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搜尋
漂白水
共找到
236
筆 文章
-
-
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怎麼辦?應對步驟一次看
全台確診數不斷上升,因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傳染風險很高,輕症確診者或無症狀感染者也愈來愈多。若是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怎麼辦?《元氣網》整理相關資訊,讓您了解如何應對。【我是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我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有什麼醫療協助措施?】【我是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如在居家隔離地點1. 大部分的 COVID-19 感染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您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若出現發燒症狀,可以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症狀,盡量臥床休息和飲水。6. 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7. 請依指示就醫,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10. 電話連絡我的密切接觸者(在我開始有症狀發生的前四天至隔離前,曾有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未佩戴口罩下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11. 留在家中等待公衛人員通知安排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撤離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 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註:指揮中心宣布,自4/20日起放寬有就醫或採檢需求之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交通運送方式,公告確診個案及同住居家隔離者緊急就醫交通方式,同意同住親友接送,或步行、自行駕騎車等自行前往方式為輔。>>【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如不在居家隔離地點我在工作場所或從事社交或戶外活動時接到衛生單位電話通知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該怎麼做?接到電話通知即發生效力,接到通知後:1. 配戴醫用口罩立即返家隔離。2. 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應留在家中(或指揮中心、地方政府指定範圍內),禁止外出、不得出境或出國。3. 如果您不是在隔離地點接到通知,請您即刻以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等方式儘速返回隔離地點。4. 若您無法以上述方式返回,請主動聯繫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922,協助安排防疫車輛或安排就近隔離。>>【看更多】【我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有密切接觸者注意事項若無適當保護,且相處時間超過 15 分鐘,即為密切接觸者,須進行居家隔離 10 天,並於匡列時及期滿時各做一次快篩。若快篩陽性並經 PCR 採檢陽性確診,則依據個別身體狀況是否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進入居家照護或配合衛生單位指示隔離/治療。若 PCR 採檢陰性,即持續注意隔離期間是否出現症狀,並在完成隔離後自主健康管理 7 天。(註:5/8日起密切接觸者匡列,僅限同住親友、同住室友,並取消電子圍籬措施;而醫院等職場、學校相關接觸者,按規定僅須採自主應變,不必再開居隔單,若符合無症狀、完成追加劑接種及快篩陰性三個條件,可正常工作、就學。)1. 如果您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四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需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觀察自己是否出現 COVID-19 的相關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6.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 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7. 在家自我隔離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 1922,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用過之採檢器材。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10. 於家中自我隔離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隔離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撤離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 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沒有密切接觸者注意事向若為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需自我健康監測,若無必要行程避免外出,不要聚餐、聚會,等待該名密切接觸者採檢結果。若該名接觸者為陰性,即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正常生活,若該名接觸者為陽性,則轉為確診個案接觸者,依密切接觸者流程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如果您不是密切接觸者,則僅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10 天,如有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 一步檢測,並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居家照護確診個案1. 緊急就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至醫院或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收治:以防疫車隊為原則。3. 轉院:醫院(合約)救護車、民間救護車。4. 返家隔離治療(含就醫後返家):依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返家(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5. 至醫院採檢:以防疫車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居家隔離(同住之未確診者)1. 緊急就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至醫院或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收治:以防疫車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由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看更多】【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有什麼醫療協助措施?】→24 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1. 衛生福利部建構「健康益友 App」可免費下載使用,提供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期間,如有緊急醫療需求,可透過 APP 提出醫療諮詢申請。2. 有關「健康益友 App」操作流程,可於健康益友網頁(eucare.tw)或於 App 之會員中心頁面,參考操作手冊執行。3. 登錄平台後功能自動開通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功能,惟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對象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為避免資源排擠,系統將於 24 小時內核對確認居家隔離/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名單,未在名單中者將暫先停權。4. 本平台與台灣急診醫學會合作,由急診專科醫師及專科護理師全天 24 小時提供即時之緊急醫療諮詢服務,並協助介接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5. 經醫師透過視訊評估(1) 立即送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情況穩定:居家休養。6. 若申請諮詢所在地縣市消防局未加入緊急醫療諮詢平台,將無法由此平台進行即時線上轉介及救護車派送,因此申請諮詢者倘有 119 緊急後送之醫療需求時,仍需自行撥打 119 聯繫勤指中心指派救護車協助送醫。→遠距門診醫療,可循以下 3 類方式辦理1. 全民健保視訊診療計畫:(1) 可至中央健康保險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hi.gov.tw/)「因應 COVID-19 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查詢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撥打門診掛號專線或至該醫療機構提供之網頁,自行預約掛號。(2) 視訊診療門診的開設,仍需視各醫療機構之人力量能隨時變動,建議先電洽該醫療機構確認。(3) 須備有網路連線及視訊設備(如:手機、平板等),並依照醫療院所指示,下載所需視訊 App(如:LINE、Webex 等)。2. 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由各地方政府擬訂計畫因地制宜指定醫院或診所,提供門診視訊診療服務,同時搭配主責醫院(或診所)、負責藥局或釋出處方箋等方式,由藥師調劑提供藥物,並以通訊方式提供用藥指導及諮詢服務。3. 衛生福利部遠距醫療診療方案:(1)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可下載「健康益友App」,申請居家隔離檢疫方案,進行視訊診療門診預約。平台提供視訊看診、開立及交付電子處方箋等功能。(2) 由指定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提供居家照護 COVID-19 確診個案遠距醫療門診診療服務。(3) 各縣市政府倘需將居家照護計畫中,實施視訊診療之醫院或診所名單納入「健康益友 App」,可洽醫事司協助。>>【看更多】
