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自由基
共找到
499
筆 文章
-
-
2021-03-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鮭魚好處到底有哪些?專家曝2大鮭魚營養成分
這幾天的鮭魚之亂造成鮭魚一時又成了大眾目光的焦點,只是大家比較注意鮭魚壽司又被免費吃了幾盤,或是某位改名鮭魚的人名字到底改了幾次。其實鮭魚是個非常營養的食材,大片少刺的肉質對老少都非常適合,而現在的台灣的鮭魚來自進口的先進化養殖,所以衛生與價格方便都很親民,是值得大家享用的優良天然食物。韋恩以營養的角度看,鮭魚有兩點特色,可以說是無人可比,特別值得推薦。鮭魚含有特別高的蝦紅素沒有蝦紅素,鮭魚可能沒辦法費力長時間地溯溪上游,海鳥的候鳥沒按法長時間地跨洋連續飛行。這就是號稱海洋最強抗氧化劑的蝦紅素的神奇之處。鮭魚肉呈現鮮豔的橘紅色,正是因為含有豐富的蝦紅素所致。蝦紅素有優越的抗氧化力蝦紅素又稱蝦青素或是藻紅素,蝦紅素最珍貴的特性,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蝦紅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家族的一員,所以呈現橘紅色的特徵。蝦紅素最早是是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r. Richard Kuhn在龍蝦身上發現的,天然的鮭魚肉、蝦蟹等等呈現紅色,就是反應了蝦紅素的顏色。只是大部分的動物不會自行生產蝦紅素,只是從食物裡累積來,蝦紅素的源頭是由微小的微藻類產生,像已知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蝦紅素來源是雨生紅球藻,蝦子以紅藻為食物,因此會把蝦紅素累積在身體裡。蝦紅素的抗氧化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維生素C的6000倍, CoQ10的 800倍,綠茶兒茶素的560倍,維生素E的500倍,所以又被稱為超級抗氧化劑。因此,蝦紅素在在醫療保健上,被研究證實有廣泛的功效,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減緩關節炎、提高運動表現、眼睛保健等多種用途上。尤其是蝦紅素證明有調節免疫反應,與抗發炎能力,對過敏也有很好的助益。近來還有臨床研究發現,蝦紅素對眼睛對藍光的保護上,與葉黃素可以發揮很好的加乘效果。不過,蝦紅素要吃到有效劑量,鮭魚每天要吃1公斤純化過的蝦紅素可是一公斤幾十萬台幣的珍貴成分,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得,只是不同食物含的蝦紅素濃度差別很大。自然界的來源中,雨生紅球藻的蝦紅素含量可以高達40000ppm,北極蝦只能到達1200ppm,磷蝦僅能到達120ppm,而鮭魚就只有5ppm。也就是說,如果要獲得文獻中每日蝦紅素的功效建議攝取量4毫克的話,鮭魚必須要一天吃個1公斤才夠,這對一般人可說是相當的困難,所以這樣來看,攝取純化濃縮的的蝦紅素也是另一種比較可行的選擇。鮭魚是珍貴的天然DHA、EPA來源近百年,全球專家學者不斷研究證明魚油中的omega 3 脂肪酸-EPA/DHA擁有強大保健效力。以營養觀點來看,對健康比較好的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最可以做代表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是魚油。魚油的DHA/EPA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優質的魚油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幫助減少動脈斑塊形成,因此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是均衡飲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魚油有助於保護好眼力,根據研究,魚油可以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乾眼症,青光眼的發生率,是眼睛的重要營養。此外,魚油還有神經的保護效果,除了保護腦神經與防腦部退化之外,也能保護視網膜。還可以穩定情緒、幫助集中力、有助於學習效果。媽媽在孕期補充魚油,對胎兒的視力發展和腦部機能有幫助,DHA可促進胎兒的腦神經發育,也能保護視網膜。此外,深海魚油能穩定媽媽的情緒,避免產後憂鬱的發生。而哺乳媽媽食用魚油,可透過乳汁幫助寶寶腦細胞增殖、增大,以及腦神經細胞間髓鞘形成與突觸聯合等,強化寶寶腦部的發展。50克的鮭魚生魚片DHA/EPA就可達標以現在的飲食建議來看,一般成年人每天DHA及EPA的建議量約400毫克到600毫克;若是心血管疾病者,則建議攝取量為成年人的2倍,也就是每天800~1200毫克。而以現有分析資料來看,養殖的大西洋鮭魚每100克含有975毫克的DHA以及1311毫克的EPA,因此,只要攝取50克的鮭魚,大約5片的生魚片,就可以達到一天的所需了。而依照現行食品法規規定,魚油作為一般食品原料時,每日食用量以所含EPA及DHA總量計,限制不得超過2公克,所以如果是吃高純度的魚油膠囊,可要注意不必吃太多。所以其實也不用湊熱鬧去改名鮭魚,然後鮭魚壽司吃到飽,其實輕鬆吃個幾碟生魚片,該攝取的DHA/EPA就可以達標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3-20 養生.聰明飲食
鮭魚護眼、護心又護腦 營養師:掌握一周份量更健康
鮭魚是相當受歡迎的食材,不論是煎鮭魚、壽司、生魚片等都相當美味,且營養價值豐富,還是一種非常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對身體有非常多的正面影響。不過想要吃得健康,份量還是得注意,以免為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 鮭魚營養價值豐富 護眼、護腦又護心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鮭魚的營養相當豐富,對人體各處都有不少的益處。像是最知名的Omega-3就有不少研究發現,其對抗發炎、防失智有利。當中的DHA也有助於兒童腦部發展,且對兒童、成人的腦部保養、視網膜保養很有幫助。EPA也有助於清除人體的三酸甘油脂,降低動脈硬化、高血壓的風險。 鮭魚也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D、E,維生素A是負責保護、修繕身體各處細胞的保護膜,使其正常運作。維生素D有利鈣吸收、降低發炎反應,一般而言主要仰賴日曬,鮭魚是少部分可從食物中攝取的來源之一。維生素E則是相當優越的抗氧化劑,有助清除自由基,降低對人體的傷害,也保護心血管、有利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鮭魚也富含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攝取來源繁多,如豆、魚、蛋、肉類等,在營養學上會依「蛋白質品質評估」衡量人體有效吸收率及利用狀況做評分,鮭魚的蛋白質就從中脫穎而出相當優越,對於像是維持免疫力等其他營養運作而言,是個很好的原料。 鮭魚營養也不宜過多 次數、份量都要注意 再營養的食物也得適量,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鮭魚雖然營養價值豐富,但由於是深海魚類,還是有重金屬的疑慮,且優質蛋白質吃多超標一樣不利身體健康。建議民眾一周吃2~3次即可,並注意份量。 份量上若單純只攝取鮭魚作為蛋白質來源,可攝取的份量約為手指到手掌的大小、女性手指厚度。若當餐有攝取其他蛋白質,則需要做總量的控管,在食物代換上,一份約為三根手指大小、女性手指厚度。 生魚片一般人不宜過多,免疫力不足者應避免。 鮭魚在日本料理不論是生魚片、壽司等,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選項。不過簡鈺樺營養師也還是提醒,如前述所提到的,即便鮭魚營養豐富,也不宜食用過量,除此之外,生魚片、壽司也不宜食用過多,部份免疫力不足的民眾更要盡量避免。 先以壽司來說,壽司雖為冷飯,許多人可能聽說過冷飯為「抗性澱粉」,較不易吃胖,但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其和一般冷飯相比,製作過程中多會以糖、醋等調味料輔助,攝取過多也是會引起肥胖,且也會有血糖失控的健康風險,有血糖問題的民眾要更加留意。 另一方面,生魚片屬於生食,即便店家有做好食品把關、冰過,上頭也還是可能有細菌存在的風險,依每個人體質不同,免疫力狀況不同,對身體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免疫力維持正常者較雖一般而言影響較小,但吃到一定的細菌量,也可能出現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的風險。而像是年紀較小的幼兒、年紀較大的長者、正在進行癌症化療的癌友等免疫力不足的族群,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的風險就會相對較高,更不宜生食。提醒免疫力較不足的民眾應避免生魚片,一般民眾也得多加留意,避免過量。 《延伸閱讀》 .魚油顧眼、護心、降血脂,6食材一週兩份剛剛好! .魚油該怎麼吃、吃多少才健康?哪些族群不能亂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9 癌症.皮膚癌
摳不掉以為濕疹差點癌變 北榮光動力療法抗皮膚癌利器
一名68歲白人男性,頭頂上原有數十個微癢紅色皮疹, 起初以為是濕疹,自行買藥擦不見好轉,隨著皮疹逐漸擴大,呈現粗糙鱗屑不規則的灰色斑塊,「摳都摳不掉」,才來皮膚科求診,切片確診為「日光性角化症」,因病灶數量多、範圍大、邊緣界線也不清楚,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光動力療法,經過兩次治療後,病灶明顯改善,皮膚也恢復以往的健康。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何翊芯表示,日光性角化症好發中老年人,在台灣65歲以上罹患皮膚癌的族群中,日光角化症約占20%至30%,盛行率約0.1%,是皮膚科相當常見的癌前病變,主要跟慢性陽光照射有關,由於男性不愛防曬,盛行率多於女性,大部分沒症狀僅略有稍癢感,常被誤以為濕疹。傳統上,治療日光角化症多透過冷凍、電燒、汽化雷射或是手術切除,但何翊芯說,若患處範圍大、邊界不清楚或長在耳朵、眼睛、私密處等不易治療的部位,就可考慮光動力療法,已獲美國食藥署核可,歐盟也視為皮膚原位癌及多種表淺皮膚癌的第一線治療準則。光動力療法主要包含三大元素:感光劑、光、氧,何翊芯示範,先在患處塗上感光藥物,在遮蔽光的前提下先等藥物累積2-3小時,再利用伍氏燈確認病灶有無確實吸收後進入照光階段,以特定波長激發感光藥物讓氧分子引發反應,將可殺死對細胞有毒性的單態氧、自由基,因為對正常細胞傷害小,副作用輕,療程只要15-30分鐘,不需麻醉、住院,當天即可回復正常作息。光動力療法自去年導入北榮臨床約一年多,目前有八名病患接受此療法,何翊芯表示,除了兩名日光角化症,也有砷中毒引發皮膚癌病患,包括一名70多歲的嘉義阿嬤,長期食用深井水導致慢性砷中毒,在手腳、四肢甚至肛門出現皮膚病兆後確診,還有長期服用來路不名中藥導致砷中毒引發鱗狀上皮細胞癌。除了皮膚癌,光動力療法也適用難治的青春痘或病毒疣,何翊芯表示,此療法雖然沒有健保給付,但藥費約兩萬多,療程一次約八千元,兩週後通常會進行第二次治療,接下來就是三個月的追蹤,整體花費平均3萬左右,病患不用承受傳統侵入療法帶來的痛苦,也可搭配手術、放療化療合併使用,除了光敏感、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建議外,不失是相關皮膚病患者一個安全、舒適、有效選擇。
-
2021-03-13 養生.聰明飲食
葵瓜子跟橄欖油哪個維生素E含量高?營養師:搭配這東西抗氧化能力更好
同樣重量的葵瓜子跟橄欖油,哪個維生素E含量較高呢?你選哪一個! 答案揭曉: 100G的葵瓜子含有41毫克的維生素E,而100G的橄欖油僅含有18毫克的維生素E 成年人建議每天可以攝取12毫克的維生素E,它可以維持人體細胞膜的完整性,還有抗氧化的能力。 什麼是抗氧化? 當人體接觸到外來的物質,比如空氣汙染、紫外線或是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時,都會導致體內的自由基增加,當自由基累積過多,就會產生疾病、老化的現象,所以這時我們就必須補充一些維生素E,達到抗氧化、預防疾病、老化的能力。 維生素E這樣配更好! 維生素E主要的攝取來源:堅果類、植物油 維生素E也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一種,所以跟油一起吃吸收會更好,另外也可搭配維他命C,C同樣也是抗氧化劑,當兩者結合時,就可以產生更大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保護皮膚的作用。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1-03-11 名人.好食課
護眼不只葉黃素而已!營養師推堅果改善眼睛疲勞
我們每天3C產品的使用時間已經超過10小時(文獻來源),過度用眼的狀況,容易出現乾眼、酸澀情況,甚至會有用眼焦點難以聚焦的問題(文獻來源),帶來許多眼睛健康風險,眼睛疲勞(digital eye strain)的問題越趨嚴重,更是護眼保健食品銷量在近年來大幅增加的原因。市售已有許多葉黃素保健食品,但除了保健食品以外,又可以吃什麼食物來保養眼睛呢?這次的專欄,營養師將分享該怎麼從飲食補充營養素,提升眼睛保護力。維生素E與葉黃素 改善 用眼過度產生自由基與視網膜發炎 人體需要眼睛接收光線產生視覺, 當光線進入眼睛會刺激視網膜黃斑部,進而讓大腦產生視覺,但又會因為光線造成眼睛危害。在環境光線不足、長時間使用3C商品,光線大量進入眼睛就容易出現「視覺模糊」與「乾眼」的眼睛疲勞症狀,長期甚至會有黃斑部退化的問題。用眼時視網膜上有許多易受光線刺激而氧化的DHA脂肪酸,在氧化過程中也會產生許多發炎物質讓視網膜發炎,人體就內建許多機制幫助眼睛對抗光線帶來的壓力與傷害,維生素E與葉黃素是這些保護機制中最重要的營養素。維生素E能降低黃斑部退化風險維生素E是人體極為重要的抗氧化維生素,能消除視網膜自由基,不讓DHA被自由基破壞,文獻亦指出維生素E也會參與其他眼睛組織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抗發炎功效(文獻來源)。食物之中 容易取得與方便即食的堅果,內含豐富維生素E,更是人體攝取的重要來源,補充足夠堅果助於人體吸收維生素E保護眼睛。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每週常態吃堅果能降低黃斑部退化(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的風險(文獻來源),而哈佛醫學院也建議可以透過攝取堅果獲得維生素E等營養素來保護視力。所以,想要改善眼睛疲勞症狀,營養師推薦需攝取足夠堅果,以補充維生素E來保護眼睛。葉黃素消除視網膜的自由基,保護視神經葉黃素主要分布在視網膜黃斑部,為眼睛內建的防禦機制。學者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給予葉黃素可以改善黃斑部自由基(文獻來源),也能對抗視網膜黃斑部的發炎問題(文獻來源),因此葉黃素具有保護視神經的功能(文獻來源)若在飲食中能攝取足夠的葉黃素與維生素E,透過其抗氧化與抗發炎的兩大機制,就能對抗光線帶來的危害,減少用眼過度產生的疲勞酸澀感,並預防眼睛退化的問題。多攝取蔬菜及堅果,獲取充足葉黃素與維生素E,發揮保護眼睛的功效國民營養調查發現,成年人的維生素E攝取量僅達到建議量的68%。好食課亦曾調查過百位上班族女性整天的飲食內容,結果發現超過75%的受訪者都沒攝取足夠的葉黃素(文獻來源),其中43%的上班族女性,葉黃素攝取量未達建議量的一半(< 3mg)。現今的飲食習慣不佳,每天的堅果攝取量低於建議量的3成,而蔬菜攝取量也只有建議量的60%,都將導致維生素E與葉黃素攝取不足, 所以,不只要補充葉黃素,也要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E。同時重視這兩種營養素,才能幫助對抗眼睛的氧化發炎問題,營養師接下來就來介紹如何從飲食補充足夠的葉黃素與維生素E。天然原態食物 堅果+蔬菜,維生素E與葉黃素雙重營養保護眼睛市面上有許多葉黃素與維生素E的補充劑,建議從天然原態的食物中攝取,如深綠色與橘黃素蔬菜就富含葉黃素,而堅果則是提供高量的維生素E。以杏仁果為例,1包20公克的隨手包就能提供近40%建議量的維生素E,平常就要吃足蔬菜,且要有常態吃堅果的習慣,讓我們有充足的維生素E與葉黃素來保護眼睛。營養師建議選擇吃一包堅果(20克或30克隨手包都可以)來補充維生素E,也可以選擇添加葡萄乾、枸杞等果乾商品,更能多攝取到花青素或類胡蘿蔔素,市面上也有添加葉黃素的堅果,都是能一次可以得到多種護眼營養素的好方法! 【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護眼新吃法,不只葉黃素保健食品!營養師推薦吃堅果補維生素E,改善眼睛疲勞!】
