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直播
共找到
498
筆 文章
-
-
2021-03-22 醫聲.癌症防治
治癌新知/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5:消融手術
清除腫瘤是治癌最佳策略,但部分病患因腫瘤位置不佳等因素導致無法手術,此時若符合適應症,可考慮微創消融手術,使用細微的導引探針,將足以滅除癌組織的物理能量,如射頻熱能或微波,導入腫瘤,以達到腫瘤及周圍局部區域壞死的目的,也就是所謂腫瘤消融,近年來蓬勃發展。當消融能量有效覆蓋所有腫瘤區域,其治療結果可跟手術切除不相上下,有望根治癌症,且傷口幾乎只有一兩毫米上下,約針孔大小,一般病患隔天就可以出院。消融手術技術難度高,過去難以普及,如今各種導航工具、影像融合與人工智慧開發,使得治療準確度跟困難度大幅改善。想知道更多有關「消融手術」的訊息,請鎖定3月28日(日)上午11時25分至40分,由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主講:「台灣肝癌戰役教我們的一堂課:早期診斷、微創治療」。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21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癌症是老師 教我接納不完美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共同舉辦「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將於3月27日、28日舉辦連續兩天的線上演講。邀請22位癌症領域權威開講、兩位藝人分享癌後心情。精彩預告元氣周報搶先看,完整內容請準時鎖定線上直播。纖瘦的身軀卻能唱出極具爆發力的歌聲,這巨大的反差,是朱俐靜給人的第一印象。從「超偶」出道12年、出過多張專輯的她,在今年的新專輯發表會上,拋出罹患乳癌的震撼彈,嚇壞眾多愛她的粉絲們。「這個病根本就是像個老師,一直在教我很多事情。」朱俐靜溫柔地說著自己罹癌過程,沒有否認、沒有憤怒、沒有憂鬱,有的只是自我省思:「如果我的生命裡面沒有發生這件事,我就會一直用我原來的模式,少了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學會放過自己,用舒服的狀態接納一切。朱俐靜說,自己是在前年底連續一、兩個月感到體力變差、身體痠痛,休息也無法改善,就醫才發現罹患乳癌,當下她只是淡淡的問醫師接下來該做什麼,然後聽醫師的話乖乖配合。治療期間,她的心情才開始有起伏,會隨著藥物副作用忽上忽下,「腿的皮膚出現蜘蛛網狀的紅疹,時有時無,當時對任何小事都很介意。」罹癌後,她曾情緒低落,因為體力大不如前,甚至因為帶病工作、無法預期身體狀態,錄製歌曲的表現不如預期,「以前會逼自己一直重來,從天亮錄到天黑,錄到完美為止。」生病後,大家都很體諒她,狀態不好就Let it go、乾脆去吃飯或休息,不給她壓力,就是這樣舒服的狀態與心情,讓隔天的錄音反而很順利。她也因此感受到需要幫助與接受幫助,原來都是一種愛的表現,不再凡事逼緊自己。重新檢視人生,找出內在壓力,學會和身體對話。學會不拿過去為難自己、不凡事都跟之前做比較,想通之後,她的心情好轉很多。「以前都以手邊的事優先,想一氣呵成做完,吃飯休息都可以忽略,連搭車都不敢睡,怕醒來要重新開嗓。」就是這樣硬撐,讓身體終於吃不消。朱俐靜重新檢視過去的人生,發現自己總是習慣忽略內在壓力,「壓力揹久了,就忘記它其實滿重的。」癌症就是身體的求救訊號,她聽到了,也給予回應:開始放慢腳步,不再工作滿檔,飲食只吃原形、新鮮食物,也透過靜坐冥想跟身體對話。正如她新專輯內的歌曲「不完美的完美」、「不夠好也可以」,朱俐靜在收歌時聽得淚流滿面,因為從來沒有人說過,不夠好沒有關係,而且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好還要更好,生病就像老師一樣,教會她重新看待人生。把握當下,呼籲年輕人別忘健康檢查的重要性。「當本質不是那麼完美時,感受完不完美卻是自己可以決定的。當你決定賦予100分的意義跟感受,它就是一種完美。我期許自己繼續保持覺察,今天狀態好,也不保證明天會好,所以在每個當下把握機會,抓住重要與想要的,這就是我現在的人生計畫。」朱俐靜笑得甜美,發自內心的覺醒,讓罹癌這件事對她已然雲淡風輕。朱俐靜也坦言,從沒想過癌症這件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她沒有家族史、飲食也一向克制,而且還年輕,唯一忽略的是沒有定期健檢,也因此她特別呼籲年輕人,別忘記健檢的重要性,也別忘記適時的放鬆身心,別等到身體抗議了,才千金難買早知道。朱俐靜年齡:39歲癌別:乳癌癌齡:1年婚姻狀況:未婚經歷:超偶第三季總冠軍代表作:存在的力量給癌友的一句話:壓力揹久了,會忘記它其實滿重的,不要凡事逼死自己,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
-
2021-03-20 癌症.抗癌新知
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4/疾病風險預測模型
每個人都想要知道自己未來會罹患一種特定疾病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低,就比較放心,如果可能性高,則看醫師能不能把這可能性降低或做其他處理。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便是經過乳癌風險評估,預先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在醫學上,把這類用來預測未來生病機率的工具叫做「疾病風險預測模型」,它是當今精準健康及醫療的重要工作目標。在癌症方面,最有名的例子便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在1989年提出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Breast Cancer Risk Assessment Tool)」。時至今日,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都有許多相當好的預測模型。各模型所使用的預測因子各有不同,適用人口族群也不同,其準確度也有差別。發展一個好的模型是重要卻未必容易的事。要搜集、利用適切的數據建立易於解釋的統計模型,再利用適切的新數據評估準確度。要臨床醫師、流行病學家及統計學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想知道更多「疾病預測模型」的訊息,請鎖定3月28日(日)上午10時40分至11時,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熊昭主講:「癌症風險及預後預測—健康大數據之應用」。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20 癌症.抗癌新知
2021癌症論壇/治癌新曙光 CAR-T免疫細胞療法真的這麼神嗎?
