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7 該看哪科.兒科
搜尋
腦膜炎
共找到
147
筆 文章
-
-
2022-03-24 該看哪科.感染科
金針菇感染李斯特菌 醫師提醒三類人應特別注意
台灣外銷美國的金針菇因為驗出遭李斯特菌汙染,引起民眾的關注。南投醫院表示,李斯特菌為第四類傳染病,易受感染的食品包括生菜沙拉、即食食品、加工肉類製品、熱狗、乳酪、奶油、沙拉醬等。65歲以上老人、孕婦、免疫力低下者,應避免即食肉類加工品、剩菜、生菜沙拉及生魚片等,且食用前充分加熱。依據疾管署資料,感染李斯特菌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受感染者的免疫狀況。一般正常族群感染後,不易受李斯特菌感染,或僅有腹瀉、噁心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但是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或新生兒感染,則可能會發燒、引發敗血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例如腦膜炎、孕婦被感染可能流產、死胎或早產。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說,李斯特菌常發現於土壤、腐生植物和哺乳動物糞便中,可生長於3至45度,冷藏溫度4至10度仍可繁殖。傳染途徑是以食品為媒介,包括受汙染的生菜沙拉、即食食品、加工肉類製品、熱狗、乳酪、奶油、沙拉醬及未經適當殺菌的牛奶等。營養師陳佳祺提醒,為預防李斯特菌感染,進食前後應洗手,生食蔬果要徹底洗淨,避免吃冰存過久的食物,烹煮與復熱食物應確認中心溫度超過75度,盡量選擇當令及在地食材,減少食材在長途運送中因保存不當孳生病菌風險。
-
2022-03-23 新聞.食安拉警報
我金針菇 美驗出李斯特菌汙染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台灣出口到美國加州的金針菇被李斯特菌汙染遭回收,已購買的消費者可退回並全額退款。農委會農糧署說,這是台灣農產品首次在美被驗出李斯特菌,可能因國際船期不順、運輸期過長所致;將輔導菇類業者,出口前加強採樣檢驗數量及頻率,也不排除到生產場所再抽驗。據了解,被檢出的萬生集貨包裝場為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之運銷中心也供應國內通路。不過國內連鎖超市、量販通路均表示未販售該品牌或未引進同批金針菇商品,民眾可安心食用。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說,疑似出問題的「彰化縣香菇合作社」該批商品共九二六箱,約八至九公噸,二月即在美多個超市上架,合作社還未拿到美方檢驗報告,過去也沒被查過,加上金針菇出口時SGS都檢驗合格,哪個環節出問題正檢討中。姚志旺說,推測可能因國際航運時程拉長導致。以前十八至廿天到美國,現在需四十至四十五天,李斯特菌在攝氏四度下仍可生長,導致在美驗出陽性。由於該商品國內也有鋪貨,會由衛福部食藥署了解市場端情況。業界人士說,該合作社是知名菇場,各大通路都有上架,不太可能外銷運輸受汙染,因金針菇是真空包裝,雖非絕對真空,但要在雙認證、標準的菇場發生李斯特菌汙染機會不高,推估是人的因素,因此包裝時務必強制洗手、戴手套、口罩、帽子。另名菇類業者也研判,恐個別廠區包裝流程的人員清潔問題。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謝昌衛說,李斯特菌是不耐熱的微生物,國人不會直接生食金針菇,只要充分加熱就可降低風險。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烹調溫度達攝氏七十二度即可殺死李斯特菌。免疫正常者不易受到李斯特菌感染,即便感染後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但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可能引發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致死率可達二至三成。
-
2022-03-2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台灣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需注意,最嚴重可能引發腦膜炎
台灣外銷金針菇被驗出李斯特菌污染。腎臟專科王介立醫師今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美國FDA公告(https://reurl.cc/OpK4xX),台灣外銷美國的金針菇,被加州衛生機關檢驗出李斯特菌而必須回收,而這批被回收的台灣金針菇,出口公司名稱為「彰化縣香菇合作社」(Changhua County Mushrooms Production Cooperative),條碼為UPC 8 51084 00835 8,批號為#3322”。李斯特菌感染途徑,主要是透過食用被李斯特菌汙染的食物或水,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及火腿等即時肉品及煙燻鮭魚等食品造成李斯特菌感染,國內則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即時肉品等檢出李斯特菌。4族群感染恐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4族群注意: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孕婦、新生兒依衛福部疾管署歸類,李斯特菌引發的疾病為第四類傳染病,民眾接觸到李斯特菌後,免疫力正常者不易遭受感染,即使感染也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但年長者、免疫力低下族群感染後,主要呈現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侵襲性感染的相關症狀,其中以腦膜炎、腦膜腦炎較為常見,症狀有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混淆、失去平衡感、痙攣等。而孕婦多僅呈現類流感症狀,但感染後可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至於新生兒感染後,容易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可能出現發燒、皮膚紅疹、活動力變差等症狀。此外,李斯特菌症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少數病例是經由直接接觸李斯特菌而感染,如獸醫或畜產工作者經接觸帶菌動物或家畜排泄物而感染。而人與人間的直接傳染仍是相當罕見,除孕婦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於產婦分娩,經過產道時感染外,目前尚無人傳人的案例。7招避免感染李斯特菌症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此菌於冷藏室的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因此,熟食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1. 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2. 處理生食後須徹底洗雙手及器具3. 牛肉、豬肉、禽肉或魚肉等肉類應澈底煮熟。4. 分切瓜果後應盡早食用,避免置於室溫超過4小時或冷藏超過保存期限5. 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6. 對於易腐敗的食品,如海鮮、禽及畜肉類等,以及即食性食品,如分切的生鮮蔬果、涼拌蔬菜及肉類等,宜盡早食用完畢。7. 高風險族群應避免食用低溫保存的肉醬、即食肉類加工品,如熱狗、煙燻海鮮等,即食食品為先行製成並存放供人即食的生菜沙拉、三明治或壽司、剩菜及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若要食用,請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處理食物時,應避免熱狗等即食肉類加工品的汁液接觸到其他食品,並於處理後澈底洗淨雙手及器具。
-
2022-03-08 新聞.元氣新聞
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放寬至71歲以上 新增19.6萬人受惠
疾病管制署傍晚宣布,3月4日起,公費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對象,已從75歲以上放寬到71歲以上,預估新增19.6萬人受惠。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肺炎鏈球菌為人類常見之感染細菌,PPV23疫苗全年都可接種,往年流感季都有5萬多名75歲以上長者接種。這次流感季僅3.5萬人接種,接種率僅41%,減少甚多,且今年截至2月26日累計已22名病例,65歲以上長者占59.1%,故擴大接種對象,讓更多長者踴躍接種。莊人祥表示,根據疾管署統計,我國75歲以上長者每年接種PPV23近5萬人劑,前一年流感季甚至有8萬多人接種,但2021年流感季至今,僅3.5萬人接種,較往年減少甚多,接種率僅41%。冬季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好發季節,今年度截至第8週(2月26日),國內累計22例,65歲以上長者佔59.1%。莊人祥表示,去年同期有53例IPD,今年僅22例,是因為民眾落實防疫使得呼吸道疾病都降低甚多,但由於長者重症率高,仍要盡力提升接種率,因為預防IPD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疫苗。IPD好發於嬰幼兒及老年人,一旦免疫力下降,細菌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其症狀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嚴重時甚至可能致死。莊人祥提醒,接種PPV23與COVID-19疫苗接種的時間間隔至少要7天;至於流感疫苗或其他疫苗,可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接種,如要錯開則不限時間間隔。請1951年(含)以前出生且於滿65歲後未曾接種過的長者儘早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可先至疾管署網站查詢接種單位、參閱各縣市網站相關資訊,也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
2022-03-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幼兒園女童感染諾羅病毒 全家和同學都受感染
