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搜尋
花椰菜
共找到
570
筆 文章
-
-
2022-05-03 養生.抗老養生
名中醫的四季養生法:秋白、冬黑、春綠、夏紅...這樣吃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每逢梅雨季往往會讓人覺得四肢沉重、浮腫而精神不振,這時節小兒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如感冒、咳嗽、肺炎、水痘、腮腺炎等。按照四季調養,可根治過敏《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如果能依照四季的型態,以食療藥膳的方式保養,再搭配規律的作息,所謂「衣爛從小補,病淺從中醫」,便能夠提高免疫力、平衡體質,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春天萬物萌發,須補脾肺對於有些經常反覆生病、免疫力低、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兒童,中醫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呢?台灣地處亞熱帶,除了北部較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外,中南部全年皆溫暖舒適,氣候多屬夏秋類型。且因四面環海,高濕度也衍生一些問題,如塵蟎和黴菌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而95%的人對塵蟎過敏,導致國內過敏兒的比例居高不下。春季陽光明媚,萬物萌發,欣欣向榮,小兒在此季節,亦是生機蓬勃,身體功能活動量增加。每年2月初為「立春」,標示著春季的開始,然剛過嚴冬,有一句俗諺說「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就是形容春天乍暖還寒、變化多端的氣候,像後母的心一樣令人難以捉摸預測。每逢梅雨季往往會讓人覺得四肢沉重、浮腫而精神不振,這時節小兒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如感冒、咳嗽、肺炎、水痘、腮腺炎等。此時可以配製一些平補脾肺的中藥,如荷葉、薄荷、佛手、藿香、紫蘇等,能預防感冒、祛濕醒腦、調整消化道機能等。食療方面,春季對應的臟腑屬「肝」、味「酸」、色「青」,所以可以適量補充這類型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補多了,反而會讓肝氣太旺,影響其他臟腑。青綠色的蔬果如菠菜、芹菜、花椰菜、黃瓜、奇異果、檸檬等;肝經也與眼睛有關,可以多放鬆以舒緩眼睛乾癢。春季保養.茶飲處方材料:荷葉2錢、薄荷1錢、佛手1錢、藿香2錢、紫蘇2錢。做法:1.將藥材洗淨,放入600∼800毫升(約3∼4碗)滾水中煎煮3分鐘,取藥汁當茶飲。2.或將藥材洗淨後,裝進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600∼800毫升,燜泡數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反覆用熱水沖泡至味淡。夏季暑熱,須清熱降火《理虛元鑒》中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夏季炎炎酷暑,以前好像吹電風扇就稍能緩解,現代氣候變遷,冷氣已是家家必備,不少孩子因夜眠吹冷氣,反而晨起時過敏更嚴重。建議自動設定冷氣,在預計起床前一小時關閉,才不會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而加重症狀。夏天炎熱,戶外活動多,也是容易中暑的季節。有的孩子不習慣喝水,若一時出汗過多(或不出汗),導致頭暈眼花、忽然昏倒,在中醫稱為「耗損心氣」,不可不慎。相反的,人們常貪涼而傷身,如嗜吃水梨、西瓜、綠豆湯、青草茶等具清熱降火功效的食物或茶飲。生冷瓜果、冰涼飲品皆宜小嘗去暑,但不可多吃,以免寒涼傷氣陰,加重過敏等不適。請以桑葉、菊花、薄荷、麥門冬、葛根等中藥,幫助生津止咳,預防中暑,為夏季適合飲用的清爽涼茶。食療方面,夏季對應的臟腑屬「心」、味「苦」、色「赤」,所以可以適量補充這類型的食物。小朋友通常怕苦,則可選擇如冬瓜、蓮子、愛玉、仙草、薏仁等清暑利濕的食材。除了瓜類,夏天也是水果的旺季,建議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 的水果如鳳梨、葡萄、芭樂等,對於皮膚的保養有不錯的效果。夏季保養.茶飲處方材料:桑葉1錢、菊花2錢、薄荷1錢、麥門冬2錢、葛根2錢。做法:1.將藥材洗淨,放入600∼800毫升(約3∼4碗)滾水中煎煮3分鐘,取藥汁當茶飲。2.或將藥材洗淨後,裝進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600-800毫升,燜泡數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反覆用熱水沖泡至味淡。秋季濕度高,宜重潤肺止咳入秋後暑氣逐漸趨緩,颱風及午後雷陣雨減少,熱對流不像夏天般頻繁,也讓空氣中濕度明顯降低。然而乾熱的天氣一樣令人難受,秋季在五行中對應金,「金」代表鐵器、兵刃刀劍的收斂肅殺之氣,像老虎一樣凶猛,故又有秋老虎之稱。秋季對應的臟腑屬「肺」、味「辛」、色「白」,氣管不好的人,此時容易咽乾不適,宜多攝取含水分、平潤的食物,如梨、百合、玉竹、荸薺,或是帶有膠質、質地黏稠的食物,如銀耳、海帶、山藥、蓮藕、秋葵、海參、海蜇皮等。喜歡園藝的朋友都知道,果樹施基肥最佳的時間是秋季(9月中下旬∼10月上旬),若錯過了就建議在第二年的春天,泥土解凍後及時施肥。其實,中醫轉骨的道理,和果樹施肥的概念相當接近。秋收以冬藏,藏陽好過冬,以待來年陽氣能升發的更漂亮。春天轉骨則是順著陽氣升發的「勢」,多給些肥料推一把,夏天枝葉就愈見茂密了。秋季適合使用的中藥材可選用如沙參、紫蘇葉、蘆根、枇杷葉、杏仁、桑葉等,幫助化痰、潤肺止咳,也可以健胃整腸、預防季節性感冒。秋季保養.茶飲處方材料:沙參2錢、紫蘇葉1錢、蘆根2錢、枇杷葉1錢、杏仁2錢、桑葉1錢。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800毫升(約4碗)水中煮滾後,用小火再煎煮約15-20分鐘,取藥汁當茶飲。冬季陽氣收藏,可適時溫補秋風瑟瑟後迎來寒冷的冬天,台灣東北部尤其能感受這樣的變化。冬季人體的陽氣收藏,適量吃些溫補的藥膳,可以提振元氣、促進循環、溫暖增熱,所以「防寒養腎」是冬季的養生原則。但要注意如果本身屬於燥熱體質,就要選用平補的食材,或是在溫補食材中,加入一些性味偏涼的佐味,如白蘿蔔、大白菜、空心菜、蘆筍、絲瓜、苦瓜等。藥材方面可以選用如參鬚、何首烏、乾薑、桂圓等,能補氣提神、溫胃散寒、益心脾補心血。食材部分可以選色「黑」的,如黑芝麻、黑豆、黑棗、黑木耳、烏骨雞、海參等,有助入「腎」經滋養身體,提高免疫力。冬季保養.茶飲處方 材料:參鬚1錢、何首烏1錢、乾薑1錢、桂圓2錢。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600毫升(約3碗)水中煮滾後,用小火再煎煮約15-20分鐘,取藥汁當茶飲。由於一般人對於中藥的藥性並不熟悉,因此可以請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加以調配。另外要提醒的是,若遇感冒發燒,或有特殊情況時,暫時不要食用藥膳和茶飲!佐味的部分可加入適量的蜂蜜(一歲以上)、冰糖或麥芽糖來提味。書籍介紹書名:名中醫的兒科診療法:經絡推拿與食養調理作者:孫茂峰, 王宏銘, 張絜閔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9/24作者簡介孫茂峰 中醫師國內知名的針灸權威名家,針灸醫術精湛,專治小兒腦性麻痺、肌肉關節疼痛及腦中風後遺症,更醫治了無數的癌症病患,以一手迅速而精準的「頭皮針」,成為許許多多中風、腦麻症患者的最後希望,在中醫中藥針灸診治疑難雜病,享譽國內外,不僅讓西醫領域的名醫佩服,連台灣各邦交國大使、總理等,也都曾慕名前來求診。西元2001年榮獲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頒贈的世界名醫獎。現職/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 教授/顧問醫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院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副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第八屆理事長王宏銘 中醫師現職/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學經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班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張絜閔 中西醫師現職/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 生藥學研究所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延伸閱讀: 消防員考你:發生火災,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滅火、不是逃生,也不是報案
-
2022-04-17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廚房/痛風怎麼吃 營養才不失調?
晚上的門診還未開始,助理就先跟我提醒,預約患者高先生因為痛風,必須延期治療。腦海立即浮現40多歲高先生壯碩卻有些肥胖的身影。痛風是人體內尿酸新陳代謝異常所引起的急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除了藥物治療,痛風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首要建議多吃蔬食,因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能降低尿素的再吸收,尤其多數蔬果為鹼性食物,能促使尿酸在尿液中溶解,以減少痛風發作。炸雞&紅黃綠紫蔬歐姆蛋(3人份)處於痛風的間歇期,食物的選擇可以更彈性。用小火香煎的雞腿肉,保留雞肉酥脆,卻不油膩。其實炸雞不過是促進食欲的「配角」,此料理主要蛋白質來源是含有多種胺基酸的雞蛋,尤其普林含量低,是痛風患者最適宜的營養聖品之一。蔬果部分,彩椒位居維他命C含量的翹楚,茄子不僅是鹼性食品,幾乎不含普林,還具有利尿的功效。這道料理可供配飯,或作為全麥吐司中的餡料。食材:去骨雞腿2支、黃彩椒一個、綠色糯米椒150克、紫洋蔥1/2個、小番茄10粒、大蒜3瓣、巴西里3枝、雞蛋3粒、鹽與黑胡椒適量作法:1. 雞腿撒上鹽及黑胡椒;黃彩椒、紫洋蔥切圓圈狀;糯米椒切小段;小番茄剖半;大蒜、巴西里切末;雞蛋打成蛋液,加一點鹽並攪拌均勻。2. 雞腿放入平底鍋中、雞皮朝下,以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稍涼後再切塊。3. 利用作法1鍋中的雞油先炒香蒜頭,接著放入糯米椒、紫洋蔥繼續翻炒,再放入彩椒及小番茄稍微炒一下,並以鹽巴及黑胡椒調味。4. 均勻倒入蛋液,等到側邊開始凝固(中間還是呈現液體的狀態)就可以熄火。待餘熱慢慢加溫後即完成上桌。豆腐&彩蔬味噌巧達濃湯(4人份)咦?長時間熬煮的肉湯,不是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嗎?事實上,在痛風非急性期,也可以選擇普林含量相對低的魚種如鮭魚,才能兼顧營養均衡。本道料理加入各式蔬菜,以充分吸收普林。選擇豆腐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豆類因普林高,一直被誤為痛風的NG食品,但近年研究證實並不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食材:鮮嫩豆腐350克、鮭魚120克、胡蘿蔔1/2條、芹菜2枝、秋葵120克、菜豆60克、酪梨1/2個、馬鈴薯2顆、洋蔥1/4個、低脂鮮乳1200毫升、味噌1/2大匙、鹽與黑胡椒適量、百里香3枝作法:1. 嫩豆腐切小塊;鮭魚撒少許鹽及黑胡椒,切小塊再低溫煎或烤熟;胡蘿蔔、芹菜、秋葵、菜豆、酪梨、洋蔥切小丁;馬鈴薯切小塊,一半先蒸熟並壓碎,與低脂鮮乳攪拌成泥。2. 開中小火,鍋中先放入洋蔥炒香,接著放入胡蘿蔔炒至有一些變色,依序放入百里香、芹菜、鴻喜菇及馬鈴薯拌炒。3. 牛奶馬鈴薯泥倒入作法2,鍋中再放入鮭魚、酪梨、秋葵、菜豆及豆腐。4. 放入味噌,並以鹽及黑胡椒調味。水果&花椰菜佐優格塔塔醬(2人份)滿滿的蔬果組合,非常適合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時期食用。綠、白花椰菜富含維他命C及高抗氧化營養價值。多種水果具有多重植化素,尤其櫻桃富含花青素、具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塔塔醬中的美乃滋則改為具有豐富蛋白質的希臘式優格。食材:無籽黃葡萄12顆、蘋果半顆、櫻桃120顆、綠白花椰菜400克、羽衣甘藍150克塔塔醬:南瓜1/4個蒸煮後壓成泥;紫洋蔥1/4個切小丁,泡水洗去刺激味;水煮蛋2個切丁、希臘式優格300克、酸豆1小匙、巴西里(或香菜)兩枝切末、檸檬汁1大匙、鹽與黑胡椒適量作法:1. 蘋果切丁、鍋中加鹽並氽燙煮熟花椰菜。2. 塔塔醬做法:將以上塔塔醬食材全數混合,最後以鹽及黑胡椒調味。3. 接著將食材蔬果如羽衣甘藍、蘋果、葡萄、櫻桃及綠、白花椰菜擺盤即可享用美味。
-
2022-04-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擺脫便秘必須是水溶性膳食纖維?超級纖維真有助排便嗎?
