旅遊
-
2021-04-2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做鬼臉發怪聲 腦部電刺激改善妥瑞症
眨眼、聳肩、甩頭、踢腿、罵髒話、吐口水、做鬼臉,許多妥瑞症病童無法控制肢體抽動,突然發出怪聲,引起側目;如果是頑固性妥瑞,情況更糟,現年21歲簡姓患者曾在捷運發作,亂摸一旁女性乘客,而吃上官司,所幸接受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DBS)後,病情明顯好轉,看到兒子改變,簡媽媽直呼「奇蹟」。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牧宏說,妥瑞症學齡時期盛行率約0.66%,男大於女,大部分從5至7歲開始發病,通常青春期過後,一半孩子抽動會減少到最輕微,仍有不到2成5持續性抽動,若合併其他精神相關疾病,治療更加複雜及困難。治療上,以藥物及行療法為主,如果療效不佳,症狀持續惡化,則可能是基底核迴路失調,深層腦部電刺激是目前唯一治療方式。北榮功能性神經外科主任劉康渡表示,該項手術以治療巴金森氏症為主,不過,自1999年至今,全球陸續發表200個妥瑞症手術案例,平均療效約五成。北榮昨天發表兩例成功手術個案,簡姓男子3歲被診斷自閉、焦慮、過動,10歲起出現抽搐動作、丟東西、罵髒話、比中指;年紀愈大,行為更不受控,常亂觸碰其他人身體而被告;接受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後,症狀明顯改善。另一個個案為20歲的黃先生,他於10歲時發病,常做鬼臉、聳肩、扭脖子、跺腳,16歲時症狀加劇,常突然大聲吼叫,每次吼叫持續1分鐘,1天達20多次;術後,鬼臉症狀幾乎消失,不再突然發出怪聲,順利找到工作。
-
2021-04-2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鬼臉鬼叫一天20次!妥瑞症纏身10多年 腦電刺激術現奇蹟
在您的周遭,若看到有人眨眼、甩頭、踢腿、罵髒話、吐口水,別緊張,這可能是妥瑞症患者,他們常因不自主鬼臉鬼叫而遭到誤解、嘲笑。北榮最新利用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DBS),成功治療2名被妥瑞困擾10多年的病患,一位進步達90%以上,還找到正職;另一位堪稱頑固性妥瑞,比率僅十萬分之一,進步也有50%,為全台首例,照顧多年的父母猶如看到奇蹟,相當感恩。北榮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牧宏表示,妥瑞症學齡時期盛行率約0.66%,男生大於女生,大部分從5-7歲開始發病,通常青春期過後,幾乎一半的小孩抽動會減少到最輕微,但仍有不到1/4的小孩仍有持續性抽動,更有約十萬分之一的機率,因為有其他精神相關共病,造成治療上的複雜及困難。20歲的黃先生,10歲時發病,症狀就是嚴重鬼臉、聳肩、扭脖子、跺腳,16歲時症狀加劇大聲吼叫,每次吼叫持續1分鐘,一天高達20次,尤其吃飯拿餐具、坐車、與人講話或緊張更是發作高峰,去年接受北榮腦電刺激手術後,目前鬼臉症狀幾乎消失,也找到了正職回歸生活正常。另一位21歲的簡姓男子,3歲先診斷自閉、焦慮、過動,有拔毛癖,10歲開始動作抽蓄,亂丟東西、罵髒話、比中指、亂摸等不雅動作,越大越嚴重,一次在捷運衝動對女士不禮貌走上官司,目前還在精神鑑定,接受腦電刺激手術已獲得50%的改善,目前還在穩定進步中。陳牧宏表示,妥瑞症真正病因不明,可能和基底神經核多巴胺或血清素有關,也可能和基因遺傳或自體免疫有關,若沒那麼嚴重,藥物可以協助緩解,但若藥物功能不佳或年紀增長卻沒減輕,深層腦部電刺激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方式。