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痔瘡
共找到
234
筆 文章
-
-
2024-11-07 癌症.抗癌新知
弟弟胰臟癌、妹妹大腸癌末期…教授從兩位親人身上看到:癌症有意外的優點
一般人聞癌色變,然而罹癌某方面來說也算是幸福的?日本癌症協會前主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黑木登志夫從自己兩位罹癌親人身上看到,癌症不等於宣告死刑,還有餘裕能夠安排餘生。黑木登志夫指出自己的弟弟和妹妹都是癌症患者,弟弟1996年在公司健檢時發現胰管擴張,他接到弟弟的電話直覺是因癌細胞導致胰管阻塞,要他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胰臟癌,經過積極手術治療已存活28年,至今未復發,主治醫生表示他是胰臟癌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例。黑木的妹妹也罹患大腸癌四期,當初發現肝功能異常進行CT檢查時,發現肝臟有多處癌症轉移病灶,而原發癌是位於直腸。當時她們一度想放棄治療,經過醫生勸說「現今的治療已和過去不同,建議嘗試看看」,於是接下來四年接受化療,餘生時間都與家人在一起,妹妹有幸看著孫子讀到小學六年級,對她而言是一份再好不過的禮物。不光是手足,黑木自己也在56歲時被診斷出大腸癌,當時以為是痔瘡,進行內視鏡檢查在直腸中發現10公釐的息肉,在顯微鏡下檢視發現黏膜中有癌細胞,隨後將息肉切除。往後他每年都會接受結腸檢查,接下來的31個年頭,一共切除58個息肉。數據顯示,日本人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男性比例更高達65%,是日本死因第一名,然而醫學的進步讓三分之二的癌症成為可治癒和被挽回生命的疾病。許多患者從癌症中康復,也有人雖然持續抗癌,但能過著正常的生活,罹癌不再是被判死刑的象徵。癌症意外有優點 給予患者寬限期 黑木表示癌症不僅僅是可怕,其實還是有好處。現在許多癌症以年為單位進展緩慢,多數的癌症會給患者多年寬限期,還有時間與家人相處。他舉自己妹妹的案例,即使罹患大腸癌末期,接受化療和其他措施讓她能在家裡繼續存活四年,儘管有時會受藥物副作用所苦,但能夠外出旅行並看著孫子長大,是非常珍貴的一段時光。愛丁堡大學教授Scott A. Murray用一張圖表(如下圖)展示癌症的演進,大多數罹癌者經過治療能過上好幾年日常生活,到了最後階段,會以月為單位急速惡化,進入緩和醫療,最終死亡,這方面特性與心血管疾病、老化和失智大不相同。作家五木寬之也在2023年《文藝春秋》雜誌專欄寫道,日本的生死觀發生了巨大變化,癌症患者在餘生的時光進行最後一次海外旅行,我們正處於一個可以冷靜自然接受癌症和因癌症而死的時代,這是很棒的一件事。資料來源/PRESIDENT ONLINE
-
2024-10-23 醫聲.醫聲要聞
女業務血便非腸躁症 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恐增腸癌風險
28歲女性保險業務員近半年每天排便次數大增,伴隨黏液和血絲,以為是腸躁症合併痔瘡出血,直到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被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其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會出現嚴重腹痛、血便,甚至因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但目前健保給付進階藥物限制一年,較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兩年以上更為嚴格,若未妥善控制病況,將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及腸癌風險。據統計,取得IBD重大傷病患者數,從2020年2595張成長至2024年八月的7698張,且有被低估之的疑慮,引發醫界關注。IBD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前者主要侵犯大腸表層黏膜,後者則可能從口腔到肛門全面侵犯,並深入組織層造成穿孔、瘻管等嚴重併發症,出現小便有菜渣、反覆泌尿道感染,或陰道、陰囊、皮膚上產生小洞及糞便排出;研判飲食西化、食品添加物改變腸道微菌叢,導致IBD患者在亞洲快速增加。腸治久安協會理事長楊式光的兒子18歲發病,大學四年因病休學三次,體重從80幾公斤掉到50公斤,還衍生肛裂、瘻管、切腸與做腸造口,迄今與病共存20年;另名30幾歲男性病患因大腸、小腸嚴重潰爛、纖維化而被全切除,肚子有7、8個瘻管,無法正常飲食,被迫辭職,太太只能在先生就醫的醫院,擔任清潔工才能就近照顧,但該病患仍因病情過重在去年過世。藥物給付僅一年 治療中斷恐增復發風險截至九月底,克隆氏症有五種、潰瘍性腸炎有六種進階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如符合給付條件,一年可省30到50萬元的藥費,大幅減輕經濟負擔。然而,藥物一次僅給付一年,比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兩年以上嚴格,療程結束後,無論病情是否穩定,都必須停藥三個月,待病情復發並再次符合健保規範,才能重新申請藥物治療。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秘書長、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顏旭亨表示,患者用藥斷斷續續,增加疾病復發風險,也可能造成藥物失效,需要使用更新或更昂貴的藥物來控制病情;復發亦將中斷患者原本穩定的課業和工作,讓患者產生憂鬱和焦慮。目前IBD治療目標是「內視鏡黏膜癒合」,可降低復發、住院、手術、併發症以及癌症等風險,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表示,復發會造成頻繁就醫、住院、手術,長期腸道反覆發炎更大幅增加腸癌風險。顏旭亨表示說,放寬治療療程限制,能幫助病人控制好疾病,維持生產力、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面對少子化的挑戰,政府更應該改變策略,幫助這群年輕病人回歸社會;醫療端也應提供腸胃科、外科、營養師、護理師、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等跨科團隊的照護,更全面地協助病友及其家屬,提供更完善的疾病照護。李柏賢也提醒,IBD初期症狀為肚子痛和拉肚子,易與腸躁症混淆,腸躁症患者多在白天或有壓力時腹痛,飯後往往會肚子絞痛想排便,排便後肚子痛就會緩解;若民眾半夜腹痛痛醒、合併血便、貧血、體重減輕大於三個月等IBD警示症狀,應進一步就醫接受檢查。
-
2024-09-1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莊仁賓每早跑操場5、6圈,飲食多以原型食物為主!作息規律運動紓壓養生
「身為嘉義子弟,回家鄉服務一直是我的目標。」專精於大腸直腸癌手術、乳房腫瘤手術的莊仁賓去年7月接任衛福部嘉義醫院院長,他擁有豐富的臨床和行政歷練,以及成功翻轉台南醫院新化分院轉虧為盈的經驗,深信人才制度和願景是長遠發展的關鍵,讓公立醫院發揮公醫使命,將帶領百年歷史的嘉義醫院再現風華。嘉義子弟回鄉服務從小在嘉義市長大的莊仁賓,因為爸爸是洗腎患者,很早就在醫院陪病時接觸醫師職業,因此在孩提時就立志要當醫師。也因爸爸曾接受器官捐贈,他在成大就讀醫學院期間,便跟著教授李伯璋學習,對移植外科領域有很深的興趣,且進修鑽研營養學和癌症相關醫學,希望透過飲食與健康生活型態的推廣,讓民眾身體更健康,減少癌症發生。莊仁賓在擔任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院長時期,大幅提升山區醫療品質、網羅醫師生力軍、親自參與輪值急診室操刀、提高醫師待遇、充足醫療設備以及維持佛心的看診費用,不到5年,民眾對新化分院的信任度提高,成功翻轉病患少、救護車不願意來的「蚊子醫院」,且轉虧為盈。養生秘訣/作息規律運動紓壓莊仁賓的生活作息規律,每天一大早趁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時,會到醫院附近的操場跑步5、6圈,最大心率控制在150下,或是騎腳踏車運動,這樣的運動習慣不僅能保持體力,還能改善心肺功能。面對高壓的工作環境,運動是最好的紓壓方法,偶爾當壓力很大時,他會去操場跑一跑,讓大腦的腦內啡增加,提供滿滿的正能量。莊仁賓的早餐,通常會吃1顆蘋果,喝1杯拿鐵咖啡,並且控制進食的量,七分飽即可。飲食多以原型食物為主,會補充適量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D,維生素C有助免疫系統提升,維生素D則能夠改善骨質健康。在養生方面,他平時會喝枸杞黃耆茶,可以調節免疫系統,還能夠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過敏症狀得到顯著改善。假日閒暇時,莊仁賓喜歡閱讀英文小說、看場電影或是球賽都是生活小確幸。他也非常喜歡旅遊,喜歡有自然風景的國家,譬如美國的黃石公園、大峽谷或歐洲阿爾卑斯山附近的國家。推廣優質社區醫療就任嘉義醫院院長一年多,莊仁賓落實公醫使命照顧社區民眾健康,成立社區健康部、開辦社區健康關懷站,深入社區進行慢性病管理及衛教講座,讓民眾認識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建議多吃全食物、天然食材,避免攝取加工食品和油炸食物;並與在地宮廟、社區藥局合作辦理義診、癌症篩檢、BC肝篩檢、疫苗施打等活動;也聯合社區里長建立健康顧問團,協助轉介弱勢民眾就醫和長照諮詢。注重員工身心健康莊仁賓相當注重員工身心健康,因此醫院提供全面性健康檢查以及舉辦健康促進活動,如紓壓手作、假日健走隊、運動皮拉提斯、體適能運動、組團參加減脂比賽等,讓員工在忙碌工作之餘,能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員工餐也升級,提供營養均衡餐點,更設立營養午餐計畫,每天提供豐盛的便當,內含新鮮蔬菜、優質蛋白質和低脂肪主食,並定期更換菜單。「堅持做對的事、視病猶親、務實解決問題」是莊仁賓的工作哲學。行醫路上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近70歲的退休護理師,右邊乳房腫瘤潰爛,因擔心醫療費用龐大、化療副作用,遲未就醫,後來到門診處理傷口,莊仁賓見狀立即安排各項檢查及建立病人信心,結果確診乳癌第三期,經過半年治療,今年3月完成腫瘤及乳房切除手術,術後追蹤恢復良好。讓他更堅定行醫的初衷,病患可以成功扭轉命運。莊仁賓小檔案●年齡:49歲●專長:一般外科急症、大腸直腸癌手術、乳房腫瘤手術、甲狀腺腫瘤手術、疝氣手術、內外痔瘡及肛門廔管手術、皮膚腫瘤手術、各種腹部急症手術●現職:衛福部嘉義醫院院長、成大醫學系外科學科助理教授●學歷:成功大學醫學系、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美國波士頓大學醫療營養學碩士●經歷:成大醫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衛生署台南醫院外科主任、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研究員、衛福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院長、衛福部朴子醫院副院長、衛福部屏東醫院副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可以治好大部分的疾病。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0 醫療.消化系統
柯文哲洗澡大號1小時!醫師告訴你,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捲京華城案,本月5日遭到羈押禁見,其中一個理由竟是檢調上門時「不開門」,疑似拖延時間滅證,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透露,他是在「洗澡、上大號」。民眾黨昨(8)晚舉行「公民怒吼」,號召全國民眾上街。陳佩琪暴露,搜索當天被控拒無法進入屋內,疑似是在滅證,但其實柯文哲是在衛浴間,手機也關靜音,所以沒聽到,並非不開門意圖消滅證據。陳佩琪的「大便說」遭到前幕僚酸:不相信!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究竟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上正常廁所、大號,當然是愈快愈好,避免久坐長痔瘡。但如果是加上洗澡、洗頭、刷牙等流程,1個小時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超過1個小時,同住家人要注意其身體狀況,洗太久不利健康。朱光恩說,每個人如廁習慣不同,有些人喜歡醞釀情緒,把書報拿進廁所,慢慢產生想大號的感覺。不過,在廁所蹲太久,小心是便秘的表現,代表平常蔬果、水分攝取不夠,也缺乏運動,無法促進腸胃蠕動。緊張、壓力、憂鬱等因素,也會導致腸胃蠕動功能變差,朱光恩建議,如果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短暫性的排便不順暢,不妨補充益生菌,幫助調整體質,釋放壓力,也有助於穩定腸道菌叢生態平衡。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上廁所要速戰速決,最好在5分鐘之內解決,坐太久容易長痔瘡!久坐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尤其是上廁所,一旦上廁所時間過長,除了便秘、痔瘡,還容易造成肛裂,因為括約肌一直保持用力的狀態。排便過久應多補充這些營養糠榮誠提醒,在馬桶上坐太久,血液堆積在腹部、下肢,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包括肛門靜脈回流不好,漸漸形成惱人的病態痔瘡。有些人在廁所蹲久了,隱約產生便意,不自主地用力,造成血管擴張,引發加重痔瘡。若經常出現排便過久的情況,糠榮誠建議,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多喝水,飲食要均衡,如果因為減重或食欲不佳,吃進去的食物少,也會導致便祕惡化。痔瘡與便秘互為因果,有痔瘡的問題首重改善排便習慣,千萬不要在廁所蹲太久。【疾病百科】.便秘.痔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30 醫療.消化系統
