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護理師
共找到
1616
筆 文章
-
-
2021-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北染疫產婦呼吸窘迫台中醫護冒險接生!嬰兒哭聲好感動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昨天在臉書分享「讓隔離房內孤獨的產婦生產不孤單「一位堅強媽媽生產故事」,一名北部染疫產婦轉送入院,因呼吸窘迫,院方組成新冠病毒感染緊急生產醫護團隊,在負壓隔離病房緊急剖腹,由婦產部權威醫師陳進典執刀,因考量其他醫護安危,他一人上陣,僅1名助手協助,全程26分鐘完成,母子均安,「新生兒哭聲宏亮狀況穩定」,讓隔離病房外的醫護團隊都好感動。中山附醫婦產科醫師沈煌彬也在臉書分享,幫這位媽媽接生,團隊都會承擔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電話中聽到陳進典教授說:『大家都有小孩子,顧慮也很多。這台手術我來就好。幫我找一個助手即可,不要影響太多人。』我哽咽的說『好,謝謝。』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在陳教授面前顯得很渺小。」中山附醫表示,這名產婦因確診新冠肺炎在5月31日獨自一人從北部轉入中山附醫負壓隔離病房治療,昨天在高流量氧氣治療仍呈現中度至重度呼吸窘迫,婦產科醫師為避免孕婦持續血氧不足會造成胎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建議需立即執行剖腹生產手術。中山附醫說明,這位堅強的媽媽自己填寫手術同意書和麻醉同意書,中山附醫立即組成新冠病毒感染緊急生產醫護團隊,包括感染症專科醫師王唯堯、麻醉部主任洪維德、婦產部陳進典教授、小兒感染科主任潘蕙嫻、隔離房、產房及加護病房護理師、麻醉科、手術室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在負壓隔離病房執行緊急剖腹生產手術。中山附醫表示,剖腹產手術程僅花26分,新生兒哭聲宏亮狀況穩定,立即由新生兒加護病醫療團隊接手照護。這是中山附醫醫療團隊首次在負壓隔離病房內執行全身麻醉手術,新生兒被抱出母親子宮的一剎那,在隔離病房外的醫護團隊都為母子均安而感動不已。
-
2021-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吃不喝不尿 急診醫不捨護理師被傷:她們最需要疼愛
新北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病房持刀砍傷3名醫護,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在臉書說,護理師從疫情開始,每天抗疫,身心壓力大,承受最多病人和家屬的負面情緒也是她們,他說護理師現在是最需要大家疼愛的一群人,怎麼有人傷害她們?魏智偉在臉書說,疫情開始,護理師跟著抗疫,每天從頭到腳包得密不通風,一著裝就得不吃不喝不尿,第一個接觸病人是她們,第一關風險評估是她們,請病人耐心等候的是她們,承受最多病人及家屬負面情緒的也是她們,還是她們在照顧病人。魏智偉說,他能做得不多,疫情開始,只能每天都到醫院,參加護理師的交班前的會議,聽聽她們的聲音,幫忙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盡量改善流程環境,讓她們覺得安全,他說自己無法改變已發生的疫情,但希望用勤奮,來和她們站在同一陣線。「她們是現在,我們最需要疼愛的一群人,怎麼有人能這樣傷害她們,怎麼可以」,魏智偉沈痛不捨,網友留言感謝醫護人員為抗疫的付出,也痛罵傷害醫護的人,很可惡,支持受傷的護理師提告。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再配5.6萬劑疫苗 柯文哲:對象一至三類 一周內打完
國內本土疫情嚴峻,警消醫護及民眾搶打疫苗,台北市5月28日剛獲配發2.2萬劑疫苗,公費第一至三類者為優先施打對象,台北市柯文哲今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中央將於6月1日再配發北市5.6萬劑AZ疫苗,施打對象主要為第一至三類,預計周三開始施打,一周內打完。柯文哲表示,中央27日配發2.2萬劑疫苗,每天打約5000劑,目前差不多打完,明天中央將配發北市5.6萬劑疫苗,「目前只打第一至三類」,包含醫護人員、防疫人員、基層診所醫護人員、警消等防疫人員,還有執行居家檢疫、居家隔離關懷工作者、高風險者如防疫旅館、防疫車隊等。柯說,明天中央疫苗發下來後,預計星期三開始施打,預計一周內打完,目前疫情已控制住,疫苗發下來,若發得多,打的點就曾多,希望在幾天內把疫苗打完,維持目前狀態,疫情就可以逐漸趨緩,但一放鬆就又會爆發。針對北市疫苗施打狀況,明天中央再發5.6萬劑疫苗,醫護人員是否能完成第一劑接種?柯文哲回應,北市醫護人員包含醫生、護理師、醫檢師等約有7萬人,這批疫苗發下來,全部醫護幾乎就打完了,但還有警消等人員。柯說,他算過,一個門診1小時可協助40人施打疫苗,一天工作10小時,有400人可接種疫苗;中央還是要給地方政府期程,打疫苗是生產線的問題,需要時間規畫,一個生產線需要一位醫師、兩位護理師,還有文書人員等,另外,一個地點要擺幾條生產線等後勤補給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安排。若中央能給明確的期程,條列出要給多少劑疫苗,地方就能規畫打疫苗的計畫,但現在每天都搞不清楚,中央也搞神秘,常常前一天才說要給多少劑疫苗,一下子多一下子少,生產線很難規畫,這也是北市府目前的困擾。雖然北市目前疫情能壓制住,但代價很大,而且一放開就飆上去,「問題是,我們能維持多久?」柯文哲表示,坦白講,現在餐廳、夜市、藝文活動全停,北市還能撐多久?「再三個月,我認為餓死的比病死的多」。另外,基層醫師反應,他們也在第一線提供醫療服務,但施打順序卻被排在後面,柯文哲說,北市光是防疫專責醫院,還有專門照顧全部快篩陽性病患的防疫旅館,這些工作人員就用掉大部分的疫苗,加上先前萬華地區上前名警消也須優先施打,但明天這批疫苗發下來後,基層診所人員就能施打疫苗。柯文哲說,作為政府就是要排順序,當某些醫護人員很明顯接觸的都是陽性確診者,當然這批人要優先施打疫苗,但這些人數量相當多,所以還是要向其他醫護人員道歉,市府是用科學方式考量,但基層診所人員周三級可施打。
-
2021-05-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以後可能沒辦法照顧妳了」 確診者心痛告白老母親
「我兒子呢?我要找兒子」台北慈濟醫院一名80多歲的失智確診患者林奶奶(化名),入院後每天都重覆說著這句話,護理師在新北衛生局協助下,找到同樣因確診住在另一家醫院的兒子,母子倆終於通上電話,兒子知道自己病況差,擔心撐不過這關,叮囑母親「以後要聽醫護的話,人家說什麼都要做,要好好照顧自己」,讓老媽媽、身旁的護理師聽著聽著眼眶都流下淚水。林奶奶與兒子日前相繼確診,他們在家中等待衛生局通知,不料兒子病情急轉直下,救護人員獲報趕緊將他送到醫院救治,他希望能帶著失智的老母親一起住院,但因醫療量能有限,救護人員只能婉拒他的要求,過了幾天,老母親也被防疫專車送往慈濟醫院治療。林奶奶住院後,每天都喊著「我兒子呢?我要找兒子...」,但醫護人員沒辦法從老奶奶口中得知兒子訊息,幾經波折,終於從衛生局那邊獲知兒子也在另一家醫院就醫,社工替林奶奶買了充電器後,打電話給兒子。兒子接起電話,氣若游絲地說「媽媽,你現在都不要講話,你聽我說,我以後可能沒辦法再照顧你,所以你要聽醫生、護理師的話,人家說什麼你就做什麼,我真的沒辦法照顧你了,你不要吵、不要亂,要好好照顧自己,要像小朋友一樣乖乖的。」林奶奶回「那我可以打電話給你嗎?」聽到母親的問句,兒子選擇沉默,他給不了承諾。他請母親將電話拿給護理師後說「我媽媽沒辦法照顧自己,要麻煩你們多多費心。」後來兒子疑似因為病情惡化,老奶奶怎麼打電話,都沒有人接,直到又過了2天,兒子的電話終於接起,原來他的病情在救治後,出現好轉,護理師大喊「大哥你要加油, 你媽媽在等你。」兒子聽到加油聲,忍不住掉下眼淚,在護理師團隊的協助下,母子終於透過視訊電話見到對方一面,兒子不斷向林奶奶說「你要吃飯、吃飽,好好照顧自己」,眾人在旁看著都祈禱,母子倆能順利度過難關,康復後在家中重新團圓。
-
2021-05-30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你還好嗎?
