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防癌
共找到
537
筆 文章
-
-
2022-03-09 養生.聰明飲食
毛豆是尚未成熟的黃豆、黑豆!營養師告訴你3種豆類營養價值的差異,哪一種豆最營養?
常有專家建議蛋白質的攝取可以優先選擇豆類製品,豆類種類多樣,包括毛豆、黃豆、黑豆,這三者常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到底哪一個豆漿中所用到的豆類,而三者之間又有甚麼關係?邀請陳文君營養師為大家分析三者差別及營養價值!毛豆、黃豆、黑豆都是大豆!差別在於成熟沒?!營養師說毛豆為黃豆及黑豆的前身,也就是毛豆是尚未成熟的豆類,成熟後就會成黃豆及黑豆。而黃豆及黑豆由於品系不同,造成顏色上的差異。豆類富含優質的蛋白質,每100公克含有12-37公克的蛋白質。另外,富含礦物質鉀、鎂、鐵、等。每100公克含有11-21.5公克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使糞便比較柔軟而易於排出。飲食中有適量的膳食纖維時,可增加糞便量。礦物質鉀及鎂可以維持肌肉及神經的正常功能,可以調節血壓。鐵對於女性來說,為相當重要的礦物質,女性每個月會有經期,會造成鐵的流失,適量補充有助於氧氣的運送,增加紅潤好氣色。營養師表示,飲食中的蛋白質可以部份用豆類來替代,避免吃太多肉類,造成脂肪攝取過多,減輕身體的負擔。葉酸幫助胎兒正常發育及生長黑豆富含葉酸,每100公克含有721微克,可以幫助體內蛋白質合成、製造紅血球幫助神經系統運作、DNA及RNA合成、防止DNA複製錯誤、受損等作用。對於備孕或是孕期需要補充葉酸的女性,黑豆是不錯的選擇。維生素E減少自由基產生,抗氧化能力佳黃豆富含維生素E,每100公克還有15.91毫克,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血小板凝固、附著於血管壁的效果、具有延緩身體器官與肌膚老化、改善掉髮、滋潤皮膚的效果、防止黃體素氧化、維護卵巢健康。毛豆、黃豆、黑豆營養成分熱量:黃豆>黑豆>帶莢毛豆(熱量最低)膳食纖維:黑豆>黃豆>帶莢毛豆鐵:黃豆>黑豆>帶莢毛豆喝豆漿好處多多!防癌又助心血管健康https://bit.ly/3AzGSQv
-
2022-03-06 癌症.大腸直腸癌
8成腸癌都是亂吃惹禍!營養師公開「防癌食物清單」:都是冰箱常備菜
經濟的起飛、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加上食物取得便利以及飲食西化之影響等,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已39年;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告,台灣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自民國95年起腸癌罹患率位居全國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罹患腸癌 8成與生活習慣有關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趙美玲表示,腸癌症狀常與腫瘤的生長情形及位置有關,約有20%是和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其餘80%是與(1)高油脂飲食、(2)低纖維攝取、(3)肥胖、(4)缺乏運動、(5)吸菸、(6)生活習慣等有關。 均衡飲食6大類食物 跟著「我的餐盤」吃在飲食保健上,基本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趙美玲營養師建議,可搭配國健署推廣「我的餐盤」,多選用全榖雜糧類,每天至少佔有1/3的天然新鮮蔬果,增加膳食纖維與植化素之補充;在蛋白質部分,可優先選擇植物性或脂肪含量較低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黃豆及其製品、魚,海鮮、瘦肉等,並避免油炸和過度加工過的食物(如:油炸、加工製品、肥肉、動物外皮等)。在烹調方面多選用清蒸、水煮、川燙、少醬料;水分的補充建議至少每公斤體重30ml,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如:培養運動習慣、規律排便),才能遠離疾病的風險。 預防腸癌上身 良好飲食概念+生活習慣不可少 若要預防腸癌,保健從日常開始,趙美玲營養師提醒,每天攝取足夠的蔬果,至少滿足「三蔬二果」之概念,亦可搭配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如:糙米、五穀、地瓜、南瓜等,以原形食物取代加工製品;烹調選購技巧採清蒸、水煮、少油炸、少醬料,且維持理想體重,並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每天累積至少30分鐘(如:慢跑、走路等),適量飲酒,不抽菸,才能「腸」保健康。(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大腸鏡檢查正常,仍罹大腸癌? 專家揪「關鍵原因」:小心大腸間隔癌 ·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香菜」就是要在春天吃!祛風解毒還健胃,中醫師教這樣吃促進血液循環
春季主養肝,護脾胃也不可忽視中醫養生講究順時而養,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春季屬木與肝相應,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者肝氣鬱結,會導致肝臟受損。而且肝氣旺盛,肝木剋脾土,對於脾胃,很容易造成損傷,所以,我們必須照顧肝、脾胃,特別是在飲食上應該少酸增甘,多吃一些有利發寒散邪的甘味食物,以及扶助陽氣的食物。比如枸杞粥、山藥紅棗糯米粥、蓮子木耳羹等。而且,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微生物會迅速繁殖,細菌在一定情況下會大量滋生,如果這個時候不注意個人衛生、食用沒有完全煮熟的食物,將很容易導致身體脾胃「承受不住」。首先,要經常洗手,防治細菌進入腸胃。不吃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其次,還要講究食物的衛生,有效阻隔病菌。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吃剩下的食物應該及時儲存在冰箱內,而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之前必須要加熱,以熱透為原則。儘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比如螺螄、貝殼、螃蟹等水產品,如果想要食用,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等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食用涼拌菜的時候可以多加入一些醋和蒜,以產生殺菌的作用。除了日常注意個人衛生,辨證調理,針對不同體質採取不同類型的飲食方法:肝鬱脾虛型:推薦湯品(個人用量):選用麥芽二十克、茯苓十五克、白朮十五克、新鮮薄荷十五克,豬瘦肉一百五十克。豬瘦肉清洗乾淨,先汆燙去腥,然後將麥芽、茯苓、白朮放入煲內,煲四十五分鐘,再放入新鮮薄荷煲十分鐘,即可食用。此湯品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還能夠益氣健脾。脾胃虛寒型:推薦湯品:黨參十五克、白朮十五克、生薑三片、胡椒粉三克,豬肚半個,清洗乾淨,然後將所有食材都放入到煲內,煲一小時即可食用。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飲用此湯的時候,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春季多吃香菜,激發脾功能春天肝火比較旺盛,再加上春雨綿綿濕氣入侵,所以,多吃一些香菜能夠祛風解毒、芳香健胃,如果把香菜和豆腐搭配一起食用,效果會更好。香菜辛溫含芫荽油,可用作發疹的藥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香菜可消穀,補虛,治五臟。」香菜的莖葉當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味,所以才被民間俗稱「香菜」。也有叫作芫荽、鹽荽、胡荽、漫天星等。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辛,具有發表透疹、健胃的功效,可用於麻疹初期不易透發、食滯胃痛等病症。根據現代研究發現,香菜之所以香,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揮發油和揮發性香味物質。由於香菜辛溫,含有芫荽油,能夠解毒透疹、疏散風寒,促進人體全身血液循環,所以也經常被作為發疹的藥物。比如小孩如果出疹痘,可以用香菜做成香菜酒擦皮膚,或者是水煎香菜趁熱熏鼻,可以加速疹痘發出,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已經出疹痘,就應該立即停止使用香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講,「芫」字為「魚毒也」,「荽」字為「香口也」。所以香菜還可以放在魚和肉當中進行調味,還具有去毒的作用。但是,香菜一般是作為調料,不可多食。由於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者久食,都會耗氣、損精神,從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很容易感冒的氣虛的人,更應該少吃一些香菜。產後、病後初癒的患者也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虛,這個時候,也應該避免吃香菜。除此之外,香菜還有溫熱、發瘡的作用,因此,狐臭、口臭、胃潰瘍、腳氣、瘡瘍患者都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下面為大家推薦一道食譜:香菜豆腐羹材料:香菜兩百克,嫩豆腐一到兩塊,雞蛋一個,太白粉、食鹽、香油適量。做法:1.剁碎豆腐,香菜洗淨切成末,雞蛋打散、薑切成末,太白粉加水調成汁。2.鍋燒開水,放入豆腐、薑末,再放入雞蛋,水燒開之後放入香菜末、食鹽,攪拌煮一會兒再倒入調好的太白粉汁。3.邊煮邊攪拌,直到羹有些稠的時候再淋上少許香油即可。此湯能夠清熱祛濕、發表透疹、健胃。春季養脾,切記少吃酸多吃甜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在春季應該多吃一些辛溫升散的食品,比如小麥、紅棗、豆豉、花生、蔥、香菜等,並儘量少吃生冷黏雜之物,以免傷害到脾胃。調養脾胃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春季肝氣很旺,自然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很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中醫就認為:「當春之時,食應減酸宜甘,以養脾壯陽。」通常而言,為了能夠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多吃甜食少吃酸食來調養脾胃。主要是因為吃多了酸味的食物,會讓肝功能偏亢,因此在春季飲食調養最好是選擇甘溫之物,忌酸澀。春季也是多風的季節,蜂蜜則是最為理想的保健品。蜂蜜性平、味甘,有滋養、潤燥、解毒、通便等功效。春季每天早上喝上一杯蜂蜜水,不僅可以潤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還能有效預防感冒。除此之外,還應該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比如春筍、菠菜等,這樣可以補充因為冬季新鮮蔬菜較少,維生素攝取不足的缺憾。增強抵抗力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春季氣溫變化比較大,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快、活力強,有很多病毒性傳染病在這一季節都處於高發期,比如流感、水痘、急性腮腺炎等,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紅棗等食物當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抗病毒的功效。另外,春季還需要注意補充熱量,增強身體抵抗力。早春時節,氣候其實依舊寒冷,人體為了禦寒,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組成,應該以高熱量食物為主。因此,春季飲食宜遵循高熱量高蛋白原則。在春季日常飲食當中,除了穀類製品,還應該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是可以及時地有效補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食品,比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和豆製品等。這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胺酸,能夠增強人體耐寒力。還有,春季飲食要講究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益氣養陽要多吃大蒜、蔥和韭菜在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養陽的食品,比如胡蘿蔔、薺菜、芹菜、菠菜、香椿、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適量進食一些甲魚。另外,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豆類食品對於疏通肝氣、健脾和胃也有很大的好處。除此之外,大蒜、蔥和韭菜也都是春季應該多吃的食物。特別是韭菜,又叫起陽草,雖然四季常青,但是在春天食用最好,具有溫中助陽的功效,而且韭菜當中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和豐富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與此同時,還能夠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達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大蒜也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和高血壓的功效,加上其性溫,也是可以補充人體陽氣,而且還有很強的殺菌力,對於細菌引起的感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春季也應該多吃些。另外,蔥也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多吃不僅能夠補陽散寒,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癌能力。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賴以威10年歷經父逝、閃婚、喪子...數學家的愛情小說登HBO:平凡日子才是機率極低的幸福
-
2022-02-19 養生.營養食譜
82歲日本免疫權威醫師的長壽秘訣:每天一碗湯「抗病防癌蔬菜湯」,10分鐘就能上桌!
