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專家:染疫者比一般受害者更弱勢

衛福部彰化醫院心理師使用電話,與染疫住院病人談心。記者簡慧珍/攝影
衛福部彰化醫院心理師使用電話,與染疫住院病人談心。記者簡慧珍/攝影

【記者林敬家、黃寅、簡慧珍/連線報導】學者針對新冠肺炎中國大陸確診者恢復追蹤研究發現,許多人回到社區後在公共場合被嫌棄,被迫改名、搬家、換工作,重演過去SARS時期演變的局面;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主任王智弘說,外界對確診者的「汙名化」,反射出恐懼與擔憂,這是社會另類隱形壓力,政府和民間都要覺察並因應。

王智弘說,同樣是受害者,太魯閣號事故傷亡者能得到支持與同情,傳染病感染者同樣受害,不但得不到關懷,還被歧視,比一般受害者更弱勢。且社會汙名化影響時間可長可短,怕得是感染者出院後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演變成生理上傷害,對生命價值產生負面懷疑,某些情境、創傷不斷再現,影響到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建議確診者不要一個人獨處,要有情 感連結,政府與民間都應提供關注與協助。

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黃丰姿指出,歧視行為往往把害怕投射到他人,批評、孤立、仇視與貼標籤行為,成為「變相加害人」;比如稱呼「葡萄家族」雖能說明傳播鏈,但有標籤化負面效應,政府雖都以案號代表確診者,仍應避免透露個人的就醫資訊。

朝陽科大學生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洪凱婷說,疫情期間大家應多一些同理心,沒有人願意染疫,要避免自我焦慮導致失控與過激行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焦慮 恐懼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