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6 橘世代.好野橘
搜尋
遺囑
共找到
127
筆 文章
-
-
2020-06-06 橘世代.好野橘
保障老後生活 「安養信託」關鍵5QA
從容老後系列4Q1:信託跟遺囑有何差別?A:信託與遺囑作成方式不同,遺囑須依民法規定有一定製作方式及生效要件,信託則可以契約或遺囑為之。一般的信託有理財、安養照護、財富傳承、交易安全等功能;有種信託是遺囑信託,在遺囑中表明將財產信託的處理規畫。Q2:安養信託財產可放國內或國外嗎?A:信託財產可在國內作成,看契約約定管理要在國內或國外運用,可約定買國外基金股票。關鍵在不同商品,費用不同,會收手續費、信託管理費,每檔基金收費不一樣,視每家銀行收費標準。Q3:安養信託只限金錢?A:安養信託來源不一定只有金錢,也可放入有價證券,或是保險金,由受託人幫忙管理。另外如老人家有兩棟房子,一棟自住、一棟可信託給銀行管理,代為出租、協助修繕,屬於不動產信託,珠寶、骨董也可信託,但因要有地方保管及特殊設備,不是每家銀行都接受。Q4:安養信託如有獲利,有遺產稅問題嗎?A:本來就要繳遺產稅,不會因資產信託而不用繳。安養信託標的若投資基金,一般不用繳證券交易所得稅。獲利也一直放在信託財產,一直累積到委託人死亡,變成遺產留給繼承人,屆時留下的安養信託財產,包括獲利及本金,還是要依遺產稅規定繳稅。Q5:安養信託可以隨時解約嗎?A:信託原則上是可以隨時解約,尤其委託人跟受益人是同一人。有些提前終止,因為銀行有投入成本,個別銀行會在契約中規定違約金。一般安養信託臨時解約對委託人不利,也可以約定不得終止,如委託人擔憂未來失智或失能,無法自主決定,可在簽約時明定要經過信託監察人同意才得終止。【延伸閱讀↘↘↘】。長榮百億爭產背後更重要的事 預立遺囑三大重點。「害怕被詐騙、被啃老?」 付點管理費,為退休預做準備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5-25 橘世代.健康橘
人生必修課/放下恐懼,我們來聊聊「你想要的死亡」
人會生,即會死,過去死亡多半被視為禁忌話題,但就像所有我們害怕的事情,愈認識,愈可遠離恐懼。在歐洲,死亡逐漸以較開放的方式被討論,且因為環保理念風行,喪葬儀式也變得多元化,讓死亡不是只有哀傷,也帶來另一層省思。今年4月1日,一位長年合作的編輯因車禍離開人世,得知訊息後我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應對,感覺頭痛欲裂,只好先將訊息關上,假裝這是愚人節騙人的伎倆。可惜,它是個事實。死亡一事對大部分人來說,似乎都是沉重的、害怕的、讓人不想面對的。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或許我們會拿死亡來和朋友開開玩笑,甚至有些人會用「你去死啦!」當做罵人或嘲笑別人的話。但在大部分傳統家庭裡,死亡並非像結婚生子一樣,可以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又或者想開口,卻不知從何說起。我對於死亡這個話題,一直都抱持疑惑與想更了解的興趣,在法國生活的這段時間,與許多人聊過死亡。有些人和年輕時的自己一樣,對死有極大恐懼,很擔心家人朋友或自己會突然消失在世界上;又有一些人的想法與做法很豁達,他們會與自己的家人聊身後事,至少了解長輩會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離開人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法國最嚴重的恐攻事件裡,有許多無辜的人死去,社會氣氛憂傷憤怒,但網路世界裡,也有很多人傳達了一句標語:「我根本不怕(Même pas peur)」整體來說,西方人對於死亡的看法,大體上是比較開放的,這當然也跟他們的民族性、自身個性與家庭風氣有很大影響,而他們所提出的想法,也成為影響世人看待死亡的趨勢想法之一。死亡咖啡館活動盛行 觀念改變落實還有一段距離例如先前在台灣出現的死亡咖啡館,這個邀請大眾在開放場合一邊喝茶聊天、一邊談論死亡的聚會活動,推出後受到相當大的迴響。