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瑜伽
共找到
388
筆 文章
-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實力堅強女中醫師曾子寧對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
一提到中醫師,大部分人常聯想年紀偏長的男性老師傅,把脈針灸,沉穩老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曾子寧,年輕漂亮,留著一頭長髮,身材玲瓏有致,常被誤以為是瑜伽老師、健身教練,打破一般民眾對中醫師的刻板印象。阿公阿嬤看到「醫師妹子」,大驚問可不可以退掛。亮麗稚嫩的外表,讓曾子寧在執醫之初,承受不小的挫折,許多阿公阿嬤一進診間,看到這個醫師妹子,常面有難色,或嚇一跳,常有人直接說「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並詢問一旁的護理師,是否可以退掛。為此,曾子寧自我勉勵,力求專業,累積臨床經驗,經常上網查閱中外醫療文獻。再者,對於病患誠懇相待,視病如親,願意多花時間與病人互動,瞭解其生活習性與狀態,希望藉此提高醫囑遵從性,增加療效。兩年多來,曾子寧逐漸建立起專業口碑及形象,就有病人改口稱讚,「原來這個漂亮的女中醫師也很厲害的,有兩把刷子。」【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青春亮麗外貌,也會遇到病患的鹹豬手。曾子寧成為許多患者口中的「漂亮寶貝醫師」,不少長輩到了診間,剛坐下來,就問「結婚了沒?有沒有男友?」想當媒人。有些則是想找媳婦,介紹起自家兒子、孫子,希望有緣,結成親家。對於自身感情生活,曾子寧可是直率回應,她說,「早已死會,男友也是中醫師。」兩人是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念書時的班對,已在一起七、八年,就快論及婚嫁。亮麗外貌,青春洋溢,也為曾子寧帶來一些小小困擾,必須提防患者突如其來的鹹豬手。日前幫一名住院男性患者會診時,彎腰聽診,對方居然動手拉扯她的醫師白袍,幸好一旁的護理師出手阻擋,才免於被吃豆腐。選擇婦科、內科,對女性病友更有同理心。曾子寧畢業於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學系,因為從小就對中醫感興趣,喜歡聞中藥草藥味道,大學畢業後,得知中國醫藥大學招考中醫學系學士後專班,經幾個月苦讀,幸運成為中醫系學生,也順利考取中醫師執照。中醫也分專科,曾子寧選擇婦科、內科,身為女性中醫師的她,自信對於經痛、經期異常等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而女性病友就醫時也會覺得自在,樂於傾訴身心不適症狀。愈來愈多年輕醫師經營自媒體,架設網站平台、經營粉專,成為網紅、知名部落客。對此,曾子寧也躍躍欲試,她認為,傳統一對一衛教方式,或有改善空間,如果能夠透過短影音,觸及更多民眾,傳播正確的健康訊息,這值得努力耕耘。未來執醫之路還很漫長,曾子寧期許自己,永遠保有初心,在醫師白袍下,擁有炙熱的心,熱心醫人,努力學習,也要盡興享受人生,她說,「千萬不要成為一個無聊的大人。」養生之道在將瑜伽融入生活,晨飲冬蟲夏草濃縮液。每個職場均存在世代差異,醫師也不例外。曾子寧表示,從運動項目就可看出其中不同,例如,資深醫師通常喜歡打高爾夫球;相較之下,年輕世代的醫師較重視外表、體格,運動項目偏向重訓、長跑、馬拉松、瑜伽。新冠疫情期間,外出受限,曾子寧養成在家運動習慣,在客廳擺放瑜伽墊,看著網路影片,邊做邊學,鍛鍊起核心肌群。沒想到,疫情結束後,她仍持續做著瑜伽,於每晚八點就定位,暖身、拉筋、有氧、簡單重訓,最後放鬆、大休息,透過冥想,探索內心世界,與自己對話。傍晚回到家後,先吃些蔬果、點心,固定做兩小時瑜珈,這已是曾子寧日常的一部分,變成一種生活儀式,她表示,幾年下來,自身小宇宙彷彿儲存了充沛能量,讓情緒穩定、寧靜,看診時,思緒更為清明透徹。在飲食上,曾子寧對於手搖飲敬謝不敏,不喝含糖飲料。每天攝取足份的五蔬果,開水超過2000cc,因在慈濟醫院工作,早午餐均為素食,久而久之,也不太吃肉。由於熟知中草藥的好處,她每早會飲用一杯冬蟲夏草濃縮液,視為食療的一部分,適用於勞心勞力的上班族。曾子寧醫師小檔案 .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給患者的一句話:女子以肝為先天,情緒與壓力皆會影響肝臟運行,女性應學習多愛自己一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選擇良好的退休居住環境,善用高雄美術館場域走路健身
「要活就要動!」這句箴言我一直相信。教職退休後,就積極尋找適當的居住環境,搬回高雄娘家,找到美術館附近的社區大樓,每天早上6點起床,洗漱完畢,拎著溫水壺朝著公園緩步而行。美術館公園占地約42公頃,含括具規模的美術館、草原、湖泊、生態園區、小山坡地、環湖步道等。公園內有早起的人打太極拳、練氣功、健康操,也有跳社交舞,我偶爾跟著比畫一下,大部分時間是步道快走一圈40分鐘,舒筋展骨、汗流浹背,喝口溫開水、再全身拍打,身心俱暢,傍晚到學校操場繞行5、6圈,一天走8、9千步。後來住家附近蓋了一間健身房,我與先生加入會員,每天早上8點多帶著毛巾、穿運動服打卡進入。先拉筋鬆骨,接著負重訓練,增肌耐力,接著走跑步機或騎飛輪,或是上有氧舞蹈或瑜伽課,認識許多朋友,互相交換心得,生活充實且有趣。可惜去年6月先生腦中風,及時送醫挽回生命,但接著復健之路漫長又辛苦,為了陪伴,所有運動就中斷半年,結果體力大衰,腹部微凸、背部肩膀痠痛。所幸先生復健情況漸好轉,我的心情也隨之開朗些。新的一年、展望新計畫,該到公園、操場走路,就大步走出家門,該到健身房練肌力,得先安排好時間,相信假以時日,定能恢復往日的活力。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04 退休力.活躍好學
上網就能安太歲、點光明燈!把握中高齡商機應注意「這6痛點」
我們小時候以「長命百歲」作為祝壽語送給長輩,以為百歲是祝福。等到我們成為「長輩」,活在人人可能「長命百歲」的時代,發現百歲不僅不是祝福,還帶來許多焦慮。近年憂鬱症比率提高、失眠的人變多,近年高齡者的諮商需求大增,長者心理不適就醫,近三年增加兩成。除此之外,全球化競爭、疫情帶來動盪不安,嚴酷的外在環境,讓人們轉而往內,探索自己,正念、瑜伽、頌缽、冥想、禪坐、人類圖等身心靈課程,無論是實體或是線上都有很好的銷售。閱讀習慣受到時代氛圍影響,「心靈療癒」占大宗書市也反映了這股焦慮不安。誠品書店在分析二○二三年暢銷書時指出,這是個「焦慮世代」,前十名的榜單中,「心靈療癒」占大宗。數位轉型學院創辦人暨院長詹文男觀察,網路時代看似朋友多,然則每個人心靈都很孤單、每個族群都有壓力,隨著焦慮與壓力的增加,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情緒管理和身心靈平衡,掀起了療癒商機。他從產業分析的角度來看,除了直接回應焦慮的書籍、諮商或是課程外,間接助人消除緊張、紓解壓力的,也算是療癒的產品或服務,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各產業─有人以吃和購物紓壓,有人焦慮時就去跑步、登山,更有不敢對老闆、同事發脾氣的上班族透過看復仇劇排解情緒。療癒成為巨大的市場。宗教具有療逾與撫慰作用,數位作品日益多元宗教扮演療癒與撫慰身心的角色,也透過數位轉型,回應這波需求。詹文男指出,國內寺廟教堂數高達一萬五千多家,這是不含沒有登記的宮廟神壇,有人甚至開玩笑,國內的寺廟教堂比便利商店還多。這幾年受疫情影響,神佛經濟也思考零接觸,做數位轉型,例如點光明燈、安太歲、求籤、祈福、問事等,都可以線上完成;有些宗教團體運則用LINE一起念經、禱告、共修並迴向,也有金融銀行與二十家廟宇合作,信徒可以透過ATM點文昌燈、財神燈等,心情不好時還可以立即求籤詩。詹文男說,這一代高齡者雖然資產豐厚,但是物欲不高,偏重心靈、知識層面的需求,若能看見高齡者的六個痛點「怕生病、怕沒錢、怕無聊、怕尷尬、怕無能為力、怕死後不安」,回應其需求推出商品,將會是各種產品與服務的市場機會。延伸閱讀:老了怕老伴或自己先走!面對死亡恐懼,專家建議「提早做好1件事」長命百歲是祝福,還是焦慮?「4本好書」 教你面對自己,提升心靈正能量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7 焦點.健康你我他
退休後曾廣泛參加才藝課,今年避免「忙茫盲」改追「減法過日子」,讓身心靈更健康
退休之前,忙於工作,退休之後,多出許多時間,為了把時間填滿,我參加各種才藝課,包括色鉛筆、速寫素描、水彩、編織、裁縫、烏克麗麗…,也到健身房上瑜伽、踩飛輪、跳韻律舞,還與不同社團的朋友聚餐、唱歌、出遊。在家也沒閒著,煮飯、看報、寫作投稿、蒔花弄草;假日則往山上跑,朋友說我是個過動兒,好像真的是呢。由於興趣太廣泛,退休後我把以前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全部嘗試一遍,才會一刻不得閒。最近可能玩累了,開始有「忙茫盲」的感覺,是該停下腳步,修正這種生活狀態的時候了。今年決定追求身、心、靈的平衡。運動健身方面,以最愛的羽球運動為主,爬山為輔,一星期運動3至5次;藝術陶冶身心方面,則專注於繪畫技巧的精進,準備明年的水彩畫個展。但獨善其身,似乎無法提升自身的靈性,所以在圖書館當志工、定期捐血及認養國內兒童都會持續下去,畢竟「有被需要」的那種感覺,會讓快樂持續更久。學習減法過日子,不再匆匆忙忙。吃飯的時候專心咀嚼,感受米飯的香甜;有時間泡一壺好茶,細細品味;也能什麼事都不做,只是發呆;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多陪伴家人。新的一年,我要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留點空白,學會輕鬆過日子,讓身心靈更健康。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病毒活躍!養生7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1月20日「大寒」是24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與立春相交接,飲食上與上一個節氣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大寒」作息 早睡晚起大寒時節,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飲食忌冰冷涼性食物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而冬天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進補宜溫補忌寒涼冬天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許多人會進補或吃火鍋,但一定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乾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大寒病毒活躍 好發呼吸道傳染疾病 大寒期間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如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而如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大寒養生7建議1.適當保暖:大寒時節氣溫極低,要注意保暖,穿著適合的冬季衣物,特別是在早晚和寒冷的室外環境中。2.飲食方面:選擇一些具有保暖作用的食物,如薑、蒜、辣椒、紅糖等,這些食材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寒冷的能力。3.溫熱飲品:多喝熱水、溫熱的湯類或茶,有助於保持體溫,促進血液循環。4.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室內運動,如瑜伽、太極等;室外則可散步,但要注意保暖。5.調整作息:大寒時節由於天黑較早,應該調整作息,早睡早起,確保充足的睡眠。6.養護呼吸系統:冬季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要保護好呼吸系統,避免暴露在污染或寒冷的空氣中。7.心理養生:保持心情愉快,遠離壓力和焦慮,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1-15 癌症.肝癌
倒扁靜坐時即診斷出肝癌!施明德自認不太注重保養:我是一個揮霍生命的人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清晨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施明德罹患肝癌多年,於2006年倒扁靜坐時,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施明德於七十歲時曾受訪指出,他減少應酬,練瑜伽,打乒乓球,但也說:「我不太注重保養,我是一個揮霍生命的人。」2006年9月,倒扁靜坐時,施明德證實自己罹癌。當時施明德的主治醫師李壽東指出,施明德B肝帶原,是肝癌高危險群,一直在台北榮總追蹤治療,2006年7月在例行健康檢查中,左邊肝臟「看見壞東西」,進一步確認有1.5公分的惡性腫瘤,經射頻電燒治療,術後情況良好。但2007年2月,施明德赴美身體檢查,發現肝癌復發,在當時春節進行手術。【延伸閱讀:施明德罹肝癌多年,「沉默殺手」5症狀,診斷出來多已晚期!這些名人都因肝癌病逝】施明德過去受訪時曾說,他2006年經台北榮總診斷出罹患肝癌,回憶幾十年前美麗島大審時被宣判死刑,他早就置生死於度外,但發現罹癌正值他號召紅衫軍發起倒扁運動之際,得知肝癌的那一剎那,心中仍有小小的驚訝。施明德於七十歲時受訪表示,自己有B型肝炎,本來得到肝癌的機率就比較大,幸好有定期健康檢查,發現的早,當時連第一期都還稱不上,院方馬上為他開刀切除。施明德說,之後這幾年來,他每天一早起床,都習慣喝500CC內含豆芽、堅果、蘋果、鳳梨等食材的精力湯。連最愛的酒,也戒了不少。以前一餐可以喝三瓶紅酒,現在收斂很多,只喝半瓶,再high一些,頂多喝掉一瓶。 「很多朋友發現罹癌時,為時已晚!」施明德得了肝癌後,妻子陳嘉君從此不再去傳統市場、超市買菜,改成只吃天然和有機食品,這也成為施明德抗癌的最佳助手。陳嘉君受訪表示,飲食對於個人健康,有絕對的影響,現在市面食品有太多的添加物,立法院應該修法,杜絕致癌添加物加在食物中。 陳嘉君說,健康沒有他法,就是拒絕任何加工食品。她說,盡量回到食物的原貌,盡量吃粗糙的飲食,米就吃粗糙的米,不要吃加工過的米,鹽巴盡量吃粗糙的鹽,不要吃精緻過的海鹽。陳嘉君也認為,天然食物本來是很美味的,但一般人慣於吃加工食品,而失去判斷力;如果任何人斷食兩星期,回來後味覺會完全不一樣。【參考資料】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 救自己一命
-
2024-01-11 醫療.消化系統
有胃病就不能吃粥嗎?營養師破除坊間常見顧胃保胃7迷思
