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長照
共找到
1662
筆 文章
-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32例確診為非法移工 反映出台灣防疫缺口
內政部統計,台灣截至去年上半年有近五萬名失聯移工,我國第32例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正是一名非法看護。她的確診,帶出非法移工防疫遭忽視的議題。專家表示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應積極印製各國語言的防疫宣導單張,由里長提供給使用看護工的家庭,或發放至外籍移工常聚會的活動據點等。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聯會副理事長吳第明表示,失聯移工是防疫上較難觸及的一塊,他們散布在醫院、家庭、工廠、路邊攤、山上茶園等許多地方,但不是每個工作場域的雇主都有能力落實防疫教育、提供其自保指引。因此,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除了在移工仲介端布達防疫指引,還可考慮透過里長進行里民防疫宣導,因為里長較能掌握街坊鄰居誰家有請外籍移工。另外,還可在外籍移工常聚會的小吃攤、公園、車站等活動據點發放傳單等,以將防疫資訊有效傳遞。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家庭所需要的防疫教育資訊,適用於家庭成員也適用於移工,不過須考量移工閱讀資訊會有語言門檻,因此政府應設計多國語言版本的衛教宣導品。衛福部疾管署初步在官網放置多語的、教導正確洗手的宣導單張,但整體而言,多數官網上的宣導海報、單張、手冊、多媒體均以國語為主。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在實體宣導品方面,將與疾管署討論是否印製不同外勞輸出國的語言版本,以利移工以母國語言吸收資訊。
-
2020-02-27 橘世代.好心橘
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
58歲劉耿志結束近30年高雄地院的法警生涯,碰巧橋頭地院成立受邀當志工,「重出江湖」替民眾解決訴訟程序的疑難雜症,還曾從旁協助寫狀紙,讓人省下一筆律師費。劉耿志笑稱,雖然從領薪水變做功德,自己也邊學習「增強功力」,不僅生活充實、與外界資訊沒斷層,心靈更富有。劉耿志透露,求學時讀工科,退伍後替朋友去法院領取報考法警表格,被鼓勵之下自己也領一份,意外地朋友沒考上他卻錄取,就在高雄地院一路當到副警長,直到2015年不必擔負3個子女學業開銷,他選擇退休要過好生活。「想學更多以前沒機會接觸的事情!」個性熱情的他,在法警時就考取了中餐證照,退休後報名保母班,也順利考取執照,原有意進一步投入「長照」,同時間老朋友還找他當公司小主管,不過2016年9月橋院新成立,借重他的經驗帶領志工群,讓劉耿志從法院副警長,變成志工「副班長」。同樣在法院上班,劉耿志現於聯合服務中心每天服務民眾,有人要聲請核發支付命令、有人要寫狀紙等,都超出以前法警的業務,幸好他行動力十足又熱心,某次遇到一件已確定的損害賠償欲聲請強制執行卻卡關,他隨即幫忙聯絡檢察事務官,釐清該備妥文書,減少當事人奔波。劉耿志說,面對民眾各種需求,他常找法院其他同事請教,就當做學功夫,「我學會了,功力也增強!」還有一次遇到當事人欲聲請支付命令、金額不到10萬元,他找出狀紙範例供參考,讓對方自行寫出狀紙省下律師費,對方感激不已;當碰到不曉得是否該請律師的民眾,劉耿志有一套貼切比喻,他說,訴訟就像「旅行」,可以視目的選擇搭公車、搭火車等不同交通工具,依案情考量究竟有無必要請律師,畢竟一庭就要好幾萬 。劉耿志開朗、愛談話,當法警時遇到陳情民眾,常由他出面處理,當志工後他透露也碰過民眾心理不平衡來埋怨,他便耐心傾聽、鼓勵,安撫住情緒,或許難替案件翻盤,至少讓對方內心舒坦。劉耿志說,志工每天6小時,下班還能順便買菜回家煮晚餐,且他還兼任橋院男子籃球隊、女子桌球隊教練,固定在中午或晚上練習,加上志工排班彈性,也比較有空回老家照顧父母;他打趣說,以前上班領薪水,現在變做功德,不過生活比以往多采多姿。對於打算要退休的民眾,劉耿志建議,一定要有規劃、妥善安排時間,不要都待在家,不然人際關係會漸漸脫節,對外界資訊也會斷層,「退休後就是要『動』,不管是運動還是參加活動,千萬別有退休就是要養老的心態!」【更多精彩熟齡↘↘↘】。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78歲小書包志工:將眷村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56歲退休教師重拾專長 陪伴身障孩子。志工學問大 呂紹民:「把握每一次付出,生命歷程會越來越精彩!」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2-26 橘世代.好野橘
年紀大保險到底怎麼買?專家提醒:3種保單絕不能少
現代人愈來愈長壽,退休後的生活才是挑戰的開始,尤其龐大的醫療費用更成為家庭的負擔。偏偏許多保險公司對投保年齡限制嚴格,導致長輩、銀髮族陷入保障不足的風險,應該怎麼解決此難題呢?保險專家劉鳳和建議,意外險、癌症險和壽險三大保障,搭配投資理財,長輩也能享有應有的保障。保險觀念不足 老年為時已晚62歲的陳媽媽是一名家庭主婦,平常身體硬朗,半年前騎車不慎出車禍,造成手部骨折,休養3個月才康復。兒子這才發現,陳媽媽身上除了一張壽險之外,沒有其他保險保障。他緊張的要為媽媽添購其他保單,卻發現很多保費不是太貴,不然就是超過年齡不能買了!類似的案例,在生活中層出不窮。過去對於保險的態度不如現在開放,許多長輩沒有購買保險的觀念,導致現在步入老年生活,保障不足也為時已晚。被稱為平民保險王的劉鳳和透露,年紀大要保保險困難度很高,連他自己都因為膽固醇、大腸息肉等問題,有些買單已經不能買。「年紀大了要買保險,都要先過體檢那關,體況不佳還要被加費,有些加50%,甚至加到1倍的,就算可以投保,看到昂貴的保費,很多人也就不想保了。」劉鳳和說。買保險3大原則 必買3種保險劉鳳和強調,買保險最基本的三個原則就是要「保費低、保障高、理賠明確」,因此篩選下來,意外險、壽險和癌症險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保障。意外險考量的是工作的危險等級,不分年齡都可投保,可保障失能和身故,適合保險不足的長輩。推薦癌症險則是因為,癌症位居國人死亡原因之首,罹癌後的照護費用高昂,可透過癌症險來補貼支出,目前市場上投保年齡上限多落在70到75歲之間。壽險則是留給家人的基本保障,每個人最好都能有一張壽險保單。劉鳳和提醒,保險都是愈年輕買愈好,以1年期保額100萬的壽險為例,30歲的女性保費是600元,60歲的女性為7700元,差距懸殊。此外,他也建議,應以定期險為主,因為終身險保費昂貴,建議可以買定期險取代終身險,並將省下來的錢做投資,補足年老保險不足的資金缺口。【關於更多保險QA指南↘↘↘】。買了好多保險卻賠不到?熟齡族這樣買最到位!」。保險業務不願說的秘密 長照險、失能險怎麼買?。留房養老安養信託 看護費、住安養院…都從你的租金付。【熟齡生活大調查】邀請您的參與!最高致贈車馬費3,500元 社群理財平台正夯! 【好野橘招募中】想退休還能年年出國玩?!50歲以後的理財首重退休規劃,好野橘社團網羅最適合熟齡族的投資心法,提供理財計畫、經濟趨勢,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歡迎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民防疫何去何從?感染科醫師:2個準備3個迫切點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灣已有30例確診,1人死亡,國中小今天開學,校園防疫大作戰,未來全民防疫何去何從?嘉義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王盈翔提建言:「兩個準備、 三個迫切點」防疫策略。王盈翔說,防疫面要有兩個準備:(一)轉進「減災模式」準備:政府認真防疫,依科學證據採取有效措施,在國際上表現可圈可點,亦獲得多數民眾信賴與認同。擴大篩檢政策仍屬圍堵思維(雖然有些積極的專家學者,已喊話政府要提早轉進「減災模式」)。他認為台灣目前篩檢量能(採檢端及實驗室端)也還OK,就配合政策盡可能找出可疑個案,未來若出現:(1)台灣確診個案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送檢量」遠超過「篩檢量能」負荷時。擴大篩檢自然就會喊停,然後全面轉進「減災模式」,防疫重點也會隨之改變。若在不對的時間點,隨意改變防疫焦點,非但對我們沒有好處,還可能有害處。(二)轉進「季節性流感模式」準備:病毒具「無症狀帶原者」、「輕症多、死亡率低」、「發病前就具傳染力」,類似季節性流感病毒的特性,要像SARS一樣圍堵它很難。再思考目前「居家檢疫14天」民眾已超過1萬人,若不考慮斷航情況下,這種圍堵策略還能維持多久,長期下來一定拖垮台灣民生經濟。況且繼續圍堵策略,很多專家提出警告,病毒找到破口進入社區也只是時間問題,他認為「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千萬不要陷入SARS時期強調「三零」的迷思,也不必執著於「無社區傳播」的虛榮,提早整備才是解脫之道。尤其開學後,病毒或將循季節性流感傳播模式,以學校為感染源頭,經學童陸續帶回家庭內,造成「社區大量感染病患」,這時候的減災重點就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由「確診者隔離、接觸者居家管理」轉進到「治療重症、輕症自主健康管理」,所以「重症治療準則及藥物」務必儘早確立下來。既然無法圍堵,未來就用「nCoV疫苗」來降低人群易感性,這就是所謂「季節性流感模式」。如果上述防疫面推想沒錯,感管執行面就有三個迫切點:(一)醫療體系保全:此次疫情,湖北省死亡率特高,醫療體系崩潰應該是主因,使得COVID-19病患得不到好治療,甚至其他疾病治療也停擺。湖北醫療體系崩潰,肇因於病毒另一特性「確診病人的病毒排放時間相當長」,導致確診病人住院時間拉很長,這不全然是病人治療需要,有些輕症甚至已恢復正常的病人,只是因防疫需求而被隔離在醫院,要等體內病毒陰轉後才能出院,因此醫療機構是被這類輕症住院病人拖垮的。台灣目前雖僅有30例確診個案收治,但也發現了上述問題,所以規畫「防疫專責醫院」,收治這類隔離為主的輕症病人,避免他們拖垮台灣各大醫療院所,是「減災模式」的第一個迫切點。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防疫專責醫院」就可功成身退,輕症就留家中自主健康管理就好,只有重症才需住院治療。(二)避免醫療機構院內感染:醫院及長照機構是人口密集機構,住院病人又是最虛弱的族群,萬一不幸感染COVID-19,其致死率或致殘率會比健康族群高。醫院如何籌劃感管配套措施,好好保護他們,「分流」、「集中管理」與「有效監測院內異常感染事件及快速因應」豪無懸念是第二個迫切點 。「減災模式」時,到醫院的疑似病人數爆增,住院端設「檢疫病房」方便集中管理、門診端設「防疫門診」方便分流病患,皆可降低交互感染機會。疫情一旦進入「季節性流感模式」後,因為輕症不住院,「檢疫病房」可先功成身退,醫院留下「防疫門診」即可,這時候基層診所就要接棒,承擔像流感一樣「社區防疫門診」的責任,進一步實現「輕症社區就診、 重症醫院就診」的病患分流。此外醫院發展病患即時監測系統,能主動即時掌握院內異常感染事件,並快速佈署因應對策,譬如「醫護分組上班、劃定工作區域」,能阻止院內感染事件擴散,也是當務之急。(三)防止社會失能:減少社區群聚是重中之重,否則「武漢封城」之窘態將殷鑒不遠。「圍堵」思維要轉進成「防堵」思維,可適度減少大型聚會活動,在不影響社會運作和經濟損失最低下,也可適時停班停課。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接觸而導致病毒感染是防治重點,最新研究發現,武漢新冠病毒可在環境中存活長達9天,因此繼「口罩」之後,「落實手部衛生」、「減少揉眼、搔鼻、碰唇」、「環境重點清消」,是家戶社區、學校、公司行號的第三個迫切點。政府也應善用媒體網路溝通平台及村里社區功能,持續加強民眾衛教知識、保持健康生活來提昇民眾免疫力,平安度過這次疫情。鑒於這陣子台灣疫情嚴峻,許多專家學者紛紛跳出來,猜測台灣未來疫情可能走勢,提出防疫策略要超前佈署。他從醫院感管實務端觀察,提出個人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2020-02-22 橘世代.健康橘
