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醫學中心
共找到
1505
筆 文章
-
-
2021-01-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轉診假消息頻傳 中市府籲勿散播避免觸法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今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陸續將病患轉出,但近來網傳所謂「轉診收治醫院名單」、「防疫車隊帶旅客至休息站吃飯等都是假消息,請市民切勿隨意散播轉傳謠言,否則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衛生局指出,近來網路或通訊軟體流傳「沒事不要去以下醫院……以上均是部桃轉診病患的收治醫院…」、「防疫車隊帶旅客至休息站吃飯,希望休息站先封閉消毒」等不實訊息,這些訊息都是假的,請民眾勿轉傳。衛生局強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多次重申,民眾如接獲來源不明或未經證實的疫情相關資訊,應以指揮中心公布資訊為準,也可至法務部調查局網站查證,切勿隨意散播、轉傳,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社會秩序維護法」,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衛生局長曾梓展提醒,近來部桃疫情受各界關注,中央、地方合作全力防疫,網路不實謠言易引發恐慌,無助防疫,呼籲民眾善加查證,切勿隨意轉傳,團結面對疫情挑戰。台中市議員吳瓊華今就特別發出訊息,表示有人冒用她的名義散布某醫學中心有收治桃園醫院病人的假消息,對她和該家醫學中心都造成困擾,希望民眾切勿以訛傳訛,打擊防疫團隊的士氣。
-
2021-01-26 醫療.中醫
十全大補湯功效與禁忌為何?1體質、4情況不適合吃
最近氣溫驟降了,很多婆婆媽媽們喜歡購買十全大補湯,就是想煮一鍋熱騰騰藥膳給家人進補,但吃了之後不會上火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黃千毓醫師表示,十全大補湯屬性溫補,當作禦寒藥膳,注意食用的量不要太多,並觀察食用後的身體反應,是否有上火的徵兆,若是不曉得自己適不適合進補,建議經中醫師診斷體質後再行調補,讓你吃得安心開心。 十全大補湯 氣血雙補藥方 黃千毓表示,十全大補湯原名為十全湯,到宋代《太平惠民和記局方》更名為十全大補湯,由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合四物湯(川芎、當歸、芍藥、熟地)再加上黃耆、肉桂組合而成,四君子湯跟四物湯分別是補氣補血的藥方,兩方合用可以氣血雙補,如古籍記載的治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久病虛損,本方適用於氣血兩虛引起的頭暈、疲倦、四肢不溫、月經不調等。 藥性溫補趨寒 誤用易上火黃千毓指出,十全大補湯的組成多是溫補的藥材,其中肉桂更是辛甘大熱之品,如果本身體質燥熱,或是體內濕熱蘊積之人服用,恐怕是熱上加熱,很可能有口乾舌燥、煩躁、難入眠、頭痛、大便乾結等上火現象。另外,如果正逢感冒、腸胃炎、月經來潮期間或有嚴重皮膚瘡瘍時,也不適合飲用。 辨證體質進補 補對效果佳現在有些民眾對藥膳存有疑慮,擔心子宮肌瘤患者服用四物湯會使肌瘤增大?對此,黃千毓說,人體是很複雜,要辨明原因再做治療處理,並非所有人都不能吃,主要依據體質做辨證,治療上有需要仍會使用。醫師還補充,雖然氣血兩虛可能會引起頭暈、疲倦、四肢不溫、月經不調等症狀,但是不等於有這些症狀是體虛。即使是體虛,還有細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只有補對地方,才能補得有效與健康。若是不曉得自己適不適合進補,建議經中醫師診斷體質後再行調補。 進補藥膳後 觀察身體反應 至於食療與藥方有何差別?黃千毓分享,雖說食藥同源,日常食療與藥用治療,最大的差別在於劑量。即使是食物都有其偏性,所以不可只偏好某些食物,否則長久下來也會影響身體平衡。因此,若以十全大補湯作為禦寒藥膳,注意食用的量不要太多,並觀察食用後的身體反應,有否前述的上火現象。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血壓、血糖的變化。黃千毓提醒,選用肉類時,別忘了牛肉、羊肉為溫燥食材,雞肉、豬肉為平性食材,與十全大補湯一起搭配需要特別衡量,才能吃得安心開心。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感冒吃薑母鴨、麻油雞會變更嚴重? 真的母湯!醫授1帖「進補湯」禦寒抗風邪 ·天冷進補禦寒保暖? 不是每個人都能吃!醫揭「禁忌族群」恐爆血管
-
2021-01-25 名人.精華區
梁賡義/你們不孤單 向桃醫及醫護致敬
最近,接連出現的本土病例,特別是發生在醫院裡的醫護人員感染,一時間,空氣中瀰漫一股緊張的氛圍。對於疫情的恐懼,彷彿再次攫獲了我們不安的心,讓平靜的生活再起漣漪。抗疫 部立醫院責無旁貸這次事件是發生在衛福部桃園醫院,桃園醫院或許不像各大醫學中心那樣有名氣,也許部分民眾還是第一次聽過。不過,在疫情爆發的這一年來,桃園醫院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桃園醫院是距離國門最近的部立醫院,有地理上的便利性,加上全國的部立醫院都有共同的使命,就是協助政府處理緊急應變的重大事件。特別是這次的新冠疫情,部立醫院更是責無旁貸,一直站在疫情最前線,為國人守護健康。國衛院、桃醫 合作有默契目前全國五分之一的確診患者是送到桃園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其中承受的壓力與風險可想而知。然而,面對瞬息萬變的疫情,桃園醫院的醫護人員總是站在最前線,不輕易讓新冠病毒越雷池一步。誠如徐永年院長所說:「我們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這是身為部立醫院的一種使命,也是一種驕傲。國衛院與桃園醫院的角色有些相似,都是需要在國家遇到危難時挺身而出,成為國人對抗疫情的重要防線。此外,因為都隸屬於衛福部,雙方平時就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而彼此的合作默契,也在這次的疫情當中展現出來。舉個例子來說,為了找出新冠病毒的有效藥物,世界各國無不積極進行研發及測試,其中,原本用於治療風濕病的奎寧(HCQ)就是其中一種潛力藥物。建置新冠病毒分析支援平台去年3月,在指揮中心指示之下,由桃園醫院及其他部立醫院接下這項任務,進行奎寧對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工作,並由國衛院與台灣特定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全力協助,4月開始收案,歷時兩個月順利完成臨床試驗。這是大家不分彼此,全體總動員的成果體現。桃園醫院不僅投入前端臨床治療工作,其他部分也有許多貢獻。因應這次的疫情,疫情指揮中心委託國衛院建置「新冠病毒篩檢及分析技術開發支援平台」,為建立一套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與檢體品質,以供產學研加速進行檢驗、疫苗、藥物的開發工作。平台成立之初,病毒檢體數量有限,一度遇到瓶頸,所幸當時桃園醫院全力支持,提供技術平台將近三分之一的檢體數量,後續工作才得以順利推展。民眾送物資 患難見真情所謂「患難見真情」,這段日子以來,雖然看到一些令人焦慮的言語,也看到更多民眾將心中溫情化為具體行動,舉凡贈送食物、飲品、暖暖包、手繪卡片等,呈現一幅幅溫馨動人的畫面。儘管疫情尚未平息,平時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我們也可以將心中的正能量,傳達給周遭每一個人。讓我們向這些站在第一線,不論是桃園醫院或全國各地醫護人員,致上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
2021-01-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暖暖包秒殺買不到嗎? 醫教你自製「紅豆暖暖包」微波加熱環保實用
「本店暖暖包已售完」寒流一波接一波,許多保暖小物大缺貨,美式大賣場暖暖包才上架,民眾瘋搶秒殺,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建議,買不到市售暖暖包的民眾也可以自製DIY紅豆暖暖包,反覆微波加熱,環保又實用。DIY自製紅豆暖暖包周明岳表示,先以毛巾或毯子製作出口袋狀的袋子,將紅豆或黃豆放進袋中,約8分滿左右,再以針線縫合,這就是自製天然的環保暖暖包。使用之前,將紅豆暖暖包放進微波爐,以一般火力加熱1分鐘,如果覺得熱度仍不夠,可以再加熱1分鐘,每次均以1分鐘為基準,漸進式加熱,以免過燙。周明岳指出,經過微波後,紅豆暖暖包具有保溫效果,且散發淡淡紅豆香氣,最重要的是成本較低,且可以重複使用,相當環保,晚輩可幫長者製作紅豆暖暖包,表達孝心。不過,暖暖包屬於局部加熱,例如,手部、腰部或腹部,較難持續維持溫度,周明岳強調,寒流低溫時,洋蔥式穿法要比局部暖和的暖暖包,更能禦寒保暖。年紀越大,為何越怕冷?周明岳解釋,年輕人周邊血液循環較佳,血管收縮不明顯,加上肌肉及體脂肪較多,所以比較不怕冷,穿上羽絨外套或是蓋上厚重棉被,還可能冒汗。相較之下,老年人血管逐漸硬化,周邊血液循環普遍不佳,血管收縮明顯,對於冷的敏感度更高,尤其是四肢、頭部以及後頸,天冷低溫,應戴上帽子、圍巾、手套,才能減少寒意。★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1-22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父親去世後,家裡清出了一百多支牙膏,好幾箱衛生紙、兩百多瓶酒,但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對於父親來說,生活哲學就是「有備無患」,對於特價、買一送一,幾乎沒有抵抗力,只要便宜就買,連水果也是一樣。水果 是他最重要戰友小時候,常在父親叫賣的水果攤附近玩耍,看著他與客人討價還價,在水果表面噴水、整理快要壞掉的香蕉、蓮霧、芭樂,除賺錢餬口,水果應該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親密戰友。但父親退休後,水果卻成了家人的噩夢!他總是習慣在市場快收攤時搶便宜,此時主客易位,換成他是殺價這一方,一輩子的職業訓練,他常能以少少價錢買了一整堆賣相不佳的水果,開心地帶回家,這卻成了他與母親之間爭吵的導火線。