寒流一波波,急性腹瀉就醫人數大增,其中以感染「諾羅病毒」佔大多數,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黃中明表示,日前一名4歲幼兒園女童因嘔吐、水瀉不適掛急診並住院治療,後來照顧者阿嬤與父母也出現同樣症狀,「一人得病、全家都遭殃」,可見諾羅病毒的傳染力極高。醫師黃中明提醒,雖然即將進入春天,但他預估仍會持續流行一陣子,千萬別掉以輕心,把握「濕洗手」關鍵預防,他說天冷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期,不論是輪狀病毒或是諾羅病毒,就算用酒精等乾洗手都無法完全殺掉病毒。黃中明表示,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只要有10到20顆病毒顆粒即可致病,尤其小朋友喜歡用手亂摸,食物一拿就往嘴巴塞容易因此感染,而且飛沫的傳染力非常強,接觸者也難擋被傳染的風險。黃中明指出,近日一名4歲就讀幼兒園的女童,因為腹瀉、嘔吐嚴重,半夜哭鬧不停,家長緊急掛急診就醫,因脫水嚴重,安排住院打點滴休養治療;女童在住院期間,醫護卻發現陪同的阿嬤面色凝重,一問之下阿嬤才說感覺頭痛、全身痠痛不適,醫師提醒可能被孫女傳染「諾羅病毒」,趕緊掛肝膽腸胃科檢查,之後父母、甚至同班同學都被傳染。黃中明強調,「諾羅病毒」每個人都可能感染,症狀多以嘔吐、水瀉為主,部分會有發燒症狀,成人則以全身痠痛、頭痛、倦怠為主;「輪狀病毒」則好發在6個月至3歲幼兒,症狀以嘔吐、發燒、水瀉,嚴重恐危及性命,建議家長在新生兒6個月以前施打疫苗預防。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與許多疾病類似,曾有腦膜炎、菌血症患者因誤診,而延誤治療的例子,潛藏許多危機;1月開始出現零星幼兒感染COVID-19個案,數據顯示其中有4到6%的症狀也是嘔吐跟腹瀉,難以分辨,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目前正在流行的諾羅病毒,是酒精也殺不掉的病毒,黃中明強調,「濕洗手」徹底清潔是關鍵,勤洗手、勿生吃,當家人感染時,請用漂白水清潔廁所與浴室等環境,徹底殺菌以防被感染。
-
2022-02-26 該看哪科.兒科
不只新冠肺炎 醫師提醒嬰幼兒也要注意肺炎鏈球菌
台灣尚未開放幼兒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有家長希望能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但尚無證據顯示能預防兒童感染新冠病毒,但嬰幼兒和老年人都是嚴重肺炎鏈球菌高危險群,醫師建議按時接種並落實個人防疫,確保嬰幼兒健康。南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丁佩如說,肺炎鏈球菌是兒童感冒後併發中耳炎或鼻竇炎最常見的致病菌,可能造成肺炎、膿胸、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侵襲性疾病,不論是老年人或是嬰幼兒,都屬於嚴重肺炎鏈球菌疾病的高危險族群,一旦得到,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丁佩如醫師說,在幼兒全面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前的年代,台灣5歲以下幼兒鼻咽存在肺炎鏈球菌比例約為14%,平日可能跟宿主相安無事,但一旦感冒,破壞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併發症就可能隨之發生,所以在感冒流行的時節也常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疾病大增的時候。我國目前提供嬰幼兒3劑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分別在嬰幼兒2個月、4個月及12至15個月大的時候施打,不過想為免疫力尚未健全的嬰幼兒增強肺炎鏈球菌抵抗力,除了遵守個人防疫措施、按時接種公費疫苗外,另可在寶寶6個月大時自費施打一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使得保護力更加完整。
-
2022-02-24 養生.聰明飲食
隔夜菜引發敗血症害男子截肢?教授揪出真正禍首
讀者李先生昨天(2022-2-2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請問教授這是真的嗎?」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前天發表在TVBS的文章,標題是:男子突引發敗血症雙腿遭截肢 罪魁禍首竟是隔夜菜?雖然這個標題有給自己打了個問號,但它難免還是會讓大家以為吃隔夜菜是很危險,有可能會導致截肢。事實上,隔夜菜很危險的傳說已經行之有年,只不過,這些傳言裡的罪魁禍首是亞硝酸鹽。請看我發表的華視:年菜回鍋恐致癌,以及亞硝酸鹽致癌?誤會大了。TVBS這篇文章是這麼說:【《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去年刊登的文章,近日因為一支YouTube影片受到矚目。文章記載一名男子吃了朋友的隔夜剩菜後,竟出現致命敗血症,雙腿慘遭截肢。 「Chubbyemu」在Youtube擁有246萬位訂閱者,他近日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離奇事件翻拍成影片,也讓該文章受到媒體關注。綜合外媒報導,該文章指出,一名男子吃下朋友剩的雞肉、米飯和撈麵後,還不到24小時,就開始出現急性腹痛、反覆嘔吐、頸部僵硬和呼吸困難等症狀。後來,他的皮膚開始變紫,在朋友陪同下緊急送醫。抵達醫院後,他嚴重高燒,每分心跳速率飆高到166下。根據就醫紀錄,男子沒有任何過敏,也有接種必要的疫苗。後來,醫生才在男子的血液中發現腦膜炎雙球菌,使男子發生腎衰竭,出現血栓。此外,醫生也發現該男子雖然在中學前接種第1劑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卻沒有在4年後接種推薦的加強針。 醫生後來只能截肢男子膝蓋以下的腿部,以及部分手指。男子於26天後才恢復意識。目前仍無法得知食物中出現這種細菌的確切原因。】TVBS文章裡所說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文章,指的是發表於2021-3-11的一個案例報告:Case 7-2021: A 19-Year-Old Man with Shock,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Rash(病例 7-2021:一名患有休克、多器官衰竭和皮疹的 19 歲男子)。這個案例報告的摘要是:「一名 19 歲男子因休克、多器官衰竭和皮疹被送入兒科重症照護室。入院前 20 小時,他在吃了餐廳剩飯後出現腹痛和噁心。入院前 5 小時,皮膚出現紫色變色。 做出了管理決策。」TVBS文章裡所說的「近日一支YouTube影片」,指的是發表於2022-2-16的A Student Ate Suspicious Leftovers For Lunch. This Is What Happened To His Limbs(一名學生吃了可疑的剩菜當午餐。 這是發生在他四肢的事情)。在這個影片裡,網名叫做Chubbyemu的醫生Dr. Bernard用紀錄片的手法講解那個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案例。在他的敘述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情節,是TVBS那篇文章完全沒有提起的。事實上,TVBS那篇文章所說的「朋友」,應當是「室友」才對,而隔夜菜就是這位室友吃剩下來的。Bernard醫生說這位室友在吃那份餐館食物時,就已經發生嘔吐。也就是說,那份食物在還沒有被放隔夜之前,就已經是有問題。醫院檢查那位患者的血液,發現他是被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而發生敗血症,但是他並沒有出現腦膜炎。Bernard醫生還說這位患者在12歲時有接種一劑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但是卻沒有在16歲時再接種需要間隔兩個月的兩劑疫苗。Bernard醫生也說這位患者的室友則是有接種完整的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也就是說,那位室友有得到疫苗的保護,但那位患者則沒有。事實上,Bernard醫生在影片的一開始就說:「我不打算就食物或剩菜來嚇唬任何人。今晚我會吃剩菜,就像我每天都會做的一樣。我馬上會讓你了解,這是一件在完美風暴序列中發生的異常事故。我每個月都會發布一個視頻,所以如果你點擊訂閱和通知鈴,我們就可以一起吃剩菜。」所以,Bernard醫生開宗明義就說,他本人是天天吃剩菜,也邀請追隨他的粉絲一起吃剩菜。那,為什麼TVBS偏偏就要說「患者被截肢的罪魁禍首竟是隔夜菜」?後記:文章發表並轉載到我的臉書後,邱品齊醫師在我的臉書留言。原來他在2022-2-21已經在他的臉書指出媒體的錯誤。原文:男子遭截肢,禍首是隔夜菜?TVBS誤導之嫌
-
2022-01-2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納豆緊急動手術原因曝光:頭痛就醫發現腦出血!醫師點出高危險頭痛6大警訊
納豆昨(24日)傳出疑似腦中風住院開刀的消息,由於事出突然,納豆經紀人為免各方對於病情多所揣測,今(25日)發聲明指出,納豆是在昨天感到頭痛不適,在女友依依陪同下就醫,醫生發現他腦壓過高並有出血,便立刻安排引流手術,目前手術完成正在靜養,盼各界不要打擾。高危險頭痛6大警訊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孔勝琳曾受訪指出,高危險的頭痛有6大警訊,可能是腦膜炎、腦瘤、腦中風、腦壓過高/過低等的徵兆: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尹居浩指出,腦中風有8成為缺血性中風(腦梗塞),2成為出血性中風(腦溢血),腦出血不只年長者會發生,在45歲以下「年輕型中風」族群中,腦出血的比率相對高,約占年輕患者的3成5左右,建議平時就要從日常生活注意預防。預防腦中風或腦出血4招1、平時注意血壓控制,飲食少油、少鹽、不酗酒。2、若經常性頭痛者,應到神經內科做詳細檢查。3、維持良好生活型態、避免劇烈運動,以健走、散步等緩慢運動為主,以免血壓飆升。4、同時留意溫差大等天氣轉變,以免腦中風的發生。
-
2022-01-0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噁心、怕光、頸部僵硬 偏頭痛前兆 藥物治療不夠,還要從2方面著手
