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搜尋
超商
共找到
517
筆 文章
-
-
2020-11-30 性愛.性病防治
事前投藥防愛滋(PrEP)計畫年底終止 愛滋防線憂破口
「不能去曼谷,要去哪購買「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藥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顧文瑋說,最近不少愛滋高風險族群在診間焦急地詢問著如何取得PrEP藥物。再者,PrEP公費計畫即將於年底終止,正接受PrEP的高風險族群則面臨斷藥危機,擔心無藥可用。顧文瑋指出,不少男同志將曼谷視為第二故鄉,除了旅遊、購物、按摩之外,還常順道至當地藥局購賣PrEP學名藥,因為價格比原廠藥物便宜許多,年初迄今受到疫情影響,無法至泰國,許多人手邊都沒有存貨。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黃彥芳表示,(PrEP)計畫是透過服藥前的愛滋篩檢服務,鼓勵民眾篩檢,若確認感染愛滋病毒則盡早治療。至於沒有感染愛滋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如能定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體內藥物濃度足夠,就能預防感染愛滋,研究證實保護力可達九成以上。由於每個人都難以持續使用保險套來預防感染,世界衛生組織於104年建議將PrEP作為全球愛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國、澳洲、歐盟等先進國家大力推動PrEP政策後,愛滋疫情明顯下降許多,台灣也是如此。「PrEP公費計畫成效顯著」黃彥芳說,截至今年六月底,已有兩千廿九名感染者配偶或伴侶及年輕族群加入這項計畫,僅有一人因中斷服藥而感染愛滋,其餘皆未感染愛滋。不過,PrEP藥物昂貴,持續每日服用一錠,每人每年至少需花費逾十二萬元,黃彥芳坦言,對年輕人而言,這個價錢簡直遙不可及,這也正是疾管署自一零五年起推動PrEP公費計畫的緣由,針對卅歲以下年輕族群及感染者配偶及性伴侶補助。黃彥芳說,為了讓更多高風險對象使用PrEP,降低愛滋感染風險,目前正積極爭取預算,並與藥廠溝通,讓藥價更合理,希望未來能將將補助對象年齡層擴大至四十歲以下高風險民眾及感染者配偶或性伴侶。顧文瑋指出,目前取得PrEP藥物的管道有二,一為公費試辦計畫,一為透過醫院向藥廠買藥,但公費這塊經費來源有限,且明年還需自付。至於自行購藥,藥廠釋出善意,採「買一補貼二」方式,大幅減輕使用者的負擔。顧文瑋說,今年度相關公費計畫即將至年底結束,疾管署最近頻與專家開會討論明年度計畫內容,但因經費不足,現階段三十歲高風險族群全額公費補助,明年擬採部分負擔,參加者需自付一定比率的藥費,但這恐影響高風險族群參與意願。此外,不少民眾透過網路購買PrEP藥物,顧文瑋提醒,在網路購買藥物,因來源不明,難以確保安全性、有效性,建議有需要者遵循正規醫療體系,接受醫師評估,用藥之前篩檢肝腎功能,及是否感染愛滋,才能保障自身健康。事實上,許多先進國家積極推廣PrEP,南韓甚至將PrEP納入健保體制,但台灣仍為試辦計畫,公務預算極為有限,參與人數受限。對此,黃彥芳指出,健保法規定,納入健保藥物都需以治療疾病為目的,PrEP藥物屬於預防性質,除非修法,否則無法納入。醫師公會理事長、立委邱泰源表示,有關預防用藥PrEP預算,近年都由疾管署防疫(傳染病)編列,在治療上,新確診個案兩年內藥費由疾管署負責,兩年後換成健保給付,建議PrEP也能成為正式預算,每年編列,由健保代收代付,但不納入健保總額計算。感染科權威、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疾管署推出PrEP藥物計畫,針對經濟弱勢、相異伴侶等高危險群提供一年期公費預防藥物,篩檢結果為陰性,積極投藥預防,「此為我國接連兩年新感染人數下降的重要關鍵,務必持續下去。」。「要終結愛滋,就得事前預防」洪健清說,疾管署應持續推動愛滋防治相關計畫,學會則針對醫療人員、高風險族群舉辦愛滋教育活動、講座,配合疾管署推動愛滋免費匿篩,以及超商取貨唾液檢測等方式,讓篩檢更方便。洪健清指出,透過「治療即預防」及「暴露前預防性投藥」兩大策略,我國勢必能在2030年之前達到「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的「三零」終極目標,這也是聯合報與台灣愛滋病學會共同倡議的目的。
-
2020-11-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實名制 1片降為4元 2周10片
口罩實名制調整販售片數與價格,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昨天證實,明年元旦起,每人每兩周可購買十片口罩,價格從原本一片五元,降至一片四元,由口罩工廠直接出貨十片裝口罩,藥局藥師無須再花時間包裝,可大幅減輕負擔。吳秀梅表示,疫情初期,每天僅能生產一八八萬片口罩,目前每天產量可達三五○○萬片,產量明顯增加,目前徵收數量足以供應每兩周可購買十片的新制,因產量充足,口罩價格隨之調降,將降至每片四元,每次購買價為四十元。實名制口罩通路以藥局、網購超商取貨為主,疫情初期,因口罩量不足,委由藥局藥師分裝販售,為體恤藥師辛勞,酌予口罩包裝費,藥局藥師每販售一份給予五點五元,以食藥署每日配送藥局成人口罩二百份、兒童廿份計算,藥師每天可領一二一○元。吳秀梅表示,未來藥師不用再協助包裝,但仍需要協助過卡等手續,明年起改為給予一般手續費,賣出每份口罩手續費將低於五點五元,民眾網購至超商取貨的實名制口罩,原需自付七元運費也將調降。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口罩產量增加,初期與衛福部討論實名制調整的版本為,兩個月可購買五十片,畢竟五十片一包與十片一包都可由工廠製造,也符合衛生安全,但最後改由二周十片;至於口罩包裝費將調降,他表示,初步洽談是改為販售一份給予五元,最後仍需交由行政院決定。
-
2020-1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實名制新制拍板 14天10片每片降價至4元
口罩實名制新制拍板,14天可買10片,每片價格從原本的5元,降至4元,總價40元,比現在一次9片,要價45元還要低,新制從明年元旦上路,而藥局包裝費也將降價,近期將與藥師公會討論確認。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口罩徵收數量足夠,一天可達三千多萬片口罩,與年初一天僅188萬片多了不少,因此足夠應付二週10片口罩的量,從明年起口罩廠商會直接生產一份10片裝的口罩,配送至各大藥局、超商,明年起藥局藥師無須再忙著包裝,每片價格也從原本的5元,降至4元。吳秀梅表示,目前可販售口罩的藥局約有5400多家,過去給予藥局藥師的口罩包裝費,一份為5.5元,若以食藥署每天配送給藥局,成人口罩200份、兒童20份計算,每天藥師可領到1210元。但未來藥師免再包裝,原本口罩包裝費將改為販售費,價格將會再調降,不過實際的降價費用尚未出爐,近期將會與藥師公會討論出合理的價格。另外超商販售口罩,民眾須自付一份7元的運費,未來也將會降價。
-
2020-11-1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12月1日起哪些場所應戴口罩?一張圖搞懂避免受罰
為了因應國際秋冬新冠疫情蠢動,加上時節正值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盛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自12月1日起,強制要求民眾進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室內泳池邊、健身中心、超商、圖書館等都要戴,但餐廳不用配戴。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裁罰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說明,上述八大類場所因具有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或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不認識的人)的特性,有較高的感染與傳播風險,因此要求進入該類場所活動的民眾佩戴口罩,除了有助於防範COVID-19外,對於其他各類經由飛沫、空氣傳播之疾病也能發揮防護效果。如果在上述場所內有飲食的需求,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的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至於人潮聚集的戶外場所(如戶外風景區、遊樂園、夜市、傳統市場等),或是於戶外進行的公眾集會活動(如遊行、遶境、跨年晚會等),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採用「人數總量管制」方式進行管控,使民眾在場所或活動中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並請民眾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時,應避免前往上述場所,以及在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時自主戴上口罩。也提醒公眾集會活動主辦單位應參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評估風險及制定相關防疫應變計畫,並盡可能落實實聯制及佩戴口罩。
-
2020-11-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2月起強制戴口罩場所名單出爐 餐廳不用、室內泳池記得戴
國際秋冬疫情蠢動,我11月以來境外移入個案已累積52例,指揮中心終於要在今下午正式公布「秋冬專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自12月1日起,強制要求民眾進入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其中室內泳池邊、健身中心、超商、圖書館等都要戴,但餐廳不用配戴。八大類場所包含「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未依規定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由地方政府裁罰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陳時中進一步說明,上述場所因具有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或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不認識的人)的特性,有較高的感染與傳播風險,因此要求進入該類場所活動的民眾佩戴口罩,「室外不帶會勸導,不會一看就罰。」如在上述場所內有飲食需求,在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前提下,可在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另外,在餐聽或小吃店家中,吃東西的時候保持距離或隔板可以不用戴口罩。至於人潮聚集的戶外場所(如戶外風景區、遊樂園、夜市、傳統市場等),或是於戶外進行的公眾集會活動(如遊行、遶境、跨年晚會等),建議業者或場所管理單位採用「人數總量管制」方式進行管控。使民眾在場所或活動中能持續、有效地保持社交距離,並請民眾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時,應避免前往上述場所,以及在不能保持社交距離時自主戴上口罩。陳時中也提醒,公眾集會活動主辦單位應參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評估風險及制定相關防疫應變計畫,並盡可能落實實聯制及佩戴口罩。
-
2020-11-17 養生.聰明飲食
