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簡慧珍
共找到
118
筆 文章
-
-
2021-08-31 癌症.頭頸癌
喝水嘴角流出被當顏面神經麻痺 轉診檢出下頷腺癌四期
彰化縣75歲張姓男子10個月前喝水時,無法控制水從右嘴角流出,求醫診斷罹患顏面神經麻痺,治療8個月卻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轉介到衛福部彰化醫院,確診為下頷腺癌,因腫瘤小,摸不出來,癌細胞早已擴散,已經第四期,無法手術清除,只能透過化療和放射線治療減緩惡化速度。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今天表示,下頷腺是眾多唾液腺之一,下頷腺癌雖然少見,但是惡性比例高,一般顏面腫瘤只要夠大就摸得出來,張先生的腫瘤卻較小,無法從嘴巴下面的下頷處摸出來,癌細胞順著腫瘤四周的綿密神經路徑流竄轉移,這種腫瘤小卻已擴散的情況較罕見,顯見癌細胞相當惡性。張姓男子告訴醫師,10個月前右嘴角麻痺,喝水時不自覺的從右嘴角流出水,連家人都覺得奇怪,就醫時被當作「貝爾氏麻痺」治療,那位醫師告知那是一種很常見的顏面神經急性發炎,應該很快痊癒好,可是他一直沒復原,進行顏面復健仍不見改善,直到兩個月前聲音沙啞、嗆咳,連吞嚥都有困難,轉介到彰化醫院檢查,沒想到是癌症。許嘉方說,若顏面神經麻痺治療無效,就要警覺可能是癌細胞作祟,內視鏡檢查發現張先生的右側聲帶麻痺,只有左側會動,這種聲帶麻痺的狀況在臨床上常是癌症引起,肺癌、甲狀腺癌、食道癌或顏面方面的癌症都有可能發;彰化醫院耳鼻喉科安排頸部電腦斷層及正子攝影,發現張先生下頷腺有一個約2.5公分大的腫瘤,觸診摸不出來,切片確定是惡性腫瘤,已經往外擴散侵犯到顏面神經導致嘴角麻痺,無法控制飲水時水從嘴巴流出,也造成聲帶痲痺及聲音沙啞。許嘉方又說,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嘴歪眼斜,經藥物治療後,大部分3個月內痊癒,但如果好不了,就要警覺可能是其它問題造成,顏面某部位有癌細胞的可能性很大;過去臨床病例出現老人的下頷腺腫瘤很大,但患者較胖,以為那是雙下巴,太晚發現已難治療,大部分的顏面腫瘤只要比較大一點就可摸得到,民眾如果摸到下巴處摸到腫塊,一定要馬上就醫,沒摸到什麼卻顏面神經麻痺,那就是警訊,應趕快找耳鼻喉科檢查。
-
2021-08-27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骨科名醫健檢才知有糖尿病 輕忽小傷口致動刀住院
當年處於不惑之年的我,在醫院員工環島旅遊後接受健康檢查,報告卻出現紅字,空腹血糖值竟然超過300mg/dL,進一步檢驗發現,罹患了遺傳性糖尿病,從那時起,我積極控制糖尿病及預防併發症。未料,一次牙齒根管治療,因未吃消炎藥而引發牙齦嚴重細菌感染,必須住院開刀治療。一時疏忽 下巴積膿需引流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較弱,如果沒做好傷口護理,容易導致嚴重感染,醫師都會提醒糖尿病病人不要輕忽小傷口,我尤其會特別注意。不過,去年7月左下側牙齒做根管治療時,牙科診所助理問:「要不要拿消炎藥?」其實是給含抗生素成分的藥錠,並非只有消炎止痛的功效,當下我竟謝絕了,現在回想真不知為何不拿藥,總之一時疏忽帶來後患。3、4天後,左下牙齦部位有點疼痛,我自認補吃藥即可,沒想到又過4天,我的下巴浮腫。這下子代誌大條,趕快掛自家醫院牙科,檢查發現細菌已深入牙齦等軟組織,我的下巴已積膿需開刀引流,要住院7天。侵入性治療前 先請教醫師「當自己轉換角色,醫師變病人,這才真正體會到無醫療專業背景的人面對龐大醫療體系,真的很需要醫師用同理心診察治療。」公立社區型醫院有家的親切感,我乖乖當耳鼻喉科的好病人,出院時像一般病人,對醫護同事相當感謝。開刀住院教會我另一件事,年歲漸長不要鐵齒,中年以上的民眾做侵入性治療之前,可以請教醫師,做一點高規格性的預防措施,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在治療前,徵詢醫師意見並遵照醫囑服用藥物,可降低發炎風險。在骨科門診看到的病症,多是一般痠痛問題,通常是因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缺乏運動、過勞、失眠造成的,我都提醒自己保持正確坐姿,看診1小時就要站起來舒展肢體,平時維持定量運動的習慣。年紀大了 最好做緩和運動我42歲開始打網球,半年後雙膝出現痠痛等不適症狀,請醫師同事檢查,沒結構性的問題,而是突然間擴展體能,導致膝蓋不適應,於是休息1周和調整打球頻率獲得改善。但有些病人就此放棄運動,我會以自己為例建議病人,有了年紀最好從事緩和運動,循序漸進,不必急、不求快、不比勝負,並養成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身體狀態恆定是養生的不二法門。洪宗賢小檔案現職: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年齡:50歲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中興大學法律系碩士專長:•骨科微創手術•脊椎手術•關節重建手術興趣:文學創作、音樂、騎重機經歷:台中榮總骨科專科醫師、台中醫院及彰化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創傷骨科醫學會會員、骨質疏鬆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興大學法律系校友會理事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皮膚病治療特色院所
濕疹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鄰近桃園工業區 濕疹是常見職業病健保統計,109年診斷濕疹件數最多的醫療院所是林口長庚醫院,多達3萬691件,。林口長庚分析與兩個「多」有關,主治醫師人數最多、周邊工業區濕疹患者多,由於濕疹患者多長期監測,林口長庚跨科合作完整,也讓患者願意定期回診。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冠伃表示,院內皮膚科醫師多達30多人。另外,桃園地區多工業區,濕疹也是工人常見職業病。協助加工製造的工人,為避免接觸工業物質,手套是必備,許多國人對乳膠手套過敏,容易因此刺激引起濕疹。也有不少在無塵室工作者,需穿上像防疫人員的「兔寶寶裝」,也增加皮膚發炎機率。陳冠伃表示,濕疹治療除了給予藥物改善,也需要避免皮膚刺激,這些工人沒辦法改變工作內容,即使給予妥善的治療,仍可能反覆發生,須定期追蹤。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演變成難治型濕疹,這類患者可能會需要使用口服免疫製劑,為了對症下藥,林口長庚可協助檢測基因,協助患者排除不適合藥物。至於同時患有濕疹以及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可能需要生物製劑,林口長庚團隊也協助患者用藥追蹤,避免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毛囊炎件數No.1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居家上班上課 久坐也會發生毛囊炎依健保署統計,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109年毛囊炎診療件數最多,達1萬4,028件。醫師鄭地明表示,診所附近有很多傳統產業和工業區,工作環境辛苦,尤其夏天氣候濕熱,更容易有毛囊炎問題。鄭地明說,毛囊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問題,任何年紀和性別都可能發生,原因包括細菌或黴菌感染,尤其夏天悶熱氣候更容易有,也有人因體質關係,毛細孔容易阻塞,造成皮膚受傷,產生毛囊炎。除了勞工朋友在大熱天下工作,特別容易有毛囊炎,鄭地明說,新冠疫情讓許多人居家辦公,學生也在家視訊上學,長時間坐著上班上課,屁股也容易有毛囊炎。另外長途開車的貨車和客車司機,也常遇到相同問題。