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7 醫療.自體免疫
搜尋
蛋白
共找到
5093
筆 文章
-
-
2020-03-06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骨折、五十肩… 復健科醫師自己也走上復健路
我是復健科醫師,六年前的一次追跑跌倒意外,我的左肩鎖骨骨折了,後來還出現了五十肩的症頭,萬萬沒想到,我也會走上復健之路,真實的體驗了病人飽受疼痛折磨與復健的艱辛。鎖骨斷了術後手舉不起來事發當時,我是去追在操場裡跑的女兒,不慎跌倒撞到磚頭,左肩鎖骨立即鼓了起來,很痛。我還以為是脫臼了,一照X光才發現,鎖骨竟然骨折斷了,必須開刀,並以三角巾包著左肩左手固定。術後一個半月,拆除了三角巾,左手稍微能動了,卻發現手舉不起來、不能動,有了五十肩的症狀,造成生活起居上相當大的痛苦與困擾。直到現在,我仍然忘不了當時骨折的疼痛、手抬不起來的傷痛。穿衣、洗澡都很辛苦,左手無法勾到身體的後方;睡覺更痛苦,一平躺就會痛,必須半斜躺方式才能入睡。我的睡眠、體力因此都變得很差。拆掉骨釘每逢變天還是痛在骨折手術時左肩鎖骨有打上骨釘,開刀後一個半月能動時,我的左肩老是「卡卡的」、牽扯的痛,很多事都沒辦法做,懷疑是骨釘卡住了,希望能早日將骨釘取出,骨科醫師說至少半年後才能取出,但因為我的堅持,四個月後就將骨釘取出了。拆掉骨釘後,為避免肩關節肌肉沾黏會限制活動,我積極的復健一個月,即便復健過程難免疼痛,但仍持續的密集復健,每天雙手必做「往上、往後、外展、內收、外旋、內旋」六個復健動作,「關關難過關關過」,很快地,受傷部位恢復了活動度及功能。目前唯有在做左手平衡動作時仍會感到些許疼痛;當天氣變化下雨時,左肩就像氣象台般會隱隱作痛。將心比心鼓勵病人早復健走過骨折復健之路,在門診中,若看到有膝關節、肩關節骨折的病人,我都會建議開刀半年後就應該將骨板、骨釘拿掉,以免關節活動受限,肌肉會沾黏,並且應早點開始做復健治療,才不會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症問題。我更常以自身骨折、五十肩的復健經歷,鼓勵看診的病人要有信心,積極做復健治療,也示範標準的復健動作,讓病人學會回家跟著做。最近三年我愛上打羽毛球的運動,每周打二次羽毛球,讓我更有體力與活力,保持著年輕狀態,身材也維持得不錯,但卻有網球肘、足底肌膜炎的運動傷害發生,還好我是復健科醫師,懂得如何保養與復健治療。除了是復健科醫師外,我也是減重門診的醫師,對復健治療的病人來說,「吃對食物很重要」,必須好好控制體重、不能變胖,因此,「練肉」很重要,務必要吃足夠的蛋白質食物,同時也要做肌力運動。我現在的飲食是「吃菜配飯」,只吃少量的白米飯,並以吃清淡的菜色為主,肉類更要吃得夠;我每天早晚還會各做五十下「深蹲」肌力運動。此外,建議復健治療病人可多從事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可以增強肌力,並且預防骨質疏鬆。醫學辭典/五十肩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是肩關節沾黏,以致活動範圍受到限制,患者會有疼痛感,但並不是非常疼痛。五十肩發生時,視肩關節沾粘的程度,肩膀活動範圍也因此受到限制。由於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患者身上,所以稱為五十肩。當肩頸肌腱發炎、受傷後,如果處理不當,或未加注意治療,未來就很可能會嚴重到變成五十肩。劉燦宏小檔案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醫學系主任、復健學科教授●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年齡:54歲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專長:●腦中風、頭部外傷●脊髓損傷運動傷害復健治療●肥胖症診斷預防及治療經歷:●台北醫學大學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教授●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復健醫學部主任
-
2020-03-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戴口罩、勤洗手只是基本功!醫師教你從4大方面強化自身防禦力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數量上升,近期研究顯示,病人臨床症狀表現愈來愈多樣化,發燒不再是罹病初期的必然病徵,僅佔研究病患的43.1%,咳嗽、喉嚨痛……等感冒常見症狀的發生比例則逐漸增加。疫情發展至今,單從症狀愈來愈難判斷是感冒還是新冠肺炎,既然辨別敵人不易,強化自身「防禦力」成了當前對抗肺炎的最佳策略。增強「防禦力」可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部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戴口罩」與「勤洗手」,將口罩正確的帶好帶滿,並掌握洗手5時機,這只能算是防疫的基本功。進階一點,請注意現代人每天都會接觸的手機、電腦,因為病毒在這些光滑的科技產品上,能存留更長的時間,因此使用後也應該好好洗手,甚至用75%酒精定期消毒這些日常用品。強化自身免疫系統,則是提升內部防禦力的不二法則,以下從功能醫學的角度,教大家透過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保持愉悅等習慣,從日常生活做好自身的防疫工作。均衡飲食1. 足量的熱量攝取,均衡的營養素分配(醣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均須攝取)2. 攝取足量的蛋白質,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3. 適度的飲水4. 減少加工製品及含糖製品的使用5. 調節吃飯速度,喚醒腦中的飽食中樞,避免過量飲食6. 必要時,諮詢功能醫學醫師,輔以營養補充品,讓生理機轉更順暢充足睡眠1. 固定生活作息,睡前少用3C相關產品2. 睡眠品質較睡眠時間長短更為重要3. 若有睡眠障礙,勿自行購買安眠藥或是抗焦慮藥物,應先就診,釐清病因適度運動1. 運動前應熱身,且強度需當下身體狀態調整2. 稍微流汗可讓身體維持良好生理機能3. 訓練核心肌群,維持身體中軸恆定愉悅心情1. 大笑有助於腦部功能2. 多吃含色胺酸的食物,維持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
-
2020-03-06 養生.聰明飲食
最便宜防疫食物是芭樂!營養師推薦3大食物提升身體保護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全民搶口罩、搶酒精。除了正確洗手、戴口罩外,更應做好體內防疫。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系統,如果能夠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就能打造健康的腸道益菌環境、吃出抵抗力,加上調整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能讓免疫力變好,以下是可以提升身體保護力的3大食物。1、芭樂: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芭樂為維他命C之王,可說是最便宜的天然防疫食物,因為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有助於預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營養師說明,芭樂所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每天1個芭樂可滿足體內器官所需要的物質,如鐵質、葉酸、鈣質、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 、C,而1顆芭樂所含的脂肪僅約0.9克或84卡路里,與蘋果相比,但脂肪少了38%,卡路里少42%,可說是全方位的超級食物。2、無糖優格: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宋明樺表示,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如果長期、規律地食用無糖優格,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孳生,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此外,乳酸菌則能加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力。3、超級大麥: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近年來,大麥格外受到營養學界的重視,富含豐富的β-葡聚醣,可以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此外,大麥中的水溶性纖維分佈於整粒的麥粒之中,膳食纖維超多,優點更多。因此,澳洲研究機構特別育種開發出一種機能性穀類「超級大麥」,比起一般大麥更營養,超級大麥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對比我們每日食用的白米,更是足足高出40倍之多。在抗性澱粉部分,則比一般大麥高出4倍、白米的2.5倍、糙米的2.3倍,並可降低3成的熱量吸收,每日攝取至少12g的超級大麥,則可改善腸道環境,儼然成為最新一代的超級食物。除了多吃這3種超級食物,許書華提醒,正確的飲食關鍵在於均衡攝取,且多樣化,充足睡眠、適度運度,才能保持良好免疫力,抵禦病菌入侵。(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排光身體的毒素! 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遠離疾病跟著吃
-
2020-03-05 養生.聰明飲食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這樣吃
英文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對照2018年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息息相關。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招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該研究今年已進入到第十年,並在35種飲食中進行分析,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來做評估。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近期發表2020年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也分享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1、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並受現代營養學推薦的一種飲食模式。其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地中海料理:2、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一種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 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得舒飲食料理:3、彈性素食:由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彈性素食飲食》著作中指出,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可以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以隨意選擇吃素的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另外,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則可有效的降低血脂、血壓。 營養師教你這樣做-彈性素食料理:延伸閱讀: 排光身體的毒素! 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病菌來襲難自保? 這4種飲食習慣就是最強剋星 
