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5 該看哪科.皮膚
搜尋
陳碧珠
共找到
266
筆 文章
-
-
2021-03-25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偏頭痛吃止痛藥沒用?一類偏頭痛當心中風風險高
●女性較易偏頭痛,比男性高出2至3倍●依發生頻率,有非藥物、急性藥物、預防藥物三種治療●建立日記,記錄可能誘發原因 頭又痛了,痛起來像要炸開似的,吃止痛藥也沒用!如果你曾經頭痛,超過半天都沒辦法緩解,一個月至少發生2至3次,小心,偏頭痛可能找上你。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致緯表示,台灣約有200萬人飽受偏頭痛困擾,盛行率約9.1%,女男比約2比1至3比1。研究文獻指出,偏頭痛患者透過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出腦結構異常比率僅0.3%至0.4%,顯示偏頭痛非結構性的器官問題。發生原因 與基因、壓力有關「偏頭痛」是一種疼痛引起的疾病,好發於20至50歲的青壯年,不僅生活品質受影響,也影響工作表現。馬偕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律安指出,偏頭痛無法透過影像檢查診斷,抽血也檢查不出病因,常被人誤解「無病呻吟」。臨床上,因頭痛就醫的民眾,偏頭痛占一半以上,但整體就醫率卻不到兩成。偏頭痛發生的原因,主要與基因、環境、壓力有關。吳致緯說,有醫界研究發現,偏頭痛的發生,與血液中的神經胜肽CGRP(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濃度上升有高度相關性。根據頭痛頻率 三方面改善長年偏頭痛的患者,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的機率較高,甚至自殺風險也高。陳律安說,其實偏頭痛是可以治療的,可根據頭痛發生頻率,從非藥物治療、急性藥物治療、預防藥物治療三方面著手改善。•倘若一個月只有兩、三天偏頭痛且有規律性,建議建立「頭痛日記」,記錄可能的誘發原因,例如喝酒、咖啡、工作壓力、情緒、氣候、睡眠不足、生理期等,只要避開或找對方法處置如放鬆訓練,多半可以處理改善。•頭痛急性發作一小時內吃止痛藥,通常可有效緩解疼痛,但多數人都是忍到受不了才吃藥,常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而無法止痛。•慢性偏頭痛患者(每月頭痛15天以上或每月有8次以上頭痛,且持續三個月以上),可考慮預防性藥物治療,每天服藥三到六個月,確實記錄頭痛日記,可慢慢看出治療成效。預兆型偏頭痛 中風風險高偏頭痛患者中,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為「預兆型」偏頭痛,吳致緯說,此類頭痛發作前,會出現視覺症狀如鋸齒狀或是有稜角的亮光、半邊麻木感覺、講話遲緩等神經症狀。台北榮總頭痛團隊曾用健保資料庫研究,小於45歲的女性若有偏頭痛,會增加3倍缺血性腦中風風險,若又是預兆型偏頭痛女性,缺血性腦中風風險可達5.79倍。吳致緯說,預兆型偏頭痛的發生機轉,是腦中皮質傳播性抑制(CSD)腦血流發生改變進而引發預兆。而CSD的發生,主要因為基因、血管內皮細胞調控異常以及血中凝血功能異常三大原因導致,進而增加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針對這類患者,目前尚無藥物預防腦中風,但建議不要抽菸、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物,以降低發生風險。
-
2021-03-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硬起來? 陳時中不滿「打假針說」 揚言找法務單位研議
行政院長蘇貞昌3月22日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一同帶頭打AZ疫苗卻未公開,引發「打假針」爭議。對此,陳時中態度硬起來,再次回應此事,陳表示,指控者憑甚麼做這樣指控,若只是沒有證據的指控,當然要邀請法務單位來研議後續如何處置。過去公費流感疫苗開打首日,衛福部疾管署盛大舉行記者會,邀請名人接種拚信心已成慣例,但據了解,由於這次新冠疫苗接種需在醫院接種診間施打,無法比照過往於大禮堂接種,因此不開放媒體入場記錄歷史性的一刻。另外,針對立委質疑我國採購疫苗出現7000多美元差價,期望透過專責小組監督,釐清價差,陳時中也回應,這事情困擾很久,但他自己是沒有看過31美元賣役苗的廠家,「至少我這雙眼經看不到」,調閱也看不到這個狀況。陳時中說,只知道有一家就是東洋,當時準備進口,詢問指揮中心對BNT有沒有興趣,「我們很清楚,這樣的疫苗我們有興趣」,但當時第一波就準備進口3000萬劑。當時指揮中心也清楚說明,台灣冷煉技術也不可能消化得掉3000萬劑。第二波討論時,對方表示若買1000萬劑可行性如何?指揮中心有跟專家討論,當時討論皆論為我國可接受數量為200萬劑BNT疫苗,「它們就說800萬劑可否自費,我們說我們不反對」,但指揮中心不認為可以做,於是就開始有商榷餘地,因為有時間限制就沒下文。
-
2021-03-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AZ疫苗不良事件累計共4人 陳時中接種處「壓了有點痛」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疫苗開打首日陪同行政院長蘇貞昌赴台大醫院打AZ疫苗,兩人一起帶頭打疫苗,身為「全台第二針」的陳時中接種後一開始出現背痠,陳昨晚參加活動透露,接種當晚小發燒,目前身體狀況是否良好也是外界所關注,陳表示,目前沒什麼感覺,壓到才會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我AZ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昨新增三件,目前累計共四件,昨新增的不良事件回報症狀都是頭痛、肌肉痛、發燒、手臂痠麻,都是非嚴重通報的不良事件,截至目前無出現重症情形。有關疾管家建置「Taiwan V-Watch」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該系統已經達到1667人登記,開跑第一天登入841人,其中742人有回報相關症狀,問卷上有提到不適症狀第一名還是注射部未疼痛占63%、頭痛43%、畏寒41.8%。
-
2021-03-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緩升 第二日施打1638人比首日多打約五瓶
我國前天開始接種AZ新冠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表示,開打第二日接種數量為1638人,較施打首日僅接種1580人,緩升58人。換句話說,也就是全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接種出大約五瓶。羅一鈞表示,目前全台累積接種人數為3218人,昨天有比前天接種數量略增,截至昨日未開打縣市為雲林縣、嘉義市、金門縣及連江縣,今天雲林縣及嘉義市已經開打,金門縣目前安排周三開打,連江下星期一開打,一周接種一次,目前處於未開打階段。
-
2021-03-2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北榮再救援 疫情下幫越南嬰換肝
