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腦出血
共找到
223
筆 文章
-
-
2024-10-12 焦點.元氣新聞
張友驊跌倒後離世 醫分析常見跌倒7種原因:嚴重會腦出血導致死亡
名嘴張友驊日前走路時滑倒,頭部重創,昨(11)天宣告不治,消息一出,各界遺憾。跌倒是老年人常見死因,也是部分疾病的警訊,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醫師謝向堯分析,造成跌倒的原因很多,常見有7類,包括虛弱、骨頭關節退化、腦缺血、周邊神經或肌肉病變、步態協調不穩、周邊血管病變,以及藥物。謝向堯在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網站以「足不可失 — 談銀髮族的跌倒」發表文章,他指出:跌倒這事,可大可小。小孩子跌倒大多是皮肉傷,哭哭擦藥就沒事;銀髮族跌倒,稍不留神則會骨折、腦出血,甚至導致死亡,不可不慎。他也說,銀髮族跌倒勿輕忽。銀髮族的跌倒,常常存在不只一種原因,需要依求診者跌倒時發生的狀況與既有疾病來做鑑別診斷,才能對症下藥,避免憾事發生。如果常莫名其妙跌倒,可先徵詢神經內科。以下是衛教文章全文:跌倒這事,可大可小。小孩子跌倒大多是皮肉傷,哭哭擦藥就沒事;銀髮族跌倒,稍不留神則會骨折、腦出血,甚至導致死亡,不可不慎。常見跌倒原因會造成跌倒的原因很多,涉及不同疾病,需根據病史與臨床症狀,抽絲剝繭。以下為常見7大類原因:1. 虛弱:通常表現全身無力。常見於營養不良、貧血、內分泌代謝失調(如肝腎功能不佳、甲狀腺機能低下),或罹患心肺疾病,如心臟衰竭等族群。另一類人是表面健康,但平日太少走動,或肌少症導致核心肌群和腿部肌力差。2. 骨頭關節退化:最常見是髖、膝關節退化,導致下肢無法受力且關節卡卡。這類人除了無力之外還會合併關節疼痛,常因支撐不住體重而跌倒。3. 頭暈、暈厥、或腦缺血:無論是內耳不平衡導致頭暈,或血管狹窄導致腦部暫時性缺血,會誘發四肢無力而跌倒。此類跌倒通常在突然改變姿勢時較易出現。4. 周邊神經或肌肉病變:常見於糖尿病、洗腎、或做過化療等患者。因四肢末梢神經退化,或慢性肌肉發炎,導致肌肉無力,容易腰痠腿軟。5. 步態協調不穩:這類通常與神經科疾病相關,例如多次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候群、小腦退化、水腦症等。患者其實有力氣,但無法精確的控制肢體,容易因失去平衡而跌倒。例如:帕金森氏症候群患者,常常身體重心向前,腳步跟不上而撲倒;小腦退化患者行走則像七爺八爺般搖晃,在不平整的路面就容易跌倒。6. 周邊血管病變:常出現於慢性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因末梢血管硬化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剛開始行走時正常,走一段路後會因血液供應不良、容易足部痠痛或不靈活而必須休息,又稱「間歇性跛行」。7. 藥物:許多藥物副作用為疲倦、頭暈。如:鎮定劑、感冒藥、過量的血壓藥及血糖藥等。銀髮族跌倒勿輕忽銀髮族的跌倒,常常存在不只一種原因,需要依求診者跌倒時發生的狀況與既有疾病來做鑑別診斷,才能對症下藥,避免憾事發生。如果常莫名其妙跌倒,可先徵詢神經內科。
-
2024-10-06 醫聲.醫聲要聞
金門男大生車禍休克 林口長庚團隊接力救命
「我們看到他的時候,全身插滿管線,全身都是血,叫他也沒反應……」2022年4月某一天,住在台灣本島的呂爸爸、呂媽媽接獲電話,得知兒子在金門出了嚴重車禍,不僅腹腔大出血,也已休克,正在離島的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簡稱金門醫院)與死神拔河。看到兒子從醫療專機上被抬了下來,他們一度以為自己要失去心愛的兒子,所幸在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的接力搶救中,呂爸爸、呂媽媽終於盼到了奇蹟。在這場救命接力賽當中,第一眼看到呂同學的是當時正輪值、派駐於金門醫院的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科主任外傷醫學會常務理事康世晴。他回憶道,當時患者的肝臟、右腎都有撕裂傷,出血也很嚴重,情況十分危急,所以當下以救命、保命為第一優先,除了先止血,也要趕緊先切除患者右邊嚴重破損的腎臟,以控制受損範圍,避免傷害擴大。此時,康世晴也當機立斷,馬上與林口長庚醫院的醫療團隊討論,並決定讓呂同學回台接受治療。團隊展現神默契,治療、溝通一氣呵成。「當康主任在金門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狀況。」患者一下飛機,馬上接手治療的是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傷急症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暨外傷醫學會常務理事傅志遠,他回憶當時一聽到消息,醫療團隊就趕快協調放射科等科別,預估可能要進行栓塞治療,也要趕快準備加護病房病床,所有治療、溝通都是一氣呵成,醫療團隊彼此都了解往後的治療方向、原則,做好充分準備,並嚴陣以待。呂同學到達台灣本島,傅志遠立刻執行急救手術,讓生命跡象更穩定,再進行後續的修復、重建工作。傅志遠分析,醫治嚴重車禍傷患,往往需要很強大的團隊,治療也不是一次手術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傷患可能同時有腦出血、腹腔出血、手腳骨折等多重傷勢,治療無法一步到位,有時需要歷經多次治療、手術,才能真正復原。加護病房監測,後續修復重建,患者重回大學生活。以呂同學來說,歷經大出血的他,即使接受初步止血、急救,還是很不穩定,因此傅志遠讓他轉入加護病房,等狀況穩定再進行後續治療,此時由鎮守加護病房的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汪家正接下治療、穩定病情的重責大任。在加護病房,汪家正運用血液動力學監測儀器,監測呂同學的血管收縮狀態、血壓與心跳等循環指標與生理數值,一發現問題,便趕快介入、處理。汪家正說,當全身血液動力學出現異常,代表傷患體內有潛在問題需排除,這也讓醫療團隊在最短時間察覺異常、確認是否為水分不足或過多、血管收縮能力不好、心臟的血液輸出能力欠佳等潛在問題造成,並盡早展開救治。在過去,這些檢查需耗費很多時間,現在關鍵數據一目了然,節省了許多的時間。當呂同學轉趨穩定,傅志遠立刻進行後續修復、重建手術,手術後,在醫療團隊的照護之下,呂同學逐漸康復,也順利重回大學生活。對於呂同學的死裡逃生,呂爸爸、呂媽媽對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深表感激。制度健全、醫療進步,守護每一條珍貴生命。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由於衛生福利部「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簡稱醫中計畫)與許多進階醫療儀器,例如血液動力學的即時監測等,納入健保給付政策的支持,讓不少像呂同學這樣的嚴重病患得到更多活命的資源與機會。汪家正表示,隨著政策、制度的健全與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過往可能留不住的病患,也有機會獲得生機,當看到病人被救回來,擁有正常生活,就會讓人感受到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康世晴與傅志遠也認為,爭取更多寶貴時間、救治更多生命,正是身為外傷急症外科團隊重要使命感所在,未來也期待離島、偏鄉民眾可以擁有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
-
2024-09-09 焦點.長期照護
可能造成跌倒的內外因素有這些 居家防跌網保護年長者免摔倒
老人家最怕摔,摔一次帶來的問題就一大堆。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老人發生跌倒事件,在台灣發生率為五分之一;在長照機構或護理之家中,跌倒發生機率更高,超過一半的失能長者每年跌倒至少一次,且女性跌倒風險高於男性。跌倒已成為威脅老人健康安全的隱形殺手。老人自身疾病造成跌倒造成老人家跌倒原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指老人自身疾病引起的問題所造成的跌倒,包括視力不好、手腳不靈活、糖尿病患神經病變,或罹患巴金森氏症後平衡感不佳等。家中環境不佳也會致禍影響跌倒的外在因素,主要來自環境與藥物,環境包括地板濕滑、雜物堆積、走道光線不足等,都容易導致老人家跌倒。藥物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安眠藥,研究顯示有服用安眠藥習慣的老人,跌倒風險比沒服用者高出許多。建議老年人應避免依賴藥物來改善睡眠;抗憂鬱、抗焦慮、抗癲癇等藥物,降血壓藥可能造成病人姿勢性低血壓,也都會增加跌倒機率,因此,在分析病人跌倒原因時,首先應詢問是否服用這些藥物。跌倒後可能導致輕微至嚴重的傷害,包括骨折、腦出血、甚至死亡。全球每30秒就有一人因跌倒而死亡,統計顯示,每100位跌倒者中有50人無恙,10人受輕微傷害,大約5至10%會受重傷害。就有80多歲長者原本很健康,卻因為更換家中燈泡不慎摔落,導致腦出血住院,長者實應避免危險活動。跌倒後要小心腦內出血一旦長者不小心跌倒後,應立即檢查有無受傷,若有受傷應立即送急診而非門診。急診能迅速緊急處理傷口,並評估是否需進一步安排檢查,尤其是在有撞擊頭部情況下,當下也許無外傷出血,但可能經過一兩個月後才發現腦內已有一大片血塊,這是種潛在危險,需早期發現及治療;如果老人家跌倒出現手腳無力、行走不穩、劇烈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預防長者跌倒要從源頭解決,首先應釐清發生跌倒的原因,除了詢問本人以外,也應向現場目擊者瞭解情況。此外,也要詢問長者的疾病史,看看是否有易引起昏倒跌倒的疾病,例如貧血、低血壓。腳無力應多訓練肌耐力對於站不穩或腳無力的老人,可以透過平衡與肌力訓練改善,尋求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的幫助,以提升平衡感與肌耐力;如果因白內障等視力問題造成跌倒,則應盡速就醫治療;老人家應增加攝取鈣及維生素D,並到戶外曬太陽,來增進骨力。外在因素方面,應檢視藥物使用狀況,避免使用易造成跌倒的藥物。家中環境安全也需檢視,例如清理地面雜物或雜線、自身鞋子止滑效果適當,太滑或太粗糙都容易造成跌倒;環境中增設扶手及無障礙設施,是預防老人跌倒好方法。其實不只是長者,只要家中有虛弱、行動不便的家人,都應該一起來來預防跌倒,共同建構一個防跌保護網,為家人提供一個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生活環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長壽專家」稱每天5種維他命回春21歲?教授曝現有研究真相