葉金川罹癌玩性不減「存錢不是等著住頭等病房」
人生經歷精彩的葉金川,雖二度罹癌,但依舊活得瀟灑,獨木舟、鐵人三項、高空跳傘、攻百岳,活得不亦樂乎,他的抗癌體悟,將收錄於聯合報將出版的「我是醫生 我得癌症」第一本12位醫界名人的抗癌聖經中,看他如何「玩」性不減,戲謔人生。抗癌體悟1/蠻牛花20年學會慢活總是衝鋒陷陣、挑戰困境、烈士般的投入,葉金川回想,從健保局總經理到衛生署長的任職期間,過著「6、10、7」的生活,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10點,1周工作7天。「經過那一段,我就不想再過那樣的生活了。」葉金川不贊成「斷崖式的退休」,淡出後他還是持續工作,只是把工作減量,沒有正式工作的期間就持續寫書、寫文章、四處演講、擔任客座教授,自嘲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調整到現在,「從蠻牛變成慢活」。他到了花蓮,買獨木舟、腳踏車,學習把生活的步調放緩,他任性的咧開嘴笑,得了癌症之後,就更理所當然了,他要做什麼現在誰敢擋?他慢慢的喜歡上這樣的生活,太太張媚也很支持,雖不會游泳,穿救生衣陪葉金川划船;不會騎腳踏車,就負責當司機。一直都以工作為重的葉金川,開始拒絕「6、10、7」的生活,現在每天早睡早起,清晨5點鐘起床,晚上9點上床睡覺。即知即行,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規畫很久,不要等很久,想旅遊就立即規畫與施行,想看孫子就去。他坦言,罹癌之後,確實在心理層面產生變化,他再度審閱自己的人生夢想清單,年屆70,體力逐漸衰退,雖然沒辦法像以前那樣狂熱的跑,不過當背包客的夢沒有變,他的下本書就是他的慢活日記,記載著他如何學著慢慢老去與活著。抗癌體悟2/存錢不是等著住病房葉金川登山的足跡遍及日本、非洲、馬丘比丘、澳洲南邊的塔斯馬尼亞島、土耳其的亞拉臘山,還到阿拉斯加冰川划獨木舟,完成了因為治療淋巴癌而延宕的紐西蘭高空跳傘,在台灣百岳擁抱群星入夢,自在瀟灑的上流老人生活,讓很多人心生豔羨,更難想像這是癌後病人的生活。人生要存多少錢才能這樣精彩的活著?生活的品質在心態,葉金川解釋,沒有錢出國旅行,可以在台灣環島;沒錢環島,旅途可以騎腳踏車、搭帳篷,不論在哪裡旅遊,基本的東西是一樣的。對於被金錢捆綁著腳步的人,葉金川說,生病之後,他更明白存錢只是一種防衛,錢是讓現在更精彩,不是存錢等著住長照2.0頭等病房,「那不是神經病嗎?」葉金川說,我雖然很窮,但是用不完的,而且我要把我的錢用掉,才不把錢留給「笨兒子」。他笑稱,他總是勸戒雙胞胎兒子,「你們最好趕快拋棄繼承,不要寄望財產,因為我留給你們的可能是負債,你們要自求多福喔」。身為健保局創辦總經理,規畫全國民眾數百億健保費的支用,自身理財概念一定很健全吧?他說,錢夠用就好,錢的重要性不會在很前面,不要把金錢當作人生目標。有了年金,生病了有健保照顧,這樣的準備已經足夠,不要變成下流老人就好。人生到了這個年齡,金錢不是唯一,生命中有比錢更重要的順位,健康、家庭、生活的安排、興趣才是他的追尋。或許是年齡,或許是癌後,他領悟到,生命的價值絕對不是賺了多少錢。抗癌體悟3/不把飲食當痛苦義務「防癌跟預防所有的疾病方式都是一樣的,就是回歸到一般疾病的預防。」而運動就是被證實為最有效的方式,其他還有多蔬果、不菸、不酒、不吃檳榔。葉金川說,聽來老生常談,卻是最有效的方法,想要健康就回到最基本的原則。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葉金川,現在更是規律運動。飲食部分,年輕時,葉金川最愛與朋友們在花蓮小農舍烤羊排、烤牛排、豪邁飲酒,一開喝就是半瓶高粱、一瓶紅酒,現在收斂許多,不喝烈酒,偶爾小酌一下啤酒、紅白酒與香檳。拿手絕活的烤羊排,也不太常吃了。以前不喝茶,現在也改喝茶。雖不再大啖牛排,但是仍舊愛朋友、愛家人,為親愛的人準備豐盛的美食,乾煎鯧魚、醃篤鮮、烤羊排一道道的上桌,他把烹飪當成生活樂趣,但日常生活以原形食物為主,中午的自製便當就是簡單的五穀飯、地瓜與青菜。「飲食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好玩,不要把它當作責任,把它當作樂趣。」興致一來時,葉金川去上烹調課,或是翻著食譜,不斷精進廚藝,他說,不要把飲食當作痛苦的義務。聯合報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延伸閱讀:帥氣抗癌就怕臥床 葉金川生死告白「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抗癌也要活得精彩 葉金川要高興玩到人生終點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21 橘世代.好野橘
買了好多保險卻賠不到?熟齡族這樣買最到位!
台灣人有多愛買保險?根據壽險公司調查,國人持有保單位居全球之冠,但也造成一個特殊現象就是,手中保單一大堆,卻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買了什麼,甚至出現許多保障重疊,真正需要的保障卻未補足。台灣人最愛買保險 卻不一定買到位根據法國巴黎人壽2019年的調查,全球26個國家的消費者平均持有2.3張保單,亞洲消費者平均擁有2.2張,但台灣人則持有高達3.3張,位居全球之冠。但許多國人仍認為購買的保險保障不足,到底是真的不足,還是買的不到位呢?錠嵂高雄營業處襄理陳慈徽表示,過去多數人買保險以壽險為入門款,現在隨著風險意識提高,保險配置也更加多元。但哪些保險是一定要有、哪些是可以有餘裕時再補足的呢?陳慈徽認為,以55歲上下的熟齡族來說,最關心的是健康議題,為了不造成未來家庭的負擔,一定要有醫療險和長照險,因應未來可能面臨的龐大醫療支出,或長照費用。有餘裕時,可考慮加買年金險或投資型保單,提供每個月的現金流,讓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打折。魔鬼藏在細節裡 醫療險最常有爭議保險業務員離職,或是不記得年輕時買過哪些保險,導致手中保單一大堆,這也是常見的狀況之一。陳慈徽透露,想知道過去投保了哪些保險,可以到「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網站,本人或親屬都可以申請查詢。陳慈徽分享,過去遇到的案例,醫療險較容易遇到爭議。舉例來說,手中有2張實支實付的醫療險,生病住院後要申請理賠時才發現,2家保險公司都需要收據「正本」才可理賠。但醫院費用收據正本僅提供一份,這時候就出現打架的狀況,非常棘手。應該如何解決呢?「一般來說,收據正本會以先投保的那家保險公司優先,另一家則要看理賠條件,是否能將實支實付折換為日額給付。」陳慈徽說。很多保戶在投保時都忽略這樣的細節,導致申請理賠時才發現權益受到影響。因此,建議民眾應該在不同階段定期檢視保單,像是出社會、結婚生子、買房或退休前等有較大經濟結構改變時,先檢視保單再根據財務規劃來做調整。【延伸/你不知道的保險大小事↘↘↘】。保險業務不願說的秘密 長照險、失能險怎麼買?。人人都適合買「儲蓄險」?這三種人先別買!。儲蓄險大改版 橘世代該如何打算?。退休後還能月月領錢?用保單加值退休金 社群理財平台正夯! 【好野橘招募中】想退休還能年年出國玩?!50歲以後的理財首重退休規劃,好野橘社團網羅最適合熟齡族的投資心法,提供理財計畫、經濟趨勢,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歡迎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2-19 橘世代.好野橘
退役基金操盤手自白:「存錢比投資更重要!」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報章媒體的宣傳下,好像在這年代不投資理財就落伍了!筆名為上流哥的退役基金經理人李憲彥卻提出另一番見解,操盤公募基金9年以來的心得,現在最想提醒投資人的是「存錢比理財更重要!」。股齡19年的上流哥,去年離開基金經理人的位置,現在出書、演講開始為自己工作,早在2012年以前就已財務自由的他,目前資產已經超過2000萬。在股票市場身經百戰的他,為什麼到頭來強調「存錢」才是理財的重點呢?存不了錢就無法「錢滾錢」多數人認為理財就該以錢滾錢、以小搏大,利用槓桿將小錢放大,達成資產翻倍的目標。對此,上流哥透露,他觀察周遭的親友,理財計畫不順利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口袋破洞」造成。加上,錢滾錢的重點在於本金要夠力,才能達到有感的效果,因此存錢當然很重要。「在奢華狂潮的衝擊下,很多人都消費過度,所以存不到錢。」上流哥分享,他能這麼早達成財務自由,存錢有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他透露,以前家附近有2家豆漿店,但他都會走到比較遠的那一家,因為豆漿每杯只要5元,他會一次買3杯分3次喝;而且身價千萬的他,到現在都沒有買過一台車,省功一流。退休族重壓股票 疫情吞噬退休金很多人羨慕上流哥透過存錢加投資,年紀輕輕就能夠財富自由,但他其實對未來的經濟環境抱持悲觀的想法。上流哥表示,目前美股和台股都來到歷史高點的水位,未來15年要再創新高的難度只會愈來愈高,風險變高、投報率變低,將會是常態。尤其退休族在理財時,更應該以非常保守的態度操作。上流哥分享,最近一位60歲的讀者向他求救,本來計畫3到5年內退休,手中資產有400萬,有200萬是現金,另外200萬放在股票,而且其中100萬還重壓在某檔投資在大陸的影視股。最近遇到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的衝擊,娛樂事業一落千丈,股價重挫3成,讓這位讀者眼睜睜看著退休金快速流失,焦急的坐立難安。上流哥對此也無奈地說,這樣的案例實在難解,現在股價在低點要砍也不是,未來也不排除會持續下挫,只能用時間去等待股價回穩。最終他建議這位讀者延後退休的時間,才能為退休帶來更多保障;保守的他也提醒,假設60歲規劃退休,最好能準備好未來25年的生活費和應急費用,才是比較保險的作法。【延伸/你所不知道的理財保險指南↘↘↘】。人人都適合買「儲蓄險」?這三種人先別買!。別再只買儲蓄險!2020理財新計畫 一步驟放大退休金。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超詳細算法一次讓你看個夠!。保險業務不願說的秘密 長照險、失能險怎麼買? 社群理財平台正夯! 【好野橘招募中】想退休還能年年出國玩?!50歲以後的理財首重退休規劃,好野橘社團網羅最適合熟齡族的投資心法,提供理財計畫、經濟趨勢,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歡迎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2-17 橘世代.好野橘
保險業務不願說的秘密 長照險、失能險怎麼買?
