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疫苗接種
共找到
2666
筆 文章
-
-
2021-07-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19公告微解封作為?侯友宜:看疫情變化滾動檢討
新北今天僅有2例在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沒有另外新增確診案例,針對是否在19日會有哪些微解封作為,市長侯友宜表示,病毒千變萬化,不可能因為0確診之後都0,病毒沒有阻斷乾淨都會反撲,要做好滾動式檢討,全力以赴接受挑戰,戒慎恐懼把疫情控制好。侯友宜表示,7月19日或是26日要解封什麼項目、朝哪個方向走,不能因為0確診就鬆懈,反而要更嚴謹,這幾天要看疫情變化,19日再去檢討,疫情是否穩當,哪些可以開放去落實防疫做到位,這都要滾動式檢討。16日換軌由中央接手接種疫苗的規劃,針對接種覆蓋率是否有可能提升,劉和然表示,覆蓋率國際有兩種算法,一個是以施打疫苗藥劑量來計算,因為有的人是施打一劑或是兩劑,會以總劑量除以該國或是該城市人口;另外是用施打人次來計算,把已施打過疫苗的人數除以該國或是該城市人數來計算。劉和然表示,台灣適合計算的方式各有不同討論,是否要先以每人施打第一劑來計算,75歲以上的施打率沒那麼高,因為長輩有很多因素擔心,包含個人身體狀況跟自願性問題,還有家人考量因為長輩年紀大的狀況,所以當時的施打率不高,為了因應相關狀況也有居家施打等。至於覆蓋率問題,劉和然說,15日之後交手給中央處理,現在有四個步驟有三個是中央處理,到最後一步驟接種疫苗,還是由地方來處理接種業務,包含第一線人員診所醫院持續提供,工作不分中央、地方,不會因為給中央後責任推給中央,疫苗接種要讓國人市民有更好防禦能力。新北市是全台人口數最多縣市,對於新北的接種站是否有計畫要擴增,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現在有327個接種站,未來都會在疫苗接種數量調整會擴充,該增設就會調整。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ID-19疫苗預約 18至49歲意願登記逾390萬人
COVID-19疫苗預約平台昨天起開放滿18歲以上民眾意願登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截至今天下午1時,18至49歲已逾390萬人填寫意願登記,超過55%願意打AZ疫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預約平台意願登記實施對象13日起再擴大,第三輪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已開放所有18歲以上一般民眾,民眾可登記至15日下午5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今天下午在記者會時表示,目前18至49歲已超過390萬名民眾填寫意願登記,其中單勾選AZ疫苗者,占整體登記意願2.09%、同時選擇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者,則占整體登記意願53.6%,換句話說,願意施打AZ疫苗者超過55%。僅願意接種莫德納疫苗者則占44.3%。陳時中表示,前一批到貨的莫德納疫苗已經幾乎接種完畢,需要保留部分數量給已經接種1劑莫德納疫苗者施打第2劑,相信未來會以提供AZ疫苗接種為主。行政院政委唐鳳提供昨天下午1時單選AZ疫苗者多達130萬人,但同天下午5時數據卻變成僅有6萬多人,今天記者會中有媒體提問為何數字落差大,陳時中解釋,當時拿到數字有些問題,這次疫苗預約平台承辦單位是關貿網路公司,過去也有口罩購買系統經驗,已長期合作。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0例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 9人75歲以上
我國新冠肺炎疫苗截至目前接種達408萬4061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17.02%。昨天新增83例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49件為嚴重不良事件,包括10例接種後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案例中,七例為疑似接種AZ疫苗後死亡、三例為疑似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莊人祥表示,新增 7 例AZ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案例,為三女四男,年齡介於79 歲至95歲,疫苗接種後2日至25日間死亡。另外,新增三例莫德納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案例,為一女二男,年齡介於73 歲至81歲,其中兩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 2 日至 8 日間死亡。目前累計402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年齡自兩個月至101歲間,其中297人為75歲以上長者,占73.8%。扣除死亡個案,另有22例疑似AZ疫苗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為12女10男,發病年齡介於40歲至93歲,接種疫苗後一日至49日間發生,包含疑似溶血性貧血與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症、血小板低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肺炎、接種後常見的全身不適等。17例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為12 女5男,發病年齡介於28至83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0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肺栓塞、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症、關節病變、呼吸困難等。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機密文件外流觸法? 陳時中:會再聯繫法制單位
有資深媒體人在臉書粉專披露一份疑為高端疫苗的一二期臨床試驗局部報告,指出該疫苗不能防變種,也不能防重症,政府卻還是決定護航。對於高端文件流出是否觸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聯繫相關法制單位。他也表示,審查資料等審查完畢後會公開,「大家想了解,這是屬於科學的一部分」。高端疫苗和聯亞生技分別在6月10日及27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資料,並送交食藥署進行EUA審查。而我國審查標準為疫苗的中和抗體生成不能比AZ疫苗差,並以部桃200人施打AZ疫苗的血清作為對照。而外傳AZ疫苗結果已出爐,兩疫苗相比出現「一高一低」的情況。陳時中表示,等審查完畢會再跟大家公布。至於我國通常10月開始流感疫苗開打,是否會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互相干擾。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流感疫苗也預計在今年10月初開始接種,但接種對象主要是小孩,與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族群分開。而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也優先,屆時施打也適當分開,接種時也會做果善的分流規劃。