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名人.余儀呈
搜尋
聯合報
共找到
1540
筆 文章
-
-
2021-05-17 名人.陳旺全
非藥物治療/睡不好影響腦部血液循環…2招有助遠離失智
看到郵差叫不出名稱,一直對家人說「那個送信的人」;或是走到客廳忘記要拿什麼東西?這些現象究竟是健忘還是失智症警訊?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指出,睡眠品質不好、腦神經受損、活力不足等都可能加劇失智症發生,但改善睡姿睡好覺、透過穴道按壓等方式,每一天都可以簡單自我保養「固腦本」。透過中醫 延緩認知障礙陳旺全致力提升中醫地位全球化,71歲的他不僅沒有退休,與時俱進,曾以人工智慧配對千種中藥材,研究中藥的活性對疾病的影響。對於危及高齡族群的失智症,陳旺全指出,失智症已是中西醫學共同面臨的疾病,不僅對社會造成不安,居家照顧者也存在許多生活不便,如何透過中醫改善失智者的健康、延緩輕度認知障礙(MCI)者掉入失智症,近年來中醫發揮很大的助益。睡不好 影響腦部血液循環陳旺全也是中醫「順時養生」的實踐者,中醫是整體觀的治療方式,需依照患者整體來調養醫病。以失智症來說,有很多源自血管性問題或是神經病變,中醫除了利用中藥活性成分調整,減少類澱粉斑堆積腦部,增加血液含氧量,民眾日常從改變睡姿、穴道按摩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可以提升專注力、記憶力和體能。很多高齡者常抱怨睡得少、睡不好,甚至長時間癱坐電視機前打盹,體力不濟,陳旺全說,整夜輾轉難眠會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導致隔天精神不佳,情緒更加低落,若能按照生理時鐘、調整好睡姿睡好覺,可除去累積整日的疲累,放鬆身心,遠離失智症。穴位按摩 刺激產生腦內啡「我們沒辦法每天看醫師,但可以天天穴道按摩。」陳旺全說,在重要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產生快樂因子「腦內啡」和抗自由基作用,讓記憶力和專注力提升,也是遠離失智症的方法之一。線上課程 教你增強記憶力陳旺全首次針對民眾舉辦線上課程,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WaCare遠距健康促進平台合作,課程內容包括中醫教你增強記憶力、養生睡眠姿勢助好眠等,歡迎線上報名聽課。●增強記憶力、專注力,預防失智中醫有解方5月18日(二)晚間8時到8時20分●睡不好會有失智風險,用養生睡眠姿勢助好眠5月19日(三)晚間8時到8時20分●長輩看電視打盹沒活力,穴道按摩輔療增體力5月25日(二)晚間8時到8時20分●中醫師林宜錚「感官功能影響大腦刺激,中醫助你耳聰目明」5月26日(三)晚間8時到8時20分
-
2021-05-17 退休力.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活躍好學獨立老 退休的「心」也要準備好
「退休準備指標」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於去年底推出,以工作和年齡為界線的退休觀念受到挑戰,面對比想像中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準備指標」是聯合報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提醒大家及早準備,超前部署百歲人生。經一年籌畫與執行,在專家及典通公司的協助下,經多次會議及討論修正,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個核心能力,發展出20個子題,提供自我檢視。「退休準備指標」說明攸關人生安老的基本KPI如何訂定,元氣周報已於去年12月29日及今年4月9日推出健康篇與財務篇,本期推出社會心靈退休力,說明「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的題目設計及計分方式。社會心靈指標設計╱專家的話別蓮蒂╱政大特聘教授林佳瑩/台灣人口協會監事隨著準備退休,健康、財務及心靈相互影響,考量生活品質,「退休準備指標」首開先例加入「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心靈退休力。財務是相對客觀的指標,但我們無法真正體會身體衰老是怎麼一回事,心靈層面的力不從心,更是年輕時難以想像。且現在的活躍、學習及社會關係,與生命階段或工作緊密相連,想持續到退休或老年,必須有意識地增加相關能力。隨著時空背景、經濟環境、醫療、科技、社會環境各種變化,人們要面對的退休生活及準備,一直變動,年輕人老了也會面對新的挑戰,保持開放的心,及早因應準備。「退休準備指標」在社會心靈層面設計與社會產生連結、建立關係、對世界保有好奇心、獨立並能夠面對自己等指標,協助規畫和檢視,提醒我們,多做準備,年輕時努力儲存累積分數,幫我們度過老後生活。檢測你的退休準備分數「退休準備指標」,其實也是人生準備指標,在浮光掠影的忙碌人生中,或可稍停,為自己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過生活。這個評量不是考試,而是一次自我審視,邀請你,每年都跟著聯合報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退休指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5-16 退休力.自在獨立
鍛鍊退休力/儲備獨立老的能力 學習當個心肌人
兒孫滿堂、含飴弄孫是傳統觀念中理想的老年生活,但如今受到很大挑戰。內政部去年統計,全台老人獨住戶高達58萬戶,台北市每100戶住宅中,就有9.5戶只有老人居住,高居全台之冠。台灣超高齡社會來勢洶洶,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獨自面對人生下半場,甚至一個人走至生命盡頭。不管是否養兒育女,都要面臨「獨立老」。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指出,「養兒不能防老」觀念已進入社會,現在認為不管有無生兒育女,都要開始儲備獨立養老的能力。政大特聘教授別蓮蒂認為,獨立是種習慣,若初老後就靠自己,習慣一旦建立就會持續,獨立生活、與自己相處需要訓練和培養,愈早愈好。比台灣更早面臨老化的日本,早已開始「獨立老」。職場作家、斜槓教練洪雪珍主張,變老是人生必然的過程,只有接受它,想辦法和平共處,把它當作人生的一部分,有意識、有覺醒地過好每一天,在病痛與衰老中、在折磨與不便中,找到小確幸、找到存在感,緩步走向滿天晚霞餘暉。老前準備三件事:有錢、有健康、懂生活。洪雪珍認為,「一個人老去」將是普遍現象,要做的不是找另一個人來照顧自己,而是想辦法照顧自己到最後一天。有錢、有健康,而且懂得生活,是每個人老去一定要準備好的三件事。年長者獨自生活常被稱作「獨居老人」,在長照機構服務的諮商心理師李汶軒說,一個人獨立的老去,如果只是放在孤單層面上,會有比較多的失落,應該追尋獨處而不孤單。「獨立老」儼然成為時下趨勢,李汶軒建議,學習當一個「心肌人」。心是指維持心智活動,可藉由簡單的遊戲,例如數獨來運轉大腦;肌則是訓練肌耐力,超過40歲以後,肌肉量每10年減少8%,肌少症已成老年失能的凶手,長者應適時訓練肌力;人的部分是要保持與他人互動,讓獨老生活更正向,重拾生活的掌控感。及早「預立醫療」,生命盡頭自己決定。適應獨居生活後,隨年紀增長最終必須得面對生命盡頭。李汶軒說,2019年起,我國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開始尊重病人的自主,保障患者知曉病情、選擇治療方式,接受拒絕醫療的權力,甚至在意識昏迷之前,可以參與醫療決策。上述法源衍生「預立醫療」決定,李汶軒解釋,預立醫療諮商從醫師、護理師,社工師或心理師,以及個案與其家人,三方溝通死亡前的善終意願,透過醫療討論引導,臨終前可能遇到的狀況,並取得家庭共識。「討論死亡並不可怕。」李汶軒說,許多個案是在身體無恙的狀態下進行諮商,與至少一名二親等家人或醫療代理人討論,傾聽彼此對於死亡議題的看法,模擬個案在無法救治時該如何被對待,闡述各自擔心之處是什麼;且預定醫療決定在特定條件下,患者可不施加維生治療,更有尊嚴的離世。【調查分析】「自在獨立」得分高 87.2%能獨立照顧自己自在獨立在退休五力中是得分最高的項目,平均75.1分。自在獨立分為「自我探尋」與「獨立能力」,自在安老需要學習,具備獨立而不依賴他人的能力,對於退休、老後生活心靈層面準備度較佳。在自我探尋方面,「不管年紀多大,我還是會規畫我的人生,讓生活充實有意義」者占68.4%;「 我樂觀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難」者有73%;「我覺得我的人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有72.6%;「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變故(突發狀況),我會想辦法解決」者有百分之77.1%;「我有準備了解生死、面對死亡」者,有69.5%。在「獨立能力」方面,「有自己專注想做的事情,可獨立完成」者有77%;「不需要家人在金錢或照顧上給予協助」者有70%;「能獨立照顧自己」的人有87.2%;「能夠獨處而不感到孤單和寂寞」者,有75%;「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有80.7%。但各項獨立能力在65歲之後有下降趨勢,年過75歲降至50%。兩性在自在獨立各項分數相當,但女性在金錢及照顧較需要家人協助。【2021-05-16/聯合報/P06版/元氣周報封面Story】
-
2021-05-1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是腸胃炎還是發炎性腸道疾病?觀察這3警訊