「你還好嗎?」這是我看診例行的開場白。聲音聽起來有點遙遠。這也難怪。我穿著隔離衣,戴著手套、口罩、護目鏡。看起來有點嚇人。這病人遵守醫囑回診。在這樣的時節,有點「風雨故人來」的況味。他反過頭來問我:「醫師,你呢?你還好嗎?」原本喧嘩的候診室,最近安靜許多。病人稀稀落落,戴著口罩,棲息在隔得遠遠的座位上。他們一離開座位,護理師立刻拿酒精噴灑。疫情嚴峻,醫師不好當,擔心病人安危,還要小心自己不被感染。我心裡想,不好,一點也不好。如果戰線延長下去,醫學變成「遠距」,就更不好了。在重重消毒的玻璃窗後,躺著大量乏人問津的病人,接著維生管線,安靜地看不出,是在康復中,還是瀕死。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在房間中穿梭,裹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設備,誰也認不得誰。最悲哀的是病人,沒有人聽得到他最後的話語。臨終前無手可握,只能孤獨的死去…… 病人說話了:「醫師,你最近是不是很操勞?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聽了這話,我眼眶有點泛紅。只好向他坦承,遭逢巨變,最近作息確實不正常,順便吐吐苦水,交換一些生活經驗。此刻的大家,對未來有深深的不確定感,沒人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還好吧。我覺得沒那麼嚴重啦。你是醫師,你比我懂。」他說。「在這個非常時期,你的抵抗力弱,還是少出門。我會多開一個月的連續處方箋。」我答。「其實你可以試點維他命加上每天慢走8000步。」他又說。我們就這樣閒聊起來,他給了許多自我健康照顧的建言。我們相談甚歡。在醫院以外的世界,在街上碰上鄰居,或雜貨店員問我:「你好嗎?」我會禮貌性的回答:「很好啊!」「 還過得去吧!」……我絕不會告訴他我真的好不好。但在診間裡聽到病人說 : 「 你還好嗎?」憐惜之情溢於言表,我總忍不住把自己委屈的人生和盤托出。一條介於醫病之間的專業界線消失了。我感受到一種溫暖的連結。「放寬心點,不要老皺眉頭,人生有時候需要Take a break。」病人說。高中時讀過王安石寫的一篇文章:「遊褒禪山記」。其中提到遊山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醫師的形象要求我冷靜堅強。這是一句膽怯、保守、掃興的話。但確實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在硬撐,好像處於「撞牆期」,看診的欲望只剩「星星之火」,已經快要被澆熄。這時最好的處方是:把視線移開電腦螢幕,給病人全然的專注,傾聽並一起凝視苦痛。你如果好奇一點,多問幾句,關心的不只是病人的「檢查報告」,而是他「整個人」,你會發現,病人不只是一堆症狀的組合。久而久之,病人眼中的你也不會只是一堆知識與技能的組合,他會反過來關心你這個「人」,會問:「醫師,你還好嗎?」
-
2021-05-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忍1歲童看確診嬤插管 護理師變保母溫暖陪伴餵牛奶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有名1歲童與外婆一起確診病住在同一個病房裡,但幾天後1歲童達到解隔標準可以回家,外婆卻出現快樂缺氧徵兆必須插管,台北慈濟醫院的護理師擔心1歲童嚇壞,當起保母餵1歲童牛奶,畫面曝光後令人感動。台北慈濟醫院今在臉書粉絲團分享一張護理師餵牛奶照片,並且指出本土疫情爆發,在緊張、忙碌的氛圍裡,看見世上最溫暖的風景。而院內的護理師拍下這張有愛又動人的畫面。台北慈濟醫院指出,1歲童雖能解除隔離,但外婆卻要插管,1歲童的媽媽還在來醫院接孩子的路上,護理師擔心插管畫面嚇壞1歲童,趕緊帶出病房並在護理站當起保母餵牛奶。
-
2021-05-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30萬劑AZ、莫德納疫苗來了 學者:懷孕醫護應接種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超過兩周,高達5488例確診,雙北醫院滿載,但北市一線醫護已超過一周沒疫苗可打。指揮中心今配發第三批AZ疫苗15萬劑,並宣布明天下午有15萬劑莫德納疫苗抵台,都會優先提供前線醫護接種。中央對孕婦的接種建議一直很保守,但根據學者統整實證及國外婦產科醫學會指引,都建議孕婦打疫苗,因為懷孕後染疫,母嬰風險更高,懷孕醫護更要儘速打疫苗。懷孕27周的北市某醫學中心急診護理師S說,因為疾管署說「實證少、不建議孕婦打」,但又註記「如果高風險就跟醫師討論再決定要不要打」,等於沒有答案,所以她猶豫很久。問過不只一位婦產科醫師、兒科醫師,想到自己是在急診工作,風險實在很高,就還是決定接種。接種後十小時,S開始發燒、全身痠痛,請了一天假在家休息,所有症狀隔天就消失了,副作用情況與一般人無異。現在疫情爆發,回想起來,S認為接種疫苗值得慶幸的是正確的決定。雖然醫院安排她和另外一位懷孕同事不需照顧確診者,但是現在急診人滿為患,病人到底有沒有確診,第一時間都很難說。每天都有眾多確診者、疑似病患送進S服務的醫院急診,每個人力都很珍貴,所以S挺著孕肚、戴著兩層口罩和護目鏡,整天走來走去、忙進忙出,有時候會累到肚子都緊緊的,得趕快去休息。雖然心理壓力很大,但打過疫苗還是安心一點。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表示,醫學實證上來講,孕婦打莫德納是安全的,只是還沒形成共識;AZ的孕婦相關數據較少,但也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AZ不安全,所以還是會建議孕婦應接種疫苗,畢竟染疫後重症風險更高。台大公衛學者今年三月就曾歸納國際實證,結論也與蘇怡寧一致,即建議孕婦應要接種。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NATURE》研究探討臨床試驗中意外懷孕的婦女,發現無論是輝瑞、莫德納、AZ,孕婦都沒有不良反應,樣本數雖小,仍可參考,美國已有超過兩萬名懷孕婦女接種疫苗。另有《JAMA》研究發現,美國高風險的醫療人員當中,大約有30萬人是孕婦、哺乳中的婦女、準備懷孕者。相較於未感染,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相對風險都比較高,剖腹產風險是1.57倍,早產風險3.53倍,妊娠高血壓1.6倍,產後出血風險2倍。台大公衛校友、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部主任賴昭智表示,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應提供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因為副作用最常見是痠痛和頭痛,即便發燒也可吃退燒藥,副作用都可在在不影響胎兒前提下安全處理。賴昭智指出,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婦施打非新冠疫苗後先觀察14天,才能接受其他疫苗。打過新冠疫苗後,如果要打其他疫苗,建議觀察28天,如果沒有增加炎症風險在打,如此也不會造成不同疫苗間的不良反應混淆。如果孕婦有急迫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和血液產品,也不應為新冠疫苗而延遲注射,可以同時進行。賴昭智表示,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如果還在備孕,最好是完整打過疫苗再懷孕。如果在打第一劑之前就受孕了,建議要把第二劑打完,不需要因為打新冠疫苗而終止妊娠。另外如果打過第一劑之後,打第二劑之前懷孕,若經評估選擇繼續施打,不需要延遲第二劑接種時間。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療量能緊繃 柯文哲:各醫院正調整 下周將達1300床
雙北醫療量能已達緊繃,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說,他兩天前呼籲中央放寬一人一室限制後,中央從善如流後,但因調整還是需要時間,今醫院都還在調整床位,所以這一兩天,每個大醫院都在打破一人一室。到今天晚上為止,台北市的專責床位會達698床,加上先前的負壓,普通病房改裝病床,截至今晚,台北市可以收治新冠病患1034床,下周一可以增加到1300床。柯文哲說,未來台北市若每天確診100例,每個病患住院13天,台北市應該還是可以撐得過去,就是盡量讓沒有症狀的確診者在家居家隔離,稍微頭痛發燒住在防疫旅館,嚴重的才住院,北市府會每天依照確診數,依照台北市的醫療能量,調整系統。對於台大醫院院長求救醫療量能不足,柯文哲說,醫院還是有其分工及專業,例如開腦的醫生,臨時要他去開心臟,也不會開,過去分工越細,效率越高,但現在遇到緊急變故,就會有轉換的困難。柯說,甚至現在有很多急診的護理師抱怨,將一位復健科、耳鼻喉科病房的護理師調來急診,根本是多餘(台語),因為別科的護理師還不熟,就會被嫌,所以醫療要重組、調整,還是需要時間。對於有醫師預估,接下來死亡數將繼續上升,醫院目前像開放式地獄,柯文哲說,死亡數他猜也還會上升,至於是否大幅上升?他還是相信台灣的醫療及國民素質,只要大家稍微控制一下,死亡會上升一點,但不會像印度這麼慘,還在路邊燒屍體。至於未來是否會考慮設置野戰醫院?柯表示,若要用野戰醫院,倒不如挪用更多病房治療新冠肺炎,甚至北並南送,要將病人送到南部?或是南部的醫護人員要送到北部,都不是這麼容易。所以雙北病患多,還是要自助人助,因為中央還要支援其他縣市,應該讓中央去花更多力氣支援其他縣市,台北市公務員素質高,可以撐多少就撐多少。柯文哲也再度呼籲,重點是不群聚,不僅是不出門,如果找一堆朋友到家裡聊天吃飯、打麻將,還是會有問題,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染機會,畢竟我們不是極權國家,但還是桌上演練硬封城,打疫苗還是終極解決方法。柯也向前線醫護加油打氣,因打疫苗要有抗體也是兩周後,甚至打一劑疫苗,也不是百分之百有保護力,前線人員不僅累,還有實質危險,柯文哲講到這裡,還一度卡痰,說「本人也是那個區域出來的,加油!撐住!」大家合作,就可以撐過去,但若不合作,就不是兩人一室,醫院有地方就塞,治療品質就會很差。