藤田紘一郎是日本知名的免疫權威醫師,今年高齡82歲,但從55歲開始,他就再也沒生過大病,連感冒都不曾得過,祕訣是什麼呢?關鍵在於每天喝「抗病蔬菜湯」!抗病蔬菜湯食譜:豆漿山藥泥利用豆漿稀釋山藥泥,再搭配堅果更美味!10分鐘就能上桌:材料(2人份):日本山藥150g、鮪魚(水煮罐頭)1小罐(55g)、日式高湯3/4杯、豆漿1/2杯材料A:魚露1小匙、砂糖1/4小匙、蒜泥少許、香菜少許、紅椒少許、花生米(搗碎)5~6顆作法:1.山藥去皮,浸泡在加入少許醋的水中20分鐘,再用清水洗淨,拭乾水分。紅椒切成薄片。2.山藥磨成泥,倒入瀝乾湯汁的鮪魚罐頭拌勻。再加入日式高湯、豆漿,拌勻後以(材料A)調味。3.盛入碗裡,放上香菜、紅椒和花生米即可。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保護心臟、預防癌症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蔓越莓最好
蔓越莓除了外型像顆紅色寶石,在人體的營養貢獻上,也是顆閃亮的寶石。無論吃鮮果、冷凍、果乾或果汁,都有好處,但前提是要避開添加大量糖分的產品。● 能抑制抗生素的耐藥性加拿大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導致尿路感染、肺炎和腸胃炎的細菌做實驗。當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常會產生抗藥性,這個實驗中,科學家發現添加蔓越莓萃取物,可以防止產生抗藥性。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因為抗生素過度使用,導致各種感染更難治療,抗藥性已成全世界重要公衛議題。● 富含抗氧化劑,具抗發炎作用就像其他漿果一樣,蔓越莓也是抗氧化高手。就水果來說,蔓越莓的抗氧化能力僅次於藍莓(常被稱為抗氧化之王)。研究顯示,吃蔓越莓的人,C反應蛋白(發炎反應指標)的指數較低,發炎與早衰、慢性病和認知能力下降相關。● 促進血液循環蔓越莓已被證實有助提高動脈彈性,可增強循環、血液流動,從而減輕心臟壓力並有助降低血壓。好的血液循環還可提高身體能量和認知功能。● 保護心臟、預防癌症有證據顯示,蔓越莓汁可透過降低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胰島素阻抗來保護心臟。且蔓越莓中的某些化合物已被證實可減緩腫瘤生長,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肺癌和攝護腺癌。● 有利腸道健康研究顯示,食用蔓越莓可活化腸道益菌,對免疫力、情緒和消化有積極影響。新鮮蔓越莓或果乾中的纖維,也有助預防便祕。● 有助增強免疫力蔓越莓中的維生素C,是製造膠原蛋白所必須,對皮膚、關節、傷口癒合都有關鍵作用。蔓越莓最常被提及的,就是預防或治療泌尿道感染,雖然有些醫師不認同,但科學家認為確有此作用,蔓越莓會干擾細菌、避免其附著在尿道壁上。這樣的防禦模式,也同樣發生在胃和口腔中,用以預防潰瘍和牙齦疾病。營養師教你吃因為蔓越莓偏苦,因此常被加入大量糖分以便容易入口,但想要得到蔓越莓的好處,請選擇100%不加糖的果汁或果乾。或者將蔓越莓混入其他較甜的水果中,也可將冷凍的蔓越莓和其他蔬果共打成冰沙。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2-11 癌症.乳癌
安潔莉娜裘莉沒得乳癌卻切除雙乳!乳癌高危險群需預防性切除?乳癌權威說出真相
本文摘自466期 文/夏金剛好萊塢巨星「安潔莉娜裘莉」,於2013年5月14日向世界拋出了震撼彈。健康的她,宣稱為了降低罹癌風險,已在當年4月27日完成「預防性雙乳切除手術」治療,消息一出,舉世震驚,當學界的攻防尚未止息,兩年後,她又摘除了卵巢。失去雙乳和卵巢,對女性身心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更遑論她還是全球性感偶像,當然,這個艱難的決定,是經過專業醫療評估與深思熟慮,因為,裘莉已清楚意識到自己是乳癌的最高危險群…… 高危險群分三類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指出,乳癌基本上真的有高危險群,它分成低高危險群、中高危險群及最高危險群。 ❶低高危險群包括了肥胖、缺乏運動、熱愛高脂高醣低纖維飲食、吸菸、經常暴露於環境荷爾蒙者,若將健康女性設定為「1」,低高危險群的罹癌機率約為健康女性的1.5倍(1.1~1.9倍)。❷中高危險群具有更為清晰的輪廓,詳述如下:‧家族史:二等親內有人得乳癌(祖母、外婆、母親、姊妹、女兒);家族中至少有兩人得乳癌;家族中罹癌者低於35歲,則與遺傳基因明顯相關,個人發生乳癌的機率也隨之提高。‧個人病史:一側乳房曾得過乳癌;曾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荷爾蒙:初經早(12歲以前)停經晚(55歲以後);停經後長時間補充女性荷爾蒙;停經後肥胖者。‧分娩相關:35歲才生第一胎;沒有生育過;沒有哺乳過。上述類型,罹患乳癌的機率,約為健康女性的2~4倍。❸最高危險群至於超過4倍的「最高危險群」,且以裘莉的案例來進行說明。裘莉的母親得了卵巢癌,阿姨得了乳癌,兩位長輩去做了基因篩檢,雙雙測出BRCA1基因變異,裘莉檢查也出現變異,BRCA1和BRCA2屬於抑癌基因,這兩個基因若其中之一有缺陷,細胞就會發生癌變。另外,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及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亦屬最高危險群。「雖然上述三種危險群的罹癌機率較一般人高,但癌症發生的成因很複雜,臨床上,90%罹患乳癌的女性也沒有家族史,所以每個人都不可以掉以輕心。」張金堅說。BRCA1帶因者罹癌機率高達8成張金堅表示,基於家族二等親罹癌和基因變異的雙重憂慮,結果裘莉也去檢測基因,並證實自己也是BRCA1帶因者,BRCA1帶因者罹癌的機率不能以高出健康女性多少倍來描述,而是她們終其一生罹患乳癌的機率高達80%,得到卵巢癌的機會也達50~60%。裘莉為了延長陪伴兒女的光陰,決定去做「雙側預防性全乳房切除手術」。由於現代醫學發達,乳房可以重建,胸型美觀倒不受影響,但就算切除雙乳,裘莉仍面臨卵巢癌的風險,因此兩年後她也切掉了卵巢,一旦乳房和卵巢都切除, BRCA1帶因者可增加24%絕對存活率。隨子宮頸癌退位,乳癌個案年年增多張金堅進一步說明,子宮頸癌曾是台灣女性癌症之冠,國民健康署自1995年起提供30歲以上女性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6分鐘護一生」推動25年來,癌症發生率從第1位降到2016年的第8位;死亡率則從第4位降到第7位。另外,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固然也可預防子宮頸癌,但國家補助癌症篩檢,可說功不可沒,子宮頸癌五年存活率能達九成以上,多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賜。隨著子宮頸癌退位,乳癌排名在這短短15年不斷向前,每年都以7~8%的速度在衝刺,自2003年起,登上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的榜首,蟬聯至今,平均每46.6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乳癌,2018新增個案超過一萬四千人,而且人數還在不斷上升中。 少了乳房和卵巢,還有女人味嗎?「沒有卵巢就不會得卵巢癌,沒有乳房就不會得乳癌,這時候她就可以補充荷爾蒙,所以不會失去女人味。」張金堅回答:「針對BRCA1或BRCA2帶因者,預防性切除是醫界認定可行的方法。」它能降低很高的死亡率,但手術邊緣務必切除乾淨,以免在角落處留下少許乳腺組織,不然還是有機會轉變成乳癌。由於裘莉還沒有罹癌,因此不會有癌細胞跑到血液中,所以才稱之為「預防性切除」,這個遺傳基因在美國占10%,台灣差不多在5~10%中間,比較低一點。X光攝影檢查,揪出早期乳癌張金堅表示,這個成長趨勢不全然負面,除了社會高齡化、肥胖人口增加、飲食生活型態改變等因素導致新病人數增加之外,由國民健康署補助之「婦女乳房X光攝影檢查」,亦協助找出了更多的早期乳癌患者。針對45~69歲的婦女,若有家族史之婦女,則從40~44歲開始,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篩檢服務,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任務。由於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的推廣,乳癌人口雖然逐年增加,死亡率卻沒有跟著上升,反而趨近平穩,近年來更有下降的趨勢。「篩檢」的目的是在癌症造成腫塊或其他症狀之前,先把它找出來。乳房攝影是目前全世界公認乳癌篩檢的工具。影像醫學部的專科醫師可以捕捉到小至0.5公分的病灶,若徒手檢查,腫塊要達到1公分之際才可觸得,根據台灣台大公衛學院的統計,透過乳癌篩檢,可以降低乳癌致死率達41%,也可以增加30%之早期發現比率。拍攝時,如果乳房擠壓得越緊密,影像就越精確,穿透組織所需的輻射量也越少,但同樣也會帶來些許疼痛,可能讓部分女性朋友抗拒再做第二次。「現在設備比較先進,已大幅降低不適感,一次短痛可換來健康的保障,算相當值得。倘若因為怕痛而延誤成了第2、第3期,甚至第4期,就太不划算了,如果第0期、第1期就可以發現,治療起來也比較簡單。」張金堅總是苦口婆心的勸導女性朋友。 定期接受篩檢,遠離乳癌威脅張金堅說明,找到早期的乳癌有幾個好處,首先,治療會比較簡單,藥物副作用較少,不只生活品質會好,活存率更高,醫療資源也不會浪費。而乳癌如果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以台灣現有的醫療水平,0至1期5年的存活率超過95%,第2期達89%,第3期達72%,甚至第4期仍有33%,因此民眾不需談癌色變,只要定期接受篩檢,保持良好生活作息,相信全國民眾皆可以輕鬆防癌,遠離乳癌之健康威脅。正如安潔莉娜裘莉所說:「生命本就存在著許多挑戰,但我們不該被那些可以預防並控制的事件給擊倒。搭配乳房超音波,找出隱藏緻密乳房間塊狀物但乳房攝影較不適用於緻密的乳房。這時便要進一步藉由診斷,利用乳房超音波輔助。雖然乳房攝影可以看見觸診無法發現的腫塊或不正常的惡性鈣化點,但超音波也可能相對找到乳房攝影看不見的腫塊。超音波的優勢在於不會有輻射的疑慮,而且可應用於無法使用乳房攝影檢測的緻密乳房,並找出隱藏在緻密乳房間的塊狀物。目前認為超音波對人體無害,尤其適用於不到40歲的女性、懷孕或正哺乳的女性。不過,超音波同樣有其侷限性,與乳房攝影相比,它非常依賴操作者本身的經驗,因此不適合做大型篩檢。 延伸閱讀: 。國際期刊證實:中年婦女只要做這個動作,乳癌發生風險大降3成2 。吃紅肉增乳癌風險,國際期刊研究:改吃這個顏色的肉,可以降低發生率
-
2022-02-1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下)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延伸閱讀: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葡萄富含抗氧化物白藜蘆醇,可抵抗自由基傷害、減少發炎導致的損傷、抗癌;花青素、槲皮素,能抗氧化、抗老化,增加血管彈性,保護心血管。羽衣甘藍其胡蘿蔔素、類黃酮、槲皮素都可以作為抗氧化劑。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減低身體內的自由基,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抗衰老能力和抗癌能力等。柳橙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鈣、磷、鉀、檸檬酸、果膠等營養素,其中的維生素C以及類胡蘿蔔素可對抗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完整,防止細胞受到傷害。豆類(碗豆、扁豆)含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酚類化合物,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覆盆莓天然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大豆含大豆蛋白、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改善便秘的作用。適量的攝取並不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機率。菠菜富含維生素A,可預防癌細胞與DNA結合;膳食纖維有助消化;鉀離子含量高,可加速體內鈉離子代謝,有助調節血壓、保護血管。南瓜含有β-胡蘿蔔素,除了可以防癌外,還具有保護心臟、血液系統的作用,並增強黏膜及皮膚的健康與抵抗力。草莓所含的鞣花酸,可以分解食物中多餘脂肪,減少對有毒物質的吸收。也是種抗癌成分,可以減低癌症發生率。茶所含的兒茶素類已證實具抗氧化作用,可中和身體內各部分所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老化、防止油脂氧化和改善過敏現象。番茄所含的蕃茄紅素,為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抗氧化、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和凋謝,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作用及分裂等。有降低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的風險。核桃富含對心臟有益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減少壞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全穀類含豐富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可以降低罹患中風、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等風險,對於體重維持也有幫助。已有相當多研究顯示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2022-02-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化合物,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體內益生菌生長,減少毒素在腸道中的時間,進一步可以預防腸道疾病,像是大腸癌。蘆筍含維生素A、B群、β-胡蘿蔔素,能維持上皮黏膜細胞的完整、抗氧化、正常生理機能,另外還含鉀,可以調節血壓、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藍莓含豐富的植化素及營養素,在研究中顯示具有潛在的抗癌作用。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會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能力,防止細胞受到損害。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A、B、B2及維生素C外,還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其中,蘿蔔硫素可以減少細胞損傷,預防癌症發生。孢子甘藍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維生素來說,有維生素 A、B、C、K,有助維持視力健康、抗氧化、維持細胞健康、抗衰老等,而維生素K更有助抑制鈣質流失和預防骨質疏鬆;豐富的礦物質像是鋅、鉀、鈣和磷等,則有助促進細胞的修補和再生。胡蘿蔔富含膳食纖維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B6、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有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對於肺癌、乳腺癌有一定的抗癌能力。白色花椰菜屬十字花科,富含槲皮酮和黃體素等抗氧化物質。槲皮酮是一種強力抗癌物質,能使許多致癌物質失去活性,還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凝血的作用。櫻桃含有花青素,可以對抗心血管疾病。另外,還含有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可以幫助失眠者入睡。咖啡研究顯示,喝咖啡可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蔓越莓所含的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炎症、延緩炎症過程,並預防心臟病。研究顯示,經常喝蔓越莓汁,可以通過增加好的膽固醇、減少發炎反應和防止膽固醇氧化,達到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亞麻籽富含膳食纖維,可溶性的膳食纖維能夠帶走一些膽固醇,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在相關研究中也證實,尤其是膽固醇含量比較高的人,效果還更明顯。大蒜含有硫化合物,具抗菌、消炎作用,對幽門螺桿菌、真菌、病毒等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葡萄柚富含維生素C、纖維、鉀、果膠等營養素,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成分,可避免細胞受損、降低膽固醇。