疫情下,台灣再為人道救援打開愛的奇蹟。越南河內一名11個月大的陳姓男嬰BunBun,因膽道閉鎖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協助該對母子於今年一月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手術,BunBun的媽媽見到心肝寶貝能健康學走,抓周時還抓到滿滿的新台幣,莞爾之餘,還有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BunBun媽媽說,兒子近10個月大時,被醫師宣判肝衰竭要立刻移植,但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得知台灣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禁令,台灣醫師無法前往越南,12月21日便寫信給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求救。經過緊急文件的籌備,原預計核可文件於1月8日生效,卻碰到12月底台灣出現一例英國變異病毒,暫時禁止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增加了來台難度,最後在劉君恕及越南的醫師配合下,母子終於如期順利抵台,並於1月16日接受換肝手術。劉君恕說,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6千分之1到3千分之1,越南發生率亦相差不遠,一般只要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可延緩換肝年限10到20年。BunBun的媽媽說,她對北榮醫療團隊充滿信心,換肝手術當天,她躺在手術台上絲毫沒有焦慮,手術當晚即得知換肝成功,「內心馬上鬆了一口氣」,儘管接下來幾日,兒子需要在加護病房,醫療團隊仍不時傳來兒子的照片,以及最新的恢復狀況,當見到兒子那一天,內心簡直高興得快飛起來。北榮去年7月就曾透過人道救援,順利協助一名越南主播母親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搶救9個月的女兒薔薔,從2007年開始,北榮一路協助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連同BunBun共完成12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
-
2021-03-24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下再現愛的奇蹟!北榮協助越南母子換肝再添一例
疫情下,台灣再為人道救援打開愛的奇蹟。越南河內11個月大的陳姓男嬰BunBun,因道閉鎖導致肝功能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協助該對母子於今年一月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手術,BunBun父母看到心肝寶貝能活力學走,抓周還抓到滿滿的新台幣,從事銀行業的父母莞爾之餘,還有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個案在河內出生2至3個月時,曾在當地進行葛西氏手術未成,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台灣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禁令,12月21日收到BunBun的母親求救來信,希望來台給予援助。BunBun的媽媽表示,經過一連串緊急文件的籌備,原預計核可文件於1月8日生效,卻碰到12月底台灣一例英國變異病毒,暫時禁止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增加了來台難度,最後在劉君恕醫師、河內兒科醫院兒科肝病科的醫師的配合下,母子終於如期順利抵台,並於1月16日接受換肝手術。由於對劉君恕醫師等醫療團隊充滿信心,BunBun母親回憶當天躺在手術台上,根本沒有任何焦慮,晚上得知孩子換肝成功,「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幾天在加護病房,可以隨時透過照片及醫護的回覆得知孩子的狀況,內心逐漸擺脫了緊張和焦慮,直到與兒子相見的那天,心情簡直高興得快飛起來。劉君恕表示,因為情急,母子入境居家隔離第七天就展開手術,醫療團隊全副武裝動刀10多個小時,連之後長達21的術後照護也採防疫高規格,整個醫療費用估計約台幣300多萬,大部分由個案雙親貸款籌備。劉君恕進一步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6000分之1到3000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膽道閉鎖會引起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到十二指腸而儲積於肝臟內,引起黃疸甚至肝硬化,進而影響肝門脈系統回流而周邊血管硬化,利用這個手術,時機非常的重要,最好在出生60天內進行,良好的膽汁流通率可達70至90%;若90天以上才矯正,則良好膽汁流通率只剩10至20%,但若未接受手術治療,絕大多數在二歲以前天折。北榮去年7月就曾透過人道救援,順利協助一名越南主播母親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搶救9個月的女兒薔薔,從2007年2020年2月,北榮前往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共完成10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連同這兩名來台換肝病例,共計12例。
-
2021-03-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疫苗會在效期內打完
國內新冠疫苗即將於明天開打,指揮中心確定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帶頭,選定北部某醫學中心接種。疫苗開打在即,但首波AZ疫苗有效期限僅到六月十五日,引發各界質疑,指揮中心承諾,疫苗是珍貴資源,一定用在刀口上,效期內使用完畢。陳時中昨表示,疫苗效期多數是半年,因需花時間逐批檢驗、運送,台灣買的疫苗效期沒有比較短,也會在效期內打完。至於施打時間,陳時中說,經專家分析與建議,三月廿二日施打,「這批疫苗不會用到延期」。過去公費流感疫苗開打首日,衛福部疾管署皆盛大舉行記者會,邀請名人接種拚信心。由於新冠疫苗接種必須在醫院,無法比照過往於疾管署大禮堂接種,指揮中心僅表示,今天將公布施打細節,一切仍在規畫中。但據了解,蘇貞昌和陳時中接種疫苗的歷史性一刻,初步計畫不開放媒體入場記錄。我目前取得AZ疫苗的有效日期只到六月十五日,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新冠疫苗研發時間短,安定性試驗數據不夠,有效期限無法訂太長,但隨疫苗使用一段時間,藥廠可提供更新資料延長效期。據了解,目前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效期也是六個月,嬌生疫苗則是三個月。預防接種專家小組規定,AZ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需八周以上,若三月廿二日開打第一劑,最快五月中下旬可打二劑。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及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都認為,應可在疫苗效期內接種。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說,新冠疫苗有效期本較短,再加上疫苗生產後,檢驗、運送、分配需耗費一段時間,「剩下三個月不意外」。他建議,若無法在有效期限內打到第二劑,建議提前先開放下一順位接種對象施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我疫苗效期未比其他國家短,加拿大與我同於本月三日取得卅萬劑AZ疫苗,該批疫苗效期僅一個月,菲律賓隔日拿到五十多萬劑疫苗,效期為五月廿一日。目前開放第一、第二優先醫事人員接種,開打後將滾動式修正;若醫事人員意願不高,是否開放自費,羅一鈞認為,言之過早。昨天新增一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案一○○六為印尼籍廿多歲男性漁工,三月五日來台工作,昨天確診。