-
2020-03-05 橘世代.愛吃橘
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小時候,腦袋瓜裡沒有營養的概念,也不懂各種成分對身體的影響,只深刻記得母親的叮嚀:「喝骨頭湯,牙齒好、骨骼健壯。」後來,清楚感受到骨頭湯對牙齒的助益,是自己在經歷瓷牙貼片的漂白過程時,由於牙齦萎縮引起強烈敏感不適而喊停的親身體驗。當時,牙醫師建議兩個方向,一是用牙材將牙根暴露處填補起來,繼續完成瓷牙貼片;再是回家好好喝骨頭湯補養,待牙齦萎縮狀況改善再做評估。因為,根據人體奇妙的生物寬度(biological width),牙齦從與牙齒相接處的溝縫底部,到牙齦最高處,始終會保持兩公釐的距離,也就是說,只要骨頭沒有退化,牙齦會自然恢復。完全沒想到,牙齦萎縮竟和骨頭退化、骨質疏鬆有關。因為骨質流失,導致包覆在齒槽骨上的牙肉跟著往牙根處退縮,明顯可見的就是牙縫變大、牙根暴露,不只會出現牙齒敏感、出血、易感染,也可能有牙根鬆動、牙齒掉落的嚴重後果。近幾年,傳統飲食中的骨頭湯受到營養專家和美食家們積極力倡與推薦,已然成為健康飲食的基礎。如今,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各大城市,經常可見人們如享受隨行杯咖啡一般方便、優雅地啜飲香濃骨頭湯,真的是引領風潮的時尚飲品!骨頭湯,無論是清澈、濃郁還是多肉,都是燉煮動物骨頭和軟骨、韌帶、筋膜等結締組織而成。美味、滋補的骨頭湯,能夠提供身體修復牙齦萎縮時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骨頭:含有礦物質鈣、磷、鎂、鈉、鉀、硫和微量元素矽。骨髓:豐富的維生素A、K2,脂肪酸Omega-3、Omega-6和礦物質鐵、鋅,以及硒、硼、錳等微量元素。結締組織:大量膠原蛋白加熱後產生的明膠(gelatin),是非常好的胺基酸膳食補充。一鍋好的骨頭湯,成功關鍵取決於骨頭的來源和品質。骨頭的種類有許多,如牛、豬、羊、雞、鴨、魚等的部分大骨或是全骨架。選料時儘量購買有機、放牧式農場以天然飼料、草飼之健康動物的新鮮骨頭。接著,準備一個適合長時間熬煮,受熱均勻、保溫持久的陶鍋或砂鍋,更能為骨頭湯加分。煮好的骨頭湯,是廚房料理、各種湯品的基底。舉凡要添加水分時,都能以骨頭湯取代,運用非常廣。也可以將骨頭湯分裝小罐或做成冰塊儲存,方便烹飪。現在,就讓我們開始煮骨頭湯吧!莎拉心廚房骨頭湯食材豬大骨 1 斤(600g)水 1200-1800ml醋 1 大匙鹽 適量準備汆燙豬骨骨頭要先進行汆燙,清除掉血汙、雜質和腥羶味,如此煮好的骨頭湯汁才會乾淨澄澈。1. 將骨頭放入冷水中加熱至滾沸。2. 關火、取出沖洗乾淨。烤牛骨若是大隻牛骨則用烤箱烤,不須汆燙。1. 放入烤箱,以攝氏175-200度烘烤30 分鐘。2. 烤至有香味,呈深褐色即完成。做法1. 將汆燙處理好的骨頭放入鍋中,倒入骨頭分量約2-3 倍的冷水。2. 先打開鍋蓋以大火燒開後,再蓋上鍋蓋轉小火熬煮。3. 過程中不宜再加水,會降低湯的溫度、養分也會被稀釋,使湯頭不夠濃醇。4. 熬煮時放1 大匙醋,有助汲取骨頭中更多鈣、磷、鎂等礦物質。5. 小火慢燉1-2 小時,就會有一鍋充滿療癒力的骨頭湯。6. 依個人喜好,加入天然鹽調味引用。Tip1通常,從骨頭中萃取營養成分需要靠長時間熬製,加入適量的醋、葡萄酒或檸檬汁等酸性物質,可析出更多的礦物質離子,有助人體吸收。Tip2熬湯時不放鹽,因為鹽會使蛋白質凝固,造成營養和鮮味不足。建議煮好飲用時再加少許天然鹽調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精選美食系列特輯↘↘↘】。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懶人必學!三步驟鍋燒料理一吃就上癮。熟齡如何健康吃炸物?「金牌名廚」端寶典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4 名人.周百謙
周百謙/如何避免新冠病毒變肺炎?關鍵是守好第一道防線
隨著疫情的不斷升溫,國內新冠肺炎確診的病例也逐漸增加。雖然病毒的傳染途徑,影響器官都在醫學相關研究下逐漸被了解,但是隨著全球病例的等比式增加和死亡病例的攀升,使得許多民眾陷入了恐慌之中。然而在這些病例累積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雖然許多確診病患在口腔與鼻腔檢驗到病毒,但卻不是所有病患都會演變成為肺炎。也就是許多確診患者其實是無症狀的帶原者,或是有輕微症狀的帶原者,即使病毒檢驗陽性,但在足夠的休息或支持性療法下,免疫系統就能順利的消滅或降低身上病毒的總量,減少病毒影響。如何從源頭降低病毒入侵風險,也就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面對病毒的第一線防禦:上呼吸道透過帶原者於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使得病毒有機會從空氣傳播的方式進入人體,首先會接觸到的就是上呼吸道。每一次飛沫所攜帶的病毒量會因傳播者的病毒密度而有不同,飛沬在上呼吸道,也就是鼻腔或是口腔,會附著表皮細胞。人體的表皮細胞附近有纖毛,可藉由擺動方式,將飛沫往出口處送。另一個重要的防禦系統來自於呼吸道表面因應外界刺激所分泌的黏液。健康的黏液富含對抗病原體的物質,譬如免疫球蛋白,可協助中和病毒或降低其活性。而富含消化及抗發炎功能的唾液,更在病毒侵入的過程中讓病毒無法一次大量進入氣管或肺部中,造成嚴重感染。被忽略的上呼吸道健康台灣由於氣候潮濕因素,使得居住空間中常伴隨著塵蟎,黴菌等,常見過敏原。這些過敏原造成過敏現象,引起鼻塞及流鼻水外,更破壞了原先表皮細胞排列而成的障壁,使得表皮無法有效的保護身體不受外界影響。而鼻腔分泌物的增加,造成病毒附著在分泌物上,導致了病毒停留時間的延長,增加影響人體的機會。而抽菸人群和近年來逐漸增加的空氣汙染,更藉由細懸浮微粒及有毒氣體的影響,引起表皮細胞及黏膜組織持續發炎,惡化了上呼吸道的健康。這些上呼吸道的問題,造成原先具備的功能,如調溫、調濕、過濾雜質的效率下降,進一步影響到下呼吸道的健康,造成病毒得以長驅之下,進入肺部產生實質肺炎。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許多國人其實始終有慢性過敏的症狀,但因為已經熟悉這個症狀,而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所以如果自己時常覺得口乾、常常喝水、聲音沙啞、胸悶胸痛、痰量增加,以及夜間打呼,其實都是身體的警訊。要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應該先從鼻腔的健康做起。關鍵因子是避開及減少過敏原曝露,避免室內及室外空氣污染的曝露,以及適度使用抗過敏藥物,降低上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問題。此外,也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除濕機,以及室內的冷暖氣設備等,透過濕度調控,溫度恆定,以及風向導流,建立一個健康的室內微環境,降低各種不同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口罩的多面向角色要維持上呼吸道的功能,如何降低汙染物始終是重要關鍵。從二月開始的新冠病毒疫情,台灣之所以在確診病患能夠有效控制,沒有醫護人員及大規模的社區傳播,口罩及勤洗手其實是兩大關鍵。口罩除了阻擋外來汙染物,過濾及阻擋病毒外,也扮演了人工鼻腔的重要角色。人類在呼吸時,會從肺部呼出溫暖潮濕的空氣,經過口罩時便被捕捉,維持口罩的溫度與濕度,協助加熱加濕後續的吸入空氣,有效降低鼻腔與口腔的負擔,維持持續性的免疫功能。雖然外科醫療用口罩短期缺貨不可避免,但適度使用布製口罩,時常換洗,同樣能夠讓上呼吸道負擔下降,達到保護效果。前進布署,降低威脅從醫學證據顯現,飛沫傳染是未來新興疾病的重要傳染途徑,除了新冠病毒之外,流感及其他病毒其實會影響到人體健康。只要能夠維持上呼吸道健康,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措施強化上呼吸道免疫功能,建立良好上呼吸道為環境,相信大家一定能夠通過這次新冠病毒的考驗,維持更好的健康生活品質。
-
2020-03-04 橘世代.健康橘
吃得飽又有「媽媽味」 健身網紅May公開3大關鍵
IG粉絲人數破18萬人的健身網紅「May劉雨涵」,也是2本暢銷健身食譜的作者,May不僅用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女生投入健身,如今也影響自己的媽媽。不過她也謙虛地說,起初上健身房是因為媽媽的鼓勵;開始研究飲食,進而發明更符合亞洲口味的「Mayfitbowl」健身食譜,也是受到擁有好廚藝媽媽的啟發,在健身這條路上,媽媽一直是陪伴自己的最佳夥伴、從不缺席。從料理小白到小廚娘 研發「媽媽味」健身餐May表示,在接觸健身以前從來不忌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最喜歡吃媽媽煮的台式家常菜,後來開始健身以後,才開始對飲食有所「計較」。然而一開始的方法很偏激,只吃沙拉和地瓜,儘管短時間就有顯著效果,卻也讓自己有將近半年的時間沒有生理期,內心也滿滿的負面情緒,意識到不能再繼續下去的May,開始改變過往的運動及飲食方式,不再只做有氧,而是用重量訓練搭配高蛋白的飲食方式,慢慢接近自己理想中健康的模樣。以前從不下廚的May,也為了吃得更營養且美味而開始研究怎麼煮。May說,一開始都會參考歐美的健身食譜,研發出以冷盤及烤箱料理為主的健身餐,雖然有大量的生菜、酪梨及肉,營養均衡且吃得飽,但偶爾還是會想吃熱騰騰的飯菜,於是她從媽媽的料理、料理網站或是名廚的教學找靈感,讓健身餐「更接地氣」。要吃得營養又美味 掌握3大關鍵就好像是雞腿料理,她會利用雞皮本身逼出的油來炒菜,讓菜更入味、也不會太油,May表示這是和名廚詹姆士學來的方式。還有以「蒸炒煮燉」的方式烹調,搭配酪梨油、橄欖油等較健康的油,再加上容易取得的平價食材,包括豆腐、雞肉、蛋、洋蔥及彩椒等,就能做出一道營養、美味又能吃飽的健身餐。想吃得健康,May建議可掌握3大關鍵:第一,色彩多等於營養均衡;第二是午餐和晚餐,要攝取30公克以上的蛋白質;第三是不要害怕吃碳水化合物,以半碗的五穀飯或南瓜、地瓜等根莖類取代白飯,讓自己吃飽,不要讓健身餐看起來「很可憐」,而是要很好吃,才能持之以恆。能持之以恆 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而May媽也看到女兒在飲食上有自己的堅持,也逐漸以水煮或烘烤的方式料理,不僅如此,也改變飲食方式——提高每餐攝取的蛋白質比例,也不因為怕胖而刻意不吃某一類食物,一切以身體健康為最大前提。May媽分享親身經驗,過去會為了維持身材而刻意不吃肉,直到更年期由於身體不適,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吃肉,以攝取足夠的油脂,然而一吃肉體重也隨之上升。後來也是看到May即使吃很多,身材也愈來愈精實,促使自己改變飲食習慣,也開始踏入重訓,用更多的蛋白質及重量改變自己。May受到媽媽家常菜的啟發,改造第一代的「Mayfitbowl」,獨創出像是鹽蔥雞胸飯及微罪惡起司煎鯛魚等符合亞洲飲食習慣的家常美味健身餐;而May媽也受到女兒的影響,不再害怕「吃多會胖」,找到可以持續一輩子的生活方式,在邁向更美好自己的路上,母女倆教學相長,都是彼此的最佳夥伴。 【更多關於瘦身不能不知道的事↘↘↘】。如何瘦身不節食 黃惠如:先從「專心吃飯」開始。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03 養生.營養食譜
維持「健康3力」 免疫食譜這樣吃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民眾除了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將病菌、病毒隔絕於身體之外,正確的飲食防疫觀念也很重要,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攜手系友會推出「吃的口罩」,幫助大家維持「健康三力」,也就是基礎體力、免疫力和身體保護力,讓自身的防疫能力更完善。基礎體力:是維持良好免疫力和保護力的基礎。若要顧好基礎體力,需補充身體充足的能量及各式營養素,而充足的能量則是免疫力及保護力運作的基本需求。免疫力:指身體阻絕有害病原及物質、辯識並加以清除的能力。皮膚和黏膜組織是人體主要與外界阻隔的屏障部位,其中皮膚可直接將病原菌阻隔於體外,黏膜組織會分泌抗菌物質、酵素、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細胞,幫助阻斷外來病菌穿透黏膜組織而進入人體內。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富含抑菌物質的蒜、薑、洋蔥、咖哩和薑黃等食材。身體保護力:提高保護力可以幫助免疫力維持良好的平衡。建議可以適度攝取抗氧化和抗發炎食材,例如新鮮蔬果富含維生素C及植化素,魚油和亞麻籽富含Omega-3,都是不錯的選擇,有助保護自己的細胞在與病原菌作戰時避免同歸於盡。在此重要的防疫時刻,特別分享私房的防疫食譜—「免疫均衡濃湯」,食材包括皇帝豆、綠花椰菜、洋蔥、蘑菇、生腰果、薑以及少許的亞麻仁油和蒜末,含有豐富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蘑菇中的多醣體、花椰菜和蔥蒜成分中的硫化物,都是提升免疫力的好幫手,可以補充體能,相當適合晚餐食用。免疫均衡濃湯材料(4人份):綠花椰菜1顆、洋蔥半顆、黃帝豆100克、蘑菇20克、生腰果50克、薑20克調味料:亞麻仁油適量、鹽少許、蒜末適量作法:1.洋蔥半顆切絲,加薑、蒜末以油拌炒。2.綠花椰菜洗淨,去粗皮分小朵,先以滾水汆燙備用。3.生腰果以果汁機略打成泥狀,再放入花椰菜、洋蔥、薑、蒜末及1200ml熱開水略打。保留蔬菜纖維口感。4.倒入鍋中,加入黃帝豆、蘑菇放瓦斯爐上煮滾,最後加入亞麻仁油、鹽、黑胡椒提味。
