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寵物.寵物疾病
搜尋
腹水
共找到
131
筆 文章
-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被稱為「國病」的肝病,隨著多年來的B肝疫苗接種,B、C肝炎篩檢、追蹤、治療及肝癌治療等計畫,肝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標準死亡率均有下降趨勢。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肝癌患者人數變化與治療現況。隨著B型肝炎疫苗接種、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以及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新藥之治療,肝炎防治多年來已見成效,如今又搭配國家114年消除C肝的目標,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肝病消除僅差最後一哩路,他呼籲,一定要落實B、C肝炎病毒篩檢及定期追蹤,反轉過往「肝病被稱為國病的羞辱」。曾見晚期肝癌病人受苦,多年肝癌防治終見成效。「晚期肝癌病人,皮膚泛黃、腳踝水腫,尤其腹部嚴重積水,肚子大大的,但四肢卻十分瘦弱。」石崇良說,罹患肝癌不會痛,不容易早期診斷,發現時多已出現黃疸、腹水等肝硬化晚期症狀,並演變為肝癌。過去他擔任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時,常收治肝癌晚期患者,每次看到病人定期到急診室「放水(台語,抽腹水)」,表情十分痛苦,毫無生活品質,他於心不忍。長期以來,政府推動多項肝癌防治計畫,從民國73年針對B肝帶原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75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多年來也針對懷孕媽媽進行B肝抗原血液檢測、新生兒推廣B、C型肝炎篩檢,以利早期篩檢、早期發現,「這是對的政策」。B、C型肝炎論質計酬計畫,追蹤率達九成。石崇良指出,99年推動全民健康保險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針對肝炎帶原者定期追蹤檢查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等,該計畫病人追蹤率都達九成以上,而未加入計畫者追蹤率僅七成。據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肝癌一期患者約占三成,而目前B、C肝病人照護率為五成,希望納入人數可以持續增加。如今肝癌完全符合國家防治癌症五步驟,包括倡議戒酒的健康促進、實證評估及篩檢、B及C肝的預防性治療,及早期診斷、精準治療。針對血液透析病人,每年篩檢一次並上傳結果,給予額外獎勵,及早發現感染B、C肝炎的病人。新發生診斷,肝癌為五癌中唯一下降者。台灣人口老化,平均餘命增加,65歲以上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石崇良說,以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乳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107年為1.3萬多人,112年增為1.6萬多人;結腸、直腸及肛門癌(簡稱大腸癌)從1萬3900多人增至1.5萬多人;子宮頸癌由3,786人增至4,565人;口腔癌由7,796多人增至7,979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簡稱肺癌)更從1.4萬多人增至1.8萬多人。肝癌相對其他癌症,自107年新發生診斷為1萬496人,112年降為9,488人,為五癌中唯一呈下降趨勢的癌症,且肝癌標準化死亡率也逐年降低,顯見肝癌篩檢、追蹤已有具體成效。近年來,C肝藥物治療可說是最成功的計畫。石崇良說,全國C肝患者估計32萬人,隨著國家推動明年消除C肝目標,其中非高風險患者治療人數已逾八成,預計明年整體可達到微根除目標,相較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2030年的根除目標提早達標,最後目標是治療所有的C肝病人,根除C肝。健保陸續給付C肝用藥、免疫合併標靶療法,為病人省下大筆藥費。石崇良說,健保署去年8月宣布,免疫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每年省下3百萬藥費,延長餘命中位數約5.8個月,接近半年。健保署也自106年起給付C肝用藥,目前C肝藥物一人藥費約18萬元,且108年起不限肝纖維化、治療經驗,110年10月將原限消化系內科或消化系兒科專科醫師處方使用,放寬不限處方醫師資格,讓病人用藥可近性更高。石崇良說,自106年至今年4月,使用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人數已達16萬6,209人,這是健保很大的貢獻。且就肝癌治療成本來看,篩檢仍是最具效益,早期發現治療,可以省下高昂治療費用,降低健保負擔。預計今年8月起,國民健康署將試辦以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HP),相信未來有機會消除HP感染,降低胃癌發生主要風險因子。他相信透過早期篩檢,肝癌及胃癌發生率都會逐漸降低。國健署為配合國家明年消除C肝目標,協助民眾及早發現是否感染B、C肝炎病毒,109年9月28日起,放寬B、C型肝炎篩檢補助年齡為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終身享免費篩檢一次。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肝如果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深植人心,早年肝病號稱國病,而肝癌曾多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直到20年前被肺癌超越。衛福部統計,112年死於肝和肝內膽管癌人數達7,724人,排名第二,僅次於肺癌;健保署統計,近五年來,肝癌就醫人數逐年上升,自108年到112年,共增加3,420人。肝癌病人常合併B肝、C肝及肝硬化等,民眾仍不可輕忽肝癌威脅。好發族群隨年齡增加,男性明顯多於女性。依健保署統計,肝癌就醫人數108年5萬3,920人、109年5萬4,670人、110年5萬5,660人、111年5萬6,540人、112年5萬7,340人,就醫人數上升幅度達6.3%。健保署表示,肝癌屬於慢性疾病,每年就醫人數會慢慢增加。進一步分析發現,肝癌好發族群隨著年齡增加,男性多於女性。112年統計發現,44歲以下約850人,男性520人、女性330人;45到64歲有1萬8,660人,男性1萬4,440人、女性4,220人;65歲以上有3萬7,840人,男性2萬4,090人、女性1萬3,750人。男性肝癌人數約為女性的二倍,65歲以上占比逐年增加。肝癌共病前三名分別為B肝、肝硬化、C肝。112年肝癌病人共病第一名為慢性B型肝炎、第二名為肝硬化、第三名為慢性C肝、第四名為慢性肝炎、第五名是高血壓。其餘共病還有糖尿病、原發性肝惡性腫瘤、胃食道逆流疾病併食道炎等。肝癌病情嚴重,病人就醫檢查檢驗常選擇醫學中心。健保署統計,108到112年,肝癌病人檢查檢驗件數約介於23萬至24.6萬件,50%以上為醫學中心執行。肝癌檢查項目方面,主要有異常凝血酶原檢驗(PIVKA-II)、甲型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其中PIVKA-II篩檢為健保署於109年9月1日新增的給付項目,因此,109年至112年篩檢件數持續增加,112年達到2萬多件;108年至112年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件數為1.4萬至1.6萬件,腹部超音波檢查為4.2到5.2萬件,而109年到111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檢查件數略為降低。免疫藥品合併標靶成主流,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肝癌治療上,目前免疫藥品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已慢慢成為趨勢,但使用人數上,仍以標靶藥物蕾莎瓦為多。以112年來說,蕾莎瓦使用人數1,824人,使用免疫合併標靶藥品人數為546人。健保署於去年8月宣布,將免疫藥品(癌自禦)合併標靶藥品(癌思停)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省下每年3百萬藥費。台灣肝癌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懿宬表示,肝癌病人致病原因約90%為罹患B型或C型肝癌,其餘為酒精性肝癌,雖然早年有食用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所導致的肝癌病例,但現在已較為少見。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肥胖人口增加,脂肪肝患者也須提高警覺。李懿宬說,衛福部為達到2025年根除C肝,持續推動C肝防治計畫,病人已大幅減少。至於B肝防治,1984年政府開始推動免費B肝疫苗接種,目前40歲以下民眾均有接種疫苗,肝癌盛行率低於1%;相較40歲以上罹患肝癌人數仍較多,盛行率約10%到15%,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根據他臨床觀察,肝癌患者就醫時,診斷為中晚期的人數占比約四成,顯見B肝、C肝、肝硬化等肝癌高風險民眾,常輕忽定期追蹤的重要性。約四成確診已中晚期,B、C肝等高風險群務必追蹤。肝癌治療上,李懿宬說,病人目前使用免疫及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率、存活率,相較過往使用的蕾莎瓦好,已成為治療肝癌用藥的首要選擇。但健保給付有限制,如治療後經連續2次評估病人腫瘤沒有明顯縮小,但也沒有持續惡化,也就是穩定控制時,就必須自費治療。他呼籲,健保應比照國外使用條件,用藥後於腫瘤出現明顯惡化時,才停止給付。肝癌除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也是選項之一。北榮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書正說,病人於術前先接受完整影像檢查,評估腹腔腫瘤大小、位置、數量,以及肝、心肺功能等,以便手術時一網打盡。目前肝癌手術方式多元,如達文西機械手臂、螢光腹腔鏡,以及傳統腹腔鏡及開腹切除手術等。術後需完整追蹤,一旦病情出現變化,可以立即處置,避免病情惡化後,延誤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國內肝癌多肇因B肝、C肝 定期追蹤避免肝纖維化
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醫師指出,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分布,肝癌若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晚期。因此,肝癌高風險族群不能依賴症狀,必須透過定期篩檢和追蹤檢查,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肝癌。C肝即使治癒,肝臟已受損,仍須定期追蹤。許耀峻說,後期肝癌可能出現腹水、黃疸(眼白變黃、茶色尿),或疼痛(因腫瘤大到壓迫肝臟表面或刺激到腹膜上的神經);有些人也會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倦怠、虛弱、胃口不好、體重減輕等。衛福部訂定2025年根除C型肝炎的國家目標,這是因為C肝的抗病毒治療安全有效,口服療程只需要8至12周、治療成功率幾乎100%,只要有病毒就應該清除。但許耀峻提醒,即使患者經過治療已清除病毒,但由於長期發炎容易累積傷害,肝臟若已發生纖維化或肝硬化,C型肝炎患者在感染痊癒後仍需定期追蹤。脂肪肝、過量飲酒、自體免疫肝炎或膽管炎等,也可能造成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許耀峻表示,不管任何原因,肝臟慢性發炎時間久便容易結疤,傷疤累積,就是肝臟纖維化,最終可能導致癌變,一旦發現慢性肝炎就要定期追蹤。病毒量高須用藥控制,有肝癌病史需密切追蹤。許耀峻說,肝硬化病人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或其他癌症標記(例如PIVKA-II),以及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其中以超音波最方便,是第一線篩檢工具。若沒有肝硬化等重度情況,一般建議是每半年追蹤,不過每個人病況不同,還是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至於B型肝炎,一直都是國人最主要的肝癌危險因子,許耀峻提到,B型肝炎的治療比較複雜,目前尚無法使用藥物清除感染,但現有藥物可抑制病毒複製,緩解病毒血症,並且改善發炎與纖維化情形。因此若病毒量高、肝臟慢性發炎,或肝臟已顯著纖維化的患者,應該要用藥物控制病情、避免惡化。此外,一親等如果有肝癌病史,肝癌風險會比沒有家族病史者多出2至4倍,他提醒這類民眾更需留意,特別是40歲過後,一定要定期追蹤。抽菸、酗酒、熬夜、脂肪肝,都是肝癌潛在威脅。飲食習慣方面,許耀峻指出,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應戒除。此外,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重要病因,不論是B、C、D型肝炎病毒都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例如共用針頭、牙刷、刮鬍刀、不安全性行為等途徑,所以必須避免上述行為。熬夜可能影響身體機能,例如容易出現新陳代謝問題,後續對於脂肪肝的發生,以及免疫系統等,也都會產生不良影響。許耀峻特別強調,病人睡眠要充足,否則新陳代謝效率不佳、免疫系統不好,對脂肪肝的患者而言,狀況可能會加劇;對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來說,則可能不利於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脂肪肝的盛行率很高,過重或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許耀峻表示,不是每一個脂肪肝都會演變為肝硬化或長出肝癌,但肝臟若因此慢性發炎,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便顯著增加。此外,有些人看起來不胖卻有脂肪肝,和基因(例如PNPLA3)多型性有關;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疾病也會影響。有無脂肪肝?自我觀察兩大指標:BMI和腰圍。脂肪肝的形成,一般來說還是與體重密切相關。許耀峻說,自己是否過重,可以透過幾個指標觀察,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其中之一,但BMI和每個人的骨架、身體組成等有關,未必完全準確;另外,還可以檢視自己的腰圍,腰圍和中心型肥胖相關,如果女生超過80公分、男生超過90公分,就要特別注意。內臟脂肪含量也是一個指標,不過需要透過特殊儀器,例如雙能X光吸收測定、磁振造影(MRI)等。對於一般民眾,還是建議觀察自己的BMI和腰圍數字,避免過重或肥胖。肝癌檢查追蹤方式.45歲-79歲民眾,終身可有一次免費B肝、C肝篩檢,一旦發現B肝、C肝、肝硬化隨即進入追蹤程序。.B肝、C肝患者應每6個月定期檢查一次。.肝硬化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每個人病況不同,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我有脂肪肝 有辦法改善嗎?許耀峻指出,脂肪肝是可逆的,研究數據顯示,減低10%的體重,就能顯著改善脂肪肝,甚至「從有到無」。建議飲食要避免手搖飲、糕點等果糖攝取,精緻澱粉的攝取量也要留意;運動相當重要,建議至少每周3次、1次至少30分鐘,重點是要養成規律習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8 癌症.卵巢.子宮
頻尿、便祕竟是「卵巢癌」前兆 醫師提醒:出現5症狀要小心
30歲婦人的消化道症狀,竟與卵巢癌有關!「醫生,我的小腹最近愈來愈大,有悶脹感、便秘,而且一直頻尿,是不是腸胃怎麼了?」一名30多歲女性就診,原以為是消化道症狀,檢查卻被診斷出卵巢癌,而且是三期,明明只是肚子不舒服,竟成卵巢癌,心裡難以接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提醒:卵巢癌無聲無息,初期沒有明顯徵兆,通常發現的時候,癌細胞都已經擴散。根據統計,新診斷的個案中,有75%屬於第三期或第四期,必須盡力將腫瘤切除乾淨,才能提升5年存活率。為什麼卵巢癌不易發現呢?預防重點報你知!沈彥君說,卵巢位於腹腔深處,周邊器官有腸道、膀胱、子宮,所以腫瘤壓迫到這些器官時,會出現腹部脹痛、食欲不佳、便祕、頻尿,甚至是陰道出血等症狀。如果癌細胞引發腹水,肚子則會隆起變大,有時會伴隨下肢水腫。「卵巢癌該怎麼預防呢?」沈彥君說,癌症很難預防,只能早期偵測降低風險,而且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高。卵巢癌的檢測可以與骨盆腔的檢查一起進行,例如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肌瘤檢查,或是進行CA-125血液檢查。卵巢癌沒有獨特的症狀,而且容易被誤認為是為腸道疾病,延誤治療時機。「這2類族群」可利用核磁共振掃描(MRI),早期找出病灶沈彥君建議,過了40歲之後,應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而有家族史、乳癌患者,則可利用核磁共振掃描(MRI),精準揪出病灶。沈彥君強調,乳癌、卵巢癌都屬於婦癌,乳癌基因會影響卵巢癌的遺傳性,目前已知BRCA1及BRCA2基因發生突變與這二種癌症有關。另外,巧克力囊腫有1%的機率會產生癌變,形成卵巢癌,患者要密切追蹤。出現5症狀要小心卵巢癌1.腹部脹痛:腫瘤壓迫到腸道,出現脹痛情形。2.食欲不佳:出現噁心感,沒有胃口。3.便祕:腫瘤影響腸道蠕動,造成排便困難。4.頻尿:壓迫到膀胱,一直想排尿。5.陰道出血:注意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及異樣分泌物。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1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太太產後發現卵巢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羅鴻源感到無限愧疚
