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肌肉流失
共找到
196
筆 文章
-
-
2024-11-19 養生.抗老養生
阻肌肉流失、維持大腦認知…中年的你每周必吃5種高營養食物
人過了中年,身體代謝變差,吸收營養的能力也沒那麼好。因此,真的不能像年輕時那麼常吃超加工食物,要盡可能吃營養價值高的「全食物」,否則很快大小毛病都會跑出來。《The Telegraph》建議中年族群每周應該要吃5種高營養價值食物。中年常見5類疾病而要知道該吃什麼食物,得要先了解,中年50歲後經常遇到的健康問題。許多人中年後的樣態都是胖胖的福相,因此最常見的莫過於肥胖帶來的代謝症候群。更嚴重的則是三高、心血管疾病。而肌肉流失、肌肉質量減少…逐漸衰老的問題伴隨而來的則可能是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等。癌症雖可能不是中年族群特有,但中年後罹癌的機率亦增加不少。還有現代人最怕的失智症,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有助維持大腦認知功能快速下降。.代謝症候群.三高、心血管疾病.肌肉流失、骨質疏鬆症.癌症.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因此,此時的你已經不再適合經常大魚大肉了,因為你身體的能量已隨著肌肉質量的減少而減少。你也不適合再吃太多超加工垃圾食物了,因為你的代謝已經不復年輕快速了。此時的你,應選擇營養豐富的「全食物」,尤其是含有健康脂肪、瘦肉蛋白、纖維和健康衰老所需的關鍵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B、維生素D、鈣…等的食物,將有助於保護你免受衰老疾病纏身。5類日常食物滿足中年健康營養需求1.雞蛋目的:防止肌肉流失雞蛋是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以及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防止肌肉流失的營養關鍵。蛋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2、硒和膽鹼。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曾受訪表示,正常情況下,健康成人每天吃2至3顆是可以的。不過針對高膽固醇、慢性腎臟病導致血磷高的患者等族群,雞蛋攝取量就會建議一天1顆為限,並採無油烹調,因為雞蛋比較容易吸油,最好以蒸蛋、水煮蛋等烹調方式,取代煎蛋或炒蛋方式;慢性腎臟病族群,需要控制蛋白質份量,雞蛋的的份量,要中和在日常飲食中,和魚類、豆類等蛋白質做到總量控制;體內「磷」含量高的,就建議不吃蛋黃、選蛋白就好。2.魚類目的:緩認知能力下降鮭魚、鯖魚、鯡魚和沙丁魚等油性魚類(oily fish)含有EPA和DHA等omega-3脂肪酸,是中年所需的關鍵營養素之一,具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能維持大腦認知功能,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風險。含優質蛋白質的魚類建議每周吃1次,每次約3至5份,每份約30公克。3.番茄目的:對男性攝護腺有益50歲中年男,大約每兩人就有一人有攝護腺相關問題,攝護腺癌也是50歲以上男性最常見癌症之一,研究顯示,常吃或是過量高脂肪食物,會提升攝護腺癌發生率。而多吃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如番茄、或紅辣椒等,其所提供的強大抗氧化劑有助保護攝護腺。但要如何才能吃到豐富的茄紅素?以番茄而言,記得加油添醋再加熱,加了油煮熟的番茄炒蛋,比生吃的等量番茄要多了7倍茄紅素。4.豆類目的:改善心臟健康豆類富含纖維與蛋白質,可取代部分肉類降低飽和脂肪攝取量,每周吃3次,每次約60公克。心血管疾病是50歲以上男性的大敵;而女性在停經後由於雌激素下降,患心臟病的風險也大增。足夠的纖維攝取,在預防心臟問題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清除膽固醇、降低血壓,以及降低罹患腸癌的風險。5.羽衣甘藍(包含花椰菜、包心菜、青江菜和高麗菜等)目的:強健骨骼羽衣甘藍與台灣常見的高麗菜、青花菜、包心菜、花椰菜等,都屬於十字花科家族的蔬菜,含有維生素A、C、K、β-胡蘿蔔素、鈣、鉀、鎂、葉酸、膳食纖維、蘿蔔硫素等,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護心、保骨、抗發炎的明星蔬菜。其中維生素K更是中老年人族群重要的營養素,這種缺乏與許多慢性病有關,包括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和骨關節炎。【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11 養生.運動健身
別再走路10km當運動了!「螺絲深蹲」讓40歲輕鬆維持身材:就算只做一次也有效
上了年紀新陳代謝變慢、肌肉流失讓人維持身材變得困難,許多人採用走路這類有氧運動增加活動量。日本百萬健身網紅高稲達弥認為走路效率太低又無法鍛鍊到肌肉,仍難以維持身材,推薦利用自身體重負荷進行的「螺絲深蹲」。日本居家健身YouTuber高稲達弥擁有200萬訂閱者,她表示很多超過40歲的人抱怨無論怎麼走路或做深蹲都減不了肥,她指出深蹲被稱為「肌肉訓練之王」,負重強度相當高。40多歲的人若以自己的體重負荷做深蹲不是太困難的事,現在最夯的運動為「螺絲深蹲」(ネジネジスクワット),從字面上來看就是透過扭動身體進行的深蹲。用螺絲深蹲取代深蹲「螺絲深蹲」是透過扭動手臂、腹部和腿部,可以用自身的體重進行高負荷訓練。1.雙手交叉2.挺起胸膛3.一隻腳往斜後交叉4.上半身前傾45度、臀部向後挺5.膝蓋下彎放低重心6.慢慢站起來高稲坦言「螺絲深蹲就算只做一次也非常有效」,最大特點就是藉由扭動來運動到全身肌肉,如果重心放得愈低就愈有效果,每天做一次維持10秒就行了。高稲指出雖然走路當運動的門檻很低,但是燃燒的熱量很少,沒什麼增強肌肉的效果,也不容易減肥,如果要每天花很長時間走路,例如一天走上10公里,對一般人來說也很困難。自己年輕時體重很容易減輕,因為有足夠肌肉量和良好的代謝能力;到了40多歲後失去了5~10公斤的肌肉,這時即使減少食量仍會囤積脂肪,減肥變得十分困難,最根本原因在於「肌肉不足」。只有節食和有氧運動,肌肉仍會不斷流失,而且一旦放棄體重就會立刻反彈;如果用螺絲深蹲鍛鍊肌肉,就能提高基礎代謝,讓自己成為「容易減肥和燃燒脂肪的體質」。每增加一公斤的肌肉,每年能燃燒0.7公斤的脂肪,一旦鍛鍊出更多肌肉,就能讓燃燒脂肪變得容易,身材就能容易維持,高稲自稱和丈夫40多歲以後透過運動已減掉高達10公斤,恢復20歲的苗條身材。資料來源/日本雅虎新聞
-
2024-11-08 養生.運動健身
95歲奶奶在家坐著鍛鍊大腿 短短10天就有三大驚人效果:不再漏尿了
上了年紀的人面臨肌肉流失的困境,很多還會罹患肌少症,然而鍛鍊肌肉何時都不嫌晚,一名95歲的老奶奶用了健身器材訓練大腿,不到一個月就對各方面健康有顯著改善。一名62歲退休女老師分享95歲婆婆進行腿部肌肉訓練效果驚人,她上月給婆婆買了一個訓練腿部力量的健身圈,放在大腿間往內夾,其阻力能有效鍛鍊大腿肌。婆婆一次做20~40下,有空就練,一天練上好幾回,目前用了快20天,雙腿練到幾乎快能閉合,她表示用了10天開始感到有效果,總共有以下三種情況:1.不再漏尿婆婆自稱95歲了老是憋不住尿,感到有尿意時常常邊走邊滴尿,還在想是不是該包尿布。用了健身圈十天後就能憋住尿了,這十幾天以來都沒有滴尿,這是感到最為顯著的效果。2.腿部肌肉更有勁以前婆婆行動依賴輪椅,現在不用輪椅也能走,走的時候覺得腿變得有力,也不太會跌倒,包括手臂也變有勁,甚至能端起花盆。3.坐在床上起立變輕鬆以前常常站都站不起來,現在能一下就從床上站起來,不需要人攙扶。奶奶表示現在年紀大了下樓困難,也無法曬到太陽,如今用這個器材在家健身是一大福音;最高興的還是想上廁所可以不再一路漏尿,現在仍積極鍛鍊,有時能一口氣做50下,連媳婦都叮嚀她別這麼累。老人強健腿部肌力4招如果不想購買運動器材,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介紹四招強健腿部肌力運動,分別為「頂天立地.高低變身」、「大鵬展翅.上下飛翔」、「弓箭步法.前後湧動」、「交叉甩手.搖頭擺尾」,動作包含伸展、肌力、平衡感訓練等全身性綜合運動,需配合呼吸,但不一定全部動作都要做,可自行在方便時間,例如看電視時挑選其中的動作動一動,可以增強身體及腿部的肌力。
-
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好懶得運動又想提高代謝能力?營養師用兩大觀念半年鏟肉36公斤
現代人工作忙碌或是懶癌發作而缺乏運動,眾所皆知運動有助提昇新陳代謝,如果不想運動又想減重和提高代謝能力該怎麼做?營養師兼健身訓練師博主「清風教瘦」分享,他鼓勵大家都要運動,但總有人一提到運動就害怕和抗拒,加上平常工作、應酬交際、帶小孩等,怎樣都抽不出額外時間做運動。如果真的不想動又想提高代謝、快速減肥,必須做到兩大項一共11個方法。清風教瘦舉自己為例,當初最胖到106公斤,膝蓋不好無法做劇烈運動,但就用這11個方法,一個月就鏟肉不少、六個半月減掉36公斤。第一步:改掉一切對代謝有害的生活習慣1.不要過度節食長期節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流失造成代謝下降,所以不想代謝垮掉就一定不要節食減肥。2.不要熬夜按時睡覺,每天睡夠七到八個小時,就能保證瘦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等與代謝相關的激素都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提升代謝。3.遠離甜食含糖飲料和一些過度加工的食品不僅熱量高,而且含有很多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各種添加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想改善慢性發炎和提高代謝,這些食物一定要遠離。4.少喝酒喝酒是造成腹部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還會放慢代謝能力,所以要想高效減肥,酒是一定要少喝。5.學會減壓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的上升,這樣也會影響代謝,所以要學會條件情緒,保證心情的愉悅,壓力越低,代謝才會越健康。第二步:多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的食物對飲食的總體原則就是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造成肥胖和代謝下降一方面是熱量過剩,而另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營養不良。所以減肥控制熱量固然重要,營養對我們改善代謝更為重要,營養吃夠了,身體運轉正常了,代謝才會變好,減肥的效率也才會高。而且這樣還能夠在減肥成功後避免反彈。具體的執行方法如下:1.多吃優質蛋白質減肥期間適當的多吃一些蛋白質食材,有利於維持寶貴的肌肉。肌肉是維持基礎代謝的大戶,能幫助提高減肥的效率,而且在減肥期間多吃點魚蝦、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腹感和幸福指數。這對減少身心壓力也有好處,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是按照你的每公斤體重吃到1.2克左右,而且每頓都要吃,每頓至少要保證一個拳頭。2.適量補充優質脂肪減肥不要不敢吃脂肪,適量的優質脂肪的補充能夠促進很多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而且也能改善代謝,補充優質釋放的食材,例如奇亞籽、核桃、巴旦木碧根果等堅果、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酪梨這些食材,雖然脂肪和熱量不低,平時要注意攝取量。3.多吃抗炎食物很多長期肥胖的朋友因為過去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慢性發炎,這也是造成代謝障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多吃一點抗炎的食材,可以幫助改善恢復代謝能力,比如像深海魚、堅果、橄欖油、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類的蔬菜。粗糧中的燕麥、蕎麥、玉米等等都是很好的抗原食材。4.多吃各種綠葉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健康,蔬菜的熱量普遍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鉀、鎂、鈣等礦物質,屬於熱量低、營養密度高的好食材,尤其是膳食纖維,能夠幫助腸道菌群更健康。而健康的腸道是保證代謝的基礎。5.主食多選擇優質慢碳食物像糙米、燕麥、黑米、玉米、大豆等骨粗糧,它們的熱量和精緻米麵的熱量相差不多,但是由於其膳食纖維和各種營養素更加豐富,可以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熱量近似,但營養密度更高。而且這些複雜碳水升糖更慢,飽腹感更強。這血糖和胰島素不會產生過大的波動,對改善激素水平,提高脂肪代謝的效率更有利。6.增加日常活動量如果沒有時間、沒有體力運動,只要先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多做點日常活動,只要動起來了,你就贏了。比如平時可以少坐多站,多走走路,爬爬樓梯,騎騎單車都是非常不錯的方式,還能夠改善體質和代謝。資料來源/清風教瘦
-
2024-11-06 養生.運動健身
勤奮跑步反而愈跑愈衰老?職能治療師點出3種有氧運動情境「讓人加速老化」