隨著醫療進步,國人對於「長壽風險」的意識愈來愈普及,長照的議題成為退休族關心的話題。常被拿來比較的長照險和失能險,到底有什麼不同?應該如何選擇呢?失能險CP值高 賣贏長照險9倍「在業界失能險一年的銷售是長照險的9倍!」磊山保經業務總監汪柏堯不諱言的透露。為什麼呢?第一,失能險的價格比長照險便宜很多;第二,失能險的理賠條件相較長照險更加寬鬆。因此,失能險被大家認為是CP值 (性價比) 很高的保單。談到規劃長照,汪柏堯認為可以考慮三種保險,分別是長照險、類長照險和失能險。長照險的照顧範圍在於,當被保人失去「自理生活能力」時,會定期給付保險金,當中包括行為能力和認知能力。判斷的方式是根據「巴氏量表」和「臨床失智評估量表」的符合項目來理賠。失能險是保障因意外或疾病而喪失工作能力,根據1到11級的失能等級表來支付理賠金。類長照險則是長照險的衍生性商品,可透過加保來補足長照險較難理賠的缺口。失能險趁健康買 長照險65歲後不能買透過以上的解釋,保戶可能很難有感,但透過實際疾病來舉例,就可以體會到實際的差別。汪柏堯說,要請醫師開出巴氏量表其實不容易,需評估患者的進食、如廁、移位等各方面狀況,標準嚴格。也因此常常出現買了長照險,卻不符合巴氏量表的資格認定,以至於難以申請理賠的狀況。此外,長照險每年都要認定一次身體狀況,第一年可理賠、第二年後拿不到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失能險在理賠條件上相對寬鬆,一般人以為一定要殘廢才能獲得理賠金,但其實在1到11等級的失能表中,很多疾病都可以申請理賠,例如失智、洗腎、類風濕關節炎等,根據等級輕重可獲得的理賠金也不同。比較之下,是否買失能險就對了?汪柏堯透露,失能險應該趁年輕、健康時及早投保,因為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要求「健康體」才接受投保。長照險在接受投保的標準相對失能險寬鬆一點,但60歲之後才買,保費相當昂貴,而且大多保險公司在65歲後就不接受投保。【橘世代理財指南看這邊↘↘↘】。儲蓄險大改版 橘世代該如何打算?。【熟齡生活大調查】邀請您的參與!最高致贈車馬費3,500元。大齡女子買房不是問題! 二二三三理財法幫她達標。定期定額也有致勝關鍵 用這個方法挑最好!。長照談錢傷感情?「家庭照顧協議線上工具」開啟對話橋樑 社群理財平台正夯! 【好野橘招募中】想退休還能年年出國玩?!50歲以後的理財首重退休規劃,好野橘社團網羅最適合熟齡族的投資心法,提供理財計畫、經濟趨勢,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歡迎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2-17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進行式)、「高齡社會」(完成式)及「超高齡社會」。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且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雙創新高。另依「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列出2019年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排最後一名,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少子化導致人口分母縮小,壽命延長,分子不減,老年人口比率必然上升,兩者高度相關。據衛福部2018年9月編印的「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歲以上有配偶或同居者占66.09%,其他33.91%(喪偶29.32%、離婚或分居3.22%、未婚1.37%); 在有偶率低及老化衝擊下,失去家庭相互陪伴、支持及照顧功能的孤獨老人,當會日愈增加。下流老人 台灣也可能出現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出版新書「下流老人」,描述由於年金制度即將崩壞、缺乏長期照護人力等原因,會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身陷貧窮漩渦而無法自拔。部分養老院、照護中心、簡易旅舍等,以低價吸引「下流老人」入住,但提供的環境、膳食、服務品質都非常惡劣。有些商人甚至將「下流老人」請領的生活年金全部侵吞,2014年向日本國民生活中心告發的類似案例高達1454件。許多老人院和照護中心的衛生品質惡劣,照護人員霸凌老人,老人被迫寫遺囑轉移財產,還有老人院收了錢不久就惡性倒閉等,各種狀況層出不窮,這種現象未來在台灣也有可能出現。各級政府雖提出建立長照服務體系、居家照護、強化社區照顧據點等對策,但因孤獨所帶來的自閉、憂鬱、躁鬱,甚至失能、失智等身心官能症的困擾,還是難以避免。英國更因此在梅伊擔任首相時,新設「孤獨大臣」(minister for loneliness), 以因應此迫切問題。醫學進步和公衛普及,讓人類平均餘命在100年間,從50變成80,整整增加了30歲,有人稱其為「第三歲月」(The Third Age);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Edward Kelly也發起「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 認為長壽已改變我們的生活視野,因此更應該持續成長、進化去思考人生第三幕,追尋內心最想擁抱的生活樣貌。保障第三家庭 待共同努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成亮,更進一步以其服務都會社區基督教會及原住民部落的互助模式,認為台灣不婚、不生的現象,將導致第一家庭及第二家庭(夫妻及子女組成的家庭)不斷減少,將來社會運作一定要依賴血親、姻親之外的社區人士,或者職場上的好友互相支持,組成如家庭般的連結,因而倡議「第三家庭」,希望無依的老年人能互相提供有品質、品味的陪伴、照顧。而第三家庭的家人要用心學習認識自己、介紹自己,同時學會彼此傾聽、接納、肯定、欣賞,並接受必要的培力課程與活動,特別是提升人際、群我關係的品質與修練,俾一起攜手圓一路好走的美夢,讓自己能老身隨心、老伴貼心、老居安心;更重要者,如何立法保障及鼓勵第三家庭,則有待各界共同努力。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別讓自己累垮...照顧長輩請讓「新朋友」一起來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仍然認為「照顧」是家人的責任。但專家提醒,其實照顧可利用外部資源做更彈性的安排,凡事親力親為,照顧者恐會先累垮。「新家人」鄰居和照服員反而是更強支援系統。中華民國家庭關懷總會理事長郭慈安表示,照顧責任全家扛是傳統孝道觀念所致,但並非最好的方式。不少子女年輕離鄉打拚,若突然回家照顧父母,一來打破生活規律,二來和父母相處也不如過往親密。此時與父母最親密的人反而是鄰居,或是提供長照服務的照服員。這群「新家人」其實是更強的支持系統,況且長期照顧是一項專業,運用外部資源導入適當服務,可能比家人自己顧得還要好。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也認為,過去照顧是以家人優先、外部資源次要,現在順序應互調。只是長輩可能會抗拒外人照顧,或認為子女「不孝」;若是老老照顧,配偶更可能獨攬所有的照顧責任。郭慈安坦言,她曾見家屬向父母介紹照服員「這是我的朋友來找你聊天。」當長輩聊得開心也願意信任這名「朋友」,家屬就能放心地慢慢抽離,將主要照顧工作交給專業人員。由於照顧安排需要時間,家總倡議政府制定「長期照顧安排假」。郭慈安強調,用意並非讓家屬請假回家照顧,而是讓家屬能騰出時間來盤點可用的照顧資源,再做適當分配,提供長輩最好的照顧安排。4招小技巧 照顧安排更聰明1.觀察長輩生活作息,釐清哪些活動需要他人幫助。2.盤點照顧人力及可用的長照資源,進行照顧安排。3.確認突發狀況時能尋求協助的單位,例如長照機構、醫療院所等。4.告知社區鄰里長輩的健康狀況,如獨自外出可請託共同照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你所不知道的長照↘↘↘】。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照顧不離職 善用長照資源有3招。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S0nsz0
-
2020-02-15 橘世代.健康橘
照顧父母誰之責?媳婦「重擔一肩扛,想人生重來」
當父母逐漸老去,誰該扛起照顧責任?聯合報《橘世代周報》進行「民意大聲公—照顧是誰的責任」網路調查發現,超過9成民眾認為照顧是子女或全家人的責任;但也有人認為,「自己照顧自己」才是少子化社會之道。問卷題目包含「請問您認為照顧父母是誰的責任」及「請分享自己的家庭照顧經驗並提供照顧技巧」等,吸引219位民眾填寫,女性占179人。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仍然認為「照顧」是家人的責任。其中32.27%認為照顧是子女的責任,30.93%認為是大家(兒子、女兒、媳婦、配偶)的責任。表達意見的讀者雖有不同的觀點,但至少讓我們聽到她或他們的心聲。《橘世代周報》挑選7則真實故事,故事所反映的現象難論對錯卻發人深省。故事1 屏東縣張女士手足不管事 害夫妻失和「照顧父母是應該的,但長久下來心中難免不平衡」,之前照顧公婆責任都落在她和先生身上,夫妻常因照顧意見不合爭吵,尤其是當手足都無法幫忙時,心中更是不快,甚至和長輩起爭執。她坦言,靜下心反省時會對長輩覺得愧疚,所以還是努力將心比心,做就對了,希望能成為小孩的榜樣。當然,若能尋求長照服務是不錯的選擇,至少能減輕一些壓力。故事2 高雄市葉小姐有姊妹相扶 減心理負擔葉小姐為家中次女,5年前媽媽生病入院,期間家人因不捨由外人照顧,她便與父親、大姊和小妹討論後決定輪流照顧媽媽。葉小姐說,當時恰巧她放長假,可隨侍在媽媽身旁,「慶幸有姊妹可互相討論並做治療決定,我才不需要承受太重的心理負擔」。葉媽媽住院2個月後離世,葉小姐說,回頭看當時的情形,如果照顧時間再拉長,家庭壓力和經濟一定會有問題,她深深覺得健全的長照制度很重要,「即便只是緩緩情緒的喘息時間」。故事3 苗栗縣謝小姐照護還被嫌 抱怨轉感恩謝小姐是和聘僱的移工看護一起照顧失能的婆婆。她說,照顧婆婆1年多,雖然移工薪水是婆婆付的,但大小雜支都是她和先生包下,其他子女卻一通關心電話也沒有,只會罵「怎麼顧我媽的」。婆婆最後4個月入住機構,病情急轉直下,也只有她們家前往探視。不過,最後她把抱怨轉為感恩,慶幸婆婆和家裡緣分最深,而那些「天邊孝子女」,只要在靈堂前多擺些蘭花、多摺些紙蓮花,有心就好了。故事4 桃園市林小姐父送安養院 心痛的決定「父親是每位子女的」,林小姐說,她沒有出嫁,就必須承擔照顧臥床父親的責任。家中經濟不允許聘請看護,她只能尋求合格的養護中心照顧父親。「父親會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當下聽了心痛死了」,林小姐說,她偶爾也自責為何要把父親丟了,但現實面她也需要工作賺錢,才能支付父親的照顧費用。她只能回答父親:「身體好點就接你回家。」