水果放到爛 兩老常爭吵因為家裡人口簡單,只剩兩老,怎可能吃得完一大堆水果,往往香蕉放到發黑、軟爛,鳳梨流出湯汁,引來眾多小蒼蠅,兩個老人家經常為此吵架,連我也遭殃。若未順父意 就發飆生氣父親在世時,常打電話要我回家拿水果,如果沒順從他的意思,就發飆生氣,但回老家,看到一桌子快壞掉、不新鮮的水果,常忍不住說了幾句,「水果不是應該趁新鮮吃」,又會引來老爹的不高興。「吵架絕對不是好辦法。」做兒子當然瞭解父親的個性,從學理上來說,他應是典型的囤物癖患者,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異常,以致於出現購物、囤積等的重複行為。不當蒐集 造成生活障礙囤物症(囤積症)已於2013年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和拔毛症等均為強迫疾病相關障礙,定義為「不當蒐集物品,且已造成生活障礙。」臨床觀察,絕大部分囤物症患者均有悲慘的童年,生活貧苦、家裡經濟狀況極差,父親也不例外,十歲時,他就沒了爸爸,無法繼續念書,只能在菜市場工作,一路苦過來,當然缺乏安全感,成年後,罹患分離焦慮創傷,養成囤物習慣,藉此抒發壓力。熱愛比價 拎回戰利品儘管兒子已經當了精神科醫師,收入還算不錯,但他還是依然故我,蒐集量販店的DM目錄,熱愛比價,只要發現當期牙膏、衛生紙、沙拉油等日常用品特別便宜,就大量採購,完全不管是否用得完。正因他囤物成性,且家裡總有一堆堆即將敗壞的水果,除了瀰漫一股酸味,且孳生果蠅,我母親當然難以忍受,不斷爭吵,但他還是常往菜市場跑,拎回一袋袋「戰利品」。我多次居中協調,甚至以精神科醫師身分來說教分析,提醒家父可否少買一點收攤前便宜水果,但就算給父親再多的零用錢,叮嚀他買些新鮮的、漂亮的水果,吃完再買,但成效有限,直到他生病臥床,無法外出,家裡這才少了水果的腐敗味,也沒了果蠅。思父 仍用他買的牙膏父親已經過世三年多,但家裡現在還用著他生前購買的牙膏、衛生紙,母親也懷念著那個就愛購買快壞掉的水果、廉價日用品,且會跟她吵半天的固執老公。醫學辭典/囤物症囤物症是強迫症的一種,常會反覆囤積相同物品。囤物症與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需要藥物調整血清素,使腦部系統運作更加穩定。楊聰財小檔案現職:●楊聰才診所院長●三軍總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兼任臨床教授學歷:●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專長:●精神醫學●公共衛生經歷:●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國軍精神醫學中心(國軍北投醫院)中校醫療部主任●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
2021-01-22 科別.心臟血管
解除心頭大患!台中榮總發表治癒4高風險心律不整患者
台中榮總今天發表運用低輻射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冷凝燒灼導管等二項技術治癒四名高風險型心律不整患者。其中,26歲的翁姓護士8年前在醫院實習時,因胸悶、心臟跳動的厲害,向醫師反映,馬上送急診,確診為心律不整,卻因病灶非常靠近心臟房室結,反覆多次燒灼無法根治,慢跑、旅遊擔心太累會發作,直到轉診至台中榮總心臟內科救治,去年12月手術,終於解除心頭之患,如今可放膽旅遊、跑馬拉松。台中榮總院長、國際心律不整治療權威陳適安教授指出,台中榮總發表這四位病患使用結合二項技術於高風險型心律不整的治療方式,在全世界的醫學文獻中,僅有非常稀少的兒童病患個案報告,而同一醫學中心連續四例成功的成人案例更是罕見。台中榮總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醫師說,陣發性上心室頻脈是年輕族群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儀精準定位,降低輻射線的曝露劑量,新型冷凝燒灼導管可降低併發症,二者結合來治療高風險型心律不整,在全球非常稀少。台中榮總發表治療四名病患都因反覆心律不整,經由轉診至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門診,醫師研判其心律不整的病灶可能非常靠近心臟的正常傳導路徑(房室結),透過使用低輻射立體定位併冷凝燒灼,成功治療高風險型心律不整。陳適安說明,台中榮總及嘉義分院的心臟電生理團隊,近年來發展低輻射立體定位電燒灼手術,對於常見的心室上頻脈使用低輻射立體定位技術,去年共服務了22位成人病患,輻射曝露量較傳統手術大幅降低約90%,使得年輕心律不整族群可以在極低輻射線的曝露下,精準完成定位及手術,也提高了病患的滿意。未來台中榮總及嘉義分院的心臟血管團隊,除了以此技術持續服務中南部地區的心律不整病患,也歡迎全國心律不整病患前來就診。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是否呼籲市民避去桃園? 陳其邁:根據CDC的指揮來調整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內發生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許多人擔心擴散到社區傳播,澎湖縣、苗栗、雲林縣政府呼籲縣民不要到桃園。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表示,從桃園的個案來看,應該是在醫院和居家檢疫,沒有造成社區傳播,所以我們就根據疫情來調整防疫措施,不用太過擔心,不要說現在疫情還沒有到這邊,就有人提到什麼封城,大家團結,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調整,不要亂了套。陳其邁與桃園市長鄭文燦交情好,鄭文燦數度到高雄與陳其邁就觀光、智慧科技交流,高雄蓮池潭與桃園龍潭也簽署「雙潭合作送客MOU」,現在面對桃園的疫情與部分地方政府對縣民呼籲不要到桃園,陳其邁今天受訪是談到團結。他表示,防疫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團結,落實防疫工作,各地方政府應該也用這個標準來執行,這樣會比較好,「所以,我們會遵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來落實防疫的措施,這個是最重要的。」他說,從桃園醫院的個案來看,現在都有很清楚的掌握病例的足跡,所以,沒有必要有太多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不一樣的標準,防疫最後真的是要各縣市能夠遵守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會比較好。陳其邁表示,防疫現在大概從3道關卡來看,一個是邊境,一個是社區,另一個是醫院,醫院是最後堡壘;邊境進來,就是居家檢疫,不要讓病毒跑到社區,居家檢疫應落實,他也要求里幹事、警察,平時每天電訪、用電子圍籬之外,衛生局再抽查居家檢疫的部分。醫院的部分,陳其邁說,桃園屬於在醫院裡面的感染、群聚感染,桃園這個案給我們的經驗,醫院的感控要做好,這也是他前幾天之所以召集會議,召集醫院院長、副院長、四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民生、聯合醫院等, 要求加強醫院管控;把每一個醫院感控、人員管控理做好,這個其實才是最重要。他並說,衛生局大概有宣布說到醫院看診,一天一次、一個人次,而且在醫院的門口就開始做管控。陳其邁表示,桃園的個案來大概有兩個部分,就是家裡的群聚和醫院內感染,越多人跑到醫院,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現在把重點工作放在醫院,再把居家檢疫工作落實,那這樣就可以保護民眾的安全。他說,從桃園的個案來看,應該是在醫院,還有居家檢疫;要不要呼籲市民不要去?這要看有沒有擴散到社區,如造成社區傳播,再來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的指揮來調整,不要說現在疫情還沒有到這邊,就有人提到什麼封城;這一年多來,我們能夠守住台灣,就是因為大家團結能夠一個很強的疫情指揮中心來根據一起來做政策的調整,不要亂了套。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轉院病人已全數轉出! 專家:「最近有個隱憂」
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病毒群聚事件升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院轉院病人已經下修至72人,並已全數轉出至9家醫院;據了解,有醫學中心也有區域醫院等。新冠確診病患已送到專責醫院,今已向收治確診患者的醫院發公文,要求遵守既有SOP及隔離期滿需確認採檢陰性,才能解除隔離、移出醫院。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部桃新冠病毒染役事件升溫,凸顯檢視目前智慧醫療的重要,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幾乎只剩下台灣是正成長,讓台灣有新稱號「角落生物」,歸功於防疫措施受限民間發展的程度低,其中,「數位技術」有一半的功勞,特別在「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應變」有很大的幫助。石崇良表示,就此次指揮中心智慧防疫而言,國內有「防疫追蹤系統」、「入境檢疫系統」、「口罩實名制」、「疫止神通line bot」、「電子圍籬系統」、「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石崇良表示,國內防疫從境外就可開始做登機檢查,包括檢驗陰性證明,以及要入住集中檢疫所還是防疫旅館,候機時便可透過「入境檢疫系統」填寫資料,入境後再填寫健康申報憑證;原入境至關懷時間要19小時,現下降成4.5小時,大大縮短入境後至關懷的時間。此外,石崇良說明,上述系統填寫的資料均會導入「社區防疫追蹤系統」、「電子圍籬系統」。防疫追蹤會由里長、里幹事等人追蹤14天內的行程等;電子圍籬則透過繼弟台偵測居家檢疫者的手機電磁訊號,判斷是否超過住家範圍,一旦超過範圍便啟動,「告警簡訊」會發送給當事人、民政、衛政單位及轄區警察。至於「居家檢疫關懷系統」疫止神通LineBot,石崇良表示,能線上輔助居家隔離或簡易的民眾,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及通報,輔助關懷比例從一開始的6.1%提升至38.3%。然智慧醫療照護仍有挑戰,除了民眾擔心的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石崇良表示,實現系統性的技術整合十分重要,科技技術跟服務的系統要能對話,法規管理要能及時調整、倫理保護是接下來的挑戰。