毛囊炎治療要先找出發生原因,如果是悶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穿排汗通風的衣褲。身體流汗要用濕毛巾擦乾,客運或貨車司機可在駕駛座椅上加鋪涼墊,減少屁股的不適和悶熱。鄭地明建議,傳產工人如果工作環境無法改善,回家也應讓自己保持涼爽,才可能解緩毛囊炎發生機率。他曾診治毛囊炎的工人,在夏天濕熱工作環境下,老闆不開冷氣,更顯工人的辛苦。足癬與股癬No.1台北黃禎憲皮膚科診所/治病因還要緩解症狀 增加患者治療信心據健保署109年統計資料,黃禎憲皮膚科以足癬6,118件與股癬3,101件治療件數名列第一。該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千耀表示,診所已有30幾年歷史,治療過各式各樣的案例,能正確診斷疾病,掌握精準用藥時機,緩解病狀,大大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黃千耀表示,絕大多數皮膚病可用肉眼判別,但足癬、股癬有時看起來很像濕疹,難以區分,這時會利用顯微鏡,以確定診斷。但因檢查時間耗時,部分醫療院所沒有時間執行,因此不時出現錯誤診斷、用藥的狀況。近期門診有位患者,半年間至數間診所、醫院就診,皮膚狀況都未改善,後來上門求診才找出真正病因。正確診斷治療後,一周內病況即明顯改善。「精準用藥不只要治病因,還要能紓解症狀,增加患者願意繼續治療的信心。」黃千耀指出,如果治療時只處理病因,忽略症狀帶給病患的困擾,治療過程會相當煎熬。尤其台灣氣候悶熱潮濕,常讓足癬、股癬病程拖很久,一般足癬需2至3個月,股癬則要1.5月,很多患者覺得搔癢難耐,這時不能只執著在抗黴菌的病因治療,還要及時處理症狀,「看見效果後,患者會更願意遵醫囑,能提升治療品質。」汗斑件數No.1彰化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黴菌感染 色素脫失 配合洗劑可防復發南彰化產業以農業與輕工業為主,常處於悶熱環境或從事易流汗的工作,罹患變色糠疹的機率高。109年健保署統計,位在彰化縣的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診治變色糠疹件數最多,達4,377件。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院長林源富說,變色糠疹又名汗斑,是一種黴菌感染。這種在皮膚生長的黴菌會讓色素脫失,導致被感染部位呈現紅、白、咖啡等顏色,好發在背部、胸部、頸部等常流汗的地方,通常沒有不適症狀。變色糠疹不難治療,若按醫囑口服抗黴菌藥並配合外用抗黴菌藥治療2周到4周,黴菌多可清除乾淨,但皮膚色素不均會持續存在,要等到皮膚自然更新,新皮取代舊皮,這些色塊才會逐漸淡化而恢復正常膚色。他表示,病人若在意色塊影響外觀,目前皮膚科引進新一代的抗黴菌藥,不必每天吃藥,可避免服藥困擾及副作用,還可以再配合抗菌的洗劑清潔皮膚和預發復發。如果特別在意恢復速度,可考慮特殊的308準分子照光機,加速皮膚色素復原。除了遵照醫矚治療,更重要的是確實改善生活環境,適時吹冷氣保持皮膚乾燥、通風,運動後流汗要盡快擦亁,並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不再復發。
-
2021-08-07 醫聲.院長講堂
曾孔彥養生祕訣/固要耐得住餓 習慣吃不太飽
「要耐得住餓,習慣吃不太飽的感覺。」衛福部彰化醫院院長曾孔彥食量不大,有規律運動習慣,長年保持中等身材,沒三高,今年5月疫情緊繃,他工作量暴增,壓縮運動時間,改用減少食量維持健康。曾孔彥喜歡打羽球的速度感,從少年打到40歲,膝蓋因雙腿運動過度而受傷,只好休假時改打小白球,上班在醫院走動,每天在住家附近小學周邊步道健行約5000步。研究發現,長年多油、多糖、多鹽等飲食是造成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原因之一。曾孔彥交代妻子,少用醬油等調味料,菜肴能不放鹽就不放,每餐必有三分之二手掌大的高蛋白食物和半盤蔬菜,少吃澱粉類,每天必有半盤水果,如此構成「曾家每日飲食指南」,高蛋白食物30%、蔬菜20%至30%、水果30%、澱粉類10%至15%。親近大自然也是促進健康的好方法,假日時他會到山林間健走,上班時有空往遠山眺望,在院長辦公室可看到中央山脈,萬里晴空可望見玉山主峰及大霸尖山,傍晚則換方向欣賞落日餘暉,看著光影變化紓解身心疲勞。彰化縣疫情高峰期,向來好眠的曾孔彥掛心病人的病情、院內感染、醫護士氣等,每晚11點下班回宿舍,幾乎無法入睡,他的醫療專長包括治療睡眠障礙,深知最好的方法是找到壓力源加以自我調適,所以他一面聽輕音樂,一面讀書,直到自然睡著;現今疫情趨緩,壓力減輕,睡眠障礙也就不藥而癒。
-
2021-08-07 醫聲.領袖開講
衛福部彰化醫院院長曾孔彥/走入社區友善溝通 形塑公醫專業形象
「醫學中心像大廟,病人多少帶一點敬畏的心進去求診,病人來到區域醫院,認為這是社區裡的醫院,出發點就是要服務民眾。」衛福部彰化醫院院長曾孔彥在公立醫院擔任行政職務30年,察覺病人的「差別心」,這波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危機,也是翻轉刻板印象的良機,彰化醫院一定要做到「有疫情,公醫立刻能醫療及防治。」台灣本土疫情最嚴峻期間,彰化醫院一天之內最多收治93名確診病人,增開50個隔離病房,作為彰化縣防疫專責醫院的院長,曾孔彥面臨公醫職涯最大挑戰,對內對外溝通協調,全力形塑公醫專業和公益的形象。就任沒帶人來 沒要人走「沒帶人來,沒要人走。」曾孔彥去年8月單槍匹馬就任彰化醫院院長,以實際行動平息院內諸多人事揣測,到任後的每一個上班日必定全院走透透,除非趕著開會和處理緊急狀況,否則都走樓梯,一方面對遇到的院內同仁包括清潔人員,說一聲「謝謝,辛苦了。」一方面了解醫療現場,把問題帶回辦公室,找科室主管共商處理方法。到彰化醫院之前,他自認從台北醫院等5家醫院的院長、行政主管學到很多管理實務,收穫豐碩,融會出「感恩、尊重、傳承」三大管理要領,公立醫院院長有任期制,現任者要感謝前人為公共利益耕耘的成果,尊重前人培養的人才,做好傳承工作,人才是公醫體系中最重要的資產,院長必須培養行政和醫護的中階人才,為公醫的長期發展鋪路。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醫師大量使用儀器輔助診療,曾孔彥注意到這個現象,每次參與討論病例,都提醒醫師「針對病人治療病灶」,不是「針對影片和影像治療病灶」,AI等儀器雖能精密顯示身體生病部位現狀,但醫師應幫病人思考身體到底哪裡出問題才產生不適症狀。舉辦醫學講座 深入地方醫師有專業的高度,行政主管要搭起溝通橋梁,以免病人覺得醫師高高在上,這座溝通橋還要延伸到社區、鄰近鄉鎮,曾孔彥把自己當成播種的農夫,主動出擊,拜訪鄉鎮首長、民意領袖,周休二日到地方舉辦醫學講座建立對話窗口,逐步播撒溝通協調的友善種子,讓民眾看見公醫的專業與親切。曾孔彥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頭痛、癲癇、失智、腦血管疾病(腦中風)、暈眩、巴金森氏症及其他障礙、睡眠障礙、重症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疾病現職:部立彰化醫院院長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經歷:衛生署新營醫院副院長、衛生署基隆醫院副院長、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院長、衛福部旗山醫院院長、衛福部台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少油、少鹽,正常飲食、適度運動,有空多看大自然風景【延伸閱讀】>>曾孔彥養生祕訣/固要耐得住餓 習慣吃不太飽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新冠肺炎疫苗 兩大疾病族群千萬不能多喝水