喝牛奶對你有好處?教授:取得牛奶的好處有2項前提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作者羅伯・唐恩】目前全世界總計約十億人口有體重過重的問題,滿街可見皮帶繃到極限、身體超過負荷的人。這情況尤其在美國特別嚴重,而其他國家也正以非常快的速度迎頭趕上。然而即使在美國,也不是每個人都是胖子。根據統計,美國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人過重,其餘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則沒有這類困擾。一般人往往將體重過重歸咎到飲食或運動習慣上,但這並不是過重問題的全部原因。某些人發胖的理由更為深層、更為神祕,並且與現代西方飲食內容有關。現代人攝取的食物絕大部分來自於馴化動植物,且種類相對較少。當然,如果你恰好奉行吃葡萄柚跟飲用有機駱駝奶的原則,又或者你對飲食內容節制且深思熟慮,那麼你是例外。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常見食物中,四分之三的熱量由乳製品、加工穀類、單醣、植物油與酒精所貢獻。在農業社會以前,這些成分從未出現在我們祖先的「菜單」選項。距今一萬年前左右,人類食用的植物琳瑯滿目,品種數量可以以萬為單位計算。自從農業社會稍有雛型開始,包圍人類的物種數目及食物多樣性均大幅下降。雖然在經年累月的耕作之後,可食的品種再度稍有復甦,但與採集年代的祖先相較,我們培育的食用物種已侷限許多,並且因為人擇,只有便於栽種、符合口味的品種脫穎而出。於此期間,人類同時失去了採集知識和作物種類的選擇性(目前近千種的作物瀕臨絕種,某些作物則已經完全絕種。),放眼望去,野生莓果無人採收,而全球人類的熱量來源僅仰賴為數極少的作物品種。當然,你還是可以在當地有機超商買到藜麥,但在成堆玉米、小麥、稻米的圍繞之下,要找到這類珍貴的穀類愈來愈像大海撈針。在人人飲食習慣近乎雷同的大環境中,釐清不同體質攝取相同食物後所產生的反應,有助於解釋為何某些個體天生容易發胖,同時另一些個體卻完全不受過重問題影響。現代人代謝新飲食的方式有或多或少的分歧,這必須回溯至各個族群祖先不同的生活型態。想像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大規模的人體實驗,其中每位受試者攝取的飲食內容和分量皆相同,然後我們回頭檢視他們的狀態(這實驗的假設與文明人的現實生活相去不遠),結果將會如何?你的預測又是什麼?或許部分的人會認為大家的體型和健康狀況會趨於一致。這樣的觀點,恰好是絕大多數的體重控制計畫、運動健身書籍、減重節目,甚至是嬰兒成長量表與醫藥學的最高前提。在這假設之下,只要將飲食調整成葡萄柚水果餐、全肉餐、低脂餐,所有受試者都能瘦得下來。然而真相是即便都吃一樣的東西,我們仍會有胖瘦之分。而造成此差異的分水嶺在過去亙長的歷史中早已畫分清楚,難以動搖地猶如潛伏在人類深層幻想裡的海怪,我們永遠看得見它。祖先的生活決定我們的代謝基因姑且先回到牛奶的故事。如同我在前一章節提過的,並非每一個個體都能在成年後繼續消化乳汁中的養分,而這取決於體內的基因序列。從地理人口學的角度而言,成年後還能消化乳糖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相當小。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前,包括印加人、馬雅人在內的所有美洲原住民,他們的成年個體完全無法飲用牛乳,基因也不允許。就算到了今日,全世界仍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人口,成年後無法分解乳糖;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的人口,成年後只有部分消化乳糖的能力。這些總計約十億的人,一旦飲用牛乳,將會出現腹瀉症狀,並且在攝取一般的美國飲食內容後,增重幅度比其餘成年人少了百分之五。在疾病叢生的環境條件中,這些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乳糖的個體,因腹瀉而導致身體脫水的風險相對較高,並且從食物中少攝取百分之五的熱量,意味著傳宗接代的機率被削弱。因此,站在演化的觀點,擁有乳糖消化基因的個體是贏家,尤其當這些個體生活在飼養牛隻的族群之中。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吸收百分之五多餘的熱量,反而變成人體的負擔。廣告標語告訴你「牛奶的好處」時,卻沒有同時警告你,「如果你的身體可以完全消化乳糖」,或是「如果你需要多餘的熱量」,牛奶才對你有好處。由上述例子可知,不同身體面對同一食物的代謝方式大相逕庭,而這是祖先留給我們最根深柢固的遺產,但長年以來,我們卻忽略這項事實。至今在美國農業部(USDA)頒布的食物金字塔中,仍無視於全球多數人口無法順利消化乳糖的統計數據,將牛乳與蔬菜、水果、肉品、豆類並列。而事實上,對科學家來說,哪些種類的動、植物或其加工品,得以定義為「有利於全部人類」的營養來源,依舊是個懸而未決的謎。近年來,現代飲食的轉變在在凸顯出代謝基因的重要性。繼牛乳之後的另一個例子是動物唾液中常見的澱粉酶(amylase)。澱粉酶可以幫助我們分解和消化玉米、馬鈴薯、稻米、番薯等日常作物中所含的澱粉。某些個體能夠高效率地利用澱粉,是因為澱粉酶基因較多,使得唾液中製造出的澱粉酶含量可達到一般人的十六倍。回溯演化史,個體間澱粉酶基因的差異其來有自。農業社會以前的人類,澱粉酶基因數量較少,唾液消化農作物的效率也較低。農業社會成形後,澱粉酶基因多的個體顯然具有演化競爭優勢,因此這項優勢自然而然會遺傳給後代子孫。今日,某些長久以來為饑荒所苦的人民,多餘的澱粉酶基因仍是利基,因為它能夠使擁有相等分量穀類的個體,獲取更多的能量及熱量。但是與乳糖酶基因一樣,相同的基因到了豐衣足食的社會,即成了發胖的元凶和身體的負擔。簡單地說,我們的身體和食物的代謝關係因人而異,一切端看祖先過去的生活模式與我們自己現在的生活模式。讓某些個體存活下來的基因,可能搖身一變成為另一些個體腹部游泳圈的肇因。
-
2020-1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 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你也許曾在住家附近見過,某位鄰居長輩在巷口徘徊,不認得回家的路;在賣場或超商購物時,見到長者未結帳就將櫃上的物品取走,和店員發生爭執。這些因為失智症而引發的行為與現象,不時在生活中真實上演,但近幾年在臺北市於12行政區推動失智友善「一區一特色」後,有了一番全新的風貌。例如失智症者迷路時,能免除恐懼焦慮,讓他們在城市某個友善商店、賣場安心休憩、喝水,受到許多友善天使的幫助。 臺北市長者約49萬3,097人,推估約有3萬9,448名失智症者需要被守護,每一位失智症者背後都需要照顧人力支撐,但一位照顧者及一個照顧家庭的量能有限,仍需多元資源奧援。臺北市運用各行政區資源,由政府結合民間力量,擴張失智友善社區範圍,當失智症家庭的靠山。中正區/充滿文化氣息的 參訪式失智症課程充滿文化氣息的中正區是臺北市最早提倡高齡友善獲獎社區,也是衛福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政策的示範社區之一。轄區內博物館、美術館等藝術空間林立,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張惠美導入博物館特色,設計參訪式失智症課程,好鄰居信誼基金會則提供木作、樂器等課程,並邀有照顧經驗的導演規畫戲劇課,讓失智症者演出生命故事。「失智長者不一定是弱者」,健康服務中心還將失智咖啡館請進一樓門面,店長角色交給失智症者、志工和照顧者,除發揮失智症者所長,也用香醇咖啡款待需喘息的照顧家庭。大同區/讓時光隧道發光的失智友善街區走入迪化街,宛如來到舊時光隧道,一塊塊的商店招牌彷彿在歷史榮光中閃耀。但現在讓時光隧道發光的是「失智友善街區」,在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廖秀媛主任的構思下,迪化街商面門口閃爍著臺北市吉祥物「熊讚」失智友善五心服務招牌,小小的木作掛牌,向來往的行人訴說著:「如果你的長輩家人不小心走失了,我們會暫時安置、照顧。」有些商店甚至出借輪椅、鋪設無障礙設施,成為「安心補給站」,當失智症者與家人走累了,也能在失智友善商店得到幫助,繼續在臺北暢行。大安區/敲開連鎖賣場失智友善之門來到臺北市長者比例最高的大安區,失智友善場景又不同了。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楊明娟主任與同仁連結消防隊、環保隊、警察分局與鄰里長體系,納入失智友善組織範疇外,還敲開連鎖賣場之門,順利招募轄內11家全聯門市成為友善組織,提供員工失智症認識及對應技巧的教育訓練。而轄內擁有千戶的成功國宅也在里長支持下,形成高齡、失智友善的互助社區,透過舉辦多場健康促進活動及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課程,讓社區居民彼此互動與聯繫,成為失智友善網絡之一。中山區/失智照護一條龍 友善組織最亮點商務星級飯店、公司行號密布在中山區,同時有醫院體系失智共照中心「失智照護一條龍」的奧援,讓中山區失智友善組織成為最亮點。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柳吟還細緻到發展一里一特色,更在里長協助下,找到復華里作為示範場域,結合當地咖啡公園及復華多機能中心,辦理「聞香~記憶的咖啡」活動,帶動失智症長者以觸摸咖啡樹、聞香咖啡豆等五感刺激與園藝療法,將延緩與照護模式延伸到其他里,如晴光里正準備接棒中,期待未來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後,能聯手星級飯店推廣地中海飲食等創新作法。內湖區/深入職場強化識能 打造失智友善氛圍科技公司總部、企業商辦大樓林立的內湖區失智友善資源,又是如何推動呢?內湖健康服務中心利用「健康職場」宣導推動之便,將失智友善及預防的內容融入講座,讓忙碌的職場人士認識失智症,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失智症者時,能及時提供需要的協助。「失智症者需要的是友善的環境與支持」,除了大型公司集團加入友善組織,下一棒將邀請公車運輸業者加入,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網絡。士林區/故宮文物、戲曲 融入失智延緩課程人文薈萃、景致宜人,吸引文人雅士居住的士林區,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臺灣戲曲中心資源,辦理系列延緩失智症活動及課程。在主任呂秀蓉的規畫下,以「動靜合一」的失智延緩課程,串接故宮8項古文物如翠玉白菜,融入靜態導覽與手做仿真品課程。更與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合作,開發動態「文物操」訓練長輩肌力。另外,加強長者營養與飲食的教育訓練,融入了臺灣戲曲中心的歌仔戲教學及共餐據點網絡,讓長者能在熟悉的生活脈絡中透過課程與表演,獲取失智預防及延緩訓練。南港區/廣邀里民擔任友善貴人 社區鄰里總動員來到新興發展的南港區,失智友善社區的做法,又是另一種景象。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率先北市其他行政區向中央申請長者健康促進計畫(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透過課程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另也針對失智症者及家庭照顧者辦理「憶起陪伴‧享舒壓」計畫,提供失智照護課程訓練、舒緩照護負荷,讓照顧者負荷程度及憂鬱程度皆降低至40.68%及74.83%,更廣邀轄區內里長擔任「失智友善桂(貴)人」,發放「失智友善錦囊」給居民,深化社區居民失智友善概念及相關識能。信義區/招募志工劇團巡演 宣傳失智症防治精品百貨、商場遍布的信義區如何打造失智友善氛圍?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將精品百貨超市、烹飪課程融入失智延緩課程場域,並透過社區與鄰里資源,培育失智友善社區種子,讓信義區失智友善社區成為一大亮點。由社區志工擔任的「笑義笑行動劇團」,定期在鄰里間舉辦失智症防治主題巡演,也邀請失智症家庭參與「記憶餐盒」失智延緩課程,讓失智症者及家屬間理解與良性互動,「憶」起幸福。萬華區/里民工作會報 佈建失智友善網坐落繁華、復古臺北老城區的萬華,運用緊密的里民網絡,將失智友善識能融入里民工作會報,並與國立臺北護理大學長照系合作實習課程,成為臺北市失智友善社區的特點。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還運用社區鄰里商家緊密的網絡,廣邀民眾成為友善天使,並與警政單位串聯,降低失智症者走失風險。未來,健康服務中心規畫結合鄰近學校資源,辦理「代間融合」為主軸的老幼共融課程,逐步打造慢老的幸福友善生活圈。文山區/憶起智齡列車 帶長者踏出戶外指南宮、貓空、動物園等周邊生態步道及學校資源豐沛的文山區,在健康服務中心的媒合下,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學系開發的健康安全科技,導入登山步道;並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開發明星賞螢生態步道等,鼓勵長者多走出戶外、社會參與。在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魏炆莉規畫下,辦理「憶起智齡巡迴列車」失智友善宣導,培養居民包容、接納失智症者,並與資生堂合作開設化妝療法課程,訓練長者肌力及手眼協調力,更進一步將觸角延伸至校園,與轄區內學校合作,以桌遊、大地遊戲、社團遊戲等方式宣導預防失智健康識能,鼓勵學生多方瞭解失智症。北投區/全人健康All in one 多元串聯自主行被稱為溫泉天堂的風華小鎮北投區,納入高齡長者營養、運動、口腔等實務性課程,推出「全人健康All in one多元串聯自主行」方案來預防與延緩失智症,更與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臺北榮總失智共照中心合作,舉辦教育訓練及失智症家屬座談會。同時發揮在地特色,整合關渡醫院北投石頭湯(長照社區整合服務)、臺北市溫泉協會資源,在新北投觀光商圈、石牌商圈成立友善組織,提供失智友善社區服務,全方面關懷、全人健康照顧。松山區/社區資源發展代間融合 保障失智症個案權益貼近基隆河、大臺北地區交通及產業發展重心的松山區,鏈結民防大隊、國小導護隊等志工群,實踐暖心協助失智症者「看、問、留、撥」技巧,給予失智症者、照顧者協助,並與渣打銀行合作,導入失智症公共識能,保護失智症個案的權益。在健康服務中心資源整合的努力下,串接地方首長如區長、議員、社區學校等,在祖父母節宣示以高齡友善為核心,營造友善失智社區,並與轄區內社區發展協會等,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臺北市首創特色。
-
2020-11-13 養生.聰明飲食
白飯、吐司、麵條,哪個膳食纖維多?營養師:這些主食,比你想像中營養!