看著病人的數據報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羅鴻源詳細解說病理診斷,包括腫瘤的大小、位置、擴散程度等。但是當病歷上的名字是摯愛家人時,身為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還能冷靜如常嗎?他說,「當然一樣慌亂啊,而且會馬上列出最壞結果。」回想起24年前,剛結婚一年多,太太懷孕了,全家滿心期待女兒的到來。那時,羅鴻源是住院醫師,正值訓練階段,忙於準備專科醫師考試,還要輪值夜班、負責教學及行政工作,沒有多餘時間沉浸在生命誕生的喜悅。不料,就在產後幾個月,太太因腹痛檢查,被診斷出卵巢胚細胞癌,屬於卵巢癌的一種。「檢查結果出來前,我對腹痛、陰道出血、小腹隆起等症狀先找出可能的答案,想著該如何治療…。」羅鴻源說,自己是醫師,相信知識就是力量,但其實知道的愈多就愈害怕。原本以為只是產後惡露還沒排乾淨的正常現象,腦海卻一直跳出抗拒的答案,感到非常不安。太太罹癌 感到無限愧疚心裡不斷祈禱是良性腫瘤,而在確定是卵巢癌後,羅鴻源用「無限愧疚」來形容,那一刻才發覺,自己有多忽視家庭。一方面,身為醫師怎麼會疏於發現異狀,另一方面是自責工作繁忙,產檢幾乎都是太太一個人自立自強,連自然產住院也只有第一天陪同,其餘都是靠岳母及媽媽分攤照顧責任。羅鴻源說,太太在手術過程中發現有腹水,含有少量的癌細胞,術後勢必要進行化療,又是另一種折磨。他很清楚化療的副作用,但是當惡心嘔吐、皮膚紅癢、毛髮脫落等症狀發生在另一半身上,感覺竟有一種無力感。抗癌成功 又生下兩女兒化療期間,太太一度因白血球太低而中斷治療,羅鴻源擔心是否細菌感染,甚至已經設想最糟糕的狀況。所幸,手術切除一邊卵巢,加上化療花了近一年時間,病情獲得控制,平安度過癌症5年存活期。之後還順利懷上二女兒與三女兒。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也是婦癌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羅鴻源說,在陪病過程中,不斷省思該如何告知病人及家屬病情,以及給予情緒上的支持。「宣告罹病的場景可說是日常的工作,但憾事發生在家人身上,才體悟到說出口的一字一句都要非常謹慎。」他有感而發。感恩家庭 雙方父母伸援太太罹病時,全世界都在歡喜迎接2000年,千禧年反倒成了羅鴻源職涯的轉捩點,夫妻兩人反覆確認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才28歲罹患卵巢癌該怎麼辦?他很感恩家庭的凝聚力,彼此保持良好溝通,雙方父母親伸出援手一起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在罹癌的籠罩下,生活節奏被打亂了,羅鴻源慶幸有家庭系統的支持以及信仰的力量,陪伴走過最痛苦的人生;另一個幸運,是及早發現癌症,「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過治療時機。」造成癌症的原因很多,重點是要及早篩檢、及早診治。他以「車子維修」為例,每行駛一定的距離或使用年限,就要進行小保養、大保養,預防行駛間發生事故。身體也一樣要定期健康檢查,若等到有明顯症狀才就醫,通常都為時已晚。以大腸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來說,可以提早篩檢發現癌前病變,經簡單治療預防轉變成癌症。預防醫學 遠離疾病威脅太太罹癌後9年,2009年羅鴻源的父親因血尿症狀發現膀胱癌,隨即安排手術治療,過程順利但因年紀大又有糖尿病,傷口癒合時間長,住院長達一個月,時時擔心病情有變化。這一次父親罹癌雖然沒有第一次的恐慌,心裡卻又浮現了「醫病溝通」的技巧和同理心,協助病人與家屬做出治療的選擇。2014年底,羅鴻源從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轉任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投身醫療更前端的健檢。經過二次切身之痛,問診案例已超過上萬個,治療過許多消化系統癌症病人,他認為,預防醫學可以遠離疾病威脅,民眾也應該被教育「不要被動等症狀」。羅鴻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消化內科醫師●照顧對象:太太●罹患疾病:卵巢癌●發病時間:2000年28歲時●症狀:腹痛、陰道出血、小腹逐漸隆起●治療:手術割除一側卵巢,化療將近一年●陪病心得:醫師除了治病,還要負責病患及家屬的心理層面,尤其是對「復發」的恐懼。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25 醫療.消化系統
暴瘦10公斤!60歲男3度腸阻塞掛急診,醫揪出是「它」惹禍
台中一名60歲男子半年來反覆腹痛、食慾不振,甚至暴瘦10公斤,近3個月更3度腸阻塞送急診,其中一次切除阻塞腸子,切片檢出結核菌,才知道是腸結核作祟;這名男子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醫療團隊緊急以抗結核藥物治療,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終結擾人的腸阻塞人生。60歲男3度腸阻塞掛急診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說,這名患者到院檢查一度懷疑腸腫瘤,檢查顯示部分腸阻塞,大、小腸交接處「末端迴腸」嚴重狹窄,切片未發現明顯異常。經治療未緩解且術後3周出現腹水,進一步化驗才發現感染結核菌,反覆腸阻塞是「末端迴腸結核」造成;幸好患者痰液並未發現結核菌,讓醫護人員跟家人鬆了一口氣。吳明駿說明,結核菌存在於大自然中,很多人幼時感染後潛伏在體內,待年長或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發病。近來「肺外結核」的案例有增加趨勢,可能與糖尿病、肝腎疾病、或免疫抑制劑與抗癌藥物的使用有關,除了腸道,腦、心、肝、消化道、腎、腹膜、淋巴、及骨髓等重要器官也可能感染結核菌。出現6症狀要當心腸阻塞吳明駿表示,腸道結核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振、貧血、發燒、盜汗或體重減輕等,診斷不易,正確診斷並不容易,提醒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三個月以上,經治療症狀未緩解,應盡速找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才能及時獲得正確治療。吳明駿說,腸結核只要未感染到肺部,就沒有空氣與飛沫傳染的風險,治療方式與肺結核相同,台中醫院抗結核醫療團隊會給予抗結核藥物,患者應完整接受治療,並接受追蹤性的腸鏡和影像檢查,避免復發。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由兩例病友的經歷——反思醫病關係
編者按:本週的文章來自三位醫師以截然不同主題寫出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一位深具睿智的精神科醫師,以其一流的文筆寫出最近醫病雙方常感到困擾的「意外偶見瘤」。他的一句「『多』並不等於『好』」道出深具哲理的回應。一位醫師因為看到兩位病人不理想的治療結果,而深感當初病人、家屬與他們的醫師之間因為沒有建立好關係,導致病人輕忽及拒絕持續追蹤的重要性,而錯失治療的良機,並以此強調醫病溝通的重要。一位老醫師敘述老同學畢業五十多年,在近乎完美的安排下暢遊山水,結果有好友體力不堪而發生遺憾,寫出這年紀應當量力而行,並建議其他更安全且能勝任的活動。近來遇到兩例第一次門診見面就必須告知壞消息的病友,這兩位都是慢性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在經過其他醫師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C型肝炎病毒已達到根除,但後來因為一些因素而沒有好好地規則性追蹤,到我接手時已到晚期肝癌的階段了。兩位病友就診時,都有家人陪同,告知時當下有種愁雲慘霧的氣氛。第一位為六十幾歲的劉大哥,是C型肝炎病毒導致肝硬化,而且也愛好杯中物,在幾年前因為服用C肝抗病毒藥物而根治C肝病毒後,覺得身體一切無恙,短暫地接受幾次追蹤性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掃描後就斷了聯繫了。此次來門診,是因為覺得上腹部不時有不適的感覺,而且食慾越來越差且體重有下降的情形,他來求診想要檢查胃是否有問題可否做個胃鏡?經過問診以及簡單的身體檢查後,摸到右肋下緣有不規則的腫塊,便跟他說:「胃鏡當然可以幫你安排,但是,這麽久沒追蹤肝臟了,這次一起抽血及做個肝臟超音波吧!」他很爽快地答應,走出診間就逕自去抽血櫃檯抽血以及安排做胃鏡及超音波的時間後就回家了。沒想到幾個小時後,我的手機就收到他的血液甲型胎兒蛋白檢驗危急值(四十多萬)。於是當日我便再打電話問他胃鏡及超音波安排的時間,並叮囑他一定要按照時間前來,到時會再幫他安排後續的檢查以及治療計畫。等到他前來做腹部超音波時,探頭一放到肚子上就看到一大顆的腫瘤幾乎佔滿了整個右肝,連右門靜脈都有被侵犯到了,內心覺得才見沒幾次面的病人,要告知這麼殘酷的事實真的有點難開口。胃鏡做完也發現有明顯的食道靜脈瘤,在胃鏡的觀察下算是高出血風險的特徵,也有預防性地做了環紮術。根據目前的一些證據,跟他委婉地解釋,上腹痛是因為腫瘤的關係,需要幫他做個電腦斷層來做完整地評估腫瘤的侵犯程度,做完之後再好好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等到做完電腦斷層後回診的那天,妻兒全家都陪他一起來聽檢查結果,電腦斷層結果比預期的還嚴重,不只門靜脈有侵犯到,甚至下腔靜脈也有血栓,肝門附近也有淋巴結腫大的情形,唯一還有機會的是肝硬化的一些抽血數值算起來還可以(Child-Pugh score: A),他兒子提及是否可以肝臟移植?便跟他解釋,目前腫瘤侵犯到大血管以及附近的淋巴結了,肝臟移植不是那麼適合,目前比較可行的治療方式,偏向口服標靶藥物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療。經過討論的結果,後來決定採用免疫治療,一開始施打後對一般日常生活沒有影響,但是漸漸地開始有出現肝腦病變的情況,變得日夜顛倒以及對時間及人物有混亂的情形。也是因為他意識混亂,我才從他妻子的口中得知當初不想繼續追蹤,是因為和之前的醫師有溝通上的不愉快所導致。經過三個療程後,再幫他做電腦斷層來評估腫瘤的情況,原本的大顆腫瘤有多處壞死,但左肝也有新生的小顆腫瘤,原侵犯的大血管則是紋風不動,而且腹水以及右邊肋膜積液也都出現了,告訴他妻子這個壞消息後,她一開始也問還有其他積極的治療方式嗎?只是很遺憾地,依目前的醫療是藥石罔效。劉大哥看到我找他太太去病房外談話時就大概猜到結果了,出院後意志消沈、食慾更加不振。因為在家完全吃不下、全身無力被送到門診後,收住院發現腎功能急速衰退、出現肝腎症群以及開始解黑便,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劉太太跟我說她與小孩其實心裡都有準備了,在最後的階段,主要治療能讓他不要痛苦就好。按照一些治療的準則,能給的藥物都給了,但是因病情的進展最後還是不幸離世了。整個過程,我在他人生的最後半年的時間中經歷了醫病關係的建立,同時反思自己是否也曾讓其他病人如同劉大哥一樣,遭遇不愉快而中斷追蹤,而造成無法及時發現而錯失治療的良機。另一位是八十多歲的巫阿伯,本身也是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經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後,血液中C肝病毒已經廓清了,一開始都很規則地在我們科的學長門診追蹤,只是後來他覺得每半年就要來追蹤很麻煩,而且只是抽血及做超音波又沒有藥可以吃,覺得不划算,於是就超過兩年沒來醫院追蹤。最近覺得食慾不振、肚子有變大,雙腳水腫導致拖鞋磨擦破皮,小便的顏色也有像烏龍茶般的深色,女兒就帶他來門診求治。經過身體檢查後,鞏膜明顯有黃疸,肚子明顯有鼓脹的情形,超音波檢查發現右肝有個將近十公分的腫瘤且有門靜脈侵犯的情形,腹腔也存有大量腹水。解釋病情時,阿伯因為重聽,對病情有聽沒有懂而在狀況外,女兒則是有點自責怎麼沒早點帶來檢查,問目前有什麼好的治療方式?我則是建議等抽血及做完電腦斷層後完整評估後再來討論,先用點利尿劑及限鹽限水來控制腹水及水腫的狀況。半個月後,很遺憾地,腫瘤侵犯大血管、肝功能狀況不佳,標靶藥物以及免疫治療則是無法申請,女兒一開始想要自費吃標靶藥物,可是聽到價格以及只能延長幾個月的存活時間就打了退堂鼓。之後經過家屬間的商議,決定讓阿伯採安寧緩和的方式。這個案例讓我反思到,老人家缺乏醫學知識,認為沒吃藥就等於沒接受治療,以為在C肝病毒根治後肝臟就安然無恙,而進一步輕忽及拒絕持續追蹤的重要性,導致無法及早發現肝癌而錯失治療的良機。最後,也希望由兩個案例,反思行醫的行為是否能避免讓病人因溝通不良而逃避醫療,最後造成遺憾的結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2 醫療.心臟血管
中年男大肚如懷胎,爬山休克竟是「心臟衰竭」!預防心衰要點報你知!
彰化縣一名中年男子因心臟衰竭,導致血液滯留靜脈,也讓腹水無法排出,肚子曾大到像懷三胞胎,他想要爬山健身,卻在爬山中休克,被救回一命,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安排他進行EECP體外反搏機治療,一個多月後,心臟功能明顯改善。高血壓患者肚子越來越大,後竟在爬山時突然昏倒,原因竟是「右心衰竭」48歲患者說,8年前就發現有高血壓,但他不以為意,也未服藥,今年初肚子愈來愈大,他太太笑說像懷三胞胎,他到多家醫院就醫也未查出原因,後來愈來愈喘,連躺著睡覺只要3分鐘就會喘不過氣,他從今年1月起,只能坐著睡覺,由於腹脹難耐,3月間到某醫學中心一天內打了31針利尿劑,排出1萬CC的尿,肚子才消下去。後來醫師告知他心臟有問題,他想爬山健身,3月間到苗栗三灣仙山爬山,爬到山頂坐下休息喝水時,就突然昏倒不醒人事,事後聽說,剛好有一名背著一尊神像爬山的男子路過,為他做了30分鐘CPR,送醫急救後被診斷疑似急性心肌梗塞,送醫救回一命,患者說「冥冥中似有神助」,才讓他撿回一命,後續再到員榮醫院就診。郭勛南說,檢查後發現患者左心室無力連帶引發右心室無力,因為右心室負責肺循環,當血液停滯在身體靜脈而無法順暢到肺臟做氣體交換,長期下來會引起右心室肥大,最終導致右心衰竭。血液滯留在靜脈,也會讓肝腫大,食慾下降,下肢腫脹,腹水無法排出等等情況,肚子才會如孕婦那樣大。使用EECP體外反搏治療後,改善心臟衰竭問題經溝通後患者選擇接受EECP體外反搏治療。郭勛南說表示,心臟如同一個馬達,心臟功能如果衰竭的話,就像馬達失去動力,最終將無法運轉,而俗稱「體外反搏機」的EECP,功能如同一個體外的馬達,治療過程沒有侵入性,不用打針也無需住院,「體外反搏機」運作治療時,可以讓心臟適度休息,減輕負荷,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改善心肌功能,再加上藥物治療,有相當好的療效。郭勛南說,EECP體外反搏治療可運用在心絞痛、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因性休克、心肌病變、腦中風、早期失智症、睡眠障礙、高血壓、勃起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等,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想要預防心臟衰竭可最好以下幾件事:★避免高血壓★控制體重★限制水分攝取★減少鹽分攝取★多吃高纖食物★戒菸、戒酒★低脂飲食,降低罹患高血脂的可能性★適度運動,避免動脈硬化發生★規律作息★排解壓力,保持情緒愉悅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心臟衰竭想看更多心臟衰竭相關的內容:●心臟衰竭如何吃?●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心臟衰竭該如何治療?編輯 吳依凡整理
-
2024-02-23 焦點.元氣新聞
沒B、C肝也從不喝酒 她因過胖不減重竟罹肝癌
施打B肝疫苗、積極投以C肝新藥,國內病毒性肝癌的患者,逐漸減少,酒精性肝癌的患者也因投注大量經費宣導,控制患者人數,不再快速上升。但醫界近期發現「脂肪肝」引起的非病毒性肝癌,竟然悄悄上升。脂肪肝也成為國人罹患肝癌的一大隱憂。胖到肝指數過高不願減重 肝長期發炎惡化成肝癌60多歲的家庭主婦阿慧(化名),20多歲與先生結婚後,體重就不斷上升,生完小孩體重更是直接飆破100公斤,身高僅150多公分的她,原以為產後,體重會逐漸下降,但因育兒等生活壓力龐大,吃成為她的依靠,長年來,她體重都維持在100公斤上下。幾年前,健康檢查報告顯示她BMI大於30以上,且已有中度以上脂肪肝,肝指數(GOT、GPT)都高達70到80U/L,正常值應低於31U/L,醫師建議她應盡速減重改善,她卻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她感到愈來愈容易疲憊,皮膚、眼白都陸續出現黃疸症狀,回到醫院檢查,超音波一照,肝臟明顯已經硬化,肝臟還有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早期肝癌,所幸即時發現,採取電燒治療,才避免惡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顏聖烈說,國人的飲食習慣西化,高油、高糖,特別是含糖飲料幾乎成為國人的日常,根據研究顯示,國內約有20%以上成人有輕重不一的脂肪肝,若持續未改善脂肪肝,最終也將走入「肝病三部曲」從肝炎到肝硬化,再演變成肝癌。病毒性肝炎有防治手段 非病毒性肝炎成新課題導致肝癌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如B肝、C肝)、非病毒性肝炎等。顏聖烈表示,目前臨床上收治的肝癌的患者,仍以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癌為最大宗,但是隨著B肝疫苗的施打以及C肝新藥的大規模投藥防治等,未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癌,可以預期會愈來愈少。顏聖烈表示,非病毒性肝炎近年最受關注的就是「脂肪性肝炎」,導致脂肪性肝炎的原因非常多,肥胖、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亂、三高患者等都可能引起脂肪性肝炎,因此脂肪肝也是現在最常見的肝病。據研究,一般成年人約有20%機率有脂肪肝;如果是BMI超過24以上,屬於肥胖者,約有70%的機率有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則約有50%到70%機率有脂肪肝。「別以為輕度脂肪肝可逆就沒事」顏聖烈表示,過去對於脂肪肝的認識,大多是脂肪肝可逆,反正不要到重度脂肪肝前,脂肪肝放著對身體不會有太多的影響,這個觀念一定要調整。脂肪肝患者約有25%的機率會導致肝臟發炎,而肝臟只要發炎過,就會造成肝臟不可逆的傷害,因此脂肪肝絕對不能再有「放著不管」的觀念。肝臟出狀況 8大症狀可嗅出端倪肝臟是無聲的器官,當肝臟已經出現症狀或是疼痛時,往往狀況已非常嚴重。不過初期還是有症狀可以依循,常見的八大症狀為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悶痛、急性腹痛、體重減輕、下肢水腫、黃疸等。顏聖烈表示,當肝臟發炎會使消化功能變差,患者時常會以體重減輕作為表現,同時患者比較容易感到疲倦,肝臟長期發炎使肝臟功能不佳,肝臟難以合成白蛋白,體內水分代謝異常,會出現下肢水腫、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現象,甚至會有腹水。肝臟功能嚴重受損,血液中膽紅素會增加,導致皮膚、眼白出現黃疸症狀。此時肝臟細胞癌變,已經出現腫瘤,開始會有嚴重腹痛的感受,有時會發生急性腹痛,腫瘤如果過大,患者也可能吐血。顏聖烈表示,平時養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體重維持在正常體位、不飲酒、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避免高熱量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每周定期運動等幫助體內代謝,遠離脂肪肝,即可避免肝臟病變,引發肝癌的風險。顏聖烈醫師小檔案:現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內科部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腸胃科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研究員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內視鏡室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內科部主任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內視鏡中心研修日本順天堂大學肝癌消融術研修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系中心研修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肝癌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專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治療膽胰道疾病、膽胰道治療性內視鏡 (ERCP)消化性潰瘍、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治療
-
