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8 橘世代.好學橘
搜尋
經濟壓力
共找到
160
筆 文章
-
-
2020-05-26 科別.血液.淋巴
剛扛起家計卻罹惡疾 23歲移工妮娜骨髓移植盼開路
今年23歲的妮娜從印尼小鎮初次來到台灣擔任家庭看護,分擔媽媽和兩個妹妹的經濟壓力,去年十月生理期卻血流不止, 被確診「再生不良性貧血」。妮娜知道,治癒她的最大機會是兩個年幼妹妹飄洋過海來台配對骨髓移植,生性堅強樂觀的妮娜知道後,第一次掉下眼淚。為搶救妮娜,台灣國際勞工協為她發起募款,目前粗估至少需要40萬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工作人員吳靜如表示,妮娜去年十月生理期大出血,就醫檢驗、經輸血等治療出院後,仲介和勞工局就說要遣返她,卻沒說原因。妮娜是家中經濟支柱,迫切希望繼續工作,便向TIWA求助,經過TIWA和醫學系學生組成的Rumahku志工團協助,才確定診斷是「再生不良性貧血」。台灣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台大血液腫瘤科醫師姚明表示,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少見的惡性疾病,造血細胞忽然都不見,白血球、血小板的指數都會忽然降到很低,會有生命危險。治療首選就是盡早接受骨髓移植移植或異體幹細胞移植,40歲以下年輕患者有七到八成機會可恢復正常造血功能;如果配對不到完全相合的骨髓,就只能嘗試免疫抑制療法,但這條路不能治癒疾病,只能爭取繼續找配對的時間。吳靜如說,妮娜很聰明,個性成熟穩重,知道自己病情之後,她一直保持理智和鎮定。當妮娜得知,為了自己的一線生機,年僅6歲和14歲的妹妹必須飄洋過海來台灣接受檢查、被扎針,是她唯一一次在人面前忍不住淚水。其他時間,妮娜最大的娛樂就是用手機影音平台唱唱歌,除了每周一次回診,妮娜都不外出,以避免感染。姚明表示,要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需配對「人類白血球抗原(HLA)」,與同父同母手足配對成功的機率最高,有四分之一機會完全吻合,一半機會部分吻合。如果個案是有華裔血統,會許在台灣的骨髓資料庫也有會可以配對得到,但成功機率仍低於手足。治療除得多方嘗試配對,確實也得搶時間,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吳靜如表示,志工團和妮娜的醫師已經用盡各種管道詢問,目前在台灣骨髓庫配對不到合適的骨髓,印尼當地又找不到醫院或機構可為妮娜的家人做HLA檢驗,不得已之下,只好安排媽媽和兩個妹妹來台配對。吳靜如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印尼當地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妮娜家人得從偏僻小鎮花高昂交通費才能到都市搭飛機,還有後續醫療費用,粗估整個需要至少40萬元,TIWA已發起募款,盼各界幫助(https://www.facebook.com/TIWA.FAN/)。另外,妮娜的家人必須能入境台灣、盡快離開集中檢疫所,才能幫助妮娜,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予以通融。
-
2020-05-20 橘世代.好野橘
別等「有錢」才理財!三個決心致富的黃金心法
我相信你已經意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了,但是大家也明白「知道」跟「做到」的距離,其實還是很遠。我們到底該如何讓自己動起來,下定決心地去執行投資理財這件事情呢?我在第一節就要跟你分享三個方向,幫助你下定決心開始理財! 1.你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你想要財富自由,你想要開始投資理財,是為什麼呢?有可能是為了想提供家人更好的生活,也可能是為了想完成自己的某些夢想。每一個人的原因都不一樣,你一定要靜下心來問問自己,到底你是為了什麼而理財?以我自己為例,我就是為了兩個字——「自由」。我希望我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自由,無論是思想上的、時間上的,還是人生的自由。最重要的,是我想自由地成為我想要的自己。而以上這些自由,都必須要有財富自由來支撐,這就是我的動力來源。現在換你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想要財富自由?你為什麼覺得投資理財很重要?2.