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父母
共找到
2037
筆 文章
-
-
2020-01-12 新聞.長期照護
精神疾病怕吵 接病友回家過年要輕聲細語別喧嘩
50幾歲的賴先生為思覺失調症患者,退伍後出現幻聽幻覺,現實感相當差,多次發病,甚至暴力攻擊家人,近30年來,幾乎都住在醫院。父母親還在時,除夕一早總會到醫院幫他辦理請假手續,但父母親相繼病逝後,已無老家可回。最近,賴大哥到院探視他,並告知醫師,希望過年期間接弟弟至家裡團聚,這讓賴先生相當開心,逢人就說,「終於可以回家過年了!」最近醫療團隊頻頻向賴先生進行「行前教育」,提點各種注意事項,除了思覺失調口服藥物換成了長效針劑,還囑咐他回家後也要持續服用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藥物,注意口腔衛生,才能開心過年。費心安排 患者也能過好年鹿港基督教醫院長青院區副院長邱南英表示,以往每逢農曆新年,許多家屬將精神疾病親人接回家過年,但部分患者回家後,可能未規律用藥,或是受到言語刺激,以致情緒激動,甚至出現暴力行為,被送至急診,因此,最近幾年返家過年的病友人數明顯減少。此外,許多精神疾病病友住院多年,父母已不在人世,兄弟姊妹也各自有家庭,擔心另一半生氣,不太願意接回長期住院的手足,這也使得過年繼續留院的病人越來越多。不過,也有折衷方案,一名50多歲女性病友同樣面臨沒有老家可回的窘境,但哥哥姊姊費心安排,在除夕前夕總會幫妹妹辦好請假手續,家人一起在餐廳享用大餐,並訂好飯店,讓她住上兩、三天,之後再陪著回到醫院。思覺失調、重度憂鬱 最怕環境變異邱南英表示,對於思覺失調、重度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者來說,過年回家團聚,可是一件大工程,因為返家容易,但人多嘴雜、互動頻繁,而病患的忍受度又低,家人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引爆地雷。此外,精神疾病患者請假回家,少了醫護人員在旁叮嚀,常會忘了吃藥,加上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原本平穩的病情很容易突然惡化。邱南英無奈地說,常見病人開心地坐車回家,但幾個小時後,又被家人送至醫院急診。邱南英說,精神疾病患者對環境因素很敏感,包括溫度、氣壓、晴天、陰天、雨天,任何一點外界的刺激,都可能讓情緒產生極大的變化,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丟下一顆石頭,漣漪持續擴大,最後出現難以意料的激烈場景。親人互動 避免喧嘩吵鬧除了不可控制的環境因素,精神疾病患者與家人親友的互動,更須小心謹慎。以賴先生為例,住院之前,曾攻擊過哥哥,因此,家人在他面前,就不要提及暴力一事,講話盡量輕聲細語,避免刺激患者。由於長期住在機構,許多精神疾病患者相當怕吵,如果身處於喧嘩環境,情緒可能受影響,波動較大。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建議,家屬應該盡量保持安靜,調小電視音量。楊聰財提醒,家屬與病患家人互動時,應以平和及肯定的態度,即使患者很「盧」,也要耐住性子,不要口出惡言。除了在家休息,也可試著一起至戶外走走,多多曬曬太陽。規律用藥 作息正常禁菸酒邱南英指出,精神病病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如為急性病友,每次只能請假四個小時;至於慢性病人,最多可以請假七天。過年前夕,如欲返家,醫療團隊都會給予「行前教育」,口頭約束。例如,生活作息正常,不可熬夜、抽菸、喝酒,最重要的是,務必規律用藥。所幸目前已有長效型針劑,如果擔心忘了用藥,只要換成針劑,血液中藥物濃度就可維持一段時間,發揮藥效。再者,住院病房嚴禁菸酒,有些病人回家後,忍不住抽菸、喝酒。邱南英說,菸酒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降低療效,家人應該多加防範,不讓病友接觸菸酒。邱南英說,如果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穩定,建議家人協助請假,陪同返家過年,只要做好準備,不提往事,全家團圓,都能過好年。萬一患者情緒不穩、行為異常,就應考慮提早回院,接受藥物等治療。精神疾病患者離院叮嚀1. 作息正常,規律服藥。2. 嚴禁菸酒,以免降低藥物療效。3. 盡量保持安靜,調小電視音量。4. 講話盡量輕聲細語,避免刺激患者。5. 互動謹慎,不提往事。6. 耐心應對,不要口出惡言。
-
2020-01-11 橘世代.愛吃橘
無可替代 平淡中愛的滋味
麻油荷包蛋 產後添暖意姚語歆年前即將生產時,情況緊急,處於金門離島,產科醫師已決定讓我坐醫療專機赴台生產,無奈當時已34周落紅破水,專機航員因安全考量堅持不讓我上機,最後決定生產時一組兒科醫療團隊準備接手新生兒。果然當晚深夜臨盆,初產的我因陣痛不斷嘔吐,內心害怕不已,先生又不在身旁,還好有母親陪我入產房,生產過程並不順利,一度大失血。母親說,更令她不安的是寶寶一出生,一點聲音都沒有,立即被兒科醫師抱走,她只能在心中不斷默念「阿彌陀佛」,以及陪伴虛弱的我。推出產房已經凌晨2點,守在產房外的父親不見蹤影,原以為是先回家休息,後來看著他捧著一個包著毛巾的便當盒匆匆回來,打開來一看,原來是2顆熱呼呼麻油荷包蛋。他說:「金門老人家說,剛生產完要立刻吃麻油荷包蛋才補」,知道我生了,在凌晨時分,他驅車回到10幾公里遠的家煎蛋,再火速回醫院,為的是要讓我吃到熱呼呼的麻油荷包蛋。後來,還好寶寶平安,在保溫箱內住了10天就順利出院回家了!初為人母,才知道父母為子女的擔心,謝謝您,我的父親母親。作法:1.中火加入麻油熱鍋2.加入些許薑絲煸香3.倒入雞蛋煎熟起鍋魚香茄子 媽媽的味道王崇麗我第一次吃到這道菜,大概是讀國小2年級的時候吧。父親在我4歲的時候車禍去世,我被送到鄉下的舅舅家,媽媽偶爾才會去舅舅家一趟,30年前,在大陸鄉下的生活很辛苦,我也得分擔勞力家務。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天,很早就被叫起床到田裡拔草,中午回到家時,媽媽正在舅舅家煮這道菜,老遠就聞到了香味。但是那天回到舅舅家,我很彆扭,話很少,也不主動親近人 ,只是默默地吃著飯菜,默默的記下這個味道。現在每次煮這道菜,兒子都會說:「媽媽,今天妳有煮魚香茄子啊!好香喔!」然後一邊吃一邊發表讚嘆:「好吃!美味!酸酸辣辣的,香!」每當這時,就會想到那時的場景,沒和媽媽互動,她心裡一定很難過吧!現在,把我心中的這一味分享給大家!作法:1.茄子洗淨,背部切成花狀2.起油鍋茄子炸兩分鐘,起鍋後濾出多餘的油3.醬油、糖、太白粉、醋、香油、鹽、飲用水少許調勻4.再次起油鍋,放酸剁椒炒香,倒入絞肉炒熟5.茄子倒入作法4中翻炒,加入作法3調料,輕輕翻炒,收汁後即可起鍋装盤● 歡迎加入「【煮。厝味】心意料理」Facebook社團,分享更多屬於你的料理故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20-01-10 癌症.抗癌新知
別以為家裡沒人罹癌「自己很安全」!其實體內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
做好「可能」罹癌的萬全準備!我們都是癌症候選人愈是平日健康狀況良好的人,就愈容易把「我不會得癌症」、「我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沒有人罹患癌症,也沒有帶癌症基因,所以我不會得癌症」掛在嘴上。但是,愈是這種自認為健康的人,就愈少接受健康檢查,因此,當發現腫瘤時,通常都已經非常嚴重了,而且預後也不會太樂觀(根據病人當下的狀況,推估未來治療後可能出現的結果)。仔細一想,這也是理所當然。不管父母兄弟和親戚是否罹癌,如果攝取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就一定會罹患癌症。若親戚中沒有人罹癌,那麼自己罹癌的機率,或許會比家中有人罹癌的人來得低,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認為「自己很安全」,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天之內,體內會形成許多癌細胞,然後被免疫細胞消滅。某些前列腺癌是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慢慢變大,有時只是檢查時剛好沒被發現,或是尚未長大到能被檢查出來的大小,所以大家就認為那不是癌症。在我們即將步入人生百歲的時代,由於壽命延長,自然會罹患各式各樣的疾病。如果人類的壽命長達一百五十年,應該所有的人都會罹患癌症吧。一如上述,癌症是一種隨時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每天我們的體內都會產生癌細胞,若沒有被免疫細胞消滅,則會成為癌症,因此癌症是一種隨時都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癌症這種病癌症是正常細胞的基因出現異常,不斷重複分裂而逐漸變大的疾病。癌細胞本身不會釋放致命毒素,傷害附近的細胞或器官,癌細胞也不會附著在旁邊的細胞上進行攻擊,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從這樣的機制來看,癌細胞並不像白血球之一的嗜中性球一樣會造成發炎,或是像淋巴球一樣傷害細胞,造成身體的損傷。然而,有別於分裂次數有限的正常細胞,癌細胞會無止盡地不斷分裂、增加,並進入淋巴液或血液中到處移動,而且還會像火苗一樣,到處擴散,且變得更多、更大,壓迫到正常器官的細胞,最後置換成癌細胞。當癌細胞變成大型塊狀時,周邊的血管、淋巴管、膽管和胰管等,當然會受到壓迫、造成阻塞。此外,癌細胞附近也會長出許多新的血管,在吸收營養之後不斷變大。以肝癌來說,因為在肝臟上的癌細胞不斷增加,而讓肝內膽管受到壓迫,使得膽汁無法正常分泌。由於膽汁會製造出膽紅素,當膽管被阻塞,膽汁便流往血管中,全身就會出現黃疸症狀。此外,當癌細胞變大、變多,正常的肝細胞變少時,肝臟就無法合成對人類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的各種蛋白質,甚至還會造成出血,危及生命。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治療方針除了殺死癌細胞之外,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方法。癌細胞會自己製造出生存所需的物質,並且變大、轉移,但並不會釋放毒素。如果是藥物或毒素的話,則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讓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比方說,若喝了氰酸鉀等有毒物質,或是吃了有毒的河豚肝,會造成中樞神經中毒、麻痺,使得相關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最後還會因為無法呼吸而導致死亡。然而,癌症這種疾病的機制和這些毒物截然不同,因此,有人認為「只要不讓癌細胞變大就沒問題」,換句話說,人類是可以與癌細胞和平共存的。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除了殺死癌細胞的治療,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治療方法。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癌症能治癒!預防與逆轉癌細胞的86種正確觀念》/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 吉川敏一
-
2020-01-08 橘世代.健康橘
專屬熟齡特權 去做生命結束之前想做的事
去冒險吧!中年以後的特權,絕對是可以去「冒險」這件事。年輕的時候,我們必須為父母、為孩子活得好好的。可是在一定年紀之後,生命什麼時候結束都無妨,我們現在真的是自由了。「這是你的人生啊!即使違反道德、禮數,誰也沒辦法阻止你啊。世上的人常常說『不要做那麼傻的事』,藉此來制約他人的行為,我真的很不喜歡。不管是愚蠢還是聰明,人生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啊!所以囉,我完全沒有立場可以批評你的抉擇。可是我充分了解你想要隱居法國鄉間,度過幾年的人生。好好珍惜你自己。如果你想要不受任何人影響度過接下來的人生,沒有人可以譴責你。」上了年紀之後,我們的行動多半會變得無法隨心所欲,可是我們偶爾也能拿回一些無與倫比的自由。那是在和被醫師宣告罹患不治之症的病人談話的時候。在我們還年輕的時候,想到對方將死,自己的生命卻仍將繼續,我們會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彼此命運的偌大差距。可是現在我不再感到不知所措,因為我自己在幾年之內也會死去,只是我不像對方,沒有人能告訴我還剩多少時間而已。如果能夠得知的話,或許我會更全神貫注於整理、收拾我的人生吧。「醫院宣告你可能只剩三年的壽命,而我現在雖然看似健康,但難保不會猝死,早你一步離開人世。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其實都是一樣的。有了醫院的宣告,反而還更好安排呢。」當然很多人是不喜歡聽到這樣魯莽無禮的話的,不過像我這樣已經活到八十五、六歲的人,這些話真的是自然而然脫口而出。也有人勸人就去做些放蕩不羈的事,這也是便宜之計。如果語帶威脅地向年輕一輩說「我就是想在死之前做我想做的事!」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只要不造成家人的困擾都是可以被允許的。人生開心就好我在將近五十歲之前,都是個與農事無緣的人。不過在將近五十歲的時候,我因為眼疾造成了視覺障礙,無法再繼續從事寫小說的本業工作,出於無奈所以玩起土來。當然,我現在依然是個門外漢,但是多虧了這場眼疾才讓我知道,原來種花蒔草可以成為我的生命價值。只要開心,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失敗、空虛的。人之所以會希望能夠出人頭地,不是因為喜歡高人一等的心境,而是羨慕那過程中的樂不思蜀。因此,我們即使沒有在社會上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想要過著美好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也是很容易的。本文摘自《老年的美好滋味》,天下雜誌 2019/1/12 出版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1-07 科別.精神.身心