-
2021-03-09 養生.抗老養生
鳳梨解毒、助睡眠,還能護肝?營養師揭日常養肝要點
最佳綠葉吳孟達(達叔)日前因肝癌過世,除了演藝圈痛失英才之外,許多從小看他電影長大的影迷更是大呼難過。肝癌向來是台灣人十大癌症的熱門,近年來推廣肝病三部曲(肝病、肝硬化、肝癌)已讓許多民眾重視自身健康,但肝臟的確是沉默的器官,多到晚期才有明顯症狀,治療手段十分有限,但除了肝病為主要大宗之外,營養師叮噹表示,事實上不健康的作息及飲食也會傷害肝臟。肝臟四大功能 解毒、代謝、膽汁、凝血肝臟的四大功能為解毒、代謝、膽汁生成與排泄、凝血功能。營養師叮噹說明,肝臟的解毒功能主要把脂溶性毒素轉變為水溶性,並將其溶於血中,經由尿液或糞便排除;同時肝臟掌管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激素合成代謝及運輸,其中又以醣類儲存代謝及蛋白質合成最為重要;另外製造及分泌膽汁,幫助脂肪消化吸收;還兼製造凝血因子。肝功能異常 常見原因為病毒性肝炎一般人的健檢中都會抽血檢驗肝功能,主要測量血液中的肝酵素(GOT、GPT)、蛋白質和膽紅素等含量,從而評估肝臟或膽道功能,檢測是否出現感染、損傷或炎症。若肝功能數值異常時,應先尋求肝膽胃腸科醫師的意見,營養師叮噹表示,有可能會導致數值異常的原因有常見的病毒性肝炎(B肝、C肝)、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酒精、藥物、自體免疫疾病。養肝聖品鳳梨 解毒、抗氧化、助睡眠在肝臟健康時,應好好保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盡量睡眠充足。飲食上需注意多攝取蔬果、蛋白質,營養師叮噹提到,鳳梨即是絕佳的養肝水果,它富含維生素B群、C、錳、鐵、鎂等礦物質,B群可幫助肝臟解毒,維生素C可抗氧化,幫助消除自由基,錳跟鐵協助人體自行製造抗氧化酵素,鎂更可以幫助睡眠,好好睡覺修護肝臟。除了睡眠充足與飲食之外,營養師叮噹提醒,也要注意控制體重避免過胖,減少代謝症候群的威脅;減少精緻糖份攝取,避免脂肪肝;同時避免過度飲酒、少加工醃漬物、避免吃進發霉食物。
-
2021-02-27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很多人怕老,想延緩老化,可先從體內抗老、「吃」對食物做起。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會影響老化速度,營養師建議,從平常吃的食物開始抗老化,多吃抗氧化的蔬果食物,能讓人愈活愈年輕。對抗老化,主要就是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讓細胞健康正常,可延長壽命,並能青春永駐。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說,現今很多人的細胞提前老化,體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也就是疾病、老化的起源。因此吃富含抗氧化的酵素、維生素A、C、E等營養素及植化素的抗老食物,並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相當重要。抗氧化是對抗老化的重要關鍵,像番茄裡的茄紅素、綠茶中的兒茶素、紅蘿蔔中的胡蘿蔔素、大蒜裡的蒜素、藍莓裡的花青素等,都屬植化素,國外研究發現,植化素具有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延緩老化等作用。黃淑惠指出,現在流行吃不同顏色新鮮蔬果,蔬果中含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與特殊營養素,民眾只要每天攝取綠、黃、紅、藍紫、白、黑等6種不同顏色蔬果,就可以讓自己更健康有活力。白色食物主要是調控血壓及膽固醇;綠色食物主要維持健康視力、強壯骨骼;黑色食物可提高免疫系統、潤澤肌膚美容;橙黃色食物可以保護眼睛、血管;藍紫色食物可延緩老化;紅色食物可保護心臟、預防記憶退化。
-
2021-02-26 養生.聰明飲食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近期中部以北空汙嚴重,恐引起呼吸道疾病。中醫師指出,當不乾淨的物質進入到呼吸道,身體會吸收,可能引起身體發炎。此時可吃綠色蔬菜;柑橘類;以及中藥如杏仁、甘草、白木耳、綠豆、桔梗、枇杷葉、川貝枇杷膏等,有解毒、排毒、抗氧化等作用。空汙恐引起身體發炎,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建議,民眾可從外在、內在做防護。針對外在環境,他建議,應戴口罩,少出門,並緊閉門窗,使用空氣清淨機,若要外出,可隨身攜帶噴瓶,朝周邊空氣噴出水霧,淨化接觸到的空氣。針對體內防護,陳潮宗表示,空汙使身體產生自由基,可多吃綠色蔬菜排毒,通時具有抗氧化作用;柑橘類如柳丁、檸檬,不僅含維生素C,且有多酚類和類黃酮素等多種抗氧化物質,有極佳的抗發炎及抗氧化的效果,能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中藥可食用杏仁、甘草、白木耳、綠豆、桔梗、枇杷葉、川貝枇杷膏等,有「解毒」、「潤肺」之效。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空汙襲台,異味性皮膚炎患者症狀恐惡化,建議不要外出,在家中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日的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北部、竹苗、中部地區為「紅色警示」,對所有族群不健康;雲嘉南、高屏地區為「橘色提醒」,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提醒,空氣品質不良期間,尤其孩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族群,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建議改室內活動,並適當關閉門窗,減少暴露在懸浮微粒PM2.5中。如要外出應配戴口罩,並儘可能與臉部密合。●查詢空汙相關資訊,強化自身防護:1. 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airtw.epa.gov.tw/2. 「環境即時通」手機APP
-
2021-02-21 養生.聰明飲食
低碳減重出現落髮、抽筋副作用?專家直指2大原因
低碳飲食後 缺乏微量營養素低碳飲食進行了一陣子之後,體重雖然變輕了,但是開始落髮,晚上容易腳抽筋,白天頭暈昏沈?這可能是因為微量營養素和電解質攝取不夠而導致的。微量營養素缺乏,主要有兩個原因:1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後,身體的胰島素會下降,導致身體排出過量的電解質和水分2 .選擇以蛋白質為主的食物時,很多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少,包括蔬菜和菇類,但是這些食物是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補充微量元素 這些東西不可少因為身體排除電解質和礦物質的平衡改變了,我們反而要刻意多攝取某些食物,而最優先需要補充的就是鉀、鋅,鎂、碘、鈣、硒。如何補充這些微量元素,減重醫師蕭捷健提供大家參考:1.鉀:缺鉀會造成便秘、皮膚變差、身體虛弱,可以多補充酪梨、香菇、紫菜、各種綠色蔬菜。2.鋅:能合成蛋白質、有助於傷口癒合、細胞增生,缺乏鋅元素的時候,免疫系統會下降,無力疲憊、#容易被病毒感染,甚至是落髮,可以多補充家禽類、魚類、蘑菇。3.鎂:這是低胰島素時身體會多排出的礦物質,神經與肌肉都需要鎂做鬆弛作用,缺鎂的話很容易抽筋、頭暈,而且會影響睡眠。可以通過攝取堅果、黑巧克力、牡蠣、南瓜籽與深綠色蔬菜來補充。4.碘:碘是特別重要的礦物質之一,因為它有助於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防止甲狀腺功能減退,促進新陳代謝,讓減重變得更加輕鬆。主要的食物來源包括海帶、紫菜、蝦米、鱈魚、墨魚等等,當然碘鹽是最方便的,如果你很常吃海鮮,就不用特別再去多吃。5.鈣:有助於我們的骨骼和牙齒形成,並調節血壓。杏仁、花椰菜、起司、沙丁魚等等食物中就含有大量的鈣。如果你骨量不足,最好補充一些鈣並且要多曬太陽,維生素D對鈣吸收也非常重要。6.硒:人體用於製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成分之一,這種酶能夠幫助人體對抗「自由基」,解毒、避免細胞膜破裂並 #活化免疫系統。可以很容易從堅果類中攝取到,尤其巴西堅果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牡蠣、鮪魚、木耳與大蒜都含有硒。這就是為什麼蕭捷健醫師鼓勵大家多攝取原型食物,尤其當我們少吃澱粉或碳水化合物時,要更注意多補充這些微量營養素。瘦也要瘦的健康,才不會變的面黃肌瘦~(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nbsp;黃慧玫、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 蕭捷健、文章出處/減重醫師 蕭捷健)&nbsp;延伸閱讀: ·減肥吃素、不吃澱粉有用嗎? 醫揪「6個常犯行為」都不會瘦 ·年後胖出新高度!好難瘦? 告訴你「7個NG減重方式」問題出在哪
-
2021-02-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年假尾聲幫身體暖機!上班族可吞提神、助眠營養素
今天是大年初四,也是開工日,新年連假進入尾聲,上班族們想幫身體暖機,吃出「提神、助眠、有活力」其實很簡單,營養師分享上班族必吃營養素,對熬夜、加班族而言,適量補充維生素C、蛋白質可讓精神變好;另外,GABA是天然安眠藥,大番茄、糙米舒緩神經更好入眠。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說,現代上班族常加班、熬夜,當壓力過大,體內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需消耗大量維生素C,但維生素C不耐高溫,以國人煮熟青菜的飲食習慣,較難從蔬菜中攝取,高壓一族可透過芭樂、柳丁、奇異果等水果補充,協助減輕疲勞及倦怠感。對於上班族來說,足夠睡眠才能讓身體好好休息,GABA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對腦部具有安定的作用,但上班族卻很容易缺乏GABA,其中大番茄已有實證具助眠效果,另外,將一餐的主食改用糙米等全穀類取代精製白米,也是補充好方法。蛋白質本身也是細胞及大腦組織的重要營養,劉怡里表示,上班族可藉由多吃蛋白質,既能有飽足感,也能避免攝取過多精緻澱粉類導致昏昏欲睡。務必選脂肪較少的魚肉、雞肉或豆類作為補充蛋白質食物,另外,別忽略烹飪方式的重要性,建議以清蒸、滷等方式,取代油炸。眾多以為鈣質只和骨骼有關,但是事實上,如果長期缺乏鈣質,會使情緒無法放鬆,容易使人感到焦躁、易怒等。劉怡里建議,上班族小魚乾、起司,或透過早餐一杯鮮奶及睡前來杯溫牛奶,能避免一口氣攝取過多鈣質,影響吸收率,有助放鬆、安眠、穩定情緒,改善身心疲勞。上班族飲食西化,攝取都是促發炎的食物,維生素A擅於捕捉氧自由基,據國健署資料,雖國人攝取狀況大致良好,男女性各年齡層都符合建議攝取量,一旦其缺乏或不足時,肩頸痠痛、感冒等文明病容易纏身,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無力。劉怡里說,想改善慢性疲勞問題的上班族,不一定要花大錢買保健品,日常飲食中可多加留意維生素A補充,多吃綠色花椰菜等綠色蔬菜、紅色的大蕃茄或黃色的地瓜、南瓜等,就是相當不錯補充方式。
-
2021-02-15 科別.新陳代謝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很多年前,當我剛剛涉入這個行業的時候,與之相關的東西都一知半解,這也激發了我的興趣,越是不太明白的東西,就越想去弄明白。我有一個遠方親戚,我叫她姑婆,對我疼愛至佳。多年在外求學,很少機會回去,好不容易回去一趟,當然要看看她。但當我見到她的第一眼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印象中的姑婆是一個乾淨俐落、神清氣爽、說話很大聲、走路很快、笑聲爽朗的人,而現在在我面前的是一個面容消瘦、神情呆滯、說話聲音很低的坐在籐椅上的老人。看到這裡,我的心情難過極了。緊握著姑婆的手,聽她斷斷續續的講述著來龍去脈。原來,因為小兒子蓋房子,姑婆一個人既要操持家務,還要下田工作,重要的是還要每天做幾十號工人的飯,每天十二點多才睡,早上四點多就起床,幾個月下來,人都掉了十幾斤肉。又因為每天擔心自己睡過了頭,結果躺在床上也翻來覆去都睡不著,即使睡下了,過不了一兩小時就醒了。後來,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的血糖偏高,就更加擔心得睡不著覺了。睡眠少,會導致糖尿病嗎?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質疑:睡眠少,會導致糖尿病嗎?是不是姑婆原本就有糖尿病呢?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我姑婆身體原來特別健康,以我當年有限的醫學知識以及我所了解到的情況,就可以判斷出來。後來她得知糖尿病和睡眠減少有著密切的關聯。二〇〇六年,美國耶魯大學的亨利.克拉爾.雅吉博士和他的兩個同事針對睡眠時間長短對糖尿病的影響進行了長達十五年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排除了其他各項影響因素之後,每晚睡眠時間僅為六小時的被調查者,患糖尿病的概率要比那些每晚睡眠時間控制在七八個小時的被調查者明顯要高出很多,幾乎翻了一番。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是由免疫功能紊亂、遺傳因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種原因導致胰島功能衰退、胰島素抵抗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紊亂性疾病,臨床上其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除了引發患者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外,還常常影響他們的睡眠品質,造成失眠。人在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的時候,體內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將變得更加活躍,從而從多方面影響到人體對糖分的吸收,進而帶來患糖尿病的後果。而一些已經罹患了糖尿病的患者,由於血糖高、口渴飲水多,導致夜間小便次數多,且心理負擔過重、常常憂慮、心煩,這些都會反過來導致慢性失眠症(長期性失眠),糖尿病患者往往失眠越重,血糖越居高不下。清楚了原因之後,我們就要找解決的辦法了。對因血糖波動而出現失眠的患者,一定要進行積極干預使血糖控制平穩達標;對糖尿病併發症引起的失眠,首先要控制血糖,延緩併發症的進展,同時予以對症治療。像我姑婆這種情況,就屬於早期的因血糖波動而出現的失眠,只要積極控制血糖,慢慢血糖降下來,失眠就會消失了。另外,平時生活中,要按時作息,避免晚上睡前進行體育鍛鍊、喝咖啡或濃茶等提神的飲品,睡前用溫水泡腳,這些做法對改善病人睡眠大有好處。當你「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的時候,當你過度勞累而減少睡眠時間時,別忘了糖尿病的紅燈已經亮起。如果想遠離糖尿病這個目前醫學手段還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請你留心自己的睡眠狀況。總之,早一天安睡,早一點遠離糖尿病隱患!※本文摘自《失眠的年代:即刻救援你的睡眠,不睡這個殺手就在你身邊》。 作者:許承翰、高紅敏出版社:清文華泉出版日期:2020/12/16
