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2 醫療.婦產科
搜尋
經血過多
共找到
19
筆 文章
-
-
2023-10-18 癌症.卵巢.子宮
飲食清淡不菸酒 34歲女健檢竟卵巢癌晚期!卵巢癌不完全「沉默」,觀察5難辨症狀
一中年女性生活習慣良好也不菸不酒、飲食清淡,只是腸胃功能較差,吃益生菌及酵素也沒改善,沒想到一檢查竟發現晚期卵巢癌,並已有轉移現象。卵巢癌由於不易早期發現經常被稱為「沉默殺手」,不過專家指出其實初期卵巢癌並非完全沒有症狀,只是不是很明顯,元氣網整理卵巢癌5難辨症狀提醒女性朋友們多留意。生活、飲食習慣良好僅腸胃差 健檢竟為卵巢癌根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的衛教資訊,一名34歲病例生活習慣良好,不抽菸不喝酒,日常飲食清淡,也盡量選擇較好消化的食物吃。但近一年腸胃功能較差,常覺得消化不好,肚子悶痛,也容易有便秘。該病例因此刻意買益生菌及酵素等保健品來吃,希望幫助腸胃道消化。後來安排去健康檢查,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指出,一檢查竟發現該病例子宮右側有一顆明顯腫塊,大小約16公分,並有大量腹水情形;在肝臟左右葉也發現數處大大小小異常結節,最大的將近3公分。最後再經婦科醫師進一步確認為晚期卵巢癌,並已有轉移現象。沈彥君提醒,早期卵巢癌大多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如:腹脹、脹氣、噁心、易飽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卵巢癌其實不完全「沉默」,只是難聯想!卵巢癌由於不易早期發現經常被稱為「沉默殺手」。不過和信治療中心院長黃達夫曾在聯合報專欄撰文指出,過去有篇研究,研究者重新翻閲419名被診斷為早期卵巢癌婦女的病歷,發現這些病人當中,有72%有一種或多於一種症狀,這些症狀包括脹氣、腹部或骨盆疼痛、腹圍增加,還有人有不正常陰道出血及其他泌尿系統及腸胃問題,28%的病人沒有症狀。因此初期卵巢癌並非完全沒有症狀,只是它的症狀不是很明顯,很難讓看診醫師一下就想到卵巢,很容易被誤診而延誤治療時機。常見的婦科癌症,乳癌、子宮頸癌症狀較明顯,容易早期診斷,但卵巢位於骨盆腔,早期病變不易發現。且一般出現下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通常會去看腸胃科、家醫科,但找不出原因時就要懷疑與卵巢有關。尤其肚臍以下腹部痛別忍耐,要趕快就醫,如果腸胃科找不出原因,最好轉婦產科檢查,用超音波初步檢查就能找出病因。若年輕女性出現卵巢腫瘤通常屬於良性,但隨著年齡愈來愈大,發生卵巢癌的機率也跟著提高,40至70歲是好發年齡。卵巢癌5難辨症狀.腹痛、腹瀉、嘔吐、食慾不振…,以為是腸胃問題。.因腹水而腰圍愈來愈粗,以為只是變胖。.腫瘤壓迫膀胱致頻尿,以為只是婦女常見毛病。.月經不順,經血過多,或者月經都來很多天,好像來不完,以為是月經異常。.停經後又出血、流分泌物,以為是更年期問題。「沉默殺手」卵巢癌 固定運動習慣降罹患風險婦產科醫師提醒,年過40歲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或陰道超音波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要如何預防?運動還是最好的解方。根據英國曾做過的研究指出,不運動的女性罹患卵巢癌或是因卵巢癌而死亡的風險,比起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女性還要高約兩到三成。【資料來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醫師衛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預防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含維他命K的這些食物不可多吃!必知6件事 自行停藥很危險
有許多三高患者、有中風高風險因子者,平日都有在吃抗凝血劑。不過服用抗凝血劑有許多需注意的事,尤其千萬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否則將引起中風。在飲食上也有一些禁忌。元氣網以下整理關於抗凝血劑的認識及服用上需注意的重點。抗凝血劑的作用在防止血液凝固,用來治療及預防血管栓塞、預防中風,臨床上用途很廣,例如: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心房顫動等。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維祥曾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目前口服抗凝血劑的選擇有傳統口服抗凝血劑以及新型抗凝血劑兩種,傳統的抗凝血劑為常見的warfarin(歐服寧)、Coumadin(可邁丁);新型抗凝血劑則包括有pradaxa(普拴達)、xarelto(拜瑞妥)、eliquis(艾必克凝)、lixiana(里先安)。抗凝血劑怎麼吃?依照醫師指示,定時定量服用,抗凝血劑一般一天服用一次。為確定抗凝血劑的功效,醫師會隨著患者的病情、是否服用其他藥品或是飲食習慣等進行劑量調整,患者需遵照醫師指示定期返院抽血檢驗(國際標準化凝血酶原時間比值,INR),以觀察藥效是否有達到預期、有無造成出血。抗凝血劑常見副作用?如果使用過量,可能引起出血不止。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則可能引起中風。1.出血現象(例如:嘔吐出血或類似咖啡渣的棕色物質、血便或黑便、血尿、紅色或暗棕色尿、突然出現瘀傷、牙齦出血、經血過多、從未發生過的頭痛、腹痛或背痛)2.倦怠、發熱、發冷、喉嚨痛、嘴痛、皮疹及搔癢等。服用抗凝血劑的飲食禁忌抗凝血劑很容易與其他藥品或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品的吸收與代謝。食藥署提醒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對於所有食品都應適量攝取,如欲併服健康食品、中藥或其他藥品時,應先向藥師或醫師諮詢,以確保用藥安全。1.日常飲食中,有些食品會降低抗凝血劑的藥效,當攝取過多時,抗凝血劑藥效就會減弱。例如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萵苣、動物肝臟等,每日應定量平均攝取,不宜過多,建議每日可攝取約 3~5份,每份菜量約掌心大小。2.不少食品或中草藥會增加抗凝血劑的藥效,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出血的風險,例如:丹參、當歸、銀杏、鳳梨酵素、蔓越莓、葡萄柚、魚油(每日超過2克)、維生素 E(每日超過400 IU)、輔酶Q10、高劑量維生素C、含維生素K的營養劑或維他命及葡萄糖胺等,都須經醫師同意才可吃。3.抗凝血劑會與許多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因而增加或減低抗凝血效果,所以請不要自行服用任何其他藥物(尤其是阿斯匹靈,抗生素、中藥等)。4.抗凝血劑的藥效會受酒精影響,請儘量少喝酒精性飲料。5.茶類,如烏龍茶、綠茶、紅茶等,須經醫師同意才可食用。服用抗凝血劑其他注意事項1.不可自行停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在使用抗凝血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非常危險。2.不可擅自調整藥物這類藥物雖然能抑制血栓形成,但也會降低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出血,服用藥物應該遵循醫師指示劑量,不可以擅自調整劑量。3.