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8 醫療.耳鼻喉
搜尋
消炎止痛
共找到
251
筆 文章
-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痛風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林口長庚醫院/台灣痛風患者 平均42歲就會發作根據健保大數據,110年民眾因痛風至醫學中心就醫,林口長庚以4,527人居首。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余光輝表示,林口長庚是全台最大的醫學中心,治療人數最高,是可以被預期的。過往痛風發作年齡被認為在50歲後,根據林口長庚數據統計,台灣痛風患者平均42歲就會發作,40歲以前發作者,占整體到林口長庚就醫半數,30歲前發作占四分之一。國外40歲前發作約53%,一樣愈來愈高,不過日本40歲前痛風發作的比率僅18%。余光輝表示,痛風從發作到產生結石,通常需要10到20年,若患者產生疼痛不適的年紀在40歲,可能從30歲左右,尿酸就已經過高而不自知。痛風治療以藥物為主,效果非常好,正常服用一到二年,痛風的不適都能消除。痛風治療以風濕免疫科為主,當關節處感到不適、懷疑是痛風時,都會抽血確認尿酸,同時進行超音波檢測,確認體內從腎臟到脊椎是否有結石。他說,台灣有至少30多名案例,是因為痛風結石位置在脊椎,等到下肢不明原因癱瘓,才發現是痛風導致。他呼籲想要避免痛風,應維持正常體重,蛋白質攝取不過量,每公斤體重不超過一公克,平時也建議不要過度食用高嘌呤食物,如海鮮、肉汁等。區域醫院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痛風得終生控制飲食 無復發可慢慢減藥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10年痛風就醫人數2,857人,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過敏風濕免疫科醫師蔡明翰表示,北市聯醫位處人口密集處且交通便利,加上都會民眾醫學知識豐富,易察覺身體異樣而就醫,就診數相對多。他說,痛風發作與否,主要歸咎於遺傳體質,因為身體對於高普林食物的代謝能力、排尿酸能力不佳所致。另與現代人吃太好、運動量普遍不足有關。蔡明翰指出,病患以30至40歲男性居多,與工作常需應酬喝酒有關。但近來年齡層下降至20多歲,吃太好、動太少、水喝太少都是可能原因,運動後未及時補充足量水分,就可能導致痛風發作。他說,人在睡覺時,四肢較冰冷、血液循環不足,加上尿酸在溫度低時容易結晶,使得民眾痛風位置多在腳部,有人一發作就痛到不能走路,光吃藥無法止痛,這時只能半夜掛急診打針。蔡明翰表示,治療痛風藥物分兩種,急性如秋水仙素、消炎止痛藥等,再來是長期控制尿酸的藥。一旦確診痛風,就得終生控制飲食,自律者若無復發、尿酸值未升高,可以慢慢減藥,甚至不需要一輩子吃藥,維持現有生活型態就好。地區醫院No.2台北郵政醫院/尿酸代謝異常是關鍵 服藥效果好 勿信偏方許多人一聽到痛風,就聯想到酒、海鮮、火鍋等高普林食物,但郵政醫院內科專科醫師陳啟源認為,食物只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原因之一,尿酸代謝異常才是引發痛風的關鍵。健保統計,郵政醫院於110年收治1,654名痛風患者,位居地區醫院第二名,這些患者幾乎都是衝著陳啟源的名氣前來掛診,他正是台灣痛風之父陳清朗博士的親姪,目前擔任中華民國痛風之友協會顧問醫師。陳啟源表示,許多人以為痛風與高普林食物有關,但研究證實,食物因素僅占痛風發病的十分之一,主要原因為尿酸代謝異常,與基因遺傳有關。門診常見痛風家族,成員來自三代,阿公、叔叔、爸爸,以及自家兄弟等。痛風患者該掛哪一科?陳啟源指出,因為骨關節疼痛紅腫,有些病友掛骨科,有些因尿酸偏高而看了腎臟科,另有病友掛免疫風濕科。為此,郵政醫院成立「痛風門診」,除正確診治用藥,另一併治療三高等慢性疾病,提供全方位照護。陳啟源說,網路充斥著治療痛風的偏方,讓許多病友白花錢、走了冤枉路,事實上,患者只要接受正規治療,規律用藥,無須自費,只要六個月,就可獲得改善。基層診所No.1台北陳峙仰診所/不痛就不控制尿酸 高尿酸血症恐傷害腎臟據健保資料110年統計,陳峙仰診所痛風治療人數2,157人,位居基層診所第一。陳峙仰診所院長陳峙仰從醫迄今逾30年,治療超過7萬名痛風病患,醫術經口耳相傳,病人大多來自外縣市,目前也在宏恩綜合醫院服務。陳峙仰指出,痛風病人多數是有痛才求醫,不痛就不吃藥或沒回診。他呼籲民眾不要以為不痛就不需要控制尿酸,高尿酸血症也可能傷害腎臟。九成五痛風病人是遺傳所致,無法斷根,不靠吃藥難以減緩病症;其次是中廣型肥胖者,多吃少動,體內尿酸易高,痛風機率隨之增加,當中七成病人有腎臟不佳等合併症。他說,民眾第一次痛風發作,多就近在診所或藥局處理,他診間患者多為較嚴重的複雜個案,如痛風控制不佳產生痛風石,或有腎臟結石等合併症。腎結石無法靠飲食控制,初步以藥物治療,若效果不佳或結石較大,會透過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的雙向合作,將病人轉診至宏恩醫院進階檢查、進行震波碎石手術等治療,以獲得完善痛風醫療照護。診所近年引進AI管理系統,將患者服藥狀況、抽血檢驗數據等資料,以電腦建檔並綜合管理追蹤。大數據資料發現,痛風患者已從早年的50至60歲才開始發作,下降至30歲,甚至20多歲。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急性痛風發作如何緩解?詳解痛風4大階段及急、慢性治療方式
痛風是因體內過多的尿酸而結晶沉積在關節處,造成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因為痛的時候來去如風而得名。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因痛風就醫的人數有97萬9,803,就醫率約每十萬人4,191.61人。南島語系族群痛風率高,原住民100人中就有20人。國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學科主任級醫師陳堃宏表示,痛風主要是因普林代謝不佳、造成尿酸增高造成,隨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改變,痛風發病的人口愈來愈多。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根據研究,南島語系族群的痛風發生率高,台灣的原住民族群100人中約有20人罹患此病,因此痛風在台灣是常見的疾病。痛風四個階段,從無症狀到結成痛風石、關節變形。陳堃宏表示,正常人血中的尿酸值約為7.0mg/dL。痛風主要分為四個時期,第一階段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此時尿酸值可能高達7以上,但沒有任何症狀。隨著個案狀況不同,可能會突然急性發作,進入第二階段的「急性痛風期」,尿酸結晶在關節造成關節炎,病人因疼痛就醫。通常給予止痛劑後,有些病患一周後症狀減緩、不再疼痛,有可能幾年內都不會發生疼痛而未治療,但血中尿酸仍高,屬於第三階段的「間歇期痛風」。第四階段則是「痛風石型痛風」,此時可能已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功能受到影響、妨礙日常生活。視病人狀況,先以飲食控制,如尿酸仍不可逆就得服藥。陳堃宏表示,在治療上會視病患處於何種階段,給予不同治療。例如處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時,會先評估是否因利尿劑或結核病藥物造成血中尿酸過高,改用替代藥物就可改善。若病患無特別的藥物使用且有三高等,也會先以非藥物方式介入,試圖以飲食控制改善,如仍不可逆,才會走向藥物控制。急性痛風期最要緊是先止痛,而非降尿酸。陳堃宏表示,過去以高劑量秋水仙素為主要治療藥物,但拉肚子等副作用過於強烈,因此現在會以消炎止痛藥,如NSAIDs或是類固醇為第一線藥物,並搭配低劑量秋水仙素治療。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約56萬4,018人使用秋水仙素。》看更多秋水仙素相關資訊急性期後觀察一至二個月,看病人尿酸是否自行下降,若降至正常值就先不用藥;但如果一再復發,或是尿酸仍偏高,「就認了、來吃藥吧!」痛風該如何治療?1.痛風不能根治,但適當的藥物及飲食控制可以防止痛風的復發。目前以藥物、飲食控制為主。藥物治療包括:(1)秋水仙素:急性期可使用,但要注意可能出現包括腸胃不適等副作用。(2)消炎止痛藥:急性期使用。(3)類固醇:急性發作時,當以上藥物無效或有禁忌症時 則考慮使用。(4)降尿酸藥物:長期控制血液尿酸值適用。2. 多飲開水(每天最少兩公升)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3. 如患急性痛風,藥物能有效地減低關節的痛楚。若痛風經常發作,則需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以減少復發的機會。4. 避免使用阿司匹靈類、利尿劑藥物,以免妨礙尿酸排出。》看更多痛風相關資訊促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兩類藥物依患者年齡層評估使用。