這項活動最早是一位瑞士社會學家Bernard Crettaz發想,並於2004年首次舉辦,幾年後他在巴黎辦過相關座談;但計畫真正風行於全球,是Jon Underwood於2011年在倫敦開始進行數場大受歡迎的聚會,進而設立網站推廣理念後才開始。至今,已有超過65個國家舉辦相關的活動。死亡咖啡館為何在倫敦一試而紅,或許也跟英國當地的社會風氣有很大關聯,當地的安寧照護國家議會(National Council for Palliative Care, NCPC)在2011年做了一份調查,他們發現有高達6成4的英國人在討論死亡議題時,並不會感到不自在。雖然如此,大部分人並沒有認真思考身後事,在這份調查中,僅有3成左右的人有撰寫遺囑、入葬與儀式舉辦方式。一個名為Dying Matters的慈善機構認為,討論死亡與準備後事的相關行動之間,有相當大的鴻溝。該組織過去常舉行關懷鄰里長輩、陪伴長者過聖誕等慈善活動,但鼓勵長者進行後事安排,確保他們的遺囑順利執行,更是他們重視的內容。為何人們不願意認真思考後事的安排呢?在安寧照護國家議會的調查中,他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跟人們害怕死亡有所關連。事實上,超過5成的受訪者都表示對死亡感到害怕,而訂定遺囑,似乎讓他們與死亡的距離更近,更別說要明確寫到是否捐贈大體、放棄急救等細節。然而不思考後事,萬一真的臨時離開,留下的不僅是遺憾,也常讓後代因為想法不同而出現紛爭,造成家人困擾。那麼,有沒有可能不害怕死亡呢?又或者,我們害怕的其實是生病的疼痛、身體的老化、家人的擔憂,而非死亡?如果,我們從小就帶領孩子認識死亡,會不會他們老了之後,對死亡會有完全不同於我們的看法呢?在我生活的法國,關於這樣的思辨開始出現於校園裡、課堂上、家庭中,尤其是在2014年巴黎恐怖攻擊後,孩子們對於死亡、病痛、戰爭等相關的問題不斷出現,大人們急需一個方式來面對孩子的問題。一種溫柔的、哲學性的討論成為了一個方式,畢竟很多時候,大人自己也很難面對這些問題,心中也沒有任何解答。有機環保喪葬——冰葬、水葬、墓園森林在開始撇開禁忌,較開放的探討死亡之時,西方人對於身後遺體的處理,以及下葬的方式,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尤其是有機環保概念的盛行,也讓各地出現更多元的喪葬選擇。畢竟傳統的火葬會汙染空氣,增加碳排放量,土葬則因為遺體放入防腐液等化學藥劑,入土後反造成水源等環境汙染。於是在瑞典,生物學家蘇珊妮(Susanne Wiigh-Mäsak)研究出冰葬方式,藉由使用攝氏零下200度低溫的液態氮,來冷凍及分解遺體,過程結束後將人體粉碎成粉末,放進可分解的袋子即可。另外,剛在英國議會通過,在美加等國已開始執行的水葬法,也逐漸受到重視,這種藉由鹼性化學液體將遺體溶解成液體和骨骸的方式,被採用的家庭認為是種溫柔的離去方式,並且,水葬法的碳排放量僅是火葬十分之一。在美國西雅圖,一位名為卡崔納(Katrina Spade)的設計師則提出城市逝者計畫(Urban Death Project),在這個正在逐步落實的計畫裡,遺體最終會成為堆肥,之後被使用於自家的菜園或城市綠地,只是在分解的過程中,所有逝者會待在同一個分解槽。有些人或許會有芥蒂,若真這樣想,義大利的安娜(Anna Citelli)與若爾(Raoul Bretzel)兩位設計師則提供了一種更浪漫的方式:讓遺體化成一棵樹,讓墓園成為一座森林。他們的設計是讓逝者就像在母親肚子裡時一樣,以抱膝的動作進入蛋形的有機棺材,入土後,有機外殼就會破裂開始分解,進而讓氧氣與碳進入,碳可平衡人體富含的大量氮氣,進而提高分解效果,最後種在上方的樹苗,便可逐漸長成一棵樹。在歐美各國出現各種喪葬處理方式之際,法國人的步調顯得較為緩慢,現今超過6成的逝者仍是土葬為主。不過2014年,法國尼歐爾地區(Niort)成立了第一座有機墓園,引起一陣討論。所謂的有機,指的是傳統墓地可見的大理石碑、混凝土、人造花等,都不會出現在這座墓地。安置逝者的棺材與骨灰甕都是可分解的,例如未加工的木材或是紙竹藤等天然材料,若需上漆或黏著,還得使用經過認證的可分解產品。當然,逝者遺體不得注入化學物質,身上的壽衣也要是天然成分。