-
2021-02-11 養生.聰明飲食
紅酒配牛肉一起吃健康嗎? 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許多人喜歡吃牛肉配紅酒,然而,紅酒中含有單寧酸,若與蛋白質食物併用,是不是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陳燕華營養師表示,的確,吃牛肉配紅酒對於腸胃較弱的人可能會影響消化吸收,尤其對老年人或肌少症患者來說最好盡量避免;此外,單寧酸也可能會影響鐵質吸收,因此建議用餐時最好減少紅酒攝取量為佳唷。吃西餐時,許多人都習慣以牛肉佐紅酒,但這樣吃真的健康嗎?如大家熟知柿子不宜與蛋白質(螃蟹、肉類、豆製品等)一起食用,因為柿子中的單寧酸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那紅酒中也含有單寧酸成分,與牛肉併用時是否也會影響消化,甚至造成腸胃不適呢?陳燕華營養師表示,針對紅酒佐牛肉的飲食方式到底健不健康?在營養學上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討論:1. 紅酒的酒精含量約12%,過量飲用恐傷肝,甚至有致癌風險!紅葡萄酒酒精含量約在12%左右,每公克的酒精約含有7卡路里的熱量,幾乎和一克脂肪一樣多,飲用過量可能會大量增加熱量攝取!此外,酒精代謝物乙醛是一種致癌物,加上體內累積的酒精量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包括像是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等,長期來說也容易增加口腔癌、食道癌等癌症風險。 然而,在健康無礙的情況下,適量飲用紅酒是無妨的!陳燕華營養師說明,紅酒含有酚類物質,如花青素、白藜蘆醇和單寧酸等,屬於抗氧化成份之一,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和其他氧化劑,並抑制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氧化;但建議女性每天飲用不宜超過105毫升,男性每天不宜超過210毫升,以利維持個人健康。 2. 紅肉被視為是「2A 級」的可能致癌物,建議勿過量食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標準,紅肉(包括牛肉、豬肉、馬肉及羊肉)被列為「2A 級」的可能致癌物;所謂的「2A 級」代表對人類為很可能有致癌性,但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此外,紅肉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還可能會產生雜環胺 (heterocyclic amines, HCAs) 與多環芳香烴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等致癌物,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有人說吃烤肉會吃進致癌物的原因。然而,衛生福利部亦指出,癌症的成因眾多,通常非僅因攝取單一食品而致癌,故民眾不必因此特別戒吃某種食物,但建議日常飲食應大量攝取各色蔬果、多運動、減少過度加工之食品,並積極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癌症的不二法門。 3.紅酒配牛肉時,紅酒成分會影響蛋白質與鐵質吸收,腸胃不佳者應避免。陳燕華營養師解釋,紅酒中的單寧酸會讓人體的蛋白質吸收力變差,若紅酒與蛋白質食物(如肉、蛋、乳製品及豆類、豆漿、豆腐、螃蟹)一起食用時,在酸性條件下(例如在胃酸環境中)容易與蛋白質食物結合,且紅酒中單寧酸的酸根離子結合成為溶解度較小的鹽類,具有收斂性,會導致腸蠕動減緩,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若本身是屬於消化功能差、容易胃食道逆流、腹脹情形的人,或是平時蛋白質就攝取不足的人(例如老年人或肌少症患者)勿與單寧含量較高食物一起食用,平日亦建議減少紅酒攝取量,以免增加身體負擔。此外,陳燕華營養師也補充,單寧酸也能與食物中的鐵質發生凝固作用,進而影響人體對鐵質的吸收,長期而言恐導致貧血問題。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陳燕華營養師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2-08 養生.聰明飲食
爆米花跟油脂竟然都在列!醫師點名:「5種由黑翻紅的食物」其實超營養
從敵人變成朋友的食物過去覺得很危險的食物,其實可以多吃●最新研究指出,咖啡有許多的健康效益,包括降低肝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減少糖尿病、降低癌症風險、預防失智及阿茲海默症、減少憂鬱症狀並預防自殺,甚至降低死亡率。●原味爆米花的多酚含量高,遠高過大部分的水果,而且具有膳食纖維高而卡洛里低的優點。曾經被污名化的咖啡:降低肝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人類使用咖啡的歷史據估計已經有三千年了。世界上,最早喝咖啡的人生活在今天非洲的衣索比亞一帶。嚴格來說,他們是「吃」咖啡,他們會把咖啡豆直接放在嘴巴嚼,或是分配給上戰場的士兵讓他們在戰場上保持清醒。至於飲用咖啡的習慣,則是隨著滿載奴隸的船隻,從非洲傳到了中東地區,並進而散播到全世界。而我們現在喝的摩卡咖啡,起源地其實就在現今葉門西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叫做摩卡港。但是當你正愉悅地享受手上那杯咖啡時,可能不知道咖啡曾經在1991年被隸屬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可能的致癌物(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而且這個可能致癌物的污名要到二十五年後的2016年才再次被IARC平反,把咖啡從屬於2B類的可能致癌物改列為第三類的無法分類(not classifiable as to carcinogenicity)要知道,IARC的這個分類系統是相當保守的,在我寫作此文的2020年,第四類沒有致癌風險的欄位裡還是空的呢。WHO在他們2016年發表的新聞稿還提到,喝咖啡致癌應該是人們喝了過燙的咖啡才導致食道癌,並不是咖啡本身。就在咖啡解除了致癌的疑慮後,大量的研究開始發現咖啡除了令人保持清醒,還有許多的健康效益,包括:降低肝硬化(每天越多杯咖啡降低越多)、減少心血管疾病、減少糖尿病、降低癌症風險、預防失智及阿茲海默症、減少憂鬱症狀並預防自殺,甚至降低死亡率。最後, 一篇發表於《美國內科學會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指出,就算你天生代謝咖啡因就比較慢,喝「過量」(每天大於八杯)的咖啡仍然可以減少死亡率。我想讀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放心地繼續享受你的咖啡了。當然這裡的先決條件是,你喝的是不太燙也不過度調味的咖啡,並不是喝著有咖啡味的甜食。我一直以來都是個咖啡愛好者,而我也曾經被咖啡的致癌疑慮困擾著。咖啡會在近十年來撥雲見日,逐漸受到科學資料的支持,的確是近代飲食史的一大奇蹟。其實,細心的你應該也曾在報章雜誌上注意到類似的事情,許多我們以為不太健康的食物,後來都逐漸被研究證實其實還不錯,值得多多攝取。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大家回顧這群由黑翻紅的飲食界新星。幾種近年來由黑翻紅的食物1.油脂:起因於對糖的反思油,大概是繼咖啡之後,在近年來最戲劇化的一種食物吧。隨著肥胖盛行率的提高,以及低碳水化合物和生酮飲食的流行,油脂在近年來簡直就像鍍上了金被吹捧著。曾經被各國政府以及醫學界視為健康大敵的油脂之所以會鹹魚翻身,一大部分是來自人們對於糖的反思。精製的糖以及精製碳水化合物對於健康的危害是非常確切的,這讓脂肪成為一個非常鮮明的對照。此外,並不是所有油脂都是一樣的,如果可以多攝取好油(飽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對健康的好處是非常大的,剛獲選為2020年最佳飲食的地中海飲食恰好就飽含這類脂肪。所以,比起糖跟精製碳水化合物,油脂類只要能慎選,倒是不必執著於低脂的食物,許多時候低脂的食品恰好就是用過多的糖跟其他添加物,去彌補脂肪不足帶來的口味不足。雖然這麼說,這並不代表你就該吃太多的「好油」甚至長期執行生酮飲食,因為這種飲食法對健康的長期風險跟好處還沒有百分之百確定喔。2.黑巧克力:改善認知功能、調節情緒別再把巧克力跟其他甜食視為同類了。巧克力是從可可果製造而來,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先把可可果內的可可豆發酵跟乾燥,接著研磨,並從可可豆提煉出可可脂(cocoa butter)。提煉出可可脂的可可豆研磨後就會變成可可粉,接著業者會再把可可脂(有時會混一些其他油脂)依不同比例加回去可可粉,接著添加糖跟其他添加物後製成巧克力。而所謂的黑巧克力百分比,指的就是這些可可粉跟可可脂最後所占的比例。我國政府對於黑巧克力有嚴格的規定,裡面總可可固形物必須至少占35%,其中的可可脂至少要占18%。由於可可果富含多酚(polyphenols)跟類黃酮(flavonoids),這讓黑巧克力多了不少健康效益,包括降血壓、減少血小板凝集,改善認知功能以及調節情緒等。最後有個小提醒,大部分關於黑巧克力的研究都強調這些健康效益是來自裡面的可可豆,而且可可豆所占的比例跟量都比你想像的大。舉例來說,你可能每天必須吃下超過一公斤的黑巧克力才可以讓血壓下降,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光靠巧克力就可以讓你健康喔。3.蝦子:熱量低、含優質蛋白質和豐富微量元素蝦子是全世界養殖漁業產值最高的海鮮,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蝦子的熱量很低,而且其中90%來自優質的蛋白質,剩下的10%則是脂肪。也就是說,一份85公克的白蝦(約4至5隻吃自助餐廳常用的白蝦)含有約84卡的熱量,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包括硒、維生素B、鐵、磷、菸鹼酸、鋅跟鎂。其中硒已經可以滿足一半的一日所需(RDA),因此蝦子可以說是一種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傳統上對蝦子的負評,大多是來自蝦子含有過高的膽固醇,但這已經是個非常過時的觀念。一來,三十隻白蝦的膽固醇加起來才等於一顆雞蛋;二來,造成現代人膽固醇過高的原因,除了直接吃進去膽固醇以外,大多是跟其他的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所以,放心的享受蝦子的美味吧。4.雞蛋:營養密度高令人驚艷吃雞蛋到底會不會吃進過量膽固醇,或是增加其他健康疑慮呢?首先,人體還是需要適量的膽固醇來形成細胞膜,並且合成一些重要的荷爾蒙,例如性荷爾蒙、皮質醇、以及維生素D(也是一種荷爾蒙),過低的膽固醇會破壞這些重要的細胞結構並干擾重要的內分泌功能。此外,高膽固醇血症除了受直接吃進去的膽固醇影響外,最大的關鍵因子還是來自於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美國心臟醫學會也早在2013年,就屏棄了吃進去的膽固醇會直接影響血中膽固醇這個觀念;美國農業部出版的《2015至2020年美國人膳食指引》甚至取消了每日300毫克膽固醇攝取上限這個建議,這份指引即將更新,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其中對於膽固醇的建議會有什麼樣的轉變吧。除了蛋白質跟膽固醇,雞蛋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D、E、K、B、6 B,以及礦物質,可以說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5.爆米花:多酚和膳食纖維都很高人類吃爆米花的歷史已經好幾千年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紀錄是在古代的印加帝國。現代普遍的爆米花作法是在特製的爆米花機中把玉米粒加熱至攝氏一百八十至二百三十度,先用玉米粒堅硬的外殼鎖住裡面的澱粉,讓澱粉因高溫開始焦化並向外產生高壓突破外殼,變成典型的爆米花。爆米花因為不油也不濕,是電影院最受歡迎的零食。但爆米花不僅僅是零食,沒調味或輕度調味的爆米花可是富含抗氧化物的好食物。一份美國斯克蘭頓大學於2019年發表的結果,檢驗了九種市售爆米花,發現每公克爆米花平均多酚(polyphenols)(編按:可抑制自由基氧化)含量高達六毫克,這樣的含量已經遠高過大部分的水果了。此外,爆米花所含有的膳食纖維也是一等一的高,卡洛里則不高(除非過度調味)。書籍介紹書名:急診科醫師的沒時間健康法:忙碌跟養生不衝突,給每個沒時間的你!作者:張適恆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08/24作者簡介/張適恆我專長生活型態醫學、慢性病治療、以及急重症的處理。以上三者,恰好就是一個人由完全健康,逐漸進展到亞健康,以及疾病的三部曲。我的熱情,在於幫助每個追求健康人生的你,不但讓疾病遠離你,更能夠脫離亞健康。延伸閱讀: 用電鍋蒸東西,千萬不能用自來水?
-
2021-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素食孕婦做月子? 營養師推「彩虹飲食法」輕鬆掌握
