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醫療.耳鼻喉
搜尋
膽脂瘤
共找到
8
筆 文章
-
-
2023-03-24 醫療.感染科
美CDC示警耳念珠菌「驚人速度傳播」,近半患者3個月內死亡!台累積3例
新冠疫情趨緩,但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近日發表研究,具有抗藥性及致命性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在疫情期間以「驚人速度」傳播,有近半數的患者會在感染90天內死亡,CDC更將耳念珠菌視為緊急公共衛生威脅。我國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台灣曾有3例耳念珠菌病例,其中2人輕症、1人重症,3例皆不屬於多重抗藥性,疾管署也將持續和醫院合作進行防治。耳念珠菌具多重抗藥性羅一鈞表示,耳念珠菌感染的危險因子大致與其他念珠菌相似,包括皮膚有傷口、黏膜破損者、具有多重慢性疾病者、住院患者、洗腎或使用侵入性靜脈管路(如氣管內管、鼻胃管)等,皆屬感染高風險群。耳念珠菌一般情況下,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即可,但若感染具有多重抗藥性菌株,藥物選擇上較受限,增加治療困難度,但台灣目前尚未發現多重抗藥菌株,與美國正在流行的多重抗藥性菌株不同。台灣三病例我國第一例耳念珠菌病例,為一名南部5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和天疱瘡而服用類固醇及抗生素治療,於2018年4月時,因皮膚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在門診採檢培養出耳念珠菌,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第二例為南部60多歲男性,越南台商,有糖尿病、中風病史,2021年5月因意識混亂,診斷為敗血性腦病變,收治於當地醫院,7月轉診回到台灣,因有洗腎及中央靜脈導管等管路,住院3周後因發燒、血壓偏低,血液培養檢出耳念珠菌,因無特殊抗藥性,使用注射型抗黴菌藥物後培養轉陰性,病況改善轉出加護病房。第三例為南部40多歲男性,本身有外耳道膽脂瘤病史,曾因復發多次手術,2022年2月因耳漏、耳鳴、聽損、頭暈1個月,就醫培養檢出耳念珠菌,因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美CDC示警:近半患者90天內病逝美國CDC發表研究指出,耳念珠菌是一種真菌,依附在皮膚及衣物上,具有高度傳染性,通常會侵害免疫系統較弱的年長者,症狀包括發燒、畏寒等,短時間內病情就會加重,如果不幸擴散到血液或心臟等器官,可能直接死亡。據統計,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有三分之一在90天內病逝,但數據過少,難保證是耳念珠菌直接致死。美國自2016年至2022年,已有2377人感染耳念珠菌,目前擴散美國華府及30個州,推估病例增加與新冠肺炎有關,耳念珠菌透過附著護理袍、手套及其他個人防護裝備傳播。CDC將耳念珠菌視為緊急公共衛生威脅,也警告耳念珠菌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認識耳念珠菌特性:依附在皮膚及衣物上,具高度傳染性、高度抗藥性。症狀:發燒、畏寒傳播方式:主要透過醫院受污染的介面,會黏附在靜脈注射導管和壓脈帶上,且難以清除。高風險群:皮膚有傷口、黏膜破損者、具有多重慢性疾病者、長期住院患者、洗腎或使用侵入性靜脈管路(如氣管內管、鼻胃管)患者、配戴呼吸器患者、免疫力差之癌患。死亡率:約在30%至53%之間【延伸資訊】.新興抗藥性念珠菌的威脅:耳念珠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06-11 焦點.科普好健康
兒童也會耳鳴?4情況出現須當心 醫師教如何治療防範
