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 醫療.泌尿腎臟
搜尋
間質性膀胱炎
共找到
16
筆 文章
-
-
2024-01-07 焦點.杏林.診間
全台女醫不到30位 泌尿科醫師張雲筑守護患者「下水道」健康
「『下水道』的健康由我來守護。」這是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的職涯寫照。目前全台經過完整訓練上線的女性泌尿科醫師不到30位,身為「關鍵少數」,她因為熱愛動手操作而走外科,又因為喜歡精細的內視鏡手術選擇泌尿科,平均每月需要看800例左右個案,面對男性患者因尷尬而提出質疑時,她會給對方換醫師的選擇,但也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醫療專業技術是沒有問題的。環境中都是「師兄弟」,生理期不會被列為排班考量。談到當初選擇泌尿科的契機,張雲筑表示,自己的個性就是喜歡動手操作,所以一定是選能夠透過開刀,徹底為病人解決問題的外科。而泌尿科使用的器械,包含膀胱鏡、輸尿管鏡、軟式輸尿管鏡等,都可以高度處理結構上的問題。當患者的結石、腫瘤、攝護腺肥大等疾病,經過她的治療而改善,令她十分有成就感。不過,一般人印象中的泌尿科醫師都是男性,張雲筑透露,這個科別的女醫師的確非常少,目前全台經過完整訓練上線、經驗成熟的不到30位,困難點包含「環境中都是師兄弟」,有時很難自在地工作,以及「生理期不會被列為排班考量」,這點和女醫師人數多的婦產科有很大差別。年輕男性患者進診間,「哎呀怎麼是女生!」張雲筑亮眼的外表,在診間最常發生的是「我不尷尬、尷尬的是病人」,因為櫃檯服務人員都會在掛號時,告知初診男性患者,「張醫師是女性,OK嗎?」即便如此,男性患者走進診間時,偶而還是會說,「哎呀怎麼是女醫師!」張雲筑解釋,患者會有這樣的反應,可能是擔心自己身為男性,卻找女性泌尿科醫師看診,會被認為是故意為之,「但就是想太多」。她會告訴患者,如果有任何疑慮,想找其他男醫師都能幫忙轉介,但在泌尿醫學的專業上,女醫師是可以信賴的。張雲筑說,她每天平均會看2、30位患者,1個月大約就800多人了,所以真的不用不好意思。反倒年長的男病患豁達得多,因為自己就是有結石痛、就是尿不出來,需要專業醫師治療。和女病患互動像朋友,鼓勵積極調整生活型態。身為女醫師,與女性患者的互動,張雲筑覺得像和親密的朋友聊天。有時候病人因為不積極遵從衛教和醫囑,造成病情反覆或改善有限,張雲筑會直接說「妳不乖喔」,「因為女性患者很大一部分是看膀胱過動、夜尿頻尿、間質性膀胱炎下腹痠痛、骨盆底肌筋膜炎等功能性問題」,張雲筑會努力和患者溝通,因為這類疾病除用藥治療外,也需要患者積極調整飲食作息等生活型態。就有患者經過多次說服,終於決定去做伸展瑜伽等運動,也明顯感受下腹部疼痛獲得改善。巧合的是,張雲筑的先生也是外科醫師,因為有家族的支持協助照顧小孩,讓張雲筑能專注在自己熱愛的醫療工作。她笑說,小朋友對於媽媽是醫師沒什麼特別感覺,但的確會影響他們,將行醫的想法放在心裡,尤其在她向親友講述衛教資訊時,「會覺得媽媽好像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展望2024年,張雲筑希望能以女性泌尿科醫師的身分,持續細膩又有效率地為患者緩解種種病痛。維持美好身形每天走一萬步,開刀房空檔也狂走。張雲筑留著一頭俐落短髮,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身材卻維持得相當好。她笑說,自己沒有到健身房重訓的習慣,但會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走滿1萬步,「沒有達標就在開刀房狂走」,因為手術前需要準備時間,她會善用空檔在開刀房走道來回行走,畢竟坐著聊天吃零食也是耗掉一樣的時間。由於從事的是極耗體力的外科,除均衡飲食外,張雲筑格外重視蛋白質攝取,因為一台刀可能需要花上2至3小時,中間又不能停下來補充熱量,只靠澱粉和飲料,真的沒辦法支撐耗體力的手術、看診。她尤其會避免吃粥這類很容易餓的食物,還好如今便利商店都有雞胸肉、高蛋白棒等選擇。張雲筑醫師小檔案.現職: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下水道的健康由我來守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07 醫療.泌尿腎臟
常頻尿、尿急、夜尿的「膀胱過動症」病患有福了,新治療方式「脛神經刺激術」將可大幅協助改善症狀!