民眾常質疑,「素食主義者的,產婦如何做月子」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金環表示,把握食物六大營養素,搭配「彩虹飲食法」,以新鮮、多元食物入菜,就能達到調養產婦身體以及哺乳的需求。衛福部建議國人,蛋白質攝取應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其次是白肉、蛋類,後選紅肉,以預防心血管慢性疾病,研究也指出茹素者的糖尿病發生率較低,脂肪肝、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也減少。黃金環說,素食者蛋白質的來源主要為豆類、堅果、穀類,如將穀類跟豆類一起吃可互補,形成人體所需要的完整蛋白質,哺乳期需要多兩份的蛋白質補充,以修補細胞組織恢復傷口和增加乳汁分泌。主要蛋白質來源有植物豆類:黃豆、黑豆、毛豆和其製品,如豆腐、豆干、豆包,且皆為非基改黃豆製成,另外蛋、奶也是其一來源。另建議以「彩虹飲食」促進營養均衡,「黃色」含葉黃素、β-胡蘿蔔素;「紫色」含花青素,「紅色」含茄紅素,「綠色」含葉綠素、兒茶素;「白色」則是含硫的有機物,「黑色」也有豐富的花青素。這些抗氧化營養素對於產後的調養非常重要。黃金環指出,蔬食中多元的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清除細胞內外的毒物與自由基,還可降發炎抑制壞細胞生長,清除廢物毒物,加速代謝,讓體質調理更完善。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產婦極需補充鈣質與鐵質,黃金環也建議,堅果和深綠色的蔬菜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如芥蘭菜、地瓜葉等,另外海藻類,像昆布片、海帶芽等,若隨餐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讓鈣、鐵吸收更好。
-
2021-02-02 養生.聰明飲食
喝南非國寶茶有好處嗎?教授告訴你最重要一件事
讀者WANG NAN YUAN在2021-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我平常很喜歡喝綠茶,但咖啡因攝取的量有點多.想說喝喝看南非國寶茶,這網站有寫喝南非國寶茶的好處,請問是真的嗎??謝謝這位讀者寄來的連結是一篇2020-4-7發表在Yahoo的文章。我看過之後就立刻回覆,說這篇文章是百分之百騙人的。 兩個多禮拜之後這位讀者又寄來電郵:教授你好,朋友最近迷上南非國寶茶。說什麼網路上寫的一堆功效,我說那是未經證實的。不要太迷信。但怎麼好說歹說都沒用,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好吧,既然如此,我就只好來寫這篇文章,希望也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南非茶是如何被胡吹亂捧。首先,那篇Yahoo的文章其實是轉載自Heho網站,而它的作者是巫俊郡,標題是喝南非國寶茶的7個好處!無咖啡因又顧心臟!。這個南非茶的英文是 Rooibos Tea,所以它的正式翻譯應當是《如意寶茶》。但是,《南非如意寶》很顯然是遠遠不如《南非國寶》來得聲勢浩蕩,所以,就行銷策略而言,看到Rooibos Tea被翻譯成《南非國寶茶》,我也實在不得不深表佩服。我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Rooibos做搜索,搜出296篇論文,但其中只有4篇是臨床研究。更讓人失望的是,這4篇臨床研究論文裡只有一篇是專注於研究Rooibos Tea的。它是發表於2010年,標題是Effects of rooibos (Aspalathus lineari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adults at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如意寶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成年人氧化應激和生化指標的影響)。這篇論文在一開頭就說,雖然如意寶茶有很多傳說的功效,但卻缺乏臨床證據,所以才會決定進行這項研究。總共40位志願者每天喝6杯如意寶茶,為期6週,然後做血檢。結果是LDL下降,HDL上升,以及氧化指數下降。所以,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如意寶茶可以改善與心臟疾病相關的血脂及氧化指數。好,我們現在來看Heho這篇文章所說的7個好處:(1)促進健康消化,(2)使心臟健康,(3)抗過敏,(4)強大的抗氧化劑,(5)鎮定效果,(6)預防糖尿病並發症,(7)保骨骼健康。在這7個好處裡,《強大的抗氧化劑》根本就不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項目,而剩下的6個好處裡,也只有《使心臟健康》還算勉強是有一個臨床研究可以支持。請注意,這個臨床研究的調查人數過少,而它也只是發現《改善指數》,而非《使心臟健康》。至於其他5個好處,則完全是誇大的言論或編出來的謊言。我們先來看Heho這篇文章在《強大的抗氧化劑》這個項目裡所說的:「南非國寶茶富含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為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 ,是人體內對抗自由基的防線。…。且南非國寶茶富有鐵、鋅、銅、鎂、鈣、鉀、錳、硒、鈉等多種礦物質與金屬元素,這些微量元素有助於活化人體細胞。」首先,雖然《抗氧化劑》是營養品、保健品行銷的慣用名詞,但它對健康的好處卻是早已被質疑。請看我在2016-6-6發表的抗氧化劑能抗老抗病?。再來,superoxide dismutase是自然存在於所有細胞內的酶(酵素),而它的生理作用當然也就都是在細胞內進行。更何況吃到肚子裡的superoxide dismutase是會被胃酸和消化液分解成氨基酸,所以是不會具有任何功能。事實上,幾乎所有有關口服酵素的宣傳都是騙人的。請看我在2018-4-16發表的酵素謊言何其多。至於Heho所說的《寶茶富有鐵、鋅、…等多種礦物質與金屬元素》,我們就合併在下一個項目裡討論。Heho在《保骨骼健康》這個項目裡說:「南非國寶茶具有豐富的微量礦物質與金屬元素,像是氟化物,鈣和錳,可幫助維護牙齒強健與補充骨質,使骨骼強健,減少罹患骨質疏鬆、關節炎等骨骼疾病的機率。錳可以幫助刺激骨骼所需的酶,幫助骨骼新生和修復損傷。國寶茶還含有鐵、鉀、銅,能幫助人體吸收鐵質。」美國植物理事會(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在它所發行的HerbalGram期刊有一篇2003年發表的論文,標題是Rooibos Tea: Research into Antioxidant and Antimutagenic Properties(如意寶茶:抗氧化和抗突變特性的研究)。這篇論文說:「除了氟化物和銅外,如意寶茶中的微量礦物質並不足以使它成為普通消費者有意義的礦物質來源。例如鐵、鉀、鋅、鈣、和鎂,在一杯200cc如意寶茶中的含量,只有不到每天建議攝取量的百分之一。」所以,Heho所說的《寶茶富有鐵、鋅、鉀、鈣、鎂…等多種礦物質與金屬元素》,是百分之百的胡扯。一個標榜傳播健康醫療信息的網站,卻老是提供錯誤的資訊,實在是非常要不得。不管是喝什麼茶或咖啡,最重要的是喜不喜歡,而不是對身體會有什麼這個或那個功效。後記:這篇文章才剛發表,Andy Wolf就在臉書回應:「之前在好事多買一盒 ,每喝必烙賽,而且 ,還不好喝。當初會買 ,就真如文章所寫,聽信同事推薦,不含咖啡因,結果8年只喝了5-6包,就丟到一旁。」原文:南非國寶茶的7個好處?Heho的胡扯
-
2021-01-28 科別.皮膚
避開了嗎?一天之中害你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的關鍵時刻
在探討如何處理年紀增長在臉上形成的裂紋之前,先瞭解皺紋的命名法有些幫助。深紋(或皺紋)通常一開始是「動態」的,久而久之就變成「靜態」的:青少年微笑時,「動態」的線條會短暫出現在眼睛的外圍,然後迅速消失。但久而久之,那些動態的線條會變成靜態的魚尾紋。與此同時,細紋通常與皮膚的不規則增厚及水分的流失有關—這些與所謂的「外在」因素有關。所有的器官都會經歷無可避免的自然老化,但皮膚受到雙重的打擊:它包覆在體外,暴露在環境中。若要避免外層產生皺紋,我們需要瞭解加速老化的環境因子。為了探索皮膚在白天遭到的多種物理傷害,接下來我們以文字來描述皺紋經歷的一天。你一早起床,梳洗,更衣,然後吃早餐。你離家時,就會遇到導致皮膚老化的最大原因:太陽。我清楚記得,我還是菜鳥醫科生時,在診所裡看到一對母女。會診開始幾分鐘後,我問那位滿臉皺紋、皮膚粗糙、充滿斑點的女士:「所以,史蒂芬妮是妳的獨生女嗎?」當下她們困惑地沉默了幾秒,但困惑很快就轉為尷尬。我突然意識到,那個四十出頭的女兒,看起來比她六十歲的母親老了許多。後來我得知,那個女兒使用日光浴床近三十年,一有機會就去西班牙海岸度假。她的母親並未積極防曬,但至少她不會主動去曬太陽。我看過那些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的病人,通常都在陽光下待了很長的時間,例如園丁、工人、士兵。他們要不是經常曬太陽,就是經常使用日光浴床,或是度假時盡量待在沙灘上。一九七○年代與八○年代使用助曬油的日光浴愛好者,現在的皮膚紋路通常最深。UVB是導致曬傷及皮膚癌的主因。不過,說到皮膚老化,我們需要注意UVB那個遭到低估的夥伴UVA。UVA比較弱,但它可以更深入皮膚,抵達真皮的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中最重要的支援結構。UVA會引發發炎途徑,導致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的釋放,從而損害真皮。那不僅會破壞皮膚膠原蛋白的供應,還會減緩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速度。此外,UVA也會擴張及分解真皮層的血管,導致鼻子與臉頰上出現可見的小「蛛網紋」。其他重要的破壞包括維生素A酸受體(retinoic acid receptor)的破壞,導致皮膚缺乏維生素A。UVA之所以在這個光老化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是因為即使我們沒有曬傷,甚至沒有明顯曬黑,UVA也會對皮膚造成老化損害。UVA可以穿透玻璃,但UVB無法穿透,所以你不太可能隔著窗戶曬傷,但你只要暴露在陽光下,皮膚就會持續老化。開車橫越美國中西部的老卡車司機往往一面臉頰布滿皺紋,另一面臉頰看起來年輕了二十歲。日曬損傷與內在老化不同,它會使皮膚不均勻地增厚,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與變異,最後變成各種常見的癌前皮膚病變(稱為光化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或稱日光性角化症〔solar keratosis〕)與皮膚癌(許多皮膚癌與日曬直接相關)。陽光損傷所造成的粗皮、皺紋、厚皮是纖維化的結果,「光老化」本質上是一種極其緩慢的癒合反應,皺紋其實是加速老化的疤痕。此外,老斑或肝斑是皮膚老化的先兆。這些深棕色的斑點往往是手部暴露年齡的原因。不過,「老斑」這個名稱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因為斑點與日曬直接相關,與年齡無關。經常暴露在紫外線下的皮膚區域(亦即臉部與手部),裡面的黑色素細胞會產生過多的黑色素,導致皮膚上的色斑永久存在。陽光無疑是導致皮膚老化的最大因素,它可能比其他因素(包括時間)加起來所造成的老化還多。所以,保持年輕皮膚的關鍵是防曬,而最有效的抗老霜就是防曬霜。你出門上班,曬了太陽後,抵達上班地點,打開電腦。接著,你一整天都離那個人造光源三十公分。現在有些人認為,陽光及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LED螢幕所發出的HEV(高能量可見)藍光會加速皺紋的形成。如今我們已經無法擺脫這些裝置了,它們會讓臉部老化嗎?目前的防曬霜只能阻擋紫外線,無法阻擋那些使皮膚鬆弛的螢幕光。皮膚科醫生仍在爭論要不要做HEV的防護,但目前尚無定論。有一點證據顯示,HEV會增加吞噬膠原蛋白的基質金屬蛋白酶,但這不表示電腦會使皮膚長出明顯的魚尾紋,更不可能導致癌症。到了午休時間,你下樓去餐廳用餐。那裡幾乎沒有自然光,你一定可以避免產生皺紋了吧?別講得那麼肯定。膳食中的糖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簡稱AGE),AGE會附在膠原蛋白上,使它變得脆弱。有證據顯示,AGE沉積會導致皮膚僵硬、失去彈性、色素沉澱增多。在某些與血糖有關的疾病中(例如糖尿病),AGE的沉積特別嚴重。我們不知道糖對皮膚的老化有多大的影響,但有許多其他的理由值得我們限制膳食中的糖分攝取。西方人對低脂食物相當癡迷,卻對精製的碳水化合物視而不見,這種膳食習慣其實與皮膚的需求相反。我們需要均衡的飲食,搭配充足的蛋白質攝取,以幫助皮膚與頭髮的生長。蔬果,尤其是五顏六色的蔬果,一再證明對皮膚的健康有益,無論是直接對抗「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即累積名叫自由基〔free radical〕的破壞組織分子)或改變那些間接影響皮膚健康的迂迴路線(例如增強免疫系統)。你即使用最貴的抗老霜,而且每週看一次皮膚科醫生,但你只要飲食糟糕,那就一定會顯現在皮膚上。午休用餐結束後,你回到辦公桌。精神壓力也會影響皮膚的外觀,或許你正考慮待會兒去抽根菸,休息一下。抽菸跟陽光傷害一樣,也是加速皮膚老化的強大驅力。只要抽菸幾年,皮膚就會提早出現皺紋,膚色也會轉趨暗沉與蠟黃。當雙胞胎的生活方式相似,但其中一人抽菸,另一人不抽菸時,兩人的照片即可明顯看出抽菸造成的傷害。香菸的煙霧中有四千種化學物質,其中有一些物質會增加基質金屬蛋白酶,那會破壞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尼古丁會導致皮膚的血管變窄,減少血管內的氧氣與養分供應。即使戒菸的其他健康效益不明顯,或對你來說無關緊要,但戒菸無疑會讓你看起來更健康、更年輕,而且戒菸永不嫌遲。至於抽菸時反覆地撅嘴是怎麼回事?小時候,每當我生氣或鬧脾氣時(而且我還滿常耍脾氣的),祖母總是說:「別擺一張苦瓜臉,要是風向變了,你會永遠變成苦瓜臉!」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實驗,發現事實不然,但幾十年下來,我們的臉部動作確實會逐漸固定。那麼,為了美容效果,我們應該減少或停止那些臉部動作嗎?時尚雜誌上有很多文章建議一些方法,幫我們減少喜怒哀樂時的臉部表情。但是,為了減緩皺紋出現而壓抑情緒,以及壓抑皮膚表達情緒的複雜方式,真的值得嗎?這帶出了皮膚老化的根本問題:你活著的時候,不活在當下,那你維持外觀的年輕有什麼意義呢?想要保持皮膚的青春美麗,這種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你為此積極地壓抑情緒,你可能有點做過頭了。如果我們都能像歌手吉米.巴菲特(Jimmy Buffet)那樣詩意地看待皺紋就好了,他曾經唱道:「有微笑的地方,才有皺紋。」你辛苦工作了一天,終於下班了。你衝出辦公室,來到大街上。現在正好是交通的尖峰時段,汽車排放的廢氣飄浮在空中,像半透明的薄霧。我們的皮膚就像肺臟一樣,尚未適應煙霧與毒素的環境。如今還沒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城市皮膚」(city skin)確實存在,但一些科學資料顯示,空氣汙染中的一些化合物(比如二氧化氮〔NO2〕)確實會導致皺紋。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毒素會進入皮膚,產生自由基,引起發炎的連鎖反應。這種汙染物無處不在,例如,二○一七年的第一週,倫敦牛津街的二氧化氮濃度已突破全年的上限。你到家了,吃完飯,洗完澡,準備就寢。這時應該不會有東西讓你長皺紋了吧?錯了!身體的壓力會在皮膚上留下痕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會更加明顯。皮膚科醫生黛博拉.潔里曼(Debra Jaliman)認為,反覆把臉部靠在枕頭上會睡出「睡痕」。我問過一些美容師與皮膚科醫生,他們也聲稱他們可以分辨客戶睡覺時,是以哪一邊臉頰靠在枕頭上。那些痕跡是暫時的,但如果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那些紋路(別人能看到),那可能就是永久的。如果你真的擔心睡痕,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平躺在U形枕頭上,或使用專門用來減少睡痕的枕頭。許多人認為使用絲綢枕巾最好。「美容覺」這個概念的背後也有科學根據。二○一○年,瑞典有一項研究證明,充分休息的人看起來比睡眠不足的人健康,而且更有吸引力。這個團隊後來發現,睡眠不足的人在他人眼中,皮膚有明顯的變化:他們的「眼圈變黑了,皮膚比較蒼白,皺紋/細紋比較多。」二○一五年,一項研究分析長期睡眠不足者的皮膚,結果發現他們的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內在老化的跡象增加。睡眠不足會損害免疫系統、新陳代謝與心理健康,那些受損都會加速皮膚的老化。※ 本文摘自《皮膚大解密》。《皮膚大解密》作者:蒙蒂・萊曼譯者:洪慧芳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1/07