接受任何侵入性檢查治療前必先告知醫師接受手術、拔牙等手術治療,以及服用其他藥物之前,應該先讓主治醫師了解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維祥曾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口服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要進行外科手術或拔牙之前,需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和開藥醫師,針對您的手術類型、栓塞風險、出血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以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停用抗凝血劑以及需停幾天的藥。4.避免不必要的受傷出血謹慎使用牙刷、刮鬍刀,避免刮傷皮膚、黏膜導致不必要的出血。5.留意服藥後的副作用及徵狀服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須經常自我檢視,包括是否有疑似出血(不明瘀傷、血便、血尿、黑色便、暗色尿、流鼻血、牙齦出血不止)、全身皮膚不明原因淤青、有出血點,血尿或糞便呈現黑色、不明原因疼痛腫脹、疑似中風表徵(臉部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突然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語言障礙)、疑似靜脈栓塞(下肢腫脹、疼痛)等。若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調整劑量。6.懷孕須告知醫師懷孕時服用抗凝血劑有導致胎兒畸形的風險,計劃懷孕前或餵哺母乳,一定要告知醫師。【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衛福部南投醫院衛教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衛教資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7-20 醫療.婦產科
和家馨子宮肌瘤,每兩周一次大失血如「活死人」!經血量多可能是這5種疾病 子宮肌瘤危險7因子
淡出演藝圈的藝人和家馨近日復出,透露自己因子宮肌瘤導致月經大量出血,血紅素嚴重不足,甚至整天只能躺在床上,沒力氣做任何事,何豪傑形容愛妻的狀況有如「活死人」。和家馨4年前就被診斷出子宮肌瘤,當時醫生就建議她摘除子宮,但和家馨和老公何豪傑都覺得先不要走到這一步。不過後來和家馨的月事每兩周就來一次,一次就持續7天、出血量又大,導致貧血,最後還是忍痛決定摘除子宮。女性月經周期及經血量,一向是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來跟不來都困擾。量大可能子宮長了什麼肌瘤,量少又是其他不同問題。而這幾乎要陪伴女生大半輩子的事物,卻有許多人對它有很多迷思,如經血量愈來愈少是沒有排乾淨嗎?還有人擔心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元氣網》帶你認識你一生的「好朋友」。正常月經指標周期:平均28天一次,21天至35天內都算正常。持續時間:約3~5天。超過7天為過多。經血量:約35至50cc,10到80cc都算正常。衛生棉使用量:每天約用3到4片衛生棉,每片約8分滿。事實上,經血變化會受到很多環境因素影響,如有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血流量就會比較多;服用凝血劑,經血量就會變少。只要經過檢查子宮內膜厚度夠,經血量只有一到兩次有出現變化,其實不用太過緊張。相對於經血量,其實經期變化更需要被注意,女性的月經周期大約是28天,每個人的周期不盡相同,若是原本的經期是28天來一次,突然變成26天來一次,就得持續追蹤幾個月,若一直都是則可能為卵巢早衰的徵兆。經血量多,可能是什麼疾病?女性生理期的時候出血量到底要多少才合理?正常女性生理期經血量平均約33cc,但會愈來愈少,如果經期流血天數超過7天,或每月生理期流量大於80cc,就應懷疑有經血過多的問題。婦產科醫師建議,如果每次周期使用超過20片衛生棉,就算是經血量過多。而導致經血量過多,最常見的可能疾病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瘜肉等。長期經血過多又會導致貧血問題出現。以和家馨罹患的子宮肌瘤而言,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曾受訪指出,女生2、30歲時肌瘤可能沒那麼盛行,但隨著月經週期次數增加,發生頻率會漸增,肌瘤也慢慢長大,因此4、50歲後的女性,大概一半以上都有肌瘤。子宮肌瘤好發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項:7因素容易罹患子宮肌瘤.個人體質.遺傳.環境因素:如環境荷爾蒙.不良飲食習慣:嗜吃油炸、燒烤食物。吃過期食品。.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肥胖.抽菸》疾病百科/子宮肌瘤經血量愈來愈少代表沒有排乾淨?月經來潮每次經血量約在30到90c.c.之間,大約每天用3到4片衛生棉,每片約8分滿狀態,經血量少不代表沒有流乾淨,每次經期都一定會把剝落的經血排完。月經若是規則來潮,經血僅有幾次有出現變化,飲食上不需要忌口;若是經血量大,需要額外補氣;經血量少則需要增加血液循環的食補,若是自己調理都沒辦法解決,就得盡速就醫。經血量少主要五原因第一:月經來潮前有熬夜、吃油炸、生活作息紊亂等,經血量就可能不足。第二:年紀漸增,卵巢功能衰退。第三:有巧克力囊腫或是經血逆流的症狀。第四:服用藥物,例如避孕藥。第五:過度運動所致。經血量愈來愈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女性平均在50歲前後進入更年期,根據統計,初經年齡平均為12歲,停經年齡為50歲。但並非沒有月經才算更年期,通常沒有月經一年以上為停經。更年期前,月經周期與經期會變得不規則,從有正常的月經過度到完全停經,大約會出現在45歲到55歲之間,可長可短,有人拖上好幾年才真正結束。月經不規則可能的情況是,有時候量多,有時量少,因此不一定量變少就是要進入更年期,反而也可能變得比較多。還有人的月經周期拉長到兩個月,也有可能突然一整年不來,後來又恢復;也有人一、兩個月不正常之後,又恢復正常,這些都是更年期可能出現的現象。【資訊來源】.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張仲鈺《聯合報》受訪資料.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世明《聯合報》受訪資料.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聯合晚報》受訪資料.長庚醫院婦產部婦女健康照護網
-
2023-05-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頭暈全身無力怎麼辦?改善貧血不只補鐵,5大營養素助你恢復紅潤好氣色
走路或辦公到一半,突然覺得頭暈暈、嘴唇發白、身體無力,且做起事來總是無精打采!這些現象都是很典型的貧血症狀。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指出,19~45歲的女性中,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貧血情況出現!究竟在飲食上要如何有效改善貧血呢?接下來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來和大家一起學習這項很重要的「回血」技能!什麼是貧血?貧血的成因有許多,如受到疾病、營養攝取不均、遺傳、藥物或化學物質等因素影響,造成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減少、血球型態大小發生異常或血紅素降低,導致血液輸送到身體各組織交換氧氣與二氧化碳的能力變差,就會產生程度不一的貧血症狀。貧血有很多種,可依性質的不同大約分為六個大類,分別是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及失血性貧血。為了能讓大家對貧血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下一段先帶大家先認識這六類貧血的成因。六類貧血的成因‧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指的是飲食中鐵質攝取不足,或是身體吸收不良,導致體內鐵質存量缺乏所引起的貧血,較特有的典型症狀為匙狀指甲、舌頭粗糙等。