跑步是常見的有氧運動,但網路曾有過傳言「跑步會讓人加速老化」,原本為了想健康而做的努力可能適得其反?專業職能治療師指出錯誤的有氧運動恐是衰老的原因。日本職能治療師奏かえで指出,適當的運動並沒有錯,而有氧運動(包括跑步)讓人衰老的原因出在活性氧(自由基)。人類吸入體內的部分氧氣會轉化為活性氧,如果活性氧增加過多,會損害細胞導致衰老,雖然乍聽活性氧像是對身體有害,實際上它卻是能在免疫系統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質;另外人體具有抗氧化功能,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活性氧、修復損傷。然而過度的有氧運動會增加產生活性氧,並且不能及時產生抗氧化劑,進而導致衰老加劇。 此外,跑步時持續暴露在紫外線下是活性氧增加的原因之一。當缺乏能量時進行有氧運動也會導致衰老,有氧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糖和脂肪。 但是當感到饑餓或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時,體內的糖分不足以供應。 為了彌補這種不足,開始通過分解肌肉蛋白質來產生能量,最終導致肌肉流失、皮膚失去緊緻度,進而失去年輕的外表。奏總結,有氧運動導致衰老的問題出在以下三種情況:1.長時間進行高強度負荷的跑步2.在戶外跑步沒做紫外線防護3.在身體能量不足的狀態下跑步有氧運動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但切勿過度,尤其跑步因腦內釋放令人開心的化學物質內啡肽而容易有「跑者高潮」(Runner's High),也因此讓跑步的人過度勞累。適度有氧運動三大好處‧提昇抗氧化能力‧燃燒脂肪‧安定心神適度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抗氧化能力並增強其對抗活性氧的能力,當進行輕負荷的有氧運動時,糖和脂肪被用作活絡肌肉的能量,因此可以預期它具有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以及減少體脂肪的作用。適當的有氧運動對心理穩定也很有效,當做有氧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內啡肽和血清素等激素,以及稱為內源性大麻素的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對產生幸福感和減輕壓力有顯著效果,有助於緩解情緒低落和改善心理健康。資料來源/LASISA
-
2024-11-02 養生.抗老養生
型男生理年齡不到17歲!擊敗富豪奪下「返老還童奧運冠軍」揭8個抗衰訣竅
人類為了對抗衰老,甚至為此舉辦凍齡大賽競技。美國矽谷富豪企業家約翰森(Bryan Johnson)於2023年舉辦「返老還童奧運會」(Rejuvenation Olympics),讓人們透過各種逆齡手段,看誰能將衰老速度放到最慢。約翰森致力於對抗死亡,他投資上百萬美元進行抗衰老自我實驗,包括吃藥、嘗試基因療法等盡力對抗衰老。而他不光是自我追求,甚至將其視為一項專業運動,並邀請有志之士一同參與,因此舉辦「返老還童奧運會」。約翰森規定只要參賽者完成特定的血液測試以測量他們的生物學老化速度就可以參與,多個線上動態排行榜於2023年1月發布,展示誰是最佳的抗衰老者。比賽競爭的關鍵指標之一是「老化速度」,指的是身體每年在生物學上老化的速度,管理比賽公司通過血液測試來測量。此外另一個排行榜將展示按器官系統排名最慢老化的人,比如誰的腎臟、肝臟和肺部在相對於實際年齡時最為年輕。這項比賽吸引上千人參與,參賽者透過改變飲食、運動計畫和睡眠習慣、使用補充劑、非標準藥物和其他醫學干預來降低他們的老化速度。身為創辦人的約翰森並沒有在自家比賽取得冠軍,真正的延壽高手為愛沙尼亞的男子蘭德(Siim Land),他於六月一度一舉登上排行榜榜首,29歲的他生理年齡不到17歲,每年衰老年齡僅0.65歲,擊敗投下巨資的富翁約翰森。蘭德說他每年花在長壽的費用為1.1萬美元(約新台幣35萬元),但自己並沒有太看重比賽結果,認為能夠參與已經很好了,並不會把它當作一個真正的頭銜。蘭德的8個抗衰訣竅訣竅1:早起曬太陽蘭德早上6點左右起床,帶狗去跑步並曬太陽,每周 2-3次,每次15-30分鐘,選擇早晨或黃昏陽光柔和的時候,曬腿部、腹部、背部等部位。陽光照射可促進體內5-羥色胺和內啡肽生成,有助於保持情緒、增強免疫力,對一些皮膚疾病也有緩解作用,還能合成人體所需維生素D。訣竅2:睡前防藍光蘭德晚上10點左右入睡,睡前1小時戴防藍光眼鏡。夜間電子設備螢幕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釋放,影響睡眠和生物鐘節律,戴防藍光眼鏡可提高睡眠質量、緩解疲勞。訣竅3:高蛋白質與高多酚攝入蘭德飲食結構類似地中海飲食,注重攝入魚雞胸肉、雞蛋等高蛋白食物,每天至少吃 120-140克蛋白質;同時食用堅果、橄欖油、咖啡、漿果、種子等富含多酚的食物,高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菌群的作用,還能輔助清除衰老細胞。訣竅4:遵循168輕斷食蘭德一天中8小時進食,16小時禁食。斷食期間細胞進入「自噬」狀態,可清除衰老的細胞器,回收蛋白質廢物,緩解蛋白質堆積。訣竅5:多樣化運動組合蘭德每周進行兩次45分鐘的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力量;每周兩次60分鐘的有氧運動,提高心肺功能;還有一天專門做高強度間歇性運動(HIIT),這種運動能持續消耗熱量,實現減脂增肌,幫助保持年輕的身體狀態。訣竅6:運動後紅外線理療蘭德運動完後,將自己包裹在紅外線毯子裡20 - 30分鐘。細胞受到紅光波長照射時,分子、原子振動加快,局部溫度升高,細胞的通透性、酶等會發生改變,還能增加熱量蛋白,加速新陳代謝,減少細胞損傷、緩解肌肉疲勞和關節疼痛。訣竅7:補充適量補劑蘭德每天會吃一些補劑,如Omega3、甘氨酸、肌酸、甘氨酸+Nac等,補充膠原蛋白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肌肉流失。訣竅8:保持低壓力生活蘭德強調低壓力生活,好心態是良藥。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會使人體產生過多自由基,攻擊粒線體,加速細胞老化。減輕壓力後,壓力導致的衰老可以逆轉。
-
2024-10-31 養生.健康瘦身
身形和年齡同時增長?做好4件事避免中年肥胖及保持健康體重
你有這種困擾嗎?隨著年紀的增長,體型越來越難以控制,尤其從30歲到40歲開始,你可能會發現減肥和運動更具挑戰性,並且你所做的練習可能不會達到以前的效果。不過,這並不一定表示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為何體重隨年齡增加?實際上,中年體重增加是老化的自然結果。專家指出,年齡越大你的代謝速度往往會減慢,但你的食慾和食物攝取量並不會減少,從而導致體重逐步增加。大部分的體重增加是以脂肪組織的形式出現。你體內脂肪的分布也會改變,例如皮下脂肪變少,而內臟周圍的脂肪則增多。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你開始失去肌肉。許多人在年齡增長時,其活動量也會減少,尤其是他們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這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脂肪增加和肌肉流失。那些多出來的體重不僅會影響你的身形。許多因年齡而上升的慢性疾病風險,例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過多的體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這些風險。如何面對中年後的肥胖?幸運的是,面對和年齡同時增長的身形,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保持健康的體重。1.選擇富含纖維的天然食物增加富含纖維的蔬菜、豆類、堅果、全穀物和水果的攝取量,這些食物在胃中佔據更多空間、提供較少熱量,並減少速食、添加糖和其他加工食品的攝取。2.減少食物份量學習調整飲食以適應較低的熱量需求,專家建議你可以從每天減少100到200的卡路里開始,然後根據需要進行調整。3.保持充足的水分有時候人們很容易將口渴感與飢餓感搞混。此外,有研究顯示喝水保持水分,可能有助加快新陳代謝,增加脂肪的分解。4.鍛鍊你的肌肉對於肌肉流失最直接的方式,即是透過在日常鍛鍊中加入肌力訓練來應對。有了更多的肌肉,就能更有效地燃燒卡路里,並且你會更加活躍。【延伸閱讀:年紀越大會越虛弱?專家告訴你60歲以上開始重量訓練有何好處】【資料來源】.Stopping Middle-Age Spread.5 Reasons It’s Harder to Lose Weight With Age
-
2024-10-20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穩定血糖、對抗發炎 專家教你怎麼吃不同蛋白質組合達成
近年營養學家一再強調,充足的蛋白質攝取對身體、尤其是肌肉生成的重要性。但是每個人對營養需求並不相同,例如女性、老年人或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健康目標,因此蛋白質攝取量與類型都有差異。以下是美國註冊營養師推薦的各種蛋白質組合。豆類、扁豆、堅果、花生:有助於穩定血糖「研究顯示,攝取更多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並調節血糖。」營養師、糖尿病專家Toby Smithson說,豆類和扁豆是低脂食物、不含飽和脂肪且富含膳食纖維,高纖食物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讓血糖維持穩定。堅果和花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纖維豐富,提供有利心臟健康的脂肪,能增加飽足感和胰島素敏感性。堅果還含有益於糖尿病管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具有抗發炎特性的鎂和抗氧化劑。優格、扁豆:維持腸道健康的好選擇蛋白質對於腸道健康也很重要,因為腸道內壁細胞的組成來自蛋白質。研究顯示,每周至少吃兩杯優格的人,有益於腸道屏障功能。專門研究腸道健康的營養師Megan Hilbert說,優格也是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的絕佳來源,有助於改善消化系統,並維持腸道細菌的平衡。鯖魚、天貝:有助對抗發炎鯖魚富含Omega-3,是最佳抗發炎食物之一。豐富的EPA和DHA脂肪酸,除了可減少發炎,還能降低心臟病風險和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天貝是印尼傳統食材,由黃豆發酵製成,含有豐富的益生元,有助對抗腸道發炎,也是餵養腸道益菌的最佳食物。天貝也是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能預防和修復體內損傷。鮭魚、黑豆:有益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眾所周知,鮭魚除了富含Omega-3,也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紐約女性健康營養師Claire Rifkin表示,女性停經後,因荷爾蒙變化,骨質疏鬆症風險增加,建議停經後女性每天攝取500-800IU的維生素D,維持骨骼健康。黑豆是葉酸的極佳來源,葉酸對懷孕期間的DNA合成尤其重要,每天至少600微克的葉酸,能預防發育中的胎兒神經缺陷。茅屋起司(cottage cheese)、雞胸肉:有利於減肥充足的蛋白質攝取,已被證實有利於減重。一方面在吃蛋白質時,身體會有更高的產熱效應(thermogenic effect),會稍微提高新陳代謝;另一方面,即使熱量攝取不足,高蛋白飲食也可以防止肌肉流失。營養師Lacy Puttuck指出,茅屋起司(cottage cheese)含有一種被稱為「酪蛋白」的主要蛋白質,此類型的蛋白質可延緩消化速度,增加長時間的飽足感。茅屋起司也是一種乳製品,研究發現,相較於乳製品攝取較少的人,增加乳製品攝取、搭配減少總熱量攝取的人,在減重和減脂有更好的成效。蛋白的熱量非常低,但蛋白質含量高;雞胸肉脂肪極低,且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2、鋅、鐵和銅,這兩者都是減重者的極佳蛋白質來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11 醫聲.Podcast
🎧|登山新手與退休族群看這裡!專家私推全台5條美景登山步道
登山老手建議退休族群想要嘗試登山步道的台灣五條必走路線,從北到南將美景一網打盡。歐都納董事長程鯤作為戶外生活實踐者,他建議,入秋之後的奧萬大、夏季的大雪山、溪頭杉林溪、北部陽明山的台北大縱走、高雄柴山都是值得一探的絕佳路線。不過,他提醒,不論多麼輕鬆的步道,都要準備飲水、高熱量零食、頭燈、防水外套與適合的鞋子。🎧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程鯤從小就被父母帶著上山下海,不是在浮淺、釣魚,就是在露營、登山,讓他對土地由衷地熱愛著。退伍後,他接手父親程育才創辦的山王工業,並變身轉型為國內戶外用具第一品牌的歐都納。作為戶外生活的實踐者,程鯤分享了對高齡社會中,戶外活動市場變化的觀察。他表示,隨著台灣人口結構變遷,戶外活動也吸引高齡族群。從歐都納長期推廣的「小百岳」登山活動中觀察到,參加者越來越多屬於退休族群,家庭族群一同參加也不少。而在各地的登山步道上,也出現不同年齡層的身影,女性運動人口增加,夫婦檔、家庭團體變多,顯見戶外運動的普及性與年齡跨度越來越大。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運動建議對於初投入運動的人們,程鯤依據不同年齡層給予不同的運動強度建議。• 45到60歲:這個年齡層的人大多仍然充滿活力,擁有較佳的體力與伸展性。此年齡層可以嘗試瑜伽、健身等室內運動,特別是針對肌耐力的訓練,以防止肌肉流失,如果在健身房從事重量訓練,由於具有一定程度的受傷風險,建議初期必須聘請專業的健身教練來指導才能夠避免受傷。此外,單車運動、游泳等運動也非常適合。• 60到70歲:這階段的退休族群可以選擇單車運動或健走,尤其是快步健走等具有一定強度的運動,這不僅有助於保持體能,還能有效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70歲以上:提醒高齡者在選擇運動時需格外注意安全,特別是在單車等需要反應敏捷的運動上應更加謹慎。而近年最夯的超慢跑、健走以及伸展拉筋等較溫和的運動方式,或露營、釣魚等戶外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必遊的台灣登山步道推薦程鯤對台灣各大登山步道十分熱愛,他針對不同季節與海拔,推薦適合各年齡層的路線,他指出,不同季節和海拔的山區各具特色,無論是秋天的觀霧與奧萬大,還是夏季的大雪山,都是值得一探的絕佳路線。大雪山以其平易近人的步道和豐富的鳥類生態吸引了眾多遊客,而溪頭杉林溪、北部的陽明山區、台北大縱走、高雄柴山都以多樣化步道,吸引大眾前往,也很適合退休者。他還特別推薦了奮起湖旁的大凍山,這條步道海拔適中,視野極佳,能夠看到十幾座百岳,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好去處。高齡社會與戶外活動市場的變化程鯤說,政府單位努力改善登山步道設施方面,十分便民。他提到,近年來,各地的登山步道不僅維護良好,還推出了如APP離線地圖等創新服務,大大提升了登山活動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他強調,爬山最好與朋友結伴而行,並在有經驗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不過,程鯤提到,有些民眾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出遊,忽略了危險性。他指出,山上的天氣變化萬千,一剎那之間就可能濃霧密佈,看不清方向,很容易迷路,因此不論是輕鬆的郊山還是高海拔山區,出發前都應做好充分準備,最基本的裝備包括,充足的飲水及高熱量零食,並隨身備有頭燈,防水的外套與適合的鞋子,才能應對突發情況,並安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程鯤小檔案現職:歐都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都納戶外體育基金會董事長歐都納山野度假村董事長經歷:歐晉企業董事長學歷:逢甲大學EMBA企業高峰班及高階管理班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吳貞瑩主持人:韋麗文、閻廣聖音訊剪輯:閻廣聖腳本撰寫:閻廣聖音訊錄製:閻廣聖特別感謝:歐都納股份有限公司