編按:「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是因為它有「保水」的特性,能使糞便變軟、增加排便量。部分膳食纖維經腸道細菌分解,能提升大腸運作力的能源,因此多攝取膳食纖維就能改善腸道環境。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常見蔬果纖維含量,並懂得如何挑選高纖蔬果。由於有很多朋友詢問主食纖維含量相關問題,所以今天Stella就來教大家主食類食物該怎麼挑才能有效增加纖維攝取。6個方法,輕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對大部分來說,每日熱量需求在1500~2200大卡間,若依「每日飲食指南」的均衡營養原則分配,「全榖雜糧類」(以下將簡稱為主食類)的攝取量為2.5~3.5碗,也就是10~14份主食類。由於一般人所接觸的主食類食物主要是白米飯,或由白麵粉加工製成的麵條、土司、麵包、饅頭及餅乾、零食等精製加工食物。而從糙米加工成白米,及小麥加工成白麵粉的過程中纖維約損失了82~84%,因此若我們只吃上述這些主食類食物的話,恐無法獲得太多的纖維。以國人最常吃的白米飯為例,梗米每百公克平均含0.7公克纖維,因為80公克米就可煮成一碗飯,故一碗白米飯約含0.56公克纖維。若一天吃2.5~3.5碗白飯共可獲得1.4~1.96公克纖維,這個量僅占25公克纖維的5.6~7.8%。所以若想從主食類獲得更多的纖維,我們有必要對主食類食物的纖維含量有通盤的了解。為了讓大家能快速上手這些知識,Stella依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所提供的食物資料,為大家歸納出6個能有效增加纖維攝取的實用技巧:第一招:在米上做變化~改用纖維含量較高的米或加入其他雜糧!這一招是最常被提及的方法,不過這個方法僅適合三餐能自己準備的人。如果食物是你自己準備的話,你可以選用纖維含量較高(圖一)的糙米來取代白米,若嫌棄糙米口感不好,也可改用胚芽米、發芽米或五穀米。透過部分或全部份取代白米,直接就可提升米飯的纖維含量。除此外你也可以自行在白米中加入紅藜、小米等其他穀物,或加入地瓜、芋頭、皇帝豆等雜糧,這不僅能增添米飯風味還能提升白飯的纖維含量。圖一第二招:變換主食~改吃纖維含量較高的麵食!去殼小麥屬於高纖食物,每百公克含11.3公克纖維,遠高於糙米的4公克纖維,故即便白麵粉是精製過的食物,其加工過程流失了82~84%纖維,但每百公克麵粉仍有1.8~2公克纖維,高於白米的0.7公克纖維。這也是為什麼以麵粉加工製成的麵食纖維含量會高於白飯的緣故。當然,若使用的是纖維含量更高的雜糧麵粉、全麥麵粉或摻雜蕎麥粉所製成的麵條或麵食,所獲得的纖維還會更多。那麼相較於米飯,麵條纖維到底有多高呢?一碗白飯=4份主食,同樣4份主食的話,麵條的重量為80公克(註/乾麵條20公克=1份主食)。從下圖中(圖二)可查到乾麵條每百公克含1.9公克纖維,所以80公克的乾麵條可提供1.52公克纖維,相當於白飯的2倍多。如果你吃的是烏龍麵這種熟麵條,因為麵條吸附了大量的水,所以熟麵條60公克=1份主食,4份主食的話就是240公克。查圖可得知烏龍麵每百公克含1.1公克纖維,故240公克烏龍麵可提供2.6公克纖維。簡單地說,同樣1碗飯(4份主食),選擇麵條所獲得的纖維為白飯的2~3倍或更高。對於那些無法自己準備食物的人,只要直接將”吃飯”換成”吃麵”就可提升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量。麵食中蕎麥麵、意麵、雞蛋麵、麵線及金門黃麵等麵體纖維含量較高,挑選這類麵條可獲得更多的纖維;雞絲麵、油麵、拉麵、刀削麵和鍋燒麵纖維含量較低,想獲得較多纖維者最好少吃這幾種麵。圖二第三招:偶爾吃點吐司、麵包或饅頭也不錯!吐司、饅頭或麵包和麵條一樣都是用麵粉所製成,所以纖維含量同樣比白飯高。從下圖可看到一般白麵粉所做成的吐司、餐包或漢堡麵包每百公克有2~3公克纖維,若是使用全麥或添加全穀、堅果等成份所製成的成品纖維含量則還會更高。饅頭、吐司、餐包30公克為一份主食,所以4份主食為120公克重,可獲得2.4~3.6公克的纖維;漢堡麵包25公克為一份主食,攝取4份主食可獲得3公克纖維,所以早餐或兩餐間的輕食若以吐司或麵包為主食的話,即可輕鬆增加纖維的攝取。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吐司、饅頭、麵包類這類主食主要是直接單吃,這意味著只吃到澱粉、缺乏肉類和蔬果而會有營養不均的問題;另外因為飽食感差,所以很容易不小心吃過量。因此建議若要吃這類食物的話,最好搭配蔬菜、肉類或水果一起吃,以提升該餐的營養及飽食感。例如吐司、饅頭或餐包可夾肉片、起司、蛋或生菜等一起吃。最後還要叮嚀的是吃麵包類時要避免挑選包餡的麵包(如紅豆、奶酥麵包等),或酥皮的麵包以免吃入過多油、糖和熱量。第四招:跟著流行,以麥片做早餐或輕食餐!麥類(包括小麥、燕麥、大麥等)因為一般僅經過去殼等簡單處理,所以保留相當多的纖維,即便壓製成麥片每百公克所含纖維仍超過糙米(圖三)…..這意味著改以麥片當早餐就可輕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此外,因為胚芽也屬於高纖的食物,所以我們也可在牛奶或麥片中加入小麥胚芽來增加口感和纖維。同樣要提醒的是麥片20公克=1份主食,所以吃的時候要留意麥片的用量。另外,由於麥片本身沒味道,很多人在吃麥片時習慣以牛奶或豆漿做基底,或加入堅果、芝麻、榖粉等來增添風味、加入蜂蜜來調味….這些麥片以外的食材都含有熱量,需要做體重管理者若選擇以麥片當早餐的話,務必要留意總熱量的攝取。圖三第五招:看到豆類千萬不要錯過!主食類食物中也有許多豆科食物,例如最常見的紅豆、綠豆或近年來很夯的鷹嘴豆。豆類食物因為屬於原型食物,故保留了相當豐富的營養,包括今天的主角~纖維。圖四中有常見、屬於主食類的豆類食物,它們或常見於甜湯、甜點,或和其他食材料理成為一道菜,或加入米飯中一起煮。如果你是三餐外食者,在外面看到這些豆類食物時記得千萬不要錯過喔。當然,如果你的食物是自己準備的話,不妨把這些豆類食物納入你的每日飲食中來有效增加每日纖維的攝取。圖四 第六招:多吃這些美味、好吃的根莖類及雜糧類主食!除上述食物外,我們平日還會遇到很多保留原型的主食類食物(上圖四),如地瓜、芋頭、玉米,或栗子、菱角、蓮子等季節性食材,這些食物也是補充纖維的良好食物來源。它們有些蒸熟了直接吃就很好吃,例如地瓜、南瓜、栗子、菱角等;有些常用於料理中,如玉米粒、豌豆、蓮藕等;另外還有很多食材也常用來製作甜品、甜湯。最重要的是這些食物不僅廣泛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且有很多是外食也很容易取得的,如烤地瓜、煮玉米、菱角和栗子等,因此可說是一個非常方便、簡單的補充纖維好方法!根莖類:地瓜、芋頭、 馬鈴薯;山藥、荸薺~這些根莖類食物中,地瓜、芋頭纖維比較高,每百公克纖維都介於2.2~3.3公克間;其次為山藥、荸薺,介於2.1~2.3公克;馬鈴薯最低,每百公克含1.2~1.3公克纖維。雜糧類:玉米;豌豆仁、皇帝豆;南瓜~這些雜糧類中纖維最高的是豆科的豌豆仁(7.5~8公克)及皇帝豆(5.1公克);其次為玉米,每百公克可食部分含3.5~4.9公克纖維,常吃的玉米中黃玉米纖維高於白玉米;最後為南瓜(2.2~3.3公克)。