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烹調
共找到
1038
筆 文章
-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
隨著環保、健康意識抬頭,不少民團倡議中秋節別再烤肉。但在平淡又苦悶的生活中,佳節烤肉團聚,已成為潤滑生活的必備儀式。在儀式感與健康之間,仍可透過一些撇步趨吉避凶,既可滋潤生活也能守住健康。秋分已過,中秋將至,身體開始要適應節氣的變化。由夏入秋是養生保健的關卡,我們也請來中西醫為你的健康把關。烤肉帶來的健康危害,近年國內外研究結果愈來愈明確。當油脂遇上高溫易產生多環芳香烴(PAHs),蛋白質遇上高溫則會產生異環胺(HA)、澱粉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這三類物質皆是動物實驗顯示具致癌風險的物質。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徐上富表示,避免烤肉時吸入過多的煙,最好將烤肉架設置在戶外通風處、半露台,烤肉當天若沒有風,建議戶外接多支電風扇增加風的流動。若不怕烤肉時掃興,也可以在等待烤肉時,配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的煙。方冠傑說,每年中秋節過後都會出現大量腸胃道不適的患者,多與吃到不潔或不熟的食物有關。碳火的溫度較難控制,若整塊生肉直接下去烤,常常會發生外皮烤焦,裡頭仍滲漏血水的情況,加上處理食材時,常會生熟食交叉汙染,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弧菌等感染的案例比比皆是。顏宗海提醒,食材的準備最好依照每個人的食量做評估,烤肉食材多放在常溫,不建議沒有烤完再放回冰箱內,最好當天吃完,食材新鮮才能吃得健康。中秋佳節是難得的年度家庭聚會,烤肉偶一為之也希望能烤得盡興,不過健康烤才能沒有負擔。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
-
2020-09-25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每種蔬果都有豐富膳食纖維!酪梨、芭樂、地瓜葉...營養師解碼各類食物纖維含量
編按:「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是因為它有「保水」的特性,能使糞便變軟、增加排便量。部分膳食纖維經腸道細菌分解,能提升大腸運作力的能源,因此多攝取膳食纖維就能改善腸道環境。但是,並不是每種蔬菜,都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蔬菜纖維含量最高的是新鮮黑木耳,最低的是竹筍,這四種蔬菜每百公克的纖維排行榜為新鮮黑木耳(7.4公克) >地瓜葉(3.3公克)>胡蘿蔔(2.7公克)>竹筍(1.7~2.1公克)…你答對了嗎?坦白說答錯其實很正常,因為除了因特殊健康問題而需限制或增加纖維攝取者,一般人並不需要特別去了解各種食物纖維含量的高低,畢竟只要遵循蔬果579的健康飲食建議,想要滿足每日25~35公克的纖維建議量並非難事。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根據國健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64歲成人約86%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簡單地說就是八成六的人連每日5份蔬果都做不到。在這種蔬果普遍攝取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挑對、選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健康常識了。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要如何選對蔬果、補夠纖維!纖維在哪裡~哪些食物含有纖維?所謂的膳食纖維指的是存在植物細胞璧、細胞間質中,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醣類(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植物膠等)和木質素,所以某蔬果是否富含纖維並不能直接用口感來判斷,因為不管是硬的食物或軟的食物都可能含有纖維。由於膳食纖維只存在植物食物中,所以纖維只會來自蔬菜類(含藻類、菇類)、水果類、堅果種子類及主食類等植物性食物;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是不含纖維的。不過在食品加工過程纖維也會隨之流失,所以並非只要是植物性食物就一定含纖維。舉例,當將蔬果榨汁後,因為果皮和剩餘的果渣(=纖維)會被丟棄,所以大部分的蔬果汁纖維含量並不高。例如柳橙每百公克含2.1公克纖維,但等重的100%柳橙汁卻只有0.3公克的纖維。黃豆每百公克含14.5公克纖維,而等重的豆漿僅有1.6公克纖維;而由黃豆發酵製成的醬油纖維則為0。再以米和麵粉為例。由於在精製過程(如碾磨)時會除去的富含纖維的麩皮/米糠或胚芽,因此成品的白麵粉和白米的纖維量會大幅減少。以米為例,糙米每百公克含3.5公克纖維,白米卻僅有0.9公克(即損失74%的纖維)。解碼各類食物的纖維含量!儘管很多植物性食物都含有纖維,但從實際生活層面來看,食用量大的「蔬菜類」和「水果類」才是我們補充膳食纖維的主要管道。雖然「全榖雜糧類」整天的食用量也不低,但因大部分人平日的主食,如飯、麵食或麵包等都是以精製的白米和白麵粉所製成,所以提供的纖維並不如蔬果多。我們三餐中的主菜:「豆魚蛋肉類」中只有植物性的大豆含有纖維,其他動物肉類,包括奶、蛋纖維含量基本上都是零。當然如果你有吃「堅果種子類」食物習慣的話,也可從中獲得纖維,不過因為這類食物熱量很高,且非大部分人的常態飲食組成,所以也不是一般人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那麼,各種植物性食物到底該怎麼挑,才是補充纖維的好方法呢?全榖雜糧類白米飯和白麵粉因經過精製,所以纖維含量較低,故若想增加纖維攝取的話,宜將白米改成糙米或胚芽米,將白麵粉改成全麥麵粉。如果你的飲食中很難找到這些食物的話,你也將小麥、大麥、麥片等全穀類食物加入日常飲食中(例如早餐改吃麥片),或將紅豆、綠豆、薏仁;或玉米、地瓜、芋頭、蓮藕、菱角等原形食物加入平日飲食中…這些方法都有助於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豆魚蛋肉類除了植物性的大豆(黃豆、黑豆等)及其製品外,動物性食物包括如家禽、家畜、魚貝海鮮及奶、蛋等都不含纖維。所以若想從此類食物獲得纖維的話,就要以部分植物性蛋白質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在大豆製品中,未加工的豆類如黃豆、黑豆纖維含量最高,加工做成豆干、豆腐或豆漿後纖維含量會減少。在眾多豆製品中,水分含量較高的豆漿和豆腐每百公克纖維量是最低。【範例】每百公克纖維含量:黃豆(14.5公克)、五香豆干(2.2公克)、豆腐(0.6~0.8公克)、豆漿(1.3~1.6公克)。蔬菜類蔬菜是纖維的良好來源,在TOP100纖維排行榜中(圖一)。你會發現排名在前面的多半是乾料食材,如乾的菇類、藻類和蔬菜乾,以及各式植物製成的香料、調味料。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因為乾料食材經過脫水,所以濃縮了食物的量,這包括了熱量、纖維及某些維生素、礦物質等。但即使如此,這類乾料食物因為一次食用量較低,所以並非好的食物來源。以乾木耳或乾香菇為例,使用時需要先加水泡開,所以實際上每次所使用的乾料公克數並不多。因此從現實層面來看,一次可食用量較多的新鮮蔬菜才是我們平日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新鮮蔬菜中,纖維含量最高的是食茱萸(16.8公克),其次是辣椒類(紅辣椒平均值11.4公克),以及一些平日不太常見的蔬菜,如野苦瓜嫩梢、紅梗珍珠菜、明日葉、香樁和牛蒡等。我們平日較常吃的新鮮蔬菜纖維量多半在1.5~3.5公克間,其中非葉菜類的纖維會較葉菜高。圖二提供了新鮮蔬菜、新鮮菇類與藻類食物的纖維含量資料,供做挑選高纖食物的參考。水果類水果也是纖維的良好來源,雖然含量略低於蔬菜類,但因具備不需烹調即可食用的優點,所以是外食者相當好的補充纖維管道。同蔬菜一樣,水果纖維排行榜中也是乾料食材排在前面,例如柿餅、黑棗、紅棗及其他水果乾。相較於乾燥蔬菜類食物,水果因本身富含醣類,所以當脫水濃縮後,醣和熱量都會變高,而有高醣、高熱量的問題。再加上水果加工後,最重要的營養素——維生素C會被破壞,其他營養素也或多或少會流失。所以不管是從健康、還是體重管理的角度來看,水果最好還是挑選新鮮的好。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哪些種類的水果纖維含量較高,Stella針對纖維含量較高的水果做了歸納整理,你可以參考圖三了解哪些水果是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堅果種子類大部分的堅果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3公克,其中最高者是瓜子和芝麻,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14公克。不過因為堅果種子類熱量很高、用量少(一般建議每日攝取10~30公克),且除非特意去購買否則並不常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因此這裡就不特別對其細節作探討,對堅果種子類食物纖維含量有興趣者可自行上食品資料庫查詢,參考Stella另一篇文章[堅果該怎麼買、怎麼吃才對]。總結來說,若想增加纖維攝取,最基本的兩個原則就是:多吃植物性食物;以及選擇「原型」、「加工較少」的食物。不過因為纖維含量高低和吃起來質地硬不硬沒有絕對關係,所以若想增加飲食纖維攝取的話,還是要挑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所以你可以參考圖二和圖三,看看哪些食物是自己平日飲食生活中比較常看得到的,然後儘量多挑選這些食物來吃。或花點時間思考一下,如何調整自己現有的飲食,儘量把這些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納入日常生活中。延伸閱讀: 「腰痛」長期治不好...原來你有「梨狀肌症候群」!疼痛醫學專家:4分鐘「腳跟上抬運動」放鬆你的梨狀肌
-
2020-09-24 新聞.健康知識+
自己煮比較健康?6個炒菜習慣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還可能致癌!
健康烹飪不僅是要吃得健康,還要有健康的做飯習慣才可以,不健康的做飯習慣,不僅可能會增加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罹病風險,還可能會導致癌症。快來看一看,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做飯習慣,你是否也中招了?一、等油冒煙了才下菜這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烹調經驗了。但食用油一冒煙,就說明已經超過了油的煙點。而我們常吃的油,如花生油,它的煙點是227°C,精煉大豆油和玉米油的煙點都在230°C以上。所以油冒煙,也意味著此時的烹飪溫度已經非常高了。除了易將食材燒焦,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之外,產生的油煙還會危害我們的肺部健康,甚至可能會引起慢性氣道炎症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癌。所以一般來說,只需將鍋加熱15~30秒,就可以將食用油和食材倒入鍋內,千萬不要等油冒煙了再操作。二、炒菜時不開油煙機不少人因為長期不清洗油煙機導致吸力不夠,就不願在炒菜時打開油煙機,反而選擇打開門和窗戶,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炒菜產生的煙霧裡含有大量的PM 2.5,這時的PM 2.5會吸附不少的致癌物,如苯並芘、雜環胺,而油煙機正是幫助PM 2.5快速排出的設備。靠著自然通風是遠遠達不到快速降低PM 2.5的效果的。長期這樣炒菜,會對呼吸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比如可能會患上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因此,定期清洗油煙機,炒菜時打開油煙機,並且炒完菜再開個5分鐘左右,才是對健康負責任的做法。三、喜歡用豬油很多人覺得豬油特別香,卻不知道豬油裡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經常以豬油為主要烹調用油,也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如果喜歡吃豬油,偶爾吃點還行,但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還是換成植物油更好。四、蔬菜喜歡燒得久一點許多人都習慣往炒好的蔬菜裡再加點水,加蓋燜一會兒,覺得這樣做,菜不僅更軟糯,還能更入味。但其實長時間的高溫燜煮不僅會大幅降低蔬菜中一些不耐熱的營養素,比如維生素C,還會讓湯汁裡的鹽分更多地滲透到食材內部,無意間就讓我們攝入了更多的鈉。而鈉攝入過多,已經被確定是導致高血壓等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對於常見的葉菜和根莖類蔬菜,更為健康的烹飪方式應該是:將清洗乾淨的蔬菜川燙後,大火快速翻炒直接出鍋即可。五、鹽放太多前文已經提到,鹽攝入過量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我們日常使用的調味料,如味精甚至是番茄醬汁,其實都有鹽。因此實際上,幾乎絕大多數家庭的鹽攝入量,都遠超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人均6G。少攝入鹽,不僅有利於預防慢性病的發生,還能讓你重拾食材的本味,減鹽行動刻不容緩:■多使用天然的調味料,如花椒、八角等,減少對食鹽的過度依賴。■選擇控鹽勺,控制用鹽量。■少吃醃製食物。六、炒完一道菜不洗鍋接著炒一般的鐵鍋在一次烹飪後,極易在內壁殘留食材或食用油,這些油在長時間的高溫下會不斷分解氧化,產生致癌物質。且不清洗的鐵鍋也極容易發生糊鍋、焦化等現象,影響菜餚口感。所以不要偷懶,炒完一道菜一定要及時洗鍋,再炒下一道。這麼說來,健康烹飪確實是一門技術活。想要避免這些烹飪問題,除了平時多加注意以外,直接選擇一台既可以幫我們智慧控制烹飪時間、溫度,又不會產生油煙的健康烹飪機器,也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
2020-09-24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每年中秋胖3斤」柳營奇美建議享美味健康吃