偏頭痛是常見的原發性頭痛之一,有時頭痛程度較為嚴重,是世界上最常造成生活失能的神經疾病之一。根據統計,偏頭痛常在青壯年時期發病,在中老年後漸漸改善,女性與男性患病的比例約為三比一。偏頭痛的發生,與環境基因、荷爾蒙、壓力、睡眠習慣、飲食等因素息息相關。在發作前幾小時或幾天前可能會有前驅症狀,接下來可能會有偏頭痛的發作。常見的前驅症狀,包括躁動、打呵欠、憂鬱、胃口大開、對光線或聲音敏感、頸部僵硬、噁心或易疲倦等。偏頭痛又可分為有預兆與無預兆的偏頭痛。常見的預兆為視覺預兆,如看見閃光、鋸齒狀線條、斑點閃爍或視野缺損等。其他較少見的預兆,包括肢體無力、說話困難、肢體麻木或感覺異常等。怎樣算偏頭痛?如何治療偏頭痛?1.首要找出誘發的食物,例如咖啡、茶、巧克力、熱狗、火腿、香腸、熟成乳酪、醃漬食物、人工甜味劑、柑橘類水果與酒精等,並且避免攝取。2.維持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避免壓力、睡眠缺乏、情緒波動等。3.透過藥物治療,可分為緩解症狀的急性用藥以及預防用藥。5狀況留意可能次發性頭痛頭痛也可能是次發性的頭痛而非偏頭痛,如腦膜炎、腦炎、腦瘤或腦出血等引起頭痛。若有下列五種狀況,必須提高警覺,盡速就醫。•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燒、意識不清、嚴重嘔吐、體重減輕、倦怠、肢體無力、說話不清、複視、視力模糊、平衡障礙或走路不穩等。•50歲以上新發作的頭痛。•持續且加劇地頭痛。•有頭部創傷、癌症、自體免疫疾病或愛滋病等病史。
-
2021-12-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青少年第二劑BNT預備開打 亞東醫師整理各類疫苗懶人包
教育部近日開始徵詢國內中小學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之意願,又再掀起疫苗討論,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陳志道表示,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但其實這些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等重要。陳志道綜合整理青少年各時期及類型之建議接種疫苗,其中青少年幼兒期包含「水痘疫苗(Varicella)」,建議自費接種1劑,13歲以上者則應注射2劑;「B型肝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Mumps-Rubella, MMR)」,以及「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Tetanus-diphtheria, Td)」等,接種後需注意抗體力價可能隨時間消失,可經醫師評估是否再追加。青少年建議接種之疫苗則包括,「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建議9至26歲女性及高風險男性接種,因為正值性生活活躍的青少年期,當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流感疫苗」,該病毒極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幾乎稍有不同,建議各青少年每年接種一劑,提升群體免疫力。另外,高風險族群則建議接種「A型肝炎疫苗」,防止遭病毒汙染餐飲導致急性肝臟發炎,尤其建議前往A型肝炎盛行區的旅遊者施打2劑,2劑間隔6到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高風險旅遊或留學青少年建議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以避免在當地遭感染;若有先天性心臟病、氣喘、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則可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以避免肺炎、嚴重菌血症及腦膜炎等。陳志道提醒,青少年及父母可先依據個人疾病史、疫苗史及危險因素,檢視可能需要的疫苗選項,至醫療院所作全面性疫苗評估,在身體條件允許下接種疫苗,保護自己更保護家人。
-
2021-12-01 該看哪科.感染科
男子長期反覆腹瀉 檢查後驚染愛滋
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一名50歲的男性因工作需求到醫院體檢,發現有腸道沙門氏菌感染,不符合體檢標準,遂轉介至感染科治療,醫師經由問診得知,病人近一年來反覆腸道感染且長期腹瀉,懷疑有免疫低下情形,進一步安排免疫功能檢查,這才發現他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也就是俗稱的愛滋病。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宗家說,沙門氏菌引起感染時有可見,但反覆或持續感染就可能要先探究免是否有疫功能低下情形。感染科醫師曾婷玉也說,由於急性愛滋病毒感染的症狀多數不具特異性,因類似感冒且會自行痊癒,所以容易被忽略。常見症狀包含發燒、疲倦、肌肉痠痛、喉嚨痛等等,其他症狀如全身性皮疹、頸部或腋下發現淋巴結腫大、噁心、腹瀉、體重減輕、盜汗、頭痛等也可能出現。不過臨床上大多數患者感染初期都是輕症,只有極少數才會有如腦膜炎、腦炎、肺炎等重症表現。她說,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精液、陰道分泌液及血液中都含有病毒,可經由性行為、共用針頭或稀釋液而傳染。另外,醫護人員被針扎傷、輸血、母親懷孕、生產期、哺餵母乳也是傳染途徑之一。只要曾經有過性行為,就建議至少篩檢一次愛滋病毒;若有不安全性行為,則建議每年篩檢一次;高感染風險者,如多重性伴侶、感染性病、使用成癮性藥物、共用針具等,則建議每3到6個月篩檢一次。曾婷玉呼籲,若有不安全性行為與疑似症狀,應早日接受愛滋病篩檢或至感染科門診就醫。雖然目前愛滋病仍無法根治,但使用藥物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及早使用抗愛滋藥物來降低病毒量,除了能避免因免疫功能低下而產生疾病症狀外,更能及早阻斷愛滋病的傳播。患者一天只需要服用一顆藥物,方便且副作用低,就能有效控制病毒量,希望民眾不要害怕接受治療。
-
2021-11-29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病房的黃金時刻
1995年做完總醫師,我到美國UCLA醫學中心進修免疫學。主要是做實驗,參加研討會,有時也跟著恩師Dr.Stiehm看門診,查房,順便收檢體。病人有各自的不幸:PCP肺炎、隱球菌腦膜炎、弓形蟲腦炎、巨細胞病毒結膜炎、卡波西肉瘤……因為愛滋病人免疫力危脆,微生物學教科書上寫的怪病,這裡通通都有。我用生疏的英文問病史,有的虛弱不能回嘴,有的滿臉迷惘,不知從何說起。沒關係,我知道CD4細胞愈低,HIV病毒量愈高,病情愈不樂觀。看完病人,做完實驗。夕照時分,空氣清新,霞光柔美,我會到UCLA的植物園漫步,徜徉於參天老樹與矮灌木叢之間 ,聽著潺潺溪流,浸泡在一片絕美的金色餘暉裡。偶而,我們研究員一夥人每人帶一道菜餚,到恩師離太平洋岸不遠的聖塔莫尼加(Santa Monica)家中作客。我帶的Dim sum(蝦餃和燒賣)最早被一掃而空。吃完就散步到海灘看落日,我們七嘴八舌預測著太陽消失在海平面的時間,看誰比較準。時候來了,大夥兒一片靜默,望著巨大的黄金火球緩緩落下,在水面上點火。它啜飲海水,慢慢沉潛,忽而停頓,踟躕不前,時間彷彿靜止。看完正要拍拍屁股走人。懂攝影的朋友說,再待一會兒,值得的。果然,太陽落到海平面下仍有微光,幻化出美麗不可方物的餘暉:紅的、黃的、橙的,甚至紫的。我們駐足凝望,直到夜色同時吞没了陸地與海洋,一切復歸於無物。「這是所謂Blue Hour(藍色時刻),日落後持續約20分鐘,波長較短的藍光散佈在整片天空,淒美帶點哀傷,是拍什麼都美的魔幻時光。」朋友說。「攝影學上有Blue Hour(藍色時刻),那有沒有Golden Hour(黃金時刻)呢?」 我問。「當然有。通常是指太陽剛升起,黄金火球蓄勢待發,散放出美麗光芒,溫暖而令人愉快,同樣珍貴,同樣倏忽而逝……」朋友答。我想起醫院裡的愛滋病人,很多正值青壯,充滿藝術天分與熱情,死亡卻和落日一樣迫在眉睫。初見面猶談笑風生,過一陣子我再回去造訪,欲索取配對血清(paired serum)時,床位已空。聽朋友說,AIDS方興未艾之際,AIDS病房在醫院百般不情願下成立,連感染科醫師對愛滋病人也敬而遠之。這群病得最重的病人,常被隔離在院區最破舊的建築,最偏僻的角落。幾乎沒有訪客,連醫護人員都要抽籤值班。這時,卻有一群六、七十歲老婦人翩然而至,興高采烈拎著一籃籃書籍、紙牌、卡片、營養品,微笑穿梭在病房,為病人送湯餵藥,好不忙碌。她們幫病人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她們送上最珍貴的禮物:傾聽,問慰,並悼念逝者。原來,她們是納粹大屠殺下的倖存者。曾經命懸一線,不知所措,噤若寒蟬。對眼前的愛滋病人,她們感同身受。「謝謝您們願意花時間,大老遠跑來。」病人感激地淚流滿面 。老婦人們不懂醫學,可是她們的陪伴卻很療癒。她們在病房的每分每秒,都是病人的「黃金時刻」 。
-
2021-11-23 該看哪科.感染科
四價疫苗不夠用!腦脊髓膜炎嬰幼兒死亡率達四成
新冠疫苗疫情趨緩,潛在流行性感染性仍虎視眈眈,醫師提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多好發在入冬之際,有近三成感染者為嬰幼兒,致死率高達40%,現有四價疫苗未必足以因應,但明年一月預計將有B型腦脊髓膜炎疫苗可施打,為預防兒童重症超前部署。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邱南昌指出,全球每年250萬遭受腦膜炎危害,有23萬人因腦膜炎死亡,台灣每年約有十來位個案病發個案,感染後早期症狀跟流感、感冒相似不易察覺,在11月入冬到隔年4月期間要特別小心。根據台灣流行病學調查,國人每十位有一位無症狀帶菌者,且會透過鼻咽喉分泌物、飛沫和家庭接觸者傳染,他指出,在嚴重惡化下,在24小時內會從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轉而出現頸部僵硬、出血性紅疹等,最後導致敗血症、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民眾認知新冠肺炎近五成感染者為50歲以上族群,且年紀越大,重症機率越高,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近三成為4歲以下嬰幼兒,因抵抗力弱,被感染機會較常人多500至800倍,重症死亡比例可達四成。他表示,嬰兒若感染後,每三位倖存者中有一位會出現長期併發症,如腦性麻痺、智力損傷、聽力喪失、抽蓄癲癇、腎衰竭、引發截肢等,現階段二個月嬰幼兒可以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避免重症及死亡。邱南昌指出,國內現行的四價疫苗對A、C、Y和W- 135型等四型腦脊髓膜炎有效,但對於歐美、台灣最大宗的B型腦脊髓膜炎效果有限,「B型疫苗研發難度高,但經過國內實驗、食藥署查廠審核之下,國內預計明年一月可望上市使用。」同時他也呼籲,新冠疫情趨緩後,最擔心其它病毒的反撲,目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四價疫苗,僅能在旅遊門診施打,但好比英國、澳洲都已經將各血清型的疫苗,列入幼兒常規接種項目中,盼台灣引進B型疫苗後,也能公費接種。紀鑫提醒,有五大風險族群須接種疫苗或提高警覺,如前往腦脊隨膜炎盛行率高的國家旅行、先天無脾臟或切除脾臟者、HIV感染者或免疫缺損者,還有嬰幼兒或軍營等群聚生活者。此外若嬰幼兒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等症狀,成人出現劇烈頭痛、高燒不退、噁心嘔吐、神智不清,都須要盡快就醫觀察,平時也應該維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空間或接觸呼吸症狀患者,或接種疫苗,提升自我保護力。