總之,在這片墓園裡,一切都得是自然環保的,就連園內的灌木叢也是從郊外荒地移植而來,供人休憩的板凳或是美化園區的雕塑藝品,不是自然材料,就是回收材料。介於傳統與前衛的喪葬方式不過比起台灣樹葬需要隔幾年就翻土,較難符合後輩追思的需求,尼歐爾地區有機墓園的墓地,仍保有此功能。在這座占地4000平方公尺,內有大量綠草樹木的墓園內,逝者有30到50年的歲月可在此長眠,在其上方,設有一塊小型石灰石紀念板,至少在這段時間內,他親近的人還可到此緬懷。在我看來,這樣的喪葬方式正好介於傳統與前衛之間,讓人在接受自己將與其他遺體一起分解,或被水葬後成為液體排進排水溝前,選擇一個傳統卻對環境不會帶來過多負擔,同時擁有追思功能的喪葬方式。事實上,在我剛寫好的遺囑上就註明了,若不幸在法國離世且無法回台,鄰近我家的尼歐爾市有機墓園會是最佳的選擇之一。當然我並不希望這會成真,因為在此之前,我還希望有更多時間,好好思考死亡這件事。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7月號(NO.88)》【熟齡精選延伸閱讀↘↘↘】。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5-16 橘世代.好野橘
配偶贈與、房產移轉...Loss4大遺產節稅關鍵,導致財產縮水了!
很多人辛苦一輩子積攢財富,但因為生前沒有及早進行資產規畫,導致身後「稅留子孫」,財產傳給下一代時縮了水。如今愈來愈多人已有提前規畫財產的意識,但往往有些眉角沒注意,結果用錯力氣,反而平白多繳冤枉稅。預先進行資產規畫,是節稅的重要步驟。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企業暨財富傳承服務會計師洪連盛指出,遺產稅節稅有4大不可不知的重點。(1) 夫妻贈與雖免稅,但過世前2年內贈與仍列入遺產課稅。雖然夫妻之間贈與免稅,但是稅法規定,生前2年內的贈與都要納入遺產總額合併計算遺產稅。實務上,在計算遺產總額時,配偶擁有「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也就是配偶可求取一半財產視為自己所有。不少人不了解稅法規定,當遇到重病的時候,會想到要處理財產,但依法,如果生前2年內贈與,不但要納入遺產課稅,而且配偶剩餘財產分配權的範圍變小,反而會被課更多的稅。(2) 生前2年內處分的財產、提領的銀行存款,都要列入遺產申報並課稅。(但已繳的贈與稅等相關稅費可扣抵)很多配偶或子女會趕在被繼承人重病期間,提領其銀行存款,自以為如此可以減少遺產總額;但銀行業金流透明,所有提領動作都有紀錄,國稅局都能輕易查到。不過,被繼承人可以盡量蒐集各種單據、證據,證明被繼承人過世前2年處分的財產、提領的存款,資金沒有用在配偶本人及子女身上,例如,是用在支付被繼承人本人昂貴的醫療費用等;利用「反向證據」,避免被課遺產稅的爭議。(3) 民國104年底以前購入的不動產,建議生前不要移轉,都列入身後遺產較有利。自民國105年起,房產交易要申報課徵「房產合一稅」,因為計算稅額的基礎都以實價為主,稅負比舊制重。因此如果不動產是在房地合一稅上路前買的,以繼承方式取得,未來出售時適用舊制,土地交易所得免稅,也可以選擇是按房屋評定現值課稅或試算是否符合新制的自住優惠條件與稅率,二擇一,比較划算。(4) 生前明確立下遺囑,清楚說明財產分配。如果遺產只是現金、股票等,較容易公平分配;但如果是不動產、珠寶,因為價值往往不會均等,讓子女自行分配的話,往往是糾紛、衝突的起源,所以建議生前就在遺囑裡說清楚、講明白,避免把爭議留到下一代。如果財產多又比較複雜,建議平時就要多蒐集資訊,並在生前就找律師或會計師商談,協助規畫身後遺產分配。一般來說,花上數千元到數萬元的諮詢費若能辦妥身後財富移轉和規畫大事,至少心裡會比較踏實、不留遺憾。但洪連盛強調,法務稅務專家都只是協助角色,最重要的還是當事人心中要有定見,以照顧後代生活為資產規畫的最主要目的。。延伸閱讀:避免「稅留子孫」! 2大步驟規畫資產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 野 橘 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需求出發,成立社團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5-16 橘世代.好野橘