●警訊一:腹瀉持續4至6周以上,出現血便●警訊二:食欲變差、體重減輕●警訊三:發燒且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18年前,台灣腸治久安協會會長楊式光的兒子正面臨大學指考,久坐讀書是他的日常,某天他突然告訴楊式光,「媽,我屁股好痛」,一看發現兒子屁股又濕又紅嚴重肛裂,一問才知他拉肚子、痛了好幾個月,就診後被告知要立即手術,動了好幾次刀,屁股像被轟炸般,傷口遲遲無法癒合,前後經過快2年,才被確診是克隆氏症。克隆氏症 發生範圍較廣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侵犯的範圍從口腔到大腸都有可能,初期症狀常以腹瀉、腹脹、腹痛、血便表現,容易被誤以為是腸躁症或痔瘡發作。由於克隆氏症可能發生的範圍較廣,如果發炎的部位在小腸,診斷難度更高,導致像楊式光兒子一樣,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往往超過1年以上。常被延後診斷的不只是克隆氏症,王鴻源指出,另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也有同樣的命運,初期症狀與克隆氏症類似,後續還會伴隨血便、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等,除非是因為有急性症狀發作就醫,較能提早被發現。其餘病人常會反覆就醫,待確診時病情已相對嚴重。屬於慢性病 需長期治療王鴻源表示,雖然發炎性腸道疾病時有延後診斷,但仍有方式可以協助作早期診斷,例如慢性腹瀉超過一個月,裡急外重,出現血便或黏液便、體重減輕等,如排除所有可能的腸道病變後,則為腸躁症。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常因頻繁的腹瀉及血便,無法離開廁所,其對病人精神及體力的負荷,無法言喻。王鴻源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與追蹤。但很多輕症病人用藥後症狀明顯改善會自行停藥,待發作時又就醫,這樣對疾病的控制並非理想,也容易產生慢性腸道發炎的併發症。患者多大學生、社會新鮮人楊式光說,台灣腸治久安協會於2019年成立,因為兒子的關係,走上照顧者的路,看到太多年輕人飽受疾病之苦,被延後診斷後又得面對被疾病狂妄地摧殘,尤其患者大多是大學生或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疾病常讓他們對未來喪失希望,很常被問「我還能結婚嗎?」「我還能跟正常人一樣嗎?」協會期盼透過更多講座等衛教,告訴患者及家屬如何面對疾病,也希望能提高民眾及臨床醫師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認識,及早診斷治療。衛教講座 了解照顧方式若想知道更多關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新知,聯合報與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台灣腸治久安協會將舉辦線上衛教講座,帶您了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及照顧方式。台北場次於元氣網全程線上直播,歡迎同步收看。我是不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三大症狀告訴你【講座異動公告】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原訂5/22(六)北中南同步舉行IBD發炎性腸道疾病衛教講座,取消實體民眾聆聽更改為線上視訊講座預錄,於元氣網粉絲團進行首播。【線上首播資訊】● 首播平台:元氣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 時間:5/23(日)11:30
-
2021-05-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幼兒成長配方如何嚴管? 食藥署六月開會討論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上個月兒童節後推出「誘兒奶粉甜祕密」系列報導,揭露滿一歲幼兒飲用的成長配方,含糖量驚人且乳含量不足等問題,引發多位立委關注。今日上午立委陳秀寶和莊競程聯手召開記者會,呼籲食藥署和國健署應積極管理,明確定位成長配方是「特殊營養食品」還是「乳品」,輔導業者符合規定,避免現行廣告亂象混淆家長的選擇。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回應,食藥署已規劃六月初召開專家會議,邀請食品、營養、消保、醫學相關背景的專家,討論成長配方的管理問題;不排除參考美國政府的最新規定,要求業者標示「添加糖」含量,提供家長多元的參考資訊。鄭維智說,依《食安法》,成長配方的乳含量沒有超過五成,品名不得寫「奶粉」,糖含量在罐裝營養標示也有規定,家長購買時可詳細閱讀;各界關心現行做法有不足,食藥署都有聽到,將開會討論。立委莊競程的小孩將滿八個月,他說,「我不怕孩子吃得多,擔心是吃下什麼?」市售成長配方定位不明且標示不清,家長霧裡看花,政府應積極作為,為孩子把關。立委林淑芬也關心此議題,日前已要求食藥署啟動調查,檢驗市售成長配方的糖含量狀況,建立基礎資料,以利後續加強管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市售成長配方會加蔗糖、玉米糖漿等添加糖,乳含量卻不足,「這不就類似含糖飲料。」家長不了解其中關鍵,以為跟一歲以下的配方奶一樣,都有受到政府嚴格把關,事實上兩者差很大。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金惠民和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都說,這類成長配方喝多對孩子無益,臨床觀察會阻礙孩子練習咀嚼食物的能力,只愛喝,不愛吃蔬果魚肉等六大類,孩子的起跑點容易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她們呼籲,除了加強標示,政府需多從衛教著手,提升醫護人員的知識、改善家長的觀念。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科長胡怡君表示,目前國健署針對七歲以下的幼兒,提供七次免費的健檢服務,未來將思考如何透過這機會,加強多元化的傳播,將正確的衛教知識傳達給家長。▌延伸推薦:【專題報導】誘兒奶粉甜秘密【系列報導】甜蜜陷阱 配方奶粉95%含糖【系列報導】如何把關…兒科醫師:成長配方應納管
-
2021-05-09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不是腸躁!發炎性腸道疾病難確診 及早警覺 防堵病程在前期
一位18歲的年輕人,拉肚子、腹痛好幾個月,以為只是面臨大考久坐、壓力大,一就診檢查,竟然被告知要立刻開刀,歷經快兩年的時間,才確診是發炎性腸道疾病(IBD)中的其中一型「克隆氏症」。經過長期診斷才能確診的案例並不少見,台灣腸治久安協會會長楊式光的兒子有同樣的遭遇,他也因此成為照顧者,並在2019年成立台灣腸治久安協會,希望幫助更多病友及家屬。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與人體免疫系統失衡、基因等有關,此疾病在各年齡層都會發生,但是多發生在20歲到30歲左右的年輕人及60歲以上的民眾,病人以男性居多。近年來在亞太國家,包括台灣則發現病人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研究顯示與飲食西化、壓力、抽菸有關。因為初期症狀多為腹瀉、腹脹、腹痛等,常常被誤以為是「腸躁症」,除非是因為疾病併發症有急性症狀發作就醫,才會提早被發現,否則患者常常反覆就醫,待確診時往往已相對嚴重。王鴻源說明,雖然確診不易,但還是有機會可以即早發現接受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程發展像「肝炎三部曲」,初期發炎如未做有效治療,往往變成慢性發炎;如果慢性發炎時仍輕忽治療,就有較不可逆之併發症發生,如腸壁纖維化、狹窄、穿孔、腹內膿瘍等,甚至發生癌變。針對疾病初期發炎,通常會透過傳統的藥物治療如類固醇、5-ASA等控制症狀。針對病情較嚴重或是傳統藥物治療後病情仍未能妥善控制的病人,目前還有生物製劑等藥物可以在醫師評估後使用。聯合報與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台灣腸治久安協會將於5/22(六)舉辦衛教講座,想知道更多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新知及照顧方式,歡迎報名參加。
-
2021-05-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教授揭3處錯誤
今天早上打開電腦,看到LINE群組傳來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 歐盟查閱報告。這就立刻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因為我在兩個禮拜前(2021-4-23)才剛發表一篇駁斥新冠疫苗會引起神經退化的謠言,請看輝瑞疫苗會引起神經退化嗎。所以,我立刻就用〈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做搜索。哇!還真煞有其事,一頁又一頁,一則又一則,至少50則,全都是用同樣標題的新聞,包括中央社、聯合報、中國時報、世界日報、今日悉尼、等等等。這些報導都是出現在十幾小時前,而它們的內容幾乎是一模一樣。它們的第一和第二段是:「歐洲聯盟(EU)藥事監管機關今天表示,關於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發生接種後出現罕見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報告,現正在查閱中。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表示,關於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Vaxzevria疫苗在接種後出現吉蘭-巴雷氏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病例,旗下安全委員會正在分析接獲的資料。」所以,我立刻就到歐盟藥品管理局的網站查看,果然看到一則相關的訊息。這則訊息是昨天(2021-5-7)發布的,而它的大標題是Meeting highlights from the Pharmacovigilance Risk Assessment Committee (PRAC) 3-6 May 2021(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會(PRAC)的會議要點2021年5月3日至6日)。