我發表的三篇關於便秘的文章在同一天(2022-4-6)收到同一個留言:「請問排便不順的話,吃這裡提到的水溶性纖維也有幫助嗎?」。留言的人署名分別是莊、陳、和Grace。我的三篇文章分別是:便秘益生菌?《健康指南》的推薦能信嗎?便秘,番瀉葉,黑腸症便秘新藥留言裡那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發表在「健康學堂」的文章,標題是【「超級纖維PHGG」是什麼?孕婦便秘有用嗎?有副作用嗎?】,而第一段是:【你是否疑惑「為什麼吃很多菜喝很多水,還是便祕了?」其實大部分蔬菜屬於「非水溶性纖維」例如:高麗菜、金針菇、胡蘿蔔…雖能增加糞便體積,卻對腸道蠕動(推動糞便前進)的幫助不大,而「水溶性纖維」則能吸收水分,促進腸道蠕動,使糞便柔軟好排出!也就是說,想要擺脫便秘,你吃的膳食纖維必須是「水溶性」。】蛤!?蝦米!?擺脫便秘,膳食纖維必須是「水溶性」!!??………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三個來自較有信譽機構的資訊:WebMD:「非水溶性纖維將水吸入糞便並增加糞便的體積,幫助糞便更快地通過腸道。」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非水溶性纖維有助於加快食物在消化道中的運輸,並有助於預防便秘。非水溶性纖維的良好來源包括全穀物、大多數蔬菜、麥麩和豆類。」梅約診所:「非水溶性纖維促進物質通過消化系統並增加大便的體積,因此它對那些便秘或大便不規則的人有益。 全麥麵粉、麥麩、堅果、豆類和蔬菜,如花椰菜、青豆和馬鈴薯,是非水溶性纖維的良好來源。」所以,很顯然,「健康學堂」所說的【必須是「水溶性」】,是與事實正好相反。很有意思的是,「健康學堂」的名號之下有句「自己的健康自己守護,擁有正確知識是第一步」!至於PHGG,「健康學堂」先是用了這麼一個吸睛的標題:「超級纖維PHGG是什麼?竟能減肥、清腸、控血糖?」,然後說:【想要簡單、快速、方便地補充水溶性纖維,以前,我們會補充洋車前子、菊苣纖維、低聚果糖,現在,營養學專家新發現了一種多功能天然超級纖維,叫做PHGG (Partially Hydrolyzed Guar Gum) ,它是由豆科植物水解,不僅是「水溶性纖維」還是一種「益生質」,因為它具有發酵性,可產出短練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 ,進而被上百兆種的腸道菌分解成養分,抑制害菌孳生,幫助改善便秘、調理消化道、防止腹瀉、控糖減脂,這是其他水溶性纖維做不到的!】。可是,早在2011年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歐洲食品安全局)就有發布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health claims related to partially hydrolysed guar gum (PHGG) (關於證實局部水解瓜爾膠 (PHGG) 相關的健康聲明的科學意見),而裡面的一個結論是:「專家組的結論是,攝取PHGG 和減緩胃腸不適之間尚未建立因果關係。」在一篇2014年發表的回顧性論文裡也有這麼一句話:「截至 2014 年,北美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學會 (NASPGHAN) 和歐洲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學會 (ESPGHAN) 不支持使用纖維補充劑治療功能性便秘。」請看Diets for Constipation(用於便秘的食物)。還有,請注意,這篇論文也有說:「一般來說,眾所周知,非水溶性纖維有助於便秘。」在另一篇2020年發表的回顧性論文裡也有這麼一個結論:「給便秘、肥胖和過敏性腸綜合徵患者推薦纖維補充劑有一些好處,但顯著的異質性和發表偏見破壞了這種支持。」請看Effectiveness of Fiber Supplementation for Constipation, Weight Loss, and Suppor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 Narrative Review of Meta-Analyses(纖維補充劑對便秘、減肥和支持胃腸功能的有效性:薈萃分析的敘述性綜述)。從這三篇報告就可看出PHGG之用於改善便秘是有一些模糊的科學證據,所以患者也許是可以試試看,但請千萬不要過早相信那些一廂情願的誇大。尤其是「擺脫便秘,膳食纖維必須是水溶性」,更是與事實相反。原文:擺脫便秘,纖維必須是水溶性? 健康學堂,健康嗎?
-
2022-04-06 養生.聰明飲食
5類蔬菜不宜生吃 煮過更營養
蔬菜生吃好,還是熟吃好?因為蔬菜富含維生素、酵素等,最好「生食」,營養素比較不會流失。不過,有五類蔬菜不建議生吃,烹煮過後食用反而較營養。1.番茄、胡蘿蔔、玉米、南瓜番茄、胡蘿蔔雖然可以生吃,但其所含的茄紅素、β-胡蘿蔔素與維生素A,透過生吃的攝取量相當有限,最好經過烹調讓油脂及溫度破壞其細胞壁,讓營養素釋放,才能讓人體完整吸收到營養素,例如番茄炒蛋、茄汁義大利麵、玉米濃湯、南瓜燉肉等;但若想攝取到番茄、胡蘿蔔所含的維生素C及B群,則建議生吃較適合。另外,橘黃色蔬菜富含玉米黃素及葉黃素,皆屬脂溶性維生素,建議加熱與油一起攝取,身體能更好吸收。2.菠菜、筊白筍菠菜及筊白筍適合烹煮,因含有高量的草酸,一般健康的人可以自然代謝草酸,但容易草酸鈣結石或有草酸鈣結石病史的人,建議先汆燙洗掉部分草酸後再食用;若是一般人食用,菠菜、筊白筍簡單炒一下即可。3.高麗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含有難以消化的複合性醣類,腸胃功能較差的人,生吃容易感到不舒服、脹氣等,最好將這類蔬菜煮熟,使醣類比較好吸收,較為適合。4.豆類豆類不建議生吃,因含有凝集蛋白(lectin protein)物質,即使劑量很低,也會造成腸胃危害,凝集蛋白只能在高溫下被破壞,常見如黃豆、四季豆、碗豆、扁豆等,建議充分加熱和煮熟。5.芋頭及馬鈴薯削芋頭皮時,手碰到芋頭的黏液會發癢,是因為芋頭塊莖有微毒性,若直接生吃會使嘴唇、舌頭麻木刺痛,造成喉嚨搔癢,只要經過充分烹煮後,就能去除其毒性,不管是芋頭或是芋葉,都建議徹底煮熟才食用。馬鈴薯含有龍葵素,攝入過量會引起各種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噁心、腹瀉、頭暈等,特別是變綠或發芽的馬鈴薯,龍葵素含量特別高,建議煮馬鈴薯要充分加熱,降低龍葵素濃度(有發芽馬鈴薯應丟棄不宜食用)。另外,茄子與馬鈴薯一樣含有龍葵素,建議熟吃才安全。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早晚溫差大讓皮膚癢?專家教吃5大食物助皮膚保健
●皮膚癢別過度搓洗,以免破皮出血●注意疾病引起的皮膚搔癢●均衡飲食、遠離地雷食物季節更迭之際,常發生季節性皮膚癢,近日早晚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因皮膚紅腫發癢就診,不少患者還抓到破皮流血感染蜂窩性組織炎。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表示,季節性皮膚癢又稱為「缺脂性濕疹」,當氣溫變低時,人體分泌的油脂變少,皮膚容易失去水分而變得乾燥、發癢、脫屑,若過度清潔、沖洗熱水,症狀會更嚴重。NG行為 讓皮膚失去油脂周珈汶說,當身體出現白色細小皮屑,表示油脂分泌不足,有些人誤以為洗不乾淨而加重搓澡力道,皮膚反而更乾裂、乾癢。常見的NG行為包括洗澡時水溫過高、過度清潔、不斷沖洗、去角質等,會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洗掉,失去水分及油脂的保護。哪些人容易有皮膚搔癢的問題?周珈汶說,老年人、小孩、腎臟功能不好者、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化學治療患者等,他們的皮膚油脂分泌會隨著身體功能變化而減少,應加強保護肌膚、調整生活作息,出現傷口時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避免細菌感染出現併發症。改善生活習慣 穿棉質衣服周珈汶建議,可從日常生活習慣下手改善,避免或舒緩皮膚發癢症狀。首先是注意沐浴及泡澡次數不宜太多,水溫避免過高;選擇中性或質地溫和的清潔用品,洗完澡後立刻塗抹保濕乳液;穿著寬鬆舒適的棉質衣服;平常要多喝水、做好防曬。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接觸面多、過度摩擦的搔癢問題也多。周珈汶提醒,皮膚有異常症狀時,不要自行購買外用藥膏,應先就診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有些皮膚癢可能是內臟疾病所引起,千萬別忽視搔癢帶來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注意飲食忌口 補充營養素皮膚發癢、紅腫有哪些飲食禁忌?周珈汶強調,發病時忌吃羊肉爐、薑母鴨、麻辣火鍋等辛辣及含酒精成分的食物,也要少吃重口味油炸食品,這些都會讓身體釋放組織胺,易產生搔癢感。在預防保養飲食上,建議可多吃富含鋅、維生素A、B、C及必需脂肪酸等五大營養素食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當皮膚搔癢難耐時,周珈汶建議,可用冰敷緩解,或拍打取代抓癢,若無法改善症狀,一定要就醫治療,勿信偏方,避免造成皮膚二度傷害。皮膚保健5大營養素食物鋅:牡蠣、牛肉、豬肉、南瓜子、堅果維生素A:豬肝、腰子、紅蘿蔔、南瓜、深綠色蔬菜維生素B:糙米、燕麥、豬肉、牛奶、綠葉蔬菜維生素C:花椰菜、甜椒、芥菜、苦瓜、芭樂必需脂肪酸:鮭魚、鯖魚、酪梨、核桃、芝麻
-
2022-04-01 焦點.生活用品毒害
沒拔插頭、沐浴乳、灰塵...看懂6大居家「塑化劑」陷阱!醫師傳授吃5類蔬果排除塑化劑
因《犀利人妻》走紅的36歲藝人朱芯儀日前公開自己去年罹患乳癌,事實上台灣的乳癌患者也出現年輕化趨勢,而女性容易忽略卻關鍵的致癌因子之一就是環境荷爾蒙,特別是我們每天幾乎都會接觸到的「塑化劑」。塑化劑是最常見於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種類多達上百種,因為能讓材料柔軟、液化,改變物品原來的特性,不只是塑膠製品才會添加,從塑膠製品(塑膠容器、寶特瓶、塑膠袋、塑膠吸管、保鮮膜、塑膠手套等)、定香劑(存在於有香味的化妝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到藥品的膜衣、膠囊等都含有塑化劑。家中的壁紙、地磚、家具裝飾材料、油漆和清潔品,以及小朋友經常接觸的巧拼、塑膠地墊、塑膠玩具都可能是塑化劑暴露來源。像是前陣子風靡兒童、國小學生幾乎人手一個的「滅鼠板」益智玩具,就要當心塑化劑疑慮。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罹癌風險、不孕,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塑化劑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對健康的危害包括:1. 可能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2. 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平滑肌瘤、第2型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風險增加3. 男性精子稀少、活動力弱,容易不孕4. 女童性早熟及乳房提早發育5. 孩童容易產生氣喘、過敏性疾病6. 可能影響孕婦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激素濃度降低);研究也發現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若生產男嬰,其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7. 嬰兒腦部發育可能受到影響(嚴重可能會智能低下)8. 有些臨床症狀包括偏頭痛、嘔吐、暈眩等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塑化劑還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明顯呈現正相關劑量效應:塑化劑暴露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失常,增加壞膽固醇滲入的風險,長期影響之下形成脂肪斑塊,若斑塊破損阻塞就會造成心臟病。塑化劑對內皮細胞的破壞,是動脈硬化的關鍵起始點。雖然塑化劑進到人體後約兩到三天可被代謝,但在居家生活、環境和空氣等仍有機會接觸到塑化劑,當環境毒物的微量持續暴露,仍會造成身體全身性的影響。隨手拔插頭、避免用巧拼⋯⋯醫師教你避免塑化劑毒害雖然專家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的塑膠都含有塑化劑,但接觸來源在日常環境中幾乎處處可見,所以更需要有意識的注意相關成份如何入侵我們的生活。統整各方專家與醫師建議,要避免塑化劑毒害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勤洗手:高雄醫學大學的實驗發現,用肥皂搭配正確洗手6步驟能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遠高於只用清水洗手的9%,並建議選用無香精、成分簡單的肥皂和洗手乳。尤其是小朋友摸過塑膠玩具後,一定要洗手後再吃東西。• 多喝水:多喝水及透過運動排汗可加速身體代謝體內的塑化劑毒素。• 多吃各色蔬果:蔬果中含有各式各樣的植化素,例如茄紅素(番茄、西瓜)、胡蘿蔔素(木瓜、南瓜、番薯)、花青素(葡萄、李子)、葉綠素及葉黃素(深綠色蔬果)等,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可減輕塑化劑的毒害。而脂溶性的維生素像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E,更能幫助代謝脂溶性的塑化劑。中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指出,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小白菜、白蘿蔔等含有「吲哚」,對塑化劑排除有些幫助。• 少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大多以脂溶性型態存在,因此少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可減少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累積體內的風險。• 凡是塑膠製品都避免高溫加熱:因塑化劑遇含油、酸性物質的熱食容易溶進食物,不論是哪一種材質的保鮮膜,微波時建議一定要把保鮮膜拿掉。另外,現在許多人都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加熱食品,食藥署建議若所需加熱時間較長,可以採用中溫、多次加熱的方式微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則建議,不管是使用PVC或PE等類型的塑膠包材,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 冷凍食材的塑膠袋包材選擇:分裝肉品或含油食品冷凍保鮮時,應避免使用PVC材質。因PP材質在低溫下容易有脆裂的可能,PE材質中首選HDPE材質較耐低溫;冷藏也最好避免塑膠製品直接接觸食材,以免油脂促進塑化劑的溶出。• 慎選塑膠製品:如美耐皿餐具、兒童的塑膠玩具、文具、塑膠地墊、巧拼、桌墊等等大都含有塑化劑,長期接觸恐有健康疑慮。• 慎選保養品、化妝品和香氛用品:每天洗澡用到的沐浴乳、洗髮精等都可能添加含有塑化劑的「定香劑」,所以應多使用天然的手工肥皂或比較不香的清潔用品和保養品;除了不要在密閉空間長期使用香氛和精油等產品,浴室也要避免擺放空氣芳香或除臭劑。• 不用的家電要拔掉插頭:電線無論是在待機狀態或使用中,都會因溫度上升而加速釋放塑化劑。• 定期清除灰塵:分佈在室內環境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最後可能被吸附或沉積在灰塵中,而可能被吸入或留存在地板上。資料來源:《食品不安全的年代如何自保?顏宗海醫師教你怎麼吃最安心!》《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延伸閱讀: 「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要再見!」兒子被逼到跳樓,留給父母的最後一句話
-
2022-04-0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葉酸」護心血管 2張表營養師幫你算哪些蔬果含量最多
日常飲食中需注重多吃天然蔬果,不僅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其中的葉酸更能保護心血管。營養師特別提醒,通常都認為貧血患者和孕婦需要補充葉酸,然而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加强對葉酸的補充,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缺乏葉酸會危害心血管健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李貞慧表示,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生成核酸相當重要的維生素,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在於幫助身體中蛋白質及氨基酸的利用;在製造紅血球功能中,也和維生素B12相輔相成。而葉酸、維生素B12同為體內同半胱胺酸代謝過程之輔助因子,若體內長期缺乏葉酸、維生素B12,同胱胺酸就會在血液中停留較久的時間,則會導致高同半胱胺酸血症,對血管會造成極大傷害,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使得腦中風與心肌梗塞之風險增加;而且也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李貞慧指出,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為一種少量存在於血液中的氨基酸,是一種身體的代謝產物,亦是一種氧化劑,在血液中會侵犯動脈內皮細胞,血清濃度升高導致高同半胱胺酸血症,能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刺激平滑肌增生,促進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數黏附性新增,最終造成冠狀動脈管徑變窄、血栓形成和閉塞,因而引發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葉酸是所有人都必須注意攝取的營養素。李貞慧提醒,民眾需注意葉酸攝取量,並不是因為需擔心葉酸不足而影響到蛋白質的利用,而是加强葉酸的攝取,可降低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護心善選天然蔬果來補足葉酸成年人葉酸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400微克(μg),富含葉酸食物來源包括綠葉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豆科食物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民眾攝取葉酸主要食物來源為蔬菜類,其次為水果類,而綜合維他命相關營養補充劑之補充亦是增加葉酸攝取量之方法。為提供民眾具體之膳食葉酸攝取,李貞慧建議民眾,每日可選擇不同葉酸含量之蔬菜類5份、水果類2份,多選擇各式蔬菜,尤其是葉酸含量高的蔬菜。蔬菜類每份可食生重100公克,煮熟後約為標準碗半碗至8分滿碗(約葉菜類半碗、菇類6至7分滿碗、花椰菜8分滿碗),依葉酸含量由多至少,依序為深綠色蔬菜、淺綠色蔬菜、瓜類及菇類;水果類則以木瓜、香瓜、柳丁等含量較高。詳請見以下分類量表。【表1】蔬菜類葉酸含量分析(若無註明者,每份可食生重為100公克。圖片提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表2】水果類葉酸含量分析(水果份數及購買量,請參見《台灣常見食品營養圖鑑》。圖片提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護心血管「葉酸」怎麼吃?看「2張表」營養師幫你算好】
-
2022-04-0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不想花大錢買健身餐?教你一週減醣餐盒簡單煮!
