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疫情解封
共找到
75
筆 文章
-
-
2023-04-01 醫療.感染科
誤食未煮熟蝦子!感染沙門氏菌後發燒、上吐下瀉、拉血便
【本文重點】花蓮門諾醫院最近收治了一名2歲女童,因發燒嘔吐並出現血便症狀而急需住院治療,經檢驗發現感染沙門氏菌,醫生懷疑是吃了未煮熟的蝦子,提醒家長注意飲食衛生和勤洗手以預防疾病。近期全台兒童腸胃炎大流行,注意避免年幼兒童食用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並留意活動狀況及食慾,若有異常應及時就醫。--by ChatGPT2歲女童誤食未煮熟蝦子 感染沙門氏菌花蓮門諾醫院近日收治一名2歲女童,發燒嘔吐還出現血便,緊急住院治療後病情好轉。女童糞便檢驗出沙門氏菌,醫師詢問後,懷疑是吃到未煮熟的蝦子感染,呼籲家長注意飲食衛生,也要正確勤洗手預防病毒侵襲。門諾醫院小兒科醫師楊子毅表示,這名女童因為上吐下瀉又發高燒,甚至還出現血便,讓父母相當憂心,經詢問,懷疑女童可能是吃到沒有煮熟的蝦子染上沙門氏菌,經住院給予點滴及抗生素治療後,已經康復。腸胃炎大流行 勤洗手、避免吃沒煮熟食物楊子毅說,近期全台兒童腸胃炎大流行,約4成感染諾羅病毒,其餘6成多是輪狀病毒或沙門氏菌等病症;連假將近,不少家庭把握假期閤家出遊,他提醒家長更要謹慎,叮嚀孩子勤洗手,也要避免讓年齡太小的兒童食用生冷或沒有煮熟的食物。他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小兒科門診就診人數明顯增加,不只腸胃炎大流行,近期流感、腺病毒、腸病毒病例也攀升,去年底開始國內也出現幾起腸病毒重症個案。預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勤洗手,若發現孩子活動力異常、食慾不佳,務必盡速送醫診斷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2 焦點.元氣新聞
普發6000元來了 怎麼領?怎麼花?「這用途」舒緩壓力
等了好幾個月,國人引頸期盼的普發6000元終於要落實,3月22日起開放登記,共有五種方式: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偏鄉造冊發放,針對弱勢或特殊族群也另增發放管道,不用先登記即可直接入帳6000元。這筆意外的「紅包」掀起許多討論,從民生消費到娛樂休閒,祭出各種高CP值組合優惠,飯店、餐飲餐飲和網購平台各推方案。呼應疫情解封重新開放國門,不少民眾已經預訂國外行程,迫不及待規劃海外旅遊。也有另一群走務實派路線的民眾把6000元拿來普貼家用,包括購買雞蛋、家庭聚餐、繳納稅收、投資理財等,稍稍減輕生活壓力,近期「費用率低ETF」登上熱門關鍵字搜尋。每年4月開始,稽徵處陸續寄發牌照稅、所得稅、燃料稅、房屋稅、地價稅等,民眾荷包大失血,普發6000元補不足這些扣繳憑單。如何把6000元花到極致?網友分享,請心儀的女孩吃飯,好感度增加100;參加課程投資自己,找回人生主控權;報名旅遊行程,讓自己充電放空。不論什麼用法,「最大化運用」可以讓價值增倍!元氣網和「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線上與民眾互動,了解家庭照顧者如何使用6000元,包括補貼輔具花費、聘請短期看護讓自己喘息放鬆、裝潢改善居家動線提高安全度。除了用在照顧上,不少照顧者也表示想趁這個機會預約按摩、SPA、運動健身,留點時間做些感興趣的事,暫時從低落的情緒中抽離。除了這筆意外之財,平常仍有一些相關資源可以用,例如長照四錢包,而失智症患者則可善用團體家屋、失智共同照顧中心、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等。至3月31日,國內壽險公司提供的「三年單一借款利率、最高10萬」保單紓困貸款截止申請,另外還有癌友家庭大專子女獎助學金、壽險業者提供非保戶提供獎助學金,也補助至3月底止,符合資格的民眾可申請此服務,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另外,衛福部針對身心障礙者、失能老人的「輔具補助」也可多加利用,6000元加上購買輔具補助,自付額減輕許多。政府普發的6000元現金,人人期待、人人都能登記,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少詐騙集團動歪腦筋,註冊偽冒網站、發簡訊通知領取。家中有失智長輩要特別注意預防詐騙,手機接獲不明簡訊切記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由家人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即時查證。財政部不斷提醒,不會寄簡訊提醒,也不要點擊來源不明連結。官網網址為「https://6000.gov.tw」,小心魚目混珠的6ooo.com或6000govtw.com;五種領取方式中,除了登記入帳,其他管道都不需線上登記填寫資料。●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 元氣網:https://zh-tw.facebook.com/healthudn/
-
2023-03-07 醫療.精神.身心
頻照鏡子檢查外表…口罩令鬆綁,「容貌焦慮」上身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為了讓民眾順利恢復正常生活,室內口罩於2月20日鬆綁,校園也在3月6日全面解除配戴規定。除了大眾公共運輸工具外,學生可自行決定在教室是否佩戴,不過,口罩令強制實施八百多天,民眾進出都還是習慣性戴著,一方面是自我防疫,一方面則是「容貌焦慮」。「容貌焦慮」 最常見於青少年不少人擔憂脫下口罩後,露出全臉真面貌沒有自信,害怕被品頭論足,極度沒有安全感。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說,「容貌焦慮」的現象最常見於青少年,因為在校內外都是戴著口罩初接觸其他同學、認識新朋友,現在要以真面目示人反而覺得彆扭。這樣的焦慮心態也會出現在任何年齡及性別的人身上,若發現身邊親友、同事過度整理儀容或是頻繁照鏡子檢查外表,要小心是否因為抑鬱心理而影響到社交、人際關係。口罩令鬆綁後,民眾應做好心理準備與調適,一起面對口罩解禁的過渡期,若覺得戴口罩比較自在,應予以尊重。不少人長期戴口罩,表情和情緒隱藏在背後,出現了社交退縮的狀況,張自強提醒,一個習慣的調整需要循序漸進及尊重自主的方式,降低不戴口罩的壓力。若有情緒低落或反抗心理,可適時諮商心理師尋求協助,學習自我肯定、用更平衡的方式看待自己,在工作能力和專長表現上建立自信。口罩戴與不戴 尊重失智長者意願另外,失智症患者也是因防疫政策而大幅改變生活的族群,防疫期間,許多家屬備受「失智者不願戴口罩」所苦,因為失智長者不太容易管控自己的衛生,也可能很難配合和理解戴口罩的意義。只能不斷用失智者聽得懂、簡單的方式重複說明,多多提醒正確配戴口罩,再加上家中環境清潔消毒,減少感染的機會。防疫時期,努力維持親友互動,藉此減少失智長輩的焦慮,也避免因無法外出或到據點所導致的退化。隨著疫情解封、口罩令鬆綁,又要再一次跟失智長輩解說新的政策,建議溝通問題可交由請患者信賴的醫師、護理師,或是最疼愛的兒孫輩來提醒。口罩戴與不戴,一樣尊重失智長者的意願,最重要的是持續做好洗手、環境清潔等防疫工作,同時增加提升自我免疫力,陪伴失智者一起走下去。(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4 養生.聰明飲食
運動後吃吸收較好更容易胖?空腹運動會增加燃脂?營養師教你運動前中後怎麼吃
【本文重點】提供運動前、中、後的聰明飲食選擇建議,讓讀者能更有效地恢復體力、降低腸胃不適和避免過度攝取熱量。首先,運動強度與時間決定了補充飲食的需求,並不是所有運動都需要額外補充能量。其次,在運動前補充營養有助於調整身體狀態、避免腸胃不適、提供所需營養,主要攝取簡單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醣類食品,以補充肝醣。最後,在運動後,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可幫助修復肌肉、恢復體力,並且補充液體以保持身體水分。--by Notion AI這三年台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讓許多本來擁有運動習慣的人也被迫暫停或改為居家運動,大家不禁懷念起在球場上穿梭、在跑道上奔馳、在健身房大汗淋漓的快感,而隨著疫情解封、口罩也解禁,許多人也要重回運動的懷抱?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 就來告訴大家運動前、中、後該怎麼吃才是聰明的選擇,讓你重回運動場上可以更快恢復自信喔!在開始之前你要先知道的事首先要給大家一個觀念,「並不是所有運動都需要額外補充能量」,有時候你只是散步15分鐘、或是仰臥起坐20下這種低強度運動,可能都還沒有喘就已經完成了,那麼其實是不需要再額外補充能量的,因為有可能你吃進去的熱量一不小心就會大於運動時所消耗的熱量,反而給身體徒增負擔喔!所以,是否需要補充、補充什麼、補充多少其實主要是取決於你運動的強度以及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喔!運動前怎麼吃?根據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ND)、加拿大營養師協會(DC)與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共同發表的一篇論文內提到,運動前補充營養有幾個目的:.將你的身體調整成準備運動的狀態(例如:原本在執行斷食,需要在運動前補充足夠的能量好應付運動所需).避免運動中的腸胃不適.提供運動時所需的營養 運動前的補充主要是簡單好吸收的醣類(碳水化合物)肝醣是肌肉很重要的營養來源,當我們需要大量使用到肌肉的時候,體內肝醣的儲存量就會顯得特別重要。我們可以把身體想像成是一台汽車,要有足夠的燃料(肝醣)才能支撐它持續往前行駛,因此在運動前攝取足夠的醣類來將燃料加滿,可以提高運動的狀態以及體驗並減少疲勞感。不過就像前面所說,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需要額外補充能量,基本上如果低強度的運動持續超過1小時以上或中高強度的運動才需要補充喔!.補充原則:1-2小時進行補充。以醣類為主、蛋白質為輔,小份量且好吸收為原則。運動前30分鐘可以以好吸收的液體作補充。而補充的量則依照不同運動會消耗的熱量多寡來決定。.小範例:1-2小時:饅頭夾蛋 | 30分鐘:果汁運動中怎麼吃?運動中的補充著重在少量多次的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運動中補充的目的在於要補充流失的體液。我們在流汗的同時也會流失掉大量的水分及電解質,若沒有加以補充會導致身體脫水、出現疲乏、影響運動的耐力及表現等等。.補充原則:15-20分鐘補充150-350 c.c.的水分。若是持續超過1小時的低強度運動或中高強度的運動則可以選擇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來補充。.小提醒:運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停下來喝水,千萬不要等到「覺得口渴了」才開始補充,因為到那個時候身體可能已經缺水一段時間了,體內的各個生理功能也已經開始受到影響囉~另外,大量流汗時除了補充水分,也別忘了要補充電解質才不會造成失衡喔! 運動後怎麼吃?運動後把握黃金30分鐘補充黃金比例的醣類及蛋白質快速恢復肌肉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之後肌肉會呈現疲勞的狀態,前面所提到的燃料(肝醣)也被耗盡,這時候若沒有立即補充能量的話很容易讓疲勞感延續,影響下一次的運動表現。所以運動後補充的重點在於能夠立即為肌肉補充能量,越快補充則吸收的效果會越好、肌肉恢復能力也會越佳。主要補充醣類來源的食物,再搭配適量的蛋白質攝取,很多人會認為要訓練肌肉只要補充大量蛋白質就可以了,但其實運動後缺乏足夠的醣類是會導致肌肉流失的喔!所以在運動後正確的時間補充正確比例的醣類及蛋白質能夠幫助修補耗損的肌肉並且減少脂肪的堆積。.補充原則:30分鐘內,以醣類:蛋白質=3:1的比例補充,可以吃正餐或點心,若為點心,則熱量控制在250-300大卡左右。.小範例:1.地瓜搭配無糖或低糖豆漿、2.御飯糰搭配茶葉蛋。 你是不是想問…1.空腹運動會增加燃脂?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錯誤,只能說這樣的結論可能不夠完善。有研究顯示空腹運動確實能夠提高身體脂肪的利用,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燃料(肝醣),因此會大幅影響運動表現以及耐力而沒辦法達到預期的運動強度,若運動持續一段時間還可能導致身體開始分解肌肉組織來產生足夠的能量以應付運動所需,會導致肌肉流失。因此一般來說是不建議空腹運動的唷!2.運動後吃吸收較好更容易胖?很多人擔心在這個時候吃更容易胖,但其實是相反的,運動後吃才更不用感到罪惡!由於運動後身體處在能量耗盡的情形,因此吃進去的熱量主要都是幫忙修復受損的肌肉喔!至於是否會胖就取決於你吃的熱量多寡,控制得宜的話並不會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但如果胖了就代表你真的吃太多囉! 看完今天的文章,對於運動前、中、後的飲食有沒有更多的了解了呢?這些補充的原則雖然沒有辦法讓大家變得「頭好壯壯」!擁有正確的觀念、正確的飲食補充才能讓你在運動時達到最好的效果,也更能事半功倍!趁著現在運動正夯,你也來試試看吧~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2 醫聲.醫聲要聞