-
2022-04-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居家隔離必備清單!4張圖一次看,隔離前先備妥4大類物品
本土確診案例急速增加,新北市已優先啟動輕症居家照護。在可能居家隔離前,請檢查以下居隔所需的物品清單。一、防疫用品◎口罩◎酒精◎漂白水◎體溫計◎快篩試劑◎血氧機二、常備藥品: ◎外傷急救:優碘、生理食鹽水、燒燙傷藥膏、棉棒、敷料(紗布/OK蹦/人工皮等)、繃帶、消毒過剪刀◎常備藥品:感冒藥、消炎藥、止痛藥、退燒藥、退燒貼片、止瀉藥、腸胃藥、止癢藥、蚊蟲叮咬藥膏◎慢性病處方箋或其他個人藥物三、食物類: ◎可久放的主食:像是米、麵、泡麵、麵粉、麥片、奶粉等。◎可久放的食品或真空包裝:冷凍食品、巧克力、乾糧、沖泡飲品湯品、調理包等。◎飲用水、礦泉水。四、日常用品 ◎衛生紙◎肥皂◎沐浴乳◎洗髮精◎洗面乳◎洗衣精◎衛生棉◎尿布
-
2022-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居家隔離要隨時注意 若有「4大症狀」須盡速就醫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輝中心啟動輕症居家照顧管理,今天正式公布「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持續推動「新台灣模式」,達到「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的目標,將針對確診者進行「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策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確診個案於隔離期間,應特別注意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此外,同住未確診者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相關症狀,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如需共用衛浴設備,請於浴厠備妥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於確診者及同住者每次使用後進行消毒。隔離者家中共用空間盡量對戶外開窗確保空氣流通。每天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當確診病患若離開個人房間使用浴廁須佩戴口罩。同住者因必要的照顧需求須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接觸確診者時,雙方均須佩戴口罩,並於照顧確診者前後,需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執行手部衛生。
-
2022-04-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搞懂居家隔離措施新制 7大QA一次查
為避免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不敷使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放寬居家隔離措施新制,由於防疫政策滾動更新,不少民眾搞不清楚新制和以往差異,聯合新聞網整理QA,協助民眾了解最新防疫作為。問:什麼是1人1室?答:含單獨房間及衛浴,指個人專用房間含獨立衛浴設備。問:最新的居家隔離規定?答:若能遵守居家隔離相關規定,且每次使用浴廁後均能適當清消,則可於不含獨立衛浴設備的個人專用房間隔離,即指有個人單獨房間,但可與同住者共用衛浴。問:衛浴共用不會有染疫風險嗎?答:請遵守居家隔離相關規定,且每次使用浴廁後適當清消。問:如果全家人都是確診者的接觸者,還可以在自宅居家隔離嗎?答:同家戶的同住者若都是接觸者,可同戶隔離。問:如果沒辦法有個人專用房間,還可以在家居家隔離嗎?答:不行,將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集中檢疫所,或自費住防疫旅館。問:何謂適當清消?答:使用適當消毒劑或 1:100的稀釋漂白水(500ppm)消毒。清潔浴室或馬桶表面每日清潔,並使用 1:10 的稀釋漂白水(5000ppm)消毒。問:入境者檢疫期間轉為隔離身分,也可以在家居家隔離嗎?答:以在原檢疫地點隔離至期滿為原則,為降低風險,建議不適用放寬後的居家隔離規範。資料來源/指揮中心記者會、疾管署網站
-
2022-03-25 該看哪科.感染科
醫師:諾羅病毒流行 呼籲勤洗手遵守衛生習慣
近日為諾羅病毒流行期,新北市亞東紀念醫院今天提醒民眾,嚴格遵守個人與飲食衛生習慣,才能預防諾羅病毒;尤其,酒精或乾洗手液無法殺死病毒,建議餐前、便後用肥皂洗手。新北市板橋區亞東紀念醫院今天發布新聞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急診就醫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自228 連假後,全國開始流行急性腸胃炎,檢測出病原多為諾羅病毒(Norovirus)感染。新聞稿表示,諾羅病毒是單鏈的 RNA病毒,無套膜,一年4季都會造成感染。因諾羅病毒無套膜,酒精或乾洗手液無法有效殺死病毒,建議用肥皂洗手;環境清潔需較高濃度0.1%的稀釋漂白水,若處理嘔吐物及排泄物建議使用0.5%的稀釋漂白水。亞東醫院感染科醫師蔡茂松表示,諾羅病毒的潛伏期通常是24至48小時,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痠痛、倦怠,約一半的病人會發燒。多數人症狀持續不超過3日,適當補充水分並給予支持性治療,都能在數天內改善。蔡茂松說,諾羅病毒傳染途徑以糞、口途徑為主,可被人直接接觸傳染,或糞便、飲食感染;提醒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才能預防諾羅病毒,特別是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要勤洗手。蔡茂松說,諾羅病毒不會對身體健康者造成大危害,無須恐慌;但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腎或心臟病患,則較易發生嚴重病例,有相關症狀仍要儘速就醫。
-
2022-03-08 新聞.元氣新聞
鼠輩橫行!今年現首例漢他病毒 個案在馬場工作
小心鼠輩傳播鼠疫!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二月中旬出現症狀並收治住院,所幸個案目前狀況穩定,已出院返家休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漢他病毒主要是散發的傳染病,提醒民眾還是要注意住家、工作場所的環境,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莊人祥表示,這名個案近期無旅遊史,因在馬場工作,常有鼠類出沒,曾接觸鼠類排泄物。2月12日出現肌肉痠痛、發燒、畏寒等症狀,2月14日因症狀未改善,前往醫院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診,同住者及接觸者則無疑似症狀。個案目前狀況穩定,已出院返家休養。莊人祥表示,漢他病毒向來屬於法定傳染病,去年同期則有三例病例。針對漢他病毒,衛生單位會針對個案住家、工作場所進行環境調查。目前衛生單位前往個案住處周邊及工作場域進行疫情調查、環境消毒,並於三月五日放置鼠籠捕鼠,但目前尚未捕獲。疾管署統計,國內去年累計10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個案居住地為高雄市四例、台北市兩例、新北市、桃園市、彰化市及台中市各一例。自2011年起累計35例本土病例,性別以男性24例、佔66.7%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28例、佔77.8%為多;另1例印尼境外移入個案。莊人祥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嚙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漢他病毒出血熱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三至六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莊人祥說、,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應隨時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100毫升市售漂白水加上1公升清水稀釋,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另為避免病毒飛揚於空氣造成傳播,請使用清除污物的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
-
2022-03-07 新聞.健康知識+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台灣氣候潮濕,不論是夏季或冬季濕度都不低,相當容易生長黴菌,而物品發霉不單是影響物品外觀,對人體健康也會造成影響,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提醒,日常生活應盡量斷絕黴菌的生長要素,若發霉也應妥善清除,以避免傷害健康。 黴菌4大特性:潮濕、擴散、會飄、看不到。 譚敦慈護理師表示,黴菌生長要素如民眾所知,溫度和濕度都是關鍵,在溫度約25˚C、濕度60%就容易孳長,濕度65%會加速生長、85%則是高發,且未必是在夏季,台灣整年普遍濕度都相當高、即便入冬溫度也不低,幾乎可說是一年到尾都是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黴菌的特性不只是會擴散,也包括了會隨著空氣飄散,因此家中若有一處發霉,恐怕也意味著整個環境都有黴菌的孢子在空氣中流動,這也是為什麼常見一處發霉,過沒多久其他地方也會開始跟著發霉。 物品發霉時,不少民眾會用紙巾擦拭,或是用雞毛撢子等試圖清除,這類的作法雖然確實可讓外表乾淨,但實際上向內擴散的黴菌卻尚未根除,物品看到發霉已是較為嚴重,裡頭往往已受到黴菌入侵,肉眼並不可見。也就是說這些動作往往只是清除了表面上的黴菌而已,而撢的動作甚至還容易讓黴菌四處飄散。 發霉、黴菌4大健康問題,護理師:恐增罹癌風險! 譚敦慈護理師表示,物品發霉不單只是影響外觀,空氣中長期飄散著黴菌,最直接的影響自然就是呼吸道系統,除了常見引起過敏等上呼吸道疾病,也會影響到下呼吸道的肺部,形成慢性肺部疾病。而黴菌當中有黃麴毒素、赭(ㄓㄜˇ)麴毒素等毒素,黃麴毒素容易傷肝,赭麴毒素容易傷腎,若誤食發霉食物,也都會提升相關癌症的風險。除此之外,身體若常接觸發霉物品,例如帽子、衣物等,皮膚除了出現疹子、痘痘等,也容易受到黴菌感染,雖說一般衣物民眾會常洗,但帽子、冬季外套單品就較少人會常洗,大多一個月或甚至一季之後才洗,需特別留意。 