-
2021-01-21 科別.一般外科
冬天足傷口潰爛患者增 護理師籲慎用保暖設備
台南地區連日低溫,除了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提高,因足部傷口潰瘍就醫的糖尿病患也增加,其中許多是使用保暖設備不慎燙傷,護理師建議儘量以衣物保暖,並加強足部清潔照護。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莊玟玲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中表示,不少民眾在天氣冷的時候會使用電暖器、吹風機等設備來保暖,但糖尿病患因為感覺神經較不敏銳,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燙傷,若未及時發現傷口加以處理,潰瘍恐會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或骨髓炎。莊玟玲表示,經過前一陣子連日低溫,近日院方就收治不少足部傷口潰瘍的糖尿病患,有的只是家屬使用熱水袋讓老人家稍微感到暖和一點,不料卻造成燙傷,加上又為長輩穿上厚厚的棉襪,沒有及早發現傷口,最後只能到大醫院就醫。她說,一般民眾可能認為糖尿病引起的傷口潰瘍多發生在高齡者身上,但近年來發現40多歲的糖尿病足傷口患者有增加趨勢,大多是因為對本身的糖尿病警覺性較低,沒有注意足部的每日清潔與檢查而導致。莊玟玲指出,因使用加熱設備有一定風險,建議在氣溫低時以添加衣物保暖為主,並最好選用白色的襪子,萬一有傷口流血時比較容易發覺,另外,鞋子太鬆或太緊都容易造成摩擦受傷,應選用大小適中的尺寸。她說,糖尿病患者應每天至少觀察足部外觀與腳趾縫一次,發現皮膚紅腫或不正常硬塊時就要就醫,不要自行塗抹偏方藥膏,清潔前先以溫水泡腳5分鐘,清潔後再以乳液或乳霜擦拭維持滋潤,預防足底乾裂。
-
2021-01-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桃園醫院群聚感染 醫師呼籲:專責醫院應分區照護
桃園醫院爆院內群聚感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為,案812是從美國回來,把病毒傳給案838醫師,這波疫情說實在的,不忍苛責區域級醫院,因為區域級醫院設備、人員配置不能與醫學中心比擬,會有「跨區照護」現象,兩方做好防護,保護達九成到九成五,不是百分百,呼籲國家針對防疫專責醫院在人力與設備能幫忙,達到「分區照護」等級。黃高彬以中國附醫為例,醫院照護用總醫師,固定在同一區域,不會支援其他地方;護理師也一樣,主治醫師也是專任,連清潔人員也固定在同一區域,這是在醫學中心人力較為充足,可達「分區照護」。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雄燈會新春發福袋團拜尾牙和千人以上活動 通通取消
針對春節活動舉辦與否,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傍晚一口氣宣布,高雄燈會、新春發福袋、團拜、尾牙和千人以上的大型集會群聚活動,通通取消,一切以防疫優先。高雄的採檢醫院與隔離醫院也達成共識,確診病人需要由專責醫師照顧,這些照顧的醫師不要再有另外的醫療業務包括門診與會診,也不要參加會議,或改以視訊參加。市府今天特別邀請四家醫學中心、六家區域醫院及所有應變醫院,共同針對武漢肺炎情形讓防疫更升級。其中跟市府有關的部分,包括今年的農曆年後的元宵節高雄燈會活動決定取消,新春發福袋的行程取消,市府團拜取消。市政府所主辦的千人以上大型集會或群聚活動也取消,再考量擇期舉辦。高雄市政府府級和局處的尾牙,也取消。陳其邁說,在商圈或者是市集的試吃、試用活動,有可能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相關單位能夠配合防疫措施而取;到商圈的民眾也能夠共同防疫,戴上口罩。陳其邁代表市民朋友,向醫療人員表達十二萬分的敬意。相關的不管是院內感控,及探病、陪病的相關規定,標準也往上調高,希望落實感控。從邊境到社區、到醫療院所,醫療院所是所有防疫的最後堡壘,堡壘絕對不能被攻破,所以務必拜託市民朋友全力配合,當一定要到醫院的時候,能夠遵守相關法令規定。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表示,採檢醫院與隔離醫院剛才在會議中達到共識。第一個就是醫護人員的健康管理機制,如果醫護人員出現相關的症狀包括呼吸道症狀,或者味覺異常等,需要時請回到本院就醫,不要自行就醫。確診病人需要由專責醫師照顧,這些照顧的醫師不要再有另外的醫療業務,包括不要門診、不要會診;也建議專責小組成員不要參加會議,如果需要參加會議,盡量改以視訊參加。盧勝男表示,在醫院探病與陪病的問題,陪病就是在醫院陪同的是限定每一床只有一位,且是預約制;並禁止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到醫院陪病或探病。
-
2021-01-19 新冠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如果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 張上淳:當年或許能避免院內感染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審視當年抗煞功過,張上淳認為,如果當時疾管局可以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或許後續就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院內感染,讓台灣陷入一場前所未見的傳染疾病驚恐中。好萊塢電影「魔戒三部曲」劇情緊湊,引人入勝,在抗煞過程中,SARS病毒就像是肉眼看不見的隱身魔王。而深入第一線的醫師護士如同各方戰士,一定要深入魔王的領土,才能在末日火山摧毀邪惡的根源。宛如劇中的魔戒遠征隊將領,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張上淳帶領著醫護人員奮勇殺敵,站在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抵抗著鬼魅般的黑騎士(病毒)歷經這場慘烈戰役,他整整瘦了15公斤,甚至兩度以為自身發燒染煞,自我隔離。在國內出現第一起確定SARS個案之後,張上淳多次參與行政院內部會議。他表示,剛開始台灣表現確實不錯,維持了一個多月的「三零」,不管這是否為政治宣傳,單從防疫角度上來看,在上半場,確實打了一場好球。可惜後來「台灣防疫網破洞了!」張上淳指出,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時,他擔任疾管局相關委員會委員,在編號149之前的個案,似乎都排除了染煞可能。新光醫院曾與他討論這個149病例,他也認為是這應該是第一例本土確定個案。審視檢討當年的抗煞功錯,張上淳認為,如果當時疾管局可以更謹慎地看待此個案,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或許後續就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院內感染,讓台灣陷入一場前所未見的傳染疾病驚恐中。傳統醫界講究輩分倫理,為了防治SARS病毒蔓延,張上淳曾經在一場會議上,正氣凜然地質問各大醫學中心院長「大家是否愛台灣?」因為和平醫院、仁濟醫院相繼淪陷,但與會的醫界大老們卻遲遲不願出于援助。張上淳回憶說,那時被列為SARS專責醫院的國軍松山醫院已經人滿為患,需要其他醫院協助收容病人,在一個周五下午疾管局找來北部各醫學中心院長級大老們開會協商,幾乎沒有醫院代表主動表達願意立即收治SARS患者,大家都推說,等到下周一再說吧。各大醫院開會質問「大家是否愛台灣?」張上淳指出,在開會中,突然接到電話通知,署立台北醫院感染科認為,仁濟醫院已經失守了,因為署北急診室突然來了不少從仁濟醫院轉診來的患者。結束通話之後,他無奈地告訴大老們,不只是和平醫院出事,現在連仁濟醫院也保不住了。「大家是否愛台灣?」他義憤填膺地問著與會每一個人,一時之間,鴉雀無聲。不久後就做成決議,各大醫院隔天(周六)就開始動用人力,為收治SARS患者做準備,星期天就開始」運作。當時在醫療領域上,各大醫院之間瀰漫著一股各掃門前雪的消極態度,就連政治上也出現了政黨之間的角力猜忌,影響了防疫上的合作。「中央與地方的不同調,讓第一線防疫人員戰得更辛苦!」張上淳坦言,防疫作戰不應該有黨政色彩,應該齊心協力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是非。張上淳透露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和平醫院封院究竟是誰做的決定?他指出,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的前兩、三天,疾管局成立了一個由中央單位及台北市衛生局所共同組成的小組委員會,透過視訊與和平醫院聯繫'只見院內人心惶惶,一片混亂。會議結束時,決定立即召回和平醫院的醫師及護理人員,會去過和平醫院就診,且發燒的患者也必須立即向和平報到;疫調人員迅速進入和平,展開疫調工作。只可惜,這些措施都沒有開始執行,和平醫院就封院了。原來是台北市政府內部己考慮封院,消息不知怎麼傳至疾管局及行政院,中央立刻要台北市派代表至行政院開會,希望將封院一事拉到中央層級,由中央來宣布。中央地方猜忌 削弱防疫力量連封院一事,中央與地方都搶著宣布,可見當時兩者之間存在著多深的歧見,遑論相互支援,攜手合作來抗煞。這些中央與地方的猜忌,對日後的防疫工作有著負面影響。幸好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即時加入團隊,擔任總指揮。張上淳表示,SARS初期,係由國科會副主委陳建仁來帶領防疫工作,但陳身兼數職,隨著疫情的惡化,必須找一個專職的指揮官來協助疾管局。多次參與行政院內部會議的張上淳指出,原本一開始希望前副署長黃富源可以擔任重責大任,不過,黃富源推薦李明亮。而李明亮是資深醫界大老,又擔任過衛生署長,確實是最適合的人選。抗煞團隊有了總指揮,有助於穩定混亂的時局。但身為台灣醫界龍頭的台大醫院,此時內部卻有些動盪不安,因為台大竟然也發生了院內感染。談起此事,張上淳語氣中多了一些無奈與沈重。事後報告顯示,台大醫院共有17名護士、檢驗師、傳送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多名感染科醫師也險些被感染,出現不明原因發燒,住進負壓隔離病房。