為何夏天痔瘡易發作?醫師分享5招防痔:留意出血顏色防腸癌
夏天到了,痔瘡特別容易發作,醫院診間多了求診病人,主訴搔癢、灼熱感難耐。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天氣一熱,稍微動一下就滿身大汗,如果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容易引起腸胃消化不順,便祕、痔瘡也跟著來。減少熬夜 養成定時排便糠榮誠說,痔瘡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組織,在距離肛門口一公分的位置,長時間久坐久站,就容易造成腹部壓力上升,血液無法正常回流而瘀積,引發疼痛、搔癢和灼熱感。另外,水喝不足、少吃蔬菜水果,常會導致排便困難,肛門擴約肌持續承受過度壓力,易引發痔瘡症狀。糠榮誠提醒,夏天痔瘡患者增加,最大原因是水喝較少,造成大便燥結,於是蹲廁所時間愈來愈長,解便也愈來愈用力,進而會發生痔瘡。如果出現血栓性痔瘡,除了劇烈疼痛,還會滲血或滴血,甚至頻繁出血,更有患者因出血量較多,出現慢性貧血的問題。要避免痔瘡發作,一定要定時定量喝水,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糠榮誠強調,飲食要清淡,少吃油膩、少辛辣刺激食物,以幫助排便更順暢。另外,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日常作息也要少熬夜,避免長期讓腹壓上升。大腸癌出血 顏色偏暗紅「久坐族」增加,有痔瘡困擾的人也愈來愈多,其出血症狀容易讓人忽略大腸癌警訊。糠榮誠說,痔瘡的血便顏色通常是鮮紅色,血與糞便是分開的;大腸癌出血的顏色偏暗紅色,並且是糞血混在一起。糠榮誠建議,解便後應多看一眼,如果糞便變細、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常帶血絲等情況,一定要就醫檢查。國人的大腸癌好發年齡為60至70歲,九成以上的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而來,瘜肉從發生到癌化大約5至10年,呼籲50歲以上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癌致癌因子多,最重要的因素是飲食,糠榮誠提醒,少吃燒烤、油炸物,經過高溫烹調的食物可能會產生致癌的化學物質,體內累積過多,就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預防痔瘡5方法1.夏天要多喝水,避免流汗身體缺水,導致腸胃蠕動能力降低,進而便祕、痔瘡。2.均衡蔬果,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3.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過度勞累。4.飲食要清淡,少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痔瘡變嚴重。5.避免久站久坐,影響下肢的血液循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5 醫療.消化系統
40歲後身體老化容易痔瘡上身 想減輕症狀謹記2不2要原則
時隔八年,再度有強颱登陸,部分民眾可能得居家上班。醫師提醒,有痔瘡問題的患者應避免久坐,以免症狀惡化。疫情後居家遠距工作模式出現 ,讓上班變得更便利,卻也因為久坐,為「有痔青年」帶來隱憂。一名20歲出頭年輕男子,近3、4個月排便後馬桶滿是血漬,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醫檢查後確認是痔瘡所致。因為男子從事設計工作,疫情以來長期在家工作,一天坐10幾個小時少走動,痔瘡快速惡化,只好接受內外痔全切除手術,重拾健康人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偉指出,痔瘡為肛門靜脈壓力增高、血液回流不良引起的局部組織腫脹,誘發原因有長時間坐著或站立、攝取水分及蔬果不足、排便時久坐馬桶、缺少運動、肥胖與懷孕等。若想減輕症狀,王偉說,基礎保養與生活習慣都要調整,包含不要久坐久站,避免肛門壓力上升,每坐一小時就起身活動;不要拉長排便時間,有便意再去廁所,避免如廁時長時間使用手機。每天更要攝取1.5至2公升水分且要多吃蔬果、全穀類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祕。痔瘡常見有疼痛與異物感、肛門周圍搔癢、排便後出血、肛門腫塊與分泌物等症狀。依嚴重程度分為4級,痔瘡未突出肛門為第1級,排便後痔瘡突出肛門、自動縮回為第2級,若需外力協助推回為第3級,王偉說,這名男子症狀已是第4級,痔瘡突出肛門,完全無法推回。若痔瘡有疼痛、出血等急性症狀,王偉建議,以溫水坐浴緩解症狀,肛門患部完整浸泡溫水,每次10分鐘,1天可重複多次,坐浴後以紙巾或毛巾吸乾,避免多餘擦拭造成刺激不適。若症狀未改善,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利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包括口服、外用藥物、橡皮筋結紮術、微創HET冷凝手術、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內外痔全切除手術。痔瘡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更是許多人的難言之隱,王偉表示,不少患者等到症狀嚴重才就醫,可選擇的治療方式就較為侷限,其實,隨著痔瘡手術的進步,術後不適和恢復期已大幅縮短,民眾無須諱疾忌醫。「二不二要」原則二不:不要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肛門壓力易上升,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不要拉長排便時間,有便意再去廁所,避免如廁時長時間使用手機。二要:每天要攝取1.5至2公升的水分,要多吃蔬果、全穀類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4 醫療.消化系統
颱風天居家上班別久坐!4招避免痔瘡惡化
颱風凱米襲台,部分民眾可能得居家上班。醫師提醒,有痔瘡問題的患者注意「不久坐」等4原則,避免症狀惡化。痔瘡是許多人的難言之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偉今天透過新聞稿說明,痔瘡為肛門靜脈壓力增高、血液回流不良引起的局部組織腫脹,誘發原因有長時間坐著或站立、攝取水分及蔬果不足、排便時久坐馬桶、缺少運動、肥胖與懷孕等。4招避免痔瘡惡化王偉表示,若想減輕症狀,基礎保養與生活習慣都需要調整,包含:1.不要久坐久站,避免肛門壓力上升,建議每坐1小時就起身活動。2.不要拉長排便時間,有便意再去廁所,避免如廁時長時間使用手機。3.每天要攝取1.5至2公升水分。4.多吃蔬果、全穀類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王偉觀察到近年興起的居家遠距工作模式,雖然讓上班變得更加便利,卻也為「有痔青年」帶來隱憂。他近期收治1名20歲出頭的年輕男子,從事設計工作,時常一坐就超過10小時,因長達3、4個月排便後馬桶血跡斑斑,再加上飽受下半身疼痛困擾,求醫檢查才發現是痔瘡所致。痔瘡有哪些症狀?痔瘡常見症狀,有疼痛與異物感、肛門周圍搔癢、排便後出血、肛門腫塊與分泌物。依嚴重程度可分為4級,痔瘡未突出肛門為第1級,排便後痔瘡突出肛門、自動縮回為第2級,若需外力協助推回為第3級,王偉說,這名年輕男子的症狀已是第4級,痔瘡突出肛門,完全無法推回。若痔瘡有疼痛、出血等急性症狀,建議溫水坐浴緩解症狀,肛門患部完整浸泡溫水,每次10分鐘,1天可重複多次,坐浴後以紙巾或毛巾吸乾,避免多餘擦拭造成刺激不適。王偉提醒,若症狀未見改善,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千萬別害羞不敢就醫,建議及早評估,以利選擇適合治療。
-
2024-06-18 醫療.消化系統
大腹便便可能是便祕?5自救法則改善宿便
「大腹便便」難道都是脂肪嗎?這可不一定。小腹凸出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小腹凸出是種常見的身體現象,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最普遍的兩個因素是脂肪累積和宿便。脂肪型的小腹凸出通常是因為腹部脂肪層增厚,這可能與飲食習慣、運動量不足或代謝問題有關。另一方面,宿便引起的小腹凸出則與腸道健康緊密相連。長期便秘的影響便秘不僅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它還會對腸道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對身體整體的代謝功能產生不良影響。1.腸胃道方面:痔瘡腫痛、痔瘡出血;腹部疼痛、脹氣;大腸憩室;大腸癌。2.全身性:皮膚變差、青春痘;疲倦、胃口差、精神不好;憂鬱、脾氣差;阿茲海默症。3.長期用軟便藥會導致耐受性,藥越吃越多還越來越無效,而且軟便藥吃久了還會有大腸黑皮症(大腸的色素沈澱)。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1.穴位針刺 中醫有豐富的經絡學說,透過針灸刺激經絡氣血循環,加速腸道蠕動,可有效治療便秘。臨床上常取穴位如天樞穴、中脘穴、下脘穴;配穴外關穴、足三里穴、下巨虛穴、上巨虛穴、豐隆穴等。 2.中藥調理中藥對於調理脾胃功能有一定效果,常見的藥材如芒硝、大黃、番瀉葉等,但不見得適合每個人的體質,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達到疏通腸道又不傷身的效果。中醫改善宿便困擾54歲女性,已退休,乳癌術後化療放療完畢。年輕工作時工作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加上刻意食少保持身材,排便變得越來越不順,便秘反覆已超過10年,陸續服用軟便藥,越吃越無效。 近兩三年自行服中藥承氣湯等藥,剛開始服用效果還不錯,近兩三個月感覺承氣湯的效果似乎不太理想,每每排完仍有不淨感,且體重逐漸上升。 改服水煎藥一個月後,排便狀況有進步,改善約8成,但便較粘,脹氣感改善8成,目前不用承氣湯也可以每天排便,而且體重減輕三公斤。除了透過專業醫師診療之外,平日也可以透過日常的生活作息、飲食調整,來改善便秘困擾。便秘5自救法則1.檢討生活型態是否規律2.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飲水要超過2000毫升蔬菜至少3份(約3個拳頭大)、水果1~2份攝取好的油脂(冷壓初榨橄欖油等富含omega-9的油品)3.可以用坐浴或免治馬桶,以溫水刺激肛門放鬆。4.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氣血運行,促進新陳代謝;同時也有助於腸道的蠕動,減緩便秘的情況。5.實在困難時,可以找信任的中醫師調理。綜合中醫治療便秘的方式,我們可以在飲食、針灸、中藥調理等多方面進行調整,從而達到身體整體的平衡和健康。在這個過程中,建議患者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根據個體差異量身定制合適的治療方案。
-
2024-06-04 醫療.消化系統
每個人都會有痔瘡!為什麼有的人比較嚴重?醫師曝關鍵原因、治療改善方法
