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退休力
共找到
344
筆 文章
-
-
2021-12-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1退休力大調查 國人退休準備M型化
▍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已不可迴避,聯合報今年滿七十歲,身為與台灣一同成長的媒體,去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1.0」,提醒大家及早規畫老後生活。一年來,約三萬人透過指標評估自己的退休力,今年以這三萬人的填答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去年「退休準備指標1.0」定義,老後生活需要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為進一步分析退休準備樣貌,今年聯合報與陽明交大教授、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及宏碁智醫團隊合作,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在填答資料中歸納六種退休準備樣態,提供更精準的評量與建議。6大分群 測優勢和準備「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可說是「退休準備指標2.0」,聯合報經多次動腦會議,以六種動物對應人工智慧分析後的六種退休準備樣態,依分數高低依序為「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獺」。歡迎填寫「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不僅可得知自己屬於六種退休準備樣態的哪一群,更可了解在退休準備有哪些優勢,評估準備不充分的項目。也許今年填答是「慢慢樹獺」,但經各項準備,未來有機會成為「王者獅子」。調查也發現,退休準備有M型化趨勢,以人工智慧演算,有兩族群特別突出,分別是各方面分數居冠的「王者獅子」,以及所有分數都較低的「慢慢樹獺」;交叉分析也發現,總分四十分和六十分呈現兩個高峰,顯見填答者若不是準備充分,就是全無準備。面對退休準備 3個階段在找出六種退休準備樣態的過程,陳亮恭發現,「退休準備指標」主要問執行度,若「健康」取得高分,其他面向的準備通常也可拿高分。「健康」高分不易,例如每周運動五天、吃足量蛋白質等,難度不低,但健康力提升,其他能力也跟著提升,可面對退休挑戰。陳亮恭分析,面對退休準備有三階段,第一階段認同退休準備重要,但沒有付諸行動,「什麼都沒有做」;第二階段意識需要財務支撐退休生活,開始在意「財務規畫」;第三階段認真照顧健康,也開始運動,確實達成「健康準備」,所以,退休準備的起手式可說是財務,但健康準備卻是「粽子頭」。聯合報今年以兩項調查檢視國人退休準備,分別是「二○二一退休力大調查」及「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退休指標填答 國人57分去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1.0」並同時進行千人調查,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平均五十四分。今年「二○二一退休力大調查」,分析一年來填答結果,平均分數僅五十七分。這群主動填答退休準備指標者,已較一般人更關心老後生活規畫,但平均分數只比去年略高三分。進一步分析近三萬人的退休五面向成績,各以一百分計算,僅財務、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分數及格,社會連結五十分,健康五十四分,顯示距離準備完善,還需要更多努力。今年五月,台灣因社區感染進入三級警戒,大家經歷疫情下行動受限的生活。聯合報與元氣網於十一月一日至卅日進行「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獲有效問卷八三○份,發現疫情下近四成的人工作方式改變、逾六成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更有六成三因疫情體驗人生無常,提醒退休準備也要保持彈性,隨時應變。「二○二一退休力大調查」系列報導,今起刊出四天,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2.0」,也思考退休準備的攻略。聯合報並同步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計畫,首波獲得關渡醫院與WaCare響應,期待更多力量加入,大家一起增強退休力。
-
2021-12-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疫情下退休力應變大調查 逾六成無懼疫情對未來有信心
今年一場社區感染讓台灣進入三級警戒,為了解疫情對於退休準備的影響,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發現即使疫情帶來不便或是傷痛,有人因此憂鬱或焦慮,甚至衰弱,但大家對於未來的信心不減,逾六成的人表示,不論疫情如何發展,面對未來,仍有足夠的信心。 「台灣2021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日前公布,「宅」字在36個候選字中拔得頭籌,獲選為今年的年度代表字。今年不管男女、年齡或階級,三級警戒期間都必須家當「宅」男「宅」女。調查發現,疫情帶來的危機感加上股市大熱,讓投資的人增加;但疫情阻斷了社交機會,讓人無法「連結」,也有人變得衰弱。 詢問「您的工作因疫情三級警戒受到那些影響?」,40.8%表示居家上班或工作方式改變,有4.9%被減薪或裁員, 3.8%考慮轉職,更有4.9%自行提早退休,但回答沒有改變的,也有37.2%。「是否因疫情三級警戒重新配置理財規畫?」這題為複選題,投資基金或股票的人最多,有36.1%;努存錢貢獻存款的有26.7%,房市很熱,4.4%的人買房;因疫情考量醫療保障而調整保險的人也不少,32%購買防疫險、12.4% 購買或調整醫療險,購買或調整年金保險的有 6.6%;但也有近三成的人表示未改變理財規畫。許多醫師發現疫情對健康影響甚鉅,過去認為對健康有幫助的方法,例如出門活動、充實社交生活,因為疫情被迫中斷。在疫情警戒降至二級後,13.8%認為健康狀況變差、9.4%變得衰弱、14.6%變得憂鬱或焦慮;但也有26.4%自覺健康良好、逾35%認為體力維持在一定水準,沒有改變。 許多人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仍努力維持健康,有50.7%規律運動,56.7% 自己烹調,39.4%力求飲食均衡,還有32.2%服用保健食品或維他命;接種新冠疫苗是今年的全民運動,77.2%表示曾去接種,甚至有9%接種新冠以外的其他疫苗,更重要的是69.6%的人表示,三級疫情期間盡量宅在家。 也因為必須宅在家,必須靠數位與他人連結,許多人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有一些「新學習新體驗」,參加線上課程或會議經驗的人數多,達54.5%;全民接受防疫訊息,51.9%曾用手機掃疾管家、使用網路購物的人有35.1%、和家人或朋友視訊25.5%、用串流平台追劇的有22.3%,甚至有5%嘗試遠距醫療,沒有上述經驗的僅有14.6%。新冠疫情今年奪去八百多人的生命、漫長的隔離及獨處,讓人反思生死與告別,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62.5%體驗到人生無常、60.3%的人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20.4%更頻繁和親友聯繫,還有6.4%更注意命理或星座相關運勢預測、5.2%寫下遺願清單。不過,疫情讓人期待隧道那一頭的光亮,22.1%沒有發表特別的意見,16.6%表示,就算疫情結束,對疫情仍非常悲觀,但也有61.2%的人無懼且樂觀看向未來,表示不論疫情如何發展,對未來都保持信心。「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於今年11月1日至30日進行,獲得有效問卷830份,男性占43%、女性57%,教育程度大學以上者逾八成,近半數居住於雙北,桃園和台中各占約10.8%與10.2%,高雄市7.7%、台南市3.5%。 ●聯合報去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大核心能力,提供檢視退休準備的評量,今年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
-
2021-12-17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怎樣才算準備好了?3個世代從3面向教你規畫退休
▍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退休準備是老後生活的基石,今年影響退休準備最重要的變數就是新冠疫情,聯合報日前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邀請專家分享面對未來疫變新日常。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宣布,年底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並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計畫,邀請合作夥伴共同為幫助大家儲備退休力而努力。三位與談專家分別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以及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施振榮以投資報酬率的觀念分享,平均壽命延長,一定要避免老來臥床失能,40~50歲就要開始準備,及早投資。陳亮恭建議要「以終為始」,保持健康需要「套餐」,即運動、營養、社會連結及慢病管理缺一不可。最年輕的葉士愷也認為,退休準備應該提早規畫。游美月表示,去年我們開啟退休準備工程,找出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推出「五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近一年來獲得3萬人的熱烈回響。去年調查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僅54分,根本不及格,大部分的人對退休沒有規畫,年長女性的退休準備更明顯不足。近來遭逢百年大疫,這個變數讓大家都必須重新適應生活。因此,今年特別邀請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與擅長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宏碁智醫團隊,依填答內容找出6種退休準備樣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提供更精準的退休準備評量,也計畫推出「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希望對退休準備的各面向提供專業資源,幫助民眾進行退休準備,加強退休力以適應變局。【健康準備】保持健康需「套餐」 4要素不可缺陳亮恭指出,退休準備指標與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狀況。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是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的執行難度最高。