常頻尿、尿急、夜尿等排尿症狀的人,恐罹患「膀胱過動症」。根據盛行率推估,台灣膀胱過動症的人口約428萬人,以老年人居多,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工作效率,嚴重會尿失禁,更增加失智的風險,應及早治療改善。脛神經刺激術治療膀胱過動症可大幅改善男女病友症狀來自高雄的56歲職業駕駛楊先生,有髙血壓病史,近年出現嚴重頻尿、尿急,常突然尿急而無法專心開車,每小時會發生3次尿急,晚上夜尿至少2次,無法好好休息,影響健康。經口服藥物、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等治療,效果不理想,後經4次「脛神經刺激術」治療,頻尿及尿急症狀降低2/3。62歲李女士飽受頻尿困擾多,每30至40分鐘就想上廁所解尿,更因擔心解尿問題而無法出門旅遊,常為了找不到廁所憋尿,導致下腹部及尿道難受,以為是泌尿道感染進行抗生素治療但未改善,後確診為膀胱過動症,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症狀改善有限,且出現口乾、便祕等藥物副作用,於是改採「脛神經刺激術」6次療程、每次30分鐘的經皮電針刺激「足部脛神經」治療,排尿症狀明顯改善。什麼是膀胱過動症?脛神經刺激術如何治療膀胱過動症?中國附醫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台北分院泌尿科醫師鄒頡龍指出,一般成人膀胱的尿液容量約400cc,正常的膀胱運作是等尿液累積至某程度,再透過神經傳遞使大腦產生尿意,接著經由膀胱肌肉的收縮將尿液排出。如果膀胱僅儲存了少量尿液就開始傳遞排尿訊號,產生尿意和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膀胱過動症」。鄒頡龍說,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一般是採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近二年國內引進膀胱過動症新治療方法─「脛神經刺激術」。此方法是以超細微電針(直徑約0.23 毫米)刺激腳踝內側的脛神經,從而對膀胱進行調節,每次治療30分鐘,每周一次,6至12次治療後,會有明顯改善效果。此治療須自費,每次治療費用7500至8000元。膀胱過動症高危險族群●40歲以上的女性●肥胖●曾經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疾病●有飲酒習慣的人等。鄒頡龍說,男性膀胱過動症治療方向與女性差不多,但治療更複雜,因為男性有攝護腺,但治療膀胱過動症的藥物可能會讓膀胱收縮力降低,讓男性解尿更困難。而脛神經刺激術不會影響膀胱收縮,也不會影響排尿的速度,對男性膀胱過動症患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脛神經刺激術也可應用於間質性膀胱炎鄒頡龍也將「脛神經刺激術」用於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典型症狀,包括頻尿、夜尿、尿急、膀胱疼痛等,排尿症狀與膀胱過動症相當類似,「慢性膀胱疼痛」是其主要不同之處,目前沒有單一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可將脛神經刺激術納入間質性膀胱炎治療組套中的一環,配合生活型態調整,口服藥物及膀胱水擴張等,效果不錯。鄒頡龍提醒,當持續頻尿伴隨下腹部不舒服時,千萬勿拖延,盡快就醫診斷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或者間質性膀胱炎,再對症治療。膀胱過動症3治療方式: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8-2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會收驚的泌尿科權威李明輝!養生靠早睡早起 早餐吃蛋避油炸
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是泌尿科權威醫師,對於間質性膀膀炎的研究與照護貢獻卓著,擔任院長近4年,致力推動醫院朝急重症、社區醫療及長照方向努力,目前院區籌建急重症醫療大樓、放射腫瘤治療中心,期許多面向提升院內醫療量能。養生秘訣/ 早睡早起 早餐吃蛋避油炸45歲時,李明輝開始避吃油炸物,每天早餐吃2個水煮蛋,中午食量較少,飲食清淡;50多歲時,他盡量早睡早起,每天清晨6點15分起床,晚間10點半就寢,維持規律生活作息;晚上他會看非自身專業的書,是他平日紓解身心的方式之一。李明輝學生時代打籃球,還是大學校隊隊長,後來打高爾夫球30多年。他認為打高爾夫球到一定程度,就是心智遊戲,落球雖離洞口僅幾尺,但一失準影響大。緊張環境可訓練控制情緒、技巧,對他操刀也有幫助,但近年打高爾夫球的時間少,多利用空閒散步運動。李明輝的生活哲學是「己所與人己愈有」,認為不要害怕多給與別人會造成自己損失,幫助別人精神、心靈更充實。到國外旅遊幾乎都是參加醫學研討會時,會多請幾天假帶妻子同行,走訪過的國家中,他喜歡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日本也是鍾愛的旅遊地。學過收驚 順勢走上行醫路老家在高雄橋頭的李明輝,父親在他年幼時因肺結核病逝。國小五、六年級時,他被一名國小退休校長選定「接班」傳授收驚手法,他其實不情願,但親戚都相信,學會後也只在家裡幫親戚的孩子收過驚,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時,仍認為收驚沒科學根據,心想都要當醫師了,還幫人收驚很不協調,但找他的親友反而更多。「小姨子移民紐西蘭前,小孩發燒生病多天,多處看診也不見效,拜託我收驚,我勉為其難幫忙,沒想到第二天真的就退燒,也許是巧合,但難以解釋。」李明輝說,他自小學業成績好,父親又因病早逝,加上收驚助人經驗,他順理成章選擇學醫,走向行醫人生,濟世救人。高醫畢業後,李明輝到北榮任住院醫師,選擇當泌尿科專科醫師。他說,過去皮膚泌尿科總讓外界有「花柳科」的誤解,其實泌尿、皮膚科各有不同領域,泌尿科包括男女腎臟、膀胱、腫瘤醫學及攝護腺、陰莖、性功能等男性醫學,他原可留在北榮,因妻子娘家在台中,後來轉到部立台中醫院服務,也從事泌尿科功能性的臨床研究。