癌症到底有沒有痊癒可能?在醫療科技跳躍式的推進下,被醫界認為最具可能性的「CAR-T免疫細胞療法」,歐美已有4種產品上市,主要應用在血液性癌症,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球(ALL)已有5年臨床經驗,病情緩解率可達9成,一半以上患者長期無病存活。目前台灣已有醫院開始進行臨床試驗,也有數例恩慈療法個案,正急起直追這項最新醫療科技。CAR-T又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目前的非基改細胞療法是各自培養不同的免疫細胞,加入細胞激素後讓免疫細胞數量變多後再輸入體內;但CAR-T是利用慢病毒來進行基因修飾,把可以辨識癌細胞的單株抗體直接接到T細胞上面形成CAR,讓它變壯變大具有辨識、攻擊癌細胞的能力,是專一性存活力強的基因修飾細胞。這就像是在T細胞上裝上導彈,能精準的找到癌細胞進行消滅。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兼任主治醫師、沛爾生醫技術長林建廷指出,相較於一般非基改免疫細胞,基改CAR-T免疫細胞療法在歐美已有3家廠商4種產品上市,是具有科學性的免疫細胞療法。目前CAR-T免疫細胞療法適應症皆用在難治型或頑固型的血液性癌症,美國FDA在2017年8月最先核准諾華的產品上市,適應症是25歲以下復發或難治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B細胞型;兩個月後吉利德的產品也被核准,是治療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林建廷指出,CAR-T免疫細胞療法被認為有機會讓癌症痊癒,分析多年來的臨床報告,用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型患者,9成的患者症狀有緩解,有一半以上長期無病存活,以最早的藥物在臨床使用至今已有5年;至於瀰漫型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有6成的緩解率,其中有一半是長時間無病存活,這種跳躍式的突破治療,已顛覆我們對癌症治療的想像。為何CAR-T免疫細胞療法多以B細胞型的血液癌症為主,林建廷解釋,因為科學證據最充足,大部份的癌症專一性腫瘤抗原標記還不太清楚,但B細胞癌症帶有抗原CD19是很明確的,因此我們就在體外培養修飾專一度高的CD19 CAR-T,只要找出帶有CD19的B細胞就能準確攻擊。由於CAR-T免疫細胞療法是很新的治癌方式,施打劑量為何仍未有共識,林建廷指出,目前國際間傾向每公斤打入約10的6次方CART細胞,由於治療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免疫風暴,因此劑量的拿捏很重要,加上施打前無法評估CAR-T會在體內複製分裂的倍數,因此,已上市的產品都被嚴格的追蹤副作用。目前全球至少已有數百至數千人接受CAR-T免疫細胞療法,核准使用後至今少有因副作用死亡個案報告,而醫界對免疫風暴的處理也愈來愈有經驗,加上目前已有解毒劑可以使用,因此,在輕度副作用發現時就能治療,讓治療安全性大幅增加。由於CAR-T免疫細胞療法打一劑1400萬台幣,為了避免副作用,在病人選擇就需更加謹慎,林建廷指出,目前醫界認為有兩種患者治療副作用較大,一是治療當下癌細胞多的人;另一種是LDH乳酸脫氫酶高,也間接反應癌細胞數是多的,就容易產生副作用。 今年預期還有國際藥廠的CAR-T產品上市,適應症有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不過,CAR-T免疫細胞療法在台灣還沒有藥物取得正式核准,因此,民眾要接受CAR-T免疫細胞療法只有三條路,一是赴國外治療,二是參加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三是接受恩慈療法。台灣已有生技公司與醫院開始進行淋巴癌的臨床試驗;而未來更多的的臨床試驗則正在規畫遞件申請。2021癌症高峰論壇請點https://bit.ly/3lvSNah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20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 2021癌症論壇:HPV疫苗,保護男女下生殖道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是醫學史上重要發明,可降低HPV感染率,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生。由於HPV也會感染男女生的下生殖道,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指出,疫苗能減少生殖器疣(菜花)發生,對陰莖癌、肛門癌及其癌前病變預期有降低發生的可能;因此,疫苗政策需要性別中性,男女都施打才能互相保護。HPV目前已知有40個型別會感染男女生的下生殖道。賴瓊慧指出,目前已知有多個癌症與HPV相關,子宮頸癌是100%有關,陰道癌78%、外陰癌50%,與男性較有關的肛門癌88%、口咽癌則是70%。子宮頸癌主要由第16、18型引起,其他型別58、33、52、31也有不同佔比。而第6、11型是最常見的低危險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生殖器疣(俗稱菜花),但致癌機率相對小。HPV疫苗2001年在全球發表,已有相當多研究發表,美國、澳洲與丹麥進行的研究分析,接種HPV疫苗後,除了HPV感染盛行率、高度子宮頸皮內腫瘤與生殖器疣的發生率都下降。澳洲是第一個施打四價疫苗的國家,從2007年開始針對女性施打,在男性無公費接種的狀況,仍因群聚保護效果看到菜花發生率明顯下降,到2011年時小於21歲的族群,菜花發生率大幅下降九成。澳洲從2013年起也將男性列入施打對象。至於蘇格蘭施打公費兩價疫苗的調查,HPV16及HPV18感染率都下降很多,也間接保護了33型及31型,但無法降低生殖器疣的發生。WHO已宣誓在2030年要消除子宮頸癌,發生率要降低至10萬分之4,目前2017年的台灣癌登資料子宮頸癌發生率是10萬分之7.9。賴瓊慧認為,要消除子宮頸癌就必需提早找出癌症病人,台灣抺片檢查已做得不錯,6年內有做的比例達67%,但仍有人不願篩檢,台大曾調查新診斷個案有44%一生未做過抹片;尤其長輩認為已無性行為不需要篩檢,但HPV感染後病毒不會自動消除,仍有機會變成癌症。目前國健署與國內12家醫院合作,進行抹片及HPV檢測,預計至少篩檢6,000名婦女,希望更積極的找到早期患者。在國家整體政策上,國健署提供國一女性施打疫苗。賴瓊慧則建議,需要多年齡世代的政策,補打16-18歲女孩,鼓勵19-25歲女性自費施打及產後HPV疫苗接種;將HPV納入子宮頸癌篩檢系統,利用自我採樣增加篩檢覆蓋率;至於男性施打疫苗,需透過更多衛教管道與各界溝通,建立性別中性的施打策略。●給病人的一句話:醫學天天都在進步,昨天還沒辦法的病可能明天就有新的突破,即使罹癌、轉移、再發這些打擊也要勇敢面對,一定要和主治醫師合作把病情穩住,才有嘗試新治療的機會。2021癌症高峰論壇請點 https://bit.ly/3lvSNah 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19 醫聲.疫苗世代
專家領袖意見/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3:癌症疫苗
利用疫苗降低病毒感染導致的癌症是醫療史上重大的發明,最早是B肝疫苗,可大幅降低B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肝癌。B型肝炎疫苗1981年全球上市,台灣領先全球1984年推出施打計畫,1986年7月起,全面推動所有的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第二支疫苗就是人類乳突(HPV)疫苗,人類乳突病毒型有40個以上型別會感染男女生的下生殖道,因此也與多個癌症有關連性,其中子宮頸癌關連性最強是100%的致病因子、陰道癌78%、外陰癌50%,與男性有關的肛門癌為88%、口咽癌70%。2001年HPV疫苗全球上市,台灣核准三種(二價、四價、九價)上市,目前政府也提供國一女生公費施打。三種疫苗皆可預防最重要的第16型及第18型引起的子宮頸癌,保護力約10年,四價及九價男性也可施打。想知道更多「癌症疫苗」的訊息,請鎖定3月28日(日)上午11時10分至25分,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賴瓊慧主講:「透過預防醫學,消除HPV相關癌症」。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19 名人.葉北辰
【直播預告】定期回診不簡單 這麼會說換你顧! feat.解憂瑜珈
【慢病好日子系列直播 第四集】主題:定期回診不簡單 這麼會說換你顧! feat.解憂瑜珈時間:2021/3/25(四) 20:00慢病普及化已經是未來趨勢,當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慢病患者身上時, 最常被忽略的嚴重問題,就是照顧者們的心情壓力。照顧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在職照顧者的情況,無論病患是甚麼疾病,定期回診(拿藥、復健、看診)都是必須的,2020疫情下,甚至造成許多特殊回診情況,例如不敢進醫院、居家照護難申請等,導致照顧者的負擔太重。慢病好日子聽到大家的心聲了,系列直播第四集邀請照顧者雅雯,現場分享照顧歷程,同場邀請心理諮商師葉北辰,提供照顧分工小技巧,減少負擔也避免情緒問題,最後,重磅推出瑜伽療癒師Lemon L. Yoga,現場帶大家一起做瑜伽,解憂一下,讓大家的壓力不見啦!敬請準時收看唷~直播邀請:葉北辰/心理諮商師照顧者/雅雯瑜伽療癒師/ Lemon L. Yoga元氣網粉絲團(☝️立刻按讚,以便接收直播訊息)慢病好日子電子報有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歡迎免費訂閱●本站保留調整各電子報出刊頻率之權利。●訂戶除收到您所訂閱之電子報外,系統將定期或不定期額外寄送「聯合電子報訂戶專刊」至您的電子信箱。●其它事項請參閱聯合報的「隱私權聲明」👉隱私權聲明連結