根據統計,缺鐵性貧血為國人主要的貧血種類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一聽到貧血就會聯想到補鐵的原因。‧營養不良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指的是一種營養失調所致的貧血,較為常見的原因是缺乏維他命B群的攝取,導致紅血球無法有效合成或分化,例如缺乏維他命B9所致的巨球性貧血;或是缺乏維他命B12所致的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當紅血球在人體血管或組織內被破壞過多,新的紅血球又來不及補充失去的數量時,就會引發溶血性貧血。著名的例子如「蠶豆症」就是因為人體內缺乏一種特定酵素,使得紅血球容易受到氧化物質的破壞,繼而產生快速的急性溶血反應。‧地中海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患者約占台灣總人口6~8%,它是一種由遺傳性染色體變異所導致的貧血,使得患者的紅血球壽命比一般人要短。當這些不健康的紅血球死亡時所釋出的鐵質會持續進入人體中,當進一步累積在肝臟、胰臟、骨髓等部位時,就會形成鐵沉積症(Hemochromatosis)。因此有這類型貧血的患者需要特別注意鐵質的攝取量,避免鐵質在體內累積的情形加劇。目前治療的方法除去骨髓移植以外,也可以依靠定期輸血及注射排鐵劑來控制。‧再生不良性貧血:我們的骨髓每天都會製造大量的紅血球供給氧氣與養分給我們的組織所需,當骨髓製造紅血球的能力降低,就會引發再生不良性貧血。通常是因先天、化學藥品及輻射傷害所造成,依不同情況可能需要靠藥物及注射賀爾蒙治療。‧失血性貧血:當身體因受傷而發生大量出血的狀況時,會引發急性失血性貧血;而腸胃道潰瘍、大腸癌、經血過多所造成的失血,則被歸類在慢性失血性貧血,這也是國人相對常見的一種貧血型式。了解貧血的成因及原理,並在預防與治療上正確應對,才能避免用錯方式反而讓身體更不健康喔!【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吃對營養,滿血升級對於改善營養不良性貧血,大家都認為要靠鐵!但事實上還有很多營養素也跟造血有關,若能全方位補充到這些營養素,補血能力肯定能大幅提升,一起來看看吧!‧蛋白質:若把紅血球拆開來看,就會發現裡面大部分都是蛋白質!因此充足的蛋白質攝取可以為紅血球的合成提供源源不絕的材料。例如雞蛋、豆腐、鮪魚等,它們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維他命C:蔬果中的芭樂、綠花椰菜、甜椒都是補充維他命C的好選擇。維他命C除了能幫助合成膠原蛋白及抗氧化外,它也能將飲食中的鐵轉換成身體較好吸收的型式,提高吸收率。不過由於維他命C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維他命,在食物製備時很容易因為環境因素如光照、加熱等因素而破壞流失,若有需求也可以選擇含有豐富天然蔬果來源的維他命C保健食品來補充,也是個很有效率的辦法。‧維他命B群:飲食中的香蕉、黑豆、豬肝分別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6、B9、B12,這些維他命B群除了可以提供合成紅血球的材料,還能幫助紅血球順利成長與分化,以正常發揮它運輸氧氣與養分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維他命B12多存在於動物來源,且需要充足的胃酸才能吸收,因此對於不吃肉類的素食者及胃酸分泌較不足的長輩來說,比較不容易攝取到足量的維他命B12。建議這類族群可以選擇天然來源的維他命B群保健食品來補充。‧鐵:高鐵食物如豬血、紅莧菜、文蛤都是很好的鐵質來源,鐵是構成紅血球的重要元素,它可以將肺部的氧氣帶給身體各處的細胞,也能將細胞代謝出的二氧化碳再送回肺。不過就如上一段內容所述,每一種貧血發生的成因皆不盡相同,若你是屬於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在吃含高鐵食物前,應先諮詢專科醫師建議,並了解自身情況後再作決定。‧銅:富含銅的食物有牡蠣、乾香菇、腰果等,銅能催化血紅素的合成,也能提升鐵質的吸收與利用率。若身體缺乏銅,鐵質就無法順利釋放到血液中,同樣會造成缺鐵性貧血。不過人體對銅的需求量通常很低,一般飲食中只要偶爾有吃到上述的食物,即可攝取到足夠的銅,不需要特別額外補充。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正確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調養,若你是屬於生活忙碌,飲食難以均衡攝取的族群,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並搭配專業人員的建議使用,也是種維持健康的好方式。若你有貧血的狀況產生,建議要先諮詢專科醫師了解自身情況,判斷是由飲食、保健食品補充營養,或是更嚴重需要藥物的協助。Sean還是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現低血壓、呼吸困難、心悸等嚴重的貧血症狀,請務必儘速就醫治療喔!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曝富含B群8種食物及8大功效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2-11-05 養生.聰明飲食
紅肉白肉怎麼分?鮭魚是紅肉嗎?一文看營養差異與建議吃法
肉類是生活中很受歡迎的食物,因為好吃可口,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不過你知道肉類也分顏色嗎?一般可分爲紅肉和白肉,到底要怎麼分,紅肉和白肉又有什麼區別呢?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以幾隻腳判別,「四隻腳動物」歸類為紅肉,有豬肉、羊肉、牛肉等;「兩隻腳動物」或「海鮮」歸類為白肉,包括雞肉、鴨肉、魚肉等。雖然大多人覺得紅肉和白肉最直觀的區別就是顏色,但如果從營養學來看,是以肉類中的肌紅蛋白含量比例多寡來區分,目前沒有特別定義含量比例,是以相對性含量區分。豬肉、羊肉、牛肉等因為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肌紅蛋白是什麼?肌紅蛋白是什麼呢?它是一種存在肌肉內的蛋白質,負責體內氧氣的運送。肌紅蛋白較多的肉類,烹煮後的肉色較紅,反之肉色較白,所以有些人會用顏色區分紅肉或白肉,但這樣區分不夠準確,舉例來說:鮭魚看起來雖然是紅色的,但它被歸類為「白肉」,因為其肉質的色澤不是來自肌紅蛋白,而是類胡蘿蔔素。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人吃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人吃,例如經血過多的女生或貧血的人,因為鐵質是紅血球製造的要素之一。不過紅肉油脂含量較高,且含有較豐富的飽和脂肪酸,吃多了,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還會增加肥胖和高血脂症的風險。白肉膽固醇、脂肪較紅肉少,對心血管負擔較低白肉則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鐵質相對較少,相較於紅肉,若吃了相同份量,所攝取的膽固醇、脂肪確實較少,而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吃肉可以補充蛋白質,但如果吃太多的肉,對我們的身體可是會變成一大負擔喔!因為無論是紅肉或白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因此建議大家適量食用比較好。另外,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均衡且多元,每種食材都要適量吃、不偏食,才能滿足我們身體所需。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健康體質,這樣長大才能輕鬆擁有不生病的強健體格!(本圖文由農業兒童網提供)專欄介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其子網站提供您豐富的農業知識,可以為您解答農業問題,也提供多樣的生活資訊,可以增加您的生活樂趣呢!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好吃、好玩、好健康的台灣農業,同時也一起來關心我們的農業、守護我們的鄉土。更多內容請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兒童網】/【台灣農業故事館】