他認為,可以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不過,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在生活上,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游美月指出,疫情使她固定健身的習慣中斷,但一段時間後,認為再這樣下去不行,於是開始自我鍛鍊,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做各15分鐘的有氧與瑜伽、5分鐘冥想、3分鐘倒立,重新調整運動習慣,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施振榮和陳亮恭對於健康維持也有新領悟,尤其是陳亮恭,他說自己向來是健康知識的倡議者,如今成為實踐者,把運動放上每天的時程表,甚至在跑步機上邊聽有聲書邊走路,維持體力。曾經中風的施振榮說,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健康 自己顧」,他現在每天走路、天天動腦,想辦法讓身體和頭腦都更健康。【延伸閱讀】>>企業家施振榮裝13根支架的深刻體驗 【財務準備】疫情激發危機感 年輕人開始理財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指出,疫情使股市大熱,不少年輕人感受到疫情帶來的危機感,開始規畫財務,看見市場的投資機會,但楊淑惠提醒,投資行為不完全等於財務準備,退休財務準備必須有完整規畫。楊淑惠表示,台灣爆發社區感染以來,約有3%的民眾因疫情增加退休規畫的金額,其中以30~39歲占大多數,不過,有4.2%的民眾認為疫情讓他們思考提前退休。另外,疫情期間,許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短少,若不幸染疫,後續的醫療照護費用、薪資損失等,也是不小的額外開銷,凸顯緊急預備金、醫療保險規畫的重要性。 中信銀專家提醒 健康風險是財務準備變數 楊淑惠建議,財務準備必須思考資金來源、規畫目的與用途、甚至創造財富的方式,並注意風險控管,建議先確認投資目的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切勿將資金壓在同一個籃子中,此外,也要考慮年紀漸增的健康風險。不同年紀應有不同的財務規畫重點,30多歲的人多半處在事業衝刺期,除了及早投資,最好趁著年輕先規畫基本的醫療保障;三明治族群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也邁入事業高峰期階段,一旦遇到變數或事故,對家庭影響大,建立緊急預備金及壽險、重大傷病相關保障顯得格外重要。「50+」的準退休族群,則建議以退休金及長照規畫為主,並建議增加固定收益標的。【延伸閱讀】>>三個世代退休財務準備如何更完整【社交準備】疫情來了 運動、社交玩出新變化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更凸顯退休準備需隨時調整。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雖然最年長,善用科技的他,卻很享受視訊帶來的便利,「我適應得很好」;但視訊會議對於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來說,有時反而是惡夢,因為曾經一整天有7~8個會議;葉士愷則經歷波蘭和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印象十分深刻。 施振榮說,因為有科技,疫情對我沒有什影響,以前同學會五年辦一次,拜疫情所賜,現在同學會每個月辦一次,「台美一起空中聚會」;過去參與會議,總需要外出,光交通往返就占據大半時間,但現在用視訊會議,反而少了許多限制。相較於過去,疫情之下的生活反而更快樂。但談到視訊會議,陳亮恭說,「我最近開始受到這個苦了。」疫情爆發讓他工作量暴增,以前實體會議,如人到不了就不去,現在都用視訊,即使舉辦地點在國外,也不能不去,最高紀錄一天開了7~8個視訊會議。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說,去年在波蘭碰上當地疫情嚴重,生活受到高度管制。他幾乎沒有出門,社交生活嚴重受阻,復活節、聖誕節一樣冷清,今年四月返台,又碰上台灣疫情大爆發。他認為,大家都要學習與疫情共處。【延伸閱讀】>>看看作家、Youtuber葉士愷分享波蘭防疫經驗【退休想像】施振榮、陳亮恭:腦中沒退休這件事葉士愷表示,新世代對退休想像是可以健康自在過生活,不需要為了經濟煩惱;陳亮恭則表示,現在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施振榮則說,自己雖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和人生中退休。三個不同世代,對退休人生各有不同看法。退休制度於1880年俾斯麥於德意志帝國實施,規定65歲退休,但當時德意志帝國平均年齡才47歲。俾斯麥為了讓老到無法工作的人得到政府照顧,提出退休制度,與如今追求第二或第三人生的退休已經不同。即將邁入77歲的施振榮說,台灣平均臥床時間是8年,若以現在的平均餘命80歲來說,「我現在應該是躺在床上的人」。他60歲從工作退休,從40歲就開始準備,50幾歲時發現冠狀動脈阻塞,於是減少壓力、注意飲食及多運動,如今他雖然從工作退休,但一直保持社會連結,「活在社會就是要不斷地有貢獻,必須不斷的學習。」陳亮恭說,他現在腦袋裡是沒有退休,英國經濟部智庫曾調查,勞工不管幾歲退休,退休後平均僅開心兩年,隨後就開始因健康問題看醫師;法國研究也發現,勞工每晚一年退休,可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3%~5%。其實目前為退休人士設計的許多健康促進方法,包括要有活動量、要用腦力,與人相處應對,退休後要排很多課程才能達到這些目的。陳亮恭認為,有些工作職務必須世代交替,但不代表不用繼續工作,他目前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
-
2021-11-22 新聞.活動快訊
元氣網直播/疫變下的退休力 今聽專家說
你有想過退休嗎?面對比想像中還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規畫必須提前部署。聯合報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請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從疫情對生活的影響談起,傳授準備退休的方法。今天上午8時至9時,請鎖定元氣網粉團,觀看直播。即將邁入77歲的施振榮說,如果以文獻來講,台灣平均餘命80歲,臥床平均8年,「我現在應該是躺在床上的人」。曾經中風、裝了13根支架的他,將分享如何動腦不失智。陳亮恭將分析退休準備方程式,人們如果意識到退休準備很重要,接下來的動作可能是財務規畫,最後一步的完成款,是健康和運動的落地執行。葉士愷認為,退休就是健康自在的過生活,不被年齡所限制。聯合報社長游美月指出,聯合報年底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並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邀約合作夥伴為幫助大家儲備退休力而努力。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時間:11月22日(一)上午8時至9時主辦單位: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
-
2021-11-20 新聞.活動快訊
退休力應變沙龍!11/22看直播填問卷抽好禮
你有想過退休嗎?別以為退休離你很遠,面對比想像中還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規畫必須提前部署。聯合報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為您請到三位專家: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旅居波蘭作家葉士愷,一起討論從疫情對生活的影響,傳授輕鬆準備退休的方法。●11月22日(一)上午8:00在元氣網粉絲團觀看直播(首播),並掃描QR Code填寫抽獎表單,即可參加抽獎,本活動將隨機抽出20名得獎者,獎項包含:「自然淨 天然草本護髮增色粉」市價980元,5名。《電影之神》電影交換券,5名(1名2張)。CITY CAFE虛擬提貨卡:中杯拿鐵或大杯美式1杯,10名。(註:抽獎表單填寫截止時間至11月22日中午12點止。)●11月22日(一)論壇直播結束即隨機抽出得獎名單,並於11月30日(二)以簡訊通知得獎者。贈品「自然淨 天然草本護髮增色粉」市價980元,5名「自然淨 天然草本護髮增色粉」主打省時、天然、健康,以最高等級的散沫花及木蘭花,縮短上色時間,使髮色在染後48小時色彩更加飽和,而水分解膠原蛋白及印度苦楝樹,能強健毛髮的生長環境,使用時會散發溫和草本味。◎「肉桂褐」:適合局部染髮。◎「咖啡棕」:大面積蓋白髮,添加了食藥署核定的微量「HC安全色素」。募資計畫開跑中:https://reurl.cc/kLj1X9《電影之神》電影交換券,5名(1名2張)《電影之神》描繪一群熱愛電影的人們,共同締造奇蹟的溫暖故事,也是現年90歲名導山田洋次,他的第89部作品。電影集結海內外「一帝四后」:「日本奧斯卡影帝」菅田將暉、「日劇學院賞視后」北川景子與永野芽郁,以及「日本奧斯卡影后」宮本信子與「柏林影后」寺島忍,即將在11月26日於台灣感動獻映。電子咖啡禮券 抽10杯CITY CAFE虛擬提貨卡:中杯拿鐵或大杯美式1杯(冰熱不限)
-
2021-11-20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力應變沙龍/疫情激發危機感 趁早規畫退休財務
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分享疫情下的觀察發現,疫情使股市大熱,不少年輕人認真開始規畫財務,疫情帶來的危機感、看見市場的投資機會,都成為大家開始關注財務的動力,但楊淑惠提醒,投資行為不完全等於財務準備,退休財務準備必須有完整規畫。楊淑惠以中國信託的調查說明,台灣自社區感染爆發,約有百分之三的民眾因疫情增加退休規畫金額,其中以卅到卅九歲占大多數。調查也發現,近八成民眾並未改變原有的退休計畫,但百分之四點二認為,疫情讓他們思考提前退休。另外,疫情期間,許多行業收入或獎金短少,若不幸染疫,染疫後的醫療照護費用、薪資損失等,也是不小的額外開銷,凸顯緊急預備金、醫療保險規畫的重要性。但楊淑惠指出,危機也是轉機,疫情雖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更提醒我們及早規畫財務與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財務準備必須思考資金來源、規畫目的與用途、甚至創造財富的方式,並注意風險控管。許多年輕人熱衷投資,但追逐風險下的短期資本利得,缺乏風險控管觀念,建議先確認投資目的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切勿將資金壓在同一個籃子中,也要考慮年紀漸增的健康風險,考量列入醫療支出。不同年紀各有不同的財務規畫重點,楊淑惠指出,卅多歲的人多半處在事業衝刺期,除了及早投資,最好趁著年輕先規畫基本的醫療保障;三明治族群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也邁入事業高峰期階段,一旦遇到變數或事故,收入中斷對家庭影響大,建立緊急預備金及壽險、重大傷病相關保障顯得格外重要。準退休族群建議以退休金及長照規畫為主,並增加固定收益標的。
-
2021-11-20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力應變沙龍/隨機應變 生活重整 與疫情共處