現代人常有胃痛、胃脹氣等胃部不適問題,相當惱人。哪些飲食或生活習慣會傷胃?吃什麼食物可以顧胃?常見七大保胃迷思,就由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宜真來指點迷津。迷思1:哪些飲食或生活習慣會傷胃?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時常空腹或一次大量進食,容易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胃脹氣、胃炎或胃潰瘍等問題。尤其嗜吃蛋糕、甜點、含糖飲料等甜食,或是炸雞排、鹹酥雞等油膩食物,以及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均可能引起胃部不適。如果三餐不定時、常應酬大吃大喝、吃消夜、吃飯囫圇吞棗、不細嚼慢嚥,更易引起胃脹氣、胃炎等症狀。迷思2:保胃顧胃,該吃哪些食物或料理?為了保胃顧健康,建議可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雞肉等白肉、豆腐等豆製品;蔬菜則可多吃山藥、秋葵等富含黏液食材,也可多吃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促進粘膜蛋白分泌,降低胃酸分泌,減少胃食道逆流,建議烹煮時採用汆燙或涼拌方式,均有助保護或修補胃黏膜功能。牛、羊、豬等紅肉食物要少吃,因紅肉的消化時間長,胃排空時間久,會增加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反而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洋蔥、糯米、韭菜、碳酸飲料等也容易引發胃脹氣,不宜吃太多;更要少喝湯、飲料等易引起胃食道逆流的食物,減輕胃部不適。民眾冬天常會吃薑母鴨、麻油雞,此類食物油脂量高,會造成胃的負擔,宜適量食用。迷思3:有胃病的人,為什麼不可吃粥?胃病的型態十分多元,並非所有的胃病都不能吃粥。國人常見的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就不建議吃粥,因粥品較稀,食用後會增加胃酸分泌,恐讓病情更加惡化;如果罹患急性腸胃炎的病人,沒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就可以吃粥,讓胃多休息。迷思4:喝牛奶可以護胃嗎?依相關文獻或研究,並沒有「喝牛奶可以護胃」的說法。牛奶屬於液體,喝太多牛奶,恐致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一旦出現喉嚨有異物感、胸口灼熱等症狀,須多加小心,但如果沒有胃食道逆流,就沒有這方面的禁忌。迷思5:坊間流傳喝苦茶油、芝麻油、亞麻仁油可顧胃,真的嗎?研究發現,苦茶油、芝麻油內含有芝麻素,可以保護胃黏膜,降低胃黏膜的損傷程度;亞麻仁油含有亞麻仁油酸,也可以抗發炎和抑制胃酸分泌,確實可以透過攝取油脂保護胃,相關研究並未建議攝取量,平時只要有吃就好。建議攝取油脂可以保護胃健康,通常不會直接要求民眾喝油,「直接喝油並不會顧胃」,而是用苦茶油、芝麻油、亞麻仁油取代烹調用油,或是拌入生菜沙拉一起吃。有些民眾胃較敏感,如果直接喝油,恐增加腹瀉的機會。迷思6:預防胃病,生活作息如何調整因應?1.要顧胃,務必要調整生活作息,首重三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如果三餐無法定時,建議在餐與餐間,可以吃一些餅乾、麵包等,份量應節制,只吃7分飽。2.吃東西要細嚼慢嚥,不要邊吃飯邊說話,避免吞進大量空氣,以減少胃脹氣。睡前盡量不要過度進食或吃消夜,避免增加胃的負擔及胃食道逆流機會。3.如果有吸菸、喝酒、睡眠品質不佳及肥胖等,也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讓胃部不適症狀更惡化,因此必須戒菸、戒酒、減重。4.平時要適時紓解壓力,不要穿太緊的衣服、褲子,避免壓迫到胃影響消化,避免發生胃食道逆流。迷思7:不可做哪些傷胃運動?應做什麼護胃運動?剛吃完飯,不要立即進行會增加腹部壓力的負重運動,如舉重、仰臥起坐等,會跳上、跳下的運動也不建議做。要從事這些運動,建議應於飯後2至3小時,待食物消化完後再做比較好,飯後建議可以慢慢散步10至30分鐘,或從事緩和式瑜伽,幫助消化。(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7 焦點.杏林.診間
全台女醫不到30位 泌尿科醫師張雲筑守護患者「下水道」健康
「『下水道』的健康由我來守護。」這是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張雲筑的職涯寫照。目前全台經過完整訓練上線的女性泌尿科醫師不到30位,身為「關鍵少數」,她因為熱愛動手操作而走外科,又因為喜歡精細的內視鏡手術選擇泌尿科,平均每月需要看800例左右個案,面對男性患者因尷尬而提出質疑時,她會給對方換醫師的選擇,但也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醫療專業技術是沒有問題的。環境中都是「師兄弟」,生理期不會被列為排班考量。談到當初選擇泌尿科的契機,張雲筑表示,自己的個性就是喜歡動手操作,所以一定是選能夠透過開刀,徹底為病人解決問題的外科。而泌尿科使用的器械,包含膀胱鏡、輸尿管鏡、軟式輸尿管鏡等,都可以高度處理結構上的問題。當患者的結石、腫瘤、攝護腺肥大等疾病,經過她的治療而改善,令她十分有成就感。不過,一般人印象中的泌尿科醫師都是男性,張雲筑透露,這個科別的女醫師的確非常少,目前全台經過完整訓練上線、經驗成熟的不到30位,困難點包含「環境中都是師兄弟」,有時很難自在地工作,以及「生理期不會被列為排班考量」,這點和女醫師人數多的婦產科有很大差別。年輕男性患者進診間,「哎呀怎麼是女生!」張雲筑亮眼的外表,在診間最常發生的是「我不尷尬、尷尬的是病人」,因為櫃檯服務人員都會在掛號時,告知初診男性患者,「張醫師是女性,OK嗎?」即便如此,男性患者走進診間時,偶而還是會說,「哎呀怎麼是女醫師!」張雲筑解釋,患者會有這樣的反應,可能是擔心自己身為男性,卻找女性泌尿科醫師看診,會被認為是故意為之,「但就是想太多」。她會告訴患者,如果有任何疑慮,想找其他男醫師都能幫忙轉介,但在泌尿醫學的專業上,女醫師是可以信賴的。張雲筑說,她每天平均會看2、30位患者,1個月大約就800多人了,所以真的不用不好意思。反倒年長的男病患豁達得多,因為自己就是有結石痛、就是尿不出來,需要專業醫師治療。和女病患互動像朋友,鼓勵積極調整生活型態。身為女醫師,與女性患者的互動,張雲筑覺得像和親密的朋友聊天。有時候病人因為不積極遵從衛教和醫囑,造成病情反覆或改善有限,張雲筑會直接說「妳不乖喔」,「因為女性患者很大一部分是看膀胱過動、夜尿頻尿、間質性膀胱炎下腹痠痛、骨盆底肌筋膜炎等功能性問題」,張雲筑會努力和患者溝通,因為這類疾病除用藥治療外,也需要患者積極調整飲食作息等生活型態。就有患者經過多次說服,終於決定去做伸展瑜伽等運動,也明顯感受下腹部疼痛獲得改善。巧合的是,張雲筑的先生也是外科醫師,因為有家族的支持協助照顧小孩,讓張雲筑能專注在自己熱愛的醫療工作。她笑說,小朋友對於媽媽是醫師沒什麼特別感覺,但的確會影響他們,將行醫的想法放在心裡,尤其在她向親友講述衛教資訊時,「會覺得媽媽好像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展望2024年,張雲筑希望能以女性泌尿科醫師的身分,持續細膩又有效率地為患者緩解種種病痛。維持美好身形每天走一萬步,開刀房空檔也狂走。張雲筑留著一頭俐落短髮,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身材卻維持得相當好。她笑說,自己沒有到健身房重訓的習慣,但會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走滿1萬步,「沒有達標就在開刀房狂走」,因為手術前需要準備時間,她會善用空檔在開刀房走道來回行走,畢竟坐著聊天吃零食也是耗掉一樣的時間。由於從事的是極耗體力的外科,除均衡飲食外,張雲筑格外重視蛋白質攝取,因為一台刀可能需要花上2至3小時,中間又不能停下來補充熱量,只靠澱粉和飲料,真的沒辦法支撐耗體力的手術、看診。她尤其會避免吃粥這類很容易餓的食物,還好如今便利商店都有雞胸肉、高蛋白棒等選擇。張雲筑醫師小檔案.現職: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下水道的健康由我來守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5 焦點.健康知識+
不是多穿幾件就禦寒!衛衣、外套、褲子、圍巾該怎麼穿?哪種材質更保暖?專家傳授冬季穿搭秘訣
台灣的冬天是從11月到隔年的2月,平均氣溫約在16°C左右;偶爾氣溫會受到東北季風影響,造成10度一下低溫。此時穿的保暖就很重要,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告訴你,究竟冬天該穿哪些材質的衣物才能真的保暖,讓你暖暖呼呼的過冷冬。選擇適合的衛衣材質 保暖效果更佳黃軒表示,一般人可能認為只要多穿上幾件衣物就可保暖了,但其實穿著錯了,可能會更容易失溫。選擇適合的衛衣材質對於保持體溫和舒適度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推薦的衛衣材料和其特點: 1.羊毛:羊毛是一種自然纖維,具有優異的保溫性能,能夠在濕潤條件下保持保暖效果,同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性,羊毛衛衣適合在寒冷的環境下穿著。 2.棉質:棉質材料舒適且透氣,適合溫暖或室內環境。然而,棉質在濕潤時保暖效果降低,因此不適合在雨天或潮濕環境中穿著。 3.羊絨:羊絨是一種奢華的材料,提供極致的柔軟感和優異的保溫性。它輕盈而溫暖,非常適合寒冷天氣。 4.合成材料:如聚酯和聚丙烯等合成纖維,也是製作衛衣的常見選擇。這些材料通常輕便、快乾,並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適合運動和戶外活動。 常見衛衣的4種材質:羊毛、棉質、羊絨、合成材料,可根據氣溫和活動類型,選擇合適的衛衣材質和厚度。在寒冷的氣候中,建議選擇羊毛或羊絨衛衣;在溫暖或室內環境中,建議選擇棉質或薄款合成材料衛衣。 多層穿搭 這樣穿更保暖在寒冷天氣中穿著,涉及到多層保暖。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 1.基底層:選擇像羊毛、絲綢或聚丙烯等材料作為基底層。這些面料在「保持體溫」和「將濕氣從皮膚排出」方面非常有。 2.中間層:增加一層或多層保溫層。羊毛、化纖或合成保溫材料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層能夠「捕捉體熱」,使你保持溫暖。 3.外層:作為外層,穿著「防風防水」的夾克。這保護你免受風、雨和雪的侵襲,保持內層的溫暖。 褲子穿對材質款式更保暖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褲子保暖,需要考慮材質和款式等因素,不同款式的褲子適合不同的場合和氣候。1.莫代爾(Modal)保暖褲:莫代爾保暖褲是一種採用纖維製成的保暖內貼褲,具有柔軟、透氣和吸濕性好的特點。莫代爾保暖褲可以提供溫暖舒適的穿著體驗,並且能夠有效地保持身體的溫度,防止寒冷空氣的侵入。這種保暖褲適合在寒冷的天氣中穿著,可以作為日常生活或戶外活動的保暖內衣選擇。 2.駝絨(Camel)棉褲:在東北等寒冷地區,駝絨棉褲是非常好的保暖內衣選擇。由於駝絨的絕緣性能很好,能夠有效地保持體溫並防止寒冷空氣的侵入。駝絨棉褲柔軟舒適,適合在寒冷天氣中穿著。 3.棉質(Cotton)保暖褲:對於潮濕環境,棉質保暖褲是更合適的選擇。棉質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和透氣性,可以幫助身體排汗和保持乾爽。這對於戶外活動或者長時間在潮濕環境中工作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3種圍巾圍法一次看在天冷的天氣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圍巾圍法保暖是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的圍巾圍法:1.環扣式圍法:將圍巾對摺一半後掛在脖子上,讓兩邊等長。一手撐開圍巾對折口,將兩端一併穿入。稍微將整體調正即可。環扣式圍法可以圍出四層,透過對折再對折的方式,讓脖子周圍有更多布料重疊,自然不容易讓熱空氣逃跑,也能防止冷空氣鑽漏洞。 2.披掛式:直接將圍巾披在脖子不做任何圍繞,零難度完成。可以讓後頸處保持溫暖,也可以讓穿搭更豐富,適合微涼的天氣,在中午時、室內時溫度比較高的時候,也可以不穿外套直接將圍巾當披巾也很剛好。 3.交叉式:先將圍巾披掛在頸上,並將一邊繞過脖子前甩到背後即完成。跟第一種披掛式只差一動作,展現簡單隨性感,若是一圈無法包住整個脖子也可以多繞一圈 綁圍巾的方式很多,包括雙層圍法、環扣式圍法、領帶式圍法等。黃軒表示根據實驗結果發現,最暖的圍法是環扣式圍法,因為它可以圍出四層,透過對折再對折的方式,讓脖子周圍有更多布料重疊,自然不容易讓熱空氣逃跑,也能防止冷空氣鑽漏洞。適合冬天的手套在冬天,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手套保暖是很重要,來看看怎麼挑選保暖手套。1.手套的材質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保暖性、防風性、防水性和觸控性。.皮手套:皮手套比較適合正式、成熟、氣質的搭配,也比較防風防水,但是需要注意保養和清洗。皮手套的材質有山羊皮、綿羊皮、豬皮、牛皮、鹿皮等,其中綿羊皮比較柔軟、細膩、光滑,鹿皮比較耐水耐高低溫。 .棉絨或彈性尼龍手套:比較適合休閒、可愛、陽光的搭配,也比較容易清洗,但是保暖性和防風性可能不如皮手套。棉絨手套的材質有聚酯纖維、麂皮絨、羊毛等,其中羊毛比較保暖,但是也比較貴。 2.手套的尺寸選擇合適的尺寸可以讓手套更貼合手型,也更舒適和保暖。一般來說,手套的尺寸可以根據掌圍、手套全長和中指長來測量。一雙好的手套應該像你的第二層皮膚一樣貼身,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要留有一些空隙讓空氣流通。 3.手套的顏色和樣式選擇與自己的衣服和風格相協調的顏色和樣式,可以提升整體的美感和氣質。一般來說,深色外套適合搭配亮色或深色手套,淺色外套適合淺色手套。 皮手套可以選擇經典的黑色、棕色或紅色,棉絨手套可以選擇更多元的顏色和圖案,也可以選擇有露指或半指的設計,方便寫字或使用手機。 看完以上的保暖穿搭建議,除了穿著多層衣物,選擇保暖透氣的材質外(如棉、羊毛、絲等),也建議做好4件事情,讓你暖暖呼呼的過冷冬。1.保護好頭部、手部和腳部,因為這些部位容易散失體溫。戴上帽子、手套和厚襪子,並穿著合適的鞋子,避免腳部潮濕。 2.適量食用辛辣的食物,如薑、蒜、辣椒等。這些食物可以刺激血液循環,使身體產生暖和的感覺。但是要注意不要過量,以免傷害胃部。 3.多喝熱飲,如熱水、熱茶、熱湯等。這些飲品可以幫助身體保持水分,預防脫水,也可以暖和身體,舒緩寒冷的不適。 4.適當運動,如散步、跳繩、做瑜伽等。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體溫,也可以改善心情,減壓放鬆。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度出汗,以免失去體溫。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03 養生.抗老養生
流汗真的會排毒嗎?教授揭人體真正排除體內毒素的器官在肝腎
讀者Mr. Chan在2023-12-2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曾拜讀你的文章有關排毒。我曾有一次跑步久了一身油汗,但是否如以下網址說秋天排毒正當時唐安麒。部分文章如下:流了一身大汗不代表排毒成功,由於毒素多存於脂肪中,所以流『油汗』才算把毒素排出。『油汗』的汗味,比『水汗』較濃,味道越臭,代表毒素越多。 怎樣排『毒』汗?最少運動30分鐘,通過運動出『油汗』才算排毒,又或在濕、熱、焗的環境下,如做高溫瑜珈、浸浴、抗氧排毒療程、去腫通淋巴療程、排毒焗毯等。請教内容是否屬實呢?謝謝您!」隔天Mr. Chan又寄來電郵:「光是流汗還不夠,『流油汗』才能排身體廢物!陳俊旭博士教你『油汗排毒法』。」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我在2016-5-16發表的「排毒」到底是啥東西,其中的一段是:「老實說,我真佩服創造『排毒』這個辭兒的人。如此簡單扼要,如此一針見血,如此聳動人心,如此駭人聽聞,如此讓你。。。荷包失血。」上面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2023-11-5發表在《東周網》的「秋天排毒正當時」(作者是唐安麒)。它的最後一段是:「秋天排毒正當時,我經營的Angel Face 36周年,為回饋支持多年的客人,以及幫助更多人回復健康體質,以$360就可體驗一項排毒養生療程。有脂燃燒,有毒排毒,有腫消腫,健康才是美!」上面的第三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16-6-8發表在《良醫健康》的文章。它是摘取自該作者的一本書。該作者是一位所謂的自然療師,而我已經發表多篇文章駁斥他種種悖離正統醫學的言論。有關「排毒」,我已經在「排毒」到底是啥東西裡引用5位中西醫,指出不論是中醫學或是西醫學,都沒有「排毒」這個辭兒。我今天再引用加拿大McGill大學的一篇文章,它說:「排毒」這個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請看Dr. Oz’s “Two Day Holiday Detox” should be flushed(奧茲醫生的「兩天假期排毒」應該被沖入馬桶)。有關「流汗排毒」,請看下面這三篇文章:Britannica發表的Can You Really Sweat Out Toxins? (流汗真的能排出毒素嗎?):您的皮膚其實並不是排泄器官。劇烈運動確實可以透過淋巴結和腎臟過濾和血液循環來幫助身體排除毒素。任何被淋巴結過濾掉的毒素都會重新沉積在血液中,並被腎臟消除。肝臟也會過濾掉一些廢物,這些廢物會以膽汁的形式釋放到腸道中。流汗的目的不是為了清除體內的毒素,而是透過蒸發來降溫。WebMD發表的Can I Sweat Out Toxins That Are in My Body?(流汗可以排出體內的毒素嗎?):一句話,不。您可能聽說過,坐在三溫暖或參加熱瑜伽課程可以幫助您的身體排出危險的毒素。但你的汗水99%都是水。您的汗水中可能存在微量的金屬和其他化學物質,但就排除體內毒素而言,您的腎臟和肝臟承擔了大部分工作。National Geographic發表的Can you really sweat out toxins?(流汗真的能排出毒素嗎?):每當你在流行媒體上看到「排毒」這個概念時,通常就會認為這是荒唐可笑的(silly)。你無法透過流汗排出毒素,就像你無法透過流汗排出子彈一樣。我們流汗主要是為了讓自己降溫,而不是為了排泄廢物或有毒物質。排泄有毒物質是我們的腎臟和肝臟的功能。總之,您只要一看到有人在推銷「排毒」,就可以立刻判定是在騙人的。原文:油汗→排毒?斂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31 醫療.精神.身心