-
2021-01-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以為葉黃素顧眼?藥師:多吃無益 還可能皮膚變黃
低頭族多,許多民眾用眼過度,以為多吃「葉黃素」就能強固眼睛,不過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指出5大錯誤觀念,包括葉黃素多吃無益,攝取過多恐有皮膚變黃等問題。林威廷說,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不僅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傳遞鍊,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須由飲食中攝取。民眾可多吃深綠及黃色蔬菜,包含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豌豆、青椒、胡蘿蔔等;水果則可從柳橙、奇異果、葡萄等攝取葉黃素,另外,也可從蛋黃中攝取。若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再從保健食品補充。林威廷說,市面上含葉黃素保健食品分游離型、酯化型2種,游離型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較好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者,就不建議食用此類型葉黃素。有研究認為,成人每日若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但多吃不僅無益,攝取過多還有可能造成皮膚變黃問題。林威廷說,民眾常有服用葉黃素常見的錯誤觀念,例如葉黃素對眼部任何病患均有幫助、吃了馬上見效、含量越高越有效。林說,補充葉黃素可增強黃斑部功能,使視力增進、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食用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其他黃斑性疾病,如高度近視性、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
-
2021-01-22 養生.聰明飲食
薑黃護心好食材!營養師:小心副作用,建議這樣吃最好
近來,越來越多知名人士因心血管疾病而病逝,許多人甚至因此無預期的過世,讓人惋惜!社會大眾開始關心自己的心血管健康,擔心心臟疾病來得無聲無息,徒留遺憾。而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呢?許多人認為,除了吃藥,更容易而安全的健康投資是吃保健品,也因此使得訴求具有通血路、顧心臟的成分,人氣始終居高不下。本次,邀請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來談談「薑黃」到底能不能護心呢?過去,薑黃都做為香料使用,近年來,卻成為熱門的保健食品成分。黃淑惠表示,其營養關鍵來自於薑黃素(curcumin)。研究指出,薑黃素的絕佳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減少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等的發生。薑黃素能抑制膽固醇形成,預防心血管疾病。從肥胖動物實驗發現,於飲食中添加1~5%的薑黃粉,4週後可顯著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濃度,同時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含量,有效預防血栓形成,避免動脈粥狀硬化。她進一步說明,薑黃素亦是天然抗發炎成分,能抑制細胞內發炎物質(TNF α)的生成,降低發炎反應,預防多種慢性疾病;進而預防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所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每天該攝取多少薑黃素量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一天攝取量以每公斤體重使用0~3mg來計算。以體重60公斤的成人來計算,每日建議攝取量為不超過180mg。而薑黃素是一種脂溶性的營養素,建議飯後食用,效果較佳;薑黃粉則與油脂混合,添加在食物中幫助吸收;此外,與黑胡椒一起服用,胡椒鹼亦可提高薑黃素的吸收率。黃淑惠提醒,因薑黃素有些許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皮膚過敏等。另外,懷孕、哺乳及15歲以下孩童應避免服用;有貧血、膽管堵塞、腎臟疾病、胃潰瘍、手術前的人不適合食用。不如從飲食中攝取,例如,薑黃、咖哩、薑、芥末等富含薑黃素的好食物來補充。薑黃粉的味道嗆而不辣,拿來做成燉飯、炒飯或醃肉的去腥劑,都是不錯的料理方式。
-
2021-01-21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張媽媽原本是家庭主婦,專心在家裡照顧家人的生活起居,無奈經濟不景氣影響了張家的生計,她於是重回職場工作。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日子過了不久,她開始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的,呼吸時常感覺吸不到空氣,於是到醫院求診,經診斷為「二尖瓣脫垂」。醫師判斷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是壓力太大所致,建議她學習好好釋放壓力、處理負面的情緒,同時施予適當藥物治療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二尖瓣脫垂是先天疾病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2倍 根據統計,在台灣,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是2~7%,而女性的普遍率竟高達10%,其中常好發的族群為20~30歲的年輕女性及媽媽,是男性的2倍,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目前醫界尚未有定論。心臟內科醫師張書軒表示,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與患者本身的心臟結構有關,是先天性的疾病,也因此沒有預防的方法。 不過,也不需要必太過憂慮。張書軒指出,9成5以上的患者終其一生維持在輕微的二尖瓣脫垂,會有些症狀上的不適,但並不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只需要每 3年回診追蹤一次,而比較嚴重一點的患者會伴隨血液逆流的狀況,則大約1~2年回診一次。 此外,脫垂及逆流情形嚴重的患者,則有心臟擴大、衰竭的危機,甚至會合併其他疾病,譬如結締組織疾病、多囊症、肌肉異常疾病、甲狀腺病或心房中膈缺損等,此時就需要動手術,開刀修補脫垂的瓣膜。 胸痛、胸悶、呼吸不順暢是常見症狀 易合併自律神經失調 張書軒說明,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感覺 呼吸不順暢、稍微運動就容易喘,有些人還有心律不整、心悸甚至失眠的情形產生,也會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身心症狀,例如會使人變得容易緊張、焦慮,甚至有突如其來的害怕,心臟跳動不舒服,睡不著,個性神經質、敏感的病患,在壓力大、熬夜、飲用刺激性飲料、生理期或過度疲勞時,尤其容易突然發作。 為什麼心臟結構異常會導致身心症狀?醫界目前尚未找到兩者的關聯,不過從文獻上發現,大多數患有二尖瓣脫垂的病人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例如胸痛伴隨呼吸不順或失眠才求醫而被發現。 治療二尖瓣脫垂藥物為主 視個別狀況對症下藥 二尖瓣脫垂不嚴重的患者,醫師會針對其身心狀況給予治療或生活型態改變的建議。張書軒提及,治療的藥物通常有兩類,一為使用抑制心悸症狀的乙型阻斷器,主要機制為作用於心臟的乙型交感神經之接受體,減少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心悸、心律不整的症狀,由於此類藥品會誘發心臟衰弱及支氣管攣縮氣喘,所以患者有心臟衰弱或氣喘的病人應避免使用;另一類是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端視患者出現的身心狀況為何而開藥。 調整生活型態可改善 多吃情緒食物幫大忙 二尖瓣脫垂患者也可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減輕症狀,張書軒分享,均衡的飲食營養充足是維持大腦及神經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另外,也可多吃維持情緒的食物: ●早餐:雜糧麵包、五穀饅頭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壓力大時,人體的維生素B群消耗量會增加,增加疲累感,因此適當補充能保持精力,或喝杯含鈣的牛奶能安撫興奮的神經。 ●午、晚餐:菜色愈多樣愈好,抗氧化的甜椒、蘆筍、南瓜能身體增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則是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餐後水果不妨選擇含色胺酸的香蕉,能增加大腦血清素,安定情緒。芒果、番茄、芭樂、柑橘、奇異果等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C、E,也有對抗壓力的效用。 ●下午茶點心:各類堅果如杏仁、南瓜子都含有大量色胺酸,並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油炸食 物,因為會刺激交感神經,加重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此外,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反應性,而且運動促進身體代謝功能,也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讓身心舒暢。因此,不論散步、健走、騎單車、打球、游泳或是跳舞,只要是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盡量持續去做;至於運動的頻率跟長度,可以依據「333」原則,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 做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下。 張書軒補充,腦內啡有「快樂嗎啡」之稱,讓人產生幸福及愉悅感,血清素掌管「滿意」,含量不足,人們 會情緒低落。許多抗憂鬱藥物都是增加血清素含量,幫助憂鬱症提升快樂感。 另外,適當紓壓、保持樂觀心情 當壓力鋪天蓋地湧來,一定要找出自己最能釋 放壓力的情緒出口,不論靜坐、聽音樂、閱讀、 找人「倒垃圾」、接近大自然、泡澡等,都是不錯的方法。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1-01-19 養生.聰明做健檢
頸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 健檢多1項 可防低溫猝死
英國研究,氣溫每低1度,未來2周及1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分別增加2%和2.6%左右。對於40歲以上的民眾,心血管疾病像是個隱形炸彈,隨時都可能發作,尤其是長期三高控制不好的患者,寒冷冬季更應注意。因為突然的低溫會使血管急遽收縮,導致血壓飆升過大,易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衰竭和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疾病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初期症狀包括頭暈、冒冷汗、胸悶、左手臂疼痛及下巴不適等。但多數患者因缺乏病識感而疏忽,因此常有青壯年猝死新聞傳出。其實只要健檢「多一項」頸部超音波或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以早期發現及介入預防與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發作,日後的治療、復健和復發壓力,對患者和整個家庭都有重大影響,建議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中風病史者,或40歲以上、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風險群,每年健康檢查時應多做一項頸動脈超音波或心臟超音波檢查。頸動脈超音波及心臟超音波屬於安全、無侵入性又無輻射的檢查,目前健保針對高風險族群已有給付,是考慮經濟成本的民眾最好的選擇。一旦超音波發現有異,醫師會考量其他致病危險因子及血液生化檢驗並安排電腦斷層掃描進一步判讀。除了以超音波檢查提早篩檢外,運動及飲食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建議適量地攝取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Q10等,會抑制自由基活動,降低血管堵塞風險,平日應以有氧運動改善循環與代謝情況,如快走、騎腳踏車等。提醒寒流來襲時,晨跑及馬拉松對血管調節的負擔較大,恐觸發潛藏的心腦血管危險因子,不建議心腦血管有異的民眾參加。