-
2021-12-05 該看哪科.婦科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 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
近期有多部電影、戲劇作品的藝人徐若瑄驚傳住院!從IG的照片上,看到她正躺在病床上,且透露自己有「貧血、臉色蒼白、頭暈、視線模糊、腹脹」的症狀,以及在非經期時間仍大量出血。醫院認為她有昏倒風險,須立即入院。徐若瑄經紀人日前透露,她是因子宮腺瘤的關係入院診療,現在狀況穩定。子宮肌腺瘤好發於35至50歲的女性,也許你身邊的女性友人就受到子宮肌腺瘤所苦。醫師提醒,如果自己或身邊友人有嚴重經痛、月經時間過長,超過7天,就該及早就診。治療棘手 嚴重恐影響生育力不少女性經常受到經痛所苦,甚至是非常嚴重的經痛,就診時才確認是子宮腺瘤。造成子宮肌腺瘤的主因是「經血逆流」,也就是月經來時子宮內膜剝落出血,如未流出體外,停在肌層細胞內造成局部發炎反應,形成肌層內的厚病灶,就是子宮腺瘤,又稱「子宮肌腺瘤」或「子宮肌腺症」。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巧克力囊腫」,也是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在卵巢等地形成「異位囊腫」,這些子宮內膜受卵巢性激素影響,會產生經血卻不能排出體外,使得存在卵巢內的經血越來越多。因囊腫內的血外觀為巧克力糊狀,又稱「卵巢巧克力囊腫」。其症狀除經痛以外,因囊腫會壓迫到膀胱,也會有頻尿狀況。患者每當月經來時,子宮肌腺瘤將分泌子宮收縮素造成強烈收縮,患者會非常疼痛。大家常聽到的「子宮肌瘤」是平滑肌瘤或稱纖維瘤增生造成,只會集中在一處,只要切除即可有效治療;反之「子宮腺瘤」因遍布整個子宮,治療相當棘手,嚴重時恐須摘除子宮。醫界會建議婦女定期檢查,如能早期發現,就能在未擴散到整個子宮前及早切除,保住一線「生」機。 出現3大症狀 就應有所警覺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明珠表示,子宮肌腺瘤好發於有巧克力囊腫病史、生理期不規則以及嚴重經痛的婦女。如女性的生理期經血過多、嚴重經痛、以及生理期超過7天者,就有可能是「子宮腺瘤」造成。蔡明珠表示,現行常用的治療方式為症狀治療,例如服用止痛藥、避孕藥等相關藥物來降低疼痛。或是服用避孕藥,達到減小腺肌瘤的目的。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為什麼愈長愈大? 醫揭「隱形幫兇」:絕大多數人都中 ·老是尿急跑廁所小心子宮肌瘤! 醫示警:30歲女性每5人就有1人有 
-
2021-10-28 癌症.卵巢.子宮
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肌瘤 幼教老師自然產喜獲女
41歲蕭小姐從事幼教工作,35歲時想懷第2胎但始終未有下文,檢查後發現有子宮肌瘤且位置影響受孕,需切後除才能增加受孕機會,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中遠研究病例後,決定採達文西手術切除肌瘤並縫合子宮,術後懷孕39週順利生產,母女均安。李中遠與蕭小姐討論後,建議採單孔腹腔鏡加上1個輔助孔,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子宮肌瘤,術後病人腹部只有兩個微創傷口,比傳統手術4至5個傷口更少,且單孔較易取出肌瘤縮短手術時間,且單孔位於病患肚臍位置,術完成後腹部單孔傷口與肚臍合而為一,達到美觀的要求。李中遠表示,子宮肌瘤常見育齡婦女,症狀如經血過多、經痛等,除藥物治療外,目前醫界多使用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通常依大小、生長位置以及數目來決定以傳統開腹或者是腹腔鏡進行手術。目前外科手術已朝微創發展,腹腔鏡手術也應用在切除子宮肌瘤,其中仍有不少限制,可藉由達文西機器手臂解決,李中遠說達文西手術應用在內視鏡子宮肌瘤切除上最大的好處是「微創」,如同醫師親自縫合子宮傷口。李中遠解釋,一般女性切除子宮肌瘤多採剖腹,主要擔心傷口在自然產時,子宮收縮過程中有破裂風險,蕭小姐因為子宮肌瘤切除後採達文西機器手臂縫合,傷口有較佳的癒合及強度,待產過程仍適合陰道生產,免除病人剖腹生產的風險與不適。蕭小姐術後復原良好,半年後自然懷孕,於懷孕39週破水自然生產,出生女嬰體重3640公克,非常健康,他也感謝長庚醫院達文西團隊,精準掌控產程進展並隨時注意母女狀況,讓她可以平安生產。
-
2021-08-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解剖124例接種疫苗死亡 86例有慢性病
施打疫苗後死亡解剖釐清死因,指揮中心今公布目前已解剖124例,其中有86例本身有慢性病。此外今新增1名施打莫德納疫苗死亡個案,該個案為66歲男性,接種疫苗後8日死亡。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已解剖124例,其中86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6例疑似肺炎,3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1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2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1例主狀脈剝離,1例蜂窩性組織炎併發敗血症,1例心肌梗塞,6例待釐清。8月2日新增25例(16女9男)AZ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26歲至86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2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肺栓塞、下肢深部靜脈栓塞、過敏反應(誘發氣喘急性發作、蕁麻疹、下肢水腫合併皮膚紅疹)、接種後常見之全身不適,及診斷未明之抽蓄與意識改變、持續數日發燒、複視、肝指數偏高、經血過多、手麻、左側肢體無力等等。同期間新增8例(6女2男)莫德納疫苗接種後發生疑似其他嚴重不良事件,年齡為 20 歲至 79 歲間,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 16 日間發生,包含疑似顏面神經麻痺、心律不整、肺栓塞、注射部位紅腫熱痛,及診斷未明之胸痛、呼吸喘與四肢麻木、左側肢體無力等等。累計目前已有548例(255女293男)接種新冠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年齡為2個月至101歲間(其中370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當日至68日間發生,其中有465例為接種AZ,有83例為接種莫德納。累計548例中,有4例(1例接種AZ,3例接種莫德納)為原通報非死亡之嚴重不良事件追蹤後轉死亡。
-
2021-04-24 癌症.卵巢.子宮
子宮肌瘤長多大要開刀?喝豆漿蜂王乳長更快?醫:太快變大恐是肉瘤癌
