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可預防失智?穴位按多久才有效?怎麼按壓?中醫教你抗失智必按穴位 ft.張晉賢【元氣最愛問】EP.21
本集要來聊聊全世界都在關心的議題,失智症,邀請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醫師,教大家如何自己按壓穴位,預防失智症。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本集要來聊聊全世界都在關心的議題,失智症,邀請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醫師,教大家如何自己按壓穴位,預防失智症。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李秉侖主任,來談來談眼睛相關的整形手術。 ✏️變老到底要不要作醫美? ✏️眼袋手術分為哪些?年輕與年長者開刀方式是否有區別? ✏️眼袋一定要開刀嗎?雷射或保養品有沒有用? ✏️幾歲以上作醫美手術,需要考慮麻醉風險? ✏️眼瞼下垂是什麼?有什麼特徵?幾歲開刀最好?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三軍總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同時也是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副教授,張芳維醫師 ,來跟大家談談女性更年期有關陰道萎縮的症狀。 ✏️女性停經的症狀有哪些?求診比例? ✏️更年期可以自我檢測嗎? ✏️女性更年期會轉成慢性病? ✏️沒有性伴侶,如何克服陰道萎縮症狀? ✏️如何減緩女性更年期不適? ✏️補充過量女性荷爾蒙會造成癌症? ✏️更年期身體不適要看那一科?
本集來賓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 #黃馨慧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友即使走出罹病陰霾,下一步恐面臨不孕困境。根據醫師臨床觀察,八成癌友在治療後有不孕的狀況,尤以女性因生育能力恢復較差居多。然而,生育保存意識不足是癌友面臨的主要挑戰。醫師呼籲,若癌友未來有生兒育女的想像,須在接受治療前先凍精、凍卵。 完整報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38739
本集邀請失智症權威,邱銘章醫師,來跟大家分享失智症相關問題。 ✏️老是忘東忘西,我要失智了嗎? ✏️頭部受到撞擊,比較容易失智? ✏️現在未失智,未來如何鍛鍊預防? ✏️「存腦本」真的有用嗎? ✏️50歲後如何保持記憶力? ✏️MRI照出小白點,就是失智了嗎? ✏️如何調整生活型態來預防失智? ✏️有什麼藥物或食物可以預防失智? ✏️長輩輕度失智,有機會逆轉嗎?
當醫師告訴林利霏確診大腸癌第一期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第一時間問醫師:『那接下來怎麼辦?』」 女星林利霏在2024年確診大腸癌第一期,原本已與丈夫張翰、女兒定居台東,享受遠離都市的慢活之旅。罹癌後讓她深刻體悟健康的重要性,她表示,「癌症最可怕的不是診斷結果,而是錯過黃金治療期」,她也提醒40歲以上族群,應每年進行健康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 【全文閱讀】2025癌症論壇/以為是痔瘡出血,竟是大腸癌初期!林利霏分享「慢生活+早檢查」的黃金保命習慣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421/8632832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 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health_2025cancer-171
本集來賓: 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許佑仁 本集重點: 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技術快速進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直腸肛門科醫師許祐仁表示,腹腔鏡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已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大幅減少患者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甚至能提升保留肛門的機率,對於部分晚期病人,結合細胞減積手術(CRS)與溫熱化學治療(HIPEC),更讓腹膜轉移不再是絕症,能大幅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大便變細、小腹脹痛?醫師警告:這些大腸癌前兆千萬別忽視!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3161/8624539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蔡禮賢醫師,來跟大家談談「夜尿症」的問題。 ✏️一晚幾次算頻尿? ✏️夜尿症常有哪些錯誤迷思? ✏️夜尿除了用藥,在生活飲食上,要注意的地方? ✏️改變生活習慣仍無法改善,該怎麼辦? ✏️治療夜尿症最新趨勢?效果如何? ✏️女性漏尿的狀況該怎麼處理? ✏️夜尿要避免吃哪些食物?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泌尿科戴槐青醫師,來談男性荷爾蒙,以及正確補充荷爾蒙的方式。 ✏️男性更年期幾歲開始?每個人都有嗎? ✏️男性更年期症狀有哪些? ✏️哪些方法可舒緩男性更年期症狀? ✏️如何補充男性荷爾蒙? ✏️男性賀爾蒙有甚麼功能? ✏️什麼狀況不能使用男性賀爾蒙?