痔瘡,是一種很常見的良性肛門疾病,但大家對它的了解卻不多。它不像感冒,人們能輕鬆地分享經驗,痔瘡因為處在敏感部位,而使人羞於啟齒。蒙上了這層紗,痔瘡成了充滿負面意涵的詞彙,人人聞之色變,甚至不願尋求醫療協助。可是,痔瘡真的有這麼可怕嗎?就讓我們用幾分鐘的時間好好地認識它。人人都有痔瘡!為什麼有的人比較嚴重?痔瘡其實是一種人類老化過程中會出現的生理變化,每個人都會有,輕度的痔瘡組織覆蓋在肛門括約肌上,協助肛門關閉。但為什麼有的人會比較嚴重,甚至出現症狀呢?這可得歸咎於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了。痔瘡的發生是由於重力影響及腹內壓力上升,進一步導致下段直腸黏膜下、肛門皮下的血管擴張、變形,若腹壓高的情況持續,痔瘡自然會越來越嚴重。常見造成腹壓增加的行為包含便秘(大便較硬、需用力解便)、久坐馬桶(邊蹲廁所邊滑手機或看書)、慢性咳嗽(與抽菸導致的慢性肺病相關)、負重工作、重量訓練、懷孕(孕期中後期)等,由此可知,想要避免痔瘡惡化的第一步,就是從個人開始做出改變。痔瘡分為「外痔」和「內痔」痔瘡根據解剖位置分為外痔和內痔,若兩者皆有則稱為混合痔。外痔主要分為一般外痔和含有血栓的血栓痔,而內痔又依嚴重程度分為一至四級。痔瘡的症狀包含肛門出血、腫塊、搔癢、有異物感,當然,除了痔瘡之外,還有其他疾病可能有這些表現,包含感染性疾病(肛門旁膿瘍、廔管)、發炎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及肛門直腸腫瘤。因此,當症狀出現時,請至大腸直腸外科就診,以確定診斷並開始接受治療。 痔瘡如何治療改善?分為「改善病因」和「症狀控制」兩個面向,作為痔瘡的第一線治療。前者針對排便順暢與否、大便的質地進行行為模式及藥物調整,避免已形成的痔瘡變嚴重,例如戒掉帶書或手機進廁所蹲馬桶的習慣、有強烈便意再進廁所,以減少腹部出力的時間,而使用益生菌、軟便劑則是改變大便的硬度,目標是維持軟的成形便,若是劑量過強變成水便,亦會刺激痔瘡組織,使症狀加重。症狀控制的部分包含溫水坐浴、局部用藥和口服藥物,以6至8週為治療週期,若症狀仍未改善,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痔瘡的手術時機與術式選擇無論外痔或內痔,手術時機皆為症狀影響生活,如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選擇的手術方式,就因內痔、外痔而有所不同了。一般所聽到的「微創」痔瘡手術包含橡皮筋綁紮、雷射、痔瘡動脈結紮術和使用環狀切除器所進行的痔瘡環狀切除手術皆是處理內痔的方法,因傷口較小、恢復期較短而受到歡迎,但其效果可能因內痔的嚴重程度而異。外痔的手術方式選擇不多,需要傳統痔瘡切除手術才能將長在肛門口的贅皮及外痔組織摘除,故傷口較大,約需2至6週的恢復期。術式的建議依據個人疾病狀況而有所不同,請至大腸直腸外科門診接受評估,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模式。外痔與內痔的治療與手術方式 掌握痔瘡的生成脈絡,了解它、接受它、處理它,並預防它再次復發,是患有此疾的最佳解方。再次強調,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平日的保養是非常重要的,請務必做好自己的肛門守護員,有餘力時,也可以將這些知識分享給周邊有需要的親友,共同探究「痔在」生活的秘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7 癌症.大腸直腸癌
整形天后顧婕直腸癌切除腫瘤仍擴散到肝臟!不可不知的10大警訊與6大好發族群
罹患直腸癌的57歲「整形天后」顧婕,上個月開刀切除腫瘤,昨日卻驚傳癌細胞擴散至肝臟,病情惡化。大腸直腸癌曾連續15年位居台灣10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致癌因子,是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主因,應多留意10種常見症狀。整形天后飽受便祕之苦,近期發現竟是直腸癌顧婕過去20年飽受便祕之苦,脹氣達30年、血便1年,又愛吃烤肉、燒肉,近期因排便都要1小時,還要擠壓腹部才能解便,做大腸鏡檢查才在直腸與乙狀結腸處發現5公分惡性腫瘤,證實罹癌第二期,上個月底手術切除腫瘤,未料昨日傳出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後續治療將延長,於日前進行肝電燒手術。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有哪些?那些是高危險群?糠榮誠表示,大腸直腸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易出現便血及慢性貧血症狀,或是腹部隱隱作痛、體重減輕等現象,也可能因腸阻塞而引起便祕、腹脹,甚至腹痛情形。大腸直腸癌症狀易被誤以為是痔瘡而忽略,但當出現便血、便祕和排便異常就是重要警訊,應進一步就醫檢查診斷。一般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90%是從大腸瘜肉產生,瘜肉的黏膜易質變產生腫瘤,因此做大腸鏡檢查時,一發現瘜肉必須立即切除,以免瘜肉在5至10年後癌變成惡性腫瘤。糠榮誠說,發生腸癌的危險因子很多,除了患者帶有致癌基因外,如果經常暴飲暴食、嗜吃燒烤食物、高油脂飲食的人,缺乏運動的人、肥胖者等,是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大腸直腸癌如何治療?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非常高。糠榮誠表示,若父母親是癌症患者或兄弟姊妹有大腸瘜肉的人,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建議年過50歲的人都需要進行篩檢,包括肛門指診、糞便濳血檢查、大腸鏡檢查、下消化道X光攝影等檢查,才能確診是否罹患大腸癌,治療則以手術切除為主。有家族史的人,建議40歲以後就應做相關檢查。預防罹患大腸直腸癌,糠榮誠強調,飲食要均衡,不要暴飲暴食,三餐熱量也不要太高,要控制油脂的攝取量,「天天五蔬果」,多吃高纖低脂食物,少吃煎、炒、炸的食物,少碰刺激性食物,不菸不酒,少喝咖啡,多運動,就能腸保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列出常見直腸癌10種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盡速就醫:1.排便習慣改變:突然發生慢性腹瀉、便祕。這常是腸道的腫瘤引起狹窄,或有不正常的分泌物。2.糞便形狀改變:當糞便漸漸變細,常是腸道發生了狹窄,有了病變。3.排泄黏液:腹瀉,腸炎時常會產生一些黏液,而在腸癌、瘜肉也會發生。4.便血或糞便帶血。5.裡急後重:是指常有便意,肛門裡老是有東西的感覺,常要上廁所,又解不大出來,常是直腸癌的症狀之一。6.腹痛。7.貧血:臨床上許多大腸癌的初始症狀就是貧血,尤其是在右側大腸病灶。不易以肉眼從糞便發現出血,常須靠潛血反應檢查。8.食欲不振體重減輕。9.腹部腫瘤:少數的大腸直腸癌以腹部腫瘤表現,有些是腫瘤太大,或轉移至其他臟器的表現,有些是因腸阻塞大便堆積於腸內,腹部可觸診到腫瘤狀病灶。10.轉移至其他器官:少數病人發現有腫瘤時已是末期,因為一些臟器轉移症狀就診才診斷出來,例如轉移至肝臟引起黃疸,轉移至骨頭而導致疼痛。哪些人是容易得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有大腸瘜肉者●大腸癌家族史者●癌症家族史者●慢性腸發炎者●肥胖者●長期攝取高油脂、高熱量飲食者→想了解更多 大腸(直腸癌)衛教資訊:元氣百科 大腸(直腸癌) 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04 醫療.消化系統
雷射痔瘡還需要止血?醫師解析治療痔瘡中隱藏的「非必要收費」!
雷射痔瘡還要自費使用止血產品?傳統痔瘡手術與雷射手術相比的優缺點?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長陳自諒在臉書發文,附上自費特材同意書照片並指出,「是時代不同還是我的訓練不足,雷射痔瘡標榜微痛手術且並無傷口,為什麼還需要敷料和止血的產品,這樣的做法可否接受公評?」底下不少人留言支持其論點,「是有多不會開刀需要上這麼多止血的東西」、「亂收費,並不恰當」等。馬偕醫院副院長許希賢表示,痔瘡雷射手術各家收費不同,自費費用約3至5萬不等。傳統痔瘡手術跟雷射手術比起來,傷口疼痛度高,但是處理得會更徹底,復發率較低;雷射手術只能針對內痔,但是做完後復原就快,休息一兩天就可以上班了。痔瘡的種類有哪些?如何選擇治療方式?痔瘡又可分成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內痔是指發生在肛門裡面,外痔則是發生在肛門外,混合痔則是內外都有發生許希賢以臨床經驗來說,通常會建議患者是痔瘡症狀是以出血為主,且是內痔出血者做雷射,效果才會比較顯著。如果是肛裂出血或是外痔用雷射處理效果會比較差也不適合。另外,有時候也會選擇雷射處理內痔搭配傳統手術處理部份的外痔。雷射痔瘡手術是否需要其他自費醫材?許希賢表示,雷射手術本身就沒有傷口,用膠原蛋白、止血產品等意義不大,自己通常是雷射完使用止血藥布,但此為健保給付項目,民眾不需要額外付費。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痔瘡為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病人常出現肛門癢、肛門燙、肛門有異物或是出血等狀況。很多病人會擔心痔瘡演變成「癌症」,其實痔瘡只是下腹腔循環不好,導致靜脈血管腫脹,並不會變成腫瘤。通常久站、久坐者,缺乏運動,或是生完小孩的女生特別容易發生痔瘡。元氣百科提供痔瘡預防三重點★飲食:多吃高纖飲食,如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辛辣,同時須戒菸、戒酒。★生活:養成正常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避免久坐、久站、熬夜。★排便:保持排便順暢,避免便秘,上廁所應速戰速決,不要久蹲久坐。資料來源: 元氣百科-痔瘡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26 養生.營養食譜
杏鮑菇高纖約一般蔬菜3倍!營養師指養生好處,但這樣吃太NG
夜市小吃、鹹水雞、許多料理當中常見的杏鮑菇,口感扎實、別具風味,是台灣常見的食材之一。不過雖然常見,但其營養價值不容小覷。嫚嫚營養師指出其營養、好處,也提醒養生的關鍵之道! 杏鮑菇營養豐富,養生好處多!營養師:纖維約一般蔬菜3倍。 低熱量、蛋白質:嫚嫚營養師表示,杏鮑菇熱量低,100公克僅有40大卡。含有蛋白質2.7-3克,有助維持肌肉量,有利增肌減脂對於素食者而言是相當不錯的植物性蛋白質選擇。也因為口感有嚼勁的關係,杏鮑菇常被做為素肉,也被封上「素食界的牛肉」之稱。當然,若要補足還是以黃豆等豆類攝取最佳。 膳食纖維、β-葡聚醣:100公克的杏鮑菇膳食纖維可達3克,約為一般蔬菜類2-3倍,有助促進排便、維持腸道健康、幫助調控血糖。而且當中還有「β-葡聚醣」的多醣體,雖然同樣腸道無法被吸收,但有利活化免疫系統,對於調節免疫相當有幫助。 鉀離子、減重好處:杏鮑菇也含有非常豐富的鉀離子,100公克可達272毫克,有助鈉鉀平衡、消水腫、防範高血壓。也因為能降水腫、熱量低、膳食纖維高、又有嚼勁,對減重相當有幫助。多咀嚼可延長進食時間,已有相當多研究指出有助減重。 杏鮑菇部分族群酌量或避免,提醒:菇類過敏者也要留意! 杏鮑菇雖然有利身體健康,不過還是有少部分的人要酌量或避免。嫚嫚營養師表示,杏鮑菇畢竟是膳食纖維和鉀離子都非常豐富的食材,腸道狀態較不佳、容易脹氣、腹瀉等等的人,或是限鉀的腎友等族群自然得少吃,尤其限鉀者在吃之前還是應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也有一些人本身就會對菇類過敏,若有發現過敏症狀也得停下。 網傳杏鮑菇禁忌營養師解說,這種吃法才是真的要注意的! 不能配「鵪鶉」?生吃會中毒?至於網路上有些討論杏鮑菇的禁忌,例如不能與「鵪鶉」的蛋或肉一起吃,會容易長痔瘡、長黑痣;不能生吃,以免中毒等。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杏鮑菇以一般食用而言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禁忌,並不用擔心。不過營養師提醒,日常少見的禽肉類本就不建議食用,可能會有許多未知的病菌。而杏鮑菇不具有毒性,但本就鮮少生吃,生吃對人的影響還是在於食材不潔,各種食材多是如此。 這樣吃可以,但要注意一件事:杏鮑菇的料理也常見炸物,對此嫚嫚營養師提醒,雖講究身心平衡下偶爾吃炸物是沒問題的,不過若是認為吃炸物多點一些蔬菜就可以較常吃,這般想法恐怕得失望。營養師解釋,不論是杏鮑菇或任何蔬菜,在經過油炸之後營養多會大幅流失,幾乎可以說是「純炸物」,像是炸薯條其實前身也是相當具營養價值的馬鈴薯。因此偶爾吃個心靈健康是不錯,但可別因為多點蔬菜就覺得多吃沒問題。 了解杏鮑菇的特性,部分族群酌量,一般日常可嘗試看看不同的吃法,並注意良好的飲食模式,營養多元且均衡的狀態下更有助養生! 《延伸閱讀》 .香菇助補維生素D利養骨!醫教4招補好補滿。 .養骨如蓋房,別只補鈣!維生素D等7大營養也很重要。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4-25 癌症.抗癌新知
等罹癌就來不及!「癌症前兆」早在罹癌多年前就已出現,重症醫盤點「常見7症狀」提早預防