疫情改變大家的生活習慣,更凸顯退休準備需隨時調整,隨機應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雖然年長,善用科技的他享受視訊帶來的便利,「我適應得很好」;但視訊會議對於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來說,有時是惡夢,因為曾經一整天有七八個會議;葉士愷同時經歷波蘭和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印象深刻。施振榮說,因為有科技,疫情對他沒有什影響,以前同學會五年辦一次,拜疫情所賜,現在同學會每個月辦一次,「台美一起空中聚會」;過去參與會議,總需要整裝外出,光交通就占據大半時間,但現在用視訊會議,反而少了限制。他說,相較於過去,疫情之下的生活反而更快樂。但談到視訊會議,陳亮恭說,「我最近開始受到這個苦了。」疫情爆發讓他工作量暴增,以前實體會議,人到不了就不去,現在都用視訊,即使舉辦地點在國外,也不能不去,最高紀錄一天開了七到八個視訊會議。一去不回的視訊會議,讓大家變得更忙。葉士愷則說,他去年在波蘭碰上當地疫情嚴重,生活受到高度管制。他幾乎沒有出門,窗外一片空盪,社交生活嚴重受阻,復活節、聖誕節應該是最熱鬧的節日,一樣冷清,今年四月返台,又碰上台灣疫情大爆發。他認為,未來的常態,大家都要學習與疫情共處。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分享,疫情使她固定健身的習慣中斷,於是自我鍛鍊,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做各十五分鐘的有氧與瑜伽、五分鐘冥想、三分鐘倒立,重新調整運動習慣,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陳亮恭說自己向來是健康知識的倡議者,如今成為實踐者,把「運動」放上每日行程,甚至在跑步機上邊聽有聲書邊走路,維持體力。曾中風的施振榮說,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健康只有自己能顧」,主動蒐集相關知識,碰到專家就多問兩句,每天走路、動腦,「我這樣要失智也是很難。」
-
2021-11-20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力應變沙龍/退而不休 保持學習和社會連結
你想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說,新世代對退休想像是可以健康自在過生活,不需要為了經濟煩惱;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則表示,現在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說,自己雖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和人生中退休。退休被視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之一,但出現於人類歷史不過百餘年,且定義一直改變。陳亮恭指出,退休制度於一八八○年俾斯麥於德意志帝國實施,規定六十五歲退休,但當時德意志帝國平均年齡才四十七歲。俾斯麥為讓老到無法工作的人得到政府照顧,提出退休制度,與如今追求第二或第三人生的退休已經不同。即將邁入七十七歲的施振榮說,台灣平均臥床時間是八年,若以現在的平均餘命八十歲來說,「我現在應該是躺在床上的人」。他六十歲從工作退休,從四十歲就開始準備,五十幾歲時發現冠狀動脈阻塞,於是減少壓力、注意飲食及多運動,如今他雖然從工作退休,但一直保持社會連結,「活在社會就是要不斷地有貢獻,所以必須不斷的學習。」陳亮恭說,他現在腦袋裡是沒有退休,英國經濟部智庫曾調查,勞工不管幾歲退休,退休後平均僅開心兩年,隨後就開始因健康問題看醫師;法國研究也發現,勞工每晚一年退休,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百分之三至五。其實目前為退休人士設計的許多健康促進方法,透過「工作」都可以達成,包括要有活動量、要用腦力,與人相處應對,退休後要排很多課程才能達到這些目的。陳亮恭認為,有些工作職務必須世代交替,但不代表不用繼續工作,他目前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
-
2021-11-20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力應變沙龍/落實健康準備 提升退休力關鍵
退休準備是老後生活的基石,今年影響退休準備最重要的變數就是新冠疫情,聯合報於十三日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邀請專家分享面對未來疫變新日常。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同時宣布,年底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並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計畫,邀約合作夥伴共同為幫助大家儲備退休力而努力。三位與談專家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以及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施振榮以過來人身分建議,退休準備最要重要的是培養應變力,順應環境變化。陳亮恭分析,人類每隔十年,平均餘命增加二到三歲,退休準備勢必保持彈性與應變。最年輕的葉士愷也認為,退休準備應該提早規畫。游美月表示,今年七十歲的聯合報與台灣社會一同成長,去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經過與專家討論的嚴謹過程,找出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推出「五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近一年來獲得約三萬人熱烈回響。但去年調查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僅五十四分,並不及格,大部分的人對退休沒有規畫,年長女性的退休準備更明顯不足。今年進一步邀請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與擅長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宏碁智醫團隊,依填答內容找出六種退休準備樣態,據此年底即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提供更精準的退休準備評量。陳亮恭指出,聯合報退休準備指標與坊間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開始準備,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難度最高,若健康準備完善,其他面向的準備通常也可拿到高分。因此,可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陳亮恭打比方,就像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不過,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於生活,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等支持,關渡醫院打造宜居社區,就是為了提供居民健康促進等。游美月表示,近來遭逢百年大疫,這個變數讓大家都必須重新適應生活,聯合報與元氣網除了推出新的退休準備指標提供民眾評量,也計畫推出「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徵求更多團體和單位,對退休準備的各面向提供專業資源,幫助民眾進行退休準備,加強退休力以適應變局。
-
2021-11-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退休力應變沙龍4-4/世代退休觀不同 保持學習成共識
你想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說,新世代對退休想像是可以健康自在過生活,不需要為了經濟煩惱;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則表示,現在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說,自己雖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和人生中退休。三個不同世代,對退休人生各有不同看法。退休被視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之一,但出現於人類歷史不過百餘年,且定義一直改變。陳亮恭指出,退休制度於一八八○年俾斯麥於德意志帝國實施,規定六十五歲退休,但當時德意志帝國平均年齡才四十七歲。俾斯麥為了讓老到無法工作的人得到政府照顧,提出退休制度,與如今追求第二或第三人生的退休已經不同。即將邁入七十七歲的施振榮說,台灣平均臥床時間是八年,若以現在的平均餘命八十歲來說,「我現在應該是躺在床上的人」。他六十歲從工作退休,從四十歲就開始準備,五十幾歲時發現冠狀動脈阻塞,於是減少壓力、注意飲食及多運動,如今他雖然從工作退休,但一直保持社會連結,「活在社會就是要不斷地有貢獻,所以必須不斷的學習。」陳亮恭說,他現在腦袋裡是沒有退休,英國經濟部智庫曾調查,勞工不管幾歲退休,退休後平均僅開心兩年,隨後就開始因健康問題看醫師;法國研究也發現,勞工每晚一年退休,可降低失智症發生風險百分之三至五。其實目前為退休人士設計的許多健康促進方法,透過上班都可以達成,包括要有活動量、要用腦力,與人相處應對,退休後要排很多課程才能達到這些目的。陳亮恭認為,有些工作職務必須世代交替,但不代表不用繼續工作,他目前腦中沒有退休這件事。
-
2021-11-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退休力應變沙龍4-1/退休準備方程式 落實健康是重點
退休準備是老後生活的基石,今年影響退休準備最重要的變數就是新冠疫情,聯合報十三日舉辦「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邀請專家分享面對未來疫變新日常。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同時宣布,年底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並展開「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計畫,邀約合作夥伴共同為幫助大家儲備退休力而努力。三位與談專家分別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以及旅居波蘭的作家葉士愷。施振榮以過來人身分建議,退休準備最要重要的是培養適應力,順應環境變化。陳亮恭分析,人類每隔十年,平均餘命增加二到三歲,退休準備勢必保持彈性與應變。最年輕的葉士愷也認為,退休準備應該提早規畫。游美月表示,今年七十歲的聯合報與台灣社會一同成長,去年我們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經過與專家討論的嚴謹過程,找出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推出「五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近一年來獲得約三萬人熱烈回響。但去年調查發現,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僅五十四分,並不及格,大部分的人對退休沒有規畫,年長女性的退休準備更明顯不足。今年進一步邀請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與擅長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宏碁智醫團隊,依填答內容找出六種退休準備樣態,據此年底即將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提供更精準的退休準備評量。陳亮恭指出,聯合報退休指標與坊間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狀況。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是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的執行難度最高,若健康準備完善,其他面向的準備通常也可拿到高分。因此,可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陳亮恭打比方,就像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不過,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於生活,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等支持,例如關渡醫院打造宜居社區,提供居民健康促進等。游美月表示,近來遭逢百年大疫,這個變數讓大家都必須重新適應生活,聯合報與元氣網推出退休準備指標提供民眾評量,也計畫推出「台灣退休力資源地圖」,希望徵求更多團體和單位,對退休準備的各面向提供專業資源,幫助民眾進行退休準備,加強退休力以適應變局。另外,在退休準備這件事情上,如果一開始得到的分數不高,未來有沒有進步的可能?施振榮以投資報酬率的觀念分享,平均壽命延長,一定要避免老來臥床失能,四五十歲就要開始準備,及早投資。陳亮恭建議,「以終為始」,保持健康需要「套餐」,即運動、營養、社會連結及慢病管理缺一不可。
