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醫療.皮膚
搜尋
病毒
共找到
8744
筆 文章
-
-
2024-07-29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解渴,「8種超消暑飲品」不胖怕還很營養!但青草茶3種人少喝
台灣已進入炎夏了,氣溫持續飆升,熱得讓人心浮氣躁!很多人為了消暑解渴而喝茶飲料,但往往卻是喝進超高熱量,若與老祖宗的傳統涼茶配方PK,後者清熱效果較好,甚至含有多種有利健康的營養價值。 1、東方茶類 .冷泡茶不易溢赤酸不論是紅茶或綠茶,茶葉本身都含有豐富的兒茶素及植化素,具有抗氧化、除自由基等防癌效果,多喝對身體有好處,而茶葉裡頭含有的茶鹼及單寧酸,在冷泡時釋出的量較少,咖啡因也較低,與熱茶相較,口感較不澀、濃度也較薄,所以夏天喝冷泡茶,清爽解膩,不易「溢赤酸」(指胃酸逆流)。對於有些喝茶會有胃部不適的人來說,可以試試改用冷水泡茶,會比較舒服,茶葉當中的維生素C也不會因熱而破壞。不過,喝冷泡茶不建議加糖,也不要整天完全以茶代水,以免精神過度亢奮,影響夜間睡眠,同時不宜在飯前或空腹喝,避免傷胃。值得一提的是,夏季喝茶要經常更換,因為茶類也會發酸、腐壞,不要長時間放置(最多不超過24小時)。至於坊間販售的瓶裝茶類冷飲,營養師黃淑惠說,裡頭的茶葉含量不高,有些甚至標榜可以「幫助減少體脂肪」,這些多半言過其實,因為「真正的綠茶並不具有改善便秘或減脂功效」。 .菊花茶最清熱菊花茶分為白菊和杭菊(黃菊),營養成分有維生素A、鐵、鋅、銅和硒,並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素,有清除體內自由基(防癌)、抗過敏、抗發炎、抗菌等好處,也有助於增強微細血管黏膜,使血管較有彈性,同時能促進血液循環、降血壓,適合慢性病患者作為平日保養飲用。夏季喝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利水等作用,尤其清熱效果強,對於感冒、頭痛、頭暈、水腫有改善功效,但是菊花屬於涼性,體質虛寒者較不適合飲用,孕婦、長者、幼童或腸胃不佳者,喝太多可能會導致腹瀉,份量應控制。 .洛神花茶助解膩口味偏酸的洛神花茶,相當適合夏季飲用,它同樣帶有生物類黃酮「花青素」,並有一些抗氧化物質,可以增加代謝。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夏季吃些帶酸的食材,像是檸檬愛玉、石花凍,或是洛神花茶等,都能幫助生津止渴,達到去油、清熱、解膩等功效,額外添加桂圓、紅棗等果乾,還能幫助改善便秘或口乾等情形。 2、老祖宗茶類 .青草茶、苦茶可清熱解毒傳統涼茶常見的青草茶和苦茶,含有鞣花酸等多酚類,能清除自由基,避免心血管及動脈硬化,夏天飲用可清熱解毒,同時利尿,幫助體內水分及熱排出。大量運動流汗後或是勞動者,除了喝運動飲料外,也可以多喝涼茶,因為青草茶和苦茶都含有大量礦物質,可以補充體內流失的鈉和鉀。但是對於體質虛寒、胃腸功能較弱者,必須適度飲用,女性在生理期前後也要避免喝,以免造成子宮受涼,經血排不乾淨。黃淑惠提醒,由於這類涼茶通常是由多種藥草一起熬煮,鉀離子濃度偏高,腎功能不佳者不宜飲用。市面上所販售的青草茶,大多含有5種以上的藥草材料,包括鳳尾草、車前草、魚腥草、薄荷和咸豐草等,各家配方不同,民眾在購買時必須多注意其來源,避免買到含有重金屬的藥材。吳明珠則表示,青草茶和苦茶多屬「苦寒」類藥草,能降肝火,卻不宜長期吃,倘若食用後遇有拉肚子的情況,就要暫停或更改處方。建議可以將之入菜或是搭配料理食用,如此可將其寒性削弱,也較好入口。 .仙草茶降火氣夏天也有很多人會喝仙草茶,傳統是將仙草葉乾燥後進行熬煮,其成分含有單醣、多醣體、礦物質、果膠等,具「利水性」,可清熱及消暑。仙草熱量低,有助降火氣及穩定血糖,除了可當作點心,也能拿來入菜,像是「仙草雞湯」等,不過,仙草屬性偏寒,手腳經常冰冷、容易腹瀉等虛寒體質者仍要少吃。若為了顧及口味的接受度,食用時可添加一些天然純蜂蜜,與市售飲料甜度相比,一般300c.c.的仙草飲,半糖甜度所需蜂蜜大約是一匙(約10g),但熱量僅約40大卡,可以避免發胖,且還能吃到蜂蜜中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營養價值的成分。 .決明子茶明目決明子的主要功能是以明目為主,含有維生素A、決明素等,而其大黃酚、大黃素則能促使腸道蠕動加快,所以喝決明子茶有清腸效果,能帶走腸胃道裡的宿便及毒素。黃淑惠表示,決明子以炒過的為佳,夏天搭配能利水的小麥,清熱效果會更好,但是喝決明子茶會有輕泄的症狀,體虛或孕婦不適合飲用。 3、花茶類 .洋甘菊茶助眠安神洋甘菊茶屬於歐式花草茶,一年四季都適合飲用,但是夏季天熱睡不著時,喝些洋甘菊茶能幫助安神及睡眠。洋甘菊含有芹菜素,具有抑制腫瘤細胞、防血栓、抗發炎等功效,其生物類黃酮素也能抗發炎及助眠,適合火氣大者,並可舒緩經前症候群。吳明珠指出,洋甘菊能疏肝理氣、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等,因此夏天飲用可以防中暑、舒緩熱感冒、去口臭及安神,但腸胃不佳者及女性生理期不宜使用。 .薄荷茶可疏散風熱性涼味辛的薄荷茶,能疏散風熱、清熱解表,可治風熱型感冒,改善頭痛、喉痛、鼻塞等症狀。根據文獻顯示,薄荷當中的薄荷醇、薄荷酮等,具有抗病毒、去痰、鎮痛、抗炎、殺菌,因此,如將薄荷葉拿來和紅茶或綠茶一起泡來喝,能緩解頭痛、提神醒腦,並具有助消化、除口臭、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但黃淑惠提醒,薄荷茶會減少乳汁分泌量,哺乳期的婦女要避免飲用。延伸閱讀: ·愛喝飲料小心罹腎病!盤點「7大傷腎食物」默默吃很多 牛奶、花生上榜 ·天熱喝「這7種飲料」消暑又解便秘!專家強推 公開私房食譜在家就能做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盧勝男:台灣消除C肝做法,連韓國都羨慕、學習
台灣消除C肝做法、成績,連韓國也深感興趣、很羨慕,特別將政府作法翻成韓文,做為學習參考。⾼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盧勝男表示,台灣消除C桿的做法深獲國際肯定,像韓國將2018年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所出版的「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2018-2025」一書翻成韓文,作為消除C肝病毒參考,代表這些政策、做法的確對消除C肝是有正面效果。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按部就班,朝計畫性目標前進「BC肝消除,是指讓BC肝不再是公共衛生問題。」曾擔任國家根除C型肝炎辦公室流行病學研究組組長的盧勝男分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消除C肝所訂立的認證標準,包括「計畫性目標」與「影響性目標」。其中,計畫性目標是指「大家認真做,從預防、篩檢到治療,看可以做到甚麼程度,這是計畫性目標」,在計畫性目標中,血液有C肝病毒的族群當中,需要有90%以上受診斷,且確診病患中有超過80%都接受治療,才符合認證標準,而根據各項針對不同族群的調查顯示,國內確診身上帶有C肝病毒的病患中,接受治療比率都有超過90%。談到如何把C肝病患找出來,並協助病患接受治療,盧勝男解釋,目前主要是以取代性指標計算哪些地方、族群有較多病患,因此只要篩檢8%的人口,就可以找出約25%的C肝病患,不需要篩檢90%的人口,就可以找到90%以上的病患。繪製C肝地圖,更能掌握精準數據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根據多項「高盛行率地區界定指標」繪製「臺灣C肝風險潛勢地圖」,之後在「C手前行,全民協力,完篩也完治—2022 C型肝炎專家會議」中公布「1946-1980年出生世代C型肝炎抗體盛行率地圖」。在2023年,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等合作建立線上數位生態系統「臺灣C型肝炎消除地圖」網站,讓所有數據更加精準、明確、透明。盧勝男表示,從2000年9月開始做C肝篩檢,以1941年到1980年出生人口來看,也就是45歲到84歲族群,已篩檢58.2%人口,近六百萬人,其中C肝抗體陽性率在調整年齡後為2.86%,這群人雖然有C肝抗體,但不見得就是血液帶有C肝病毒, 因此進一步診斷可發現,若年輕人有C肝抗體,血液帶C肝病毒比率約50%,年長族群大約40%,代表近一半的人需接受治療,估算出來約為14萬7千人,其中接受治療比率達92.8%。協助特殊族群篩檢、治療,需多方努力上述為一般人口數據,若是透析病患、HIV族群、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族群、矯正機關收容人、糖尿病患者、早期腎臟病病患等C肝高危險族群,經許多單位自發性篩檢協助,接受治療比率都有達90%以上,不過像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丁基原啡因治療的族群,篩檢率還有需要努力的地方。至於WHO所訂立的影響性目標,則是指「當大家認真做,會產生甚麼樣的結果,這是指C肝的發生率、死亡率」。盧勝男表示,由於這目標是B肝、C肝一起計算,若要有精確數據就會有一定難度。在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針對消除C肝訂立新版「絕對性指標」,也就是C肝發生率要小於10萬分之5,若是靜脈毒癮族群,C肝發生率則要小於2%,而要讓C肝相關死亡率下降,難度可能最高,若B、C肝一起計算,死亡率須不超過10萬分之6,台灣目前的B、C肝死亡率為10萬分之20以上,兩者有段差距,其中C肝死亡率更要控制在10萬分之2以下,除了需要時間,也需要多方一起努力。C肝相關肝癌發生率下降,繼續朝目標努力對於C肝相關肝癌的發生率趨勢,盧勝男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若以2015年為比較標準,在2021年,C肝相關肝癌發生率為10萬分之8.24,下降33.5%,預計2025年,會下降到10萬分之6,到了2030年,可能降到10萬分之2.65,不過發生率不代表死亡率,台灣肝癌死亡率超過70%,而肝硬化死亡率部份,近期將補齊數據。盧勝男直言,若要通過2025消除C肝認證,還需要準備許多的資料,才可能壓線、達標,這部分需要各單位一起分工合作,才能攜手朝「2025 年消除C肝、超越世衛」目標前進。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王治元:「慢性病+C」找出高風險族群,C肝普篩成慢性病「救命步驟」
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令人頭痛的慢性病之一,尤其患者因其免疫系統和代謝功能的異常,成為C肝病毒的高風險族群,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王治元表示,C肝病毒增加了胰島素的阻抗性,這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困難,進而加劇糖尿病的共伴效應發生,這些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變、中風、腎臟病及淋巴癌,在共伴效應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1.5倍。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王治元指出,糖尿病與C肝患者的共伴問題嚴重,且兩者會相互影響,導致疾病控制更加困難,糖尿病患者感染C肝的風險比非糖尿病者高2倍,而C肝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非C肝患者的3倍。這兩種疾病相互影響,使得病情控制更加困難,尤其C肝病毒會增加胰島素阻抗性,導致血糖控制困難,進而加劇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約有6.8%的人合併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王治元特別感謝在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校長的指導下,台灣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個糖尿病C肝根除共識指南,強調透過大規模篩檢和治療,可以降低C肝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計劃採用反射測試(reflex test)來提高篩檢率,得出結果後進行更深入的病毒檢測,這樣的治療方式特別適用於中高齡族群,特別是高風險的共伴患者。一旦能根除C肝,對於糖尿病患者的控糖、併發症的發生,和再罹患機率都能有效降低,這也符合國健署提到的新陳代謝症候群,也就是準糖尿病的病人,應該都要預防性篩檢的原因。多團隊合作改善患者病情,個管師發揮作用,有效進行C肝病人管理經過台灣肝臟學會和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的共同努力,王治元提到,在2022年至2023年5月期間,啟動「台灣多中心前瞻性質量改進計劃」,有18家醫院參加計劃,共篩檢28,436位病人,發現1,379位糖尿病患者存在C肝問題。在篩檢過程中,每個中心根據其提供的口服藥物,及微根除的策略進行新穎評估,結果顯示,多團隊合作能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王治元強調,將這些措施納入醫院的關鍵績效指標,並利用專家意見管理C肝治療的副作用非常重要,而個管師在C肝管理中的協助也非常關鍵,他們能有效辨識病人,並進行後續的治療。目前的C肝普篩計劃已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照護,全面都+C(加入C肝篩檢)。王治元表示,台大醫院的普篩經驗也顯示,早期篩檢能找出高風險族群,尤其整合C肝篩檢和治療對慢性病患者非常重要,不僅能幫助高風險族群進行再篩檢,還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陳詩典:藥癮族不只戒毒、也要防C肝,一個都不能少!
