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腺病毒
共找到
243
筆 文章
-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安全如何把關?檢驗封緘貼紙藏玄機
COVID-19疫苗接力到貨,在貼上封緘貼紙、配送各地供全民接種前,衛福部食藥署的檢驗團隊,擔任疫苗安全守門人,鷹眼檢查疫苗並耗費心力檢驗,逐批完成嚴謹的檢驗程序。國內現有4款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供民眾接種,無論是國產或進口疫苗,都必須經過嚴格把關。疫苗外盒上的封緘貼紙,是疫苗配送、倉儲、檢驗等各種訊息的總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截至10月5日,已有64批、1865萬6360劑COVID-19疫苗,通過檢驗封緘放行。食藥署長吳秀梅告訴中央社記者,疫苗屬生物製劑,每一批可能都有些微變化,因此疫苗出廠前要品管檢驗,出廠後還是需要逐批檢驗,且看的不是疫苗原液批號,而是最後分裝出廠的批號,才能做最詳盡的把關。擔負檢驗重任的,就是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的生物藥品檢驗封緘團隊,成員背景包含醫檢師、藥師、獸醫、化學及生物專家,有人擅長檢驗疫苗,有人負責培養細胞、種病毒,過程宛如精細的手工業,人人各司其職且合作無間。疫苗檢驗團隊的工作,從尚未到貨前就得提早籌備。各種COVID-19疫苗都有特定的規格,因此每當有新的疫苗廠牌要辦理查驗登記,就得建置新的檢驗方法,並以標準品對照,從無到有的過程,燒腦程度高,吳秀梅也稱讚「同仁們實力都很強。」檢驗方法建置後,檢驗過程的實務操作更是不能馬虎。疫苗檢驗封緘流程,可分為抽樣、檢驗及封緘3大部分。首先,疫苗抵台後,食藥署人員須在宛如「廣寒宮」的低溫倉儲內,確認疫苗數量與冷鏈溫度,還得使出鷹眼,仔細檢查外觀是否有異物,防止幾年前的流感疫苗混入異物事件重演。接下來是最關鍵的檢驗細項,包含安全性(無菌、細菌內毒素、異常毒性等)、效價(抗原含量、病毒量、抗體中和等)、鑑別、化學試驗(保藏劑、佐劑、不活化劑等)等檢驗,需耗費7到35天不等時間。疫苗試驗必須在實驗室內進行,因實驗室進出須經過多道程序,檢驗人員做實驗前都得避免吃飯、喝水,耐著挨餓一氣呵成完成當次檢驗工作,相當辛苦。不同的COVID-19疫苗,所需的檢驗程序不同。如腺病毒載體技術的AZ疫苗需經過7道檢驗程序,屬於mRNA技術的莫德納、BNT疫苗又多了數道程序,得要進行RNA含量、RNA包覆率等試驗。至於國產高端疫苗為次單位蛋白疫苗,檢驗程序更多達11道。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王德原先前提及,當中最耗時的是效價試驗,必須以動物實驗測試免疫抗體生成狀況,再取血進行病毒中和試驗,過程長達30至35天。吳秀梅也說,若動物實驗的小鼠打了疫苗後死亡,食藥署不會去追尋原因,直接判定整批疫苗不合格,如此嚴格把關,就是為了疫苗安全,讓民眾安心接種。疫苗產品檢驗與文件審查合格後,食藥署會核發疫苗封緘證明書,並於產品最小包裝上黏貼「藥物檢查證」貼紙,供醫療院所識別。這張小小的封緘貼紙,也象徵著配送、倉儲、檢驗等各方人員努力成果。「謝謝全民的體諒,給我們一點時間。」吳秀梅說,疫苗檢驗是相當嚴肅且重要的程序,且不僅是COVID-19疫苗,其他疫苗或生物製劑也同樣經過嚴格把關,如10月起開打的流感疫苗,也已完成8成檢驗量。但吳秀梅坦言,食藥署實驗室做為國家級的檢驗實驗室,集中在空間原就不大的昆陽大樓,愈顯得局促。她表示,期盼未來現代化食品藥物國家級實驗大樓能順利招標落成,讓化學、物理與醫材實驗室搬遷過去,讓負責疫苗檢驗的生物實驗室能有更寬敞空間,持續替全民疫苗安全把關。
-
2021-10-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
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為鬆綁防疫政策、警戒降至一級的主要關鍵,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疫苗覆蓋率就能達到七成,屆時疫情平穩,將可能再大幅放寬防疫規定。專家提醒,為了有效抵禦新冠病毒變異株,國人應完整施打兩劑,務必把握接種機會,上網預約,依時間前往接種。疾管署資料顯示,確診新冠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或出現呼吸困難、腹瀉、嗅味覺異常或喪失,亦可能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依據目前流行病學資訊,雖患者大多能康復,但許多人出現嚴重後遺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據報告,國內發生血栓機率低於國外,屬罕見不良反應。「為避免感染,施打疫苗是必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說,所有疫苗都有不良反應,隨著施打數量越多、個別不良反應也不同,像是腺病毒疫苗AZ、嬌生有血栓風險,mRNA疫苗(莫德納、BNT)則可能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邱政洵表示,以國外報告來看,施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10至20,國內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6,機率較國外稍低,屬於罕見不良反應。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引用國外臨床經驗,美國40家醫院、超過200萬疫苗接種者,從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疫苗接種期前),以及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疫苗接種期後),施打mRNA疫苗造成心肌炎、心包炎不良反應的確較高,整體而言,發生動脈栓塞與心肌炎風險大約10萬分之一。心肌炎好發於第二劑接種後一周內,以年輕男性為主。另外,心肌炎好發於第二劑接種後一周內,以年輕男性為主,心包炎好發於第一劑接種後2至4周,以中年男性為主。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只要接種後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不適跡象,盡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均能順利痊癒,邱政洵強調,台灣健保體制完善,醫療水準不輸歐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從3月22日新冠疫苗開打至10月7日,累計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為8861例,其中非嚴重不良反應4613件,疑似嚴重不良反應4248件,疑似接種後死亡個案則有849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接種後死亡,是時序上的關聯,不一定有因果關係,疑似死亡個案的認定標準從寬,接種後死亡100天以上也會被記錄,目前為止接種後的死亡並沒有高於背景值。國外疫情仍嚴峻,應完整施打二劑,別自己嚇自己。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疫苗不良事件是指接種後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良情況,這些事件發生在疫苗接種之後,但不代表就是接種疫苗造成。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民眾對疫苗應有正確認知,打破迷思,踴躍接種,不要自己嚇自己。陳欣湄指出,無論施打何種廠牌疫苗,常見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頭痛、肌肉痛等,約在施打後48小時內發生,並於一周內緩解,若民眾施打超過一周仍發燒、疲倦,就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秋冬之際,年輕族、學生開打BNT、AZ等,可能施打前剛好感冒,卻誤以為是疫苗副作用,建議民眾若觀察一周以上仍有不舒服情況,應求診醫師。雖然國內疫情趨緩,邱政洵提醒,國外疫情仍相當嚴峻,Delta變異株傳播力特別強,美國CDC今年7月底數據,Delta的R0值可高達6至8,R0值指的是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意謂1人感染可傳6至8人,且像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完整施打二劑疫苗的國家,每天仍有千人確診或「突破性感染」。邱政洵表示,疫苗接種政策應該朝著「全民施打」,衛生單位積極衛教民眾,並執行施打疫苗後續追蹤,以及不良通報、早期診斷治療;民眾對於疫苗也要有正確認知,若健康狀態良好,施打疫苗副作用極低,就應該施打。「民眾一定要完整施打二劑」陳欣湄說,施打疫苗需要時間生成免疫力,近日秋冬季來臨,病毒恐更加活躍,千萬別等疫情來才打,應盡速施打獲得保護力。
-
2021-10-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不只來自新冠變異株 次世代疫苗4大改良方向
近六成國人打了第一劑新冠疫苗,第二劑疫苗覆蓋率偏低,但歐美許多國家早已研議第三劑打法及適用對象,而幾家國際藥廠也著手研發次世代疫苗。什麼是「次世代」呢?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只要是改良現有的疫苗,都可稱作「次世代疫苗」。劑量調整、改良劑型等,都是未來研發焦點。指揮中心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劑量調整」為次世代疫苗主要改良方向之一,藉此減少副作用;再者為「改良劑型」,希望讓疫苗更方便接種或更容易進入人體作用;另嘗試結合其他疾病,希望苗接種一次,便可預防多種疾病。黃高彬表示,當疫情趨緩,疫苗接種急迫性變低,民眾就會檢視疫苗的副作用,為此,許多藥廠研發次世代疫苗,重點放在調整劑量,以降低副作用,像是莫德納疫苗原本劑量為100微克,最近著手研究25微克劑量的效果。因應新的變異株,找出發生變異的基因片段加入疫苗。國際間不斷出現新的變異株,AZ、莫德納、BNT等疫苗早已著手因應。例如,AZ研發次世代疫苗AZD2816,開始進行臨床試驗,在接種過疫苗和未接種過疫苗的成人中,評估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預計年底前可發表結果。至於莫德納疫苗,在南非變異株(Beta)出現後,便著手研發次世代疫苗mRNA-1273.351,並以三種方式對已注射過兩劑莫德納疫苗的成人進行臨床試驗,包括以次世代做加強針、以原本疫苗減半劑量做加強針、以原本疫苗和次世代疫苗各半做加強針。黃高彬表示,藥廠針對變異株來改良次世代疫苗時,通常先拿掉一些沒用的基因片段,並找出變異株發生變異的片段,加入疫苗陣容。所謂「沒有用的基因片段」主要是指部分基因片段可能誘發可結合病毒的非中和抗體,難以防止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反而增強病毒感染免疫細胞,導致疾病嚴重度惡化,或誘發更嚴重的副作用,黃高彬說,「過去研發登革熱疫苗時就有這樣的問題。」在實驗室中可完成,會比重新研發疫苗時程快速。黃高彬強調,這些基因片段的置換和修飾,可在實驗室完成,因此次世代疫苗在研發時程上會較重新研發疫苗來得短。施信如持同樣意見,她表示,針對變異株發展次世代疫苗一定會比之前發展全新疫苗來得快,可以使用免疫橋接方式,在實驗室或是使用動物實驗就可驗證抗體是否對變異株有效。像是流感每年針對不同病毒株型別研發疫苗效力時,就是使用雪貂來看是否產生抗體。至於不同類型疫苗在變異株研發次世代疫苗的速度上,施信如認為,mRNA疫苗應會最快,其次是腺病毒疫苗,最後是次單位疫苗。mRNA疫苗可以直接置換基因片段,因此速度應該最快;其次為以腺病毒為載體的疫苗,如AZ,則要看DNA送進病毒後是否和原先長得一樣好,才能大量生產,因此需要一些時間觀察。至於次單位疫苗,如高端,則多了蛋白質純化的步驟,因此速度應會最慢。不過,由於原先的研發平台都已建立好,速度上不會差太多。結合流感與新冠肺炎預防,都在臨床前試驗階段。至於改良劑型,如鼻噴劑和結合其他疾病來研發次世代疫苗的構想,已有許多藥廠正進行。黃高彬表示,由於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都是冬天發生的呼吸道疾病,因此許多藥廠想朝新冠肺炎結合這兩種疾病發展次世代疫苗,甚至部分藥廠想加入副流感,等於打一劑就能一勞永逸,不過目前都在臨床前試驗階段。