季節性食物:蓮子、蓮藕、菱角和栗子~這幾個季節性食物中,屬於種子類的蓮子和栗子纖維最高,其次是蓮藕,再來則是菱角。總結來說,雖然人們最常見的主食,如米飯、麵條或馬鈴薯纖維含量普遍不高,但這並非意味著我們無法從主食類食物中獲得纖維。即便是外食者,我們仍可透過簡單的技巧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例如偶爾換吃麵食,或改以麥片、吐司或饅頭等當早餐。另外,超商中就可輕鬆買到烤地瓜、烤馬鈴薯、煮玉米;適當季節時街頭出現的糖炒栗子、蒸熟的菱角也是很好的選擇。此外,還有各種以紅豆、綠豆、蓮子、地瓜、芋頭等榖物雜糧製成的點心。所以只要花點心思、選對纖維含量較高的主食,要達到每日25~35公克的纖維建議攝取量並非難事![補充資料]1.有關食物份量,例如多少公克=1份主食請參考衛福部國健署的「食物代換表」獲得更多詳細的資料。2.對食物纖維等營養成分資料有興趣者可搜尋「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連車位都搶輸,卻搶到了DM上的限量咖啡機...一次百貨周年慶,我學會最重要的一件事
-
2020-1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家隊問題口罩流入實名制 食藥署坦言流向難查
口罩國家隊「健康天使」私設產線生產雙鋼印口罩,421萬片流入實名制通路。食藥署今天坦言,實名制通路早已混入不同廠牌的口罩,在沒有特定廠牌商標下,流向難查、真假難辨。彰化檢方接獲民眾檢舉循線調查,發現口罩國家隊之一的健康天使公司私設產線生產有雙鋼印的口罩,初估有421萬多片流入實名制通路。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表示,所有口罩國家隊生產的口罩,都會交由中華郵政,再透過實名制通路賣到健保藥局或超市、超商,不同廠牌的口罩都會混在一起,在沒有特定商標的狀況下,有多少已經賣出、賣到哪,追查上都有相當難度,真假難辨。為防陸製劣質口罩流入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祭出雙鋼印規定,每片台製醫用口罩都要標示MD(醫用)、MIT(台灣製造)鋼印,即便防堵了進口劣貨,卻難防不肖本土業者的問題口罩,另因缺乏追蹤追溯系統,一旦出問題,同樣無法及時找出流向。食藥署指出,口罩不像鈔票,可以逐片標示貨號,只能比對口罩廠的生產、出貨量找出異常,如何遏止問題口罩流入市面,仍須跨部會進一步協商。
-
2020-10-31 新聞.食安拉警報
食藥署開罰10知名超商超市!大腸桿菌超標、營養標示不符
外食族當心了,食藥署今年進行冷凍冷藏調理食品大稽查,揪出12件違規,統一超商、頂好、全聯都在列,以大腸桿菌超標最多,全家便利商店則是便當營養標示與實際不符挨罰。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7月至8月間啟動「市售流通冷凍冷藏調理食品稽查專案」,針對全台190家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及外帶店等冷凍冷藏調理食品販賣場所進行查核,今天公布稽查結果。食藥署指出,本次稽查共抽驗290件冷凍冷藏調理食品,檢驗微生物衛生標準,12件冷凍冷藏調理食品初抽驗不合格,以大腸桿菌群超標占大宗,其中3件經限期改善複抽驗後仍不合格,均開罰。頂好超市共2款食品違規,包括「陶爸爸手工韭菜水餃」被驗出大腸桿菌超標,限期改善再驗仍超標,另一款「熟鍋貼」則是初驗大腸桿菌群超標、複驗合格。全聯超市的「帕瑪奶香培根義大利麵」初驗生菌數超標,「滷味拼盤」初驗大腸桿菌群超標,而「米漢堡三杯猴頭菇」初抽驗生菌數超標,複驗不僅生菌數超標、大腸桿菌也超標。統一超商的「高雄空廚青醬蛤蜊義大利麵」、生機店聖德科斯的「番茄義大利醬」、知名有機食品店里仁的「鮮蔬米漢堡」、台南多那之麵包「鮮蔬烤雞三明治」、高雄俗俗的賣生鮮超市「手工熟鍋貼 」,初驗均發現大腸桿菌群超標。台中領好超市的「雙寶雞」大腸桿菌群超標,初驗、複驗均不合格;雲林省錢超市「冷凍韭菜豬肉水餃」則是初驗生菌數超標。此外,這次稽查專案中也抽驗11件便當類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示,發現4件營養標示與實際狀況不符,包括全家便利商店的「泰式打拋豬飯」、「健身G肉餐盒」以及北投「來來超商」的「蠔油牛肉燴飯」、「蕃茄培根蛋炒飯」均違規。食藥署指出,上述違規產品一共依法開罰新台幣16萬元,也呼籲民眾選購冷凍冷藏調理食品時,應挑選環境乾淨、整潔及商譽良好的店家,所購買的食品應注意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並應注意產品貯存溫度(冷藏攝氏7度以下,冷凍負18度以下),購買後應盡速食用完畢,以避免常溫下細菌過度滋生。
-
2020-10-30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你愛吃的在榜上?微波熟食菌超標、健身餐脂肪高於標示
衛福部食藥署稽查290件市售冷凍冷藏調理食品,結果發現12件不符合衛生標準,大腸桿菌超標為最大宗,統一超商、頂好、全聯都在列。另有四款便當不符合營養標示標準,包括全家便利商店的泰式打拋豬飯和健身G肉餐盒,上述違規共開罰16萬元。(完整名單:https://reurl.cc/pyoKzZ)食藥署指出,本次稽查檢驗微生物衛生標準,有12件冷凍冷藏調理食品初抽驗不合格,以大腸桿菌群超標占大宗,其中3件經限期改善,複抽驗仍不合格。這12件冷凍冷藏調理食品食品如下:頂好超市:「陶爸爸手工韭菜水餃」大腸桿菌超標,複驗仍不合格。「熟鍋貼」初驗大腸桿菌群超標、複驗合格。全聯超市:「帕瑪奶香培根義大利麵」初驗生菌數超標,複驗合格。「滷味拼盤」初驗大腸桿菌群超標,複驗合格。「米漢堡三杯猴頭菇」初抽驗生菌數超標,複驗生菌數和大腸桿菌均超標。聖德科斯:「番茄義大利醬」初驗大腸桿菌超標,複驗合格。里仁:「鮮蔬米漢堡」初驗大腸桿菌超標,複驗合格。統一超商:「高雄空廚青醬蛤蜊義大利麵」初驗大腸桿菌超標,複驗合格。台南多那之麵包:「鮮蔬烤雞三明治」初驗大腸桿菌超標,複驗合格。高雄俗俗的賣生鮮超市:「手工熟鍋貼 」,初驗大腸桿菌群超標,複驗合格。台中領好超市:「雙寶雞」初驗大腸桿菌超標,複驗仍不合格雲林省錢超市:「冷凍韭菜豬肉水餃」初驗生菌超標,複驗合格。便當類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示與實際不符有4件:全家便利商店:「泰式打拋豬飯」蛋白質、飽和脂肪及糖含量超出標示誤差允許範圍。「健身G肉餐盒」飽和脂肪含量超出標示誤差允許範圍。北投來來超商:「蠔油牛肉燴飯」蛋白質及糖含量超出標示誤差允許範圍。「蕃茄培根蛋炒飯」飽和脂肪含量超出標示誤差允許範圍。食藥署提醒,民眾選購冷凍冷藏調理食品時,應挑選環境乾淨、整潔及商譽良好的店家。購買食品應注意色澤、氣味是否正常,並應注意產品貯存溫度為冷藏攝氏7度以下、冷凍攝氏零下十八度以下,購買後也應盡快食用完畢,以避免細菌過度滋生。
-
2020-10-28 科別.耳鼻喉
鼻過敏治不好可能是營養不足造成的! 過敏人必吃的8種營養素,你常吃嗎?