-
2021-03-18 癌症.抗癌新知
2021癌症論壇必知九件事之2/次世代基因定序
癌症可發生的基因變異有好幾百個,其中大約50個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當癌症病人需要標靶藥物治療時,臨床醫師會進行基因檢測,看病人帶有什麼樣的基因變異。傳統基因檢測一次只能驗一種突變基因,但癌症病人檢體取得不易,如果猜錯就必須再驗一次,檢測沒幾次,檢體就用完了。但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可以大量地定序基因,這個技術就是「次世代基因定序」(NGS)。NGS可以在一次檢驗中得到較多的答案,也能依癌症設計不同的檢測模組,讓醫師在尋找配對的藥物時,成為效益較高的工具。目前NGS檢測大多數須自費,健保署仍在討論給付標準。想知道更多「基因檢測」訊息,請鎖定3月27日(六)論壇線上直播,講題及時間如下:12時10分至12時30分,和信醫院副院長陳啟明主講:「要切除?化療嗎?乳癌的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14時至14時15分,國衛院癌研所研究員、奇美醫學中心醫研部長李健逢主講:「解構基因‧築構希望: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敲開機會的門」14時15分至14時30分,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癌科醫師周宏學主講:「基因檢測配合精準醫療,延緩癌症復發機率」
-
2021-03-18 醫聲.癌症防治
肺癌/2021癌症論壇:2+3代標靶接力用藥 延長晚期肺癌存活期
● 透過LDCT檢測,及早發現治療,提高治癒率● 晚期肺癌確診,精準醫療前先分析基因型態● 接力用藥,可望延長整體存活期近4年台灣西部進入空氣品質黑暗期,回溯國內一份四大空汙疾病死亡研究發現,死於PM2.5的6千餘人中,肺癌就占1200多人,顯示肺癌與空汙關係密切。然而,隨著晚期肺癌的治療方式日趨多元,從第一線治療開始就擬定最佳治療組合,善用標靶接力用藥,可大幅延長存活期。癌症治療朝向精準化60歲的陳太太因頭痛就醫,檢查後發現,疼痛竟來自轉移至腦部的晚期肺腺癌,亦併發骨轉移,在透過基因檢測,確認陳太太帶有EGFR基因突變後,醫師建議採取「接力治療」,先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再接力使用第三代標靶,極大化治療效益,延緩進入化療的時間,也爭取較長的存活期,已治療7年,腫瘤獲得控制。隨著癌症治療朝向精準化,晚期肺癌治療的標靶藥物、免疫療法陸續問世,治療策略也愈趨多元。高雄長庚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暨內科部副部長王金洲表示,在標靶藥物出現前,晚期肺癌的第一線治療以化療為主,治療前須了解肺癌分期及細胞型態,以利選擇化療藥物。先進行基因型態分析不過,標靶藥物出現後,類似陳太太的案例鼓勵了許多病患,當前晚期肺癌的治療會先進行基因型態分析,在找出致癌的驅動基因後,於第一線選用標靶藥物治療,整體存活期比起使用化療高出2到3倍。尤其在第一、二、三代標靶藥物陸續納入健保給付後,晚期肺癌的第一線治療,增添了更多選項與治療組合。臨床證實,在亞洲肺腺癌病患身上,具EGFR基因突變者,於第一線治療採用第二代標靶藥物,待抗藥性出現後,再次進行基因型態分析,有6成以上的病患檢測出帶有T790M基因突變,可順利接上第三代標靶藥物,延緩進入化療,病患能擁有較好、較長時間的生活品質,整體存活期近4年。接力治療因應基因突變目前相關研究指出,若在第一線治療就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待抗藥性出現後,後續在第二線治療上的不確定性較高,僅能使用化療或其他方式治療,亞洲人整體存活期為37.1個月。王金洲說,接力治療是近五年才出現的治療概念,之所以要接力,是因部分的腫瘤細胞在經過標靶藥物攻擊後,會根據藥物特性改變型態,造成基因突變而產生抗藥性,因此,透過第二代與第三代標靶藥物的接力治療,極大化治療成效,可爭取較長的存活時間。空汙、吸菸都是致癌因子王金洲提醒,空汙問題雖不容小觑,但現階段研究證實,長期吸菸、具肺癌家族史為導致肺癌的主要因子,建議每一至兩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1.7萬劑AZ疫苗今傍晚完成檢驗 最快19日宣布開打與否
我國首批11.7萬劑的AZ新冠疫苗最新進度,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下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該批疫苗將於傍晚將完成無菌試驗,疫苗的七大項檢驗正式完成,預計明天封緘後,兩天內舉行專家會議,待歐盟本月18至19日宣布進一步結果,將宣布我國AZ疫苗是否如期開打。韓國今天境內出現接種AZ疫苗後死亡者中,一名有血栓現象,陳時中表示,目前初步研判此案還是獨立個案,看不出關聯性;陳也強調,台灣防疫有成,境內就是安全,不會為了開打而開打,要確保新冠疫苗安全性才來施打。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在線上直播分析,依歐洲藥物管理局資料,500萬名接種AZ疫苗民眾約30人出現血栓,也就是每百萬人有6例,以此推算台灣可能出現一名接種AZ疫苗血栓者,對此,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打得愈多愈可能有嚴重過敏,目前作法是施打後需觀察休息30分鐘。
-
2021-03-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嚴重過敏機率極低 學者估台灣醫護僅一人發生
歐洲傳出多起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案例,部分國家宣布暫停施打,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則重申安全並建議繼續施打。台灣也受到國際輿論氛圍影響,近來相關討論不斷,不過公衛學者歸納實證指出,新冠疫苗接種後發生血栓機率極低,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與流感疫苗相當,以美國資料推估,台灣32.6萬醫護若接種輝瑞或莫德納,只會有大約一人嚴重過敏。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群,今持續透過科學防疫直播報告全球疫情及相關科學新知。台大公衛校友、醫師許辰陽指出,血栓是正常血管內皮修復的機轉,新冠肺炎會造成血栓機會增加,也可能引起激素風暴、發炎因子增加。外界擔心,疫苗造成的免疫反應,會不會也造成血栓風險上升?許辰陽表示,目前看到五百萬人當中僅30例,這是百萬分之六的機率,非常之低,也還在目前疫苗副作用監測的容許範圍內。丹麥雖然有一人死亡,但丹麥當局也不是宣布不打,只是暫停並調查事件是否相關,以求謹慎,因為這是新的疫苗。陳秀熙表示,這30例不見得都是與疫苗相關,就算都相關,也是非常稀有,呼籲社會大眾要以科學角度看,不要讓稀少事件去影響疫苗接種意願。許辰陽表示,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統計,輝瑞和莫德納接種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大約是百萬分之3.7,對照三價流感疫苗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是百萬分之5.4,其實更低。而且經過治療,這些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人,全員康復出院。他以此機率推估,台灣32.6萬醫護人員接種相同疫苗,大約只會有一位出現過敏反應,極為稀少。
-
2021-03-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變異株強、中俄疫苗、疫苗烏龜族 這些地區疫情壓不下