我在2024-8-14發表健康飲食5原則,讀者Deerhsu昨天(2024-9-3)在回應欄裡寄來一個連結,要求我講評。該連結打開的是一篇當天發表在《中時新聞網》的文章:回春21歲!78歲長壽專家:每天「5種維生素」助延壽。這個標題裡的「長壽專家」是麻醉科醫師,從未做過任何跟長壽相關的研究。至於「5種維生素」則實際上是(1)綜合維他命,(2)低劑量阿司匹林,(3)輔酶Q10,(4)酪梨大豆萃取非皂化物,(5)富含麥角硫因的食物。更諷刺的是,這篇文章的插圖是一位穿著健身服,正在吃健康食物的年輕女性。這就顯示,如果說她以後會長壽,那就應當歸功於她有做規律的運動和吃健康的食物,而不是因為她每天吃「5種維生素」。這篇文章在結尾處有註明文章來源是:5 supplements a doctor who says he’s reversed his age by 20 years takes every day(醫生說他每天服用5種補充劑,逆轉年齡20歲)。這篇英文文章是前天發表在Aol網站,作者是Serafina Kenny。但是,它完全沒有提起消息來源,所以有可能只是作者編出來的故事。文章裡所說的醫生是麻醉科醫生Michael Roizen。我用這個名字和supplements(補充劑)做谷歌搜索,搜到的唯一資料就是這篇文章本身。所以,這就更顯示文章是編造出來的。這篇英文文章在列出每一種所謂的補充劑之後,就先說Michael Roizen為什麼服用,然後接著說沒有證據顯示服用此一補充劑能延壽。由於《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並沒有完整呈現英文原文裡的「負面」資訊,所以我就把這些「負面」資訊列舉如下:1.綜合維他命: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 2022 年對研究進行的審查發現,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 今年6 月,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 390,124 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延長壽命。(註:最新的大型研究顯示綜合維他命反而會增加死亡風險,請看我在2024-6-28發表的綜合維他命→死亡風險增4%←39萬人,20多年數據)2.低劑量阿司匹林:長期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有風險,因為它會稀釋血液,使身體在出血時不能形成凝塊。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不建議 60 歲以上的成年人服用預防性阿司匹林。(註:請看我在2023-7-27發表的低劑量阿司匹林增加腦出血風險4成)3.輔酶Q10:2022 年發表在《抗氧化劑》上的一項涉及37 名參與者的小型研究發現,該補充劑並沒有增加肌肉中輔酶Q10 的含量,而服用他汀類藥物的人可能會在肌肉中出現疼痛。根據美國國家補充和綜合健康中心的說法,儘管有一些說法,但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 CoQ10 可以改善血壓和心臟衰竭。(註:請看我在2022-9-14發表的Q10的功效)4.酪梨大豆萃取非皂化物:ASU 代表avocado-soybean unsaponifiables(酪梨-大豆不皂化物),是製作肥皂過程中剩餘的植物萃取物。有一些證據表明 ASU 可以治療骨關節炎,因為它具有抗發炎特性,但研究人員表示,需要對人類進行更多的長期研究。5.麥角硫因:大多數食物含有麥角硫因,但蘑菇中的含量尤其豐富。Michael Roizen不服用麥角硫因補充劑,而是從蘑菇中獲取。(註:請看我在2023-10-8發表的麥角硫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嗎)從這些「負面」資訊可以看出,英文原文所說的「5種補充劑」要嘛根本就不是補充劑,不嘛根本就沒有延壽的功效。《中時新聞網》那篇文章不但是以鵝傳鵝,還更是變本加厲。原文:每天5種維他命回春21歲?中時新聞網以鵝傳鵝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7 醫療.腦部.神經
20多歲男不菸不酒竟被診斷「年輕型腦出血」! 醫曝:與這3生活習慣有關
台中1名20多歲男性上班族原有頭痛宿疾,以為工作壓力大,直到1個月前突左側嘴角、舌頭發麻、左眼視力模糊,就醫發現是硬腦膜下出血,被診斷為「年輕型腦出血」;澄清綜合醫院平等院區神經外科主任廖本立說,這名患者不菸不酒、沒有三高、頭部也未受撞擊,病因不明,可能與飲食習慣、工作壓力大、缺乏睡眠有關,這名患者經顱骨開孔減壓手術,住院10天就康復出院。廖本立說,這位男病患曾因頭痛看過門診,開立止痛藥後返家休息,後因病情加劇,左側嘴角、舌頭及左手發麻送急診,經腦部斷層檢查,發現硬腦膜下出血,且有伴隨左眼看不清症狀,建議住院治療。3生活習慣恐導致年輕型腦出血廖本立說明,從腦部斷層影像判斷,男患者硬腦膜下出血聚積在大腦旁邊,呈現半月形,依據出血時間點,出血位置在右腦半球,造成腦部壓迫,會交叉影響到對側神經區,造成左側嘴角、左手麻木,甚至左眼看不清。男病患經接受顱骨開孔減壓手術,引流出出血的血水,再放置引流管,患者術後在加護病房觀察兩天後,轉至普通病房,恢復情形良好就出院返家,住院治療共10天。廖本立強調,年輕型腦出血的原因,通常與高血壓、腦血管瘤或先天性血管異常有關,經查這名年輕患者沒有三高病史,頭部也未曾受過撞擊,研判極可能與年輕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長期熬夜、晚睡、睡眠不足、飲食偏好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加上壓力大、久坐少活動,導致身體容易發炎,造成血管提早老化,引發中風的高風險。廖本立呼籲,年輕人若不小心跌倒導致輕微碰撞頭部也不可輕忽,不要以為腦出血不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如突然頭痛加劇,且伴隨顏面或單側肢體麻木無力,應及早到醫院檢查,才能把握最好的治療機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查房,怎麼兩個女生看到我一直叫爸爸?
有一天查房,走進某病房內,兩個漂亮女孩一直叫「爸爸!爸爸!」我嚇了一跳,怎麼有那麼漂亮的女生叫我爸爸?難道我也#MeToo而不自覺嗎?仔細看床上,原來躺著肝昏迷的病人,意識不清,我前來探視,女兒急於把老爸叫醒!人會昏迷不醒有很多原因,例如突然心臟病發作,發生心肌梗塞、腦部缺血或心律不整,心臟內的血塊跑到腦部血管將腦血管塞住了,或血壓太高,腦出血了;或者糖尿病血糖太高昏迷,或血糖太低也會昏迷;或者肝不好,人體代謝的廢物無法解毒,血液中的氨升高引起肝昏迷。肝引起的昏迷,有些原因是有些人B型肝炎急性發作,就是本來有B肝,由於服用了刺激免疫系統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或其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引發藥物性肝中毒,肝臟機能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就可能引發肝昏迷。其次,有了B、C肝,肝臟長期發炎引起肝硬化,肝硬化到了末期,肝臟萎縮、肝機能衰退或加上引起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也會引發肝昏迷。此外,長期酗酒過度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到了末期也會肝昏迷。評估是否有肝不好引起的昏迷,最好的指標就是抽血驗氨(NH3),NH3高大概是肝不好引起的肝昏迷。原來這兩個女兒看我去查房,急忙叫著昏睡的老爸看能不能醒過來!並不是叫我爸爸!害我受寵若驚。酒會傷肝,路人皆知,但喝酒的過癮就連正人君子也很難抵擋。相傳古代詩人李白就是喝酒在江中飲酒作樂,看到水裡的月亮很漂亮,想用手去抓起來,不慎跌落江內,溺水而死亡。隨著B、C肝藥物的開發,國人對肝病知識的進步,因B、C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造成肝昏迷的病人有慢慢減低,但酒精性肝病引發硬化末期,肝機能失調,或吐血引發肝昏迷的病人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可怕的是,長期酗酒引起的肝硬化在超音波上很難診斷,常常看起來只有脂肪肝而已,而病人也沒有什麼症狀,通常是腳水腫了,肚子大了起來,或黃疸了或吐血了,求醫就診,才發現已經肝硬化末期了,此時只能靠換肝才能回復彩色的人生。因此保肝要成功,戒酒也是很重要的。●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6-25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有患者需急救看到的卻是自己媽媽 神經外科醫師辛明泰照顧中風母親才深感復健資源不足
「常看照顧中風患者的我,沒想到,2020年媽媽中風了,成為需要我照顧的患者之一。」秀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辛明泰頻拭淚地說,即便安排看護、復健治療、長照資源等,但媽媽臥床兩年後仍告病逝,「內心對媽媽真的是放不下」,非常思念。辛明泰是神經外科醫師、太太則是病理科醫師,兩人工作忙碌,家中三個女兒從小請住在嘉義的媽媽幫忙照顧。未料,2020年2月某日,媽媽突然說「雙眼看不見」,他緊急帶媽媽急診就醫,經治療視力恢復,但想到前一年媽媽常說,走路會喘,經心導管檢查罹患心臟疾病,吃藥控制,因此留院並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媽媽小中風。出院前又中風 左側偏癱隨後,辛明泰檢查家中的櫃子,發現有許多沒有吃完的心臟病藥物,推測媽媽並沒有按時服藥,因此導致小中風。住院治療一周後,就在出院前夕的半夜,媽媽突然急性昏迷,緊急插管轉送加護病房,經搶救後恢復清醒,但再次的中風,造成左側偏癱、無力,必須長期臥床、復健。「媽媽二次中風時,我正在為一名腦出血病人手術,剛踏出開刀房,即聽到醫院廣播有住院病人需要急救,我趕到病床時,看到的卻是自己的媽媽。」辛明泰回想起當時的場境,「心情真的很複雜,明明自己是醫師,也沒辦法給媽媽最好的照顧。」不想送安養院 看護照顧辛明泰說,這次中風經診斷,應是心房顫動造成血栓進入大腦血管,引起梗塞型中風,但病情較嚴重而無法手術。經治療一、二個月後,媽媽神智清楚了,但他不想把媽媽送到安養中心,希望每天可以看到媽媽、照顧媽媽,不影響工作下,決定請外籍看護幫忙照顧。順利聘請到外籍看護後,餵藥、拍痰、抽痰等外籍看護上手後,辛明泰花最多的時間是幫媽媽按摩左側無力的地方,當時媽媽已經氣切,只能點頭、搖頭,發出簡單的聲音,但因為肢體的不方便,罹患憂鬱症,因此他下班後會盡量多陪她。當媽媽心情不好時,會請女兒去逗逗她,讓媽媽心情好轉,可見一個人生病,家人的支持十分重要。其實辛明泰有一位罹患自閉症的哥哥,比他大3歲,媽媽花很多心力在照顧,從小對他和姊姊的要求十分嚴格,他們也常與媽媽發生衝突吵架,但想到「媽媽一輩子很辛苦」,哥哥直到30多歲時,罹患嚴重肺炎,爸媽決定不插管,讓哥哥自然離開,媽媽才真正卸下肩上的重擔。母親臥床2年 還是走了辛明泰記得,媽媽臥床2年、2022年某一天,他在醫院剛結束手術工作,就接到外籍看護電話一直喊著「阿嬤、阿嬤」,卻說不清楚什麼事,他立即趕回家,到家一看「媽媽沒有了心跳,什麼都沒了」,研判應該是心臟突然停止,雖然經過急救,但沒有救回來。對於媽媽的離開,辛明泰想說的是「媽媽,辛苦了」,他也看開了,但一想起媽媽,心中還是充滿不捨。臨床上,辛明泰常照顧的是中風患者,親身照顧媽媽後才發現,對於中風後復健治療、尋找長照個管師協助等細項,他還真的不了解,也才體會到政府在中風醫療照顧的不足。復健資源 城鄉差距不小一般中風患者返家後,必須安排後續的復健照顧,如職能、語言等治療。辛明泰說,大都會區較不缺乏復健資源,但彰化地區與醫院合作的復健診所不多,往往需要舟車往返醫院復健,每次復健1、2個小時,但復康巴士不足須提早預約,且補助次數也不多,對一般民眾來說相當不便,呼籲政府應挹注更多的資源,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照顧。辛明泰秀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照顧對象:媽媽。.罹患疾病:中風、心臟疾病。.發病時間:2020年67歲時,2022年69歲離世。.症狀:2019年罹患心臟疾病,走路會喘。2020年小中風眼睛突然看不見;一周後梗塞型中風,造成左側偏癱、無力。.治療:心臟病、神經科用藥,長期臥床、職能、語言等復健治療。.陪病心得:出院返家後,必須安排復健照顧,感受到復健診所、復康巴士不足;媽媽因肢體不方便,罹患憂鬱症,家人的支持十分重要,因此會盡量多陪伴媽媽,也對於臨床病人的照顧更能感同身受。
