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英國變種病毒
共找到
76
筆 文章
-
-
2021-07-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莫德納副作用很強嗎?只打一劑保護力有多少?新冠疫苗關鍵十問專家解惑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疫苗的接種時程】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疫苗的不良事件】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7-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柯文哲:將請示被匡列者是否強制篩檢 不配合者依法開罰
環南市場爆出41人確診,後續送加強版防疫旅館,今天上午有5人出現發燒、喉嚨痛症狀送醫。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經過48小時只有5人出現症狀,代表無症狀感染者黑數相當多,他認為若被匡列判定必須篩檢,國民就要配合,會和中央請示是否可以強制篩檢,不配合者開罰3千到1萬5千元。柯文哲表示,環南市場造冊2800人,篩檢了2783人,有41例陽性,包括承銷商、員工、家屬和施工廠商,今天早上有5人出現症狀送醫治療。柯文哲說,現在大部分病例都是英國變種病毒株,若出現在年輕力壯的人身上,無症狀黑數就會很多,一旦匡列後,應該要出來篩檢。柯文哲舉例,之前診所醫生確診,匡列了200人,只有60多人願意出來,他認為應該要有強制力可以要求國民篩檢,還說北市府可以出計程車費、醫療費用,但配合篩檢是國民義務,「我們會跟中央請示,凡是被疾管科判定要做篩檢,你就有義務篩檢,不然要用《傳染病防治法》處以3千到1萬5千元的強硬手段。」
-
2021-07-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為何傳染力比較強?不同疫苗保護力如何?6個問題了解Delta變異株
最早於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最近在屏東蔓延開來,全球近百個國也相繼傳出感染案例,其中又以英國為最多。以下《元氣網》整理國際媒體關於Delta病毒的QA,讓大家對於這個病毒更了解:Q:什麼是Delta變異株?A:Delta變異株在去(2020)年10月發現於印度的馬哈拉什特邦,因此也曾被稱為印度變種病毒,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新冠肺炎四類變種病毒:Alpha、Beta、Gamma、Delta之一。截至今年6月,Delta變異病毒已經傳遍全球近100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感染力最強」的變異病毒。截至6月29日,Delta病毒感染最嚴重的國家是英國,已有超過6萬5千人受到傳染。Q:為什麼Delta 變異株的傳染力比較強?A:Delta病毒又有數種突變種,這使得Delta變異株的傳染力,比源自英國的Alpha變異株(又稱英國變種病毒),高出了40%~60%;比傳統的新冠肺炎病毒傳染力高出了30%~50%。在澳洲與中國,甚至曾經出現民眾僅與帶原者「擦肩而過」就被傳染的案例。Delta病毒的高傳染力,在英國更為明顯。自6月起,英國的確診數字急遽上升,至今每天都有超過1萬5千人確診,且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90%以上的新確診案例,都是Delta病毒所引起。英國公共衛生署進一步指出,與Alpha變異株爆發時相比,Delta變異株已使英國國內的家戶感染案例上升了64%。Q:Delta 變異株的致死率如何?A:目前有關Delta變異株致死率的資料仍十分有限。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數據,截至6月21日,9萬2千多例Delta變種病毒的確診者中,有117例死亡,比例僅0.1%,比起其他新冠病毒變種低了不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建立在英國有較高的疫苗接種率的前提下。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指出,117例死亡中,沒有任何50歲以下,且完成疫苗施打的案例。事實上,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的新冠肺炎確診者的住院率統計,Delta變異株造成重症的機率仍相對較高,比起Alpha病毒,Delta病毒的住院率高出了2倍之多。對此,倫敦瑪莉皇后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家迪蒂・古爾達薩尼(Deepti Gurdasani)說:「英國的數據顯示,Delta病毒造成更高的住院率,如果發現其致死率較高也不意外。」Q:不同疫苗針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分別為何?A:部分廠牌的疫苗已被證實能有效對抗Delta病毒株。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5月份公佈的調查,若完成兩劑接種,輝瑞BNT(Pfizer-BioNTech)疫苗或阿利斯康牛津(AZ)疫苗針對Delta病毒的保護力,僅小幅降低:輝瑞BNT疫苗保護力達88%,AZ疫苗則有67%;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保護力,則幾乎不受影響,與應對傳統新冠病毒的保護力相同。此外,接種任何廠牌之兩劑疫苗後,也能明顯降低確診患者的住院率:輝瑞BNT疫苗可降低達96%的住院率,僅施打一劑也可降低住院率94%;AZ疫苗則是接種一劑後住院率下降71%,兩劑接種完住院率降低92%。古爾達薩尼說,雖然疫苗並不是完全沒有保護力,但可以確定的是,其保護力不論是針對感染,或無症狀的輕症,都有下降,且不論打完一劑或兩劑皆是如此。Q:Delta變異株的症狀有哪些不同?A:Delta變異株感染者的症狀,與典型新冠肺炎確診者僅有輕微的不同。英國倫敦國王大學基因流行病學教授提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主導的「佐伊新冠肺炎症狀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以手機應用程式為基礎,大規模分析超過四百萬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狀。斯佩克特教授團隊的研究數據顯示,Delta病毒患者中,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喉嚨痛、流鼻水和發燒。而根據世衛組織官方網站,傳統的新冠肺炎典型症狀包括:發燒、乾咳、味覺喪失…等。事實上,Delta變異株的症狀與其他變異株或傳統的新冠病毒並無顯著的不同,因此專家建議,出現疑似症狀,懷疑自己已受感染的民眾,應儘速接受採檢。Q:如何應對及自保?A:專家建議,持續落實生活中的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以及注意空氣流通…等,是降低新冠病毒及其任何變異株的有效方法;民眾也應該避免前往已知的變種病毒流行區域、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即便已完成疫苗接種的民眾,也要持續佩戴口罩,以杜絕Delta變異株的傳染。除此之外,疫苗的普及化還是對付病毒、遏止其繼續傳播的首要措施。《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因此建議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同時敦促身邊親友也去接種。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2021/06/30/health/delta-variant-covid-what-known/index.html◎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7594954◎https://www.telegraph.co.uk/global-health/science-and-disease/delta-variant-symptoms-different-do-vaccines-protect/◎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opinion/covid-delta-variant.html◎https://www.dw.com/en/fact-check-what-do-we-know-about-the-coronavirus-delta-variant/a-57949754◎https://www.nytimes.com/2021/06/29/world/who-mask-guidelines.html
-
2021-06-2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圖表/Alpha英國變異株與Delta印度變異株比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前發表的報告,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前四名典型症狀,分別是發燒(87.9%)、乾咳(67.7%)、倦怠(38.1%)、痰(33.4%),之後更陸續發現更多元的症狀,如嗅味覺喪失等。而今日(27日)指揮中心也分析近期全球流行的二種變異株,英國變異株(Alpha)與印度變異株(Detla)的比較,提醒民眾多注意不同症狀的警示。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能再堅守舊思維!Delta侵台 醫師建議「啟動方艙」