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三餐不定時,有時為求方便而選擇速食或超商微波食品當作一餐,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如果體內經常缺乏某種營養,除了影響代謝功能及兒童發育生長,有過敏體質或是慢性病史者,也可能因此病情加重。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若能在飲食中多補充能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如維生素、微量礦物質鈣、鋅等,並配合專業醫師的診斷治療,對於鼻過敏的病症防治有加成效果。 鼻過敏以過敏性鼻炎較常見 8成鼻病患者與營養素不足有關李宏信表示,鼻過敏通常以過敏性鼻炎較為常見,主因是身體對某些過敏原較敏感,引起鼻腔黏膜發炎腫脹,台灣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灰塵等,但像是溫度或溼度變化過大、二手煙、空氣汙染等,也會讓鼻過敏更容易發作。事實上,體內營養素不足確實會使得抵抗力下降,患者因而對過敏原更加敏感,導致鼻過敏怎麼治都治不好,感到無奈與失望。研究顯示,台灣有8成鼻病患者都與營養素不足有關,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需進行檢測並經過醫師評估及建議,再行治療或補充營養素。李宏信說明,像是維生素B群、C、D、E和一些微量元素如硒、錳、鎂、氨基酸等,就扮演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重要營養素,一旦缺乏可能會引起免疫系統異常,這也是導致過敏反覆發作的原因之一。 治療過敏性鼻炎以藥物為主 新式的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助根治李宏信進一步解釋,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以藥物為主,並盡量避免環境中的過敏原,服藥的缺點是容易復發,若成效不佳,患者亦可考慮改以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方法有手術切除、雷射、電燒、微創、射頻電波及紅外線等,這些手術方式對一般鼻疾病有效,但對嚴重鼻過敏患者來說幫助不大,建議可透過新式的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才能達到從根本治療的目的。過敏體質或對物質過敏等問題為主因之外,尚被醫學界所認定的另1項理論認為,鼻過敏是鼻內黏膜神經過度發達所致,神經分布密集受到刺激就鼻癢及猛打噴嚏,流出清水鼻涕及黏膜腫大,而造成鼻塞等症狀,因此醫學界提出1個從根本治療的方法,就是截除鼻黏膜內過度發達的神經來治療鼻過敏。李宏信分析,傳統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是使用經鼻竇法,需掀開上唇,鑿開鼻竇腔骨,再深入進行神經截除,因手術傷口大且位置靠近腦眼部,可能引發大量出血,而經改良後的新式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是經由鼻腔內,將特製高頻探頭直接接觸鼻內深處翼管神經口截除神經,過程約在半小時以內,有傷口小、流血量較少等優點,因病根截除故可說是幾乎不會再復發,在門診局部麻醉即可進行,術後即可返家,臨床症狀改善率高達7至9成,頗受患者及其家屬肯定及讚賞。 運動增強免疫力 日常飲食這樣吃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建議,在手術治療過敏性鼻炎後,建議民眾可以多運動增強免疫力,日常飲食也要注意飲食均衡,可透過如大豆、菇類、五穀類、鮭魚、乳酪、蛋黃等,鞏固骨本,同時避免產生鼻過敏等各種身體疾病。(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換季過敏性鼻炎發作,一直打噴嚏? 鼻噴劑減緩症狀,6動作別做錯...第一點是關鍵 鼻過敏為什麼會讓眼睛紅癢? 醫師解讀背後原因
-
2020-10-23 養生.樂活人生
悠遊卡前老董開啟田園退休生活:忘記過去的豐功偉業,人生另個三十年才可能開始
人生上半場征戰世界,到了下半場,舞台漸次讓位給年輕人,留給自己的時間終於變多。他們靠「自處力」開啟人生潛能,為行事曆裡的空白格重添色彩,過放膽熟齡新生活!從台北轉運站搭上往宜蘭的巴士,經過雪山隧道,約一小時車程到了宜蘭市中心轉運站,再換搭計程車到永美路三段路口,這裡是礁溪、壯圍與宜蘭市區三地的交界,往裡走約莫百公尺距離的路邊,有一棟三層樓高的屋舍,這裡正是悠遊卡公司前董事長林向愷下一個三十年的居所。 從台北溫州街台大教授住宿處到宜蘭壯圍自家農舍,林向愷夫妻倆為了退休居所整整準備了五年時間。 「我一定要在台灣買一塊地!」身為外省二代的他,有一股濃濃的落地生根思想,退休成了加速推力。夫妻倆在二○一四年時,一眼看中此三地交會處、約四百坪土地,找設計師設計藍圖、自己監工,終於在一九年一月「落地生根」,開啟田園退休生活。 坐在被CD、黑膠唱片與書籍包圍的客廳,前面是一組古董級的真空管音響,玻璃窗外則是他與太太徐光蓉從溫州街宿舍搬移過來或新種植的花草樹木,林向愷坐在客廳沙發上眺望遠處的雪山山脈,這位經濟學領域專家,也曾任職於公部門與各路人馬打交道,這時,宛如坐鎮在自己一方天地的國王,悠然自得。 「看得到高速公路表示交通便利,但恰好又遠離市區帶著一份安靜。位在宜蘭、壯圍與礁溪交界處,買東西也方便。」林向愷解釋當初選中此地的理由。 這裡住屋的格局與陳設,都與夫妻倆過去的興趣息息相關。年輕時,林向愷就喜歡園藝生活,種樹養花對他們來說,在過去是怡情養性,現在滿目林園成了每日勞動力來源,也是少了規律工作生活後,退休的日常生活重心。 職場繁華已落幕 卸下光環、轉換心境 樂觀迎向第二人生 喜歡聽古典音樂的林向愷,客廳擺放CD的牆面上,從浪漫樂派、古典音樂、現代樂派到巴洛克樂派依次排列,且在每層樓都放有一台真空管音響;為了讓樂音原味真實地流瀉,窗戶還加厚兩層,不讓外面一絲嘈雜影響聽覺享受。更遑論,他還喜愛泡茶、抽菸斗與做菜的興趣了。走上二樓,滿面都是藏書與一套音響外,中間有一張泡茶桌,正是他與夫人品茗、聊天之處。愛好收藏菸斗的他,還想慢慢雕刻出自己專屬之物。 至於閱讀呢?「我只看我想看的書,最近讀的書是因為疫情,太太介紹的《鼠疫》。」林向愷說,迥異於一般人的習慣,自己看書很務實,因為寫專欄需要自我觀點,所以會找需要的主題閱讀,「腦筋不轉動,很容易加速衰老。」為了讓腦袋不閒置,林向愷還接了定期專欄,約束自己與社會不脫節。 相較於過去每天被事情填滿的生活,現在自己分配時間的彈性變大了,這也是一種學問。「充實,但要不一樣。」他解釋,自己與太太會有共同話題,像是早上在花園看到一隻鳥,在餐桌上與太太分享,太太就上網找相關資料,彼此有話題,便不會面面相覷。 從生活作息來看,林向愷的退休生活井然有序,興趣、勞動、工作⋯⋯一樣一樣服服貼貼地安置在他的時間表裡。但外人看不到的,是退休生活心境的轉變,這部分,林向愷認為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調整。 「退休那天,忘記過去的豐功偉業,人生另個三十年才可能開始!」他提醒。 林向愷以自己當年出任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到卸任為例,花了一年時間才調整心態。「太太當時說,(退職後)我只剩下一張嘴。」對許多曾有過豐功偉業的男性而言,要開始過著沒有名片的日子,還真是一件難事,但也因為有過去的經驗,對他來說,從搬到宜蘭之後,就決定放下。 他引用熟悉日文的母親曾說過的一句話:「退休的男人就像秋天掃不掉的落葉,又溼又髒。」不想成為那樣的景況,他除了調整心態外,也真正與未來三十年生活招手,積極行動著。 獨處不等於寂寞 懂得找樂子 學習安放情緒與心靈對話 從都市移居到鄉下生活,不僅是住處的改變,還包括習慣與內心世界的調整。從林向愷居住處到宜蘭市中心車程約二十分鐘,僅有全聯與家樂福可逛;離住家最近的超商也要走二十分鐘,最近的鄰居遠在二百公尺外。 「外出交通要進行規畫」,這是過去生活在台北的他無法想像的。出門前先開好單子,把該領的郵件、該辦的事一次辦好,也許下次出門是幾天之後。他也「戒掉」逛百貨公司的習慣,「在台北最喜歡逛百貨公司、買東西紓壓,一星期至少要逛兩次。」但在鄉下哪來的百貨公司,所以改去往返要四十分鐘的便利商店。 即使夫妻倆一起過著退休生活,但自己獨處的時間仍然很長。林向愷說,「要懂得自己找樂子」、「時間多了,跟自己常對話也是一種樂趣」。就像許多退休專家所說,退休無非就是找回「自處力」,從原本四處征戰的喧譁世界,逐漸退出鎂光燈後,剩下的就是自己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日本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是名關注老後退休的專家,在她破百萬冊的暢銷書《一個人的老後》中,就開宗明義指出,「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對多數人來說,出生、就學、工作,多數時間活在人群裡,直到退休,時間變多了,才赫然發現獨處的時間好長。 「若一個人一生重心僅是工作與家庭,從未建構自我主體,從未學會獨處,當這兩根大柱移開,老年生活猶如汪洋孤舟,不知何去何從?空虛與寂寞,慢慢對一名老人削骨蝕肉,終於墜入毫無生活品質與品味的老年黑淵。」《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作者簡媜提醒。 然而「自處」,不是強迫自己進入個人獨處狀態就能慢慢習慣,如果沒有好好與自己對話,多數人反而是感到不安、恐懼的。 拿回人生發球權 視退休為禮物 別沉溺手機與日夜追劇中 諮商心理師莊博安表示,人們要面對的,從來都不只是自處的寂寞,而是無法找到與外界的連結,所以才會產生恐懼;當洞悉這層意思時,那麼自處就不再那麼困難,反而如前述所提,會在自處中抽絲剝繭得到一股清明。只是,如果能夠,可以怎麼準備呢?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醫師吳佳璇給予的第一個建議是: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即使十分鐘也行。「靜下來寫一下今天的想法、日記或靜坐都好。」寫下來就是與自己對話,有時候負面情緒會透過一筆一畫慢慢梳理出源頭,慢慢整合紛亂的思緒。吳佳璇更建議,如果真的寫不出來,可從條列式寫出感恩的對象或事情做起,並保持正面思惟。 目前正在「練習退休」的富士達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廖學茂也分享,工作四十年遇到的挫折不斷,創業時還曾面臨年虧兩千萬元的壓力,但就是靠著正面思考度過難關,「一直喊累,或覺得老年過不好,那只會愈來愈糟。」他提醒。 其次,即使退休也要讓作息正常。不論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盡量讓時間固定,如此一來,才可能將勞動力、體力或腦力,甚至自處時間安排妥當,維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林向愷更提醒,要遠離手機與日夜追劇。他認為,退休是人生下半場的禮物,好不容易自己拿回時間的發球權,但若沉溺於片段、娛樂資訊裡,不僅影響睡眠也浪費時間。 英國精神科醫師安東尼.史脫爾(Anthony Storr)在其著作《孤獨,是一種能力》中,亦有相同見解。他指出,自處可培養想像力,有助於大腦整合與潛能的發揮。 飲食生活作家韓良憶自剖,從自處閱讀與欣賞藝術中得到快樂,而這些事情多半是她獨處時完成的。「閱讀可以讓思緒愈來愈清晰,欣賞藝術也是一種思考。」這也成為她寫作的養分。 最後,則是別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一個人居住的練習,可以從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上餐廳吃飯嘗試做起,看自己是否能自在與自己相處,練習不受別人眼光干擾。 生活,是自己的,尤其是人生後半場,就算是加油聲,也可以來自自己的內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退休後,別讓另一半成了「濡濕落葉」!善用這招,找回往日戀愛時的親密感.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忍一忍就過了,中年後何必離婚?分手也是生命禮物,放生對方,才能放自己自由