2024-01-1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信仰與醫學的交織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以「寬闊的胸襟」討論宗教與照顧病人的看法。一位進入大學時才在某種機緣下,接觸到佛教經典,而後了解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並不是宿命論,而是存在無限多的可能性,重點是要勇於與自己的習慣挑戰,只要堅持下去,未來是可以自己抉擇的。→想看本文一位內科主治醫師分享個人從小受到一貫道的宗教熏陶,尊重各種儀式,而在行醫路上學會用更開闊的心胸去看待各種醫療方法,無論是民俗療法、中醫,還是那些在宗教儀式中禱告、祛病除魔、收驚制煞的儀式。由他所分享與病人的互動展現出醫師難得的胸襟。一位國立大學醫學院資深教授、護理界資深學者與台灣安寧緩和療護的推手,以本身出自佛教家庭,後來轉為天主教教徒的心路歷程,分享自己與各不同宗教領袖討論宗教信仰的經驗,得到喜悅,而能體會尊重不同宗教的信仰之美好。「陳醫師,麻煩您幫我看看,我的腹水與腫瘤是不是已經不見了?」林先生來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躺在檢查檯上,在檢查前,跟我說了這句話,提醒我要好好幫他追蹤這兩個問題。他是我照顧已久的病患,罹患了晚期肝硬化合併頑固性腹水。一個月前,因為肝癌指標升高,他接受了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結果在右側肝臟靠近橫膈的區域,發現了一顆約一公分大小的肝腫瘤。我原先建議進行肝癌射頻消融治療,但林先生希望有時間再思考,於是我隔了一個月再為他安排了一次追蹤性腹部超音波檢查,除了以確認腫瘤的位置之外,也可以觀察這個腫瘤是否會快速長大。這天,林先生來到超音波檢查室,精神煥發,聲音洪亮。當我揭開他的衣服,發現他的腹部明顯縮小。超音波檢查時,腹中的小腫瘤確實如先前電腦斷層所見,大小未變。然而,讓人驚喜的是,原本頑固的腹水竟然不翼而飛!這讓我心生疑惑:這段時間他是否接受了某種特殊療法? 腹部超音波檢查快結束時,我隨口詢問了林先生是否有進行其他治療。他滿臉喜悅地告訴我,他到了彰化的某個廟宇,求助於「三媽」。「三媽」是民間信仰中的黑面媽祖,專門解决各種難治疾病。我小時候家中長輩也會提到這類民間療法,所以我在幫他做檢查的時候,能自然地與他交流,沒有顯露任何貶低的語氣。儘管腹水消失了,我還是隱約在超音波中看到了疑似肝癌的肝結節,但要確定是腫瘤是否消失了,還需進一步用電腦斷層掃描來確認。即使如此,他的腹水完全消褪仍然讓人覺得很驚奇。於是我保守地向林先生解釋:「林伯伯,您的腹水的確不見了,至於肝癌的部分,我們可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等您回診時,我們再來討論。」幾天後,我們在診間見面,查閱他最近的抽血數據,赫然發現,肝癌指標竟然正常了。「沒有接受任何正規醫療,然後腹水與腫瘤都好了?」我在內心有點驚訝這個檢查結果,因為很顛覆自己的醫學認知與經驗,不過,我還是很仔細地幫他解釋所有的檢查結果。聆聽我解釋後,林先生顯得相當輕鬆,並興致勃勃地與我分享他這段時間尋求「媽祖」庇護的經歷。陪伴他來的是他女兒,這時卻顯得有些不安,急忙澄清道:「父親能有今天的康復全是醫師您的醫術卓絕,我們一定會嚴格遵循您的醫囑,只不過我們也嘗試了一些民間的療法而已……」她似乎擔心這樣的分享會讓我無法接受這個帶有迷信色彩的做法。但我除了驚訝之餘,並無顯露任何反對或排斥的態度,然而基於醫師的職責,我也善意地提醒他:「目前暫時病況也許有獲得緩解,不過可能要再過一段時間,才能確認腫瘤是否已經控制了,也許我們繼續每個月追蹤,再來討論後續的治療。」 病人聽了這些建議之後,他點點頭,承諾我一定會好好追蹤。結束看診後,在他要走出診間前,我帶著愉快的口吻,跟他說:「下次去看彰化時,幫我跟媽祖問好。」媽祖的信仰在台灣民間有著很強大的精神支持力量,例如每年的白沙屯媽祖遶境,總會發生令人驚嘆的事跡,並在網路上流傳開來。而我自己在臨床上,若碰到很不確定臨床困境的時候,我也會在適當的時機,詢問病人或家屬是否有宗教信仰,對於那些信奉媽祖的病患,我會建議他們的家屬前往媽祖廟祈求指引,並請媽祖賜予籤詩,以指點臨床困境的方向。這個如同發「會診單」,只是接受會診單的是「媽祖」。許多家屬會帶著虔誠的心,去附近媽祖廟參拜,尋求神諭,並將所得的籤詩帶回給我作為參考。我會把籤詩中的智慧融入我的醫療判斷,對病患或家屬詮釋籤意。我經常半開玩笑地戲稱這個過程是解讀「媽祖婆的會診回覆」。奇妙的是,每次的籤詩總能隱約預示著病患的未來病情走向。這種現象在醫學理論上雖難以解釋,但透過這一過程,我總能幫助病患和家屬共度難關。 而面對信仰基督教的病人,在臨床治療中遇到難題時,我則會鼓勵病人或其家屬跟上帝禱告,因為我相信:「當我們遇到艱難的臨床抉擇,或許透過禱告,全能的上帝能透過某種啟示為我們指出一條明路,並藉由醫療團隊之手,成就神的安排。」歷年來,每每這樣的情境發生了,在禱告之後,都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這些親身經歷的神秘體驗讓我相信,冥冥中似乎存在著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背後默默支持著這些有信仰之人。記得曾在讀醫學院時,中醫導論的老師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如果西醫真的無所不治,那麼中醫又是如何得以跨越世紀的風霜而流傳至今呢?如果中醫真有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那台灣又何以遍布求問解惑、指點迷津的宮廟?」這個問題讓我學會用更開闊的心胸去看待各種醫療方法,無論是民俗療法、中醫,還是那些在宗教儀式中禱告、祛病除魔、收驚制煞的儀式。能夠有這樣的胸襟,我想應該是得力於從小受到一貫道的宗教熏陶,學會了尊重這些儀式,而不是嗤之以鼻。這些信仰與儀式不僅僅是一般市井小民生活的一部份,同時它們也賦予了我們醫療團隊幫助病人的力量,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刻,通過信仰找到心靈的慰藉。延伸閱讀:1/15 我們沒有那麼不同——「用寬闊的胸襟看待與我們出道不相同的對象」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15 癌症.肝癌
施明德罹肝癌多年,「沉默殺手」5症狀,診斷出來多已晚期!這些名人都因肝癌病逝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清晨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今天也是施明德的生日。施明德罹患肝癌近20年以上,並於2006年倒扁靜坐前,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 據了解,施明德事B肝帶原者,為肝癌的高危險群。「肝癌號稱沉默的殺手」,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衛福部統計,20年來「肝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或第二名,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數約5000至7000人。延伸閱讀· 王光輝、吳孟達、金庸…這些名人都因肝癌逝世!初期肝癌無明顯症狀 局部症狀明顯時多已晚期台灣癌症基金會引用國衛院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醫師林育佳指出,初期肝癌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在晚期,或當局部症狀明顯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小的腫瘤只能靠影像檢查來偵測,所以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肝癌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胃口不好、疲倦、發燒及體重減輕5大症狀,或是右上腹部悶痛不適,有時會出現傳到肩膀的輻射痛。其他比較不常見的症狀,包括腸胃道出血、肝衰竭 (出現腹水、黃疸、肝腦病變等)、腫瘤破裂出血等。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在台灣,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因,約有6%至70%是B型肝炎引起,約20%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另外,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如醫學研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而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增加了致癌的危險,也像抽菸導致肺癌一樣值得注意。肝癌只要發現得早,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效果不錯。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已相當進步,常見的治療有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局部酒精注射、局部醋酸注射、微波凝固、冷凍療法、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以及支持性治療等。其中以前三種治療(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最為普遍。延伸閱讀.比熬夜更傷肝的3件事!其中「1件事」最讓人不以為意,卻默默傷害你的肝臟肝癌如何預防?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疾病百科/肝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9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流產2次又證實罹甲狀腺癌「我還是想當媽、想幫我的病人」
2023年對我是不OK的,這1年我流產2次,確診甲狀腺癌還轉移。一直以來,我很努力告訴自己不要被人看不起,不要輸給男生,但接連失去孩子與罹癌的打擊,擊倒好強的我,抹去眼淚後,我趕在放療前做了冷凍胚胎,回到工作崗位,我又站了起來,因為我還是想當媽,想幫助我的病人。忙碌的骨科醫生作息從小我就很會讀書,當了醫師,又選了幾乎都是男性的骨科。我好強,早上6點多到醫院巡房,7點半晨會,8點半進開刀房,回到家晚上8、9點是很平常的事,甚至隔天凌晨才到家。2020年底,我咳到不行、咳到吐,但病人好多,我沒空理自己,學長堅持幫我做頸部超音波,發現我的甲狀腺有腫塊建議追蹤,但我不在意,2021年我升任主治醫師,2022年被指派支援恆春旅遊醫院,我更忙了,「健康就一直被擱著。」2023年做試管嬰兒不順的心情2023年,我抽空去做試管嬰兒,1月確定懷孕,我好開心,產檢卻發現孩子心跳沒了,心還在淌血,我再做第2次試管嬰兒,又懷孕了,但3月時又流產了,我跟先生抱頭痛哭。8月時,我做全身檢查想找出流產原因,此時,那個被我擱著不理的甲狀腺腫塊,被證實變成了癌,癌細胞還轉移到淋巴,「原來孩子不來,是因媽媽快翹辨子了。」就算谷底也不能放棄病人我覺得人生到谷底了,但門診時間到了,我還是去看診,一名外配推著老公進來,那是個因工殤導致左腿截肢、右腿多次開刀失敗,流膿又併發骨髓炎的50歲男人,因為沒有醫院願收治他,要我幫他,一旁他4個3至8歲的孩子,不解世事地在嘻鬧著。我想告訴他,我得癌症了,你找別人,但我說不出口,在健保DRG包裹式給付制度下,收這類病人,醫院就是賠錢,誰會理他?開刀在即的我告訴他,若我忙完事情,會打電話給他。我請了半個月的假,前3天接受摘除兩側甲狀腺手術,接下來做冷凍胚胎,因即將做的放療會傷害卵子,脖子傷口還在痛,打排卵針又讓我腹水難受,我覺得我快不行了,但想到那有4個孩子的斷腿男人,我打了電話給他,說「你來吧,我幫你開刀。」所有人都說我是個白痴,自己命快沒了,回來上班,還收個賠錢病人,那男人住院期間,他的老婆去打零工養家,4個孩子跟著來住院,在病房區跑來跑去,惹來抗議,我去賠不是,斷腿的他沒有親人可幫他,孩子要去哪?而骨髓炎不治療可能會死,孩子會沒有爸,這樣底層的窮苦病人還有很多,他們來找我,「不要理,真的不容易。」老師言教:希望鼓勵病人時時抱著希望我的老師高榮骨科主治醫師周怡君告訴我,「莫忘窮苦人多,當你待在這個位置,就要做出應有的奉獻。」我是醫師該這麼做,我的DRG永遠都是負的,永遠在寫申覆,那又怎樣,我就沒辦法狠下心(不理)。安頓好手邊的病人,10月我去做碘131放療,因身體輻射量高,被關在有兩道鉛門的隔離病房5天,這是好久以來沒有過的獨處。我想到媽媽得知我罹癌時的老淚縱橫,是的,每個人都是人生父母養的,都是父母心頭肉,沒有人該因貧窮有差別待遇,做完放療,我又回到了工作崗位。會接受採訪,是覺得我的遭遇應能鼓勵一些人,這一年我2次懷孕、2次流產,得知罹癌開刀又做放療,工作一樣從早忙到晚,我還是可以好好的,等我身體狀況再好一點,我會再去做試管嬰兒,我還是想當媽。我想告訴病人,或許生病很難受,也許工作很不順遂,但想想愛你的親人,請對人生依舊抱持著希望,還有每一個人都應該心存善念,不論有無收到回報。醫學辭典/甲狀腺癌甲狀腺內含有濾泡細胞與C細胞,若癌症是緣於濾泡細胞時,可分為乳突癌、濾泡癌、分化不良癌或未分化癌,其中近9成為乳突癌,不論是乳突癌或濾泡癌,預後一般都很好,患者經治療後,幾乎不太會影響壽命,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但若是濾泡細胞形成未分化癌,比例雖不到2%,但極其兇狠,患者從診斷到死亡,可能僅在短短數月間。而由甲狀腺C細胞演化而成的髓質癌,比例亦只占約2%至3%,處理方式與常見的甲狀腺癌有所不同,其預後差異性很大。甲狀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有下列幾個症狀,可提高警覺,一、不明原因聲音沙啞。二、不明原因咳嗽。三、吞嚥時有異物感或是阻礙呼吸。四、脖子摸到腫塊。一旦出現上述症狀,要留意是否可能有腫瘤的可能性,應就醫釐清。(諮詢專家/義大大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姜和均)魏伊萍小檔案現職:*高雄榮總骨科部主治醫師*中山大學後醫系兼任教師*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支援醫師年齡:34歲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院畢業經歷:高雄榮總骨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臨床研究員、骨質疏鬆醫學會會員、骨科醫學會會員專長:足踝、肩肘、手外科、骨折創傷手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5 醫療.心臟血管
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在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可達3%,嚴重會導致肝、腎衰竭,速懂相關症狀、疾病發展與治療
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在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可達3%,隨者年齡上升,盛行率亦會倍數增加。嚴重症狀會因血液逆流至肝臟、腎臟,恐導致患者發生肝、腎衰竭。台大醫院2023年12月13日公布一例82歲長者接受「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治療,此術式可用於治療無法使用傳統開心手術的高齡患者,術後恢復時間也較傳統開心手術為短。心臟的瓣膜有哪些?什麼是「三尖瓣閉鎖不全」?病情會如何發展?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虞希禹說明:心臟有三尖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僧帽瓣)和主動脈瓣等4個瓣膜。三尖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心臟瓣膜,在英文以「被遺忘的瓣膜(The Forgotten Valve)」形容。「三尖瓣是右心房、右心室之間的閘門」,能夠控制心臟中血液的進出方向,當閘門無法正常的關閉時,部分血液產生逆流,此時就稱為「三尖瓣閉鎖不全」。「三尖瓣閉鎖不全」疾病發展:★輕度、中度三尖瓣閉鎖不全:患者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僅有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不明顯症狀,容易被患者所忽略。★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心臟會因為頻繁的逆流而漸漸擴大,患者稍微運動就容易發生喘氣、疲累等狀況,醫師有可能以「運動耐受性不良」說明,此時心臟功能已明顯衰退。★合併右心衰竭:三尖瓣閉鎖不全嚴重且合併其他疾病會發生,血液會逆流回肝臟、腎臟,導致患者出現黃疸腹水、心腎症候群等問題,嚴重時會引起肝臟衰竭、腎衰竭,增加治療的複雜性。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江君揚指出輕度或中度的三尖瓣閉鎖不全,大部分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65歲以上的族群,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的盛行率可達到3%,70、80歲更上看5%、6%,隨著年齡增加而顯著提高。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成因有哪些?能治療嗎?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林茂欣指出三尖瓣膜閉鎖不全的成因:包括先天性缺損與發育不全;此外,後天的疾病也會引起,常見的疾病或問題有:心內膜炎、外傷、慢性心房顫動、肺動脈高壓、心律調節器置放等原因導致。虞希禹指出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治療,輕症患者通常只要通過藥物針對症狀治療改善,如治療肺病、降血壓、利尿劑,中度患者通常也不需開刀,當自然病程風險超過手術風險,才會由保守治療轉為外科手術治療。患者不只有中度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情況外,另有其他的心臟疾病通常會一起做手術修補,以預防後續病情惡化,至於重度以上的患者就一定需要手術治療,而通常會優先考慮傳統開心手術,依據患者病況進行風險評估。傳統心臟瓣膜手術必須切開胸骨看到整個心臟情況下進行手術,傷口長達20幾公分,多數患者對於必須鋸開胸骨也會相當抗拒。目前已有胸腔內視鏡輔助微創手術,只要從右邊胸壁上開4到5公分的傷口,加上幾個輔助的小傷口,就能完成心臟瓣膜修補或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大大減少開刀後的疼痛及出血量,傷口感染的機率也降低。林茂欣提到患者如果年紀較高,或同時患有多重內科疾病,如肺動脈高壓等狀況,手術風險較高,無法使用開心手術治療,這一直是臨床上的難題與瓶頸,即使能夠先以藥物治療,「但結構問題仍須以結構方式解決。」重度「三尖瓣膜閉鎖不全」患者年齡高,合併多重疾病時,治療還有選擇?曾任職核電廠的82歲周先生,罹患重度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經藥物治療,心衰竭症狀仍未改善,每走幾步就氣喘吁吁。某天起床感到心臟劇痛,一度做好離開世界的準備,台大收治他後,首次執行創新治療方式「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術後他體力恢復良好,已能與朋友打桌球。「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承襲傳統手術的好處,且傷口小、不必使用體外循環,手術時間僅需2小時,且病人恢復時間比傳統手術快上許多,根據國外研究,此術式全球已有200多例個案完成手術,手術成功率可達95%。患者經此術式治療後,心臟會比常人多出2個瓣膜。能顯著改善病人生活品質,但台灣沒有前例。台大醫院引進一項創新醫材,以鎳鈦合金金屬支架結合牛隻的心瓣膜組織構成,且有不同尺寸能夠挑選。林茂欣指出,周先生術後6個月觀察,雖然血液逆流情況仍存在,心臟衰竭程度已顯著改善,電腦斷層顯示,因瘀血變少,右心室體積明顯縮小。另外,因傷口較小,病人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活動,精神食欲也有顯著進步。目前本醫材尚未獲得衛福部食藥署許可,如果評估患者需要接受此項治療,台大醫院的程序是經跨科評估後,送至醫院臨床倫理委員會審查,符合醫學倫理就可執行,再送至食藥署申請專案進口,患者須自費約130萬元。因仍屬新型醫材,醫材使用年限尚無相關臨床證據,國外患者使用至今歷時一、二年均恢復良好。延伸閱讀:聯合新聞網:8旬翁罹三尖瓣閉鎖不全一度快翹掉 台大創新術式救命聯合新聞網:被遺忘瓣膜 長者三尖瓣閉鎖不全盛行率高 恐致肝腎衰竭元氣網:靜脈曲張逾10年治不好 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搞鬼
-