-
2021-01-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葉黃素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藥師破解常見5大NG觀念
科技進步讓低頭族滿街跑,眼睛使用過度已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演變造就「葉黃素」在保健食品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但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對眼睛相關疾病是否都有幫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它和玉米黃素都是眼睛內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以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的傳遞鏈,減少活性氧化物質的生成,藉此調節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當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林威廷說,市面上含葉黃素保健食品分為2種: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大約只有酯化型的2分之1,一般也認為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將其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且最好搭配油脂一起服用,若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較不建議食用此類型的葉黃素。有研究認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6mg(毫克)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30mg。葉黃素多吃無益,若不小心攝取過多,還可能有皮膚變黃的問題。另外,建議不要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因為產生競爭吸收,會使得葉黃素吸收率下降。林威廷分享一些對葉黃素常見的錯誤觀念:NG 1:葉黃素對眼部任何疾患皆有幫助?補充葉黃素在一般健康人眼睛保健方面,可增強黃斑部功能,使視力增進,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補充葉黃素,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於其他黃斑部疾病,如高度近視性、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NG 2:葉黃素吃了馬上有效果?葉黃素具有累積性,口服約2周後,血液中濃度明顯上升,但黃斑部中的濃度卻未顯著增加,必須至少連續補充2至4個月後,黃斑部葉黃素的濃度才會有意義的增加,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達到抵禦藍光效果,並非立即性。NG 3:葉黃素的含量愈高愈有效?長期且持續服用才是最重要關鍵,短時間內服用高含量葉黃素,只是讓血中濃度快速上升,但若想讓黃斑部內的葉黃素濃度達到保護效果,天天服用比久久吃1顆有效。NG 4:除了葉黃素外,其他成份愈多愈好?不一定。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所需營養素也不一樣,只要仔細評估個人缺乏的保健成份含量是否足夠即可,以免徒勞無功。NG 5:大家都稱讚的產品最好?評價高、口耳相傳的保健食品,不一定最適合自己。選購產品時須將自身狀況、有無服用其他藥品及保健食品等因素一起考量,其他人的使用情形僅供參考,如此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葉黃素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該如何選擇、如何補充,一定要有正確觀念,以免失去原本的美意。若有任何相關疑問,建議諮詢專業人員,替自己的身體健康好好把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1-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白藜蘆醇、茄紅素是護心好成分? 營養師破解真相
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呢?許多人認為,除了吃藥,更容易而安全的健康投資是吃保健品,也因此使得訴求具有通血路、顧心臟的成分,人氣始終居高不下。本次,邀請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剖析白藜蘆醇、茄紅素真的對護心有幫助嗎?白藜蘆醇 許多人都知道,適量喝紅酒有助於保護心血管、降血壓,甚至被美國心臟科醫學會認可的護心食物之一。而之所以有此效用,來自於紅酒中含有「白藜蘆醇」(Resveratrol)這成分。白藜蘆醇是一種植物多酚,普遍存在於紅酒、紅葡萄皮、紫葡萄汁、桑椹、藍莓、小紅莓、覆盆子、花生中。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具有極佳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抵禦並幫助修復自由基造成的傷害,並預防人體內慢性發炎致使的損傷。黃淑惠提到,白藜蘆醇之所以被認為有護心效果,是因為其強力抗氧化作用,可以減緩體內發炎激素,或高血糖引發的血管內皮傷害,以及擴張血管來降低凝血,幫助血管暢通,達到降血壓之效。她進一步說明,但事實上,目前關於白藜蘆醇用於「保護心血管」,其研究尚不充足,因此,不建議用於防護心血管疾病之發生。茄紅素「蕃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茄紅素(Lycopenemia)是一種植化素,為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極強的抗氧化力,可防止自由基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因此,可以預防癌症、維護攝護腺健康、對抗衰老、養顏美容等功效。黃淑惠直言,茄紅素用於保健食品,大家最熟知的,是對於男性攝護腺的好處,但,茄紅素到底能不能「護心」呢?1997年Fuhrman等人研究茄紅素如何影響巨噬細胞合成膽固醇的機制,結果指出,茄紅素可以抑制HMG-CoA還原脢的活性,對巨噬細胞合成膽固醇dose-dependent的抑制效果;研究也證實,茄紅素也會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接受體的活性,更進一步清除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以色列Michael Aviram博士也發現,多重茄元素可保護低密度脂蛋白對抗氧化作用。所謂「多重茄元素」是茄紅素、類胡蘿蔔素及其他活性植物營養素的複合物,可大幅提升低密度膽固醇抵抗氧化作用,讓血管有彈性、避免硬化。此外,茄紅素也能幫助降血壓,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研究指出,45~60歲的高血壓患者,在服用多重茄元素4週後,舒張壓可明顯改善;服用6週後,收縮壓可顯著改善;服用12週後,血壓降至標準值內。黃淑惠建議,建議每天食用1~2顆的牛蕃茄,不但能補充營養,也能同時攝取到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一舉數得。她提醒,茄紅素在經過加熱後,更提高人體吸收率,且加入油脂一起烹調,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諮詢專家/郵政醫院暨癌症關懷基金會資深營養師 黃淑惠
-
2021-01-09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學博士照吃垃圾食物!營養學教授:這4種飲食習慣比吃泡麵、薯條還傷身
「老師,你怎麼看起來很累,頭髮都白了,又很稀疏?」天天見面的學生偶然的一段話,讓擁有30年營養學背景的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驚覺:保養身體不能光靠理論,身體正在求救中! 為了重拾健康,王進崑重新調整飲食,現在50幾歲的他總被學生和朋友調侃,還保持著30幾歲的外貌與活力...三餐吃多少?我用21比例來分配我的太極飲食遵守每天三餐依照七分飽原則,三餐總量不高於21的比例。舉例來說,早餐如果吃7分飽、午餐10分飽,則晚餐不要吃超過4分飽。也就是在早餐一定要吃的原則下,調整午晚餐的進食量,我通常會建議大家午餐可以多吃,而晚餐可以少吃。不過,如果早餐只吃3分、午餐吃7分,按照7分飽食的大原則,那晚餐最多還是吃7分就好,因為晚餐最靠近睡眠時間,吃太飽很難消化,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早餐、午餐吃得少,晚餐就毫無顧忌的吃到撐。通常我的三餐分配比例:早餐7分、午餐7分、晚餐3分。我是營養學博士,但照吃垃圾食物吃東西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是一門學問。我們常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許多有關「垃圾食物」(例如漢堡、薯條、可樂、泡麵等)的報導,這些所謂的垃圾食物真的不能碰嗎?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許多人還是那麼愛?其實,垃圾食物吸引人的地方在方便與美味,當然它也提供熱量、飽食感與營養,最大的問題出在營養失衡。但是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平時吃的食物,營養夠均衡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吃下肚的豈不也是垃圾食物?我每天都在談「營養與健康」,很多人誤以為我完全不會碰垃圾食物。事實上,我並不是完全不吃,因為它們真的非常方便,說實在的,有些吃起來還滿美味的。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只吃這類食物,因為我懂得如何平衡,了解運用正確的太極飲食之道,垃圾食物當然可以吃。這類營養失衡的食物,我不會連續兩餐食用,若是這餐吃了泡麵或是漢堡,下一餐會立即補充大量蔬果。如果因為外食或所處環境,食物選擇沒那麼自由,也會盡量選擇蔬果與全穀雜糧較多的餐點,並且避免碳酸的含糖飲料,例如汽水。我認為所有食物都可以食用,只要不跟宗教與個人喜惡衡突(如因宗教信仰不吃豬肉),大可多方面嘗試。以我個人為例,平日會選擇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但遇到出國時,受限於環境或時間,我還是會入境隨俗,比如北非或西藏高原的主要食物為肉類,我也會隨緣食用,但是回到臺灣,會立即恢復蔬果與全穀雜糧為主要攝取來源。而參加聚會或在餐廳用餐時,我也會控制食用量。常常聽到很多人吃大餐時,會說:「這餐吃太多了,明天操場要多跑幾圈。」、「這餐吃大餐,下一餐就不吃了。」也有人為了吃大餐,特地幾餐空腹;或吃了一頓大餐後,就連續幾餐都不吃。其實,這都是錯的。平時就不應該暴飲暴食,也不要以絕食、斷食或餓肚子的方式,進行餐與餐之間的互補。這種過於劇烈的做法,非但毫無太極相生的精神,更容易造成身體機能無形的傷害。一小匙薑黃粉,防失智又抗癌薑黃素是從薑黃根中萃取所得的黃色天然物,自古就被人類發現具有保健功效,近年科學更證實了薑黃素有抗發炎、清除自由基、穩定血糖、預防失智、抗癌等效果。煮菜時加一小匙薑黃粉,便能攝取到薑黃素來維持健康。薑黃素雖然具有許多保健功效,其化學結構卻不利於人體吸收。近年來研究顯示,奈米化能有效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利用率,因此,奈米化的薑黃素產品在市面上隨處可見。其實,把薑黃與其他食材一起煲湯,就能獲得奈米化的薑黃素,但時間至少要10小時;另一個方法是將薑黃與胡椒一起烹調,因為胡椒中的胡椒素能大大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利用率;另外,還可以從咖哩獲得薑黃素。薑與薑黃是不同的植物,從外型上就能區別。生薑的表皮顏色為淡黃色,形狀呈不規則形狀;薑黃的外觀顏色偏黃,形狀為長條狀。市面上有許多薑黃粉產品,顏色有深有淺。消費者或許會感到疑惑:「深色薑黃粉就含有較多的薑黃素嗎?」原則上薑黃顏色越深,薑黃素含量越多,然而有些廠商為了使薑黃顏色一致,會將多種薑黃粉混合後再販售,甚至也有薑黃粉產品的深黃色可能是染色而來。因此,以顏色判斷薑黃素含量並不可靠。我在此提供3個小祕訣,教你輕鬆分辨出哪一種薑黃粉所含的薑黃素較多。•用嘴巴嘗試:選購薑黃粉時,可取少量放進嘴巴裡品嘗。薑黃素帶有微微的苦辣味,濃度越高,苦辣味越明顯。•水中分布法:因為薑黃素有很好的分散性,所以將薑黃粉放入水中攪拌後,薑黃素含量高的產品會呈現「均勻混濁」的情況;若出現成團結塊的現象,代表油脂含量高,而薑黃素的含量相對較低。•酒精溶解測試法:把薑黃粉放入酒精或酒類中(如高粱酒),攪拌後,如果薑黃粉能完全溶解於酒精中,表示薑黃素含量高。書籍介紹書名:王進崑營養學,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薑黃、蜂蜜、辣木、木鱉果、青梅……營養學博士的太極飲食法,用天然食材強化自癒力。作者:王進崑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20/12/30作者簡介/王進崑從小立定志向學「食品營養」、土生土長的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從求學階段到現今的教學、研究與服務,30年來沒有一天離開過食品營養,因為他堅信,只有靠「吃」才能把健康吃回來。於2016年獲頒國際食品科技聯盟院士。曾任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主任、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健康管理學院院長、副校長與校長、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以及亞洲營養聯盟執委。現任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並擔任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學會──國際保健營養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utraceuticals and Functional Foods,簡稱ISNFF)執行長,在國內外營養學界均享有崇高的聲望與地位。延伸閱讀: 成為明星之前,當英文老師的日子》一位侏儒症女孩給吳姍儒的體悟:比霸凌還嚴重的,其實是「錯待」!
