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自由基
共找到
498
筆 文章
-
-
2021-12-02 該看哪科.耳鼻喉
反覆眩暈耳鳴怎麼辦? 醫:耳鳴、眩暈、重聽會在內耳相互影響,超過2周是身體發出警訊!
你也有頭暈加上耳鳴的困擾嗎?已經受耳鳴困擾超過半年的小美,最近發現自己有時會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雖然通常休息半天至1天能痊癒,但是症狀嚴重時,常讓她需要掛急診躺病床,導致生活和工作行程經常被打亂,經多次檢查不出病因,後來轉診至醫院耳鼻喉科才發現,原來長期耳鳴竟也會引發眩暈的併發症狀!耳鳴、重聽、眩暈 這3個內耳疾病互相影響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許多耳鳴病患會因為初期耳鳴症狀不明顯,僅夜深人靜時才聽得見,因此忽視耳鳴不做積極治療,直到發生眩暈或重聽時,才驚覺內耳疾病會相互影響,甚至同時發生,內耳疾病接踵而來。然而,耳鳴、重聽和眩暈又有「內耳疾病3兄弟」之稱,主要是因為這3種疾病存在相互關聯性,三者發生主因與內耳的前庭、耳蝸和耳蝸旁的3個半規管等之病變有關。李宏信進一步解釋,耳蝸主掌聽覺,前庭和半規管主掌身體的平衡。而耳蝸和三半規管都是管狀組織,內有具傳導聲波作用的淋巴液,當內耳血管阻塞,就會影響內耳功能的流暢度,同時會使營養素無法進入神經系統,神經便會逐漸萎縮、壞死,產生重聽、聽力異常等現象,三半規管也可能因此出現異常,導致眩暈症發生,耳蝸則是可能出現腫脹,產生耳鳴和眩暈。因此耳鳴、眩暈和重聽基本上是相互影響的,簡稱為「耳中風」的現象,即是因血液阻塞病灶引發。耳鳴超過2周是身體發出警訊 注意這些危險因子至於導致內耳疾病發生的原因為何呢?李宏信說明,發生內耳疾病的原因包含:(1)外力撞擊、噪音傷害,例如:鞭炮聲、長期使用耳塞式耳機、演唱會喇叭太靠近、打靶聲等等,以及(2)藥物中毒,如結核病藥物、瘧疾用藥和抗凝血藥物則常有引發耳鳴或重聽的風險;另外還有(3)其他:如酒精中毒、病毒感染、老化、較易焦慮和緊張、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導致內耳疾病發生。其中耳鳴的發生率最高,據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耳鳴盛行率高達10%到15%,隨年齡增長,其發生率愈高。而當民眾發現自己出現耳鳴症狀時,該立即就醫嗎?李宏信表示,若只是輕微的耳鳴,通常休息幾天就會恢復,但是如果耳鳴症狀已經持續2周以上,應盡早接受治療,才有機會在3個月內消失。至於長年患有耳鳴的民眾,則至少需定期接受3到6個月以上的治療。治療時通常以藥物為主,以打通血管、復活神經、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為3大類藥物治療為原則,使用血管暢通藥物、補充神經營養與神經復活藥物、抗自由基藥物、輕度鎮靜劑等。平日飲食需清淡 眩暈者不宜激烈運動最後,李宏信提醒,有效預防內耳疾病的方法,除了避免噪音之外,情緒控管及適時紓壓也相當重要。此外,三高患者也是內耳疾病的高危險群,更需多加留意。飲食與作息方面需調適,避免重口味的食物,多攝取抗氧化蔬果、適度運動,至於眩暈患者則不宜激烈運動及頭部急速轉動,以免常常再度引起眩暈,復發的危險及造成傷害。★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01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來碗鹹湯圓好吃又暖胃! 營養師教你「5色蔬食湯圓」食譜,做出健康素食好滋味
防疫蔬食好料理,使用天然食材如菠菜、紅肉火龍果、薑黃與中藥材色素-青黛做為色素,加入糯米粉中揉製成湯圓,最適合在冷冷的冬天煮上一鍋菠菜5色鹹湯圓,防疫又暖胃。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戴千慈營養師表示,每年的秋冬季節是菠菜的盛產期,正好是當令食材,菠菜富含葉酸、β-胡蘿蔔素、維生素K,除了熟悉的有利強壯骨頭外,更可使免疫細胞增強、增加抵抗力。紅肉火龍果富含多酚類及花青素等植化素,可以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更可以當作天然染色劑,使食物顏色更繽紛。薑黃含有薑黃素,有非常強的抗發炎及抗氧化能力,進而提高免疫力。菠菜五色鹹湯圓◎食材:1.糯米粉300g、水220ml、菠菜50g、紅肉火龍果1/4顆、薑黃粉適量、青黛粉適量(此次使用未達藥效量,若對青黛有過敏者、脾胃虛寒、非實熱證者,慎服。若不確定自身是否適合服用中藥,應向中醫師諮詢專業建議。)2.內餡︰素肉末20g、乾香菇絲10g、毛豆末20g、五香粉適量。3.湯頭︰菠菜100g、大白菜30g、紅蘿蔔絲30g、香菇絲10g、黑木耳絲10g、香油適量、醬油適量、鹽適量。◎做法:1.將菠菜洗淨切段煮熟及紅肉火龍果切小丁後,分別用調理機打成汁(若殘渣太大可過濾)。2.糯米粉與水放入調理盆先混合成糯米糰,然後分成1大4小。3.分別取1小塊糯米糰用滾水煮到浮在水面上。4.煮過的糯米糰與原來糯米糰揉搓在一起。5.將4個小糯米糰分別加上適量菠菜汁、紅肉火龍果汁、薑黃粉及青黛粉搓揉,最後變成光滑不黏手,即可做成小湯圓。若糯米糰太乾,可用手沾些許水搓揉調整;反之,太濕可再添加糯米粉。6.內餡:乾香菇泡軟後切末,再與素肉末、毛豆末加上五香粉及調味料拌勻。7.大糯米糰切成適當大小並包上內餡,即製成鹹湯圓。★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27 養生.聰明飲食
6樣食物助增強免疫力、抵禦疾病! 營養學家認證:抗流感吃番薯最理想
最好的進攻就是防守,為了在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保持身體健康,更需要好好做準備。專家表示,攝取特定食物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進而抵禦疾病。紐約市營養學家Samantha Heller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慢慢下降,然而若是能攝取正確的營養,就能幫助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減少流感等病毒侵害。 研究顯示,遵循地中海飲食可有效降低感染COVID-19 和重大疾病的風險,並增強對其他病毒的免疫能力,以下為營養學家推薦,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的6種食物:1.藍莓:營養學家主任Susan Levin表示,我們應該多吃彩虹色的食物,幫助增強免疫系統。賦予水果和蔬菜鮮豔色彩的色素,代表多種保護性化合物,尤其像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破壞自由基、減少炎症並促進大腦健康。藍莓15%提供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維生素C不僅是幫助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關鍵營養素,還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免於損害。2.番薯:Cleveland診所營養中心臨床營養師Anna Taylor指出,番薯中的β-胡蘿蔔素可以抗癌,還能強化免疫系統,維生素A含量更是推薦量的3倍以上,同時也是獲取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這些營養素對呼吸系統很重要。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免疫細胞會減少,番薯是理想的抗流感食物。3.綠茶:美國退休人員協會指出,發表於《Molecules》的1項新研究發現,有大量證據證明綠茶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綠茶中的兒茶素則可以抗氧化、增強免疫力。4.紅甜椒:Nutritive Life創始人Keri Glassman表示,紅甜椒富含維生素C,對增強免疫力很有幫助,可以縮短感冒時間和減緩感冒,同時也含有膠原蛋白,能讓皮膚光滑緊緻有彈性。5.鮭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表示,鮭魚是少數能夠提供維生素D的食物之一,維生素D是調節免疫系統極為重要的營養素。研究表示,維生素D缺乏症患者進行COVID-19檢測時,結果為陽性的可能性,幾乎是維生素D充足者的2倍。一塊6盎司的鮭魚片含有600 IU的維生素D,接近營養學家所推薦每日800 IU的攝取量。另外,鮭魚也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增強免疫系統很有幫助。6.堅果和種子類:富含維生素 E,對免疫系統的T細胞生長很有幫助,同時獲得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營養學家特別推薦大家吃核桃,因為核桃比其他堅果含有更多α亞麻酸,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流感雙夾攻! 醫警告「流感重症6大高風險群」:是你嗎? ·出現「1燒2痛3疲倦」小心流感上身! 專家授「4防範措施」降罹病機會
-
2021-11-20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
睡覺打呼好危險,竟會睡到沒呼吸?許多成年人都有睡眠障礙,其中又屬中高年齡層的失眠情況最為嚴重,不僅如此,還會有各種病痛輪番找上門,甚至造成肥胖。「發福不是因為一直喝酒、吃宵夜造成的嗎?」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應酬太多,而是長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呼……。」陳先生一邊擦著汗,一邊走進診間,即便診所開了冷氣,對陳先生來說還是不夠。陳先生本身除了高血壓的病史,也有肥胖方面的問題。「這幾年我一直睡不好,白天常常打瞌睡,家人都不敢讓我開車上路。」這幾年發現睡眠品質不太好,即便睡滿了八小時,起床後依然覺得睡不飽,除了白天精神不濟,經常打哈欠之外,甚至體力也受到了影響。不只如此,還因為睡覺打呼太大聲,導致睡在旁邊的妻子也跟著睡不好,後來,家人實在看不下去,將陳先生帶到了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讓他夜晚睡不好,甚至嚴重到晚上得佩戴呼吸器,才能夠好好入睡。在陳先生的身上,許多疾病造成他睡眠品質差,其根源可以說是因為「肥胖」,因此,醫院的醫生告誡他:「想要睡個好覺,你就該減肥了。」減重真的是一道相當大的課題,萬病以「肥胖」為首,不論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都與肥胖有關係。減重並不是吃藥、打針、抽脂,就能夠輕鬆解決的問題,病患必須配合醫師做好全方位的體重管理,才能避免復胖。事實上,肥胖牽扯到許多層面,例如代謝問題,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還有代謝所需要的營養素、荷爾蒙問題、腸胃道問題,以及生活習慣等,都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代謝、腸胃道出問題,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幾個月,陳先生的體重只增不減,在減肥這條路上處處碰壁的陳先生,已經考慮做切胃手術了,但在我看見他所做的問卷之後,發現不只是肥胖危機,連身體內的系統也出現了問題。首先,他的食量並沒有很大,因此我猜想可能是代謝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再進一步檢查器官功能,發現腸胃道功能並不是非常好,導致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才造成代謝出現問題。接著,我發現他有男性荷爾蒙不足的症狀,當男性荷爾蒙不足時,身體的胰島素就會產生抗性,造成糖尿病。在過去的一些檢查報告中,可以看見膽固醇、血糖的數值都是紅字,並不是在及格的標準之內。經由完整的身體檢查後,確定陳先生在代謝、腸胃道出現了問題。代謝方面,三大營養素的代謝都出現了偏差、男性荷爾蒙數值偏低,而基本的營養素像是微量元素、抗氧化維生素都不足;腸胃道方面,腸道菌叢失衡、腸漏症、腸道發炎等症狀,造成體內慢性發炎,讓體內胰島素產生抗性,進而造成肥胖。既然已經知道導致肥胖的源頭,就是逐一破解的時刻!我先改善陳先生體內的代謝開始,接著改善男性荷爾蒙、調整腸胃道,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以減少體內的發炎,加上運動與飲食互相搭配同時進行,在短短的一年內,協助他成功瘦身,擺脫呼吸器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糾纏,迎接人生更美好的未來。常見小症頭,竟會讓人睡夢中離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睡眠障礙,指的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費力,更嚴重的話,氣道還會完全被堵塞,使人吸不到空氣造成窒息,以男性、肥胖、酗酒,以及有服用安眠藥、鎮定劑的人,有較大機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其症狀是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打呼、打鼾」,這些常見的「小症頭」就可能會影響心血管、腦血管等重要的循環系統,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心肌梗塞!所以,睡眠呼吸中止症還被稱為是「沉默的殺手」,患者無法察覺到自己的病症,若覺得睡再多仍疲憊不堪,或是枕邊人發現有異狀時,一定要盡速就醫。多數人是因為肥胖造成呼吸道狹窄,或造成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肌肉張力不足而容易塌陷,也有人是因為先天下巴較小或後縮、扁桃腺或懸壅垂過大或先天顱顏缺陷,造成氣道狹小所致。案例中的陳先生是因肥胖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讓他的頸部過粗,使呼吸道變得狹窄,呼吸不到空氣就會醒過來,由於睡眠斷斷續續進行,使陳先生無法享有優質的睡眠,導致白天常常打瞌睡、精神不濟、無法專心,進而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品質。有些病患會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睡眠不足,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無法有效代謝,使心臟病和腦中風發生機率提高三倍,嚴重者甚至會有猝死的危險!【睡睡平安.好眠有方】◎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一般來說,輕度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可能只需要保守治療,整理如下:◆ 減重: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即使體重減輕百分之十,也能減少呼吸中止的發生頻率,減重為治療呼吸中止的首要之務。◆ 避免酒精及安眠藥物:睡前不可飲用酒類飲料,並避免在睡前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在睡眠期間塌陷,並延長呼吸中止的時間。◆ 側睡:仰躺睡覺時,較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側躺睡覺時,發生機率則會下降,因此可以使用特殊枕頭,或是輔助側睡的道具。◆ 減輕鼻塞藥物:有鼻竇問題或鼻塞的人,應該使用鼻腔噴霧劑、呼吸貼,或是鼻塞藥物來減少打鼾,並改善氣流,使夜間呼吸更舒適。若是保守治療無法減緩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使用其他治療方式,例如:正壓呼吸器、口腔牙套矯正器、進行手術,整理如下:◆ 使用正壓呼吸器:睡覺時,使用持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這是目前針對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治療方式。◆ 口咽整形手術:包含懸壅腄整形手術、扁桃腺摘除手術等,針對打鼾有較明顯的效果。