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疫調
共找到
1392
筆 文章
-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確診者跑去桃園打麻將還隱匿足跡 北市重罰16萬
台北市確診個案15863於8月3日至4日,在桃園某處貨櫃屋與友人打麻將,卻在疫調時隱瞞該活動史,造成新北市及桃園市各1人確診,遭北市衛生局裁罰16萬元罰鍰,衛生局表示,截至8月24日止,因疫調不實遭裁罰共計6件,其中2件因個案影響重大遭處16萬,其餘各罰6萬元。衛生局說明,北市個案158638月4日就醫採檢確診,衛生單位進行疫調時,該個案隱瞞8月3日下午2時至隔天凌晨1時,在桃園某地貨櫃屋長時間打麻將的活動史,僅聲稱「獨自1人駕車至桃園,並未與他人接觸」。其他3名一起打麻將的友人,因未能衛生單位匡列進行居隔,造成新北市及桃園市各1位友人分別於8月18日及21日確診。衛生局表示,在疫調過程中,會比對確診者實聯制、台北通及電信足跡等資料,其目的既是為了能找到感染源、傳播鏈,並匡列接觸者以降低社區傳播風險。針對疫調資訊不實,將依法嚴正開罰,根據北市衛生局統計,今年截至8月24日止,共有6件因疫調不實、未完整提供足跡、活動史與接觸者名單被裁罰,其中2件因個案影響重大遭處16萬元罰鍰,另4案則各罰6萬元。衛生局表示,疫情逐漸降溫,8月以來第6度0本土病例,但仍要提醒,確診者應確實配合疫調,切勿隱匿或提供不實資訊,正確詳實的提供疫調資料能幫助衛生單位迅速掌握疫情,阻斷病毒傳播鏈,避免疫情擴散。疫調不實者,將依相關規定開罰,不僅損及自身利益,也會危害全體人民的健康安全,呼籲個案誠實配合疫調,若不能配合者,北市府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學成防疫「兩不管地帶」 柯文哲:擬提供防疫指引
大學即將開學,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由於大學則是教育部管轄,但是疫調卻是北市府負責,大學成為「兩不管地帶」,考量位處北市的大學多,北市正在擬定SOP指引提供給大學。另外,開學將至安親班內部仍維持2.25平方公尺安全距離規範,先觀察一陣子,再討論逐步放寬。柯文哲表示,高中以下學校是權責在北市教育局,大學則是教育部管轄,但是疫調卻是北市府負責,大學成為「兩不管地帶」,過去暑假大學沒開,如今開學將至,位處北市的大學又特別多,因此有關大學的防疫指引,包括出現確診要怎麼通報、疫調,北市已經在寫SOP指引提供給大學,若有必要也將邀集各大學總務長開會宣布、討論。另外,柯文哲表示,安親班內部仍有安全距離規範,每人間隔2.25平方公尺,是以目前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防疫距離中,1.5*1.5計算而來,導致安親班只能收目前八成的學生,安親班可以收的學生少、成本高,但是在疫情還沒完全過去前,仍需按照中央標準1.5公尺概念來決定容留量,先觀察一陣子,再討論逐步放寬。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後匡列5大標準 新北衛生局長說分明
新北市近期針對World Gym板橋雙十店匡列96人居家隔離,當中也包含沒跟確診者接觸的民眾,衛生局長陳潤秋也為此說明市府匡列標準,要依照人、事、時、地、物5大標準去看待,決定要不要擴大匡列。陳潤秋表示,根據疫調來看,「人」代表跟旁人的接觸狀況、「事」是單獨個案還是群聚事件、「時」指彼此接觸時間或同一環境,或許有沒跟確診者接觸但環境不通風,還要看待的時間多長,都會列入考量。陳潤秋續指,「地」會看疫調地點是否通風良好,社交距離可維持到多少,最後「物」則像茶水間或一些個人物品,有共同觸摸且在某個時間點並非清消時段,這些都會納入考量,盡可能阻斷傳播鏈。
-
2021-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各項滾動式開放 侯友宜:餐飲管理仍嚴格
防疫二級警戒預計延長,雙北有機會從中高險區將為中度風險區。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新北目前還有零星個案,但尊重中央的評估,新北各單位也在評估,若覺得該開放就採取開放態度,但餐飲管理仍會採取更嚴格標準。侯友宜在防疫記者會指出,新北個案的疫調分析,多數Ct值高屬舊案,且很多都是去意願陪診、看病而採檢陽性,但不論什麼狀況,疫調要釐清楚,否則個案會產生更大風險。侯友宜表示,新北在二級警戒內,部分項目會做滾動式開放,等待中央公布後會請各單位做準備,若疫情控制更穩定,甚至比地板值更低,開放腳步更快。侯友宜也說,有關餐飲管理增加同住家人不受梅花座、隔板等限制,但地方執行有困難度,更何況還有疫情個案在新北,會採取更嚴格標準。
-
2021-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國二級警戒到年底? 陳時中:衡量這些因素機會很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全國二級警戒到9月6日,也開放室內80人、室外300人等集會措施,以及K書中心、室內遊樂園、海釣場、海泳/浮潛等水域活動。對於二級警戒延長,是否會一路延到年底?指揮官陳時中說,機會高,因國外疫情不斷變化,幾個因素要考慮,因此維持二級警戒機會很高。陳時中表示,從整個病例採檢狀況、確定病例趨勢來看,從高峰往下已有一段時間,台灣疫情控制算好,另外這段時間的採檢陽性率都低到0.01以下,有時候還有0.004、0.005,當然有時會有通報時間差異,但整體陽性率很低,除了現在零星個案要警戒,疫調也要即時、匡列。陳時中說,國外疫情不斷變化,這世界是流通的,邊境嚴管也無法保證沒有病毒入侵,因此要提高警覺,幾個因素要考慮,包括國際疫情是否趨緩、疫苗覆蓋率、變種病毒對於疫苗保護力是否下降等,所以維持在二級警戒,機會是很高的。他說,二級其實滿寬的,有一定的指引,大家遵從度高,即可多一點回復正常生活。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越南女移工涉北部移工社交圈確診 足跡跨3鄉鎮超市賣場
彰化今新增一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確診者為20多歲女性越南籍移工,在轉換雇主時採檢發現,彰化衛生局目前針對該確診移工匡列採檢89人,含其母、兄等同住者居家隔離7人,彰化衛生局推測個案感染時間超過2個月,懷疑是在今年5、6月間於北部感染,目前歸為不明感染源個案。彰化縣連續「加零」13天後今天破功,葉彥伯指出,確診外籍移工2018年12月20日入境後在台中市工作,今年4月15日搬到彰化,租屋處同住包括其母、兄、阿姨、表姊、兄友人、阿姨友人等6人,8月19日轉換仲介公司依規定採檢確診,CT值為34.53。該移工今年4月到彰化後直到8月19日轉換雇主前都在工廠打零工,且不只1家工廠,衛生局也調查出她在今年5、6月間疫情爆發時與上月24、25日兩個時間點,曾有板橋、萬華越籍移工社交圈活動,衛生局估計總匡列人數會達到150人,另還有其兼職場所疫調中。葉彥伯指出,確診個案CT值高,感染風險較低,但其血清抗體快篩檢驗中,Igm為陰性,顯示感染時間超過2個月,不排除在今年5、6月間於北部感染,感染源仍待釐清。彰化縣政府公布確診者足跡,從父親節到8月18日包括福興、秀水、彰化市等地,期間去了三次福興鄉彰水路56號的統一超商新香珍門市,其他足跡為全聯福利中心秀水彰水店、彰化市中華路66號動力主義彰化店、全家便利商店福興番花店。
-
2021-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堵變種株 侯友宜:境外移入個案2次PCR陰性才可出院
新北市今天新增3例確診個案,其中2案都是去醫院採檢才發現確診,1例居家隔離採檢確診,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下令,為加強管理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在基因病毒序結果出爐前,都視同Delta變種株感染個案,需要2次PCR採檢陰性才可出院,要用最高標準看待,防堵變種株感染風險。侯友宜表示,林口個案在8月18日因身體不適,到亞東醫院採檢時PCR結果陽性,CT值26.6,疫調發現是因為跟朋友接觸才感染,還會再積極疫調感染源,查出詳細原因,已匡列該個案的太太及女兒、兒子,PCR檢測皆為陰性。新莊個案是去輔大醫院就診時,採檢PCR陽性,CT值33,數字算高沒有感染力,但是在哪裡、如何被感染還待釐清。另一案三重的居家隔離採檢陽性個案,該個案的女兒、女婿在北市某公司工作,8月3日公告確診,被匡列居家隔離,屬於家戶感染。總計匡列接觸者9人、居家隔離2人。另外,為防範Delta變種株病毒,侯友宜宣布,只要是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在基因病毒序結果出爐前,都視同被感染Delta變種株,必須2次採檢PCR陰性才可出院,侯友宜說,面對病毒來勢洶洶,要阻絕於境外,要更加謹慎面對、一個都不能疏忽,要採用最高標準看待,希望面對Delta病毒會有更高挑戰,台灣要預做準備。衛生局長陳潤秋補充,因每個個案發病日不同,為提高警覺才會採取採取比較嚴格的標準。