-
2021-05-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人數飆升 專家籲:呼吸照護醫療人力也應盡速盤點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日趨嚴峻,這波社區感染已造成47名死亡個案,重症使用呼吸器的病患也持續增加。至今已有139位患者使用呼吸器、2位患者使用葉克膜。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指出,現在不只是床位數需要被關注,呼吸照護人力也是問題,床位數不斷擴增,這些專業人力不是隨便就能補上,應盡速盤點人力,才能真正照顧到重症患者。依照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照護共識指出,台灣目前有7300張重症病床,每10萬人約有31到32張重症病床,相較於世界各國,資源相對充足,不過針對呼吸照護的人力,恐怕難以一時半刻全部跟上。林孟志指出,能夠照顧新冠重症的醫師、呼吸治療師、護理人力,過去重症照護一位醫師可能可以顧到十人,但現在必須穿防護裝備,進出一次就得穿脫一次,從原本的一比十就必須降至一比三或五,一天還要輪三班,加上若不幸染疫,同時部分醫護被匡列,縱然有病床,也沒人能夠照顧。依照共識內容,目前建議有加護病房照護經驗的資深醫師及普通病房和門診護理師,可由政府補助徵調支援,後續疫情若更加嚴峻,政府徵調普通病房的醫護人力短期訓練,搭配加護病房醫護人力混合上班,由重症醫護人力協助指導與監督。若到了必要時刻,由政府協調或補助自非新冠感染重度收治醫院徵調有加護病房的醫師、護理人員、呼吸治療師、藥師、營養師、社工支援。林孟志表示,先前曾討論過中南部的醫療人力往北部支援,但現在中南部疫情也在升溫,沒辦法這樣調配,此部分他認為也是需要盡速盤點資源的部分。
-
2021-05-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兔寶寶裝」護理師採檢熱到中暑昏倒 畫面曝光 網友:太心疼
新冠肺炎入侵山地部落,宜蘭縣南澳鄉碧候村接連傳出2起確診個案,由羅東聖母醫院負責前往部落,緊急擴大篩檢。該院1名穿著「兔寶寶裝」、戴N95口罩與面罩的護理師,汗流浹背忙採檢,竟熱到中暑昏倒,畫面被拍下貼在臉書,網友見狀直呼心疼。南澳鄉碧候村一家雜貨店傳出母女確診個案,由於村民經常進出這家店,擔心染疫,惶恐不安,縣議員跳出來要求篩檢。縣衛生局協調羅東聖母醫院昨天前往碧候村設採檢站,醫院派3個醫師、3個護理師與3個行政人員,全員穿戴兔寶寶裝的防護衣,幾乎密不通風,全身流汗。篩檢量相當大,400多位村民從上午10點半採檢到晚上,採檢人員為了避免穿脫防護衣傳染風險,少喝水、少上廁所,其中有1名護理師受不了又悶又熱,臉色發白,當場中暑昏倒,被人扶到一旁,躺地上休息,大家趕緊幫她脫去防護衣,搧風散熱。這一幕讓人看到相當不忍心,有人拍下心酸畫面上傳臉書,網友紛紛留言「太辛苦了」,「讓人心疼」,「加油」,「拜託大家少出門,就是幫助護理人員」,「請務必戴口罩,為防疫做貢獻」。這名護理師經過休息、補充水份後,重新上場幫民眾採檢,工作精神讓人感動。她十分低調,不願多談此事,認為只是全力以赴,做好份內該做的事。
-
2021-05-27 新聞.杏林.診間
我們與「善」的距離 精神科護理師陪病人陪再長大一次
不瞞你說,當我跟別人說我在精神科當護理師,多數人第一時間的反應都是:「哇,妳好有勇氣喔!」但是從他們沒做好的表情管理中,可以看得出來,大家對於精神科還存在著許多的汙名跟過度想像。說話人人會?聊天還真不簡單!精神科相較於內外科或重症病房,病人較少出現複雜的生理疾病,但是,心理上的複雜,也不是那麼容易可以提供照護。在精神科裡面,會談技巧顯得格外重要。你可能會問我,會談哪需要什麼技巧?說話人人會,聊天還不簡單?若面對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幻覺、妄想內容,如何應對進退,且讓病人可以放心地跟我們討論,在過程中還能同理到病人,但又不能隨便附和,加強病人的症狀,甚至在面對人格疾患出現試探或挑釁的話語時,護理師本身若沒有深厚的會談技巧,很難在會談當中全身而退。我曾同時照顧過兩個十八歲的女孩,一個天天獨自傻笑,會談後才知道原來每天讓她心花怒放的是――劉德華(這位劉天王可是許多六○年次熟女心中的國民老公)。她說:「我老公(劉德華)天天都對我老婆、老婆地叫!」另外一個少女則是天天食不下嚥、以淚洗面,因為她說:「我爸爸說他再也不愛我了,他還要在我的飯裡下毒,怎麼辦?」這些不存在的幻聽、幻覺、妄想,對於病人來說,都是真實存在且感受得到的事,如果我們只是告訴他們:「那些都是假的、不要理他就好!」那我們就永遠走不到病人的心坎裡,因為我們無法同理他的難過、不適與特殊感受。思覺失調症的病人,除了一般大眾比較常知道會有幻覺、妄想等正性症狀之外,常常也伴隨退縮、功能退化等負性症狀,在常規的藥物治療之外,精神科護理師也常常需要協助病人練習基本的自我照顧技巧,從跟病人搶大便(對!你沒看錯,就是「搶大便」,偶有出現病人退化到佛洛依德人格發展理論「肛門期」玩大便的階段)、協助病人學習清洗的技巧、擬定行為治療計劃,讓他們可以每天執行等。在這樣的過程中,要讓病人信任你,需要花時間的關懷、陪伴,才能建立有效的治療性護病關係。挨揍是日常,學習壓制暴力在精神科工作的歲月裡,「挨揍」也是一個必須跟大家分享的日常。幾乎每位精神科醫護人員都有被攻擊或意圖被攻擊的經驗,我已經算是人高馬大的護理師,畢竟身高一六七公分的我,在護理朋友中算是鶴立雞群,但我卻曾經被一個病人在我頭頂上咬了一口。故事是這樣的,某天大夜班巡房時,我看到他用惡狠狠的眼神死瞪著我,感受到要展開一場腥風血雨的前奏,所以趕快朝護理站回奔,準備通知隊友們把武器「操」起來(約束的相關用物)。就在我正專心「備戰」時,身後傳來一聲巨大的聲響――「碰!」回頭查看時,發現那位病人倒在地上,還哭得相當難過,我心一軟想著,剛剛還在思考如何在不吵醒整個病房下,把他五花大綁,但他卻跌倒了,就在評估跌倒傷勢的那一瞬間,他兩手抓著我的頭髮,開始把我的頭顱當成蘋果,用力地咬緊我的頭頂,死都不放。你猜對了,這下換我哭了,我一邊掉著眼淚、一邊還要溫和地跟病人說:「XXX,我真的好痛,有事情好好說,可以先把手跟嘴巴放開嗎?」當然,如果病人這樣就放開,那他就不是病人了。最後還是等到另外一位護理師與值班醫師帶著針劑,給予肌肉注射後,他才慢慢地放鬆,然後我們再一起把他約束到推床上,推入保護室。而我頭頂的傷口,大約禿了一個月,半年後頭髮才慢慢長齊。在藥物控制與心理會談治療下,病人逐漸穩定,在病人出院前,他抄了佛經送我,說要迴向給我(這可花了他一個禮拜除了睡覺、吃飯之外的時間,都在抄寫),並表示:「李護士,我還記得,在我咬妳的那一天,妳從頭到尾都沒有怪我、罵我,然後我被關在保護室的時候,妳還是每半個小時就來問我要不要喝水、想不想尿尿,然後幫我換手腳約束的姿勢……。」很多病人在急性期症狀干擾最嚴重的時候,大腦過於紊亂,很多失序的事情,自己都記不得,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記得護理師的陪伴。當然,在這件事情上,我也學了一個大大的教訓,再怎麼關心病人,第一步還是要好好保護自己,確實評估病人的暴力及危險性,不要因一時心軟而把自己的評估放在腦後。然後,精神科護理師的口袋武器裡,除了護理專業之外,還要有學習壓制暴力病人的技巧。同在的力量,陪病人再長大一次精神科病人當中,有一種族群屬於人格疾患(personality disorder),包括:自戀型(代表人物:︽哈利波特︾佛地魔)、邊緣型(代表人物:︽權力遊戲︾瑟曦),和戲劇型(代表人物:︽控制︾愛咪)等。如果你看過以上的電影、小說或是影集,應該可以感受到他們有多聰明到可以操弄周遭的人,在精神科必須要特別小心病人對於我們的操弄行為(manipulation)。曾經照顧過一位邊緣型人格疾患的病人,一開始照顧她的時候,護病關係很好,彼此之間存在著許多正向的回饋,她會告訴我:「能夠被妳照顧,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再搭配上卡通裡才會出現的那種少女般天真無邪的微笑)再來,每天她都會在照護關係中加入一點點的化學變化,來測試妳對她是否依舊很包容,而她想知道在妳心中,她是不是跟別的病人不一樣,能得到妳更多的關注。當談論到出院準備的時候,病人的分離焦慮導致不穩定的情緒開始隱隱作祟,她感到護理師(與其他醫療團隊)要拋棄自己,開始歇斯底里地進行過去經驗的連結,憤怒地說:「妳還不是跟我媽媽一樣,說關心我,但是要離開就離開,哪會管我的感受?」甚至口語威脅並試探著醫療的底線:「我一出院,就要馬上自殺給妳看,如果我死了,都是你們的錯!」當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威脅時,真的不知所措,覺得自己被情緒勒索。在精神科,這是一種病人使用不健康的防衛機轉,所表現出來的操控行為,醫療團隊必須針對這個個案進行討論,並擬定策略。此時,不是去質疑她的行為,而是著重在如何協助她回到家裡和社會上。因此,大家的口徑都必須一致,否則一旦被病人找到破綻,整個努力就會前功盡棄,目標是讓病人無法挑撥醫療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才能讓病人感受到穩定的氛圍。就算下次她還是因為同一件事情(也許自殺、自傷、攻擊他人等)而再次住院,都不要責備她:「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又傷害自己?」因為她就是心理生病,才會又回來尋求我們的協助,這也就是精神科護理的重要任務。曾經有位資深的主治醫師告訴我:「這類型病人的長期治療目標,要放在『讓他重新長大一次,不過這次陪他長大的過程中,會是穩定的爸爸媽媽(醫療團隊)』!」當時的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住院兩個月,出院一個禮拜就又來報到,但沒想到到第二年、第三年,每次返回醫院的時間逐漸拉長,可以延長到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程中,病人會問我,是否可以給他私人電話,我笑笑地回答:「你可以打到病房護理站,任何一個護理師有空的時候都可以陪你談談。