在耳鳴門診中,兒童患者相當少見,每年頂多會遇上一、兩名。曾經有一位女性耳鳴患者,帶著正在牙牙學語的三歲兒子看診,說他常常用手拉右耳、用力甩頭,注視右方,無來由地哭鬧,到了晚上焦躁不安,難以哄入眠,她擔心這狀況會不會是兒童耳鳴?兒童當然也會耳鳴,但因言語能力還在發展,通常要等到五歲以後,才會說出「耳朵嗡嗡嗡」、「頭頂嘰嘰嘰」、「蚊子飛飛飛」等話語,嘗試表達「耳鳴」,並且配合指示接受聽力檢查,否則只能靠家長觀察及醫師推測。兒童耳鳴,絕大多數跟下列狀況有關:●中耳負壓兒童鼻咽部位有一顆淋巴樣組織,宛如天公豆,稱之為「腺樣體」,一直要到十歲以後,才會逐漸消失,在於攔截吸入鼻腔的汙染或感染,避免直接進入下呼吸道。但是,幼童耳咽空間很小,一旦受到感染,腺樣體腫大,直接擋住耳咽管下方開口,阻礙中耳腔對外的通氣,當裡面空氣被黏膜吸收後,裡面壓力小於外面大氣壓,耳膜內凹,會引起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中耳炎由於兒童中耳腔較小,顳骨中的氣房也尚未完成發育,一旦黏膜因感染發炎或過敏而腫脹,裡面空間大幅縮減,干擾到耳膜及聽小骨傳遞聲波的功能,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即產生代償性耳鳴;但當發炎物質或細菌毒素經由圓窗擴散進入內耳,傷害耳蝸,會產生「發炎性耳鳴」。●耳垢栓塞現在少子化,兒童變成家族之寶,許多長輩會替孩子清耳道,頻繁掏耳後,會破壞外耳道上耳垢向外移出的螺旋線,不僅使新分泌出的耳垢難以排出,棉棒還會把耳垢向內推,並壓實,阻礙聲波傳到耳膜,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噪音傷害現在3C產品盛行,不少兒童沉迷於電動玩具或影音設備中,音量控制不好,或是長時間戴耳機,噪音直接進入內耳,造成耳蝸聽毛細胞過勞,先是發生「聽閾上升」,聽聲音會鈍鈍的,彷彿輕度聽障,接著未受傷的聽毛細胞加強擺動,出現「耳蝸性耳鳴」,聽神經細胞又加強傳導,會出現「神經性耳鳴」。若持續,會提早出現永久性的聽障。另外,外耳道炎、耳道異物(塑膠珠、石頭或昆蟲)、先天性膽脂瘤或鼔室硬化等疾病,也會引起兒童耳鳴,宜及早就醫。如何治療及防範1.若是中耳負壓問題,可在耳膜上放通氣管,或是手術切除鼻咽腺樣體改善。2.若是感染性中耳炎,可口服副腎皮質素及抗生素;若是過敏性中耳炎,建議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治療。3.若是耳垢栓塞,先局部使用耳藥水,逐漸溶解耳垢,建議家長不要再替兒童掏耳。4.若是噪音傷害,孩童應遠離3C產品及影音娛樂設備,多接觸大自然,鼓勵戶外活動。
-
2022-02-22 該看哪科.耳鼻喉
耳悶、耳脹怎麼辦?耳鼻喉科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 劉承信醫師 耳朵悶脹是耳咽管異常?一張圖自我測量! 很多人都有耳朵悶、耳朵悶塞感、耳悶悶聽不到、耳朵悶塞回音與悶痛的症狀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解決也不知道會多久,同時又懷疑是不是跟鼻咽癌、鼻過敏、鼻竇炎有關,真的很辛苦。這些都有可能是耳咽管功能異常造成的阻塞而產生的症狀。 耳朵悶脹除了有壓力以外,也很常合併耳鳴、聽力損失、聽到自己講話的回音、鼻塞與喉嚨痛與頭暈等症狀。透過「耳咽管功能異常問券評估表」評估耳朵的壓力、疼痛、像在水裡的悶塞感、感冒是否加重、耳內的劈啪或啵啵水泡聲、耳鳴以及聽力變差變模糊,只要分數大於14分就可能有耳咽管異常。 有上述症狀的人,三成以上的人最終被診斷為耳咽管的功能不良、15%的是因為中耳積水、7.5%的人是因為中耳炎,然而也有近15%的人沒有特定的原因。總體而言大概有1%的人有耳咽管的問題,不管是3個月內的急性或是超過3個月的慢性。 耳朵悶脹當下怎麼辦?醫教「正壓動作」6招解除! 耳咽管是連結耳朵(中耳)與鼻子最後面(鼻咽)的小通道,最外側三分之一比較硬,是在顳骨內側三分之二比較軟的位置,開口在鼻咽的穹窿。