Delta變異株侵台,政府針對7國執行入境普篩,萬芳醫院精神科醫院潘建志指出,對面全新病毒態度,老方法已不適用,認為境外返國者應一律以集中檢疫、方艙形式將確診者從家中移出;針對屏東疫情熱區,除了要停工、禁止移動,更建議至少要全面封城2周。潘建志昨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illypan102/posts/350475829767475)表示,屏東秘魯祖孫帶來的Delta變異株,比英國變種病毒更讓人猝不及防,租孫傳到白牌司機一家,只因居家隔離時,戴口罩倒垃圾點個頭打招呼就感染,過去有也類似的案例發生,但沒有後續。然而,Delta變異株傳染力更強、R0值更高,境外返國採居家隔離政策,太容易造成破口。「不能再堅守舊思維」,潘建志強調,「應該一律改為集中檢疫」,不只高風險的7國,所有國家入境者都要。潘建志說,匡列者居家隔離也不行,此次社區感染已傳染了4個家庭,顯示在家染疫的機率比外面多,Delta變異株家戶內傳染力更強,若採居家隔離,有人確診,住在一起的人都會染疫。想阻絕家庭傳染,宣導在家戴口罩、清消也太天真,「只能使用方艙醫院」,一旦出有人確診就從家中移出,方艙醫院在歐美已使用百年以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使用,並非中國大陸獨有。潘說,Delta變異株潛伏期更短,12天竟可傳遞4次,表示每一次只花3天,市府、醫院想搶在3天內匡列所有接觸個案非常困難,還來不及匡列就散播出去了。以屏東疫情熱區來說,警戒等級提升是有必要的,但僅關店3天恐怕不行,除停工、禁止移動外,因台灣目前接種疫苗的比率還是太低,要給全台施打疫苗的時間,屏東枋山鄉楓港、善餘兩村至少要全面封城2周。除了高傳播率,潘建志分析,多名確診者的PCR檢測結果顯示其Ct值偏高,說明Delta變種病毒載量比較高,重症率及住院率也會增加,因此南部醫療量能需盡快提升。至於屏東部分,潘建志認為,過去一陣子零確診,現在只要PCR確診,都應預設就是Delta變種,且PCR第1次採陰不夠,要重覆檢測,可能也需要高通量,池化PCR來縮短時間。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針提高抗體?高醫院長: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外界關注疫苗能否混打、更有保護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混打仍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除非第一劑廠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第二劑可合理更換廠牌。媒體報導,德國政總理梅克爾先前接種AZ疫苗,第二劑打莫德納。指有研究顯示,混針可提升保護力,抗體甚至是兩劑都打AZ疫苗的10倍。此說法引起民眾熱烈討論,直問真的嗎?鍾飲文表示,國內以英國變種病毒株為主,但現在還有祕魯及印度病毒株,印度變種病毒株已侵92國,也讓解封延遲。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複製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而形成變異株。整個RNA序列都可能變異,但以棘蛋白基因上的突變最受關注。由於棘蛋白是病毒與人類細胞接合的部位,也是目前所使用的疫苗抗原。棘蛋白突變可能改變受體接合能力,影響疾病傳播力及致病力,以及疫苗和藥物效果。鍾飲文說,世界衛生組織將變種病毒依危險性及傳播能力分為三級;需留意變種株,可能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高關注變種株,證實會降低抗體的中和能力;高衝擊變種株,明顯降低疫苗保護力與增加疾病嚴重度。祕魯變種株被歸為需留意,不似印度變種株厲害,WHO的分類與美國的分類不太一樣,美國最關心的印度變種株因尚未對美國造成重大影響,所以仍放在需注意變種株。鍾欽文表示,不同病毒的變種株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及試劑的正確性,要看RO值。大家糾結哪種疫苗好,其實兩種都好,有疫苗就打好打滿。至於疫苗混打是否可行?鍾飲文說,混打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除非第一劑廠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第二劑可合理更換廠牌。國際間有少數第一劑接種AZ疫苗、第二劑混打BNT疫苗論文,但個案數非常少,目前沒有資料顯示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莫德納疫苗與BNT疫苗雖然都是mRNA疫苗,但由不同廠家製造,不可直接作為參考依據,專家仍然認為缺乏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證據。陳其邁表示,病毒變異速度快,未來這病毒會社區化、流感化,衛福部研議二代疫苗中,由於變化快,輪到接種要尊重專家建議去打,如有第二劑,仍要續打,所有疫苗輝瑞及AZ都差不多,沒有打就差很多。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Delta變種病毒 專家籲打3劑疫苗
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為全球主要流行病毒株之一,台灣疫苗接種率低,是最易遭Delta變種病毒攻擊的地區之一。台灣祭出嚴守邊境、解隔離前篩檢政策,台大公衛學者指出,英國近期疫情再現高峰,新增個案百分之九十九都感染印度株,住院死亡風險倍增,若只打一劑AZ或BNT疫苗,對印度株保護力較弱。對兒童與老年人 影響較嚴重已遭變種病毒侵襲的國家,紛紛祭出打第三劑疫苗防範。馬偕醫院感染科主任紀鑫分析,Delta變異株對免疫力較差的兒童與老年人影響較嚴重,AZ施打二劑後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剩百分之六十四,莫德納疫苗保護力則從九成降至八成左右。台灣應讓老年人施打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較高的莫德納疫苗,免疫力較佳的青壯年施打AZ疫苗,才能保護高齡者。至於各藥廠也為了研發可增加對新冠變異株保護力的「次世代疫苗」,紀鑫認為台灣當然要有動作,考量增購新疫苗。當疫苗仍奇貨可居時,現在就要研究購買可打第三劑的疫苗量,或採買次世代疫苗。歐美疫苗覆蓋率高 也受衝擊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去年十月在印度被發現的Delta變異株,傳染力比Alpha變異株高六成,且至少在九十二國現蹤,更衝擊疫苗覆蓋率已高的歐美國家。英國疫苗施打率已達百分之五十五點九,但近日每日確診數破萬,百分之九十九個案都是感染Delta病毒,甚至有染疫死亡者為接種二劑疫苗者,因此英國原定六月廿一日解封延至七月十九日。美國新確診數中也有一成為Delta變異株,疫情原已趨緩的新加坡也緊縮管制;中國大陸廣州自五月起也因Delta病毒造成一五三人確診,深圳和東莞也因入境航班旅客染疫,引發新一波疫情。據新京報報導,廣州在疫調過程中發現,Delta病毒在無接觸下,十四秒就能完成傳播。廣州警方公布的監視器畫面顯示,兩名確診者是在用餐時,先後進入洗手間。雙方在無肢體接觸的情況下,十四秒就完成病毒傳播,是本輪疫情接觸時間中最短的一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示警,「若這支病毒一旦侵襲,所有症狀篩檢與檢測政策,恐怕得全面調整。」因為除了傳染力較高,Delta變異株對台灣防疫最大的考驗,是第一關的症狀篩檢。根據歐美研究,以往的新冠病毒的典型症狀,是疲勞、咳嗽、喪失嗅味覺,但英國監測到的Delta變異株主要症狀為頭痛、流鼻水、咳嗽,因為確診者不舒服的情況就像重感冒,第一線醫療人員要透過TOCC(旅遊史)的風險評估研判通報,非常困難。因此應該針對特定地區或國家,多增一道「入境篩檢」。陳秀熙解釋,亞洲新確診案例中四成為Delta變異株,大洋洲的澳洲與紐西蘭為五成,應對這些地區及現在較嚴重的英國抵台航班,在機場就做入境篩檢,只要PCR陽性就做基因定序,確認是否為Delta病毒株。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嗎?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該不該打疫苗? 專家詳解常見疫苗問題!
新冠肺炎在台灣社區感染爆發開以來病例快速增加,目前進入大規模施打疫苗階段,但疫苗施打以來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不在少數,也令多數民眾對疫苗有很多的疑問。對此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乃綸整理出幾個老人與孕婦施打疫苗前常見的問題,希望能替有問題的民眾解答。Q1:現在印度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各地,之前的疫苗主要針對英國變種病毒的,那打疫苗還有足夠的保護力嗎?A:施打疫苗,並不能保證不會染疫,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發生的機率,以及減少住院和死亡的可能性」針對病毒的變化性,打疫苗可以讓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對於印度變種病毒即有一定程度的防範。除了疫苗接種外,落實三大防疫三部曲,才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防疫三部曲:1. 戴好口罩,鼻口部分盡可能貼合臉2. 勤洗手,洗手至少30秒(內外夾攻大立腕)3.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5公尺;室內2公尺)Q2:阿公/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還有他們看到新聞報導很害怕打疫苗,該怎麼辦?還是要勸他們打疫苗嗎?A:如果心中有疑慮,也很害怕,請先暫緩打疫苗,姑且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當心理狀態不穩定,也會影響到生理的表現,尤其老人家的心理狀態較為敏感,需要多加留意。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有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且狀況穩定,是可以打疫苗的,施打前請和醫生加以確認,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接受疫苗接種。Q3:帶老人家去打疫苗打注意事項:A:1. 先確認有無過敏史與慢性病的控制狀況2. 近期的血壓和心跳變化是否穩定(2周內的紀錄,有高血壓的患者平常應養成血壓及心跳測量紀錄的習慣,早晚各量一次)3. 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最近一次(一年內)的健檢結果是否良好(建議維持身體健康檢查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4. 打疫苗前,請補充適當的水份(人在緊張以及情緒轉換時,會使得身體產熱增加,水份散失較快,這時候可以喝一些水)Q4:可以混打疫苗嗎?A: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混打,這其中有許多疑慮,故採取相同疫苗施打兩劑,除非第一劑有強烈的過敏反應,才改為另一家廠牌。關於新聞報導說,國外傳出疫苗混打效果佳?!關於這一點,目前混打的人數沒有像同樣的疫苗打兩劑的人來得多,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實驗沒辦法有效的證實有沒有效益,故台灣CDC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實驗的設計方法會影響結果的呈現,舉一個臨床常見的問題,高壓氧對於腦部復原有沒有效果?在文獻中,有很多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這表示高壓氧對於大腦的復原沒有益處嗎?由於高壓氧目前為自費,個案數目少,樣品數不足,使得實驗在最終結果呈現如此,實際上,在臨床上做高壓氧的患者,絕大多數大腦的復原情形是有進展的。(我的個案當中,有一部分的腦傷患者復健搭配高壓氧的成效都相當不錯,大腦的活化有利於肢體動作的復原,對日常生活的功能性表現也提升許多)Q5: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A:AZ疫苗接種者請先暫緩14天,其他疫苗則沒有影響,等副作用都消退後,再挽袖捐血。Q6:打完AZ疫苗後的血栓變化(4-28天)A:1. 嚴重持續性的的頭痛、視力變化及癲癇(可能是腦靜脈血栓)2. 嚴重持續性的腹痛一天以上(可能是腹內靜脈血栓)3. 嚴重胸痛和呼吸困難(可能是肺栓塞)4. 