避免稅留子孫 2大步驟規畫資產
從容老後系列3人生無常,我們往往不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也無法預知自己的人生列車何時到站。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企業暨財富傳承服務會計師洪連盛建議,四、五十歲開始,就應定期盤點自己與配偶的資產,並試算可能的稅負情形,提早思考與規畫財產分配與節稅事宜;並且預留老後生活所需與未來繳納遺產稅的稅源。1.定期盤點資產如何進行資產規畫?洪連盛說,第1步,當然是定期盤點自己家裡的資產情況,最好能列表造冊,每年視實際的情況更新。先了解資產狀況,才有可能進一步再盤算課稅的結果。例如,現金、房地產、保險金、珠寶等。以子女均已成年的4口之家為例,遺產稅基本的扣除額加免稅額目前是1916萬元。洪連盛說,大致來說,台灣約有6、7成的民眾身後不必繳遺產稅;但近年都市地區不動產價值上漲許多,有些人可能在都市精華地區擁有幾棟房子,就達到遺產稅課稅的門檻。2.預留繳稅稅源第2步,預留未來繼承人繳遺產稅的稅源。洪連盛表示,有時疾病或意外來得既猛且急,自己或家人根本措手不及準備,一旦死亡通報,被繼承人的銀行存款帳戶就會全部被凍結,直到繳清遺產稅才能解凍提領,期間可能長達數個月以上,因此生前就預先留好現金或利用人壽保險理賠金,做為日後可能的稅源。壽險業主管說,如果生前來不及預留現金做為稅源,有一個遊走灰色地帶變通的方式,就是在被繼承人身故後,暫不通報死亡,先拿被繼承人的存摺與印章去銀行提領喪葬費用和可能的遺產稅金;但事後申報遺產稅時,仍把已提領的現金列入,如此就不致陷入沒有現金繳稅導致無法處理遺產的困境,又不會被國稅局視為短報遺產的問題。但這個變通方式,畢竟還是有領不到現金的風險,壽險業主管說,其實生前投保人壽保險金,因為這部分不必課徵遺產稅,是較佳的預留稅源方式。但壽險主管提醒,很多人買的不是壽險而是投資型保單,這時一定要檢視「受益人」是誰,如果受益人是自己,身後就要列入遺產;必須將受益人指定為配偶或子女,這部分的給付金才能免列入遺產。洪連盛說,還有一種生前利用分年贈與給下一代的方式,也可以預留稅源,但前提是要確保下一代不會亂花錢,以免身後子女擁有的現金不夠繳遺產稅。另外,還有利用信託方式,在委託書上列明信託資金先以支付遺產稅、身後事等優先,剩餘金額可以用來照顧後代。但信託必須客製化,且要繳交信託費用,除了高資產家族外,在台灣並不普遍。【延伸閱讀↘↘↘】。存了一輩子只剩下一間房 3種方式打造「退休穩定現金流」。長榮百億爭產背後更重要的事 預立遺囑三大重點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4-20 新聞.生命智慧
父母留給子孫的禮物為何讓親人反目?律師告訴你,遺囑訂定的重要性
「您覺得遺產是什麼呢?」如果您問我,我的回答是:「遺產是留給家人最後的禮物。」但如果家人為如何分這些禮物而意見不合,爭破頭並為此對簿公堂呢?有些家庭甚至為此衍生刑事案件,您知道嗎? ▍遺囑的重要性 實務經驗上,並「不」是如大家想像的,只有「有錢人」才會為爭遺產而上法院。而且直接依照法律規定的應繼分來分,也未必是最不會有糾紛的方式。 我曾處理過一個案件,這個家庭中,在父親過世後,留下太太和兩個女兒,遺產只有一棟房子和一些存款,繼承人就三位,看起來十分單純吧! 父親沒有遺囑,過世後三位繼承人討論如何分配遺產,最終達到存款部份按應繼分分配,每人分1/3。 但是父親留下來的房子,要如何處理呢?房子是要出租每月收租金?還是賣掉大家分現金?還是給誰住?大姐一家住在裡面,堅持不搬,又不願意拿租金出來補償其他人,事情要如何解套? 遺產的繼承,當被繼承人生前「沒有」規劃安排未來如何分配時,在身故後,只有兩種方式來處理分配問題: 1.繼承人們談個「遺產分割協議」方案出來。2.但只要有任何一位繼承人「不願意」簽協議,那麼很遺憾的,大家就只有上法院走「遺產分割訴訟」一途了。 而「禮物」就會搖身一變,成為繼承人們對彼此互相「厭惡」的原因了。 