爆院內感染 臺大創院來最大危機張上淳坦承,那時不少收治SARS病例的醫院都出現死亡個案,唯有台大保持著零死亡的紀錄。不少疑似染煞的患者都搶著進台大,其他醫院也將台大視為最終收治場所,直接將病人往台大急診室送,估計當時收治了上百名疑似SARS病患,確定個案則高達七、八十人。由於超過負荷,人力空間嚴重不足,隔離病房也有限,大部分病人只好擠在急診室,很容易就被病毒給攻陷,釀成了台大醫院創院以來最大的危機。事後發現,台大醫院這波感染源應是一名去過和平醫院就診的獨居老人,因肺炎至台大急診室就醫,卻隱匿病史,在急診室暫留的那幾天,將病毒傳給了其他病人及家屬,甚至是醫護人員。不過,台大畢竟是台灣第一流的醫學中心,張上淳自豪地說,17名被病毒感染的院內同仁沒有一個人死亡,而接受插管治療的,也只有一個人。這感染個案是個櫃檯掛號人員,以為隔著一片櫃檯玻璃,就不會感染病毒,於是沒有戴上口罩,因此,病情最為嚴重。怕不怕自己也成為SARS個案,住進隔離病房,被插管急救?張上淳苦笑著說,自己又不是金剛不壞之身,與SARS病毒的對抗期間,曾經兩度不明原因發燒,採取自我隔離。他只能祈禱上天,讓他保持健康,才有能力救治別人。「說完全不擔心,是騙人的!」張上淳說,不管是確定或是疑似病例,急診室每天都湧進了一大批發燒咳嗽的病人,當病患越來越多,心裡就開始發毛,擔心要是醫療過程中有個疏失,就可能被傳染。張上淳解釋,從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疾病來看,每個人在罹患病毒之後,症狀不一,有人症狀嚴重,有人則是相當輕微。那時SARS病毒傳散途徑還不清楚,也還沒釐清典型症狀,一時之間,人人自危,風聲鶴唳。他很擔心部分院內同仁早就被感染,但症狀輕微,而不自知,成為了傳染源頭。那時一名疑似染煞發燒的WHO專家,身體不適,出現發燒症狀,在飯店自我隔離,等著專機接回美國。當張上淳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頓時之間,整個人有點傻住了,因為他多次與該名專家面對面地討論疫情,一起用餐。一度發燒 自己「祕密」隔離兩天就在此時,張上淳也覺得不對勁,體溫偏高,身體有些熱熱的。因此,當天並末回到家裡,想到岳父岳母位於台北的住所沒人居住,於是到那住了兩天,沒與外界接觸,心中暗自祈禱著,自己千萬不要染上SARS病毒,幸而只是虛驚一場。如果SARS捲土重來,或是爆發禽流感大規模傳染,台灣可以安穩地度過嗎?對此,戴著金框眼鏡的張上淳,鏡片後的雙眼充滿了自信。他認為,國內醫療體系在上次與SARS病毒對抗戰役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未來一定能處理地更好。張上淳指出,五年前爆發SARS疫情時,許多醫護人員連N95口罩都不會聽說,但有了這一次經驗,現在連一般民眾都知道N95口罩,個人衛生習慣也加強了許多。當時不敷使用的負壓隔離病房,這幾年來,也陸續增設。萬一文爆發疫情,就不用擔心疑似或確定患者沒有地方可安置。他相信,只要團結一致,捨棄本位主義,再邪惡的魔王,也會被摧毀,再險峻的病毒傳染疫情,都能儘速平息。(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1-01-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邁入老年的醫師在想什麼 放射科醫師回顧他2020的退休生活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邁入老年的醫師做什麼想什麼」。一位剛屆齡退休的放射科醫師分享他第一年的退休生活,促成了我們邀請兩位年過八十的前輩醫師回顧他們的精彩人生,一位精神科教授退休後,改而投身宗教與社會服務方面,與我們分享他豐富的「退而不休」的生活;一位神經科教授將最近慶祝台大神經科四十週年的紀念會上,回顧自己如何在台大醫院神經科由教學與服務為主的臨床科成功地轉型為今日服務、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大學醫院重鎮。我們接著會邀請年輕醫師發表他們行醫的心路歷程,希望這些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了解醫師,而有助於醫病之間的溝通。2020年,被COVID-19給佔去了十一個月。也很難得地讓我們有機會好好看一下世界、想一想未來。有將近五個月、每天下午兩點,我們都守著電視看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看五位大將與記者們的應對、陳部長的淡定始終讓我們佩服不已;6月7日以後,除非有特殊事件、否則每週只有一次例行記者會,剛開始還有點不習慣!今年,為了維護專科醫師的資格,很認真地參加學術研討會,覺得放射診斷越來越有趣、也看到不少後起之秀表現得可圈可點、值得期待。回想起來、當年失眠一夜後所做的抉擇、相當正確。未來放射線診斷的發展將會朝跨業整合、跨院合作的方向邁進,相當有意義、也很合適年輕醫師加入。今年四月有機會到日月潭、順道去九族文化村走走,充分感受到疫情對旅遊的影響,遊客屈指可數,相當冷清。8月時,辦了一次家聚,明顯感受到景氣復甦;這個月,到南部參加醫學會議,四處都是人山人海,讓人格外珍惜身為台灣人的幸福。託退休之福,得以四處和朋友同學見面、聯絡感情,多年不見的舊識,互道彼此在分別之後的生活點滴,多數人都能堅持初心,特別覺得幸運。有一次在會議中場休息時、一位同業過來打招呼,主動提起二十多年前被我教過、一些當年讓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如今他在醫學中心服務,是學有專精、人人敬重的醫師,卻依舊熱情滿滿、真是令人高興。今年七月應朋友之邀到一家醫院擔任顧問、主要工作是為放診檢查及報告做品管,同時也帶資深護理師就住院病人閱片教學;兩者皆與品質提升相關,也是我喜歡做的事情。來年,可能到醫學院從事人文教育的工作,沒想到退休後還能轉換跑道,展開另一種人生;當然,悠遊自在的過日子、還是最重要的首選。我曾認為或許還可以為原先服務的地方做一些事情,最後還是決定放下一切,畢竟三十年努力後、這樣是一個完美的句點。上個月底,莫名其妙地左側膝蓋扭傷、竟然腫了起來,勞駕復健科王醫師及放診科許多同仁診治,得以迅速復原。過去是我帶著大家照顧病人,這次是自己成了病人,充分感受到同仁們的熱情與支持;也只有站在籬笆的另一邊,才能真正體會醫務人員的重要與偉大!過去一年半,我和內人完成環球之旅。還藉著上岸之便,拜訪大學同學,算是另類的同學會。回國之後也繼續進行類似活動,藉開會之便拜訪朋友。我們都很喜歡這種新的生活與體驗,悠遊卡與高鐵提供了許多便利,讓我們得以更深入地認識台灣的許多角落。得以習醫是福氣,退出第一線是必然的事,何時、如何抉擇,則需要思量。這一年半的變化與發展,有些並非個人原本的規劃,但似乎還不錯。COVID-19之疫,台灣醫界的表現,讓我覺得與有榮焉,期待明年疫情得以控制,大家的生活能儘早恢復正常。
-
2021-01-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要進入「大規模社區感染」? 專家列十點:關鍵看這
指揮中心昨(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為我國20多歲女性(案852),是案838同醫院工作的護理師。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天清晨也整理本土個案事件的發生時序10大點,指出與案852同住的4名家人中,有2人已出現症狀,若隔離採檢結果確定4人染病,接下來就是決定是否擴大成大規模社區感染的關鍵。謝宗學凌晨在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列出新冠肺炎本土個案事件的時序整理,共有10大點。其中前7點是到目前已確認的事件整理;第8點後是尚未確認但可能發生的事件。1. 冬天氣溫下降病毒活性大增2. 世界其他國家疫情大爆炸3. 台灣境外移入病例大增4. 醫院、醫事人員照護治療負擔增加5. 本土單一院內感染事件 (案838:照顧確診病例醫師)6. 院內感染相關單一本土社區感染事件 (案839:案838同住護理師)7. 院內感染第二個案 (案852:案838 院內接觸護理師),院內感染群聚事件確立8. 案852同住4位家人確定染病 (目前2位家人出現症狀,在醫院隔離採檢中)9. 染病醫事人員和其接觸感染者造成侷限社區疫情10. 侷限社區疫情進展成大規模社區疫情謝宗學指出,關於第8點時序是否成真,將在今明兩天有初步的結果;目前的關鍵是第9點,他表示,去年某醫學中心爆發院內感染群聚事件時,也造成同住家人染病事件,幸好隨即將疫情圍堵,沒有演變成真正侷限型社區疫情,停留在第8個時序。謝宗學說,這次院內感染群聚事件亦是相同,即使走到第8個時序,亦是感染源明確的新增確定病例,但是不用太驚慌,只要和去年一樣做好個人防護,確實執行勤洗手、戴口罩、少去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地點,相信一樣可以撐過這段艱難的時間。謝宗學也暖心鼓勵,冬天很漫長,現在只是開始,夏天到來前勢必還有許多考驗,「過去一年我們在顛簸中度過,未來幾個月的路更是崎嶇,只要團結一心,再難走的路也能克服,繼續在風暴中挺住、持續前進,等待晴天的到來」。
-
2021-01-16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重視培育人才!高榮院長林曜祥「沒在SCI登文章,我不會讓他當主治醫師」