防發霉傷健康、增罹癌風險,護理師教2招有效除黴! 防範物品發霉、黴菌傷害健康,譚敦慈護理師建議,最基本的作法就是阻絕黴菌生長,若溫度不易控制,至少濕度得控制好。例如連續下雨的日子就建議開著除濕機,家中最常見濕度過高的浴室,可以把地板的水刮乾淨後,蓋上馬桶蓋候用除溼機除溼,馬桶的水槽有水,若開著馬桶蓋除溼恐怕效果不彰。毛巾也建議掛在通風處,避免成為黴菌滋長的溫床。也特別提醒,許多民眾會以冷氣機作除溼,但不論是除溼機或冷氣機也要注意是否有發霉,若這兩者發霉,黴菌一樣會隨此在空間飄散。 若是發現物品發霉,自然得盡早清除,譚敦慈護理師建議情況允許就以漂白水、除黴劑清潔,兩者是最能去除黴菌的物品。但像是皮件等無法以此方式清潔的物品,就建議請相關專業清潔專家處理,或考慮直接丟棄,不可認為外表的黴菌擦拭掉了就代表清潔完成,如前述提到,黴菌已生長到肉眼看不見之處,光清潔外表,過沒多久就會長出來。另外,也有不少人認為黴菌怕熱、怕日曬,便在擦拭外表後拿去戶外日曬,這其實沒有什麼幫助,若清潔妥當日曬確實可避免潮濕、防止黴菌滋長,但若只清潔外表,黴菌還是在物品當中,拿回室內過沒多久還是會再長回來。 若是食物發霉,不少民眾看到食物發霉會剝掉發霉處,但發霉的程度也並未可知,恐怕整個食物早已受到汙染,甚至擴散到旁邊的食物,這些都是肉眼看不見的,因此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丟棄,以撇除食安疑慮。 《延伸閱讀》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就好?營養師:母湯,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房間整潔間接影響健康 毒物專家:發霉有致癌風險,塵螨影響呼吸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別拿酒精噴捷運座椅 恐「落漆」沾染衣物、隨身物品
疫情時代,民眾已養成隨身攜帶酒精噴灑消毒的習慣,不少旅客也會在搭乘捷運時,往座椅噴酒精消毒,殊不知此舉會造成油漆溶解剝落。台北捷運表示,日前就收到旅客反映,穿著的褲子疑似沾到捷運座椅油漆,經調查後才發現是因為乘客以酒精擦拭座椅,但目前只有收到1位旅客投訴,呼籲民眾稀釋漂白水或次氯酸水擦拭,避免落漆沾染隨身物品或衣物。台北捷運指出,近日有旅客反映,穿著的褲子疑似沾到捷運座椅油漆,這起「匪夷所思」的案例,經深入調查後發現,起因旅客使用市售酒精直接噴灑座椅擦拭,導致座椅表面聚胺脂(PU)漆溶解所致。台北捷運表示,捷運系統均經過清消,請勿使用酒精擦拭座椅等相關設備;同時,亦將找尋更佳座椅漆或貼膜、鍍膜等耐酒精材料,防止類似情形再次發生。北捷說,目前捷運仍持續全時清消,使用的是稀釋後的漂白水,不會傷害溶解座椅面漆,營運時段車站頻率為2小時、列車頻率為4小時,列車出車前均完成清消;營運結束後,車站及列車則依排程進行清消作業。北捷也說,酒精是有機溶劑,不只會溶解捷運列車座椅面漆,也會溶解皮膚的油脂,對於有塗層、油漆或是皮製的傢俱、皮包、皮鞋、汽車內裝,均有可能造成掉漆或損壞。如果旅客要自行消毒捷運座椅,建議使用次氯酸水或濃度0.05%漂白水。
-
2022-03-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幼兒園女童感染諾羅病毒 全家和同學都受感染
寒流一波波,急性腹瀉就醫人數大增,其中以感染「諾羅病毒」佔大多數,光田綜合醫院兒科醫師黃中明表示,日前一名4歲幼兒園女童因嘔吐、水瀉不適掛急診並住院治療,後來照顧者阿嬤與父母也出現同樣症狀,「一人得病、全家都遭殃」,可見諾羅病毒的傳染力極高。醫師黃中明提醒,雖然即將進入春天,但他預估仍會持續流行一陣子,千萬別掉以輕心,把握「濕洗手」關鍵預防,他說天冷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期,不論是輪狀病毒或是諾羅病毒,就算用酒精等乾洗手都無法完全殺掉病毒。黃中明表示,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只要有10到20顆病毒顆粒即可致病,尤其小朋友喜歡用手亂摸,食物一拿就往嘴巴塞容易因此感染,而且飛沫的傳染力非常強,接觸者也難擋被傳染的風險。黃中明指出,近日一名4歲就讀幼兒園的女童,因為腹瀉、嘔吐嚴重,半夜哭鬧不停,家長緊急掛急診就醫,因脫水嚴重,安排住院打點滴休養治療;女童在住院期間,醫護卻發現陪同的阿嬤面色凝重,一問之下阿嬤才說感覺頭痛、全身痠痛不適,醫師提醒可能被孫女傳染「諾羅病毒」,趕緊掛肝膽腸胃科檢查,之後父母、甚至同班同學都被傳染。黃中明強調,「諾羅病毒」每個人都可能感染,症狀多以嘔吐、水瀉為主,部分會有發燒症狀,成人則以全身痠痛、頭痛、倦怠為主;「輪狀病毒」則好發在6個月至3歲幼兒,症狀以嘔吐、發燒、水瀉,嚴重恐危及性命,建議家長在新生兒6個月以前施打疫苗預防。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與許多疾病類似,曾有腦膜炎、菌血症患者因誤診,而延誤治療的例子,潛藏許多危機;1月開始出現零星幼兒感染COVID-19個案,數據顯示其中有4到6%的症狀也是嘔吐跟腹瀉,難以分辨,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目前正在流行的諾羅病毒,是酒精也殺不掉的病毒,黃中明強調,「濕洗手」徹底清潔是關鍵,勤洗手、勿生吃,當家人感染時,請用漂白水清潔廁所與浴室等環境,徹底殺菌以防被感染。
-
2022-01-14 新聞.健康知識+
餐具材質影響身體健康!塑膠、木質、陶瓷哪個好?毒物專家解說
餐具的材質影響著身體健康,大多民眾都聽過盡量別用塑膠餐具裝熱食,不過其實生活中常見需要留意的恐怕不只有餐具,且其他材質也有各別需留意之處。美國毒物理學家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的風險,以及特別需要留意之處,並提供相關建議給民眾參考,提醒多加留意。 當塑膠餐具碰到熱食,釋出環境荷爾蒙恐影響健康。 招名威教授指出,塑膠餐具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擔心碰到熱食可能會有釋放出塑化劑、雙酚胺、三聚氰胺的疑慮,這些化學物質從現有研究來看,對動物而言有致癌風險,對人類雖無致癌疑慮,但環境荷爾蒙還是會全面影響人體健康,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除了普遍民眾所知影響生殖器官外,也可能使得血液循環變差、感知能力異常、認知能力下降等。 除此之外,塑膠餐具材質相較容易磨損,特別是在清洗餐具用菜瓜布等清潔用品清洗時,長年累月下來會有不少的細微損傷,碰到熱食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便有可能卡在這些細縫裡面,更增加吃下的風險,這點也需留意,尤其是使用塑膠餐具又較節儉或念舊,長期沒換新餐具的民眾。 塑膠餐具、容器別碰熱食,自助餐裝湯也要注意。 招名威教授表示,除了塑膠餐具以外,民眾日常也常常誤踩「熱食碰塑膠」的地雷,例如微波時沒拿下保鮮膜、吃自助餐用塑膠袋裝熱湯等。雖然上述這些塑膠餐具、容器在合法的通路購買,風險是低於法定門檻,但怕的是用到尚未被檢驗出的問題產品,更不用說其他各式各樣管道購買的,是否有通過檢驗。在有疑慮、又不知道購買的是否真的為安全產品的情況下,招名威教授建議,生活上就是建議最好避免熱食碰到塑膠,塑膠餐具、容器就用來裝一般冷食即可,例如微波前記得先取下保鮮膜,或是外帶自助餐時自備其他材質裝熱食熱湯等,如此便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常見4材質餐具、容器,留意生活細節更有助健康。 若不使用塑膠餐具及容器,生活中其他的選擇如陶瓷、不鏽鋼、木質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還是有需要留意的地方。招名威教授指出,當中較推薦使用的是不鏽鋼餐具,雖然外觀較不出色,但食安風險較低,不過自然也要注意買到的確實是不鏽鋼。其他餐具最需留意的,就是有無塗裝、顏料、彩繪等,上頭的染色劑同樣也有可能釋出有害物質,又或是在清洗時逐漸脫落,在使用時將其吞下肚,雖未必真的會傷害身體,但如前述塑膠產品一樣,能避免則避免為佳。 從材質上來看,陶瓷就是留意碰撞較容易打破。木質則需注意可能在清洗時刮起小木屑,且也相較容易吸收外來的水分,包括清潔劑、漂白水等,若未確實清洗乾淨,也會影響飲食安全。另外木質也有發霉的疑慮,台灣氣候潮濕,若清洗後沒有確實風乾、烘乾,這些餐具就容易發霉,若長期將黴菌吃下肚,可能有致癌風險,因此若使用木質的餐具建議定期更換為佳。 招名威教授表示,日常中餐具的品管,相關風險盡量避免即可,不必擔心太多,健康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身體狀態,保持健康從注意各細節做起,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防範筷子4大健康地雷 專家:留意發霉避免吃下致癌物 .食物發霉易引肝癌,切掉就好?營養師:母湯,這4種情況都不能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16 新聞.健康知識+
新北抽測抗菌砧板多款未達標 俠醫遺孀譚敦慈分享3建議
新北法制局抽驗8款市售砧板,發現其中3件中文標示不符、5款抗菌率未達標,目前已要求業者下架,並行文業者所在地之主管機關依法處理。毒物專家譚敦慈也分享,民眾使用砧板要落實生熟分離原則,且記得每次用完一定要清洗,至於材質選擇上則沒有絕對,民眾可依照不同使用習慣來選購。疫情影響下「自煮」蔚為風潮,新北市消費者保護官依照ISO 22196抗菌性標準抽測市售8款抗菌砧板,發現其中3件中文標示不符、5款抗菌率未達標。法制局指出,其中「PINYAN美國原裝雙面抗菌木纖維砧板」、「ECOWOOD 美國松木不發霉砧板」、「KYOCERA日本京瓷抗菌砧板附直立架」等3件都不符合食安法第26條規定,也就是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顯標示法定項目。另外5件包含「GOLD LIFE美國原木不吸水抗菌砧板」、「彩藝密痕砧板 x 染井吉野櫻」、「妙潔 抗菌料理砧板」、「ECOWOOD 美國松木不發霉砧板」、「KYOCERA日本京瓷抗菌砧板附直立架」在實驗菌種中R值皆小於2、即抗菌效率都未達99%;甚至其中有1件實驗菌種中R值小於0;以上5件產品都以涉及食安法第28條或商品標示法第6條誇大不實部分。消保官鍾佳儒表示,目前已要求業者將商品網頁下架,並行文業者所在地之主管機關依法處理,也勸說業者應該要誠實自主標示,呼籲民眾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950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詢問。俠醫林杰樑遺孀、同為毒物專家的譚敦慈也到場分享。她建議,民眾在使用砧板時應該要多準備幾個砧板,將生肉、生菜及水果的處理分開,以落實生熟分離原則,而若是肉品切完也不要用熱水沖,否則蛋白質會附著在上面。她強調,砧板每次用完一定要清潔消毒,且不要往牆上掛,否則容易造成另一面發霉,所以最好是放在兩面都通風的地方,這樣正確使用才能讓料理的安心。譚敦慈指出,就材質選擇上,其實也沒有一定要選擇木頭或塑料,還是看消費者習慣最重要,但民眾若習慣高溫清洗,則建議選擇塑料砧板,但同時在選購時要注意材質溫度;木頭砧板則是在清洗後一定要趕快擦乾,若要消毒也能用酒精、次氯酸水或稀釋漂白水清潔,之後再用清水沖乾淨也可以,而最重要的是木頭砧板有裂縫就一定要更換,否則可能會藏有細菌。
-
2021-10-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4/馬達聲轟隆響起 啊,那是確診的聲音
