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重建
共找到
561
筆 文章
-
-
2024-11-15 焦點.元氣新聞
臺中榮總支持小陽光 「藝」起倡導臉部平權
為推動臉部平權與平等的社會價值,臺中榮總攜手台灣輝瑞藥廠與陽光基金會舉辦「神彩輝陽,藝起有魔法」公益巡迴畫展,支持陽光孩子多元發展學習,從繪畫創作中獲得自信,並假門診大廳仰書軒展出,期望讓更多人看見陽光孩子的生命故事與堅韌精神。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指出,為了擺脫醫院嚴肅沈悶的刻板印象,臺中榮總致力將醫療與藝術結合,在院內規畫許多溫馨的藝文空間,包括門診前棟二樓大廳、第一醫療大樓二樓中榮藝廊、還有連接第一醫療大樓與行政大樓中間的中榮藝廊經常設有展覽,平均每兩個多月就會換展。此次舉辦小陽光畫展的仰書軒是由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於去年贊助設立,除提供許多免費書籍以外,在公共閱讀空間展出公益畫作更具意義,也希望透過藝文展示,能讓在等待或養病的民眾獲得療癒,撫平就醫時緊張的情緒。臺中榮總在1983年成立燒傷中心,提供傷友醫療照護和重返社會的機會。整形外科陳伊呈主任表示,燒傷中心在燒傷治療上引入多種新型敷料,不僅具抑菌性和優異吸收力,部分還含有局部止痛成分,能減少換藥次數、降低換藥時的疼痛感。對於需要水療的患者,整形外科與麻醉科合作,提供無痛舒眠水療服務,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讓水療過程不再如同深陷地獄般痛苦。至於有些嚴重到需進入手術室進行清創的病友,中榮引入水刀技術,藉由水刀溫和的清創力量,盡可能地保留組織,減少術中血流量、降低傷害並加速癒合。此外,考量患者治療時經常焦慮不安,燒傷中心與藝文團體「紅鼻子醫師」合作,幫助舒緩病童在住院期間的負面情緒,分擔家長的照護壓力。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林瑞嬌副執行長提到,每年透過中榮轉介至陽光的服務對象很多,光是口腔癌友一年就有超過五十位,而除了醫院轉介,也很歡迎有需要服務的民眾主動諮詢。陽光基金會為顏損及燒傷者提供全方位服務,對於在前端治療結束後,離開醫院所需的重建、身體、心理與社會功能都有所助益,陪伴病友走過社區生活的諸多挑戰,有需要的話都可以前來尋求服務。今年是輝瑞全球175週年,也是台灣輝瑞成立62週年,台灣輝瑞藥廠葉素秋總裁說,輝瑞與陽光基金會是公益合作,考量許多顏損兒常因外觀而在成長過程中遭受異樣眼光,輝瑞秉持著平等、多元、共融的企業宗旨,不希望看到有人因為自己長得跟別人不一樣而喪失應得的機會,期許透過巡迴畫展倡議臉部平權,讓小陽光們都能跟你我一樣得到被看見的機會,做一名真真實實的畫家!
-
2024-11-10 醫療.骨科.復健
脈衝電磁場能改善肌少症嗎?教授揭實際研究的證據和效果為何
讀者Mrs Shum在2024-10-2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I’m searching for the treatment for Sarcopenia. Can BIXEPS脈衝電磁場(PEMF) improve sarcopenia condition? Can 個人化血流限制訓練 (PBFR) improve it too?讀者Mrs Shum詢問的PEMF和PBFR都有改善肌少症的潛力,但它們的作用機制卻是截然不同,所以我會用兩篇文章來分別討論。我可以先透露,PEMF是證據和效果都有限,而PBFR則是證據和效果都明確。讀者Mrs Shum提供的連結打開的是一家叫做Health Advisor公司(在香港)的廣告,標題是:BIXEPS脈衝電磁場(PEMF)肌肉線粒體激活專利技術。小標題是:專家超過三十年深入科研臨床實證 – 註冊專利技術、榮獲國際醫療保健大獎。這個廣告的兩個重點是:1.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Alfredo Franco-Obregon和李俊能教授開發了他們的專利技術 – 脈衝電磁場(PEMF)肌肉線粒體激活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安全、溫和的肌肉激活方案,讓使用者更健康、增強運動能力。…讓他們更好地應對衰老。2.在2022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進⾏了⼀項研究:33 名 60歲或以上的使用者在使用BIXEPS 8,…64% 的長者和71% 活動困難的長者⻣骼肌質量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 252公克(相⽐基準線增加了1.2%)。(註:請注意「增加了1.2%」)我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BIXEPS做搜索,結果是0。我用PEMF搜索跟肌肉相關的臨床試驗,結果也是0。後來我用廣告裡所說的Alfredo Franco-Obregon做搜索,搜到兩篇關於PEMF的論文,但是它們都和廣告裡所說的實驗不一樣。2022年:Magnetic field therapy enhances muscle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 and attenuates systemic ceramide levels following ACL reconstruction: Southeast Asian randomized-controlled pilot trial(磁場療法可增強肌肉線粒體生物能並降低 ACL 重建後的全身神經酰胺水平:東南亞隨機對照試驗)【註:ACL 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前十字韌帶)的縮寫】這項研究的對象是20名接受ACL 重建手術後的病患,其中10位被分配到試驗組(PEMF治療),另外10為被分配到控制組(沒有PEMF治療)。結果是:兩組之間的力量、肌肉和脂肪體積測量差異並未達到統計顯著性。2023年:Brief, weekly magnetic muscle therapy improves mobility and lean body mass in older adults: a Southeast Asia community case study(每週一次的簡短磁力肌肉療法可改善老年人的活動能力和瘦體:東南亞社區案例研究)這項研究的對象是101 名參與者(其中62% 為女性,年齡38-91 歲),其中 88位患有先前存在的行動障礙,另外13位是健康的自願者。結果是:PEMF治療與活動能力和身體組成的顯著改善相關,特別是在年長的參與者。結論是:PEMF 療法可能提供一種方法來抵消與年齡相關的活動能力和代謝紊亂,值得未來在隨機對照試驗中進行研究,以闡明其對體弱和老年人群的臨床益處。所以,2022年的研究結果是「肌肉和脂肪體積測量差異並未達到統計顯著性」,而2023年的研究結論是「值得未來在隨機對照試驗中進行研究」。也就是說,PEMF是否能增加肌肉質量,目前還只是在摸索的階段。可是,儘管這兩項研究的領導人Alfredo Franco-Obregon心知肚明,他卻早已在新加坡設立公司,行銷這個未被證實的療法(臉書上顯示各種促銷活動)。真不知道新加坡政府為什麼會如此縱容。原文:改善肌少症:脈衝電磁場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6 醫療.骨科.復健
馬拉松國手運動後中風 復健4個月能走路!醫教如何在家中做有效的復健
68歲的中華民國馬拉松協會秘書長盧瑞山,曾是馬拉松國手、運動管理學系教授,今年4月中旬運動完回家,感到一陣頭痛欲裂,躺臥沙發休息突發中風;醒來後,竟躺在醫院病床上,一度無法吞嚥、大小便無法自理,他非常沮喪:「從沒想過自己會中風。」但他積極復健,在復健醫療團隊協助下,現在已能獨立行走,重拾健康。中風與致病因子、遺傳有關內湖國泰診所院長塗雅雯表示,一般人認為勤運動有助預防疾病,但是中風跟致病危險因子有關,並非「多運動就不會生病」。以盧瑞山為例,常年有運動習慣、自豪體力不錯,但有心臟病家族史,也裝過心臟支架,因此心血管疾病會導致中風機率增加。台灣的腦中風發生率,每年約為3萬人,除了致死風險外,腦中風最怕的就是失能問題。塗雅雯說,近十年來,腦中風的治療與照顧有很大的進展,包括在黃金治療時間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盡速讓阻塞的血管恢復循環順暢。打通腦血管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銜接復健照護。塗雅雯強調,中風復健計畫應客製化,經醫師評估可強化受損失能的部位。「復健愈早開始愈好,黃金期是腦中風後6個月內,又以前3個月最明顯。」在病情穩定後,即可進行復健評估和治療,確保病人降低長期失能的風險,其最大目標為重建自立生活能力。盧瑞山分享,中風後一度無法自理生活,還要放鼻胃管、尿管、坐輪椅,但他憑著一股「想要過正常生活」的信念以及運動家精神積極復健,逐步拔除掉身上所有管路,也從拄著拐杖行走,到現在已經可以不靠輔具走上7至8公里。「雖然無法用跑的,但很高興恢復行走能力。」他更鼓勵其他病友,「中風並非永遠倒下」。復健逾半年 易進入停滯期塗雅雯提到,中風後的復健特別重要,但是超過半年後,容易進入停滯期。部分患者也會因為失能情況,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中風後憂鬱症」,其原因包括中風對大腦的影響,可能導致化學物質的變化,出現心情低落、胃口變差、失眠等症狀。目前的中風復健,是由各專科組成的治療團隊合併智慧醫療科技,依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在不同階段調整復健策略。塗雅雯表示,復健要保持正確姿勢才有用,團隊會定期依個案的步行狀態給予指導,是否用錯肌群、出力錯誤等,避免大腦存取錯的「肌肉記憶」。中風患者在家中該如何進行復健?塗雅雯指出,如果已經恢復到能行走,可加強行進速度、訓練心肺功能,並搭配太極拳鍛鍊平衡能力;肢體功能仍協調不佳者,建議可進行簡單的墊上瑜伽動作。
-
2024-11-06 焦點.元氣新聞
「我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趙少康動預防性開心手術 名醫魏崢執刀
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於臉書發文指出,「最近我動了這輩子最大的工程,進行預防性心臟手術,手術將整個胸骨切開,心臟停止3個小時,用人工血管換升主動脈,換瓣膜、處理血管,人生一幕一幕在他昏迷時閃過。」為趙少康手術的國內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指出,這算是較困難、複雜的手術,但趙少康恢復得滿快的。近幾年趙少康量血壓,舒張壓都只有50、60毫米汞柱,醫師朋友建議他做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有擴大現象,造成主動脈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他請教幾位名醫朋友結論幾乎一致,「趁著身體還好,心臟功能還強,早點動手術可以早點復原。」台大前院長李源德更問了一句話:「現在有什麼事比這件事,對你人生更重要的嗎?」趙少康說,魏崢一直是他的主治醫師,經討論也贊成早點手術。魏崢表示,檢查發現趙少康的心臟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升主動脈已有擴張現象,且已達5公分,已造成心臟血液逆流,往後可能出現心臟衰竭,而升主動脈擴張更可能引發主動脈剝離,有猝死風險,因此為趙少康動心臟手術。魏崢指出,該手術為「班妥手術(Bentall)」,同時置換主動脈瓣膜、升主動脈,並將連接升主動脈的冠狀動脈進行重建,接回更換的人工升主動脈,手術約5至6小時。主動脈擴張常有「收縮壓特高、舒張壓特低」和「易喘」問題,不同於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20、舒張壓80毫米汞柱,患者收縮壓偏高可能到160、舒張壓卻低到60毫米汞柱以下,兩者差距甚大,且合併易喘時就要盡速就醫檢查。魏崢說,趙少康住院約10多天,手術後在胸口留下約10幾、20公分的疤痕,雖然出院後,又因心包膜積水入院治療,可能是術後引流積水,但拔除引流管後,還有積水沒有排出,就必須再次抽出積水,目前治療已無問題,趙少康已經可以外出,恢復正常活動、生活,估計很快會回去上班了。趙少康說,跟他同樣舒張壓低的人,有一半不知道會有什麼問題,知道的人又有一半寧願碰運氣、賭一把,也不願意動這麼大的手術,因為手術有一定的風險。術後趙少康問了魏崢,這手術難度有多高?魏崢說,手術困難度,若最難是十,此次手術難度算八,而換心難度五。趙少康說,這一次手術「心臟停了幾個小時,等於死過一次,死而復生,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是未來人生的功課」。
-
2024-11-03 癌症.乳癌
確診乳癌要更冷靜 記住4重點並問醫師2個關鍵問題