皮膚自發性出血,有瘀青和紫斑有發生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症狀緩解後,將症狀的表現情形回傳到Taiwan V watch。Q7:孕婦需要打疫苗嗎?建議施打哪一種疫苗?A:目前的染疫情況,懷孕婦女染疫後的症狀較一般婦女來的嚴重,且可能危及媽媽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懷孕婦女生產時入院,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們都要接種疫苗。根據目前文獻的建議,懷孕婦女適合施打mRNA的疫苗,且疫苗在懷孕期間可能有效的保護嬰兒。至於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施打疫苗的懷孕婦女與沒有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其流產機率是相同的。台灣現有的疫苗mRNA疫苗為莫德納疫苗,施打前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Q8:哺乳的婦女可以打疫苗嗎?對寶寶有沒有影響?A:可以的,目前的疫苗都可以打,並沒有研究指出哪一種比較好,AZ、輝瑞及莫德納疫苗都有人接種。接種後,母乳含有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目前相關的研究並不多,有疑慮者,請和醫生再三確認。Q9:打完疫苗後的5-6天出現頭痛、體溫微高的症狀。目前聽到48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了,我還是有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A:在打完疫苗後,症狀多半於1-2週內可以緩解,「48小時症狀緩解」這點主要是指「持續發燒>38度」,建議在打完即多喝水,以幫助代謝。如果沒有持續性嚴重的頭痛,經休息或是服用藥物有緩解的話,不用太擔心。Q10:打完後,手臂肌肉很腫可以擦藥嗎,我覺得好痛,都不敢動。A:手臂肌肉酸痛依個人的代謝狀況,持續的時間不一定,建議多喝水,加強代謝。此外,在疼痛可以接受的程度下活動手臂,勿維持不動,會使得手臂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消腫與代謝。不建議擦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可用濕毛巾放置在施打部位,緩解紅、腫、熱、痛的症狀,15分鐘/次,2-3次/天。復健科的患者可以打疫苗嗎?Q11:老師,我中風,可以打疫苗嗎?有建議打哪一種嗎?A:可以的,若是急性期的中風患者請於急性期(1-2週)後與醫生確認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目前中風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中風的種類會影響處置方式,施打哪一種疫苗,請與醫生討論,決定施打哪一種疫苗。Q12:心臟裝過支架,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服用抗凝血劑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在施打前,請與醫生確認服用的抗凝血劑為何,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暫緩服藥」再打疫苗,施打完加壓在施打處5-10分鐘,確認沒有血腫,再服用藥物。Q13: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洗腎等慢性病,可以打疫苗嗎?A:建議施打疫苗,慢性病族群為COVID-19染疫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也較高,疫苗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的風險。施打前不需停用其相關藥物,請常規服藥。Q14:膝蓋退化,醫生說我骨質疏鬆,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的,若有服用相關藥物,請與醫生討論服藥時間是否需要與疫苗間隔數日,來決定施打日期,平日服用的Vit D仍可繼續服用。建議此類患者可做簡易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肌肉耐力與有氧適能,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若不清楚可以執行什麼運動,請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資料來源:1. 台灣腦中風學會2. 台北捐血中心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4. USA CDC5.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6. COVID-19疫苗-知識就是力量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抗疫福音!最新研究:AZ疫苗對印度2變種病毒有效
印度Delta變種病毒蔓延到全球92個國家,研發AZ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22日引述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自家疫苗對Delta病毒及另一種源自印度的變種病毒「Kappa」皆有效,這份報告由牛津大學團隊所研究,證實只要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的保護水準將相當於對英國Alpha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路透報導,印度變異株B.1.617分為2支,分別是屬於「高關注變異株」的B.1.617.2、稱為「Delta」,另一支是「須留意變異株」的B.1.617.1、稱為「Kappa」。針對近期在國際間不斷擴散的Delta變種病毒,阿斯特捷利康在官網中貼出聲明,引述牛津大學在國際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的研究指出,AZ疫苗可提供對「Delta」及「Kappa」2種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牛津研究團隊以康復者血清和接種疫苗者血清進行比對,調查兩者的單株抗體是否有能力中和兩種變種病毒。結果顯示,AZ疫苗對Delta及Kappa的中和反應相當於對Alpha(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Gamma(P.1,巴西變種病毒株)產生的中和反應。牛津大學最新的研究結果立基於英國公共衛生部 (PHE)上周的一項分析,該分析結果顯示,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有效,達到的保護力水準和AZ疫苗對於Alpha變種病毒的保護力相似。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表示,來自於印度的變種病毒是目前印度疫情爆發的關鍵,近期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歸類為值得關注的變種病毒株,因此上述的研究成果,代表在Delta及Kappa的染病案例逐漸增加之際,AZ疫苗可對控制疫情產生重大影響。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高全因老年人?王任賢批陳建仁「專長是誤導」
台灣社區感染疫情爆發,造成全台破萬人確診、四百多例死亡,致死率百分之三點八,高於全球百分之二點一。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發文,認為台灣致死率高於全球原因,是因為多是中、老年人染疫,且五十歲以上確診比例高。專家認為,直接解釋死因是年長原因不夠精準,真正原因是「確診母數不正確」,先前台灣不願普篩,「就是他說偽陰、偽陽性,讓大家不敢篩」。台灣四月二十日出現英國變種病毒株確診病例後,陳建仁說,從華航機組人員及諾富特員工聚集、獅子會員聚集、宜蘭遊樂園聚集,到萬華茶藝館聚集,確診數不斷飆升。此發病日流行曲線看,從最早美洲確診五六百人,至今每週一二百人,是全民共同防疫成果,持續作為就可將確診病例數降至百人以下。陳建仁說,四月十九日前,致死率百分之一,確診病例多是境外移入青、壯年人,在新一波流行中,多是本土感染的中、老年人,五十歲以上確診病例百分之五十五,高出全球致死率,要比較不同國家致死率,需比較年齡別或年齡標準化致死率,才能排除不同國家確診病例之年齡分佈影響。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並不能以染疫都是中老年人,來解釋為何致死率高,「所有國家都是老年人染疫必較多,我相信新冠肺炎致死率各國都一樣,但台灣數字呈現這麼高,是因為篩檢量不夠,導致母數不夠大」,他舉例愛滋病剛盛行時,所有染疫者必死,現在卻能與人類共存,「原因就是篩檢試劑出來,廣泛篩檢治療,如今才變成輕症」。此外,致死率是顯示一個國家的醫療質量指標,王任賢表示,台灣致死率這麼高,一定引發國際討論,所以陳建仁趕緊寫臉書,「歸咎源頭就在他身上,之前說篩檢會偽陰、偽陽,所以大家不篩檢」,批評陳建仁「公衛專家專門算數,他這方式算出來不好看,就換個方式算,誤導就是專長」。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認為,前副總統用時間點區分看年輕、長者致死率差異,或許想用簡單直白的方式安定人心。他認為,現在講致死率太早,不能說只感染老人,是因長者症狀較嚴重,起初醫院量能緊繃,輕症、無症狀的年輕人尚未篩檢等因素。隨著擴大篩檢站,分母慢慢回歸矯正,預期未來兩週出現轉折點,穩定後才能反映台灣真實醫療水準。李建璋表示,除了年紀與漏診因素,各國分析若要改善死亡率、致死率,避免讓少數醫院過度擁擠,否則治療效果會越差,美國過去也曾出現此情況,經過調整後,加上醫療標準化,不僅改善醫療品質,死亡率也下降。他表示,新北有些醫院採輕重分流,一些負責輕症、一些負責重症,醫療量能仍可能過度負擔,他認為在重度級醫院間、都有一定治療水平下,醫院平均分配病人,是比較好的作為。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印度變種需第三劑加強? 柯文哲:是要打不同疫苗
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感染力高,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除了加強邊境管制,並盡速完成兩劑疫苗施打,更要準備施打第三劑「加強版」疫苗,只有規畫準備好,才能夠面對高風險風致死率的印度變種病毒。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要打不同疫苗的問題。若病毒演化速度快,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柯文哲說,這是專業問題,新冠肺炎這個病毒突變速度快,他以前覺得奇怪,「怎麼奇怪?台灣人好像不太怕新冠肺炎病毒,不過英國變種進來後,也是一塌糊塗」。柯文哲說,人種與濾過性病毒似乎還是有對應關係,之前台灣人種對一開始的新冠病毒蠻有抵抗力,不過英國變種病毒就不行,印度變種好像殺傷力更大,但對台灣人來說,是否一樣?還是要臨床遇到,有統計數字才知道,但若新冠病毒突變這麼快,就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打不同疫苗的問題。柯文哲說,新冠肺炎會不會流感化?若演化速度夠快,一段時間,變成滿新的品種,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