注射新冠肺炎疫苗之後,醫護都會提醒多喝開水,但75歲張姓男子卻喝到「肺積水」住院,經檢查他罹患慢性心臟病,短時間內大量喝水造成肺積水;醫師指出,心臟和腎臟功能不良的病患都不可在短時間內喝水過量,以免導致肺積水。張姓男子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第一劑的幾天後,開始咳嗽、氣喘、胸痛,起初以為是接種的副作用,又以為剛好感冒,忍耐坐著睡覺幾天,小腿竟水腫,他趕快就醫檢查,居然是注射疫苗後喝太多水造成肺積水,產生各種胸部不適症狀及下肢水腫。他告訴醫護,接種後最多一次喝1000cc白開水,「多喝水有益健康,哪知喝太多也有事。」衛福部彰化醫院心臟科主任何東錦今天表示,心臟像身體的幫浦,不斷收縮把肺部含氧血打到全身,心臟病患因心臟較無力,短時間喝太多水,心臟來不及把水分送到腎臟排除,就容易發生肺積水,張姓患者有慢性心臟衰竭病史,應該是短時間猛喝水釀禍,不太可能是注射疫苗發生副作用,病人服用利尿劑快速排水體內多餘水分,已逐漸恢復健康。何東錦又說,接種完疫苗最好定時量測體溫及多喝水,心臟病患者最好維持平常飲用量,若要多喝水,每次喝水都要間隔一段時間,讓心臟有足夠時間送出水分,才不會發生肺積水,否則發生肺積水,最嚴重可能呼吸衰竭致死。不只心臟病人不能短時間內暴飲,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說,洗腎等嚴重腎臟病變患者無法像健康的人可隨時自我調節多餘水分,必須等到洗腎時,才能移除體內過多的水,因此嚴重腎臟病患者打完疫苗如果短時間內喝太多水,可能全身性水腫和肺積水。何東錦和蔡旻叡都表示,肺積水有上述的「心因性」及「腎因性」,為了避免發生肺積水,心、腎兩大疾病的病人要控制日常飲水量,分時段補充水份,千萬不能像一般人打完疫苗多喝水。
-
2021-08-04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停課不停學 翹著二郎腿視訊上課壓迫腓神經變跛腳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近日為一名國中生診治莫名跛腳,追問之下,原來病人習慣翹腳的坐姿,COVIN-19防疫第三級警戒期間全國停課不停學,他在家視訊上課都翹著二郎腿,老師看不見所以不會糾正,長時間坐姿不正導致他的右腓神經傳導失常,產生「垂足」症狀,走路時跛行。14歲朱姓國中生半個月前右腳腳踝突然呈現「垂足」狀態,無法抬起,自行揉捏肌肉和踝都沒改善,他的父母懷疑是否罹患少年型中風等神經疾病,日前到員林醫院就診。朱姓國中生走進診間時一跛一跛,員生醫院經神經內科主任葉宗勲仔細診察,初步臆斷很可能是「右腓神經」的問題,因此詢問他停課不停學期間,一天坐在電腦前大概多久,朱姓國中生回答「都超過10小時」,葉宗勳又問「你都翹腳喔?」朱姓國中生的父親在一旁代為回答「對,他習慣坐著的時候翹腳。」「俗語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葉宗勳今天表示,朱姓國中生因為短時期內長時間改變坐姿,翹腳導致腓骨骨頭受到壓迫,使得「腓神經」傳導失常,呈現垂足 (drop foot)症狀,無法自行抬起腳板,行走時腳底板拖地。造成垂足的原因,大致分為中樞型和週型。中樞型誘發原因常見於腦中風、脊髓損傷 、腦腫瘤、頭部外傷、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週邊型則有腰椎神經損傷 、腓神經損傷、肌肉創傷等因素造成。姿勢不良是導致年輕人腓神經損傷的最常見原因,停課不停學期間,學生在家線上學習,長時間上網久坐,坐姿不良或沒定時起來活動,在家乏人糾正不良坐姿和提醒運動一下,就容易產生背痛或坐骨神經痛等症狀。葉宗勳說,只要確定診斷病因,早期對症下藥及矯正姿勢大多可恢復正常,防疫期間家長應留意孩子線上學習時間,除了不時提醒「坐有坐相」,也要讓孩子適度休息,活動筋骨,眼睛眺望遠方,避免發生「疫情線上學習症候群」。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政府防疫警戒降級民間不敢降 店家鼓勵外帶別內用
今天防疫警戒從第三級降為第二級,餐飲業者無不歡欣迎接管制降級的第一天,減少桌數,在桌上放隔板,但發現內用客人微增加,絕大多數顧客選擇外帶;溪湖鎮潘姓鎮民表示,還是擔心疫情,維持外帶好了。餐飲業者今天紛紛「正常」營業,撤除原來的隔離線,開放內用,容留人數大概剩一半,桌上放隔板,有些隔板透明可讓同行朋友同桌用餐時看到對方,有些隔板不透明希望顧客專心用餐,不過各餐廳小吃店的店內用餐人數不多,外帶區大排長龍。溪湖鎮阿讚豬腳飯位在車水馬龍的員鹿路路邊,店內本來可容納約60人,現在撤掉桌椅,只能兩人一桌,店內最多容納10名客人;老闆陳明奎說,防疫第三級警戒初期生意一落千丈,僅約三成,隨著疫情趨緩,業績回到約六到七成,今天的業績七至八成,不可能立刻回到疫情爆發前,客人仍擔心疫情,很少內用,只有零星路過遊客坐下來用餐,絕大多數客人選擇外帶。他表示,微解封跟沒解封差不多,警戒降級對促進餐飲生意的幫助也不大,疫情解除全靠政府,除非全國的疫苗覆蓋率達八成,民眾才可能從心裡解封,放心到餐廳小吃店內用。以「吃在北斗」出名的北斗鎮餐館和小吃店約半數今天沒開放內用,五權里長謝正良的古早味剉冰也維持外帶;他說,阿美高麗菜飯、中華鍋貼等北斗老街多數小吃店自動提高防疫規格,從今天起延長外帶服務7天,暫時謝絕內用,肉圓生開放內用。謝正良表示,疫情沒完全平息,大家還是擔心,而且開放內用要採梅花座、設隔板,小吃店只能容納5至10人,內用生意「費工擱做嘸啥收入」,不如繼續做外帶,看疫情和警戒狀況再決定是否開放內用。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不足 偏鄉教師改列第二批注射
彰化縣立高中和國中小學本周(19日)起注射新冠疫苗,因疫苗數量有限,西南角部份學校教師列為第二梯次,教師都能共體時艱,願意配合注射順序,希望中央把第二梯次疫苗本周撥給彰化縣,本月底之前縣立學校教職員都完成接種。彰化縣立學校教職員約1萬2000人,因新冠疫苗數量不足,本周7384名國小教職員注射疫苗,西南角例如溪州鄉、竹塘鄉、二林鎮等鄉鎮部分學校教職員無法排入第一梯次,教師團體了解基層聲音,發現教師都能體諒現況,如果周一到周三無空注射,第一梯次教職員可在周四補注射。彰化縣教師工會今天表示,排序第七類的教師等半天,眼看疫苗預約系統上架和運作,排序第九、十類都被通知注射,暑假已過半個月,教師頗焦急,本周總算開打疫苗,中央承諾8月中旬一定能打完,教師都發揮極高的配合度,耐心等待,對於沒排入第一梯次並無二話。彰化縣教師工會說,縣政府對於注射日期、地點等安排都很妥當,因我國疫苗不足,目前沒明確公告第二梯次疫苗注射起迄日期,列為第二梯次的國中教職員和少數國小教職員都希望下周星期一到三能注射,全縣教職員本月底之前都完成接種,在開學前產生保護力。
-
2021-07-1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三伏天來了網傳養生法 中醫師:尋求專業建議效果較好
今年的三伏天開始了,民眾透過行動載具轉傳訊息,互相提醒三伏天的養生方法,包括不能多吃西瓜等涼性水果,晚上不能裸睡等;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天祥今天表示,氣候變遷讓台灣四季不分明,三伏天也不明顯,有些禁忌放諸四季皆準,如果民眾想冬病夏治,可找醫師診斷後使用三伏貼。古人認為三伏天是一天之中最炎熱的日子,三伏依序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起算日期略有不同,有的從昨天開始,有的從今天起算,每10天為一周期,初伏之後接著中伏(7月21日或22日),末伏在8月10日或11日,8月20日或21日出伏。自古相傳在三伏天注重飲食、治療疾病,可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民眾使用行動載具互相傳閱三伏天的養生方法,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天祥認為,台灣四季不分明,氣溫最高不見得在8月,9月、10月秋老風也會出現高溫,民眾互傳的三伏天養生方法大部分適用四季。他指出,出汗不洗冷水澡、不喝冷飲、不曝曬皮膚、夜不裸睡、喝水不能太快,這些事最好平常就要做到,不僅限於三伏天不能做,另外所謂三伏天的生活禁忌例如眼睛怕曬、頭髮怕濕、頸椎怕吹、晨練怕早,也是一年四季都應避免的事項,並非出伏之後,眼睛、皮膚就能盡情曝曬,可以清晨摸黑出門運動。民眾傳閱三伏天不能多吃的水果有芒果、荔枝、西瓜、火龍果,馮天祥說,多吃荔枝、龍眼、芒果易上火,西瓜和火龍果屬於涼性水果,夏季民眾通常把水果放進冰箱保存,食用前才拿出來,俗諺「半暝呷西瓜反症」,晚上不宜食用冰涼水果,為了避免腸胃道不適,最好傍晚以前食用,他建議退冰後再吃,每日食用量以一份(拳頭大)為限。馮天祥表示,行動載具傳送很多三伏天養生食品,其實要視個人體質而定,蓮藕、豆芽、苦瓜、綠豆都是涼性食物,可在夏季適度食用,也不能吃太多,民眾應尋求專業診斷體質,攝食適合的食物及份量,如果需要三伏貼治療,因每人體質不同,三伏貼的穴道也不一樣,診斷之後再作治療,效果更好。