病友福音 提創新照護模式李明輝表示,過去間質性膀胱炎較少受關注,但這類病人生活其實很困擾,膀胱常有尿意,但排尿卻少,不解又痛苦,病患常求助無門,這類患者女性占八成,尤其結婚女性甚至因疼痛放棄性生活,影響家庭幸福,因此他進行此領域的研究,希望加強這類病患的照護。李明輝提出創新照護模式,包括結合生理、心理、社會的BPS模型,2004年發起成立台灣間質性膀胱炎關懷協會,透過協會運作讓大眾知道有這種疾病,幫助病友不只在醫院有生理醫療照護,也有精神科、心理諮商師協助,並被社會接納。苗栗醫院是全縣唯一公立醫院,屬於區域醫院,苗醫發展有三大方向,第一要務是照顧民眾健康,除了要發展急重症醫療,並以雁行計畫連結社區開業醫建構醫療網路,同時強化長照。李明輝說,苗醫在癌症照護方面,開刀、化療能力都具備,但欠缺放射治療,院方籌建急重症醫療大樓及放射腫瘤治療中心目前是「進行式」,除硬體設施外,也要推動並整合全人照護,持續為日後醫療能量播種奠基。馬惠明小檔案.專長:膀胱功能障礙、尿失禁、攝護腺疾病、攝護腺肥大、疝氣、尿路結石、泌尿腫瘤、膀胱癌、攝護腺癌.現職: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學歷: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醫學中心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畢、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經歷:衛福部豐原醫院院長、衛福部台中醫院代理院長、衛福部台中醫院副院長、衛生署台中醫院泌尿科主任、台灣間質性膀胱炎關懷協會發起人.給病人的一句話:人生三大樂事:吃得下、尿得好、睡得著;當面對疾病困擾時,聖嚴法師四句話轉送病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2023-08-04 醫療.婦產科
白帶分秘物變多,只是私密處感染嗎?鄭丞傑:當心子宮可能長了「這東西」
Q:這陣子白帶變得又多又濃,有時味道不好聞。我只是私密處感染嗎?雖然陰道的細菌、黴菌或滴蟲感染,症狀可能有白帶等分泌物濃稠增多,且部分有異味,但也同時併有搔癢、灼熱或疼痛感。若妳僅是白帶變得多又濃,且多發生於大姨媽報到時,則要警覺不只是私密處感染的問題。長向子宮腔內的「黏膜下肌瘤」常見有白帶增多和陰道異常排液的症狀,為什麼呢?因為肌瘤會使子宮內膜的表面積增加,進而使內膜腺體的分泌量增多,導致患者出現白帶增多的症狀。一旦黏膜下肌瘤發生感染,就可能出現大量膿性白帶分泌;若黏膜下肌瘤不幸又潰瘍、出血或壞死,就可能產生大量的血性或膿血性的惡臭味陰道排液。Q:最近排尿完後一下子又想尿了,除了頻尿還會尿急,怎麼會這樣?很多人以為年紀大了才會頻尿,但骨盆腔空間有限,一旦受到壓迫也可能出現頻尿症狀。而子宮肌瘤常見的症狀之一,即是頻尿,當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對骨盆腔周圍器官產生壓迫,若恰巧突向膀胱生長,就會壓迫到膀胱。子宮肌瘤造成的頻尿,其實和子宮極度前傾或懷孕時小便次數增加的道理相同,均是膀胱受到壓迫。初期患者可能只覺得恥骨上方不舒服,但接下來就可能有頻尿或尿急等症狀。一般而言,清除肌瘤後,這些症狀能減輕甚至消除。當然,也有些女性是因子宮肌腺症所致的頻尿,因嚴重的肌腺症會使子宮變大,就常合併壓迫症狀,進而造成頻尿;還有些人的頻尿是間質性膀胱炎或是心理因素所致。總之,去醫院找婦產科醫師協助,找出頻尿主因就對了。Q:最近排尿困難,連「腰子(台)」都不舒服,怎麼會這樣呢?排尿困難有許多原因,而女性排尿困難原因之一就是子宮肌瘤壓迫,通常壓迫到膀胱是出現頻尿或急尿症狀,但巨大的子宮肌瘤卻可能壓迫到腎臟及輸尿管,出現排尿困難或尿滯留,嚴重可能造成腎臟水腫。此外,若排尿困難使得膀胱裝滿太多尿液,也可能出現溢漏性尿失禁。倘若不趕快解決就醫子宮肌瘤問題,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出門在外也可能發生漏尿的糗事啊!我門診就曾遇到一名38歲女性罹子宮肌瘤,長年飽受大量經血和重度貧血困擾,卻因長期不理會,結果肌瘤被「養」到25公分大,壓迫到腎臟及輸尿管,導致腎臟和輸尿管水腫,持續惡化恐要洗腎。幸好這名女性後來願意接受海扶刀治療後,半年肌瘤體積消融60%,症狀改善許多,順利解決她的長年困擾。Q:最近不是便祕,就是得分多次排便才能排乾淨,怎麼會這樣呢?由於子宮位於膀胱和直腸之間,肌瘤往前方長會壓迫膀胱造成頻尿,而往後長就會壓迫直腸。特別是往子宮後壁和後方骨盆腔生長的肌瘤,因壓迫直腸而會引起肛門墜脹感、便祕或排便困難。然而,少數情況下肌瘤可能同時壓迫膀胱,使得排尿和排便困難同時出現。而且不只是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患者也會因子宮變大,進而壓迫到大腸直腸而造成便祕。無論如何,只要解除子宮肌瘤或肌腺症問題,症狀都能獲得改善。Q:最近覺得外陰部腫脹不舒服,症狀又一直沒有消除,該去看醫生嗎?該去就醫檢查,以確定造成外陰部腫脹的主要因素。外陰部腫脹通常是受到感染或過敏所致,但在極少數的狀況下,可能是子宮肌瘤壓迫到骨盆腔淋巴管和靜脈血管,進而影響會陰部或下肢的淋巴和靜脈回流,才造成會陰部水腫或下肢水腫與靜脈曲張。(本文摘錄自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出版、鄭丞傑著《子宮危機解密》)
-
2022-03-19 癌症.肺癌
57歲吳淡如「肺部驚現20個白點」!肺結節會變成肺癌嗎?醫師:留意7大病徵
編按:知名作家吳淡如昨日(3/16)在臉書透露,自從7年前做斷層掃描在肺部發現20個肺結節後,每年都會到醫院例行性的CT檢查。昨天檢查安全過關,她提醒步入中年後都應定期健檢,也分享:「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在當下,有陽光就要享受。」吳淡如說,7年前媽媽一到醫院檢查就發現是第4期肺腺癌,當時醫生詢問家族病史,發現母親所有姊妹都得過肺癌,立刻開單叫她去做斷層掃描。「結果發現20個結節,唉喲好多啊…還好都小於0.5公分。」她推測可能是小時候多次罹患肺炎所致,「某些癌細胞在你免疫力好的時候是會休息的,你不好的時候就開始大軍入侵…。」吳淡如說,過去7年來,年紀稍長的表親們發病比例很高,且幾乎都是肺癌,他們未必抽菸,也多生活在好山好水的宜蘭,不能以空氣污染來解釋病因,只能說家族中的罹癌基因力量強大。「如果說這20個肺部的小白點給我什麼啟示的話,那就是年輕時曾是憂鬱文青的我,現在就算心情不好,時間也很短。」因為中醫認為心情不好會傷肺,她因而練就「過2分鐘就變樂觀的本領」。