減醣、減肥的你,外食選擇太少?高蛋白健身餐盒都好貴?讓YouTuber「批批在日本幹嘛」教大家一次直接準備一週的減醣餐盒,只需要簡單的烹煮和調味就好,讓大家再也沒有藉口亂吃外食!這次減醣便當準備的料理有軟Q法式吐司、蒸水煮蛋、花椰菜、甜豆、地瓜、蒜香蝦仁炒杏鮑菇、烤鮭魚時蔬和醃製雞腿肉。批批在日本幹嘛在影片中還分享了如何搭配菜色,讓便當的營養更均衡。軟Q法式吐司要準備的材料有半條法國麵包、一顆雞蛋、100cc的豆乳以及1/2匙的蜂蜜或1小匙的甜菜糖,作法很簡單,只要先將雞蛋、豆乳和蜂蜜攪打均勻,再將麵包切片泡入其中,放入冷藏過2小時翻面等至蛋汁收乾,隔天想吃時直接取出乾煎即可。豆乳也可以用牛奶、燕麥奶、堅果奶做代替呦!其他菜色詳細作法快打開影片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飽零負擔!完整影片批批在日本幹嘛YT延伸閱讀減肥也要好好吃早餐!帶你做10款低卡減脂早餐吃素也能輕鬆增加減脂!一次準備5天份便當「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3-26 養生.聰明飲食
想瘦身又兼顧營養怎麼吃?營養師:多吃金針菇、花椰菜、木耳、豆腐、玉米筍...油切食物
人人都想吃得健康,邊吃邊減重,健康無負擔。但什麼時候該吃哪道菜,就是不少人感到有困難的時候。營養師余朱青表示,很多蔬菜平價又有高營養價值,還能幫助瘦身、消水腫!火鍋食材豆腐、金針菇 營養豐富又有飽足感余朱青表示,天然食材中有不少低卡高纖還有吸脂作用,像是許多朋友在減脂時常會用到的「豆腐」。豆腐熱量低、蛋白質高、而且還容易有飽足感,不過減脂時要吃傳統豆腐,不要吃添加物很多的加工豆腐。涮涮鍋常出現的配菜「金針菇」。金針菇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也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金針菇含有菇類甲殼素及蘑菇殼聚,這些成份可抑制脂肪吸收,是減脂的好夥伴。「另外常常出現在台式湯麵或韓式拌飯裡的豆芽菜也很好。」余朱青表示,豆芽菜有分黃豆芽及綠豆芽,營養成份不錯,也是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營養成份高的好食材。「不止可拿來當湯麵旁的配角,當一份菜吃也不錯。」花椰菜營養成分高 黑木耳好煮又助腸道蠕動余朱青表示,大家常煮的「花椰菜」中,綠花椰菜及白花椰菜的營養成份都很高,也都是屬於高纖蔬菜,可以幫助腸道蠕動,而且高鉀,可以幫助消水腫。芹菜也是熱量低高纖且也可幫助消水腫的食物。「黑木耳也是好處多多,100g熱量38kcal,膳食纖維高達7.4g,所含的水溶性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黑木耳也常常出現在各種料理中,不論熱炒涼拌都好吃。」在減脂又喜歡吃黑木耳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打黑木耳汁,可以不要加糖,加枸杞紅棗提味就會很好喝。可當飲品,好喝熱量低,還可幫助胃腸蠕動喔。最後是玉米筍,一根大約10公克,10根玉米筍膳食纖維有2.6公克,熱量僅有31卡。玉米是澱粉,但玉米筍是「蔬菜類」,也是減脂朋友在餐桌上,可以多多利用的好食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3-16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春天過敏發作 營養師授4多2少原則提振免疫力
●益生菌有助營養吸收、排便順暢,提升免疫力●防過敏,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地瓜、南瓜、胡蘿蔔、小番茄,減少誘發過敏春天是過敏疾病好發季節,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就診人數暴增,而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想預防過敏,可先從調理腸道開始。營養師表示,掌握「四多二少」六大飲食原則、吃對食物,就能提振免疫力,讓病菌、病毒不易入侵,減少過敏疾病的發作。如何預防過敏、抗過敏?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飲食,應注意「四多二少」六大飲食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含維生素A與C的蔬果、富含Omega-3魚類及堅果;少吃蛋糕、甜點、糖果等加工食品,以及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多優質蛋白質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若腸道充滿益生菌,可促進身體吸收營養、排便順暢,進而提升免疫力。過敏屬輕度發炎反應,若能提升腸道健康,就可降低發炎反應,建議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雞蛋、豆漿、豆乾、牛奶、深海魚等食物。但提醒肉類、雞蛋的烹調,不宜油炸,應以涼拌、蒸、滷、煎等為主,以促進體內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發炎及過敏機會。●多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食物,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劉怡里建議,可多攝取地瓜、五穀飯、紫米飯,以及綠花椰菜、地瓜葉、芥藍菜等,如此可讓腸道益生菌存活時間長,達到腸道菌種平衡。●多維生素A與C的蔬果鼻過敏患者常有鼻子、喉嚨癢等過敏症狀。劉怡里說,平時可多吃含維生素A及C的蔬果,如地瓜、南瓜、胡蘿蔔、蛋黃、小番茄、甜椒、芭樂、木瓜、奇異果、柑橘類等,以強韌粘膜細胞的防護罩功能,降低外來病毒、細菌引起過敏情形。●多魚類及堅果魚類及堅果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抗發炎、抗過敏作用,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可以多吃鱈魚、秋刀魚、鮭魚等深海魚,以及核桃、杏仁等堅果;也可多攝取亞麻仁油、海帶、海藻等食物,吃進體內後,可轉換成少許的Omega-3,有助抗過敏。●少吃甜點、加工食品很多人愛吃以棕櫚油、玉米油、大豆油等製成的糕餅類,攝取Omega-6過多,張斯蘭說,如此會造成Omega-6及Omega-3攝取比率失衡,為10比1或15比1,容易引起過敏的Omega-6太多,抗發炎的Omega-3太少,進而出現慢性發炎及過敏反應,提醒平時應多吃魚,少吃蛋糕等精緻澱粉類。劉怡里說,減少過敏須少吃加工食品,因其中可能含有防腐劑、香精、色素等易誘發過敏物質,特別是紅色及黃色的色素,將加重孩童過敏反應。平時更要搭配多運動、多喝水,才能遠離過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少人吃帶殼海鮮或雞蛋會引起過敏,張斯蘭提醒,首先食材一定要新鮮,降低過敏發生機率,平時少吃麻辣鍋、喝酒等,避免血管擴張引起過敏反應。但如果過敏症狀持續復發,可進行過敏原檢測,不接觸過敏原,飲食可用雞肉取代雞蛋,食用魚類取代帶殼海鮮。
-
2022-03-13 養生.聰明飲食
春天養肝應該吃什麼?醫推5大護肝食物助代謝解毒
肝是人體腹腔內最大的器官,具有合成、代謝、解毒三大功能,必須要好好疼惜,才能有彩色人生。過年期間聚餐應酬多,大魚大肉的飲食,攝入了過多的脂肪和熱量,不但讓體重直線上升,也增加了肝臟負擔,導致脂肪肝加劇。春天來時,應該改變飲食與生活作息,好好養護肝臟。春天養肝該吃什麼呢?肝臟在執行合成、代謝、解毒的工作時,需要輔酵素、輔因子的參與,而輔酵素、輔因子是源自於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植物化素,可以經由多吃各式各樣的新鮮蔬果,讓肝臟獲得充足與完整的輔酵素和輔因子,以執行各項任務。以下是醫師推薦的五大護肝食物。蘆筍● 養肝密碼:含有穀胱甘肽、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可以幫助肝臟排毒、抗氧化;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吸附油脂和毒素,減輕肝臟負擔。● 攝取注意:蘆筍鉀離子及普林含量較高,腎功能不佳及痛風患者宜適量攝取。● 選購與儲存:新鮮的蘆筍不會有枯軟的現象,選購時宜採買翠綠堅挺、頂端手折即斷、基部未老化的蘆筍。十字花科蔬菜●養肝密碼:十字花科蔬菜,是一種蔬菜的分類,常見的有: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和白蘿蔔等。這類蔬菜含有豐富的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蘿蔔硫素,有益於肝臟進行代謝和解毒工作。● 攝取注意:每天建議攝取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約一碗。為避免吃到殘留農藥,食用前不要只是單用水浸泡蔬菜,最好能用大量流動的清水來沖洗。同時,高麗菜等包葉菜類不妨先把外圍的一、兩片葉子去掉,而後一片片拆下沖洗。● 選購與儲存:蔬菜的選擇重在新鮮、無枯黃;採買後置於陰涼處或放在冰箱內冷藏。綠茶● 養肝密碼:茶多酚類有助肝臟的代謝與排毒作用。● 攝取注意:每天攝取300到500毫克的兒茶素,就能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選購與儲存:選擇茶葉茶片完整,少茶梗、少茶末等。儲存時避免濕氣太重,可密封保存。一般市售瓶裝茶飲,其成分標示有些會寫明兒茶素的含量,有些則無,宜選擇有明確標示兒茶素含量的飲品。大蒜● 養肝密碼:大蒜富含的大蒜素和礦物質硒,能夠幫助肝臟解毒,免於有毒物質的損害。● 攝取注意:一天約攝取1到3片蒜瓣的份量。● 選購與儲存:選擇蒜球硬實、外觀清潔完整、蒜瓣不鬆軟且無病蟲危害的大蒜。儲存時放在陰涼通風處風乾。新鮮的大蒜需放一周,已經過乾燥處理的大蒜可以立刻收起來,或放置一天之後再收起來。(新鮮大蒜水分較多,應該攤平乾燥後再收起來,才能放比較久。)堅果● 養肝密碼:堅果類富含鋅、硒,能促進膽汁分泌,加速肝臟排毒。其中核桃、杏仁富含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肝細胞的新陳代謝,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肝臟的損害。● 攝取注意:一天攝取約一手掌的量,對堅果過敏者不適合。● 選購與儲存:選購外觀完整、色澤光亮、顆粒飽滿的堅果;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最好短時間食用完畢,沒吃完須放在密封罐或放入冰箱冷藏。諮詢/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肝膽胃腸科醫師許秉毅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為何春天是適合養肝的季節?中醫教養肝穴道按摩