在台灣消除C肝的過程中,靜脈注射藥癮者不僅易因共用針頭感染C肝,且因篩檢不易常成「漏網之魚」。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觀察到,這些族群雖是C肝高危險群,卻無法強制篩檢,且用藥順從度差、再感染率也高,除了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族群,接受丁基原啡因替代療法族群,更常因不喜歡去診所、不喜歡接觸陌生人群而逃避篩檢、治療,由於這種種挑戰,C肝篩檢、治療率若要達標,就得更講求衛教、C肝快篩的推廣,以及跨單位、跨團隊的合作。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腸胃科、精神科、感染科,必須攜手合作在醫療院所,靜脈注射藥癮者常用美沙冬、丁基原啡因等低毒性藥品取代高毒性毒品,稱為替代療法。陳詩典表示,想幫助靜脈注射藥癮合併C肝患者進行篩檢、治療,光靠肝膽腸胃科醫師,力量並不足夠,必須精神科醫師、感染科醫師也一起加入,效率才會高,不過像精神科醫師,往往因檢查人力有限、擔心藥物副作用等因素而有所猶豫,此時可運用工作坊等方式,尋求共識,才能事半功倍。陳詩典指出,當透過院內轉診、同體系支援等轉介模式,搭配肝膽腸胃科、精神科、感染科等團隊攜手合作,協助靜脈注射藥癮合併C肝族群接受篩檢、治療,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者便較願意接受C肝篩檢,篩檢率近百分之百。數據也顯示,上述族群的C肝抗體陽性率近九成,血液中有病毒比率約百分之八十二,治療率近百分之九十八,完成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比率為百分之八十八,經衛教宣導,四年再感染率降到百分之一。C肝快篩,簡單、方便又快速陳詩典解釋,C肝快篩的好處在於簡單、不需抽血,且很方便、隨時可執行,快篩結果馬上就知道,不需回診,所以非常快速、有效率,當病患接受C肝快篩,就能在第一時間知道C肝抗體為陽性或陰性。若是C肝快篩結果為陽性,病患需進一步驗病毒量,七天後可確認病毒量,若需治療,則回醫療單位取號、拿藥,在使用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8-12週後,確認無病毒量,即可治癒。而這樣的模式不僅可增加藥癮者篩檢意願,也讓長輩、接受透析治療(洗腎)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等不易抽血族群更願意接受C肝篩檢,踏出就醫、診斷第一步。鼓勵藥癮者做C肝快篩,勇敢踏出第一步事實上,衛福部心健司已將藥癮族群納入 「一一三年度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服務對象,且依衛福部「二O二五年消除 C 型肝炎 計畫(二O二四-二O二五年)」,鼓勵每年至少接受一次 C 肝抗體篩檢,每執行一次替代治療個案 C 肝快篩,並將結果上傳「藥酒癮醫療個案管理系統」,便支付C肝快篩行政協作費每人次一百元,以鼓勵醫療人員協助藥癮者做C肝快篩。截至2014年6月,全台藥癮戒治機構有147家,包括156個服務點,而替代治療執行機構有180家,服務點有183處,包含醫院、診所與衛生所,其中有64家醫院、診所申請C肝快篩服務,陳詩典認為,無論是政府、醫療或非營利機構、社區單位,透過跨部會、跨科別合作,才能有效協助靜脈藥癮注射者消除C肝、降低再感染率。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被稱為「國病」的肝病,隨著多年來的B肝疫苗接種,B、C肝炎篩檢、追蹤、治療及肝癌治療等計畫,肝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標準死亡率均有下降趨勢。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肝癌患者人數變化與治療現況。隨著B型肝炎疫苗接種、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以及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新藥之治療,肝炎防治多年來已見成效,如今又搭配國家114年消除C肝的目標,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肝病消除僅差最後一哩路,他呼籲,一定要落實B、C肝炎病毒篩檢及定期追蹤,反轉過往「肝病被稱為國病的羞辱」。曾見晚期肝癌病人受苦,多年肝癌防治終見成效。「晚期肝癌病人,皮膚泛黃、腳踝水腫,尤其腹部嚴重積水,肚子大大的,但四肢卻十分瘦弱。」石崇良說,罹患肝癌不會痛,不容易早期診斷,發現時多已出現黃疸、腹水等肝硬化晚期症狀,並演變為肝癌。過去他擔任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時,常收治肝癌晚期患者,每次看到病人定期到急診室「放水(台語,抽腹水)」,表情十分痛苦,毫無生活品質,他於心不忍。長期以來,政府推動多項肝癌防治計畫,從民國73年針對B肝帶原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75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多年來也針對懷孕媽媽進行B肝抗原血液檢測、新生兒推廣B、C型肝炎篩檢,以利早期篩檢、早期發現,「這是對的政策」。B、C型肝炎論質計酬計畫,追蹤率達九成。石崇良指出,99年推動全民健康保險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針對肝炎帶原者定期追蹤檢查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等,該計畫病人追蹤率都達九成以上,而未加入計畫者追蹤率僅七成。據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肝癌一期患者約占三成,而目前B、C肝病人照護率為五成,希望納入人數可以持續增加。如今肝癌完全符合國家防治癌症五步驟,包括倡議戒酒的健康促進、實證評估及篩檢、B及C肝的預防性治療,及早期診斷、精準治療。針對血液透析病人,每年篩檢一次並上傳結果,給予額外獎勵,及早發現感染B、C肝炎的病人。新發生診斷,肝癌為五癌中唯一下降者。台灣人口老化,平均餘命增加,65歲以上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石崇良說,以癌症重大傷病新申請領證數期別統計,乳癌每年新發生診斷人數,107年為1.3萬多人,112年增為1.6萬多人;結腸、直腸及肛門癌(簡稱大腸癌)從1萬3900多人增至1.5萬多人;子宮頸癌由3,786人增至4,565人;口腔癌由7,796多人增至7,979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簡稱肺癌)更從1.4萬多人增至1.8萬多人。肝癌相對其他癌症,自107年新發生診斷為1萬496人,112年降為9,488人,為五癌中唯一呈下降趨勢的癌症,且肝癌標準化死亡率也逐年降低,顯見肝癌篩檢、追蹤已有具體成效。近年來,C肝藥物治療可說是最成功的計畫。石崇良說,全國C肝患者估計32萬人,隨著國家推動明年消除C肝目標,其中非高風險患者治療人數已逾八成,預計明年整體可達到微根除目標,相較於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2030年的根除目標提早達標,最後目標是治療所有的C肝病人,根除C肝。健保陸續給付C肝用藥、免疫合併標靶療法,為病人省下大筆藥費。石崇良說,健保署去年8月宣布,免疫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每年省下3百萬藥費,延長餘命中位數約5.8個月,接近半年。健保署也自106年起給付C肝用藥,目前C肝藥物一人藥費約18萬元,且108年起不限肝纖維化、治療經驗,110年10月將原限消化系內科或消化系兒科專科醫師處方使用,放寬不限處方醫師資格,讓病人用藥可近性更高。石崇良說,自106年至今年4月,使用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人數已達16萬6,209人,這是健保很大的貢獻。且就肝癌治療成本來看,篩檢仍是最具效益,早期發現治療,可以省下高昂治療費用,降低健保負擔。預計今年8月起,國民健康署將試辦以糞便抗原檢測胃幽門螺旋桿菌(HP),相信未來有機會消除HP感染,降低胃癌發生主要風險因子。他相信透過早期篩檢,肝癌及胃癌發生率都會逐漸降低。國健署為配合國家明年消除C肝目標,協助民眾及早發現是否感染B、C肝炎病毒,109年9月28日起,放寬B、C型肝炎篩檢補助年齡為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終身享免費篩檢一次。肝癌總人數逐年上升65歲以上最多 男為女2倍「肝如果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深植人心,早年肝病號稱國病,而肝癌曾多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直到20年前被肺癌超越。衛福部統計,112年死於肝和肝內膽管癌人數達7,724人,排名第二,僅次於肺癌;健保署統計,近五年來,肝癌就醫人數逐年上升,自108年到112年,共增加3,420人。肝癌病人常合併B肝、C肝及肝硬化等,民眾仍不可輕忽肝癌威脅。好發族群隨年齡增加,男性明顯多於女性。依健保署統計,肝癌就醫人數108年5萬3,920人、109年5萬4,670人、110年5萬5,660人、111年5萬6,540人、112年5萬7,340人,就醫人數上升幅度達6.3%。健保署表示,肝癌屬於慢性疾病,每年就醫人數會慢慢增加。進一步分析發現,肝癌好發族群隨著年齡增加,男性多於女性。112年統計發現,44歲以下約850人,男性520人、女性330人;45到64歲有1萬8,660人,男性1萬4,440人、女性4,220人;65歲以上有3萬7,840人,男性2萬4,090人、女性1萬3,750人。男性肝癌人數約為女性的二倍,65歲以上占比逐年增加。肝癌共病前三名分別為B肝、肝硬化、C肝。112年肝癌病人共病第一名為慢性B型肝炎、第二名為肝硬化、第三名為慢性C肝、第四名為慢性肝炎、第五名是高血壓。其餘共病還有糖尿病、原發性肝惡性腫瘤、胃食道逆流疾病併食道炎等。肝癌病情嚴重,病人就醫檢查檢驗常選擇醫學中心。健保署統計,108到112年,肝癌病人檢查檢驗件數約介於23萬至24.6萬件,50%以上為醫學中心執行。肝癌檢查項目方面,主要有異常凝血酶原檢驗(PIVKA-II)、甲型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其中PIVKA-II篩檢為健保署於109年9月1日新增的給付項目,因此,109年至112年篩檢件數持續增加,112年達到2萬多件;108年至112年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件數為1.4萬至1.6萬件,腹部超音波檢查為4.2到5.2萬件,而109年到111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檢查件數略為降低。免疫藥品合併標靶成主流,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肝癌治療上,目前免疫藥品合併標靶藥品療法已慢慢成為趨勢,但使用人數上,仍以標靶藥物蕾莎瓦為多。以112年來說,蕾莎瓦使用人數1,824人,使用免疫合併標靶藥品人數為546人。健保署於去年8月宣布,將免疫藥品(癌自禦)合併標靶藥品(癌思停)療法列入晚期肝癌第一線用藥,為患者省下每年3百萬藥費。台灣肝癌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懿宬表示,肝癌病人致病原因約90%為罹患B型或C型肝癌,其餘為酒精性肝癌,雖然早年有食用遭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所導致的肝癌病例,但現在已較為少見。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肥胖人口增加,脂肪肝患者也須提高警覺。李懿宬說,衛福部為達到2025年根除C肝,持續推動C肝防治計畫,病人已大幅減少。至於B肝防治,1984年政府開始推動免費B肝疫苗接種,目前40歲以下民眾均有接種疫苗,肝癌盛行率低於1%;相較40歲以上罹患肝癌人數仍較多,盛行率約10%到15%,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根據他臨床觀察,肝癌患者就醫時,診斷為中晚期的人數占比約四成,顯見B肝、C肝、肝硬化等肝癌高風險民眾,常輕忽定期追蹤的重要性。約四成確診已中晚期,B、C肝等高風險群務必追蹤。肝癌治療上,李懿宬說,病人目前使用免疫及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率、存活率,相較過往使用的蕾莎瓦好,已成為治療肝癌用藥的首要選擇。但健保給付有限制,如治療後經連續2次評估病人腫瘤沒有明顯縮小,但也沒有持續惡化,也就是穩定控制時,就必須自費治療。他呼籲,健保應比照國外使用條件,用藥後於腫瘤出現明顯惡化時,才停止給付。肝癌除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也是選項之一。北榮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書正說,病人於術前先接受完整影像檢查,評估腹腔腫瘤大小、位置、數量,以及肝、心肺功能等,以便手術時一網打盡。目前肝癌手術方式多元,如達文西機械手臂、螢光腹腔鏡,以及傳統腹腔鏡及開腹切除手術等。術後需完整追蹤,一旦病情出現變化,可以立即處置,避免病情惡化後,延誤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性愛不戴保險套,竟成C肝再感染漏洞!