◆ 口腔牙套矯正器:可以減少打鼾及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程度,少部分的患者則可以消除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些人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肥胖,也可能是肥胖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以如果平時食量不大,也不是每天都吃高熱量食物,體重卻一直直線上升,可能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結果。總而言之,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例如陳先生是因為營養素代謝失調、腸胃道菌叢失衡,才造成他的肥胖,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最終影響到了睡眠,這些都是環環相扣,若疏忽了其中一項,都不能脫離疾病的糾纏。因此,確定自己是什麼狀況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找回健康的身體。睡眠呼吸中止症,罹患高血壓風險高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讓我們沒有睡飽,有一類睡眠呼吸中止症名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許多研究證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慢性病控制不良,比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相反地,有高血壓的患者,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很高。這是因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讓患者在睡眠中反覆吸不到空氣,在不斷清醒的過程中,促成交感神經活動,引發末梢血管的收縮,導致血壓在每一次呼吸之間反覆飆高。長期下來,罹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於一般人,嚴重者更可能中風猝死!睡眠障礙並不是等到年老罹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才開始回頭尋求解決方式,而是應該在年輕時就要引以為戒,注意平時睡眠的時間、睡眠效率,遠離失眠才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營養助眠對策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因此想要調節膽固醇代謝、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心肌功能,防止血栓生成的話,就要攝取含有紅麴、魚油、輔酵素Q10、瓜胺酸等營養素的食品,才能維護血管內皮功能與彈性,不再像是隨身帶著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引爆。•建議攝取營養素:◊紅麴:含有降脂活性物質MVA(Mevinolinic acid)及有降血壓和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活性物質GABA(Gamma- aminobutyric acid)。◊魚油:可以降低血管發炎反應,預防血管血栓形成,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凝血反應,避免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在血管中過度凝集,形成血栓造成阻塞,讓循環功能可以順暢進行,還可以調節血脂肪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酯。因此,補充足夠的EPA及DHA,或是其他Omega-3 脂肪酸,對於調節正常的血脂蛋白及促進健康的膽固醇代謝,至關重要。◊輔酵素Q10:Q10是目前最強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之一,能防禦人體細胞的氧化損傷,包括脂質,蛋白質和DNA,保護組織細胞不受自由基攻擊損傷,包括心肌、神經系統與細胞蛋白質。◊瓜胺酸:可在人體轉化成精胺酸和一氧化氮,有助於血管內皮放鬆,改善血管彈性。◊法國香瓜萃取物:專利法國香瓜萃取物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酵素之一,能促心血管健康、減少脂質氧化,並促進一氧化氮的生成,維持血管內皮功能健康,有助於血管放鬆。同時,SOD的抗氧化能力亦能減少發炎反應。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11-15 新聞.健康知識+
人原來在「50歲」左右最聰明!大腦健康關鍵在血流量,專家教超簡單4招養出健全大腦
任何年齡都能生成新的腦細胞先來點實話:我們每天喪失幾千個腦細胞,這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有些人因為壓力太大,或接觸過多環境、飲水和食物裡的重金屬、農藥之類的毒性物質,比其他人折損更多腦細胞。當然,藥物或酒精成癮,大腦輕度傷害、中風、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疾病,都可能造成腦細胞消亡。再來點好消息:我們大腦有大約1千億個神經元,也就是腦細胞,而腦細胞是人體最長壽的細胞之一。我們從娘胎裡帶來與兒童時期發展出來的神經元,絕大多數都會陪伴我們走到生命盡頭,所以神經的健康對長期的認知功能至關緊要。最後是天大的好消息:過去科學家認為成年人無法生成新的腦細胞,事實證明他們錯了。隨著年齡增長,腦細胞也會持續增生,不管你是60、70或80多歲。神經新生不只對急於開啟大腦最佳功能的運動員或年輕人有用。近年的研究顯示,即使是70、80甚至90多歲的高齡者,也能透過運動、飲食、壓力調節、睡眠與營養補充,刺激腦細胞新生。研究人員甚至發現,高齡者能增生的新神經元數量不輸年輕人,就連阿茲海默症患者也一樣。健康的新細胞一旦製造出來,神經的功能就能提升,可以活化、連結並回應大腦處理與接收的所有資訊。健康細胞越多, 我們就能更迅速、更有效地做出明智決策,更能專注、記憶力更好,也能保有各個面向的執行功能。「執行功能」是一個包山包海的用詞,泛指控制我們各種行為的高層次認知技能。神經元的死亡等於大腦的老化,所以你越能生成新細胞來延緩或對抗老化,你的大腦就會越年輕。研究進一步顯示,神經新生能夠增加海馬迴的體積與功能,因此有助於保存記憶、促進學習。新細胞的增生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對抗壓力,並且減輕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情緒病症。儘管這方面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得到的數據卻相當樂觀,顯示海馬迴的細胞新生也有助於延緩,甚至逆轉諸如阿茲海默症等認知疾病的進展。神經新生與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都告訴我們,不管到了幾歲,大腦都可以改變。神經可塑性是指透過新的學習改變神經的連結。我們可以藉由生成新的神經元來重塑大腦,在生命中全程掌握改善認知功能的能力。在這本書裡,會學到如何運用經過科學驗證的特殊方法刺激新神經元的生成。這些方法包括特定形式的運動、食物、營養素補充與如何調適壓力。有些方法有其特殊性,比方說,不是所有類型的運動都能刺激神經元新生。就像汽車保養,你對這些新習慣的堅持與否,決定你的大腦只能勉強運作,或氣象一新。親愛的,血流量決定一切聽起來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神經科學,不過實證研究告訴我們,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正是提升認知健康與功能的要件。如果你覺得這未免太簡單,確實如此。但簡單不代表普遍通行:大多數人大腦的血液循環都有進步空間。要了解人們大腦的血液循環為什麼普遍不佳,就得先認識大腦健康的兩大要素。首先,我們的大腦需要充足穩定的血流, 才能正常運作。第二,現代人的很多生活習慣對大腦血液循環有不利影響,等到出現症狀或發生問題,往往為時以晚。我們的腦組織的重量只占體重的2%,需要的血流量卻占全身血液供應的15%到20%。有時候身體為了將富含氧氣與營養素的血液送到大腦,甚至會暫停將血液輸往其他器官。大腦需要的氧氣也是肌肉的3倍。氧氣可以確保腦細胞有效運作、活化、發出信號。要將氧氣送進腦細胞,只能靠血液。一旦血流量不足,腦細胞就會開始死亡。血液也是腦細胞取得葡萄糖的唯一管道,而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燃料。肌肉能儲存葡萄糖,大腦卻不能,所以,如果你的大腦血流量不足,腦組織就會挨餓。偏偏我們的腦子很容易餓,它需要消耗身體40%到60%的血糖。另外,血液還會把其他必需營養素送到大腦,包括維生素、礦物質、脂肪、胺基酸和電解質。大腦需要的營養素和氧氣就算只減少一丁點,它也會沒辦法全力活化支配情緒與認知功能的區域,那麼我們集中注意力、記住細節、想出新點子、做出明智決策與多工處理等能力都會降低。大腦血流還扮演另一個關鍵角色:清除新陳代謝的廢物。其中一種廢物是β類澱粉蛋白,這種蛋白質一旦在大腦堆積,就會產生毒性,據說與阿茲海默症的進程快慢有關。如果你有腦霧、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問題,你可能會先找出一大堆原因,比如睡不好、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甚至甲狀腺功能低下,卻不會想到大腦血流量。大多數病人或醫療人員都不會考慮到這個面向。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大腦血流狀況欠佳?很多現代生活習慣都是禍首,比如飲食、睡眠、運動和日常生活的壓力。雖然原因不及備載,但只要改變幾個習慣,就能大幅提升大腦健康。沒錯,你這個年齡也可以改變大腦關於改變大腦的最後一點提醒:不管你年紀多大,都能辦得到。如果你現在20多歲,覺得自己不需要擔心認知功能退化,可能有點太過自信了。人類的大腦到25歲才完全成熟,有些神經科學家甚至認為我們的大腦會發展到30多歲。這代表你目前的飲食、睡眠、運動方式、飲酒量和整體生活型態,都會影響大腦的發展。到了30多歲,大腦已經成熟,自然老化的過程於是展開。這時我們每天大約會失去8萬5千個神經元,也開始出現可測量的認知功能衰退跡象。妥善照顧大腦,可以延緩老化進程,打造更健康、更幸福、更靈活的中年。到了40歲,大腦的體積開始縮小,每10年平均縮小5%。不過請記住,這只是平均值。只要養成我在這本書裡建議的新習慣,就可以減緩大腦體積縮小的幅度。40多歲的人也可能發生短期記憶、推理與口語流暢等方面的失誤。不過,這時大腦控制情緒與同理他人的能力會更細膩。研究顯示,專注力與持續性注意力也在40多歲達到頂點。到了50多歲,我們的綜合知識邁向高峰,也比其他年齡階段更能理解並學習新資訊。這就是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中年人的認知測驗表現比年輕時更優秀。你在50多歲時最聰明,但你的字彙能力要到60多歲或70歲出頭達到高峰。研究也發現,60多歲的飛行員儘管需要更多時間檢視駕駛艙儀器,卻因為擁有更多專業知識,駕駛飛機的能力比年輕機師更優越。如果幸運活到80多歲或更高齡,更需要持續提升認知健康與功能。只要好好照顧大腦,它就能讓你保持靈敏,方便你繼續跟親友互動、閱讀、看電影,追求你的喜好。我在診所甚至看過80多歲的患者改善了大腦血液循環,提升大腦功能。別忘了,大腦隨時可以改變。我喜歡跟求診者分享這句話:不讓任何大腦被拋下。不管你幾歲,我們都可以讓你的大腦更健全。就從以下的方法開始。讓大腦更健全4招1、快走。研究顯示,短時間激烈運動可以增加大腦血液流量、提升創造力、產生新點子,增進綜合執行能力。如果工作中腦袋卡住,或準備參加大型會議,不妨在辦公室快走一圈,為大腦和工作盡點力。2、吃點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富含礦物質,含有大量類黃酮(flavonoids)。類黃酮是一種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可以消除自由基,增加大腦血液循環與氧氣的輸送。有些研究顯示,出席活動前2小時吃黑巧克力,記憶力會增強,反應也更敏捷。切記只能吃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或白巧克力都沒有大量類黃酮。3、挺胸坐直。挺直背脊,肩胛骨往後、頸部拉長, 大腦血流量會立刻增加。研究顯示,挺胸坐直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觀感,也能增強自信。4、用非慣用那隻手寫字。這個小動作會讓大腦跳出舒適圈,強化神經連結,刺激神經新生。對某些人而言,光是用手寫字就足以讓大腦感到新奇,因為他們習慣用手機收發簡訊或鍵盤打字。書籍介紹大腦逆齡指南:頂尖神經科學家教你改變生活習慣,修復再生大腦細胞,長保健康活力、思緒清晰,遠離失智威脅!作者: 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06作者簡介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Kristen Willeumier, Ph.D.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理學實驗室、西德斯西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神經遺傳學實驗室,完成碩博士研究,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理學與神經生物學雙碩士,以及神經生物學博士。於西德斯西奈醫學中心完成博士後研究,之後續留研究神經退化性疾病。曾於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獎學金,在國際上發表研究成果。目前定居加州洛杉磯。延伸閱讀: BNT保護力只有6個月?AZ比BNT兩劑保護力更好?打不到第二劑莫德納怎麼辦?解析3大疑問
-
2021-11-0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阿嬤的治感冒秘方:沙士加鹽巴、蕃茄加紅糖、紅糖薑水...到底有沒有效?30年中醫師揭密