陳時中表示,互相干擾低,小朋友則是計畫性施打,兩種疫苗會分開。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覆蓋沒人用疫苗劑次人口比? 陳時中回應了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到貨,我國也展開大規模接種計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天疫苗接種約24萬劑,是近期打得較多的數量,各縣市利用不同創意和磨合練習,相信疫苗施打會越來越順暢。至於有媒體報導全世界沒人使用劑次人口比計算疫苗覆蓋量,陳時中則表示,包括美國CDC、紐約時報、日本讀賣新聞等都使用此計算方式,我國兩種都會呈現,以表達目前第一劑和第二劑的情況;目前第一劑疫苗涵蓋率為17.02%,劑次人口比為17.39%。至於蔡英文總統之前喊出七月底拚25%的接種率,究竟是用哪一個?陳時中坦言,「總統的意思是使用劑次人口比」,但指揮中心目標仍依照人口涵蓋率,不是說總統要求,是為了數字跟國際比較清楚。而昨天開放18歲以上民眾皆可上網登記疫苗接種意願,陳時中表示,這兩天已向上一輪登記符合第九、第十類,並願意接種AZ疫苗的113萬人發送簡訊,目前完成預約已有84萬9760人。下一輪開放的對象則會視這次預約情況,盡快往下的年齡開放,速度比較快。由於今天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式福利機構可依防疫指引可逐步恢復提供服務,外界關心相關工作人員疫苗覆蓋狀況。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相關工作人員全國覆蓋率已達94%,身障體系的人員已達85.7%,住宿型更高,由醫療團隊直接施打。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3百萬人想打莫德納 圖表看疫苗數量「民眾得等到天荒地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無預警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意登記,引起大家一陣瘋搶預約,不過勾選莫德納疫苗的人可得仔細看清楚及評估了,因為很有可能要等很久才輪得到施打。根據指揮中心13日傍晚發布的統計數字指出,截至7月13日17時,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已有485萬2553人,其中單獨登記AZ人數為6萬3310人,佔總登記人數1.30%。不過單獨勾選要打莫德納的卻有309萬8106人,佔總登記人數63.84%,高達六成,其中包含上一輪未施打到疫苗者、未接獲簡訊通知者。至於同時登記AZ及莫德納者為169萬1137人,佔總登記人數34.85%。截至13日為止,目前全台疫苗累計接種382萬1539 人次,其中AZ接種200萬5079人次,莫德納接種181萬6460 人次。目前看起來莫德納的接種人次急起直追AZ,光7月12日就有21萬8554人次接種,而AZ疫苗僅5044人次。超過六成民眾意願登記為莫德納,若依目前到貨的330.04萬劑計算,扣除已施打的181萬6640人次,再扣掉已配發至各縣市政府及部會專案的109萬4,466以及指揮中心最新政策要保留給醫護人員、機組員、孕婦的第2劑莫德納,就得再扣除12萬1000劑,若再加上7月15日預計到貨的35萬劑,最後僅剩61.8萬劑莫德納疫苗可以分配給第五輪。然而,第五輪預計在8月6日施打,可是光昨天(13日)單選莫德納的就有309萬人,如果扣掉剩餘的61.8萬劑,等於還欠缺247.2萬劑,除非8月9日前如同莊人祥所說的,「8月初還會再有一批莫德納抵台,但還不知道數量」,倘若屆時的到貨量夠百萬劑或許民眾還有機會打到莫德納,否則恐怕不知得等到何時。此外,另一點值得注意的還包括,目前的第二輪共有112萬4326人符合預約接種資格,指揮中心13日陸續以簡訊傳送通知民眾,接種時間為7月16日至22日,但目前僅41萬6669人完成預約,這幾天若有人改變心意不打AZ想等莫德納,如此一來民眾想要在第五輪順利打到莫德納更埋下了許多未知的變數。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國自購首批泰廠AZ疫苗 62萬劑完成檢驗封緘
我國自購62萬多的AZ疫苗今天上午完成檢驗封緘,並同步放行給疾管署,投入大規模施打計畫。另傳出明天除日本捐贈的第三批AZ疫苗外,我國自購的AZ疫苗55萬劑與莫德納疫苗35萬劑,也會同日抵台。對於首次可能有兩種不同疫苗進口,衛福部食藥署研檢組長王德原表示,若當天真有不同疫苗到貨,會加派人力進行封緘檢驗。我國自購的AZ疫苗於7月7日到貨第二批62萬6500劑。王德原表示,該批疫苗批號A1017,有效日期至10月31日。 樣品經過食藥署國家實驗室進行外觀、鑑別、pH值、DNA/protein比例、細菌內毒素、無菌及效價等試驗,並同步審查文件資料後,檢驗皆合格。扣除600劑樣品,共62萬5900劑將於今天同步放行,交由疾管署進行後續疫苗接種作業。這次是第一次進口泰國廠的AZ疫苗,王德元表示,因疫苗輸入前泰國廠已提供測試樣本,加速疫苗審查和檢驗的流程,因此才能在七天就放行。而針對明天分別有日本捐台、國內自購AZ和國內自購莫德納三批疫苗抵台的傳聞。王德原則不願證實,只表示「等接到通知就會派員前往現場進行檢驗封緘」。如果真的同時抵台,食藥署負責疫苗封緘檢驗人員約有30名,將分組派員進行相關作業,加速審查。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擬讓年輕人先打疫苗? 林氏璧:不合理 高風險族群應優先
日本三度贈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將於明日抵台,又有消息傳出台灣自購AZ、莫德納疫苗也將到貨,再加上台積電、鴻海簽約購買1000萬劑BNT疫苗,似乎稍緩解台灣疫苗不足窘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說,BNT疫苗優先給學生施打,昨又突襲式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登記疫苗預約系統,筆名林氏璧的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鼓勵民眾儘速施打,但仍認為高風險族群應優先接種,若高風險長輩還沒打完,就讓年輕人先打,這很不合理。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施打莫德納疫苗第一劑的人,從過去間隔28天施打第二劑,延長到10至12周接種,孔祥琪表示,過去英國、加拿大曾延後BNT疫苗第二劑接種時間,雖然證據不多,但就學理上來看,mRNA疫苗應該差不多,他是肯定指揮中心此作法,也認為疫苗數量不足下,靈活運用是正確的決定。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的醫護、機組人員及孕婦3類對象,陳時中說可間隔28天接種第二劑,但接種第一劑AZ疫苗的醫護相關人員,還要等8至12周時間才能接種第二劑。孔祥琪對此表示,Delta病毒現在在各國大流行,若只打一劑AZ疫苗,對於Delta的防護力剩30%,一定要接種二劑才夠防護Delta,建議政府要加速一線人員保護力,除了莫德納疫苗儘速施打,AZ疫苗第二劑不要等到12周那麼久,「搞不好我烏鴉嘴,這群人錯過疫苗接種時機,疫情來就來不及了」。BNT疫苗是唯一12歲以上可打的新冠疫苗,指揮中心擬優先將BNT疫苗留給學生族施打。孔祥琪說,年輕人染疫大多是輕症、無症狀,相較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染疫易重症、癱瘓,應該優先施打,以全世界疫苗接種順位來看,年輕人永遠是排在最後。若疫苗源源不絕的來,疫苗接種順位他沒意見,但若疫苗仍不足,慢性病、長輩等高風險還沒接種第一劑,就開放年輕人先打,「我覺得很怪,也不合理」。孔祥琪說,年輕人接種疫苗可能出現心肌炎、血栓,英國至今仍在討論是否開放18歲以下施打疫苗。韓國、日本將近九成的60歲以上老人家優先接種疫苗,之後才繼續往下年齡層開放,近期Delta病毒疫情升溫,可藉此觀察疫苗施打長者,是否如同英國一樣,即便染疫但重症不多。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聲稱疫苗混打無證據 6篇已發表論文揭混打真相