所以,這則訊息是「歐盟藥品管理局」屬下的「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會」5月3日至6日開會的會議要點。要點之一(也就是小標題)是PRAC assessing reports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with AstraZeneca’s Covid-19 vaccine(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會正在評估Guillain-Barre綜合徵跟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的報告)。而它的整個內容是:「作為對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Vaxzevria常規疫情安全摘要報告的審查的一部分,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正在分析銷售授權持有人提供的關於接種疫苗後報告的格林巴利綜合徵(GBS)病例的數據。 GBS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可引起神經發炎,並可能導致疼痛,麻木,肌肉無力和行走困難。 在銷售授權過程中,GBS被確定為可能的不良事件,需要進行特定的安全監控活動。 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已要求市場營銷授權持有人提供進一步的詳細數據,包括在下一次疫情安全摘要報告中對所有報告病例的分析。」從這一整段內容就可看出,接種疫苗後出現Guillain-Barre綜合徵是「阿斯利康疫苗銷售授權持有人」提供給歐盟藥品管理局的。但是,這段內容並沒有說Guillain-Barre綜合徵是發生在什麼時候。也就是說,Guillain-Barre綜合徵有可能是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被發現了。所以,這跟新聞報導所傳達的「才剛發生」的訊息,是有出入的。更重要的是,接種疫苗後出現Guillain-Barre綜合徵,根本就不是新鮮事。美國CDC就有一個在2020-8-14更新的網頁叫做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nd Vaccines(格林-巴雷綜合徵與疫苗),而其中的一段是:「1976年,豬流感疫苗接種後出現GBS的風險有所增加,這是一種針對潛在的流感病毒大流行株的特殊流感疫苗。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以前稱為醫學研究所)於2003年對該問題進行了科學審查,發現接受1976年豬流感疫苗的人患GBS的風險增加,每十萬名接種豬流感疫苗的人,大約有一個GBS病例。 科學家對起因有幾種理論,但這種聯繫的確切原因仍然未知。」那些〈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的報導還犯了另一個錯誤。它們都是說:「吉蘭-巴雷氏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疾病,人體免疫系統會攻擊神經纖維上的保護外層」,但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正確。首先,「神經纖維上的保護外層」是錯誤的。神經纖維的外層是叫做髓鞘(myelin sheath),而髓鞘的功能是加速神經信號的傳導,這樣才能將信號從中央系統(大腦和脊髓)快速地送達身體的遠端(例如手腳)。所以,神經纖維的外層並非是保護神經纖維。另一個錯誤是,Guillain-Barre綜合徵發生時,免疫系統並非只會攻擊神經纖維的外層,而是也會攻擊神經纖維本身。最後,也是最嚴重的錯誤,是這些新聞報導的標題〈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事實上,Guillain-Barre綜合徵根本就不是神經退化症,而是急性的神經發炎,而它主要的症狀是手腳像被電到一樣發麻,疼痛,無力。請看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網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Fact Sheet (格林-巴雷綜合徵事實說明)。更重要的是,絕大部分患者都會完全康復,所以《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這個標題可以說是一派胡言。總之,〈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這些報導至少是犯了這三項錯誤:(1)讓民眾以為Guillain-Barre綜合徵是新發現的AZ疫苗的問題,(2)把髓鞘的「加速神經信號傳導」功能說成「保護神經纖維」,(3)把「急性神經發炎」說成「神經退化症」。註:雖然中文媒體把「AZ疫苗接種引起Guillain-Barre syndrome」報導得如火如荼,但是英文媒體的報導卻是稀稀落落。所有美國主要媒體(如CNN、ABC、CBS、NBC、等等等)都沒有報導。原文:AZ疫苗接種引起罕見神經退化症,真的嗎?
-
2021-05-08 新聞.元氣新聞
北榮院長許惠恒 「AI快思 你慢想」新書發表會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許惠恒新書「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今天舉行新書發表茶會,由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透過貼身採訪,內容收錄許惠恒及15位專案主管實戰經驗。許惠恒今天在新書發表會指出,手術室的精實管理跟目視化的儀錶版,能夠即時掌握手術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將流程時間掌控,當一個開刀快結束的時候,啟動通知下一台刀做準備,讓病人與家屬掌握等待時間。談到出書的動機,許惠恒說,這是個人的感恩茶會,紀錄在台中榮總服務的最後1年,所有同仁努力的結果,尤其是各方在出書過程中,一一討論的心血。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今天也參加新書發表會,稱讚許惠恒非常謙虛,他就像怪手一樣,要做什麼事情,一定都向下挖掘得乾乾淨淨,把不好的東西去除,重新建構系統,利用AI管理觀念跟系統,把台中榮總變革的經驗,貫徹到其他榮院。
-
2021-05-07 新聞.元氣新聞
輔具長照展開幕 國家隊成立
ATLife2021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昨天開幕,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台灣輔具暨長照展規模已是全球第三大,是國際輔具發展重要活動,他第三次以行動支持,同時見證輔具暨長期照護台灣國家隊正式成立,並期待民間企業加緊腳步,研發各類輔具,結合自動化或AI智能,方便照護者和被照護者。策展推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指出,台灣是輔具王國,代工能力強,製造產品優良,近20年輔具產業發展已臻成熟,必須轉型與深植,輔具產業若結合國內ICT及科技產業資源,可望將台灣打造成世界輔具智能研發新樞紐。聯合報也在現場推出系列活動,昨天由衛福部國健署運動保健老師陳又菱教導瑜伽彈力球與彈力帶,增肌防跌,吸引許多樂齡族前往,還可參加退休力指標檢測、加入聯合報之友,今天下午二時還有「失智症十大警訊互動大挑戰」,歡迎前往參加,有機會獲得各項實用健康獎項。
-
2021-05-05 新聞.活動快訊
輔具暨長照展 來做退休力檢測
「ATLife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5月6日至9日登場(本周四到周日),聯合報與願景工程、「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頁、慢病好日子、WaCare遠距健康平台等合作推出系列活動,展覽期間一天一亮點,歡迎在指定時間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各項實用健康獎項。退休必須及早準備,聯合報願景工程於去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提出退休準備的五個核心能力,包括財務、健康、社會連結與活躍好學、獨立自主,提醒大家超前部署。歡迎來到輔具展現場參加退休力檢測,填寫退休準備指標並加入聯合報之友,不但可獲特製刮痧板,未來還有機會讓專家解析您的退休力。另外,現場安排多場專業講座,常駐活動包括加入「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下載「WaCare」App,即贈送特製口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歡迎前來聆聽講座,參加活動拿禮物。「ATLife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時間:5月6日至9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9日至下午5時)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1樓,攤位J910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1樓專家講座與互動:●慢病好日子-增肌防跌、樂活動一動時間:5月6日(四)上午11時至11時30分內容:國健署運動保健專業老師陳又菱利用瑜伽彈力球與彈力帶,教導增肌防跌●色彩大考驗互動遊戲時間:5月7日(五)下午2時至2時30分內容:失智症十大警訊互動大挑戰●WaCare遠距互動體驗時間:5月8日(六)下午2時、3時內容:由物理治療師王沛均教導每天20分鐘,讓你上下肢關節不卡關
-
2021-05-05 活動.精彩回顧
輔具大展/快來聯合報攤位 參加活動拿好禮!