-
2021-07-10 養生.聰明飲食
生食煮熟都美味 黃皮果盛產季行情看俏
民間俗諺說「饑吃荔枝,飽食黃甘。」黃甘又稱為黃皮果,近年台灣種植量漸多,彰化縣溪湖鎮民李添宏從警界退休後務農,5年多前試吃黃皮果,滋味令他「為之驚艷」,開始學種,到目前種有黃皮果的農場合計約5分地,面積在業界前列名茅。黃皮果每年立春前後開花,結果期長達半年,7月進入一個半月的採收期,目前市價每台斤250元至300元。今年梅雨量大集中,李添宏的果園淹水,種在地勢較低的黃皮果樹泡水逾兩天,全株死亡,幸好數量極少,絕大多數黃皮果樹熬過雨季,成串果實掛枝頭。李添宏今天表示,2013年退休回彰化,成立天美果園,原本只種無花果,後來增種檀香木,專業專家指導他和妻子陳美名,種檀香必種黃皮果,同是芸香科植物,檀香木會吸收鄰近黃皮果的養分,他和妻子到別家農場買黃皮果種苗,順便試吃黃皮果,連皮帶果肉嚼食後吞下,居然回甘,而且吐氣有香味,他當下決定黃皮果樹不但當作檀香木的營養樹,也要把果皮果當一般果樹種植。黃皮果樹的天敵是星天牛,李添宏和妻子堅持無毒有機栽培,由手巧的妻子負責抓星天牛。陳美名說,地面有樹皮碎屑,代表星天牛鑽進黃皮果的樹幹,她用鐵絲伸進洞內確定有昆蟲,噴藥後堵住洞口,有時偵察錯誤,躲在樹幹裡的星天牛產卵,孵化出的幼蟲啃食黃皮果樹幹基部內層,破壞水分和養分的疏導系統,導致黃皮果樹枯死。黃皮果樹從幼苗到結果約需7年,李添宏夫婦使用菸草等植物酵素施肥並矮化植株,黃皮果樹三年就結果。去年第一次結果不穩定,今年較正常,李添宏夫婦飼養蜜蜂授粉,結果後,為每一株果樹各搭一座小網室,以免果蠅叮食。李添宏夫婦種植有籽、無籽和雞心等品種的黃皮果,研究不同的食用方法,發現生食和當作料理食材都好吃。陳美名表示,俗語說「饑吃荔枝,飽食黃甘。」黃皮果微酸,有黏液,相傳飯後生吃可以促進消化,台灣農民把黃皮果和豬肉同滷,水果酸甜為肉汁提味,黃皮果久煮軟爛,跟滷肉同吃消除油膩感。黃皮果產自中國嶺南,唐朝文學家韓愈被貶謫廣東潮州,寫詩為好友嚴謨送行,詩中提到「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鑾不假驂。」描述桂林當天風景秀麗,水果美味,生活其中如在仙境。陳美名說,黃皮果來到台灣很適應環境,生長情形良好,可促進台灣農業收益。
-
2021-07-10 新聞.元氣新聞
菜貴豬肉也貴 全國肉品市場14日休市 調節產銷平抑肉價
國產豬肉拍賣價格在端午節前上漲到每公斤均價80元,並未節後回跌,今天逼近每公斤85元大關,中央將通知全台肉品市場本(7)月14日休市一天,一方面調節毛豬產銷,希望抑制豬價持續走揚,一方面各肉品市場同步消毒,為解封後可能產生的大量餐飲消費作好準備。彰化縣肉品市場毛豬行情從農曆春節過後緩步上升,端午節前跨過每公斤拍賣均價80元,昨天已經84.77元,市場預期還有漲價空間,近日家庭主婦買菜都忍不住抱怨「菜貴,肉也貴;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彰化縣肉品市場指出,我國開放美豬進口,消費者為了避免「踩雷」,只買台灣豬,而在地養豬農民對未來經營充滿不確定性,趁著去年底政府一連串扶助國產毛豬產業的措施,把握機會出售成豬,接下來農曆春節對毛豬需求量大增,節後農民消毒豬舍、進豬飼養,目前的毛豬供應缺口最快中秋節前補上。另一方面,家畜飼料黃小米從今年初到現在已經比去年底漲三成,農民勢必反映飼養成本,豬價在市場需求量大和飼料價格不斷升高的兩大因素夾擊下,步步走高,市場預料解封後餐館消費回歸正常,再增加國產豬肉用量,讓豬價幾乎沒回跌的空間。彰化縣肉品市場表示,中央注意到國產豬肉處於高檔近一個月,已召集全台各縣市肉品市場開會,決議本月14日將休市一天,為每天出豬踩煞車,「囤積」毛豬以緩解市場的緊迫需求;全國防疫警戒可能在本月下旬解封,毛豬交易必然熱絡,各肉品市場提前在休市當天消毒環境,做好後疫情時代的準備。
-
2021-07-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意願登記非預約 民眾怨「白高興了」
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設計開發的「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昨開放外島第九、第十類接種對象搶先試用。不過有許多本島民眾跟著登記,最後發現是「意願登記」,不免失望。有民眾批評,根本不該讓本島民眾登記,害大家「白高興一場」,「當我們沒事幹嗎?」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則諷刺,意願登記只是望梅止渴的安慰劑。對於離島搶先試用,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肯定,認為成熟運作的系統可讓疫苗施打更有效率。連江縣府已對相關人員完成教育訓練,並宣導請民眾配合辦理。台北市議員徐巧芯也發現,她並非重大傷病也不夠年長,竟可以登錄成功,但議員游淑慧幫有重大傷病的年輕朋友預約卻失敗。徐巧芯說,她當然知道系統只是登記意願,不是正式施打,但問題是資格不符能登記,符合資格卻無法登記,系統有問題。嘉義市黃姓小姐急忙替自己及丈夫都登記,事後得知只是調查意願,獲得的序號並非之後接種的順序,批評「根本沒用、浪費時間,空歡喜一場」。嘉義縣政府一名男科員也說,昨天研究很久才成功登入,得知是調查意願,他認為「無論如何都應該算數」。「白高興一場!」台東縣吳小姐登錄後嘆說,政府優先接種高齡長者,但真正的工作主力是青壯年,接觸的對象也比長者多,偏偏這些人打不到疫苗,「就算不想忽略長者,也不能忽略主要勞動力啊」。有民眾感覺被政府愚弄,「我們都成虛擬環境裡的一員?當我們沒事幹嗎?」彰化縣也有登錄成功的民眾高興說,在疫苗預約系統關閉前,大家「有登錄就有希望」。
-
2021-07-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有登錄就有希望」提前注射 疫苗預約人數破百萬
疫苗預約系統今天上路,民眾瘋傳「登錄就可以注射到疫苗」,不但有基層公所首長溫馨提醒民眾趕快登錄,還有村里長煞有介事的回答「如果我們要接種的疫苗數量足夠,已預約的人就會接到通知。」更讓民眾深信不疑,截至今天下午3點,登錄破突110萬人。疫苗預約系統開放後,民眾透過Line群組分享網址,起初有人以為又是詐騙個資,多方求證是真的,爭相發送訊息「係金A」。彰化縣有基層公所首長迫不及待在Line群組「溫馨提醒您可以透過網站、健保快易通進行登記,後續待簡訊通知後,再透過線上預約或是超商藥局等實體插卡,進一步設定預約接種的時間、地點,並依照預約接種日期前往施打疫苗。」還有村里長告知民眾,「衛福部說,今天只是做疫苗接種的意願登記,然後統計疫苗數量,如果我們要接種的疫苗數量足夠,已預約的人就會接到通知。」有地方公所首長和村里長掛保證,民眾更相信有預約就能跟現行注射身分類別脫鈎,可以提前注射,因此躍踴登錄。疾管署今天下午回應,疫苗預約系統只針對離島縣市試辦。彰化縣溪湖鎮仍有民眾不相信,使用身分證字號登錄而且成功,登錄序號已經排到113萬,他高興的說,疾管署還沒決定取消或保留非離島縣市民眾的登錄權利,在疫苗預約系統關閉之前,大家「有登錄就有希望」。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現緩打潮 保留必要向下開放