今天一早打開電腦,看到三位讀者來詢問有關疫苗混打的事情。他們所提供的新聞報導分別是:Yahoo新聞:世衛首席科學家建議勿混打不同廠牌新冠肺炎疫苗:這是個危險趨勢聯合新聞網:WHO專家建議:不要混打疫苗 這是個「危險趨勢」路透社:WHO warns against people mixing and matching COVID vaccines(世衛組織警告人們不要混合和匹配新冠疫苗)。這三個新聞報導裡所說的專家是Soumya Swaminathan。她是在一個昨天舉辦的新聞簡報裡說:It’s a little bit of a dangerous trend here. We are in a data-free, evidence-free zone as far as mix and match(這裡有一點危險的趨勢。就混合搭配而言,我們處於無數據、無證據的區域)。無數據、無證據?早在一個多月前(2021-6-8)我就已經發表混打疫苗可行嗎,指出已經有4個臨床試驗顯示混打疫苗的可行性。在當時,其中的一個臨床試驗是已經正式發表,而其他三個則是以預印本發表。如今,其中一篇預印本的論文也已經正式發表,而現在又有兩項新的臨床試驗是以預印本的形式發表。也就是說,在這位世衛專家發言的當天,已經有六篇疫苗混打的論文發表(兩篇正式,四篇預印)。那她怎麼可以說「無數據、無證據」呢?第一篇正式發表的論文是在2021-5-29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ta(混合新冠疫苗接種:初步反應原性數據)。這項研究的主要的發現是,接受「AZ/BNT混打疫苗」的人較常報告有發燒的副作用。至於其他副作用,例如發冷、疲勞、頭痛、關節痛、不舒服和肌肉酸痛,則沒有差別。好消息是,所有副作用都是短暫的。至於「混打疫苗」是否有效,這項研究並沒有探討。第二篇正式發表的論文是在2021-7-10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BNT162b2 booster in ChAdOx1-S-primed participants (CombiVac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BNT162b2 增強劑在 ChAdOx1-S 引發的參與者 (CombiVacS) 中的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對照、2 期試驗】。這項研究的主要的發現是,接受「AZ/BNT混打疫苗」的人產生大量抗體,而這些抗體具有中和新冠病毒的能力。它也發現接受「混打疫苗」的人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第一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1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BNT162b2 prime-boost vaccination elicits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and T cell reactivity(異源 ChAdOx1 nCoV-19 和 BNT162b2 混合疫苗接種引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和 T 細胞反應性)。它的結論是:AZ/BNT混打疫苗(1)會引發有效的體液免疫反應及 T 細胞反應,(2)所產生的抗體可以中和變種病毒 B.1.1.7、B.1.351 和 B.1.617 ,(3)沒有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第二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2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Safety,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immunisation with ChAdOx1-nCoV19 and BNT162b2: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使用 ChAdOx1-nCoV19 和 BNT162b2 進行同源和異源免疫的安全性、反應原性和免疫原性: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它的結論是:AZ/BNT混打疫苗引發稍微較高的免疫力,同時具有安全性。第三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15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a heterologous COVID-19 prime-boost vaccination compared with homologous vaccine regimens(與同源疫苗方案相比,異源 COVID-19 初免疫苗接種的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它的結論是:AZ/BNT或AZ/莫德納混打疫苗可以引發強大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同時具有安全性。第四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25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Report from the Com-COV Study – a Single-Blind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Comparing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Prime-Boost Schedules with An Adenoviral Vectored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Com-COV 研究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報告—一項單盲隨機非劣性試驗,比較異源和同源初級-加強計劃與腺病毒載體和 mRNA新冠疫苗)。它的結論是:不管是先打AZ再打BNT,或先打BNT再打AZ,都能有效保護免於被新冠病毒感染和住院,同時具有安全性。從這六篇論文就可看出(1)先打AZ再打BNT是安全有效,(2)先打BNT再打AZ是安全有效,(3)先打AZ再打莫德納是安全有效,(4)混打疫苗的免疫力通常較高。所以,世衛專家所說的「這裡有一點危險的趨勢。就混合搭配而言,我們處於無數據、無證據的區域」,是罔顧事實。原文:疫苗混打無證據?世衛專家的胡扯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失智翁被混打AZ、莫德納 高雄要究責?