29歲的娃娃:以為是纖維囊腫 結果是三陰性乳癌二期每位乳癌患者都讓我心疼,尤其年紀輕輕就罹癌的病友。在聽到確診那一剎那、哭得無法控制的時候,我都希望自己成為她遭逢生命海嘯時,能夠抓到暫且棲身的浮木。娃娃就是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患者。在29歲那年,娃娃先是摸到自己胸部有個腫塊,但她認為自己高中時也曾長過良性纖維腺瘤,這次應該也是。她沒多想,只是趁著公司健檢,順便做了胸部超音波檢查。那天在健檢的時候,醫師觸診一摸就覺得是不規則形狀,囑咐娃娃要盡快去做進一步檢查。結果一到大醫院,醫師在門診檢查後立刻幫娃娃做了切片,並要她一周後回診看報告。娃娃說,那個時候她還是很有信心,覺得應該不會有事,因為之前有良性纖維腺瘤的經驗,自己又這麼年輕,絕對不會這麼倒楣的。然而,天不從她願。回醫院看報告那天,她的號碼到了,卻被一再跳過、延後。她看到後面號碼出來的好幾位患者,都確診乳癌,她已緊張到快哭了。當她終於進入診間,醫師抬頭先問了一句:「妳是一個人來嗎?」這時候,她的眼淚已經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那天,醫師到底都說了些什麼,娃娃說:「我幾乎沒有印象了,因為哭到腦中一片空白。」只記得有位志工媽媽帶她下樓去辦了重大傷病卡,恍恍惚惚回到家,就開始上網瘋狂搜尋各種跟乳癌有關的資料。後來她來到北榮乳醫中心求診,先是想要聽取第二意見,接著決定在這裡接受治療,我因此成為她的個管師。娃娃的故事很長,但我要說的是,歷經化療、乳房全切除、乳房重建,接著為期一年的口服化療藥物後,在追蹤期的第三年,娃娃發現自己懷孕了!她順利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女孩,現在還在備孕,準備生第二胎,一路陪著她走過治療歷程的我,真的非常為她開心。像娃娃這樣,因為摸到腫塊發現乳癌的患者愈來愈多。不過許多女性也跟娃娃想法一樣,「我這麼年輕,乳癌不會找上我。」我想告訴大家,乳癌不會敲鑼打鼓找上門,看到、摸到胸部異常,務必就醫檢查,即使沒有症狀,45歲到69歲婦女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是讓癌細胞早期現蹤的最佳方式(國健署自2025年擴大乳癌篩檢年齡從40至74歲)。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發布的癌症登記報告,在2021年所有確診的17,432位乳癌(包含原位癌)病友年齡,從20歲到超過85歲都有。震驚之下,我該問醫師什麼呢?即使在懷疑罹患乳癌前,就已經先查詢相關知識,自以為已經做好了功課,但多數患者在聆聽醫師講述診斷與建議醫療措施時,就算頭腦沒有因為震驚與害怕而一片空白,在冷靜狀態下要立即聽懂醫師全部建議,也實在不容易。主要原因是,現今乳癌治療組合運用多元,對癌友來說,是比以往更複雜許多的醫療選擇。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乳房外科曾令民醫師就常說,要學習做個冷靜的聰明病人,對日後的醫療決策大有幫助。記住4個重點:1.聽懂或記下醫師的解釋建議聽報告時找親朋好友陪同,在醫師解釋病情及說明治療建議時,幫忙記下重點或者在醫師同意下進行錄音。包括乳癌分期、分型(如荷爾蒙接受體和HER2是陰性還是陽性等),或請個管師協助說明。2.問2個關鍵問題● 以我目前的狀態,國際的治療準則建議?● 以醫師的臨床實務,會怎麼建議?只要遵循國際的準則,不違背臨床實務的情況下,基本上醫師都會依病人狀況做出最佳的治療規劃。3.可尋求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求證治療建議必要時,可把乳房攝影光碟、病理報告等相關檢查資料準備齊全,去徵詢其他醫師的第二意見。4.要理智,不要陷入「最新就是最好的治療」迷思醫學是個實證科學,必須經過嚴謹的大型臨床試驗追蹤病友成效才能推到臨床實務應用。例如,有一個很有名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剛推出的時候,臨床試驗發現對晚期乳癌等有很好的療效,提升了無病存活率,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2004年加速對此藥的核准進度;於2008年核准用在治療轉移性乳癌;不過,後來臨床試驗實驗結果顯示,接受Avastin的病人,與標準化療的病人相比較,存活時間相似。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記住這4個重點,就能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治療。
-
2024-10-27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男女平權改寫了隆乳的歷史
女權主義者認為隆乳助長女性外貌的物化,長期反對隆乳。隨著性別平權意識的增強,女性自主權提升,對大部份女性來說,隆乳不再是為了討好男人,女人隆乳是自我提升,增強自信的方式,隆乳手術逐年增加。根據國際整形外科醫學會的統計,世界每年約有100萬人隆乳,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的數字,2022年美國有31萬3735人,2023年增加為36萬5000人,專家們認為此種趨勢與整形手術大眾化,醫療科技進步、經濟發達相關。1962年第一台隆乳手術將義乳置入乳腺下方加大乳房,當年最大的困擾是人體組織對於義乳產生莢膜,如果莢膜增生,義乳空間變小(莢膜攣縮),乳房會變硬。1980年代發現將義乳從乳腺下移到胸大肌下,可以控制莢膜攣縮,於是肌肉下隆乳變成臨床指引。胸大肌位於乳房後面,胸大肌與乳房邊界並不相符,將義乳放在胸大肌下面,女人只是變壯,沒有漂亮的胸型,也困難擠出乳溝,因而1990年隆乳大師提博茲醫師主張雙層面,藉由切斷胸大肌下緣,使義乳北半球在肌肉下,南半球在乳腺下,改善外型。傳統的女性不從事體力工作,也不運動。奧林匹克第一次(1896年)在希臘舉辦馬拉松比賽,參加的全部是男性,1967年才有第一位女性選手,然而2022年波士頓的馬拉松有43%女性,同年芝加哥馬拉松有50%女性,2023年台北馬拉松約有40%女性。21世紀運動的女生很多,台灣許多健身房女性的人口多過男性。另一方面時代的巨輪從不停息,二次大戰之後,女性進入職場。二十一世紀男女平權,某些需要體力,甚至大量臂力,傳統只有男性擔任的工作,例如警察、軍人、消防員、救護員、營建工人等等也有女性從業員。胸大肌的主要功能是肩膀的內收、靠攏及內旋,有固定關節的作用。胸大肌肌肉下原來沒有空間,肌肉下隆乳疼痛度很高,病人形容像被卡車輾過一樣,術後需要時間恢復,肌肉下隆乳的女性長時間追蹤,肩膀功能及關節穩定度下降,核磁共震檢查胸大肌承受義乳壓力,肌肉體積變少,胸大肌功能受損,老年女性甚至肺活量下降。隆乳對於職業上用到大量上臂功能的女性,一個更大的困擾是「抽搐的乳房」,胸大肌收縮(例如菜刀剁肉)義乳跟著抽搐,因而上半身運動的女性,不適合肌肉下隆乳。巴西的女醫師葛蕾芙在2000年提出筋膜下方(胸大肌上方)的隆乳,好處是義乳背面肌肉覆蓋,卻不會傷害肌肉。義乳被筋膜隔離,能與乳房密合,又不會被乳腺感染,此種術式疼痛度低,恢復快,形狀自然,乳溝深邃,跑步會晃。胸大肌運動時乳房不會抽搐,唯一缺點是瘦削的人軟組織較薄,可能摸得到義乳。只是作隆乳的醫師長年習慣肌肉下隆乳,難以接受變革。2022年美國乳癌切除之後乳房重建研討會結論是「乳癌重建的趨勢是筋膜下隆乳」。2023年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會長呼籲:「女人的乳房從未長在胸大肌下面,過往所謂肌肉下隆乳質感較好,其實是肌肉的厚度糢糊了觸感,為了維護女性的健康,學會建議例行性採用筋膜下隆乳,肌肉下隆乳建議保留於特殊狀況使用。」隆乳的歷史由於男女平權而被改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24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喉癌常見致癌3因素 聲音異常持續2週以上要警惕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七:喉癌【建議就診科別】耳鼻喉科五十歲的陳先生,平常沒有什麼慢性病,上班常需要喝酒應酬,平常也有吸菸的習慣,最近因為喉嚨不太舒服,常常覺得有異物感,需要清喉嚨,同時聲音沙啞和咳嗽,症狀已經超過兩個禮拜。一開始陳先生還以為是感冒,可能是工作太累,每天要講很多話造成,加上抽菸的人不免有些咳嗽,覺得應該休息一陣子就好了,所以並沒有就醫。然而,休息一陣子後,症狀還是沒有改善。陳先生自己服用了一些感冒藥物,也沒什效果,因此來到耳鼻喉科門診就醫。尹醫師詢問病史後,理學檢查看鼻腔口腔沒有異樣,頸部也沒有摸到腫塊。但陳先生聲音沙啞已超過兩個禮拜,因此進行了鼻咽喉內視鏡進一步檢查。內視鏡發現兩側聲帶紅腫及邊緣不規則,高度懷疑是惡性病灶。陳先生在醫師建議下,全身麻醉進行喉直達鏡檢查及切片手術,切片結果是喉部鱗狀上皮癌。喉癌男女發病比例約17:1 常見致癌3因素喉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根據癌症登記公開資料,民國110年,喉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0.65%,男女發病比例約17:1。九成以上的喉癌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喉癌常見的致癌因素有三個,即抽菸、飲酒和慢性刺激。其中抽菸被認為是主要的危險因子。香菸本身的刺激以及其所含的焦油與致癌物質,都會引起喉部細胞的變化,逐漸發展成癌症,尤其鱗狀上皮細胞癌跟香菸更是相關,不只可能發生在喉癌,其他諸如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膀胱癌、子宮頸癌等等,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飲酒也會增加喉癌風險,但傷害不如抽菸那麼大。然而,同時飲酒和抽菸的個案,會加重對喉部的影響,因此菸酒成癮過量的人,喉癌的風險也會增加。在慢性刺激方面,諸如會刺激咽喉的事件,如都市空氣污染,長期需要講大聲講話造成聲帶過度使用,都有可能增加喉癌的風險。其他增加喉癌的風險因素包含:暴露於化學物質:如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甲醛、殺蟲劑、紡織及皮革纖維、鎳、鉻、石綿;疱疹病毒感染;乳突病毒感染;放射線治療後;胃食道逆流等。諸如此類可能會刺激喉部的因子,都有可能增加喉癌的風險。喉癌好發在中高齡男性,在小孩或青少年極為罕見,一旦發生於小孩或青少年,則需另外考慮遺傳因素。聲音沙啞持續兩週以上要警惕聲音沙啞是喉癌最常見的症狀。沙啞在個案還在疾病初期,黏膜化生,還沒進展成癌症前可能就存在。病人亦可能同時具有喉異物感、咳嗽、痰帶血絲、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咽喉疼痛和耳朵疼痛等症狀。臨床上,許多良性疾病也會有聲音沙啞的症狀,使得大家容易忽略聲音沙啞的危險性。對於持續兩週以上的聲音異常,就要考慮到耳鼻喉科進行詳細的喉部檢查。尤其是年齡介於50至70歲,合併抽菸喝酒的男性,更不可輕忽喉癌的危險性,應盡早至耳鼻喉科檢查。喉癌檢查除原發部位 鄰近呼吸道和食道也要注意耳鼻喉科醫師可利用喉反射鏡檢查喉部及下咽部,若需要進一步檢查,會使用內視鏡協助。內視鏡若於喉部發現有懷疑病變之時,則可安排全身麻醉下進行直接喉頭內視鏡,在直接喉頭內視鏡下配合手術可進行病變處切片檢查以確立診斷。此外,除檢查喉癌的原發部位、大小以及周圍組織侵犯的範圍外,耳鼻喉科在評估喉癌個案時,會考慮有無鄰近的呼吸道和食道侵犯,因此會同時建議支氣管鏡、硬式食道鏡評估有無腫瘤侵犯。搭配如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掃描等,幫助評估腫瘤大小及、頸部淋巴轉移狀可能、其侵犯範圍的判讀。喉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手術與放射線合併治療為主流。早期喉癌的個案,放射線治療也會有不錯的療效。相較於手術治療需要大範圍的切除,放射線治療有時候可以給個案保留吞嚥等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而對於需要大範圍切除的個案,手術也有使用其他部位皮瓣進行重建咽喉的可能,此部分就需要整形外科的協助。化學治療也是一個選擇,但通常都會搭配手術或放射治療一起執行,或是使用在無法手術的個案。另外,近幾年十分熱門的免疫治療,在無法完全切除腫瘤的個案,也有一定的角色,有待未來更多研究提供更多的證據支持。參考文獻:1.中華民國 110 年 癌症登記報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屬2.喉癌,張燕良主任、陳明勗醫師、劉致顯醫師、劉致和主任,國泰綜合醫院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category.asp?category_id=9283.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Head and Neck Cancers, Version 4.2024 — May 1, 2024(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17 癌症.其他癌症
腹脹腹痛、大便變灰白色竟是罹癌!醫揭「7初期症狀」像腸胃不適易忽略