中秋近,應景烤肉少不了,不少人準備食材中,台南柳營奇美醫院提供民眾相關健康要訣,避免淪為「每年秋節胖三斤」窘況。柳營奇美醫院營養科營養師陳品秀說,秋節享用美食無負擔,有一些小細節可留意,月餅可遵循「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買大不如選小」、「控制全天熱量」等3要點。烤肉遵守「青菜不可少」、「選擇低脂肉類」、「善用辛香料」、「選擇無糖茶飲搭配」4要點。她指出,以1顆50至60公克的蛋黃酥,熱量幾乎都等同於1碗飯,最多1次吃半顆,此外,飲食避免高油脂烹調,並多運動,增加熱量消耗。至於烤肉,建議可挑選青椒、洋蔥、菇類、筊白筍、玉米筍、四季豆、小黃瓜搭配等,或將蔥段與肉片捲起來一起烤,或可使用鋁箔盒做蛤蠣金針菇絲瓜,建議在吃肉前先吃青菜,以增加飽足感,避免後續肉類攝取過多,同時應盡量避免香腸、培根、五花肉、七里香等高油脂肉品,可以多選擇低脂肉品,如去皮雞腿、蝦子、蛤蠣、牡蠣、花枝、豆干、豬里肌等,飲料可選擇無糖茶飲搭。中秋應景的文旦,易與高血壓藥產生交互作用,建議高血壓患者服藥後,「隔餐」再適量享用柚子,確保健康。
-
2020-09-23 養生.聰明飲食
薑、花生、地瓜、紅蘿蔔發芽都能吃! 除馬鈴薯外,這3種食物發芽後還更營養
大家都知道,馬鈴薯發了芽就不能吃,但是地瓜、花生、大蒜、洋蔥等食材,發了芽後,到底還能不能吃呢?邀請聯安診所營養師王貞云來解惑,教你這樣挑著吃,營養更加分。王貞云表示,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天然毒素「茄鹼」,食用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還可能導致意識不清;加上茄鹼相當耐高溫,即使切除芽體或經高溫烹煮,仍無法去除,因此,馬鈴薯發芽後完全不宜食用。這些食物發芽後可食用 口感差但不具毒素薑:而哪些食物發芽後可以吃?王貞云指出,烹調時常用來去腥的薑,大部分在購買時就已經出現芽眼了,但是是可食用的。發芽後的薑,雖然內部會變得較為乾癟、纖維粗糙,但沒有毒素,可安心食用。花生:新鮮花生如果發芽但沒有發霉,是可以吃的。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花生存放在潮濕環境時,除了發芽還可能發霉,發霉後就會產生很強的致癌物質「黃麴毒素」,導致肝癌發生,就算加熱也不易破壞,建議務必丟棄別食用。地瓜:王貞云表示,而地瓜是食用「塊根」,所以,即使發了芽仍可食用,但因為發芽後,養分會供應到芽眼,所以整體口感會變得較差,也會失去營養價值。紅蘿蔔:發芽後並無毒素可安心吃,但甜度跟營養價值都會降低。芋頭:芋頭在田裡時就長出枝葉,所以,看到芋頭發芽無須擔心,可以放心吃。而洋蔥發芽後,雖然口感會變差,但不具毒素,一樣可以放心吃。 食物發芽是正常現象 吃當令、新鮮營養價值高王貞云提到,而有些食物發芽後,反而更營養,例如,大蒜、黃豆、芽菜類。大蒜:大蒜發芽後變成蒜苗,含硫化合物會變高,進而形成穀胱甘肽,為人體抗氧化酵素的重要成分,可幫助健康細胞抵抗自由基的破壞,提升抗氧化力跟免疫力,還能幫助代謝。黃豆:是豆類,是很優質的植物蛋白質來源,可協助降低膽固醇濃度。而冒出的黃豆芽是蔬菜類,富含膳食纖維,在芽類菜當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芽菜類:是蔬菜類,富含膳食纖維,熱量低,屬高纖低卡食物來源,可作為體重控制者很好的蔬食攝取來源,王貞云建議可跟其他蔬菜一起食用,達到均衡效果。王貞云提醒,食物發芽是正常現象,許多食物因保存時間長短或保存環境影響,而造成營養價值流失,或產生毒素,因此,仍建議吃當令、新鮮的食物最好。(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營養師 王貞云 )延伸閱讀: 香蕉黑斑愈多愈營養? 是真的!但3種情況最好別吃太多 黴菌會跑進身體發芽! 家中4處最易暗藏致命危機
-
2020-09-22 養生.聰明飲食
烤香腸+烤魷魚為何不行?顏宗海教中秋烤肉健康9技巧
●香腸等加工食品,水煮熟後再烤;瘦肉或雞肉剝皮後烤●室內烤肉,使用電熱鐵板燒烤較安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烤肉一定要搭配蔬果、無糖綠茶「一家烤肉萬家香」,烤肉已成為中秋佳節的全民運動,也是秋冬時節親友聚餐常見的飲食方式。許多研究已證實,高溫燒烤烹調食物,易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HA)、異環胺(HA)及丙烯醯胺(AL)等致癌物,一旦烤肉吃過量,恐導致大腸癌、乳癌、肺癌等癌症發生,吃太多肉食也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中秋佳節烤肉香,許多人都愛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建議,可以善用烤肉的小技巧,搭配食用蔬果、無糖綠茶,或改以低溫烹調,如清蒸、水煮等方式代替烤肉,就可以吃得很健康。食材要新鮮 生熟食分開處理衛福部八里療養院院長張介信提醒,在烤肉時,切記須注意食材的新鮮度、生食熟食需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物,並落實勤洗手。高溫烹調食物,許多致癌物質即開始產生。顏宗海強調,在戶外通風處烤肉最適宜。烤肉燒炭時會產生一氧化碳,肉類及油脂高溫加熱易產生致癌毒物,若高溫烹調的時間越長,產生的量越多,尤其是焦黑的部分毒素最多,最好不要吃。含硝酸鹽加工食品 別跟海鮮一起吃國人愛吃烤香腸、熱狗等含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加工食品,顏宗海說,這類食品經高溫燒烤,會產生可能致癌物質亞硝胺,要少吃,更不要與富含胺類的魷魚、秋刀魚、干貝等海鮮同時食用,以避免亞硝胺合成。顏宗海指出,香腸等加工食品可以低溫烹調,水煮熟後再烤,刞亞硝胺的生成會大幅減少。顏宗海建議,烤肉時掌握以下9技巧,可以吃得更健康。1.搭配一鍋蔬菜湯或生菜沙拉食用,泡一壺無糖綠茶,吃柚子等水果,以供給足量的維生素C、纖維質及抗氧化的解毒物質。但尿毒症患者,要限制食用生菜沙拉及水果。2.炭火升起不冒煙時,再把食物放上烤肉架,慢火烤較安全,可避免肉類受煙汙染且熱力較均勻。3.肉類沒有先醃過,不要邊烤邊刷醬料,最好在烤熟後再沾少量醬料食用,較健康。4.烤肉沾醬料最好以大量抗癌及抗氧化的蔥、薑、蒜、洋蔥,少量醬油、糖,適量的水調合稀釋,低鹽較健康。5.不易烤熟的食物,可先水煮熟再烤,如雞翅、雞腿、大蝦、蟹等。以減少高溫致癌物質及焦黑產生。6.用鋁鉑紙包起菜及肉來烤,如此食物受熱平均易熟,加上蔬菜可減少肉類高溫暴露,同時可提供抗癌物質,但要注意醬料應待食物烤熟後再塗抹。7.生食熟食要分開處理,使用不同碗筷刀板,以免汙染細菌,但一定要烤熟再吃,避免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發生。8.選用瘦肉或雞肉剝皮後烤,以避免肥肉、雞皮等燒烤時,抗生素殘留、油脂滲入食用肉中,增加毒素的攝取。9.在室內烤肉,使用電熱鐵板來燒烤較安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
2020-09-21 癌症.肺癌
12歲男童竟確診肺癌晚期?母懊悔:他不愛吃正餐,還常熬夜玩手機
你家小孩有吃早餐的習慣嗎?生活作息正常嗎?請注意,平日不吃正餐,愛吃零食甜點;水喝的不多,愛喝飲料果汁;每天不準時睡覺,卻熬夜滑手機,基本上這些生活習慣,就是在慢性扼殺一條性命!根據北京晚報官方新聞(2020.09.13),中國湖南省醫院胸腔內科日前收治一名支氣管肺癌晚期病患,與一般癌末病人不同的是,這是一個年僅12歲的男孩。父母聽到這消息都傻了,尤其是41歲的陳媽媽表示,自己29歲懷上兒子,夫妻倆一直把他當成寶貝一樣看待,近年來到深圳工作,也把孩子帶在身邊。今年七月,陳媽媽發現兒子的左邊鎖骨上,有鵪鶉蛋大小的硬塊,但是不痛不癢,想說應該是需要切除的小東西,保險起見馬上就帶兒子到醫院檢查,一開始檢查說那是「尤文氏肉瘤」,送往湖南腫瘤醫院病理科檢驗結果卻是「未分化癌」。因為檢測結果不同,陳媽媽又將兒子轉到大醫院做更仔細的全身檢查,結果確診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且已達肺癌晚期。因患者年紀小,臨床分期晚,檢測結果顯示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後極差。小小年紀為何會患肺癌晚期?醫師分析,肺癌發病年齡平均為60歲,患找多為長期大量吸煙的男性患者,未成年人肺癌的患病率極低。12歲就罹患肺癌,這樣的病例至今也是屈指可數。這名未成年個案不菸不酒,但是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壓力太大,也有可能烙下病因,因此,追究原因時,父母都懊悔不已。陳媽媽說:「兒子沒什麼吃早餐的習慣,中餐、晚餐也是我們追著餵,才吃上半碗飯菜。基本上不喝白開水,渴了就喝碳酸飲料、果汁。」除了飲食方面沒有獲取足夠的營養,兒子又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陳媽媽表示,兒子深夜常常趁著父母睡著,偷偷拿手機玩耍,導致經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規律。肺癌年輕化的現象,並非只在中國蠢蠢欲動。查閱文獻,肺癌年輕化在各主要國家似乎也成常態,台灣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曾經擔任「肺癌趨向年輕化,無明顯症狀」的議題講者,指出奇美醫學中心每年約200 例的新診斷個案中,40 歲以後逐漸走向高峰,以 50 至70 歲最常見,但40 歲以下也佔了7%,奇美醫院個案目前最年輕的病人是26 歲,過去40 歲以下的肺癌病人並 不多見,但現在卻常碰到,且以和不抽煙有關的肺腺癌為主。防癌第一步: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馮瑤主任警告:近兩年台灣惡性腫瘤統計,男女性的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都高居第一,因此建議勤於體檢,因為這可能早一步救自己和家人一命!日常生活上,為減少長期室內空氣污染,改變烹調方式,採低油溫烹調為宜,保持廚房良好通風,出門要戴口罩,空污嚴重時避免戶外激烈活動。生活飲食方面,一天五蔬果,搭配適當運動,飲食均衡以及規律的生活型態,都有助於防癌。防癌第二步:定期作身體檢查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有症狀的肺癌通常已經不是早期,所以要能早期發現肺癌,定期體檢最有效,而許多的檢查方式中,目前以低劑量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篩檢最優,優於正子掃描或核磁共振,\而且也最便宜。奇美醫院就建議民眾, 40 歲以上、有抽煙史及家族病史者每1年要檢查一次;沒危險病史者每2年一次即可,平常每年的胸部 X 光攝影也可增加較早發現率,進而提高可切除率,這些預防重於治療的方式,都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
2020-09-17 養生.聰明飲食
奇異果、芭樂都輸了!維生素C含量第一名是它...100種蔬果,營養師一次全分析
解碼蔬菜的維生素C含量!從「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蔬菜類和水果類的維生素C數值來看,你會發現蔬菜維生素C含量並不遜於水果:*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水果類共有231筆。其中16.9%維生素C>40毫克、36.4%介於10~40毫克間、45.5%<10毫克。另外還有3項為0,它們是果乾類的龍眼乾、芒果乾和檸檬果乾。亦即,水果除了果乾外,其他都含有維生素C,只是含量多寡而已。而由於近5成的水果每百公克的維生素C<10毫克,故如果是為了補充維生素C而特意吃水果的話,要慎選水果。你可以參考上一篇文章,了解哪些水果維生素C含量較高做為購買水果的參考。*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將資料庫中的豆類蔬菜、菇類和藻類都併入蔬菜類一起算的話,共有390筆。其中15.9%維生素C>40毫克、36.2%介於10~40毫克間、35.4%<10毫克;另外有49項為0,這些主要是蔬菜乾(如榨菜、筍乾、梅乾菜、金針菜乾)、大部分藻類和部分菇類。簡單地說,維生素C主要存在新鮮蔬菜中,豆類蔬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而藻類、菇類雖然是有益健康的好食物,但它們並非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所以若想要透過蔬菜來獲得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的話,記得多挑新鮮蔬菜或豆莢類蔬菜吃。你可以參考蔬菜Top 100維生素C含量表,從中挑選自己喜歡、或平日比較常看到的蔬菜,將之列入每日飲食中。補充維生素C~生活化的蔬菜挑選技巧!如果你有細看TOP100的蔬菜維生素C排行榜,你會發現前10名中除了第1名的香樁和第8名的甜椒外,其他都是辣椒類,而在第11~15名中有4個是甜椒類,這意味著辣椒類和甜椒類是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的高富帥。不過,如果你問我,哪種蔬菜是補充維生素C最好的選擇的話,我的答案會是「甜椒」而非「辣椒」。這是因為雖然香椿和辣椒類的維生素C含量比甜椒還高,但辣椒不可能一次吃入100公克,而香椿、食茱萸這2種野菜平日並不常見,它們不僅不好買且售價比一般蔬菜高,所以從生活化來看,普及性較高且不需烹調即可食用的甜椒類會是補充維生素C的首選蔬菜。當然,除了甜椒類外,還有很多蔬菜也都是不錯的維生素C來源食物。為了讓大家對蔬菜維生素C的含量高低,有個更明確的概念,不需要背一大堆表格就能將知識應用在平日生活上,Stella利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數據,歸納出13種/類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蔬菜,讓大家能更輕鬆地挑對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蔬菜。在此特別聲明一下,因為要考量生活化及實際應用,所以我排除了用料少的配料(如芫荽、薄荷、紫蘇等)、少見的蔬菜(龍延草、絲瓜花)及冷凍、脫水蔬菜。【簡表】富含維生素C的13種/類蔬菜下面括弧中維生素C單位為100公克,採四捨五入計算:1.香樁 255mg2.辣椒類 (>130毫克)~其中最高的是糯米椒(251mg),其次是紅皮長辣椒(154~172mg)和青皮長辣椒(153mg)。3.甜椒類 (>95毫克)~顏色較深者維生素C含量較高:紅皮(138mg)>黃皮(128mg)>橙皮(101mg)>青皮(95mg);而青皮小甜椒(128mg)>青皮甜椒(95mg)4.食茱萸(刺蔥) 117mg5.菜心/嫩梢類(>86毫克) ~如油菜心(93mg)、荷蘭豆菜心(92mg)、青花菜筍(88mg)、野苦瓜嫩梢(86mg)等。6.花椰菜類(62~96毫克)~其中紫色花椰菜(96mg)>綠花椰菜(75mg)>白色花椰菜(62mg)7.美國空心菜 78mg8.苦瓜類(42~77毫克)~其中最高的是野苦瓜(77mg),其次是珍珠苦瓜(青皮)和青皮苦瓜(53~58mg),白皮苦瓜最低(42mg)9.芽/苗類(>31毫克)~其中最高的是甘藍芽(70mg),其次是豌豆苗(65mg),而蘿蔔芽和青花菜芽每百公克量也有超過30毫克。10.小番茄(31~50毫克)~其中櫻桃小番茄、聖女小番茄和橙蕃茄含量較高,每百公克維生素C含量均>49毫克;一般而言紅色小番茄維生素C含量(平均值43.5mg)會高於橙色系小番茄(平均值39.7)。11.十字花科類葉菜 (32~54毫克) ~包括如白菜類(青江菜、白菜、小白菜等);甘藍類(圓球形、扁圓形甘藍、芥藍菜、千寶菜和豆瓣菜等)及芥菜類(芥菜、刈菜、雪裡蕻)。12.其他野菜類(35~55毫克) ~如落葵(皇宮菜)、山蘇菜、蕺菜(魚腥草)、明日葉和龍葵。13.豌豆莢(>30毫克) ~如高山大豌豆莢、豌豆莢和甜豌豆莢。總結來說,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食物,不過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家族一員的維生素C非常嬌弱,它不僅會流失在水中,且對熱、空氣、光線、酸鹼敏感,在儲存、製備(清洗及切割)、加工和烹調過程非常容易被破壞。所以當透過食物來補充維生素C時,除了考量食物本身的維生素C含量外,還需要考慮加工或烹調過程可能對維生素C的影響。所以維生素C含量較高,且能直接吃、不須烹調的食物,例如維生素C較高的水果、甜椒和小番茄等會是補充維生素C最好的方法。當然,即使需要洗滌或烹調,我們也可利用一些技巧,例如以流水沖洗取代浸泡、減少水洗蔬菜的時間,並採取蒸、微波或油炒方式,來儘量降低維生素C因烹調等加工過程的流失比率。另外,也可用「量」來補不足,如果你的蔬果攝取能滿足「每日蔬果579」的健康飲食建議,基本上要滿足每日100毫克維生素C的需要量並不難喔。延伸閱讀: 多吃芝麻、少喝咖啡防「掉髮」!中醫師:飲食「2不3要」預防落髮與白髮