林小姐感慨,「久病床前無孝子」真是如此;希望政府真的有好的措施,不要讓照顧父母的問題、家庭,到最後都以「沒錢」、「我需要工作」等推辭,搞到沒人要照顧,責任落在一人身上。故事5 宜蘭縣游女士重擔一肩扛 想人生重來游女士說,自從嫁給老公後,照顧婆婆就成了她的責任,照顧20多年直到老公生病後才停止,換成老公的哥哥們來顧婆婆。沒想到,老公現在成為兄弟口中「最不孝順的兒子」,讓她覺得這幾年很不值得。游女士說,若人生可重來,會請老公的5位兄弟一起分攤照顧責任,而不是她和老公2人扛,至少別人工作賺錢時,他們也能工作,不會到現在又老又窮。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只能轉念「善有善報」,老天都知道。故事6 彰化縣蔡女士樂觀向前看 照顧不孤單蔡女士婚後與公婆同住,28年來只要公婆生病,都是她在照顧。先生退休後有協助交通接送,這2年也聘請移工看護協助。只是照顧失智的婆婆讓人無奈,公公也跟著躁鬱,連先生情緒也憂鬱起來。但她仍相當樂觀。她說,日子總是要朝正向走;她也特別喜歡聯合報的失智網站分享,這讓她覺得不孤單,所有失智症照顧者的經驗讓她得以正向面對,甚至報名參加照服員訓練,希望將來能夠利己利人。故事7 彰化縣張女士陪伴比失智藥更有效「全家一起照顧才是最好的方式」,張女士說,母親從疑似到確診失智,她和哥哥與孩子、孫子們一起努力讓媽媽每天過得快樂,每周末都會安排外出旅行,協助媽媽多接觸戶外。她說,媽媽對失智症藥物過敏而沒有用藥,但因為有子女們的陪伴,確診失智症4年了,症狀仍可有效延緩,連主治醫師也認同陪伴比藥物有效。「陪伴能讓媽媽開心,也是回報養育恩情的最佳機會!」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家庭關係指南專輯↘↘↘】。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熟齡生活大調查】邀請您的參與!最高致贈車馬費3,500元。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面對「家庭老化」 父母與孩子該如何獲取平衡?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34VTdP4
-
2020-02-12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歧視」無法治? 精神科醫師開3藥方
新冠病毒肺炎(武漢肺炎)在中國大陸失控,且延燒他國,引起全球恐慌,也讓武漢人、中國人、亞洲人等被歸類或貼標籤,使得反華心態也隨疫情升溫;但,歧視並非無法可治,資訊公開透明並教育,破除「恐懼」和「無知」,加上同理心就能改善該現象。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傳染病最易被人貼標籤,像現稱「漢生病」的痲瘋病,在過去幾百年來就是被歧視或被隔離的族群,因怕碰到他們會被傳染而選擇隔絕,更貼上標籤,認定罹病者可能犯了錯,甚至是道德上有瑕疵。尤其是大規模流行且無較好治療方法的傳染病或精神病,在民眾對致病的原因不了解感到強烈威脅感,或危險性高時因「恐懼」和「無知」為了自保的人就會對患者或該族群產生排斥,歧視、排擠或貼標籤,刻意營造出你我不同的差別心理。沈表示,也因為如此,現今絕大多數精神科、罕病或長照等醫療、安養機構,總會因為民眾覺得難以接受,而被排擠到偏遠地區設置營運,這些人在情理上安慰了自己,覺得自己不會成為跟被歧視者一樣的人,同時間也成為了霸凌者。然而在面對自己不了解的疾病時,民眾很容易去指責患者、疑似染病者或接觸者,認為他們就是不小心,甚至漫不經心才會去疫區旅遊,先入為主的以故意、自私、不檢點的心態將對方歸於在道德、行為上的無法自我克制,但這其實是種誤解。沈政男說,病毒感染或傳染病規模,並不是一開始就能預測,尤其在不曉得其途徑和傳播速度的狀況下,容易錯判,但並非故意;不要歧視,而是多些同理心和信任,相信對方去疫區有其理由,誰也不想碰上這種事,更不可能是自願染病。此外,國家在面對大規模傳染病時應讓疫病資訊公開透明才能教育民眾,且提供正確防疫觀念、疫病成因或途徑,澄清歧視、誤解或謠言就能避免恐慌;社會群體上則要有同理心去對待患者,個人則要做好自主管理,環環相扣才能落實防疫。
-
2020-02-12 橘世代.健康橘
診所也有週年慶?台東都蘭診所推動社區型「在宅醫療」
台東都蘭診所每年12月會舉行「診所祭」來慶週年。診所也有週年慶?沒錯!從去年的「共生輔具節」,再到今年「友善失智.共生都蘭」,診所祭已漸漸成為在地社區指標性活動。除此,都蘭診所還有小客廳與小菜園,每週固定去3個部落巡迴醫療,每個月還有「共生保健員」培訓,吸引許多志工一起投入。都蘭診所是台灣第一家在宅支援診所,所長余尚儒同時也是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2016年秋天,他帶著日籍太太與2個小孩從嘉義搬到台東,最初在泰源村擔任居家醫師,2017年年底自行開業。為了同步推動共生社區,2019年5月又成立「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好家宅基金會)。經過多方耕耘,都蘭診所去年12月慶祝開業滿2週年,並於12月21日在都蘭部落「阿美族聚落長青會所」舉行「都蘭診所祭」。當天豔陽高照宛如夏日般熾熱,場內氣氛更是沸騰,獨一無二的「診所祭」讓平日因為病痛或衰老而來到診所的眾多參加者,難得可以有輕鬆對談、把手言歡的場面。看見都蘭共生社區生命力什麼是診所祭呢?就是在熱鬧活動中穿插衛教簡報、病人與志工家屬心得分享,甚至還有創作俱佳的小劇場形式,讓人認識失智症等高齡相關議題。診所祭當天來賓也相當多元,包括病人與家屬、社區夥伴、志工團隊、友善店家、部落住民、合作對象、社福團體、相關政府單位、大學教授、醫護長照人員,以及所有關心在宅醫療與共生社區的人士。正如余尚儒在致詞時所言,都蘭診所是一間「開放型診所」,藥師、居家護理師、物理治療師,以及對在宅醫療有興趣的年輕醫師都會前來觀摩與實習。診所與社區更是多方交流與互動,在地志工不僅常常擔任司機,協助接待遠道而來的貴賓或實習生,也幫忙在菜園種菜。致力推動共生社區的都蘭診所不但有自己的週年慶「診所祭」,還有自己的小菜園與小客廳。小客廳在都蘭診所成立巷弄長照站「平菘ㄟ厝」之前,由社區志工駐點,去年秋天再號召志工,一起將小客廳後方荒地闢成菜園,經過2個月除草、整地、做畦,已漸漸有了雛型。余尚儒說,期待菜園早日有收成,屆時歡迎社區志工一起來賣菜。共生社區在都蘭正在起步,因此都蘭診所志工們經常要出任務,不但平日要當司機、當農夫,診所祭當天音樂節目也都由志工上場。隆昌部落發展協會前任理事長陳政憲一個人就貢獻了薩克斯風與吉他演奏,還編了一首歌獻給都蘭診所,感謝診所每週固定到部落進行巡迴醫療。歌詞寫著︰「我的好朋友,如果你不知道診所在哪裡,東河鄉都蘭村路的旁邊——是都蘭診——所——」非常巧妙的置入性行銷,讓前來參加診所祭的當地居民能更認識都蘭診所。鋼琴演奏者周美君則是留學奧地利的古典鋼琴家,她從都蘭診所籌備期間就熱心投入,她的先生、台東市詠康藥局藥師陳昭宏除了以自身專業與都蘭診所密切合作,也在台東市區設立了「厝邊ㄟ咖啡廳」巷弄長照站。不只志工們臥虎藏龍,有職業水準的音樂演出,都蘭診所工作人員在診所祭當天也全員出動,與她們口中的「志工叔叔們」自編自導自演「失智小劇場」。診所祭當天辦桌般澎湃又美味的原住民風味午餐,不用說,也是社區志工一起出動、攜手共煮。激發自助力量關鍵推手——共生保健員共演共唱、共煮共食,都蘭診所祭有熱鬧、有歡笑,也有很多內行與門道,其中「共生保健員」是最大亮點。從去年9月起,都蘭診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系列課程,培訓「共生保健員」,找尋社區中熱情、有耐心的居民,提供教育訓練,讓共生保健員成為社區的照顧種子,成為醫護人員的眼與手,主動照顧周遭需要協助的居民,成為社區彼此連結的橋梁與力量。共生保健員課程每月一次在都蘭診所巷弄長照站(俗稱C據點)進行,已經推出的課程包括如何操作基本的醫療器材、吞嚥困難照顧等。診所祭當天除了回顧保健員培訓過程,也頒發證書給完成12小時訓練門檻的志工,並邀請他們分享心路歷程與擔任保健員的心得。余尚儒說,共生保健員不在目前的體制內,但他們生活在社區裡,可以擔任醫護人員的樁腳,遇到某些事情時,診所會詢問他們。舉例來說,一位獨居長者不接電話,又沒有家人同住,要如何掌握他的情況呢?就是靠共生保健員。共生社區強調公助、共助、互助、自助,其中自助是最難的一環,培訓共生保健員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激發出社區自助的力量,尤其都蘭位於偏鄉,公助與共助資源都不足,甚至有時呈現真空狀態,更需要互助這一塊來填補。2019都蘭診所祭主題是「友善失智.共生都蘭」,清楚點出高齡社會無法只靠醫護人員,還必須落實共生社區的理念,才能讓社區每一個居民都能在熟悉的環境繼續生活、安心安老到最後。共好共榮 一起打造共生力都蘭診所推動共生社區引起很大迴響與注目,接下來,他們將與東河鄉公所合作,打造「共生共榮好東河」。這是一種結合了地方創生與共生社區的模式。九二一之後,台灣有超過20年的社區營造經驗,余尚儒認為,過去的社區營造著重發展農特產品、藝術和文化活動,但面對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甚至人口減少的趨勢,應該更認真思考以「醫療與福祉」為中心的社區營造,並結合目前方興未艾的地方創生,照顧年長者、創造就業,才能留住年輕人甚至進一步吸引人才移居。兩年來,余尚儒以都蘭診所為核心,除了為在地居民提供在宅醫療,也積極推動共生社區,投注在社區的心力人力不比醫療本業少。他說,日本花了10年以上來建立「社區整體照顧」體系,政策與措施都已到位,居家醫療醫師可以專注於醫療,台灣則還在起步階段,所以有許多工作必須同步進行。身為醫生的余尚儒認為,人口高齡化帶來的問題千頭萬緒,無法只靠醫療解決,但醫療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有助於打破現有藩籬與限制,尤其在宅醫療與病人家庭有較多互動,更能促動社區共生。余尚儒說,都蘭診所與好家宅基金會攜手進行中的種種努力與嘗試,都是希望能架構起社區居民的互助網絡,並進一步引導出大家的共生力。期待在2026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時,能創造適合台灣的共生模式,實現在地幸福、在地安老的目標。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20年2月號(NO.95)》
-