性愛不戴保險套,竟成為C型肝炎再感染漏洞!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在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共同主辦的「為台灣喝采!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中表示,根據疾管署C型肝炎通報系統,在2016年,C肝合併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病患的比率有上升趨勢,不過近年來已下降到4成以下,而C肝主要危險因子之一為性愛過程「未全程完整使用保險套」,導致易同時感染C肝、HIV,C肝再感染率也較高,其中九成為高危險性行為族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二○一六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二○二五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HIV族群多了解C肝威脅,再感染率可降至1%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也發現,不少藥癮者因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感染已有預防性投藥策略,導致性愛沒有全程使用保險套,而這樣的做法卻可能造成C肝傳播、再感染,成為消除C肝破口,因此醫療、社區、非營利機構(NGO)必須合作,針對這些族群進行衛教宣導、推動C肝快篩,才能產生防治成效,根據過去經驗,如果做好衛教工作、追蹤,幫助這些族群有疾病防治意識,C肝再感染率可下降至1%。莊人祥分析,自2016年,HIV合併C肝感染病患人數,到2021年,比率達49%,從2022年到2023年,降到40%以下,在國外,HIV感染者的C肝再感染率為每百人年5.27,北美為每百人年3.92,在台灣,根據研究統計,2019年的HIV感染者C肝再感染率為每百人年8.2,到了2023年,已降到每百人年3.73,數據明顯下降。疾管署積極衛教,將加強追蹤病患用藥近年來,疾管署已補助各地衛生局辦理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計畫,並分眾辦理病毒性肝炎衛生教育、活動。2021至2023年,針對醫事防疫人員、高風險族群及一般民眾辦理肝炎教育訓練或衛生教育活動共計6079場次,累計235708人次參與,對於急性C肝確診病患,各地衛生局也有進行衛教,在2023年,衛教完成率達97%以上,自2025年,也將加強掌握C肝確診病例至醫療院所接受追蹤檢查,並評估病患接受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情形。此外,為了配合2025消除C肝計畫,疾管署也運用現行HIV匿篩管道,推動C肝抗體快篩檢測,及早發現潛在個案,並協助轉介、就醫治療。不僅如此,統計也顯示,接受血液透析者也是C肝再感染高危險群,針對這部分,莊人祥建議,可提升醫療機構感染管制查核,疾管署已訂立診所感染管制督導考核項目,建議各地衛生局可參考、採納。C肝病患若再三感染,治療藥物健保給付議題也引關注,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認為,對於多次感染病患用藥是否納健保給付,須有更多共識,若藥物進一步降價,或許更有機會。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國內肝癌多肇因B肝、C肝 定期追蹤避免肝纖維化
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醫師指出,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分布,肝癌若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是晚期。因此,肝癌高風險族群不能依賴症狀,必須透過定期篩檢和追蹤檢查,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肝癌。C肝即使治癒,肝臟已受損,仍須定期追蹤。許耀峻說,後期肝癌可能出現腹水、黃疸(眼白變黃、茶色尿),或疼痛(因腫瘤大到壓迫肝臟表面或刺激到腹膜上的神經);有些人也會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倦怠、虛弱、胃口不好、體重減輕等。衛福部訂定2025年根除C型肝炎的國家目標,這是因為C肝的抗病毒治療安全有效,口服療程只需要8至12周、治療成功率幾乎100%,只要有病毒就應該清除。但許耀峻提醒,即使患者經過治療已清除病毒,但由於長期發炎容易累積傷害,肝臟若已發生纖維化或肝硬化,C型肝炎患者在感染痊癒後仍需定期追蹤。脂肪肝、過量飲酒、自體免疫肝炎或膽管炎等,也可能造成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許耀峻表示,不管任何原因,肝臟慢性發炎時間久便容易結疤,傷疤累積,就是肝臟纖維化,最終可能導致癌變,一旦發現慢性肝炎就要定期追蹤。病毒量高須用藥控制,有肝癌病史需密切追蹤。許耀峻說,肝硬化病人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或其他癌症標記(例如PIVKA-II),以及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其中以超音波最方便,是第一線篩檢工具。若沒有肝硬化等重度情況,一般建議是每半年追蹤,不過每個人病況不同,還是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至於B型肝炎,一直都是國人最主要的肝癌危險因子,許耀峻提到,B型肝炎的治療比較複雜,目前尚無法使用藥物清除感染,但現有藥物可抑制病毒複製,緩解病毒血症,並且改善發炎與纖維化情形。因此若病毒量高、肝臟慢性發炎,或肝臟已顯著纖維化的患者,應該要用藥物控制病情、避免惡化。此外,一親等如果有肝癌病史,肝癌風險會比沒有家族病史者多出2至4倍,他提醒這類民眾更需留意,特別是40歲過後,一定要定期追蹤。抽菸、酗酒、熬夜、脂肪肝,都是肝癌潛在威脅。飲食習慣方面,許耀峻指出,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應戒除。此外,慢性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重要病因,不論是B、C、D型肝炎病毒都是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例如共用針頭、牙刷、刮鬍刀、不安全性行為等途徑,所以必須避免上述行為。熬夜可能影響身體機能,例如容易出現新陳代謝問題,後續對於脂肪肝的發生,以及免疫系統等,也都會產生不良影響。許耀峻特別強調,病人睡眠要充足,否則新陳代謝效率不佳、免疫系統不好,對脂肪肝的患者而言,狀況可能會加劇;對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來說,則可能不利於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脂肪肝的盛行率很高,過重或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許耀峻表示,不是每一個脂肪肝都會演變為肝硬化或長出肝癌,但肝臟若因此慢性發炎,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便顯著增加。此外,有些人看起來不胖卻有脂肪肝,和基因(例如PNPLA3)多型性有關;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疾病也會影響。有無脂肪肝?自我觀察兩大指標:BMI和腰圍。脂肪肝的形成,一般來說還是與體重密切相關。許耀峻說,自己是否過重,可以透過幾個指標觀察,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其中之一,但BMI和每個人的骨架、身體組成等有關,未必完全準確;另外,還可以檢視自己的腰圍,腰圍和中心型肥胖相關,如果女生超過80公分、男生超過90公分,就要特別注意。內臟脂肪含量也是一個指標,不過需要透過特殊儀器,例如雙能X光吸收測定、磁振造影(MRI)等。對於一般民眾,還是建議觀察自己的BMI和腰圍數字,避免過重或肥胖。肝癌檢查追蹤方式.45歲-79歲民眾,終身可有一次免費B肝、C肝篩檢,一旦發現B肝、C肝、肝硬化隨即進入追蹤程序。.B肝、C肝患者應每6個月定期檢查一次。.肝硬化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每個人病況不同,建議和醫師討論,制定個別化的篩檢計畫。我有脂肪肝 有辦法改善嗎?許耀峻指出,脂肪肝是可逆的,研究數據顯示,減低10%的體重,就能顯著改善脂肪肝,甚至「從有到無」。建議飲食要避免手搖飲、糕點等果糖攝取,精緻澱粉的攝取量也要留意;運動相當重要,建議至少每周3次、1次至少30分鐘,重點是要養成規律習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簡榮南:有望提前世衛達標,下5年邁入根除
台灣有望提前世界衛生組織,於2025達成消除C肝目標,B、C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林口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目前再篩檢、治療8千至1萬人,確認靜脈藥癮者的感染發生率、清潔針具數即可達標,後續也應避免再感染,並健保給付治療至病患痊癒,邁向根除C肝。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世界衛生組織曾宣示2030年消除包含C肝在內的病毒性肝炎,其所訂立的計畫性目標中,須抽血診斷九成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八成患者接受治療,並確保醫療性注射及輸血血品100%安全,每年提供每位靜脈藥癮者(PWID)3百個清潔針具;影響性目標則是一般族群、PWID感染發生率分別降至十萬分之五、2%以下,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六以下。肝病是台灣國病,衛福部決心提前於2025年達標,目前還差診斷率86.9%、清潔針具每年每位至少200針、PWID感染發生率待評估,肝癌死亡率因列計B肝而難達成,其餘皆已達標。簡榮南表示,依近三年成人健檢近6百萬人資料推估,C肝抗體(anti-HCV)陽性率為2.86%,C肝病毒量(HCV RNA)陽性率約47-60%,若要達標,須再篩檢並治療8千至1萬名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因此建議對高危險群,如糖尿病、腎臟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患及藥毒癮者、監所收容人,加強篩檢診斷、治療,以事半功倍。同時,也須確認PWID的再感染率及清潔針具數,並應委託大型醫療院所精算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作為影響性目標的替代指標。此外,簡榮南表示,今年台灣醫學中心評鑑試辦C肝篩檢防治,預計明年正式納入條文,除了關照醫院員工,鼓勵支援洗腎中心、監所等高危險群所在之處,並建議地方衛生局積極輔導管理,區域及地區醫院也納入相關條文更好。簡榮南說,達標最困難的是政府的決心與預算,已故中央研究院士陳定信欲給予政府三年籌備辦公室,但當年底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時任衛福部部長,自健保總額撥款成立跨部會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也與財政部研商,減輕基層診所醫師因治療C肝病人的稅額負擔。簡榮南表示,另外三大幕後功臣也包含前副總統陳建仁、投入研究的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所有學者,以及共同舉辦專家會議多年的聯合報;達標後,應朝根除努力,根據報告,HIV合併C肝感染者得知有免費藥可治,再感染C肝率提升至4.2%,故應思考如何防止再感染;另「治療就是預防」,若健保給付治療至病患痊癒,可避免將C肝病毒傳染給他人。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陳時中:借錢都要治療,衛福部長任內爭取獨立預算