新年改名字扭轉運勢? 別急!先做這4件事再決定
俊昊和從事科技業的怡蓁是表兄妹,這兩人近10年來都曾有改名的經驗。俊昊從大學畢業後的工作運一直很不好,畢業10多年來不停換工作,對他而言,一年換4~5個老闆是很稀鬆平常的事;親友都很納悶,剛出社會的小毛頭,工作不順、求職碰壁是很正常的情況,但俊昊已經老大不小了,怎麼工作還不穩定?對於工作運常年不順,俊昊自己也很苦惱,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好、運勢不好,但旁觀的親友覺得和他的人格特質、心理狀態有關,3年前俊昊決定改名,沒想到,改名之後,情況沒有改善,去年反而官司纏身。比較年輕的怡蓁就較穩定,沒有經常換工作,但她覺得工作環境氛圍讓她很不舒服,和同事相處並不融洽,直屬長官也老是找麻煩,她老是有「快做不下了」的感覺,也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夠好。在台灣,改名已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據了解,未成年的人改名,大多是父母親要求的,成年之後改名的,則是當事人自己想要改名。會要求改名者,除了當事人覺得姓名粗俗不雅外,絕大多數都是算命後決定改名字,希望能增強或是改變個人運勢。多數華人喜歡算命、改運,總認為人生的不順遂,是外在環境及命運的使然,和個人性格、特質沒有直接關聯性。因此,一旦想換名字的念頭萌生,通常是透過口碑介紹,直接到命相館逕行改名,不會尋求心理諮商。聯合心理諮商所執行長陳凱婷指出,改名的人一定都有一個目的,包含家庭婚姻、情感、事業、工作、人際關係等,建議在改名之前,不妨先尋求心理專業人士,透過心理諮商可以幫助當事人釐清和找出造成困擾的因素。碰到生活上的問題,想要藉由改名來翻轉運勢者,陳凱婷說,花錢請算命師改名前,不妨先停一下,建議可以自己檢視和做的部分:1、先尋求心理專業人士:例如企業主想挽救事業頹勢,可以找專業企管顧問;學生有課業或情感困擾,可找輔導老師;上班族有職場適應上的難題、為何老是當情感上的第三者?都可以尋求身心科醫師或是心理師。在會談時,專業顧問或心理專業人士協助當事人看到問題的核心。2、自我覺察和做記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能常在人際或情感上犯下同樣的錯誤,或是行為模式不斷的重蹈覆轍,透過自我覺察及做記錄的方式,進一步的來幫助自己。3、閱讀心理相關書籍:若當事人不想尋求心理專業人士,可以閱讀相關心理專業書籍來改善、幫助和提升自己。4、找親友聊:雖然親友有一定的幫助,但透過專業人士的專業帶領,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協助,可將問題看的更深入及提供當事人適合面對和解決的方式。對於改名與否,心理師大部分都會站在尊重、客觀、中立的立場,不會告訴當事人要不要去改名,但心理專業人士會和當事人一起去討論有關為何想改名;建議如果心理困擾已超過2週以上,還是應盡快尋求心理諮商專業協助。延伸閱讀: 別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者 天氣冷心情跟著鬱卒? 吃對10種食物趕走你的壞情緒 
-
2020-01-07 養生.更年期變化
婦人更年期脾氣驟變 補充女性荷爾蒙獲改善
一名50歲婦人平常在公司總是笑臉迎人,但不久前母親罹癌,加上兒子出國學費高,導致一時壓力過大,讓她經常莫名感到胸悶、心悸,也因精神狀況差,在辦公室對人頤指氣使,經輾轉就醫確診為更年期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給予補充女性荷爾蒙一周後,才漸漸恢復以往親切和藹模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茂森指出,這名婦人工作能力強,十分獲得主管肯定,但這陣子因為忙著協助母親治療癌症,又得籌錢支付孩子留學費用,排山倒海的壓力讓她不自覺出現睡眠不安寧、人際關係變差,莫名感到胸悶、心悸、下腹疼痛等症狀,令她十分苦惱,職場關係也因而惡化。但她遍訪各大醫療院所,都被診斷為心律不整、憂鬱症、慢性膀胱炎等,甚至經儀器檢查,身體各項數值皆正常,被同事、家人誤認為沒病裝病,更令她有苦難言。張茂森說,以女性生殖內分泌學的角度而言,女性一生會遇到三次危機,第一次是青春期,第二次是懷孕期,第三次是更年期,共同特色為身體的性荷爾蒙起了極大變化,若沒有妥善處理,恐會造成身心負擔,加上近20年來,因少子化、高齡化的結果,使女性花費更多心思栽培孩子,加上父母年邁需要照顧,因此50幾歲被當作「夾心餅乾」的婦女,經常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他說,50歲是漸漸進入更年期的年齡,體內動情激素明顯下降,當缺乏女性荷爾蒙的支持,會出現體力變差、器官機能退化、力不從心等,但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改變;若是自律神經失調,則會使抗壓性下降,當壓力大到無法應付時,就會出現頭痛、胸悶、心悸、恐慌、莫名其妙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因向外尋求協助時無法精確描述症狀,更年期婦女經常得不到親友的關懷與支持,但這群看似無病呻吟的群體,卻又在家庭與社會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幸透過給予適當的女性荷爾蒙補充,降低興旺的交感神經,與提升低落的副交感神經,就能有效改善症狀。張茂森提醒,當更年期婦女為自律神經失調所苦時,不應被視為「病人」與「家庭負擔」,周遭的人更應提供強而有力的心理支持,並鼓勵她們積極治療,才能協助更年期婦女重返家庭與職場。
-
2020-01-07 科別.感染科
78間全聯可打流感疫苗 疾管署籲公費對象速接種
公費流感疫苗元旦起開放第3階段接種,疾管署今天宣布在全台78間全聯門市設置公費疫苗接種站,呼籲孕婦、幼兒園托育人員、50歲以上等公費對象儘速接種。政府今年提供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首次從3價疫苗升級成4價流感疫苗,可防範2種A型、2種B型流感病毒,但因世界衛生組織延遲公布流感疫苗選株結果,台灣也因應疫苗延遲到貨改為分3階段開打,第3階段已於元旦起開放接種。為了增加民眾接種疫苗便利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舉辦記者會宣布第3度和全聯福利中心合作,即起在全台78間全聯門市設置疫苗接種站。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今年民眾接種疫苗相當踴躍,目前已有超過400萬人完成接種,元旦起開放接種的對象除了孕婦、高風險慢性病人為流感高危險群外,扮演家中經濟支柱角色的50歲以上中壯年族群也屬公費對象,務必盡快打疫苗,避免感染流感影響工作。此外,家有未滿6個月大嬰兒的父母及幼兒園托育人員等,由於經常接觸免疫發展尚未健全的嬰幼兒,也是疾管署點名接種疫苗的重要族群,呼籲在流感疫情達高峰前儘速完成接種。全聯營運長蔡篤昌表示,全聯繼去年提供接種民眾一瓶礦泉水及3顆奇異果,今年1月6日至9日更提供每間門市前100名接種民眾一瓶礦泉水及3顆蘋果,象徵平平安安,也鼓勵民眾採買年貨之餘踴躍接種流感疫苗。
-
2020-01-04 橘世代.健康橘
一談政治就吵架?選前國人「精神健康指數」竟掉到低點
「去年公投開完票,我在房間哭,我爸在客廳歡呼,還打電話找朋友來喝酒,今年投完票我就要回宿舍⋯」聽到隔壁桌男大生對朋友這樣說,阿月忽然食不下嚥,想到自己最近也因為選舉意向不同,跟兒女大吵過幾次,不知道開票那天,該怎麼維持家庭和諧?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精神健康基金會每隔兩、三年就會做一次「精神健康指數」全國調查,結果發現每次大選前後,國人精神健康指數都會掉到低點,將近5成民眾不快樂。楊聰財說,選舉多半激烈,每年都有家人吵架太嚴重,導致睡不著、回家就充滿負面情緒,最後全家來就醫、接受家庭協談。楊聰財分析,其實家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就算沒有特別談,不用等到選舉就會知道對方的基本政治取向,如果發現談起選舉總是造成爭吵,可以思考是否有下列問題。父母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下指導棋」和「情緒勒索」,認為唯有自己的選擇才符合是非道德,並直接把親情方面的描述,連結在子女的政治選擇,例如把「投給某某就是不孝」這類的話掛在嘴邊。而兒女常有的毛病則是「太過理直氣壯」,雖然想要傳達很多理性的內容,卻因為表達方式太衝,造成對方感受不好,進而演變為爭吵。當選舉結果出爐,有輸有贏怎麼辦?楊聰財說,其實喜形於色、感到失望,都是人性,不要強求人壓抑這些情緒,但在表達情緒的同時,要想到對方的感受,不要去刺激對方。如果剛選完的時候,不知道怎麼面對家人,也可以出去走走、先找「同溫層」取暖。楊聰財建議,政治立場不代表是非對錯,改善爭吵的問題要從自己對家人的期待和看法去調整:看見差異,要懂得彼此尊重、同理;表達意見,要練習理直氣和。如果真的「道不同」,大不了「不相為謀」,看開票就分開看,做好預防措施,才不會為了一時的選舉,傷了長久的家庭情誼。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4 橘世代.好野橘
留房養老安養信託 看護費、住安養院…都從你的租金付
兆豐銀首創的「留房養老」安養信託,對多數民眾仍相當陌生,《橘世代周報》整理出民眾可能有的疑問,以QA方式請兆豐銀做進一步說明。Q1.什麼是「留房養老」安養信託?A:高齡者將可出租的不動產交付信託,產權由銀行管理,銀行則依信託契約的約定,將租金收益用於指定用途。租賃事務可由高齡者自行管理,或委由銀行合作的業者辦理代租或代管。Q2.「留房養老」申請對象及資格有限制嗎?A:委託人須年滿55歲(註:子女委託不受此限)。有可出租的不動產(共同持有的也可以)。已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的高齡者,須由監護人或輔助人協同辦理。Q3.租金收益可以支付的項目有哪些?A:與高齡者生活、照護相關均可支付,如醫療、安養院費用、看護費用或生活用品購買等。Q4.房子若還有貸款可否申辦?A:可以。交付信託不影響原貸款的抵押權設定,但租金收益須優先用於還本付息。Q5.申請到核准簽約需要多久作業時間?A:約15個營業日。簽核期間除KYC(認識你的客戶)程序,銀行會各方了解委託人的安養需求,如日常生活所需、緊急情況的處理和財產傳承的各方面規畫。Q6.如果委託人(即受益人)於信託存續期間往生,要如何處理?A:委託人死亡時信託財產即成為遺產,依遺囑和民法辦理。Q7.如果委託人(即受益人)於信託存續期間失智或失能,要如何處理?A:(1)由監護人或輔助人續依原信託契約代理委託人指示受託人(銀行)。監護人或輔助人不得任意終止信託契約,如需變更信託契約的約定,也須經受託人及信託監察人的同意。(2)配合民法新增的「意定監護」制度,委託人得於信託契約簽訂時預先簽訂「意定監護契約」,經公證後陳報法院,於失智或失能情形發生時,得由委託人選任之人擔任監護人。Q8.違章建築可否申辦?A:違章建築如附屬於合法建物,原則上仍可出租以及交付信託。但因違章建築情況不一,如於租賃期間因遭舉報而拆除,銀行須依法配合辦理。此外,如違章建築已達被認定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屬於即報即拆的對象,不建議申辦。Q9.除了房子,委託人還可併同交付哪些財產?A:金錢、有價證券及保險金(如長照險)都在受理範圍。Q10.「留房養老」收費項目包括哪些?A:(1)信託簽約費、信託管理費及契約修改費等項目;契約修改無次數限制,但需支付契約修改費,至於契約變更的範圍要銀行可執行。(2)依委託人的需求,租賃事務可自行與代租代管業者商議,或同意由銀行合作的代租代管業者簽訂委任契約,收費項目以實支實付為主。舉例:若房子坐落地點的租金行情只有每月4萬元,卻要受託人負責找到每月5萬元的承租戶,銀行就不會受理。Q11.如果子女想要將自己名下房子租金收益用於父母的照護上,可以辦理安養信託嗎?A:可以。子女可將自己的不動產交付信託,將租金收益用於照護父母,且不受須年滿55歲的限制。-*-【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7】。有錢拿、有房住 牢記1件事 以房養老不吃虧。以房養老若鑑價低、月領少 不如直接把房賣了。南部房子不值錢?以房養老也有城鄉差距【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6】。用信託留房養老 包租婆另一選擇。看護費、住安養院…都從你的租金付【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5】。銀行建議:以房養老房子價值超過貸款 繼承較有利。搞清楚8大疑問 以房養老繼承免負債【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4】。利率最多高出1倍 以房養老前要精打細算。未來想要以房養老該怎麼做?4守則不可不知。粉刷、裝修未必有用 選對區段才能提高房子「貸相」看更多報導:《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1-04 橘世代.時尚橘