-
2021-11-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退休力應變沙龍4-3/疫情衝擊 健康、財務、社交皆重整
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更凸顯退休準備需隨時調整,隨機應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雖然最年長,善用科技的他享受視訊帶來的便利,「我適應得很好」;但視訊會議對於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來說,有時是惡夢,因為曾經一整天有七八個會議;葉士愷同時經歷波蘭和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印象深刻。施振榮說,因為有科技,疫情對我沒有什影響,以前同學會五年辦一次,拜疫情所賜,現在同學會每個月辦一次,「台美一起空中聚會」;過去參與會議,總需要整裝外出,光交通就占據大半時間,但現在用視訊會議,反而少了限制。他說,相較於過去,疫情之下的生活反而更快樂。但談到視訊會議,陳亮恭說,「我最近開始受到這個苦了。」疫情爆發讓他工作量暴增,以前實體會議,如人到不了就不去,現在都用視訊,即使舉辦地點在國外,也不能不去,最高紀錄一天開了七到八個視訊會議。他認為,一去不回的視訊會議,讓大家變得更忙。葉士愷則,他去年在波蘭碰上當地疫情嚴重,生活受到高度管制。他幾乎沒有出門,窗外一片空盪,社交生活嚴重受阻,復活節、聖誕節應該是最熱鬧的節日,一樣冷清,今年四月返台,又碰上台灣疫情大爆發。他認為,未來的常態,大家都要學習與疫情共處。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分享,疫情使她固定健身的習慣中斷,但一段時間後,認為再這樣下去不行,於是自我鍛鍊,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做各十五分鐘的有氧與瑜伽、五分鐘冥想、三分鐘倒立,重新調整運動習慣,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施振榮和陳亮恭對於健康維持也有新領悟,尤其是陳亮恭,他說自己向來是健康知識的倡議者,如今成為實踐者,把運動放上每天的時程表,甚至在跑步機上邊聽有聲書邊走路,維持體力。曾經中風的施振榮說,他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健康只有自己能顧」,主動蒐集健康相關知識,有機會碰到專家就多問兩句,每天走路、動腦,「我這樣要失智也是很難。」
-
2021-11-2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退休力應變沙龍4-2/疫情激發危機感 趁早規畫退休財務
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分享疫情下的觀察發現,疫情使股市大熱,不少年輕人認真開始規畫財務,疫情帶來的危機感、看見市場的投資機會,都成為大家開始關注財務的動力,但楊淑惠提醒,投資行為不完全等於財務準備,退休財務準備必須有完整規畫。楊淑惠以中國信託所進的調查來說明,台灣自社區感染爆發以來,約有百分之三的民眾因疫情增加退休規畫金額,其中以卅到卅九歲占大多數。調查也發現,近八成民眾並未改變原有的退休計畫,但百分之四點二認為,疫情讓他們思考提前退休。另外,疫情期間,許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或獎金短少,若不幸染疫,染疫後的醫療照護費用、薪資損失等,也是不小的額外開銷,凸顯緊急預備金、醫療保險規畫的重要性。但楊淑惠指出,危機也是轉機,疫情雖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更提醒我們及早規畫財務與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財務準備必須思考資金來源、規畫目的與用途、甚至創造財富的方式,並注意風險控管。雖然許多年輕人熱衷投資,但許多人追逐風險下的短期資本利得,缺乏風險控管觀念,建議先確認投資目的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切勿將資金壓在同一個籃子中,也要考慮年紀漸增的健康風險,考量列入醫療支出。不同年紀各有不同的財務規畫重點,楊淑惠指出,卅多歲的人多半處在事業衝刺期,除了及早投資,最好趁著年輕先規畫基本的醫療保障;三明治族群多半為家庭經濟支柱,也邁入事業高峰期階段,一旦遇到變數或事故,收入中斷對家庭影響大,建立緊急預備金及壽險、重大傷病相關保障顯得格外重要。「50+」的準退休族群,建議以退休金及長照規畫為主,並建議增加固定收益標的。
-
2021-11-06 養生.人生智慧
裝13支支架的深刻體悟!施振榮談「退休力」:努力縮短不健康生存天數
「我從工作退休,但沒有從社會退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雖然不再擔任集團董事長,但依然忙碌,常在臉書上看到他活躍的身影,除了和妻子葉紫華到處走走,也經常受邀演講、參加論壇,熱中工作的他說,還是要找一個事情做,讓自己有價值。但施振榮也說,人生真正的工作應是「活得快樂」,必須要在身心健康、家庭、工作間取得平衡,愈早開始準備愈好,即使一時做不到,也要內建正確觀念,隨時啟動,當然,最好及早準備退休力。●中風裝13支支架 深刻體悟曾經中風、心肌梗塞,體內有13支血管支架,施振榮坦承,年輕時工作為重,家庭為輔,健康放一邊。他在50歲之後領悟健康的重要,發現壓力是可怕的殺手,開始運動並調整心情。現在每天走路運動,並時時動腦,目標是要縮短自己的「不健康生存天數」,以「天」取代「年」,提升健康。為了讓自己健康,施振榮一開始試過各種方法,他跟多數人一樣,直覺地馬上想到「運動」,於是每周開始打網球,但好幾次為了救球,加速急衝,累得喘不過氣,一開始以為是太久沒運動,後來才發現是血管阻塞,導致氧氣供應不足。前後就醫裝了13支血管支架,他笑稱:「我也是另類的台灣紀錄。」●每天睡滿8小時 從不熬夜 同時他慢慢體悟,工作帶來的長期壓力,猶如殺手,他開始嘗試排除工作壓力,盡可能將工作外包,但「工作可以外包,責任不能外包。」他印象很深刻,聽到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中風過世的消息時,他正在開車,聽到廣播,他久久才回神,心裡好悶,此時是感受到死亡威脅逼近,超過工作帶來的壓力。施振榮說,有太多的人跟他年輕時一樣,專注事業,夜以繼日打拚,即使身心都已亮紅燈,都先擺在一邊不管。 等到狀況嚴重,甚至發展成疾病時,再來調整,格外辛苦,甚至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健康的習慣要成為「基本分數」,他說自己每天工作24小時,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睡眠,需要8小時完成,且從不熬夜。●日走至少6千步 看戲減壓 健康、家庭、工作必須維持平衡,要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把這鐵三角維持得穩穩當當。施振榮現在每天走路,一天至少6千步,風雨無阻、疫情無阻。也常和太太一起看戲,他說,坐在現場,把自己眼睛、耳朵張開,完全專注在另外一個世界裡。施振榮說,以前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70歲行動才開始變得緩慢,很多人退休後才發現自己還有很長的人生要往前走,但離開工作後頓失重心。他強調,世界已經與以往不同,不能再用過往的方式經營人生。如果退休後就失去健康、失去自我,等於要拖累家人。現代人都該知道「人沒有退休的那一天」,直到踏進棺材那一刻,都該維持著快樂的人生,維持健康、工作以及家庭的平衡。●好奇又好學 斜槓防老愛動腦 人人都知道「活到老、學到老」,但很多人將這句話供奉在心裡,難以力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不僅徹底落實,還深度學習到可以發展成「斜槓」。每天努力動腦,讓他在陽明大學的遊戲防老研究中,測出他是擁有60歲大腦年齡的76歲老人。最近「宏碁智醫」登錄興櫃戰略新板,一登場股價就大漲6成。宏碁智醫聚焦研發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智慧醫療平台,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智視康」,已獲國內第一張人工智慧眼科醫療器材許可證。施振榮認為,醫療和資通訊是台灣的優勢,整合兩者就能找到新價值,宏碁智醫是最好的實踐場域。大膽嘗試,集合大數據、生醫人才並結合醫療臨床、AI輔助醫療後,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正在發生。施振榮說,自己也沒想過怎麼會從電腦走到醫療,但他一直以來都有個好奇的心,有興趣的事就會積極接觸,他對於自我學習的期許更高,希望每個領域都能更深入一點,他笑說「我學到都已經可以斜槓了」,發展宏碁智醫就是最好的例子。施振榮說,大腦長期運轉才不會失智、平時也讓自己有活力。他參加陽明大學的遊戲防老研究,其中一項測驗是走迷宮,在平板電腦上探索不同的道路,找到寶物。他說:「我不是亂走的,我有攻略的」,走迷宮,絕對不要重複走同一條路,才能擴展版圖與視野。研究團隊在試驗結束後告訴施振榮,很多年輕人參與迷宮測驗時,一直陷入死胡同,同一條路徑一直跑來跑去,不像他走出更大的領域,探索更多的道路。施振榮說,走迷宮也像是人生,如果有一張台灣的藏寶圖,一直在雙北尋找,足跡和眼光未到中部、南部、東部,就失去找到更多寶物的機會,腦袋要動,人生要探索,人生才有趣,既豐富又不會失智。●「疫變下的退休力應變沙龍」直播走過疫情,回到日常,如何為退休力提早部署?由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旅居波蘭作家葉士愷一起討論,重新布局,面對疫變新日常。時間:11月22日(一)上午8時至9時直播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退休力大調查」即將推出,疫情對您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歡迎填寫問卷告訴我們。完成問卷即可參加抽獎,總金額超過1萬元!載入中…
-
2021-11-04 新聞.活動快訊