「ATLife 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本月6日至9日登場,聯合報與願景工程、「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頁、慢病好日子以及WaCare遠距健康平台等合作推出系列活動,於展覽期間一天一亮點,參觀民眾只要在指定時間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各項實用健康獎項。攤位常駐活動:1.加入「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下載WaCare app,贈送口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2.「退休力檢測」:退休五力及早準備,歡迎填指標,完成即送刮痧板。攤位整點活動●色彩大考驗互動遊戲時間:5月7日(五)下午2時至2時30分內容:失智症十大警訊互動大挑戰●WaCare遠距互動體驗時間:5月8日(六)下午2時、3時內容:由物理治療師王沛均教導每天20分鐘,讓你上下肢,關節不卡關展覽時間:5月6日-9日,10:00AM ~ 6:00PM (最後一日參觀至5:00PM)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1樓,攤位J910(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1樓)
-
2021-05-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究竟是不是中風?台大醫教你「一條皺紋辨別法」
Q:居住在山裡的阿公,平常愛喝酒又患有高血壓,有天晚上突然頭痛,休息十分鐘後竟開始嘔吐,意識變得不清,這時候我該怎麼辦?腦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原因的第一位,長年位居十大死因前四名。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宋奇穎說,新竹縣山地鄉的尖石及五峰鄉,曾有病患中風發作卻被誤以為是喝醉酒,或以為是喝酒過量引發手、腳暫時性麻痺,因被發現的時間晚,當地又與市區醫院距離較遠,錯過黃金搶救時間,釀終身遺憾。提高救護員的判斷能力,爭取搶救時間。後送急性腦中風病患是消防救護員任務之一,新竹縣三面環山,部分山區病患需與後送時間拔河,救護員到達現場時迅速辨識,特別重要。宋奇穎長年觀察,分析腦中風後送問題,在前端辨識症狀時,若能提高緊急救護員現場的辨識能力與準確度,可爭取搶救時間,縮短黃金時間的流失。宋奇穎表示,許多緊急救護員衝抵現場,最常以「FAST辛辛那提」到院前腦中風評量表替病患進行測試,但若出現不典型的中風症狀時,例如嘔吐、頭痛、視野偏盲、失語等漏網的症狀,資深的救護員會透過其他量表輔助辨識,但新手救護員可能較不熟悉;或當病患意識不清時,辛辛那提根本派不上用場。區分大小血管中風,送往正確醫院。為提升辨識中風的準確度,縮短送醫時間,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推動急性腦中風消防教育課程,由醫師分享腦中風的處理原則、評估方式與治療等,並提供第一線緊急救護技術員快速辨識中風的祕訣。由於治療大血管中風有特定醫院,宋奇穎說,以往在現場只能分辨病患正常或不正常(中風),現在更增進了區分大小血管型中風的能力,提高送往正確醫院的機會。不過,除了設法解決消防救護端的痛點,宋奇穎表示,民間的痛點則是獨居或長輩白天單獨在家時,衛生單位應發展出求救機制,並提高民眾對於腦中風的病識感,加速全民搶救腦中風的行動。教官小叮嚀宋奇穎/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當病患意識不清時,家屬應回憶病患上一次清醒的時間點,蒐集過往病史並記錄,提供緊急救護員快速辨識的參考。醫師開講觀察眼球偏移+步態平衡 準確辨識中風類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癲癇科主任周秉箴於課程中說明,腦中風不僅症狀多樣,且易與顏面神經失調、酒精中毒等混淆。不過,掌握辨識訣竅,中風與顏面神經失調僅有「一線之隔」,且在民眾熟知的FAST(微笑、舉手、說你好)之外,再觀察病患的眼球偏移,3+1的辨識方式更能抓漏。周秉箴說,中風與顏面神經失調的一線之隔,就是「一條皺紋辨別法」,如病患額頭能動、可看見「抬頭紋」、眼睛能閉但臉下半部不能動,就能區分出是中風,而非顏面神經失調。而腦中風症狀包含講話大舌頭、嘴角歪斜、失語症、視野缺損、吞嚥困難、步態不穩、暈眩等皆為突然發生,症狀愈多樣代表中風範圍愈大,情況愈危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坤璋則說,第一線的症狀辨別除FAST中風評估外,更精緻的到院前評量會再加上G(Gaze),建議多看「兩眼」病患的眼位偏移,就能分辨是否為大血管中風;周秉箴也提出近年更常被使用的辨識方法BEFAST,除眼球偏移之外,再多看病患的步態平衡(Balance),緊急救護技術員辨識中風的抓漏將能更準確。國外研究也顯示,在針對緊急救護技術員進行腦中風教育後,能提升其中風辨識的準確度,約可從六成提升至八成六到九成七,而病患的預後,也常取決於前端能否快速辨識出中風,並啟動及執行後續的處置流程,盼縮短送醫的時間,讓患者能及時搶救,減少失能機率。
-
2021-04-29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林佩璇:得舒飲食抗三高?斜槓營養師林佩璇教你計算一日飲食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若能在飲食方面有效控管,將可吃得健康,避免慢病發生。「得舒飲食」(DASH飲食)就是推薦給想降血壓、預防三高的朋友們。此飲食法可以降低血壓、血脂、心血管疾病風險,且有利於骨質健康。不僅不需要買昂貴的食材、也不用限制只能吃某類食物,非常適合長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即便外食族也很好上手。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 https://reurl.cc/Q7qKbo因此,我們以一日飲食熱量計算,讓你了解該如何掌握得舒飲食原則。另外需注意的是,糖友個別情況皆不同,建議還是需再諮詢您的營養師再執行。【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營養師-林佩璇 | 立即與專家諮詢 | WaCare我的健康社群 |https://reurl.cc/E20xvK【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4-26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當心疫苗緩打潮 世衛組織建議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使民眾減少上醫院頻率,國內常規疫苗接種在去年三月下滑,接種率降了百分之八,催打之下,接種率才回升正常。新冠肺炎疫情與新冠疫苗衝擊下,捉襟見肘的疫苗基金更顯吃緊,國內未來的疫苗布局,除了現有疫苗,未來新納入的兒童疫苗以公費為主,成人疫苗則傾向 以自費為原則。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四月最後一周訂為「世界免疫周」,今年主題為「疫苗使我們更靠近」。世衛組織指出,疫苗每年可挽救百萬人生命,也是最有效的健康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人忽略常規疫苗接種,加上種種對疫苗的錯誤訊息,使得疫苗出現緩打潮,常規疫苗之外,世衛組織呼籲民眾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減少與新冠肺炎多重感染的風險。新冠拖累 去年疫苗接種率降聯合報關心民眾預防接種,邀請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肺炎鏈球菌工作小組召集人曁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委員暨台大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進行紙上論壇,提醒民眾疫苗的重要。周志浩指出,去年三月,疫情最為曖昧不明時,確實監測到國內常規疫苗接種率降低了百分之八。經大力催打,到了五、六月時,各縣市接種率逐步回溫到正常,各項常規疫苗的接種率維持百分之九十五。此外,緩打潮會不會造成疫情缺口?周志浩表示,疾管署每天盯著各鄉鎮的病例通報與病例,並無異常狀態,呼籲民眾仍應定期接種常規疫苗。疫苗防護 公衛的下水道工程黃立民指出,疫苗預防接種被視為公共衛生最重要的「下水道工程」。世衛組織評估,花費一美元(約新台幣卅元)在疫苗上,平均可省下七到廿美元(約新台幣二一○元到一八○○○元)後續醫療支出。呂俊毅指出,疫苗基金吃緊讓專家們如坐針氈。周志浩表示,我國每年花費約卅億元採購國人所需疫苗,但「還是不夠」,今年碰上新冠疫情,新冠疫苗採購由特別預算支出,未來應有獨立預算,以免排擠到常規疫苗,但各種新疫苗價格不菲,動輒翻倍,疫苗價格確實有愈來愈貴趨勢。以公費流感疫苗為例,二○一九年年全面升級為四價流感疫苗,採購價格就增加一倍,去年新冠疫情期間,流感疫苗打氣旺,原本採購的六百萬劑不到幾個月就施打完畢,在全球都大缺貨時,台灣積極搶購,沒想到後續發生國外的流感疫苗狀況,連帶影響國內的流感疫苗打氣。經費吃緊 分配策略重新思考周志浩表示,現在疫苗經費相對吃緊,近年來積極爭取增加編列經費,而公費疫苗採購經費部分源自菸捐,未來將爭取更高比率的菸捐挹注疫苗基金。邱政洵指出,疫苗經費分配應從策略上重新思考。周志浩也表示,經新冠疫情,國人應更能了解疫苗接種的重要,現在是檢討疫苗經費結構最好的時刻。目前公費疫苗經費多投注在兒童疫苗,但近年來,成人疫苗也成焦點。疾管署建議接種清單中,成人疫苗達十多種,如MMR疫苗、A、B肝疫苗等。周志浩表示,預算分配上,嬰幼兒疫苗會盡全力以公費支應,而策略上,建議成人疫苗以「自費」為主。部分醫師認為對疫苗宣傳的管理有些嚴苛,若非公費疫苗,一般民眾幾乎不會知道哪些疫苗需要自費接種;周志浩表示,藥廠可在法規內盡可能宣傳,告知民眾真實的效果,傳達接種疫苗的必要性。