憂鬱症和焦慮症該如何治療?用解決不適症狀為由鼓勵患者積極就醫
憂鬱和焦慮像是兩個互相連動的齒輪,當人體處在緊繃狀態,交感神經變得活躍,後續可能就會出現無法放鬆、坐立不安、喘不過氣、心悸、腸胃道症狀等。如果症狀多、持續時間長、影響到生活,就要尋求醫療協助,醫師會在診斷過程中給予輕度的心理治療,藥物則偏向臨床輔助治療。醫師建議,前幾次治療建議密集就醫,也要留意第一至三次的大發作,否則很可能會演變為難治型憂鬱症。使用藥物或認知治療,須視症狀是否達到疾病程度。對於有憂鬱或焦慮情形的患者,該使用藥物或認知治療?台北榮總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及腦科學研究教授李正達說,臨床上需要檢視症狀的強烈度,是否到達「疾病」的程度,如果病人在就診的當下,已經出現猶豫、焦慮、吃不下或睡不著,甚至死亡念頭等,如果非藥物治療有限,可能就會同時運用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李正達指出,現階段的主線用藥,常見的有抗憂鬱劑,增強血清素或正腎上腺素的藥物;針對急性症狀,如焦慮、失眠、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等,臨床上可能會運用一些鎮靜安眠藥,達到症狀緩解。這些屬於比較基礎的一般臨床用藥,李正達說,如果病人的症狀相對更頑固、更難治療,可能就會運用其他類別的藥物加強治療,如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劑量較低,一般來說都能夠增強抗鬱劑在抗憂鬱焦慮方面的效果。認知行為治療,引導病患拆解、看見事情的全貌。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也會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李正達表示,主要是用在症狀不那麼嚴重的個案。當人在面對強大的壓力源時,對壓力的感受本來就會增加,伴隨的就是憂鬱、焦慮的情形,如果有機會了解個案到底受到什麼樣的心理社會壓力影響,以及個案的應對、思維等,或許就有機會從中給予指導和心理治療。李正達以工作上的壓力為例,當上司交付一個難以解決的新任務,有些人就會覺得完蛋了、一定沒有辦法達成,接著馬上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才沒辦法完成,也就是把事情「嚴重災難化」,或者有點以偏概全,例如當天沒辦法做完,就覺得這輩子沒有辦法做完,沒有辦法看到事情的全貌。用「正念」摒除外物,將思緒轉回自己的內在。「我們遇到這種個案,就是想辦法跟他『夥伴化』。」李正達說,也就是讓患者知道自己是有人陪的,並從討論中找出新的解決策略,對於以偏概全的情形,就會協助將事件拆解、階段性完成。其餘非藥物的方法,李正達提到,也可以使用「正念」的模式,暫時讓自己不要把思緒聚焦在外界的事物,而是完全聚焦在內在的狀態,例如把右前臂慢慢用力,再慢慢放鬆,感受自己肌肉的張力,也可以慢慢吸氣和吐氣,將思緒從外界移到自己的內在。藥物治療無效,可與醫師討論腦神經刺激治療。李正達表示,如果已經遵照醫師開立的處方與療程,服用抗鬱劑等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還是覺得情緒很低落,就可以尋求醫師進一步協助,執行腦神經刺激治療,因為這類治療目前仍屬於自費項目,通常要尋找有一定品質的醫療院所,目前核准的有經顱微電流刺激(CES)和重覆透顱磁刺激(rTMS)等,最短療程需要三星期。李正達建議,因為有些人症狀比較嚴重,已經到每天都度日如年的程度了,前幾次治療,最好能夠密集就醫,例如一個禮拜就醫一次,如果調整後控制得好、已經有進步的空間,漸漸地就可以調整為二、三周,甚至一個月回診一次。李正達說,只要穩定治療,建議大概半年回診一次,在狀況穩定之後,就可考慮使用比較低的劑量,主要是為了避免復發,因為半年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很穩定的狀態,但如果患者處在高壓生活環境,本身又容易焦慮,就會建議再追蹤久一點。歲末年終,加上氣溫驟降,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觀察,近期憂鬱症發病人數增加,不僅住院憂鬱症病人數上升,門診也觀察到不少憂鬱症復發個案,此現象與日照不足、節氣循環均有關係。與憂鬱症身體症狀表現類似的「焦慮症」,則與病人生活壓力有關,受氣候、季節影響較小。但醫師指出,隨心理健康識能提升,民眾對於憂鬱症病識感提升,但仍有不少患者罹患焦慮症卻難自覺。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尚文近期遇到一位病患,至醫院就診時,狀況就像電影「怪胎」中描繪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他表示,該患者是一位大學生,因個性容易焦慮緊張,在學校上課時,擔心背後的眼光,只敢坐在最後一排,跟女同學說話時,更是緊張到必須閃躲,經診斷屬於焦慮症,除給予抗焦慮症藥物服用,也安排心理諮商,雙管齊下解決患者病況。睡眠、食欲、腸胃功能差,大腦認知功能也受影響。張尚文表示,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常伴隨身體症狀,除常見的睡眠品質不佳,患者也會出現偏頭痛、肌肉痠痛、頻尿等病症;大腦認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兩種疾病都會導致病人記性不好,容易忘東忘西。此外,張尚文說,患者也常有腸胃道症狀,例如缺乏食欲,或飲食後腸胃蠕動異常導致腹部脹痛、消化不良或胃潰瘍等。症狀與一般腸胃病症難以區分,但三分之一甚至半數的腸胃科病人都有焦慮症狀,醫師除使用制酸劑等壓制症狀,也會開立抗焦慮藥物,幫助患者放鬆神經。焦慮症者敏感、想太多;憂鬱症者情緒低落、提不起勁。焦慮症、憂鬱症的區別,主要是情緒表現、致病因子不同。張尚文表示,兩者身體症狀類似,但憂鬱症患者情緒表現比較低落,焦慮症患者表現則較為敏感。若以致病因子區分,兩者雖然都有記性不好的表現,但焦慮症患者致病原因是對於周遭事件、訊息過於敏感,「看太多、想太多」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症患者則是對事物提不起勁,「什麼都不想看」,因此記不起事情。抗焦慮藥物「治標」,抗憂鬱藥物「治本」。至於憂鬱症及焦慮症的藥物治療,張尚文表示,兩者用藥類似,臨床上針對憂鬱症患者,除給予增加血清素的抗憂鬱藥物以外,若病人合併焦慮症,會開立速效抗焦慮劑,幫助快速壓制症狀。意即抗焦慮藥物先「治標」,服用1至2周,焦慮源終止或症狀緩解即可停藥;抗憂鬱藥物則用來「治本」,每個療程需服用6周至3個月。另外,隨醫藥科技進展,抗憂鬱劑除能增加血清素,也能增加腎上腺素、多巴胺、褪黑激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有疾病家族史者,仍可靠調適壓力避免發病。張尚文表示,憂鬱症可細分為生物體質憂鬱症,與外在環境壓力引發的壓抑型憂鬱症等;焦慮症也是部分與體質有關,但也與情緒長期壓抑有關係。憂鬱症、焦慮症的家族遺傳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0倍,即家族中有疾病史的民眾較易罹病,但有家族史者在全部患者中占比僅約一成。除與基因遺傳有關,黃薇嘉說,焦慮症、憂鬱症也受家庭環境養成影響。因此,即使家中有基因遺傳因子,民眾也不必過度緊張,如果能學會調適壓力的方法,就不容易演變為焦慮、憂鬱症,可尋找紓壓方式,例如手作、運動、冥想、做瑜伽等,都對病情有助益。自律神經失調 常與焦慮、憂鬱症共病有些憂鬱症、焦慮症病人就醫意願不高,身邊的人如何協助患者就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薇嘉表示,以焦慮症而言,當症狀開始影響旁人,且被察覺時,通常焦慮程度已經相當嚴重,建議民眾可用「身體症狀」作為勸說病人就醫的基礎,焦慮症、憂鬱症病人都常吃不好、睡不好,或自律神經失調導致頭暈、頭痛、胸悶等症狀,旁人若鼓勵病人就醫解決上述問題,接受度會比直接點出焦慮症、憂鬱症來得高。坊間許多書籍提到「自律神經失調」。黃薇嘉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專業術語是「身體化症狀」,臨床表現包括持續性頭暈、胸悶等,且嚴重至影響生活。根據國內近期大規模研究,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症、憂鬱症共病比率高,近三分之一患者合併焦慮或憂鬱。民眾若長時間出現無特定病因的身體不適,建議可至精神科就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9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喘到無法說話竟是自體免疫疾病 醫:需終身用藥
一位病友出現喘咳症狀,嚴重至無法從事社交活動,先至醫院胸腔內科就醫,經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後,發現患者肺纖維化面積達2成,轉介至風濕免疫科就診後,發現是硬皮症導致。病患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蔡昀蓁表示,由免疫疾病導致的肺纖維化患者常延誤就醫,且患者必須終身用藥,健保本月給付新藥後,有助病人穩定用藥。健保原先給付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及硬化症有關之間質性肺病(ILD)使用,然而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會影響肺功能,導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品,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同意於今年12月1日起,擴增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至該類病人使用,能顯著降低肺功能惡化,人年藥費約64萬元,預估約1300名病人受惠。蔡昀蓁表示,該名患者於門診檢查時,血氧不及90,在門診時一度喘到連一句話都說不完,肺部功能嚴重喪失,必須配戴氧氣罩維生。使用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至今,病情控制良好,已能跳舞、做瑜伽,僅需每半年電腦斷層檢查、每半年進行肺功能測試觀察即可。「大部分自體免疫患者,罹患肺纖維化時沒有明顯症狀。」蔡昀蓁表示,自體免疫患者發現肺纖維化時多已晚期,因肺纖維化面積須至2、3成才會有症狀,若病人有運動習慣、肺活量較佳,則發病時間會再延後。門診不少患者是40至60歲才發病,惟狀況因人而異,也有患者20多歲就發病。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臨床上常安排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定期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蔡昀蓁解釋,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等病人,若為「全身性」類型,除關節、皮膚症狀外,因疾病慢性發炎的特性,肺部、腸胃道都會出現症狀,出現肺纖維化的比率達5成,除呼吸道症狀以外,因疾病影響病人生活,心理也會出現狀況。另,過去病人長期使用免疫調解藥物,萬一合併感染恐一發不可收拾。「過去常有病人說,免疫疾病是『死不了的癌症』。」蔡昀蓁表示,抗肺纖維化新藥每顆要價千元以上,病人每天需吃一顆,且必須終身使用,對無法獲得健保給付的病人而言是很大的經濟負擔。蔡昀蓁指出,健保12月起放寬給付條件,從過去特定疾病患者才能使用,改為若符合健保用藥條件,不分疾病別均可用藥,包住病人提升治療信心。因病人必須終身用藥,新藥降低副作用亦能幫助病人穩定、長期用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也說,肺纖維化由於疾病進展因人而異且變化多端,若未及早發現並適當治療,5年存活時間比許多癌症還低。過去抗肺纖維化藥物健保給付對象僅包含特發性肺纖維化及全身性硬化症有關之間質性肺病,健保署擴大給付對象至所有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病友,期盼能降低肺纖維化的高死亡率。什麼是肺纖維化? 點擊知道更多健保署修訂後給付規定(自112年12月1日生效)Nintedanib用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112/12/1)需符合下列所有條件: (1)需檢附肺部HR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及檢查報告,證實具有肺部纖維化且侵犯至少10%肺野(lung field),並符合間質性肺病之診斷。(2)經胸腔或風濕免疫專科醫師確認符合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Chronic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with a progressive phenotype,PF-ILD)之疾病進展定義(請檢附過去一年內可證明疾病進展之病歷及相關檢查報告)。須符合肺功能惡化,且伴隨呼吸症狀惡化或HRCT肺部影響檢查有纖維化增加的證據。肺功能惡化可以為以下任一條件(a)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預測值之絕對值降低≥5%或 (b) DLCO(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預測值之絕對值降低≥10%。(3)起始治療條件:病人的FVC為預測值之45~80%且DLCO為預估值之30~80%,病歷須清楚記載病人之相關臨床症狀(如呼吸困難、喘或咳嗽等)。(4)停止治療條件:在持續使用nintedanib 52週後,若病人的用力肺活量FVC預測值持續年下降10%絕對值或以上,則進入12週的緩衝期 (grace period),這段期間可先給予續用,緩衝期後,再測之 FVC預測值(%)與緩衝期前相比仍降低時,則認定為未改善,應停止用藥。(5)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26 週需檢送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2-27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痛是坐骨神經痛引起?骨科醫師教用「疼痛感」判斷,出現「這症狀」治療效果恐不佳!