安靜的時候,耳朵能聽見的聲音格外豐富多樣。六月中旬的上午七點,三級警戒的台北市區,非常安靜。從重慶南路的總統府、西門町一路步行到醫院的篩檢站,車輛稀少,反而顯得腳踩落葉的沙沙聲,特別響亮。竊竊私語、煩躁不安……走進篩檢站,瞬間開啟靜音。用聲音記錄的防疫現場,有時更能感受情緒流動。「在這裡領號碼牌嗎?」「什麼時候會開始?」「我可以代家人拿號碼牌?」……上午八點不到,篩檢站外排了長長人龍。竊竊私語、煩躁、不安,所有的喧嘩嘈雜,以掛號處為分水嶺,掛了號走進篩檢站等候區,聲音嘎然而止,像按下了手機上的靜音符號,瞬間無聲。坐在等候區約莫20張排列整齊、保持安全距離的白色塑膠椅,大家小心翼翼不敢放聲說話,接電話時也會刻意壓低音量,有種進入寺廟的肅穆。當我叫他們的名字並核對健保卡時,隔著口罩就能感受到緊張:額頭冒汗、眉心緊皺,或慌張找剛剛才拿出來的健保卡。若多問一句,怎麼會想來篩檢?通常大家好像鬆了一口氣,在短短1分鐘步入篩檢區的空擋,滔滔不絕說著心裡的憂慮:多半是鄰居、家人或同事確診,有些是解隔離,有些則是出現感冒、咳嗽症狀,每個都擔心自己會不會確診?可惜誰也沒有標準答案。「放輕鬆忍耐一下就好,不要動喔!」一天要聽(說)上百次。進到篩檢區,要被戳鼻子接近喉嚨深處才能採到檢體,很不舒服,因此我們護理師最常說的就是:「放輕鬆忍耐一下就好,不要動喔!」一天要說上百次,剛開始上班,我連晚上睡覺耳邊也不停迴盪著這句話。偶爾也會出現「咚」的一聲,原來是民眾採檢時很害怕,一直往後退,醫師透過隔板的手就要一直往前伸、人也往前傾,幾次差點把隔板撞倒,我只好一個弓箭步,右手拿著要接檢體的試管,左手稍抵住民眾背後,再一聲「忍耐一下下,快好了!」讓醫師可以順利地戳鼻子採檢。對,就是穿著那令人手腳不靈光的防護衣,協助做完採檢,我都可以聽得見自己的喘氣聲。一有確診個案,化學兵立刻啟動,馬達聲轟然響起。有時,等候及採檢區會出現巨大響聲,是馬達發動機的轟隆轟隆聲。第一次聽到時,醫師輕聲說了句:「啊,這是有確診者的聲音。」確診者來自篩檢及院外轉入。譬如快篩30分鐘可得知檢驗結果,若是確診陽性個案,會從篩檢區右邊的小門進入專屬隔離病房等候;若是從檢疫旅館送來的確診患者(通常是出現咳嗽、發燒等不舒服症狀),則從右後方的專門通道進入隔離病房。有時他們會進入篩檢站左邊的X光室照片子,觀察肺部狀況。不論如何,一有確診個案,化學兵就會背上重達20多公斤的消毒桶,沿著確診者走過的路徑噴灑漂白水消毒,從左邊的X光室、中間的篩檢區、及右邊隔離病房外的廊道,包括等候區,全部消毒一遍。馬達聲也很像田裡種稻的聲音。有次去花蓮長濱採訪,當地婦女告訴我,這裡很常聽到直升機的聲音,這是悲傷的聲音,因為表示有人落海需要救援,她的大伯及好友,都在捕魚時不幸被浪捲走,失去性命。比起來,或許確診的聲音沒那麽可怕。7月確診者逐漸減少,終於聽見夏天的聲音。6月中旬,一天都要聽到好多次馬達聲,篩檢確診的人、接獲外面確診的患者整天沒有間斷,譬如有天60個篩檢的人裡就有10個確診,說實話,醫護人員心裡也不好受。幸好到了7月初,白班篩檢100個以上也沒有出現確診,「今天零確診!」醫護人員交班時常為此小小歡呼。有時我們也會安慰民眾說,放心啦,現在確診的人已經很少很少了,現在除了定時消毒外,已經很少聽到轟隆轟隆的馬達聲。7月的篩檢站,偶然傍晚還能聽到輕音樂流洩,氣氛輕鬆許多。我喜歡午後下雨的聲音,聽著雨滴打在屋頂遮陽板,帶著重低音的叮咚聲,讓人想起日本的紫陽花(繡球花)祭,一球一球飽滿鮮豔、藍色、綠色、粉色、白色的繡球花,看著都覺得心花怒放,搭配百貨公司促銷一把把漂亮的雨傘,真是雨季裡的美好回憶。疫情趨緩,雨季初歇,午後唧唧蟬鳴聲如雷雨般壯麗,正式宣告夏天來臨。(待續)
-
2021-10-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抗菌洗手乳能「抗菌」?賣場買回的東西先噴酒精?顏宗海破解防疫錯誤觀念
防疫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日常生活毒害卻仍無所不在。udn × 「元氣網粉絲團」今(13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教大家如何輕鬆防疫、避免各種生活用品毒害的方法。顏宗海首先談到自身防疫方法,他說最好的方式仍是老生常談的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而市面上琳瑯滿目各種品牌的抗菌洗手乳、消毒產品等,是否真有助於「抗菌」?顏宗海指出,洗手就用肥皂、清水洗最好,若在外面沒水可洗的地方則用75%的酒精代替。抗菌洗手乳、消毒產品、乾洗手可能含有其他添加物及芳香劑等,都沒有用清水及酒精來得好。此外,疫情期間許多人買東西回家後,會先用酒精噴一下東西的外包裝,顏宗海表示不必要,酒精噴手即可,不需噴物品及食品。國內外專家都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還是存活在有生命的生物體上,它不會通過食物傳播;國外還有研究報告指出病毒會在外科口罩存活7天,但顏宗海強調,這個病毒量很低,且停留不代表會傳染,大家大可不必過度擔心。也有很多人會用次氯酸水、漂白水(次氯酸鈉)來消毒,顏宗海表示,這二樣僅用於環境消毒,並且因其對皮膚具有刺激性,所以次氯酸水、漂白水擦過後,需再用清水擦過一次。另一重點則是一定要稀釋後再使用,一般家庭用濃度約1:500(PPM),而若是家裡有自主健康管理者、確診患者或醫院使用,濃度則會加倍。並記得使用時最好穿長袖、戴口罩、戴護目鏡、保持環境通風,以策安全。顏宗海說,急診室也常見有人擔心使用一種消毒產品力道不夠,於是用漂白水加鹽酸,結果產生氯氣,引起呼吸困難送急診。因此顏宗海說,清潔消毒把握一個原則,即一次用一種即可,用多種效果不會比較好,反而可能傷身。
-
2021-09-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想浴室長霉,為何用「冷水」比電風扇好?跟譚敦慈學:讓浴室不長霉的「5大訣竅」
台灣天氣炎熱潮濕、容易有黴菌產生,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家中最潮濕「浴廁」,清潔起來更是苦惱。民眾最信賴的安心指標譚敦慈老師,分享自家浴室的清掃、收納原則,教大家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保持乾淨清爽,告別黴菌大本營!Point 浴廁清潔重點在保持乾燥!浴廁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潮濕長霉,霉菌若從浴廁飛到家中,就會危害健康。① 濕毛巾勿掛浴室使用過的毛巾不要掛在浴室裡,否則容易發霉,當毛巾摸起來感覺黏黏滑滑,表示已滋生大量細菌,如果長出黑色斑點,代表已經發霉了,就要丟棄。② 使用完以冷水沖洗並刮淨洗完澡後濕度及溫度都較高,對霉菌是很好的生長環境。建議最後一個洗澡的人,用冷水沖洗浴室牆壁及地板降溫,再用刮刀把水刮淨。③ 除濕浴室使用完畢後,應打開抽風機來保持乾燥,如果沒有抽風機,建議一至二天使用一次除濕機。除濕時,記得把馬桶蓋蓋上,以免影響除濕效果。有人會用電風扇吹,其實是把濕氣往其他地方吹。Tips 可在浴廁準備一條乾抺布,順手將噴濕的地方擦乾。④ 漂白水除霉長霉的地方,除了可用市售的除霉噴劑之外,還可用漂白水來去除霉菌。可將廚房紙巾蓋在發霉處,噴漂白水靜置一晚後洗淨即可。⑤ 沖馬桶蓋蓋子建議如廁後,應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否則臭味及細菌亦沾染掛在浴室的毛巾及牙刷。此外,若遇停水,應先蓋起馬桶蓋,再將水倒入水箱,再沖水。Tip 我們家每天清洗馬桶,或用酒精噴灑擦拭馬桶蓋來消毒殺菌。⑥ 避免用品長菌●牙刷架應有瀝水孔 使用後的牙刷很潮濕,不小心就會長霉。建議刷完牙後,先把牙刷甩乾再放牙刷架。牙刷架應有瀝水孔,底部勿積水,才能避免藏汙納垢及發霉,家中牙刷也不要放在同一個杯子,最好分開放,才不會碰觸傳染疾病, 牙膏也不要共用為佳。●瓶罐不落地瓶瓶罐罐直接堆在地上易累積水漬而長霉,建議放在架高的置物架上。●肥皂盒架高利於瀝乾軟爛的肥皂易滋生細菌,一定要把肥皂盒架高,滴水瀝乾才行。我通常會把肥皂切成小塊分次用,每塊大約一至二週左右用完,降低細菌滋生的可能性。或是可用磁吸式皂架,讓肥皂懸空的設計,讓其保持乾燥,細菌不滋生。Tips 或是可以將肥皂放進網袋裡,使用後掛在通風處晾乾。●補充洗手乳前徹底清洗、晾乾洗手乳用完更換補充包時,常因瓶子沒有保持乾淨而滋生細菌。建議每次用完後先將瓶子洗淨、擦乾,最好再用75%酒精涮一涮,晾乾後再倒入補充液。⑦排水管定期清蚊蟲會隨著廁所裡的排水孔飛到家裡,同樣的,其它住戶產生的細菌也會順著排水孔跑進家中,造成病菌傳播,嚴重時會造成群聚感染。想要常保浴廁衛生,建議使用下列方式:●排水管倒水排水管裡有「存水彎」,能夠達到「水封」的作用,可防止蚊蟲、臭氣及細菌入侵。建議每天可以往排水管倒1~2杯水,確保水封功能常。●密封若家中有很久沒使用的衛浴,建議將排水口密封起來。現在市面上有販售排水孔密封裝置,只要塞進管道中,就可以達到防蟲防臭及防病菌的作用。 ⑧水槽可用科技海綿浴室水槽的水垢、黴斑,使用後可用三聚氰胺的科技海綿擦拭,好用又環保。Tips 大家都在意臭味,但香味更可怕! 我家沐浴精的用量很少,主要想避免接觸其中可能的定香劑。選擇沐浴用品時,盡量選擇香味不要太濃、太持久的。浴廁定期清潔☑ 清理排水孔上積垢,若有卡毛髮須清除乾淨。☑ 定期用保養型清潔劑清洗排水孔,以保暢通。若未常清理,已稍微堵住,請用強效疏通劑。因強效清潔劑都是強酸或強鹼,使用時一定要戴手套、護目鏡,穿長袖,避免噴到臉及眼睛。☑ 使用強效疏通劑通常需等待一段時間讓髒汙溶解,請將廁所窗戶打開,通往室內的門關閉,避免嗆鼻氣味跑到家中。Tip 若排水系統下面是塑膠軟管,不能使用具腐蝕性的強鹼清潔劑!否則易破裂。☑ 選台灣大廠生產、標示完整,並且有檢驗合格證明的清潔劑。此外,香味太持久的清潔劑,也不建議購買。而現在很多網路賣清潔劑看似很強效,但沒有完整標示,或簡體字標示不清楚的清潔劑不要任意使用。☑ 浴室清潔重點在於去除皂垢(碳酸鎂、碳酸鈣),使用酸性清潔劑才能溶解。建議髒汙處用檸檬酸先敷著過夜,再將汙垢刷除。書籍介紹譚敦慈的安心生活全圖典作者:譚敦慈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1/07/16作者簡介譚敦慈: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伴隨夫婿林杰樑醫師投入毒物研究數十年,擅長以生活、無負擔方式,跟大眾分享正確飲食觀,認為食安一定要能輕鬆地落實在生活中,成了眾多家庭主婦、職業婦女及重視食品安全者最信任的安心指標。從安心食岀發,這次她不只談飲食,而是生活的全面,從食安、衣安、住安切入,和民眾一起安心過生活。延伸閱讀: 打完AZ怕有副作用,「第2、4、30天」要留意!家醫科醫師:施打後第●天是血栓觀察期
-
2021-09-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面罩如何消毒?美國CDC授6步驟+1情況該丟棄