手寫的溫度 致青春之戀
你有多久沒有手寫信了?在那個悠遠的年代,千言萬語落在信紙上,從遙遠彼方到手上,握起來彷彿有溫度。在徵求讀者「想丟卻丟不掉」的物品時,來了兩則關於「情書」的故事。當愛已成往事小丸子(台北市,56年次)30年前電子郵件逐漸取代普通郵件,輕觸鍵盤,思念遠傳千里;十多年前智慧型手機再次改變通訊方式,五花八門的社群軟體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開視訊,想見的人猶在身旁,一顰一笑盡收眼底。可是,偏偏我陷入情網時,無福享受這種便利,所以曾對郵局和電信局衝高業績小有貢獻。在朋友的聚會中偶然與他一面之雅後,沒想到過沒多久就收到他寫來的信,俊逸的字跡表達誠摯的問候,簡略的自我介紹不失幽默,卻因誤寫我的姓名,讓我略感不悅,難道這是另類追求的策略嗎?我禮貌的回信糾正,於是在這魚雁往返中,我對他漸有好感,甚至答應約時間見面,心中還揣想著初戀是否就此展開?一南一北的雙城戀情持續加溫。因為忙於工作、進修,我們多用電話或信件聯繫,無奈長途電話費用驚人,而且家人抱怨占線太久造成不便,所以夜闌人靜時寫下心情點滴成了我的日常,隔天再將信件寄出,卻已經迫不及待想收到他的回信。婚後遷居台北,整理衣物、書籍時,瞥見在書架上方的紙盒,裡面一大疊的信件已有些泛黃,字裡行間流露的愛意關懷也好,抒發的抱怨與誤解也罷,當戀情已成往事時,便不忍再去細究原因或對錯,畢竟我們都認真愛過,也因此變得更懂愛與被愛。一度想要燒毀這些信,不過最後還是留下來追憶流逝的青春!答案在這裡劉愛玲(台中市,57年次)18年前 ,認識去珠海旅遊逛商場的外子,我彼時是茶葉專櫃的櫃姊。他禁不起我強力的推銷,買了苦丁茶和普洱茶餅,但條件是要留下我的電話才願意購買。(或許是追求異性的伎倆?)翌日,剛下班回宿舍,一個陌生的越洋電話號碼顯示在我的手機螢幕,聽到對方的自我介紹,打開記憶的閘門,在腦海中搜尋許久,憶起前一天的確有位買茶要電話的「怪客戶」。此後的幾天,手機如鬧鐘般準時響起。初始,很不情願接聽,心中叫苦連天:「老大,這可是雙向收費啊,聽你囉嗦半天,我的早餐水果可泡湯啦!」後來婉轉說明並商量用書信代替昂貴的電話費。半年多的時間裡,我們每天互相將工作點滴與心情用文字串連起來,借助潔白的信封與繽紛多彩的郵票的力量,飛越台灣海峽傳遞情感,直到結為連理。如今,孩子已上高中,他曾好奇詢問父母認識的經過,我指指這些發黃的信件說:「答案在這裡!」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1-02 醫療.整形美容
男女對醫美看法大不同 醫師籲專業諮詢最重要
每個人都擁有對美的渴望,根據「超認真調查局」進行的街訪,女生們對於自己的鼻子是否高挺、眼袋與眼型、身材等最在意,也有受訪者本身就有在做微整形;相較之下,男生對自己的滿意程度比較高。本次有不少情侶檔受訪,有人說父母同意整眼袋、但男友不贊成,原因很甜蜜:「因為在我眼裡,她沒有什麼需要花錢去改善的問題」;也有男生不介意女朋友做醫美整形,或覺得微整形即可,擔心大動作的整形對身體不好。林立人醫師表示,醫美在衛福部的定義是「美容醫學」,涵蓋幾乎所有的項目,整形是包含在醫學美容中的一部分,整形的定義就是透過手術把皮膚打開、縫合,其他的就列為微整形,也就是微侵入式的治療,像是針劑類;植髮也包含在醫美之內。女生對外表的要求更高,就連另一半也不放過。林立人醫師指出,做醫美的男生中幾乎10個有9個都是被女朋友或太太帶來,常做的項目包括雷射、去斑和植髮,尤其頭髮的稀疏或茂盛會讓年紀看起來相差至少10歲以上,林立人醫師自己也坦承做過一次植髮。追求美麗的渴望無罪,但必須事先做好功課。林立人醫師建議除了可先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到醫院或診所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與溝通才有保障。
-
2019-12-31 橘世代.好野橘
台股萬二點 存股族這樣報稅最划算
台股封關,2019年整體股市表現亮眼,大盤指數一度衝上1萬2000點大關,創下近29年的新高紀錄。股市族的你,今年賺錢了嗎?在結算今年的股市獲利之餘,你知道股利要如何報稅最有利嗎?股利報稅怎麼選 靠所得稅率決定台股今年牛氣沖天,加上台股權值王台積電(2330),宣布展開季配息,一年可拿到四次息收,資金運用更靈活,吸引許多存股族目光。股票族從股市提款,股利所得也要乖乖繳稅,投資人可選擇最適合的方式,聰明省稅。股利報稅二擇一新制正式上路,投資人可選擇股利和所得稅合併報稅或分開報稅。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陳志愷表示,民眾在決定報稅方式時,可參考所得稅率,挑選應該合併或分開報稅。一般來說所得稅適用低稅率者多半以合併報稅較划算,例如5%、12%和20%;而所得稅級距落在30%、40%的高稅率者,則可透過試算來決定怎麼報稅最適合。小資族 合併報稅最省錢「合併計稅」指的是,把股利和綜合所得一起計算,再扣除「股利可扣抵稅額」。將股利乘上可抵稅比率8.5%,即可算出股利扣抵稅額,每戶可抵稅上限為8萬元。公式:綜合所得(含股利)之應納稅額–(股利所得x 8.5%)「分開計稅」是,將股利所得以28%單獨計算應繳納的稅額,再加上綜合所得稅,就是當年度應繳的稅。公式:綜合所得(不含股利)之應繳稅額+(股利所得x 28%) 舉例來說,王家人全家都是股票投資族,實際透過試算來看看,哪種報稅方式最省。A.65歲退休夫婦(父母) 其他類別所得淨額250萬 (已扣除免稅額、扣除額)、股利所得500萬合併計稅:750萬x 40%–829600(累計差額) – 80000 (可扣抵稅額) = 209.04萬元分開計稅:250萬x 30%–376600(累計差額) + 500萬 x 28% = 177.34萬元(勝)B.40歲夫婦(大哥+大嫂) 其他類別所得淨額220萬(已扣除免稅額、扣除額)、股利所得150萬 合併計稅:370萬 x 30%–376600(累計差額)–80000 (可扣抵稅額) = 65.34萬元(勝)分開計稅:220萬 x 20%–134600(累計差額)+150萬x 28% = 72.54萬元C.35歲單身貴族(小妹) 其他類別所得淨額78萬(已扣除免稅額、扣除額)、股利所得20萬 合併計稅:98萬元x 12%–37800(累計差額)–20萬x 8.5%(可扣抵稅額) = 6.28萬元(勝)分開計稅:78萬元x 12%–37800(累計差額)+ 20萬x 28% = 11.18萬元陳志愷透露,今年稅改取消了過去「二稅合一」的稅額扣抵制度,改為股利報稅二擇一新制,對公司和投資人來說都可化繁為簡,投資人在報稅前也可自己先行試算,靈活度更佳。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19-12-31 養生.家庭婚姻
零食當獎勵 小心影響孩子健康又降低學習力
不給糖就搗蛋?許多家長為了安撫孩子情緒,不讓孩子繼續「番」,選擇使用糖果、餅乾、含糖飲料等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獎勵。但董氏基金會副主任陳醒荷提醒,這樣做不但增加孩子蛀牙、發胖,還會增加過動、未來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建議家長不要用食物做為獎勵手段。陳醒荷表示,韓國首爾大學於2016年針對35萬9264名12至18歲的青少年進行飲食與學業表現的研究,結果發現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規律吃早餐、攝取水果、蔬菜以及牛奶者,有顯著的高學業表現。反之,攝取含糖飲料、泡麵、速食的頻率則與學習表現呈現負相關。然而荷蘭曾於2009年針對135對父母的餵養方式進行研究,發現父母若以食物當作給孩子的獎勵、以食物解決孩子哭鬧行為,都會顯著增加孩子零食攝取量。因此若是以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獎勵手段,會提升這類食物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並容易讓孩子有「這些食物沒這麼不健康吧」的錯覺。陳醒荷說,董氏基金會過去做過的調查則發現,當孩子家中有習慣放含糖飲料時,飲料攝取量是家中沒放者的兩倍;而同時有含糖飲料和白開水可以選擇時,僅有兩成孩子會選擇白開水。陳醒荷建議,除了減少環境中出現不夠健康食物的機率,讓孩子看不到自然不想吃,而自然減少攝取量外;家長獎勵孩子時,也最好不要用食物作為工具,改以文具或是其他的方式給予孩子鼓勵。若要用食物作為獎勵的話,盡量選擇健康的食物,提升其在孩子中的地位而願意親近,以免因過度攝取不健康零食而影響孩子健康。
-
2019-12-30 橘世代.健康橘
長出白髮的6大原因 注意!有可能是健康出問題
隨著年齡漸長,每個人遲早都會逐漸成為銀髮族。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皮膚科助理教授艾德爾曼醫生說,頭髮何時變灰白,密碼藏在基因裡,有極少案例,頭髮變白是因為健康亮紅燈。●冒出白髮年齡和遺傳有關頭髮何時變灰白和基因有關。如果父母和祖父母頭髮比較早變白,你可能也會如此。艾德爾曼說:「我們出生時,身體就已編排了這些訊息,並開始它的進程」。●種族和性別也和銀髮有關美國在2011年有項研究分析顯示,白種人約在30歲中期開始冒出灰白髮,亞洲人是30歲晚期,非裔美國人則是40幾歲時。艾德爾曼教授說:「平均而言,世界百分之50的人口在50歲時,頭髮會有一半灰白」。性別也有影響。美國史威格皮膚科集團創始人、紐約皮膚科醫生史威格指出,一般來說,女性會比男性晚5年出現白髮。●極少案例中,頭髮變白是因為健康亮紅燈艾德爾曼說,頭髮變灰白是自然進程,僅極少數的狀況是因為健康亮紅燈。醫學上而言,維生素B12缺乏症、貧血、腦下垂體或甲狀腺問題,可能會引發頭髮變灰白症狀。●抽菸會讓白髮提早冒出研究顯示,抽菸和30歲就「少年白」的相關性顯著。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2○1○年的研究發現,吸菸者頭髮過早變灰白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2.5倍。●壓力和白髮不一定有關《科學美國人》雜誌指出,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日常生活壓力或創傷和長出白髮有關。然而,史威格說,壓力荷爾蒙或許會影響頭髮裡的黑色素細胞,進而長出白髮。艾德爾曼說:「沒有人會一夜白頭,但壓力會導致掉髮」。●冒白髮年齡和壽命無關史威格和艾德爾曼一致同意,年輕時就長出灰白髮不代表壽命比較短。沒有臨床證據顯示冒出灰白髮會影響壽命。紐約時報報導,丹麥1998年一項追蹤兩萬名男女的研究發現,「無論年齡或性別,壽命和頭髮斑白及禿頭程度無關」。●體毛斑白速度通常比頭髮慢身體、鼻子、臉、胸和陰部毛髮變灰白的速度,與頭髮不同。艾德爾曼和Medline生物醫學數據資料庫表示,大多數人的體毛通常比頭髮較慢變灰白。●長出灰白髮後很難重新變黑艾德爾曼說,除非是因疾病導致頭髮班白,痊癒後頭髮才會重新變黑,「例如,有些人出現暫時掉髮狀況,稱為圓禿,新髮剛長出來時或許是白髮,直到頭髮黑色素細胞趕上新髮生長速度,頭髮就會重新變黑」。【延伸閱讀↘↘↘】。如何染髮不傷身? 醫師教你染髮小撇步。熟齡掉髮原因與預防對策總整理。美的觀念在改變 銀髮,是一種時尚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30 新聞.健康知識+
多吃燕麥降膽固醇?破除降膽固醇的飲食迷思
近年來膽固醇的角色一直被挑戰,除了美國農業部取消食物膽固醇攝取上限,也有人質疑控制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無關,但臨床上有一群家族性高膽固醇患者,若不積極控制膽固醇,罹患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會大增。 醫界多認為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源自流行病學的證據顯示低密度膽固醇(LDL-C)愈高、心血管疾病就會增加。 比如美國最長期的研究是1972年起在弗雷明翰(Framingham)小鎮,持續30年對居民定期檢驗膽固醇並追蹤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看到類似現象;還有個日本的研究,比對住在日本本土、移居到夏威夷、移居到舊金山的日本人,發現他們的膽固醇值數,隨著移居到美國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也跟著增加,這是針對同一民族的流行病學研究。 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是無庸置疑的,只是什麼程度需要積極用藥去治療?除了藥物,是否還要控制其他危險因子?醫界也在努力找出對不同患者最好的治療建議。 持平而言,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很多,膽固醇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但若以在高血脂特別門診中所看到的病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簡稱FH)患者的總膽固醇(TC)往往超過300mg/dL以上,這麼高的總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就非常強,就不能不控制。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易早發心肌梗塞 最應積極用藥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因為遺傳了基因變異,導致低密度膽固醇接受體有缺陷,影響了膽固醇的代謝,這樣的人就必須積極用藥控制膽固醇,否則研究顯示,40歲以前就有心肌梗塞的風險。