高雄七十六歲輕微失智阮姓老翁,六月廿四日打了AZ疫苗,七月九日竟又接種莫德納;家屬憂心混打的安全性,還質疑健保卡正面已貼了第一劑接種貼紙,難道不用檢查?沒過健保卡?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醫院疏失未詳察接種者健保卡;阮綜合醫院表示會追蹤老翁健康,行政疏忽會改善。這起混打事件引發軒然大波,老翁女兒在臉書發文「我家狀況是社會眾多家庭縮影,我老爸好手好腳,只是記憶退化,今天不記得昨天的事,要追究誰的責任,我不在乎;小市民希望健保系統完善,錯了嗎?」阮姓老翁六月廿四日由家屬陪同接種AZ疫苗,家屬整理他的衣物,又發現他有張七月九日接種莫德納疫苗的黃卡,立刻聯絡一九二二。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說,個案七月九日到接種站沒持通知單,現場經兩道程序確認未接種過相關疫苗,由現場醫院人員詢問,並填具「過去未曾接種COVID-19疫苗」切結書,再經醫師問診第二度詢問,也回答未接種過相關疫苗,但現場工作人員未詳察健保卡上已有曾注射AZ疫苗貼紙,又為老翁打了一劑。當天替老翁接種疫苗的阮綜合醫院發現後,隨即電話關訪當事人,老翁家屬回應僅注射部位稍微腫痛,醫療團隊昨天到家訪視。高雄市衛生局表示,出現混打事件是忙中有錯所致,疫苗接種作業正如火如荼推進,盡量不會為打疫苗去處分百姓或責難醫療人員。潘炤穎說,醫院作業方式要檢討,例如健保卡詳察應該先確認,看卡上有沒有接種過的紀錄貼紙,對個案切結及個案問診要更落實,才能避免失誤。衛生局長黃志中說,考量資安,離線系統有其必要性,衛生局已通知各醫療院所,在新版「莫德納疫苗接種評估及意願書」上加註調查,如有不實願負法律責任。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非先登記先贏!第三輪7月23日起接種 長者莫慌
指揮中心昨早突然宣布開放「十八歲以上民眾」登記疫苗接種意願,預約流量超過系統負載量,健保署參議李國隆表示,原定七月十三日執行疫苗接種預約,但一早接獲上層指示,臨時開辦十八歲至四十九歲族群意願登記,因作業量超過原先估算,導致系統當機,根據後台數據顯示,一分鐘六千多人湧入系統,就當機了。為何昨天突然宣布開放?副指揮官陳宗彥解釋,指揮中心之前一直做規畫,也觀察到最近第九類、第十類,以及後續安排注射等狀況。許多人質疑不是才開放第一輪登記,為何昨天變第三輪?莊人祥解釋,第一輪為金門、連江、澎湖等離島試辦計畫,人數僅四五千,已上線一周,七月十日陸續開打。昨天為第二輪疫苗預約簡訊發送首日,預計全國一一三萬多人可收到預約簡訊,十六日開始接種。莊人祥表示,第三輪登記者將於七月二十三日起接種疫苗,但並非先登記先贏,仍由第九至十類優先順位接種者先打疫苗,之後陸續依照年齡往下開放,五十歲以上民眾不用擔心打不到疫苗。不管是哪一輪登記,均會以第九至十類登記者為優先考量,再開放十八歲至四十九歲民眾接種。若某一年齡層登記人數多於可接種的疫苗數量,就會採取亂數抽籤。為何一九二二登記平台可承受一分鐘五萬人上線,而健保快易通湧入六千人就卡住?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解釋,上述兩預約系統均由中央外包關貿網路公司負責,健保在預約登記扮演路口角色,負責驗證身分,而關貿處理入口網頁及儲存資料庫。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唐鳳系統鬧烏龍傍晚突更正 開放登記「單選AZ疫苗者」差19倍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日無預警開放「18歲至49歲」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意願登記,政委唐鳳於下午疫情記者會中指出,目前已有130萬人單獨勾選AZ疫苗,但至傍晚指揮中心突更正為6萬3310人,足足差了19倍之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後台計算錯誤,將以新公布數據為主。指揮中心今日傍晚公布第三輪意願登記數字,截至7月13日17時,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已有485萬2553人,其中單獨登記AZ人數為6萬3310人,佔總登記人數1.30%。莊人祥指出,目前一至三輪皆為AZ疫苗施打,其中第二輪完成疫苗接種簡訊將發出114萬人,這些人數不包含在計算在第三輪登記的485萬總人數當中。另外第三輪單獨登記Moderna人數為309萬8106人,佔總登記人數63.84%,高達六成,其中包含上一輪未施打到疫苗者、未接獲簡訊通知者,若不想等莫德納疫苗,可在結單前都可以編輯修改登記AZ,或者於下一輪開放登記時修改。而數據指出,同時登記AZ及莫德納者為169萬1137人,佔總登記人數34.85%,而7月11日14時後,重新選擇AZ人數有28萬8452人。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蘇貞昌:感謝日本三度捐疫苗 盼民眾快預約施打
日本今天宣布,將提供第三批AZ疫苗給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下午透過臉書表示,日本提供的疫苗總數已來到334萬劑,再次感謝日本的大力幫忙,也呼籲民眾趕快登記、預約施打。蘇貞昌在臉書指出,今天上午1922已經陸續發簡訊通知首波符合資格的第9、第10類民眾,可以用多種方式預約疫苗接種站跟接種時間。他提醒,收到簡訊的民眾,除可以到https://1922.gov.tw/,或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預約外,也可以帶健保卡到4大超商機台、健保藥局、衛生所,迅速插卡預約。蘇貞昌說,日本將再次提供台灣第三波97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提供給台灣的疫苗總數已來到334萬劑,他要再次感謝日本的大力幫忙,也呼籲民眾趕快登記、即時預約,政府才能儘速替大家接種。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副作用愈強,免疫效果愈高?台大醫揭接種前後必做1事
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所規畫的「疫苗預約平台」已經上路,初步開放對象為第9、10類,不少人完成預約。不過,在接種前後該做些什麼準備,或吃些什麼,才能降低副作用呢?接種莫德納疫苗 注射部位疼痛最常見這幾天接種疫苗以美國捐贈莫德納疫苗為主,指揮中心統計,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比率高達8成,發燒比率則只有3%,另外,少數人接種部位出現紅斑或蕁麻疹。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如果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以及出現呼吸困難、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就屬於嚴重過敏反應,務必儘速就醫。副作用越強烈 免疫效果越高一般來說,打完疫苗,副作用越強烈,表示免疫效果越高。大部分年輕人體內免疫系統較強,施打後反應比較激烈,國外研究發現,極少數年輕男性在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罹患心肌炎風險變高。不過,打了疫苗,沒有感覺,不覺疼痛,也沒發燒,這並不代表疫苗就沒有效果,因為疫苗仍會刺激免疫系統,進而產生抗體和相關免疫因子。施打疫苗前後多喝水 沒有必要先投藥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施打疫苗前後都應該多喝水,因為人體產生免疫反應時,身體容易輕微發熱,此時,補充水分就顯得相當重要。除了多喝水,打完疫苗,還應該多休息,盡量多睡覺,且不要做激烈運動。至於消炎解熱的止痛藥,則是覺得疼痛再吃,施打前,沒有必要先投藥。美國CDC專家則建議,平時多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蔬果、魚油、薑黃等,可以降低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另外,打疫苗的前一晚睡個好覺,且無須禁食,建議食用優格、水果、蛋等健康食物。(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Delta變種病毒14秒就傳染! 「常見3大途徑」:這類材質病毒停留時間最長 ·隱性缺氧、慢性缺氧差在哪? 專科醫師「解析差異」:猝死可能與它有關
-
2021-07-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想打AZ還是莫德納?今起至7/19第三輪18歲以上開放「疫苗施打意願登記」,第二輪施打時程公布!