李信興表示,降尿酸藥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BENZBROMARONE,110年約44萬9,970人使用;但如果病患有腎結石的問題,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反而容易形成結晶,不適合這類藥物。》看更多本補麻隆相關資訊另一類為「抑制尿酸」藥物,如ALLOPURINOL,110年有8萬1,807人使用;但此類藥物容易引發嚴重皮膚過敏,包括史帝芬強森氏症候群,導致全身皮膚長水泡、潰爛等。》看更多異嘌呤醇相關資訊李信興說,現在也有新型的抑制尿酸藥物,如febuxostat,副作用較低,但健保給付上有設限,須先使用過促進尿酸排泄藥物後治療反應不佳,才可開立,110年約27萬3,047人使用。》看更多非布司他相關資訊陳堃宏表示,若就診病患太年輕,通常會推測是因為尿酸製造太多,排泄在尿中的尿酸也會太高,因此通常會以抑制尿酸藥物為主;若就診為中年病患,臨床上以尿酸排泄不足為主,則會優先使用促進排泄藥物。但通常會觀察一、兩周後的效果,是否達到尿酸目標值4至6,再決定是否更換藥物。藥物治療效果好,手術患者愈來愈少。除了藥物治療,有些病患仍會走到手術的地步;110年因痛風進行手術者約1,093人。不過李信興表示,現在藥物效果較過去好很多,副作用也較小,一天只需半顆至一顆就能將尿酸控制良好,因此需要手術切除痛風石的病患已愈來愈少。如果真的需要開刀,通常是「不乖的病人」,畢竟若藥物控制良好,尿酸值降到4或5,經過二至五年,痛風石就會慢慢縮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25 醫療.牙科
牙痛不藥來!盤點「牙醫常開的止痛藥、消炎藥」,治療前後做好2件事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常毫不忌口又熬夜,再加上平日忽略牙齒保健的狀況下,這時牙痛就可能找上門。坊間常常聽到民眾去買所謂「消炎藥」來緩解不舒服,或者將牙醫師開的藥統稱為「消炎藥」,但「消炎藥」其實是很籠統的稱呼。當牙痛來襲,民眾通常可至藥局購買的藥品為消炎止痛藥;而牙醫師除了開立消炎止痛藥外,也會視情況給予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可藉由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來緩解發炎反應,跟俗稱「消炎藥」用來緩解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的消炎止痛藥不同。因此,當口腔遇到有害刺激,體內抵禦外來物的白血球誘發發炎反應而造成牙齒痛牙齦腫時,就需要同時使用止痛藥及抗生素。以下將就這兩類藥物為大家簡單介紹。止痛藥適度的止痛藥物可以減輕疼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一般牙科常見口服止痛藥物可分為以下二種:* 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用於止痛、退燒,但不具有抗發炎的效果,為一般市售普拿疼的成分,取得比較方便容易。>>相較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用於一些特殊族群如孕婦,使用上相對安全。>>應留意對肝臟功能的影響,切勿服用過量,亦不可併服酒精飲料。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除了可用於止痛、退燒外,還具有一般大眾認知「消炎藥」的抗發炎效果,本院常見品項有Diclofenac、Mefenamic acid...等。>>相較乙醯胺酚過敏比率較高為其劣勢;病人最常反映的為腸胃相關副作用。>>建議腎功能受損者避免使用;此外,因有增加心血管栓塞事件的風險,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14天內禁止使用此類藥品。抗生素抗生素是另一個大家看完牙科常領到的藥品。牙齒痛牙齦腫的情形多半是因為口腔受到細菌侵犯,故可藉由抗生素抑菌殺菌的作用,加速清除這些外來物,改善發炎造成的不舒服,以下為牙科常用的抗生素治療介紹。* 盤尼西林類 (Penicillin)>> 牙科第一線用藥,最常見的是Amoxicillin,通常每日服用三次到四次,是相對安全的一類藥品,廣泛使用於孕婦族群。>> Amoxicillin也用於特定族群,如:先前有做過心臟瓣膜置換或修復手術的病人,牙科侵入性手術治療前的預防性用藥,病人應於術前一小時服用2g的Amoxicillin方可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 頭孢素類 (Cephalosporin)>>當病人對盤尼西林類的藥品有過敏的情況,可評估改用頭孢素類的藥物,但仍應注意少部分病人可能會有交叉過敏的狀況。>>Cephalexin為較常使用的藥品,每日服用四次,常見皮膚或腸胃道相關副作用。 * 巨環內酯類>>若對於盤尼西林類藥物的過敏屬於全身性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暈眩乃至休克,血管性水腫或是蕁麻疹,建議也避免頭孢素類藥物,改使用這類巨環內酯類藥物。>>這類藥品有Erythromycin、Azithromycin,在牙科較常開立的是前者。>>Azithromycin吃法比較不同需要特別注意:第一天吃兩顆共500mg,後四天改吃一顆(250mg),共計五天療程;亦可連續3天每天服用500mg。 * 硝基甲嘧唑乙醇 (Metronidazole)>>頑固型感染、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的病人,疑似是牙周囊袋深部的厭氧菌引起,因此,可以選用治療厭氧菌感染的Metronidazole。>>有些報告指出Metronidazole會通過胎盤而到胎兒體內,建議懷孕前三個月應該避免服用。 * 四環黴素類 (Tetracycline)>>為早期牙科用藥。有影響牙齒、骨骼發育的副作用,有些案例顯示在幼年時服用而導致牙齒永久變色,呈現深灰或深藍色。禁止用於懷孕、哺乳婦女及8歲以下牙齒還在發育的孩童。>>避免與制酸劑、牛奶、鐵劑一起吃,以免影響吸收。看牙醫時務必謹記以下二點以上簡單介紹牙科常見用藥及其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理解自己的藥品。當我們牙齒出現問題需要看牙醫時,務必謹記以下二點:* 告知疾病史及用藥史>>在做牙科侵入性治療前,應告知醫師自己的過往病史如:心臟相關病史、有無做過人工關節置換...等。>>用藥史也會影響後續之治療計畫,如:1. 抗凝血藥物:有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除應告知牙醫師外也應諮詢原處方醫師,由牙科醫師評估手術出血風險及原醫師評估病人本身的栓塞風險,制定治療計畫。2. 一些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如:福善美、骨力強...等,因有引起顎骨壞死的副作用,在進行牙科治療前需要經醫師評估其風險。>>懷孕及藥物過敏史者,對藥物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不隨意停藥若醫師開立了抗生素,應按時服用並吃完整個療程。按時服用可以讓抗生素在體內有個理想、穩定的濃度,吃完整個療程也比較能確保沒有殘存的細菌突變而產生抗藥性的問題。醫師提醒,完整告知醫師您的狀況,由醫師評估予以適當的治療,並遵照醫師、藥師指示服用藥物,後續做好日常保健,是改善牙痛的不二法門。
-
2023-02-25 醫療.自體免疫
65歲婦罹類風濕性關節炎15年,長期關節變形腫脹不舒服! 靠中醫合併生物製劑改善
全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10萬人,隨病情進展,手指、手腕關節常出現腫脹變形,生活苦不堪言,往往一想到關節變形不舒服,病友不禁潸然淚下。台北榮總採中西合併療法,除西藥治療外,合併傷科洗劑、徒手關節鬆動術及正骨手法,幫助紊亂關節恢復對位,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變形、疼痛具舒緩效果,有助改善患者生活品質。類風濕性關節炎為自體免疫疾病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研究醫師盧禾潾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為自體免疫疾病,為一種慢性漸進式破壞關節的疾病,常侵犯手部小關節,發生率約為總人口的1%,好發於女性,臨床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抑制發炎及減緩關節破壞。西醫主要使用抗類風濕性西藥、生物製劑及消炎藥物治療,由於粘膜、消化道等副作用,且費用較高,臨床上有許多病人求助於中醫的幫助。盧禾潾具中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背景,臨床上常使用徒手治療治療病患,經由關節鬆動術及正骨手法,幫助紊亂關節恢復對位,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變形、疼痛具有舒緩效果。而除針灸、傷科整復外,北榮中醫傷科團隊研發傷科洗劑,由防風、荊芥、川芎、甘草、當歸、桂枝、黃柏、透骨草、蒼朮、丹皮、細辛和絡石藤製成,具有疏散風濕、活血通絡、消炎止痛等功效,阻斷發炎循環。北榮研發傷科洗劑適合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使用,需由醫師診斷開立,一包藥價30元,一天僅需一包,分為早、晚各使用一次,將雙手浸泡於中藥汁中,使用後生活品質明顯改善。65歲女士類風濕性關節炎15年 中醫合併製劑改善65歲徐女士罹患風濕性關節炎長達15年,一想到關節變形、腫脹的不舒服,「不禁落下眼淚,久久不能言語。」她說,左手腕、右手手指腫脹十分不舒服,平時經營早餐店工作非常忙碌,手痛時沒有人可以幫忙,常必須忍著疼痛做事,且長期服用西藥對身體傷害很大,腸胃道常不舒服,所幸,近7、8年來於北榮採用中醫合併生物製劑治療,消炎藥已經很少吃,目前病情已獲控制及改善。北榮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與盧禾潾醫師團隊研究發現,針對全球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12篇研究發現,其中874位病人除規律服用抗風濕性西藥、生物製劑及消炎藥物外,如果搭配針灸、徒手治療及外用中藥洗劑等中醫整合治療,對於關節疼痛、發炎、腫脹等程度都有明確緩解,有助改善生活品質,此研究獲2021年《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雜誌刊登。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16 醫療.骨科.復健