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體染色體的顯性遺傳,有1/2機會遺傳給下一代,若父母都只帶有一條基因變異,那麼有1/4機率的孩子得到父母正常的基因,免受高膽固醇血症之苦。不過若父母其中有一人是兩條基因都變異,那麼孩子至少會遺傳到一條,其膽固醇高的程度,端看接受的基因變異情形。 這是複雜的基因變異,因此孩子的膽固醇嚴重程度不盡相同:比如父母的總膽固醇都超過300mg/dL,孩子若分別遺傳到不同段的外接子(Exon)有變異的基因,導致膽固醇比父母更高、或甚至是父母的總和;或者是一條基因不只一段外接子有問題,而是整個基因片段的外接子都有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膽固醇超高。 每160人 就有1人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台灣有多少這樣家族呢?若用有家族史,加上15歲以上、其膽固醇符合高膽固醇血症等條件來看,台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比例將近百分之0.62,約莫每160多人就1個,比起國外約500人才1個來得高。 這樣的患者由於膽固醇代謝從出生就出問題,應該接受治療,否則他的動脈硬化程度就會比別人提早20年,因此常常在40~50歲前就發生心肌梗塞,若有抽菸習慣則可能30~40歲就提早發病,但臨床上發現高達8成的FH病人因為沒有症狀,也沒有接受治療。 還有些家族性患者未被找出,是因為患者已經接受治療,用藥後總膽固醇數值看起來約200mg/dL出頭,事實上未用藥前本來是300mg/dL以上,且不只是他個人,應該連其他家族病患也都要來治療,否則理論上家族中有半數的人,可能也會增加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 要找出這樣的家族,必須進行一等親的基因篩檢(Cascade screening),檢視患者的父母親、兄弟姊妹、孩子,必要時連配偶一起,才知道基因是怎麼遺傳下來。其中,男性是高危險群,因為有較多的危險因子。因為本身已經是高膽固醇,加上更容易有抽菸、高許壓、糖尿病等其他危險因子加成,動脈硬化風險比別人更快,因此除了控制膽固醇,還要加上衛教,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很多人自認吃得很素,膽固醇怎麼會高?事實上膽固醇僅20%~30%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高達70~80%來自基因影響,民眾應認清高膽固醇血症是基因缺陷造成的問題,而且比起其他罕見疾病的基因缺陷,這是有藥可治的,連總膽固醇高達500、600mg/dL的患者都可以降到200mg/dL左右。 治療藥物除了口服的史他汀類(statins),現在還有一種針劑的PCSK9抑制劑。PCSK9是肝臟內合成的蛋白質,會提早移除掉「低密度膽固醇」這個接受體,影響膽固醇的正常代謝,這個藥物就是抑制PCSK9蛋白質的作用,避免膽固醇接受體被提早報廢。 不同風險患者的用藥治療時機膽固醇偏高一定要積極治療的患者,首推有高膽固醇血症且已經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減少再次復發的機會,這是很清楚的科學證據。若已知是家族高膽固醇血症,即使還沒有症狀,可透過頸動脈超音波這種非侵入性的檢查,得到客觀的動脈硬化指標;若年紀才30多歲、動脈硬化程度卻如同50歲的人,就建議應接受治療,避免提早發生心血管疾病。 國外甚至建議8歲以上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孩童,就應開始接受治療,因為他們一出生膽固醇就比別人高,提早用藥可把動脈硬化時間延後到和一般人一樣。不過還是要看膽固醇的數值高低,若8歲孩童總膽固醇就350mg/dL以上,當然應早點治療;如果總膽固醇僅250mg/dL,且高密度膽固醇(HDL-C)又高,建議可以再觀察一下。 用藥與否還要看患者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數值,若超過200mg/dL仍建議用藥,同時還要視患者的年齡以及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而定,因此用藥與否不是只看數字,要多重角度去考慮。 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仍可輔助降膽固醇自從美國農業部2015年新版的《美國民眾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不再限制民眾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後,許多人就認為飲食與膽固醇高低無關。 其實,應該這麼說,決定一個人體內的膽固醇高低,7~8成是自己的體質或基因決定,另外2~3成才是由飲食決定。例如總膽固醇220mg/dL的人,其中180mg/dL是基因決定的,另外40mg/dL就是可以從飲食去控制的,如果控制得當,也許就可以降到180mg/dL,就不見得需要用藥。 若要避免飲食增加膽固醇,主餐飯前半小時前可先吃一些含酵素的天然蔬果,比如餐前先吃生菜沙拉、根莖類、蘿蔔等涼菜,或是瓜藤類蔬菜、水果,多攝取蔬菜水果的天然酵素,主餐吃的肉類比較容易消化,膽固醇就不會太高。 其他非藥物治療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不要抽菸、早點入睡。因為熬夜通常會連帶想吃宵夜,但晚上其實是心臟準備要休息的時候,心跳、血壓都會慢下來,若晚餐晚吃還大吃大喝,熱量和膽固醇都不容易代謝,也會增加糖尿病及高血脂的風險,且熬夜也會讓血管一直緊縮而升高血壓,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曾有一項全國營養調查研究發現,若在晚上8點半到凌晨5點攝取較高熱量,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比較高。若把早上應該攝取的脂肪挪到晚上才吃,則每增加100大卡脂肪,低密度膽固醇會高3~6mg/dL;若晚上降低100大卡總熱量攝取,移到早上、中午時段吃,低密度膽固醇顯著降低1.14~1.46mg/dL,總膽固醇也有類似的結果。 破除降膽固醇的飲食迷思迷思一:紅肉對身體比較「毒」,應該只吃白肉?說明:很多人認為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等)是高膽固醇食物,對身體比較「毒」,所以只吃魚或雞這些白肉。雖然紅肉含有較多的膽固醇,然而不同肉類有不同的營養素,比如紅肉可提供鐵質,因此若完全不吃紅肉,可能導致貧血。其實由於環境中有不同汙染源,魚肉、雞肉也難以確保完全無毒,最好是不同肉類平均攝取,除了各種營養都能攝取到之外,也能分散風險。 迷思二:多吃燕麥降膽固醇?說明:燕麥具有可溶性纖維,在小腸內不會被吸收,因此可帶走膽固醇,因為這個特點一直被推廣為降膽固醇的利器。然而重點在於「量」,燕麥若每次只吃1、2湯匙,確實對身體有好處;然而若吃到一大碗,帶走的不只是多餘的膽固醇,連體內很多好營養素如鐵、鈣和蛋白質也吸附帶走。此外,當腸道內太多東西被燕麥的纖維吸附著,通道受阻礙,除了容易感覺腸胃悶悶的,還容易產生胃食道逆流,這是高血脂特別門診常見的主訴之一。高血脂症病患多吃糙米也是值得注意,糙米不好消化,許多中老年人及腹部開過刀的人,消化功能不好者,多吃糙米常引起胃食道逆流。 迷思三:吃五穀米或十穀米比較好?說明:五穀米或十穀米屬於五穀雜糧類,纖維質較多。不過要注意五穀雜糧比較不好消化,有些人不適合吃太多,例如消化功能不良、腎功能不好或貧血者。此外,已經包裝好的五穀米或十穀米,有時摻雜的種類太多了,也無法確定新鮮與否,民眾不妨自己去市場買黑米、薏仁、小米、蓮子、紅豆、綠豆等雜糧,一次買一點,一次一、兩種,少量的搭配在白米飯內;而且這些五穀類應該是「配角」,吃的飯80%仍應是白米。【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2期(2017-10-15出版),原文連結】
-
2019-12-29 養生.家庭婚姻
語言刺激不能只靠治療師 家長也得加把勁
兒童早療的語言治療供不應求,醫師表示,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對於孩子的期待又比以往高,只要進度不符合預期,有些家長就會過度緊張以為孩子發展遲緩,又或者是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被判定遲緩兒,刺激成長就成了治療師的事,這些恐怕都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陳慧如說,孩子發展遲緩原因多元,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先天原因如早產、身障、先天性心臟病等,後天最常見就是家長過度保護,導致語言、認知發展遲緩;不過,後天造成的發展遲緩,及時發現療幾乎都可以快速進步。陳慧如說,在臨床上觀察,後天因素造成發展遲緩的孩子愈來愈多,分析與雙薪家庭以及3C產品有關,家長忙於工作,回家懶得再陪小孩說話、陪讀,有些家長則是直接用手機、平板當孩子保母,皆會影響孩子接觸語言或是認知刺激。另外,有一群過度擔憂孩子發展的家長,一歲沒辦法講出單字就急著送早療。她說,一般情況下,一歲半的孩子會說五個單字、兩歲學會五十個單字也可用短句表達需求、三歲能說出簡單的完整句子,只要不脫離這些情況,家長都不必太緊張。陳慧如表示,無論是先天或是後天因素需要語言刺激的孩子,家長的陪伴及協助復健非常重要,孩子在醫院的時間頂多半小時或一小時,返家後,仍需要持續的刺激,念故事給孩子聽或是多和孩子玩耍,增加認知刺激都是很好的方式,這些也不一定要家長親力親為, 孩子若由祖父母帶,祖父母也可以多給予孩子刺激。陳慧如說,早療是近幾年來新興的疾病,無論是醫療人員或是民眾,許多觀念都還在建立中,所有的醫療制度以及家長的認知都需要各界一起努力。
-
2019-12-27 科別.心臟血管
台灣每年3000心臟病寶寶誕生 7歲心疼娃娃夢想拍全家福
7歲的甄甄體型比同齡孩子更瘦小,嘴唇總像畫上了「紫唇妝」,其實是因為她出生就患有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原應是分隔的4個心臟房室被打通,僅有單一心房、心室,即使不斷開刀保命,讓身上布滿因打針而留下的痕跡,因病情影響須長期住院,所以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到校讀書,幾乎「以院為家」的她童言童語地說,最大的心願就是拍一張全家福照片。甄甄出生時就有明顯嘴唇發紫,血氧濃度顯示只有60%,由醫師確診為兩側右心房症,出生24小時內就緊急轉介到台大醫院動刀,才得以維持生命。這7年期間,甄甄住院次數高達19次。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邱舜南說,甄甄雖然需反覆住院,手上常有打針痕跡,但甄甄非常乖巧,好好遵守醫師叮嚀,是個惹人疼愛的孩子。甄甄的故事在台灣其實並不少見,我國先天性心臟病占新生兒的千分之八至十,相當於台灣每年有三千至四千罹患心臟病的寶寶誕生。這些孩子從兒童時期起心臟病成為威脅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心臟病兒童基金會理事長王主科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最常見心臟問題,易有心律不整,但診斷及開刀技術進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童已能在早期得到完全矯正,可以過正常生活。雖然先心病治療越來越進步,但仍須把握治療時間,預防猝死悲劇發生。可分析NUSKIN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透過「台灣先天性兒童心臟病」認知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不瞭解學生心臟病篩檢的重要性,心臟篩檢可幫助家庭及早了解孩子心臟問題。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2008年開始與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攜手,共同推動對先心臟病童的照護,董事長張雅婷表示,至今累積近新台幣8000萬善款,幫助超過2721名先心病童。計畫透過「守護心疼娃娃」計畫,讓社會大眾認識並共同救助先天性心臟病童,持續協助偏鄉兒童進行心臟病篩檢,並適當提供相關醫療救治。
-
2019-12-26 科別.罕見疾病