國際援台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到貨,指揮中心宣布從七月一日起擴大接種對象到第八類。但目前疫苗接種速度變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之前AZ疫苗一天可以打到十五萬劑,但近兩天單日接種人數約五萬人,外界擔心出現緩打潮不利防疫,陳時中表示,將針對目標族群保留一定數量,其餘就往下開放。根據疾管署公布統計數據,六月廿三日疫苗接種人次為五萬三○六八,目前涵蓋率約百分之七點四三。陳時中認為「這兩天稍微緩打」,未來希望一周可以接種一百萬劑,現在每天五萬劑,需要強力宣導。陳時中表示,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防疫會議中,將討論疫苗殘劑是否開放給優先接種對象外的民眾施打;地區公車、貨運司機是否納入接種對象,也會一併在會議中討論,若有共識就能開放;至於醫護同住家人則因身分認定有困難,還在研究中。第九類對象之後怎麼開放,會根據當下疫情控制狀況與專家討論,接下來的目標接種族群,染疫風險高時要保護危險族群成為重症,染疫風險低時,則以恢復社會力為主要方向。面對緩打現象,發言人莊人祥補充,過去流感疫苗接種也是第一周開打時衝很高,之後趨緩,但目前接種人數大多維持在單日五萬左右,若維持如此人數,目前AZ疫苗約還有卅五萬劑,一周之後,七月一日即開放第八類人員開始接種。指揮中心統計,第一至第三類接種人數已超過預估,第五類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人員及照顧者約五成已接種;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和孕婦預估一六八萬人,目前僅接種約卅七萬人,需要加強。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新增卅四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目前已有廿六件解剖,初步研判死因皆與疫苗無關。台中和彰化都已出現疫苗「緩打潮」,符合資格被通知的長者僅三、四成報到並完成注射,大排長龍的情景消失,各注射站戶外等候區都有空位;有長者與家屬說:「老人家身上多少有慢性病,那麼多打了疫苗卻死亡,怕怕的!」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黃玉成表示,長者或許受到近日媒體報導不敢出來打疫苗,過去流感疫苗接種只要傳出死亡案例,就會出現緩打,但不良事件不一定和疫苗有關。他也認為,主要還是疫苗要充足,且讓民眾有所選擇,若只有一種疫苗且照順序開放,就會有人因為不敢打某種品牌,出現「等嘸人」的狀況。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鄭麗文昨表示,因為疫苗數量嚴重不足,政府嚴格規定接種順序,預約的人沒來臨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接種,開封後恐怕就要丟掉,她已去函衛福部建議即刻規畫殘劑預約系統,以免讓珍貴的疫苗造成浪費。
-
2021-06-24 新聞.元氣新聞
兩成慢性病人怕進醫院染疫不回診 醫:重病風險更高
爆發本土疫情之後,民眾紛紛對醫療院所止步,衛福部彰化醫院發現,連應回診的慢性病患約兩成不敢回診,平均5人就有1人沒回院就診和拿藥,比平常多兩倍,醫師擔心病人不持續服藥,染疫風險可能升高。彰化醫院糖尿病個管師邱小佳今天表示,醫師對大部分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開給3個月慢性處方箋,每3個月回診一次即可,今年5月應該回診900多人,卻有190人沒回診,約占21%,平均每5人就1人放棄回診,比往常月平均8%高出2倍以上。彰化醫院檢查其餘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慢性肝炎、腎臟病、氣喘等慢性病患者的未到診率,也都比平時高出2倍以上,可見慢性病人不回診是普遍現象。邱小佳認為,本土疫情5月中旬升溫,僅半個月未到診率就這麼高,6月都處於防疫三級警戒,慢性病人的未到診率應該會更高。邱小佳表示,個管師打電話追蹤未回診者,大部分原因是疫情影響,不想到醫院徒增染疫風險,少數認為病情已無礙,不用再服藥,也有病人選擇到藥局自費購藥。家醫科主任廖曜磐指出,不回診,藥物中斷引起健康風險可能比染疫風險還高,以糖尿病為例,高血糖或造成血糖大的波動,恐引發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等,輕則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重則危害生命;其它慢性病也都可能因中斷服藥引起各種併發症,多重慢性病患者的風險更高。廖曜磐說,防疫期間,各醫院推出視訊或電話診療,慢性病患者可多加利用,或可改到臨近診所就診,跟醫師討論如何用藥,萬一病情不穩定,最好回診,由醫師診斷是否做進一步檢查。彰化醫院個管師對慢性病人說明,彰化醫院設置院外批掛區及藥來速窗口,可以視訊或電話診療後再請人院外取藥,可以不用進到醫院,有些人才再改以視訊或電話回診。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雨天加上注射頻傳後遺症 彰化今疫苗注射率下滑一半
彰化縣今天間歇大雨,預約注射疫苗的90歲以上長者未如預期踴躍接種,今天縣長王惠美視察9個疫苗注射站,發現注射率下滑到4成,不太理想;她表示,接種場面冷清跟極少數長輩注射後出現不良反應也有關,縣政府仍會繼續規畫85歲至89歲長輩注射,希望提高全民防護力。王惠美上午跑了北斗等鄉鎮的疫苗注射站,第九站到達員林注射站。她說,這次彰化縣疫苗共3萬7000劑,目前施打率高達96%,今天為90歲以上長輩注射疫苗,她上午跑了9個鄉鎮了解疫苗施打情況,可能下雨,也可能長輩擔心注射疫苗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出席狀況不理想,從先前注射率9成以上急遽減至約4成。王惠美表示,縣府下個階段針對85歲至89歲的長輩注射疫苗,同時調查80歲至84歲長輩的注射意願,另逐步規畫75歲以上的長輩透過預約系統施打,可以及早跟村里長預約,盡速達到群體免疫,生活才能逐步走上正軌。縣長交代社會處,即日起社會處出動復康巴士接送90歲以上長輩注射疫苗,「免付費、免預約,縣府主動派車。」復康巴士到府載送長輩至疫苗施打地點,再送長輩回到家,每輛巴士可乘坐2名坐輪椅的長者及各1名陪同者,疫苗注射站有專人服務,協助行動不便長者上下復康巴士,並引導至疫苗站施打疫苗,現場備有輪椅,專人消毒。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悶壞了!九旬翁堅持注射疫苗 有保護力之後可出門散步
彰化縣90歲以上長者今天注射疫苗,上午陣陣 磅礴大雨,各疫苗注射站都相當冷清,員林市注射站設在晴雨球場,臨時啟動「得來速」服務,民眾把車直接開進球場,長者在車上接受醫師檢查、護理師注射疫苗,避免淋雨受寒徒增健康風險。員林市275名90歲以上長者預約接種,上午兩個多小時只來33人,晴雨球場空蕩蕩,醫護和工作人員比長者人數多出數倍,只要有人出現,工作人員立刻迎上門,熱絡招呼「來打疫苗的嗎?」99歲張姓婦人由兒子陪伴完成注射疫苗;她的兒子表示,媽媽有高齡生理退化疾病,並非特殊慢性病,應該可以打疫苗,他雖擔心媽媽也可能發生後遺症,但覺得人生很多事註定好了的,出現嚴重後遺症可能是「命」,該來的會來,躲不掉,所以他還是陪著媽媽打疫苗。94歲曹姓鎮民說,政府通知要注射疫苗,他就來注射,沒什麼好擔心。曹姓鎮民的孫子在一旁補充說,阿公在家悶壞了,整天看著窗外,很想出門走走,一聽打疫苗會有保護力,非常開心,不但預約還今天一早就來注射,打完之後的14天發揮保護力,或許阿公可以像過去那樣到外面散步。雨勢時大時小,多名民眾詢問可否長輩不下車,在車上注射疫苗,員林市衛生所同意,就此啟動得來速服務,工作人員到停車場迎接,請民眾把車子開進球場,醫護推著醫療檢查工具和注射用具到車邊,醫生檢查健康沒問題,護理師為長者施打疫苗,然後家屬把車輛開在一旁停留20分鐘,確認長輩沒不舒服才離開。市長游振雄表示,今天下雨,加上有數十名75歲以上長者注射後死亡,影響民眾對疫苗的信心,其實台灣平均每天66名高齡長者死亡,注射疫苗死亡人數和本來就會死亡的人數相加,總人數和過去一樣,沒異常增加,希望民眾不要排斥疫苗,踴躍注射提高群體保護力,台灣才能早日擺脫疫情肆虐,重返正常生活。
-
2021-06-15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專家:染疫者比一般受害者更弱勢