一名41歲青壯男因腹部常有悶痛情形,日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就醫,醫師安排他進行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處有腫瘤,進一步做切片後確定為惡性腫瘤,後續由外科醫師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除根治性切除外還需重建胰管、膽管與消化道,腫瘤經病理報告確診為早期壺腹癌。衛福部苗栗醫院外科醫師陳雁捷表示,十二指腸壺腹癌(ampullarycancer)是一種罕見的消化道癌症,主要發生在胰管和膽管交匯處的壺腹。醫師指出壺腹癌是相對少見的癌症,發生機率低,初期無明顯症狀,隨著腫瘤成長後較有可能出現明顯的症狀進而被診斷,那時分期往往已接近晚期。壺腹癌初期症狀類似腸胃不適陳雁捷說明,壺腹是人體器官中非常小的構造,藏在消化道裡,置就在胰管與總膽管最末端2公分之接合處,開口於十二指腸壁。因位置很難被發現,壺腹癌初期症狀與一般腸胃不適很類似,所以常被忽略,例如:腹脹感上腹或右上腹處悶痛噁心嘔吐腹瀉胃口差體重減輕茶色尿此外,當腫瘤逐漸變大塞住胰液和膽汁出口,就會出現黃疸,大約7成患者都曾出現黃疸症狀。隨著病程進展,可能會有灰白色糞便、胰臟發炎、疼痛加重輻射到背部等症狀,甚至侵犯到十二指腸附近腸壁,造成腸胃道出血情形。壺腹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陳雁捷指出,壺腹癌的診斷方法主要以腹部超音波作為主,若顯示膽道、胰管擴張情形,則需進一步透過影像學檢查診斷,例如內視鏡膽胰攝影檢查、經皮穿肝膽道攝影、核磁共振膽道胰管攝影等。「目前壺腹癌有效根治的方式,仍是外科手術切除腫瘤,需於病灶處行根治性切除,標準手術為惠普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 procedure)。」陳雁捷提到,此手術除了根治性切除以外,還需重建胰管、膽管與消化道,為肝膽胰手術中複雜且困難的術式。陳雁捷進一步說明,病人需符合2項開刀條件才能進行該手術,成功接受手術的病人長期存活率相對較高:.腫瘤仍侷限於原發處尚未轉移至遠端器官.腫瘤並未造成周圍重要血管嚴重侵犯(上腸繫膜動靜脈)他解釋,如果評估不適合手術的病人,也可以在壺腹與十二指腸處裝上支架,或經皮膚引流膽汁以減少膽汁淤積引發感染,作為暫時性緩和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則可以用在晚期無法手術或術後輔助治療,但目前對於提升存活率仍是有限。膽管擴張小心罹癌警訊陳雁捷提醒,民眾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以降低罹患消化道癌症風險。建議可以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和抽血檢查,如有發現膽管變粗,可進一步安排內視鏡膽胰攝影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及早在無症狀出現時發現腫瘤,盡早摘除。一旦出現症狀則要儘快就醫,以期達到最好治療效果。衛福部苗栗醫院徐國芳院長表示,儘管壺腹癌無法完全預防,但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健檢以及對家族病史的關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發生的風險或早期發現潛在問題。民眾若有具體的家族史或個人健康狀況的顧慮,建議與專業醫師討論並制定個性化精準醫療的預防策略。【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762.html】
-
2024-10-17 焦點.元氣新聞
支持小陽光揮灑畫筆 中醫大兒童醫院提供身心全方位照護
為了喚起社會對燒燙傷議題的關注,並鼓勵顏損兒從繪畫中獲得自信,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攜手陽光基金會、台灣輝瑞藥廠,共同舉辦「神彩輝陽,藝起有魔法」巡迴畫展,展期為113年10月14日~18日,希望讓更多人看見陽光孩子們的生命故事與堅韌精神,並支持臉部平權的社會價值,用愛攜手陪伴陽光孩子勇敢迎向未來。繪畫抒發小陽光感受,舉辦畫展放鬆緊繃身心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周宜卿行政副院長表示,燒傷及顏損兒需要的不只有外表上的重建,還有心靈上的支持協助,而藉由藝術創作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尤其是年紀尚幼的小陽光們,常無法清楚表達對疾病的看法,但卻可以透過繪畫抒發感受,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此外,這次特別選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舉辦畫展,也盼能夠營造舒適友善的環境,讓前來醫院就診的孩子放鬆身心,緩解緊張、害怕的負面情緒。跨專科團隊查房會診,提供傷友全方位照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暨燒燙傷中心吳卓翰醫師指出,燒燙傷患者不只需要整形外科醫師做傷口重建,還需要各專科醫師一起多方位協助。中醫大附醫燒燙傷團隊每週都會舉行跨專科會議,包括整形外科、小兒科、感染科、復健科、精神科、營養師、藥師、物理治療師、呼吸治療師、護理師、社工師等各科專家一起查房,不只強調傷口照護,還提供全方位服務,照顧患者的身心,目標是協助傷患重返生活崗位。吳卓翰醫師補充,中醫大附醫和陽光基金會合作已久,陽光基金會不僅有專業的社工師提供傷友心理建設,還有多位物理治療師提供免費復健,幾乎所有在中醫大附醫診治的燒燙傷患者都會轉介到陽光基金會;很感謝陽光基金會在傷友出院後接續照顧,幫助他們為重返社會做準備,甚至還替不少傷友進行工作媒合,希望民眾可以給予更多同理與支持。如果我有魔法,藝起突破外表限制!陽光基金會中區中心翁禎穗主任說明,今年畫作主題是「如果我有魔法」。小陽光的畫作不僅是孩子創作力的展現,更是孩子們的生命故事。對於每個陽光孩子來講,要經歷數不清的手術和漫長的復健,甚至常因外表不同而遭受異樣眼光,成長歷程是非常辛苦的,但這些辛苦並不影響他們的創作天賦及無窮的想像力。透過他們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不管遇到甚麼困難,都應該勇敢面對,並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陽光一直在推廣臉部平權,主張不管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平等的對待與公平的機會。邀請大家藉由這次畫展,更認識燒傷顏損朋友外,也一起創造友善平權的社會環境。響應臉部平權,助小陽光重拾信心台灣輝瑞藥廠劉鎧維營運長提到,醫院往來的病友及家屬很多,感謝院方無償提供場地展出畫作,希望藉由此次作品展出,可以讓更多人看見小陽光們無窮的生命力,進而了解這群與眾不同的孩子,帶給小陽光更多溫暖與希望。透過畫作展出,對小陽光來說是莫大的榮耀,能夠幫助他們重拾信心,更有勇氣面對外來的挑戰,誠摯邀請民眾一同響應臉部平權,營造多元友善的社會。
-
2024-10-1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八八風災封路也巡診 中醫卓青峰每周固定上阿里山行醫已21年
21年來,嘉義迦南中醫診所院長卓青峰堅持每周一次深入阿里山鄒族部落看診,施藥、針灸不說,還買早餐上山,送給每個來看病的人。即使落石封路,他仍駕駛吉普車繞小路上山,路開到哪裡,他就看診到哪裡。近年他回學校在老人學研究所進修,學習遠距醫療、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希望偏鄉的中醫照護更有品質、更有效率。卓青峰年幼時曾感染小兒麻痺,他克服身體的不方便,2003年起在無中醫資源的阿里山鄉來吉部落成立首處中醫巡迴醫療點,莫拉克八八風災時道路中斷,據點改至樂野部落。村民感謝他,卓青峰則說,其實他受益良多,他能上山賞景、看雲海、呼吸香甜的芬多精,還有機會幫大家看病,覺得很享受、很開心。投身中醫31年 每周固定上山卓青峰有原住民血統,投身中醫31年。一次參與世界展望會到嘉義偏鄉巡迴衛教的機緣,發現山區居民的醫療觀念不足,決定從己身做起,以設置醫療點,致力推動中醫資源在城鄉均衡發展。目前還擔任健保中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的召集人。阿里山鄉來吉、樂野部落路途遙遠。卓青峰每周固定上山的周二,早上6點先在自家診所打包器具及藥材,7點前偕妻子一同出門,8點30分準時抵達部落開始看診,中午看診結束再開車下山。上山途中,他會購買早餐,帶上山與居民分享,抵達巡迴醫療點時,先把脈問診、開藥方,妻子協助調配中藥,還有針灸或經絡疏通等療法,讓病人得到全方位中醫照護。曾患小兒麻痺 理解病人不適「海拔600公尺以上的空氣是甜的!」卓青峰如此形容。醫療點所在的樂野村,海拔超過一千公尺,有一大片美麗的楓香林地,還有茶園、咖啡、蘭花等,優美的環境吸引卓青峰愛上了這裡。他說,這個地方不同季節會有不一樣的風景,趁著巡迴醫療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山林間徜徉、吃飯,是他和妻子難得的放鬆時光,是夫婦倆的小確幸。卓青峰出生在1959年,那年代台灣盛行小兒麻痺,他年幼時感染病毒,留有後遺症,身體肌力下降影響運動表現。不過,卓青峰不斷鍛鍊、提升肌力,擔任中醫師更能以同理心看待病人,理解患病的不適感,更關心病人,他從中也領悟現今社會的醫療資源不平衡,認為應該建立更完善的制度,讓醫療資源在城鄉平衡發展。落石阻路 路開到哪看診到哪身體不是卓青峰參與救災的阻礙。921地震時山區災況慘重,卓青峰開著吉普車挺進災區,協助載運物資,也攜帶藥物及針灸用具到南投縣信義鄉救災, 他連夜為近百名災民看診,帶去的藥幾乎都用光了。莫拉克八八風災重建期間,來吉部落撤離山區,前往中庄營區、逐鹿社區等臨時處所避難。部落交通不便,居民因天災下不了山,幸而有卓青峰不間斷上山看診,即便落石阻斷道路,他也能駕駛吉普車從一旁小路穿越,「路能夠開到哪裡,我就能看診到哪裡。」山區網路不穩 常常耽誤看診卓青峰在阿里山鄒族部落看診20年,看診過程中與部落居民的互動讓他很有親切感。他學會了簡單鄒語,也與居民互教台語,雙方建立了深厚情誼。在山區設置巡迴醫療點,最大的困難就是交通和通訊,每逢地震、颱風等天災,道路可能中斷,還有土石崩落的威脅,上山往往像是跟老天爺賭運氣,但卓青峰擔憂病人,總是想辦法改道通行。「目前最難解決的是網路通訊。」卓青峰說,患者病歷都在網路系統中,看診時要先連上專屬VPN,才能調閱資料看診。然而山區網路不穩定,網路常常很難連線,就會耽誤看診時間,這個難題希望有天能夠解決。去年拿到碩士 專攻老年學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嘉義縣高齡人口比率逾22%,是全台之冠。卓青峰說,部落年輕人離鄉就業,只剩老人和小孩在山上,目前看診的病人近半數都是老年人。他盼望進修老年醫學,讓自己與時俱進,近年有女婿協助看診,他逐漸卸下重擔,才得以在2020年考入成功大學醫學院,攻讀老年學研究所,並在去年取得碩士學位。65歲的卓青峰,正式邁入老年,切身感受老年疾病的各種問題迫在眉睫。他的心願是將研究所學習的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和中醫結合,發展在宅醫療(居家照護)、遠距醫療,加入實證醫療概念,更全面的照顧老年人。卓青峰小檔案年齡:65歲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現職:迦南中醫診所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召集人經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媽祖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正道中醫醫院針傷科主任主要事蹟:2003年7月起於阿里山鄉成立首處中醫巡迴醫療點,持續服務21年2024年中華民國第一屆華佗偏鄉醫療奉獻獎
-
2024-10-14 醫療.心臟血管
飯後泡澡好放鬆?醫警告恐誘發一可怕急症,泡澡最佳時間建議
經過了一天的忙碌,為了慰勞辛苦的自己,許多人會利用泡澡來放鬆身心、暖和身體。然而,飯後馬上泡熱水澡,卻可能給心臟和腸胃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原因與身體在消化和泡澡時的血液分配機制有關。 餐後血液聚集在腸胃道 泡熱水澡會增加心臟負擔 醫師葉宗儒曾在其個人社群「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中分享進食後消化過程的血流變化。當我們吃飽後,腸胃道需要更多的血液來幫助吸收營養和促進腸道蠕動,導致腸胃道的血流量明顯增加,而身體其他部分的血液供應則相對減少。此時,心臟就需要加快跳動,以確保身體各部位能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造成心臟需氧量的上升。而這整個過程通常需要2至4小時才能恢復正常。 醫師葉宗儒進一步說明吃飽後不要泡澡的原因,與血液的分布也有密切的關係。他指出,泡熱水澡會使身體體溫上升,身體為了散熱,周邊的血管會擴張,導致表皮血液增加。此時,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重要的內臟器官,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同樣地,心臟也需要加快跳動,將血液打至全身各處,以維持整體的血液流動,這又進一步增加了心臟的需氧量,等同心臟必須加倍負擔雙倍的血氧需求。 泡澡時機與水溫需控制 降低心肌梗塞突發風險 綜上所述可得知,當飯後馬上泡熱水澡時,身體就會面臨雙重負擔。醫師葉宗儒分析,此時心臟不僅需要為腸胃道提供大量血液來處理食物,還要應對因泡熱水澡引起的表皮血管擴張,導致心臟自身的供血卻不足,容易導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故建議最好在飯後30至60分鐘後再進行泡澡活動,以避免心臟和腸胃同時承受過大的壓力。 除了時間上的考量,泡澡的水溫也應適中,過熱的水溫同樣會使血管擴張過度,增加心臟的工作量。通常建議水溫控制在40度以下為宜,這樣既能達到放鬆的效果,又不會對心臟造成過大的負擔。 總之,飯後泡澡看似是一種放鬆的方式,實際上卻可能對心臟和腸胃造成嚴重的負擔。透過了解這些人體的生理運作機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讓我們享受泡澡的舒適,也能確保心臟和腸胃的正常運作。 【延伸閱讀】亞洲第二例!七旬婦急性心肌梗塞重建血管 「心臟超飽和氧治療」大幅降低死亡率你家老爸會打呼嗎?醫警:不只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小心導致心肌梗塞!【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2346】