中醫所說的肝,和西醫有什麼不一樣?西醫中所稱的「肝」是指「肝臟」這個器官,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主要功能為新陳代謝、儲存、轉化、分泌、解毒等。中醫所指涉的「肝」範圍較廣,與經脈關係密切。中醫觀點認為肝是「將軍之官」,不單純只是分泌、解毒的功用,還指揮著其他臟器,和人的情緒、氣血循環與流動有關。Q 為什麼中醫會強調春天是適合養肝的季節?春節過後,時序正式進入春天,正是萬物蓬勃發展之時。在中醫來說,春季與五臟中的肝相應,這時候也是「養肝」的最佳時節。中醫以五行思想為基礎,可把時序分為四季甚至五季,意即春(二至四月)、夏(四至六月)、長夏(七、八月)、秋(九至十一月)和冬(十二、一月);對應的五臟為肝、心、肺、脾、腎;對應的五行為木、火、金、土、水;對應的五色則為青、赤、黃、白、黑。從中醫觀點來看,身體變化隨著季節變化而走,養生觀念也是對應的。《黃帝內經》寫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陳潮宗說,春天萬物勃發,是草木生長之時,且「木曰曲直」,其意念是向橫、向上,因此在肝的養生觀念上,應以「疏肝」為主,不可壓抑成長。而依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春天養肝的重點也有別於「冬天的『藏』」,應該趁春暖花開的時期,多到戶外散步、踏青、春遊等,一方面感受春天氣息,有助增加身體活力,也對應肝氣與情緒的關係,讓心情保持平和。Q 常熬夜的人,肝臟一定容易出問題嗎?肝經從大腳趾經腳背,沿著腳踝到小腿、大腿、鼠蹊、腹側,經肝臟、膽囊,分支到肺以及到口、眼、頭頂。晚上11時至凌晨3時,是膽、肝經休息的時間,若時常熬夜,便會影響排毒和自我修復的功能。Q 肝有問題的人,就中醫來看,有沒有徵兆可循?「肝不好」是指肝經氣的循環出了問題,最常見是皮膚變黃、上火、冒痘痘、口乾舌燥等,主要是因為肝氣鬱結的氣太旺盛,也就是常說的「肝火旺」;而肝氣也和情緒有關,若肝氣鬱結形成「肝鬱」,就會造成情緒起伏較大、胸悶、失眠等問題。Q 肝火旺、冒痘痘的人,可以吃哪類降火藥材?養肝食物,依據五臟、五行、五色的搭配,最直覺便是多吃當季的「綠色」蔬果,例如花椰菜、菠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屬性平和可天天食用,也不容易有上火問題。而若有肝火旺、冒痘痘的問題,則可服用如龍膽瀉肝湯等降火的中藥來改善。不過,楊宗翰提醒,由於降火的藥材對身體太寒的人來說不適宜,因此一定要有醫師診斷,佐以其他調和的藥材服用,千萬不可自己隨便買來吃。養肝穴道按摩平時可按摩肝經上的穴道,例如太衝、三陰交等,每天按摩10分鐘,約50至100下,調節身體機能,作為春天養肝的保健。三陰交位置:位於踝關節內側上方約三寸(約四指寬)處。《針灸甲乙經》寫道「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功效: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精宮、祛經絡風濕。有助於養血養氣、補肝血。太衝穴位置:第一、二腳趾骨交接處。《針灸甲乙經》寫道「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功效: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有助於緩解失眠、頭痛、咽喉氣梗、神經衰弱等。
-
2022-03-1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養肝四原則 多吃這些綠色食物助排毒
春天天氣回暖、萬物吐新芽,人體處在陽氣生發的階段,「養陽氣」是養生重點;春天屬於「養肝」季節,此時如果沒有將陽氣養好、進行肝臟排毒動作,未來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手腳冰冷、經期不順等寒性疾病,以及便祕、嘴破、長痘痘等上火的毛病。春天養肝掌握四大飲食原則1、多吃綠色養肝食物過年攝取許多高熱量及油膩食物,加重肝臟及腸胃負擔,如何去除多餘脂肪,幫助肝臟排毒,是春天的首要任務。老祖宗說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多吃綠色食物能促進代謝、肝氣循環,對照現代營養學理論,發現綠色蔬果蘊含多種水溶及非水溶膳食纖維,可幫助膽酸排除、促進膽固醇代謝,益於肝臟排毒,常見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綠豆芽、地瓜葉等。烹煮方式應口味清淡,否則便失去的養肝、促進肝排毒的美意。另一方面,酸入肝,酸性食物可以活化肝臟機能,例如奇異果、檸檬、白醋、大小黃瓜,都屬於綠色、味道偏酸的食物,可幫助分解體內囤積的脂肪;不過,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應留待飯後或非空腹的時候食用。2、不要吃太燥熱的食物春天陽氣生發階段,身體的火慢慢冒出來,一旦飲食不節制,多吃燒烤、油炸、過於油膩的食物,加上少喝水,作息不正常,很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便祕、嘴破、長痘痘等問題,因此,建議此時節的飲食應清淡,謝絕油炸燒烤,就連餅乾、糕點也盡量少吃。3、作息正常、定期運動經歷冬天的濕寒,春天就要把多餘的濕氣及寒氣驅出體外,是春天養生的基本法則。此時最適合走出戶外,做一些會流汗的運動,幫助陽氣生發,藉此排出體內的濕寒。運動強度要視個人年紀和狀況而定,年輕民眾可做強度高的跑步、爬山、打球等運動;年紀較長的人常有關節退化,建議做緩和的快走、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4、抗發炎食物春天萬物生發,也是流感、感冒的流行季節,因為氣溫忽冷忽熱,濕氣變重,容易讓免疫力下降,受到病毒的侵襲。除了做好保暖的動作外,飲食不妨可以吃些抗發炎食物,注重蔬菜、水果及Omega-3脂肪酸的攝取,建議每天三份蔬菜(一份蔬菜約半碗熟蔬菜)、二份水果(一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以及吃一把低溫烹調無調味堅果,或每周吃二次魚,每次二至三份(一份魚約三個手指大),以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
-
2022-03-07 養生.心理學解密
大腦只是深度學習網路?專家揭人腦和電腦的區別
▍邏輯計算相對於模式關聯如果人類的許多判斷朦朧模糊,沒辦法進行邏輯分析,我們到底怎麼思考?少了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怎麼知道橄欖球是一種運動、克莉絲.詹納是位母親、共和黨議員之外的人認為披薩不是蔬菜?倘若理性不是一連串內建於心智的命題和邏輯規則,又以什麼機制存在?一系列認知模型或許能夠提供答案,包括模式關聯、感知器、連結主義式網路、分散式平行處理、人工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系統。主軸在於智能系統並不只是操作規則中的符號,還可以累積成千上萬,甚至是以億為單位的分級信號,藉此判斷某個性質的強度。例如「蔬菜」這個概念出乎意料地常有爭議,顯而易見要以家族相似度為出發點。生物學的林奈分類法沒有一個類別能囊括胡蘿蔔、蕨菜、蘑菇,單一植物器官名稱無法涵蓋綠花椰菜、菠菜、馬鈴薯、芹菜、豌豆、茄子,連味道、顏色或質地都無法明確說明蔬菜到底是什麼。但就和卡戴珊家族一樣,我們通常看到就知道,因為整個蔬菜家族有幾項特徵反覆出現:萵苣又綠又脆有葉子,菠菜綠色有葉子,芹菜綠色而且脆口,紫甘藍是紫紅色但也有葉子。像蔬菜的特徵越多且越明確,我們就越傾向認知為蔬菜,所以萵苣毫無疑問是蔬菜,相比之下香芹會有人懷疑,大蒜就距離更遠。反過來說,有其他特徵會使某樣東西不像蔬菜,雖然也有橡子南瓜這種偏甜的蔬菜,但太甜的植物如哈密瓜就會被稱為水果。洋菇多肉、金線瓜(spaghetti squash)像麵條,可是真的以肉類或麵粉製作的食物都不會列入蔬菜。(有緣再相會吧,披薩!)這也代表人類可以透過複雜的統計公式捕捉到蔬菜這個概念究竟是什麼。一個東西的特徵(多綠、多脆、多甜、多像麵糊等等)可以量化,而每個特徵依照符合分類標準的程度還會得到權重:綠度是高度正比,脆度是低度正比,甜度是低度反比,麵糊度是高度反比。特徵分數乘以權重之後全部相加,總分超過門檻時稱為蔬菜,分數越高越具有代表性。當然人類並非主動在腦袋裡加減乘除之後才做出判斷,這些算數經由類神經元單位構成的網路進行。每個單位以不同頻率「發訊」,頻率越高代表模糊認知裡的真值越高,可參考上面的示意圖。圖下方是一群輸入神經元,處理感知器官訊號並轉譯為單純的特徵,例如「綠」或者「脆」。圖上方是輸出神經元,代表認知網路對分類的猜測。每個輸入神經元都與每個輸出神經元透過不同強度的「突觸」連結,突觸分為興奮性(代表正向權重)與抑制性(代表負向權重)。輸入單位發送訊號,經過突觸時得到權重,輸出神經元根據訊號總分決定強度。興奮性連結的尾端為箭頭,抑制性連結的尾端為圓點,線條粗細代表突觸強度(為了畫面清晰,只呈現蔬菜部分)。有人會問:是誰決定了網路中最關鍵的連結權重?答案不假外求,就是每個人透過自身經驗得來的。只要有各種不同食物作為範例,加上能夠正確指導的教師,這套網路就能經由訓練而成形。嬰兒時期腦部連結少、權重是亂數,所以只能亂猜。然而大腦具備漸進調整的學習機制,比對每個節點的訊號與指導教師提供的參數值之後上修或下修,最終得到正確答案。經過數十萬個案例訓練,連結權重會達到最佳狀態,神經網路的分類就變得精準。可是這種網路結構從輸入到輸出太過線性,而且只能加總運算。分類標準是所有部分的總和時沒問題,但若標準包含了取捨、甜蜜點、致勝組合、毒藥丸防禦、破局風險、完美風暴、過猶不及等狀況就會失靈。甚至簡單的邏輯聯結詞互斥或(xor),也就是「x或y取一,不可兩者同時」,都超過雙層神經網路的能力所及,因為這種時候參數x是正增強,參數y也是正增強,但兩者同時發訊卻應該是負增強。於是結構單純的網路能辨識蘿蔔和貓,卻無法精確掌握何謂「蔬菜」。同樣是紅色、偏球狀,脆而有梗的東西通常是水果(如蘋果),脆而有根的東西是蔬菜(如甜菜),口感似肉而有梗也是蔬菜(如番茄)。蘑菇、菠菜、白花椰菜、紅蘿蔔、牛排番茄這些東西又如何在顏色、形狀、質地找出共同組合?訊號錯綜複雜的時候,僅兩層的網路結構每次碰見新案例都要再調適,權重上上下下無法固定,很難區分類別成員和非成員。這個問題只要在輸出和輸入之間加入一層「隱藏」神經元就能解決,左圖是一張新的示意圖。經過改造,網路不再受限於刺激和反應模式,而是具有內在表徵的結構—說白話一點,就是能建立概念。被隱藏的神經元可能代表具整合性的中階分類,例如「像甘藍菜的東西」、「好吃的果實」、「 瓜類」、「 綠色食物」、「 菌菇」、「塊莖與塊根」等等,也各自有一組輸入權重與對應的刻板印象,與外層「蔬菜」之間就有特別強的關聯性。神經網路能否順利運作,關鍵在於如何訓練,而重點就是如何從輸入層進入隱藏層—既然中間的單元自環境隱藏,就無法和教師給予的「正確」值比對猜測正確與否。不過一九八○年代的研究有了新突破,「 誤差反向傳播」(error back-propagation)學習演算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比對輸出層的猜測與正確答案,以得到的誤差校正隱藏層至輸出層的連結權重,並將結論置於頂層。再來,將誤差的總和往下傳播至各個隱藏單元,校正輸入層至隱藏層的連結權重,結論置於中層。乍看之下這個機制效率很差,但經過數百萬個案例訓練後,上下兩層連結的參數就能夠分辨山羊與綿羊的差異。同樣驚人的是,若能用於分析,隱藏單元可以主動找出如「菌菇」、「塊莖與塊根」這種抽象分類。但一般狀況下,隱藏單元並沒有我們能以語言命名的標籤,只是能完成驗算任務的公式集合,好比「這個特徵只要一點點就好,那個特徵不可以太多,除非另一個特徵真的很多很多」。二十一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之際,電腦運算能力隨圖形處理器技術發展越來越強大,數百萬使用者上傳文字與影像到網路也代表數據量暴增。舉例而言,若電腦專家現在針對大劑量維生素療法製作一個多層次網路,中間可以設置兩個、十五個,以至於上千個隱藏單位層,透過數十億到上兆的範例進行分析。由於輸入與輸出之間存在大量層次,這種架構稱作「深度學習系統」(並非指對於主題有深度理解)。深度學習為「人工智慧大覺醒」(the great AI awakening)揭開序幕,應運而生的產品包括語音和圖像辨識、機器問答、自動翻譯及其他很人性化的功能。深度學習網路的表現通常優於傳統的GOFAI(Good Old-Fashion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直譯為「有效的老式人工智慧」),因為GOFAI 以類似邏輯演繹的方式處理以程式碼形式建立的命題和規則。兩者差異十分明顯,人工神經網路和邏輯推理不同,內部處理無法判讀,數百萬的隱藏單元絕大多數不是可理解的連貫概念,就連訓練電腦的專家自己都無法解釋電腦怎麼得出目前的答案。因此許多科技評論感到憂慮,一旦人類將命運交給人工智慧,如果電腦決策有偏見也沒人能察覺和根除。