肌萎兒臨終:我先去天堂找一個家 等把拔和馬麻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病友引頸期盼、藥價高昂的新藥,健保確定要給付。作者主要服務對象是肌肉疾病患者,想起多年前,莫說藥物,連呼吸器都缺乏(特別是幼兒型)的時代,對此病的無奈,也不由地回想起幫一個小病友做緩和醫療(hospice)的經過。當年呼吸輔助器很少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俗稱小漸凍人)不多見,我看過2、30位,這些小朋友雖然肌肉萎縮、卻有個神祕的現象,他們多半非常聰明,而且特別貼心、甜蜜。30多年前,台灣醫療還未發展開,呼吸輔助器只有少數大型醫院才有,而且「家庭式」的非常少,更別說是專門給小朋友用的。那時候我有一個7、8歲患者,他的可愛令人憐惜難忘。小病人3、4年中被帶來門診幾次,他爸媽很信任我,充分了解小朋友的未來。最後一次來,他早已不清的口齒變得更斷斷續續,他沒氣、沒力地說:「晚上總是做噩夢、好可怕啊。」我跟病童說了一個祕密媽媽也說,他近來心情很不好、不大肯說話,而且身上老是冒冷汗,稀飯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好慢地勉強吞,更不敢喝水,我看他心跳超快,我知道小朋友不會太久了,他爸媽看出我的無奈,在輪椅後面露悲傷、無助……。突然我靈機一動,要他爸媽暫出診療室,因為「我要跟他說一個祕密」。我問他:你愛不愛你們家?他說:愛啊!我再問他:你們家是誰找到的?他說:當然是我把拔和馬麻。我又問:是你、還是你把拔和馬麻先來這個地球?他說:當然是我把拔和馬麻。我說:那好,萬一你先去天堂,怎麼辦?他想了好一會兒,一字一字咕咕嚕嚕地說:好啦,我一定會在天堂找一個可愛的家等我把拔和馬麻。現在臨終關懷也有了道別幾個月後,他爸爸打電話到診間,很平靜地謝謝我,說兩個星期前夜裡小朋友走了,走前一直很高興,常常對他和媽媽說:「這次換我先去天堂,我去那裡要找一個家,等你們來。」這是我幾十年照顧神經肌肉患者唯一面對神智清明的臨終小朋友,每想到他都悲喜交集!現在台灣有了呼吸輔助器和臨終關懷,最近更有好消息,病童和他們父母引頸期盼的、藥價高昂的新藥,健保確定要給付了。
-
2019-12-26 科別.兒科
吃素父母只餵水果和母乳 1歲半男嬰脫水、四肢浮腫慘餓死
美國佛羅里達一對夫妻因為平常吃全素,便拿未加工的少許水果和蔬菜餵食一歲半的兒子,導致他嚴重營養不良並活活被餓死,男嬰過世時只有7.7公斤,為一個7個月嬰兒的正常體重。經法院開庭後,該夫妻被指控一級謀殺罪、虐待兒童、過失殺人等罪刑遭到起訴。根據「每日郵報」報導,30歲的奧利里(Ryan Patrick O'Leary)與35歲妻子希拉(Sheila O'Leary)今年九月時發現兒子在喝完母奶後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但兩人卻不以為意在家中睡著,事後發現男嬰沒有呼吸並全身冰冷才報警,但在醫護人員抵達時男嬰已經死亡。男嬰在過世時全身僅重7.7公斤,是一般7個月大嬰兒的正常體重,屍體經由解剖後得知男嬰為飢餓致死,身體呈現脫水、四肢腫脹、肝臟功能失調等問題。事後男嬰母親聲稱,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周沒有喝過母乳,但她認為是因為男嬰正在長牙所以才會沒有食慾。此外夫妻倆另外還有分別為3歲、5歲及11歲三名孩子,但這三名孩子同樣有嚴重營養不良的問題,他們平時都只被餵食芒果、香蕉、酪梨和紅毛丹等水果,加上長期在家自學,孩子們飲食健康問題受到忽視。經過法院開庭後夫妻倆涉嫌一級謀殺罪,並被依虐待兒童、過失致死和兩項忽視兒童的罪刑遭到起訴,兩人也會於當地時間23日再次出庭受審。目前他們3歲和5歲的孩子已被安置在兒童社福機構,而11歲的孩子也被送到維吉尼亞州的親戚家中。
-
2019-12-25 新聞.生命智慧
經歷中年失業、女兒燒傷…68歲任爸:人上了年紀要有「五老」
今年68歲的任爸,在54歲以星爸身分「出道」。他妙語如珠、談吐間不忘幽默,也總是展現和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採訪前一週,任爸才跟任媽去歐洲玩了一趟萊茵河遊輪,「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和太太一起到處走走看看,心情好了、精神也就好了。」過去經常在螢光幕前侃侃而談的任爸,現在上通告的時間少了,選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有如自帶陽光的任爸,實則經歷過中年失業、女兒Selina燒傷等種種人生波折,但他仍然時時刻刻把「感恩」掛在嘴邊作口頭禪。他說:「沒有人的人生是沒有痛苦的,唯有不斷調適、克服,心態決定一切。」不甘40歲被認老,起床第一件事先運動說話宏亮,總是「人未到聲先到」的任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這歸功於他多年勤於運動保養,今年還和Selina合體代言營養飲品。任爸回憶自己「動起來」的契機,其實是因為路人的一句話。「有次我在街上跟路人因為停車問題吵了起來,對方氣呼呼烙了句:『要不是看你年紀大,我早就喔……』,那時候我才40出頭而已!我心裡一驚:在別人眼中我是看起來多老?」「我後來還有公開在節目上感謝那個人,是他那句話刺激了我,不然我可能會繼續當一個老態臃腫的中年阿北。」任爸笑說。現在任爸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門運動。除了爬山、上健身房之外,還練合氣道,連出國旅行都會帶著伏地挺身器隨時運動。「運動的好處除了讓身體健康,它還會讓大腦釋放腦內啡,讓你感覺快樂。」 離開安逸公務員人生,卻遭遇中年失業總是笑容可掬的任爸,其實出身在嚴格的軍人家庭,「從小家裡管得非常嚴,而他們對我的期望就是去考公務員,過安穩日子。」他大二就考取公務員資格,畢業退伍後進入國營事業上班,「每天只要工作6個小時,後面打3個小時的乒乓球,薪水還比一般上班族多。」「後來是我岳父看不下去,跟我說:『你這樣是在糟蹋你的人生。你還年輕,應該要去外面闖盪一下。』本來心裡就已經有感覺,這樣的生活太安逸了,老丈人的話,可以說是推了我一把。」但私人公司與公家機關環境截然不同,「薪水只有一半,但工作時間是2倍」。他也曾經因為工廠交不出客戶要的樣品,被對方直接怒丟東西在臉上,「對我來說是折磨、但也是磨練。」曾歷經外商貿易公司、傳產,做了上班族20幾年的任爸,沒想到自己竟會在50歲時被公司資遣,「我想說以自己的工作經歷,失業再找就好,沒想到半年都找不到工作。」難過時就去爬山,把低潮交給大自然其間他自覺體格不錯,還曾豁出去應徵大賣場的搬運工,都決定錄取了,不料登記身分資料時,對方一臉抱歉地說:「任先生不好意思,這個職缺我們只能錄用40歲以下的人。」那段難熬的日子,任爸排遣的方式是:走出戶外,在大自然裡釋放情緒。「我家住天母,我就去爬水管路,1千700多階,早前有些路段沒有圍欄,不騙人,有些時候真的想跳下去。」登上山頂後,他就對著山下大喊:「我行!我行!我一定行!我任明廷一定會成功!」但回到家裡,他盯著客廳的白色牆壁,那鬱悶的感覺又來了。「有時我一天還去爬2次,讓自己累到什麼都想不了。」直到半年後,任爸才因為昔日人脈的介紹重回職場。「俗語都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實後半段還有: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我是中年才體悟到,朋友對人一生的影響真的非常大。」他也保持著閱讀跟留意時下流行、新知識的習慣,講話時信手捻來就是各種名言金句,「腦袋裡一直有新的資訊、新的觀念進來,思考就不會僵化。」不做爸媽,要當兒女的朋友工作事業遭遇挫折的日子,老婆和2個寶貝女兒,無疑是任爸最大的心靈支柱。但他自承過去對大女兒Selina求好心切,經常用打罵方式管教,「我就是把我爸的那一套軍事化管理,又複製在孩子的身上。」任爸回想起Selina還在念高中時,某回大發脾氣之下用皮尺痛打了她一頓。任媽進房間安慰女兒之後,出來告訴任爸:「你女兒說『爸爸很久沒有抱我了。』」任爸一聽到這句話就後悔了,馬上跑進房間3人抱在一起痛哭,從此他再也沒打過女兒一次。若覺得有些話在孩子面前說不出口,任爸也建議不妨用「留字條」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有時候面對面講話容易有情緒、失去重點變成單純發洩,文字可以冷靜表達、不被情緒牽著走,說愛時也不尷尬。」現在他時不時在家族群組故意和任媽放閃,女兒們會好氣又好笑地說:「拜託這裡是公共空間好嗎?」大家笑笑鬧鬧,愈虧愈有好感情。 任爸也說到,和兒女相處時要「開心」而非「關心」:「關心會讓你變成一個囉嗦的家長,抽離父母的身分,用朋友的立場去和他相處,跟你在一起沒有壓力,孩子才會願意跟你分享自己的事情。」 選擇原諒,是讓自己更好過我們正猶豫該如何提起當年Selina遭受火傷的意外,任爸倒是自然不避諱地提起這段往事:「其實當時這事發生,我雖然在大眾前都是樂觀、不怨天尤人的態度,但我骨子裡其實是個悲觀的人。所謂悲觀,是說我遇到事情,都會先作最壞的打算。」在意外當下,他第一時間不是哭或崩潰,而是冷靜地詢問傷勢嚴重到什麼程度、會如何做處理。「為什麼我一直說感恩、選擇原諒?因為意外已經發生了,責怪對事情沒有幫助,後來一個朋友告訴我:『上帝選擇讓你承受磨難,是因為你有能力面對。』」「那時候我跟我太太說:不管怎樣心痛,要哭回家再盡情哭,在女兒面前難過,會讓她有罪惡感,那比自己身體的痛苦更難熬。」「感恩」的另一層意義,是因為社會關注之下,任爸感受到許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那時候我走到哪裡,都有路人來跟我說:『任爸加油!希望你女兒早日康復。』我是真的很感謝那時候大家給我們的鼓勵。」任爸說,從意外發生到2年多的漫長復健過程中,他沒掉過眼淚。「我第一次哭,是看她在節目中把壓力衣脫掉、不遮掩地露出那些疤痕。那哭是高興的哭,因為那代表她終於可以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現在她已經進步到可以去泡溫泉、游泳,不那麼在意別人眼光了,這是最讓我高興的事。」平淡生活,健康快樂就是福即使已是公眾人物,任爸仍然維持著平實的生活習慣,平時吃飯幾十塊的便當、鍋貼就解決,他除了幾套「工作用」的衣服,平時仍然穿著樸素的T恤吊嘎,到哪都背著母校「雄中」的紀念小書包。「我在年輕的時候,絕對不可能想得到下半輩子這麼充實、有這麼多收穫,所以我真的是很感恩。」熟悉的口頭禪再度出現。最後任爸說,人上了年紀要有「五老」:老妻、老友、老本、老嗜好和老運動。「現在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健康、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太早讓小孩幫我們推輪椅。」原文:永遠感恩的68歲任爸:不求人生順遂,重要的是有毅力面對
-
2019-12-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過敏是不是該吃益生菌?醫:只有這二種過敏有效
過去,過敏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息息相關,但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越來越多人在完全沒有家族史的狀況下,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再少數。因此,門診常遇到父母問說:「醫師,我的孩子一直過敏,是不是該給他吃益生菌啊」、「聽說天天喝功能性優酪乳就能改善過」......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環境中的誘發過敏因子除了過敏原塵蟎、蟑螂、黴菌、貓狗有毛寵物等之外,還包括室內外刺激物,包括PM2.5 、空氣污染物、化學刺激物和香煙等,而PM2.5懸浮微粒的劇增是造成台灣過敏病人數和病情嚴重度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就算本身非過敏兒,卻老是皮膚發癢、噴嚏打不停、眼睛搔癢等狀況層出不窮。除了外在致敏物質變多外,也可能是腸道菌叢生態失衡,導致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過敏發生與人體免疫調控機制有關徐世達指出,健康人體內每個人皆有同時存在兩套免疫系統有一套由第一型幫助型T細胞(Th1)所負責的正常免疫反應負責對抗感染的微生物,另一套由第二型幫助型T細胞(Th2)所負責的過敏免疫反應負責對抗環境中寄生蟲、叮咬蟲類、過敏原與刺激物接觸障壁層器官(包括皮膚與黏膜器官)的防治反應。這兩套免疫系統都可由調節型T細胞(Treg)和其所分泌的細胞激素(TGFβ和IL 10 )來作調節維持正常免疫反應。兩者的作用互為拮抗,猶如蹺蹺板的兩端,一邊高另一邊就低。如果Th2太活躍會使Th1低弱,人就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同時容易受到環境中各種微生物感染。相反的若能讓Treg 或Th1上升就會讓Th2能力下降,便能使過敏病人不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益生菌抗過敏之原理徐世達進一步說明,而益生菌對抗過敏的原理,便是使Treg 或Th1上升,抑制Th2,以降低臨床過敏疾病的發病率和嚴重度。許多歐美研究證實,長期補充益生菌確實有助於舒緩過敏,但僅適用於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世界過敏組織(WAO)於2015年的新建議也明確指出,在已經有一個或以上過敏病患的高敏感家庭,懷孕婦女可於懷孕的妊娠第35週開始每天攝取益生菌;寶寶出生後,媽媽在哺乳期間持續攝取,將益生菌經由母乳給予嬰兒;或從孩子出生後持續直接餵食益生菌,也能幫助調節體質,預防過敏兒的產生。他提醒,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具有不同功能,選錯益生菌有時反而可能會加重臨床過敏症狀,還有補充的益生菌數也非越多越好,吃到適當建議菌數量即可,過量攝取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市售益生菌眾多,該怎麼選?徐世達建議,挑選益生菌補充劑時,建議選擇安全性高,且有研究證實功效的產品。此外,適量補充優格、優酪乳等含有乳酸菌的飲食也有幫助,不過,記得選擇含有活菌的產品,提高好菌在腸道的繁殖力,有助預防過敏。提醒家長,千萬不能依賴保健品來改善過敏,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而是應該讓孩子維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規律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遠離過敏、健康成長的關鍵!