-
2022-02-04 養生.聰明飲食
紫色食物助防癌、抗老!營養師推6食材,白米換紫米更健康
天然食物的顏色,通常出自於本身的營養,紫色食物的顏色,就大多出自於花青素,嫚嫚營養師在社群分享,花青素不僅是美麗的天然色素,也帶有很強的抗氧化力,有利減少自由基傷害,幫助防癌、抗老,並介紹了6種常見紫色食材供參考,像是紫米就是日常相當不錯的選擇。 藍莓:藍莓富含花青素,有助於視紫質合成,維持視覺健康。抗氧化力幫助消除眼睛疲勞,預防視力退化,經常被使用在保健食品中。另外也含有維生素E,有助改善血液循環,維持大腦健康。保存方式可置於密封容器,放在冷藏或冷凍室保存。外表有天然果粉,可安心食用。 紫葡萄:紫葡萄含有高抗氧化力的白藜蘆醇,可影響長壽基因,有助於抗老化、抗肥胖。也含有前花青素(OPC)能保護血管。亦含有葡萄糖、檸檬酸,能快速補充能量,分解疲勞物質。保存方式可用紙巾包起來,放置於冷藏室。外表有天然果粉,可安心食用。腸胃健康者建議帶皮一起吃。 茄子:茄子含水量約達90%,熱量低又有助於控體重。外皮紫色來自色素茄甙(ㄉㄞˋ)為花青素的一種,具降血膽固醇功效。果肉含有綠原酸,是澀味來源,能幫助減重、美肌、防止老化。保存方式可放入塑膠袋於冷藏室保存,但不耐低溫需留意,冰太久會變硬。 紫洋蔥:紫色來自花青素,具抗氧化力。亦含豐富槲皮素,可抑制血液凝固、預防血栓,並減少壞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也有助於抗過敏、調節免疫,降低發炎反應。保存方式可放置於陰涼通風處。 紫薯:紫薯中維生素C可被澱粉包圍,形成保護層,加熱後也不容易被破壞,含量為蘋果的10倍,可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也含寡糖,有助好菌生長。白色黏液狀的紫茉莉苷,可保護胃黏膜、促進腸蠕動、軟化糞便。保存方式可用報紙包好放在紙箱中,置於陰涼處。腸胃健康者建議帶皮吃。 紫米:紫米的紫黑色來自於花青素,又稱為長壽米,屬於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與白米相比,營養多元豐富,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鉀、鐵、鋅、鈣,以及豐富膳食纖維。保存方式可倒入密封罐中,至於冷藏室,以免長蟲或氧化。 《延伸閱讀》 .激瘦飲食&常見20種激瘦食物。減重又健康,女星半年狂降19公斤! .防健忘、失智怎麼吃?營養師指7種食材助養腦!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01 養生.聰明飲食
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 免疫權威醫師教你怎麼吃防癌、防糖尿病
食品金字塔內的食物,皆具有防癌功效大蒜位於計畫性食品金字塔頂端的食材,氣味成分異蒜胺酸具有抗氧化及解毒作用。紅蘿蔔紅蘿蔔的色素成分β-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力,是維持皮膚與黏膜健康的最佳幫手。洋蔥含有抗氧化成分異蒜胺酸與異硫氰酸酯,並富含寡醣,可促進腸內益菌生長。高麗菜富含異硫氰酸酯,具有超強防癌效果。高麗菜煮成湯之後,體積會變小,反而可以吃更多。生薑生薑可以溫暖身體,幫助維持最適體溫,活化免疫細胞。番茄番茄的紅色來自茄紅素,這是一種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的植化素,和油脂一起攝取可以提升吸收率。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為了達到這一點,飲食習慣相當重要。下圖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的「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癌症如今已成為十分普遍的疾病,曾有統計指出,兩人之中就有一人罹癌,列入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的食材,都是具有防癌功效的食物。這些食物的共通點就是,它們都含有「植化素」(植物化學成分)。植化素是多酚與類胡蘿蔔素的總稱,是植物性食物擁有的機能性成分,超強抗氧化力可以抑制在體內作亂的活性氧。另一項關鍵是「食物纖維」。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可以完全排出體內的老廢物質,重整腸內細菌的平衡,讓好菌居於優勢,提升免疫力。此外,食物纖維也有助於避免血糖值和膽固醇上升。食物纖維分成不溶性和水溶性,煮成湯後可充分攝取水溶性食物纖維,毫不浪費。腸道健康後,也能改善糖尿病及肥胖納豆除了食物纖維之外,也富含納豆激酶等淨化血液的健康成分。海藻含有大量的褐藻醣膠與海藻酸等水溶性食物纖維,同時也富含各種礦物質。山藥特點是含有澱粉酶,具滋養強壯之效。特有的黏液成分也有助於抑制糖分吸收。菇類所有菇類都富含食物纖維,含有大量β- 葡聚糖等,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的健康成分。秋葵帶有黏液的食材也富含水溶性食物纖維,秋葵含有大量β- 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酪梨除了食物纖維,還富含有助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發作風險的葉酸,及抗氧化成分維他命E。食物纖維有助於增加維持腸道健康的「短鏈脂肪酸」。當腸內細菌分解發酵食物纖維,就會生成短鏈脂肪酸。這項物質不只能促進腸內細菌增生,修復腸黏膜,還能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阻止脂肪進入細胞。總而言之,短鏈脂肪酸可發揮預防肥胖的效果,還可生成腸泌素,促進胰島素分泌,有效預防糖尿病。也就是說,只要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就能產生上述好處。※ 本文摘自《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作者:藤田紘一郎 譯者:游韻馨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01 新聞.用藥停看聽
虎製中藥材?別被唬了
今年是虎年,在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下,許多人都互祝能「虎虎生風」,迎接嶄新的一年到來。自古以來,老虎全身是高貴的中藥材,過去常見以虎骨入藥,可強筋健骨,治療風濕關節痠痛,虎鞭則是壯陽聖品。但老虎是保育類動物,現在老虎製品已禁用。中醫師鄒瑋倫表示,虎骨是治療肌肉疼痛及骨痛的重要中藥材,相當高貴,虎骨1克高達25萬元台幣。過去虎骨會被泡製成虎骨酒,具有固腎益精、穩固精氣神、強健筋骨、祛風通絡、延年益壽、舒筋活血等功效,但此藥酒很油、腥臭味很重。虎骨辛甘性溫、入肝腎,常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痠痛、鎮定驚風。鄒瑋倫指出,虎骨有其特殊性,老虎的骨腔大,占骨頭的三分之一,骨髓很多,古代分辨虎骨的真假,發現虎骨的透明度最高,在顯微鏡下,真的虎骨有像絲瓜絡的汗毛紋、規律的回字紋。不過,老虎是保育類動物,因此虎骨入藥已禁用,鄒瑋倫說,目前市售標榜強筋健骨的保健食品,已不再使用虎骨成分,多改以鼢鼠(暱稱哈姆太郎)骨頭取代虎骨的成分進行產製。虎鞭屬於蛋白質物質,自古華人有「以形補形」、「吃鞭補鞭」觀念,鄒瑋倫表示,吃切片泡酒的虎鞭,像吃牛鞭、羊鞭一樣,具有滋陰補陽、增強性功能的功效,虎鞭被視為壯陽聖品,但其實吃牛肉、蛤蜊等食物比起吃虎鞭的效果來得更好。此外,有些「虎」稱謂的植物,如虎杖、虎耳草、虎掌南星、虎皮尖椒菜等,也具有身體保健效用。鄒瑋倫說,虎杖富含白藜蘆醇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抗發炎、抑制腫瘤、心血管疾病預防等作用,有助皮膚抗老化、保肝又護心;虎耳草常製成藥膏,可用於緩解皮膚癢、發燒、咳嗽等症狀;虎掌南星可用於中風治療;虎皮尖椒菜是維生素C最大的來源,可以防癌、降膽固醇、刺激體力提升。
-
2022-01-2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的退休力/我屬好奇海豚 自在獨立不足
退休是每個人都需經歷的過程,有人在退休時過得輕鬆愜意,有的人卻過得忙碌,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於規畫自己的退休時光。雖然退休離我還有一段長遠的時間,但從現在開始規畫,就能避免年老時的不安。我的退休力準備測驗結果,分數是50分,屬於「好奇的海豚」。海豚是一種很靈活的動物,但我在自在獨立部分得分40分,是我分數最不足的地方,可見獨立程度還有待加強。我是那種「活到老,學到老」的人,如果步入老年時,我還是會安排自己喜歡的課程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若能事先妥善安排退休的生活,相信每個人都能過得精彩。為了預防老年後生病所帶來的問題,我在很早之前已開始買投資型保單、防癌險、長照險、醫療險,買保險雖然在平時用不到,但在緊要關頭時,它可能會變成我們的救命稻草。職場上充滿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在一家公司做到退休,如果還能盡早做好存錢或理財規畫,就能讓老年的財富很充足。希望我到老時,還能像一隻充滿活力的海豚一樣,能和年輕朋友有共同的話題,並且有積極吸收新知的動力,這樣我的老年人生就能快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2-01-25 癌症.抗癌新知
別輕忽身體警訊!十大癌症最新統計:新發癌症人數增加超過五千人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107年增加5,123人。因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10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比107年多1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口腔癌為58歲、子宮頸癌為57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7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及子宮體癌多1歲,子宮頸癌早1歲,其餘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7年相同。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1)大腸癌(2)肺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皮膚癌(9)胃癌(10)子宮體癌,與107年相比較序位相同。 十大癌症排序之男性肝癌與口腔癌互換 女性肝癌和子宮體癌互換 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4,109人,10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5.4人,較107年增加4.1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7年相較肝癌與口腔癌序位互換。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107年增加8.0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7年相比較,肝癌和子宮體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7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男性口腔癌、食道癌發生率為女性的11至16倍 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1.4倍與15.8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 國健署提醒民眾透過戒除檳榔、菸、酒,可降低發生口腔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早期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及時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 肝癌標準化發生率連續10年下降 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近年呈下降趨勢 經政府、醫界、學界與民間團體長期合作努力,推動B肝疫苗接種、B、C型肝炎篩檢及健保給付治療等,肝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由98年每10萬人中39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7.7人,已連續10年下降。