-
2024-10-10 焦點.健康知識+
每天睡8小時和走1萬步能長保健康嗎?哈佛教授破解養生七大謊言
生活中許多健康或養生知識長期遭到誤解,美國人類學家暨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E. Lieberman)在訪談中解析關於運動、睡眠、跑步、癌症和糖等七大謊言,讓人重新審視那些根深蒂固的健康觀念。謊言1:每天都要8小時睡眠和1萬步嗎?睡眠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7小時睡眠可能是最佳選擇,而不是傳統的8小時,睡眠不足或過多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運動也對健康有巨大影響,每周運動150分鐘可降低患乳腺癌風險。關於睡眠,八小時睡眠的觀念自工業革命以來就存在,但現代生活中的電視、燈光、手機等電子設備干擾了睡眠。愛迪生發明電燈改變了睡眠模式。研究表明, 沒有這些電子設備的人群中,他們每晚平均睡眠六到七個小時,且不午睡。因此,認為人類每晚需要睡八小時的想法並不科學。研究數據顯示,每晚睡眠七小時左右的人,健康狀況往往最佳。當然,實際情況更複雜,生病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睡眠,而且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睡眠需求也不同。至於每天走一萬步的說法,其實源自日本計步器的營銷策略。在20世紀60年代東京奧運會期間,計步器被發明出來,選擇「一萬步」作為目標,更多是因為這個數字聽起來吉祥,而非科學依據。研究顯示,每天走7000到8000步時,健康效益最大,超過這個數字,額外的步數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每天走一萬步並非最佳,但不失為一個合理的目標。謊言2:重訓是「金剛芭比」才需要的嗎?體育活動種類多樣,包括耐力運動和力量訓練,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延緩衰老過程維持身體各系統功能,預防疾病,保持健康。利伯曼教授表示現在更加注重進行力量訓練。他一直喜歡散步和跑步,但對耐力型活動並不感興趣。利伯曼教授坦言,他並非一個特別有毅力的人,更傾向於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而,隨著對力量訓練重要性認識的加深,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這一方面的懶惰,並開始每周至少進行兩次力量訓練,以更認真的態度對待它。他特別強調,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的流失可能會導致人們變得非常虛弱。這種狀況在醫學上被稱為「肌少症」,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會逐漸失去肌肉,導致身體變得虛弱,功能能力下降。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利伯曼教授提醒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流失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通過定期進行力量訓練,我們可以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功能能力。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眾,即使不是天生有毅力的人,也可以通過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逐漸改變習慣,開始認真對待力量訓練。謊言3:「退休」會讓你更健康嗎?退休後「閒著」並不利於健康,年紀越長,運動對健康的影響越重要。體育活動對延緩衰老至關重要,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開啟維修和維護程序,保持肌肉強壯,防止DNA突變、細胞堆積垃圾、老年失智症。人類無法抗拒歲月的流逝,衰老是自然規律,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化。然而,體力活動卻能有效地減緩這一過程。無論是耐力運動如跑步、步行、遊泳,還是力量訓練或阻力訓練,它們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對抗衰老,維持身體機能。過去人們認為隨著年齡增長,活動量減少是正常現象,但現在知道這並非不可避免。身體活動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體力活動能激發一系列神奇生理反應,它不僅能幫助修復和維護身體,保持肌肉強壯,還能防止DNA突變,維持線粒體數量,清理大腦中的有害物質,從而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其他類型的失智症。簡而言之,體育活動對全身各個系統都有延緩衰老的益處,一旦停止運動,衰老的過程就會加速。退休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在過去,人們不會退休,他們會一直工作,直到生命終結或疾病纏身。退休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因此,退休後應該尋找一些具有挑戰性、有益、有趣的活動來替代工作,重要的是不要停止運動身體。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育活動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於20多歲、30多歲和40多歲的校友來說,每周運動四到五次,可以降低約20%的死亡率。而對於60多歲和70多歲的校友,經常運動的人死亡率要低50%。這一發現再次證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對於維持健康變得更加重要,而不是相反。謊言4:聽從輕鬆舒服的本能 真的對身體好嗎?舒適和便利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我們變得懶惰,而長期缺乏運動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有些人可能攜帶著某些遺傳傾向,無疑增加了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然而,相較於遺傳,環境因素對我們的健康影響更為顯著。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環境,通過積極的運動和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但能大幅度減少這些疾病的可能性。追求舒適是人的本能,現代社會充斥著電梯、汽車等便利設施,大家總是下意識就去搭電扶梯或搭乘交通運輸工具,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然而,為了健康,我們必須克服這種追求舒適的本能,積極地參與身體活動。謊言5:花了太多錢在治療疾病 而不是預防通過適當的運動、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這些簡單的措施,可以有效預防許多疾病。常聽到一種觀點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自然會上升。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在西方世界,由於缺乏運動和飲食不當,血壓升高的情況確實比較普遍。然而,也有很多人即便年歲增長,血壓依然保持正常。我們常常將年齡增長與衰老相關的疾病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其中一些疾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予預防足夠的重視,預防措施往往只是偶爾被提及。在美國,醫療保健系統的投入並不合理,只有大約3%的醫療預算用於疾病的預防,而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走進醫生辦公室的人中,有高達75%已經患有某種疾病。我們幾乎沒有投入資源去預防那些嚴重影響我們生活品質的疾病。但值得慶幸的是,預防並不複雜,它需要個人的意志力、教育以及獲取健康食物的機會。他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行動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預防那些隨著年齡增長而可能出現的疾病。謊言6:癌症是「貧窮病」還是「富人病」?癌症與能量過剩有直接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與癌症等疾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癌症與財富有很強的聯繫,因為癌症本質上是一種與能量過剩相關的疾病。利伯曼解釋,癌症的發生是因為體內的自然選擇過程出現了錯誤。當細胞開始生長,它們通過競爭獲取能量,如果能量過剩,比如攝入過多而運動量減少,就會為這些細胞提供養分。因此,高水平的胰島素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體內過高的胰島素水平會導致女性體內雌激素和黃體酮的增加,男性體內睪酮的增加。雖然這些激素對生殖有利,但它們同樣會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利伯曼教授提醒,活躍的人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睪酮和胰島素水平較低,血糖水平也較低,這些因素都有助降低癌症的發病率。每周進行150分鐘的體力活動,如步行,可以使女性終生患乳腺癌的風險比久坐的人低30至50倍。盡管有充分的流行病學和機制數據支持這一點,但預防癌症的重要性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們更多地關注癌症的治療,而忽視了預防。謊言7:糖是發炎反應的兇手少吃易引起發炎的食物,例如任何含大量糖的東西;運動是人體進化出的抗炎活動;高血糖食物會導致胰島素水平上升,過多脂肪儲存會引發全身性發炎。運動可降低發炎,肌肉產生抗炎分子,有助於控制發炎。身體活動對健康至關重要,可延長壽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關心健康,首要的三件事很簡單:戒煙、加強運動、減少高糖和低纖維食物的攝取。這些健康準則幾乎人盡皆知,無需多言。很多人會忽略糖對健康的危害,我們常說的高血糖食物,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升高。胰島素是一種合成代謝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將葡萄糖和脂肪儲存起來。當你進食時,胰島素水平上升,幫助儲能;而當你運動時,胰島素水平下降,因為你正在消耗這些能量。當細胞獲得過多能量時可能會失控,「發炎」往往是因為細胞中脂肪積累過多引起的。脂肪細胞膨脹、破裂,進而損害身體,激發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發炎。肥胖和過多脂肪是全身發炎的主要原因,而發炎就像身體內部的緩慢燃燒,可能對幾乎所有器官造成損害。
-
2024-09-24 醫療.骨科.復健
搭捷運沒握扶手站不穩 醫:骨骼肌肉衰退警訊
骨骼肌肉衰退是無感退化,日常生活小困擾可能是警訊。醫師提醒,45歲以上的民眾若出現搭捷運沒握扶手站不穩等情形,恐與肌肉流失有關,呼籲「聰明吃、健康動」為行動力儲值。台灣從明年起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年級勞動參與率持續上升,中壯族群若不提前儲值行動力,將拖累職場表現與生活品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近日透過新聞稿提醒,骨骼與肌肉是組成行動力的關鍵,預估台灣約有76萬名50歲以上民眾須留意骨骼健康。陳崇桓表示,骨質量在約30歲左右達顛峰後就會逐年流失,尤其45歲以上停經後婦女流失會更加劇烈;肌肉量則是40歲開始下滑,每10年肌肉會流失8%至10%,慢性疾病、久坐及營養不均都會導致肌肉加速流失,不論是骨質量或肌肉量,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退化。雖然骨骼肌肉衰退很無感,但並非毫無徵兆。陳崇桓提醒45歲以上中壯年族群留意5項日常生活小困擾,包含過馬路常常來不及、逛街出遊時常需要坐下休息、搭捷運沒握扶手會站不穩、穿鞋時需要扶東西或坐著、使用蹲式廁所站起來費力等,看似無害的小困擾,其實是行動力警訊。陳崇桓說明,如民眾過馬路常常來不及、出遊常需要坐下休息,意味著體力及活動量正在減少,活動量降低恐造成肌肉加速流失;當民眾搭捷運站不穩、穿鞋需要扶東西、使用蹲式廁所費力,可能是身體核心肌群與平衡感需要強化,行動力不足與生活飲食、運動息息相關。「聰明吃、健康動」是行動力儲值原則,陳崇桓建議攝取足夠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D,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可每餐攝取1個手掌心大小的豆魚蛋肉類、早晚1杯奶製品;除了有氧運動外,每天也要進行適當肌力訓練,如在家利用水瓶、彈力帶,強化上肢與下肢肌群。「行動力會直接影響職場表現與生活品質。」陳崇桓提到曾收治1名60歲職業婦女,家有年邁長輩需要照顧,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疏忽營養攝取,更沒有運動習慣,在公司使用蹲式廁所起身雙腿無力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才驚覺骨密度不足,漫長復健路影響家庭與工作。
-
2024-09-19 醫療.骨科.復健
「粗茶淡飯」是迷思 預防肌少症2方法延緩失能效果