-
2020-03-02 養生.聰明飲食
均衡懂吃抗肺炎 營養師再曝「3大恐怖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確診案例頻傳,台灣出現社區傳播警訊,引發國人恐慌;對此,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除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口罩等做好個人防疫;營養師也強調,均衡飲食可增加免疫力,但須注意「3大恐怖關鍵」。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說,均衡飲食適量攝取6大類食物絕對是不二法門,其中豆、魚、蛋、肉及乳品類等蛋白質食物,是製造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的食物,也是幫助建造與修復體內組織的重要物質,因此攝取優質蛋白質尤為重要。而蔬菜類食物因富含維生素A、C、E、多酚化合物、植化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如,可減少促發炎介質,強化免疫細胞,建議每天至少吃攝取3份約半斤的蔬菜,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需3分之1,體積需比水果多。水果部分則因有維生素C也能延緩發炎,建議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以在地當季多變化為原則,每餐食用量如拳頭大;記得「每天早晚一杯奶,豆魚蛋肉一掌心」,主食挑富維生素B群的未精緻全榖雜糧類,每天1份富維生素E的堅果種子類。陳也強調,防疫期應均衡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更要慎防飲食衛生,避免染疫的「3大恐怖關鍵」,第一是「減少共食」,第二是「公筷母匙」,第三是「新鮮、現煮或熟食」,確保落實阻隔口沫傳染,也降低「病從口入」疫病傳遞發生機率。陳佳祺說明,減少共食機會,用餐守禮節,勿大聲聊天減少飛沫傳播機會;若是吃合菜應使用公筷母匙;盡量以新鮮現煮熟食為主或選用具有完整包裝通過HACCP等衛生評鑑之食品,減少生食;此外,保持運動習慣也能增加自身抵抗力。
-
2020-03-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天然的」水晶肥皂可拿來洗手和洗澡嗎?專家說話了
這是一個很老的問題了,就是水晶肥皂能不能拿來洗澡? 其實坊間聽到的說法很多,從拿來洗頭、洗臉、洗身體都有人這樣用,每當有人問韋恩時,我都用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回他說:「不適合,建議不要」但是信者還是言之鑿鑿,不信說「為什麼,它的成份很天然,沒有什麼化學成分啊?」不然就是「有醫師也這樣用啊」「他的老闆也這樣用了幾十年啊」我回答就四大理由,其他聽不聽得進去,就個人自行判斷負責了。天然與否跟能不能用在皮膚上是兩碼子事,也不是說天然的東西就可以拿來與肌膚接觸。北投地獄谷的硫磺也很天然,完全不人工,你要不要塗在兩上看看? 台灣人已經被化學的迷思搞到失去基本的理性判斷力了。更何況,凡是皂,一定要用到鹼,不管是氫氧化鈉或是氫氧化鉀等等,這些不也是化學成分嗎? 為何這時候就可以說他很天然呢?人體肌膚表面呈現弱酸性的pH 5.5,但是水晶肥皂pH可以高達10以上,大概等於 《廚房強力清潔劑妙管家》的 pH, 屬於強鹼 ,對皮膚是一種刺激。水晶肥皂本意是用作洗衣服,所以去汙力很強 ,油脂去除得相當徹底,所以會讓人覺得超乾淨。但是人體健康的皮膚表層,其實是有一層皮脂膜的,這層皮脂對皮膚有保護的作用,如果過度清潔,會讓人乾癢,甚至過敏。如果是洗身體用的,就必須列為化妝品,主管機關是食藥署,也必須由合格化粧品廠生產,有高標準的衛生規範,與一般製皂廠是不同等級的。而至於說台大醫院皮膚醫師也推薦的說法,經過鄭煜彬醫師的查證下,發現該說法根本是反過來的:水晶肥皂就是洗衣皂,台大皮膚部醫師推薦用水晶肥皂洗身體是謠言! 鄭醫師還直接分享患者因為用水晶肥皂洗了幾天之後,跑來說皮膚很乾很癢,甚至產生缺脂性皮膚炎的案例。老師的本意是:「我們全身的皮膚都一樣,只要有皂性的東西拿來洗都可能會傷害皮膚,不是說它標榜很貴很好的洗面乳拿來洗臉就能多洗幾次,你洗多了一樣會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反之,如果你能夠少用肥皂、清潔劑,又能用清水沖乾淨,不要殘留在皮膚上,基本上用什麼皂差別不大,就算用水晶肥皂洗臉也可以…」。此外,這位老師最多也只會對「青春期臉部非常非常油的病人」提到水晶肥皂洗臉這個選項。如果不是臉極油的人也不會建議這麼做。該怎麼選擇因人而異,視不同膚質決定清潔用品的種類。由此可知,老師只是要強調過度清潔就會傷皮膚,除非臉部真的非常油,需要超強去油力才把水晶肥皂列入考慮。只是有人將老師的論點斷章取義,過度引申變成網路謠言。最起碼現在台大皮膚部不會叫病人水晶肥皂來洗澡。這長久的迷思,本來都只有民間的專家出來呼叫,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直到2月底,食藥署的TFDA化粧品安全使用粉絲頁,終於也出來喊聲,說 水晶肥皂人家就已經說是拿來洗衣服的了 👚💦就❌別用在臉上了吧~ 好好用洗臉劑很難?💢🤨#撿到槍系列 #不是嘛大家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臉蛋 #不能學阿喵ㄛ 這官方說法,不知道會不會比較多人願意聽進去。但是世事就是這樣,不適當的用法,短期不見得會出事,也不見得人人會出事,只是當少數人出問題時,後悔恐怕來不及了,也不知道該找誰負責去。只是以上是對於消費者的建議,個人作業個人擔,喜歡拿洗衣用品來洗澡,也沒人可以管,就像前一陣子有健身界的人流行吃貓飼料當成高蛋白,而且練得肌肉成效蠻好的,也沒人可以攔得了他。只是,如果是廠商這樣出來宣傳,那責任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前幾天,我就在FB上收到這樣的廣告,水晶肥皂在廣告裡暗示/明示提醒大家洗手,我認為這有非常強烈的連結,很容易誤導消費者,我認為這樣非常不妥,韋恩提醒大家千萬要注意。而防疫當頭,廠商不應該趁大家惶恐時,用可能引人錯誤的資訊來蹭這波疫情。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3-02 養生.營養食譜
10大死因7項與飲食有關 美權威雜誌推3種最佳飲食法
「You are what you eat.」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有關。潘富子引用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該單位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今年已進入第十年,分析35種飲食,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評估之後,提供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一、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至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是現代營養學推薦的飲食模式。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潘富子指出,地中海飲食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蒜香檸檬大蝦(2人份)材料:大蝦5至6隻、橄欖油1大匙、大蒜5瓣(切碎)、新鮮檸檬1顆(擠汁)、岩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加熱平底鍋,放入大蝦煎香,翻面後撒上大蒜碎。2.擠入新鮮檸檬汁,以岩鹽與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二、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潘富子指出,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雞胸肉生菜沙拉(1人份)材料:雞胸肉60克、綜合生菜100克(切段)、小番茄約10顆(切半)、堅果1湯匙、水果醋適量或初榨橄欖油1茶匙、鹽1/6茶匙、黑胡椒1/4茶匙。作法:1.將雞胸肉水煮加熱後切塊。2.加入其餘食材拌入鹽、水果醋或初榨橄欖油、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三、彈性素食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其著作中指出,想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隨意選擇吃素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潘富子建議,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還有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壓。●酪梨豆腐溫沙拉(1人份)材料:酪梨1/6顆(切塊)、傳統豆腐80克(切丁)、菠菜100克(切段)、小黃瓜100克(切絲)、毛豆50克、歐芹少許、胡麻醬2茶匙。作法:1.先將毛豆及菠菜放入滾水汆約20秒。2.放入其他食材,以胡麻醬調味後,撒上歐芹即完成。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上健身房需要戴口罩嗎?骨科醫師:不建議戴口罩運動
新冠肺炎增溫,很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要運動到何種程度?到健身房運動需不需要戴口罩?老人家、居家防疫隔離的民眾又可從事何種運動呢?有請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中醫針傷科醫師以及中醫師提供防疫運動處方。適度運動 才有增強免疫效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彥志說,根據美國2011年的研究,每天從事中等強度運動一小時以上的人,較不運動、從事靜態生活的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少1/3。其他研究也顯示,每周運動2天以上,較不運動者,減少50%因生病而請病假的天數。有學者提出,運動與免疫力的關係其實呈山峰曲線,即「適量運動可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則適得其反。」有研究發現,全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的完賽者,比賽後罹患感冒的機會高出一般人2-6倍,這種現象又稱為免疫空窗期。因為在劇烈運動後,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抑制白血球(包括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運動強度 可用談話測試陳彥志說明,運動強度可以用談話測試推估出來。中等強度運動時,無法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中間必須要換氣;而高強度運動時,只能回答出單字,甚至無法講話。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佑昇說,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且健康生活習慣、定時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以老人來說,中度運動心跳約每分鐘100到120下,輕微的喘,有點冒汗;一般民眾達到心跳每分鐘150到160下,全身流汗,運動頻率可依衛福部「333運動法」,就是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且每次運動後心跳需達每分鐘130次以上。