你的生活夠痛苦嗎?你面臨的財務挑戰夠大嗎?你的痛苦值達到臨界點了嗎?有研究指出,讓人下定決心開始改變的動力並不是追求美好,反而是逃離痛苦。如果你今天沒有動力改變,變得想要開始投資理財,表示你的生活還不夠痛苦。這時候,你就必須找出一個讓自己很痛苦的點。以我自己為例,我很不喜歡「沒辦法做選擇」。對於那些因為自己沒有經濟能力而被勉強做的選擇。比如搭飛機因為有經濟壓力,所以必須搭經濟艙;或有些人喜歡的工作薪資不高,所以要勉強自己去做一些給薪更好、但自己不那麼喜歡的工作。這樣的狀態讓我非常痛苦,所以我有非常大的動力去投資理財、建構自己的被動收入。仔細去看很多成功的故事,很多都會描述他們以前有多痛苦,導致現在有多成功,這是經過心理實證的。當你今天很痛苦時,為了不再過那樣的生活,你會逼自己一定要做出改變。很多人現在為什麼沒辦法下定決心呢?就是因為你還不夠痛苦。雖然你每天抱怨你的生活沒有特別好,但是你的生活其實也不差,沒有痛苦到讓你想要改變。有時候只是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痛苦,只要你把它挖出來面對,你就可以讓自己下定決心去改變。3.讓自己天天被打擊問問自己是否有重大的衝擊,或是被刺激的頻率高嗎?你應該聽過一些故事,某些人在人生中遇到一個重大的衝擊,讓他突然間完全變了一個人。當你沒有重大衝擊時,你該怎麼去刺激自己呢?這就要提到我剛剛問你的第二個問題,你在生活中被刺激的頻率高不高呢?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看到身邊的人財富自由,每天過得很開心,可以自由安排自己時間的時候,你多多少少都會被影響。「我也很想要那樣的生活」「我也想要開那樣的車」「我也想要住那樣的房子」。當你一直被刺激時,就會更有動力地去完成自己的夢想,或是去完成他們都能辦到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種,「別人可以辦到的,我也可以」的競爭心態)。很多人所處的生活圈太過安逸,沒辦法刺激到自己。這時我只能建議你上上網,去看一些你羨慕的人或是偶像,看他們現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或是像當時的我,去報名很多財商課程,逼迫自己換一個交友圈。我因此認識了很多投資理財的前輩,常常也會告訴我,他們又投資了一間房子!或是有人美股賺了多少%等,都是刺激自己很好的方式。本文摘自《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月收翻倍的財富攻略》,如何出版社 2019/12/01 出版【精選理財延伸閱讀↘↘↘】。死薪水也能變有錢!找對投資工具退休存千萬。小資理財/聽過二八法則嗎?適合上班族的ETF投資術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考慮漲健保費 楊志良:他做不成,其他人更難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確定留任衛福部長,他昨天接受聯合報專訪談時表示,留任之後的重大任務就是調整健保費率,以及在有公平機制的前提下調高部分負擔。對此,曾成功調漲費率且未因此下台的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大家都很佩服陳時中部長,這個時間點提出來討論是對的,而且「如果他做不成,其他人更難做」,祝福陳時中改革成功。現任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衛生署長前署長楊志良2009年上任第一天宣布首要任務就是依法調漲健保費率,隔年將費率從4.55%調到5.17%,是健保開辦15年來第二次調漲保費,為此他不惜請辭下台,後因府院強烈慰留而留任。楊志良今表示,牽涉到健保財務的議題,各界都會有很多的意見,要取得最大的公約數,是最大的難關。雖然他現在也不清楚各界的反應,但「很快錢就會不夠,是確定的」,預估這次應會調高費率。不過根據現在倒三角形的人口結構,楊志良預期漲費率將引起「世代間衝突」,現在漲費率難度比2009年那時還要高。楊志良表示,2009年台灣人口結構是葫蘆型的,中間胖、兩邊小,當時就已經認為如果不調整,健保很難永續。現在人口結構是倒三角形,調整更迫切但難度更大,會衍生代間衝突,因為不論怎麼調,都還是由工作人口來承擔。就像勞保一樣,年輕世代繳的錢是給年老世代用,年輕世代擔心未來自己年老時無以為繼。這種世代間的經濟壓力,又受到疫情影響而更加強烈。楊志良表示,沒有一種方法是完全公平的,因為社會上生產的人減少了,受到不知道還要拖多久的疫情影響,經濟情況已經不是很好,疫情對於未來經濟的影響非常大,不是一年就可以恢復的,所以此時調整保費,可說是挑戰很大。「但他現在提出來是對的!」楊志良說,自己當時漲了保費,沒有人叫他下台,「當時我很幸福(被強烈慰留)。」健保現在該開源還是節流?楊志良語帶委婉地說,每個人都希望節省,但隨著人口老化,節省還是有限的。健保議題就是「誰當家、誰承擔」,總是得要找到一個衝擊比較小、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法,這需要時間溝通和討論,所以現在提出來討論是對的。