-
2021-06-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昨解盲成功 王明鉅憂恐難對抗英國變異株
高端疫苗昨宣布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今於臉書分享自身意見,指出他並非是疫苗專家,但綜觀各專業研究人員的意見,才發現「魔鬼藏在細節裡」,並點出國產疫苗可能會面臨到二大問題,包含不能只看抗體中和效力、國產疫苗恐難對付英國變異株等,質疑國產疫苗若通過緊急授權真的好嗎?王明鉅整理專業人員意見提出二大問題,一是不能只看抗體中和效力,人體的免疫反應很複雜,抗體中和病毒上的一種蛋白質,只是身體免疫各種複雜免疫反應其中之一,身體為了對抗病毒,還會有許多各種免疫反應。也因為這些免疫反應在每個人身上可能都不同,所以才會有些人感染了也照樣無症狀,但也有人感染之後很快就轉為重症甚至死亡。當施打疫苗後,身體除了這些抗體以外的免疫反應,還會產生哪些免疫反應來對抗病毒,在目前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是看不到的。必須「藉由受試者身體的反應才能觀察到」,要看的應該是「人體的整體表現,不只是簡單的中和性抗體的效價。」二為抗體中和效力試驗的對象,應加入英國變種株。因為目前的試驗,在施打了疫苗三、四千位受試者身上抽血所得到的抗體,在二期試驗中用來對抗的病毒,並不是目前在台灣社區內流行的英國變種病毒,更不是傳染力與死亡率更高的印度變種病毒株,而是新冠肺炎引爆地的武漢株病毒。目前台灣社區裡流行的全是英國株病毒的此刻,若繼繼拿著抗體可以中和武漢株的結果,就要依據這些結果來施打到人體,來對抗台灣社區裡的英國變異株,他反問「這樣OK嗎?」
-
2021-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34歲藝人陳零九染疫!年輕確診比例攀升至25%,醫指3關鍵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延燒至今陸續傳出年輕人確診的消息,近日滾石唱片旗下34歲藝人陳零九也經傳染疫,目前也已至防疫旅館隔離,雖有身體不適,但一切平安。在祝福陳零九早日康復的同時,也提醒民眾,年輕人即便免疫能力較強,但還是易有染疫、重症、致死的風險,生活還是要過,自我防疫更得持續保持高度警戒。 年輕確診率上升,醫指英國變種病毒3關鍵 胸腔內科/黃軒醫師指出,年輕人確診率其實在國外一直是名列前茅,據美國CDC資訊顯示,18~24歲是染疫人數最高的族群,次高為14~17歲,第三高的是35~54歲,年輕人確診的比例在國外一直是居高不下。而會有如此現象是有原因的,在台灣也不會例外,雖從國情來看,台灣年輕族群對自由的觀念有所約束、防疫的意識較高,排名會有所變化,但還是得了解當中最主要的關鍵:英國變種病毒的特性對年輕人的影響。 黃軒醫師指出,新冠病毒為求生存演變成英國變種病毒,成了2021年最主要流行的病毒之一,也是本次台灣所流行的主要病毒,其最大的特色就在於降低了重症及致死能力、大幅提高了傳播能力,各國學者皆認為傳播率已增加了高達40%~70%。 以往的病毒致死能力高,宿主死亡較快,對病毒生存相較不利。演化後的英國變種病毒,使得宿主多為輕症、無症狀,更能帶著病毒四處傳播。而每個人的病毒承載量不同,撐得過去的宿主,繼續帶著病毒四處傳播,病毒過多或身體承載不了的宿主便會出現重症或死亡,包括年輕人。整體而言,雖然致死能力下降,但病毒在保有一定殺傷力的同時提升了傳染力,也讓宿主能承載更多病毒,讓病毒變得更有利生存,不至於走向滅絕,變向的提升了傳染、重症、致死機率。 年輕確診3大致命危機,包括免疫力過強! 黃軒醫師指出,年輕人免疫力強,多為無症狀、輕症,但卻也正因如此,有很高的機率出現免疫力過強,傷及自身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當病毒侵犯人體,免疫細胞會為了抵抗病毒而群起反攻,出現防衛過當情形。這將引起全傷性的傷害,提升各個器官衰竭的風險,包括了心肌功能障礙的「心臟猝死」。 另一方面,年輕人容易猝死的原因,還有個與免疫風暴相反的問題,關鍵在於基因缺損。日前荷蘭研究發現,易猝死的年輕人及母親身上都有出現X染色體TLR7的異常現象,這類族群在受到新冠病毒感染時,將無法刺激免疫系統與病毒抗衡,在無法抵禦的情況下直接敗下陣導致猝死。 除此之外,年輕人的致死風險也包括了日前受到關注的「隱形缺氧」(快樂缺氧),隱形缺氧不論是無症狀或輕症患者都可能出現,患者往往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血液中的帶氧濃度越來越低,情況加劇時,病情往往急轉直下,患者甚至還沒發現便猝死在家中。 別再觀望疫苗早施打,日常防疫同樣不可少! 近日日本、美國紛紛支援疫苗給台灣,黃軒醫師表示,雖當前疫苗還是以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為主,年輕族群尚未列入最主要的施打族群,但日後疫苗充足之際,就應盡早施打,切勿再觀望,一來保護自己,二來盡早達到全體免疫的效果。 黃軒醫師提醒,台灣疫情不再像一年前還有本錢觀望疫苗作挑選,所有疫苗都會有一定的風險,但不打疫苗僅是讓自己持續暴露在高風險的致命危機下,全民共同拚施打率是這場病毒戰役的致勝關鍵。在施打疫苗前,還是再三呼籲,戴好口罩、勤洗手、多消毒、避免不必要的碰觸和移動等,以利保護自身安全。 《延伸閱讀》 .防疫期間該就醫不要拖!醫:3狀況速就醫,4招保護好自己! .高血壓與心臟病疫情如何自保?醫:出現這些症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印度變種太強!症狀還包括聽力受損、血栓導致組織壞死
彭博資訊報導,印度一些醫生發現,迄今為止感染力最強的Delta變種病毒(原稱印度變種病毒 B.1.617)會導致患者出現聽力損失、嚴重胃部不適、血栓導致身體組織壞死、頸部腫脹和嚴重扁桃腺發炎等症狀。英國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日前表示,早期證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導致住院風險增加,且傳染力比Alpha變種病毒(原指英國變種病毒)還要強。印度傳染病專家厄富爾(Abdul Ghafur)表示,需要做更多科學研究,以分析這些較新的臨床表現是否與Delta變種病毒有關。他說,與第一波疫情相比,出現了更多有腹瀉症狀的新冠患者。「去年我們以為已經很了解我們的新敵人,但情況有所改變,病毒變得相當不可預測」。在印度各地治療患者的六名醫生表示,胃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聽力喪失和關節痛等都是新冠患者出現的症狀之一。此外,孟買心臟病專家曼努德漢(Ganesh Manudhane)表示,過去兩個月曾治療過8名血栓併發症患者,當中兩人要切除手指或腳。據當地媒體報導,還有醫生發現血栓問題出現在腸道血管的案例,導致患者出現胃痛問題。除此之外,截至5月22日,印度逾8800名新冠患者和康復者,患上罕見的毛霉菌病,一些醫生懷疑是重症患者過量服用抗生素、鋅來治療有關,屬於罕見疾病,多感染人類的鼻竇、腦部與肺部等部位,還可感染消化道、皮膚及其他器官。截至目前,印度今年通報1860萬例確診個案,去年通報1030萬例。根據印度政府最新的研究報告,Delta變種病毒是導致印度第二波疫情背後的主因,其傳染性比首次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種病毒高出約50%。
-
2021-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英國變種病毒」世衛列入高度警戒! 現有疫苗有效嗎?3種情形應快篩檢
去年12月30日台灣疫情指揮中心證實,在12月23日華航自倫敦返台班機中,有一位少年入境發燒確診為台灣首例英國變種病毒感染者。其實英國於去年九月已發現此一新變異株,命名為「B.1.1.7」,短短三個月在英國迅速傳播,去年底也登陸美國,如今足跡遍布全球114國,台灣雙北失守,日本疫情再起,也都是此型變種病毒,到底新冠肺炎病毒的變異情形如何?新冠病毒突變更詭譎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是全世界最長單鏈RNA病毒,有3萬個鹼基極不穩定,很容易發生突變,大部分突變都不起任何影響或在病毒群中被淘汰,但有些突變則比原型更容易適應外在環境或在人體複製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變種病毒觀察名單」,主要以病毒的傳染率、致死率及病毒抗疫苗能力做基礎,並依病毒流行程度或變種程度作區分,將病毒分為高度警戒引發全球擔憂及中度警戒受全球關注,目前已有四種變種病毒被列入高度警戒名單,英國變種病毒也是其一。(如圖1)●為何列入高度警戒?英國變種病毒B.1.1.7的遺傳序列中,有23個位置出現變化,其中8個突變位在重要的S蛋白(棘蛋白),這當中又有兩處變異點最關鍵,一是N501Y,就是S蛋白中第501個胺基酸,本來原型病毒是天門冬胺酸(簡稱N),但突發變成酪胺酸(簡稱Y);另一是此變種病毒株S蛋白在第69、70個胺基酸消失。由於這二個位置變異,導致病毒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更緊密結合,此一改變,使得傳播能力可增強70%。(如圖2)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在5月19日防疫線上直播也表示,此次社區感染大多沒有戴口罩,又近距離接觸,造成相當嚴重的感染,目前病毒基礎再生數(Ro值)達5.5,平均一人可傳給5.5人,顯示英國變種病毒株傳染力驚人(平常的Ro值2.0左右)。●症狀比較嚴重?原型的新冠肺炎常見症狀為發燒、長久乾咳及失去味嗅覺等,而新的英國變種病毒症狀較多,除了上述症狀外,還包括肌肉痠痛、結膜炎、咽喉痛、腹瀉、手指腳趾變色、頭痛、皮疹等,但建議不能以症狀來區分原型及變種型。感染者各年齡層均涵蓋,有些年輕人或小孩亦會受到感染,無症狀或輕症居多,且容易傳染給他人,在台灣65歲以上且合併慢性病人(如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患者)以及抽菸者,容易變成重症,死亡率較高。●現有疫苗有效嗎?文獻證實,多數疫苗對B.1.1.7變種病毒仍具保護力,例如AZ疫苗雖然中和病毒的抗體較少,但對此種變種病毒亦有70%的保護力,根據專家學者解釋,這可能是英國變種病毒比起其他病毒更容易被抗體中和,即便抗體數量下滑,但現有數量已足以對抗感染,所以AZ疫苗仍然對英國變種病毒有效。三種情形應快篩檢台灣近三周來,疫情嚴重,且是詭譎莫測、狡猾奸詐的英國變種病毒株,很多確診者完全沒有症狀,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別人,造成雙北變成重災區,全國社區感染。因此,全程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少搭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這些守則必須內化成新生活的一部分。在疫苗尚未普遍施打前,特別提醒雖然沒有症狀但有下列三種情形時,應趕快主動篩檢:1.曾經到過確診者去過的地方停留超過15分鐘。2.曾經和確診者有1.5公尺以內的接觸。3.曾和確診者在同一空間沒有戴口罩。
-
2021-06-05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比英國變種突變快、傳播快的印度變種病毒可能來襲!疫苗對它有效嗎?