人為什麼會生病?中西醫對於容易感冒的起因,觀點其實是蠻相近的。西方醫學認為,感冒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抵禦不足而讓病毒入侵;中醫則是用「臟腑」來說明免疫系統,「邪氣」就是病毒。不過會讓人感冒,也不單單只有這兩項因子,還有一項非常關鍵的要素,就是病毒進入人體的「途徑」。流行病學已歸納出致病的三大要素:第一:是「病毒」,中醫稱為「外邪」。第二:是「途徑」,也就是病毒如何進入人體;中醫認為多從「風邪」夾帶著邪氣入侵。第三:是「易受感染的身體」,中醫說易受外邪侵入的人體質多半為「虛」。以上三項皆具備就會致病,反之,只要讓其中任一項因子消失,便可預防感冒,所以,可努力的方向是:(1)消滅外在的病原體:但這很困難,因為病毒幾乎無所不在。(2)阻斷病原傳入的途徑:最簡單,可以透過多洗手、外出戴口罩等防護措施。(3)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是最基本也能有較好的效果,即使有「病毒」及「途徑」的存在,也不易受感染。年紀愈大,免疫力就愈差每個人都有基本的免疫能力,但往往會因為其他因素而下降,例如不可阻抗的人體自然老化現象。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成長、增生、成熟、退化、萎縮的過程中,從增生到成熟大約是在十幾歲至二十歲間;成年後,生產免疫細胞的胸腺、淋巴結、扁桃腺會愈來愈小,之後免疫系統生產免疫細胞的能力就開始漸漸減弱;到了中壯年,仰賴先前建立起的免疫能力,還可維持不錯的免疫功能;但在五、六十歲之後,儲備的免疫能力所剩就不多,免疫力開始走下坡,這時,就會陸續出現年輕時候沒做保養、作息不好有關的疾病,那麼後悔也來不及了。此外,像是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精神緊繃、操勞過度、情緒失調等,都會影響一個人免疫能力的下降。陳醫師貼心話》阿嬤的感冒秘方出身中醫世家的我,從小到大只要感冒了,阿公和阿嬤就會用生活中的食材沖泡各式各樣的飲料給我喝,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有一些道理。夏天愛打赤膊玩水,每次中暑、感冒、喉嚨痛或咳嗽的時候,黑松沙士加鹽巴,是老人家最常給我喝的飲料,就好像牙膏加上鹽巴,涼涼的,滋味讓我永生難忘;雖然不太好喝,但阿嬤都說,喝了很退火,好得快。◎沙士加鹽巴:從現代觀點來看,中暑或感冒、發燒、流鼻水等症狀,會消耗掉許多體液、 電解質,甚至降低食慾,所以用二氧化碳飲料加上鹽巴,主要就是補充體液電解質、水分、糖分、鹽分,鈉離子等。但建議要稀釋後再喝,也較適合成人,如果有腹瀉的情況就不宜,因糖分濃度過高、滲透壓太大,反而會讓腹瀉更嚴重;加上中醫認為甜食會生熱生痰,對於感冒和脾胃功能的恢復反而不好。◎蕃茄加紅糖:還有一味,是用蕃茄切片沾紅糖吃可止咳化痰。番茄果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菸鹼酸、胡蘿蔔素、維生素 B1、B2、C、茄紅素等,主要是維生素C可以抗發炎、增強抵抗力;茄紅素可抗氧化,延緩衰老,可抑制體內自由基的活動,也有緩解咳嗽、化痰。◎紅糖薑水:而紅糖薑水則適合寒性感冒者、咳嗽、流透明清鼻涕者,因乾薑搭配紅糖可以發散風寒,薑辣素又可加速新陳代謝,擴張血管,行血活血,提升體溫,讓全身暖起來。但若喉嚨疼痛、發燒超過38℃屬於細菌引起的感冒,就不適合使用。◎紫蘇梅茶:紫蘇梅茶對感冒的頭昏頭暈也很有用。梅子有收斂與抑菌作用,能緩解頭疼脹痛,紫蘇還可疏散風熱、止咳化痰,常用於散風熱、降氣化痰、肺氣喘急、對感冒引起的頭昏頭暈有幫助。最後提醒,感冒時容易引發腸胃炎,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建議飲食要清淡(避免水果、冷飲及油膩的食物),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讓腸胃輕鬆一些;至於喉痛者,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咳嗽時常用陳皮、八仙果等柑橘類製品,都有止咳化痰的功能,所以咳嗽不要吃柑橘類是不正確的觀念。書籍介紹免除疫病:傳承三代中醫世家,行醫30年的私房養生寶典;簡單力行的生活中醫,幫你顧好肺脾腎!作者:陳潮宗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04/07作者簡介陳潮宗: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碩博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中原大學副教授、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傳承三代中醫世家,結合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陳潮宗秉持《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原則,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了解各種食材特性,以及運用在不同身體狀態的方法,提高生活品質並預防疾病。延伸閱讀: 老伴啊...牽手一輩子,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
2021-10-2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吃素預防大腸癌 營養師:你還需要吃一項關鍵食物
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十大癌症首位,每年新增患者達1萬多人,包括前立委朱高正、藝人豬哥亮等人均因大腸癌病逝。臨床發現,許多民眾為預防大腸癌吃素不吃肉,看在營養師眼裡,若要預防大腸癌,除吃素外,最好再多吃魚類,因魚類油脂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防癌更有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組長劉怡里說,依美國一項發表於JAMA內科醫學期刊研究,針對7.7萬吃素的基督復安息日會教友進行長達7年多的追蹤,其中有380例直腸癌及110例結腸癌的確診病例,分析發現,吃全素食者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達22%,但如果吃素外再配合吃魚,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可高達43%。劉怡里說,預防大腸癌有4大關鍵,包括飲食、定期篩檢、良好排便習慣、家族史。首先,飲食應少吃香腸、火腿、臘肉、熱狗等紅肉加工品,這些肉品含亞硝酸鹽,在高溫、酸性環境時,容易形成亞硝胺,此為大腸癌致病因子,因此應多吃魚類,其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來源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此外,劉怡里指出,蔬果富含植化素,具有修復細胞,減少體內自由基,可避免細胞膜變化、基因突變等誘發癌症,建議每天3蔬2果,選擇顏色多及當季、當令的蔬果,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包括芭樂、柑橘類、奇異果、柚子、草莓等。劉怡里說,預防大腸癌還需要良好排便習慣,平時應多吃高纖食物,如地瓜葉、綠花椰菜及菇類等,另每天3餐應有1餐採用地瓜、南瓜等全穀根莖取代白飯,並多吃糙米、薏仁,同時也可以攝取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等好的油脂幫助潤腸,多喝水幫助排便。劉怡里說,如有便秘情形,有害物質易停留在腸道,造成腸黏膜產生病變,當出現糞便形狀改變,一直有想要排便的感覺,應盡速就醫。最後需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若早期診斷,早期治癒效果佳,有家族史民眾更需多注意。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說,目前大腸癌檢查與治療已進步很多,但仍有民眾擔心大腸鏡檢查會不舒服,或確診後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導致大腸癌篩檢率長期未明顯提升,門診中還是會收治晚期患者,提醒50至74歲民眾應多利用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
-
2021-10-27 養生.聰明飲食
花不只可以拿來看 可以吃的營養價值更具發展潛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千百年來,各國許多文化都採用傳統烹飪方法烹製鮮花。許多傳承下來的古老知識也都提到了花卉其實具有藥用價值,近年來現代科學才開始探索食用花卉的發展潛力,包含抗過敏物質、抗氧化劑等。世界各地有非常多族群會在料理中加入可食用花卉,但你可試想過這些食用花卉除了美觀以外,還有功能性、營養附加價值存在?食用花卉具功效,在文化歷史上存在悠久千百年來,全世界各地許多文化中都會採用烹飪的方式來料理鮮花,許多傳承下來的古老知識也都提到花卉中存在的物質具有具有藥用價值,其中最常被討論的物質包含抗氧化活性、總酚類含量與天然植物色素,舉例來說長春花與長春花粉的萃取物,具有非常強的抗氧化活性。除了過去流傳下來的古老知識以外,近年來科學界也開始探索食用花卉的發展潛力,其中分別針對營養、健康益處、加工保存以及毒理學等有更近一步的討論與研究。富含必須脂肪酸、抗氧化劑使食用花卉具有發展潛力根據2021年12月即將發表的《Future Foods》期刊中就提及,食用花卉可分為不同的部位,如花粉、花瓣、花蜜、花柱等。普遍來說花粉被認為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類黃酮和類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雖說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食用花卉入菜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花粉內的物質常引起過敏反應,因此被認為不適合直接食用。除此之外,科學家發現食用花卉當中有許多共通的營養物質,如抗氧化劑(維生素E)、天然色素(花青素、蕃茄紅素等)等物質,不同的營養物質能夠做不同的利用,其中最有趣的發現是大多數可食用花卉中富含豐富的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這些食用花卉經過萃取後,將食用花卉轉為不同的產品,其實可以發揮很大的商業利用價值。食用花卉功能性營養物質豐富,使潛在健康益處多豐富的功能性營養物質在利用上,最直接的就是與人體健康有很大的關聯,在2018年發表的研究期刊《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中就提到,日本的科學家研究在地的幾種食用花卉(菊花、薔薇、蝴蝶蘭、三色堇等)利用提取技術萃取後,分析萃取物對於人體疾病的生理活性後發現,這些物質中同時具有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抗過敏活性、抗糖尿病活性(澱粉酶還原能力、抗肥胖活性(脂肪酶抑制活性)等,這些生理活性物質對於人體都有相當不錯的益處。單吃食用花卉無幫助,需借助加工技術雖然說食用花卉有非常多益處與發展潛力,但建議消費者不要隨意購買或採摘花卉來做食用,因食用花卉的培育過程中需要考量到施作的農法是否會傷害人體,如不能噴灑農藥等。除此之外還有相當多人其實對於花卉會有過敏的現象產生,因此即使食用花卉具有很大的營養成分,也需要通過可靠的來源才能有辦法安心的食用。此外最重要的是,營養物質要發揮真正的效用也需要濃度足夠,因此單吃食用花卉不可能達到保健效果,還需要借助加工技術將功能性營養物質提取出來後轉化為產品,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延伸閱讀▶果乾、蜜餞、果醬、茶包通通有!洛神花如何從默默無聞到一舉躍上加工亮點?▶紅茶風味百百種!混搭產地和素材調出多變風味▶台灣鳳梨面臨外銷危機怎麼辦?看看紐西蘭怎麼推奇異果?參考資料▶A review on Nutritional, Bioactive,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Preservation of Edible Flower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0-24 養生.聰明飲食
泡麵不利健康只是因為缺乏營養?營養師曝常見迷思
吃起來又香又療癒的泡麵,真的是萬惡食物嗎?今年5月新冠疫情嚴峻,民眾瘋狂搶購泡麵、乾拌麵,造成大缺貨,大家應記憶猶新。一般泡麵保存期限約半年,如果當初庫存太多,差不多已到(過)了保存期限。現在開始趕進度的人,要注意別吃到營養不良、影響健康。迷思1 泡麵可以保存半年,是因為添加防腐劑。營養師解讀:台灣泡麵靠乾燥保存,非使用防腐劑,但購買進口泡麵仍要留意成分。有些人認為泡麵能久放,是因為添加防腐劑,聯新國際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吳怡玫指出,台灣食藥署規定泡麵不能添加防腐劑。她解釋,食物存放要避免「腐敗」與「變味」,細菌或黴菌分解食物時產生有害物質讓人體中毒,添加防腐劑是避免「腐敗」。以泡麵來說,經油炸或乾燥,微生物欠缺水分就不能生存,所以只要泡麵密封不打開,且包裝沒有破損,就不需添加防腐劑。不過他也提醒,國外泡麵規定不同,購買進口泡麵時仍需留意成分標示。迷思2 泡麵紙碗上的蠟,吃進肚會黏在胃壁上。營養師解讀:蠟吃下肚會隨糞便排出,且一般泡麵紙碗多是塑膠淋膜製成,並非塗蠟。市售泡麵有分袋裝跟碗裝,碗裝的又分為保麗龍及紙類,到底哪種比較好?吳怡玫說,保麗龍的成分是苯乙烯聚合,結構不穩定,溫度大於攝氏75度就會分解,也容易被有機溶劑溶解出苯乙烯單體。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將苯乙烯列為有致癌疑慮的物質,特別是對紅血球及肝臟方面健康的影響,苯乙烯亦存在於自然界,但含量少,像最早的苯乙烯單體就是從肉桂酸萃取出來。但苯乙烯的人體容許量大,民眾不必太擔心,但應盡少接觸。而紙碗內裡的蠟熔點大約是攝氏62至64度左右,塗蠟容器遇70度以上熱水就會溶解,所以多用於低溫或冷藏容器。不過網路傳「蠟吃下肚會黏在胃壁上」,是錯誤說法,蠟進入人體後無法消化,胃壁上有黏液和分泌胃酸,加上消化蠕動,蠟會一路帶進小腸,最後化作糞便排出。吳怡玫說,一般泡麵紙碗並非塗蠟,大多是用塑膠淋膜製成,但多數產品不會標示使用何種塑膠,建議仍盡量少用免洗容器高溫沖泡。迷思3 泡麵過期有油耗味,只是風味不佳,還是可以吃。營養師解讀:氧化出現油耗味,建議別食用,自由基影響健康。「變味」是食物氧化、出現油耗味,吳怡玫說,一般食品會添加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BHA、BHT避免氧化,不過氧化影響的不只是風味問題,食物經過氧化會產生對人體不利的自由基。吳怡玫提醒,一旦超過保存期限,腐敗菌與黴菌的孳生就有較多不確定性;至於氧化問題,雖然泡麵製作時已添加抗氧化劑,但是儲存中仍會緩慢氧化、產生過氧化物或裂解產生丙二醛,如出現油耗味就是食物已氧化,建議別再食用。迷思4 泡麵不利健康的原因,只是缺乏營養。營養師解讀:自由基與氧化會造成細胞傷害,影響心血管健康。「泡麵對於健康的影響,主要是自由基與氧化。」吳怡玫說,泡麵大多經130至140℃油炸製成,溫度愈高愈易氧化,吃進過多含自由基的食物,會增加致癌、細胞死亡或老化的風險,加上泡麵營養成分單一、鈉含量高,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及纖維質等也應注意。吳怡玫指出,自由基與氧化會造成細胞膜傷害,其中傷害最大的就是擁有最長細胞膜的神經,可能讓細胞死亡,神經細胞幾乎不會再生;自由基也會使DNA正常序列發生改變,引起基因突變,增加致癌機率;而身體裡代謝很快的玻尿酸、軟骨素,也容易因自由基攻擊斷裂;食物氧化裂解產生丙二醛,會跟蛋白質結合,讓蛋白質不易更新,造成老化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2021-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搶救腦霧健忘症!10大超級健腦好食物專家教你這樣吃