-
2021-04-16 醫聲.癌症防治
肺癌/2021癌症論壇:晚期肺癌第一線 標靶治療超前部署
癌症治療武器愈來愈多,晚期肺癌治療考慮抗藥性,治療策略要「超前部署」。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黃俊耀說,以肺腺癌來說,檢測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患經「接續型雙標靶治療」後,能大幅延長整體存活期,從第一線治療開始,就需依據未來可能發生的抗藥結果決定標靶藥物治療策略。由聯合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健保署、國健署共同主辦的「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於3月27、28日完美落幕,22位國內癌症領域重磅權威詳解國家級抗癌計畫、臨床最新治療等,在晚期肺癌治療上亦分享諸多臨床治療經驗。黃俊耀表示,肺癌的治療已跳脫以往,不僅要確定細胞型態,當前還會透過基因檢測找出致癌的驅動基因,若能使用上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預後較好,且從第一線治療開始就要布局。以肺腺癌且檢測出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患來說,在第一線使用第一、二代標靶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失效後,有7成會產生抗藥性T790M基因突變,此時便能於第二線治療時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延長存活時間。此第二代EGFR標靶藥物的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策略,最新臨床研究證實,在全球包含台灣、美國、日本、新加坡等10國參與的研究中,針對亞洲病患的整體存活期表現將近4年,且在韓國族群中今年最新的真實世界研究顯示,整體存活期更有超過4年的臨床表現,有望在未來帶給病患更大的治療曙光。黃俊耀說,每一位肺癌病患的狀況不同,治療朝向客製化,鼓勵病患跟醫師詳盡溝通,設計出自己獨特的治療策略,讓治療能像跑大隊接力般,一棒接一棒,走向5年、10年,甚至15年。
-
2021-04-16 癌症.肺癌
2021癌症論壇/肺癌治療策略解密 標靶接力延長存活
走路經常喘不過氣,61歲的李先生就醫後確診晚期肺癌,並已併發肺部轉移及肋膜積水。他積極接受治療,透過基因檢測找到致癌關鍵EGFR基因突變後,採取第二代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克服了抗藥性基因,持續治療7年多,腫瘤穩定控制。由聯合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健保署、國健署共同主辦的「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於3月27、28日完美落幕,22位國內癌症領域重磅權威詳解國家級抗癌計畫,會中癌症病友亦分享抗癌經歷。罹患肺癌的李先生至今穩定治療,只要定期回診拿藥、接受檢查,與一般人無異,直呼不敢相信。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說,李先生罹患的肺癌類型為肺腺癌,當初擬定治療策略時率先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是EGFR基因突變,並預想之後可能出現抗藥性,為了克服藥物失效問題,希望能接續用藥,在第一線治療時便使用了第二代標靶藥物,之後接力第三代標靶治療。王金洲說,晚期肺腺癌的致癌驅動基因中,EGFR基因突變約占六成,在第一線治療有第一、二、三代標靶藥物,在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一段時間後,病患最常出現的是T790M抗藥性基因突變,此基因突變的出現,提供了接力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的契機,能延長每一段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讓晚期治療走向慢性病化」。王金洲說,肺癌治療策略的擬定,要看病患對治療能忍受的幅度而定,後線的治療方式當面臨健保難以給付或有經濟考量時,亦可走恩慈專案或臨床試驗,鼓勵病患維持正向態度,根據自身狀況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
2021-04-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院管理心法 許惠恒公開6張處方箋
AZ疫苗最近擴大接種,全民期待早日解封,台灣因疫情防控得宜,一直被稱為是地球上的「平行時空」,這得力於全國醫護人員的認真不懈。時間拉回到去年除夕前一天,三位來自大陸武漢的老太太跟團旅遊,因發燒不適來到台中榮總急診,因為醫護的細心與警覺,攔截了台灣第六及第七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成功守住台灣。防疫警覺 急診正確預判這段過程,首度在《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一書中披露。時任台中榮總院長的許惠恒回想,因為急診護理師警覺性高,還有院內防疫應變指揮中心第一時間的正確預判,把兩位老太太「扣留」在負壓病房,他讚賞同仁當下的處置,否則從武漢「原裝進口」的新冠病毒恐怕早就到處散播,形成防疫破口。原來這三位老太太一開始不願意接受隔離篩檢,但急診值班副護理長鄒心茹覺得不對勁,通報中榮防疫執行官、主秘姚鈺。姚鈺在許惠恒指示下,立即請警方協助,安排三位老太太到負壓病房採檢,後來發現二位確診。兩位老太太在中榮治療了80天,出院時一再道謝:「台灣的醫護人員真好,照顧我就像家人一樣。」台中榮總的警覺心與應變力,得力於超前部署,不僅早在去年1月23日即成立中榮的防疫應變指揮中心,更進一步把過去對抗新興傳染病的「紙上兵棋推演」進化為實際操練,利用社群軟體成立群組橫向溝通,透過雲端日誌上傳執行進度,每周舉行防疫會議,更由「防疫秘書處」發布即時訊息,擔任大聲公,加快應變與決策。指揮中心在某個周六下達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中榮應變神速,不用再等到下周開會,一天之內就達成任務;也碰到自大陸返台的居家隔離者要動緊急手術,中榮團隊全員實地模擬感染管制中心規畫的負壓手術室轉送動線、各感控環節,順利幫病人完成手術,病人原本眉頭緊皺,術後終於有了笑意。醫界話題人物 分享經驗新冠疫情帶來的艱難任務不少,但平日醫學中心的轉動運作更實屬不易,許惠恒執掌中榮六年,如今再到台北榮總擔任院長,成為醫界話題人物,他的醫院管理心法首度在《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中公開,他分享:「沒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的流程。」治理醫務追求卓越,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許惠恒透過流程的重新檢視和再設計,開發資訊平台系統,以統一簽床打通總是壅塞的中榮急診室;也利用豐田精實管理手法,改革中榮手術室效能,讓手術量和醫院利潤增加,同時也能維繫病人安全。他運用危機管理思維,在大牌醫師出走時,行銷包裝接班醫師,透過社群網站打造品牌團隊,化解人才流失危機,如今中榮臉書是醫學中心最大的臉書粉絲團。強化競爭優勢 以數據為基礎許惠恒認為,醫院一定要掌握新科技和導入創新思維,才能強化競爭優勢,但所有的新方法都可能碰到專業鴻溝,特別是醫師在乎「實證」,這使他的管理決策必須以數據為基礎。例如他督促開發的雲端醫療資訊查詢系統,運作後,病人每年重複用藥比率可降6%,每季減少藥品浪費500萬至600萬元,讓他成功說服院內醫師使用新系統。主管實戰 AI快思你慢想 《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內容收錄許惠恒及15位專案主管實戰經驗,歡迎初學企業商管的上班族、正在布局專案策略的管理者,以及探勘智慧醫管的科技人,一同來閱讀分享。《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博客來、金石堂、誠品等通路,即將於四月底上市udn買東西:https://reurl.cc/ynaL0a劃撥帳號:19920764戶名: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請填妥書名、姓名、電話、地址、訂量)洽詢專線:02-8692-5588轉2698、2974(平日09:00-21:00,假日09:00-17:00)定價460元,新書優惠360元
-
2021-04-07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Johnny游:天氣冷身體冷吱吱 暖身行為前停、看、聽