喝豆漿害長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因素有哪些? 子宮肌瘤是骨盆腔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育齡婦女發生率據說高達20%,每5名女性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坊間常有吃山藥、喝豆漿、蜂王乳等食品導致長出子宮肌瘤的傳聞,婦產科醫師提醒,影響子宮肌瘤因素眾多,未必是單一食物攝取造成。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董宇紅醫師受訪表示,診間常被病人問及為何會長子宮肌瘤。關於子宮肌瘤成因目前尚無統一說法,包括不當荷爾蒙攝取、荷爾蒙不協調、人種、基因遺傳、環境荷爾蒙都有影響,較難以單一原因解釋子宮肌瘤的形成。 雌激素過高刺激肌瘤 月經不正常要注意 董宇紅醫師指出,以正常飲食來說,每天攝取1杯豆漿,或食物中攝取的山藥份量,並不會造成肌瘤生成。不過,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豆異黃酮,會產生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而子宮肌瘤的成因之一就是雌激素過高與荷爾蒙不協調,確實在某些病人身上發現,攝取某些食物過量導致子宮肌瘤增大的情形,但這些個案並非通例,也不建議女性刻意補充單一食品。 另外,某些研究顯示子宮肌瘤與遺傳基因的關聯性,因此家族中母親、姐妹發生子宮肌瘤者,就應多注意肌瘤問題。或經常出現月經不正常、月經疼痛的女性,也可能有較高的子宮肌瘤風險。 子宮肌瘤長多大要開刀?快速變大可能是癌症?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卻未必有明顯症狀。董宇紅醫師說明,有些病人肌瘤僅1-2公分就會產生明顯疼痛,有些肌瘤大至10公分以上,病人卻無明顯感受,主要原因之一是肌瘤生長位置。長在較內側的「黏膜下肌瘤」,即便體積不大也可能引起經痛、經血過多等明顯症狀。生長在漿膜下與肌層內的肌瘤,可能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明顯症狀。 董宇紅醫師表示,同樣是長在長在肌層內、10幾公分的子宮肌瘤,有些病人會感覺疼痛,甚至肌瘤壓迫到膀胱、大腸而出現頻尿、便祕等問題,但有些人即便肌瘤體積10公分以上,也僅感覺腹部凸出或摸起來有腫塊,而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如果肌瘤變化太快、體積過大,或引起貧血、疼痛、貧尿,就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治療。 另外,如果子宮肌瘤體積不正常變大,要注意其他潛在問題。董宇紅醫師指出,子宮內的肌瘤不斷長大,內部可能有組織壞死或是細胞變化,通常愈大的肌瘤愈有惡性腫瘤如子宮肉瘤(子宮肉癌)風險。由於子宮肌瘤與子宮肉瘤無法在超音波下分辨,提醒女性當肌瘤大於8-10公分以上、短時間內生長快速,就應及早就醫檢查或治療。 吃補品不可吃過量 肥胖更易刺激肌瘤長大 攝取食品、補品是否可能導致肌瘤變大?董宇紅醫師解釋,雌激素過高會刺激子宮肌瘤長大,但每個人對於食物的代謝程度都不同,有些人吃補品可能會影響肌瘤生長,有些人卻不受影響,基本原則是不要攝取過量。如果本身已有子宮肌瘤,又想吃補品類食物,建議不可過量並定期回診追蹤肌瘤大小。 董宇紅醫師提醒,本身若有子宮肌瘤又屬於肥胖,子宮肌瘤會更容易變大。原因是體脂肪儲存很多女性荷爾蒙,導致內源的女性荷爾蒙增加,進而刺激肌瘤長大。另外,平日也要避免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除了減少肌瘤風險,也可降低長期接觸之下引起月經異常和腫瘤病變等機率。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12公分」害她貧血頻尿又眩暈!海扶刀治療助30歲熟女留住子宮 .感冒喘咳竟掉出「10公分」子宮肌瘤!醫:貧血頻尿便秘要當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6 該看哪科.婦科
子宮肌瘤造成不孕!醫揭女性易忽略的4大症狀
子宮肌瘤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子宮良性瘤,幸好大部分沒有症狀,有症狀也不一定要手術治療。然而,對育齡婦女來說,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子宮肌瘤會造成不孕嗎? 子宮肌瘤屬良性腫瘤 平均每4個人就有1位 婦產科醫師詹景全表示,正常的女性子宮由內到外分別為黏膜層、肌肉層及漿膜層。「子宮肌瘤」是子宮肌肉層部分細胞過度增生而形成的一種良性腫瘤。以育齡婦女來說,平均每4個人就會有一位患有子宮肌瘤;臨床上,子宮肌瘤是導致子宮被切除的最常見病因。 子宮肌瘤多無症狀 症狀發生多與大小、位置有關詹景全說,其實子宮長肌瘤的女性,大多是沒有症狀的。若發生症狀,則與肌瘤所在的位置、大小有很大的關係: ◎間質肌瘤:可能造成經血過多、痛經。若肌瘤過大,將會壓迫到膀胱、直腸等。 ◎漿膜下肌瘤:除非肌瘤太大而產生壓迫,否則這類肌瘤較少引發經血過多的症狀。 ◎黏膜下肌瘤:這類肌瘤最容易引發症狀,如經血過多、經期過長、亂經、不孕、早產或流產等症狀。即使是小小的肌瘤也可能造成經血過多;若肌瘤較大,甚至有血崩的危險。 另外一些比較常見的症狀如下: ◎經血過多、不正常出血:這是子宮長肌瘤最常見的症狀,持續一段時間將造成貧血。 ◎壓迫:當肌瘤愈來愈大,「壓迫」就成為另 一個常見的症狀。若肌瘤壓迫到膀胱,可能造成頻尿、連續性膀胱炎,甚至解不出尿;若肌瘤壓迫到腸道,會造成嘔吐、腸胃不適或便祕等症狀;若肌瘤壓迫到骨盆,會造成腹部疼痛;若肌瘤壓迫到輸尿管,甚至可能造成輸尿管或腎臟水腫。 ◎子宮疼痛:若肌瘤內部有變性的變化,可能會有子宮疼痛的症狀。子宮肌瘤不一定需要開刀 過大、生長快就得考慮 子宮肌瘤的診斷方法很容易,利用陰道超音波 (或腹部超音波)就可以將大部分1公分以上的肌瘤診斷出來。詹景全指出,絕大部分的婦女是無症狀的,因此只需要追蹤觀察(一年至少追蹤一次)即可,但是如有症狀產生,像是經血量過多,可考慮先以藥物治療,如止血藥、黃體素、避孕藥等;若藥物治療失敗且症狀持續,或子宮肌瘤過大(超過6公分以上) 或是生長快速,有變癌性的可能發生,就需要立即開刀。 子宮全切除≠進入更年期 只是不再有月經 不過,詹景全特別強調,有不少人誤以為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後,就會進入更年期。其實控制女性荷爾蒙分泌的器官是卵巢,而不是子宮,所以,子宮切除後並不代表就是更年期,只是不再有月經來潮而已。 子宮肌瘤可能造成不孕 與2情況息息相關 詹景全提醒,部分子宮肌瘤可能會讓女性不易受孕,或受孕後不易著床,最主要有兩種情況: 1.突出於子宮腔的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受精卵著床,因此容易造成不孕。若還要懷孕,醫師會建議先努力懷孕,如果試過一段時間仍不能懷孕或懷孕後容易流產,才考慮手術治療。2.若子宮肌瘤長在受精卵容易著床的位置,假如還要懷孕,就算是間質肌瘤(而不是黏膜下肌 瘤)、或是只有1公分的黏膜下肌瘤,都要切除, 否則會影響著床,不利繼續懷孕。 更年期後肌瘤自行萎縮 無生育考量別驚慌 切記,不是所有的肌瘤都會對懷孕造成影響,所以不要太驚慌!但若肌瘤大於3公分,那麼腹痛、胎位不正、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便會增加。所以,若懷孕時發現有肌瘤,只能追蹤其大小變化,生產完後也不急著開刀,可以等到產後3個月 後追蹤其大小再做決定。 另外,詹景全提及,若子宮肌瘤患者的年紀已經接近更年期,肌瘤的大小不是很大,症狀不厲害,也沒有惡性的跡象,則可以考慮暫時不要開刀;而且更年期以後,因為缺乏荷爾蒙的刺激,通常肌瘤會逐漸萎縮。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
2021-03-08 科別.血液.淋巴
月經來每天得用12片夜用衛生棉 類血友病作祟