明年台灣老年人口將超過20%以上,成為「超高齡社會」。衛福部國健署推出「5動5健康」活動,教導民眾利用5個輕鬆的動作,讓長輩在日常舉手抬腳間,就能增強四肢的肌力及耐力,改善肌少症與衰弱風險,達到延緩失能效果。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肌肉跟骨骼一樣,會隨著年齡流失,尤其年過40歲之後,就要注意身體機能老化,雖然這是必然過程,但可以藉由飲食、運動減緩流失速度,避免太快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肌少症跟骨質疏鬆一樣,有檢視及診斷的標準,康宏銘說,民眾在家可以自我測量,包括觀察手部握力、步行速度、坐著站立、小腿圍、體重減輕等徵兆。以坐著站立來說,可利用一張椅子,連續起立、坐下,如果12秒內達不到5次,建議就醫評估,或是留意是否有關節功能退化問題。康宏銘強調,老人容易陷入「粗茶淡飯」的迷思,結果營養不良導致肌肉流失。另外,長期不運動或是因運動傷害無法活動,肌肉會開始萎縮、失去力氣,流失3成。建議進行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前,請專業教練指導,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國健署特別推廣「5動5健康」的肌力推廣活動,5個輕鬆的動作,包括往上伸懶腰、左右彎個腰、原地踏步、轉體抬個腿、雙手梳梳頭。動作簡單易學,不需任何器材或道具,非常適合全家一起動起來。今年國健署配合長者活躍老化競賽,「阿公阿嬤活力SHOW總決賽」首度加入5動5健康招式,來自全台各縣市優勝隊伍晉級分區競賽,將角逐全國總決賽的門票。鼓勵長輩藉由比賽走出社區、加強肌力,遠離肌少症及其伴隨的衰弱風險。預防肌少症2方法1.營養要維持一定肌肉量,均衡飲食是重點,飲食順序優先吃蛋白質,搭配深綠色蔬菜,幫助肌肉生長。2.運動可進行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透過動作難度、訓練頻率等,也有助於增加肌肉力量與協調性功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9 養生.健康瘦身
新陳代謝差只會變胖?減重權威提醒 忽視代謝可能引發的「5大合併症」
減重真的是很多人一生的課題,我們常常在討論吃什麼會胖,或者是吃什麼會瘦,但很少有人會提到與肥胖息息相關的「新陳代謝」問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減重前一定要先來認識「新陳代謝」。我們常聽到長輩常說「年紀大了,所以新陳代謝變差...」是真的嗎?新陳代謝跟年齡有關嗎?新陳代謝能檢查嗎?快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偉來跟大家分享:年紀增長,新陳代謝會變差?醫學上,新陳代謝的意義就是「除舊」與「佈新」,讓身體能新增製造,和除去身體不要的東西。 雖然年紀增長,新陳代謝速率會變慢,但是若一個人的組成、生活習慣都不變,其實新陳代謝的改變不會太大。也因新陳代謝範疇很大,如果只是新陳代謝中的「熱量需求」,的確,過了壯年以後就會逐年下降。 在減重外科,我們常遇見的就是因為熱量與攝取不足,導致的體重下降、皮膚乾燥、指甲脆弱、掉髮、經期不順,或是腸胃蠕動變慢造成的腸胃不適等。其他更甚至可能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因而造成手腳冰冷。若攝食不佳、缺乏維他命,也會引起憂鬱的現象產生。新陳代謝出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全身性的變化。 如果長期忽視症狀,就可能累積過多的脂肪,形成肥胖體質(若脂肪集中在內臟,就是中央型肥胖),就會造成肥胖的五個合併症: 糖尿病 高血壓 高血脂 膝關節退化 睡眠呼吸中止症 除了膝關節退化不致命外,其他四項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或是腦中風的前置因子,因此不可不慎。因此只要出現前期的疲勞、手腳冰冷,或者是憂鬱症狀,就要留意是否是新陳代謝出了問題。 *新陳代謝和基礎代謝率想增加新陳代謝,也要先認識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的定義就是,當我們活下來必須要有的基本熱量(如心臟跳動、腸胃蠕動、呼吸等需要的熱量)。也因性別不同,身體構造也不一樣,因此基礎代謝率也會不相同。 男性的BMR = (13.7 x 體重) + (5.0 x 身高) – (6.8 x 年齡) + 66女性的BMR = (9.6 x 體重) + (1.8 x 身高) – (4.7 x 年齡) + 655新陳代謝能檢查嗎?大部分新陳代謝的控制都是來自於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因此這時只要透過血液性檢查(檢查腎上腺、腦下垂體、甲狀腺等功能)或是男女性賀爾蒙功能的檢查,就可做初步的簡單排除。 而這些檢查並非常規檢查的項目,通常是身體出現變化才需要來做。減重的6字口訣我常跟患者說,減重最重要的就是「甘願」和「少吃多動」。但少吃多動的情況下,也可能因為攝取的食物不精準,而導致身體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因此飲食方面有以下建議:.喝足量的水:建議可以喝到「體重 x 30cc」的水量。.維他命的攝取不可少:在執行少吃時,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可能會因飲食當中的脂質變少而導致不足,所以「鈣(穩固骨頭)」及「鐵(製造血球)」是絕對不可少。.要吃蛋白質:蛋白質不夠讓肌肉流失,若又不運動,瘦下來體脂沒有改變,但肌肉流失又大於脂肪,可能讓體脂率更差。但要吃得均衡,精準計算熱量很難,因此我會建議患者嘗試一個加拿大營養學會建議的飲食內容: 1/2的蔬菜 1/4的蛋白質 1/4的澱粉若要減重,就將食量減半,照2:1:1的熱量來計算便可以。 至於有人對於碳水化合物會有疑問,基本上碳水化合物是不可少的熱量。我通常對患者說「你打算一輩子不吃澱粉嗎?」若沒有毅力這樣做,一旦澱粉再次進入身體,它的吸收能力就可能被強化,導致更多的吸收。 另外,高蛋白質飲食或生酮飲食,長期下來對心臟血管的負擔也很大,因此瘦下來並不一定能長壽。雖然生酮飲食的概念是利用三酸甘油脂來製造熱量,但若沒有澱粉,並長期處在三酸甘油脂的循環當中,對身體不見得是好事。 最後提醒民眾,若是帶有容易儲存熱量基因者,過多的熱量攝取就一定會儲存成脂肪,因此飲食必定精算熱量;再來,體重建議不要胖瘦瘦,要瘦就需要有決心並維持;健康的飲食,要吃澱粉但盡量少吃,若要食用,可以選擇非精緻澱粉。 延伸閱讀: 住院整合照護計畫是什麼?如何申請?113年109家醫院名單及收費查詢一次看
-
2024-08-23 醫療.泌尿腎臟
高血壓、血糖不穩定…是男性更年期上身嗎?55歲爸又累又憂鬱,5大治療找回健康
1名55歲父親因健檢時發現高血糖而求醫,據男子自述,中壯年後體型變得比較肥胖,開始有「啤酒肚」,血糖似乎也變得不穩定;尤其近2年常感到疲勞、情緒低落,且性功能減退。經醫師詳細檢查和診斷後,確定為男性更年期,並伴有代謝症候群問題。在醫病共識下制定綜合治療方案,包括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規律運動與飲食控制計畫,男子1年後身體狀況獲得顯著改善,不僅體重減輕,血糖與血壓也恢復正常範圍。男性非每人都有更年期! 代謝症候群恐增加罹患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指出,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被俗稱「男性更年期」,主因是由年齡增長導致睪丸的男性荷爾蒙(睾固酮)製造下降所引起,所以大部分都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壯年男性。王舜禾提到,與女性更年期不同,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並不是每1位男性都會經歷的普遍現象,但如果男子同時伴隨有代謝症候群、不充足睡眠、身心壓力或不規律生活,就有可能增加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發生機會。男子如有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可能會經歷一系列身心上的變化,如疲倦、活力下降、情緒低落、體重上升、肥胖、肌肉流失、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與性功能減退等症狀。王舜禾表示,有賴於近年來的研究,已經對於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有更多了解,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在接受治療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後,許多患者都可以成功地改善身體健康與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治療5關鍵 早期介入擺脫不適症狀對付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王舜禾提出5大成功治療關鍵:1.早期診斷:男性更年期症狀有時難以與其他健康問題區分,因此提早發現與診斷非常重要。早期診斷能夠幫助患者及時採取適當治療措施,減少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2.男性荷爾蒙(睾固酮)補充療法: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通過外源性的補充男性賀爾蒙,可以使得病人的男性賀爾蒙濃度得以恢復到正常範圍,這種療法可以通過注射或凝膠等方式進行。過去的研究表明,接受睾固酮補充療法的患者,可以增加肌肉量、減少脂肪量、上升活動力、緩解抑鬱和改善性功能障礙等相關症狀。在代謝症候群方面,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與減緩糖尿病發生。3.生活方式的改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男性更年期治療有著重要作用,包括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紓解壓力等。運動可以提高男性荷爾蒙濃度,增強體能和心理健康;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減少慢性病風險;充足睡眠和有效壓力管理可以改善情緒和心理狀態。4.管理代謝症候群: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與代謝症候群互為因果,因此病人常伴隨肥胖、高血壓、胰島素阻抗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病人需要進行生活習慣的調整、減重、控制血糖和血脂,來減輕代謝症候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5.家庭與心理支持:男性更年期不僅僅是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調適同樣重要。家庭與心理上的支持對於一些病人來說是必需的,透過良好的家庭與心理支持,病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情緒上的波動,減少抑鬱和焦慮發生。王舜禾強調,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低下是能妥善調整與治療的,只要每位男性都正視這些生理現象,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病人的生活品質都可以獲得顯著的提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1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認證多吃「3種食物」,認知功能、血壓都改善!全麥麵包入列
專家說:「一天一顆蘋果,疾病遠離我。」這句話可能大家都聽膩了,現在研究指出,「天天吃酪梨、可可亞、全穀類食物,讓人更健康!」。 酪梨能減少體內低密度脂蛋白 綠色的酪梨牛奶,有些人覺得怪怪的,很難送入口。不過,根據刊登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中,由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出,肥胖者只要每天吃1顆酪梨,就能減少體內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俗稱「壞膽固醇」的比例。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吃一般的飲食加上1顆酪梨,連續吃5週,受試者血中壞膽固醇每公升下降13.5毫克,體脂率和三酸甘油酯含量也都下降,比起每天吃低脂飲食者降低的7.4毫克的效果更好,但美中不足的是酪梨熱量偏高,所以,吃酪梨時還是要控制份量。 多吃可可亞能增強記憶力 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中,由義大利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則發現,想要增強記憶力,就要多吃可可亞。研究團隊的研究計畫分成兩段式,第一階段已經在2012年發表在《高血壓期刊》,發現可可亞中黃烷醇成分,有助年長者的認知能力和心臟的代謝。在第二階段的研究中,則是再招募一群從61歲到85歲的老年男女進行3組的雙盲測試。所有受試者都沒有認知障礙,第一組食用高劑量黃烷醇993毫克,第二組的攝取量為520毫克,第三組則食用低劑量48毫克黃烷醇,研究時間為期8週。之後研究人員分析受測者的認知能力,並分析他們的胰島素阻抗性、血壓與多項新陳代謝指標,結果顯示,攝取高劑量和中劑量黃烷醇的人,在8週後整體認知功能大幅提升,甚至連胰島素阻抗衡、血壓和新陳代謝都有所改善。 全穀類食物能幫助延年益壽 至於很多人都在吃全穀類食物的風潮,更是有延年益壽的效果!哈佛大學收集從1980年到2010年,近7萬4千位女性及4萬4千位男性的健康狀況資料並進行分析,發現在1984年時,大多數受測者的健康狀況良好,但是到了2010年,卻已經有2萬6千人死亡。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攝取約28克包括糙米、燕麥片、全麥麵包等全穀類食物的人,可降低整體死亡率約5%,也能減少9%死於心臟病的風險,這項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延伸閱讀: ·清淡、不吃蛋會加速肌肉流失! 3個你以為健康的吃飯習慣,其實沒那麼健康 ·他注重飲食、運動卻三酸甘油脂飆高!專家揪「早餐吃1物」惹禍 不少人也以為健康天天吃
-
2024-07-19 養生.聰明飲食
雞肉與魚肉,哪個是比較健康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的竟是它!