高雄榮總是南台灣開心手術及視網膜手術集中地,院長林曜祥表示,心臟科、眼科及整形重建是高榮的強項。上任院長一年的他,積極發展全新醫療模式,聚焦生醫、資通及智慧醫療領域全力研發。面對轉型 擘畫10大發展計畫高雄榮民總醫院創院30年,去年初才接院長的林曜祥,上任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醫院轉型雙重考驗。他深知醫學科技日新月異,不進則退,擘畫10大發展計畫,並與國內多家醫事大學校院締結策略聯盟,聚焦生醫、資通及智慧醫療領域全力研發。手上籌建中的屏東大武分院,以「智能+綠能」為發展目標,正是高榮發展全新醫療模式, 邁向下一個30年的新里程。開「心」、視網膜手術均強項林曜祥說,高榮隸屬退輔會,是高屏唯一公立醫學中心,肩負落實國家政策責任,代表國家,不能落伍,因此在有限的預算下仍更新院內設備,投注研發、精進醫術,與時俱進。「心臟科、眼科及整形重建都是高榮的強項。」林曜祥指出,創院以來,包括心肌梗塞治療模式、PAC急性後照護模式等,多由高榮建立再拓展至全台,高榮亦是南部開心手術及視網膜手術集中地,醫院長年服務榮民,治療經驗完備,樂齡醫學也是發展重點。醫院要邁向永續,提供國人更好的醫療照護,培育人才是不二法門。因此他對旗下醫師,特別是年輕醫師要求十分嚴格,「沒在SCI登上2、3篇文章,我是不會讓他當主治醫師的。」住院醫師需設定發展目標林曜祥是頭頸癌治療權威醫師,嚴以律己,「帶兵」更不馬虎,除晨會不得遲到,每位住院醫師均需設定發展目標、管控執行進度,並且出國拓增眼界。「在醫學中心,學有專精才有立足之地。」其實他當高榮耳鼻喉頭頸部主任時,就要求住院醫師朝醫療菁英之路邁進,升院長後更打破門戶界限,透過與成大、交大光電所、中山等大學多角化結盟,促成產學合作、研發專利,朝精準醫療發展,優化醫療品質,提供更友善的服務。「台灣在電子科技領域具有優勢,醫學教育也進步,生技與電子生物科技前景看好。」他說,醫院適度導入AI人工智能,發展現代化的生理監視系統、醫療輔導系統,可以最少的人力,出最少的錯,讓照護品質升級。建置屏東急重症後送醫院目前高榮與中山大學合辦學士後醫學系,厚實醫研能量。設立高榮屏東大武分院也是重要任務,院方計畫投入100億元經費,建置屏東區域急重症醫療後送醫院,未來設立34個醫療專科,推動急救創傷、心臟血管、腦中風及高齡醫學整合性的照護,彌補屏東偏鄉地區的醫療缺口。林曜祥小檔案年齡:61歲專長:聲帶麻痺、喉氣管外傷狹窄、聲帶整形術。鼻竇炎、鼻腔腫瘤及鼻淚管內視鏡手術。頭頸部腫瘤: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甲狀腺及腮腺瘤現職: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台灣顱底外科醫學會理事長(109)、教育部部定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高雄榮總不僅是榮民的醫院,更是全民的醫院,同仁都秉持愛心與耐心在工作崗位上付出,專業上與時俱進,服務上視病猶親,照顧全民的健康。
-
2021-01-1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68歲阿嬤戰勝失智,環遊世界!不想老了認知衰退,請改掉11個習慣
克莉絲汀有自殺傾向。好多年前,她絕望地看著她的母親逐漸失智,連家人都不認得,更不用說自理生活,最後不得不進入養老院。克莉絲汀與她母親備受煎熬,她母親在62歲那年罹患阿茲海默症,被病折磨了18年,最後受苦的只有克莉絲汀。因為她的母親已經沒有知覺了。克莉絲汀65歲時,發覺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她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迷路,甚至在熟悉的路線上也記不得匝道的位置;她沒辦法分析數據,也不能及時整理和準備報告,但這些事又對她的工作十分重要;由於無法記住數字,她連短短的四位數都得寫下,更不用說電話號碼了;她讀過的東西記不住,每一頁讀到最後一句,又得回頭重讀這一頁。克莉絲汀不情願地準備辭職。她的錯誤變得越來越頻繁,還叫錯寵物的名字,連自己家裡的電燈開關都要找,即使她已經住好幾年了。 克莉絲汀跟許多人一樣,想要忽視這些症狀,但這些症狀卻越來越糟。2年來她的認知退化不斷惡化,她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她正步上她母親的後塵,而且醫生對克莉絲汀的狀況也束手無策,他在病歷上寫下了「記憶問題」,因此克莉絲汀無法獲得長期護理保險。她接受了視網膜掃描,結果顯示出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克莉絲汀的腦海裡浮現了她母親的慘狀,又想到了她的失智症會持續惡化,因此無法獲得長期護理保險,也沒有有效療法,所以她決定自殺。她打電話給自己最好的朋友芭芭拉說:「我親眼見過母親逐漸喪失心智的過程,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聽了克莉絲汀這番話,芭芭拉嚇壞了。但是芭芭拉有了個想法,她告訴克莉絲汀:先不要輕生,她聽說有新的研究,克莉絲汀可以前往數千里之外、位於舊金山北部的巴克老化研究協會求助。於是在2012年,我見到了克莉絲汀。3個月後某個週六,克莉絲汀從家裡打電話給我,說她簡直不敢相信她的心智狀態會改善。她再度展開全職工作,開車也不再迷路,且能毫不費力記住電話號碼,感覺比過去好多了。我掛掉電話時,想起了幾十年來的研究、與實驗室同僚在白板上討論的時光,以及相關理論和治療方法裡每個細節的自我檢討⋯⋯這一切都沒有白費!這些研究指出了正確的研究方向。克莉絲汀現年73歲,已經接受ReCODE治療(編按:作者戴爾・布萊迪森醫生所設計的治療失智症的療程)5年,依舊全職工作,環遊世界,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此外,由於各種原因,她曾經中止了這個療法,雖然只是短暫停止了4次:一個輕微的病毒疾病、一些藥用完了、出門旅行等等,而每次只要中止這個療法,她的認知能力就開始下降。但只要恢復使用ReCODE療法,她的認知就又恢復了正常。個人生活史/生活方式的種種因素在實驗室中,我們會檢測基因排列與生物化學因素,來尋找造成認知衰退的重要關鍵;同樣的,透過了解病患的個人生活史,我們也能夠找到導致認知衰退的重要線索。因此,我們必須了解你過去或現在是否曾遇到下列幾種狀況:• 曾有腦部創傷(曾被打昏、出車禍或從事需要劇烈肢體接觸的運動)。• 曾接受全身麻醉(如果有,幾次)。全身麻醉將麻醉劑的毒性與不好的氧化作用結合起來,會對大腦機能造成負面影響。• 是否曾經補過牙?這可能會讓你接觸到無機汞。• 是否食用汞含量高的魚類?這可能使你接觸到無機汞。• 使用特定的藥物,尤其是影響腦部的,例如煩寧(valium)等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抗憂鬱劑、血壓藥物、史達汀、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或者抗組織胺。• 使用過街邊販售的毒品、非法藥物。• 喝酒(如果有,喝多少)。• 抽菸。• 口腔衛生。如果沒有做好口腔衛生保健,很可能會引發發炎的症狀。• 體內是否有醫療填充物(例如:人工髖關節或乳房植體)。• 患有肝臟、肺部或心臟等器官的疾病• 打呼。這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證據。 • 食用熱榨油(例如:棕櫚油)。這些熱榨油在熱榨的過程中,會流失一些維生素E含量,所以可能導致腦部的損傷。• 攝取反式脂肪、簡單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這兩者會造成許多影響,例如血管損害及胰島素抗性。• 有慢性鼻竇炎的困擾。鼻竇炎的發生可能表示曾經接觸過黴菌及其相關的黴菌毒素。• 有胃腸問題,例如脹氣及經常性的腹瀉。這可能是罹患腸漏症的前兆。• 住家、車子或工作環境裡有黴菌。大多數人不知道黴菌也是造成認知衰退的風險因子之一。• 食用加工產品或非有機的食品。上述的食品通常會提高胰島素抗性,並容易接觸到毒素。• 曾被蝨蟲叮咬過。蝨蟲攜帶70種以上的病原體,例如萊姆病的病原體伯疏氏螺旋體,這種病原體所導致的慢性發炎也可能會導致認知衰退。• 為了治療胃食道逆流而攝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用途是為了降低消化作用所需的胃酸,但同時也降低了鋅及維生素B12等養分的攝取。• 使用化妝品、髮妝品或止汗劑。這些產品都會讓你暴露在毒素之下。• 不太會流汗(人體可以透過排汗消除毒素)• 曾經便秘(排便能夠消除毒素)。• 飲用水攝取不足(排尿能夠消除毒素)。任何上述的因素都可能增加認知衰退的機率。延伸閱讀: 平衡自律神經第一步:這4種食物少碰為妙!消耗體內B群讓你「慢性發炎」●書籍介紹終結阿茲海默症:第一個實證可預防、逆轉認知退化的療程作者: 戴爾‧布萊迪森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9/27作者簡介戴爾・布萊迪森醫生(Dale E. Bredesen, MD)國際知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專家。他畢生的職志就是翻轉當今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他相信,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可以逆轉。他是醫界神經研究的先鋒,率先發現ReCODE療程,現已獲全球許多醫生採用。 他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並在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醫院擔任神經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他曾在諾貝爾獎得主史丹利・布魯希納(S.Prusiner)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 他先後任教加州大學(舊金山、洛杉磯)與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阿茲海默症伊斯頓研究中心主任、巴克老化研究所(Buck Institute)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布萊迪森醫師的實驗室主要研究神經退化過程的機轉,並致力將研究結果轉換為有效的阿茲海默症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方法。出版過超過230篇經過同儕審閱的論文。 2008年,他與瓦吉斯・約翰醫生(Varghese John MD)合作建立了「阿茲海默症用藥發展網絡(ADDN)」,從而找出全新的阿茲海默症分類療法,並且發展出全面性的新療程,也因此辨識出三種阿茲海默症亞型。同時,他們於2014、2016年發表「逆轉認知退化(ReCODE)」療程,紀錄到輕度認知障礙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患好轉。這是人類醫學史上的新例,本書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紐約時報暢銷書。責任編輯:呂宇真核稿編輯:陳宛欣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1-01-1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談如何活得更聰明 多動腦多運動延緩老年失智症