2020-02-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蒼茫暮色裡的趕路人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人照護」。旅居國外的作家朋友夏祖麗寄來一篇她追憶父親名作家何凡在步入晚年,對老、病、死的看法,充分流露出老人如何以睿智、幽默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終點。同時我們也收到一位基礎醫學的名教授在耄耋之年仍然不忘研究教學之餘,寫出一篇對老年健康的看法,內容包含中西醫學不同看法,同時提出健康食品、增進記憶、保健養生的新思維。我們也很榮幸能邀請到國內主導老人照護的衛生福利部薛瑞元常務次長發表他對這主題的看法:「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許不是意味著台灣將像一個老人走向遲暮,而是一個新文化建立的開始――不同世代的對話、不同血緣的融合,新的國族認同促使共同面對解決新的問題。」這些年自己漸漸邁入老境,健康亮起了紅燈,不免憶起父親生前對高齡,養老及送終等議題說過的話,發表過的文章。「在蒼茫的暮色裡加緊腳步趕路」,是父親八十歲那年寫下的心情感受。父親在報章撰寫專欄三十餘年,針砭時事,下筆幽默犀利,但談到自己晚年的心境,卻顯現了難得的浪漫與溫柔。那年(1989)詩人鄭愁予看到父親寫的這段話,有感而發說,「四十年來台灣社會有兩句最振奮人心的話,一是詩人周夢蝶的「我是高到最寒處仍不肯結冰的一滴水。」另一就是何凡(父親的筆名)的「在蒼茫的暮色裡加緊腳步趕路」。父親寫這句話時,旁邊加了一行附註:「八十生日時書此述懷,今仍適用,因旅人猶在途中。」父親在八十歲之後,又在旅途上多走了十三年,2002年十二月在台北去世,享年九十三。九十三歲,當年在一般人眼裡算是高壽,但是對熱愛生命,積極任事的父親來說,可能有點遺憾,他不止一次對我說:「你祖父活了九十歲,祖母也是高壽,他們那個年代醫學及衛生條件都不夠。現在醫學進步,營養衛生改善,我常年運動,起居規律,沒有不良嗜好,如果不生大病,相信我可以活過九十五歲,說不定一百歲。」他説這話時充滿了信心。父親不是怕死,是熱愛生命,覺得人生還有很多事可做,他對未來還有很多計劃。不料比她小八歲的母親卻先病倒了,父親眼看著一向聲音清脆嘹亮,動作俐落快捷的妻子日益衰弱沉默,心如刀割,以後再也不提活百歲了。父親一生運動不輟,年輕時打排球,中年以後打乒乓球,他曾寫過一篇「運動最補」,收錄在中學國文課本裡,他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補。」他對有些人一不舒服就跑醫院,帶回一大袋藥吃的習慣,不以為然。除了去世前兩年,他一生很少生病,更少吃藥。父親一向遵守法治,小至夏天缺水,政府疾呼市民節約用水,父親不但身體力行,還親書「勿浪費水」的條子貼在浴室和廚房門口,提醒家人。同樣的,他看病吃藥,一定遵守醫生的指示,按時服用,定時回診,絕不自己妄下診斷,或自作主張增減藥量,這樣尊重專業,是醫生眼中最合作的病人。那陣子我看着高齡父母活得辛苦,卻幫不上忙,心中不捨。想到父親早年在一篇文章中提醒台灣將面臨高齡化,呼籲政府及民間重視照顧老年人,文章中說:「人生沒有越過越糟的理由,一場雜耍,最好的節目放在最後;一部電影,結尾總是最用心安排;然則人生於世,為什麼把一段可怕的生活放在最後去經歷呢?這顯然不合理。」寫這一段話時父親才五十出頭,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正值壯年,那時不但沒有「長照」這名詞,社會上也沒有這觀念,當時人們先求溫飽,才去談養老或長照。父親對生死大事豁達,母親病重時,我們問他和母親,百年身後有什麼交代,他灑脫的說:「台灣地窄人稠,我一向主張人死不該佔地,我們都火化,其他後事你們怎麼辦都行。」父親在我們提供的一些墓園資料裡,選中了位於金山的一家墓園。我們兄妹和墓園業務人員約定,帶父親上山選放骨灰的塔位,約定的前一天,父親突然對我說:「你打電話問那位先生,他們公司來接的車子,有沒有漆上墓園的名字?如果有,就不要停在家門口,免得嚇到這幢大樓的住戶。」第二天,為了不嚇著鄰居,我們扶著九十二歲的父親,氣喘吁吁,一步步走到街口上車。母親去世後在她的追思會上,父親以微弱沙啞的聲音致辭,最後他說:「有人說,父母的壽命承傳給子女;又有人說夫妻走了一個,另外一個也不會活太久,我現在是處於進退兩難的境界!」全場賓客聽了不禁莞爾一笑,給老作家鼓勵的掌聲。追思會後兩天,我們帶父親上山去看母親,他抬頭指着滿牆的骨灰座説:「你們指给我看,我和你媽的小套房是哪一個?」有股慷慨就義的氣魄。二十多年前我還住在澳洲,應台灣最早投入「銀髮文化工程」的世新大學成露茜院長之邀,寫一本介紹養老先進國澳洲的書。利用一年的時間我走訪聯邦、地方政府、社區、民間、宗教團體及慈善機構,介紹這個很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年輕國家,怎麼使自己變成養老天堂。父親對我鼓勵有加,認為這本書可供台灣作借鏡。當時我多次與父親交談,台灣如何準備進入即將到來的高齡化社會,他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談長壽應該是視為一種「終身事業」,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打算怎樣不死。父親不但對社會議題觀察敏銳,可說是位先行者。醫生、病人、醫療、醫院構成了「醫病平台」的主體,但是長照和養老卻是社會對人一生的最後照顧,也是「醫」和「病」終極所求的吧?
-
2020-02-0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供貨斷炊吃老本…長照、基層醫護 口罩也吃緊
防疫戰備口罩釋出,優先配給第一線醫護,包含長照機構,但多數長照機構反映「根本沒拿到口罩」,庫存量即將告罄,憂心無以為繼;基層診所醫師也反映,醫護人員口罩數量吃緊,對於沒戴口罩就診的民眾,只能柔性勸導,束手無策。而每天在醫療前線的護送人員多屬外包商,也非優先配給口罩的對象,員工被老闆吩咐「口罩自行處理」,專家盼中央應重新盤點資源,統一配置發送。中央流行疫情檢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長照機構等社福單位的口罩預計一周內會送達。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會通知地方長照主管部門與防疫部門保持聯絡,視第一線實際需要配置口罩。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第明說,住宿型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和住民一天就得用掉七十片以上的口罩,目前庫存僅剩廿天,市面上口罩搶手,根本搶不到,醫材廠商也無奈,至少要等到五月才能正常供貨。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過去有合作的口罩供應商,但因應防疫,許多口罩工廠被徵用,口罩供貨斷炊,現在多數長照機構使用的口罩都在吃老本,或自行到外排隊購買。嘉義市基督教醫院市區居家服務管理中心主任林玉琴說,照服員不時會服務有呼吸道症狀的長輩,也非常擔憂遇到有武漢旅遊史的家屬,現在口罩用量大,照服員屬第一線人員,應納入優先配給口罩的對象。台北榮總昨傳出協助醫院護送人員(或稱傳送人員),主要在院內協助推床、運送檢體等,感歎明明在第一線工作,卻不是優先配送口罩對象。台北榮總解釋,部分護送人員是外包商,有責任自備口罩。台中市有三千多家診所,中央宣導民眾就醫要戴口罩,但部分診所醫師反映,醫護人員口罩已很吃緊,部分民眾自認沒呼吸道疾病,有的自稱買不到口罩,診所沒有多餘的量可提供,見狀只能柔性勸導。大台中醫師公會秘書長陳俊宏說,目前診所醫護用的口罩都是過年前預訂的存貨,不到一周存量,受政府徵用口罩工廠影響,一月廿八日後訂的口罩無法如期出貨,相當吃緊,只能等政府徵購的防疫口罩早點發放。
-
2020-02-02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銀髮族上學去 解決大學倒閉問題
最近因為少子化導致大學可能倒閉的話題沸沸揚揚,不過既然國內大專院校供過於求已是事實,有沒有辦法讓這些資源不要浪費?有些專家建議將大學校園改為長照中心,或讓校舍變成銀髮族的養生村,這當然都是可行的方式,不過因為牽涉到法令及土地使用的修改,可能曠日廢時,再加上整修及招聘服務人員所要投入的經費不貲,可能讓有心人士卻步。其實吸引已退休的長者「重返校園」,可能是一個最簡便並值得推廣的計畫。既不用更改法令,原來的教師也可留用,不用再增聘服務人員,只要將校園的環境稍加整修以符合「高齡友善」需求即可。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年新增的高齡人口將遠超過新生兒人口數,若再加上提早退休風潮、二次就業或創業需求、長壽化的趨勢及空巢期增長等社會現象,高齡者對「重返校園,終身學習」的需求其實非常大。對大學而言,是一個極有利基的市場。當平均壽命只有60歲的年代,我們大概花20年的時間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上到大學、研究所,為的是後面30年的工作專業所需,最後只剩下5-10年短暫的享受退休生活。但現在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逾80歲,當退休生活長達20-30年,若只在家含飴弄孫,未免可惜。大部份的人對退休生活不知如何準備,個人認為,有必要在國民義務教育下再多增加一「老」學,教導大家如何悠遊於這多出來的20年,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同時也活化長者,讓其由社會負擔轉成社會資產。雖然現在也有許多「樂齡大學」、「長青學苑」,但課程上可能多偏向才藝學習,或者以聯誼為主。事實上,對於新興的樂齡族群,他們的需求可能不僅只於此。有很多專業人士提早由職場退休,他們其實希冀在退休之後還能有機會為理想而展開第二人生,國內的大學可否為這些想創業或選擇重新投入新領域的退休人士開設相關課程呢?雖然有些大學開設了EMBA或進修推廣部,但多半是為仍在職的高階經理人所設立,不僅收費昂貴、名額稀少,而且大多只在夜間開課。倘若能將學費降低並且日間亦能開課,應能嘉惠更多有心向學的退休人士,助其完成創業美夢。另外,過去有許多人因為現實因素而放棄自己的興趣,選擇最容易找到工作的科系就讀。但是對於已退休的長者而言,過去未能完成的夢想,現在還來得及追。也許,你對文學有興趣,但過去卻選擇了電機系;也許你曾經想當考古學家,卻選擇了財金系;可能你有音樂家的天賦,卻買不起樂器。在未來的50年,人類平均壽命很有可能突破90歲,那麼50歲退休的人,可能還有好多個學位可拿。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認知,過去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的景況,在現代社會將不復見。面對空巢期冷清的屋內,除了看電視外,應該還有些更有意義的事值得去做。透過學習及經驗分享,不僅可以活化人生,還能夠結交許多同儕朋友,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圈,這是長者重返校園的另一項重大意義。大學教育若能貼心的為空巢期長者設計一些心靈充實或經驗分享的課程,應當會受到歡迎。事實上,國外已有很多大學為50歲以上的退休人士開設終身學習課程,以柏克萊大學的終身學習學院為例,他們的課程已如一般大學授課課程。在基本的設想上,課程並沒有把長者歸類在學習力不佳的族群,不是只能學習太極拳、養生或畫畫,而是包羅萬象的提供文學、音樂、歷史、新科技及國際情勢分析等各種課程,引導其參與討論並了解時代趨勢。衷心期盼國內的大學能加速終身學習課程的推動,推出優質的課程,讓高齡長者能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學」甚至「老有所為」。
-
2020-01-31 橘世代.好野橘
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超詳細算法一次讓你看個夠!