講手機、搬重物…小指無名指麻又痛!「手機肘」嚴重恐致肌肉萎縮,日常預防4招
小美是一位房屋仲介,這天她來到我的診間:「李醫師,我右手小指跟無名指三不五時都會麻,很不舒服,特別是晚上還會麻醒!請你幫我看看吧!」「有沒有注意到做什麼動作會麻起來呢?例如轉脖子?或是做家事的時候呢?」小美:「我想想…有哦!最近接某一位客戶的電話,比較龜毛的那種,都講很久的手機,講完後都會麻起來耶!」我幫小美詳細做了神經及理學檢查,頸椎神經並沒有明顯的壓迫症狀,倒是發現手肘內側凹陷處敲擊會引發手麻,我也操作軟組織超音波,讓她看到了自己手肘處腫脹的尺神經。「妳的問題是手肘處尺神經受到壓迫,也叫做肘隧道症候群,另外有個一般民眾熟悉的名稱叫做『手機肘』, 還好妳並沒有手無力和肌肉萎縮的情況,應該積極復健就可以改善。我們來討論一下治療的方案吧!」除了講手機,「手機肘」也常見於職場中長時間彎曲手肘講手機的朋友,偶爾會有小指、無名指麻痛的情形,往往是因為尺神經受到壓迫所導致,因為手肘長時間彎曲,會把手臂的尺神經過度拉伸,時間一長,容易造成尺神經壓迫與循環變差,進而導致小指、無名指、手掌前臂麻痛,也叫做肘隧道症候群,這種病好發於長時間手持講手機者,所以又叫做手機肘。尺神經壓迫久了還會導致手指肌肉萎縮、無力呢!雖然藍芽耳機風行,直接用手持講手機的人變少了,但工作中需要搬抬重物(物流業、零售業)、常使用手腕(如水電、裝潢業),甚至趴著睡午覺壓久了,也都可能增加尺神經壓迫的風險,甚至晚上睡覺時壓迫久了還會麻醒呢!什麼是手機肘?導致原因為何?手機肘(尺神經症候群)是指尺神經在通過手肘處被壓迫,這會引起疼痛,刺痛,麻木或痠痛。臨床上常可見無名指一半與小指、前臂的範圍感覺麻木及刺痛,手指的笨拙感(如圖一粉紅色區域),以及人們常常發現半夜睡覺時、手肘過度彎曲、重複彎曲或工作後有更糟的刺痛感。然而,如果上述症狀合併手指無力變形(爪狀手)、小鱼際肌肉萎縮(如圖二),將是更大的警訊!雖然尺神經症候群的原因很多,但通常是由於生活、運動或是工作上過度使用、彎曲或壓迫手肘,使尺神經受到過大的壓力與拉伸,進而導致神經腫脹和發炎,甚至阻礙血液流動。一般來說,尺神經壓迫的位置最多是在手肘內側的肘隧道,此外在三頭肌、肱骨内上髁或尺側屈腕肌也有可能是壓迫點。小指跟無名指麻一定是手機肘嗎?有其他可能性嗎?另一個常造成小指跟無名指麻的原因是「頸椎神經壓迫」,如果常有肩頸、脖子痠痛,甚至轉動脖子、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時會有觸電感麻痛到手部就會懷疑是頸椎的問題,有時候頸椎問題跟手機肘還會一起出現,造成雙重壓迫,讓手麻更加嚴重!一般如果要進一步鑑別診斷可以安排頸部X光與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預防手機肘4招1.減少長時間的手肘彎曲,講手機每五分鐘可以換手一次,常講手機的朋友可以改用藍芽耳機。2.減少手肘的壓迫,趴睡時使用午睡枕,文書工作減少把手肘靠在桌上。3.多休息或使用護肘,將手肘活動度稍加管控,減少因反覆彎曲造成的尺神經壓迫。4.尺神經滑動運動(圖三)五步驟,改善尺神經的壓迫:首先將手向側面平伸(1),接著屈曲手肘(2)後,把手腕旋前,手指尖比向耳朵位置(3),接下來手腕背曲下,將手腕旋後,再將手腕背屈(4),手肘伸直(5),如圖所示每個動作停5秒,重複5次。肘隧道症候群麻痛難耐 得靠多元治療+復健初期保守治療包含上述肘部活動習慣的改善、伸展、適當休息,會痛醒的病人在睡覺時使用手肘副木固定(圖四),以減少疼痛發生,另外在藥物使用上,可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與維生素B群,若無效則可再考慮使用超音波導引局部類固醇注射止痛,新式治療如高濃度葡萄糖水、血小板濃縮液注射做神經解套術,或體外震波也都有不錯的療效。如果以上保守治療皆無效,尤其肌肉持續無力萎縮,經肌電圖檢查確認有明顯的進行性神經損傷,則可進一步考慮開刀接受肘隧道放鬆術(cubital tunnel release),術後搭配復健才能有良好的恢復。(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出處)
-
2023-02-11 焦點.焦點
最近看病要注意!最常用的抗生素缺藥了,社區藥師提供3解方
基層藥局又傳缺藥,近期「安蒙西林(Amoxicillin)」缺貨,安蒙西林是第一線廣效抗生素,用於治療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臨床使用廣泛。基層藥局藥師表示,從去年就忙於調度藥物,亟盼政府伸出援手。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已呼籲藥廠增加配貨,約一到兩周內改善。民眾若持處方箋至社區藥局取藥,醫師卻告知缺藥,該怎麼辦?臨床藥師建議有以下的作法:方法1:經藥師評估建議,調整為同成分同劑量藥品方法2:多跑周邊幾家社區藥局方法3:回原診所,請醫師調整處方箋藥物安蒙西林是什麼?很重要嗎?用於治療細菌染的第一線抗生素,可改善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症,用於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等,是臨床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牙科等常見用藥。健保署統計,近五年來,安蒙西林平均每年用量為4200多萬顆,以500毫克劑型為主。這些藥物都是安蒙西林(由此進)安蒙西林缺藥最常見的地方?社區藥局、基層診所為主政府的解決方法?食藥署針對國內領有生產安蒙西林的8張藥證藥廠,要求加速生產藥物,並增加社區藥局鋪貨量。還有那些藥物也缺?消炎止痛:乙醯氨酚(退燒、止痛)制酸劑:氧化鎂(治療胃痛、便秘)消炎止痛藥:布洛芬(改善發炎、止痛)廣效抗生素:安滅菌(治療細菌感染)廣效抗生素:諾快寧(治療細菌感染)為什麼會缺藥?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安蒙西林自去年十月左右開始難叫貨,據悉與原物料短缺有關,連合成藥品的賦形劑也缺。此外先前一度撼動總統府的「乙醯氨酚」至今還是很難叫貨,長期短缺的還有制酸劑「氧化鎂」、廣效型抗生素「安滅菌」、消炎止痛藥「布洛芬」、制酸劑「息通佳音」等。「這波缺藥是國安問題。」藥師公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台灣前一波嚴重缺藥是在去年五、六月疫情期間,人力缺工導致生產量低迷,大陸解禁後至今仍受到影響。王明媛表示,台灣沒有生產原料藥的能力,製藥產業一環扣著一環,國家應該要有更前瞻的布局,避免每次缺藥都只能喊「受到國際影響」。這一次安蒙西林缺藥,不排除後續會有更多抗生素跟著短缺。主管機關食藥署這樣說...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依食藥署監測,安蒙西林在基層藥局短缺,短缺原因包括藥廠配送以醫院優先、十天春節連假、呼吸道疾病增加。儘管藥廠年後恢復生產,但藥品鋪貨原本多以醫院優先,社區藥局為供應體系的最末段,而最近呼吸道疾病增加,也使醫院用量提升。去年十二月已預估今年呼吸道疾病會因疫情解封而增加,要求提高產量,另也通知藥廠要增加鋪貨至基層藥局的數量,預計下周後,安蒙西林缺藥情形便能改善。基層藥局該如何因應? 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連假並非缺貨的主要原因,早在春節前就叫不到貨,醫療院所因用藥量較大,藥廠長期採取優先鋪貨,但鋪貨比率嚴重不均,食藥署應要求藥廠採取醫院、診所、社區藥局以四三三的比例鋪貨,保障社區藥局可取得藥物,否則醫院釋出處方箋,民眾卻拿不到藥物,對基層藥局和民眾影響很大。沈采穎感嘆,現在基層藥局備藥,除了向藥廠叫貨,還要連結周邊人脈,如其他藥局、基層診所,利用「以藥易藥」,補足叫不到貨的問題,例如近期氧化鎂等藥品很珍貴,手中若有這些藥品,較易換到自家缺貨的藥品。王明媛指出,大陸掌握全球八到九成的原料藥供應,台灣製藥廠原料取得難度增加,產量減少,加上藥品鋪貨以大醫院優先,疫情前就有類似事件,大醫院擔心藥品叫不到貨,直接囤藥,連帶影響基層藥局。王明媛呼籲,之前面臨缺藥潮,衛福部特別要求醫院不得囤藥,近期衛福部應重申規定,否則基層藥局缺藥問題會更嚴重。
-