台灣失智人口增加速度驚人,內政部去年4月宣告全台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4%,進入「高齡社會」;再過8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20%,成為「超高齡社會」。至2019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28萬人;估計13年後將倍增至46萬人,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1萬名失智症患者。據衛福部統計,8成失智者住在家中,由家屬或外籍看護照顧。不少家屬為了照顧家人,不得不離開職場,即使工作也蠟燭兩頭燒,身心俱疲。失智老人的問題讓家屬及照顧者身心壓力 失智症是導致台灣社會的老年人自主能力下降,失去獨立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給家屬及照顧者帶來重大的生活壓力、以及增加社會成本。所以我常說失智老人的問題不單只是個人的問題,其實也是家庭的問題,進而是社會及國家的問題。 我也有一位88高齡的母親,有血管性失智症,在近年照顧母親中,也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家屬照顧上的痛苦。在從醫三十多年中照顧過失智症病患以及家屬無數,並創建台灣第一個的失智症記憶特別整合門診。 過去二十多年全世界持續的在尋找如何治療失智症的方法,可惜已13年無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問世,英國倫敦大學於2017年在「刺胳針(Lancet)」期刊,發表「The Lancet Commission on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A Call for Action」研究顯示,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中只有35%可以預防的,很訝異的是中年聽力缺損失智的風險達9%,比高血壓的2%和肥胖造成的1%風險還高。原來老年人的聽力及視力障礙會增加失智風險的主要原因其實減少了多動腦多運動的機會。 其實人出生到20歲後,腦細胞便以每年減少1克的速度淍零,腦功能逐年下降,到了老年,認知功能愈來愈差是不可逆的現象。舉例來說,大多數40歲的人記憶力比20歲差。60歲的人記憶力比40歲差,不用擔心,這可能只是因年紀相關的記憶減退(Age-related memory impairment),但是因年齡愈大而產生的認知功能減退應該不致於影響日常生活,假若你的記憶減退有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時,便要注意是否患有失智症了。多動腦、多運動...等六大面向來延緩失智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2011年研究發現每日運動及動腦的長者,相較於只維持原本生活習慣者,不但沒有造成海馬迴體的萎縮,甚至增生增厚,改善及延緩腦部退化程度。並發現有氧運動可透過不同生物機轉,能促進腦部神經可塑性,改善腦部學習能力,並減少腦部灰質體積的衰減,降低認知功能減退的發生。 由於近年來發現阿茲海默症暫時已無藥可治,世界各國均在談論如何多動腦、多運動、增加日常生活社區網絡、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及減少壓力等六大面向來延緩失智,但是台灣一般民眾真的知道如何為自己或是為家中失智症長輩安排多動腦、多運動的日常生活活動嗎?本院2017年5月成立新北市第一家的失智共同照顧中心 亞東紀念醫院早在2017年11月便邀請澳洲運動生理學專業DirectorJam來院演講如何多運動來延緩失智,並在去年12月邀請加拿大Professor Gail 來談如何以「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顧模式來設計多動腦活動。認知悠能照顧模式重點在於失智者個人照顧,必須深入瞭解失智老人的過去與現在,並觀察失智者有什麼異常或特別行為,才能知道照顧治療方向。可說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非藥物治療,量身訂做安排活動,儘量讓患者發揮既有能力、維持生活尊嚴,有助改善認知功能及提高生活品質。 過去台灣的失智症照護大部分注重在減輕家屬的照顧壓的喘息服務為主,卻往往忽略了失智老人本身的感覺及尊嚴。經由「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失智症照顧模式,針對病患本身的需要,按照每個病患各自的能力、興趣以及長才安排適切的活動,讓他們仍保有的能力得以提升,讓他們擁有更快樂、更有自尊的生活。 多運動方面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的活動,每週進行三至五天。以每週150分鐘為理想。如有需要可分成一天多次,但每次持續至少10分鐘,心跳要在110下以上,才能逹到標準。 隨著國民平均餘命超過80歲,到了老年出現失智的機會不小,你我都該趁年輕時多存「腦本」。為了老年生活安穩,經濟上要多儲存「老本」,老本固然重要;但在高齡化社會,存「腦本」也一樣重要。大腦是「用進廢退」的器官,像閱讀文章、寫作、打球或跳舞等必須花腦筋思考的活動,就是讓大腦隨時接受智能訓練。其次,不管幾歲,最好「活到老學到老」。這雖是老生常談,卻是避免失智提早發生的方法之一。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無庸置疑,就是維持規律運動,不管對減少失能的肌少症及延緩失智均是有意義的。 亞東紀念醫院致力於老人長期照顧多年,自2017年5月開始由林芳郁院長及張淑雯副院長帶領下成立新北市第一家的失智共同照顧中心至今已近三年,已照顧約2,000個失智者及家庭,任何民眾有關失智症的問題,均可打諮詢專線: (02)7728-2533失智共照中心。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1-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部醫院感染2醫護確診!林靜儀:知來源就不用恐慌
繼去年2月29日北部某醫學中心出現9例群聚確診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親上火線證實,北部某醫院出現第二起院內感染,新增2例本土確定病例。對此,民進黨前立委、醫師林靜儀在臉書發文,點出3重點,呼籲民眾不用恐慌,「請給努力緊繃工作了一年多的醫療人員最溫暖的支持體諒」,並建議民眾配合防疫,平安度過疫情。PO文一出,引起包括立委莊兢程、何欣純等政治人物與網友留言,為醫護加油打氣,紛紛留言「不要恐慌、團結守護台灣」、「向第一線醫護致敬」、也有的「保持警戒,但絕不是無腦恐慌」等。林靜儀在「林靜儀醫師」臉書粉專中PO文表示,前三個重點:「知道來源就不用恐慌」、「是院內感染,但是不是「爆發」,而且醫療人員都已經盡到應有的防護」、「是照顧確診感染的病人,不是什麼不明來源的急診也不是關島來的 (關島已經「關島」很久了)」。林靜儀表示,醫療人員從疫情初始就有明確防疫措施與程序,也幸好去年二月之後防護裝備就都充足。所有醫療人員都知道對待病毒的態度就是 #謹守防疫程序 #絕對謹慎 ,此次在醫療照護過程受感染的醫護辛苦了;你們已經很小心了,加油,祝福早日康復。一般民眾要知道什麼?林靜儀呼籲做到以下四點:1. 不要群聚,戴口罩勤洗手。2. 你不會跟感染者去同一個賣場就被感染。3. 不可能有什麼「社區感染隱匿」,這個病毒的傳染力如此之強,怎麼可能到處都是無症狀感染者還不會爆掉。4. 請給努力緊繃工作了一年多的醫療人員最溫暖的支持體諒。
-
2021-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驚見第二起新冠肺炎院內感染 陳時中保證不封院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親上火線證實,北部某醫院驚現第二起院內感染,確診者為一名醫師及護理師,成為我國首位確診醫師,已展開疫調及採檢隔離,陳強調,目前醫院無疫情擴大情形,完全沒有封院的考慮,醫院分艙分流感控都很有水準,隔離病房一人一是可以做好感染管控。陳時中說,醫院採檢的464人,這裡面包含院內員工260人,其中密切接觸員工29人,病人、陪病家屬從62人擴大到175人,有足跡經過可能接觸者也匡列234人。其中39名醫護相關接觸人員匡列居家隔離,全院員工於3天後再次安排採檢。目前位於北部的該醫院的住院病人只出不進,門急診照常,但取消所有探病,陪病限1人並實名制,移動相關病患至單人病室隔離觀察14天。指揮中心去年2月29日公布,北部某醫學中心案34成為院內群聚指標個案,確診者包含醫院清潔員及3名護理師,3名陪病家屬及1名病人,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當初本報專訪時曾說,無法保證台灣不會因新冠肺炎發生大型院內群聚,唯一能確定的是不會「封院」。衛生單位第一時間要求關閉住院病房,環境清潔消毒,更將住院病患,全數搬離,安置於指定單人病室隔離、工作人員則須採檢陰性且隔離期滿後才能上班。張上淳當時說明,即使未來出現嚴重院內感染,可封閉整棟醫院大樓,不讓新患者入院,將住院病患全數安置指定區域採檢,撤離醫護人員隔離採檢。張強調,封院和封城不一樣,會讓支撐醫院的醫護畏懼、情緒崩潰,進而造成照護崩盤。
-
2021-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部醫院驚傳院內感染!院內感染再度出現,5招教你自保
新冠肺炎台灣又出現重大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證實,北部某醫院驚現第二起院內感染,確診者為一名醫師及護理師,成我首位確診醫師。這也是繼去年2月29日北部某醫學中心出現九例群聚確診者,再一次的醫院院內感染。事實上過去有感染科醫師認為,入冬以後可能疫情再起,可能會從院內感染開始,屬於「最壞劇本」。指揮中心曾就此提醒,在社區及醫院,一定要落實保持社交距離,無法保持距離就要戴口罩,相信就可將秋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可能性降到最低。2003年SARS疫情期間曾發生和平醫院院內感染導致封院,就是因為一名染病清潔工在醫院各區活動,造成多名接觸者遭感染、隔離。面對院內感染再現,現階段一般民眾該如何自保?一、戴口罩進出醫院一定要全程戴口罩。平常在室內及密閉空間,及搭大眾運輸工具,也需戴口罩。並特別注意不要觸摸眼鼻口。二、勤洗手、消毒隨時隨地勤洗手,並定時用酒精消毒。進出醫院,如有在醫院拿出使用的物品,例如健保卡,回家後也應消毒。三、減少進出醫院沒事不要去醫院,盡量減少探病,最好不要到急診室,以減輕醫院負擔。若有必要需求進醫院,一定要配合量體溫、消毒、戴口罩的措施。四、人潮擁擠處勿入避免參加大型活動,減少進出人潮擁擠的場所。五、提升自身免疫力不論是要防新冠肺炎,還是哪種疾病,治本的保健之道還是要在平常就要顧好自己的健康與提升免疫力,以在病毒來時盡量減少傷害。