元氣最愛問,本集邀請泌尿科顧芳瑜醫師,來談談男人都有會有的攝護腺問題。 ✏️男人老了,就一定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嗎? ✏️如何判斷攝護腺肥大問題? ✏️攝護腺肥大,有哪些治療方式? ✏️攝護腺微創手術是甚麼?與傳統治療的差別? ✏️手術可以改善到什麼程度?
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人定義必須改變。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陳亮恭說,面對長壽人生,民眾與醫師都必須有全新思維,醫療衛生進步,讓民眾可「活到罹患三種慢性病」,醫界對於「疾病」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也必須與時俱進。 陳亮恭表示,台灣光復後70年間,民眾平均餘命從50歲上升至逾80歲,「人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老人」,面對人口長壽、高齡化趨勢,從基本邏輯並必須改變,不能再依既有教科書、政府法規定義。根據日本研究,2007年世代長者,與2017年世代長者,在同樣歲數,走路速度、握力、體能、活動量等指標,明顯成長,「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已由65歲延後至75歲。」 2024退休力論壇/陳亮恭:翻轉疾病定義與慢性病共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53
《你好,我是誰2》故事劇情透過真人真事的內容,詮釋曹汶龍醫師團隊的醫療職人劇,一起為失智患者及家庭注入關懷,強調以「失智不是遺忘,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創造記憶」。兩位扮演的曹爸曹媽透過戲劇演出帶給失智症家庭許多支持力量,更帶動大家一起關注失智症相關議題。 ●寇世勳 飾曹汶龍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創立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現為失智症中心主任,關懷獨居老人。 ●崔佩儀 飾郭佩筠 曹汶龍的妻子
元氣最愛問,邀請好心肝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姿伶探討如何防治脂肪肝,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最新統計,台灣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建議應「循序漸進」進行調整,適度運動、飲食均衡外,切忌「酒、油、糖」攝取勿過量。 ✏️B肝和C肝帶原者和脂肪肝有沒有關係?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脂肪肝? ✏️哪些人是罹患脂肪肝高危險群? ✏️哪些飲食容易造成脂肪肝? ✏️脂肪肝會不會變成癌症? ✏️脂肪肝會遺傳嗎? ✏️脂肪肝有沒有藥醫?
📝86歲失智母親的筆記本 👨🏻‍⚕️日本失智權威齋藤正彥醫師,在失智論壇上分享的真實故事... 母親的筆記本,見證了失智的軌跡,從完整到無法判讀,字裡行間,藏著她對兒子的依賴❤️ ✨他領悟到「失智照護不在追求完美,而是用愛同理,陪伴他們」,走過「還可以的生活」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3/8402794
元氣最愛問,邀請泌尿科醫師邱鴻傑,他表示,若超過三個月連晨間勃起都消失,同時性生活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請立即進行系統性檢查。 ✏️男人最怕甚麼? ✏️勃起功能障礙有解嗎? ✏️上網買壯陽藥可行嗎? ✏️原廠藥與學名藥怎麼選擇?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哪些治療方式?
⚠️失智不可怕,關鍵在於及早因應! 🌟輕度失智者的希望曙光🌟 阿茲海默症新藥治療18個月,可延緩退化5個月 ⚠️正視風險,了解副作用: 首兩次注射可能出現副作用,嚴重者包括腦出血、腦血腫 🚨何時該做失智篩檢? 醫師提醒:記憶力異常、認知問題持續、症狀莫名未改善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79
元氣最愛問,邀請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醫師,來談談「白內障」及其他與眼睛有關的問題。 ✏️老人家接受白內障手術,與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有無關聯? ✏️老花是如何形成的? ✏️年輕時做過近視雷射,老了還可以再做老花雷射嗎? ✏️眼睛很乾時該怎麼做? ✏️乾眼症有沒有手術可以治療?健保有給付嗎? ✏️一旦確定罹患白內障,要馬上開刀嗎? ✏️白內障會不會造成近視或老花加深嗎? ✏️多久該做眼睛健檢? ✏️AI會不會取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