2023-11-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別讓病人的痛苦被延長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臺北醫學大學的人文教育」。主持這課程的老師認為人文教育不只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拆」、「解」、「合」的策略分享,重新設定教學目標與方向,聚焦在培養未來醫師之跨領域核心能力,完成了全新的人文課程蛻變歷程,成功地提升學生對人文課程的滿意度。→想看本文一位實習醫學生寫出他在安寧病房觀察到在一場家庭會議中,當孩子們群起反對父親拒絕洗腎的決定時,病人的太太因為愛,說出幾句真情流露的話,說服了家人尊重病人的決定,學生的描述令人感動。→想看本文一位實習醫學生在安寧病房送走了照顧了幾天的病人,自己的心情從震驚到瞭解再到平靜。「宣告死亡的當下感覺在爺爺身旁的時空靜止了,後來和學姊來移除爺爺身上的管路,默默整理身上的傷口,也將移除管路後留下的洞口都各帶上一針。」字字句句道出醫學生面對死亡的學習。第一次參與死亡宣布的過程對我來說是震撼的。早上時病人都還醒著,雖然已經預期病人很危險、可能這幾天會離開,但當聽到護理師學姊跟我們說病人走了,要我們和主治醫師一起過去宣告病人死亡的過程,心情還是有很大的波瀾。剛到站時,聽學姊交班說病人的狀況,是來醫院安寧的,這些對我們來說只是工作上所交代的事情,也或是只是提醒我們病人的狀況,但這對一個家庭來說卻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壓力,簡單的一句話「來安寧的」,卻是家屬經過無數的考量、掙扎後做出的決定。我是在病人離開前幾天才開始照顧病人,和學姊了解完病人的病史,每天例行過去看這位婆婆,第一天婆婆能正常應答,但比較虛弱,要靠近一點才能聽到,婆婆的老公都陪在一旁聽我們問問題,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點是護理師問婆婆情況問她最愛的人是誰,婆婆雖然虛弱但還是說了是一直陪在她旁邊的老公,當下聽到覺得很感動。在這段時間中,看著爺爺微駝背的身影,幫婆婆整理有時候會陪婆婆聊天,也看到爺爺在為婆婆決定一些事情時是多麼的不捨。我們要幫婆婆抽腹水所以需要簽同意書,爺爺也說不要讓婆婆太痛苦,因為一直插著軟針不舒服所以不要抽太多,這些小細節也可以看到爺爺在幫婆婆安寧照顧時所付出的心力。當我們在交班時,聽到護理師小聲地到我們旁邊說病人走了,當下心情從震驚到瞭解再到平靜。我們進去的時候看到爺爺站在床邊,而婆婆已經走了,身上插著很多管子,引流管、IC、CVC等等的,宣告死亡的當下感覺在爺爺身旁的時空靜止了,後來和學姊來移除婆婆身上的管路,默默整理身上的傷口,也將移除管路後留下的洞口都各帶上一針。再問要多少證明書時,爺爺好像也並不瞭解我們的問題,彷彿這一切都來的太突然。從這樣的經驗中,雖然從宣告到後續整理是基本的流程,但從照顧病人開始到後來離開,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一些。每個家屬對於安寧的想法都不盡相同,讓病人就地安寧或是居家安寧也是另一個考量。對這位婆婆而言,雖然人生的最後階段是在醫院度過的,但她最愛的人在身邊,我沒辦法知道他們的想法,但希望盡我們所能地讓病人達到安寧的感覺。先前在安寧病房見習時,對於裡頭的環境覺得很安靜,但這次我在一般病房看到從安寧到死亡的人,心中難免會有波動,表面平靜的氣氛下,或許對家屬來說是多麼說不出的不捨,或許對我們來說也很難不被情緒影響,但唯有將這些情緒內化為我們的動力,才能繼續堅持下去。近代哲學家Paul Johannes Tillich曾說過:「不計一切代價去努力延長病人死亡的時間,是一種殘酷的仁慈。」痛苦被延長而臨終也是不平靜的,讓我想到爺爺在婆婆離開後說的話:「沒事了,沒有痛苦了。」,安寧照護讓家屬學會放手,或許很難,但道別永遠都不是簡單的事。學會放手,盡一切努力,讓病人有品質地活到最後一刻。延伸閱讀:醫病平台/醫師人文教育的「拆」與「解」醫病平台/愛讓家屬尊重病人的決定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心臟衰竭怎麼吃?水喝太多竟是禁忌!11種飲食原則一次看,7類地雷食物不要碰
心衰竭幾乎是所有不同心臟病之最後共同表徵與死亡前之共病。末期心衰竭患者之預後甚至較癌病患者更差;心衰竭也是心臟疾病患者猝死之危險因素之一。心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收縮與舒張,將血液輸往全身各臟器、部位使用。當這個功能因為某些因素,如心臟疾病等,受到影響或減弱時,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使身體出現不適,就稱為心臟衰竭。最常見引起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心臟功能衰退異常所造成,包括心臟肌肉病變,冠狀動脈病變阻塞,心臟瓣膜病變。常見症狀:咳嗽及喘、疲倦及軟弱無力、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噁心、四肢冰冷、下肢水腫、體重上升、嚴重者會有腹水及黃疸。心臟衰竭的生活+飲食原則心衰竭是一種慢性變化,除了藥物控制之外,也需藉由飲食跟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以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1.維持理想體重攝取適當熱量,平日管理好體重,避免體重過重或肥胖。2.勿喝過多/過少的水分體內過多的水份易增加心臟負荷,導致水腫或呼吸急促等症狀,因此必須遵循醫囑控制每日水分攝取。建議每天的水份攝取應控制在 1000~1500 cc,水份攝取量的計算要包括食物本身含水量、湯、飲料和開水等。3.鹽分管控,採用低鈉飲食每日均衡飲食,且不加調味料的含鈉量約為451~501毫克(約1公克鹽),因此,應儘量避免額外調味料的使用,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等,並避免醃漬類食物,例如:醬瓜、臘肉等,少喝湯汁。4.飲食均衡、選購新鮮食材飲食要均衡營養,每日飲食中包含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肉豆類、油脂類、奶類等六大類食物。若選擇包裝食品,請詳讀標籤內的成分說明,特別要注意總熱量、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鈉含量。5.少量多餐,吃易消化食物選擇易消化食物,足夠纖維以幫助排便,儘可能少量多餐、減少油炸。6.選擇含鉀、鈣、鎂豐富及高纖的食物,有益降低血壓。7.選擇富含維生素B群食物,尤其是葉酸、維生素B6、B12等有保護心臟的功能。8.多攝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海鮮類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可降低血脂。9.適當的休息、保持舒適安寧的環境、限制訪客、減輕焦慮、保持愉快的心情。10.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能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11.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心臟衰竭的7類地雷食物1.超商超飽便當:除了主菜本身含鈉量就高外,所搭配香腸、酸菜也屬於高鈉食物。 2.熱狗:製造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若再塗蕃茄醬等調味料,易使含鈉量爆表。 3.泡麵:一碗碗裝泡麵的鈉含量近2400毫克,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的鈉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吃光一碗泡麵,鈉攝取量就超標。4.洋芋片、韓式海苔等零食:留意有些餅乾及韓式海苔,上面會額外灑鹽,會不自覺的攝取過多鈉。 5.湯品、加工食物:丸子、餃子類,食物種含有過量的鈉,不建議食用。6.調味料及醃漬類食物: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醬瓜、臘肉等。7.限制酒精攝取(純酒精10公克以內/天)看完以上介紹的11個生活與飲食原則好習慣,及7個地雷食物要避免,知道要怎麼做避免發作、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了吧。除了上述的日常生活習慣,平時也要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也請記錄每早空腹時的體重及血壓與心跳,定期回診追蹤病況,才不會病情突然變嚴重而不自知,發作時恐為時已晚。延伸閱讀:.一次了解心臟衰竭的症狀、原因、危險族群和預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重大元凶動脈粥狀硬化!5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參考資料:.高雄榮民總醫院-安心做美食心衰竭飲食手冊.三軍總醫院-什麼是心臟衰竭?.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心臟衰竭病人之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心衰竭疾病飲食原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幫助病人不當心苦人 談心衰竭飲食原則
-
2023-10-3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難忘的教師節
【編者按】:這星期三位老一輩的醫師,與社會大眾分享他們所關心的台灣醫學教育與醫療環境的問題。一位醫學院院長,在教師節寫出他與一位願意以自己的疾病幫忙醫學生學習的病人及家屬的互動,醫師讓醫學生學習到如何使用聽診器傾聽病人的心音,同時也見證醫病的互動,可以透過關懷、溫馨的對話,建立彼此的尊重與信任。剛從6年8個月健保署署長的崗位退休下來的醫學院教授語重心長地道出:「我認為台灣醫療改革一定要落實『分級醫療』、『醫藥分業』,要有『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做配套,如此才有機會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也才能有效減少醫療體系人力的負荷。」一位曾經當過醫學院院長、參與教育部醫學教育與醫學院評鑑多年的老醫師,分享兩篇美國關心醫學教育的社論,《美國醫師的道德危機》指出過度企業化的管理凌駕醫療專業,造成美國醫師的「道德危機」,另一篇《社會對醫師的觀感:騎士、騙徒或士兵?》,激發醫界、教育界以及社會大眾集思廣益,如何營造理想的行醫環境。在「教師節」(9/28)與「醫師節」(11/12)的期間,在「醫病平台」討論醫師的培育,我們希望能聽到更多的關心台灣醫療環境的醫療團隊成員、醫學院師生以及病人團體的心聲。2023/09/28今天是教師節,分享一段奇緣,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多年以來,我每個月都會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作兩次床邊教學,在教學的前一兩天,總醫師會從住院中的病人邀請一名心臟衰竭患者參加床邊教學。教學當日,我會帶著實習醫學生一起去看病人。我先自我介紹,表明來意,然後介紹學生,接著示範如何運用身體診察來診斷心臟衰竭,在示範的過程中,我會徵求病人的同意,讓學生們也練習各項身體診察的技能。本月一如往例,心臟科總醫師事先邀請了兩名住院病人參加今早的床邊教學,我選擇了其中一名病人傅先生,因為他曾經參加過三次床邊教學,居然還願意再度參加同樣的床邊教學,這是機率極低的緣份。另一方面,他因為心臟衰竭反覆住院,我很關心他的病情惡化程度。2018/11/29 與傅先生第一次相遇今天早晨總醫師安排了一名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的男病人傅先生參加床邊教學,他和妻子親切地接待我和一大群學生,真令人感動!我發現他的兩腳已經沒有水腫,四肢並不冰冷;中央靜脈壓不高,但hepatojugular reflux仍呈現陽性反應。我和學生們仔細觀察他的前胸壁,看不見明顯的搏動點,我溫暖雙手之後進行觸診,也摸不到任何搏動。我拿出聽診器,利用聽診第一心音來確認心尖的位置,發現心尖已經向外偏移,再運用扣診敲出心臟的左緣,確認心臟擴大了!他的第一心音非常微弱,表示左心室的收縮力嚴重受損,加上觸診時沒摸到心尖搏動,我可以想像他的左心室收縮功能應該非常差,幾乎是akinesis,符合擴大性心肌病變的診斷。他的第二心音在肺動脈瓣區非常重,音調比其他聽診區域明顯提高,表示肺動脈的壓力升高了。出乎意料地,我在心尖部位只聽到第一度至第二度的收縮期雜音,與心臟超音波報告所題的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似乎有很大的落差。男病人很客氣,同意讓每個學生都聽診。我注意到有些學生聽不見收縮期雜音,我就接手重覆再聽,發現要努力尋找,才會在特定的位置聽到微弱的收縮期雜音,比我初次聽到的雜音又變小聲了!原來,男病人的二尖瓣閉鎖不全的雜音會呈現動態的變化,有時很清楚,有時很微弱,為什麼呢?其實,多年前就有研究指出,收縮功能嚴重受損的心臟衰竭病人,若合併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可能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病人會聽不到任何雜音(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6 Dec;19(12):1458-61.High prevalence of clinically silent severe mitral regurg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role for echocardiography.) 。所以,聽不到雜音的同學請不要失望。傅先生正在服用entresto和concor,所以血壓很低,血管擴張劑和低血壓,也會改變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嚴重度和雜音強度呢!如果傅先生原來的雜音很大聲,現在聽到雜音變小聲了,很可能表示目前的治療已經開始發揮效果了,這可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唷!2021/08/26 與傅先生第二次相遇今天的床邊教學,只有一名醫學生,我問他,兩週的心臟科實習快結束了,還有什麼沒有學到?他說,他想學如何處理呼吸困難和休克的病人。我說,很好!正確的診斷,才會導致正確的處置,我們就來學如何診斷一名呼吸困難或是休克的病人,是否是因為心臟衰竭所導致。我就帶著他去看一位男病人傅先生,真巧!我們再相遇了!他的右下肢有輕度的水腫,中央靜脈壓略為升高(11.5公分),hepatojugular reflux (+),左下肺有極少許的crackles,我們判斷他仍有輕度的體液過多現象。他的心尖搏動點範圍很大,直徑超過6公分,位置已向外側偏離至左中腋線,扣診所得的左心邊緣亦顯著外移,支持心臟已經明顯擴大了!觸診心尖,可以摸到LV heave,第一心音非常小聲,幾乎聽不見!再加上大範圍的心尖搏動,雖然沒有聽到第三心音,我們還是可以判斷,他的左心室收縮功能嚴重受損了!此外,我們在心尖的部位聽到一個第二度的收縮期雜音,雖然不是典型的全收縮期雜音,我們推測是二尖瓣閉鎖不全所造成;同時,我們發現在肺動脈瓣區的P2顯著增強,表示有嚴重的肺高壓!此時,全程在旁的傅太太提問說:傅先生有二尖瓣閉鎖不全,後天要作mitral clip手術,這個昂貴自費的手術能夠有效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嗎?我依據我現場身體檢查的結果回答說:「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嚴重度和心雜音的強度之間並沒有很好的相關!」有時,嚴重的二尖瓣閉鎖不全反而雜音很小聲,甚至聽不見(silent mitral regurgitation)!男病人的雜音很小聲且很短,同時有嚴重的肺高壓,這可能表示二尖瓣閉瑣不全很嚴重,且正處於去代償的狀態呢!此時,若能經由mitral clip手術減輕二尖瓣閉瑣不全,病人的呼吸困難的症狀應該有機會顯著改善。傅先生和傅太太聽了就立即釋懷了,我們也預祝男病人手術成功,順道結束了這一場愉快的床邊教學。2023/07/06 與傅先生第三次相遇傅先生因為呼吸困難和水腫而住院治療,這已經是第八次因為心臟衰竭惡化而住院了。傅太太看見我,立即親切地打招呼說,教授,我們又見面了!我們已經參加過好幾次床邊教學了,真是有緣啊!今天早晨我再度檢查他的心血管狀態,發現他的下肢幾乎沒有水腫了,四肢也溫暖,但CVP很高,約15公分。因為頸靜脈的波型是典型的giant V waves,而且可以摸到類似動脈的脈搏,我就告訴學生,這表示他有嚴重的三尖瓣閉鎖不全!當有嚴重的三尖瓣閉鎖不全時,CVP必然升高,而此時,就不能用CVP升高來判斷體液過多了。我告訴學生,嚴重的三尖瓣閉鎖不全會導致下腔靜脈鼓漲;果然,我壓肚子,就看見頸靜脈就變得更漲了(positive hepatojugular reflux)。由於嚴重的三尖瓣閉鎖不全會導致肝臟腫大,也可能會摸到肝臟的搏動,我就順便用視診觀察,發現肚腹鼓漲,肚臍上凸,表示有腹水;用觸診,可以摸到內側肝臟的下緣,但沒有明顯的搏動,表示三尖瓣閉鎖不全可能是中度至重度嚴重;他的心尖搏動隱約可見,範圍很大,直徑約7公分,位置顯著外擴,超越左前中腋線,幾達左中腋窩線;觸診郤摸不到明顯的搏動,這是hypokinesis to akinesis,表示左心室顯著擴大,左心室收縮功能嚴重受損了!運用扣診敲出心臟左緣亦顯著外擴,符合左心室顯著擴大的判斷。在他的三尖瓣區可以聽到一個第二度高頻率的收縮期雜音,這是三尖瓣閉鎖不全的收縮期雜音,第一心音被雜音遮閉了,只能聽到第二心音;將聽診器的探頭逐步移向心尖時,收縮期雜音快速消失,只聽見第二心音,非常專注時,才能聽到微弱的第一心音,表示mitral clip治療成功,二尖瓣閉鎖不全改善了;因為第一心音非常微弱,顯示左心室收縮功能嚴重受損,我想,這才是傅先生反覆住院的最重要因素吧!在他的肺動脈瓣區可以聽見高頻的P2,表示他有明顯的肺高壓;肺高壓時,三尖瓣閉瑣不全的雜音頻率會升高,雜音就比較容易聽見。最後,我再聽診他的兩側肺底,呼吸音均清澈,表示肺水腫已經顯著改善了。完成教學,正準備離開病房時,傅太太跟我請教了一些用藥的問題,然後跟我表示,傅先生被我的教學熱忱感動,未來準備將自己的大體指定捐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我聽了大為感動!傅先生已經參加了三次床邊教學了,未來還要參加大體解剖教學,真是令人尊敬的老師啊!2023/09/28 告別傅先生今天早晨,傅太太依然熱情的歡迎我和學生到來,但她的眼神充滿了感傷!傅先生非常虛弱,腹水嚴重,靜脈點滴吊著升壓劑,但他還是親切地配合教學需求,讓我和三名學生完整的檢查他的心血管狀況。他的下肢有輕微水腫,四肢末端冰冷,橈動脈的脈搏已經摸不到了,頸靜脈壓力很高,CVP 18 cm,頸靜脈博動呈現巨大V波,心尖位置外擴至左前腋線和左中腋線,直徑擴大至5cm,觸診可以摸到LV heave,扣診敲出心臟左緣也是顯著外擴;他的第一心音幾乎聽不見,P2增強,在三尖瓣區可以聽見一個第二度的收縮期雜音,兩側肺葉呼吸音大致清澈,只有右下肺略有一些crackles。整體而言,這是末期的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臟擴大,收縮功能嚴重受損,合併肺高壓,三尖瓣嚴重閉鎖不全,心因性肝硬化和嚴重腹水,正在接受安寧照護。完成教學,傅先生再提起要捐大體的心願,傅太太焦慮的說,她已經填送了所有的資料,但最近與捐贈中心連絡時,對方表示陽明交大的冰櫃在維修,無法接受大體,問傅太太是否可以捐贈給其他學校?但傅太太沒有同意,她必須尊重傅先生的心願。由於接下來三天連假,如果傅先生走了,假日連絡不到捐贈中心,她擔心會捐不成,請我協助。離開病房後,我立即與解剖學科鄭主任連絡上,確定陽明交大的冰櫃沒有問題,解剖學科的同仁會主動與傅太太連絡後續的運送事宜,我就再回病房,告知傅太太這個好消息,傅先生捐贈大體給陽明交大醫學系的心願一定可以達成。傅太太非常感動,熱淚盈眶,我的眼眶也濕了!我用雙手握著傅先生的右手,告訴他,今天是9月28日教師節……接著我就哽咽說不出話了。傅先生卻平靜地看著我,對我說:「教師節快樂!」我再用哽咽的聲音接著說:「您是最好的老師!在生前,您用自己的身體教導實習的學生,將來,您還要用自己的身體教導三年級的學生,謝謝您,祝您教師節快樂!我是基督徒,願主耶穌基督記念您的大愛!願您一路好走!」今天是教師節,我祝福全天下的老師們,尤其是用自己的身體教育學生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18 癌症.卵巢.子宮
飲食清淡不菸酒 34歲女健檢竟卵巢癌晚期!卵巢癌不完全「沉默」,觀察5難辨症狀