戴口罩運動 降低訓練品質陳彥志說,台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社區感染,健身房雖然是密閉空間,但進出人員大多屬於健康族群,如果健身房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控管以及環境消毒,相對也是安全的社區環境。民眾如果有顧慮,可以選擇室外空曠的環境進行運動。他認為,戴口罩運動會降低身體的進氣量,以往市面上有種訓練面罩即是模擬高海拔低氧狀態,宣稱可以增加訓練效果。但運動科學已經證實了這種訓練方式,對提升身體能力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降低運動強度以及訓練動作品質。因此,不建議戴口罩運動。有氧、阻力運動 在家都可做陳彥志建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每日可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次60分鐘的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騎室內腳踏車、飛輪,或是登山者徒手訓練。阻力訓練可以進行徒手的深蹲、伏地挺身、分腿蹲等,也可以利用水罐、彈力繩增加強度與難度。登山者徒手訓練的預備姿勢,如標準伏地挺身,手與肩同寬,手腕落在肩膀正下方,頭、胸、屁股成一直線。然後交替抬膝,將膝蓋抬向胸口,一開始可慢慢來,熟練後速度可加快。陳佑昇說,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無法出門的民眾,可以利用椅子做運動,動作要慢,老人可減半,量力而為。民眾也可以跟著電視或網路教學,跟著跳健康操、做八段錦、學氣功、伸展操等。怕密閉空間 建議戶外運動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認為,如果不是專業訓練需求,一般的保健運動建議要有足夠的通氣量,不建議戴口罩運動,為避免密閉傳染疑慮,戶外運動是較好的選擇。巫漢揆建議,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及伸展應均衡搭配,建議從事多元、對稱性及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有偏動態、有靜態,可交替進行。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部分肌群不對稱過度使用,例如單側投擲、揮拍的球類運動、快走等,建議要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及休息、放鬆。穴位按摩 增強免疫中醫師蔡惠君說,穴位按摩的確可以增強免疫力,平常多按摩以下四大穴位,加上睡眠充足不熬夜,多喝水勤洗手,就可以做好自我體內防護。百會穴: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可提神醒腦,加強體內陽氣。合谷穴:手上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鼻塞、咽喉痛等感冒症狀。足三里穴:小腿上的足三里,可以增強腸胃功能,提升後天免疫。湧泉穴:足底的湧泉穴,加強先天腎氣。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建議,可以在足三里適度按摩。足三里是傳統中醫常用的「強壯」穴,有補氣作用,現代研究在小鼠模型也看到足三里穴的電刺激,可加強信號蛋白(cytokines)與部分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表現。民眾簡單按摩,力度控制在局部痠脹不劇痛,按壓不致造成瘀血為限,通常一日2-3次,每次3-5分鐘即可,雙側輪流。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處方!醫師、營養師教你吃這些食物強身抗病毒
新冠肺炎還無藥可治,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中醫說氣足 抵抗力就好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醫師邱伯恩說,中醫講求內外平衡,可提升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而免疫力在中醫角度的語彙就是「氣」,氣足,抵抗力就會好。人體免疫系統就像身體的防衛軍,要提升抵抗力,最根本就是從日常飲食、生活、運動做起。「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就是自身免疫力,邪氣則為病毒、細菌等侵犯人體的物質。邱伯恩說,中藥有補氣的藥材,也有抗病毒藥材,像是基本的黃耆、枸杞、紅棗,或是人參類的高麗參、西洋參等,都可以補氣,而板藍根、魚腥草等則可清熱解毒抗發炎。黃耆、人參補氣 生薑殺菌黃耆是補氣聖品,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作用,邱伯恩說,由於含有甙類、多醣、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枸杞、紅棗內的蛋白質、醣類也有增強細胞與體液免疫的作用。而許多人常服用的人參類,如擔心因補氣太過而上火,可用西洋參代替,參類所含的皂甙,可改善因免疫力下降產生的氣虛症狀。邱伯恩說,肺炎屬呼吸道受損,肺內的肺泡長期屬於濕潤狀態,所以在用藥上常以潤肺為主,可以蓮子、百合、麥門冬等滋陰降火的藥物。邱伯恩說,可在飲食中添加少量生薑,生薑富含薑辣素,有殺菌作用,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少呼吸道感染。他也提供一道茶飲:●防疫人參茶飲材料:人參2錢、麥門冬2錢、紅棗3錢、板藍根2錢、生薑薄5~7片服用方式與功效:藥材清洗乾淨,生薑不要去皮,切成1.5mm的薄片加500毫升水煎服,約20分鐘後即可服用,溫熱服用較佳,可提升自身免疫系統,調節體質。維生素A 防感染入侵第一線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蔡玲貞營養師表示,營養均衡才能增強體力及免疫力,每天應攝取六大類且多樣化的食物,並質量充足。蔡玲貞說,維生素A會使上皮細胞健康,它是人體防衛異物入侵與感染的第一線。維生素C使皮膚健康、幫助清除細胞內自由基,保護維生素A與E等等,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抗體反應變差。維生素D 強化免疫細胞維生素D可強化腸道黏膜與免疫細胞,對抗病菌的攻擊力,維生素D多由體內合成,透過曬太陽的紫外線即可促進體內生成。從飲食中攝取的動物性維生素D3,包含沙丁魚、鮭魚、乳酪、蛋黃;植物性的維生素則為D2,如黑木耳、大豆、菇類、五穀類等。維生素E也有助於製造抗體,增加T細胞的活性,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特別重要。維生素B 維持細胞黏膜健康蔡玲貞說,每天至少吃1.5碗全穀雜糧,如糙米飯、全麥食品、燕麥、玉米、甘薯等。除能提供細胞組織運作熱量,更能提供豐富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身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和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也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包括肉、蛋、豆腐、牛奶或無糖優酪乳等,優酪乳含益生菌,有助提高免疫力,例如常見的雙歧桿菌有益產生抗體,還可消除各種外來的致病微生物。秀傳醫院營養師蔡宜珊說,新冠肺炎造成人心惶惶及恐慌感,維生素B群能發揮調整內分泌及平衡情緒的效果。B群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胚芽米、糙米、全榖雜糧飯、深綠色蔬菜、低脂乳品等。維生素C能產生抗精神壓力的荷爾蒙,即副腎上腺皮質素,可選擇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還有柑橘、葡萄柚、檸檬、奇異果等水果。鈣鋅鎂 安撫情緒、鬆弛神經蔡宜珊說,含鈣鋅鎂食物可舒緩緊繃肌肉,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優格、豆腐、黑芝麻等是天然的神經穩定劑,能安撫情緒、鬆弛神經;含鎂的香蕉、菠菜、葡萄乾,可以讓肌肉放鬆、避免抽筋;含鋅的瘦肉、蛋類、豆類、燕麥等,能使荷爾蒙運作正常。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放任肚子凸出!8危險因子恐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50歲陳先生事業有成,但患有高血壓和痛風病史,健檢報告也呈現血液尿酸高合併腎功能下降,無奈長期應酬頻繁,沒有定期追蹤,僅痛風發作時服用止痛藥,直到近期痛風頻繁,被告知腎功能退化,恐走上洗腎一途,才配合醫囑治療,調整飲食習慣,所幸各項指數已控制良好,腎功能也無惡化跡象。 以陳先生為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其育表示,造成腎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控制好的高血壓、肥胖、高血脂、高尿酸併痛風、頻繁使用止痛藥、喝酒、喜好高鹽、高磷食物等,若不改善既有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並搭配定期門診抽血檢查和藥物治療,日後腎功能恐會持續惡化衰竭,有極高機率需要洗腎。 李其育強調,現代人生活忙碌、有繁多交際應酬,常會忽略身心健康,導致肥胖人口持續增加,出現許多「小腹婆」、「富爸爸」等腎臟病潛在患者,尤其中廣型肥胖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比例也相對較高,推測應是內臟脂肪分泌的發炎因子增加,造成發炎、體內自由基與氧化壓力增加、異常的腎激素系統分泌造成高血壓腎病變。 因此,除了控制高尿酸的問題,飲食方面,必須先戒酒,並減少紅肉、內臟、海鮮類食物的攝取,例如餐敘免不了的下酒菜小魚乾,其內臟亦含大量膽固醇,故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應好好檢視日常飲食,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止痛藥物攝取,才是預防腎功能惡化的長遠之計。 李其育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應把握「一青二白」,一青即多吃青菜,二白是指控制澱粉類和蛋白質攝取,並減鹽、控磷,才能活出「腎利人生」。 延伸閱讀: 瘦小腹不是少吃就有用! 6個懶人必學的小秘訣 肚子痛卻說不出是哪裡痛? 看醫生時必答4個問題揪兇手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 
-
2020-02-28 名人.好食課
睡前喝低脂鮮乳更合適?營養師推薦喝低脂鮮乳4時機