-
2021-11-16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成人打了新冠疫苗就百毒不侵? 醫師提高風險疾病指南
本土疫情爆發後,疫苗成為討論焦點,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古君揚表示,許多成年人會認為自身抵抗力好,就沒再接種其他疾病的疫苗,但其實人在每一時期都有不同感染風險,建議成年人、高風險族群及有出國需求的民眾都應該適當接種相關疫苗,以提升自身保護力,同時也保護家人安全。新冠疫苗逐漸在國內普及,不過其它疾病的疫苗卻常常受到忽略,尤其是成年人都認為自己保護力充足,即便無意間感染也不會太嚴重,仍可在身體康健的狀況下良好復原。古君揚提醒,人從出生到年老都會面臨不同的感染風險,沒有哪一類年齡族群可以置身事外,為預防傳染病之傳播及併發症,疫苗接種不可或缺,建議成年人仍應該在合適的時間點施打相關疫苗,補足身體免疫力。亞東醫院指出,許多易遭忽視卻建議成年人要接種的疫苗,如水痘疫苗(Varicella)、帶狀皰疹疫苗(Herpes zoster vaccine)、B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Mumps-Rubella, MMR)、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Tetanus-diphtheria, Td)、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以及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等。亞東醫院還建議,高風險族群可接種A型肝炎疫苗,以避免急性肝臟發炎,接種共2劑,2劑間隔6到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則可避免肺炎、嚴重菌血症及腦膜炎等,尤其65歲以上老年人更該接種。另外,民眾若有出國旅遊需求,也可接種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及日本腦炎疫苗等,尤其是預計前往高風險國家時更該注意。古君揚建議,成年人可依據個人疾病史、疫苗史以及危險因素,先檢視可能需要的疫苗選項,至醫療院所作全面性疫苗評估。他呼籲,成年人雖然抵抗力好,但仍需要思及同住家人的安危,孕婦更需要考量到胎兒的健康,接種疫苗是為了提升自己與身邊家人的保護力。
-
2021-11-13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想有效預防肺炎 感染科權威黃立民建議打這三種疫苗
想要有效預防肺炎,應該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及新冠等三種疫苗,你答對了嗎?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公布「成人疫苗認知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僅有一成四民眾了解如何真正預防肺炎,醫師提醒,65歲以上成年人、慢性三高患者應該接種這三大疫苗,「打好打滿」。這份線上問卷調查共有567位50歲以上成人填寫答案,結果發現,六成受訪者曾經聽過肺炎鏈球菌疫苗,曾經接種過該疫苗的受訪者還不到兩成,主要原因為不清楚施打的必要性。臨床顯示,肺炎鏈球菌罹病高風險族群為65歲以上長者、5歲以下兒童,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肺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肺炎風險為一般民眾的3至6倍。「肺炎鏈球菌具有高盛行率、高治療難度等兩大特性。」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表示,不論健康與否,人體鼻腔存在肺炎鏈球菌,平均帶菌率為10%,只要免疫力下降,肺炎鏈球菌就會入侵人體,引起肺炎。黃立民提醒,當人體因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肺炎鏈球菌便容易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輕則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嚴重則引發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侵襲性疾病,出現致命危機。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與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皆建議,65歲以上成年人,若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者,建議先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再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兩劑至少間隔1年。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黃立民呼籲,高風險族群除了接種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之外,更建議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為對抗肺炎築起完整防護網。
-
2021-10-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陳玉祥:偏鄉醫病也醫人 希望教室助貧童
行醫40年的陳玉祥,自小被父親叮囑「家裡就是因為沒錢,弟弟妹妹才死掉,你以後要當醫師救人,且不要收窮人的錢」,一路認真踏實成為台大醫師後,12年前決定提前退休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台東偏鄉落腳。盡管已70歲,身上還裝有7根支架,陳玉祥仍滿懷豪情壯志:「我要在後山一直行醫,到不會動才停止。」在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院長期間,陳玉祥與團隊合作帶領東基通過評鑑,成為花東地區唯一的地區教學醫院。因為期許自己「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裡去」,他在醫療本業之外,成立「希望教室」,讓偏鄉窮孩子也能夠安心讀書。手足無錢就醫病死 矢志行醫陳玉祥對貧困深有體會。他六歲時,妹妹因腦膜炎無錢就醫去世;八歲時,弟弟生病也因為無力醫治而去世。父母深受打擊,陳玉祥立志認真讀書、行醫救人,順利考上台大醫學系。陳玉祥認為父親囑咐他「幫助窮人」,是指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地區。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任主治醫師時,曾組織服務隊去偏鄉義診,但覺得不能真正解決偏鄉醫療的問題。「只有真正定居在偏鄉,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緩解匱乏的醫療資源。」他說。父囑幫助窮人 轉進台東服務2009年,陳玉祥與同為台大醫師的太太曾芬郁討論,獲得同意後,他提早從台大醫院退休,隻身前往偏鄉中最破舊的台東基督教醫院,一待就到現在。「台東民情純樸,病人不會質疑醫師,並且常抱持感恩之心,非常尊重醫師的判斷,和都市醫院很不同。」陳玉祥說,在這樣的環境下,醫師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他因此更「樂在台東」。剛接任東基院長的2016年,陳玉祥碰上尼伯特颱風強襲台東,東基受創嚴重。陳玉祥跑上跑下,勘查各樓層受損情形,決定優先搶救血液透析室,讓病人可以正常洗腎;再整理一間手術室處理緊急病患,2樓則開闢另個區域處理輕傷病患。東基一邊院內救災一邊救人,醫院人手不足,醫護紛紛主動歸隊,讓他十分感動,確信來到東基是正確的選擇。不讓病患奔波 壯大東基陣容陳玉祥有很多癌症病人,台東的醫療設施無法滿足完整的癌症治療,必須轉診到外縣市的大醫院,陳玉祥不忍心病人舟車勞頓又多花錢,心裡知道唯有改善醫療環境,才能改善病患的治療。接任東基院長一職帶來改善的契機。陳玉祥和團隊想方設法,增添先進醫療設備,四處尋訪人才、說服他們下鄉行醫。去年東基已有25個科別、58位醫師,台大醫院也與東基簽訂醫療合作;還有他專長內分泌的太座,去年加入東基;專長小兒重症的兒子今年也到了台東。心臟裝7支架 不忘攬醫師下鄉2015年陳玉祥回台北住家附近打網球,卻突發心肌梗塞全身發黑倒下,引發敗血性休克,緊急送往三軍總醫院搶救,再轉往台大,在加護病房昏迷一周後,從鬼門關前奇蹟般醒來,後續在心臟裝了7根支架。即使在台大醫院復健時,陳玉祥還不忘問醫師有沒有興趣到東基服務,見一個問一個。「我甦醒時的第一個念頭是,上帝不讓我走,表示我要更拚命地做。」陳玉祥說。返回東基後他堅持不減診,依舊每周門診五次,還把手機號碼告訴病人,「不能讓病人找不到我。」「不只是醫病人,而是醫人。」陳玉祥說,自己和朋友在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自掏腰包租教室、買桌椅、買教材、支付老師微薄的津貼,讓想念書的孩子可以晚餐後過來,在安靜的環境裡免費學習英數國文。九年多來花費200萬元,很多孩子因而課業進步,考上理想學校。他強調,如果要脫離貧困,孩子必須成長,跳出階級複製,期盼以「希望教室」陪伴孩子尋找人生方向。求盡一己力,為謀眾人事。陳玉祥說:「我能撿回這條命,就當作資源回收能用就用,在這裡可以幫到這麼多人就是我的使命。」東基大家庭支撐他堅持到現在,而自己責任未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都會感謝上帝讓我有新的一天。我要照顧鄉親、守護後山,不能浪費時間。」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陳玉祥小檔案年齡:70歲出生地:基隆現職:台東基督教醫院顧問、耳鼻喉科醫師學歷:台大醫學系、日本四國愛媛大學博士經歷與事蹟:●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副教授●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主任醫師、副院長、院長●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尼伯特颱風坐鎮醫院,領導團隊緊急應變得宜●帶領東基團隊成為花東地區唯一地區教學醫院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莫德納、AZ開始施打! 疫苗嚴重過敏反應5大症狀一次看