「疫苗施打意願登記」開放族群再擴大!今(13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第二輪意願登記已在昨(12日)下午5點收單;截至7/14下午1點,符合預約資格1,124,326人,預約人數849,760人,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75.58%。疫苗施打時間將會在7/16~7/22,籲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而第三輪意願登記也緊接著開始,即日起(7/13)全國18歲(含)以上民眾,都於「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進行意願登記,第三輪截止日為7/19中午12點。第二輪疫苗預約接種一、意願登記時間:意願登記已於7/12下午5點截止二、簡訊通知時間:7/13上午起,陸續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的民眾記得進行預約三、簡訊施打期間:7/16~7/22,籲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第三輪疫苗意願登記一、意願登記對象:全國18歲(含)以上民眾二、意願登記時間:即日起至7/19中午12點,並同步進行第三輪結算三、簡訊通知時間:7/2O起陸續通知,陸續以簡訊通知符合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者,才能進行預約。本輪可接種疫苗為AZ疫苗。四、為協助不便使用「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的民眾登記意願,請地方政府設置因地制宜的服務專線或指定人員,協助不便使用系統的民眾進行意願登記。截至7/14下午1點,第三輪意願登記,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6,433,528人,登記AZ人數116,258人,佔總登記人數1.81%。登記Moderna人數3,832,209人,佔總登記人數59.57%。同時登記AZ/Moderna人數2,485,061人,佔總登記人數38.63%。於7/11 14:00後,重新選擇AstraZeneca人數:407,421人。指揮中心提醒,「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須先完成意願登記,才能在接到通知後進行預約。系統平臺會按疫苗分配情形、參照民眾所登記的意願,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收到簡訊通知者即可進行下一步預約接種。尚未收到簡訊的民眾,會於後續符合預約資格後,收到簡訊通知,所有資料皆會完整保存,請民眾放心。指揮中心強調,「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是為建立讓大量疫苗接種能依序穩定有效推行的機制,中央與地方腳步一致,加強疫苗接種推動,提升群體保護力,維護國人健康。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莫德納疫苗「新冠手臂」腫一大包 台大醫師:3至4天後消退
COVID-19疫苗持續接種,網傳疫苗要打在右手,可避免心肌炎副作用。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應是無稽之談,發生罕見的心肌炎副作用,與接種哪隻手無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人數持續增加,但疫苗謠言不斷。先前有人稱手臂接種部位能吸附湯匙,懷疑打疫苗後身體出現磁力;近期更流傳疫苗要打在右手,因為距離心臟較遠,可避免心肌炎副作用發生。針對疫苗打右手防心肌炎的傳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應屬無稽之談,少數人接種莫德納(Moderna)等mRNA疫苗可能發生心肌炎副作用,國外觀察以年輕男性居多。莊人祥強調,心肌炎屬非常罕見的副作用,但COVID-19疫苗是肌肉注射,心肌炎罕見副作用的發生,與接種哪隻手臂無關。台大醫院今天在臉書(Facebook)專頁發文,邀請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兼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說明接種疫苗後的常見皮膚反應。盛傳打完疫苗後手臂竟能吸附湯匙或其他金屬,朱家瑜解釋,人體皮膚本來就可吸附湯匙或金屬物品,多年來陸續有報導,有科學家研究證實,這並非人體有磁力,而是皮膚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吸附現象,只要皮膚塗抹滑石粉,吸附現象就會消失。朱家瑜指出,最近2個月類似的新聞與影片在世界廣傳,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及諸多歐美科研機構都發聲明駁斥相關謠言,請民眾不要以訛傳訛。此外,朱家瑜也解釋接種COVID-19疫苗後的「新冠手臂」(COVID arm)現象,手臂接種處可能腫一大包,又熱又痛,可能有點癢,類似蜂窩性組織炎症狀。朱家瑜說,這是接種後的「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以莫德納疫苗的臨床試驗觀察,受試者中有0.8%的人會出現此現象。朱家瑜表示,「新冠手臂」一般會在3至4天後逐漸消退,最長甚至可達25天,建議可局部冰敷改善症狀,如果真的很腫痛,也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上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有時可以加止痛藥來治療。朱家瑜提到,即便打第1劑出現「新冠手臂」,仍可打第2劑疫苗,通常第2劑施打同廠牌疫苗時,雖然會更快出現紅腫,但症狀反而較輕微,也比較快消退,甚至約半數的人未出現新冠手臂反應。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分鐘五萬人上線!1922預約開放18歲登記疫苗「不分長幼有序」
今日上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宣布,開放「18歲以上」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從原先50歲以上施打對象,一口氣開放至18歲以上族群,結果上線人數太多,造成網站當機。政委唐鳳今天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很高興大家熱烈響應第三輪意願登記,目前民眾勾選AZ疫苗的比例相當高,將於7月15日下午5時收單。唐鳳表示,原先要分年齡段施打,但因有勾選AZ的民眾達110多萬,跟開出量能相同。預約施打部分,第一周期沒有特別限制年齡,只要九類、十類對象有勾AZ的人都有收到簡訊,目前截至今日下午1時,單勾AZ疫苗者超過130萬人,若所有AZ、莫德納超過110萬人,「長幼有序」的施打序位就會實施。另外今日因民眾搶著上網進行新冠疫苗預約登記,是否會因為越早登記,就會越早開打。唐鳳指出,意願登記是開放同一周期,登記先後跟收簡訊預約先後,跟無資格先後都無關。「主要看出生年,只要你在意願登記間裡登記成功,會根據有無資格判斷,不會看排序號碼。」他表示,今上午開始18歲以上可預約登記,確實預約流量超過系統負載量,到下午一點左右都沒問題了,目前每一分鐘是五萬人左右上線登記,目前人流高峰出現在上午十點,隨後人數下降到下午一時,網站已穩定。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醫院接種超順暢!打卡看板好貼心、紀念貼紙超可愛