天氣冷颼颼,身體可不能冷冰冰。氣溫驟降的天氣,我們都很希望洗個熱水澡、窩在棉被裡、抱著電暖爐,但這些暖身行為,可不能想做就做,小心中風找上你! 每年連續低溫都讓猝死案例暴增,大多都是心血管、中風導致,年齡層從老年到青壯年都有,建議大家在做這些事情前「停、看、聽」。 延伸閱讀: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 洗澡前、離開被窩前、出門前,停!劇烈快速的氣溫變化,容易讓體內血流異常。洗澡時,記得水溫別太高,先讓身體先適應,再逐步調整溫度,且切勿低頭過久,避免造成暈眩、跌倒。浴室溼滑的環境容易滑倒,而凌晨起床離開被窩也別衝太快,離開床的溫度差加上速度,非常容易讓血管產生不適應的漲縮。掀開棉被後,可稍作停留,並做些許伸展動作,讓身體稍微適應後再起床! 健康檢查、家族病史,看!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小中風(TIA)等,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健康檢查報告出來時,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血壓異常、血脂過高、BMI過高、抽菸等,都是警訊要小心。若有「突然失去意識」的現象,像是坐在沙發、躺椅上,突然睡著或突然「斷線」,幾分鐘之後醒來等狀況,不見得是太累「睡著」,有可能是小中風(短暫腦部缺血)導致瞬間斷線、說話不清、昏厥過去。若有上述類似症狀,就須盡快到醫院檢查。 身體的不正常狀況,留意仔細聽!天氣冷,室內門窗通常緊閉,空氣不流通問題造成的溫差現象,也容易讓身體出問題。這時,除了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外,也須注意聆聽身體的狀況,一旦有頭暈、呼吸困難、暈眩,或聽到呼吸開始變得急促,甚至感受到心跳加速、心悸等狀況,就需要進行更加一步的檢查。天氣冷、隨時注意身體狀況,小中風預防及早發現不是難事,更可維持健康的生活!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 -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如何慢養肌力?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4種運動對抗肌少症【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04-05 新聞.活動快訊
第31屆醫療奉獻獎 歡迎推薦報名
醫療奉獻獎邁入第31屆,今年的主題是「醫誓YES,I DO.」,為樹立醫者典範,發揚優良醫療從業人員精神,讓國人向其致敬。第31屆醫療奉獻獎即日起開始報名,歡迎大家舉薦身邊合乎選拔標準的醫療從業人員。「醫療奉獻獎」由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衛福部、TVBS無線衛星電視台及聯合報系共同舉辦,今年邁向第31屆,選拔類別為特殊醫療貢獻獎一名,團體醫療奉獻獎一名及個人醫療奉獻獎至多八名,即日起至5月31日止,接受各界報名和推薦。只要在基層、偏遠地區或特殊醫療等單位從事醫療服務、衛生福利工作10年以上,或有具體尊重生命、關懷人群等服務事蹟,歡迎推薦,須由兩人簽名,或由單一組織、機關、團體舉薦,向主辦單位索取報名表或由網路下載填寫即可。第31屆醫療奉獻獎報名聯絡人:厚生基金會王瑋瑩電話:02-2397-5270轉62851 傳真:02-2397-5203地址:10049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5號9樓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營養師:無甜不歡 影響孩子口味發展
糖吃多有害身體健康,近年各種衛教推廣下,減糖、限糖已成為國人的飲食守則。不久前手搖飲龍頭「清心福全」宣布將部分茶品最高甜度降為原本的七分糖。大人的飲品尚且如此,對糖分錙銖必較,那麼為何給小小孩喝的成長配方要加那麼多精製糖?曾在奶粉業任職的全聯會婦幼組營養師吳芃彧指出,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孩子喜歡。「人類與生俱來就愛甜味。」吳芃彧說,兒童發展學界有項經典研究,測試新生兒對味覺反應,發現給他們食用酸性食物,寶寶和大人一樣皺眉噘嘴;喝蜂蜜水時笑咪咪。奶粉廠利用人類嗜甜的天性,於是在配方裡加糖,調整風味,影響孩子的口味發展和飲食習慣。為何加糖 業者多未回應截至截稿前,包含雀巢、美強生等配方奶業者都未回應為何要加糖;亞培則強調,相關產品都符合衛福部規範,未來政府如果有新規定,將致力遵循。本次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統計,廿一款配方中,添加乳糖的最多、有十五款,蔗糖第二、有八款,其餘還有配方添加果糖、葡萄糖漿、玉米糖漿等;且超過一半的配方會添加兩種以上的精製糖,例如蔗糖加玉米糖漿固形物。國內乳品加工權威、台大動科系教授陳明汝指出,廠商在添加糖的選擇上,一個是考量成本,一個是考量甜度。因為母乳含有乳糖,業者在設計配方奶的成分上會優先選擇加乳糖,不過乳糖單價高、甜度較低,大概是蔗糖的三成甜,因此就需添加蔗糖、果糖來調整風味;這其中果糖最甜,是蔗糖甜度的一點五倍到一點七倍,但是人類腸道沒有酵素可以分解它,吃多了就是負擔。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黃延君說,回到營養學基本觀念來看,「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天然食物或水果裡也有各種糖或果糖,適量攝取有助平穩情緒、安定神經,攝取過多則會影響健康,因此重點在攝取量。她說,孩子若過度依賴含糖配方奶、不吃正餐,代表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父母或照顧者必須注意。黃延君認為,把食物分成好壞無助於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但相對的,食品製造廠商有責任揭露成長配方的添加糖含量,並回頭思考添加糖必要性,成長中的幼兒認識各種食物的味道,對身體各項功能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都非常重要,因此是否能設計出更健康、符合現代需求的產品,是讓產業往前邁進與永續的關鍵。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如何把關…兒科醫師:成長配方應納管
成長配方潛藏精製糖危機,如何化險為夷?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和台灣兒科醫學會雙雙呼籲,政府應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食品」,訂定國家標準來嚴格管理;並仿照美國二○二○年最新作法,從標示「添加糖」含量著手,讓父母在選購上有充分透明資訊;同時鼓勵業者減糖,設計更符合孩子健康的營養補充品。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市售廿一款成長配方發現,高達九成五含有精製糖,且經過計算,部分配方奶喝兩到三杯,就可能超過國際醫學組織的每日糖建議攝取量。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指出,基於兒科醫師立場,衛福部應該將成長配方納管,讓相關專家參與會議、協助把關。熟悉配方奶產業的全聯會營養師吳芃彧表示,目前台灣一歲以下配方奶屬於特殊營養食品,規定較嚴格,政府訂有國家標準,上架後每季食藥署會抽查,確保內含的成分符合規範。一歲以上成長配方就大不同。吳芃彧說,和超商貨架上的統一布丁一樣,成長配方被歸類為一般食品,只須遵守「食安法」等規定,也沒有定期抽驗,管理寬鬆。她強調,成長配方應該是幼兒有營養不良等問題才飲用的補充品,衛福部應納入特殊管理,並要求業者標示添加糖含量,讓父母了解配方奶究竟額外加了多少糖。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乳品專家陳明汝建議,政府可針對一到三歲的成長配方制定國家標準,規範添加糖的最高限量,同時管理其他成分含量。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認為,歐美等國的飲食指南或醫學組織陸續提出更精確的幼兒攝取建議,政府可參考外國作法。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甜蜜陷阱 配方奶粉95%含糖