-
2020-10-15 養生.聰明飲食
別再誤會!從日本紅進台灣的生吐司不是真的「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生吐司」最早起源自2013年10月成立的日本大阪名店「乃が美」。「生」字意指「直接吃就很好吃,吐司邊柔軟蓬鬆入口就在你嘴裡融化。而這股生吐司風潮吹進台灣後,許多麵包店雖標榜是生吐司,但實際作法各家不一,卻也有人誤以為生吐司就是沒烤熟的吐司,其實是錯誤的概念。整體來說生吐司還是得要烤熟才能出爐,只是除了原料液態比例較一般吐司更高外,烘焙溫度也是生吐司的成敗關鍵。隨著日本麵包店「嵜本SAKImoto Bakery」來台後大排長龍供不應求,也將紅遍日本各地的「生吐司」風潮帶進台灣,近半年來從麵包店、超商超市到連鎖賣場,都陸續搶著推出生吐司!但這人手一條、搶破頭的生吐司究竟憑什麼讓人吃過人人誇?網路影片提及的生吐司只有7分熟又是真的嗎?從日本紅進台灣!「生吐司」不是真的「生」!「生吐司」最早起源自2013年10月成立的日本大阪名店「乃が美」。根據「乃が美」創辦人阪上雄司表示,其實生吐司的「生」字,意指的是「直接吃就很好吃,吐司邊柔軟蓬鬆入口就在你嘴裡融化。(そのまま食べてもおいしくて、耳までふんわり口どけの良いパン。)」其比喻的是生吐司的「口感」,並非代表生吐司就是「沒有熟」、「生的」吐司。為了讓老人也能好入口,才開發出柔軟連吐司邊都好吃的生吐司生吐司最初的研發靈感來自於阪上雄司某次於老人安養中心,觀察到許多老人家因吐司邊過於乾澀、不易入口的狀況,為此投入長時間的研發工作,最後才開發出連吐司邊都柔軟好吃的生吐司。而生吐司的美味後來不僅讓乃が美快速擴張,於2018年11月首家乃が美正式進駐東京,截至2020年9月,乃が美更有超過189家門市。不過,如此亮眼的表現,當然也吸引不少競爭者模仿。2015年日本「乃が美」也先行將「高級『生』食パン」一詞進行商標註冊,防止類似產品以相同名稱競爭。為求「滑順」口感!各家生吐司從麵糰、原料下苦功但生吐司究竟是如何做到連吐司邊都柔軟滑順的呢?其實台灣目前雖有許多飯店、麵包店皆推出許多號稱「生吐司」的產品,但實際上生吐司嚴格來說並沒有特定的作法。各家為了達到柔軟口感,製程手法也不盡相同,例如有些便會標榜以「米湯種」或是「一般湯種」添加製作,以創造較為濕潤滑順的口感。而根據創始的「乃が美」官網說明,他們所使用的原料不含雞蛋、牛奶,而是只以麵粉、鮮奶油、人造奶油、蜂蜜等食材製成,並無特別提及是否使用湯種麵糰。不管是透過添加鮮奶油、奶油增添滑順口感,或是以湯種讓生吐司更為Q彈,整體來說多數生吐司在製作時所使用的原料,液態比例通常較高。此外,烘焙溫度的控制也常左右吐司邊是否能保持鬆軟而不過度乾焦。但基本上,都不是用「烤不熟」的方式來讓生吐司達到柔軟的程度。生吐司雖然好入口,但同樣得注意熱量攝取!但生吐司儘管好吃,在食用時也應注意熱量攝取,尤其生吐司中可能比一般吐司添加更多的鮮奶油、人造奶油,熱量也可能較一般吐司來得更高。要想減重的消費者,千萬要多加注意。延伸閱讀▶麵包為什麼有些很鬆軟、放了一兩天也不會變硬呢?▶從口感到發酵速度 鹽與糖如何調控麵團?▶想揉出好麵團?你得先了解麵團的4種變身階段(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0-11 新聞.食安拉警報
侯友宜:新北營養午餐全面禁萊豬 守護健康
明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入國內市場,家長擔心孩子吃到萊豬。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校園營養午餐、托兒所、托嬰中心全面供應國產豬禁用萊豬,守護0至18歲市民健康。新北市有200多所國中、國小學生,明年的營養午餐是否會吃到萊豬受家長關注。1名都會區的國中校長今天表示,學校、幼兒園,補教業都是消費末端,沒有採購經驗也無檢驗辨識萊豬的能力,學生健康需由政府把關。新莊區某校長建議,比照新北市果菜市場供應給午餐團膳業者有機蔬菜的模式,供應團膳業者國產豬,多重把關較能確保供應豬肉來源的品質。一名深具總務與採購經驗的退休教育人士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分析,國產豬價格看來雖持平,但有團膳業在協商會議表示,豬肉供應商、養豬戶已抬高價錢,未來還會持續飆高。教育局與家長是否準備好接受營養午餐漲價。至於營養午餐肉品的實質把關,這名退休教育人士說,原肉比較好檢驗,但貢丸、香腸、燕餃、水餃加工食品、學生光顧的超商等,很難確保是否混充進口萊豬後再製。雙和區1名國小校長受訪說,學校的營養午餐都與團膳廠商簽約,「基層只能書面形式審查,防不勝防,也無法確實把關。」這就是教育現場的窘境與無力。侯友宜則表示,要確保0至18歲的嬰幼兒與學生,在教養環境全面防堵萊豬保障健康,將攜手盒餐食材業者、托嬰中心、幼兒教保、家長團體,及學校、補習班,12日正式結盟宣示禁用萊豬。禁用萊豬的政策宣示外,實質作法橫跨市府各局處。經濟發展局長何怡明表示,追本溯源「不賣萊豬、買不到萊豬」才是關鍵,新北將確認全市152家肉品工廠溯源管理機制與標示產地。至於校長擔心的肉品加工廠,新北市府將抽驗確保標示與品質符合法規。托嬰與補教業者的消費來源,新北市場處將稽查公有市場及肉品攤商,要求散裝豬肉標示產地來源。市府社會局表示,將與75家公立托兒所,及私托簽署承諾使用在地食材,並每天公告食材來源。也鼓勵家長托育兒女前,與私立托兒所簽約要求使用在地食材。農業局與衛生局官員受訪都表示,稽查與檢驗是例行業務,在輔導訪視時就會注意農戶飼料是否添加瘦肉精,未來也將配合其他局處的把關與檢驗作業。教育局說,配合中央政策並促成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食材供應商連署簽約,同時願意更改團膳供餐契約,並挑起責任保證使用國產豬肉禁用萊豬,否則將面臨違約重罰。這名退休教育人員則分析,辦理營養午餐的學校,採購、檢驗、驗收的教育人員,擔心團膳業者誤用萊豬,面臨追究學校責任的風險。自辦學生與幼兒園的自立午餐廚房,更擔心肉品市場與攤商踩到地雷而擔責。
-
2020-10-10 養生.聰明飲食
他每天2杯超商咖啡大呼花錢又難戒 網友給出中肯建議
咖啡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必備的飲品,用它來提神,但不少人喝太多有了成癮症狀,甚至不喝就會頭痛不舒服。一名網友煩惱每天喝兩杯咖啡有點花錢,尋思該如何戒斷。一名網友在PTT發文,他說每天都會喝兩杯超商的冰美式咖啡,一天要花70元,等於一個月要花2100元,接近薪水的十分之一,相比之下月伙食費僅1萬元,咖啡顯然是很大一筆開銷。他很煩惱想戒又戒不掉,但一旦停止喝咖啡就會感到很疲累。他表示雖然停止攝取一段時間會恢復正常,但這戒斷期間根本無法好好做事,工作時根本不允許你連續好幾天都昏睡,他尋求有沒有專家可以給他戒咖啡的建議。網友紛紛提出省錢的建議:「只是喝美式的話又不一定要買超商的」、「想省錢的話泡濾掛一杯才10元」、「即溶咖啡最省」、「網路買咖啡豆自己手沖,一磅才300~500元」。針對精神不濟和如何戒斷也有人提議:「維他命B群擋一下」、「我是請醫生開藥」、「早睡+午睡就可以防工作昏睡」、「早睡早起一個月就戒了,早餐用檸檬水代替」,也有人認為原PO喝的量還好,不用刻意戒咖啡。衛福部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咖啡可以是健康生活的一環,不必因擔心健康而刻意戒掉。每天可喝2-5杯咖啡。勿加糖。避免人工奶精。為了防止鈣質流失,可補充牛奶和優格;另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建議使用濾紙、喝過濾過的咖啡。
-
2020-10-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實名制口罩缺「熔噴不織布」 新北:已請衛福部清查
實名制口罩日前因有口罩國家隊摻入大陸製口罩,而遭檢調調查,新北市議員李坤城說,有民眾反映今年5月在超商購買實名制口罩,口罩內卻缺「熔噴不織布」,要求新北衛生局清查。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相關資料已請衛福部調查。李坤城今在議會指出,有民眾5月在超商購買的實名制口罩,10天前使用才發現缺少熔噴不織布,向衛生局反應卻沒有人來追查,他懷疑這不是單一個案,要求衛生局詳細清查。陳潤秋說明,有收到議員懷疑有問題的口罩照片,初步發現確實中間少了一層,超商先幫民眾換貨,超商的口罩是由經濟部配送,另也把相關資料移給衛福部,再清查是由哪個廠商出貨。
-
2020-09-25 新聞.健康知識+
「瓶裝飲料放隔夜」實驗,愈甜的細菌數愈多!第一名是這種飲料
