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 焦點.健康你我他
搜尋
郵輪
共找到
92
筆 文章
-
-
2024-07-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郵輪旅行如何避免暈船?船長及專家都推薦選靠近這處的艙房
搭郵輪旅行如何避免暈船?一名擁有20年經驗的船長分享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小訣竅。旅遊與休閒雜誌(Travel + Leisure)報導,船長堅佐(Alessandro Genzo)指出,在預訂房間時要掌握竅門,因為船上不同的位置對睡眠有很大的影響。堅佐曾在義大利海軍服役並就讀於歐洲一家歷史悠久的海事學院,他說,如果訂得到的話,位於較低層甲板、靠近船身中央的艙房是最好的選擇。郵輪網站Eat Sleep Cruise創辦人布科羅(Don Bucolo)也指出,郵輪上最令人垂涎的空間是船身的中央,也就是在船頭至船尾的中間位置。他說,在這個位置的旅客不太可能感受到海面的波動,擔心會暈船的人應優先考慮預訂船身中央、中層甲板的艙房。他提醒說,這個位置除了價格稍貴,也是最搶手的,建議至少提前6至8個月預訂,確保能選到最好的艙房。但是堅佐同時表示,對一些行動不便的人來說,船身中央是最難抵達的地方。他建議找個靠近電梯的艙房來解決這個問題。澳洲旅行社Complex Travel Group創辦人特里姆(Mark Trim)也建議,如果擔心晚上睡不好,最好遠離酒吧與娛樂設施。他說,可先查看甲板平面圖,包括艙房的下方,更重要的是艙房的上方是否有酒吧、劇院或餐廳?這些地方可能在深夜造成噪音干擾。特里姆強調,在艙房裡聽到椅子移動的聲音,以及夜總會或娛樂場所發出雷鳴般的低音,都會令人感到非常沮喪;最理想的情況是,查看郵輪的三D空間圖並提前發現這些潛在的問題。最後,為獲得最佳視野,幾位專家都建議選擇有陽台或露台的艙房,尤其是第一次搭乘郵輪的旅客。布科羅說,建議選擇面向船尾的陽台,這些艙房往往有更大的內部空間;但最大的亮點是向外的超大陽台,可一覽整座郵輪。特里姆表示,對於郵輪旅遊新手來說,最好從陽台房開始,然後再看沒有窗戶可打開的感覺如何;對於不介意沒有景觀的人來說,內艙房也是不錯的選擇,不會碰上日落,可避免陽光從窗簾周圍照射進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郵輪旅行和在陸地度假需求大不同 專家提醒5用品一定要帶上
對第一次搭郵輪的旅客來說,打包行李時除了考慮下船旅遊的目的地,也要考慮待在船上的時間。經營郵輪旅遊業務的黛博拉•班克斯(Deborah Banks)和丈夫以賽亞(Isaiah)表示,郵輪旅遊所需準備的行李與一般僅在陸地度假大不相同。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指出,以下是郵輪旅行一定要帶的五種用品:1.合適的服裝郵輪或許是夾腳拖與夏威夷衫的同義詞,但對服裝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儘管氣氛變得越來越輕鬆,但在有正式活動的夜晚,旅客仍需準備較為講究的服裝;依據路線與地點的不同,可能包括燕尾服、晚禮服、有領口的襯衫等正式服裝。許多郵輪還會舉辦主題派對,例如要求穿全白色服裝或以1980年代為主題的復古趴。此外,郵輪上四處皆是泳池、甲板,別忘了帶件泳裝。2.旅行證件班克斯提醒遊客要準備好旅行所需的證件。有些郵輪不要求旅客攜帶護照,只需其他形式的身份證件,但多數仍要求攜帶護照;儘管沒有強制要求,美國國務院也建議攜帶護照。此外,有些目的地還需要簽證等其他文件,班克斯建議隨身帶一份旅遊保險的複印文件。3.個人藥物許多郵輪上都有醫療設備及可以開藥的工作人員,但因藥物種類有限,一定要帶上個人經常服用或在旅程中可能需要的藥物。疾病防治中心建議出國的旅客攜帶足夠旅行期間所需使用的藥物,最好還要多帶一些,以防行程延誤。4.充電設備當手機或平板等電子裝置沒電時,行動電源與額外的充電電池就能派上用場,尤其是當郵輪停靠港口、旅客準備下船時。班克斯說,如果打算帶著相機或手機上岸,要有可充電的設備,因為參加岸上旅遊,往往會待上8小時甚至一整天,手機隨時可能沒電,最好有充分的準備。5.防曬用品在甲板躺椅上曬太陽,是搭乘郵輪的一大享受,但記得要帶上防曬霜。某些防曬霜在郵輪停靠的目的地是禁用的,最好提前做些研究。另外,太陽眼鏡同樣不可或缺,不僅在陽光明媚的加勒比海,在南極洲等地亦是如此,水面、雪地與冰山所折射的強光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要選擇靠近公共區域的艙房 做好4件事讓你的郵輪旅程更順利
一名郵輪工作人員分享了聰明的旅客在登船度假前一定會做的4件事。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28歲的莎瑟頓(Lucy Southerton)來自伯明翰(Birmingham),有9年郵輪工作經驗的她,經常在YouTube的「Cruising As Crew」頻道分享對旅客及工作人員的建議。從及時做好準備到為緊急情況應變,莎瑟頓以自己的專業,建議旅客如何充分享受海上假期,以下是她提供的4個小竅門:1.盡早抵達登船地點莎瑟頓表示,搭郵輪旅行時,旅客應提早抵達登船地點,以免前往途中為交通所困。她說,最好盡可能早地抵達郵輪登船的地點,建議在預定啟航的前兩天抵達。她說,許多人為了節省額外的旅館費而避免這樣做,但這筆錢總是比可能錯過郵輪登船時間的損失便宜得多。2.挑選合適的郵輪莎瑟頓接著提醒旅客在計畫郵輪之旅時,聰明挑選所搭乘的郵輪。她說,郵輪公司旗下的船舶主要分為四種:大眾(平價)郵輪、高級郵輪、小型郵輪與超豪華郵輪。她指出,雖然預訂最便宜的郵輪可在前期省下一大筆錢,但一些以低價為招徠的郵輪公司,可能會讓旅客在船上付出更多額外的費用。莎瑟頓強調,與較高等級的郵輪相比,大眾郵輪的餐食、飲料與娛樂項目都可能需增加額外費用,她提醒旅客在這方面提前做好規劃。3.購買旅行與醫療險莎瑟頓建議精明的旅客,在支付郵輪假期費用後,盡快購買旅遊與醫療保險。她說,她在工作期間最感難過的是,不時目睹許多旅客在發生緊急意外情況時沒有必要的保險。她警告說,旅客解決這些問題或搭飛機返家,可能要花費數千元;此外,在郵輪上就醫也所費不貲,她建議可帶個小急救箱,裝些止痛藥、藥膏與萬用治療霜Sudocrem等,以便應付任何小傷小病。4.選擇適當的艙房位置莎瑟頓最後的建議是,旅客應依據個人需求選擇適當的艙房位置。她表示,最好預訂一個附近都是艙房的位置,而非靠近公共區域的艙房。她說,即使是隔壁房間傳出的喧鬧聲,都遠比不上健身房、夜總會或泳池甲板下所發出的噪音惱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13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把房間鑰匙掛脖子、避免緊湊的陸上行程 郵輪公司前員工提醒別犯6種錯誤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曾在郵輪工作過三年的芭爾(Tammy Barr)透露了她搭郵輪時絕不會做的六件事。芭爾現在開心地以旅客身份展開海上旅程,最近她接受「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採訪,為老練的郵輪玩家提供以下六點建議。1.避免支付船上餐廳的升級費用芭爾表示,雖然主餐廳的餐費已包含在郵輪費用中,但菜餚升級(如選擇牛排或龍蝦)往往需要支付額外費用;這裡、那裡的額外費用累計起來,也是不小的支出。她說,她會堅持選擇不需額外付費的項目。2.不要購買暢飲套餐芭爾說,預付一天12到15杯雞尾酒的費用,對多數人來說毫無意義。她細算過一般的暢飲套餐,這筆錢一點都不值得。3.絕不要用手指觸摸公共區域的表面她補充說,用關節和手肘碰觸就可以了。有些郵輪的清潔工作做得比其他的好,但她不會冒任何風險;在船上盡量避免接觸他人經常接觸的東西,並勤洗手。她說,她寧願安全,也不想後悔。4.絕不要把房間鑰匙掛在脖子上原因有兩個,芭爾指出,首先是她看到許多旅客用掛在頸上的房間鑰匙來秀出郵輪會員的身份。她說,這看起來太炫耀了。第二個原因是安全,她說,在港口下船旅遊時,讓房間鑰匙在胸前晃動,就像是在告訴人「我有錢,快來搶我吧」。5.說出所搭乘郵輪的正確名稱芭爾表示,每艘船都有自己的名字,不需要加定冠詞the。例如,「明天我將登上尋夢公主號(Discovery Princess)或「我在威士特丹號(MS Westerdam)上享受了風景優美的海上之旅」。她說,如果想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經驗老道的旅客,就「學會去掉the」。6.避免過於緊湊的陸上行程芭爾說,這點十分重要,她經常做惡夢,夢見自己在郵輪停泊的當天沒有按時回到船上。她說,她從未錯過登船時間,但有時時間太緊,不得不在碼頭狂奔。她建議,下船觀光時,預留出比想像中更多的時間,不致在最後一刻才匆忙趕回船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郵輪會暈船?選對客艙很重要…旅遊顧問教應對方法
暈船是動暈病(motion sickness)的一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庫倫(Kathleen Cullen)表示,當視覺系統、內耳、肌肉中受器獲取的資訊有差異時,便會出現動暈病,例如在郵輪船艙內,雖然船在移動,但周遭環境可能看起來仍保持穩定。動暈病的症狀可能包括噁心、頭暈和嘔吐。雖然現代郵輪有減搖裝置降低晃動感,但一些航程可能較容易碰到波濤洶湧的水域。Shellback Cruises老闆兼旅遊顧問的皮基特(Rusty Pickett)說:「如果要橫越大西洋前往英格蘭,北大西洋可能相當不好走,尤其是冬天。」德瑞克海峽(Drake Passage)是南極探險航程的特色航段,也是出了名的凶險,皮基特指出,在這裡船頭往往會上下顛簸,不過「船的底部、中間可將晃動減到最小。」庫倫建議,預訂有窗戶的艙房,這樣就能遠眺地平線,或是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於緩減動暈病的不適。旅客可以隨身攜帶藥物或其他有幫助的療方,庫倫表示需要處方的東莨菪鹼(Scopolamine)貼片也可以幫助乘客度過顛簸,Dramamine等非處方藥也能派上用場。這些藥品會讓使用者昏昏欲睡,旅客應該在旅遊前與醫師討論選擇。用真正的薑製成的薑糖或薑汁汽水,或是指壓手腕帶可能也有幫助。庫倫建議,登船後在船的外甲板眺望地平線,這是避免暈船的好方法。疾病防治中心(CDC)也提供其他建議,包括躺下、閉眼和睡覺;限制攝取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少量多食;不抽菸。郵輪上通常有醫療人員,可以治療小症狀,船上也備有暈船藥。(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4-01 養生.生活智慧王
郵輪裡竟有太平間!?你可能不知道郵輪附帶的這些設施
郵輪就像座小型城市,雖然要摸熟水上樂園、紋身店、複式餐廳等眾多設施相對容易;但還有些位於旅客甲板之下的設施,卻籠罩著一層神秘面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報導稱,旅客可能不知道有關郵輪的這三件事:1. 郵輪有太平間…每年搭乘郵輪的旅客有數百萬,船上發生死亡事件並不罕見,因此多數郵輪都須配置太平間與運屍袋,以備不時之需。郵輪的太平間通常位於最底層甲板的一個小型不鏽鋼冷藏室,根據郵輪大小,可容納2至10具遺體。當有旅客或船員身故,工作人員會通知岸上相關單位;醫療小組驗屍後,便將遺體安放太平間保存,直到安排好運送事宜為止。多數情況下,遺體會在下個停靠港口被運走,有時也會留在船上直到航程結束。2. 郵輪還有牢房…郵輪上沒有警察,但多數郵輪都設有被稱為「禁閉室」的小型牢房,如果船上的保全人員認定某些不守規矩旅客違反了郵輪公司的行為規範,就會將他們送進牢房。禁閉室通常是間只有一張床與衛浴的簡陋艙房,不像傳統牢房那樣有著鐵欄桿,僅用於留置犯有嚴重罪行(例如襲擊或持有非法藥物)的旅客。酒醉與鬧事者或許會遭「軟禁」,代表在沒有保全護送下不能離開自己的艙房。依情節的嚴重性,多數被關禁閉的旅客會一直待在那裡,直到被移交給執法人員。3. 許多郵輪沒有第13層甲板西方文化普遍迷信13是不吉利的數字,因此許多郵輪都沒有第13層。設有第13層甲板的郵輪,也會將它用作公共區域,而非客艙。有些郵輪,像皇家加勒比(Royal Caribbean)的量子號(Quantum)系列,便設有第13層甲板,因為這些船主要用於亞洲市場,而亞洲人不認為13不吉利。地中海郵輪(MSC)也有第13層甲板,但沒有第17層,因為該公司創辦人是義大利人,而17在義大利被視為不吉利。郵輪公司還有其他諸多迷信,例如任命教母為新船祈福,確保旅客與船員平安。新船舉行命名下水儀式時,會將香檳砸向船體,以求好運;一般認為,如果酒瓶未砸破,對船隻不吉利。如今,郵輪公司都使用機械設備,確保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2-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郵輪旅遊訂哪種艙房好?郵輪員工不藏私告訴你最佳的5種選擇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旅遊專欄作者莎朗·沃(Sharon Waugh)指出,她為兩家郵輪公司工作的六年內,瞭解到旅客所選擇的艙房攸關他們上船後的體驗。莎朗·沃後來成為郵輪娛樂節目的主持人,但她一開始是從事客服工作,經常要處理旅客對艙房的抱怨。以下是她認為在預訂郵輪艙房時的幾個最佳選擇:低樓層艙房(Ocean-level cabins)如果容易暈船,那麼郵輪的中心位置,即船體中央是最佳選擇。這裡離水面最近,搖晃程度也最小。船身越小,感受到的晃動就越大,所以在海上容易反胃的人最好考慮預訂巨型郵輪的這類艙房;巨型郵輪的定義為至少有1500個艙房。套房(Studio rooms)部分郵輪公司,例如挪威郵輪(Norwegian Cruise Line)、皇家加勒比郵輪(Royal Caribbean)、名人郵輪(Celebrity Cruises)與維珍郵輪(Virgin Voyages),均提供單人住套房。有些郵輪公司(例如挪威郵輪)在套房附近設有貴賓室,只有入住套房的旅客才能享用;裡面可供交際、參與船上舉辦的娛樂活動。左舷或右舷艙房(Port or starboard staterooms)在預訂帶窗戶或陽台的艙房前,可能需要考慮郵輪的航線。如果想沿著風景優美的海岸線一路航行,就得知道船的哪一邊朝向它;這樣才好選擇左舷艙房(位於船的左側)或右舷艙房(位於船的右側),以取得最佳景觀。靠近熱門場所的艙房如果想在船上某個地方(例如水療中心、泳池甲板或賭場)消磨較長時間,可能需要預訂一個靠近它的艙房,或至少與它在船的同側。莎朗·沃發現,郵輪上縱向動線比橫向動線要順暢許多。她說,船艙與喜歡去的場所在同一側,會節省很多時間,尤其是在較大的船上。電梯旁的艙房不想走遠路或行動不便的旅客,可能希望預訂一個靠近電梯的艙房,這樣便能輕鬆到達船上的公共區域。儘管法律規定,所有在美國註冊的郵輪都需具備一定的無障礙設施,但行動不便的旅客還是該事先查看每艘郵輪的空間規畫、功能與無障礙設施。莎朗·沃指出,靠近電梯的艙房可能很方便,但缺點是房間外往來走動的人會帶來更多的噪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3 養生.運動健身
基隆塔、信二防空洞...基隆必拍新亮點地標 免爬山登頂鳥瞰山、海、城3種美景!