每天搭乘大眾運輸,出門在外必戴口罩,也有越來越多人會戴上防疫面罩,但拿下面罩後正確的落實消毒,才能真正避免染疫問題。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部主席史蒂文戈登醫學博士說,面罩提供了另一層保護,可以防止進一步傳播。不過美國疾病預防中心(CDC)提醒面罩也不應被視為口罩的替代品。面罩凹折損壞 重新更換不使用史蒂文戈登醫學博士說,面罩是由圍繞面部彎曲的塑料、有機玻璃面板以及適合的鬆緊帶所組成。為了能在配戴時得到絕佳的保護,配戴時應超過下巴並圍繞臉部兩側,且額頭和面板間不應有任何縫隙。根據CDC提醒,面罩不應被視為口罩的替代品,CDC建議可以戴上一次性的面罩,至於面罩的使用期限,CDC指出,若是使用非一次性面罩無凹折、損壞或破裂時,則可以反覆地使用它,若是已損壞,請不要嘗試修理,並勤於更換,或大量購買一次性面罩。回家清潔面罩後 減少染疫風險請戴上口罩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回家後一定要確實做好清潔。首先將面罩浸入溫的肥皂水中,去除所有表面的污染物,接著再用軟海綿或布輕柔地清潔表面,最後再用超細纖維的棉毛巾沖洗,輕輕地擦乾面罩。另外,也可用抗菌濕巾清潔面罩,但要注意很可能會有殘留物。或者也可使用70%異丙醇濕巾進行消毒,但是不建議以清潔窗戶或家用清潔劑來清潔,刺激性清潔劑很可能會損壞它。 選用中性清潔劑 擦拭面罩內外處如果面罩製造商有說明禁止的清潔方法,CDC建議採取以下步驟:首先,戴手套後盡可能選擇中性清潔劑或清潔濕巾來擦拭面罩內部。其次,再選擇浸有消毒液的濕巾或乾淨的布來擦拭面罩的外部,以去除殘留物。再者,將面罩放置陰涼處,自然風乾後,最後摘下手套,完成手部清潔,如此才能確保面罩的防護能力。(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為什麼久戴口罩、護目鏡會頭痛? 醫揪「關鍵原因」:3方法可救 ·降低染疫風險!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你用對了嗎? 專家詳解「使用重點」
-
2021-09-02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增多 開學戴口罩勤洗手
學校開學讓家長擔心新冠肺炎疫情,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宇正提醒,最近腸病毒就醫、住院的學生呈現增加趨勢,提醒家長叮囑孩子戴口罩之外,也要正確洗手,感染腸病毒也要避免到校,避免交叉感染。腸病毒往年在5、6月流行,今年沒有相關個案,最近卻突然出現病例,李宇正推測,應是5月中全國停課,小朋友缺少人際接觸,因此5、6、7月,幾乎沒有腸病毒個案。直到最近,門診才發現多個腸病毒病例,李宇正指出,9歲女童持續高燒數日,診所診斷為扁桃腺發炎,小朋友後來出現吃不下東西的情形,來台中慈濟醫院急診,發現後咽出現許多小水泡,才確診是腸病毒感染,隨即收治住院。另外有2歲多幼童才剛到幼兒園上課一周,家長發現孩子發燒、食慾不佳,到台中慈濟醫院門診就醫,發現除了咽喉有許多小水泡,手、腳也有小水泡,診斷也是腸病毒。李宇正推測腸病毒個案增加,應是幼兒園陸續開始恢復上課,加上不少人趁微解封,在暑假結束前帶小朋友出去走走,才使腸病毒個案增加。台中市衛生局表示,台中市上周腸病毒急門診就診人次為157人次,較去年同期269人次略低,也遠低全國流行閾值1.1萬人次,代表全國尚未進入流行期。適逢各級學校開學,李宇正建議,幼兒園老師除幫小朋友量體溫,可多注意學童咽喉有無小水泡。如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酒精殺不死腸病毒,家長要落實兒童飯前、便後用肥皂徹底洗手,用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陽光曬棉被、煮沸餐具餐巾,藉高溫抑制腸病毒活性。
-
2021-09-01 該看哪科.兒科
疫情降級再見小兒腸病毒 醫師提醒開學也要勤洗手
今天開學,家長擔心新冠肺炎疫情時,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宇正提醒,最近因腸病毒就醫、住院的小病人呈現增加趨勢,提醒家長叮囑孩子戴口罩之外,也要正確洗手,萬一感染腸病毒,也要落實生病不上課,避免交叉感染。腸病毒往年在五、六月流行,今年卻幾乎看不到相關個案,最近卻突然出現多位病例,李宇正醫師推測,應是五月中全國三級警戒全面停課,小朋友缺少人際接觸,因此五、六、七三個月,醫院幾乎看不到腸病毒個案。直到最近,李宇正醫師在門診發現多個腸病毒病例,李宇正指出,9歲女童持續高燒數日,起初居家附近診所診斷為扁桃腺發炎,小朋友後來出現吃不下東西的情形,來台中慈濟醫院急診,發現後咽出現許多小水泡,才確診是腸病毒感染,隨即收治住院。另外有2歲多幼童才剛到幼兒園上課一周,家長發現孩子發燒、食慾不佳,到台中慈濟醫院門診就醫,發現除了咽喉有許多小水泡,手、腳也有小水泡,診斷也是腸病毒。李宇正推測腸病毒個案增加,應是隨7月27日疫情稍降,幼兒園陸續開始恢復上課,加上不少人趁微解封,在暑假結束前帶小朋友出去走走,都可能使腸病毒個案增加。適逢各級學校開學,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學童頻繁互動傳播,李宇正醫師提出兩個建議:一、雖然疫情期間,要小朋友脫下口罩張嘴比較困難,仍請幼兒園老師,除了幫小朋友量體溫,可多注意學童咽喉有無小水泡。如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二、酒精殺不死腸病毒,所以家長要落實兒童飯前、便後必須用肥皂依序完成「溼、搓、沖、捧、擦」徹底洗手,用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一一消毒門把等重點,陽光曬棉被、煮沸餐具餐巾,藉高溫抑制腸病毒活性。
-
2021-08-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別加熱!防疫消毒鈔票硬幣正確做法央行報你知
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想知道使用本國鈔券及硬幣是否安全?如何安全消毒?央行小編今天在臉書發文為大家解惑。央行強調,對新台幣鈔券的處理已採積極作為,有效防止病毒傳染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儘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場所,正確配戴口罩並勤洗手。央行指出,研究顯示新冠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與物體接觸傳染,雖然券幣屬於物體接觸傳染的範圍,但根據目前的研究指出(如英國央行及國際清算銀行),病毒經由券幣傳染的可能性很低。民眾如仍不放心,堅持自行消毒手上之鈔券硬幣,央行小編則提供大家正確的券幣消毒方法。鈔券正確消毒方法是照紫外線燈,微波爐加熱、烤箱、電鍋加溫、以漂白水浸泡等都是錯誤方法。硬幣消毒的正確方法是用75%酒精、消毒水、以溫和肥皂水搓洗靜置。微波爐加熱、以漂白水浸泡不但是錯誤的消毒方法,微波爐、烤箱加熱還恐有致災的風險。央行表示,為因應疫情,對新臺幣鈔券的處理已採積極作為,鈔券整理前至少隔離14天,整理後經高溫(150°C)封包後再流通,達到降低病毒存活率的效果,另積極整理回籠鈔券,加強汰舊換新。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儘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場所,正確配戴口罩並勤洗手,才能有效防止病毒傳染。
-
2021-08-10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據點重啟服務 為配合防疫措施將面臨什麼挑戰?
衛生福利部於7/20公告失智據點防疫管理指引,讓失智據點終於能重啟服務。但重啟服務面對多重挑戰,其中最嚴苛的是,配合防疫措施需增加工作人力,且需減少活動出席人數,結果卻使得補助經費驟減,嚴重影響據點營運的意願和失智照護服務的穩定性。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衛福部和縣市政府給予失智據點支援:(1)放寬原本6人才補助活動費用的門檻規定。(2)對於提供電話關懷或線上服務認列補助費用。(3)縣市政府提供快篩資源(如免費篩檢服務或補助)和防疫清消物資。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以下稱失智據點),不同於服務一般長者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專門提供失智家庭多元複合支持服務的場域,服務內容包括辦理認知促進活動、緩和失智活動、照顧者訓練課程及照顧者支持團體、協助轉介疑似失智者、連結相關長照資源等。在整個長照系統中,失智據點負責承接照顧還不需進入日照機構接受全天生活照顧服務,但亟需認知促進活動以延緩退化的失智者。目前全台有508處失智據點,遍布22縣市,一年服務逾1.5萬人。然而,失智據點服務並沒有納入長期照顧給付支付制度,而是由民間單位每年申請政府計畫補助來承接並免費提供服務。補助費用依據實際服務時段數、參與活動人數而認定,且有諸多條件和限制。其中很重要的門檻是,每次活動須滿6人才能補助活動費,補助費用隨人數遞增,但滿20人為上限。換句話說,若單次活動少於6人參與,該次活動費需由承接單位自行吸收。政府於7/20公告「失智據點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失智據點需經各縣市政府核准才可以恢復失智照顧服務。但失智據點在原本的補助條件下提供服務已屬不易,在當前疫情氛圍、疫苗施打率和解封指引措施重重影響下,重啟服務後的營運更加艱難。失智據點重啟服務必須降載 人數未達門檻補助驟減台灣失智症協會在8/2-8/6進行「失智據點重啟服務線上調查」,獲全台19個縣市114個據點回應。調查結果顯示:約九成據點預計或已向各縣市政府提出申請重啟服務,但因各項防疫整備工作,多數據點預計最快在八月中旬開始服務。重要的發現是,失智據點每個時段的服務人數預期比三級警戒之前大幅減少約3成。有逾2成據點每時段平均服務人數將不滿6人,若按照原本的補助原則(每次活動須滿6人以上才補助活動費),重啟服務後,許多據點補助經費將驟減。造成服務人數減少的主因包括:陪同者因未打疫苗或未做快篩無法帶失智者前來(55%)、空間不足而無法兼顧防疫措施和維持原本的服務量能(33%)、部分失智者回來接受服務的意願低(28%)(因無法打疫苗,也擔心疫情)。參與調查的據點人員表示:「雖然已經開始提供服務,但個案回來據點上課人數不足6位,無法請領費用,經費無法滿足現有的營運成本,據點人力大多只有一位,許多據點紛紛面臨需要關閉的壓力。」、「希望中央與地方能同步,復課人數規定可以下降。」實體服務之空間人力有限 遠距服務可作為補充 在重啟服務過程中,失智據點需以現有空間、人力、物力等資源條件落實指引中42項防疫項目,需要克服的挑戰包括:場地空間難符合規定(維持社交距離,出席人數將低於補助標準) (57%)、「疑似感染應變措施」執行困難(26%)、缺乏執行防疫控管及清消人力(26%)、原有人力不足以支應防疫和活動(25%)、據點相關人員之快篩難以執行或認定(25%)。另一方面,因三級警戒而無法提供實體服務時,失智據點所發展出的電話關懷和線上活動等遠距服務,在此逐步解封、疫情反覆、疫苗仍未普及的情況下,仍有必要持續提供以照顧到無法到據點的失智者。在調查中,近九成據點表示重啟服務後,將持續提供電話關懷和線上活動等服務。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政府放寬補助條件並提供防疫支援在疫情之下,一般人的工作、生活均發展出新的型態,照顧服務當然也不例外。失智據點的服務在原本空間、人力等條件限制下,努力增加人與人的活動距離、為失智者準備多重防護、加強空間清潔消毒、嚴格執行人流與感染的管控、重新設計出避免長輩互相接觸的活動課程,希望能提供安全的失智照護服務。在種種條件限制下,服務人數減少是必然的現象,但若因此減少補助費用,將會傷害失智照顧服務的穩定營運。失智據點努力重啟服務,以幫助社區中失智家庭獲得幫助及喘息,但失智據點們向中央及地方政府求助,逾九成希望補助標準因應疫情適度放寬(95%),以及希望電話關懷認列補助服務(82%)、線上活動可以認列補助服務(57%)、政府提供免費快篩服務(69%)、政府提供防疫或清消物資(56%)。另有據點人員提到希望獲得防疫應變措施的輔導與協助。 為避免失智照顧服務在疫情下,不堪營運壓力而告終,導致失智者無服務可使用,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懇請衛生福利部及各縣市政府在二級警戒期間給予失智據點支援:(1)放寬原本6人才補助活動費用的門檻規定,讓失智據點和失智家庭有充分的空間和資源,逐步調整並恢復失智照顧服務。(2)除實體服務外,失智據點透過電話關懷或線上活動提供失智個案關懷服務、照顧諮詢與認知促進服務,應認列補助失智據點量能提升費及活動費。(3)各縣市政府提供快篩資源(如免費篩檢服務或補助)和防疫清消物資(如酒精、漂白水、防護衣、面罩、護目鏡、血氧機等),讓失智據點提供服務時,無後顧之憂。有任何失智症相關疑問請於上班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