這條小通道、小管子在成人約3.6-3.8cm,主要功能有三個: 1.打開維持暢通:平衡耳內壓力、加強耳內換氣,保持耳膜彈性正常、有助於正常聽力。 2.纖毛黏液擺動:排除發炎感染物質到鼻咽。 3.調節避免傷害:避免中耳聲音過大、避免鼻咽感染物質逆流。 耳咽管的開口會因為正壓動作打開,例如大喊、吞嚥、打噴嚏、憋氣、捏鼻閉口吐氣,使得附近肌肉收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搭飛機時避免小朋友耳朵痛,會用喝水、打呵欠等方式來幫助耳咽管打開,讓壓力不平衡造成的耳悶脹改善。 常常耳朵悶脹怎麼辦?4方法有助改善! 耳悶脹痛這些惱人的症狀總是好好壞壞又死纏爛打,讓人只能崩潰大喊: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好!針對這些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可以循序漸進用以下方式治療: 1.對症治療:解決隱藏在背後的兇手,這是當中最根本的,例如鼻竇炎與過敏性鼻炎的積極治療、咽喉胃食道逆流的控制、手術解決肥大的腺樣體、多管齊下的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治療可能的鼻咽癌。這些針對真正病因的對症下藥都證實可以改善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 2.口服藥物治療:包括去充血劑、鼻類固醇噴劑、口服類固醇,這些藥物的使用也可以改善耳咽管阻塞相關的功能異常。 3.手術與處置:以前比較常用的像是在耳膜上畫出一個平衡壓力用的小切口,又或是直接在耳膜放一個中耳通氣管。近年來更流行的是耳咽管氣球擴張術,藉由微創的方式,使用內視鏡導引將氣球放置入阻塞狹窄的耳咽管,透過氣球擴張來打通耳咽管。近年的研究約可以改善至少50%的症狀,而且不管追蹤1年、2年、3年,這個效果還是持續著。也有研究顯示將近9成的病人可以持續最少7個月的有效進步。術後三天頭部盡量抬高,術後一週需要避免劇烈活動、且要持續使用鼻噴劑甚至洗鼻。 4. 復健運動:最常使用的是捏鼻鼓氣法,深呼吸一口氣後憋氣,捏住鼻子、緊閉雙唇,向下用力維持十秒,恢復正常呼吸。平常的使用可以短暫改善。手術後規律每天2-3次持續10秒鐘,連續1-2個月,更可以延長手術效果!這些方法都是利用增加上呼吸道的空氣壓力將耳咽管打開。 長期耳朵悶脹盡早檢查,避免疾病找上門! 這些症狀除了需要積極找醫師檢查是否是鼻咽癌、鼻竇炎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透過積極的治療也可以大大改善生活品質,降低衍生出的不舒服感受。如果沒有積極處理,可能會有聽力損失、中耳炎、耳膜受損,甚至耳朵膽脂瘤的併發症。 《延伸閱讀》 .耳鳴怎麼辦?醫教3招助改善!單側等4情況速就醫。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28 該看哪科.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聽力損失治療特色院所
全國醫院No.1高雄榮總/前庭復健治療 專為暈眩病患開設台北榮總利用一滴血、一滴唾液的基因檢測方式快速篩出先天性聽損新生兒;高雄榮總耳科團隊在南台灣的表現也不遑多讓。據健保署統計,高榮109年治療聽損人數達8,406人,全國第一,其中治療暈眩的前庭復健更是獨到,獲許多求診病患信任。高榮耳鼻喉部下設內視鏡室、超音波檢查室、聽力檢查室、語言治療室、前庭功能檢查室等,2012年引進達文西機器手臂等先進設備,每月門診量近3,500人。其中耳科近十年來在耳內視鏡微創手術及先天性聽損兒人工電子耳的植入領域,有長足進步。耳科主任林明毅表示,耳科分耳內科及耳外科,耳內科處理聽力、暈眩等問題,耳外科則對耳膜破損或膽脂瘤等進行手術。針對日益增多的暈眩病患開設「暈眩門診」,執行耳內平衡檢查,前庭復健是專為暈眩病人開發的特殊治療,是高榮特色治療之一。目前高榮內耳暈眩檢查儀器與世界同步,領先國內醫學中心。