世界各國疫苗如火如荼加快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速度,有些地區接種率不錯,但流行波就是不降,還有些國家疫情反而創下史上新高點。公衛學者分析,紐約接種率雖超過兩成,但紐約變異株B.1.526具備兩大變異優勢,傳播強、易發生免疫逃脫,是紐約面臨的新危機。另外,學者也歸納出,智利、匈牙利、土耳其,雖然疫苗接種率不錯,但是疫情卻持續升溫,甚至再創新高,可能與上述國家主要接種僅發表二期試驗成果的中國科興疫苗或俄羅斯史普尼克五號疫苗有關。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群,今持續透過科學防疫直播報告全球疫情及相關科學新知。陳秀熙表示,疫苗施打還在初期,雖然全球都在努力施打,疫情似乎在這周仍有反撲,包括歐洲、印度、南美,疫情擴散都未見收斂,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也代表公衛防疫措施絕對不能鬆懈。陳秀熙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在3月11日的重要演發下宏願,希望美國能5月1日完成全國成年人接種疫苗、在7月4日國慶解封。但這中間變數很多,包括疫苗供給速度、接種遲疑、副作用也會回頭影響接種意願、變異病毒的影響、公衛防疫措施的落實等。針對變異病毒的影響,公衛學者林庭瑀分析,紐約疫苗接種率在美國各地來說算很高,高達21.7%,流行波趨勢卻下不去,病例再生數仍在0.9徘徊,如果超過1,代表疫情會開始快速擴散。這可能與去年11月起在紐約發現的變異株(B.1.526)有關,到今年二月,B.1.526已呈強勢株,佔紐約確診個案一半以上。B.1.526具備兩大強勢變異點,E484K降低抗體辨識率,增加免疫逃逸風險,還有 S477N提高與細胞結合程度,傳染力上升。至於接種的疫苗是否有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似乎也有影響。林庭瑀分析,在巴西,疫苗接種率有4%,病例再生數目前還是超過1,疫情持續升溫,接種疫苗以中國科興疫苗為主。疫苗接種速度排名世界第四的智利,接種率已達25.14%,在生數也超過1,疫情亦持續升溫,也是打中國科興疫苗。陳秀熙表示,中國科興疫苗曾經自行報告其保護力有50%,但沒有正式發表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值得觀察。東歐也有類似現象,林庭瑀指出,匈牙利是第一個使用俄羅斯史普尼克五號的歐盟成員國,匈牙利也打中國科興疫苗峰,施打率也有13.66%,但上周疫情再創該國史上新高,病例再生數超過2,疫情擴散速度驚人。土耳其接種率9%,打的是中國科興疫苗,結果上周疫情還在升溫,病例再生數回升到1以上。烏克蘭則是有嚴重的「移苗遲疑」,高達六成民眾不願打疫苗,施打率僅0.12%,最近疫情再起。陳秀熙說,「疫苗烏龜族」一直拖著不打,會不會導致第三波疫情發生,非常令人擔心,這段時間公衛防疫措施的謹守更形重要。陳秀熙強調,雖然已有疫苗防疫,但照目前情勢研判,公衛防疫措施是絕對不能解除的,一定要嚴格遵守。不斷變異的病毒,也挑戰疫苗不斷調整、提高防護力和效益的速度。對於社會大眾來說,面對稀有的嚴重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務必要以科學眼光看待,不要讓疫苗效益被稀少的不良反應打敗。」
-
2021-03-17 癌症.其他癌症
2021癌症論壇/癌症併發骨轉移 打保骨針控制病灶
● 當癌症出現遠端轉移,最常見骨轉移● 癌症骨轉移初期鮮少症狀,病患應定期接受檢查● 骨轉移標靶藥物治本,降低癌細胞造成骨骼脆弱65歲的王伯伯某天搬重物時傷及腰椎導致骨折,因合併有貧血,就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且竟已併發骨轉移。經化學治療之後,以保骨針治療4個月,從原先僅能坐著輪椅,到可以拄著拐杖走進診間,其後完成自體骨髓移植,在歷經2年的治療,骨轉移病灶獲得控制,如今行走自如。病理性骨折 才知骨轉移當癌症遠端轉移至骨頭,在癌症分期上已屬晚期,許多類似於王伯伯的病患,在骨質嚴重流失,發生病理性骨折之後,才確診罹癌。然而,骨轉移可說是癌症最常發生轉移的部位之一,其中又以肺癌、攝護腺癌、乳癌及多發性骨髓瘤最容易併發骨轉移。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將以「晚期癌友噬骨痛,精準打擊骨轉移惡性循環」為題,深入介紹骨轉移治療策略。癌細胞阻擋骨頭新生林世強表示,由於骨骼製造與消耗的平衡機制,仰賴造骨及蝕骨細胞,一旦癌細胞入侵,不間斷地刺激造骨細胞,會促使造骨細胞分泌過量的訊號,此訊號會造成蝕骨細胞過度活化,加速骨質流失,且癌細胞也會抑制造骨細胞,阻擋骨頭新生,此平衡機制長久下來被破壞,病患就會感到骨頭疼痛,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一旦脊椎塌陷壓迫下半身神經,恐造成癱瘓。用藥讓蝕骨細胞休眠不過,隨著癌症治療朝向精準化,骨轉移的治療已有標靶藥物,俗稱「保骨針」,為一種單株抗體。林世強說,以往骨轉移治療會先針對症狀進行控制,給予止痛藥物,並以局部性放射線治療控制疼痛,如發生病理性骨折則採取手術治療,但比起疼痛控制,標靶藥物更能直接從源頭下手。標靶藥物的作用機制,在於能精準地阻斷活化蝕骨細胞的訊號,促使蝕骨細胞進入休眠期,保護骨骼不再被破壞,並預防再發生後續骨轉移的併發症。多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只是在骨轉移初期,由於症狀不明顯,病患難以自覺。林世強表示,病患如出現腰痠背痛、手腳無力等徵兆,應於回診時告知醫師,以利安排進一步檢查;若病患尚未併發骨轉移,也應定期進行血液及影像學檢查。除藥物支持之外,骨轉移的病患於日常飲食應多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且勿以為骨轉移後就不適宜運動,在醫囑下可適當進行游泳、騎腳踏車等緩和運動。副作用下齒槽骨可能壞死臨床發現,使用骨轉移標靶藥物的副作用,可能造成下齒槽骨壞死,因此病患在接受治療前,應先前往牙科治療蛀牙、牙周病等,治療期間維持口腔衛生,避免拔牙等侵入性的牙科治療。醫學辭典/骨轉移人體的骨髓是個充滿血液的器官,癌細胞會透過血液及淋巴系統擴散,如在骨頭部位形成病灶,代表癌症遠端轉移至骨骼,稱為骨轉移。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16 癌症.飲食與癌症
2021癌症論壇/癌症治療被中斷 最大絆腳石是營養失衡
影響癌症治療結果,甚至造成存活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研究認為,治療期間若營養愈差、副作用就愈大,副作用大就容易被中斷治療。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益銘指出,營養失衡是治療中斷的主因之一,發炎、副作用、營養不良造成病情的惡性循環。早在2017年,歐洲靜脈腸道暨營養協會(ESPENZ)就認為,腫瘤與發炎、營養不良與治療效果息息相關。癌症本身就是失控的發炎反應,因此在治療期間是否能控制發炎情形,會影響治療成果,而副作用的發生就是一種發炎反應,營養愈差、副作用愈嚴重,預後愈差。體力變差、食欲不佳、體重下降,是化療期間最容易發生的三大副作用,甚至影響到病人存活率。有調查顯示,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維持體重者其存活是體重下降者的1.26倍;大腸癌則達到2倍之多,可見維持體重是治療能否繼續的重要關鍵。吳益銘解釋,很多患者都因為體重降低、白血球下降無法完成治療,一旦無法繼續治療,病人產生焦慮,就更吃不下睡不著,形成惡性循環,通常得進行二到三周的營養治療,待體重回升後才能繼續治療。在臨床上,吳益銘也發現,病人一開始確診就進行營養諮詢,定期營養門診追蹤,治療副作用就會減少,較不會發生治療中斷的情形。但很多患者都是出現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等才進行營養諮詢,就會錯失營養補充的最佳時機。吳益銘舉例,多年來長庚醫院針對頭頸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時,有三次的免費營養門診諮詢,這不只讓患者的營養觀念變好,更不會吃錯食物無助病情。尤其,營養補充得依不同治療階段而定,例如放射治療時若補充抗氧化高的維他命A、C、E、硒等,會與治療相衝突,必須避免。癌症營養並非只是每天喝精力湯、蔬果汁、吃膠囊、喝各種營養精等。很多患者礙於人情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則被家人過度關懷困擾不已。因此,在癌症確診後或手術前,得與營養師討論該如何補充營養,建立正確的癌症營養原則。食欲不佳需補充特殊營養補充品者,吳益銘則建議,補充原則就是高熱量、高蛋白質、適量醣及EPA輕脂配方;相較一般配方,較能促進食欲與降低發炎指數。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直播節目表
-
2021-03-16 醫聲.癌症防治
治癌新知/2021癌症論壇:國衛院攜手產、官、學 建構健康大數據平台
癌症時鐘滴答滴答,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癌症登記報告,106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預料癌症發生人數仍將持續上升。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將於3月27日、28日共同舉辦「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連續兩天的線上直播。癌症威脅不容忽視,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梁賡義說,我國癌症精準醫療已經正式啟航,將針對台灣重要的癌症,例如肺癌、乳癌、消化道癌症等,提出基因檢測計畫,協助醫院延攬癌症病友參加,參加的癌友不僅有機會參與基因檢測,適用於標靶、免疫相關藥物治療者,也有機會參與臨床實驗,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治療。這些本土病患的基因資訊也將建構為「台灣健康大數據平台」,根據實證世界證據的研究案例,可以建置到台灣電子病歷資料欄位中,成為可供醫療產業再次利用的結構化資料。因此,國衛院廣徵產業界參與,協助藥廠加速癌症治療和藥物的研發,增進民眾健康的永續價值。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直播節目表