-
2020-09-16 養生.聰明飲食
各式月餅熱量大剖析!營養師教你如何歡慶中秋無負擔
中秋佳節又快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吃月餅的節日,這正是對糖尿病友與減重族群的一大考驗,究竟要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能維持血糖或體重的控制呢?慎選月餅,我一口、你一塊,感情不散不發胖傳統月餅主要分為廣式、蘇式和台式,但每種傳統月餅的鬆軟與香氣多靠大量的精製糖與油脂,而且大多使用奶油與豬油等飽和脂肪,吃多了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餡料中常見的蛋黃、豆沙、蓮蓉或豬肉等,也都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材。一個傳統廣式月餅的熱量約700-800大卡,體積較小的蘇式月餅或台式月餅如綠豆椪、蛋黃酥,熱量也在300-500大卡之間,熱量相當驚人,所以月餅不適合當正餐食用,建議當作兩餐之間的點心來享用,可以將一個月餅切成4到8小塊,與家人朋友、同事閨蜜一同分享,閒話家常,分享樂趣。怎麼挑月餅較健康?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重視食材選擇與養生,不少商家紛紛推出減油減糖的養生健康月餅,主要作法是降低月餅皮與餡料的油脂用量,以及加入水果乾或全榖雜糧,來降低精緻糖和油脂的使用。挑選月餅時,記得詳閱食品標示,盡量選擇較低卡的冰皮月餅或蒸月餅,並使用植物性油脂製作,來兼顧健康與美味。最後提醒大家吃完月餅後搭配運動,多走動走動,消耗多餘的熱量,避免脂肪囤積。中秋月圓人不圓,提醒大家在中秋佳節期間要適量攝取各種美食,盡量選擇對身體負擔較少的食材,且掌握分食原則,多與家人朋友分享。中秋節過後採清淡飲食,避免炸、煎、燴、勾芡、糖醋、醋溜、蜜汁等高油高糖烹調法,多選用蒸、煮、燙、滷、燉、涼拌等烹調,彌補因烤肉與月餅而吃下過多的油脂與糖分,這樣才能健康不發胖地享受中秋團圓的快樂。各式月餅熱量大剖析廣式月餅(180克)700-800大卡蛋黃月餅(125克)600-650大卡核桃棗泥月餅(125克)450-500大卡蘇式月餅(70克)450-500大卡綠豆椪(85克)300-350大卡芋頭酥(65克)200-250大卡蒸月餅(50克)200-250大卡茶月餅(50克)150-200大卡冰皮月餅(60克)150-200大卡
-
2020-09-14 新聞.健康知識+
不吃糖就憂鬱?不止體重變輕,戒糖後身體6變化
在被客戶刁難的日子,被家人朋友氣瘋的時候,你是不是想要去找塊甜滋滋的蛋糕,或喝杯青蛙黑蛋奶才能壓壓驚呢?吃甜甜好開心似乎是人之常情,你也是只要心情不好,就想吃個甜食獲取療癒嗎?然而,現在大家都在喊「戒糖」,似乎戒糖才能控制體重。然而,你是否會擔心萬一不能吃到甜食,會不會變成太過憂鬱?究竟戒糖之後,身體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自然界的糖自然界中存在許多糖。水果吃起來甜甜地,就是裡面存有糖分;番薯飯在嘴裡嚼一嚼,會甜,因為裡面有天然的糖;再看看成分無調整的鮮奶裡,每100克的鮮奶就有4.8公克的糖分。沒錯,水果、蔬菜、穀物、牛奶等天然食物裡都有糖。不過,這大概不是我們戒糖的重點,大家先不要擔心一旦戒糖,是不是連蔬菜水果都不能吃了,其實只要是原型食物,同時就還有礦物質、維生素、與各種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只要烹調方式簡單點,別加太多調味,都可以繼續適量的攝取。所以,我們這裡要說的戒糖,是要請大家從「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做起。先戒掉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哪些食物是有添加的精緻糖呢?其實除了天然的蔬果、牛奶、穀物之外,如果你吃到會甜的東西,常常都是額外添加精緻糖做成的。不管是手上拿著的大杯珍奶、飲料、調味的牛奶、可樂、冰糖滷味、各類醬汁、冰淇淋、糖果、餅乾、各類麵包蛋糕等烘焙品,都是額外添加的糖份,這就是我們需要戒掉的。無論廣告告訴你這是用黑糖、蜂蜜、楓糖漿、玉米糖漿、還是蔗糖,這些額外添加的糖份都會豐富食物的風味,但同時也是增加熱量,卻沒有其他的營養成分。請記得,這些添加糖即使含有一些礦物質或維生素,含量也是少之又少,請不要以為用黑糖、蜂蜜就是很健康。每當我們吃進甜食,糖分會促使腦內釋放多巴胺與血清素,暫時性讓人覺得舒服愉快,然而這時身體又需要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血糖和情緒就在攝取甜食之中一下飆高,一下陡降,分泌不穩定。不僅如此,這些糖分是不帶有其他營養素的「空熱量」,在攪亂內分泌後,還會轉成脂肪存在體內。所以,添加了精緻糖的甜食就真的是「包著糖衣的毒藥」,還是種成癮物質,讓你有種來得快、去得快的愉悅感,而這眼前的快樂持續不了多久,下次又想再來一點、多來一點,需求量愈來愈高。 假使我們現在對甜食已經開始成癮,覺得大杯飲料全糖都不夠甜的話,就要非常小心啊。我們曾討論過「戒糖的方式」,這次,就來說說戒糖之後對身體的變化。戒糖之後對身體的變化剛戒糖時戒糖後,你大概會想得到,剛開始會有點痛苦的。原本點綠茶時至少要半糖,現在變成不加糖,可能有點喝不下。畢竟我們對糖的需要是種成癮,那想要戒糖時,就跟想要戒斷任何其他對酒精、毒品成癮一般,變得很焦躁不安。戒糖者會說,剛開始點無糖的飲料後,腦袋瓜像被蒙上一層薄霧,更容易覺得疲憊不堪、頭痛,內心有說不出來的焦躁感呢。然而,請堅持下去,戒糖的好處即將出現腦袋更清晰很多人會想,要吃一點甜的,血糖充足了,腦筋應該會比較好吧!不過,攝取過多的糖分其實會影響腦內的化學物質,讓頭腦難以形成新的記憶,進而認知功能。戒糖之後,反而會讓頭腦裡正常分泌化學物質,讓思緒更清晰。皮膚變好過個幾天,戒糖者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皮膚變好了!畢竟當加工糖份愈多,身體就需要加強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的濃度高峰愈多,愈容易引起皮膚發炎反應,導致彈性纖維與膠原蛋白受傷分解,皮膚就難保水嫩Q彈。而且當糖分攝取太多,體內糖化終產物愈多,也會破壞彈性纖維與膠原蛋白。所以很愛吃甜甜時,比較容易長皺紋,或有酒糟性皮膚炎、青春痘等問題,而這些狀況在戒糖後會獲得改善。睡得更好有些戒糖者會明確發現自己睡的比較好,或說能睡的比較深。根據研究,精緻加工糖會影響慢波睡眠與快速動眼期。慢波睡眠期是我們睡覺時的深度睡眠期,這段時間沒睡好,精神就比較差,意識鈍鈍的,比較沒辦法清醒過來,白天學習到的知識、記憶都更難存好放在腦袋裡。而快速動眼期屬於我們夜間作夢的階段。擺脫糖分的影響後,戒糖者半夜突然醒來的次數會變少,睡眠時比較不會那麼淺眠,整體來說都能增進睡眠品質。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機會降低剛開始想要戒糖的人,許多都是為了要減輕體重,畢竟這些多餘的糖分屬於「空熱量」,會轉成脂肪存入體內。因此常常吃太多糖,還會增高血壓與血中壞膽固醇的濃度。而開始戒糖後,就可以減少熱量攝取,體重會降低,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降低,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根據研究,每天熱量來源中,糖分占了25%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每天糖份佔熱量10%人的兩倍。牙齒更健康口腔內有糖份時,細菌就容易滋長。就算每天有好好刷牙,假使隨時來一杯可樂或珍珠奶茶,就會讓口腔成為細菌生長的好場所,就很難維持口腔衛生。所以,看到這裡,我們的建議非常明確,就是要「控制額外添加精製糖」的分量,無論是麵包烘焙品、醬料、糖飲等含糖的食物,最好是適可而止,不吃也沒關係。一般飲食建議成人每天的添加糖攝取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更明確,希望女性每天控制添加糖的攝取量在25克以內,男性在37克以下。然而,統計上看起來成人攝取的糖量常常超標兩、三倍以上。剛開始大家可能對「添加糖有幾克」是沒什麼概念的,而這時就要多多讀食物的成分標示。當食物標示上面有寫到「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都是指添加糖份。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含糖量小於5克的食物。精緻糖的陷阱如果認真看食物成分你會發現一罐330cc的可樂,總糖份就是35克。一天喝一瓶就接近添加糖超標了。而許多人認為很健康的乳酸菌飲料,糖份比例也極高,每100毫升常含有15克左右的糖,千萬不要以為上面寫著零脂肪或幫助消化就是健康飲品。 另外,一杯大杯700cc的珍珠奶茶,就算你很客氣的點了微糖版本,總糖量也是將近40克,全糖的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是超過60克的糖。為了健康著想,這些都是少碰為妙。更多減糖技巧,請看「七招減糖大作戰」。想要健康飲食,就要注意自己每次做出的選擇,不要養成喜歡重口味的壞習慣,才能常保健康。原文:
-
2020-09-08 養生.聰明飲食
臭上「必比登」!國民小吃臭豆腐也能吃得很科學!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臭豆腐風味形成關鍵,在於發酵「臭滷水」中的微生物菌叢。過去傳統臭滷水製法,多是以莧菜梗、高麗菜、竹筍、豆腐、帶殼蝦子、食鹽等食材自然菌落發酵,但此製作法不僅隱含食品衛生疑慮,也有品質不穩問題。而在食品科技進展下,目前的臭滷水製作已可以透過分離純化的菌種進行培養製作。或清蒸,或油炸,或淋點又麻又辣的湯汁,在台灣的夜市、街道,不難見到或聞到「它」的蹤跡。台灣小吃「臭豆腐」不僅臭名遠播,2019、2020年更接連有臭豆腐小吃店臭上米其林必比登小吃推介。但臭豆腐這令人又愛又恨的這一味,又是從何而來呢?臭滷水藏風味關鍵!說起「發酵食品」或許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豆腐乳、味噌、泡菜紅麴、食醋等產品,但其實臭豆腐也屬於「發酵食品」的一種。而臭豆腐風味形成的關鍵,也出在這發酵而成的「臭滷水」。一般傳統商家製造臭滷水原料,多是以莧菜梗、高麗菜、竹筍、豆腐、帶殼蝦子、食鹽等食材視葷素需求調整,放置於溫度合適的乾淨環境,自然發酵約1天~數星期製成。在臭滷水發酵完成後,再將豆腐浸泡於其中約1~數星期,等待豆腐吸飽臭滷水湯汁,促使豆腐的蛋白質成分與臭滷水中的微生物菌叢(一般常包含芽孢桿菌、腸球菌、乳酸菌等)反應,形成具有特殊風味的胺基酸,臭滷水微生物菌叢分解產生的「含硫胺基酸」更會進一步被分解,產生少量、帶有臭味的硫化氫、氨等氣體。最後以清蒸或油炸等方式,進行加熱煮熟,這道「聞臭吃香」的必比登級美味才能大功告成。製程若不慎,也有食安風險不過儘管臭豆腐憑藉著這一味,吸引不少饕客一嚐,但其傳統的臭滷水製作方式卻也隱藏著食品衛生疑慮與品質不穩問題。2004年便曾爆出業者為求快速製作,將臭豆腐浸泡於強酸液後,再泡進蝦殼臭水的驚人做法。過去南投中興新村亦有臭豆腐名店發生沙門氏桿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但事實上,在食品科技的發展下,近年來臭豆腐的風味關鍵物質「臭滷水」早有更科學的作法。科學製法不僅更安全,還更快!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團隊,過去便曾蒐集全台各地有名臭豆腐商家的臭滷水,將其分離、分析其中參與作用的關鍵菌種,並進一步排除臭滷微生物菌叢中的「無作用菌種」與「有害菌種」。透過分離純化的菌種進行培養製作臭滷水,不僅可大幅降低食品危害風險、塑造更穩定可控的衛生條件,更讓原先臭滷水的發酵時間得以從4~6個月,縮短至1~2週,是更安全且快速的新方法,而此技術後續食品所也技轉至民營企業,從技術走進商業應用。新北市永和區有臭豆腐業者技轉進行改良,配合水果配合浸泡,發展出榴蓮、草莓風味臭豆腐。留心烹調方式,避免高油、高鹽攝取!不過儘管現在製作臭豆腐有更科學的方式,但享用臭豆腐這一道美味,仍得適可而止。衛福部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便表示,雖然臭豆腐發酵過程亦有不少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2及乳酸菌等,但以1份約5塊的清蒸豆腐來說,熱量便約300大卡,若為油炸每份熱量更高達500大卡。在食用時,應盡量選擇口味清淡、減少油炸烹調的臭豆腐,以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身體負擔。此外,吃臭豆腐常加的泡菜與醬料多為重口味調味,亦需注意鈉含量攝取。延伸閱讀▶蚵仔麵線的「紅」麵線不是靠染色!多一道工就讓它久煮不爛!▶滷肉飯上的黃蘿蔔怎麼那麼黃?拆解國飯經典配料秘密!▶雞排為什麼那麼好吃?關鍵全都在這裡!參考資料▶2019餐桌上的科學:發酵食品吃多少-「科普一傳十」Youtube頻道▶臭名遠播-臭豆腐滷汁發現新菌-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為什麼味道鮮美的臭豆腐,聞起來那麼臭?-台灣網路科教館▶臭滷水的製造方法及所用的發酵培養基-中華民國智慧財產局(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在家吃早餐/原形食物優先選 好油也要吃一點