完成第一劑接種的民眾越來越多,去過台大醫院接種站的人多半印象深刻。台大醫院接種站動線順暢、場地舒適,每天接種超過三千人也不擁擠,孕婦接種站還有婦產科主治醫師,提供產檢和完整衛教。民眾離場前能索取可愛的限量紀念貼紙、有多款看板可拍照打卡,現場氣氛溫馨愉快。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灣要走向下階段安定正常的生活,疫苗和大量篩檢是最重要的兩件事,台大願全力協助接種工作,同時也要發揮頂尖大學醫院的精神,做出好的模式。吳明賢責成副院長高淑芬,將醫學院體育館和台大國際會議中心,從無到有,規劃出能服務大量民眾的新冠疫苗接種站。高淑芬表示,台大同仁對疫苗接種都有很強的使命感,每時段120人投入輪班,自動自發地把苦差事做得很愉快,美好的接種經驗能鼓勵國人珍惜疫苗、心存感恩,有疫苗就趕快打,不要受假訊息的影響。吳明賢說,從國際經驗得知,病毒早晚會進入社區,達成群體免疫只能靠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但自然感染會有大量傷亡、衝擊醫療量能,疫苗接種更是重要。台大醫院同仁已接種98%,一部分已完整接種兩劑,自然要全力支持政府提供接種服務,除了一般民眾、高風險族群,也協助教育部、警政署、文化部等專案,每天服務2000人以上,累計已接種五萬多人。高淑芬表示,自己長期投入自閉症、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自殺、憂鬱症的臨床工作,致力於創造愉快、正能量的環境。當院長六月四日交辦此任務,她當天就召集院內十五個單位,開會討論,參與的同仁都高度認同這份使命,合力把想法付諸實現。以現場大受好評的拍照打卡看板、紀念貼紙為例,高淑芬說,是透過幾位積極參與的台大醫師,介紹了一位已在外開業的眼科女醫師。這位女醫師身為台大校友,很樂意幫忙,一邊顧小孩一邊用平板電腦,創作出素樸柔和的插畫,呈現出博愛互助的精神,與接種站希望傳達的理念一拍即合。高淑芬很早就倡議要維護孕婦接種疫苗的權益,她在原有的七色彩虹接種動線之外,另外為孕婦開闢一條粉紅動線。在台大醫院婦產科熱烈響應下,每個時段都有兩位婦產科主治醫師在現場,不僅打疫苗也做產檢,目前已服務超過3000名孕婦,北市逾半孕婦可能都是在台大醫院接種。高淑芬表示,帶領台大同仁一起完成這個任務,是很愉快的經驗,最困難的是疫苗不足,但只要有疫苗可打,台大都義不容辭、樂意協助。未來還有一些新的創意點子還要繼續實現,希望鼓勵民眾感恩、有疫苗就趕快打,不要聽信假消息。吳明賢提醒,打完疫苗還需要兩周左右才能生成保護力,希望民眾接種後仍要做好個人防疫,不可掉以輕心。台大醫院已建置「Covid-19常見問題」網頁,針對常見問題,提供可讀性高的專業答覆,希望幫助社會大眾理解到大量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不但能控制疫情,還能保存醫療量能、減少重症和死亡。台大醫院Covid-19常見問題Q&A:https://www.ntuh.gov.tw/COVID19-QA/Faq.action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網站當機!疫苗登記「一口氣開到18歲」健保署措手不及
今日上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宣布,開放「18歲以上」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從原先50歲以上施打對象,一口氣開放至18歲以上族群,許多民眾一早就上網登記,不到三小時新增三百多萬人,除了網站稍許卡頓外,健保快易通APP則完全當機。但直到中午開始,登記平台陸續傳出災情,晚來的民眾想要上線登記,只見網站也一片空白。民眾表示,一早起來看到很多朋友都上網登記疫苗,才知道已經可以開放18歲以上都能登記,結果想說中午來登記,但網站就已經當機,就算要用健保快易通APP,都無法開啟。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目前健保快易通APP已經能順利營運,平台需要等關貿網站處理好,「目前預約和登記的人,雙方都互相卡住。」並表示會後續仍會跟政委唐鳳持續留意平台使用狀況。記者實際測試,在上午十時上網登記序號已達444萬號,且網站卡頓,健保快易通APP則無法開啟。直到上午十一時,登記序號達580萬號,網站已能順利開啟,但仍不穩定,上午十一時半,登記序號達646萬號,但順利登記不到15分鐘,在上午十一時45分,就連網站登記平台呈現「Error」和健保快易通APP都全數當機。直到上午十二時,網站頁面可以輸入身分,卻無法獲得網站回應。健保署參議李國隆表示,原定今日7月13日要做「疫苗接種預約」,但上午又臨時開辦「18歲以上」可以進行「意願登記」,因作業量超過原先估算,導致系統當機,根據後台數據顯示,一分鐘有六千多位民眾湧入系統,而在上午11時49分,同時上線人數最多人。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系統大當機 3000多家藥局實體預約接種也失敗
公費疫苗登記平台第一波開放全國第9類及第10類對象意願登記,昨天傍晚五時第一輪登記截止。有勾選AZ疫苗的113萬多人從今天起到15日都會收到預約簡訊,上網預約接種時間。但全台預約系統大當機,連藥局從上午10時到12時都無法幫民眾順利預約。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開放至第八類接種對象後,第九、十類接種對象後改採預約系統平台,先意願登記,收到預約簡訊後才可進行預約。而除了線上預約,民眾也可到超商、藥局、衛生所等以健保卡實體預約,其中全國有3300家健保特約藥局可預約。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系統開放預約的時間為7月13早上10時到7月15日下午5時,但各家藥局因為營業時間不同,略有調整,以各藥局時間為準。但是,從今早10時開始,除了民眾進不了線上預約系統,連藥局實體預約的途徑都無法完成。黃彥儒表示,雖可進到健保的VPN系統,但進不了預約的畫面,因此應該是政院端出現問題。須等政院端將故障排除,才能繼續幫民眾服務。至於可協助預約的藥局共三千多家,黃彥儒表示,這次沒有所有藥局都加入協助預約的行列,主要是因為去年參與口罩實名制的藥局因人手、能力不一,因此陸續只剩下四千多家繼續服務。因此全聯會從這些藥局中詢問這些有能力、意願也高的藥局,可負擔協助民眾預約接種者,才列入名單。民眾可先查詢後再持健保卡前往預約(名單:https://reurl.cc/eEpYVm)。藥師公會也提醒,無論前往藥局領藥或進行疫苗預約接種,皆須配合防疫規定,確實配戴口罩並填妥實聯制。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早開放「18歲以上」疫苗接種意願登記 登記踴躍平台大當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天表示,公費新冠疫苗預約平台(https://1922.gov.tw/vas/)今天上午已經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前往平台意願登記。疫苗意願登記系統的意願登記說明欄,第九類除了原來的「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並增加了民國92年(含)以前出生者。可能因為一下子開放全民登記,1922平台湧入大量登記而出現卡頓情形,甚至有當機現象,需要一再更新。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專家建議:不要混打疫苗 這是個「危險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12日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稱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因為目前這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相關資料很少。斯瓦米納坦12日在線上簡報中說,「這是個有點危險的趨勢,就混打疫苗而言,我們處於一個缺乏資料和證據的領域」。她說,「關於混打的數據有限,正在進行研究,我們需要等待。也許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目前我們只有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的數據,其次是輝瑞/BNT疫苗」。斯瓦米納坦強調,「如果民眾開始決定什麼時候(混打)、誰將接受第2劑、第3劑和第4劑,那麼這些國家的情況將非常混亂」。