投票|學者預估新冠肺炎5月降級 下一步將解散指揮中心
口罩令鬆綁後,輕症免隔離也可望在三月底實施,但傳染病分類何時可以降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可何時解散?疫情解封 超額死亡歸零是關鍵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超額死亡歸零」是解封的重要依據,這代表醫療量能運作已恢復到疫情發生前。他預估2月超額死亡會因升高到14%至43%之間,希望5月傳染病降級、6月超額死亡歸零,這時可以解散指揮中心,由疾管署常規監測地方流行即可。不過,疫情三年來,包括英國、丹麥、瑞士等先進國家都有監測並定期公布超額死亡資訊,但指揮中心沒有這麼做。台灣超額死亡現況如何?能否如學者預估順利歸零?外界都無從檢驗。死亡通報分3類 超額死亡反映醫療量能「不能只看新冠死亡,一定要看範圍更大的死亡軌跡。」陳秀熙指出,通報死亡案例可依死因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直接死於新冠,占BA.2死亡之63%、BA.5之70%、BA.2.75之64%。第二種是本身有共病又得到新冠而死,占BA.2之37%、BA.5之30%、BA.2.75之36%。至於第三種,就是死於新冠以外疾病的「超額死亡」,代表醫療量能不足。陳秀熙今表示,「超額死亡歸零」是解封的重要依據,這代表醫療量能運作已恢復到疫情發生前。他預估2月超額死亡會因春節假期而升高到14%至43%之間,之後會慢慢下降。陳秀熙說,現在口罩令已由硬性以改為自主配戴,他希望5月傳染病降階,讓民眾就醫恢復正常、醫療院所可以更精準照顧慢性病和癌症,達成6月「超額死亡歸零」的目標,達標後可以解散指揮中心,由疾管署常規監測地方流行即可。
-
2023-02-22 醫療.消化系統
被魚鱗、蝦殼刺傷非小事 醫曝這些人當心海洋弧菌致命風險
隨著疫情解封,許多民眾恢復享受美食、大啖海鮮,但是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肝病者吃海鮮要注意,接觸海鮮,例如下廚、剝蝦殼時,要慎防皮膚被魚鱗、蝦殼刺傷,以免海洋弧菌經由傷口乘虛而入,若嚴重感染,引起併發症,需要截肢,甚至會危及生命。當心海洋弧菌經傷口感染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指出,海洋弧菌(又名創傷弧菌)是存在於鹽水中的細菌,一般感染海洋弧菌途徑,包括食用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以及身上傷口接觸到遭海洋弧菌汙染的海水、被海洋生物刺傷等。【延伸閱讀:魚市場髒水濺到腳 小命差點休】什麼是海洋弧菌?別稱:創傷性弧菌地點:常見於河海交界、亞熱帶淺海岸寄宿:海水、魚類、貝類、岩石等都可能存有海洋弧菌病症:健康民眾感染會上吐下瀉、腹痛等;免疫力較差民眾感染會引起發燒、畏寒、皮膚壞死,壞死性筋膜炎,也可能造成全身器官衰竭,致死性高免疫力正常者感染海洋弧菌後,大多是輕微腹瀉、腸胃炎、嘔吐或局部傷口感染,但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炎等患者,或是免疫力較差、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肝病患者應避免生食海鮮康本初解釋,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臟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會影響體內的代謝、免疫等功能,一旦吃到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或是傷口接觸到帶有病菌的海水、魚蝦,海洋弧菌就可能直接進入血液中,造成全身性的影響。一開始可能是發燒、傷口處腫痛,皮膚出現水泡,嚴重時有蜂窩性組織炎、肌肉組織壞死,甚至敗血性休克而有致命危險,必須截肢保命。【延伸閱讀:手指遭海鮮刺傷,發黑腫脹截肢險喪命!4方法避免致命海洋弧菌】康本初提醒,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生食海鮮,在下廚及剝殼時,都要小心皮膚被魚鱗、魚鰭、蝦殼、蟹殼刺傷,若手有傷口,連食材浸泡的水、流出的汁液都要避開,謹慎一點可以戴上手套,以免海洋弧菌乘虛而入。也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熬夜,維持生活作息正常,均衡飲食,讓肝臟維持正常功能,才能降低海洋弧菌的威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1 焦點.焦點
最近看病要注意!最常用的抗生素缺藥了,社區藥師提供3解方
基層藥局又傳缺藥,近期「安蒙西林(Amoxicillin)」缺貨,安蒙西林是第一線廣效抗生素,用於治療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臨床使用廣泛。基層藥局藥師表示,從去年就忙於調度藥物,亟盼政府伸出援手。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已呼籲藥廠增加配貨,約一到兩周內改善。民眾若持處方箋至社區藥局取藥,醫師卻告知缺藥,該怎麼辦?臨床藥師建議有以下的作法:方法1:經藥師評估建議,調整為同成分同劑量藥品方法2:多跑周邊幾家社區藥局方法3:回原診所,請醫師調整處方箋藥物安蒙西林是什麼?很重要嗎?用於治療細菌染的第一線抗生素,可改善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症,用於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等,是臨床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牙科等常見用藥。健保署統計,近五年來,安蒙西林平均每年用量為4200多萬顆,以500毫克劑型為主。這些藥物都是安蒙西林(由此進)安蒙西林缺藥最常見的地方?社區藥局、基層診所為主政府的解決方法?食藥署針對國內領有生產安蒙西林的8張藥證藥廠,要求加速生產藥物,並增加社區藥局鋪貨量。還有那些藥物也缺?消炎止痛:乙醯氨酚(退燒、止痛)制酸劑:氧化鎂(治療胃痛、便秘)消炎止痛藥:布洛芬(改善發炎、止痛)廣效抗生素:安滅菌(治療細菌感染)廣效抗生素:諾快寧(治療細菌感染)為什麼會缺藥?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安蒙西林自去年十月左右開始難叫貨,據悉與原物料短缺有關,連合成藥品的賦形劑也缺。此外先前一度撼動總統府的「乙醯氨酚」至今還是很難叫貨,長期短缺的還有制酸劑「氧化鎂」、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消炎止痛藥「布洛芬」、制酸劑「息通佳音」等。「這波缺藥是國安問題。」藥師公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台灣前一波嚴重缺藥是在去年五、六月疫情期間,人力缺工導致生產量低迷,大陸解禁後至今仍受到影響。王明媛表示,台灣沒有生產原料藥的能力,製藥產業一環扣著一環,國家應該要有更前瞻的布局,避免每次缺藥都只能喊「受到國際影響」。這一次安蒙西林缺藥,不排除後續會有更多抗生素跟著短缺。主管機關食藥署這樣說...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依食藥署監測,安蒙西林在基層藥局短缺,短缺原因包括藥廠配送以醫院優先、十天春節連假、呼吸道疾病增加。儘管藥廠年後恢復生產,但藥品鋪貨原本多以醫院優先,社區藥局為供應體系的最末段,而最近呼吸道疾病增加,也使醫院用量提升。去年十二月已預估今年呼吸道疾病會因疫情解封而增加,要求提高產量,另也通知藥廠要增加鋪貨至基層藥局的數量,預計下周後,安蒙西林缺藥情形便能改善。基層藥局該如何因應? 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連假並非缺貨的主要原因,早在春節前就叫不到貨,醫療院所因用藥量較大,藥廠長期採取優先鋪貨,但鋪貨比率嚴重不均,食藥署應要求藥廠採取醫院、診所、社區藥局以四三三的比例鋪貨,保障社區藥局可取得藥物,否則醫院釋出處方箋,民眾卻拿不到藥物,對基層藥局和民眾影響很大。沈采穎感嘆,現在基層藥局備藥,除了向藥廠叫貨,還要連結周邊人脈,如其他藥局、基層診所,利用「以藥易藥」,補足叫不到貨的問題,例如近期氧化鎂等藥品很珍貴,手中若有這些藥品,較易換到自家缺貨的藥品。王明媛指出,大陸掌握全球八到九成的原料藥供應,台灣製藥廠原料取得難度增加,產量減少,加上藥品鋪貨以大醫院優先,疫情前就有類似事件,大醫院擔心藥品叫不到貨,直接囤藥,連帶影響基層藥局。王明媛呼籲,之前面臨缺藥潮,衛福部特別要求醫院不得囤藥,近期衛福部應重申規定,否則基層藥局缺藥問題會更嚴重。
-
2023-01-01 養生.心理學解密
元旦名人婚訊連環炸 專家分析這2因素交互作用是關鍵
南韓知名歌手IU與演員李鐘碩在2022年的最後一天宣布交往,日本男星綾野剛、女星土屋太鳳、日本歌姬Aimer、台灣金曲歌王翁立友,也在2023年元旦相繼公布婚訊。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說,「新年度開始」和「三年疫情走向解封」兩因素交互作用,讓人的心理出現了轉折,加上疫情中的生離死別常觸發人生觀或優先順序改變,會促使人們對原本猶豫或掙扎的事物,做出決定、採取行動。林萃芬表示,一個新的年度開始,本來人心就會轉折,開啟和結束都有可能。有非常多研究發現,新年的開始,人會有除舊布新、重新整理的慾望,會希望在新的年度,人生有新的抉擇,很多心理醞釀已久的事情,比如喜歡某個人很久了,可能就會覺得要給自己一點動力,去做不一樣的事,像是告白。相對的,也可能要先結束一段關係、分手,才會去告白新感情。「告白的激情成分較高,除非是閃婚,結婚成家思考的成分較高。」林萃芬說,閃婚通常比較激情,也可能在氣氛趨動下,熱情最高時,就突然想要結婚。結婚是許下終生承諾,想要安定下來、跟一個人白頭偕老,認為「有人陪伴、共同努力生活」是重要的。為什麼今年全球疫情解封,這麼多人宣布結婚?林萃芬說,疫情這三年,許多人和親密關係對象或家人被迫隔絕,在這種受到壓力和限制的孤獨情境下,人對於親密需求會提升。從諮商經驗和在醫療院所的工作經驗中觀察,許多當事人經歷生離死別之後,人生觀會改變。以往覺得工作最中要,後來覺得家人和愛人最重要。林萃芬表示,有些被隔離的人無法自得其樂,會有孤單、寂寞、被遺棄的感覺,她有個朋友就是這樣,覺得一個人孤單好可怕,所以隔離危機解除後,他就立刻結婚了。也有人確診生病後,發現有人照顧自己很重要。林萃芬舉例說,有一對情侶,其中一方本來想要分手了,因為覺得對方常常挑剔自己。確診之後,他發現對方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沒有離開,反而守在他身邊,隨時注意他的一舉一動,隨時幫助他,讓他感動到不行,忽然強烈感覺「不能沒有他」,以前覺得很討厭被對方挑惕,現在覺得不是那麼重要了。不過,疫情除了使人決定相守,也讓很多人決定分手。林萃芬說,有些伴侶以前很少密集生活一起,但疫情隔離時被關在一起、都在家工作,互動頻率太高,把所有彼此不適合的地方都凸顯出來了,因此決定要分開。「新的年度開始,剛好解封,這兩個因素會交互作用。」林萃芬表示,接下來就要過年了,過年其實是分手的高峰期,新年度的開始,也會是新感情發展的高峰期,無論什麼年紀,都有可能會在此刻開始轉折心情、慎重思考人生重大決定,像是畢業、想換工作、換關係,大家的新年新席望,其實都是不要再痛苦、不想再掙扎猶豫,累積到一個臨界點,就會採取行動。
-
2022-11-22 醫療.泌尿腎臟
流感來襲憂感染 慢性腎臟病患防護有一套