蛋白質是身體正常運作所需的重要營養素,通常雞肉和魚肉是許多專家優先推薦補充的選項,此二者被認為是完全蛋白質,能提供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的必需胺基酸。 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提高飽足感,而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再加上肌力訓練,能防止與年齡相關的肌肉流失。 另外,雞肉和魚肉也是B群的良好來源,這些維生素可能改善認知功能,並提供身體代謝能量。此外,這兩種蛋白質都是硒的良好來源,硒是一種抗氧化礦物質,有助於支持健康的免疫和生殖系統以及甲狀腺功能。但雞肉和魚哪個比較健康?魚肉的健康益處有哪些?魚類除了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之外,還提供其他天然食物來源中難以找到的必需營養素,即omega-3脂肪酸。【延伸閱讀:Omega-3脂肪酸好處多,7大功效一次看!多吃這些食物可補充】Omega-3脂肪酸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含α-亞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三種。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有助促進心臟健康、抑制慢性發炎,甚至改善心理健康狀況。DHA和EPA幾乎只存在於海洋食物中,主要是魚類和貝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和沙丁魚等多脂魚類是最佳來源。根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一份3盎司(約85克)的野生鮭魚含有121卡路里、近17克蛋白質、5克脂肪、不到1克飽和脂肪和近1.5克omega-3。魚肉還提供鈣、磷、鉀和鎂等礦物質。不過,魚肉的缺點之一是某些魚種,例如旗魚、鮪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汞含量較高。【延伸閱讀:到底能不能吃?研究揭鮪魚經50年汞含量仍高!4種魚類應少吃】雞肉的健康益處有哪些?雞肉是相對容易取得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有研究表明,將雞肉作為富含蔬菜的飲食的一部分,可能會降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雞肉的部位及其製備方式會影響營養價值。例如雞胸肉被稱為白肉,是菸鹼酸(維生素B3)的良好來源,而雞腿被稱為紅肉則富含鐵、硒和鋅。 根據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一份3盎司(約85克)的去皮熟雞胸肉提供128卡路里、26克蛋白質、少於3克脂肪和少於1克飽和脂肪。與之相較,一份3盎司去皮雞腿提供164卡路里、20克蛋白質、9克脂肪和不到3克飽和脂肪。因此,在不帶皮的情況下,雞胸肉脂肪含量低。整體而言,雞肉和魚肉都是營養豐富的蛋白質,各自提供不同的營養素來支持人體健康。在健康飲食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樣化飲食,以確保你不會錯過任何營養素。【資料來源】.Chicken vs. Fish: Which Is Healthier? Here's What Science Says
-
2024-07-15 養生.聰明飲食
年紀越大越要補充蛋白質 專家推薦應多吃這些食物防疾病上身
隨著年齡增長,某些食物能提升活力,也是預防疾病的關鍵。網路媒體哈芬登郵報(HuffPost)報導,如果正在尋找能增進健康的特定食物,專家建議選擇擁有優質蛋白質的鮭魚。家庭醫學科醫師凱文·庫克(Kevin Cooke)指出,鮭魚等脂肪較多的魚類,富含EPA與DHA兩種長鏈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年長者每周至少應食用兩次,以增加Omega-3的攝取量,維護大腦健康並減少發炎。營養師金伯莉·戈默(Kimberly Gomer)表示,人體需要蛋白質來維持肌肉與力量,需要健康的脂肪來補充荷爾蒙與脂溶性維生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會自然流失,「如果不使用它,便會失去它」。她說,年齡增長會帶來許多的改變,變得不那麼活躍、缺乏運動及保持肌肉的動力;而所有細胞、包括腦細胞,都需要健康的脂肪來發揮作用,如果不能獲取健康的脂肪,身體和認知能力便會出現問題。營養師艾德溫娜·克拉克(Edwina Clark)說,如果不喜歡鮭魚,其他優質蛋白質食物還包括去皮家禽、雞蛋與豆腐,這對65歲及以上的年長者尤為重要。她指出,研究顯示,老年人每日的最佳蛋白質攝取量為1-1.2克(每公斤體重),高於成年人0.8克的建議量;上述所提到的食物,任何一種都能有助於達到需求。其他食物選擇隨著年齡增長,補充蛋白質與健康脂肪是絕對正確的做法,但庫克表示,羽衣甘藍或菠菜等綠葉蔬菜同樣是明智的選擇,尤其如果還吃得不夠多的話。他說,綠葉蔬菜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與其他抗氧化劑,也是葉酸、菸鹼酸、核黃素和維生素B6等維生素B群的主要來源,對健康的大腦功能至關重要。克拉克還推薦石榴。她說,石榴含豐富抗氧化劑,可修復氧化傷害,以及一種稱為鞣花丹寧(ellagitannins)的化合物;鞣花丹寧在某些人體內會被腸道細菌轉化為尿石素A(urolithin A),它被證明可降低包括肌肉流失等老化的影響。此外,石榴還有豐富的纖維,有助調節血糖、促進飽足感與預防大腸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1 活動.精彩回顧
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8/2登場 參加健康講座拿好禮!
高齡健康博覽會將於8月2日盛大登場。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除了在元氣網攤位提供豐富多元的活動外,還與亞培及桂冠營養研究室共同舉辦「熟齡樂生活健康新觀點講座」。此次講座特別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主治醫師彭莉甯、樂齡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慶光、桂冠營養研究室營養師吳宜倩,以及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職能治療師林鈺祥,從智慧科技、補充營養增肌力、練出好肌力三大面向,與您分享健康生活的新觀點。【熟齡樂生活健康新觀點講座】身體的老化無可避免,但你知道有哪些智慧科技能讓你的老後生活更便利嗎?你認識肌少症嗎?如果想擁有高品質的老後生活,該如何避免肌少症找上門?儲存行動力要趁早!讓專家告訴你如何透過營養補充、精準飲食以及肌力訓練來預防肌少症並增強肌肉力量。●講座地點:台灣整合照護學會、高雄榮民總醫院攤位-編號B1016、B1018●講座議程:●報名講座有機會於現場獲得豐富好禮,立即免費報名:https://forms.gle/Z5j3bXT6QsL8m5ny6繼續往下看,更多博覽會好康報你知👇🏼👇🏼【聯合報元氣網攤位-編號B1125a】針對年長者最容易出現的「肌少症」推出豐富活動,現場設有「預防肌少症小挑戰」、「肌少症預防QA秘笈」、「健康長壽指數問卷」,民眾可以至現場參加活動,檢視自己是否有肌肉流失的風險,還有機會獲得精美贈品。●預防肌少症小挑戰肌少症是熟齡族常見的健康問題,元氣網在活動攤位設置「肌少症小挑戰」,民眾可以透過擰毛巾、扭水瓶蓋、提沙拉油等活動,檢視自己是否有肌肉流失的風險,還能獲得肌少症預防QA秘笈、豐富好禮。【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活動資訊】●活動時間:2024.08.02 (五) 10:00 - 18:002024.08.03 (六) 10:00 - 18:002024.08.04 (日) 10:00 - 17:00●活動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一館(110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大會活動詳情:https://www.taiwan-healthcare.org/hats/zh/歡迎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
-
2024-07-11 養生.聰明飲食
陽明交大研究:運動後攝取高蛋白食物可降低食慾,還有2益處!
不少民眾想瘦身但又難以控制食慾,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研究團隊發現,運動後再攝取高蛋白質食物,確實可以抑制食慾,並延緩肌肉衰減、改善心血管代謝。運動後攝取高蛋白食物,可降低食慾高蛋白飲食因具飽足感,一度是坊間流行的減重法之一。陽明交大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教授陳喬男研究團隊,對平均年齡近60歲的中年肥胖族群,實施持續三個月的高強度間歇飛輪運動。研究發現,即使運動後的食慾明顯增加,但只要在運動後30分鐘內補充高蛋白飲品,不僅會有較低的飢餓感,還會降低吃宵夜的機會。顯示在中高強度運動後攝取高蛋白飲品,是有效的體重控制策略。除了改善食慾 還有2益處研究團隊也發現,運動且配合高蛋白飲食,可改善中年肥胖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與預防肌少症。在連續三個月研究中,受測樣本採取高蛋白飲食再加上運動,可明顯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減少脂肪量,並且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葡萄糖耐受性和發炎反應,同時也增強了肌肉力量和運動能力。陳喬男表示,過去的資料建議每人每公斤每天蛋白質攝取量1.6公克以維持肌肉質量,研究團隊也以此做為實驗組的飲食目標,「心寬體胖」是中高年齡普遍性問題,衍生出來的則是心血管疾病,運動量減少也讓肌肉流失更加快速。研究成果為中高年齡肥胖的族群提供參考,也為肥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但陳喬男也提醒,研究是驗證高蛋白飲食在中高年齡族群的運動生理表現,但並非表示只吃高蛋白飲食就是良好的體重管理方法。運動還是一切根本,體力(活動能力)與心血管及代謝疾病風險的管控是比體重更值得注意的事。該研究已於今年初登上第273期《Physiology & Behavior》科學期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8 失智.大腦健康
年過40歲後別再粗茶淡飯 當心肌肉流失導致失智症風險大增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想要健康老化,一定要保有行動力,每天利用簡單的訓練,增強肌肉力量與質量,讓走路更穩不容易跌倒。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孟釗表示,過了40歲,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流失8%,如果忽視缺少肌肉造成的身體無力,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肌肉少 心臟病、骨鬆上門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肌少症盛行率為7至10%,粗估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不過,超過一半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正在流失肌肉,誤以為是自然老化的現象。蔡孟釗說,年齡愈大、肌肉流失速度愈快,一旦罹患肌少症,跌倒機會就會增加,進而容易失能、臥床,甚至失智症找上門。蔡孟釗強調,肌少症於2016年被正式認定為疾病,許多國內外研究發現,肌少症與失智症相關。老年人的早期神經退化會從「肌力表現」開始,包括無法正常咀嚼或吞嚥、行動協調能力衰退、語言表達不流暢等,這些都是失智症的警訊症狀。連帶的,肌肉量不足時,可能導致心臟肌肉無力、骨質流失。均衡營養、肌力訓練都要有肌少症帶來的影響,不只增加跌倒機率,還有各種慢性病的危害。蔡孟釗提到,長輩如果行動有困難,容易憂鬱、斷絕社交,加速認知能力下降。以憂鬱情緒為例,當因肌肉活動量低,腦部受到的刺激就會減少,傳導快樂、幸福感的血清素也會降低,充滿負能量的感覺。肌少症可以及早預防,均衡營養、肌力訓練缺一不可。蔡孟釗建議,多攝取「好的營養」,每天均衡攝取五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堅果類、蔬菜類、水果類,摒除老人家就該「粗茶淡飯」的飲食控制觀念,如果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流失問題會更嚴重。運動方面,長者從事的運動大多是散步、健走,建議可進行肌力訓練、心肺功能訓練、平衡訓練。尤其,阻力訓練運動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況,可依個人體能輔以壺鈴、啞鈴或彈力帶等器材,刺激肌肉生長。肌少症5特徵1.走路緩慢:在平地行走時,也很緩慢無力。2.手部握力下降:提不動水壺倒水、打不開罐頭、擰不乾毛巾。3.無法上下樓梯:爬樓梯出現困難,腳步跨不開也抬不起來。4.反覆跌倒:近1年內,連續跌倒的狀況超過2次。5.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重,但6個月內體重下降5%。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3 醫聲.罕見疾病
罕藥研發成本高 投入藥廠少 台灣卻成全球罕病卓越中心 他分析是「這原因」