探索基隆新地標!基隆塔與信二防空洞,串連義二路商圈、雞籠中元文化館與中正公園,經過翻修與整理,帶人一窺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神秘避難所,高達58公尺的全新塔樓能輕鬆將遊客送上山頂,一窺基隆山海城美景。基隆塔試營運時段:10:00~22:00;信二防空洞營運時段:10:00~18:00| 基隆市中正區信二路284-288號| 新北市淡水區公所:02-2622-1020|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塔、信二防空洞2023年底前免費參觀,2024年預計對外縣市訪客採收費制開放區域:基隆塔1樓、頂樓(不含崆書屋)、信二防空洞和扇形廣場身為北臺灣重要的海運樞紐,基隆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富含山城及港口風情,兼具濃厚的人文歷史,然而在台北興起發展後,人口大量外流,基隆從繁華逐漸走向沒落。近年基隆市政府積極推動歷史文化與都市保存,重塑城市景觀,打造距離基隆港不到300公尺的全新地標「基隆塔」,高度58公尺,以橋式起重機為概念設計,搭乘電梯直達頂部平台,一覽基隆山海美景,漫步天空步道到達主普壇。基隆塔後方的防空洞與信二防空洞相通,信二防空洞入口位於中正公園牌樓旁、信二立體停車場對面,經整頓後保留歷史意義的同時,未來還能在內部舉辦展覽活動。信二防空洞有電梯可以上到扇形廣場,連接中正公園步道,抵達主普壇。基隆塔於2023年12月16日起營運,到2023年底前免費入場,2024年正式營運。交通資訊◎自行駕車導航「信二路防空洞」,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信二路284-288號車輛可以停放在中正公園對面的信二立體停車場。◎大眾交通搭乘基隆市公車107、202、203、204號於「市政府」下車,下車後往信二路走,即可抵達。搭乘台灣好行T99濱海奇基線(112年8月30日起復駛)於「中正公園站」下車。路面狀況防空洞內部空間狹小,通風不太好,且由於是地道的關係,對身高較高的人不太友善,需要彎腰前進。地道路面有微微的坡度,行走時要留意路面,不要滑倒了。基隆塔與防空洞皆有設置電梯,方便長輩、行動不便者搭乘。廁所資訊基隆塔與信二防空洞沒有提供廁所,民眾可以步行到基隆中正公園,有公廁可以使用。座椅資訊扇形廣場有規劃少數座位,或是可以步行往中正公園休息。基隆塔導覽圖賞景特色2023年底前免費參觀!基隆塔位於中正公園主普壇內,作為基隆垂直觀光城市新亮點,於12/16全新開放。58公尺高的豎梯頂端連接86公尺長的天空步道,可以360度環顧遼闊視野,一覽基隆港內灣、虎仔山基隆地標「KEELUNG」。基隆市擁有682處防空洞,數量位居全台之冠,而位於信二立體停車場對面的信二防空洞,在二戰時期建造,擁有80年歷史,日本人在此成立指揮中心,並提供居民避難。全新整修完成的信二防空洞,增設了電梯,可以串聯中正公園、主普壇與基隆塔。信二防空洞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開放區域包括信二防空洞和扇形廣場。信二防空洞外牆由暗紅色魚鱗板構成,從入口處進入,跟著前方的動線走,主坑道高度約2.5到4公尺,深度約22公尺,寬度落在2.5到4公尺。信二防空洞設置許多照明設備,但因為路幅不寬,有些路段有凸起及坡度,不是全然平整的路面,加上許多地方低矮、只能彎腰或蹲下去才能通過,對於一些長輩來說比較需要注意。防空洞內部保留具有歷史感的岩壁,步道兩側留有空隙,可以讓岩壁滲下的水滴匯流,在有限條件下將原始洞內樣貌最大化地保存下來。搭乘防空洞的透明電梯往上抵達扇形廣場,可以在此短暫休息,再沿著指標前往基隆塔電梯。經過無障礙坡道,往基隆塔電梯處排隊,而無障礙坡道入口處掛了兩張前後圖,也就是基隆塔現址的前身,日治時代的久寶寺與二分局。抵達基隆塔前方的三角廣場,這裡有一處水藍色的裝置藝術《迴》藝術本身與地上一圈圈泛起的藍色漣漪,是基隆塔的拍照景點之一。基隆塔位地處義二路與正義路口,在日治時代稱之為「義重町」,是當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有「基隆銀座」的美譽。基隆塔結合基隆港在地特色,以貨櫃裝卸用的「橋式起重機」為設計發想,兼具觀光賞景功能,透過19層樓高的基隆塔與天空步道景觀橋,還原起重機意象,打造基隆港最接地氣的觀光新亮點!以橙橘色為主視覺的基隆塔,與不遠處的主普壇相映襯,主普壇是雞籠中元祭普度地點,兩個地方透過空中棧橋連。空中棧橋下方保留室內空間,未來預計規劃景觀咖啡座,不同方向的窗面可以遠眺不同風景。基隆塔目前開放參觀1樓、頂樓(不含崆書屋)。基隆文化局與遠見雜誌合作打造人文空間,未來也將進駐基隆塔,除了陳列人文選書供民眾閱讀,也可有機會邀請不同領域作家舉辦講座,與在地書店與圖書館串聯。基隆塔落成後,成為未來郵輪進港的第一站,遊客下船後可以走路搭電梯上塔,從高空眺望基隆之美,再沿著義二路步行至廟口夜市,品嘗在地美食。以基隆塔為核心,串連周邊景點及商圈,民眾不用開車,靠走路把基隆的山、海、城三種面向一覽無遺。
-
2024-01-13 退休力.社會連結
鐵道、郵輪...65歲以上樂齡旅人好選擇!身體狀況維持好,才能看更多好風景
觀光署估算,熟齡旅遊年產值可達四百億元,直言「六十五歲以上樂齡族是未來旅遊市場的重要客群」。新世代熟齡族旅遊,不再把行程塞滿到處打卡,而期待留白與深刻體驗,除了放鬆,也期待知性學習。65歲以上樂齡族是未來旅遊市場重要客群台灣二○一八年進入高齡化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參團旅遊比率也是全台最高。觀光署曾估算,台灣樂齡旅遊年產值可達四百億元,並直言「六十五歲以上樂齡族是未來旅遊市場的重要客群」。當觀光署到旅行社,都將目標瞄準熟齡旅人,有誰真正觀察熟齡者的旅遊需求?雄獅旅遊董事總經理黃信川表示,雄獅於二○一三年曾參與十家企業聯合進行的初老調研,連續三年投入四千五百萬元,總結歸納就是三要點、九個字:退休的熟齡族群「怕孤單、好學習、愛分享」,他笑說,「每個字價值五百萬」,「看似簡單,但透過調研,我們更精準的知道熟齡旅人想些什麼、需要哪些服務」。退休變身生活分享家例如近年各地興起的觀光工廠,透過產業學習,熟齡旅人可在大自然無圍牆學院「學中玩、玩中學」,接下來雄獅計畫將熟齡旅人變身為「最懂生活的分享家」,讓退休的熟齡旅人再上場,既享有旅行的快樂,又有職場的成就感。「軌道觀光也是熟齡族的好選擇」,黃信川指出,熟齡旅人最擔心的就是如廁問題,軌道觀光具有準點不塞車、時程短、交通方便等優勢,恰可解決所有煩憂,加上低碳排,也能提供更友善服務。近年市場除了中高端的鳴日號,也有懷舊版的藍皮解憂號、鐵道加鐵馬的「兩鐵旅行」,以及登山火車等,海外更不乏列車觀光,「火車就是風景」,黃信川透露,內部服務加上策展概念,會更有吸引力,「接下來郵輪市場也是重要版塊」。燦星旅遊日本線經理何冠毅也認為,熟齡旅客更喜歡深度的慢旅行,因此因應推出系列專屬行程,例如四國慢遊,融入在地風味美食、文化體驗和火車旅遊。他也發現,熟齡旅客偏好朝九晚五的固定行程,以及在高品質飯店連住多晚。不必趕路 吃玩重健康黃信川認為,熟齡旅人的需求,並非無障礙設施、輪椅、拐杖等,而應注意熟齡者不適合高冷地區、特殊路線,還有景點不要太多,無需趕路,「熟齡旅人要的是慢生活、慢旅遊」,「還有很重要的,非貴即好,熟齡者更在意吃與玩得更健康」。他也透露雄獅在熟齡旅遊「細節服務」中的一項, 例如「大人囡仔俱樂部」固定採用雙導遊,可提供更多關懷,也會邀請參團者加LINE,練習與小編對話,也可開展社群交友。保養身體 看更多風景有七年領團經驗的薛永南認為,熟齡定義很廣,因為旅客身體狀況差異很大,與年紀並無太大關聯,他整合熟齡團的三大服務要點,分別是廁所必備、禮貌要有、絕不能有摔倒的可能。他也建議進入熟齡或正值熟齡、又熱愛旅遊者,肌耐力訓練很重要,身體狀況維持好,才能看更多好風景。數位版看這裡 獨旅 怎麼開始? 在日本,偏好「一人旅遊」的民眾僅次於「夫婦旅行」,獨旅是日本熟齡新的旅行趨勢,一個人旅行,彈性又自由,也不用顧慮旅伴喜好心情。從未獨自旅行、日語五十音都唸不全的王玉華,兩年前退休後開始到日本「獨旅」,一玩就是廿幾天。熟齡獨旅,如何開始?進數位版看看王玉華的經驗。熟齡旅遊夯/用App「聊天」交朋友?退休族獨旅不孤單 10撇步教你如何開始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3 退休力.社會連結
熟齡旅遊不再把行程塞滿!定點遊「留白與體驗」享受與伴侶家人的共處時光
熟齡旅遊不再把行程塞滿到處打卡,而期待留白與體驗,享受與伴侶家人的共處時光。許多人偏好「一站式服務」,一個定點就能解決旅行的多數需求,近年來受熟齡青睞的郵輪旅行即是。熟齡旅遊定點遊夯 被稱「郵輪一哥」的孫珣恒五十歲才開始郵輪旅行,六年玩下來,現在他不只自己玩,也會帶郵輪團。孫珣恒和太太愛旅行,以往都是自由行,到每個城市拉著行李,動輒走上兩、三萬步,中年後他跟太太說:「不要再這樣玩了,我們已沒那個體力了。」坐了郵輪後發現新世界,立志和太太坐郵輪環遊世界,可分段完成、又不用拉行李奔波。以前孫珣恒認為郵輪是有錢人的消遣,但現在已經是大眾化的旅行方式。「把它當成移動飯店的思考就對了。」飯店有一星到五星、房型有簡約到豪華,都可以依預算找到適合的房型。他舉例,從台灣出發的郵輪,若是是淡季又選最便宜的內艙房,四、五天的行程可能不到兩萬元,費用包吃包住包移動,效益非常高。孫珣恒說,若時間和預算允許,他建議飛到國外搭乘,因為從台灣出發的船旅客多是台灣人,行程多是日本、南韓,從國外登船會有許多外國人,光是登船的氣氛就不同,郵輪停泊點也比較多元。一站式服務免奔波 位於雲林斗六的「紅螞蟻生態世界」則是另一種一站式服務的旅遊形式。五百元入園費,可以看表演、有吃不完的食物,還有園區的植栽、自然生態、風景可以四處遊走。不少長輩跟著遊覽車來過一次後,發現這樣玩真是舒服,便帶著家人來,家庭旅行一家三代,甚至到五代,在這裡待上四小時,沒有趕行程壓力,尤其不用去餐廳匆匆忙忙吃一頓飯。園區員工廖科宏說,他們最高齡的客人是一位一○五歲的爺爺。另外有一○三歲林璋阿公,還有一位一○二歲的李陳邊阿嬤,都是園區常客。去年一○三歲阿公還和他的兒子與孫子特地來園區過生日。數位版看這裡 獨旅 怎麼開始? 在日本,偏好「一人旅遊」的民眾僅次於「夫婦旅行」,獨旅是日本熟齡新的旅行趨勢,一個人旅行,彈性又自由,也不用顧慮旅伴喜好心情。從未獨自旅行、日語五十音都唸不全的王玉華,兩年前退休後開始到日本「獨旅」,一玩就是廿幾天。熟齡獨旅,如何開始?進數位版看看王玉華的經驗。熟齡旅遊夯/用App「聊天」交朋友?退休族獨旅不孤單 10撇步教你如何開始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3 退休力.自在獨立
曾中風昏迷,醒來時想著好多事都沒安排!孫珣恒推「終活理念」 面對有限人生更積極活著
媽媽說,「我的喪禮要很簡單,只邀好朋友。」媽媽給了孫珣恒一份人生最後希望邀請的好友名單,他看了看,裡面的長輩幾乎都不認識,笑著跟媽媽說:「還好我有先拿到這份名單。」老婆說,「我走的時候不要放那些奇怪的音樂和我不喜歡的花。」她把喪禮上希望播放的古典樂選好,吩咐要擺滿喜歡的百合花。媽媽和老婆都身體健朗,因為孫珣恒,和家人討論人生怎麼「好好走」,不但不用忌諱,而且非常日常。曾中風昏迷 醒來時想著自己好多事都沒安排孫珣恒現年五十六歲,六年前有瀕死經歷,他在希臘的郵輪上中風昏迷,醒來時想著,太太怎麼辦?自己好多事都沒有安排。之後,丈人、丈母娘相繼失智,曾經是教師、工程師的他們沒有在清醒時留下隻字片語。自身的經驗讓他開始關心台灣社會高齡少子的大環境,看到許多家庭面臨重大挑戰。孫珣恒後來接觸到日本流行多年的「終活」概念,認真查資料才發現,不只日本,美國、澳洲也有所謂的Ending Note,他於是參考各國資訊,加入台灣的文化脈絡、法令規定,在今年初出版了「終活筆記」一書。「終活」一詞始於日本,意指「走向人生終點的活動」。日本在二OO九年由雜誌社提出這詞,之後成為流行語,愈來愈多人關心,甚至變成產業,辦博覽會、墓地參訪旅遊,終活博覽會裡甚至有試躺棺材的體驗。現在連日本的公家機關都有免費的「終活筆記本」供民眾索取,鼓勵大家提早思考規畫自己的老後。終活筆記 需涵蓋兩重點孫珣恒解釋,終活筆記涵蓋兩個重點:減少家人困擾的必須資訊、給家人訊息和個人紀錄。前者例如個人財產明細和遺囑、期待的喪葬儀式等;後者像是一生的回顧、想對家人說的話。孫珣恒強調,終活不只是善終、規畫喪禮,向重要的人道愛道謝道歉而已,而是面對有限的人生,更積極的活著。每個人,都有可能活到一百歲。書寫終活筆記的過程,可以幫一個人回顧人生重要時刻、記下重要訊息、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積極過餘生,在走到人生最後一刻時回顧,感到不枉此生。●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9 退休力.社會連結
踏出家門,快樂就會不斷延伸!劉昭輝創「599社團」 帶長輩到處玩