【得獎公布】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調查!填問卷抽百項好禮
【得獎公布】感謝以下得獎者,今日(12/3)均已發出簡訊通知,除「纖窈凍精萃」得獎者需回覆收件地址,CITYCAFE得獎者請直接點選收到的簡訊內連結前往便利商店領取。感謝您的參與!CITYCAFE虛擬提貨卡:(預計抽出100名,實際抽出100名)陳*慧楊*斌白*芳唐*成文*斌 吳*儒陳*靜曾*銀管*善賴*椿林*龍彭*如吳*豐陳*蓉 江*芳謝*祥顏*茹 鄭*光 林*恩晁*玲劉*伶幸*華邱*瑋林*益 趙*芬鍾*恩 吳*真鄭*文林*王*芳洪*珊李*J*謝*妮 駱*瑞莊*馨C*任*蓉張*芬林*明張*青林*清H*蘇*蓁T*邱*玉周*康楊*娟 饒*慧李*展劉*璇蔡*昇游*華 康*榮林*吟唐*洪*山林*龍潘*伊黃*程呂*豪林*姐簡*玲曾*梓葉*初 張*中林*雯袁*羣戴*錦林*生陳*清黃*定劉*翎胡*智林*惠王*潮賴*慧王*娥徐*正滾*瑋林*行何*真趙*勳 官*仿鄭*靖陳* 張*傑陳*生 姚*伶葉*樂施*瑋蔡*惠任*家文*澍 唐*華李*均游*德屈*豐王*文黃*淑纖窈凍精萃:(預計抽出6名,實際抽出6名)柯*汝謝*珠 江*米林*申 翁*雀陳*立 新冠疫情輾壓全球,五月台灣爆發社區感染更讓國人真實感受疫情的威力。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帶來全方位衝擊,包括工作與生活的改變,甚至影響退休規畫,請分享疫情對您的影響。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二)完成問卷即可參加抽獎,總金額超過1萬元!1. 本活動將隨機抽出100名市價45元電子咖啡禮券及6名市價1280元的纖窈凍精萃果凍。2. 12月1日(三)活動結束即隨機抽出得獎名單,主辦單位於12月15日(一)以簡訊發送電子禮券序號予所有得獎者。贈品電子咖啡禮券 抽100杯CITY CAFE虛擬提貨卡:中杯拿鐵或大杯美式1杯(冰熱不限)纖窈凍精萃 抽6盒「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的新型態複方保健食品,內含多種植萃元素、益菌生及膳食纖維,助於加強代謝,減少負擔,讓你獲得輕盈健康,同時維持消化道機能。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載入中…
-
2021-05-17 退休力.活躍好學
緞鍊退休力/樂齡生活無極限 還有夢想就要追
台灣預估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味著四年後,每五人中就有一名老人。平均壽命延長,退休生活也跟著拉長至10~20年以上,有人一輩子在職場奔波,少了職場生活後,頓時失去重心。但專家指出,追求生命意義,不該等到退休之後。接近退休年齡三至五年前,須開始思考退休後生活。勞動部2019年統計,勞工預計退休年齡平均61.1歲。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我國高齡就業比率低,退休前因職場舞台能夠認識新鮮人,工作安排也能夠結識新朋友,而退休後接觸新事物機會變少,不是心態變老,而是外在環境的改變。另一方面,退休時也面臨家庭發展歷程轉變,這時子女成家立業離開家庭,昔日習慣的忙碌生活結束。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羅惠群認為,接近退休年齡三至五年前,必須開始思考退休後生活,包含經濟、社福系統,以及心靈上的依託等。放下既有成見、想法,接納新的聲音與資訊。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保有好奇心,對老年生活的心靈準備度愈佳。一般來說,60歲後會面臨心靈停滯,年長者可能因生命經驗豐富,在自我驗證下,心態上的彈性調節變得困難,最終不再接納新事物。「這時候試著放掉一些堅信的價值。」羅惠群指出,老年人在生命歷程中,成就許多是非標準,例如要交怎樣的朋友、退休生活該如何過。此時要先感受再接納差異,把自己固有的想法休息、停頓,讓新的聲音、資訊能夠進來。別一周五天都排志工,不妨加入各種可能。不過,文化束縛常常讓「老」出現既定印象,可能是容易受傷、身體虛弱,被要求待在家裡,放棄追尋夢想。羅惠群強調「正向老化」的重要性,他認為,只要身體狀況許可,長者可以大膽嘗試登山、勁歌熱舞,別讓刻板印象阻止樂齡生活的各種可能。至於退休生活的安排,有的長者閒不下來,一周安排五天時間擔任志工,羅惠群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探索老年生活的好方式。盡早規畫退休生活並非複製以前的生活樣貌,而是思考重拾年輕時、為工作犧牲的夢想,回歸自己內在的聲音。李玉嬋也鼓勵,年少失學的長者,能夠參加社區大學、高齡長青學苑等團體,進入學校學習新知,也可以拓展人際,獲得新朋友的陪伴。調查分析 社大參與率高 女性比男性樂於學習60歲心靈成長逐漸下滑,不再持續成長學習。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說,退休以後學習新事物機會變少,並非心態變老,而是外在環境改變,讓退休成為學習新知的分水嶺。女性比男性更喜歡學習,李玉嬋就退休準備指標調查結果分析,女性雖較少接收新知,但通常在「學習新知」意願上大於男性。可在社區活動、社會大學參與率得知一二,主動上課的以女性居多。另一種可能性是,在權力結構下,男性比較容易成為領導、主管,社會文化仍舊較鼓勵男性,他們容易得到滿足,進而影響求知欲。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5-17 退休力.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當志工能學習、利他 成就感多 孤獨感少
社會參與有助於老後心靈健康,當志工是社會參與的好方法之一。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從事志工讓生活較規律、有重心,也能增進社交生活、保持年輕心態、不與社會脫節,延緩失智,還能預防憂鬱症。志工工作多元,還能結合專長興趣,感覺自己被需要。調查顯示,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者僅有三成。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認為,比率偏低可能與部分民眾認為很空閒的人才去當志工有關,其實志工的工作具多樣性,還可以跟專長、興趣結合,有助社會參與。再者,擔任志工需要接受訓練,學習的內容本身就是收穫,蔡佳芬說,有的志工學習CPR,傳遞所學,感受到助人的歡悅,增加成就感,也感覺到自己被他人需要,降低孤獨感。蔡佳芬說,當志工能夠活動身體或腦力、促進社會人際互動,有抗憂鬱、提升幸福感之用,當志工就能有效降低10%的失智症危險因子,相當可觀。疫情嚴峻、志工停擺,可選擇遠距工作,對高齡更友善。這一年多來努力防疫,蔡佳芬在臨床看到一位80多歲老先生,之前一周有五天都當志工,有規律的生活步調及生活重心,但疫情爆發後,因為工作的單位屬於高風險區域,請老先生暫停志工活動,老先生居然體重暴瘦,心情鬱悶、總是感覺沒精神,看了腸胃科、精神科後,均未好轉,轉診至老年精神科門診,才發現已罹患憂鬱症。然如今疫情嚴峻,擔任志工的機會減少,蔡佳芬說,可以選擇「遠距」性質的志工服務,如提供接電話諮詢或陪伴聊天等,一來可避免染疫風險,二來工作內容超越距離、時間及體力,對高齡長者更友善,較不會有門檻限制,「就算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但有感受到被需要,就有降低孤獨感的作用。」當志工管道多,可找政府認證單位,專業也安全。另外,當志工的管道很多,蔡佳芬建議可選擇有被認證的志工服務單位,除了會提供完整志工管理與教育外,也會有訓練時數證明。她舉例,「政府立案的社會福利團體」、「縣市政府社會局」就是很好尋找志工服務的管道,有專業度,也有安全保障,讓家人可以放心。袁瑋則指出,不同年齡面對不同的任務與使命,而調查發現,75歲以上只有20.5%從事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這可能受到「成就感的定義」影響,許多長者幫子女帶小孩,生活有重心,能幫助子女,卻不覺得這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因此影響填答的判斷。鼓勵長者再就業,青銀共居也是利他好選擇。蔡佳芬說,除了當志工,也鼓勵長者再就業及青銀共居,人有利他的天性,幫助他人、被他人需要,能抵抗孤獨感。她指出,再就業不一定是為了錢,而是與社會連結、對他人有貢獻,還可以彌補部分勞動力不足,政府應擬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來鼓勵。另外,國外已有許多長者出租家庭空間給年輕人,打造青銀共居的生活模式,雙方住在一起,互相關心,國內也可以多多鼓勵。調查分析從事有成就感的事 占比43%社會參與有助於自我認同、自尊建立與歸屬感。「退休準備指標」主張,社會參與的能力包括「持續累積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擔任某個領域的專家、顧問,分享自身經驗」或是「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2020退休力大調查」顯示,「有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比率最高,達43%;「擔任某個領域的專家、顧問,分享自身經驗」的比率最低,僅有15%;「持續累積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的比率僅有33%;「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為31%。另外,接近四成認為自己沒有累積特定的知識及能力,沒有什麼事讓自己有成就感,也沒有專業經驗可和他人分享。調查也顯示,年齡愈大,上述社會參與的比率愈低。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5-17 退休力.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被需要感隨年齡降低 關係營造 別等退休後
「調查結果相當符合目前社會實情。」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對一般人來說,「被需要的關係」建立在「工作」或「家庭」,以60歲為界,愈年長的人愈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主要還是與生命歷程有關,現在60歲以上多已退休,卸下職務,於是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研究證實,孤獨感與老人憂鬱、失智有關。此外,在家庭關係裡,孩子漸漸長大,不再需要父母殷殷照顧,再加上現在家庭規模變小、少子化,60歲以上的民眾「帶孫子」的機會也變少,在在被剝奪許多「被需要感」。蔡佳芬說,近年老年精神醫學熱門題目是「孤獨」,許多研究證實,孤獨與老人罹患憂鬱症、失智症有關,若希望老年人健康、有幸福感,就要促進長者社交互動,減少孤獨。而新冠肺炎爆發一年多,長者與他人接觸次數大幅減少,蔡佳芬預估,此時長者擁有「被需要的關係」比率恐再下降。家人是親密伙伴,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指出,退休後與親朋好友的關係是之前的延伸,若希望退休後能有良好的支持系統,「營造關係不能等退休才做。」老夫老妻相伴需要智慧,最好各自保有社交圈。許多夫妻平時相處沒有大問題,但退休後兩個人相處時間拉長,成為關係的考驗。袁瑋說,很多男性或許在外工作職位高,妻子也有工作,但家務主要由妻子負責,不但將家裡打理得好、生活獨立,與老公相處也沒有問題。但退休之後,夫妻相處時間變長,若先生將之前在外工作的狀態帶回家中,矛盾可能一觸即發。「夫妻老了要相伴,很需要智慧。」袁瑋說,除了雙方相處要放鬆,也不能太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好保有自己的社交圈。袁瑋說,女性的社交互動普遍多於男性,老年生活的豐富程度與幸福感也較高,她鼓勵男性適度調整自己,多與他人交朋友,離開職場後的生活品質有機會因此提升。