台灣為高齡社會,隨著國人年齡增長,身體逐漸退化、老化,當站起來、坐下來時,出現腰痛、腿部痠麻痛,不但坐立難安,甚至寸步難行,可能是因「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與椎間盤突出的關係是什麼?常見症狀有哪些?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表示,坐骨神經痛是位在腰椎神經前方的椎間盤,出現退化、脫水等情形,造成椎間盤高度下降,進而壓迫神經,或是在神經後方的脊椎黃韌帶退化,也可能壓迫神經,如此前後夾擊,造成神經根受到嚴重壓迫時,就會引發疼痛。坐骨神經痛好發族群為50、60歲以上民眾,隨著年齡愈大,病人更為常見,目前每周門診約收治10多名病患,其常見症狀為下背部或腰部出現疼痛、痠麻感,且疼痛感一路向下蔓延至臀部、大腿,甚至延伸到小腿,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腳踝無力」,如果延誤治療,恐不容易恢復,必須格外注意。而依每個人壓迫神經的不同,不舒服的症狀也會不同,且不論久站、久坐都可能發生。「神經壓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劉哲瑋指出,許多坐骨神經痛患者滿能忍痛的,常等到肌肉萎縮,或痛到不能走路時,才就醫治療。坐骨神經痛,為何會引起肌肉萎縮?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神經被壓迫太久,造成神經變質,已無法放電刺激肌肉,導致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無力、萎縮。第二、坐骨神經痛的罹病時間太久,患者又長期不願意活動,造成下肢肌肉萎縮。骨科醫師如何診斷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病人就醫時,醫師須先了解發病確切原因,包括髖關節退化、受損或脊椎滑脫等,都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症狀,須進一步以X光、神經學等檢查,確認症狀是否為椎間盤退化、狹窄所致,若病情嚴重,還須安排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檢查,了解神經被壓迫的嚴重程度,再選擇復健、手術等合適的治療方式。坐骨神經痛治療依照病人需求和活動程度,採合適的治療方式.症狀輕微:進行保守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調整生活習慣,或從事腰椎牽引、熱敷、核心肌群訓練等復健治療。.症狀嚴重:進行減壓手術,有別於傳統手術治療傷口約10公分,現在可採內視鏡手術,傷口僅為1公分,就可拿掉腰椎骨刺或退化黃韌帶等,讓被壓迫的神經舒展開,緩解疼痛症狀,同時也可以降低術後併發症機會,加速復原。如何緩解改善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屬於長期、退化疾病,劉哲瑋說,民眾平時應保持均衡飲食、維持運動習慣,並多訓練核心肌群。●動一動!腰背部核心肌群訓練:仰臥起坐1.身體躺在瑜伽墊上,再把雙腳弓起,腳底踩在瑜珈墊。2.利用腹部力量,讓上半身往大腿方向弓起,並與地板呈約20度,撐住10秒,增強腹肌、背肌力量。3.次數多寡依患者不同情形,從5次、10次慢慢增加,避免腰椎椎間盤進一步退化。●生活調整及保養1.不要過度搬重物,避免腰椎椎間盤退化速度太快。2.坐的時候,腰背應貼著椅背,或是腰背與椅背間有所支撐,分散力量,不要讓腰背懸空,避免脊椎、腰椎椎間盤提早退化。3.站的時候,要站直不要彎腰駝背,同時可訓練核心肌群,遠離坐骨神經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0 醫療.腦部.神經
季節變化導致偏頭痛發作 藥物治療之外還有這5招能改善
現代人常見的「頭痛」,除了疼痛帶來不適,不免也產生一股「腦部是不是長了什麼東西」的焦慮與不安。隨著醫學發展迅捷,對於頭痛研究更深入,已可以將籠統的頭痛分類出各種頭痛疾病,給予針對性治療。其中最常使女性困擾的「偏頭痛」,輕則噁心不適,重則影響生活,遇到天氣變化,求診民眾也增加。偏頭痛症狀有哪些?根據台大醫院資料,偏頭痛並非頭部一側疼痛就叫偏頭痛,醫學上指的偏頭痛(migraine)具有許多特徵,而頭痛一邊只是其特徵之一而已。偏頭痛常是一種「搏動性」的頭痛,也就是說會有像血管搏動的規律性。雖然通常痛在頭的一邊,但是痛也常出現在前額、兩側、頭頂、後頭部及眼眶後方的地方。患者經常有惡心、嘔吐的現象,並且會怕動、怕光、怕吵。偏頭痛也可能伴隨著許多神經系統的症狀,像某些人在頭痛前會出現一些視覺的症狀,例如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閃爍的光點或線條、及物體的形狀會改變等。另外像一側的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眼球動作障礙、暈眩等。這些比較嚴重的併發症很像是腦部短暫缺血的症狀,嚴重的話也有可能造成腦部的梗塞。根據國際頭痛學會的國際頭痛分類第三版,偏頭痛屬於「原發型頭痛」,有數種特有症狀與固定發作模式。豐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朝賢建議,民眾若不熟悉較為詳細的診斷標準,可先考慮下列三點自我篩檢:一、頭痛時,有噁心或胃部不適感嗎?二、頭痛時,光線會讓頭痛更加劇烈嗎?三、頭痛造成一整天做不了事,例如工作,學習等。若近3個月頭痛都符合至少2項,應盡早尋求神經科醫師協助,診斷是否為偏頭痛,及早治療。洪朝賢表示,治療偏頭痛藥物與非藥物的介入都十分重要,除了接受醫師建議服用急性解除疼痛藥物合併預防性藥物外,也可利用美國頭痛學會S-M-A-R-T要訣來協助個人做生活調整,減少偏頭痛發生,主要分5個項目:.S(Sleep睡眠):有限度的午休、睡前1-2個小時減少接觸螢幕、以擁有每晚9至11小時的睡眠為目標。.M(Meals, nutrition and water飲食):三餐定時定量,手邊準備可隨時補充能量的點心、確保水分攝取充足、飲用高糖分電解質飲料時須加水稀釋。.A(Activities運動):減少螢幕接觸時間,提升心率活動。目標:每周3到5天,每次30分鐘的活動。.R(Relaxation放鬆):從事有助紓壓及降低焦慮的活動,如:深呼吸技巧、瑜伽等。.T(Triggers 減少刺激物):發現並減少生活中各種會激發頭痛的因素,記錄頭痛時機點,釐清惡化因子並確認成效。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展,許多偏頭痛的藥物與治療方法也引進台灣,更多偏頭痛患者受惠。洪朝賢呼籲,盡早找出偏頭痛的誘因、調整生活方式、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有助重回正常生活。【資料來源】.台大醫院神經部:偏頭痛
-
2023-12-13 醫療.骨科.復健
腿無力、反覆跌倒…「椅子瑜伽」4動作增身體穩定改善肌少症
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肌少症盛行率7%至10%,但可能因為症狀不明顯而不易診斷,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簡詠均指出,肌少症症狀雖不明顯,但仍有前兆可循,包括行走速度減慢、腿部無力而需扶手或助行器協助、反覆跌倒等,建議就醫診斷。她並推薦長者可做「椅子瑜伽」,改善肌少症。72歲陳奶奶平時身體硬朗,每早都到市場買菜,但一場病卻讓她體力明顯變差,還需要助行器輔助行走。就醫後透過測量小腿圍、握力與起立坐下測試,發現她肌肉量少且肌力不足,診斷為肌少症。簡詠均即建議陳奶奶做椅子瑜伽,以提升全身肌肉的穩定。診斷肌少症可從三面向評估,分別是肌肉質量、肌肉力量與體能表現,目前並無肌少症治療藥物,可透過和緩運動與飲食調整改善。2023年哈佛學者統合分析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練習瑜伽,對行走速度、下肢肌力與平衡皆有助益。4動作增身體穩定性簡詠均提供貓牛式、脊椎轉體、女神式、戰神式等四個椅子瑜伽動作,讓長者提高身體各方面的穩定性。其中貓牛式與脊椎轉體能拉伸上背與頸椎,女神式及戰神式則訓練下肢穩定,增進肌肉質量與力量。1.貓牛式:坐在椅子前三分之一處,雙手輕放在膝蓋。吸氣時,肩膀向後張,脊椎向上延伸;吐氣時,背部向後拱起,腹部內收。2.脊椎轉體:坐在椅子前三分之一處,單手放在另一個膝蓋外側,一手扶靠椅背。吸氣時,脊椎向上延伸並扭轉上身;吐氣時,維持原位。3.女神式:坐在椅子二分之一處,雙腿打開,腳尖朝外側踮起。吸氣時,雙手向上畫圓;吐氣時,雙手向下畫圓並對掌於胸前。4.戰神式:坐在椅子二分之一處,雙腳成弓箭步,眼睛正視前方。吸氣時,雙手向上伸展;吐氣時,雙手向前後打開。瑜伽雖屬於和緩運動,但應保持循序漸進。初期以每組2次的頻率練習,再視身體情況調整。脊椎情況較不穩定者,應詢問醫師建議。飲食調整也需注重,建議補充足夠蛋白質,每日攝取量應達每公斤1克至1.2克,以促進肌肉生長。
-
2023-12-12 醫療.精神.身心
三口呼吸、三個姿勢釋放壓力 配合40赫茲感官刺激還能防失智!