她也提到,感謝這些小白點讓她關照自己,也注意補充足夠營養、在乎免疫力,笑稱:「孩子太小,沒資格真的生病!」昨天吳淡如做完斷層後「宣判無罪」,肺結節沒有長大,減肥中的她特別犒賞自己吃了鹹酥雞和剉冰,歡慶自己「又可以好好的活一年」。醫師表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半需要藉由健康檢查來發現是否有異狀,通常小於1公分的結節定期追蹤即可。但若追蹤時發現結節變大、長厚,甚至型態改變就需要進行手術,究竟有哪些病徵應該注意?(原文刊登於2020/9/29,更新時間為2022/3/17) 衛福部2017年最新資料顯示,肺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高居第一,且連續8年居冠,已經成為「新國病」。 由於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半需要藉由健康檢查來發現是否有異狀,通常小於1公分的結節,定期追蹤即可,但追蹤時如有發現結節變大、長厚,甚至型態改變,還持續出現7大病徵,則手術可能就是需要的治療手段。 住院意外發現肺結節立即切除 台中53歲林女士,因為間質性膀胱炎住進苗栗醫院治療,期間一直覺得腹部疼痛,院方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意外發現1.3公分的肺結節,立刻以甲基藍定位方式進行手術切除,並在術中送冷凍切片,迅速確定是良性的肉芽組織,目前已恢復順利出院,並持續追蹤。 苗栗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表示,由於肺臟器官內大部份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以採取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就能清楚及早發現,若是有症狀,則建議透過胸腔內科門診盡速安排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才能好。 惡性結節的發生率約僅1-2% 事實上,有肺部結節不全然就是肺癌,肺部結節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有98%結節為良性結節,可能是良性腫瘤,或只是肺部過去發炎留下來的疤痕組織,而惡性結節的發生率僅1-2%,即是惡性腫瘤。 肺癌典型的7大症狀1.咳嗽2.咳痰3.血痰4.胸痛5.聲音沙啞6.吞嚥困難7.體重減輕 1/3患者沒咳嗽宜定期健康檢查 肺癌典型的症狀包含咳嗽、咳痰,而在癌細胞擴散後還可能出現胸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狀況,但是也有1/3患者並沒有持續咳嗽,也就是絲毫無病徵,因此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揪出肺癌因子,下列高危險群,更是不能輕忽。 肺癌4大高危險群1. 吸菸者2. 長期暴露在空汙或二手菸等環境者3. 有肺癌家族病史者4. 曾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脂肪肝恐致肝癌!醫師建議:多做4件事,遠離罹患癌症的可能.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1-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天冷頻尿正不正常?醫教1招自我檢測:3情形當心泌尿道出問題
每到冬天氣溫下降,不少人會出現頻繁跑廁所的現象,在家裡還好,如果剛好在工作或會議中卻尿意頻頻,難免會造成一些困擾。實際詢問上班族「冬季頻尿」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工作思緒容易被中斷」之外,最尷尬的是,每當主管、同事主動關切,一句「你還好嗎?吃壞肚子了嗎?」都不知該如何回答…究竟冬季頻尿是天氣影響還是泌尿道真的出問題,泌尿科醫師教你這幾招簡單判斷。氣溫驟降易頻尿 靠排尿日記紀錄身體狀況第一點必須要知道,就是「天冷真的會利尿」,又稱冷利尿(Cold diuresis)現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旻鑫表示其因可分為二:(一)氣溫低會使肢端血管收縮,導致血多回流至軀幹,也代表流經腎臟血液量增加,使腎臟過濾尿的過程加快。同時,靜脈回流量提升也會促進心臟分泌心房排鈉鈦,又稱「利尿素」,減少腎臟對於鈉離子與水分的再吸收作用,進而加速人體排尿。(二)人體自律神經遇冷活化,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導致膀胱較無法儲存尿液。楊旻鑫醫師指出,臨床上一日排尿次數逾八次即可說有頻尿現象,但仍需綜觀個人每日飲水量及排尿量而定,因此對於有頻尿現象的民眾而言,簡單紀錄包含飲水量與排尿量之排尿日記,當出現問題需就醫時,能更有助於醫師掌握病人身體狀況。出現「這三種」情形 儘速就醫檢查究竟冬季頻尿正不正常?除了注意排尿次數之外,楊旻鑫醫師提醒,若出現「急尿」,即一有尿意就憋不住;或排尿時有疼痛感,甚至「血尿」情形,就需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進一步檢查。可能引發頻尿的疾病很多,以女性而言,最常見即為泌尿道感染、膀胱過動症;男性則多為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發炎,除尿意頻繁之外也常合併解尿困難,如尿不出來、尿不乾淨等;而孩童、青少年出現頻尿現象,家長就得多留意,有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憋久了會生病 陷入尿意更頻繁的惡性循環 頻尿還好解決,但不少人一旦開始專注於工作,尤其是辦公室族群,常因想等工作告一段落再起身,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刻意憋尿,其實都會對泌尿道造成累積性損傷。楊旻鑫醫師說明,長期憋尿可能使膀胱肌肉無法放鬆,進而導致解尿困難,也有機率演變成慢性膀胱疼痛症候群 ,又稱「間質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過度敏感,只要一產生尿就容易感到不適甚至下腹疼痛,且尿意時常來的又急又快,嚴重影響生活。