-
2024-10-13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治療後,性生活還要繼續!癌友求助困難 癌團盼設醫療指引
病友Claire罹患乳癌第二期,治療11年仍在與癌症奮鬥。罹癌初期因為年輕,治療副作用較大,容易盜汗、煩躁,與先生發生性關係時遇到阻礙。Claire說,自己猶豫再三,才向主治醫師開口求助,在醫師建議下,諮詢婦產科,也曾服用中藥,希望減少因治療引起的更年期症狀。在治療過程中,先生曾抱怨求愛遭到拒絕,後來在心理師建議下,Claire與先生坐下來討論性事。他們決定延長前戲,嘗試先聊聊天、喝點小酒、跳支舞放鬆,讓自己忘記病人身分,專注於性行為當下的享受,先生則會買好看但可以遮住手術後胸部的性感睡衣,讓自己提升自信、不再自卑。更感人的是,先生想到在浴室中邊淋浴邊進行性愛的做法,讓自己分不出身上的水是盜汗的汗水,還是淋浴的水。癌症平均存活時間延長,癌友關注重點,已從疾病治療,到罹癌後的生活品質。癌症希望基金會近期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癌友認為治療後的身心理變化,已讓親密關係受到影響,不少病友難向主治醫師啟齒,選擇至婦產科、泌尿科、身心科就診。但國內缺乏罹癌後性生活治療指引,其他科別醫師不具備腫瘤科治療副作用等專業,而腫瘤科醫師也不知如何處理性生活議題,必須查找資料才能想到解方,讓病友無法系統性獲得幫助。國內缺乏相關醫療指引,癌友羞於啟齒或輾轉各科求診。癌症希望基金會針對所服務的癌友進行調查,發現64.2%病友認為自己因癌症治療,影響性生活與親密關係,且61.8%癌友缺乏性欲、60.5%陰道乾澀/搔癢,是性生活最大的兩項問題。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說,癌症病友在治療後面臨性欲低下、女性陰部乾燥、失眠等複雜問題,而國內多數癌症治療醫師是男性,女性病友羞於開口,癌症醫師沒有處理癌後性生活經驗,病友只能轉而至其他科別尋求協助。蘇連瓔表示,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已訂出癌友生理、心理方面性生活指引,癌症希望基金會雖擬定「性福處方」相關手冊,提供性諮詢、輔具資訊、團體課程等協助,但癌友性生活協助不只有性玩具、潤滑液這麼簡單,也涉及「處方用藥處置」,希望由婦產科醫學會等各科別合作,訂出指引,才能保障病人權益與治療安全。各癌別治療方式不同,也牽涉伴侶默契、心理狀態。對此,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訂定指引並非不可行,但必須邀集專家、蒐集臨床實證等,需耗費較長時間,且癌症病友性生活面臨的問題相當複雜,各癌別需要的治療方式不同,例如子宮頸癌患者可使用荷爾蒙藥物,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及乳癌患者,則有使用荷爾蒙方面的禁忌,必須改以玻尿酸治療,或使用潤滑劑、陰道雷射等,改善乾澀問題。黃建霈說,性生活的問題不僅與器官功能有關,也涉及癌友與伴侶的默契、心理狀態等;由於癌症治療科別的醫師,未必理解性生活方面治療如何進行,建議女性癌友可找婦產科醫師、男性癌友找泌尿科醫師諮詢;不過,「醫師不是萬能」,並非每位婦產科醫師都對性學方面有足夠理解,但台灣就醫方便,建議癌友可多方嘗試。專家需有癌症基本知識,才能協助癌友處理性事。台大癌醫分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徐勝駿說,癌症病人在性方面的身心治療,與一般民眾因老化導致性能力退化的狀況不同,協助癌症病友治療的醫師、心理師,必須對癌症治療有基本認識,才能知道如何協助病友。癌症從化學治療到免疫療法,進展非常快速,非腫瘤科別的醫師,必須時時更新資訊,才能找出病友困境,進而梳理治療對癌友造成的身心影響,如失眠、情緒起伏很大可能都是副作用造成的影響。外觀改變、身體像進入更年期,乳癌患者最常為性事所困。乳癌患者因乳房切除、荷爾蒙治療等,是最常遇到性生活困境的癌症類別。乳頭神經切除,也會影響性生活敏感度,加上患者心中的自卑、焦慮,導致不敢與伴侶發生性關係等情況。癌症希望基金會台中希望小站社工師吳佳霖表示,除疾病引起的生理問題外,找回個人魅力、重建自信是恢復性生活的關鍵,且由服務過程中發現,皮膚的感知是恢復親密關係、性生活的一大關鍵。台大癌醫分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徐勝駿表示,因治療過程中必須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乳癌患者最常遇到性生活問題,臨床上遇到不少患者反應,身體狀況像是進入更年期,即使癌症指數控制良好,但性欲下降、性生活品質也連帶下降,「忙於抗癌,性生活被放在後面,但性需求必須被好好處理,這也是國際趨勢。」而癌症患者身體形象因治療而改變,也會讓患者產生焦慮感,對性行為產生抗拒,尤其乳癌患者,此時便需要認知心理治療介入,或服用抗憂鬱、焦慮藥物,病友間的交流討論,也可協助病人重拾自信。
-
2024-10-0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建置南投山城醫療 張常勝坐輪椅也堅持看診「我只是走路慢一點,不是到不了」
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醫事部主任醫師張常勝罹患小兒麻痺,深刻體會弱勢、病人與身障的種種艱難,台大醫學系畢業後,即遠赴南投偏遠的山城行醫。為縮小城鄉醫療差距,張常勝率先建立肺結核病房、職業傷病診療與安寧居家療護等,守護大埔里地區居民健康長達31年。一歲染小兒麻痺症 從此跛行1950至1970年代,小兒麻痺症在台灣盛行。張常勝出生於基隆,一歲多時遭病毒感染,從此只能跛行。他認知「體能不如人,那就做好能力所及之事」,用功讀書,1980年考進台大醫學系,寒暑假期間常去偏鄉服務,醫院實習時多次照顧遠從山地鄉到台北住院的病人,投入偏鄉醫療的念頭開始在心頭萌生。1987年,張常勝考進台大公衛所,鑽研職業傷病領域,1989年取得碩士學位後,進入台大醫院與台灣省慢性病防治局,參與照顧肺結核與塵肺症等病人。不料1992年被傳染肺結核,也成了患者的張常勝選擇繼續醫治病人,接受當時最新療法「短程治療」,半年後順利痊癒。考進台大 看見偏鄉人力匱乏防治局期間,張常勝再次感受偏鄉資源匱乏的衝擊。肺結核病人診治後需住院數周,曾有感染肺結核的婦人,從桃園山地鄉下山就醫,還拖上三、四個孩子。婦人說,小孩不能幾個禮拜沒人顧,只得帶來陪媽媽住院。這觸動張常勝學生時期的回憶,感慨就醫對偏鄉人仍然是大事,下定決心前往偏鄉。1993年,張常勝得知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沒有內科醫師,他的專長之一的肺結核在埔里極為猖獗,他斷然起而行,從台大醫院轉往埔里小山城實踐初衷。張常勝成為埔基唯一的內科醫師,負責發展加護病房和內科照護。兩年後埔基派張常勝去高雄醫學大學接受腎臟內科訓練,返院後在埔基建立慢性腎病照護,也支援山地巡迴醫療去仁愛鄉部落看診。90年代,埔基每年仍會發現一百名以上的肺結核患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件新個案。張常勝深入山地部落後發現,有些部落的居民最大死因是肺結核。肺結核痊癒的關鍵在於完整的治療,需規律吃藥半年,但山地醫療人力不足,衛教宣導不易,有些病人藥吃了一兩個月,就中斷或不規律用藥,導致未能痊癒,甚至產生多重抗藥性,最終死亡。建立南投第一個肺結核病房有鑑於肺結核需要住院的重病病人很多,南投縣內卻無肺結核病房,張常勝著手規畫在埔基設置專責病房,1998年建立南投縣內第一個肺結核病房。921地震時結核病房嚴重毀損,一處小兒科病房重建為呼吸隔離病房;2003年SARS大流行,病房又再改建為可以收治SARS病人的病房。從肺結核到SARS,張常勝看顧多是高傳染性的病人。1994年,一位肺癌末期的老婦人從美國返回,想要在埔里老家善終,但是她已虛弱得無法就醫,希望埔基派醫師出診。當時台灣還沒有安寧療護的觀念,張常勝挺身而出,直到老婦人去世。後來安寧照顧基金會開課推廣安寧療護觀念,他鑽研精進,1998年組建南投縣內首個安寧居家療護團隊,2017年建立埔基安寧病房,構成完整連續的安寧療護系統。張常勝還是南投縣職業傷病診治的重要推手。2003年他開始第一個職業醫學與傷病診療門診,2023年埔基設立職災職能復健中心,獲勞動部認可,成為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31年駐守偏鄉 感謝妻子力挺從醫34年,有31年駐守偏鄉,張常勝最感謝的是妻子周純玟。妻子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跟著他住進埔基宿舍,操持家務、教養孩子,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孩子漸漸長大後,為了升學,妻小搬遷至台中,張常勝當時曾考慮是否該轉換跑道,但他終究心繫偏鄉,並沒有離開。偏鄉醫療人力至今依舊普遍不足,張常勝負責的安寧療護、職業傷病等科別的醫師缺口更難補足。他期望有更多醫師投入,扭轉醫院裡多數專科仍是「一個科一個人」的醫療困境。「我只是走路慢一點,不是到不了。」他說,從小到大沒想過行動不便會是問題。雖然工作時常跌倒,甚至摔斷腿,但就算打上石膏,仍能坐著輪椅看門診、值班查房、居家訪視。只要力所能及,張常勝將持續如此,盡心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張常勝小檔案年 齡:64歲出生地:基隆市學 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公衛碩士成功大學公衛博士肄業現 職:埔里基督教醫院安寧照護科及醫事部主任醫師經 歷: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奇美醫院胸腔內科臨床研究員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秘書長及理事高雄醫學大學腎臟內科臨床研究員埔里基督教醫院內科部主任埔里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中心主任埔里基督教醫院慢性醫學部主任主要事蹟:埔基2019年至2023年病人滿意度第一名保安宮第6屆保生醫療奉獻獎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服務貢獻獎
-
2024-10-06 醫聲.醫聲要聞
金門男大生車禍休克 林口長庚團隊接力救命