一中年女性生活習慣良好也不菸不酒、飲食清淡,只是腸胃功能較差,吃益生菌及酵素也沒改善,沒想到一檢查竟發現晚期卵巢癌,並已有轉移現象。卵巢癌由於不易早期發現經常被稱為「沉默殺手」,不過專家指出其實初期卵巢癌並非完全沒有症狀,只是不是很明顯,元氣網整理卵巢癌5難辨症狀提醒女性朋友們多留意。生活、飲食習慣良好僅腸胃差 健檢竟為卵巢癌根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的衛教資訊,一名34歲病例生活習慣良好,不抽菸不喝酒,日常飲食清淡,也盡量選擇較好消化的食物吃。但近一年腸胃功能較差,常覺得消化不好,肚子悶痛,也容易有便秘。該病例因此刻意買益生菌及酵素等保健品來吃,希望幫助腸胃道消化。後來安排去健康檢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指出,一檢查竟發現該病例子宮右側有一顆明顯腫塊,大小約16公分,並有大量腹水情形;在肝臟左右葉也發現數處大大小小異常結節,最大的將近3公分。最後再經婦科醫師進一步確認為晚期卵巢癌,並已有轉移現象。沈彥君提醒,早期卵巢癌大多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如:腹脹、脹氣、噁心、易飽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卵巢癌其實不完全「沉默」,只是難聯想!卵巢癌由於不易早期發現經常被稱為「沉默殺手」。不過和信治療中心院長黃達夫曾在聯合報專欄撰文指出,過去有篇研究,研究者重新翻閲419名被診斷為早期卵巢癌婦女的病歷,發現這些病人當中,有72%有一種或多於一種症狀,這些症狀包括脹氣、腹部或骨盆疼痛、腹圍增加,還有人有不正常陰道出血及其他泌尿系統及腸胃問題,28%的病人沒有症狀。因此初期卵巢癌並非完全沒有症狀,只是它的症狀不是很明顯,很難讓看診醫師一下就想到卵巢,很容易被誤診而延誤治療時機。常見的婦科癌症,乳癌、子宮頸癌症狀較明顯,容易早期診斷,但卵巢位於骨盆腔,早期病變不易發現。且一般出現下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通常會去看腸胃科、家醫科,但找不出原因時就要懷疑與卵巢有關。尤其肚臍以下腹部痛別忍耐,要趕快就醫,如果腸胃科找不出原因,最好轉婦產科檢查,用超音波初步檢查就能找出病因。若年輕女性出現卵巢腫瘤通常屬於良性,但隨著年齡愈來愈大,發生卵巢癌的機率也跟著提高,40至70歲是好發年齡。卵巢癌5難辨症狀.腹痛、腹瀉、嘔吐、食慾不振…,以為是腸胃問題。.因腹水而腰圍愈來愈粗,以為只是變胖。.腫瘤壓迫膀胱致頻尿,以為只是婦女常見毛病。.月經不順,經血過多,或者月經都來很多天,好像來不完,以為是月經異常。.停經後又出血、流分泌物,以為是更年期問題。「沉默殺手」卵巢癌 固定運動習慣降罹患風險婦產科醫師提醒,年過40歲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或陰道超音波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要如何預防?運動還是最好的解方。根據英國曾做過的研究指出,不運動的女性罹患卵巢癌或是因卵巢癌而死亡的風險,比起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女性還要高約兩到三成。【資料來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醫師衛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26 焦點.健康知識+
我有服用慢性病用藥,麻醉前禁食是否也不能吃藥?麻醉必知關鍵問題,5狀況不適合
Q1:為什麼在檢查麻醉前都必須要禁食空腹? A:從結構上來說,我們的口腔到咽喉之後,分成兩條路:一是讓食物走,經過食道通往胃;另一邊讓空氣走,從氣管通到肺。進食和呼吸的通路在咽喉以上是相同的,咽喉以下才分開。當進食的時候,口腔和咽喉會有一系列的吞嚥動作,讓食物正確地進入咽喉下方的食道,而不是跑去氣管;若食物不小心走錯方向跑到氣管去,便會引發身體保護性的咳嗽反射,這個反射相當強烈,能迫使我們將東西排出。相信你我都有這種嗆到、咳嗽的經驗。 在接受麻醉的時候,不僅意識改變逐漸睡去,保護性的反射也一樣會被抑制而消失,此時若有異物跑到氣管,我們無法把它咳出,將使呼吸道暴露在很大的危險之中。這時候若胃裡又有食物,很可能會因嘔吐或逆流跑到咽喉,再進入氣管之中,跑到肺部,造成致命性的併發症「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 吸入性肺炎的嚴重程度與吸入異物的量及其酸鹼程度息息相關。吸入異物的量愈多、愈酸,造成的發炎愈嚴重。胃液就是種極酸的物質,因吸入胃液而造成的肺炎是相當嚴重且危險的狀況,據統計,吸入性肺炎的死亡率將近30%,不容輕忽。 禁食空腹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們在麻醉前有充分的時間讓胃把食物都消化、排空,避免嘔吐,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一般而言,成人胃排空需要8小時,也因此病患會被告知在手術前一晚12點後要禁食,隔天早上才能順利進行麻醉。 事實上,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的狀況不只麻醉,有許多會改變意識的病況,如中風、癲癇痙攣、腦部病變等等情況,都存在著相同的危險。此外,如孕婦、肥胖者、有腹水的病患等,因其腹部壓力大,更容易擠壓胃部造成嘔吐,這些族群的風險更高,必須要更加注意禁食的狀況。 在麻醉前如果不小心吃了東西,一定要誠實告知醫護人員,千萬不要冒著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此舉得不償失! Q2:我有服用慢性疾病用藥,麻醉前禁食空腹時,是否也不能吃藥?A:台灣的就醫環境相當便利,民眾的疾病和不適都能獲得適切的診治。對於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都需要與醫師配合,規律服用藥物並回診,才能穩定控制病況,這除了醫護人員的照護以外,病人的配合度以及服藥的順從性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 配合醫囑規則服用藥物,能讓藥物治療濃度穩定有效,對於疾病的控制才有幫助。若您有慢性疾病用藥,請您手術前繼續服用不要中斷。空腹的時段裡雖然水也不能喝,但配藥吞食的水一般不會特別限制。配藥服用的水請小口就好,不可以喝一大杯喔! 如上所述,雖說藥要繼續吃,但凡事總有例外,有兩類的藥物是必須要停用的:降血糖藥以及抗凝血劑。由於空腹已經一段時間沒有進食,若又服用降血糖藥(或施打胰島素),有可能把血糖降得太低,人會疲累,思緒無法集中,冒冷汗,視力模糊,甚至失去意識昏迷,造成腦神經傷害,相當危險。而抗凝血劑會讓血液凝集功能受阻,容易造成手術傷口處出血量的增加、止血困難,若是半身麻醉則可能導致壓迫神經的血腫出現,所以一般在手術麻醉前會建議停用。不過,抗凝血劑的停用與否還牽涉許多醫療專業考量,要斟酌服用這些藥物的病因,權衡出血的風險,調整麻醉的方式,有些人甚至還服用多種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合併保栓通),每個人的狀況無法一概而論,需要通盤考量綜合判斷。 Q3:麻醉前禁食空腹期間可以抽菸嗎?A:不說您可能沒注意到,抽菸對於麻醉的影響真的很大! 抽菸對於身體造成的危害,是持續累積的結果。抽菸會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卻同時降低呼吸道的排痰能力,呼吸道阻力的增加以及肺泡的塌陷,這些狀況都將造成後續慢性的咳嗽以及肺部感染的問題。抽菸也會讓呼吸道變得更加敏感、反應劇烈,當受到刺激的時候,無論是分泌物或者全身麻醉必須要進行的插管處置,都可能導致喉頭痙攣、支氣管痙攣的風險增加。此外,抽菸會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影響血紅素攜氧的能力,干擾體內氧氣供應,進而容易造成缺氧。這在一般狀況下或許不痛不癢,但若是在有缺血性心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人身上,影響可能就很嚴重,會促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等的問題出現。 除了上述提到的呼吸道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狀況,其實抽菸對於全身許多系統都有影響,也增加了罹癌的風險。抽菸也會影響微血管循環,讓手術之後的傷口癒合不易,造成感染。 因此,手術麻醉前空腹的時段,是不可以抽菸的。 其實,不論是否要接受手術麻醉,為了您的健康著想,都該儘早戒菸! Q4:請問有呼吸道感染的狀況,譬如得過新冠肺炎,適合做無痛腸胃鏡嗎?A: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已經三年,最大的影響就是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就現在流行的病毒株而言,除了少數高風險族群仍可能演變成重症以外,大多數人感染後症狀都相對輕微,一般會以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鼻塞,流鼻涕)、全身性症狀(發燒,疲倦,全身無力,味嗅覺異常)以及腸胃道症狀(腹痛,腹瀉)為主。若非得力於家用快篩試劑的幫忙,光從症狀來看,有時很難區分究竟是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或者是新冠肺炎。 若要接受無痛腸胃鏡檢查,將進行全身麻醉,而身體在麻醉的狀態下,呼吸功能會受到顯著的影響:在藥物的作用之下,呼吸潮氣量變小,氣體交換的效率逐漸變低;肌肉放鬆,橫膈往頭側位移,造成功能性殘氣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減少,呼吸道肌肉張力下降也易造成肺擴張不全,肺泡塌陷,進一步影響血液氧氣的交換。麻醉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容易阻塞,排痰功能也下降,痰液的蓄積較容易造成後續出現發炎及感染。 整體來說,麻醉對呼吸功能的影響很大,可能造成的缺氧以及肺炎等問題都是麻醉醫師高度重視的狀況。也因此有呼吸道感染狀況的民眾,進行麻醉的風險相對升高;若非有緊急的醫療需求,都建議必須等到病況穩定後再進行麻醉處置。 其實比起新冠肺炎,臨床上更常遇到一般感冒的狀況。相同的,若非有緊急醫療需求,必須將麻醉檢查時間延後,一般而言有下列狀況就不適合麻醉:5狀況不適合麻醉1. 發燒超過38°C2. 明顯咳嗽3. 分泌物量多且濃稠:如鼻涕量多,咳嗽有濃黃痰4. 呼吸音異常5. 疲勞倦怠沒有胃口等全身性症狀 一般會建議在症狀緩減之後的1〜2週再安排麻醉檢查或手術,以避免呼吸道併發症的出現。【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103期(2023-07-18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咳、喘、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吃什麼?6飲食原則補足營養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因為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呼吸氣流受阻的病症,典型的症狀為「咳、喘、痰」,是不可逆的疾病。該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第8名,每年死亡人數將近5000人。根據研究顯示,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吸菸者更是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容易有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發生,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元氣網整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進而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患6飲食原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常因喘不過氣、痰黏液過度分泌、咳嗽、過量空氣腹脹等問題,讓身體熱量消耗增加,造成進食障礙。長期攝取不足加上呼吸肌肉無力、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及系統性發炎問題增加情況下,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提供足夠的營養、維持理想體重並改善呼吸肌肉的功能,可避免體重減輕及肌肉流失而導致病情惡化,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1.飲食宜少量多餐:飲食不要一次吃很多,盡量少量多餐,以避免餐後腹脹導致呼吸困難。2.每日攝取適當熱量:平常體重公斤 x 30大卡,為每日的建議攝取熱量。.體重較輕病人(BMI27)應考慮限制飲食來控制體重,以減輕呼吸肌的負擔。3.攝取足夠蛋白質:應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食物,攝取蛋白質對於病人維持肌肉質量相當重要。每日建議蛋白質總攝取量為1.2-1.5公克/每公斤體重。但若有腎功能不佳的病人,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蛋白質攝取量。.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豬、雞、魚、蛋、牛、內臟類、乳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及其製品 (豆干、豆腐、豆腸、素雞等) 。4.攝取足夠的水分:適度補足水分以避免排痰困難、脫水及便秘。避免攝取濃茶、咖啡及酒等刺激性飲料。每天水分建議如下:.18-60歲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5毫升.60歲以上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0毫升若有心臟疾病、水腫或腹水的病人,則應醫師評估限制水分攝取。5.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每日攝取膳食纖維的建議量為20-35公克,並確保水分攝取足夠可預防便秘。但須注意不要攝取過多膳食纖維,可能導致脹氣而引發呼吸困難。飲食小提醒,牙口不好者,可將蔬菜切細碎、烹調時間拉長等方式增加蔬菜攝取、將水果打成果泥食用(保留果渣,不要過濾),盡量攝取原型水果,避免市售果汁。6.補充口服營養品:若患者有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情況,可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補充口服營養品。特定營養素補充1. 鈣質可防止類固醇使用導致的骨質疏鬆症,如乳品類、小魚乾、豆製品等。2. n-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並有助於緩和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如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鱈魚、堅果類、亞麻仁、菜籽油等。3. 維生素 A、C、E可緩和疾病急性發作及相關症狀並提升肺功能,如肉類、蛋、肝臟、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木瓜、柑橘、鮮奶等(A);蔬菜類、水果類等(C);植物油(橄欖油、紅花籽油、亞麻仁油等)、堅果類、蛋黃等(E)。4. 支鏈胺基酸(BCAA)可能有助於改善全身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狀況,如黃豆製品、瘦肉、魚類、家禽類、雞蛋、鮮奶、乳製品、白乾酪、堅果類、全穀類等。5. 肌酸(Creatine)可改善部分肺功能表現、身體肌肉組成和呼吸困難,如牛肉、豬肉、魚類或單方肌酸補充品(建議諮詢營養師)。肺阻塞病人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食慾不振、厭食飲食對策:.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增加食慾.供應高熱量高蛋白的濃縮型食物.少量多餐,切勿一次大量進食.使用促進食慾的藥物.適當活動,改善消化情形.必要時以口服營養品補充熱量或利用管灌食,給與營養支持進食時呼吸短促飲食對策:.進食時以鼻導管給予低流速氧氣.姿勢引流、扣擊及呼吸治療運動等,應在飯前30分鐘執行完畢.進食時將腳平放地板,肘置放桌上、上身前傾,充份利用輔助肌並能預防嗆食.進食期間若發生呼吸困難,可先休息直到舒服再繼續進食腹脹、便秘飲食對策:.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如洋蔥、甘藍或豆類.勿張口呼吸,進食時不要講話,以免吸入過多氣體.適度增加活動量,以促進腸胃蠕動.攝取流體、溫和等容易排空的食物.攝取適量的纖維質和水果,以預防便秘.必要時可依醫囑給予軟便劑或消脹氣藥物看完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的6點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以及需補充的特定營養素,知道每天該怎麼吃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了嗎。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因此戒菸及遠離二手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在測什麼?醫: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就該測.肺阻塞易與感冒混淆,咳痰喘逾三週要注意!醫教一招檢測肺功能.印表機也傷肺!「這群人」超過七成不知道肺健康正在被侵害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肺阻塞病人常見的進食問題及改善方法.奇美醫療體系衛教資訊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飲食及特定營養素補充.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飲食原則
-
2023-08-13 癌症.肝癌
脂肪肝恐演變為肝癌!出現黃疸已晚期 「2飲食法」改善三酸甘油脂濃度
近10幾年來,隨著治療藥物的發展以及政府擴大篩檢,B型、C型肝炎導致的慢性肝病及相關併發症逐年遞減。但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包括高糖高熱量飲食及少運動,造成脂肪累積形成脂肪肝,不只脂肪肝相關的肝病比例上升,更逐漸成為肝癌的主因。肝內脂肪超過5% 就是脂肪肝恩主公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潘鈺聆表示,肝臟中有正常的脂肪比例,若肝內脂肪佔超過全肝臟重量的5%就是脂肪肝;脂肪肝炎是指這些多餘的脂肪造成肝細胞受損及發炎,讓肝組織逐漸被疤痕組織覆蓋,長期可能會導致肝纖維化,甚至變成肝硬化、肝癌。她提醒,肝臟有病變時大部分人不太會有症狀,有症狀時可能已經是晚期,會感覺疲倦、腹部疼痛、腹脹或腹水、容易瘀青或出血、皮膚癢、黃疸,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肝腦病變,造成行為改變或言語混亂等。瘦子也可能肝包油! 腹部超音波檢查別忽略根據研究統計,超重或肥胖(BMI超標)、糖尿病、血中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者、甲狀腺功能低下、抽菸,以及高齡族群等7大族群患有脂肪肝病的風險較高。醫師指出,過去脂肪肝主要在肥胖或是糖尿病女性身上發現有這樣的問題,後來發現不管在醣脂代謝是否異常、或是非肥胖者的男性,皆可能發生脂肪肝病,換句話說,瘦子也可能會得脂肪肝。因此醫師建議健檢時,可將腹部超音波檢查納入檢查項目,為自己多添一層保障。脂肪肝沒有直接治療的藥物,想要改善脂肪肝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藉由運動及調整飲食來減少肝臟中多餘的脂肪。潘鈺聆醫師分享3種飲食法,可有效改善脂肪肝:以橄欖油、堅果作為油脂來源的「地中海飲食」,不但營養均衡,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特別是多酚的類黃酮類,再加上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對於脂肪肝的改善有益處。低碳飲食、間歇性斷食 改善三酸甘油脂濃度 同時,「低碳飲食」可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濃度,減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脂肪變性、發炎反應和肝纖維化;近年流行的「間歇性斷食法」利用長時間不吃食物,來增加身體燃燒脂肪時間,缺點是需要毅力及搭配完整的運動才有效果。要注意的是,在進食時間內若選錯食物或是吃過量,不但不會減肥,還會引起反效果。減掉5%的體重就可減少肝臟脂肪,但快速過度減肥可能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惡化,理想減重速度為3個月減少初始體重的10%。潘鈺聆醫師呼籲,脂肪肝對身體健康的威脅不能輕視,應努力改善,定期追蹤治療,以保護小心肝。延伸閱讀:.有脂肪肝怎麼辦?營養師曝「做好3件事」遠離脂肪肝.哪些人是肝癌、胰臟癌與膽囊癌高風險族群?一次了解三癌症關聯性.大肚腩注意!腹部脂肪堆積當心脂肪肝風險 7生活型態+飲食逆轉脂肪肝★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9 醫療.消化系統