你常常因為太晚起,或是匆忙趕上班、趕接送小孩上學而來不及吃早餐嗎?或是隨便喝杯咖啡就當作早餐「打發」過去。如果能在家吃早餐,或提前準備好帶著走,最能達到均衡營養需求,開啟一天的能量。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表示,早餐是「打破禁食」後的第一餐,從醫學角度來看,是給身體「是否缺能量」的訊號,若是該攝取的營養素都非常均衡,身體才不會對單一營養素有缺乏的感覺,代謝會比較好,因此吃份「均衡的早餐」非常重要。如何選擇均衡的早餐?蕭敦仁表示,要先計算一天所需的熱量,通常以體重乘以30大卡,再分為早、中、晚三等分,早餐不需要特別減量或是增量。因此假設一天需要熱量1800大卡,早餐則以600大卡為基準。營養素的分配上,則以碳水化合物占五成、油脂三成以及蛋白質兩成的比例攝取。油脂好油吃不夠 恐荷爾蒙失調蕭敦仁表示,有些人為了減肥,會減少油脂的攝取,但是身體荷爾蒙製造需要油脂,若是油脂攝取不足,反而造成荷爾蒙失調、女性經期紊亂。且油脂可以幫助許多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例如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因此若是長期油脂攝取過少,可能反而造成鈣質吸收不足或免疫失調。蕭敦仁表示,油脂應盡量選擇橄欖油、苦茶油,少用動物性油脂,以優質、不飽和脂肪酸類的油脂為主。碳水化合物選全穀類 避免白饅頭白吐司早餐應優先選擇「原形」食物,碳水化合物最好選擇全穀類,不要選「白色」的精緻澱粉,如白吐司、白饅頭、白飯。新光醫院營養師康舒詠認為,早餐用「種類」搭配,不需要細算比例,可選擇碳水化合物搭配優質蛋白質,飲品可搭配乳品類,例如:鮪魚蛋土司+鮮奶。另外,飲料的選擇很重要,若習慣喝綠茶、紅茶則不要加糖,咖啡可選擇黑咖啡。康舒詠表示,台灣人大部份都缺鈣,可以增加牛奶等乳品,將奶茶替換成牛奶。蛋白質腎功能正常下 老人要吃更多成長中的孩童、老年人在營養攝取上可能略有不同,或有些人因為宗教信仰僅能吃素、吃特定肉類,蕭敦仁表示,大原則抓好,便可針對特殊需求進行個別化調整。他表示,成長中的孩童因為發育需求,需要較多蛋白質;一般成年人每公斤體重約需1公克蛋白質,小孩每公斤體重則需要1.5公克。老年人避免肌少症問題,原則上也需補充較多蛋白質,然而有些人有腎功能問題,蛋白質攝取需減量,最好降為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公克,且先經過醫師診斷為宜。早餐常見問題1.吃粥熱量要夠 不能只配醬菜有些老人家,因為牙口不好,多以粥作為早餐。但蕭敦仁提醒,兩碗稀飯才等於一碗白飯的熱量,因此需要注意熱量補充。且吃粥不能只配醬菜,可以配塊豆腐、配顆蛋,增加蛋白質和油脂的攝取。2.穀片搭牛奶 別選添加糖產品家長常為小朋友準備的玉米穀片搭牛奶,看似健康,卻因為玉米片常有額外的添加糖,反而會讓小朋友習慣吃有糖的食物作為早餐。康舒詠表示,若是要選擇麥(穀)片搭配牛奶,最好選擇無調味的麥(穀)片,若是要增加口感或甜味,則可以水果等天然甜味取代。3.外食上班族 避免煎、炒、炸有些上班族會選擇外食早餐,蕭敦仁提醒,除了挑選食物外,烹調方式也必須注意,以「蒸、煮、滷」取代「煎、炒、炸」。如此一來,早餐不僅吃得方便,也吃得健康。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好好吃頓早餐 身體會感謝你!營養師推薦6種優質早餐
早點起床,好好吃一頓早餐,身體會感謝你。紐約營養學家推薦的早餐食材,含優質碳水化合物、纖維與蛋白質,你可以自行組合,獲得足夠能量,提振一天的精神。燕麥粥這是老式經典的早餐選擇,不僅卡路里低,且複合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燕麥含β-葡聚醣是一種可以降低膽固醇的纖維。燕麥還含有Omega脂肪酸、葉酸和鉀。加工最少的整顆燕麥仁,需要較長的烹調時間,其纖維含量高於燕麥片或即溶燕麥,不過任何燕麥都是健康選擇。但要避免含糖調味食品,可用牛奶和少許蜂蜜調味,再加上水果和堅果。杏仁醬Almond butter花生醬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不吃花生的人有另一種選擇﹘﹘杏仁醬。它除了含優質蛋白質,也充滿不飽和脂肪酸,無論塗抹在全麥麵包或與香蕉、蘋果搭配,都很美味。從營養上來說,杏仁醬可與花生醬媲美,每湯匙約有100大卡熱量,不過飽和脂肪略少於花生,是杏仁醬的優勢。在國內,杏仁醬雖不如花生醬普及,但在某些商店仍可購得,也可參考網路上的作法自製。全麥麵包碳水化合物是早餐的中堅力量,但選擇哪種碳水化合物類型,會對整體飲食健康產生重大影響。簡單規則是,全麥和其他全穀物(無論是在麵包、吐司還是英式鬆餅中)所含的纖維和營養成分,多於白色的精製麵包。麵包上的東西也很重要。塗上奶油或果醬,只會增加脂肪和卡路里。建議添加雞蛋或杏仁醬、花生醬來獲取蛋白質。蛋曾經被視為高膽固醇禍首的蛋,現在擺脫汙名,被視為健康的蛋白質和營養素,如維生素D。如果平常飲食中,攝取的多是瘦肉蛋白質,而不是大量脂肪和膽固醇,那麼雞蛋是你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亞麻籽把亞麻籽撒到麥片粥上,營養師形容:「早餐瞬間變成Omega-3脂肪酸的金礦。」僅僅兩湯匙,就超過每日優質脂肪酸建議攝取量。帶著堅果味的亞麻籽還富含纖維和木脂素,一種被視為可預防乳腺癌的抗氧化劑。營養師提醒,整顆亞麻籽進入體內無法被吸收,務必研磨後食用。希臘優格近年流行的希臘式優格,富含鈣質,蛋白質幾乎是一般優格的兩倍,更能提升飽足感。營養師建議選擇脫脂或低脂優格,並添加水果使其更具風味與營養。晨食小叮嚀早餐這樣吃 不影響減肥計畫對於正在減肥的人,早餐吃錯食物可能讓減肥計畫破功。事實上,正確吃早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專家建議遵循以下三個進食原則。1. 起床馬上吃研究顯示,吃早餐有助保持新陳代謝,因此建議在醒來30-60分鐘內進食,以充分利用體內燃燒脂肪的潛力。有了飽足的早餐,就不會因為稍晚飢餓難耐,而做出糟糕的飲食選擇。2. 攝取蛋白質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如雞蛋和優格)可以防止飢餓感,幫助減少進食,以達成減肥目的。一項研究發現,早餐吃雞蛋的女性,比吃貝果的人,體重減輕兩倍。雞蛋中的蛋白質可增加飽腹感、減少飢餓感,因而減少整日卡路里的攝取。高蛋白的早餐比其他早餐消化得慢,能讓人感覺飽足與精力充沛。3. 吃根香蕉早餐食用抗性澱粉,可以維持飽腹感,並燃燒更多卡路里,因為它會促使身體將脂肪轉化為能量。抗性澱粉存在於香蕉和燕麥等食物中,因此香蕉、堅果與燕麥片的組合,是飽足且美味的早餐選擇。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09-02 養生.聰明飲食
最營養的水果?營養師:把酪梨當水果吃可能有這問題
酪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屬於營養價值高的水果,有許多文章也介紹酪梨為「最營養的水果」,甚至連農糧署的時令作物資訊、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都將酪梨列入優質水果類。但,你知道嗎?事實上,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酪梨並不是水果!!營養學觀點佐證 酪梨是油脂非水果郵政醫院暨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黃淑惠表示,酪梨在食物分類上是歸類於「油脂類」,而非「水果類」!雖然,農糧署與食藥署將其歸類為「水果類」,但衛福部官網上的食品代換表仍將酪梨歸類為「油脂類」。她進一步解釋,營養學上的食物分類,是設計來協助民眾,如何正確選擇食物達到營養均衡,所以,必須從「營養角度」來替食物進行分類,而非從植物學的角度來看。植物學看酪梨水果:成熟子房(樹或植物的肉質產品),內含來自一朵或多朵花的種子。蔬菜:用來食用的一種植物或植物的部分。結論:酪梨被分類在水果哦~營養學看酪梨(依照營養素含量與生理功能來分別)水果:提供人體維生素C、醣類、膳食纖維油脂:提供必需脂肪酸、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維生素調節功能結論:酪梨被分類在油脂喔~黃淑惠說明,從食物替換表(圖1)來看,水果主要提供的營養素是「醣類」一份大約有15 克,但從酪梨的食品營養成分表(圖2)來看,它的含醣量很低(不足水果代換標準15),反而脂肪含量很高(高過食物代換表標準5),所以,你會發現,酪梨吃起來沒什麼甜味,完全不像是水果。當作水果來攝取 小心減肥不成反變胖黃淑惠提到,一般水果每100公克僅含0.1~0.2公克脂肪,酪梨的脂肪卻高達3.7~7.6公克。如果將酪梨當成水果食用,進而攝取到每日水果分量,雖然無損健康,但卻可能因為攝取過多的油脂,而導致肥胖的發生,務必小心!她舉例,如果把酪梨當成水果來計算份量,1份水果大小是一個拳頭,就是半顆酪梨的量(約180g),含熱量約144大卡、蛋白質2.7克、脂肪10.62克、醣類12克,顯示攝取的熱量和油脂都太高了,完全不是水果應有的營養功能。因此,衛福部的食物代換表仍將酪梨擺放在油脂類(下圖3)。以40克酪梨(大小約1/6個)當作1份油脂(約2湯匙),這樣的量可提供32大卡的熱量、0.6克的蛋白質、2.36克的脂肪、2.84克的醣類,完全符合油脂類的營養特性。攝取份量小提醒 保存方式這樣做黃淑惠提醒,正因為酪梨脂肪含量豐富,食用時要記得限量。原則上,個頭小的酪梨,一天不超過半個;比較大顆,則約為六分之一個左右。不想造成體態負擔,食用酪梨的當天,不宜再吃油炸食物,並減少烹調用油,避免吃進過多的脂肪與熱量。很多人擔心,酪梨只要切開就會快速氧化變黑,沒吃完的到底該怎麼辦?黃淑惠分享,酪梨剖開後立即切塊,留下當餐食用的量,其他的則裝盒入冷凍,不但可保留其營養素,也能減少避免浪費而發生有過量攝取的狀況發生。此外,黃淑惠指出,雖然酪梨屬於油脂類食物,但攝取方式與水果相同,不需要烹調即可直接食用。常見的料理方式為:切片與雞胸肉、生菜拌成沙拉食用;與牛奶、布丁打成酪梨牛奶;或與其他食材夾入吐司做成三明治等...當然,直接切片食用也是不錯選擇。黃淑惠提醒,酪梨屬於後熟水果,通常採收時未完全成熟,必須放在室溫下繼續熟化,才會香軟好吃。而最佳口感是三天熟成、摸起來有點軟的狀態。若急著吃,可與會釋放天然乙烯的香蕉或蘋果裝在袋子裡,即可加速催熟酪梨。不可不知!酪梨の營養素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約占53%、多元不飽和脂肪約占18%,是好油脂的來源,可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並可預防發生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等健康風險。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延緩血糖上升速度等好處;還富含維他命A、C、E及B群,以及礦物質鉀、鐵、鎂等,可說是營養非常全面的植物果實。諮詢專家/郵政醫院暨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 黃淑惠
-
2020-09-0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外食族怕吃到美豬怎麼辦?營養師:至少做到這3點
蔡英文總統上周宣布,明年元旦起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全齡美牛進口,引發社會爭議。很多外食族擔心吃到美豬,不知道該怎麼辦?衛福部台中醫院營養師詹于萱說,建議外食族購買豬肉製品時,應以注意原產地標示,減少食用內臟,最重要是保握飲食均衡,才是王道。農委會說明,萊克多巴胺為常見的動物飼料添加物(俗稱瘦肉精),政府不會核准任何萊克多巴胺藥劑在國內使用,國產豬肉保證不含萊克多巴胺;政府會要求大賣場、超市、傳統市場及零售通路,生鮮豬肉、加工食品或是餐飲食品都要標示豬肉的原產地,讓消費者可以一眼辨識國產或進口的豬肉。詹于萱說,衛福部及農委會資料顯示,成人(以60公斤為例)每天可容許萊克多巴胺上限60微克,換算每日吃10台斤才會超量,動物內臟以豬肝為例,每天吃2.5台斤才會超量,衛福部去年發布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人平均豆魚蛋肉類攝食約6到9兩,暫無超量的疑慮。詹于萱建議,外食族採買豬肉、豬製品,應該注意原產地標示,並且減少食用豬內臟,避免引發心血管疾病。選擇豬肉製品時,應減少加工或過度烹調,避免攝取過量脂肪,尤其是高溫油炸,油脂變性反而不利於心血管健康,更應避免。她也建議,買豬肉可選用豬後腿肉或是油花較少的部分。烹調前,善用醃漬或以切絲、剁成絞肉等,避免瘦肉熟成後產生乾澀口感,若能加上蔬菜,如洋蔥、西洋芹等蔬菜烹煮,就是一道簡單又均衡的料理。詹于萱提醒外食族,均衡飲食才是王道。除了肉製品,豆、魚、蛋類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依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應攝取3到5拳頭大的蔬菜,且其中一樣至少是深綠色蔬菜。
-
2020-09-01 新聞.健康知識+
吃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到底有無風險?專家教你一次看懂
雖然韋恩認為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是政治議題,不是食安問題 (參見:瘦肉精美豬進口是個政治議題,不是食安問題),但是還是必須建立在食安的科學基礎之上。在宣布開放的數天之後,政府終於公布了風險評估報告, 這份「108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報告」是由成大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所完成。報告的進行方式報告是基於依據國家攝食資料庫各年齡族群每天吃了多少牛/豬的肌肉與內臟。牛、豬肉及其內臟中萊克多巴胺濃度則參考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2018)之食品中動物用藥最大殘留限量和風險管理建議所提出之牛、豬各部位萊克多巴胺之最大殘留容許量(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等因子計算出暴露值,再比對我國於民國 101 年訂定食品殘留萊克多巴胺健康風險評估為 ADI (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值為 1 微克/公斤體重/天,以綜合做出風險評估。而且以上攝食還從嚴計算,也就是假設所食用之牛、豬肉及其製品與內臟皆是進口的,且全部含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為了能評估所有的消費者,此項評估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及敏感族群進行分析,包括小孩、幼兒、青少年、成年人、老人以及育齡與正在坐月子的婦女。風險評估的結論結論是:結果顯示不分老少,各年 齡層暴露萊克多巴胺劑量之劑量都在我國針對萊克多巴胺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的 2.6~9.2%,算是風險很低。只有對於坐月子期間會吃腰子(腎臟)補身體的婦女,如果假設坐月子的婦女每日食用一副腎臟及一副肝臟的話,坐月子婦女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劑 量則佔 ADI 的 89.9%,就比較有風險了,所以食用太多的內臟還是要注意。