-
2021-03-16 癌症.抗癌新知
全癌解碼 癌症高峰論壇重磅登場
為了從精準醫療走向精準健康,國家級抗癌戰略型計畫已經展開。「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將於3月27日、28日進行直播論壇,國內22位癌症領域權威,將從國家級抗癌計畫、健保給付、癌症根除計畫,到臨床端最新的基因檢測、標靶、免疫、疫苗、細胞、消融療法,以及刊登於國際期刊的本土肺癌大數據風險預測模型,結合十大病友團體共同直播,一起邁入精準治療時代。「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由聯合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共同舉辦,兩天論壇中,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梁賡義將楬櫫國家級「從精準醫療到精準健康」計畫,健保署長李伯璋主講「健保給付策略大公開」、國健署說明「癌症防治國家政策」、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熊昭報告「癌症風險及預後預測—健康大數據之應用」,期以國家政策的力量,共同抗癌。精準醫療 暢談4大主題精準醫療的四大主題,分別為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提出「消化道癌治療現況與給付建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暨內科部副部長王金洲談「肺癌治療策略解密,精準治療續命關鍵」、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談「晚期癌友噬骨痛 精準打擊骨轉移惡性循環」、和信醫院副院長陳啟明談「要切除?化療嗎?乳癌的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 」,從臨床端提供治癌策略。抗癌新希望 通盤解析近年癌症治療工具大躍進,國內腦瘤暨幹細胞權威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將通盤解析「免疫、標靶、疫苗,抗癌新希望」、國衛院癌研所研究員奇美醫學中心醫研部長李健逢「解構基因,築構希望: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敲開機會的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癌科醫師周宏學說明「基因檢測配合精準醫療延緩癌症復發機率」、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林建中詳述「聽懂醫師說的第一線治療,肺癌標靶治療新趨勢」、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兼一般醫學科主任徐培菘主講「免疫療法里程碑,三期肺癌挑戰根治」、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建廷首度公布「治癌未來式 CART免疫療法」、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黃俊耀談「肺癌整體治療策略,精準超前部署」。疫苗、飲食等 做好防癌「癌症真的可以預防」,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賴瓊慧主講「透過預防醫學消除HPV相關癌症」、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說明「台灣肝癌戰役教我們的一堂課:早期診斷與微創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報告「防癌自我掌握,日行蔬果彩虹579」、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兼任護理師譚敦慈傳授「輕鬆防癌這樣做」,透過飲食、生活方式、疫苗,以及早期診斷,做好防癌工作。抗癌的病患如何與癌共存好生活?5% Design Action創辦人楊振甫主講「健康領域導入數位工具,提升癌症照護品質」、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詳述「癌症慢病,心理治療助你走長路」、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益銘說明「完成癌症治療的關鍵營養」,全方位陪伴癌友。病友團體 直播抗癌訊息論壇也讓國內病友團體大集結,計有十個病友團體參與將於粉絲團直播,包括我們都有病、中華民國癌病腫瘤患者扶助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乳癌防治基金會、肺長壽社團、抗癌戰友會,及聯合報系元氣網粉絲團、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共同將最新的抗癌訊息送到民眾眼前。朱俐靜、邰肇玫 抗癌經驗知名歌手朱俐靜將首度完整分享「罹癌是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教我放鬆跟身體對話」,以「如果」紅遍大街小巷的民歌手邰肇玫將以「癌後愛上自己的每一面,才能幫人打氣」分享漂亮抗癌的心路歷程。論壇開放民眾提問,鎖定您關注的講者,於播出時留言提問。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3月27日(六)、3月28日(日)10時起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直播留言抽總金額2萬元禮券!
-
2021-03-11 癌症.癌友加油站
全癌解碼 精準治療的癌症精準治療時代來臨
為了達到從精準醫療到精準健康,國家級的抗癌戰略型計畫已經展開。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即將於3月27日、28日進行兩天的直播論壇,國內重磅的二十二位癌症領域權威,從國家級抗癌計畫、健保給付、癌症根除計畫,到臨床端的最新的基因檢測、標靶、免疫、疫苗、細胞、消融療法,以及刊登於國際期刊的本土資料肺癌大數據風險預測模型,結合國內十大病友團體共同直播,一同邁進精準治療時代。2021全國首場癌症論壇直播 絕對不能錯過 由聯合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共同舉辦的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從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梁賡義揭櫫國家級計畫「從由精準醫療到精準健康」、健保署長李伯璋「健保給付策略大公開」、國民健康署的「癌症防治國家政策」,到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熊昭的「癌症風險及預後預測—健康大數據之應用」,用國家政策的力量,共同抗癌。癌症治療里程碑 最新治癌趨勢權威告訴你精準醫療的四大主題,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的「消化道癌治療現況與給付建議」、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暨內科部副部長王金洲「肺癌治療策略解密,精準治療續命關鍵」、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的「晚期癌友噬骨痛 精準打擊骨轉移惡性循環」、和信醫院副院長陳啟明的「要切除?化療嗎?乳癌的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 」,從臨床端,提供治癌策略。治癌趨勢新希望 一次了解精準治癌工具癌症治療工具的大躍進,由國內腦瘤暨幹細胞權威、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通盤解析癌友新希望的「免疫、標靶、疫苗,抗癌新希望」、國衛院癌研所研究員、奇美醫學中心醫研部部長李健逢「解構基因,築構希望: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敲開機會的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癌科醫師周宏學「基因檢測配合精準醫療 延緩癌症復發機率」、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林建中「聽懂醫師說的第一線治療,肺癌標靶治療新趨勢」、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兼一般醫學科主任徐培菘「免疫療法里程碑,三期肺癌挑戰根治」、國內具有CAR-T治療經驗的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建廷首度公布「治癌未來式 CART免疫療法」、台北慈濟醫院研究部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黃俊耀「肺癌整體治療策略,精準超前佈署」。