「踏出第一步,就會發現世界有更多值得玩樂的事物,快樂將會不斷延伸。」六十九歲的劉昭輝是近百萬成員臉書社團「599坐火車慢遊台灣」創辦人,創立目的是希望懼怕踏出家門的退休長者,獲得充分的旅遊資訊,消除恐懼、勇敢出遊。有錢有閒還得有體力!堅定提早退休想法出身農家的劉昭輝多次轉換職涯跑道,從磚窯場、紡織業、電子業,最後在金融業落腳,在五十歲就退休雲遊四海的公司副總激勵下,設定五十五歲退休的目標。一次赴義大利龐貝古城旅遊,見到一位老婦人因身體虛弱,要家人進入遊覽,自己則在門口等待,他深感若有錢、有閒,但沒有體力,即使世界遺產就在眼前,也無緣一探究竟,更堅定了提早退休的想法。退休後,劉昭輝嘗試不同興趣,從園藝開始,也到處參加演講、活動課程,還為「搶票」創立「大台北好康活動報報」。他也至國外遊歷,上世界遺產相關課程後,對文化資產萌生興趣,便搭乘郵輪,轉乘巴士、貨車,到義大利「五漁村」地區遊歷。雖然無法走完每個漁村,但在過程中感受到搭乘大眾運輸旅遊的樂趣,在心中埋下創立火車旅遊社團的種子。某天女兒建議,自己既在社區大學上課,應善用「學生」身份,購買五天五九九元的台鐵優惠票,趁著暑假享受旅遊,這即是「599坐火車慢遊台灣」社名由來。旅遊資訊不足 長者跨出家門的阻礙劉昭輝說,在女兒提醒前,自己從不知有五九九元就能玩遍台灣的優惠價格,深感旅遊資訊不足是長者跨出家門的阻礙,便從全台火車站周邊機車租賃站開始整理,後來整合飯店資訊,加上社團成員互助分享,幫助長者跨出最困難的第一步。不過社團也設有限制,擔心長者遭不肖人士詐騙,規定社友不得在群內揪團。靠著口碑行銷,社團內已有九十六萬以上成員,每到連假入社人數就暴增,曾創下一周增加兩萬人的紀錄。劉昭輝透露,社員年紀偏大,五十五歲以上占四成,若以四十五歲以上計算,超過七成。一位暱稱「阿伯」的社友,心臟裝設多支支架,但只要體力稍微恢復,就會四處遊歷,貼文在社團分享,都會獲得社員鼓勵。搭乘火車是最適合退休人士的旅遊方式,與參加鄰里長或旅行社舉辦的遊覽車旅行團相比,更能自由選擇在景點要待多久,不必被人要求說走就走,也不會因自駕舟車勞頓,到飯店倒頭就睡。動態、靜態興趣要同時培養「動態、靜態興趣要同時培養。」劉昭輝說,隨年紀增長,未來總有一天無法遊山玩水,靜態興趣也須及早培養。自己最近嘗試「漢詩吟唱」,剛開始不太敢唱,至今可在文史導覽時吟唱給遊客聽,成為自己的特色。他呼籲,長者把握能動時盡量動,即使體力退化、不能遊山玩水,也要對世界懷抱熱情。●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28 養生.抗老養生
名人養生/如同治理公司,退休生活也有計畫且規律的執行!5個堅持讓92歲張忠謀容光煥發
7月底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落成啟用,邀請了7月10日剛過92歲生日的創辦人張忠謀出席並致詞。台積電刻意在張忠謀生日月舉辦盛大的落成啟用典禮,當作他的92歲大壽生日大禮,也向他致敬。張忠謀自從2018年裸退後,已顯少參與工作,此次出席並致詞,氣色仍顯精神,不像一位9旬高齡的長者。退休前的張忠謀,工作講求效率,非不得已不加班、不應酬。退休後,寫作、旅遊、打橋牌、閱讀,他的人生態度及養生法則,如同他治理公司一樣,都靠著毅力,有計畫且規律的執行。工作態度「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從創立台積電到2018年6月宣布退休,擔任台積電董事長逾三十年,在這個足以左右台股指數、被稱為護國神山的重要企業任要職,如果你以為他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半夜,那就錯了!張忠謀過去受訪時自述,他從20多歲開始就秉持不加班精神,因不喜應酬,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且一定於1個半小時內結束,好讓自己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他也以此要求員工,增進工作效率和成效,能不加班就不加,希望員工們都能兼顧家庭生活,有健康、平衡的生活。「健康而平衡的生活」 張忠謀反對員工長期過勞原報導刊載時間:【2012-11-24/聯合報/記者高宛瑜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透過公司內部網站談話,希望員工努力工作以外,兼顧家庭生活、運動等,擁有健康、平衡的生活。他反對員工長期超時工作,即使自願加班,「每周工時最好不要超過五十個小時」。張忠謀以影片方式,對員工發表「工作時間」談話,提出兩個原則、兩個贊成和三個反對。他說,近幾年,台積電的技術推進到與世界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競爭的地位,有這個地位,是員工的努力和大量資金注入,以後要保持這地位,甚至更進步,需要大家繼續努力;所以,原則一「努力工作是必要的」。但「工作究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原則二希望員工都有「健康而平衡的生活」,工作之餘有家庭生活、運動、個人興趣和社交生活。張忠謀表示,基於這兩個原則,公司贊成主管與員工共同思考,如何增進工作效率和成效,「工作效率與成效往往比工作時間更重要!」也贊成在主管和員工雙方同意下,如果要加班,應依照勞基法規定,請領加班費或申請補休。張忠謀說,他不反對同仁因對工作有興趣,自願下班後工作,以強化自己的實力,但不希望同仁每周工時超過五十個小時。另外他堅決反對主管要求員工加班,但又不核發加班費或不給予補休;反對即使有加班費,同仁卻長期超時工作;反對同仁受主管或同儕影響,「感覺非要長時間待在公司不可」。養生哲學多年前張忠謀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公開他的五大養生祕訣,作家李偉文在談論健康退休的書《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評論:這些道理講起來都不難,難在真正做到;真做得到,就會活出健康又令人羨慕的人生。較特別的是,張忠謀的養生是兼顧身心靈,用閱讀及音樂為心靈「排毒」。關渡醫院院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為張忠謀的養生策略打了120分超高分。張忠謀五大養生祕訣:●第一,早睡早起,作息規律。這一點最重要,但也最難做到。●第二,不加班,不應酬。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點除非是專業人士或自己就是大老闆,不然也不容易。●第三,持續運動,飲食清淡,維持一魚一肉的簡單菜色,烹調少油低鹽。●第四,閱讀搭配音樂紓壓。媒體稱這是張氏獨門祕方,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讀不同類型的資料與書籍,搭配不同的音樂。●第五,有系統有計畫的終生學習。我猜所謂的有系統,大概是指大腦必須費點勁的困難學習。近年科學研究證實,只有這種挑戰大腦的認真學習,才會產生較多的神經連結,又稱「認知儲備」,能為大腦存摺多添點資產,以備將來大腦神經退化(失智症)時,有多的餘裕可以應付。張忠謀養生招數 醫師也說讚原報導刊載時間:【2017-02-01/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年逾80,但目光有神、思考犀利,而讓他能持續率領企業壯盛的背後原因,就是貫徹養生之道,作息規律、天天運動,更用閱讀及音樂為心靈「排毒」。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現職為關渡醫院院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為他的養生策略打120分超高分,他強調,張養生兼顧身心,最難能可貴的是執行力十足,令人佩服。張忠謀曾接受媒體訪問,講述養生之道。他從20多歲開始就秉持不加班精神,因不喜應酬,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且一定於1個半小時內結束,好讓自己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且每周至少6天快走40多分鐘運動。特別的是,他將音樂和閱讀當作心靈排毒法,釋放一整天下來的壓力。陳亮恭說,張的養生策略不複雜,重要的是實踐能力,一般人難天天執行,更何況張還在職場,而非退休在家。可貴的是,張不忘關注心靈,部分長輩會隨著年紀愈大,愈發失落及憂鬱,利用閱讀益智、音樂鑑賞,有效穩定情緒防失智。伉儷情深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都是二度婚姻,2001年結婚,20年來感情甚篤,經常不管公事私事,都是出雙入對、形影不離。張忠謀在七十歲時重新步入禮堂,找回幸福。美滿的婚姻、有可以牽手走一輩子的伴侶,也是讓人心境開朗的關鍵。他說她溫柔體貼 她說他善體人意 相識15年終決定攜手一生原報導刊載時間:【2001-02-10/經濟日報/曹正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新婚夫人張淑芬,2月2日晚間首次在圓山大飯店攜手亮相;張忠謀形容張淑芬,「溫柔體貼,一個人如果有伴侶,對心境、健康都有幫助」。張忠謀選農曆年在加州完成結婚儀式,婚宴僅有張忠謀高達90歲的母親、女兒,及女方親屬參加,只請了兩桌,儀式很簡單,1月29日,台積電部分員工才知道張忠謀在美結婚。張忠謀與妻子張淑芬1月30日刊登結婚啟事。張忠謀和張淑芬相識時間逾十年。「伊莉莎伯」是張忠謀中學時寫的小說中的女主角,伊莉莎伯長的漂亮,性格活耀,頗具交際手腕,在男女感情中有主導權; 認識張淑芬的人亦是如此形容她,張淑芬英文好,個性活耀,長於社交。7月生的張忠謀是巨蟹座,根據星座學來看,巨蟹座的人敏感、多情,感情細膩並執著,也相當戀家,對感情品質很挑剔。張忠謀過去從不提張淑芬的姓名,相識逾十年才結婚,顯露出張忠謀對感情的深刻。張忠謀很嚴肅,不苟言笑,有時還會罵人,但張淑芬眼中的張忠謀,很和藹可親,也為人著想。張淑芬說,張忠謀很關心台積電的員工或朋友,但他從不讓別人知道,這讓她很感動。最讓張淑芬感動的是,當她生病,身心痛苦時,張忠謀很著急,分分秒秒都在她身邊照顧著她。讓她覺得張忠謀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張淑芬和張忠謀認識十幾年了,在工研院時,張忠謀是張淑芬的長官,工作上是從屬關係,當時張忠謀的火爆脾氣在工研院是出了名,張淑芬「很害怕、很尊敬」張忠謀,她說,那時候她對張忠謀還沒有產生情愫。兩人交往密切,是這半年內的事。張淑芬說,雖然她和張忠謀在十年前相識,兩人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因此兩人除了在工作場合上碰面,就是在應酬場合,或家中聚餐時碰面,離開工研院後,兩人聯絡機會就少了。張淑芬以前看張忠謀,是部屬看老闆,因此會敬畏他,但現在,她眼中的張忠謀是一般的男人,如同一般太太看待自己的丈夫,感覺截然不同。張淑芬剛剛搬家,此刻她最想做的,就是陪在張忠謀身邊照顧著他。退休生活張忠謀在退休前就規畫好,退休要立即做四件事:完成自傳、打橋牌、旅遊與閱讀,但2018年中剛退休,就又立刻接下APEC領袖會議重擔,一刻也不得閒。而他年輕時在國外的大學生活階段培養了許多興趣,包括聽音樂、看歌劇、打橋牌等,這些興趣一直到他退休了也還一直維持著,甚至還與隊友組隊參加橋牌世界盃長青組的比賽,退休生活仍精力充沛。身心靈全面退而不休,讓張忠謀得以一直保持精神抖擻、容光煥發的狀態,絲毫看不出是已近百歲的高齡長者。張忠謀談退休 三件事都做了原報導刊載時間:【2019-11-03/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2)日參加台積電運動會,他以「回家」的愉快心情與媒體分享他退休後生活。他說,日前已完成自傳下冊第一篇針對「德儀盛衰」7.5萬字手稿, 接下來會專心撰寫約10萬字的第二篇「台積奇蹟 」,並保證明年一定出版; 夫人張淑芬則很開心說她現在最快樂。張忠謀說,去年6月5日他退休時,提出退休後會做三件事,依序是撰寫自傳下冊、參加橋牌比賽及與太太一起旅遊。下冊將分為兩大篇及一段職涯插曲,從1964年在史丹佛念完博士開始寫,包含在德州儀器待了25年,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原本預計這一篇幅字數5萬字,但最近完成初稿,寫了7.5萬字,這幾天可以開始準備寫插曲約3,000字;第二篇主軸是「台積奇蹟」,估計10萬字。他說,原本預定自傳下冊今年3月前能出版,但時間已延誤了,現在不講出版時間了,但會積極寫,希望明年底前一定出版。至於參加橋牌比賽,張忠謀認為他和隊友報名世界盃的長青組,他的隊伍在24隊循環賽中,一連打了八天,順利進入前八強,打敗很多世界級高手,雖然他在進入決賽的前八強中被淘汰,隊伍獲第五到第八名,但他已相當滿足,因為是世界賽,被打敗的選手中有好幾個以前都是世界選手。至於旅遊,他和太太過去旅遊很多次,但印象最深刻是最近去巴黎看趙無極畫展,五天的旅程中走了四個博物館,吃了好幾家米其林新餐廳,特別的是看畫展時兩人牽著手,有朋友從背後拍下這個畫面,這張照片也讓張淑芬畫了第二幅執子之手。另一旅遊的大體驗是兩人搭郵輪暢遊南澳十多天,飽覽南澳美景。張淑芬則表示,她的生活很簡單,有三個工作,當張太太是第一,她也花了更多時間運動,讓身體保持健康,能更好地照顧張忠謀;第二就是做慈善;第三是持續畫畫。張淑芬表示,張忠謀退休後的這段時間是她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先生終於回到家庭、回到她身邊,不必為了台積電煩心、平靜的張忠謀,給了她很多安全感。她說,張忠謀不鼓勵她做任何事情,但給她很多空間,很謝謝他。(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12-15 失智.長期照護
擁有一個博士學位、兩個碩士學位的媽媽,得知罹患失智症時,哭著說:「為什麼是我?」