-
2021-03-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線 未來擬開放民眾預約
我首批AZ新冠疫苗下周一開打,全台五十七間提供接種服務的醫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冠疫苗接種地圖「COVID-19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Covid19#)昨晚間已上線,優先接種對象可即時查詢所處位置附近可接種新冠疫苗地點。羅一鈞說明,「COVID-19防治一網通」類似流感防治一網通,目前讓衛生局跟醫療院所來媒合,並到指定醫療院所來安排接種,因為尚未開放一般民眾接種,所以還沒規劃打電話預約服務,但未來若開放社區民眾,如65歲以上民眾就考慮預約模式,以利民眾施打。羅一鈞不忘提醒,雖歐盟未明訂服用荷爾蒙治療、避孕藥女性暫打,但因為血栓事件中有發現55歲以下女性通報人數較多,尤其開始服用一年內風險高,即使服用超過一年者,風險比例降低,但仍高於一般人,才會先列入暫緩接種處理。羅一鈞說,服用荷爾蒙治療、避孕藥者,可於停藥四周後施打,但也要審慎評估,尤其停藥後可能懷孕,停止荷爾蒙藥物後也可能讓病情加重等評估,目前現階段比照專家會議臨時建議,若歐洲後續調查顯示明確有關或無關,才會看程度調整修改。
-
2021-03-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慘! 我AZ疫苗有效期剩3個月 這國的AZ疫苗1個月就過期
我首批AZ疫苗,有效日期只到今年6月15日,由於有效期限剩不到3個月,引發各界質疑,其實不只我國拿到的AZ疫苗是「即期品」,加拿大與我國一樣在3月3日收到30萬劑AZ疫苗,當時這批疫苗的效期只剩一個月,菲律賓在3月4日拿到52.5萬劑疫苗,這批疫苗效期是5月21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我國拿到的疫苗效期沒有比其他國家更短。我AZ疫苗開打後,會持續掌握接種進度,依據施打狀況滾動式調整,疫苗是珍貴資源,必須用在刀口上,一定會在效期前使用完畢。羅一鈞說,目前先開放第一、第二優先醫事人員施打,待接種至4月初、4月中會觀察當時接種狀況,如有必要性不排除開放後續順位醫事人員接種,籲各界不用擔心疫苗出現用不完的浪費情況。有專家認為,依據我國取得的AZ疫苗效期推估,應為去年底產出,疑似中間曾有轉手,甚至懷疑是否與韓國取得BNT疫苗,才把AZ疫苗釋出,羅一鈞說,但若回推加拿大、菲律賓疫苗,應比去年12月更早生產,不用特別計較我方拿到12月中疫苗,還有國家拿到的更早期產出。我取得11.7萬劑AZ疫苗,泰國、越南的AZ疫苗也是同樣數目,「這神奇數字代表疫苗一批可能就是該數量,勿對號入座。」羅一鈞說,不管是哪一種廠牌,疫苗效期還需要後續驗證,最新效期初步規定為六個月,後續若有更新資料,藥廠可提供監管單位審核展延效期。第一、第二順位的醫事人員若意願不高,是否再往次順位,尤其各界關心的開放自費接種,羅一鈞說,當然會考慮開放商務人士接種,但要看開打後一個月,是否可作為自費使用的疫苗存量,何時開放、開放多少仍言之過早,還是希望優先順位施打,才能盤點有多少可做自費。
-
2021-03-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確定了! 蘇貞昌、陳時中下周一合體帶頭打AZ疫苗
11.7萬劑AZ疫苗下周一開打,並於昨日開始配送,專家點名行政院長蘇貞昌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應帶頭接種,以提高醫護人員施打意願,兩人願主動率先施打AZ疫苗,但仍請指揮中心專家進行專業評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已確定兩人會在醫院帶頭施打。羅一鈞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帶頭施打的相關細節,指揮中心都在規畫中,其他事宜都在盤點與規畫,等開打時間接近再會通知。兩人在醫院接種,按照目前醫護人員同樣接種程序,先評估,施打完畢需在院觀察30分鐘。
-
2021-03-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大霧影響新冠疫苗飛不過去 連江縣仍拿不到首批AZ疫苗
我首批AZ新冠疫苗本月3日抵台灣,11.7萬劑本周三完成安全性檢驗,昨起展開運送,首批配送4.4萬劑,全台57間提供接種服務的醫院,連江縣從昨天起因天候不佳,飛機至今無法送貨,尚未完成運送。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因天候影響,南竿、北竿航班仍然停飛,將需要再評估今天下午當地大霧是否散去,只要恢復航班就會加緊腳步配送,目前配送醫療院所仍為57家,其中僅連江縣尚未完成運送。據110年度新冠疫苗接種計畫,接種服務院所原則為區域級以上合約醫院;離島縣市則為地區醫院或衛生所。全台各縣市都有接種合約醫院,以台北市九家最多,第二為台中市六家,其次是桃園市五家。由於目前接種點數量較少,勢必有不少醫護人員需前往他院接種,感染管控備受關注,國內目前無本土社區疫情,也沒有院內感染,雖醫護人員需出入其他醫院,但只要落實分時段接種,避免不同醫院醫護接觸、實聯制及全程戴戴口罩,即可有效控管。
-
2021-03-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開打 郭旭崧建議施打後數據跟國產疫苗比一比
AZ疫苗下周一開打,還在二期臨床的國產疫苗力拚6月緊急上市,進度也受關注。曾任疾管局局長、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建議,AZ疫苗施打後的數據可跟國產疫苗數據比一比給食藥署參考,「假若打國產疫苗產生的抗體跟打AZ疫苗的抗體不相上下,既然都給AZ許可,為何不給國產疫苗許可?」陽明交大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今天上午舉辦「疫情下的真實世界資料用」線上研討會,學者專家一起探討國際疫苗研發保護力議題,郭旭崧表示,這個建議,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擬的COP保護力連結標準為概念,特別是兩種疫苗都在國內,也都是健康人。陽明交大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副執行長連加恩解釋,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將國際新冠疫苗三期的抗體數據,建立一套COP(Correlation of Protection)保護力連結標準,將來待上市的新冠疫苗若符合這標準,將可不須執行三期試驗即可上市,是加速國產疫苗上市的推力。連加恩說,有民眾擔心,國產疫苗沒有三期就不能打或者不敢打,部分原因可能是國內疫情不嚴重,對疫苗施打心態趨於保守。事實上,美國FDA從2009起就討論是否COP來加速疫苗核可,而WHO在2013年也針對COP有初步指引,希望透過科學上合理之推估可能作為專家評估快速核可參考,此次新冠疫情來得凶猛,將有機會導入應用,尤其已有多家國際疫苗完成三期實驗,這些數據都有利COP連結訂定標準。連加恩表示,只要WHO制定好COP,這會是加速疫苗核可的趨勢,打破過去用臨床三期核可疫苗的流程,尤其這次COVID-19變異株流行,以及很多地區確診患者太多有臨床倫理問題,未來走COP是正確選擇。此外,連加恩說,民眾不敢打,通常是擔心安全性,這也是為何指揮中心這次把國產疫苗二期試案人數安全性拉大,本來只要1500人擴大打到3000多人,這樣就可以看到一萬分之一以上的嚴重不良事件。雖然也有學者認為,二期只能看一萬分之一是不夠的,應該要收到1萬5000人到2萬人,出現三萬分之一甚至五萬分之一的不良事件才比較安心,但連加恩就說,一萬分之一或十萬分之一,「差異並不大」,反而是疫苗上市後的社區監控,要出現百萬分之一的不良事件率才有意義。「但疫苗不可能只有EUA,一定要做社區監控,要有效,有疫情嚴重的國家,才是很好的場域」,意味國產疫苗得去國外做臨床試驗,最終有效性才能被國際認可。
