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聽過:睡前不要看電視,以免影響睡眠;但也有人發現,聽一些有聲書、音樂、播客或電視節目反而有助入睡。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超過半數有睡眠障礙者會使用音樂作為助眠手段。睡前滑手機或追劇是不良習慣,但如果只是聽而不看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專家瑞秋·莎拉斯(Rachel Salas)表示,這就像「金髮女孩」(Goldilocks)原則,全取決於什麼對個人最舒適,不僅是睡前習慣,還包括環境、所有其他因素。她說,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或許聽些東西入睡,睡眠品質最佳;然而有些注意事項可幫助最大化這個好處,並避免潛藏的問題。
放鬆入睡
聖路易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莎琳妮·帕露希(Shalini Paruthi)表示,聽有聲書、播客、音樂或電視節目助眠的關鍵在於,確保這些內容能有助於放鬆,而非更加清醒。她說,如果聽些東西讓人更加專注或清醒,取代了睡眠時間,便對健康有害;建議成年人維持每日7小時睡眠,以達到最佳表現。
另一方面,莎拉斯指出,一種可預期的噪音可幫助身體知道該放鬆了,如果發現這是睡前例行的一部分,且讓人感到舒適與放鬆,「那也很好」。
英國心理學家琳賽·布朗寧(Lindsay Browning)表示,挑些有助過渡到睡眠的內容,例如不太吸引人的內容,大腦便不會因想保持清醒、抗拒睡眠來關注它而感到興奮。
睡前故事比想讀的有聲書更好,先前聽過且知道結局的節目會比充滿懸念的更適合入睡。
何時關閉聲音
布朗寧表示,助眠背景音樂有助入睡,但如果整晚持續播放,不一定能讓人保持睡眠狀態;設置定時器,在入睡後盡可能快地轉為靜音十分重要。
莎拉斯指出,如果播放的節目、播客或音樂中有意外的噪音、頻率或音量,會引起大腦注意;這些噪音不一定會讓人完全醒來,但可能引起許多未察覺的小清醒,仍會擾亂睡眠。她說,穩定的聲音如白噪音,有助提高睡眠品質,尤其是在環境噪音較大的地方。
如何應對失眠
有時候,聽些聲音來入睡不僅是睡前習慣的一部分,也是平息思緒的方法。布朗寧說,白天採取一些積極措施可能有幫助;若發現在嘗試入睡時大腦太活躍、無法入睡,可在白天稍早時處理那些忙碌的思緒與擔憂。
布朗寧指出,方法包括在白天留出時間思考這些擔憂的事,或使用認知轉移技巧,想些隨機且不帶情感的詞彙,以轉移腦中奔騰的思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