●流感大年恐報到,慢性腎臟病患做好自我防護●遠離流感,醫師鼓勵接種疫苗●醫病共決最適合的治療選擇,在家洗腎另有雲端共享功能入冬之際,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國門重啟,恐迎來流感大年。長者、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腎臟病、透析腎友等除做好自我防護外,醫師也呼籲積極接種流感疫苗,降低社區感染風險。對於即將步入洗腎階段的末期腎臟病患,若選擇需要定期到醫療院所的血液透析,交通往返,外出移動難免曝露風險,應做好防護措施。若選擇方便居家照護的腹膜透析,醫療團隊透過雲端監測守護病患,無須頻繁到醫院,但也應注意外出時的自我防護。慢性腎臟病與透析腎友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並因應不同的透析模式,做好自我防護。製表/黃安琪Infogram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近3年,全民養成戴口罩、維持社交安全距離等習慣,流感疫情順勢下降,人們減少了接受免疫刺激的機會,形成「免疫負債」。防疫措施解禁後,流感病毒將捲土重來,免疫系統開始還債,外界預估,本流感季可能大爆發,而連續2年未出現的流感重症死亡病例,已在上月中旬首現死亡個案。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血液透析科主任姜至剛醫師說,免疫力較低的慢性腎臟病患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當出現感冒症狀,如發燒、呼吸道症狀等,除新冠肺炎之外,也需聯想到可能是流感,建議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病患積極接種,勤洗手、戴口罩、經常使用酒精消毒,延續新冠肺炎的防疫作法來對付流感病毒。針對即將進入洗腎階段的病患,更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並因應不同的透析模式,做好自我防護,不必過於擔心。姜至剛說,腎臟替代療法有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方式。血液透析需定期到醫療院所,一周三次、每次約4小時,且有額外的交通往返,外出移動難免曝露風險;另一種選擇是腹膜透析,方便居家自我照護,分為「手動洗」與「機器洗」。機器洗已發展到可每日自動遠端傳輸數據,經由雲端共享資料,醫療團隊能透過數據,及時掌握病患在家的透析效能及狀況。「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病患的生活型態的透析治療模式。」姜至剛說,醫療團隊與病患會透過醫病共享決策,讓病患了解兩種透析的進行方式,提供評估表格,依據病患現況、生活型態、自由度需求等等來評估,與病患討論後,由病患決定透析方式。血液透析需定期到醫療院所,一周三次,外出移動難免曝露風險,若選擇腹膜透析,腎友無須頻繁到醫院,但也應注意外出時的自我防護。製表/黃安琪Infogram
-
2022-10-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旅行團中有人確診,行程會中斷嗎?國旅哪些場合可免戴口罩?
我國邊境將分階段逐步開放,9月29日採「3+4」一人一室、改發4劑快篩,以及10月13日改為「0+7」,同步取消禁團令、開放一般性社會訪問來台、取消電子圍籬、改採自主防疫。面對政府漸趨寬鬆的防疫政策,想在國內旅行該做好哪些準備?《元氣網》為您整理國旅相關規定。Q:沒打滿三劑疫苗可報名旅行團嗎?A:交通部觀光局放寬國旅團防疫規範,未完成第三劑疫苗的旅客,只要持出發前四十八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Q:旅途中有團員快篩陽性會停止行程嗎?A:指揮中心表示,依現行防疫指引,不會因為一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隔離,居隔者將由各地方政府彈性制訂規範辦理。Q:同團旅客確診誰會被隔離?A:依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若旅客快篩陽會直接匡列為0+7或3+4的對象只限同住家人,如果是同團也是同住家人,現行做法就會匡列為3+4或0+7。Q:出團時還需要遵守什麼防疫規定?A:落實量測體溫、用乾洗手或酒精消毒,並且除了在必要時刻例如用餐外,須全程配戴口罩並遵守相關防疫措施。【相關新聞】>>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Q: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仍限制飲食嗎?A:指揮中心已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舉凡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皆開放飲食。各類交通運輸之防疫規範:⚫台鐵防疫規範⚫高鐵防疫規範⚫客運防疫規範Q:行程中有哪些場合可免戴口罩?A:指揮中心表示,外出應全程配戴口罩,除以下情況可免戴,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室內外從事運動。⚫室內外拍個人/團體照。⚫自行開車,車內沒有人或車內乘客為同住者。⚫在山林或海濱活動的時候。⚫在容易讓口罩潮濕的活動場合,如視水域活動或三溫暖等。⚫外出有飲食需求的時候。對於口罩的解禁時機,指揮中心9月27日表示,由於正值BA.5高峰,醫院收治情形正在高點,考量醫療負擔和避免過多確診個案,口罩禁令未來幾周不會有大規模調整,要等「0+7」措施實施後再做檢討。【相關新聞】>>口罩禁令11月解除? 羅一鈞:未來幾周不會大改
-
2022-09-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解封在即確診了,保險還會理賠嗎?盤點爭議最多的防疫保單問題
防疫期間不少人買了防疫保單,在本土大規模確診後,各式各樣關於保單理賠的問題紛紛出現,衍生不少保單爭議。例如重複(二次)感染,防疫險還會理賠嗎?各國邊境陸續解封,關了二年不敢出國的人潮都準備要買機票了,如去國外染疫,保險賠不賠呢?《元氣網》整理最多人可能遇到的防疫險問題供大家參考。Q1:重複(二次)感染,保險賠不賠?A:金管會保險局表示,主要是看投保的保單條款,通常防疫險保單內都會約定次數,例如「保單同一年度內對同一法定傳染病僅給付一次」,也有部分保單超過一次,「但基本上不會是無限次」。Q2:國外染疫,保險賠不賠?A:據金管會統計,到今年底前,有共20家產壽險業規劃推出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但全都不理賠法定傳染病,換言之,國人赴海外染疫確診沒得賠。目前在架上銷售海外突發疾病險有四家,其中僅一家安達產險包括法定傳染病,其他兩家壽險、一家產險銷售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則不納保。Q3:隔離與確診同天,只能擇一理賠?A:立委高嘉瑜在今年6月中接獲民眾陳情向金管會詢問,金管會回函指出「只要保戶可以證明是先被匡列隔離後才確診,縱使發生在同一天亦應理賠隔離金」。Q4:人不在投保地址的縣市、要保書地址、投保地在其他縣市被隔離,可以理賠嗎?A:被隔離的縣市與投保地址縣市不同,不影響被保險人理賠權益。Q5:兒童確診、家長陪同隔離,防疫險理賠嗎?A: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解釋,陪同隔離不在契約條款內的理賠範圍,換言之,陪同確診是「自願」被隔離,因此不能理賠。但如果有是接到居隔書的隔離,則可以理賠。Q6:確診用藥理賠,限定七種藥物?A:多數產險業者普遍從寬理賠、不限新冠用藥,包含兆豐產、和泰產、中信產、中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等,民眾即便是拿到非政府規定的新冠用藥,也能獲得理賠金。Q7:0+7居隔防疫保單有得領嗎?A:.新制的「0+7」:並非是隔離處置,而是自主防疫,在此前提下民眾無法拿到隔離通知書,因此屬於「0+7」新制的民眾,保險公司不予理賠。.新制的「3+4」:由於這類對象確實有三天的居家隔離事實,亦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因此仍會啟動理賠機制。【參考資料】.金管會保險局.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防疫保單線上申訴申請.經濟日報
-
2022-09-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通勤族如何自保?醫授5族群防疫攻略,3步驟不把病毒帶回家
新冠病毒已趨向本土化,9/29累計確診數已正式突破638萬例本土病例。本土疫情的再次升溫,陳建仁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讓台灣不再可能清零,其雖有高傳染率但也伴隨低致死率,確診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也讓台灣從清零政策轉變成與病毒共存。隨著疫情逐漸流感化,民眾逐步回歸正常生活,該去公司的上班族必須出門通勤去上班,而該去學校上課的學生族群也要通勤去上課。在通勤的過程中該如何安全有效的防疫,面對民眾對內用恐慌的疑慮,元氣網統整醫師的自身防疫建議給通勤族,讓民眾能安新外出,過著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新生活。5大通勤防疫術 一次看懂指揮中心在7/19宣布適度放寬戴口罩,考量國內疫情趨緩,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適度放寬戴口罩,其中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得免戴口罩,但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據義大醫院醫師洪暐傑在《今健康》撰文指出,上班族的通勤方式主要可分成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開車、騎車、租用單車、走路等5種,不論是以何種方式通勤,都應留意相關防疫細節。1.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應留意各處都可能藏有病毒,包括了悠遊卡機器,或是把手、椅子、欄杆、牆壁等車廂設備,以及手扶梯、等候椅等車站設備,或是公共廁所的手把、馬桶等。建議盡可能避免不必要觸碰,悠遊卡可保持距離刷卡,勿倚靠欄杆等設備,使用把手、椅子、廁所設備前可先進行酒精消毒,使用後確實進行手部消毒。到達公司或學校後,也別忘了再次消毒手部及手機!2.開車:開車族多停在公司停車場,若有接觸過電梯按鈕等其他設備,應先確實消毒手部,避免病毒帶上方向盤。若是有其他人同行,應確實佩戴好口罩,以防同路人可能為染疫者。3.機車:機車族要多加留意加強消毒,特別是把手。許多人認為騎自己的車不要緊,但其實不論將車停在何處,都有可能曾有人移動自己的車輛、坐在上面等任何接觸,也可能有打噴嚏噴濺在機車上的可能,消毒工作格外重要。而在停等紅綠燈時,若情況允許,也可以盡可能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使用機車後應記得手部消毒。4.租借單車:公共單車現階段能避免則盡量避免,若要使用也應些以酒精進行噴灑消毒,並確實戴好口罩。使用悠遊卡的時候盡量避免貼上機器,以不接觸的方式刷卡。5.走路:走在路上一樣會有飛沫傳染的風險,應保持社交距離,更要遠離沒戴口罩的民眾。疫情解封/想外食在餐廳內用該如何防疫?專家:把握6原則避免群聚感染通勤族防疫步驟6+3 對於通勤防疫,兒科醫師歐淑娟也分享自身通勤搭車的防疫方法,分為出門前跟到公司的防疫6步驟,以及回家後的防疫3步驟:———出門前———1.出門前先量體溫,萬一發燒(成人37.5 兒童38.0),請假在家休息。2.可以的話,在家用完早餐,提早半小時出門(避開人潮)。3.除了備用口罩、手機、錢包、鑰匙,我會帶一小瓶酒精乾洗手。4.出家門前先把口罩戴好,電梯內、路途中全程戴口罩、不飲食。(正確戴好口罩:臉比較小的朋友可以把耳掛打結,或是交叉之後再戴;鼻墊處務必服貼鼻子與臉,口罩下拉至包覆下巴;口罩的密合度愈高,保護愈完整。)5.在公車、捷運、雙鐵上,手碰過把手、拉環、下車鈴、開門鍵、門把、安全帶扣環後,用隨身攜帶的乾洗手清潔手部。6.到達公司/學校時,再次清潔手部,手機表面也用酒精清潔一次。———回到家———1.在玄關脫鞋、消毒鑰匙,沒有當天洗的外套噴酒精消毒。2.脱口罩(妥善丟棄)、消毒手機(酒精)、立刻洗手(洗手乳、內外夾弓大立腕),換掉外出衣物,或是直接洗澡+洗頭。3.每日換口罩。歐淑娟提醒民眾,即使是打過疫苗的朋友也都建議這麼做,因為疫苗的防護力再高,都不是100%,假日盡可能待在家,減少非必要的出門,大家一同齊心抗疫。如上所述,我們的生活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平時保持好個人防疫的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遵循醫師建議的通勤防疫原則,把防疫內化成生活的一部份,共同營造安心的通勤環境,民眾也能安心外出通勤不憂心。
-
2022-09-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要如何評估是否該接種第四劑?