-
2024-05-31 醫聲.醫聲要聞
38歲孝順弟腦出血意外離世,姊忍痛捐器官,盼「讓他生命更有意義」
「9年前,爸爸因腦出血而離世。」相同情景,竟在5年後又發生在弟弟嚴楚忠身上,嚴楚蘭語帶哽咽,談起弟弟因急性腦出血病況危急,當醫師通知「即使急救回來,最好的情況也可能是植物人」時,她決定不再急救,並提出器官捐贈的想法,想讓弟弟能「走得更有意義」。嚴楚蘭提到,弟弟因為工作關係常年在外,但他總會在忙碌之餘,回家探望失智的媽媽。只是沒想到,親情緣薄,弟弟竟然這麼年輕就離開。回想事發時弟弟被緊急送至鄰近急救醫院,醫院的同事認出後隨即通知嚴楚蘭,當她抵達醫院時,熟悉的場景印入眼簾,跟9年前父親送醫急救的狀況相同:同樣的疾病、同一位急診室醫師,彷如鏡像般的重現,腦海頓時一片空白。嚴楚蘭回憶,「當時只剩我一個人了!」媽媽因為失智無法表達意見,她只能強打起精神,但內心的傷痛卻無法言喻。弟弟陷入重度昏迷,加上醫師宣告最好的情況應該也會是植物人,她便向社工提出了器官捐贈的想法。經過臺大醫院器官勸募團隊謹慎評估後,便將弟弟自桃園轉院至臺大醫院,通過了兩次腦死判定,最後,弟弟捐贈了肝臟、肺臟、雙側眼角膜和血管;而其心臟、兩枚腎臟及胰臟,雖因醫學因素無法用於移植,仍全數捐出做為醫療教學研究使用。她認為,這是讓弟弟的生命最有意義的方式。作為醫療工作者,姊姊見證了無數患者的生離死別,但面對自己親人的離開,仍無法避免悲傷。她沒有掙扎過是否應該進行器官捐贈,因為弟弟是如此的年輕,姊姊提到「當時的我,感到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她強調,「弟弟的器官能夠幫助那些想要活下去的人,這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想到弟弟的生命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嚴楚蘭語帶哽咽:「我的弟弟是個平凡人,但他走得很不平凡。」
-
2024-05-24 醫聲.罕見疾病
搶救TTP之12/她罹致命罕見血液病剛出院 接到公司關心電話居然這樣說⋯⋯
「我剛要出院時,公司打電話委婉叫我自願離職,面對我求情再給一次機會,對方回覆為何要請一個花瓶。」陳小姐(化名)罹患有致命危險的罕見血液疾病,剛在鬼門關前走一遭,接受完治療準備出院,此時才接到發病後公司第一次的「關心」。不到40歲的陳小姐罹患的是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該病起因於血液中一種金屬蛋白酶ADAMTS13先天缺乏,或後天受抗體影響而活性低落,無法將類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切割成更小的單位,增加血小板對內皮損傷區域的粘附,特別是在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相遇的地方,使得通過微小凝塊的紅血球則會受到剪切應力,細胞膜被損壞而破裂,出現血管內溶血及貧血。此外,由於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被耗盡,循環血小板總數將減少,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出血,如腦出血等;而血栓可能散佈於腎臟、大腦及其他重要器官,造成腎及神經病變,嚴重將導致死亡。疾病太過罕見不被理解 需自費總額近20萬元用藥度過難關去年中開始,陳小姐陸續出現間歇性腹瀉、噁心、食慾不振、疲倦、皮膚瘀點和皮疹,被皮膚科診所醫師轉診至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門診,結果抽血發現她血小板嚴重低下、貧血、紅血球破碎等,主治醫師賴學緯表示,當下臨床診斷即為TTP,是血液科的緊急重症。接著陳小姐經急診入院至重症加護病房,進行緊急血漿置換合併類固醇治療,但病情起伏不定,只能自費總額近20萬元單株抗體利妥昔單抗來治療,才改善臨床情況;前後她住院一個多月,期間ADAMTS13酵素檢驗顯示活性僅有0.6,遠低於標準10%,因此確診為因此TTP。她住院公司沒慰問 出院被勸說自願離職「這個疾病讓我時刻活在未知的恐懼中,連公司也不能理解我。」陳小姐回憶,請病假期間公司一通慰問電話都沒有,病情穩定即將出院之際,公司卻致電委婉勸說自願離職,即使自己求情再給機會,對方仍無情表示「為何要請一個花瓶」、「工作量還好,怎麼會生病?」縱然後來仍能繼續上班,但她自認體力大不如前,容易感到疲累,使剛回職場時長官、同事態度對她不佳,近期才有所改善;罹患TTP後的生活讓陳小姐每天都戰戰兢兢,不知何時再次發作、不知又要住多久醫院、不知是否下次就因病失業、不知是否能再次逃過死神。因此賴學緯建議,除了加強臨床醫療端的衛教宣導,避免較少診治經驗的醫師在患者血小板低下時直接輸注血小板反而加重病情,也呼籲政府可以考慮協助輔導區域核心實驗室的成立,降低醫院酵素檢驗費用,以加速收治醫院的診斷流程及降低醫療花費;此外,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已被國際列入頑固性TTP治療標準用藥,國內也許可以給予納入健保給付,已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最後希望社會大眾對這些罕病患者能多一份體諒與包容,營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只要能及時治療及追蹤,病友與你我並沒有甚麼不同。
-
2024-05-18 醫療.心臟血管
每周至少3次炸雞餐配手搖飲!男上班一半突「臉歪嘴斜」 就醫檢查結果出爐
台中市36歲王姓男子從事服務業,每周至少三次炸雞餐配手搖飲,因工作常熬夜工作到天亮才睡,罹三高也不自知,今年3月他上夜班才上到一半,突然臉歪嘴斜、肢體無力,右側偏癱,被送到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查出是梗塞性腦中風,經緊急施打血栓溶解劑,男子隔天就可下床走路,住院七天後康復返家。每周至少3次炸雞餐配手搖飲!男上班一半突「臉歪嘴斜」衛福部台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吳宇軒提醒民眾,一旦出現單側偏癱、臉歪嘴斜、口齒不清等疑似腦中風症狀,可請熟記腦中風口訣「fast微笑(觀察患者臉部是否對稱)、舉手(觀察手是否無力)、說你好(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盡快送醫(快打119,記下發作時間)」,爭取黃金救治時間3小時內送醫。吳宇軒說明,這名男患者是在深夜10時許到院,當時血壓飆破200,台中醫院腦中風團隊迅速幫男子檢查、排除腦出血等因素後,發現男子血壓降不下來,一小時內連打6支降血壓藥,才讓患者血壓降到可施以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標準,並及時完成治療。王姓病患表示,他不抽菸也沒家族病史,發病前也沒發現自己有三高問題,因為從事服務業,平時最愛吃炸雞跟喝手搖飲,礙於工作排班關係,經常熬夜工作到天亮才睡,沒想到自己年紀輕輕也會中風;他現在聽醫師建議清淡飲食、作息規律,目前已經重回職場。吳宇軒說,腦中風有年輕化趨勢,目前梗塞性腦中風治療以血栓溶解劑或經動脈曲栓術為主,但其中血栓溶解劑必須在發病後4.5小時內施行才有效。台中醫院腦中風團隊結合急診科、神經內外科、影像與重症醫學科,24小時全年無休搶救突發性中風患者生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6 醫聲.醫聲要聞
永續健康論壇3/AI消弭偏鄉差距 提升照護品質
人工智慧(AI)已成為醫療領域的核心,也是促進醫療平權的重要工具。數位科技不僅能進行偏鄉遠距醫療、預測疾病風險及急重症照護,還能讓手術更精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還以生成式智能護理與交班紀錄,加速醫院的營運管理,並節省醫護人力成本。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提到,利用高科技可以讓手術更精確,減少併發症且縮短病人的康復時間,比如在胸腔外科及整型外科的合作下,進行的胸椎交感神經顯微重建手術,顯著改善了手術後的代償性出汗問題。而長庚名揚國際的顱顏重建,早已應用3D列印及電腦導航輔助系統,去年更成立「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精進外科醫師的手術技能,利用擴增實境(AR)進行醫師的培訓並吸引國際人才前來觀摩。至於急重症的應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指出,智慧醫療應用於急重症照護、加護病房、手術麻醉智能管理、生成式智能護理與醫護交班紀錄協作,不僅協助醫師快速準確地判讀氣管內管的位置,更引入AI演算模型,每十分鐘自動評估急診病患的狀態,預判準確率高達九成六,並預測三個月內病人的存活率及急重症病人死亡風險,提升照護品質。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相國指出,成大醫院影像緊急通報系統的運作,可讓病患影像資訊經智慧醫療精密演算、比對,及時發出腦出血、氣胸與主動脈剝離等緊急病灶警示,醫療團隊在三分鐘內就能採取行動,爭取黃金救命時機;對於銀髮族心血管疾病患者,AI技術也能進行心血管影像判讀、疾病預測。「智慧醫療的發展,是促進醫療平權的關鍵。」天晟醫院院長鄭貴麟指出,天成醫療體系已整合患者資訊,實現即時數據共享和精確的診斷支持,例如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測(LDCT)配合AI判讀技術,不僅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也減輕了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長年投身偏鄉醫療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該院副院長戴嘉言指出,山地原鄉民眾的平均壽命比全體國民減少十歲之多,近年雖然差距較過去有所縮減,但還是象徵「健康權」的不平等。戴嘉言表示,高醫長期配合健保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除派專科醫師定期駐診偏鄉,也結合虛擬健保卡,與衛生所合作設立醫療遠距門診會診,傳輸資料給專科醫師判別,開立處方箋並在地取藥,衛生所與醫院亦能共享病歷;增加醫療可近性,更提升平均餘命,如台東縣民近五年增加0.97歲,增幅居全國第二。
-
2024-05-1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白天晚上都巡房,那有時間行房?