「2022年國際失智症協會亞太區域會議暨國際研討會」今年於12月8日至9日於國內舉行,今年由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日前圓滿落幕。在閉幕式演講中,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家屬張康筠分享,母親57歲就因失智提早離開職場,全家12年陪伴她走過失智症的過程。母親失智讓全家人不捨,但她說:「我以媽媽為榮。」把公司公文帶回家問家人,說自己看不懂,才驚覺事情不對!張康筠在演講中提到:過去,擁有高教育程度的女性相對少;但當時母親就有兩個碩士和一個博士,在工作上是精明果斷的指揮者,表現非常出色。因此,很難將母親與失智症聯想在一起。所以當母親開始找不到東西、常問家人相同問題,大家都當作只是年紀大、健忘而不以為意。直到有次母親把公司的公文帶回家問父親,說看不懂,大家才嚇了一跳。因為以母親27年的工作資歷,怎麼可能看不懂。後來才知道,原來母親當時已經常常錯過公司會議時間,公司聚餐時也會因找不到熟悉的聚餐地點,甚至是迷路,導致無法獨自前往。「最不能接受失智的人就是母親自己。」張康筠說,母親在2010年提早於57歲退休,到台大醫院就醫,正式被診斷為「年輕型阿茲海默症」。雖然母親有病識感,但由於個性好強,各種自己以前都可以輕鬆掌握的事物,現在都漸漸失去掌握,母親開始變得很沒自信,也難以接受自己還這麼年輕、一直這麼優秀卻會失智,有天晚上還哭著問家人「為什麼是我?」家人都很不捨。張康筠表示,儘管如此,母親仍鼓起勇氣面對。在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的邀請下,在2013年失智症國際年度大會上分享個人病程經驗,也是第一個公開分享自己失智症經驗的失智症患者。「我非常以她為榮,不論是生病前或生病後,都非常努力完成每一件事情。」疾病惡化不是病患的錯,是必經的過程張康筠說,母親每天早上去國父紀念館打太極拳,到社區中心找課程參與,例如音樂欣賞班、書法班、歌唱班,也參加失智症協會辦的活動,去運動中心參加運動課程。為了多陪伴母親,原本忙於工作和學業的一家人,全都放慢了腳步,特別安排時間陪媽媽到處遊山玩水。坐郵輪、看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去日本泡溫泉吃美食、去加州納帕酒莊和紅酒,留下許多珍貴回憶。直到2016年,張康筠回憶,母親忽然病程惡化,夜不成眠、白天大聲叫罵,對於音量很敏感且容易因此生氣、變得沉默寡言、出門需要輪椅代步,生活起居也需要協助。這是家人感到最挫折的一年,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還好主治醫師邱銘章一直陪伴著他們,告訴他們這就是病程的必經之路,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什麼。張康筠表示,後來家人學習改變照顧模式、讓生活步調更加單純,減少不必要的複雜刺激。例如避免帶母親去容易引起她情緒的地方、參加知覺統合課、天氣好就去公園走走,三五好友不定期在家裡聚會等。經過種種努力,母親病情也漸漸恢復平穩,也能坐著輪椅跟全家人一起去台灣各地小旅行,直到現在,雖然母親病情已經進入重度失智,但每當看到母親美麗的微笑,就會覺得這些年都是值得的。年輕型失智症越來越多,政府、家屬與社會該如何協作?失智症不是65歲以上長者的專利,有少數是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這些病人和家屬面臨許多獨特的挑戰。「希望有更多適合年輕失智症患者的資源!」張康筠說,母親剛退休時,曾經報名家附近社區大學針對剛退休的社會人士所開的課程,但因為這些課程不是針對失智症患者設計,難易度不適合,母親漸漸感受到壓力和挫折,就不願意去上課了。後來改找專為失智症患者設計的課程,到了現場卻發現同學都是70、80歲以上的老爺爺、老奶奶,年僅50幾歲的母親無法獲得認同感,也不想再去。張康筠表示,這些年來,在尋找適合的課程過程中有不少碰壁的經驗,但很幸運一家人是住在台北市,可以取得很多好的資源和服務。希望未來政府能夠更放寬資源取得的年齡限制,也希望有更多民間團體投入,發展出更多適合年輕失智症患者的課程,幫助他們得到認同感、維持現有能力、發揮尚存功能,也讓家屬獲得喘息空間和支持團體。
-
2022-09-05 失智.新手照顧
她帶失智父兄看電影、搭郵輪 不畏失禁重拾「敢動」生活
「爸爸,現在要換上的褲子可以讓你方便上廁所喔!你試看看,這很容易穿脫,你的手跟腳要動一動啦,這樣才不會老得太快…」47歲的林奕妤照顧失智父親十多年,伴隨失禁發生,父親從需要別人協助包紙尿褲,到現在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還能跟家人一起看電影、搭郵輪,過著勇敢行動的生活。林奕妤的父親多年前糖尿病昏迷住院,併發輕微小中風,必須包著傳統紙尿褲,出院後發生血管型失智,偶爾出現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走路不穩,只好繼續使用紙尿褲。從傳統紙尿褲到轉換褲型紙尿褲,父親起初會抗拒,但林奕妤運用「胡蘿蔔與棍子」理論協助父親心理建設,用他喜愛、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籌碼,例如「爸爸,穿上它就可外出吃美食」,並搭配警告等方式,讓爸爸勇於嘗試褲型紙尿褲,進而接受,至今狀況良好,可以自行穿脫。 「耐心溝通、陪他走下去」是勸說失智者穿上紙尿褲的關鍵。林奕妤的哥哥患有額顳葉型失智,言語退化、判斷力出問題,容易出現脫序行為。幾年前全家出國旅遊,哥哥就曾發生走失,甚至也曾在餐廳用餐時發生失禁,弄髒餐廳地板。林奕妤說,家人在外面失禁時,千萬不要用指責的口氣,愈是親近的人,愈放不下「面子」,失智者會覺得自己沒用、拖累家人,反而選擇了拒絕和沉默,更不敢走出家門,退化更快。她建議帶失智者外出用餐時,可以先告知餐廳店員,有失智者一起用餐,讓對方理解可能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多數店家都很友善,讓她很感動,也讓家人能在輕鬆氛圍中享受美食,感受生活樂趣。除了告知周圍的人,尋求理解,林奕妤說,哥哥幾乎不太講話,隨時要注意他的臉部表情,失禁的異味困擾在使用褲型紙尿褲,並搭配固定飲水及排尿習慣後,已有明顯改善。孝順,強求不來!照顧者請好好照顧自己為了照顧失智家人,林奕妤十年多來,每天睡不到五小時,還要兼顧業務工作,壓力大到半夜家人入睡後,一人狂吃辣食掉眼淚,說不出的心酸,外人難以體會,「你要照顧者,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真的很難」林奕妤道盡照顧者的無奈。面對家人生病,看著81歲的母親也要照顧丈夫、兒子的生活起居,林奕妤心疼母親年紀大,身心難以負荷,即便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但各自都有家庭且不是每個人都有照顧長輩的經驗,所以希望其他人至少做到陪伴,然後多聽聽媽媽說話,讓她紓壓。「而自己則用理解的心態面對失智家人的行為,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家人解決問題。」林奕妤說,照顧之路無比艱辛,「孝順,是要求、強求不來的」,那是發自內心,對於需要照顧的家人,願意付出。千萬不要為了別人的要求、眼光而讓自己陷入照顧困境。因為照顧是一個不斷付出的過程,照顧者是「人」會累、會想休息、會脆弱,會需要正向支持,她建議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喘口氣,維持至少四分之一的正常生活,才能夠度過漫長的照顧修煉。林奕妤的4大照護經驗1.貼近被照顧者心理:提升對疾病的認識,溝通對話以失智者為主體,多點時間讓他們思考,不要急著自己做決定。2.用同理心角度對待:了解失智病程,知道目前處在什麼階段,較能明白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和行為模式。例如血管型失智在思緒清醒時,行為舉止正常,溝通無障礙;額顳葉型失智會影響語言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3.有耐心、有技巧溝通回應:失智長輩就像小孩子,要多花心力照顧,認真傾聽讓他們說出想法和感受。4.照顧者安排喘息時間:適時有抽離、休息的機會,善用政府長照2.0資源的喘息服務,安排自己喜愛的活動。掌握3原則 專家教你面對失智失禁的照護困擾罹患失智症後,九成患者都會有失禁問題,對家屬而言,「失禁」是每天都要面對的照護難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不論是亞健康的長輩或是失智症患者,對於「包尿布」都覺得有失尊嚴,會因自尊心受傷而拒絕接受照護,甚至情緒反彈。有時當事人可能有嗅覺障礙,或是真的「不知道、不記得」自己漏尿了,所以非常排斥失禁照護。他建議掌握下列三大原則,可以提升患者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也不會因抗拒照顧而產生攻擊行為。1.定量喝水、定時如廁:協助養成習慣,固定時間喝水、上廁所,用溫和的口氣叮嚀有尿意就要去解,建議每隔2個小時引導排尿,讓長輩有被關心的感覺,而非被控制。2.耐心指引、切勿責罵:有些長輩因為認知功能障礙,找不到廁所、在錯的地方上廁所,用溫和口氣表達「我來幫你」、「大家都是這樣沒關係」,引導上廁所或使用失禁產品。3.善用失禁產品:正確選擇失禁產品可降低照護負擔,不同程度的失禁失智患者都可以使用褲型紙尿褲,注意不要提到「尿布」,而是強調與一般內褲無異,長輩更能接受。元氣網特別推出【失智失禁】系列課程,從照護現場真實情境提供您照護技巧、解決方案👉點此進入課程頁▶穿對「敢動褲」 讓失智長輩維持尊嚴 重拾敢動生活至於紙尿褲選擇,專業成人失禁護理品牌TENA添寧PROskin系列產品,可提供不同失智病程的多樣化照護。針對有行動力的失智長輩,可選擇「添寧PROskin敢動褲」-3種不同吸收力,可依據長輩的失禁發生頻率、嚴重程度以及使用時機做選擇,無痕貼身、瞬吸乾爽、透氣親膚的三大特點讓長輩舒適感升級,長時間穿著也不悶熱、不溼黏。而「添寧敢動褲」除了外觀及使用方式跟內褲無異,長輩接受度高,能讓長輩自行穿脫找回他們的自主權、尊嚴感,有助於失智長輩維持生活自立、延緩退化,同時也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針對後期行動力退化的失智長輩,可選擇「添寧PROskin透氣乾爽紙尿褲」-長效吸收搭配100%透氣材質,維持長輩皮膚乾爽透氣,避免發生惱人的失禁性皮膚炎,同時採用魔鬼氈黏貼,照護更換更輕鬆。因應不同失智階段,有不同失禁程度及相應對策,照顧者了解疾病之外,也要安頓好自己,善用正向的溝通方式,選擇適合的失禁照護產品,不僅減輕照護壓力,也讓失智者重拾尊嚴與敢動生活。了解更多資訊:添寧敢動褲體驗索取>>https://lihi1.com/m00ur
-
2022-05-02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晚霞依舊燦爛
英國有名的劇作家蕭伯納曾說:「我們不會因為變老而不能玩,但卻會因為不玩而變老。」仔細觀察我們周遭很多長者,退休之後就開始宅在家,身心都缺少刺激,退休沒多久就老態龍鍾,加速老化。我常認為最好的照護良方,不是每天吃藥看病、有外勞協助看護或者住在高貴的安養中心,而是要思考如何讓長者的玩心再起,如果長者每天都有像小朋友要去遠足的那種興奮感,那也許照護不會成為太嚴重的問題。記得母親在世時,有很長一段時間身上帶著三種癌細胞,但是幾乎每年都會跟妹妹一起去搭郵輪旅遊。除了可以慢食慢遊,最重要的是船上有賭場,媽媽賭性堅強,每次上船都要賭幾把,有時候賭到很晚也不覺得累,看起來完全不像病人。日本也有日照中心引入柏青哥、吃角子老虎、卡拉OK等設施,讓老人家像到迪士尼樂園一樣,復健成為每日最期待的事。台灣太過於強調長照,長照當然很重要,但是沒必要老是在長照打轉,好像年紀大了就立刻與長照連結。大家在想像老年生活時,一直被這樣的刻板印象綁住,腦中浮現的都是老人臥床、坐輪椅、虛弱的身體及空洞的眼神等畫面。很多人想到「老」就覺得好像什麼事都不能做!事實上,現代人平均壽命已達80歲,若60歲退休,還有20年的人生可以好好規畫,應該是重新開啟一段新人生,而不是數算日子等著走向終點。若能培養多元興趣,人生仍然可以很精彩。樂齡網的FB粉絲專頁,每天都會分享一些國內外的樂齡人物,他們積極認真的生活態度,連年輕人都大感佩服,也是所有熟年朋友的典範。你曾想過當YouTuber站在鏡頭前介紹家鄉的美好嗎?「屏東姊妹饕」五位平均年齡66歲的熟齡大姊,初次體驗挑戰當YouTuber,她們展現南台灣的活潑熱情、大方可愛,分享屏東有什麼好吃好玩,也許不如專業網紅的流量,但重點是拍攝過程也活出自己快樂的第三人生。日本有位高齡90歲的阿嬤瀧島未香,是日本最年長的健身教練,她65歲開始接觸健身,一直到87歲才擔任健身教練。因為疫情,她現在還每月一次在線上授課,教導一群40到60歲的男女學生練習她自創的「未香體操」。一般人到了50歲就難免骨骼僵硬,但是未香阿嬤90歲的身體軟Q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她的座右銘:「年齡不過是數字而已。」台灣也有一位火箭阿公許永忠,71歲重拾田徑興趣,77歲拿下世界盃三金一銀,其200公尺短跑的成績是29秒49,令很多年輕人望塵莫及。阿公認為「60歲以上都要有目標,你才會感覺到人生有意義,就算你不會,人家可以教你,大家一起同樂,喜樂的心就是良藥。心情好,你身體就會好!」壯遊很困難嗎?不會上網,更不會看導航,80歲的高雄阿嬤劉曾玉真花了18天完成單人機車環島,阿嬤總共花費了1萬8千元,其中1萬元都是拿來添廟宇的香油錢。換句話說,18天含吃住及油錢只花了8千元。不要再說沒錢、沒體力、沒交通工具了,只要有心、有夢就有可能完成。不要給自己太多藉口,Just do it!晚霞也可能是你人生最燦爛的時光。
-