關於次世代疫苗Q1:什麼是新冠次世代疫苗?A:次世代疫苗又被稱為雙價疫苗,也就是疫苗中有2種病毒抗原(價數代表疫苗中所含的抗原種類)。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變異位置主要在棘蛋白上,所以目前新冠次世代疫苗皆指含原始株(武漢病毒株)及Omicron變異株製成的疫苗。除了新冠疫苗,流感疫苗也有發展三價、四價疫苗,HPV疫苗已發展到九價疫苗。Q2:哪些藥廠研發新冠次世代疫苗?A:目前莫德納及輝瑞BNT藥廠皆研發次世代疫苗。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以Omicron 變異株進行研發,為mRNA疫苗,主要分為兩款:「原始株+Omicron BA.1變異株」以及「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5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25微克。輝瑞BNT藥廠則研發「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3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15微克。Q3:次世代疫苗有通過人體實驗,可以使用於臨床了嗎?A:美國衛生單位已經認清:「疫苗研發永遠跑不贏病毒變異」的事實,因此不再期待人體試驗,只要疫苗製程相同,單純改變抗原成分,藥政單位就會通過授權使用。衛福部食藥署也採取同樣標準,在2022年9月2日審查通過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每劑0.5mL,是25微克原始株+25微克Omicron BA.1。至於輝瑞BNT的次世代疫苗,食藥署表示,目前僅在8月中旬收到少數初步文件,仍需待文件備齊,才能進行EUA緊急授權的審查作業。莫德納「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目前僅有動物實驗資料,且僅有美國給予EUA,因此目前台灣並沒有核准相關EUA。施打次世代疫苗的問題集Q1:我國採購含BA.1的次世代疫苗,對BA.5有預防感染效果嗎?A:雖然藥廠已研發含BA.5變異株的雙價疫苗,但目前僅有動物試驗加上BA.1的佐證資料,且只有美國核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無論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含有BA.1病毒株的雙價疫苗對上BA.4及BA.5,中和抗體效價是接種原本單價疫苗的1.68倍,對BA.5也有預防感染效果。Q2:台灣採購多少次世代疫苗?什麼時候到貨與施打?A:國內與莫德納公司今年簽約採購共2000萬劑疫苗,目前還有1000萬劑餘額,可選擇採購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已經證實,9月16日後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會陸續到貨,目前也已經開發施打。明年則有1500萬劑額度。預估首批將到貨300萬劑。Q3:誰是次世代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施打間隔時間?A:疫苗接種的順序,其實是依照風險高低來進行規劃。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022年9月5日決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第一階段莫德納次世代已於9月26日陸續開打,而第二階段預計於10月3日開打。Q4:什麼時候可以開放50歲以下施打莫德納次世代疫苗?A: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BA.1次世代雙價疫苗將根據ACIP建議的施打方式,以第一、二階段陸續施打,至於兩階段間隔多久,則視到貨量,建議高風險族群時間到、符合資格就盡快接種。同時王必勝也表示,除兩階段對象外會再安排第三階段,就是50歲以下族群,「不會等到年底」。Q5: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較小嗎?A:不一定,因人而異。次世代疫苗是武漢病毒株與omicron變異株的雙價疫苗,因此相關副作用都有可能發生。目前研究發現,作為追加劑常見的副作用,會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惡心、嘔吐、發燒。Q6:要等次世代BA.5嗎?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BA.5疫苗才剛通過美國EUA,根本還不在市場上,是沒有人買得到的,如果硬要等它買到,以現在3到6個月就有新型變異株的突變速度來估算,「等到BA.5的時候,BA.6都出來了,你就變成永遠落後、永遠沒打」。李秉穎說,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不要等待新的變異株疫苗,可以打就先打,BA.1次世代疫苗對抗BA.5的抗體濃度,仍是高於以原始株開發的疫苗,不會為了等待BA.5而放棄打BA.1,但等到BA.5出來之後,大家也一定會改打BA.5,確定可供貨時,台灣也一定會買。疫苗選擇問題集Q1:應該現在打第四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本身年紀較長且與第3劑接種已間隔4、5個月,可以先打原有疫苗,加強免疫力;若身體狀況尚可,且Omicron持續流行,可稍微等待接種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施打,需與上一劑間隔三個月。此外,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也決議,次世代雙價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包括作為「第五劑」。如果接種者的第四劑接種時間超過12週(84天),就可以施打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同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提醒民眾,次世代疫苗可作為各種追加劑接種,不論是打滿基礎劑、第三劑、第四劑,只要滿三個月就可以接種;但若要接種第五劑只能打次世代疫苗,沒有開放使用一般疫苗作為第五劑接種。Q2:新冠疫苗要一直打下去嗎?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一直打同一種病毒株疫苗,已無法再催出更強的免疫反應對付新型變異株,因此需要接種追加劑。是否未來每三個月就得接種一次,仍要視未來病毒株是否改變或是致病力減弱情形。Q3:一直施打同款疫苗,會造成疫苗疲乏嗎?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認同可能出現疫苗疲乏,他表示,觀察性研究顯示,同款原始株疫苗打到第3或4劑,抗體濃度會升高,但抗體持續狀況會減弱。李秉穎曾經針對最近網傳國外專家演講之影片,被加上「疫苗打太多次,免疫系統會疲乏、停工」的註解,李秉穎說,他也有收到,但影片原始意思是說,打多劑後,抗體濃度愈來愈高,一定程度會達到天花板而無法再上升,是指「達到飽和」,而非「疲乏、停工」。李秉穎說,免疫系統不會隨便疲乏,不繼續往上升,是因為太高的抗體濃度可能反而對人體有害,恐引起不尋常的免疫反應,傷害自己的細胞,製造這麼多抗體也只是能量的浪費。無論T細胞或B細胞免疫,到一定程度都會停止,不是疲乏,而是達到了頂點。這類訊息是誤導,希望民眾別因此害怕接種第四劑、第五劑。參考資料:‧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10大QA一次懂‧次世代疫苗選擇問題多 李秉穎廣播開講3重點、有問必答‧50歲以下接種次世代要等多久? 王必勝承諾不會到年底‧疫情升溫 開放次世代供長者接種第五劑
-
2022-09-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想外食在餐廳內用該如何防疫?專家:把握6原則避免群聚感染
新冠病毒已趨向本土化,9/20本土累計確診數已正式突破600萬例。面對本土疫情的再次升溫,陳建仁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讓台灣不再可能清零,其雖有高傳染率但也伴隨低致死率,確診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也讓台灣從清零政策轉變成與病毒共存。對此,害怕確診的民眾會選擇減少外出聚餐和內用,有人認為「走到餐廳還是沒有踏進去內用的勇氣」、「還是選擇外帶餐點、把食物帶回家享用」。而也有對內用抱持另一類看法的民眾,認為「會中出門就會中,就算待在家也會中,隔壁鄰居在居隔,病毒有可能也飛進你屋內」、「趕快回歸正常生活,確診是難免的,只是早晚,過幾天可能政府就將這病毒降級改為流感。」面對民眾對內用恐慌的疑慮,元氣網統整醫師及專家的防疫建議,讓大家在疫情期間能一同做好防疫,安心內用,與病毒共存。內用風險高?室內用餐感染風險比戶外用餐高根據經理人報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刊登一篇名為〈疫情時期,如何讓餐館更安全?〉,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冠狀病毒是透過說話、打噴嚏、咳嗽等行為造成飛沫傳播。當人們聚集在餐廳吃飯,不免俗的聊天交談、大口咀嚼,製造更多的飛沫;雖然科學家尚未釐清一個人吸入多少病毒量、或是待在有病毒的環境多久就會染疫,但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估計,近距離接觸病毒15分鐘就可能遭到感染。而在美國於餐廳染疫的個案,多是與確診者在同個餐廳共處、超過30分鐘到幾個小時,尤其是在嘈雜、通風不良的環境。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教授比約恩.比爾尼爾(Bjorn Birnir)將流體動力學的知識,應用到新冠病毒的傳播研究之中,他發現餐廳的「空氣循環」的確很重要,「人們應該盡可能在戶外用餐,室內的感染風險比室外高出20倍。」如何減少餐廳內用風險?可參考MIT建議調整針對沒有戶外用餐空間、只能內用的餐廳,《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提供以下建議:1.餐廳的大小很重要空間較大的餐廳,較能保持社交距離。2.新鮮空氣如果餐廳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室外座位。MIT引述UC Santa Barbara的科學家所言,室內空間染疫的風險是室外的20倍。如果餐廳沒有室外空間,請優先選擇靠近開放的窗戶或門口的座位。在不進食時,應戴上口罩。3.避開人群與熱鬧如果餐廳窄小、擁擠、吵雜,比較不理想。餐廳可調低音樂音量,使客人不必大聲說話。4.安排座位也很重要如果你和不是同一家戶的人共餐,請與他們坐斜對角。日本超級電腦Fugaku計算出,坐斜對角的情況下,用餐者受暴露的病毒飛沫會減少75%。內用該怎麼防疫?把握6原則避免群聚感染國內疫情升溫,讓民眾擔心外出用餐增加染疫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建議,出外用餐時須把握6原則,才能避免群聚感染:一、進餐廳前,要量體溫二、離席前後,戴上口罩三、用餐前後,勤消毒手四、脫下口罩,安靜用餐五、不宜挪移,隔離用板六、踏出餐廳,再次洗手如上所述,我們的生活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平時保持好個人防疫的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遵循醫師及專家建議的內用防疫原則,把防疫內化成生活的一部份,如此一來消費者與店家便能一同創造出安全用餐環境,民眾也能安心內用不憂心。