-
2021-09-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5人打5倍劑量BNT憂心肌炎?心臟專家:72小時內注意過敏反應
國內第九輪BNT疫苗開放成人施打,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負責的永福接種站因作業疏失,將未經稀釋過的BNT疫苗原液施打在25位民眾身上,等於1人施打6人份劑量。接種BNT等mRNA疫苗可能引發心肌炎等副作用,憂心超打劑量增加心肌炎機率,對此,心臟專家表示,這25位民眾後續須密切追蹤,須留意48至72小時內,是否發生過敏反應或疫苗急性症狀,也須幾周時間觀察是否併發心肌炎。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施打新冠疫苗原理,是要誘發身體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對抗新冠病毒。不管是AZ、莫德納、BNT或高端等不同廠牌,包括腺病毒載體或是mRNA、次蛋白疫苗等,第一劑疫苗是要「建立身體免疫記憶」,引發免疫機制,不過施打第一劑時身體不熟悉,引發免疫反應有限,到施打第二劑時就會喚醒身體記憶,製造更高抗體對付病毒,不管什麼廠牌疫苗,都要打好打滿。對於恩主公誤幫民眾「打太滿」,侯嘉殷認為,超過劑量施打,醫師要觀察民眾是否有延遲過敏反應,通常疫苗或新藥上市前,都會經過動物實驗,會有疫苗劑量安全範圍,多半不會用最高劑量作為仿單建議施打劑量,要看回去看BNT上市前,所提報的安全劑量報告中,看臨床試驗中最高劑量為多少,因此不代表現在打了5倍超過劑量,就會引發過敏反應。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施打疫苗發生急性症狀,通常在48至72小時內產生免疫反應症狀,後期產生心臟不舒服、胸痛或喘、呼吸痛等症狀,就要擔心是否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併發症,若比較厲害的心肌炎,會造成心臟功能損傷,會出現疲勞、容易喘等現象,大部分疫苗引起的心肌炎屬於局限性,大多會自行恢復,但後續需要密切觀察。侯嘉殷表示,打疫苗引發急性過敏反應,通常在施打後12至24小時發作,這要排除暈針、施打部位疼痛、發燒或全身酸痛等常見施打疫苗症狀。對於這25位特殊個案,後續門診須定期抽血追蹤、觀察期抗體數據。莫德納、BNT等疫苗在年輕族群容易引發心肌炎,且施打第二劑更容易出現,侯嘉殷表示,產生心肌炎與疫苗劑量高低是否有關係,目前沒有證據實證,不代表打劑量高就容易心肌炎,且疫苗產生抗體是對抗病毒,不是攻擊自己的器官組織,不過後續要特別追蹤,定期驗是否有發炎指數。侯嘉殷強調,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高的統計,依照不同國家有不同數據,且歐洲數據與亞洲數據也不一定相同。他舉例,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西方人需要更高劑量,相對亞洲族群不用這麼高劑量,就可以達到效果,代表不同族群、遺傳背景,藥物反應也有不同。
-
2021-09-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蘇益仁:高端疫苗免疫橋接做再多 都沒保護數據
高端疫苗宣布將以免疫橋接進行歐盟EMA三期臨床試驗,爭取歐盟藥證。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以科學上來說,不論在多少國家做免疫橋接,都沒有辦法提供疫苗在真實世界的保護力數據,就算拿到認證也不會是完整藥證,等到大流行過去,緊急授權(EUA)被取消,就無法繼續使用。高端疫苗公告,已獲得歐盟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正面回應,准以免疫橋接比對方式進行第三期試驗。高端董事會決議規畫多國多中心方式,預計目標收四千人以下,明年第一季完成試驗,儘快取得歐盟藥證。針對高端疫苗將以免疫橋接爭取歐盟藥證。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於立法院表示,整體方向跟我國做免疫橋接的方向一樣,規模、項目也趨於一致。高端疫苗得到歐盟EMA認證可能性相對高,「應該明年初有可能」。但蘇益仁認為,若高端和通過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且同樣使用次單位蛋白的疫苗進行免疫橋接比較,例如諾瓦瓦克斯,還有一些學理根據,但和使用腺病毒的AZ、mRNA等疫苗比較,沒有意義。昨天是校園開打BNT疫苗第二天,也是第八輪AZ疫苗施打截止日,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涵蓋率達百分之五十點一六,超過總人口一半,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五十七點九五劑。立陶宛宣布贈台廿三萬六千劑AZ疫苗,預計十月抵台。美國總統拜登廿二日舉行全球新冠疫情峰會,前副總統陳建仁線上表示,若國內疫苗供給充足,也願與國際分享疫苗。下周起,AZ、莫德納、BNT、高端等四種新冠疫苗同時施打,又遇上流感疫苗,五種疫苗齊發,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各部會謹慎因應,同場地、同時段,避免施打兩種以上疫苗。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將赴歐盟3期免疫橋接 專家:沒法提供保護力數據
在日前宣布至巴拉圭以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後,高端疫苗昨天再公告,將以免疫橋接方式在歐盟進行臨床三期試驗,與歐盟已上市新冠肺炎疫苗進行比較,以期盡速取得歐盟藥證。不過,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表示,這都不是正統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取得的頂多是EUA而非完整藥證。蘇益仁表示,以科學上來說不論在多少國家做免疫橋接,都沒有辦法提供疫苗在真實世界的保護力數據,就算拿到認證也不會是完整藥證,等到大流行過去EUA被取消,就沒辦法繼續使用。他指出,如果高端疫苗和通過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且同樣使用次單位蛋白的疫苗進行免疫橋接比較,例如諾瓦瓦克斯(Novavax)還有一些學理根據,但和其他機轉如使用腺病毒的AZ疫苗、mRNA等疫苗比較,則沒有意義。而對於外界指出,當市面上已有核准的疫苗,若還使用安慰劑進行地前臨床試驗,有道德疑慮,因此可使用「免疫橋接」替代。蘇益仁則表示,若已有核准的疫苗,則第三期臨床試驗應該將安慰劑改為AZ或是其他疫苗,進行「不劣性比較」,而不是使用免疫橋接看抗體。但他也直指,若用其他疫苗取代安慰劑組,藥廠所需的成本較大,新疫苗的效果也要更好,因此試驗較難進行,也是許多藥廠卻步的原因。對於美國將於11月推出入境新政,蘇益仁也說,以科學角度來說高端疫苗要獲得認證並不樂觀。他說,連類似機轉的諾瓦瓦克斯目前都尚未取得美國藥證,台灣的高端疫苗也僅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加上其他國家完成二期的疫苗何其多,「除非有政治考量」,否則高端疫苗難列入名單中。至於高端將如何在歐盟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以及相關收案人數、試驗期程等,截至目前均未獲回應。
-
2021-09-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莫德納+高端?AZ+BNT?正確混打疫苗需靠科學證據
為了行銷全民畏懼的高端疫苗,政府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提醒指揮中心,這是科學的研究計畫,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在欠缺合理實驗與驗證有效混打結果前,怎可妄下全球先進國家都不敢做的決定⋯莫德納混打高端?!這錯誤正如同「高端解盲前」不能宣佈「購買高端疫苗」一樣~須知「政治不能凌駕科學!」所有新冠疫苗都是「同標的⋯針對棘蛋白」製造,在學理上評估混打是可行,這只是一種推測,而這樣的推測尚須嚴謹的科學實際測試,以及實際臨床實證evidence base,才能對外公開。敢問政府:您的科學證據在哪?您的研究背書目的在哪?中央政府難道只剩下一張江湖術士的嘴嗎?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一定要經過兩次注射。研究數據顯示,BNT、莫德納的mRNA疫苗施打第一劑後抗體掉得快,所以間隔施打第二劑的時間大都落在4週,最多6週;而施打AZ的腺病毒載體的疫苗,它抗體掉得速度較慢,第二劑施打時機是8至12週後;至於高端疫苗接種後,抗體掉的速度更快,因此它最需要接種第二劑,甚至第三劑!所以,科學家與醫界專家才會不斷強調:為何高端沒有完成科學的三期臨床試驗?!回到是否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問題,面對傳播力更強的變種病毒,歐美等先進國家都已採取接種第三劑的政策,這也是未來全球的趨勢,當然,臺灣一大堆人連第二劑,甚至第二劑都還沒打,也只能祈求老天爺保佑!但第二劑到第三劑施打應間隔的時間多久呢?目前科學實證還不完整,需要時間驗證,目前大多研究數據均建議半年左右施打第三劑疫苗較為妥適,且第三劑疫苗還需要更多醫學實證!正確混打疫苗指的是讓國人儘快施打有效的二劑疫苗(特別針對老年人口),目前先退場第一劑疫苗施打對象是年輕族群,因為年輕人施打疫苗的副作用可能大於自然感染,而中老年人沒有完成兩劑接種得病,容易重症致死,所以長者需要提前完成兩劑施打,才能保命。以官方釋出的訊息顯示,AZ及BNT到貨量尚可,有鑑於權威的科學驗證以及多數專家(包括ACIP委員)均建議必須正確混打AZ+BNT,筆者建請時中部長務必要照顧可憐的基層百姓,中老年的生命需靠有科學驗證的混打AZ+BNT來保護,切莫反其道、偏好護航高端的試驗,放任臺灣高死亡率持續殘害國人!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何時易發生? 專家曝「關鍵天數」
美國食藥署與歐盟藥品主管機關發現,施打BNT 與莫德納Covid-19 mRNA疫苗和心肌炎、心包膜炎之間,可能有關聯性。歐洲藥管局分析,截至7月10日, BNT的1.77億劑接種疫苗中,出現145例心肌炎,以及138例心包炎;而莫德納2000萬劑疫苗接種當中,則是出現19例心肌炎和19例心包炎,其中5人死亡。那麼疫苗還能夠安心施打嗎?對此,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根據指揮中心表示,雖然數據顯示,確實有發現接種第二劑mRNA疫苗發生心肌炎的年輕男性數字高於預期,但計算其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2.6,屬於極罕見的案例,因此從整體公衛角度而言,施打疫苗仍是利遠大於弊。「而且這些年輕人心肌炎發生後,經過適當治療大部分恢復得不錯。」施奕仲指出,不是只有新冠疫苗有可能會造成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疾病,若民眾對於這類型疾病不熟悉,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結果。以下是這兩種疾病的發病原因、症狀、預防及治療方式。心肌炎心肌炎顧名思義是心臟組織發炎,主因是病毒感染。舉例來說,許多腸病毒類的病毒,例如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或某些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病毒類,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微小病毒等,若跑到心臟造成心肌感染發炎,就是所謂的病毒性心肌炎。此外,還有許多不明原因的心肌炎,一般認為可能包含某些免疫失調或異常所引起,例如因自體免疫引發的心肌炎;因mRNA疫苗引發的極罕見心肌炎,可能就是透過免疫異常所導致。文獻上,也有報導極罕見的細菌性或寄生蟲引起的心肌炎。有鑒於心肌炎的主要原因為病毒感染,要預防心肌炎,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個人衛生、提升免疫力,勤洗手、每年施打流感疫苗,也可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由於心肌炎常因上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炎的症狀非常多變、難以發現,假若感冒症狀異常延長病程,身體越來越虛弱,就應該提高警覺。