不只男生會得!彎腰、咳嗽、提重物下面痛,小心是「這疾病」!症狀、成因、治療一文看
女性腹股溝疝氣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20歲林小姐,近幾個禮拜來發現右腹股溝有凸出物,偶爾會隱隱作痛,但躺下來時會消失,站太久或用力的時候又很明顯。由於問題反覆,造成生活上的不適,更擔心是否長了腫瘤,到泌尿外科就醫後,初步理學檢查發現右腹股溝疑似有一顆小雞蛋從體內往外凸,躺下去即消失的情形,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腹股溝疝氣」。後來林小姐接受了腹腔鏡疝氣修補術,由於手術傷口小又不太疼痛,當天晚上就下床活動,隔天就順利出院回家休養。一周後回診檢視手術傷口癒合良好,同時腹股溝的膨出物已不見,也不會感到不舒服,總算解了心頭之患。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女性腹股溝疝氣比起男性來說的確比較少見,由於有症狀卻摸不到的腹股溝疝氣往往都很難被診斷。因此容易被忽略。終其一生,50位女性當中會有1位會有腹股溝疝氣,相反的男生則是5位當中會有1位。根據202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統計資料顯示,腹股溝疝氣就醫人數為28,481人,其中女性2,345人,比例約8.23%,而且大部分為20歲以上的女性(1,651人),佔70.40%。什麼是腹股溝疝氣?根據博愛疝氣專科醫院衛教文章,「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腹壁肌肉的缺損若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在出生前自行閉合,就會有腹股溝疝氣,大部分的腹股溝疝氣都是這樣發生的。成人疝氣有90%都是腹股溝疝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疝氣,而且男性罹患的機率比女性高出許多。 而腹股溝疝氣依照成因及結構,分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及「直接型腹股溝疝氣」。一般腹股溝疝氣摸起來像個圓形的腫塊,而且有可能會疼痛或有灼熱感。疝氣需要經過好幾個禮拜或好幾個月才會形成,或突然在舉重物、咳嗽、用力或大笑之後發生。腹股溝疝氣不會自行癒合,一定要用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發生率?林才揚醫師表示,女性的腹股溝有圓韌帶,其功能是固定子宮,但當有一處的弱點產生時,腹腔內的結構或器官就會透過這縫隙鑽出腹壁外而造成凸起,就是所謂的「疝氣」。比起男生的腹股溝的精索來得細,所以比較不會有東西凸出去,也因此女性的腹股溝疝氣較少見,不像男生的腹股溝疝氣是因為經常提重物或長期腹內壓過高所致。女性腹股溝疝氣的危險因子目前還不明確。有些研究指出有家族史或頑固性便祕的女性會有比較高的發生率,不過多運動可以減少疝氣的發生。1、 各人種發生比例不同,黑人約10%,黃種人約7%,白人約5%。2、 在台灣,8%的70歲以上男性罹患腹股溝疝氣。3、 在台灣,嬰幼兒、青少年的發生率是7%,且男女發生的比例相近。4、 在台灣,成年人罹患腹股溝疝氣的男女比約為9:15、 屍體解剖顯示人類的腹股溝疝氣罹患率約17%,只是有人終生都不會發作。(以上數據為博愛疝氣專科醫院30年7萬例的統計結果)腹股溝疝氣的原因?間接型(先天性)腹股溝疝氣:男生在出生前,睪丸會從腹壁上的腹股溝孔道下降至陰囊定位,因此留下腹股溝環,若這管道沒有閉鎖而呈開放狀態殘留下來,將造成腹腔和腹壁、乃至陰囊間有一個相連的通道(疝氣袋),因此腹腔內的器官如腸子或網膜等可藉由這個通道進到腹壁,造成腹壁突出,甚至進到陰囊,引起陰囊腫大,這疝氣袋多與腹腔相通,腹水也會流至疝氣袋中,所以常會合併陰囊積水,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青年(25歲前)絕大多數為「間接型疝氣」。女生腹股溝疝氣95%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成因類似男性間接型腹股溝疝氣,疝氣袋由腹腔延伸到腹壁並走在圓韌帶的旁邊,造成腹股溝處鼓起。直接型(後天性)腹股溝疝氣:腹股溝區是腹壁先天性最薄弱的區域,老化更易導致腹股溝內環鬆弛、腹股溝處的腹壁薄弱或缺損,加上導致腹壓增加的狀況或疾病(如心臟衰竭及肺氣腫而長期咳嗽、攝護腺肥大須用力解小便、便秘或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等),使腹腔內容器官鼓突造成,多發生在中老年男性。臨床上亦有間接型和直接型同時發生者,約佔成人0.5%左右,稱pantaloon型。腹股溝疝氣有什麼症狀?1、小兒疝氣症狀:小孩不會適當表達症狀,全依賴父母的警覺性。新生兒和小孩會因出生時有先天性的疝氣袋而罹患腹股溝疝氣。有的小孩只是比較會哭鬧,但常是父母親在為小孩換尿片或洗澡時,才發現腹股溝有隆起或陰囊鼓脹造成陰囊兩邊不等大;有時是當小孩哭泣、咳嗽、劇烈運動或大便用力時,才能見到腹股溝或陰囊有明顯的鼓脹,但安靜平躺或一覺醒來後,又消失不見了,若發現以上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斷。2、成人疝氣症狀:在恥骨任一邊有膨出物,在鼓起部分有灼燒、疼痛感,而且有水腫的情況。在鼠蹊部有疼痛或不適,彎腰、咳嗽或提東西時不適感會加劇,鼠蹊部有牽拉痛或沈重感。有時,當腸子下降到陰囊,男性患者會在睪丸四周的陰囊部位感到疼痛腫脹。女生的疝氣症狀較不明顯,常被忽略。大部分的疝氣鼓起都可推回去,推不回去的就可能變成嵌頓性疝氣。3、老年疝氣症狀:老年疝氣比較特殊,多由老年人體質衰弱造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雜音,而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老年疝氣發生後,老年人還會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抵抗力減弱、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狀。如何診斷腹股溝疝氣?透過體檢可以檢查出是否有疝氣,醫生可能會詢問症狀並檢查鼠蹊部有無突起。在站立的時候,也許看得到疝氣的腫脹部位,若不明顯時則平躺於檢查台上,以食指的掌面觸摸腹股溝,因存在疝氣袋,會有如絲質手套相摩擦的感覺。腹股溝疝氣如何治療?林才揚表示,女性的腹股溝疝氣無論有沒有症狀,一般都會建議手術治療,因為女性皮下脂肪較男性厚,時常無感,而且股疝氣的併發症也較高,時常在手術時發現。將近一半的女性會因此而接受緊急手術。手術方法不外乎是傳統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又可以分成單孔或三孔的做法,加上人工網膜的固定可以讓弱點更加牢靠,減少疝氣的復發。疝氣不會自行閉合,必須手術才能根治,若沒有不適合手術的狀況存在,應盡早手術治療。治療疝氣的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麻醉方式可分為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小孩腹股溝疝氣在治療上較直接型疝氣單純,不需修補腹壁;傷口位於腹股溝處,靠近腹腔將這個管狀通道綁紮起來,並去除疝氣袋即可。成人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方式除了剝離疝氣袋外,尚需同時做腹股溝後壁的修補手術。手術方法有「曾氏疝氣手術法」、「組織縫合法」、「人工網膜(無張力法)」、「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術後提重物、激烈運動須注意林才揚建議,手術後可下床活動來促進復原及恢復體力。傷口周圍或鼠蹊部有瘀青是可能發生的正常現象。咳嗽或打噴嚏時也不必太擔心,只須用手摀著鼠蹊部和傷口就可以減少疼痛感。後續建議至少休養1個月後,才能提重物和進行一些較激烈的運動。女性疝氣真的比較少見,因此在診斷上往往都會比較困難。多數腹股溝疝氣不會有立即危險,不過一旦發生嵌頓性疝氣,就可能會造成腸子缺血性壞死,容易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安全。有鼠蹊部不適的女性,若已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問題後,就有必要到醫院安排超音波來排除疝氣的問題。延伸閱讀:.肚子餓胃痛、吃飽胃會痛?4招分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不只小男生才會得! 便秘咳嗽大笑 都得小心這個病.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4 醫聲.肝病清除
台灣過半成人恐有脂肪肝 「ㄧ檢查」能無痛揪出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10年計畫」來到第三年,今年響應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於昨(23)日串連全台24家醫療院所,同步免費為4663位40歲以上民眾進行腹部超音波,結果發現異常者高達81.4%、3795人,其中又以脂肪肝佔53.7%、2505人最多,成為新國病隱憂。接受免費腹超檢查的人數連年高升,今年篩檢4663人,突破4500人目標,其中121人疑似肝癌、378人肝實質病變、1064人良性肝腫瘤、551人有膽息肉、44人脾腫大等,肝基會總執行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說,照往年推估最後能夠揪出2%左右的肝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楊培銘也表示,篩檢出脂肪肝的比例相較30年前,增加近2成。脂肪肝患者逐年上升!哪些危險群要注意?他說,目前C肝新藥物可以治癒,將要完成2025年清除目標,B肝健保給付條件正在放寬,且因1986年新生兒疫苗問世,幾乎無37歲以前帶原者,既有患者也得到妥善控制,「整體肝病患者人數下降,脂肪肝比例卻逐漸上升,很令人擔憂。」過去脂肪肝多因過度飲用酒精,現在則是營養過剩,若不及早控制,肝臟將受脂肪堆積影響而反覆發炎、結痂、纖維化甚至硬化,最嚴重會導致肝癌。三高、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4、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是脂肪肝高危險因子,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減重,但楊培銘表示,現在民眾健康意識仍不足,未來將加強衛教宣導,提高民眾的警覺性;也並非減重後就可以安心,一定要超音波持續追蹤,避免病情在不留意時就出現惡化。檢查不要再只做抽血!民眾做腹部超音波驚現肝癌此外,「抽血能找到B、C肝帶原者,但不能驗出脂肪肝,因此非侵入性、無放射性的腹超,是最適合民眾的檢查方式。」楊培銘說,過去曾有人只有抽血,結果一做腹超,發現已是肝癌,因此呼籲一般年滿40歲民眾、30歲以上脂肪肝高風險族群須每年接受腹超,B、C肝帶原者每半年檢查一次;若有肝指數異常、發炎等,頻率得更密集,3個月就要追蹤一次;若有過肝硬化,或曾併發症腹水、腫大,以及食道靜脈瘤、胃靜脈瘤等出血的話,也建議3至6個月追蹤一次。楊培銘也表示,過往資料分析,體重與脂肪肝比例成正比,體重較輕的民眾脂肪肝比例僅1成,這部分也和遺傳有關。今年全台超音波的結果來看,盛產高粱酒的金門脂肪肝比例最低為38%,雲林則高達73%居冠,有新國病的趨勢。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基會攜24家醫療院所推腹部篩檢曾亮瑋提醒,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若沒有追蹤,等到症狀發生時,大多病況已來到晚期,若本身就有肝炎,可能都已出現轉移情形,對病人、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除了國健署實施的45至79歲終身一次B、C肝炎篩檢,肝基會2021年起透過社會募款,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10年計畫」,第一年篩檢1912人,1680人異常,其中84人疑似肝癌,進一步檢查後確定肝細胞癌1人、膽管細胞癌1人;第二年則篩檢3205人,2654人異常,其中82人疑似肝癌,確定肝細胞癌2人、膽管細胞癌1人。合作的醫療院所則從12、16家增加到今年24家,動員近90位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與600多位護理人員與志工群,範圍涵括各縣市,更首次納入金、馬等離島地區,且每半小時以視訊連線即時更新各地數據。一照就發現肝腫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楊培銘說,先前有人做腹超發現腹部淋巴癌或是腎臟癌,在此之前完全沒有症狀,所幸轉給血液腫瘤科治療後狀況穩定。肝基會護理師謝佳燕也說,一名65歲台大退休行政人員看到活動宣傳,參加第一年篩檢,便意外發現有肝腫瘤,後確診為良性血管瘤,目前定期追蹤、病情穩定,還回來擔任活動志工,「希望民眾能定期接受腹超,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7-19 醫療.消化系統
哪些人是肝癌、胰臟癌與膽囊癌的高風險族群?一次了解三種癌症的關聯性!
「肝、膽、胰」是有情有義的好鄰居,他們正常功能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當其中一個器官出問題,另外兩個也會遭殃。三個器官的「個性」也很像,就算得了嚴重疾病,早期都沒症狀,是「沉默三兄弟」,只能靠定期健檢來照顧保養。肝有問題全身易出血 可能致命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表示,肝臟具有排毒、分泌膽汁、合成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四大功能。人吃進食物後,要經過消化道吸收,再進入肝臟做第一次過濾,把毒物攔截下來。肝細胞會分泌膽汁,順著膽管進到膽囊,膽囊是膽汁倉庫,每當有食物入口,就會神經性的反射告訴膽囊「有食物來了,趕快收縮,擠出膽汁。」膽汁進入十二指腸,有助於將油脂分解,成為腸胃道可吸收的小分子養分。朱光恩表示,肝臟所分泌的白蛋白,與體內水分平衡有關。當營養狀況不好或肝功能不佳,白蛋白就會降低,水分就會排不出去,出現雙腿積水、肋膜積水、腹水等症狀。許多重要的凝血因子是由肝臟合成的,因此,肝功能不好、肝硬化的病人易缺乏凝血因子,導致全身容易出血,如果出血發生在腦部、消化道,可能有致命危險。胰臟癌轉移 膽管、肝臟首當其衝朱光恩表示,胰臟主要功能在消化,胰臟所分泌的胰液富含消化酵素,在腸道中幫助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另一重要功能是分泌胰島素,藉此穩定血糖,如果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會形成糖尿病,必須要靠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肝臟、胰臟、膽囊和膽管,其中一個不好,另外兩個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朱光恩說, 如果胰臟癌長得很大,癌細胞轉移出去,膽管和肝臟會首當其衝,侵犯膽管會導致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流進消化道,人會出現黃疸症狀。也會導致肝的四大功能變差,進而引起身體積水、容易出血等問題。若肝腫瘤長很大,則會侵犯膽和胰。一顆結石在膽囊長期摩擦、造成發炎,誰都不知道哪天會磨出癌細胞,變成膽囊癌,再牽連到肝和胰。等到有症狀 多半已錯過開刀時機朱光恩表示,這三個器官最要命的問題,就是他們罹癌時都很沉默,容易錯過早期診斷的時機,等到出現黃疸、食欲不振、腹痛、不明原因暴瘦、極度倦怠等症狀,才會發現肝膽胰可能出問題。肝癌沒有感覺,等到病人察覺到有黃疸,已經是很嚴重的臨床表現。癌王胰臟癌早期也沒症狀,等到侵犯到周邊神經,病人感到劇烈疼痛時,多半已錯過能開刀切除腫瘤的時機。朱光恩表示,照顧肝膽胰不二法門,是每年定期做一次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抽血主要是針對功能變化,可以看肝功能指數、癌症指數、發炎指數、肝炎病毒的病毒量等,腹部超音波則是看結構的變化,有助及早發現腫瘤,如果發現得早,可能開刀就能切乾淨,之後定期追蹤就好,連一顆化療藥都不用吃。【每年須定期健檢高風險群】:*脂肪肝者*B肝或C肝帶原者*酗酒或酒精性肝炎病史者*膽結石者*抽菸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肥胖者
-
2023-07-10 養生.聰明飲食
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