腦霧、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現代人在外在工作壓力與內在精神壓力雙重夾擊下,使得記性越來越差、腦子越來越不管用,而且隨著年紀越大,情況更趨嚴重。根據研究,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是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透過均衡且多元的飲食攝取,能幫助你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日常生活中該多吃哪些食物?這些食物又有哪些營養成分?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米詩宇為你解答。※超級健腦食物1:香蕉重要成分:纖維、葡萄糖、色胺酸香蕉提供的葡萄糖在膳食纖維影響下,可讓血糖平穩上升,避免血糖快速飆升造成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情形。而色胺酸及維生素B6能幫助大腦製造合成血清素,血清素是能幫助調解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讓身體感受到放鬆、愉悅、幸福,因此具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但因香蕉熱量高,建議每日1、2根即可。※超級健腦食物 2:藍莓重要成分:花青素富含維生素E、A、B、纖維、果膠,以及鉀、鐵、鋅等礦物質,有「抗氧化發電機」之稱的藍莓,可以幫助減少DNA的損傷,所含花青素能保護腦部神經、進而改善記憶力。除此之外,藍莓也能防止泌尿道感染,水溶性花青素具有活化視網膜功效,也可以強化視力,防止眼球疲勞。※超級健腦食物3:奇異果或柳橙重要成分:維生素C壓力大分泌腎上腺素,尤其緊張時脫水、水分不足,平時多吃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抗壓力的好食物。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是良好抗氧化劑。※超級健腦食物4:雞蛋重要成分:維生素A、E、B群、卵磷脂及膽鹼蛋黃富含卵磷脂及膽鹼,幫助人體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改善大腦功能。維生素E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功能,能保護腦部細胞,避免被自由基攻擊,皆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腦部衰退。此外,雞蛋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6、B12、葉酸和鋅等活化腦力很重要的營養素。※超級健腦食物5:牛奶重要成分:鈣、色胺酸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有安定神經作用,可以使肌肉放鬆並且維持心跳規律。而牛奶也含色胺酸,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若有睡眠障礙,不妨在睡前來杯熱牛奶吧。※超級健腦食物6:深海魚重要成分:EPA、DHA、Omega-3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等富含EPA和DHA,EPA能增加血清素分泌,影響腦神經傳導,對神經系統有助益,且能改善憂鬰症,建議每週吃2至3次,如果無法或不喜歡吃魚也可吃魚油來攝取。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每天補充含有2,085毫克EPA 的魚油,受試學生的發炎指標就降低14%,焦慮程度也同時降低了20%。※超級健腦食物7:深綠色蔬菜重要成分:高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鎂深綠色蔬菜含纖維素、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抑制發炎反應,如菠菜、青花菜、芥藍菜、空心菜等。而顏色越深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其中鎂可以讓人神經放鬆,不緊張、心情舒暢。建議每週至少攝取6份以上。※超級健腦食物8:南瓜重要成分:類胡蘿蔔素、鋅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且南瓜籽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記憶力不集中或是記憶力衰退。※超級健腦食物9:全榖雜糧重要成分: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全榖雜糧是指加工程度低的穀物,例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 維生素B群為正常腦部功能和生理生化代謝所必需,能夠調整神經傳導物質,並幫助腦細胞發育,消除煩躁不安功能。豐富的膳食纖維,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健康。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能保護細胞避免遭傷害,具有保護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因此每日應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當主食。※超級健腦食物10:堅果類重要成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鋅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具有活化腦部細胞,防止細胞發炎並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功能。鎂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但須注意堅果熱量高,每天1湯匙即可,且須避免過度調味的堅果,例如麻辣口味或裹糖粉等。★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0-18 養生.聰明飲食
醋的營養含量低,為何卻人人推崇?營養師:降膽固醇、減肥外,還有你不知的3大好處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醋是用來料理、調味。儘管近年來醋飲相當盛行,但多數人對它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消除疲勞、幫助消化或體重管理上。前陣子在臉書看到某位營養師介紹了一款獲得健字號降膽固醇認證的蔓越莓醋飲,由於生產的公司是Stella小時候蠻愛喝的釀醋老牌字號,所以引起了我對醋的好奇,為什麼醋能降低膽固醇?到底吃醋對健康又有什麼好處?比你想像還有用處~淺談醋的藥用歷史!當翻到醋的食用歷史,你會發現在我們觀念裏用來調味的醋其實已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且不同於現代主要是把醋當成調味品,古代還會把醋用於醫療上。例如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使用蜜醋(Oxymel,由醋和蜂蜜製成)來治療咳嗽,這個古方還延用至今;早年美國的醫生也會用醋來治療毒葛、胃痛、高燒和浮腫;而在中國,「本草綱目」就已指出醋的效能,在「敦煌遺書古醫方」及「長沙馬王堆竹簡古醫方」中也分別有18和21首處方用醋。到了近代,透過科學性研究發現許多醋,特別是傳統發酵的醋,如山西老醋、日本黑醋、義大利巴薩米可醋,及水果醋等具有功能性成分,能促進健康、預防慢性病。而這也是近年來為什麼會有很多水果醋或醋飲以機能性飲料的角度來販售的原因。釀醋,兩次發酵為食材帶來蛻變!其實若檢視食品營養資料庫中醋的營養資料,會發現不管是米醋、高粱醋、果汁醋飲、米醋飲,還是烏醋、香醋,除了碳水化合物外,醋的其他營養素含量都很低:大部分的醋,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均為0,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多半可忽略(鈉例外)….那麼醋到底在吃什麼的?喝醋的好處來自哪裡?答案是來自醋中的多酚類植化素(沒食子酸、綠原酸、兒茶素、阿魏酸等)、有機酸(如醋酸、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蛋白黑素(Melanoidins)、川芎嗪(Ligustrazine)、二氫阿魏酸(dihydroferulic acid)和二氫芥子酸(dihydrosinapic acid)等機能性成份。這些成分中除多酚及部分有機酸外,大部分都是來自發酵或發酵過程的化學反應。所以,醋就像納豆、泡菜、乳酪等發酵食物,對健康的好處主要是來自發酵所帶來的特殊營養價值。而和其他發酵食物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醋是經過兩次發酵而製得的(參考附圖)。傳統釀醋是以糖或碳水化合物(如水果、穀物)為原料,加入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將原料中的糖轉化為酒精;接著再進行醋酸發酵,加入醋酸菌讓酒酸化來獲得醋。最後的成品經過濾、調味、裝瓶即為我們日常所吃的醋。而平日常聽到的「釀造醋」指的就是用上述傳統方法釀造的醋;而「合成醋」則是將食品級的醋酸或冰醋酸進行稀釋,之後再加入糖、酸味劑、調味料等調配而成。由於醋的功能性成分不是來自水果或穀類等釀醋原料,就是來自發酵,故沒有使用天然原料、也未經發酵的「合成醋」除了醋酸外,幾乎沒什麼健康效能,故「釀造醋」可視為機能性飲品,但「合成醋」則比較偏像酸味調味品。認識醋的健康好處!講到醋時常會提到有機酸這個字眼,這是因為它是醋的主要功能性原料,也是讓醋呈現不同風味的原因。醋中的有機酸部分來自釀醋原料,其他則是來自釀醋過程,例如乳酸主要在第一階段發酵過程產生,醋酸則在第二階段產生,發酵過程的條件與技術會直接影響醋中有機酸的含量。除有機酸外,醋的功能性成份還包括多酚、川芎嗪、色醇、蛋白黑素、二氫阿魏酸和二氫芥子酸等,就是透過這些成份為醋帶來抗氧化、抗菌、調解血糖、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血管健康等功能。一.抗菌、抗感染醋的殺菌力主要來自有機酸,其他諸如多酚、蛋白黑素也有抗菌效果。醋中的有機酸(主要是醋酸)可通過微生物的細胞膜,藉由破壞其細胞膜、抑制細菌合成、增加細胞內滲透壓等多重機轉來殺死微生物,而達到抗菌、抗感染的效果。現代研究顯示,含0.1%醋酸的果醋可有效抑制腸炎沙門氏菌、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仙人掌桿菌等常見食物中毒細菌,故醋相當適合用於做海鮮沾料,拌生菜等涼拌菜,或做生菜沙拉的醬汁來預防食物中毒。二.抗氧化醋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來自多酚,可透過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屬離子、降低氧化物等機轉來達到抗氧化的效果。另外,蛋白黑素也有類似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多酚中的酚酸類物質還可以和蛋白黑素聚合成大分子增加抗氧化效果。抗氧化意味著可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傷,這也是喝醋被認為可以美容養顏、延緩老化的原因。三.幫助血糖控制不管是老鼠實驗或人體實驗都顯示醋有抗糖尿病的效果。醋中的醋酸能透過加速胃排空,或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避免複合性醣被完全消化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對高胰島素飲食(高GI飲食)所做的實驗,發現喝蘋果醋可明顯降低飯後血糖濃度、胰島素反應並增加飽食感。而日本一項針對健康者所做的研究也證實額外的醋或用醋浸泡食物搭配米飯(如壽司) 可降低米飯20~35%的升醣指數(GI值)。另一項對胰島素阻抗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所做的安慰劑對照組實驗,發現在攝取含87公克碳水化合物的混合飲食前,先食用測試用醋飲(含20公克醋、40公克水和1茶匙的糖)可降低飯後血糖並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相較於安慰劑組,喝醋的胰島素抗性組餐後血糖降低了64%,且胰島素敏感性改善了34%;糖尿病組餐後血糖則降低17%,飯後胰島素敏感性改善19%。所以有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患者非常適合將醋納入平日烹調飲食中,透過多食含醋料理、使用含醋醬汁等來輔助血糖的管理,或於餐前飲用醋飲來減緩餐後血糖的上升速度。四.體重管理許多研究都發現食用醋可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增加飽食感,減少食物攝取量而幫助體重管理。一項針對健康者所做的實驗發現只要10公克 (約兩茶匙)的醋,就可有效降低飯後(澱粉類的複合性醣)血糖值多達20%左右;另一份飽食感研究也發現相較於對照組,實驗組在攝取醋(含1公克醋酸)和花生(約1盎司)後,隨後所攝取的食物量較低,估算約減少200~275大卡熱量。此外,人類實驗也證實健康的肥胖者和高血壓的肥胖者,長期攝取水果醋可明顯降低體重,身體質量指數、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由於飽食感的程度和醋酸攝取量成正比,故想減肥的人可將醋納入減重飲食計畫中,例如用醋做沙拉醬、水餃沾醬、低糖水果醋凍,或直接做糖醋、醋溜等含醋料理,或吃飯時搭配醋飲來協助增加飽食感,降低食物的攝取量。五.心血管健康醋可透過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壓及促進血液循環來促進心血管健康。很多動物實驗都顯示長期攝取特定量的醋酸、穀類醋和水果醋可明顯降低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脂(TG)和壞膽固醇(LDL),並增加好膽固醇(HDL)。而對人類所做的8周實驗也顯示每天兩次、每次攝取30毫升蘋果醋可明顯降低高血脂患者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壞膽固醇。針對自發性高血壓(SHR)老鼠所做的實驗發現,飲食添加醋酸溶液或醋(每天約 0.86 mmol 醋酸,為期6周),明顯可降低收縮壓(約20 mm Hg );其他研究也報告了服用醋(約 0.57 mmol醋酸)會抑制非高血壓老鼠的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降低血壓。另外,釀醋過程所產生的功能性成分~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管收縮,故可改善血液循環,且因可通過腦血管障壁,故也有益腦血管健康。總結來說,喝好醋(釀造醋)可帶給我們抗氧化、抗菌、調解血糖、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血管健康等健康益處。且和其他發酵食物相比,醋具有使用廣泛、生活化的優勢 :不僅可以喝、可做醬料,還可用於中西式料理,或做點心,非常適合每日保養使用。但在使用時也需牢記,醋是食物而非仙丹妙藥,想要減肥,或幫助血糖、血脂控制,除了喝醋外,飲食還是要配合。另外,由於醋為酸性(PH值約3),直接飲醋可能會酸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造成牙齒脫鈣,故醋宜稀釋飲用(或喝已稀釋好的醋飲);且莫忘任何食物都有熱量,包括醋,故每日適量使用即可,千萬別把醋當水喝。唯有正確用醋,才能為身體帶來好處喔^_^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打完BNT怕副作用,「第2、14、28天」要注意,醫師教你分辦:症狀只是副作用?或是有心肌炎風險?
-
2021-09-28 養生.聰明飲食
世界最營養食物第二名 營養師:淺嚐釋迦有5大好處
2020 年榮獲 BBC 世界上最有營養食材第二名的釋迦,同時也是台灣2020年外銷產值第一名的另類台灣之光,究竟釋迦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呢?讓 Heho 營養師宜庭來為您介紹。釋迦幼果長得像荔枝,又叫做「番荔枝」,又因為形似釋迦牟尼佛的頭像,因此大家更習慣叫它「釋迦」。原產於熱帶美洲的釋迦最早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最常見的品種是軟枝釋迦、大目釋迦及鳳梨釋迦,產季為秋冬季,目前在台灣最大的產地為台東。甜美多汁的釋迦在今年被 BBC 評選為最有營養食物第二名,以下來介紹釋迦的營養價值:好處 1:保護心血管、調節血壓每百克的釋迦含有 390 毫克的鉀離子,屬於高鉀水果。飲食中攝取足夠鉀離子有助於調節血壓,降低腦血管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依據國民營養大調查,國人青壯年族群的鉀離子攝取不足,再加上鈉攝取超標,不平衡的狀態對心血管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而釋迦、香蕉等高鉀水果就是很好的鉀離子來源。同理,若是排鉀功能不佳的腎臟病患者,就不能吃太多。好處 2:抗氧化、抗發炎,保持好氣色釋迦維生素 C 含量每百克高達 99 毫克,在水果中算是名列前茅的,不過鳳梨釋迦的維生素 C 就較少,每百克只有 27 毫克。維生素 C 在體內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幫忙消滅自由基抗氧化、提升免疫力抗發炎之外,還能幫助提升體內鐵質的吸收率與膠原蛋白的形成。好處 3:營養密度高、熱量豐富釋迦及鳳梨釋迦的熱量每百克都超過一百大卡,約為蘋果的五倍、芭樂的三倍。熱量及營養密度高,加上釋迦在中醫屬於偏溫性的水果,對於營養不足或是體虛者,可以吃釋迦補充能量及熱量。不過相對的,營養過剩、想減肥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就要控制食用的量,或適量取代食物了。好處 4:養顏美容釋迦的維生素 B2 與其他水果比起來更豐富,維生素 B2 又稱核黃素,作為能量代謝的輔酶,支援體內的抗氧化酵素系統,維護皮膚健康及組織修復,加上豐富的維生素 C 含量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幫助皮膚維持水嫩漂亮!好處 5:安定心神釋迦中的維生素 B2 、B3 及 B6 含量豐富,這些維生素參與體內營養素的代謝,維持大腦及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缺乏時與腦功能及情緒都有很大的關係,下次覺得心情鬱悶的時候,不妨多吃幾口世家或香蕉,補充天然的維生素吧!