罕見疾病患者少,藥物研發成本高,診斷、給付皆相對困難,因此願意投入的藥廠不多,而台灣獨特的環境,讓罕病治療成為國際的重要基地。「台灣是全球第五個設立罕病專法的國家,並盡力協助患者醫療、照護、心靈、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台灣賽諾菲(Sanofi)罕見疾病事業處處長Olivier Filicic說,台灣對罕病照顧治療經驗,是國際間爭相學習的指標。罕見疾病定義是年盛行率萬分之一以下,目前台灣認定244種罕病,患者1萬7千多人,其中僅40種罕病有健保藥可治,其他則等待健保給付中或無藥可醫,以酸性神經鞘磷脂缺乏症(acid sphingomyelinase deficiency, ASMD)為例,若未及時治療,患者恐面臨多重器官受損、早逝,目前治療藥物已經在台取得藥證,尚待健保給付中。Olivier表示,常見的慢性病,如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因病患人數多、發展早,相關衛教、診斷、治療選擇及照護都已成熟,但罕病若無治療藥物,即使診斷確診也束手無策。他指出,藥廠是罕病醫療領域中的關鍵板機,除了須說服投資機構、公司股東和管理階層,投資於成本高昂、時間長且風險高的罕藥研發,也要與政府合作,確定治療給付如何兼顧鼓勵創新與財務負擔,並提供醫療人員與國際同步的臨床資訊,使罕病患得以及時接受診治,更與病友團體協作,提供相關所需資源。來台投入罕病領域前,Olivier曾在大陸、中東等地投入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等領域的工作,十分熟悉不同疾病、地區的製藥產業特殊性。他表示,台灣對罕病患者的照顧在全球名列前茅,包含政府制定罕病法,設立孤兒藥專款,醫療端提供專業的臨床知識、診斷基礎架構和經驗,成立25年的罕病基金會則提供罕病病友身心靈照顧,進行衛教宣導,並不斷給予政策建議,「罕見疾病基金會建立與病友團體的緊密合作關係,也是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關鍵。」投注罕病事業中,最令Olivier印象深刻的經驗,是剛到台灣的第三個月時,參加罕病基金會在新竹關西罕見家園舉行的國際龐貝日活動。龐貝氏症會導致肌肉、骨骼、甚至是心臟逐漸衰弱,未接受治療的嬰兒型患者很快就會死亡,晚發型者則可能逐漸喪失行走的能力,必須依賴輪椅、呼吸器,而呼吸衰竭前的肌肉流失是加速死亡的主要原因。他回憶,當手中抱著小嬰兒的父母,全神貫注看著台上20歲接受治療有效的病友分享經驗,「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做對的事,我和我的團隊本就應盡全力為罕病患者付出!」因此賽諾菲在今年世界罕病日,正式推動為愛納罕Better Care for Rare(BC4R),以加速診斷(Diagnosis)、創新治療(Innovation)、藥物可近性(Access)以及病友支持(Support)等四大面向,持續與各界攜手為國內病友提供更好的照護。Olivier說,罕病人數少、診斷難,臨床試驗執行和數據蒐集難度高,使得罕藥從研發到上市後的給付皆面臨諸多挑戰;研發者希望政府在考量財務衝擊時,也對藥廠研發新藥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及鼓勵,並讓更多罕病患者能夠及時用到新藥。當初選擇來台灣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是全球罕病卓越中心,Olivier希望深入了解並學習台灣罕見疾病照護的架構;他強調非常榮幸有這個寶貴的機會參與其中,與病友團體、醫界、學界及主管機關共同為罕病患者努力,「我們投入罕病領域除了提供藥物為病人帶來希望之外,更希望發揮影響力,集結社會的力量來幫助這群弱勢患者。」
-
2024-07-01 焦點.元氣新聞
擔心肌肉流失 只靠蛋白質夠嗎? 安素HMB新配方雙效*「護肌+增肌」
HMB(β-羥基-β-甲基丁酸)是近來在運動健身圈中討論度相當高,對擔心肌肉流失的熟齡族和需要養肌的運動員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成分,尤其40歲以後肌肉流失的速度加快1,不少過來人反應「都已經補充蛋白質了,為何體力問題還存在?」但,只靠蛋白質真的夠嗎?熟齡族非常重要的營養補給HMB加上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同時幫助肌肉生長。什麼是HMB?HMB、蛋白質好處有哪些?究竟HMB是什麼?蛋白質補充的還不夠?藥師公會全聯會黃金舜理事長表示,HMB 是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的代謝產物,全名為β-羥基-β-甲基丁酸,近年HMB的相關研究日益增加, HMB加上蛋白質具有以下好處:【好處1】促進營養狀態促進營養狀態的HMB加上蛋白質可幫助肌肉合成,想維持好體力從問題根本著手。3重優蛋白有助修復組織、更可幫助肌肉生長,先護肌、再增肌,進而提升表現、維持好體力。【好處2】減少營養流失根據研究結果,HMB作為白胺酸的代謝產物,營養補充HMB+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守護健康。【好處3】保養肌肉狀態*許多長者經常感到這裡怪、那裡怪,可能與肌肉狀態有關。透過黃金營養HMB支援,加上蛋白質幫助修復組職及肌肉生長,並保持均衡飲食、持續規律運動、正常生活作息,有好肌肉才能幫助維持社交生活。黃金舜理事長指出:「從問題根本著手,補充HMB減少營養流失,加上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幫助肌肉生長,先護肌,再增肌,開源又節流。」為何補充了很多蛋白質,體力問題還是存在? 根據研究顯示,成人在40歲後,肌肉流失速度每10年可能高達8%1,熟齡後若肌肉量不足,體力下降,易影響生活品質。「現在外食、獨居、老老照顧的比例增加,長者總認為隨便吃、簡單吃就好,營養不均或不足加劇肌肉流失的可能,偶爾大魚大肉也不等於營養夠。」很多民眾以為補給蛋白質,就能保養肌肉,但根據實際觀察,許多長輩有吃蛋白質,還是會有肌肉流失的狀況,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補給蛋白質的速度追不上肌肉流失的速度。蛋白質可幫助增肌,但肌肉會持續流失,護肌才是關鍵。「因此,需營養補給HMB外,加上蛋白質助修復組織同時幫助肌肉生長,護肌、增肌雙管齊下,才是維持體力的根本之道。」黃金舜理事長強調,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但是不健康餘命也增加,台灣人平均臥床年期長達7.4年,比歐洲高出10倍2。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大健康」的概念,主張高齡者維持健康應從日常做起,平時遇到健康疑問,在決定是否就醫前,可先諮詢社區藥局藥師,更要培養「自我照護」為自己健康負責的好習慣。你有吃夠HMB嗎?如何補充HMB?「好的作息、飲食運動習慣、足夠的營養補給,是體力的基石。」黃金舜理事長表示:HMB是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的代謝產物,白胺酸無法由身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補充,研究顯示,食物中的白胺酸經身體代謝後大約只有5%白胺酸會轉化為HMB,非常稀少。如果要從食物中補給3g HMB^,大約一天要吃約101顆雞蛋、96份鮭魚、80杯全脂牛奶、54盒豆腐4,難度相當高,因此建議透過專業的營養補充品來幫助更有效率的補給HMB。黃金舜理事長平時早、晚喝一瓶亞培安素HMB配方補給營養,不但精神好、工作續航力更提升,上下樓梯也感覺輕鬆。他認為亞培安素升級配方提供HMB,是業界HMB含量最高**的營養補充品,而且一瓶包含乳清蛋白、酪蛋白和大豆蛋白,作用上會比單一來源的蛋白質更持久*,配方成分經專業設計,黃金舜理事長推薦可以長期安心喝。至於哪些族群需要補給HMB?黃金舜理事長提供簡單的體力檢測方式,幫助民眾了解自己的狀態:準備一張椅子,坐下起立5次,如果可以在12秒之內完成,代表體力不錯,可以每日喝一罐安素HMB鐵罐或隨身瓶(原味/香草口味),輕鬆攝足約0.75g HMB^,作為日常保養。如果花費超過12秒,代表有肌肉流失的可能,建議每日喝一瓶安素EX升級配方,簡單攝取約1.5g HMB^,運動員或肌肉流失狀況明顯的長者,每日可補充兩瓶安素EX升級配方,輕鬆補給約3g HMB^,「開源+節流」一次補充雙效*營養,有感增加體力#。全新升級亞培安素HMB配方!業界HMB最高含量**亞培安素全球銷售第一,品牌擁有近40年醫學實證5,全新升級安素HMB配方,業界HMB含量最高**,一天補充2瓶安素HMB EX配方就能輕鬆達標。除了補給合適的HMB,新升級安素也提供3重優質蛋白質: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綜合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短-中-長期持續作用,充分發揮每一種蛋白質優勢,作用比單一蛋白更持久*。全新安素更升級,搭配28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營養,零反式脂肪,成分以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優質脂肪組合少負擔;並有膳食纖維,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均衡營養配方可當作唯一營養來源或補充不足營養,有助調整體質,讓日常營養補給更加簡單、方便。此外,安素HMB配方是擁有多領域醫學實證的營養補充品,研究顯示,適用於膳食營養、老人營養、病後營養、骨骼營養各領域,幫助支持營養狀態。經醫學實證結果,受試者定時定量補充HMB+3重優蛋白,有助維持肌肉狀態。顧肌本,養體力,是掌握樂齡生活品質的關鍵,40歲以後肌肉流失加快1,更應該注重肌肉保養,以維持體力。除了均衡營養和規律運動習慣,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適時攝取亞培安素HMB配方,藉由黃金營養HMB和3重優質蛋白「護肌+增肌」,更能幫助肌肉生長、有助修復組織,聰明打造「肌本功」,透過正確的自我照護,預約「下半場再青春」。1.Baier S et al.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Jan-Feb 2009;33(1):71-82 / Janssen I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0;89(1):81-88.2.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資料及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3.Peng LN, et al. Aging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2024; 15(1), 8-144.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2023 版,以雞蛋平均值53.5克/顆、紅肉鮭魚切片30克/份、全脂鮮乳平均值254.3克/杯、嫩豆腐280克/盒計。5.根據2018年Euromonitor統計,亞培安素全球市佔率第一名。亞培安素為台灣地區銷售之口飲完整營養品類有超過40年歷史,第一篇文獻於1985年公開發表。*安素均衡營養升級配方提供三重優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守護肌肉(護肌)、幫助肌肉生長(增肌)、有助組織修復,提供HMB (白胺酸代謝物)補充營養,雙效營養支持好體力。依據文獻J Am Coll Nutr, Vol. 28, No. 4, 464S - 472S (2009),三重優蛋白比單一蛋白的消化更持久。特殊營養食品須經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使用。**根據2024年4月19日衛福部食藥署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公告之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核可資料,亞培安素添加CaHMB系列產品於均衡完整營養配方類別中,每份所含之CaHMB/HMB最高^HMB會以營養添加劑CaHMB型式加入營養補充品中#根據亞培2024年3-5月安素HMB特殊營養品7天試飲活動問卷統計結果TW.2024.50467.ENS.1 (v1.2)#ads-inline,.inline-ads,.fly123,.trv-player-container,#udn-520x290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4-06-21 養生.聰明飲食
別被騙了!營養師示警「10個常見假食物陷阱」超錯愕 鮪魚罐頭、即溶咖啡粉、楓糖漿上榜]]>
 那些年常見的假食物陷阱,像是太陽餅裡面沒太陽、王子麵裡面沒有王子!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其實很多食物也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裡面的食材可能都被偷天換日,悄悄換成我們意想不到的食材!常見的假食物陷阱 你吃過幾個? 1、章魚燒裡面可能是魷魚。曾經就有報導指出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將章魚換成較低價的魷魚。 2、鮪魚罐頭可能是鰹魚製成。其實食藥署早已公布「鮪魚罐頭可用鰹魚製作」,只需要在原料標示註明「SKIPJACK TUNA」,而兩者皆屬於鯖科鮪屬。 3、蟹肉棒可能是魚漿+澱粉+大豆粉。雖然叫蟹肉棒,但裡面可能連蟹肉都沒有呀,可能適用不同種魚肉製成有彈性的魚漿,其餘則是調味料、大豆等混合物。 4、松露油可能是橄欖油+合成化學品(二甲硫基甲烷)。松露本身就是很珍貴且昂貴的食材,只要灑一點在料理上就會增加香氣,不過很少商家會真的用黑松露去製作松露油,因為價格會很高,所以大多都是橄欖油+化學用料製成。 5、魚子醬可能是鱒魚或鮭魚卵。高級食材魚子醬,也就是野生的鱘魚卵,因過度捕撈導致價格更高,因此市面上就出現了鱒魚、鮭魚的卵,顏色通常是紅色、金黃、咖啡色。 6、鱈魚可能是油魚。鱈魚肉質雪白細嫩、富含多種維生素,但價格也相對高。而油魚的肉會呈現黃白色 通常會標示為「俗名:圓鱈/扁鱈」、「智利海鱸/大比目魚」,但油魚含有人體無法消化的蠟脂,有些人吃了之後會出現腹瀉。 7、楓糖漿可能是煎餅糖漿。根據居家雜誌Real Simple的報導 真正的楓糖漿會在瓶子、成分註明,因此標示有「煎餅糖漿」則不含有真正的楓糖漿。 8、特級初榨橄欖油可能是廉價油(大豆油/花生油)。美國就曾有特級初榨橄欖油是以大豆油組成,而根據「富比世」報導 全球有高比例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也都可能是加了廉價油。 9、即溶咖啡粉可能是咖啡渣混合澱粉。即溶咖啡粉內可能包含穀物、焦糖、澱粉、麥芽、無花果等成分。 10、帕瑪森乾酪可能是廉價起司+纖維素。多數的帕瑪森乾酪通常是廉價起司+很便宜的纖維素,而美國FDA也讓這樣的商品合法。 怎麼避免吃進假食物 牢記4個秘訣 食安問題經常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擔心這些食物陷阱,高敏敏建議,可以在購買前看看營養成分標示或詢問賣家、品牌方: 1、選擇商家:跟信譽良好的食品商家購買2、檢查標示:購買前仔細閱讀食品成分表3、觀察外觀:認識食材外觀 篩選對的食品4、分散風險:不要限定購買特定品牌或食物延伸閱讀: ·清淡、不吃蛋會加速肌肉流失! 3個你以為健康的吃飯習慣,其實沒那麼健康 ·醫示警「狂踩9大食物陷阱」怎麼吃都瘦不了!饅頭、蛋餅上榜 小心少吃還會愈來愈胖 
-
2024-06-15 養生.聰明飲食
運動前要不要進食?2024巴黎奧運來襲!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後吃什麼來提高運動表現