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在擔任衛福部長任內,向國發會爭取健保之外,再加健保總額0.2%、大約63-65億專款用於C肝治療,讓原本只限嚴重肝纖維化患者才符合的用藥條件全面開放,加速台灣消除C肝計畫壓線達標。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陳時中推動政策的決心來自於當年的心願「借錢都要來治療C肝」,後來C肝有了專款費用及專責辧公室。陳時中指出,雖然後來遇到新冠疫情,讓消除計畫緩步下來,但很多專家仍持續在偏鄉及各地努力,消除C肝政策明年即將壓線完成,他直言:「我們要為自己賀彩,明年挺胸越線。」陳時中指出,現任總統以健康台灣為施政重點,但台灣2016年開始進行消除C肝計畫時,就已經是健康台灣攜手前行的概念了,當年要決定這些政策須要決心勇氣及智慧,當年是由陳健仁副總統及已過世中研院前院士陳定信的勇氣,下定決心要進行2025消除C肝計畫,之後也是靠專家們的智慧來執行。2016年當時治療C肝炎口服藥物治療效果很好,但因所費不貲,健保給付條件過於嚴苛,病人得自費上百萬元。當年陳時中仍未在官署服務,有人跟他提及,是因為沒錢所以沒辦法放寬治療條件,因此他就在心中發願,「若我當衛福部長,借錢都要來治療C肝患者。」因此,2017年就任衛福部長後,C肝治療就開始放寬條件,希望可以在2025年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且為了不擠壓到健保總額預算,隔年陳時中特地跑到國發會,參與討論健保醫療給付費用成長率推估會議,再多爭取0.2%的預算,用在治療C肝上這筆獨立的預算約為60餘億元。回憶過往,陳時中認為自己只是有「憨膽」的勇氣,陳時中也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直言「我們要為自己賀彩,明年挺胸越線。」陳時中也建議,在明年達標前,可與勞動部、公益團體、企業等團體合作,舉辦篩檢BC肝誓師大會形成一股社會運動,象徵消除病毒性肝炎C肝已告一段落,B肝起頭前行。至於2025消除C肝後,還得預防如何避免「高危險群」再感染,期待2030年有根除的可能,對此,陳時中建議,目前對於重複感染政府有給付第二次的費用,但民眾也須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須進行倫理教育,或許可以針對第二次治療微增加部份負擔的費用,讓病人了解自己必須負責避免再被感染的風險。
-
2024-07-28 癌症.肝癌
肝癌治療方式有哪些?肝功能、肝腫瘤位置與大小影響治療選擇與預後
在肝癌治療中,患者的肝功能狀態、腫瘤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治療選擇與預後。醫師指出,一旦腫瘤的位置入侵血管,就容易隨著血流擴散,處理上也會更棘手。治療方式不單看腫瘤大小與數量,肝功能也是關鍵。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醫師表示,在肝癌的治療中,肝功能相當重要,不只需要分析腫瘤本身的因素,還要檢視病人的健康狀況等,而這和肝癌大部分是來自於慢性肝病、肝硬化有關。「很多病人得肝癌的時候,肝功能已經不好了。」這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可能性和選項。例如患者能否手術,不是單看腫瘤數量和大小決定,肝臟功能好不好、肝臟「有沒有本錢切」也很重要。通常癌症分期是用TNM分期,也就是依照腫瘤的大小和範圍等,區分第一期至第四期。不過肝癌比較特別,許耀峻說,臨床上通常以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BCLC)的0、A、B、C、D等期別區分。早期患者腫瘤小難發現,多需仰賴定期追蹤。許耀峻說,第0級是最早的期別,患者肝功能還很好、健康狀態也好,癌細胞只有1顆且小於2公分,因為小所以很難被發現,通常需要仰賴定期追蹤。因為發現得早,可使用切除、燒灼、甚至是酒精注射等。針對0期或A期等相對早期的患者,治療目標是治癒,也就是把所有的癌細胞都除掉。許耀峻指出,換肝在學理上是最好的選項,但肝臟來源是一個問題,實務上不太容易;第二是透過手術,切除癌細胞和周圍肝臟組織;第三個是局部燒灼治療,包括射頻消融、微波、冷凍等,癌細胞非常小,也可以打純酒精,這一類統稱「局部消融」(focal ablation),原理都是以針具刺入肝臟,進到腫瘤或其周圍,讓癌細胞壞死,因為不用切除肝臟,是肝機能比較差的患者,在手術以外的選擇。腫瘤位置若太深,切除困難風險相對也大。這些治療選項也與病人肝功能好壞、腫瘤大小、位置、分布等密切相關。許耀峻說,如果腫瘤太大,燒灼可能無法完全燒乾淨;或者是腫瘤不只一顆,且分布在肝臟左葉和右葉,就不太可能用切除的方式,因為不可能同時切除左右葉。癌細胞的位置也可能影響治療的選項與預後,許耀峻說,如果在很表面,可以用腹腔鏡手術把局部一小塊肝臟切下來,對肝臟的破壞不大;如果在很深的地方,要切除就「茲事體大」,除了切除較困難,也可能需要切掉較大一塊肝臟;又或者位置很靠近橫隔膜、心臟或腸子等內臟器官,即使能使用電燒,風險也相對較大。癌細胞侵犯血管,易隨血流擴散,肝功能好也難治癒。有些期別較晚的患者,雖然肝功能不錯,但腫瘤數量多,體積大或呈現瀰漫分布狀態,甚至已經「吃到血管」。一旦腫瘤侵蝕到肝門靜脈等血管,癌細胞可謂已擴散,就算肝功能很好,多半也難治癒。許耀峻強調,肝臟裡面有動脈、靜脈,特別是門靜脈,肝癌細胞容易侵犯肝門靜脈,一旦腫瘤的位置吃到血管或造成門靜脈栓塞,就容易隨著血流擴散;若腫瘤位置界線不明確,呈現瀰漫性浸潤,治療時也容易燒不乾淨或切不完全,很難治癒。後期肝癌患者,可選擇栓塞或標靶、免疫治療等。中後期的肝癌,可以選擇的一個治療方式是肝動脈栓塞,許耀峻說,治療上會把供應肝癌血流的動脈使用藥劑堵塞,讓癌細胞因缺血缺氧以及化學毒殺而壞死;如果更後期一點、癌細胞已經吃到血管或遠處轉移,不適合栓塞,則可使用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藥物,透過活化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近年蓬勃發展,已是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許耀峻表示,病人狀況往往因人而異,是否符合健保給付也是臨床診療考量之一,其他治療方式還有肝動脈輸注化學藥物、放射治療、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此外一些發展中的療法,如細胞治療、溶瘤病毒、腫瘤疫苗等,則處於試驗階段,尚未進入臨床常規應用。肝癌治療方式肝臟移植:可以一併治療因為慢性肝炎而傷痕累累的肝臟,但是實務上不易施行。手術切除:早期肝癌且沒有肝硬化的患者,手術切除是治療首選。局部消融:包括射頻燒灼、微波、冷凍治療、酒精注射等,不用切除肝臟組織,是肝機能差的患者,在手術外的選擇。肝動脈栓塞術:常用於中後期肝癌,經由肝臟動脈,使用藥劑(包括化學治療藥物),透過栓塞術阻斷癌細胞血液供應,讓腫瘤因缺血或毒殺壞死。放射線治療:包括傳統放射治療(如光子刀)、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原理都是用放射線產生熱能,破壞癌細胞。標靶藥物治療:口服或注射標靶藥物,是晚期肝癌病患的選擇之一。免疫治療: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近年癌症治療的重大突破,原理是透過活化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標靶藥物是目前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部分病患甚至可以達到完全緩解有效縮小腫瘤,健保也已有給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高危險群 防再感染C肝
「C肝治癒後,避免再感染」是專家認為的重要課題,衛福部疾管署長莊人祥分析,從C肝通報系統數據來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又稱愛滋病毒)合併C肝病患為高危險群,主因在於進行性行為「未全程使用保險套」,進而再感染,這現象值得關注。莊人祥表示,在各地衛生局與非營利組織合作下,透過肝炎預防衛教活動與推動C肝抗體快篩檢測,可及早發現潛在個案:此外,接受血液透析者也是C肝再感染高危險群,針對這部分,可提升醫療機構感染管制查核。C肝病患若再感染,治療藥物健保給付議題也引關注,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認為,健保給付治療次數須有更多共識,尤其須與付費者代表協商,若藥物進一步降價,或許更有機會。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建議,對於重複感染,政府雖給付二次費用,但未來或可針對第二次健保治療微增加部份負擔費用,讓民眾對自己健康負責、接受倫理教育,避免再感染風險。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慢性病患C肝普篩 降併發症風險
糖尿病患感染C肝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死亡率也高出1.5倍,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王治元表示,C肝病毒增加胰島素阻抗性,導致患者血糖控制困難,進而加速共伴效應,可能使患者產生腦血管病變、腎臟病及肝癌等併發症。政府已將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列為C肝普篩對象,期及早篩出治療。王治元指出,經過台灣肝臟學會和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努力,2022年啟動「台灣多中心前瞻性質量改進計畫」,共有18家醫院參加計畫,共篩檢2萬8436位病人,其中發現1379位糖尿病患有C肝。隨後啟動「Diabetes without C」計畫,制定C肝篩檢和治療策略,並整合到糖尿病患衛教中。結果顯示,多團隊合作能顯著改善糖尿病患的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王治元強調,將這些措施納入醫院的關鍵績效指標,並利用專家意見管理C肝治療的副作用非常重要,個管師也可發揮關鍵角色,有效辨識病人並進行後續治療。目前C肝普篩計畫已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病患照護,全面都「+C(加入C肝篩檢)」。王治元表示,早期篩檢能找出高風險族群,整合C肝篩檢和治療對慢性病患非常重要,不僅能幫助高風險群進行再篩檢,還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C肝篩檢率苗栗奪冠 新北已破5成