糖對孩子的健康危害,已受到國際間的重視。除了飲料、巧克力等零食,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發現,滿一歲孩子每天飲用的「成長配方」,二十一款有九成五額外加糖;經過計算,部分品牌喝兩到三杯,就可能超過國際醫學組織的每日糖建議攝取量。孩子喝成長配方原是為了補充營養素,卻可能落入入甜蜜陷阱。兩歲以下 應避免攝取糖科學已證實,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攝取過多會引發蛀牙、肥胖、慢性疾病等問題;嬰幼兒腦部發展正值黃金發育期,攝取糖更須小心。最新出爐的「二○二○─二○二五美國飲食指南」首度建議,兩歲以下嬰幼兒應避免攝取糖。歐洲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協會(ESPGHAN)也建議,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糖攝取量應降到最低,兩歲以上每日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五。大部分家長習慣在孩子一歲大時,改喝配方「奶粉」,因為業者宣稱含有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素。但極少人注意,多數成長配方的奶粉比率不到一半,按法規不能算乳品,添加過多糖分,反而可能威脅孩子健康。繼「囚居晚年」系列後,願景工程關心幼兒健康與糖害,諮詢董氏基金會和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等專家,開始追查成長配方隱藏高糖分的問題。記者於去年六月於不同的藥局通路,採購廿一款成長配方,並邀請四位專家舉行會議討論,決定參考美國紐約大學全球公衛學院的一項科學研究,整理成長配方外罐上的成分和營養標示,以確認成長配方的含糖問題。逾半配方 不只加一種糖結果發現廿一款成長配方中,廿款都添加加工後的精製糖;其中有十五款添加了乳糖最多,八款添加蔗糖。其餘也有添加果糖、葡萄糖漿、玉米糖漿固形物等。此外,超過五成的配方添加兩種以上的糖。數據顯示,每一百卡熱量的成長配方約有八至十二公克的糖。超過八成五成長配方含糖量比一般純奶粉更高,且大多是對健康有危害的精製糖,不是奶粉原有的天然乳糖。三歲以內的幼兒,每日平均熱量所需是一千兩百卡,參考歐洲醫學組織的糖攝取建議,這時期的幼兒最多一天不能吃超過十五公克的精製糖。願景工程邀請營養師公會專家估算發現,有些成長配方喝兩到三杯(約四百至六百毫升)就有可能超過一天的糖分攝取量。專家籲納管 標示含糖量此次調查諮詢十三位營養師、兒科醫師等專業意見,多位呼籲政府應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食品」加強管理,或從標示添加糖含量做起,並鼓勵廠商自主研發「減糖配方」,讓孩子喝得更安心。「誘兒奶粉甜祕密」系列報導今起刊出兩天,願景工程邀請大家一同來關心幼兒飲食健康,遠離糖的威脅。
-
2021-04-04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解救囚居老人大作戰
聯合報最近的「老宅困老宅人」主題,報導了台灣因為「人老、屋老」雙老問題而產生的「囚居老人」現象。報導中很多案例可能是健步如飛的年輕人或居住於電梯大廈的住戶難以想像的。●有因為中風無法下樓,15年沒見過鄰居的二樓住戶,僅僅二樓就成為都市的偏鄉。●有因為膝關節退化開刀後,十幾年來只能睡一樓客廳,失去隱私與尊嚴的阿嬤。●有每周看醫師,都要請搬家工人背下樓的洗腎患者。很多都市老舊公寓在興建之初,並沒有考慮老人上下樓的困難。中南部也有很多透天厝僅有樓梯,屋主年輕時還能樓上樓下行動自如,但是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只能困居一樓。據統計,目前居住在無電梯公寓的老人接近43萬名,若不能趕快想辧法解決問題,隨著老人身體機能更加退化,或照顧者本身也因年紀漸增而無力扶抱老人上下樓,則突破囚居困境將更遙遙無期。在無法安裝電梯的情況下,除了找搬家工人或家人自己背長輩下樓,也有許多專業輔具或無障礙設計可協助長者上下樓。安裝樓梯升降椅是一個選擇,樓梯升降椅會沿著樓梯架設,只要樓梯寬度有70公分左右就可安裝,不過若要從一樓裝到五樓,所需費用也不少,也可能會因安裝經費的比例分攤問題或住戶不同意而無法安裝。另外一個方式,也可考慮購買或租借「爬梯機」,目前有履帶式爬梯機和輪動撐桿式爬梯機兩種選擇,不過履帶式所需迴轉空間較大,若梯間窄小可能就不適用;輪動撐桿式爬梯機則需要較高的操作技巧,一定要受過訓練才可操作。除了自行購置,目前有些民間團體及輔具中心提供爬梯機的單次或月租服務,不過因為數量有限,需提早預約才行。租用爬梯機可算是目前解決囚老困境最快的方式,而且目前長照2.0也有補助使用爬梯機服務。以台北市為例,若具有長照資格者要使用爬梯機服務,月租最高可補助4000元、單趟專人操作服務最高補助700元,有需要者都可洽各地社會局諮詢。只是目前爬梯機的數量可能還不夠,政府若能補助輔具中心多購置一些爬梯機,當能解燃眉之急。其實,囚居的困境不只在上下樓,獨居老人在家若發生緊急事故如何通知外人?居家室內移動的安全性如何確保?大門的門檻或高低落差有無改善?這些都應一併考量。所幸,目前一些輔具的發明,已可有效改善這些問題。以獨老居家緊急事故為例,目前已有很多隨身的科技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呼救,甚至有跌倒偵測器,在老人跌倒時便可自動發出求救訊號。居家無障礙的改善,除了基本的扶手安裝,室內段差的消除、浴室的防滑施作都是重點。另外,大門高低落差的消除,若因泥作工程可能會占用馬路或騎樓的公有地,也可採用非固定式的斜坡板來改善。以上所提輔具設備,很多都在長照2.0的補助範圍,民眾若有需要可提出申請。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除了解救現在陷於囚老困境的長者,更重要的是防堵更多老人步入囚居牢籠。要避免此狀況,除了政府的宣導及補助,更重要的是民眾要強化健康意識,維持運動習慣,讓自己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喪失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退休生活到底該準備多少才夠花?2招估算退休需求
每個人都會面臨退休,最好超前部署,做好退休準備才能安然樂退。但究竟要如何預估退休後的花費?需要準備多少錢?常聽到有人說退休要準備1500萬,也有人說3000萬,這根本是天文數字,要怎麼存這麼多錢?台北富邦銀行表示,要預估退休後的花費及退休金需求,需要考量的因素相當多,包含壽命長短、投資理財狀況、適用退休金制度、醫療費用和通貨膨脹等。目前較常用來推估退休金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招:總支出推算法生活簡單或優渥,三種等級算出需求。以65歲退休、平均餘命80歲來預估,需要準備足以支應15年以上生活的退休金,再根據政府統計數據,推算退休後的生活總支出,包含日常消費、醫療、休閒娛樂、房屋修繕等各項費用。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7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平均每人消費支出估計,退休金的準備可約略分為以下三種等級:1.簡單生活:每月4.9萬元,預計需要882萬元退休金(4.9萬元×12月×15年)2.充實過日:每月8.1萬元,預計需要1458萬元退休金。3.舒適享受:每月11萬元,預計需要1980萬元退休金。第二招:4%經驗法則以退休金為本金,將孳息用於每年生活支出。以預期開支結合投資報酬率,推算退休前需要準備的退休金總額。例如,假設退休後每年支出為100萬元,預期年報酬率為4%,則在退休前需要準備好2500萬元(100萬元÷4%),也就是以退休金為本金,將孳息用於每年生活支出。4%經驗法則是假設年報酬率在扣除通膨後維持4%水準,實際上個人投資報酬率和每年通膨狀況,都會影響所需要累積的退休金。台北富邦銀行表示,第一種計算方式的優點是簡單易懂,第二種計算方式則考慮到本金的投資孳息以及超過平均餘命的長壽風險,精確度較高,民眾可根據自身需求參考運用。退休金準備策略:三高二低一延長台北富邦銀行提供理財基礎公式:(收入-支出)×投資比率%× (1-投資成本)×(1+投資報酬率)×N年從以上公式中可以發現,想要準備充足的退休金,就要提高收入、投資比率或投資報酬率,也可以降低支出或投資成本,或是提早投入準備以延長投資年期,只要在任一點上有所加強,都有助於創造更佳複利效果,簡單來說就是「三高二低一延長」。同時,台北富邦銀行也提醒民眾,退休準備要優先要考量「風險控制」,在投資商品的選擇上建議採用多元配置,以保險商品為配置核心,搭配穩健型基金、投資級債券等低波動的投資商品作為衛星,增加整體配置對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以穩中求勝的方式達到累積退休金的目標。針對大眾因應退休的需求,許多銀行都有設計相關網站,幫大家試算退休金缺口及準備方案規畫,例如台北富邦銀行的「富樂退」網站,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試算看看。調查分析財務準備平均54分 每月花費多低估根據聯合報2020退休力大調查,國人退休財務準備平均得分54分,20到59歲分數低於52分,顯示國人退休準備在財務面的知識及行為,必須強化。另外,有41.2%認為退休後應繼續工作,遠離工作、安養天年不再是退休唯一選項。退休後每月生活費要多少錢才夠?調查發現,43.4%民眾認為退休後生活費約2~3萬元,認為2萬元以下即足夠的比率有29.6%,65歲以上民眾認為2萬元以下的比率接五成,高於其他年齡層。但退休後每月生活費的所得替代率應達80%以上,每月生活費2萬元以下者,評估為退休準備度不足。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4-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鍛鍊退休力/退休財務規畫 先問自己要不要再工作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去年底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填寫人數近三萬人。高齡社會,以工作和年齡為界線的退休觀念受到挑戰;面對比想像中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更要及早準備。「退休準備指標」是聯合報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提醒大家超前部署百歲人生。在專家及典通公司的協助下,經一年籌畫與執行,多次專家會議及討論修正,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個核心能力,發展出20個子題,提供自我檢視。