在亞洲地區除了英國變種最多約佔44%, 就新冠肺炎病毒株的演化分佈,目前是印度變種病毒株已佔24%,迄今已蔓延全世界55個國家也包括美國高達46州,而在印度已是最普遍的病毒株,加上最近越南又有同時具有印度及英國變種病毒株兩者的混合種,使我們不得不提防印度變種病毒也有可能侵襲台灣(圖1.)認識印度變種病毒此等變種病毒株,特命名為B.1.617,於去年10月5日首次在印度被檢測到,而後相繼被英國公共衛生局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據英國、印度及中研院根據全球最大的病毒基因資料庫(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發現,B.1.617比近日在全台肆虐的英國變種病毒(B.1.1.7)威力更強大,此突變種,因在病毒尖峰上有兩個關鏈突變:L452R及 E484Q,特別叫做雙突變(如圖2.),其一叫L452R突變,已在美國加州被發現(B1.427及B1.429),它可以增加棘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上ACE2受體的結合力,可以更具傳播性,而且加強病毒的複製,另一個叫E484Q突變早在英國變種(B.1.1.7)及南非(B.1.351)發現,它可以繞過免疫監測,有對人體中和抗體的逃脫能力,目前的研究證實,它比英國變種的傳播力又增強60%。隨著B1.617病毒的傳播與突變後,目前印度變種病毒株已衍生3個子系(Sub-lineages, B1.617.1, B1.617.2, B1.617.3),其中B1.617.2已升級被列為「深受關切的變異株」,中研院的研究亦顯示有同樣的結果。在其「病毒監測網」中,印度變異株的棘蛋白上有5個變異點,其中除了上述L452R, E484Q外,另有P681R,它在S蛋白中之S1及S2之間介於切割之位置,其由脯氨酸(proline)變成精胺酸(arginine),可以增加正電荷,提高棘蛋白S1及S2之切割效率,促進病毒與人類宿主細胞快速融合,進而增加病毒進入人類宿主細胞,讓病毒複製更多,傳播更快速。(如圖3.)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效嗎?由於印度變種病毒慢慢地在世界各地蔓延,從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裡,顯示在亞洲地區及大洋洲竄升最快已高達24%及34%,傳播力比英國變種株強,疾病嚴重度與英國變種株差不多,所以令人擔心。在亞洲,除了印度外,在日本、新加坡已有嚴重流行,而且在兒童之間容易傳染,還好目前輝瑞及AZ的疫苗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的報告及Bernal教授之研究指出,若僅打一劑,祇有33%的效果,如打二劑,則有很高的保護力,分別高達88%及60%,所以疫苗肯定可以降低病情的嚴重度,當今之計,疫苗的接種,已是刻不容緩。(如表1.)到目前為止,雖然印度型流行比率不及英國變種多,但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醒,印度型的突變最快,而且目前已由B.1.617母系分成B1.617.1、B1.617.2及B1.617.3三種子型,它會持續傳播,快速突變,再度演化,所以不能大意,台灣自不能置身事外,現在正處於三級警戒的當下,疫情膠著,除了共同期待疫苗早日接種以外,民眾一定要遵守所有防疫守則養成防疫生活好習慣,尤其邊境管制更要嚴格把關,落實執行,如此多管齊下,方可避免另一變種病毒進襲,早日解除疫情。
-
2021-06-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只有慢性病患染疫容易猝死!重症醫揭4大關鍵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以來,陸續傳出死亡案例。以往大眾普遍認為新冠病毒對年長者、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影響力較大,胸腔內科/黃軒醫師指出4大關鍵,年輕人一樣不能輕忽! 研究:住院、死亡率年輕人比年長者更高! 黃軒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美國在5月份開始,年齡50歲以下為住院的主要族群,約落在36%,接下來才是50歲~64歲的族群,約落在31%。研究人員發現,超過65歲的年長者住院比例逐漸減少。而在巴西也有相似的情況,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發現小於39歲的死亡率為年長者的2倍,而40歲和50歲的死亡率又各別為年長者的4倍和3倍。 為何年輕染疫也易猝死?重症醫指4大關鍵 越來越多專家開始探討、研究,沒有慢性病、小於50歲的年輕人為何成了主要病重、住院、甚至病逝的族群。黃軒醫師指出了4大關鍵。 英國變種病毒量超載不論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學者,皆認為英國變種病毒的傳播率已增加了40~70%,而此病毒並不會侷限於年齡,不論是年長者或年輕人都會傳播。且不只傳播相當容易,更會讓人體體內帶有很高的病毒量,小於50歲者若感染這種變異病毒,也容易發展成重症。 免疫風暴黃軒醫師也指出,美國西雅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重症病患,除了容易出現民眾所知悉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外,有33%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心肌病變。 醫師解釋,肺部感染所產生的感染源、內生毒素,也可能通過肺靜脈到達心臟,造成心臟工作能力下降。而重症患者的敗血症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釋放出大量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 α),此為一種促炎症細胞因子,一般而言由全身各組織的巨噬細胞所產生。具有細胞毒性風暴以及散佈性的休克現象,將會使得心血管系統功能出現障礙,心肌功能障礙正是敗血症中常被發現的「心臟猝死」。 快樂缺氧猝死黃軒醫師表示,近日陸續傳出染疫患者猝死在家中,引起民眾所關注的快樂缺氧也是關鍵之一。患者往往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血氧濃度越來越低,且下降速度非常快,發現症狀欲就醫為時已晚,甚至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即將過世,這棘手的問題不論是無症狀患者、輕症患者都有可能帶來死亡。 基因缺損易猝死不少研究指出,新冠肺炎容易猝死的案例與基因有關。一個跨28國的新冠肺炎的患者死亡基因分析顯示,患者體內有ORF1ab 4715L and S 蛋白614G 變異基因與高死亡感染有顯著的關聯。 另一方面,荷蘭也有研究發現染疫的年輕人容易猝死與基因缺損息息相關。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身體健康、沒有肥胖、沒有任何慢性疾病的患者,自身體內及母親體內都有X染色體TLR7的異常現象。此族群如遇新冠病毒重症引發敗血症,將無法刺激人體免疫系統與之抗衡,自然很快就會敗下陣來,導致容易猝死。 年輕、無病史易忽略,醫:任何人都應提高警覺! 黃軒醫師表示,年輕、無任何病史是民眾非常容易忽略的一群人,加上病毒超載、細胞風暴、隱形缺氧、基因缺陷等問題,年輕人的猝死機率恐怕有別於大眾所想像。提醒民眾不論是年輕或年長者,都應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做好防疫,時時留意自身狀況,染疫者更應注意自己的症狀、血氧濃度的變化等,以策安全。 《延伸閱讀》 .千萬別戴口罩運動!醫:恐防疫失效、加重負擔,嚴重致死! .醫揭「快樂缺氧」危險真相:2症狀在家發現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01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為何英國變種病毒傳染力高?有3種情形應主動篩檢