-
2021-03-19 科別.牙科
牙膏泡泡刷完漱掉不對嗎? 口腔專家揭用牙膏5大迷思
刷完牙用清水漱掉牙膏泡泡,這不是很自然嗎?口腔照護專家告訴你錯!錯!錯!如果使用1000ppm的牙膏,要讓口內的氟離子濃度維持,最標準的作法是「根本不要漱口」,最新正確刷牙的五大迷思,你不可不知。社團法人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表示,含氟牙膏已被證實可預防蛀牙,但一般人買牙膏常常只看品牌,忘了要注意牙膏含氟濃度,通常建議達1000ppm才有預防效果,並且至少每天兩次,刷牙兩分鐘,實證研究是可降低24%的齲齒。因此提醒民眾買牙膏記得翻查成分內容,1000ppm在市面上不少,但請注意,部分開架牙膏上面只說未超過政府規定的1500ppm,但有沒有達到1000ppm卻沒說清楚,這種沒說清楚、講明白的牙膏也不要買。第二個迷思,也是最顛覆一般人刷牙日常生活習慣的,就是刷牙完畢後,最標準的作法是「不要漱口」,黃耀慧說,以我們過去習慣,根本做不到,所以建議學童或大人也好,可以先從減量漱口做起,只要少少個一口水就可以,這樣才可以維持口內的氟離子濃度,達到預防蛀牙效果。滿口的牙膏泡會不會很難受?黃耀慧說,第三個迷思是牙膏量,那些電視廣告示範的量是錯誤的,不需要多到彎起來,若用1000ppm的含氟牙膏,1-3歲只要表淺一層即可,6歲以後只需要一個豌豆這樣大小,刷完不漱口也不會很難受的。市面上牙膏功能琳瑯滿目,除了預防蛀牙,還有抗敏、去除口腔異味,黃耀慧強調,最基本的還是要先做好蛀牙預防,特別是兒童,刷牙一定要兒童牙膏嗎?他提出第四個迷思,希望家長注意,有些兒童牙膏未達1000ppm含氟量,還因為有香香甜甜的味道誘導小孩吞牙膏,這是不好的機制。最後,也就是第五個迷思就是「漱口水」,他表示市面多有兩種漱口水濃度,一個是200-250ppm,一個是950ppm,前者可以每天食用一次,後者一周一次,目前政府但提供給學童每週使用一次的漱口水就是950ppm,然而,千萬別像想沖掉牙膏泡泡一樣,漱口水要達到效果,可別又用清水沖掉了。
-
2021-03-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首批配送4.4萬劑 全台57間醫院僅剩這家還沒拿到
我首批AZ新冠疫苗本月3日抵台灣,共11.7萬劑本周三完成安全性檢驗,今起開始配送至57家醫療院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AZ疫苗首批配送4萬4500劑,全台57間提供接種服務的醫院,僅剩連江縣的醫院還沒拿到,主因與天候不佳,飛機無法起飛送貨有關。目前各醫院收到AZ疫苗數量不一,莊人祥說,分配標準是依據日前進行的接種意願調查,推論醫院施打醫護人員人數,若該院希望接種的醫護人員人數多,就會給予多一點疫苗。由於目前接種點數量較少,勢必有不少醫護人員需前往他院接種,感染管控備受關注,莊人祥表示,醫院會持續落實實聯制及全程戴戴口罩,強調台灣目前無本土社區疫情,也沒有院內感染,強調不同醫院醫護人員接種將分時段,如上午他院醫護接種,下午自家醫護接種。近期國際屢見AZ疫苗血栓不良事件,部分國家暫停施打,將針歐盟特別會議結論仍為AZ疫苗益處大於副作用,沒有顯示特別批號疫苗與不良事件有關。莊人祥說,我專家會議將於今下午5時討論使否如期開打,重點在於憂疫苗可能與血栓與不良事件有關,需近一步諮詢我專家。專家會議是否針對韓國AZ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進行討論,莊人祥僅表示,首例與心肌梗塞有關,第二例個案仍在掌握中,雖韓國相關死亡個案調查都顯示與疫苗無關,但有相關事件可以納入討論。
-
2021-03-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侯友宜願「率先打」安民心 莊人祥:首長非第一批接種
首批提供給醫護接種的AZ疫苗今已陸續送達接種點,第一批送出的疫苗為4.45萬劑,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曾喊話,若民眾施打新冠疫苗過程有疑慮,身為地方首長當願意率先施打,這是地方首長應盡的責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地方首長接種疫苗的順位是次於醫護後的第二順位。我國首批到貨的AZ疫苗,預計下周一開始接種,但是歐洲等國陸續因為血栓事件宣布緩打AZ疫苗,指揮中心今天下午5點將會召開專家會議,針對國外接種疫苗後出現的血栓事件做一評斷,並決定下周一是否正式開打。面對疫苗的疑慮,不少專家建議政府官員公開接種,增加國內接種的意願,侯友宜更是喊出「我率先打」的口號。發言人莊人祥今被問及,是否已有地方首長提出申請,要求「率先施打」。他表示,地方首長為第二順位,第一接種順位還是醫護人員,因此也沒有相關的統計。
-
2021-03-19 科別.呼吸胸腔
吃什麼能減低空汙對身體傷害?胸腔科醫師:沒有!唯有這件事
人可以一天不吃東西,卻沒辦法一刻不呼吸,但最近空氣品質頻繁拉警報,面對這個無所不在的「恐怖份子」有何對策?醫師認為,對抗空汙,必須正視空汙結構,避免成為空汙製造者,建議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目前沒有任何食物可解決空汙對身體的衝擊,唯有「多喝水」,可加速部分空氣汙染物質排出體內。 空汙不完全等於肺癌 只能說是危險因子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孟志指出,肺癌連續10年位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不抽菸、沒有家族史的肺癌患者逐年增加,北醫於2019年發表研究,指國內南部肺癌患者大幅增加,疑與空汙有關。但至目前為止,醫界尚未發現空汙影響肺癌的確切病理機轉,「只能說是危險因子,要從危險到風險,兩者還沒有直接關連。」林孟志說。那麼,空汙何以提高肺癌的發生率?林孟志表示,各種空氣汙染源中,最直接影響肺部的就是PM2.5,顆粒大小只有毛髮的1/30,因為最快、最容易進入呼吸道,容易引起發炎反應。不只是肺癌,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肺纖維化等,都可能因PM2.5濃度增加,增加罹病率或急性惡化。由林孟志擔任理事長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去年針對「空氣汙染與肺部健康」出版長達64頁的照護手冊,裡面提及,2002年針對一百多萬個不抽菸的志願者追蹤16年以上,發現每增加10單位的PM2.5濃度,會增加8%的肺癌相關死亡率,隨時間增加,比率還會上升。該手冊編輯團隊之一的台中榮總胸腔內科醫師暨呼吸加護中心主任傅彬貴說明,空氣中的PM2.5拉高了肺癌發生危險,但從暴露到罹患肺癌,通常不是一天兩天,「起碼是十年以上」,以這樣的時間長度來看預防甚至解決空汙,其實相當從容。