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
胃屬於消化系統的一部份,在上腹部中間偏左的位置。胃病是胃多種症狀的統稱。
- 症狀: 溢酸 打嗝 噁心 嘔吐 胃痛 胃脹 胸悶 腹脹 腹痛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腹瀉 便秘 吐血 黑便 血便
- 併發症: 消化道出血 慢性胃炎 胃食道逆流 胃下垂 胃癌 胃穿孔 腹膜炎 心臟衰竭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胃屬於消化系統的一部份,在上腹部中間偏左的位置。胃病是胃多種症狀的統稱。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胃酸幫助食物消化,胃部屬於強酸環境,胃壁黏膜細胞透過不斷修復防止胃酸破壞胃部,當胃部黏膜細胞自我修補能力受損,胃酸直接侵襲胃壁,在胃壁破損區域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狀況,便是胃潰瘍,此時胃部結構可能逐漸變薄,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甚至是胃穿孔,造成腹腔嚴重感染。 正常情況下,胃黏膜細胞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可產生新細胞,影響胃黏膜細胞受損的原因包括胃幽門桿菌感染、胃酸過多、藥物刺激、吸菸、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心理壓力等。 胃酸造成潰瘍不只發生在胃部,連接胃部的十二指腸也可能腸潰瘍,通常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兩者合併稱為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 disease)。 多數胃潰瘍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大多數是悶痛。一般而言,疼痛的嚴重度與潰瘍的大小有部分相關,愈大、愈深的潰瘍,症狀比較嚴重,部分潰瘍很嚴重卻沒有很明顯症狀,常見年紀大、有糖尿病病史或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患者。 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腸,發生的出血,稱為「上消化道出血」。
膽結石是因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增加,致使膽汁過於濃稠,逐漸形成結晶所造成。依發生位置可分為膽囊結石及膽管結石。膽結石形成後,不會自行溶解消失。
腸胃道黏膜被細菌、病毒等侵入,造成腸黏膜及胃黏膜發炎。急性腸胃炎也是夏季的常見疾病。
消化道可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口腔、食道、胃到十二指腸。下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腸以下到直腸。當其中任一器官發生病變而導致出血時,就是消化道出血。
胃下垂是指胃的下端處,有一小彎角,位置偏低,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因胃的平滑肌乏力或韌帶鬆弛,而無法將胃固定在正常的位置所致。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上腹痛、上腹悶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感等,上腹部不適的症狀,經檢查並未有器質性病變(如消化性潰瘍、胃癌等)。且症狀會持續或反覆發作,不易根治。
卵巢囊腫,俗稱水瘤。最常見的是功能性囊腫,主要包括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臨床上,約有八成的卵巢囊腫破裂是因為卵巢內的黃體囊腫破裂。破裂的原因通常是排卵造成的自發性破裂,又或是腹部受到外力的擠壓或撞擊,如搖呼拉圈、激烈性行為、舉重物等運動所導致。濾泡或黃體囊壁破裂後會造成內出血,當血液流出到腹腔時,會引發急性下腹部劇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出血量不多,通常會自動止血,僅少數出血情形嚴重者,須即時動手術處理,否則可能引發休克甚至死亡。卵巢破裂以生育期年輕女性最為常見,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的後半期。
腸躁症是指腸道的構造正常,但是功能異常,是常見的腸道功能性障礙疾病。腸躁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腹痛型三類,也可能會多種症狀同時反覆發生。
因胃黏膜被破壞,黏膜的再生能力下降,使胃黏膜有發炎、充血、局部糜爛等現象, 導致急性胃炎。急性胃炎經過治療後,症狀會改善或消失,但有時也會變成慢性胃炎。
胃炎是因胃黏膜對酸的抵抗力降低,造成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現象。慢性胃炎則是胃黏膜反覆發炎,長期有胃部不適、灼熱的症狀。