2023-02-05 焦點.用藥停看聽
市占56%消炎止痛藥出事了 食藥署要求5藥品下架67萬顆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資訊,為衛達化學製藥五款藥品,包括拿炎錠375毫克(那普洛仙)、益潰適錠500公絲(斯克拉非)、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食藥署表示,此五款藥品,共六個批號,為稽查時發現,業者因藥品不符合原先規格,而將產品打碎重製,不符食藥署原訂規範製程,總計67萬6千顆藥品,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回收,期限至3月7日,並限期一個月提出相關報告,藥廠所轄縣市衛生局將將檢視違法情形,再評估是否進行裁處。五款藥品不符合規格食藥署表示,此五款藥品,共六個批號,為稽查時發現,業者因藥品不符合原先規格,而將產品打碎重製,不符食藥署原訂規範製程,總計67萬6千顆藥品,要求業者立即下架回收,期限至3月7日,並限期一個月提出相關報告,藥廠所轄縣市衛生局將將檢視違法情形,再評估是否進行裁處。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科長傅淑卿說,此波下架回收產品,樂不痛膜衣錠500毫克市占率達56%為最高,依110年健保申報資料達47萬顆,該同成份藥品還有其他藥品藥證可以取代,不會影響民眾用藥權益。至於,拿炎錠375毫克市占率約2%、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市占率約1%,也無缺藥問題。傅淑卿說,在藥品未確保穩定製程、品質前,目前已要求藥廠不得出貨,往後藥廠須提出相關穩定優化、製程的佐證資料後,經食藥署審視後,確保藥品沒有問題,才會放行重新出貨。食藥署公布藥品回收之資訊如下:(一)「"衛達"拿炎錠375毫克(那普洛仙)(衛署藥製字第034014號)」 (批號:111003)適應症: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關節炎、關節粘連性脊椎炎、腱炎、滑囊炎,和急性痛風、原發性經痛、解除輕-中度疼痛。(二)「"衛達"益潰適錠500公絲(斯克拉非)(衛署藥製字第030890號)」 (批號:224009)適應症: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三)「"衛達"速倍樂膜衣錠500毫克(衛署藥製字第038368號)」 (批號:210008)適應症:對CIPROFLOXACIN有感受性之細菌所引起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竇炎、眼感染、腎臟及泌尿道感染(包括淋病)、腹部感染(包括腹膜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骨髓炎、關節感染、菌血症。成人和小孩:吸入性炭疽病(接觸後)。小孩:大腸桿菌所引起之複雜性泌尿道感染和腎盂腎炎(1-17歲)、綠膿桿菌有關之囊腫性纖維化產生急性肺部惡化的現象(5-17歲)。(四)「"衛達"暢血臨膜衣錠9.6公絲(銀杏葉類黃酮配醣體)(衛署藥製字第037651號)」 (批號:023010、023110)適應症:末梢血行障礙。(五)「"衛達" 樂不痛膜衣錠500 毫克(衛署藥製字第044916號)」 (批號:024008)適應症: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之消炎鎮痛。
-
2023-01-21 醫療.泌尿腎臟
腎友注意!天冷健康地雷多,洗腎病友應謹記5大原則
近日持續發布低溫特報,除了心血管病患必須多注意之外,洗腎病友也要留意冬天許多潛在風險。一般人平常的行為,如在寒冷天氣喝碗熱湯,都可能讓腎友身體出現不適,影響病情控制。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俊山建議,洗腎病友可掌握冬季五大保健原則,避開健康地雷、安心過冬。洗腎病友應謹記5大原則五大原則包括冬令進補小心飲食失控、注意勿攝取過多水分、天氣寒冷保暖要足夠、不可亂用止痛消炎藥物、皮膚保溼以防乾燥搔癢。腎友冬天飲食要注意鄭俊山指出,民眾冬天喜歡吃火鍋或冬令進補,但市售湯底往往過油、過鹹,且食材久煮後的湯底會有大量脂肪、鉀、磷與普林,加上沙茶醬等調味料也含有過高鹽分,一餐下來就容易攝取過多高鉀磷,對腎友是飲食的禁忌。如想要吃火鍋,建議以清水為湯底、搭配天然食材,適量攝取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的瘦肉或海鮮,不吃火鍋料等加工食品,也不沾醬調味料,並遵守吃料不喝湯的原則。他表示,天氣寒冷比較不會流汗,減少平時靠體表散失水分的機會,民眾習慣喝熱茶、熱湯禦寒,因此腎友容易吃進過多食物中的水分,增加肺積水風險及每次洗腎脫除水分的難度。有不少腎友同時也服用降血壓藥物,但冬天氣候溫差大,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若血壓太高或變動太大,一定要諮詢腎臟科醫師調整用藥。外出時也務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又增加用藥風險。腎友如出現感冒、發燒、頭痛或身體不適症狀時,最好求診腎臟科醫師診斷及用藥,千萬不要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成藥及中草藥,尤其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腎臟病人因體內尿毒堆積與磷離子過高等問題,加上氣溫低導致皮脂層分泌下降,容易加劇肌膚乾燥,出現搔癢、脫屑等症狀,建議貼身衣物應選擇純棉材質,避開毛料及麻;另外,清潔用品使用中性沐浴乳或乳霜香皂為佳,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也不可太高,平時可多使用保濕乳液增加肌膚的保濕度。
-
2023-01-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退燒止痛藥怎麼挑才不傷身?名醫曝「2常見藥物」藥效、副作用評比
民眾平常沒時間看醫生,通常會選擇買成藥來緩解疼痛,但卻不知道哪種藥物適合自己;或是看診時拿藥,因為害怕副作用而提出疑慮。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分享市面上常見的「2大退燒止痛藥」,並從藥效、副作用、綜合評比來比較,讓民眾用藥時也能有個參考。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於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提到,民眾在使用藥物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很多迷思,像是退燒藥很傷身體、女性經期吃止痛藥傷身⋯等等,但是只要了解正確的用藥知識,安全用藥就不會發生上述問題。 延伸閱讀: 新冠抗病毒口服藥物,該怎麼吃才對?正確吃法、頻率、禁忌一次看 2大退燒止痛藥評比 蔡明劼表示,正確用藥很重要,誤用或過量使用才會傷身體,因此他也分享市面上常見的「2大退燒止痛藥」,並從成分及藥效、副作用與綜合評比3方面幫大家做比較: 1.成分及藥效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3個字是產品名稱,台灣應該有超過10家廠商製作乙醯胺酚產品,比如力停疼、斯斯止痛錠等,藥效其實都差不多,會被統稱為普拿疼是因為它的名氣比較響亮。布洛芬(ibuprofen):比較常見的產品是小兒退燒藥水「依普芬」,以及去日本必買的解熱鎮痛藥「EVE」。普拿疼和布洛芬同樣都能退燒止痛,但是布洛芬多了消炎的作用,對於關節炎、筋膜炎的效果更強,因為它可以撲滅發炎的根源,而不是只有降低痛感。 2.副作用乙醯胺酚:過量服用乙醯胺酚會有傷肝的副作用,但也不用過度緊張,建議1天的劑量是不可服用超過8顆(每顆500毫克),並不是吃1顆下去就會傷肝。另外,如果1天需要吃超過8顆乙醯胺酚,應該要去看醫生找出疼痛的原因,而不是買藥胡亂吃。布洛芬:服用布洛芬的副作用讓人聞之色變,不過也不用緊張,並非吃1顆就會敗腎或胃潰瘍,每個人的情況還是不同。建議有胃潰瘍病史的人避免服用,三高或慢性腎病的患者最好也避免服用,以免本來就不穩定的腎功能雪上加霜。 3.綜合評比蔡明劼表示,整體而言,乙醯胺酚是藥性溫和,而且效果不錯的常備藥品,他自己吃或者開立給患者,都是以這類為主;至於布洛芬以及跟它同類的消炎止痛藥(NSAID),會視疼痛的原因再決定是否使用。 經痛吃止痛藥傷身體? 蔡明劼補充,很多女性朋友經期都會遇到經痛的問題,但因為有「吃止痛藥傷身體」的疑慮,所以忍痛不吃,但這樣真的對身體比較好嗎?其實就如同前述說明,並不是吃1顆藥就會傷身體,適度服用藥品通常都是安全的,因此經痛時也可以吃止痛藥來緩解疼痛。 在台灣無論是診所就醫、藥局買藥都相對方便,可以買一些備用,但千萬不要恐慌性的掃貨囤藥;如果民眾有用藥疑慮,可以多跟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而不是自己隨便亂服藥品,保持正確的用藥知識,才能讓身體健康。【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783.html】
-
2023-01-07 焦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大缺貨怎麼辦?藥師教2重點選別的,別在網上買!