1.退休後的花費,一次算給你看除了食衣住行外,退休後最大宗的花費是醫療相關支出。依據內政部統計處、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國民平均月消費支出大概是2萬元,65歲以上國民平均住院及藥局費用每年大約是7.2萬,長照費用每個人一生大約是193萬~578萬。用目前的平均壽命來看,民眾如果在65歲退休,差不多還有15.4年的時間可以享受退休時光。綜合考量這些資料,可以總結出下方的表格,基本、寬裕及奢華的退休準備金大約是672萬、1,337萬及2,046萬元。由於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退休應該都是10年後以上的事,這時候千萬不能忽略通貨膨脹將會抵消消費力。下表是考慮了通膨影響力之後,退休準備金應該加計的倍數。假設預計20年後要退休,預估未來通膨年增率大概是1%,此時基本的退休準備金就應該要乘上1.22倍,也就是說,退休那一年到來時,你至少要有未來能應付819.8萬支出的能力。但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你需要準備的退休金可能比你想像的多更多。2.想任性退休?至少先準備好這些錢如果將第一點試算出來的三種退休方案換算成每月平均支出,基本、寬裕及奢華的月支出大約是3.6萬、7.2萬和11.1萬元。想知道現在可不可以退休,可以快速從下表對應出需要存到多少錢。如果你存到左欄的資金,每年可以幫你產生足夠的被動投資收益(注意是每年的預期報酬率,不是配息率),就不一定要依賴薪資收入了。假設有3,000萬,即使預期報酬率只有4-5%,也可以過上奢華的退休生活;存到1,500萬的話,在預期報酬率6%的情況下,也可以達到寬裕退休標準(而且還沒用到本金)。3.兩張檢查表告訴你,退休準備真的不難如果以基本退休方案為目標的話,其實用定時定額就綽綽有餘。假設你離退休還有25年,在預期年化報酬率5%的情形下,每個月持續投入10,200元就可以達到目標了。當然你如果更早開始準備,或是願意延後退休的年齡,每個月用來投資的負擔就更少了(降到6 ~ 7.6千元)!這樣的金額,是不是開始覺得退休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了。但如果想過的更寬裕(以寬裕方案為例,一年可以規劃多次旅遊),可以利用單筆+定期定額的方法,讓退休生活升等。如果退休離你還有一段距離,可以以較積極的報酬率做為目標,需要投入的金額相對就會較少;越靠近退休,能承擔的風險相對較低,則需要準備約200~400萬來幫助你達標。鉅亨投資策略基金操作上,建議如下:退休準備真的不難,只怕永遠不開始行動在知道退休後可能的花費之後,可能許多人早已放棄做退休規劃。但只要用對方法,其實樂退真的辦得到。現在沒辦法一次拿出一大筆錢任性退休也沒關係,透過定期定額,就可以在每個月負擔不大的狀況下達成目標。當然,更好的辦法是雙管齊下搭配資產配置,並且有耐心的做一個長期投資人,也許你會開始越來越期待退休後的日子。本文摘錄自《鉅亨買基金》,看更多專家建議【投 資 組 合】 無恐懼退休 理財心法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歡迎加入】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 好 野 橘】
-
2020-01-27 橘世代.健康橘
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不要求自己作到「百分百的照護」「長照殺人」雖然是絕對做不得的事,還是不時會聽到這類新聞。之所以照顧到最後會親手殺害最愛的父母,也是因為在毫無避風港的每日生活中被逼到臨界點,從而導致心靈生病的緣故吧。在被逼到那樣無路可走前,有需要在漆黑的隧道內打個通風口,讓亮光和新鮮空氣進入。話是這麼說,我當時自己身處照顧母親的漩渦時,也是遲遲無法身體力行,如今我重新回顧當時的狀況,找到一些花點心思便能緩解鬱悶心情的提示,希望能給大家當個參考。首先比什麼都來得重要的就是,「絕不要求自己作到百分百的照護」。因為絕不可能有人能作到滿意度百分百的照護。就算你再怎麼貼近受照顧者的心情拚命努力,還是不可能完全懂得受照顧者真正的心情。要是對方說:「我背後癢,你幫我抓一抓」,你問對方:「抓這邊可以嗎?」時,對方就算對你說「好,謝謝你」,事實上可能離最希望你抓的那個點偏了一點。忙著家事與雜務來不及做飯時向對方說:「對不起,你應該餓了吧。」對方就算回應你:「沒有,我還不餓。」實際上說不定餓得要死。就算再怎麼追求完美,受照顧者真正的心情還是只有本人會懂。要是想太多,覺得自己還能做,不做不行的把自己逼太緊,整個人就會越來越疲累的直奔照顧者憂鬱症之路。為了不讓自己走上這條路,就先從「作不到百分百的照護是理所當然」開始吧。要是以百分百為目標,神經緊繃的照顧病人,其實受照顧者也會覺得有壓力。我母親在身體健康時,明明講起話來一向都是高人一等的語氣,自從我開始照顧她後,她常會把「謝謝」、「對不起,不好意思」這些表達謝意的話掛在嘴邊。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顧慮到表情極度緊繃的我吧。當我聽到她說「我是在給妳找麻煩,還是早死早好」時,我整個人深受打擊當場呆立不動。在這樣的狀態下,照顧者和受照顧者雙方都不會感到幸福。拚了命照顧病人的心意是很重要沒錯,但父母會比兒女先離開人世也是理所當然。何不放鬆心情想一想,不管是誰,哪一天總會遇到這一關。讓照顧變得過度辛苦,根本是本末倒置。如果要求自己作到百分百,將目標門檻訂太高,會把自己壓垮。請目前正在照顧病人的各位,以及日後要照顧病人的讀者,以此為準則展開照護生活吧。本文摘自《不勉強自己才是最好的長照》,高寶書版 2019/12/25 出版 致照護者│填問卷抽好禮 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不要讓這份愛壓垮自己。我們希望透過調查可以聆聽照顧者們的聲音,讓照顧者知道你不是自己一個人。(提交問卷即可兌換贈品)《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VwMLej
-
2020-01-24 橘世代.健康橘
面對親人遺物 該怎麼做到「斷捨離」?