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十二指腸黏膜被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產生糜爛的現象,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
從胃任一部位發生癌變,長出來之惡性細胞的腫瘤都被稱為「胃癌」,包括腺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不過由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腺癌佔了絕大多數,因此一般通稱胃癌指的就是胃腺癌。
憂鬱症是一種同時涉及身體與心理的疾病,多數人偶爾會有心情不好的情況,但如果相關症狀很多,並長時間持續,造成生活上的障礙,即有可能是憂鬱症。憂鬱症的症狀包括心理及生理層面,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臨床九大症狀包括:(1)情緒低落、(2)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3)體重下降或上升、(4)嗜睡或失眠、(5)精神運動遲滯、(6)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7)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8)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9)經常想到死亡。上列症狀如同時出現5項(含)以上,並持續2周以上,即可診斷為憂鬱症。 依其嚴重性與持久性可細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類憂鬱症,輕度憂鬱患者的情緒與症狀通常不超過半年,且情況最輕微;中度憂鬱症病程則可能超過兩年,會影響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但不至於影響生計的維持;最嚴重的是重度憂鬱症,患者常帶有明顯的功能障礙,成天情緒低落、退縮且無法外出、認知行動遲緩、無法正常工作與社交、嚴重自殺傾向,甚至進一步出現幻覺或妄想等其他精神疾病症狀。 憂鬱症在內科門診中很常見,卻容易被當成單一器官問題來處理,因而延誤治療時間,所以如遇上述多發性的身心情況出現時,最好儘早與家庭醫師會談,接受精神科的專業治療,透過藥物、心理治療並動員社群支持網絡,排除外在壓力事件,將可望讓病情好轉。 ●「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目前國內憂鬱症治療現況、藥物使用及如何選擇就醫場所: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depression
口臭指的是從口內散發出難聞氣味的一種症狀,反映身體有某方面的問題需要探究,臨床氣味可能因此而不同: ●單純性口腔問題口臭,聞起來偏酸,類似硫化物的氣味,由口腔疾病引起,如齲齒、牙周病、牙齦發炎。本類型的口臭除口腔明顯有異味外,還可伴隨牙齦腫、痛、局部發熱等症狀。 ●疾病型口臭,臨床表現除嘴臭外,可能出現其他部位的局部不適,如胸悶、腹脹、頻尿、便祕等。若聞起來像臭雞蛋,可能罹患胃潰瘍;若如魚腥味,可為肝功能不佳或肝硬化;酸蘋果味道則是腎功能不佳;腎衰竭患者則偏尿騷味或阿摩尼亞味;如腐敗水果味,可能為糖尿病酮酸症;呼吸道感染則近似乾乳酪發酵的味道;而與血液腐敗味道有關的,可為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疾病。 ●心因性口臭,氣味較病理性口臭不同,偏苦、澀,多在情緒壓力大、緊張焦慮、失眠的時候出現,如伴隨其他心因性消化道問題,則會帶有酸味。 目前診間常用口氣測量儀來診斷,由受測者口中真空抽取氣體,客觀的測量揮發性硫化物(引發異味的主要物質)濃度多寡,超過160ppb就表示有口臭;亦可透過自我測量方式:將手掌合攏包住口鼻朝裡面呼氣,用鼻子吸氣來判斷。而處理口臭問題務必探究來源病因加以治療,才能改善。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症狀。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
失眠指的是一個人難以入睡或無法保持不間斷的睡眠狀態,所導致睡眠不全的症狀。臨床表現有:翻來覆去都睡不著,睡眠週期幾乎處於淺睡階段,感覺似醒似夢而無法深睡,早醒、醒來後難以再睡回去,夢多、感覺徹夜都在做夢,對外界相當敏感、易受干擾而突然中斷睡眠,以及睡醒之後仍感覺睏倦等。 依發病時間的長短又可分為:短暫性失眠(一週內),可能因暫時性的事件譬如考試、出遊所引發的精神緊張、焦慮或興奮,導致失眠,當事件解除後就會恢復正常;短期性失眠(一週至一個月),持續性的壓力,例如較嚴重的家庭、工作或感情問題導致連續性的失眠,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正常;長期性失眠,狀況持續數年之久,甚至終生都有失眠問題,難以治好,也是失眠患者求診中最常見的類型。而失眠問題持續的時間愈長,愈容易誘發其他更嚴重的身心疾病,而這些身心疾病可能反過來加重失眠,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