【記者林敬家、黃寅、簡慧珍/連線報導】學者針對新冠肺炎中國大陸確診者恢復追蹤研究發現,許多人回到社區後在公共場合被嫌棄,被迫改名、搬家、換工作,重演過去SARS時期演變的局面;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主任王智弘說,外界對確診者的「汙名化」,反射出恐懼與擔憂,這是社會另類隱形壓力,政府和民間都要覺察並因應。王智弘說,同樣是受害者,太魯閣號事故傷亡者能得到支持與同情,傳染病感染者同樣受害,不但得不到關懷,還被歧視,比一般受害者更弱勢。且社會汙名化影響時間可長可短,怕得是感染者出院後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演變成生理上傷害,對生命價值產生負面懷疑,某些情境、創傷不斷再現,影響到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建議確診者不要一個人獨處,要有情 感連結,政府與民間都應提供關注與協助。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黃丰姿指出,歧視行為往往把害怕投射到他人,批評、孤立、仇視與貼標籤行為,成為「變相加害人」;比如稱呼「葡萄家族」雖能說明傳播鏈,但有標籤化負面效應,政府雖都以案號代表確診者,仍應避免透露個人的就醫資訊。朝陽科大學生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洪凱婷說,疫情期間大家應多一些同理心,沒有人願意染疫,要避免自我焦慮導致失控與過激行為。
-
2021-06-15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近半染疫者現「急性壓力症候群」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國人苦等疫苗、憂心不小心染疫的壓力不小,但痊癒者回到社會後面臨「歧視」問題的壓力更大。醫院發現,近半數染疫者出現「急性壓力症候群」,他們被指責傳染給親友、被不認識者丟垃圾,甚有人出現想不開的負面情緒,心理復健之路漫長,能不能完全恢復染疫前心理狀態要視人格特質而定,通常須半年。彰化一名保險業務員為拚防疫保單業績積極拜訪朋友,結果誤把疫病傳給朋友和客戶,被客戶埋怨,日後生意恐怕難做;她至今睡不好,向朋友哭訴「我不是故意害人」,甚至有負面情緒。有確診者病癒回家,家門前騎樓常被不明人士丟垃圾,還常有不出聲的奇怪來電。曾有陌生人經過,大聲咒罵「回來是要再傳播病毒嗎?」這名確診者與家人默默搬回埔心鄉獨門獨院老宅,目前呈半隱居狀況,他痛苦地說:「先暫時與世隔絕」。「這次事件不知多久才能淡忘。」彰化縣第一例水果盤商傳播鏈造成九十八人染疫,水果盤商的長子說,自認是年輕一代心理調適能力較強,但已找不到鼓勵自己樂觀面對的動力,父母、出嫁的姊姊更難跨越心理障礙,還因間接傳染造成女婿阿嬤病故,來自夫家親友不友善話語,讓一家人自責又難過。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說,近半數染疫病人出現焦慮、緊張、失眠、沒食欲的急性壓力反應,院方成立「心理關懷小組」,開辦團體視訊課程舒壓,職能治療師與社工師每天輪流打電話關心確診者,精神科醫師也加入會診,發現很多病人一講就是兩小時,最擔心是出院後怎麼面對親朋好友。梁孫源認為,時間會稀釋傷痛,一般人半年後可大幅改善負面情緒,但如果台灣疫情無法降溫,相關訊息不斷圍繞,會讓染疫者一直回想起染疫的相關事情,白天恍神,入睡易作噩夢,可能聽到與疫情有關消息就難過、緊張、悲傷,這是標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建議其他家人與朋友應多陪伴,必要時求助精神科、身心科和心理師。學者調查兩岸SARS疫情,並參考外國研究報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通常出現在病癒一個月後,逐漸出現失眠、恐懼等身心症狀,長達五年。學者指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也是被害人,卻被忽略後續心理追蹤,未來五到十年都會煎熬度日,政府應啟動關懷追蹤。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式快打 醫坐滑輪椅接種 1小時百人
這波長者施打AZ疫苗,新竹市搶頭香,八十歲以上長者昨依通知施打,直說「盼很久了」,施打站有人潮但未見大排長龍。彰化縣則因額外獲得疫苗,前晚加緊作業,先為疫情熱區的溪湖、和美、鹿港參加關懷據點長者打疫苗,長者歡天喜地耐心排隊等候,直說「有注有保庇」。多數縣市今天才開打,高雄鳳山不少民眾先幫父母看場地了解接種程序,「宛如看考場!」台中和高雄採取日本「宇美町式」接種法,由醫護坐旋轉滑輪椅替長者施打,一小時可完成一二○人接種,希望加快速度。新竹市東區疫苗站一早就有長者由家屬陪同報到,也有人搭防疫計程車、復康巴士前來。九十歲張姓婦人說說,上周五就收到疫苗接種通知書,昨天流程很順暢,完全不用等;八十四歲陳姓老翁說,盼疫苗很久了,完成注射很開心,「不用那麼害怕了」。昨共施打三六五五人,約是收到通知長者的六成。彰化縣府原本採電話預約,但因加碼獲疫苗,決定熱區優先注射,昨加緊通知溪湖、和美四千多名長者,總共二六九場次,溪湖鎮楊姓老翁說:「有注有保庇,早注早平安。」
-
2021-06-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疫苗前先吃藥止痛 醫師引用美國說法:毋湯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掀起民眾搶打疫苗的風潮,但最近兩天接連發生3起注射後引發血栓的案例,讓部分民眾開始裹足不前,心臟科門診接到不少詢問電話;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今天表示,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不建議預防性服藥預防血栓,已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仍可施打疫苗,只要注射後做好「壓迫止血」,避免出現嚴重血腫情形。民間流傳,注射AZ疫苗之後可能發燒、全身痠痛無力,很多人注射前服用1至2顆普拿疼減輕身體不適,或服用阿司匹靈、其它抗凝血藥物預防形成血栓,而員榮醫療體系心臟內科接到心血管疾病患者來電詢問,可否預防性服用?或有血栓相關病史、目前服用抗凝血劑可否注射疫苗。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裕峰說,注射疫苗後的副作用確實讓部分民眾怯步不前,最近連續兩天出現3起血栓案例,讓心血管疾病患者擔心,其實根據目前資料統計,注射AZ疫苗4至28天後,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痛、癲癇、腹痛超過24小時、下肢腫脹或疼痛或胸痛及呼吸困難等情形,均可視為血栓可能的症狀。陳裕峰指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血栓疾病史者注射疫苗後有較高機率的不良反應,因此已服用抗凝血劑患者仍可施打疫苗,只要注射後做好「壓迫止血」,避免出現嚴重血腫情形,有人認為先服用抗血栓藥可預防發生血栓,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不宜使用阿司匹靈或其他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血栓形成,以免加重出血機率。美國CDC也不建議施打疫苗前,使用藥物預防注射後的副作用,如果真的不舒服再用藥減緩疼痛不遲;此外,注射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也可能會減低疫苗效果。陳裕峰說,整體而言,注射疫苗絕對利多於弊,民眾務必要施打疫苗,才能阻絕新冠病毒橫行,有疑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親自就診或運用視訊診療、電話診療,請醫師評估以除解除疑慮。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到貨了!彰化縣首批染疫輕症病人 今起服用清冠一號