元氣周報將為您分析「退休準備指標」的題目設計及計分方式,說明攸關人生安老的基本KPI如何訂定。本期以「財務準備」為主題,未來將繼續說明社會心靈退休力,敬請期待。財務指標設計╱專家的話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白皮書指出,退休金可能在退休的頭10年就用完;在國內,勞保可能面臨破產危機,年金改革迫在眉睫,未來社會保險年金給付所得替代率占比將持續下降,退休財務準備更形重要。不同世代對退休的心境不同,準備重點也不相同,但有三大通則:首先應該建立退休準備的基礎知識,例如理想的退休老本計算、勞退、勞保、年金各是什麼?第二個觀念是退休準備金專款專用,不被其他用途花費吞蝕退休本;第三則是評估購買適合的保險。在「退休準備指標」中,先以「退休後有沒有打算繼續工作」破題,提醒因應高齡社會,延後退休和終身工作已成為人生選項之一;財務準備列出對社會保險、理財工具和退休後生活所需經費等認知,並考量老後醫療需求與長壽風險,提醒保險規畫也要超前部署。檢測你的退休準備分數「退休準備指標」,其實也是人生準備指標,在浮光掠影的忙碌人生中,或可稍停,為自己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過生活。這個評量不是考試,而是一次自我審視,邀請你,每年都跟著聯合報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退休指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3-31 癌症.抗癌新知
2021癌症高峰論壇/聯合報執董項國寧:從守望到照護
聯合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舉辦「二○二一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聯合報斜槓跨域,馬拉松式舉辦連續兩天的癌症直播論壇,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在開幕致詞時指出,媒體具守望國家社會的責任,聯合報由成立健康事業部開始,從新聞守望,進一步跨入協同照護,照顧大家的健康和回應高齡社會需求。項國寧說,聯合報舉辦了多場癌症相關專家會議,為解決癌友們的醫療問題略盡棉薄之力。今年癌症論壇共邀請廿二位癌症領域重磅權威,持續推進癌症相關的基因檢測、健康大數據、標靶、免疫治療等,還有如何預防感染型的癌症,以及與癌共存的好生活。今年也是聯合報70年,項國寧說,聯合報如履薄冰,堅持媒體守望社會功能,在訊息爆炸的年代,新聞要做得有品質又有意義,是聯合報系堅守的信念。
-
2021-03-31 醫聲.癌症防治
精準醫療/2021癌症高峰論壇:打造台灣醫療產業為下一個台積電
全世界正掀起「精準醫療」到「精準健康」的大浪潮。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在「二○二一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指出,台灣具資通訊與醫療雙優勢,應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助攻,打團體戰,以創新的跨業整合模式,發展精準健康數位醫療產業,建立國際稱羨的另一個台積電般的產業品牌。由聯合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健保署、國健署共同主辦的「二○二一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在27、28日,廿二位國內癌症領域重磅權威,詳解國家級抗癌計畫、健保給付,到臨床最新治療,從心理、營養、毒物到病友服務。講者多認為,疾病治療甚至健保給付,愈來愈講究科學實證和個別化。醫師和病人都要學習和認識精準醫療,也就是使用最少的醫療資源,為患者量身打造,找出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和藥物。以癌症為例,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國際研發癌症藥物以當地盛行癌症為重點,因此肺癌、乳癌一直是癌症藥物顯學,亞洲人盛行的胃癌、膽道癌則是國內健保藥物資源相對弱勢的族群,要提供病患有效的治療,本土需有自己的研發、治療、給付策略。透過健康大數據,可找到疾病風險因子。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熊昭舉例,風險預測模型就是健康大數據的運用,透過預測模型找出疾病高風險族群,建議及早採取降低風險的措施,對於已經生病者,則進行精準治療。風險預測模型甚至可作為預防癌症的政策,例如高危險族群應被列入篩檢對象,進而降低死亡率。例如肺癌,吸菸是歐美的最顯著致癌因子,但台灣肺癌病患逾五成並不吸菸,台灣女性吸菸率更低於百分之五,顯見有不同的致癌因子,若直接引用國外的防治措施,保護傘則不夠大。日前,熊昭、國衛院名譽研究員張憶壽與中研院士陳建仁、楊泮池、GELAC研究群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研究專家,共同提出屬於台灣的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預測模型,風險因子包括年齡、身體質量指數、慢性阻塞性肺炎、教育程度、家族史、基因型。為了建立國人的癌症基因庫,國衛院癌研所研究員、奇美醫學中心醫研部長李健逢指出,目前國衛院正規畫公私立聯盟精準醫療合作架構,由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收案,並提供高規格的次世代基因檢測(NGS)服務及提供原始資料。對新診斷晚期或術後復發的癌症患者,在簽署NGS同意書後,進行可用標靶藥物的評估,量身定做治療策略,若無突變基因,則回到常規治療,若有配對的藥物,則看是否有健保給付,或需要自費醫療、恩慈療法等。李健逢認為,這一套利用原始資料評估患者最適切的治療方式,不只可加速臨床試驗收案,也能協助開發新藥或新適應症,這些基因資料庫加上台灣健保資料庫、癌症登記,更能獲得真實世界數據療效的確認,有助於台灣產官學發展。梁賡義說,針對健康、亞健康、罹病、失能各階段,妥善運用健康相關的數位資料庫,結合雲端技術、智慧載具、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健康促進指標需求,建構個人化健康紀錄系統,發展全齡促進整體策略和相關精準健康產業,再造另一個台積電產業品牌。
-
2021-03-31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尼尼藥師:我的胃好好的,為什麼醫生開胃藥給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看診時領過胃藥或鈣片的經驗,藥袋上寫著「飯中服用」或「隨餐服用」,為什麼慢性腎病患者胃好端端的要吃胃藥或鈣片呢?高血磷是腎臟病友蠻常見的情形,腎臟功能不佳使得磷離子的排出減少,過量的磷蓄積在血液中,使人皮膚搔癢、骨頭疼痛、噁心嘔吐,甚至出現其他器官功能失調的情況,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出現高血磷時,醫生會開立「磷結合劑」治療,藉由藥品將食物中攝入的磷離子排出體外。常見的磷結合劑有碳酸鈣、醋酸鈣、氧化鎂、氧化鋁…等,這些剛好就是胃藥(制酸劑)的成分,所以藥袋上可能寫「制酸劑」,用途寫緩解胃部不適。但醫生開藥真正的目的是要治療高血磷,如果覺得自己並沒有胃部問題,又不確定醫生為什麼開這個藥物給自己,一定要多問問醫生跟藥師,不能自己評估不需要就不吃! 那麼,為什麼胃藥要在「飯中服用」或「隨餐服用」服藥呢?飯中服用的意思是在吃第一口飯的時候吃藥,目的是為了帶走食物中的磷離子,而藥物到胃中崩散生效需要時間,因此跟第一口食物一起吃會有最好的效果,如果嚼碎藥品效果還會更好!如無法咀嚼須管灌的病友該怎麼辦呢?建議將藥物磨粉後與營養品一起服下即可。【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3-28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改革/部分負擔調漲 陳時中:讓民眾有感就好
討論多時的部分負擔漲定了。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各界代表均認為,應該調漲藥品及檢驗費用部分負擔,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抑制不當的醫療行為,連醫界代表也贊成,因此目前朝向「讓民眾有感覺就好」,不會漲太多。 至於新制何時上路?陳時中說,「現在這個時間點不會」,正審視各種資料,選擇對弱勢影響最小方案。陳時中直言,自己一向反對以經濟手段來限制民眾醫療行為,因此反對調漲藥品、檢驗等部分負擔,現在之所以贊成,原因在於這項改革對於解決健保困境,確實可發揮一點效果。該如何調漲?陳時中說,「這就很為難」,每一個人都認為要漲,但漲到誰,誰就反對,因此新制上路前,須展開社會對話,達成一定共識。陳時中提出三大原則,首先,擬定配套措施,排除弱勢族群,不要影響他們的就醫權益,雖然這麼做,不見得合理,但仍必須做這樣的選擇,顧及弱勢族群,不至於形成就醫障礙。其次,希望調漲後,有助推動分級醫療,而不要妨礙分級醫療,例如,民眾至診所、地區醫院就醫,必須收取較多藥品部分負擔費用,醫學中心反而較低,這就會妨礙到分級醫療。 最後則是調升幅度拿捏,原則是「讓民眾有感覺就好」,不會到「感覺太多」地步,範圍包括藥品、檢驗費用,均需調漲部分負擔,訂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