2024年法國巴黎奧運即將於七月底盛大舉行,全民運動熱潮也逐漸燃起。然而,除了將熱情與汗水投入其中外,我們更應該謹慎地思考運動前、中、後的飲食安排。今天《健康設計家》的品牌營養師Sean將與大家分享運動前、中、後的聰明飲食選擇,幫助你在運動場上能有最佳表現!運動前要不要進食?並不是所有運動都需要額外補充能量首先要給大家一個觀念,「並不是所有運動都需要額外補充能量」,有時候你只是散步15分鐘或是仰臥起坐20下這種低強度運動,可能都還沒有喘就已經完成了,那麼其實是不需要再額外補充能量的,因為有可能你吃進去的熱量一不小心就會大於運動時所消耗的熱量,反而給身體徒增負擔喔!所以,是否需要補充、補充什麼、補充多少其實主要是取決於你運動的強度以及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喔!運動前吃什麼?營養師建議補充好吸收的醣類為主根據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ND)、加拿大營養師協會(DC)與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共同發表的一篇論文內提到,運動前補充營養有幾個目的: 將你的身體調整成準備運動的狀態(例如:原本在執行斷食,需要在運動前補充足夠的能量好應付運動所需) 避免運動中的腸胃不適 提供運動時所需的營養 運動前的補充主要是簡單好吸收的醣,如碳水化合物。肝醣是肌肉很重要的營養來源,當我們需要大量使用到肌肉的時候,體內肝醣的儲存量就會顯得特別重要。我們可以把身體想像成是一台汽車,要有足夠的燃料(肝醣)才能支撐它持續往前行駛,因此在運動前攝取足夠的醣類來將燃料加滿,可以提高運動的狀態以及體驗並減少疲勞感。不過就像前面所說,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需要額外補充能量,基本上如果低強度的運動持續超過1小時以上或中高強度的運動才需要補充喔!.運動前的補充原則:1-2小時進行補充。以醣類為主、蛋白質為輔,小份量且好吸收為原則。運動前30分鐘可以以好吸收的液體作補充。而補充的量則依照不同運動會消耗的熱量多寡來決定。.運動前營養師建議這樣吃:前1-2小時:可以吃饅頭、蛋等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食物 前30分鐘:果汁等好吸收的液體運動中要補充多少水分?運動中的補充著重在少量多次的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運動中補充的目的在於要補充流失的體液。我們在流汗的同時也會流失掉大量的水分及電解質,若沒有加以補充會導致身體脫水、出現疲乏、影響運動的耐力及表現等等。.補充原則:每15-20分鐘補充150-350 c.c.的水分。若是持續超過1小時的低強度運動或中高強度的運動則可以選擇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來補充。.營養師小提醒:運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停下來喝水,千萬不要等到「覺得口渴了」才開始補充,因為到那個時候身體可能已經缺水一段時間了,體內的各個生理功能也已經開始受到影響囉~另外,大量流汗時除了補充水分,也別忘了要補充電解質才不會造成失衡喔!運動後怎麼吃?把握運動後的黃金30分鐘運動後把握黃金30分鐘補充黃金比例的醣類及蛋白質快速恢復肌肉。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之後肌肉會呈現疲勞的狀態,前面所提到的燃料(肝醣)也被耗盡,這時候若沒有立即補充能量的話很容易讓疲勞感延續,影響下一次的運動表現。所以運動後補充的重點在於能夠立即為肌肉補充能量,越快補充則吸收的效果會越好、肌肉恢復能力也會越佳。主要補充醣類來源的食物,再搭配適量的蛋白質攝取,很多人會認為要訓練肌肉只要補充大量蛋白質就可以了,但其實運動後缺乏足夠的醣類是會導致肌肉流失的喔!所以在運動後正確的時間補充正確比例的醣類及蛋白質能夠幫助修補耗損的肌肉並且減少脂肪的堆積。.補充原則:運動完的30分鐘內,以醣類:蛋白質=3:1的比例補充,可以吃正餐或點心;若為點心,則熱量控制在250-300大卡左右。. 運動後營養師建議這樣吃:建議組合1:地瓜搭配無糖或低糖豆漿。建議組合2:御飯糰搭配茶葉蛋。空腹運動會增加燃脂?常常會聽到:「空腹運動會增加燃脂。」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錯誤,只能說這樣的結論可能不夠完善。有研究顯示空腹運動確實能夠提高身體脂肪的利用,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燃料(肝醣),因此會大幅影響運動表現以及耐力而沒辦法達到預期的運動強度,若運動持續一段時間還可能導致身體開始分解肌肉組織來產生足夠的能量以應付運動所需,會導致肌肉流失。因此一般來說是不建議空腹運動的唷!運動完吃東西會胖嗎?很多人擔心在在運動完後吃東西會容易變胖,但其實是相反的,運動後吃才更不用感到罪惡!由於運動後身體處在能量耗盡的情形,因此吃進去的熱量主要都是幫忙修復受損的肌肉喔!至於是否會胖就取決於你吃的熱量多寡,控制得宜的話並不會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但如果胖了就代表你真的吃太多囉!2024巴黎奧運 《健康設計家》與您一起為台灣加油看完文章,對於運動前、中、後的飲食有沒有更多的了解了呢?擁有正確的觀念、正確的飲食補充才能讓你在運動時達到最好的效果,也更能事半功倍!2024年的巴黎奧運即將展開,讓我們一同為台灣加油,期待能有精彩的表現!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4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拾荒、喝罐頭塔飲料…吳佳璇退休教授父失智 家人10多年陪病刻骨銘心
雙親罹癌、失智、腦中風,另一半罹患乳癌、心肌梗塞,或是孩子發育遲緩,得了先天遺傳疾病,當最愛的家人罹患重症,總是治病扶傷的醫師也只能接受,平時是病人的靠山,此時更是家人的支柱。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共同推出「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系列報導,「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人醫和你我一樣,因疾病帶來傷痛,從陪伴得到力量,感謝十多位醫師分享自身刻骨銘心的陪病經驗,詳述過程中觀察到的醫療現場,以及如何成為更有溫度的醫師。吳佳璇退休教授父 行為異常數年後確診失智症「母親2010年過世後,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常騎著腳踏車出門撿資源回收物回家,直到2015年才確診『失智症』,目前已是臥床的重度失智症者。」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娓娓道出,10多年來漫長照顧陪伴失智父親的心路歷程。吳佳璇說,母親癌逝後,父親就常常呆坐著,後來他覺得應該要多動一動,於是住在台大宿舍的他開始在校園裡騎腳踏車運動,沒想到一陣子後,他每天白天一睜開眼竟到處撿寶特瓶等資源回收物回家,並做垃圾分類,這很怪、很不對勁,應是初期認知功能退化,他還能自己報稅、騎車等,但「押著他去就醫一定不理」。父親常出包,吳佳璇甚至和他說:「你再這樣下去,拿別人的東西遲早會上報,標題是『退休教授拾荒維生,名醫女兒不聞不問』的新聞,這樣很難看,不要再撿了。」但父親仍然講不聽,持續回收垃圾。其實,2014年吳佳璇就覺得父親的行為愈來愈怪,非得處理了。直到2015年,父親75歲時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到台大醫院急診就醫,吳佳璇藉機安排他會診神經科,簡短智能測驗(MMSE)26分,確診輕度失智,才正式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及照護。罐頭塔飲料 撿回家喝父親短期記憶退化,空間概念還不錯,在安全前提下,吳佳璇為獨居的他請了外籍看護照顧,戴上防走失的GPS手表、在家門口裝了感應式門鈴,安排他去日照中心上畫畫課等,也就讓他繼續騎腳踏車了。自從父親失智、開始回收垃圾後,發生不少奇怪狀況,常令吳佳璇傻眼。最經典一次是,某日他騎腳踏車回家,卻不知從哪裡拿了一大袋回收的罐裝飲料回來,他還喝了一罐,第二天她開車拿去附近派出所返還,警察看了一下飲料罐說:「上面有黏膠」,推測是二殯辦理出殯葬儀社的罐頭塔。其他怪異行為層出不窮,例如:在他輕微失智時,外籍看護要返回菲律賓換約,父親竟拿了一個被丟棄回收的大行李箱要送她;有一天小舅來訪,他則拿了一個黑色包包要送他,但這是女用包包;有一次弟弟從國外回來,他拿餅乾給弟弟吃,看護經過說:「有問哪裡來的嗎?」父親回說:「撿的。」時空錯置 判斷力退化一直到2019年初,吳佳璇沒收了父親的腳踏車。那天他出門說要去研究室,但看護卻發現GPS顯示騎到一個地圖上不認識的地方,結果竟是騎上了水源快速道路,被用路人舉報警察攔下送他下來。「父親說他要騎往台三線雲林古坑老家,人在斗南火車站…。」這次的迷路、時空錯置,吳佳璇決定不再讓父親騎車。面對父親失智的照護,吳家姊弟三人分工,吳佳璇是醫師,又和父親住得近,是主要照顧者、也負責醫療決策;妹妹是律師,負責日常食物用品等採買;弟弟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定期返國探親。必要時,三人會舉行家庭會議共商解決問題對策。吳佳璇說,弟弟留學澳洲時,父親有閒錢會買澳幣,但他失智後,有一天銀行寄來基金、壽險保單的對帳單,她詢問銀行理專才發現,他把退休俸幾百萬元都換了澳幣,買了澳幣計價的基金,可見判斷力早已有問題。直到2018年,看護說「阿公沒給薪水」,顯然又退化了,於是開家庭會議檢視父親財產後,「他的財務由我接手管理」。失智與家族遺傳有關「現在父親已重度失智,2022年初開始臥床至今。」吳佳璇說,他原本還有去日照中心畫畫、唱歌,一直到2021年初疫情嚴峻停課,下半年他躺在床上爬起來都很吃力,因為智能及體力大退化,也就沒再去日照中心了。「2021年底,某周日發現他坐在餐桌前睡著了,失去意識又失禁,打119送台大醫院急診,但檢查沒發現問題,帶回家後再也不肯下床了,也不認識人,2022年起開始臥床。」吳佳璇認為,可能失智久了忘了怎麼走路,還好家裡已改好無障礙空間,也買了輪椅、電動床,現在他起身都要看護扶,吃的都是打成泥狀,也請了復能物理治療師協助復健,避免肌肉流失。「失智與遺傳有關係」,吳佳璇透露,她的阿嬤有失智,不只她的父親失智了,她的二伯父、大姑姑、小姑姑也都是失智患者,真的令照顧的家人心力交瘁,甚至必須辭職照顧,吳佳璇深有體會。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年齡:55歲●照顧對象:父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5年75歲時,現在86歲●症狀:記憶力衰退、迷路、認不得人、臥床●治療:輕症期吃愛憶欣,重度服用memantine、排便藥、綜合維他命●陪病心得:理解父親失智事實,「順著父親的意願」照顧,根據失智狀況,也安排日照中心上課,減緩退化,居家環境改為無障礙空間,適時增添輪椅、電動床等輔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18 養生.抗老養生
「肌少症」分2種:急性與慢性!看哪一科?該怎麼檢測?肌少症權威陳亮恭一次告訴你
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50歲後流失就會開始加速,肌少症的進展會越來越快。隨著台灣人愈來愈長壽,平均餘命已達到81.3歲,因此「老人疾病」也成為必須注重的課題,而其中也倍受關注的便是「肌少症」。台北市立醫院關渡醫院院長、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學會理事長陳亮恭指出,肌少症不只影響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甚至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那我們該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是肌少症?若真的是肌少症,該去看哪一科呢?25歲的肌力的頂峰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50歲後流失就會開始加速,肌少症的進展會越來越快,這時會開始感覺到體力大不如前,到了65歲,有5~10%罹患肌少症,80歲竟可能達到三成。而肌少症又分為兩種,目前歐洲肌少症診斷共識將之分為「急性與慢性肌少症」:急性肌少症多半與突然生重病、臥床有關,因為疾病耗能高,在住院治療下肌力流失也快,要再回復很難也很慢,因此在急性病治療,醫療團隊不能忽略營養跟蛋白質攝取;另外,慢性的肌少症則與生活習慣、慢性病管理有關。而患肌少症的長輩,多半是急性、慢性交互混雜。糖尿病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那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有哪些?陳亮恭表示,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都可能是肌少症的高風險群。如糖尿病患者會一直耗損能量,因此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另外,慢性腎臟病患者也因會有蛋白尿,造成蛋白流失,也讓肌肉跟著流失掉了,又或慢性病控制不好也都要注意。也因為肌少症是疾病與生活交互影響下的疾病,除了上述的疾病外,平時生活上更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和營養。但長輩常因為牙口不好,或是肉類不易咀嚼、長期茹素,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更可能讓肌肉流失問題更嚴重。長輩若沒有特別疾病、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若有某些疾病,就需要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師。想知道怎麼運動、又或是如何補充營養,就看:別誤會「大魚大肉」了!小心越養生,「肌少症」風險越大...陳亮恭教你:怎麼吃、怎麼動才能留住肌肉5招教你掌握自己肌肉的質與量因為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所以兩者都需要同時檢測:檢測「肌肉量(肌肉的多寡)」1.請長輩輕鬆坐在椅子上。2.雙手大拇指、食指圈起,以此量測自己小腿最粗的地方,若是圈得起來,肌肉量就可能太少。3.另也可以請他人以皮尺量測小腿最粗的地方,男性標準是34公分、女性33公分,低於此數字,罹患肌少症機率高。檢測「肌肉的質量(單位肌肉大小可以產生的肌力)」1.坐在穩定牢固的椅子上,雙手抱胸。2.快速連續起坐5次,12秒內完成及格。肌少症要看哪一科?在肌少症的診斷上,因為需要做全身性的肌肉量測試,但是並非每家醫療機構都有專業設備,所以可以向醫院的高齡醫學中心諮詢。也因為罹患肌少症人數逐漸增加、且長輩可能都會遇到的狀況,所以民眾平時也可以諮詢老年醫學科、新陳代謝科醫師,或是諮詢復健科,從飲食與運動習慣開始調整。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婆婆說「母親節不用送東西給我啦!」郁方:身為聰明的媳婦,你該這麼做....