近日中國疫情升溫,世界各國紛紛出現止痛藥搶貨、囤貨的情況,台灣也不例外,民眾也擔心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止痛藥的人反而買不到,特別是普拿疼。馬尚榮藥師呼籲,普拿疼雖是個能讓人使用放心的老品牌,不過若真有需求也可挑選其他,買藥時可把握2重點。 止痛藥大缺貨怎麼辦?2重點選別的(1):看種類! 馬尚榮藥師說明,止痛藥依成分可分「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兩類型。普拿疼屬於乙醯胺酚,具有止痛、退燒的效果,不具消炎作用,而使用上較少出現藥物過敏,但使用過量恐引起肝毒性,成人一天最多建議使用上限為8顆,不過也盡量避免到此數量,若服用到4顆還是症狀未解,還是盡早就醫檢查為佳。 非類固醇止痛藥則除了同樣具有止痛、退燒的效果,也具有消炎作用,出現藥物過敏大多是使用此類型,而此類型對腸胃道、腎臟較有負擔,須謹慎使用。劑量上因非類固醇止痛藥還有分許多種類,各種類有所不同,普遍來看4顆還在可接受範圍,但還是應遵照醫囑或與藥師了解使用。 上述兩種止痛藥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一起使用,一般醫生開立的藥物也有可能如半顆乙醯胺酚、半顆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止痛藥大缺貨怎麼辦?2重點選別的(2):選正規! 馬尚榮藥師表示,民眾買止痛藥大多會以普拿疼優先,合理推測是因為普拿疼為止痛藥老字號,意味著是能夠讓人安心使用的藥物。基於這點,其實民眾只要透過藥局、醫師開立等正規管道取得乙醯胺酚成分的止痛藥,或視需求選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未必一定要普拿疼。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近日止痛藥搶購、囤貨情況頻傳,不少人也考慮網購,馬尚榮藥師提醒,藥物只能在藥局販售、醫師開立等正規管道取得,網路上為非法販售,應避免在網路上購買,以免買到假貨、水貨、過期、變質等風險,且沒有保障,應多加留意。 存放止痛藥注意小細節,發現受潮、變質就別吃! 止痛藥民眾也多會先預備幾盒,以備不時之需,存放就得留意幾個細節。馬尚榮藥師提醒,應留意保存期限,過了保存期限盡量避免使用。也盡量避免浴室、廁所等潮濕之處,以及陽光照射、高溫之處,以免受潮、變質。使用時也建議養成先觀察藥物的習慣,若有發現藥物濕軟、出現小點點、剝落的顏色等疑似受潮的情況應避免使用。 馬尚榮藥師也提醒,止痛藥使用上千萬避免像電影情節中常看到以酒配藥的舉動,此舉對肝臟負擔相當大,其他茶、咖啡等也應避免,以水配藥才是最好的。而若是使用止痛藥後還是難以止痛,要使用止痛貼布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貼布的使用時間一片不宜超過6小時,一天不宜超過2片,以免出現皮膚過敏等問題。 普拿疼是知名大廠,相信日後若又出現相似情況,勢必也還是會再出現大缺貨,民眾了解購買止痛藥的重點,並妥善保存、良好使用,更有利放心用藥、確保健康! 《延伸閱讀》 .偏頭痛狂吃止痛藥好不了?醫:不只傷肝傷腎!更會讓頭痛惡化 .胃痛別亂吃止痛藥!醫教4招助改善,5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1-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年節返鄉、旅遊身體不適 藥師曝五大類常用藥品必備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民眾南來北往身體難免有不舒服的時候,這時醫療院所又多休診,藥師建議民眾可以於年節前備好五大類藥品,及時緩解症狀。五大類藥品分別是退燒止痛、消炎止痛、綜合感冒藥、止瀉藥及胃藥,另民眾也應備好快篩試劑,當出現症狀時,可以及早篩檢確定是否確診,以利盡速在48小時內使用倍拉維(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複製,避免病情惡化。藥師易麗珍說,退燒止痛藥是如普拿疼等具有乙醯氨酚成分的藥品,因有退燒、發散作用,可以讓侵入身體的風邪發散,但若是喉嚨痛、身體痠痛等疼痛症狀,就必須服用消炎止痛藥品,此類藥品多含布洛芬成份,而綜合感冒藥是一定要備的,因感冒常有鼻塞、流鼻水,造成吸氧不足,引起頭暈、頭痛,此類藥品可以止咳化痰,緩解流鼻水、改善頭暈、頭痛,至於胃藥可以抑制胃酸、胃痙攣成分,緩解消化不良。年節期間,飲食大魚大肉或吃進不潔食物,也可能出現腹瀉症狀,止瀉藥也是必備,另民眾出遊長途搭車也應準備暈車藥,其多含有抗過敏、促進血液循環等成分為主,民眾自行服用指示用藥前應諮詢藥師,不要過度囤藥、服藥。至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易麗珍表示,年節期間仍須按時服藥,特別是人體血管為平滑肌,容易受到氣溫高低熱漲冷縮,如高血壓患南來北往時,因南部氣溫較高,抵達南部時血壓會比較平緩,但回到北部後氣溫較低,血壓容易飆高,所以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說,最簡單的備藥應包括解熱止痛、止瀉藥、綜合感冒藥、胃藥等,而慢性病患者用藥如果剛好是年節期間1月29日前吃完,可以於1月10日開始到社區領藥,以防年節期間無藥可用。沈采穎指出,除常用藥品需要準備外,民眾返鄉過節,最好隨身攜帶一些快篩試劑,主因是現在冬季為流感及新冠肺炎同時流行的時候,可是兩者症狀相似,如果出現症狀時,可以及早快篩確定是否確診,並盡速在48小時內使用倍拉維(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以抑制病毒複製,避免病情更加惡化。沈采穎說,民眾身體不適期間,最好少吃薑母鴨、麻油雞、酒精飲料等燥熱食物,主要是此類食物容易讓病毒更為活躍,建議身體不適時,飲食應以清淡食物為主。若民眾依藥盒指示服藥,如每天服藥三至四次,但服藥二天內症狀沒有好轉,應懷疑病症已無法用指示藥物緩解,建議應盡速就醫,不要延誤治療。
-
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中醫教2穴位助養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三餐不正常,導致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越發嚴重。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嚴重還可能引起腸胃病變,甚至演變成癌症。元氣網整理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帶您了解自身腸胃健康狀況,也教您按摩穴道,來緩解腸胃問題引起的不適感。◎胃脹氣你是否常常飯後肚子脹脹,感覺腸道內有氣體或壓力,但這股氣卻又無法排出導致腸胃不舒服、甚至還會胃痛?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脹氣」!常見導致胃脹氣的原因1.飲食習慣不佳:愛吃高油膩食物、進食的速度太快導致消化不良。2.易致脹氣食物:豆類、高澱粉食物、奶類、碳酸氣泡類飲料、酒精、人工甜味劑。3.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病患,容易因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而失去發揮正常的消化與吸收功能,使得食物醱酵產生氣體。4.排氣功能不足:胃腸道有多餘氣體時,會刺激腸胃道蠕動,藉由人體不斷打嗝或放屁來排出體外。排氣量太少,氣體太多就會脹氣。當這樣的功能,因為疾病(如:糖尿病)、年齡老化或某些藥物等等因素而下降不足時,會造成胃脹氣。5.其他疾病因素:當有胃腸道病變、胰臟炎、腸阻塞和肝腫瘤等疾病。9飲食法改善脹氣問題1.避免容易脹氣食物2.乳糖不耐症改喝優酪乳3.改善便秘,規律排便4.定時吃好菌5.盡量少鹽少油6.細嚼慢嚥少說話7.少久坐多運動,飯後走走8.以水代酒9.吃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提醒,如果您有長期脹氣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胃潰瘍有些人會把胃食道逆流跟胃潰瘍混為一談,但實際上胃潰瘍是胃的粘膜發生潰瘍,胃食道逆流則是胃液往食道的方向逆流造成刺激或發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正常情況下,胃黏膜細胞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可產生新細胞,影響胃黏膜細胞受損的原因包括胃幽門桿菌感染、胃酸過多、藥物刺激、吸菸、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心理壓力等。胃潰瘍的症狀多數胃潰瘍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大多數是悶痛。一般而言,疼痛的嚴重度與潰瘍的大小有部分相關,愈大、愈深的潰瘍,症狀比較嚴重,部分潰瘍很嚴重卻沒有很明顯症狀,常見年紀大、有糖尿病病史或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患者。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家族病史:胃潰瘍病史。‧飲食習慣: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食物選擇:常食用高油脂、刺激性食物,空腹食用高油脂或刺激性食物。‧飲酒過量:長期飲酒、吸菸、吃檳榔。‧藥物使用:長期服用消炎止痛、阿斯匹林、類固醇等。