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由103年最高點每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2.1人。 國健署與各部會及民間團體合作,積極推動檳榔防制策略,包括:提供戒檳服務、口腔癌篩檢服務、建構無檳支持環境、透過衛教宣導增加民眾知能及跨部會合作,18歲以上成人男性嚼檳率自96年17.2%降至107年6.2%,降幅逾6成。 別輕忽身體警訊!及早就醫開始治療 近年來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國際間無實證建議對前述癌症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請務必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 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 甲狀腺癌: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 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 防疫更要防癌!積極篩檢顧健康! 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四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健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除了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措施,符合癌症篩檢條件的國人應積極參加篩檢,從資料中顯示男性接受篩檢人數較女性少,以致失去早期發現機會,罹癌風險會相對增加。女性乳癌是國人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實證上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鼓勵符合篩檢資格的朋友重視健康,積極接受癌症篩檢顧健康。 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可至全國癌症醫療院所查詢及接受篩檢,或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以確定是否符合篩檢資格,相關篩檢訊息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進行查詢。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也不要慌張,應儘速至醫療院所進行複診,掌握自我身體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癌可預防,國健署:50歲起定期篩檢降死亡風險 .癌症新增破11萬人!防癌不可少植化素 賴基銘:蔬果空腹吃最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22 名人.許金川
「又來了!癌症又復發了!」疫情期間的防疫及防癌之道
「又來了!」「疫情又來了!」這是最近國人常關心的議題。驅之不去,避之唯恐不及是目前全人類心中的共同大事。颱風來了,可以事先預防;地震來了,不太能預知,但影響層面及殺傷力都不會有COVID-19那麼深、那麼廣。事實上,對許多癌症病人而言,「又來了!」「癌症又復發了!」心中的緊張與恐慌,不僅是他們的夢魘,也是許多看癌症病友醫師的無奈與壓力。冤有頭,債有主,COVID-19從何而來、從何而生已不是重點,能夠避免傳染以及傳染後自己有抗體可以將之消滅,或服藥之後可以消滅是退而求其次的作法。有些癌症知道原因可以加以防範,有些癌症不知原因,無法加以防範,只能加強做好警戒金鐘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18世紀法國許多家境不好的小孩當童工,進入工廠的煙囪清洗煙囪,他們長大後有不少人得到陰囊皮膚癌,有位醫師觀察到這種現象,將之發表在醫學雜誌,這是人類證實化學物質長期暴露會致癌的活生生的證據。抽菸會得肺癌,眾人皆知,但目前不少女性不抽菸也莫名其妙得肺癌,原因不明,也許跟空氣汙染有關。因此,除了避免抽菸,空氣要清新之外,只能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早期發現以求自保。肺癌如果發現得早,及早切除,存活率很好,其他肺部位又發生肺癌的機率很小。但肝癌就不一樣了,它好像這次疫情,不招自來,揮之不去,來的時候又不知不覺,等到有感覺才去求醫就太晚了。在人類,長期感染B、C肝炎是長肝癌的最大原因,因此,不要感染B、C肝,肝癌幾乎就不會來。問題是在B肝疫苗發明之前,台灣大多數成年人百分之七、八十都已感染過B肝;其中,百分之十五成為帶原者,病毒在肝臟內長期引起慢性肝炎到肝硬化,接著肝癌就會來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1-22 養生.聰明飲食
沙拉油、豬油、橄欖油、椰子油... 營養師告訴你: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油?
大豆油(或稱沙拉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是四種平日生活常見食用油脂,前兩者是在我們祖父母時代就很常見的傳統用油,後兩者則是近幾年廣告詞中常和健康掛鉤的油脂。到底哪種油脂比較好?平日煮菜的話到底用什麼油比較適合?不同的油脂又該怎麼用比較好呢?這次就讓我們來讓認識一下這四個生活常見油脂吧! 富含的是「飽和脂肪酸」,還是「不飽和脂肪酸」? 不管是哪種油,油脂都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構成,所以一個油品是否耐高溫、室溫下會呈液體還是固體,或營養價值好壞,主要看的就是它的脂肪酸組成。基本上,油品中所含的飽和脂肪若比較高的話在室溫下會呈固態,不飽和脂肪含量較多者在室溫下則會呈液態。所以從外觀上我們就可以大致看出大豆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這四個常用油脂中,呈固態的椰子油和豬油飽和油脂含量較高;呈液態的大豆油和橄欖油則是不飽和油脂較高。 富含飽和脂肪的油脂基本上比較耐高溫烹調,但由於飽和脂肪攝取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在大部分的人眼中,富含飽和脂肪的豬油等動物油脂對心血管健康比較不好。但鮮少人注意到同樣是飽和油脂,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可是比豬油還高呢:豬油約含40%的飽和脂肪酸,但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0%,為豬油的兩倍多,更是一般植物油的6~8倍(註:一般植物油飽和脂肪僅含11~16%)。 大豆油、橄欖油和大部分的植物油所富含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在室溫下會呈液態,但儘管如此,不同來源的植物油,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種類也不同。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所富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大豆油、葵花油等一般植物油大多含的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舉例,橄欖油中的脂肪酸中有高達88%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大豆油中72.5%的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雖然對心血管健康較好,但也容易受到氧化破壞,故高溫烹調容易引起油脂變質,而有致癌風險。 解析常見油品的脂肪酸與營養價值~ 我們攝取食物是為了從食物中獲得營養,來維持身體的健康,故我們可透過下面四點來評估自己常用油脂是好還是壞: 1.是否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 2.是否含有益腦、心、血管健康及抗發炎作用的ω-3脂肪酸? 3.此油脂富含的是容易導致膽固醇上升的飽和脂肪酸,還是具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4.此油脂中有無其他附帶的營養素,如維生素、植化素等可帶來額外的健康效益。 圖一是大豆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這四種常見油脂的脂肪酸組成與營養素分析,當你就上述幾個點來評估這四種油脂時,你會獲得下面結論: 1.必需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必需脂肪酸含量很低,橄欖油必需脂肪酸含量也不高,反而是大豆油和豬油比較好。 2.ω-3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完全沒有,橄欖油含量很少,而大豆油的ω-3脂肪酸量較豬油多一點。 3.飽和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含量最多,豬油其次,橄欖油和大豆油較少。 4.其他營養素方面:橄欖油維生素E最多,豬油維生素A最多。 故若從上述這四點來看,便宜的大豆油似乎最好,豬油好像也不錯,反而這幾年很夯的橄欖油和油品新貴「椰子油」,其價格和性能並沒有成比例。怎麼會這樣呢?為什麼結果和我們所「聽說」的不一樣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大家要先了解兩個油脂營養觀念: 1.ω-6和ω-3脂肪酸都是對身體健康很重要的脂肪酸。特別是很多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包括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心臟病、老年癡呆、癌症等都與發炎有關。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則是和ω-6/ω-3比值失調有關。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和食用油脂大多富含ω-6脂肪酸,僅少數食物如深海魚、亞麻仁油或核桃才富含ω-3脂肪酸。所以雖然大豆油含的ω-3脂肪酸是四種油中較多的,但因為它本身的ω-6脂肪酸也很高,所以並無法改善ω-6和ω-3的比值;而儘管橄欖油ω-3脂肪酸含量不高,無法抗發炎,但因它主要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屬於ω-9脂肪酸,故攝取橄欖油並不會影響ω-6和ω-3的比值。 2.不管「理論上」某油脂含那些好的脂肪酸或那些營養素,但在人類社會裏油脂主要還是用來烹調食物,所以從「現實面」來看,選擇料理用油的關鍵在於此油脂在高溫烹調下是否能保留住它的好脂肪和營養素。所以除非你習慣直接吞食油脂(如涼拌),否則在談油脂中有哪些好脂肪前,你該先考慮的是煮菜該用什麼油才對! 煮菜該用什麼油才對? 由於油脂主要用於烹調食物,所以在購買油脂時,除了考慮油脂的營養與脂肪酸種類,還需考慮兩個因素:1.油脂的穩定度 2.油脂的發煙點(Smoke point) 油脂的穩定度 油脂變質主要是因「氧化」(接觸空氣中的氧或暴露在陽光中)所致。油脂氧化時而產生所謂的「自由基」,自由基若攻擊到細胞會導致細胞死亡、進而影響組織器官的功能,若傷及DNA則可能導致基因突變,而可能引發癌症。一般的情況下,身體會用抗氧化劑來中和掉自由基,避免它們對身體造成傷害,這也是為什麼抗氧化劑常會和抗老、防癌劃上等號的原因。 油脂的氧化主要是發生在脂肪酸中的雙鍵位置,所以雙鍵越多的脂肪就越容易被氧化破壞,因此不含雙鍵的「飽和脂肪酸」較含有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穩定;而同樣為不飽和脂肪酸,含一個雙鍵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會較含多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穩定。舉例,同樣為18個碳所構成的脂肪酸,含兩個雙鍵的「亞麻油酸」氧化速率比含一個雙鍵的「油酸」快了約30倍,含三個雙鍵的「次亞麻油酸」則比「油酸」快了80倍。 總結來說,從油脂的穩定度來看,選擇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椰子油和豬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橄欖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大豆油和一般植物油。 油脂的發煙點 基本上,你所購買的油脂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則越容易被氧化;溫度越高,氧化速度就越快,故食用油平日最好儲放在遠離熱源(如瓦斯爐)的陰涼處。但即使你油脂儲放得當,料理時油脂還是會面臨到加熱的高溫問題。 當油脂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油脂會被分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此時油脂會開始冒煙、變質、裂解成刺激性的小分子化學物質並產生自由基,進而危害身體健康...而這個讓油脂開始冒煙的溫度就稱為該油脂的「發煙點」(或翻譯為冒煙點)。所以,在選擇烹調用油時宜依照個人烹調習慣,來選擇發煙點適合的油品。大體上,油品的發煙點會受到該油脂原料本身的脂肪酸組成,以及油脂的提煉加工程序而影響。 油脂的提煉與加工程序(如精製)會影響成品的發煙點! 我們日常所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提煉自果實、果粒或種子。提煉油脂的方式簡單來說可分為機械壓榨,和用有機溶劑萃取兩種。一般果實類的油脂(如橄欖油、椰子油)主要會採機械壓榨的方式取油,所以有時你會看到這兩種油會特別在油品前面加上「冷壓初榨」的字眼。果粒或種子可用機械壓榨的方式取油,也可用有機溶劑來提煉,如芝麻油、花生油和油茶油等。 一般機械壓榨出油量較少,它的優點是可保留較多植物本身的營養素,但這個優點往往也是它的缺點,因為這些「雜質」的存在會讓油脂的品質不穩定,容易酸敗,成品發煙點較低,且無法長期保存。故我們日常所購買的那些桶裝、便宜的植物油多半是用有機溶劑萃取方式來提油,且會進行精製流程來除去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維生素、植化素等「雜質」。油脂精製後可提高其發煙點,讓原本不耐高溫的油脂可煎煮炒炸,且讓油脂賣相更好、不易敗壞,可保存更長的時間。 舉例,未經精製的紅花籽油的發煙點約在107°C(僅能用於涼拌或水炒),未精製的大豆油的發煙點約在160°C左右(可水炒、中小火炒),但經過「精製」後,精製的紅花籽油發煙點可達266°C,大豆油可達238°C,所以儘管理論上大多數植物油都不耐高溫,不適合大火炒或煎炸,但你在大賣場的買的油都標示著可煎煮炒炸,一油用到底,這是因為它們都是精製植物油的緣故。 精製油vs.非精製(或冷壓初榨)油脂! 透過溶劑萃取、脫膠、脫色、脫臭等油脂精製過程,可除去油脂中的雜質(這些雜質也包括油脂中所含的天然營養素),讓油脂變得很純淨(幾乎只剩下脂肪這個熱量)。它的優點是便宜、可耐高溫烹調,可保存較長時間。 僅用機械壓榨的油脂則剛好相反,保留了較多原料本身所含的天然營養素,使用這類油脂除獲得身體需要的脂肪酸外,還可獲得額外的營養。但缺點就是發煙點可能不高,而僅適合涼拌、水炒、或小火快炒。 而在油品市場上很夯的冷壓初榨橄欖油,主要是因為它富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ω-9脂肪酸),所以不會影響ω-6和ω-3的比值,且較一般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能耐高溫。另外,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好油脂,再加上冷壓初榨的橄欖油含多酚及其他來自橄欖果實的營養素,使得橄欖油這幾年來一直在市場上飽受消化者的喜好。 圖2整理的常見油脂的發煙點,以及什麼樣的烹煮習慣適合用那些油品。大家可依照烹調方法來選擇適合的料理用油。基本上,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還是建議大家平日宜盡量以低溫方式來料理食物,例如涼拌、水炒或小火炒,因為這樣不僅可盡量保留住食物本身的營養,也較能保留住油脂中的營養。如需要用大火或煎炸時,則建議換成發煙點較高的油脂。 總結來說,如果你用的是煎、炒、炸等高溫的烹調方式的話,就不用管哪個油品比較營養、健康了,直接選購一個發煙點高的油品就是了;如果你使用的是涼拌、蒸、煮等較低溫的烹調方式,則可考慮選用保留較多營養的冷壓初榨油品,或現代人比較缺乏的富含ω-3脂肪酸的油品。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換掉浴室門口的腳踏墊,竟能讓家中產生大改變!日本達人的「家事減法術」,讓8成家事都不用做了