養成正確習慣 「喝對時間」也能減少頻尿排尿要順暢,養成正確飲水習慣也很重要,楊旻鑫醫師表示,正常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自身體重(kg)乘以30 c.c.-50c.c.,但心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即不適用此試算方式,應諮詢主治醫師。針對冬季頻尿族群,楊旻鑫醫師也提供以下幾點注意事項:(1)盡量避免咖啡、茶飲、酒精等利尿飲品。(2)晚餐不喝湯、晚餐後少喝水,減少夜尿情形發生,以免影響睡眠而造成其他健康問題。(3)注意保暖,減緩冷利尿現象發生。(4)隨時注意相關症狀,及早治療,若頻尿嚴重影響生活,可至醫院就診尋求醫師協助,適時使用藥物改善。(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尿液出現「這3色」危險了! 專家揭「尿液顏色」代表健康狀況:尿透明別再喝水
-
2021-04-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腹痛頻就醫找不到原因!醫師:下腹痛原因多,這二類問題檢查方向不同
林小姐是一位 40多歲上班族,本身無慢性病,只有在年輕時因子宮外孕接受過腹腔鏡手術,因為長期慢性腹痛故至本院門診尋求治療。她跟醫師說她腹痛已經有 3 年多了,到過許多醫院及診所檢查,醫師不是跟她說可能是膀胱發炎、骨盆腔發炎,就是跟她說檢查正常,吃了一堆抗生素跟消炎藥也沒效,一直找不到原因。慢性骨盆疼痛,是指持續或斷斷續續超過六個月的肚臍以下疼痛,且須跟經痛或同房疼痛做區分。下腹痛的原因很多,可能來自骨盆腔內器官 ( 如膀胱、子宮、大腸…) 或是其他神經痛、肌肉骨骼疾患、甚至心理層面等等,醫師要找出真正的病因並不容易。因此,為了要順利找出病因,也要患者有耐心地配合檢查回診,才有可能正確做出診斷。大部分的病患遇到下腹痛的問題,會選擇至婦產科診間或胃腸科就醫,其中婦產科醫師通常都是內診檢查,經陰道指診可觸摸子宮,評估是否有發炎、沾黏、或疼痛點的結節,大略可區分出是否來自婦科疾病的疼痛。通常婦產科也會進行骨盆超音波檢查,以排除婦科腫瘤 ( 例如腺肌症、巧克力囊腫等等 ) 造成的疼痛。但慢性疼痛的問題,例如骨盆沾黏,若病患有過腹部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骨盆腔發炎病史皆可能發生,若懷疑可能得安排腹腔鏡檢查,若發現沾黏並可同時處理。若病患的下腹痛有合併相關下泌尿道症狀 ( 頻尿、急尿、夜尿等等 ),則別忽略了間質性膀胱炎的可能性。間質性膀胱炎是發生原因不明的慢性膀胱炎,並非細菌感染的疾病,通常會有超過六週的慢性下腹痛或下腹不適,這種感覺和膀胱脹尿有關,已排除可能的其他原因,保守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則考慮進一步安排膀胱鏡檢查確診。間質性膀胱炎以往被認為少見,但近年來,隨著大家對它的認識越來越多,診斷率提升,其實盛行率並不像想像中低,甚至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是女性慢性骨盆疼痛最常見的診斷,值得重視。再經詳細問診之後發現王小姐因為頻尿都要一直跑廁所,漲尿時腹部疼痛最為不舒服,每天晚上也常需要起來上廁所至少 5~6 次以上,但常因而造成白天上班時精神狀態不佳,為了這個問題都不敢出門,也變的越來越憂鬱了。因為大多數的檢查皆為正常,經醫師的建議接受進一步的內視鏡檢查,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後續進行治療之後症狀終於得到緩解,王小姐又能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了。
-
2021-01-15 科別.泌尿腎臟
1小時排尿4次!間質性膀胱炎女性患病較男性高出15倍
35歲陳小姐自我要求高,事事要求完美,在金融業工作多年有憋尿習慣,曾患細菌性膀胱炎;近年飽受頻尿、膀胱痠痛的困擾,1小時最多跑6趟廁所,夜間也不得好眠。年底的業績壓力更讓她的症狀變本加厲,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讓她苦不堪言,遂就醫檢查發現為間質性膀胱炎。陳小姐就診後吃了抗生素約一年仍未改善,遂轉院就醫做功能性檢查,經過2至3個月的治療後,從1小時要跑廁所4至6次,到現在已可爬山2小時。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30到60歲的女性,臨床上女性患病機率較男性高出15至20倍,頻尿、尿急、夜尿、下腹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當恥骨上膀胱區痠疼難耐、脹痛長達三個月以上,合併有頻尿、急尿感與夜尿次數增多等情形,建議至泌尿科接受進一步檢查。張雲筑說,間質性膀胱炎種種不適症狀來自於膀胱壁的慢性病變,包括黏膜層的損傷、組織中肥大細胞聚集、神經傳導途徑異常放大疼痛訊號。每當漲尿或憋尿時疼痛加倍,疼痛的位置在下腹部恥骨上方,排尿後疼痛會減輕,為緩解疼痛感只好常常跑廁所,但也相對帶來工作及生活上的不便。診斷部分,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需排除急性細菌性膀胱炎、尿路結石、膀胱腫瘤或膀胱過動症等泌尿道疾病,藉由系統性的問診與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依自身門診觀察來看,每10名患者有5人罹患細菌性膀胱炎,3人有結石等問題,2人有間質性膀胱炎,其餘可能是有漏尿等情況的患者。張雲筑指出,間質性膀胱炎確切的病生理機轉仍未明朗,研究顯示可能與長期身心壓力、焦慮,或本身有過敏、免疫方面疾病相關,患者應盡量維持身心的平衡,過度緊張擔憂反而加重病情。治療方面,張雲筑表示,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是多面向的,首先是生活習慣及飲食的調整,養成規律作息,避免刺激性或添加物過多的食品,減少咖啡因及酒精的攝取,調節身心壓力,並配合醫師用藥治療。張雲筑舉例,「膀胱水擴張」治療方法同時具有診斷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效果,以內視鏡檢查膀胱是否有傷口,並將傷口擴張誘發癒合。張雲筑表示,倘傷口明顯則以膀胱藥物灌注治療或物理治療。