施奕仲指出,心臟發炎時,會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而影響血液輸出,除了胸痛外,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喘、很累、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等症狀;而猛爆性的心肌炎,甚至會導致休克死亡。心肌炎的型態十分多變,醫師可透過理學檢查、血液檢查或X光、心臟超音波協助診斷,心電圖會呈現各式各樣的變化,各種心律不整都有可能發生,傳導障礙、STT段異常也很常見,最終再以心臟核磁共振檢查或心肌切片作確切診斷。」而心肌炎的治療方式則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透過藥物改善症狀,給予發炎部位充分的時間恢復,類固醇的角色有正有負,若是確診病毒性心肌炎,免疫球蛋白的治療可能有很好的效果;至於猛爆性心肌炎患會出現急性心臟衰竭的各種癥候,常需要透過葉克膜延續生命,等待換心。心包膜炎心包膜是包圍心臟的一層纖維層,會包覆在進入心臟的幾條大血管的根部中,平常可能約有30毫升的液體,做為緩衝撞擊之用。但如果心包膜發炎,心包膜可能會蓄積發炎液體,過多的液體有時會壓迫心臟,造成所謂的心包膜填塞,若未及時執行心包膜穿刺引流,有死亡的風險。施奕仲解釋,心包膜炎的發病原因部分與心肌炎相似,主要是病毒感染,在台灣,也會遇到因結核菌感染造成的心包膜炎。此外,尿毒症、癌症轉移、化療電療引起的反應性心包膜炎,也是可能的發生原因。因為造成心包膜炎的成因眾多,預防之道應該以提升免疫力並且從預防或控制慢性病著手,日常生活應均衡飲食以攝取多樣營養素,規律運動來強健身體,並積極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症狀通常是中央或左側的胸痛,尤其呼吸時會更加嚴重、不舒服,可能會合併躺下時呼吸易喘、身體虛弱、發燒、心悸、腹瀉以及嘔吐等症狀。臨床上,醫師會用聽診檢查是否有特殊的心包摩擦音,或是使用心電圖、超音波檢查等檢測來了解。若是發炎情況嚴重,除了使用消炎藥物緩解,若引發大量心包膜積液,會使用手術或引流將積液排除,避免心包填塞死亡。疫苗引發的心肌炎、心包膜炎 容易發生在施打一周後施奕仲表示,無論是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只要提高警覺,出現症狀後及時治療,以這次mRNA疫苗施打後產生的心肌炎與心包膜炎的案例,一般來說都不會威脅生命。即使是疫苗引起的副作用,根據美國疾管中心統計除極少數案例以外,絕大多數人都能康復。根據歐盟藥品管理局的說法,mRNA疫苗造成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副作用,主要發生在年輕男性、第二劑接種的時候,且發病時間約在一周後到28天內發生。近期台灣出現第一例打完莫德納疫苗診斷心肌炎的疑似案例,是60多歲的女性患者,可見除了年輕男性,任何年齡、性別也都應該提高警覺。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 ·心臟病接種mRNA疫苗易引心肌炎、心包膜炎? 6種人最好先評估
-
2021-09-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後死亡新增兩例 AZ、莫德納各一
指揮中心公布9月11日至12日新增71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兩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兩例接種吼死亡的事件,接種的疫苗分別為莫德納和AZ疫苗。莊人祥表示,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為55歲女性,接種後48天發生;接種莫德納後死亡個案則為79歲女性,接種後32天發生。而台中市傳出一名42歲男性8月24日接種高端疫苗,本月2日出現不適到診所就醫,經打點滴治療後返家休息,未料6日清晨被家人發現已無生命徵象。莊人祥表示,目前通報的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有12位,是否有因果關係仍待研判中。台中個案部分,於上周六便已在統計術中,個案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接種後有心跳忽快忽慢、心悸以及心臟不適等症狀。個案於8月26日、28日、30日,以及9月2日皆前往急診就診診斷後X光發現有肺浸潤、竇性心搏過速等狀況,注射點滴後回家休息並照常上班。9月5日無異狀,6日發現死亡,已經進行解剖相驗,結果不便公布。另針對接種AZ疫苗發生多發性神經炎(GBS)的問題,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都有很多多發性神經炎相關的報告,但通報率並未高於背景值,也未被列為需要注意的事件;但有些地方如歐盟認為需要特別監測,但僅止於加強監測,沒有數據顯示打了疫苗以後會增加發生率。至於國內則一直在追蹤施打各種疫苗後可能受到關注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並與健保背景值比較,多發性神經炎也是監測項目之一,並沒有高於背景值。
-
2021-09-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研究:完整打疫苗染疫病故風險比不接種小11倍
傳染力強的Delta變異株已是常見的COVID-19病毒,但美國衛生當局今天表示,相較於未接種疫苗的人,已完整接種者染疫死亡的機率小了11倍,住院機率小了10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發表了3篇新研究,上述數據來自其中一篇,而這些研究都強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能有效防範染疫帶來的嚴重後果。其中一篇研究的數據指出,莫德納(Moderna)疫苗在Delta變異株流行期間提供的防護力略高,但尚不清楚原因。美國總統拜登昨天才宣布一項積極的防疫新計畫,其中要求規模超過100人的公司必須讓員工接種疫苗,或每週替他們做篩檢。美國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今天在記者會上說:「正如我們在一項又一項研究中所示,疫苗是有效的。」第一項研究調查了4月4日到6月19日之間美國13個管轄區的數十萬病例,在這段時間,Delta尚未成為主要傳染的病毒株。研究員把這段時期的數據與6月20日到7月17日之間的資料相比較,發現兩個時期之間,已接種疫苗者的染疫風險略微升高。原本,已接種者的染疫風險比未接種者小11倍,後來差異縮小為5倍。但疫苗對預防住院和死亡的防護力維持穩定,只是在65歲以上長者群體中,防護力下降幅度大於年輕群體。美國CDC和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正在評估追加劑的必要性,若拜登政府本月稍晚開始推行施打追加劑,年長者可能將是首批接種者。另一項研究蒐集6月到8月超過400家醫院、急診部門、急症診所的資料,依照不同廠牌評估疫苗效力。在預防住院的效力上,成效最好的依序是莫德納、輝瑞(Pfizer)、嬌生(Johnson & Johnson),保護力分別是95%、80%、60%。整體來看,疫苗對所有年齡層預防住院的保護力有86%,但對75歲以上者,保護力下滑到76%。輝瑞和莫德納兩種mRNA(傳訊核醣核酸)疫苗在防護力上總是略優於利用腺病毒載體技術研發的嬌生疫苗,可能因為嬌生是單劑型疫苗。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莫德納疫苗擴大開放!這些事情需要注意
作者:張安華 院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月2日宣布,開放第一類對象混打疫苗。根據指揮中心規定,第一類對象屬維持醫療量能,包含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以及醫事機構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日前曾有藥局藥師反應,指揮中心在8月20日發布一份公文僅提到開放醫療院所及診所人員混打疫苗,其中並不包括藥局藥師,導致他多次希望混打疫苗卻遭拒。指揮中心回應,現已開放所有第一類對象混打疫苗,包括第一線醫療機構、基層診所及藥局等,第二劑都可混打莫德納疫苗。為什麼要混打?混打順序有差嗎?根據國外臨床實驗,混打疫苗雖然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但同時也可增加抗體表現,對不同病毒株可能具有更好的保護力,但混打順序有以下2點建議:1.第1劑施打AZ疫苗後,可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如BNT、莫德納)2.第1劑施打mRNA疫苗,第2劑可混其他廠牌之mRNA疫苗,但不建議改AZ或印度Covishield等腺病毒疫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的副作用?衛福部Taiwan V-Watch資料提到,18-49歲民眾的不良反應比50歲以上更容易發生,不過大多數症狀都會在接種7天內緩解。部分網友也因此笑稱自己是「疫苗認證的年輕人」。此外,AZ疫苗第1劑副作用比較強,而莫德納疫苗則是第2劑的副作用反應比較強,所以如今網路上又有「AZ疫苗先苦後甘、莫德納疫苗先甘後苦」的說法。現開放第一類對象開放混打,接種第2劑的副作用是什麼?和第1劑會有差別嗎?以下我們用對照表格讓你知道:莫德納第1劑莫德納第2劑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疲倦35%18-64歲>57%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平均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肌肉痛28%>43%頭痛18%>37%其他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關節痛(5%)注射部位腫脹(>52%)、發冷(>22%)另外除了上述常見症狀,也可能出現罕見(機率小於1/1000)的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急性過敏性反應。接種完後如何緩解副作用?我需要注意什麼?緩解副作用方法,可以試試看:注射手臂紅腫痛: 可使用濕毛巾涼敷,或隔者毛巾適度冰敷(1次大概15-20分鐘)。疲倦、發冷: 多休息,補充睡眠,此外,可視個人情況添加衣物與棉被的厚度。頭痛、肌肉痛、關節痛: 必要時可以吃普拿疼緩解,但通常症狀輕微,會在數天內自然緩解。發燒: 多補充水分增加代謝,必要時可吃普拿疼等退燒藥物,通常在48小時左右會逐漸退燒。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盡速就醫!接種疫苗後,一般不良反應會在48小時內緩解,但若出現嚴重莫德納副作用:頭暈目眩、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強烈過敏反應,或是不在副作用列表中的異常莫德納副作用:拉肚子、四肢瘀青等等情況,請盡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你接種的疫苗廠牌、日期、病史等資訊以供診斷參考。有哪些族群不適合打莫德納疫苗?了解更多莫德納疫苗相關資訊請看這篇:莫德納疫苗副作用看過來!醫揭7類人不適合打莫德納即便國內疫情明顯趨緩,疫苗覆蓋率擴增,各行各業也逐漸解封,但是仍要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持續做好防疫措施,避免確診數再次飆增。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不只新冠肺炎是大敵 3大類型肺炎名列死亡主因之一