-
2021-08-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長照機構可探病了? 陳時中:可以期待
指揮中心目前規定,醫院限定僅一名陪病者,不過有孕婦生小孩,若老公陪產但家中還有6歲小孩,是否研擬放寬陪病僅1人限制?指揮官陳時中說,有關探病的規定,明天會有一定公布,「有些特殊病房我們會放寬」。指揮中心自5月11日宣布,調整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門禁及人員管制措施,擴大至全國醫院與長照機構,除例外情形,停止開放探病及探,陪病及陪伴者仍為1人。近期調降為二級警戒,指揮中心於8月12日宣布,開放長照機構探視,每名住民訪客不可超過3人,須附快篩證明,但雙北仍為中高風險地區,暫時不鬆綁規定。不過有雙北民眾反映,超過三個月沒看到父母,是否可再放寬?陳時中說,雙北還是中高風險地區,因此規定相對嚴格。雖然目前有案例,但維持很少,疫調掌握也相當準確,近期風險等級會往下調,看來趨勢是一定的,從中高風險往下是可以期待的,隨等級下降,調整探視時間與人數。
-
2021-08-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突破性感染」 疑我國首例 30多歲孕婦已打2劑
昨日國內新增四例本土及十四例境外移入,無死亡案例;但台電有兩起確診,其中一案為完整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的三十多歲孕婦,疑似為我國首例「突破性感染」孕婦確診個案,且可能為第一例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仍染疫的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自三月廿二日至八月八日止,在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的民眾中,共出現十一例「突破性感染」案例,其中六例為第二劑接種滿十四天以上確診,三例感染Alpha變異株,另三例因Ct值大於卅,未作基因定序,而這六例皆屬無併發症的輕症確診者;此外,在莫德納疫苗部分,仍未傳出「突破性感染」案例。指揮官陳時中昨於疫情記者會表示,台電群聚案尚未納入案號,後續將由市政府進行相關疫調,由於個案狀況不同,要根據事實來判定,現已匡列卅人居家隔離,同層員工則須居家隔離辦公十四天。該名孕婦係因居家快篩陽性,才揪出病毒,是否有忽視風險疑慮?陳時中說,中央可以去了解詳細過程,措施會採比較強硬一點,但地方聽起來的狀況,「算是比較寬鬆的方式」,相信有其理由。台北市衛生局說,目前正在疫調中。對於該例打兩劑莫德納疫苗仍確診的孕婦個案,莊人祥說,該案不列在昨天的確診案號,初步資料為卅幾歲員工,因公司十一日出現職員確診,她遭匡列為自主管理,十四日晚間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十六日居家快篩陽性,自行赴醫院採檢確診。昨日國內新增確診個案,陳時中指出,境外移入案例較多,包含澳洲一例、美國及英國各二例、緬甸有九例為在緬甸工作的台商及家屬,搭乘專機返台後確診;另有三例個案出現「突破性感染」,打滿二劑疫苗後,仍確診染疫,其中兩人接種AZ疫苗,一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國內疫苗施打方面,指揮中心表示,第六輪疫苗將於今中午截止預約,接種人數如果沒有額滿,擬將施打年齡層往下開放,讓卅五歲以下年輕人也能打到高端疫苗;預估第六輪接種完畢後,我國八月底前疫苗覆蓋率將突破一千萬人次。澎湖縣長宣布,十八日起於餐廳內用無須用隔板,陳時中說,會持續跟澎湖縣政府溝通,建議維持現有餐飲指引。
-
2021-08-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確診+0境外+1 鄭文燦:阻Delta境外國境管制最重要
桃園市政府今天下午公布本土確診+0、境外移入確診+1,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今天境外移入1例女性案15985,是從緬甸搭乘包機入境,該包機共有乘客9人採檢呈陽性確診,案15985她的Ct值35,這9人都需要特別注意,未來Delta病毒必須要阻絕境外,每一個入境個案,都要非常用心去了解確診情形。鄭文燦說,每一個傳播鏈風險期,都以最後1個確診個案往後推算14天,要到達清零階段,還要再觀察一小段時間,針對每一個群聚個案,疫調團隊都會去計算整個傳播鏈,包括社交活躍圈及引發家庭、職場的傳播,來掌握傳播路線圖。從7月11日到8月16日特殊交友圈加計職場、家庭群聚感染共55人,可見疫調很重要,如果確診者能夠清楚交代活動史、接觸史,匡列隔離會更精準、迅速,傳播可能性就降低。他認為,保護自己、保護他人,這段時間如有危險社交活動,自己快篩或到衛生所、醫院篩檢很重要。還有國境管制很重要,入境第一採,防疫旅館第二採,從醫院收治確診病患Delta病毒的病例,已突破3成到4成之間,代表亞洲地區大流行已經到達門口,我國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採取更高管制政策,才有可能阻絕境外。鄭文燦表示,這次從5月起本土大流行的個案,基本都是英國株病毒,不是印度株,最近看到入境病例Delta病毒株比例一直提高,這段時間一定要把國門守好,機場、防疫旅館及醫院防疫規範都要做好,打疫苗很重要,疫苗普及可形成群體免疫力,但不保證一定不會被感染,因此個人戴口罩、消毒清潔和保持社交距離仍很重要。
-
2021-08-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境外移入145例有40人打過疫苗 12人為「突破性感染」
全球各國受Delta變異株衝擊,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近期邊境政策改變,自7月2日起要三次篩檢,7月2日至8月14日統計,有145例境外移入病例,經過疫調或是口頭詢問,其中40例有接種疫苗紀錄,這40人中有26例施打過兩劑疫苗,但要符合完整接種條件,像是打完兩劑疫苗或一劑嬌生後滿14天的僅有14例,其中14例中有2例在接種疫苗前確診,扣掉此2例,等於有12例是完整接種疫苗後染疫。羅一鈞表示,12例是完整接種疫苗後染疫,包含有發病或是無症狀確診,但是這個比例並不高,大概不到10%。就整體接種疫苗的比例很高,大概是接種比例28%,大部分染疫都不是完整接種條件下染疫,只有12例是完整接種後染疫。羅一鈞說,這12例中有3例被定序是Delta病毒,這12例疫苗接種廠牌最多是輝瑞有5例、嬌生3例、莫德納有3例、AZ有1例。這40個曾接種過疫苗的個案中,有19例接種輝瑞、7例AZ、6例莫德納、4例嬌生、科興4例,這些疫苗都是出國會接種的疫苗廠牌有關,出國都看得到,跟出國比較容易接種到的廠牌有關係。羅一鈞指出,境外移入定序中有35例為Delta,其中8例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而3例入境時皆符合完整接種條件,且是無症狀確診者。8例接種疫苗廠牌,分別是3例輝瑞、2例AZ、2例莫德納、1劑嬌生。至於哥倫比亞變異株,境外管制是否會有所因應?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在邊境沒有要放鬆,持續這樣強度管理,至於羅一鈞講過,「它沒有特殊變化」。羅一鈞表示,哥倫比亞跟秘魯變異株,沒有有報告顯示傳播力比Delta更強,Delta仍是各國大流行主要病毒株,新的變種擔心對於疫苗有新的抵抗力,要有更新的文獻證實,邊境持續偵測的變異株,以及討論解隔離的條件,是否有要調整,但沒有因為哥倫比亞或是秘魯變異株在邊境做更研修改。
-