你了解你的身體嗎?你的癌症前兆早在罹癌多年前就已出現!其實早在你罹癌很多年前,你的身體已經透過很多不經意的狀態,反覆對你發出警告,但這些警訊卻被你忽略,一直到你身體細胞被癌化出現症狀,才發現自己罹癌,但到這時候一切都太遲了。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整理,在癌症形成之前發出7種預警信號,提醒你提早注意身體狀況以避免罹癌風險!罹癌前身體的7個小症狀1.一直感到疲倦一般情況下,疲勞後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調整回来。但嚴重且長期反覆一直疲倦,就要引起注意!長期(超過6個月)難以恢復的慢性疲勞,被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多種體內多壓力來源有關,這些包括了血清功能系統、細胞因子和發炎反應,還有代謝功能失調、線粒體功能障礙,什至遺傳變化都有關。這些機制,導致人体免疫力受到長期的破壞,使潛藏在體內的癌细胞得到快速生長,尤其是消化器官癌症腫瘤,與慢性疲勞和便秘關係更加密切。2.腹部一直腹脹女性如果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下腹或骨盆疼痛、腸胃不適,出現進食困難或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周不緩解,皆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卵巢癌被稱為「婦女的沉默殺手」,因為它的症狀在早期通常不太明顯,且以持續的腹脹感,且不會輕易地消除居多,但是容易會被忽視。3.有經常性腹痛你經常有腹痛,而且夜間更為嚴重,平卧位更使疼痛加重,但又常常摸不到肚子那邊疼痛,甚至最後只有常坐著入睡,這些「找不出疼痛在哪個部位的長期腹痛,要小心癌王胰臟癌的前兆。這也是為何胰臟癌一發現已是晚期的原因,因為你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肚子一直痛痛的,或者更是隨便挪個姿勢,讓腹痛暫時改善,又不去注意身體狀況了。4.一直感到火燒心火燒心又稱胃食道逆流,是形容食道底部的括約肌鬆弛,使胃酸逆流並經過食道至口中,因為強酸刺激所造成的燒灼感,就像是火燒一般,又因為食道與心臟位置皆在胸口處,因此這股燒灼感就像是「燒著心臟」一樣的不適。而長期胃食道逆流、如果合併有腹部疼痛、胃有大潰瘍,再服用止痛、止酸藥物後仍不能緩解,吃飯後還會出現飽脹或疼痛加劇、這樣的持續性消化不良現象,也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發生癌症的前兆信號,不可不慎呢!5.一直有血便問題血便常會與痔瘡混淆,有很多有痔瘡患者看到衛生紙上的血跡,以為是自己長年的隱疾而已,殊不知這很可能是大腸癌前兆。如果當血便不去檢查,等到你出現大便變細條、大便一直解不乾淨、排便次數也增多,甚至有些人還引起便秘問題,通常在這些症狀都出現,已經是大腸癌晚期的表現。呼籲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其檢查目的,就是及早發現大腸是否有息肉,或大腸直腸腫瘤,出現了惡變情況。6.尿尿一直有血尿當你的尿液呈現黃色並帶有血跡,而身體沒有其他明顯不適時,可能會誤以為這僅僅是身體上火,然而這種情況可能是膀胱癌的警示信號!在膀胱腫瘤中,惡性膀胱癌佔大多數,良性腫瘤相對較少見。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都可能導致無痛性血尿,即肉眼可見的血液混雜在尿液中。由於缺乏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患者可能不會重視這一個症狀,從而延誤及時的醫療診斷和治療。7.一直在咳嗽咳嗽,是一個普遍的症狀,但如果咳嗽持續且難以治癒,就需要格外注意了。以下咳嗽的情況,可能預示你有肺癌風險:.持續性的乾咳,感覺刺激性強且難以緩解.咳出帶血的痰、痰中有血絲,且這種情況出現得間斷不定.咳嗽時伴隨胸部悶痛或呼吸急促.咳嗽時排出大量泡沫狀痰液.咳嗽並伴有不明原因的低燒或輕微發熱如果出現了持續3個禮拜以上的咳嗽,且服用藥物後,症狀無改善,建議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便查看肺部是否存在異常。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肺癌!「身體向你常見多次求救信號,每一次都給了你防止癌變的機會!你要好好珍惜自己!」我們的身體具備自然防禦系統,能夠在癌症形成之前發出多種預警信號,這些信號是身體試圖阻止癌細胞發展的機會。黃軒以自己病患的例子舉例,許多罹癌的病患和家屬,都會問為什麼會罹癌?對此他提醒,其實重視這些預警信號是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前兆可能是身體在努力抵抗癌變過程中的反應。只要你抓住每一個機會,對這些信號保持警覺,我們仍可以及時早點診治,更防止了晚期癌症的發展!以上常見癌症罹癌前身體7個小症狀要特別注意,若有相關症狀要當心!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
-
2024-04-18 焦點.健康知識+
公廁你都選坐式/蹲式馬桶?重症醫曝優缺點,「這種馬桶」易殘留菜花病毒
在外面使用公共廁所,通常會有蹲式馬桶或坐式馬桶可以選擇,你比較偏好使用哪一種?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調查大家的如廁習慣,是偏好坐式馬桶、還是蹲式馬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整理了「蹲式vs.坐式馬桶」的多種優缺點,以及對衛生污染的影響,告訴你哪種馬桶比較好!公共廁所的馬桶你都選坐式還是蹲式?出門在外多少都會有如廁的需求,此時要去公共廁所方便一下,元氣網調查大眾對公共廁所的馬桶偏好偏好,來看看網友們的使用習慣,是不是跟你的選擇一樣。大多數的人偏好選擇蹲式馬桶,「外面廁所 都是選擇蹲著」、「看年齡,目前還是蹲」、「公共廁所(當然選蹲式)衛生問題」、「有選擇機會會選蹲式」、「選蹲式!但會等上完廁所褲子衣服全部都穿好,可出去時再把廁所門打開後再按沖水,這樣就可即時離開廁所不會被濺到」、「坐式還要選免治的」、「蹲的!不想跟人共用一個屁股的馬桶蓋」。部分網友偏好坐式馬桶,「坐式!但半蹲不敢碰到馬桶蓋」、「用酒精消毒週圍再擦拭,人再坐上」、「年紀大的老人家無法蹲,會選坐式馬桶」、「膝蓋不能彎,只好選坐式」、「坐式但半蹲!年紀大不方便蹲式!但坐式公厠不碰馬桶蓋!」、「膝蓋不好會選坐式,但馬桶坐椅會自己帶,一次性套子套上再坐!」、「坐在馬桶上,比較好推比較不會酸,前提是拿濕紙巾噴殺菌消毒的噴一下,比較安全衛生」、「坐式也會半蹲,絕不碰到墊子」。也有網友表示其他想法。「只要廁所乾淨都可以」、「屎在滾的話選能第一個進去的」、「我的屁股認馬桶,一定要回家上」、「首選蹲式,只有坐式就半蹲上廁所」、「快拉出來了,就都能接受」、「大人蹲式,老人與小孩適合坐式」、「我的選擇是,看當時急不急」、「看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綜合上述網友們的意見,大多數人偏好蹲式馬桶,認為其衛生較好,尤其在公共廁所使用。而選擇坐式馬桶的人通常是年紀較大、膝蓋不便者。也有一些人表示無論蹲式或坐式,只要廁所乾淨,能滿足需求即可。坐式/蹲式馬桶哪個好?醫師曝優缺點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兩者的衛生汚染情況不同、使用姿勢也不大一樣,以下是黃軒針對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優點跟缺點的分析,及對衛生污染的影響的整理,來看看兩者的差異!蹲式馬桶.優點:1.姿勢自然:蹲式馬桶能夠模擬自然蹲姿,符合人體生理結構,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排便。2.清潔度高:使用蹲式馬桶時,身體與馬桶表面接觸的範圍很小,減少了直接接觸病菌和細菌的可能性。3.減少直腸壓力:在蹲姿下,較少的直腸壓力可能減少便秘和痔瘡等問題的發生。4.衛生污染少:蹲式馬桶通常沒有座圈,這樣就避免了細菌在座圈上滋生的可能性。.缺點:1.體力消耗:蹲式姿勢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對於年長者、行動不便者或關節疼痛的人來說可能較為困難。2.不太舒適:蹲式姿勢對於長時間的使用可能不太舒適,特別是對於患有關節問題或腰背疼痛的人來說。3.無法提供支撐:蹲式馬桶缺乏支撐結構,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感覺不穩定或缺乏安全感。坐式馬桶.優點:1.舒適度:坐式馬桶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座位,對於長時間使用或有特殊需要的人來說可能更加適合。2.易於使用:對於年長者、行動不便者和小孩子來說,坐式馬桶更容易使用和操作。3.提供支撐:坐式馬桶通常配有扶手和支撐結構,可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和安全感。.缺點:1.衛生問題:坐式馬桶上的座圈容易成為細菌和病毒滋生的地方,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使用時,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2.容易產生疾病:坐式馬桶的使用方式容易導致直腸直腸靜脈曲張,增加痔瘡等直腸疾病的風險。蹲式/坐式馬桶的衛生污染差異‧蹲式馬桶對衛生污染的影響:1.直接接觸面積較小:蹲式馬桶使用時,身體只接觸到少量馬桶表面,減少了接觸病菌和細菌的機會。2.少有交叉污染風險:蹲式馬桶通常沒有座圈,這樣就避免了不同使用者之間因為共用座圈而可能產生的交叉感染風險。‧坐式馬桶對衛生污染的影響:1.座圈容易滋生細菌:坐式馬桶上的座圈是直接與人體接觸的部分,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即使在定期清潔的情況下,座圈仍然存在一定的衛生風險。2.交叉感染風險:在公共場所,使用坐式馬桶時,不同使用者直接接觸同一座圈,有可能傳播病原體,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蹲式馬桶」有衛生優勢 但2種人不適合總結以上的分析,「蹲式馬桶」在衛生污染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接觸面積較小且少有交叉感染風險。但「坐式馬桶」的使用便利性和適應性更好,特別是對於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特定人群來說。雖然坐式馬桶適合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但公共廁所中的坐式馬桶,坐墊上有著許多細菌跟病毒。眼科醫師洪啟庭表示,研究近年菜花的研究報告意外發現「公共坐墊上竟有高達8成9的菜花病毒。」,且病毒能存活半小時之久,可見我們平時與菜花病毒的距離,恐怕超乎想像。洪啟庭表示,菜花病毒可以預防,民眾在公共廁所如廁,可使用可拋棄式坐墊或以酒精消毒,而一般人除非本身就有痔瘡等傷口,且免疫力低落,才會感染上菜花。無論選擇蹲式馬桶還是坐式馬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定期清潔都是至關重要的,以減少衛生污染和疾病傳播的風險。看完醫師的優缺點分析後,公共廁所的馬桶你會選坐式馬桶、還是蹲式馬桶呢?延伸閱讀:.比廁所髒!醫師警告辦公室4物品「養細菌」 第1名幾乎沒人清.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哪個髒?看完這個實驗就懂了.懸空尿尿讓她膀胱細菌蔓延!蹲姿其實沒錯…醫教正確解尿姿勢
-
2024-04-09 醫療.眼部
用紅茶包冰敷眼睛可消除眼袋?皮膚科醫師教幾招居家療法改善眼袋
當眼下肌膚浮腫或看似下垂時,就會出現眼袋(eye bags);眼袋常與黑眼圈(dark circles)搞混,但兩者不盡相同,皮膚科醫師表示,了解眼袋的成因並對症下藥才是解決良方,有些可以自行解決,有些則須仰賴專科醫師。「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皮膚科醫師林賽‧祖布里茨基(Lindsey Zubritsky)表示,眼袋攸關皮膚或眼周肌肉腫脹,而黑眼圈則與暗沉和血液循環問題習習相關。造成眼袋的原因祖布里茨基表示,造成眼袋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衰老,眼下皮膚、肌肉和支撐結構鬆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指出,遺傳、過敏、特定健康因素,如甲狀腺問題和高鈉飲食習慣,也會造成眼睛浮腫。睡眠是眼袋另一成因,祖布里茨基表示,「對部分人而言,增加每晚的睡眠時間,可緩解眼袋浮腫」。不過,祖布里茨基強調,若睡眠並非形成眼袋的原因,那麼睡再多也不會讓眼袋突然消失。改善眼袋的最佳辦法她指出,改善眼袋的最佳辦法要先找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若是過敏可先看過敏專科探究過敏原,並服用抗組織胺來治療。其他居家療法包括冰敷、擦痔瘡藥膏,和直接在皮膚上塗抹咖啡因;後者看似奇怪,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指出,咖啡因形同血管收縮劑,代表可收縮血管並緩解肌膚浮腫。想嘗試的人,可以試著使用含有咖啡因成分的眼霜,或用含有咖啡因的紅茶茶包冰敷眼睛。但是祖布里茨基提醒,「若因遺傳或老化而出現眼袋,就算改變生活方式也很難改善症狀」。(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3-28 性愛.性愛後遺症
肛門塞異物取得性刺激須留意!醫師解析「這2物」最易卡肛門,竟有人將椰子塞入!