韋恩補充其他有關資訊萊克多巴胺的副作用食用含萊克多巴胺之肉品而暴露時,可能產生不良之心臟效應。萊克多巴胺的副作用: 如果攝取過量,會有心血管上的副作用,如心悸、血壓上升等心血管的問題,也可能會出現噁心、頭暈、手顫抖狀況,此外瘦肉精也是體育禁藥,運動選手要小心。萊克多巴胺的敏感族群萊克多巴胺的敏感族群:老人、孕婦、嬰幼兒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所以這些人食用時要注意。萊克多巴胺的代謝萊克多巴胺其實代謝速度很快: 萊克多巴胺進入動物體內後,24小時代謝率高達80%以上。人體口服後6小時,約可排除72%的投與量。萊克多巴胺烹調不怎麼會破壞萊克多巴胺很安定,加熱不太會降解,所以烹調對它的含量來說影響不大。萊克多巴胺的其他安全資料:日本、澳洲及Codex對60公斤成人所建議的每日安全攝取量上限為60微克。(來自前面提的1 微克/公斤體重/天)。要吃多少含萊克多巴胺的肉才會產生危害?依照台大教授孫璐西之前的計算,除非民眾一天內食用超過500公斤牛肉,不然萊克多巴胺不會傷害到人體。(安全限量與產生危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目前台灣、日、韓等國都依據Codex 為豬訂定容許值為肌肉 10ppb、脂肪10ppb、肝40ppb、腎90ppb。Codex 對牛訂定的容許值與豬相同,不過台灣只有容許肌肉10ppb,其他肉品則未訂定,即不得檢出。所以並沒有Codex作為國際標準就非得100%遵守這回事。為何要添加萊克多巴胺做為動物肥育期之飼料添加物,是一種交感神經的興奮劑,生理上可以刺激肌肉細胞,增加肌肉合成,並減少脂肪合成,以達到增加瘦肉的效果,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以增加家畜家禽的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及減少飼料用量等優點。從這點來看,還算是對地球減碳有幫助的。開放萊克多巴胺的國家目前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26個國家(地區)登記核准,可合法添加於動物飼料中使用。美洲(17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玻利維亞、巴西、巴拿馬、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瓜地馬拉、厄瓜多、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祕魯、委內瑞拉、巴貝多。其它地區(9個):澳洲、紐西蘭、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南韓、泰國、香港。什麼是Codex?最近政府言必稱Codex或國際標準,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簡稱CAC)是由聯合國國際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63年共同成立,宗旨為制定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為達成此一目的,其下設有多個委員會分層負責各項食品衛生標準之訂定。其任務為訂定及調合食品標準以保障消費者健康,並確保食品貿易之公平。在成立初期,其制定之國際標準對各會員國沒有強制力,為自願性遵守;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後,明文將CAC標準納入國際標準,使得該標準對會員國具有相當之強制力。Codex標準雖為國際標準,然而會員國仍可以科學證據之風險評估原則,訂定各國之標準。綜合來說,萊克多巴胺在科學界已經證明是相當安全的,沒有明顯的食安風險,與其擔心含量在10ppb以下的萊克多巴胺,反倒該注意牛肉、豬肉這些紅肉裡的膽固醇與飽合脂肪酸,這些才是專家非常有共識的健康影響因子。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8-30 橘世代.愛吃橘
零壓力懶人烹調法/吳秉承主廚親授 簡單做出紅燒豬腳、三杯雞
有多久沒有下廚了呢?現代消費習慣改變,外送越來越普及,即使是在廚房內已「身經百戰」的煮夫煮婦,也可能因為生活忙碌逐漸失去了做菜動力。你有電鍋丶烤箱丶氣炸鍋丶炒鍋,但把料理步驟想得太難,懶得使用嗎?由「型男主廚」吳秉承親自傳授,破解料理繁複的工序,重新以簡單步驟搭配超市食材、家庭常見調味料,不花費太多時間,輕鬆做出五星級主廚的好味道。做料理是一種生活樂趣,不應變成壓力,跟著主廚學做經典下飯菜的三杯雞、紅燒豬腳,原來一點也不難!【吳秉承最強懶人烹調術1:三杯雞】●份量:2~3人份●材料:老薑─100g、去骨雞腿肉─300g、蒜仁─20g、市售蔥風味油─2大匙、水─100cc、青蔥─1支、辣椒─10g、九層塔─20g、黑麻油─1大匙●調味料:米酒─2大匙、醬油─2大匙冰糖─1小匙、白胡椒粉─1小匙●前置準備:老薑切片;去骨雞腿肉切塊;青蔥切段;辣椒切片備用。●做法:1. 先將老薑片下鍋,乾煎至邊緣微捲。2. 雞腿肉雞皮朝下放入,再加入蒜仁、蔥風味油煎香。3. 加入所有調味料與水100cc,燒煮約6分鐘。4. 最後放入蔥段、辣椒片、九層塔與黑麻油,拌炒到收汁即可。【吳秉承最強懶人烹調術2:紅燒豬腳】● 份量: 2~3人份● 材 料:豬腳塊─900g、香油─1大匙、中薑─20g、蒜仁─20g、青蔥─20g、八角─2粒、乾辣椒─10g、肉桂─10g、市售蔥風味油─1大匙、香菜─10g●調味料:米酒─2大匙、醬油─3大匙、糖─1大匙、白胡椒粉─1小匙、五香粉─1小匙● 前置準備:豬腳塊走水5分鐘後洗淨;中薑切片;青蔥切段;乾辣椒切小段備用。● 做法:1. 平底鍋中倒入香油,以中小火將豬腳塊煎香。2. 下中薑片、蒜仁與蔥段炒香後,加入全部調味料炒香。3. 放入八角、乾辣椒與肉桂炒一下。4. 將平底鍋中的材料全部移到電鍋內鍋中,並加水淹蓋過豬腳。5. 電鍋外鍋加3米杯水,蓋上鍋蓋,按下蒸煮按鍵。6. 待按鍵跳起,繼續燜30分鐘後,取出燉好的豬腳。7. 把滷汁放在爐火上煮收汁,最後倒入蔥風味油,並撒上香菜即可。※作者介紹:吳秉承,專業主廚、「型男大主廚」等美食節目專任職人廚師,擅長用電鍋等小家電設計出創意無油煙料理,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做出美味料理的方法。本文摘自《料理神手吳秉承的最強懶人烹調術》,日日幸福 2020/07/15 出版※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延伸閱讀↘↘↘】【食譜】吃健康也要美味!全家老小都能吃的「食補」燒一桌菜不難!3道電鍋食譜,難度從1顆星起跳!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韓式辣炒春雞、墨西哥捲餅...竟可降血壓又防癌!你該知道的「維根飲食」5大優點
編按: 專業健身教練/超人氣部落客Michelle,親身實證分享全植物蔬食如何改變了她的生活,透過選擇「原型穀物」、「當季蔬果」、「簡易烹調」,就能感受截然不同的身心愉悅,小毛病不藥而癒,睡眠深沉,精神滿足,體態纖盈,增強免疫力。 近年全球興起「維根(Vegan)風潮」,此飲食法最重要的概念就是「零動物產品」。藉由「全植物飲食」,不只能讓身體機能恢復「平衡」、「乾淨」與「營養」,並且在了解全植物飲食背後的動機──對地球的友好、對動物的善意、對環境的潛移默化。植物性飲食對身體的5大優點現在已經有大量科學研究證實,植物性飲食對身體有諸多好處: 一、降低血壓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會引發很多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中風還有糖尿病,而其實已有許多研究證明,這些疾病是可以透過飲食的改變來降低風險的。一篇2014年4月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結論指出,遵循植物性飲食的人,比執行雜食的人(包括植物和肉類)平均血壓更低。另有一篇2016年11月在《高血壓期刊》中發表的研究發現,素食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非素食者低34%。 二、讓心臟更健康因為肉類中含有飽和脂肪,攝取過多有引發心臟病風險,所以透過減少肉食、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飲食法,可以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2019年8 月的一項研究發現,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可以降低16%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可將此疾病的死亡率降低約31%。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並非只要吃以植物為基礎的食物就一定健康, 還必須確保食用的植物性食品也是健康的。根據一項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2017年7月發表的研究中發現,植物性飲食要增加全穀類、豆類、水果、蔬菜、健康脂肪的攝取,而不是食用一些加工的精緻澱粉、過度加工調味的植物肉、素料等,若長期食用不健康的植物性食品,也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三、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與飲食的關係密不可分,攝取過量的精緻澱粉、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而多元不飽和脂肪與單元不飽和脂肪則有助於降低風險。2016年6月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採用植物性飲食可使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34%,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很可能是因為植物中含有的飽和脂肪較動物性食品低,飽和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另一發表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糖尿病護理」的研究文章指出,非素食者中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為7.6%,而素食者罹患的機率僅為2.9%。 四、幫助減輕體重基於前述的研究理論,當我們從肉類飲食轉為植物性飲食時,肥胖的風險會降低,所以執行植物性飲食時,更能幫助體重的控制。不過我認為,執行植物性飲食的出發點不應該是為了減重,而是為了更健康的身體,體重減輕只是附加的益處之一。根據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非肉食者和肉食者之間存在顯著的體重指數(BMI)差異,素食者的平均BMI 為23.6,非素食者的平均BMI為28.8。 另一篇2017年3月在《營養與糖尿病》期刊發表的小型研究,針對65位超重成年人做了為期一年的全食物植物性飲食法,研究結果顯示這65位成年人平均減輕了4.2公斤。研究說明其原因應該是全榖類及蔬菜的GI值(升醣值)相對較低,也代表著身體吸收消化的速度比較慢,且蔬果中含有抗氧化成分與纖維素,可以延長飽足感。 不過要再次強調,並不是「吃素」就代表健康,如果過度攝取加工食品、營養不均衡的飲食,就算不吃肉也不會變得比較健康、不易發胖。 五、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2011年發表在癌症管理與研究的研究指出,攝取抗癌營養素——包含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等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吃蔬菜、水果、穀物、豆類、堅果及種子,該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將某些癌症的風險降低了約10%。 食譜-韓式春川辣炒雞Korean Chunchuan Spicy Fried Chicken 碳水76.6g、蛋白質20.1g、脂肪45g、熱量650大卡 食材:天貝(發源於印尼爪哇的發酵食品)200g、馬鈴薯1個、洋蔥半顆、高麗菜50g、蔥適量、韓式辣味噌2大匙、醬油2茶匙、麻油1茶匙、胡椒粉適量、韓式辣椒粉適量、橄欖油少許 作法:1 將所有蔬菜與天貝切成塊(大約跟年糕差不多形狀即可),蔥切成段。2 將韓式辣味增、醬油、麻油、胡椒粉、辣椒粉以及適量水拌勻,將天貝加入,醃5分鐘。3 鍋中倒入少許橄欖油熱鍋。4 加入醃好的天貝翻炒約3分鐘。5 加入高麗菜、馬鈴薯與洋蔥繼續翻炒至馬鈴薯變軟。6 最後加入蔥段拌炒一下即完成。 食譜-墨西哥捲餅Burrito 碳水37.5g、蛋白質6.9g、脂肪7.6g、熱量236.9大卡 食材:墨西哥餅皮1張、洋蔥35g、紅椒35g、番茄20g、蒜末5g、酪梨1/4 顆、墨西哥豆泥50g(罐頭或自製)、橄欖油1茶匙 作法:1 將洋蔥、番茄、紅椒切小丁備用。2 將1茶匙橄欖油入鍋,加入蒜末與上述食材拌炒,可撒胡椒、鹽調味,起鍋備用。3 酪梨切片備用。4 罐頭或自製墨西哥豆泥。自製可以簡單的將黑豆或斑豆蒸熟到軟爛,加入一點高湯,拌入洋蔥粉、蒜粉、鹽及適量橄欖油,可以用攪拌棒打成泥狀,或是用湯匙壓成顆粒較大的豆泥。5 墨西哥餅皮放入平底鍋,不需加油,大略烤熱一下。6 依序把步驟2、酪梨片、豆泥放在餅皮上,將餅皮包起來即完成。書籍介紹書名:維根食尚,愛上蔬食新纖活 Let’s Start Vegan Life──Stay Fit with Mi全植物飲食計畫+New Me勻體運動指導作者:Michelle出版社:春光出版日期:2020/08/01作者簡介/Michelle(暱稱Mi)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行銷研究所。△通過ISSA國際運動科學協會Personal Trainer Certification體適能教練認證。△通過NESTA國際運訓練運動協會Fitness Nutrition Coach Certification體適能營養教練認證。△通過ACE認證機構Oh Baby! Fitness Prenatal and Postpartum Training孕婦及產婦訓練教練認證。△通過KAT Know & Apply Training之孕婦及產後婦女訓練認證。一名樂於分享正面健康生活的部落客,深信健身是一種生活態度,而非減肥的過程。積極鑽研各類健身、健康的研究與新知,並考取相關體適能教練與運動營養教練認證;目前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已有12萬人以上追蹤。舉辦過幾次粉絲團健康飲食運動體驗活動,希望能讓為減肥失敗所苦的女孩們,一起變得健康、正面!粉絲專頁,請搜尋:StayfitwithmiInstagram,請搜尋:mimichellelin 延伸閱讀: 「不買、不用、不吃」味全頂新產品懶人包,一次看清楚!