「肺炎」是指某些病原入侵肺臟所引起的發炎反應,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肺炎,其中又以小於5歲的兒童和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免疫系統較差的民眾容易罹病。至目前為止,肺炎仍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陳百璽指出,肺炎依照病原可分為三類,分別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吸入性肺炎。1.細菌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指的是肺臟受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肺炎。臨床上根據病患染病的地點,還可區分為「社區型肺炎」及「醫院型肺炎」。社區型肺炎 常見肺炎鏈球菌 長者易感染社區型肺炎指的是未住院或住院未滿48小時的病人發生之肺臟細菌感染。常見的感染菌種有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黴漿菌等,其中以肺炎鏈球菌最常見,且最易感染65歲以上的民眾,年輕的病患較常見黴漿菌感染。「細菌感染而演變成肺炎的病患,大多代表身體狀況較差或是免疫功能較低下。」陳百璽解釋,身體健康、免疫力良好的民眾,對於細菌的感染應該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絕大多數的細菌集中在鼻、口、咽喉等上呼吸道感染;然而老人家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因抵抗力較差,容易併發下呼吸道的感染,造成肺炎。醫院型肺炎 常有抗藥性 嚴重度較高醫院型肺炎指的是在住院48小時後所引發的肺炎。常見的感染菌種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甚至醫院內特有「抗藥性細菌」引起感染。陳百璽說明,一般來說,由於病患本身因外傷、手術、腫瘤治療、器官嚴重疾病等原因安排住院治療,在治療期間身體抵抗力較為低下,甚至有些病患需要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皆容易在住院期間感染肺炎。他表示,院內感染的病菌,多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染病之後的嚴重度較高,抗生素不容易有效控制。2.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稱為「病毒性肺炎」,主要由A型流感與B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多年前爆發的SARS及現在的COVID-19新冠病毒,都會引起病毒性的肺炎。陳百璽表示,一般成人若發生病毒性肺炎,通常可自行痊癒,老人及慢性病患者不只容易感染,且容易引發重症甚至死亡,每年造成全球高達50萬以上的患者死亡,需要透過注射疫苗來預防。3.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指的是因食物嗆到、吸入胃部逆流的食物或分泌物及嘔吐物,所造成的肺部感染。臨床上常見年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或是曾經中風過,導致意識狀態不佳以及吞嚥功能不良,因此成為吸入性肺炎的高危險族群。另外,酒醉者也常因酒醉後嘔吐且意識不清,而導致吸入性肺炎。陳百璽指出,由於人體口腔及腸胃道裡面,存有許多種類的細菌,因此食物或是胃部逆流的液體、嘔吐物進到肺部後,常常會導致很嚴重的肺炎問題,加上感染的菌種常常不只一種,因此在治療上相對困難。COVID-19引發肺炎 重症患者後遺症多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後引發的肺部發炎問題。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容易和人體細胞上的ACE2接受體結合而感染人體細胞,而肺臟裡面的第二型肺泡細胞也因富含ACE2接受體而容易被病毒感染,因此和流感病毒比較起來,新冠病毒造成的肺炎比例較高。醫師提醒,有些感染新冠病毒且造成肺炎問題的病患,即使在疾病痊癒後,仍然遺留了一定的後遺症。例如越是重症的病患,儘管肺臟裡病毒量減少、發炎物質減少,但卻出現了肺部纖維化的現象,進而導致無法恢復的肺功能損害,這也是新冠病毒感染可怕的地方。
-
2021-08-3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肌炎不是打疫苗才會有!醫指3風險,胸痛、喘、累速就醫
國內持續拚疫苗施打覆蓋率,疫苗當中mRNA的莫德納和BNT疫苗,與「心肌炎」、「心包膜炎」的關聯受到關注,成了不少民眾施打疫苗前的考量。 不過其實不論是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兩者皆並非僅有疫苗才會引起,提醒民眾關注疫苗之餘,日常也需多留意防範,如有相關症狀應盡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mRNA疫苗易引心肌炎?醫:極為罕見,留意即可。 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根據歐洲藥管局結至7月10日分析,BNT接種1.77億劑當中出現145例心肌炎、138例心包膜炎;莫德納在接種2000萬劑當中出現19例心肌炎、19例心包膜炎。mRNA所發生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主要發生在年輕男性、接種第二劑的時候,發病的時間約為一周至28天發生。雖然主要發生於男性,但並不代表僅有男性會發生,任何年齡、性別都應留意。 不過施奕仲醫師也表示,因疫苗所引起的心肌炎、心包膜炎,計算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12.6,屬於極罕見的案例。且據美國疾管中心統計,除了極少數案例以外,絕大多數都可以康復。因此從整體的公衛角度來看,施打疫苗仍是利遠大於弊。提醒民眾多加留意即可,不必過度恐慌。 心肌炎不是打疫苗才會有,日常相關風險也要注意! 心肌炎和心包膜炎並非只有疫苗才會引起,日常也有許多風險因子需多加留意,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導致嚴重的後果。 心肌炎成因3風險,胸痛、喘、累速就醫! 施奕仲醫師說明,心肌炎顧名思義為心臟組織發炎,臨床上發生的主要原因為病毒感染,包括了腸病毒,上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等感染,例如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若病毒進入到心臟造成心肌感染發炎,即所謂的「病毒性心肌炎」。另也有一部份的心肌炎原因不明,推測與免疫失調或異常有關,例如自體免疫引發的心肌炎,mRNA疫苗所引起的心肌炎也推測可能為免疫異常所致。而文獻上也曾有報導過因細菌性或寄生蟲所引起,不過此情況極為罕見。 施奕仲醫師表示,因上呼吸道或腸胃道疾病病毒感染所引發的心肌炎,症狀非常多變且難以發現,提醒民眾若感冒症狀遲遲未好、病程異常延長、身體逐漸虛弱就應提高警覺。除此之外,患者也容易出現胸痛、易喘、疲勞、四肢冰冷、臉色蒼白的症狀出現。而情況嚴重的猛爆性心肌炎,恐會使人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若有出現相似情況應盡早就醫,以利掌握黃金治療時間。防範心肌炎發生,除了在疫苗上的選擇外,平時也要注意相關風險,平時應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也要維持良好的免疫力,並每年施打流感疫苗,以利預防病毒性心肌炎。 心包膜炎成因廣,預防、控制慢性病是重點! 至於心包膜炎,施奕仲醫師表示發病原因與心肌炎相似,主要為病毒感染,其他也包括了結核菌感染、尿毒症、癌症轉移、化療電療等。 心包膜炎的症狀,常見為中央或左側的胸痛,特別是在呼吸時會更加不適,在躺下時也可能會合併呼吸易喘、身體虛弱、發燒、心悸、腹瀉、嘔吐等症狀。若造成心包膜填塞,未及時執行心包膜穿刺引流,病人有死亡的風險。 因心包膜炎的形成的原因眾多,醫師建議預防心包膜炎主要著重在提升免疫力,以及預防、控制慢性疾病,日常應均衡飲食、攝取多樣營養素、規律運動強健身體、並積極地控制三高。 《延伸閱讀》 .高端、AZ、莫德納、BNT打哪支?疫苗比一比,洪暐傑醫師破除迷思! .高端疫苗有用嗎?安全嗎?招名威解析,並指最大關鍵問題!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今開放登記!高端、AZ、莫德納、BNT ,4種疫苗「保護力、副作用」比一比
編按:首批輝瑞(BNT)疫苗即將到貨!由永齡/鴻海、台積電和慈濟購買,且郭董出馬到歐洲催貨的BNT疫苗,最快下周一(8/30)抵台,今天(8/28)下午2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BNT以12-18歲優先,剩下80萬劑開放給第一到第十類族群施打。台灣國內疫苗持續拚接種率,近日高端也將於8/23開打,許多民眾支持,也有不少民眾觀望。其實不只是高端目前有如信仰般的存在,信者恆信,其他疫苗也有相似的情況,包括AZ與血栓,或是莫德納、BNT與心肌炎的聯想,又或者莫德納、BNT聽說比較好的想像,各疫苗在民眾討論之間,都逐漸形成了某種特定的形象或聯想。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不論是何種疫苗,目前台灣已有、將進的疫苗都是安全且具保護力的,建議民眾可多從醫學角度了解各疫苗的正確相關資訊,並盡早施打,存好抗疫的本錢。 國內疫苗比一比,血栓、心肌炎竟異於想像! AZ疫苗:腺病毒疫苗,與血栓的關係? AZ疫苗是以腺病毒載體的方式製作,取自人體免疫系統陌生但安全無害的黑猩猩腺病毒作為載體,運載病毒的棘蛋白基因輸入體內製造抗原,進而刺激、訓練人體的免疫反應並產生記憶,達到防護的效果。 AZ與血栓之間的關係,是民眾關注度最高的,不過和一般民眾所認識的三高等疾病所帶來的血栓不同,AZ疫苗的血栓是少部分的特殊情況,例如曾有過肝素誘發血小板低下症的族群才可能提升此血栓的機會,因此三高等多數認為自己可能為血栓高風險族群的疾病患者,其實也可以打AZ疫苗。 莫德納、BNT:mRNA疫苗,與心肌炎的關係? 莫德納和BNT疫苗皆以mRNA的疫苗技術製作,將能製造棘蛋白的mRNA疫苗輸入體內,讓宿主自行製造、生成棘蛋白,進而啟動、訓練身體的免疫反應。 mRNA疫苗民眾較為擔心的心肌炎,洪暐傑醫師表示,這是疫苗藥物所帶來的免疫反應,與心臟病、三高等無關,而心臟病患者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機率也不會升高,發生率一樣極低,因為兩者沒有關連。 高端疫苗:次蛋白疫苗,真的安全有用? 高端疫苗是以重組蛋白的技術開發,製造出病毒的棘蛋白,將此輸入至人體,讓人體產生免疫效果,達到防戶的目的。 高端疫苗民眾較為關注的,就是是否真的安全有用?雖然未通過三期試驗,但從目前二期數據來看,確實具有保護力、副作用機率較低、且尚無不良反應出現,成績相當出色,就看民眾想看二期試驗還是三期試驗的結果,以醫學的角度看待此事。 醫師看各疫苗保護力、副作用、不良反應。 保護力: 綜合上述看保護力、安全性,洪暐傑醫師認為,4種疫苗雖然製作方式不盡相同,但概念大同小異,民眾常見的各種保護力數據比較,其實各不進相同的數據,多是出自於不同的研究,尚無大型研究以所有廠牌的疫苗在同一個基準值進行實驗。因此基準值並不相同,雖可做為參考,但放在一起比較的意義並不大,不適合做為相比的數據,更不適合做為挑選疫苗的基準。以目前來看,國內民眾能打得到的疫苗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 副作用: 從安全性來看,4種疫苗也都具有相當高的安全性,副作用是每個疫苗多少都會出現的可預期情況,代表著身體的免疫反應正在激發,因此產生不適,包括疲勞、發冷、發燒、注射點疼痛、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而若沒發生也不必擔心,疫苗一樣是有效果的,副作用只是因人而異。 不良反應: 如前述所提,血栓、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皆與民眾所想像的不同,並不必太過擔心,不過當然若有疑慮,可評估是否施打其他適合自己的疫苗。而不論如何若自覺非健康的族群,包括年長、用藥、慢性病等,都建議先與主治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適合打疫苗,以免漏掉其他真正有風險的危險因子。 民眾所擔心的猝死案件則有待釐清,至目前為止,尚未有證據證實與疫苗為直接關係,比起疫苗導致死亡,民眾需更加注意的是在打疫苗這段時間的防疫安全及個人安全,例如缺水、中暑等。 國門力擋變種病毒,個人也要先存好抗疫本錢 洪暐傑醫師建議,此時此刻民眾應避免再因政治關係、品牌迷思等各種原因挑選疫苗,目前已進入、即將進入台灣的疫苗都是安全且有用的,建議民眾盡早施打,有什麼就打什麼才是上策。並在施打完疫苗後一樣注意戴好口罩、社交安全距離、勤洗手及消毒,如此才更有利一同度過疫情難關。 《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有用嗎?安全嗎?招名威解析,並指最大關鍵問題! .打疫苗前後這樣吃增強保護力!營養師:接種前要睡飽、避免空腹!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8 新聞.科普好健康
苦等第二劑卻一直打不到,擔心疫苗保護失效? 研究顯示「這種疫苗」第一劑效力撐最久!