早在去年12月30日台灣疫情指揮中心證實,在12月23日華航自倫敦返台班機其中一位少年入境發燒確認為台灣首例英國變種病毒感染者;其實在英國於去年九月,研究人員已發現此一新變異株,命名為B.1.1.7, 短短三個月在英國迅速傳播,去年底也登陸美國,如今B.1.1.7足跡遍佈全球高達114國,台灣雙北失守,日本疫情再起,也都是此型變種病毒,到底新冠肺炎病毒的變異情形如何?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是屬於RNA病毒,而且是全世界最長單鏈RNA病毒,有3萬個鹼基極不穩定,很容易發生突變,大部分突變都不起任何影響或在病毒群中被淘汰,但有些突變則比原型更容易適應外在環境或在人體複製蔓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5月3日公佈,「變種病毒觀察名單」主要依照病毒的傳染率、致死率及病毒抗疫苗能力做基礎,並依病毒流行程度或變種程度作為區分,主要將病毒分為高度警戒引發全球擔憂及中度警戒受全球關注,到目前為止有四種變種病毒被列入高度警戒名單,英國變種病毒也是其中之一。(如圖一)英國變種病毒為何列入高度警戒英國變種病毒B.1.1.7,它的遺傳序列中有23個位置出現變化,而其中8個突變位在重要的S蛋白(棘蛋白, 亦即病毒進入人體有ACE2之受體細胞-密切結合之處亦即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這8個變異點有兩處當中最關鍵,(i)所謂N501Y, 就是S蛋白總共有1273個氨基酸,其中第501個氨基酸,本來原型病毒是天門冬氨酸(簡稱N), 但突發變成酪氨酸(簡稱Y),(ii)加上此變種病毒株S蛋白在第69、70個胺基酸消失,由於這二個位置之變異使得病毒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更緊密結合。此一改變,使得傳播能力可增強70%,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在今年5月19日防疫線上直播也表示,此次社區感染大多沒有戴口罩,又近距離接觸,造成相當嚴重的感染,目前病毒基礎再生數(Ro值)達5.5,平均一人可傳給5.5人,顯示英國變種病毒株傳染力驚人(平常之Ro值才2.0左右)。(如圖二)英國變種病毒造成的症狀與原型相同嗎?有沒有比較嚴重?致死率高嗎?原型的新冠肺炎常見症狀為發燒、長久乾咳及失去味嗅覺等,而新的英國變種病毒症狀較多,除了上述症狀外,還包括肌肉酸痛、結膜炎、咽喉痛、腹瀉、手指腳趾變色、頭痛、皮疹等,但一般建議不能以症狀來區分原型及變種型。另外感染各年齡層均涵蓋,有些年輕人或小孩亦會受到感染,無症狀或輕症居多,但容易傳染給他人,在台灣大於65歲而且合併慢性病人(如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患有癌症及抽煙者)容易變成重症而且死亡率較高。現有疫苗,對變種病毒有效嗎?文獻證實,到目前為止,多數疫苗對B.1.1.7變種病毒仍具保護力,包括台灣現階段僅有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疫苗雖然中和病毒的抗體較少,但對此種變種病毒亦有70%的保護力,根據專家學者解釋,這可能是英國變種病毒比起其他病毒更容易被抗體中和,雖然抗體數量下滑,但現有數量已足以對抗感染,所以放心,仍然對英國變種病毒有效。結語台灣近二週來,疫情嚴重,而且是詭譎莫測、狡猾奸詐的英國變種病毒株,很多確診者完全沒有症狀,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別人,造成雙北變成重災區,及全國社區感染。在疫苗尚未普遍施打前,特別提醒有下列三種情形雖然沒有症狀,還是要趕快主動去篩檢:1.曾經到過確診者去過的地方停留超過15分鐘2.曾經和確診者有1.5公尺以內的接觸3.曾和確診者在同一空間沒有戴口罩當然全程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少搭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這些守則已是不能回頭,而且要內化成新生活的一部分。
-
2021-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越南發現新變種病毒!傳染力強得多 在空氣中傳染特別快
越南衛生部長阮清龍29日宣布,境內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株,是印度和英國變異株的混合種,傳染力比先前已知變異病毒都強得多,在空氣中傳染特別快,是該國新一波疫情主因。路透根據新聞網站「越南快訊」(VnExpress)報導,阮清龍表示:「我們對新患者進行基因定序後,發現一種結合印度和英國變異病毒的新變異株。」他進一步解釋:「更具體地說,這是印度變異株的突變種,而這種突變最初在英國變異株發現。」根據報導,阮清龍說,這種新病毒株的傳染力比先前已知種類都強得多,在空氣中傳染特別快,而實驗室培養結果顯示,這種病毒自我複製的速度非常快,說明了短時間內不同地點何以出現這麼多新增病例。報導提到,阮清龍說,新變種病毒株尚未命名,越南衞生部將在世界基因組地圖上公布相關資料。越南去年多數時間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如今遭逢一波擴散更快的疫情。自4月下旬以來,越南境內63省市之中的31省市有近3600人染疫,占全國病例總數一半以上。此前,越南曾通報境內出現七種變異病毒,分別是B.1.222、B.1.619、D614G、B.1.1.7(即英國變種病毒)、B.1.351、A.23.1和B.1.617.2(即印度變種病毒)。越南目前累計約6400起確診、超過40人病故。專家指出,英國變異株比原本的病毒株更具傳染力,印度變異株不但更具傳染力,而且不易受免疫系統中和抗體影響。華盛頓郵報報導,越南原本是全球抗疫成功國家之一,藉著運作良好的公共醫療體系、軍方隔離營和區域性嚴格防疫封鎖,使新增確診數維持在低檔,直到4月底新一波疫情爆發。最近新增病例多半來自越南北部兩個工業省,當地工廠職員工作時往往彼此靠得很近。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認識它就不會恐慌!染疫康復過來人:互助氛圍是良藥
在高雄某大學任教張姓女老師去年赴美當交換學者在異鄉染疫,當時身旁室友幾乎個個中鏢,輕症的她開車載重症室友就醫,也經歷美國學界友人染疫身亡衝擊,她以過來人經驗說,社會互助氛圍很重要,不必過度焦慮,「認識它就不會恐慌」。張老師是去年2月底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當交換學者,計畫待到10月初返台,當時台灣疫情剛爆發,她初到美國時,機場、街道幾乎沒人戴口罩,她成為美國人眼中的「異類」,美國朋友要她摘下口罩,別製造恐慌。美國人覺得她罩不離口是反應過度,但自己小心翼翼還不夠,一個不慎就形成破口,讓病毒有可趁之機。張老師去年7月底染疫,美國不做深入疫調,但當地衛生單位調查,她的感染源來自獸醫院,因室友去過一家獸醫院,獸醫師確診還照常開業,陸續感染給30多人,她就是其一。張老師說,她當時症狀是頭痛、容易疲倦等,血氧情況正常,服用成藥在家休息,美國友人協助送餐,讓她能在家閉關。她一名60多歲室友血氧濃度一天比一天低,美國沒有防疫計程車等措施,她擔心情況惡化出人命,開車載對方就醫,等於是輕症照顧重症者,從台灣防疫守則來看,會覺得不可思議,她當時感受的氛圍是,彼此扶持互助,不會獵巫或歧視確診者。重症病友住院3天血氧好轉,便帶著氧氣瓶出院回家休養,將病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張老師說,美國一度成為世界疫情風暴中心,一開始美國人將新冠肺炎視為較嚴重的感冒,較為輕忽,美國友人也好奇台灣防疫作法,包括入境後隔離14天、疫調、匡列接觸者、電子圍籬、防疫計程車等,都是美國沒有的防疫措施。美國人認為疫調有侵害隱私之虞,隔離、電子圍籬是剝奪人身自由,但美國人重視社交距離,交談至少相隔6步,台、美兩地防疫重點大不同。「保持正向心情很重要!」張老師說,當時確認檢驗陽性後,很快就接受它、面對它,一度想著「連我這麼謹慎還是中了」,身旁友人紛紛伸援手幫忙送餐、問候、禱告,給她心理支持,深刻體會互助可貴。張老師認為,恐懼或焦慮有害無益,她養病期間天天與台灣家人聯繫,讓家人放心,妹妹打趣地說「終於認識一位得新冠的病人了」,讓她哭笑不得。近來台灣本土疫情蔓延,人心惶惶,張老師說,過去一年多來,台灣人對防疫有板有眼很自豪,英國變種病毒株來勢洶洶,當前台灣處境比去年更艱難,她相信人民團結抗疫的力量,最終一定能擊退這個看不見的敵人。
-