-
2019-12-25 癌症.大腸直腸癌
防大腸息肉變成癌 7個習慣現在做還來得及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成長最快速的癌症,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每年新增罹癌人數最多,一年逾1萬5千人得病,連續8年蟬聯國內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不過,只要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是治癒率及存活率很高的癌症。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大腸息肉為大腸癌的前兆,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癌化而來;如果發現大腸腺瘤性息肉,建議及早切除以絕後患,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楊靖國指出,大腸息肉有基因遺傳性,若父母兄弟姊妹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病史,就要提高警覺;另外,嗜吃紅肉、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日常生活久坐少動,以及肥胖、吸菸,也都是好發族群。  此外,正常的腸道為粉紅色的平滑組織,而大腸息肉是指大腸黏膜表面出現不正常增生的組織變化。早期的大腸息肉小於1公分,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超過1公分的大腸息肉,就可能感到腸胃不舒服,甚至造成出血現象。 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大多數人因為大便形狀及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痛、腹瀉、解血便等身體不適情形,接受大腸鏡檢查而發現大腸息肉;或是50歲以上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反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才發現。 預防勝於治療,楊靖國分享7招避免大腸息肉上身: 1、少紅肉、高脂肪、加工食品:紅肉及加工食品中含有較多飽和脂肪,會延長食物消化時間,增加大腸息肉發生機率。 2、多高纖食物:蔬菜、水果及全榖類食物,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天天五蔬果加速糞便排出、預防便秘,預防產生大腸息肉。 3、規律運動:每天運動30分鐘,每星期至少5次以上,有助腸道蠕動,降低大腸息肉發生。 4、正常作息:養成規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晚睡熬夜、吃宵夜,減少內分泌失調及腸道負擔。 5、定期糞便潛血檢查:50歲開始,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反應,應該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6、50歲前接受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若從未做過大腸鏡檢查者,建議至少在50歲時接受第一次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可透過窄頻光照射觀察息肉微血管狀況。依據微血管分布狀態,評估為良性或惡性,再進行息肉切除並送病理檢驗,根據檢驗結果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式。 7、曾切除腺瘤性息肉者定期大腸鏡檢查:病理組織分化良好者,建議每2~3年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病理組織分化異常者,建議依照醫生指示,密切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 延伸閱讀: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 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做大腸鏡檢查防癌 事前2準備一定要做到才有用 
-
2019-12-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用心看見護理
【編者按】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我們有機會聽到三位護理人員的心聲,除了一位資深護理同仁呼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對護理人員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兩位中生代的護理人員都表達了他們對目前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病比」引起的隱憂,也喚醒了我們必須對當前醫療大環境有所改進。很高興這星期我們邀請到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與我們分享衛福部最近在這方面的努力,希望可以讓台灣的護理同仁感到「因為護理,我一生精彩」。第二篇由資深護理同仁與我們分享自己曾經因為母親罹癌而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溫馨,而後分享她在國內與國外學習護理的心得。第三篇是由長年從事於護理教育的現任立委寫出她對護理人才培育與工作環境的關心。相信這三篇文章可以使醫界與社會更了解護理人員的辛勞與重要,而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同時我們也殷切地盼望政府機構所做的努力可以扭轉護理界的困境。我的生母在我七歲時罹患乳癌,那是至少五十年前,可以想像那個時候的治療。我依稀記得母親痛苦的治病過程,父親和祖父母的焦慮和難過,那是一段灰色的記憶,但卻有一清晰和溫暖的懷念——蘭英阿姨,蘭英阿姨是那個時候照顧母親的護理師,其他的人我通通不記得了,我只記得祖母非常信任蘭英阿姨,依稀記得只有蘭英阿姨來幫母親換藥時,母親才會不較痛苦,蘭英阿姨的手和他的個性一樣都很溫柔,有關於母親治療的大小事情祖母都會找蘭英阿姨幫忙,蘭英阿姨儼然就是我母親的「主責護理師」,那個時代整體的護理學歷不高,護理仍是以功能性(例如打針、發藥)為主,沒有醫院評鑑、沒有所謂的護理標準,然而我還記得在母親過世後祖父母和父親最感激的人是蘭英阿姨。那個時代癌症的治療是那麼的無望和痛苦,然而現在回想起來蘭英阿姨的照護似乎是可以治療「無望」和舒緩「痛苦 」的。 大學時「不小心」進入了大學護理系就讀,才發現護理系應該是僅次於醫學系在大學中最辛苦的科系之一。基礎醫學的科目都大學前兩年修完,大三大四除了專業科目之外幾乎都要在醫院實習,看見其他科系的學生輕鬆自在參加社團和享受大學生活,我們卻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心裡不禁懷疑我是不是選錯科系了。大學畢業後,似乎是理所當然地馬上進入學校附設醫院工作,我一開始在大外科病房,那是一個非常忙碌的單位,早上一上工幾乎就沒有喘息的機會,我幾乎都要提前到交班了解病人的狀況之後,開始處理醫囑和準備病人的用藥,仔細核對每一筆醫囑深怕出錯,到病人單位又是馬不停蹄的工作常常是一個早上回不來的,我有時候希望多了解病人的問題所以可能待在病房區久了點,「學姊」(臉色可能不太好)會來告訴我「你這樣在這邊把工作都給別人做……」,因為那個時候都有些要一起準備的東西,護理師的工作時間幾乎是被分割的,因為病人都有固定的治療時間而且照顧的病人數又多,當時只要遇到某一個大外主任要來查房時,所有的人包括總住院醫師、住院醫師和護理師們都像如臨大敵一般處於備戰狀態。我後來轉胸腔外科病房一樣非常的忙碌,因為是「主責護理」的示範病房,白班人力配置有高一些,但是病人的嚴重度顯然比之前的外科病房高很多,當時的我還經歷了台灣首例的換心手術。那是一個大病房,我還記得當時的小夜班是護理站的東邊和西邊各兩位護理師(每個人手上約有20個病人吧),大夜班是各一位,所以來上班的壓力非常大,除了怕工作做不完之外,又怕出錯或病人出問題,所以上班中一直都是處於戰鬥狀態。我後來留學美國,也在美國的醫院工作過,美國一樣有護理人力的問題,他們經歷了幾次罷工後,醫院人力做了調整薪資也調高了(現在偶爾還是會罷工)。美國的護理工作一樣很累,經歷幾次改革工作環境變好了,護理專業也能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我必須說美國的護理人員真的很積極,無論是在教育、專業發展或政策參與上。美國護理師對於自己的專業認同感較台灣好、工作起來也較起勁和有成就感。其實美國也曾經歷了嚴重的護理短缺問題,有一段時期是大量引進國外的護理師來填補空缺,然而目前的美國醫院RN(註冊護理師)的空缺率卻是極低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須要擠破頭才能進入急性醫院系統工作,還有美國RN 在醫院的工作年紀很長,在美國的醫院假如你看到一位七十歲的RN在照顧病人時一點都不要驚訝,因為他們熱愛護理工作!台灣護理人員的薪資一般、工作又辛苦,有時很難吸引優秀的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護理工作又是一個高壓力的工作,因為面對的是脆弱的生命,需要時時警惕自己用心的對待病人,深怕自己一個疏忽而傷了病人。或許在病人或家屬眼中所見的每一個看似簡單的給藥動作,其實在背後的準備工作是繁瑣而且重要的,護理師需要核對和了解每一筆藥,而且在給藥當下需要評估確認病人的情況,並且還要注意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當發生時需要有能力判斷輕重緩急必且適當的處理。護理人員常在第一線面對病人所有發生的問題和需求,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正確且安全的處理各種狀況,也要有成熟的個性和溝通以照顧病人的情緒問題,最重要還要有一顆關懷和同理的心所以能感受病人的痛苦,這些其實都是護理教育的核心素養。好的護理需要留住優秀的護理人才,或許您曾經遇過因為一位護理師的關懷所以讓您或您的家人有了希望,或是因為護理師的用心照護而減輕痛苦,甚至是因為護理師的察覺而挽救您的生命,讓我們一起用心看見護理!