-
2021-01-03 養生.營養食譜
冬季水果/柑橘水果富含維生素C跟P可抗氧化,飯後吃有助鐵質吸收 但3種人吃之前要留心!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P,兩種營養素對於抗氧化、對抗自由基有優異效果,且橘皮還能理氣化痰、減輕腹脹。【記者張嘉芳、羅建怡╱報導,出處/2010-11-28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橘子、金桔等柑橘類食物,讓人馬上聯想到「酸」,不少民眾偏好這種「酸中帶甜」味道。其實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P,兩種營養素對於抗氧化、對抗自由基有優異效果,且橘皮還能理氣化痰、減輕腹脹。維他命P抗氧化 增血管彈性柳丁、橘子、柚子、葡萄柚、檸檬、黃萊姆等柑橘類水果,屬於高C含量水果,每100公克約有30到40毫克不等的維他命C,比起西瓜、葡萄、蘋果、香蕉等水果,其維他命C含量還高出數倍,民眾貧血食用紅肉補充鐵質時,若能在飯後吃高C含量的柑橘類,將有助鐵質吸收。維他命C除具皮膚美白功效外,對身體重要的肝臟解毒酵素「麩胱甘月太」也有助益,維他命C、E可將酵素還原、排毒。另外,柑橘類亦含有俗稱「維他命P」的生物類黃酮,它與維他命C共同存在,能達到互補增強效果,可抗氧化、對抗自由基對身體傷害,避免關節骨頭磨損發炎及皮下結締組織耗損,並增加血管彈性、避免粥狀血管硬化、眼睛遭受紫外線傷害等。鼻腔濕濕水水 陳皮茶保養振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許毓芬:柑橘類的橘子,其皮洗淨、風乾後,可製成陳皮,陳皮具「理氣化痰、減輕腹脹、減少痰濕」功效,若鼻腔常出現濕濕水水症狀者,陳皮可作為身體保養茶飲,只要取3錢陳皮,並加入600cc熱水飲用;或將1/4橘皮洗淨後,陰乾2至3天,加熱水600cc飲用,不僅可改善體質偏寒所造成的痰濕問題,陳皮還能放鬆肌肉氣管平滑肌,舒緩神經緊張度,並幫助消化、肚脹排氣。且柑橘類水果的味道較酸,若能與肉類一起烹煮,例如加入檸檬汁等,不僅可讓肉質變軟,還能幫助消化,去除油膩感。快感冒了喝金桔 缺實證研究因柑橘類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諾貝爾獎得主Linus Pauling曾利用高劑量維他命C進行抗癌研究,發現可以提高天然免疫系統,成為人體的一道自然防線,因此,很多人常在快感冒前,飲用一杯熱的金桔檸檬等柑橘類果汁,預防感冒發生。不過,許毓芬強調,維他命C是否可以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目前仍缺乏實證研究數據。會刺激胃酸分泌 不要空腹吃柑橘類的味道酸,其酸味會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的人,最好不要空腹食用,以免胃部受刺激,導致胃酸增多、胃痛,並加重胃食道逆流症狀。因此,除非是腸道很健康的人,否則不建議空腹飲用檸檬汁等柑橘果汁。服用高血壓藥物 別吃葡萄柚此外,同樣屬於柑橘類的葡萄柚,若正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人,也不建議服藥同時飲用葡萄柚汁,以免抑制肝臟代謝酵素,延緩藥物代謝時間。若體質較寒或氣管不佳者,想補充大量維他命C,建議切勿直接吃柳丁、橘子等柑橘類水果,而可改服用「補充錠劑」。體寒咳嗽喉痛 禁食柑橘類不過,由於柑橘類水果偏寒,如果本身對溫度冷熱較敏感,體質較寒、氣管不佳者,或有氣喘、咳嗽、正在生病感冒的人,皆不適合食用柑橘類食物,以免刺激咳嗽的症狀加劇。此外,金桔、檸檬的味道及口感偏酸,若喉嚨紅腫、又吃酸性食物,恐將造成喉嚨更乾癢;且病患如果發燒,喉嚨痰液呈現黃色、濃稠者,也不適合食用柑橘類水果。達人教你做營養美味的柑橘類料理食譜示範達人/邱明琴:退休主婦天然養生30年,為了子女的健康努力料理,用愛烹菜、道道養生,堅持少油、少肉、少調味,堅信食材愈自然愈健康。 1.紅棗陳皮茶材料:紅棗30個、陳皮5片(蜜餞行買鹽醃、可含食的),酸梅6顆、水1500cc作法:1.紅棗洗淨,和陳皮、酸梅放在水中一起煮沸,關小火再煮約20分鐘,悶蓋15分鐘後,即可取出飲用。2.待湯水剩約1/3時,再用600~800cc水第二次煮沸,約煮10分鐘、悶蓋5分鐘,第二次煮湯茶一樣美味。TIPS:鍋內食材全可食用,尤其紅棗可挑出、放於碗中,讓小朋友當甜食吃,不但可補充鐵質,還可促進腸子蠕動,是治療便秘的祕方。達人建議:這個時節是橘子盛產季,可自製陳皮。首先將橘皮留下,置於冰箱,讓橘皮自動脫水全部乾燥後,收藏於密封的袋中。若家裡有人咳嗽,則可煮水加鹽飲用。但保存時不可碰到水,否則會發霉,保存好則可像達人家的陳皮一樣,存放18年!2.冰鎮潤喉脆金桔材料:宜蘭金桔1斤、冰糖6~8兩、酸梅3顆、甘草片4片、鹽1/3茶匙作法:1.前一晚,先將新鮮金桔帶梗洗淨晾乾(用布或餐巾紙將外皮擦乾淨),去梗留蒂頭。2.將金桔對切,果粒較大者可切成三片。3.放入鍋中,加甘草、酸梅、冰糖、鹽稍微晃勻,加蓋放入冰箱,等冰糖完全呈現液體狀便可食用。TIPS:1.取用時,不可碰到水。2.若沒吃完,可裝罐放上3個月不會變味。3.湯汁可用來泡茶。3.陳皮五花肉材料:五花肉1塊(約300g)、米酒半碗、水半碗、醬油1碗、冰糖1湯匙、蛋10個(鴨蛋更好);中藥鋪買桂葉、小茴香、陳皮共三樣少許,用滷包袋裝好作法:1.五花肉洗淨,米酒、醬油、水、冰糖和香料一起滷,水開後關小火悶蓋滷40分鐘。2.掀蓋看滷汁,若已剩下約1/2碗的量,便關火悶約10分鐘。3.取出切成薄片狀,佐小黃瓜涼拌或蘿蔔絲涼拌(利用盛產期,自己動手做,更是美味)。4.蛋煮熟、去殼,一起下鍋滷即可。TIPS:1.陳皮可讓肉質轉嫩且更滑口,其他香料和米酒的香氣,則可使五花肉的油膩和腥味變不見。2.這鍋的滷蛋,可以擺在滷汁中,隔夜更入味。3.若買黑豬肉,滷肉的時間則要1小時以上。
-
2021-01-01 科別.消化系統
吃太辣小心得痔瘡!多少算是適量? 胃出現「1狀況」就該停
當辣椒的刺激感在味蕾綻開,不論寒暑、男女,都愛上那種吃了滿頭大汗、大呼過癮的感覺,「辣」在不知不覺中,已成了多數人生活離不開的味道。但怎麼吃太辣會引起痔瘡出血呢? 辣吃過量 增加腸胃負擔、引發痔瘡許多文章卻指出,吃辣有可能會引起痔瘡發生的可能,針對這樣的問題,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抱持不同的看法。他說明,痔瘡乃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一種組織,所以,吃辣並不會引起痔瘡,只是,若病患本 的痔瘡已有癢、腫痛,甚至是出血的症狀時,這個時候若還吃過量的辣,就會加劇痔瘡的病況。另外,許多人吃辣會感覺腸胃道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服感,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助理教授陳巧明指出,雖然辣椒中富含抗氧化成分,但其實辣椒不管對食道或是腸胃道的黏膜,都是一個很大的刺激,若辣吃過量,研究指出,除了引起腹 部絞痛、腹瀉外,也可能會加重胃炎、胃 潰瘍的病情,同時對食道也是一大傷害。 吃辣優點多 8個好處報你知除了排毒的好處之外,吃辣的優點真的很多,諸如開胃、養顏美容、促進血液循 環等,但到底辣是否真能排毒、養顏美容呢?以下集結國內外研究,說明吃辣椒的益處:1、排毒:因為辣椒中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維生素含量也相當豐富,諸如脂溶性維生素 A、E、K,及水溶性維生素C及B群等,有 排掉身體的自由基,達到排毒的功效。 2、開胃:辣椒能夠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慾。 3、驅寒:辣椒是一種溫熱的食物,中醫學上說能溫暖脾胃,若遇寒時,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疼等症狀,可以適當吃些辣椒,有助緩解不適的症狀。 4、促進血液循環:以中醫學來講,辣椒能「除風發汗、行痰、除濕」,指的就是辣椒能讓身體發汗、除去濕寒,進而促進血液循環。 5、養顏美容:辣椒能促進體內激素分泌,適當攝取有助改善肌膚的狀況。 6、降脂減肥: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加速脂肪分解,其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7、增加新陳代謝:美國研究發現,長期攝取含辣椒素的食物,像是咖哩、辣椒等,可提高體內新陳代謝,有防止老化的功效。 8、使人心情愉快: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辣椒素能激發人體口腔內的「疼痛感受器」,繼而向大腦發出一種信號,使大腦分泌出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緩和辣味帶給人的刺激,而且能有效改善人的情緒,使人心情愉悅。 吃辣要適量 出現胃悶應適可而止 至於有人就會疑問:「吃多少算是適量?」答案是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對辣的耐受度都不同,有些人一點點辣就受不了,有些人大把的吃辣椒也忍受得住。所以,吃辣量的拿捏實在無法明確定量,但若發現在吃辣時,胃出現有點悶悶的感覺,就應該適可而止了。 正確排毒 攝取膳食纖維、多喝水、運動是根本 陳巧明指出,吃辣雖可增加腸胃的蠕動,達到排便、排毒的功效,但因辣是一種刺激腸胃道黏膜的物質,過量攝取會增加腸胃道的負擔,因此,建議若想要排毒,應透過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好菌, 及喝足夠的水。除了飲食之外,沈明宏建議,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讓毒素由皮膚排出去,才是排毒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 痔瘡要不要開刀? 依症狀分4個階段!醫師解析用藥、手術時機 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如何分辨? 不要見血才就醫!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
2020-12-27 科別.眼部
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眼科醫教你一招預防黃斑部病變