-
2022-01-21 該看哪科.中醫
從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養生!郭祐睿院長:吃對更有利健康
中醫講究五行,也將食物與五行比對,並通過顏色與臟腑對應達到養生目的,包括了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中醫師逐一說明,並提出正確的養生之道供民眾參考。 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對應臟腑各不同! 郭祐睿院長表示,青入肝,在五行當中青色食材屬木、木比類於肝,具有養肝、補肝、排毒的作用。常見食材如菠菜、花椰菜、芹菜、黃瓜、毛豆、青木瓜、棗子、楊桃、檸檬、奇異果等,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葉綠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有助器官加速排毒。 赤入心,紅色在五行中屬火,火比類為心、血、陽、熱性食材,大多具有補氣、養血、養心的作用,有助於氣血充盈。常見食材如紅蘿蔔、紅豆、辣椒、山楂、番茄、紅莧菜、紅藜、紅麴、石榴、洛神花等。若是循環不好、氣色不佳、手腳冰冷等血虛體質,更可適量的多吃一些。 黃入脾,黃色在五行中屬土,土對應於脾胃,黃色食材也多為澱粉類,吃完有助提升飽足感,因此古人認為多吃黃色食物對健脾養胃很有幫助。另一方面,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調理脾胃,氣血才會旺盛。常見食材包括了玉米、南瓜、馬鈴薯、黃豆、木瓜、地瓜、芒果、香蕉、柳橙、枇杷等。 白入肺,白色在五行當中屬金,和肺及大腸有關,白色食材大多具有養肺、潤腸、行氣的效果,適度多吃有助補肺,常見如蓮藕、白木耳、白蘿蔔、核桃、蓮子、水梨、蘆筍、山藥、荔枝、甘蔗等。而這些食材不僅健肺爽聲,也含有維生素C,也有助新陳代謝,讓肌膚更充滿彈性及光澤。 黑入腎,黑色在五行當中屬水,對應上的是腎,常聽到黑色食材對腎臟很有幫助,關鍵就是在於補腎氣,除此之外對生殖泌尿系統也有不少益處。常見的黑色食材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米、髮菜、海帶、黑棗、桑葚、葡萄、龍眼乾等。而新陳代謝與腎、膀胱、骨骼關係密切,補腎可排除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也有助避免水腫,且也具有強壯骨骼的作用。 了解中醫五行食物顏色,吃對更有利健康! 以中醫五行、顏色對比食材方便又好記,不過郭祐睿院長表示,最重要的目還是在於營養均衡,各種食物都吃,讓各類的顏色及營養補足於身,這也正與營養學「彩虹飲食」的觀念相同。也提醒民眾飲食多以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加工食物,並以三低一高的方式進行,如此更有助達到養生的目的。而人人的體質皆有所不同,適合的食材也會因人而異,如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就有所不同,要知道自己的體質為何,最好的方式便是與專業中醫師了解,在知道自己的體質,並適度攝取相關食材,對養生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味增湯助防癌、養生、抗氧化!營養師:白天喝更有助健康!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20 養生.聰明飲食
怎麼吃才能提升免疫力?營養師建議彩虹飲食法,兼具防癌、抗氧化
春節將屆,疫情卻緊張,民眾都希望加強自己的免疫力。台中榮總營養室今天就建議民眾採用「彩虹飲食法」,不但能防疫,還具有抗氧化、防癌的保健效果。台中榮總營養師指出,彩虹飲食法(Rainbow Diet)是美國癌症協會推薦的飲食方式,用來鼓勵大家餐盤上要富含紅、橙、黃、綠、白、藍紫黑等如彩虹般多彩的蔬菜、水果。而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植物性化合物簡稱植化素,如茄紅素、葉黃素、花青素等,以下是各種顏色食物的營養價值:●紅色食物:含番茄紅素、鞣花酸、槲皮素等植化素,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番茄、甜菜根、紅甜椒、紅洋蔥、櫻桃、蔓越莓、石榴、草莓、西瓜等。●橙色食物:含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薑黃素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內分泌調節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紅蘿蔔、南瓜、紅薯、薑黃、橘子、哈密瓜、木瓜等。●黃色食物:含葉黃素、玉米黃質、鳳梨蛋白酶、薑辣素、川陳皮素、芸香甘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酵素活性、胃蠕動調節、促進腸道健康菌叢生成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玉米、薑、馬鈴薯、南瓜、黃甜椒、香蕉、鳳梨、楊桃等●綠色食物:含兒茶素、綠原酸、葉綠素、類黃酮、葉酸、異黃酮、單寧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保護心血管、減低黃斑退化及白內障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蘆筍、花椰菜、荷蘭豆、綠色蔬菜、青蘋果、橄欖、綠檸檬、綠茶等。●白色食物:含多酚、含硫化合物、植物性雌激素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保護心血管、免疫調節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高麗菜、白蘿蔔、白洋蔥、大蒜、菇類、水梨等。●藍紫黑色食物:含花青素、類黃酮、白藜蘆醇、酚酸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強化記憶力、平衡情緒、保護神經等保健效果,代表食物有茄子、紫高麗菜、紫薯、藍莓、紫葡萄等。營養師說,不同顏色的蔬果除了含有不同的植化素外,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對身體有益的營養素。
-
2022-01-17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減肥可多吃的蔬菜 營養師教如何吃茼蒿降血壓
茼蒿是很適合冬天吃的蔬菜,煮火鍋超速配。茼蒿熱量低、水分多,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等營養成分,更是高鉀蔬菜,尤其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含量高,具有抗氧化、護眼、提升免疫力、防癌、降血壓、減肥等功效。茼蒿富含水分,煮熟後體積縮水很多,感覺像煮菜的老婆偷吃了,因而有「打某菜」的趣稱。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茼蒿熱量很低,水分多,維生素B群含量高,膳食纖維適中,是冬天減肥時可多吃的蔬菜。且茼蒿是高鉀食材,很適合高血壓的人食用,有助降血壓,但提醒煮火鍋時,勿煮太久,以免鉀流失。茼蒿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及蛋白質含量也高,適合清炒及水煮,具有強抗氧化作用,可抗老化、護眼、提升免疫力,對改善乾眼症、防癌、皮膚保養等都有幫助,開刀預後的人、免疫力弱的老人及小孩、胃脹或消化不良的人,都適合吃茼蒿。劉怡里建議,有三高的人,吃大餐前可以先吃一碗汆燙的茼蒿下肚,不僅可以讓人體吸收鉀含量較高外,也能先墊飽肚子而不會吃太多,對三高的管控很有幫助。
-
2022-01-13 癌症.抗癌新知
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 大腸癌連14年居十大癌症之首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公布最新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107年增加5123人,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癌,相較107年快轉11秒。大腸癌連續14年居十大癌症之首。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因人口老化快速及肥胖等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國健署資料顯示,10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比107年多1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口腔癌為58歲、子宮頸癌為57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7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及子宮體癌多1歲,子宮頸癌早1歲,其餘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7年相同。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與107年相比較序位相同。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4109人,10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5.4人,較107年增加4.1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7年相較肝癌與口腔癌序位互換。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107年增加8.0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7年相比較,肝癌和子宮體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7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乳癌是蟬連17年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男女差異較大癌症別,為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1.4倍與15.8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除了致力推動B肝疫苗接種,B、C型肝炎篩檢及健保給付治療等,肝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由98年每10萬人中39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7.7人,已連續10年下降。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由103年最高點每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2.1人。近年透過篩檢、戒檳宣導等,18歲以上成人男性嚼檳率自96年17.2%降至107年6.2%,降幅逾6成。國健署提醒,近年來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國際間無實證建議對前述癌症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請務必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1.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2.甲狀腺癌: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3.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四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健署資料分析顯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符合資格民眾,可至全國癌症醫療院所查詢及接受篩檢,或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保是否符合篩檢資格。
-
2022-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冬吃蘿蔔不用看醫生!「平民人參」抗癌、穩血糖、止咳化痰