防癌策略計畫書 你不可不知的預防資訊專家們呼籲,癌症真的可以預防,在論壇的第二天,HPV疫苗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賴瓊慧的「透過預防醫學消除HPV相關癌症」、結合影像人工智慧與消融手術的臺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台灣肝癌戰役教我們的一堂課 早期診斷 微創治療」、提倡防癌不遺餘力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防癌自我掌握,日行蔬果彩虹579」,到最貼近民眾防毒生活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兼任護理師譚敦慈「輕鬆防癌這樣做」,透過飲食、生活方式、疫苗,以及早期診斷,做好防癌工作。與癌共存好生活 重拾彩色人生一點都不難對於正在進行抗癌工作的病患,不要擔心,專家們告訴你,要如何與癌共存好生活。5% Design Action創辦人楊振甫的「健康領域導入數位工具,提升癌症照護品質」、癌症心理治療先驅者的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的「癌症慢病,心理治療助你走長路」、真真切切陪伴癌友營養照顧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益銘「完成癌症治療的關鍵營養」,全方位陪伴癌友。直播論壇集結國內12大病友團體此次的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癌症高峰論壇也讓國內病友團體大集結,包括十個病友團體及聯合報系二個粉絲團加入,並於粉絲團直播,包括,.我們都有病.中華民國癌病腫瘤患者扶助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財團法人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肺長壽社團.抗癌戰友會.聯合報系元氣網粉絲團.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將共同將最新的抗癌訊息送到眼前。論壇彩蛋 朱俐靜 邰肇玫 分享最動人的罹癌故事知名歌手朱俐靜首度完整分享「罹癌是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教我放鬆跟身體對話」,以「如果」紅遍大街小巷的民歌手傳奇邰肇玫,罹癌後,積極投入病友服務,在論壇將以「癌後愛上自己的每一面,才能幫人打氣」分享漂亮抗癌的心路歷程。看元氣網直播 還有機會獲得電子禮券 論壇中,特別開放民眾網路提問,鎖定您關注的講者,並於播出時留言提問,不僅有機會得到權威講者的親自回答,還有機會參與總金額高達2萬元電子禮券抽獎。 更多訊息請點活動專區3/27(六)、3/28(日)當天全程直播,請鎖定元氣網粉絲團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直播節目表
-
2021-03-11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1癌症論壇/朱俐靜:罹癌是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 教我放鬆跟身體對話
纖瘦的身軀卻能唱出極具爆發力的歌聲,這巨大的反差,是朱俐靜給人的第一印象,從超偶出道12年、出過多張專輯的她,在今年的新專輯發表會上,拋下罹患乳癌的震撼彈,嚇壞眾多愛她的粉絲們。「這個病根本就是像一個老師一樣,一直在教我很多的事情。」朱俐靜溫柔的說著自己罹癌過程,沒有否認、沒有憤怒、沒有憂鬱,有的只是自我省思:「如果我的生命裡面沒有發生這件事,我就會一直用我原來的模式,少了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朱俐靜說,自己是在前年底連續1、2個月感到體力變差、身體痠痛,休息也無法改善,就醫才發現罹患乳癌,當下她只是淡淡的問醫師接下來該做什麼,然後聽醫師的話乖乖配合。治療期間,她的心情才開始有起伏,會隨著藥物副作用忽上忽下,「腿的皮膚出現蜘蛛網狀的紅疹,時有時無,當時對任何小事都很介意」。罹癌後,她曾情緒低落,因為體力大不如前,甚至因為帶病工作、無法預期身體狀態,錄製歌曲的表現不如預期,「以前會很懊惱因此延宕團隊的進度,會逼自己一直重來,從天亮錄到天黑,錄到完美為止;生病後,大家都很體諒她,狀態不好就Let it go、乾脆去吃飯或休息,不給她壓力,就是這樣舒服的狀態與心情,讓隔天的錄音反而很順利。」她也因此感受到需要幫助與接受幫助,原來都是一種愛的表現,不再凡事逼緊自己。學會不拿過去為難自己、不凡事都跟之前做比較,想通之後她的心情轉好很多。「以前都以手邊的事優先,想一氣呵成做完,吃飯休息都可以忽略,連搭車都不敢睡,怕醒來要重新開嗓。」就是這樣的硬撐,讓身體終於吃不消。朱俐靜重新檢視過去的人生,發現自己其實內在壓力大卻總是習慣忽略,「壓力揹久了,就忘記它其實滿重的。」癌症就是身體的求救訊號,她聽到了,也給予回應:開始放慢腳步,不再工作滿檔,飲食只吃原型、新鮮食物,也透過靜坐冥想跟身體對話。正如她新專輯內的歌曲「不完美的完美」、「不夠好也可以」,朱俐靜在收歌時聽得淚流滿面,因為從來沒有人說過,不夠好沒有不可以,而且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好還要更好,生病就像老師一樣,教會她重新看待人生。「當本質不是那麼完美時,感受完不完美卻是自己可以決定的,當你決定賦予100分的意義跟感受,它就是一種完美。我期許自己繼續保持覺察,今天狀態好,也不保證明天會好,所以在每個當下把握機會,抓住重要與想要的,這就是我現在的人生計劃。」朱俐靜笑的甜美,發自內心的覺醒,讓癌症這件舉足輕重的事,對她已然雲淡風輕。朱俐靜也坦言,從沒想過癌症這件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她沒有家族史、飲食也一向克制,而且還年輕,唯一忽略的是沒有定期健檢,也因此她特別呼籲年輕人,別忘記健檢的重要性,也別忘記適時的放鬆身心,別等到身體抗議了,才千金難買早知道。朱俐靜給癌友的一句話:「壓力揹久了,會忘記它其實滿重的,不要凡事逼死自己,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若欲瞭解更多朱俐靜的抗癌故事,以及最新的癌症治療趨勢,敬請鎖定活動專區!3月27、28日,別忘了收看元氣網粉絲團!朱俐靜小檔案年齡:39歲癌別:乳癌癌齡:1年婚姻狀況:未婚學歷:德明大學資管系畢業經歷:超偶第三季總冠軍代表作:存在的力量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直播節目表
-
2021-03-05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1癌症論壇/邰肇玫:癌後愛上自己的每一面 才能幫人打氣
仔細的打理化療後剛長出的新髮,整理自己的服裝儀容,看起來神清氣爽的邰肇玫,一開口說話中氣十足:「我一罹癌就跟癌症希望基金會說,來拍我的紀錄片,我來當示範,我答應大家一定會好起來!」7年前,邰肇玫56歲,快要進入更年期,經血反而滴滴答答流不停,直到流出一塊手掌大的血塊、看似豬肝般的血凍,她才驚覺「不太妙」,就醫後確診罹患子宮內膜癌第三期。「我只知道是不好的東西,切掉就好,沒想到是癌症,但我真心覺得自己會好起來耶!」。罹癌後,邰肇玫積極配合治療,手術切除子宮、卵巢、淋巴、加上一連串的化療,副作用再多、再苦她都沒掉過淚,反而是丈夫哭得最慘。「我先生在職場上是呼風喚雨的,但是在家裡就是好好先生,連女兒都覺得爸爸很弱!」邰肇玫笑的甜蜜,「為了我,他哭好幾次,這嚇到我了,我跟他說會好起來啦!不要哭,要這樣講他才會堅強。」化療期間,邰肇玫頂個大光頭,照樣當志工到病房探視癌友,很多病人看到她,忍不住落淚,「他們看到我,終於看到了希望,因為我走過來了,我知道他們的痛在哪」,邰肇玫說,其實當志工分享,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她就是透過不斷地分享,忘記自己抗癌的艱苦過程。「生命本來就有很多痛苦,每講一次痛,就過濾整理一次,越講就越不會糾結,講到後來,我能分享的越來越少,因為痛都化解掉了!」邰肇玫也發現,癌症病人百百種,有的不承認自己罹癌,有的會變得驕氣,覺得罹癌就是老大,所有人都要讓著他,這兩種其實都不好。「我唯一一次仗著癌症欺負人,就是欺負木吉他(合唱團)」,邰肇玫大笑著說,當時是她發病後第二年,剛結束化療,和一群民歌手搭遊覽車要到新竹演出,「大家想喝飲料,我剛好坐最前面,木吉他叫我下車買,我就大喊『你們竟然要癌症病人幫買飲料!』結果一群大男人爭先恐後下車跑腿!」她哈哈大笑,「我個性不記仇、不跟自己過不去,有脾氣就發出來,不會把(情緒)垃圾往心裏放」。或許也因為她的豁達爽朗,讓癌症治療的苦,都算不上什麼;化療落髮,她就變換各種頭巾、帽子,戴上大耳環、指甲變黑,她就擦黑色指甲油,展露不一樣的風情,「我就是要漂漂亮亮的出門,就算復發像個不定時炸彈,我照樣好吃好睡!」撐過癌症最危險的前五年,邰肇玫已經算是「畢業生」,她鼓勵癌友「出來當志工好得更快!因為當志工要愛別人,你才會更愛自己,要愛上自己的每一面,才能幫人打氣。」而在抗癌過程中,邰肇玫也拿到碩士學位,論文主題就是以自己為例談病人角色,就像她所說的:癌症就是生病而已,只是治療久一點,跌一大跤,爬起來就好了。「癌症就是生病而已,只是治療久一點,跌一大跤,爬起來就好了。」若欲瞭解更多邰肇玫的抗癌故事,以及最新的癌症治療趨勢,敬請鎖定活動專區!3月27、28日,別忘了收看元氣網粉絲團!邰肇玫小檔案年齡:63歲癌別:子宮內膜癌第三期癌齡:7年婚姻狀況:已婚,育有一女學歷:文藻語專、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佛光大學傳播管理學碩士經歷:八0年代民歌手,創作歌曲達200多首代表作:《如果》、《奔放奔放》、《心痛的感覺》、《最後的戀人》等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直播節目表