北榮功能性神經外科主任劉康渡表示,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用於巴金森氏症治療已長達2、30年,對於治療情緒精神疾患雖然還在實驗階段,但1999年以來至今,也有200位妥瑞案例的文獻發表,未來更希望走入憂症、失智,藥物成癮、厭食等更普及的精神疾病。北榮神經內科醫師蔣漢琳表示,深層腦部電刺激是將0.1公分細的電極導線植入大腦,以磁振造影(MRI)定位控制運動及情緒的蒼白球前內側核區,以調控大腦不正常迴路,手術成效佳且持久,除了妥瑞症,一位42歲許小姐因20年前服用多巴胺拮抗劑導致全身肌張力不全,走路形同僵屍無法站平危及生命,經腦部電刺激手術治療後,現在整個人「腳踏實地」判若兩人。
-
2021-04-22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嗎?胸腔科醫破解迷思
●防空汙,外出要戴防霾口罩●選用醫療級口罩CP值最高,可防飛沫、阻擋病菌與粉塵●對抗PM2.5,N95口罩最有力,有效阻擋達95%以上最近空汙頻拉警報,為了防疫,加上對抗細懸浮微粒PM2.5侵襲,外出第一步就是「戴口罩」。市面上口罩種類不少,花色更是五花八門,雖已有專門的防霾口罩,但不一定需要所謂帝王級口罩,胸腔科醫師分析,CP值最高還是大家常戴的「醫療級」口罩。紙口罩、布口罩 只能防塵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出版「空氣汙染與肺部健康」手冊指出,戴口罩是防空汙的初級防線,目前市面口罩約有六種,分別為紙口罩、布口罩、活性碳、醫療級、N95以及經濟部CNS15980認證可防PM2.5的防霾口罩,其中,防霾口罩可根據PM2.5濃度分A、B、C、D四等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孟志分析說,紙口罩、布口罩對PM2.5防禦零效果,戴上去只能阻止大粒灰塵或物理性防曬;至於活性碳口罩,無論有沒有過濾層,抵擋PM2.5的效率差,雖然不貴,容易取得,實用效果仍有待科學驗證,建議呼吸道過敏時可使用。醫療級口罩 相對適合「CP值最高的是醫療級口罩。」林孟志表示,醫療級口罩容易取得,有三層過濾層,除了可阻擋PM2.5,也能擋住飛沫傳染的病毒,即使防護力只有3、4成,但從一般人活動外出頻率來看,仍是相對適合的選擇,缺點是密合度不好,建議可外加一層布口罩,增加使用壽命,也能提高貼和度,阻絕效果同步提升。若要防止無孔不入的PM2.5,最有力的選擇應該是N95口罩,但林孟志認為,N95口罩呼吸阻力大,戴上後換氣不易,也不便宜、取得不易,對一般人來說,仍是「理想跟現實有點差距」的選項。標榜防霾 未取得認證經濟部標檢局2017年推出「防霾口罩檢測標準」,可讓民眾視空氣汙染狀況選擇佩戴的口罩,雖然立意佳,但林孟志提醒,目前許多標榜防霾市售口罩仍未取得認證,選購上務必要當心。林孟志表示,不是戴上帝王級的口罩就一定最好,雖然防霾PM2.5口罩依空品程度分成ABCD四級,但像台灣空汙嚴重的中南部,多半處於AQI150以下,PM2.5指數平均在30至50之間,民眾其實只要選擇佩戴C、D級口罩,就可獲得良好防護,並不用刻意選擇B級以上的口罩。口罩有壽命 一天換一個口罩也是有壽命的,林孟志說,隨著佩戴時間增加,接觸空氣抵擋力也會遞減,「正常來說,一天就要換一個」,在此前提下,要選用符合醫學、科學認可的口罩,買合理價格以及合理效益的口罩,才能跟空汙長期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