2022-02-08 新聞.健康知識+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隔離檢疫是一種古老的工具隔離檢疫的英文「quarantine」 源自義大利文的「quarantena」, 是「quarantagiorni」的簡寫,意思是「四十天」,這是人類對流行病最古老、也最一致的反應之一。理論上,隔離檢疫一直是小規模的,它的運作機制是把疑似患病的人跟已知健康的人給分隔開來,但這種看似簡單的區隔,卻開啟了哲學不確定性、倫理風險與政治權力可能的濫用。雖然隔離檢疫在後勤執行上可能很困難,但它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你的體內可能有某種危險的東西—某種具有傳染性的東西—它正處於掙脫束縛的邊緣。你想看看它是否會出現,而你需要的空間與時間就是隔離。隔離是一種有效的醫療工具,但在道德、倫理、宗教問題上,它也是一種異常詩意的比喻:它是一段等待期,讓你看看潛藏在你體內的東西是否會顯露出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來,隔離檢疫一直是用來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建立緩衝。它延遲了我們與某種我們不理解、且缺乏天然免疫力的東西接觸。它從本質上就是一種空間性的解決方法,其核心是監測。建築師與工程師設計的隔離空間,無論是專門的醫院病房、改裝的Airstream 露營拖車、改造的汽車旅館或氣密的溫室,都是試圖消除我們與他人互動的風險。正因如此,隔離在歷史上最常發生在交流場所、入境關口、不同文化、甚至不同物種交會的地點。事實上,某些現有的地緣政治邊界,就是因為隔離才存在的。民族國家與帝國曾經如臨大敵地想保護自己躲過即將到來的威脅,這些分界線一直留存到今日。面對恐怖的、致命的事物,我們當然會想方設法延遲它的到來,而這種延遲就是隔離。在今日,隔離檢疫的重要性史無前例,因為我們以有利於新型病原的方式改變環境,動搖平衡。細菌與病毒光靠數量就能在與人類的關係中佔據上風,更別提它們還有更快的世代循環這項演化優勢。它們現在能在數小時內在各大洲之間跳房子、乘坐噴射飛機環遊世界,並沿著貿易與旅行網路傳播。當我們改變氣候、深入世界各地未開發的地方、砍伐雨林、干擾偏遠洞穴來破壞生態系時,我們也開始接觸野生動物,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會食用、養殖、把牠們—以及牠們的疾病—帶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為數以千計的病毒和細菌提供了溢出(spill over)或跳躍傳染宿主的機會,進而釋放新的瘟疫。隔離是我們手上最好的、有時也是唯一的武器,幫助我們保護自己、對抗真正的新型病原。隔離為我們爭取了應變所需的時間與空間。正式來說,人類至少從十四世紀開始,就一直在對自己與彼此進行隔離檢疫,以應對黑死病。一三七七年七月,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濱海城市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制定了公認是世界上第一套具體規定隔離的強制公衛措施。當地的大議會批准了一條規定:「來自疫區者不得進入杜布羅夫尼克或其地區,除非先在姆爾坎聖馬可(St.Mark, Mrkan)小島或察夫塔特(Cavtat)鎮度過一個月,這是出於消毒目的之考量。」杜布羅夫尼克的長老並沒有在疾病來襲時關閉城門,犧牲交易帶來的經濟利益,而是建立了一道緩衝,延遲潛在感染人員與貨物進入城市的時間,直到證實安全才放行。因此,隔離檢疫是一種古老的工具,卻在我們的現代世界重新佔據中央舞台,它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宗教起源:隔離最初只限三十天,而四十天的隔離卻為這種經驗賦予了神學上的重要性。藉由採用四十這個數字,隔離在概念上就能追溯到聖經時代。自那時起,隔離就是一段淨化的時期,明確援引了基督在沙漠中的四十天、基督教大齋節(Christian Lent)的四十天、迫使諾亞建造方舟的四十天降雨,甚至是摩西在西奈山(Mount Sinai)山頂等待十誡所花的四十天。正如珍.史蒂芬斯.克勞肖(Jane Stevens Crawshaw)在《瘟疫醫院:近代早期威尼斯城市的公共衛生》(Plague Hospitals: Public Health for the City in Early Modern Venice)中強調的那樣,「隔離期的宗教意義並非巧合,它被選中是為了撫慰隔離者,以及鼓勵人們把隔離視為一段在奉獻中度過的淨化期。」這讓隔離既是以信仰為基礎,又具有醫療的性質,既是對靈魂的淨化,又是對身體的清潔。隔離就是為了體驗淨化、讓自己與世界保持距離,然後以重生的姿態再度進入世界,確保自己擺脫了充斥髒汙的傳染。第一座用於隔離檢疫的永久設施在二○一六年九月一個灑滿陽光的寧靜黃昏,當時離新型冠狀病毒使世界停擺還有好幾年,路易奇.貝爾蒂納托伸手迎接我們進入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基金會(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a)在威尼斯的圖書館。貝爾蒂納托是一名醫生兼公衛政策專家,年屆六十,皮膚黝黑又朝氣蓬勃,巧妙弄亂的頭髮只露出一絲灰色。他曾是義大利維內托(Veneto)大區的國際衛生主任,後來也擔任義大利國家COVID-19 應變小組的首席科學顧問。他頗為熱衷於隔離檢疫這門學問,對這項工作的醫療史、未來應用及獨特的倫理責任,都鑽研甚深。我們與貝爾蒂納托見面的這座圖書館,是奎利尼.斯坦帕里亞(Querini Stampalia)貴族世家的最後一位成員創立的。在他的希望下,假日時圖書館會對大眾開放直到午夜,這是為了確保威尼斯人在其他圖書館關閉時,仍然有個地方能「研習有價值的學科」。(今天,圖書館已改成在比較適中的晚上七點關門,因此我們主要是在閉館後參訪,這也導致當晚出現了一個趣味時刻。)貝爾蒂納托與歷史學家兼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圖書館員安吉拉.穆納里(AngelaMunari)在館內跟我們會面,貝爾蒂納托負責為穆納里口譯。穆納里身材嬌小、行動俐落,她戴著歸檔用的白手套,引導我們穿過古老的書架和現代的辦公室,進入一個擺滿手稿的房間。這些手稿都涉及醫學、流行病與隔離檢疫,有些已有將近六百年的歷史,有些是羊皮紙、有些是紙,頁面往往斑駁並充滿汙跡。穆納里小心將手稿一一攤開,向我們展示地圖、威尼斯官方公衛命令、有點可怕的解剖圖、私人住宅的消毒流程、不明疾患的推定療法圖解等等。整個房間瀰漫著皮革封面和陳舊羊皮紙的濃濃氣味,混雜著貝爾蒂納托的古龍水香茅味,這是一款清爽的柑橘調香水,跟殺蟲劑有微妙的相似之處。我們後來開玩笑說,鑒於這座城市的瘧疾史和對抗蚊媒疾病的經歷,這款香水是很匹配的巧合。結果證明,貝爾蒂納托和穆納里是非常理想的嚮導,我們跟他們兩人一起探索隔離檢疫的歷史與未來,而威尼斯是最適合開啟這場對話的城市。畢竟,隔離或許是在杜布羅夫尼克最早強制執行,卻是在威尼斯這裡被精煉成一門建築與空間的科學。威尼斯是一座由島嶼、運河、橋樑、碼頭構成的迷宮,它本身就是試驗新型地理控制的天然實驗室。正如珍.史蒂芬斯.克勞肖所寫的,這座城市已經成為對抗疾病傳播的骨架,她稱之為「一種保護形式的都市空間操縱」。就連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圖書館都是坐落在一座島中島上,只能透過一座又小又容易堵塞的步行橋才能抵達,正是這樣的地形,讓這座城市便於進行檢疫與隔離。威尼斯潟湖依然擁有三間令人印象深刻的檢疫站(lazzaretto)遺跡,每一間都在不同的島上,每一座島都離市中心愈來愈遠。我們一邊討論,一邊審視攤開在桌上、不同世紀的威尼斯地圖,並觀察這座城市的隔離島在地圖上顯眼的標記。貝爾蒂納托解釋:義大利文的lazzaretto(拉撒路)就是檢疫站的意思。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這個詞(英語形式的拼寫是lazaretto)最有可能源自拿撒勒聖瑪利亞(Santa Maria di Nazareth)的變體,拿撒勒聖瑪利亞是那座島原本的名稱,威尼斯的領導者在島上建造了全世界第一座用於隔離檢疫的永久設施。從「拿撒勒」演變成「拉撒路」(Lazarus)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拉撒路(根據《路加福音》,他是聖經裡滿身是瘡的乞丐,在一名富人的門外乞討)也是痲瘋病患者的守護神。不論是以童貞純潔的聖母,或是以獲得上帝恩典救贖的染病異鄉人來為一處設施命名,這種相互交織的語源學都是相當詩意:檢疫站是分隔純潔與危險的地方,就連它的名稱都是如此。從亞洲帶到歐洲的惡靈歷史學家認為,在一三○○年代之前,歐洲與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已經享受了幾個世紀沒有流行病的相對自由。關於黑死病究竟起源於何處,目前還沒有充分的共識,不過許多人相信它最初是在中國或中國附近爆發的。有報告指出,一種神祕疾病在一三三○年至一三五○年之間,消滅了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隨後統治元朝的蒙古人宗族滅亡,由明朝取而代之,使該假說更具說服力。目前已知的是,鼠疫在一三四六年已經到達黑海,歷史學家認為,在卡法之圍(Siege of Caffa)(卡法現稱費奧多西亞[Feodosiya])期間,發生了一次關鍵的傳播事件。卡法是熱那亞人在克里米亞半島建立的一座重要港口,目的是與東方進行貿易。根據當時的記載,進攻的蒙古軍隊使用投石機將滿是鼠疫的屍體扔過城牆,這些屍體在街上堆積如山,把傳染病散播給義大利商人及水手。當他們逃跑時,就把疾病帶回地中海,「彷彿帶來了惡靈」。無論鼠疫的傳播是否應該歸咎於這種可怕的生物武器,鼠疫都在一三四七年透過來自亞洲的貿易商船抵達了歐洲港口。而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恐懼始終與香料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彼此拉扯。(這兩者的聯繫非常緊密,因此在一三四八年,鼠疫肆虐的亞維儂[Avignon]宗座廷中有一名官員寫道:「人們不會食用或處理任何種類的香料,除非它們已經存放一年之久。」)因此,十四世紀的威尼斯是一座被圍困的城市:一種神祕、高傳染性的疾病開始感染整個地中海歐洲的人,危及當地的居民與他們的收入來源,而且沒有人知道該怎麼遏制這種疾病。貝爾蒂納托指出,在這場大流行結束時,威尼斯已經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這種疾病被稱為黑死病,因為它的病徵之一,是患者的四肢會像木炭般發黑。另外,它也會導致患者鼠蹊部與腋窩的淋巴結異常腫大。這些腫脹的形態被稱為淋巴腺腫(bubo),因此我們如今將這種疾病稱為腺鼠疫(bubonic plague)。穿刺淋巴腺腫非常可怕,當時的醫生必須使用一根插有刀片的長棍,這樣在切開患者的腫脹腺體時,才能跟湧出的惡臭、具傳染性的膿液保持距離。惡名昭彰的瘟疫醫生服裝有一張邪惡的鳥喙面具。穆納里告訴我們,這種服裝起初是在法國設計的,卻在威尼斯受到熱烈歡迎,它在當地融入了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而且經常有人在嘉年華慶典穿戴它。鳥喙面具裡會塞滿大蒜及香草植物,以便中和腐臭、腺體滲出液與死亡的氣味。(如果是新鮮切碎的大蒜,或許真能提供一些保護,因為蒜素[allicin]這種揮發性化學物質,除了使壓碎的大蒜散發獨特的氣味,也是一種吸入型抗生素。)為了釐清為什麼正式的檢疫措施與相關設施是出現在歐洲,而非中國或黎凡特(Levant)(黑死病較早侵襲但同樣嚴重的地區),穆納里解釋,我們需要瞭解當時用於診斷疾病及健康的特殊準則。黑死病在一三○○年代首次侵襲威尼斯時,二世紀希臘羅馬醫生加倫(Galen)的想法依然是歐洲醫學論述中的主流。他提倡的假說就是「體液」說,這種學說相信血液、膽汁、痰,以及尿液,是瞭解人體健康與生理學的關鍵。究竟是什麼導致黑死病?伊本.西那(Ibn Sina)是十一世紀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伊斯蘭醫生,在歐洲被稱為阿維森納(Avicenna)。他的觀點就是建立在加倫的想法上,但有時也會產生分歧。阿維森納在他的《醫典》(The Canon of Medicine)一書中將疫情爆發的原因歸因於體液、瘴癘論(miasma theory)、宇宙影響的複雜混合,還有呼吸性傳播或水媒傳播。在這樣的體系中,個體的生活方式和黃道圖,可能就跟他們接觸到不良空氣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除了這類理論之外,當時的人幾乎都是透過神學架構來理解疾病,偉大的宗教傳統往往將瘟疫侵襲歸因於神的旨意或宇宙的力量。然而,人們建議的應變方式卻眾說紛紜。威尼斯人猜想,也許鼠疫是神明為了懲罰威尼斯在商業上累積的財富—畢竟《聖經》宣揚了一種相對貶低商人的觀念,認為商人重視瑪門(Mammon)甚於上帝,還經常行騙。此外,根據醫學歷史學家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的說法,當時的伊斯蘭學者更有可能把瘟疫導致的死亡視為「神的慈悲或殉道,而非懲罰」。事實上,儘管阿維森納嘗試建構出一套傳染理論,但哈里森指出,疾病傳播可能與上帝的旨意無關這一想法「對許多穆斯林來說是極為可憎的」。相似的是,中國歷來也認為流行病是宇宙不諧的結果,遇到這種情況時,需要的是祈求神明息怒,而非建造檢疫站。在一個對感染缺乏現代科學理解的社會中,究竟是什麼導致黑死病這個問題引發了無止盡的猜測。在這場辯論中,有些人開始主張,這種疾病是由日常生活中某種實質、某種真實的東西導致的。細心的觀察者注意到,鼠疫的傳播似乎與外國港口的人員及貨物往來有密切關聯,而這種神祕的疾病已經在那些外國港口四處蔓延了。如果疾病能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從特定地點傳到杜布羅夫尼克或威尼斯,那麼它就是一種世俗的傳染,而不是什麼靈性的病症。隔離檢疫的概念正在成形,儘管接下來幾百年中,關於它的基本原理還是爭論不斷。(直到一八○○年代中期,羅伯.柯霍[Robert Koch]的發現啟發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病菌論,感染傳播的微生物機制才終於得到證實。)將人員與貨物維持在徹底遠離城市的隔離狀態,使政府能利用城市本身來實地試驗這種新興醫學假說。檢疫是揭示人們感知到的身體互動、空間遠近、疾病之間聯繫的一種方式,這證明了我們應該透過流行病學的視角來理解,而非占星術或體液假說。貝爾蒂納托解釋,從這個角度來看,檢疫的接受與施行也是醫療實務現代化的早期歷史風向標之一,它顯示出人們在尋求解釋疾病來源時,對世俗及科學—而非宗教及超自然—至少抱著一種試探的信任。威尼斯等富裕的地中海共和國會採用隔離檢疫作為官方政策,這並不是巧合。這裡與世襲君主制或封建制國家截然不同,獨立公民會選出領導人。