-
2020-05-15 橘世代.好學橘
做回收是因為有願景!「辛苦中覺得快樂」
從早年酒矸倘賣嘸、騎三輪車收「歹銅舊錫」的賈物商,到開車載破爛的資源回收商,以至穿梭大街小巷的小蜜蜂,營運方式在變,但不變的是服務。從事資源回收20多年的顏慶和,指著監視器、保全系統,說早年沒人要的垃圾,現在也有人要偷,以前他是為了生活從事這行,如今是為了做環保,「心情有了轉變,辛苦中反覺得快樂!」。50歲的顏慶和去年剛拿到台南第一張資源回收站登記證,不用再擔心被檢舉地目不合而遭罰款了。他說,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去服兵役,退伍後因沒專長就開雜貨店,剛好旁邊有資源回收商,常有來載貨的業者到店裡買飲料,聊天中發現,因隨著資源回收抬頭,這行業應有願景,就這樣踏入「這途」。因資源回收觀念剛起步,賈物商不多,又剛好南科設廠,貨源很充足,是最有利潤的黃金期。但隨著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資源回收,做這行的人大增,貨源減少。10年前算是個分水嶺,隨著資源回收廠增多,競爭更為激烈,有人改採小蜜蜂的方式,進入大街小巷叫買或到府服務,有如街頭戰。政府剛推動資源回收時,1支寶特瓶2元,後來降為1元,再降到5角,最後秤斤計價,目前1公斤3元,約是600毫升裝寶特瓶5、60支。而2006年起因大陸籌辦北京奧運,各項建設啟動,鐵的需求大增,價格大漲,1公斤廢鐵13、14元,使得現金準備量由每日3、4萬元暴升到10幾萬元。但2008金融海嘯,因產業受影響而生產停頓,從紙張到金屬物都大跌,1天營業額只有幾千元,好在景氣很快復甦,3、4個月的低迷期後又逐漸攀升。顏慶和看到了回收業的起起落落,有人擋不住就收了。今年2月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如進入另個金融海嘯。顏慶和說,疫情何時會停止沒有答案,反而比金融海嘯還嚴重;因貨出不去,工廠沒生產或是產量減少,能回收的資源自然減少,辛苦1天,營業額只有5、6千元。顏慶和的回收站只休周日,他說,每天都會有居民拿東西來賣,不忍老人家白跑一趟,周六仍營業。孩子小時候少有機會出遊,難免有抱怨,就只能用春節多休幾天,藉由旅遊來補償。手肘、肩頸、腰部痠痛,是資源回收業的職業病,顏慶和形容一名曾做資源回收的前輩,因長期搬重物,腰已挺不起來,成駝背狀。自己也曾在工作中,腳趾骨折,雖然痛,但還是要作,因為要撐起這個家;但現在孩子長大了,經濟壓力減輕了,就以做環保、服務社區的心情來經營回收站,「心情有了轉變,辛苦中反覺得快樂!」【精選延伸閱讀↘↘↘】。不被工作綁架!三大關鍵享受理想中的「自由勞動」。峨眉「物換物免費店」 老闆再推「工換工時間銀行」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被「卡」到了嗎? 做好防疫也要注意心理重建
新冠肺炎疫情形成心理壓力,新竹市一名居家隔離者不怕染疫,卻焦慮社區異樣的眼光,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長洪國翔也觀察到紓困亂象,嗅到疫情之後一些氛圍,擔憂自殺率恐將增高,提醒防疫做好之後,相關單位應開始注意心理重建工作。疫情影響生活,易造成焦慮、恐慌、焦慮不安,甚至是失眠的來源,苗栗縣生命線因此近來特別詢問求助者是否與疫情有關,發現問題大部分與工作有關,僅有2件都是因新竹市生命線滿線,轉接到苗栗縣求助者,其中一件是居家隔離者,訴說他被隔離,1個人很孤獨,最擔心不是自己確診,而是困擾解除隔離後,必須面對鄰居異樣眼光,焦慮到難以成眠。苗栗縣生命線案交新竹市生命線,轉心理衛生中心追蹤,洪國翔認為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從容淡定,應該學會獲取可靠正確的知識,不要被謠言所淹沒而加重焦慮。此外,正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這些反應在疫情期間是正常的,更重要是釐清壓力來源。