減少空汙 從自身做起傅彬貴認為,首先要正視空汙結構,就像打敗敵人要先摸清底細,台灣空汙來源只有三分之一來自境外,三分之二仍為島內,包括汽機車、地下工廠排放、火力發電廠都是主要汙染源,其中,影響肺癌的PM2.5主要來源是汽機車廢氣排放。許多民眾謾罵空汙的同時,可能也是摩托車汽車一族,「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製造空汙?」建議改騎電動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是共同協助環境改善的行動配套。再者,改變環境才是終極之道,他建議政府可以1952年倫敦有名的空汙事件「倫敦霧霾」作借鏡,當時倫敦死了6千多人,後來透過抓源頭治本,花了80年才逆轉,台灣目前透過政策如電動車補助也在慢慢引導產業轉變,「是好的開始」。在根本環境尚未解決前,民眾如何與空汙相處?林孟志表示,若知道室外空汙不好,只有盡量減少外出時間,若外出,要防止無孔不入的PM2.5,最有力的選擇其實是N95口罩,只是要兼顧便利與防護力的平衡,醫療口罩或國家認證防霾口罩加上布口罩,或許是相對適合的選擇,目前政府正進行防空汙口罩認證,避免不實廣告造成大家的困擾。沒任何食物可解決空汙影響 唯有「多喝水」生活飲食方面,林孟志表示,目前並沒有任何食物可解決空汙對身體的衝擊,但「多喝水」可加速部分空氣汙染物質排出,攝取含維生素ACE的食物,可以抗發炎,魚油、微量元素如鐵鋅能幫助維持身體免疫機能,綠色蔬菜蔬果也是類似概念。「其實,把空汙跟肺癌發生的邏輯搞清楚,就不會自己嚇自己」,林孟志呼籲民眾,正確的認知,才有健康的心態。
-
2021-03-19 癌症.皮膚癌
摳不掉以為濕疹差點癌變 北榮光動力療法抗皮膚癌利器
一名68歲白人男性,頭頂上原有數十個微癢紅色皮疹, 起初以為是濕疹,自行買藥擦不見好轉,隨著皮疹逐漸擴大,呈現粗糙鱗屑不規則的灰色斑塊,「摳都摳不掉」,才來皮膚科求診,切片確診為「日光性角化症」,因病灶數量多、範圍大、邊緣界線也不清楚,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光動力療法,經過兩次治療後,病灶明顯改善,皮膚也恢復以往的健康。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何翊芯表示,日光性角化症好發中老年人,在台灣65歲以上罹患皮膚癌的族群中,日光角化症約占20%至30%,盛行率約0.1%,是皮膚科相當常見的癌前病變,主要跟慢性陽光照射有關,由於男性不愛防曬,盛行率多於女性,大部分沒症狀僅略有稍癢感,常被誤以為濕疹。傳統上,治療日光角化症多透過冷凍、電燒、汽化雷射或是手術切除,但何翊芯說,若患處範圍大、邊界不清楚或長在耳朵、眼睛、私密處等不易治療的部位,就可考慮光動力療法,已獲美國食藥署核可,歐盟也視為皮膚原位癌及多種表淺皮膚癌的第一線治療準則。光動力療法主要包含三大元素:感光劑、光、氧,何翊芯示範,先在患處塗上感光藥物,在遮蔽光的前提下先等藥物累積2-3小時,再利用伍氏燈確認病灶有無確實吸收後進入照光階段,以特定波長激發感光藥物讓氧分子引發反應,將可殺死對細胞有毒性的單態氧、自由基,因為對正常細胞傷害小,副作用輕,療程只要15-30分鐘,不需麻醉、住院,當天即可回復正常作息。光動力療法自去年導入北榮臨床約一年多,目前有八名病患接受此療法,何翊芯表示,除了兩名日光角化症,也有砷中毒引發皮膚癌病患,包括一名70多歲的嘉義阿嬤,長期食用深井水導致慢性砷中毒,在手腳、四肢甚至肛門出現皮膚病兆後確診,還有長期服用來路不名中藥導致砷中毒引發鱗狀上皮細胞癌。除了皮膚癌,光動力療法也適用難治的青春痘或病毒疣,何翊芯表示,此療法雖然沒有健保給付,但藥費約兩萬多,療程一次約八千元,兩週後通常會進行第二次治療,接下來就是三個月的追蹤,整體花費平均3萬左右,病患不用承受傳統侵入療法帶來的痛苦,也可搭配手術、放療化療合併使用,除了光敏感、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建議外,不失是相關皮膚病患者一個安全、舒適、有效選擇。
-
2021-03-19 新聞.元氣新聞
北榮老人免費健檢200名開放現場登記 滿65歲長者快報名
北榮19日起開放110年免費老人健康檢查現場報名登記,尚有200位名額,凡設籍於台北市,年滿65歲以上之長者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第一門診三樓「老人健檢報到處」領取號碼牌,額滿為止。北榮今年3月3日起辦理110年免費老人健康檢查共1700個名額,第一波先透過網路預約,19日起開放第二波現場報名登記,目前尚有200名額,可預約A健檢組套包括:尿液常規、血液常規、憂鬱症篩檢及認知功能評估、糞便潛血免疫分析、胸腔X光檢查、心電圖檢查、α-胎兒蛋白與甲狀腺素免疫分析,檢查結果也會提供保健諮詢及異常轉診,還有健康史等身體評估。除了年滿65歲一般市民之外,特殊長者如65歲以上獨居長者、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五類民眾均可報名,洽詢電話:2875-7460
-
2021-03-18 科別.呼吸胸腔
抗空汙該戴哪種口罩?這種CP值最高!醫師教再多一招提升阻絕效果
空汙頻拉警報,現在為了防疫,加上對抗「PM2.5」,外出第一步就是戴口罩。市面上口罩種類不少,花色更是五花八門,雖已有專門的防霾口罩,但不一定需要所謂帝王級口罩,胸腔科醫師分析,CP值最高其實是我們現在常戴的醫療級口罩。口罩種類多 醫療級口罩CP值最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出版「空氣污染與肺部健康」手冊,指出戴口罩是防空汙的初級防線,目前市面口罩約分六種,分為紙口罩、布口罩、活性碳、醫療級、N95以及經濟部CNS15980認證可防PM2.5的防霾口罩,其中,防霾口罩可根據PM2.5濃度有A、B、C、D四等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孟志分析,紙口罩、布口罩對PM2.5完全零效果,戴上去只能阻止大粒灰塵或物理性防曬;至於活性炭口罩,無論有沒有過濾層,抵擋PM2.5的效率差,雖然不貴,容易取得,實用效果仍有待科學驗證,建議避免呼吸道過敏時可使用。「CP值最高的還是醫療級口罩。」,林孟志表示,醫療級口罩容易取得,有三層過濾層,除了PM2.5,也能擋住飛沫傳染的病毒,即使防護力只有3、4成,但從一般人活動外出頻率來看,仍是相對適合的選擇,缺點是密合度不好,建議可外加一層布口罩,增加使用壽命,也能提高貼和度,阻絕效果也能同步提升。防霾口罩分級 C-D級已夠用若要防止無孔不入的PM2.5,最有力的選擇應該是N95口罩,但林孟志認為,N95口罩呼吸阻力大,戴上後換氣不易,也不便宜、取得不易,對一般人來說,仍是「理想跟現實有點差距」的選項。至於經濟部標檢局2017年推出的「防霾口罩檢測標準」選用口罩,可讓民眾視空氣污染狀選擇佩戴,雖然立意佳,但林孟志提醒,目前許多標榜防霾市售口罩仍未認證,選購上務必更要當心。他更表示,不是戴上帝王級的口罩就一定最好,雖然防霾PM2.5口罩依空品程度分成ABCD四級,但像台灣空汙嚴重的中南部,多半處於AQI150以下,PM2.5指數平均在30-50之間,民眾其實只要選擇佩戴C-D級口罩,就可獲得良好防護,並不用刻意選擇B級以上的口罩。口罩有壽命 應一天換一個口罩也是有壽命的,林孟志表示,隨著佩戴時間增加,接觸空氣抵擋力也會遞減,「正常來說,一天就要換一個」,在此前提下,要符合醫學、科學認可的口罩,便宜沒效果買一堆沒用,昂貴的買下去還是得換,取合理價格以及合理效益才能跟空汙長期抗戰,也是務實之道。
-
2021-03-18 科別.精神.身心
白皮書出爐 亞太六國重度憂鬱症 高於全球