二○一八年,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提出警告:深度學習系統的基礎不是人類能夠檢視與論斷的命題,有可能為啟蒙劃下句點。雖然話說得極端了些,但也強調了邏輯與類神經兩種運算的對比多強烈。人腦只是一個巨大的深度學習網路嗎?當然沒這麼簡單,然而兩者相似處值得深思。大腦神經元數量在千億左右,彼此間的突觸更多達百兆。一個人到了十八歲,腦袋清醒的時間已超過三十億秒,每一秒鐘都從環境吸收案例進行比對。人類和深度學習系統一樣,不斷進行模式匹配與關聯,而深度學習網路正是針對定義模糊的家族相似性而生。家族相似性是人類建立概念的重要基準,神經網路研究結果呈現出人類認知很大一部分雖屬於理性,卻又不符合嚴謹定義的符號邏輯,同時還為直覺、本能、感應、下意識、第六感這些難以解釋卻很玄的心智能力掀去神祕面紗。儘管Siri 和Google 翻譯等服務使生活更加便利,也別誤以為有了神經網路就再也不需要邏輯。這類系統背後建立在模糊的關聯性上,斷句或分辨規則的能力還很弱,有時會笨得很好笑。比方說,要Google 語音助理找「附近不是麥當勞的速食店」,得到的反而會是方圓五十里內的麥當勞分店名單。問Siri :「喬治.華盛頓使用電腦嗎?」答案會是華盛頓總統的電腦面部重建圖,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中心網頁。目前自動駕駛採用的視覺辨識模組還是常常將路標看成冰箱,將翻倒的車輛當作拳擊訓練吊袋、消防艇或長雪橇。人類的理性是一個混合系統。大腦可以經由模式關聯找出家族相似性並累大量統計資料,同時也能利用符號邏輯將概念組織為命題並做出推論。後者可以稱為系統二、遞迴認知、基於規則的理解力,而形式邏輯的功用是純化這種思維模式,除去因社會性和情緒產生的邏輯錯誤。命題推理讓人類不會受困於相似性與刻板印象,催生出理性的最高成就,如科學、道德、律法。若從家族相似性來看,鼠海豚應該是魚,但運用生物學林奈分類法(例如「若會哺乳餵養後代,則屬於哺乳類」)我們明白事實不然。經由一連串定言推理,我們知道了人類由猿演化而來,太陽是恆星,固態物體分子間有很多空隙。社交場合中,大家善用模式比對,自然而然分辨出人與人的差異: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聰明、有的強壯、有的敏捷、有的好看,還有人與自己共同點特別多。可是回到人生而平等這個命題時(若X為人類,則X具有權利),我們也懂得在法律和道德層面摒除成見,公正對待每個人。※ 本文摘自《理性:人類最有效的認知工具,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採取更正確的行動》。《理性:人類最有效的認知工具,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採取更正確的行動》作者:史迪芬‧平克 譯者:陳岳辰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24
-
2022-03-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關節保養QA/吃葡萄醣胺、鈣片可以保養膝關節?骨科醫揭最重要關鍵
Q:吃葡萄醣胺、鈣片可以保養關節?關節的保養並不是透過吃葡萄糖胺或是鈣片就可以達到目的,最重要的關鍵是「不要受傷」,避免劇烈運動造成傷害,或因肌肉流失而讓關節的負擔增加。根據研究,葡萄糖胺對於關節的幫助,主要是減緩部分疼痛的發生,實際上並沒有生成軟骨或是增加關節強度等效果。而吃鈣片的目的,不是在保護關節,骨頭的生成需要鈣、磷的協助,鈣片的效果主要是增加人體鈣質的攝取、避免骨質疏鬆,進而維持關節的強度。Q: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有關?兩者成因完全不同,也是完全不同的疾病。骨質疏鬆症屬於骨質流失問題,不會痛、不容易察覺,常因為骨折才發現,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退化性關節炎則是屬於關節軟骨磨損、發炎,會讓關節處感到不適。很多民眾以為關節疼痛就是骨鬆惹的禍,開始補吃鈣片,但如果實際病況是退化性關節炎,鈣片只能協助骨質,不能改善關節發炎的問題。Q:有關節炎症狀的人,不能吃香蕉?網路謠傳,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不能吃香蕉。實際上這毫無根據,高鉀的香蕉是很好的水果,除非是腎臟功能異常者才有禁忌。一般來說,關節炎的患者飲食上沒有太多的禁忌,除非是痛風引起的關節炎,才會建議避免吃高普林的食物。關節炎患者的重點是減少關節負擔,如果是體重過重者,會先建議減重,避免關節負擔過大。Q:多吃動物軟骨、膠質,可以補充關節軟骨需要的營養?「吃腦補腦」的概念根深蒂固,常常會有人說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豬腳筋,可以保護關節。適時的補充膠原蛋白,如第二型水解膠原蛋白,對於關節軟骨會有一定的幫助,只是「多吃無益」,營養均衡以及適當補充即可。但當軟骨已經磨損,是不會再重生的,這時候補充膠原蛋白毫無意義,再多的食補或是吃保健食品,都不如接受治療來得有用。Q: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建議吃哪些抗發炎食物?藍莓、花椰菜等屬於可以抗發炎的食物,可適量食用。但減輕體重以及接受治療仍是減緩關節炎的上上策。Q:常按摩、熱敷膝蓋,可以減輕關節炎疼痛嗎?關節炎可以透過物理治療舒緩,但急性發炎期的時候不建議按摩,也不建議熱敷,應該採取冷敷。等到關節炎不痛時,可以透過熱敷或是熱水澡改善不適,而針灸也可以幫助減輕疼痛。Q:退化性關節炎跟遺傳有關嗎?退化性關節炎的實際病理關係,沒辦法百分之百釐清,除了過度使用,有部分退化性關節炎確實跟基因有關。另外,曾經「受傷」也是造成日後關節炎發生的另一個因素。Q:登山者如何自保,減緩膝蓋傷害?運動不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的機率,但姿勢不正確而導致受傷,像是半月板受損,就會增加膝蓋退化的機率。登山比較常見的問題是過度使用膝蓋,肌肉疲乏,進而讓膝蓋受損機率增加。建議登山的強度要從弱到高,逐次提升,平常都沒運動的人,千萬不要直接挑戰三天兩夜的行程。另外,登山負重也會增加膝蓋負擔,建議平時要鍛鍊足夠肌力,登山時量力而為、減輕負重,就能減緩膝蓋的負擔。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專任主治醫師柯廷憲
-
2022-03-02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纖維吃不夠害便秘?營養師授「三餐高纖吃法」:自助餐別點排骨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異口同聲表示,要能維持好的腸胃機能,向便祕說拜拜,多攝取高纖食物是不二法門。但是忙碌的現代人,一早起來匆匆忙忙梳洗後,大概只能在上班路上隨便買個早餐果腹,有些人甚至不吃早餐就上班,埋首在辦公桌或開了一個早上的會後,午餐也是囫圇吞棗帶過,到了晚餐時間,有加班的還是只能簡單用餐,不用加班的,大多數只想好好慰勞自己一天的辛苦,大吃一頓,很少人會注意到自己一天到底攝取了哪些營養素,更遑論特別留意攝取多少高纖食物。一日高纖吃法 跟著吃攝取足夠營養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取25~35克的纖維,營養師余依晏提供以下建議:早餐★ 健康的選擇:1、食用高纖維的五穀雜糧麵包、雜糧饅頭或全麥吐司,夾上生菜、番茄、小黃瓜和低脂乳酪。2、習慣吃中式早餐的人,則可以來碗纖維質含量比一般精緻澱粉高的地瓜粥或南瓜粥,再簡單燙個蔬菜,吃進足夠的纖維及營養;中式早餐建議搭配豆漿或水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3、若真的沒時間自己準備早點,不妨選擇現代人的好鄰居—便利商店,例如三角飯糰包的餡料如雞、肉、鮪魚等,是品質較好的蛋白質,而三明治也多含有生菜及起司,營養較均衡。(推薦閱讀:燒餅夾油條不是最肥! 營養師揭「15款中式早餐熱量」:第一名你常吃?) ★ 不健康的選擇:1、燒餅油條、飯糰:都屬熱量高且纖維量不足。2、蛋餅:饅頭加蛋比蛋餅更適合做為早餐,因為屬油煎食物,並不建議多吃。3、煎餃、小籠包、餡餅、肉包:內餡多為高油脂肉類,最好少吃。4、包餡的麵包:很多人也許習慣通勤時啃麵包,建議選擇含堅果類的雜糧麵包或吐司,也要注意不要常選有內餡的麵包,因為不論甜的或鹹的內餡,油脂、糖分都不少,而且是精緻加工過的食品,纖維含量不高。(推薦閱讀:可頌還不是最胖!營養師揭「暴肥款麵包排行」 前3名不少人天天吃)下午茶下午3、4點,正是需要休息一下補充能量的時間,建議不妨在辦公室準備水果,小番茄、葡萄、芭樂、蘋果、梨子都是高纖水果的不錯選擇。或是蒟蒻點心也可以,但需注意有些市售蒟蒻干的脂肪與鈉含量較高,購買時請注意標示。(推薦閱讀:吃下午茶擊退負能量! 但這些食物只會讓你愈吃愈累) 午、晚餐★健康的選擇:1、白米加入五穀米、糙米或是全麥麵條煮製而成的麵類,取代精緻的澱粉,補充纖維質。2、蔬菜最好是燙青菜,像是水煮花椰菜、菠菜 都是不錯的選擇。3、肉類則盡量吃雞肉、海鮮等白肉。4、湯品最好是蔬菜湯。南瓜、高麗菜、西洋 芹、番茄、蘿蔔、芥菜、黑木耳、玉米、花椰菜 等,都可以是蔬菜湯的食材。(推薦閱讀:吃飯配飲料、飯後喝湯? 小心胃食道逆流!醫眼中「超雷虐胃行為」曝光) 若以上所述沒時間準備或很難在上班附近找尋到,也可參考以下做法:1、吃自助餐時,菜色的選擇為兩道蔬菜、一道半葷素(即青菜炒肉絲或肉片),增加蔬菜量,減少肉類攝取量;挑選食物時以清蒸類、滷類菜品較好,如燒冬瓜、清蒸魚、滷海帶等。2、到麵攤時,清湯麵是較好的選擇,最好點盤燙青菜,並不要淋醬汁,也可叫幾盤比較健康的小菜,如小黃瓜、海帶、泡菜等。3、少點肉類,多以低脂肉、豆腐或海鮮為主。(推薦閱讀:吃麵怕胖!粗麵or細麵好? 揭曉「麵食熱量排行」:這碗直逼1000大卡) ★不健康的選擇:1、油炸物和燴、羹類等勾芡類食物,有過多油量、澱粉類,如佛跳牆、東坡肉、紅燒蹄膀等。2、大塊肉,如排餐、雞排、排骨,油脂太高。3、麵攤的麵湯,湯頭可能含過量的鹽分和油 脂,全都喝下肚對健康有壞處。4、醬、麻醬或肉燥拌麵,常含過量的鹽分和油脂。5、火鍋類,包括麻辣鍋及其材料像是丸子、餃子,都是熱量且脂肪含量高;沾食用的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所含脂肪較高且含鈉高,也不健康。6、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培根、紅燒肉等,為含亞硝酸的加工肉,常吃容易引起腸道疾病。(推薦閱讀:5大最愛火鍋料排行出爐,每吃一口熱量皆爆表,3種配角熱量也不低) 延伸閱讀: ·吃10顆蘋果仍不夠一天所需膳食纖維! 營養師公開「高纖水果排行」:第一名超意外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
2022-02-27 養生.聰明飲食
青花菜和花椰菜其實不一樣 專家教你怎麼分辨
青花菜和花椰菜,其實不一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臉書粉專表示,花椰菜、青花菜雖然外觀相像,而且都是十字花科蕓薹屬。其實兩種名字不一樣,仔細一看外型也有差。花椰菜、青花菜有何營養?怎麼挑選?農委會說,青花菜產季自10月至隔年5月,產地在雲林縣、嘉義縣、高雄市。營養價值方面,富含維他命A、B、C、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鉀、鈣、磷、鎂、銅等礦物質。農委會說,挑選青花菜,花球整體呈現香菇形,外觀完整密合,沒有嚴重的凹凸現象。至於花椰菜全年都是產季,產地在雲林縣、彰化縣、嘉義縣、高雄市。營養價值方面,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纖維質、鈣、磷、鐵、維生素A、B1、B2、C。如何挑選花椰菜?農委會說,常見的白花椰菜,宜選擇花球白色無汙漬、花球密合,花球質地細緻,表面無嚴重的凹凸現象,花梗淡青色至綠色,蕾枝鮮翠,花球以偏鬆不堅硬且無散花球情形者較佳。
-
2022-02-25 養生.聰明飲食
葉黃素這3種食材都吃得到!不只有助養眼也抗氧化對全身皆有幫助,營養師教4招更助保養!