病人問醫師:「我看你白天也巡房,晚上也巡房,真辛苦,那你怎麼有時間行房?」醫病關係真好,病人還關心醫師的房事!病人生病常千變萬化,何時出狀況不一定,因此定時或不定時查房成了醫師常規生活的一部分。只是看在外人的眼裡,尤其準時上下班人的眼裡,就會讓人擔心醫師的家庭生活—性生活,怎麼辦?需要醫師緊急停止「行房」,趕快去醫院「巡房」的情況有哪些呢?第一種大概是懷疑腦出血,須緊急手術處理以免腦壓升高,影響呼吸心跳,危及生命。此外,就是腦血管突然塞住,血流不過,半身癱了,例如心律不整、心房震顫忘了吃抗凝血劑,心臟的血塊跑到腦袋內引起腦中風,此時就必須動手術將血塊取出,或用導管將血塊夾出,以挽救生命。腦部以外,需要緊急處理的疾病應該是心臟疾病了,心血管不通、堵住了,心臟沒血流供應,引起胸悶胸痛,不緊急處理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此時醫師需放下一切、穿好褲子,到醫院緊急幫病人做心導管檢查,把心血管打通或放支架,以搶救生命。除了以上心及腦的疾病之外,突然大吐血,血壓降低者,可能肝硬化、引發靜脈瘤破裂出血,此時也需醫師緊急做內視鏡,將出血的血管給紮起來或打強力膠將血管凝固,否則可能因出血過多引起休克死亡。此外,就是各種外傷例如槍傷或交通事故引發各種內出血,例如心包膜出血或肺挫傷大量出血或脾臟破裂出血或肝臟破裂出血或四肢受傷,骨頭斷了等這些都需要醫師緊急拋下一切,緊急上陣。還有一種情形,就是突然右上腹痛厲害,人昏厥過去,這種情形在以前常碰到,通常是肝癌太大,破裂出血,血壓降低,此時除了緊急輸血之外,也需要請放射科醫師及時做血管栓塞,將肝癌的血管堵住,以免繼續出血,同時將營養肝癌的血管堵起來,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總而言之,不少醫師的工作就像是打火兄弟,一有狀況就必須緊急動起來,拋下新婚妻子,拋下啼哭的幼兒,紮緊褲帶,穿上綠衣,戴上綠帽,趕緊去救人,雖然工作上不至於像打火兄弟一樣出生入死,甚至犧牲生命,但醫師常為了救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例如因血壓太高在開刀房倒下去的,有B肝而疏於定期檢查等肝癌末期才發現而往生者,或從未做過大腸鏡而死於大腸癌者時有所聞。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不要說「行房」、「巡房」,可能就是醫師自己躺在「病房」與死神搏鬥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5-08 養生.聰明飲食
吃完蘆筍後尿尿有怪味,是怎麼了嗎?專家解惑
蘆筍有抗癌蔬菜之王的美稱,熱量低、吃法多,營養價值也很高。婦產科醫師更建議孕婦可多吃,因為其所含豐富的葉酸是孕期重要營養成分。蘆筍對身體好處多 3種人慎吃春天是蘆筍盛產的季節,3月至11月正是國產蘆筍主要栽培採收時間。根據農業部介紹,「蔬菜之王」蘆筍含有較高纖維素、維生素及葉酸,其蛋白質中胺基酸之含量和比例適合人體需求,其中天門冬胺酸含量高,可適度消除疲勞,另富含鈣、磷、鉀、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且含有較高的硒及抗氧化成份,不僅被稱為「抗癌之王」,且被視為具有利尿清熱、增強免疫力之食療功效,也被譽為十大名菜之一。婦產科醫師張瑜芹也在臉書發文指出,蘆筍對身體的好處很多,更建議孕婦可多吃,因為其所含豐富的葉酸是孕期重要營養成分。但蘆筍為高纖蔬果且富含鉀,所以腸胃潰瘍患者、需要低渣飲食者、痛風患者、腎功能障礙患者等4種人不宜多吃。蘆筍對身體3好處1.預防癌症:蘆筍富含抗氧化劑,如視黃素和β-胡蘿蔔素,可以幫助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進而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2.保護心血管:蘆筍中的云香素有助於抑制血小板凝聚,避免血管阻塞、預防腦出血,云香素、檞皮素、花青素都有抗氧化功能,可以防止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3.有益孕婦、胎兒:蘆筍含有豐富的葉酸,10根蘆筍就能達到每日建議量的一半,葉酸可以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是孕期重要的營養成分。(資料來源/《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 》臉書粉絲專頁)蘆筍「分段」處理好入口而有些人不喜歡吃蘆筍,覺得蘆筍吃起來「粗粗的」,這是因為蘆筍有些部位纖維較多的關係。建議蘆筍分段處理,不同部位用不同烹調方式,會比較容易入口。.頭段(呈白色的根部,靠近泥土的部位):纖維較多、口感粗糙,不適油炒。主廚建議將蘆筍頭加些冰糖,用隔水加熱法蒸熟,煮熟的水有蘆筍香氣,即為蘆筍汁。.中段:嘗起來爽脆鮮甜,跟肉、海鮮或蔬菜類皆適合,建議炒食。.後段(尖端處):最嫩,用滾水燙熟、吃原味最恰當。吃完蘆筍尿液會有特殊氣味此外,農糧署也告訴大家一個關於蘆筍的小知識,人體消化蘆筍時,會產生甲硫醇與S-甲基硫酯等硫化合物,使尿液帶有一股特殊的氣味,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以為是出了什麼問題。【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 》臉書粉絲專頁.農業部農業主題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2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神外」壓力大,還是「神女」壓力大?
一次聚會,聊工作壓力。有神外(神經外科)醫師的老婆在場。她發言了:「我那神外老公,太忙了,壓力也太大了,每天神出鬼沒,常常三更半夜,興致一來正要炒飯,突然電話一響,他就匆匆把褲子一穿,頭也不回就離家出門去了。」每次開完刀,三不五時又要去加護病房探視,就怕病人開了刀醒不過來!當場的社會局工作人員也發言了:「我看我們神女的工作壓力更大,」常常三更半夜接到電話就要出門應召,就要擠出笑臉討好顧客,賺出賣皮肉與靈魂,否則小費真的就是「小」費,收入就大打折扣了。醫師娘:「醫師救人一命,勝過三級浮屠。」社工:「神女娛人一夜,讓男性減壓又快樂,功德一件!」「現在我家老公去外地看病救人,都要跟當局事先報備,否則會受處罰的!」「不像神女到處接客也不用事先報備!」「真是苛政猛於虎啊!」說得也是,有人戲稱,政府管醫師比管妓女還嚴格。為了防弊,有關單位做了一大堆規範,又不能即時修正,積習難改,造成民怨,也許是新政府上台之後必須面對的工作。話說回來,人有生命才有七情六慾,反之有了生命,但生活如枯木,人生也沒有什麼意義,因此,職業無貴賤,救命者與讓人身心愉悅者都值得敬重。然而,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一切,因此如何保有健康的身體是快樂的基本條件。什麼時候會需要神外?需要腦神經外科醫師及時為你診治把命救回?需要把他從他老婆的溫柔鄉叫出來為你服務?第一個原因大概是頭部外傷引起腦出血危及生命了。腦袋雖有頭殼保護,但畢竟是血肉之軀,稍微撞擊也許還好,但用力過狂,腦部受傷出血或硬腦膜下出血,不緊急處理可能就會危及呼吸循環中心,命在旦夕。或者高血壓不好好吃藥,腦血管破裂了,出血嚴重也需要腦外科醫師即時處置才能挽救生命。此外,腦部長了腫瘤,通常也要麻煩神外醫師在你太歲爺頭上動土,將腫瘤取出,才不會危及生命,但這種情形通常不會緊急開刀,應是事先排好,不會臨時讓醫師為難。這幾年來,性觀念大幅開放,性工作者也逐漸為大眾所認同,從廣義來說這也是公平正義的一種。換言之,讓人活得健康與讓人活得快樂,都一樣重要。但基本人的生命要存在而且要健康的存在才有意義。古人說:「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4-12 焦點.元氣新聞
只是騎過「淺坑」 5旬骨鬆婦不耐輕震 釀壓迫性骨折
「痛呀!」50多歲的阿香(化名)日前騎車外出買菜,前方馬路有個淺淺的坑洞,她一如往常直接加速騎過,沒想到經過時的震動,下背突然一陣疼痛,返家時疼痛感已蔓延全身,痛到難以忍受,即前往急診室就醫,當下照X光卻無異狀,她只好返家休息,二周後,阿香的第一節腰椎已扁掉在X光上僅剩一半的高度,確診為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壓迫性骨折八成與骨鬆有關 骨折後才得知自己骨鬆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辛明泰,壓迫性骨折發生原因八成與骨質疏鬆有關,其餘二成源自外傷或癌症骨轉移。骨質疏鬆屬於一種隱性疾病,發生時毫無症狀常被疏忽,多數患者往往在出現壓迫性骨折後才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辛明泰指出,骨質從30-35歲起隨著年齡開始流失,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未來骨鬆盛行率將大幅提高,其餘引發骨鬆的原因包含,更年期女性、具骨鬆家族史、鈣質或維生素缺乏者、患甲狀腺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缺乏運動者。骨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雖會引起疼痛不適,不過不少長輩「很能忍」,辛明泰表示,曾有長輩早就因為骨鬆出現壓迫性骨折,卻一直以為自己是肌肉拉傷,忍痛忍了一到二個月,最後受不了才來就醫,脊椎從原本骨裂,已經「扁到」僅剩0.2釐米,正常一節脊椎高度為2公分。辛明泰指出,任何外在的力量都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患者出現壓迫性骨折,例如打噴嚏、突然轉身或運動等。由於導致壓迫性骨折的方式千奇百怪,也讓患者難以第一時間反應已經骨折了,多數會誤以為坐太久或是拉傷,呼籲若突然感受到下背痛或胸口不明原因疼痛,應立即就醫,由醫師協助判別。壓迫性骨折重新撐開脊椎 灌骨水泥維持功能過去壓迫性骨折的治療方式,只能收治患者住院,採取「臥床」的方式,讓裂掉的骨頭「自己長出來」,而臥床三週到三個月的期間會給予止痛藥物舒緩不適,但是對於年紀大的患者而言,長時間臥床帶來的副作用太大,如肌肉萎縮、心肺功能下降、壓瘡、中風或肺栓塞等,也可能因為沒有運動,加速骨質流失。目前不太可能再採取傳統的治療方式。辛明泰表示,壓迫性骨折現在多以「微創脊椎手術」協助治療,從脊椎開兩個洞,找出被壓扁的脊椎,透過放置氣球或是醫療級千斤頂,將被壓扁的脊椎柱撐開,再放置骨水泥固定。不過,有些壓迫性骨折的患者屬於嚴重骨鬆患者,若使用千斤頂及骨水泥撐住原本壓迫的脊椎柱,卻反而因為「太硬」,後續造成鄰近上下兩節脊椎柱壓扁。壓迫性骨折手術治療後,仍須先檢測患者的骨密度,若骨質密度低於-2.5合併一節脊椎骨骨折,或是骨質密度介於-1.0到-2.5間,合併兩節脊椎骨骨折,可使用健保給付的骨質疏鬆藥物治療,也需補充鈣片,這樣可以避免術後反而造成其他脊椎椎體更嚴重的壓迫性骨折。辛明泰表示,壓迫性骨折如果壓迫到神經或脊髓,需要立即手術,延誤時間恐導致癱瘓,為避免嚴重骨鬆影響手術,呼籲國人平時要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果是骨鬆的高風險群,如更年期女性等,建議停經後可檢測骨密度,或有家族史者,可自費做骨密度檢測,並依照醫師醫囑,調整生活作息,或是服用藥物改善骨質疏鬆。辛明泰醫師小檔案:現職: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彰化基督教醫院前資深主治醫師美國UCLA神經外科腦瘤脊椎手術臨床研究醫師員林基督教醫院前神經外科主任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前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專科醫師台灣加護重症專科醫師台灣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台灣骨質疏鬆醫學會會員台灣疼痛醫學會會員台灣腦下垂體學會教育委員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腦下垂體腫瘤臨床研究醫師專長:微創脊椎經皮骨釘內固定融合手術、經皮椎體成型術(灌骨水泥)、脊椎腫瘤手術、腦內視鏡手術、下背痛、腦下垂體內視鏡手術、腦內動脈瘤手術、腦內動靜脈畸形手術、顱內腫瘤手術、頭部外傷腦出血手術、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水腦症、腕隧道症候群