你快樂嗎?全球首份「亞太區重度憂鬱症」白皮書出爐,亞太地區六國重度憂鬱症(MDD)發病率明顯高於全球,高達九成未就醫治療,每年因此有百萬人輕生。其中,台灣在心理衛生所投入的預算排名第四,輸給澳洲、日本與香港,精神科醫師表示,台灣精神照護預算偏低,對於憂鬱症帶來的社會成本,行政院、衛福部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全球有3.5億人正飽受憂鬱症困擾,占六成人口的亞太地區,因國情、文化等因素,憂鬱症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份白皮書的調查數據顯示,澳洲、中國、韓國、日本、香港與台灣等六個亞太先進國家,重度憂鬱症的發病率高於世界其他地區,病友生產力也比健康人少了40%。報告更指出,由於未就醫率高,重度憂鬱症病友的預期壽命比一般人平均壽命少了20年,而就醫的病友也只有一半獲得正確診斷治療,其中高達71%的病友因未獲得適當治療導致症狀加劇。此外,這六國在重度憂鬱症的經濟負擔高於全球3.1%,台灣在精神照護經費排名第四,比中國大陸及南韓高,但低於澳洲、日本與香港。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表示,台灣2020年心裡健康促進費用約5.33億元,換算人均約0.75萬美元,相較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人的2.5萬美元,台灣還不到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張家銘說,比起鄰近國家,台灣青少年因憂鬱症自殺的情況逐年增加,跟韓國有得比,而日本已經在下降,自殺是台灣12至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至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張家銘表示,憂鬱症是很複雜、多元的疾病,但都以「心情不好」來表現,台灣雖然有健保,但未就醫率仍高達8成,加上診斷不易、治療過程長,心理治療部分自費成本高,也導致治療容易提早中斷,呼籲政府應全面重視憂鬱症,特別是從預防端下手,建立完整的心理衛生照護體系。
-
2021-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帛琉隨行首發團? 陳時中點名指揮中心「百萬網紅」
台帛旅遊泡泡談成,首發團將於4月1日啟航。但首發團是否會有防疫醫師同行,或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等防疫要角是否也一起前往探勘、檢視行程是否符合防疫安全,備受關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之前便已派兩位防疫醫師前往了解。但他笑說,「羅副可以去看一下,回來做報告,但還是要看有沒有位子,不要跟別人搶。」身兼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的羅一鈞,2020年拍攝的防疫影片,曾創下462萬超高點閱,奪下YouTube排行榜第一名。但國人若到帛琉當地旅遊出現疑似症狀,是否於當地採檢、治療?陳時中表示,若出現疑似症狀,將由當地醫護人員判定,若採檢確診,就在當地醫療盡量避免移動,但仍會尊重個人意願,若要包機返台則費用得自己出。所以才建議出團前要買好保險,包括醫療專機後送、醫療務院這兩項,確保萬一。而桃園機場檢驗端的部分, 醫福執行長王必勝則已前往會勘,桃機現有貨櫃屋有五個服務線,未來還會再增線,因此之後會在貨櫃屋採樣、分批送檢,機場報到(Check in)後再出關,初估四個半到五個小時可完成。至於3月28日帛琉總統惠恕仁來台行程,外交部長吳釗燮則表示,我國大使館一定有人陪同過來,回去也有人陪同。形成部分則還沒有定案,除安排總統等高層會面,其他都是推廣旅遊,目前沒安排到指揮中心參訪。而目前帛琉泡泡已吹成,下一個泡泡國在哪裡?陳時中說,將視未來疫情變化和施打疫苗情況,將對旅遊警示區域做通盤檢討再來評估。
-
2021-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帛琉旅遊泡泡回國後確診就停辦? 陳時中:先展開疫調
台帛旅遊泡泡已敲定,規劃台灣前往帛琉前須先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返國後則不需要居家檢疫,只要進行五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和一般自主健康管理到第14天。但若返台第五天檢驗出陽性,幾例後會暫停旅遊泡泡?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並未說死,只說會先展開疫調,而且「如果真的有確診案例,參與的人就會變少」。陳時中說,如果返國後第五天確診,會先檢討在旅遊過程中是哪些地方導致染疫的,如果有特別多的案例,不排除停止台帛泡泡,但大概有幾例後參與的人就會減少,指揮中心會嚴加注意防止此類狀況發生。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交通部觀光局也會對旅行社有督導機制,旅行業也要落實團進團出。交通部次長祁文中則表示,不會讓旅客在機場裡閒逛,也不可以在機場就地解散,要直接帶到上車離開機場,相關防疫要求都會在履行契約裡明定。祁文中也說,希望民眾出國前可先購買相關醫療保險。他表示,買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針對泡泡,只建議一般選擇旅遊保險產品之外,可以考慮增加含醫療專機後送、以及醫療住院這兩個項目。至於外來是否會增加航班,祁文中說,等初期很順利後,雙方再來訂定下一階段如何做,目前長榮和華航已有六班航班,後續帛琉是否要濕租飛機,則看後續滾動看實施成效決定。
-
2021-03-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帛旅遊泡泡啟動!4月1日首發 周四、日出團
台帛旅遊泡泡4月1日首航,主要以五天四夜及四天三夜的旅程為主。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正式啟動「台灣-帛琉安全旅行圈推動施行計畫」,交通部觀光局配合推動前揭計畫,即日起恢復旅行業組團赴帛琉旅遊及接待帛琉來台觀光團體入境,並請旅行業者確實依該計畫辦理旅遊事宜。交通部次長祁文中表示,將由過去常規劃帛琉旅遊的旅行社負責,初步規劃一周兩班航班,一班110人為團客,另一部分為帛方和官方駐國大使合和的旅客,每周四、日出團。初期由華航波音738來提供服務,四月一日就要首航,剛好就是周四,未來團客有兩種型態,第一種五天四夜,第二種四天三夜為主。行程應依經核定行程進行安排,旅遊全程日數包含抵達日及離境當日以8日為限,並配合出入境新冠肺炎檢測,自臺灣組團之旅客到達桃園機場出境時,需先於機場進行PCR檢測,檢驗結果為陰性者始得出發;自帛琉入境團,需檢附出發前3日內採檢之PCR檢驗陰性報告。有關台帛旅遊泡泡是否為全球首例,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雖看過各國相互開放邊界,但還沒有看到以泡泡為名相互開放、確保疫情無虞提倡兩國之間旅遊,確實是亞太首次以泡泡為名相互開放邊境旅遊,這是新作法。至於若有團客驗出陽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確診者就會進到醫院診治,並立即進行疫調,親密接觸者則都要回到居家隔離,無法出去。否會整團取消,陳時中則表示,是有可能,但可能性仍小,因此為讓旅遊順暢,呼籲當天去機場,到機場都要戴好口罩。
-
2021-03-1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光毒症、全身性間殖炎?陳文茜曝遭怪病攻擊 醫師這樣說