不少飲食男女為追求刺激,會拿按摩棒、優格小玻璃瓶、威士忌小酒杯、奶瓶蓋等物品塞屁股,還有人拿手機、電磁、棒球、保齡球瓶、釘書機、甚至椰子等物品塞進肛門,以達到性高潮。未料,這些異物常卡在肛門拿不出來,只得急診就醫處置,嚴重者必須手術開腸剖腹取出。肛門卡異物就醫案例無奇不有!竟有將椰子塞入卡直腸!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常遇到「肛門卡異物」就醫案例,取出的異物五花八門,近期一名南部患者將椰子塞進肛門卡在直腸的病例登上國際期刊,引起醫界熱議。對於異物為何會卡肛門?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理由千奇百怪,其實不少人是為了性刺激導致。常見患者的說法是「屁股癢、痔瘡不適,就拿按摩棒、威士忌小酒杯、保特瓶等物按摩,不小心滑進肛門卡住了」,這些異物大多可以在門診或急診,以麻醉方式用夾子把異物夾出來即可返家。但酒杯、玻璃瓶等異物怕夾碎或卡太深引發感染,就必須住院二天麻醉後開刀取出。書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胡煒明指出,臨床上常見按摩棒、優格小玻璃瓶等異物卡肛門案例,多數患者都不願說明為何將異物塞進屁股,可能是有特殊性癖好、為了好玩才會有如此作為。按摩棒是最常用的增進性刺激的情趣用品,有些人還覺得不過癮,就愈玩愈大塞更大的異物進肛門而卡住;玻璃瓶身較潤滑,則是「進去容易、出來難」而易卡在肛門裡,會導致肛門直腸黏膜紅腫疼痛。如何取出卡在肛門的異物?胡煒明說,醫師會先安排X光檢查異物大小,必要時做磁振造影(MRI)檢查,評估是否可以從肛門取出異物,若可從肛門拿出來,須全身麻醉,讓肛門鬆了才能取出異物;如果是玻璃瓶就很難拿出來,為避免感染危險,就必須住院接受手術剖腹取出異物。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8 醫療.消化系統
每天排便不等於沒便秘!圖解便便7種型態,醫提醒「這5種」顯示腸胃有問題
只要有每天排便就代表就沒有便秘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年節期間的豐盛佳餚,極大地滿足口腹之慾,卻也可能造成腸胃負擔,甚至出現便秘問題。消化內科醫師指出,每天都有排便並不代表沒有便秘、而2、3天才解便一次也不代表宿便嚴重,每個人的排便頻率會隨個人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並提供便祕檢查方式及避免便秘上身的方法。長期便秘會為身體帶來潛在性的腸道健康風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點出:「想了解自己有沒有便秘,排便頻率和型態是2大觀察重點,需要一併考量。」由於每個人的排便頻率,會隨個人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鄭乃源舉例,如果每天以原型食物為主、吃大量高纖維食物,那麼排便的頻率就可能相較一般人多;但如果每天節食,甚至飲食不均衡,排便頻率便可能會相對較低。根據研究來看,只要排便頻率每天不多於3次、每週不少於3次,即是可接受的排便頻率,不算是有便秘問題。便便像羊大便、香腸都是便秘除了觀察排便頻率外,其實解便型態也很重要,鄭乃源指出,目前醫界常用「布里托斯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來判斷,其中糞便型態若出現第1型與第2型,即是有便秘的可能。如何預防便秘?多數人評估是否有便秘的方法是依靠感受,比如解便後肚子是否舒服、是否解便困難等,鄭乃源解釋,這些不一定代表真的便秘,若想要讓自己的排便順暢,最重要的還是從日常生活的型態開始改變。他建議6種常見避免便秘的方法:6方法避免便秘攝取足夠熱量:攝取的熱量會影響大腸的蠕動,因此每日攝取的熱量一定要能滿足身體的生理需求。攝取足量纖維質:纖維可分為水溶性(如木耳、秋葵)與非水溶性(葉菜類、菇類)兩種,建議民眾每日除了攝取足量纖維質,可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量。喝足足量的水:尤其剛起床時,可以喝一杯溫水,促進大腸蠕動,以利排便。早睡早起:上午腸道較為活躍,因此建議早睡早起,在腸道活躍的白天固定排便。固定排便時間:藉由吃早飯、多喝水、起床後走走路或是體外按摩等方式,增加便意,並固定排便時間。盡量不要憋住便意:排便時間不固定者,有時會因為通勤、開會等日常活動導致不能直接去洗手間解便,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腸道活動,糞便即可能在腸道停留太久,並造成糞便過乾。鄭乃源強調,若是飲食、生活習慣造成的便秘,其實並不會對身體有太大的危害,但如腸躁症、腸癌等疾病造成的便秘,抑或是因年紀大、腸胃蠕動變慢造成糞便阻塞,導致進一步導致缺血性腸炎的可能,就需要擔心。如何判斷便秘對身體是否有害,需仰賴醫師問診透過理學或腸鏡檢查才能進一步診斷。他說明,藉由病史以及醫師問診,可判斷便秘可能是哪種狀況,並進一步透過肛門與直腸的指診,以理學檢查判斷是否真的是便秘問題;若無法直接判斷是否有便秘,但針對有便秘主訴者,可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了解是否有其他造成便秘的原因,例如息肉或腫瘤。【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97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9 醫療.消化系統
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一圖看「8個生活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便秘是現代人常有卻不敢說出口的健康問題,根據統計,便秘在全球的平均盛行率有15%,而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更有將近25%的男性與35%的女性受到便秘的困擾。由於害臊使得許多人不敢詢問專業人士,因此坊間也流傳出許多「偏方」號稱可以解決便秘的問題,但大多還是缺乏專業知識的佐證。今天《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為你介紹什麼是便秘、以及便秘到底該怎麼辦吧!糞便是怎麼形成的?認識便秘之前我們先來認識體內的便便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由胃及小腸的分解、消化、吸收之後,剩餘的物質會順著小腸來到大腸,在大腸中進行最後的水分及電解質吸收,剩下的殘餘物就是我們所稱的糞便。而糞便被排出體外的動作稱為排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排便」,這個的動作會經由直腸以及肛門的肌肉去負責,在特定的情況下(包括進食、腸胃蠕動等等)體內就會發送準備排便的神經訊息。什麼是便秘?每個人依照不同體質及習慣,排便狀況可能從一天3次到3天一次都有,正常的排便每次時間大約為3~5分鐘且過程中不太需要費力,正常健康的糞便呈褐色香蕉狀,表面光滑。而醫學上對於便秘的定義如下:• 每週解便次數小於3次• 排便費力且糞便乾硬、量少通常可能還伴隨著以下情況:• 由於糞便太多乾硬造成排便困難和疼痛• 排便過後仍然覺得腹脹• 已經解便但仍有殘便感(覺得沒解乾淨)為什麼會便秘?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及步調都很緊張,導致便秘的狀況可能很常發生,而且通常好發於女性多於男性,然而造成便秘的原因有非常多種,一般可以依照不同的成因將便秘簡單區分成兩種:「習慣性便秘」及「器質性便秘」。1.習慣性便秘:通常原因與個人飲食習慣或是行為有關,例如:• 纖維、水分之攝取不足• 缺乏運動、長時間久坐• 懷孕• 旅行及食物改變• 排便習慣不佳(常憋便或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等等)• 情緒因素• 服用可能會造成便秘的藥物(例如:鐵劑、部分抗憂鬱藥物等等)2.器質性便秘:通常原因與各種疾病相關,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排便功能或糞便的形成過程而造成便秘。例如:• 腸道內的疾病(直腸癌、腸沾黏、憩室症等等)• 腸道外的疾病(子宮肌瘤、卵巢癌等等)• 肛門疾病(痔瘡、肛裂等等)• 神經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低下、帕金森氏症等等)若已經有便秘持續超過三個月沒有改善、糞便帶血、食慾下降,或是有上述相關家族病史等等,千萬不要隨意相信坊間可以改善便秘的偏方,應該要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便秘可以怎麼改善?1.增加纖維的攝取國健署建議健康成年男性每天應攝取38公克的纖維,而女性則要達到25公克的標準。纖維對於糞便的形成及排出是非常重要的,1公克的纖維可以增加大約20倍的糞便量喔! 根據最近一次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普遍有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如果能做到每天三蔬二果,不但能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也能讓糞便比較濕潤、柔軟且量多,就能改善便秘的情況。2.增加水分的攝取前面有提到大腸會吸收剩餘的水分,最後殘餘物才是糞便,因此如果水分攝取不足的話就會造成糞便過度乾硬喔!許多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常常會忘記要喝水,導致一天的飲水量根本不足,進而影響體內的各種代謝。根據衛福部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應攝取2000c.c.的白開水才是足夠的,而當你出現便秘的問題時,增加水分的攝取可以讓體內形成更濕軟的糞便,也比較容易將糞便排出。大部分便秘的狀況可以藉由改變生活習慣、飲食狀況而得到改善或緩減,若便秘狀況仍然持續或是有伴隨其他不適的症狀,就需要追溯造成便秘的真正原因,並尋求醫師的協助看是否有需要排除或治療。 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什麼呢?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這些事情,讓便秘不再找上你!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尤其是三蔬二果,並減少精緻或過度加工的食品,或是也可以額外補充膳食纖維補充劑,幫助自己達到一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尤其是三蔬二果,並減少精緻或過度加工的食品• 每日補充足夠水分(特殊狀況需限水者不在此限)• 規律運動,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間合計至少達150分鐘•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便意時不要忍住• 早餐前可以喝一杯白開水或牛奶,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喔!而早餐後15~20分鐘是最佳的排便時間• 適時放鬆心情並保持情緒穩定,降低緊張的壓力,並維持良好的作息以及充足的睡眠總歸來說,便秘雖然是現代很常見的問題,但大多數都是生活習慣所影響,所以大家平常在努力生活的同時,也別忘了要照顧自己的健康,若有伴隨其他不適,也要去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5 醫療.消化系統
屁股癢怎麼辦?是痔瘡嗎?要看哪一科?肛門搔癢症7原因、4招改善