可是,若我們在忙的時候,你也需要練習等待。但是,我們永遠都在!」藉由陪伴、同在的力量,病人真的「重新長大」,後來病人可以穩定近十年沒有住院,直到身邊唯一陪伴的親人因死亡離開,才再度住院。正視心理健康,乃精神的良藥身為一位精神科護理師,一直努力對病人做著關懷、陪伴、同在,不論是直接給予,還是幫他們尋求其他資源的連結。二○一九年三月,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紅遍大街小巷,當時引起了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病人的關注,隨著電視劇的落幕,這樣的關注也漸漸褪色。二○一九年七月,嘉義發生了鐵路警察在自強號被發狂的男子持刀刺死,二○二○年四月,嘉義地方法院判定男子在犯案當時已經處於精神障礙的狀態,欠缺辨識行為違法與否的能力,因此判決無罪,但要施以監護五年。然而,新聞開始重複所謂的追蹤報導,調查男子被診斷思覺失調多年,但沒有家人監督就醫、吃藥,因而病人一直處於精神不穩定的狀態,大眾開始出現撻伐的聲浪,不外乎「殺人怎麼可以無罪」,以及「監護五年後,男子一樣不吃藥又亂殺人怎麼辦」等等。善與惡往往一線之隔,每個人心中的善跟惡又是什麼?殺了人當然是壞事,不正確的事必須接受法律上的制裁。但前提是,這個罪人本身的動機為何?蓄意謀殺、過失殺人、防衛過當,或是根本是無行為能力人,因為精神疾患出現幻聽、幻覺,才會去攻擊傷害陌生人?我不否認確實也有人(無精神疾病相關診斷)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在犯罪後將自己的行為推給「莫須有」的精神疾病,這樣的行為也確確實實地加劇了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病人的汙名與反感。我希望未來無論透過體制上的修訂,或是專業上的評量,可以對於精神疾病導致的犯罪事件,有更好的防治,不應該讓精神疾病被拿來當作有心人士操弄的工具。沒有人的生命應該被白白犧牲,也沒有人有權利奪走別人的生命。但社會上也確實存在著一群弱勢族群,他們因為疾病而找不到工作,被社會排除在外。我常常想,那些精神科病人出院後的世界會是怎樣?當他失控時,別人對於他們的指指點點或是異樣眼光,往往是造成他們回到社會上的最大阻礙。每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可能有些未被診斷的精神議題,大家應該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因為它不像抽血報告,也不是電腦斷層可以看出來的。唯有自己用心觀察,以及把時間留給自己,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才是精神上的良藥。作者簡介李靜怡:誤闖叢林就出不來的護理人、三寶媽護理師資歷這件事:一九九九~二○○二年 臺大精神科病房護理師二○○三~二○○四年 臺大護理系助教二○○四~二○一五年 臺大精神科護理師二○一五年~迄今 臺大安寧緩和護理師值得嘴的事:一九九四年 參加國慶晚會表演的儀隊成員中,唯一和劉德華合影者;二○一○年 考取精神衛生護理師證書;二○一一年 獲選臺大醫學院護理部之優良畢業論文;二○一二年 參加WHO-HPH & HS 海報發表;二○一三年 考取精神衛生臨床護理專家證書,取得教育部部定講師證;二○一四年 完成N4護理進階;二○一五年 論文刊登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SCI)雜誌;二○一六年 取得進階護理師證書、參與翻譯美國Elsevier「精神衛生護理實務指引」;二○一七年 當選優良護理人員。給讀者的話愛要及時。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護理的100種可能:白色巨塔內的角落生物》
-
2021-05-26 養生.營養食譜
解救崩潰主婦!譚敦慈分享防疫居家料理,輕鬆搞定一餐
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又延長至6月14日,聽到這消息最崩潰的莫過於媽媽主婦們,因為居家上班上課,不但要上班、顧小孩,還要張羅一天三餐要吃什麼。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臉書分享一道簡單料理「改良版波奇飯」,只要用各種喜歡的食材搭配喜歡的醬汁,拌一拌就可以了。做法簡單,又美味營養。她也請爸媽不要崩潰,希望「一頓簡單美味的餐點會帶來健康和好心情」。以下是譚敦慈在臉書的分享全文:爸媽不要崩潰一頓簡單美味的餐點會帶 來健康和好心情改良版波奇飯用各種喜歡的食材搭配喜歡的醬汁拌一拌就可以了(疫情期間不吃生食所以都燙熟或煎熟)材料:魚、肉、蝦子、花枝任選川燙或煎熟竹筍、毛豆、胡蘿蔔、花菜、小黃瓜(小黃瓜燙過立即泡冰水會維持脆度)任何喜歡的蔬菜都可以,燙熟即可海苔片、海苔醬、香鬆皆可鳳梨、番茄、芒果都可以喜歡黏稠感可以加酪梨醬油、米醋或是喜歡的醬汁都可以如油醋、檸檬汁、辣椒堅果、芝麻皆可煮熟的飯鋪下層依序放各種食材淋上醬汁即可吃時攪拌一下(本文由林杰樑醫師關懷協會提供)
-
2021-05-26 失智.像極了失智
來得快又急的「譫妄」,症狀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好康線上課程,免費開講▶為什麼會發生譫妄?患者平時看起來正常,突然間胡言亂語、情緒躁動,甚至產生幻聽、幻覺,像變了個人,讓人擔心是否精神異常,這種突發大腦認知障礙,可能是急性「譫妄」,一般好發於高齡族群,但住院病患也容易出現譫妄。失智症和譫妄是老年人常見的認知功能問題,症狀也很類似,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疾病發作的時程,失智症是緩慢、持續的腦功能退化,譫妄則是急性發生的精神狀態變化。前者較不易察覺,常被誤認為「人老了就是這樣!」後者則因為是突發性的,照顧者馬上就能發現異狀。護理師邱惠鈴解說,「3D」疾病:失智症(Dementia)、譫妄(Delirium)和憂鬱症(Depression)最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某些症狀相同而忽視譫妄或憂鬱症。「譫妄最常見的原因是住院而出現錯亂狀況,病房內燈光都開著,導致日夜顛倒、失去時間概念;癌末病人陷入肝昏迷狀態時,也會誘發譫妄、思緒混亂。」譫妄通常是短暫現象,可先從引發的原因的生理異常因素下手,其次改善安全合宜的環境,最後一步才是給予藥物。邱惠鈴舉例,當環境太吵雜、顏色太刺激的物品顏色也會產生認知障礙,例如家中窗簾換成小碎花款式,長輩看起來卻像密密麻麻的小蟲,引發焦慮、焦躁。上述行為問題,照顧者善用技巧再配合藥物,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推薦課程:長輩譫妄、幻覺嚇壞家人,安撫有對策)若性情尚溫和的家人或失智症患者突然出現精神行為異常,要小心譫妄上身!邱惠鈴提醒尋求醫療的協助,區分是失智症、譫妄或憂鬱症,找出病因對症治療,譫妄大約幾小時,最長數天就會恢復,接受適當治療就能痊癒。若家人發生譫妄的症狀,可參考以下步驟處理:一、確保環境安全:先把危險物品收起來,觀察患者擧動以防發生意外。二、緩和患者情緒:給予安慰分散注意力,適時以藥物治療瞻妄現象。三、注意日常作息:定時飲食、如廁,避免身體不適;保持充足睡眠。※譫妄主要症狀:1、注意力分散、意識混亂2、說話語無倫次3、出現幻覺及妄想4、情緒起伏變化大5、行為激躁不安🚨看更多線上課程,免費開講▶
-
2021-05-25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5月25日疫情懶人卡/元大證券分公司一員工確診、北市議員林亮君同仁1確診2篩陽
疫情急速升溫,多縣市都有個案,每天各地傳聞紊亂,為了讓讀者掌握最新疫情發展,製作懶人卡,讓大家隨時掌握。(延伸閱讀:5月24日疫情懶人卡)更新時間 05-25 07:37▌金融業再添染疫 元大證券分公司一員工確診元大金控(2885)發布子公司元大證券一家分公司員工獲通報確診,元大金表示,該名員工5月16日即主動通報疑與確診者接觸,第一時間公司即啟動相關防疫作為,安排該名員工居家隔離與其家人進行檢測,分公司全面清潔消毒,並針對該名同仁在分公司接觸對象進行疫調、追蹤。...more▌北市議員林亮君同仁1確診2篩陽 特助吳崢自爆被載走了台北市議員林亮君辦公室同仁確診新冠肺炎,林亮君與其他同仁,共計5人前往快篩站篩檢,結果兩名助理快篩陽性,其中1人包括特助吳崢,已送往集中檢疫所。林亮君與另外2位同仁採檢陰性,正進一步確認需等PCR報告出爐。...more▌北市萬華1蝸居長者確診 9同住人快篩陰性台北市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社會局證實有1名蝸居長者確診,其餘9名同住者快篩呈現陰性,正在等待核酸檢測(PCR)結果。...more▌彰化員林養身館6人確診 員基湧進篩檢人潮彰化縣累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96人,新增的5名確診個案是員林市秀妃養身會館員工,此會館已有6人確診,由於最近公佈的確診者足跡遍及員林市多處,員林基督教醫院湧進近百人前往篩檢站。...more▌振興醫院1名急診護理師染疫 76名接觸者採檢全一採陰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已連續10天每天都有數百例確診,多家醫院也傳出院內感染或院內確診個案,振興醫院昨天證實有一名急診室護理師染疫。...more▌金寶子公司1員工確診 仁寶內湖總部1人染疫疫情延燒,科技業再傳員工染疫,金寶子公司新世代機器人暨人工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今天接獲通報,一名居住於中和的深坑廠區員工經主管機關通知確診;仁寶證實內湖總部一名員工於5月22日接獲核酸檢測(PCR)結果為陽性。...more▌新北汐止老婦居家隔離陳屍 丈夫才確診死亡新北市汐止區83歲王姓、96歲廖姓婦人被匡列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昨天、今天陸續被發現陳屍住處;兩人都有家屬確診,王的丈夫才確診過世。...more