前幾天好食課破解了許多低脂鮮乳的迷思,有些粉絲詢問好食課能不能喝低脂,或是適不適合喝低脂鮮乳,所以好食課就根據過往查詢到的文獻或者是經驗,和大家分享以下4種適合喝低脂鮮乳的狀態或情境!1. 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根據102-105年的國人營養調查指出,上班族的鈣質和維生素B12的狀況十分不佳,鮮奶是鈣質和維生素B12的好來源,但僅有13.3%的人有喝到1杯,就更別說有喝足2杯份量了(連結)!報告也指出有超過42%的人每天至少會喝一杯的含糖飲料(備註:102-105年的國人營養調查,甜飲料頻率為全體19-44歲相加),而且在營養師的經驗中,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容易有甜飲料的選擇。營養師還是要建議上班族要改選擇鮮乳,而會久坐辦公室的人可以選擇低脂鮮乳,低脂鮮乳的脂肪量低,降低吃完早餐的「負擔感」!2. 想要嚴格控制熱量:有些人想要透過控制熱量達到減肥的效果,但這些族群常因為過度控制而造成熱量、營養素攝取不足的狀況,反而導致反效果或是營養缺乏的狀況。建議想要控制熱量的人,別只選擇無糖茶和無糖咖啡;建議可以喝足鮮乳的建議量,透過鮮乳補充到蛋白質、維生素B2等營養素,在熱量控制好的前提下,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更能幫助做好控制體態!如果,真的擔心鮮乳的熱量,也可以選擇低脂的,一杯290毫升的低脂鮮乳大約只有125大卡(連結),每天早晚喝一杯也只喝了約250大卡,且維生素B群、鈣質和蛋白質的含量與全脂鮮乳幾乎無差異,是想要嚴格控制熱量的首選飲品!3. 想要運動後增肌:許多人想要透過運動增肌,在運動後都會喝高蛋白飲品來補充蛋白質,但常常忽略攝取蛋白質的同時,需要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幫助增肌效應。為了增肌而補充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約為2-4:1,提高血糖讓胰島素上升,幫助胺基酸進入肌肉中,促進增肌(連結)。4. 想要好好睡一覺:根據睡眠醫學會在2019年的調查,具有睡眠問題的日班工作者達到10.7%(連結),想要好好睡一覺嗎?其實你可以不需要依賴安眠藥,飲食也是關鍵之一!牛奶中所含色胺酸,是幫助我們入睡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也有學者認為睡前喝一杯牛奶,就像是嬰兒時期喝母奶的舒服狀態,讓我們感覺到舒服而想睡覺(連結)。此外,低脂鮮乳的脂肪含量較低,對腸胃的負擔較小 ,所以想要好好睡一覺的你,非常適合在睡前喝一杯低脂鮮奶!網路上流傳著許多關於低脂鮮乳的迷思,好食課在上篇專欄中已經破解這些低脂鮮乳的誤解,如果你還沒有養成喝鮮乳的習慣,別忘記早晚要喝一杯,而且可以選擇低脂鮮乳幫助你達到目標!【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迷思破解】別污名化低脂鮮乳,這四種情境下更適合喝低脂鮮乳!】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次看懂新冠肺炎:鍾南山談疫情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長鍾南山上午在廣州疫情防控記者會針對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救治與疫情發展,提出個人看法與判斷,重點摘要如下:●冠狀病毒的傳播速度?鍾南山認為,此次疫情傳染情況可能比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還高,根據目前統計看,大概一個人能傳染2至3人之間,說明傳染得非常快。武漢出現大規模爆發,但是在其他城市並沒有大規模爆發,這與以往傳染性很高的疫情,很不一樣。●為何外國預測16萬人感染,中國預測僅7萬人?鍾南山指出,外國模型沒有考慮「國家強力干預」,以及春節後的延遲復工等變數;中方預測模型顯示,2月中旬或下旬達到疫情高峰,確診病例約6至7萬人。7萬人的預測曾投稿國外權威期刊,但被退了,原因可能是和16萬人的預測差太多;但事實上,中方預測更接近權威(事實)。●疫情高峰與轉折點在何時?鍾南山表示,此前預測高峰是2月中接近2月底,至2月15日數字果然下來了。「我們有信心,新冠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此前預測復工回流將出現另一個高峰,現在是27日,但預測高峰還沒有出現,原因是上下火車都要檢查,病毒的自然傳播規律被打斷。●富士康數萬人復工如何作檢測?鍾南山表示,幾萬人在3000平方公尺的工廠裡復工,對工人採取「核酸」與「IgM(免疫球蛋白)」雙檢測。另對所有工廠的水龍頭、下水道都保持非常通暢,主要是要做好呼吸道的防護。大企業復工若出現聚集性感染,將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工廠作業需保持1.5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為何要盡快區分新冠肺炎與流行性感冒?鍾南山指出,因為受感染的病患症狀都相似,CT(電腦斷層造影)結果也大同小異;流感造成的肺炎每年有很多,恐將流感都混在新冠肺炎,「不是、也變成是了」。●疑似病例如何快速診斷?鍾南山表示,首先是加速研發檢測試劑和臨床驗證,其次是考慮更好的確診,除核酸檢測,對疑似病人進行IgM是很好的輔助手段。●出院患者是否會再感染?核酸檢測再轉陽性?鍾南山指出,一是轉陽性的個案病例不多;二是微生物的規律都一樣,感染者只要身體內產生足夠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抗體增加到4倍,可以給別人捐血漿,救治病人。關鍵是,出院者是否具傳播性。例如腸道比較長、糞便有殘餘病毒未排出,是否傳染給其他病人還要再觀察,目前主要仍是做好呼吸道防護。●冠狀病毒診治通則?鍾南山指出,早期發現患者85%以上都會好轉,危重症死亡率比普通病人危險係數高9倍,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等併發症的危險係數,會高好幾倍。韓國與日本的確診病例快速上升,為防止輸出病例變輸入病例,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分享經驗,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冠狀病毒來源?鍾南山認為,到底是怎麼來,目前還是不清楚,是否早已存在也不知道,中間宿主應該不只有穿山甲一種。這是人類的病,不是中國的病。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接近80%的傳染病都是從動物而來,特別是南方愛吃野生動物,動物攜帶的病毒就會傳染給人,「吃野生動物的陋習,原來是沒吃的,現在何必呢?」●延誤疫情通報原因?鍾南山指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行政地位太低,僅是國家衛健委領導下的技術部門,而國外的疾控中心能夠直通中央,甚至直接向社會公布。從早期情況看,已經有人傳人、醫務人員感染現象,但是疾控中心只能上報,沒有向社會公布疫情的權利,疾控中心未來要有一定的行政權。SARS是偶然事件,加上大多數人對突發性事件重視不夠,沒有持續的科學研究。此次在治療上有點束手無策,只能根據原理,用現有的藥。●新藥研究進度?鍾南山強調,十幾天、20天甚至一個月研發出新藥是不可能的,研發一個新藥需要進行長期持續的科學研究。●此次冠狀病毒的教訓?鍾南山表示,21世紀已有3次冠狀病毒感染事件,凡是發現冠狀病毒感染馬上要「嚴防擴散」,這次就是極大教訓。假如去年12月初、甚至今年1月初,就能採取嚴格防控措施,病人將會大幅減少。研究團隊曾估算,若是1月25號才實施武漢封城,感染人數將會增加到十幾萬人。
-
2020-02-27 新聞.健康知識+
飯後不能吃水果也不能直接躺下?營養師破解迷思
防疫期間,天天宅在家裡,很多人和父母過上了久違的“長期居住生活”。這確實也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能讓我們好好的陪伴一下老人家,但同樣也會有很多的煩心事。最近就有很多人向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吐槽,父母總會想辦法糾正他們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一些飯後的行為。比如說飯後不讓吃水果,也不讓立馬躺下,更不讓我們直接去洗澡。那麼這麼說法都是真的嗎?下面和大家好好說一下:飯後能不能吃水果,可能是被討論最多的,畢竟太多人在生活中有這種習慣。雖然不少人都親身體驗過,飯後吃水果確實會有些難受。但實際上,這只是因為你在已經吃飽的情況下,繼續食用了飽腹感比較強的水果,和飯後這個時間點沒有任何關係。如果你只吃了6-7分飽,胃裡還有空間,飯後吃一些水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飯後不能躺下,是說這樣不利於消化。其實有些人在公司吃完午飯之後,也會盡量選擇趴著午睡,同樣是怕躺下睡對腸胃不好。殊不知,趴著睡反而會傷到頸椎和眼睛。而躺著睡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完全可行的。除非你是反酸問題比較嚴重的胃食管逆流病人,那就最好飯後2小時之後再平臥。至於飯後不能洗澡,也在民間流傳已久。可事實上,只有在心腦血管方面有問題的朋友不建議這樣做,很容易出現在浴室裡發生頭暈的情況。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不會受到影響。此外,民間還有很多的“飯後禁忌”,但對於絕對大數的健康人士來說,真沒有那麼多講究:有人說飯後不能散步,但有句老話叫做“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可以幫助降血糖,絕對比飯後不動要好得多;有人說飯後不能喝茶,但其實只是不建議喝濃茶而已。正常飯後喝些茶水,並不會沖淡胃液,也不會影響到蛋白質的吸收;還有人說飯後不能刷牙,這完全就是懶人在找理由了。吃完飯後刷牙清潔一下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牙膏中一般還含有氟元素,還能讓牙齒更堅固。當然啦,飯後也不是想怎樣就怎樣,有兩件事確實不建議大家做,那就是開車和劇烈運動。飯後往往會比較睏,開車的話可能會比較危險。而飯後劇烈運動,很容易出現岔氣的情況。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別忘環境也要消毒! 專家教你正確使用漂白水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學校已經開學了,酒精能夠殺死病菌,但價格比較貴,因此多用在雙手清潔。如果是環境各角落,考慮到成本與效益,衛福部疾管署建議用漂白水就能有很好效果,漂白水與清水採用1:100比例調配,擦拭地板、桌面、把手等各處,就可以把環境細菌與病毒大量消除。藥師陳淑謐表示,病毒其實非常脆弱,結構根本不算細胞,在環境經過殺毒後就很難生存,酒精能破壞細菌與病毒蛋白質,漂白水則是用高鹼度與滲透壓方式,殺死細菌與病毒。酒精目前不但市場比較難買到,價格也比較貴,漂白水在大賣場或藥房都可以買,價格也比較便宜,如果要清潔環境比較具有成本效益。為什麼漂白水可以消毒殺菌?陳淑謐解釋,含濾漂白水裡的次氯酸鈉,首先會改變水的滲透壓,同時加強水的鹼度,酸鹼度7是中性,人體約在7.3至7.4,但漂白水能增加水的鹼質至10到12,就像強酸腐蝕細胞一樣,鹼一樣能破壞細菌病毒,在環境中降低環境病毒細菌總量。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建議,濃度500ppm漂白水需要稀釋100倍,簡單換算方式,用1個1公升的清水,加入10cc的漂白水就可以,10公升的清水,則需要100cc漂白水混合。陳淑謐補充,漂白水濃度按照疾管署建議,就能發揮最高效益,不需要刻意增加濃度,例如純酒精就沒有消毒作用,75%酒精才有最好的消毒作用。漂白水消毒步驟有「穿、稀、擦、停、沖、棄」等6步驟,詳細圖解(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說明如下:▲「穿」:穿上手套、戴上口罩。<!--@IMAGE_7521484_CENTER_0@-->▲「稀」:市售漂白水濃度約5%,以1:100比例攪拌均勻即可。<!--@IMAGE_7521485_CENTER_0@-->▲「擦」:用稀釋漂白水擦拭門把、玩具、電話機、桌椅、櫥櫃、廚房流理台、水龍頭等。<!--@IMAGE_7521486_CENTER_0@-->▲「停」:擦拭後,靜置5至10分鐘,等待漂白水確實發揮殺菌功效。<!--@IMAGE_7521487_CENTER_0@-->▲「沖」:用清水沖洗或擦拭所清潔殺菌的區域。  ▲「棄」:將用過的漂白水再用大量的水稀釋1遍(不要少於100倍)才倒入廚房污水道或戶外水溝,比較不會污染水源。另一方面陳淑謐提醒,由於漂白水或稀釋漂白水,鹼性都非常高,不適合直接碰觸皮膚,清掃時一定戴上手套,更不要把稀釋漂白水當乾洗手用。如果要乾洗手最好使用醫療用酒精,但雙手最好的清潔方式,仍然是用肥皂加上足夠搓揉,再讓清水把雙手髒汙徹底去除,這樣才是手部清潔的好方式。(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對消毒酒精過敏怎辦? 教你自製防疫用品緩不適 富貴手碰到水就痛! 養成3個習慣不怕洗到破皮流血 
-
2020-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喝牛奶常腹瀉?雖然不傷腸胃 但要小心這種病上門