-
2024-04-05 醫療.耳鼻喉
地震後感覺晃不停?頭暈不適竟跌落高鐵軌道!醫師解析:6種狀況常有頭暈問題,有一症狀要小心是中風前兆
規模7.2的大地震,許多人震到心驚恐慌,後續出現大大小小的餘震,讓人覺得「好晃」,甚至旁人說地震停了,還始終覺得持續在搖,直呼是不是該吃止暈藥?高鐵板橋車站在2024年4月5日下午2時18分發生民眾掉下月台的意外事故,高鐵公司表示,落軌旅客自述因身體不適、頭暈跌倒,掉下月台,獲救後意識清楚,未被撞擊。此事件造成受影響時段內的3班次列車緊急停車,目前高鐵已恢復正常營運。「地震是不是還沒結束」的錯覺與疾病有關嗎?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地震後仍感覺搖不停,可能跟睡眠不佳、過度操勞、心理因素、自律神經系統或其他其病有關。平常沒有頭暈問題的人,地震停止後,很快就沒有搖晃感,但平常就有頭暈目眩、偏頭痛的人,易產生「地震是不是還沒結束」的錯覺。「暈眩」可分為哪幾種類型?與那些問題有關?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前兆?「暈」是感覺到身體不平衡,像是站不穩快失去平衡;「眩」會有一種天旋地轉感,甚至想吐。康宏銘說,暈眩主要可分為二種類型:中樞型及周邊型,中樞型指的是跟中樞神經系統有關,即為中風、腦出血、腦腫瘤、基底動脈循環不良等腦部的問題。康宏銘強調,有三高、動脈硬化、心臟病疾病的人,若暈眩感不止,要小心急性腦中風的前兆,盡快依「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檢查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單側手腳是否有無力現象、說話有困難,只要三症狀符合其一,有72%的可能性是急性腦中風,要趕緊撥打119送醫。周邊型的暈眩指腦部之外的原因,主要跟內耳有關,常見四種狀況:1.前庭神經炎:常發生在感冒之後,病毒或細菌誘發平衡失調,暈眩感可能會持續數天,可用止暈藥物治療改善。2.前庭性偏頭痛:被喻為「文明病」,當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太熱太冷時易發生,上述原因讓血管脹縮引發頭痛、眩暈、平衡障礙等。3.耳石脫落:主因為年紀大、頭部外傷、長期噪音傷害、慢性中耳炎等,當頭部姿勢改變時,耳石掉進半規管內而有眩暈感。4.焦慮情緒:「知覺性頭暈」易發生在焦慮患者身上,急性眩暈過後,暈的記憶暫留在腦海裡,可服用抗焦慮藥物來穩定情緒。有暈眩狀況的族群該如何就醫?如何避免復發?康宏銘提醒平常就有暈眩毛病的族群,可諮詢神經內科、耳鼻喉科,現在還有暈眩的專門門診,查出致病的原因。另外,低血壓也會使人頭暈眼花,嚴重時有休克、致命危險;經常頭暈者,亦要留意低血壓、注意血壓監控。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醫師一句話,為何病人嚇得半死?
診間,醫師:「你差一點就來不及!」病人臉色大變:「是不是沒救了?」醫師:「不是,是我快下診了!」當然,這種情形不容易發生,通常醫師有急事或要出國或要開會,但聽在病人及家屬心裡就會忐忑不安了。話說回來,什麼情況下,病人會差一點來不及,要趕快求醫呢?第一個應該是快要心肌梗塞了,心臟的血管快要堵死,血流不通,心肌壞死可能就會昏厥倒地,或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第二個原因是腦血管堵住了,或腦出血、急性腦中風了,例如有心律不整,心臟血塊跑到腦部,腦血管堵住了,引發半身不遂或突然失去意識,或血壓太高,引起腦內出血,或之前腦部外傷,硬腦膜下出血,壓迫腦部,腦壓太高不緊急處理,都會危及生命。此外,胸部突然發生氣胸,可能因外傷所致,或運動激烈導致肺部氣泡破裂,都會引發突然呼吸困難而去醫院急救,但這種情形雖然喘得很厲害,但因症狀明顯,病人通常會緊急就醫,不太會有突然致命危險。此外,例如以前歌手鄧麗君因氣喘發作,呼吸困難,來不及送醫急救而往生,也是令人扼腕。以上這些急性或多或少有症狀,病人或家屬多少會求醫治療,但有些器官,例如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肝臟長了肝癌通常也不知不覺,照常運動,照常上班,等到體檢意外發現或肚子痛求醫,此時醫師真的就會說:「差一點就來不及了」,因為一旦太大或跑入血管或轉移出去,要根治的機會就很小了!因此,為了要避免聽到「快要來不及了」而驚慌失措,就要把您的肉身當車子一樣定期做保養檢查,把薪水交給老婆,把心靈交給上帝或佛陀,把肉身交給醫師,就好比把車子交給保養廠一樣,才不會臨時出了意外而令家人及朋友遺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6 名人.施壽全
施壽全/2‰與50%的醫病溝通困境
疾病的處理,不管流程再怎麼標準、技術再怎麼精良,因為人體有科學無法完全掌控的不確定因素,不能絕對避免意外。醫師如何向病人與家屬解釋治療併發症發生的機率,是醫病之間的理性與感性。 如何看待醫療處置併發症的發生率?統計顯示,有一千位罹患某種疾病的病人,在接受某種治療後,出現某種嚴重併發症的人數有2位。對於此種嚴重併發症,我們可以說,「機率大約為千分之2」。統計數據 與病人感受差很大但是否可以告訴接受此種治療的病人,發生某種併發症的機率就是千分之2?答案恐怕不是肯定的。因為以病人的立場看,遇到意外就是兩種可能:會或不會?換句話說,就是機率一半一半。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心導管治療,平均來說,發生致命併發症的機率大約就是千分之2。機率千分之2與50%有天壤之別,但這就是冰冷的統計與溫暖的人道之間的重大歧異。腦血管疾病,處置上也有差別不大,邏輯類似的情形。醫學進步,腦血管栓塞引發中風,可以在發作後「4個半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或「24小時內進行血管內取栓術」,兩種處置皆可達成讓半癱肢體迅速復復原的效果。選擇何種治療,當然需要專業的評估。對於施打溶栓劑來說,並非絕對安全,發生腦出血機率大約百分之3,所以治療後必須入住加護病房觀察。那麼,對於每位需要施打溶栓劑者,在施打前醫師應該告訴病家,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是多少呢?機率低卻發生 病家恐難接受說併發症百分之3,機率低,所以不用太擔心。但雖然機率低,若不幸發生了,病家可能有兩種態度,一是可以理解,也不責怪,接受後續處理;另一種態度,則可能因此翻臉,繼而強烈質疑或抗爭。每人對於風險的感受不同,有人覺得一半機會不算高,有人則千分之2就很緊張。臨床實務上,事前排定的「排程」治療,可以提供一張「須知」請病家詳讀;但緊急狀況,勢必得在短時間內口頭說明時,醫病就都可能陷入機率解釋的困境。絕大多數的時候,醫師當然會先就「理性」統計數字予以說明,然後斟酌病家反應,再決定是否給予「感性」補充。如果醫病關係和樂融融,醫師應該都會予以鼓勵安慰,不會太過嚴肅冷血,只丟出「是或否」的選擇。但真實世界顯然不是如此。沒得選擇的病家終於接受了治療,皆大歡喜的機率雖然很高,先前的「言過其實」也許讓病家「白白」擔心了,但醫師所承擔的責任,顯然能減輕許多。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6 焦點.元氣新聞
近五成年長者患「低膽固醇血症」 大幅增失智風險
秀傳醫療體系追蹤長達8年,院內就醫的1萬多名長者,依照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類,失智評估愈嚴重者,低膽固醇血症(總膽固醇<160)的占比愈高,最嚴重的CDR3的族群,近六成都有低膽固醇血症。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是全身細胞與組織溝通、保護與修護的主要原料,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表示,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低膽固醇反而會讓長者更加虛弱,且會增加失智、糖尿病、感染、與腦出血風險。秀傳醫療體系大規模資料分析 虛弱與低膽固醇具正相關邱百誼表示,當今醫學與衛生政策與教育將「膽固醇」描繪是一個壞東西,認為膽固醇應該要愈低愈好,否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事實上,人體血管或是細胞出現氧化壓力與自由基時,肝臟會製造出膽固醇以因應,讓膽固醇協助消除氧化物與自由基,它在人體真正扮演的角色是第一線的消防員,不能因為消防員死在火場就被指為縱火者。人體的膽固醇約八成都是肝臟製造,其餘兩成才是由食物攝取,當人體被氧化物與自由基侵擾愈嚴重,體內的膽固醇量通常愈高。這是許多患者會反映「明明很注意飲食」,膽固醇卻還是呈現紅字的背後原因。膽固醇對於人體還代表著另外一個意義,膽固醇足夠但不會過高意指「身體強健有保護力」,也顯示肝臟有能力製造膽固醇,細胞組織有自給自足的膽固醇存量以抵禦外物,如果身體不需要降低膽固醇或是或是狀況不佳,持續服用藥物降膽固醇致過低時,反而會讓人更加脆弱。秀傳醫療體系分析於體系醫院就醫的1萬2277名長者,做虛弱程度與總膽固醇之間的關係調查,依臨床虛弱量表(CFS)分析,該量表分數愈高顯示虛弱程度愈嚴重。將長者依分數CFS1到CFS9分類,調查各自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從35%一路攀升到64.6%,被分類為最虛弱的長者,每10個人中竟有6.5人膽固醇過低。與失智一樣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也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 總膽固醇降120失智與虛弱風險都相當高根據國健署建議,一般人總膽固醇需控制在200mg/dL以下,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在130mg/d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要控制在40mg/dL以上,女性則要控制在50mg/dL以上。邱百誼表示,低膽固醇血脂症是指總膽固醇在160mg/dL以下,臨床醫師通常不會太著墨於「總膽固醇」,而是強調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雖然國健署的建議是在130mg/dL以下,但醫界近年以預防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事件發生的概念,不斷建議要控制低密度脂膽固醇。如果一個人將低密度脂膽固醇維持在90mg/dL,他的總膽固醇大約就是在160mg/dL,等於進入到低膽固醇血症。邱百誼表示,新的治療指引更會強調,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高風險民眾,低密度脂膽固醇應該降到70mg/dL以下,等同總膽固醇只剩下120mg/dL左右,如果有心肌梗塞等疾病,則會被建議低密度脂膽固醇應在55mg/dL以下,此時總膽固醇僅剩下不到100mg/dL。依照秀傳醫療體系「長期追蹤」資料顯示,如果總膽固醇不到160mg/dL,與總膽固醇200mg/dL以上相比,失智與虛弱「新增」與「惡化」的機率都會倍增。因此膽固醇控制不應一視同仁,要同時關注總膽固醇是否過低,也應該依照年齡、失智與虛弱程度予以校正並且適度放寬控制標準。邱百誼強調,當體內血脂過高,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使用降血脂藥物適度控制,可以明顯看得到成果,因此藥物是相當有效也不宜隨便自行停藥。但引起人身體發炎的元兇,並不是膽固醇,而是壓力、飲食等造成身體氧化壓力,需要做的是改善壓力、飲食等基本功,而不是持續且長期的不斷用藥物降低膽固醇並且強調愈低愈好。膽固醇過低不只虛弱 也會大幅增加失智風險秀傳醫院同樣針對1萬多名長者,依CDR分數分析,CDR0(無失智)、CDR0.5(疑似失智)、CDR1(輕度失智)、CDR2(中度失智)、CDR3(嚴重失智),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者,依序占比為37.6%、39.7%、49%、52.8%、59.6%;顯示失智症愈為嚴重者,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愈高。邱百誼表示,膽固醇除了可以顯示人們是否強健以外,膽固醇也具有神經與身體所有訊息的傳導與溝通作用,「長期」膽固醇過低,將逐漸失去協助修復被破壞的腦部細胞組織的能力,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他建議,長者的飲食策略仍需要避開高糖或高鹽的食物,也盡量吃原型食物,降低攝取會造成身體氧化壓力的食物,平時保持運動習慣,幫助身體代謝,唯一不該做的是一味地降低膽固醇的數值,建議總膽固醇應依照身體狀況控制在160到240mg/dL之間,讓身體能得到保護且長期下來又能夠維持正常運作。邱百誼醫師小檔案現職: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秀傳國際失智與動作障礙診療中心主任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兼任助理教受曾任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專長:失智症、巴金森症、認知與情緒行為異常、腦中風、失眠、癲癇、頭痛頭暈、三高控制