-
2021-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用口罩只能用4小時?專家教你防新冠病毒跟回家
台灣疫情進入第三級警戒,許多人在家上班上課,但仍有不少人堅守工作崗位,一般人在外面接觸很多東西,很害怕把病毒帶回家,居家防疫該怎麼做?宜家居家護理所執行長、護理師李姉穎將於明天(25日)線上開講,傳授「防止新冠病毒跟回家,居家環境與衣物如何清潔?」方法。外出最好多準備一套便服防疫期間,避免病毒跟著回家,李姉穎建議,一般人外出或工作時應多準備一套便服,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備用口罩等,返家進門前,全身應先噴灑酒精乾洗手殺菌,鞋子也要噴一下,再將鞋子放置於陽台等通風處風乾;回到家中,立刻脫下口罩反摺,用酒精噴灑後以密封袋收納後丟掉,更要洗臉洗手洗脖子,更換衣服後再洗手一次。換洗衣服反脫再丟籃子李姉穎提醒,要洗的衣服必須反脫下來,避免沾染到病菌,分放兩個洗衣籃洗衣,一個籃子放淺色衣服,可以稀釋的漂白水(次氯酸鈉)清洗殺菌;另一個籃子放深色衣服,清洗時水溫改變即可消毒殺菌了。由於冠狀病毒生長會受溫度、濕度影響,李姉穎指出,溫度大於30℃、濕度大於50%超過30分鐘,即可減少病毒活性,所以棉質衣物可用溫度40℃清洗,麻製品其他衣物可用55℃左右清潔,清潔完可立刻用烘乾機烘乾,部分衣服也可用熨斗、掛燙機來達到殺菌效果。李姉穎強調,稀釋後的漂白水,必須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才不會影響效果。有些物品不能使用漂白水消毒,包括金屬(不鏽鋼例外)、漆面材質、天然羊毛、蠶絲、尼龍材質、染色衣物等。還有隨身戴或帶的眼鏡、手機殻、環保杯、耳環、項鍊等物品,每天都要以75%酒精、清潔劑等清洗清潔。門把、手機等應酒精擦拭居家環境清潔方面,李姉穎表示,家中的臥室、客廳沙發最容易沾染病菌病毒,若家中有自主健康管理者更須注意避免染疫,應以漂白水徹底消毒,並且要保持室內通風,30分鐘後再以清水清潔一次,才具有殺菌效果。小朋友的塑膠玩具,則可用肥皂水清潔乾淨後風乾,如有用漂白水浸泡,也是浸泡30分鐘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她指出,居家的各種把手,例如進門的門把、冰箱把手、電燈的開關等,以及鑰匙、悠遊卡、皮包、手表、手機等物品,每天都應該使用75%酒精噴灑擦拭一次,自然晾乾殺菌。醫用口罩只能使用四小時此外,李姉穎特別提醒,外科醫用口罩只能使用四小時,使用完勿亂丟棄。而隨身攜帶的酒精乾洗手,噴在手上後,必須手心、手背、指縫搓10秒,才具消毒殺菌效果。‧課程採用「線上」以及「即時」兩大特點,民眾均無需外出,且可即時與專家提問互動。完整課表、時間可查詢可查詢元氣網:https://pros.is/3gamvr或是WaCare遠距健康平台:https://muk57.app.goo.gl/T3w4
-
2021-05-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房東室友嫌 醫護有床睡成奢侈
「每天和新冠病毒作戰,卻找不到休息的地方」,疫情嚴峻,有第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指出,房東怕疫情不願租屋給她,同層室友也請她另尋住處,而醫院宿舍數量不足,醫護感嘆「下了班,想有一張床睡,竟是那麼奢侈的事!」台北市府表示,北市「警消醫護加油棧」還有空房,只要是北市聯合醫院護理人員,可以最低一千六百元入住加油棧,隔日再憑單據由所在局處核銷。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新店央北社宅將提供八十四房作醫護人員休息用,另因照護確診個案而染疫的醫護人員,每人補助十萬元。「這場防疫戰不知何時才能結束?」新北護理師林小姐感嘆,即使每天忙翻天,累到眼睛睜不開,下班了也不敢回家,雖然醫護人員下班出醫院前都會先洗澡,但多數人擔心染疫影響到家人,寧可獨守宿舍。近期許多醫護紛紛申請住宿,醫院宿舍容不下這麼多人,已經有人申請不到。也有醫護人員上網說,房東不願租屋給她,同層室友也請她另覓住處,醫護人員操到爆肝,卻被嫌棄歧視,找不到歇腳處。台北振興醫院昨晚也傳出一名急診護理師染疫,初估這波疫情影響,約有近二十家大型醫院受影響,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自今起首批專責病房及專責醫院建置完成,本周五周六則將完成第二批,專收中度以上確診者。醫療人力吃緊,台北市號召退離護理人員投入集中檢疫所,祭出日薪七千五、月薪七萬五高薪,不到一天逾千人報名。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發出聲明表示,此舉讓令長年處於低薪、過勞、超時工作的現職護理人員感到心寒,對職場更加失望。
-
2021-05-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急診醫拚防疫30小時未闔眼沒回家 在紐約台灣人喊加油
全民防疫,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更辛苦,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昨晚在臉書說,他白天到急診指揮調度,晚上又上夜班,30小時沒回家,沒闔眼,他說「愁容滿面也是一天,不如就積極面對」,他的發文感動很多網友,感謝醫護人員,也有一名網友署名「在紐約的台灣人留」,為台灣醫護人員說加油。魏智偉在臉書說,有護理師喊「主任,我好累喔」,魏回應,會累表示有全力投入防疫,他舉例,自己昨天白天到急診指揮調度,晚上又上夜班,30小時沒回家,沒闔眼,還不是活著,他臉書發文,對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加油打氣。網友按讚留言,感謝醫護人員,有人說,醫護人員為了大家的健康努力把關,看到網傳醫護人員全身衣服濕,累就睡在地板的畫面很不捨,也有一名網友留言,為醫護人員加油,他自稱是「在紐約的台灣人」。
-
2021-05-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房東拒租、室友也趕人!台北護理師「下班有張床睡成奢望」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雙北確診案大增,醫院負擔加重,一線醫護人員成為疫情下最辛苦的無名英雄,同時她們也承受巨大壓力;一名在台北工作的加護病房護理師上網指出,房東怕疫情不願租屋給她、同層室友也請她另尋住處、醫院宿舍數量不足,讓她感歎「下了班有一張床睡怎麼那麼奢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以來昨天首次以「校正回歸」的方式,宣布有400名本土個案回歸到5月16日至21日統計案例,根據統計,自16日起本土病例增加,7天累計2365人,以17日單日406例最高,此後連6天每天病例數破300人。一名北漂在台北工作的加護病房護理師在網路論壇Dcard放上護理師證照的相片與發文,指疫情升溫,她仍堅守在崗位上,照顧確診的病人沒有壓垮她,防護裝備下濕了又乾、乾了又濕沒有壓垮她,打完疫苗發燒到40度也沒有,「但下班以後的戰戰兢兢壓垮了我」。「我們只是想下了班有一張床可以休息。」她說,下班後她小心翼翼每個防護細節,深怕自己有個萬一會傳染給別人,根本不敢奢求可以回老家抱抱家人;醫院提供不足量的宿舍,現在同層的室友害怕被染病請她另尋住處,房東害怕疫情不願意租房子給她。她感歎,政府為帶疫情入國的民眾提供防疫旅館,那她們呢?擋在疫情前面的他們呢?「我就問,在我們堅守在前線為大家的歲月靜好努力時,下了班有一張床睡怎麼那麼奢侈。」有網友留言「我同學就連去防疫旅館住,還被說不收接觸確診或是隔離的護理師」、「怎不是室友搬出去,留給第一線的」;也有網友打氣「辛苦了,感謝你們收拾政府的爛攤子」、「辛苦您了,為您致上最崇尚的敬意」、「希望中央能聽到第一線人員的需求」、也有護理人員指出「我們這麼辛苦到底為什麼可以被這樣對待」。據了解,有醫護人員透露,她在加護病房照顧確診者,每天替患者解決吃喝拉撒睡,上班8小時中得不斷穿、脫防護衣照顧確診者或隔離病患,並戴上護目鏡、N95口罩一整天,忙到沒時間進食,喝水還只能趁空檔偷喝幾口,生理、心理壓力都相當大。另外,多數人擔心染疫影響到家人,所以寧可獨守宿舍,也不回家。
-
2021-05-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衛福部號召「疫苗注射護理隊」 增加民眾接種可近性
本土疫情擴大,許多醫院現擠滿需要篩檢民眾,為協助醫療院所降載,衛福部今天宣布招募「疫苗注射護理隊」,盼透過社區護理人力儲備,協助醫療院所照護作業分流,減少感染機會,並增加疫苗注射可近性,讓社區防疫再升級。這次注射護理招募分為A、B兩組,衛福部說,A組是疫苗注射組,對象為執業中的居家護理師、執業執照效期內護理夥伴;B組則是疫苗行政組,對象為未執業護理、欲參加護理的夥伴。衛福部說,未來兩組護理人員,將至至社區接種站協助,A組負責疫苗注射、衛生教育;B組則協助注射身分確認等接種行政事務。至於服務權利,衛福部說,將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補助地方政府經費規定辦理,且依意願優先安排疫苗接種,並完成指定疫苗培訓課程。這次注射護理招募將配合在地衛生局派班及標準作業流程,配合衛福部規定上網填報支援狀況。●報名方式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護動起來」報名錄報名網址: https://nurse.mohw.gov.tw/spsey-dclae-50-d8ff3-2.htm
-
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確診連七日破百 國泰、振興推遠距視訊看診