有越來越多人聽過「乳糖不耐症」這個名稱,但這到底是什麼毛病呢?乳糖是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夠幫助腦部以及中樞神經的發展,也可以加強鈣質的吸收。人體中有一種分解酵素稱為「乳糖」,主要是將乳糖分解成好吸收的葡萄糖與半乳糖,不過,有些人體內的乳糖脢活性比較低,無法分解大量的乳糖,就會導致乳糖累積於腸胃道中,並且逐漸與腸胃道的細菌及水分結合,就可能會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包括腸胃脹氣、腹鳴、放屁、腹部疼痛及腹瀉等。乳糖不耐症主要是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對於身體或是腸胃部,並不會有長期的後遺症或病症。但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患者無法完全吸收牛奶營養,若本身又不注意鈣質的補充,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等問題。乳糖、活性隨年齡增長遞減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人的一生中乳糖脢活性最高的階段,就是在剛出生的時候,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本來喝牛奶都相安無事,但到了某個年齡時,卻突然出現腹瀉等乳糖不耐的症狀。而一些研究也發現,亞洲人跟北美人的乳糖脢活性最低,所以,乳糖不耐症的發生率相對也就最高。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乳糖不耐症的話,除了觀察喝牛奶後的反應之外,也能夠透過乳糖耐受性試驗得知。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在喝了一大杯牛奶後,常要勤奮地往廁所奔跑,嚴重的人,還可能會影響生活及工作,因此,大部分的乳糖不耐症患者在試過幾次喝牛奶而腹瀉的情況後,大多選擇將牛奶視為「拒絕往來戶」,不再喝牛奶。含奶咖啡更易刺激腸道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牛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B2、蛋白質以及鈣質等營養素,取得也非常方便,尤其是獲得鈣質相當簡單又輕鬆的方式,再加上每天1杯無糖拿鐵或是鮮奶茶,既能滿足喝飲料的口腹之慾,又可以藉由咖啡因來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多跑幾次廁所除了不方便之外,倒還有清腸胃的好處,因此,並不特別避忌喝牛奶或喝添加了牛奶的飲品。但是,以大家最常喝的拿鐵來說,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會刺激腸道蠕動,可能會引起腹瀉症狀,乳糖不耐症患者喝拿鐵後,會因為乳糖及咖啡因的加乘作用,跑廁所的次數可能比單喝牛奶時來得多。喝牛奶不腹瀉原則劉怡里表示,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透過每天持續喝牛奶的訓練,來誘發乳糖脢的活性,一般約1~2週就能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只要中斷一段時間沒有繼續喝牛奶,下回再喝,可能又要重頭開始,重新經歷腹瀉、脹氣等不舒服的階段。因此,若想以喝牛奶來獲取適量的營養素,為了避免腹瀉症狀發生,建議患者喝牛奶時遵從以下方式:● 少量多餐:營養建議人體每天攝取1~2杯牛奶(1杯約240c.c.),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分次喝、每次的份量不要太多,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可以降低乳糖不耐的症狀出現機率。患者份量拿捏以喝完不會拉肚子為準,可依照自己身體能承受的程度來做增減。● 不要空腹喝牛奶:只喝牛奶會讓身體強迫吸收乳糖,而增加腸胃負擔,應與其他食物一起飲用。不喝奶,也可獲取鈣質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牛奶是鈣質主要來源之一,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喝1.5~2杯低脂牛奶(1杯240c.c.,約含240mg鈣質),但若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患者應減少喝牛奶的機會。建議可以發酵乳、無糖優格、優酪乳或起司等乳製品來取代牛奶,另外,也可透過其他天然食材獲取足夠的鈣質或幫助鈣吸收,例如豆類及其製品、芥蘭菜、小白菜、黑芝麻、腰果、小魚乾等動植物性食物中,皆含有豐富的鈣質,乳糖不耐症患者應多方攝取,以補充不足的鈣質。延伸閱讀:喝牛奶也要看時間! 補鈣、安神2黃金時段別錯過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做到2件事就能反制它
-
2020-02-25 該看哪科.婦產科
研究證實:幫助寶寶增強免疫力,母乳活性因子gsMO是關鍵
大家都知道母乳的不可替代性,因為母乳不但含有許多珍貴營養素、親和寶寶人體,成分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適中,容易被寶寶所消化吸收,更富含多種母乳活性因子,這些母乳中的生物活性因子,能夠有效幫助嬰兒增強抵抗力。什麼是gsMO?與嬰幼兒免疫力息息相關的母乳活性因子近來,科學界對於母乳研究進入了嶄新階段:母乳生物活性研究,發現母乳中的多種生物活性因子,例如gsMO,即乳源之神經節苷脂(Gangliosides) 對寶寶成長發揮重要作用,也與寶寶的抵抗力相關。小兒科主治醫師巫漢盟(阿包醫生)表示,母乳中含有數百到數千種生物活性因子,包括「gsMO(乳源之神經節苷脂)」、a-lac(α-乳白蛋白)、HMO(母乳低聚糖)等等,這些乳源活性因子部分可以被消化吸收,具有活性功能和營養價值,部分活性因子則會直接發揮其生物活性功能。巫漢盟醫師指出,在這些母乳活性因子中,以「gsMO」和「α-乳白蛋白」最為重要,而且在母乳中的含量相當豐富:「gsMO」能夠增強嬰幼兒的抵抗力;α-乳白蛋白則是分子細緻,易於嬰幼兒消化吸收及利用。珍貴母乳活性因子:gsMO有效吸附病原體、增進嬰幼兒抵抗力巫漢盟醫師補充說明:「神經節苷脂」的來源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目前已知在母乳中的神經節苷脂含量豐富,被稱為:「乳源之神經節苷脂(gsMO)」,存在於乳脂肪球膜上。近期研究發現gsMO能發揮「誘餌」般的功用,吸附並帶走嬰幼兒腸道中的病原體,直接對抗病原體黏附,從而提升嬰幼兒免疫力、增加抵抗力。巫漢盟醫師進一步解釋,gsMO其實在人體各組織中即廣泛存在,尤其是在腸道組織中富集,它也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能保護細胞膜、促進細胞膜各種酶活性恢復等作用。對於胎兒和嬰幼兒而言,神經節苷脂可以通過胎盤屏障到達胎兒體內,所以胎兒和嬰幼兒獲得gsMO有兩種途徑:自身合成和從母體中獲得,而嬰兒出生後,哺餵母乳讓寶寶獲得好的免疫力,gsMO就是當中關鍵。但由於寶寶自身合成gsMO的能力有限,因此,建議媽咪可以持續哺餵母乳,讓寶寶從母乳獲取gsMO這個關鍵營養,增加免疫力。
-
2020-02-24 養生.營養食譜
煮番茄蛋花湯很容易?關鍵3秘訣讓你煮的特別好喝
番茄蛋花湯,是每個家庭主婦都會煮的家常湯品,有番茄、雞蛋、蔥花等食材,就能快速端上桌,掌握美味料理秘訣,教你煮出特別好喝的番茄蛋花湯!《材料》牛番茄 1顆(300g)雞蛋 3顆鹽巴 適量蔥花 適量香油 少許《作法》1.牛番茄切小塊,炒至出水變軟2.加入水800c.c.煮至沸騰,煮滾後續煮3分鐘3.雞蛋3顆,不要完全打勻備用4.適量鹽調味,少量且緩慢的畫圈倒入蛋液,並輕輕推動蛋花,讓蛋花均勻凝結5.最後放入蔥花馬上熄火,淋上少許香油提味即可上桌《蛋花湯美味3TIPS》1.番茄先炒過,湯頭會更濃郁2.不打勻顯出蛋白蛋黃的色澤,口感更有層次3.蛋花散開凝結比較細,口感更嫩(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
2020-02-23 養生.營養食譜
綿鬆枕頭蛋糕 減糖零奶油
台北市華江高中前校長陳今珍退休後,栽入烘焙天地,手藝不輸專業大廚,最近她迷上烘烤枕頭蛋糕,做出來的口感蓬鬆綿密,連她自己都覺得「犯規」。陳今珍表示,據日媒報導,日本人稱台灣的古早味蛋糕為「台版長崎蛋糕」,外型如蓬鬆的枕頭,口感鬆軟,但與長崎蛋糕的高糖甜膩不同。這款枕頭蛋糕多以雞蛋、麵粉和糖等簡單的原料製成,降低糖量、不放奶油,對身體負擔相對較低。陳今珍也分享製作小撇步。這種蛋糕結合戚風蛋糕配方和乳酪蛋糕蒸烤方式,嘗起來有戚風蛋糕的蓬鬆、清爽,帶著乳酪蛋糕的綿密溼軟,製作方式從蛋黃粉漿拌合是否均勻,到蛋白霜打發到濕性發泡程度都得拿捏得宜,最關鍵是烤溫前後調整的判斷,得依模具大小、形狀、容量、高度調整。陳今珍說,烤這種大型蛋糕,烤溫從強火定型、中溫熟成、低溫固體到最後再高溫收尾,總共100分鐘。口味能千變萬化,算是很健康又好滋味的一款蛋糕。可可口味(烤模34cmx24cmx6cm)材料:蛋白麵糊:蛋白9個、白砂糖150g、檸檬汁或白醋少許蛋黃糊:植物油140g、低筋麵粉180g、無糖可可粉30g、鮮奶150g、全蛋1個+蛋黃9個、耐高溫巧克力豆步驟:1.將蛋黃和蛋白分開,蛋白先放冷藏,所有食材秤好,粉類皆須過篩;烤模裡舖好烘焙紙。2.製作蛋黃麵糊(燙麵法):植物油和鮮奶用小鍋將加熱至鍋邊冒小泡就關火離爐,立刻加入可可粉、麵粉快速拌至無粉粒,稍降溫後分次加入蛋黃液拌勻。3.製作蛋白霜:蛋白用電動打蛋器先用低速打出一些泡沫後,加入檸檬汁或白醋,再轉高速,分2至3次加入糖,打至濕性發泡。舀3分之1份量的蛋白霜混入蛋黃麵糊中,用手持打蛋器攪拌均勻。再將拌勻的麵糊倒入剩下的蛋白霜中,用橡皮刮刀延著鍋邊翻轉,以切拌方式混合均勻。勿過度攪拌以免蛋白消泡。4.將麵糊在約15公分的高度倒入烤模裡,表面抹平並輕敲出氣泡。表面撒上耐高溫巧克力豆。5.烤盤裡裝2公分高的熱水以「水浴法」烘烤,送進已預熱170℃的烤箱(放下層)烤20分鐘後,用140℃續烤50分鐘,再以130℃烤30分鐘。6.烘烤完畢在烤箱裡燜3至5分鐘再取出。移至鐵網架上,撕開周圍的烘焙紙讓蛋糕冷卻。黑糖口味(烤模24cmx19cmx8cm)材料:植物油75g、低筋麵粉120g、黑糖粉20g、牛奶120g(回溫)、蛋黃8個、蛋白8個、黑糖粉70g、檸檬汁少許步驟:1.深烤盤裡面放2分之1的常溫水,烤箱預熱170℃,15分鐘。提示:只要先將所有材料準備好,打好蛋糕糊的時間剛好可以預熱烤箱,讓蛋糕糊準備好馬上進烤箱,減少消泡的狀況。2.小火加熱植物油至鍋底出現油紋即可關火(約85℃)。3.倒入麵粉攪拌到無結塊後,分次加入牛奶、蛋黃和過篩的黑糖粉拌勻,整個麵糊要呈現滑順光滑狀。提示:燙麵法的麵粉可以不用過篩。但黑糖可能有大結晶體,所以要過篩。4.蛋白加入檸檬汁後,分3次加入黑糖粉,打到溼性發泡。舀3分之1份量的蛋白霜混入蛋黃麵糊中,動作要輕要快,用切拌法迅速混合麵糊和蛋白霜,再將拌勻的麵糊倒入剩下的蛋白霜中,混合均勻。提示:溼性發泡就是蛋白霜拉起後,尾端呈現鷹嘴狀,不會滴落的狀態。5.麵糊倒入長方型烤模裡,用刮刀抹平,進烤箱前輕敲桌面幾下,消除內部大氣泡,表面的氣泡也要挑掉。6.用上下火170℃烤10分鐘,160℃烤40分鐘,150℃烤30分鐘,最後小心取出水盤,只開上火150℃再烤5分鐘,表面就不會脫皮。7.出爐後,連同方型模重敲桌面幾下,讓熱氣排出,馬上撕下烘烤紙,把蛋糕翻面,再將下層的烘烤紙撕掉,將蛋糕翻回正面,放置於架上放涼即可。提示:一定要重敲,否則蛋糕的表面會出現皺痕。起司口味(正方形烤模23cmX23cmX6cm)材料:蛋黃麵糊:蛋黃7個、細砂糖20g、植物油80g、牛奶90ml、低筋麵粉100g、香草精1茶匙蛋白霜:蛋白7個、檸檬汁5cc、細砂糖65g夾餡:即食乳酪片4片步驟:1.烤模鋪白報紙。2.將蛋黃及蛋白分開。(蛋白不可以沾到蛋黃、水及油脂)3.麵粉過篩。4.牛奶、植物油及糖放入鍋中,中小火加溫至約71℃關火,加入麵粉快速拌勻成團,稍微冷卻2到3分鐘,分3次加入蛋黃拌勻。5.蛋白先用打蛋器打出一些泡,加入檸檬汁及一半的糖,中高速攪拌至出角的程度,加入剩下的糖繼續打成濕性發泡的蛋白霜。6.舀3分之1份量的蛋白霜混入蛋黃麵糊中,用橡皮刮刀延著盆邊翻轉以切拌方式拌勻,再將麵糊倒入剩下的蛋白霜中,以切拌方式混合均勻。7.一半的麵糊倒入烤模中抹平整,均勻鋪上起司片。再將剩下的麵糊倒入抹平整,進爐前在桌上敲幾下敲出較大的氣泡,放入烤盤中,烤盤倒入約400ml的沸水。8.放入預熱到150度C的烤箱中烘烤90分鐘,蛋糕出爐後移出烤模,周圍的紙撕開冷卻。食譜/陳今珍提供
-
2020-02-2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為了減肥節食反而容易有口臭?醫師告訴你口臭原因
Q:減肥節食,嘴巴可能出現異味?A:不少女性透過節食減肥,有時不慎營養不均,還可能使口腔飄出異味。醫師表示,節食減肥或是因病難以進食之時,可能降低唾液腺功能,因而利於厭氧菌生長,造成口臭窘境。口腔內會殘留食物殘渣,細菌分解其中蛋白質之時會釋放出異味氣體。如果唾液正常分泌,或者經由潔牙、補充足水分來沖去細菌,就不容易飄出難聞的口氣,反之則可能導致口臭。口臭常見原因之一是火氣大。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唾液、血液、汗液等陰液會制約體內陽氣,使人體陰陽達成平衡,但若經常熬夜追劇、值夜班、焦慮失眠,或者經常吃蔥、蒜、韭菜與辛辣食品等,可能使陰液被過度消耗而不足以制陽,體質走向陰虛火旺,口臭也在這過程中發生。口臭的發生還有其他可能原因,除了上述節食減肥或因病難以進食,還常見於口腔疾病患者,像是蛀牙、口瘡、牙周病或牙齦病變等,可能因口腔健康狀況不佳而滋生壞菌,進而導致壞口氣。要避免火氣大造成的口臭,建議飲食上多吃蔬果、多喝水,少吃肉、蔥蒜、辛辣與刺激性食物,生活上宜保持正常作息、適度運動與放鬆情緒壓力;另還可以在火氣大時適度喝菊花茶,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因而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之效。有口腔疾病的人則要特別注意保持良好的潔牙習慣。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