瓶裝飲料喝不完,隔天繼續喝嗎?小心孳生的細菌量,根本就像在喝馬桶水!江坤俊醫師日前上衛教節目分享,曾有一個日本節目實際測試5種飲料,先分別嘴對嘴喝一口,後放置於「28度常溫、濕度70%」的房間裡,再取樣做持續24小時的細菌檢測,隔天發現,細菌數量驚人暴漲。「瓶裝飲料放隔夜」實驗,越甜的飲料越可怕5種常喝的瓶裝飲料分別是水、大麥茶、可樂、柳橙汁、咖啡牛奶,將這些液體一開始採樣到培養皿裡的細菌都控制在600個,24小時候,公布5款瓶裝飲料的細菌量,猜猜看,哪一種飲料的細菌量最高?第5名:水(細菌量變成1100個)第4名:大麥茶(細菌量變成3700個)第3名:可樂(細菌量變成249萬3800個)第2名:柳橙汁(細菌量變成250萬3900個)第1名:咖啡牛奶(細菌量變成517萬5900個)依照排名來看,糖分越高的飲料,細菌數量也滋生的越多。江坤俊醫師說明,細菌生長需要糖分跟蛋白質,咖啡牛奶正好有糖又有蛋白質,提供細菌最好生長的環境,因此24小時後就成長8000倍,甚至比馬桶還要高出400倍,而一般人如果當下攝取超過10萬個細菌的東西,恐怕就會出現肚子不適的狀況。江坤俊醫師建議,如果開封後會喝不完,那一開始可將飲料倒出適量在杯子裡,接著將瓶蓋鎖緊,放置冰箱冷藏,這樣可以防止嘴巴接觸瓶口、細菌叢生而造成腸胃不適。瓶裝飲料也有其他風險,身為媽媽最擔心的,當然是會讓孩子長不高、性早熟的塑化劑了!有些塑膠產品的製程中會添加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它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物的生理甚至有致癌風險。寶特瓶含有塑化劑嗎?網路盛傳寶特瓶含塑化劑,寶特瓶重複使用的話,塑化劑就會溶進飲料裡,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其實塑化劑是用來提高聚合物的延展性、柔韌度,主要添加在保鮮膜、PVC膠膜(如某些寶特瓶外的廣告封膜)或有彈性的塑膠。寶特瓶本身並不含有塑化劑,只要其分子結構沒改變,在未受熱、過度照光或微波的前提下,都可以重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塑膠類器皿中,不能重複使用的是超商賣的微波便當,由於微波便當時,很容易因為某些食物過燙而造成接觸的塑膠產生質變,因此超商塑膠便當盒絕對不能重複使用。(2002年,科學人雜誌)寶特瓶會釋出重金屬嗎?2006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地球化學系教授William Shotyk作研究發現,寶特瓶放了三個月後,重金屬銻的含量會從360ppt(兆分之一)增加至630ppt,原因是來自於寶特瓶的製造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名為「三氧化二銻」的催化劑。如果飲料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PET可能會因分解而釋出較多的銻。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大量的銻會引起頭痛、嘔心等症狀,不過630ppt的量對人體而言相當低,因此很難斷定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目前也沒有因喝瓶裝飲料而中毒的案例。常見的7種塑膠類型,有一種請避免購買通常,塑膠瓶身上會有標示數字1~7的三角形記號,代表7種不同材質的塑膠。第1類塑膠為PET,使用時需注意,不要受光照直射,避免放在高溫環境中。標示2、4、5數字的塑膠相對安全一些。第2類是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第4類為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第5類是聚丙烯。這3類聚合物不容易與陽光、空氣反應,因此化學結構較安定、使用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吳家誠教授指出,上述3類塑膠的顏色均為白色略透明,若製造過程加入色料,使其改變顏色,應盡量避免購買。再次提醒媽媽們,塑膠製品在保存過程中需避免受光、受熱;塑膠飲品開封後立即飲用完畢,注意這幾點,應該就能避開大部份的毒物了。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雙鋼印上路 24日起恢復全面徵用國產醫用口罩
醫用口罩混充事件連環爆,指揮中心祭出「雙鋼印標示」的政策,於9月24日上路,而為防新舊口罩標示造成混亂,24起將全數徵用國產醫用口罩,等到雙鋼印口罩穩定供應後,才會重新開放自由市場買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口罩鋼印滾輪原本預期可早一點交貨,但要到本周六才能供應至95%的量,因此延期一周。而現在每天徵用800萬片醫用口罩,剩下可在市場自由販賣,但為了避免新舊制的口罩造成民眾困擾,將從24日起將恢復全面徵用,等藥局、超商通路都穩定供貨後,才會恢復部分徵用。但除了口罩廠商將陸製口罩混入實名制通路,也有民眾在實名制通路拿到菲律賓製的口罩,因此有藥師認為,應以小包裝、不該再用分裝方式販售,避免混用也避免口罩遭受汙染。陳時中表示,原本就規定醫用口罩要以最小包裝標示、販售,且有醫材、藥品販賣許可才能販售。實名制當初因為生產線的問題以及口罩數量隨時變動,才以分包方式販賣,或許七天九片的數量穩定後,可以討論小包裝供應;未來也會要求藥局私用及公用實名制用的口罩必須區隔開,避免混包。至於境外旅客可以帶多少口罩入境,衛福部、經濟部、關務署沒有統一標準一事,陳時中今則坦承「確實是溝通上有問題」,因每個單位有不同規定,但上午緊急討論後確定,醫用加計非醫用的口罩,只要不超過250片,也就是少於五盒不須申報;若超過則需申報,醫用口罩超過也要通報食藥署。對於口罩鋼印公告上架後又緊急撤下,公布事項變來變去,食藥署不但無法無法回應美豬牛問題,連口罩相關問題都無法回應,還能說明什麼?陳時中則表示,上周其實就已經預告,但昨天發現作業不及,指揮中心才緊急又開會討論。事實上食藥署可以回應美豬美牛,也可以回應口罩問題,只是口罩依指揮中心的回應為主,食安這幾周則是因為要便民又符合法規,當初是希望訊息統一,對社會比較好,「其實任何人講都可以,但他們習慣讓我講。」
-
2020-09-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舊標示亂 陳時中:醫用口罩9/24前全數徵用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國產平面醫用口罩雙鋼印標示規定將延後至9月24日上路,為防新舊標示口罩造成混亂,24日前將全數徵用國產醫用口罩,把市場整理清楚。中國製非醫用口罩混充國產醫用口罩事件頻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原訂9月17日起,所有國產平面醫用口罩須逐片以鋼印標示MD(醫用)及Made InTaiwan(台灣製造),9月16日之前生產的醫用口罩庫存可續賣至12月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因鋼印滾輪安裝等作業需要充裕時間,且鋪貨至藥局及超商的物流工作,須預留一定作業時間,雙鋼印規定將延後至9月24日實施。至於實名制網路及超商預購,則自第18期(取貨日期10月12日至10月25日)起,開始販售雙鋼印口罩;而預購第16期及第17期未領取口罩的民眾,可循補領方式於次二期(第18期及19期)補領。陳時中說,9月23日前國內合法生產的平面式醫用口罩,可持續販售至12月24日,在此之前未能即時售完者,將於明年3月23日前回收,並連同庫存品送經直轄市或縣(市)衛生主管機關驗章後,才可繼續販售。陳時中也提醒,9月24日以前所生產的醫用平面口罩即使沒有雙鋼印,政府也都會透過查廠及後市場監測,確保口罩的品質,民眾無論到健保特約藥局、網路及超商購買、預購實名制口罩,或在市面購買有國產許可字號的盒/袋裝口罩,都可放心購買。
-
2020-09-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作業不及!雙鋼印口罩實施 延後至9月24日上路
「加利」將中國大陸製非醫用口罩混入實名制醫用口罩販售,為利民眾辨識,指揮中心原訂明天起實施國產製之平面式醫用口罩,須逐片以鋼印標示「MD」及「Made In Taiwan」,但因為作業不及,決定延後至9月24日起才開始實施雙鋼印標示,至於網路販售則於第18期開始販售雙鋼印口罩,取貨日期10月12日至10月25日;預購第16期及第17期未領取口罩的民眾,可循補領方式於第18期、19期補領。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沒有印有雙鋼印的醫用口罩,若12月24日前未能即時售完者,將於2021年3月23日前回收,並連同庫存品送經直轄市或縣(市)衛生主管機關驗章後,始得繼續販售。因應國內近期陸續發生以中國或其他國家進口非醫用口罩混充國產醫用口罩的情形,除要求國產製平面式醫用口罩,每片均須有雙鋼印標示,以方便民眾辨識外,同時也會加強邊境管制措施,包括自9月16日起進口口罩須事先向經濟部申請輸入許可、口罩在通關時會逐批查驗,進口後須向經濟部申報流向。此外,對於口罩工廠,衛福部與經濟部將不定期進行查訪抽驗;在市場端,經濟部及衛福部也會在各通路購樣稽查,避免發生仿冒或混充的情形。至於因應一般民眾自行使用需求,不論醫用或非醫用口罩,每人可攜帶總數250片入境而無需經過許可或申請。陳時中說,國產製平面式醫用口罩標示雙鋼印,僅為方便民眾辨識是否為國產口罩,其醫療防護效果與目前在實名制通路藥局、或超商預購未有雙鋼印的口罩相同,請民眾安心使用。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9月24日以前所生產的醫用平面口罩即使沒有雙鋼印,政府也都會透過查廠及後市場監測,確保口罩的品質,國人無論到健保特約藥局及網路/超商購買及預購實名制口罩,或在市面購買有國產許可字號之盒/袋裝口罩,都可放心購買。民眾如發現有疑似中國或其他國家口罩混充國產口罩的情形,可以撥打1919通報衛福部進一步調查,共同為國產口罩把關。
-
2020-09-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9月17日實名制口罩全面鋼印 超商9月28日起可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9月17日後,實名制販售口罩都必須有MD和Made In Taiwan鋼印;超商預購口罩作業期程較長,若堅持領到有鋼印口罩,9月28日起可領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表示,為了重建台灣產口罩信譽,要求台灣產醫用口罩必須逐片標MD(醫用,Medical Device縮寫)及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字樣。陳時中說,市售的醫用口罩或最小包裝的口罩都要清楚標示產地、醫用。從9月17日起,藥局的實名制口罩都會標示MD、Made In Taiwan,四大超商的實名制口罩會在第17期(9月28日至10月11日)起提供標示MD、Made In Taiwan口罩。超商實名制口罩時程較晚,陳時中說,是因超商是預購,作業系統期程較長。但17日以後沒鋼印的口罩也是合格的,但為了避免民眾預購口罩後仍堅持想要領取有標示鋼印的口罩,可延至9月28日至10月11日領取。
-
2020-09-10 橘世代.愛玩橘
藝Fun券中獎了!怎麼領?3步驟就能輕鬆領