洪國翔表示,可以嘗試將壓力事件記錄下來,評估可控制與否、持續影響時間、感受的強度等,再判斷是否合理的,或有無其他信念可取代,避免陷入單一思維的漩渦,學會接納自我,不自我貶低,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甚至可以哭一哭紓壓,「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自我對話、自我鼓勵,安排時間做感興趣或放鬆、愉悅的事情及活動,但若監測到心理狀況持續惡化,無法透過自我調適得到改善和緩解,須盡快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師尋求幫助。此外,心理層面的影響不一定在疫情當下顯現,有些人可能在天災、感染後一、兩年才發生,因此不能因為疫情緩解就認為疫情過了,就沒事了,疫情之後經濟壓力會慢慢浮現,繼而伴隨失業、離婚、家庭暴力等,問題將是全面性的,最近紓困亂象即可嗅到一些氛圍,自殺率恐將增高,相關單位應要正視心理重建工作。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5-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李明濱:疫情趨緩 應注意心理重建
美國紐約市一名急診室主任因面對無止盡的病人與死亡,崩潰自殺;四月初,桃園一對同居男女,也被發現在居家檢疫期間燒炭輕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民眾心理健康受到嚴厲考驗,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提醒,政府與國人應關注疫情後的心理重建工作。疫情影響情緒 數據不容忽視李明濱表示,疫情發生當下,心理創傷主要屬於急性期,焦慮不安、緊張,此時最需要的是資訊提供,指揮中心每天舉行記者會,讓民眾知道疫情變化,有助於穩定民心,根據調查,僅有百分之六民眾因為疫情而有情緒困擾的問題,整體還算平穩。但不論醫院或學校自殺通報,三月疫情最為嚴峻時,首次通報自殺個案為一八一八人,較二月一三八九人明顯上升許多;而明顯多於去年同期一七三九人。李明濱說,嚴重憂鬱症患者、性格較為敏感者、居家檢疫者屬於高危險群,受到疫情影響,情緒明顯變化,甚至萌生自殺意念。檢疫、隔離壓力大 應多關懷李明濱說,疫情嚴峻時全民都專注於防疫,失落感尚未出現,但疫情趨緩後,隔離政策帶來的經濟、家庭問題是全面性的,經濟壓力慢慢浮現,如又伴隨失業、離婚、家庭暴力等壓力,自殺率恐將增高,提醒政府,防疫做得好,但須開始注意心理重建工作。「曾接受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是需要關注的高危險群。」李明濱說,我國至今超過十二萬人接受過居家檢疫,近一萬人居家隔離,當自由突然受到剝奪,內心承受可能確診的不安,以及暫時無法工作的經濟壓力,且解除隔離後還會面對被汙名化、標籤化的壓力。心理影響 恐一兩年後才發作李明濱說,心理層面的影響不一定在疫情當下顯現,以過去九二一震災、SARS為例,有些人在天災、感染後一、兩年才發生;以國家立場來看,不能因為疫情緩解就認為:「疫情過了,大家就平安囉!」台灣建構精神衛生醫療網及安心專線,迄今已有十年經驗,民眾如需就醫,可近性也高,不過,李明濱認為,心理重建絕非衛福部所能負責,須跨部會整合,例如提供紓困、支持工作。此外,民眾應利用政府或自殺防治中心開發的心情檢測工具,關心自己及親友情緒變化,不要害怕尋求協助。
-
2020-04-30 橘世代.健康橘
學習「拈花惹草」,三明治族為自己種一畝心田
人步入中年,承上啟下生活壓力大,這些「三明治」族群是最容易上醫院精神科求助的一群,平日不乏憂鬱、焦慮症狀,嚴重還可能有失智傾向,就來學「拈花惹草」吧,醫師指出,浸淫園藝世界,可找到療癒身心的甘霖,紓緩身心,也能體悟到被需要的成就感,這種非靠藥物的生活模式,不亞於藥物的治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院所因嚴格控管民眾進出,各科門診量普遍下滑,到精神科求治的中高齡入士,則不少見。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洪琪發表示,人步入中高齡,承受的社會壓力與經濟壓力不在話下,女性更有空巢期問題,這個階段最容易發生睡眠障礙,還有憂鬱、焦慮及恐慌。「園藝治療會是改善抑鬱生活的最好切入點」洪琪發說,這些人可自改善睡眠衛生作起,按時起床就寢,然後早上多曬太陽與運動,達到改善。其中種花蒔草,從事園藝活動,可起早曬到太陽,當陽光透過視神經進到腦部的松果體,就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大量分泌, 睡眠品質就會好些。而園藝工作也是種運動,多運動也能幫助入眠。最重要的是,在拈花惹草或照顧飼養的寵物,看著它們成長茁壯,能產生一種被需要感,進而感到生活的趣味與成就。