國內現有900多萬人苦等第二劑疫苗,你知道哪一個疫苗兩劑之間可以拉得久一點?答案是AZ疫苗。國外研究發現,兩劑AZ疫苗接種間隔超過300天,抗體濃度居然最高。 莫德納保護效果 掉得最快 之前300多萬名打到莫德納疫苗的民眾看似幸運,但研究證實,打了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後,如果沒能在期限內打第二劑,保護效果掉得最快。 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牛津大學臨床研究將兩劑AZ間隔時間分為三組,分別為8至12周組、15至25周、44至45周,結果為間隔44至45周這組的抗體濃度最高。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AZ疫苗間隔12周「很OK」,若兩劑間隔太近,腺病毒疫苗(AZ)抗體可能會干擾第二劑效果,導致中和抗體表現效果不佳。打AZ選擇較多 彈性也大 目前第一劑打AZ的民眾選擇較多、彈性較大,即使等不到第二劑AZ,還有機會混打mRNA疫苗(莫德納或BNT),國外研究證實,第一劑打了AZ,第二劑打mRNA疫苗,更能有效刺激抗體生成,保護力優於打兩劑AZ。 至於mRNA兩大疫苗,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顯示,不論BNT或莫德納,第一劑接種後抗體濃度會隨時間提升,第21至27天濃度反應接近接種兩劑後的抗體濃度,但自第28天後,抗體濃度能持續多久,仍是未知數。針對預定9月到貨的BNT疫苗,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引述英國一項臨床研究結果,BNT疫苗兩劑的接種間隔如延長8至10周,會比短時間內(相隔3周)接種的效果更好,產生更多抗體。 洪子仁表示,BNT兩劑疫苗接種時間拉長一點,保護效果較好,相隔10周接種第二劑疫苗者體內的中和抗體,為相隔3周接種者的2倍,測試病毒包括Delta及所有其他變種病毒,結果均相同。 同為mRNA疫苗的莫德納疫苗,卻是最「拖不得的」,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說,目前研究顯示,最好不要超過6周,如間隔太久,恐有保護力下降疑慮。 莫德納愈晚打 效果愈差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持相同意見,他表示,相較AZ疫苗,莫德納第二劑顯得更為重要,有無打第二劑,保護力相差30%,且愈晚打第二劑,效果可能愈差,如能依據仿單建議時程4周(28天)接種,效果應最好。 根據美國疾管局、歐洲藥品管理局相關指引建議,在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4周(28天)即可接種第二劑。美國甚至建議,兩劑莫德納疫苗接種時間間隔不應超過6周,主因為短於6周或長於6周第二劑的有效性資料不足。 先提升第一劑接種涵蓋率 許多國家出現疫苗荒,世衛組織(WHO)今年6月更新莫德納疫苗接種建議,對於尚未達到疫苗高接種涵蓋率且有流行疫情的國家,考量疫情與疫苗供應量及進貨期程,可先提升第一劑疫苗接種涵蓋率,在打了第一劑後,間隔10至12周接種第二劑疫苗。 為此,指揮中心專家會議決議,將兩劑莫德納疫苗間隔時間從原本4周拉長至10至12周。依照國內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時程推算,至9月上旬,約190萬人打完第一劑過了10周,理應準備打第二劑,但現已至8月底,仍無疫苗到貨訊息。 拉長接種時間 總比沒打好 黃立民說,WHO僅能建議疫苗不足的國家在不得已情況下,延長兩劑的接種,畢竟「有打總比沒打好」,但依據仿單仍是按時接種效果最好。 黃立民指出,mRNA疫苗屬於很新的技術,拉長兩劑接種間隔時間,對保護力的影響有多大,這些都是未知。如果台灣無法及時讓民眾打上第二劑,就必須嚴守邊境,不讓Delta變異株進到社區。
-
2021-08-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開打報到率95% 青壯佔大宗、長者考量這原因也願打
通過EUA的國產高端疫苗今天首度開打,台北長庚接種站上午九點開站,一個半小時就已接種大約200人,中午前可順利完成首日上午300人的目標。長庚醫院副院長黃集仁表示,總統蔡英文一早就帶頭接種,起了示範作用,報到率高達95%,大部分是年輕人。接種現場未觀察到任何不良反應,提醒民眾回家後維持正常作息,有助保持免疫力在最佳狀態,如果有發燒、顏面神經麻痺等反應則應就醫。40多歲的翁小姐今天陪伴年邁母親和妹妹來打高端疫苗,翁小姐說,他們家除了自己和女兒分屬是第九類、七類而接種莫德納,其他家人都是打高端,翁小姐的先生也已預約到台北長庚今天下午的場次。翁小姐說,媽媽和妹妹雖然都符合其他疫苗接種資格,但兩人自覺生活單純、少出門,希望讓其他更需要的人先打,對於高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有信心,所以現在才打。「我二伯『超藍』的,但他也選擇打高端」,翁小姐說,因為二伯身體對藥物反應比較敏感,曾經吃西藥之後不明原因昏倒,他很擔心身體對其他腺病毒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的反應會太激烈,多方評估之後認為蛋白質疫苗相對較安全,所以這個禮拜也會接種高端。今年40歲的游先生打完高端疫苗後表示,目前只有手臂涼涼的,沒有其他感覺。游先生說,他與另一位38歲同事討論過,兩人原本都單選莫德納,但是後來發現第一季遙遙無期,為了盡快打到疫苗,他們決定加選高端,很快就被通知可以預約。游先生表示,他認為高端疫苗應該是安全,副作用少的疫苗,但他強調,一切都還要再觀察,包括台灣開打後的不良反應、更多保護效力的研究數據等。如果後來發現有問題、結果不如預期,或許第二劑可以允許混打別的疫苗,「我跟同事其實最想打BNT啦。」25歲的侯先生表示,自己是同儕之間少數願意打疫苗的人,但他覺得國產疫苗也還行,而且不用怕打不到第二劑,加上自己身體健康、免疫力不錯,打疫苗應該是安全的,所以即便暫無出國需要,也非從事接觸大量人群的工作,他仍願意接種疫苗,貢獻群體免疫力。根據指揮中心統計8月16日十時至8月20日十二時,共計有90萬157人符合高端疫苗預約接種資格,已完成預約數59萬9613人,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之66.61%。
-
2021-08-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明天開打保護效果受質疑 李秉穎:有85到90趴
國產高端疫苗將在明天開打,由於其保護效力一直未正式公布,不少人對於其保護效力有疑慮,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高端疫苗與美國研發的Novavax疫苗都是屬於次蛋白疫苗,後者的保護效果可以達到90%,推估高端的保護效果應該也在85到90%之間,比起mRNA的95趴要差一點,但比腺病毒疫苗好。李秉穎20日在政論節目年代向錢看中做了上述的表示,主持人詢問他有關於目前全球都有不少突破性感染的病例,也就是完整打完兩劑疫苗,卻仍然感染新冠肺炎,相關研究顯示,其中突破性感染比率最高的是嬌生疫苗。李秉穎表示,嬌生疫苗與AZ疫苗都是腺病毒疫苗,在設計上有先天的問題,因為是利用活的腺病毒做為載體,在打完第一劑疫苗之後抗體跑出來,第二劑再打腺病毒就會被殺死,以至於第二劑能加強的保護效果有限,他曾與嬌生的團隊討論,團隊就稱因為第二劑的效果不好,所以乾脆只打一劑。他表示,目前三大類的疫苗中,BNT與莫德納是mRNA疫苗,保護效果最好,約有95趴,其次是次蛋白疫苗,包括Novavax疫苗與高端,前者達到90趴,後者在85到90趴之間,再來則是腺病毒疫苗,保護力約70趴。保護力愈差當然被病毒突破的機會愈高。
-
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不到第二劑能擋Delta?疫苗保護力會降到0?前台大醫7個「無劑可施」QA
全台拚疫苗施打覆蓋率,如今卻面臨疫苗供貨緊繃,即便8日有10萬劑的莫德納抵台,仍然十分不足,中央流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日前表示,能夠完整施打兩劑的人,恐怕不到100萬人。此現象不僅讓一劑都打不到的民眾感到緊張,已經施打第一劑的人也擔憂,接種第二劑的時間被拖長,疫苗保護力下降,屆時無法抵抗病毒侵襲怎麼辦?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整理出7大關於「疫苗『無劑可施』Q&A」,替國人解惑。 第二劑等到超過接種時間 擔心保護力越低? 據《ETtoday》報導,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受訪時,談到台灣面臨的疫苗荒,讓打不到或沒第二劑的國人備感憂心。 他表示,以現有的國外證據顯示,像AZ疫苗兩劑注射時間被拉長,保護力似乎越好、抗體比較高;至於mRNA疫苗,目前相關資料較少。 連第一劑都還沒打 我該怎麼辦? 林氏璧呼籲還沒打到疫苗的國人稍安勿躁,「有機會輪到是你能接受的疫苗,就趕快去打,不要急!」 他也強調,不論有沒有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新生活仍要持續,也是每個人必須該做的。 第一劑打AZ 但沒有第二劑同廠牌了好著急 林氏璧認為,「這種人選擇比較多」,因為第一劑打AZ的人,之後第二劑是可以接種AZ或是mRNA疫苗(莫德納或BNT)。 雖然台灣目前尚未開放所有國人疫苗混打,不過他坦言,第一劑接種AZ的人「疫苗選擇彈性比較大」。 第一劑打莫德納 第二劑就只能打莫德納了嗎? 林氏璧指出,以國際狀況來看,曾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美國和加拿大有開放2種mRNA疫苗混打。 不過在台灣,只能等待9月的BNT疫苗「因為這樣混打爭議比較小」。至於能不能順序倒過來,第一劑接種完莫德納後再打AZ?林氏璧表示,目前研究數據不多較不建議。 AZ疫苗兩劑接種時間 間隔需要多久? 林氏璧說明,以資料顯示,兩劑間隔越久效果越好,有的人隔了16週、有的隔了44~46週都還有效果,目前尚未有定論。原則上只要打了第一劑,人體內的免疫記憶都還在,打第二劑應該都還來得及。 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太長 有保護空窗期? 以加拿大今年3月初,宣布莫德納第二劑施打時間延長至16週來看,初步顯示保護力並沒有因此下滑的跡象。 國產高端疫苗何時開打?哪些人可以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第六輪的民眾會接種國產高端疫苗,預估8月底打得到。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曾說明,有四種人會要打國產疫苗,像是: 個人體質、病史有過敏、血栓等問題。因個人科學背景及科技背景,認為mRNA及腺病毒載體仍需觀察。支持本土科技,非國產疫苗不打。年紀較輕者,只求儘早施打的人。●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沒有在深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父去世、公司快破產:那些打不倒你的會讓你更強大.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半小時就想跑廁所?打疫苗後變得頻尿是副作用嗎
●打新冠疫苗後,頻尿患者增加●女性常誤以為泌尿道感染、男性當作攝護腺肥大●可能是心理因素或膀胱接受器敏感所致台灣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後,帶動新冠疫苗接種率,單日最高接種人次逼近30萬人,但全台泌尿科醫師陸續發現,許多民眾主訴接種新冠疫苗後,即使沒有灌水也拚命跑廁所,擔心是泌尿道感染而前來就醫。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表示,接種疫苗後約增一成頻尿就醫患者,以為是泌尿道感染或攝護腺肥大的患者「真的很多」。推測可能是心理因素或膀胱接受器敏感所致。半小時就想解尿 連續一周無論性別以及接種新冠疫苗的品牌,近期泌尿科陸續出現「接種疫苗後頻尿」的患者,陳煜表示,多數是症狀持續一周以上,且並沒有過度飲水,每隔約半小時就想解尿,每次解尿的尿量都不多,女性多自認是泌尿道感染而就醫,男性則多以為是攝護腺肥大而來看診。從6月起這類患者明顯增加,大約有一成的患者都是主訴感染,但尿液檢查都無異狀,後續患者才說是「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反應」。未找到原因 懷疑心理因素陳煜表示,這現象在泌尿科醫師群組裡熱烈討論,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原因,他猜測可能是接種疫苗後,擔心接種疫苗後產生後遺症,因為心理因素刺激膀胱收縮,另外也有可能是免疫反應刺激本身就比較敏感的膀胱收縮。臨床上遇到這類的患者,通常無需治療,除非嚴重到影響生活、工作,才會給予一些抗頻尿的藥物,協助改善;不過,近期觀察接種疫苗後出現頻尿症狀的患者,大約二到三周症狀就會自行改善。不要憋尿 每天喝2000cc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顧芳瑜表示,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疫苗接種後出現「頻尿」的症狀,天氣熱以及疫苗接種後,醫護人員都會叮囑要多喝水,又或者是腺病毒疫苗或是mRNA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劇烈,讓膀胱收縮次數變頻繁所致,目前難以用單一原因推斷。顧芳瑜提醒,夏季正是泌尿道感染盛行的季節,多發生在女性、有憋尿習慣或45歲以上男性(正值攝護腺肥大好發族群)身上,提醒避免泌尿道感染,每天攝取的水量需超過2000cc,避免憋尿、減少不安全性行為,平時可多吃蔓越莓、益生菌、甘露糖等保養,不幸仍發生泌尿道感染,應即時就醫,投以7天的抗生素症狀即可改善,但改變生活習慣才是最佳的方式。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不清真」穆斯林拒用? 陳時中:都不含豬細胞