女性經血過量得當心,高一彭同學因經期長達3週,每天用超過12片夜用加長衛生棉,更排出50元硬幣大小血塊,確診類血友病。醫師說,全台多達98%患者未確診,籲女性提高警覺。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台中榮總罕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今天表示,據國際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約3成有經血過量問題,可能原因除了子宮內部病變、荷爾蒙失調外,也可能是凝血功能異常引發的疾病,例如類血友病就是其中之一。王建得說,國內研究證實,月經過量且有貧血問題女性約有16%是類血友病患者,就全球類血友病盛行率千分之1推估,全台約有2萬3000名類血友病患者,但至今全台有註記領有重大傷病卡的病例僅約300人,恐怕有約98%的患者未被診斷出來。他說,血友病是性聯遺傳的疾病,超過95%病友都是男性,因此許多人常認為這是男性的疾病,但類血友病是非性聯遺傳,因此患者男女比例相近,女性又因月經量大、產後容易出血等症狀,確診個案比男性稍多。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進一步解釋,類血友病是一種凝血因子缺乏導致的疾病,但因多數病人症狀輕微,常見症狀像是經血過多、無故流鼻血、瘀青、牙齦滲血等,容易被忽略,想確診得靠運氣,否則一旦做手術或遇上意外出現大型開放傷口時,恐危及生命。為提高確診率,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推動「經血過量123」自評,女性月經若持續超過1週、每2小時內需更換衛生棉、排出血塊大於3公分,即為經血過量,有可能是類血友病作怪,提醒女性重視經期健康。翁德甫也提醒,除經血過量123口訣,若民眾一年內流鼻血逾10分鐘超過5次,每月出現1到4次不明瘀青或刷牙、使用牙線時牙齦容易血流不止,都應提高警覺,諮詢血液科醫師。
-
2020-11-25 科別.婦科
56歲婦人肚大如懷雙胞胎 醫手術取出超大子宮肌瘤
一名56歲婦人肚子大的像懷孕,日前因上腹部疼痛到腸胃科就醫,醫師發現有異後轉診至長安醫院進一步檢查,婦產科醫師發現她長了一顆直徑27公分、重達7.9公斤的子宮肌瘤,整體而言甚至比雙胞胎還大。醫師魏沛秝及吳佩玲合力為她進行子宮全切除手術,經過2小時才順利將這顆巨瘤取出,讓婦人如釋重負。送驗後,病理報告是良性子宮肌瘤。魏沛秝指出,這名婦人5年就曾查出有肌瘤,並建議她要開刀,但她因為害怕而一拖再拖,直到上腹痛才就又求助醫師。檢查發現,她的子宮肌瘤已經頂到橫膈膜,並嚴重壓迫到她的上腹部及膀胱,才會造成她上腹痛及頻尿等不適症狀,必須施實切除手術才能解決這些不適。她說,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40歲以上有近4成的人有子宮肌瘤,且隨著年紀增長,女性長肌瘤的情況更普遍。目前子宮肌瘤的成因不明,但是卻發現會遺傳,如果媽媽有子宮肌瘤,女兒也往往都會有肌瘤。一旦出現月經經血過多、月經來時會引起經痛,或是有壓迫感,以及可能產生頻尿或是壓迫疼痛等症狀時,就需立即就醫處理,千萬不要拖。魏沛秝說,雖然子宮肌瘤以良性居多,但是仍有千分之3的惡性機率,千萬不要輕忽。女性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時,也要搭配做陰道的超音波檢查,檢查有沒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巧克力囊腫等婦科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也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隨時掌握肌瘤狀況,避免大到影響身體健康,壓迫到其他器官。
-
2020-11-04 科別.婦科
月經來吃什麼?營養師告訴你最適合月經期階段的食物
【文、圖/摘自高寶《生理週期循環調理飲食法》,作者崔西‧洛克伍德‧貝克曼】信不信由妳,但有一些特定的食物,在營養上經科學證實能夠幫助妳在週期的每個階段都能感到容光煥發。我會分別介紹每一種營養素,以及最能夠幫助妳平衡心情、充沛精力,並且確保妳的身體和那些狂野不羈的賀爾蒙能夠相輔相成,而非互相作對的食物。別忘了,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只是概略估計,而生理週期長度則是因人而異,所以請根據妳個人獨特的生理週期來調整與進行。把螢光筆拿出來吧,接下來妳會用得到它!●月經期階段(第1 ~ 5 天)食物週期,第一部分:這段時期是當妳的身體排出剝落的子宮內膜,也就是妳月經來的時候。妳的目標是活化妳的飲食,讓身體補充流失的營養。賀爾蒙的狀況:當黃體,也就是那些製造黃體素來支援並維護孕期的細胞,開始退化,而且也沒有胚胎著床的情況下(也就是肚子裡沒有寶寶),黃體素值就會劇烈下降。自從妳上次週期開始就一直在增厚發育的子宮內壁(子宮內膜)終於剝落,而現在妳也可以和妳的大姨媽打招呼了!雌激素值位於最低點,因此腦下垂體會釋放FSH 告訴卵巢要準備釋放另一顆卵子,迎接即將發生的排卵。食物+營養鐵質:該補充鐵質了!每天流失約一茶匙的血量(有些人還會因此有點貧血),有誰還能意氣風發?那個人絕對不是我。要對抗這些症狀,多補充鐵質就是關鍵!讓妳的身體從那些動物來源,像是紅肉、禽類以及魚類中攝取容易吸收的鐵質(血質鐵)來補充營養。非動物來源的鐵質(非血紅素)比較沒有那麼容易吸收,包括植物性、素食的來源像是扁豆、堅果、種籽、豆莢類植物、深綠色葉菜類、豌豆和豆類等。維生素C:想要促進非血質鐵的吸收,只要添加維生素C 就可以了。這種組合能幫助妳的身體更有效地吸收鐵質,而我們在這段期間內絕對需要盡可能吸收所有鐵質!多準備一些檸檬汁、番茄、甜椒、青花菜以及柑橘類水果在身邊,在妳的白豆或鷹嘴豆泥中加點檸檬汁,或在妳的菠菜沙拉中加些草莓。維生素C 不僅能幫助妳的身體吸收鐵質,也能在妳的飲食中增添一些抗發炎的抗氧化力量。一舉兩得!維生素B12:如前所述,此時妳體內的雌激素和黃體素值都很低,所以妳會更容易想要在下午好好地睡個午覺。維生素B12 是製造更多紅血球的重要元素。紅血球會攜帶氧氣到細胞中,妳的紅血球越多,妳的精神就會越好!維生素B12過低可能會導致妳昏昏欲睡,甚至會讓妳感到暈眩以及過度緊張。可以用乳酪、蛋、牛奶、魚類、蛤蜊、鮭魚、鮪魚或禽類來補充妳的維生素B12。由於維生素B12 只存在於動物性產品中,如果妳是純素或素食主義者,請選擇含有維生素B12的營養補充品,例如那些「替代」奶、營養強化的穀物片、大豆類製品,或是乳酪替代品像是營養酵母。Omega-3:如果妳在第一天或第二天有經前症候群的問題,妳絕對不是唯一一個!很多女性在這個階段的初期都依然還會出現經前症候群(例如腹脹、疼痛、乳房脹痛)。此外,前列腺素,也就是引起疼痛感的脂質化合物,此時正是分泌最旺盛的時候。不過,請不要因為症狀而感到挫折,多吃一些有助於克服疼痛的食物,像是亞麻籽、Omega-3 強化的蛋、鮭魚和核桃。鋅:鋅在每個月的這個時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礦物質。鋅能有助於重新礦化和清潔血液。在生理期可以食用牡蠣、牛肉、海帶、營養強化的穀物片和花生醬來提高鋅攝取量。維生素B:還不快把那些富含維生素B 的碳水化合物交出來!這句話並不是要限制妳的碳水化合物攝取,只是要妳選對碳水化合物。最好的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是那種富含纖維的,例如藜麥、糙米、燕麥、扁豆、豆類以及地瓜。自然療法:飲食中添加薑、羅勒、薑黃、肉桂、大蒜、巴西利以及香菜,能有助於對抗發炎反應。一些提倡者相信覆盆子葉茶能減少經前症候群,但研究依然相當有限。種籽週期法,第一階段:種籽週期法是一種飲食技巧,在飲食中輪流食用種籽被認為能夠調節妳的週期。我將會在第三章的「種籽週期法」中更詳盡地探討,但在這個階段,如果妳想要使用種籽週期法,可以每天食用1 大匙的亞麻籽和1 大匙的南瓜籽,直到第14 天。營養禁忌:減少酒精、辛辣食物以及咖啡因的攝取。大量咖啡因可能會導致經血過多,增加鐵質流失和貧血的風險。咖啡因攝取過量經證實會在月經期階段提高雌激素,但這個階段的雌激素值應該要是低的。為了減少賀爾蒙干擾和失調,我建議每天最多飲用1 至2 杯咖啡因飲料。來自冰茶、檸檬汁和軟性飲料裡面的精緻糖類都會讓經痛加劇,因此請改喝不含糖的飲料,像是氣泡水、花草茶以及檸檬水。身體的各種感受妳或許會感到腹脹、疲倦,而且絕對是狀態不佳。妳在月經期中會流失鐵質,因此精力會下降,雌激素和黃體素值也很低,所以妳一定是感覺不太舒服的。頭幾天,妳或許會想吃碳水化合物和即食品(拜託放下那個貝果)來減少經前症候群症狀。基本上,妳會覺得不太像平時的自己。所以,小姐,妳的目標就是要放鬆,讓自己慢慢恢復。疲勞:覺得想睡沒關係,尤其是因為循環雌激素和黃體素值驟降的緣故。因此,最好不要去挑戰很操的飛輪課或是工程浩大的居家改造計畫。花時間做瑜珈、健走以及輕度的伸展運動。我們不需要在每個月的每一天都處於「啟動」狀態,特別在這個階段是更是如此。慢慢來吧。嘴饞:妳可能會想吃熱食,像是燉菜、湯品或是讓妳感到舒服自在的家常炒菜。讓這些能帶給妳慰藉感的食物幫助妳重新找回精力,滋補養身,恢復元氣,準備面對生理週期的下一個階段。經痛:特別是在我們月經期的頭幾天,經痛可能會讓人難以忍受。子宮必須收縮才能夠釋放子宮內壁,所以也難怪我們可能會經歷劇痛了。當內壁準備在月經期被釋放時,有些人也會在稍後的黃體期感受到這種不適。親愛的,忍耐一下撐過去吧!