「我們看到他的時候,全身插滿管線,全身都是血,叫他也沒反應……」2022年4月某一天,住在台灣本島的呂爸爸、呂媽媽接獲電話,得知兒子在金門出了嚴重車禍,不僅腹腔大出血,也已休克,正在離島的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簡稱金門醫院)與死神拔河。看到兒子從醫療專機上被抬了下來,他們一度以為自己要失去心愛的兒子,所幸在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的接力搶救中,呂爸爸、呂媽媽終於盼到了奇蹟。在這場救命接力賽當中,第一眼看到呂同學的是當時正輪值、派駐於金門醫院的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科主任外傷醫學會常務理事康世晴。他回憶道,當時患者的肝臟、右腎都有撕裂傷,出血也很嚴重,情況十分危急,所以當下以救命、保命為第一優先,除了先止血,也要趕緊先切除患者右邊嚴重破損的腎臟,以控制受損範圍,避免傷害擴大。此時,康世晴也當機立斷,馬上與林口長庚醫院的醫療團隊討論,並決定讓呂同學回台接受治療。團隊展現神默契,治療、溝通一氣呵成。「當康主任在金門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狀況。」患者一下飛機,馬上接手治療的是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傷急症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暨外傷醫學會常務理事傅志遠,他回憶當時一聽到消息,醫療團隊就趕快協調放射科等科別,預估可能要進行栓塞治療,也要趕快準備加護病房病床,所有治療、溝通都是一氣呵成,醫療團隊彼此都了解往後的治療方向、原則,做好充分準備,並嚴陣以待。呂同學到達台灣本島,傅志遠立刻執行急救手術,讓生命跡象更穩定,再進行後續的修復、重建工作。傅志遠分析,醫治嚴重車禍傷患,往往需要很強大的團隊,治療也不是一次手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傷患可能同時有腦出血、腹腔出血、手腳骨折等多重傷勢,治療無法一步到位,有時需要歷經多次治療、手術,才能真正復原。加護病房監測,後續修復重建,患者重回大學生活。以呂同學來說,歷經大出血的他,即使接受初步止血、急救,還是很不穩定,因此傅志遠讓他轉入加護病房,等狀況穩定再進行後續治療,此時由鎮守加護病房的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汪家正接下治療、穩定病情的重責大任。在加護病房,汪家正運用血液動力學監測儀器,監測呂同學的血管收縮狀態、血壓與心跳等循環指標與生理數值,一發現問題,便趕快介入、處理。汪家正說,當全身血液動力學出現異常,代表傷患體內有潛在問題需排除,這也讓醫療團隊在最短時間察覺異常、確認是否為水分不足或過多、血管收縮能力不好、心臟的血液輸出能力欠佳等潛在問題造成,並盡早展開救治。在過去,這些檢查需耗費很多時間,現在關鍵數據一目了然,節省了許多的時間。當呂同學轉趨穩定,傅志遠立刻進行後續修復、重建手術,手術後,在醫療團隊的照護之下,呂同學逐漸康復,也順利重回大學生活。對於呂同學的死裡逃生,呂爸爸、呂媽媽對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深表感激。制度健全、醫療進步,守護每一條珍貴生命。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由於衛生福利部「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簡稱醫中計畫)與許多進階醫療儀器,例如血液動力學的即時監測等,納入健保給付政策的支持,讓不少像呂同學這樣的嚴重病患得到更多活命的資源與機會。汪家正表示,隨著政策、制度的健全與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過往可能留不住的病患,也有機會獲得生機,當看到病人被救回來,擁有正常生活,就會讓人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康世晴與傅志遠也認為,爭取更多寶貴時間、救治更多生命,正是身為外傷急症外科團隊重要使命感所在,未來也期待離島、偏鄉民眾可以擁有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
-
2024-10-06 醫療.心臟血管
冠狀動脈斑塊形成後有可能「逆轉」嗎?教授曝2大類消退方式
我在2024-9-8發表降低壞膽固醇顯著改善心肌梗塞病變,臉書朋友Edward Lin留言:「血管斑塊有機會逆轉嗎?(非侵入性方式)」。我跟他說有機會,然後他就說希望我能解釋。「逆轉」的英文是reverse,但就冠狀動脈斑塊而言,正規的醫學名詞是regression(消退)。所以,在接下來的討論我都會用「消退」而不是「逆轉」。梅約診所的心臟科醫師Stephen Kopecky在2020年11月接受視訊訪問,主題是Is Coronary Plaque Regression Possible?(冠狀動脈斑塊有可能消退嗎?)。我把訪問內容的重點整理如下:1.冠狀動脈疾病的消退是可能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不容易做到。我們的期待必須合理,要知道,雖然可以消退某些病變,但無法改變所有病變。2.脂肪豐富的斑塊(lipid-rich plaques)有可能消退,但鈣化斑塊(calcified plaques)則幾乎不可能消退。(版主加註:斑塊剝離是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的直接因素,而由於鈣化斑塊是比脂肪豐富的斑塊較不會剝離,所以儘管無法消退,卻是較安全。)3.在使用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及PSK9抑制劑)的研究裡,當壞膽固醇(LDL-C)降到80 mg/dL時,約50%患者的脂肪豐富斑塊會消退,而當LDL-C降到60 mg/dL時,約90%患者的脂肪豐富斑塊會消退。在我所看過的有關斑塊消退的論文中,我認為一篇2022年1月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的綜述論文是最詳盡,最全面性的: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egression: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斑塊消退:JACC 最先進的綜述)。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斑塊消退可以定義為斑塊形態的變化,從而降低隨後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這可以透過減少斑塊體積或高風險特徵以及從不穩定的非鈣化斑塊轉變為穩定的鈣化斑塊來實現。因此,斑塊消退作為預防策略的目標包括減少斑塊總體積和改變斑塊成分以降低斑塊破裂的風險。重要的是,並非所有斑塊都是可改變的,例如,鈣化斑塊很少可改變。2.斑塊消退的策略大致可分為兩大類:1)飲食和生活方式; 2)藥物治療。迄今為止,藥物治療取得了最大的成功。3.飲食因素在心血管風險中發揮重要作用,過量的熱量攝取會導致肥胖,特定的飲食模式(例如加工肉類和含糖飲料)也會影響心血管風險。然而,僅透過飲食幹預來證明斑塊消退的數據是有限的。4.運動被公認為是心血管事件一級和二級預防的有效干預措施。最近的Cochrane 綜述和統合分析(包括63 項研究)發現,基於運動的心臟復健使心血管死亡率降低26%,入院風險降低18%。然而,總死亡率、心肌梗塞或血管重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5.每天行走 ≥7,000 步的患者與每天行走
-
2024-09-26 焦點.元氣新聞
小陽光不孤單也不特別 「響應臉部平權!」彰基邀您藝起做公益
嚴重的燒燙傷須歷經清創、植皮等手術,不僅當下治療過程辛苦,日後的復原之路也很漫長,常令傷者帶來極大的痛楚,除了得面對生理外觀上的變化,情緒與心理上也容易出現波動,極需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肯定。彰化基督教醫院作為彰化、雲林、南投專責燙傷中心,長期致力於重症燒傷照護及顱顏重建,今年更首度攜手陽光基金會和輝瑞大藥廠,舉辦「神彩輝陽,藝起有魔法」公益巡迴畫展,帶領更多民眾響應臉部平權,營造更多元友善的社會。從創傷治療到骨損重建      24小時全人照護團隊彰化基督教醫院燙傷病房張立人主任表示,彰基燒燙傷中心除了有最先進的傷口治療設備及敷料,可以讓傷口癒合更快速以外,還有相當完整的整形外科醫師陣容和創傷救護團隊,提供燒燙傷患二十四小時最專業完整的照護服務。對於顏面骨損需重建的傷患,院內也有專責醫師可施行顱顏正顎手術,從創傷急救到後續復健,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治療照護。顏面損傷、燒傷者復健路漫長      實際行動給予關懷與尊重彰基燙傷病房平時積極宣導燒燙傷的治療預防及正確觀念,長期以來也和陽光基金會合作,提供燒燙傷病人心靈上的關懷,以及重返社會的協助。張立人主任補充,燒燙傷病人就像蝸牛一樣,治療後往往得拖著沈重的包袱負重前行,光是復健就要經過五年以上的時間,非常需要社會支持及心理關懷。今年「神彩輝陽,藝起有魔法」公益巡迴畫展主題為「如果我有魔法」,張立人主任提到,其實最大的魔法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儘管在面對顱顏缺損或面部畸形的人時,難免會有恐懼、害怕,少數人甚至會產生排斥心理,但只要我們願意用平常心看待,試著感同身受地了解每張臉背後的故事,就能用實際行動給予顏面損傷者及燒傷者關懷與尊重。小陽光巡迴畫展      找到信心、迎向希望陽光基金會中區中心翁禎穗社工督導指出,在醫院巡迴展出畫作,讓小陽光畫家感受到自己的創作被重視跟欣賞,不只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激發他們在藝術創作上產生更大的興趣與熱情,這樣的社會連結不僅為小陽光帶來鼓勵,也增加他們社會參與的機會。感謝彰基無償提供場地,希望這場巡迴畫展,不僅只是一個展示平台,更是心靈鼓勵跟成長的機會,可以讓小陽光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找到自信與希望,繼續勇敢的面對生活中各項挑戰。尊重多元、包容不同      打造臉部平權的友善社會輝瑞藥廠劉鎧維營運長說明,輝瑞和陽光基金會合作十一年,不間斷贊助小陽光桌曆印製,並大力推廣燒傷顏損兒服務,除了引起社會關注,也讓更多人看見小陽光的畫作,了解並尊重這群臉部顏面外觀不一樣的孩子,提供小陽光心理成長的支持與鼓勵,也期望透過畫作展出,可以讓社會大眾瞭解到,每張臉都是與眾不同卻獨一無二的,不管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平等的尊重跟公平的對待。
-
2024-09-24 慢病好日子.深度報導
地方名人堂【新北市】各區需求不同 陳潤秋:醫動養為主軸 政策因地制宜
新北市為直轄市之一,人口突破400萬居全國之冠,但幅員遼闊,有山有海,且醫療資源隨人口集中於地勢平緩的西半部,人口樣貌與需求不同,考驗治理模式多元性。對此,新北市衛生局推動「新北醫動養」政策,以「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為主軸,協助市民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再依地方特性調整。醫:導入智慧科技 推動永續醫療、未來衛生所「台灣醫療體系的碳足跡佔全國總排放量4.6%,是排碳大戶。」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說,新北市府今年4月率先全台,與轄內12家大型醫院共同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醫院督導考核也比醫院評鑑先一步將ESG納入試評指標,鼓勵醫院發展永續醫療,例如亞東醫院回收尿布重製為名片,雙和醫院回收廢棄藥罐再製成醫療垃圾袋。醫療結合智慧科技,亦能協助減碳。新北市108年起陸續建置智能衛生所,民眾透過智慧生理量測設備、智能運動設備等智慧科技產品,所得的數據上傳至雲端平台整合,AI技術分析後,再傳輸數據資料給保母醫院,不僅讓民眾養成監測習慣,也減少往返醫院的交通辛勞和碳排放、醫事人員負擔。計畫最先以樹林為示範場所,接著推廣到汐止、鶯歌、新店、五股、八里、金山、深坑等地,政策也因地制宜調整,例如林口串連新創產業,成為未來城市大數據應用實證場域;平溪老年人口比率最高,衛生所任務較著重建立失智友善社區、遠距照護。陳潤秋表示,預計119年29家衛生所皆導入智慧資訊科技,之後更將融入「衛生所再設計2.0」概念,打造「未來衛生所」。動:運動營養APP 養成自主健康管理習慣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是導致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對此,新北市開發「新北動健康APP」,民眾可輸入記錄每日飲食、運動及生理量測數據,隨時監控身體狀況,也可藉由運動等健康促進行為,獲得「健康幣」兌換商品。為提升使用趣味性,APP亦提供多樣化的運動方案,推動「處處都是運動場」的概念,吸引民眾漸進式培養基本運動習慣,增加進入運動中心的意願,例如仿效寶可夢抓寶,鼓勵民眾到公園運動打卡;規劃融入各區特色的「健康大步走」路線,像是運動指導員帶領長者在林口三井OUTLET進行北歐式健走;好友或同事間可揪團,做每日步數的小組競爭,陳潤秋笑說,「衛生局同仁都有加入競賽,我下班後也會貢獻一點。」截至今年六月,APP會員已逾47萬人,公園打卡累計逾229萬人次,上傳運動步數累計逾447億步,效果十分顯著;未來將擴充心理監測功能,照顧市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養:都會、鄉村在地安養 從失智做起根據統計,新北市65歲以上長者已超過75萬人,居全台之冠,然分布不均,高齡長照政策須有所調整。以失智照護為例,平溪地處偏遠,長者比例高達33.6%,其中失智症人口推估佔10.2%,意即每10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因此新北市109年起將此區作為失智友善示範社區。陳潤秋說,衛生局積極宣導失智友善識能,提升社區居民對失智者的友善態度,減少失智症污名化,鼓勵失智者共融參與社區活動,並邀請各商圈、協會、公會及商會加入「失智友善守護站」,必要時協尋社區內走失個案及預防走失案件。但人口數最多的板橋,鄰里較少有互動,因此以亞東醫院共照中心為核心,結合鄰里共同推動長照網絡,建立都市型失智友善社區,例如在社區辦理失智友善教育訓練,里長等在地人物亦可提出需求,共同擬定策略,並邀請其他醫療院所、藥局與銀行企業等加入失智友善守護站。除了固定站點,陳潤秋表示,衛生局106年起成立全國首創的樂活健腦巴士,搭載一群職能治療師巡迴偏鄉,帶領長者進行認知促進活動,預防延緩失智失能,並至社區中發掘疑似個案,轉介給衛生所後續追蹤及就醫。衛生局也與文化局、交通局、工務局及台北捷運公司跨局處合作,改善亞東醫院周遭人行道路,包含放大指標指引、延長行人號誌燈、道路設計優化,未來也將推廣到各區。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積極作為,讓新北市112年超前達成2024失智友善777的成果,更榮獲聯合報2023年失智友善城市調查第一名,成為失智長者最能安心居住的城市。