手足相處關鍵在「尊重」,不比較不抱怨,做好照護分工。至於手足,能否相互扶持,關鍵在「尊重」,不要比較收入、職業,也不要比較彼此的小孩或抱怨對方的伴侶等,這樣的關係才會是舒服的;而年齡漸長之後,會遇到照護年邁父母的責任分攤問題,兄弟姊妹間經常會面臨衝突。袁瑋說明,每個家庭狀況不同,出力和出錢,彼此可以協調,若平日無法協助照顧父母起居,假日便可讓平日不方便者輪替照顧,或是以協助事項區分,有的人可以協助帶長者看病,有的可以帶家人外出遊玩等,手足間照護分工應明確並早點定案,才能營造良性家庭氛圍。常聽到人說「老頑固」,指人愈老愈難相處,袁瑋說;有同理心、不堅持己見是與人相處的基石,雖然每個人個性不同,但應該讓自己有調整的空間。建議在退休之前發展多元人際關係,多多與他人相處,了解不同的觀點,也可以透過閱讀、聽演講等,開闊自己的視野。調查分析退休五力中 「社會連結」得分最低根據「2020退休力大調查」,國人社會連結僅51.7分,在退休五力中得分最低。在「退休準備指標」中,社會連結分為社會關係與社會參與,社會關係包括與相互扶持、緊密社交和彼此需要的關係,發展關係的對象可以是家人、朋友甚至寵物。但調查發現,各項關係的建立以60歲為分水嶺,60歲之後普遍下降。在相互扶持的關係方面,20歲30有八成認為自己擁有可相互扶持的對象,但到了60歲降至六成五;社交關係幫助我們獲得支持,建立自信,60歲以下認為自己有緊密的社交關係者達七成,但70歲以上僅有六成。至於被需要的關係,在各年齡層回答的比率普遍都較低,但50歲下回答有被需要的關係者達成五成以上,到了75歲卻僅有二成,顯示年紀愈大,認為自己被需要的比率愈低。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5-17 退休力.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活躍好學獨立老 退休的「心」也要準備好
「退休準備指標」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於去年底推出,以工作和年齡為界線的退休觀念受到挑戰,面對比想像中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準備指標」是聯合報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提醒大家及早準備,超前部署百歲人生。經一年籌畫與執行,在專家及典通公司的協助下,經多次會議及討論修正,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個核心能力,發展出20個子題,提供自我檢視。「退休準備指標」說明攸關人生安老的基本KPI如何訂定,元氣周報已於去年12月29日及今年4月9日推出健康篇與財務篇,本期推出社會心靈退休力,說明「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的題目設計及計分方式。社會心靈指標設計╱專家的話別蓮蒂╱政大特聘教授林佳瑩/台灣人口協會監事隨著準備退休,健康、財務及心靈相互影響,考量生活品質,「退休準備指標」首開先例加入「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心靈退休力。財務是相對客觀的指標,但我們無法真正體會身體衰老是怎麼一回事,心靈層面的力不從心,更是年輕時難以想像。且現在的活躍、學習及社會關係,與生命階段或工作緊密相連,想持續到退休或老年,必須有意識地增加相關能力。隨著時空背景、經濟環境、醫療、科技、社會環境各種變化,人們要面對的退休生活及準備,一直變動,年輕人老了也會面對新的挑戰,保持開放的心,及早因應準備。「退休準備指標」在社會心靈層面設計與社會產生連結、建立關係、對世界保有好奇心、獨立並能夠面對自己等指標,協助規畫和檢視,提醒我們,多做準備,年輕時努力儲存累積分數,幫我們度過老後生活。檢測你的退休準備分數「退休準備指標」,其實也是人生準備指標,在浮光掠影的忙碌人生中,或可稍停,為自己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過生活。這個評量不是考試,而是一次自我審視,邀請你,每年都跟著聯合報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退休指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5-16 退休力.自在獨立
鍛鍊退休力/儲備獨立老的能力 學習當個心肌人
兒孫滿堂、含飴弄孫是傳統觀念中理想的老年生活,但如今受到很大挑戰。內政部去年統計,全台老人獨住戶高達58萬戶,台北市每100戶住宅中,就有9.5戶只有老人居住,高居全台之冠。台灣超高齡社會來勢洶洶,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獨自面對人生下半場,甚至一個人走至生命盡頭。不管是否養兒育女,都要面臨「獨立老」。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指出,「養兒不能防老」觀念已進入社會,現在認為不管有無生兒育女,都要開始儲備獨立養老的能力。政大特聘教授別蓮蒂認為,獨立是種習慣,若初老後就靠自己,習慣一旦建立就會持續,獨立生活、與自己相處需要訓練和培養,愈早愈好。比台灣更早面臨老化的日本,早已開始「獨立老」。職場作家、斜槓教練洪雪珍主張,變老是人生必然的過程,只有接受它,想辦法和平共處,把它當作人生的一部分,有意識、有覺醒地過好每一天,在病痛與衰老中、在折磨與不便中,找到小確幸、找到存在感,緩步走向滿天晚霞餘暉。老前準備三件事:有錢、有健康、懂生活。洪雪珍認為,「一個人老去」將是普遍現象,要做的不是找另一個人來照顧自己,而是想辦法照顧自己到最後一天。有錢、有健康,而且懂得生活,是每個人老去一定要準備好的三件事。年長者獨自生活常被稱作「獨居老人」,在長照機構服務的諮商心理師李汶軒說,一個人獨立的老去,如果只是放在孤單層面上,會有比較多的失落,應該追尋獨處而不孤單。「獨立老」儼然成為時下趨勢,李汶軒建議,學習當一個「心肌人」。心是指維持心智活動,可藉由簡單的遊戲,例如數獨來運轉大腦;肌則是訓練肌耐力,超過40歲以後,肌肉量每10年減少8%,肌少症已成老年失能的凶手,長者應適時訓練肌力;人的部分是要保持與他人互動,讓獨老生活更正向,重拾生活的掌控感。及早「預立醫療」,生命盡頭自己決定。適應獨居生活後,隨年紀增長最終必須得面對生命盡頭。李汶軒說,2019年起,我國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開始尊重病人的自主,保障患者知曉病情、選擇治療方式,接受拒絕醫療的權力,甚至在意識昏迷之前,可以參與醫療決策。上述法源衍生「預立醫療」決定,李汶軒解釋,預立醫療諮商從醫師、護理師,社工師或心理師,以及個案與其家人,三方溝通死亡前的善終意願,透過醫療討論引導,臨終前可能遇到的狀況,並取得家庭共識。「討論死亡並不可怕。」李汶軒說,許多個案是在身體無恙的狀態下進行諮商,與至少一名二親等家人或醫療代理人討論,傾聽彼此對於死亡議題的看法,模擬個案在無法救治時該如何被對待,闡述各自擔心之處是什麼;且預定醫療決定在特定條件下,患者可不施加維生治療,更有尊嚴的離世。【調查分析】「自在獨立」得分高 87.2%能獨立照顧自己自在獨立在退休五力中是得分最高的項目,平均75.1分。自在獨立分為「自我探尋」與「獨立能力」,自在安老需要學習,具備獨立而不依賴他人的能力,對於退休、老後生活心靈層面準備度較佳。在自我探尋方面,「不管年紀多大,我還是會規畫我的人生,讓生活充實有意義」者占68.4%;「 我樂觀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難」者有73%;「我覺得我的人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有72.6%;「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變故(突發狀況),我會想辦法解決」者有百分之77.1%;「我有準備了解生死、面對死亡」者,有69.5%。在「獨立能力」方面,「有自己專注想做的事情,可獨立完成」者有77%;「不需要家人在金錢或照顧上給予協助」者有70%;「能獨立照顧自己」的人有87.2%;「能夠獨處而不感到孤單和寂寞」者,有75%;「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有80.7%。但各項獨立能力在65歲之後有下降趨勢,年過75歲降至50%。兩性在自在獨立各項分數相當,但女性在金錢及照顧較需要家人協助。【2021-05-16/聯合報/P06版/元氣周報封面Story】
-
2021-05-07 新聞.元氣新聞
輔具長照展開幕 國家隊成立
ATLife2021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昨天開幕,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台灣輔具暨長照展規模已是全球第三大,是國際輔具發展重要活動,他第三次以行動支持,同時見證輔具暨長期照護台灣國家隊正式成立,並期待民間企業加緊腳步,研發各類輔具,結合自動化或AI智能,方便照護者和被照護者。策展推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指出,台灣是輔具王國,代工能力強,製造產品優良,近20年輔具產業發展已臻成熟,必須轉型與深植,輔具產業若結合國內ICT及科技產業資源,可望將台灣打造成世界輔具智能研發新樞紐。聯合報也在現場推出系列活動,昨天由衛福部國健署運動保健老師陳又菱教導瑜伽彈力球與彈力帶,增肌防跌,吸引許多樂齡族前往,還可參加退休力指標檢測、加入聯合報之友,今天下午二時還有「失智症十大警訊互動大挑戰」,歡迎前往參加,有機會獲得各項實用健康獎項。
-
2021-05-05 新聞.活動快訊
輔具暨長照展 來做退休力檢測
「ATLife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5月6日至9日登場(本周四到周日),聯合報與願景工程、「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頁、慢病好日子、WaCare遠距健康平台等合作推出系列活動,展覽期間一天一亮點,歡迎在指定時間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各項實用健康獎項。退休必須及早準備,聯合報願景工程於去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提出退休準備的五個核心能力,包括財務、健康、社會連結與活躍好學、獨立自主,提醒大家超前部署。歡迎來到輔具展現場參加退休力檢測,填寫退休準備指標並加入聯合報之友,不但可獲特製刮痧板,未來還有機會讓專家解析您的退休力。另外,現場安排多場專業講座,常駐活動包括加入「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下載「WaCare」App,即贈送特製口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前來聆聽講座,參加活動拿禮物。「ATLife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時間:5月6日至9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9日至下午5時)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1樓,攤位J910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1樓專家講座與互動:●慢病好日子-增肌防跌、樂活動一動時間:5月6日(四)上午11時至11時30分內容:國健署運動保健專業老師陳又菱利用瑜伽彈力球與彈力帶,教導增肌防跌●色彩大考驗互動遊戲時間:5月7日(五)下午2時至2時30分內容:失智症十大警訊互動大挑戰●WaCare遠距互動體驗時間:5月8日(六)下午2時、3時內容:由物理治療師王沛均教導每天20分鐘,讓你上下肢關節不卡關
-
2021-05-05 活動.精彩回顧
輔具大展/快來聯合報攤位 參加活動拿好禮!