-
2021-01-12 科別.精神.身心
吃藥無效仍失眠,該怎麼辦?精神科醫師給建議
她之前從事過房地產,目前生活的重心主要在投資金融商品,當然在金融市場中進進出出,免不了一些壓力;此外,因為家人得到癌症,她也為此擔憂不已。 她差不多有五六年以上慢性失眠的病史,這一年斷續出現憂鬱情緒及自殺的念頭,因此在某醫學中心就診時加上了憂鬱症的診斷。目前藥物使用量不少,除了抗憂鬱的藥物外,抗焦慮劑、安眠藥的使用量已超過一般建議用量。 我心想:「這是不易治療的失眠問題,因為壓力源難以立即處理,加上合併其他精神科的疾病,最糟糕的是,或許還有管制藥品成癮的情形。」 我仔細分析可能影響睡眠的因素,發現要治療她的睡眠障礙,不是一蹴可幾的,若從建立較長期的醫病關係著手,我才可能一步一步地協助她。假如她對治療的期待很高,想要立即見效,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增加她的挫敗感。 許多安眠藥物成癮的病患就有這種需要立即滿足的特性,這著實考驗著醫療的決斷:既然成癮了,因為已產生了藥物耐受性,為了達到更好的安眠效果,乾脆就再加藥吧;或者就是不開藥,反正這可能不好處理,病患如果在這拿不到藥,以後就不來了,剛好可以減少這些不斷要求加藥的病患。常常,醫師陷在這種困境當中。 我先確定蔣太太想要我如何幫她,她說:「安眠藥還是要那麼多顆。」 當她這麼說時,我心中便有數了。儘管覺得她的觀念一時之間要改變應該有難度,我還是做了使用適當安眠藥物,增加抗憂鬱藥物,以及增加其他非成癮性抗焦慮藥物的建議。另外,也教導她如何依據睡眠衛生法則培養好的睡眠習慣。 「可是,原來的藥量就不好睡了,怎麼可以…..」蔣太太有些疑惑。 「藥物很重要沒錯,但其他的睡眠習慣更重要。」我試圖想轉移她對安眠藥物的目光,「願意用我開的藥物,配合我剛剛提到的建議?」 「好啦,就試試看吧。」 果然,之後蔣太太就沒有回來追蹤了。我相信她不是痊癒了,而是可能又再度喪失信心。 當面對許許多多不易治療的慢性失眠病患,醫師有時還真得面對不時湧現的挫敗經驗。如何和病患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絕對是個重點,對管制藥品的宣導也需要加強才是。凡此種種,社會大眾與醫師還需要繼續努力,精神醫療才能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
2021-01-12 科別.眼部
變胖壞處多一樁!有人胖到臉腫 致睫毛倒插傷角膜
變胖的壞處又多一樁!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李婉如今天發表案例表示,台南34歲男子近兩年眼睛常「感覺有東西」、持續有異物感視力模糊,原以為是乾眼症就醫,檢查發現應是「變胖後眼部周邊肌肉緊繃、下眼瞼睫毛倒插」,刺激眼角膜造成異物感,手術後改善,視力維持穩定,這種狀況其實很常見,現在就醫民眾較多,每周有好幾起。李婉如指出,這名病患平日工作長時間看電腦,近來常覺得眼睛有異物感甚至視力模糊,診所診斷乾眼症,人工淚液緩解、自體血清眼藥水都無法改善;檢查發現病患雙眼眼角膜有點狀上皮缺損,研判下排眼瞼內「眥贅皮」造成倒睫毛一直刺激眼角膜。進行眼瞼內眥贅皮矯正手術後,眼睛異物感明顯改善,眼角膜上皮也不再缺損。李婉如說,亞洲人在3到6個月大嬰兒期大都有眼瞼內眥贅皮,通常隨著顏面骨及眼周組織發育會自動消失,一直到學齡前未改善就開始出現不斷眨眼、眼睛癢、流淚等症狀,需要進一步治療。李婉如說,訊問這名病患小時應有眼瞼內眥贅皮,長大後眼組織改變症狀消失,兩年前可能因為變胖、眼部周圍肌肉變得緊繃造成下眼瞼內翻,眼睫毛轉向、不斷碰到眼角膜「刷」出傷口,若反覆受損又不及時就醫,因感染、糜爛視力受損甚至可能失明。她說,很多人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把睫毛拔掉,等到重新長出來再拔,醫療最簡單有效方式,是手術矯正眼瞼內翻,讓睫毛不再倒插刺激角膜,但有些病人擔心眼睛手術,處理方式可以和醫師好好討論。
-
2021-01-12 科別.皮膚
倒插睫毛找醫美「割雙眼皮」? 醫籲術前搞清楚狀況
倒插睫毛很常見,有些民眾尤其年輕人常找醫美機構「順便割雙眼皮」處理倒插睫毛;大專院校下周開始又陸續放寒假了,有些學生趁寒假割雙眼皮,然而醫美市場百花齊放良莠不齊,整形外科資深醫師提醒留意。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醫美中心主任黃國峯指出,倒插睫毛固然可以選擇自費到醫美機構部門處理,但要謹慎;建議先找眼科醫師確認眼睛狀況,再由眼科或整形外科專科醫師來處理,比較有保障。「很多醫師都在處理倒插睫毛」,倒插睫毛的人很多。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幾乎每天都有相關患者上門求助。眼科部主治醫師李婉如表示,她的門診每星期都有好幾位這樣子困擾的病患,倒插睫毛成因很多,要檢查才能確認。倒插睫毛經檢查找出病灶、評估會造成眼睛傷害,治療手術費用健保有給付,如果只是單純眼皮下垂、內翻倒插睫毛,影響外貌美觀而沒有病灶,則需要自費處理;李婉如表示,有些民眾對手術不放心,採取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睫毛一長出來就自己動手拔掉,必須隨時留意處理,一勞永逸的作法就只有手術。然而因醫美市場龐大、醫師人數眾多、「來源多元」,有些投入醫美產業的醫師非眼科或整型專科,不斷傳出「沒做好」糾紛,有些出現感染、後遺症被迫送醫治療甚至整形善後。黃國峯指出,出現倒插睫毛問題,建議民眾還是要先到眼科確定眼球有無受到傷害,醫學美容處理倒插睫毛也很普遍,費用各縣市衛生局官網都可以查查到參考價目,不過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割雙眼皮雖然是小手術,還是建議由專科醫師來處理。
-
2021-01-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研究團隊:76%新冠肺炎患者半年後有後遺症
中國大陸科研人員追蹤1733名湖北武漢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評估新冠肺炎對患者的長期影響,發現76%的康復者在發病6個月後仍有至少一種持續症狀,疲勞、肌肉無力是最常見的症狀,而睡眠障礙、焦慮和憂鬱症也頻繁出現。該研究已由頂級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於1月9日在線上發表。據澎湃新聞報導,該研究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聯合完成。研究追蹤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去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出院的共1733名新冠肺炎康復者,通過集中隨訪評估其症狀和健康相關的生活質素。研究發現,在隨訪時76%的康復者報告仍有至少一個症狀,63%的康復者報告出現疲勞或肌肉無力,26%的康復者存在睡眠障礙,23%的康復者報告出現焦慮或憂鬱。研究人員在為康復者進行肺功能檢查時發現,住院時病情越重的康復者中出現肺功能下降的情況更常見,在住院期間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接受氧療患者及未接受氧療患者群體,出現肺彌散功能障礙(氧氣自肺泡向血流中的擴散能力下降)比例分別為56%、29%和22%。研究還發現部分康復者在出院後出現腎臟問題。除了肺臟,新冠肺炎還會影響包括腎臟在內的其他器官。實驗室檢查發現,住院時腎功能正常的康復者中有13%在隨訪時出現腎功能異常。參與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的疾病,才剛剛開始了解它對患者健康的長期影響。通過隨訪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後仍然會繼續受到該病毒的至少部分影響,出院後的醫療照護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針對住院時病情更重的患者。
-
2021-01-10 養生.運動天地
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
現代人流行做重訓,想要練出好身材及大塊肌肉,台南奇美醫學中心專門治療運動傷害的骨科醫師林昇輝指出,練過頭受傷機率也會跟著增加,特別是一般人喜歡練上半身,效果快又明顯,所以上半身受傷的機率也比下半身多。動作「回復」時最容易發生肌肉拉傷。林昇輝表示,重訓最容易受傷的時間點就是「回復」,通常訓練到最後階段會最吃力,要結束時,被拉長或收縮的肌肉纖維突然放鬆,加上器材的重力,就容易扯傷肌肉。如果是年紀大一點的人,會建議使用TRX(懸吊繩)或彈力繩,減緩回復動作對肌肉的衝擊,避免受傷。手腕傷害易被忽略,一定要用護具。而重訓如果練的強度太強也容易受傷,他表示,重訓其實就是利用刺激肌肉星狀細胞,讓肌肉多長一些,但如果撕裂得太嚴重,肌肉就會呈現結痂式纖維化,彈性變差,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剛好,有練到又不會練過頭,是應掌握的重點。他指出,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重訓對手腕的傷害,與腰、膝等比起來,手腕的承受力相對更低,一定要使用護具。他表示,常見容易受傷的重訓項目包括:硬舉常見受傷部位:腰椎、膝蓋、手腕為什麼容易受傷:硬舉是健身房裡最容易受傷的動作,因為最方便作,而大家容易相互比較,想要舉更重一些,展現自己的訓練成果,往往就因為舉太重,造成腰與膝的傷害。這樣做不受傷:量力而為,特別是在訓練的最後舉最重時,回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避免一下放掉,拉傷肌肉。挺舉常見受傷部位:腰椎、膝蓋、手腕為什麼容易受傷:與硬舉相比,挺舉受傷的程度會比硬舉更嚴重,因為挺舉不僅要把啞鈴舉起來,還要甩出去,再挺到頭上。根據計算,甩出去的軸線距脊椎20公分,就會給腰椎帶來6倍的壓力,例如舉100公斤,腰椎的壓力就600公斤,而且距離愈遠,倍數愈大,常常姿勢一錯,腰椎就傷到了。另外舉太重也會造成膝蓋磨耗、手腕受傷。這樣做不受傷:特別要重視姿勢,甩上去時與身體的距離愈小愈好,同時也要量力而為。擴胸(健身房裡的蝴蝶機)常見受傷部位:肩關節的關節唇為什麼容易受傷:一般使用健身器材會比徒手使用啞鈴健身,較不容易受傷。主要是健身器材有一定的軌跡,照著做很安全,但在練胸肌的蝴蝶機,通常不同身材要設定不同的起始點,胸厚的人起始點會前面一些,反之就後面一些,但有些人會疏忽設定,通常在動作過程中不易受傷,要回復時,機器一下鬆開,就會拉傷關節唇,肩膀下次要進行極限角度動作時就會痠痛。棒球手王建民就是肩膀的關節唇受傷。這樣做不受傷:特別注意回復的動作,肌肉要繃緊慢慢回復。擴臥推胸常見受傷部位:背擴肌、三角肌(肩膀)、三頭肌(上臂外側)為什麼容易受傷:與硬舉及挺舉相同,通常在訓練最後重量最大,要回復時,肌肉一下放鬆,造成拉傷。這樣做不受傷:也是量力而為,要特別注意回復時的動作,避免一下子放鬆。深蹲常見受傷部位:腰、膝為什麼容易受傷:是現在很流行的重訓姿勢,但很多人都作錯,原本應該是在訓練臀肌,卻因為姿勢不對而傷膝與腰,臀肌反而沒有訓練到。這樣做不受傷:醫師表示對於什麼樣的深蹲姿勢才是對的,各派別看法不同,如果是比較不容易受傷的姿勢,第一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背部打直、翹屁股,雙手向前方打直,感覺重心在前方,下蹲時盡量不要用到膝,而用中心肌群的力量移動臀部。