‧精神壓力:過度憂慮、焦慮緊張等。‧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粘膜表皮細胞,易導致胃發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9方法助改善預防1.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2.檢查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3.未經醫師診斷,應忌用可誘發或加重潰瘍,甚至引起併發症的藥物。如:阿斯匹靈或消炎止痛藥等。4.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睡前2小時應避免飲食,戒掉吃宵夜的習慣。5.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充足。6.禁酒、戒菸、不吃檳榔。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8.多運動,維持標準體重。9.減輕壓力,保持樂觀態度。提醒,輕微的胃潰瘍,在經過醫師診斷後,可透過藥物治療或日常生活習慣改善,來緩解症狀。但如果出現「吐出血或排出黑色瀝青狀的糞便、貧血症狀、急劇腹痛、反覆嘔、體重不明原因減輕」等胃潰瘍的嚴重症狀,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 ◎胃食道逆流台灣人每4個人中有一個人患有胃食道逆流,早成原因多數是壓力大、情緒緊繃、作息跟三餐不正常,導致很常發生心灼熱、喉嚨異物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很多,分為典型症狀跟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心灼熱、火燒心,在胃部有稍灼熱感、感受到酸逆流,導致有食物、胃液逆流到口腔,但沒有反胃或嘔吐。‧非典型症狀:胸口疼痛、咳嗽、氣喘、喉嚨沙啞、喉嚨痛、嚥下疼痛、困難等,需要經由專業的醫師以及相關檢查(胃鏡、上消化道攝影),判別是否是胃食道逆流症。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45~60歲的人‧肥胖者‧消化性潰瘍患者‧懷孕的婦女‧長期酗酒者‧精神緊繃、工作壓力大11方法助改善預防1.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用餐宜七分飽。2.餐後不宜立刻趴睡或平躺,避免胃部的食物逆流至食道。3.睡前兩個小時應避免飲食。4.戒掉吃宵夜的習慣,才能讓食物充分消化。5.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6.禁酒及戒煙。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避免胃酸分泌過多。8.睡覺時可把頭部位置墊高,減低胃酸逆流的機會。9.體重過重者宜減輕體重,並養成運動習慣,幫忙消化。10.消化性潰瘍患者,應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11.女性應避免穿過緊的衣物,增加腹部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症的患者建議可以從改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配合適當的藥品治療,改善生活品質以及減少可能的其他併發症。中醫教你穴位按摩 養胃改善不適感中醫師彭溫雅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常見原因包括壓力大、情緒緊繃,也與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常吃消夜有關,這些都會導致消化機能變差,延緩胃排空的速度,分泌過多的胃酸。她建議,不論什麼類型的胃食道逆流,都可以透過早晚穴位按摩的方式保養。睡前按|內關穴內關穴在手腕下方三指、前臂正中的位置,按這個穴位對於改善肝氣鬱結、消化不良、壓力的效果都很好。建議在晚上睡前洗個澡,全身暖和之後,平躺於床上,身體肢體都不要彎曲,以免經絡受阻,效果打折。躺好之後,搭配吸氣四秒、吐氣四秒的腹式呼吸,同時以按住四秒、放開四秒的節奏,兩手各按3分鐘。因為人體血液循環全身一圈是20秒,以四秒為一個單位的呼吸和按壓穴位,也符合身體的節奏。彭溫雅表示,按此穴位可改善壓力下自律神經過度亢奮的問題,按完之後全身會很放鬆,也有助於改善入睡困難的問題。如果白天不小心多吃了,或是胃食道逆流正在發作,也可以馬上按,這個穴位感受度很強。早晨按|中脘穴第二個推薦穴位是距離肚臍四指位置的中脘穴,剛好就是胃的位置。這裡不能用按的,要用「振腹」的手法拍,手指併攏如同半杯狀,以空杯的位置去拍,大約每三秒,以不輕不重的力道拍一下中脘穴,一共拍100下,大約是5分鐘的時間。建議在早上剛起來空腹時拍,趁著陰氣未散、陽氣未動的時間,效果最好,趁刷牙洗臉的時間就能順便完成。最後,提醒有輕微腸胃問題的民眾,可以先了解您的症狀是屬於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其它胃疾,當中的哪一種,找到原因後從平日作息及飲食習慣加以改善。但若是有長期胃部疾病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時間,惡化引起腸胃病變。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參考資料:‧胃脹氣怎麼辦?除了打嗝和放屁,10招讓你解決肚子脹氣困擾‧胃潰瘍會轉變成胃癌嗎?醫師教你胃潰瘍5大緩解方式‧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每4人就有1人中!胃食道逆流分4型 中醫教早晚按2穴道緩解‧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
-
2022-12-29 醫療.骨科.復健
僵硬、疼痛是退化性關節炎嗎?一次搞懂關節炎,教你如何預防跟治療
最常見的關節炎是一種非炎症,進行性的病變導致關節軟骨變質且引起關節週邊或軟骨下方贅生骨形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影響因素相當多,不只對發病的時間有關聯,甚至對病變的速度也有影響。當然疾病與年紀也有關,所以退化性關節疾病常發生在年紀較大者。續發性關節炎(secondaryosteoarthritis)與關節創傷、關節內障礙病變症或關節發育不良有關,常發生在年紀較輕的患者。至於本症真正的發生率則無法確切地統計,因為甚多輕微或初期病症患者常無明顯症狀,而是在X光檢查時意外被發現。退化性關節炎的致病機轉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全身性的疾病,其病變只在局部關節構造,主要在關節軟骨面、軟骨下及骨骼邊緣,雖然真正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很淸楚的是年齡的老化確實影響軟骨病變,但是在什麼年齡開始或什麼樣的人較易發生,或是症狀的輕重也無一定的法則可遵循。有些因素確實會影響關節炎的發生及病變的進行,如化學性、代謝性、基因性、機械性等均會對疾病造成加重的影響。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女性基因易產生手指關節變形尤其是末端指節(DIP),甚至腫塊形成(Heberden’snode)。當然對關節日積月累的負重磨損,也就是所謂的《日也操瞑也操》,造成關節軟骨細微創傷(microtrauma)確實對關節的傷害破壞程度有其相當的影響。而其他機械性的因素包括:體重、姿勢正確與否及關節穩定度與否均有絕對的關係。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原則通常歸類有:(1)解除疼痛(2)避免受侵犯的關節再受傷害或再過度使用(3)矯正對關節造成傷害的因素如:過重的體重或過度劇烈活動(4)避免或減緩更進一步的病變(5)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整體的治療流程如:無症狀的關節炎患者(如x光檢查意外發現者),臨床上僅需觀察;如有症狀則先採取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電療、熱療)及休息;假使症狀無法緩解,則需給藥物治療,包括口服止痛藥(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各類藥物均有其主要作用點,所以並非每個人對特定藥物均有良好反應,也就是說每個人各有其反應良好的藥物。近年來積極發展出較不傷胃的NSAIDs,CoX-2藥物製劑,對胃腸消化道不良或是年紀較大的患者,使用上較不會引起消化性潰瘍症狀。經由口服藥物仍無法達到消炎止痛則可以局部類固醇作關節內注射達到症狀缓解。目前市面上有各種關節軟骨保健營養品,如葡萄醣胺製劑、軟骨素、膠原蛋白等可以提供營養及保護尚未被磨損的關節軟骨,使之能耐操耐磨,雖然多篇研究論文顕示確實有正面效果,但是臨床統計上僅約一半的患者達到滿意的結果。另外,關節內注射營養潤滑劑(玻尿酸製劑),可以營養關節軟骨及關節潤滑作用,臨床上使用者約八成達到滿意的效果。目前健保有給付注射但有其規定條件,未達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等級之患者,經保守治療六個月以上無效才可以使用,也就是說關節炎在第三級以內才有健保給付。目前健保有給付半年五針、三針、一針各種針劑型,也有一年一針型製劑供病人選擇使用。