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線上課程】健腦手指漫波,動動手指防失智
日本失智症權威醫師認為,透過手指運動刺激腦部,能夠有效預防失智症。手指的動作相當精細且重要,因此每次活動手部都能使用到大腦的許多區域,不僅具有預防失智,同時也有穩定血壓、提升記憶的效果。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日本失智症權威醫師認為,透過手指運動刺激腦部,能夠有效預防失智症。手指的動作相當精細且重要,因此每次活動手部都能使用到大腦的許多區域,不僅具有預防失智,同時也有穩定血壓、提升記憶的效果。
盧小弟出生時,醫師就發現他背部隆起、長有腫瘤,後來確診為低惡性度「軟組織肉瘤」... 由於肉瘤長在脊椎附近,且不斷緩緩長大、壓迫骨骼,導致他出現嚴重脊椎側彎,加上肉瘤壓迫脊椎神經,也引起右腳疼痛、垂足、行走困難。即使經過多次手術治療,腫瘤還是持續長大,直到接受基因檢測、精準醫療,情況才有所改觀。
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與珍妮芙.彼尤特有長期情誼,她觀察,珍妮芙.彼尤特雖是失智者,卻可以透過影片、網站平台有條理地分享失智者心路歷程,並闡述其信仰核心價值。
彼尤特是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院士(FRCGP),她在二○○九年確診年輕型失智症。他在影片中,以既是醫師又是患者的視角,自述失智者的真實世界,提出靈性照顧的重要性,因為失智者仍保有豐富的情感及行動能力,告訴大家如何「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
台大公衛學院曾經進行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調查,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指出,一般而言,癌患自殺死亡比約一般人的2倍,但台灣癌患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高於他國,支持癌友需要政策推動,增加癌症心理師人力及健保給付,讓心理照護制度化,減少癌友自殺的比例。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洪逸平指出,依據研究,採取傳統醫療依癌別給予相同治療,腫瘤縮小約32%;若依基因檢測對症下藥,腫瘤可縮小約62%。而且分子醫學愈來愈精準,某些變異蛋白質及基因會出現在不同的癌別上,也有機會跨癌種找到更多治療選擇。
罹癌從來不會成為任何人的人生規畫,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在32歲那年確診乳癌,當時新婚燕爾才3個月,人生陡然劇變;當下腦袋雖然一片茫然,但對醫師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我還能返回職場嗎?」所有影響人生的重大選擇,全都要在短時間內下定決心。
軟組織肉瘤或骨骼腫瘤是非常少見的癌症,由於骨骼腫瘤分類多達70種,軟組織腫瘤分類達200種,對於醫師來說,診斷就是一種壓力,沒有好的診斷就不知道如何治療。 國衛院癌研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暨奇美醫院醫學研究部部長李健逢指出,以軟組織肉瘤為例,會長在身體任何地方,包括脂肪、肌肉、血管或筋膜等,有些個案會轉移,有些能和平共處十幾年,由於惡性或良性的鑑別診斷不太容易,因此做正確診斷很重要。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但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侯信安指出,長者因體力不堪承受傳統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治療,年長病人治療效果差,中位存活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改善,醫療照護需求未被滿足。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現在可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帶來新的希望,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盡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疾病的存活率亦有望突破。
長者牙口不好,腸胃蠕動變慢,導致消化不良、腹脹、便秘,如何從日常保養注意,開啟腸道健康人生?
冰敷及熱敷目的大不同,醫師告訴你冷熱應用原理,辨別受傷的狀況是否為急性、慢性,觀察外觀及感受的變化,,搭配簡易口訣就能幫助你快速判斷要冰敷還是熱敷。
早發性關節炎徵兆:肌肉量不足、關節積水、變形、長骨刺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關節炎根源並非僅源自骨頭、軟骨出問題,韌帶健康更需要提早照護預防…
專為糖尿病患者的「享學糖」線上課程,分享飲食管理、用藥方法、及醫師專業建議。
毛禿、長紅疹、一直抓更嚴重!貓狗出現過敏性皮膚炎讓外觀皮膚變花,想讓毛小孩皮膚變好,其中熱門的方法是「餵食羊肉」,究竟羊肉是讓寵物變好還是變更糟?