現代人工作項目與速度不斷增加,導致工作壓力劇增,輕則失眠、胃痛、排便習慣改變等,嚴重時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產生,面對這樣的情形,需要透過正念來幫助減壓。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楊政達指出,正念就是把意識帶回當下,當我們把專注力回到呼吸之間,就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 配合40HZ 聲音刺激,可以預防失智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去年在臺北101、高雄軟體園區、南臺科技大學、臺大實驗劇場等地進行《「元心流」沉浸體驗展:與五感的對話》展演,讓更多民眾體驗正念的力量。今年團隊選擇在臺大實驗劇場進行《「元心流」2.0沉浸式體驗│心靈節奏,呼吸間的旋律》,是元心流1.0的進化版,主要是讓民眾透過呼吸,體驗正念的技術。楊政達說:「這次我們在音樂與視覺中特意加入40赫茲(Hz)頻率。根據中研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的蔡立慧教授2016年的研究成果,40赫茲頻率能分解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澱粉樣蛋白。可以有效預防、緩解失智。而此次元心流則應用此概念,改變聲音刺激呈現方式,融入沉浸體驗中。」什麼是40赫茲頻率?人的腦波可以分為α波、β波、γ波、δ波與θ波,大腦各個區域會在不同時間展現出不同的腦波頻率,γ波是專注時會產生的腦波,β是焦慮、積極、面對外界時展現的腦波,α是處於放鬆狀態時的腦波,δ是睡眠時的腦波,θ是在深度放鬆狀態下的腦波;其中γ波介於30~100赫茲之間,而過去的研究發現,40赫茲的聽覺頻率下,有助於活化大腦與小腦皮質,對身體也有一定助益,因此有越來越多神經科學家持續研究γ波。 「三口呼吸」讓專注力回到當下、釋放壓力正念是什麼?跟正面思考有什麼不一樣?台灣正念工坊的網站指出:正念,或說當代正念,它的原文是Mindfulness,在歐美可泛指一套身心修練的系統,名詞上的定義約為「有意識的『覺知』當下身心與環境,並保持允許、非評判的態度。楊政達指出,呼吸是正念當中核心元素,透過呼吸可以幫助我們放鬆、減壓;甚至在許多的醫學場域中已被證實,正念呼吸訓練可以有助於協助疾病復原。(但有慢性病、正在吃藥的患者還是要正常服藥。)金城武在電視廣告中的經典台詞「世界越快,心則慢」,但我們經常忙於生活大小事,無法釋放壓力時,就需要透過正念的力量,幫助我們的心慢下來,專注在當下的身體上,用更放鬆的力量來面對世界。於是在體驗中,透過體感訓練體驗者人生的三口呼吸,也就是:專注呼吸、關注身體、關注環境,結合40Hz的感官刺激,在每一口呼吸之間,感受當下。三個姿勢,釋放身體的壓力活動最後,由瑜伽老師林伃恩帶領民眾進行正念瑜伽,透過幾個簡單的動作,紓緩身體肌肉的緊繃。動作一:紓緩左右肩膀的肌肉.盤腿坐著。.將右手放到左邊的太陽穴,輕輕地把頭往右壓,感受到左肩肌肉被拉開。.把左手輕鬆地擺放身體左側的地上,如果想要更加放鬆,可以把左手往左後方移動。.保持呼吸,放輕鬆,感覺到左肩的肌肉被放鬆了。.幾次呼吸後,左右交換,重複以上動作。動作二:紓緩肩胛骨肌肉群.把雙手放到肩膀上,左手放左肩,右手放右肩。.輕輕地把手肘往上移動。.以肩膀為圓心,開始畫圓。.把專注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重複數次後,可以反方向進行畫圓。動作三:紓緩脊椎附近的肌肉.盤腿坐著。.將右手放在左邊的膝蓋上,身體自然往左轉。.將左手放到身體左邊的地上,如果想要更拉開肌肉,可以把左手往後移動。.把專注力放在呼吸上,重複數次後,慢慢地把身體回正。.幾次呼吸後,左右交換,重複以上動作。資料來源:.Priyanka A. Abhang, Bharti W. Gawali, Suresh C. Mehrotra(2016) Introduction to EEG- and Speech-Based Emotion Recognition..Iaccarino, H., Singer, A., Martorell, A. et al. Gamma frequency entrainment attenuates amyloid load and modifies microglia. Nature 540, 230–235 (2016).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0587.McDermott, Barry et al. ‘Gamma Band Neural Stimulation in Humans and the Promise of a New Modality to Prevent and Treat Alzheimer’s Disease’. 1 Jan. 2018 : 363 – 392.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180391.Maria A. Pastor, Julio Artieda, Javier Arbizu, Josep M. Marti-Climent, Ivan Peñuelas and Jose C. Masdeu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 December 2002, 22 (23) 10501-10506; DOI: 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22-23-10501.2002
-
2023-12-10 養生.抗老養生
老了開始失智怎麼辦?長壽專家傳授「每天必做6件事」延緩老化,到戶外走走也算
透過重力訓練可以鍛鍊肌肉,大腦也可以透過某些行為加以強化。大腦的健康有助於在年紀漸長時保持敏銳、警覺和專注,避免認知能力下降、防止或減緩失智或罹患阿茲海默症。每天為大腦健康所做的6件事著名醫生海曼(Mark Hyman)剛出版了新書「永遠年輕:活得更久、更健康的秘密」(Young Forever: The Secrets to Living Your Longest, Healthiest Life),最近他在Instagram發文分享他每天為大腦健康所做的6件事:一、吃健康的脂肪每天攝取健康脂肪可以強化大腦。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Wexner Medical Center)指出,健康的脂肪含有omega-3脂肪酸,是大腦的重要組織,有助增強記憶和學習能力。海曼在貼文中說,他的大腦一向很管用,但是攝取健康脂肪讓他思路更清晰。酪梨、橄欖、橄欖油、堅果和種籽等是他的脂肪來源。二、攝取足夠蛋白質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吃富含蛋白質的飲食與減輕晚年認知能力衰退有關,蛋白質有助提升大腦神經元間的交流。成年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一般是每公斤體重0.8克(也可以用磅乘以0.36)來計算。對於40歲以上的人,當肌肉開始萎縮時,專家建議蛋白質攝取提升至每公斤體重1至1.2克。60多歲的海曼目標是每餐吃30克蛋白質以增加肌肉。海曼說,首先將高蛋白奶昔、堅果醬和魚類納入你的早餐。三、選擇各種顏色的植物性食物海曼說,五顏六色的植物性食物應該占餐盤的大部分,各種各樣的植物性食物可以為大腦和身體提供許多營養物質;多樣性也加強了腸道微生物群,有助於減少炎症。其中豆類和漿果這類食物具有抗氧化特性,能幫助大腦集中注意力。海曼說,這些五顏六色的超級食物都含有促進大腦的植物營養素(phytonutrients)。四、避免糖和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含有人工香料和甜味劑,會導致腦霧以及傷害記憶。雖然這些食物能快速提供能量,但也會使血糖升高,沒多久反而容易產生疲勞感。海曼建議,每天都應盡量避開高果糖玉米糖漿、反式脂肪和食品添加劑。五、每天運動還記得跑步後的興奮感嗎?走出戶外和運動對大腦有積極的影響。健身、騎車,甚至短暫到戶外走走,都可改善大腦功能,有助減少焦慮和憂鬱症狀。即使每月只運動一次,對年長者認知功能的改善也有助益。海曼說,養成運動習慣可以讓人在工作時更有活力,並保持心情平靜。六、保持放鬆和平靜的心情最後,海曼建議讓頭腦平靜下來、放慢速度。當每天被一連串的工作所困擾時,這點十分重要,可避免腦力枯竭、耗損。海曼建議,學會如何積極地放鬆,要想讓思想的強大力量對身體發揮作用,必須做一些事,例如瑜伽、冥想、深呼吸或太極拳。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8 醫療.腦部.神經
研究指經常頭痛是「這部位」疼痛發炎引起,專家教不用吃藥2招緩解!
偏頭痛是很多人經常會發生的病症之一,我們常以為是腦部神經出了問題。一項研究指出,原發性頭痛包括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都可能是由頸部疼痛引起的。專家還指出這類型頭痛不用吃藥,可藉由按摩或針灸緩解。研究:經常頭痛與頸部發炎有關有些人一緊張就會頭痛,或是長期有偏頭痛問題,但就醫一時可能也找不出病因。根據11月底於北美放射學會 ( RSNA )年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德國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頸部肌肉與原發性頭痛有關的客觀證據。根據研究小組對50名患者進行磁振造影 (MRI) ,分析頭痛頻率、頸部疼痛和臉部肌肉激痛點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同時患有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的人頸部肌肉壓力較大、肌肉發炎。也就是說,頭痛是由頸部疼痛引起的。專家認為,頸部發炎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不良姿勢、睡眠不足、受傷和壓力,而這可能與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有關。對此,Nico Sollmann博士還提出可同時緩解頸部疼痛和頭痛的方法,他建議採用按摩或針灸治療,可能比藥物更有效且更安全。【編註】提醒大家,針灸需請合格中醫師治療,按摩也需由專業人員協助。千萬不要自行進行,以免加重病情。頭痛光靠吃藥恐成癮 運動與睡眠很有幫助頭痛分「原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兩大類型,而原發性又以「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最常見。別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事實上偏頭痛屬於疾病,台灣頭痛學會指出,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緊張型頭痛,則常見因姿勢不良、疲勞、緊張、外部壓力及等,造成頭、頸、肩處肌肉緊繃而引起。而大部分人在頭痛發作時,都是自行買止痛藥吃一吃就算了,醫師提醒,過量用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長期還是要就醫治療才能治標。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曾受訪建議,「規律運動」與「睡眠」,對大部分的頭痛都有幫助。運動的部份,選擇有氧運動與瑜伽,可有效緩解壓力、伸展緊繃的筋骨。【資料來源】.《NEW YORK POST》What causes common headaches and migraines? Experts think they finally know.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08 癌症.抗癌新知
罹癌痛苦又虛弱,為什麼還要運動?詳解運動對癌友有什麼好處
「我都已經得癌症,痛苦又虛弱,還要運什麼動啊?」許多癌友聽到「運動處方」,第一個念頭就是:我需要嗎?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提供「運動處方」,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副教授朱奕華表示,目前主要針對「度過治療,處於穩定狀態」的癌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指出,希望建立指引,幫忙癌友生活復原。罹癌後且身體明顯虛弱時該運動嗎?癌症病患在經過治療後,身體明顯虛弱,連帶影響心理狀況,限制了病友活動的體能與意願。許多研究顯示,在經歷過細胞破壞的療程後,適當的運動可以增進癌友體能,也有助於紓壓。運動對癌友有什麼好處?可以增強肌力、訓練平衡感、減低疲憊感,還可以有更好的心理狀態及生活品質。癌友若缺乏運動,身體可能愈來愈虛弱,間接影響食欲、免疫力與情緒,甚至導致療程中斷,造成更負面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定期運動與癌症診斷後預期壽命的延長有關,在許多情況下是透過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來實現的。研究表明運動有助改善「癌疲憊」化療、放療和骨髓移植等癌症治療會造成身體虛弱的原因,在於抗癌藥物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攻擊健康細胞,包括紅血球。患者可能會出現貧血問題,導致他們感到疲勞。雖然癌疲憊通常在治療結束後減輕或停止,但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癌症患者的疲勞程度減少了40%至50%。因此,雖然一開始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站起來並四處走動,但運動將提供減少癌疲憊的長期好處。治療結束後的癌友該如何運動?謝政毅指出,大家都知道運動很好,癌友應如何開始?選擇什麼運動?HOPE展開癌友運動處方計畫,先以治療結束後的癌友為對象,在過往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十二周運動處方,希望建立指引,建議多樣化的運動選擇;未來也希望連結社區、社會等運動資源,進行推廣,幫助癌友持續運動。「HOPE癌友運動處方」先由職能治療師與營養師為癌友進行身體生理評估;接著是個人化的運動及營養介入,會設計成不同模組,分初、中、高階;然後由運動教練帶領,課程設計包括:核心伸展、肌力訓練等;並透過評估生理監測指標、營養指標等,評估效益。癌友運動處方應注意「初學者效應」謝政毅說,最初也想過,應該是運動處方?還是運動菜單?最後決定用「處方」,這表示依個人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建議。運動作為一個處方,需要嚴肅以待,針對癌友提供個人化建議,設定強度與次數,也就是要有「劑量」的概念。讓癌友持續、主動且愉快的參與,建立自覺,再養成習慣持之以恆。 上了課程的癌友大多給予正向回饋,包括睡眠狀況改善、比較有活力、有精神等,但謝政毅也提醒注意「初學者效應」,初學者效應是指不管從事什麼事情,都會在最初行動的三個月內得到好處和成就,但這是「短暫的歡樂」,必須持續,設定目標,有毅力維持下去。