第12輪疫苗開打,BNT、莫德納、AZ等三大疫苗今起同時施打。衛福部疾管署與台中榮總今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線上研討會,疫苗接種後最擔心發生「嚴重過敏性反應」,以mRNA疫苗的發生率最高,約有百萬分之2.5到11左右,發生年齡落在20歲到60歲之間,接種疫苗後30分鐘內,出現皮膚起紅疹、咳嗽哮喘、胸痛胸悶、噁心嘔吐、頭暈臉色蒼白、或其他神經學反應,應立即治療。mRNA疫苗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機率最高 女性遠高於男性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調查,去年12月14日至今年1月18日,因接種BNT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比例,約為百萬分之4.7;莫德納疫苗約百萬分之2.5。發生年齡落在20歲到60歲之間,中位數為40歲,接種mRNA疫苗較少在青少年,而接種mRNA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者有高達90%以上都是女性。接種mRNA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時間,皆在10分鐘左右。根據統計有80%是發生在15分鐘內、90%發生在30分鐘內。產生嚴重過敏反應有80%到90%都是接種第一劑mRNA疫苗時發生。美國的調查顯示,所有mRNA疫苗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約在百萬分之2.5到11之間,AZ疫苗發生比例為百萬分之1.8。台灣自今年3月22日開打新冠疫苗,截至10月20日為止,四款新冠疫苗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比例為百萬分之1.53,其中AZ為百萬分之1.89、莫德納為百萬分之1.34、BNT為百萬分之0.92、高端為百萬分之0.72。馬偕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李必昌表示,疫苗接種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不管是國內或是國外發生機率都相當低,但隨著疫苗將大量接種,仍需要格外注意,嚴重過敏反應若能即使給予腎上腺素,幾乎都能完全恢復,若未能即時發現導致休克等反應,極可能威脅性命。接種新冠疫苗後 五大系統出現反應別輕忽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會在五大系統出現症狀,皮膚系統會出現紅疹、尋麻疹、紅腫癢痛反應;呼吸道系統會出現咳嗽、哮鳴、喘鳴、胸痛胸悶、聲音沙啞、鼻塞等;腸胃道系統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情況;心臟血管系統會產生頭暈、頭重腳輕、臉色蒼白、暈厥、休克等;神經系統會產生嚴重的不適感、有窒息將死的感覺,另外非典型的症狀如子宮攣縮、尿失禁等。李必昌表示,五大系統中,只要有任一皮膚症狀加上任一種呼吸道或心臟血管症狀,就屬於嚴重過敏反應,又或是五個系統中有四個系統的反應,只要有兩項症狀出現,都必須高度懷疑是嚴重過敏反應。嚴重過敏反應 VS. 暈針 兩者最大差異是在發生時間由於近期大量接種新冠疫苗,嚴重過敏反應常會與「暈針」的症狀搞混。李必昌表示,暈針在醫學上稱之為迷走神經反應,會發生在各年齡層,不一定是因為打針引起,而打針導致的迷走神經反應,主要是「疼痛」、「害怕」引起。研究顯示,暈針多發生在青少年,而嚴重過敏反應大多發生在20歲到60歲之間並以女性居多,暈針發生時間大多在「打針前」以及打針後的5分鐘內發生,與嚴重過敏反應大多在10到15分鐘,或是30分鐘以內發生有差異。超痛! 三大針劑 暈針人數最多李必昌表示,針對青春期的孩子調查,以三大疫苗類型,最容易導致暈針,人類乳突疫苗、三合一疫苗(Tdap)、腦膜炎疫苗(MCV4)。他分析,應該是這三類疫苗,施打後的疼痛感較顯著所致。導致暈針不一定與疫苗有關,久站、姿勢突然大幅度改變、沒吃早餐、太熱脫水都可能引發暈針。暈針只要適度休息就能恢復,最擔心是暈針時,不慎跌倒傷到頭部,或是發生車禍、撞傷等意外。避免暈針的發生,建議接種疫苗時採取「坐姿」,接種場所通風,最好有空調協助換氣,注射前,民眾已經反映頭暈,可以改採「躺姿」接種疫苗。李必昌表示,避免暈針有四大撇步,接種疫苗前一天「不要熬夜、喝酒」,「記得吃早餐別空腹」、「不要單獨前往接種」、「保持心情放鬆」。醫護人員協助接種時,也能與民眾說說話,轉移注意力,幫助降低暈針的發生率。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驚傳5人打疫苗後死亡!2女無病史 打完AZ第1劑後過世
台中市驚傳有5例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疑注射疫苗後死亡131人,新增5例死亡通報個案,分別為61歲女、49歲男打完AZ第二劑後死亡、55歲女和23歲女無疾病史,打完第一劑AZ後死亡,以及54歲女打完BNT第一劑後死亡。台中市政府說明,對於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市府都會主動關懷並發放慰問金,尊重家屬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意願,協助蒐集相關病歷資料送中央審查,以釐清死因與疫苗相關性。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新冠疫苗第一劑接種人數為186萬5684人,全人口涵蓋率為66.24%,完成第二劑接種人數為68萬9717人,第二劑涵蓋率為24.49%,總計接種人次為255萬5401人次。台中市衛生局統計,截至今天上午8時,台中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接種AZ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689案,其中含住院中38案及死亡案104案;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66案,其中含住院中24案及死亡案23案;高端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44案,其中含住院2案、死亡案2案;BNT疫苗不良反應通報數計143案,住院10案,死亡2案。衛生局說明,新增疑接種疫苗死亡5案,包括AZ疫苗4案、BNT疫苗1案。第一例為61歲女,疾病史調查中,10月7日接種AZ疫苗第2劑,10月11日家屬發現早上叫喚不醒送醫診治,經檢查疑似膽囊炎,10月14日診斷疑似腦膜炎,10月19日死亡,死因調查中。衛生局說,第二案55歲女,無疾病史,7月16日接種AZ疫苗第1劑,接種後出現眩暈、疲倦等針對症狀分別就醫治療,9月2日嚴重頭痛就醫,經住院檢查診斷為急性骨隨性白血病,10月3日死亡,死因為急性骨隨性白血病。第三案為49歲男,有糖尿病、洗腎病史,9月25日施打AZ第2劑,有發燒情形,10月10日發現個案在家死亡,10月12日經法醫解剖,可能死因右側基底核出血、心臟肥大。第四案為23歲女,無疾病史,9月10日施打第1劑AZ疫苗,9月29日被發現無呼吸心跳,經法醫10月7日解剖,死因為兩肺水腫、右心室擴張。第四案為54歲女,有腦血管畸形病史,家屬主訴個案於10月15日施打BNT疫苗第1劑,18日發現叫喚不醒,送醫無效宣告死亡,死因調查中。
-
2021-10-21 醫療.百病漫談
頭痛怎麼辦?何時該就醫?秒懂頭痛原因、位置及症狀
頭痛是民眾日常常見的症狀之一,不過每個人痛起來的位置、特徵、時間等皆有所不同,起因也不盡相同。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指出頭痛的主要類型,並提醒如有異狀盡早檢查,也分享如何預防頭痛。頭痛可分2大類,原因、位置不盡相同。 盧泰潤醫師表示,頭痛主要可分成「原發性頭痛」和「續發性頭痛」兩大類,原發性頭痛指的就是非因病而起的頭痛,續發性頭痛則因疾病而起,問題可大可小。 原發性頭痛: .張力性頭痛 - 常見後頸部開始原發性頭痛可分張力性頭痛、偏頭痛、叢發性頭痛三種。張力性頭痛常見從後頸部開始延伸至後腦勺,嚴重時也可能痛到頭頂、太陽穴等處。患者常見形容緊繃感,下午時段往往會更明顯些,此類型頭痛多與情緒緊張、肌肉緊繃有關,如長期低頭滑手機,女性略高於男性,青少年時期就可能開始發作。 .偏頭痛 - 常見單邊陣陣抽痛偏頭痛主要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腦部血管收縮有關。因此患者常見形容為一陣陣抽痛、有搏動性的疼痛,且常伴隨怕光、怕吵、噁心、想吐等。值得一提的是,偏頭痛雖然是常被提到的名詞,但並非頭痛就是偏頭痛,或者並非一邊頭痛就是偏頭痛,需經醫師診斷。其位置不大固定,大多出現於太陽穴,也會出現在前額、頭頂、後腦勺、眼眶後方等處,頭部前後左右皆有可能。和張力性頭痛一樣也是女性居多,特別經期前更為常見,青少年時期就可能開始發作。 .叢發性頭痛 - 常見從眼窩開始叢發性頭痛較為少見,症狀常見為從單側眼窩的位置發作的急遽疼痛,接著轉移到顳側(頭部側面)。患者常見同時伴隨眼睛紅腫、流鼻水、眼瞼水腫等症狀。叢發性頭痛引起的原因不明,推估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影響三叉神經有關,這類型的頭痛以男性居多,特別是抽菸的男性。 續發性頭痛 - 各處皆有可能發生: 至於因病而起的續發性頭痛,又稱次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問題可大可小,許多疾病民眾也耳熟能詳。例如青光眼,常見痛於眼窩或顳側。鼻竇炎隨位置不同,可能出現於眼窩、山根、額頭、頭頂等。中耳炎痛在耳朵附近、太陽穴或顳側。而牙痛若是前方的牙齒,常見牽引到眼睛下方或鼻翼,若痛在後方牙齒,則較容易牽引到太陽穴。當然,也可能和腦部疾病有關,如腦膜炎、腦瘤等,其疼痛位置則會因發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治療根本原因,而非單單止住症狀。 提醒民眾,雖然前述的原發性頭痛,可約略從位置、症狀等初步判斷,但續發性頭痛各處皆有可能發生,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先檢查排除病理原因為佳。 頭痛何時該就醫?醫指4情況別再拖! 民眾在發生頭痛時,最常見的解決方式就是吃止痛藥、頭痛藥等,對此盧泰潤醫師,若有頭痛問題建議最好先進行檢查,除了排除病理原因,也可評估是否開立預防性藥物,避免止痛劑濫用,形成傷腎、傷胃、成癮的疑慮,患者不使用止痛藥時就會頭痛的問題。 醫師表示,若是單純的頭痛、偶爾發作一個月不到4次、吃止痛藥就會好等情況,可在用藥後觀察即可。但若是頭痛一個月超過4次、吃藥沒有辦法改善、有別於以往的疼痛,如痛到醒、劇烈疼痛、合併發燒、手腳無力等,就應盡早就醫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凝血功能異常等族群要留意,以防是疾病引起的續發性頭痛,若沒有治療根本,恐怕惡化或衍伸出其他問題。 醫教4招預防頭痛,頭痛日記有助觀察起因! 在頭痛的預防上,盧泰潤醫師建議,患者平時可多放鬆心情、規律作息,並適度的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有助於降低頭痛的發生率,例如游泳、健走、慢跑等。平時也建議寫「頭痛日記」,記錄時間、性質、位置、伴隨症狀等,這對於觀察起因相當有幫助,有助避開風險因素,或評估時間使用預防性藥物。在飲食方面則建議避開3C食物,例如柑橘類、巧克力類、起司類的食物,據研究這三種都是容易誘發頭痛的食物。 《延伸閱讀》 .偏頭痛狂吃止痛藥好不了?醫:不只傷肝傷腎!更會讓頭痛惡化 .沒病卻老是頭痛?腰酸背痛?醫指4不良姿勢,2招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16 該看哪科.感染科