2021-08-14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提升細胞功能對抗疫情?營養師:每天吃「這3類」食物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COVID-19流行期間,能夠提升自己的免疫功能很重要,才有本錢對抗病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指出,研究發現,「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輕此波因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相關風險和發病率。1.每日攝取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搭配全穀雜糧類蔬果雜糧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C、D、E、B群、鋅、硒、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它們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劑,可利用多種途徑促進免疫細胞功能,進而優化免疫系統。 2.每日補充適量的豆魚蛋肉類與1-2杯的乳品含有優質蛋白質,可建造修補上皮細胞及器官組織,為身體提供良好防禦屏障,降低病毒入侵機會,同時可以維持肌肉組成,避免衰弱肌少症狀。3.每日攝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海鮮,海藻油,海魚和亞麻籽中存在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支持免疫系統;橄欖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和堅果中的ω-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的作用。 每天要喝足量的水,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徐裴莉表示,文獻顯示足夠的水分對於細胞穩定、腎臟功能維持、體溫控制、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胃腸道和心臟功能以及預防頭痛、脫水等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活動量、生理和疾病狀態,每天建議兒童4-5杯,青少年7-11杯,成年人10-12杯的水份需求。此外,目前尚無文獻顯示營養補充品對於預防COVID-19的功效,因此最好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營養素,無須從補充品中獲得。徐裴莉提醒大家,面對疫情,建議民眾每日以新鮮食物作為均衡飲食的基礎,注意水分補充,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營養補充品需根據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建議補充,否則多食無益。除了平日的飲食保養,應以謹慎態度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才是杜絕疫情流行的根本之道。
-
2021-08-13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環境太乾淨會損害免疫力,真的嗎?
衛生(Hygiene)代表著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更是防止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例如: 吃飯前要洗手、上完廁所要洗手以及醫生觸摸下一個病人前要洗手等等,這些都是衛生的正確要求。但是,沒想到人類文明進步、講求衛生以後,竟然“過敏”人口卻大幅度的、不斷的提高,於是,許多科學家努力探討並歸納其造成的可能原因包括: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空氣汙染、藥物濫用、以及加工食品(添加物太多),這些原因確實是和工業革命與經濟進步有關,所以有人就說“過敏”是一種文明病,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因為文明也包括了文化上的進步,而文化上的進步顯然不是上述空氣汙染等的構成要素。但是,又有人提出,過敏是因為講求衛生而造成的,這就問題來了,難道講求衛生不對嗎?把過敏人口的增加歸責於講求衛生,使得環境太乾淨的說法,科學界將其稱之為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衛生假說的理論是這樣解釋的,人類生命早期免疫系統的形成(特別是5歲以前),必須建立在微生物暴露的良好環境中,如果現代社會太乾淨、太衛生了,這就意味著幼兒在生命早期接觸健康菌群的可能性變小,因此就會對過敏的抵抗力較低,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如同孩子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長大後就愈不能在現實社會中生存的理論是一樣的。然而,我們看到許多對衛生的敘述,例如: 家用肥皂/牙膏含殺菌劑、孩子餐具用酒精消毒、空氣中亂噴消毒水、不准去草地上玩以及不准在家養貓狗等等,對不起,這些都不是衛生的正確概念,而是錯誤的衛生觀念。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難道正確的衛生觀念也會導致小孩免疫力有缺陷? 你信嗎? 以後吃飯前不洗手! 東西掉地上,可以撿來吃! 全家不必公筷母匙! 小孩過敏率就會降低,筆者首先不信。根據2021年7月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就提到,有關現代社會講求乾淨衛生,才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的理論已經過時,更應該被丟棄。該篇論文主要作者為倫敦大學學院臨床醫學微生物中心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Graham A.W. Rook),他指出了四個重要的研究結論,反駁了所謂衛生假說。• 首先,現代水泥建築物中(辦公室或家裡)發現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們免疫進化所需的微生物(unnatural microbiota)。• 其次,疫苗除了可以保護我們免受病原菌(壞菌)的感染之外,還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因此我們不需要為了要增強免疫力,去接觸病原菌,甚至有些人會面臨死亡的風險。• 第三,科學界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天然綠色環境中的微生物菌群對我們的健康特別重要(natural environment)。現代建築物並不是我們必須要接觸的自然環境,甚至會讓人產生疾病(稱之為:病態建築症候群)。• 最後,流行病學家發現打掃家庭衛生與健康問題(例如過敏)之間的連結,不是因為環境太乾淨所引起的,而是由於肺部暴露於清潔產品下所引起的,這些清潔產品會促進過敏反應的發生。進一步分析這些發現,完全符合人類的進化和歷史進程中,所看到的現象,那就是兒童要發展出良好的免疫系統,就必須在他們的腸道、皮膚和呼吸道中發展出健康的菌群,而這些有益菌群主要來自於(1)接觸健康的母親(自然產、喝母乳、和媽媽抱抱),(2)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接觸(父親、兄弟姐妹、祖父母),(3)暴露在大自然環境下(在草地上玩、呼吸新鮮空氣、郊遊踏青、戶外運動),以及最後(4)施打疫苗。