-
2024-01-2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心目中的英雄——一位正向的病人
【編者按】:本週由醫師談他們所見證到的令人佩服的醫師同事以及病人的故事。一位中風引起偏癱、失語以及癲癇發作的病人,如何走出陰霾、積極自我訓練,贏得醫師與家人的尊敬。一位麻醉科醫師回憶他所親自經歷到的一位外科泰斗如何尊重醫療專業和所有參與手術團隊的每位醫護同僚的情操。一位醫師回憶一位癌末病人從容面對生命末期的優雅態度。 這是一位五十四歲的女性,她在2019年12月發生中風,突然右側偏癱,並且語言表達能力發生嚴重問題,在她家附近的醫院,經過緊急處理之後發現左側大腦出血,而在復健治療一年半之後開始有癲癇發作的問題,每天服用一顆抗癲癇藥「妥泰」(Topamax)50毫克,但吃了快一年還是沒有完全控制,透過友人的介紹來看我。當時身體診察發現右側上下肢都有明顯的無力,但肌肉張力反倒激增,並且語言方面,雖然可以了解別人的話語,但卻無法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左側中腦動脈發生問題引起的偏癱與失語症。同時,我也從這位病人證實她雖然都有定時看他的醫師回診拿藥,並按照醫囑服藥,但她卻一直都沒有機會讓醫師知道,她的癲癇發作仍然沒有控制下來,也因此醫師也無從知道,她的抗癲癇藥的劑量需要再調整。這種病人與醫師沒有好好溝通所造成的遺憾實在令人遺憾。一般來說,「妥泰」50毫克每天一顆只是開始的劑量,而後依據病人癲癇的控制以及產生的副作用與否,酌量增加或減少劑量,一個正常的成人劑量是一天兩次,每次100至150毫克的劑量為宜。以她的個案而言,在我將她的藥物慢慢增加到每天兩次,一次100毫克的劑量,癲癇就再也沒有復發,而且也都沒有副作用。這病人在病情改善之後的表現令我非常感佩。有一天她送我一張她手繪的「我的醫師」,她說這是她在癲癇控制改善之後,雖然本來只會用右手寫字畫圖,但在中風之後,她開始改用左手學習作畫寫字。她很真誠地告訴我,她深知自己過去可以用右手畫得比這張圖更好,但這次用左手是花了很大的心力才畫出來,希望我會滿意。看著她誠摯的眼神以及充滿自信的樣子,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生病之前她是相當開朗進取的女強人,歷經中風、癲癇的一再打擊,她現在不只是不再有癲癇發作,而且所吃的藥也沒有不好的副作用。記得她最初來門診時還興緻勃勃地告訴我,她地方上的一位議員鼓勵他好好畫圖,不久的將來可以幫她開畫展,但這位議員當選之後就忘了他的承諾,可是她毫無怨尤,還說非常感激因為他的鼓勵,她現在才會繼續畫圖。記得我在門診看她時,曾經告訴她,我很想找個機會,寫出她的故事,來鼓勵更多的因為腦神經受損而發生肢體或語言障礙的病人。想不到她聽了之後,眼神一亮,告訴我她一定會努力畫圖。想不到三個月後他來看門診時,送了我一張裝框的美不勝收的藍白金色組合的恍如水中攝影的圖,以及畫在一張小木板的海邊油畫。同時她還在他的女兒的幫忙下,寫出以下的幾行字,希望能夠鼓勵其他的病人。我在徵得她的同意下,將她寫的這段話抄錄於下:「當我中風時,由於中風的不方便,我暫時搬到女兒家居住。隨後,我回到蘆洲,同時也開始在中醫同仁堂就醫。在這家中醫診所,我有幸結識了一位病友。我因患癲癇和遺忘症,她向我推薦了xx醫院的xx醫師。從那時起,我就固定地在這位醫師這裡接受治療。我高中時期主修廣告設計。由於我原本是右撇子,中風後右手的正常功能受到了影響,手部的張力變得非常強。因此,我被迫轉而使用左手,開始用左手繪畫。一開始,我必須一筆一筆地畫直線,接著漸漸嘗試繪製方格,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我終於能夠開始進行素描。在復健的過程中,我的兒子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他教我如何爬樓梯,走上走下樓梯,以及平衡訓練等一系列復健動作。即便他平日需要上班,下班後仍然花時間在家指導我,讓我能夠在家進行練習。此外,我每週也會安排時間去復健中心進行治療,包括每週一二的中醫針灸和每週三四五的復健運動。在同學的介紹下,我還認識了一位教我酒精畫的老師。透過三次的學習,我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能。此外,我還有幸抽中了兩次蘆洲林建生圖書館舉辦學蠟筆畫的機會,讓我有了更多不同的藝術體驗。後來,由於朋友的贊助,我開始學習油畫。雖然我對油畫感到挑戰重重,但我一直努力著,並感到非常開心能夠不斷挑戰自己。目前,我仍在努力學習油畫技巧,期待未來的進步和成就。」 衷心地希望這位勇敢面對挫折、堅忍不拔的病人可以用她的切身經驗,比我們醫師口頭安慰更效地鼓勵了遭受病痛打擊的病人,跌倒了又站起來,反而因禍得福,換回來更堅強的毅力,更正向的人生態度,以及更精進的藝術作品。在遭受到人生的重大打擊後,她絲毫沒有灰心喪志,不只自己又學會站起來,而且還會關心幫忙別人。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
2024-01-19 醫聲.Podcast
🎧|霸王級寒流曾致60人猝死!血壓飆高是前兆?超低溫將來襲 名醫教你預防猝死
今年第一波冷空氣週末即將來襲,氣象署預估部分地區有可能只剩6到8度。這讓人擔心2016年霸王級寒流造成60人猝死的情形再現,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指出,有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要勤量血壓,九成腦出血造成的猝死,都是血壓過高引起,長輩要注意保暖肢體勿大面積暴露接觸低溫,晚出早歸是重點,在下午4點前就回家避冬。🎧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21日將迎來今年第一波寒流,讓人想到2016年的霸王級寒流造成的傷害。近年極端氣候頻仍,常是一日夏一日冬,冷熱溫度交替出現,對心血管患者及高齡長輩影響甚大。去年底至今猝死案例不斷發生,日前台北馬拉松有跑者發生OHCA,雲林29歲男性在戶外喝咖啡突然倒下不起,去年11月中旬至今,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賴向華及前職棒選手張誌家在深圳都陸續猝死離世。全台每年至少2萬人猝死 起因於心血管、腦血管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猝死」的定義,為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都統稱為猝死;根據統計,心因性猝死盛行率約0.1至0.2%,推估全台每年有約2萬至4萬人因此喪命。黃瑞仁指出,發生猝死有兩大原因,包括是心血管及腦血管;腦血管部份,最常見的仍是高血壓引起,在發生問題前可能有劇烈頭痛或噁心嘔吐等徵兆,但更令人措手不及的是動脈瘤或動靜脈異常造成的猝死,這種突然性的腦血管破裂,通常都是送到醫院後才確認問題所在。藝人阿本日前也透露自己有動脈瘤,像是腦部裝著不定時炸彈,黃瑞仁建議,民眾要想知道是否有腦血管動靜脈異常,在健康檢查可以進行磁振造影,若發現異常可以事先處理,避免意外發生。而心血管造成的猝死,以急性心肌梗塞所造成的致命性心律不整為主,這類的病人通常是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在發病前的24小時內有五分之一的機會產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這種情形是無法控制,也是心臟疾病造成猝死的主因。至於前職棒選手張誌家在中國猝死,黃瑞仁指出,這原因偏複雜,若是運動員在做劇烈運動時突然猝死,可能是肥厚性心肌病變造成;但若不從事劇烈運動,也進入中年階段,還是要了解是否有慢性病等問題。猝死當下怎麼辦?把握黃金4分鐘 維持心臟血流或做CPR倒下那一刻有沒有可能被救回來,必須視現場有沒有人幫忙急救有關,黃瑞仁提醒,心臟停止沒有血流大約4分鐘就有能救不回來,這要命的4分鐘就是黃金急救期,只要心臟血流維持就能保護腦血流,救回來後是否有併發症,也必須視現場有沒有人幫忙急救,腦血管或心血管引發昏迷所致。若是腦出血造成的中風倒下昏迷,未來進行復健的機會很大;若是心肌梗塞,倒下當時有人在旁邊立刻CPR,減少血流中斷時間,救回來可以安好如初。黃瑞仁提及一位患者吃晚飯後突然倒下,當時唸國二的兒子立刻幫忙CPR直到救護車來,送醫治療後這名父親完全清醒的進出醫院大門,這也讓黃瑞仁覺得CPR的普及教育非常重要,也跟這名患者說,「救你的是你兒子,不是我。」黃瑞仁指出,由於急救照護的概念普及,現今到院前心臟停止的病人,可以救回來的比例高達10%-12%,若救回來後意識狀況有異,就表示心臟缺血的時間可能超過4分鐘,因此,大家需要謹記黃金急救期4分鐘是關鍵,進行CPR到救護人員抵達。血壓增加是猝死前兆 勤量血壓、早回家可保命天氣變化大對慢性病人的健康威脅最大,由於天冷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可能就會增加,若冠狀動脈有狹窄,天冷更易造成阻塞,增加發生猝死機會。因此,慢性病人得養成量血壓的好習慣,即使平常有使用血壓藥,仍得每天量血壓,進行數字化的健康管理。目前國際高血壓的標準,若在醫院量測為140/90 mmHg;在家裡量測為130/80 mmHg,這起因於民眾會有白袍症候群,在醫院時會因緊張造成血壓偏高。至於血壓怎麼量,黃瑞仁建議,家中可以準備手臂式血壓計,休息3到5分鐘後,手臂放置略高於心臟處,早上空腹前晚上飯後各量一次,紀錄下來後觀察血壓變化,回診時與醫師討論。由於有些民眾也有使用暖氣的習慣,會造成室內外溫度落差大,因此,長輩出門時間可以改為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太陽下山前就回家避冬,而保暖也很重要,不要有大面積的體表外露在低溫下,都會造成血壓起伏過大。黃瑞仁小檔案現職:輔大醫院院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經歷:台大雲林分院院長台大金山分院院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Shiro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輔大醫院
-
2023-12-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108新課綱:「清風徐來,『腦』波不興」何意?