台灣消除C肝成就引起國際關注,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表示,美國計畫借鑒台灣成功經驗,將推動C肝消除預算排進眾議院。「台灣C型肝炎消除地圖」去年推出,由過去潛勢地圖進化為精準地圖,提供全面透明且精確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止,C肝抗體篩檢率接近六成,C肝病毒量(HCV RNA)檢驗率達八成,治療率更高達九成五。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與國健署、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共同建立「台灣C型肝炎消除地圖」,余明隆擔任計畫主持人,提供詳細各縣市篩檢率數據及消除進度,包括特殊族群,如洗腎病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又稱愛滋病毒)及藥物成癮美沙冬替代療法者,未來將加入糖尿病患及受刑人的數據。目前全國消除C肝篩檢涵蓋率平均近六成,最高的是苗栗縣達到七成,其次是彰化縣、屏東縣;全國幅員最大、人口數最多的新北市,這一、兩年積極努力下,已突破五成篩檢涵蓋率,成功脫離後段班。本身也是肝膽腸胃科醫師的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新北市只有烏來屬於中風險,去年已微根除,為擴大篩檢,推出「一管到底快速通關」,民眾到新北市立醫院,無論住院或門診都全面查詢,若沒有篩檢過B、C肝即開單抽血,陽性者轉綠色通道進行後續HCV RNA檢查及治療,專案管理追蹤;慢性病患則由個管師定期追蹤。另外,新北市也聚焦C肝高風險族群,與矯正機關合作,篩檢近千名收容人,治療率100%;HIV族群由個管師轉介醫療,C肝消除優於全國;也要求透析機構定期回報指標數據,C肝抗體篩檢率、HCV RNA檢測率及治療率都較2023年增加,其中HCV RNA檢測率增加3%最多。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跨界合作 特殊族群篩檢率增
在台灣消除C肝的過程中,靜脈毒癮者與矯正機關收容人等族群,不僅易因共用針頭感染C肝,且因篩檢不易常成「漏網之魚」。法務部矯正署副署長林明達、衛福部嘉義醫院副院長陳詩典觀察,這些族群雖是C肝高危險群卻無法強制篩檢,且用藥順從度較差、再感染率也較高,因此需靠衛教、效率與跨團隊合作,進行C肝防治。輔仁⼤學數據科學中⼼執⾏長、前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矯正機關收容人的停留時間長短不一,且有管理需求,診治上須矯正機關、醫療單位合作、溝通,醫療流程也須細心設計,才能提升治療率。林明達以2021至2022年為例,矯正署與國健署合作推動矯正機關C肝篩檢與治療計畫時,提供衛教宣導、血液篩檢、門診治療,篩檢1萬7千多位收容人,其中2千餘位C肝病患接受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DAA),成果獲全球消除肝炎聯盟專家肯定,2023至2025年更全面開放與協辦機關合作,預計篩檢1萬9千餘人。在醫療院所,靜脈注射藥癮者常用美沙冬、丁基原啡因等低毒性藥品取代高毒性毒品,稱為替代療法。陳詩典表示,當透過院內轉診、同體系支援等轉介模式,搭配肝膽腸胃科、精神科等一起協助,靜脈注射藥癮合併C肝族群較願意接受C肝篩檢,篩檢率近100%。數據顯示,上述族群的C肝抗體陽性率近九成,血液中有病毒比率約82%,治療率近98%,完成DAA療程比率為88%,經衛教宣導,四年再感染率為1%。此外,衛福部心健司將這些族群納入「113年度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且依衛福部「2025年消除C型肝炎計畫」,鼓勵每年至少接受一次C肝抗體篩檢,每執行一次替代治療個案C肝快篩,並將結果上傳系統,便支付C肝快篩行政協作費。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再篩出、治療萬人 2025消除C肝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世衛組織(WHO)曾宣示2030年消除C肝,六年前,時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提出台灣提前於2025年達標的願景,在各界努力下,只要再篩出並治療8千至1萬名潛在C肝病毒感染者,明年可望挺胸壓線達標,成為繼埃及後,全球第二個達標的國家。衛福部國健署年底也將邀請全球消除肝炎聯盟來台檢視並預評,這將成為新政府上任後的重要政績之一。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行政院政務委員、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時中特地與會,當年擔任衛福部長時,他秉著「借錢都要來治療C肝」的心願,向國發會爭取健保總額之外,再增加健保總額0.2%、約六63至65億元專款用於C肝治療,並成立跨部會「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讓原只限嚴重肝纖維化患者才能用新藥的條件全面開放,加速C肝消除計畫。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表示,應共同為民眾健康努力。各族群治療率 都已超過9成「C肝消除,是指C肝不再是公共衛生問題。」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盧勝男說,WHO訂立的計畫性目標中,須抽血診斷九成潛在感染者,其中八成患者接受治療,而台灣各項針對不同族群的調查顯示,治療率都超過九成,另確保醫療性注射及輸血血品100%安全,每年提供每位靜脈藥癮者(PWID)3百個清潔針具;影響性目標則是一般族群、PWID感染發生率分別降至十萬分之五、2%以下,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六以下。目前政府正檢視相關數據,國健署B、C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依近三年成人健檢近6百萬人資料推估,C肝抗體(anti-HCV)陽性率為2.86%,C肝病毒量(HCV RNA)陽性率約47-60%,若要達標,須再篩檢並治療8千至1萬名潛在感染者。同時,也須確認PWID的再感染率及清潔針具數,並應委託大型醫療院所精算B、C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作為影響性目標的替代指標。今年推動5大補助 衝刺達標走向壓線達標的路上,各界如火如荼進行中。國建署今年元旦推出五大補助方案,包含提升成人健檢補助費用,矯正機關加入補助計畫,提供陽性個案轉介補助費、檢測結果補上傳資料費、特定族群快篩試劑補助等。吳昭軍引用資料說,截至3月底,全國各縣市C肝篩檢涵蓋率平均達57.9%,有13個縣市逾六成,待彙整上傳的80萬份資料後,便知尚須治療人數,有信心明年達標。對於醫界基層反應,糖尿病等共病治療加入C肝檢測,常遭健保核刪,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糖尿病防治是總統賴清德「三高防治888計畫」重要一環,若各方凝聚共識要納入C肝篩檢,健保署必全力支援執行。低危險族群人多 篩檢挑戰大中央研究院士陳培哲指出,目前消除C肝困難點是低危險族群,因人數眾多篩檢不易,現正與教育部合作中;若欲朝根除邁進,未來可研發疫苗或預防性投藥策略。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前C肝辦主任蒲若芳表示,想要完成任務,須雄厚的醫界實力,有遠見的領導者規劃周密且執行到位,也要公私協力,運用數字管理,努力進行各種微消除策略,才會事半功倍。
-
2024-07-26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新冠已經好了,為何咳嗽還不好?不單純的呼吸道問題怎麼解決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四:新冠肺炎【建議掛號科別】胸腔內科新冠的咳嗽 平均時間為19天新冠後咳嗽是相對於疲勞和喘比較輕微的症狀,但也十分惱人。大約六七成的病患得到新冠肺炎時會咳嗽,平均咳嗽時間為19天,但就是有人會咳好幾個月。跟所有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一樣,大部分的人三個禮拜內會好,但就是會有人超過三周還在咳。門診很多過去並沒有氣喘或過敏病史的年輕人,新冠後咳嗽好幾個月都不會好,在這咳嗽大家就很害怕的時節,咳不好常引人側目,令人十分困擾。新冠病毒急性感染時導致黏膜發炎物質釋放,持續咳嗽很好理解,但痊癒後為什麼還會持續咳嗽的原因其實並不明確。過去呼吸道病毒研究指出,呼吸道病毒感染後,可以改變呼吸道上皮神經物質的傳導,甚至直接調節迷走神經,使感覺神經敏感性和活動性大增,導致氣管非常敏感,任何輕微風吹草動就很容以咳嗽。這種狀況下,只要吹到冷風,吃到辣椒,或是胃酸一點點逆流,可能就會咳嗽不止。當然,新冠不會只有導致咳嗽,同一篇研究提及病毒感染也會增強迷走神經對支氣管收縮的調控,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很多新冠後持續咳嗽的患者,我們去做氣喘肺功能測試,都有陽性的反應。臨床觀察有一些過去沒有氣喘的個案,感染新冠後被誘發咳嗽變異性氣喘的表現,這群個案對氣喘藥物治療的反應很好,持續治療後症狀就明顯緩解,後續追蹤肺功能也回到正常。長新冠咳嗽 不是單純的呼吸道問題因此,長新冠的咳嗽,並不是單純的呼吸道問題,可能包含了新冠病毒導致的後續神經炎症狀,因為神經發炎與調控過敏的現象,導致咳嗽很難改善。這種狀況下,單純呼吸道的藥物,不太容易看到很好的療效,目前建議的止咳藥多半是有神經調控成分的藥物會比較有效,其他輔助的做法就是使用抗過敏藥物,減少過度敏感的反應。但如果神經還是持續發炎和過敏,這些藥物其實就只是症狀治療,還是要適當的休息讓身體復原,以及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導致咳嗽的發生。當然,有一些止痛的神經調節劑可能對咳嗽有效,但這些神經內科的藥物可能會影響認知功能,目前我還沒有使用在咳嗽的患者身上過。對於具有支氣管敏感性的咳嗽病人,用氣喘的方式治療,咳嗽可以明顯改善。還有許多研究進行中,這也代表目前長新冠的咳嗽治療並沒有很好的藥物和方案,但仍可釐清除了呼吸道黏膜的問題,還有神經發炎敏感的機轉,是未來研究新藥的大重點!參考文獻網址:1. 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1)00125-9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678280/3.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08-020-00406-6(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23 醫療.感染科
為何呼吸道病毒在夏天也猖獗?非藥物介入3防線阻病毒
最近感到「腹背受敵」,門診不少小朋友因發燒就診,有時一節門診就能集滿呼吸道四大魔王病毒:流感病毒、新冠肺炎病毒、腸病毒、腺病毒。更慘的是,自己認真的戴好口罩、勤洗手、回家也立刻洗澡,那知家裡的太太和女兒卻從其他地方被傳染了新冠病毒。病毒來勢洶洶無孔不入,民眾要小心,病毒就在您身邊。根據疾管署統計,腸病毒自從4月中旬進入流行期,至今尚未減緩;往年流感在秋、冬兩季流行,今年春、夏兩季的流感個案卻沒有顯著降低。更麻煩的是,新冠肺炎在近幾周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為何呼吸道病毒在夏天也猖獗?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的疫情與隔離措施,改變民眾對病毒的免疫力,也改變了病毒的流行模式;其次,新冠肺炎疫情退燒後,口罩禁令逐漸解封,民眾群聚與往來各地也不受限制,因此藉由飛沫傳染的呼吸道病毒自然更快、更廣地傳播。「非藥物介入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在疫情期間廣為人知,也對疫情的控制有顯著效益。一份今年4月發表的研究顯示,德國在2020-2021年疫情期間,非藥物介入措施在3至4歲幼童新冠肺炎的防治成效,與疫情前的2019-2020年相比,能減少60%至100%的病毒傳播。但是,要求所有人回到新冠疫情那時的隔離與控管顯然不切實際,只是在各種呼吸道病毒愈來愈活躍的此時,能力所及的「非藥物介入措施」,還是對自身與周遭人的健康很有幫助。新冠疫情期間的「非藥物介入措施」3大守則:1.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時常清潔手部、呼吸道禮儀、戴口罩、確診時居家隔離。2.社區擴散時:接觸者自主防疫、限制聚會、居家辦公、規則清潔物體表面、適當通風。3.疫情爆發時:待在家、群體快篩、學校停課。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6 醫療.皮膚
「汗皰疹」和飲食也有關?醫師告誡注意3大類食物,過度食用、接觸恐致中毒!