因應高齡化,高榮耳科對於老年聽損及職業性聽損的病患也十分關注,早先一步發展成人電子耳植入術,林明毅說,政府只針對小兒先天性聽障病患補助裝設人工電子耳,其實在國外,老人聽損病患的需求反而是大宗。全國醫院No.2台中榮總/門診配置耳用顯微鏡 大大提升治療成效根據健保數據,台中榮民總醫院去年治療聽損人數全國第二,共8,196人。台中榮總耳鼻喉部耳科主治醫師郭隸德表示,該院聽力檢查流程線上化、每個門診配置耳用顯微鏡,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小兒先天聽損方面,建立一條龍治療模式,從出生開始由婦幼團隊初篩雙重把關,並與台大基因分子診斷實驗室合作。郭隸德說,台中榮總近年將聽力流程線上化,縮短病人等候時間,也讓檢查流程更有效率,大幅提升醫療管理及病人滿意度。耳用顯微鏡一般是在手術房才有的配備,為提升治療成效,在每個門診配置耳用顯微鏡,縮短治療時間並提高成功率及滿意度。郭隸德說明,耳科手術近年來不斷追求傷口更小及治療更加便利,在3D耳內視鏡手術輔助下,讓耳科手術相對傳統方式,傷口更小、時間更短、住院比率更低。在小兒先天聽損方面,從出生開始由婦幼團隊初篩,針對可能有問題的嬰兒到耳科門診做複篩,雙重把關。對於先天性聽損的嬰幼兒,和台大基因分子診斷實驗室合作,針對國人常見的30個聽損基因作檢測。另外,也協助需執行人工電子耳的患者申請社會資源補助,並可專案申請院內惠康基金會補助。全國醫院No.3光田綜合醫院/理學檢查加同理問診 才能找出聽損原因健保署109年資料顯示,光田綜合醫院聽損治療人數6,705人,居全國第三、區域醫院第一。該院開辦「耳鳴特別門診」20多年來,在國內外頗負盛名,甚至有遠從德國、丹麥跨海就醫的患者。「別輕易判耳朵死刑!」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說,許多病患在外院被診斷無法手術治療,一輩子只能戴助聽器,因而感到絕望,到該院仔細檢查後,才發現並非不治之症。除了完整的理學檢查和病史詢問,患者最需要的是「有同理心的解釋」。賴仁淙說,聽力損失原因很多,除了聆聽患者症狀主訴,還要用心了解生活型態、情緒及病史,才能找出病因。他舉例,由於暈眩症狀相似,只要民眾看診主訴頭暈,許多醫師即認定是梅尼爾氏症。但根據光田醫院調查,求診病人中只有十分之一是真正的梅尼爾氏症,必須經由聽力檢查及詳細的病史詢問才可判定。2008年光田領先引進鈦金屬材質人工聽小骨,具有質地輕巧、堅韌、生物相容性高等特性,能為病患量身訂做最適合的人工聽小骨,目前累積成功案例領先醫學中心。其中置換鐙骨手術是最精密的手術之一,精通此項手術的耳外科醫師在國內屈指可數。全國醫院No.4台北榮總/治療聽神經瘤 側顱底手術 全台唯一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09年台北榮民總醫院聽損治療人數為全國第四,5,422人。北榮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主治醫師王懋哲與北榮神經外科主任許秉權,自2011年起聯手進行側顱底手術,為患者切除聽神經瘤治療聽損,10年來已完成300多例手術。現在北榮已有許多年輕醫師願意投入耳科困難手術。王懋哲指出,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若患者聽力未受腫瘤影響、腫瘤小於3公分,或經評估患者有生之年腫瘤不會超過3公分,不見得要手術。據統計,約6成腫瘤不太會長大,但若腫瘤達3公分以上,恐壓迫腦幹,才須手術治療。北榮為全台唯一採用側顱底手術治療聽神經瘤,近年來全台相關患者都會到北榮治療。王懋哲說,目前該院每年治療超過50名患者,幾乎每個月都會進行相關手術。其餘慢性中耳炎引起的耳膜破損、聽小骨修補等手術,仍為耳科最常見的手術項目。王懋哲說,聽神經瘤不分男女也不分年齡,曾收治20多歲患者的聽神經瘤已長到近5公分,並出現腫瘤壓迫腦幹的走路不穩症狀,才被確診,手術切除腫瘤。提醒出現單側耳鳴、聽力變差,應懷疑可能罹患聽神經瘤,必須盡速就醫檢查。
-
2021-09-08 該看哪科.耳鼻喉
棉花棒挖耳垢不小心戳破耳膜 耳膜穿孔需要修補嗎?