「醫生,我的肛門無時無刻奇癢無比,尤其晚上癢到睡不著」,你也有過這種經驗嗎?明明上完大號,都擦得非常乾淨,甚至會特別用蓮蓬頭沖洗乾淨,其實這反而就是害你肛門癢的原因喔!屁股癢癢的怎麼辦?以下為您完整介紹屁股癢的原因、該看哪一科,以及如何改善。屁股癢癢的,肛門搔癢症是什麼?中國醫附醫說明,肛門搔癢症,是一種會造成肛門癢或是灼熱感的疾病。因為部位敏感,患者常難以啟齒而不願求診,平日不敢在旁人面前抓癢,夜間發癢也可能造成難以入眠,甚至癢醒。長期下來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肛門搔癢症7大原因高雄榮民總醫院說明,加重肛門搔癢症常見的原因眾多,早期幾十年前是因衛生紙太粗糙並肛門衛生習慣不佳所引起;現在主要為以下原因:.過度清潔:肛門區域過度的清洗加上過度使用清潔劑,導致肛門過度潮溼,分泌物增加所致。此外過去也有個案分享,上完大號都習慣擦到完全沒有痕跡為止,有時不僅上完大號用免治馬桶與衛生紙擦拭,就連沒事的後也會忽然覺得肛門、會陰部不乾淨然後跑去用蓮蓬頭沖洗。這是肛門搔癢常見原因。.攝取過量液體:有些病患是因為攝取過量液體,才會產生太稀及刺激性的糞便。.飲料:牛奶、果汁、某些含有酒精以及咖啡因成份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啤酒),會使肛門搔癢的症狀更為嚴重。.食物:某些食物也會造成肛門搔癢,例如:巧克力、水果、番茄、花生和爆米花。.疾病:肛門腸道疾病也佔了一部份,例如:痔瘡、肛裂、廔管、膿瘍、直腸炎、贅皮、疣、汗腺炎、直腸脫出、腫瘤。.藥物: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奎尼丁(Qunidine), 注射型類固醇。.其他罕見原因:乾癬、溼疹、皮膚炎、感染(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 、內科疾病(下瀉、精神疾病、激躁腸症)、同性戀男性、心理因素(情緒壓力、人為性皮炎、精神官能性脫皮症、老年性癢疹、神經性皮炎)和過敏。肛門搔癢怎麼辦?要看哪一科?三軍總醫院說明,首先必須由專業的大腸直腸外科醫生幫您做詳細的檢查,找出造成肛門搔癢的原因,然後針對特定的問題來治療與預防:1.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避免使用任何清潔用品於肛門周圍- 避免任何搔癢工具的使用- 清潔肛門用濕紙巾或坐浴、淋浴,千萬不要搓揉- 儘量避免去抓癢,抓癢只會加重病症2.避免肛門周圍潮濕:- 可利用小片棉花、紗布夾在肛門來吸收水分進而保持乾燥- 避免任何刺激性藥品、 香水、清潔用品使用於肛門3.謹遵醫師的指示用藥,最好是噴灑製劑且不要搓揉肛門4.避免過量液體或某些刺激性食物的攝取:如先前提到的飲食藥儘量避免,有肛門搔癢症的患者甚至於一日的液體攝取量不要超過1500 c.c.。針對過度清潔導致的肛門搔癢,衛福部台灣e院外科柯芳序醫師指出,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最簡單的根治方法就是不要過度清潔,過度的清洗跟擦拭會造成肛門皮膚破損發炎,熱水坐浴會更加惡化皮膚炎的情形冷水坐浴雖然比較不刺激,但是一樣會使發炎的皮膚重複泡水造成感染。如以上預防方法皆能做到,一般一週左右便可以改善,如果真的無法控制自己過度清潔肛門的行為,可能要請精神科醫師幫忙評估治療。屁股癢要擦什麼藥?中國醫附醫說明,不要隨便擦拭或塗抹非醫師處方的藥膏。急性期可短暫使用含類固醇的止癢藥膏,但不宜長期使用。肛門搔癢症多久會好?三軍總醫院說明,謹遵醫師的指示治療下,絕大部分的患者一周後搔癢症狀緩解,四到六週可痊癒。定期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追蹤是必須的。資料來源:中國醫附醫、高雄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衛福部台灣e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4 養生.聰明飲食
芹菜高纖維、蘋果含多酚…市場常見又便宜7食材助排毒養生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營養師劉純君介紹幾種平日常見的食物,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 地瓜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也有益大腸的保健;地瓜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都很有幫助,屬於很好的排毒、養生食物。 蘋果蘋果含有的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其中的鈣質,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以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還能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水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以防便祕。傳統中醫也認為蘋果味酸甘、性涼,入脾、胃經,可以健脾胃以及幫助消化。 竹筍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且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以吸引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去攝取,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論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鹵竹筍,都非常適合用來排除體內的毒素。 地瓜葉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 芹菜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他命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爲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爲通暢,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 油菜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引朵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百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更高。 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他能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以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為例,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明方,即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 【延伸閱讀】 。紅肉地瓜熱量最低!營養師1圖揭「紫、紅、黃地瓜營養」 3吃法讓你愈吃愈瘦 。膳食纖維吃不夠恐害代謝、免疫力狂降!優質澱粉「纖維含量排名」曝 第一名不是地瓜
-
2024-02-09 養生.聰明飲食
芹菜的纖維有助腸胃道健康,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市場最常見又最便宜的這種菜,膳食纖維量非常高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要排出體內的毒素並不難,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營養師劉純君表示,還可以透過平日的飲食攝取,有效減少各種毒素在體內堆積,達到延年益壽、青春永駐的目的,以下介紹4種常見的青菜,融入三餐飲食中,能幫助排毒。 地瓜葉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 芹菜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他命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爲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爲通暢,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 油菜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引朵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百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更高。 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他能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以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為例,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明方,即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紅肉地瓜熱量最低!營養師1圖揭「紫、紅、黃地瓜營養」 3吃法讓你愈吃愈瘦 。膳食纖維吃不夠恐害代謝、免疫力狂降!優質澱粉「纖維含量排名」曝 第一名不是地瓜
-
2024-02-02 焦點.元氣新聞
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靠血便顏色辨別 恐錯失治療時機
血便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學衛教知識普及,不少人被深植血便顏色若是「鮮紅色」就是痔瘡,因出血沒伴隨嚴重疼痛感,多數人會選擇「自癒」不就醫,或自行買成藥改善,忽略痔瘡與大腸癌恐會「同時發生」,錯失治療時機。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歐金俊說,大腸癌出血也可能是鮮紅色的血便,民眾若自判是痔瘡,未做大腸鏡確認,等到其他症狀出現才被診斷,此時大腸癌通常都已經是晚期。「10人9痔」出血未再確認 大腸癌恐被忽略45歲的小陳5年前因排血便就醫,經診斷為痔瘡,當時他沒有依醫囑改善生活作息及使用藥物,近期痔瘡再次復發,但此次讓他痛到坐立難安,他一到診間就告訴醫師「我這是痔瘡直接開藥給我吃」,並說自己工作太忙,沒空再檢查。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歐金俊說,小陳急急忙忙就診,但小陳45歲且從未做過大腸鏡,光是這兩個訊息就讓他「警鈴大作」,說服他應該要做大腸鏡確認,費盡力氣勸服他檢查,結果出爐,小陳確實是位痔瘡患者,同時也被檢查出有「第二期大腸癌」。痔瘡與大腸癌的成因截然不同,不會因為得到痔瘡,就會得到大腸癌,但是現代人生活習慣不佳,久坐已經成為習慣,俗話說「10人9痔」,幾乎人人都有痔瘡,而痔瘡與大腸癌的共同症狀雖然都是「血便」,兩者的差異雖是顏色不同,倘若大腸癌出血的位置是接近肛門,顏色也極可能是鮮紅色,如果沒有透過大腸鏡確認,很可能錯失及早就醫的時機。顏色判定太主觀 肛門指診+大腸鏡助診斷判斷的血便狀態,可以依照糞便的狀態加上血液的顏色,粗略釐清。糞便呈現條狀但呈現整條「黑色」,可能是大腸癌出血、腸胃道出血、或是吃了大量含鐵的食物;糞便整條呈現「暗紅色」或「磚紅色」,很可能是大腸前段腫瘤或是小腸後段腫瘤;糞便混雜鮮紅色或是整條呈現鮮紅色,可能是嚴重痔瘡或是大腸後段腫瘤;糞便末段有鮮紅色的血,較可能是痔瘡。歐金俊說,顏色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主觀,有些糞便明顯呈現「暗紅色」,但仍有人會認為是「鮮紅色」,醫師接觸過許多患者,對於顏色的辨識準確度一定會高於一般民眾,且醫師也不會僅靠血便就診斷患者是痔瘡還是大腸癌,最終還是需要透過肛門指診、大腸鏡等檢查方式確認。以小陳的狀況為例,他的大腸癌出血位置是在乙狀結腸末端與直腸交界處,肛門指診摸不到,出血顏色呈鮮紅色,雖然乙狀結腸結腸屬於「左側大腸」,比較容易會產生大腸癌的其他症狀,如排便習慣、腸阻塞改變等,但等到症狀出現,通常都已經是晚期,治療難度會大幅增加。大腸癌症狀不明顯 腫瘤長在右側更難發現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其症狀包含: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反覆便秘或腹瀉)、時常感受到腹痛、即使已多次排便腹部仍有便意感、貧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等。歐金俊說,除了血便症狀最容易讓患者意識到「有異狀」,其餘的症狀都不容易提醒患者應該要趕緊就醫,都得等到摸到明顯硬塊,或是轉移到其他器官,感覺到疼痛才會就醫。大腸可以分為「左側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與「右側大腸」(盲腸、昇結腸、橫結腸)。左側大腸屬於遠端大腸,比較靠近肛門,如果長腫瘤,症狀會比較明顯,也比較容易被發現,如排便異常、腸阻塞、血便等,如果是右側大腸,即為近端大腸,症狀常常是腹脹、貧血、腹痛等,較為不明顯也較容易晚期發現。生活習慣不佳 恐同時養出痔瘡或大腸癌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癌雖從連續蟬聯14年新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種,降為第二位,但大腸癌對於國人的威脅仍在。早期大腸癌經手術等方式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如果是晚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僅剩二成。歐金俊表示,大腸癌是最可以透過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癌症,高風險族群包含家族史、外食、排便狀況不佳、生活作息不正常、年紀超過50歲都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的民眾,建議40歲後,每2年就應該做一次大腸鏡。大腸癌是從息肉開始變化的,細胞病變變成息肉大約是3到5年,從息肉再變成腫瘤,大約也要3到5年,只要及早處理息肉,就有辦法阻止大腸癌的發生。不過,造成大腸癌另外的一大原因是生活習慣不良,歐金俊說,痔瘡與大腸癌雖然沒有因果關聯,但很多痔瘡患者的生活習慣不良,愛吃肉不吃蔬菜、久坐少運動等,都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呼籲民眾千萬別輕忽。歐金俊醫師小檔案現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兼任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學經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大學醫學系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專長:大腸癌、直腸癌、肛門癌、大腸炎、肛門廔管、發炎性腸道病變、大便失禁大腸直腸息肉症、慢性便秘、大腸直腸外傷、直腸脫垂、下消化道出血、腸阻塞、腸憩室症、痔瘡、肛門搔癢症、肛裂、克隆氏疾病等疾病