而對公民道德的承諾以及對共同利益的投資,就體現在為城市建造一間專用的檢疫站,或是一間像奎利尼.斯坦帕里亞這樣的圖書館。這需要強烈的社群意識與共有的身分認同。因此,隔離與檢疫不僅是政治現代性及醫學理性的早期範例,也是公共精神和實證科學的早期範例。面對傳染病散播註定再度犯錯?這其實多少有點諷刺。如今,隔離檢疫常被認為是中世紀的、甚至原始的做法,但在黑死病時期,它在許多方面都是一種相當成熟且現代的方式。儘管如此,隔離檢疫在當時也和現在一樣飽受批評。我們在圖書館中回溯時光,研究了貝爾蒂納托和穆納里收集的地圖與論文、如美麗漩渦般的黑色和紅色墨水所描繪的山陵與城市、器官與循環。穆納里告訴我們,義大利不同城市的醫學院會彼此競爭,對鼠疫也有不同的解釋。貝爾蒂納托一邊翻譯一邊點頭,並補充:這種醫學派系已經是長年的問題。當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管轄全球遏制傳染病威脅的法律架構)的最新修訂版時,貝爾蒂納托也是代表義大利的團隊成員。他告訴我們歐洲不同地區的專家充滿分歧,更別提那些更遙遠的地區了,這使談判足足停擺了數小時。貝爾蒂納托說:「關於那些衛生法規的爭論,跟五百多年前威尼斯的爭論根本如出一轍。」這是他研究隔離的歷史與未來時反覆出現的主題。在他看來,我們似乎註定要再度犯錯,卻也有幸再度成功。他指出,即使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實務操作也跟早期的醫學理論和迷信觀念脫不了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實務依舊是公衛領域的核心。穆納里指向攤在桌上的各種醫學手稿,包括一份十五世紀反對傳染理論的手稿。這些資料都說明,在腺鼠疫肆虐歐洲將近一百年之後,人們對於腺鼠疫的發生原因或如何預防傳播仍然沒有共識。在歐洲各地,應對流行病的種種措施,包括從放血等古老的醫療技術,到屠殺城市裡的所有猶太人來平息上帝怒火(在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中,猶太人不僅拒絕承認基督是彌賽亞,也對基督受難負有直接責任。)等種族屠殺的恐怖行徑,最終都被證明既無效又殘忍。事實上,在一五一六年,威尼斯還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官方「猶太人區」(ghetto),將隔離的衛生理論應用到猶太人身上,他們被強迫遷移到卡納雷吉歐區(Cannaregio)的一座小島,那裡唯一的交通路徑只有兩座帶門的步行橋,而且每晚都會上鎖。因此,對貝爾蒂納托而言,威尼斯隔離檢疫的故事,並不是科學進步戰勝了迷信及獵巫的濃霧,而是更有警世意義,提醒我們今日仍然面臨同樣的挑戰。人民仍然常常不信任醫療當局。針對究竟該怎麼對抗傳染病散播,市府官員與宗教領袖、商人與公衛專家,或是醫生與病患之間,都還是爭執不休。無論是小販或總統,都有人支持根本未經證實的療法,外來者和少數族群也依然被不合理地視為疫情爆發的罪魁禍首。貝爾蒂納托彷彿已經預料到不久後的二○二○年,在義大利嚴峻的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會發生什麼事情。他提醒我們務必記住:想說服人們相信隔離檢疫、經濟停擺、佩戴口罩等公衛措施對他們最有利,需要極大的信任、領導力與社群凝聚力。而正是因為隔離檢疫承認不確定性,所以很多人認定施行隔離,就等於專家和領導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諷刺的是,如果熟知隔離檢疫的歷史起源,你會發現,如今更偏向迷信的居然正是檢疫。地圖和手稿來來去去,舊檢疫站的樓層平面圖、解剖圖,然後是郵輪行程及飛機航線的地圖,貝爾蒂納托警告,威尼斯等城市依然與傳染病的世界息息相關。伊波拉病毒(Ebola)、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ID-19 等大流行的輪廓,在二○一六年就已經很清晰了。我們談了好幾個小時,直到日落,早已遠遠超過預計時間,最後穆納里道了晚安,把這些珍貴材料小心放回檔案庫裡。此時,貝爾蒂納托的眼睛一亮,端出了一個驚喜:一套他委託義大利的戲服設計師所製作的特別服裝,設計師名叫伊莉莎.科貝洛(Elisa Cobello),是他朋友的女兒。他從包包裡取出兩套服裝,一套是二十一世紀的泰維克(Tyvek)個人防護裝備,就是他在非洲治療伊波拉患者時穿的那種;另一套是依照貝爾蒂納托的要求縫製的,一件黑死病時代的瘟疫醫生長袍,配有一個喙狀頭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我們談話時,這個頭盔居然一直藏在他的包裡。貝爾蒂納托接著花了二十分鐘,在我們面前穿上這套中世紀威尼斯的瘟疫醫生服裝,同時指導傑夫如何以正確順序穿戴現代的個人防護裝備。這兩套服裝都需要遵循一套費力的穿戴步驟,即使在非緊急情況下,都不容易穿戴正確。貝爾蒂納托這麼做,並不是想表達現代醫療裝備就跟塞滿百花香(potpourri)的鳥喙面具一樣無效。完全不是這樣。相反地,他的重點是:人類在回應我們不理解的事物時(不論是黑死病、伊波拉病毒,或是幾年後出現的COVID-19),採取的方式之一就是制定規約和程序,當我們試圖戰勝眼前的未知,這些儀式性行為會讓我們安心。從薰香草藥到乾洗手、從威尼斯的檢疫站到高級防護設施,它們都能減少接觸和限制暴露,將陌生的威脅拒之門外。兩人就這樣全副武裝,並肩站在一起。傑夫穿著連帽泰維克防護服、戴著N95口罩及護目鏡,汗流浹背;貝爾蒂納托幾乎全身都包在他的恐怖片服裝裡。下一秒,我們聽到外面的走廊傳來一聲驚呼,是個保全人員發出的。當這奇形怪狀的兩人回望著他時,他看起來困惑不解,而且頗為驚恐。原來,當我們吹毛求疵,努力想遵循正確步驟穿上防護裝備時,我們全都忘記時間了。圖書館已經關閉將近半小時。那位保全以為他巡邏時已經空無一人,沒想到卻撞見這個文藝復興神祕儀式混搭生物危害防治的活動。貝爾蒂納托脫下面具,保全看到他的笑容後鬆了一口氣,兩個人用義大利語交談了幾句後大笑起來。※ 本文摘自《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隔離:封城防疫的歷史、現在與未來》作者:傑夫‧馬納夫, 妮可拉・特莉譯者:涂瑋瑛, 蕭永群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06
-
2021-11-0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5大原因導致肌少症!40歲後增肌力、肌肉量和平衡感,補充「這3種食物」最讚
40歲開始,身體骨骼肌的代謝平衡受影響,肌少症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肌少症是一種進行性的全身性肌肉疾病,由於身體骨骼肌的肌肉量快速減少,會讓生活功能上逐步退化。肌少症的進展,和是否有攝取足量的蛋白質,以及是否有安排充分的運動等面向息息相關。 肌少症上身的5大原因 1.年齡2.活動量不足3.營養不良4.內分泌失調5.發炎 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柯嘉怡指出,肌肉量減少,會影響核心肌群,進而讓肌力和肌耐力減退,會無法從事較費力的運動,讓生活型態逐漸轉趨靜態。而靜態的生活型態,讓運動量更為不足,進一步加速疾病進展,形成惡性循環、漸漸失能。 當失能累積達一定程度後,會出現體能退化、反覆跌倒、生活無法自理和衰弱現象,最終生活品質降低,且罹患肌少症的民眾,死亡率也會較未罹病者高。 如何避免功能退化,使生活型態更加健康,更有品質?就要從兩方面下手: 一、阻力運動比耐力訓練,更能增加肌肉量 每週運動5次,每次至少30分鐘,每分鐘心跳要達到110下,而「阻力訓練」比「耐力訓練」更能增加肌肉量。 1阻力運動:舉啞鈴或裝水的寶特瓶,由輕而重漸進訓練,也可以使用彈力帶訓練手腳肌力。 2深蹲:雙腳張開、膝蓋微彎但不要超過腳趾,將背挺直、屁股向後蹲,雙手上舉,維持幾秒感覺痠痛,可增強背部、臀部的肌肉。 3有氧運動:快走、慢跑、跳舞等。 4柔軟運動:拉筋應維持在30秒左右,才不會因過久而受傷。 二、運動後補充牛奶、豆漿和蛋最讚 另外,飲食習慣的良好也是必要,尤其是蛋白質。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原料,60歲以上民眾的蛋白質需求量,可能比年輕人還高,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運動也沒幫助。 什麼是好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豆、魚、肉、蛋類,尤其是運動後1小時內立即補充,效果最好,建議可以喝牛奶、豆漿或吃雞蛋等。 要如何發現自己有沒有肌少症呢?柯嘉怡表示,可以藉由問卷評估、握力測試和分析身體組成等檢查,來評估罹患風險,像是量測小腿圍、了解受測者目前的運動能力和功能,目前常用的篩檢量表為SARC-F和SARC-Calf。 三、篩檢出罹患肌少症,可採非藥物處置 而身體組成分析則可使用身體組成分析儀或影像學檢查(例如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來評估肌肉量。 當篩檢出罹患肌少症後,可採用一些非藥物的處置,包括飲食調整和復健運動,來改善肌少症現象,減少病程惡化,進而增進生活品質。 另外,會建議增加蛋白質、維生素D、抗氧化物以及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並量身打造合適的運動模式和運動量,以增進肌力、肌肉量和平衡,並避免運動傷害。●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43歲退休居無定所,不坐郵輪、住豪華飯店!騎單車加背包就出發:退休生活就要不一樣.當你成為蝴蝶,自然吸引到蝴蝶!家族會追尋你讓自己蛻變,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的愛.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
-
2021-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何時降級?陳時中曝3大考量重點
國內疫情趨緩,連續8天本土零確診,有醫師建議現行第2級疫情警戒應降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除了疫情,疫苗涵蓋率、戴口罩及社交距離的遵從度等,都是降級的考量重點。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近日指出,只要第1劑疫苗覆蓋率達7成以上,就會考慮大幅解禁相關措施。至於疫情警戒何時從第2級降為第1級,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降級依據不只單純考慮疫情控制,疫苗施打率、戴口罩及社交距離的遵從度等,都是降級的考量重點。隨各行各業解封在即,大型郵輪能否復航也引發關注。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已經收到申請文件,但仍在評估當中。有媒體詢問,美國鼓勵民眾大量快篩,台灣立場是否鼓勵民眾快篩,還是有症狀快篩即可。陳時中說,台灣目前也是鼓勵大家快篩,除了企業快篩,許多超商、商店也能買到快篩試劑,對於無法打疫苗、還沒打到疫苗的企業,也有週期性快篩以彌補疫苗的不足。另外,以色列、卡達研究都顯示,接種BNT疫苗半年後抗體驟降。陳時中說,台灣也有針對疫苗保護力持續性進行本土研究,希望作為各類疫苗施打的政策參考依據。近期有民眾住防疫旅館發現房內有許多蟲,詢問能否自行換房。陳時中指出,有蟲、蚊子建議自己掃乾淨,除非有特別不適的狀況,才可通報衛生局後做後續安排及移動。
-
2021-09-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KTV防疫指引將送審 能否落實防疫成鬆綁關鍵
國內疫情穩定,KTV、MTV等場所何時開放引發關注。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由於這些禁止開放的場所多是密閉空間,能否落實戴口罩、社交距離等規定,將是未來審查重點。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穩定,持續維持2級警戒,但各項防疫措施陸續放寬。有媒體詢問,八大行業、郵輪旅遊等防疫措施是否進一步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KTV、MTV、電子遊藝場所等都是目前仍列為禁止開放的場所,主管單位經濟部近期已陸續提出防疫指引,希望有條件開放。羅一鈞指出,由於這些場所多是密閉空間,如何確保落實防疫措施,把口罩戴好、維持社交距離等,將是未來審查主要重點,也會將國內疫苗涵蓋率做為評估依據。至於郵輪是否解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郵輪不僅空間密閉,船上旅客又多達千人,考量國內仍有不明感染源病例,防疫計畫還須進一步評估,未來也會參考其他國家郵輪復航相關規定。羅一鈞強調,每天疫情變化很難預料,未來國內沒有不明感染源個案的時間愈久,降級可能性就愈高,也可能進一步根據疫情狀況,調整室內外人數限制、交通工具人數鬆綁等;另外,考量境外移入個案仍然相當多,邊境防疫不可鬆懈,避免境外個案導致本土疫情。
-