-
2022-09-2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別漏領!確診者、隔離者可領的補助不同 2022防疫補償金總整理
國內COVID-19本土累計確診數已突破600萬例,目前確診雖多為輕症,但依照指揮中心指引,現階段仍需居家隔離7天。而隔離期間無法工作所造成的損失能得到哪些補償?確診者跟居隔者領的補償不一樣嗎?當確診成為普遍日常,《元氣網》為您整理隨時都可能用得到的防疫補助資訊,以備不時之需!「確診者」可領哪些補助?勞保傷病給付.補償對象:勞工確診,請特休、病假或事假,得以申請勞保傷病給付,自隔離不能工作之「第4日」起發給。.申請辦法及相關QA:https://www.bli.gov.tw/0107199.html【延伸閱讀】確診請對假可領勞保傷病給付!14個QA教你如何請假勞保失能給付被保險人染疫,經治療後,症狀固定,再行治療仍不能期待其治療效果,經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斷為永久失能,符合勞保失能給付標準規定,得請領勞保普通失能給付。.申請辦法:https://www.bli.gov.tw/0103236.html勞保職業傷病給付.補償對象:「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已於5月上路,將職災保險最高投保薪資上限提高至7萬2800元,給付金額上限也跟著提高。不過,由於災保法剛施行不久,算法會有不同情況。1.若勞工是在5月1日之前因職災確診,投保薪資上限仍為4萬5800元,若以居家照護10天來算,職保傷病給付最高可領7481元。2.若勞工是在6月確診,前6個月的投保薪資算法,就要以4個月最高投保薪資4萬5800元、加上後2個月最高投保薪資7萬2800元,居家照護時間也已經縮短為7天,試算下來,職保傷病給付最高可領7307元。3.若勞工在10月以後確診,前6個月的投保薪資上限都是7萬2800元,居家照護仍維持7天,試算結果職保傷病給付最高可領9707元。.申請辦法:https://www.bli.gov.tw/0106708.html【延伸閱讀】因工作確診 職保傷病給付最高可領9707元「被隔離者」可領哪些補助?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補償對象: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的主要補償對象為「受隔離或檢疫者」、「照顧者」,確診者本身是無法申請的。然而居家隔離政策不斷修正,但防疫補償金申請規定仍沒有改變,基本上還是以有收到居家個別隔離通知書者可申請;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預防性停課,皆不可申請防疫補償。.申請辦法:https://swis.mohw.gov.tw/covidweb/【延伸閱讀】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每日500元臺北市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補助.補償對象:設籍於臺北市之居家檢疫/隔離者須於檢疫隔離、自主防疫期間 自費住臺北市防疫旅館、臺北市政府指定之檢疫所(安心檢疫所-救國團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或居家檢疫/隔離者須於住家檢疫隔離期間,其同住親友自費入住臺北市合法旅館民宿。.注意事項:台北市這項補助實施至111年8月31日止,最終受理申請至111年10月31日截止(紙本郵寄申請以郵戳為憑),但111年5月1日(含)前隔離檢疫結束之申請人須在結束後6個月內提出申請。.申請辦法:https://service.gov.taipei/Case/ApplyWay/20200330000%EF%BC%95/各行各業可領哪些補助?防疫紓困補助.補償對象:因應國內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111年中央及地方政府針對受疫情影響之個人與產業,都有祭出各項紓困及振興措施,例如待業或被減時的勞工,或拼命加班的醫療機構人員;餐飲、藝文業者等受疫情嚴重影響之行業,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補助。此外,地方政府亦有地方額外的補助,如減稅、減租等。.申請辦法:.中央與地方政府補助方案.個人及家庭防疫紓困申請.企業及團體防疫紓困申請【資料來源】.勞動部勞保局.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
2022-09-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疫情後第一次出國該注意什麼?出入境須知及個人防護一次看
新冠肺炎疫情2年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9月22日證實將放寬邊境措施,採取兩階段放寬,第一階段9月29日起,放寬入境檢疫7天皆可一人一室;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實施,入境可望免隔離,採「0+7」自主防疫。疫情就要結束,想出國該做好哪些準備?《元氣網》為您整理出入境相關規定及個人防疫原則。3+4→0+7 邊境採階段性開放針對邊境管理措施鬆綁,指揮中心指出將採階段性開放:第一階段:9月29日零時起,維持「3+4」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實施「0+7自主防疫」調整重點:1.自9月29日零時起,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4,前3天居家檢疫之處所調整為「1人1室」,及配合邊境取消唾液採檢,調增入境旅客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2.自9月29日零時起,調增入境總人數為每週6萬人次、取消入境唾液PCR檢測、檢疫處所得全程採1人1室,相關部會積極準備「0+7」開放目標。3.因應邊境逐步開放,指揮中心預為規劃入境者免除居家檢疫措施,將採7天自主防疫,並視疫情發展,預計10/13實施。【相關新聞】>>邊境解封採階段性開放 入境唾篩PCR改發快篩旅行團須知:需完成疫苗追加劑 目前禁團令依舊交通部觀光局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在八月底通過「旅行業辦理出(入)境團體旅客操作指引」,儘管目前禁團令依舊,但只要指揮中心宣布開放,指引就可以當作旅行社的參考。根據觀光局規畫,出入境團客操作指引大致分為四大部分,包括旅客要求、旅行社要求、旅遊產品規畫以及其他防疫措施等。其中旅客要求部分,無論出入境的旅客,都需完成疫苗追加劑的施打,且要遵守相關防疫措施;旅行社的部分,無論是導遊,還是領隊,同樣要完成疫苗追加劑施打,且須經過相關訓練,熟悉指引規範,隨時注意旅客健康。旅行產品的部分,觀光局表示,由於是團體旅遊,因此行程安排需要團進團出,不可以脫團或有個人行程,出境國家也都有相關防疫規定,旅行社出發前須詳加說明,行程安排上也要遵守當地防疫規定。至於保險的部分,觀光局表示,目前仍是建議旅客投保相關的旅行險、醫療險。【相關新聞】>>觀光局出入境團客指引曝光! 打滿追加劑才能參團出國自由行須知:如何出國不染疫?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授五重點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曾於七月初飛往日本旅遊40天,無論是在日本期間或是歸國之後皆未有確診跡象,他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分享五大防疫關鍵,告訴民眾如何在有疫情的國家旅遊卻能全身而退的方法。林氏璧表示這些防疫措施「其實真的很簡單」,重點是「做到位」。林氏璧五大防疫原則如下:1.全程戴外科口罩,特別是室內空間,口罩每天換一個,流汗太溼也需替換。2.盡量避免密閉、擁擠不通風的室內空間,非不得已也要減少逗留時間。3.絕不亂摸眼口鼻。接觸到外面的物品後,絕對要酒精乾洗手。4.抓安全距離不要人擠人,和人保持1.5公尺以上。5.搭飛機時,必戴N95口罩,飛機上盡量不飲食和上廁所。除此之外,林氏璧表示,自己也帶了足夠的快篩,不舒服時會自己快篩,且為了主動監測自我健康狀況,也可帶體溫計和血氧計。另外他也準備了新冠症狀治療藥物,包括退燒,止痛,止咳等,尤其Omicron喉嚨痛的症狀較明顯,可喉嚨痛症狀準備藥物;以及自費準備清冠一號和防疫茶備用,以及投保可支付醫療費用、針對外國人設計的旅遊保險。林氏璧說,如果真的有轉重症傾向,也要先查好當地可收治外國人的醫院,以確保語言溝通無礙、儘速就醫。【相關新聞】>>旅日40天回國「怎麼篩都陰性」 林氏璧教五大防疫撇步各國管制須知:及時查找各國入出境規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蔡芳均歸納亞太國家入境檢疫隔離規範,現僅「中國、香港、台灣」要求旅客入境後「篩檢、隔離」都要做,台港為三加四,中國大陸為七加三;其他國家多為兩者都不用,或檢測陰性即可免隔離。●亞太區國家入境檢疫與隔離規定旅客入境時不用接受檢測與隔離:日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紐西蘭、澳洲入境24小時內接受PCR採檢,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南韓未完整接種疫苗者進行入境檢測,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印度旅客仍須接受入境時篩檢與後續隔離:台灣、中國大陸、香港(編按:台灣自9/29起改為零加七,香港自9/26起改為零加三。)因應新冠疫情,世界各國邊境管制及入境後檢疫措施各有不同,可上外交部網站查詢「世界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措施一覽表」。須注意的是,該表內容乃依據世界各國規定更新,由於各國入出境規定依據疫情狀況時有變動,相關資訊仍應以各國主管機關公布為準。【相關新聞】>>中港台入境要求最嚴 學者:現在監測中重症才是重點海外旅平險須知:赴海外染疫確診不理賠因應各國邊境解封,海外旅平險附加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也重新開賣。據金管會統計,到今年底前,有共20家產壽險業規劃推出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但全都不理賠法定傳染病,換言之,國人赴海外染疫確診依舊沒得賠。保險業者坦言,目前海外突發疾病險,依舊無法承保法定傳染病,有三大主因,一、欠缺國外損失經驗,且病毒變種速度太快,二、難以釐算合理費率,三、目前國際再保可能基於承保量能、或是各國疫情等風險考量多不再承接。業者擔心保戶在國外染疫的理賠風險升高,避免防疫險「從國內賠到國外」,重新上架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只能將染疫風險剔除。【相關新聞】>>20家保險業重開賣海外突發疾病 染疫確診不理賠
-
2021-11-06 養生.運動天地
登山杖怎麼用才正確?三個步驟學起來!