財經節目主持人陳文茜近日在臉書透露,5年前自己進入免疫系統疾病末期,出現了「光毒症、全身性間殖炎」,不但腳趾發黑、微血管破裂,痛苦不堪,感慨「還能活10年嗎?」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光毒症應是光敏感症,但沒聽過間「殖」炎,較可能是間「質」炎,確實可能因自體免疫問題引起,一旦確診,除了配合藥物控制,也建議患者作息規律、飲食正常。陳文茜2019年罹患肺腺癌開刀治療後,近期又透露自己的健康狀態,表示從出生到現在六十多年來,一直有疾病跟著,日前氣溫驟降10度,兩個小腿至腳,微血管幾乎全破裂,腳趾呈黑色,體內器官遭到免疫系統攻擊,她甚至用了光毒症、全身性間殖炎兩種病狀,表達已進入免疫系統疾病末期。所謂光毒症,台北榮總內科部主治醫師曹彥博認為,應是指「光敏感」,是一種對光過敏引起的皮膚疾病,過敏原為光線,皮膚天生敏感或女性雷射、去角質保養後會引起;也可能因自體免疫系統造成對紫外線的反應過度。至於「全身間殖炎」?曹彥博說臨床上只聽過「間質性肺炎」,也是自體免疫系統可能引發的症狀,嚴重的畫會導致俗稱菜瓜布肺的肺纖維化,但都得透過影像判斷才能確診。針對陳文茜自己聲稱已進入自體免疫系統「末期」,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則說明,免疫系統疾病沒有所謂初期、末期,就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通常是不明原因出現抗體攻擊自身,若攻擊到血管會發炎、血小板低下,四肢末梢神經若不佳可能血栓,沒處理好真的苦不堪言。基隆長庚醫院暨情人湖院區皮膚科醫師許仲瑤表示,因自體免疫系統造成微血管破裂?「應指有血管發炎類的紫斑。」臨床上可能是雷諾氏症。由於陳文茜2019年曾因肺腺癌開刀治療,醫師表示,癌患治療過確實會造成免疫低下,可能因抗原突變合併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自體免疫疾病很多類型,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癬等,許仲瑤表示,無論如何,一旦確診,患者要配合用藥,不要突然停止,等病情穩定再考慮慢慢減量,生活作息則要維持正常、早睡早起,飲食更要健康攝取。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血管怎麼變硬?醫:動脈硬化從血管「長斑」開始
要談三高對心血管的危害,就得先了解讓心血管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斑塊」。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內的血液也會「長斑」,現代人生活型態不良,「長斑」也年輕化。壞膽固醇堆積,高血糖、高血壓推波助瀾。斑塊的原料為「血脂」,就是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的通稱,原本是柔軟的狀態,經過時間演化堆積,或因血壓升高、血糖代謝不正常而進一步纖維化,到後來逐漸鈣化變硬。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林肇鋒表示,以高血脂為例,血脂肪越多,血管彈性就越差,而高血壓、高血糖則扮演助力角色,「當血管彈性變差,一旦病患血壓升高,就容易血栓造成阻塞;高血糖則因全身性代謝出問題,連帶也可能影響脂肪代謝不正常。」國泰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則表示,當體內產生不好的膽固醇,特別是低密度膽固醇高到無法負荷時,想要擊退這些壞膽固醇的白血球會轉變成「泡沫細胞(foamy cells)」,形成脂肪斑紋囤積在血管壁內,不但不可逆,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元凶之一。血管堵塞部位,腦和心臟最「要命」。不同部位造成的血管堵塞問題並不一樣,其中,「腦跟心這兩個器官,因為直接影響生活、工作與外顯症狀,甚至危及生命,格外受到注意。」林肇鋒表示,倘若動脈硬化發生在頸動脈且逐漸變窄,就容易引起腦中風;若供應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硬化,就會引起心肌梗塞。郭志東並補充,腦部血管也會堵塞,除了引起腦部缺血,還會視發生的部位而出現癱瘓、眼盲等。另外,心臟的主動脈為人體最大動脈,管轄全身血流第一站,雖不容易阻塞,卻可能因為斑塊不斷累積,一碰到血壓突然竄高,鞏固斑塊的內皮細胞被擊塌後,斑塊猶如土石流般的沖刷到血管,造成剝離。「為何血管內皮細胞這樣脆弱?」林肇鋒表示,除年齡因素,三高、抽菸等也會影響內皮細胞的健康,目前已有生物醫學研究,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引發猝死的問題,不見得要等斑塊塞爆整個血管才會發生,只要內皮細胞不夠穩定,就會帶來風險。血糖控制不佳,中老年人也可能「腳中風」。除了心腦血管問題,林肇鋒表示,臨床上,也遇到不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好,下肢動脈阻塞,出現腳潰爛難癒合,嚴重恐因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而截肢。郭志東也說,腹部也會有主動脈剝離,堵塞率一超過50%,可能導致下肢冰冷,走路會一拐一拐,碰到血壓飆高、斑塊掉落,雙腳還會黑掉,俗稱「腳中風」。揪出血管危機 該做哪些檢查?林肇鋒表示,透過抽血,可初步了解自己的血脂肪、血糖、血壓是否過高,但有三高並不等同於血管硬化,也有患者三項指數都正常,直到感覺胸悶,才透過一系列檢查找到血管問題。林肇鋒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檢查包括: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描,這些都是間接式的檢查,「例如心臟超音波可看心臟肌肉的活動度,若某區塊活動度較差,可合理懷疑是不是供應那區塊的血流不好。」依照醫療原則,門診病人有症狀才會啟動一系列檢查,沒症狀的民眾可尋求自費健檢做好預防。郭志東表示,頸動脈血管問題利用超音波就可篩出;至於心臟動脈是否鈣化或者堵塞,則可利用電腦斷層以及血管攝影進行高階影像掃描。初步檢查● 抽血→檢測血糖、血脂● 心臟超音波→觀察心臟結構、運動狀況● 運動心電圖→判別心肌是否缺氧● 24小時心電圖→記錄一整天心跳情況● 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準確度高,但有放射線問題進階檢查●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血管攝影→檢查動脈是否鈣化或堵塞,無健保給付● 心導管→侵入性檢查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血管凍齡有方法!逆轉三高 吃少不如做對一件事