走在馬路上,怎麼眼前的斑馬線變歪了?小心,被視為失明殺手的黃斑部病變可能找上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黃斑部病變一發生就「不可逆」,等視物變形才就醫,通常已造成嚴重傷害,一定要趁早預防。「在歐美地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是失明的首要原因。」最主要的傷害是「光」,陳瑩山解釋,黃斑部位在眼球後方視網膜中心,對著瞳孔,是直接受光最重要的地方,當光線一進到這個位置,可以透過感光細胞傳送到大腦,形成影像。雖是老年常見疾病,3C過度使用讓年齡層下降。然而,黃斑部受光後雖可成像,但光帶來氧化所產生的自由基,也會破壞黃斑部組織。「這種傷害不是立即性,不會在三個月、三年就形成。」陳瑩山解釋,這是一種積聚性的光化學自由基反應,在眼睛過度使用、逐漸退化的10年或20年後,就會有影響。根據統計,黃斑部病變占美國法定失明人數35%,65歲以上的老人盛行率為6.4~10%,75歲以上為20~30%。在台灣,台北榮總的眼科團隊與陽明大學研究調查發現,黃斑部病變盛行率為11.1%,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日益增加。陳瑩山也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然是一種退化疾病,但現代人廣泛使用3C,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此外,台灣特有的高度近視群也有「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避免黃斑部病變提早發生,他建議「內服、外用」一起來,從生活做起,減低光所帶來的傷害。飲食多攝取葉黃素,戶外戴墨鏡防強光傷害。所謂的內服,陳瑩山說,葉黃素就像是眼睛的「防曬油」,可以增加黃斑部中和光線的能力。食物中「像是蛋黃、青花椰菜、黃色蔬果,都可以均衡攝取。」此外,含Omega3、蝦紅素、花青素的食物也可以多吃,這四種營養素,對眼睛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至於外用,就是「防光」。陳瑩山建議,紫外線強烈的天氣,在戶外一定要戴太陽眼鏡或變色鏡片;若在室內用3C,則可使用防藍光鏡片,「這是因為藍光波長短、能量強,容易穿透眼睛角膜和水晶體,直接射入黃斑部,抗藍光鏡片,多少可降低傷害。」當然,平板、手機最好每20、30分鐘就能讓視線移開,連續使用1小時的傷害,比分段使用1小時來得大。糖尿病患控制三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檢測。相較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原因是「光」,亞東紀念醫院眼科主任王嘉康表示,糖尿病引發的黃斑部病變,除了要妥善控制血糖,連血脂與血壓都要一併控制。「這兩者的病變典型症狀都是視力減退,看直線物體會扭曲、變暗,只要出現視力模糊,就應提高警覺。」王嘉康說,可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遮住單眼,類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許多黃斑部病變病患只發生在一隻眼睛,兩眼一起檢測,容易因另一眼視力正常而被忽視。飛蚊症黑影會飄移,黃斑部病黑影固定不動。陳瑩山也提供一個簡易居家檢測方法,要大家早上睡醒別急著起床,躺在床上單眼輪流直視天花板幾秒,通常,天花板上面會有一條一條的邊,看有沒有哪一條直線變得比較不直,或區塊顏色較怪。若有這個現象,一定要趕快就醫。值得注意的是,黃斑部病變除了會讓成像扭曲,也可能有霧霧的黑影在眼前,千萬別與飛蚊症混淆。陳瑩山提醒,飛蚊症所產生的黑點會飄移,黃斑部病變的黑影則是固定不動,兩者並無關聯。王嘉康建議,55歲以上民眾每年可到眼科門診進行黃斑部檢查,透過專業定期篩檢,也是預防之道。
-
2020-12-10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2顆柳丁預防感冒、解便秘! 營養師列7大意想不到的好處
台灣柳丁的產期很長,愛吃柳丁的人很有口福,而且熱量不高,又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消化及腸胃蠕動。其磷、鉀、鈣、鎂、維生素C、菸鹼素、葉酸、類黃酮素、果膠等營養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巨球性貧血、助消化、利尿通便的效果。 多汁柳丁纖維多、抗老化 類黃酮素是苦味主因營養師劉純君說明,柳丁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天只要吃兩顆,就達到營養師所建議的「每天100毫克的攝取量」,能保護細胞對抗自由基,以及幫助皮膚加速修復;其高鉀有助調節血壓;而富含的果膠,能吸附食物中的脂肪,加速食物通過腸道,減少膽固醇合成的原料,進而降低血脂肪,還有避免膽酸的二級產物堆積,能降低大腸癌的風險;此外,其富含的類黃酮素及各種植化素,則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癌症。而柳丁的類黃酮素是造成果汁中苦味的主要成分,它也有舒張血管、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抗血栓的作用;葉酸則讓DNA穩定,能養顏美容。 產季初期皮呈青色屬正常 綠皮柳丁有這些好處台灣柳丁的特別之處,在於柳丁產區集中在台南、嘉義、雲林、南投等中南部地區,柑桔類在較寒涼產地完全成熟時,果皮外層的葉綠素會逐漸分解而呈現橙黃色,就像台灣產的檸檬多為綠色,而外國檸檬(萊姆)會呈現黃色。台灣南部在冬季柳丁成熟期間天氣還是很熱,葉綠素無法順利分解,所以初期會以「青皮柳丁」供應,等到天氣真正轉涼,柳丁才會變黃,所以,產季初期的成熟柳丁外觀上有點青黃青黃的樣子,是正常的。市場上也有「綠皮柳丁」,大多以其跟優酪乳打汁或醃漬發酵成酵素來吃,要注意的是,綠皮柳丁是未熟透的柳丁,與青皮柳丁兩者是不同的,綠皮柳丁雖然較酸澀,但是含有各種植化素,如檸檬酸(Citric acid)、辛弗林(Synephrine)、橙皮(Hesperidine)、柚皮等;劉純君指出,辛弗林可促進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累積,橙皮可抗發炎、健胃、鎮咳、利尿,是很強的抗氧化劑,柚皮有降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手感沉甸、外形橢圓最佳 放冰箱可延長存放2星期挑選柳丁時,最好選擇皮嫩心硬、果皮油胞細緻光滑,手握可感覺沈重紮實,香氣越濃郁越甜,形狀呈橢圓蛋型,顏色均勻,9月為青皮、12月為微黃,1月則呈金黃色。劉純君提醒,柳丁保存時間雖然比一般水果久,但是買回家先不要用水洗,否則會縮短保存期限,食用前徹底清洗後再削切即可,若要連皮入菜,最好先用流動水連續沖5分鐘,把農藥洗掉;存放時,在通風處可放5~7天,放冰箱保存可多延長1~2週,如果要更長時間保存,可做成柳橙果醬、柳丁醋等。延伸閱讀: 香蕉黑斑愈多愈營養? 是真的!但3種情況最好別吃太多 堅果吃太多就是在囤油! 一天超過「這量」傷心、傷血管...還會愈來愈胖
-
2020-12-01 科別.心臟血管
我們與心臟病的距離?早餐愛吃這一味,罹患心血管風險竟提升
有定期健檢習慣的張先生,身體一直保養得宜。但在最近一次的健康檢查中發現,心血管疾病風險參考指標-丙二醛MDA指數上升至1.6 nmol/ml,雖超過正常值(≦1.52 nmol/ml)不多,但健診中心仍嚴正以待。因為依據聯欣診所研究分析發現,MDA>1.1以上者,其三酸甘油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相關檢測異常比例,遠高於正常者的1.2~1.7倍,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相對提升。 丙二醛MDA是不飽和脂肪酸受到自由基攻擊過氧化後的產物,是心血管風險管理中相當具有指標性的數值。當 MDA累積越多、形成越快,代表體內自由基越多,易傷害動脈血管,導致冠狀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表示,為了找出張先生MDA升高的原因,結合專業判斷與偵探般抽絲剝繭、追根究柢的精神,細細探尋生活軌跡中,可能導致數值異常升高的原因。 結果發現,原來張先生平日早餐喜歡「稀飯+肉鬆」的搭配,而這次定期抽血檢測時,因有安排無痛腸胃鏡檢查,為確保腸道的清潔度,三天前需進行低渣飲食,因此,這三天餐餐只吃稀飯配肉鬆。 林美秀指出,鹹香「肉鬆」是早餐界老少咸宜的第一配角。但是肉鬆在製造的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油進行高溫焙炒,油脂容易因高溫破壞、形成氧化,若使用於拌炒肉鬆的油脂不耐高溫,抑或攝取過多,就有可能使MDA升高。 「原來兇手是肉鬆!」張先生對此結果感到不可置信,但仍抱著實驗的心態遵守醫囑,在下次回測前先不再食用肉鬆,兩個月後MDA數值果真下降至0.77 nmol/ml,恢復到正常範圍。 林美秀提醒, 預防心血管疾病,應注重日常健康保養,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是可預防的。 在飲食當中有許多隱藏的陷阱,若沒有正確的營養觀念、懂得揀擇適合的食物,很容易讓自己深陷心血管風險而不自知,例如:肉鬆,屬於高油高糖的加工再製品,偶爾食用可以,但應避免大量、頻繁的食用。 做好健康管理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意,選擇正確的食物烹調方式,如避免使用高溫烹調過的油、重複使用的回鍋油、加工過的油(反式脂肪)及注意油品的冒煙點。此外,建議多吃原型食物、少碰加工製品,健康自然跟著來。
-
2020-11-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用把脈揪出心臟病灶! 一張圖告訴你不同脈象,代表心臟哪裡出問題?
今(2020)年特別不平靜,除了出現打亂全球經濟和旅運的新冠病毒,還有許多知名藝人因心臟疾病相繼離世。事實上,心臟相關疾病如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是有機會可以免除憾事發生。近年來,藉由中醫治療心臟疾病也逐漸被重視,中醫師宋和乾指出,從中醫觀察脈象可得知心臟的健康狀況,透過內服藥和外用療法雙管齊下排解心血管壓力,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成效。心臟問題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宋和乾表示,現代人常說的「換氣過度」恐慌症,主因為心臟二尖瓣、主動脈瓣膜脫落或閉鎖不全所引起,患者在病發時想大口呼吸卻又感覺吸不到空氣,這種現象其實與心臟疾病相關,其他像是因心室肥大導致的「心因性氣喘」、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不整,以及因心血管阻塞的冠心病、狹心症、心肌梗塞,或是心臟不正常跳動引起的精神不安與憂鬱症,也都屬於心臟相關疾病。通常患者在心臟瓣膜產生問題的初期並不會有不適感,臨床上很多瓣膜疾病,是醫師聽診或把脈時意外發現的,傳統中醫認為切脈的最佳時間是在早晨剛睡醒,尚未起床活動時,但現代不適用此法,取而代之的是讓患者先在診療室休息10分鐘以上,再由中醫師把脈,宋和乾堅持診脈時間不應少於10分鐘,因臨床上許多患者是在脈跳60、70跳時,才出現問題。宋和乾進一步說明,診脈時,若出現間歇較長的脈搏(稱之代脈),表示心臟功能不良,若出現頻率越高,就會連續出現恐慌的情形,這就是俗稱的恐慌症;脈象出現大小脈,或是時大時小、時強時弱,飄忽不定,跳動頻率間歇起伏,大多數是心律不整的現象,通常表示患者容易出現胸悶,呼吸不順,焦慮或心悸;若患者的脈象出現伏脈,也就是需要稍微用力按壓筋骨才診得到脈搏,通常代表血管阻塞不通,可能是出現了心肌梗塞或腦梗塞,需緊急治療。中醫治療方面,藉由內服超臨界二氧化碳(CO2)從中藥材萃取出的精華製成的滴丸,如複方丹參滴丸、救心丹、黃檀丹,以及利用超音波酒萃或水萃所萃取出中藥膠囊,如複方丹參膠囊,清之雪或是直接內服水藥;外治則針對背部的重要穴位多次拔罐放血,排解心血管外部壓力,卸除血管壁上氧化的自由基,重新還原已粥狀樣硬化的血管,更快解除冠狀動脈中的血栓情形。宋和乾提醒,恐慌症患者若只醫治心理及精神層面,而不醫治心臟問題,應該是無法完全治癒,而心律不整的患者若長期心臟無力、脈跳太快,容易導致心室肥大,需多泡腳、睡前抬腳、穿寬鬆襪子睡覺,改善氣血循環,並盡早接受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