本土疫情升溫已連續七天破百例確診,許多醫院降載因應疫情,但慢性病等患者有看診需求。國泰醫院即日起至本月28日止,提供11個科別視訊診療服務;振興醫院則提供「所有科別」門診病患視訊診療服務,有助減少慢性病患進出醫院頻率,降低疫情風險。國泰醫院表示,今起提供心血管中心(含心臟內、外科)、小兒科、老人醫學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耳鼻喉科、呼吸胸腔科、泌尿科、神經外科、復健科、精神科等,11個科別視訊診療服務,暫訂實施期限至28日止。國泰醫院說,如果病人需開立處方用藥,再由病人或家屬3日內攜帶健保卡至院繳費、領藥,有需求民眾可洽專線02-27082121分機5180,由專責護理師評估病人健康情況,以及是否適合視訊診療後協助安排。振興醫院則是提供,「所有科別」的門診病患皆可利用視訊門診服務,看診費用與到院看診完全相同,並有健保給付。院方表示,只要至APP Store或Play商店下載「振興醫療APP」,註冊成為會員後,不論初診、複診或是老人、小孩,甚至失能患者,皆能使用這個APP服務完成看診。振興醫院表示,打開APP後點選「視訊掛號」,選擇想要看診的醫師,醫師便會在預約時間,主動用視訊的方式看診。另提供兩種領藥服務,可以選擇到院在戶外的「藥來速」窗口領藥,或是由醫院郵寄到府(郵寄費由院方吸收)。針對需要觸診或聽診的患者,振興醫院指出,面對面的看診還是最理想的方式,光憑視訊有時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因此,視訊門診最適合慢性、穩定老病號的藥物調整,以及已經做過檢查,需要判讀或尋求第二方意見的患者。
-
2021-05-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柯市府「醫護徵召令」蔡壁如火速加入 遭疑特權作秀
台北市長柯文哲急發徵召令,徵求退休、退職醫護人員進駐備援集中檢疫的大型防疫旅館協助。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天在Facebook發文已經去和平醫院急診室見習,此文一出,引發其他報名的退休護理師質疑,為何她能短短兩天就火速提前進醫院實習,是否有耍特權?一名不具名的退休護理師表示,看見立委蔡壁如在電視上說有報名徵召令,但隔一天卻神速到醫院實習,他們退休一起報名的護理師還在等通知,為何只有她行政效率非常的快?市府是在獨厚這個人嗎?這個時期這樣「感覺很像搏版面,有點不太OK,是因為民眾黨的人才可以有這特權嗎?」。該退休護理師說,聽到有上千名退休同仁一起報名,希望可以為民服務,用自己的專業去回饋社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挺身而出,現在本土案例數字持續攀升,醫療量能一定會增加,我們這些報名的人,期盼趕快收到通知去實習付諸行動,但民代卻把這些當自己的舞台,PO文在社群高調又作秀 。蔡壁如在臉書PO文早上到和平醫院見習,穿上全套防護衣,和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站在一起。還說「離開工作站前,還要進行全身的消毒,除了醫護人員之外,幫我們消毒的化學兵也很辛苦,我要向這些守護我們的無名英雄致敬!明天,我還會再來!支援!緩解吃緊的醫護人力」。對此,北市府回應,委員到和平醫院是協助行政的部分,而此次徵召令投件數相當多,有1121名退休護理師、醫師報名,目前正在統籌整理名單。議員徐巧芯說,蔡壁如本身是公眾人物,若她的參與有附帶作用,能鼓舞其他離退醫護一起幫忙也很好。徐巧芯認為,蔡身分特殊,是政治人物也是立委,報名徵召令不太可能排在第二批或第三批,但還是希望蔡參與受訓後可以維持一段時間,而不是一、兩天,才不會被批評。議員王世堅則認為,做好事為社會貢獻不需要爭先恐後,蔡壁如過去是地下市長、現在身為立法委員,有1200多名醫護報名,蔡也要按照順序排隊,不要給社會不良觀感,壞了柯文哲的美意。
-
2021-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和平院區醫師遭病患感染? 聯醫:感染源不同
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和平醫院)傳出院爆發院內感染,不具名護理師指出,院方礙於人力未積極框列先前的接觸者,有呼吸治療師自覺有症狀,自行採檢後確診。對此,北市聯醫副總院長璩大成表示,沒有所謂自行採檢,一定都是官方採檢,且同仁與病患的感染源並不一樣。璩大成表示,據他所知,和平院區或是其他醫院,都沒有所謂的「自行採檢」,一定都是官方採檢。璩說,和平院區發生疫情至今,會根據接觸的時間點、潛伏其和發病期不同,陸續會有確診者以點狀式出現。璩大成說,和平院區有上千位醫護人員、數百位病患,共9個確診病患,其中病患部分,是第一波感染造成的,包括社區進入院內的、同病房或陪病者,共5位被感染;醫院員工部分,確實有4人被感染,包括呼吸治療師,但這些人都有居住史和接觸史,可信的消息是,病患和同仁的感染源並不相同。璩大成指出,同仁感染後很早就做了疫調,就算是新個案,距離第一案例已經8天,和前面幾個案例都沒有關連性,目前正在隔離的病患與同仁也都已經要進入第10天,對於沒症狀的確診者,篩檢後為陰性就會直接解除隔離,可以陸續解決隔離病房數量的壓力。
-
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護理師近3年退休1.8萬人 依意願必要時提供協助
因應本土疫情,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盧美秀表示,公會已整理近3年退休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屆時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於必要時提供協助。20個醫事團體今天共同舉行記者會,強調支持台灣重回世界衛生大會(WHA),並以非政府組織力量共同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聲。因應本土疫情及醫護人力不足,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到防疫旅館監看確診者。媒體今天詢問,醫師公會與護理師護士公會是否規劃號召退休醫護人員。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已經整理好3年來退休的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必要時將提供協助。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曾與衛生福利部照護司討論過,衛福部曾提出需要護理師協助的3項工作,包含大量疫苗注射、疫調電話調查及篩檢檢疫協助。盧美秀說,由於台北市府發出徵求退休醫護人員訊息,護理師全聯會已提供名單給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讓他們能與台北市府媒合;雖然檢疫工作相當辛苦,但護理師全聯會已經準備好,應可即時提供各縣市協助。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說,醫師從一畢業就開始工作,沒有退休問題,台灣有5.2萬名醫師,約有7成在醫院、3成在診所。邱泰源說,有鑒於疫情嚴峻,醫師公會義不容辭動員所有醫療體系,屆時5.2萬名醫師都會動起來,耳鼻喉科醫師在社區篩檢有其角色,其餘內科、兒科醫師可以貢獻急、慢性照護。邱泰源表示,政府需要告知集中檢疫站、社區篩檢站、醫院和急診需求為何,如果能提出規劃,相信醫師公會都能夠及時因應。
-
2021-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沒有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護理師! 國境的守護者:攔截境外移入個案
二○二○年,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充斥著這幾個關鍵字:「COVID-19」、「隔離檢疫」、「口罩」,指揮中心記者會與LINE疾管家更是每日必追的新劇情,我也不例外。年初的我,不過只是一個在醫學中心工作兩年多後,決定離職的「護理師逃兵」。我有證書,但不執業說來慚愧,我並不是滿懷熱忱踏進護理界,只不過是指考分數剛好掉進了臺大護理系而已,中間好幾度想要轉系,也輔修了公共衛生學系,後來意外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接觸到「真正的護理」,從沒想過自己會有這一面,投入的遠比原先想像的還多,也不排斥臨床,所以畢業後便進入腫瘤病房工作。護理臨床工作很好,和病人的互動很好、與同事們一起奮鬥很好、跟著厲害的學長姐學習也很好,但護理職場環境沒意外地令我失望。在現行規範內的護病比底下,我每天有著做不完的護理工作、發不完的藥、換不完的傷口,更不要說突如其來的抽血、治療等臨時醫囑或交辦項目。醫護團隊時不時就得和死神拔河,還得抓緊時間扒上兩口飯和解放護理師膀胱(這裡補充一個關於護理師膀胱的小知識:「Nurse's Bladder: the training and ability to hold one's pee for a 12 hour shift.」直白的翻譯是:「護理師有著一個訓練有素的膀胱,可以十二小時不尿尿。」)媒體上經常報導護理師喜歡喝手搖飲,其實是因為在上班過程中,根本吃不到午晚餐,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喝飲料,比坐下吃飯還要省時許多。護理師常在「想給病人多一點高品質照護」及「可能會超時工作」中糾結,長時間高強度工作造成的身心壓力、疲勞與無力感,最終還是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我也變成了那空領有證書,卻不執業的護理師。滿腔熱血和好奇心,衝上前線當檢疫官在幾個月充電期的期間,我不斷思考自己不做護理師,還能做什麼?因為本身對於公共衛生和法律有些基礎,許多領域都躍躍欲試。而在疫情初期也曾參與過衛福部召開的「醫事人員禁出國」討論會議,看著會議代表們對於法源問題爭論不下,將最棘手的假別與給薪問題丟回到勞資協商解決。