日前印尼有穆斯林指控AZ疫苗使用豬胰蛋白酶「不清真」,因此拒絕接種疫苗,造成疫情壓不下來。而我國近日也有印尼移工對AZ疫苗成分有所疑慮。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特別澄清,不論進口或是國產疫苗,都不含豬細胞。陳時中表示,我國同意專案輸入或製造新冠肺炎疫苗均不含豬細胞,包括AZ、莫德納、BNT和高端等,其製造過程無使用豬細胞;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今年7月24日表示,AZ、莫德納及BNT等疫苗均符合清真認證(Halal)。而對於近日國內印尼移工對AZ疫苗成分有所疑慮,陳時中說,AZ疫苗含有SARS-CoV-2病毒棘蛋白(S protein)基因的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利用重組DNA技術在基因改造後的人類胚胎腎臟細胞內增殖,製造過程均無使用豬細胞。而且AZ疫苗已於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巴林、阿曼、埃及等大多數人口是穆斯林的國家使用,且多國的伊斯蘭理事會也允許穆斯林可接種該疫苗;莫德納和BNT等疫苗也已取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巴林等國EUA核准或使用,民眾可安心接種。
-
2021-08-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EUL清單和國家EUA授權哪裡不同?醫師詳解
疫情挑戰之下盼來新冠疫苗,近日卻網傳「日本AZ疫苗、泰國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認證」,甚至「美國將永久停止使用AZ疫苗」。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只有向世衛簽約供應COVAX平台的疫苗廠才會列入EUL清單(編按:緊急使用清單,emergency use listing)。至於美國疫苗充足,不必再緊急授權其他疫苗,呼籲民眾從衛福部網站、Line疾管家查詢正確疫苗資訊。 謠言一:「日本AZ疫苗、泰國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沒有國際認證?」※破解1:全球疫苗廠均遵循一致標準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國際藥廠多會在許多國家設立疫苗廠,因此藥廠為了把關疫苗品質,一定會要全球各疫苗廠遵循完整的檢驗標準,包含國際標準、各國標準,甚至藥廠本身也會訂定更嚴格的內部管控,即使同一疫苗廠生產的疫苗,為確保每一批次的品質,也採逐批檢驗。也就是說,「無論疫苗出自日本、泰國或英國等疫苗廠,每一批次都有固定的程序、標準,出廠的疫苗品質都是一致的。」邱南昌醫師強調。※破解2:國內外疫苗都須經食藥署封緘查驗[註一]不論是台灣自製或國外疫苗進入台灣後,都不能馬上施打,必須經由食藥署進行封緘查驗,通過後才能施打。根據食藥署〔註1〕查驗標準包含相關文件,AZ疫苗至少有7項檢測:1.外觀:確認疫苗是否無異物存在。2.pH值:確認疫苗酸鹼度是否符合規定。3.鑑別:確認疫苗主成分腺病毒載體中之SARS-CoV-2棘蛋白核酸序列是否正確。4.DNA/protein比例:確認疫苗殘留不純物是否符合規定。5.細菌內毒素:確認疫苗殘留細菌內毒素是否符合規定。6.無菌試驗:確認疫苗是否未遭微生物汙染。7.效價:確認疫苗腺病毒感染力是否符合規定。邱南昌醫師說,疫苗出廠時需先通過內部品管,到台灣後再經食藥署層層把關,都是為了確保疫苗品質無虞。※破解3:世衛EUL清單與國家EUA緊急授權不該混淆至於6月4日日本捐台的124萬劑AZ疫苗,以及7月7日台灣自購的62.5萬劑來自泰國廠的AZ疫苗,網傳「日本廠、泰國廠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未獲國際認證」,邱南昌醫師表示,不要把世衛EUL認證與各國核准疫苗緊急使用的EUA混為一談,是兩道完全不同意義的程序。邱南昌醫師解釋,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是世界各國評估疫情情況、疫苗種類,審查相關規範後,緊急授權使用疫苗,因此每個國家各自核發EUA。[註二]至於WHO的緊急使用清單(Emergency Use Listing)[註三],是WHO擔心疫苗被搶購,致使經濟能力較差、或受其他因素干擾的國家無法取得疫苗,為了公平起見,成立COVAX平台,與各國疫苗廠簽訂契約,供應疫苗給COVAX分配使用。如果藥廠願意提供疫苗給COVAX,WHO也認證通過,WHO就會將該疫苗廠列入EUL名單。邱南昌醫師反問,假如這個藥廠,在某地的疫苗廠沒有和WHO簽約供應疫苗,「沒有要參加,怎麼可能列入EUL?」事實上,邱南昌醫師補充,若藥廠供貨COVAX平台,都會選擇合適的產地,AZ疫苗就是提供COVAX最多的疫苗,但也不是每個國家的AZ疫苗廠都簽約WHO,所以該國的AZ疫苗就不會列入EUL。謠言二:「美國的弗奇博士說,2022年美國將永久停止使用AZ疫苗」? ※破解:美國疫苗過多,不必再緊急授權給其他疫苗「美國疫苗已經太多了。」邱南昌醫師說,目前各國都是在疫苗不足的緊急情況下,通過COVID-19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然而美國已經核准BNT、莫德納和嬌生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在疫苗過剩下,美國不缺疫苗,何必再緊急授權AZ疫苗?」此外,邱南昌醫師還說,也沒所謂美國永久不使用AZ疫苗這說法,是美國目前根本不需要,也不是針對AZ,其他疫苗也都如此。謠言三:「美國不承認AZ疫苗,打AZ無法入境也無法留學美國嗎?」※破解:美國承認BNT、莫德納、嬌生以及經世衛組織核准緊急使用的疫苗,包含AZ疫苗。邱南昌醫師強調,世界各國針對COVID-19的入境標準不同,美國目前入境制度[註五],是均須檢附航班起飛前3日內COVID-19陰性檢測證明、或3個月內曾感染但已康復的證明文件[註六];另外,除了BNT、莫德納和嬌生疫苗,美國也接受WHO核准的疫苗,包括AZ疫苗[註七]。其實AZ是目前全世界最多國家採用的疫苗,並沒有在台灣打AZ疫苗不能入境美國的狀況。至於入境後是否隔離,需參考美國CDC以及各州建議。拒絕疫苗假訊息 疫情資訊看疾管署防疫網站邱南昌醫師呼籲,近日有許多關於新冠疫苗的資訊及傳言錯誤百出,斷章取義了專家發言,扭曲了專業,建議從衛福部網站、Line疾管家查詢疫苗資訊,切勿以訛傳訛。參考資料:1. 食藥署官方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16-62273-1.html 2. 食藥署官方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16-61887-1.html 3. WHO - Joint COVAX statement on the equal recognition of vaccines https://www.who.int/news/item/01-07-2021-joint-covax-statement-on-the-equal-recognition-of-vaccines4. WHO EUL list https://extranet.who.int/pqweb/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Status_COVID_VAX_15July2021.pdf 5. US CDC – Requirement for proof of negative COVID-19 test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travelers/testing-international-air-travelers.html 6. US CDC – International travel during COVID-19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travelers/international-travel-during-covid19.html  7.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fully-vaccinated.html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打疫苗後服用普拿疼會影響抗體生成? 免疫科醫師解答正確觀念 ·AZ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優缺點1次分析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少易傳播病毒 專家盤點也無奈:疫苗、唾液快篩雙缺
正在經歷疫情侵襲年齡下探的加、英、美、德、以色列,都已開放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力拚9月如期安心開學,輝瑞及莫德納的兒童試驗也已接近完成。在台灣,莫德納疫苗數量很有限,政府採購BNT疫苗的數量為零,只能期盼鴻海、台積電、慈濟捐贈的1500萬劑疫苗來台。開學在即,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帶孩子去帛琉打BNT疫苗,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還能做什麼?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開學後兒少難以避免團體生活,加上活動力強、症狀輕、警覺低等特徵,最容易在社區中傳播病毒、刺激病毒持續變異。建議開學後家庭可考慮每周做一次快篩,及早找出病毒量上升的個案、遏止傳播鏈。由於鼻腔採檢很不舒服,為增加兒童接受度,黃立民建議最好用唾液快篩,不過食藥署已核准之17款家用快篩(15進口,2國產),全都是鼻腔採檢。「一款都還沒有嗎?」對於國內竟然尚無任何唾液家用快篩,黃立民有些驚訝。英國四所知名大學曾提出一項最全面的兒童染疫研究,認為兒童重症死亡風險很低,不用打疫苗,但當時還沒有Delta病毒。英國最近改變政策,開放16、17歲開放全面接種一劑BNT,12至15歲罹患神經病變、唐氏症、學習障礙等青少年,也要接種疫苗。上周美國國衛院院長也對於12歲以下兒童染疫公開表達關切,擔心近期住院病人的兒童比例增加,病情也更重,但12歲以下孩童尚未獲准接種疫苗。黃立民表示,全世界都知道一定要保護兒童,否則無法阻止病毒傳播,目前包括BNT及莫德納這兩種mRNA疫苗將可望最快應用於兒童,原因在於效果好且安全性高。所以,當其他腺病毒載體或蛋白質疫苗還在努力要改良效果、減少血栓副作用的時候,BNT疫苗早已完成青少年臨床試驗,證實兩劑疫苗保護力接近百分之百,BNT和莫德納針對12歲以下兒童的臨床試驗都快完成了。莫德納疫苗也已申請青少年接種,預期不久就會通過,可望繼BNT之後,成為第二種青少年可接種的疫苗。現在國內無BNT、莫德納數量極其有限,談起兒少防疫,黃立民語帶無奈,他說,「就是沒疫苗,也只能講講」,在校園工作的成年人都應接種疫苗,未來也應將兒童納入公費接種,特別是針對腦性麻痺、白血病、神經病變、唐氏症、學習障礙等有慢性病或共病的兒童,這些孩子染疫重症的風險高於健康兒童,應儘早予以保護。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會選高端 中原大學民調:正副總統宣傳有正向影響
新冠肺炎疫苗AZ、莫德納、輝瑞(BNT)以及高端、聯亞是國內經常被討論的疫苗,民眾最想打哪支,選擇的原因又為何?中原大學大數據暨動態民調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約77.0%的民眾最想打信使核糖核酸(Mrna)種類的疫苗,其中輝瑞BNT疫苗在全部疫苗占比39.3%最高,其次則是莫德納疫苗37.6%。另外有16.4%的民眾最願意施打腺病毒疫苗AZ,6.6%民眾將棘蛋白疫苗列為首選,高端疫苗占6.1%,其次為聯亞疫苗占0.5%。這份問卷調查時間為今年7月28日至8月2日,採線上問卷總計回收有效樣本1496份。民調統計民眾做出抉擇的主因,疫苗保護力占69.2%、副作用46.0%,58.0%以是否可申請國際疫苗護照考量為主。民眾在不同疫苗間抉擇的情況有所不同,調查發現選擇莫德納、輝瑞BNT的民眾,最主要是因為認為該疫苗的保護力較其他疫苗來得好。選擇最願意施打AZ疫苗者是因為打該疫苗可通過國際疫苗護照認定。選擇國產疫苗為最願意施打的民眾,主要認為副作用對身體傷害較低,高端、聯亞占比分別達67%與75%。選高端與聯亞為最願意施打的民眾,有31%、25%以「所信任的意見領袖推薦施打」做為他們選擇的主要原因,相對選擇進口3支疫苗者,在這部分只有5% 至7%,可見7月28日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對國產疫苗的代言與宣傳有正向的影響。另外,調查結果有74.2%的民眾贊同政府開放疫苗混打,16.9%不贊成。民眾在疫苗可混打且沒有任何條件限制下,最想施打的疫苗順序組合,46.3%為第1劑莫德納第2劑輝瑞BNT,其次為AZ、輝瑞BNT占18.9%,第三多的組合為AZ、莫德納占18.2%。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10萬人對高端疫苗有信心 駐德代表打完AZ還想打國產