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乾淨與衛生是好事,特別是為了防止疾病的感染與傳播,所以需要針對最常參與感染傳播的手和某些特定的物體表面(把手、按鈕、桌面、水龍頭等等),進行清潔,甚至在新冠肺炎時要戴口罩等等,這些都是正確的衛生觀念,在本篇論文中把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叫做Targeted Hygiene ---亦即有目標、有方向、有科學根據的衛生觀念,而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和接觸母親、家庭成員、自然環境和疫苗以便獲取我們需要的免疫力,完全不衝突。所以倫敦大學學院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在結論中提到,採取正確的衛生行為是必要的,並且應該停止並丟棄,將衛生誤認為是免疫調節紊亂的原因之一。Journal Reference:1.Graham A.W. Rook, Sally F. Bloomfield. Microbial exposures that establish immunoregulation are compatible with targeted hygien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21; 148 (1): 33 DOI: 10.1016/j.jaci.2021.05.008
-
2021-08-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食藥署超打名單曝光 挨批自肥
台灣最近再次陷入疫苗荒,主管疫苗業務的衛福部食藥署之前曾被爆出疫苗造冊人數遠高於編制人員一倍以上,引發自肥爭議,根據本報追蹤,不只食藥署裡外都打好打滿,就連食藥署長吳秀梅擔任董事長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一七五名員工,也被夾帶進第一波第二類優先施打的名單,早早打完疫苗。本報記者昨天致電吳秀梅,她解釋CDE是重要的疫苗審查人員,「我們食藥署真的有人員染疫啊,七十幾個人無法上班,難道你們希望我們的工作都停擺嗎?」她甚至不悅地說:「這個議題已經講過了,不想再講了。」隨即掛電話。陳時中表示,CDE也會負責藥品核准,有核准的都跟相關工作有關。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這些人是廣義防疫人員,但多是在辦公室做文書查驗,難道風險與第一線邊境查驗、疫調人員高嗎?他強調,台灣的疫苗量就是不夠,只要官員說疫苗量夠、特定人可以接種,「肯定說謊。」國民黨立委林奕華上月踢爆,五月中本土疫情大爆發,食藥署編制六四六名員額,造冊人數卻達一三五六人,接種人數一○八九人,員額接種率高達百分之一百六十九,不僅搶打還超打。林奕華國會辦公室進一步向食藥署索取資料,在造冊人數中,包括職員與聘用人員,尤其臨時人員高達四○八人,負責邊境查驗、口罩配發的委外駐點人員一九三人,替代役五十一人。其中引起爭議的CDE一七五人已造冊施打。衛福部內部人士表示,吳秀梅仗勢是衛福部長陳時中的愛將,陳時中對吳要求照單全收,因此名單不斷膨脹。由前衛生署捐助成立的CDE,主要工作為受託新醫藥品及生物製劑查驗登記案件技術審查、臨床試驗計畫書審查等;包括高端疫苗臨床試驗的計畫與資料,就會送給查驗中心審閱評估。
-
2021-08-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疫苗即將雙缺 台大醫:大家別挑了,有什麼就打什麼
我國面臨疫苗荒,第五批自購莫德納疫苗約十萬劑昨下午抵桃園機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數量太少,尚未決定優先接種民眾,需謹慎規畫。此外,五輪接種莫德納疫苗,目前僅剩六十多萬劑,「在這輪接種完畢後,應該所剩不多。」蔡總統說,接下來,政府和民間採購的疫苗數量還會陸續抵達,「我們會全力催促、緊盯疫苗供貨,並搭配國產疫苗,讓國人的接種可以持續下去。我也要請大家一起繼續努力,落實防疫,並用更高的整體防護力來對抗疫情,守護台灣。」國內現存六十多萬劑莫德納疫苗,加上昨自購到貨的十萬劑,共七十多萬劑存量,推估第五輪打完後,僅剩廿一萬劑左右。不過,截至昨天傍晚為止,「非莫不打」族群仍高達三九七萬人,莊人祥表示,即使採購莫德納疫苗均順利抵台,在扣除第二劑及混打數量之後,僅剩不到一百萬人可接種完整兩劑,其餘近兩百萬人無法如願。莊人祥解釋,我國採購、受贈總計八五五萬劑莫德納,約四二七萬人可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目前全國已有二九○萬人接種第一劑,加上第五輪四十三點五萬人,累積三三三點五萬人打了第一劑,四二七萬扣除三三三萬人,僅有九十三萬多人可打兩劑莫德納。第五輪莫德納將在十一日開打,莊人祥說,符合資格者包含,第一波四十三點九萬人預約,與追加的第九類五十三、五十四歲民眾約四點六萬人,以及第一類醫護開放混打的三點三萬人,總計五十一點八萬人。第四輪AZ疫苗已接種完畢,陳時中說,目前地方政府約有卅多萬劑存量,近日豪雨成災,南部部分縣市接種據點暫停服務,不少預約者未能如期施打。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正規畫如何使用剩餘的AZ疫苗,將以受水災影響而尚未接種者,或第一劑滿十周的民眾為優先。AZ、莫德納即將雙缺,接種計畫即將陷入困境,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國內已快無疫苗,如果還是只想打莫德納,恐有難度,希望大家別挑了,「有什麼,就打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第五批採購莫德納疫苗九.九六萬劑,已於台北時間八月八日凌晨自盧森堡啟運,下午三時五十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我國自購莫德納疫苗目前共到貨一二四.九六萬劑。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昨新增四例本土案例,為本土疫情爆發以來最低確診個案數;另新增三例境外移入、三例死亡個案。陳時中表示,病例越來越穩定,希望疫調更精準、疫情控制更好。
-
2021-08-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父親節返鄉潮考驗防疫 陳時中籲有症狀者留在家
父親節將近,外界擔心返鄉潮恐使疫情擴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國內社區整體安全、隱形傳播鏈也少,但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呼籲有症狀務必留在家休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2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定病例,分別為10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的10例本土病例,為5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8月4日至8月5日,有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陳時中說,個案分布以新北市4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例、嘉義縣2例、彰化縣1例;其中8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陳時中指出,今天新增3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均為70多歲且未接種COVID-19疫苗,發病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4日,確診日介於5月21日至6月6日,死亡日介於5月28日至7月21日。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4日累計公布1萬4543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01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5%。近期國內疫情降級且父親節將近,外界擔心民眾返鄉造成疫情擴散。陳時中表示,每次節日都是對台灣防疫的一大考驗,目前社區雖然是安全的,隱形傳播鏈也非常少,但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呼籲有症狀一定要在家休息,返鄉者務必把口罩戴好,這是最基本過節的認知。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17萬92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215萬3856例排除),其中1萬5765例確診,分別為1282例境外移入,1萬4430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8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3例、台北市300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台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旅居新北兒子返鄉感染父母確診 嘉義縣升級管制延到9日