民眾養眼、護眼多會關注葉黃素的營養,並使用相關營養品。不過其實葉黃素在天然食材中也吃得到,且養眼也不能單靠葉黃素。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葉黃素的營養,並分享常見含有葉黃素的天然食材,以及更有助眼部健康的保養方式,一起守護靈魂之窗! 葉黃素不只有助養眼,抗氧化對全身皆有幫助!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現代人有非常高的頻率接觸3C產品,包括上班時使用電腦,下班後看電視、滑手機等,大多人幾乎除了睡覺一整天都在使用3C,而這些3C產品的光線長時間、長期下來會對眼部造成傷害,使黃斑部產生自由基,影響眼部健康,增加白內障、黃斑部退化、視網膜病變等風險。葉黃素有相當優越的抗氧化能力,可減少自由基傷害,達到護眼的效果。也因為屬脂溶性營養素,葉黃素可持續累積於眼部,達一定時間的保護效果。 簡鈺樺營養師更進一步表示,葉黃素的抗氧化能力,不單僅限於眼部,身體各處的也可一同保養到,如保養血管,各器官也都受惠。而對於常見慢性疾病糖尿病,許多糖友在血糖控制不穩定的狀況下,如同長時間身體浸泡在糖水中,身體大小血管,尤其是眼部細小的血管較容易出現病變,如常聽到的視網膜病變,因此可透過天然食物或是保健品補充葉黃素來保養視網膜。也有研究發現,葉黃素有助於改善腦部的認知功能、降緩退化,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養腦營養。 葉黃素助養眼、養身,這3種食材都吃得到! 許多民眾為了養眼,會選擇使用葉黃素的相關補充品,不過簡鈺樺營養師指出,其實生活中就有不少天然食材可以吃得到。例如最普遍常見的菠菜、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或是胡蘿蔔、南瓜等橘黃色食物,以及雞蛋的蛋黃都可以吃得到,這些食材也都有其他各自的營養,深綠色蔬菜更是營養成分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的食材,像是民眾欲養骨的鈣質也可以吃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攝取葉黃素也有訣竅更有利於身體吸收。正如前述所提到,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這也就意味著在油脂的輔助下,更有利於葉黃素被人體吸收,因此相關天然食材可在進行有油的烹飪方式後攝取,補充品則可能隨各家廠商技術而有不同形態的葉黃素,可多留意是否標註隨餐使用或飯後使用。 養眼別單靠葉黃素,營養師教4招更助保養!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養眼的營養其實不單只有葉黃素,其他像是胡蘿蔔素、花青素、玉米黃素等也都廣泛存在於生活常見的天然食材當中。而許多民眾也常會感到納悶,為什麼卯起來吃葉黃素,眼部狀況卻也未見明顯的改善,對此營養師表示,其實「行為控制」會比營養攝取更來的有利養眼,且任何再健康的營養都是過猶不及,食藥署也建議葉黃素單日攝取不超過30毫克,並非大量補充就有助養眼。 因此營養師建議,欲養眼的民眾,可從飲食均衡攝取天然的營養,也可用營養品輔助,日常盡量避免3C產品,若上班不可避免,至少下班有個時間是以運動、繪畫等休閒娛樂取代使用手機、看電視、使用電腦等,讓眼睛得以休息,並可多動動雙眼作些眼部運動。如此對於眼部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防3大眼疾,醫: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眼睛保養別只靠葉黃素 營養師:5大護眼營養素這些食物都吃得到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5 養生.聰明飲食
「這些蔬菜沒煮熟」吃下肚恐中毒! 生菜沙拉必加甘藍也在內
健康觀念是越來越普及,大家也都知道要多吃”蔬菜、水果”,但在吃之前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因為有些蔬菜在未加熱前,會有天然毒素的存在,需要經過充分加熱來破壞毒素。 放過久的馬鈴薯發芽了,此時這顆馬鈴薯還能繼續吃嗎?陳文君營養師說,發芽的馬鈴薯會產生大量的茄靈毒素,若誤食的話,可能會有嘔吐、腹痛、腹瀉、發燒、頭痛,甚至會有輕度意識不清的症狀,所以當馬鈴薯發芽,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丟棄」不食用。 十字花科類蔬菜食用前要充分加熱 甘藍、油菜、花椰菜、蘿蔔等十字花科類蔬菜,含有硫代配糖體,硫代配糖體經酵素分解後產生的代謝物,會抑制碘的吸收,嚴重會引起甲狀腺腫。對於一般健康人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有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就需要特別注意。記住,吃之前要一定記得充分加熱。樹薯、竹筍、皇帝豆含有含氰配醣體,大量食用且未煮熟的話,就有中毒風險,所以要加熱處理後才能食用。 食用前停看聽蔬菜食用前除了要清洗乾淨外,也要掌握食用前的小技巧,如此一來,就能吃得健康又安心喔!(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馬鈴薯、地瓜、花生...發芽還可以吃嗎? 營養師揭「4種蔬菜」發芽更營養 ·營養師認證「17種蔬菜」煮熟比生吃更營養! 沙拉最愛萵苣、紅蘿蔔、小黃瓜也在內
-
2022-02-23 癌症.肺癌
肺癌術後易咳 中醫調理改善
70多歲陳先生,確診罹患早期肺癌,雖順利接受開刀,但術後卻容易咳嗽,常常乾咳或咳出白稀痰,經常在平躺及說話多時誘發,吹到冷風則咳嗽加重,讓他都不能好好說話,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接受中醫「滋陰益氣」藥物調理後,咳嗽症狀獲得改善,且整個人神清氣爽。隨著空氣汙染的增加,肺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第一位。導致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菸害、吸入如石綿、砷,或居家環境暴露如氡氣、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如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煮食未使用抽油煙機等。早期肺癌治療可採用手術治療,但手術可能會引起肺組織與周圍神經的局部發炎、氣管分泌物多、疤痕組織增生、肋膜炎及胸腔積液等,因而刺激氣管受器,進而容易咳嗽。西醫治療是給予抗生素、類固醇和支氣管擴張劑為主。中醫認為,手術會使有形之血肉筋骨受病,又損無形之氣精。手術造成組織破壞、淤血停積,阻塞肺絡,使肺失肅降而為咳,因此,中醫治療以攻補兼施為主,且重視宣暢氣機。若容易喘促者、身體疲倦且脈弱者,則以補虛藥物和益氣養陰為主,例如使用黃耆、太子參、百合、麥冬、白芍、五味子等中藥;若身體或傷口疼痛、痰黃且脈澀者,可使用瀉實與祛瘀解毒的藥物,例如,桃仁、紅花、益母草、牛膝、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蓮。此外,也可搭配針灸治療來緩解疼痛、疲倦,改善循環。肺癌患者術後可逐漸訓練心肺功能,包含使用動機型呼吸儀和橫膈式呼吸,並透過周邊肌力進行訓練。飲食方面,必須攝取充足熱量,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花菜、高麗菜、花椰菜等,以及橘紅色黃色蔬果,如地瓜、番茄、南瓜、胡蘿蔔等,來增加抗氧化能力,同時可搭配食用杏仁、百合和白木耳等滋陰食物。
-
2022-02-15 養生.聰明飲食
單吃整顆高麗菜還不夠!營養師提醒吃錯高纖食物小心仍便秘
假日吃到不敢站上體脂機了嗎?趕快來點高纖維食物,讓消化道清理一下,卡在身上的,都是暫時的。一天所需纖維量 單吃一顆高麗菜或一大盤生菜沙拉無法達標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其實一整天需要的纖維量單吃一大顆高麗菜或一大盤生菜沙拉都不會達標,沒有針對高麗菜,就是要給大家一個每日膳食纖維量的概念。高纖蔬菜 TOP20排行榜 1、紫蘇 8.8g2、薄荷 7.5g3、黑豆芽 4.9g4、山苦瓜 4.1g(推薦閱讀:苦瓜胜肽真能控糖?)5、紫色花椰菜 3.96、香菇 3.8g(推薦閱讀:乾香菇要洗嗎? 烹煮前這3動作沒做好,小心吃進農藥)7、黃秋葵 3.7g8、山蘇菜 3.3g9、地瓜葉 3.3g10、菠菜(葉) 3.2g11、豌豆莢 3.2g(推薦閱讀:市售豌豆莢、甜豆莢殘留農藥嚴重! 專家教「洗菜秘訣」別傻吃農藥)12、青花菜 3.1g13、紅莧菜 3.1g14、金針菜 2.9g15、海帶 2.8g16、白苦瓜 2.8g17、茄子 2.7g18、黃豆芽 2.7g19、芹菜 1.4g20、高麗菜 1.1g(推薦閱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症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要慎食)(以上為每100g之蔬菜可食部分膳食纖維含量)纖維攝取不足 這樣做有效補充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大約為20-38g,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甚至一半都不到,所以如果不知道怎麼有效率補充纖維,可以按照上表選高纖維的吃,高敏敏也建議,每餐至少選擇2種顏色蔬菜,除了補充纖維,還能攝取到不同植化素,且一天最少要吃4個拳頭大的蔬菜量。(推薦閱讀:美公布「2021農藥殘留最多」12種蔬果 「先洗or先切」差很多:第一名嚇壞一票人)吃蔬菜仍便秘 這些原因你中了嗎?而若吃了很多高纖維的菜卻還是有便秘問題,高敏敏指出,可能就是其他原因,像是:水分不足,建議每天至少喝2000cc 幫助順暢;而除蔬菜之外,水果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建議均衡攝取,每天至少2份;也可能是粗雜糧攝取不足,粗雜糧除了纖維還有有礦物質鎂,讓放鬆腸道更簡單。(推薦閱讀: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此外,最重要的是不要聞油色變,好油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平滑,或是沒補充好菌,好腸道絕對少不了好菌的幫助,可以每天吃優酪乳、優格,補好菌同時也能補充鈣質。延伸閱讀: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大吃大喝便祕、消化不良怎麼辦? 營養師認證「促腸胃蠕動食物」解油膩、助順暢
-
2022-02-1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五彩中庸飲食 保健泌尿器官
王太太近二年多未回診,近日出現在我的牙醫門診。「一年多來經常因為泌尿道感染而住院。」70多歲的她訴說著十多年的舊疾,一臉羞澀。而不久前正巧一位年齡相彷的男性患者,也因為攝護腺炎住院,暫緩牙科治療。遠離辛辣甜鹹且避免油膩的中庸料理,應該是泌尿系統保健飲食的首要條件。綜合莓果義式鮮奶酪 Panna Cotta (4人份)蔓越莓含有A型前花青素,可以降低尿液的PH值,減少細菌附著在泌尿道,一直被視為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明星食材。將苦澀的蔓越莓與其他較具甜味的莓果搭配,尤其與無乳糖鮮乳攪打混合成果汁,不但能掩飾其酸苦,也大大提高甜味,減低食用糖的攝取。食材:蔓越莓、草莓、藍莓、覆盆子(冷凍產品亦可)180克+30克(做為裝飾或果醬使用)、無乳糖鮮乳350毫升、砂糖(或代糖)30克、吉利丁片4片10克(吉利丁每片約2.5克)作法:1. 將以上莓果放入果汁機裡,並倒入牛奶、加入砂糖(或不加)混合攪打均勻。2. 吉利丁放在冰水中變軟並放入小鋼盆內,接著開小火隔水加熱融化。3. 將作法1的莓果牛奶放入鋼盆內,並稍微加熱。接著取少許莓果牛奶放入作法2已融化的吉利丁片裡且完全混合。4. 將作法3的吉利丁片液倒進莓果牛奶中並充分混合。5. 倒入喜歡的容器並以莓果裝飾,放入冰箱中凝固後即可食用。●作法1剩餘的莓果亦可作為果醬,酌量塗抹在鮮乳酪上,更增添香氣。日式風燒肉蔬果佐優格黃瓜醬 (3人份)選擇小里肌(腰內肉)口感細嫩且脂肪含量少,兼具美味與健康的需求。而針對泌尿器官的感染,建議平日多食用抗發炎食物,尤其推薦維生素C。維生素C普遍存於蔬果當中,但由於維生素C在水溫70度C時就會受到破壞,所以這道溫沙拉食材以可生食的蔬果為主。食材:小里肌肉320克切薄片、花椰菜 10小朵氽燙、萵苣2株、小番茄15粒去皮氽燙、玉米筍6支切段並氽燙、紫山藥 220克切塊並蒸熟、葡萄15粒剖半醃醬:醬油1.5大匙、清酒1.5大匙、味噌 1小匙、蒜泥1/2小匙優格黃瓜醬:小黃瓜2根(磨成泥,並用濾網壓出水分)、薄荷或香菜6片切末、希臘式優格200克、鹽與黑胡椒適量、檸檬汁1小匙,以上材料混合即成。作法:1.醃醬材料混合,將小里肌肉放入醃約15分鐘,接著開中小火,肉片放入横條紋式的煎鍋(或平底鍋),煎到兩面金黃後取出備用。2.生菜用手撕,同時將食材蔬果如玉米筍、紫山藥、花椰菜、小番茄……及作法1的燒肉擺盤,最後淋上優格黃瓜醬,即可美味上桌。五彩什錦水餃(蛋奶素,6人份)捨棄易誘發攝護腺癌的紅肉,改以豆干及蛋作為水餃主要蛋白質來源。黃豆等豆類富含大豆異黃酮,可減緩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富含纖維質的青江菜和胡蘿蔔,可使尿中的草酸鈣和尿酸減少,減少泌尿道結石發生的機會。此料理更加入不含人工添加劑的堅果醬,不僅增添水餃的風味,堅果還有微量元素鋅,有助預防攝護腺方面的疾病。食材:豆乾400克、杏鮑菇200克、黑木耳150克、薑2片、胡蘿蔔250克、雞蛋6粒、青江菜500克、醬油1大匙、香油1/2大匙、堅果醬1大匙、鹽與白胡椒粉適量、餃子皮1包作法:1. 豆乾、杏鮑菇、黑木耳及胡蘿蔔切小丁,薑切末。2. 先炒熟胡蘿蔔盛出備用。接著原鍋油熱後倒入打散蛋液,炒熟並搗碎出鍋。3. 先以小火熱油,鍋中加入薑末,接著再放入豆乾及杏鮑菇,炒至香氣四溢後加入黑木耳,最後加入醬油、香油、鹽巴及堅果醬(可再加入少許的水),再稍微拌勻煮熟即可。4. 青江菜先氽燙(鍋中可放入少許鹽巴及食用油),取出擠乾水分後切碎。5. 將作法2、3、4的食材全部攪拌,並做最後調味。6. 依據個人的喜好包法,完成喜歡的水餃形狀,以蒸、煮或煎的方式烹調後,即可食用。
-
2022-02-11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胡蘿蔔、菠菜...營養師揭密:想吃葉黃素護眼,第一名食物是它!