-
2021-08-04 該看哪科.皮膚
疫情富貴手少碰清消品 居家分冷、熱區預防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在防疫期間,不論出門在外或返家休息,戴口罩、勤洗手、噴酒精是最重要的清潔消毒防護措施,但許多人因此產生「富貴手」等皮膚問題。台北市黃禎憲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黃千耀表示,防疫期間,為了避免染疫,民眾積極進行個人的衛生防護及居家環境清消,經常接觸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導致富貴手病況惡化或復發,近期門診患者有「富貴手」問題便增加許多。富貴手是一種手部濕疹,俗稱主婦濕疹,主要的致病原因是本身膚質較敏感,經外在物質的反覆刺激,導致手部乾燥、脫皮、龜裂、指紋消失。預防富貴手發生,首要需減少手部接觸相關清消用品,黃千耀指出,必須管控清消用品的使用量,但在外出時,不易掌握外在環境接觸多少人、是否有被汙染,因此常需不斷以酒精或乾洗手消毒,較不好控制消毒次數。建議返家後,可將家中環境區分為「熱區」、「冷區」,以降低家中環境被汙染的機率,便能減少消毒次數與頻率,避免化學物質對手部的刺激。由於熱區為會接觸出外返家的人的區域,易有汙染之嫌,是屬於必須清消的地方;冷區為安全區,較不需要頻繁清潔消毒。黃千耀表示,民眾一返家,應馬上脫去外出衣物,立即洗澡,以最快速度「淨身」,才不會將外在可能的汙染帶到家中,讓家裡大部分地方都是相對安全的冷區,就可以減少消毒次數,預防富貴手。除了防疫,做家事經常要碰水,如洗衣、煮飯、洗碗等,黃千耀建議,務必要戴手套,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酒精、魔術靈、洗衣精、潔領精、漂白水、洗衣粉、洗碗精等,降低相關化學物質對手部的刺激,並常使用護手霜保養手部,才能有效降低富貴手生成的機會。
-
2021-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強化新冠肺炎自我照護 WaCare免費線上課帶你一起抗疫新生活
● 重拾規律生活,先把自己照顧好,學習「與病毒共存」● 做好健康管理,每天檢視身心理變化,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個人衛生+居家清潔消毒,不讓病毒跟進家門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已在全球蔓延一年多,病毒一再變種,將演變為「感冒化」、「流感化」,學習與疫情共處成了未來生活模式。防疫警戒讓民眾身心理受到影響,WaCare專家、護理師陳乃菁分享,新冠肺炎的自我照護應該從生理、心理層面著手,有足夠的心力保持正念,才能安然以對。學習與疫情共處 強化照顧力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全銀運動」課程,邀請運動教練、職能治療師、中醫師、護理師等各領域專業,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家一起運動、學習,促進身體健康,並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陳乃菁認為,新冠肺炎強化了民眾的自我照顧能力,每天都要好好檢視身心狀態,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從勤洗手、戴口罩、居家環境清潔做起,進而做好健康管理。個人衛生防護 是防疫上策不同於以往的疾病別,陳乃菁解釋說明,新冠肺炎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重症病程又快又急,個人衛生防護是應對疫情的上策,其次是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以及接種疫苗,以提升防護力。這段疫情期間,應重新調整規律生活,仔細觀察身體變化,即使疫情解封後,也要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為自己儲備健康資本。防堵病毒 漂白水稀釋清潔7月下旬降級微解封後,不少民眾外出散步、透氣,陳乃菁提醒,務必做好個人衛生,更要徹底清潔居家環境,防止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可加強戴護目鏡、手套多一層保護。回到家先在門口脫鞋,以稀釋漂白水噴灑鞋底和鞋面;進門後換下衣物清洗,雙手抓著口罩繩結脫下,立即丟入有蓋垃圾桶。居家清潔方面,定期使用漂白水消毒,每10cc漂白水搭配500cc清水稀釋,擦拭地板和大型家具,15分鐘過後再用清水擦拭乾淨。要特別注意,稀釋漂白水勿加入熱水及其他清潔劑,避免產生有毒物質;稀釋過的漂白水要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使用時戴手套並保持室內通風。全銀運動每天兩時段,分別是10:00-11:00長者銀髮知識課程、15:00-16:00主題運動課程。
-
2021-08-03 該看哪科.皮膚
嚴防疫情富貴手 皮膚醫:家裡要區分熱區、冷區
本土疫情未歇,引起部分皮膚疾病。不論出門在外或返家休息,都要勤加洗手與清潔消毒,讓許多民眾產生「富貴手」。台北市黃禎憲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黃千耀表示,預防富貴手需要管控清消用品的使用量,在外難以控制,返家可將家中環境區分為「熱區」、「冷區」,降低家中環境被污染的機率,便能減少消毒次數與頻率,避免化學物質對手部的刺激。富貴手是一種手部濕疹,俗稱主婦濕疹,主要的致病原因是本身膚質較敏感,經外在物質的反覆刺激,導致手部乾燥、脫皮、龜裂、指紋消失。黃千耀指出,因應疫情,民眾經常接觸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會讓富貴手病況惡化或更容易復發,近期門診患者有「富貴手」問題者便增加許多。預防富貴手,手部需減少接觸相關清消用品,黃千耀說明,出外時,難以掌握外在環境接觸多少人、是否有被污染,因此常需不斷消毒,較不好控制消毒次數。而返家後,為降低家中環境遭污染的機率,減少家中消毒的次數與頻率,可將居家環境區分成「熱區」、「冷區」。熱區會接觸出外返家的民眾,有污染之嫌,相對熱區,冷區即為安全區,較不需要頻繁消毒。黃千耀表示,民眾一返家應馬上脫去外出衣物,立即洗澡,以最快速度「淨身」,才不會將外在可能的污染帶到家中,讓家裡大部分都是相對安全的冷區,就可以減少消毒次數,預防富貴手。除了防疫,若做家事經常要碰水,如洗衣、煮飯、洗碗等,黃千耀建議,務必要戴手套,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酒精、魔術靈、洗衣精、潔領精、漂白水、洗衣粉、洗碗精等,降低相關化學物質對手部的刺激,並常常使用護手霜保養手部,才能有效降低富貴手生成的機會。
-
2021-08-03 名人.黃軒
外出該戴手套防疫?醫駁斥:戴手套更易傳播病毒
那天看到有人戴著手套在賣場,挑選貨品然後又拿貨品,又推車到處在逛賣場,其實她正在到處散播病菌或汙染物,但她自以為是乾淨和安全的。大家都以為,不是這樣做可以避免COVID-19的汙染物,甚至病毒的接觸嗎?我已經告訴大家很多次:病毒在物品上,不會跳起來、飛起來去感染你的!COVID-19病毒是飛沫傳播,所以我們強制大家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如果口罩阻擋了飛沫傳播,剩下就是你自己危險的雙手,你會用手指頭摸眼臉而不自知、尤其是你自己在無人狀況缷下囗罩時會有的反射小動作:挖鼻孔。只要沒有勤洗手,你的汙染手指頭就會使病毒長侵而入身體。使病毒侵入身體,靠的就是你不愛洗手和消毒的雙手,而不是因為你有戴手套,病毒就會嚇到不敢靠近你了。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戴手套,如何傳播病菌? 1.更容易傳播病毒人們在pandemic期間戴手套(由乙烯基 ( vinyl )、乳膠 ( latex ) 或腈類 ( natryl ) 材料製成),出現在公共場合。雖然他們個人認為是安全的,並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COVID-19病毒的侵害,他們實際上可能正在社區中傳播病原體。研究顯示,一個人戴上手套開始接觸表面(電梯按鈕、購物車)。反而更容易傳播病毒,因為為你戴上手套,你不會立即感受到手濕了、手髒了,而在當你逛街逛完了,病毒也因你到處摸推車、摸物品,也可能在到處散播。2.錯誤的安全感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如果給他戴上手套,他會以為自己安全乾淨了,卻不知道乙烯基、乳膠和丁腈手套,只有可保護皮膚免受體液和某些有害化學物質的侵害。這些手套表面像皮膚一樣容易聚集了細菌,尤其是在手套的阻礙下,人的雙手無法真實感受到接觸面的汙染或潮濕,戴手套就以為天下第一的安全了,使他的手指會去大膽地摸、勇敢地接觸,他平常不太會模到的接觸面,當然因而被汙染了,他因戴手套不自知,以為只要自己離開賣塲,脫下手套不洗手,也就安全了。3.手套,是脆弱的防疫品a.手套,不阻隔病毒手套的設計理念,不像是口罩有三層設計,且可以吸付病毒,不允穿透過去。手套,可能有你肉眼看不到的非常微小(微型)的針孔、數以千計的病原微生物,會在短時間內通過這些孔進入皮膚。近來研究亦顯示,當醫療人員安全有訓練過地脫除手套後,仍有4.5%醫療人員的手是受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汙染的。在另一項研究報告中,當醫療人員在戴手套,接觸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MRSA ,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的病人之後,如果脫除手套後並未去洗手時,仍有13%的醫療人員,可在他們的手上檢測出MRSA的污染。所以,病原體可能在手套外面,當然也可能滲入手套內部而不自知的。b.手套,易被穿破手套可能因指甲、珠寶或磨損造成的洞而損壞,你可能也沒有注意到。而乙烯基、乳膠和丁腈的手套可能會因濕氣、熱度、摩擦而損壞,你也不會發現。所以,在日常生活戴上手套是危險的,戴上手套並不會使你更安全,也不能避免傳播病原病毒。c. 但以下情況,你可能仍適合戴上手套1.接觸化學物質當你正在泡漂白水,或正在使用消毒藥水時,戴上手套保護你皮膚的接觸。2.接觸尖鋭物品工人上班會戴上手套,為了避免很多工地、工廠中很多尖鋭東西接觸傷害。3.接觸汙染物當我們處於高汙染物易接觸的地方,當我們處理動物或病人排泄物的時候,我們的手易有汙染物接觸,故戴上手套。4.在家清潔打掃當你正在打掃、拖地,正在消毒家中的門把、開關、桌椅、廁所、廚房、電子用品,記得戴上手套保護雙手,避免接觸髒的表面。5.照顧病人照顧生病的人,你也許需要一次用的手套,避免你接觸到病人身上的病菌、血液、分泌物、排泄物。記得:1.脫手套前後你一律得勤洗手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也就是說,你即使戴上手套前,記得要洗手,你戴完手套後,也記得要洗手。這才是「勤洗手」,重點不在於你有沒有戴手套。