嘉義縣今天公布2例確診案例,分別是民雄鄉案15870女性57歲,案15871男性60歲,是新北市確診案15856男子返嘉接觸的父母,5日上午篩檢確診,入住專責病房治療,縣內足跡單純,有外縣市足跡,已完成擴大清消,與工廠群聚案無關,有新增案例,縣長翁章梁下午直播記者會宣布加強版二級管制延長3天到9日,餐飲仍禁內用。縣府7日至9日在民雄鄉水資源回收中心提供免費快篩服務,衛生局持續疫調,防堵可能傳播。案15870與案15871是新北市確診案15856的父母,因案158567月23日至25日回嘉義,夫妻2人分別在27至29日間出現症狀,曾至轄內及外縣市診所就醫,推論案15856是確診案感染源。夫妻2人平日往返住家、外縣市老家農地工作,生活圈多在他縣市,務農種菜自給或女兒每周自他縣市返家買回食品,三餐自理,曾於他縣市就醫及購物,4日包租中巴與親友北上參加喪禮,依據疫調原則發病前3日為感染期,匡列嘉縣接觸者共5人進行篩檢,結果為陰性,餘轉介外縣市追蹤。翁章梁指出,新增2例是為新北確診者家庭感染,接觸者5日上午PCR採檢確診,2人曾至嘉縣及他縣市診所看診,4日2人搭乘包租中巴與親友北上參加喪禮,匡列相關醫護及同車縣內接觸者與家屬等共9 人篩檢,結果均為陰性,日常多往外縣市老家務農,縣內足跡單純,有外縣市足跡,目前順延防疫二級加強版管制措施至9日,觀察整體疫情變化進行滾動修正,衛生局持續進行疫調中。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 疫情烽火下的我見我思
【編者按】在這全球籠罩於新冠疫情的困境下,特別感到興奮的是,醫學生時代所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居然在她仍然勤於研究與教學之餘,主動與我們分享她由「新冠疫情之省思」,進而引申到「全民防疫運動:從個人情緒免疫保健談起」的心得。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她的推薦,她的學生也是位名教授,不僅是科學家,也兼具豐沛的歷史與文學素養,巧妙地以古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分段介紹他在疫情烽火下的一些看法。希望透過這兩位兼具科學專長與人文素養的學者精心撰寫的三篇文章,在疫情肆虐的無奈之下,我們找到一些還可以做的努力。現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瘴癘,亦稱瘴氣(中醫慣用之名詞),是指山林間在濕熱環境下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一種能致病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與真菌)滋生汙染物。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一般稱為瘴病,故瘴病是多種疾病(流行病或熱帶疾病)的總稱;又瘴氣作為古代的疾病地理學概念,其主要與南方氣候、植被和地貌有關。瘴氣被認為是一種有毒氣體或薄霧,其不僅只在被感染個體內引發致病,更是會隨空氣傳播至該汙染區域內的多數個體(人或動物) 。醫學界往往以為過去所說的「瘴病」即是因水土不服所罹患的「中暑」或「感冒」或「瘧疾」等症,然廣義的「瘴病」則泛指熱帶或亞熱帶所在區域的傳染病。西方將瘴氣稱之為miasma,意思是「不潔」或「污染」。雖然「疫」難以認定為某一種病或症,但就「眾人同病;即疫也」的意義來說,古籍醫書或現代流行病學對「疫」之解,無疑是指稍有規模的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天花」與「登革熱」等。其中「疫」中之重的「瘟疫」或謂「大疫」,更是指某種流行病/傳染病的大範圍爆發,諸如瘧疾、鼠疫、肺結核等,這當中也可能就包括了好發在特定季節或地區的「流感」疫情。隨著現代實證醫學的崛起,瘴癘(疫癘)這用詞已漸漸被後人接受是某些生物(主要是人類)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發的流行性傳染病,如風熱性感冒(流感病毒或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疾病)。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清朝統治期間,來台的漢人多將台灣稱為瘴癘之地,文獻記載中也多次強調台灣島上疫病橫行,如清代《平台紀事本末》所載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際,偽鄭(即明鄭時期1662-1683)時多瘴癘,居民寥落;更云當年軍中疫癘大起,各路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先後沒於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由這些史書記載顯示,自明鄭正式經營/署理台灣至清初(康/雍/乾時期),來台/遷台/開台的我輩先祖都遇到了與先後來到台灣(福爾摩沙)的荷蘭人或西班牙人相類似的久居難題,亦即無法克服疫病(瘴癘)之生死交關。因疫情而病歿的現象到清末/日治的台灣還是經年發生,且台灣本島南北各處無一倖免。據史料記載,1871年日本國藉口琉球海難船民遭臺灣南端高士佛社等居民(排灣族)殺害之故,于1874年出兵攻打恆春半島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在此之際,日本西鄉從道所率領的三千六百名官兵前往台灣征戰中,竟有500餘人死於疫病(戰鬥陣亡者僅20餘人),而清朝6500員派台「文武員弁」也因「疫氣流行」而病故者眾。再者,清末來台灣鎮守海疆的左宗棠楚軍(湖南兵),也於1885-1886年修築嘉義至大陂橫貫道路之際,許多士兵因遇到暑熱、瘴癘所引發的水土不服(主要是瘧疾)而相繼病死長埋台灣,這近百座埋骨處現就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即甲仙鎮海軍墓。日治初期的台灣,于1896-1917二十年間,就曾出現了五次鼠疫流行(造成兩萬四千人死亡)與1919-1920年北部地區爆發過嚴重的「虎列剌」(即霍亂,造成四千三百多人死亡)。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因公共衛生推行落後,再加上兩岸人流頻繁往來下,導致原本在台灣已幾乎「絕跡」的各種傳染疾病,包含霍亂、天花、鼠疫與狂犬病等疫情又再次爆發。以1946年(民國35年)為例,台灣就曾因中國傳來「霍亂」,導致當年全台3809人染疫致病,2210人不幸死亡(致死率高達58%),而嘉義地區更因防疫封城(港)管制而導致警民重大衝突,進而衍變成了當時的重大社會事件——「布袋事件」。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Flu),為一種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為RNA病毒的一種,主要有A、B及C型,其中A型和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的流行。