近年來,因為3C產品的普遍與便利,讓很多人都加入了低頭族的行列,或瀏覽網頁、或看小說、影片,或在社群媒體上與他人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得護眼營養素「葉黃素」成了當紅炸子雞。(連我那愛看YouTube影片的姪子房間桌上,都有他老媽的愛心白板,上面寫著:兒子,記得每天吞一顆葉黃素啊。) 葉黃素(Lutein)之所以被稱為護眼營養素是因為它可以吸收紫外線中的藍光,保護眼睛視網膜免於紫外線的傷害,故葉黃素又被暱稱為「吃的太陽眼鏡」。現代人雖然因為怕曬黑,且窩在室內的多、曬太陽的較以前少,但使用3C產品的時間卻多了非常多。由於3C螢幕和LED照明的光譜中藍光比例特別高,導致藍光對眼睛傷害的問題較陽光的傷害只高不低,因而讓葉黃素成了近幾年來保健市場的新興巨星。 在開始介紹這個當紅護眼營養素前,先讓大家猜一猜,下面食物,那些葉黃素含量比較高? 答案揭曉…上次所列的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菠菜、地瓜葉和南瓜,你猜對了嗎? 在這裡Stella將上面所提到的這幾種蔬果,依照它們的葉黃素&玉米黃質含量(每100公克含量)由高排到低:菠菜(12.2毫克)>地瓜葉(2.6毫克)>南瓜(1.5毫克)>綠花椰菜(1.4毫克)>胡蘿蔔(0.67毫克)>蛋(0.3毫克)>柳丁(0.13毫克)>番茄(0.12毫克)>高麗菜(0.03毫克) 從這個排列次序中,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外表看起來黃色或橙色的食物,其葉黃素含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反倒是看起來蠻平凡的綠色蔬菜含量卻不低。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會讓植物呈現黃、橙色的植物色素不僅有葉黃素,還包括玉米黃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β-隱黃素等,它們都屬於一個叫做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的家族。所以黃、橙色的蔬果僅代表它們富含類胡蘿蔔素,但不見得是葉黃素。 類胡蘿蔔素:暖色系(黃、橙、紅)植物的化妝師!儘管葉黃素,有個「黃」字,但並非黃色蔬果就富含葉黃素。賦予大部分植物黃、橙、紅顏色的是一群稱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家族的植化素,這個家族共有600多個成員,只有約50種會出現在美式飲食中,而其中只有14種能被人體所吸收。這之中大家較耳熟能詳的有6種: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β-隱黃素(β-cryptoxanthin)和茄紅素(Lycopene)。 類胡蘿蔔素依化學結構上的差異(有無含氧)可分為兩大種,一類稱為胡蘿蔔素(carotene),常見成員包括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主要會讓植物呈橘、紅色。另一類稱為葉黃素群(xanthophyll),包括葉黃素、玉米黃質和β-隱黃素,主要會讓植物呈現黃色。 我們常見的彩色蔬果中,橘色的胡蘿蔔主要含的是胡蘿蔔素,包括β-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很低;而芥藍菜、菠菜等綠色蔬菜則是含大量的葉黃素群,如葉黃素、玉米黃質,β-胡蘿蔔素含量則不高。番茄的類胡蘿蔔素含量則較特別,除大量的茄紅素外,其他類胡蘿蔔素含量極微,所以番茄可說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 類胡蘿蔔素的功能 1.具備維生素A的功能: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三個成員能夠轉換為維生素A。它們分別是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β-隱黃素,故當我們攝取含這三個營養素的食物時,能獲得維生素A的保健功能,包括促進皮膚黏膜健康、幫助視覺正常、提升免疫等。 2.抗氧化:在植物身上,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扮演抗氧化、保護植物的角色。所以很多綠色植物本身富含類胡蘿蔔素,但因為平日被葉綠素的綠色遮掩住,所以看不出來。必須要等到秋天,植物停止製造葉綠素後,這些黃橙色的色素才會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樹葉會慢慢變黃/橙的原因。正也因為這的道理,所以很多深綠色蔬菜的黃色色素(如葉黃素)也會被葉綠素所遮蓋,因此看起來綠油油的一點也不黃,但卻富含護眼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喔! 3.過濾光線:類胡蘿蔔素家族成員具有特殊化學結構(共軛體系)可吸收陽光中的可見光,保護植物免於陽光的傷害。這些類胡蘿蔔素吃到體內時,也可吸收光線保護我們的皮膚和眼睛。由於眼睛中唯二存在的類胡蘿蔔素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所以這兩個營養素又被稱為護眼營養素。 4.疾病預防:研究顯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飲食(不包括β-胡蘿蔔素)明顯可降低肺癌,還可保護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另外,富含茄紅素的飲食則可降低攝護腺癌。 認識護眼營養素:葉黃素&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兩個家族成員對眼睛很重要,他們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我們之前有提到類胡蘿蔔素會吸收光線,這一點對保護眼睛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看見東西需要有光線,但光線中的一些可見光,如藍光因具備高能量,會傷害眼睛。若把眼睛比喻成相機的話,水晶體就好比相機的鏡頭,視網膜就好比底片。光線從水晶體(鏡頭)進入眼睛,最後在視網膜(底片)上呈現影像,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地方最容易受到光線的傷害,一個是水晶體,另一個就是視網膜。 當長期暴露在紫外線(或含高比例藍光的3C用品)下,會使水晶體變混濁,造成所謂的白內障。另外,光線也可能傷害視網膜,及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分~視網膜黃斑。所謂視網膜黃斑指的是位於視網膜中間的一個區域,這裡聚集了20萬個感光細胞,負責視覺敏銳的部分,如閱讀或精密工作所需視力。若黃斑結構受到破壞時,會嚴重影響視力,此時我們所看到的影像中心部位會變暗或扭曲,而僅能看到物體輪廓、無法看清其中心部分的細節。(事實上,黃斑區之所以叫做黃斑就是因為它是黃色的,而它之所以呈現黃色,就是因為它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可過濾藍光的黃色色素。) 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食物或營養品之所以對眼睛好,就是因為它可以保護水晶體和視網膜黃斑。很多流行病學資料或臨床研究都發現,攝取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飲食或補充品,可增加眼睛中黃斑色素的密度,保護眼睛對抗視網膜黃斑退化。另外,這樣的飲食也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的風險,並較不容易發生白內障。 Q:哪些食物含護眼營養素較多? *蔬果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主要來源,而蔬菜含量高於水果! 類胡蘿蔔素是由植物所製造,所以主要的來源會是我們日常的蔬果,五穀根莖類或魚貝海鮮類等其他類食物含量並不多。而相較於蔬菜,水果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偏低。水果中最高的是柿子每100公克有0.8毫克,隨便一個深綠色蔬菜的含量可能都比它高。因此,比較好的食物來源是蔬菜類。 *深綠色蔬菜是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最好的選擇! 由於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屬於黃色色素,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則是橙色色素,所以黃色蔬果葉黃素含量會較多一點,橙色蔬果(如胡蘿蔔)則α-胡蘿蔔素或β-胡蘿蔔素會比較多,但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則不見得會多。但大體而言,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較高的是綠色、特別是深綠色蔬菜。 附圖是Stella整理的「常見食物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圖」(註),大家可發現,含量最高的是羽衣甘藍(雖然台灣不常見這個蔬菜,但它含量超高,不放它直接跳到第二名的菠菜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啊>_<),其次則是菠菜和芥蘭菜葉。從圖中大家可發現含量較多的幾乎都是深綠色蔬菜喔。另外,同樣是蔬菜,深色蔬菜的護眼營養素含量會較淺色多,例如綠花椰菜每100公克有1.4毫克,白花椰菜則僅有0.03毫克。 (註)上述食物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資料來自SELF NutritionData網站(這個連結裡有1000項含量最高的葉黃素&玉米黃素食物資料,不過因食物的加工方法不同,故同個食物可能有多個數值。例如菠菜有生的資料,也有冷凍切碎後水煮瀝乾的資料,並且還有分有加鹽和沒加鹽的資料…等等,因此光是一個菠菜就有至少5個不同加工方法處理後所測得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資料喔) Q:一天要吃多少護眼營養素才夠? 目前並沒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建議攝取量,但根據大部分近幾年來所做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10毫克葉黃素和2毫克玉米黃素就可從中獲取健康益處。另外,之前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降低43%的黃斑退化風險。因此葉黃素的一般建議攝取量為每天6~30毫克。換句話說,在每日蔬果579飲食中,只要參考附圖,挑2~3份吃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食物大概就可滿足身體每日的需求。 Q:護眼營養素要怎麼吃才對? 由於類胡蘿蔔素家族是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其吸收需要脂肪的幫忙,最好和富含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基本上只要少量,約3~5公克脂肪就足以幫助食物中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因此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只要和三餐一起吃就沒有問題。 而如果你是在兩餐間吃的話,可考量加點油一起吃效果會比較好,例如若當沙拉吃的話,不妨加一小匙油,或加點瘦肉和蛋同時吃,或和牛奶打汁吃,利用蛋和牛奶等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幫助葉黃素的吸收。 另外,來自食物的類胡蘿蔔素會和食物基質結合在一起,所以經過切割、打碎、均質化、加熱等步驟會增加它的生物可利用率喔。 總結來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對眼睛健康來說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保護視網膜黃斑上。因為白內障目前有手術可替換人工水晶體(為小手術,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但視網膜黃斑若發生病變則是沒有方法可治療,而僅能從平日保養與預防做起。但在這裡還是要跟大家提醒,葉黃素或玉米黃素的護眼功能是透過吸收藍光來保護眼睛。換句話說,它就像太陽眼鏡一樣可保護、預防眼睛免於光線的傷害,但也和戴太陽眼鏡般,無法治療已有的白內障和黃斑病變。 所以吃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保護、預防眼睛損傷,避免白內障和視網膜黃斑疾病的發生,但對於已經有這些疾病的人,僅能避免其繼續惡化,而無法治療。所以,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護眼」的營養素,而非「治療眼睛」的營養素喔!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是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
2022-02-1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常見便秘5大原因 誤以為要每天大也是其一!醫師教如何改善
便秘問題日常相當常見,而女性也因荷爾蒙等因素,更容易形成此問題,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痔瘡手術主治醫師鍾雲霓在社群分享,指出常見5大原因,改善重點不盡相同,並提醒正在使用解便藥物者應避免長期用藥。 三天大一次是便秘嗎?醫:順暢才是重點! 鍾雲霓醫師表示,便秘的定義相當廣泛,並非三天解一次就算便秘,有的人腸子動得快,一天可排三次;有的人較慢,三天排一次,但每次都是感覺到了,坐在馬桶上約5~7分鐘就完成,這即便三天排一次,也屬排便順暢;也有些人會每天都上廁所,但需要坐上半個小時並使出全力,或是大出來的總是刮痛肛門的羊屎便,這情況即便是天天上,其實也是便秘。 醫師表示,診間常有詢問,自己雖然順暢,不過不像家人可以一天排三次,但每個人的排便規律不同,重點在排便順暢與否,而非盲目追求次數。 常見便秘5大原因,醫:誤以為要每天大也在其中!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便秘原因,除了缺乏蔬果及水以外,也包括荷爾蒙影響、肌力不足、錯誤認知及用藥、忍便等。 水和蔬果不足:醫師指出,蔬菜和水果以及水,都是排便不可或缺的關鍵,若不足將使得腸內環境不佳,壞菌多、好菌少、腸子少蠕動,腸內環境如同不循環、不流動的死水一般,是常見的便秘原因之一。這類型往往多攝取水和蔬果便可改善,也建議可多吃些空心菜、菠菜、花椰菜、地瓜葉等纖維較高的食材;水份除了飲水外,也可以從仙草、愛玉等晶凍類水份攝取,更有機會替腸道中的糞便保水。 荷爾蒙影響:女性常會因為雌激素、黃體素等荷爾蒙形成便秘,例如生理期前、懷孕期間就常會有便秘的情況出現。此情況較難以其他方式改善,建議別排斥處方軟便劑,透過藥物協助改善。 肌力不足:有些體型較瘦的女生平時、產後缺乏運動,肌肉量、協調性、力道都會不足,而排便又是骨盆腔肌肉與腹肌協調的動作,即便腸道順暢,缺少肌肉的輔助,成果也會差強人意,容易有便秘的情形發生。此族群建議可以培養運動習慣、或是多作些簡單的運動,例如通勤提早一兩站下車步行,而像是和朋友逛街逛一整天也是個很好的運動。 習慣忍便:許多人因為趕上班、接小孩等原因需要忍便,一兩次無妨,但若經常如此,刻意忽略便意的訊號,日久就會變得不敏感。此類型建議除了可多攝取蔬果外,也建議安排排便時間,如早上趕上班,建議可先提早一小時起床,喝一大杯水幫助催便,可配合軟便處方,一有便意就抓緊機會排便,通常約一兩個月便可找回便意。 錯誤認知及用藥:許多民眾平常排便順暢,但會因誤以為每天都需要排便,或是幾天沒排便,心理會莫名有一股「沒有大便的壓力」,進而自己購買市售的瀉藥達每天排便的效果。對此醫師表示,正如前述每個人的排便節奏不同,排便順暢即可,不應要求在每日的次數上,若以瀉藥等方式越俎代庖、代替腸道作排便的功課,日久腸道蠕動也會變差,這也是為什麼瀉劑等藥物總是越來越沒效果。 如何解決便秘問題?醫:天然才是改善之道! 鍾雲霓醫師表示,改善便秘的最佳方式還是以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水為主,其次是酵素等人造營養食品或補充品,若真的不行可尋求醫師協助,以處方軟便劑或緩瀉劑改善,而浣腸、瀉藥等則是下下之策。如前述所提到的,錯用藥物久了,將使得腸道蠕動越來越差,藥劑也越來越沒效果,若已經在此循環當中,建議以處方取代瀉藥,以酵素等營養食品輔助漸漸停下處方,循序漸進的回到以天然蔬果及水為主的解便方式,如此更有助改善便秘情況。 《延伸閱讀》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排便之計在於晨,把握解便黃金時段,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預防心肌梗塞多吃6類食物!營養師開「護心一日菜單」