夏天到了,皮膚癢、起疹子的問題層出不窮,到底是蚊蟲叮咬、濕疹還是汗皰疹?癢起來,千萬別抓、自行亂擦藥,以免引起更多的發炎反應,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若經簡單處理後,還是無改善,建議就醫診斷為佳。到底皮膚癢該怎麼辦?有哪些NG行為不能做?就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皮膚科張宜菁醫師為大家解惑。皮膚科門診在夏天最常接觸的問題有「痘痘」、「汗皰疹」和「汗疹」。其中,汗疹和汗皰疹並非相同的診斷。汗皰疹正式學名為「急性反覆發作性水泡型手部濕疹」,雖然較容易發生在「汗多者」身上,但成因與汗沒有太大關連。汗皰疹是身體的免疫機轉導致,通常長在手/腳指側面,或手/腳心,有時也會以脫皮做為表現,因此常被誤會成一般濕疹、香港腳。汗皰疹的高風險族群 過敏體質 有抽菸習慣 接觸、食物含鈷鎳鉻等金屬成分 壓力 氣溫鈷鎳鉻等物不只容易誘發汗皰疹,雖一般民眾不須擔心,但過度、過量接觸還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的情況。鎳:造幣工廠、飾品工廠工人及操作員,長期在重金屬的暴露下,就可能造成鎳中毒。症狀輕則過敏,重則導致肺水腫、肝病變、中毒、呼吸困難、嘔吐、視線模糊等。鈷:磁鐵、牙材、骨材工廠作業員。過量恐致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低下,甚至是肺纖維化、心臟衰竭等。鉻:雖屬於人體不能沒有的稀有金屬,但過量還是會造成組織發炎、肝腎傷害等。*類固醇通常是使用強效劑型、及大面積擦拭,才可能造成月亮臉、水牛肩等問題,若遵循醫囑用藥,一般使用的類固醇不太有機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Q:避免汗皰疹復發要注意?正因汗皰疹與體質有關,因此建議若需要接觸清潔劑時戴手套、使用PH值中性洗皂洗手,以及有塗抹保濕乳霜的習慣。平時也要注意,若接觸某種物品、飲食時發作,未來就要保持警覺。Q:汗皰疹和帶狀皰疹有關聯嗎?汗皰疹為免疫疾病,與氣溫、壓力,接觸某些物品有關,不會傳染。單純皰疹為「HSV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如直接接觸到患者、患者皰疹的體液等),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帶狀皰疹是體內的「水痘病毒」造成,帶狀皰疹不會傳染,但水痘病毒會經由飛沫、接觸傳染。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延伸閱讀】腳好癢,是「汗皰疹」還是「香港腳」?差在哪?醫師提醒:不想腳癢,就要避開「4大生活習慣+3體質」
-
2024-07-16 醫聲.疫苗世代
HPV成口咽癌凶手 男白領受害
歐美研究顯示,隨男性吸菸率下降,「人類乳突病毒(HPV)」逐漸成為男性口咽癌禍首,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婁培人指出,國外口咽癌患者八成因HPV感染,台灣約三到五成,過去頭頸癌患者多藍領勞工階層,如今出現白領社經地位高的族群,發展趨勢與歐美相同。男性一旦因感染HPV罹癌,不只外貌改變,吃飯、說話困難,生活更大受影響。HPV有魔王級病毒之稱,全球每年因HPV導致相關癌症者約五十萬至七十萬人,高達三千萬人罹患生殖器濕疣。婁培人指出,國內曾進行口咽部HPV陽性率調查,收集二五六○名健康成年人的口水,發現約百分之二帶有HPV。二○二一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咽癌標準化發生率為每十萬分之廿一點六,卅年前僅七點○五,增加三倍,男生發生率超過女性十倍,口咽癌在十大癌症排名第五,在男性則是第三名。一旦感染HPV,若沒有產生自然抗體,持續感染十到廿年後,就可能引發相關癌症;HPV感染引發子宮頸癌、口咽癌等,但如今HPV疫苗問世,成為目前除了B型肝炎疫苗,第二支可預防癌症的疫苗。婁培人認為,男性的性活躍高於女性,也多數是性行為的發動者,很容易成為病毒傳播者,兩性如果共同接種疫苗,對於防止罹患HPV相關癌症,會有加乘效果,男性接種也可以幫助女伴預防子宮頸癌等病變。至於HPV疫苗預防口咽癌效果,婁培人說明,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發表最新研究證實,HPV感染是頭頸癌主要風險之一,男女依醫囑接種疫苗,男性頭頸癌罹患率下降百分之五十六,最為顯著,除了女性子宮頸癌,其他HPV相關癌症也下降百分之廿七,表示HPV疫苗對癌症預防確有明顯效果。
-
2024-07-16 醫聲.疫苗世代
跨世代防癌 國中男接種HPV疫苗 明年起跑
「人類乳突病毒(HPV)」易引起「六癌一病」,為防堵HPV帶來重大傷害,衛福部承諾國中男生也能接種HPV疫苗,成亞太地區第一個推動政策的先進國家,這也是賴政府第一個落實的衛生政策。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最快明年九月將國二男生列為HPV疫苗公費施打對象,估計新增十一萬人,約需四點七億元,加上女生約十萬人,總預算至少八億元。立委提案 國中男列公費對象HPV會增加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及男性口咽癌、肛門癌、陰莖癌等六癌風險,也易造成生殖器濕疣,即為菜花。HPV對男女健康皆有影響,但目前僅針對女性有預防政策,隨著HPV對男性影響的實證愈來愈多,跨黨派立委楊瓊瓔、李彥秀、蘇巧慧、洪申翰、吳思瑤、陳昭姿、游顥等積極提案,希望將國中男生也納為公費接種對象,同受保護。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國健署已爭取預編經費。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相關財源將透過調漲菸捐的收入支應,如預算順利通過,最快明年九月開打,適用對象為國二男生,因為已有國中女生施打經驗,相關作業流程應可快速完成。HPV疫苗若要完整接種,需施打兩劑,國二上學期施打第一劑後,預計半年後、國二下學期接種第二劑。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明,如此安排是讓學生入學後先適應一段時間,施打年齡也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地方衛生局和教育局將於校園舉辦衛教講座,讓符合資格的接種對象了解HPV、疫苗接種注意事項等。醫:男感染者 抗病毒力較弱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婁培人分析,男女感染HPV後,身體免疫系統清除病毒能力並不相同,女性感染者約有七成的清除能力,但男性在兩年內產生中和抗體對抗病毒的比率只有一成,這也是國中男生也需接種HPV疫苗原因,相關政策更有意義。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表示,政府編列預算讓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值得肯定,但考量公平性及施打最佳防護期,應讓目前國高中男生跟上同齡女生已接種五年的進度,讓學生與家長免於被病毒侵犯的擔憂。民團建議 18歲以下追補施打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剛開始擴大施打,HPV相關癌症死亡率或許不會急遽下降,但三、五年後效果就會顯現,延續至跨世代。二○二二年,全國接受癌症治療人數約八十三萬人,健保在癌症治療、藥費支出達一三三四億元,人數與費用皆創新高,目前國中學生接種HPV疫苗預算,「只是癌症治療的零頭」,劉桓睿認為,若預算足夠,也可考慮讓十八歲以下青少年追補施打HPV疫苗,讓癌症防治更完善。
-
2024-07-14 養生.聰明飲食
喉嚨痛最適合吃!吞得下又有營養的9食物一次看:3食物千萬別碰
新冠肺炎又進入新一波流行期,加上流感攪局,感染後的呼吸道症狀令人難受,尤其喉嚨痛更影響進食意願。美國註冊營養師Cynthia Sass推薦以下食物,具舒緩作用、易於吞嚥且富含營養,可讓疼痛更快恢復。1.純水果冰棒冰涼食物可緩解喉嚨痛,尤其是冰棒,但請選擇用純果汁或果泥製作的冰棒,最好沒有高果糖玉米糖漿或其他添加糖,雖然這些添加物未必會影響喉嚨痛,但對身體沒好處。2.洋甘菊茶洋甘菊茶可幫助入睡、改善睡眠品質。生病時的睡眠尤其重要,如果睡眠不足,身體的自然殺手細胞(NK)就會減少,自然殺手細胞在降低病毒感染上扮演重要角色。3.優格冰涼且柔軟滑順的優格,特別適合喉嚨痛時食用。此外,優格含維生素A和抗發炎特性,還有益生菌有助免疫系統調節。4.蜂蜜如果咳嗽伴隨輕微喉嚨痛,蜂蜜會有幫助,它可能有部分止咳效果,還能抗菌、抗氧化、抗發炎。5.地瓜泥地瓜提供兩種支持免疫系統的營養素:維生素A和C。研究發現,這類根莖類食物具有抗發炎活性,尤其是紫色。而搗成泥的質地對喉嚨痛的人也很容易入口。6.蔬菜湯感冒時喝一碗暖湯,除了補充營養也能療癒心情。含有大蒜的蔬菜湯,含抗發炎硫化物,可增強免疫力,緩解感冒和流感的症狀。7.雞蛋富含維生素A、C、D、E、硒和鋅的雞蛋,有助免疫系統。喉嚨痛時可以選擇柔軟的炒蛋(Scrambled eggs),比較容易吞嚥。8.生薑生薑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劑,可以對抗身體發炎。可以把生薑去皮、磨成泥,加入以下食物中:加了蜂蜜的洋甘菊茶、地瓜泥、麥片或冰沙。9.燕麥片燕麥有飽足感且易消化,研究發現,其所含多酚具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抗氧化劑和鎂有助抑制發炎反應,而鋅則支持免疫系統並幫助癒合。煮軟的燕麥可以和香蕉泥等搭配食用,也可加入蜂蜜、生薑和肉桂。喉嚨痛不該碰的食物以下食物可能加劇喉嚨痛,最好避免或減少1.酸性飲料,包括酸性果汁(如柳橙和番茄汁)、醋、碳酸飲料。2.堅硬或脆的食物(如餅乾或較乾硬的麵包)。3.辛辣食物、非常熱的食物和飲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2 醫聲.Podcast
🎧|HPV是禍首 男性口咽癌倍數成長 白領高社經地位成新癌患
HPV(人類乳突病毒)是個魔王級病毒,會造成「六癌一病」,包括女性的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及男性居多的頭頸癌之一的口咽癌、肛門癌、陰莖癌等六癌及菜花生殖器疣一病;子宮頸癌因篩檢政策奏效早已跌出十大癌症,取而代之的是口咽癌,發生率正快速上升。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婁培人指出,國外口咽癌患者有九成都是HPV感染造成,台灣約三到五成,感染者也與以前頭頸癌以藍領勞工階層不同,開始出現白領社經地位高的族群,發展趨勢與歐美相同。🎧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HPV有200多種型別,會感染人類生殖器並致癌的約40多型,有低危險性的型別會造成性病如菜花等,6、18型則是高致癌風險,會導致細胞病變,而台灣也流行52及58型,一旦感染HPV後,若沒有產生自然抗體,持續感染10到20年後就可能引起相關癌症;而科學界最早針對子宮頸癌進行預防,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及HPV疫苗政策,在2016年子宮頸癌發生率正式超車口咽癌。台灣曾進行國人口咽部HPV陽性率的調查,婁培人指出,這個研究收集了2,560名健康成年人的口水,發現約有2%的健康成人帶HPV,這比例是很高的。依2021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咽癌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分之21.6,但30年前僅有7.05,期間增加了3倍,且男生發生率超過女性10倍,口咽癌在十大癌症排名第5,在男性則是發生率第3名,對健康的威脅日益增加。台灣口咽癌改以白領、高社經族群為主 原是HPV作祟這樣的發展趨勢與歐美相似,婁培人指出,美國大概在2010年口咽癌與子宮頸癌出現黃金交叉,當時有美國學者發現口咽癌與HPV的關連性,之後很多研究報告都更加證實,現今歐美的患者有九成都是經由HPV感染,最知名就是好萊塢名星麥克・道格拉斯,他還曾在2014年世界頭頸癌大會分享個人罹癌經驗,提醒外界不要輕忽;而日前過世的日本音樂家坂龍一也曾罹患頭頸癌的咽喉癌。而台灣罹患口咽癌的族群也有了改變,白領、高社經地位為主,都與傳統以菸酒檳榔的藍領勞工階層不一樣。這樣的職業轉移值得注意,婁培人在臨床上發現,因為菸酒檳榔等致癌物引起的頭頸癌患者有減少情形,但因另一致癌物HPV引起的患者卻開始增加,這兩種致癌物最大的特色,菸酒檳榔引起的癌症治療效果及預後都不太好,HPV引起的癌症患者,即使是淋巴轉移,相對治療效果好很多。