隨著氣溫慢慢升高,面對逐漸濕熱的天氣,中醫講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此時應更注意生活起居,適應節令變化,增加免疫力做好養生。此時的養生聖品推薦「薏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且薏仁含有多醣體,有助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但薏仁好像有很多種類,像是紅薏仁、小薏仁、大薏仁、白薏仁等,到底差別在哪?吃薏仁有什麼禁忌嗎?薏仁算是澱粉還是蛋白質食物嗎?專家一次解答!薏仁能預防癌症?是的。「薏仁」又名薏米、薏苡仁、苡仁,其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消水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的功能。中醫師葉育韶表示,薏仁因含有多醣體,適度補充這類食材增加自然殺手細胞及T細胞,活化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促進抗體產生,有助抑制癌細胞生長,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另外薏仁中也含有一種叫「薏苡仁酯」的物質,這是一種重要的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幫助預防胃癌及子宮癌。不過長庚紀念醫院基隆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也提醒,千萬不要因為薏仁能抗癌,就只吃薏仁,尤其癌症患者需要各種不同能量,才能與病魔對抗,在吃薏仁的同時,一定要搭配其他食物、均衡飲食,才不會排擠其他營養。薏仁有什麼功效與禁忌?薏仁除含有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外,還含有多種植化素,包括薏苡素、薏仁酯、薏苡多醣及其它植物固醇類或酚類化合物,功效甚多:1.抗癌:薏仁含的薏仁酯、薏苡多醣在抑制腫瘤、提高免疫力上有良好功效。2.益腸胃:薏仁富含水溶性纖維,有助腸道健康,適合脾胃虛弱者。3.降血糖:薏仁中的「薏苡多醣」有顯著降血糖功用。4.降血脂:薏仁中的脂肪酸及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能顯著改善血脂。5.降膽固醇:能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效果比燕麥還好。6.減重:膳食纖維豐富,能助排便、增飽足感;豐富的維生素B2,可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7.調節女性荷爾蒙、助孕:薏仁可調節女性荷爾蒙,促進分泌黃體激素,促進卵巢分泌雌激素。另根據農委會資料,紅薏仁能分離出促進排卵的活性成分,幫助不孕症婦女排卵、懷孕。8.抗菌、消炎:薏仁含多種能抗菌、消炎、抗過敏的酚類化合物。9.抗痙攣:含有類似肌肉鬆弛劑的成分,可抗痙攣。10.養顏美白:含有維生素B1、鈣、磷、鐵、水溶性纖維、蛋白質、油脂等營養素,能軟化皮膚角質、保溼抗皺、滋潤肌膚、除痘去斑,造就了眾多薏仁化妝水的產生。11.抗氧化、抗老:維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能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延年益壽。7種人少吃依照中醫觀點,有下列情況者,應謹慎食用薏仁:1.糖尿病患:薏仁澱粉含量多,熱量很高,須注意攝取量。2.腎臟病患:薏仁的鉀、磷含量高,當成主食容易吃多,增加患者負擔。3.孕婦:薏仁能利尿,水分排出較多,以至於減少羊水量,嚴重者恐導致流產,故不宜多吃。4.女性經期:薏仁性屬寒涼,生理期若食用過多,容易排經不順、加劇經痛。5.虛寒體質者:不適宜長期吃薏米。6.便秘的人:薏仁有利溼功效,吃多會讓便秘更嚴重。7.少汗或頻尿者:須嚴格控制食用量。真、假薏仁怎麼分?簡單來說,稱為糙薏仁、紅薏仁、精白薏仁與大薏仁的都是真的薏仁;而從歐洲和澳洲等地進口,以小薏仁、洋薏仁和珍珠薏仁為名的則是假的薏仁,它們其實是精製大麥,其顆粒較小呈橢圓形,且腹溝極淺近乎線狀。市售的薏仁中,僅少部分是台灣本土產,絕大部分是從寮國、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進口。台灣本土產的薏仁都屬於糙薏仁(即俗稱的紅薏仁),特色為顆粒較小、麩皮顏色較紅有光澤,且腹溝較窄較深。而進口的糙薏仁,其特徵為顆粒較大、麩皮顏色從偏黃褐色至紅棕色都有,且腹溝較寬較淺。此外,從越南進口的有些糙薏仁,其麩皮顏色偏紅棕色,與台灣本土產很難區別。而市售精白薏仁和大薏仁的特色則為顆粒較大、顏色較白且腹溝較寬較淺。紅薏仁、白薏仁差在哪?經過精白作業去除麩皮的是白薏仁,大粒種體積大,市面上約9成是進口;而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大多國產,保有暗褐色麩皮。紅薏仁的麩皮富含「薏仁酯」,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營養價值都要比白薏仁高出很多,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養生好食材。不過紅薏仁的澱粉含量不少、熱量高,糖尿病人食用要當心,孕婦也不適合多吃。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但養價值比白薏仁高紅豆薏仁湯對身體的好處?將薏仁和紅豆一起煮成湯,是消腫、減肥的好幫手,中醫利用它這種「清」的性質,來為人體除濕。紅豆含有一種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對於治療腳氣病效果極佳,還有預防便祕、增進排便順暢的效果,適合濕性體質的人。薏仁則是含有薏苡素,可清熱排毒,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且所含蛋白質可分解蛋白質酵素,軟化皮膚的角質層,讓皮膚更顯光滑有彈性。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腸道癌症發生。薏仁是澱粉嗎?是喔!家庭醫學科李文祺醫師曾在臉書粉專上發文提到,有些食物中潛藏澱粉,例如薏仁的澱粉就超過蛋白質,如果無法正確分辨食物中的潛藏澱粉,將導致身體在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熱量,一不小心可能造成肥胖。除了薏仁,其他豆類像是紅豆、綠豆、大紅豆、皇帝豆、蠶豆、豌豆仁、鷹嘴豆等,它們所含有的澱粉都超過蛋白質含量,食用上須特別注意。延伸閱讀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3-07-04 養生.聰明飲食
冷氣吹到頭痛!中醫授3穴位按摩改善,多吃生薑、冬瓜補陽氣
隨著夏至到來,戶外氣溫飆高,現代人為了消暑,常常人手一杯手搖飲,或是直接躲到冷氣房吹冷氣,不過,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冰涼飲品雖然喝起來很舒服,但當我們喝下冰飲時,脾胃也會瞬間變冰冷,影響其功能運行,因此夏至養生,重點在於溫化脾胃的陽氣,平時大家可適時吃點生薑藥膳補充陽氣,溫暖脾胃。冰飲下肚脾胃受寒!濕氣破壞免疫系統 「日長之至,故約夏至。」周宗翰指出,夏至是一整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也是自然界陽氣到達頂峰的日子,但過了今天之後,陽氣漸消、陰氣漸長,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素問.經脈別論篇》:「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周宗翰說明,在正常的情況下,民眾飲用至體內的食物及水都需要藉由消化系統,也就是中醫講的脾胃進行處理,而脾胃需要溫度來進行消化作用,產生的精微物質才可被身體所利用。周宗翰透露,一旦脾胃受到寒氣影響,陽氣受損,飲用至體內的食物及水就無法被身體使用,還會產生濕氣,進而破壞人體的五臟六腑,最後導致身體免疫系統的失衡,所以夏至時節適時吃點生薑藥膳補充陽氣,溫暖脾胃,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免疫力自然也會提升。生薑驅寒、冬瓜養胃!中醫讚最適合夏至養生食材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生薑功效為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周宗翰指出,因為薑的味道辛辣,性味辛溫,發散力量強,所以在毛孔收縮時可增加人體的血流量,將熱量帶到體表,以驅散寒氣,因此民眾如感到身體發冷、頭痛、鼻塞流鼻水時,來碗生薑紅糖水能驅散寒邪。而關於生薑紅糖水的做法,大家只要準備3片新鮮嫩薑及10g紅糖,加水煮沸後熱熱喝,能緩解輕微感冒症狀,但若是重感冒還是建議就醫喔!周宗翰提到,雖然生薑對人體的好處多多,但也不是每一種體質的人都適合,由於生薑性味屬於辛溫,對於熱性體質的人,或身體有發炎狀況,像是腸胃炎、喉嚨乾痛、嘴巴破等上火現象時就不適合吃生薑,至於每個人是哪種體質,建議還是要諮詢您的中醫師瞭解。除了生薑外,夏至養生也適合食用冬瓜,周宗翰解釋,冬瓜性甘平清熱、養胃生津,是夏天極好的蔬菜!根據「名醫別錄」記載:「冬瓜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此外,還有消暑解毒、去心火、除煩躁、化痰積、止喘咳、消痔瘡、化痘疹的作用,並能清神解酒醉、解食物中毒,不過因冬瓜屬寒涼之性,在烹調時建議可以加入一些生薑,有中和祛寒的功效。冷氣吹到頭痛!中醫授穴位按摩 改善症狀 養身除了飲食外,周宗翰也建議民眾,平時可以按摩「列缺穴、足三里穴、內關穴」3個穴道,按摩列缺穴可解表祛風;足三里穴能調理脾胃;內關穴有減緩胃病症狀之效果,至於如何找到穴位,民眾可依照下述的說法去做:1.列缺穴:▸位置:列缺穴位於腕橫紋上1.5寸處,屬手太陰肺經。▸取穴方法:握拳,掌心向內,手腕微微向下垂,腕後橈側有一高骨凸起,在該高凸的上方用力握拳時可看到一凹陷,即是列缺穴。▸功效:列缺穴可治感冒、頭痛、咳嗽等感冒症狀,尤其是夏天吹到冷氣後頭痛效果更顯著。古人有「頭像尋列缺」的諺語。2.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取穴方法: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向下摸取脛骨粗隆之處,在下緣一寸處即是足三里穴。▸功效:足三里穴可調和氣血,具有補虛強壯的功能,凡是脾胃有不適症狀像是胃脹、腹瀉、胃絞痛等,都可以按壓足三里來緩解。常按足三里穴也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功能。3.內關穴:▸位置: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方法:握拳後腕橫紋上兩寸,兩條筋的中間▸功效:內關穴可治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吃飯吃太飽胃脹時可按摩內關穴緩解胃部不適。延伸閱讀:.吹冷氣消暑當心「冷氣病」上身!中醫師教你消暑怎麼吃才不會傷身.夏天來刮痧降暑氣!1張圖看懂痧色代表的意義,看你的病有多嚴重.喝水該喝冰水還熱水好?好處壞處和「最佳飲水溫度」一次看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2 醫療.消化系統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因猛爆性肝炎過世!爆肝會引起猛爆性肝炎?一次了解成因、症狀與預防
編按: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於7月2日過世,外傳林謙浩因身體健康因素凌晨病故,疑似猛爆性肝炎發作,上周前往榮總住院治療,今天凌晨不治,享年64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堯俐說,猛爆性肝炎好發原因為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中的B型肝炎最為常見,再加上感染、壓力等外在因素,造成肝炎急性發作,這時往往只能「聽天由命」,或依病情需要立即啟動換肝程序。陳堯俐指出,猛爆性肝炎患者常已有慢性肝病,此時肝功能不佳,再加上感染、壓力、勞累或未定期服藥等外在因素,造成急性發作,症狀有黃疸、肝指數飆高。若猛爆性肝炎患者年齡較輕,肝功能還能支撐,病情是來得快、去的快,但年逾60歲患者,肝功能長期不佳,一旦出現大風暴,可能就無法承受,一次就倒了。● B肝患者為猛爆性肝炎的高危險族群● 應注意倦怠、疲累等症狀 延誤治療死亡率高達3至5成●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應定期檢查肝功能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常有人說累到「爆肝」,但肝臟真的會爆裂嗎?醫師表示,所謂爆肝應該是不容易,而是B肝、C肝等患者受到工作過勞、壓力大等誘發因素,造成肝臟細胞大量壞死,出現肝功能異常、急性肝衰竭症狀,而引發的猛爆性肝炎,平時應著重規律運動,適時紓解壓力和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預防猛爆性肝炎。猛爆性肝炎是什麼?引起猛爆性的原因有哪些國泰醫院消化內科超音波檢查室主任胡瑞庭說,正規猛爆性肝炎的定義,應該是沒有肝炎病史,但受到某些因素突然罹患肝炎,而出現黃疸等症狀,並於8周內出現肝昏迷,即是肝性腦病變情形,這在國內並不常見,主因是國內B肝、C肝患者多,因此多是亞急性的猛爆性肝炎,其中又以B肝造成的猛爆性肝炎為大宗。「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服用含有乙醯氨酚等成分的藥物,或中藥偏方,或有酒癮等,都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蘇建維也說,國內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仍是受到A、B、C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其中確實以B型肝炎最為常見。蘇建維說,B肝引起猛爆性肝炎分為兩類:1.一是民眾帶有B肝卻常不自知,當身體疲累造成體內病毒活化,病情急性發作,此類患者年齡為20至50多歲。2.另一族群是肝炎患者經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但停藥後卻忘記追蹤,病情再次發作。胡瑞庭則在臨床上曾收治服用抗黴菌藥物引發猛爆性肝炎的案例,為一名女性服用抗黴菌藥物治療黴菌,第一次治療沒有出現異常,隨後再次服藥,就出現猛爆性肝炎,還差一點死亡,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抗黴菌藥物,毒性愈來愈低,此類案例已不常見。此外,來路不明的草藥也一定要多注意,尤其是已有肝炎、肝硬化患者,務必不要服用,避免引發猛爆性肝炎。至於一般人常說「工作過勞、壓力過大容易引發猛爆性肝炎」,蘇建維說,這些都是誘發因素,還是要患者帶有肝炎、未定期追蹤、服用來路不明藥物等情況,才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肝功能失調導致全身出現問題 最嚴重肝昏迷蘇建維說,肝臟功能分為合成營養、代謝及排毒,如吃東西後,食物營養經腸胃道吸收,再由肝臟轉化成對身體有用的物質,而肝臟也負責代謝,將身體不需要的毒素排出體外,一旦肝臟幹細胞大量壞死後,肝臟即失去功能,猛爆性肝炎常見症狀有下肢水腫、腹水、黃疸、皮膚出血、肝昏迷等,甚至使免疫力變差,增加感染機會,進而引發敗血症。蘇建維說,如肝功能失調時,體內膽汁排謝、代謝困難,而出現皮膚、眼睛等變黃的黃疸症狀,另肝功能失調無法製造白蛋白等蛋白質,當血液中蛋白質不足滲透壓改變,就會引起下肢水腫、腹水,而肝功能失調也會讓肝臟無法製造凝血因子,容易引發體內出血,甚至無法排除體內阿摩尼亞毒素。此時將陷入肝昏迷,肝昏迷又稱肝性腦病變,症狀為記憶力變差,並對人、事、時、地、物的判別能力減弱,隨著病程進展而出現意識型態改變,陷入昏迷。猛爆性肝炎治療方面,蘇建維說,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同時針對症狀治療,如補充白蛋白等,若病情嚴重還需進行肝臟移植評估,因延誤治療死亡率高達3至5成。預防猛爆性肝炎 從這些事做起如何預防猛爆性肝炎?胡瑞庭表示,應先進行檢查了解自己有無罹患B肝或C肝,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目前政府針對45至79歲民眾,終生提供一次免費檢查B、C肝服務,可以多加利用。蘇建維提醒,民眾平時應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同時戒菸、戒酒,平時則要規律運動,適時紓解壓力及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雖然「熬夜傷肝」說法,目前於醫學尚無實證,但生活作息正常應可保持免疫系統完整性,對於避免肝功能失調應有幫忙。一旦出現倦怠、疲累、胃口不佳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針對有B、C肝炎病史或酒癮等,應定期抽血、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肝功能指數是否有異常,便免日後出現肝癌或肝硬化。一般慢性肝炎病史患者應每6個月檢查一次,已有肝硬化者應每3至4個月檢查一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1 養生.聰明飲食
高齡長輩可以吃粽子嗎?營養師授「6原則」健康安心過端午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端午節即將到來,少不了香氣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應景。然而家有高齡長者常面臨兩難的情況,既期望可以盡情享受節慶飲食,又希望兼顧疾病的控制,如何健康又安心的共度佳節?不妨參考以下的作法。一日一顆淺嚐即止傳統鹹粽有糯米、五花肉、蛋黃等食材,因各地粽子種類不同則食材可能有魷魚、香菇、蝦米等,再加入調味料,通常油脂、鹽分及熱量皆不低;甜味粽子內餡包裹豆沙或棗泥,同樣含有大量的糖分、油脂,此外粽子普遍缺乏纖維質,不容易消化。粽子中鹹蛋黃、蝦米等海鮮類膽固醇含量高,1顆鹹蛋黃的膽固醇大概200毫克,已達到每日攝取上限,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須留意整日吃進的分量,例如自己包粽子可用半顆鹹蛋黃即可。有慢性病、消化機能不佳的長者,一日一顆約拳頭大的粽子,取代其中一餐正餐的主食,不僅份量剛好,也不易產生影響健康的問題。小口進食好安心長者隨著年齡及疾病或身體功能退化因素,常有牙口不佳、吞嚥障礙等情況,有中風、失智、頭頸癌手術、放射線治療的患者,家人或準備者,須注意粽子的食材中若有下列特性,容易造成哽噎的危險,例如圓顆粒狀、黏性高,以及乾而易鬆散的食物。圓顆粒狀食物:栗子、堅果如花生等;黏度太高食物:糯米;乾而易鬆散的食物:蛋黃。長者吃粽子時,照顧者注意各類食材的質地是否適合,並分切成小口進食,以減少嗆咳的危險。細嚼慢嚥助消化粽子所使用的米為糯米,糯米含有支鏈澱粉,支鏈澱粉不易消化,使胃排空較慢,加上粽子大多含油量高,因此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對有潰瘍、膽結石,或是消化機能較差的人更需注意。進食後需要至少15至20分鐘後,大腦下視丘的「飽食中樞」接收到由胃部傳遞的飽食訊息,這時候大腦會下達「停止進食」的命令,若狼吞虎嚥容易造成過量進食。 因此用餐時每口飯菜咀嚼至少20下,用餐時間至少20分鐘,可避免消化不良增加身體負擔。從冰箱里拿出來的粽子要充分加熱變軟之後再吃,因為糯米的澱粉未加熱時口感硬不易消化。同時須避免睡前或晚間吃粽子,以免脹氣不適、刺激胃酸分泌或排空緩慢而影響睡眠。搭配蔬果控熱量糯米與白米比較,相同體積時糯米比白米重量更重,表示糯米可攝取的份量比白米略少,因此糖尿病或控制體重者,可找與平日所吃飯量大小相似的粽子,可控制熱量,避免血糖升高。若肉粽比較大顆,可以與親友分食。食用鹼粽可沾代糖取代砂糖或蜂蜜,口感不減,可以減少攝取多餘的糖分。吃粽子時取代正餐主食,因此務必搭配蔬菜與水果,例如可準備蔬菜份量與粽子相同份量,炎炎夏日例如:燙青菜、涼拌小黃瓜、竹筍湯等,餐後搭配拳頭大的水果,小番茄、奇異果、葡萄、木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自製粽子想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可利用胚芽米、薏仁、紅豆、芋頭或地瓜取代糯米,甚至是時下最夯的紅藜麥都是不錯的選擇。品嚐原味穩血壓許多長者因隨著年紀,味覺、嗅覺感覺降低,用餐時習慣拌湯汁,吃粽子淋上醬料例如甜辣醬才夠味。粽子其實大多調味充足,不太需要另外沾醬,除了能品嚐到粽葉清香和米飯原味,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幅減少鹽分的攝取量。尤其患有高血壓、有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或肝臟腹水者,更須注意。除了減少沾醬,自製粽子時,滷製豬肉增添八角與白胡椒等風味,加上利用香菇、蝦米、蒜頭等材料有提味的效果,不用沾醬也美味。健康動滋動享受美味的粽子後,不要忘記增加活動把熱量消耗掉。活動量少的長者,初期以縮短靜態活動時間,例如坐著看電視,可以改成看電視時起身做體操。擬定運動計畫,例如做出一週的功課表,週一操場走四圈,週二公園打太極拳…,多樣化的活動讓運動變得有趣、容易執行而且能持續。日行萬步有益健康,長者一天要走幾步?少活動者可從4,000步為目標,漸進式的增加,也可以一日分多次完成,體力好的一日6,000至7,000步對於健康就有效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長者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例如:散步、跳舞、園藝、游泳、瑜珈、太極、走路、腳踏車、家務勞動、各種球類運動等,甚麼是「中等費力」的運動?舉例來說,運動時感覺有點喘,可以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若健康狀況不佳之長者,身體活動前可先諮詢醫師,選擇較適合的活動程度。「久坐會生病,要活就要動!」,維持運動習慣,除了延年益壽,預防及延緩疾病發生,更能強化骨骼、肌肉及記憶力,減少失智症、肌少症…各種好處,鼓勵長者現在開始動起來。營養師的叮嚀面對節慶及聚會時仍能保持平常心控制飲食並淺嚐即止,搭配適量蔬菜、水果,將健康均衡的飲食融入佳節當中。您也可以盡興享受年節的氣氛,過個健康無負擔的端午節。 延伸閱讀:.吃粽子難消化又容易脹氣?一張圖看懂粽子搭配那些食物助改善.端午包粽子的餡料要注意哪些問題?一圖看懂如何避免食安危害.北部粽、中部粽、南部粽哪裡不一樣?一張圖看懂各式粽子熱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5 醫療.消化系統
長期便秘肚子痛竟成腹膜炎!肚子一壓就痛 腹膜炎觸診有2特點