-
2021-09-27 養生.聰明飲食
掉髮、白髮怎麼辦?營養師教你用吃的改善5種常見頭髮問題
頭髮可說是人的第二張臉,每個人隨著不同的髮型,展現各人的特色。掉髮、白髮、沒有光澤等問題,常見因營養不良或保養不佳所致,嫚嫚營養師指出5種常見問題並在社群上分享,如何照護、補充營養,健康顧好自己的秀髮! 常見5種頭髮問題,營養師教用吃的保養! 嫚嫚營養師表示,頭髮除了展示每個人的不同特色外,也具有保護頭部、保暖的作用,日常常見5種頭髮問題,包括了掉髮或稀疏、生長慢或無光澤、白頭髮、頭皮屑或頭皮癢、脆弱易斷髮,可適度的補充相關營養保護頭髮。 掉髮、稀疏:與營養相關的掉髮問題,常見如行經期的女性常因貧血所致,導致毛囊缺乏氧氣及養分而掉髮,嫚嫚營養師建議可適度的補充「補血食物」,如豬血湯、蛤蠣湯等,若情況較為嚴重,應就醫檢查後補充鐵劑。也有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的女性,頭髮健康程度較差,也可能出現掉髮情況,建議每周曬個太陽3~4次,每次15分鐘,以補充維生素D。而日常也應留意綁頭髮的力道,避免過度拉扯使得掉髮。 長得慢、無光澤:嫚嫚營養師指出,頭髮的成份當中有65~95%是蛋白質,蛋白質缺乏便沒有足夠的原料,也就生長得慢,且要頭髮有光澤,也得要有含硫胺基酸。因此建議可每日吃個全熟的雞蛋,從中補充優質蛋白質、硫胺基酸、幫助生長的維生素B群等營養。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可吃生雞蛋,生雞蛋中有抗生物素成份,少了生物素會阻礙頭髮生長。 白頭髮:嫚嫚營養師表示,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老化或受傷,會使得黑色素分泌不足,進而長出白頭髮。因此保護黑色素細胞很重要,可每日攝取兩拳頭大的水果,從中攝取維生素C提高抗氧化能力,減少自由基攻擊黑色素細胞。 除此之外,太陽的紫外線也容易傷害黑色素細胞,鹽分攝取過量、精緻甜食、咖啡因過量、壓力過大等則容易使得交感神經活化過度使黑色素細胞衰竭,如常聽到的「一夜白髮」就多是出自於此。因此建議平時出門可戴上帽子保護頭髮;飲食上盡量避免上述的風險因子,如洋芋片、速食、蛋糕、含糖飲料、咖啡、可樂等。 頭皮屑、頭皮癢:頭皮發炎、乾燥容易增加皮屑生成,出現頭皮屑、頭皮癢的情況,除了挑選合適的洗髮精以外,嫚嫚營養師也建議飲食上可多攝取Omega-3脂肪酸,幫助抗發炎、維持頭皮健康。可從鮭魚、鯖魚、秋刀魚等青背魚攝取,每周兩次。亦可從亞麻仁籽、奇亞籽中攝取,素食者可參考。 另外,在攝取抗發炎的營養外,也要注意避免發炎的風險因子,最常見的如油炸食物,油炸食物中的劣質油會促進發炎反應,建議盡量少吃。 頭髮脆弱易斷:嫚嫚營養師指出,此問題常見出現在過度或極端節食、減重者身上,患者營養不均衡,難以長出健康的頭髮。另外,像是經常有腹瀉問題、或是吸收能力不佳的年長者,也常見會有缺鋅的問題,影響細胞正常分裂,造成頭髮脆弱。建議可從牡蠣、南瓜子等攝取。 頭髮保養越早越好,遲未改善盡早檢查! 嫚嫚營養師表示,頭髮的健康保養越早開始越有利。提醒若有上述問題可檢視是否有相關的風險因子,並從中調整改善,若遲遲無法改善,建議盡早檢查找出原因為佳。 《延伸閱讀》 .落髮、掉髮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3招有助改善! .同款洗髮精用太久,當心毛囊萎縮易禿頭?醫籲挑對成份不必每天洗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3 養生.聰明飲食
蔬果顏色的營養及好處大不同 營養師2吃法增免疫力
台灣目前新冠疫苗覆蓋率已突破4成,不過即便已施打疫苗防疫還是不能鬆懈,即便已接種還是有可能染疫,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王貞云營養師也建議,日常可透過營養攝取,提升內在免疫力,而在食物眾多營養當中,植化素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植化素為天然防護罩,人體無法生成需仰賴植物性食材! 王貞云營養師指出,植化素對民眾而言或許較為陌生,其實日常常聽到的「茄紅素」、「花青素」、「葉黃素」等,就是植化素其中的幾種。植化素對人體而言相當重要,有助於體內抗發炎、清除自由基、調節免疫力、防止癌細胞生成等。包括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過敏反應等,絕大多數的慢性病皆與體內細胞氧化有關,植化素擁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對於預防及保健相當有幫助。 不過王貞云營養師也表示,植化素並無法直接從人體製造,必須透過飲食攝取,而最廣於存在的就是植物性食物中,例如各種繽紛的蔬果、辛香料、全榖雜糧等,各種不同的食材皆有不同型態的植化素,如同植物本身的免疫系統,而我們從中攝取。 常見6大植化素,廣存於各種植物性食材! 王貞云營養師指出,日常常見的植化素,依照化學結構可分成6大類,包括了如花青素、兒茶素、檸檬黃素、芹菜素等「類黃酮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茄紅素、辣椒素等「類胡蘿蔔素」;大蒜素、蘿蔔硫素、穀胱甘肽、吲哚等「有機硫化物」;綠原酸、鞣花酸等「酚酸類」;異黃酮、木酚素、薯蕷皂素等「植物性雌激素」;其他也包括了葉綠素、薑黃素、白藜蘆醇、檸檬苦素等。 值得注意的是,每種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植化素不只有一種,換言之,光是一種蔬果就可能含有多種的植化素,如彩虹般可分成七種顏色,因此多色、多元的攝取是重要的關鍵,將「彩虹飲食」的概念帶進飲食當中,更有助於多方攝取各種植化素。 彩虹飲食+蔬果597,用吃的吃出免疫力! 王貞云營養師也表示,除了掌握多元、多色的「彩虹飲食」外,份量足夠也相當重要,正如同我們常聽到的「蔬果579」,依照年齡、性別份量會有所不同。蔬果597中,「5」指得是12歲以下的孩童每日總份數應達5份,當中蔬菜3份,水果5份;「7」則指得是女性每日7份,當中蔬菜4份,水果3份;「9」則指得是男性每日9份,當中蔬菜5份,水果4份。煮熟的蔬菜每份約為半碗,水果一份則如自己的拳頭大小。 讓身體多一層防護罩,從日常生活開始培養! 王貞云營養師呼籲,養成良好的免疫力,平時就應重視,透過彩虹飲食攝取足夠的植化素,並且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健康且規律的生活,身體自然就會多一層防護罩,是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最實在的妙方。 《延伸閱讀》 .打疫苗前後這樣吃增強保護力!營養師:接種前要睡飽、避免空腹! .「睡覺防疫法」研究發現風險降12%!5大營養有助睡眠、維持免疫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助排便、排毒、防癌、低熱量,營養師:好處多平常就可以吃!
柚子是每到中秋節必會出現的人氣水果,不過其實它的營養價值相當高,嫚嫚營養師建議平時就可以攝取,未必要等到中秋節才吃,不過當然,攝取上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柚子4大營養好處多,營養師:平常就可以吃! 嫚嫚營養師指出,柚子含有的營養非常豐富,當中最出色的包括了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離子、柚皮素等,各個都是對健康有利的養生高手。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最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糞便成型、有利排便、排毒等。嫚嫚營養師實測,柚子一份165公克,裝在碗裡八分滿,就足足可提供2.1克的膳食纖維,已比一盤高麗菜(100g含1.1克膳食纖維)還多出不少,因此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吃完柚子都會有排便相當順暢的體驗。 維生素C:除此之外,柚子的維生素C含量也相當高,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抗氧化、維持身體各處健康的基本運作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嫚嫚營養師指出,一份165公克的柚子就有84毫克的維生素C,以一般成人一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來看,一份柚子就可補足八分滿。說到這,也提醒像是壓力大、抽菸者是屬於體內維生素C消耗量特別大的族群,更加需要注意每充足夠的維生素C,建議可以每天攝取超過100毫克,但不超過2000 毫克。 鉀離子:另外,柚子也含有非常豐富的鉀離子,可視為高鉀食材,一份可提供約210毫克。鉀離子可說是現代人普遍最需要的營養之一,現今社會常見口味偏重,即便自己認為口味並不重,也常有鈉攝取過量的情況,像是加工食品、速食及零食都含有鈉,鈉離子偏高,對於血壓、水腫等相當不利,鉀離子有助於平衡,呈現鈉鉀平衡的狀態,有助於身體健康。 柚皮素:至於柚皮素,其為植化素的一種,可活化肝臟的解毒酵素,解毒酵素佳,可將體內毒素轉化成無毒性、低毒性的物質排出體外,因此對於防癌非常有幫助。且柚皮素也具抗氧化特性,可對抗自由基、修復DNA,人體的癌細胞就是出自於本身體內的細胞突變所致,因此可再度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也有助調節血脂、降低壞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柚子熱量高不利控制體重?營養師:其實沒有特別高。 值得一提的是,柚子常常被提醒不宜過多,因為熱量高,吃多容易變胖,這讓不少減重者望之卻步。嫚嫚營養師對此感到好奇,實測之下發現柚子的熱量一份只有僅僅約55大卡,是屬於熱量合理的水果。當然,每位專家研究、看法各不同,民眾可參考。 吃柚留意3件事,適度攝取更健康! 好處太好,不宜過多:不過雖然柚子營養豐富、對健康有利、好處不少、又是熱量不高的水果,但確實也不宜多吃,嫚嫚營養師指出,關鍵就在於它的好處太過卓越。如同前述所提到的,柚子是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的水果,對於腸道的影響相當顯著,但吃多恐怕過猶不及,使得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的情況。 部分疾病族群注意份量:對於糖尿病、高血糖者而言,畢竟還是水果,攝取還是要酌量。而因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心律不整等限鉀族群不宜。上述族群皆建議一日最多一份為佳。 用藥者注意時間及份量:最需要注意的其中一點也包括了用藥,用藥者應注意吃柚子的時間,前後應間隔2~3小時。因為前述所提到的柚皮素雖然對人體健康,但也會對部分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而藥物對人體的影響有部分研究認為是長時間存在於體內的,特別是慢性病藥物,只是在約1-2小時藥物效果會達到最高值,其後下降並恆定,這也是為什麼檢查時也會測量得到。因此除了注意時間之外,用藥者也應注意份量。 嫚嫚營養師建議,柚子對人體相當有利,不用等到中秋節再大嗑一番,平時就可以適度攝取,只要注意上述這些情況,便可在攝取營養、享受美味時,同時兼顧健康! 《延伸閱讀》 .糖友、三高、痛風留意烤肉醬!營養師4招避開隱藏地雷。 .吃柚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藥師:留意4原則,最少間隔2小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7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攝取足量葉酸能預防阿茲海默症 5種黃綠色蔬食讓大腦變年輕
失智症病患,必須依賴他人照顧。不要讓自己老年變成家人的負擔,不妨透過飲食補充葉酸,及早預防大腦失智。 長輩得到阿茲海默症,對時間、地點感到困惑,常常忘記今天是星期幾?之後可能慢慢回想才發現。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目前還沒有治癒失智症的方法。 然而,建康資訊網站《well+good》報導,根據發表在《神經科學前線》(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的最新研究指出,證據顯示阿茲海默症病患的葉酸較低。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每天攝取足夠的葉酸,可以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在日常飲食補充葉酸 成人每日葉酸攝取量,應為400微克(mcg)。而通常飲食均衡的情況下,不用額外補充保健食品,透過飲食就攝取足夠。五種葉酸含量豐富的食材,鼓勵民眾在天然飲食中攝取。 一、毛豆 半杯煮熟的毛豆含有241微克葉酸,佔每日需要量的60%。 毛豆還是美味的小吃或開胃菜,結合纖維和蛋白質,助於保持血糖穩定,從而讓人體維持長時間的高能量。 二、扁豆 半杯煮熟的扁豆含有179微克葉酸,幾乎是每日所需量的一半。 扁豆是蛋白質和纖維的重要來源,也是植物性蛋白質的絕佳來源。纖維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 扁豆也是鐵質的重要來源,對素食者來說尤其有益。 三、蘆筍 半杯蘆筍含有164微克,佔每日需要量的40%。 它還富含纖維,是花青素的重要來源,這些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損傷,自由基會導致慢性疾病。 蘆筍含有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這是天然的利尿劑,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鹽分。 四、菠菜 半杯蒸菠菜提供131微克葉酸,約佔每日400微克葉酸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菠菜富含維他命C,促進免疫系統和皮膚健康。 菠菜也適合素食者食用,因為它富含鐵和鈣,這是多數動物性食品的營養成分。 五、黑豆 半杯黑豆含有128微克葉酸,大約是每日所需量的三分之一。黑豆同時也有大量纖維、抗氧化劑和蛋白質。 【有片】>>大林慈濟醫院-科普教育-認識阿茲海默症
-
2021-09-15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營養又美味 營養師提醒4類人不宜多吃
中秋節即將到來,應景的柚子好吃又營養,不僅有豐富的維生素C,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同時具有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但營養師也提醒,有4種類型的人不宜多吃,包含腎臟病患者、長期服用藥物者、糖尿病患者以及經常腹瀉的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黎姵吟表示,柚子富有豐富維生素C,與蘋果相比可高達18倍,具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柚子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攝取量為20至35公克的膳食纖維,柚子一顆含有約5g,相當2盤地瓜葉,可促進腸胃蠕動。營養師黃琳惠也指出,柚子雖然營養高,但有有種類型的人不宜多吃。柚子鉀離子含量高,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避免血壓升高、預防中風,但提醒腎臟病患者不宜使用過量。而柚子內含的「呋喃香豆素」會影響藥物作用,容易使代謝藥物速度變慢,而增加副作用產生的機率,建議應間隔2小時以上食用,因此,有長期服用血壓藥、血脂藥、免疫抑制劑、抗心律不整等藥物的民眾應多注意。根據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水果為2到4份,熱量120到240大卡,糖尿病患者一天2份就好不要超量;另外,柚子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但因柚子的纖維不易消化,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黎姵吟也說,柚子除了可直接當水果吃外,也可以做成簡單的料理。黎姵吟與主廚何文正推出簡單柚子料理做法,柚子汁及果肉可融合鹽、糖、檸檬汁等調味成醬汁,淋在蔬菜上就是一道清爽的料理,也可將醬汁淋在烤魚排上,酸酸甜甜相當開胃。另外,還可將柚子果肉、蘋果、紅火龍果等水果切丁,加入柚子汁、果醋、蜂蜜果醋、蜂蜜及冰塊等,製作成甜柚水果醋。
-
2021-09-07 養生.聰明飲食
睡眠每增1小時降染疫機率12% 5大營養素助你一夜好眠