古文:「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這是古代赤壁賦中的詩詞,表示清風徐徐的吹來,水波上沒有激起一片漣漪。在108新課綱依舊有保留。其實用現代醫學眼光來看,應該改為「清風徐來,「腦」波不興。」意思說,清風慢慢的吹來,人就昏昏欲睡,腦波自然就不興了。事實上不止清風徐來的時候,人會昏昏欲睡,很多時候人都會腦波不興的,例如吃飽飯後人都會想睡覺,因為吃完食物後血液流到腸胃中,流到腦部的血液變少,自然腦波不興了。尤其糖尿病人飯後血糖太高,更會如此。此外,吃了中餐尤其喝了湯之後,也有不少人也會突然腦波不興,因為很多高湯中會加有過量的味精,而味精中的成分會讓人昏昏欲睡,這就是西方國家所稱的「中國餐館症候群」。腦波會興,表示人是清醒的,除了上述情況之外,腦波不興就要小心了。近年來常見的一個原因是晚上睡覺打鼾,呼吸道不通,腦部氧氣不足,早上一起床就腦波不興,昏昏欲睡,白天打瞌睡,長此以往容易高血壓、血糖高,甚至記憶減退。得了重病、奄奄一息,人彌留之間,當然腦波不興,常見的原因是得了各種癌症末期或腦出血或腦腫瘤,到了最後腦波都不興的,此外,多個器官敗壞嚴重,人都會腦波不興的。例如尿毒症、敗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心臟衰竭,到了末期人都腦波不興,到後來就會昏迷往生。此外,腦波不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肝昏迷引起,肝臟是人體是重要的解毒器官,人體新陳代謝的廢物─氨(NH3)要經由肝臟這個化學工廠,將它轉化為尿素,由小便排除。如果肝硬化末期,或猛爆性肝炎或肝癌末期,肝功能失調,氨流到腦中,腦部就會失去正常的功能,人會昏昏沉沉最後失去意識。由此觀之,古文中的短短四個字「水波不興」引伸為「腦波不興」,不僅在現在醫學中有其深刻的意義,而且了解其在醫學的意義對維持彩色人生是很重要的。●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2-12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周海媚病逝!血小板低下2原因 若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器官毀壞」
聯合報報導,有「最美周芷若」之稱的香港女星周海媚,11日在微博上突然被傳離世消息未獲證實。12日晚間她的工作室終於發出聲明:「海媚姐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1日離開了我們。願天堂沒有疾病,願來生我們再相識!」證實噩耗。周海媚血小板低下老毛病 經常滿身瘀青周海媚多年被爆遭紅斑狼瘡折磨,不過周海媚早在2021年就親口駁斥罹病傳言,僅說是「血小板偏低老毛病」。醫師表示,血小板低下是紅斑性狼瘡患者中,最令人擔憂的症狀之一,可能皮膚容易瘀青,嚴重則會流鼻血、腦出血、內臟出血,患者務必積極接受治療,控制疾病。周海媚過去上節目的訪談,表示自己從10幾歲時,就有血小板低下的問題,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昏倒被送醫,也因此自己很常滿身都是瘀青。血球低下2原因新北巿立土城醫院長、兒童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黃璟隆表示,人體中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3個相當重要的血球,會造成低下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骨髓製造不足,造成「再生不良性貧血」,導致血小板過低;第二種則是血小板破壞過多,免疫系統不明原因自我抗體攻擊血小板,即使血小板生成很多,但還是會被抗體破壞掉。紅斑性狼瘡就屬於這種。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器官「最怕免疫系統攻擊3個器官,大腦、腎臟、血小板。」黃璟隆指出,自體免疫系統若攻擊大腦,會造腦炎、腦病變,有時導致精神狀況;攻擊腎臟,最造成嚴重發炎、腎衰竭;若攻擊血小板,就會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容易出血、皮膚瘀青,嚴重可能會流鼻血不止,甚至腦出血、內臟出血等等;有時也有蝴蝶斑、禿頭、心臟疾病問題。紅斑性狼瘡治療相當辛苦 與疾病共處很重要對紅斑性狼瘡的病友來說,與疾病共處相當重要。黃璟隆說,因為抗體過多導致的血小板低下,治療上會使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治療,近年來標靶藥物、生物製劑也愈來愈多,但對病人來說治療之路仍相當辛苦,最重要的仍是接受疾病,並尋求正確治療。黃璟隆表示,臨床上希望能夠減少病患類固醇的使用,使用過多患者容易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白內障、骨質疏鬆等狀況,以前許多患者疾病控制不佳,許多腎衰竭的個案,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10年存活率已達到9成,治療上也愈加導向生物製劑,但價格較高,通常健保傳統治療無效才能夠給付,目前僅2成患者可使用。紅斑性狼瘡病症多 常見「全身器官毀壞」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梁培英主任【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紅斑性狼瘡(SLE).紅斑性狼瘡讓你一身都是病!11項症狀符合4個即可能確診
-
2023-11-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師親切控管三高!血糖、血壓、膽固醇全歸他管 從中風撿回一命
十年前,我中風了。當時,我是個拚命三郎,總是使命必達,升遷到管理階層後,工作壓力更大,長時間加班、不規律飲食和體重上升,使我身心俱疲。有一天,我感到極度疲勞,全身無力,起初以為是感冒,但後來出現認知問題,無法回答日期、姓名等基本問題。家人將我緊急送醫,確診腦出血中風,住加護病房一周才轉普通病房。像氣球洩了氣,我整個人垮下來了。健康受損,工作停止,家人也擔心受累。雖然肢體功能沒有障礙,但卻罹患「失語症」,無法講出想說的字詞,經語言治療後也無法回到從前,讓一向口才便給、舌粲蓮花的我,挫折萬分,只想躲在家裡,自暴自棄。家人無法坐視,帶我去看遠東診所新陳代謝科沈克超醫師。在仔細了解病情後,沈醫師用親切和緩的態度,幫助我照顧好自己。從此,爆表的血糖、血壓、膽固醇,全數都收歸他管理。只要血糖略升,沈醫師會笑著說:「又吃甜點,喝三合一咖啡了嗎?」「含糖飲料不能喝了,白飯減半,多吃優質蛋白質蔬菜喔。」他輕鬆關懷的態度,讓我戒掉糖飲及消夜。滿江紅的指數逐漸及格,穿不下的衣服也都能上身了。雖然腦中血塊還在,衷心感謝沈醫師耐心治療,讓我恢復信心,重新評估價值觀,逐漸找回自己,更學會珍惜健康和家人。
-
2023-11-18 醫療.心臟血管
性行為過程中心跳停止!急診醫忠告「5超雷習慣」恐害馬上風,1常見體位最易發生
最近天氣驟變,急診不論是心臟或是大腦出問題的人也大幅增加,忙的時候一個急診班12小時,可以接到3-4個中風、2-3個心肌梗塞,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名詞叫「馬上風」?目擊倒下的心跳停止 高機率能救回急診科醫師翁梓華分享,就在前幾天的一個夜晚,突然救護車通報要送一個50歲的男性外院心跳停止目擊倒下,聽到是中壯年的人,在急救室的我們,各個摩拳擦掌,畢竟,像這種目擊倒下的心跳停止,是有很高的機會被救回來,10分鐘病人送到急診,來的時候一絲不掛只用毛巾裹了一下身子,問了跟救護車來的女性,結果主訴是「這位男性跟女性友人在林森北路上的一間旅店尋歡,結果過程中突然大叫一聲摔下床,手捂在胸口,就沒有呼吸心跳」,後來在急診急救6分鐘電擊了兩次,心跳恢復,一做心電圖果然是大範圍心肌梗塞,這就是典型的馬上風。性行為過程中意外死亡 2致病因素一次看翁梓華說明,馬上風主要發生於男性,是描述在性行為過程中的意外死亡,會稱作馬上風主要是因為男女性行為常見體位是男上女下,型如騎馬,風指的是猝死,在醫學上,又稱之為性猝死,由於症狀毫無預警,男女雙方往往會嚇傻,而「馬上風成因」包括:1、心肌梗塞:由於行房過程,會促進血液循環,讓心臟輸出量增大,如果久未行房,突然劇烈運動,就可能會導致原本已經塞一半的冠狀動脈得不到足夠的灌流,這時候就可能會導致缺血性心肌梗塞,正如上述案例所述,個案常會有胸悶、手捂在胸口的症狀。2、出血性腦中風:由於行房過程,同樣屬於運動,血壓通常會比平時來得高,這時候有部分的男性如果原本有腦內血管問題像是:血管瘤、動脈硬化的問題,就可能會造成急性腦出血,這類的病人,常會在發生的時候說有爆炸性的頭痛。屬急診3大重症之一 行房前5件事勿忽略上述不論是哪一種問題,基本上都屬於急診的三大重症之一,前者要盡快安排心導管手術,後者則視情況甚至需要開顱,任一情形,都請「立即撥打119」請救護大哥就近送往醫院,不然死亡率是以「分鐘」累進的!至於該怎麼避免馬上風,翁梓華提醒幾件事情,男士們務必注意:1、行房前避免過度飲酒:喝酒會導致周邊血管擴張,會增加心臟負荷,行房時的運動,無疑加重了心臟缺血的問題。2、如果使用藍色小藥丸要特別注意:藍色小藥丸(威而鋼、犀利士)都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原理同上,因此盡量避免藍色小藥丸配酒同時使用,這樣真的很危險!3、平常可以先嘗試登階看是否有胸悶情形:登階運動會是測試心臟負荷能力的簡單方法,如果走幾層樓就發現會有胸悶喘的情形,建議不要拖,先去醫院心臟內科做檢查,以免後續不必要的風險。4、平常好好控制血壓:高血壓是腦內血管瘤生成的風險因子,平常好好控制血壓,則可以避免血管瘤的問題。5、行房前做好熱身:先讓心臟身體適應周邊環境的溫度同樣可以降低馬上風的發生機率。
-
2023-10-29 焦點.元氣新聞
挺過胃癌及主動脈剝離 資深體育主播卻腦溢血驟逝!詹怡宜痛別摯愛兄長
資深體育主播詹啟聖驚傳腦溢血過世,享年58歲。他是知名主播詹怡宜的哥哥,詹怡宜今天在臉書上公布這則憾事,向廣大球迷報告詹啟聖昨已安息主懷。【延伸閱讀】・腦出血多是長期高血壓所致 醫籲出現3大警訊快打119詹怡宜臉書全文如下:多年來「陪觀眾看球賽」的體育主播、我親愛的哥哥詹啟聖,昨天安息主懷了。上個星期天,我們全家才愉快聚會,照例聊個不停。週二早上接到嫂嫂電話,哥哥突然腦出血昏迷,沒有再醒來。給了我們四天驚愕與告別的時間。我看著這張從小熟悉的臉,總覺得下一刻他的嘴角會忽然揚起來、鼻孔會忽然大起來,就像他慣常的,以得意表情給我們一個驚喜。畢竟他是一個喜歡帶給人歡樂的人。我和妹妹總笑他,哥的得意或搞鬼是藏不住的,鼻孔一放大就知道。觀察那種表情曾帶給我們好多好多的樂趣。那是一種暗示著「注意喔,接下來會很精彩喔!」的特殊神情。哥的人生可能比一般人更常出現那種表情。它代表著:「要講笑話了」、「有趣的故事發生了」、「驚喜的來囉」、「峰迴路轉了」、「之前是捉弄你們的,其實只是如何如何…」。記得20多年前他在全家聚會中告訴我們罹患胃癌的消息時,我竟然也在當時悲傷的氣氛下看到那種神情。後來我私訊他說,那個表情讓我覺得他仍是那個最後會讓我們放心的哥哥。當時他回覆:這次並不胸有成竹,胃癌末期,醫生說6-9個月。結果證明,我並沒有看錯那個表情,兩次胃癌全胃切除後,他還是開開心心活了22年,一直是那個花樣很多、給人驚喜、讓人放心的我哥詹啟聖。罹癌後這22年,他在星巴克做過企劃經理、愛迪達擔任運動行銷、後來在博斯體育台播網球、美式足球,每個工作都玩得很起勁。特別是播球期間,他享受每一場比賽,常常三更半夜獨自轉播溫布頓或各種有時差的比賽,說自己只是個「陪觀眾看球的人」,珍惜球賽過程中各種喜怒哀樂,並分享他所知道的一點人物故事與感想。看球剛好是他最喜歡的事:無法預知結果,跟觀眾一起享受驚喜與精彩。很幸運,他用這種心情陪伴球迷們好多年。今年初,猝不及防的主動脈剝離,經歷一場大手術搶救。整整九個月的復健,我們看著哥從學習呼吸、一小口一小口吃飯、站立、邁開步伐,慢慢進步到能散步、能寫作、能開車,甚至規劃要重新工作了。從他的好轉中,我們又再次經歷一次「詹啟聖式」峰迴路轉的驚喜。週日我們全家一起在爸爸的墓園裡懷念31年前過世的父親,最後媽媽要哥帶領全家禱告。那天哥在禱告中提到「我們的爸爸很開心的與神一同在天上」,我對那句「開心」很有印象,的確我們的爸爸總是很開心,哥哥也是。他總是會找到開心,並露出那一抹笑容的。這次我們「讓人猜不透的上帝」(God of Surprise 我哥翻譯的靈命日糧書名)又給了我哥一次出人意外的驚奇,58歲的他迅速結束了他的復健、抗癌、工作規劃,快速的告別他摯愛的嫂嫂、三個情感緊密的兒女、極度不捨的母親和兩個一直以他為榮的妹妹,彷彿越是驚訝,留下的精彩的懷念越多。我哥也真的太精彩了。我回憶不完。廣播主持人的妹妹詹怡嘉去年曾採訪他,分享他成長過程中喜歡的音樂與想法,留下一集令人懷念的兄妹對話。他自己也勤於分享,那個「愛運動但跑不動」部落格寫了十幾年,分享他的運動專業、信仰、生活,特別是抗癌經驗。點進去任何一篇,就像他還在,可以繼續聽他講話。只比我大一歲,但一生中有這個哥哥,讓我從小到大都感到幸運與放心。86歲的媽媽說,神給每個人不同的時間。我們只有平靜順服接受神的安排。只是,好想念他。【延伸閱讀】・疾病百科/主動脈剝離・為何會得胃癌?從胃幽門桿菌感染看5大進程!