冬天,一起來吃蘿蔔好料吧!白蘿蔔有「平民人參」之稱,現在正值盛產季節,最美味好吃。白蘿蔔,閩南語稱為「菜頭」,是吉祥的象徵,吃白蘿蔔可贏得好彩頭。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白蘿蔔屬十字花科蔬菜,是抗癌的好食材,它含有硫化物,可預防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的癌症。白蘿蔔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及鉀等營養素,熱量很低,可穩定血壓、血糖,有助於排便、瘦身、防癌。「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師開藥方。」中醫師張家蓓指出,白蘿蔔是寒性食物,可以入藥治病,白蘿蔔種子可製成中藥「白芥子」,有化痰功效;蘿蔔葉是指蘿蔔嬰,和蘿蔔一樣,皆具「消氣散食」作用,有脹氣、消化不良、吃油膩食物的人,可以吃白蘿蔔「健胃整腸」、消除脹氣。所謂「萬病由痰而生」,咳嗽又多痰的人吃白蘿蔔,有止咳化痰的效果。
-
2022-01-01 新聞.健康知識+
吃蔥白緩解感冒症狀?生薑提升代謝力? 專家揭「食用禁宜」
冬天到了很多人很想吃些溫熱的食物,其實常見的蔥、薑、蒜、辣椒及九層塔等辛香料可以改善手腳冰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等,加入菜餚中不僅增添風味與香氣,更可強身健體,即使身為配角也能小兵立大功。 吃蔥降低致癌危機 蔥白可緩解感冒初期症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蔥在中醫眼中不僅僅是佐料,在強調「藥食同源」的傳統醫學認為蔥具有健胃整腸、防感冒、防癌的功效,因為裡面含有硫化物不僅提供氣味,也促使體內排除致癌物質的酵素活性增加,相對減少身體罹患癌症的機率。醃製類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火腿、培根等,含有許多硝酸鹽,人體腸道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硝酸鹽轉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很容易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與蛋白質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特別容易引發胃癌。而蔥中的含硫化合物,可抑制腸胃道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進而阻斷了後續的致癌過程。除此之外,蔥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殘渣通過腸道的時間,蔥白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效果使排泄物變柔軟,防止便秘,腸道健康自然免疫力就會提升。周宗翰醫師補充,如果是輕微感冒或是感冒初期,蔥白連根用水煮溫服,可以袪風發汗,對冬天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發熱不流汗的人有緩解效果。中藥也有蔥豉湯方,就是以蔥白加上淡味的豆豉,煮水燉服,蔥白可以發汗解表,這是因為蔥富含蘋果酸、磷酸糖等,能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作用,也可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慾,試著每天吃一些蔥製作的佳餚,如蔥花蛋、蔥爆牛肉等,將蔥運用在不同的食材上。 薑促進血液循環又暖身 要吃對時間避免上火周宗翰醫師說明,生薑藥食同源,有散寒、發熱、暖身、止嘔、止咳等效果。國外研究則發現,生薑所含的薑酮、薑辣素、薑烯酚和薑黃素,都是有助提升代謝力的成分。而醋也有促進代謝的功效,醋泡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醋泡生薑片作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小菜,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溫胃止嘔、增加食慾,是一種價廉物美、藥食兼備的佳品。泡完生薑的醋不要丟,生薑醋泡腳改善失眠,每晚睡覺前,盆裡裡面放適量40度的溫熱水,加醋1勺,浸泡雙腳15分鐘也可以減重促進循環,護心臟。早上吃一點薑,對健康有利,但是要注意的是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薑辣素屬性較熱,若在晚上吃,會讓人上火,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的人要適量。大蒜降血脂防血栓 但這類人最好不要生吃大蒜營養成分豐富,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有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大蒜也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也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腦力勞動強度過重的人,可多食蔥和蒜,有助於防止血液升高所導致的頭暈,具有較好的健腦功能。周宗翰醫師說,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味道,但生吃的確比熟吃好。蒜的藥用功效來自於它的辛辣味,也就是其中的大蒜素,如果把它炒熟,大部分大蒜素會揮發或受熱分解,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大蒜的保健功效,所以大蒜儘量還是生吃最好。醫師提醒,即使吃大蒜好處多,但性屬辛辣的蒜頭,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因此腸胃不好的人、容易嘴破或是口乾舌燥的虛熱體質的人,最好不要空腹生吃,以免破壞腸胃功能。辣椒開胃暖身又抗菌 體質燥熱者不宜多吃辣椒能開胃、溫中止痛,且有很好的抑菌和驅蟲作用,但是有燥熱體質的人是不可以多吃的。吃辣以後身體發熱的同時頭部和臉部會出汗,這是因為辣味上升的特性所導致的。這種體內上升的熱氣會給人體中屬陽的部位,即心臟、肺、頸部、頭部和五官帶來影響。所以,當辣味攝取過多時,容易會在頭部、眼部和咽喉誘發熱性疾病。所以當有喉痛或是胃熱就要小心是否辛辣食物吃太多,經常心煩氣躁的人和心煩就頭痛的人最好遠離辣味。所以辛辣食物適量為宜,因為辛溫之品助熱傷陰,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小心。而皮膚發紅、瘙癢的過敏症狀多因體內風熱過多引起。辣味具有增加火熱之氣的功能,若吃寒涼食物後腹部冷痛或拉肚子的人、清晨經常腹瀉的人、四肢涼怕冷的人,有以上這些症狀屬於體寒者,可以多吃辣味對身體比較好,不過也要適可而止,過於強烈的辣味會引起反效果。而乾燥多熱的陽性體質不宜吃辣味,吃多了辣的東西會增加胃腸火氣,會使腸胃得各種熱性疾病。喜歡吃辣的人建議可多搭配蔬菜,可利用寒涼的蔬菜降低辣椒的熱性。九層塔可緩解各種症狀 老年人則不適合太常吃在中醫九層塔味性辛、溫,微毒,入肺、脾、大腸、胃經。許多性偏寒涼的食材(如:文蛤),烹調時加入九層塔,可淡化寒性,更符合膳食養生的精神。《飲膳正要》中記載:「九層塔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闢腥氣,皆此意也。」九層塔的功用非常多,舉凡感冒頭痛、胃腸脹氣、腸炎腹痛、胃痛,消化不良、便秘、嘔吐、胃抽筋、解毒等皆可緩解。但是《嘉祐本草》也記載:「不可久食、多食,會令關節不舒、令血脈不暢。」如此看來九層塔的功效雖好,但要注意用法用量,老年人通常少氣少血,因此較有氣虛血燥的現象,那就不適合太常吃九層塔。周宗翰醫師提醒,中醫認為辣椒、大蒜、生薑、蔥、等辛辣食物與眼疾還有咽喉疾病有關,不管是何種辛香料,有些體質的人就是不適合吃太多,特別是有眼疾的患者,在治療時必須忌掉辛辣食物;而辛香料過多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所以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辣散熱助減重!會傷胃嗎? 專家曝「傷身關鍵」:11種體質恐惡化 ·吃薑不怕冷!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別「超狂優點」一次曝
-
2021-12-30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多吃蔥、薑、蒜、辣椒、九層塔,能保健暖身 專家揭「食用禁宜」
冬天到了很多人很想吃些溫熱的食物,其實常見的蔥、薑、蒜、辣椒及九層塔等辛香料可以改善手腳冰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等,加入菜餚中不僅增添風味與香氣,更可強身健體,即使身為配角也能小兵立大功。吃蔥降低致癌危機 蔥白可緩解感冒初期症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蔥在中醫眼中不僅僅是佐料,在強調「藥食同源」的傳統醫學認為蔥具有健胃整腸、防感冒、防癌的功效,因為裡面含有硫化物不僅提供氣味,也促使體內排除致癌物質的酵素活性增加,相對減少身體罹患癌症的機率。醃製類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火腿、培根等,含有許多硝酸鹽,人體腸道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硝酸鹽轉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很容易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與蛋白質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特別容易引發胃癌。而蔥中的含硫化合物,可抑制腸胃道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進而阻斷了後續的致癌過程。除此之外,蔥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殘渣通過腸道的時間,蔥白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效果使排泄物變柔軟,防止便秘,腸道健康自然免疫力就會提升。周宗翰醫師補充,如果是輕微感冒或是感冒初期,蔥白連根用水煮溫服,可以袪風發汗,對冬天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發熱不流汗的人有緩解效果。中藥也有蔥豉湯方,就是以蔥白加上淡味的豆豉,煮水燉服,蔥白可以發汗解表,這是因為蔥富含蘋果酸、磷酸糖等,能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作用,也可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慾,試著每天吃一些蔥製作的佳餚,如蔥花蛋、蔥爆牛肉等,將蔥運用在不同的食材上。薑促進血液循環又暖身 要吃對時間避免上火周宗翰醫師說明,生薑藥食同源,有散寒、發熱、暖身、止嘔、止咳等效果。國外研究則發現,生薑所含的薑酮、薑辣素、薑烯酚和薑黃素,都是有助提升代謝力的成分。而醋也有促進代謝的功效,醋泡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醋泡生薑片作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小菜,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溫胃止嘔、增加食慾,是一種價廉物美、藥食兼備的佳品。泡完生薑的醋不要丟,生薑醋泡腳改善失眠,每晚睡覺前,盆裡裡面放適量40度的溫熱水,加醋1勺,浸泡雙腳15分鐘也可以減重促進循環,護心臟。早上吃一點薑,對健康有利,但是要注意的是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薑辣素屬性較熱,若在晚上吃,會讓人上火,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的人要適量。大蒜降血脂防血栓 但這類人最好不要生吃大蒜營養成分豐富,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有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大蒜也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也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腦力勞動強度過重的人,可多食蔥和蒜,有助於防止血液升高所導致的頭暈,具有較好的健腦功能。周宗翰醫師說,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味道,但生吃的確比熟吃好。蒜的藥用功效來自於它的辛辣味,也就是其中的大蒜素,如果把它炒熟,大部分大蒜素會揮發或受熱分解,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大蒜的保健功效,所以大蒜儘量還是生吃最好。醫師提醒,即使吃大蒜好處多,但性屬辛辣的蒜頭,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因此腸胃不好的人、容易嘴破或是口乾舌燥的虛熱體質的人,最好不要空腹生吃,以免破壞腸胃功能。辣椒開胃暖身又抗菌 但體質燥熱者不宜多吃辣椒能開胃、溫中止痛,且有很好的抑菌和驅蟲作用,但是有燥熱體質的人是不可以多吃的。吃辣以後身體發熱的同時頭部和臉部會出汗,這是因為辣味上升的特性所導致的。這種體內上升的熱氣會給人體中屬陽的部位,即心臟、肺、頸部、頭部和五官帶來影響。所以,當辣味攝取過多時,容易會在頭部、眼部和咽喉誘發熱性疾病。所以當有喉痛或是胃熱就要小心是否辛辣食物吃太多,經常心煩氣躁的人和心煩就頭痛的人最好遠離辣味。所以辛辣食物適量為宜,因為辛溫之品助熱傷陰,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小心。而皮膚發紅、瘙癢的過敏症狀多因體內風熱過多引起。辣味具有增加火熱之氣的功能,若吃寒涼食物後腹部冷痛或拉肚子的人、清晨經常腹瀉的人、四肢涼怕冷的人,有以上這些症狀屬於體寒者,可以多吃辣味對身體比較好,不過也要適可而止,過於強烈的辣味會引起反效果。而乾燥多熱的陽性體質不宜吃辣味,吃多了辣的東西會增加胃腸火氣,會使腸胃得各種熱性疾病。喜歡吃辣的人建議可多搭配蔬菜,可利用寒涼的蔬菜降低辣椒的熱性。九層塔可緩解各種症狀 老年人則不適合太常吃在中醫九層塔味性辛、溫,微毒,入肺、脾、大腸、胃經。許多性偏寒涼的食材(如:文蛤),烹調時加入九層塔,可淡化寒性,更符合膳食養生的精神。《飲膳正要》中記載:「九層塔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闢腥氣,皆此意也。」九層塔的功用非常多,舉凡感冒頭痛、胃腸脹氣、腸炎腹痛、胃痛,消化不良、便秘、嘔吐、胃抽筋、解毒等皆可緩解。但是《嘉祐本草》也記載:「不可久食、多食,會令關節不舒、令血脈不暢。」如此看來九層塔的功效雖好,但要注意用法用量,老年人通常少氣少血,因此較有氣虛血燥的現象,那就不適合太常吃九層塔。周宗翰醫師提醒,中醫認為辣椒、大蒜、生薑、蔥、等辛辣食物與眼疾還有咽喉疾病有關,不管是何種辛香料,有些體質的人就是不適合吃太多,特別是有眼疾的患者,在治療時必須忌掉辛辣食物;而辛香料過多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所以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25 養生.聰明飲食
喝熱檸檬水可抗癌? 營養師曝真相:2種族群飲用需注意!