-
2020-02-23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草莓的無限可能
●住在鄉下的好處之一是距離產地近,每個季節都能搶先嘗到最新鮮且品質最佳的蔬果。冬末即春的現在,最誘人的時令水果當屬草莓,幸運的我,占著地利之便,認識多位在地草莓農友,無論是以商業打拚為念的,或是理想優先、長期苦戰型的,多有相識。因此,每到草莓季節我不僅有草莓可吃,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耕種方式、不同的產區,就連品種都有得挑。傳統草莓 艷紅依舊迷人新品種固然有特色,又紅又大又香甜的香豐品種,依舊是草莓產區的第一女主角,穩居產量與銷售的冠軍寶座。這一季的天候利於農作,草莓的產量讓農友笑得很開懷。熟識的果農熱情大放送,大顆紅艷的草莓半買半贈,讓我貪心又開心的捧回根本不可能吃完的量。草莓是嬌貴不耐儲放的水果,得想辦法保存,才不會糟蹋農友的辛勤。我把當作鮮果生吃的草莓小心放在鋪上吸油紙的紙盒裡,再用塑膠袋包裹放入冰箱。另外大約還有1.5公斤的部分,洗淨、切半,加入20%的有機砂糖做成果醬。這批草莓帶有些酸味,所以我決定不加檸檬汁,就讓這一次的草莓果醬純粹只有草莓!新品種草莓 走淺色路線今年最讓我驚豔的新品種,是在魏漢逸的春不老農場吃到的水蜜桃草莓。外觀帶點淺粉橘色的草莓,乍看之下以為是白色草莓的親戚,或是日曬不足尚未熟透就摘下的成品,沒想到入口之後水蜜桃的果香一整個溢滿在鼻口之間,果肉在口腔裡融化的感覺,真叫我以為是不是草莓外皮下,偷偷藏著一塊熟透的水蜜桃。曾經在關西高中的實驗田裡看過的白色草莓,終於在這個草莓季讓我嘗到了。白草莓其實是一種基因變異種,經過日本人二十年不斷的篩選改良,終於培育出可穩定量產的白色草莓。可惜它畢竟產量低,稀有到只能作為驚喜禮物,難以普及。做果醬、蛋糕 延伸草莓滋味新鮮草莓和有機砂糖的比例是5:1,草莓分三次加入,因此有的已經化為醬汁,有的成為牽絲,有的則還完整得黏著籽子,證明自己是天然草莓無誤。自製果醬既不濃稠也不鮮豔,但是那股甜蜜香氣直可以當作室內香氛使用,整個製作過程家裡滿是草莓果香,每個空間都漲滿了幸福感。裝瓶待封蓋的溫熱果醬,誘引著我再做些什麼,好讓香味繼續飄散。因為它不濃稠,很容易當作再製的料理元素,尤其是烘焙。於是草莓果醬,又變成了草莓麵包、草莓戚風蛋糕,還有畫桌上的水彩草莓卡片、草莓料理食譜圖,以及筆下的這篇食材料理文章。草莓戚風蛋糕食譜(4-6人份)● 雞蛋6顆,蛋白蛋黃分開,蛋白全用,蛋黃只要用3顆。A: 低筋麵粉100g、細黃砂糖75g、橄欖油75g、鹽2g、小蘇打粉2g、玉米粉5g、蛋黃3顆、草莓片乾10g(可不加)B: 蛋白6顆打發到硬性發泡將A材料全部攪拌均勻後,把打發好的蛋白舀一大匙入A,充分拌勻後再回倒入B,AB完全拌勻後倒入8吋中空圓形烤模。烤箱先預熱,上下火攝氏180度約烤30分鐘,用細竹籤插入蛋糕體,竹籤上沒有麵糊就表示蛋糕烤熟了。提醒:出爐後先倒扣,待涼再脫模。為免倒扣時蛋糕體掉落,建議不要用不沾烤模,也不要在烤模上抹油。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細菌、病毒哪不同?避免被感染 防疫專家教你先懂它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趴趴走,搞得人心惶惶。疫情爆發後,各種衛教文宣在網路流傳,很多人才發現,原來過去口罩都戴錯,原來日常一些習慣行為,都是招惹病毒、細菌上身的危險動作。今天我們請來防疫專家,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遠離無所不在的病毒、細菌,有以下壞習慣的人,今天起就戒掉!專家解毒Q感冒多病毒引起,為何有時會用抗生素?許多民眾不解,明明是確診為感冒,屬於病毒,有時候醫師會使用抗生素。陳立遠說,引發感冒大多是感冒病毒引起,但並非全然皆是,部分屬於細菌性感冒,細菌侵犯呼吸道,會出現黃綠色的痰、鼻涕,此時就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一般感冒病毒則是透明的鼻涕,僅需要透過支持性治療,緩解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就能靠自身免疫力改善。近年來,抗生素濫用以及部分細菌已經出現抗藥性,也使某些致病細菌成了不死的「超級細菌」,成為近年來的公衛問題。Q所有病毒都能靠自體免疫力克服嗎?陳立遠說,病毒入侵人體後,雖然招招致病,但多數的病毒感染,人體都能靠自身免疫力對抗。不過有些病毒會使人體終生感染,如愛滋病毒,愛滋病毒可直接衝進細胞的核酸,細胞不斷複製再複製,難以擺脫,現在僅能透過雞尾酒療法,抑制愛滋病毒複製,並限制病毒擴散到其他細胞,達到和平共存的目標。經歷SARS後的17年,新冠肺炎再次掀起全球疫情風暴。對於這支未知的病毒,人們陷入恐慌。與SARS系出同門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和一般的病毒與細菌到底有何差異?病毒仰賴宿主 細菌能獨立存活病毒結構簡單,病毒核酸作為主體,外頭再套上一層蛋白質,形成一種有機物,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病毒必須仰賴宿主才能繁衍。病毒入侵生物後,狹持生物體內細胞,依附在細胞上不斷繁殖。細菌結構複雜,最內層同樣是核酸,但外頭包含著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也因為細菌的結構複雜,大小是病毒的好幾倍,而細菌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體,無須宿主就能代謝存活。病毒與細菌皆會使人體致病,多數的病毒對於人體而言都是「壞人」,通常皆帶有致病性,如腸病毒、流感病毒、感冒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細菌則是好壞參半,人體內長期與細菌共存,腸道、口腔、鼻腔、皮膚皆有,多數能與人體共存的菌種都是好菌。但像是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皆不利於人體。對抗細菌武器 比病毒多元病毒與細菌對於人體致病的能力,旗鼓相當,但治療的方式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陳立遠說,病毒結構簡單,使科學家至今僅破解部分病毒入侵人體時的方式,並研發出部分抗病毒藥物,例如,對抗流感病毒的克流感。細菌因為結構複雜,能使用的武器多元,只要一處結構被破解,就有辦法攻破,而抗生素是目前對抗細菌最有效的藥物。病毒入侵 多透過黏膜組織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入侵人體的方式,都是先透過專屬的傳播途徑,突破人體的防衛機制「免疫系統」進入到人體。病毒侵略人體的前提,必須與體內的蛋白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才有辦法突破。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分子生物研究所院士賴明詔說,病毒入侵人體都需要抓住人體內的蛋白質,病毒就像是一把鑰匙,細胞內的蛋白質就像是鑰匙孔,鑰匙的輪廓必須要完全符合,才會被開啟,病毒才有辦法潛入細胞的家中,偷走蛋白質原本在細胞內的意識,奴役蛋白質,替它延續生命。病毒最常見入侵人體的通道為黏膜組織,口腔、眼睛、鼻腔、呼吸道等。細菌無所不在 皮膚破損就入侵細菌則是長時間與人體共存,陳立遠說,無論是皮膚或是人體內處處都能見到細菌的影子,體內無菌的器官僅有血液、肌肉、中樞系統、大腦等,而大腦的血腦屏障若是被細菌攻破,也會因細菌入侵而致病。陳立遠說,也因為細菌環繞在人體四周,要入侵人體非常簡單,只要皮膚有破口,或是器官與器官之間有破損,細菌就能夠一舉攻佔人體。多數時候人體的免疫大軍能第一時間抵禦細菌外敵,不過,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細菌的威力就會爆發。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響抗病毒效果?洗手之後可不可以使用乳液保濕
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大作戰,中央流行防疫中心宣導影片,多次強調除了口罩,洗手是預防交互感染最簡單、經濟且有效的方法,只是市面上的洗手、消毒產品琳瑯滿目,功效是否相同?民眾又該如何選擇?消毒酒精可殺新冠病毒 對腸病毒效果差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科醫師林芸合表示,市面上常見的手部衛生產品,使用最多的為酒精與乾洗手液,主要成分為乙醇(ethyl alcohol)或是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其作用機轉為破壞細胞膜,讓細胞脫水和蛋白質變性,對病毒則是作用於外套膜上。所以,像流感病毒為有外套膜的病毒,酒精就有效;但是沒有外套膜的病毒,像腸病毒,用酒精、乾洗手的效果就不好。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為具外套膜的RNA病毒,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依其作用原理是有效的。氯己定抗菌效果持久 但無法殺新冠病毒林芸合說,市售常見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手部抗菌產品的消毒液,用在皮膚消毒的濃度為0.5%~4%,其作用機轉是破壞細胞壁及蛋白質變性,此類產品的優點是可維持持續抗菌的效果。不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報告指出,氯己定已經確定不能消滅新冠病毒。次氯酸藉水解過程 達到消毒效果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次氯酸水的產品,溶液呈弱酸性,對皮膚較無刺激性,次氯酸水產品可藉由水解過程轉化成次氯酸(HClO),達到消毒的效果。林芸合提醒,不同成份的產品,用途功能也不同,民眾應依照需求選購,建議可選擇GMP廠商且通過衛福部檢驗核可的產品,品質較有保障。另外,有些產品可直接使用,有的需要稀釋再使用,應確實依照產品說明書指示,注意用途及濃度稀釋比例,並且不可任意混搭或添加其他溶液。使用時應避免接觸到人體的眼鼻、口腔黏膜及食物。要提醒的是,次氯酸水暴露於光線下會失去殺菌效果,須以不透光瓶子妥善收藏。也要避免孩童取用誤食,造成危險。Q酒精殺菌,75%效果優於95%?消毒應該使用75%的酒精而非95%,原理為何?又該如何稀釋?聯新國際醫院感染管制中心高級感控護理師羅瑞瑜表示,酒精可以引起蛋白質變性,導致細菌或是病毒的死亡,但在使用時並不是濃度愈高愈好。95%的高濃度酒精雖然可以將細菌的表面蛋白凝固,但只作用於外層,對某些細菌來說,它的內部仍有活性。羅瑞瑜說,一般酒精消毒的有效濃度為60~80%,因此建議民眾若是購買95%酒精,可以用4:1的比例稀釋成75%酒精,也就是4份濃度95%的酒精,相對加入1份量的水稀釋後使用。酒精容易揮發,建議稀釋過的酒精應盡快使用完畢,且酒精易燃,使用和存放都要遠離火源和高溫。洗手濕洗手有效預防交互感染有一說,肥皂洗手比用酒精消毒效果好?聯新國際醫院洗手是預防交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正確洗手是使用肥皂或洗手乳,藉由搓揉動作,用水沖洗時將細菌病毒帶走。在沒有水的地方,才會選擇以乾洗手方式洗手。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液進行手部消毒,優點是方便,但有使用限制,例如手部如有明顯髒汙,還是需要用水洗手(濕洗手)才能清潔。桃園市衛生局、聯新國際醫院指出,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衛教資料,正確洗手方法的口訣是「濕搓沖捧擦」5步驟,分解動作是:把手淋濕、手抹肥皂或洗手乳搓洗手心手背至少20秒、再以水沖洗乾淨、以手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以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至於醫療人員的洗手口訣是「內外夾弓大立腕」。Q洗手後可擦乳液嗎?不停洗手,手好乾,擦上乳液會影響抗病毒效果嗎?到底洗手之後可不可以使用乳液,答案是可以的。羅瑞瑜表示,洗完手會感覺皮膚乾燥,原因是洗手過程會將皮膚上的油脂帶走。洗手之後手是乾淨的,只要乳液是乾淨沒有汙染的,可以使用乳液進行手部保養,以紓緩皮膚乾裂。如果洗手是為了要料理接觸食物或是塗敷藥膏,建議做完之後再擦乳液。正確洗手方式每個動作至少搓5次,左右手交換。1.按壓洗手乳2.內:掌心對掌心搓揉3.外:掌心搓揉手背4.夾:指縫間搓揉5.弓:指背向著掌心搓揉6.大:大拇指做輪狀搓揉7.立:指尖對掌心搓揉8.腕:完畢或可加強手腕搓揉9.以水沖洗乾淨、以手捧水沖洗水龍頭後關閉10.以乾淨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壞習慣趕快戒!5大NG習慣最易招惹細菌、病毒上身