病況嚴重的患者因膀胱反覆發炎結疤而嚴重萎縮,需考慮手術治療。張雲筑提醒,菸酒、吃炸物、甜食、醃漬物等會讓交感身經系統更不穩定,應盡量避免,可生活中可藉瑜伽、打坐等活動調節壓力;臨床上部分案例起初認為是細菌性膀胱炎而服用抗生素,發現沒有效果後才發現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通常這樣過程就拖了2至3年。張雲筑指出,間質性膀胱炎容易反覆發作,使患者身心俱疲產生惡性循環的症狀,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行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若因膀胱不能忍受,1小時上3至5次廁所,綜合上述症狀超過三個月並排除器質性病灶後,便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建議及早就醫治。
-
2020-10-27 科別.泌尿腎臟
一有尿意就跑廁所是錯的!泌尿專家教你怎麼保護膀胱
我們都知道每天要喝足夠的水,但不能一口氣灌1000cc.的水下肚。我們也都知道不要憋尿,但卻不知道只要有尿意就跑廁所也是錯誤的方式!保養膀胱 多喝水、多食用富含維生素A、B6和C食物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鬆弛醫學會前理事長、同時也昰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榮譽院士 的謝卿宏醫師指出,多喝水就是保養膀胱的第一步。喝水的原則,就是隨時要均勻(平均)地慢慢喝,最好是每小時在100~200cc左右。飲食則要有足夠的營養,富含維生素A、B6和C的食物有益膀胱上皮,對膀胱有保護作用,所以,在台灣四季都可享用的柑橘、柚類或番茄,都是很好的選擇。除了水和水果之外,不建議飲用其他植物萃取的飲料或其相關製品。3、4個小時解一次小便 避免膀胱萎縮變小此外,也要適度憋尿,養成3、4個小時左右去解一次小便的習慣,千萬不要有事沒事就去上廁所,以避免膀胱因長期沒有充分擴大而萎縮變小;也不要過分憋尿,避免因為工作太忙而忘了去解小便或憋尿,容易引發膀胱炎或尿液逆流而傷及腎臟。一般而言,最好每天做5、600次以上、甚至千次的骨盆底肌肉(或稱提肛肌)的收縮動作(像憋住大便或忍住屁的樣子),且每次都要持續收縮一兩秒鐘,才有助於保養膀胱功能;這就是常聽到的「凱格爾運動」,對於骨盆腔鬆弛與尿失禁和大便失禁,有良好的預防與治療效果。有餘尿不要用力解尿 出現頻尿、尿急、灼熱等恐是泌尿道有異狀有些人解完小便後,仍然覺得膀胱內還有一些尿,不解不快,就順勢用力擠一下,其實這常是不必要的,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有一些尿解不乾淨(稱為餘尿),餘尿在30cc以下都是正常,而且餘尿常會隨年齡而增加,所以一位7、80歲的婦女,餘尿即使是100cc,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所以不要用力解尿,也能達到保護膀胱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大約是2~3小時解一次小便,尿量常會在350~500cc 左右,並不會有頻尿、夜尿、解尿疼痛、灼熱、尿急,解尿也不必用力,不會尿不乾淨、解尿困難,也不會漏尿、血尿;如果出現上述的情況,可能是生殖泌尿道有問題,務必要去泌尿婦科尋求診治。延伸閱讀: 一直想尿尿?又常漏尿?小心是間質性膀胱炎! 教你用2招加大膀胱容量 明明有尿意卻還是憋尿? 3習慣都NG!醫師完整剖析不同泌尿道感染會出現哪些症狀
-
2020-10-05 科別.泌尿腎臟
愛蹺腳、半蹲如廁快改!小心這病害私密處漏尿、疼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身材姣好、體態曼妙,才31歲非常熱愛運動的女性業務,不論衝浪、慢跑、重訓全部都非常喜愛,然而很多人眼中的運動好手,確有難以啟齒的苦處,不但私密處容易漏尿與疼痛,經常也會「性趣全失」,相當困擾,曾自認尿道發炎到藥房買藥舒緩,但1年來仍然反覆發作,就醫才發現罹患骨盆底肌肉筋膜炎。不論站與坐 上半身都會壓迫患骨盆底肌肉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人體不論站姿或坐姿,身體重量都會壓在骨盆底肌肉,就像1張肌肉交織的網子,由許多肌肉一起撐住上半身重量與姿勢,然而任何肌肉都有可能因過度使用,導致受傷疼痛,任何姿勢不良或施力不當,都容易讓骨盆底肌肉發炎,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張雲筑說明,男性骨盆底肌肉比女性強壯,比較不容易受傷,反觀女性在不正確姿勢或施力下,就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個案可能因熱愛運動,卻忽略了放鬆身體與正確施力,當出現私密處疼痛時,自己認為是尿道感染,到藥房買藥想舒緩,沒想到症狀持續難改善,一度以為是結石引發疼痛。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確診困難 確診要學習放鬆肌肉張雲筑強調,直接確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比較難,要用排除方法,例如尿道或膀胱感染發炎等,確認很多疾病都排除後,最後才會想到肌肉筋膜炎。不論性別,有時都需要內診,女性在陰道找尋痛點,男性則由肛門確認,肌肉筋膜炎如果沒有即早治療,肌肉容易纖維化僵硬,也可能會缺氧導致沾黏,導致慢性疼痛。張雲筑解釋,確診肌肉筋膜炎首先要改變不當姿勢與施力,平時運動最好也暫停一下,配合熱敷和泡澡放鬆肌肉,也可以用舒展球幫助肌肉伸展,醫師也會開立藥物協助舒緩不適,如果比較嚴重,可能就需要使用物理治療介入。張雲筑補充,31歲個案在治療與改正後,困擾已經不再,重新開始自己最愛的多種運動。愛蹺腳與半蹲如廁 小心反覆發作苦了身體愛翹腳女性要注意,小心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找上門,張雲筑提到,若習慣以半蹲姿勢排尿、久坐久站、愛翹腳、慢性便秘、體重過重、曾有過生產撕裂傷等,也可能因骨盆底肌肉筋膜組織受損、發炎而失去彈性,導致功能異常與不適。張雲筑提醒,罹患骨盆底肌肉筋膜炎不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也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當女性出現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建議尋找醫師檢查治療。(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泌尿道反覆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一直想尿尿?又常漏尿?小心是間質性膀胱炎! 教你用2招加大膀胱容量