-
2019-12-25 名人.陳光超
陳光超/讓曾繁穎醫師不能睡覺 是我生平最正確的一次決定
一看就知道是照顧農田的樸實子民。「主任,我爸爸最近都說喉嚨痛,吃不下去。」 憂心忡忡地女兒告訴我。 「而且已經好一陣子了,叫他來都不來, 今天我回南部把他押上來的。」身為老師的女兒, 又補上一句。「阿背, 哩兜位无鬆快?」 (阿伯你哪裡不舒服?) 我轉頭問他。「无啦, 吞誒柳柳呀疼。」 (沒有啦, 吞的時候會有一點點痛。)他低著頭很靦腆的說。「嘴巴張開, 阿背。」我說。 隨著他張開嘴巴, 一股腐敗的味道,對著我的鼻子,直沖過來。「哇!」 我心裡暗喊不妙!這個阿伯的嘴巴裡面, 有一大坨張牙舞爪的肉團,表面鮮紅的顏色,好像佈滿血絲的眼睛,面目猙獰地瞪著我。「這應該是扁桃腺癌。」我轉頭跟他的女兒說。 「但是要做切片才能確定, 而且這應該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 以這個腫瘤的大小來判斷, 至少一年以上了。」「很嚴重嗎?」女兒很擔心的問。「可能已經第四期了。」我嚴肅的點點頭, 轉頭看了一下阿伯, 他露出黃色的牙齒, 無奈的對我傻笑著。 對於我跟他女兒的對話似懂非懂。 「醫師,第四期還算是早期嗎?」女兒用平靜的口氣問我。 「第一期跟第二期才是早期, 第四期已經是末期。」怕阿伯聽到, 我輕聲地回答, 雖然心裡嘀咕著這個老師怎麼這麼沒概念。「那那…那還有救嗎?」 女兒開始著急起來。「要先做檢查, 假如沒有轉移到腦部以上頸部以下的話,就有希望可以開刀。 否則算是已經遠端轉移的話,就只能放療跟化療,這樣成功活下來的機會就會少很多。」我很保守的回答她。「陳主任, 假如我爸爸可以開刀的話, 你一定要親手幫我爸爸開刀喔。 我是梁醫師介紹來的。」「喔, 一定一定…。」我苦笑著回答!因為我想起了昨天在開刀房裡面的事情。「Kojo,」我正聚精會神的在開刀, 有人闖進我的開刀房。 我根本不用抬頭, 就知道是誰來了。 因為會用日文發音叫我的名字的人, 除了我的家人之外, 就只有他---- 曾繁穎醫師。 通常他用日文叫我之後, 馬上會講一長串的英文跟我哈啦一下。因為我們兩個實在太熟了。「我。。我。。」他竟然不是用英文,反而是用中文, 而且講得有一點結巴!這個太不尋常了。 我好奇地抬起頭看看他, 「怎麼了?」「有事嗎?」「唉! 我老闆說, 以後我不可以在半夜幫你補皮了。」曾繁穎說。「那我的病人怎麼辦?」我顧不得我還在手術中, 驚呼起來!曾繁穎醫師是在享譽國際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 接受完整顯微手術訓練的專家。他有很多的特質,跟我非常類似, 尤其是在開刀中, 對完美的追求, 一點都不鬆懈。因此我們兩個一拍即合。 我負責切腫瘤,然後輪他上場, 把病人因為切除癌症而破碎的臉,重建回去。 不管病人是缺了舌頭, 或是沒了下巴,甚至沒有嘴唇,他都有辦法把手術造成的這些可怕外觀, 補綴修復成為「人模人樣」。 有他這樣可靠的後盾, 我就非常放心大膽的把腫瘤切除乾淨,不怕病人手術後, 沒有一張可以見人的臉。由於我們合作無間, 手術量大,時間又長,所以開刀房的護理同事, 從我們兩個人的姓名中,各取一個字, 稱我們為「超繁(超煩)二人組」。「其實我的老闆是為了我好,」 繁穎不再結巴地說。「他說你每次開刀都開那麼久, 害我每次都是半夜才開始開工, 他擔心這樣對我的身體太傷了。」外科部蔡主任真的是一個愛護下屬的部長,也是由長庚醫院整形外科挖角過來的前輩。「我也不想讓你每次都半夜開刀呀,」我無奈地說 。「你也知道我們都是挑困難的做 ,沒有辦法做太快。」,「而且我們的信仰是,多花我們兩小時,把所有的癌細胞拿的乾乾淨淨 ,病人就可以多活10年,這樣的時間投資,是很划算的。」「不過老闆已經這樣說了,我還是要尊重他 。」繁穎說。 「好吧,」我只能回應,「我以後只好自己拿胸大肌皮瓣自己補了,不能幫你惹麻煩。 」 「照相!」因為腫瘤太大,我把整個被癌細胞佔滿的扁桃腺,帶著下巴骨頭一起鋸下來。 吩咐流動小姐幫我照相,當做記錄。 我檢視了一下,過去的幾個小時,我所幹的好事 - - 病人的嘴唇被我掀起來,放到耳朵旁的位置。直接看到他整排的牙齒以及一個缺損的大洞。洞底可以看到跳動的頸動脈 。我取的胸大肌必須含著乳頭,這樣面積才夠大,才能修補這麼大一個破洞。於是我切開了他的胸部,把他的胸大肌帶著皮膚及乳頭,經過鎖骨下皮膚,移轉置到口腔裡面。 這時抬頭看了一下時間,已經是晚上10點了。 我把胸大肌皮瓣,植入原本應是扁桃腺的位置。「你看!大小取的恰恰好!」我得意地抬頭跟我的住院醫師黃醫師說。「是沒錯啦,不過如果皮瓣這樣擺的話,將來病人嘴一張開,就會看到他的乳頭,不好看吧?」已經覺得累了的黃醫師,跟我苦戰一整天,心情不好,口氣也不太好。「那我把它縫到旁邊一點,」我一邊調整乳頭的位置,一邊說 。 由於在邊邊角角的關係,不容易看清楚。更糟的是,這個人的皮怎麼這麼硬,一下針,針就扭歪了。「他x的」心裡邊咒罵,邊把針拔出來,扭直後,再縫一次,「噠」一聲,針竟然就斷了。「拿一條新的線來。」我有點挫折地說。新的針頭好不容易刺穿乳暈的皮膚,跨到咽部,順利穿過整層的咽黏膜。終於可以把皮瓣的皮,及咽部黏膜縫上第一針!先打一個外科結,把右食指伸進口腔最深處,意圖把這個結勒緊,「啪」一聲,我竟然太用力,把好不容易縫好的線,給勒斷了。「x,」這次不是罵在心裡,而是直接脫口而出。「這是什麼爛線,」我當然沒怪自己,而是把氣出到刷手小姐上面,直接把斷線連同躡子,甩拋到她面前,「碰」地一聲,把她嚇了一跳,身體不自主地往後傾了一傾。「換一條新的線來!」我用很惡魔的口氣下令。就這樣跌跌撞撞地,前後折損好幾條昂貴的可吸收針線,終於筋疲力竭地,繞著胸部皮瓣縫了一整圈,把它坎在破了一個大洞的咽喉壁上。把整個手術野清理乾淨,不禁得意地欣賞一下,自己從頭到尾,不假他人,獨自完成的傑作。口腔裡一片血紅的口咽黏膜中間,出現了一塊雪白的皮膚,像是一個白沙島。島邊還有一個,看來像是瞭望塔的乳頭。「黃醫師,你看你看,」「這個Nipple(乳頭)像不像個瞭望台?」「主任,現在都已經是半夜了,怎麼還那麼有想像力?」黃醫師就是不肯附庸風雅一下,只想趕快結束手術。「真是個沒趣的人。」我心裡暗罵他。手術區域內萬一有血塊或是有空隙,就有感染的風險。所以我們都要在皮瓣跟切除區域間,擺上引流管,把這裡面的血塊或空氣抽出,造成負壓。讓皮瓣與切除區域可以緊緊地貼吸住,讓空氣及血塊沒有空間可以滯留,才能避免感染。眼看黃醫師累了,我只好加快腳步,擺好引流管。關好傷口之後,把引流管接上suction(抽吸機),準備將皮瓣下的殘留血塊抽出來。「主任,管子在漏氣。」黃醫師驚呼。一般而言,若是皮瓣把切除區域封閉的好,引流管接上抽吸機時,皮瓣會突然扁下去,就像我們吸乾鋁箔包飲料時,鋁箔包會扁掉一樣。若是鋁箔包上另外有個破洞時,鋁箔包怎麼吸也不會扁掉,而嘴裡不斷吸到空氣,吸都吸不完。我看了一下,皮瓣確實沒有扁下去,一定是有漏洞沒縫好,在漏氣。「沒關係,我補一針。」「是這裡在漏。」「再拿線上來。」我交代刷手護理師。實在是太深太難縫了,掙扎了許久,終於補好這一針,接上引流管。「還在漏!」黃醫師失望得說。雖然心裡很不爽,嘴巴還稍微控制的住,沒罵出來。「拆線剪,」我要了尖剪刀,把線頭剪掉。「線再上來。」我跟刷手護理師說。花了很大的功夫,重新再縫了一次。「成功了。」我喘口氣。「主任,這邊也在漏。」搞了好久,「這邊」補好了。「那邊又漏了」。。。如此反反覆覆,這塊原本雪白的皮瓣,禁不起我縫了又縫,拆了又縫,漸漸地邊緣被針戳爛,顏色轉變成暗紫色,一副要壞死的樣子。手術碰到困難時,絕對不能急,也不能慌。我的習慣是暫停手上的動作,不再盯著傷口。一方面讓心情平靜,一方面讓眼睛離開看了很久的血紅手術野,重新適應自然的顏色。我閉起眼睛,腦袋裡浮現出頸動脈破裂的影像。這個腫瘤因為很大,頸部淋巴已經轉移,所以我也幫他做了頸部淋巴根除術,只留下最重要的頸動脈。它赤裸裸得在我的眼前跳動,唯一能保護它的就剩下這塊從胸部移轉過來的皮瓣。若是皮瓣壞死,或是皮瓣沒有縫好,會漏氣,代表嘴巴的口水,會從漏氣的縫隙,滲流到頸動脈。裸露的頸動脈泡在口水裡,一定會爛掉。當它爛到破了的時候,病人瞬間就噴血死亡。這還不打緊,由於頸動脈是直接從主動脈分枝出來,壓力很高,噴射出來的血,連病房的天花板都會濺滿,場景非常駭人。我深吸一口氣,重新檢視皮瓣。眼睛經過這短暫的休息,果然又銳利了起來。我發覺,每一縫線跟縫線中間都有縫隙。剛剛真的太急了,沒有確實做好。要讓病人活命,就要全部拆掉重縫。「重縫?」開刀房內包括麻醉的每個人,都跳起來了。「這可是花了4個小時才縫好的耶!」「現在幾點?」我問。「已經是早上兩點了。」大家異口同聲。「兩點就兩點,縫到天亮也要縫。」這時開刀房內一片寂靜,氣氛盪到谷底。我知道我不能因為大家想回家休息而退讓,因為不重縫病人一定會完蛋。「小線剪!」「開始工作吧!」我把線全部拆了,決心重來一遍。「真是出師不利!」第一針往皮瓣上的乳頭縫下去,針立馬就斷了。「再來一條線。」又斷了。。。「X!@$¥」我終於爆炸了,口沒遮攔地用盡髒話全罵出口了。不僅脾氣控制不了,心情混亂,更糟的是眼睛看到的都是血紅一片,分不清楚哪裡是表皮層,那裡是下皮層。這樣的狀況一定沒法縫好的,我的心想要繼續,但眼睛已經累了,縱使閉上眼睛休息,也只能有短暫的時間可以看清楚,沒多久又只看見血紅一片。「完了,病人死定了,我在家屬面前,名譽也死定了。」面對自己搞出來的爛攤子,我非常沮喪。我知道今晚我若是再逞強,把整個手術完成,那就是只是把手術「做完」而已,而不是「做好」,結果一定不理想。為了病人,我必需要拉下臉來求救。「唉,要是那個煩人醫師在,就好了。」黃醫師說!「曾繁穎?」我問。「對呀,你的老相好嘛,不然是誰?」黃醫師也看出來,我們必需求救,才能讓病人活命。「好,我們扣(call) 他!」「主任,現在是凌晨2點半耶。」流動小姐不敢置信。「曾醫師一定在睡覺了。」「不然病人怎麼辦?妳扣他。」「現在!」我加重語氣強調。「我先查一下曾醫師今晚有沒有值班。」她去翻了一下班表。「他昨天剛值完班,今天是休息喔!」「昨天他也忙了通宵,現在一定在睡覺。」這小姐不敢打這個電話。一般在補眠的人,被吵醒時,會怎樣爆炸,各位是懂得!她怕被曾醫師罵。「妳不打,我自己打。」「把電話擴音打開。」我還在手術台上,手不能碰電話,只能用免提的方式打電話。流動小姐怯生生的撥了曾醫師的電話。這時大家都沈寂了下來,等著從擴音模式中,一起聽到曾醫師從熟睡中被吵醒的反應。「嘟嘟。。。」鈴聲響起,伴著麻醉機規律的「嗶嗶嗶」聲音,安靜中透露出一絲絲的緊張。「尾欸!」曾醫師電話接起來了,果然是熟睡中被叫起來的聲音。因為不是「喂」,而是聲音拉長而顯得慵懶的「尾欸!」他還沒真正醒,語氣還沒爆炸。「Oliver!」因為用擴音,所以我用喊的。「蛤,是誰?」語氣硬起來了,醒了!開刀房內每個人都盯著我看,想知道接下來會怎樣。「Oliver--」我提高了音調。「我是超人,」「蛤,你說你是誰?」「我是 陳-光-超。」我知道用擴音講話,聲音聽起來空空的,會聽不清楚。我-用吼的!「哦!喔!噢!」有大夢初醒的感覺。「是你Kojo嗎?」還在懷疑中。「對啦!」「Hello, What’s up?」他完全醒了,確定是我,馬上開始撂英文。他問我有什麼事,語氣高昂,完全沒有起床氣。整個開刀人員都鬆了一口氣,期待中的咒罵,完全沒有發生。而且在聽完手術台上的現況後,從10幾公里外的家,飛快的,不到3點半, 就出現在開刀房。他一出現,我煩亂的心情,神奇的穩定下來。有曾繁穎在,我心裡非常篤定。他「針針必較」,必需完美,我是可以很放心的把「病人的命」,直接丟給他。再次清洗傷口後,我把主刀位置讓給這個煩人醫師。只見他靈巧地轉動持針器,針進針出,一點也不像我那麼掙扎。很快的他已經把3,6,9及12點方向的皮瓣縫好,雛形初現!尤其是乳頭那針,100%固定在我想要的位置上。「Oliver,剛剛我在縫皮的時候,要不是針扭曲,不然就是線斷掉。」我還活在剛剛的噩夢中。「他皮這麼硬,又這麼厚,怎麼已連續縫那麼多針了,你的針還是維持原狀,完全沒有扭歪呢?」我是認輸了!「要縫得快又好,平常要練習運針!」Oliver回答的理所當然。「運針?」我好奇地問。這名詞聽起來,很類似武俠小說中的「運功」「運氣」,很玄很神秘。「縫這種皮,要運針,不能用蠻力。」「那我也要學。」我想若學會了,不就可以運用丹田之力,練就武功蓋世,成為天下第一刀。「告訴我,運針的英文怎麼說?」我不想再勞駕繁穎教我。我心裡想,只要知道英文名稱,自己去查國外文獻,就可以自學,秘密偷練這個武功。「喔,這是我老師Noordhoff (羅慧夫)及蔡老闆強調的概念。」Oliver 說。「運針,沒有英文喔。」「哇咧,沒有英文,那我怎麼查文獻?怎麼學?」我失望了。「所以世界各地的醫師,都要來台灣學呀!」「而且,要學會這種內功,是要慧根的!」