斯瓦米納坦後來在推特上進一步解釋,稱大家應該遵循公共衛生建議,不要私自決定混打疫苗或施打額外劑量。她表示,公共衛生機構僅能根據現有數據提供建議,但混打各種疫苗的研究正在進行中,至於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都需要評估。加拿大是開放疫苗混打的其中一國。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CI)6月更新疫苗接種指南,稱第一劑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疫苗者,第二劑可以施打使用mRNA技術的疫苗,亦即輝瑞或默德納疫苗。但若第一劑打的是輝瑞或莫德納疫苗,第二劑可以打兩者其一。此外,泰國衛生部12日才宣布,將為第一劑接種中國大陸科興新冠疫苗的民眾施打AZ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實施中西疫苗混打政策的國家。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FDA加註警語!嬌生疫苗恐引發罕見嚴重「格林巴利症候群」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2日對嬌生(Johnson & Johnson)新冠肺炎疫苗加註警語,稱該疫苗可能會提高罹患罕見嚴重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的風險。歐洲監管機構上周也對與嬌生疫苗採用類似技術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新冠肺炎疫苗發出類似警告。FDA發佈聲明稱,全美有1280萬人接種嬌生疫苗,在100例疫苗接種者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的初步報告中,包含95例須住院治療的重症案例和1例死亡案例。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上述病例主要都是在接種嬌生疫苗後兩周左右報告,大多數患者為男性,其中多數人的年齡在50歲以上,多數人事後都能完全康復。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大約每10萬人中才有1例。大多數病例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神經系統,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症狀包括肌肉無力、四肢癱瘓、吞嚥或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死亡。嬌生公司發布聲明稱,正與監管機構討論格林巴利症候群案例,強調接種該疫苗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的機率相當低,使用嬌生產品的民眾安全和福祉是公司第一要務。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莫德納得等第4輪 莊人祥:8月初再有一批新貨到
依照指揮中心規畫至7月16日起,連續3周均施打AZ疫苗,民眾擔心,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疫苗,是否趕不及28天接種第二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已經調整莫德納疫苗第一、二劑的接種間隔,除第一類醫事人員、國籍航空機組員和孕婦等特定對象外,不論AZ或莫德納疫苗,均改為10至12周接種第二劑疫苗。我國自購加上美國捐贈的莫德納疫苗已到貨330萬劑,指揮中心統計,至7月12日已接種156萬劑,幾乎打了一半的數量。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剩下100多萬劑莫德納疫苗,應可在這周打完。待8月初第4輪開放莫德納疫苗接種之前,會有另一批莫德納疫苗抵台,但還不知數量。指揮中心統計,截至7月11日累計356萬5840人次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涵蓋率近15%。而7月9日至11日,共有125件不良反應,79件為疑似嚴重不良反應,其中有24例死亡。。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基隆68、69歲施打率達80.6% 林右昌籲踴躍接種
基隆市政府今、明為68、69歲長者施打莫德納疫苗,施打率達80.6%。市長林右昌鼓勵市民們都要踴躍接受疫苗施打,形成更好的保護力。林右昌今天下午由市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長曾姿雯、中山區長陳信雄陪同,前往中山高中施打站了解疫苗接種作業情形。1名老太太說,本來對施打疫苗有點擔心,但她的丈夫年紀更大,先前已施打過疫苗,告訴她「免擔心」。她認為市府施打疫苗規劃得很好,快速又貼心。但有1名男性長者抱怨,下午1點半左右到現場,等了近1個小時,雖已進場,但仍坐在椅子上等待注射。不少長者由家人陪伴來施打疫苗,年紀相對較輕的家人,肯定市府安排長者施打疫苗方式,希望未來換他們施打時,也能夠比照65歲以上長者方式,由市府先造冊並通知指定時地注射疫苗。林右昌說,市民們踴躍施打疫苗是很好的現象,希望鄉親們只要時間允許,都能夠接受疫苗施打,形成更好的保護力。基隆市現在的施打率在全國名列前茅,接下來將針對65歲到67歲的市民施打疫苗,希望施打情況也能很踴躍。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1至10類不再增接種對象 BNT優先給學生
COVID-19疫苗陸續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公布,擬盡速開放50歲以下民眾登記接種意願,未來以1至10類不再新增接種對象為原則,快速往年輕世代開放施打,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目前國內已到貨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中,AZ疫苗約有372萬劑、莫德納疫苗共330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統計,截至11日國內AZ疫苗接種199萬8872人次,莫德納疫苗接種156萬6968人次。換句話說,國內AZ疫苗約剩172萬劑、莫德納疫苗約剩173萬劑,未來可供民眾接種。中央制定的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共10大類,但仍有不少職業別及族群呼籲納入10大類可接種對象,如接送身心障礙者的復康巴士司機。不過陳時中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表示,現階段希望以1至10類不再新增接種對象為原則。指揮中心預計最快16日可開放第9、10類接種對象,即使不將某職業別或族群新增入現有的1至10類接種對象名單,但只要盡速開放50歲以下民眾登記意願、開放接種,這些職業的年輕世代也可因年齡符合接種條件,如期施打。但陳時中強調,若申請納入10大類接種對象族群確實符合原來類別,屬於「掛一漏萬」類型,仍可特例開放增設為1至10類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另外,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共捐贈1000萬劑BNT疫苗,該疫苗是唯一12歲以上可打的COVID-19疫苗,陳時中強調,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臨時會議也拋出該議題,為開放學生接種做準備。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上午在「BNT原廠疫苗捐贈專案說明」記者會中提及,除已簽訂的505萬劑莫德納疫苗,今年將再採購一定數量莫德納疫苗,明年、後年預計至少各加購1500萬劑次世代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說,今年將再採購一定數量莫德納疫苗當然是事實,但程序還沒完成,還在討論中,無法透露採購規劃數量;次世代莫德納疫苗採購一直在準備,持續與各大廠詢問、討論,有結果會跟大家報告。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院外看護成疫苗孤兒? 無醫院機構造冊至今打不到疫苗