-
2020-08-26 養生.抗老養生
預防初老 控制飲食+運動
國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高,伴隨而來的失智症問題讓人憂心,如何從初老時期就開始預防呢?高雄市岡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何珮琳建議,一日三餐可比照「地中海式」與「日式」飲食,當然多動腦與平日養成運動習慣還是不二法門,運動時釋放腦內啡,大腦才能真正獲得休息。內政部近日公布國人平均壽命為80.9歲,男性77.7歲、女性84.2歲,男女皆創歷年新高。岡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何珮琳表示,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的人口節節升高,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位居一、二位,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可從食、住、行三方面培養生活習慣。何珮琳說,有三高疾病患者要配合醫囑控制飲食,遠離「血管型失智症」,可參考地中海式、日式飲食習慣,比如強調高纖、高鈣與抗氧化的地中海式飲食,蛋白質主要來自海鮮與魚類;崇尚食物原味,少用調料,追求清淡口味的日本食物烹調方式也不錯。多動腦也是重要一環,鼓勵家中長輩多參與社區活動。何珮琳建議趁年輕即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半數以上長者受肌少症困擾,運動有助維持肌肉力量、增進身體協調性,有益於慢性病預防與控制,也維持正常體重。運動時大腦能獲得真正休息、釋放腦內啡,遠離憂鬱獲得正能量。
-
2020-08-26 新聞.長期照護
食物「打成泥」沒人愛吃!營養師教這樣調理吞嚥困難者菜單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有咀嚼困難問題的銀髮族約10%,罹患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有「吞嚥困難」者高達近90%,但若將食物「打成泥」,長者往往興趣缺缺,容易營養攝取不足,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組主任林旻樺提出長者飲食菜單設計方向,讓長者樂於吃飯,攝取足夠營養。雲林基督教醫院指出,全台高齡者老化時常伴隨牙齒脫落、咀嚼能力退化、唾液分泌減少、喉頭軟組織鬆弛等生理現象,吞嚥能力也跟著變差,美食當前卻得飽受「嚼不爛」、「吞不下」的窘境,且約有1萬多人吃一頓飯得花超過2小時,逾3成民眾會因為進食時間過長,感到不耐煩,甚至發脾氣,長期下來出現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情況。營養師林旻樺說,適合銀髮族的食材烹調程度,以「軟化肉類」、「蔬菜好吞食」為主,並依牙齦碎軟質食、容易咬軟質食、舌頭壓碎軟食、不需咬細泥食4大飲食標準調理餐點,即能端出色香味俱全又好吞食的長者菜單。林旻樺舉例,如將切絲地瓜加入白米飯煮食,可增添食用口感及香氣;或將蔬菜切細碎後加入蛋中蒸煮;選用煮食後易軟化的蔬菜,搭配肉丁炒煮等,不僅顧足營養,也能刺激長輩食慾。林旻樺提醒,吞嚥功能障礙容易引發嗆咳、食物阻塞等,可能造成長者吸入性肺炎,提高死亡率。家中若有咀嚼或吞嚥困難長者,務必到醫院就診,並由醫師鑑定咀嚼能力,營養師也會依長者咀嚼能力,提供相關飲食建議,幫助長者找回飲食樂趣。
-
2020-08-25 橘世代.健康橘
長輩總說「不想吃、我不餓」,怎麼辦?3餐飲食6大原則一次整理!
「吃」是影響老年生活品質的關鍵。有些長者認為「活了一輩子,還不知道怎麼吃嗎?」隨著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反而錯失在一日三餐中增加健康的「食」機。想要吃得好又有營養,把握以下原則,從改變飲食觀念開始,儲備人生下階段的健康老本。原則1、我的餐盤,一餐這樣配依照國民健康署國人《我的餐盤》的建議,每天飲食必須含括六大類食物,並要能滿足醣類、蛋白質、各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至於要掌握的原則相當容易,例如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要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堅果種子一茶匙等。其中,對於銀髮族來說,蛋白質與鈣質營養最不可少。以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來說,植物性比動物性蛋白質更適合長者的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可由豆腐、納豆、天貝與其他豆類取得外,也可從各式堅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獲得。如果有肌少症風險的長者,除正常飲食的攝取,也可從天然蛋白粉或蛋白補充飲中補足更多的蛋白質。原則2、不偏食,少量多餐多變化要健康老化,重要的是不偏食。因為六大類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素,均衡攝取各式維生素與礦物質,有助於降低慢性疾病的產生。但無須感受壓力,不用急於一天內達成,挑戰於一週內分批達到,也能得到相當的助益。此外,若一餐食量少,又怕進食時間拖太長時,也不妨將一天三餐分成多餐。額外準備簡單的小點,如營養穀片、豆花或豆漿、銀耳湯等,也能獲得足夠的營養與熱量。原則3、發揮巧思,減少烹調負擔常常聽到長輩說「不想吃」或「我不餓」,除了生理上消化緩慢的原因,也可能覺得自己下廚很麻煩,又不想出門吃飯,久而久之,反而喪失吃東西的慾望。這時可發揮一些巧思,在家簡單做,豐富吃,找回對「吃」的興趣。例如,不經常出門的長輩,可利用超市一次購足多種食材。每次料理時多烹煮一些,再分成幾餐份量,冷凍保存。用餐後覺得要收拾碗盤很麻煩,也可將多樣料理擺放在同一個餐盤上(如九宮格菜盤),就能減少要清洗的餐具數量。至於一些全穀類主食如薏仁、糙米、紅豆等,也可事先泡水後再做蒸煮,或者利用快鍋、壓力鍋、悶燒鍋等器具燉煮,省時省力。原則4、利用小技巧,吃得更營養善用一些小技巧來提高每餐的營養密度。例如:煮一鍋含有堅果、蔬菜、全榖的炊飯。或用果汁機製作蔬果精力湯(不濾渣)、南瓜堅果飲,來補充不足的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原則5、改變烹調方式,口感多變化多利用清蒸、水煮、燉、滷的方式烹調,取代油炸、煎、炒,可讓食物變得柔軟順口,還能保留更多營養。對於平日口味較重的長輩,可以薑黃、咖哩、八角等辛香料或者中藥材如當歸、枸杞等入味,甚至可以海帶、香菇等提鮮,促進食慾。在食物料理上也可多做變化,例如蔬食沙拉可以加入水果做成的拌醬,如百香果、檸檬等改變風味。購買講究天然調味、無添加的醬料,為一成不變的菜餚增加不同口味。多了變化,飲食就多了趣味。原則6、少碰精緻食品,多吃真食物減少精緻食物的食用量,包括糕餅、白米飯、蛋糕等高升糖指數食物。選擇真食物(原形食物),以當季在地食材為主。最好是食用無基因改造的天然食品,並儘可能地選擇無農藥的有機栽種作物,不僅新鮮、風味佳、營養價值也較高。本文摘自《里仁》【更多精選延伸閱讀↘↘↘】。少生病這樣吃! 9種日常食物讓你三餐吃出免疫力。預防高血壓別再只吃堅果了! 專家建議3大重點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25 養生.營養食譜
黑木耳助養骨、防血栓、助減肥,這樣煮更有利營養吸收!