國內開放第六輪意願登記,將施打國產高端疫苗,截至今日下午1時,已有110萬5432人有意願施打高端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被問及國人是否對高端沒信心,導致意願登記人數偏低。他表示,疫苗是國人自由選擇,加上前幾輪已經施打過疫苗的人,第二劑可施打的疫苗品牌相對就少,另外現已有百萬人登記高端也不算少。指揮中心數據指出,目前全國意願登記中,同時勾選AZ、莫德納疫苗者,有726萬7924人,占比53.90%,人數最多。「非莫德納」不打的人,達401萬8693人,占比29.8%,位居第二,但相比過去四成多人次,歷經三輪施打後已低於三成。有意願施打高端疫苗者達110萬5432人,「非高端不打」者達19萬2569人,占比1.43%。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鼓勵民眾都要施打疫苗,也尊重民眾對於疫苗的選擇,不管是採用mRNA、次單位蛋白、腺病毒載體等技術都不同,國人對於疫苗的訊息充足,可以自行選擇。至於國內駐德代表謝志偉在臉書發文表示支持國產疫苗,並表示已在德國打了二劑AZ疫苗,但明年返台一定再打上一劑高端疫苗,增強抵抗力。陳時中指出,相信謝大使對於國產疫苗有所期待,但仍要按規定進行施打。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混打,AZ莫德納BNT哪種組合保護力最強?醫揭這樣打中和抗體濃度更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25宣布,開放AZ疫苗可混打mRNA疫苗(目前國內以莫德納為主,BNT尚未到貨),後續將優先開放第1到3類對象間隔8週後接種,目前時程還沒敲定,約有343.5萬名第一劑打AZ疫苗的民眾,未來混打上路後,第二劑都有機會打到mRNA疫苗。究竟混打能提升多大的效果呢?醫師潘建志在臉書上分析,面對越來越難纏的變種病毒,混打疫苗確實能得到更高的抗體效價,而四種打法組合中,以這個組合最能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 混打是趕上病毒進化的解方 比方說,Delta印度變種病毒,能讓所有疫苗的保護力降低,但以混打疫苗來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或許就是人類趕上病毒進化速度的解方。 潘建志說,腺病毒疫苗如AZ,重覆施打往往效果會越來越差,因為免疫系統對腺病毒產生反應,相比之下,莫德納、輝瑞BNT這種mRNA疫苗,在第二劑卻引發更強反應,因此疫苗混打的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混打種類和次序很重要 目前發現,最有效的組合是先打腺病毒載體(AZ或嬌生)疫苗,再打mRNA疫苗(輝瑞BNT或莫德納)。 AZ疫苗這種腺病毒載體,原本就有免疫上的弱點,次單位疫苗大量生產緩慢,可能都會被淘汰,強的變種病毒取代掉弱的變種病毒,那麼「強的疫苗取代掉弱的疫苗」也是理所當然,要夠快才夠強,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病毒「流感化」,每年都要補打疫苗 mRNA疫苗設計生產快速,絕對會成為主流,加上新冠病毒變種未來會「流感化」,每年要補打疫苗,下一步想超越變種病毒的進化速度,更需要以人工智能預測病毒未來的RNA序列,搶快做好疫苗,再給病毒迎頭痛擊。 根據臨床實驗結果,先兩劑AZ(AA),或先兩劑輝瑞BNT(BB),還有兩者先後各接種一劑(AB或BA),4種方式之間的功效如何? 4種打法組合,以AA-BB-AB-BA來比較結果是: 1、AB激發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比BA更強。2、AB和BA激發的抗體都比AA更高。3、BB激發最高抗體反應,AB激發最高T細胞反應。4、可以這樣來看:BB>AB>BA>AA。 而牛津大學最新研究也發現,AZ和BNT混打的成效,優於BNT+AZ以及AZ+AZ。 針對830名50歲以上受試者分組疫苗混打,分為BB、AB、BA以及AA,研究結果也是發現BB成效最好,中和抗體效價有14080,其次AB中和抗體效價12906、BA是7133,AA為1392,該研究也投稿至知名期刊《LANCET》(刺胳針)。 過去大規模的疫苗混打不常見,新冠疫情出現這種特別的策略,主因是AZ疫苗本來是全世界接種最多的疫苗,超過1億劑,但因爲血栓問題,不少國家停止使用AZ。 其他的原因還有包括,AZ最大的生產基地印度血清研究所先前發生火災,還有印度因疫情嚴重而中止疫苗出口,造成AZ供應上一度中斷,許多打完第一劑的人沒有第二劑可打,因此發展出混打策略。 潘建志說,AZ是有一定保護力,他自己已經接種兩劑AZ,或許未來還需要補第三劑mRNA疫苗,來因應各種變種病毒的來襲。 (本文資料來自潘建志醫師臉書)●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13年不想性愛、夫提分居才配合!他被當「提款機」當然不公平,妳用心才能真挽回.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08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豪雨雙重夾擊 全台捐血中心血量吃緊
新冠肺炎疫情加上豪雨,民眾出門捐血意願降低,全台捐血中心各類血型都偏低;尤其高雄、台南捐血中心的血液庫存量更是出現「急缺」。台北捐血中心主任林敏昌表示,台南、高雄的血液庫存量都只剩二天多,「從來沒看過這麼低的狀況」。林敏昌表示,5月中爆發疫情,全台警戒升至三級後,許多活動受到限制,連帶民眾出門捐血意願也降低。但當時的用血量沒有現在這麼吃緊,主要是因為當時各醫院的手術也都降載。但是隨著微解封,就醫人數又回溫,如台大醫院、新光醫院在7月底就恢復大部分的手術,但血液供應成長卻沒有跟著回溫,導致血庫吃緊。林敏昌說,用疫情以來每日的捐血量換算,整年約少4萬袋血。而近日又因為天氣影響,民眾出門捐血意願又降低,各捐血中心的血液庫存都呈現偏低狀況。雖然各地的捐血中心會互相調度用血,但中南部如台南、高雄只剩二點多天、台北捐血中心則不到五天。林敏昌表示,捐血中心的人員至少都打過一劑疫苗,且都有做好防護,民眾可安心到各捐血站捐血。另外,7月23日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也決議,我國現在使用的不論是mRNA疫苗或是腺病毒載體疫苗,注射後只要沒有疑似感冒、發燒等症狀,都不需要暫緩捐血。
-
2021-08-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有癌症在做XX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種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
近期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台灣惡化,而台灣也進入了三級警戒,隨之新冠疫苗接種的議題也受到國人高度的關注。在這段時間有許多的癌症病友都對新冠疫苗接種有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有 「我在做 XX 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個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因此在此整理了幾個病友常見的問題,並依現有的實證醫學以及近期更新的美國 NCCN 指引的建議予以回答。癌症病患可不可打新冠疫苗?可以!在現有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都只招募了極少數罹癌的病患,因此疫苗使用於這些病患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數據相當有限。但是幾個大型的研究都證實了癌症病患感染了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併發症及有較高的死亡率。除此之外,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免疫機能較差,而被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較長的時間具有感染力,也比較容易衍生出變種病毒。因此,許多美國的專家以及腫瘤治療的學會/組織都是強烈建議癌症病患及其照顧者/同住者儘早接種疫苗。而在美國廣泛的接種癌症病患後,暫時未有任何報告顯示癌症病患施打疫苗後有較高的風險。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癌症病患因免疫力較差,由疫苗誘發出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會比健康人群弱,因此縱使完成疫苗接種,癌症病患仍須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準則。我正在接受癌症的治療,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可以!接受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的病人都可以接受疫苗接種。其中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在接受治療的任何時間都可以接種疫苗。接受固態腫瘤的常規化療的病患 (如大腸癌物、肺癌和乳癌) ,暫時最佳注射疫苗的時間還未釐清,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儘早接種疫苗,而國內專家則是建議白血球恢後,以及在下一輪化療一星期前注射。血液惡性疾病的病患接受幹細胞移植、細胞治療、或是高強度的誘導性化療時,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免疫功能的抑制,因此需要等免疫功能恢復後再做施打。免疫治療的作用會增強會使病患的免疫增強,學理上有可能會增加疫苗的副作用,但暫時無任何研究有發現這樣的趨勢,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同日施打,以減少病患反覆進出醫院的機會,但也有部分專家建議錯開疫苗及免疫治療的注射,以利區分個別的副作用。接受大型手術的病患則是建議術後休養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疫苗接種,這樣比較容易觀察手術後的併發症。較為特殊的是接受脾臟切除手術的病患,有可能會導致免疫抑制,因此需要等二週以上尚可接種疫苗。我有癌症,我應該打哪一個疫苗?都可以,不需挑選疫苗!現在國際上主要的幾種疫苗包括: mRNA 疫苗的輝瑞/BNT、莫德奈/Moderna,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嬌生/Johnson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都有個別完成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並驗證對預防新冠肺炎有顯著的效果。但由於各個疫苗的試驗是在不同的場景下進行,而且實驗設計也不盡相同因此無法互相比較。近期 Nature Medicine 也發表了一篇 40 萬人次的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英國使用的狀況,並沒有發現兩種疫苗在效果上存在任何差異。對於癌症病,暫時沒有任何證顯示哪種疫苗在安全性及保護力上較為優越。而在安全性上,mRNA疫苗不含活病毒,而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腺病毒載體已被修改不具複製能力,因此這兩種疫苗學理上都可用在免疫力較差的癌症病患。 AZ 疫苗與血栓副作用隨著台灣如火如荼的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疫苗相關的議題持續被高度關注。國內現有的兩個疫苗分別為 mRNA 疫苗的莫德奈/Moderna,以及腺病毒載體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因為AZ 疫苗的施打在國外出現數件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的案例,而導致部分病患死亡的情形,引發國人對 AZ 疫苗的一些疑慮。因此在此整理了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的相關資訊以及注射 AZ 疫苗後的注意事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在歐洲及美國進行廣泛的疫苗接種後,陸陸續續有報告發現極少部份的病人在接種了腺病毒載體疫苗後(嬌生,AZ),出現了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例如腦靜脈竇血栓或腹內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這樣的副作用被命名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thrombo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其發生率依歐盟及美國衛生主管機關公布的統計資料,約百萬分之十,而國內統計至今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目前雖未找到確切的危險因子,但似乎於較常見於中年女性,發生時間大多於注射疫苗後 5 至 20 天內。現在已有些研究開始釐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的機轉,近期一篇發表在 Nature 的研究發現,部分的人在接種腺病毒載體的新冠疫苗會造成體內產生異常抗體,這些異常抗體會以特定方向及排列黏附在叫做PF4的血小板蛋白上,而其他抗體和血小板會跟著附著上去,導致血栓產生以及大量的血小板被消耗掉。目前報告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皆有檢驗到PF4的抗體,而現在疾管署也開始協助醫療院所進行檢測來協助此副作用的診斷。AZ 疫苗安全嗎?我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WHO、美國的CDC/ACIP、 歐洲的EMA以及國內的ACIP都有針對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血栓風險做過探討,結論皆為:發生率低,接種的益處遠大於其風險,並且持續支持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施打。許多病患常會問自己的狀況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事實上除了似乎比較常見於較年輕的女性之外,暫時尚未發現有確切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因此疾管署僅建議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者,或是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另外,若病患對流感疫苗、常效型生長素 pegfilagrastim 或是皮下型 rituximab 有過敏史,因含有相同成份,則較需特別注意是否也對 AZ 疫苗過敏。我注射後該注意什麼?施打 AZ 疫苗後 4-28天內須注意是否有以下症狀:◎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或紫斑。如有上述症狀,有可能是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應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 疫情烽火下的我見我思