-
2020-10-19 養生.聰明飲食
白肉比紅肉更健康?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讓你超意外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現代人講究養生,營養專家建議多吃白肉、少吃紅肉,但紅肉真的比較不健康嗎?民眾如何區分白肉、紅肉?煮火鍋時,不管是什麼肉片,丟進滾湯中,看起來顏色不是都差不多嗎?區分紅肉、白肉 最簡單方式用腳來判別 該如何區分紅肉、白肉?台安醫院資深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最簡單方式是以幾隻腳來判別,例如,4隻腳的牛、豬、羊,就屬於紅肉,至於2隻腳的雞、鴨,以及沒有腳的魚,就屬於白肉。如果從營養學來區分,則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牛、豬、羊等肉類的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紅肉含鐵量高、油脂多 白肉膽固醇、脂肪少 劉怡里說,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民眾食用,例如,經血過多的女性。但由於紅肉的油脂含量較高,如果吃多了,較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至於白肉則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鐵質相對較少,相較於紅肉,吃了同樣份量,所攝取的膽固醇、脂肪確實較少,因此,一般吃火鍋時,建議以白肉為主。 除了脂肪含量不多,劉怡里表示,2者在蛋白質含量上差不多,在攝取蛋白質來源上,目前建議順序為豆、魚、奶、肉,首選為豆漿、豆腐等大豆製品,肉類則是排在最後。白肉、紅肉都不能食用過量 蛋白質補充不單只有肉類 劉怡里提醒,不管是白肉、紅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不建議過量食用,才能降低膽固醇,避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1天約5份蛋白質,每份約1個拳頭大,建議依照比率調配,不要只吃肉類。(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WHO排行10大垃圾食物,燒烤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動作都暗藏危機 愛吃炸物小心腸子長息肉! 醫揭「5大危險徵兆」
-
2020-06-15 科別.婦科
經血多且痛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有何不同?
32歲的小游(化名)近半年來月經量變多,本來五天可以結束的經期拖到七、八天。她來婦科求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長了肌瘤,由於肌瘤長在子宮腔裡面,利用子宮鏡摘除,術後解除困擾。46歲的王小姐是小游的朋友,有天兩人喝下午茶,王小姐提到自己月經來時很痛,都得吃止痛藥才舒服些,經血也比以往多。小游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她可能子宮長了肌癅,王小姐聽了怕怕,隔天就來求診,檢查之後,確診王小姐罹患的不是子宮肌瘤,而是子宮腺瘤。子宮腫瘤有兩種:一個是肌瘤,一個是腺肌症,也叫腺瘤。這兩種瘤雖然都發生在子宮的肌肉層上,但是它們的病因並不一樣。什麼是子宮肌瘤?婦女成年以後約有20至25%的機率會長肌瘤,它是從組成子宮肌肉層的平滑肌細胞長出來的,肌瘤有時只長了一顆,更常見的是大小多顆,甚至可以多達數十顆。臨床上,子宮肌瘤未必有任何症狀,所以長了肌瘤可能自己渾然不知。最常見的症狀是經血量變多,長期大量的月經出血,會造成貧血而影響健康,若肌瘤長得太大而壓迫到膀胱,病人便會老是頻尿,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治療則視病人的情況而定,如果完全沒有症狀,只須定期追蹤檢查即可;但是如肌瘤造成貧血或產生膀胱壓迫症狀,則應手術治療;如還想保留子宮,可以把肌瘤切除掉即可。至於子宮腺肌症,是由子宮內膜異位引起,最常見的是長到卵巢上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瘤,也叫做巧克力囊腫;如果長到子宮的肌肉層組織內,就叫做子宮腺肌症。子宮腺肌症最常見的症狀,是造成經痛和經血過多,也會造成性交疼痛、貧血、不孕症和子宮異常出血等問題。子宮腺肌症迄今沒有藥物具有長期治本的效果,如果經痛不是太嚴重,止痛藥尚能派上用場。一些抑制排卵類的藥物或含有黃體素的避孕器,可以讓月經停止不來而解除症狀,但長期使用易造成骨質疏鬆等更年期症候群。如經痛實在太嚴重,或是經血太多造成貧血,則手術成為最後的選項。一般是以子宮全摘除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不同於切除子宮肌瘤而保留子宮的方式;微創手術切除是目前最常選用的方式,但子宮切除後,病人便喪失生育能力,所以多半都是已完成生育者比較能接受。
-
2020-06-0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大眾運輸解封了!9大鬆綁措施重點整理
國內近2個月沒有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於6月7日防疫措施大解封,讓民眾最有感的是,搭乘台鐵、高鐵、國道客運大眾運輸時,不再強制戴口罩,也能吃東西。6月7日起,國內防疫措施鬆綁狀況如下: Point 1:民眾進入大眾運輸工具或運輸場站入口處,仍需量體溫、戴口罩;但進入運具後,若可維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施時,民眾可以選擇不戴口罩。 Point 2:旅客在維持社交距離下或相鄰旅客有戴口罩(或採用適當阻隔設施)時,解除雙鐵列車車內及國內航線空運航班飲食管制,但飲食完畢如無法維持社交距離仍須戴口罩。 Point 3:恢復雙鐵列車上商品販售。 Point 4:國內航線空運航班恢復提供飲品。 Point 5:取消國道服務區人潮車潮管制。 Point 6:台鐵新自強號連續假期開放銷售站票,採總量管制,每列車以120人為限。 Point 7:高鐵連續假期可販售自由座,除增開加班車外,也將透過月台、穿堂層與閘門前等排隊人流,控管站位人數。 Point 8:取消國家風景區及觀光遊樂業園區人、車防疫安全承載量的限制。 Point 9:進入郵局,仍須量體溫、戴口罩,但進入後在可維持社交距離下,得不戴口罩。 交通部表示,6月7日後鬆綁措施以大眾運輸、觀光為主,原則為「若不能維持社交距離,則須戴口罩」為原則,希望民眾多多配合。(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4飲食習慣都會養肥肝! 老生常談的叮嚀最重要 經血過多會致命!? 每小時都要換衛生棉者當心了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
2020-05-27 科別.婦科
世界經期衛生日…醫籲女性勿輕忽經血過多 恐危及生命