● 夜間睡眠每增加1小時,染疫機率降低12%● 睡眠障礙或易疲累者,感染風險高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病毒,無論是原始病毒株,或是後續四大變異株Alpha、Beta、Delta、Gamma,都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如何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指出,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降低罹病機率,想要一夜好眠,不妨補充色胺酸、維生素B群、抗氧化物、GABA(γ-胺基丁酸)、鈣及鎂等5大營養素。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去年進行一項睡眠研究,分別針對「夜間睡眠時間」、「白天午睡時間」、「睡眠障礙」、「疲倦程度」與「暴露於新冠病毒環境」5大層面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夜間睡眠」每增加一小時,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就降低12%;而有睡眠問題或容易感到疲憊的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則大幅提高。莊譓馨說,良好的睡眠,可以提升免疫力,所以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好好睡覺,讓大腦、身體、心靈充分休息,回復原來的活力,絕對是重要的防疫策略。1.色胺酸:快樂荷爾蒙色胺酸是合成褪黑激素的原料,褪黑激素是由大腦內松果體生成的一種荷爾蒙,可用來幫助睡眠。2.維生素B群:合成褪黑激素維生素B3可幫助保留住體內的色胺酸,維生素B6及葉酸能夠協助合成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質(血清素);維生素B12有助褪黑激素分泌。3.抗氧化物:降低發炎反應抗氧化物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一種營養元素,可以是維生素、礦物質或植化素,能保護身體細胞免受到自由基的傷害。當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時,可能造成睡眠障礙,而抗氧化物能夠降低發炎反應,如維生素A、C、E、類胡蘿蔔素,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4.GABA:穩定自律神經GABA是一種具神經傳導功能的胺基酸,能夠抑制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可安定腦部有安神鎮定的功能。5.鈣及鎂:穩定情緒、減少壓力鈣及鎂屬於可以放鬆神經的礦物質,可協助調節掌管睡眠的褪黑激素,增強其分泌,也是GABA的活化劑,進而防止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放鬆情緒,因而改善睡眠。而鈣可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感應,也具有穩定情緒、緩和緊張焦慮、鬆弛肌肉,及改善失眠的作用,兩者適合一起攝取。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跟著千禧世代吃出健康!營養師:多吃9種食物增強免疫力
●美媒列出千禧世代60種食物●9種千禧世代食物,吃得簡單、吃出健康●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刻不容緩。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建議,民眾可以多吃9種千禧世代食物,不僅能吃得簡單、吃出健康,還能增強免疫力。千禧世代 約20至40歲族群千禧世代(Millennials)是指1980至2000年出生的人,年紀約20至40歲族群。美國媒體Buzzfeed列出今年千禧世代具代表性的60種食物,其中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酪梨、氣泡水、藜麥或紅藜、抹茶、咖啡、現榨果汁等,都是台灣常見食用的食物。侯沂錚分析說,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等食物,富含蛋白質、油脂、纖維、維生素A、C、D、E等營養素,具有「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的功效,是能夠改變國人2021年飲食習慣的千禧世代食物。蛋白質攝取少 增染疫風險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可降低感染風險,幫助對抗發炎反應,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影響抗體的產生,增加感染風險。侯沂錚建議,每人每餐可攝取1掌心豆製品。吃好油,也可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在烹調食物時,可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等,或攝取堅果種子類食物,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侯沂錚建議,每餐堅果種子類攝取量為1茶匙或每天1湯匙。膳食纖維 幫助腸道養好菌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養好菌,強化免疫系統。侯沂錚說,膳食纖維可從蔬菜水果、未精緻全穀雜糧類、豆製品、堅果等食物中獲得,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澱粉中,至少1/3是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如糙米、五穀飯;每餐吃拳頭大的水果,蔬菜比水果多吃一點。若不幸染疫,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侯沂錚建議,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A的雞蛋、地瓜、花椰菜等食物,但維生素A屬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搭配油脂、堅果種子共同烹調,如橄欖油、亞麻仁籽油、核桃、腰果、南瓜籽等,才能有效吸收。維生素D 可調節免疫系統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適當日曬有助於維生素D生成,在未防曬的情況下,1周可日曬3至4次,每次15分鐘,或可從蛋、鮮奶、日曬過的菇菌類等攝取維生素D,建議每天喝2杯250cc奶類與食用1顆蛋。維生素C和E可減少自由基的形成、細胞組織的損傷,建議可從植物油、堅果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等攝取。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洋蔥防癌、防三高、防骨鬆 營養師提醒這些人不能多吃
洋蔥被視為天然的養生寶石,對於身體健康有非常多的益處,也有不少喜好洋蔥味道的民眾會直接生吃,嫚嫚營養師指出,生吃洋蔥確實更能攝取其中的營養,更有助於健康,且加進紅酒還可以提升養生的效果。 洋蔥有助養生好處多,防癌、防三高、防骨鬆! 嫚嫚營養師指出,洋蔥和其他蔬菜一樣含有各種的營養,當中最備受矚目的就是「槲皮素」,槲皮素在其它蔬果中也可以吃得到,例如花椰菜、蘋果、藍莓等,不過洋蔥當中的槲皮素則可說是各類蔬果中含量最高的,和前述相比可相差到5~10倍之多,且吸收率也相當高,約為蘋果的3倍。槲皮素對於人體有相當多的好處,包括了抗過敏、抗自由基傷害、抗氧化、抗病毒活性、調節免疫等,從長遠來看對於預防疾病傳染、預防癌症、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保護心血管等都有很大的幫助,且也有助於輔助改善哮喘、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過敏反應。 另外一項出色的營養素,也包括了「大蒜素」,洋蔥和大蒜同為蔥屬蔬菜,含有多種含硫化合物,可直接降低致癌物生成、抑制細菌活性、抗氧化等,也有助於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維持免疫力及保護心血管健康。 除此之外,洋蔥也具有非常豐富的醣類,例如果寡醣,有助於消化道健康、提升腸道鈣和鎂的吸收。洋蔥也有助於養骨、維持骨骼密度、防範骨鬆,許多研究就認為也與此有關。也有研究發現習慣吃洋蔥的停經婦女,發生髖部骨折的機率相較於不吃者約降低20%左右。 洋蔥養生但不宜過量,部分族群更要留意份量! 不過再健康、天然的食材也不宜食用過多,洋蔥雖然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利,不過嫚嫚營養師也提醒,一般民眾每日最多30~50克為佳,大約半顆左右。洋蔥和大蒜一樣較為辛辣,吃多恐會有胃灼熱、刺激腸道的問題,且果寡糖豐富的關係也容易產氣造成腹脹,腸胃不佳者要特別留意。而洋蔥屬於醣類較高的食材,因此糖友、高血糖等血糖問題族群更要有所節制,避免誤認非水果又健康就肆無忌憚地吃。洋蔥生吃、泡紅酒,營養師推2吃法更助養生! 嫚嫚營養師表示,雖煮熟後的洋蔥一樣有各項營養,對身體一樣有好處,不過當中的大蒜素需透過接觸氧氣進行釋放,且部分營養也會因烹煮而流失,因此若想吃到大蒜素等完整的營養,可選擇橫切後生吃,對身體的好處會更多。 除此之外,嫚嫚營養師也分享有助養生的「洋蔥紅酒」給大家參考。做法相當簡單,洋蔥適量切成薄片,浸泡至紅酒即可,兩者一起食用,除了別具風味外,洋蔥內的槲皮素與烯丙基硫化物,可和紅酒中同樣具有保護心血管、抗氧化等好處的白藜蘆醇達相輔相成的作用,能更加提升抗過敏、抗自由基傷害、抗氧化、抗病毒活性、調節免疫、預防疾病傳染、預防癌症、預防三高等慢性疾病、保護心血管等好處。不過自然也還是提醒,除了洋蔥不宜多食外,紅酒也不宜過多,男性建議一日最多不宜超過300ml,女性則不宜超過150ml,如此對健康更加有利。《延伸閱讀》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辛香料有利維持免疫力?營養師:好處不只這樣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1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最多吃半顆!營養師教你怎麼吃酪梨降膽固醇
酪梨沒吃完,保存方法沒做好,恐吃進「自由基」。天氣炎熱時,在家打1杯酪梨牛奶是解暑又營養的健康好選擇,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提醒,沒吃完的酪梨,為防止氧化,降低營養價值、產生自由基,應於酪梨的剖面抹上薄薄一層油脂,並用保鮮膜包裹,再放入冰箱。酪梨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酪梨是油脂,不是水果,油脂來源以好的油脂為主,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預防動脈硬化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酪梨還含有維生素A、C、E、B群、鉀和鎂等營養素,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速度、幫助排便,保持腸道通暢,是控制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減肥或健身族群很好的食物選擇。「盡管酪梨營養價值豐富,但因油脂含量高,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吃半顆,吃太多小心變胖。」陳煌其表示,沒吃完的酪梨應注意保存方式,否則可能沒吃到健康,反而吃進自由基。陳煌其說,切開酪梨後,應盡速吃完,若未食用完畢,常會氧化發黑,營養價值降低、產生自由基,建議在酪梨表面塗上橄欖油,讓空氣無法接觸到酪梨果肉,再用保鮮膜包裹住,放入冰箱冷藏,就不易氧化發黑。
-
2021-08-30 養生.聰明飲食
王光輝肝癌病逝/一天1杯黑咖啡大降肝癌風險!肝臟最喜歡的10種食物
【2021/08/30編按】兄弟象隊一代名將、人稱「萬人迷」的王光輝,今天上午因肝癌病逝,年僅56歲離世令球迷震驚。促進肝臟健康的十大養分儘管肝臟的健康和整體的飲食型態或三大營養素攝取量息息相關,但其實飲食中的許多微量營養素也是守護或促進肝臟健康的重要養分,所以不論是奉行地中海飲食、低 GI 飲食或是其他飲食法,都必須多留意這方面。每一份健康飲食都應該涵蓋這些滋養肝臟的營養素或成分,因為它們不只能保護肝臟不受傷害,讓你擁有健康的肝臟,也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狀況。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促進肝臟健康的養分有哪些。(一)植化素這些出現在水果、蔬菜、堅果和種子類食物中的植化素,對身體有不少健康功效,還有機會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就增進肝臟健康方面來看,則屬吲哚類(indoles)、茄紅素(lycopene)、木酚素(lignans)、白藜蘆醇(resveratrol)、花青素(anthocyanin)和槲皮素(quercetin)的效果特別顯著。2013年一篇探討花青素對肝臟影響的研究發現,花青素(存在於黑莓、接骨木莓、覆盆莓、黑葡萄和茄子的表皮)不只能預防肝臟出現脂肪堆積和發炎的狀況,還能幫助肝臟對抗氧化壓力。槲皮素這種屬於黃酮類(flavonoids)的植化素,則被發現具有抑制 C 型肝炎感染的功效;柑橘類、蘋果、洋蔥、巴西里、橄欖油、葡萄和深色莓果裡都含有豐富的槲皮素。另外,2015年中國的研究還發現,槲皮素能改善因高脂飲食所造成的肝損傷(尤其是脂肪堆積的部分)。不過,市面上的營養補充劑是不用經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檢測和認證的,因此我不建議用營養補充劑來取得這些植化素,直接從新鮮的蔬果中攝取比較健康。(二)咖啡喜歡喝咖啡的人,如果聽到我接下來要說的事實,肯定會覺得通體舒暢。研究發現,喝咖啡能降低得到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中風、膽結石和巴金森氏症等疾病的風險,而且還可以全面降低早亡的機會。不僅如此,現在研究還發現咖啡可以降低丙胺酸轉胺脢(ALT)、天門冬胺酸轉胺酶(AST)和 γ-丙醯基轉肽酶(GGT)的數值;而且就算這些人有慢性肝病或是過量飲酒、肥胖、抽菸等陋習,咖啡也能發揮一定的功效。另外,連續執行了四個週期的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報告顯示,咖啡因的攝取量多寡,確實和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有相關性(該報告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CHS〕以問卷的方式進行飲食攝取量的調查。2005年,日本的研究人員在分析了兩場前瞻性世代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成果後發現,咖啡的攝取量和肝癌的得病率呈反比: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一到兩杯咖啡者,其得到肝癌的風險降低了42%。由於咖啡中含有成千上萬種物質,所以我們不可能直接點名是當中的哪些成分貢獻了這些護肝功效,因為很可能必須要有多種物質相輔相成(例如當中的強效抗氧化劑和抗癌物質相互搭配),方能產生這股守護肝臟的力量;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或許是咖啡中的綠原酸成分所致。不論是飲用黑咖啡或是拿鐵都可以獲得這方面的好處,唯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沖泡咖啡時最好要有過濾這道手續,因為這個動作可以濾除咖啡中大部分的咖啡固醇(cafestol)和咖啡白脂(kahweol);這是兩種會讓血中膽固醇含量上升的油性物質。(三)ω-3 脂肪酸鮭魚、鮪魚、核桃、亞麻籽和奇亞籽等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維持心臟、腦部健康和其他身體機能的運作。ω-3 脂肪酸可改善血脂狀態,並降低造成體內發炎的因素,這些優點都對肝臟健康有正面影響。事實上,奧勒岡州立大學新發表的研究發現,屬於ω-3 脂肪酸一員的 DHA(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能預防脂肪肝,且成效顯著。