臺灣「清冠一號」上市,今天衛福部彰化醫院與住院COVID-19輕症患者視訊討論,合計25人願意服用,是彰化縣第一批接受清冠一號治療的病患,彰化醫院將密切觀察他們的生理反應。100盒臺灣清冠一號,由合法取得衛福部緊急授權的順天堂製藥廠無償提供,昨天寄到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科醫師會同胸腔科、感染科醫師討論染疫住院病人的病情,今天中醫科主任馮天祥到負壓隔離病房護理站,逐一和確診的輕症患者視訊,有25人願意服用臺灣清冠一號。馮天祥踏透過視訊詢問病人目前的身體狀況,及徵詢服用臺灣清冠一號的意願,大部分病人聽過,逾半數願意服用,年長者對中藥的接受度較高,年輕人持觀望態度。馮天祥開立處方,1天3次,每次1包,和西醫藥物間隔1小時,40公斤以下的小朋友處方減半。馮天祥說,臺灣清冠一號藥方為板藍根、魚腥草、黃岑、全栝樓、荊芥、防風、桑葉、後朴、薄荷、甘草等10種中藥,藥材偏寒,屬於處方藥,須由中醫師開立,健保給付,不是保健養生藥品,可以清熱解毒,但腸胃不佳者,吃了反易腹瀉傷身,沒被感染者千萬不要服用。馮天祥指出,網路上流傳一些號稱可以對抗新冠病毒的中藥方,或藥品命名跟清冠一號相近的中藥,還號稱可以保護還沒被感染者,這些都是不實資訊,目前只有台灣清冠一號被衛福部核可,實證確定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藥方,國內已有多家製藥廠投入生產,醫院訂購的也將陸續到院,不會有缺乏之虞。彰化醫院胸腔科主任林澤宏表示,目前西醫對於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採支持性治療,有些患者希望可以加入中藥輔助治療,而清冠一號提供他們另一項選擇,這對患者的生心理都有幫助,接下來將持續中西合作治療,給患者最佳的治療。
-
2021-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恐疫症M形現象!民眾怕染疫急赴篩檢、有病的卻不回診
彰化縣連續一周每天有新增確診病例,引起不少民眾恐慌,身體發熱或倦怠就自覺可能染疫,精神壓力上升,另有身心科和精神科的病人擔心到醫院風險高,從定期回診名單中消失;身心科醫師認為應該看病的還是要回診,「恐疫症」民眾可先從事紓壓活動,若已達到焦慮失眠狀態就應考慮就醫。彰化縣有3鄉鎮被列為疫情重災區,當地餐飲旅遊業生意斷崖式下跌,知名餐廳自行停業,小吃和零售業半數以上也自動休息,不少民眾感受疫情緊繃氛圍,「恐疫症」上身,只要體溫升高、身體疲倦、皮膚癢或輕咳,都覺得好像感染病毒,還有民眾聽說「朋友的朋友」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忽然體溫升高到攝氏37.6度,急忙到衛福部彰化醫院篩檢,結果是陰性。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今天表示,台灣這波疫情的確診患者出現非典型症狀,有的類似感冒、皮膚過敏,難以判別,必須經由PCR、快篩才能確診,因此民眾若出現輕微感冒、過敏等不適症狀,在無法辨斷的情況下,確實容易緊張焦慮。陳羿行說,彰化縣衛生局的疫調做得很確實,有明確接觸史的人,會接獲衛生單位的通知並接走,此外,除非異常發燒、呼吸有點喘不過來,民眾都不必擔心感染,目前防疫作為已經做到染疫者不會被遺漏。他建議,有焦慮感的民眾可從事舒緩的居家活動,跟家人聊天,做瑜珈、園藝、手工藝或利用這段時間整理老照片等物品,轉移注意力,轉換心境,紓解緊張情緒,逐漸回歸正常生活,若焦慮到已經失眠的程度,可考慮到身心科或精神科就診。陳羿行又說,反而一些身心科病人自從疫情嚴峻之後,沒再定期回診,病人應按時服藥穩定病情,如果斷續服藥或停藥,天氣炎熱、疫情氣氛可能使得情緒焦燥,不利控制疾病,令人擔心,身心科和精神科的病人應恢復定期回診;彰化醫院已開設「藥來速」窗口,另規畫遠距看診,方便病人安全就醫。
-
2021-05-07 焦點.元氣新聞
上次戒菸胖10公斤捲土重來 口服藥加規律運動減2公斤
全國透過戒菸門診的戒菸成功率僅兩成五,臨床醫師觀察,戒菸後發胖是影響戒菸決心的主因,衛福部彰化醫院開出口服戒菸藥加每天運動的「菜單」,幫助菸齡30多年的李姓老菸槍成功戒菸,最重要的戒菸後半年都沒發胖。衛福部彰化醫院戒菸個案管理師張育源表示,去年她接受139人戒菸,只有37人成功,成功率26.6%,和全國平均值25%差不多,自行戒菸成功率雖無法統計,但應該更低,失敗原因除了抵抗不了尼古丁誘惑,還有一個病人常抱怨的理由─戒菸後發胖。55歲李姓病人去年健檢,做了心臟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並中度阻塞,在成人健檢時發現心臟冠狀動脈中度阻塞,醫師勸告戒菸,李姓病人提出多年前曾戒菸,3個月就胖10多公斤,第一次戒菸宣告失敗,這次再戒菸萬一又失敗,一定淪為親友笑柄,他要好好考慮。經醫護人員一再勸說,生命比身材還重要,如有專業團隊協助和陪伴,成功率將大增,他同意醫院安排個管師幫助他管理健康。個管師張育源了解李姓病人的吸菸史,為他量身打造戒菸守則,服用醫師開立的非尼古丁口服戒菸藥,抑制人體對尼古丁的依賴作用,發胖的部分請病人自行規畫適合自己的運動課程,另在飲食方面,多吃高纖維蔬菜,並且慢慢吃、多咀嚼,以增加飽食感,想抽菸時多喝水或咀嚼無糖口香糖。李姓病人表示,每周三他在公司參加下班後的有氧運動,另上網從youtube找有氧和瑜伽影片,一周6天的晚餐後1小時跟著影片運動,藉以消耗熱量,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想要不發胖,沒想到半年不但沒發胖,還從80公斤瘦到78公斤,肌肉也結實。彰化醫院心臟科主任何東錦指出,吸菸後因為尼古丁讓人精神亢奮,代謝率高,一旦戒菸,基礎代謝率降低就容易發胖,而且戒菸後味覺變敏感,食欲跟著上升,通常會吃得比較多,想吸菸時又吃零食替代菸品,如果沒增加運動量,熱量更易堆積,造成發胖;戒菸者需要意志力,把重心放在戒菸,若擔心發胖,盡量以運動來達成燃燒熱量,若能找親友一起運動,效果更好。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4-27 醫療.腦部.神經
確診帕金森氏症,治療卻不同步!夫妻走向不同命運
最近國內一名知名藝人被診斷罹患帕金森氏症,震撼藝壇。彰化縣有一對夫婦5年前同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老先生接受治療和運動,老太太不吃藥,病情變化好像對照組,老先生活動如常,但老太太已在2019年不幸病逝。員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宗勳今天表示,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超過4萬人是重度帕金森氏症患者,到現在帕金森氏症的發病原因仍不清楚,可能與遺傳、毒物或蛋白質沉積、退化等因素有關,中外有多名名人例如拳王阿里、教宗保祿二世、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和台灣音樂教父李泰祥都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葉宗勳說,彰化縣一對蕭姓夫婦5年前同時出現身體不自主發抖的症狀,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78歲蕭姓老翁聽完醫師說明療程,願意服藥和每天運動,希望控制病情,他的妻子75歲,擔心服藥後「人會變得憨憨」,不敢吃藥,靠飲食和運動控制疾病。蕭姓老翁多次勸說老伴一齊服藥治病,兒女也勸母親接受藥物治療,蕭婦都不答應,沒想到病情持續惡化,蕭婦四肢僵硬,行動越來越慢,2019年不治。蕭姓老翁今年83歲,藥物控制良好,生活如常,對妻子不聽勸感到唏噓。葉宗勳表示,帕金森氏症病人的身體會出現不自主發抖、肌力減退、走路向前彎曲等症狀,隨著現代醫學進步、人的壽命延長,約40%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晚期會合併失智症和大腦認知障礙,因此很多人把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病搞混。