-
2024-01-04 醫療.消化系統
痔瘡痛不痛與嚴重度無關!3習慣改善痔瘡,首先戒掉帶手機進廁所行為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連「上廁所」都要帶著手機一邊滑一邊上,小號小滑、大號大滑。醫師提醒,久坐會讓肛門附近的靜脈叢充血擴大,形成「痔瘡」,若乾燥的便便在排出過程中,摩擦到就會出現痔瘡流血、疼痛等不適症狀。日常飲食要注意清淡外,也要避免上廁所一上一、兩個小時的習慣。男女痔瘡比例差不多 原因大不同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臨床觀察,大約45%健檢民眾有程度不一的痔瘡問題,痔瘡並非男性專利,男、女比例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年輕女性痔瘡多因便秘,使痔瘡更形惡化,有生育經驗的女性,則多因懷孕影響下腹的靜脈血液回流,引發痔瘡。男性痔瘡多與久坐有關,饒樹文說,以計程車司機為例,為了拚事業連續在駕駛座上工作12小時,生活雖無虞,但每日例行的「清腸子」卻發生極大障礙,經常因為痔瘡出血使肛門疼痛不堪;無獨有偶,不少久坐上班族也有類似的困擾。久坐與痔瘡的關聯,饒樹文表示,門診中痔瘡病人確實有久坐習慣,原因在於痔瘡是肛門附近的靜脈叢充血擴大,乾燥的便便在排出的過程中,摩擦肛門附近腫脹的靜脈,引發出血、疼痛等不適症狀。痔瘡痛不痛與嚴重度無關 第四級脫肛恐推不回痔瘡依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度,第一度痔瘡有出血現象;二度則除了出血,還會有脫肛現象,只是脫出的腸段可再行縮回;第三度痔瘡則是出血、脫肛,但脫出腸段得靠手推回;第四度痔瘡則是脫肛嚴重,推也推不回或稍一推回、走路卻又掉下。有時痔瘡不會有痛感,是否屬於不嚴重個案?饒樹文說,痛不痛與痔瘡嚴重度無關,得看是內痔、外痔還是混合痔。內痔是指靜脈發生腫脹的區段位於齒狀縫之上,該處無神經支配,故不會有痛感;外痔則在齒狀縫之下,有神經支配,會有疼痛感覺;混合痔則合併內外痔都有,也會有痛感。3習慣改善痔瘡饒樹文建議,要改善痔瘡,得從日常生活著手。1.生活習慣:避免便秘、熬夜2.飲食習慣:避免喝酒或吃辣椒,飲食儘量清淡。3.排便習慣: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速戰速決,不少人上廁所會花上一、二個小時的時間,帶著手機邊滑邊上,坐在馬桶上經常無可避免的讓肛門附近靜脈回流不佳,痔瘡反而變得更嚴重。【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痔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5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顏色改變怎麼回事?醫指常見原因!3種顏色再觀察,「這種」顏色直接就醫
生活中有時會發現大便的顏色突然改變,有些人不以為意,但有些情況確實可能是疾病、甚至重大疾病的徵兆。禾馨醫療大腸直腸科陳威智醫師指出常見可能,也提醒若有發現「不對勁」盡早檢查。 大便顏色改變是怎麼回事?大腸直腸科醫指常見原因。 陳威智醫師指出,大便一般情況下正常健康的顏色應為黃褐色,當綠色的膽汁受消化液分解就會形成這樣的顏色,深咖啡色也屬正常顏色。 改變大便顏色2大因素:若大便出現不同的顏色,可回想是否有吃了什麼「容易染色」的食物,或者可能因疾病所引起,這兩者是改變大便顏色最主要的原因,常見可為紅色、綠色、黑色、灰白色。 紅色:紅色的糞便可能是因吃了紅色素較高的食物,例如紅色的火龍果、甜菜根等。但也有可能是大腸出血所致,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腸癌、痔瘡,離肛門口越遠紅色就越深,反之則越鮮豔,像是在大腸前段出現的腸癌糞便就會呈現暗紅色,後段出現的就會是較明顯的鮮紅色,痔瘡也是。 綠色:綠色的大便較常發生在小孩身上,也就所謂的「挫青屎」,這是因為小朋友發育尚未完全,腸胃道較短,膽汁未能完全分解糞便就直接排出,也就呈現綠色,是正常的現象。但若發生在成人身上,就得留意可能與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道炎、腸胃道感染等,這也常會伴隨腹瀉。另也有一說,可能和深綠色蔬菜攝取過量、部分維他命、抗生素等藥物有關,雖然對此是否為直接的因果關係還待研究,但還是可以留意觀察。 黑色:黑色的糞便若是受食物影響,較常見的可如墨魚、墨魚麵等黑色素較高的食物。另外鐵含量較高的食物或藥物也會,例如鐵劑、豬血糕、鴨血、內臟等,不過若是含鐵食物所引起,會需要非常大量。而和身體疾病有關的原因,則和上消化道出血有關,包括了胃、十二指腸等。 灰白色:灰白色的大便,正如前述提到糞便之所以為褐色和膽汁有關,當出現白色如同「無法上色」,背後的原因就可能為膽及周圍器官阻塞膽汁分泌異常,例如肝、膽、胰臟功能異常,包括腫瘤、結石等。飲食鮮少會讓糞便變成白色,藥物則可能為「次水楊酸鉍藥物」所影響,但並不常見。 發現大便顏色改變怎麼辦?醫:可觀察,灰白色速就醫! 灰白色通常情況不妙:發現大便顏色異常,有些人會有點緊張,也有人不以為意,陳威智醫師提醒,同樣是單看大便的顏色來說,若出現灰白色就得盡速就醫,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警訊。膽囊出現問題而阻塞如總膽管結石,通常也會伴隨疼痛,患者自然會去檢查。但像是胰臟、肝臟都是屬於沉默的器官,未必會發生疼痛而只是大便變成白色。而且因飲食或藥物而改變的機率極低。因此建議發現一次就趕快檢查。 黑、紅、綠最多觀察三天:至於黑色、紅色、綠色,考量可能受到食物或藥物影響,但也有可能是疾病所致,建議可回想這幾天的飲食或用藥情況,觀察個三天,看情況是否改變。若有便秘情況者則建議觀察下一次大便的顏色。若都沒有改變,也應盡早就醫檢查,不宜再繼續觀察。 大便顏色改變要掛哪一科?醫:記不起來可掛大腸直腸科。 民眾發現大便顏色改變,正如前述,背後原因可能和其他問題有關。那麼到底該掛哪一科?陳威智醫師表示,黑色、灰白色、綠色,都可以到消化內科、消化外科、肝膽腸胃科等相關科別檢查,因為可能和前段的消化系統有關。紅色就多與大腸有關,可直接到大腸直腸科或相關科別檢查。 不過若是民眾記不起來,或會混淆,其實到大腸直腸科進行檢查也是沒問題的,若評估可能為其他科別疾病所引起,也會再安排轉診至相關科別。 《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黏在馬桶上?四分之一成人有排便困難 出現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11-29 癌症.癌友故事
沒有抽菸史、以為只是痔瘡出血…常發生的十大癌症類型讓人掉以輕心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人十大死因中第一位為「癌症」,蟬聯多年國人死亡原因冠軍,讓人聞之喪膽,因此我們就針對「癌症」相關話題進行觀測,一起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有哪些。《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癌症」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癌症類型排行。「肺癌」成新一代「癌王」奪命於無形 觀察近一年內網友針對「癌症」相關話題的討論,發現「肺癌」成為最多網友熱議的焦點,且從2021年開始,肺癌就擠下「大腸癌」成為癌症死因中的第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近期就表示「三分之二的肺癌患者沒有抽菸史」、「呼籲政府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盼能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認為肺癌在台發生率極高,且多數患者並無抽菸等不良習慣,希望能夠透過機構的成立,幫助降低肺癌發生機率。就有網友提到家人罹患肺癌的經驗,說道「我爸爸也是上個月檢查出肺腺癌四期,他不菸不酒,甚至每個禮拜都去爬山騎腳踏車」,表示「怎麼想都想不通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他身上」,可見肺癌並非只會發生在長年有不良習慣的民眾身上,即使生活規律、健康,也需要時時留意身體狀況,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女性需定期檢查乳房避免「乳癌」而「乳癌」也是許多人議論的癌症類型。乳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醫師指出,若出現「乳房腫塊」、「腋下淋巴腺腫大」、「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皮膚變化」、「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形狀改變」等異常症狀,就需要即時就醫檢查,了解發生的原因,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討論區則有人分享道「(我)32歲做了全身健康檢查,檢查到乳房有鈣化點,化驗後發現是惡性細胞」、「醫生建議就開刀切除+放療、定期追蹤」,提到自己年紀尚輕就罹患了乳癌,同時也建議「身為女性不管有沒有摸到什麼,都建議定期做乳房檢查」,認為定期接受專業檢查能夠較安心地排除罹癌的可能性,若檢查出異常也能即時介入治療。大腸直腸癌常被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此外,「大腸直腸癌」也是國人常見的癌症類型,曾經連續15年為台灣的「癌王」。醫師點出,出現「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型態改變、貧血、裹急後重(有便意卻無法順利排便)、血便、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等症狀,千萬別大意,應儘速安排檢查。同時也提到,許多人會認為自己是「吃壞肚子、痔瘡出血」等輕症導致以上症狀而延遲就醫,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提醒民眾對身體發出警訊謹慎看待,別掉以輕心。雖然癌症一詞讓人聞風喪膽,甚至不敢面對,但現代醫療已相當進步,相信只要即時就醫,並且配合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就能有效降低罹癌的機率,安心過生活!(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
2023-11-21 醫療.消化系統
大號後屁股擦到衛生紙全白才罷手?醫自曝以前也犯過:不可能完全乾淨
上完大號後你都怎麼擦屁股?相信不少人在擦屁股的時候,為了不讓糞便沾黏在內褲上,都會擦到衛生紙全白才停止,然而這樣的行為在專科醫師眼裡其實很NG,就連醫師本人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根據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智在臉書粉絲專頁「痔瘡專家 陳威智醫師-微創痔瘡手術」的貼文指出,在真正投入醫學以前,他也是大號後堅持擦到衛生紙全白的人,不過如此行為不僅沒意義且沒必要。陳威智指出,從人體結構來看,肛門本來就不太可能只靠衛生紙就能擦到完全乾淨,且過度重複用力的擦拭,不但有可能傷害肛門,甚至進一步引發紅腫、疼痛及可能的感染問題。陳威智呼籲,無論是習慣乾式衛生紙速戰速決,還是乾式擦完後一定要用濕式衛生紙再擦一次,都建議遵照「一蘸二擦三轉」的原則擦拭,就算最後還留有一點淡黃色,也只要等洗澡時再處理就可以了。所謂的「一蘸」指以衛生紙垂直輕壓,「二擦」為單向往後擦拭,「三轉」則是左右各擦半圈。另外陳威智補充,若是乾式和濕式衛生紙並用的話,他建議先用濕式擦,再用乾式的把屁股壓乾。至於大號完都有擦乾淨,但後續擦到都還是髒的,且很明顯不只一點,他表示這情形有可能是痔瘡所致,因為腫脹痔瘡會讓糞水滲出來,建議有疑慮的話可就診檢查。關於大號後怎麼清潔肛門會比較乾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在臉書粉絲專頁「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的貼文指出,水洗方式會優於濕擦,濕擦則又優於乾擦,但也提醒若遇過用濕式衛生紙擦拭肛門而產生癢痛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對濕式衛生紙中的成分過敏須留意。【資料來源】.「痔瘡專家 陳威智醫師-微創痔瘡手術」臉書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臉書粉專