我曾聽聞醫院主管用盡各種話術約束勞工,比如說:「你看都是因為你,別人要出來幫你上班,造成別人連上六天班。」或是先要求勞工自己預先找好十四天的代班人力,把人力調度的責任丟給勞工。當然一定有人說:「疫情都這麼嚴重了,還想著出國?」等言論,但重點不論是什麼原因出國,出國前、回來後的勞工,依舊是弱勢的一方。這時我更加感受到第一線人員的無助感,但那時的我既不是護理師,也不是因為疫情忙碌的工作者,在網路上看見一句「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使得心底更深層的無力感頓時湧現。恰巧,我看到了疾管署的招募資訊,就義無反顧地報名。但「傳染病防檢疫業務」到底是什麼啊?儘管我每年出國好幾次,都未曾注意過機場有設置這個單位,上網搜尋相關經驗分享也寥寥無幾(在看這篇文章的你真是賺到了),就憑著一股熱血和好奇心,親上火線到邊境擔任檢疫官。話說檢疫(Quarantine)這個詞彙,源自十四世紀的歐洲,當時黑死病大流行,來自疫區的旅客或商船都必需隔離三十天,稱為「Trentino」。經過一個世紀後,增加至四十天,稱為「Quarantino」,其內涵包含隔離(Isolation)及檢查(Inspection)之意。而臺灣的海港檢疫則是追溯到鴉片戰爭後開港通商,雞籠、滬尾、安平與打狗四個通商口岸設有領事館,配置洋醫或傳教士,並針對當時傳染病疫區回來的船隻進行隔離與消毒。後來公共衛生基礎建設興起,檢疫工作在前人的努力下,不斷地累積能量與經驗,直到二○○三年SARS期間,於國際港埠開始設置發燒篩檢站,透過紅外線熱影像儀監測入境旅客的體溫,對有症狀者進行健康評估、傳染病調查通報、抽血採檢(登革熱快篩)以及衛教宣導等。後SARS時代,遇到二○○九年H1N1流感疫情、二○一四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以及二○一五年韓國MERS疫情時,也曾啟動高風險航班旅客申報、機上廣播、登機檢疫、疫區國籍旅客註記等特殊檢疫措施。國境的守護者,攔截境外移入個案目前疾病管制署底下有六個管制中心,分別是臺北區、北區、中區、南區、高屏區與東區。我隸屬於北區管制中心,轄區內只有每年旅客運量高達四千多萬人次的「桃園國際機場」。機場內共有兩個航廈,分別又設置了兩處發燒篩檢站,因此一共有A、B、C、D四個執勤點,平時檢疫官不會固定在同一個航廈,也不時需要互相支援。另外,由於桃園機場是全年無休,所以即使換到機場工作也還是得像醫院一樣輪班(兩班制,以早上九點和晚上九點作為切點),平常不固定白班或是夜班,排班上最多只會連續上班三天。因為具有護理師背景的優勢,我們很適應輪班的生活、擅長抽血和評估健康狀態,可以給予旅客正確的衛教觀念或後續治療方向,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判斷輕重緩急,及時與其他團隊進行溝通協調。COVID-19 是二○二○年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時間退回到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李文亮醫師的哨音響了,臺灣同步進入備戰狀態,隔天啟動自中國大陸武漢直航航班的登機檢疫,開啟了邊境檢疫應對COVID-19 疫情的一連串挑戰。為了及早發現疑似個案,從二○二○年一月二十四日開始,旅客只要是從中港澳入境者,皆需填寫「入境健康聲明卡」,誠實填報個人資料及健康狀況等,並於二月十一日起擴大實施至所有入境航班。我們(檢疫官)會針對其症狀、旅遊史和接觸史等進行評估,必要時在機場就地採檢或送醫院診察,相關資料則鍵入智慧檢疫資訊管理系統(Smart Quarantine Management System, SQMS),即時串聯地方衛生單位啟動防疫作為。另外,也針對高風險國家以專案包(專)機返臺與定泊檢疫,成功攔檢了我國首例及後續逾三分之一的境外移入個案。隨著國際疫情發展,限縮兩岸直航班機至五個航點、暫停來臺轉機、限制外籍人士入境,三月十九日起所有入境者皆要「居家檢疫十四天」,旅客需於登機前登入「入境檢疫系統」申報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手機號碼及居家檢疫地址,抵達臺灣後,系統便會以手機簡訊發送健康憑證,由第一線的檢疫人員進行審查,該資料也會串接整合至「防疫追蹤系統」,發佈給民政、衛政及警政單位,並透過「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以手機定位方式掌握居家檢疫者行蹤,以確認防疫措施的落實情形、降低社區傳染風險。邊境檢疫拉出防疫最前端的警戒線,減少群聚和社區感染的威脅,這也是我們國境守護者的職責所在。當無知與歧視還存在,疫情有結束的一天嗎?國際疫情瞬息萬變,政府的防疫策略需要隨時因應,在政策轉變的過渡期,難免會有旅客受到影響,而這些不滿的情緒自然直接宣洩在第一線工作人員身上。最常見的抱怨無非是在排隊入境時,不耐久候的旅客便會開始大聲嚷嚷:「機場人這麼多,本來沒事的都變有事了!」也有許多熱心民眾會各種偷拍,或在網路上分享並不完全正確的「入境攻略」,反而造成有旅客誤以為可以拿免錢的防疫手機、住十四天免錢的防疫旅館,抱持著「這是政府要我檢疫的,那就要幫我找好旅館、準備好電話」的奧客大爺心態;又或是檢驗報告不合格、未完成居家檢疫資料填寫的旅客,試圖想偷跑闖關,被我們攔截和勸阻後,還會碎唸著:「某某國的防疫做得比較嚴謹,要不是有補助,我才不會回來呢!」大家聽到這些是不是怒火中燒,這可都是臺灣人民的納稅錢耶!所幸遵守規定的旅客還是佔大多數,只不過當每次面對幾百人的航班時,若是有一兩個難纏的對手,就會耗費我們相當多的心力與時間,偶爾也需要陪玩「諜對諜」的遊戲,試圖突破心防,問出旅客到底還隱匿了哪些症狀、旅遊史和接觸史?有許多旅客在入境時誠實申報有症狀,接受了評估和採檢後,依規定需要去集中檢疫所等待檢驗結果,然而當他們聽到這句話後,經常是一臉震驚且無法接受。一來是對於「集中」一詞感到恐懼,以為會被關起來或送去集中營的概念,二來是可能原本已訂好旅館和請人接送,一切的安排突然被打亂,導致他們覺得自己像是「被懲罰」一樣。這些其實很能夠理解,但身為執法人員的我,也只能盡量安撫情緒,但我想,臺灣疫情到目前為止能夠守住,也是因為大家能夠配合政策、愛己愛人,願意犧牲一小部分的自由,讓疫情得到控制。跟病毒作戰,可以說是一場長期的心理攻防戰。疫情一旦拖久了,人們容易防疫疲乏,當有新增案例,又會造成人心惶惶。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規範著人與人需要間隔室內一.五公尺、室外一公尺的防疫距離,但有時候心和信任卻比這個具體距離更遠。沒有人會希望成為那道防疫破口,變成那個第XXX號個案,但自私和生存本能大概是更強大的力量(病毒也會努力變異存在世界某個角落啊),不時會看到誠實申報有症狀來發燒篩檢站的人,遭受到其他旅客指指點點或閒言閒語。而身為第一線戰士的我們,也曾遇到親友默默地避開一起吃飯的時間,或與朋友約好的聚會卻臨時喊停,甚至看牙醫或上美容室時,被拒絕進入等情況……。哈囉?我們要攜手對抗的是「新冠肺炎病毒」,不是確診者、檢疫隔離者,更不該是辛苦的第一線人員!然而,無知造成恐懼,而恐懼則會帶來歧視。一旦歧視、排擠、獵巫現象存在,疫情就不會有結束的一天,同時還會形成另一種「社群傳染病」。所謂的歲月靜好,是大家各司其職二○二一年會變得更好嗎?沒有人知道,但無論你身在何處、在哪個社會崗位上,都應該為抗疫盡好自己的本分。臺灣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上的抗疫模範生,絕對不是單靠政府或是醫療人員就守得住,而是需要每個人都將此視作自己的事,且是重要的事。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全世界可以漸漸擺脫COVID-19 的威脅,生活慢慢回歸正常。現在的我會說:「所謂的歲月靜好,不應該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是大家分攤責任、各司其職,一起為更美好的將來努力。」沒有人想當防疫英雄,也沒有人需要在抗疫裡犧牲自己,SARS已經讓我們失去許多優秀的醫療前輩,從那次的事件中記取教訓,疫情教會我們的永遠都不是僥倖,唯有人人存有危機意識並配合防疫,才能守住臺灣、守住珍貴且令人稱羨的日常。作者簡介吳佳玲:非典型護理人資歷這件事:二○一七~二○一九年 臺大醫院腫瘤內科病房護理師二○一九~二○二○年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腫瘤內科病房護理師二○二○年~迄今 疾病管制署北區管制中心檢疫官給讀者的話疫情未歇,所以我們想個辦法,記下世界的改變還有努力,不要忘記美麗的土地還有人們。資訊很多,所以我們想個辦法,多一句關心支持還有問候,別讓交流只剩下滑限動或點讚。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作者:Daniel、史天音、吳佳玲 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日期:2021/03/04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 新北規劃設第二檢疫中心收治輕症