不同癌別、期數有不同運動方式在身體方面,癌友接受治療一定會留下痕跡,例如乳癌病友可能動過乳房切除手術、大腸癌患者腹部有傷口、有人體內還裝設人工血管、接受電療後心肺功能較差,但這些並非運動的限制,而是應該依個人狀況考量運動方式和強度。在心理方面,治療後如同重生,癌友通常對人生更珍惜。謝政毅指出,病友其實都很脆弱,自信心也不足,例如有些乳癌病友術後因為接受輔助性療法、荷爾蒙治療,體型改變,連原來的衣服都穿不回去,看見鏡子裡的自己都傷心,需要鼓勵與建立自信。第四期的癌友可否運動?謝政毅說,「當然可以」,但此時癌症治療目標是控制病情,注意維持運動量,避免強度過高,避免體力不足,也因為可能出現骨頭轉移等,出現疼痛等狀況,必須視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種類。癌症治療期間要做什麼運動?一般運動指南建議,每週五天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其中三天包括至少2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訓練,以及每週2到3次阻力訓練。然而,對正在接受治療且可能已有數年沒有運動的癌症患者來說,並不建議這樣做。朱奕華表示,癌友要開始運動,可以先由一天1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30分鐘以上;原則上一周至少3次,運動的效果是累積的,一次完成一周所需的運動量,反而易肌肉痠痛或造成運動傷害,使運動計畫無法持之以恆。如果覺得以上還是很難做到,沒關係,到附近走走路,也是一個開始。病友的錯誤觀念是自我設限,覺得身體不行、做不到,乾脆不要開始了。這樣的觀念要改變,運動不是要做到多累才有效,只要放心踏出一小步,即使只是走個10到20分鐘,持之以恆,仍會看到改善。朱奕華表示,在癌友的運動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是核心肌力、瑜伽等課程,遇到的多是較年輕的病友。她想了解是什麼原因阻礙了癌友走出來接受運動處方的意願?初步看有些病友是因身體健康影響了自信心,也擔心運動導致更疲累。不同癌別的病友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處方,像乳癌患者切除患側不一樣,有些上肢訓練不能做,會由教練評估後再給予安全指引。癌友理想的運動方案是什麼?對於那些正在考慮開始進一步運動的癌友,無論是步行、騎自行車還是瑜伽都是可行的。重點是循序漸進慢慢開始,並且以每週三天,每天10到15分鐘的頻率進行,這將非常有益。在運動持續兩週以後,可以考慮每週增加一天或每天增加運動的持續時間,然後考慮用騎自行車代替步行,或用阻力訓練代替步行來代替某一天或活動,並繼續混合運動的持續時間、形式和強度。如果你的目標是改善生活品質或緩解疲勞,伸展運動像是瑜珈和其他任何類型的運動對癌症患者都有益,因為治療對身體的影響通常包括肌肉和神經損傷,透過瑜珈來保持肌肉力量和靈活性是非常有益的。總的來說,盡可能嘗試進行身體活動。若你一天的體力活動達到日行萬步,並不代表你當天不需要運動。兩者帶來的生理益處非常不同,因此請嘗試兩者都做。【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Should You Exercise When You Have Cancer?.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How Exercise Can Help Treat and Prevent Cancer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2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影響食衣住行 專家建議助病友家庭
巴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化的疾病,腦部黑質神經細胞退化,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不足,不只影響肢體動作,讓巴友出現動作緩慢、肢體僵硬等症狀,其它的神經傳導物質也可能受到影響,產生自律神經障礙姿勢性低血壓、手腳冰冷、便祕等症狀。除了治療方式、調整用藥,其實巴金森病對於生活的影響使全面性的,巴友家庭要面對的疑問可能涵蓋食、衣、住、行、心情調適等各層面,該如何解決,看專家怎麼建議。食:巴金森病友有什麼飲食禁忌?有可以減緩巴金森病程的飲食指南嗎?目前沒有任何針對巴金森病友提出的飲食禁忌,建議藥物與飲食間隔半小時以上以增進藥效的吸收程度。巴友可以透過規律服藥、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達到減緩病程的目的。正常生活作息則是以健康為目的,不熬夜、不要有不良嗜好,如菸酒等。飲食也是採取健康飲食的方針,以不增加身體負擔為主軸,少鹽、少油、少糖。巴金森病被認為是大腦中黑質組織的多巴胺神經細胞不明原因退化,導致多巴胺分泌減少。地中海飲食已被證實對於腦神經系統的退化有一定的助益,雖然目前未有大規模臨床試驗,研究巴金森病與地中海飲食兩者關係。但仍建議巴金森病友可以嘗試採取地中海飲食,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衣:巴金森病友要怎麼選擇服裝、輔具,讓巴友著裝更便利呢?巴金森病友約6 成以典型顫抖症狀為主、4 成以僵硬為主,服用藥物有時仍會受症狀影響生活。特別是巴友到了病程中後期,肢體及精細動作的能力會逐漸受影響,如吃飯、穿衣、走路平衡等等。因此需透過早期治療及積極運動復健,以延緩疾病退化。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日常生活功能日漸退化時,即會面臨到使用生活輔具的情況。以穿衣而言,上衣及褲子可選擇寬鬆好穿脫,鬆緊帶、魔鬼氈取代拉鍊、鈕扣等等,便於穿脫的款式,以降低穿脫難度。穿衣建議先從肢體僵硬的一側開始,脫衣則是先脫肢體較佳的一側。建議巴友及早建立如規則服藥、記錄藥效、規律運動、正確穿脫、上下床等習慣。住:家人罹患巴金森病,家裡環境要怎麼調整或改造呢? 巴金森病分為5 期,若巴友屬於前3 期,照顧者可以陪伴巴友規律服藥,協助他們找尋喜歡的運動,同時協助他們將生活模式固定。特別是巴友服藥後對於藥物的反應,除了要請巴友自己記錄以外,也建議照顧者用第三人的視角記錄變化,提供醫師較為客觀的參考。當巴友進入到後面2 期時,才建議改建家中的設施。目前政府推動的長照2.0 服務中,如果個案經過評估,長照需要等級(CMS)達到2 級(含)以上,每3 年可以有4 萬元改善居家無障礙環境的補助。同時該項服務,也會有專業人士協助評估,巴友需要哪些無障礙環境及長照資源。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因此從心態到居家環境,需要隨著病程滾動式調整,不管是巴友或是家屬都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行:巴友身體僵硬、容易跌倒,外出時拐杖開始不足以應付,該怎麼選擇輔具?許多長輩在意他人的眼光,會認為使用輔具,等於把自己生病的事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之下。這表示長輩可能尚未接受自己罹病,照顧者協助告知或幫助巴友理解疾病,是很重要的工作。巴友不愛拿輔具,照顧者可以先了解巴友不喜歡的原因,如果是擔心眾人目光,可告知後續跌倒失能的風險,如果是不喜歡款式,則到輔具中心或店家找尋喜歡或適合的款式。有輪子的助行車通常款式較多,也比較日式,深受長者喜愛,但如果巴友是「連站姿都有平衡問題」或「步態容易前衝」,就不適合用有輪子的助行推車。心情調適:家人確診初期情緒低落,很擔心自己會快速惡化,該如何幫助巴友調適心情?許多巴友積極面對疾病,配合規律運動,如太極拳、腳踏車、瑜伽、韻律操、小跑步、走路等。可讓藥物治療的效果發揮得更好,理解疾病,並且積極面對,可以大幅降低情緒低落的情況。如果巴友出現嚴重情緒低落,照顧者也無法從旁協助改善,則建議立即就醫。也建議多與病友團體接觸,相互鼓舞,分享資訊。照顧者協助觀察巴友的治療效果,當服藥改善症狀後,即時給予巴友鼓勵,讓巴友看見進步以及改變。對照顧者而言,建議可以先陪伴巴友,維持固定的生活作息,找尋喜歡的運動方式,定時服藥,當這些生活習慣建立起來後,情緒也會慢慢恢復。以上內容摘自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巴金森病88問》,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台約有8萬個家庭受巴金森病所苦,多數病友疾病歷程很長,症狀與治療方式存在個別差異,《巴金森病88問》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可至電子書平台「琅琅悅讀」免費閱讀全書。📖免費閱讀更多巴友故事與實用建議>>>《巴金森病88問》
-
2023-11-21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第二個節氣「小雪」!曬冬陽補陽氣 這個時間最適合
2023年的「小雪」在11月22日,小雪屬於冬季第二個節氣。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已經進入寒冬,天氣轉冷開始降雪,因此時雪量不多,故仍稱為小雪。台灣北部地區的二期稻作正值收割的時節,南部地區因氣候暖和,仍會進行農產的育種或栽培,僅有高山地區才會降雪。小雪養生8法時節來到「小雪」,此時氣溫逐漸下降,身體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而導致體內防禦力變弱,所以人體較容易被寒氣入侵,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防寒」。整理小雪的養生建議:1.保暖防寒需要特別注意保暖,隨身應該準備較厚的衣物,包含:保暖的長袖衣服、外套、帽子、手套和圍巾,防止天氣寒冷對身體造成的影響。並且足部也要做好保溫,室內記得穿上襪子或拖鞋,避免雙腳直接接觸冰涼的地板。2.飲食調理冬季是保養脾胃的好時機,飲食最好採「溫補」。多食用溫熱的食物,如:湯品、燉菜、熱飲,避免生冷食物的攝入。中醫認為所謂的腎臟的代表色是黑色,可挑選黑色的食材來保養腎臟,如黑米、黑棗、黑豆、黑木耳、香菇、烏骨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或可以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增強免疫力對抗病原。3.適度運動冬季在中醫屬腎,腎主封蟄,因此要減少過度消耗精神與體力,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選擇適合冬季運動的方式,如室內瑜伽、太極拳、靜坐等,不僅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氣血運行,維持身體健康。4.充足睡眠早睡晚起,調整冬日作息,冬天不適合太早起床。中醫認為早睡:不要在晚上9點之前,也不能太晚,避免在11點後;太早起床是不要早於5點,但不超過7點為原則。小雪後過早起床,因為冬天早晨溫度較低,接觸戶外的寒冷空氣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曬冬陽補陽氣冬日曬太陽挑選早上6-10點來進行,此時的紅外線可讓人體溫熱起來,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這時的陽光也沒中午那麼炎熱,不會那麼容易灼傷皮膚。6.補充水分冬季時反而讓人容易忘記喝水,要記得多提醒自己喝水,仍需要足夠的水分攝取。適當飲水有助於維持新陳代謝和皮膚健康。7.足浴保健足浴並非用熱水泡腳就好,有一些細節提醒讀者注意,水溫以42度為宜,泡到的範圍約到腳踝上約10~15公分處,可向合格的中醫師購買足浴的專屬藥包,泡腳的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佳,當流汗過多或感覺虛弱的狀況則要立刻停止,避免發生暈眩的情況。足部有傷口與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採用足浴。8.按摩穴位對一些特定的穴位進行按摩,可以養腎,並且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身體不適。●湧泉穴:位於腳板,在第二、三趾趾縫與腳跟連線的前1/3凹陷處。用大拇指或食指關節在湧泉穴位置順時針畫圈按壓9次,然後逆時針畫圈按壓9次,休息10秒後再重複上述動作,總共3次。●命門穴:在脊椎上,肚臍的正後方。可交替用揉壓或敲擊的方式來刺激,每日約5分鐘。小雪在台灣農村過去常常有製作醬菜的習慣從前台灣農業種植和育種技術較不發達,農村為確保在隆冬時仍有「蔬菜」食用,此時家家戶戶會開始醃製醬菜準備過冬。現在農耕技術較為發達,醃製醬菜的習慣漸趨沒落。台灣過去常見的醬菜:•醃瓜:將越瓜縱向對切後,除籽鹽漬而成,不經太陽照射,瓜皮呈現淺綠色,顏色較冬瓜為深,口感像是未熟、較硬的美濃瓜。•蔭瓜:蔭瓜相當於是口感較爛的醬瓜,即是取較大塊的醬瓜蒸過,再浸泡入蔭油、醬油等較高級的醬汁,經過1~2週的時間發酵熟成,顏色較醬瓜深褐,風味較為回甘,常被用來做苦瓜雞湯。•醬瓜:醬瓜是鄉村常見並常曬於屋簷瓦楞上、廣場的醬菜,其做法是將醃瓜加以日曬,呈現金黃色,並經過水洗步驟,最後再用含有豆醬、醬油、味噌等成分的特調醬汁醃漬。擁有經典的古早風味,常被用來燉瓜仔肉、燉肉或蒸虱目魚、做甕仔雞。•結頭菜:俗稱大頭菜,將底部圓圓大大的球莖削皮後,會呈現白色,接著切成薄片,再經過鹽、醬油醃漬,且通常會再調味成辣味,吃起來的口感像是梨子。•菜心:使用嫩莖萵苣,台語稱為萵菜心(A菜心),切成長條狀後,再經過鹽、醬油醃漬,口感爽脆、類似小黃瓜。•菜脯:蘿蔔在冬天盛產,吃不完就會做成「菜脯」保存,蘿蔔洗淨不削皮,去頭去尾,加鹽施以重壓脫水,經過陽光照射1~2天後呈現金黃色,就加工完成。●貼心提醒:醬菜的鈉含量往往容易偏高,在攝取的時候需要多加留意,尤其是慢性腎臟病與高血壓的患者。參考資料:. 二十四節氣:小雪 . 小雪後氣溫明顯下降 宜早睡晚起、挑選黑色食物保養腎臟.部分內容參考整理自ChatGPT
-
2023-11-02 養生.運動健身
減重密技大公開!養成5習慣 體重自然降 維持不復胖