-
2020-09-15 科別.泌尿腎臟
重訓後忘收操 31歲女頻尿、下腹痛
健身風氣興盛,許多女性也加入重訓行列。但是健身完千萬記得收操,否則小心練到最後,反而造成骨盆底肌筋膜炎,出現頻尿、下腹痛的問題。31歲的陳小姐平時熱愛運動、衝浪,為了衝浪還做很多重訓來幫助衝浪表現,但每次運動完都沒有好好收操。沒想到這一年來常感到下腹疼痛且頻尿,一開始以為是膀胱炎,但經過治療,症狀仍反覆發作,甚至影響性生活,詳細檢查後才發現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收治陳小姐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骨盆底肌肉位於最底層承受人體臟器重量,因此若久坐久站、愛翹腳、慢性便秘、體重過重等,就可能過度或不當使用骨盆底肌肉群,導致肌肉僵硬、筋膜缺氧沾黏、血液循環不佳,造成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張雲筑說,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男女都可能發生,但女性較多,約是男性的十倍;常見的症狀,包括: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但女性下腹痛與頻尿的原因很多,包括膀胱發炎、骨盆腔發炎、便秘、間質性膀胱炎、膀胱過動症和內膜異位症等,其中將近五成伴隨著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問題。因此診斷上除了檢查排除其他下腹痛原因外,也需藉由內診測試疼痛節點來鑑別診斷。張雲筑表示,門診觀察,近年來許多女性為了追求健康而投入慢跑、重訓或深蹲等運動,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卻忽略暖身跟收操,造成骨盆底肌肉慢性發炎的情形漸漸增加。治療上,可用熱敷、泡澡,或使用按摩球放鬆髂腰肌,並配合醫師開立消炎或肌肉鬆弛等藥物;症狀較嚴重者,可安排磁波椅電刺激治療或會陰部雷射治療,一方面降低疼痛神經敏感,一方面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肌肉放鬆。張雲筑也提醒,更重要的是應改善翹腳等不良生活習慣、運動後記得收操,避免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狀態,而女性一旦出現反覆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她也建議盡快尋找醫師檢查治療,以免錯過急性治療期,到了慢性沾黏期,治療上將更棘手。
-
2020-09-15 科別.呼吸胸腔
53歲婦人膀胱炎求診 意外發現肺部腫瘤
台中市53歲林姓婦人因間質性膀胱炎到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尋求院長李明輝治療,住院期間她一直感到腹部疼痛,李明輝及泌尿科醫師劉明岳協助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意外發現1.3公分肺結節,立即會診胸腔外科攜手治療,以甲基藍定位方式進行手術切除,並確定是良性的肉芽組織,穩定病患及家屬的心。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目前也是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專長膀胱功能障礙、尿失禁、攝護腺疾病、攝護腺肥大、尿路結石、泌尿腫瘤、膀胱癌、攝護腺癌等治療。他指出,這名病患經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安排全胸腔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確定她的右下肺有單一肺節結,因腫瘤長在肺葉內深處,且有1條血管横過腫瘤,如果直接採用針扎取樣,血胸風險高,經與病患及家屬說明討論後,決定進行甲基藍定位手術,並在術中送冷凍切片,迅速確定是良性的肉芽組織,病患現已恢復出院,持續於門診接受追蹤。連允昌指出,病患腫瘤位置在肺葉內深處,若採取內視鏡手術,較無法查看腫瘤確切位置,所以採取甲基藍定位方法,結合利用電腦斷層導引定位術,使用微小探針將甲基藍染劑施打在結節周遭,有利於外科手術能準確目視切除區域範圍,並使用楔狀切除術,較不影響正常肺部組織,對術後肺功能影響降低許多。他提醒民眾,由於肺臟器官內大部份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以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能清楚及早發現,如有症況可透過胸腔內科門診或健檢方式安排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好。
-
2020-06-20 科別.泌尿腎臟
妙齡美甲師一天頻尿高達3、40次 原是這病因好發在女性