2021-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最好戴面罩!專家指導疫情期間上醫院 注意10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全台進入三級警戒,疫情期間醫院真的危險嗎?得延後就醫嗎?度過44天部桃疫情危機的衛福部桃園部立醫院院長徐永年昨天線上開講提出「安全就醫指南」,強調不得已必須到醫院看病時,務必做到「口罩戴好戴滿」、「手部隨時消毒、勤洗手」,甚至最好戴面罩,做好萬全的防護。別在醫院進食 離院換口罩醫院真的危險嗎?徐永年指出,在疫情期間,醫院可以是安全的,因為醫院做了很多安全措施,如清消、實名制、乾洗手或洗手液、TOCC疫調、戶外篩檢、遠距看診等;但是醫院也是不安全的地方,因為新冠病毒一直在進化中,這波疫情為英國變種病毒,傳染力高,無症狀患者多,一般人難以辨識是否染疫,若無症狀者在醫院進出的話,有被傳染的風險,如果必須要去醫院,一定要做好防護。在疫情期間,如果真的一定要去醫院時,徐永年強調,一定要「口罩戴好戴滿、洗手要洗好洗滿」,最好還要戴面罩,因為許多人習慣摸臉和鼻子,就易沾染病毒病菌,建議每做完一個動作就去洗手,更不要在醫院裡面進食,也盡量少上醫院的廁所,離開醫院後要換新口罩,然後再洗手,避免染疫上身。陪病者 最好固定一個人在疫情期間,需要化療、洗腎等患者,並無法中斷治療,徐永年指出,他們必須持續就醫完成療程,建議應先做快篩再做治療處置,但提醒戴口罩、勤洗手這些動作一定要做。針對洗腎病患詢問疫情期間是否有居家替代方案,徐永年指出,居家腹膜透析必須學習消毒等程序,宜與醫師討論。對這些比較虛弱的病人,會建議戴著面罩,至少在醫院有人迎面走過來的時候,可以預防空氣中病毒的傳播。就醫或住院陪病的家屬最好固定,徐永年表示,化療、洗腎、骨折住院病患等更須注意,建議陪病最好固定一個人,大家可多利用3C的設備聯繫,減少接觸,避免染疫。民眾如果一定非得要到醫院,戴面罩也可以保護自己,目前觀察在門診診間及候診室約有百分之十的病人及家屬,也開始戴面罩進行防護。慢性病處方箋 可就近藥房拿徐永年指出,如果生病是非緊急的話,大家就不要去醫院看病,慢性病患者可利用遠距醫療看病,取得慢性病處方箋到住家附近藥局或藥房拿藥,有三個月時間不用到醫院,避免染病。徐永年強調,如果有懷疑症狀發生時,盡量趕快去做篩檢,避免後續造成問題。新冠肺炎流感化已經是無可避免的,目前陸續有疫苗進來台灣,若要避免染疫,要盡可能的快點去打疫苗。完整課表、時間可查詢可查詢元氣網:https://pros.is/3gamvr或是WaCare遠距健康平台:https://muk57.app.goo.gl/T3w4。
-
2021-05-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國:印度變種感染力比英變種高50% 但疫苗能有效對抗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研究發現,近日在英國、新加坡、日本和東南亞等地都出現的印度變種病毒新分支B.1.617.2感染力更強,比英國變種病毒B.1.1.7高出約50%,是多國疫情突然加劇的元兇。但好消息是,PHE的研究也發現,輝瑞(Pfizer)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的疫苗在施打兩劑後,都能對印度變種病毒產生高度防護力。PHE指出,輝瑞疫苗在施打完兩劑疫苗後,對印度變種病毒有88%防護力,對英國變種病毒則有93%防護力。AZ疫苗施打兩劑後,對印度變種病毒有60%防護力,對英國變種病毒有66%防護力。PHE表示,兩種疫苗在施打兩劑後出現防護力差異,可能是因為AZ疫苗的核准時間較晚,施打時間也較晚。英格蘭其他研究顯示,輝瑞和AZ疫苗的有效性幾乎沒有差異。這項研究包括4月5日到5月16日共約1萬2675件基因定序的確診案例,但在這些樣本中,只有1054件是印度變種病毒B.1.617.2,樣本數相對起來少很多。儘管如此,英國衛生安全局首席執行官哈里斯(Jenny Harries)表示,這項研究是「非常好的消息」,且是疫苗針對變種病毒防護力的首個真實世界證據。
-
2021-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周出現5例死亡個案 專家:確診數上升、死亡數提高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過去短短一周竟出現5例死亡案例,外界憂心英國變種病毒株在台死亡率恐大幅提高,對此,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表示,確診人數提高,死亡人數也會上升,過去一周確診數達1000多例,死亡人數5例,死亡率為0.5%,小於新冠肺炎一般的死亡率 2%,尚在合理區間,並未有「在台死亡率提升」一說。英國變種病毒株有傳播力強的特性,施信如指出,目前未見到各變種病毒株「病毒毒性」提高的國際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提及,變種病毒的「傳播力」、「對疫苗保護力的影響」。過去一周,共出現5例死亡個案,分別為案1522、2095、2683、3097、3553,為60多歲女性、80多歲男性、70多歲女性、80多歲男性、70多歲男性,均是60歲以上長者。施信如表示,年齡是危險因子,長者年紀大、免疫力較差,比年輕族群更易染疫,重症、死亡比率也較高。然這些長者們發病至死亡的病程甚短,她解釋,上述個案中,有的Ct值僅19,顯示病毒複製速度快,大量病毒迅速侵襲長者身體,長者抵抗力差,無法像年輕人一樣有較佳免疫力,故難以抵禦病毒,發病至死亡間隔時間短。「長者常常有症狀,但覺得只是輕微不適,輕忽下,可能導致病況急劇下降,錯失黃金治療期。」施信如提醒,年長的確診者務必留意自身身體情況,若有些微不適,均要對外反映;政府關懷機制需多留意長者、有慢性病史者有無輕微症狀,以及早評估身體狀態,降低重症、死亡個案的發生風險。對於一般民眾,她建議,年輕的確診者常常症狀輕微、無症狀,不知自己已經染疫,此時不要親自去探望長者,可以電話、視訊代換,掌握長者身體狀況,同時減少長者染疫的風險。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0大抗疫專家今起遠距救急 部桃院長徐永年教安全就醫
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日日暴增,醫院已出現院內感染死亡個案,呼籲民眾非必要疾病得延後就醫,「醫院真的危險嗎?」「疫苗打不到,該如何保護高風險的長者?」度過44天部桃疫情危機的衛福部桃園部立醫院院長徐永年,將首次現身解惑「醫院真的危險嗎?安全就醫指南」。因應升溫疫情,民眾面臨身心巨大壓力,聯合報、元氣網、WaCare遠距健康平台聯手開出「疫情緊急,遠距救急」線上live衛教課程,今天起至27日起天天免費開課,十位專家橫跨公衛、感染、運動、護理以及藥師等領域,希望陪伴民眾度過疫情警戒期。徐永年24日受邀參與線上課程,他直指,這波疫情為英國變種病毒,傳染力更高,無症狀個案多,勝過部桃事件的美國變種病毒株,一般人難以辨識感冒、肺炎或染疫,他提醒「家中老人只要會喘,就趕緊送醫」。但疫情期間醫院真的危險嗎?徐永年指出,安全就醫務必要做到兩原則,一是「口罩戴好戴滿」,二是「手部隨時消毒、勤洗手」,直接用手指去碰觸電梯數字按鍵是大忌諱,醫院內商店傳染風險也高,隨時想到用酒精消毒、肥皂洗手就對了。此外,徐永年表示,疫情期間需要化療、洗腎以及如主動脈剝離急症病患,不能間斷到醫院,例如部桃針對這群需到院就醫病患,要求先快篩再做醫療處置。他還將在線上課程提醒長者最容易忽略的大小事。課程採用「線上」以及「即時」兩大特點,民眾均無需外出,且可即時與專家互動。其中包括衛福部桃園部立醫院院長徐永年將首次現身,解惑「醫院真的危險嗎?安全就醫指南」、北榮心臟內科醫師鄭浩民談疫情上升造成胸悶不適,該怎麼處理,還有成大醫院老人科主任暨感染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告訴大家「該如何保護長者?老人該打疫苗嗎?」等主題。此系列線上課程完整課表、時間可查詢元氣網:https://pros.is/3gamvr或是WaCare遠距健康平台:https://reurl.cc/9ZMYLV
-
2021-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機師打疫苗仍確診 學者:2劑間隔逾8週保護較佳