此外,研究還顯示血液中缺乏 ω-3 脂肪酸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惡化的直接因素之一。(四)纖維素纖維素有兩大類,分別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對身體健康來說,它們各有各有的好處。水溶性纖維有助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和整體心臟病的風險,同時它也是維持腸道健康的一項重要因素;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泡在水裡體積會膨大,例如燕麥、豆類和奇亞籽等。反之,非水溶性纖維雖不會遇水膨大,但它卻能增加食物在腸道內的體積,促進腸胃的蠕動、代謝;富含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有:堅果、麩皮、糙米、水果的表皮等;這兩種纖維素都有益肝臟健康。2007年巴西的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人連續3個月,每天食用10公克的水溶性纖維(以營養補充劑的形式攝取)後,他們上升的肝指數下降了,BMI、腰圍、胰島素阻抗和膽固醇也有顯著改善。研究也發現,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包括胰島素阻抗)的風險、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含量,並讓體重獲得比較好的控制—這所有的改變都有助於降低得到肝臟疾病的風險。(五)益生菌好菌是讓我們擁有一副健康腸道的關鍵角色,健康的腸道可以為肝臟的健康帶來保障,因為腸道和肝臟之間的互動密切,就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部分學者甚至創了一個「腸肝軸系」的名詞,來描述腸道菌相可能透過怎樣的機制來保護肝臟不受慢性損傷的迫害。其實不少研究都已經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病的病人,其體內的腸道菌相都出現了轉變。好消息是,有研究認為,只要透過食用益生菌(促進腸道健康的好菌)和益生質(人體不能消化的纖維素,但卻可以做為益生菌生長的養分)重新打造出擁有健康菌相的腸道,便能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肝病產生正面幫助,因為益生菌能降低體內發生輕微發炎反應和細菌位移的程度。為了讓我們的腸道好菌多多,可多食用優格、優酪乳、味噌、泡菜、天貝(一種印尼的發酵豆製品)和酸菜等發酵食品,或直接服用益生菌營養補充劑,保持腸道菌相的健康。幾年前,已婚的珍妮絲因為長期的腸胃不適來向我求診,當時她大概35歲,已經反覆腹瀉、便祕、腹痛和脹氣好幾年,甚至有時還會為胃痛和頭痛所苦。另外,珍妮絲的體重有點過重,這也是她找上我的另一個原因,她希望我能協助她瘦下來。我為珍妮絲做了一些檢測,發現她對麩質和酪蛋白有過敏的狀況,由於她每天都會食用麵包和乳品,所以我請她先全面戒斷這些可能造成她腸胃不舒服的食物。幾週後,她的症狀獲得改善,但還未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於是我們又在她的飲食中加入了多種益生菌和消化酵素的營養補充劑,幫助她減輕脹氣,並提升營養素的吸收率。服用了一個月的益生菌後,珍妮絲不但腸胃的症狀大幅改善,就連頭痛也不藥而癒。經過了這一連串的努力,珍妮絲無疑是提升了自己腸胃的功能,而且增進了肝臟的機能。順帶一提,珍妮絲重獲健康腸道的同時,體重也自然而然地掉了2公斤之多。(六)大豆蛋白大豆常常因為它含有雌激素的特性身負惡名,但其實富含天然大豆蛋白(非大豆加工製品)的飲食,對健康有諸多幫助,肝臟也是受惠者之一。研究發現大豆裡的異黃酮能透過調節肝臟的脂肪代謝和改變肝臟的基因表現,來提升肝臟氧化脂肪酸的能力,進而減少脂肪囤積在肝臟的機會,達到預防或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另外,大豆異黃酮亦具有降低發炎因素和改善葡萄糖耐受度的能力。獲取大豆蛋白的最佳來源是由完整大豆製成的食品,例如豆腐、毛豆、天貝和味噌都是很好的選擇,而非成分中徒有大豆分離蛋白的脆餅或能量棒。(七)辛香料在料理中添加辛香料,除了可以增加味蕾的豐富性,薑黃、咖哩粉、辣椒、薑和葫蘆巴籽裡的活性成分也能促進肝臟的健康。大部分辛香料的護肝功效都是源自於它們所含的抗氧化物質,不過也有少部分的辛香料是因為擁有抗發炎、改變基因表現或是增進解毒酵素活性的成分。以2014年7月發表在期刊《消化學》(Gut)的一篇研究為例,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薑黃裡的薑黃素(curcumin)能阻擋 C型肝炎的病毒進入肝臟細胞;2013年,中國也同樣在實驗時發現薑黃素能阻止肝癌細胞生長。2013年來自台灣的研究團隊則發現,萃取自薑的精油有助於對抗酒精性肝病,因為他們每天餵食患有酒精性肝病的小老鼠薑精油後,小老鼠的肝臟便不再受到損傷。在葫蘆巴籽方面,2011年日本研究發現,當大老鼠採取高油、高糖飲食時,若攝取葫蘆巴籽將能抑制脂肪在肝臟堆積。(八)綠茶儘管常被用來當成減肥聖品的濃縮綠茶萃取錠劑有礙健康(因為大量服用很可能會導致急性肝衰竭),但適度飲用綠茶卻有益肝臟健康。在2008年刊登在《國際肝臟》(Liver International)期刊上的一篇回顧性醫學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佐證。該篇文獻指出,適量攝取綠茶,或許能降低肝病的風險,尤其是肝癌。這項優點很可能是綠茶多酚的功勞,因為研究已經證實綠茶多酚能降低 DNA 受損機率和血脂濃度。同時,綠茶裡的兒茶素也能在治療病毒型肝炎。不過想要安全無虞的獲得綠茶的好處,我的建議是不要攝取任何營養補充劑形式的綠茶萃取物,要飲用天然的綠茶飲品,不論是冷泡或熱水沖泡的綠茶。(九)維生素 E抗氧化劑能保護身體不受自由基傷害,維生素 E 就是一種抗氧化劑,所以如果在飲食中適量攝取這種脂溶性維生素,就能守護肝臟健康。研究認為,維生素 E 有助降低升高的肝指數、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惡化,並減少疤痕組織在肝臟生成的機會。就跟前面介紹的幾項護肝養分相同,最好的維生素 E 也是來自食物,而非營養補充劑;富含維生素 E 的食物有:植物油、堅果、種子、全穀類和蛋等食物。維生素 E 並非多多益善,過量攝取維生素 E 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反效果,尤其是有心臟疾病或服用抗血栓藥物的人,更需要仔細拿捏維生素 E 的攝取量。更重要的是,部分的醫學文獻指出,高劑量的維生素 E 會增加總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但也有研究並未發現這項關聯性。2011年,克里夫蘭診所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四百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 E,會顯著增加健康男性得到攝護腺癌的風險。這些因素也是為什麼我們最好不要透過營養補充劑攝取維生素E,多從食物中攝取的原因,因為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 E 比較不會有過量的疑慮。(十)膽鹼膽鹼屬於維生素 B 的一員,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作用不可或缺的元素,許多與肝臟有關的代謝作用都需要它的參與才可以進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三酸甘油酯從肝臟被分泌出的形式)的代謝就是一例。萬一體內膽鹼的濃度過低,就會造成脂肪堆積在肝臟,進一步導致粒線體的功能損傷、脂肪酸氧化能力下降和腸道菌相變差等不利健康的生理變化,這簡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骨牌效應。另外,不少研究發現,膽鹼缺乏可能會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的生成,然而體內膽鹼含量較高時,卻可能具有預防這兩類肝臟疾病的能力。富含膽鹼的食物有:蛋品、貝類、禽肉、花生、小麥胚芽和全大豆製品。以上這十大養分除了能支持整體的健康,讓肝臟正常運作,它們還有助反轉或中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程。不過飲食所帶來的好處還不僅如此,好的飲食習慣能為身體帶來更多的正面幫助,因為它們同時還能讓身體恢復輕盈、預防或反轉第二型糖尿病、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的風險。簡而言之,只要你的飲食主要以全穀類、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和健康的油脂(例如橄欖油)組成,並搭配小分量的乳製品、魚類和海鮮,紅肉則偶爾少量食用,便可充分掌握獲取最佳健康和護肝飲食的重點。這樣的飲食方式會讓你得到大量增進健康的植化素、抗發炎的 ω-3 脂肪酸和保護腸道的益生菌等有益健康的養分,使你活力充沛。延伸閱讀: 消防員考你:發生火災,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滅火、不是逃生,也不是報案書籍簡介書名:28天消除脂肪肝:4週養肝計畫x 80道保肝降脂食譜,step by step讓「肝」速瘦,搶救健康Skinny Liver: A Proven Program to Prevent and Reverse the New Silent Epidemic-Fatty Liver Disease作者:克里斯汀‧柯爾派翠克, 易普欣‧漢諾納原文作者:Kristin Kirkpatrick,Ibrahim Hanouneh譯者:王念慈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17/07/27作者簡介克里斯汀‧柯爾派翠克(Kristin Kirkpatrick)擔任俄亥俄州克里夫蘭診所健康研究院(Cleveland Clinic Wellness Institute)的營養諮詢部主任,負責處理生活型態醫學中心(Center for Lifestyle Medicine)的營養相關事務。身為一位擁有合格證照的專業營養師,她經常到全美各大保健電視節目中擔任來賓。易普欣‧漢諾納(Ibrahim Hanouneh)在克里夫蘭診所完成內科住院醫師實習和胃腸肝膽科的在職培訓。曾在克里夫蘭診所的肝臟專科和肝臟移植團隊服務兩年,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目前任職於明尼蘇達大學附設醫院的胃腸專科(Minnesota Gastroenterology);該醫院的胃腸專科規模是全美之冠。
-
2021-08-29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蜂蜜有助預防動脈硬化、對抗代謝症候群
香甜的蜂蜜不管做為飲品或當作調味,都很受歡迎,也是相對健康的天然糖分,在國外,蜂蜜甚至被稱為「液態黃金」。現在,你有更多理由「嘗蜜」,一些研究表明蜂蜜具有重大的健康益處。●有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牛津大學研究人員檢視了之前發表的14項研究,關於蜂蜜緩解上呼吸道感染(URI)的效力。他們發現與常規治療方式(例如非處方藥物和抗生素)相比,蜂蜜確實能改善咳嗽頻率和嚴重程度,可以作為抗生素的廉價替代品。該研究得出的結論,仍需要進一步對照組的試驗。該分析主要是出於對抗生素抗藥性的擔憂,其中一部分與上呼吸道感染過度使用抗生素有關。2017年另一項研究中,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科學家發現,蜜蜂製造的一種抗菌化合物,可能成為新抗生素的基礎。●有助對抗代謝症候群2018年發表在《營養學(Nutrients)》期刊上的一篇論文,回顧了蜂蜜對代謝症候群(包括腰圍大、高血壓、高血糖、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的保護作用。蜂蜜的升糖指數較低,不會引發血糖飆升,且有助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蜂蜜還被證實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同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防止體重過重並改善脂質代謝。蜂蜜的抗氧化特性,也有助於減少身體的氧化反應,避免自由基生成。研究人員認為蜂蜜在預防和治療代謝症候群方面有很大的潛力。●有助預防動脈硬化2019年發表在《營養學》期刊的一篇論文,探討蜂蜜對抗動脈硬化的能力。蜂蜜含有180多種物質,包含天然糖分、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蜂蜜中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物質,也是保護血管的關鍵因素。更早的研究發現,食用蜂蜜確實會提高血液中抗氧化水平,用蜂蜜替代加工糖,可能有助於增強健康成年人的抗氧化防禦力。●支持健康的腸道發表在《Integrative Medicine Insights》期刊上的一篇評論指出,蜂蜜具有益生元特性,益生元有助腸道益菌生長,包括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小提醒任何種類的蜂蜜都不應給 12個月以下的兒童服用,因為存在肉毒桿菌孢子的風險,肉毒桿菌孢子會在嬰兒未成熟的消化系統中繁殖並導致嚴重疾病。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好眠提升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 營養師:補充五大營養素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病毒,無論是原始病毒株,或是後續演變的四大變異株,Alpha、Beta、Delta、Gamma,都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特別是罹患慢性病或是免疫力不足年長者,最容易受到威脅。如何提升免疫力,成了疫情期間更為熱烈討論的話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提出相關研究,指出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降低罹病機率,幫助睡眠則有五大營養素可隨時補充。英國醫學期刊先前刊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去年進行一項睡眠研究,發現夜間睡眠每多一小時,有助於降低12%罹患新冠肺炎病發風險。參與研究的學者分別針對「夜間睡眠時間」、「白天午睡時間」、「睡眠障礙」、「疲倦程度」與「暴露於新冠病毒環境」,共5大層面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夜間睡眠」每增加一小時,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就降低12%;而那些有睡眠問題,或容易感到疲憊的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則大幅提高。莊譓馨指出,若要幫助睡眠,民眾可以補充五大營養素,包含色胺酸、維生素B群、抗氧化物、GABA(γ-胺基丁酸)、鈣、鎂。色胺酸,是合成褪黑激素的原料,而褪黑激素是由大腦內松果體生成的一種荷爾蒙,可用來幫助睡眠。牛奶、雞肉、魚、蛋、花生、豆類、起司、綠葉蔬菜都含有豐富的色胺酸。維生素B3則可以幫助保留住體內的色胺酸,維生素B6及葉酸能夠協助合成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質(血清素);維生素B12有助褪黑激素的分泌。擁有豐富維生素B群的食物包含肉類、乳品、內臟、全穀、豆類、綠葉蔬菜、菇類等。抗氧化物則是抗氧化物為食物中天然存在的一種營養元素,可以是維生素、礦物質或植化素,能保護身體細胞免受到自由基的傷害。當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時,可能進而造成睡眠障礙,而抗氧化物能夠降低發炎反應,如維生素A、C、E、類胡蘿蔔素,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各式蔬菜、水果、堅果,也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GABA是一種具神經傳導功能的胺基酸,能夠抑制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可安定腦部有安神鎮定的功能。其食物來源有發芽米、糙米、番茄、芽菜,以及泡菜、紅麴、味噌、納豆等發酵食品。鈣及鎂屬於可以放鬆神經的礦物質,可以協助調節掌管睡眠的褪黑激素,增強其分泌,也是GABA的活化劑,進而防止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放鬆情緒,因而改善睡眠。而鈣可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感應,也具有穩定情緒、緩和緊張焦慮、鬆弛肌肉,及改善失眠的作用,兩者適合一起攝取。相關的食物有綠葉蔬菜、芝麻、杏仁、豆類、全穀、海鮮、香蕉等。莊譓馨說,良好的睡眠可以提升免疫力,所以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好好睡覺,讓大腦、身體、心靈充份休息,回復原來的活力,絕對是重要的防疫策略。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少碰光敏感性食物 營養師教你提升皮膚免疫力