【編者按】在這全球籠罩於新冠疫情的困境下,特別感到興奮的是,醫學生時代所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居然在她仍然勤於研究與教學之餘,主動與我們分享她由「新冠疫情之省思」,進而引申到「全民防疫運動:從個人情緒免疫保健談起」的心得。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她的推薦,她的學生也是位名教授,不僅是科學家,也兼具豐沛的歷史與文學素養,巧妙地以古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分段介紹他在疫情烽火下的一些看法。希望透過這兩位兼具科學專長與人文素養的學者精心撰寫的三篇文章,在疫情肆虐的無奈之下,我們找到一些還可以做的努力。現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瘴癘,亦稱瘴氣(中醫慣用之名詞),是指山林間在濕熱環境下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一種能致病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與真菌)滋生汙染物。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一般稱為瘴病,故瘴病是多種疾病(流行病或熱帶疾病)的總稱;又瘴氣作為古代的疾病地理學概念,其主要與南方氣候、植被和地貌有關。瘴氣被認為是一種有毒氣體或薄霧,其不僅只在被感染個體內引發致病,更是會隨空氣傳播至該汙染區域內的多數個體(人或動物) 。醫學界往往以為過去所說的「瘴病」即是因水土不服所罹患的「中暑」或「感冒」或「瘧疾」等症,然廣義的「瘴病」則泛指熱帶或亞熱帶所在區域的傳染病。西方將瘴氣稱之為miasma,意思是「不潔」或「污染」。雖然「疫」難以認定為某一種病或症,但就「眾人同病;即疫也」的意義來說,古籍醫書或現代流行病學對「疫」之解,無疑是指稍有規模的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天花」與「登革熱」等。其中「疫」中之重的「瘟疫」或謂「大疫」,更是指某種流行病/傳染病的大範圍爆發,諸如瘧疾、鼠疫、肺結核等,這當中也可能就包括了好發在特定季節或地區的「流感」疫情。隨著現代實證醫學的崛起,瘴癘(疫癘)這用詞已漸漸被後人接受是某些生物(主要是人類)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發的流行性傳染病,如風熱性感冒(流感病毒或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疾病)。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清朝統治期間,來台的漢人多將台灣稱為瘴癘之地,文獻記載中也多次強調台灣島上疫病橫行,如清代《平台紀事本末》所載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際,偽鄭(即明鄭時期1662-1683)時多瘴癘,居民寥落;更云當年軍中疫癘大起,各路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先後沒於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由這些史書記載顯示,自明鄭正式經營/署理台灣至清初(康/雍/乾時期),來台/遷台/開台的我輩先祖都遇到了與先後來到台灣(福爾摩沙)的荷蘭人或西班牙人相類似的久居難題,亦即無法克服疫病(瘴癘)之生死交關。因疫情而病歿的現象到清末/日治的台灣還是經年發生,且台灣本島南北各處無一倖免。據史料記載,1871年日本國藉口琉球海難船民遭臺灣南端高士佛社等居民(排灣族)殺害之故,于1874年出兵攻打恆春半島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在此之際,日本西鄉從道所率領的三千六百名官兵前往台灣征戰中,竟有500餘人死於疫病(戰鬥陣亡者僅20餘人),而清朝6500員派台「文武員弁」也因「疫氣流行」而病故者眾。再者,清末來台灣鎮守海疆的左宗棠楚軍(湖南兵),也於1885-1886年修築嘉義至大陂橫貫道路之際,許多士兵因遇到暑熱、瘴癘所引發的水土不服(主要是瘧疾)而相繼病死長埋台灣,這近百座埋骨處現就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即甲仙鎮海軍墓。日治初期的台灣,于1896-1917二十年間,就曾出現了五次鼠疫流行(造成兩萬四千人死亡)與1919-1920年北部地區爆發過嚴重的「虎列剌」(即霍亂,造成四千三百多人死亡)。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因公共衛生推行落後,再加上兩岸人流頻繁往來下,導致原本在台灣已幾乎「絕跡」的各種傳染疾病,包含霍亂、天花、鼠疫與狂犬病等疫情又再次爆發。以1946年(民國35年)為例,台灣就曾因中國傳來「霍亂」,導致當年全台3809人染疫致病,2210人不幸死亡(致死率高達58%),而嘉義地區更因防疫封城(港)管制而導致警民重大衝突,進而衍變成了當時的重大社會事件——「布袋事件」。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Flu),為一種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為RNA病毒的一種,主要有A、B及C型,其中A型和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的流行。20世紀內曾發生過四次較為嚴重且有記載的流感大流行疫情,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8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與1977年俄國流感等。其中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是近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大流行(估計有10億人被感染),導致全球死亡人數超過了5千萬。依據日治臺灣的1918-1919流行性感冒疫情與防疫年表,這個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臺灣地區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第一波超過2萬5000人(死亡率達7.18%);第二波亦超過了2萬3000人(死亡率達6.3%)。21世紀初的疫調則有,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是一種由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首例致命流行病;2009年的墨西哥流感(A型H1N1),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及2012年的中東呼吸道綜合症(MERS),它也是一種冠狀病毒。這20年期間爆發的上述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所幸僅有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台灣流行肆虐,這波疫情有346名國人確診病例,然因其高致死率(接近20%)也造成73人不幸死亡。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又被稱為Sars-Cov-2,是2003年薩斯(SARS)病毒的變種/分支毒株。從2019年底Covid-19在中國武漢地區爆發後,短短幾個月就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迄今(7/24)為止,全球已經有一億九千多萬個病例數,四百多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台灣國內則超過1萬五千個病例數,七百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死亡。雖然Covid-19主要通過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染疫,但該病亦已被證實可藉由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等環境因素傳播,這意味著它比SARS或 MERS的疫情更難控制與阻斷。特別是,這次疫情的Covid-19病原體亦已經出現多次變異,而這種自體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導致其傳染性亦急劇增強,更甚者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如印度Delta變異病毒株),無怪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危機」。「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2019末至今的新冠疫情已帶給了世界經濟帶來的熔斷衝擊,其嚴重程度遠比上世紀初的大蕭條,更因受到隔離封城、邊境管制、供應斷鏈及防控措施等影響,讓許多數人面臨著失業與貧困。從去年(2020)初第一位女台商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後,台灣民眾就謹遵守著外出要戴口罩/面罩來保持社交距離,進出各大公眾場所也須嚴守「紙本登記制」/「簡訊實聯制」;染疫患者/疑似與確診病患接觸者,也都分別採取了「居家檢疫」、「防疫旅館/隔離酒店」及「自者隔離」與「居家隔離」等不同的防疫措施,來阻絕新冠病毒的傳播鏈。隨著全球疫情的升溫和病毒的持續變種,台灣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也從五月中旬進入極為險峻的階段,而三級警戒也持續延長至七月下旬(7/27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再者,今年六月底國產與進口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已陸續在各大通路/超商販售,於此同時政府也加速設立各地熱點地區的篩檢站與廣設集中檢疫所。隨著台灣政府全方位抗疫推動(滾動式調控),再加上國人上下做好自身良好的防疫配合(沒有人想當那個破口),很慶幸在七月下旬已看見了確診數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對即將微解封(降為二級警戒)後的百業復甦與時序正軌,將是令人多所期待和樂觀看待。另外,國人每天都關心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何時可以打到疫苗,包括每一波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爭議不斷的疫苗接種殘劑(餘針)及可能分配施打的疫苗種類及其副作用。目前在台灣公費疫苗接種只有兩種選擇,即以腺病毒載體為技術的AstraZeneca(AZ)疫苗與以mRNA為技術莫德納 (Moderna) 疫苗這兩種,然民眾目前似乎還期望有第三種以上的選擇,特別是已有一些國人選擇出國去尋找其他已獲WHO 批准緊急授權(EUA)的疫苗接種。然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疫苗,都可能會有非預期的副作用(近五百例接種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更是讓有意願施打疫苗之民眾的普遍疑慮。面對民眾的疑慮與恐慌,建議可由施打者可自行預約選擇所青睞的疫苗種類,年長者可與醫生來共同決定/評估是否施打,某個程度上是可舒緩施打者的不安/壓力,並提高所謂安慰劑的正面效應。近日台灣南部出現了十多例印度「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台灣目前主要仍是Alpha變異株),這著實令人擔憂也需國人更加努力配合政府政策——「輪到你,就去打」,盡己所能為台灣的防疫做出微薄但卻又重大的貢獻。目前,已施打過第一劑的國人才剛超過26%(計次人口比為27%),讓疫苗施打的覆蓋率,故從原本設定需要65%-70%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戰略方針,須提升至80%-85%的覆蓋率,如此才能讓這傳染力強及重症比率高的新冠變種病毒接近「清零」。在這三級警戒即將解除之際,我們接著是要面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後疫情時代」,期許國人同胞依舊秉承「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之價值信念,相信台灣不久後就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且再現昔日經濟榮景。謹以祈願並祝福本文讀者們都能喜樂平安長樂未央!
-
2021-08-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隔二劑再延長?憂靠一劑難敵Delta、三劑補高端
國內莫德納疫苗量不足,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排除要拉長第一劑及第二劑間隔時間。專家指出,目前施打第一劑莫德納保護力仍有六成以上,但面對Delta變異株效果若降至五成以下,拉長兩劑延長時間較須提供防疫警覺。國內若疫苗供貨量延遲,需考量文獻數據能否開放mRNA疫苗作為混打,甚至未來高端等國產疫苗作為第三劑補充劑。國際莫德納疫苗供貨量延遲,現僅開放一至三類人員、孕婦等人可見隔28日接種,然而其他民眾皆至少間隔十至十二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更表示,不排除再延成間隔周期。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mRNA疫苗與腺病毒疫苗不同,莫德納疫苗有數據顯示就算間隔半年,依然有不錯保護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指出,按莫德納疫苗原廠建議兩劑至少相隔28日,國內為了提供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因此延長至十至十二周甚至更久,此舉不會影響到疫苗二劑接種的保護力,接種一劑後有六成多、接種二劑可達九成五。他強調,但須注意Delta變異株等防護力,若只注射第一劑效果較差約五至六成,打了二劑約有八成八,若保護力未來出現低於五成以下,縮短一二劑接種時間則較有風險,須考量到未來疫苗進貨量延遲,專家也考慮參考國際數據是否採混打或第三劑施打國產疫苗作為補充劑。面對國劑疫苗供貨量不穩,黃高彬認為,除了考量延長莫德納第二劑施打的間隔外,莫德納有更多混打科學數據,例如第二劑改混打同樣皆為mRAN的BNT疫苗去補足,或者考量副作用較少的國產疫苗效果較好。另有國內專家考慮打了原廠二劑疫苗、第三劑能再高端等國產疫苗,強化國人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