疫情解封,踏青登山活動夯,但爬山一定要用登山杖嗎?登山杖到底要怎麼用?相信這是很多登山客的疑問,「台灣368」創辦人陳彥宇透過影片,來告訴你三個步驟,正確使用登山杖,減輕行走負擔。首先,登山杖一般都會有手繩,但將手繩開口撐開後,很多人抓登山杖都是從上往下抓住握把,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應該是由下往上穿,虎口撐開來壓住繩子之後抓握把,這樣施力的時候才會用到手腕的力氣。至於怎麼調整登山杖?這也是有訣竅的,先將最短的一節調到stop的位置,然後手肘呈現90度,登山杖剛好貼緊地面,就會是最適合的長度了,高低差的地面,也是手肘保持90度來調整。最後,就是登山杖在行進間的正確使用。不論在任何路面,首先腰一定要打直,然後用手出力來帶動腳前進,當重心放在手上,遇到比較濕滑的地形,就不容易滑倒,腳的負擔也會減輕。如果光看文字無法想像,記得點進影片看詳盡解說,在正確使用登山杖的情況下,讓登山杖做你最堅強的支持,小心翼翼的保護你的每一個腳步!「台灣368陳彥宇」YT頻道、粉專:台灣三六八 Taiwan368延伸閱讀爬山到底是運動還是傷害?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姿勢爬山最傷膝蓋?3招膝關節保健運動「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0-10 養生.生活智慧王
手機容量快滿了怎麼辦? 教你必學的「雲端備份照片」方法,再也不怕手機沒容量
最疼孫女的62歲老張,為了用優惠價買孫女愛吃的餅乾,加入家附近超商的Line團購群組,老張買完零食後,發現手機容量快滿了,便把超商群組相本裡的照片全刪掉......。店員告知他才發現,原來這樣會刪掉群組共用的照片,心裡覺得自己好糗。雲端存檔真的存「雲上」?熟齡族手機教學課程團隊「智樂活 樂齡活動社群」講師畢偉功說,教手機課 4年多來,遇到不少人跟老張一樣,曾經不小心把家人或朋友群組裡的共用相本刪除,「結果就是吵架,或者被罵。」一旦有這樣的負面經驗,有些人就變得不敢刪照片,但手機有固定容量,之後用起手機來綁手綁腳。畢偉功解釋說,資深數位新鮮人容易有這個狀況,主要原因就是對網路邏輯不熟悉,對「雲端存取」概念不理解。「智樂活 樂齡活動社群」認為,要讓他們順暢使用Line或谷歌(Google)功能,要先搞懂雲端的運作邏輯。智樂活團隊的教學,把生硬的電腦語言轉化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再搭配圖卡來破除聽不懂的障礙,順利協助一步步進入狀況。畢偉功舉例:「解釋存雲端照片時,我都會跟學員說,它就是存電腦主機的意思,只是這個主機在很遠的地方,再配上在機場旁邊的電腦主機圖片,多數人就能理解了。」必學雲端備份照片 手機容量小也不怕智樂活團隊表示,他們在教學現場發現,不少學員都是接收兒女或孫子的手機,容量通常較小,所以很需要學會把照片放上雲端備份,才可以釋放手機空間,不必時時擔心容量不足。另外,谷歌的雲端相本與Line的群組相本,智樂活團隊認為,非常很適合熟齡族使用。畢偉功說,谷歌雲端相本對學員們最方便的地方在於,一旦設定好同步備份,之後用手機拍照時,照片就會自動傳到雲端硬碟,還能開多個資料夾,把照片依不同主題做分類整理,方便之後查找。如果用不習慣谷歌雲端相本,畢偉功也推薦熟悉Line的長輩,開一個只有自己的群組當作雲端存檔備份,只要把想存的照片傳進來,再依照主題分門別類整理成不同相本即可。谷歌相本 vs. Line相本谷歌相本Line相本優點手機拍照時,同步上傳雲端備份無容量限制缺點15G容量限制照片上傳會降低畫質畢偉功說:「兩者差別在於,谷歌的雲端相本有15G的容量限制,如果需要用更多空間的話,就必須要付費;而一個Line群組相本的容量上限為十萬張照片,如果需要更多空間,那再開一個Line群組即可,等於擁有無限存取空間。」現在開始增進數位技能,讓疫情解封後的生活更豐富智樂活團隊認為,雲端存取對熟齡族來說是很實用的數位技能,若擔心操作步驟搞不懂,最懂大人的橘世代與「智樂活 樂齡活動社群」攜手,推出專屬熟齡族「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 : 訂餐.買菜.手機爆滿不求人」課程,用最淺顯的說明與步驟,手把手帶熟齡族進入數位世界。單堂課程 888元 (價值1,888元)三堂套票1,588元(價值3,888元)✔ 【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線上課    三擇一/三堂套票 ✔150篇退休理財「理財攻略」✔100篇居家運動「健身攻略」✔1年份橘世代VIP資格立即報名>把握時間增進數位技能 ※ 現在開始增進數位技能,讓疫情解封後的生活更豐富。課程報名請洽詢02-7721-6909按2。
-
2021-10-08 新聞.活動快訊
方法對就學得會 熟齡數位力必知的5個網頁小圖示
「這個月的每周二晚上,我都要線上上課,你們記得吃完晚餐再回來。」67歲的趙阿姨疫情前,除了Line之外對學習其他數位工具都興趣缺缺,但5月疫情爆發後,為了參加線上讀經班,趙太太請孩子教她操作Google Meet。操作順手後,趙阿姨感受到虛擬教室的便利性,她說:「雖然我還是喜歡實體教室,但有時候晚上體力不足時,線上教室能讓我輕鬆參加,不像之前只能缺席。」疫情激發求知慾 高年級數位力大增像趙阿姨這樣的「高齡數位新鮮人」在疫情後越來越多。根據東方線上調查顯示,後疫情時代,50至59歲消費者,有51%自評整體科技能力進階了,也有30%消費者自認手機上網、資料查詢、註冊登入、綁定信用卡、網路交易等行為都比過去進步。專教熟齡族手機教學課程團隊「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講師畢偉功及陳麟也從學員回饋中觀察,這波疫情讓很多長輩意識到,學習數位工具已經不是「增能」,而是「生活必備技能」。陳麟舉例說:「疫情剛爆發時,我們很多學員害怕出門排口罩,但不買又不行,那陣子大家熱烈在群組上問,能不能教他們用口罩預約平台。」畢偉功說,這些學員不是家裡沒人幫他們處理,但嚴峻疫情增加了危機意識,而且在家時間變長,使得長輩更願意動腦嘗試以前沒想過、或不敢操作的功能,不再被動等待家人有空幫忙處理。總是搞不懂 熟齡族學數位的卡關眉角「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成立4年多來,已經面對面教導超過3萬名長輩數位課程,團隊對高齡數位新鮮人痛點相當了解。畢偉功指出「生理老化導致操作不順」及「無法理解網路圖示的意義」,是他們最容易卡關的兩大原因。畢偉功指出,像老花眼、手會抖,會讓不少長輩們看不清楚螢幕上的字,或點不到想點的按鈕。他解釋:「有些手機網頁的字跟按鈕都不夠大,這對年紀較長、手微抖的長輩來說,不但看不清楚,經常是想按左邊,結果一直按到右邊;或是底色與文字顏色設計太相近,在相對退化視力看來,就是一大塊色塊而己,無法看清楚寫了什麼字。」而「無法理解網路圖示的意義」則是熟齡族另一道關卡。陳麟以「下拉式選單」為例,像看到欄目旁小小的三角形,很多人可直覺知道是點擊看更多選單,但熟齡長輩沒有這種直覺聯想,就會不知道怎麼辦。智樂活團隊表示,熟齡族並非能力不足,只是需要長一點的學習曲線。陳麟認為尤其對3、4年級的人來說,網路的非線性邏輯是他們年長後才開始學,要完全理解當然吃力,但並非學不會。像是,有些學員會把操作圖示及過程,拆解成一個個步驟做成流程圖小卡,忘記步驟就拿出來看,不少人多做幾次後,不管是點外送、查公車、修照片都很上手。最懂熟齡族的橘世代與「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攜手,推出專屬熟齡族「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 : 訂餐.買菜.手機爆滿不求人」課程,針對疫情下的生活情境,用易懂的教學語言,學會用手機外送平台訂餐、買日用品;整理手機裡爆滿的照片;以及學會如何照片修圖等。數位新鮮人必知網頁小圖示單堂課程 888元 (價值1,888元)三堂套票1,588元(價值3,888元)✔ 【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線上課    三擇一/三堂套票 ✔150篇退休理財「理財攻略」✔100篇居家運動「健身攻略」✔1年份橘世代VIP資格立即報名>把握時間增進數位技能 ※ 現在開始增進數位技能,讓疫情解封後的生活更豐富。課程報名請洽詢02-7721-6909按2。
-
2021-10-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疫情改變熟齡族的生活形態! 專家教你不出門的數位生活,擁抱數位不求人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過去習以為常到實體店面消費購物,如今在防疫需求下,至少一半的生活需求必須透過線上完成,這樣的轉變對年輕人不難,但對長輩來說不免焦慮。「像去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很多學員都來問我們說,想用手機買口罩要怎麼做?」專教熟齡族手機教學課程的團隊「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就觀察到,很多以 前對數位無感的大人們,在這波疫情來襲後,對於學習數位技能的動機比往常更強烈。初期沒信心 上完課變講師「智樂活」團隊共同創辦人畢偉功與陳麟說,儘管想要「數位自主」的人變多,但多半對學習數位仍存著「好難」刻板印象。陳麟說,對3、4年級來說,他們學習力最好的時期,網路可能還沒出現或才剛發展,所以很多人對網路運作邏輯不熟悉,加上視力退化、手抖等老化現象,用起手機本來就比年輕人來得吃力。智樂活團隊表示曾聽過一些來上課的學員分享,因為過去受挫經驗對自己很沒信心。而智樂活成立近4年來,成功地讓至少5位原本不是資訊背景的熟齡退休者,因為對手機數位課程有興趣,上完智樂活的培訓課程後,現在變成可以教學的手機課程講師。熟齡族專屬 步驟簡化易學畢偉功與陳麟說:「長輩不是學不會數位技能,只是需要比較長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則是需要把步驟簡化並且拆解得更詳細。」最懂熟齡族的《橘世代》與「智樂活」攜手,推出專屬熟齡族「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 訂餐、買菜、手機爆滿不求人」課程,針對疫情下的生活情境,用易懂的教學語言,學會用手機外送平台訂餐、買日用品、整理手機裡爆滿的照片,以及學會照片修圖等。在疫情不方便出門的此刻,把握時間增進數位技能,讓疫情解封後的生活更豐富。報名請點擊連結或洽02-7721-6909按2。
-
2021-08-3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膝蓋外側疼痛是髂脛束症候群嗎?醫師教你判斷及伸展預防
● 居家防疫期間,運動適應性降低● 膝蓋外側疼痛難耐,小心髂脛束症候群● 症狀未於1周內緩解,應及早就診40幾歲的李先先喜愛騎單車,居家防疫期間,只能在家中從事肌力訓練,近期疫情警戒逐步解封,他恢復騎單車的習慣,但明明騎的是相同路線、騎乘時間一樣長,卻在途中突然感覺膝蓋外側疼痛難耐,就醫診斷發現竟罹患「髂脛束症候群」。過度使用 穩定功能會下降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起源於骨盆,由大腿外側延伸到膝蓋外側,最後接在脛骨的外側;與髖部的外展、內轉,以及膝蓋的伸直彎曲、跑步時膝蓋外側的穩定度有關。若過度使用髂脛束、膝蓋重複伸直彎曲,會導致髂脛束穩定功能下降,就可能發生髂脛束症候群。膝蓋外側、大腿外側疼痛,或是上下樓梯及從椅子上起身的動作會誘發疼痛,是髂脛束症候群常見症狀。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指出,當上述症狀未於1周內緩解,甚至惡化,建議就醫診斷治療。一樣運動 居家戶外有落差為何李先生以前騎單車都沒事,疫情解封後再騎就出事?陳渝仁表示,本土疫情爆發後,民眾轉為在家做運動,適應變動的能力變差,但是解封後突然從事戶外運動,不管是運動強度、時間長短、頻率、坡度等,兩者落差極大,容易發生「髂脛束症候群」。陳渝仁提供「髂脛束症候群1分鐘判斷法」,一是直接按壓膝蓋外側、膝關節外緣往近端2至3公分處,若疼痛,可能罹患了髂脛束症候群;二是進行擠壓測試,讓受試者躺著,施測者一手按壓膝關節外緣往近端2至3公分處,一手將膝蓋做被動彎曲伸直動作,如果在膝蓋彎曲30度時誘發疼痛,也可能是得了髂脛束症候群。陳渝仁建議,疫情後,務必採「漸進式」調整回原本的運動模式,假如以前一次可以騎腳踏車1小時、10公里,如今可以調整為30分鐘、3公里,慢慢調升回原本的運動強度與頻率。髂脛束症候群常見5症狀1.膝蓋外側疼痛2.大腿外側疼痛3.跑步踩地、騎自行車踏下踏板的瞬間疼痛,接著整個運動過程持續疼痛4.休息時通常沒有症狀5.上下樓梯、從椅子上起身會誘發疼痛預防髂脛束症候群4運動髂脛束伸展 (1)1.不痛側手叉腰、腳在前。2.痛側手伸直抬高、腳在後,維持10秒,然後休息10秒。3.一個循環10次,每日做3個循環。髂脛束伸展 (2)1.痛側手扶牆。2.痛側腳在前、不痛側腳在後向遠離牆的方向伸展,伸展髂脛束,維持10秒鐘,然後休息10秒。3.一個循環10次,每日做3個循環。髖部外展肌力訓練1.側躺,腿部繞一圈彈力帶,疼痛側髖部在上。2.疼痛側髖部抬高,拉開彈力帶到大腿稍覺緊繃,維持10秒鐘,然後休息10秒。3.一個循環做10次,每日做3個循環。股四頭肌滑牆肌力訓練1.背靠牆,雙腳在牆前方約30公分。2.背往下滑,直到大腿與小腿約成90度。3.感覺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出力緊繃,維持10秒鐘,然後回到起始姿勢休息10秒。4.一個循環10次,每日做3個循環。