青少年要打哪些疫苗? 亞東醫師:不只BNT,年輕人也需要HPV、流感疫苗
BNT疫苗陸續抵台,學校的施打作業也積極進行,但除了新冠疫苗外,家長們知道,青少年還要接種哪些疫苗嗎?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提醒,爸爸、媽媽們除了專注在新冠疫情之外,也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而這些疫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樣重要。青少年要打哪些疫苗呢?一、青少年於幼兒期應接種以下疫苗:1.水痘疫苗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建議自費接種1劑,13歲以上者則應注射2劑,2劑至少間隔4~8周。2.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與肝硬化及肝癌有密切關係,該病毒經體液或血液,例如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許多人容易在青少年期,因為沒有足夠的保護措施,導致感染。如果已經接種,隨著時間抗體力價可能消失,建議檢測B型肝炎抗體,再進一步諮問醫師是否建議補打1劑B型肝炎疫苗。 3.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均飛沫傳染。施打該疫苗可預防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或睪丸炎、卵巢炎,影響生育能力;若懷孕婦女早期感染德國麻疹,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隨著時間抗體力價也可能消失,建議青少年可檢測MMR抗體。 4.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建議在11~12歲間若未曾施打Td者,可以直接追加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非細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其後每10年則建議再追加1劑Td。二、建議青少年接種的疫苗:1.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人類乳突病毒是重要的性接觸傳染病原,與生殖道疣及女性子宮頸癌有關,建議9~26歲女性及高風險男性接種,正值性生活活躍的青少年期,當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施打疫苗的最佳時期為沒有過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但若已有性行為,也呼籲青少年施打,保護自己及伴侶健康。2.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幾乎稍有不同。社交活躍期的青少年容易互相傳播,建議青少年(及6個月以上兒童)每年接種1劑流感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以免受流感疫情威脅。三、針對高風險族群的建議疫苗:1.肺炎鏈球菌疫苗其病菌經飛沫傳染,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建議高危險族群之青少年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2.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經糞口傳染,好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導致急性肝臟發炎。若前往A型肝炎盛行區的旅遊者建議施打,共2劑,2劑間隔6~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腦膜炎雙球菌全球都有感染個案,主要流行地區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腦帶」地區,容易在人口聚集場所或活動造成疾病傳播,建議高風險旅遊或留學青少年施打。
-
2021-10-08 該看哪科.感染科
什麼人該打?副作用如何?醫師詳細解析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最主要的細菌.根據WHO於民國91年估計, 全球一年約有160萬人因肺炎鏈肺炎鏈球菌感染而死亡。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近十三年間共發生七千餘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尤以 75 歲以上年長者的致死率最高,高達35.5%。此菌能造成一系列的感染,引發肺炎、甚至造成敗血症及腦膜炎等嚴重感染。另外,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種類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不活化疫苗,目前國內核准上市之肺炎鏈球菌疫苗有二種,分別為結合型疫苗 (PCV) 及多醣體疫苗 (PPV)。(1)13價PCV結合型疫苗:–含有13種肺炎鏈球菌的抗原,可以活化體內的T細胞淋巴球,保護範圍較少,但已涵蓋最常致病的13類菌種,且T細胞淋巴球有持久的記憶能力,故效果長久。(2)23價PPV多醣體疫苗:–含有23種肺炎鏈球菌的抗原,可快速活化體內的B細胞淋巴球且保護範圍較廣,缺點是保護效果約莫5-10年,超過需重新接種。什麼人該接種及接種建議●18歲(含)以上未滿65歲高風險族群「高風險族群」如下:(1)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2)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包括愛滋病毒感染者)(3)人工耳植入者(4)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包含氣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5)腦脊髓液滲漏者(6)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器官移植患者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國人2010年十大死因中,肺炎乃第三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乃第八位。慢性肺臟病的患者,如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因痰液清除困難,且病毒及細菌易附著於氣道,因而造成肺炎感染機率上升,根據美國2007至2010年的研究顯示,其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相較無共病者高達7.7倍之多!肺炎乃是急性發作最常見的因素,且急性發作會造成肺功能進一步惡化,其住院天數、加護病房住院天數以及死亡率相較非肺炎造成急性的發作來的高。施打PCV13或PPV23可降低社區型肺炎的發生率,因此建議施打!●65 歲(含)以上長者,無論有無慢性疾病都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方式如下表:疫苗保護力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保護效力與個人的免疫功能有關,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與兩歲以上兒童,對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之保護效力約為70-80%。免疫功能異常病人效果稍弱,但仍值得接種。接種疫苗副作用接種部位可能有短暫發紅、腫、熱、痛,少數人會有低度發燒、食慾不振、感覺疲勞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症狀罕見,應儘速就醫.若是先前有接受過其他肺炎鏈球菌疫苗有過敏或是對白喉疫苗過敏,則需告知醫師評估。公費補助適用對象目前衛服部補助7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一劑PPV23價疫苗,台中市衛生局另有補助設籍於台中市60至74歲市民及55至74歲轄內原住民免費接種。【註】此疫苗接種建議為現行疾管署政策,可能會隨時間修改,施打時可洽詢醫師。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肺炎治療特色醫院
全國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養成衛生習慣 病毒性肺炎大幅減少109年主診斷為肺炎的就醫人口分布,不分層級不分門急住診,林口長庚的8,411人位居全台第一。健保統計,罹患肺炎人數,107年為79.3萬人、108年90.4萬人、109年54.2萬人、110前半年26萬人。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系系主任林恕民分析,新冠肺炎促使國人養成非藥物介入措施(NPI)的好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及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導致一般肺炎患者減少,特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大幅減少。林恕民表示,多數患者是自行就醫,少部分透過雁行計畫轉診,不過也因為疫情,被診斷為肺炎的患者有三分之二是直接到急診就診,其餘三分之一是在門診就醫,患者年紀普遍較大。林恕民表示,不同原因引起的肺炎治療方式不同,因此林口長庚是採取「團隊合作」,才能給予最好的治療照顧品質。他表示,無論是感染科或胸腔科醫師,每年都會針對台灣胸腔科醫學會以及感染醫學會推出的肺炎治療指引,教育所有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必須依照指引治療患者,由於細菌感染類型的肺炎較多,第一步會先培養細菌,不過約有半數患者無法成功培養,後續就得依照指引治療。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慢性呼吸道疾患 打疫苗提升保護力根據健保署109年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肺炎治療人數為區域醫院第一名,總計有7,041人。