每年的5月28日是「世界經期衛生日」,婦產科醫師提醒女性,經血過多除了影響生活品質、造成嚴重貧血,更可能危害生命。32歲的百貨公司櫃姐敏敏(化名)長期經血量多,甚至每半小時就得更換一次,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經痛導致她暈眩無力,近日站櫃時差點昏倒,送急診檢查後發覺患有子宮肌腺症與肌瘤導致嚴重貧血,血紅素只有正常女性的一半,後經醫師手術而改善。 台灣子宮鏡醫學會理事長、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韓健明表示,根據女生換衛生棉的時間來看,平均值為2小時更換一次,如果短於2小時或白天就要使用夜用衛生棉,代表經血過多,除了影響生活品質,長期經血過多甚至會造成嚴重貧血,更可能危害生命。韓健明說,經血過多主要是子宮內膜出現問題,如內膜長瘜肉、子宮肌腺症、肌瘤、或內膜癌症等,如同子宮內有多處違章建築,此時可以利用子宮鏡,將這些違章建築拆除,再搭配子宮內避孕器,解決經血過多的問題。 而在針對經血過多的治療方式上,他說目前以藥物為主,如使用口服避孕藥或黃體素,但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體重增加等副作用;目前治療的趨勢是使用子宮內避孕器,透過長期緩慢釋放黃體素,直接作用在子宮內膜上,因此在全身血液中的濃度非常低。韓健明說,患者使用子宮內避孕器後,經血量減少,甚至可能出現無月經,並非更年期或經血滯留體內,而是透過藥物減少內膜生成,使血紅素恢復正常。另外,子宮內避孕器不影響女性排卵功能,也不影響荷爾蒙分泌,若患者有生育計畫,只要在計畫懷孕前1至2個月取出即能懷孕。
-
2020-05-26 醫療.婦產科
子宮內膜太厚怎麼辦?增生原因、症狀和飲食禁忌一次看
王小姐最近月經量特別多,不到1小時就要換1次衛生棉,她覺得不太對勁,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醫師說她的子宮內膜太厚,最好再做子宮鏡或子宮內膜搔刮術檢查。近年越來越多女性得子宮內膜癌,她很擔心,子宮內膜太厚跟癌症有關嗎? 子宮內膜是讓受精卵著床的地方,它的功能就是準備懷孕。子宮內膜的厚度隨著排卵的週期而有變化:月經來時,子宮內膜剝落、排出,即是月經,此時子宮內膜最薄,約只有0.5公分;濾泡期時,雌激素增加,內膜組織開始變厚,排卵時約增厚到0.8公分,準備讓受精卵著床;排卵後,黃體素上升,讓內膜保持在0.8~1.5公分左右,不再持續增厚,等待受精卵著床。如果沒有懷孕,它就會剝落,如此周而復始。子宮內膜超過1.8公分又異常出血 需進一步檢查子宮內膜隨著排卵周期而有厚薄變化是正常的,但如果變得太厚,可能是有病變、長息肉或荷爾蒙不平衡。要了解子宮內膜的厚度,婦產科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即可得知。超音波分陰道超音波和腹部超音波兩種。已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做陰道超音波,比較能清楚看到子宮內膜。至於多少是厚?多少是薄?通常會參考以下標準: 停經前月經快來時,子宮內膜增厚到1.5公分左右都算正常。月經有沒有異常是重要的判斷標準。如果增厚到1.8公分,特別是還伴隨月經量多、非經期出血等症狀,就會建議做子宮鏡或子宮內膜搔刮術,將子宮內膜細胞取出來化驗是否有惡性病變,比如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可算是子宮內膜癌零期)或子宮內膜癌;如果沒有症狀,就比較不用擔心,持續追蹤就好。可以等月經結束、子宮內膜都剝落了,恢復一般狀態,再做一次超音波,比較能確定它到底有沒有增厚。但如果子宮內膜厚達2公分以上,即使沒有症狀,還是建議積極一點,做子宮鏡或用子宮內膜搔刮術取子宮內膜細胞出來化驗,因為有時可能是病人忽略了月經量多及不正常出血,不是真的沒有症狀。如果化驗子宮內膜細胞後,發現沒有子宮內膜增生等惡性病變,那麼可能是荷爾蒙失調而造成子宮內膜過厚。有些女性黃體素分泌得不夠多,子宮內膜要剝落又不剝落,就會造成非經期的不正常出血,這種情況需要用荷爾蒙調經,子宮內膜才不會越來越厚。通常荷爾蒙需要服用3個月,之後停藥,看看荷爾蒙分泌是否恢復規律。荷爾蒙失調可能跟作息不規律、壓力、過胖都有關,因此除了用荷爾蒙調理,也需要調整生活。停用荷爾蒙後,子宮內膜過厚可能再度發生,但只要沒有經血過多或不正常出血,通常沒有大礙。此外,乳癌病人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也可能會讓子宮內膜變厚,需要定期追蹤。如果沒有經血量多、非經期異常出血,一樣不需要擔心,也不需調整藥物,如果有上述症狀,才建議做子宮內膜搔刮術或子宮鏡檢查。但內膜如果持續變厚,達2公分,即使沒有症狀,最好還是進一步檢查。停經後如果婦女因更年期症狀等問題有補充荷爾蒙,子宮內膜會增厚,月經也會來;如果沒有再補充荷爾蒙,子宮內膜的厚度應該不到0.5公分,若比0.5公分厚,就要小心病變。子宮內膜如果有長息肉,也會讓子宮內膜看起來較厚,但不是真的讓內膜變厚,因為超音波下看不清是內膜還是息肉。子宮內膜息肉多數是良性的,但如果造成月經量多、不正常出血等症狀,或者大到讓受精卵難以著床,影響懷孕,可以考慮手術切除。子宮內膜增厚 需化驗了解是否為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增厚和子宮內膜增生是不一樣的,後者需透過病理化驗才能得知。如果醫師從超音波看到病人子宮內膜增厚,又有不正常出血症狀,就會建議進一步做病理檢查,用子宮內膜抽吸管(在門診即可進行,不用麻醉)或子宮內膜搔刮術(須進開刀房,要麻醉)取出子宮內膜細胞送病理化驗,以了解是否有增生,無法只靠超音波判斷。子宮內膜增生又分成好幾類,其中「非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已經沒有懷孕需求的女性,建議最好切除子宮;如果仍有強烈懷孕需求,可先考慮用藥物治療,但因復發率很高,生產後仍建議切除子宮。如果不治療,內膜細胞持續增生,變成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會提高,5年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變成癌症。子宮內膜增生也會有月經量過多、非經期出血的症狀,跟子宮內膜過厚的症狀很像,所以不能單從症狀來判斷是哪一種問題。如果合併有子宮肌瘤或肌腺症,會更棘手,因為子宮肌瘤和肌腺症也會造成經血過多,而且會造成子宮變形,在超音波下看不清楚子宮內膜,此時醫師會建議病人接受子宮內膜搔刮術,直接取出子宮內膜細胞送病理檢驗。 盡量避免高脂肪食物、含雌激素保健食品要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病變呢?女性不論是否已經停經,最好避免吃太多高脂肪食物,因為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子之一。脂肪會被體內某種酵素代謝成雌激素,如果過胖,這種雌激素就會增加,子宮內膜發生病變的風險就會提高。也不建議吃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蜂王乳、月見草油,以免雌激素過多,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發生病變。子宮內膜太薄? 恐難懷孕對育齡期女性來說,子宮內膜隨著雌激素分泌而變厚,是正常且必要的;如果子宮內膜太薄,受精卵難以著床,會不容易懷孕,此時也需服用荷爾蒙調理。子宮內膜太薄通常跟之前動過手術有關,比如流產手術,多少會傷到內膜底部細胞,或發生術後沾黏,細胞不易生長,內膜就會太薄。【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52期(2020-04-15出版),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