「心肌梗塞」就是「急性心臟病發作」,若未及時搶救,幾分鐘內就會奪走一條人命。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位,有年輕化趨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三高患者、抽菸或體重過重的族群,都應嚴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早做好「護心」準備。春節前後一個月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當氣溫驟降時容易心肌梗塞發作。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平時應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加上用藥與定期檢查。在健康飲食方面,建議可多攝取魚、綠色蔬菜、堅果、豆類、水果及茶類等六大類食物,她設計「護心一日食譜」,供民眾養護心血管健康的參考。預防心肌梗塞六類食物1.魚類:鮭魚、秋刀魚、鯖魚、虱目魚。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作用,也含有EPA、DHA,其中EPA有降血脂、降三酸甘油脂效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一天三餐中有一餐吃一掌心的魚類。2.綠色蔬菜類:蘆筍、地瓜葉、綠花椰菜、菠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有助於脂肪代謝、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油脂吸收、降體脂肪,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堅果種子類:葵瓜子、芝麻、開心果。堅果類屬於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維生素E含量豐富,具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可降低壞膽固醇,抑制動脈粥狀硬化,每天一把堅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4.豆類:豆腐、豆漿。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膳食纖維豐富,也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於脂肪代謝,尤其對於更年期的婦女,更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及血脂,減少膽固醇的吸收。5.高維生素C水果類:芭樂、木瓜、小番茄、奇異果、柑橘類。高維生素C水果,可以保護血管彈性,幫助膽固醇代謝,並且有助於維生素E生,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中風風險。6.水分:開水、無糖茶。每天喝足2000㏄的水,或喝兒茶素含量豐富的無糖綠茶,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2022-02-1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下)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延伸閱讀: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葡萄富含抗氧化物白藜蘆醇,可抵抗自由基傷害、減少發炎導致的損傷、抗癌;花青素、槲皮素,能抗氧化、抗老化,增加血管彈性,保護心血管。羽衣甘藍其胡蘿蔔素、類黃酮、槲皮素都可以作為抗氧化劑。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減低身體內的自由基,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抗衰老能力和抗癌能力等。柳橙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鈣、磷、鉀、檸檬酸、果膠等營養素,其中的維生素C以及類胡蘿蔔素可對抗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完整,防止細胞受到傷害。豆類(碗豆、扁豆)含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酚類化合物,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覆盆莓天然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大豆含大豆蛋白、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改善便秘的作用。適量的攝取並不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機率。菠菜富含維生素A,可預防癌細胞與DNA結合;膳食纖維有助消化;鉀離子含量高,可加速體內鈉離子代謝,有助調節血壓、保護血管。南瓜含有β-胡蘿蔔素,除了可以防癌外,還具有保護心臟、血液系統的作用,並增強黏膜及皮膚的健康與抵抗力。草莓所含的鞣花酸,可以分解食物中多餘脂肪,減少對有毒物質的吸收。也是種抗癌成分,可以減低癌症發生率。茶所含的兒茶素類已證實具抗氧化作用,可中和身體內各部分所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老化、防止油脂氧化和改善過敏現象。番茄所含的蕃茄紅素,為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抗氧化、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和凋謝,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作用及分裂等。有降低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的風險。核桃富含對心臟有益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減少壞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全穀類含豐富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可以降低罹患中風、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等風險,對於體重維持也有幫助。已有相當多研究顯示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2022-02-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化合物,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體內益生菌生長,減少毒素在腸道中的時間,進一步可以預防腸道疾病,像是大腸癌。蘆筍含維生素A、B群、β-胡蘿蔔素,能維持上皮黏膜細胞的完整、抗氧化、正常生理機能,另外還含鉀,可以調節血壓、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藍莓含豐富的植化素及營養素,在研究中顯示具有潛在的抗癌作用。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會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能力,防止細胞受到損害。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A、B、B2及維生素C外,還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其中,蘿蔔硫素可以減少細胞損傷,預防癌症發生。孢子甘藍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維生素來說,有維生素 A、B、C、K,有助維持視力健康、抗氧化、維持細胞健康、抗衰老等,而維生素K更有助抑制鈣質流失和預防骨質疏鬆;豐富的礦物質像是鋅、鉀、鈣和磷等,則有助促進細胞的修補和再生。胡蘿蔔富含膳食纖維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B6、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有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對於肺癌、乳腺癌有一定的抗癌能力。白色花椰菜屬十字花科,富含槲皮酮和黃體素等抗氧化物質。槲皮酮是一種強力抗癌物質,能使許多致癌物質失去活性,還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凝血的作用。櫻桃含有花青素,可以對抗心血管疾病。另外,還含有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可以幫助失眠者入睡。咖啡研究顯示,喝咖啡可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蔓越莓所含的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炎症、延緩炎症過程,並預防心臟病。研究顯示,經常喝蔓越莓汁,可以通過增加好的膽固醇、減少發炎反應和防止膽固醇氧化,達到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亞麻籽富含膳食纖維,可溶性的膳食纖維能夠帶走一些膽固醇,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在相關研究中也證實,尤其是膽固醇含量比較高的人,效果還更明顯。大蒜含有硫化合物,具抗菌、消炎作用,對幽門螺桿菌、真菌、病毒等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葡萄柚富含維生素C、纖維、鉀、果膠等營養素,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成分,可避免細胞受損、降低膽固醇。
-
2022-02-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年節用藥不能疏忽! 按時服用外更須避免交互作用
年節的歡樂氛圍及大吃大喝,常讓有慢性病的長者忽略持續定時用藥,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表示,有些患者在年節選擇「偶爾」不吃藥、吃美食,其實已經影響健康,而即便按時用藥,民眾也仍需注意藥品是否會與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若因此導致降低藥效、加劇藥效、甚至是不良反應等影響健康,真的得不償失。春節期間是長輩們與兒女們團聚的日子,常會準備豐盛菜餚,飯後還有不少水果及甜點等,此時若是有慢性病的長者,卻沒有按時服藥,可能將對健康造成影響,尤其在傳統習俗裡,認為過年不能吃藥,否則這一年將會成為「藥罐子」,然而這樣的情形在醫師及藥師的眼裡看來相當危險。王平宇認為,「不吃藥」是年節最常見的服藥問題,民眾若因傳統觀念而不照醫囑服藥,恐影響復原或使病況惡化。他說明,像高血壓患者都知道,大量高鹽、高鈉的食物會導致水分滯留,造成血壓升高、水腫、心臟衰竭等多重問題,要避免食用,要長期穩定用藥,讓血壓處於恆定狀態,但有些患者會認為一年一次的春節「偶食無妨」,或改選擇標榜低鈉的食品,卻因此影響健康。進一步分析,低鈉即是高鉀,部分血壓藥會抑制血鉀排出,在服藥的狀態下吃高鉀食品,恐致鉀離子過高,導致腎臟負擔或心律不整,而這類情況不只在高血壓患者身上,對於糖尿病患來說也是,尤其年節常見甜品如年糕、八寶飯皆為高糖份的精緻品,病患若晚睡晚起、出遊三餐不固定的情況下服藥,易有血糖波動的風險。王平宇提到,許多慢性病患者即便規律服藥,也須注意藥品可能會與年菜發生的交互作用。他整理可能會碰到的五大類食品及可能造成情況,包含酒精飲料影響藥品代謝,可能使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含鈣、鐵的食物降低藥品吸收;含維生素K的食物,減輕抗凝血藥物藥效;紅麴具降血脂成分,將加劇高血脂用藥作用;中藥材若「食補」過量或連續服用恐影響西藥藥效。王平宇補充,一般來說食品跟藥品的交互作用不會立刻出現,也不會「只吃一點點」就出現,通常是服藥者因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動而在飲食上毫無節制,多天食用或過量食用,才會造成影響。他提醒,還是建議民眾要除維持遵照醫囑服藥的好習慣,惟有正確用藥,才能過個健康年,另外三餐正常生活習慣也仍要好好保持,勿因一時的口腹之慾,影響健康,得不償失。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整理五大類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的食品:1.酒精飲料:酒精會影響藥品代謝,導致藥物濃度過高或不足,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同樣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上升。因此服藥期間切忌飲酒,特別是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抗生素、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2.含鈣、鐵食物(如牛奶、優格、鈣片、黑芝麻、紅莧菜、菠菜、紫菜):部分抗生素會與此類富含二價金屬離子的食物螯合,降低藥品吸收,必須避免並用;且這些食物須與制酸劑類型的胃藥間隔至少兩小時服用,以免影響藥品吸收。3.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多為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此類食物若與抗凝血藥物同時使用,會減輕藥效,影響預防血栓的效果。4.紅麴(如:紅麴米糕、紅麴八寶飯):紅麴本身具降血脂成分,與常見的高血脂用藥相同,兩者同時使用會加劇藥品作用,嚴重者會增加肌肉痛、橫紋肌溶解症等副作用的發生機率。5.食補中藥材(薑母湯底、麻油補湯、藥燉湯藥等)雖然一般飲食中中藥材分量少,不太會與西藥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但年節期間許多民眾喜歡「食補」,故服藥者應注意過量或連續多天食用會產生的影響。如:補血、活血的當歸、人參不宜與抗凝血藥品共食,否則會影響藥效;黃耆、甘草會降低免疫抑制劑效果,過量恐誘發免疫疾病。
-
2022-02-06 養生.聰明飲食
剩菜剩飯極限只能放3天! 營養師授「隔夜菜保存重點」:這1類別吃
剩菜隔天吃或帶便當是許多家庭的習慣,也是惜食的表現,但如果保存或復熱不當,可能滋生細菌造成食物中毒,在歷年的食品中毒事件中排名前三的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惜食吃隔夜菜錯了嗎?如何正確保存及復熱?常見隔夜菜疑問 解答一次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針對常見的隔夜菜疑問一一解答:1、剩菜要如何保存,放入冰箱就萬無一失?先分裝到餐盒內,而不是餐後才把剩菜裝入。尤其煮大份量時,如滷肉、燉雞等,可先行分裝,避免菜肴沾染到口水而增加細菌汙染風險。冰箱的冷藏只能抑菌,並無法滅菌,料理過的食材冷藏最多1至2天,不要超過3天,冷凍期限也頂多一個月,過期就要處理掉。 2、熱食不能放冰箱,真的是這樣嗎?細菌滋生風險和溫度、時間控制有關,所謂「危險溫度帶」意指介於7℃~60℃,此區間適合細菌快速生長繁殖。因此,料理好菜肴放於室溫,降溫到不燙手就可放進冰箱,快速降溫到7℃以下才能有效抑制細菌滋長。食物中毒通常夏天是高峰期,建議食物沒吃完一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此外,有些人為了方便,把食物放在電鍋中保溫,其實這樣不太好,因電鍋在保溫狀態下溫度低於60℃,如同在培養細菌,建議還是要冷藏,食用前再復熱。 3、剩菜復熱到底要多熱?剩菜或隔夜菜再復熱時,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若使用微波爐可分段加熱,中途稍微翻攪,讓受熱程度均勻。無論用何種方式,復熱以一次為宜,不宜反覆加熱,才能兼顧食材美味與食的安全。4、哪些食物不宜帶便當?蔬菜含亞硝酸鹽會致癌?海鮮類最好當餐食用完畢,富含組織胺的魚種(如鮪魚、鯖魚、鰹魚等),隔天吃可能引發食物過敏。而葉菜類含亞硝酸鹽,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會提升致癌率,在蔬菜清洗時就可清洗掉表面上的亞硝酸鹽,且葉菜類富含植化素、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衡量得失,倒可不必太擔心亞硝酸鹽的問題。不過,綠色蔬菜復熱後顏色變灰黃色,口感較軟爛,不建議帶便當,可用茭白筍、玉米筍、高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來替代。 5、吃隔夜菜有吃進營養?食物中醣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都不會因為復熱而過度流失。先前研究指出,維生素C的確會在烹調加熱甚至保存時減少,流失的部分可由新鮮水果補足,毋需太擔心吃隔夜菜會營養不足的風險。 保存容器需注意 應以不鏽鋼、玻璃為宜張瑄筠提醒,保存剩菜的容器也要注意衛生,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蓋或容器如已有刮痕,可能藏汙納垢,應立即汰換;另外,盒蓋內側矽膠條環記得要清洗,若消潔不當也容易滋生黴菌和細菌,進而汙染食物,對於免疫力差的人、老人或小孩,都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延伸閱讀: ·隔夜菜加熱「1閃失」小心急性腸胃炎! 專科醫授拉肚子「能吃&不能吃」食物 ·隔夜菜怕吃出食物中毒? 專家授「保存撇步」:不等涼就放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