-
2024-09-23 醫療.中醫
當歸萃取助抗惡性腦瘤!「個人化食補」用基因定序找中藥材逆轉改善患者症狀
大眾多認為中醫藥僅作身體調養食補之用,甚至與地下電台不明偏方混淆;然而,花蓮慈濟醫院運用基因定序等先進技術,從傳統中藥中,精準尋找治療罕見疾病、癌症等疾病的藥材,逆轉並改善患者的症狀。未來,這項技術將擴展應用,針對每個人不同需求,研究個人化的「精準營養」,以及早預防疾病。中藥材 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花慈院長林欣榮指出,基因定序成本降低,增加其臨床應用上的效益,例如基因定序可以發現罕見疾病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又稱腎上腺脊髓性神經病變型,Adreno-myeloneuropathy, AMN)患者缺損的關鍵基因,這種缺損導致體內脂肪錯誤堆積,進而引發大小便失禁、手腳無力等症狀。雖然目前醫療技術尚無法重建關鍵基因,但花慈正嘗試利用合適的中藥材作為食補,來增強相關基因的表現,林欣榮說,「就像地震後大樓主梁震歪,難以修復,但可透過補強其他輔助性樑柱,使大樓不致倒塌。」臨床觀察顯示,這些中藥材在短短半年內,有效緩解患者的失禁問題,甚至讓他們重拾畫畫的專長,顯著改善生活品質;相同概念也在狂牛症、漸凍症等疾病驗證。近來,許多新上市的明星藥品都取材於植物。花慈顧問張建國說,中藥材屬於多標靶治療,歷史發展悠久,安全性高,但單一中藥材內含的成分眾多,仍需利用現代工具進行分析,才能確定其作用機制、建立資料庫,找出最佳療效。當歸萃取 有助抗惡性腦瘤林欣榮舉例,在花慈副院長何宗融、張建國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發現當歸萃取物有助於對抗惡性腦瘤,進一步開發而成的小分子標靶藥物也能治療阿茲海默症,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傑出成果更曾刊載在權威科學期刊「神經腫瘤」;未來如能應用AI技術,將更快找到合適的藥材。除了尋找治療罕病和癌症的中藥材外,林欣榮強調,更重要的是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治病於未病」,即發展「精準營養」,當人們通過健康檢查和基因定序,發現自己有基因變異,未來可能會患上什麼疾病,就可儘早進行精準飲食調整,預防疾病,「概念如同政府目前補助有肺癌家族史的健康人,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以便及早發現肺癌。」林欣榮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和費用降低,未來健檢可合併飲食建議,使更多人受益,例如慈濟已經發現包括當歸、沒藥、艾草和黨參等中藥材,具有發展成藥物或健康食品的巨大潛力;許多研究也指出,十字花科蔬菜和一些維生素可協助對抗老化和增進粒線體功能。「什麼人適合多吃或少吃哪些食物,還需進一步研究。」林欣榮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問題將逐漸找到答案;另外他也觀察到,許多素食者的疾病發生率較低,未來亦會將素食作為研究重點,讓大家知道吃素不僅有益健康,還能幫助延年益壽。
-
2024-09-15 焦點.元氣新聞
沙鹿光田醫院細胞治療 助脊髓損傷患者重生
脊髓損傷病患透過細胞治療,有機會擺脫輪椅,恢復生活自理。近兩年,沙鹿光田綜合醫院以「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及腦部損傷,成功讓25位原已癱瘓的患者逐步改善,肢體力量明顯進步,為脊髓損傷患者帶來一線曙光。神經外科權威、沙鹿光田醫院院長院長陳子勇表示,特管法通過後,神經外科與脊髓損傷患者多了「再生重建」連結,透過細胞治療接回受損的神經,讓病人有機會恢復功能。今年再生醫療雙法三讀通過後,陳子勇突破臨床瓶頸,以「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療法」技術應用於脊髓損傷領域,在細胞治療療程中,包括六回植入治療周期,目前多名患者已邁入細胞治療第二周期治療。在25位治療個案中,陳子勇對於一位高三男生印象深刻。個案於2022年騎車與汽車相撞,造成頸椎第5節至第6節骨折滑脫,當場四肢癱瘓,雖積極復健,但無明顯進展,因長期臥床而背部長出褥瘡,輾轉到光田醫院救治。去年2月接受第一次細胞治療,在第一回植入治療後,短短半年即看到治療成效,一開始從手抓取積木,進步到以雙手滾著輪椅,可自戴口罩,拿杯子喝水。目前進行第二次細胞治療植入,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升,原本意志消沉的他,現在開朗許多。陳子勇強調,神經受損愈久愈難修復,脊髓損傷患者應把握最佳治療時機,才有機會擺脫輪椅人生。如果積極投入復健,再搭配細胞治療,即使完全性損傷,癱瘓肢體也有機會恢復知覺、活動,甚至站起來,開始學著走路。
-
2024-09-14 焦點.健康你我他
缺牙怎麼辦?/鼻竇炎不適合植牙,牙裂換上金屬牙
我自認牙齒不是蛀壞的,而是崩裂的。自幼愛啃骨頭,喜歡口感爽脆的食物,但求好心切、急躁的個性,容易焦慮,白天常不自覺地咬緊牙關,晚上容易磨牙,咬合力強,吃飯狼吞虎嚥,一不小心咬到碎骨、植物種子如芭樂籽,牙齒就崩了。到牙醫師那裡製作牙套,以為能長治久安。未料,卻因為牙套與真牙間有縫隙,難以清潔乾淨而蛀壞,因此拔了兩顆牙。為了重建,有以下三種選擇。一是做牙橋,但要磨損兩顆健康牙齒,將來若因未徹底清潔而重蹈覆轍,得再拔除、重建,這不是我期待的。二是植牙,在醫院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牙醫師請我先看耳鼻喉科醫師評估後再處理,耳鼻喉科醫師診斷我有慢性鼻竇炎,還可用藥物控制,如果執意要植牙,得先動手術治癒鼻竇炎,否則植牙後交互感染,植完也得拆除,建議我這把年紀,就別折騰了;三是做活動假牙。與牙醫師商量後,牙醫師先為我做了咬合板,叮囑我睡覺時配戴,避免繼續磨牙崩壞牙齒;以後不能吃硬的東西,吃飯得細嚼慢嚥;平時吃完食物潔牙後,閉合嘴唇即可,牙齒不必咬緊。由於我崩裂多顆牙齒,牙醫師為我做了一套很酷的金屬材質假牙,供我使用。配戴後發現,還是老天爺賞賜的自然牙最好用。
-
2024-09-13 失智.名人專家
老盟30週年推動「高齡五安 平權翻轉」 描繪高齡社會新藍圖
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百歲人生已不再是難事,這意味著長者在退休後,需重新思考並設計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積極規劃健康、財務、人際關係與娛樂等生活。今年適逢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成立30週年,特別於9月13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辦「老盟30人權為師:第三人生記者會暨樂齡幸福五安新藍圖論壇」,聚焦「安適、安康、安心、安居、安全」五部曲,與專家共同探討高齡人權的未來發展。長者權益仍面臨諸多不平等根據國發會預測,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至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766萬。然而,在長者權益的方面,仍面臨諸多不平等。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張淑卿秘書長指出,在行動權與交通權方面,現有的大眾交通工具設計常見不符合高齡者的需求或數量規劃上明顯不足,例如低底盤設計公車有利於長輩,但卻有數量不足的問題;在社會參與上,儘管鼓勵長者擔任志工,但許多志工計畫的意外保險設有年齡限制,使得高齡者參與受限;就業權方面,雖然憲法保障每個人的工作權,但高齡者在求職市場上常被忽視,難以獲得工作機會。老盟30週年活動的與會貴賓包括中華民國行政院陳時中政務委員、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周道君副署長、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王正旭委員、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林月琴委員、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倡議委員會李麗芬委員、社團法人愛福家協會涂心寧總幹事及老盟終身代言人郎祖筠、各領域專家與樂齡代表。陳時中:把長照打造成希望工程陳時中致詞時表示,年齡結構改變超快速,希望把長照打造成希望工程而不是老人工程,讓更多年輕人、社會力進到長照產業。長者並非社會的負擔,他們仍然能夠發揮價值。「第三人生」象徵著在退休後開啟的新篇章,是重新發現自我、回饋社會的重要階段,而健康則是這一階段最重要的基石。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關注長者的需求與權益,確保他們在安全、有尊嚴及在社會能充分照顧其需求的情況下生活。要實現高齡社會的美好願景,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正如老盟所倡議的「五安」,這不僅是為了長者,也是為了打造每個人未來充實且意義非凡的第三人生。他希望以後沒有老人這個分類,只有健康和不健康這兩類,希望未來大家都做一個快樂健康人。邱泰源:建立樂齡幸福的超高齡社會邱泰源表示,滿足長者的需求並保障各項權益,讓他們能夠安心生活,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高齡與少子化的挑戰,必須更加關注如何確保每一位國民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獲得全面且有尊嚴的照護。「活得久、過得好、健康有活力」的第三人生,也是老盟此次活動為每一位長者所描繪的美好藍圖。在這一階段,希望每位長者都能保持身心健康,並在社會中持續發揮價值與貢獻,建立樂齡幸福的超高齡社會。安適、安康、安心、安居、安全五部曲老盟理事長方力脩表示,老人福利工作老盟已耕耘三十年,未來還要努力下一個三十年,老人不是國家的負擔而是資產,由政府及全民共同努力打造高齡善良的社會,共同創造快樂健康有智慧且有尊嚴的老人福利國。政策倡導委員會召集人黃松林教授表示,老盟聚焦於「安適、安康、安心、安居、安全」五部曲,分別主張減少或消除年齡歧視,保障高齡者的基本人權;提升高齡者健康識能及相關醫療與照顧服務資源的可及性;加強推廣財務識能及平等參與就業市場與增加醫療長照資源等相關支持;提供安全舒適且交通便利的居住條件;透過社區協力及世代共融活動,活化高齡者專長與能力,重建自我價值。70歲照顧百歲雙親樂齡代表黃志亮照顧一百歲父親,一百零二歲母親,認為老人也要跟童子軍一樣智仁勇。現年70多歲的他,始終透過學習來不斷提升自己。他分享過去連自己的英文名字都不會寫,但如今卻能與外籍看護溝通,這對他而言是一項重要的突破。黃志亮強調,優雅老化至關重要,不應成為年輕人眼中的「怪阿伯」。此外,保持身體健康同樣不可忽視,要避免成為子女的負擔。另一位77歲的樂齡代表林玉燕認為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心態,更現場獻唱一曲自創樂齡歌曲,人生五十才開始,六十還是小孩而,七十青春正當時,八十滿滿是,九十歡喜笑咪咪。林玉燕於活動中分享第三人生故事,並表示,「變老不代表變弱」,年長者需要家人和社會的關心,哪怕只是一句關懷的話語,也能帶來很大安慰,與長者溝通需要耐心。「退休後才是生命最美好的開始。」林玉燕說,因為可以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夢想,追求更豐富人生。老盟將持續與各界共同推動高齡政策,並透過樂齡幸福五部曲強調全面保障長者生活,翻轉高齡平權,提倡《老人福利法》修法,並建議更名為《高齡者權益保障法》。創造一個自主、自立及共融的健康長壽時代,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第三人生活得精彩,成為國家資產而非負擔,需要政府、全民共同努力。
-
2024-09-13 焦點.健康你我他
缺牙怎麼辦?/沖牙機加牙間刷 保護植牙不發炎
因為蛀牙導致缺牙。記得那時左右各一顆下臼齒蛀得很厲害,只好整顆拔掉,本來打算要後續處理,但工作一忙就耽擱了。反正還有其他牙齒可咀嚼,便沒有積極處理缺牙,也因沒處理因此導致一連串的麻煩。長期缺牙不補,不單影響美觀與咀嚼,鄰牙更因缺乏阻力,開始向缺牙的地方傾斜,加上食物堆積,讓蛀牙及牙周病更嚴重。更沒想到,缺牙處的齒槽骨也因缺牙而慢慢萎縮,導致對咬過度,出現咬合不正及顳顎關節疼痛。日前因為下巴關節會痛,咬東西很吃力,連幾天頭跟著痛,經醫師檢查診斷,才知是因為缺牙所致。為避免隨著缺牙時間拉長而影響鄰近牙齒健康,進而引發其他口腔問題,我決定等牙周狀況整頓完成開始植牙。但別認為做了植牙手術就能一勞永逸,植牙後保養非常重要,若沒有好好維持,植牙成果恐將功虧一簣。最近聽從牙醫師吩咐,每餐後用加強型牙齦護理牙膏刷牙,用牙間刷清牙縫,還買沖牙機沖牙,睡前用漱口水,盡力讓牙齒不發炎。這次學到的慘痛經驗是,如果遇到缺牙問題,應儘早就醫處置,讓缺牙的傷害性和影響降到最低。時間拖愈久則重建所花費的時間及費用只會更高,花錢事小,等影響到口腔和整體健康,那才是得不償失。缺牙不補會造成很大影響,絕對不只是美觀的問題。
-
2024-09-12 醫療.牙科
掌握這些關鍵,植牙也能用一輩子!