花十年整理遺物要整理遺物,必須花費很長一段時間。留有母親氣息的回憶物品,就算只是一雙有破洞的襪子,我也照樣丟不掉。因為得了憂鬱症,我可能連區分需不需要的判斷力都喪失了。看到剩下的紙尿布堆積如山,想到再也不需要那麼辛苦的換尿布了,整個人反倒淹沒在既落寞,又痛苦無奈的情緒中,使我丟不掉那些尿布。總而言之,我完全踏不出整理遺物的第一步。至於一直留在麻布那間公寓的屋子內,我沒動過的那些家具和遺物,總算在二○一○年年底都搬到倉庫,那已經是母親離世後過了四年以上的事。母親的房子既是從我二十歲起就與母親共同生活的住處,也是我展開婚姻生活,兩個女兒生長的場所,充滿了一家子的回憶,我想就這樣保留下來,不過老舊的公寓大樓已決定要改建,我們不得不搬家。畢竟是一整棟房子的物品,數量可說相當可觀。我在認識的房仲員牽線介紹下,租了某間美術大學使用的倉庫,將滿載母親回憶的物品全都搬了進去。不過,當時光是把東西搬進去就耗去我全部精力。好不容易能將堆積如山的物品全都整理過一遍是在二○一六年,我六十八歲那時。我的身體狀況比過去好很多,也下了斷捨離的決心。托兩個女兒的福,我才發現到對物品不需有所執著。我想,只要整理遺物便能整理回憶,也能整理自己的心。母親只要活在大家的記憶中就好,除了她親筆所寫的便條紙和信件外,其他所有物品都扔了吧—等我達到像這樣的心靈境界,竟然已匆匆過去十個年頭。本文摘自《不勉強自己才是最好的長照》,高寶書版 2019/12/25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23 橘世代.健康橘
長照最後一刻 為了與父母笑著道別
說到照顧親人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要和長年養育自己長大的雙親笑著道別。因此不要過度緊繃,也別太過深陷其中。有一次我來不及協助母親上大號,便便沒多久就拉在我的手背上,當時心想「我再也受不了了」的我忍不住哭了。然而會排泄就證明了人還活著。要是生命走到了盡頭,連排泄都做不到。我的手背沾到排泄物也是母親活在這世上的證明。要是像這樣換個方式思考,心情會輕鬆許多。要懂得轉念,幸與不幸就在你心的一念之間。長照體驗的確是極盡辛苦之能事,但我想要是沒有那十二個年頭,也不會有現在的我。歲數邁入五旬後的那十年都是在長照中度過,應該就是為了要讓先前的人生上半場歸零吧。我從與母親共度的人生上半場,進入送走母親的人生下半場。在被長照追著跑的那十二個年頭,我感到名為「自我」的土壤早已乾涸,其實那十二年的體驗都化作了養分,讓本以為枯竭殆盡的土壤,如今突然冒出新芽。那是日後會成長茁壯的希望之花嫩芽。我這幾個月在精神上好不容易多了一絲閒情,心頭也浮現好幾件自己未來想做的事。這是我在身處長照漩渦時無法想像的事,不過如今的我,已經開始看見人生未來的希望。我的例子是拚過頭了,但不管怎樣拚死拚活照顧父母,還是得黑髮人送白髮人。父母應該也不願見到自己的寶貝孩子,還有重要的家人咬緊牙關照顧自己的模樣。只要是人,誰不是哭天喊地的來到這世界。但到了人生的終點,就面帶笑容的送父母最後一程吧。「謝謝你,就此永別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硬撐。能在自己周遭的人還有照護機構協助下,用笑容送行的照護,對接受照顧的一方來說,或許才是最感心安的方式吧。本文摘自《不勉強自己才是最好的長照》,高寶書版 2019/12/25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23 橘世代.健康橘
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
長期照護,應該是當作類似「醫養結合」中「安養」的部分,包括病人的一些生活起居方面的照顧,家庭經濟問題提報……是屬於照顧的範圍。施至遠主任解釋:「長期照護,根據國外學者的定義,其實裡面本來就包含了醫療、社會支持與個人照顧,以人為中心來考量,本來就應該是一起協作的,因為照護一個人不可能切割來、切割去。可是現在國內的長照,較偏向照顧的意味,需要長期照顧的民眾,絕大多數應該都需要醫療的介入,而且剛好醫療與長期照顧在錢的來源上,又分別屬於全民健保跟長照保險,就需要有個模式,把這兩個不同的給付機制給圈在一起,所以才會衍生出『石頭湯』的模式。」石頭湯臺北市社會局在社區整體照護模式的據點,之所以取名「石頭湯」,意在「集合資源、大家共享」。《石頭湯》是歐洲很有名的民間故事,話說三個疲憊不堪的士兵,進入一個殘破的村莊,但因戰亂大家都民不聊生,沒人願意資助三個又餓又累的士兵,分他們一點食物或讓他們借宿一夜。百般無奈下的士兵,請村民借口大空鍋子給他們煮石頭湯,用石頭煮湯來止飢?這讓村民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當石頭湯煮沸了,士兵喃喃自語:「煮湯,若能加點鹽和胡椒,多美味啊!」其他兩位士兵猛點頭;想想有道理的村民,跑回家拿來鹽巴和胡椒給士兵。士兵們相視一眼:「如果能再有點蔬菜放進湯裡,就是人間美味了。」一個小孩拉著媽媽說:「給他們一條紅蘿蔔吧,我們家應該可以的。」一位老奶奶說:「若加點洋蔥,味道會更好。」村民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讓湯變更好喝的食材,開始有人拔腿回家去拿各種食物放入湯中,香氣四溢的石頭湯煮好了,三個士兵招呼村民們一起分享。「原來用石頭也可以煮出這麼好喝的湯啊!」「是啊,活到這把年紀,從來沒喝過這麼美味的湯。」「謝謝你們,教我們做大家都能一起吃、一起分享的好吃食物,我們好久都沒吃得這樣滿足、這樣快樂過了。」醫療在長照中的定位長期照顧體系人員多為居家服務單位,對於連結醫療資源不熟悉,或者不會主動評估其需求,形成很多長期照顧個案僅接受生活照顧而沒有醫療照顧。本文摘自《希望你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的長照》,大塊文化 2018/10/27 出版 填問卷抽好禮 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我們希望透過這份問卷了解照護者的真實需求,在照顧這條路上你我不孤單!《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RXJpyv
-
2020-01-18 橘世代.健康橘
甜蜜的負擔 致照顧者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過年舒心選單過去的一年,辛苦的你,也許是位失智照顧者,也許只是處於空巢期的父母,不管何種角色,在承擔責任的同時,難免遭遇一些難題,五味雜陳的心情不一定能向家人說得明白。橘世代邀請看遍悲歡離合的醫師、護理師,請他們推薦影片。我們也選了幾本書,讓我們透過別人的故事,整理一下心情,在新的一年,追劇看書兼交流感情。林敬淳(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給照顧者 適時吐苦水電影「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描述奶奶王鳳細心照顧失智先生張軍雄,他偶爾會不認得家人、會迷路,沒忘的卻是當年的同袍及舊愛。加上他們的女兒小夢六年前替男友頂罪入獄,出獄新生卻拋不下渣男友,皆讓王鳳陷入崩潰邊緣。本片節奏緩慢,但道出照顧失智者的辛酸之處,這讓我相當有感。我叔叔罹患失智症,負責照顧的嬸嬸壓力相當大,因挫折感而出現憂鬱症狀,非常辛苦,這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我認為本片適合推薦給失智者家屬,照顧工作真的很辛苦,照顧者抽空觀賞可以喘息一下,觀後也可吐苦水,知道自己不孤單。另呼籲照顧者找出屬於自己的喘息方法,或尋求長照支持資源,千萬別獨自扛責任。給空巢父母 要懂得放手此外,我也推薦去年上半年播映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4」,雖是在敘述玩具主角胡迪的首要任務是照顧他的孩子,但數度面臨「新生玩具來臨」,他在尋找「玩具生命」重心的最後,選擇離開孩子主人身邊。然而,本片的劇情寓意其實是指空巢期父母,當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一片天,不少父母仍放心不下,時刻心心念念。我認為,人生到一個階段應告個段落,再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例如退休後可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讓自以為的責任變相成為親子壓力,放下才能更開闊。林盈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內科病房護理師)給醫護 同理心對待病家我最近在追美劇「芝加哥醫院」第4季,起初只是為了學醫療用英文才開始收看,但愈看愈入迷,相當推薦過年來追劇。本劇每集都是一個小故事,談的不外乎為每人都會遇到的課題—生老病死,但也談到醫療人員怎麼面對病家。其中,印象最深的故事為敘述一對母女出車禍,其中女兒傷勢嚴重,母親拜託醫師救救女兒,但實習醫師回:「沒辦法了。」主治醫師則是上前拍拍母親的肩說:「我一定努力救她。」之後再回頭告訴實習醫師,媽媽要的只是一分希望。臨床常見醫療人員將病情說得很白、很死,特別是面對急重症,因憂心病家失望生氣而官司纏身,卻少了一點人性關懷。醫療人員不是神,工作也相當忙,但一句安慰的話,一個貼心的舉動拍拍肩、握握手,其實都花不到1分鐘,卻能讓醫病關係更加分。給新世代 關懷長輩莫等待我也推薦2012年播映的紀錄片「不老騎士」,是記錄一群平均81歲的長者退休沒目標,直到弘道老人基金會發起摩托車環島計畫,幫他們完成13天的環島旅遊夢想。其中,有位阿公帶著過世太太的遺照,完成與太太的環島之約。期間,這群長者一一克服身體情況及家人的擔心,還路過安養機構,告訴機構的老人家:「我們做得到,你們也可以。」本片溫馨感人,令我不禁掉淚,看完後不忘向家人及同事分享這部片。隨著台灣面臨高齡社會,當子女外出工作,長者獨自在家一天生活是怎麼度過?畢竟我們都沒有老過,看完本片可更了解家裡長輩的想法,十分適合闔家觀賞。本片也讓我反省和阿公阿嬤的相處太少,特別是護專畢業進入臨床,卻連阿公生病住院也很少探望,甚至錯過見最後一面的機會。長輩需要的往往只是一句安慰的話,但我卻沒做到孫輩對長輩的關心與陪伴,懊悔卻永難彌補了。照顧影片推薦1.愛.慕2.想入飛飛36883.長情的告白4.昨日的記憶5.被遺忘的時光6.我想念我自己7. 我的母親手記8. 鐵娘子(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推薦)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x0spAv
-
2020-01-15 新聞.長期照護
家有聘僱外勞不能用長照?衛福部:大錯特錯
不要再認為家中有聘僱外勞就不能使用長照2.0的服務了!衛福部長照司表示,家中聘僱外勞者,除了不能使用長照四包錢中的照顧服務,其餘服務都可以申請,僅專業服務的額度比一般人少,為30%,其餘服務申請的額度都比照符合資格的一般家庭。長照司簡任技正吳希文說,長照2.0擴大服務對象,也擴增服務項目,並廣布服務資源,擴大服務對象時,就已將家中有聘僱外勞者納入服務對象中,但大多民眾對於長照2.0的理解,仍停留在有聘僱外勞,就不能使用長照的觀念。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目前約有25萬人使用外勞,吳希文說,有聘僱外勞並同時有使用長照服務者,107年約有2.8萬,108年1到11月約有4.9萬人,從比例來看,使用比例仍相對少,初步分析應該是民眾不瞭解有此服務。吳希文表示,長照2.0提供的四包錢服務,第一包錢照顧及專業服務、第二包錢交通接送、第三包錢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第四包錢喘息服務,僅有第一包錢的申請與一般符合長照申請資格者不同,其餘的申請方式以及額度都相同。吳希文解釋,第一包錢中,包含照顧服務以及專業服務,其中照顧服務,家中有聘僱外勞者,不得申請。主要是既然家中已有聘僱外勞,其工作內容與居服員的照顧內容相似,因此不再服務提供的範圍內。但是第一包錢中的專業服務,聘僱外勞者就能夠申請,但是申請的額度與一般符合長照申請資格者有所不同,僅有一般人的30%。目前可以申請長照服務者,失能等級為二到八級,每一個等級都有不同可申請的額度。吳希文說,一般第二級每個月可申請的額度為10020元,有聘僱外勞者就是10020元的30%,為3006元;專業服務的內容分為許多項目,若以復能而言,一個組合可做三次,每組費用4500元,若以失能等級二來舉例,雖然申請者每個月額度為3006元,但不限縮在一個月內使用完畢,可以跨月服務,若是在兩個月內做完,其額度就為6000元,民眾就無需額外付費。吳希文說,家中有聘僱外勞者並想使用長照服務,仍需要請照專至家中評估,通常可聘僱外勞的長輩,其失能狀況至少從第四等級起跳,因此能享有的服務額度也會提高,根據目前有聘僱外勞且有使用長照服務者分析,最多仍是以使用交通接送,以及專業服務為主,民眾若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撥打1966詢問。表/聘僱外勞者申請專業服務額度失能等級 一般戶額度 聘僱外勞者額度二 10020元 3006元三 15460元 4638元四 18580元 5574元五 24100元 7230元六 28070元 8421元七 32090元 9627元八 36180元 10864元資料來源/衛福部長照司 製表/陳雨鑫聯合報
-
