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教授陳秀熙今天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上指出,目前全球有8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又以4組團隊較為領先,受到國際矚目。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蔓延,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卯足全力發展藥物和疫苗。陳秀熙等學者今天在台北舉辦「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提到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65個相關疫苗正在研發中,有31個疫苗進入第一、二期人體試驗,8個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
目前最為領先的2株疫苗,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藥廠莫德納(Moderna)團隊,是以mRNA產生病毒蛋白為基礎發展疫苗,在動物實驗中已顯示可產生有效的中和抗體,保護實驗中猴子的上、下呼吸道免於產生肺部病變,鼻腔也不具有存活的病毒。第一、二期人體試驗中,所有參與者都能產生具有中和病毒能力的抗體,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
另一組團隊是英國牛津大學與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以黑猩猩腺病毒為基礎發展載體疫苗,同樣在動物實驗時可產生中和抗體,並具有保護力,在第一、二期人體試驗中也相當順利。
除此之外,還有2株疫苗值得關注,包括中國武漢生物科技研究所與中國醫藥集團(Sinopharm)合作的滅活疫苗,已通過第一、二期人體試驗。德國BioNTech與美國輝瑞(Pfizer)藥廠合作的mRNA基因疫苗,同樣也邁入第三期。
陳秀熙表示,第一、二期是先實驗於少量參與者,第三期則是大規模效益評估,必須有數千到數萬參與者驗證。目前全世界的「決戰點」應是上述4株疫苗,台灣疫苗研發目前處於第一期臨床試驗,要設法迎頭趕上,如果研發沒有那麼快,政府應考慮爭取國際疫苗大廠授權,作為亞洲的生產地,幫助周遭東南亞國家。
陳秀熙也提到,中國和俄羅斯近來各批准一個疫苗上市,但都未經過第三期人體試驗驗證,大規模施打時無法確定效益,接種疫苗者是否可降低感染風險或疾病進展,也成為疑問。
陳秀熙指出,目前全球確診COVID-19人數已超過210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80萬人,其中以印度、美國、巴西、哥倫比亞、秘魯新增個案數最多。
紐西蘭因為邊境封鎖政策,有102天零本土個案,卻在近日破功,出現4名無出國史的家庭群聚。陳秀熙表示,到底是社區潛在病例感染,還是境外移入感染,都還在釐清中,值得台灣引以為戒,疫調一定要早、要確實,才能避免疫情進一步擴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