病毒的種類五花八門,且每一種病毒解鎖人體蛋白質的方式不一,因此即使已經有抗病毒藥物研發,卻沒辦法像抗生素一樣,以一擋百,樣樣適用。新冠病毒 比SARS更適應人體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院士賴明詔說,冠狀病毒是因為病毒的外型猶如皇冠而稱之。已知的冠狀病毒分為四大類,其中一類的冠狀病毒中,被發現有七種可以感染人體,包含17年前的SARS冠狀病毒,以及此次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賴明詔解釋,所有病毒都是一把鎖,新冠肺炎病毒與SARS病毒系出同門,因此他們解鎖蛋白質的鑰匙也是極為相似,而綁架的蛋白質都是「ACE2」,至於為何都綁架同一個蛋白質,則不得而知,賴明詔僅說「應該只是個偶然」。不過,新冠肺炎的病毒,比SARS病毒演化得還好,更適應人體,傳播功力比SARS還強,不過致死率仍是SARS勝出為10%,新冠肺炎為2%。接觸其他物種 突變能力變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原先的宿主是在蝙蝠體內。賴明詔表示,病毒必須有宿主才能存活,宿主只要是「生物體」,病毒就有機會可以解鎖蛋白質。蝙蝠也是一種生物,本來就是病毒寄宿的對象之一,只是病毒在單一物種的體內生存,並不會突變,只有接觸到其他物種的細胞時才會變得愈來愈強。賴明詔表示,目前無法確定新冠肺炎的病毒原先宿主為何,只能猜測可能是蝙蝠,蝙蝠如何傳播到人體,目前也沒有答案,僅能確定的是新冠肺炎病毒接觸人體後,相當適應人體的環境,解鎖速度快,並突變成可以待在人體內的一種病毒。病毒仰賴宿主 存活時間不同陳立遠表示,病毒與細菌不同,病毒需要宿主,因此多存在於生物體內,透過不同的傳染途徑傳播給下一個人。常見的途徑有飛沫傳染、空氣傳染、接觸傳染等,透過黏膜組織等再侵犯人體。當病毒待在沒有宿主的環境中,幾個小時之內就會消失,因此,環境消毒對於對抗病毒意義不大,只要讓該環境淨空一段時間,通風良好,多數的病毒會自然消失。不過也有些例外,像是腸病毒即使沒有宿主,仍可在室溫下存活幾天,攝氏4℃的環境甚至可以存活超過一周以上。高溫殺病毒 須達50℃以上賴明詔說,多數的病毒,只要在攝氏50℃以上的環境,幾乎會消失殆盡。消滅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高溫殺病毒,並透過徹底的清潔,降低病毒附著在人體或是周邊物品上。至於天氣熱就能殺死冠狀病毒的說法,賴明詔說,天氣再怎麼熱也不可能超過攝氏50℃,天熱讓疫情趨緩的說法並不是全然錯誤,但前提不是氣溫殺死病毒,而是人與人之間不會為了要「取暖」擠在同一空間中,降低與人之間接觸,以及因流汗勤洗澡、更換衣物都是疫情趨緩的原因。可獨立存活 細菌更難對付細菌藏身的環境五花八門,手機、馬桶蓋都能見到,陳立遠說,細菌無須宿主也能生存,每20分鐘就能繁殖一代,即使沒有宿主,在環境中活好幾個月都有可能。有些適應環境強的細菌,還可能會運用很厚的芽孢,像穿上大衣一樣,把自身包裹起來,抵禦外在環境。最簡易的殺菌方法是透過煮沸法,加熱到攝氏100℃,煮五分鐘就能達到殺菌效果,或是使用抑菌產品,都能初步抵禦細菌。但他也強調,細菌種類多元,有些細菌適應環境不同,得採不同方法因應。不過,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對於肥皂、洗手乳等幾乎沒有防禦能力,陳立遠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勤洗手、戴口罩,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把免疫力養起來,才有辦法好好對抗外敵。常見壞習慣1. 摸東摸西後,挖鼻孔、揉眼睛。2. 手機、鍵盤從未用酒精擦拭,使用完忘記洗手。3. 未洗手就吃東西。4. 留指甲藏汙納垢。5. 未洗手就戴隱形眼鏡。資料來源╱北醫附醫成人感染科主治醫師陳立遠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
2020-0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全家中獎 醫師教你如何防範病毒入侵和互相傳染
當家中有人得感冒、流感、腸病毒或其他傳染性疾病,常常是「一人中獎、全家同行」。醫師指出,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做好環境消毒,才是避免互相傳染的最好方法。1.病人與家人 至少保持2公尺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張凱音表示,當家中有人罹患傳染性疾病時,應讓病人生活在單獨的房間。病人離開房間活動,也須戴口罩,與其他人保持2公尺以上的距離,在痊癒前盡量減少外出。2.用肥皂勤洗手 尤其飯前廁後共同生活的家人要注意手部衛生、勤洗手,不管是流感或新型冠狀病毒,都很容易沉積在環境裡,手上容易因觸摸而沾到病毒,若又摸了口、鼻就會讓病毒進到體內。吃飯前、上廁所後,是一般民眾最容易忽略而把病毒帶到自己身上的時機,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光是清水無法有效殺死病毒。3.衣物不需分開洗 但清潔劑要放夠張凱音指出,病毒其實很不耐清潔劑、漂白水及一般的肥皂,家中清洗衣物時,不需要特別將病人的衣物分開洗,但要注意洗衣劑放的量一定要足夠,也可以再用漂白水浸泡,確保病毒被殺死。病人用過沾有體液的衛生紙要密封處理,或丟馬桶沖掉,若直接丟垃圾桶的話,垃圾桶必須有蓋子。4.漂白水稀釋 消毒家中大小物家中也需要定期消毒,張凱音表示,漂白水是一種强而有效的居家消毒劑,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質,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民眾使用漂白水時應小心處理。● 將漂白水以1比100的比例稀釋自製消毒水,擦拭表面看起來無特別髒汙的家具、地板等,若有重度髒汙,如沾到病人體液,則可以1比10的比例稀釋漂白水後使用。● 使用漂白水或清潔劑擦拭消毒時,不用將抹布完全擰乾,讓漂白水停留半分鐘到1分鐘,才能有效殺毒。若擔心家具表面有漂白水殘留,可再用清水擦拭一遍。● 稀釋過後的漂白水最好在一天內用完。● 漂白水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稀釋或使用漂白水時要開窗,使空氣流通。● 漂白水對皮膚有刺激性,稀釋後仍不可用來清潔手部,只適用於環境及物品清潔消毒。● 家具沙發、木地板等有專用清潔劑,也可直接按照說明使用,大部分的清潔劑都可有效殺死病毒。張凱音說明,酒精與漂白水都可用來消毒,但因酒精可存放較久,味道也比較淡,且容易攜帶,因此民眾才會搶購,事實上,漂白水才是民眾最容易取得的消毒水,她也強調,比起消毒,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害怕社區傳染開放空間多安全 最怕亂摸又不洗手假使鄰里有居家隔離者,該如何自我保護?張凱音表示,只要少碰眼、鼻、口等部位,多洗手將病毒殺死就不會再傳染。病毒傳染的途徑最有可能是接觸、飛沫,因此社區大樓的電梯、樓梯等公共空間只要定期消毒,就不必過於擔心。有些家長會帶孩子到社區的庭園或附近公園等公共空間玩耍,不需要特別戴口罩,因為是開放空間,空氣流通的狀況下,病人的口沫一下就被吹散,病毒濃度低。但是這些病毒會沉積在環境中,反而是小朋友摸來摸去比較危險,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定期消毒,生病就盡量不要外出,才能降低感染風險。對於過去曾有隔離者被電話怒罵、潑漆、被鄰里仇恨的事件,張凱音強調,居家檢疫或隔離的民眾其實都是健康的人,並不是病人。居家隔離只是希望他們在有可能發病這段期間不要外出,且居家隔離才能確保沒有傳播的機會。民眾該擔心的反而是平常生活動線,可能有別的病人造成的感染風險。因此,對於隔離者,民眾不需要過於恐慌或歧視,否則可能會造成越多人選擇隱匿不報。
-
2020-02-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肯定政府監測防疫 何美鄉:建議再抽檢潛在高危險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疑似將新冠病毒傳染給彰化白牌計程車司機的浙江台商帶有抗體弱陽性,應是感染源,目前防疫單位正在進行浙江台商疫調。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表示,此次主動監測找出來的兩確診病例(19、24例),僅代表防疫措施未到位之前所發生的少數個案。與其擔心台灣社區感染已開始,不如建議防疫人員檢測一些疑似流感的病例,看看有沒有更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在社區走動,就能更確認是否有社區感染。浙江台商目前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表示已無傳染性,但前天開始仍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衛生單位已針對與台商同住的父母和弟弟採驗,並針對其接觸過的人地正進行疫調。病毒專家何美鄉在臉書上肯定政府的防疫措施,她說「為什麼台灣現在社區感染的風險仍然很低?」,因為台灣防疫人員「主動監測」,將未曾出國的肺炎病歷回溯性地去檢驗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 在上百個案例中他們只有找到兩個本土 感染的病人, 19例(彰化死亡計程車司機,已找到感染源,且其接觸者都已適當的被追蹤隔離)及24例。依據兩位發病的日期,可知感染日期都在1月24日之前,也就是武漢封城之前,也就是台灣防疫警覺及作為還未完全到位之前。何美鄉對於台灣要求自中國返台人士,居家隔離自我管理的防疫措施,會發揮其防疫的效果具有某種程度的信心。認為這主動監測找出來的兩確診病例,僅代表防疫措施未到位之前所發生的少數個案。她說,若借鏡武漢的經驗,從12月出現第一個非華南市場相關的社區病例,到1月中的數百肺炎病例的疫情流行趨勢圖,可知道新型冠狀病毒只要在無預警的情況下進入社區,它的傳播性是具爆發性,且不會自動下降的。反觀台灣,若過年返鄉的台胞,有隱形的帶原者在社區,持續為我們悄悄的傳播病毒,那從1月24至今,第一波被感染的人,也應該都發病了,但我們沒有看到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增加。她說,與其一直擔心台灣社區感染已開始,不如建議防疫人員(再辛苦一點),檢測一些疑似流感的病例,看看有沒有更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在社區走動。假如,所謂”新型冠狀病毒的社區感染”,沒有造成有症狀的病人,那也就不用擔心了。何美鄉說,COVID19疫情的本質,顯明社區感染是遲早會發生的,但我們也不需要隨便自我放棄,提早宣布它已發生。社區感染一旦真的發生,我們防疫焦點就要改變,若在不對的時間改變防疫焦點,對我們沒有益處,可能有害。她也說,這病毒很難以「隔離政策」 來杜絕病毒傳播,隔離政策僅能減緩病毒傳播速度,用以爭取時間,讓我們來研發更有效的防疫工具。假如此時,我們誤判疫情的局勢,過早認定社居感染,那將造成人民焦慮,難以正常生活,讓我們變成一個不具產能的社會,更會引起國際拒絕台灣人入境,讓台灣在國際上更動彈不得。而令人開心的訊息是19病例的感染源已證實為返國台商,何美鄉說,以其血清的抗體來證實。看起來是一個三天的工作,從17開始,19日完成。但故事後面的故事是:這工作所需要的試劑都是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自備的。為排除可能因交叉反應所造成的假陽性,他們需要備製6種冠狀病毒的蛋白質。所以他們哪天開始工作?答案是2月7日。沒錯,他們有先見之明,早有準備。他們是誰?現在不說,好讓他們可以繼續安靜的工作,為防疫而工作。不用著急,大家遲早都會知道他們是誰。現在我們也可以在心中默默的感謝他們。何美鄉臉書:https://m.facebook.com/518100102/posts/10162984013295103/?sfns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