因此,為避免好好的「禮物」,成為「厭惡」的源頭,被繼承人把自己預計如何分配的想法,落實成有法律上效力的「遺囑」是有必要的。 被繼承人也可以在「遺囑」內告訴子孫,為什麼選擇留什麼財產給「誰」?這後面的祝福是什麼? 我身邊就有案例是:「祖母將某套黃金首飾,留給孫女,是因為想要孫女未來出嫁時,能戴上這套首飾,這樣即便到時候,祖母人不在了,孫女還是可以帶著祖母深深的愛與祝福一同出嫁! 後來祖母先辭世了,孫女從遺囑執行人那裡收到這套首飾,並告知祖母的祝福時,心裡是充滿感動與對祖母的懷念!」 因此,我常在演講中告訴聽眾:「遺囑是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封情書」當我們用寫情書的心情來看待,就不感覺提到遺囑觸霉頭了吧! 此外,許多繼承人在討論,如何分配被繼承人(父母)的遺產時,都會提到要尊重父母親生前的意思或交代(我把它稱為「遺願」),把某個特定的財產(通常還是價值不斐的不動產),留給某個特定人(可能是子女輩、甚至是孫子女輩)。而大家常有的迷思是:遺願,就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我再重申一次「遺願」沒有法律上效力,不能強制要求其他繼承人配合履行,「遺囑」才是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遺囑怎麼訂定 如何訂定具法律效力的遺囑?我將法條內容整理成下方表格,給大家參考。以下分享的是,我比較推薦的「代筆遺囑」或「公證遺囑」! 至於「自書遺囑」,雖然符合法律要件時一樣有效。但是因為沒有見證人,如果繼承人對於遺囑效力有爭執時,通常需要筆跡鑑定;甚至某些行政機關會對於依據自書遺囑的登記申請會不敢受理(因為怕繼承人們有爭執,自己會倒楣被告) 因此還是要透過法院程序提起「確認遺囑有效」訴訟,而為避免這些繁瑣程序,建議以代筆或公證遺囑為優先選擇。 上面表格,特別跟大家說明的是: 1. 民法上的「未成年人」,是未滿20歲的人。年滿20歲就成年,可以當見證人。2. 遺囑上,不管是遺囑人、代筆人、見證人都要親筆「簽名」、「蓋章」會導致遺囑無效! ▍其他提醒: (一)立遺囑,請安排「遺囑執行人」 1. 執行人可以在立遺囑人身故後,拿遺囑協助做遺囑繼承登記、申報遺產稅、遺贈交付、依遺囑內遺囑人的指示分配遺產......等程序。而且其他繼承人不能妨礙「遺囑執行人」執行職務喔! 2. 當有「遺囑執行人」時,遺囑執行人會成為第一順位的遺產稅納稅義務人!因此,請立遺囑人記得「預留遺產稅源」給執行人(以保險安排現金是一個方式)。 而在沒有拿到國稅局的「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之前,遺產是無法過戶到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名下的。 3. 遺囑執行人,可以同時具備繼承人的身分。 (二)應既分與特留分 如果被繼承人沒有立遺囑,繼承人會按應既分比例分配遺產。如果有立遺囑,請留意特留分。但特留分的違反,遺囑不會無效,只是特留分被侵害的人,可以行使扣減權。 舉例:陳爸爸過世後,只留下兩個兒子,而陳媽媽早在陳爸爸身故前幾年,就已過世。 假設陳爸爸只有1000萬元的遺產,在陳爸爸沒有遺囑指定分配方式的情況,兩個兒子各可以分配500萬元(1000萬元/2) 如果陳爸爸有立遺囑,並且把全部財產1000萬元都留給大兒子,那麼遺囑不會因為違反特留分無效,只是小兒子可以向哥哥行使扣減權,討回250萬元(500萬元/2) 應既分與特留分的比例,請參考下表: (三)最後,建議立遺囑前,先找「律師」討論 討論看看是否只需要立遺囑?還是需要其他配套的處理一起安排? 例如:財產有無借名登記清況,希望如何處理? 有無生前贈與給子孫的財產(若因結婚、分居、營業而贈與,是否要歸扣)?有無借款、投資情況?有無債務問題?有無想排除繼承權(一毛錢都不願意留給某個繼承人)的情況?子孫有無債務問題?或是身心障礙、財產管理能力不佳問題?有無節稅考量? 以上都是常見的、在繼承開始之後,繼承人面臨問題。為避免把困擾丟給子女,讓他們為遺產吵一架,然後上法院,再老死不相往來,建議立遺囑人要先完整思考後規劃並行動,才能真正的達成立遺囑人的心願也維持家庭關係和諧! 