為何有這麼大的差異,原因在於這些致癌物造成細胞癌化的過程不一樣,菸酒檳榔會造成身體對抗癌症的抑癌基因缺損,當身體有突變癌化基因,身體就無法擋住這些癌細胞,加上不斷的慢性刺激,造成很多基因突變,抑癌基因更難發揮效果,也因為抽菸嚼食檳榔讓整個頭頸部,舌頭、咽喉、口腔等都接觸到致癌物,因此罹患第二個或第三個癌症的機會大增,婁培人在臨床上還遇到有罹患九個不同位置的頭頸癌患者。至於HPV致癌機轉則不同,是病毒本身帶來致癌基因,而這個致癌基因影響到身體對癌細胞的控制,致病的機轉比較單純,也沒有那麼多的基因突變,治療上效果也比較好,但即便如此,治療上仍是非常非常的辛苦,患者不只外貌改變,可能連吃飯說話都有困難,連生存機能都受影響。男性感染HPV清除力僅一成 各界籲國中男生免費接種疫苗由於HPV是超強致癌因子,幾十年前就知道它會造成子宮頸癌,因此政府推行六分鐘護一生的子宮頸篩檢政策,到了HPV疫苗問世後,民國107年就針對國中女生全面推動HPV免費接種政策,但隨著HPV對男性影響愈來愈大,藍綠立委及醫學界也倡議國中男生也應接種疫苗,同等被保護。實際上,男女感染HPV後身體的免疫系統能夠清除病毒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女性感染者大約有七成的清除能力,在兩年內身體就會產生對抗病毒的綜合抗體,男性只有一成,這也是為何國中男生也須要接種HPV疫苗的原因之一。加上男性的性活躍高於女性,多數是性行為的發動者,很容易成為病毒傳播者,兩性如果能夠共同施打的話,會有加乘的效果,可以防止自己患HPV相關的癌症,女伴也可以預防子宮頸癌。有人會質疑HPV預防口咽癌的效果,婁培人提出說明,實際上,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近期發表最新的研究結果,證實HPV感染也是罹患頭頸癌的主要風險之一,男女依醫囑接種疫苗,對HPV相關癌症有顯著的降低風險,尤其以男性的頭頸癌下降56%最為顯著,而除了女性子宮頸癌外,其他HPV相關癌下降27%,婁培人指出,國中男性接種HPV疫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政策。婁培人小檔案現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經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部頭頸外科主任英國倫敦大學國家醫學雷射中心資深榮譽研究員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台大醫院
-
2024-07-12 醫聲.疫苗世代
夏季流感爆發 全台兩百萬名65歲以上長者未接種疫苗 恐成重災區 醫:佐劑疫苗可提高二到三成保護力
今夏流感疫情在免疫負債侵襲下達到高峰,自6月起,不論是類流感就診人次、或是流感重症都高於去年同期。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至7月10日已有995人,與去年全年累計總數差不到百人。依台灣疾病管制署統計,五成流感併發重症者為65歲以上長者,七成五死者沒有接種疫苗;而流感疫苗接種計畫成果更顯示,65歲以上長者有近半數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換算全台約有兩百萬長者未接種流感疫苗。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未來流感疫苗也可以採取分齡施打的原則,讓各年齡層有最好的保護力。由於一般疫苗的保護力時效約為半年,歐美各國建議免疫力較差的65歲以上長者接種含佐劑疫苗,除了增加二到三成的保護效果,保護力時效也可長達一年。去年起全球已觀察到流感全年化趨勢,疾管署也印證此現象。今年上半年因流感重症累計至7月10日已有995例,相較去年全年度總數1,058人,兩者只差了63人,顯示夏季流感肆虐情況仍劇。且流感重症累計至今已198人死亡,也打破冬天是好發季節的常規。黃立民醫師指出,新冠疫情解封帶來的「免疫負債」,讓夏天流感疫情與冬天一樣嚴重,大約需要二到三年才會回到常規。即便明年起「免疫負債」即將步入尾聲,預測流感疫情將趨緩,但夏天仍需留意流感病毒。流感重症仍以65歲以上長輩為高危險群,疾管署監測資料發現 ,從去年10月至今年7月10日的流感併發重症者已累計1,268例,五成以上為65歲以上長輩,死亡患者當中又有七成五未接種疫苗。而疾管署111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成果更顯示,相較於6個月以上3歲以下幼兒接種率達七成,65歲以上長者有近半數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換算全台有超過兩百萬長者恐面臨夏季流感的威脅。面對流感威脅,長者應如何自保?黃立民醫師表示,目前一般流感疫苗其保護期約為3至6個月,每年10月接種,保護力可到隔年5月止;但對於免疫系統較弱的老年人,其保護力相對也較弱。黃立民醫師提醒,歐美各國已建議65歲以上長輩接種加佐劑的流感疫苗,不只保護力可達一年,保護效果亦增加二成到三成,這對即將成為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來說相當重要。黃立民醫師進一步解釋,65歲以上的長者其免疫系統對病毒株的敏感性降低,無法順利接受流感疫苗的刺激,進而產生足夠的抗體,導致抵禦能力減弱;加上免疫系統的記憶力減退,保護力也較弱,一旦感染流感,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甚至引起併發症。若能事先接種含佐劑的疫苗,可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對疫苗抗原的反應,從而提高疫苗的效用。黃立民醫師也提醒,疫苗接種要有分齡施打的概念,提供每個年齡層有更好的保護力。佐劑疫苗已在外國使用多年,美國也在去年建議免疫力較弱的65歲以上長輩接種佐劑疫苗。不過,政府所購買的公費流感疫苗尚無佐劑疫苗選擇,長者若經濟上許可,或評估自身有較高的保護力需求,也可與醫師討論,在流感疫苗上市後,提前預約自費接種佐劑疫苗,更安心地度過流感季節。
-
2024-07-11 醫療.中醫
夏日調體質!今年三伏天時間在這三天 三伏貼告別過敏、虛寒、腹瀉
夏至過後,天氣高溫炎熱,近期新冠疫情又流行,許多人準備至中醫診所接受「冬病夏治」的「三伏貼」療法。中醫師指出,三伏貼結合了「三伏」和「貼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主要目的是補養陽氣,治療陰寒疾病或調整寒性體質,有助提升免疫力,對新冠病毒也有預防效果。三伏療效 最長可一年三伏貼是以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生薑等藥材,揉製成藥丸,再以自黏貼布敷於患者背部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指出,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三伏天為7月15日、7月25日、8月14日,民眾可於這些日期的前後,接受三伏貼療法,效果最長可維持一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副教授廖先胤表示,三伏貼治療效果經多項國際研究證實,針對4周內貼3次三伏貼,每次2至6小時的民眾進行血液檢查,發現有助調節IgA、IgE、IgG、IL-4等免疫球蛋白機能,可降低慢性感染、慢性發炎、反復感染等。陰雨天貼 效果會打折廖先胤指出,三伏貼以溫熱藥物敷在患者背後,利用夏季自然能量,搭配溫熱藥物,可將患者體質由虛寒改為溫暖,有助調控交感神經,調節肝腎功能,亦具有毛細循環、控制自律神經、平衡免疫系統與調控神經內分泌等效果。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監事會召集人王國輝表示,目前新冠疫情染疫人數愈來愈多,民眾身上多少都有病毒殘留,若提升免疫力,也能抑制病毒活性。依醫學常理判斷,三伏貼有助防護新冠病毒感染,但實證研究仍在進行中,預計還需一年以上才有結論。林舜穀強調,三伏貼要在炎熱的三伏天進行,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通暢、毛孔開放,藥物吸收效果最佳。三伏天的高溫能幫助驅散體內的寒濕之氣,但如果剛好遇到陰雨天,三伏貼效果會打折,建議將貼敷時間往前或往後調整,在氣溫較高、陽光充足的天氣進行貼敷,以確保療效。孕婦幼兒 不建議使用林舜穀提醒,三伏貼使用的中藥有一定的刺激性,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會引起過敏、紅腫、搔癢、水泡等副作用。正式貼敷前可先在小範圍皮膚上進行過敏測試,觀察24小時內是否有過敏反應,若出現紅腫、搔癢等現象,應避免使用三伏貼或選擇其他替代療法。建議每次貼敷時間不超過2至4小時,初次使用或皮膚較敏感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再逐漸增加。不過,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藥物過敏、皮膚容易過敏、易引起水泡、蟹足腫體質或貼敷處有傷口者等,並不建議使用三伏貼。若是感冒、發燒及喉嚨發炎、中醫證型屬陰虛火旺或實熱者,建議要先詢問中醫師。
-
2024-07-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薑黃抗氧化、抗發炎 營養師提醒並非人人適合吃
近幾年民眾風行吃「薑黃」養生。有不少研究發現,薑黃具有抗發炎、止痛、抗衰老、抗癌、預防老年失智症等功效。台大醫院營養師許培羣表示,薑黃素是薑黃粉中主要的活性成分,經提煉萃取後純度可達95%以上,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發炎作用,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達到調節生理機能,幫助代謝等效果。許培羣說,薑黃粉成分除了碳水化合物外,還包括維生素B、C、E及礦物質鈣、鎂、磷等,此類營養物質有助對抗發炎,減少細胞傷害。國際文獻則指出,薑黃中的活性成分,經細胞試驗證實,可抑制細胞凋亡,具抗衰老功效。薑黃素 改善記憶及認知也有文獻指出,薑黃素可提高腦原性神經營養因子。許培羣表示,神經營養因子一經提高,可促進神經元修復與再生,能夠改善記憶狀況、認知功能,近期愈來愈多實證研究顯示,薑黃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情況。坊間流傳,吃薑黃有助提升性功能。許培羣指出,較少研究顯示薑黃能直接提升性功能,不過,薑黃素有助提升免疫力、抵抗力,改善人體代謝狀況等調控機制。而身體機能提升後,伴隨著體力、精神狀況會變好,民眾在性行為的表現也會提升。薑黃除了可以入菜,市面上也有販售膠囊、錠劑等保健產品。許培羣表示,國際指引建議,若從食物例如咖哩中的薑黃粉攝取薑黃素,作為營養補充使用,則每公斤體重建議每日食用3毫克,以60公斤成人為例,大約每天攝取180至200毫克;較高劑量則視為保健食品使用,市售膠囊、錠劑多以400至700毫克為主。入菜或錠劑 無優劣之分「薑黃入菜與使用錠劑並無孰優孰劣之分,民眾可以自身方便性為主。」許培羣指出,針對希望烹調薑黃料理,卻沒時間製作複雜料理的民眾來說,建議可在牛奶中加入薑黃粉,或以薑黃片泡茶使用;也可善用電子鍋,將米飯、高湯、魚肉或雞肉及薑黃等香料放入鍋中,一般燉煮30分鐘即可起鍋。市售薑黃錠劑產品,有許多複方選項。許培羣說,較常見的是「薑黃加多醣體」、「薑黃加胡椒鹼」,胡椒鹼可增加生物利用率,加速身體利用薑黃,達到活性效果,多醣體則有助提高免疫力。此外,因為薑黃具舒緩疼痛、抗菌、抗病毒效用,有時也被用於製作飲品、噴劑,使用後可改善喉嚨腫脹的情況,但若立即需要止痛,還是得靠藥物輔助。不過,並非所有民眾都適合使用薑黃素。許培羣表示,薑黃素會促進胃酸、膽汁分泌,有腸胃問題如胃潰瘍、消化不良者,食用薑黃素可能引發不適;高劑量薑黃素對子宮收縮有一定影響,懷孕中或哺乳中婦女,建議減少使用。具抗凝血 血液患者當心服用抗凝血藥物的血液疾病患者,因為薑黃具有抗凝血效果,恐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薑黃是脂溶性物質,肝臟功能不佳患者,使用高劑量薑黃恐造成代謝壓力。許培羣提醒,這些疾病患者在使用高劑量薑黃錠劑前,建議諮詢醫師、藥師等專業人士,確認藥物交互作用。
-