終於存到足夠經費了!小資上班族阿蘇決定透過植牙技術來補全缺牙。只是一顆植牙就得花掉兩三個月的薪水,所費不貲,阿蘇很想了解,該如何展開下一步才能確保植牙計畫順利成功,並能讓這顆珍貴新牙陪伴他長長久久。新竹品味牙醫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沈炯志表示,影響植牙成功率及能長久使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植體(人工牙根)選擇、施作技術、患者口腔及健康條件,以及術後日常保養。根據植牙使用追蹤研究調查,不論哪個年齡層都有90%以上的成功率,使用壽命也有10至20年的良好表現,上世紀全球第一例植牙案例的人工植體更是陪伴患者走完一生,使用了40年之久,這證實植牙是有機會安心使用一輩子的。專業的交給值得信賴的診所及醫師植牙成功因素之一是種入顎骨、取代天然牙根作為支撐牙冠的植體,主要採用生物相容性高的鈦金屬製成,形狀類似螺絲,目前牙材市場品牌多選擇也多。沈醫師進一步解釋,植牙是高精密技術,成立時間較長的植體製造品牌因臨床經驗多,擁有充足的植體使用數據,能更為精準的優化植體表面處理、螺紋深淺、尺寸大小等細節,有效幫助植入成功率,同時這些品牌提供保固服務,能給患者更多保障,會是較佳選擇。施作技術更是決定性關鍵。常見施作方式有徒手植牙、導引板輔助及數位導航三種技術,第一種方式完全仰賴醫師知識、技術及經驗,施作過程若稍有誤差,結果影響極大,後二者則藉由現代技術及科技輔助,其中數位導航技術更通過三維影像系統,能避開神經、血管、鼻竇,精確計算出植體最佳植入位置,沈醫師說,導航系統就像是「上帝視角」,透視患者解剖構造,精確引導植體至理想位點,減少手術風險,大大提高植牙穩定性和長期使用效果。理想的植牙施作醫師會願意在患者諮詢時給予回饋,協助患者於術前對植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選擇一位溝通意願高,把患者當一回事的醫師十分重要,可有效緩解患者對於植牙的疑慮與不安。口腔護理及健康管理要靠自己!除了植體選擇及醫師技術,患者本身狀況也會影響植牙使用期限。一般會評估植牙處骨頭是否夠完整、牙肉是否夠豐厚,沈醫師說,植牙的概念就像蓋房子,地基廣大平坦、水土保持做得好的土地,房子才能蓋的穩健。如果經過評估,患者條件欠佳,則在植牙前需先經過補骨補肉這個「整建」過程,將強壯的植牙地基先建立起來;若患者有牙周病也需先行治療,以減少細菌感染影響植牙成功率。植牙是患者在乳牙、成人牙之後的第三套牙齒,除了術後兩周內輕漱口、避免碰觸、不啃咬硬物、不做激烈運動外,之後對待植牙的方式就如同對待成人牙一般,該有的清潔、定期檢查不能少,可特別使用牙間刷來清潔牙與牙的臨接面,避免細菌積聚;部分病況如糖尿病,會因為血糖控制不良、傷口癒合不易等因素,對植牙的長久使用產生影響,因此,整體健康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醫病合作,永享植牙帶來的美好即使植牙技術成熟,植牙後仍有可能出現一些狀況,可能的問題包括植體周圍的軟組織發炎,或植體周圍骨頭感染,最嚴重甚至導致植體鬆動,如果患者出現牙齦紅腫、疼痛甚至流膿等症狀,有可能是植體周圍發炎感染,應該立即回診確認並進行治療。而因應社會快速變動,因工作關係而遷徙十分常見,患者也需妥善保存植體保固卡及相關資料,以便日後更換醫師或診所時,能經由該些資料取得最妥善的維護。最後新竹品味牙醫沈炯志醫師提醒,不要以為植牙手術完成就萬事大吉了,除了日常清潔保養和定期回診檢查,也不要忽略生活習慣帶來的影響,抽菸、吃檳榔的請務必戒除!有磨牙行為者,也請諮詢醫師,藉由咬合板等輔助工具來避免牙冠磨損。用心照顧,植牙就能伴你一生! 品味牙醫 沈炯志醫師●衛福部部定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衛福部部定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All-on-4 全口植牙重建專科醫師●中華植體美學醫學會專科醫師●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新竹品味牙醫https://www.prevail-dental.com/掌握這些關鍵,植牙也能用一輩子!https://www.prevail-dental.blog/2021/02/immediate-implant/
-
2024-09-09 養生.健康瘦身
新陳代謝差只會變胖?減重權威提醒 忽視代謝可能引發的「5大合併症」
減重真的是很多人一生的課題,我們常常在討論吃什麼會胖,或者是吃什麼會瘦,但很少有人會提到與肥胖息息相關的「新陳代謝」問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減重前一定要先來認識「新陳代謝」。我們常聽到長輩常說「年紀大了,所以新陳代謝變差...」是真的嗎?新陳代謝跟年齡有關嗎?新陳代謝能檢查嗎?快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偉來跟大家分享:年紀增長,新陳代謝會變差?醫學上,新陳代謝的意義就是「除舊」與「佈新」,讓身體能新增製造,和除去身體不要的東西。 雖然年紀增長,新陳代謝速率會變慢,但是若一個人的組成、生活習慣都不變,其實新陳代謝的改變不會太大。也因新陳代謝範疇很大,如果只是新陳代謝中的「熱量需求」,的確,過了壯年以後就會逐年下降。 在減重外科,我們常遇見的就是因為熱量與攝取不足,導致的體重下降、皮膚乾燥、指甲脆弱、掉髮、經期不順,或是腸胃蠕動變慢造成的腸胃不適等。其他更甚至可能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因而造成手腳冰冷。若攝食不佳、缺乏維他命,也會引起憂鬱的現象產生。新陳代謝出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全身性的變化。 如果長期忽視症狀,就可能累積過多的脂肪,形成肥胖體質(若脂肪集中在內臟,就是中央型肥胖),就會造成肥胖的五個合併症: 糖尿病 高血壓 高血脂 膝關節退化 睡眠呼吸中止症 除了膝關節退化不致命外,其他四項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或是腦中風的前置因子,因此不可不慎。因此只要出現前期的疲勞、手腳冰冷,或者是憂鬱症狀,就要留意是否是新陳代謝出了問題。 *新陳代謝和基礎代謝率想增加新陳代謝,也要先認識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的定義就是,當我們活下來必須要有的基本熱量(如心臟跳動、腸胃蠕動、呼吸等需要的熱量)。也因性別不同,身體構造也不一樣,因此基礎代謝率也會不相同。 男性的BMR = (13.7 x 體重) + (5.0 x 身高) – (6.8 x 年齡) + 66女性的BMR = (9.6 x 體重) + (1.8 x 身高) – (4.7 x 年齡) + 655新陳代謝能檢查嗎?大部分新陳代謝的控制都是來自於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因此這時只要透過血液性檢查(檢查腎上腺、腦下垂體、甲狀腺等功能)或是男女性賀爾蒙功能的檢查,就可做初步的簡單排除。 而這些檢查並非常規檢查的項目,通常是身體出現變化才需要來做。減重的6字口訣我常跟患者說,減重最重要的就是「甘願」和「少吃多動」。但少吃多動的情況下,也可能因為攝取的食物不精準,而導致身體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因此飲食方面有以下建議:.喝足量的水:建議可以喝到「體重 x 30cc」的水量。.維他命的攝取不可少:在執行少吃時,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可能會因飲食當中的脂質變少而導致不足,所以「鈣(穩固骨頭)」及「鐵(製造血球)」是絕對不可少。.要吃蛋白質:蛋白質不夠讓肌肉流失,若又不運動,瘦下來體脂沒有改變,但肌肉流失又大於脂肪,可能讓體脂率更差。但要吃得均衡,精準計算熱量很難,因此我會建議患者嘗試一個加拿大營養學會建議的飲食內容: 1/2的蔬菜 1/4的蛋白質 1/4的澱粉若要減重,就將食量減半,照2:1:1的熱量來計算便可以。 至於有人對於碳水化合物會有疑問,基本上碳水化合物是不可少的熱量。我通常對患者說「你打算一輩子不吃澱粉嗎?」若沒有毅力這樣做,一旦澱粉再次進入身體,它的吸收能力就可能被強化,導致更多的吸收。 另外,高蛋白質飲食或生酮飲食,長期下來對心臟血管的負擔也很大,因此瘦下來並不一定能長壽。雖然生酮飲食的概念是利用三酸甘油脂來製造熱量,但若沒有澱粉,並長期處在三酸甘油脂的循環當中,對身體不見得是好事。 最後提醒民眾,若是帶有容易儲存熱量基因者,過多的熱量攝取就一定會儲存成脂肪,因此飲食必定精算熱量;再來,體重建議不要胖瘦瘦,要瘦就需要有決心並維持;健康的飲食,要吃澱粉但盡量少吃,若要食用,可以選擇非精緻澱粉。 延伸閱讀: 住院整合照護計畫是什麼?如何申請?113年109家醫院名單及收費查詢一次看
-
2024-09-06 ESG.健康ESG動態
保護環境!醫院推動淨零排放 衛福部:未來將推廣至診所
淨零排放為國家政策,各醫院推動節能減碳、綠色醫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今天舉辦「2024台灣健康永續x永續金融論壇」,由醫療單位與金融業者首度齊聚對話交流,建立應對眼前危機的夥伴關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去年3月起推動醫院淨零排放,至今85家醫院簽約,病床數達6萬張,簽約醫院中,醫學中心占75%,發展非常快速。衛福部長邱泰源說,健康與環境關係密切,今、明年編列預算提供醫院更多資源,並希望未來將淨零排放推廣到診所。簡又新說,極端氣候對健康的衝擊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去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首次設立「健康日」,呼籲全球關注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然而,實現淨零排放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需要政府、醫院與企業共同努力。其中金融業可發揮關鍵作用,為醫療體系提供必要的資源與支持,加速醫療體系邁向淨零目標。簡又新說,總統賴清德日前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他因擔任委員會顧問,了解目前政府將提供更多的資源、財務等面向,目標也更為清楚,快速進行節能減碳的工作。在醫院節能減碳方面,新光醫院目前已完成全面盤查,但後續用續報告書要怎麼寫?其中技術、財務更為重要且複雜,基金會扮演平台的角色,結合醫院、銀行,為大家帶來更多交流。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周麗芳說,如果全球醫療部門是一個國家,它將是世界上第5大溫室氣體的排放國,其碳排放相當於全球淨排放的4.4%,相當於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而全球醫療部門氣候足跡更相當於514座燃煤發電廠每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周麗芳指出,醫療部門中以美國為世界上絕對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最大的排放國,其醫療部門的氣候足跡,相當於全國碳足跡的7.6%,而國內醫療部門的氣候足跡,相當於全國碳足跡的4.6%,呼籲醫療院所應落實三條路徑降低碳排放,包括實現醫療服務、設施和營運的脫碳,以及達成醫療供應鏈的脫碳、在更廣泛的經濟與社會中加速脫碳,達成淨零醫療的目標,不再造成民眾健康危害。今天參與論壇的邱泰源說,醫療院所碳排放高,且愈來愈多的高階醫療儀器也會有所影響,未來淨零排放希望從醫院推廣到診所,全部醫療體系都應加入,特別是基層診所的第一線醫師,對於民眾健康的照顧十分重要,如他上午到行政院開會,就是關注於凱米颱風風災後,目前各地重建的情形及傳染病流行的狀況,在在需要診所醫師及早發現。邱泰源表示,健康與環境關係密切,衛福部今年推動節能減碳、綠色醫院等,並於今、明年編列預算,希望提供醫院更多資源做到淨零排放。馬偕醫學院高齡福祉科技研究所副教授申永順鼓勵醫院構建ESG管理模式,定期發布永續報告書,依據國際標準統整並揭露各項ESG作為,逐步達成永續管理目標。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游進邦說,長庚醫院推動能源管理的經驗,透過「綠色、健康、低碳」的管理策略,盤點空調、照明、水資源使用現況,進而擬定減量方案,同時規範新建築全面依循綠建築標準設計,確保有效節能減碳。金融業方面,玉山銀行總經理陳茂欽說,玉山永續轉型平台已成功陪伴多家企業淨零轉型,可協助醫院從碳盤查到建立永續醫療機構藍圖,進而帶動永續供應鏈共同響應。永豐銀行資深副總歐陽子能表示,永豐銀行自詡為「綠能融資領導者」,經「查證、能管、減碳、永續」的四階段永續融資方案,提供創新淨零解方媒合與資金,協助客戶優化用電模式並汰換節能設備。尋求金援之外,數位科技等跨域多元夥伴關係也是醫療產業邁向淨零不可或缺的助力。衛福部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指出,雙和醫院以數位革命為基礎,帶動醫療轉型,透過智慧服務降低資源耗用、減少錯誤,提升效率,幫助醫院節能減碳。他舉例,雙和腎臟照護中心利用數位資訊系統節省人力物力,運用模型預測與精準醫療決策,不但大幅提升醫療品質,更能降低碳排放。
-
2024-09-04 養生.家庭婚姻
摯愛變成陌路人,如何面對感情崩塌?心理師教你自我療癒「關鍵祕訣」