偶而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有民眾原本只是單純肚子痛,拖了幾天就醫,卻被診斷為腹膜炎,還危及生命!腹膜炎是什麼樣的情況呢?70歲的王先生因右下腹部持續疼痛數天而就醫,他感覺有點熱熱的,也有噁心感,他告知醫師平時即有便秘的問題,醫師觸診時發現腹部有明顯的壓痛與反彈痛,推論王先生不單純是便秘,還可能已經產生腹膜炎!於是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他的升結腸憩室發炎,合併有局部膿瘍產生。長期便秘、腸腔壓力大的人,大腸容易產生憩室,當糞石卡在其中就可能產生憩室發炎,一旦拖太久,憩室破裂併發廣泛性腹膜炎,甚至需要緊急手術治療!腹膜(peritoneum)是覆蓋在腹腔跟大部分內臟表面的一層薄膜,有豐富的微血管分佈;覆蓋於臟器表面的腹膜則稱為「臟層腹膜」;內襯於腹壁和橫膈下表面的腹膜稱為「壁層腹膜」;臟層與壁層之間的空腔就叫「腹膜腔」。腹膜有固定、防禦、吸收的功能腹膜對臟器具有支持固定的作用,比如腸繫膜就是將腸管連至後腹壁的雙層腹膜反摺結構,讓小腸可以懸吊在腹腔中,不會因為人類直立行走而掉入骨盆腔,也不易因為蠕動導致扭結。腸繫膜中還含有供給腸道的血管、神經等。腹膜也有防禦的功能,比如由從胃大彎和十二指腸近端,向下覆蓋到小腸前方,再反摺至橫結腸的四層腹膜稱為大網膜,內含豐富的血管和淋巴,其間有許多巨噬細胞,若細菌跑到腹腔臟器,大網膜的巨噬細胞會移動過去,把感染源包裹、吞噬及吸收,侷限住感染使無法蔓延;當腸道穿孔時,大網膜也會包裹住破孔,避免惡化。腹膜還有吸收的功能,臨床上利用這個特性做醫療用途,比如替水腦症病患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把過多的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膜腔,這些液體會被腹膜吸收掉。然而當腹腔內的器官出現病變,如罹患肝硬化、腎病、癌症等,體液不正常的滲出腹膜腔,無法吸收,就形成腹水。對於需要洗腎的患者來說,腹膜還可以做為透析的半透膜,經由植入導管將透析液灌入腹腔,進行體內的毒素及水分交換,這種腹膜透析法讓洗腎可以居家執行。腹膜炎之成因腹膜藏在腹腔內,平時可說沒什麼「存在感」,一旦發炎,疼痛指數可能會「破表」。腹膜為什麼會發炎呢?可從原發性(自發性)和續發性(次發性)兩類來談,各有不同成因。(一)原發性腹膜炎常發生於肝硬化合併腹水患者找不到初始感染源或刺激來源的稱為「原發性腹膜炎」,其中最常見的叫做「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常見於肝硬化合併腹水的患者。少數腎病症候群合併蛋白尿、腹水者,也可能發生。這類患者腸子浸泡於腹水中,使腸內菌轉移至血液循環和腹水的風險增加,醫學上稱為細菌轉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又因嚴重肝病,先天免疫所需的補體製造減少,吞噬球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細菌轉位帶來的細菌無法被清除,進而產生腹膜炎。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復發率很高,7成病患在一年內會復發,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國內研究報導,肝硬化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第一個月死亡率有24.2%、3年內死亡率高達66.5%。反覆產生腹膜炎也反映肝病在惡化,有時需要及早考慮肝臟移植。肝硬化病人也易併發胃食道靜脈瘤,破裂時細菌可能藉由破口進入體循環。所以在腸胃道出血時,醫生也會開立預防性抗生素來避免細菌轉位造成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二)續發性腹膜炎為其他疾病引起續發性腹膜炎多半是某一疾病的併發症,也就是某初始病灶未即時處理,進展到後期引發腹膜炎。例如文中一開始提到的大腸憩室炎引發腹膜炎的案例。又如膽囊發炎患者,原本只是右上腹局部悶痛,當進展到膽囊腫脹化膿破裂,刺激到壁層腹膜時,痛感會變得明顯而劇烈;甚至發炎擴及腹部4個象限,變成廣泛性腹膜炎。續發性腹膜炎原因可歸納為以下3種:1-感染引起腹膜炎。腹膜腔理論上是無菌的狀態,但是當腹內臟器有急性穿孔與破裂,比如闌尾炎併發穿孔或大腸腫瘤破裂等,導致大量腸內細菌突破腸壁的防禦跑到腹膜腔,就會釀成發炎。細菌侵入也可能來自外在環境,比如車禍時飛濺的玻璃意外刺進腹部,細菌可能藉此突破壁層腹膜的防禦而進入腹腔。又如接受腹膜透析的病患,因為需要先植入一個永久性導管,進行灌入透析液再引流出來的動作,如果消毒不完全,也可能成為細菌侵入的管道,造成腹膜炎。2-化學性刺激腹膜引起發炎。如不應出現在腹膜腔的胃酸、膽汁、胰液、尿液、血液等體液,意外進入腹膜腔,造成的化學性刺激。例如胃潰瘍穿孔導致胃酸流出;或是女性卵巢的巧克力囊腫破裂,裡面的經血跑到腹膜腔,造成急性炎症反應。3-物理性刺激造成腹膜發炎。例如手術後紗布意外留置體內,無菌的紗布雖然不會造成細菌感染,但是個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異物,會持續性刺激腹膜。大網膜會移行過去將其包裹,逐漸纖維化。腹痛為主要症狀 觸診會有反彈痛 腹膜炎引起的症狀主要是急性腹痛和發燒,其餘腹脹、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疲憊都有可能。因不具特異性,醫師對這類患者必定會做觸診,若有兩個特點就會高度懷疑是腹膜炎:(一)觸診時,腹壁僵硬得像塊木板,不像平常軟軟的。(二)觸壓痛點後放開,會出現反彈痛,也就是手放開的一瞬間會覺得特別痛。但並非每個病患都有反彈痛等明顯的表現,比如老年人或免疫力低落的人,甚至不會出現腹膜刺激的現象,這時就有賴臨床醫師的高度懷疑和細心檢查。若懷疑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抽取腹水送生化檢查、細胞成份分析及細菌培養是必要的。若懷疑續發性腹膜炎,有顯影的腹部電腦斷層對於找出腹部感染源很有幫助,影響的範圍多廣、是否形成膿瘍或體內是否有積液等清清楚楚,對於治療的選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病況危急,判斷為廣泛性腹膜炎者,也可能直接開刀進去探查。優先給予抗生素治療治療腹膜炎跟感染症一樣,首先要根據細菌最可能的來源,快速且及時地給予經驗性抗生素。例如腸道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多半是有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等混合菌株的感染;若是腹膜透析引起,從導管外帶進來最可能是表皮菌;一開始通常先用廣效的抗生素,才能對付這些菌種。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細菌轉位後單一菌種在腹腔內複製後導致的感染,待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要儘早調整成專對此一菌種的抗生素,因肝硬化患者免疫力已經很低,若還用廣效性抗生素,會連好菌也一併除掉,對健康更不利。多數續發性腹膜炎的病人還需要外科介入來進行感染源控制,如移除腫脹的闌尾、破裂的膽囊、壞死的腸子。如果病人疼痛侷限在一、兩個象限內,為局部腹膜炎,有時腹腔鏡或經皮引流膿瘍即可。但病人若呈現廣泛性腹膜刺激反應,可能就要考慮進行剖腹探查切除初始病灶,並移除腹腔內的血液、消化液、糞便、化膿物質等。腹膜炎是否致命因人而異,一般健康沒有特殊疾病的人,若是因其他病灶併發急性腹膜炎,及時就醫治療,致死率小於10%;但年紀很大或有很多共病者,或腹膜炎發生超過48小時都沒有處理,可能進展成嚴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0%。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 別輕忽腹痛要如何避免小病拖成腹膜炎?首先,有腹痛不適還是要就醫檢查,不要輕忽疼痛感,或自己當醫師買止痛藥來吃,以免消化性潰瘍進展到腸胃穿孔;或急性膽囊炎進展到膽囊破裂;或普通腹壁疝氣進展到箝閉性疝氣,造成腸阻塞、腸壞死等。若是屬於腹膜炎高危險群的腹膜透析病患,決定建立管路前要和醫師好好討論,確認有辦法實施正確的換液動作和環境準備,以免這樣的洗腎選擇變成併發腹膜炎的危險因子。本身有慢性B、C型肝炎患者則要定期追蹤,每6個月進行肝指數檢驗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在適合的時間點儘早用藥,避免肝纖維化走向肝硬化,也就能避免肝硬化併發腹水產生,成為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高危險群。【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4期(2021-04-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30 癌症.胃癌
為何有人只要切一點,有人卻要切胃、切淋巴? 詳解胃癌腫瘤分類與治療方式
前言在台灣全國十大癌症的發生率之中,胃癌佔據了第十名的位置,2021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更排名第八!經常困擾國人的胃潰瘍亦是胃癌的高風險族群,不容忽視。下文將會介紹胃癌的危險因子、分類、並談論胃癌的治療。危險因子胃癌好發於以下患者:1. 反覆胃潰瘍:長期反覆的胃潰瘍時,胃部受傷後需要上皮細胞再生來修復黏膜,反覆地細胞再生時容易出現基因突變而導致細胞癌化,癌化的細胞會不受控制的快速分裂,最終產生腫瘤。2.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是造成胃部發炎與胃潰瘍常見的原因,長期感染與反覆發炎皆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可以藉由吹氣檢查或血清抗體測定法、碳-13尿素呼氣試驗、胃鏡取樣檢查等檢查,來得知有無感染,近年來由於抗生素治療的進步提升了幽門桿菌的治癒率,也間接減少了胃癌的發生率。3. 黏膜腸上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兩者皆為胃部慢性發炎後容易出現的疾病。黏膜腸上皮化生可以在病理切片上看到原本胃部的上皮組織變成異常的小腸上皮組織;而慢性萎縮性胃炎則以黏膜層增厚與腺體萎縮為表現。兩者皆可以視為胃癌的癌前病變。4. 曾切除胃瘜肉:胃部瘜肉雖然為一良性腫瘤,但曾經診斷胃部瘜肉的病患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胃癌發生率,因此切除後也需要定期的追蹤才能早期診斷與治療。胃癌的症狀胃癌通常不具特異性的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上腹部不適、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表現;若腫瘤導致消化道阻塞時,會以上腹部悶脹感做為表現,嚴重阻塞時甚至會持續嘔吐;腫瘤產生腹腔內轉移時也可能出現腹脹及腹水,或是腫瘤引起的慢性出血,也可能會讓病患出現貧血的症狀。在胃部的腫瘤有許多種類,會依照病理切片的結果來進行分類,包含胃腺癌、腸胃道基質瘤 (GIST)、胃淋巴瘤、胃惡性肉瘤,下段將會介紹其中最常發生的胃腺癌,以及容易被搞混的腸胃道基質瘤 (GIST)。胃腺癌胃腺癌是最常見的胃部惡性腫瘤,占了所有胃癌的九成。病程的演進為癌化細胞從胃壁內側的黏膜層長出,逐漸往下侵襲到黏膜下層、肌肉層、胃壁外側。疾病中期則不僅只侷限在胃部,而會繼續往外向周圍的淋巴結進行轉移。晚期癌細胞則會轉移至其他遠處器官,常見部位包含肝臟、肺臟、和骨頭轉移;或是造成腹膜內轉移而產生大量腹水,在女性病患也可能出現在卵巢的轉移性腫瘤。手術治療胃癌的侵襲性很高,容易藉由淋巴、腹膜、或血液轉移到其他器官。除了少數僅只侵犯到黏膜層而非黏膜下層的極早期腫瘤,有機會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切除來取代外科手術;大部分腫瘤發現時已經侵犯到黏膜下層,癌細胞有機會由此層的淋巴和血管轉移出去,因此根治性胃切除手術是治療胃癌最重要的方法。腫瘤生長部位會影響手術切除的範圍,可以將胃分成三等份,若腫瘤長在上三分之一處,則需要切除全部的胃;若腫瘤長在中或下三分之一處,則可以進行只切70~80%的遠端胃部的亞全切手術,由於經研究發現這些病人進行胃部全切或亞全切手術在併發症和存活率皆沒有差異。除了切除胃部之外,手術時也需要同時進行充分的淋巴結廓清,來移除可能已經受到腫瘤侵犯的周邊淋巴結,並得到正確的疾病分期,以利後續治療的進行。淋巴結廓清的範圍包含胃周圍的淋巴結,到附近血管的周邊淋巴結都需要切除並化驗。胃部切除之後為了讓病人後續能正常地以口進食,會進行消化道的重建,將小腸重新接上剩餘的胃部(次全胃切除患者),或直接向上接到食道(全胃切除患者),術後休息幾天即可以開始從流質食物開始嘗試恢復進食。腸胃道基質瘤(GIST)除了胃腺癌之外,腸胃道基質瘤(GIST)也是胃部腫瘤可能的診斷之一。全世界的發生率為每年百萬分之10~15,但臺灣屬於高發生率的地區,為每年百萬分之19~22。病患常見的症狀包含腹痛和腸胃道出血,這些症狀往往沒有特異性,早期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從檢查中意外發現。診斷腸胃道基質瘤需要進行胃鏡檢查,或搭配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並針對可疑的病灶進行切片取樣,才能透過病理化驗來診斷。腸胃道基質瘤的癌化細胞從腸胃壁中間的肌肉層所長出,不像胃腺癌是從胃壁內側黏膜層所生長出來。胃部和小腸為最常好發的部位,但也可能生長於任何一段消化道之中。雖然和胃腺癌相比,腸胃道基質瘤較不容易直接侵襲周圍組織或淋巴,但仍然有遠端轉移的可能性。藉由手術進行腫瘤和胃部的切除是治癒腸胃道基質瘤的唯一方式,但由於其不易侵襲的特性,手術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淋巴結廓清,切除的範圍也較胃腺癌小。除了傳統的開腹手術之外,也可以和醫師討論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可行性,不僅降低手術過程的傷害,術後恢復也會比較快。對於不能手術的病患或已經有遠端轉移的腸胃道基質瘤,則可以使用標靶藥物來進行全身性的治療。Imatinib即為治療成年人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的惡性胃腸道基質瘤的第一線標靶藥物。縱使腫瘤已經由手術完全切除,若醫師評估有高復發風險,也會建議在手術後繼續吃標靶藥物來避免復發。胃癌預後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提出的資料,胃癌病人在接受根除性切除手術與淋巴結廓清之後的五年存活率,會依照癌症的分期有所不同。第一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為88~93%;第二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為68~82%;然而,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僅為18~54%,而平均存活期則約為33個月。由此可知癌症惡化程度與分期會影響胃癌存活期之長短,若能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則有延長存活期的可能性。因此,建議本文提及的胃癌高風險因子族群定期接受胃鏡檢查,如此一來,當發現有可疑病灶時,可以盡早進行切片診斷,除了有機會以內視鏡切除來進行手術之外,早期診斷進行適當的治療亦會大大決定了胃癌的預後與存活期。參考資料:1.109年癌症統計報告、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結果暨分析新聞稿2.Ilic, Milena, and Irena Ilic. “Epidemiology of stomach canc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vol. 28,12 (2022): 1187-1203. doi:10.3748/wjg.v28.i12.11873.Marsh AM, Buicko JL. Gastric Resection. [Updated 2022 Jul 25].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 4.Gouzi JL, Huguier M, Fagniez PL, et al. Total versus subtotal gastrectomy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gastric antrum. A French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Ann Surg. 1989;209(2):162-166. doi:10.1097/00000658-198902000-000055.Søreide, K., Sandvik, O. M., Søreide, J. A., Giljaca, V., Jureckova, A., & Bulusu, V. R. (2016). Global epidemiology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GIS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ies. Cancer epidemiology, 40, 39–46. 6.Ajani JA, In H, Sano T, et al. Stomach. In: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8th ed, Amin MB (Ed), AJCC, Chicago 2017. p.203.【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俊銘醫師】為什麼有人只要切一點、有人卻要切胃切淋巴? 談胃癌腫瘤分類與治療方式不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1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做完超音波,心裡感覺不舒服」怎麼回事?
診間。「醫師,那天你安排我去做超音波,感覺好像被強暴!」病人一臉氣憤的說。「到底怎麼回事?」我不解的問他。「一躺上,醫師叫我自己把衣服卸下,看也不看我一眼。做完,丟了兩張衛生紙給我,叫我自己擦,問他也不回答,感覺非常不舒服!」病人的投訴有其道理,醫師年輕時常只學醫療技術,忘了病人是人,除了肉身之外有感受,也要與病人互動,忘了基本的禮貌與親切的態度,這是目前醫療制度下醫療速食文化下的一個副作用。如果病人是醫師自己的家人或好朋友,也許檢查醫師的態度就會不一樣了,這是人性的缺點,任何一種行業都容易有這個缺失,以前是公家機關的辦事人員特別有這種毛病,近年來已大幅改善,在醫界,醫療人員對求診的病人特別容易有這種態度浮現出來。超音波是現代醫學必備工具,尤其腹部超音波的角色可以說是腹部的聽診器,比聽診器之於心及肺疾病診斷上的功能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心臟不好會小鹿亂撞、會胸口悶、會胸痛、會氣喘如牛、會臉色蒼白、會冒冷汗,甚至突然倒地不起。肺不好會咳嗽、會胸悶、會咳血。得了肺癌早期不知不覺,到了末期會喘、會咳血、會瘦,等到這些症狀都出來,通常是肺癌末期。至於肝臟,號稱是沉默的器官,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只有表面有痛覺神經。此外,肝臟可以切掉四分之三,人都還可以正常活動,照常運動。肝臟會發炎、會肝硬化,甚至會發生肝癌。猛爆性肝炎厲害會致人於死地。肝硬化末期,人會昏迷、會吐血。肝癌末期,人會消瘦、臉會變黃、肚子會大因有腹水,最後會肝昏迷而往生。而超音波是診斷肝有沒有纖維化、有沒有硬化或長肝癌最好最方便的工具,尤其是B、C肝的病人更是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就像車子一定要每半年到監理處體檢一次一樣。超音波的探頭就像理髮師手上的剃頭刀一樣,人人可拿,人人可做,髮型漂不漂亮需要經驗,而超音波做得準不準確,有無經驗、有無訓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病友有感,知道服務的對象是有人性的人,而不是機器,換句話說,除了醫術之外,更要有同理心,可惜健保不給付同理心,而同理心也不好量化,也因為醫師也是「人」,其人性的缺點就容易浮現出來,而讓病人有被強暴的感覺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