疫苗加速施打,預計7月16日起,將陸續開放第九類、第十類民眾接種。不過一群人數達上萬、持有長照執照、卻不屬於醫院機構的院外看護,至今仍打不到疫苗、並求助無門。院外看護劉小姐說,她是持有長照小卡、及執照證書的院外看護,從疫情發生至今,仍必須進出醫院照顧病患,但因她們不屬醫院機構內人員成「疫苗孤兒」,甚至她們也擔心,若打不到疫苗,還持續進醫院照顧病患,恐成防疫破口。台北市議員潘懷宗說,這群院外看護是衛福部發給執政的合法看護,但卻因不屬於醫院、機構人員,加上中央規定第五類疫苗施打對象必須機構造冊,這些院外看護工也恐成第一線的防疫破口。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依法「照顧服務員」皆需先有長照人員資格,方能執行照顧服務工作。照服員在執業所在地,由所屬機構向地方政府進行執業登錄,且由機構負責業務監督與管理。目前照服員在COVID-19 疫苗接種,分屬二類,包括第一類醫院的工作人員,及第五類包括居家服務、日照及住宿機構,由機構先行造冊,衛生局安排施打。對於非此二類,屬病人自行帶到醫院陪病的照服員,視同為家屬,目前尚無施打的依據,仍待後續研議。院外看護劉小姐說,現在連計程車、貨車司機都被用簡訊通知打疫苗,讓她心情真的很悲憤,她們這些持有執照的院外看護卻仍打不到疫苗,據她所知,像她這樣領有看護執照的院外看護約有上萬人,甚至還有一、兩成為了生計,疫情期間也必須到院照顧病患,但她們卻仍無疫苗可打,恐成防疫破口?劉說,她到處打電話陳情這件事,但每個單位都說沒有辦法,劉小姐說,她當時上課受訓實習到執業,都是有在各地方、衛福部登錄,為什麼一定要安養機構造冊才能施打疫苗呢?為什麼不能直接有長照資格、衛福部直接登錄,結果她上網查閱,發現竟然是因為怕有人有證書或執照,但是沒有從事這個工作。劉批評「什麼爛理由啊!」對此,台北市社會局表示,公費疫苗接種第五類對象是登錄在主管機關核准立案的居家式長照機構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如非登錄在長照機構,目前尚不列入公費疫苗接種第五類對象。
-
2021-07-1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翻轉角色/腎友施打疫苗 保護自己也珍愛家人
以往洗腎患者因長時間透析,體能較為虛弱,多數是被家人照顧的對象。但腎友若能接種疫苗,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多數人仍未順利接種疫苗之時,反過來保護家人,翻轉角色。透析病患 可就地施打疫苗「減少感染嚴重度、降低傳播力、降低重症是接種新冠疫苗的目的,也是疫情最終解決方案。」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說。台灣在新冠疫苗採購供應及自行研發未及供應的窘境下,將高風險的長者及洗腎病患等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並且考量腎友減少至大型接種場所染疫的風險,可於診所╱洗腎機構施打,台灣的這項措施超前美國,對洗腎病患就地施打疫苗的方便性決策超前部署。「為什麼洗腎病患特別需要受到防護?」因為(血液)透析病患每周必須接受3次療程,且無法拖延,相對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病患若不幸染疫,導致重症甚至致死風險較一般人高,致死率約20-30%,也就是每4位染疫就至少一位嚴重到危及生命。因此腎友「避免染疫」才是最主要的考慮,尤其在家庭群聚案例增加時,洗腎病患施打疫苗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等於給照顧的家人一道安全罩。「腎友有疫苗就快施打,利多於弊」。陳伯彥說,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量,是自然感染所產生抗體的八倍,且疫苗使用的病毒經過設計、試驗證實不具有細胞毒性,可以安心接種。兩類腎友 先暫緩打疫苗但有兩類腎友先別急著施打疫苗。第一種是剛完成腎臟移植的患者,因後續需要服用免疫製劑、抗排斥藥物,建議等移植後三個月再接種,這時免疫功能恢復,較能誘發較高抗體量;或是採取「保護自我」的方式,宅在家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第二種不建議施打的族群是有血小板低下的腎友,若血小板數量低於3到5萬,有出血的可能,最好等血小板數值穩定後再打疫苗。疫苗接種後身體多少會出現不適症狀,因此施打後應留在現場觀察30分鐘再離開。陳伯彥表示,常的副作用如接種部位紅腫、發燒、疼痛等,通常第二劑的反應會較第一劑明顯,可以多喝水(腎友適量)、接種前服用維他命來改善。若身體持續不適,建議可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物,發燒時適度使用退燒藥。破除疫苗迷思 應盡速接種他建議接種疫苗之前可預先暸解,例如發現出血點、瘀青、疼痛時,應至醫院家醫科或特別門診尋求適當的診療及處置。台灣腎臟醫學會為了幫助台灣九萬多名洗腎病患以及照顧家屬,努力為腎友爭取到疫苗施打優先順位的第五類;台灣基層透析協會於6月份舉辦「COVID-19疫苗接種線上研討會」,由理事長---台北安德診所楊孟儒院長主持,邀請重量級講者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陳伯彥主任主講「洗腎病患COVID-19疫苗接種的必要與迷思」,破除施打疫苗的各項迷思。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指出,從全球疫情趨勢來看,COVID-19變種病毒一直變化中,疫苗效果和副作用報告陸續出現,疫情之下,醫師對哪些病患應盡速施打COVID-19疫苗有共識,呼籲民眾勿受不實資訊或因近期長者死亡案例影響施打意願。也盼望透過研討會讓大家對疫苗接種有更完整的認識,即使近日疫情趨緩,但這是防疫升級下的結果,還不是疫苗施打的結果,顯見平時做好防護措施更為重要,民眾也要做好新冠恐成日常的心態準備。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部分社工未列疫苗優先 民團籲:有必要接觸者都應列入
社工是服務弱勢民眾的第一線。政府雖已針對服務街友、長照與醫事組織、與政府有契約關係的社工施打疫苗,但仍有不少民間社福組織的社工未列入施打。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秘書吳姿瑩表示,如今疫苗數量穩定,希望政府協助所有第一線社工施打疫苗,也不要以「外訪、內訪」為標準來區分,只要有必要接觸個案者,都應納入優先接種疫苗順位。5月底,台北市社會局已為民間的無家者組織如芒草心、人間百味施打疫苗。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表示,當時萬華疫情升溫,社會局將協助街友的無家者組織社工、甚至是為街友發餐的牧師皆列入疫苗接種名單,一一施打。吳姿瑩表示,據他了解,包括長照、無家者組織,或是在醫事機構內的社工皆已施打疫苗;而由政府委託協助照顧弱勢業務的民間社工也列入名單。但若是民間自籌款的社福社工,則未列入優先施打名單。她舉例,現代婦女基金會在全台有12個單位,10個單位已造冊,但有兩個單位因屬民間自籌款、非政府直接委託,便未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優先施打疫苗的社工名單也以是否有「外訪」需求為列冊標準。但以現代婦女基金會為例,設點在法院機構裡的社工被認為無「外訪」需求,但他們需要與家暴受害人接觸。許多行政人員職稱並非式社工,但需要協助社工或跟社工一起工作,如資源募集與發放、環境清消等。吳姿瑩說,社福機溝裡的協助人員也應該比照醫院的行政人員,列入優先施打疫苗行列。「社工保護弱勢的第一線,但是施打疫苗的第幾線?」吳姿瑩說,社福機構內只要有必要接觸個案者,都應納入優先接種疫苗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