另外有健保給付之自費品項如PRP(plateletrichplasma)濃縮血小板血漿,利用血小板有生長因子功能,抽身體週邊血,經過特殊離心機處理,得到濃縮血小板血清,注射入關節內,其作用在活化瀕臨死亡的關節軟骨細胞。這些年來的統計約略優於玻尿酸,目前還有兩者混合製劑(玻尿酸加血小板濃縮血漿)可以使用。其他尚有羊膜粉製劑及高濃度葡萄糖水注射,但均未有確切的效果。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以上的製劑均需要作關節內注射,屬於侵入性的治療,除了感染的可能性外,易引起因異物進入關節造成不適感,甚至疼痛。如果以上的藥物及營養劑均無法緩解症狀的患者,可以考慮各種手術治療方式,當然限於x光尚未達第四級有需要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者。其一為關節鏡手術,淸除發炎滑膜及關節內雜物,甚至可做關節成形術,但是手術效果仍需追蹤,也值得商確。其二為截骨矯正手術,也就是高位脛骨截骨術,它可以配合玻尿酸及PRP使用,延長本身關節使用壽命約十年,滿意度約七成以上;其三為幹細胞軟骨再生治療,包括軟骨細胞培養植入及自體脂肪幹細胞培養軟骨細胞植入,目前仍為衞福部特管辦法規範,效果滿意度約七成。至於承載體重關節的嚴重病變,常因疼痛或失能無法活動行走,而需要做關節重建手術,如此才能達到有效疼痛解除及回復良好的關節功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為最後的治療方式,但人工關節各廠家的設計理念均不同,效果也不盡相同,近年來高彎曲度之人工膝關節可以有更好的關節活動範圍頗受好評。手術方式也因器械進步傷口變小,關節內肌肉傷害也較少,術後復健快速及滿意度高。電腦輔助導引導航手術更是最近的亮點,可以有更準確的手術導引而減少出血量,減少病患輸血的合併症。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常隨著年齡的老化及日積月累的關節磨損,時而發作時而緩解,長期過度使用或是短期間內的過多操勞,都會造成症狀的發生或加重症狀。關節炎本身沒有特效藥或是快速的治療方式,除了長期接受醫師治療外,病人日常生活也要相當配合正確的保健方式,工作與運動均按照自身體能及年紀做考量,也就是説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俗語說的好《沒有好的肩膀,就別挑那麼重的擔子》,過度勉強負荷只會加重關節磨損,提早老化甚至失能。在老化過程中只要按照醫師提供的治療方式及保健活動,也可讓你的生活變彩色的。最後提供自我照顧保健方法如下:1.減輕關節的負荷:年紀大者可使用手杖或是助行器輔助,減輕關節壓力,也避免因行動不便跌倒造成更大傷害。2.適度的運動:輕鬆的游泳或是散步,也可以在坐姿或平躺姿勢下作各種關節伸張彎曲及肌肉訓練的動作。總之,有復健物理治療、配合醫師的指導,則生活必然愉快舒服。
-
2022-12-25 醫療.皮膚
天冷整天待室內也會凍傷 醫提醒患處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
連日氣溫寒冷,未注意保暖小心凍傷!20多歲女性上班族,大多時間待在室內,近日右手關節開始紅腫熱痛,近2天還冷到發紫,皮膚科醫師提醒,冬季常好發凍瘡、凍傷及乾癢,尤以女性居多,即使一整天待在家,因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還低,也可能造成凍傷現象。冬季常見凍瘡、凍傷、乾癢等問題,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凍瘡、凍傷較常發生在手指、腳趾、耳朵等部位,包括出現癢、痛、紅疹、紅斑等現象,好發族群為女性,及本身有免疫性疾病、周邊循環較差的民眾。趙昭明指出,不見得在高山、戶外才會被凍傷,待在室內有可能因為輻射效應,導致室內溫度比室外低,一整天待在家「也會凍傷」,因此無論待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要做好保暖,情況嚴重時務必要就醫。趙昭明表示,凍傷、凍瘡即為皮膚發炎反應,不一定呈現對稱性,有些人5隻手指都有,有些人則只有1、2根指頭紅腫或癢,也常與過敏搞混,需要使用消炎止痛藥物、搭配藥膏治療,否則會持續很久,特別是循環不好的民眾,可能反覆發作。趙昭明提醒,凍瘡、凍傷患者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洗,或用暖爐取暖,恐造成身體水分、油脂流失更快,使皮膚受傷情況更厲害。建議民眾洗澡水溫度不宜過高,維持血管平衡流通狀態,不要讓血管急速收縮,平時可透過戴棉質手套,即可達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另外冬季乾癢又稱「缺脂性皮膚炎」,趙昭明指出,因皮膚表層皮脂水分大量流失,皮膚的保護膜已經受損,若沒有將皮膚發炎情況作改善,即使民眾擦乳液,效果也有限,建議應就醫吃抗組織胺、擦輕微類固醇藥膏,將皮膚保護層修復後,在擦乳液保護才有效果。趙昭明指出,近日天氣寒冷,頭皮血液循環較差,能供給毛髮的養分較少,使得民眾掉髮問題也特別多,增加約1成比例。此外秋冬也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季節,另外就是脂漏性皮膚炎,例如酒糟、紅斑患者也增加。趙昭明也觀察,近來不少民眾打新冠疫苗、確診後體質跟著改變,不敏感的皮膚變得敏感,敏感病人的皮膚敏感更加厲害,今年門診乾癢症患者相較去年增加2成,包括四肢、身體搔癢,甚至頭皮搔癢,尤以慢性病、免疫功能差、腎功能不佳、糖尿病患者反應更厲害。針對冬季皮膚保養,趙昭明建議三方法,包括增強身體免疫力、做好保暖以及充足睡眠。天冷民眾愛吃薑母鴨、麻油雞等,建議不要過量,湯也不要喝太多;建議穿棉質衣服保暖,避免麻質、毛料、尼龍等質地較容易刺激皮膚;民眾建議在12點前入睡。而民眾若想冬天泡溫泉,建議頻率不要過多、時間不要太長,加強油性保濕乳液。
-
2022-12-18 醫療.中醫
冬季養生首重養腎!中醫推6種溫養食材及吹風機吹2穴位怯寒
冬季人們開始進補,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等都是常見食補。不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提醒,冬季若要進補建議經專業中醫師根據體質開立藥材為佳,也有許多生活撇步有助怯寒,像是用吹風機吹吹穴位就是很好的方法! 冬季養生首重養腎別亂補!中醫推6種補腎、溫養食材。許芳綺中醫師表示,現代人往往營養過剩,冬季進補未必需要當歸羊肉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來大補氣血。而像是平常就因工作、生活、熬夜使身體呈現陰虛陽亢的狀態,或是感冒、皮膚發炎、生理期時,也都更不建議吃這些容易上火的補湯。 許芳綺中醫師建議,中醫認為冬季與腎相對應,冬季養生首重在養腎,飲食可攝取一些補腎、溫養的食材,例如黑芝麻、黑木耳、海帶、堅果、南瓜、桂圓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而因工作、生活等陰虛陽亢者可選性質較平和的四神湯。體質人人有所不同,冬季進補還是應先由專業中醫師檢查,根據體質開立適合的藥材。 冬季易引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中醫教簡單6撇步有助防範!在日常生活方面,許芳綺中醫師也表示,由於冬季寒冷、早晚溫差較大,較容易使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發作,因此平時就要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面、脖子、四肢末梢等處。建議早睡晚起以待陽光,晚上11點以前入睡佳,早上等太陽出來再起床,也提醒年長者剛睡醒別直接離開溫暖的被窩,先在被子裡動一動暖身後再起身,再穿上睡前放在床頭邊的外套、毛線帽,如使有助於避免溫差太大而引起中風或氣喘等問題。 平時也可以在有溫暖陽光的時候進行緩和的運動,例如散步、瑜珈、太極拳、八段錦等,讓陽光照在後上背以及後頸部的大椎穴,可養護自身的陽氣。寒流來時也可以用吹風機吹湧泉穴和大椎穴保暖,有助怯寒。 冬季癢別只擦藥治標不治本,中醫依體質治療達內外同治!冬季癢也是冬季常見問題,不論是乾冷之時、泡溫泉或洗熱水澡過度搓洗、疫情期間不得以使用較多酒精等,都容易使得皮脂腺分泌油脂降低甚至消失、皮膚水分散失,搔癢難耐若抓破形成傷口,還得留意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可能惡化。 許芳綺中醫師提醒,冬季更應重視保濕,保護皮膚、減少刺激,皮膚乾燥時可擦無香精的潤膚乳液保養,但藥膏或消炎止痛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還是應從身體內在調理進行改善,依個人體質開立適合的中藥、搭配潤膚、止癢的紫雲膏修復皮膚,以達內外同時治療的效果。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天先養好,春天才不易生病!許芳綺中醫師呼籲,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季若不收藏精氣,等到春天到來便容易因自身正氣不足而容易生病。提醒冬季應注重養生,好等待春天到來有健康的身體迎接新的開始! 《延伸閱讀》 .中醫9大體質養生食材各不同!郭祐睿院長:補得多不如吃得巧。 .防範天冷、溫差釀猝死!醫教6招保養心血管降低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12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治療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可以降低腫瘤復發風險嗎?