-
2021-08-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解封後出外運動竟患髂脛束症候群 醫師:4運動預防
20幾歲的李先先平時很愛騎單車,本土疫情爆發後,只得在家中從事肌力訓練,近日疫情警戒逐步解封,陳先生恢復以往騎單車的習慣,明明騎同樣的地點與時長,卻在途中突然感覺膝蓋外側疼痛難耐,就診後才發現罹患「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起源於骨盆,由大腿外側延伸到膝蓋外側,最後接在脛骨的外側;與髖部的外展、內轉,以及膝蓋的伸直彎曲、跑步時膝蓋外側的穩定度有關。若過度使用髂脛束、膝蓋重複伸直彎曲,導致髂脛束的穩定功能下降,就可能造成髂脛束症候群。常見的症狀有膝蓋外側、大腿外側疼痛,或是上下樓梯及從椅子上起身的動作會誘發疼痛,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指示,當上述症狀未於1週內緩解,甚至惡化,建議就診。為何陳先生以前騎單車都沒事,疫情解封後再騎就出事?陳渝仁表示,本土疫情爆發後,民眾轉為在家做運動,適應變動的能力較差;解封後,突然從事戶外運動,不管是運動強度、時長、頻率、坡度等,兩者落差極大,容易發生「髂脛束症候群」。陳渝仁建議,疫情後,務必「漸進式」調整回原本的運動模式,假如以前一次可以騎腳踏車1小時、10公里,如今可以調整為30分鐘、3公里,慢慢調升回原本的運動強度與頻率。若想預防髂脛束症候群,可作髂脛束伸展、髖部外展肌力訓練與股四頭肌肌力訓練,每個動作維持10秒鐘,再回到起始姿勢休息10秒,一個循環做10次,一天做3個循環。
-
2021-08-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減腰圍減緩三高和代謝症候群,醫師曝:還會讓這種疫苗效果更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紛擾,台灣拚疫苗覆蓋率目前已超過三成,施打年齡層也積極向下展開,其中第二輪施打的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仍是被討論最多的族群。當中除了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生殖泌尿及肺部呼吸等疾病之外,很大一個族群就是三高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而這也從三級警戒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個案多數具三高慢性病史可得到證明。 內臟脂肪竟成染疫關鍵 控制不佳恐變重症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至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6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其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這也表現在肥胖人口較多的國家,疫情的嚴重性和死亡率比起其他國家高,顯示肥胖確為疫情傳染的關鍵。而相較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體重kg/身高 比例而得),內臟脂肪囤積之腰圍大小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腰圍超標者其肺部組織受損程度顯著高於腰圍正常者,表示內臟脂肪囤積過多的人其新冠肺炎疾病預後更不佳。內臟脂肪過高,也會影響疫苗效果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杜思德醫師表示,因代謝症候群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導致巨噬細胞活性降低、B細胞和T細胞的反應受損,種種因素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 國外研究也顯示,腰圍過大者接種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低,這是因為疫苗的作用必須要透過免疫細胞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但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促炎因子,會使免疫反應失調或免疫細胞反應降低,導致疫苗接種結果不如預期。 因此杜思德提醒,腰圍過大又有三高不佳紀錄的民眾,也就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或候選人,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才能在疫情中自我保護。 防疫新生活,別忘瘦腰圍遠離重症蔡克嵩表示,台灣45歲以上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6](BMI在24-27 kg/m²為過重,BMI ≥27kg/m²為肥胖),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6],飲食則以「三低一高」原則--透過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控制好三高指數;同時定期量測腰圍,以遠離代謝症候群。延伸閱讀: 。更年期專胖肚子? 腰圍超過「這尺寸」,小心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腰圍不能憑感覺 要拿尺來量才準!
-
2021-08-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肥胖、內臟脂肪超標染疫重症高 疫苗效果恐也打折
台灣45歲以上民眾,高達一半人口有腰圍過大、過重及肥胖問題。國外早已有研究指出,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今天表示,內臟脂肪過高,疫苗效果恐打折,並提醒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為什麼內臟脂肪過高,甚至是肥胖者接種疫苗效果打折扣?杜思德表示,代謝症候群患者因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體內「清道夫」巨噬細胞活性降低,導致體內B細胞抗體下獎,和殺手T細胞的反應受損,進而會讓疫苗接種後反應不佳。他指出,國外研究也顯示,腰圍過大者接種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低,這是因為疫苗的作用必須要透過免疫細胞做出一系列的反應,但是內臟和皮下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促炎因子,會使免疫反應失調或免疫細胞反應降低,導致疫苗接種結果不如預期。杜思德提醒,腰圍過大又有三高不佳紀錄的民眾,也就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接種疫苗前後都要落實減腰圍消除內臟脂肪,才能在疫情中自我保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建議,疫情解封後,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族群可透過中度的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抵抗發炎作用。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今天指出,三高慢性病是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高危險群之一,腹部肥胖又是三高前期重要指標,提醒成年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應小於80公分,加上控制三高,才能真正遠離新冠肺炎重症的威脅。
-
2021-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強化新冠肺炎自我照護 WaCare免費線上課帶你一起抗疫新生活
● 重拾規律生活,先把自己照顧好,學習「與病毒共存」● 做好健康管理,每天檢視身心理變化,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個人衛生+居家清潔消毒,不讓病毒跟進家門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已在全球蔓延一年多,病毒一再變種,將演變為「感冒化」、「流感化」,學習與疫情共處成了未來生活模式。防疫警戒讓民眾身心理受到影響,WaCare專家、護理師陳乃菁分享,新冠肺炎的自我照護應該從生理、心理層面著手,有足夠的心力保持正念,才能安然以對。學習與疫情共處 強化照顧力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全銀運動」課程,邀請運動教練、職能治療師、中醫師、護理師等各領域專業,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家一起運動、學習,促進身體健康,並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陳乃菁認為,新冠肺炎強化了民眾的自我照顧能力,每天都要好好檢視身心狀態,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從勤洗手、戴口罩、居家環境清潔做起,進而做好健康管理。個人衛生防護 是防疫上策不同於以往的疾病別,陳乃菁解釋說明,新冠肺炎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重症病程又快又急,個人衛生防護是應對疫情的上策,其次是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以及接種疫苗,以提升防護力。這段疫情期間,應重新調整規律生活,仔細觀察身體變化,即使疫情解封後,也要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為自己儲備健康資本。防堵病毒 漂白水稀釋清潔7月下旬降級微解封後,不少民眾外出散步、透氣,陳乃菁提醒,務必做好個人衛生,更要徹底清潔居家環境,防止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可加強戴護目鏡、手套多一層保護。回到家先在門口脫鞋,以稀釋漂白水噴灑鞋底和鞋面;進門後換下衣物清洗,雙手抓著口罩繩結脫下,立即丟入有蓋垃圾桶。居家清潔方面,定期使用漂白水消毒,每10cc漂白水搭配500cc清水稀釋,擦拭地板和大型家具,15分鐘過後再用清水擦拭乾淨。要特別注意,稀釋漂白水勿加入熱水及其他清潔劑,避免產生有毒物質;稀釋過的漂白水要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使用時戴手套並保持室內通風。全銀運動每天兩時段,分別是10:00-11:00長者銀髮知識課程、15:00-16:00主題運動課程。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解封不代表病毒消失! 南投雙龍瀑布吊橋遲不解封