若有穿戴手套,病原菌可藉由受汙染的手套傳遞至手套的外表層,使手套成為病原菌之儲存窩,尤其是一般民眾,並沒有像醫療團成員有嚴格的訓練如何安全脫手套,手更易因脫手套前後受到污染。2.隨身帶乾洗手液隨身攜帶75%酒精,主要噴雙手,而不是你身邊或眼前的物品。你常常看到,一般民眾會對物品產生擔心被病毒汙染,但忘記要噴酒精消毒的是自己雙手,不是物品。入賣塲,有如上廁所之前:75%酒精消毒出賣塲,也如上廁所之後:75%酒精消毒記得我們專家,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也都一直叫你「勤洗手」,不是「勤洗物品」,去防疫喔!你們去看看世界哪個國家,有專業人員叫民眾為了COVID-19防疫,天天去「勤洗物品」的?上完廁所,我們得洗手,別忘了逛完市場,也是要記得酒精消毒手後,才可以回家。這樣才會有效減少COVID-19感染率,你的家人和社區才會安全的。反正就是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這是不二法門,而且好過你出外戴手套呢。3.購票清單寫下要買的菜防疫新生活,記得把逛大街的習慣暫時改掉。在未去市場之前,先寫下今天要買的菜,找到㰙位一次買足,買完東西即刻離開,莫再那邊閒聊了。4.個人防疫a.戴上囗罩,保持安全距離,勤洗手。這些已經是個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必然要做的日常習慣,在病毒肆虐的時期,一個也不能少。你出外戴著手套購物以為是可以防病毒傳播,其實是b.使別人「看到你的防疫知識不足」c.也是「使自己和別人易受傳播」這真的是很不安全的日常生活行為!資料來源:SARS CoV-2/COVID-19: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 on Diagnosis and TherapyGlove Use Information LeafletGlove utiliz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ross transmi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8-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勤洗手卻洗出肌膚問題?皮膚科醫授緩解方法
2020年至今,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灣於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進入3級警戒,人民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減少移動及外出,期望疫情能盡快獲得控制。在各種防疫措施中,最根本也是最普遍執行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口鼻」,然而,國泰綜合醫院、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指出,這些防疫基本功也伴隨了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戴口罩常見的皮膚問題 酒糟、痤瘡、溼疹首先來談配戴口罩相關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遇到的有酒糟(或稱酒渣、玫瑰斑)、痤瘡(即俗稱痘痘)、毛囊炎、溼疹及接觸性皮膚炎等。酒糟:是1個常見且成因複雜的皮膚疾病,症狀包含泛紅、刺癢、丘疹及膿皰等,且有多種可能的惡化因素(急遽溫溼度變化、悶熱、高溫、陽光曝曬、辛辣食物、作息、壓力、焦慮等),長時間配戴口罩可能造成酒糟因悶熱潮溼而發作或惡化。痤瘡:病患於溫溼度較高時出油量增加,容易造成痤瘡惡化,長時間口罩配戴亦可能造成此情況加劇,位置常見於下巴及下頷。悶溼的皮膚環境本為「毛囊炎」的常見原因,長時間配戴口罩同樣會因悶熱潮溼造成毛囊阻塞發炎,除常見的細菌性毛囊炎,亦可能形成較難治療的黴菌性毛囊炎,發生在臉部之外,亦可能延伸到脖子。溼疹:是皮膚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除了可能因口罩悶住生成或惡化,摩擦也是1個常見的因素,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好發於口罩面容易摩擦的臉頰、下頷側緣以及束帶容易摩擦的耳後及側臉頰,患者可能出現刺癢、龜裂、組織滲液等症狀。以上情形民眾會發生,醫護人員發生的機會更高(如需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長時間使用,可能更容易或更嚴重)。曾奕騰說明,「戴口罩」雖可能伴隨皮膚疾病,但是為了防疫及生命安全,仍然是「必須」的措施,在此提供以下方法減少發生的機率或減輕症狀:1.環境許可時(如單獨1人1室或是家中,需符合防疫法律規範)將口罩取下讓皮膚透氣休息。 2.配戴口罩時避免化妝及使用非必要的保養品,減輕皮膚負擔。 3.選用適當的口罩(一般民眾日常使用有醫療器材核准認證的外科口罩即可,非必要不需配戴如N95等高密合高阻隔的口罩)。 4.盡量待在通風涼爽的環境(可搭配冷氣空調使用)。 5.於口罩供應量足夠時,1天至少更換1次口罩。 6.於耳後因口罩束帶摩擦造成發炎不適,可搭配市售將雙耳掛帶固定於枕部的扣帶或固定器,或改用綁帶式口罩。 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皮膚症狀,則需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診治。勤洗手常見的皮膚問題 手部溼疹、汗皰疹、刺激性皮膚炎、慢性甲溝炎其次談到「勤洗手」可能衍伸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見包含手部溼疹或汗皰疹惡化、刺激性皮膚炎以及慢性甲溝炎等。手部溼疹、汗皰疹:兩者為常見且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部分患者常在季節轉換、作息不規則、工作或課業壓力大時復發或惡化,而經常接觸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亦常造成此類病患情況惡化或更容易復發。刺激性皮膚炎:症狀可發生在所有人(無論本身是否有手部溼疹或汗皰疹病史),只要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接觸頻率或濃度夠高,即可於接觸部位產生發紅、刺癢、脫屑或乾裂等症狀,民眾常說的富貴手即為1種慢性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好發在常做家事且未配戴手套的患者,醫療從業人員也很常見,而防疫期間因需勤洗手,使得平時不常做家事的病患亦發生類似的症狀。慢性甲溝炎:較常見於時常「溼」洗手的病患,因清潔劑未沖洗乾淨、沖洗後未確實擦乾,造成清潔劑和水分堆積於指甲周圍甲溝,刺激甲溝發炎腫脹,且潮溼皮膚環境可能使皮膚表面念珠菌增生,讓慢性甲溝炎更惡化、更難治療,和急性甲溝炎不同,慢性甲溝炎常為多發(多指,急性通常一指)、疼痛感較急性輕微(急性常伴隨強烈疼痛)、較少化膿(急性常見有膿液堆積),也因此患者較晚就醫,使治療期變長,非疫情期間多見於經常碰水且不戴手套的病人(家管、餐飲從業人員、從事園藝者),疫情期間有人數增加的趨勢,且不限於平時常見的病人族群。曾奕騰再次說明,和戴口罩相同,「勤洗手」可能造成皮膚的問題,但仍是防疫以維護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步驟,以下提供幾點注意事項,幫助減少發生的機會及嚴重度:1.選用正確的人體皮膚清潔劑(洗手乳、75%酒精等),避免使用次氯酸水、漂白水或其他環境清潔消毒藥劑於皮膚。 2.溼洗手時應將清潔劑確實沖洗乾淨,結束後確實將雙手擦乾或烘乾。 3.於每次乾、溼洗手完成後補擦護手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 4.減少不必要的皮膚接觸,克制或改掉喜歡用手到處摸的習慣,間接減少必須洗手的時機。 5.若以上方法仍無法改善或緩解皮膚症狀,則應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曾奕騰最後提醒大眾,全球COVID-19新冠肺炎尚未平息,防疫生活仍需執行,因此提供以上資訊與民眾參考,落實防疫措施同時也照顧皮膚健康,若民眾還是有任何疑問或難解的皮膚問題時,可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及治療。(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疫用含酒精乾洗手液有用嗎? 美國FDA警告「4大注意事項」小心副作用 ·乾洗手、含抗菌成份肥皂預防病毒有用嗎? 美國FDA解答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公園涼亭明開放 兒童遊戲場、籃球場維持停開
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疫情警戒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為二級,北市配合逐步解封,7月27日起開放公園涼亭供大眾使用;8月1日起,也開放環教場域及公園內閱覽室,但有容留人數限制,公園公廁、步道、草皮、山區步道等公共場域,並會同時加強公廁清潔及消毒頻率。北市工務局表示,7月27日後開放網球、羽球雙打,溜冰場運動,社交距離至少1.5公尺,每2.25平方公尺至多1人為原則。至於北市兒童遊戲場、體健設施、籃球場及露營場仍維持暫停開放,後續視疫情狀況另決定開放時間,現場並設立告示牌說明,請民眾配合防疫。北市工務局表示,北市公園內涼亭開放使用,並加強接觸性表面清潔及消毒,每日以1比50的稀釋漂白水進行擦拭消毒。請市民朋友配合相關防疫管制措施,勤洗手,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室內1.5米、室外1米),採梅花座間格落座。環教場域及公園內閱覽室整備中,預計8月1日起降載開放。為提供市民朋友更加安全的環境,將以室內40人以下、室外80人為限,申請時,請留意容留人數限制,並請配合梅花座落座。環教場域內的互動式設施,需民眾肢體觸碰,暫不開放。
-
2021-07-23 養生.聰明飲食
颱風來襲!食物該如何準備? 「5NG作法」小心成細菌溫床
颱風季節漸進,近日大雨不斷,除須留意個人身家安全之外,亦應注意颱風豪雨導致溫度濕度變化以及電力不穩等問題,而影響食品保存與安全。 勿囤積過多食材 避免停電或淹水造成變質腐壞 此時應更加強食品衛生管理,食品藥物管理署呼籲,勿囤積過多原物料及食材,避免因停電或淹水造成變質腐壞,並確實做好食材驗收及管理工作;豪雨可能導致蓄水池受到污染,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如容器具、機械設備有受到淹水影響,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開始使用。 颱風過後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工作及營業場所環境衛生工作,工作結束後以肥皂及清水洗手,並仔細檢視有無傷口。若手部有傷口或膿瘡,切勿調理食品,以避免傷口或膿瘡裡的細菌,污染食品。 食物烹煮 遵循食品安全五要原則食物如經泡水而有病原菌汙染之虞者應立即丟棄;此外,為確保食品處置環境符合衛生,必要時可用清潔劑或稀釋後漂白水進行清潔。而食物的操作與烹煮應把握「食品安全五要原則」: 一、要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以肥皂洗淨雙手,並徹底清潔與消毒製備食物的場所及設備。二、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肉與海鮮應與其他食品分開,以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三、要徹底煮熟:食物要徹底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四、要使用乾淨的水與食材:飲水須煮沸至少1分鐘,必要時喝市售包裝水,使用新鮮的食材與乾淨的水烹調食物,並多選用可去皮或易清洗的瓜果蔬菜。五、要注意保存溫度:熟食或易腐爛之食品宜冷藏或不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當冰箱失去電力時,應盡量不要打開冰箱,避免溫度升高。 延伸閱讀: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大雨菜價漲、收到蔬菜箱時菜已爛 營養師曝「12種超耐放蔬菜」營養不流失 