與花草為伍的當下,也能呼吸些新鮮空氣,或與同好產生互動,這些就能幫忙改善心境,讓自己更為愉悅。高雄長庚醫院呼應高雄市政府「綠屋頂」計畫,利用復健大樓頂樓闢建空中花園,種了鳳梨及香草等植物,平日則訓練病友學習照顧,發現他們有長足的改善。洪琪發說,一般人在家裡的陽台,其實就能種些觀賞性植物,平日在陽台一隅親近自然,不管是鬆土,抓蟲或澆花,都能幫助自己動起來,且從事園藝本身,就能刺激眼手協調能力,甚或激發規畫力,注意何時得施肥、澆水,要怎樣才能把花草照顧好,動腦之餘可減少日後智力退化的風險。很多「三明治」族群,努力在職場打拚,忙到幾乎燃燒殆盡,其實不妨為自己種一塊「心田」,讓心靈有處療癒的空間。洪琪發說,種花草花不了太多時間,民眾可從小品植物學習種起,或種些不必花太多時間照顧的多肉植物把玩,若是種了薄荷、薰衣草等香草植物,還能摘些心葉泡壺香茶犒賞自己,一舉多得。總之,園藝可讓人從視覺味覺嗅覺都獲得一些滿足,身心獲得片刻的紓緩。【熟齡精選閱讀↘↘↘】。眼球動一動/宅在家太久,小心3眼疾找上門!。長輩自嘲「老了沒用」?要注意可能患上孤獨症候群。「等在診間前,不如去爬山」山是最天然的醫師!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0 科別.消化系統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用擔心?醫師告訴你良性腫瘤是什麼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斷食3天,讓好菌增加的護腸救命全書》,作者李松珠】不久前,我認識的一對居住在美國的夫妻回到韓國。美國的醫療費用出了名的昂貴,檢查費用也很高,如果想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會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所以不少人會特地為了做健康檢查回國,一方面可以探望好久沒見的親戚,還能接受健康檢查,可說是趟一石二鳥的旅行。這對夫妻雖然不是為了健康檢查回國,但也在親友建議下接受了健檢。做檢查時他們並不擔心,先生的肚子雖然有點大,但體重還在標準範圍內,整體來說感覺是健康的。血液檢驗結果也很不錯,所有的數值都在正常範圍內。但超音波與內視鏡的檢查結果,卻相當令人意外。先生的胃和大腸裡有許多瘜肉,甲狀腺和心臟也有水泡。身上的腫瘤多到幾乎可以說,他全身上下都有腫瘤。在我說明先生的身上到處都是腫瘤後,他們才注意到這件事。很多人一發現自己身上有腫瘤,通常會擔心腫瘤是否為健康問題所致,但其實很少人身上是完全沒有腫瘤。當然,像這位先生一樣內臟裡有腫瘤的情況並不常見,但根據統計資料,接受綜合健康檢查的人,有八○%都會發現超過一個以上的腫瘤,腫瘤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一開始因為腫瘤而擔心的人,只要聽到醫師說:「不是只有他身上會長,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會有。」就會比較安心。而且良性腫瘤和癌症引發的惡性腫瘤不同,在尺寸比較小時不會有什麼症狀,也不會危害到生命。所以醫院通常都會安慰患者,表示良性腫瘤無礙,好讓患者放心。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良性腫瘤都沒關係。良性腫瘤中,部分會製造分泌物、產生分泌腺的腺瘤,就有可能演變成癌症。除了腺瘤,包括胰臟、膽囊、骨頭、荷爾蒙腺體等地方長出的瘤,也都不能輕忽。胰臟或膽囊長出的瘤,很難只透過檢查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骨頭或荷爾蒙腺體長出的瘤即使是良性,也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問題。除了這幾種情況外,大部分的良性腫瘤都不會有任何症狀,也不會對健康有害。但身上長了腫瘤真的不會有任何問題嗎?我們沒辦法斷言說一定是這樣。因為即使腫瘤不會立即危害健康,沒有發展成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但身體某個地方長了瘤,還是需要小心。長瘤的原因目前雖然尚未有結果,但「腫瘤」確實是在告訴我們,身體目前並不是處在最佳的健康狀態。高脂、高油食物,是長瘜肉的主因很多人做完大腸內視鏡之後,會發現大腸裡面長了腫瘤,我們稱為「瘜肉」,通常在做大腸內視鏡時,會順便把小的瘜肉清除。大腸瘜肉大多都是大腸黏膜上的上皮細胞突起增生而成,和腺體組織產生的腺瘤不一樣,不太可能會發展成癌症,但基本上還是應該要清除。