全台三級警戒明天有條件解封,但南投縣雙龍瀑布七彩吊橋因部落尚未達成共識,因此仍不開放;部落指出村內人口老化嚴重,醫療資源長期不足,一旦開放後遊客群聚易引發居民的擔憂,疫情解封後,不代表病毒就消失!因此向縣府請願風景區營運前,能優先施打病毒疫苗,信義鄉長全志堅表示,會持續溝通朝逐步降載方式進行,畢竟也有村民期待早日恢復生計。南投縣政府表示,縣屬各風景遊樂區在微解封後,清境農場的高空步道原本每日容留量3000人,未來將開放以降載50%的原則開放,參觀人數限制1500人,而信義鄉雙龍瀑布及吊橋風景區,則受到雙龍村村民的反對,畢竟前往風景區勢必要通過村內,如果疫情期間開放外地遊客進來,將對地方健康帶來風險,因此暫不開放。信義鄉長全志堅表示,先前已和雙龍、地利部落討論過,考量國內疫情持續不斷,雖中央兩次微解封,但部落村民擔心受到外來遊客的波及,始終不願過早開放風景區,畢竟遊客要入瀑布吊橋景點,都必須路過村落,不也考慮長期封閉的後果,讓地方民宿小吃業者的生計大受影響,也曾經建議逐步降載減量,如果一天1000人太多,也可先從一天500人做起。雙龍部落指出,要重新開放七彩吊橋觀光營運前,希望縣府配合解封後觀光人數的總量管制,能先行降為早上500人、下午為500人,以避免一時湧進許多的觀光客人潮進入部落,造成病毒相互交叉感染,讓部落村民面臨身體健康的危害外,能協助優先施打病毒疫苗,期待8月上旬解封前完成大規模清消,以及解封後訂定每周三休園日,做為部落園區的消毒日。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能否再鬆綁 政院官員:續以14天為周期觀察
全國疫情警戒自27日起至8月9日降為二級。政院官員今天表示,疫情決定了鬆綁條件,政府將續以14天為周期觀察,疫情控制越好,在二級內進一步鬆綁等都有可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27日至8月9日全國疫情警戒從三級降為二級,並宣布相關放寬措施,如集會活動室內可至50人、室外100人。政院官員今天對中央社記者表示,這回疫情警戒降級仍是以14天為周期做觀察,疫情控制好壞決定了鬆綁條件,疫情控制越好,回復正常生活機率就越高,若疫情嚴峻,當然就會受比較強的管制。官員表示,根據指揮中心過往公布的二級管制措施,原先集會活動是可放寬至室內100人、室外500人,不過目前僅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也就是說,若疫情持續趨緩、受控,只剩零星感染,管制措施就有更加鬆綁的空間。但官員也說,目前通則仍是持續戴口罩,放寬的部分主要是針對活動人數以及人流管制等。對於基隆市長林右昌質疑降級設期限,恐導致民眾恐猛爆性出遊、餐敘、消費。官員則解釋,目前疫情宣布降級或升級都以兩週為周期,這是參考疫情潛伏期而定,過去雖出現超過14天的周期,但那是為了配合國定假期所做的些微調整。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降級阿里山小火車停駛難觀日出 遊客觀光業失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27日起防疫降為2級,避暑勝地嘉義縣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總量管制人數,由3000人調整增到3600人,遊園車降載復駛,林鐵小火車持續停駛至8月9日,因遊園車上午8點才行駛,小火車又停駛,不方便觀賞日出,無法吸引遊客上山,遊客觀光業失望。嘉義林區管理處統計,13日微解封至今逾10天,阿里山遊樂區入園人數累計3127人,每天平均300多人,首個周休假日才1千多人;受烟花颱風外圍環流降雨影響,上午開園到10點半入園人數只有14人。在阿里山遊樂區經營飯店的嘉縣旅館公會理事長陳昆茂說,這波本土疫情爆發,團、散客紛紛取消住宿,畢業旅行及聯誼性社團活動統統取消,原預期微解封暑假旅遊旺季,遊客會回籠,因小火車及遊園車全停駛,無法觀賞日出,旅客紛紛退訂,部分延期訂房。陳昆茂表示,這次防疫降級,原以為小火車、遊園車可復駛,吸引遊客上山觀日出,豈料,遊園車降載每車只載7人且上午8點才開車,又小火車仍停駛,無交通工具,遊客須天亮前摸黑走遠路上祝山觀日出,遊客紛紛打退堂鼓。陳昆茂不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既然有條件開放遊覽車團客,為何小火車不能復駛?讓人失望;林鐵暨文資處說,考量小火車車廂空間小,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為防疫安全,持續停駛到8月9日,去年下半年疫情解封,安心旅遊啟動加三倍券發放,林務局全台12處國家森林遊樂園區,從7月15日到年底,任選一處免費入園一次,阿里山遊樂區7月入園共10萬7941人,其中5萬6189人免票入園,今年爆發本土疫情,旅遊業悲觀說,暑假旅遊榮景難再現了。
-
2021-07-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微解封首日遊客回來了?盤點全台開放景點人潮熱不熱
全國三級警戒雖延長至7月26日,但於今天起逐步鬆綁管制「微解封」,規畫降載開放的各景區、遊樂區、博物館均有悶久了的民眾外出遊賞,由於正值暑假,有家長刻意帶著孩子出來「放電」,很開心能在人少安全的平日出遊,只是最大不便是不能邊走邊吃,但顯然仍有疫情顧慮,微解封首日未見人潮,遊客及商家大多保守觀望,期待真正解封日到來。遊客賞鯨 首日迎來抹香鯨花蓮賞鯨豚業者開放遊客搭船出海賞鯨豚,賞鯨公司的總經理呂世明表示,賞鯨船已2個月沒開,今天海上除了看到一群花紋海豚,還遇到大約10頭抹香鯨。幸運地在首航發現目擊率只有2.3%的抹香鯨現身,看到抹香鯨在海上悠遊,噴出水氣、舉尾,船上遊客驚呼連連,用手機、相機記錄海中嬌客的身影。石門水庫管理站前湧近百輛車封園56天的石門水庫園區,今天起適度開放,並實施入園小客車400輛、機車100輛總量管制,因有實名制,上午園區管理站前約有近百輛車子等候入場,略有塞車,園區內人潮並不多,截至中午12點左右,入園小客車有220輛,尚未達管制上限。石門水庫雖然宣布開放,但水庫遊艇業仍決議自主封船,待疫情趨緩再開始營運。合歡山停車場降載僅開放幾滿微解封首日,合歡山指標性景點武嶺亭跟著解封,從清晨至今,上合歡山、清境地區已見車流,降載僅開放4成的停車場幾乎都停滿,但人潮算不上密集,只見遊客脫序行為不斷,有人脫口罩拍照,甚至跨越到欄杆外取景,甚至公然違法炊煮,脫罩開心大啖火鍋,讓人重溫疫前「高山特殊風景」。遊樂園家長帶孩子來放電六福村主題樂園苦撐近2個月,今終於盼到遊客再次上門,雖然園內防疫全部高標準,還加派工作人員巡場宣導防疫,但就是希望提醒遊客防疫不要鬆懈,不過首日入園遊客並不踴躍,甚至不到500人,也出現遊客1人包場遊樂設施的奇景。台中麗寶樂園今天早上9點30分開園,一早6點30分從台北出發的孫姓男子帶二名女兒到樂園玩,此行是他們的環島之旅,利用非假日到樂園很安全,人少好逛。一位住台中的媽媽也帶二名兒子來玩,她說,兒子在家防疫太久,今天樂園第一天開園帶他們來放電,樂園都有完全消毒過,應該最安全。雲林縣劍湖山遊樂園今天早上9點開園,正逢學生放暑假,劍湖山遊樂園售票口有不少親子遊客等候排隊入園,來自台中的遊客今天與太太帶著2名小孩到遊樂園玩,他說,3級警戒至今一家4口幾乎足不出戶,今天才出門透透氣。樂園表示人潮其實還沒完全回溫,飯店當月訂房率僅1成左右,預期8月疫情如有明顯趨緩,可能才有一波出遊人流回升。高雄義大遊樂世界因應三級警戒關閉近2個月,原暑期檔期活動也因此延期,今天盼來微解封,考量部分設施尚無開放,便推出限時優惠票價藉此吸引遊客,上午9時開園後1個多小時,約有10多名遊客前往,入園的遊客低調說,趁微解封出來走走看看。但上午遊客稀落,尚無明顯人潮。電影院熱門片搶手電影院從今天起微解封,每時段有開放人數限制,民眾可以預約看電影,上午11點多第一場次已經有台北民眾迫不及待搶頭香,電影院業者表示,首日預約人數不算多,許多影廳都僅有個位數,不過,明天因有熱門新片上映,部分時段影廳預約非常踴躍,截至今天中午,明天預約人數已七、八成滿。故宮南院首日遊客開心入館嘉義縣故宮南院上午微解封開館開園,預約參觀人數管控,上下午場各限制百人,首日預約只有75人。正值放暑假,許多親子遊客戴口罩搭公車來,開心入場參觀,故宮開放「有蓋可旋緊」液體容器入場,喝水可脫口罩,但只限在開放公共空間喝水,展廳內禁止喝。南投各景點門前冷落車馬稀微解封第一天,似乎遊客並未恢復出遊意願,南投各景點未見人潮,不但日月潭環湖公路一上午車少外,連帶水社、邵達邵碼頭也很冷清,碼頭旁的店家,開張做生意的不多;即使是先前電話不斷的杉林溪,也沒遊客,除了期待周末能夠回升外,也盼早日全面解封,而九族文化村原本期待能夠迎接遊客到來,也未如預期般的回流,不少業者苦笑說,「是不是大家都躲在家裡預約疫苗了!」阿里山冷清 商家閉門民宿住房率不到一成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商店街超過6成關門,中正村長林孝州說,部分店家開門意願低,僅約三分之一開門,入園人數截至中午前145人,今天阿里山區民宿住房率不及1成,本周末也不到2成,業者分析最大原因仍與禁止內用有關。嘉義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坤茂表示,推估這個周末住房率可能也不到2成,稍早林務局曾函文各大民宿調查微解封意願,超過8成業者認為應等到7月26號疫情趨緩後再解禁。台南虎頭埤遊客抱怨四下無人不能吃東西微解封第一天,台南有100多年歷史的「第一水庫」新化虎頭埤風景區重新開放,遊客到下午兩點有近200人,不到過去平常日的一半。來自高雄的遊客說,他們過去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全家來虎頭埤一次,但這次進來這麼寬廣遼闊的風景區竟然不能吃東西,即使四下無人,也要窩在自己的車子狹小空間那一起吃飯,真的很不合理。崗山之眼園區等無人攤商不敢營業今天起全台各地微解封,高雄崗山之眼上午8點半開園,接駁車等到10點才有人搭,遊客開園3小時入園遊客不到十人,園區攤商也全數拉上鐵門歇業中。業者說,解封首日遊客很少,園區攤商尚未復業,未來要視疫情與遊客量才決定開店時程,崗山之眼全區屬於戶外開放空間,接駁車也有做好防疫管制,謹慎迎接疫情解封。團遊和平島 戶外野餐行不通三級警戒今天微解封,旅行業可用9人小巴接團,台灣觀巴協會今天率先推出基隆和平島微解封團試水溫,1人1日遊1000元,原本打算讓遊客在和平島野餐,但因園內餐廳賣店只能外帶,不能內用,且園區內不得有用餐等未戴口罩行為,只能改外帶水餃到旅店客房內小歇及用餐。小吃店家廟宇進不去 旅遊業者規畫有難度旅行業今起適度鬆綁政策,可籌組總人數在9人以下的國旅團(含導遊等隨團服務人員),彰化在地旅遊業者邱明憲表示,即便過去以小團深度旅遊為主,但現在小吃店家以及廟宇景點都進不去,遊客能去的地方有限,行程規劃有難度,中央訂定的9人以下國旅團方案僅限於讓一些小巴、導遊、飯店有散客生意,彰化縣雖適度鬆綁,但因無法內用,就連民宿業者也擔心外來遊客,大都選擇停業到月底。目前在地觀光仍靜悄悄。台中校園部分沒解封民眾晨運碰壁台中校園今起「微解封」但有民眾一早跑了兩所學校想晨運卻碰壁,因多數學校選擇暑假施工,另有1/5的學校設快打站,校方決定暫不開放,讓民眾不得其門而入萬般無奈,指政府的「微解封」根本是假解封。新北仍有疫情 緊盯人潮儀表板新北市今日微解封開放相對嚴格,主要以博物館、藝文園區與部分景點戶外風景區為主,市長侯友宜說一早就出動相關局處到風景區做好人、車流掌控,出動公所、警察同仁到場查看人潮儀表板,目前還未有群聚現象傳出,但仍會持續監控。他指出,希望市民再一起努力配合,到26日警戒期限期待能有好結果。墾丁大街夜市急想復業疫情警戒升至三級後,屏東縣各流動商展和夜市停業已近兩個月,攤商叫苦一片,中央宣布微解封,墾丁大街自治管理委員會將向恆春鎮公所提交復業防疫計畫,安排15日預演,希望能在16日晚上復業並成為防疫示範夜市,但鎮公所憂心引發群聚力勸暫緩,等26日降級再復業。澎湖全國唯一開放餐廳內用 但首日無一家審核過關微解封時期,全台唯一開放餐廳有條件內用的澎湖縣,35家申請的餐飲業者昨有6家先做第一波審查,紛紛因隔板寬度高度不足、桌子間距不足1.5公尺等缺失還待改善,因此今天微解封首日在澎湖仍沒有餐廳可內用,縣府表示,會持續輔導有意願開放內用的業者盡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