-
2021-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分析搶先看 減少重症住院效果優於輝瑞
台灣直接向廠商購買的11.7萬劑AZ疫苗今抵台,學者根據現有臨床試驗歸納四個AZ疫苗臨床試驗的結果,可減少22%感染、67%症狀感染,對於預防住院的效果最佳,達100%。此外,注射第一劑AZ疫苗後,12周內的保護力都很好,建議兩劑施打間隔不得小於6周,間隔8周最佳。在蘇格蘭的研究則發現,AZ疫苗對於減少重症住院的效益優於輝瑞疫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群,今天持續透過直播報告新冠肺炎防疫科學新知。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表示,牛津疫苗四個隨機分派臨床試驗綜合分析結果顯示,注射玩兩劑疫苗在減少有症狀新冠肺炎發生的效果為66.7%,減少住院的效果是100%,即打過疫苗後,沒有人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住院。研究亦顯示,注射第一季之後,12周之內疫苗保護力都很好,打完第一劑之後12周,抗體濃度會下降34%,24周後下降64%。若兩劑都施打標準劑量,施打間隔12週以上的疫苗效果(81.3%)顯著優於間隔6週以下者(55.1%)。在18到55歲這個年輕族群,兩劑間隔超過12周,血清抗體濃度是間隔小於六周的兩倍。綜合以上,廖思涵歸納,AZ疫苗兩劑間隔八周可產生較佳的血清中和抗體濃度、對抗有症狀的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可持續達12周。疫苗打到什麼程度可以解除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公衛學者王威淳根據法國根據輝瑞疫苗的推估研究指出,若給45歲以上全面施打,或給55歲以上且共病或65歲以上施打輝瑞疫苗,法國需要3530萬到4000萬劑疫苗,或許可解除NPI。公衛學者林庭瑀則以美國北卡萊納州的推估研究指出,除非疫苗接種率高達90%、涵蓋率高達75%,疫苗效益也要高,才有可能解除NPI。陳秀熙表示,疫苗的效果可分為漸少重症的利己層面,以及減少傳播的利他層面,現在各廠牌疫苗的研究可看到利己和利他的效果兼具,但各國施打政策、施打速率、非藥物的公衛防疫措施、病毒變異株的發展速度,還是會疫苗影響減少死亡和住院的效果。至於在以色列大規模接種的輝瑞疫苗,最近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非常好的第四期臨床監測報告,。廖思涵指出,以色列將有無打疫苗者,依照性別、年齡、種族、居住地、共病症等風險因子配對並分成兩組,各59.6萬人。分析結果發現,打完一劑輝瑞疫苗14到20天後,可減少67%症狀感染,減少46%傳播、減少74%住院、減少62%重症、減少72%死亡。打完兩劑輝瑞疫苗7天後,可減少94%症狀感染,減少92%傳播,減少87%住院,減少92%重症。「輝瑞疫苗在阻斷傳播的效益比AZ好,但AZ對於減少重症住院的效益比較好,」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蘇格蘭75歲以上人口以接種AZ疫苗為主,在接種後28到34天,輝瑞疫苗可降低85%住院風險,AZ疫苗可降低94%住院風險,年齡80歲以上的高齡者,住院風險大降81%。至於莫德納疫苗,在34名健康受試者的抗體反應監測則顯示,施打兩劑後抗體保護力可持續至少三個月,而且無顯著不良反應。
-
2021-0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國首款單劑疫苗問世 院士陳薇:年產能5億劑
中國已推出4款針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苗,其中只有一款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僅需單劑接種即可。帶領研發的專家陳薇說,此疫苗今年內產能可達5億劑,目前資料顯示效果可維持6個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5日批准兩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有條件上市,其中康希諾生物公司重組病毒疫苗「克威莎」(5型腺病毒載體)是由康希諾生物和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的團隊所共同開發。央視新聞報導,陳薇26日在白岩松主持的新媒體直播節目上,說明這款疫苗的效果、安全和產能。陳薇說,他們所研發的是基因工程疫苗,最大特點是能快速化生產,今年產能可達5億劑。由於此疫苗只需要打1劑,代表可供5億人接種。陳薇說,以在巴基斯坦所做1萬8000多人的觀察,克威莎的重症保護率能達到90%以上。到現在為止,「沒有發現跟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也沒有發現跟其他疫苗有不一樣的特別特殊的不良反應」。對此疫苗的效果,目前的資料顯示可以支撐6個月。如果6個月以後疫情還沒有結束,陳薇表示,打完一針疫苗6個月後再打一針增強型,可以有10倍、20倍免疫反應的增高。此外,克威莎疫苗的使用沒有年齡上限。陳薇在節目中還稱,中國的疫苗研發在世界上位於第一方陣,過程中「一定要有自信」。
-
2021-02-27 新聞.活動快訊
【活動預告】想看什麼資訊,元氣網歡迎您「點菜」!抽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日日抗癌便當食譜!
您關心哪些健康保健訊息,元氣網歡迎點菜~元氣網長期以來跟大家分享許多健康資訊,即時時事新聞、新冠肺炎防疫資訊、料理影片、食品與養生、疾病預防與保健、癌症預防與癌友故事分享、生活智慧、專家直播互動....,致力於傳播健康資訊給讀者。也希望讀者能跟元氣網分享您認為哪類資訊對您最有幫助,或是希望未來能多增加哪種主題,只要在「元氣網」臉書粉絲專頁,活動貼文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就有機會獲得就有機會獲得「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乙瓶/500ml/價值1360元(共計10名)、「日日抗癌常備便當:抗癌成功的人都這樣吃!」食譜書(共計3名)【贈獎活動】◎活動方式:於貼文留言處寫下您關心哪些元氣網的健康保健訊息。◎活動時間:2021/02/26-2021/03/01◎活動贈品:‧「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500ml/價值1360元(共計10名)‧「日日抗癌常備便當:抗癌成功的人都這樣吃!」食譜書 (共計3名)◎得獎公布:2021/03/02下午抽出贈品介紹「皇嘉特級初榨橄欖油」:https://www.wko.com.tw/地中海飲食榮登世界最佳飲食寶座,其中關鍵就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所有的油品中,佔有數一數二的地位。皇嘉Oro Bailen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在全球橄欖油比賽連年獲獎,深受眾多米其林主廚喜愛,更榮獲更西班牙王室首肯,成為唯一指定御用橄欖油品牌,是安心烹飪、生酮生飲、油醋涼拌的首選。「日日抗癌常備便當」: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3385濟陽高穗醫師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抗癌權威,行醫逾40年,動過4000台以上的癌症手術,他經歷數十年的調查與研究後,終於發現真正能抑制體內癌細胞的「濟陽式抗癌飲食法」!之後,他更將這套飲食法貫徹至便當菜中,只要按這套方法製作便當,就能透過飲食吃進健康,在生活中輕鬆抗癌。
-
2021-02-24 新聞.活動快訊
0225元氣網直播預告/輕鬆甩肉 陳淑麗明教簡單瑜伽
「每逢佳節胖一圈」,年節大吃大喝過後,如何健康瘦身是個重要課題。年過70的資深藝人、終身志工陳淑麗,學瑜伽30多年了,當老師也10多年,隨手拿張椅子,就能做起整套辦公室瑜伽。明(25)日中午1時,udn×元氣網粉絲團將進行直播,邀請陳淑麗傳授幾招簡單瑜伽招式,讓你在辦公室或在家隨時都能動一動,輕鬆甩掉身上的肥肉又健身。而長期茹素的她,也要告訴你如何健康吃素。歡迎讀者及網友在線上踴躍留言提問。
-
2021-02-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BNT主動聯繫 心比較定
指揮中心與德國BNT疫苗採購出現轉圜,目前等待對方簽回合約。指揮官陳時中昨天首度透露,東洋及雅各臣代理破局後,BNT主動聯繫,「既然總公司要談,我們就來談」,他強調因為是原廠來談,「心就比較定」。陳時中近日接受電台專訪透露,台灣去年原訂和德國BNT總公司洽購疫苗五百萬劑,但簽約前夕受外力阻撓破局。此事一出,被外界批評他因個人意識形態,刻意繞過「輝瑞/BNT」的中國代理商上海復星醫藥集團,直接找德國BNT總公司,才導致疫苗購買進度落後。陳時中表示,此次是德國BNT公司主動聯絡,願意提供疫苗五百萬劑,目前就等BNT合約簽回。至於何時才會簽回?陳時中只說,這一次是原廠主動,心就比較定。疫苗洽談爭議不斷,有直播節目稱取得指揮中心疫苗採購會議照片,並引述市場猜測,指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透過蔡總統影響衛福部。對此台灣東洋表示,去年八月代理BNT疫苗到結束,林全基於迴避原則,從未與任何官員或立委討論該案,更未與總統蔡英文見面、通話或進行其他接觸。東洋直指節目中刊出指揮中心會議照片,涉及違背保密協定,經查是上海復星王姓代表逕自洩漏,除了對指揮中心及與會相關人員感到困擾抱歉,也已與律師商討下一步的法律行動,未來有任何不實說法與指控,都將保留法律追訴權。
