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科別.骨科.復健
搜尋
簡文仁
共找到
65
筆 文章
-
-
2020-09-27 癌症.乳癌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第一名、癌症死亡第三名,然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半年乳房篩檢人數明顯低於去年同期,7月後才開始回升。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癌)今與廣受上班族歡迎的插畫家「某人日常」合作,舉辦第十屆「粉紅健走」,雖然下雨仍有超過5000人報名。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呼籲,天氣已趨涼爽,45到69歲婦女趕快走出來「報復性乳攝」!台癌董事長王金平指出,台灣平均每4分42秒就增加一個癌症病人,其中乳癌更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平均每天有將近39人確診乳癌,每天7人因乳癌離世。台癌指出,女性乳癌發生率在45歲開始大幅增加,三分之一乳癌患者在45到54歲確診,是台灣女性不容忽視的疾病威脅,然而,45歲以上婦女定期篩檢率僅四成,相較於日韓高達五、六成,美國高達七成,仍顯偏低。林莉茹表示,國人罹患乳癌年齡中位數是55歲,因此國健署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有213家醫療院所、84台乳房攝影車提供服務。45歲到69歲婦女或4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皆符合資格。今年1至9月累計63萬已接受乳攝,找到約2700名罹患乳癌者,當中六成是早期。第零期到第二期的乳癌5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遠高於第三期和第四期。林莉茹說,今年受疫情影響,3到5月乳攝人數明顯降低,到了7月才慢慢回升。為了彌補今年初篩檢人數的下降,國健署9月特別推出「乳攝車直接開到你公司」服務,只要工作單位有20人符合篩檢資格,打電話到醫療機構或衛生局就能協助媒合乳攝車。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乳癌有許多新的標靶藥持續開發出來,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振奮,病友切莫一次治療結果不理想就放棄希望。在這個精準醫療的時代,他也建議有乳癌家族史的人可以考慮接受基因檢測,看看自己是否有相關風險基因,有助於早期的預防。台癌仿照成立「乳癌防治指揮中心」,呼籲全民練「五」功護乳,包括天天彩虹蔬果五七九(兒童五份、成年女性五份、成年男性九份),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適時放鬆並遠出菸害,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做好定期篩檢。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也在現場,帶領參加健走的民眾做「防癌熱身操」,搭配將練五功口訣結合身體活動,更加好記。●誰是乳癌高危險群?1. 具一等親(母親、姐妹或女兒)乳癌家族史2.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3. 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4. 未曾生育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5. 未曾哺乳6. 初經早、停經晚7. 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資料來源/國健署
-
2020-09-08 橘世代.健康橘
入秋白露!每天這樣動,保持體態還能防寒冬
時序來到秋日,老祖先的節氣智慧搭配動一動身體,就能夠保持體態與健康!「健康橘」社團整理健身專家達人的運動建議,打造每個節氣適合的運動貼圖,歡迎讀者加入會員後,下載節氣圖卡喔!九月 秋日養生儲蓄身體能量掌握秋季養生,關鍵在於白露與秋分時節,日夜溫差大,夜晚氣溫下降速度快,水氣凝結成晶瑩剔透的白色露珠,故稱白露。想要儲存抵禦寒冬的能量,從秋天就要開始保養!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建議,熟齡族若覺得肩頸腰部等部位單純麻、痛,可透過熱療、電療等方式改善,或做伸展運動來保健,如肩頸不適時就旋轉頸、胸,腰部痠痛則扭扭腰,應持之以恆外、每個部位應持續1分鐘以上,才有伸展效果。八月 季節溫度變化 掌握養生契機時序進入立秋,是炎熱轉涼的交接期,要多注溫度與濕度上的差異變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受秋燥影響,容易脾氣爆躁、心緒不佳,若想多得心靜恬然,可好好按摩與伸展身體,瑜珈運動正適宜。