如果透過組織檢驗發現腺瘤,就必須要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追蹤檢查。但有時候會在數年後再做大腸內視鏡檢驗時,再度發現瘜肉。明明就已經清除瘜肉卻又再長出來,那就表示長出瘜肉的原因依然存在。大腸會長瘜肉的原因很複雜,通常是遺傳和環境因素交互影響而產生。環境因素主要跟「飲食習慣」有關,尤其是高脂肪飲食與酒會帶來最大的影響。得知朋友的先生長了很多腫瘤之後,她婆婆便語帶責備地問她:「妳到底都給老公吃些什麼啊?」因為婆婆有「家人的飲食起居都必須由女人來打理」的傳統觀念,所以才會這樣質問我的朋友。雖然婆婆的觀念並不妥當,但似乎也點出了先生長瘜肉的原因。朋友的先生到美國生活之後,便徹底改變了飲食。主要食用油膩的肉類等高脂食物,因為工作忙碌,也經常以薯條、漢堡等速食果腹,在外也經常喝酒。幾年下來,大腸被這些高脂食物影響,再加上酒精的刺激,便長出了瘜肉。即使切除瘜肉,但若不改善飲食習慣,瘜肉當然會再復發。如果能放棄以高脂飲食為主的歐美飲食習慣,改吃低脂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就可以減少瘜肉,或在切除後減少其生長的機率。雖然還沒確定成因究竟是什麼,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可能是壓力或吸菸造成的。高脂飲食、壓力、酒精、吸菸等都是腫瘤的成因,同時也是危害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這些危害健康的因素成了腫瘤的成因,那就可看成是健康亮紅燈的警訊。雖然還沒發展成疾病,但已經是處在亞健康狀態,這一點大家必須要有自覺。良性腫瘤只需定期追蹤、觀察就好。雖然我們確實是要持續觀察腫瘤是否繼續變大,或發展成惡性腫瘤,但不能只做追蹤而已。應該要回顧自己的生活作息,想想是否有讓自己長腫瘤的習慣?是否喜歡吃麵粉做的食物、高脂及高熱量食物?或是生活壓力太大等,並努力矯正這些錯誤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只要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腫瘤就會消失嗎?」這是不少人的疑問。如果腫瘤是因遺傳所致,那當然沒有辦法,但環境因素只要努力就能解決。尤其是大腸,應該要盡量避免高脂食物,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清潔腸道,光是這樣就能有很大的改變。確實也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只要補充能清潔腸道,及維持腸道健康所需的營養,即使不切除瘜肉,它也會自動消失或變小。腫瘤(良性腫瘤)等同於是亞健康的產物,也是過去不愛惜身體的證據。如果知道體內長腫瘤,就要盡快開始改善生活,了解過去連自己也不知道的問題,並努力解決,這就是從亞健康回到健康的第一步。
-
2020-03-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優先? 工會控地方剝削社工墊錢送餐發口罩
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指出,高雄和部分縣市開始要求社工要投入居家檢疫民眾的送餐工作,錢還要社工先代墊,不但加重同仁經濟壓力,同時擠壓到原本就人力不足、高案量的弱勢家庭的服務。地方政府不但無視上述困境,甚至要求社工呈上送餐時與民眾的感人故事,以利地方政府提供媒體做宣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聞訊後表示,不贊成因為防疫影響原本工作或超時工作,不過現在很多團體工作時間都變長,社工也是為防疫盡一份己力。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表示,第一線社工本來就長期處於人力不足和高案量的狀況,如今還要協助送餐、發口罩,無疑是把許多弱勢家庭的服務推向邊緣,只因為原本要服務他們的社工,現在要花許多時間去送便當和口罩。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為疫情,現在包括媒體記者等很多團體,工作時間都變長,社工團體也是在防疫下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了防疫工作而影響原本工作或超時,「我們都不贊成」,但如果有空暇、排得出班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投入相關防疫工作。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