20世紀內曾發生過四次較為嚴重且有記載的流感大流行疫情,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8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與1977年俄國流感等。其中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是近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大流行(估計有10億人被感染),導致全球死亡人數超過了5千萬。依據日治臺灣的1918-1919流行性感冒疫情與防疫年表,這個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臺灣地區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第一波超過2萬5000人(死亡率達7.18%);第二波亦超過了2萬3000人(死亡率達6.3%)。21世紀初的疫調則有,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是一種由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首例致命流行病;2009年的墨西哥流感(A型H1N1),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及2012年的中東呼吸道綜合症(MERS),它也是一種冠狀病毒。這20年期間爆發的上述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所幸僅有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台灣流行肆虐,這波疫情有346名國人確診病例,然因其高致死率(接近20%)也造成73人不幸死亡。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又被稱為Sars-Cov-2,是2003年薩斯(SARS)病毒的變種/分支毒株。從2019年底Covid-19在中國武漢地區爆發後,短短幾個月就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迄今(7/24)為止,全球已經有一億九千多萬個病例數,四百多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台灣國內則超過1萬五千個病例數,七百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死亡。雖然Covid-19主要通過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染疫,但該病亦已被證實可藉由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等環境因素傳播,這意味著它比SARS或 MERS的疫情更難控制與阻斷。特別是,這次疫情的Covid-19病原體亦已經出現多次變異,而這種自體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導致其傳染性亦急劇增強,更甚者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如印度Delta變異病毒株),無怪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危機」。「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2019末至今的新冠疫情已帶給了世界經濟帶來的熔斷衝擊,其嚴重程度遠比上世紀初的大蕭條,更因受到隔離封城、邊境管制、供應斷鏈及防控措施等影響,讓許多數人面臨著失業與貧困。從去年(2020)初第一位女台商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後,台灣民眾就謹遵守著外出要戴口罩/面罩來保持社交距離,進出各大公眾場所也須嚴守「紙本登記制」/「簡訊實聯制」;染疫患者/疑似與確診病患接觸者,也都分別採取了「居家檢疫」、「防疫旅館/隔離酒店」及「自者隔離」與「居家隔離」等不同的防疫措施,來阻絕新冠病毒的傳播鏈。隨著全球疫情的升溫和病毒的持續變種,台灣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也從五月中旬進入極為險峻的階段,而三級警戒也持續延長至七月下旬(7/27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再者,今年六月底國產與進口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已陸續在各大通路/超商販售,於此同時政府也加速設立各地熱點地區的篩檢站與廣設集中檢疫所。隨著台灣政府全方位抗疫推動(滾動式調控),再加上國人上下做好自身良好的防疫配合(沒有人想當那個破口),很慶幸在七月下旬已看見了確診數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對即將微解封(降為二級警戒)後的百業復甦與時序正軌,將是令人多所期待和樂觀看待。另外,國人每天都關心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何時可以打到疫苗,包括每一波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爭議不斷的疫苗接種殘劑(餘針)及可能分配施打的疫苗種類及其副作用。目前在台灣公費疫苗接種只有兩種選擇,即以腺病毒載體為技術的AstraZeneca(AZ)疫苗與以mRNA為技術莫德納 (Moderna) 疫苗這兩種,然民眾目前似乎還期望有第三種以上的選擇,特別是已有一些國人選擇出國去尋找其他已獲WHO 批准緊急授權(EUA)的疫苗接種。然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疫苗,都可能會有非預期的副作用(近五百例接種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更是讓有意願施打疫苗之民眾的普遍疑慮。面對民眾的疑慮與恐慌,建議可由施打者可自行預約選擇所青睞的疫苗種類,年長者可與醫生來共同決定/評估是否施打,某個程度上是可舒緩施打者的不安/壓力,並提高所謂安慰劑的正面效應。近日台灣南部出現了十多例印度「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台灣目前主要仍是Alpha變異株),這著實令人擔憂也需國人更加努力配合政府政策——「輪到你,就去打」,盡己所能為台灣的防疫做出微薄但卻又重大的貢獻。目前,已施打過第一劑的國人才剛超過26%(計次人口比為27%),讓疫苗施打的覆蓋率,故從原本設定需要65%-70%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戰略方針,須提升至80%-85%的覆蓋率,如此才能讓這傳染力強及重症比率高的新冠變種病毒接近「清零」。在這三級警戒即將解除之際,我們接著是要面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後疫情時代」,期許國人同胞依舊秉承「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之價值信念,相信台灣不久後就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且再現昔日經濟榮景。謹以祈願並祝福本文讀者們都能喜樂平安長樂未央!
-