第二波「紙本藝Fun券2.0」於9月8日以抽出幸運生日方式公開抽籤,最後抽出生日「04、06、09、11、16、18、20、30」的參與民眾得獎,總共65萬9,068人獲得每份600元紙本藝FUN券,可用於電影院、書店、藝文場所等。並在昨日(9月9日)開放至7-Eleven、全家、OK、萊爾富等全台4大超商領券,領券時間為09:00-21:00,不限原登記的超商及店家。簡單三步驟,領到紙本藝FUN券1.到四大超商事務機,點選藝FUN券專區2.插入健保卡,列印取票收據(小白單)3.持取票收據(小白單),到超商櫃檯換取票券!使用方法紙本票券分為100元、200元、300元各1組QR Code及條碼,民眾進行藝文消費時,只要出示「紙本藝FUN券」讓店家掃取QR Code或條碼,或於線上購票時輸入身分證字號及票券上的登記識別碼,即可完成。文化部特別說明,「紙本藝FUN券」一人一張,限領一次,損毀無法再補發。「紙本藝FUN券」同樣可用於看展覽、看表演、看電影、買書、買唱片、買工藝品、逛文創園區、參加藝文體驗,以及打賞街頭藝人等,使用期間至明(110)年2月28日止,逾期即失效。延伸/仙角百老匯9 世界最大的銀髮舞臺秀!延伸/8/31紙本藝Fun券開跑!超完整使用方式一次就看懂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早餐3地雷中招了嗎?營養師教你看燈號選早餐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也能提升工作效率。但重要的是早餐的搭配,吃的內容更重要。許多外食族每天的早餐不外乎火腿夾吐司配奶茶,更常見的是買便利商店的麵包配飲料。這樣的早餐除了無法帶來活力,長久下來還可能造成身體負擔。●西式早餐 炸物加工品 只帶來熱量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營養師楊雅喬表示,西式早餐比中式早餐多樣化,舉凡種類變化多的漢堡、吐司、蛋餅或三明治,到迎合小朋友的鐵板麵、薯餅、炸雞塊、薯條及熱狗等,都是國人最常吃的西式早餐種類,殊不知有些西式早餐除了不營養,更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哪些西式早餐不建議吃呢?楊雅喬說,油炸或油煎的盡可能不要吃,例如卡拉雞腿堡、炸雞塊、薯餅等,加工食品如培根、火腿、熱狗等最好少吃。飲料如奶茶、紅茶和咖啡牛奶等甜飲,也要少喝,這些早餐多半帶來肥胖及慢性病。建議這樣吃:最好的方法還是「均衡飲食」,楊雅喬說,吃西式早餐最好吐司加蛋,還有搭配生鮮蔬菜,如果要加肉品,可選擇新鮮豬肉、雞肉或魚肉,不要選加工肉品。也建議不要塗抹美乃滋、乳瑪琳、果醬和其他抹醬,以最原始簡單的食材為主。飲料可選擇牛奶、保久乳、現打果汁或白開水。●中式早餐澱粉類多 不利血糖控制國人吃中式早餐的比率約占一半,楊雅喬表示,中式早餐樣式不多,但講究的是吃飽飽,主要以澱粉類為主,包括飯、麵、燒餅、饅頭、包子、蘿蔔糕及粽子。這些高澱粉類長期吃多,對身體也不利,尤其糖尿病患者,吃這些食物血糖容易失控。此外,油炸類的油條、鍋貼、煎包,建議少吃為妙。楊雅喬表示,中式早餐裡也常見到醃製品及加工品的食材,譬如醬瓜、花生麵筋、筍子、豆乳及肉鬆等,這些食材因添加了很多化學成分,吃多了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最好少吃。建議這樣吃:中式早餐建議吃清淡一些,譬如饅頭加蛋,燒餅夾生菜,或選鮮蔬類的蛋餅,或稀飯配青菜,最好菜色選擇要有蛋、蔬菜、肉類等,不要太油,這樣才吃得均衡。至於飲品部分,豆漿最好選擇無糖,米漿因甜分高建議少喝,但可以選擇豆漿米漿混合的豆米漿,另湯品也可選擇清淡的蔬菜湯、鮮魚湯。●便利商店早餐麵包加飲料 最不健康相較於傳統中式早餐店及西式早餐店,超商早餐強調快速方便,組合也很多元,有三明治、麵包、三角飯糰、地瓜、大熱狗及茶葉蛋等,搭配五花八門的飲品,就是一套早餐。楊雅喬表示,選擇便利商店的早餐,麵包配飲料是最不營養的早餐組合,尤其小朋友更不適合,最好輪流搭配不同的主餐或蔬果。她說,現在便利商店的食品都有營養標示,不要只選擇單一食品當早餐充飢,有些人習慣只吃超商水果,最後出現血糖飆高情形;也有些人早餐只喝咖啡,雖然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但不建議只喝咖啡,還是要搭配其他食物,讓身體得到該有的活力來源。建議這樣吃:均衡的早餐最好是多樣化搭配,譬如鮮奶、蔬果汁搭配茶葉蛋或三角飯糰;生鮮沙拉配豆漿或優酪乳等;如能再配上香蕉、芭樂、蘋果,就能滿足早餐的營養需求。楊雅喬強調,現在很流行早午餐,把早餐和中餐一起解決,其實,一天只吃兩餐或三餐,這是個人習慣問題,重點在於攝取總量和吃的內容能夠維持一天生理的需求,兩餐或三餐都沒有關係。若一天吃三餐,吃的都是不均衡的東西,不如一天吃兩餐,但吃得均衡營養。
-
2020-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利劣質口罩換貨53萬5759片 新北占最大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民眾透過實名制購買到加利科技公司生產的口罩,至9月11日直接拿口罩到至健保特約藥局及各縣市衛生所辦理換貨。 自9月4日開始回收民眾口罩,首日共53萬5759片,最多的是新北大概49萬9149片、宜蘭2萬4948片、台北8868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物資組組長蔡壽洤表示,回收口罩分三層面,郵局共100多萬片已經封存,或藥局還沒有讓民眾領走部分,郵局也會去回收,第三是民眾本周換貨,也會回到郵局專責地點封存,不管是退回加利或是銷毀,會依照法律程序結果去處理,因為檢調已經介入了。蔡壽洤也再次提及,昨原宣布口罩實名制2.0、3.0換貨,大多是預購,現場沒有多餘口罩可換貨,加利口罩只配送到7-11共60萬片、領走44萬片,換算僅有5萬人次領到,超商使用筒倉配貨,難以確定是哪一個地方領走,所以無法預知民眾換貨。所以指揮中心昨天緊急發布新聞稿,這次換發的加利公司口罩,還是請民眾到健保藥局、各地衛生所換貨,再次感謝藥師扮演關鍵救援的角色,換貨時,仍要由藥師對民眾解說與溝通,未來換貨所耗費的新口罩的藥師服務費用,會循法律途徑與加利公司求償。
-
2020-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利口罩6大更換要點! 藥師公會:到對的地點才能換貨
加利劣質口罩從昨天起至11日可至藥局、衛生所更換,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度宣布可至四大超商、康是美、全聯等換貨,最後卻又臨時取消;藥師公會全聯會今整理換貨六大重點,呼籲民眾不要白跑一趟,到對的地點才能順利換貨。藥師公會全聯會表示,從今天起,依照照食藥署指示,民眾需要填寫「加利科技有限公司瑕疵口罩換貨單」,以利更換作業。目前為了避免資訊混淆,民眾要換貨前建議注意以下六大事項:一、換貨時間:109年9月4日至9月11日期間。二、換貨地點:至具有販售口罩實名制1.0之藥局或衛生所進行換貨。超商、康是美、全聯等地不能換貨。三、有問題的口罩為口罩本體右下角有「Carry mask」鋼印字樣。如沒有或無法辨識正面鋼印標示之口罩,藥局或衛生所可不提供換貨作業。四、建議民眾至原購買地點進行換貨。如原購買地點已停止販售口罩實名制1.0,請至其他具有販售口罩實名制1.0之藥局或衛生所進行換貨。五、非屬實名制口罩請拿回原購買處退換。如為自由買賣的加利盒裝口罩,請拿回原購買處或加利公司退換,必要時可尋求消保官的協助。六、今天起(5日),請民眾協助填寫「加利科技有限公司瑕疵口罩換貨單」,以利更換作業。若民眾不願意留下資料,則請藥師、衛生所人員填寫時間及片數。藥師公會聲明,實名制口罩的進貨不是藥局或衛生所自己能決定的,是政府透過郵局配發口罩,藥局或衛生所被動收貨,因此不能選擇要進哪個廠商的口罩,別責怪第一線藥師,應給予第一線藥師多一些鼓勵。
-
2020-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超商換口罩急喊卡 指揮中心:維持藥局及衛生所
加利實名制口罩出包,指揮中心宣布今天起可到藥局、超商、康是美、全聯換貨,後來發現2.0、3.0通路採預購制,現貨不夠,執行有困難,晚間急喊卡,請民眾到藥局、衛生所換貨。口罩國家隊成員之一的加利科技公司8月間從中國大陸進口337萬片工業用口罩,改標成為台製醫用口罩後,賣到實名制通路,凡是印有Carry Mask的口罩4日至11日可到藥局、衛生所換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加碼宣布超商、康是美、全聯也可換貨。指揮中心物資組長蔡壽洤今晚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經過一下午執行,發現實施實名制的超商、康是美、全聯等2.0和3.0通路都採預購制,每一家門市的貨量都算得剛剛好,不僅無法及時提供換貨服務,超商店員也無法辨識民眾身分,執行有困難。蔡壽洤說,正因如此,超商、康是美、全聯將不再開放換貨,呼籲民眾到販售實名制口罩的藥局及衛生所換貨,預計明天中午公布首日回收數量。至於回收的加利口罩該如何處理,蔡壽洤指出,這些口罩主要分為3部分,包括郵局庫存、藥局庫存以及民眾換貨數量,這些會通通視為不合格品,將集中封存、避免再次流入市面,等到檢調結果出爐後再看如何處置。蔡壽洤也強調,由於這些問題口罩都是不合格品,指揮中心不但不會付一毛錢,民眾換貨的合格口罩費用以及換貨衍生出的人事行政成本也通通由加利負擔。
-
2020-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注意! 四大超商換加利劣質口罩新制「即起取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宣布加利劣質口罩可到藥局、衛生所換貨,無論2.0通路或是3.0通路都能換貨,換言之,四大超商、康是美、全聯、eMask也能登記換貨,但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物資組組長蔡壽洤宣布,執行有困難,民眾至口罩實名制2.0、3.0通路換貨一事,即刻取消。蔡壽洤表示,今天下午宣布可以讓民眾至超商換貨,主要是因為事件爆發後,內部討論2.0、3.0通路也能換貨,所以才對外公布,但公布之後,發現這些通路採取「預購制」,門市口罩鋪貨事前計算後鋪貨,即使民眾現在至超商通路換貨,也沒有貨可以換。蔡壽洤表示,根據計算,透過口罩實名制2.0賣出的「Carry mask」,大約44萬片,換算每人領取9片口罩,約4萬8千多人在超商等通路領取,若取消四大超商、全聯、康是美換貨機制,影響人數不多。因此,呼籲民眾要退換加利劣質口罩,仍需要至實體藥局以及衛生所更換。至於回收口罩處理,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檢視郵局庫存是否有Carry mask的口罩、第二是藥局是否有還沒賣出去的劣質口罩、第三是民眾回收換或的部分;所有的回收量將會與加利協商,這次花這麼多人力物力所有的行政費用都會請加利負擔。
-
2020-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利聲明網購口罩可到公司退貨
涉及中國口罩混入實名制口罩的加利科技公司,今天發出接受退貨聲明表示,網購與現場購買者,可以提出證明直接到公司退換貨。新北市府衛生局今天發布加利公司聲明表示,民眾若是與盤商、藥局購買口罩,可直接回到購買處退換貨,加利後續也會對盤商進行處理。網路購買者、公司現場購買者,則可提出網購證明或發票直接到公司進行退換貨。加利公司表示,因衛生局查封、勒令停工,換貨部分只能先留電話待後續通知,或是直接選擇退款,而整盒的一律直接退款,25片以上則以整盒退款,不足25片者,以一片5元計算。衛生局表示,加利公司以大陸製混充國產口罩案,士林地檢署已立案偵辦涉及刑事案情部分,新北市衛生局已配合將全案移送檢調偵辦。相關案情須配合檢方無法公開。衛生局表示,疫情指揮中心公布,除藥局,四大超商與相關通路平台,也都開放實名制口罩退換貨。另確保其他通路購買加利盒裝口罩之消費者退貨權益,新北市消保官要求加利公司提出退貨方式,民眾可向該公司或至原購買地辦理退貨。公司退貨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30分至12時,下午1時至5時,及週六上午8時30分至12時,消費者如對退貨方式有疑義,可撥客服專線02-2619-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