-
2024-05-16 養生.營養食譜
茭白筍上的小黑點沒關係,但過多黑點會讓口感變差!專家教「這樣煮」能保留脆嫩口感
天氣漸熱,吃不下沒食欲時,不如吃一點清爽的料理。正當季的茭白筍,水分多、纖維豐富,無論是蒸、煮、炒或烤都很適合。農糧署更教一招,筊白筍連殼一起下鍋料理,更能保留脆嫩口感。「美人腿」茭白筍,其實不是筍!茭白筍是夏季重要的蔬菜,5月開始正是它的產季。但你知道,茭白筍其實不是筍嗎?它算是水稻的親戚,屬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植物,種植於水田裡,又稱水筍。茭白筍除去外殼後的筍肉白皙且精緻修長,因此有「美人腿」之稱。茭白筍殼剝還是不剝?上市場買茭白筍,有的攤子賣的是已經剝好殼的,有的是連筍殼的。農糧署透露,其實筊白筍殼是天然的保鮮盒,就連料理前都「不必特別剝除」,只要以清水沖洗表面,並裁短尾端、切除底部約0.5公分處即可。連筍殼一起料理,可鎖住筍肉的水分與鮮甜,同時保留脆嫩口感。鮮嫩茭白筍怎麼挑?.筍身尾端:避免過綠或青綠部分過多.筍身中段:飽滿筆直,外殼完整.筍頭切面:無孔隙、鬆軟、水傷,切面細緻為佳茭白筍上的小黑點有關係嗎?而茭白筍上常見許多小黑點,有些人以為是發霉或壞掉?其實茭白筍肉中的黑點是共生關係的「黑穗菌」,黑穗菌會釋出生長激素,使茭白莖部膨大、形成筍狀莖,也就是我們食用的茭白筍。如果沒有黑穗菌的寄生,茭白植株則無法結筍。少許斑點對口感及健康沒有影響,但過多黑點會使口感變粗變差。腎病患先燙過再吃茭白筍水分多、熱量低且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兼臨床組組長周育如曾受訪指出,茭白筍含有維生素A跟C,鉀含量豐富,除了高血壓跟心血管疾病患者吃茭白筍,有助於控制血壓外,糖尿病患也很適合食用,但切記烹煮時要清淡,不要煮得又油又膩。唯一要留意的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食用前最好先燙過,降低茭白筍的鉀含量。若想品味茭白筍的原汁原味,推薦以蒸、煮、烤三種方式處理。帶殼川燙後除了直接鮮食,也可以做成涼拌沙拉,搭配鹽巴、沙拉醬、蒜頭醬油等沾料增甜提鮮。或是簡單加入肉絲熱炒也很美味。營養師劉怡里還曾以茭白筍設計一道減重偽麵條料理「茭白筍炒蛋」。因茭白筍高纖高蛋白,很適合作為減重晚餐。將茭白筍切絲偽裝成麵條,實際上是高纖高鉀的蔬菜,可以幫助腸道蠕動,預防水腫;且有豐富的葉酸,有助於提振精神和維護血管健康;還有優質蛋白質雞蛋,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可以幫助減重時避免肌肉流失。【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農業部農業主題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14 寵物.寵物疾病
3行為恐讓狗狗不快樂又短命!醫提養狗必知注意事項,讓毛孩活得更健康
想讓狗狗長壽健康,這是每個飼主的心願,日本寵物網站《わんちゃんホンポ》專欄作家提出讓狗短命、不快樂的3種NG行為,包括懶得遛狗、飲食不均衡、與主人互動少、生活無聊等。國內獸醫師則建議,定期帶毛小孩接受健康檢查、打疫苗、投以預防驅蟲用藥,加上用心陪伴、天天運動、正確飲食,才能讓狗狗活得長久。懶得遛狗恐致毛小孩肌肉萎縮 飼主應避開3大行為日本寵物網站《わんちゃんホンポ》專欄作家指出,主人必須為狗狗健康負責,以下3大行為將影響毛小孩情緒與身體健康:1.懶得遛狗:遛狗時,狗狗可以曬太陽、緩解壓力、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肌肉。如果狗狗長時間待在家裡,可能會因肌肉萎縮而行動遲緩,再者,缺乏刺激也將增加狗狗罹患失智症風險。因此,建議各位飼主每天應多多遛狗,老狗也需適度出門散步,防止肌肉流失。2.飲食不均衡:狗食應該具備充足的營養,包括優質蛋白質、維生素和鈣,以維持狗狗基本的身體運作,並保護毛髮與關節等。此外,強烈不建議飼主,餵狗狗吃人類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往往過於油膩,狗狗使容易變胖,甚至提高罹病風險。3.互動變少、生活無聊:狗狗年紀變大後,不像小時候愛玩、撒嬌,但主人仍須維持狗狗的互動時間、給予擁抱,才不會上狗狗感到孤獨,延緩衰老速度。如何讓狗狗活得更健康? 獸醫師提醒飼主注意事項獸醫師蔡志鴻表示,首重健康且正確飲食,避免吃油炸等高熱量食物,維持正常體態,就跟人一樣,如果狗狗太胖,也容易罹患慢性疾病,傷及膝關節。蔡志鴻指出,想知道狗狗是否過胖,最簡單的方式為以手觸摸肋骨,如果摸不到,就一定是小胖子,但如果肋骨模樣清晰可見,就表示牠太瘦了,可能影響其健康狀況。此外,蔡志鴻提醒,洋蔥、夏威夷豆、巧克力、葡萄都是狗狗絕對不能吃的食物,飼主必須謹記在心。至於養貓時,家裡千萬不能種植聖誕紅、萬年青、百合花,因為貓咪喜歡嚼食花草,一旦吃到植物鹼,可能中毒身亡。對於日本專家「互動變少、生活無聊」論點,蔡志鴻相當認同,他表示,狗狗是群體動物,非常怕孤單,如果覺得被主人冷落,就可能心情不好,日子久了,就可能憂鬱成疾。蔡志鴻建議,飼主務必定期當狗狗投藥,以預防心絲蟲與跳蚤上身,並且每年1次至動物醫院做健康檢查,包括基本血液檢驗、觸診,由獸醫評估是否太胖、需要減重,或是增加體重。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2 醫療.骨科.復健
剛睡醒勿馬上站起應放慢動作 治療師揭年長者易跌倒最大原因
長者發生跌倒,輕者挫傷、瘀青,嚴重者骨折、失能,致生活品質下降。跌倒隱藏各種風險,只是滑一跤,卻可能嚴重到需住院開刀,台灣職能治療學會副秘書長黃上育表示,老年人容易跌倒的最大主因是「肌力不足」,平常應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延緩肌肉的流失。老化因素︱肌肉流失 平衡力下降、反應變慢跌倒是老年人事故傷害第二大死因,「保命防跌」已經成為重要的健康課題,尤其步入高齡化社會,跌倒發生原因相當複雜。黃上育說,年長者跌倒的因素很多,年紀愈大愈容易跌倒,因為肌肉力量減少,走路長一點時間就覺得發抖無力,步伐也跟著不穩。其次是協調能力,平衡能力下降也是老人家跌倒的因素之一,當視力衰退異常時,會影響本體感覺和前庭功能的配合,有些人會失去立體感,難以評估自身與物品的距離。黃上育強調,年紀大了,反應能力本來就會變慢,面對突發狀況,來不及啟動身體下一個動作,加上肌肉流失,即使想跨出大腿保持平衡也覺得力不從心。「運動」是降低跌倒風險的良方,可練習深蹲、弓箭步、登階有氧,鍛鍊下肢肌肉外,同時也有助於訓練心肺功能。老年人行動不靈活易跌倒,若有骨質疏鬆會大大增加骨折風險,常見骨折處為髖部、腰椎和手腕,髖部骨折劇痛難耐,最容易帶來嚴重併發症,日常運動可以延緩身體機能退化,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疾病與藥物因素︱疾病影響步態 藥物也易致跌除了身體正常老化,血壓、血糖波動也會引發頭暈,讓步態不協調。黃上育說,高血壓引發頭痛、低血糖會眼花暈眩;而本身有偏頭痛病史的人,上了年紀也容易跌倒,因為痛覺影響其他感官的敏感度。另外,中風、巴金森氏症會產生運動功能障礙,身體不自覺偏移重心,才會一再跌倒。年長者要留意用藥安全,安眠藥、降血壓藥、抗憂鬱藥物會讓注意力下降、肌肉無力,服用後應休息或立即就寢,否則易增加跌倒的機率。服用慢性病藥物的長輩,就診時要請醫師協助評估用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防跌解方︱3種訓練 加強肌力、預防骨鬆1.深蹲:可強化肌力和平衡力,「長輩版深蹲」可先雙手扶著椅子,雙腿與肩同寬,慢慢蹲下、起立。2.弓箭步: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扶著牆壁改變前後腳姿勢,訓練平衡感、穩定行動力。3.登階有氧:利用踏台進行有變化性的爬樓梯動作,若膝蓋、髖關節不適,可改騎單車、游泳。睡醒易跌︱放慢動作 光線要夠黃上育提醒,睡醒馬上站起來容易頭昏眼花,最容易發生跌倒意外,要放慢動作,讓體溫慢慢回升、促進血液回流。以下是剛起床容易跌倒的原因,務必提醒長輩留意:1.血糖波動大:躺床一整夜,突然坐起身,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2.神經反應慢:大腦神經尚未完全清醒,未恢復所有的控制肢體功能。3.肌肉僵硬:睡覺姿勢錯誤,醒來關節或肌肉僵硬,身體卡卡不靈活。4.室內光線昏暗:半睡半醒起床如廁,光線昏暗、動作急被絆倒。如何降低跌倒的危險因子?1.肌力訓練:運動已被認定能有效預防跌倒,適當運動可鍛練肌肉、骨骼,保持關節靈活度,並防止骨質疏鬆。2.安全用藥:勿自行購買安眠藥,有睡眠問題或其他慢性疾病,請醫師評估用藥。將正在吃的藥單或藥袋帶去給醫師看。3.環境設計:行走動線勿堆放雜物,注意保持臥室及廁所光線充足,廁所通道加裝小夜燈。4.衛浴乾燥:使用抽風或吹風設備保持乾燥,浴室地板要加上止滑設計。5.使用輔具:選擇合適的輔具,材質勿太重,避免移動不便。請本人親自去試用,或選擇可以調整高度的枴杖或助行器。6.適當穿著:衣物要合身,褲管不過長,應穿包覆的鞋面並有防滑的鞋底。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