-
2023-11-18 癌症.大腸直腸癌
58歲漫畫才子蕭言中大腸癌病逝!抗癌4年仍不敵病魔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做對2件事可預防
台灣知名漫畫家蕭言中今(18)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年58歲。他於於2019年7月確診罹患大腸癌,當時發現時已第4期,他努力抗癌4年,超出曾被醫師預估活2年,卻仍不敵病魔。台北市漫畫工會理事長黃俊維今於臉書寫道「今天11/18早上5:14,蕭言中老師離開我們了,老師此生已經圓滿。」蕭言中長期致力於漫畫創作,與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並稱為「台灣四大漫畫才子」。不僅漫畫領域,蕭言中涉及舞台劇編劇、演出、節目主持人、歌詞創作。黃俊維感念蕭言中的貢獻與正向人生精神,寫道:「感謝言中老師帶給我們美好的一切,永遠記得當時上學一直等待在同學間彼此傳閱的童話短路。感謝老師給了我們這一段美好快樂的時光。感謝老師永遠以大哥之姿照顧我們這些後進,感謝老師帶給我們的永遠是有精神的笑容。」他們都因大腸癌病逝 癌症早期無症狀大腸癌是常見癌症,包括資深藝人賀一航、綜藝祖師爺豬哥亮、劇場大師李國修、余天女兒余苑綺、金馬獎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等,都因不敵大腸癌而辭世。但你知道嗎?在大腸直腸癌的疾病早期,患者根本沒有什麼症狀呢!以下為大腸直腸癌的4分期:.第一期大腸直腸癌:代表腫瘤侵犯超過黏膜,但還沒有吃穿腸壁。若是此時就診斷出大腸直腸癌,通常手術切除病灶及周邊腸段即可,不一定需要進一步治療。.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時腫瘤會穿過腸壁的肌肉層,但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通常需要加做化學治療及追加其他療法。.第三期大腸直腸癌:指的是不論腫瘤本身是否穿過腸壁,已有周邊淋巴結的轉移。.第四期大腸直腸癌:代表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肺臟等身體其他器官。做好這件事 才能及早預防近年來,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國健署提醒國人應及早開始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若糞便潛血呈陽性,應在3個月至半年內做大腸鏡檢查。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國健署提醒,符合資格者只要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即可篩檢。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早期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而除了大腸癌篩檢外,國健署提供免費的四癌篩檢,包括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以及口腔癌,主要是這四種癌症及早治療能獲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近二年因新冠疫情,連帶也使四癌篩檢率下降,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提醒民眾,數據顯示「癌症將離我們愈來愈近」。從生活習慣預防大腸癌.增加腸道內的益菌,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每天至少吃7種蔬果,男性每天應吃9份蔬果。.少吃紅肉與加工食品,避免食用高溫燒烤的食物。.多吃富含礦物質、蛋白質的「黑五類」食物,例如:黑豆、黑糖、黑木耳、黑糯米、黑芝麻等。.晚餐不要吃太飽,避免食物未消化在腸胃中堆積、發酵。.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應每3到5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培養樂觀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情。.維持健康體重,過重及肥胖會增加大腸癌風險且干擾許多荷爾蒙的代謝功能。.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不吸菸,飲酒勿過量。 延伸閱讀:.大腸癌的糞便是什麼顏色?名醫教你觀察糞便.發現「血便」該懷疑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師教從症狀分辨差異.出現7症狀當心大腸癌已上身:做對2件事可助預防 參考資料:.他們都因大腸癌病逝!名醫曝:腸癌嚴重度看腫瘤位置.余苑綺離世 醫師:防年輕型大腸癌要注意這7件事.金馬獎特技指導朱科豐病逝!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靠2篩檢預防.漫畫家蕭言中抗癌4年「超出預估2年壽命」 不敵病魔今晨病逝
-
2023-10-30 焦點.健康知識+
久坐就是傷身,以站代坐也沒用!研究建議每天花22分鐘,做「這些活動」抵消久坐死亡風險
我們都知道久坐對健康傷害很大,但多數上班族很難避免就是得一直坐著。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劇烈運動22分鐘,可以抵消長時間坐著對健康帶來的危害。一天進行22分鐘中強度活動抵消久坐死亡風險現代人的工作型態大多為坐著工作,以一天上班8小時,許多人甚至常態性加班,也就是一天久坐超過8小時。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12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8%,但一天進行22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則可以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即使沒有完全達到22分鐘的時間,一些中度到劇烈的活動仍然有助降低死亡率。該研究包括分析挪威、瑞典和美國 11,989 名參與者的數據,而雖然研究的參與者均在50歲或以上,但根據《healthline》訪問運動醫學醫師Tracy Zaslow博士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也可能對年輕人產生影響。久坐傷身,站著上班可逆轉?而久坐傷身,許多人想到乾脆「站著上班」,甚至許多上班族團購站著上班的辦公桌。但根據2019年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ACC)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顛覆大家的想法,以站代坐並不能抵消傷害,JACC認為只有劇烈運動才能有效彌補久坐損傷。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也有相同見解,簡文仁曾受訪提醒,站著上班一樣傷身,如靜脈曲張、腰痠都會陸續找上門,不論站著或坐著,最怕久滯不動,因為維持同個姿勢不動時,體內受力點固定,血液循環等就會受影響。中度運動與劇烈運動有哪些?那所謂的中度、劇烈運動是指哪些?一般所謂的中強度運動,包括在進行運動時,可正常呼吸、説話的非競賽運動,例如快步走路、休閒式騎腳踏車、慢速游泳、社交舞蹈;高強度運動則是運動時呼吸會顯得急促,並有喘氣增加的情形,如健身操、騎自行車、跑步、球類運動等。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曾受訪表示,一般建議每天至少運動卅分鐘,其實可以打散,加總有卅分鐘也好。也可以在日常生活融入更多活動量,例如搭捷運時,選擇走樓梯替代手扶梯。或在工作間歇時、晚上看電視時做深蹲,在家多做家事、園藝活動,很多不同的事情都可以讓自己保持更健康。長時間久坐的健康危害久坐被認為是「慢性自殺」的一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健康傷害很多,而且是全身各處都可能受影響,每天長時間久坐可能帶來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便祕、痔瘡、肩頸緊繃、肌肉和肌腱僵硬、肌肉流失、靜脈栓塞、失智症等多種疾病風險。【資料來源】.《healthline》Just 22 Minutes of Activity Offsets Increased Mortality Risk from Prolonged Sitting.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8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有便秘困擾嗎?營養師激推「10大暢快飲品」,看看哪一種對你最有感?
你有便秘問題嗎?是否常常好幾天都大不出來,肚子裡堆積了不少糞便。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分享網路上熱門討論的「10大暢快配方」,喝了可以幫助排便順暢,來看看哪一種助順暢飲品你最有感。「10大暢快飲品」哪一樣對你最有感?高敏敏帶你一起來了解網路上熱門討論的暢快配方,看看哪一樣對你最有幫助?常常喝讓你每天都是小纖女。.助順暢飲品第1名:優酪乳、優格優酪乳跟優格含有大量好菌,能維持腸道中菌相平衡,能助消化助排便順暢。高敏敏建議選「無糖的優酪乳跟優格」更健康,更好的達到促進身體代謝的效果。.助順暢飲品第2名:高纖豆漿豆漿有「植物界牛奶」的美譽,豆漿中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更不用說額外添加纖維的高纖豆漿。但高敏敏提醒喝豆漿易脹氣的人,要注意少量攝取,以免腸胃不適。.助順暢飲品第3名:無糖茶綠茶中有茶多酚及大量水份,適量飲用可刺激消化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但國健署也提醒,茶當中含咖啡因攝取過多容易使體內的水分流失,因此茶類飲品還是要適量飲用、不能以茶代水。.助順暢飲品第4名:水果醋醋的有機酸能幫助身體代謝循環,夏天喝醋消暑又開胃。但建議選擇「由水果自然發酵的醋」比較健康,且要注意含糖量攝取的問題。.助順暢飲品第5名:黑咖啡不少人喝完咖啡的早晨都超順暢,是因為咖啡因能刺激交感神經、幫助排便。但高敏敏提醒,喝完咖啡一定要多喝水份,因為咖啡因攝取過多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如此一來可能會更不順暢喔。.助順暢飲品第6名:鮮奶不少人喝鮮奶、乳製品會馬上跑廁所,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乳糖不耐症,導致喝鮮奶後刺激消化道,無法完全消化乳糖,才會有排氣、腹瀉的症狀發生。.助順暢飲品第7名:花草茶花草茶經常會添加「決明子」,而決明子最特別的成分就是蒽醌,不僅能刺激腸胃蠕動,還有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再加上大量的水分,自然可以有幫助排便順暢的效果。.助順暢飲品第8名:檸檬水檸檬水一直是夏季的熱門飲品,尤其韓星宋慧喬也曾經提起「檸檬水清腸法」。而檸檬水有順暢功效,是因為含有有機酸、維生素C,有機酸有刺激腸道蠕動的效果,維生素C能將水分吸入結腸使腸道收縮,再加上大量的水分,就可以很溫和又清爽的幫助排便。.助順暢飲品第9名:蔬果汁蔬菜跟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通常都會把較粗的水果皮、蔬菜梗去除,但高敏敏建議連皮一起打蔬果汁,就能很好的保留這些纖維,更能幫助排便順暢。.助順暢飲品第10名:乳酸飲料乳酸菌可以維持腸道的健康,刺激消化蠕動。但要注意市售乳酸飲料是否添加過多糖分,以免喝完反而小腹一圈圈。上述的「10大暢快飲品」,哪一樣對你最有感?高敏敏提醒,除了10大暢快飲品,每天要做到喝入充足的水分+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好油,再搭配良好的運動習慣、睡眠時間,才能長久的保持健康的腸道。以上數據來源 來自《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結果延伸閱讀:.膳食纖維每天要吃多少才足夠?營養師推薦「纖維4正確吃法」補足所需.便秘不是狂吃菜就好,記得多加「一物」才有用!5件事改善便秘.痔瘡會自然好嗎?和大腸癌「大便流血」差在哪?醫解析痔瘡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