你是否也覺得減肥之路好艱辛,努力運動、忍受飢餓,但稍微一鬆懈體重就開始反彈打回原形,最後陷入無限復胖的惡性循環地獄中,今天營養師Ricky張家祥,根據自身減重經驗分想,透過5個健康的生活習慣,幫助實現體重的長期管理目標,不再陷入復胖迴圈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編輯推薦大稻埕旗袍免費穿!眾多款式&復古場景任你挑選 怎麼拍怎麼美!價格+特色一次看30歲才起步、讓孩子看到媽媽有多努力 人氣插畫家33:有熱情的工作,會讓你閃閃發光!第一步均衡飲食,首要的習慣是保持均衡飲食,不過度節食或不吃某類食物,選擇多種食物,包括新鮮的水果、蔬菜、全穀類、蛋白質和健康的脂肪。均衡飲食有助於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同時減少飢餓感。第二步減肥過程中,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因此學會認識食物相對重要。如隨手可得食物之處,冰箱、零食櫃內的食物替換成較健康的食物,當嘴饞時就不會產生心理掙扎的感覺。第三步把運動變成生活習慣,定期運動對體重管理至關重要。無論是散步、慢跑、游泳還是瑜伽,選擇一種你喜歡的運動,每週多次進行。運動不僅能幫助燃燒卡路里,還能增強肌肉,改善新陳代謝。而良好的睡眠品質也很重要。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荷爾蒙不平衡,增加飢餓感。獲得充足的睡眠,製定固定的就寢時間表,有助於穩定體重。第四步控制情緒飲食,許多人在情緒不佳或低落時忽然暴飲暴食。學習情緒管理,遠離情緒化飲食。第五步堅持運動,這也是最困難的。體重管理是一項持久的工作,不期望立竿見影的結果。堅持健康習慣,即使進展緩慢,也能實現體重目標,並保持不復胖的體態。無論你的目標是減重還是保持健康的體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漸進,維持健康的生 活習慣,減少復胖機率。住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 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運動場上最香是她!挺過選秀、才藝賽不斷失敗,啦啦隊女神小李 「只想著下一次要更好!」【心理測驗】你是伴侶眼中的神隊友?這八個題目告訴你答案!身材大誤區,很多人練身材,其實忽略了這一個重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31 醫療.皮膚
白頭髮可以拔嗎?怎樣才能變回黑髮?中西醫教你正確的白頭髮預防之道
多吃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可以預防白髮。早上梳頭髮的時候發現多了幾根白頭髮,不免感嘆自己又變老,也覺得不太好看,糾結著該不該拔掉⋯⋯白頭髮該怎麼辦?為什麼突然開始出現白頭髮了?可以吃什麼改善呢?以下就從中西醫的觀點來了解,到底該如何處理惱人的白頭髮吧!白頭髮可以拔嗎?聽說白頭髮會越拔越多?錯!白髮根本不會越拔越多。會有所謂「拔一根長三根」的印象,捷靚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徐常捷提到,主要是因為頭髮老化、黑色素減少,導致其它毛囊長出來的頭髮呈現白色,所以才會有「越拔長越多」的錯覺。但徐常捷補充,「拔」這個動作會損傷毛囊,加上拔太多也會漸漸變稀疏,而且白髮拔了也不可能再長出黑髮,所以還是放著自然生長、掉落就好。為什麼我會長白頭髮?我是「少年白」嗎?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頌然在《好健康》第28期中提到,頭髮變灰、變白是因為黑色素細胞減少或黑色素幹細胞消失,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徐常捷補充,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在35歲會開始長白髮,50歲後白髮量就會特別多,而有研究發現60歲時,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會長白髮。毛爵生髮診所劉怡坊醫師進一步補充,東方人較常見以鬢角到顳部、後枕部的順序出現白頭髮。不過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長白髮,除了遺傳,壓力、睡眠品質差、飲食不均等也是原因。這有救嗎?徐常捷表示,基本上遺傳性白髮很難改善,但可以透過減輕壓力、提升睡眠品質、飲食均衡、少用眼和少用腦過度延緩白髮生成。中醫古書《諸病源候論》曾提及「足少陰腎之經也,腎主骨髓,其華在髮。若血氣盛,則腎氣強,腎氣強,則骨髓充滿,故髮潤而黑;若血氣虛,則腎氣弱,腎氣弱,則骨髓枯竭,故髮變白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趙品諭便指出,中醫的角度認為老化的過程和腎有關,但此「腎」是種臟象。至於網路傳言曾說肝血不足、熬夜會導致長白頭髮,當中肝血屬於「陰」的運作範疇,又跟「腎」有關,因此從中醫理論可以解釋:肝腎會影響頭髮變白,而熬夜會「損陰」、損傷「腎」的狀況,和長白頭髮也有關。臻品中醫院長陳勇利提到, 臨床上早生白髮常見有四種體質:腎精虛損型:除了髮早白、髮質焦枯、容易脫落之外,還有腰痠、容易疲倦、面色蒼白、頭暈的情形,常見於體力過支、年老的患者。心火上炎型:容易口乾、嘴破,經常熬夜、失眠,甚至有小便赤熱、便秘的情形,這類型則不建議使用補藥,以免越補火氣越大、頭髮越白。肝氣鬱結型:需要應酬、喝酒,壓力大且不易排解。血瘀型: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偏高,容易疲倦、睡不飽。中西醫的白頭髮預防之道一、飲食可多吃富含維生素B群和蛋白質的食物,例如糙米、小麥胚芽、青菜、雞肉、牛肉、肝臟等等。由於頭髮是由胺基酸組成,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趙昭明在《保養,從肌本做起:跟著皮膚科醫師打造動人美肌》強調,蛋白質一定要補充足夠,例如瘦肉和魚肉,以及富含鋅、銅、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他也推薦能讓頭髮烏黑亮麗的海帶,不過別食用過多以免甲狀腺機能亢進。另外,徐常捷特別提醒要吃「瘦肉」別吃肥肉,否則肥肉油脂過高,細胞就會老化凋零。其他可預防白髮或掉髮的食材還有黑豆、胡蘿蔔、菠菜、韭菜、香菇、黑木耳和烏骨雞,以及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昆布、髮菜…等。當然,黑髮聖品不能不提黑芝麻,它富含頭髮發育的必需元素,也含有很多的亞麻仁油酸,可以增加頭髮和肌膚的光澤。水果類則有黑棗、柿子、桑椹、桂圓、荔枝等。二、食療陳勇利點出平時頭髮的保健方法之一,就是飲食的補充,他也介紹三種粥品:黑芝麻粥:黑芝麻20公克、糯米50公克,煮熟,每日早餐服用何首烏粥:何首烏30公克、糯米50公克,煮熟,每日早餐服用,有通便去淤的效果。山藥粥:山藥20公克、黑芝麻30公克、枸杞子10公克、核桃少許、一般米50公克,煮熟,當晚餐或宵夜使用,有滋腎養陰的功效。香港中醫師呂兆陞則分享「桑椹杞子粥」,將桑椹子、枸杞子各15克,米50克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成粥,也有補腎明目、補血烏髮的功效。三、按摩或許你曾聽說過,常梳頭髮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增加髮量和減緩白髮生成,對此徐常捷破除迷思,指出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不過他介紹一種養好頭皮的按摩術,還能順便放鬆心情:「先將左、右手放在頭頂中線上會合,由中往外像剝橘子那樣,用10隻手指頭的指腹下壓按摩頭皮,每壓一次後再左右各移1公分。」上鼎中醫診所也針對頭皮按摩術補充,將雙手指腹放在頭皮上,以不痛的力道按壓,尤其浮腫處更需要,接著像要把頭皮抓起來一樣輕輕捏起,指腹不動,以不會感到疼痛的力道前後左右移動頭皮。(移動困難的地方代表血液循環不良,可重點加強。)四、其他專家也提醒,保持心情舒暢,消除壓力,飲食睡眠充足、作息正常都很重要。特別是把握黃金睡眠時間晚上11點至凌晨3點,因為睡覺會釋放生長激素,熬夜的話頭髮自然會不健康。除了飲食、按摩等方法,也有瑜伽老師分享預防白髮的「美髮瑜珈」: 同場加映:我有可能一夜變白髮嗎?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頌然解釋,一夜白髮通常是指短時間內頭髮變白的情形,不見得是在一夜之間,但現實生活中一夜頭髮全變白的病例很少,長出白頭髮通常是漸進式的。現代醫學認為,雖然有人會覺得「頭髮白了又黑回來」,其實那是逐漸變灰的錯覺,再過一段時間或幾年之後仍會變白。景升診所醫美中心院長邱正宏就直言,染髮是找回黑髮最快也最不得已的方法,長效型或短效型的染髮則要依照需求來取捨。因此我們不妨把白髮當做是歲月的禮物,盡量保持平常心看待吧!資料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第28期〈牽一髮而動全身— 皮毛學問大〉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部分錯誤】網傳「每天睡前吃一點它(桑葚、核桃),不出一周白髮不見了」?》白髮才不會越拔越多!皮膚科醫師:但是亂拔的後果很可怕...白髮與黑髮的戰爭「早生華髮」── 中醫看白髮問題【邱正宏醫師Q&A】白頭髮真惱人!該怎麼辦?延伸閱讀: 失智、健忘、腦霧怎麼分?如何判斷家中長輩可能失智?失智症名醫分享失智症的「10大警訊」 只是腸胃炎掛急診…為什麼孩子卻「站著走進來,躺著推出去」?一個兒科醫師的夢魘
-
2023-10-24 養生.運動健身
生理期來報到 身體不適?2個瑜伽體式有效舒緩經前症候群!
女性生理週期以25~38天間隔的人為多,月經前一周左右,大多數女性身心的內外壓力會變得較敏感,如難以集中精神、焦慮和頭痛等症狀,此情況被稱為「經前症候群」。編輯推薦【心理測驗】INS風美圖選一張,測出你身上「最突出特質」是什麼?小一目睹母親絕情離家 舞團辣團長:從「沒有人需要我」到「相信自己值得一切美好!」日本女生最愛秋日指彩提案!3種人氣款風格呈現指尖魅力為了減輕這些不適感,不妨跟著影片中的寶拉老師,嘗試做一些瑜珈體式舒緩,有助於釋放被壓縮的骨盆腔器官,穩定神經系統,同時有助於保持激素平衡。其中兩個舒緩瑜珈體式包括:腳推牆支撐犁鋤式停留採漸進式,從30秒到1分鐘,熟練的話可停留5分鐘,它有助於放鬆身體,特別對骨盆腔有好處。靠牆支撐倒箭式通常需要停留3到5分鐘。它有助於穩定神經系統,促進心臟血液循環,讓心臟有更好的休息狀態,同時有助於自我修復。寶拉老師也建議,為了緩解經前症候群,重要的是確保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以幫助身體放鬆和平衡。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2023年底必喝8款手搖新品推薦 萬波「普通紅茶」、鶴茶樓「粉角奶茶」復刻童年好滋味外出旅遊一盤搞定!2023四款「綜合彩妝盤」推薦 懶人必備零癈色不失手【心理測驗】INS風美圖選一張,測出你身上「最突出特質」是什麼?「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19 養生.運動健身
秋冬換季 腸胃脹氣不適好難受? 4個瑜伽體式幫助消化、緩解不適感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夏天食慾不振,入秋之後胃口就突然變好,不知不覺就吃太多,卻因為消化不良造成的腹部脹氣而苦惱呢? 今天就來帶大家練習4個瑜珈動作,幫助消化、緩解不適感。趕快點開影片,跟著寶拉老師一起來練習,做好腸胃保養吧!編輯推薦運動場上最香是她!挺過選秀、才藝賽不斷失敗,啦啦隊女神小李 「只想著下一次要更好!」【心理測驗】你是伴侶眼中的神隊友?這八個題目告訴你答案!2023年必追8部動漫排行榜 《我推的孩子》竟然只排第二?椅子側角式此動作需要坐在椅子上,然後伸出一條腿,將另一條腿彎曲。需彎腰,並將一隻手伸向地板,另一隻手向天花板,形成一個角度。仰臥-英雄式先坐在地板上,雙腳放在腿前,接著慢慢仰臥,支撐身體的重量在手肘和腿上,直到背部和大腿內側感到伸展。仰臥-排風式平躺於地板上,將腿伸直,接著把一條腿拉向胸部,並壓住。此動作有助於釋放腸胃氣體,同時伸展大腿和髖部。仰臥腹部扭轉平躺於地板上,雙腿伸直。將一條腿彎曲,把膝蓋拉向胸部,再將腿橫向交叉到對側。同時,上半身要轉向相反的方向。此動作有助於伸展脊柱和髂腰肌。大家都學會了嗎? 如身體不適,建議先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上瑜珈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運動場上最香是她!挺過選秀、才藝賽不斷失敗,啦啦隊女神小李 「只想著下一次要更好!」【心理測驗】你是伴侶眼中的神隊友?這八個題目告訴你答案!身材大誤區,很多人練身材,其實忽略了這一個重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14 性愛.性福教戰
愛情消失了?醫激推12招不易分手秘訣,提醒男生愛愛完「必做1事」別只想睡
有沒有常聽說:「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冷掉了?」、「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吵架了?」、「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無新鮮感了?」生理荷爾蒙反應 見3要點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身體內,一些生理荷爾蒙的反應造成的,並簡單介紹兩種例子,讓大家比較容易明白。熱戀時,你需要的荷爾蒙叫:神經成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而之後要持續維持另一半良好關係,你需要的荷爾蒙叫:催產素(Oxytocin)。A、神經成長因子神經成長因子(NGF)在戀愛初期會大量釋放,使人感到愉悅和興奮。然而,這種狀態通常持續一年左右(12個月-24個月),然後NGF水平會回歸正常,意味著浪漫愛情的強度會減淡。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不代表「愛情就消失了」;相反,這是一個轉變的階段,讓戀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信任對方。B、超過一年後,你(妳)需要的,你要只是多一點的「擁抱和鼓勵」通常在大腦分泌的物質NGF,不會超過於一年的時間,但此時如果雙方的關係想要繼續維持的話,接下來你需要的荷爾蒙叫催產素(Oxytocin)。催產素(Oxytocin)儲存在並由腦下垂體釋放,在性高潮時進入血液。催產素常被稱為「愛情荷爾蒙」或「擁抱荷爾蒙」,因為它促進信任、同理心、親密感和社會連結。所以男女關係,相互擁抱以及依偎,將會促使催產激素(oxytocin)大幅提升,這就是所謂的「依偎激素」。大腦通常在此時會釋放大量的催產激素。C、催產素被許多人稱為「愛情荷爾蒙」,在人類情感和生理功能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從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到調節生理過程,催產素的影響深遠。提升體內催產素 12個日常小方法黃軒分享一些有效提升體內催產素方法建議,說穿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夫妻相處之道:1、身體接觸:無論是擁抱、親吻還是撫摸,這些親密的身體接觸都能促使催產素上升。特別是在男性中,與所愛之人的接觸會釋放更多的催產素。(抱抱,真的很重要)2、正面語言:受到他人的讚美和肯定,會使人感到被愛和被尊重。此時,催產素的釋放會加快,幫助增強這種正面情感。(不要吵架、負面語言攻擊)3、真誠傾聽: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和被接受。細心地聆聽他人,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其他干擾,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提高催產素的分泌。(多聽聽彼此的心聲)4、開懷大笑:無論是嬉戲的孩子還是成年人之間的玩笑,笑容和笑聲都能快速地提高催產素。此外,笑容有著神奇的傳染力,它能夠引發更多的正面情感。