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胸腔內科醫師鄒志翔指出,社區常見肺炎通常因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免疫功能不好所導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應及早就醫,免得小病拖成大病。鄒志翔指出,以仁愛院區胸腔科來說,門診遇到肺炎病患比例不高,已有肺炎症狀的病患都直接送急診,但以住院人數來說,肺炎病患是第一名。鄒志翔說明,最常引起肺炎的細菌為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是一種具有致病性的細菌,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等症狀;慢性呼吸道疾病引發的肺炎如氣喘;免疫功能不好而引發的肺炎,如糖尿病、愛滋病、癌症等。治療方面,鄒志翔表示,細菌性肺炎會使用抗生素來治療,而病毒性肺炎會使用抗病毒藥物,此藥物主要針對流感,少部分人病情會惡化、呼吸道衰竭,就需要插管治療。鄒志翔說,抽菸者較易得到肺炎,建議民眾應戒菸。另外,也建議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氣喘等,每年都要記得打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提升自身保護力。地區醫院No.1彰化基督教醫院員林分院/COPD肺炎高風險群 戒菸衛教很重要彰化基督教醫院員林分院109年治療肺炎病人達3,271人,是地區醫院第一名。胸腔內科主任陳皇吉說,彰化縣是人口老化縣市,年長者是肺炎高危險群。陳皇吉表示,員基結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共照計畫、氣喘共照計畫及肺復原中心進行病患個管治療是其特色。在肺部有狀況初期就進行治療,可減緩慢性阻塞肺病的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致病的原因包括長期抽菸、空氣汙染、工作職場有粉塵等及肺臟老化,因而造成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病人會有咳嗽、痰多、和嚴重時呼吸困難等現象。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會透過個管師的追蹤和指導,強化規則治療及用藥的動機。不只老年人是肺炎高危險群,陳皇吉說,老菸槍導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幾乎每個月都有十幾位合併肺炎重症送醫,有的甚至年僅五、六十歲就插管搶救,所以戒菸衛教也非常重要。這類病人需做肺阻塞症狀的評估量表,配合藥物治療。陳皇吉說,使用氣管擴張劑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不僅能讓呼吸困難程度下降,也可提升生活品質。在肺復原中心也有拍痰機、呼吸機、上下肢運動和配合姿位引流法的物理治療等,可有效改善肺炎後的復原。全國急診、住院No.2新北市亞東醫院/把握治療黃金期 4小時內精準給藥肺炎長期占國內10大死因前3名,去年超過1萬3千人死於肺炎。位於新北市的亞東醫院,109年因肺炎急診、住院的人數雙雙破3千人,居全國人數第二。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指出,抗生素是治療肺炎的關鍵,醫院在確保供給充足下,最長4小時內一定會給予第一劑治療。肺炎症狀可大可小,鄭世隆指出,約八成肺炎患者在治療後都能痊癒,棘手是在剩餘一到二成,可能本身患有心臟、肺部等慢性病,或是洗腎、癌症患者,肺炎症狀相對嚴重。重症肺炎會有肺部阻塞,且有多重肺葉感染現象,出現喘、血壓低等症狀,需要先插管讓血糖、血氧穩定,當中有不少人都是老菸槍。鄭世隆表示,以前做PCR跟痰液培養結果要花4到5天,但肺炎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現在設備升級,檢驗結果一天就能出爐,也可透過支氣管鏡檢查、抽痰切片看氣管腫脹成形數評估嚴重度。亞東是新北治療肺炎最具規模醫院,疫情前多次參與國內醫學組織肺炎治療指引撰寫,也定期與國外交流。鄭世隆認為,治療肺炎關鍵在即時給予抗生素,在病人到院4小時內根據症狀精準下藥,重症插管患者約一周能拔管轉到普通病房,二周穩定改善。
-
2021-08-19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萬別大意! 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工作中,生活裡,學習上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這時很多人都會嘆上一口氣,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疏解情緒。「唉……」長久以往,嘆氣好像成了一種信號似的,一聽嘆氣聲就知道,“這人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了”。但這氣可不能一直嘆,武漢一男子兩週前因意外摔傷導致骨折,治療時花了很多錢,還影響了工作,這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倍感壓力。8月13日,他突然出現狂躁、抽搐、出冷汗等情況。據報導,他是因為過度焦慮,連日嘆氣,導致了呼吸性鹼中毒。初聽聞這則新聞大家肯定很好奇,骨折手術做完了,也很成功,怎麼會突然出現抽搐、狂躁的症狀。他患的呼吸性鹼中毒是什麼?為什麼會中毒?有什麼危害?別嘆氣,快來看。一、什麼是鹼中毒?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的酸鹼度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血液PH穩定在7.35-7.45,這種穩定稱為酸鹼平衡。當血液PH大於7.45時稱為鹼中毒。二、為什麼會出現鹼中毒?鹼中毒分為呼吸性鹼中毒及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肺過度通氣引起動脈血中二氧化碳減少,導致血液PH高於7.45出現呼吸性鹼中毒。常見原因包括:1. 精神性過度通氣精神緊張、焦慮、害怕,氣喘吁籲、吵架、情緒激動等情況會導致人體過度通氣,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引發呼吸性鹼中毒,此種類型就是新聞中患者突然出現狂躁、抽搐的原因。2. 低氧血症機體缺氧時會出現過度通氣,是機體對缺氧的一種代償性保護,會造成二氧化碳排出過多從而導致鹼中毒。此類型常見於突然進入缺氧環境如高原、高空等環境中。3.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血管意外及顱腦損傷等疾病可能導致呼吸中樞受刺激而出現過度通氣。4. 妊娠妊娠會增加中等程度的通氣,目前認為是黃體酮刺激呼吸中樞導致的。妊娠初期由於嘔吐、飲食不足可發生酮症酸中毒。當妊娠反應過後,由於黃體酮的影響可發生呼吸性鹼中毒,有時可引起手足搐溺。◎代謝性鹼中毒鹼性物質在體內蓄積過多或酸性物質大量丟失,造成血液中HCO3-濃度升高,PH上升出現代謝性鹼中毒。常見原因包括:1. 胃液丟失過多胃部手術、高位腸梗阻時可能會發生劇烈嘔吐,大量胃酸丟失導致HCO3-升高,出現代謝性鹼中毒。2. 鹼性物質攝入過多慢性胃腸道疾病的病人,為中和胃酸,服用過量的碳酸氫鈉,導致腸道內鹼性物質明顯增多。尤其是對於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由於腎臟調節HCO3-的能力下降,過量的鹼性物質在體內蓄積而導致鹼中毒。3. 電解質代謝紊亂,低鉀低氯導致鹼中毒老年臥床患者,進食差,長期以往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出現血鉀、血鈉、血氯紊亂,導致代謝性鹼中毒。三、如何判斷是否出現了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主要表現為通氣過度和呼吸加快,四肢發麻、刺痛、肌肉顫動、眩暈、暈厥、視物模糊、抽搐等。代謝性鹼中毒輕者表現不明顯,不易識別,重症患者多有面部及四肢肌肉抽動、手足抽搐、口周及手足麻木、頭暈、躁動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狀。四、為什麼嘆氣會導致鹼中毒?平時簡單一句嘆氣,一聲“唉”,反復多次長吁短嘆有可能會導致呼出二氧化碳過多,出現呼吸性鹼中毒。曾有過不少“鹼中毒”的新聞:女子因遲遲等不到人過度焦慮、男子吵架太生氣,誘發鹼中毒……這些都是呼吸性鹼中毒的典型情況,平時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五、鹼中毒有什麼危害?鹼中毒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酸鹼失衡、電解質代謝紊亂,頭痛、頭暈、煩躁不安、躁狂等精神症狀,口周及四肢麻木、針刺疼痛感、甚至抽搐。抽搐時間過長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損害,各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六、生活中如何緩解焦慮?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多,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身體健康的關注等等導致現代人焦慮、抑鬱症出現的越來越多。如果焦慮狀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無法正常生活的情況,需要藥物治療和專業的心理調節。但大多數情況都處於情緒異常的狀態,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生活,這時需要改變生活方式、調節情緒來改變。建議平時多與朋友、家人交流,把不舒服的情緒釋放出來;家人及朋友的關心、理解、照顧也可明顯改善這種情況。適當鍛煉、晨練、練瑜伽,轉移注意力,把多餘的精力放在一些輕鬆舒服的事情上。聽音樂,有時間出去郊遊等一些娛樂活動放鬆心情,可明顯緩解焦慮。(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8-16 該看哪科.感染科
屏東又現日本腦炎60多歲男子住院治療中
屏東縣今年5月出現全國首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後,8月又接獲通報,住在屏東市60多歲男子,從事鐵工工作,因發燒與頭痛等症狀到醫院就醫採檢通報後,疾病管制署實驗室檢驗,8月15日確認感染日本腦炎,住院治療中,屏東縣今年累計3例日本腦炎確診。屏東縣衛生局指出,接獲通報後,展開相關疫情調查,60多歲男子發病日期是8月7日,近期皆無旅遊史,在九如鄉工作,工作地附近有豬舍等高風險場所,防疫人員已到個案居住地與工作地周邊懸掛捕蚊,誘捕病媒蚊及噴藥等緊急防治措施,並加強對附近民眾的衛教宣導與適齡幼兒疫苗催注。屏東縣衛生局指出,衛生所加強宣導民眾盡量避免在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應穿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衛生局指出,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和白頭家蚊為主,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