30歲的蔡小姐,從事美甲工作數年,也屢獲全國性美甲比賽大獎,近半年來飽受頻尿之苦,一天上廁所的次數高達20至30次,晚上也要起來4至5次,連幫客人彩繪指甲時,也必須頻頻向客人說聲對不起,暫時離開去上個廁所,已嚴重影響工作,經衛福部新營醫院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接受口服藥物以及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後,才有改善。蔡小姐求診時表示,半年來總是覺得一直想尿尿,雖然總是想要忍住不尿,但是那種一陣一陣下腹痙攣疼痛感,會不停地襲上來,直到尿液排出才會比較舒緩一些。頻尿的症狀,使得的他一直不敢跟朋友出去玩。她也曾經就醫,醫師告訴她可能是膀胱發炎或是膀胱過動症,服藥後症狀卻始終無法改善。為了小便,工作被打斷、晚上失眠,下了班也只敢待在家裡,讓她困擾不已!經衛福部醫師詳細問診以及尿液檢查排除泌尿道感染,在膀胱鏡檢查時發現,膀胱黏膜有多處出血點與破皮的現象,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在醫生建議下接受口服藥物以及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治療後,頻尿與下腹悶痛的情形漸漸有改善,不僅在上班時,不再為頻尿所困擾;下班之後,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晚上睡眠也改善,整個人都精采了起來。衛福部新營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建升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疾病,它好發於女性,尤其是30至40歲間。主要症狀包括頻尿、急尿、下腹部漲痛或是會陰部疼痛,尤其是在憋尿的時候,疼痛感會特別明顯,排尿後痛感則會減輕。長期下來,這些症狀除了造成身體不適,對於情緒精神,甚至性生活方面影響甚鉅,病患往往會合併焦慮與憂鬱症狀。間質性膀胱炎並不像泌尿道感染一樣,是由細菌感染所造成的,它的成因一般認為是由於膀胱黏膜層的破損,尿液物質滲入膀胱壁刺激之後,產生症狀,在膀胱鏡檢查時會有獨特的表徵(如多處出血點與黏膜潰瘍破皮的現象)。間質性膀胱炎與膀胱過動症的表現也很像,都是以頻尿為主,但是,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在膀胱漲尿時會有下腹的疼痛感,而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則無。陳建升說,針對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以恢復膀胱黏膜的完整性為目標,目前治療藥物採玻尿酸的膀胱灌注或口服藥物為主,除此之外,也可以灌注肝素或以肉毒桿菌施打、內視鏡膀胱水擴張或是膀胱黏膜潰瘍切除手術對某些患者也會有幫助。建議患者盡量避免吃含鉀離子或柑橘類水果、煎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咖啡、濃茶、酒及碳酸飲料;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必須要有耐心,持續地接受治療,調整生活作息,才能讓膀胱恢復健康。
-
2019-12-31 科別.泌尿腎臟
女性頻尿漏尿骨盆痛 改善新選擇試低能量震波
高醫體系婦產科及泌尿科兩年前引進低能量震波療法,將低能量震波治療應用於膀胱過動症、應力性尿失禁以及慢性骨盆腔症候群的患者,藥物治療無效或是害怕開刀的患者可以到門診諮詢,不失為一個新的治療選擇。47歲張小姐說,平時深受頻尿困擾,平均15至20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害怕的不太敢出遠門。輾轉求診到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門診,膀胱過動自我檢測表前測10分,診斷為膀胱過動症。經醫師建議接受8周的體外低能量震波治療後,降為5分,現在可以拉長到1.5至2小時才去上廁所,生活品質得到大大的改善。46歲盧小姐表示,最近發現自己感冒咳嗽時會漏尿,原本不以為意,但似乎有逐漸變嚴重。經尿路動力學檢查發現棉墊測試1.8克,診斷為輕中度應力性尿失禁。接受8周的體外低能量震波治療,治療後第9周的棉墊測試改善到0.4克,幾乎完全沒漏尿感。70歲的黃太太一年半來總覺得肛門口左右兩側約2公分處有壓痛感,四處求醫,藥物治療後疼痛感並無明顯改善,經評估過後為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她說,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打完3次,壓痛感改善了九成,經過4周治療後壓痛感完全改善,不再服用止痛藥物,她很高興。小港醫院副院長龍震宇表示,骨盆底功能障礙是因骨盆底肌肉及韌帶缺損導致的一群疾病,包括慢性骨盆腔疼痛、尿失禁、膀胱過動症及間質性膀胱炎等各種慢性疾病,常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這些疾病目前的治療方式相當多元化,如藥物治療、行為治療或是手術療法。龍震宇說,目前臨床應用低能體外量震波,用來改善組織修復在肌腱骨骼交界處、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皮膚傷口和軟組織修復及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
2019-12-25 科別.泌尿腎臟
尿得乾淨反而膀胱發炎 醫師警告女性這個動作超危險
不是尿得乾淨等於不會發炎,一名30多歲的女性,工作忙碌,每次都憋到不能再憋才去上廁所,為了抓緊時間上班,每次都會「用力排尿」以瞬間完結如廁時間,擔心尿沒排乾淨,最後還會用手加碼推下腹部兩下,盡可能把尿液排出,某次健檢發現尿液中有潛血反應,起初以為是膀胱癌,最後證實是排尿的錯誤動作,讓膀胱發炎。研究顯示,女性若是長久以來用力解尿,膀胱會失去彈性,也可能因為腹部加壓,導致骨盆底肌肉鬆弛,增加尿失禁、骨盆底器官脫垂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葉劭德表示,適度腹部力量排尿並不會導致上述的風險,但若是習慣擠壓腹部,達到完全解尿的方式,就會增加風險,特別是「膀胱三角區炎」。葉劭德說,臨床上有非常多的女性,習慣用手擠壓腹部,好讓尿液可以排乾淨,這個動作非常危險,長期擠壓腹部,膀胱的三角區會首當其衝,血管容易破裂,進而造成發炎,像是該名個案,透過尿液潛血發現有出血的症狀,初期會以為是膀胱癌、泌尿道癌等。葉劭德說,為了釐清不是癌症造成,有時候還要做到膀胱鏡才能確認,大多的情況,女性常常是反覆性膀胱發炎或是早期的間質性膀胱炎,且多數女性患者都有用手擠尿的習慣。他強調,女性鮮少有膀胱出口阻塞的問題,排尿時,無需加碼擠壓,正常放鬆排尿即可,也不用擔心尿不乾淨,尿液在膀胱中會造成病變,若是為了對準馬桶,腹部微微用力即可,不用用吃奶的力量排尿,這些都有損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