【參考法條】民法第1190條:「自書遺囑者,應自書遺囑全文,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如有增減、塗改,應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另行簽名。」民法第1191條第1項:「公證遺囑,應指定二人以上之見證人,在公證人前口述遺囑意旨,由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經遺囑人認可後,記明年、月、日,由公證人、見證人及遺囑人同行簽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由公證人將其事由記明,使按指印代之。」民法第1194條:「代筆遺囑,由遺囑人指定三人以上之見證人,由遺囑人口述遺囑意旨,使見證人中之一人筆記、宣讀、講解,經遺囑人認可後,記明年、月、日及代筆人之姓名,由見證人全體及遺囑人同行簽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應按指印代之。」(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談死亡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
在「死亡咖啡館」裡,郭慧娟聽過很多家庭故事,他們都在親人離開後留下許多遺憾。其中最常見的版本是,突然有天父母倒下,兄弟姊妹親人家屬都回來了,很多事情是第1次遇到,一談,家庭隱藏的議題浮現,計較也來了。先是吵醫療決定,接著吵喪葬方式,「海葬?為什麼你知道我不知道?」然後開始爭產。即便不吵,臨終、喪葬來得那麼突然,沒有太多時間思考與準備就得決定,許多人在多年後想起來仍感覺痛:「我當初為什麼不插管?」「這真的是爸爸要的嗎?」但臨終不能重來,遺憾就一直跟著。「好好聊過,知道他心裡想要什麼,遺憾才會少一點」,郭慧娟說,死亡無法邊做邊學,在它來到之前,我們就有功課要做,第1步就是用平常心和家人談死亡。談死亡的8個時機聊死亡是需要挑時機,但也不是那麼難開始,郭慧娟提出幾個適合的機會。1.看到新聞事件、名人的故事時。傅達仁安樂死、戴勝益預立遺囑、張曼娟簽預立醫療決定…都會是很好的開場。2.家人主動談到身後事或死亡議題時,把握機會聆聽,切莫打斷。3.利用探病機會討論醫療決定、臨終準備。4.利用參加告別式機會討論身後事及喪葬禮俗。5.藉由大自然和四時變化談論死亡的自然性。例如當家人看陽台的花感嘆,「這盆一直長,那盆卻救不活了」,就可以順勢接:「就跟人一樣,壽命有長有短。」6.參加生死相關講座後,與家人分享心得。7.邀請家人參加生死相關講座或活動,會後彼此分享看法。8.自己創造機會,編個故事試探家人的反應。「我有個同學今天line我說他爸爸過世了,用海葬…,我覺得還滿不容易的耶。」談死亡的7個原則「只要你做好心理準備,一定會有機會。」郭慧娟認為,每個家庭文化不同,有人能聊有人不能,但掌握一些原則,會讓這件事比較容易開始。1.談「他死」,不要談「你死」、「我死」談死亡有時會觸及「你在提醒我即將死亡」的難過心情,但談別人的事心情就會輕鬆許多,當家人說,「我覺得他那樣做不好!」往下問他心裡想什麼。2.目的是「為什麼」,而非「做什麼」比「我要樹葬」更重要的是,為何想要樹葬?了解家人生命的尊嚴、態度;這是分享、不是交代。3.重點是氣氛而非話術,別期待一次到位一旦被打斷、發現家人不想談,就先停下來,再找其他機會。若從未談過,本來就不容易開始,要有耐心。4.肯定與稱讚當爸媽主動談起,多一些正面肯定,且不帶任何評價聽他的意見。5.願意談的先開始先跟能談的子女談,談的過程中,其他子女也會聽到。如果不能談的是爸媽,那麼派那個跟他們比較能聊的、他比較寬容的孩子先去談。6.要能同理還沒做好準備談死亡的心情不要強迫所有人去面對,不要去貼標籤,不願意談只是還沒做好準備。7.要做功課關於死亡的種種,有龐大的知識系統:末期醫療決定、遺囑、遺產、安葬方式、喪葬儀式…等等,事先去了解,當家人想聊的時候,才不會錯失良機。【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