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
脾臟含有大量的血液,外觀呈暗紅色,受傷破裂時,會導致腹腔出血,引起腹膜炎及休克等症狀。
- 症狀: 出血 腹痛 腹脹 口渴 心悸 呼吸急促 皮膚蒼白 四肢冰冷 血壓下降
- 併發症: 出血性休克 腹膜炎 血胸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脾臟含有大量的血液,外觀呈暗紅色,受傷破裂時,會導致腹腔出血,引起腹膜炎及休克等症狀。
手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指的是發生在手指部屈指肌腱鞘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症,由於手指伸展時會喀喀作響,因此又叫「扳機指」。肇因多為過度頻繁地使用固定的手指動作,如工廠作業、電腦操作、彈奏樂器、女紅、及勤做家務等。 明顯的臨床表徵有:患指彎曲後不易伸直,在掌指關節處按壓會有痛覺,還可觸摸到腫脹和結節硬塊等。病況早期,患者起床或工作時會自覺手指的靈活度略減、掌指關節很容易就痠痛,後期則疼痛加劇、手指活動整個受限,更甚者患指還需要其他旁側的健康手指加以輔助才能伸展完全。 扳機指可以發生在任何手指,最常見的在大拇指,又常常合併媽媽手或腕隧道症一起出現。 另有一種專門發生在幼兒身上的屈指肌腱鞘炎,是先天就有的,一歲前約有三成能自癒,兩歲後如未能自癒再考慮動手術,避免引發其他後遺症。
肱骨內上髁炎亦屬上髁炎的一種,只是患部發生在肘部及前臂的內側,在打高爾夫球揮桿至最高點時,內側手肘承受強大的外翻力量,易造成該部位的旋前肌群與屈肌腱拉傷,因此高爾夫球員經常罹患此症,故別稱高爾夫球肘。類似這種猛力加速導致內側手肘與前臂承受強大壓力的運動還包括:投擲棒球、網球、保齡球、橄欖球,以及從事頻繁使用前臂的行業,如家庭主婦、學生、會計、鉛管工、園丁等。臨床上,疼痛會由手肘關節的內上髁發作,並隨著手腕屈曲及前臂旋轉動作,如提舉重物而痛感加劇。若發現以下徵兆,就可能是罹患肱骨內上髁炎: .手肘內側觸壓會痛。 .屈肘、外翻會痛。 .當手部施力或旋轉時,如擰毛巾,手肘內側及前臂會痛。 .肘關節內側可能發腫發熱,夜間影響睡眠品質。 肱骨內上髁炎若不及時治療,疼痛最終會延伸到前臂及掌指,導致局部痠痛無力,無法提起重物,甚至出現神經感覺喪失的現象。治療首在改善疼痛,同時使用前臂束帶來矯正錯誤的姿勢、勤做肌肉放鬆訓練等。若保守療法無效再考慮手術治療。
當肌腱組織長期受外力不當的作用影響而發炎,就會形成肌腱炎。肌腱是連接肌肉與骨骼的膠原纖維組織,負責傳遞肌肉的力量抵達骨頭以帶動關節活動,具有耐受伸、彎、扭等,在關節周圍處如手指、手腕、手肘、肩膀、膝蓋、足踝、腳跟等,這些部位因經常活動,肌腱的受力與磨損也極大。鈣化性肌腱炎、媽媽手、滑鼠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都是常見的肌腱炎類型。 值得一提的是,五十肩與肌腱炎的症狀很類似,所以肩膀疼痛不一定就是肩部肌腱炎,首先要確認發炎問題出在肌腱還是關節(囊)。 肌腱發炎的臨床症狀為局部疼痛,按壓患處或肌腱用力時不適感會加劇,某些肌腱發炎外觀會有腫脹發熱的現象。病況輕微者兩週內可自癒,逾一個半月情況還未改善,則可能發展成慢性肌腱炎,除疼痛外還會伴隨無力、麻痺、動作僵硬,無法伸展自如等。
肱骨外上髁是指前臂伸肌總腱與肱骨的銜接處,此處周圍的軟組織慢性炎症,即稱作肱骨外上髁炎。因為在網球選手身上很常見,因此又稱網球肘,但並不局限於運動員,從事建築木工、搬運裝修、烹飪、家庭主婦等職業的人也很容易發生。如果疼痛病症是出現在肘部關節內側的,則為肱骨內上髁炎,或稱高爾夫球肘。臨床症狀最明顯的就是肘部關節外側感覺痠痛,當手部提、握或拉重物時痛感加劇,並會延伸至整個前臂外側,更有甚者肘關節可能變得無力而且僵硬,嚴重到日常生活中的持筷、拿杯子、擰毛巾、開門、握手及寫字都有障礙。 自我診斷方式是做旋臂屈腕測試,將前臂往外旋,腕部微彎,肘部伸直,如果這時手肘出現疼痛,即可能罹患肱骨外上髁炎,可至醫院專科接受核磁共振掃描或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加以確診。治療上會先採休息、冰敷消腫、熱療或電療等物理治療及運動,並配戴護肘護具等方式,疼痛較嚴重者,可考慮局部注射(增生療法),逾半年以上仍不見成效,才考慮手術治療。
肩旋轉肌袖病變是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滑囊、關節囊等組織退化、受傷或病變,而引起的關節囊慢性炎症,因患病部位牽涉關節周圍,亦稱肩周炎,以女性患者居多,又因臨床統計平均約五十歲以上發病,故俗稱五十肩。致病原尚不明瞭,推測可能與肌鍵炎、肌腱老化、外傷骨折及特定疾病等因素有關。五十肩依其病程可分為疼痛期、冰凍期和解凍期三個時期。症狀包括:肩頸部疼痛、肩膀僵硬、手舉不起來、肩關肩在某些角度的活動度受限等。此外,患者夜間睡覺時疼痛感會更為劇烈。 治療上,多採物理運動的復健方法,如爬牆運動、鐘擺運動、肩輪運動等,強化患者肩部肌肉力,或透過熱敷、短波、超音波療法,減輕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疼痛感。
椎間盤突出是因椎間盤長期承受重力,產生退化及椎間盤軟骨含水量的減少,造成彈性及緩衝能力隨之減弱,導致椎間盤髓核由纖維環向外穿出造成神經壓迫的情形。亦可因患者承受到突發性的外力撞擊或承載受力過重,導致椎間盤的髓核穿出纖維環。上述情形就稱為椎間盤突出,患者首先會出現下背痛的症狀,隨著病程進展,髓核壓迫到脊髓或推移到神經,就會演變成坐骨神經痛,或更嚴重的永久性神經損傷。
骨刺是增生的贅骨,屬於人體自然退化現象,通常出現在關節、脊椎活動較大的地方,如頸椎、腰椎、肩關節、膝關節、腳踝等處。 隨著年紀漸長及長時間壓迫關節,脊椎間軟骨漸漸失去彈性、支撐力不足,脊椎的關節面開始承受較大的壓力,在關節邊緣處長出一些尖刺狀的贅骨來增加關節面的受力面積,俗稱「骨刺」。 骨刺並不一定有症狀,但當骨刺壓迫到脊髓或神經,或是韌帶、肌腱、神經等軟組織,就可能造成磨損與疼痛,常見的部位包括脊椎、肩膀、手部、臀部、膝蓋與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