-
2021-07-1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哪些人可自行居家快篩?4類人務必到院篩檢
國內延長三級警戒,即便單日確診數趨緩,各地仍有零星案例傳出。過去環南市場曾有女菜販未被匡列,因警覺性高,自行購買居家快篩因而驗出陽性,阻斷傳播鍊。但市售抗原快篩試劑款式多,醫檢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如保險員、商家若有疑慮可進行居家篩檢,且務必遵照快篩試劑使用說明書,避免影響判讀準確性。Q哪些人建議可自行先作居家快篩?哪些人不建議?醫檢師蔡建弘表示,較適合先進行居家快篩的族群,包含因工作需求時常接觸不特定民眾的職業,比如保險員、商家等,「這些人每天都需要接觸很多人、往往短期內需要多次篩檢,較不宜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另外還有一類族群,是曾經被專業人員快篩過,隔一段時間後,還想確認狀況的人;或是在非熱區的民眾,可能跟確診者有足跡重複,雖沒有症狀、但有疑慮者。但蔡建弘提醒,若本身工作及生活主要的區域位於疫情熱區,甚至已經有疑似症狀的人,較不適合自行篩檢,務必勿前往診所、藥局買快篩劑,而是直接前往醫院或鄰近篩檢站篩檢。另外,對於操作居家試劑有障礙,或不確定如何使用者,也可至醫院篩檢。Q如何正確採樣檢體?建議採樣部位?操作前:不要特意漱口、嚼口香糖,也不要服用維生素C等抗氧化食品,以免採檢時影響呈色反應。如鼻腔內有鼻涕,要先擤掉後再採檢。操作時:請洗手或戴乾淨可棄式手套,盡量在無人空間操作,操作過程請依照說明書上的滴數與時間操作,棉棒的部分「不能用其他替代物」更換。蔡建弘提醒,採檢時頭仰65度後,使用產品所提供的棉棒,伸進鼻腔內2.5cm,且左右鼻腔都要採。操作後:當測試結果呈陰性,使用過的耗材與用品,請用雙層夾鏈袋包裝好,在外層噴上酒精後丟棄,丟完記得徹底洗手,用酒精或漂白水清潔附近桌面。Q快篩結果怎麼看?對使用方式有疑慮可洽詢哪些單位?民眾在進行抗原快篩試劑判讀時,務必依照說明書的方式在時間內判讀,「控制線」一定要顯示出來,至於「Test線」有一條明顯或淡色的紅線可視為陽性。若是出現界定不明,請看試劑的效期是否過期,有疑慮可至附近的社區篩檢站再採檢一次。蔡建弘表示,抗原快篩出現錯誤常見三原因:1.採檢者病毒抗原過少或過多。2.採檢部位不正確,例如大量口水內酵素會與片匣裡的試劑形成增強反應,有機率造成偽陽性。3.檢體過多的血,會造成錯誤反應,影響在卡匣的流動性與呈色反應等。蔡建弘建議當抗原快篩顯示陽性,請先打1922或至醫院或附近的快篩站告知,且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若為陰性,可持續監測體溫,注意有無症狀。Q未使用的快篩試劑如何保存才不會變質?快篩試劑也要注意保存方式,大原則是「低溫、低濕度」保存,因內含呈色的試紙(卡匣)怕受潮,影響判讀,務必放置乾燥的地方。建議將剩下未用的卡匣用夾鏈袋包起來,產品若附有乾燥劑,也請一同保存,避免試劑沾染過多的水氣。
-
2021-07-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為汙染設定阻斷點!感染科醫師顏慕庸的防疫3大招
招式一:防疫基本功 少群聚、戴口罩、勤洗手防疫不該有地理差,如果以為只要避開疫調足跡那些特定地點就能安全,這種想法反而可能讓人掉以輕心,忽略基本的防疫動作,容易形成防疫漏洞。目前台灣,尤其雙北正值社區傳播風險的危機時刻,減少群聚極為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持續維持良好的防疫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且最好是以酒精洗手消毒,如此就能守護居家社區的安全。新冠肺炎病毒傳播在於「飛沫、直接人與人的接觸、間接接觸環境」的風險。當歐美各國社區大流行時,由於多數人未配戴口罩而導致飛沫傳播成了主流,因而很少人會強調環境因素。而當我們全都戴上口罩也儘量保持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時還能突圍而出造成社區流行的就是接觸環境、物件的風險了(環媒傳播)。而對付環媒傳播的法寶就是我國在 SARS 時發展出來的分清楚不同的風險區塊(風險分區),再加上「三明治洗手法」(酒精節點洗手)。這樣的原則可以保護民眾平安出門到上班的場域,再一路平安回到家裡的「絕對清潔區」。招式二:出門篇 落實三明治洗手法出門在外或在上班場合,除了注意場域之空氣流通且佩戴口罩之外,尚可採用「三明治洗手法」。身處公共空間時注意雙手的碰觸點,例如:出入大樓、餐廳、醫院等機構,又或者搭乘電梯前,先使用酒精乾洗手,出電梯後,再一次酒精乾洗手。由於雙手萬能,日常碰觸點實在太多, 光以職場內有限的洗手點─肥皂與沖水的濕洗手─並無法應對此刻最重要手部衛生之需求,因此透過「消毒─碰觸─消毒」的「三明治洗手法」,可有效且即時阻斷病毒上身且保護所在環境的安全。目前醫療場域或多數公共空間均配置酒精洗手節點,但是仍鼓勵民眾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劑。最後的底線則是在職場裡建構個人的最後堡壘(例如:個人辦公桌、辦公室、櫃台等)樹立起自己的「絕對清潔區」:所有接觸到的公文、文件、零錢、紙筆等,都先進行三明治洗手後再進行下一動作及事後之環境清消。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民眾以戴手套來代替三明治洗手法,卻忽略了這手套仍然可沾染病毒,然後不斷汙染周遭碰觸過的環境,包括自身的物件,而造成更大的風險。用餐時間,是外出唯一脫除口罩的時機,在此特別提出說明建議。用餐時,可採獨自用餐,如在工作場域內空間有限, 則可利用「時間分流,空間分艙」來分散風險。餐廳應該是絕對清潔區,每個人都要除裝除汙,身著乾淨的工作服方能進入餐廳區。用餐時以隔板或者環著牆面面壁的方式強化空間距離,用餐時避免聊天對話。由於脫除口罩後飛沫仍可沾染環境,每個人在用餐前後還是要有「三明治環境清消法」。也就是您就座的桌面椅子等接觸面,要「環境清消-用餐-環境清消」的標準作業流程。目前本院也有採用次氯酸水(微酸性電解水),方便環境清消。招式三:回家篇 維持家中清潔區疫災期間之居家平安,就要從上述職場的阻絕防範開始,接著注意「交通安全」,以維持家中的「清潔區」。民眾如果在不熟悉的場域活動,或是交通行進中,而將自身衣物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例如:搭乘計程車、Uber、捷運、公車或騎乘 Ubike,手部碰觸到把手,或衣物碰觸到座椅。這些未消毒的衣物(或外露的手臂肌膚)即是「暴露區」;進入捷運公車,要先決定你的汙染手與清潔手:在車上握住把手的那隻手即為汙染區,下車後即以清潔手拿出酒精噴消「汙染手」除汙以恢復為「清潔手」。回到家以後,應立刻把衣物、背包換下來,集中放置,並儘快用酒精或次氯酸水消毒,以維持家中的清潔。以下是進門後的要領:進門後先以酒精噴消雙手(或外露的手臂肌膚)。接下來脫除衣物先於「緩衝區」除汙。進門後在門口緩衝區脫除之後即以清潔裝踏入家裡清潔區。(見附圖,緩衝區其實是相對汙染區之概念,通勤過程中有暴露碰觸環境之衣服脫除後在此除汙)。緩衝區之「除裝除汙」是所有 eTCB 動線管制(包括:醫院、防疫旅館、機構 ... 等)最重要的管制節點。屋內一般環境清消可以使用稀釋之漂白水。但緩衝區之除汙,可以用次氯酸水等替代品,替代現在相對珍貴的酒精,或者對衣物不具耐受性的漂白水。之後即可踏入清潔區,不需要全天戴著口罩, 也可以圍桌共餐。過著防疫新生活, 輕鬆地與家人享受難得的天倫歡樂紓壓時光。最後,別忘了;TIME CAN HEAL,時間可以治癒一切,包括緩衝區之除汙。備註:所謂「時間」意指不易清消之物件,靜置「緩衝區」三天以上也可除汙消滅病毒。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防疫每日確實消毒 你做對幾項?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解除,政府不斷宣導家中新冠肺炎消毒注意事項,但你真的有做到確實消毒嗎?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表示,居家防疫的重點不僅是減少外出、降低感染風險,同時消毒也是最大的重點,即使在家中也應每日使用二氧化氯或者漂白水消毒一次,以幫助杜絕新冠肺炎病毒! 每日家中消毒,你做了嗎?家中的用具、傢俱等,每日都應消毒一次,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說明,每日都建議以二氧化氯或漂白水稀釋後,對環境與用具、家具等進行消毒,如廁所、浴室、馬桶表面等,消毒時建議家中窗戶打開通風,以免漂白水嗆鼻氣味造成身體不適。若家中有孩童或者寵物,則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對人與寵物等毒性較低,且無刺鼻氣味。 物品、衣物消毒怎麼做?部分小型物品或者衣物欲消毒,該怎麼做呢?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說明,家中兒童常玩之玩具、玩偶、用品等,均可以二氧化氯浸泡,衣物也比較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以免漂白水濃度沒調好,使衣物褪色。而使用二氧化氯浸泡消毒之物品,可以不用再以水沖洗,若擔心者可用清水稍微沖洗即可。 手機、皮包、鑰匙消毒了嗎?最容易被忽略的隨身物品消毒天天使用的隨身物品消毒了嗎?其實這些隨身物品才是最危險的地方,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解釋,消毒時常常著重在大環境上與傢俱消毒,卻往往忽略最危險的就在自己身邊,隨身物品跟著自身進出家門,尤其手機、皮包、鑰匙等外出時會拿出來使用,而包包也是進出室內外,會接觸到外部環境,這些都需要重點消毒,尤其手機是現代人幾乎不離手的物品,每次手部要進行消毒時,建議手機也以酒精擦拭,每日進出家門前,也都應將包包、皮包、鑰匙等以酒精消毒過,以免帶著病毒四處傳播。 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提醒民眾,非常時期須特別注意消毒與清潔,隨身攜帶小瓶裝酒精,幫助隨身物品與手部隨時消毒,以降低將病毒帶著走的機會,能真正預防新冠肺炎的,不僅僅是疫苗、口罩,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小心謹慎,才能幫助我們平安無事的渡過這次的疫情。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陳俊凱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