熱檸檬水可抗癌,癌友可多喝加熱的檸檬汁,是真的嗎?最近網路流傳「熱檸檬水可抗癌」等不實訊息,網友提及多喝加熱的檸檬水,可以調節血壓、抗抑鬱、抗應激和神經功能障礙,這讓熱檸檬水頓時變成「神奇產品」,實際上這論述毫無科學證據。食藥署強調,檸檬確實對健康有益,部分研究指出,檸檬含有可能具有抗癌特性的天然物質,但目前為止都還在動物實驗階段,還沒有充足研究證明對人類的影響。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檸檬含有維他命C、礦物質,且為高鉀水果,幫糖友、癌友料理食物時,可以加點檸檬汁,增加口感,促進唾液分泌,但要說「可以抗癌」,就顯得誇大不實。食藥署提醒,於這類沒有根據的網路傳言,民眾應該謹慎以對,仍應積極就醫,不要隨便相信不實訊息,更不能聽信偏方,而疏於醫囑,甚至中斷治療。劉怡里表示,因為含有維他命C,檸檬常被認為美白聖品,多喝檸檬水,可讓皮膚水潤白晰。但事實上,檸檬並不算是高維他命C的水果,芭樂、奇異果、草莓、木瓜以及柑橘類水果維他命C含量更高。什麼是抗癌水果?什麼是抗癌水果?劉怡里說,沒有哪一種水果可以擁有這個名號,建議多吃當季水果、種類及顏色越豐富越好。此外,維他命C具有預防癌症效果,那建議多吃芭樂、奇異果、草莓、木瓜等水果。值得注意的是,檸檬屬於高鉀水果,如果腎臟功能不好,應謹慎食用。糖尿病患喝檸檬汁時,應注意份量,一般來說,200cc就等於1份水果,務必仔細估算。★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22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減肥,還助防三高、癌症!營養師教彈性素食怎麼吃?
吃素有助健康,也有助減肥,嫚嫚營養師指出,「彈性素食」就被專家票選為第一名的最佳減重飲食方法,且在健康綜合排名當中,為第二名的最佳飲食法,僅次於地中海飲食。有助健康和減肥,且執行也容易,不過相關細節也得留意,如此才會更有幫助。 什麼是彈性素食?有哪些好處? 嫚嫚營養師指出,彈性素食是一種大部分時間以蛋奶素進行的飲食方式,以天然的植物性食物為主,偶爾吃魚和肉。也因為多是原型植物性來源,和肉類相比,不僅熱量密度低,也含有高膳食纖維及水份,可提升飽足感、不易復餓。除此之外,彈性素食也可以大幅減少飽和脂肪攝取及胰島素阻抗,飽和脂肪大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是主要的脂肪來源,過量便會產生提升胰島素阻抗,使得脂肪容易堆積。另外,也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和LDL,因爲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動物性食物。 綜合上述,彈性素食不僅有助於減肥,也會間接對身體產生正面的影響,如有助防範三高、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痛風等,且因為彈性素食是以蛋奶素進行,可提供人體足夠需求的非植物性營養,因此在確實執行下,即便沒吃肉也不會有營養失衡或缺乏的問題。 研究分析:彈性素食穩降體重! 嫚嫚營養師指出,曾有綜合12項臨床研究的數據分析,共1100多人,測試4個半月,平均體重穩穩下降約2公斤,而此研究還僅只有改變飲食習慣,尚未確實控制熱量。另美國也有隨機臨床研究實驗,邀請72位BMI值28~40的肥胖族群,執行4個月控制熱量的彈性素食,約每日1500大卡,平均下降了約6.5公斤,且4.3%的體脂。 彈性素食:肉想吃再吃!助減肥、防癌症、防三高! 嫚嫚營養師表示,彈性素食不用求快,可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無肉餐的天數,各階段以一周計算,第一階段可1~2天只吃菜不吃肉,第二階段增加至3~4天不吃肉,第三階段達5天不吃肉。另也可以用餐次來算,一周共21餐,各階段以21餐計算,第一階段一周內6~8餐不吃肉,第二階段9~14餐不吃肉,第三階段15餐以上不吃肉,將不吃肉的餐次視個人生活習慣或喜好分散在一周之中,肉真的想吃再吃就好。兩種方法皆可,看自己適合何種執行方式。例如若只有晚餐才吃肉,早餐、中午吃奶蛋素,就達到階段二了。 若是想要更為彈性的吃素也行得通,例如持續維持在第一階段,一周兩天不吃肉,雖然效果沒那麼顯著,但因為飲食型態出現改變,對減重一樣可行,也有助於健康。而若要以此增強效果,則需更加強控制熱量攝取,如前述研究,建議一天約1500大卡。 彈性素食要注意什麼?嘴饞怎麼辦? 注意食材選擇及烹調。不過彈性素食即便簡單又健康,也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食材挑選、烹調方式等。嫚嫚營養師特別提醒,飲食期間應以原型食物為主,若選擇的都是如麵包、饅頭等加工食物或精緻食物,會使得容易復餓,不利於減重。而烹調方式若以不健康的方式進行,如油炸類、糖醋類、勾芡類等,不僅減肥效果會大打折扣,對身體健康也是個影響,也應避免。 嘴饞的時候怎麼辦?因此若是減重期間嘴饞,應避免食用餅乾、蛋糕等甜點,即便是標榜蛋奶素,因為這也是精緻食物,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吃水煮蛋、茶葉蛋等,也可以吃3~5片85%以上的黑巧克力,黑巧克力也是個有助減重的天然食物,糖份及其他添加物較少,可適度的食用。也可以選擇小包的無調味堅果,不僅可提供營養,也有滿足咀嚼的口慾。 部分族群留意。另外,也有部分族群需留意,例如腎臟病、腎功能不佳者較不適合,因為彈性素食是以植物性為主,鉀含量較高。而行經期女性則需要注意缺鐵問題,鐵質吸收較好的來源為紅肉,因此需留意攝取高鐵質的植物性食物,如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等,飯後可吃芭樂、奇異果、木瓜等維生素C較高的食物,幫助鐵質吸收。 減肥最快的方式:慢慢來,習慣成自然。 嫚嫚營養師提醒,減重不宜求快,最快的方式往往就是慢慢來。一般瘦的越快的方式,往往身體越沒辦法接受或習慣,放棄、復胖的可能性就越高,建議減重以改變生活型態著手,先讓自己習慣成自然,也就生活在持續減重的日常中,穩穩地下降體重,不論是對健康或減重而言都是很好的事情。 《延伸閱讀》 .激瘦飲食&常見20種激瘦食物。減重又健康,女星半年狂降19公斤! .真實案例!從118公斤到46公斤,減重營養師分享成功4原則。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19 癌症.乳癌
預防乳癌多彩虹蔬果、少吃脂肪 避開荷爾蒙保健品
乳癌是我國女性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每天平均有35位女性被診斷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營養師表示,許多研究指出,高熱量、高脂肪及低纖維,可能是引發乳癌的危險因子,因此少熱量、少脂肪、少接觸塑化劑、多蔬果、多運動,就能預防乳癌。1忌:高油、高脂肪食物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周育如表示,高油、高脂肪、高熱量可能會促進荷爾蒙生成,恐增乳癌風險。像炸雞皮、雞脖子這類食物,營養價值只有脂肪,攝取過多的脂肪,可能促進過多的荷爾蒙分泌,不利健康。真的很想吃雞皮等炸物,建議一個月一次就好,同時也要多攝取新鮮蔬果,以抵銷危害。2忌: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高危險群如有癌症家族史、壓力大、不運動者,最好避免攝取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月見草油、蜂王乳、胎盤素等。3忌:含雙酚A塑料用品此外,也要避免環境荷爾蒙,平時使用的杯瓶,最好是不鏽鋼、陶瓷或玻璃材質,塑膠水壺也要選不含雙酚A,至於寶特瓶等一次性使用的瓶裝飲料罐,則不建議重複使用。天天五蔬果 加上運動333周育如強調,天天五蔬果不是口號,彩虹原則更是防癌飲食指南,孕婦可能影響寶寶出生後的飲食喜好,所以防癌飲食要從小養成。每天至少攝取不同顏色的「三蔬二果」,例如蔬菜除了葉菜類,也可以選菇類、海菜類等,水果則是黃色香蕉、紫色葡萄、紅色蘋果等,各種顏色都要補充。蔬果除了有植化素、多酚類可抗癌,本身的抗氧化維他命C含量也很足夠,不須額外補充過多維生素C保健品,以免增加結石風險。此外,規律運動可以消耗熱量、維持健康體位,有助預防乳癌並降低乳癌復發風險,掌握333原則: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心跳維持每分鐘130下,養成運動好習慣、避免菸酒危害,就能減少乳癌威脅。中醫觀點 乳癌易感體質 可藉針灸調整中醫很久前就有乳癌疾患,稱為「乳岩」,中醫師表示,乳癌的生成可分為「肝氣鬱結」、「肝腎陰虛」、「肝腎陽虛」和「脾胃虛弱」四種,要預防乳癌,就要對這四種易感體質進行調整。除了飲食之外,哈佛研究顯示,透過針灸刺激穴位,可以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心情不好會造成肝氣鬱結;而壓力大、累卻睡不著、身體易發熱則是肝腎陰虛的表現;容易疲累、臉色蒼白和過勞則是肝腎陽虛;脾胃虛弱則是免疫力差、吃麵食就體溫升高昏昏欲睡,這些都是身體慢性發炎的表現,最後可能變成乳癌,預防方法就是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整。她舉例,肝氣鬱結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和金針花來疏肝解鬱;肝腎陰虛則要減少紅肉攝取;肝腎陽虛可以多吃藜麥、豌豆等植固醇較少的植物性蛋白質;至於脾胃虛弱則要少吃加工品,多吃原型食物。中醫針灸已經證實可以透過周邊神經傳導訊號,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自覺有乳癌四種易感體質者,也可藉由針灸調整體質。至於平常穴位保健,張家蓓建議,肝氣鬱結可以按壓足臨泣穴,按到有痠脹感即可,一日數次;肝腎陰虛或陽虛者,可以按壓或熱敷三陰交穴,每次十五分鐘;脾胃虛弱則是按壓或熱敷足三里穴,可改善脾胃並平衡免疫系統;此外,避免熬夜、菸、酒,減少塑化劑攝取等,都是預防乳癌的方法。
-
2021-12-19 癌症.乳癌
末期乳癌別放棄 延長存活等新藥未來希望多
雖無法治癒 但可望長期存活「貝西是很勇敢的病人!」貝西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說,像貝西這樣的乳癌病患,雖然可能無法治癒,但只要配合醫療團隊,仍可望長期存活。曾令民強調,早期乳癌追求治癒,但末期癌患追求的是解除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盡可能延長存活,癌細胞雖然無法徹底根除,但可以和平共存,呼籲患者不要放棄希望。曾令民說,HER2陽性乳癌患者約佔全部乳癌的兩成至兩成五,自從標靶藥物問世後,治療成績大幅進步,早期癌患使用雙標靶藥物,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晚期癌患五年存活率也有五成,不過HER2陽性在晚期乳癌當中佔比稍高,台灣乳癌病患有7%發現時已經是第四期,其中三成以上都是HER2陽性乳癌,「HER2陽性算是比較難纏、比較凶猛的乳癌」。目前針對HER2陽性乳癌治療,第一線是以化療搭配「雙標靶」、二線則是「標靶結合化療」、三線搭配「小分子標靶」等藥物。曾令民表示,國際間有些新藥陸續發表試驗結果,治療效果很好,甚至有望取代現有第二線藥物,等新藥引進台灣,貝西的病情將可獲得不錯的控制,不過因藥價高昂,健保給付也沒那麼快,經濟負擔往往是癌患另一大問題。對第一線醫師來說,要不要告知癌患有新的藥物選擇?曾令民強調,患者有知的權利,一定要告知,但是也不要造成患者心理負擔,「若經濟真的有困難,就不要每次都提,這是很殘酷的現實。」他認為,健保給付標準都是以臨床試驗當基礎,例如雙標靶藥物只給付復發患者18個月,但有些人超過18個月還是有效,還有些藥物設限、有條件給付,如果放寬這些限制,乳癌治療成績將會更好。乳癌高危險群 可做MRI早期發現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台大醫院外科部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超音波、乳房攝影和MRI(磁振造影)都是良好的篩檢工具。50歲以上婦女可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40~50歲或乳腺緻密者可一年做超音波、一年乳攝,至於高危險群可搭配MRI,達到早期發現的效果;而乳癌新藥推陳出新、療效令人振奮,就算乳癌晚期或復發也不必擔心,醫師都會評估最好的治療方案。黃俊升表示,有乳癌家族史、初經早、停經晚、晚婚、晚生育、飲食西化等,都是乳癌危險因子,初經早的人危險性提高一到兩倍,家族裡若多人乳癌且都在停經前發生,可能就帶有BRCA1/2基因,這基因和乳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有關,帶因的猶太人罹癌機率甚至高達七到八成,知名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就是因此切除雙側乳房和卵巢,以預防癌症。因此,若已知帶有此基因,或家族中多人罹患相關癌症,就應加強篩檢。他強調,超音波沒輻射線可每年都做,高危險群若擔心輻射危害,可兩年一次乳房攝影並搭配MRI,至於40~50歲女性可以一年乳攝、一年超音波,這是因為乳攝對於乳腺緻密者靈敏度較差,且年輕乳癌進展快,透過超音波補強有利早期發現。過去認為癌症超過五年就算過關,但乳癌因藥物效果佳,原本可能三年復發,延長到五年、甚至30年才復發,因此不管哪種類型的乳癌都要注意復發風險。以荷爾蒙陽性乳癌為例,淋巴轉移或腫瘤過大者,建議抗荷爾蒙藥物要持續使用七到十年;HER2陽性乳癌則可先化療,若腫瘤完全消失,復發機率相對低,若沒完全消失,則使用「標靶結合化療」藥物。黃俊升說「以前沒藥只能用腫瘤有無消失來算命,現在有藥可以進一步改命。」更令人振奮的是,標靶結合化療藥物已有新藥問世,不但在後線使用療效顯著,甚至可望取代現有二線藥物,「治療成績是以前從沒見過的好,但給付可能還要一段時間」。黃俊升呼籲,末期或復發的癌友不要擔心,也不要怕化療,醫師會依不同型態的乳癌給予最好的治療建議。