2021-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級有望? 羅一鈞:無不明感染個案時間越久機會越大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9月21日至10月4日兩周,疫情仍維持全國二級警戒。但這幾天本土個案都僅個位數,甚至加零,因此外傳10月1日後可能降到一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二級警戒的調整前幾天才修正,會看後續疫情發展和民眾是否落實防疫規定進行評估調整空間,但沒有不明感染源個案的時間越久,降級機會越高。羅一鈞表示,現在維持二級警戒下,室內外的人數上限還有可調整空間,另外關閉場所的類別也預期會調整。但前提是要看疫情變化,境外移入個案還是很多,要隨時警戒不能鬆懈,以免導致本土群聚。目前為止還列為禁止場所的類別包括KTV、電子遊藝場等,其主管單位經濟部已陸續訂定指引送到指揮中心,希望經過適度防疫管理可有條件開放。指揮中心會衡酌疫苗的全國涵蓋率,以及有條件管理是否能落實,若有進一步通過與否的進度,會再說明。至於郵輪,因郵輪旅客多達千人,空間封閉且仍有不明原因病例,除評估防疫計畫,也會參考其他國家對郵輪的放行規定再調整。
-
2021-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搭乘率、飲食 雙鐵研議鬆綁
二級警戒實施到八月廿三日,指揮中心正評估是否再鬆綁。本報掌握,台鐵正研擬車站驗票閘門外的非付費區擬開放飲食,但驗票閘門內例如月台的付費區仍禁止飲食;目前車廂內都禁止飲食,鳴日號、郵輪式列車等觀光列車,也將可在梅花座下鬆綁飲食。至於台灣高鐵近期因管控座位出現「一位難求」情況,交通部長王國材說,已指示評估鬆綁雙鐵最高七成搭乘率的可能性。交通部常次祁文中說,包含鬆綁飲食、雙鐵搭乘率,都將提案到指揮中心決定,預計下周跟指揮中心報告。
-
2021-08-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鐵觀光列車、非付費區擬可飲食 雙鐵有望鬆綁搭乘率
我國二級警戒實施到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評估是否再有一波鬆綁。根據本報掌握,台鐵研擬鳴日號等觀光列車,可在梅花座之下鬆綁飲食,付費區也擬開放保持距離下飲食。此外針對高鐵最近一位難求,交通部長王國材說,已指示評估鬆綁7成搭乘率的可能性,交通部也說,預計下周指揮中心會針對搭乘率討論。按照二級警戒規定,雙鐵無論付費還是非付費區,都不准飲食。鳴日號、郵輪式列車因為是觀光列車,有車箱內飲食需求。台鐵近日已有跟交通部建議,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開放觀光列車以梅花座開放飲食;非付費區也有建議適度開放飲食。至於搭乘率目前限制七成,是否有希望鬆綁?台鐵說,目前台鐵列車幾乎已恢復疫情前的班次,比較不會像高鐵一樣有一位難求的問題,不過因為中秋連假將至,如果疫情持續舒緩,到中秋疏運恐怕會有更多人搭乘大運輸,恐怕也有鬆綁搭乘率的需求,不過一切還是以指揮中心宣布為主。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說,包含鬆綁飲食、雙鐵搭乘率,都將提案到指揮中心探討,但一切還是要等指揮中心同意才會配合修正,鬆綁的時間點也是要依據指揮中心指示。由於高鐵近期一位難求,民怨四起,他說,下周會跟指揮中心報告。對於觀光列車你鬆綁飲食,經營郵輪式列車的易遊網表示,由於有些客人的車程較遠,甚至乘車時間跨到用餐時段,再加上有孩子、長輩搭乘的話,確實車內不能用餐相當不變,若可以隨著疫情穩定,鬆綁飲食,相對來講會較有彈性。負責經營鳴日號、雄獅旅遊品牌策略總經理游國珍則認為,觀光列車本來就是實名制,和一般雙鐵通勤列車不太一樣,在允許出團規範下,本來就有允許這些旅客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可以在餐廳用餐,沒道理同一票人車下可以用餐,車上卻不行。游國珍表示,台鐵鳴日號有吧台車廂,原本位子沒有限制人數,現在也規定一人一張桌子,不可以併桌,且服務人員都有施打疫苗,戴面罩、口罩、手套,如今交通部有在研擬做適度開放,樂觀其成,也很開心主管單位可以考量實際狀況,做適度調整。
-
2021-08-07 養生.人生智慧
「人生第二階段的父親節」歡樂阿公小野珍惜陪伴時光
父親節將至,對於每個「阿公」來說,「人生第二階段的父親節」的滋味鐵定和當爸爸時不同。擁有4個孫子的「資深阿公」小野,今年將度過第9個以「阿公」身分過的父親節。小野近期臉書貼文都是和孫子相處的趣事,有時鬥智有時鬥勇,在疫情延燒的日子,祖孫日記深受喜愛,「歡樂阿公」的形象深植人心。但小野說,這不是他意料中的生活。小野的人生里程和一般人不太相同,37歲就從中影退休回家陪小孩,大量時間和青少年兒女相處,那個時期創作出許多童話和親子散文。50歲重返職場的小野,有好多想做的事,希望啟航到全世界,和許多人想要退休含飴弄孫的心情大不相同。收心當阿公 帶孫玩樂更瘋狂60歲的小野更忙了,大孫子和大外孫出生時他正在美國郵輪上旅行,接到當阿公的消息,「好像在作夢,好不真實。」當阿公的前兩年,他依舊投入重要議題、參與運動,「我兒子覺得我很好笑,他的小孩都見不到阿公。」一直到小孫女報到,他才驚覺:「我有4個孫子了!」那時太太協助照顧孫子們也需要幫手,曾經遠颺流浪的他,終於「回家」成為真正的阿公。生物學背景的小野相信大自然,喜歡帶孫子到大自然裡散步、遊戲;他為孫子說自編的故事,寫、畫日記;他玩起來比孫子更瘋狂。孫子會在玩了一整天要回家前問他:「阿公,明天我們從早玩到下午好不好?太好玩了。」孫女曾在日記上寫:「今天我好幸福,阿公和我們玩打打殺殺的遊戲。我好開心。」看孫像自己 但又完全不相同生命第二次陪伴孩子,阿公身分更從容、有更多觀察。例如同樣的對待方式,但4個孩子的反應卻大不同,讓他更相信人出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某些本性而來。聊起孫子經,小野總說大孫子熱情、好奇又衝動,個性和他最像,但又補充,「小外孫也像我,像另一個我,敏感卻愛哭」。成為阿公的小野,同時也在面對自己的老去,對人生的了解愈來愈深刻,更清楚看見人生的道路、自己的模樣,所以會在孫子身上看見不同的自己,那個未經雕琢的、沒有社會化的本性。「你會在他身上看見一點點自己,但他又完全和你不同,這對阿公來說是很奇特的經驗。」昔醉心工作 今享受爺孫互動好久以前,太太鄭麗貞曾提醒為人父的小野:「你再不陪兒子女兒,他們就再也不需要你了。他們會長大,你的人生會錯過。」後來他選擇在家工作,陪伴兒子最困難的青少年階段、女兒想休學的高中時光,為彼此生命寫下許多故事。幾年前,鄭麗貞對著還在雲遊四海、醉心工作的小野說:「你會錯過最好的時光。」鄭麗貞認為,為人爺奶,能和孫子親密互動、提供生活照顧的時光只有短短幾年。這次,小野同樣選擇了陪伴。
-
2021-07-27 養生.人生智慧
靠美股年賺15%以上!美股達人Jenny投資心法,讓頂尖跨國企業幫你賺退休金
編按:近來,台灣人投資美股的風氣漸盛。曾有人分析,同樣投資大盤型ETF,定期定額購入台股0050的年報酬率是10%,而美股SPY的年報酬則是13%。財經作家、JC財經觀點創辦人王怡人(Jenny)認為,美股是全球選擇最多元、最強勢的市場。無論是積極或穩健的投資人,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投資美股,怎麼開始?投資美股,聽起來好像很難?想想你的一天,會用到多少跨國公司的產品:早上起床被iPhone鬧鐘叫醒,來一杯星巴克咖啡。打開電腦工作,用的是微軟公司開發的Windows系統,網頁瀏覽器則是Google。穿上NIKE運動鞋出門運動,戴嬌生的隱形眼鏡,用P&G的洗衣精洗衣。美股,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全球化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跨國公司的股東。「以投資角度來看,美股是全世界最強的資本市場。」財經作家王怡人(Jenny)分析,同樣是走勢貼近大盤趨勢的ETF,台灣知名的「元大台灣50」(0050),成分股包含台股市場上市值前50名的個股,每年創造約10%報酬率。而美股的「標普五百指數ETF」(SPY),成分股則是美國500家大型上市公司,投資報酬率為每年13%。「台股沒有不好,但多一個選擇更好!」她說。為什麼投資美股?選擇多、容易懂、資金流動性高大學就讀商管科系、曾任職大型金融機構,Jenny指出,她的投資歷程和許多人一樣,先從買基金、台股開始。早期台灣人投資美股的風氣還不像今日火熱,她就曾在券商營業員的推薦下,買入由美國中小型企業股組成的「羅素二〇〇〇基金」,算是她的美股初體驗。2012年,當時政府推出證所稅方案,台股交易量下降,她轉以美股為主要投資工具。近10年來,她累積了一套自己的投資心法,目前每年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5~20%。「美股市場真的去了就回不來!」她笑說。為什麼要投資美股?Jenny指出,台股的領頭股以電子股為主,產業的技術門檻高,一般投資人較難確實掌握公司的營利狀況。她舉例,「台積電是一家好公司,但晶圓進展我真的不了解,也沒辦法斷言我未來10年能不能獲利。」相對的,美股市場有高達超過8,000檔股票,範圍涵蓋零售、餐飲、旅遊、消費等領域。即使不是專業投資人,也很容易從中找到自己能理解的商業模式。她剛開始買進的蘋果(AAPL)、星巴克(SBUX)、耐吉(NKE),就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大企業。再者,美股市場上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公司。例如飲料商可口可樂(KO)、生活用品商寶僑(PG)、綜合製造公司3M(MMM)等。股神巴菲特曾比喻,這些企業因為成立時間早、相較於同業有壟斷性的競爭優勢,「護城河」夠深,更適合長期持有。此外,美股是全球市場,資金流動性非常大,投資人可以更靈活操作。在市場恐慌的時候,美元也是許多人心中可靠的避險性資產。這些都是其他國家股市難以企及的優勢。買美股跟台股一樣簡單!關鍵是「找會成長的好公司」習慣投資台股的人,或許會擔心自己英文不好、認為把錢匯到國外有風險,對投資美股有所保留。但Jenny認為,新手無須擔心語言障礙。目前海外大型券商都有中文下單界面和客服,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在國內券商開設複委託帳戶。雖然下單會有手續費,但可以把資金留在國內交割,有任何問題也可隨時詢問營業員。如果交易頻率不是非常頻繁,不失為一個方便的選擇。在投資策略上,她認為,不論台股或美股,投資的核心理念都相同:找到會成長的好公司,股價就會上漲。台灣人投資美股即使看不懂英文財報,也可從認識的公司下手。例如亞馬遜(AMZN)、臉書(FB)、Google母公司Alphabet(GOOG)等。這些指標性企業在經營面上有任何風吹草動,中文媒體一定會有相關報導。喜歡主動選股的人,可以從美股市場中挖掘不少蓄勢待發的成長股。Jenny舉例,幾年前,台灣幾乎沒有以「訂閱經濟」為商業模式的上市公司。但在美國,軟體商Adobe(ADBE)從2012年就開始推動訂閱制服務,以「每月收費」的方式銷售旗下軟體,成功轉型並帶動股價強勢成長。近年來推行訂閱制的串流音樂服務商Spotify(SPOT)、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NFLX),股價也都有不錯的表現。「美股市場有非常多東西可以學。我每次看財報,都會發現國內很少人談的新趨勢,就像跟著世界的脈動一起成長。」Jenny說。而若是偏好存股領股息,美股也有所謂的「股息成長股」,例如科技股龍頭蘋果(AAPL)公司近5年來,每年的股息成長率都在5~10%左右,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習慣被動投資的人,美股有好幾檔知名的指數型ETF,例如追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DIA、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QQQ、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Y、VOO等。曾有人計算過,若從1997年開始定期定額投資SPY,年化報酬率約為7%。而若是在最近10年內進場,剛好碰上市場大多頭,年化報酬率更可達14%。複利再投資,長期下來的獲利將相當可觀。如何找到買賣時機點?3條線判斷股價趨勢,股票也要斷捨離找到了會成長的好公司,如何決定買賣的時間點?Jenny指出,她會利用技術分析,判斷股價的趨勢變化。最簡單的3條線,包括:20日平均線(近一個月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50日平均線(最近一季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和200日平均線(最近一年的股價平均成交價格)。若當前移動平均線的斜率為正、股價在這3條線之上,顯示近期公司股價正在向上成長。反之,則是下跌的訊號。而股價在成長過程中,通常不會「只漲不跌」,而會有段時間波動趨緩。當成長股的股價在「整理」時,就是她買進的時機。如此一來,就可用較低的成本買進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股票。至於會賣出手中的持股,通常是公司基本面有變化,例如成長趨緩、長期獲利不如預期等。或者,當市場上出現了更好的投資標的,也是她會考慮獲利了結的時機。她強調,股票也要「斷捨離」,當虧損達到5~10%時,她就會當機立斷停損。如果股價反彈,再買回來即可,價差就當作繳保險費。千萬不要一開始捨不得停損,股價卻一路下跌,最終後悔莫及。例如,美國精緻速食Shake Shack(SHAK)的股價在2020年2月到3月間,曾一度因疫情影響重挫。她先賣出,等美國疫情緩和、股價開始反彈後再買回。從2020年4月過後,Shake Shack的股價一路上漲。她算算獲利已到一定程度,便再次將手中的持股賣出,轉為投資郵輪、旅遊、航空等下一波可能因疫情復甦而上漲的股票。Jenny坦言,主動投資確實較花心力。以她自己為例,幾乎每天都花4、5個小時閱讀《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財經媒體、研究各公司財報。有些消息是股價的「催化劑」,例如公布財報營收、更換管理階層、有重大併購案、整合業務並清算資產等。這些攸關公司治理的重大訊息都可能造成股價的劇烈變動,投資人不妨多加留意。退休理財需兼顧成長與避險 以大盤型ETF、債券建立穩健投資組合若不想花太多心力研究個股,Jenny建議,可將投資主力放在追蹤大盤指數的美股ETF,例如VTI、VT、SPY、VOO等。不管個別企業發展如何,只要美國整體經濟趨勢仍維持成長,就不太需要擔心獲利受影響。她也會將主動投資的獲利轉投資大盤型ETF,以兼顧投資組合的穩健與成長。此外,退休後少了固定收入,更要留意風險管理。她指出,債券的報酬率雖不如股票,但在股市劇烈波動時,可以發揮保護作用、帶來穩定收益。穩健、保守型的投資人,可維持投資組合中有5~8成的債券。她特別推薦年限長、流通性高的債券ETF,例如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iShares美國核心綜合債券ETF(AGG)、Vanguard總體債券市場ETF(BND)等,都是不錯的避險工具。她也特別提醒退休族,若有遺產規劃,最好定期獲利了結、將錢分批匯回國內,或者一開始就透過複委託帳戶投資。先前曾有人投資美股獲利2千多萬台幣,繼承人卻得聘請海外律師、走完法律程序才能證明自己有合法繼承的身分。扣掉遺產稅、相關行政費用,原本兩千多萬的投資所得幾乎所剩無幾。除了遺產稅以外,台灣稅法也規定每年海外所得超過100萬以上者,應計入個人年度所得,如實申報。投資人如有疑慮可向國稅局確認,避免觸法。談及為何對美股情有獨鍾,Jenny認為,美股可說是全球選擇最多元的市場,也是所有創新趨勢發生的地方。不論是積極或穩健型的投資人,都能在此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熱愛學習的人,也會在研究投資標的的過程受益良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賺錢,當然是最好的囉!」她笑說。原文:靠美股年賺15%以上!美股達人Jenny的投資心法,讓頂尖跨國企業幫你賺退休金