李姿儀營養師表示,黑木耳富含果膠及膳食纖維,有利於抑制膽固醇在血管中堆積,且也具有抗凝血的作用,有助於防範血栓的形成,所以對於一般人保養血管相當有利,也對高血壓患者患者相當有幫助。富含維生素D,用油拌炒吸收更好營養師表示,一般而言黑木耳偏乾,所以料理時宜用熱水煮;而因為黑木耳除了果膠和膳食纖維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對於骨骼保養相當有幫助;而維生素D是為脂溶性,所以在烹調的時候可以考慮加點油用拌炒的方式料理,如此吸收會更好。油品以橄欖油等為佳,有利降膽固醇、血栓等風險而用油方面,營養師建議可多以富含Omega-3、Omega-9的油品為佳,如魚油、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有利降膽固醇、血栓等風險。而高血壓患者則更需要注意避免動物性油品,如牛油、豬油、雞油等。體積大、熱量低,對減肥有幫助黑木耳是一種體積大、熱量低的蔬菜類,其100克僅有25大卡,對於減肥族群相當有利。營養師也建議平常可先將其打成黑木耳露或白木耳湯至於冰箱保存,主餐之餘腹餓時可以吃,同時也能避免吃下蛋糕、餅乾等熱量較高卻沒什麼營養的垃圾食物。含水溶性纖維、抗凝血,孕婦、手術、腹瀉者不宜而營養師也表示,雖然黑木耳對身體健康、血管保養、骨骼等都相當有幫助,但也因為其營養少數族群不宜食用。例如黑木耳具有抗凝血的作用,所以即將生產的孕婦或手術前後的族群不宜食用,以避免大量出血;而因為富含水溶性纖維,所以容易腹瀉者也不宜食用,以避免情況加劇。(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8-24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綠蘆筍燙熟後冰鎮 口感更加清甜甘脆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蘆筍性味冷、微苦、能止渴、利尿,有膀胱炎、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水腫的人,除藥物治療外,多吃蘆筍也有助改善。【記者吳雨潔、施靜茹╱報導,出處/2008-03-1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蘆白鮮帶子示範份量為3人份材料:綠蘆筍50g、干貝5粒、雞高湯30g、紅、黃椒各兩片、蒜片、辣椒、鹽皆少許Step1:準備半鍋水,煮滾後關火,將干貝放入滾水中泡熟(當干貝從透明轉為白色時,即為煮熟),約需5分鐘。Step2:綠蘆筍去頭尾、切段。再開火,汆燙綠蘆筍。Step3:油鍋放進蒜片與辣椒爆香。倒入雞高湯、紅、黃椒與少許鹽調味。Step4:放入瀝乾水分的綠蘆筍與干貝,一起拌炒即可。主廚TIPS:每種食材煮熟的時間不一,建議新手烹調時,可將綠蘆筍與干貝等食材先汆燙再炒,比較好拿捏油鍋快炒的時間與生熟度。芝麻醬蘆筍示範份量為3人份材料:綠蘆筍80g、日式芝麻醬80g、美乃滋40g、黑白芝麻少許。Step1:汆燙綠蘆筍。Step2:綠蘆筍燙熟後,放入冰水中冰鎮約1分鐘。撈起瀝乾。Step3:日式芝麻醬與美乃滋以2比1的比例調和均勻。Step4:將調好的芝麻醬淋在蘆筍上,撒些黑白芝麻裝飾。主廚TIPS:綠蘆筍的尾端(尖端處)比較嫩,吃起來清脆,若用油鍋炒,綠蘆筍尾端會變得軟爛,反而糟蹋。建議燙熟後冰鎮,能使口感更加清甜甘脆,再沾醬料食用。百合炒蘆筍示範份量為3人份材料:綠蘆筍100g、百合20g、香菇1朵、紅蘿蔔數片、雞高湯30g、鹽少許。Step1:汆燙綠蘆筍。Step2:百合入鍋汆燙,約5秒鐘即可(當百合從白色轉為透明,即為煮熟)。Step3:香菇泡水、切條狀,入油鍋爆香,放入紅蘿蔔拌炒。Step4:蘆筍與百合入油鍋一起炒,加高湯、鹽調味,拌勻。主廚TIPS:若擔心雞高湯較油膩,可改用白蘿蔔與西洋芹等蔬菜熬成的高湯代替。
-
2020-08-24 養生.聰明飲食
發芽蔬果能不能吃?營養師整理一張圖讓你一看秒懂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有些食物發芽後總是糾結到底能不能吃,但實際上並非所有食物發芽都不能吃,有些食物甚至發芽後更加營養,以下營養師王貞云教大家那些食物可以食用、不能食用,挑著吃營養更加倍。發芽後不能吃 當心存在毒素●馬鈴薯:營養師表示,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茄鹼」,這是1種天然毒素,因特性耐高溫,即使切除牙體或經過高溫烹調後,仍會有毒素存在,食用後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意識不清,因此發芽後不能食用。建議馬鈴薯買回來放在陰涼通風處,若放冰箱或曬到太陽,反而會更容易發芽。發芽後仍然可以吃 但營養價值降低●薑:平常購買的薑其實都已經有芽眼了,而發芽後的薑內部通常較為乾癟、纖維粗糙,但並不會產生毒素,可安心食用。●花生:若新鮮花生發芽但沒有發霉是可以吃的,但當花生在潮溼的環境下,除了會發芽外還容易發霉,這時就會產生黃麴毒素,是1種很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加熱也不容易被破壞,且可能會導致肝癌,建議丟棄勿再食用。●地瓜:地瓜是食用「塊根」,所以即使發芽了仍可食用。但因發芽後,養份會供應到芽眼,所以口感會變得較差,也會營養價值也會減少許多。●紅蘿蔔:發芽後不會產生毒素可安心食用,但因發芽會降低甜度與營養價值,會變得比較沒那麼好吃。●洋蔥:洋蔥發芽後口感會變差,但不具毒素,一樣可以放心食用。發芽後不但可以吃 營養價值更高●大蒜:王貞云營養師表示,大蒜發芽後就是蒜苗,含硫化合物會變高,進而形成穀胱甘肽,是抗氧化酵素的重要成分,可協助細胞抵抗自由基的破壞,提升免疫力與抗氧化力,還能幫助代謝,故大蒜發芽後營養價值更高。●黃豆:黃豆及黃豆芽屬不同類,營養價值也不同。黃豆是豆類,是優質的植物蛋白質來源,可協助降低膽固醇濃度。國健署也將每日飲食指南中的「蛋豆魚肉類」修改為「豆魚肉蛋類」,以示豆類是蛋白質優先攝取的重要性。而黃豆芽是屬於蔬菜類,富含膳食纖維,在芽類菜當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所以營養價值與黃豆相比較為不同。●芽菜類:芽菜類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熱量低,屬高纖低卡的食物,是體重控制者很好的蔬食攝取來源,營養師建議可跟其他蔬菜一起食用,達到均衡效果。(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颱風季來臨,耐放蔬菜準備好了嗎? 發芽米正夯,地瓜、馬鈴薯發芽能吃嗎?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生菜安全/就近吃、正確洗 本土生菜新鮮也環保
愛吃沙拉,但最怕生菜的食安問題,有沒有農藥殘留?製作過程是否被汙染?營養師建議購買生菜時,要選有SGS檢驗包裝的生菜產品,較可免除農藥殘留、大腸桿菌的疑慮。生菜要冷藏 別在傳統市場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溫上妤說,生菜因沒有經過燙煮,水溶性營養較不會流失,吃下去可以攝取較多的水溶性營養素;沙拉內若有很多牛番茄、胡蘿蔔、甜椒等,因當中所含的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維生素A都為脂溶性,必須搭配油脂,例如淋點橄欖油,靠油脂才能吸收。不過,也因為生菜未經高溫烹調,潛藏生菌風險。溫上妤提醒,應避免在傳統市場、未有冷藏設備下的環境買生菜,高溫下較容易孳生細菌,建議在有冷藏設備的超商、賣場購買,可選擇的口味和食材也多元。蘿蔓多進口 建議選本土萵苣清洗生菜可以減少菌數,但實際上很難從外觀看出有沒有大腸桿菌,只能注意期限和檢驗。溫上妤說,台灣蘿蔓生菜大都是從美國引進,但進口運程無法確定其保鮮狀況,且2019年美國才爆發大規模蘿蔓生菜汙染事件。其實台灣秋冬產季的結球萵苣、蘿蔓萵苣本土食材,在地生產較新鮮,營養成分較佳,從食物里程來看,也比較環保。選SGS標章 避免農藥、大腸桿菌溫上妤建議選擇包裝有SGS政府檢驗合格的生菜商品,針對有沒有農藥、重金屬殘留,以及大腸桿菌和大腸桿菌群是否達到標準檢驗,依標準,生菜沙拉大腸桿菌須須低於10MPN/g,大腸桿菌群低於1000MPN/g,除了認明SGS產品,若商品有「無毒」標示,更多一層保障。一般生菜沙拉包裝的材質主要是塑料,有的美式賣場賣的沙拉份量大,使用材質較厚的包裝,有助保存。但如果份量太大一次吃不完,建議買來後分裝處理,避免反覆退冰,溫差更容易孳生細菌。鹽巴清洗殺菌 千萬別放過量溫上妤表示,生菜沒經過高溫殺菌、清除農藥殘留,因此務必要用清水洗乾淨。市面上雖有蔬果清潔劑,但如果沒清洗乾淨,可能會殘留介面活性劑。建議用一般水清洗即可,若要加鹽巴殺菌,也要適當的量,若加太多鹽,滲透壓反而會讓農藥進到蔬果裡。正確的生菜清洗方式,是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清水清洗10分鐘,不是沖一下水就好。另外,千萬不要把生菜切碎後再洗,不僅難以徹底去除農藥,也讓生菜營養素流失。自己製作生菜沙拉雖然較安全,但要注意手部衛生和刀具清潔,避免交叉汙染,切勿使用處理過生食的刀子、砧板,要準備熟食專用刀處理生菜,或用手撕剝,處理前務必將手洗淨。保持生菜美觀 多有合法添加物因應現代人需求,生菜沙拉專賣店越來越多。溫上妤說,消費者要注意店內冷藏櫃是否在10度以下,除了食材新鮮度外,工作人員應戴口罩手套,販售過程更要整潔衛生。一般販售的生菜蔬果多數泡過鹽水,以保持外觀。超商盒裝生菜沙拉賣像佳,有的是使用許可的抗氧化劑或食用的漂白水。使用抗氧化劑的產品,包裝多會標示,但食用漂白水不用標示;也有的產品會加入食品添加物提升風味,雖然都是許可添加,但仍建議減少攝取添加物較為健康。吃沙拉難飽足 搭配蛋白質或澱粉溫上妤提醒,吃生菜沙拉,醬料也要慎選,若要減少身體負擔,應選擇油脂、鈉含量較少的醬料,例如和風醬就比凱薩醬好。吃沙拉當正餐可能會因油脂量少餓得快,或營養不均衡,外食族在超商買沙拉應注意均衡度,可另搭配香蕉、溏心蛋、水煮蛋、雞胸肉較有飽足感,而沙拉中添加南瓜、地瓜、玉米、馬鈴薯等,也可增加營養成分與飽足感。澱粉類建議減少攝取加工的精緻澱粉,例如玉米就比馬鈴薯沙拉好,也可控制熱量。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生菜沙拉當正餐清爽又能減肥?營養師提醒反而易變胖
天氣襖熱,許多女性喜歡「吃沙拉當一餐」,覺得清爽好入口,還能順便減肥。偶一為之無妨,但若長時間把沙拉當正餐,可能減肥不成,還影響健康。吃沙拉,從生菜到醬汁選擇都是一門學問,我們請來營養師為你的夏日沙拉餐把關。你是熱愛生菜沙拉一族嗎?生菜沙拉過去是只出現在高級西餐廳的前菜,如今已進入日常生活,無論在便利商店、速食店、路邊攤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有些人對生菜沙拉狂熱,餐餐以生菜沙拉裹腹,營養師提醒,生菜沙拉最多只能取代一餐,若餐餐以生菜沙拉為食,恐無法支撐人體每日所需的基本營養素,基礎代謝率變差反而容易變胖,連帶影響睡眠品質等。營養素雖多 缺乏蛋白質與全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生菜沙拉可以作為減重的「幫手」,但不該當作「健康飲食」。生菜沙拉的營養素雖豐富,但多數缺乏蛋白質及全穀雜糧類。依照國健署的建議,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公克的蛋白質,全穀雜糧類如稻米、大麥,玉米、紅豆、綠豆等,每天建議1.5碗到4碗。蘇秀悅表示,當攝取的熱量不足、飲食不均衡,帶來的副作用就很大。對於原本想減重的民眾,基礎代謝率不足,減重很快就會遇上瓶頸,一旦回到原本的飲食狀況,反而胖更多。而原以為是健康飲食,卻沒有吃足營養素,長期飲食不均衡,缺乏礦物質、鈣、鎂、鋅、蛋白質等營養素,容易影響睡眠、身體器官等。有蛋有肉有澱粉 溫沙拉較均衡隨著營養的觀念愈來愈健全,不少業者也推出有「蛋、肉、菜」的生菜沙拉,同時還會添加藜麥、核果、玉米等,特別像是溫沙拉,通常都是海鮮或是肉類搭配生菜一起食用。蘇秀悅表示,溫沙拉的營養素比一般生菜沙拉的營養素健全,也較為建議用溫沙拉取代正餐。除了生菜沙拉、溫沙拉以外,許多民眾減重時常會選擇「水果沙拉」。蘇秀悅表示,水果沙拉常常藏有陷阱,有些民眾吃完水果沙拉後,並未把沙拉內的水果納入當日的飲食項目,還額外再吃水果,這樣就容易攝取過量的糖分。水果沙拉藏陷阱 害血糖狂飆依照建議,每天應攝取三份蔬菜、二份水果,水果沙拉中的水果也應該算入每日攝取的份量中。如一顆芭樂的熱量為180大卡,水果沙拉中若已經加了一顆芭樂,吃完水果沙拉又額外吃一顆芭樂,等於吃下360大卡,減重計畫恐會因此受到影響。減肥時,也有些民眾會把水果當作解饞的食物。蘇秀悅提醒,只有牛番茄可以作為減肥時解饞的食物,沒有糖分又富含纖維質,其餘的水果,包含小番茄,糖分都過高,不適合減肥時當作點心。吃生菜好處 維生素C未破壞現代人大多是外食族,蘇秀悅表示,平時一個便當油、鹽比菜多,恐不足以攝取到足夠的纖維、維生素C或鉀離子,此時多吃一份生菜沙拉就能擔負起「補足纖維質」的角色。特別是生菜沙拉沒有經過烹調,原本存在蔬菜內的營養素幾乎都能被保存,如維生素C就不會因為「加熱」被破壞。不過,生菜沙拉也因為沒有加熱過,容易暴露在農藥及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風險中。沙拉性寒 畏寒民眾少吃點而且生菜沙拉最好「現做現吃」,有些生菜沙拉放在店內販售超過一天,營養素都會隨時間流失。建議上班族早上出門前準備好,中午立刻吃完,才能吃到新鮮的蔬果,吃進足夠的營養素。站在中醫的角度,生菜沙拉屬於「性寒」的食物。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表示,生菜沙拉對於一般健康人沒有大礙,但對於「畏寒」的民眾而言最好少吃。畏寒的症狀包括手腳冰冷等,這類人通常脾肺功能不佳,建議先調整好脾肺功能,多吃些健脾補氣食物,如薑、四神湯、蓮藕等。化療中患者 不要吃生菜蘇秀悅表示,正在化療的患者、嚴重腎臟病患者、發炎性腸炎、產後正在坐月子的民眾,不建議吃生菜沙拉。化療患者白血球低下,生食對於他們而言恐會增加感染機率,當化療結束,白血球數恢復正常就不再有此限制。至於腎臟病患者,並不是所有期別都不建議吃生菜沙拉,第一期、第二期腎臟病是可以吃的;第三期、第四期的腎臟病患者,因為鉀離子排泄有問題,才建議不要吃。而腸胃道正在發炎的患者,生菜沙拉對於腸胃的負擔相對大一點,也不建議食用。
-
2020-08-23 橘世代.愛吃橘
41歲辣媽靠超市料理,日日減醣狠甩18公斤!