造成耳膜穿孔的原因很多,在急性方面有可能是家暴、潛水或不當使用耳用棉棒,抑或是中耳通氣管術後自然排出後遺留之穿孔,在慢性方面則多半是慢性中耳炎所造成。單純耳膜穿孔多半合併有輕度的傳導性聽力障礙,但慢性中耳炎拖久了,也可能合併有膽脂瘤以及中重度傳導性或混合性的聽力障礙。在急性耳膜穿孔這一部份,通常不需立刻手術,可至少觀察一個月。若穿孔面積小於 50%,多數耳膜會自行痊癒,亦可在耳膜上貼一小紙片加速耳膜的癒合。若耳膜穿孔過大或一個月後耳膜未自行癒合,則需施行耳膜修補手術。至於慢性中耳炎的穿孔則較複雜些,小於約 25% 的穿孔,宜先評估其耳咽管功能,若耳咽管功能不佳,貿然將穿孔補起來,病人可能反而會有悶塞感。此時可用一小紙片將病人的耳膜穿孔貼住(paper test)先測試其感受,若反應良好,則可考慮進行耳膜修補。慢性中耳炎的起因,包括:重覆急性中耳炎的後遺症、耳咽管通氣不良、顱顏異常(例如:唇顎裂等)、鼻咽癌放射線治療後、抑或是慢性耳膜發炎,例如:長期黴菌感染等。耳膜穿孔又有二種狀況,一為流膿耳,一為非流膿耳。流膿耳表示中耳腔有持續發炎的狀況,應先給予抗生素,包括口服及耳滴劑。根據統計,慢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為綠膿桿菌,抗生素應以涵蓋此菌為主。分泌物之實驗室細菌培養也很重要,在給予抗生素一週後若症狀沒有改善,則應做高解析度顳骨斷層檢查,看看中耳或乳突是否有肉芽、膽脂瘤或慢性中耳炎的狀況。頑固性耳漏可能的原因很多,包括(1)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2)非結核分枝桿菌 (NTM)感染、(3)嗜伊紅性中耳炎 (Eosinophilic otitis media)、(4)IgG4 免疫球蛋白缺少症、(5)壞死性外耳道炎併中耳及乳突侵犯。若為非流膿耳,且純音聽力檢查氣骨導差在 30 分貝以內,不必做電腦斷層檢查;若氣骨導差大於 30 分貝或病史超過五年,還是建議做電腦斷層,評估一下中耳聽小骨鏈之結構及乳突發炎的狀況。耳膜穿孔修補的目的,最重要是改善慢性發炎的狀況,第二才是改善聽力,特別是慢性發炎病史過久,聽小骨鏈發生硬化現象,此時聽力改善就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當然重建聽小骨鏈改善聽力也是耳科醫師追求的目標,耳膜本身有放大音聲及緩和噪音的功能,一旦耳膜穿孔,常年受噪音影響,聽覺會較正常人退化地快,特別是高頻的部份,耳鳴也常常伴隨而生。因此耳膜的修補有其必要性;除改善聽力,減少耳漏的困擾,在生活上不必擔心洗頭耳朵進水,游泳或潛水也不再有煩惱。耳膜修補的方法如下:一、若耳膜穿孔小於 50%,且耳道沒有狹窄的問題,可在局部麻醉下取耳後軟組織,經耳道進行耳膜修補。可利用顯微鏡或內視鏡來進行手術,其成效類似。二、若耳膜穿孔較大且耳道狹窄,聽力檢查氣骨導差大於 30 分貝,或再次性手術,最好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除了修補耳膜外,同時做耳道拓寬及中耳探查,檢視聽小骨鏈是否需要重建。手術進行的方式可從耳前或耳後切入,耳前切入傷口較小,在切口下取一片顳骨肌膜做為修補耳膜之用。麻醉部分,若為局部麻醉經耳道手術,一般術後不用做繃帶包紥;全身麻醉手術則要做頭部繃帶包紥二天。通常外耳道內會放置止血棉及抗生素藥棉,三週才取出,以確保耳膜及耳道皮層完整復原。在有經驗的手術醫師執行下,通常可有超過九成之成功率,術後三個月聽力才會達到一個穏定的狀態。術後可能的併發症包括:術後感染、眩暈、味覺障礙;偶見面神經麻痺、或者聽力更差等等。耳膜穿孔有時就像蛀牙一樣,不及早處理會引起更大的麻煩,盡可能及早修補才能解除慢性耳漏困擾,提升生活品質,恢復良好聽力,以避免未來無法挽救之神經性聽力損傷。