他指出,從病理上觀察,帕金森氏症病人「中腦的黑質神經細胞」快速退化,無法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導致無法有效傳達大腦下達的指令;已知引發帕金森氏症的危險因子有年齡、性別、遺傳因素和家族史,頭部外傷、化學物質、毒素、重金屬、有機溶劑、藥品、抽煙也會造成帕金森氏症,最近醫學又發現細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是誘發帕金森氏症的潛在危險因素。若發現家人有顫抖、僵硬、運動遲緩、姿勢不穩、書寫障礙、溝通障等症狀,講話小聲、含糊、聲調無起伏,可能就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應盡快求醫。家有帕金森氏病人,家屬支持非常重要,共同陪伴活動不但可延緩病情而且減輕照顧的壓力,若家屬有照顧上的困擾,可參考員榮醫療體系和衛服部、彰化縣衛生局合作創辦的「樂智小學堂」與「醫事C據點」,由專業醫療團隊帶領長者活動強化筋骨,進行健康管理,讓家中照顧者得到喘息的時間與空間。【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1-04-08 癌症.乳癌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彰化縣63歲賴姓婦女左側乳頭凹陷12年,想要做乳頭整形,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做乳房超音波掃描沒發現異狀,但手術時醫師切片送乳暈組織化驗,卻發現原位癌,醫師研判後天單側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作祟,婦女不能大意。單側乳頭凹陷 惡性可能性高今天乳房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賴婦12年前曾因左側乳頭凹陷就診,乳房攝影健康狀況正常,建議她1年追蹤1次,前年、去年的乳房攝影報告也無異狀,近日賴婦想整形再造左側乳頭,竟意外在凹陷的左乳暈下方,檢查出約1.5公分的原位癌,也就是零期癌,切除腫瘤後,做乳房保留手術。賴婦說,左乳頭凹陷不痛不癢,也摸不到腫塊,最近越看越醜才想到整形,沒想到檢查出惡性腫瘤,決定切除腫瘤保住健康比較重要。李忠懷表示,先天性乳頭凹陷在19至26歲女性中約占3%,通常是雙側凹陷,發生乳癌的機率和一般人一樣,後天的乳頭凹陷可能是乳腺炎、乳管擴張或手術等原因,也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引起,良性的乳頭凹陷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持續了數年,當乳頭凹陷迅速發生時,惡性腫瘤的可能就比較高,尤其是單側乳頭凹陷的可能性更高。原位癌觸診難發現 留意危險警訊除了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的一個危險警訊,乳頭出現分泌物、乳暈顏色變化、乳房外型改變、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等狀況也是危險警訊,需要進一步檢查,釐清是否為腫瘤作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癌症資料顯示,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癌症,每年逾萬名婦女罹患,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名婦女被確診、6名婦女因乳癌而去世,因原位癌很難靠觸診發現,在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也不一定看得出來,大部分要病理切片才能診斷。
-
2021-03-25 癌症.其他癌症
腮腺癌被當作顏面神經麻痺 神經壞死右臉永遠笑不出來
彰化縣張姓婦女兩年前無故右眼無法閉合,臉斜嘴歪,起初以為中風,後來被當作顏面神經麻痺,治療始終不見效,兩個月前因耳朵痛到彰化醫院檢查,確診罹患腮腺癌,她才驚覺腫瘤侵犯顏面神經,錯過治療黃金期,右臉恐怕永遠沒表情。張姓婦人56歲,兩年前忽然右半臉不能動,右眼閉不上,嘴臉歪斜一邊,就近到某醫院診治,被當成顏面神經麻痺,醫治兩無法復原,直到2個月前衛福部彰化醫院診斷她罹患腮腺癌,才驚覺顏面神經失調竟是腮腺腫瘤造成,一時之間錯愕到無言。衛福部彰化醫院求助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說,張姓婦女右耳疼痛,發現沒發現右耳發炎或異常,反而觸診到右耳下方有硬塊,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腫瘤約3.5公分,再以細針穿刺病理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再經正子掃瞄,發現癌細胞未轉移,決定手術切除。醫師在手術中發現顏面神經被長期壓迫侵犯,已無法恢復,為了完全清除癌細胞,一併切除腫瘤、右腮腺和顏面神經,左腮腺不受影響,下頜腺及舌下腺等分泌大量唾液的腺體也都完好,不影響以後的唾液分泌,手術後的張姓婦女接受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許嘉方說,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嘴歪眼斜的症狀,通常藥物治療後,大部分3個月內痊癒,但如果是腮腺腫瘤造成,就必須要解決腫瘤問題;腮腺位在耳朵下方,會分泌大量唾液到口腔幫助食物攪拌與消化,小孩子易被病毒感染發炎腫大,俗稱「豬頭皮」,而顏面神經從腮腺經過,分別控制額頭、眼部、臉頰、嘴角和下巴的肌肉收縮,如果腮腺腫瘤大到壓迫或侵犯顏面神經,便會造成顏面失調。腮腺腫瘤約8成為良性,2成是惡性腫瘤,一般而言,醫師會建議患者手術切除,張姓婦女若早一點發現,或許手術中切除腫瘤而保留顏面神經,但發現得太晚,顏面神經已經被腫瘤嚴重侵犯而無法保留。
-
2021-03-02 醫療.整形美容
女子左耳被鄰居咬掉少1/3 手術造耳廓心理仍留陰影
彰化縣一名30歲林姓女子去年被鄰居咬掉三分之一的左耳,驚嚇和慌亂之間找不到耳廓,急忙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治,醫師取下林女右耳小塊軟骨種在左耳斷離處的頭皮,3個多月前後以重建和美化外形的3次手術讓林女再次擁有完整左耳。林女和家人不願對被攻擊的原因和過程多作說明,僅表示那名女性鄰居疑似精神不穩定,去年10月間林女在自家附近被攻擊,拉扯時被對方咬掉左耳,當下鮮血淋漓,林女飽受驚嚇,其他鄰居也嚇壞了,眾人一陣慌亂,找不到被咬下的耳朵,連忙送林女就醫,第一家醫院告訴她左耳少一塊「就維持這樣,不會怎麼樣。」衛福部彰化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今天表示,左耳被咬掉三分之一的耳廓,不影響聽力,但外觀缺損,絕大多數人不能接受這樣的外觀,林女無法接受左耳缺損,到彰化醫院急診部先止血和消毒,因被咬掉耳朵不知去向,無法進行顯微鏡手術接合。他取下林女的右耳一小根軟骨,接在左耳斷離處,然後「種」到頭皮,也就是把軟骨埋進頭皮,讓皮膚生長,一個月後進行第二次手術,以分離手術分開新耳和頭皮。呂明川指出,與頭皮分離的新耳必須進行第三次手術,以美化外形手術造出耳輪等形狀,手術最困難的部分就在這裡,他盡量將左耳塑成和右耳對稱及一樣外形,林女3個多月內接受3次手術才完成重建,新耳和右耳幾乎一模一樣,她心上如落大石。林女測試聽力,新耳聽力正常但知覺較差,呂明川說,大概傷口癒合1年後,舊耳處的神經往新耳長過去,知覺就會越來越好,對林女最大的傷害還是在心理層面,耳朵不見的這一段期間請假在家休養,心情很差。林小姐的媽媽也說,女兒現在只要有人靠近她女兒的身邊,女兒就會恐懼不安,更害怕遇到加害者,她實在很擔心女兒的心理狀況。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表示,類似林女的恐怖經驗,有些人會隨著時間淡忘,害怕的感覺漸漸消失,如果超過兩個月還存在著恐懼或焦慮夾雜等強烈感受,可能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好是尋求專科醫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