很多人為了保持身材想減醣,但卻常在減醣、爆醣的循環中無限輪迴,也不知如何製作好吃的減醣料理。成功減重18公斤的網路名人「圈媽」分享,只要充分利用家庭附近的超市採購平價食材,就能做出豐富多變的餐點,只要有效控制熱量與份量,輕鬆實踐想嘗試減醣飲食的願望喔。※說明:本文為作者分享之料理食譜,僅供家庭日常烹調參考。減重疑問需以專業醫師評估為準。圈媽的超市採買攻略1.蔬食區:選擇當季蔬菜,並搭配各種顏色,例如綠色菠菜、秋葵;黃色的玉米筍、甜椒;黑木耳、香菇;紅色番茄、紅蘿蔔等等,每餐吃到更多不同種類的原型食物是重點。2.肉類區:五花肉、雞胸肉、豬絞肉、牛肋條....。雞豬牛肉輪流吃,餐餐搭配變化不同吃法。3.海鮮區:選擇快熟、易料理的海鮮,搭配即開即食的罐頭,就能輕鬆享受低醣海鮮大餐。圈媽的超市減醣料理1:塔香雞肉丸利用調理機一鍵按下,就能輕鬆製作這道香氣馥郁的嫩口雞肉丸。可以一次製作大量,放於冷凍保存,想吃再取出煎熟加熱即可,很適合作為常備菜或便當菜。●營養成分淨碳水化合物 3.6 g、、脂肪 39.2 g、熱量 616 cal、膳食纖維 0.4 g、蛋白質 59 g●材料雞腿肉 280g、洋蔥 30g、九層塔 5g、雞蛋 1 顆● 調味料米酒 10ml、醬油 10ml、橄欖油 10ml、白胡椒粉 0.5g、薑粉 0.5g、鹽麴 1g、玫瑰鹽 1g● 超市採買雞腿排(切塊)、雞蛋● 作法1.將雞腿肉去骨切成小丁狀,再放入調理機中絞碎。2.洋蔥、九層塔、雞蛋加入調理機,繼續絞碎、和雞肉融合。3.在調理機中,加入所有調味料,繼續攪打混合均勻。4.取一平底鍋,倒入橄欖油(材料分量外),利用湯匙挖取攪打好的肉泥並塑型入鍋,以中小火慢慢煎至微焦,待底部變白、稍呈金黃色就可翻面。5.將雞肉丸每一面都煎熟即可盛盤享用。Tips 可以淋上自製青醬享用。圈媽的超市減醣料理2:如何自製青醬使用九層塔取代甜羅勒,再搭配松子,香氣更盛。自製青醬可搭配各式餐點,與肉類、起司或蔬菜,都很合拍。●營養成分淨碳水化合物:脂肪 65.8 g、熱量 637 cal、膳食纖維 3.3 g、蛋白質 8.2 g●材料九層塔 50g、蒜頭 20g、松子 20g、帕瑪森起司粉 5g、黑胡椒粉 0.5g、玫瑰鹽 0.5g、橄欖油 50ml、檸檬汁 10ml● 作法1.將九層塔洗淨晾乾。2.將九層塔、蒜頭、松子、起司粉、黑胡椒粉、玫瑰鹽放入調理機中,大致打碎。3.將橄欖油分2∼3次加入調理機中,繼續攪打均勻。4.最後加入檸檬汁攪打均勻。檸檬汁可幫助穩定顏色,讓色澤更好看。5.裝入密封罐後,用分量外的橄欖油覆蓋醬料保存。Tips:成品裝入殺菌乾燥的密封罐,補倒適量橄欖油淹過表面,這樣的方式可冷藏保存一週。圈媽的超市減醣料理3:蒜味海鮮櫛瓜麵很多人乍看這道料理,都以為是真的義大利麵呢!其實是將櫛瓜刨削成長條狀,製作出相近的視覺與口感。如果買不到櫛瓜,也可以小黃瓜替代。●營養成分淨碳水化合物 14.4 g、脂肪 26.2 g、熱量 434 cal、膳食纖維 6.7 、蛋白質 38 g●材料蒜頭 25g、蝦仁 6 尾、蛤蜊 10 顆、櫛瓜 500g、辣椒 5g、橄欖油 20ml、玫瑰鹽 適量、黑胡椒粉 適量、起司粉 15g●超市採買:蝦仁與櫛瓜●作法1.蛤蜊放入鹽水(材料分量外)中吐沙,辣椒切圈備用。2.利用蔬果削鉛筆機或刨絲刀將櫛瓜削成細長條狀,做成櫛瓜麵。3.利用餐巾紙吸乾蝦仁水分,入油鍋煎至雙面約八分熟盛起備用。4.蒜頭切片,放入橄欖油鍋中,以低溫小火煸香,放入櫛瓜麵下油鍋拌炒,再加入蛤蜊,待蛤蜊打開,加鹽、胡椒調味。5.待櫛瓜稍微軟化後,放入蝦仁、辣椒,煮至喜愛的熟度即可盛盤。6.撒上起司粉,即可享用。※作者介紹:張晴琳(圈媽)曾經是熱愛甜食與麵食的人,要不是胖到生無可戀,也不會想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她將自己減醣心得完整公開,出版《日日減醣瘦身料理》一書,並成立網路社團相互交流討論。本文摘自《日日減醣超市料理攻略》,采實文化 2020/08/05出版※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更多愛吃驚選延伸閱讀吃巧克力不怕胖?零罪惡感的減醣甜點 情人收到大喊「超貼心」!外食族「減肥菜單」大公開,原來營養師都這樣吃!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8-21 橘世代.健康橘
1:1 間歇式減重法,每天5餐也能1年減掉12公斤!
本書作者傅勒博士,擁有營養學、膳食學、新陳代謝、運動生理學學位,並取得肥胖症治療博士學位。他認為減肥不成功的最大主因在於,我們不了解身體的機制,就人云亦云地胡亂節食。身體有維持生理平衡的功能,當我們找到身體的設定值,也就是當下最佳的體重,並進行「1:1間歇式減重法」,也就是輪流交替實行「瘦身月」和「維持體重月」的日常減重計畫,就能循序漸進地達到理想體重,進而蛻變成人人稱羨的完美體態!為什麼1:1 間歇式減重法不同於最新的明星節食法?1:1 間歇式減重法不是理論,不是時尚,不是最新風靡的熱潮,也不是依據奇聞軼事或有名人見證的減肥計畫,而是以多年臨床和學術研究為依據的科學方法。1:1 間歇式減重法的根本就是「設定值」的概念。人體比我們以為的聰明,是調校精準的機器,經過校準以防止平衡遭受任何干擾。1:1 間歇式減重法利用人體進化的欲望,使其回歸首選的自然體重,也是人體最理想的體重,讓身體有效率地進行日常活動。不妨想像一下,你身體裡的輪廓就是它應該有的樣子,也就是你的最佳體重。身體在多年節食的壓力下,需要採用1:1 間歇式減重法重新發現(或是首次發現)這個輪廓。這一點適用於每一個人,不論高矮、男女、或是來自任何種族。1:1 間歇式減重法深入人體的生理機能,因此適用於所有人。你的體內已經具備了改變的能力。 1:1 間歇式減重法的作法與功效:按照重新校準體重設定值的飲食和運動計畫做一個月,然後休息一個月,以便達到最佳體重而不復胖。舉例來說,在瘦身月裡,必須密切監控生活方式,規畫食物的攝取量,並把運動列為第一優先,達到當月減少2 公斤的目標。在接下來的維持體重月則可以放鬆,吃較多美食和外賣,以確保體重不再繼續減輕,並幫助身體適應新的設定值。※增加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既能填飽肚子又美味可口的食物攝取量,而且還可以吃得比以前更多。※做你喜歡的運動,但要完全融入你的生活中。※能夠靈活制定計畫,以適應日常生活,並把飲食限制考慮在內,例如素食、乳糜瀉、第二型糖尿病或乳製品不耐受。 1:1 間歇式減重法不需要:●計算熱量或採用膳食計畫。●秤量每一餐的食物重量。●為每一餐尋找豐富食材的複雜烹調方式。●去超市或健康食品店尋找鮮為人知的食材。●採取難以持續或做起來不愉快的運動或活動。1:1 間歇式減重法:先以自己成年後最輕的體重及長期的體重中找到目標減重設定值→瘦身月→達到目標體重→維持體重月。計算你的目標設定值在一張大手卡的頂端寫下你目前的設定值,確定自己已經是在設定值的體重,也是現在的體重。每個人的設定值都不一樣。舉個例子:二十年前佩特拉的體重是80 公斤,但現在是95公斤,這是她歷來最重的體重。因為佩特拉有好幾個月維持在95 公斤,所以她的設定值不是80 公斤,而是95 公斤,因為這是她的身體目前守住的體重。現在我要你在同一張手卡的底端,寫下你成年以來最輕的體重。以這個例子來說,佩特拉二十五歲時是80 公斤。不過,佩特拉的初步目標不應該是達到80 公斤,而應該選擇一個新的目標設定值,介於成年後最輕的體重和目前的設定值之間。對佩特拉來說,87 公斤會是一個好的目標,或者是說減去大約8公斤。若不是她的節食史很長,對她的身體造成了傷害,或許還可以減得更多,比如10、15 甚至20 公斤。你需要從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開始,然後在達標之後,重新評估這個目標—這麼做並不會使你減輕體重的速度變慢。將新的目標設定值在手卡的中間寫得大大的。佩特拉會寫下87 公斤。這將是現前的目標,所以應該置於隨時都看得到的地方。一旦得出目前的設定值和目標設定值之後,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開始實行1:1 間歇式減重法了!如何自訂1:1 間歇式減重計畫?一星期七天中有六天需要採行一個有組織的計畫,包括在家準備食物和規律的活動。「有組織」並非「困難」的委婉說法。前面已說明,事前的規畫不應該讓人覺得辛苦,也不應該讓人覺得是苦差事。瘦身月要求多在家吃飯,同時勤於做體能活動,而維持體重月則可以稍微放鬆對食物攝取的約束,並將體能活動減少到每日最低要求。你需要好好規畫每一天,徹底實行計畫和待辦清單的內容,但這些很快就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人們小時候被告知要做什麼,這意味著有規矩要遵守,有一些常規的事情要做,但是長大後則必須告訴自己要怎麼做才不會讓自己偏離正軌。接下來,我將分享一些1:1 間歇式減重計畫的一周範例,讓你清楚知道如何安排一個星期,以及在瘦身月或維持體重月可以做些什麼事。你可以,也應該制定適合自己行程、優先順序、運動喜好、飲食需求的每周減重計畫。舉例來說,一對全職工作而且吃素的夫婦的減重計畫會與一個單身、退休而且喜歡打保齡球的人截然不同。1:1 間歇式減重計畫妙就妙在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量身定做。 在【瘦身月】裡,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每天吃五餐。起床後的第一餐分量最多,最後一餐的分量最少。2.每周有六天吃家裡煮的飯菜,並以每天晚上的多餘的餐點作為隔天的午餐,這樣不僅簡單,省時又省錢。3.每周可吃一次NG 食物(例如一份霜淇淋)和一次外食(例如披薩)。4.每周運動六天,每次三十分鐘,做不同強度和不同類型的運動。5.每晚睡六至八小時。6.每周有三天不追劇跟看電視,其餘四天每天最多看兩小時。你會發現第六點提到了無電視日,我明白這可能相當有挑戰性。就實質上來說,如果你愛追劇、看電視,這表示要選擇你最喜歡的節目,並慢慢減少觀看的時間,讓自己戒掉追劇和看電視的習慣,朝每周有三天不看而努力。在【維持體重月】裡,請依照下列基本原則:1.每天吃五餐。在一天的開始時吃得最多,一天結束時吃得最少(請注意,每餐的分量和瘦身月食物分量相同)。2.每周有五天吃家裡煮的飯菜,並以每天晚上的多餘的餐點作為隔天的午餐。3.若住得離餐館近,而且荷包寬裕的話,每周可吃兩次NG 食物和兩次外食,也可以在家煮一頓大餐替代。4.每周運動五天,每次三十分鐘,需包含從低到中等強度的運動,但不需要改變運動類型。5.每晚睡六至八小時。6.每周有兩天不追劇跟看電視,其餘五天每天最多看兩小時。 瘦身月 維持體重月 每天吃五餐─第一餐的分量最多,最後一餐的分量最少 每周有六天吃自煮菜 每周有五天吃自煮菜 每周可吃一次NG食物和一次外食 每周可吃兩次NG食物和兩次外食 每周運動六天,每次三十分鐘,做不同強度和不同類型運動 每周運動五天,每次三十分鐘,需包含從低到中等強度的運動,無須改變每天的運動類型 每晚睡六到八小時 每周有三天不追劇跟看電視,其餘四天每天最多看兩小時 每周有兩天不看電視,其餘五天每天最多看兩小時 本文摘自《一輩子不復胖的1:1間歇式減重法:利用體重設定值,打造最健康的瘦身計畫》,時報出版 2020/03/31 出版|更多減重瘦身大小事。「間歇性斷食月瘦4kg」 但風險跟方法你都知道嗎?。黃惠如「從慢老到不減肥」,過好優雅生活自然瘦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19 養生.聰明飲食
台大推樂齡「CGT飲食」 無牙長者3步驟就能吃大餐
大啖美食讓人覺得人生美好,但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就與美食無緣,只能吃稠稠糊糊的餐點嗎?非也。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新研發推出「樂齡好食CGT」飲食,讓無牙長者也能當老饕,吃出健康又美味。台大北護分院研發飲食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臨床發現,高齡者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下,因老化導致進食能力衰退,出現咀嚼、吞嚥功能障礙。北護分院營養團隊赴日本參訪長照機構發現,日本的高齡者竟能用湯匙吃牛排,即使是無牙的長者,也能利用舌頭、牙齦壓碎食材,進而研發適合台灣高齡者的「樂齡好食CGT」,讓牙口不好的長者也有不同的飲食選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指出,CGT分別是「Chew(咀嚼)」、「Gum(牙齦)」以及「Tongue(舌頭)」,也就是輕鬆咀嚼,可以用牙齦磨碎或舌頭壓碎。CGT特色是由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考量老年人容易缺少的營養素設計餐食,讓長輩用牙齦或舌頭就能輕易壓碎食物,但仍維持食物原型及色香味。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簡妙凌說明,CGT飲食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建議選擇質地較軟的食材,如絲瓜、魚肉等,若選擇較硬的肉類時,可先醃製浸泡過後,再以清蒸、燉煮烹調,保持濕滑口感好入口,避免油炸,以免食物過油或過硬。肉類可選擇吃魚、雞、豬肉的軟質部位,蔬菜類可選擇吃絲瓜、大黃瓜,葉菜類攝取葉子部分、去除根部,蘿蔔經燉煮變軟食用,都是不錯的選擇。可吃舒肥雞肉醃製入味針對長者的飲食料理,簡妙凌推薦可吃舒肥雞肉,選擇腿排部位,以鹽與辛香料先醃製入味,再以酵素浸泡約半小時,讓肉質變軟後,透過舒肥機以約72℃溫度放置一小時後,取出切成小塊或丁狀,方便長者食用;如果長者牙口功能較好,可在舒肥後再煎過食用,味道更脆更佳。長者想吃牛排的話,可以將牛排以酵素浸泡,讓肉質變軟,牙口不好長者就可以食用。生菜沙拉也是不錯選擇,以高麗菜絲、地瓜葉、生菜等葉菜當底,加上切碎的小黃瓜、胡蘿蔔絲、番茄、肉丁等。口味上不用過於清淡,若捨去美乃滋、千島等沙拉醬,可撒點鹽巴,或以炒過的蔥薑蒜或辛香料調味,讓長者補充營養素,也增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