-
2021-05-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台鐵今起砍班 25日再砍第二波 停駛班次看這
國內疫情升溫,台鐵日前才公布,今天起至6月8日止,停駛平日各級列車25列次、假日各級列車40列次,鳴日號觀光列車、郵輪式列車、環島之星觀光列車也暫停行駛,稍早再宣布第二波砍班計畫,5月25日起再停駛平日各級列車46列次、假日各級列車51列次。台鐵說,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客乘車意願降低致運量銳減,評估疫情期間旅運需求,在不影響平日通勤原則下,將於5月25日起至6月8日止,再停駛平日各級列車46列次、假日各級列車51列次,列車編組停駛期間,會加強檢修維護、增進安全效能。台鐵說,列車停駛受影響旅客,將協助退換票或改搭當日最近班次列車繼續行程;已購票旅客不限搭乘區間,均可自票面乘車日起一年內,持實體車票至臺鐵各車站窗口辦理退票,免收手續費,已完成網路付款未取票之車票及臺鐵e訂通退票之車票,手續費由臺鐵局統計批次退款。台鐵說,相關停駛列車車次、時刻於5月22日起對外公告,相關資訊請參閱臺鐵網站(網址:http://www.railway.gov.tw ),及各車站公告。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大爆發 台鐵觀光列車停駛、部分列車減班
受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衝擊,旅客乘車意願降低致運量銳減,交通部台鐵局評估疫情期間旅運需求,在不影響平日通勤之原則下,將於今年5月21日起至6月8日止,停駛平日各級列車25列次、假日各級列車40列次。列車停駛受影響旅客,台鐵局將協助退換票或改搭當日最近班次列車繼續行程;已購票旅客不限搭乘區間,均可自票面乘車日起一年內,持實體車票至台鐵各車站窗口辦理退票,免收手續費,已完成網路付款未取票之車票及台鐵e訂通退票之車票,手續費由台鐵局統計批次退款。相關停駛列車車次、時刻,請參閱台鐵網站,及各車站公告。另外,台鐵鳴日號觀光列車、郵輪式列車、環島之星觀光列車(易遊網旅行社承包銷售套裝行程)之部分,即日起暫時停駛至6月8日止,待衛生福利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疫情趨緩後再重啟運行。防疫期間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2021-05-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無法排除社區有無病毒 李秉穎:希望連續14天本土加零
華航諾富特群聚事件,多名確診者可傳染期出入公共場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疫情已在社區感染邊緣,任何可能性都有,社區裡面也可能有病毒存在。台大流病所教授陳秀熙昨則透過例行科學防疫直播指出,不能排除社區還有少數病例,鼓勵民眾繼續落實個人防疫措施,疫情星火就不致燎原。《周玉蔻嗆新聞》今上午訪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主持人周玉蔻頻斥責陳秀熙及報導陳言論之媒體,積極尋求李秉穎的認同。李秉穎表示,「我不針對個人,我都針對言論,不要再挖陷阱,我跟陳秀熙很好,我們都推動疫苗和群體健康,我根本沒說,都是你在說。」「不排除社區仍有少數沒被發現的病毒存在,但也不排除沒有。」李秉穎在節目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一切都是未知數。他分析,去年有十個找不到感染源的社區感染個案,還有郵輪乘客及磐石艦確診者進入社區,也出現過院內感染,但最後都沒有擴散出去,顯示民眾落實防疫,可以讓群聚局限於小規模,不演變為大規模。「會不會大規模社區感染,是未定之天,要繼續觀察。」李秉穎在節目上表示,社區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是有可能變成引爆點,但「我們不會看著他發生,而是要去阻止他」。每次有確診者進入社區或出現找不到感染源的個案,當然都很緊張,如果社區感染源一傳三、三傳九,一個月就傳了幾千人,「可是沒有發生,代表我們防疫做的滿好的。」李秉穎表示,已公布詳細公布足跡、追蹤所有接觸過的人,在群聚中最後一位確診者公布後的兩個禮拜以內,要密切觀察有無其他感染者,理想狀況是希望能「連續+0」兩周。現在印度疫情很嚴峻,是因為民眾輕忽疾病嚴重程度,照常舉辦超大規模宗教活動,但台灣民眾絕不會如此,「有疫情就連餐廳都不敢去了」,現在只要繼續做好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不要隨手亂摸眼睛和鼻子。「台灣已經歷那麼多風浪,大家為何這麼沒信心?」李秉穎表示,美國彭博因為台灣疫苗施打率低,讓台灣在「防疫韌性排行榜」從第三名降階到第五名,這是積分方式不公平。「我們沒有疫苗就做得比你們有疫苗還要好。」李秉穎認為疫苗獲取的計分比例不應該這麼多,因為最後的防疫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優先族群打完,可以考慮盡快開放全民接種。周玉蔻問,如果口罩沾到口紅還可以戴嗎?李秉穎表示,沾到口紅還是可以戴,但是可能會滋生細菌,或是弄髒臉頰。
-
2021-03-2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照、移工、治療室裡的笑顏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外籍看護」。一位社工學者在安寧病房看到病人過世時,照顧病人多年的外籍看護真情流露的落淚,使她忍不住寫出這篇「家庭看護工的悲傷情緒何處投遞」;接著醫病平台的共同發起人寫出他們夫婦對外籍看護的感激與懷念;也很榮幸邀請到對這議題關心多年的學者就其專業與我們分享國內(台北市)與國外(以色列)對「國際移工」的研究與政策。我們也在此呼籲國人尊重善待這些遠道來幫忙照顧我們家人的無名英雄。2016年的夏天,我們發起建構一個醫病之間和諧的平台時,筆者曾提到長照,與來自東南亞的移工,給予我們的幫助:「即使我們的長照制度實施了,但若抽離了這些辛勞、甚至犧牲青春的赤道天使,醫病雙方和社會都將承受巨大的壓力,一些病家也可能就會崩解」。然而,等到我們在第二位印尼看護妮蘭要回國,新的越南移工未到之前的這段近兩個月空窗期,我才真正領受到:抽離了這些南洋小天使,我們是何等的失恃與無助,或許也是我平時太過依賴她們了。內人因多囊性器官感染須定時注射抗生素,醫師為她裝設人工血管(Port-A),以免除每次打針的痛苦,而居家的醫療照顧,就都交給了這些靈巧的南洋女孩。我後悔當初在醫院,護理師嚴格訓練她們如何打針時,自己沒仔細旁聽學習,以致沒有了她們就手足無措。在我一時找不到短期護理時,最後只能親自「下海」,請妮蘭在回國之前,每天教我打針,內人也同時從旁督導。妮蘭難得當起小老師,教我比當初教她的護理師還嚴格得多。妮蘭回國之後,我獨當一面,這才知道當家庭護理比我指揮歌劇難得多,我只要一棒在手,整個管絃樂團、演唱家、合唱團和舞者,以及舞台藝術人員都會跟著動起來,現在要做到「無菌注射」,得謹慎消毒、觀看針管是否暢通回血,還有控制點滴的速度……整個程序馬虎不得。但內人一直安慰我不用太緊張。妮蘭走後第一個週三,我們在醫院的內科治療室,為我內人換Port A 的角針。護理師為了消毒皮膚,要我幫忙把內人的右邊胸衣拉低一點,我很快地照做了。但這位機警的護理師突然略有所思的抬頭問我:「您是她的什麼人嗎?」我說:「26歲時我是她的朋友,28歲後我是她的先生,80歲之後我是她的先生,也是朋友!」內人和治療室的一些人都笑開來,護理師就瞬間把角針蚻入Port A的入口,內人竟忘了刺痛!這些前後遠道來幫助我們的移工,年紀都很輕。六年前,第一次跨進我們家的印尼女孩,叫做溫達,她小小的個子,相對於我內人較大的身材,有點不太搭配,她看出我的顧慮,就說:「我會做事,我有力量。」溫達的機謹和自信,讓我們印象深刻。早先在白色恐怖晚期,兒女與我們分住台美日三地。三年前,內人提議一起到東京作個家庭聚會。我們把內人的注射劑和針筒隨身帶,航空的櫃臺小姐細問沙林食鹽水和藥劑,我也詳加說明,這時溫達二話不說,就把臺大開的病歷證明書亮出來,很快就過關。在東京次日,我們一起去鎌倉看大佛,氣溫乍降,天正飄著細雨,溫達下車就馬上到記念品店,買了一件透明雨衣給內人穿上,但沒買到手套,她回過頭想了想,就去買了一雙中型的襪子,給內人充當手套保暖。我不知道她是如何用英文和那日本店員溝通的,而我雖知道德文的手套叫做手鞋(Handschuhe),卻沒能想到溫達這麼能變通!這麼聰明的女孩,在來我們家之前,她去過三個地方當幫傭,新店一家沒讓她吃飽,移到板橋環境也很糟糕,到了九份還差點被老雇主嗑藥的兒子破門性侵。有一天,她在彰化當漁工的叔叔遇海難身亡了。她和妹妹去太平間看了叔叔被冰凍的身體,回來後仍覺得自己很冷和恐懼。那晚,內人就叫溫達睡在她身邊直到到天亮。這一切,才讓我深深體認到:一個國家的政府若無法確保自己國民的福祉與安危時,是多麼的嚴重。溫達九年來辛苦工作,積蓄下了一些錢,足以讓她資助大弟弟讀書,去進修英文,最後考上一艘義大利郵輪的服務生,收入很好。弟弟上船工作時,她從台灣買了一雙新皮鞋給他風光上任。然後,她又在她父母附近買了一塊地,準備和愛人結婚。她有空就自己用筆紙規畫著房子隔間的佈局,我們看到一個女孩,正一針一線地在編織著自己未來的幸福。 溫達離台前,我和內人陪她到前敦南的誠品,買了一些裁縫的工具書籍和東西方服裝歷史圖像,作為餞別禮物。她說她愛好編織,但沒錢上服裝設計學校,這些工具書她說看就可以自學,受益很大。溫達回印尼之後,結了婚,也在她自己的住家成立了一個服飾設計工作室,她自創品牌作網購行銷。幾個月後,她寄來給內人一個手提袋成品,色調造形都十分精美。第二次她傳來了一個更是令人驚喜的影像,一個大眼睛的可愛女嬰 ! 但我端詳之餘,卻有種淡淡的愁感,想到印尼政府如果不能提升國民的生活水準,那麼二十幾年後,這女嬰是否又得像她母親一樣,離家背井到國外去做移工當幫傭……我們的第二位移工妮蘭也是來自印尼,她沒溫達那般靈巧,但後來居家護理照顧也做得很好,她的先生也在南方澳當漁工,新婚六個月就分別來台工作,每當她先生漁船回港或進基隆港避颱風,我們就讓她去會她先生,經常是過一個晚上才回來。妮蘭未作滿三年,就決定和她先生一起回印尼。如前所述:臨行前兩週,她每天盯著我,教會了我如何為內人的人工血管作無菌注射。現在來幫我們的,是一位年近三十的女孩,她的越南名字不好念,我們就叫她做蘇姍。醫院問我們須不須要教她學作居家護理工作,結果她一看我操作就會了,因為她曾在老人院工作三年,天天都在協助護理師作打針的工作。但蘇姍個性沉靜,經常壓低著聲音在看手機,有鄰居叫我們須限定她用手機的時間,但我們不覺得她會因此影響到正務工作。後來我們知道蘇姍大都是用手機在和家裡的兩個女兒通話,大的八歲,小的才五歲,越南是她的丈夫和婆婆在帶孩子。我內人對蘇姍的處境特別「有感」,這並非僅是同為女性和母親。因早年二二八的事故,父母赴日不能回台,她十幾歲就得在基隆照顧幼小的弟妹;嫁給我之後,又因我被白色恐怖掃到颱風尾,只好把小孩又送到日本我岳父母家。內人對一個母親遠離自己幼小的子女,有著切身的感受。於是內人就直接和蘇姍一起在手機上,看她女兒的起居,一起欣賞那五歲老么的唱歌。蘇姍減輕了用手機的心理壓力,也開朗了好多。但當那小女孩一直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時,確實令人聽了心酸。內人只好安慰蘇姍說:「現在的人有手機視訊可以對話好多了,四十幾年前,我們連通個電話,不但又貴又困難。」台灣的少子與人口老化的現象,形成長照,醫療與移工的社會問題,它不僅存在著聘僱之間的現實條件,其間還存在著文化與人性的沖擊,那不是僅賴法律、制度與經濟條件就得以解決。最後,我們可能須以更大的諒解、體恤與互愛,才能共渡這跨國互助的嚴肅考驗,才能共建此世紀人間的和諧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