慢老教主作家黃惠如建議,每天早上10 分鐘,練習完瑜伽體位,以「雨刷式 放鬆髖關節、下犬式強化手臂和大腿、平板式(或稱棒式)強化核心」後,再靜坐調勻呼吸,回到身體,就能神清氣爽一整天。7月 以平常心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暑,炎熱的意思。節氣進入小暑、大暑期間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因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只要掌握「春夏養陽」原則,心靜下來就能自我養護。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建議,要練腹肌,平日可找點空檔練習仰臥起坐,邊看電視邊坐在椅子上將雙腳平行舉高與放下,邊看電視邊坐在椅子上讓雙腳踩腳踏車般轉動,入睡前躺在床上將雙腳平行舉高與放下,「最簡單的就是走路縮小腹、隨時縮小腹,不僅練到腹肌,還能修飾體態!」節氣動一動 貼圖免費下載加入「橘世代會員」登入就送「10-12月節氣動一動」貼圖!一年12步驟跟著做,還可以參加抽獎喔!立即加入>>>https://bit.ly/3aAXCJ1熟齡精選「慢運動」↘↘↘。「棒式運動」立即學!10分鐘教練課 增強你的核心肌群。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6-18 橘世代.愛玩橘
解封別急著「報復性出遊」!樂齡出遊:慢慢來比較快
從年初新冠肺炎延燒,100多天來歷經各項禁令後,我國因八周無本土病例,終於在6月7日宣布「境內解禁」。而隨著解封,許多待在家好幾個月的叔伯婆媽們也開始「報復性出遊」,相約到各地走走。但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醒,一段時間沒運動,還是要依照體力漸進式活動,可先從散步健行開始,避免受傷。新冠肺炎延燒,不僅要求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需戴口罩,雙鐵車上也禁止飲食,甚至連假時政府還針對某些旅遊景點發布細胞簡訊,讓許多人乾脆「乖乖躲在家裡哪都不去」。簡文仁非常鼓勵大家解封後出遊,但前一段時間,許多中老年人既沒有運動,連到醫院做復健的頻率都變少,想必筋骨和體力都退化不少。因此解禁後出遊,必須視自身狀況調整強度。例如車程不要拉得太遠、走路也不要走太久,建議以半天的行程為宜。除了時間之外,活動類型也可先以緩步健行為主,簡文仁以台北市為例,可先在河濱公園、大安森林公園或是青年公園等先散步,等到體力、肌力逐漸恢復後,也可到郊山,例如虎、豹、獅、象四獸山、內湖的碧山巖以及陽明山公園等,增加肌力。但若是膝蓋會不舒服,簡文仁建議可以帶個護膝,或是斟酌使用登山杖分攤體重,可以走久一點。至於有些人會選擇到外地旅遊,簡文仁則建議,如果車程較長,一定要在休息站稍作休息,下車活動活動筋骨,以免一直限制在車內、坐太久,反造成筋骨僵硬、疼痛,敗壞遊興。【熟齡延伸精選閱讀↘↘↘】。50+登山客要注意! 登山前、中、後都有「保健守則」。疫情後的我們,是否能具備當初的心肺能力?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4-06 科別.骨科.復健
公園常見的運動器材安全嗎?物理治療師這麼說
Q:公園常見的運動器材,一定安全嗎?A:公園綠地空氣流通且常設有簡單的運動器材,多走走、多活動有益健康,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等單位曾針對近2萬5000名長者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研究顯示,居住在遊樂場和運動場人均面積較高的鄉鎮,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顯著減少3%。不過,即便是普設的簡易運動器材,長者仍需注意使用安全。使用一項運動器材前,除了要閱讀說明書、看看是否適用於自己的年齡與體況之外,還需碰碰、拉拉器材,確認是否有故障、鬆脫、生鏽、繩子脆裂等情形。適當暖身後,應依照說明書圖示漸進式地使用器材,否則可能造成運動傷害。舉例來說,滑步機使用時需兩手抓穩,左右腳一前、一後交錯滑動,如果錯誤讓雙腳同步向前、同步向後滑動,容易因不平衡而發生跌倒風險;再如,使用有兩條手拉繩的上肢牽引器時,應雙腳站穩,左右手各拉一條繩子、交錯拉動,如果誤讓腳離地或是誤讓身體左右搖擺晃動,可能不慎造成拉傷。如果長輩體況不適合使用運動設施也無妨,世界衛生組織點出,多走路,其實就有助預防與改善慢性疾病、紓解壓力,是經濟又環保的運動選擇之一。每日依自己的身體狀況出門走走,藉由足夠的活動量來維持體力,並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諮詢專家/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整理/記者羅真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