2021-08-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泳池終於要開了? 陳時中:將從不開放名單拿掉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警戒降級,雙北也於昨日起開放內用。但仍陸續傳出有百貨專櫃人員確診消息,繼台北101購物中心昨晚接獲通知商場有櫃員確診後,遠東百貨也傳出有員工確診,外界關心是否影響雙北降級措施?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些區域的群聚主要是家庭群聚,並非百貨裡的群聚,只是有一位在百貨上班,都在疫調中。而對於泳池是否開放,陳時中則表示,今早已與教育部代表進行討論,認為選手訓練有相當完整計畫,尤其培訓選手計畫應儘速進行。至於一般泳池則將從「不開放名單」中拿掉,陳時中說,希望把指引定清楚,包含平時整備跟應變措施、人流管制實名制、分時段開放等,只要與教育部訂定指引,合乎指引報地方後就可以開放。另有民眾抱怨超商不能賣茶葉蛋,但量販店、賣場卻可以賣熟食。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超商主管為經濟部,考量店員只有二至三位,無法隨時替顧客夾取;如果超商確保可以專人夾茶葉蛋,不會讓顧客共用,可以進一步討論。賣場則因有專人夾取,沒有民眾夾子用完立刻消毒的問題。對於8月9日後防疫警戒是否再降?陳時中表示,要一兩周才能看出警戒降低情形,8月9日後沒有打算要大幅變動,這段時間只是針對茶葉蛋或游泳池等個別突出問題進行修改,8月10日後將以這方向為準。
-
2021-08-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合菜型態增內用困難度 雙北中西餐飲業者都陷兩難
今日是雙北開放餐飲第一天,有連鎖西餐業者表示,已經盼望許久、早就準備好,尤其該餐廳型態內用會比較符合用餐品質;而新北也有中式合菜業者擔心開放會讓疫情擴散,選擇繼續專注於經營外帶;疫情下的餐飲模式讓各式業者都相當兩難。布娜飛總經理李勁毅表示,他們在雙北及中南部都有分店,因此上周外縣市開放時就已經針對內用做好相關防疫準備,對於消費者戴口罩及落實防疫也一定會把關好,因為這對消費者及餐廳來說都好。李勁毅分享,餐廳型態是西方合菜拼盤等,上周在台中開放時也都跟客人告知會在上菜前先幫忙分裝好,客人也都接受。目前就外縣市開放狀況來看內用人數還是少,不只因為人流限制,一團客人的人數也都減少,整體大概是外帶六成、內用四成,餐廳不會特別排斥客人以哪種方式消費,只是因為餐廳為餐酒館型態,還是會有客人來餐廳內用以感受氣氛。李勁毅認為,如果新北因出現一例本土Delta變種病毒而再禁止內用,也只能配合,但其實這兩個月對餐飲業來說真的是重傷,在防疫及生計間很兩難,希望政府做好疫調及防堵境外,讓確診數持續降低。李勁毅強調,還是會把員工健康擺在優先順位,但快篩試劑價格差異很大,且普遍偏高,員工假如一周做一次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還是希望政府能有相關配套或補助,業者一定會配合。板橋來得福川菜客家菜餐廳共同負責人張先生聽到要開放餐飲內用很驚訝,表示自己店家不會開放,倒不是因為合菜性質,而是餐飲一定會脫下口罩,哪怕有防疫措施,室內密閉空間的空調循環還是會傳播。張先生認為,國外就有很多先例,不斷重複開放又禁止的循環,國內開放也很可能會再爆疫情,屆時再要求人員調動或調整反而更麻煩,現在只能持續做外帶生意,對於疫情的衝擊也好自行吸收,期望能撐得過去。
-
2021-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嘉縣工廠染疫新增2確診 翁章梁:餐飲內用解封言之過早
嘉義縣工廠染疫案今天新增1名員工編號3的家人,1老小幼共2名確診,分別是75歲案15823員工阿嬤,以及10個月女嬰員工的妹妹、案15823,都是確診員工編號3、案號15764的家人,因接觸染疫,以員工3夫婦以及新增2名家人共4人確診最多,因為前3天無社區足跡,無新增匡列,目前入住專責病房治療,75歲阿嬤曾在7月2日打一劑莫德納疫苗,還是染疫。這起工廠染疫共造成老闆夫婦、員工及家人共計13人確診,受新增案例影響,6日是否會如期解除加強版的二級管制,縣長翁章梁下午在直播記者會說,要用一周時間觀察,現在談解封、開放餐飲內用,還言之過早,6日結束再做評估宣布,「大家千萬不要鬆懈」。翁章梁說,衛生局從7月31日至8月2日擴大篩檢1511人全數陰性;截至中午前共1604人也全數陰性,確診案例經中央病毒基因定序為Alpha變異株,與本土流行病毒序列相同,不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印度變異株,衛生局持續疫調防堵可能傳播。2名確診案7月29日PCR篩檢陰性,入住集中檢疫所,8月1日因案15823出現症狀經PCR篩檢確診,同室隔離案15828經篩檢後也確診,案15828有中風慢性病,7月23日因病住院28日出院,與案15823均無確診前3日的社區足跡。衛生局長趙紋華說,打疫苗可減少重症,雖打疫苗仍要做好防護,為防堵社區傳播,衛生局設置4處擴大篩檢站,提供免費快篩檢服務,服務地點為水上太陽館、長庚、慈濟、部立朴子醫院及灣橋分院急診室,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或有相關接觸史,可前往利用。
-
2021-07-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嘉義縣確診激增 嘉義市即日起跟進餐飲夜市禁內用
嘉義縣今新增9例確診案例,是水上鄉某工廠7人染疫,延伸2人家庭傳染,全案匡列密切接觸者43人,縣長翁章梁下午線上記者會宣布,即日起至8月6日提升嘉義縣防疫管制措施,除開設擴大篩檢站、持續疫調,餐飲業、夜市只能外帶,不開放內用,嘉義市政府隨後也表示將跟進。嘉義市政府表示,嘉義巿即日起至8月6日提升防疫管制措施如下:餐飲業及夜市一律外帶,不開放內用;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演藝廳同步暫停對外開放;市府辦理的活動取消或延期;公祭暫停。請大家遵守戴口罩、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落實人流管制等防疫措施,相關防疫管制措施,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檢討。「很痛,為了安全必須接受!」嘉義市樂億皇家飯店副總曾錦堂表示,停止內用兩個月 ,好不容易才等到開放,現在又限制內用,心裡當然不好受,但看到疫情突然又在身邊發生,政府做這樣的限制應該是對的,因為大家都沒有打疫苗,第一線服務人員真的很危險。曾錦堂說,餐飲、服務業第一線人員都是2、30歲年輕人,地方政府認真疫調、清消,中央應該盡快撥發足夠疫苗到地方,盡全力、用最快速度施打,當餐飲業者、一般民眾都打完疫苗,大家工作時才不會壓力這麼大。
-
2021-07-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打疫苗者染疫 北市長照群聚6確診
台北市士林區某長照機構傳出爆發群聚感染,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昨天表示,共有6人確診,除了一開始被感染的長者外,還有後續PCR陽性的工作人員2位、住民3人;周榆修表示,目前該長照機構正在清空,後續將清消靜置。周榆修表示,7月26日有一位近90歲的住民發燒、住院隔離,27日接獲確診通知,配合衛生局進行篩檢、疫調,這位住民也是唯一沒有打疫苗的人。台北市長柯文哲說,目前北市長照住民有81%、相關工作人員94%都施打疫苗,該案例是沒打疫苗的感染,再傳給有打疫苗的人,和過去某長照機構27人感染、12人死亡相比,至少症狀不嚴重,打疫苗會讓死亡率下降。周榆修提到,目前已匡列密切接觸者13人隔離,包括住民、護理師和照服員,共採檢56人,其中工作人員2人、住民3人確診,皆送醫收治,另33人陰性送到各個院區隔離、18人送專責防疫旅館;目前已經清空該長照機構,並進行清消、靜置。柯文哲也表示,北市昨天新增6例確診,包括萬華、士林區各兩例;中正、文山各有1例,3個感染源很清楚,另外3例還在疫調,還沒有完全釐清感染源在哪裡。北市府昨也公布2確診個案足跡,副市長黃珊珊指出,案15691於7月18日到19日間,前往秀山街德立莊酒店,接觸者有10人,現在都在居家隔離;案15702在7月13日到14日曾投宿西門町昆明街上的Hotel PaPa Whale,7月19日12點12分到39分前往台北圓山郵局,接觸者有15人,其中較危險的5人正在居家隔離,15人的採檢結果,有1人呈陽性反應。至於台北車站廁所清潔工群聚事件,北車專案停業三天,昨天開始上工。不過,柯文哲說,篩檢311人中,有PCR陰性證明才可以上班,其中已經篩檢出252人陰性,結果未出57人,待採檢有2人。
-
2021-07-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確診+3 市府籲社交活躍者主動篩檢「陰性協助打疫苗」