「ATLife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本月6日至9日登場,聯合報與願景工程、「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頁、慢病好日子以及WaCare遠距健康平台等合作推出系列活動,於展覽期間一天一亮點,參觀民眾只要在指定時間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各項實用健康獎項。攤位常駐活動:1.加入「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下載WaCare app,贈送口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2.「退休力檢測」:退休五力及早準備,歡迎填指標,完成即送刮痧板。攤位整點活動●色彩大考驗互動遊戲時間:5月7日(五)下午2時至2時30分內容:失智症十大警訊互動大挑戰●WaCare遠距互動體驗時間:5月8日(六)下午2時、3時內容:由物理治療師王沛均教導每天20分鐘,讓你上下肢,關節不卡關展覽時間:5月6日-9日,10:00AM ~ 6:00PM (最後一日參觀至5:00PM)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1樓,攤位J910(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1樓)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臨退才想投資 債券型優於股票型
對許多民眾來說,如何退休理財是個大哉問。在思考「如何」這個問題之前,理財專家建議,首先要克服退休理財的迷思,之後再依年齡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才能存足夠的老本,安度退休生活。許多人未考慮健康因素,生病治療後退休金大縮水。理財專家郭莉芳表示,退休理財的迷思在於不知道自己退休後需要花那麼多錢,因此錯估情勢。而會導致錯估情勢的原因,主要在沒有考慮到健康因素,只考慮到食衣住行等需求,並未想到哪一天身體出現狀況,可能會侵蝕一大筆退休準備。以癌症治療為例,郭莉芳說,衛福部統計,從發現到治癒平均要花兩百萬元,但生病又不能不治療,只能動用積蓄想辦法把身體醫好,當原本的退休準備因此縮水,就會感到焦慮。這也是多數人在退休準備時會忽略的,就是認為不需要準備那麼多錢,以及沒有想到退休後會面臨突發狀況,就像投資會遇到灰犀牛或黑天鵝,退休理財會遇到最大隻的黑天鵝,就是無法預測自己的身體狀況。年輕族群建議選股票型資產,年紀長者以債券型為優。至於退休理財工具,郭莉芳指出,對比較年輕的族群建議以股票型資產為主,像是ETF或基金,可以找自己擅長的投資工具,儘管市場有人認為這類投資工具成本相對較高,但只要選對標的,長期能幫你賺錢就好。基本上,理財工具沒有好或不好,只有合不合適的問題,近幾年ETF比較夯,但如果過去比較熟悉基金理財,有自己的心法或訣竅,就選擇熟悉的投資工具。要注意的是,年輕一點的可選擇波動度較高的市場,如果年紀相對較高才意識到要存退休金,考量目前的時間點,全世界所有資產都是貴的,不建議買股票型資產,因為十年內可能就要退休,資產禁不起任何風吹草動,建議以債券型、平衡型(股債配置)的標的為主。非典型就業者,建議備A、B帳戶,劃分家用與投資。至於隨著非典型就業(例如聘僱人員、人力派遣)日益普及,這些人退休理財要注意的面向為何?郭莉芳表示,非典就業收入可能不穩定,恐怕更難做儲蓄計畫,收支管理也會有盲點,因此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最好要準備緊急預備金(沒工作時可支應三到六個月的存款),以備不時之需。她建議,非典就業者最好有AB帳戶的概念,假設一家三口每月開銷五萬元,這筆錢就放在A帳戶,剩下的錢則放在B帳戶,用來存錢或投資理財,切勿把所有的錢放在同一個戶頭。這樣做的優點是,把家庭基本開銷存在一個帳戶,當快用完時,你就知道要緊縮開支。一旦工作或收入出現狀況,至少還有B帳戶資產可以活化變現。調查分析51.6%未規畫投資理財 近四成投報率不足有關退休理財儲蓄準備,51.6%民眾表示並未規畫。至於投入多少收入準備退休理財?投入薪資1-6%者占16.6%,投入7-14%者有9.2%,投入15-20%的有7.9%,將收入20%拿來投資者有14.7%。但高達18.6%說不知道,33%答案是「0」,表示未認真投資理財的比率達51.6%。49歲以下民眾較具準備意識,20~29歲民眾為退休準備的理財儲蓄金額占比達22.6%最高;30~49歲民眾,為退休準備的理財儲蓄金額以1~6%最多,此階段民眾多需擔負家庭責任、成家立業,生活中各項開銷下,為退休準備的儲蓄金額也可能因此調整。至於有投資理財者,專家建議,退休理財工具期望年報酬率應達2%,但未達2%者有近四成,2~4%有一成三,4~6%二成,6~8%和8%以上都不到一成。59歲以下,選擇工具的投報率不及2%者接近四成,建議應選擇更高投報率的理財工具。但專家也提醒,年齡愈大,理財應注意保本,不選擇風險太高的理財工具。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搞懂退休金!勞退「自提」要趁早 未來保障加倍
勞工退休金有兩筆,勞保+勞退。調查顯示,多數勞工分不清勞保與勞退。其實,勞工只要記得,退休金有兩筆,一筆是勞保,一筆是勞退。勞保是社會保險,有生育、職災、傷病、死亡及老年給付;勞退則是純退休金制度,由雇主在工作時為勞工提撥退休金。近七成五勞工知道退休後可以領勞保,但知道可領勞退的比率則減為六成。勞動部表示,可能近幾年勞保破產問題常被報導,勞工較容易關注;勞退則因為是雇主按月提撥到帳戶,常被勞工忽略。實務上,先不談勞保破產危機,現行勞保老年年金平均請領金額不到二萬元,因此單靠勞保老年年金,退休保障不足。若加上勞退,可提升退休收入,但若能再加上自提勞退,保障加倍,對現在還年輕的上班族來說,退休後至少可月領三萬元以上,甚至可達四萬元。鼓勵年輕族群勞退自提,未來收益大翻倍。多數勞工對如何算出自己的勞保+勞退沒有概念。其實只要上勞動部及勞保局網站,都有試算系統。以勞保來說,公式較簡單,就是以自己終身投勞保的投保薪資中,用最高的6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做基準,每一年的所得替代率是1.55%。假設最高6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是4萬元,投保35年計算,則每月可領的勞保老年年金就是4萬元×35×1.55%=2萬1700元。那麼勞退呢?很多專家都建議要自提,真的差很大嗎?勞保制度設計是社會保險,因此老年年金就是根據年資計算。但是勞退就是純退休制度,如果勞工日後想多領,有參加自提跟沒有參加自提,差距很明顯。根據勞動部的勞工退休金試算系統,假設一名勞工每月薪資4.2萬元,用最保守的每年薪資成長率1%,勞退提撥投資報酬率3%,預計工作35年後請領,該名勞工的新制勞退金含收益可達219萬元。但是如果除雇主提撥以外,勞工每月也自提6%,也就是一個月提撥薪資的12%,相同條件下,35年後帳戶總額可達438萬餘元。每月才多提6%,對勞工的確是加倍保障。年輕世代可能會認為薪資不高,還要自提嗎?別擔心,勞退新制雇主提撥,加上自提,效果仍很驚人。〈試算案例〉1.只有雇主提撥6%,沒有自己提撥每月薪3.5萬元計算,薪資成長率1%、投資收益3%、提撥6%,35年新制年資後,帳戶總額為183萬元,若以平均餘命20年計算,每月可領10,119元,但所得替代率提高到20%,若再加計勞保35年年資的所得替代率54.25%(1.55%×35=54.25%),兩筆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可達74.25%。2.雇主提撥6%,加上自提6%,總計提撥12%上述相同條件下,帳戶總額變成365.8萬元,每月可領20238元,所得替代率41%。若再加上勞保35年年資的所得替代率54.25%(1.55%×35=54.25%),兩者合計95.25%。調查分析可領勞退 61.6%民眾不知道社會保險與職業退休金是退休財務的重要基石,統計發現,15.5%的民眾認知不足,65歲到69正值退休年齡,但有21.1%認知不足。74.8%民眾認知未來退休後可以領取勞保;認知可領取勞退者僅占61.6%,兩者落差達13.2%之多,顯見民眾對於勞工退休、老後生活財務保障認知仍須提升。另外,52.4%的民眾不知可領取的退休金總額,20歲到49歲不知退休金金額者占六成以上,50到59歲也有46.1%。知道可領多少,覺得退休金足夠的僅占10.7%;知道有多少退休金,但覺得不夠的,達36.9%;60到74歲以上,知道可領多少退休金,但覺得不夠的比率達四成以上。小辭典所得替代率將「退休後每月退休金」除以「在職每月月薪」的比率。維持一定的所得替代率,是退休後每月收入是否能維持生活水準的關鍵。當所得替代率越高,則退休後的生活水準也越高。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活得太久、需要長照 預防2個狀況題保單這樣買
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9歲,其中男性77.7歲、女性84.2歲,創歷年新高。長壽最擔心的兩件事分別為「活得太久退休金不夠用」及「長期臥床乏人照顧」,可透過適當的保險規畫來做退休保障。狀況1:長期臥床乏人照顧首先是「長期臥床乏人照顧」。全球人壽表示,考慮到未來老年生活如果需要有人照顧起居時,需要多少費用,退休後不能像年輕時一樣,錢不夠了再賺就有,所以一定要提早精打細算。建議可選擇75歲起住院日額保障加倍,且提供高齡實支實付限額保障的終身醫療險,此外也可以附加失能扶助險,或是規畫長照險,預備需要長期照護的支出。● 失能扶助險:最好選分期給付10年以上的保單針對失能扶助險,富邦人壽表示,只要被保險人因意外或疾病,符合失能等級表1至6級認定,即按月給付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用來給付長期照顧所需的定期花費。每月給付分期金的多寡,可依個人需要的照顧條件來估算,例如申請外籍看護工,一個月基本花費至少2.1萬元,以此推算基本月給付金額至少2萬元以上;若是想入住專業的養護中心,金額就需再增加。另考量失能失智者的照顧時間平均7.3年,最好選擇分期給付時間10年以上的保單,避免因高齡長壽、保險給付突然中斷的情況。● 長期照顧險:有壽險保障與無壽險保障兩類至於長期照顧險,新光人壽表示,長照險大部分分為有壽險保障的主約,與無壽險保障的主約兩種。有壽險保障的主約,當被保險人發生失智或失能狀態時,可用每月給付的保險金支付看護費用,同時也有一筆身故保險金,為人生最後一哩路做準備;而無壽險保障的主約,相對有壽險保障的主約來說,保費較親民,民眾可視自身需求投保。狀況2:活得太久,退休金不夠用接著考量「活得太久,退休金不夠用」的風險。全球人壽表示,退休的基本生活就是要預估維持生活水平的費用,享樂生活就要計算那些未完成的夢想,還需要多少錢去完成。許多人打拚一輩子,卻發現身邊的錢都沒留住,沒時間投資理財,或是基金股票沒什麼獲利,或錢借家人一去不復返。可提早運用保險的功能加以規劃,若以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約七成為資產目標,建議以規畫資產累積型的保單來完成。● 年輕族群:可選擇投資型保單如果是年輕族群,因為收入有限,可選擇投資型保單,比如變額萬能壽險,用小錢就可以做好保障,進一步還可累積財富。繳費方式可選擇負擔較輕的定期繳或彈性繳,在標的選擇上可依照對於投資市場的掌握度以自主選擇投資標的或是交由專家協助挑選標的。● 熟齡單身族群:可選擇利變終身壽險如果是熟齡單身族群,因距離退休年限愈來愈近,重點在於打造穩定的退休金流,可選擇利變終身壽險,具備壽險保障及累積保單價值的特色,且透過商品本身的宣告利率機制,有機會再享增值回饋分享金,進而增加保額或加速保單價值的累積。同時因為商品有多種的繳費年期及分期繳費方式,可以按照預定的退休目標、依照自身需求及繳費能力,選擇適合的繳費年期及繳費方式。若本身壽險已足夠,也可採用變額年金險。富邦人壽表示,變額年金險有些是專家代操,當每月提解基準日帳戶淨值位於特定區間時,保單即每月提供現金提解,創造穩定現金流,作為熟齡族的退休生活費。調查分析62%有醫療險 僅19.6%有長照險醫療保險準備方面,完全沒有保險者達26.9%,有壽險型儲蓄險45.2%,養老儲蓄壽險有15.9%,年金保險有11%,62%有健康醫療壽險,有長期看護失能險和失能殘扶險比率只有19.6%。醫療保險持有行為隨年齡變化,30~49歲民眾,持有健康醫療、壽險型儲蓄險、長照及失能殘扶險比率相對較其他年齡層高。女性醫療保險準備優於男性,女性在各項保險種類持有比率均高於男性,在未來退休保險方面財務保障較佳。對退休準備來說,年金、醫療和長照險是三大支柱,但有醫療險的比率遠大於另兩個。年金保險是為了長壽風險,讓你「不用擔心自己活一百歲」,因為活得愈久,領得愈多;長照險則是避免失能而落入貧窮或無人照顧。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退休生活到底該準備多少才夠花?2招估算退休需求