你曾經以為自己遇到了一生的摯愛,卻在某一天突然發現他的背叛,這種情感的崩塌該如何面對?在外遇事件中,受傷最深的往往是那些感情融洽的伴侶。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她的著作《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分享,原本以為自己很幸福,原本以為自己遇到最好的對象。然而,在得知伴侶外遇的瞬間,過往的美好生活、幸福感覺全都崩解。從交往以來,一直深信伴侶很愛自己,他也口口聲聲說:「很愛你」。但是,一個愛你的人卻會做出如此傷害自己的事情,要如何再相信他的愛是真實的呢?這樣的經歷不僅摧毀了信任,也讓人對愛情產生深深的懷疑。如何從這樣的創傷中療癒,並重建對愛的信任,是每個經歷過外遇事件的人必須面對的課題。外遇摧毀美好形象,如何重建破碎的自我還有過往外遇伴侶在自己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破滅了,那個曾經是一百分的丈夫、一百分的爸爸,現在都跌入谷底,要怎麼統整自己的「過去」與「現在」感受,錯亂的身心靈要如何歸位?都不是件簡單的身心工程。身體與心理經過強大的衝擊後,瓦解的不只是對美好婚姻的憧憬,連自信心、安全感、掌控感,都會跟著消失不見,會開始自我懷疑,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感覺自己失控了,會不斷想找人哭訴,會一直找伴侶質問:「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為什麼明知我會痛不欲生還要傷害我。」失去希望感如何再燃,修復關係需要雙方努力很多當事人都會跟我說:「心理師我以前不是這樣的,我很獨立,我很愛笑,我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希望,但現在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來。」也因此,療癒外遇的創傷,首先要燃起「希望感」,相信現在各種痛苦的狀況都有調整的可能。很多當事人會問我:「在你諮商的案例中,真的有人可以修復關係,回到良好的相處狀態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當然這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互相幫助克服各種心理難關,才能逐步修復親密關係,有些當事人還能重新建立比以往更平等尊重的關係。壓抑情緒討好對方,背叛自己未來反彈更大很多人在外遇初期,因為太害怕失去對方,受傷者會苦苦哀求對方留下來,或是壓抑憤怒不平的情緒討好對方,或是扭曲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或是犧牲自己的尊嚴以挽回關係。如果連自己都背叛自己的心意,未來的情緒反彈可能會很大,生氣自己何以無法一走了之,何以還要維持殘破的婚姻,何以要把尊嚴任對方踐踏。外遇風暴剛發生的時候,受傷者雖然很需要親朋好友的支持陪伴,但內心卻會陷入徬徨猶豫中,擔心說出來後,別人會用什麼眼光看自己?親朋好友會傳出去嗎?自己的遭遇會不會變成別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呢?保護名譽還是揭露真相,學會愛自己才是療癒關鍵即使外遇者傷害自己如此之深,自己仍想要保護他的名譽,幾番掙扎之後,還是選擇先不告知雙方的父母及孩子;然而,內心又有另一個聲音響起:想讓大家知道他背叛親人、不斷說謊的真面目。長期處於兩邊拉扯的狀況下,真的會耗損非常多的心理能量。很多受傷者獨自承受背叛的痛苦,想靠自己的力量走過,但最後還是選擇來諮商的原因就是,自己需要大聲說出來,需要有人陪伴自己一起商量討論,未來該怎麼走是自己想要的方向?為家人盡心盡力太久,忽略自己的需求太久,當生活的重心要回到自己身上,很多當事人都會跟我反應:「我不知道要怎麼愛自己?」也因此,受傷者重新認識自己、關愛自己,是療癒感情背叛創傷重要的關鍵點。本文節錄:《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一書.婚姻幸福男比女易出軌!比利時兩性專家:我們對外遇誤解,遠比想像的多.《淚之女王》糖衣包裹的殘酷婚姻真相:為什麼相愛的人結婚後反而不愛了?.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1 醫療.牙科
糖尿病、高血壓、骨鬆患者可以植牙嗎?「元氣最愛問」林孟勳分析植牙和假牙差異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80歲以上長者至少要保存20顆能正常咀嚼的牙齒,才能維持生活品質。然而,衛福部國健署最新調查顯示,國人自然牙數小於20顆的比率,65至74歲約3成、75歲以上超過5成,鼓勵長輩對於已缺失牙齒進行功能的重建,以保持咀嚼吞嚥的重要功能。近年植牙技術迅速發展,成為許多人進行牙齒重建的選項,「元氣最愛問」節目邀請牙科醫師林孟勳分析植牙和假牙的差異。他指出,活動假牙咬合力道沒那麼好,但固定假牙常發生有一顆蛀牙時,全部假牙都要拆下來的情況;植牙則是缺一顆補一顆,外觀自然且清潔保養便利。「元氣網」網友發問:植牙是否跟原本骨質有關連,如果骨骼不夠強健就不適合植牙?林孟勳表示,植牙是把人工牙根置於牙床內,牙根表面再做特殊處理,使其與骨頭結合在一起,如果原本骨頭條件不夠健康,比較不適合植牙,但也可以在植牙前先補骨頭,好比蓋房子前先把地基打好。糖化血色素7以下可植牙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患者,可以植牙嗎?林孟勳說,如果糖尿病沒控制好,術後有較高機率會傷口感染,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小於6,臨床上會以糖化血色素7作為一個基準,如果7以下,通常沒有太大問題;如果數值在7上下,但局部條件夠,會使用微創植牙降低感染風險。骨鬆患者 需由醫師評估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植牙過程可能發生出血難止血的情況;骨質疏鬆症患者若已經在骨科治療,有服藥或打針,不只是植牙甚至拔牙都有影響,但還是要看患者用藥的種類以及整體情況,植牙前由醫師進行評估。坊間植牙費用不一,主要差異是在人工牙根的品牌,歐美大廠與亞洲一般廠的成本相差3到4倍,如果選擇大廠,價格就不會親民。但植牙後,9成以上可以使用10年,如果維持良好的清潔衛生,可使用超過20年。此外,林孟勳在節目中也分析傳統牙套與隱形矯正的差異,以及牙齒保健重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9 活動.精彩回顧
第三人生記者會暨樂齡幸福五安新藍圖論壇(已額滿)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預測,至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766萬。隨著獨居長者比例上升及家庭結構變化,高齡社會中的無依弱勢長者往往被忽視。然而,這些長者的權益應由誰來保障?長者面臨的問題包括照護疏忽、遺棄、受虐、侵權,甚至可能因人力短缺而忽視其需求,或遭受詐騙侵害。我們應全面關注長者權益,並創造自主、自立及共融的健康長壽時代新藍圖。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今年成立30周年,將持續與各界共同推動高齡政策。老盟將聚焦於「安適、安康、安心、安居、安全」五部曲,並於9月13日舉辦「老盟30人權為師:第三人生記者會暨樂齡幸福五安新藍圖」論壇,探討高齡人權的未來。五部曲主張:●安適:應減少或消除年齡歧視,保障高齡者的基本人權,包含參與社會活動與公民決策,確保長者在友善的環境受到尊重且安定舒適。●安康:健康是快樂生活的核心。需提升社會對高齡者健康識能及相關醫療與照顧服務資源的可及性,培養高齡者健康自主能力以善用資源並促進積極社會參與與健康老化。●安心:經濟安全是安心生活的基礎高齡者因生理變化面臨醫療與長照費用增加的挑戰。應加強推廣財務識能、平等參與就業市場並增加醫療與長照資源等相關支持,創造安心第三人生 。●安居:協助高齡者從不便的環境轉移到友善住宅,並提供安全舒適且交通便利的居住條件確保適合的生活環境,及增加豐富的社區活動和社交機會。●安全:打造高齡者安全生活環境,透過社區協力與世代共融活動活化高齡者專長與能力,重建自我價值,落實老人保護,維護高齡者尊嚴,打造安全幸福的第三人生 。樂齡幸福五部曲強調全面保障長者生活,翻轉高齡平權,提倡《老人福利法》的修法是關鍵,建議更名《高齡者權益保障法》。本次擬修訂範圍除在概念上首重老人獨立性與主體性角色,並引入健康老化、活躍老化之概念,從健康、參與、安全等面向依序出發進行規範;在體例之安排上,先從老人身心健康及權益之維護出發,藉由支持服務維繫高齡者之自主性與獨立性,進一步強化其社會參與,繼而保障其經濟安全及保護服務措施,最後則針對服務提供者進行規範。活動上半場將由老盟終身代言人郎祖筠主持,並邀請樂齡代表及表演團體分享如何展現自我、活出精彩的第三人生。下半場則以論壇形式邀請各領域專家探討如何構建樂齡五安新藍圖,主題包括長者人權政策與國際趨勢、避免孤獨的心理健康、長者財務安全與預防詐騙、高齡人生的典範故事。最後,由老盟秘書長張淑卿主持綜合座談。活動開放免費報名,為自己和台灣未來展現高齡韌性。參加全程活動者還可免費獲贈知名品牌洗衣精及餐盒。活動資訊:●主題:老盟30人權為師:第三人生記者會暨樂齡幸福五安新藍圖論壇●時間:9月13日(五)上午10:00(09:30開始報到)●地點: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403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免費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1nQVXmtSjFWLYGFA已額滿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公益夥伴:桃園縣私立啟新社福會、富邦人壽股份有限公司、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
2024-08-1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下肢是人體第2個心臟!李炫昇重視「下半身肌力」,運動要按部就班
從醫35年的屏東寶建醫院院長李炫昇是骨科權威,從高雄長庚醫院退休後,3年多前,在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執行長陳森基三顧茅廬下,決定接下院長重擔。由於屏東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面臨關節炎、骨質疏鬆、合併脆弱性骨折等問題,他期盼善用專長,提供正確知識,讓寶建醫院成為屏東人信賴的醫院。李炫昇來自小康家庭,在父母親鼓勵下念醫學系,從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又取得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精於關節重建、骨壞死、微創人工膝及髖關節置換、關節各種疾病、骨髓炎等。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病人在骨科方面需求增加,據健保資料統計,國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有關節問題,而年長族群約7、8成出現關節問題。李炫昇指出,年長者容易有骨科問題,像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合併脆弱性骨折等;以前年輕族群多是外傷引起關節破壞或變形骨折,現在則是在健身房健身、重訓等引起運動傷害增加。引進醫學中心資源 助病人轉診李炫昇說,骨科以往多做換掉(Replace),但隨著醫藥科技發展,有好的醫材可以做重建(Reconstruction),在關節功能結構重建的過程中調整(Realignment),過去做修補(Repair),現在進步到再生(Regeneration)醫學,也因「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施行可應用到臨床,因此他將再生醫學應用技術引進到寶建。致力骨科研究的李炫昇發現,接受髖關節置換病人中,亞洲有5成是因為骨壞死,但歐美國家接受髖關節置換僅5%病人是因為骨壞死,相差10倍。骨壞死病人大部分發生在男性,尤其是年輕男性,患者開刀多在50歲前後,他研究國人因骨壞死與非因骨壞死置換髖關節病人中,更找到了關鍵基因,並發表在國際期刊上,也獲國家發明獎肯定。寶建醫院在屏東深耕30年,是屏北地區醫療核心之一,李炫昇出任院長後,更將醫學中心資源引進到寶建,期望寶建成為屏東人信賴的醫院。李炫昇說,寶建建立轉診聯繫,讓病人無後顧之憂,若需要到醫學中心,例如做更複雜手術治療,會協助將病人安排轉診到醫學中心,「以病人為中心思考服務,讓病人放心、家屬安心、醫師專心、耐心照顧病人」。醫師不分名氣 用心就是競爭力近期屏東榮總成立、義大屏東分院陸續興建,加上原有地區醫院,屏東各醫院進入醫療戰國時期,李炫昇認為,醫師沒有什麼名醫,唯有關心病人的醫師,真正願意幫助你解決問題的醫師,寶建可做到「用心、專心、細心、貼心」服務,才能有競爭力。李炫昇分享,他曾遇到兩名患者,都因為神明指示來找他看診,且都是在患者病情告一段落後才獲知,讓他深刻感受「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更加珍惜醫師工作。養生秘訣:運動要按部就班,不要想一步登天雖工作行程滿檔,李炫昇仍會抽出時間運動,平常喜歡跑步、跑馬拉松,還擅長球類運動,包括籃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等;他的飲食很清淡,都是太太細心照料準備,相當養生。「健康需要靠紀律!」李炫昇說,運動要按部就班,不要想一步登天,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尤其要重視肌力,「下半身肌力最為重要」,雙腿占全身60%到70%肌肉,下肢是我們第2個心臟,可見其重要性。李炫昇小檔案● 年齡:63歲● 現職: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院長● 專長: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骨缺血性壞死、困難關節重建、人工關節感染、關節各種疾病、骨髓炎●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高雄長庚醫院院長、嘉義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長、關節重建醫學會理事長、美國史丹福大學骨科客座助理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不必遠求,反求諸己,健康需要紀律,要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