-
2021-12-17 養生.運動健身
快走防三高、防癌、肌少症!醫教簡單走,多久一次、一次多久是關鍵
為了身體保持健康,不少人會規劃有氧運動,常見包括慢跑、單車、游泳等,不過也有不少民眾認為自己不適合慢跑,或者生活繁忙難以撥空抽出時間去游泳,又或是生活周遭沒有單車可以騎等因素,種種原因總讓人難以好好運動。對此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史考特(王思恒)醫師建議,有氧運動不僅限於這些選擇,快走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快走也是有氧運動,助防三高、癌症、好處多! 史考特醫師表示,有氧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其定義在於可讓身體肌肉收縮、提昇心跳速度及呼吸的換氣率等,慢跑、游泳、單車都可以是個選擇,但不僅限於此,在「差點沒跑起來」情況下的快走,也是很好的選擇。 快走雖然只差一點就要跑起來,強度夠,但沒有像慢跑這麼高,對身體負擔較低,一般民眾普遍可執行,也可以藉此通勤妥善運用時間,且一樣也可以達到民眾對於有氧運動所預期的目的,包括有助減肥、提升心肺功能、提升新陳代謝,也有利防範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三高、癌症、失智症、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等常見疾病,對於身體的好處非常多。而在培養出長期快走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提升身體的耐受力,進階至慢跑也是很好的發展。 醫教簡單快走,省時、省力、促健康! 快走應該要多久走一次,一次走多久比較好?史考特醫師建議,一周至少讓自己有150分鐘的時間快走,但不宜一天一次全部走完,以避免突然過度的運動,反而可能釀成肌肉痠痛、鐵腿等,也有礙身體健康發展。最好的方式是將這150分鐘平均分散為三次於平日,一次50分鐘的進行,上下班同勤時也可以,若在路上遇到紅燈停止也沒關係,累計50分鐘即可,但不包含停等紅燈的時間。如此一來一周也可以有個充足的運動時間。 快走要注意什麼?要暖身、收操?穿什麼鞋? 史考特醫師指出,快走這項運動不僅執行簡單,前後也較少繁瑣的步驟,因是中低強度運動,一般而言不必特別做暖身或收操,但當然若要做,自然也是個良好的習慣。至於鞋款的挑選,許多人可能會猶豫要穿慢跑鞋、還是球鞋、或運動鞋,對此醫師表示,對於快走來說,最好的選擇是腳最舒適的鞋款,若他人認為慢跑鞋較為舒適,但對自己而言球鞋反而是最能接受的鞋款,那麼選擇球鞋也很好,至於品牌之間的選擇自然也不必考量太多。 不過即便快走是個好上手的運動,史考特醫師也還是提醒,在天冷之際還是要特別注意保暖,特別是在剛出門的時候,此時常見為心肌梗塞最容易好發的時刻,許多天冷運動發生意外大多在這個時間,因此建議備足適當的防寒衣物,運動完也應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年長、三高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常見風險族群更要留意。 《延伸閱讀》 .避免洗腎吃淡一點就好?醫指3重點更有助防範! .三高如何維持免疫力?專家:三高易同時有兩種,「3少1多」很重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1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簡單4招消滅壞的膽固醇!助防中風、心肌梗塞、失智症、腎衰竭
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血糖、血脂等健康都相當重要,其中如何消滅與高血脂關係密切的「膽固醇」受到相當高的關注,對此國泰醫院心臟內科張釗監醫師指出關鍵,並提供建議針對關鍵進行改善! 膽固醇有好有壞,不是越低越好! 張釗監醫師首先釐清,民眾平常所討論的、想降下的膽固醇,從醫學觀點來看指得是「低密度膽固醇」,膽固醇可分為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三種,低密度膽固醇就是所謂的「壞的膽固醇」,其密度低、體積小,容易滲入血管壁內於血管堆積、造成阻塞,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之一。高密度膽固醇則是「好的膽固醇」,密度高、體積較大,是所謂的血管清道夫,有助清除壞的膽固醇,幫助維持血管健康。因此膽固醇並非越低越好,而是要降得對。 壞的膽固醇影響廣泛,不只有中風、心肌梗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肥胖者易有高血脂、壞膽固醇較高的問題,但其實瘦的人也可能會,醫師認為其最主要的關鍵風險不在體態胖瘦,胖往往只是附帶的影響,除了體態更要注意家族遺傳、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代謝疾病等,瘦的人也要注意。 另外,民眾對於高血脂、壞的膽固醇一事,較常聯想到的疾病就是中風、心肌梗塞,但其實影響的不僅有如此。醫師表示,壞的膽固醇長年堆積,堵住心血管就成了心肌梗塞,堵住腦血管容易形成中風,而同樣是腦血管阻塞、腦部血流受阻,失智症的風險自然也會上升,也就是所謂的「血管性失智症」。而若是塞住腎臟血管,就容易引起腎衰竭,下肢血管阻塞就容易形成間歇性跛行,正如民眾常聽到的血栓相似,壞的膽固醇堵在哪裡,身體就壞在哪裡。 簡單4招消滅壞膽固醇,讓身體、血管保持健康! 張釗監醫師表示,要消滅壞的膽固醇可從飲食、運動、及生活作息著手。飲食方面,許多民眾認為蛋不能多吃,容易形成膽固醇,但其實這類食物性膽固醇,對人體的影響並不大,合理範圍一天吃1~2顆蛋是沒問題的,真正影響的是讓體內生成壞膽固醇的「壞油」,如油炸等垃圾食物,以及過多的動物性油脂,特別是紅肉。因此建議,平時應多攝取蔬果,盡量避免油炸類食物,肉類以白肉為主,並攝取「好油」,地中海飲食綜合上述,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在運動方面,張釗監醫師表示,運動可有助於好的膽固醇增加,血管清道夫增加,自然更有助清除壞的膽固醇。建議民眾平時可視身體耐受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單車、跳繩、開合跳等,若不想這麼累,快走、競走也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進行無氧運動,如簡單的舉啞鈴、仰臥起坐等,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交替進行,更有幫助。 生活習慣上,除了多喝水有助促進血液循環,也建議抽菸、酗酒能避免則避免,兩者皆是各種常見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種生活習慣調整,也都間接影響著身體機能,日久便可發現身體日漸健康,血管健康也能保持或恢復。 《延伸閱讀》 .酪梨高油脂卻能降膽固醇?營養師:還有利保護心血管、降血糖、防癌 .高血脂不是胖的人才會有!醫教4點觀察,防範中風、心肌梗塞。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12 養生.聰明飲食
幫助抗癌、抗衰老 你應該常吃的7類天然抗氧化食物
Q:抗氧化劑是什麼?人體衰老最大的威脅之一就是「氧化」,而自由基是身體進行氧化還原作用(各種新陳代謝)的副產物。此外,來自外界環境的壓力,如空汙、吸菸、壓力、輻射線等,也會增加自由基生成。自由基可說是老化、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疾病的元凶。抗氧化劑就是能對抗氧化過程的化學物質,阻止自由基形成,或將它們分解,保護細胞免受破壞。Q:抗氧化劑從哪裡獲得?人體會製造小部分抗氧化劑,但主要來源是植物性食物。最常見來源是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以及礦物質硒和錳。另外,植化素如類黃酮、酚類、植物性雌激素等也是抗氧化劑。Q:常見的抗氧化營養素有哪些?維生素C維生素C也稱為抗壞血酸,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人體無法自行產生,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被認為有助預防胃癌、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症。● 從哪裡攝取?綠色蔬菜、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盡量生食,因為烹飪加熱會破壞維生素C。維生素E這種抗氧化劑儲存於脂肪中,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E能對抗攻擊細胞壁脂肪的自由基,還能阻止低密度膽固醇轉變為氧化型,這是導致粥狀動脈硬化的元凶。● 從哪裡攝取?全穀物、植物油(橄欖油、向日葵、油菜籽)、堅果和綠葉蔬菜。茄紅素這種類胡蘿蔔素被認為有助預防攝護腺癌、肺癌和乳腺癌。● 從哪裡攝取?煮熟和加工過的番茄是最佳來源,能讓身體更容易吸收。添加一點橄欖油等優質脂肪,更能協助身體利用茄紅素。β-胡蘿蔔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身體會將其轉為視黃醇(retinol),能維持視力健康。● 從哪裡攝取?水果、胡蘿蔔、南瓜、菠菜等綠色蔬菜。硒硒能協助甲狀腺功能運作。研究顯示,它可以預防癌症,尤其是肺癌、結腸癌和攝護腺癌。不建議從營養補充劑攝取,容易過量,導致消化問題、頭髮和指甲脫落,甚至肝硬化。● 從哪裡攝取?穀物、洋蔥、大蒜、堅果、大豆、海鮮、肉類和肝臟類黃酮科學家在水果和蔬菜中發現的這類抗氧化劑多達4000多種。每種植物都含有不同的類黃酮組合,可能有助預防心臟病、癌症、關節炎、衰老、白內障、記憶力減退、中風等。● 從哪裡攝取?綠茶、葡萄、蘋果、巧克力、漿果等。Omega-3和Omega-6脂肪酸Omega-3有助預防心臟病、中風、關節炎、白內障和癌症;Omega-6有助改善濕疹和骨質疏鬆症,身體無法製造這些必需脂肪酸。多數人攝取Omega-6遠高於Omega-3,營養師建議兩者應平衡攝取。● 從哪裡攝取?Omega-3/鮭魚、鮪魚、沙丁魚、核桃Omega-6/植物油、堅果、家禽資料來源/medicine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