-
2023-10-22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蒼鷺與少年》 談頭部外傷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少年在一場大火中失去母親。和父親搬到鄉下,迎接他的是阿姨,也是懷了他父親孩子的繼母。少年蒼白而孤寂,進入新的學校,無可避免受到鄉下孩子的欺負、霸凌。回家的路上,少年拿起一塊石頭,狠狠朝自己頭部敲下去。這樣的頭部重擊,少年終於可以逃避不友善的同學、難以面對的繼母,卻也陷入好幾天昏迷;那頭上的傷疤,成為「惡意」的象徵。以上故事出現在宮崎駿今年復出的作品《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非常特殊,未曾做商業廣告或宣傳,卻在日本上映首日,票房便突破4億日圓。頭部外傷是指頭部遭受外力而造成的損傷。要判定頭部外傷嚴重的程度,需要了解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包括睜眼反應,說話反應,與運動反應,正常人的指數是滿分15分,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數越低分,最低為3分。根據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的頭部外傷治療準則,可分為:嚴重 : GCS 3-8分中度 : GCS 9-12分輕度 : GCS 13-15分其中低危險性輕度頭部外傷是指:GCS score15分,病人並無意識昏迷、失憶症、持續性嘔吐及頭痛等症狀。中度或是嚴重的頭部外傷需要進一步醫療甚至手術。民眾較為關心的是「低危險性輕度頭部外傷」,醫師可能會請患者出院自行觀察。根據衛生福利部醫院「頭部外傷急診返家居家照護」建議事項如下:1.回家24小時內應每2小時叫醒病人一次,以確定病人清醒。至少觀察72小時,如發現無法叫醒,應馬上就醫。但極少數腦出血或後續症狀可能會延遲出現,故建議最好觀察3個月,尤其是年長者。2.常見有噁心、嘔吐、頭痛現象,請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3.若是意識清醒,24小時內可先給予少許的流質食物。4.進食後如持續有嘔吐現象,則應盡速求醫並停止進食。不論進食與否,若有持續嘔吐(連續嘔吐大於等於兩次),則應盡速求醫並停止進食。5.多休息,避免過度用力及劇烈活動。6.若有意識不清,嗜睡,單側無力,視力模糊,複視等神經學症狀,應儘速就醫。另外,有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患者,自身用藥內容一定要告知醫師(例如抗凝血藥物),要注意本身可能有容易出血的狀況。《龍貓》、《魔女宅急便》,宮崎駿的動畫伴隨多少人度過童年。大師82歲了,今年再度推出《蒼鷺與少年》,令人驚喜!在這部動畫中,「現在-過去」、「善-惡」、「生-死」不再是對立的兩面,而是融為一體。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手持武器的軍人竟然是鸚鵡!當高塔崩塌,這些軍人從那奇幻世界飛出的瞬間,又變回五彩繽紛可愛的鸚鵡。宮崎駿是不是暗示:這些鸚鵡軍人原本和你我一樣,只因參與戰爭,才在體制下滿手血腥?在筆者寫稿的時候,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爭正以殘忍的方式進行。但願《蒼鷺與少年》中片尾的場景能夠出現:仇恨與殺戮終將結束,藍天和煦暖風再現,和平能夠到來,用愛延續生命。(本文關於頭部外傷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助理教授余紹華醫師閱稿,謹此致謝)
-
2023-09-26 醫療.腦部.神經
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增至4.5小時!10/1起健保放寬救命藥給付條件
腦中風總是來得又急又快,且可能發生在自己或周遭的人身上,就曾有一名消防員在38歲時發生腦中風,他表示「當時飯粒黏在臉上卻不知道,口水也不自主流下來,甚至公文上一個字都看不懂,他才驚覺身體出狀況,趕緊就醫。」台灣每年有3~5萬人發生腦中風,更是全台死亡率的第四名,而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近6成,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國家長照資源的量能。>>【延伸閱讀】突然不識字 38歲消防員腦中風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新增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腦中風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包含缺血性中風,又稱腦梗塞、腦缺血,以及出血性中風,又稱腦出血,與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缺血性中風為腦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心等其他部位血管內血栓,進而形成腦血管栓塞,造成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說,台灣腦中風學會經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為把握腦部再灌流的黃金時間,向健保署提出放寬給付規定,健保署分別於今年8月、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及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注射延長至「4.5小時內」注射,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失能程度,促進身體復原。劉林義指出,中風後部分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終生臥床需他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負擔及照護壓力,倘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病人失能造成的家庭壓力及增進渠等回歸社會機會。>>【延伸閱讀】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
-
2023-09-01 養生.運動健身
高強度運動慎防猝死風險! 專家示警:3族群特別當心
在健身房重訓、馬拉松比賽時突然猝死的社會事件時有耳聞,熱愛運動,卻提高死亡風險,看似不符常理,心臟科醫師表示,心臟結構異常,或是罹患致命性心律不整等民眾,看起來健康,但從事高強度運動時,心臟受到壓迫,就可能出現猝死危機,不可不慎。這3大類人小心 恐為運動導致猝死風險群30歲黃先生熱愛馬拉松,經常報名參加全馬、半馬等大賽,日前接受健康檢查時,心臟超音波檢測結果顯示,左心室心尖部肥厚,且心電圖出現頻發性的心室早期收縮,甚至是心室性二連脈、三連脈,為典型的運動猝死高風險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不少自覺身體健康、熱愛運動的民眾,做了健診後,才發現自身罹患肥厚性心肌病變,屬於猝死高風險族群,又常投入高強度運動,陷入生死邊緣,非常危險。他也列出「運動導致猝死」的3大高風險族群,提醒民眾要小心:▸1.心臟問題:像是心臟結構異常,如肥厚性心肌病變、左心室出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等症狀,或是患有致命性心律不整,如長QT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心肌炎後遺症、陳舊性心肌梗塞或電解質嚴重失調等,容易誘發的心室頻脈,甚至心室顫動,以致出現致命性心律不整導致猝死。▸2.血管性問題: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性發作(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梗塞(梗塞性中風)、主動脈剝離、腦出血(出血性中風)。▸3.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如果未能妥善用藥,控制數值,就恐成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好發族群。此外,心臟功能異常,也可能是藥物交互作用所造成,尤其有些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發作,很可能係因同時服用某些抗組織胺類藥物、某些抗生素時所引發。施奕仲提醒,民眾如果同時掛了不同科別的門診,一定要主動告知自己正在使用哪些藥物。有心臟問題就不運動?專家:長久下來更容易有問題許多人拿著「運動可能猝死」作為不運動理由,施奕仲表示,上述3種類型的民眾在從事高強度運動時,確實猝死風險顯較高,但不可倒果為因,因為缺乏運動,血管彈性變差,長期下來,血管更容易出問題。如何保養心血管?施奕仲建議,平常多做快走、慢跑、單車等有氧運動,臨床顯示,只要規律地有氧運動,就可讓心臟效能變好,降低心臟負擔。最重要的是,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動脈硬化儀等健康檢查,先了解自身是否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心臟結構、血管、心電傳導等異常,藉此降低運動時急性心血管等風險。延伸閱讀:.有三高該怎麼吃?水果可以多吃嗎?「飲食11大原則」遠離三高.內湖一日遊景點總整理!15個秘境打卡點 踏青步道、公園、古蹟都有.研究揭僅3個稍微不健康的中年特徵 早逝的可能性就會高出1/3★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