他透過戴著手術放大鏡的眼鏡,狡譎地瞪著我說。我懂的,這傢伙用別人查覺不到的眼神告訴我,-我-沒-慧-根-!既維持大家對他半夜被吵醒也沒生氣的高貴形象,又私下狠狠的酸了我一下,兵不血刃的報了無法酣睡的仇!「接引流管。」傷口關好了,「Suction!」關鍵時刻到了。抽吸機一打開,皮瓣就立刻扁下去,緊緊地「抱住」整個傷口。暗紅色的血液,緩慢地從引流管引出,完全沒有空氣通過。「耶,沒有漏氣了!」黃醫師這時精神也恢復了,雖然天已經亮了!。。。。。「主任,這是我們自家的,請您務必笑納,不成敬意!」病人當老師的女兒來了。「謝謝你,我爸現在吃的很好。」「體力完全恢復了,他要我把他親手種的送給您,我們全家都很開心!」「你的手術太好了。」真是對不起,繁穎兄,手術不是我做成功的,你的功勞被我收割了!禮物是我的,而你只當了個幕後英雄。不過禮物最終送給我,我也心安理得。因為做出「半夜不讓曾繁穎睡覺」這麼厚顏無恥決定的,就是我!而且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決定之一!《後記》曾繁穎湘豐整形外科院長振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口長庚,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與陳光超醫師相識37年,從英姿颯爽到花華白髮我們共同堅持的信仰是「病人安危與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光超兄對病人的執著、愛及負責都是同為醫師的我所佩服。雖然縱有意見分歧,但最終都能呈現出各自最好的一面,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結果。最近看一部電影「天賜良醫 Something the Lord Made」講白人醫師Alfred Blalock及黑人助理Vivien Thomas,完成人類第一次開心手術—藍嬰手術。兩位醫師的相知相惜,正如光超兄與我的最好寫照。最後片尾Alfred Blalock醫師對Vivien Thomas的一段話:「人們活著,多少都有不少遺憾,我有些遺憾,但我們應該記得不是曾經失去的,而是我們曾經成就的。」我們成功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不是嗎?光超兄謝謝您提醒,外科醫師救人是不分晝夜,永遠需有競競業業如履薄冰之感,才能成為醫者父母心
-
2019-12-23 科別.骨科.復健
國二生騎車跌倒竟雙手骨折 醫:體重95公斤加重傷勢
一名13歲的國中二年級男生,日前騎腳踏車回家時,為了閃避一輛 機車,往前翻車重摔在地,剛爬起來時不覺有異,直到發覺雙手不能動,才驚覺不對。醫師替他照了X光,發現他的雙手橈骨、尺骨皆粉碎性骨折,趕緊急為他進行復位手術,並用鋼板固定。僅是騎腳踏跌倒,為何傷勢竟這麼嚴重?長安醫院骨科醫師林茂仁指出,這名男生雖是青少年,但體重卻有95公斤,顯然超重。當摔倒時,全身的重量壓在手腕上,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手部骨折。他說,跌倒時用手撐地,是常見手腕骨折的原因;這名男生緊急煞車造成前滾翻重摔,再用手去撐地,所以造成雙手手腕橈骨、尺骨皆斷裂,且是粉碎性骨折。治療上為他進行復位,尤其右手除了裝鋼釘之外,更使用鋼板固定,這才順利接回他斷掉的橈骨和尺骨。林茂仁說,現代小朋友通常營養過剩,父母要多加關心小朋友平日飲食,避免吃東西沒有節制,體重過重不僅對身體健康不好,一旦發生車禍意外,創傷的程度也可能加重,必須多加注意。
-
2019-12-23 科別.皮膚
乾癬的平日保「癢」 先擦乳液再擦藥
冬天來臨,又到了乾癬好發季節。乾癬又稱為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因無法根治會反覆發作。通常因為冬天氣候乾冷,或是亂吃補品等刺激性飲食,都容易發作。因此醫師建議,除了使用藥物控制之外,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也是治療乾癬不可或缺的一環。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表示,乾癬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皮膚受到免疫細胞攻擊而出現發紅現象,甚至刺激皮膚角質增生,而有脫屑的狀況。其成因不明,推測與遺傳有關,若父母雙方都罹患乾癬,則孩子約有30%的機率也會得到乾癬。此外,外傷、感染、壓力、內分泌和藥物都可能是誘發乾癬或使其惡化的因子。因此,皮膚癢時去搔抓便有可能造成外傷、感染,使乾癬更為惡化。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可在洗澡後塗抹乳液,加強保濕避免皮膚搔癢。然而一般民眾誤以為擦乳液會「形成保護膜」,阻擋外用藥物吸收,因此常先擦藥再擦乳液。她表示,乳液可軟化角質,因此最好先擦乳液再擦藥,使藥物更容易滲透,達到保濕和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劉懿珊也表示,要避免乾癬復發,除了使用藥物控制,也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避免誘發發炎因子。因此飲食上要避免飲用酒精、食用發霉不新鮮的食物和油炸食物。另外,由於甜食會導致身體發炎指數升高,也應避免。黃毓惠則表示,診間常發現病人怎麼開藥都治不好,一問之下才發現病人因認為乾癬是免疫疾病,而食用含靈芝、牛樟芝成分的保健食品,希望加強免疫力。但黃毓惠說,乾癬不是免疫功能低落而是太好而「引發內戰」,自己的白血球去攻擊皮膚造成發炎反應,因此靈芝、牛樟芝、人蔘這類食品反而會使乾癬變嚴重,千萬不可誤信偏方食用。
-
2019-12-22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避免親子關係惡化? 專家建議:練習多說好話,不口出惡言!
孩子越大越有自主性,不少父母既想多關心卻又怕被嫌煩。心理師表示,許多父母開口就是糾正或命令,容易讓孩子累積挫折與憤怒,日後溝通越來越難;父母應嘗試以鼓勵增強孩子的好行為,並體驗孩子喜歡的活動、創造共同話題;即使看見很想糾正的事,也要記得先理解孩子的行為原因與心理狀態,一同聊聊解方。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許多父母可能沒有注意過,自己習慣用規範性語言跟孩子說話,一開口就是「你不准如何如何」、「你給我如何如何」、「你應該要如何如何」,這些話語形式可能是對孩子的否定,長時間累積下來容易讓孩子心生抗拒,有挫折時寧願悶著也不願跟父母多談。為避免這樣的情形,父母需要練習多說好話。平時可多觀察孩子的優點,當他努力了、遵守約定了、作了些值得嘉許的行為,父母立即給予肯定,可增強孩子日後重複這些好行為。另外,父母可以體驗看看孩子喜歡的活動,即使是電腦遊戲也應該玩一玩,才知道聲光刺激或關卡設計到底哪裏吸引人,藉此創造親子間的話題,拉近彼此距離。如果孩子已沉迷於電腦遊戲、影響生活作息,或是開始染上壞習慣,這時看不下去的父母又該怎麼溝通呢?林萃芬表示,孩子的行為都有原因,一個孩子會沉迷電腦遊戲,可能是孩子藉此挑戰自我、可能是想交朋友、可能是逃避壓力等。家長應先保留責罵,取而代之地,應跟孩子聊聊行為背後的原因、行為可能帶來的正面與負面影響等,再一同討論合適的解決方案;可以的話,應嘗試讓孩子自行提出解決方案,以養成他獨立自主、自我管理的能力。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22 橘世代.時尚橘
脫離「母親」角色 48個Check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點一滴慢慢脫離「母親」這個角色孩子國中畢業後,需要費心幫他做的事漸漸少了。學校的課業或經濟方面雖然還需要你的支援,但是孩子本身也從家庭轉變為對社會的關注。依賴父母的狀況也只剩幾年吧?之後我會不會變成職業倦怠(burnout)呢?還是因為太過拚命而失去平衡呢?因為焦躁不安不斷膨漲,有時我會自我安慰「反正還是很久以後的事」。幾乎都被家事及育兒填滿的生活,必須重新檢視的時機總有一天會來臨。只不過,並不知道究竟是何時,要是突然猝不及防就糟了。既然這樣,先從做得到的事情開始,如果有想放手的、想替換的,就從起心動念的此時此刻做起。或許現在就是開始為孩子離巢的準備期間。再次環顧家中,過去幾乎一個人扛起來的家事, 有很多令我覺得「 差不多可以不要做了」、「想換更輕鬆的方法來做」,理由很多─已經不再需要伴著孩子的成長、我的體力日漸變差、或是原本就沒什麼效果的事卻一直持續著。當然,沒有辦法突然說停就停。肚子餓了總得吃飯,去買菜回來下廚、洗衣服收拾等,只要活著就會有家事。健康地過生活,也要心情愉快地料理家務。只不過可能已到了重新檢視方法及頻率的時候。孩子各自成家立業後,我能開始調整步調,過過自己的生活。嘗試思考‧下廚頻率、方式‧打掃用具、方法‧想交給孩子的物品、智慧。‧想要的居家環境是什麼?‧偶爾偷懶也沒關係嗎?48個Check成為更好的自己比起其他優先事項、該做的事、想做的事,最應該做的是花點時間看看自己。現在就開始多關心自己吧。‧最近有照過鏡子看看自己的身體嗎?‧下次什麼時候剪頭髮?‧親友生日預定要做什麼呢?‧有過從種子開始栽培植物嗎?‧今天喝了多少水?‧睡前是否有做深呼吸?‧平時有清潔浴室牆壁及地板的習慣嗎?‧ 如果有一本新的筆記本,你會寫什麼?‧用過咖啡色的睫毛膏嗎?‧試著不帶手機出門過嗎?‧手機裡是否有大量不需要的照片?‧有沒有一年以上沒使用過的化妝品?‧你知道現在當令的魚是什麼嗎?‧是否忘了防曬嗎?‧有沒有隨時注意美姿美儀?‧有年齡差距大的朋友嗎?‧今天走了多少步呢?‧是否預約了今年的健康檢查?‧現在有多少想要的東西?‧今天和幾個人說過話?‧有哪些你想做卻一再延後的事?‧最近有沒有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從童年時就一直很喜愛的東西是什麼?‧曾經學過化妝嗎?‧你知道哪些按了就會很舒服的穴道?‧下一次生日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仔細聽過肚子叫的聲音嗎?‧有用牙線的習慣嗎?‧你是否嚮往某個人的生活方式?‧想學的興趣是什麼?‧一直很在意,想整理的地方是哪裡?‧你知道昨天的月亮是什麼形狀嗎?‧今天是否發自真心地大笑過呢?‧腳底很粗糙呢?‧現在用的沐浴乳或香皂適合妳嗎?‧什麼香味能讓身心放鬆呢?‧比起十年前,體重有變化嗎?‧最近有打電話給父母嗎?‧是否有挑戰新菜色?‧有控制進食量及飲酒量嗎?‧想和誰一起去旅行?‧有哪些不想做的家事?‧身體柔軟度和五年前一樣嗎?‧最後一次寫信是什麼時候?‧遇到討厭的事情時,會忍耐不吭聲嗎?‧現在喜歡你的人有誰?‧十年後的家人會改變嗎?‧家中是否有讓你放鬆的地方?現在正是開始改變的時候了。本文摘自《給40歲後更好的自己》,三采文化 2019/12/06 出版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19-12-21 橘世代.愛玩橘
陪爸媽築夢 多聊多聽一起做
這幾年透過工作坊形式帶領許多長輩圓夢的「新活藝術」執行長康思云認為,當父母有夢,生活有目標,重心不會放在枝微末節,生活會比較開朗,子女也會比較快樂。陪爸媽築夢、追夢,康思云這樣建議:1.和爸媽聊夢想每個人心裡都有夢,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具體描述,或是願意說出來。多陪爸媽聊天,聽他在意的事,例如他講起好朋友的事,儘管你已聽過好多次,不要覺得「又來了!」而是多問一些,從平日對話中聽出他們的想法與期待。2.看重爸媽想做的事長輩總是怕麻煩孩子,當他說出想做的事,即便看起來像是隨口說說,也可能是藏在心裡好久的夢。像是郭深森的兒女,把爸爸的機車環島夢想當成家族大事來實踐。3.參與爸媽的夢康思云的工作坊裡,有個老爺爺想要重新整理家族族譜,要把女生加入族譜,並記錄每個人出生及辭世的日子。爺爺找到了很多資料,但他眼睛不好,兒子幫他用電腦打字,並編輯和校對。看更多報導:《橘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