-
2021-02-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政府直接採購BNT疫苗東洋再介入?東洋嚴正澄清
BNT主動承諾會供應台灣新冠疫苗後,目前指揮中心還在等BNT合約簽回,卻有直播節目指出,去年代理BNT疫苗破局的台灣東洋重新介入洽談。台灣東洋對此發出聲明嚴正澄清,表示未參與政府與BNT直接聯繫購買等相關事宜;董事長林全基於迴避原則,去年代理到結束從未與任何官員或立委討論該案,強調避免以訛傳訛,日後再有類似報導、轉述或猜測,將依法提出告訴。台灣東洋主要針對直播節目「下班不演了, 朱凱翔」19日播出「獨家曝光!衛福部、BNT、東洋生技視訊會議」內容若干不實作出澄清,公司表示,去年8月接洽BNT疫苗至結束期間,林全不但沒有與任何政府官員或立委商討該案,更未與總統蔡英文見面、通話或進行其他接觸,遑論透過蔡總統影響衛福部,提高BNT 疫苗採購數量由60萬劑增至200萬劑,均與事實不符。台灣東洋也指出,直播節目中提出的指揮中心會議照片,涉及違背保密協定,照片為公司內部使用,經查是遭上海復星集團王姓代表逕自洩漏,造成指揮中心及與會相關人員困擾,東洋表達歉意。針對上海復星王姓代表,東洋已於去年12月19日寄出存證信函,也已與律師商討下一步法律行動,未來有任何不實說法與指控,都將保留法律追訴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東洋、雅各臣代理BNT疫苗破局之後,BNT總公司主動聯繫台灣,東洋也說明,對於政府與BNT直接聯繫購買疫苗的相關事宜,公司並未參與,不對此次洽購予以評論。
-
2021-02-20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連年舉辦國際論壇 陳自諒「別人視為葵花寶典,對我來說,醫術就是要傳承。」
「Patient first,Patient care」,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的口頭禪。他以這句話勉勵醫護人員,務必時時刻刻將病人放在心上,妥善照顧,建立「病人優先」文化。同仁表現優異就讚美表揚在管理上,陳自諒「充分授權」,認為領導人應該是激勵屬下的老師,而不是控制員工的主管,尊重部屬建議和創意,互相溝通,「催生創意,容許犯錯的空間,但不能再犯第二次。」他更講求效率,開會重點應是「解決問題」,因此當同仁在「鋪梗」報告,他會打斷直問「你要表達的是什麼?你的建議是什麼?講重點。」「醫護行政同仁是醫院最大的資產,因為他們努力堅守崗位,中醫大新竹附醫才能得到鄉親肯定,持續守護健康。」陳自諒認為,只要同仁表現優異,他都會公開讚美,連續兩年舉辦最佳醫護行政人員表揚,肯定同仁,激勵士氣,凝聚共識。連年辦大腸直腸國際論壇陳自諒是國內傑出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在他領軍下,團隊以3D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保肛高達9成5,傷口小,病患恢復快。自2010年起,他連續11年舉辦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鼓勵實習醫師免費參加,同時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參與,透過連線直播微創手術,讓世界看見台灣日益精進的醫療技術。「別人視為葵花寶典或獨家祕方,對我來說,醫術就是要傳承。」這是陳自諒的大器。「唯有新進的醫療設備,才能治療病患。」陳自諒於是在兩年間,陸續成立癌症中心、腦中風中心、心血管中心、健檢中心、生殖醫學中心、血友病中心,且通過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守護鄉親健康。以國際醫學中心為目標他期許以國際醫學中心為目標,深耕在地醫療,目前已引進「正子電腦斷層攝影」,可早期診斷和疾病追蹤,「放射治療設備直線加速器」則提供便利的放射治療服務,也購置了8K-HD全景寶石電腦斷層(GE Revolution CT)。未來規劃引進達文西機器手臂,建置微創手術中心、乳房健康照護中心、急重症中心、婦幼中心、早期療育中心,以及眼科的黃斑部治療中心、乾眼症治療中心。陳自諒小檔案年齡:56歲專長:腹腔鏡微創大腸直腸手術、肛門良性疾患手術、無痛大腸鏡檢查現職: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外科部部主任、國際醫療中心副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尊重醫療人員,參與醫療,醫病共享。
-
2021-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直播陳時中戴部桃「精神口罩」現身 網友喊想要
部桃群聚危機解除,指揮官陳時中的好心情在指揮中心下午舉行的臨時記者會中展露無遺,甚至還能和記者開開玩笑,陳時中也坦言,今天心情不錯,因為部桃危機解除,防疫復原,當然很高興,他也特別介紹,今天在記者會戴的口罩是部桃急診室做的「精神口罩」。網友喊想要。部立桃園醫院1月11日爆發群聚染疫,累計21人確診,醫院歷經月餘半停擺狀況,今天重啟陳時中今上午出席復工活動,雖部桃已復工,但暫時不收治新冠確診患者,各界關注何時重啟收治新冠個案、回歸防疫最前線,陳時中說,應該很快,交由院長徐永年決定。陳時中說,今天上午部桃準備復工,行政院長蘇貞昌、桃園市長鄭文燦及陳時中都親自到現場,陳表示,看起來準備非常齊全,士氣非常高,專家也認為可以慢慢正常化營運,未來部桃如何逐步復原,將交由部桃人員來恢復醫療量能。人員開始要回到醫療前線,覺得高興又感人。
-
2021-02-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奏效!上周確診減16% 專家估10月底前有望全球解封
世界衛生組織(WHO)十六日發布的每周流行病學最新資訊顯示,全球上周通報的新冠病毒新增確診病例比前一周減少百分之十六,新增死亡病例也較前一周下降百分之十,國內專家預估,疫苗加上公衛防疫措施,全球可望於今年十月底以前解封,回到正常生活,明年可終結這次世紀之疫。針對新增確診及死亡案例下降,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說,表示基本公共衛生措施奏效,但警告「火勢還未撲滅」。譚德塞表示,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五周下滑,從一月初那周的五百多萬例減少近一半,他說:「顯示即使出現變異病毒株,簡單的公共衛生措施也能奏效。」此外,目前全球已有六十國接種新冠疫苗,平均每周用掉四千兩百萬劑,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將於本月底開始配送,台大公衛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指出,雖然南非變異株棘手,但疫苗可快速修正,加上公衛防疫措施,全球可望於今年十月底以前解封,回到正常生活,明年則可終結這次世紀之疫。陳秀熙及研究團隊昨透過直播,分析已發表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四支疫苗效益,其中輝瑞/BNT疫苗保護力百分之九十五最高,其餘依序為,莫德納疫苗百分之九十四、俄羅斯史普尼克五號百分之九十一、牛津疫苗百分之七十。四支疫苗綜合效益達百分之八十九,代表能減少近九成有症狀感染。面對變異株挑戰,公衛學者廖思涵表示,莫德納、輝瑞/BNT屬於mRNA疫苗,較容易修正,對抗變異株應不是問題。現有疫苗效益以「減輕症狀」為主,能否保護人免於感染,還需更多研究。
-
2021-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專家斷言新冠疫情流感化 陳時中:越來越認同
新冠病毒持續快速變異,美國嬌生集團執行長今天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指出,未來新冠肺炎會變得像流感,所以民眾很可能得每年打疫苗,就像流感疫苗一樣。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他自己是越來越認同這樣的說法,認為流感化可能性很高,雖然很希望疫情一波過去就沒了,但仍寧可相信,為比較悲觀的情況做充足準備。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現在疫情隨著病毒演變,也與疫苗彼此互動,都需要持續觀察更多資料。流感化代表每年需要重新根據病毒株去接種疫苗,各種猜想都有可能,目前還無法有定論,需要有更多科學證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上午也透過科學防疫直播提醒,疫苗之外,公衛防疫措施也必須持續。特別是當病毒快速變異,持續造成流行曲線上升,疫苗如何能夠對此踩煞車、減緩流行速度,將是今年前半年防疫的重點。各國所落實的公衛措施,加上疫苗效力和病毒變異速度的競賽,上述種種因素綜合起來,才是決定各國疫情能夠提前結束,或是得延後結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