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最好超前部署,做好退休準備才能安然樂退。但究竟要如何預估退休後的花費?需要準備多少錢?常聽到有人說退休要準備1500萬,也有人說3000萬,這根本是天文數字,要怎麼存這麼多錢?台北富邦銀行表示,要預估退休後的花費及退休金需求,需要考量的因素相當多,包含壽命長短、投資理財狀況、適用退休金制度、醫療費用和通貨膨脹等。目前較常用來推估退休金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招:總支出推算法生活簡單或優渥,三種等級算出需求。以65歲退休、平均餘命80歲來預估,需要準備足以支應15年以上生活的退休金,再根據政府統計數據,推算退休後的生活總支出,包含日常消費、醫療、休閒娛樂、房屋修繕等各項費用。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7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平均每人消費支出估計,退休金的準備可約略分為以下三種等級:1.簡單生活:每月4.9萬元,預計需要882萬元退休金(4.9萬元×12月×15年)2.充實過日:每月8.1萬元,預計需要1458萬元退休金。3.舒適享受:每月11萬元,預計需要1980萬元退休金。第二招:4%經驗法則以退休金為本金,將孳息用於每年生活支出。以預期開支結合投資報酬率,推算退休前需要準備的退休金總額。例如,假設退休後每年支出為100萬元,預期年報酬率為4%,則在退休前需要準備好2500萬元(100萬元÷4%),也就是以退休金為本金,將孳息用於每年生活支出。4%經驗法則是假設年報酬率在扣除通膨後維持4%水準,實際上個人投資報酬率和每年通膨狀況,都會影響所需要累積的退休金。台北富邦銀行表示,第一種計算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易懂,第二種計算方式則考慮到本金的投資孳息以及超過平均餘命的長壽風險,精確度較高,民眾可根據自身需求參考運用。退休金準備策略:三高二低一延長台北富邦銀行提供理財基礎公式:(收入-支出)×投資比率%× (1-投資成本)×(1+投資報酬率)×N年從以上公式中可以發現,想要準備充足的退休金,就要提高收入、投資比率或投資報酬率,也可以降低支出或投資成本,或是提早投入準備以延長投資年期,只要在任一點上有所加強,都有助於創造更佳複利效果,簡單來說就是「三高二低一延長」。同時,台北富邦銀行也提醒民眾,退休準備要優先要考量「風險控制」,在投資商品的選擇上建議採用多元配置,以保險商品為配置核心,搭配穩健型基金、投資級債券等低波動的投資商品作為衛星,增加整體配置對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以穩中求勝的方式達到累積退休金的目標。針對大眾因應退休的需求,許多銀行都有設計相關網站,幫大家試算退休金缺口及準備方案規畫,例如台北富邦銀行的「富樂退」網站,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試算看看。調查分析財務準備平均54分 每月花費多低估根據聯合報2020退休力大調查,國人退休財務準備平均得分54分,20到59歲分數低於52分,顯示國人退休準備在財務面的知識及行為,必須強化。另外,有41.2%認為退休後應繼續工作,遠離工作、安養天年不再是退休唯一選項。退休後每月生活費要多少錢才夠?調查發現,43.4%民眾認為退休後生活費約2~3萬元,認為2萬元以下即足夠的比率有29.6%,65歲以上民眾認為2萬元以下的比率接五成,高於其他年齡層。但退休後每月生活費的所得替代率應達80%以上,每月生活費2萬元以下者,評估為退休準備度不足。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退休財務規畫 先問自己要不要再工作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去年底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填寫人數近三萬人。高齡社會,以工作和年齡為界線的退休觀念受到挑戰;面對比想像中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更要及早準備。「退休準備指標」是聯合報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提醒大家超前部署百歲人生。在專家及典通公司的協助下,經一年籌畫與執行,多次專家會議及討論修正,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個核心能力,發展出20個子題,提供自我檢視。元氣周報將為您分析「退休準備指標」的題目設計及計分方式,說明攸關人生安老的基本KPI如何訂定。本期以「財務準備」為主題,未來將繼續說明社會心靈退休力,敬請期待。財務指標設計╱專家的話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白皮書指出,退休金可能在退休的頭10年就用完;在國內,勞保可能面臨破產危機,年金改革迫在眉睫,未來社會保險年金給付所得替代率占比將持續下降,退休財務準備更形重要。不同世代對退休的心境不同,準備重點也不相同,但有三大通則:首先應該建立退休準備的基礎知識,例如理想的退休老本計算、勞退、勞保、年金各是什麼?第二個觀念是退休準備金專款專用,不被其他用途花費吞蝕退休本;第三則是評估購買適合的保險。在「退休準備指標」中,先以「退休後有沒有打算繼續工作」破題,提醒因應高齡社會,延後退休和終身工作已成為人生選項之一;財務準備列出對社會保險、理財工具和退休後生活所需經費等認知,並考量老後醫療需求與長壽風險,提醒保險規畫也要超前部署。檢測你的退休準備分數「退休準備指標」,其實也是人生準備指標,在浮光掠影的忙碌人生中,或可稍停,為自己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過生活。這個評量不是考試,而是一次自我審視,邀請你,每年都跟著聯合報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退休指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1-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回響/退休後不想過得比現在差?中信銀專家有解
聯合報系退休力大調查引發全民熱潮自我檢視退休準備,趁年輕應全方位存本,長期關注退休議題的中信銀率先回響願景工程報導,針對各世代退休力不及格提出對策。台灣在二○一八年就進入高齡化社會,預估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期關注退休議題的中信銀個金副執行長楊淑惠認為,老年人口過多、少子化未解決,財政負擔加重之下,社會將呈現低成長、低利率,不管是三十、四十、五十歲民眾,都必須有及早、長期退休規劃的準備,且掌握基本的資產配置觀念。楊淑惠表示,台灣民眾雖關注高齡長壽議題,但對於退休準備的進度落後,普遍民眾在退休準備上有四大迷思:第一,低估老後所需,許多民眾認為退休後月生活費三萬就夠,但依據主計總處的統計,六十五歲以上家庭每月開銷是六到十一萬元;第二,理財工具保守,許多民眾目前理財工具只有儲蓄或定存,低利率時代光仰賴定存配息易被通膨吃掉。第三,過於仰賴政府年金,繳多、少領、延退已成未來的趨勢;第四,忽略高齡照護所需費用,台灣擁有健全的健保制度,但很多民眾忽略老年後的長照與醫療費用,失智、慢性病或重大疾病伴隨的醫療費用將是退休後一大負擔。楊淑惠指出,退休前著重在資產累積,退休後是要著重在管理金流與長壽風險,但不管哪個世代,國人面對退休準備須擁有三大基本觀念:第一,退休金帳戶專款專用,依據每人的資產狀況與退休後想要的生活目標進行規畫,可運用銀行的退休金試算網站,輸入自己的應備、已備後計算出缺口,就能知道每月或每年該挪多少錢在退休準備,並要定期追蹤是否達成目標。第二,資產配置且長期投資,並掌握基本股債配置,距離退休越近債比重拉高降低風險。股票標的要選擇長期穩定、穩定配息、體質健全、具有未來成長性的產業或公司,以近兩年來說,可選擇AI、5G、防疫相關標的;債券則是要抵禦波動性高的股票資產,除留意債息外,也要留意債券品質,可直接買債券或透過債券型基金投資,例如全球債、高評等投資等級債券,若是高收債最好避免高收益、低信評的債券。另針對手上有一大筆金錢可準備退休者,楊淑惠提醒,除掌握上述的股債配置,最好挪一成資金進行避險,可投入黃金、美元。第三,醫療準備,如果挪不出一筆錢做為醫療準備金者,可透過保險轉嫁風險,在體況還可以或年輕時及早規劃。接著,才是針對不同世代選擇不同工具。三十歲年輕世代普遍面臨低起薪、高物價的困境,對年輕族群來說因人生階段還有更迫切的目標,例如存第一桶金、購屋、結婚,很少年輕人會把退休排入最優先目標,普遍患有「退休準備拖延症」。但楊淑惠認為,年輕世代有兩大優勢,第一,大部分年輕人身體狀況良好,建議趁此時補強重大疾病或意外失能保障,此時保費較便宜,不只及早建構老年的「病本」,也能避免當身體有狀況時無法投保;第二,距離退休還有三、四十年,可及早累積並善用複利效果,若晚十年才開始準備,之後每月提存壓力將增加一點八倍。楊淑惠建議,年輕世代首先如果想擺脫薪資困境,可從開源節流做起,透過升遷加薪、跨足副業或投資股滾錢來開源,並建立儲蓄與長期理財習慣來節流。建議至少每月領到薪水可存兩成下來,而理財前要先存到一筆緊急預備金,可設定兩個月的生活開銷,之後的錢才進行投資理財。在退休準備上,年輕人可善用勞退自提,最高可提撥百分之六,除加快退休儲蓄,也能省稅;自己理財部分,股債配置可設定為七比三,並善用定期定額來累積資產。到了四十歲,大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薪資雖然比年輕時期高,但開銷也較大,這時容易因子女教育或奉養父母,就忽略自己的退休準備。楊淑惠建議,三明治世代家庭責任重,可透過保險將家庭責任轉嫁出去。例如:善用投資型保單,除有壽險保障效果也能投資持續累積退休金;或是利變型壽險,投保初期用壽險保障轉嫁家庭責任風險,保單價值則每年複利滾存。如果是想保險與投資分開者,可適度增加定期壽險轉嫁家庭責任,投資上股債建議六比四,較保守者可採五比五。選擇配息型基金,息收可用來支應保費,或持續滾進去達到複利效果。到了五十五歲以上橘世代,距離退休剩五至十年,打造多元被動式收入成為重點。楊淑惠指出,越接近退休時點,被動收入越顯重要,建議適度增加固定收益標的,例如債券型基金、海外債、貨幣型基金、年金險等,股債比可設定為三比七。同時,要開始留意財富安全,失智或高齡者常成為歹徒的詐騙對象,除詐騙外,年長者也常面臨子女爭產、推卸照顧責任的問題,橘世代可趁意識清楚時,善用安養信託,由專人管理財務,包含給付費用給專業醫療機構、安養機構,並事先做好財產分配,透過信託把錢分配給繼承的子女。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