日前國內有機師打完第1劑疫苗仍確診新冠肺炎,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臨床試驗顯示,2劑疫苗施打間隔逾8週才能有較好保護力,期間如未落實戴口罩等防疫,仍可能感染。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和台大校友群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最新國際疫情。陳秀熙表示,目前全球約1.6億人確診、328萬人死亡,單週發生率以印度最高,其次為南美洲及歐洲,歐洲疫情則有下降趨勢,而南美洲及歐洲單週死亡率仍偏高,因此要注意變種病毒可能加劇死亡和重症,在醫療資源不充足的地區,死亡率會更嚴重。美國疫情方面,台大校友群指出,美國施打至少1劑疫苗比率達46%,33%已施打2劑疫苗,但整體施打率明顯趨緩,部分地區出現對疫苗施打遲疑的狀況,加上美國近期年輕人確診及重症住院人數增加,因此短期內要達到群體免疫也變困難。台大校友群表示,印度疫情持續惡化,主要是有2種變種病毒肆虐,病毒變異導致可能增加免疫逃脫機會且不容易被檢測到,加上印度對疫情再起缺乏應變、醫療系統嚴重超過負荷,造成疫情持續嚴峻;此外,邊境開放,尼泊爾及斯里蘭卡等鄰近國家也受印度變種病毒影響。日前國內有機師打完第1劑疫苗仍確診,陳秀熙提到,牛津AZ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2劑疫苗施打間隔超過8週才有較好保護力,台灣2名施打牛津疫苗後確診的機師,分別在施打疫苗後9天及5天出現症狀,代表疫苗施打後需一定時間才能出現保護力,若期間沒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仍有可能感染。陳秀熙指出,COVID-19還沒發生症狀時就會隱性傳染,如未落實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就容易引發短距離接觸感染,且英國變種病毒株的症狀前期或無症狀傳播力更強,因此對境外移入者須採取疫苗和NPI交互使用的措施,大眾運輸工具、檢疫旅館等環境消毒也要加強,防止受污染環境進一步傳播病毒。
-
2021-05-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印度變種病毒B.1.617升級!WHO列「令人擔憂的變異株」
印度第二波疫情持續惡化,世界衛生組織(WHO)10日宣布,已將去年底最先在印度被發現的新冠變種病毒株「B.1.617」,由「令人關注的變種病毒」(variant of interest),升級為「令人擔憂的變種病毒」(variant of concern),表明該變種病毒已威脅至全球。WHO新冠疫情技術總監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表示,印度變種病毒株「B.1.617」是第四個被列為令全球擔憂的變種病毒,需要密切追蹤和分析。另外三個則是英國變種病毒、南非變種病毒和巴西變種病毒。范科霍芙在記者會上說,已經有研究指出 B.1.617 能夠更輕易人傳人,代表傳播力更強。該變種病毒株最先於去年 12 月在印度被發現,但隨著時間有越來越多國家也發現該病毒株的蹤跡。印度變種病毒株已傳播至全球至少21個國家,范科霍芙表示,有關變種病毒的更多資訊將於日內瓦當地時間11日公布,而當前儘管有部分早期研究顯示病毒傳播力增加,但仍需要更多有關的資訊提供追蹤分析。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印度變異株會影響疫苗效力。
-
2021-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共同生活圈防疫等級不同?侯友宜:共同合作
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還出現確診者足跡遍及大台北生活圈,日前新北市政府已提高防疫等級,台北市政府則表示會預作準備,盡量不要干擾市民生活。但是雙北作為共同生活圈,防疫等級是否要共同提升?侯友宜認為,每一個地方防疫狀況不同,但是台北跟新北共同合作,把防疫做好。日前新北市長侯友宜於臉書表示,新北將防疫等級提升,由於雙北是共同生活圈,雙北是否考慮共同提升防疫等級,受到民眾關心,侯友宜、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出席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1次組織委員會籌備會議,活動後受訪,柯文哲表示,防疫還是看中央公布的標準,中央資訊最多,地方按照中央疫調的結果所提供的標準再去微調,不過在不同地方情況不一樣,每個地方感染的數量雖接近,但並不會完全相同。侯友宜表示,對於防疫要用最壞打算、最好準備,中央有公布一些狀況,但是下一個狀況是未知的,所以不是只有提升防疫層級,因此他每日親自指揮,就每日的疫情狀況做好應變、調整步伐。侯友宜指出,這一段時間民眾對防疫心情比較放鬆,但英國變種病毒傳播率這麼強,他呼籲民眾能把放鬆的心情再拉回來,回到應有的防疫態度,政府將會在第一線落實要求,也希望民眾能配合,尤其接下來是母親節,希望大家能極力把防疫做好。至於雙北共同生活圈防疫等級是否要共同提升?侯友宜認為,柯文哲剛剛講一段話很好,畢竟每一個地方防疫的狀況不同,但是大家一起努力,台北跟新北共同合作,把防疫做好。
-
2021-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機師累計7人 專家:機組人員染疫風險高於醫護
華航染疫機師累計7人,外界擔憂演變為如部桃事件的群聚染疫事件,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表示,避免機組員未來發生群聚關鍵在於「完成疫苗接種」,施打疫苗後能降低染疫風險、染疫後的重症率、死亡率,建議儘速接種疫苗。「比醫護人員存在更高染疫風險,最危險的應該是機組員」張藏能說,機組員因工作需要,常會接觸國外人士,染疫風險比醫護人員還要高,且機組員大多是年輕人,染疫後常症狀輕微或不明顯,甚至沒有症狀,很可能不知不覺間就傳染給他人,應儘速接種疫苗。若要從染疫源頭開始防範,機組員自身應「遵守外站行為準則」,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機組員於國外執勤時,切勿隨意跟當地民眾接觸,也不要找在地朋友,才能降低染疫風險;航空公司應有「監控內部人員動線的機制」,雙管齊下,才能完善外站防疫管理。因病毒時陰時陽,且目前機組員檢疫天數為3日,時間較短,期滿採檢恐未能及時找出確診者,張藏能表示,「拉長檢疫天數再採檢」,較可能採出病毒,至於檢疫天數要拉長多久,仍須配合航空公司排班需求,綜合討論。找出確診者的第一道防線是期滿採檢,黃立民建議,航空公司擴建第二道防線,「每月進行1次血清抗體檢驗」,回溯確認是否有人曾經染疫或是仍在傳染期;完成疫苗接種的機組員仍可能染疫,「即使上個月期滿採檢PCR陰性,這個月血清抗體若陽性,可能代表仍有傳染性」,這時應進行疫調,找出防疫漏洞。防止群聚擴大還應「落實機隊分流」,張藏能表示,各機隊機組員專責自身班機,人員配置不要混雜,才不會有人染疫後,擴及到不同機隊,進而擴大染疫造成群聚。如今有家屬、同事染疫,且已證實有4名機師為英國變種病毒株,張藏能表認為,「這很可能是一起群聚事件」,有1人先感染,再造成他人感染,且年輕人大多症狀輕微、不明顯,容易不知不覺傳染給其他人,逐步擴大,釀成群聚事件。
-
2021-04-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對付變種病毒 學者建議疫苗要「打得快、打得對」
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天表示,要對付COVID-19變種病毒,除了要加快疫苗施打率,也需要效能高且有良好保護效果的疫苗,要「打得快、打得對」,才能讓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和台大校友群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國際疫情現況,截至4月17日,全球已超過1.4億人確診、超過300萬人死亡。陳秀熙表示,如果現在第三波流行疫情不能受到控制,之後康復人數跟醫療能量都會受影響,想要達到解封,就要加速疫苗施打率,目前施打率第1名國家的以色列已達62%,解封指數也低於1(適合解封),但從非洲等低疫苗施打地區,仍可發現疫苗供應不足的問題。觀察美國疫情,台大校友群成員任小萱指出,美國疫苗施打已達39%,疫情仍持續不下,多數地區經濟活動已解封,無居家令限制且約半數州解除口罩令,各州疫情仍具差異性,主因包括民眾對疫苗遲疑及疫苗施打不足、有些州在疫苗未施打足夠時就解封和變種病毒肆虐。陳秀熙提到,疫苗施打率和解封政策決定很重要,美國民調顯示,超過4成健康照護人員不願意打疫苗,因此美國要達到7成施打率並不容易,呼籲宗教或社區領袖能出面倡導施打疫苗,也希望大家能信任科學證據,相信疫苗施打利大於弊,否則美國要控制疫情並不容易。任小萱表示,歐洲疫情也持續上升,整體至少施打一劑疫苗的接種率為16.9%,個案增加率較高的國家多存在疫苗施打遲疑問題,造成疫情持續高漲及醫療能量負擔。東南亞多國近期疫情再起,台大校友群成員范僑芯提到,泰國近期本土檢測到英國變種病毒,開始實施嚴格NPI(非藥物介入)政策,馬來西亞也發現英國及南非株變種病毒,並擴大行動控制令,菲律賓同樣出現英國、南非、巴西株變種病毒,印度疫情持續飆高,印度株變種病毒持續蔓延。陳秀熙指出,要對付變種病毒,除了要加快施打率,更要選擇莫德納、輝瑞、AZ等效能高且有良好保護效果的疫苗,呼籲各國政府應謹慎選擇具良好效益的疫苗,才能讓疫情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