● 夏日豔陽高照,皮膚問題叢生● 預防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 富含維生素C蔬果,有助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天氣炎熱,很容易曬黑,皺紋會變多,專家建議,除了塗抹防曬油外,不妨多吃蔬果,由內而外來養顏美容一番,如此能讓皮膚變得更水噹噹,並吃出健康好氣色。大熱天 少碰光敏感性食物多吃蔬果可以吃出好氣色,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說,夏天應避免吃芹菜、九層塔、橘子等光敏感性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又抗氧化的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能幫助皮膚變得白皙、亮麗,增加皮膚的防護力。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層。表皮層的表皮細胞會不斷更新與脫落,所需的營養和抗體等都是由真皮層滲透而來,皮下組織則有淋巴、神經及脂肪等。若想預防夏季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攝取蛋白質、脂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想保濕 多補充維生素A許多人常反映夏日皮膚乾燥,除每日喝水2000㏄以上,補充維生素A更有助於製造角質層,促進皮膚保濕、防止皺紋生成。陳煌其表示,維生素A的前身是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延緩老化、清除自由基,南瓜、地瓜、芒果等食物,便是很好的攝取來源。防曬黑 芭樂、番茄效果好預防曬黑、美白皮膚,更是許多女性夏季皮膚保養的第一守則,皮膚較敏感者曝曬於陽光中5至10分鐘,就可能皮膚紅腫。陳煌其說,這時要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具有抗氧化、美白以及形成膠原蛋白作用,其中芭樂更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富含茄紅素,可減少黑色素生成的機會,陳煌其指出,番茄加熱後能獲得較多的營養價值、效果更佳,如番茄炒蛋、番茄燉牛肉等料理;多食用富含植化素的綠花椰菜,可以抵禦紫外線的照射,增加對陽光的抵抗力,並緩解皮膚因光敏感度產生的不適症狀。維生素E可協助皮下組織層留住脂肪、抗氧化,增強皮膚的彈性,陳煌其表示,平日炒菜時使用的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油等,以及堅果、全穀類如糙米、麥片與燕麥,都可以攝取到維生素E。深海魚油含有蛋白質與油脂,每周可補充2次。但陳煌其提醒,乳製品、魚肉類、動物肝臟(如豬肝、雞肝)等,脂肪含量較高,每周最多吃2至3次,每次吃3至4片,不宜攝取過量。
-
2021-08-23 養生.聰明飲食
酪梨沒保存好恐吃進自由基 營養師:沒吃完要做這一步
酪梨沒吃完,保存方法沒做好,恐吃進「自由基」。炎炎夏日,少喝含糖飲料,在家打1杯酪梨牛奶是解暑又營養的健康好選擇,但許多人常常沒有使用完整顆酪梨,需要冷藏保存,對此,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提醒,為防止酪梨氧化,降低營養價值、產生自由基,應於酪梨的剖面抹上薄薄一層油脂,並用保鮮膜包裹,再放入冰箱。酪梨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要把酪梨當成油脂,不是水果唷!」,酪梨油脂來源以好的油脂為主,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預防動脈硬化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還有維生素 A、C、E、B 群及鉀和鎂等營養素,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速度、幫助排便,保持腸道通暢,是控制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減肥或健身族群很好的食物選擇。「儘管酪梨營養價值豐富,但因為油脂含量高,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吃半顆,吃太多小心變胖」,陳煌其表示,沒吃完的酪梨應注意保存方式,不然,恐沒吃到健康,反而吃進自由基。陳煌其指出,切開酪梨後,應儘速吃完,若未盡快食用完畢,常常會氧化發黑,導致營養價值降低、產生自由基,建議在酪梨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橄欖油,讓空氣無法接觸到酪梨果肉,再用保鮮膜包裹住,放入冰箱冷藏,就較不易氧化發黑。
-
2021-08-20 失智.大腦健康
吃對了可比實際年齡年輕14歲!補充大腦必要養分,這10種食物遠離失智、記憶力衰退
剛結完帳就忘了價錢、總是在找鑰匙、反應遲鈍⋯⋯ 你是不是經常有這些症狀?是失智症的前兆嗎?美國醫師羅伊仁(MichaelRoizen)在《影響真實年齡的飲食》寫到,單單選擇食物就可以讓人比實際年齡衰老13歲,或者年輕14歲。「你吃什麼,就像什麼。」沒錯,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也攸關你的大腦健康,甚至會讓失智症悄悄上身。 「人就好比一輛車子,你要加對油,該加98無鉛汽油,卻加成92無鉛汽油,就會造成耗油及行駛無力等現象。人也一樣,若吃東西總是不忌口,愛油炸、甜食等,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當然也包括腦細胞,」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說。 遠離失智症?不要不吃,但要吃對 油炸食物容易裂解而在體內產生自由基,造成腦部組織細胞的傷害;至於糖,腦細胞的確需要「糖」作為能量來源,但是一下子吃進去過多的糖,容易引起血糖劇烈起伏,也會使腦部運作遲鈍。 事實上,不當飲食還會造成各種疾病,最典型是肥胖、痛風、異位性皮膚炎等。此外,已有研究證實,沒有獲得適當營養,也會影響記憶力。 「很多東西,既然是飲食所造成的,當然可以藉由食物來修補,」趙函穎說,不是不吃、亂吃,而是更要吃對。 吃對10種食物,遠離失智症、健忘、大腦退化 大腦需要什麼養分?哪些養分才對?接下來就介紹幾種對大腦有益的食物,你、我一起來增進、搶救記憶力。 1.藍莓 富含抗氧化劑和維他命C、花青素等多種養分,可以減緩老化、活化腦力和增強記憶力外,還能去除體內的自由基,提升免疫力。 ☆如果買不到新鮮的藍莓,冷凍的藍莓也可以,它們具有相同的營養價值。 2.全穀類 如糙米,保留了比白米更多的維生素B群,其中維生素B1、菸鹼酸、維生素B6、泛酸等與神經傳導有關,有助於穩定神經及情緒。 且全穀富含膳食纖維,進食時勢必得增加咀嚼次數,同時亦有研究指出,咀嚼次數愈多,腦細胞就會愈活躍、腦部血液循環也愈好;也有研究發現,若能充分咀嚼,也有助提升記憶力。 ☆全穀的定義是指整顆穀物經過處理後,仍保有與原穀物相同比例的胚乳、胚芽和麩皮(或稱糠層),才能稱為全穀類,例如糙米、全麥、糙薏仁、糙玉米等。全穀類的熱量與白米飯熱量相同,仍須留意分量。 3.鮭魚 含有好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增強記憶的功能外,還能幫助控制膽固醇、血脂肪、血壓,進而保護心血管,對大腦的健康也有加分作用。 此外,其中的DHA能促進大腦細胞膜的傳遞、保持腦袋靈光,還可以加強年長者的認知功能。 ☆含有好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除了鮭魚外,還有鮪魚、鯖魚(青花魚)、沙丁魚、鱈魚、甚至椰子油等。 4.酪梨 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上營養最豐富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A、葉酸、礦物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等。 酪梨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也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功能,能有效保護腦部細胞,避免被自由基攻擊,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腦部衰退等。 ☆外皮為深綠色的酪梨為半熟酪梨,還需要1~2天熟成。若酪梨已完全呈現紫黑色,則代表已過熟。在營養學的分類酪梨不是水果,含有豐富的油脂,兩天吃一顆就好,否則也會有肥胖的風險。 5.番茄 含有豐富的茄紅素,可以保護大腦皮質神經元免於神經毒性傷害、抑制氧化壓力,想要讓腦袋保持靈光,好的記憶力,平時攝取足夠茄紅素也很重要。 ☆茄紅素藏在植物的細胞壁,加了油脂烹調後,才會有提升釋出營養素的效果,也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6.甜菜根 甜菜根可說是補腦食物的首選。富含甜菜紅素,具有大量的維他命B群、類胡蘿蔔素,有益腦部認知功能和延緩老年癡呆。 ☆選購甜菜根時,應避免根莖有破損、軟化或表皮皺縮。 7.雞蛋 雞蛋還含有維生素A、B6、B12、E和葉酸等活化腦力的營養素。而蛋黃中富含卵磷脂,是人體合成乙醯膽鹼的主要原料。乙醯膽鹼乃存在於中樞神經以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物質,其濃度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記憶力變差。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與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一項動物實驗發現,多攝取卵磷脂還可能促使大腦製造新的記憶細胞。 ☆一天可以吃多少顆蛋?若沒有高膽固醇血症、高血脂症,每天2至3顆雞蛋對身體是健康,此外,要大腦聰明一定要記得吃「蛋黃」。 8.南瓜子 含有豐富的磷、鈣、鉀、鐵、硒、鋅等多種礦物質,尤其是鋅可幫助腦部發育,有助腦部靈活運作。如果鋅攝取不足,就容易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 ☆南瓜子也包含在堅果種子類食物,每天不宜吃太多。 9.堅果類 堅果含有的卵磷脂,不僅可活化腦細胞,更能促進腦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生成,同時幫助腦部靈活,達到減緩老化的效果。另有維生素E、硒等強力抗氧化劑,可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的侵害。 尤其是維生素E,有「大腦保護劑」的美譽,可防止腦血管的阻塞和硬化、避免大腦早衰、增強記憶力。還有鎂這種礦物質,最新研究指出,它可增加海馬迴中突觸的密度,加快訊息傳達,改善日趨低下的學習力與記憶力。 ☆建議每天1茶匙,約1湯匙的量,千萬不要抱著一桶猛吃,鐵定會愈吃愈胖,等於在喝油! 10.黑巧克力 巧克力含有可可黃烷醇。研究認為,可可黃烷醇可影響訊息傳遞系統,增加神經保護與調節機制、神經元連結、腦血流及海馬迴神經細胞新生等。 ☆選擇吃純黑的黑巧克力,至少70%以上,每天一小片,約大拇指的大小。●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沒有在深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父去世、公司快破產:那些打不倒你的會讓你更強大.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08 養生.營養食譜
父親節在家吃 營養師的健康防疫食譜
今天是父親節,今年碰上本土新冠疫情,許多家庭選擇在家過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李雅雯提供營養食譜,讓牙口不好的長者也能與家庭成員一起享受美味健康吃。李雅雯表示,飲食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部分精緻澱粉,能攝取到較多膳食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五彩繽紛的烤蔬菜除了可促進食欲,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亦含有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等植化素,有抗氧化、減少體內自由基之效。台灣男性普遍鈣、鎂、鋅攝取不足,食譜中有牛奶,含豐富鈣質,海鮮類則富含鋅,可幫父親補充必須營養素。另外,選擇具有調節免疫力的防疫食材,如蕈菇類、甜椒、洋蔥、大蒜、優質蛋白質等,讓家人吃得營養,也能吃進免疫力。搭配雞肉、海鮮等優質蛋白質,並使用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烹調,能攝取良好的油脂。甜點則使用鮮奶製成布丁,含豐富鈣質,搭配夏季盛產的水果,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讓長輩吃得清爽又順口。許多長輩牙口不好,若特別為其烹調專屬菜樣,常令長輩覺得「跟別人不一樣」,不喜歡差別待遇的感受。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建議,可將食材剪小塊一點,方便長輩入口,就不會讓長輩覺得自己還需要家人特別服務,影響用餐感受。
-
2021-08-07 該看哪科.皮膚
白髮狂冒?年紀輕就白髮? 營養師揭「3大元凶」:想預防就吃這些
你也有白頭髮嗎?老了才會長白頭髮?其實,白髮增加跟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 白髮生長因素多 這些NG行為要避免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她身邊一位有個愛美的朋友,因為疫情都待在家,突然閒了下來,竟然開始長白頭髮,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在家飲食三餐不正常吃、疫情也讓她心理壓力恐慌,進而導致頭頂佈滿白髮。其實,不止衰老才會長白頭髮,營養不足、不好的生活習慣、壓力等,都是造成白髮的原因。 補充這些營養素 擁有烏黑頭髮高敏敏列出補充哪些營養素,可以擁有烏黑亮麗秀髮:1、優質蛋白質頭髮最重要的基底!而「酪胺酸」更是黑色素的原料。推薦食物:雞、魚、豆類、肉2、維他命B群幫助能量代謝的維生素,壓力大易流失,若缺乏B1、2、6、12,容易有早發性白髮。推薦食物:綠色蔬菜、全穀飯、燕麥胚芽 3、維他命E幫助抗氧化,減少壓力性白髮。推薦食物:堅果、芝麻、好油 4、礦物質鋅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原料之一。推薦食物:牡蠣、蝦、肉 5、鐵質將氧氣運送全身,促進頭髮健康生長。推薦食物:豬血、鴨血、紅莧菜、豬肝 6、礦物質銅是生成黑色素的必要原料。推薦食物:可可豆、黃豆 避免抽菸、喝酒 提高新陳代謝此外,高敏敏強調,長期抽菸、喝酒的人,易讓體內自由基偏高,進而破壞黑色素、影響毛髮黑色素生成、甚至破壞毛囊細胞,造成白頭髮產生、掉髮的症狀;建議在家也要多活動提高代謝率、放鬆心情,因新陳代謝降低、身體循環差、壓力過大都會影響頭皮血液循環,影響毛囊中製造黑色素的細胞,白頭髮就會開始增多。延伸閱讀: ·第1根白髮出生就註定! 皮膚科醫曝「男、女生長時間」:頭髮綁太緊也會 ·白髮染黑卻白得更快? 與老化無關!專家曝變白「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