桃園今天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均與特殊交友圈案15339大型傳播鏈有關;另外,桃園市政府為阻斷潛在疫情風險,今也推出社交活躍者關懷計畫,如採檢陰性,將協助接種疫苗。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今天新增個案15716是昨天公布個案15707的室友,經匡列採檢確診。案15717是平鎮某工廠員工,因接觸過新竹確診個案15599染疫。而案15724曾接觸過日前公布個案15523、15524和15610,經警方調查才被匡列居家隔離對象,採檢後確診,另有擴大匡列9人採檢。針對社交活躍者關懷計畫,鄭文燦也表示社交活躍者關懷計畫是基於防疫必需性所啟動的擴大關懷照顧,希望相關人員能配合疫調、交代足跡和活動史,這也是目前傳染病防治對策的一環。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如果社交活躍者自覺有染疫風險,可自行快篩或向各區衛生所尋求協助,如果篩檢結果為陰性,又符合接種疫苗對象,衛生局會幫忙安排接種疫苗,如果篩檢陽性,則需進一步做PCR採檢。另外,衛生局和醫院今起也會針對已知的社交活躍者主動致電關懷。衛生局表示,社交活躍者不僅止於特殊交友圈,社交活動頻繁或親密行為過於密切者都含括在此範圍,舉例來說,今年5月發生的獅子會群聚感染事件民眾及其他事件的八大行業工作者,都算是社交活躍者。不過,接種疫苗必須滿足「身分必須符合中央目前開放的接種對象」先決條件,經衛生局評估認定社交行為活躍且有感染風險,才會安排接種。
-
2021-07-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某長照機構爆群聚 唯一沒打疫苗長者發病傳染5人
台北市士林區某長照機構傳出爆發群聚感染,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今天證實,共有6人確診,除了一開始被感染的長者外,還有後續PCR陽性的工作人員2位、住民3人;周榆修表示,目前該長照機構正在清空,後續將清消靜置。周榆修表示,台北市是全國最早針對長照機構第一線工作人員和住民施打疫苗的縣市,在5月到6月之間,該長照機構的住民和工作人員全部都接種疫苗,7月也有持續接種。到7月26日有將近90歲的住民發燒、住院隔離,也是唯一沒有打疫苗的人,27日接獲確診通知,配合衛生局進行篩檢、疫調。周榆修提到,目前已匡列密切接觸者13人隔離,包括住民、護理師和照服員,總共採檢56人,今天上午確診者有5位,工作人員2人、住民3人,皆送醫收治,33人陰性送到各個院區隔離、17人送專責防疫旅館;目前已經清空該長照機構,並進行清消、靜置。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長照機構本來就是容易發生群聚感染的地方,目前北市長照住民有81%、相關工作人員94%都施打疫苗,該士林某長照機構是沒打疫苗的感染,再傳給有打疫苗的人,和過去某長照機構有27人感染、12人死亡相比,至少症狀不嚴重,打疫苗會讓死亡率下降。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前4天達標 陳其邁宣布:高雄疫苗覆蓋率30%
今天起全國防疫警戒由三級降至二級,高雄市長陳其邁感謝所有防疫人員,並表示,高雄市的社區傳播風險非常低,今天全高雄的疫苗覆蓋率已經提前達到30%,7月30日起,社區會新增1142個疫苗施打站、37個社區接種站。高雄市政府下午召開防疫會議會後記者會,市長陳其邁表示,全整個市府動起來,高市80幾個本土感染個案全都能找到感染源,一百多名疫調人員阻斷市區傳播鏈功不可沒,感謝他們「上窮碧落下黃泉」,在70幾天的奮戰過程中,沒有病毒蔓延到社區。此外,配合防疫隔離的人很偉大 ,他們犧牲個人自由,代表市府同仁感謝大家。陳其邁說,接下來最重要工作是疫苗施打,今天高雄市疫苗施打率達到30%覆蓋率,提前在7月底之前達到蔡總統要求,接下來7月30日至 8月6日,高雄會增設1142個醫療施打站、37個社區接種站,會讓大家接種方便。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約翰紅茶確診工讀生父親為AIT油漆工 2劑BNT仍確診
台北市政府今公布4例確診足跡,其中案15680與案15681為父子,兒子案15680在知名手搖飲料店「約翰紅茶公司」擔任工讀生,父親案15681為美國在台協會(AIT)油漆工,已打過2劑BNT疫苗仍確診,目前已匡列12名AIT相關人員。約翰紅茶公司26日於臉書紛絲團公告,內湖門市一名工讀生7月24日出現味覺喪失症狀,快篩後陽性25日就醫做PCR篩檢也呈現陽性,配合政府疫調程序,針對17名同事進行快篩,結果均為陰性,目前自7月26日至28日停業3天並進行清消。北市府進行疫調時發現,該確診工讀生案15680的父親案15681為AIT油漆工,具有本國籍,已施打過2劑BNT疫苗但仍確診,台北市政府發言人陳智菡證實,總共匡列者為18人,包含家人共6人、AIT保養組員工12人,並聯繫AIT保養組長、護理師進行清消作業。陳智菡指出,確診工讀生案15680是被朋友新北確診者案15655傳染,而確診工讀生與確診AIT油漆工父親於7月25日一同就醫篩檢陽性確診。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調平台開放地方疫調人員登入 陳時中:連結效果更好
指揮中心日前建置「疫調輔助平台」提供熱區地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疫調等查詢功能整合。副指揮官陳宗彥今早表示,已開放帳號給地方政府可供查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來是共用的個案才可查詢,現在是授權一定資格者可進到系統查詢,連結系統效果較好。陳宗彥表示,「疫調輔助平台」整合簡訊實聯制資料,對確診者曾經去過的地方,可透過實聯制查詢,確診者曾走過的足跡,也會出現在系統上。另外,可透過輔助平台分析出確診者熱區,提供各縣市疫調人員申請帳號,未來疫調時可進入快速查詢。不過他強調,疫調平台只能提供第一線疫調人員登入使用,以電話或場所代碼查詢及參考,簡訊實聯制資料僅能調取28天內的資料,同時在資料的調取上,均詳實記載帳號使用人員、使用時間及內容,並將於日後開放使用紀錄之查詢,在隱私保護和資安防護的前提下,協助疫調作業。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婚宴會館、美容美體及娃娃機業 27日起有條件開放
疫情警戒27日起降為二級,美容美體業、娃娃機業及婚宴會館有條件開放;經濟部今天重申,各場所必須遵守人員、場所與服務3面向管理。此外,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截至25日為止,商業服務業紓困申請案已達23萬5585案,其中,已有13萬3225案核准、金額為新台幣200.02億元,產業以餐飲、批發與零售居多。疫情警戒從27日起至8月9日降為二級,各場所限制逐步鬆綁。經濟部今天表示,除了原有餐飲、百貨賣場外,因應警戒降級,婚宴會館、美容美體業及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娃娃機業)也有條件開放。經濟部表示,所有場館必須遵守人員、場所與服務3面向管理。第一,人員管理:餐廳、百貨賣場與婚宴會館的員工要落實健康監測、美食街人員加戴面罩;顧客要採實聯制,人流進行管制,容留人數也有限。婚宴每一隔間必須遵守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的規定。美容美體業員工若未施打疫苗或施打未滿14天,必須每7天進行快篩;顧客要採預約制,兩組客人間必須有時間間隔,在上一組客人完成後,要進行清潔消毒,才能接待下一組。娃娃機業員工要進行健康監測,戴口罩勤洗手;顧客採實聯制,並進行人流管制、要求保持社交距離。第二,場所管理:餐廳、百貨賣場與婚宴會館必須定期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如每天定期清消用餐區、公共設施及廁所;座位部分,同桌要採梅花座、設隔板,若未同桌,必須間隔1.5公尺防疫距離。美容美體業要定時清消環境及器材,包廂空間禁止密閉;娃娃機業者必須派駐專人管理、定時清消環境,機台在每次使用後都要消毒。第三,服務管理:餐廳、百貨賣場與婚宴會館禁止提供試吃、試用,婚宴禁止逐桌敬酒,若有確診者,必須配合疫調與防疫作為。美容美體業員工與顧客全程必須戴口罩,不開放須拿下口罩且無隔板防護的服務項目;娃娃機業若有確診者足跡,必須必須配合疫調與防疫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