新北有300餘名醫護將投入篩檢,市長侯友宜今天表示,防疫作戰目標要明確,不浪費醫療資源,除感謝醫護全力支援篩檢,另已規劃設第二檢疫中心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在防疫會議後記者會表示,疫情嚴峻,醫療與篩檢量能都相當吃緊,相當感謝醫護人員辛苦,市府全力支援社區篩檢站、治療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重症患者、補充防疫資源與裝備。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在防疫說明直播中表示,去年新北社區感染防疫演習時,就已號召150名基層醫師志願投入社區篩檢;這次疫情攀升,號召後,增加159名醫師、77名護理師願意加入篩檢行列,總數超過300名醫護人力。目前有新北聯醫板橋院區、市立土城醫院、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永和耕莘醫院等4處新北社區篩檢站,媒體詢問是否增設篩檢站,侯友宜表示,防疫戰略目標一定要明確,有方向與步驟,機動調整須增強管制的強度,快速斷絕傳染鏈。他說,為維持醫療能量不至崩潰,會依社區防疫熱點、醫院負荷與責任目標,協調各醫院設置篩檢站,不會亂槍打鳥般無意義的篩檢,將浪費並拖垮醫療資源。侯友宜說,當初設置第一個板橋篩檢站,就是要輔助台北市萬華區茶藝館個案活動史,找出接觸者。隨足跡擴大,相信篩檢能量會愈來愈強,也隨熱區移動狀況提早部署,但不能耗盡醫療能量,須有戰略步驟。至於新北確診者的接觸對象足跡,衛生局長陳潤秋告訴中央社記者表示,目前掌握新北市感染者,有8成的活動史幾乎都與北市萬華案有關,至於剩下2成令人擔憂的不明感染源,目前積極疫調並擴大匡列。侯友宜說,透過密集篩檢,近日確診人數一定會增加,但這就是戰略目標,無須恐慌。目前投入300名警力協助疫情調查,透過偵查刑案手段,希望快速找到失聯的接觸者,避免病毒擴散。侯友宜說,今天確認徵用一家防疫旅館改為新北市集中檢疫中心,收治輕症與無症狀患者。設置標準與運送過程依照中央標準,目前以消防救護人力後送,必要時才會啟動防疫巴士。他說,掌握居家隔離人數,防疫旅館房間數也都夠用。至於集中檢疫中心收治病患房間數若不足,已經著手準備繼續徵用第二家,但需溝通與準備時間。
-
2021-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忙救OHCA「8小時沒喝水」她被貓抓傷等10分鐘就寫紙條開罵
高雄一名女子被貓咬傷,就醫時因在急診等了10分鐘,憤而留字條開罵「你們太離譜」,事後醫護人員將紙條PO網,回嗆「你只是被貓抓傷,至少不會死,但OHCA(無呼吸心跳)病人一秒鐘都不能等」,高市小港醫護理長薛瓊芳今早表示,看到這樣的字條,感覺很受挫,疫情期間希望大家對醫護人員要多一點體諒包容。薛瓊芳說,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穿隔離衣,忙於處理各類檢傷病患,看到這樣的紙條,「感覺很受挫」、「是很大的打擊」。她說,檢傷是依疾病的輕重緩急去分類,不是依到診時間。高雄小港醫院醫護人員在臉書po出一張民眾留下的字條,上面寫著「防疫期間大家都忙,但你們實在太離譜,我坐在這十分鐘有,你們醫護理都不理,只有一位值班嗎?其他病人不要先問先處理嗎?他們痛,我不痛嗎?我也很想體諒你們,但實在太誇張」。有醫護人員看到這張紙條,也在在臉書PO文回應,指大夜護理師檢傷8個多小時沒喝過一滴水,沒尿過一泡尿,身上衣服一直都是濕的,從沒乾過,戶外檢傷站外面的患者也一直有,等covid-19篩檢的、等抽血打點滴的、等防疫計程車的...」。不只檢傷等,還有OHCA來,醫師直接在B區戶外on endo(插管)跟CPR。急救結束,走回戶外檢傷站看到這一張紙條,後來透過其他同仁才知道,「你只是被貓抓傷!你有時間可以等超過十分鐘並寫紙條,你至少不會死,但那個OHCA病人一秒鐘都不能等!」薛瓊芳護理長說明,這名女子被貓咬傷就醫,到B區戶外傷檢站,醫護人員正好在處理急救病人,沒能第一時間為女子處理而引起對方不滿,女子在櫃台留下紙條,事後離開後又返回,醫護人員有幫她包紮傷口並打破傷風針。薛表示,醫護人員最近忙於處理各類病患,每天又增加7、8成的採檢量,穿隔離衣在戶外替民採檢,已身心俱疲,大家應多一點體諒。
-
2021-05-19 名人.余儀呈
免費報名/10大抗疫線上課程 陪你度過警戒期
因新冠肺炎疫情警戒升級,公共活動停止,就醫受限,但民眾在健康照護仍有許多擔憂和疑問,為讓更多民眾抗疫從保護自己、了解疫情衛教開始,因此由聯合報、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合作,自19日起至27日推出「疫情緊急 遠距救急」專家線上支援系列,課程採用「線上」以及「即時」兩大特點,專家與民眾均無需外出,且可即時互動。疫情緊急 遠距救急課程表5/19(三) 15:00 主題:在家上班比坐辦公室還累!5動作趕走腰痠背痛講師:練健康-運動安全督導 鄭宇劭物理治療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v0XwVA5/20(四)15:00主題:疫情爆發,社區資源有哪些,藥師報你知,安心不恐慌講師:臺灣年輕藥師協會常務監事 李懿軒藥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461yAd5/20(四)19:00主題:防疫太緊張?調適衰弱長輩健康不退化 講師:奇美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 蔡岡廷醫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oq6E3g5/21(五)19:00 主題:護理師的防疫法 教你安心健康宅在家 講師:奇美醫院附設永康居家護理所護理長 陳乃菁 護理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2S591wh5/24(一)15:00 主題:疫情升溫心慌慌,小心沒染疫,先得焦慮症 講師:芝山診所負責醫師 余儀呈醫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3PWwaT5/25(二)中午12:30 主題:醫院真的危險嗎?安全就醫指南講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家庭醫學科 徐永年 院長報名網址:https://bit.ly/3eX6qxO5/25(二)19:00 主題:防止新冠病毒跟回家,居家環境與衣物如何清潔?講師:宜家居家護理所/長照機構執行長 李姉穎 護理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tWRK5N5/26(三)10:00 主題:疫情上升讓你胸口悶痛嗎? 掌握要點分辨心臟疾病 講師:台北榮總心臟內科 鄭浩民醫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oss4Ny5/26(三)16:00主題:疫情大爆發,老人疫苗該不該打?專家幫你一次釐清 講師:成大醫院老年科主任兼感染科主治醫師 張家銘 醫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v7vnfi5/27(四) 10:30 主題:正念瑜珈也可防疫, 隨時隨地為心靈減壓 講師:精神復健機構抒壓瑜珈講師 林淑鈴 瑜珈老師報名網址:https://bit.ly/3u0zuZk
-
2021-05-18 新聞.元氣新聞
護理評鑑停辦1年 首度採自願線上數位評鑑
因應疫情,衛生福利部今天宣布,今年度護理之家評鑑、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認定訪視皆停辦,合格效期延長1年,針對尚無評鑑合格者,可自願參與首度舉辦的線上數位評鑑。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專委顏忠漢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因護理機構與人員全力投入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應變工作,包含一般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與居家護理所,今年度評鑑停辦;已有合格效期者展延1年。顏忠漢說,去年已研議今年將首度推出線上數位評鑑,但因應疫情評鑑停辦,因此僅針對尚無評鑑合格的機構,如開業滿1年應受評鑑或前次不合格者,可自願選擇是否參與線上數位評鑑,通過將予以1年合格效期。顏忠漢表示,線上數位評鑑項目包含機構日常管理、負責人教育訓練、公共安全訓練與災害預防等,數位評鑑還特別加入個案照顧紀錄,盼將4年1度的評鑑變成日常管理。此外,針對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認定訪視,今年也將停辦,現有資格將展延1年。顏忠漢說,專科護理師分為內、外、婦、兒及精神科,以及去年新增的麻醉專科護理師等6大類,必須經過衛福部認定的醫院訓練與考試。顏忠漢表示,內、外、婦、兒及精神科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已行之有年,今年的訪視將停辦,若有特殊迫切需求才視狀況安排;麻醉專科護理師訓練醫院因去年才新增,目前尚無訓練醫院,故將延至明年才辦理訪視。
-
2021-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在家防疫怎麼吃 護理師譚敦慈公布林家早餐食譜
疫情急速變化,病例數不斷上升,外界訊息不斷更新,大家心情難免受到影響,護理師譚敦慈提供在家防疫的守則,並公布林家早餐食譜,歡迎大家一起元氣健康防疫。以下是譚敦慈的建議:1、維持生活作息正常規律,不熬夜2、不要只吃泡麵、罐頭,採健康飲食可以每天吃一碗煮熟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青江菜等)一碗白色蔬菜(如高麗菜、白花菜、筍子、菇類),2個如拳頭大小的水果3、適度蛋白質,可以從豆魚蛋肉攝取4、即使在家也要穿合身的衣服,才不會過度飲食5、不要一直盯著電視電腦或手機,每半個小時站起來活動,最好讓每個關節都活動到6、趁疫情期間多出來的時間清掃環境,每次完成一小部分會更有成就感,把不用的物品回收,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有助健康譚敦慈特別公開林家早餐食譜,大家不妨試看看,不管在家上班,還是必須外出到辦公室,都可以元氣滿滿。菜單內容如下:.白煮蛋1個.核桃4顆.1/4顆火龍果、1/8顆鳳梨、1/4顆酪梨切片加上無糖優格2匙(水果可以任意選擇).黑咖啡ㄧ杯.地瓜3片地瓜做法:地瓜去皮洗淨放電鍋蒸,蒸後取出風乾,待地瓜涼後切厚片平舖烤盤,烤箱120度預熱10分鐘後放烤箱烤50分鐘,烤乾放涼後以保鮮盒裝好放冰箱冷藏,冷藏可放一周。譚敦慈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ntzuli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