相較於台灣,日本人更是超時工作、長期處在高壓環境的族群,外食應酬、拉麵燒肉等高油鹽食物也是日本人最愛,但另一方面,日本又以長壽大國聞名。現代人如何在高壓環境下顧好健康,醫師提醒「提早保養」的意識非常重要。血管如身體的交通要道,一旦癱瘓,器官就壞掉。「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座大城市,血管就像串聯每個地方的運輸要道,一旦癱瘓或塞車,養分不但無法送達,器官產生的廢物也無法排除,久了一定會生病。」桃園敏盛經國總院副院長、哈佛大安健檢中心院長江坤俊表示,提早為血管做好保養,更是掌握健康、預防各種疾病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才三十幾歲,三高指數卻嚴重超標,體內的「血管年齡」已像五、六十歲。江坤俊說,以大腦來說,正常的腦細胞用久了會退化萎縮,但若是處於高血壓狀態,血管會提早變硬,供應到腦的養分自然不夠,便提早退化。當血管愈來愈狹隘,一旦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顯示血管主宰著人體各器官的要道,唯有暢行無阻,才能常保健康。三高可逆轉,怎麼吃是關鍵因素。倘若被確診為三高患者,就得像被判刑般,一輩子與藥共處嗎?答案是否定的,江坤俊說,「除部分先天特殊的體質,血壓、血脂、血糖過高是有機會逆轉的。」以高血脂造成的血管堵塞為例,通常是因為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而導致,吃對食物、配合穩定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血壓、血糖也是如此,「當然,三高指數超標,一開始難免要用藥物降低對身體的危害,但不代表藥物永遠得跟著你。」既然藥物並非三高的解方,想從根本遠離威脅,就得從生活飲食習慣下手。一般來說,血壓、血糖、血脂過高的原因,脫離不了「飲食」。例如血壓高,除了天生體質問題,後天多半是因為吃太鹹、身體鈉離子長期偏高,進而導致高血壓;而人體膽固醇雖然70%由體內製造,仍有30%是攝取而來,倘若長期飲食來源多油膩高脂,不好的脂肪吃多了,就會引發高血脂。值得注意的是高血糖,江坤俊提醒,許多糖尿病患者並不見得愛吃糖,而是因為「肥胖」造成。過胖的人身體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本來一單位胰島素可減少15單位的血糖,因為阻抗而變成只能降低10單位的血糖,時間久了,吃一樣的東西,體內要分泌更多胰島素,胰臟一定疲乏,糖尿病就出現了。吃少不代表吃對,一小塊甜點就可能讓血糖飆升。吃對飲食與體重控制,是對抗三高最好的方法。江坤俊表示,現代人普遍外食,如何挑對食物健康吃,真的是一大學問,大原則除了避開油炸、油煎類,肉類盡量以白肉、魚肉為主,並提醒自己多攝取青菜,「裡面的纖維素多少可把膽固醇吸收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控制體重吃很少,三高卻不見改善,江坤俊提醒,「吃少,不代表吃對。」一旦吃錯食物,即使量不多,也可能讓血糖飆升,例如下午茶的甜點,一小塊蛋糕就讓體內熱量大爆棚;吃個炸醬麵,麵本身還好,恐怖的是醬料;燙青菜也是,青菜本身好健康,但拌青菜的醬料一下肚,已讓身體隱藏三高危機。保持血管通暢,DHA與EPA不可或缺。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江坤俊認為,除非自己擁有「極專業營養師+極專業廚師」兩大特長,否則一般人鮮少能精密控管血管健康。他建議,除了飲食控制,適度補充有助血管血液循環的保健食品,可作為忙碌現代人保養血管的輔助。其中,要讓血管順暢流動不濃稠,魚油類保健食品為首選,因為魚油的EPA不但可以降低血液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裡面也有人體不可或缺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最好能夠加上抗氧化的芝麻素,防止魚油DHA與EPA氧化,才能充分發揮魚油清掃血管的作用。運動對抗壓力荷爾蒙 減少想吃的欲望「運動能對抗壓力荷爾蒙的產生。」江坤俊表示,壓力一來,體內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當壓力荷爾蒙一升高,容易引起脂肪堆積;其次,壓力荷爾蒙還會讓你想吃東西「紓壓」。多數人的工作型態屬於久坐,也會讓脂肪代謝功能變差,透過運動,可以對抗壓力荷爾蒙,達到協助三高控制與預防,建立規律穩定的運動量,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血管運作效率提升。
-
2021-03-14 科別.骨科.復健
膝蓋老了嗎?這類族群看過來 1分鐘自我檢測馬上知
奇怪?也沒在爬山、跑步、最近膝蓋怎麼總是卡卡的,特別是久站或下樓梯,更是特別的不舒服,休息一下卻又好一些,到底該不該看醫生?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膝蓋關節疾病,臨床上,女性因為髖關節、骨盆的先天構造,又比男生容易好發,特別是進入50歲的中年肥胖婦女,更是高危險群,一旦上述狀況發生的頻率或時間越來越久,非外力外傷造成,就得提高警覺。他並提醒,隨著年紀的增長或不當使用膝蓋,軟骨細胞逐漸減少磨損膝蓋,嚴重起來可能形成骨刺、關節變形。「提早發現可以提早控制改善」,黃永錚表示,許多民眾常常忍到嚴重時才就醫,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其實可以透過「膝關節炎疼痛指數評分表」(Lequesne's index)Lequesne's index)先行檢測,這是由國外專家發展出來針對膝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一共11題,在家就可以完成。黃永錚說,評分表總分越高,代表關節退化發炎的機會越高,除了平常透過抬腿加強大腿肌力減少膝關節負荷,若總分超過七分,建議民眾應就近至醫療院所透過X光檢查確認關節問題,通常,治療後的患者,也可運用此表檢測恢復情形。
-
2021-03-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AZ疫苗最快再等9天有望開打 血栓病史者可接種
我AZ新冠疫苗再等九天有望開打,但歐洲多國出現接種AZ疫苗後有血栓問題,國內血栓病史者可否施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不研判黃種人血栓風險低,且目前沒有證據說明血栓與接種疫苗有關,所以不會禁止血栓病史者接種,若出現更多關聯性證據,將由專家會議討論。我首批AZ疫苗文件審查皆符合規定,需經過七大項檢驗,前六項檢驗已完成,目前無菌試驗進行中,指揮官陳時中今上午在立院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菌試驗約17日完成。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下午補充說明,帶疫苗檢驗完畢後,還需貼標籤、再加上運送至各地時間,初估檢驗封緘後,至少還要三四天以上才可能開打,但重申「最後開打時間由指揮官宣布」。換句話說,自今天算起,我國首批AZ新冠疫苗再等九天有望開打。面對歐洲血栓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疫苗信心很容易喪失、很難重建,台灣比國際晚開打,更有機會了解國際、鄰近國家疫苗接種情況,能做的就是提供最透明公開的資料。
-
2021-03-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際停打AZ疫苗潮 若我醫護緩打「他們」就挺身帶頭打
北歐國家丹麥、挪威和冰島,因多人接種AZ新冠疫苗後血栓,宣布暫時停用AZ疫苗,泰國今也宣布跟進,目前已十國暫停接種,我最快有望下周安排醫護施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醫護願意施打AZ疫苗約三至四成,一旦發現接種意願過低,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指揮官陳時中就會出來帶頭打。醫護人員對於AZ疫苗信心始終不足,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工會近期私下調查會員接種意願調查,發現整個工會中30至40人都沒有意願,「幾乎都不想打。」深入瞭解後,會發現是因為護理師都還不清楚該疫苗細節,會害怕副作用。陳玉鳳也指出,傳有些護理人員因擔心說出不想接種會影響考績,選擇在接種意願調查時沈默以對,換來的竟是護理長打著「不回答、不投票就等同於是願意接種」的對待,希望中央正視這些問題,勿讓打疫苗一事,侵害醫護人員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