2024-07-08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我都不會喘,怎麼會有氣喘?變異型氣喘症狀多元,夜咳、晨咳都是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二:不喘的氣喘【建議掛號科別】胸腔內科「醫師,可是我都不會喘啊!」二十幾歲的設計師不可置信看著醫生,堅決不相相信自己有氣喘。這位年輕的先生穿著黑色襯衫,全身都是名牌的行頭,是一間設計工作室的老闆,平常接案量很多,工作時間不是很固定,最近兩個月咳嗽一直不會好。常常半夜咳到醒過來,吵得女朋友難以入睡,才來看門診。仔細詢問起來,這位先生小時候並沒有氣喘病史,但是一感冒就會咳很久,以至於對咳嗽咳很久這件事情習以為常,要不是女朋友威脅他再不看醫生,他就自己準備去睡客廳,他也覺得沒甚麼大不了,不過是乾咳,再過一陣子就會好了。因為工作壓力不小,他偶爾會有胸悶的症狀,通常離開工作室去運動一下就會改善,對於自己體能很有自信,怎麼都不敢相信自己有氣喘。「醫生,我運動是跑全馬都不會喘耶!怎麼可能有氣喘啦!」「你們家有其他人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嗎?」「我媽媽是有過敏性鼻炎、我自己有一點,但最近鼻子都還好!」我詳細的告知這位先生異位性體質的遺傳性,以及氣喘呼吸道敏感性和時常變化的特質,這些狀況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好的時候跟正常人一模一樣,但只要一開始咳嗽就會反覆久咳不癒。最後,再解釋了肺功能報告,先生做得是支氣管擴張試驗,我問:「你剛剛噴了支氣管擴張劑,吹第二次時,有沒有覺得咳嗽比較沒那麼緊,呼吸比較順?」這位設計師想了想,點點頭,確實覺得比較舒服,他才接受氣喘這個診斷。氣喘的治療最重要的是病患對自己疾病的理解和遵從醫囑的用藥,用藥兩周後,他的咳嗽症狀緩解,不再會半夜乾咳醒來,也少有胸悶的情況,他才跟醫師說,他去年感冒看不好,診所醫師也跟他說氣喘,他不信,所以其實用兩天藥就不用了,但這次終於了解原來氣喘真的可以只有咳嗽,看來是他錯怪前一位醫師了。咳嗽變異型氣喘症狀表現多元,不一定會喘咳嗽變異型氣喘,在許多氣喘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以看到以夜咳、清晨咳嗽、乾咳、胸悶症狀表現,不一定會有喘的症狀。這些症狀嚴重性發作與否會隨時間變化,常有季節性、地域性,甚至和工作環境有關,有些患者只要一離開公司就不會咳,代表他可能對公司環境某些物質過敏。氣喘的環境過敏原不只是塵螨、蟑螂、花粉之類的東西,有些人對溫度濕度也一樣敏感,所以有些患者一搬到國外,症狀就完全好了。當然氣喘也和壓力有關,高壓的工作和生活都可能會讓氣喘容易發作。異位性過敏體質通常是氣喘遺傳原因,父母若有一方有過敏體質,小孩子有一半的機會會有,如果父母都有,則小孩子會有八成的機會有,這裡的異位性過敏體質包含:氣喘、過敏性鼻炎或是異位性皮膚炎。也就是說,爸爸氣喘,小孩子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或者過敏性鼻炎,不一定是同一個疾病。這是因為這些過敏體質共用了一些相似的機轉,只是過敏的位置不一樣,過敏性鼻炎顧名思義就是鼻子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過敏,而氣喘就是呼吸道的過敏。氣喘治療兩大精神:風險管理和症狀控制因為是過敏,如果沒有相應過敏原誘發時,很多人都會是沒有症狀的狀態,過敏原可以是病毒細菌引起的感染後持續過敏狀態,或是剛剛提過的環境過敏原以及溫度濕度敏感,也有一些人是運動誘發,或是吃到一些特殊藥物。每個人過敏的原因不盡相同,因此氣喘治療的兩大精神就風險管理和症狀控制,風險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過敏原,良好規律的用藥習慣,減少其他共病的因子。慢性咳嗽的三大可能,氣喘、過敏性鼻炎、胃食道逆流本身也常常是同時存在的共病,患者如果三個問題都有,只處理其中一樣,常常無法解決他的症狀。症狀控制部分則是醫師會根據不同氣喘的嚴重度,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達到良好的氣喘控制,這部分患者的是否規律用藥有很大的影響。其實氣喘治療最大的障礙,往往是患者對這個疾病的認知,當患者不認為自己有氣喘時,通常不太可能配合治療。這在臨床非常常見,因為大部分的氣喘患者沒有發作時,跟常人是沒有兩樣的,就像是過敏性鼻炎沒發作時,也不會有人意識到自己有鼻子有問題。然而,氣喘本身即便沒有明顯發作,呼吸道還是持續在發炎和過敏,因此對於肺功能已經有改變,或臨床症狀明顯的病人,規律用藥相當重要,而要讓患者理解這些重要性,詳細的衛教和讓病人提高對自己疾病認知的健康識能,是首要之務!(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0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 老公:「怎麼一下就軟了?」為何?
老夫少妻,老公去麥當勞買了薯條回來,老公想拿給老婆吃,想不到已軟掉了。老公:「怎麼一下子就軟了?」老婆:「就像你一樣!」老公聽了,大怒,以為老婆在影射他那方面能力。老婆趕緊回答:「是說像你的心一樣,一下子就軟了。」果然沒錯,老公一下子,心就軟了!言語表達的重要,可想而知,「像你一樣」「像你的心一樣」只差一個字,但含意就差太多了。這種情形,很像我們人體的基因密碼,一旦少了一個核苷酸,輕則引起某種缺陷,重則引起癌症,因為基因稍微改變,形成的蛋白質就會改變,如果改變的蛋白質是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那可能細胞就會無限的分裂而形成癌症。話說,人體的器官有軟有硬,硬的如骨頭牙齒、指甲、耳石,其他內臟器官大都是軟的,但有些疾病會讓器官由軟變硬,例如長期抽菸,肺部會纖維化,會硬化,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肺臟原本換氣的功能,最耳熟能詳會變硬的器官就是肝臟,正常人的肝臟是柔軟的,表面是平滑的,摸起來是軟軟的,但如果硬掉了,表面變粗糙甚至凹凸不平,厲害的像苦瓜一樣,肝臟變硬,最後肝臟摸起來像石頭一樣像鐵一樣硬。變硬的原因,是因為肝細胞壞死厲害,正常的肝細胞轉而由纖維組織來取代,纖維組織愈多,肝臟就變愈硬。好比腳跌倒受傷如果只是一點皮膚受傷,好了以後,表皮還是由正常的皮膚再生,跟正常的一樣,但如果傷口深,即使好了,表面也是硬的。因為取代的是纖維組織,就是結疤組織,結疤組織一多,摸起來就變硬。在台灣,肝會硬,大都是B肝或C肝引起的,因為兩種病毒都會導致肝細胞發炎壞死,壞死組織愈多,纖維組織增多,久而久之,肝就硬掉了。此外,隨著國人飲酒文化愈來愈普遍,酒精引起的肝纖維化、肝硬化也愈來愈多,喝酒引起的肝硬化很可怕,因為B、C肝引起的肝纖維化、硬化在初期超音波都看得出來,但喝酒引起的硬化在超音波很難看出,很像只是一般的脂肪肝,等到超音波看起來有硬化了,大概都是肝硬化末期,不是肚子有水,就是黃疸,此時再戒酒就來不及了。除了B、C肝、酒精肝之外,近年來肝硬化另一原因是肥胖引起的脂肪肝。人體攝取多餘的熱量以脂肪的方式存在肝細胞內,肝細胞會發炎壞死,產生纖維化,久而久之也會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可不慎。老夫妻吵架一輩子,老公先走了一步,老婆在墓碑上寫著,「你一輩子軟趴趴,這下子終於全身都硬了。」肝臟不硬在活著當下是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等到走了全身都僵硬我們就不用計較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7-05 醫療.消化系統
今年「超」了沒!肝癌早期無症狀 明顯不適已晚期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肝基會)推廣肝病防治有成,近年肝病死亡率下降,去年肝癌死亡7700多人,3800多人死於慢性肝炎。今年肝基會與7-ELEVEn合作進一步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不管有沒有B、C肝炎,每年都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B、C肝帶原者,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病是台灣最大的本土病,B肝帶原者有160餘萬人,慢性C型肝炎患者有40至60萬人,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沒有B肝的成年人,大都感染過B肝,也可能有肝硬化及肝癌而不自知。腹部超音波則是早期發現肝癌最好的檢查工具。肝病病友郭忠順去年底參加肝基會舉辦的「免費保肝篩檢」活動,接受抽血檢查,未料檢查報告顯示,甲型胎兒蛋白(AFP)高達45點多,肝指數(AST、ALT)是正常的,他立即就醫,隔兩天做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竟揪出9公分的惡性腫瘤。郭先生說,他沒有B肝帶原,也沒有C肝,進一步檢驗才發現曾感染B肝,還好及時獲得醫治。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肝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若出現明顯不適,大都已是晚期,呼籲民眾多善用政府提供40歲以上民眾的免費成人健檢服務。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過去國人B肝帶原者約15至20%,遠高出全球平均的5%,台灣B肝感染率之高,也增加了肝癌風險。肝基會今年除了推動偏鄉肝病篩檢,也規畫一條龍全方位醫療到點服務,檢查出異狀時,由專業護理師提供服務,並帶到醫療院所進一步詳細評估。楊培銘說,「今年超了沒」活動,7-ELEVEn指定門市成為保肝衛教諮詢站,提供免費保肝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等健康檢查服務,增加民眾接受篩檢的可近性。國人對肝病無感,甚至以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肝炎才是大宗。楊培銘呼籲,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症狀時已經來不及了,主動篩檢、積極追蹤、及早治療,是預防肝硬化及肝癌的關鍵。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肝基會自2021年推動「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腹部超音波除了揪出肝臟異常,也同時檢查腹部的膽、胰、脾、腎,民眾要有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B、C型肝炎患者只要定期追蹤及治療,都可以獲得良好控制,避免黑白人生。
-
2024-07-04 性愛.性病防治
游泳染菜花?醫:接觸到病毒也不一定會被感染!唯一方法杜絕HPV
夏天到了,游泳池出現戲水人潮,泡在水中清涼消暑。但網傳「游泳會被傳染菜花」開業診所泌尿科醫師戴定恩表示,菜花又稱為「生殖器疣」或「尖頭濕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屬於常見的性傳染病,所以主要傳染途還是經由性行為,在游泳池、大眾溫泉被傳染的機率很低。戴定恩說,很多人身上都存有人類乳突病毒,雖然間接傳染的機會不高,但只要有傷口、免疫力低下,還是可能會發病。民眾常聽到摸網咖滑鼠、使用公廁或坐在患者曾坐過的椅子受到感染,其實前面都會經過一段潛伏期,通常感染菜花後並不會立即有症狀。HPV,接觸到病毒也不一定會被感染戴定恩強調,接觸到病毒不一定會被感染,提升免疫力是杜絕疾病上身的根本之道。到游泳池、溫泉、大眾浴池等地方,一定要確實做好清潔,意即離開水邊馬上沖澡,洗去附著在身上的細菌、病毒。許多人不喜歡在公共空間淋浴洗澡,寧願收拾好衣物再回家清洗全身,戴定恩曾經當過救生員,建議離開游泳池一定先淋浴沖洗,因為除了個人清潔衛生,游泳池會使用氯錠殺菌滅藻,若殘留在皮膚上會造成刺激與敏感,私密處乾癢。游泳並不會直接染上菜花,戴定恩提醒下列4點,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及健康防護,可以把感染機率降到最低。游泳4要點降低感染菜花1.趕快清潔:離開游泳池後,趕快沐浴清潔,若不想在淋浴間洗澡,也要先沖過全身,回到家再好好仔細清洗。2.提升免疫力:平常吃好睡好,要均衡營養、規律作息不熬夜、養成運動習慣,打造健康好體質。3.施打疫苗:HPV疫苗並非只適合女性的子宮頸癌疫苗,而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預防菜花,以及由HPV所引發的癌症或疾病,建議適齡族群施打。4.保護傷口:菜花易經由小傷口,到達破損部位表皮基底細胞層;若沒有做好防護,感染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