(記得常常彼此都帶著微笑,而不是以為另一半的出現,是不用微笑看著他的)5、冥想和祈禱:定期的冥想或祈禱不僅能夠放鬆心靈,也能夠平衡體內的荷爾蒙,使催產素得到合理的釋放。(彼此之間,需要安靜的時間和空間)6、規律的運動:適量的運動能夠帶來良好的心情和生理效益,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催產素的分泌。走路、瑜伽等輕型運動同樣有效。(夫妻一起做運動)7、允許自己哭泣:哭泣是情感的一種宣洩方式。當情感得到宣洩,壓抑的情感得到釋放,身體也會分泌更多的催產素,幫助我們回到平靜的狀態。(哭泣泛淚,那只是傾訢感覺受,不是代表脆弱)8、無私的給予:無論是物質上的給予還是情感上的分享,慷慨的給予總能帶來深厚的快樂和滿足,從而促使催產素的釋放。(彼此之間,是不需計較,誰付出的比較多)9、發揮創意:進行創作活動,如繪畫、手工、寫作等,不僅可以讓人放鬆心情,還可以刺激大腦中與催產素有關的部分,促進其釋放。(夫婦之間,也是要有surprised 驚喜時刻)10、養寵物:與寵物的互動和接觸會帶來許多的樂趣和親密感,也能夠迅速地提高體內的催產素(竉物。是不錯的療癒效果)11、做一些呼吸練習:如深呼吸、正念呼吸或瑜伽呼吸。這些練習可以放鬆身心,減少壓力激素,增加催產素和其他快樂激素的分泌。12、看一些感人或有趣的影片:如小寶寶、小動物或小喜劇片段。這些影片可以引起正向的情感反應,激發催產素和其他神經遞質的釋放。 催產素維持彼此天長地久 男性與女性分泌時機不同催產素(Oxytocin),是一種奇妙的荷爾蒙,它在人類的身體和情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透過上述方法,我們可以自主地調節自己的催產素水平,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的和諧。但有趣的是,男性與女性分泌的催產激素時機不同,親密行為後,女生達到高潮後,需要的是男生的擁抱,而男生高潮後,只想睡覺。黃軒提醒,男人啊!記得多抱抱你的愛人啊,不要一直想睡覺而已呀!那個激情的荷爾蒙叫神經成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非常不長久,非常不可靠,這樣,懂了和你的另一半的生活相處了嗎?延伸閱讀:.結婚久了不想做愛?醫曝影響男女性慾降低原因,3方法助改善.一天可以打幾次手槍?射精幾次會出血?專家解惑自慰常見的5迷思.潮吹是尿?女性也會射精!專家解密真相,出現「1狀況」要就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0 養生.運動健身
想消耗連假累積的熱量,選哪種運動最有效率?科學實證給了這些建議
國慶連假是否吃進過多高熱量食物,假期尾聲就透過健身活動消耗大量熱量,還能鍛鍊體魄!各種健身活動的運動困難度與上手容易度相差甚大,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項目?元氣網整理國外媒體WebMD的專文,對常見的健身活動進行科學實證化的解析。1.誇大不實的健身運動神話:局部腹部減肥國慶假期想減掉腹部脂肪,廣告建議在軟墊上進行仰臥起坐,減少腹部脂肪嗎?據專家研究,進行運動時,無法將特定區域中的脂肪快速減少,那是一則運動神話。專家建議透過整體的健身活動,不要專注在特定區域,才能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2.破解六塊腹肌的迷思,其實消耗熱量不多的健身活動:仰臥起坐仰臥起坐消耗卡路里不多,如果背部已不舒服,仍以仰臥起坐來進行健身,會對脊柱施加過多壓力,導致脊椎受傷。國慶假期如果想消除腹部脂肪、鍛鍊六塊腹肌的人,仰臥起坐不會是一個好的健身活動選擇!3.挑戰運動極限的健身運動:混合健身(CrossFit)混合健身(CrossFit)是一個整體性的訓練項目,包含速度、心肺耐力、最大肌力、爆發力、柔軟度、協調性等各種動作要素,此健身活動注重開發個人運動能力極限可能,屬於高強度的激烈訓練,對不熟悉操作的新手非常容易受傷,混合健身(CrossFit)較適合特殊且有專業需求的運動人士鍛鍊使用。4.訓練肌力與爆發力的健身活動: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增強式訓練主要透過跳躍來進行鍛煉,藉由跳躍運動來鍛煉自己的肌力和爆發力。增強式訓練的動作自我鍛鍊時容易做錯,尤其當沒有教練進行指導時,容易因為不正確的著陸方式而導致身體受傷,容易對身體的關節造成嚴重的傷害。進行前最好與合格教練討論,不太適合健身初學者貿然執行。5.透過合理的阻力來燃燒脂肪、強健體魄:阻力訓練阻力訓練是讓肌肉感受到阻力的身體活動,通過肌肉對抗外在阻力的方式,來達到鍛鍊肌肉的效果。具有幫助鍛煉肌肉、燃燒卡路里和強健骨骼的功效,都有很大的助益。同時阻力訓練對於中、老年的族群,也可刺激大腦,活化腦力的效果。6.重量訓練中的舉重挑戰,存有運動傷害的可能重量訓練是給予身體重量的訓練,重訓如果進行外加的自由重量來進行舉重鍛鍊時,操作時需有好的技巧與方式,稍有不慎會發生運動傷害:•加載過重的重量•不正確的舉重姿勢•熱身不足•沒有教練從旁指點7.國慶假期後想消耗大量的熱量,可認真考慮跑步一個小時的跑步,燃燒的卡路里是同時間騎自行車或健走的的兩倍。想快速消耗熱量,不妨跑步盡情揮灑汗水。但如果自身膝蓋已經發生問題,則不適合進行跑步。8.簡易就能輕鬆上手的老派健身活動:健行健行缺點是消耗熱量需要進行較長的時間,但健行對強健身體與大腦,都有顯著好處。並且幾乎沒有場地限制,國慶連假時來場旅行,不僅對關節傷害不大,還能舒緩情緒,保持心臟健康。9.滿足所有期待的健身運動:游泳游泳可滿足所有運動的期待:並且不會對關節造成過度損傷,還可能促進心肺健康,轉換情緒,並燃燒大量卡路里。尤其是身上已經積累大大小小傷病的族群,透過水減輕身體重量的負擔,能夠更安全和無痛地進行運動。10.快速消耗熱量的跳躍運動:跳繩跳繩活動並沒有太多的場地限制,只要準備一根合適繩長的繩子。跳繩優點可以在短時間消耗巨量的熱量,良好的間歇性運動,缺點是很難長時間進行,同時不適合膝蓋有問題的人進行。增加小腿肌力、腿部協調能力,幫助頭腦敏銳的優點。11.體驗太空漫步般的新型健身器材:橢圓機橢圓機又稱為太空漫步機,最早開發用來強化心肺功能訓練的器材,運動時不不存在著力點,減緩膝關節的震動,移動手柄時也能進手臂鍛煉。反向還能鍛鍊腿部肌肉,但橢圓機消耗熱量相比跑步的效果較差。12.輕揚的樂音中盡情扭動肢體消耗卡路里:跳舞跳舞中可伴隨著節奏就能持續性的運動,可以鍛鍊腿和手臂,並且同時得到心理的愉悅,也能夠消耗大量的卡路里。國慶佳節進行跳舞健身,輕揚的樂音下,更容易讓人樂此不疲。13.強健各處肌肉,消耗熱量有限的健身活動:瑜伽瑜伽的輕柔伸展,對於緩解壓力、改善呼吸、強健身體各處肌肉和雕塑體態具有很大的好處。消耗熱量上,瑜珈是熱量較低的運動,或者需要選擇運動量較高的瑜珈活動。14.低強度也能消耗熱量的健身活動:皮拉提斯(Pilates)皮拉提斯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類型,專注於核心肌群——臀部、背部和腹肌的鍛鍊。這些動作透過自己的身體作為合適的阻力,不容易引起運動傷害。皮拉提斯可以有效增強肌力,並且合理的增加關節靈活度,消耗熱量上會比瑜珈更多。 15.隱藏版中強度的運動,國外有「不流汗的減肥活動」美稱:太極拳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太極拳可以極大地促進情緒和身體健康,透過冥想付諸於運動中,它的一系列緩慢運動有助於肌肉的平衡和抒發壓力,對於任何年齡段的族群都有好處,重點在動作有確實到位。國慶佳節想要好好的健身運動,不妨從國外的研究中挑出適合自己的健身活動,來讓自己身輕如燕。參考資料‧《WebMD》
-
2023-10-07 醫療.精神.身心
癌症病人和家屬,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心理師傳授「5字訣」助面臨各種挑戰
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應該如何心境調適?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這個概念,原本出自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後來陸續被運用在其他不同的情境,例如Covid-19三級警戒時期,不少心理衛生人員將它編寫為疫情底下,維持身心安定的調適原則。心理調適「五字訣」幫自己安定心情而我認為,「安、靜、能、繫、望」五字訣,正好也非常適合分享給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讓病家能夠藉由這些簡單的原則,幫忙自己將突然亂了調的生活與心情安定下來,才有更多的心力、體力及腦力,消化、整理、因應持續面臨的各種挑戰。這五個原則分別是:.「安」維持身體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一下子接收太多資訊、來路不明的報導或偏方,容易引發我們更多的焦慮、恐慌或不舒服的感受,甚至延誤到關鍵的治療時機。建議確保自己正在接受正規、恰當的醫療處置之後,以接收醫院或官方提供、具公信力的疾病衛教資訊為主,減少不必要的慌亂與不安。.「靜」促進身心的平靜與鎮定,減緩強烈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波動。罹癌與治療的過程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情緒起伏,雖然很困難,但請提醒自己:盡量減少壓抑、否認或苛責,而試著改用接納、理解、探索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可以找尋自己慣用、喜歡的放鬆方式(如:畫畫、聽音樂、寫日記、宗教信仰、瑜伽、呼吸練習等),在感受到壓力時,藉此幫助抒發、穩定心情,並將注意力專注在當下,不被憂慮的思緒牽著走。.「能」透過一些讓我們感覺自己有價值、有能力的事情,平衡面對疾病時的無能為力或挫折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生活中,仍應保有自己喜歡、做得好、能獲得成就感的事情或興趣,而不是只剩下疾病、治療或照顧。罹病與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生活的不同面向,幫助自己找回正向的感覺。也可以試著將太過抽象、廣泛的目標,切割成比較容易執行的小目標。像是將「我要變得更健康」,調整為「每天繞公園散步半小時」等具體可行的行為。經由每一次目標的達成,我們會漸漸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控制感。.「繫」維持與外在的聯繫,有助於降低孤單感。在生活中,找出信任、相處起來覺得舒適的家人或朋友,哪怕只有一個、兩個也很好。生病、治療的過程中,與信任的親友保持聯繫,和他們分享感受、交流。有品質的人際連結與支持,能幫助我們提升抗壓性,更能調適壓力。.「望」維持樂觀與希望感。在罹病、治療的過程中,心中保有嚮往的目標,這樣的想望常常能夠幫助我們度過最困難的時候。曾遇過一位骨髓移植中的病人透過自我激勵「康復後,我要去迪士尼玩」,熬過辛苦的治療過程;還有位上了年紀的病人為了想看孫子上小學,努力配合治療。我們可以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為自己打氣。有位病人曾經和我分享,他一想到要做MRI(磁振造影)檢查,就感到非常恐懼。後來,他在心裡告訴自己:「等我完成這項檢查,就去附近的商圈吃美食。」每一次的檢查,他就靠著這樣小小的希望,度過最害怕的三十分鐘。真實互望,你、我誰也不孤單基於個案隱私的考量,寫下的故事案例都經過適度修改、模糊個人資訊。我也曾直接詢問某幾篇故事中的主角,是否同意讓我將他們的生命經驗改寫分享。在徵求同意時,其實我的內心十分忐忑,擔憂他們可能有所顧慮或是感到為難。出乎意料的是,絕大多數的人聽了我的詢問都一口答應,並表示很樂意將自身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甚至鼓勵我,就用他們最真實的樣貌呈現吧。謝謝每一位和我相遇的個案,謝謝你們用生命教會了我許多事,也謝謝你們給了我撰寫與分享的勇氣。由衷地希望讓更多的病人、家屬與親友,在這段不容易的人生旅程中,有機會感受到自己沒有這麼孤單。延伸閱讀:.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6 醫療.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要小心!危險的次發性頭痛 「5觀察指標」助早期發現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時不時就頭痛,很多人擔心經常性頭痛,是否會發生腦中風?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表示,不用過度擔憂頭痛是中風的前兆,卻是一項健康警訊。頭痛兩大類型 9成以上為原發性頭痛頭痛分「原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兩大類型,9成以上的頭痛為原發性頭痛,其中最常見「偏頭痛」,台灣盛行率9.1%,約200萬人飽受偏頭痛之苦。原發性頭痛是單純的頭痛,常見「偏頭痛」和「緊縮性頭痛」。劉一宏說,根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頭痛門診統計,民眾因頭痛求診最常見原因為「偏頭痛」,高達6成以上,偏頭痛是單側、中重度、脈搏般跳動的頭痛,可能會受到某些日常活動而誘發,並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也可能以雙側疼痛形式表現,但以單側疼痛為主;緊縮性頭痛發作時,則是整個頭部會出現僵硬、壓迫的感覺。次發性頭痛的發生,可能是因為感染、藥物、外傷、中風、腦瘤等因素引發。劉一宏指出,雖然次發性頭痛不常見,一旦診斷出來,不少是重大疾病,症狀可能非常輕微,很容易被忽略,5大觀察指標可檢查出次發性頭痛臨床診斷上有五大觀察指標,若符合其中一項,就要小心是次發性頭痛。1.伴隨症狀:頭痛合併發燒、體重減輕;或帶有一些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癌症、免疫不全等情況引發的頭痛。2.神經學症狀:如臉歪嘴斜、單側手腳無力、意識錯亂、昏睡、癲癇等。3.發作型態:像被雷劈到、數秒之內突然痛到極點的劇烈頭痛,亦稱雷擊式頭痛。4.年紀大:年屆50歲以上的病患,過往從未有頭痛史,但突然發生了新的頭痛症狀。5.模式改變:有頭痛史但型態出現變化。例如過往整個頭同時痛起來,突然出現單一側頭痛症狀;或者原本都是悶悶脹脹的痛,突然轉變成針刺的痛感。「頭痛方式呈現的中風個案僅占少數。」劉一宏指出,要遠離相關重大疾病,若有頭痛症狀,務必適時尋求醫療協助,也可根據五大觀察指標自我判斷,及早辨識出次發性頭痛,並對症治療。頭痛吃止痛藥有風險嗎?2方式可應用在非藥物性頭痛治療?許多人頭痛就吃止痛藥,但過量使用有其風險。劉一宏表示,過度使用止痛藥,也可能造成頭痛,即為「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唯一治療方式就是停藥,並詢問醫師正確用藥的時機。在非藥物性的頭痛治療上,劉一宏建議,「規律運動」與「睡眠」,對大部分的頭痛都有幫助,從事有氧運動與瑜伽,可有效緩解壓力、伸展緊繃的筋骨;睡眠上毋須執著於睡眠時間長短,避免睡眠也成為壓力來源,反讓頭痛又找上身。(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