毛孩衣服花樣多,金屬拉鍊、塑膠扣子、鑲鑽等,給毛孩穿這類型衣服的主人要注意!一不小心,可能就需要開腸剖肚。掌握幾個挑選原則,能讓毛孩穿的美美又安全。
課程邀請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 林舜穀主治醫師,搭配一位嘉賓一起現場實作,讓您能夠快速了解八段錦的各式動作細節以及穴道位置該如何按壓,非常適合一般人及長者。
顫動是巴金森病的一項特色症狀,卻也讓民眾容易與動作障礙疾病中常因家族史、基因造成的原發性顫抖症搞混。李杰勳點出,巴金森病的顫抖又以食指、大拇指較為明顯,頻率較低而緩慢,有點像是搓藥丸的動作,並合併肢體僵硬、動作緩慢的狀況,反觀,原發性顫抖症是維持一個動作時才會發生,其他肢體動作皆正常...
談起糖尿病的第一印象,會聯想到周邊血管神經、心血管等疾病,但近期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也是罹患C肝的高風險族群,嚴重恐釀成肝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腸胃科權威醫師戴嘉言說,兩者確實有相關聯,呼籲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做脂肪肝等肝臟檢查
毛孩常見的口腔問題以及如何做居家檢查?醫師建議六周大的毛孩就要開始做口腔保健,立即了解口腔清潔懶人包攻略!
家裡的貓咪/狗狗有亂咬、亂吃東西的狀況?有些是因為無聊、體力沒有足夠消耗,有些是因分離焦慮而吃異物發洩情緒,毛爸媽必看
有人說貓咪沒事不出門!出門一定就有事!平時在家中習慣環境的家貓,確實將牠帶外出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萬一在診間無法好好配合,可能也會影響就診的品質,獸醫師教你如何順利帶貓咪就診。
究竟導致毛孩肝指數上升的「兇手」是? 常見肝指數上升的原因又是?觀察毛孩健康狀況是飼主很重要的功課,3分鐘讓獸醫師帶你詳解血液檢查常見問題!
為什麼毛孩會跛腳?注意~不只有受傷才會跛腳唷!椎間盤疾病、肌肉韌帶受損或是高齡毛孩需要特別注意的「骨刺」(骨贅物)…等狀況,快來讓中醫師帶你一起了解!
寵物也有中醫及五行?你知道可以從毛孩個性來觀察牠所屬五行及好發疾病嗎?讓中醫師帶來觀察家裡的毛孩是屬於哪一行以及牠所對應需要特別注意的器官與疾病 !
貓貓狗狗和小朋友一樣~看到好奇的東西就往嘴裡塞... 這時候可能會有『蟲蟲危機』,這集邀請到姚勝隆獸醫師來告訴我們蟲蟲危機的種類與預防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蟲蟲危機下集來啦! 你知道心絲蟲的傳染途徑是『蚊子』嗎?你知道在家也有可能感染心絲蟲嗎?這集讓姚勝隆獸醫師來教我們如何對付“心絲蟲”及預防方法!
原來癲癇也可以吃魚油⁉ 寵物吃魚油毛髮真的會變漂亮嗎?這集我們整理飼主們自家毛孩的狀況,讓獸醫師帶我們一起了解!
犬貓疾病的隱形殺手你聽過嗎!讓獸醫師帶你預防大解析,胰臟炎可能會有的狀況,平時多留意毛孩,尤其不適當的食物絕對不能給,一起對抗毛孩的隱形殺手!
您有帶家中毛小孩針灸過嗎? 常見的針灸方式有乾針、水針及電針,分別有哪些不同呢?無法配合針灸的動物,有哪些其他的治療方式呢?讓獸醫師帶你一起來了解
結紮手術前該做什麼準備?結紮後該怎麼照顧呢?毛孩的術後飲食與生活的建議,讓獸醫師來告訴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