-
2021-08-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長輩重聽先檢查 評估佩戴助聽器
Q:如果老人家有重聽該怎麼辦?A:當發現長輩在家看電視、聽收音機時,聲音愈開愈大聲,或是溝通時,長輩會看對方的嘴形,以及對話時常有雞同鴨講之感,就是老人家重聽的跡象。這時應盡速至醫院釐清原因,進行聽力檢查,確認是中耳還是內耳出現問題,再評估是否需要佩戴助聽器。常見長輩發生重聽的原因,包括慢性中耳炎、膽脂瘤(又稱耳朵珍珠瘤)、長期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當、內耳問題等。肇因於外耳或中耳的問題,都可靠藥物或手術解決;若是內耳感覺器官或聽覺神經出現問題所引起的重聽,是無法透過手術與藥物治療的,最好的治療即是佩戴助聽器。選購適合的助聽器時,必須考慮個人經濟狀況、生活環境及掌握機器的能力。若是單純在家使用,可能不需要聽得非常清晰,不須用到太好的助聽器,外出洽公需要聆聽清楚者,就可能要考慮使用品質較好的助聽器。許多長輩首次佩戴助聽器時會很不習慣,不太會操作機器、不適應助聽器所傳送出來的聲音,這些都是影響長輩使用效果好壞的因素。諮詢╱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昱勳
-
2020-11-17 科別.耳鼻喉
慢性中耳炎險聾 耳內視鏡微創手術不留疤
46歲女患者多年前曾因慢性中耳炎造成耳膜破裂,聽力損失,接受傳統耳膜修補手術,成效不如預期,術後中耳炎再度發作,造成修補耳膜再度破裂,聽力再度惡化,單側無法聽到的困擾,長期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嘉義長庚耳鼻喉科醫師張耕閤使用嘉義長庚特有的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結合耳內視鏡技術,從患者耳道內直接磨出約5mm小洞,直接到病灶處清除膽脂瘤,接著將破裂耳膜修補起來。患者術後驚奇地表示,幾乎感覺不到疼痛,外觀完全無傷口,聽力顯著進步,想不到能如此輕鬆地完成這樣大工程的手術,真是非常感謝。張耕閤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在耳膜後方的乳突骨中藏有1.5公分的膽脂瘤,推測是造成手術後容易再次感染問題所在,患者想要再次接受手術,但因乳突部膽脂瘤,仍需使用傳統手術方式,在耳後切開約6公分傷口,將肌肉層切開,並將底層骨頭磨除到底部才能清除到深部的病灶。患者曾接受傳統手術,對耳部傷口心有餘悸,這次需要磨除乳突骨可能會造成更大不適感,猶豫許久,最後張醫師使用ICT導航系統結合耳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癒患者的膽脂瘤。張耕閤說,嘉義長庚有「ICT術中電腦斷層導航系統」,在神經外科楊仁宗院長支持指導下,結合ICT導航與耳內視鏡技術,精準定位乳突骨深部病灶,直接從耳道內側壁鑽出約5mm的小洞,深入約2公分精準安全清除病灶,結束後再將此小洞封閉,完成手術,過程中醫師能將病灶處旁重要結構,像顏面神經等完整標記出來,手術時能即時監測器械與這些重要結構距離,突破傳統限制,大幅提昇手術安全性,是中耳炎患者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