2020-01-15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住宿機構補助 1.7萬人還沒申請
衛福部去年宣布補助住宿機構民眾,衛福部長照司呼籲,108年度補助申請至2月15日為止,目前仍有1萬7000多人尚未申請,呼籲民眾可委託住宿機構或持入住機構契約書、繳費收據等,向最近一次入住機構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經推估去年符合資格者為5萬1000多人,訊息發布後,目前已經有3萬多人申請,仍有1萬7000多人符合資格卻未申請補助;補助金額依照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0至5%、12%採階梯性補助,一年最高6萬元、5萬4000元或4萬5600元。對於目前仍有1萬7000多人尚未申請,周道君推估,可能是是不了解申請流程,或未接收到訊息,衛福部後續將持續宣傳,109年度補助申請期限將於近期公布,民眾若有相關需求可致電1966。住宿式機構補助針對去年入住依法設立之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除安養床外、身心障礙機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榮譽國民之家,包含自費失能養護床、自費失智養護床、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及提供住宿式服務之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累計90天以上,排除綜所稅20%者。
-
2020-01-14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機構住民補助最高年領6萬 1.7萬人還沒申請
衛福部推住宿式機構住民補助方案,補助金額依所得稅級距不同,最高一年可領新台幣6萬元。不過,申請期限2月15日到期,推估逾1.7萬人符合資格還沒申請。衛生福利部在民國108年度推出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減輕失能住民及家屬的經濟負擔。補助金額按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0、5%、12%採階梯性補助,可領取一年最高6萬元、5萬4000元或4萬5600元補助。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說,該補助方案預估108年受益人數5.1萬人,申請期限到今年2月15日止,且逾期無法受理。但截至今年1月2日,推估有近4成符合補助條件的民眾尚未提出申請,約有1.7至1.8萬人的權益可能因錯過申請而受損。補助方案只要民眾於108年1月1日起至108年12月31日止,入住依法設立的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除安養床外)、身心障礙機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榮譽國民之家(自費失能養護床、自費失智養護床)、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委託安置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者)及提供住宿式服務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入住累計達90天以上,且使用機構者106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為累進稅率未達20%、非按20%稅率課徵基本稅額者,即符合補助條件。周道君說,推估目前還沒申請的民眾可能是因為不清楚相關資訊,希望符合資格者務必於申請期限截止前提出申請,填申請書並檢附入住機構契約書、繳費收據(或繳費證明)及申請人存摺影本等相關文件,快向最近一次入住機構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政府提出申請。
-
2020-01-14 新聞.長期照護
亞東醫院免費居服 新北4區可申請
台灣邁向高齡社會,但現階段居家照顧資源不足,許多家庭須獨自面對失能家人。亞東醫院針對新北市板橋、中和、土城、樹林等地中低收入戶、失能家庭,執行「愛長照,陪伴零距離」的居家服務計畫,提供7500小時免費居家照顧服務,幫助家屬學習專業技巧,服務結束後,也會協助轉介其他資源。亞東醫院社區護理居服員林岱嫺今年24歲,是公益計畫裡最年輕的居服員,她照顧70歲有肺疾且腰部退化的鄭爺爺,「爺爺長年臥床,四肢僵硬,身體衰弱。」鄭奶奶因不知如何照顧而不知所措。後來在林岱嫺每天照顧下,鄭爺爺可以漸漸坐上輪椅外出,奶奶也學會換尿布等技巧。亞東醫院從去年七月啟動「愛長照,陪伴零距離」居家服務計畫,到十二月底已服務797人次,服務時數達1443小時,預計到今年底將會提供7500小時免費服務。亞東醫院表示,計畫具以下特點,包括「衰弱」即可申請;沒有年齡限制;「近貧」即可申請;照護無縫接軌,從住院到出院直接到宅服務。亞東醫院院長林芳郁表示,為幫助未領有政府照顧補助,又真正需要幫助的近貧家庭、身障貧困家庭和近貧照護困難家庭,未來公益時數7500小時用完之後,已確定會有其他公益基金投入這場愛心接力。亞東醫院表示,會依據中低收入戶、失能程度等資格評估,輕度有50小時服務時數、中度70小時、重度則是90小時。亞東醫院「愛長照,陪伴零距離」目前服務地區為板橋、中和、土城、樹林,通常由服務員到個案住處接送到醫院,或直接在個案家中照護,因此率先選擇距離醫院30分鐘的地區;服務結束後,也會協助轉介其他資源。符合條件的民眾,可洽專線02-7728-2879。
-
2020-01-13 橘世代.健康橘
探視長輩一定要避開的NG行為
美香的媽媽沒有失智,但因為行動不便住進長照機構。美香心裡覺得過意不去,每隔一陣子就會去機構探望媽媽,但總覺得聊著聊著,媽媽就好像不太高興。美香覺得好失望,但左思右想,想不透自己做錯了什麼。久而久之,每次去探視前就有點緊張,也不敢常去了。這種失望和困惑的心情,很多家屬都有,但真正知道箇中原因的,卻是少之又少。資深機構護理師林美琪多年觀察機構個案和家屬的互動,發現對於沒有失智的機構長輩來說,有2種NG行為是打壞探視氣氛最常見的原因。最令長輩難過的NG行為,就是有些家屬很喜歡點名式的連環問:「誰誰誰有沒有來看你?」林美琪說,家屬難免有彼此比較心理,有些人會趁機一直探聽這種事情,但其實這很容易讓長輩心情不好,家屬離開後,長輩甚至可能因此血壓升高,或要求打電話給某些親屬。林美琪建議,家屬探訪長輩時,把交流重點放在「當下」,多聊現在生活中正向、愉快的事情。如果聊起過往,盡量以美好的回憶為主,也可以帶長輩喜歡的書報雜誌來給他看、跟他討論。因為長輩在機構通常不太有機會聊政治,若家屬和長輩政治傾向相同,也可以聊政治,長輩會很高興,但要注意別讓長輩太亢奮,以免增加心血管壓力。另個NG行為,則是訪視時間拖太長。林美琪表示,訪視時間太久,長輩會累或需要換尿布,但他不好意思說,只好臉色一沉,暗示訪客該離開了。特別是很多機構長輩都需要坐輪椅,訪視時間一久,長輩除了精神上很疲倦,屁股也會開始不舒服,甚至可能產生壓瘡。林美琪表示,有些人推輪椅帶包尿布的長輩去外面,一去就是4、5個小時,這種情況,護理人員第一件事都是要趕快檢查屁股,常見有些長輩可能便溺卻不敢告知家屬,等到訪視結束,皮膚都發紅發癢了。林美琪建議,訪視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如果超過2小時還意猶未竟,至少要讓長輩回房間上床休息,換個姿勢再繼續聊。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2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不推保險制活得下去? 學者:長遠應參考健保經驗
台灣人口急速老化。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3月底台灣老年人口比率超過14%,正式成為「高齡社會」,預計2026年會與日韓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超高齡社會」。有鑑於此,「長期照顧服務法」在2015年5月5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長照十年計畫(長照2.0)更自2017年起實施,由原規劃的保險制改為稅收制,長照基金來源包含遺贈稅、菸稅、房地合一稅、菸捐、政府預算撥充等。但依照衛福部最新「長照服務發展基金收支報告」顯示,我國失能人口在2026年超過百萬,2027年時,現有的長照基金難以支應長照制度,恐面臨破產。也引發外界議論,長照不推保險制活得下去嗎?有學者表示,長照目前的服務量仍不高,經費短期內看似夠用,但未來照護需求一定上升,為求長遠發展,仍建議保險制並可參考健保經驗;但也有學者認為,長照目前稅收仍算穩定,真要討論制度,應留待選後討論。前照護司長、台大護理系兼任副教授鄧素文表示,台灣已是高齡社會,每個家庭中都有長輩,疾病、失能、失智免不了。她認為現在的服務量並不高、執行率低,預算看似充裕,是因為有些長輩不符補助條件、或仍是由家人照顧, 但未來長照相關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且照服員等專業人員的不足就會顯現。鄧素文說,目前長照基金來源是靠菸稅或政府預算等,但政府各類補貼大,仍會用在刀口上,如果稅源沒有增加,經費早晚用罄。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的健保經驗相對可靠,長照若採保險制,雖增加民眾負擔,但可確保基金穩定,政府、雇主、民眾負擔比例可再討論、需尋求社會共識外,也落實使用者付費概念。此外,補助時應設訂出更好的排富機制,中低收入者則由政府支付,讓照顧真正落實。家總常務理事、文大社福系教授陳正芬表示,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在立院報告時曾表示,目前長照稅收穩定,應至少五年無虞,而這也是蔡英文總統的政見之一。陳正芬說,保險可分擔風險,長照保險制一直以來都是討論的選項之一,保費由於是透過人民納保機制,便可保證財源穩定,亦落實保費收支連動機制,可使國家財政預算不因此過度排擠。但檢視世界各國,長照的財源來源不一,並非全都採保險制度,因此仍建議經費運用應量入為出外,制度上真有疑義,可留待選後再討論。
-
2020-01-11 橘世代.好野橘
有錢拿、有房住 牢記1件事 以房養老不吃虧
以房養老自2015年開辦至今,在金管會的要求下,雖然承作銀行家數增至15家,但銀行畢竟是營利單位,即使配合政策也不能虧本,在這種情況下,民眾若想以房安老,真的要仔細精算才不會吃虧。根據金管會的統計,可以明顯看出申辦以房養老的確存在城鄉差距,北北基地區可說一枝獨秀,幾乎占了核貸件數的5成,其餘依次是中彰投、桃竹苗、高屏、雲嘉南、宜花東。專家解析,除了房價高低有落差的原因外,另一原因和北部民眾吸收理財新知的意願較高,較不會被傳統的觀念給綁住。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民眾得牢記:賠本的生意沒人做,而銀行永遠是營利單位。民眾心中有了這個底線,去和銀行交涉時,更要仔細精算,5年、10年、20年之後,扣除利息,每月實領的生活費還剩多少。和一般抵押貸款相比,整體的所得與利息支出,究竟何種方式划算。若是想安老兼做公益,伊甸基金會的方案確實是可思考的方向,但在簽約前務必想清楚:自己的初衷是安老重要還是公益居先?因為這個方案最大的不同是,房子必須在簽約前完成捐贈,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決定的事。●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讀者若有疑問歡迎來信,我們將訪談專家及達人提供解答。來信請寄:dotty.chang@udngroup.com。-*-【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7】。有錢拿、有房住 牢記1件事 以房養老不吃虧。以房養老若鑑價低、月領少 不如直接把房賣了。南部房子不值錢?以房養老也有城鄉差距【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6】。用信託留房養老 包租婆另一選擇。看護費、住安養院…都從你的租金付【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5】。銀行建議:以房養老房子價值超過貸款 繼承較有利。搞清楚8大疑問 以房養老繼承免負債【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4】。利率最多高出1倍 以房養老前要精打細算。未來想要以房養老該怎麼做?4守則不可不知。粉刷、裝修未必有用 選對區段才能提高房子「貸相」看更多報導:《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 無恐懼退休 理財心法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歡迎加入】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 好 野 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