-
2021-0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二期收案3700人 預計下周開打
國內三家疫苗廠全力拼新冠肺炎疫苗,但目前僅有高端疫苗於去年12月29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審核,將啟動臨床第二期計畫。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表示,將於台大醫院、北榮、中國附醫、高醫等11間醫院執行臨床試驗,收案3700人,預計下周開始施打。第二期臨床試驗執行總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在第一期臨床試驗中,收案的45位受試者均沒有出現與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也沒有任何受試者出現發燒症狀。在劑量上,中、高劑量的免疫生成性好,食藥署選定中劑量作為第二期的試驗劑量。因此,第二期臨床試驗將確認中劑量在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中安全性和免疫生成性,計畫將採雙盲方式,疫苗組將收3000人、安慰劑對照組500人,並將確認生產的批次間一致性。謝思民表示,第二期臨床試驗計劃將分為20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兩個年齡組,針對健康民眾以及控制良好的慢性病患進行施打。目前總計劃已通過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各醫學中心待申請完各醫院的IRB即可開始收案、施打疫苗,最快將於下周開始施打。其中,北榮預計收案800人,65歲以上長者將占兩成;北醫預計收案800人,65歲以上長者將占100多人;中國附醫則預計收案500人。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說,在多個臨床試驗中心同步進行收案,希望可縮短整體試驗執行時間,目標於五月完成臨床試驗,第二季便可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上市。
-
2021-01-04 新聞.元氣新聞
3分院整併 新竹台大分院今揭牌
台大醫院新竹地區的3家分院,今年元旦起整合成為「新竹台大分院」,今天舉行經營理念說明暨揭牌儀式,整合後分別是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生醫醫院再下設竹北院區與竹東院區,3家醫院扮演分工角色,各具特色,期望再提升大新竹地區醫療服務的廣度及深度。立委邱泰源、鄭正鈐、賴香伶、新竹縣長楊文科、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等人皆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醫療體系基於新竹地區三家分院地緣相近,醫療資源可共享,且較有利於爭取到醫學中心,滿足民眾就醫需求的理由,自2017年起即著手進行新竹分院、生醫園區分院、竹東分院三院整併作業,期許台大醫療體系能成為守護新竹人健康的「護國神山」。整併後的新竹台大分院組織架構共有24個醫療單位、8個特色醫療中心、2個教學研究單位、11個醫療支援單位、7個行政單位,各院區均提供內、外、婦、兒、急等醫療服務。其中「新竹醫院」以提供重度級急重症醫療服務為主;「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以轉譯醫學研究、創新醫材及藥品研發為主,並提供急重症、癌症、優質健檢及國際級特色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則提供亞急性、慢性長期,老年及精神照護等社區醫療及偏鄉醫療為主的醫療服務。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目前,新竹醫院為一區域教學醫院,生醫醫院和竹東院區仍是地區教學醫院,整合後逐步開發醫療量能,病床數全開可至1969床,醫療人員達4000人以上,未來也將積極爭取成為醫學中心,讓民眾享有最優質的醫療服務,造福新竹地區的鄉親。
-
2021-01-03 新聞.健康知識+
比咖啡因更能提高能量 5個小技巧讓身體從熬夜中恢復
跨年之後,新年的歡樂氣氛還在延續,親朋相聚、熬夜追劇、趕工作結案……睡眠不足是歲末年終的常態,當隔天必須在鬧鐘響時跳起來,如常面對工作,真是一件艱難的任務。以下是專家提供的一些技巧,讓疲憊的身體盡快回到正軌。1.克制賴床的想法「雖然賴床很誘人,但即使隔天是周末,你也必須在平常的時間起床。」UCSD睡眠醫學中心教育主任Sonia Ancoli-Israel博士說,補眠是非常糟糕的習慣。在同樣時間起床是維持晝夜節律的關鍵,它影響了人體免疫力、新陳代謝,甚至創造力。一旦賴床將改變身體的時鐘,然後帶來下一個失眠的夜晚。2.外出吃早餐如果能出門吃早餐,或有時間散個步更好。而且不要戴墨鏡,讓自己暴露在自然光下,這樣能提醒生理時鐘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避免昏昏欲睡。陽光也會觸發釋放血清素,讓你的心情愉快些。3.不要過量攝取咖啡因如果你早上本來就有喝杯咖啡的習慣,那無妨。「但不要在下午追加咖啡。」洛杉磯睡眠專家Michael Breus博士說,雖然一開始攝取咖啡因的確會提振精神,但效果不會持續,且可能讓你在接下來的夜晚難以入睡。2013年《臨床睡眠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即使在就寢時間前六個小時攝取咖啡因,都可能影響睡眠。4.小睡25分鐘請記住只是「小睡」,如果睡得太深沉太久,除了醒來時頭昏眼花,也會讓你在晚上又陷入失眠的窘境。如果想小睡一下補充精力,建議在1點左右進行25分鐘的小睡,這樣足以讓你精神煥發,又不影響夜間睡眠。5.下午3點動一動前一夜沒睡好的人,大約在下午3點就會感到能量暴跌。這時與其去買咖啡或能量飲料,不如去走樓梯。《生理與行為》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走10分鐘樓梯比咖啡因更能提高身體的能量。建議你,下樓再上樓,或找個區塊輕快來回走動,可以為身體打氣。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1-02 科別.心臟血管
腳出現「6大症狀」超不妙! 久坐、久站小心下肢阻塞釀截肢
秋冬之際,氣溫逐步下滑,早晚日夜溫差大的影響,導致人體血管快速收縮,容易引發心臟及周邊血管疾病,此時若是沒有及時加以正確診斷治療,最壞的狀況有可能會導致組織壞死,面臨永久失雙足的悔恨。下肢血管疾病分動脈與靜脈兩種 影響部位不同病徵也不同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志成表示,過去血管阻塞性疾病被人們認為是老年疾病,但近年來年齡卻有逐步年輕化的現象,原因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長期不運動、習慣久坐、慣性熬夜及嗜吃高油脂食物,導致血液濃稠、循環減緩,提高形成血管粥狀硬化或產生血栓的機率。根據資料統計,台灣一年約有八千例截肢手術,其中因動脈阻塞而截肢的約近六千例,而即使做了截肢手術,在住院期間68天內死亡率高達18%,成功出院的一年內也有34%的死亡率。所以民眾應該要對此類的疾病更加的認識及做更有效的預防才對。下肢動脈栓塞難察覺 嚴重者恐截肢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柏森醫師說明,動脈阻塞是指動脈中有「斑塊或血栓」堵住血管,影響了血液的流通,若雙腳動脈阻塞,常見的症狀初期為下肢發冷、麻木、脫毛,更進一步則有間歇性跛行、疼痛、下肢無力等症狀,嚴重則有傷口、壞疽、截肢問題。由於在冬天氣溫較低的時容易好發,因此這些症狀則會更加明顯。針對嚴重型動脈阻塞治療方式可分為外科繞道手術以及介入導管手術兩種,為避免日後血管壁發炎或纖維化導致血管壁細胞增生,可考慮使用塗藥氣球/塗藥支架等醫療器材,用以抑制血管壁細胞增生,延緩血管再次阻塞,若是血管鈣化嚴重或斑塊太硬的患者,也可考慮搭配血栓及斑塊旋切導管治療,可有效的將下肢血管壁鈣化的部分磨碎、清除,打通狹窄動脈,讓血流變好。久坐久站族注意 靜脈血栓栓塞風險高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洪俊聲醫師解釋,靜脈比動脈更容易形成血栓,原因是靜脈的血流較動脈慢,而下肢靜脈血栓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常見的靜脈曲張,即是淺層的靜脈性栓塞炎,另一種為深層靜脈血栓。洪俊聲醫師表示,下肢深層靜脈栓塞於常見於須久坐久站族群,這類族群因工作需常久坐、且少時間喝水,導致血液速度過緩,而形成下肢靜脈血栓,治療方法有傳統導管溶栓術、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以及經皮機械性血栓去除術,治療目的是減少血栓總量並且改善靜脈回流、降低疾病復發率與栓塞後症候群發生率。預防下肢血管阻塞疾病 日常生活習慣要良好陳志成主任提醒民眾,冬季氣溫低,血管遇冷易收縮,容易使病況惡化,應注意保暖,此外,應培養日常生活適當運動、調整飲食習慣、良好生活習慣等方式預防血管產生病變。(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坐太久靜脈血栓會奪命! 多發生在單腳,5種人都屬高危險族群 天冷手指凍到發紫是血液循環太差? 醫師警告「3種顏色變化」小心會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