2021-07-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疫苗等不到肺炎疫苗也缺貨 名醫為兒打肺炎疫苗
新冠肺炎爆發本土疫情,許多民眾等不到疫苗,先到醫院診所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增加保障,避免重症,但肺炎疫苗也缺貨,醫療典範獎得主、嘉義市神經內科名醫宋思權,日前親自開車到國道三號關西服務區,為在北部工作等不到疫苗的年輕兒子,親自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型疫苗。宋思權說,兒子在新冠肺炎疫情熱區的北部工作,等不到疫苗,為預防細菌性肺炎感染,防範重症,先為兒子接種肺炎疫苗,大家搶打肺炎疫苗,現在也缺貨,自費肺炎疫苗搶手,可為零歲到百歲民眾接種,安全性高、效果好、少副作用,在新冠肺炎疫苗無法充足供應前,接種肺炎疫苗防重症,多一層保障。他說,在國道三號關西服務區注射疫苗,引人側目,醫師室外施打合法疫苗,避免群聚,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國大缺貨,診所只剩1劑,開車來回逾百公里為兒子接種。父親疼愛兒子親情,讓人感動。嘉義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徐超群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無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但有助於感染新冠肺炎減低發生嚴重併發症,多一層保障,新冠疫苗不足,現在連肺炎疫苗也缺貨。肺炎鏈球菌是人類常見感染細菌,潛伏人類鼻腔,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免疫力降低,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感染肺炎鏈球菌風險,研究發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降低近1成肺炎、7成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機率,減少病人出現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機會,肺炎鏈球菌沒有季節性,疫苗1年四季都可施打。
-
2021-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覆蓋率達12% 新增29例接種後死
隨著疫苗逐漸到貨,我國自7月1日起擴大接種至第八類對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截至7月7日共接種 289萬9997人,覆蓋率達12.12%。另,新增29例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其中9例死亡。接種A疫苗,新增七例疑似接種後死亡的不良事件,為四女三男,死亡年齡為63 歲至91歲,其中五人為75歲以上長者,為疫苗接種後當日至 18 日間發生。而接種莫德納疫苗者,新增兩例疑似接種後死亡的不良事件,為兩名男性,死亡年齡為60歲至71歲,為疫苗接種後三至四日間發生。另外,新增17例疑似 AZ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12 女5男,發病年齡介於30至84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22 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蜂窩性組織炎、急性肝炎與心臟衰竭、腦中風、蜘蛛膜下腔出血與癲癇、跌倒與硬腦膜下出血、顏面神經麻痺、低血鉀與心肌梗塞、腦膜炎等。新增三例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一女二男,發病年齡介於31至74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5 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肺炎與低血鈉,及診斷未明之心悸、右側麻木無力感等。
-
2021-07-02 新聞.元氣新聞
新增2日本腦炎病例 住院治療狀況穩定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日本腦炎病例,為彰化縣鹿港鎮本國籍50多歲男性、台中市大安區越南籍20多歲男性,兩人仍在一般病房住院治療,生命狀況穩定。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天傍晚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個案近期均無國內外旅遊史,平時活動地以居住地及工作地為主,發病日分別為6月16日及6月24日,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嘔吐及意識改變等,經就醫通報後確診。莊人祥表示,衛生單位於兩人活動地周邊發現有豬舍或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個案於活動地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並已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環境滅蚊及誘蚊燈懸掛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衛教宣導。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6例確定病例,個案居住地分別為基隆市、台中市、彰化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均有高風險環境;2017至2020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2、25、12及13例。莊人祥說,國內日本腦炎確實有比往年更低的趨勢,但提醒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日本腦炎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莊人祥指出,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日本腦炎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但事實上,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莊人祥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
2021-06-30 新聞.健康知識+
男生還是女生容易被叮?醫提醒這8種人蚊子最愛!居家防蚊5妙招
●夏天濕熱,蚊蟲易孳生,許多人被蚊子叮咬而就醫●體溫高的人、肥胖者、運動員、孕婦、小孩子,是蚊子愛叮咬的族群●登革熱患者會出現發燒、骨頭痛等症狀,嚴重有腦膜炎、甚至死亡夏天了,蚊蟲開始肆虐,已有不少人遭「蚊吻」而皮膚出現許多「紅豆冰」。7至9月將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防蚊」是入夏大事,為避免遭到蚊子叮咬,有哪些居家防蚊妙招?登革熱出現發燒、肌肉痠痛 台灣夏天氣侯悶熱潮濕,下雨多,是最適合蚊子繁殖的環境。常見會叮咬人的蚊子,包括白線斑蚊、三斑家蚊、埃及斑蚊、小黑蚊等。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登革熱又稱為「斷骨熱」,主要傳染源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會出現發燒、骨頭痛、肌肉痠痛、眼窩痛、紅疹等症狀,嚴重會有腦膜炎、甚至死亡,必須慎防。趙昭明表示,入夏後,即便大多數人居家防疫、減少外出,但門診已有許多被蚊子叮咬而求診的患者,可能是因天氣悶熱、整理家裡環境等,讓他們的體溫升高,進而吸引蚊子叮咬,引起皮膚紅腫、癢、痛、起水泡而就醫治療。女生比男生 易被蚊子咬 哪些人最容易被蚊子叮咬?趙昭明指出,女生比男生容易被蚊子叮咬,體溫高的人、肥胖者、運動員、孕婦、小孩子、皮膚過敏(如異位性皮膚炎)的人、敏感體質病人,都屬於蚊子「最愛」叮咬的危險族群。被蚊子叮咬的症狀,隨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趙昭明分析,一個被同一種蚊子常叮咬的人,會產生抗體,再次叮咬紅腫癢症狀就不會那麼嚴重,但首次被叮咬的人,過敏反應會較明顯,有的患部甚至會出現大面積的紅腫。可冰敷止癢 不可去抓 趙昭明說,一般被蚊子叮咬後,首要處理的是癢感,可以輕拍患部、冰敷方式,以低溫來止癢,千萬不可去抓,避免抓破皮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若是被小黑蚊叮咬,奇癢無比,出現嚴重皮膚過敏紅腫、水泡時,一定要就醫治療,會開立口服及外用塗抹的抗組織胺、類固醇或消炎藥治療。●居家防蚊5法寶1.防蚊液防蚊最有效的是含DEET(敵避)化學成分的防蚊液,防蚊液種類多,有擦的、噴的、貼的,使用後防護效用可維持3小時以上,但DEET是化學成分,最好不要噴在皮膚上,易經皮吸收引起皮膚病變。也可選用天然植物如樟腦、尤加利、薄荷、香茅、丁香等萃取出精油成分的防蚊液,但防蚊效果較差。2.穿長袖長褲戶外活動時,盡量穿通風淺色的長袖長褲,避免皮膚曝露在草叢中,也勿在原地站立太久,以免被蚊子叮咬。3.電蚊香液態電蚊香含有蚊子厭惡的除蟲菊成分的味道,能夠驅蚊,但提醒呼吸道過敏疾病患者,建議可在睡前關起房門先點電蚊香半小時,房門打開後等一下再去入睡,就可以有效驅蚊了。4.捕蚊燈利用蚊子的趨光性誘捕蚊子,並在瞬間高壓電擊蚊子滅蚊,使用最佳時機在清晨和傍晚,白天效果不大,捕蚊燈放置高度,以膝蓋以上、低於180公分為宜。5.香草植物利用蚊子忌避的生物原理,可栽種艾草、洋甘菊、香茅、尤加利、丁香、七里香、薄荷等味道較重的香草植物,都略有驅蚊效果。
-
2021-06-18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頭痛只能吃止痛藥?中西醫不同方法找原因 減少發作頻率與程度
許多人都有頭痛的經驗,頭痛會影響日常生活,進而降低工作、課業表現,在排除致命、重大的疾病,許多人會透過藥物來止痛,但頭痛仍然不定時發作,就病人而言除了希望當下止痛外,也希望找出頭痛原因,並減少發作頻率與程度。西醫看頭痛: 分為原發性頭痛(>90%)與次發性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