讀者曾先生2022-11-30在阿司匹林,抗癌?致癌?和阿司匹林,腦出血/癌症/死亡皆增這兩篇文章的回應欄留言:【教授,您好。我有買過您的二本書(餐桌上的偽科學1、2),是您的讀者,很感佩您的許多正確見解。茲有以下問題想請教您,希望您在百忙中能回覆。幾年前,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王鴻俊博士曾說,曾發表在「Science Tra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的 一篇文章指出廣泛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NSAID),如 Aspirin,可以抑制休眠癌細胞甦醒。又說,在臨床癌症治療中,如手術切除後會活化原本蟄伏在體內休眠的微腫瘤,反而促進癌症遠端轉移(metastasis)。又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若在手術治療前餵食實驗小鼠NSAID,如Aspirin,則可降低癌症切除後癌症轉移的發生率。但一般醫師認為,在手術前應停止服用Aspirin或NSAID,以防止出血,或傷口無法癒合。故此說法與上述說法茅頓。故想請教林教授對此看法如何?又如服用非Aspirin 之NSAID,是否比較不會造成出血風險?】這位讀者留言裡所說的研究論文是2018年發表的The systemic response to surgery triggers the outgrowth of distant immune-controlled tumors in mouse models of dormancy(手術的全身反應觸發了小鼠休眠模型中遠處免疫控制腫瘤的生長)。這項研究是用小鼠模型來探討腫瘤手術時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是否可以降低術後腫瘤復發的風險,而研究的動機是因為臨床上有看到一個NSAIDs(叫做ketorolac酮咯酸)似乎可以降低乳癌復發的風險。請看下面這兩篇回顧論文:2010年:Do intraoperative analgesics influence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fter mastectom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術中鎮痛藥會影響乳房切除術後的乳癌復發嗎? 回顧性分析)。結論:「與其他鎮痛藥(sufentanil, ketamine, and clonidine)相比,術中給予酮咯酸(ketorolac)可降低乳癌復發的風險。」2013年:Reduction of Breast Cancer Relapses with Perioperativ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ew Findings and a Review(圍手術期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減少乳癌復發:新發現和回顧)。結論:「伴隨手術的短暫全身炎症可促進休眠微轉移的血管生成、休眠單細胞的增殖和循環癌症幹細胞的播種,導致早期復發,並且可能可以被圍手術期抗炎藥有效阻斷。」這篇2013年的論文有特別提起對於NSAIDs有出血風險的擔憂,但它的看法是:「如果在有限數量的研究中使用酮咯酸與大量失血有關,而在其他研究中則沒有,那麼在乳癌手術中的臨床意義仍然未知。如果有的話,它似乎很低,因為酮咯酸從未與較大量紅血球輸血的需求有關聯性。」雖然這兩篇論文對NSAIDs的使用表達樂觀,但是後來的回顧性論文則有些語帶保留:2017年:NSAIDs Use and Reduced Metastasis in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from a meta-analysis(NSAIDs 在癌症患者中的使用和減少轉移:薈萃分析的結果)。結論:「NSAIDs 與顯著降低轉移發生的風險有關,無論是在診斷前還是診斷後使用。 然而,NSAIDs 與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較弱。」2017年: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the oncological surgical population: beneficial or harmfu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腫瘤外科人群中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有益還是有害? 文獻系統回顧)。結論:「關於NSAIDs的使用是否與胃腸道癌症手術後吻合口漏有關,文獻尚無定論。此外,關於短期 NSAIDs 對大型癌症手術後癌症復發的影響,目前的證據是模棱兩可。」2021年:Perioperative NSAIDs and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cancer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圍手術期NSAIDs和癌症手術後的長期結果: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結論:「圍手術期 NSAID 的使用可能與癌症手術後無病生存率和總生存率的增加有關。這可能取決於癌症的類型和 NSAID 的類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支持這一點。」關於出血的擔憂,請看下面兩篇回顧論文:2020年:Perioperative bleeding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圍手術期出血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結論:「在圍手術期使用NSAIDs時需要謹慎。然而,基於潛在的出血風險而草率地將非類固醇消炎藥排除在圍手術期使用之外是不明智的。建議 NSAID 的使用應遵循已知的患者和手術特定因素,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出血風險,同時提供有效的鎮痛效果。」2021年:Perioperative systemi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in women undergoing breast surgery【接受乳房手術的女性圍手術期全身性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NSAIDs)】。結論:「NSAIDs與安慰劑相比: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大多數結果被判斷為具有低質量證據。 乳房手術後 90 天內乳房血腫的發生率可能幾乎沒有差異。 NSAIDs與其他鎮痛藥相比:乳房手術後 90 天內乳房血腫的發生率幾乎沒有差異,但我們非常不確定。 NSAIDs 與無干預相比:手術後 24 (± 12) 小時的疼痛強度幾乎沒有差異,但我們非常不確定。總之,這些研究規模小,彼此不同,並且沒有很好地報告所有可能的副作用。 因此,我們無法就NSAIDs的益處或危害做出明確的結論。」從這些論文可以看出,關於 NSAIDs 對術後癌症復發的影響,以及是否會提高出血的風險,目前的證據都是模棱兩可。原文:腫瘤手術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可以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嗎
-
2022-12-11 養生.聰明飲食
讓胃潰瘍好得快!營養師授「潰瘍飲食」一次看懂該吃哪些食物
胃潰瘍不易痊癒,除了配合服藥,日常飲食也很重要。遵循「潰瘍飲食(Ulcer Diet)」,可以減輕胃、食道或小腸內壁的疼痛症狀,用意在緩解消化性潰瘍症狀,預防發作或出現更多潰瘍病灶。例如,漿果和葡萄有助修復組織;而酒精則會刺激潰瘍,有損消化道的天然保護層,讓症狀加劇。營養師解析許多消化性潰瘍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引起,有一部分則是幽門桿菌造成,在這兩種情況下,潰瘍飲食會添加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和促進癒合的化合物。202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包括多酚在內的一系列自然療法,多酚是一種存在於許多植物中的抗氧化劑,有些多酚有助於更快治癒胃黏膜的潰瘍,有些則有抗菌作用,有助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綠茶中的多酚能平撫發炎,並有助增強胃部組織。遵循潰瘍飲食能促進癒合,並減少對胃壁和十二指腸的刺激,它也能限制胃酸分泌,避免加重潰瘍症狀。盡量從右述食物中挑選可食用者,並絕對避免會引發胃酸逆流的食物。吃足夠的蛋白質也很重要,當潰瘍正在癒合時,目標是每公斤體重約1.2克蛋白質。其餘的卡路里應來自均衡的飲食,包括全穀物、水果和蔬菜。專家建議保持潰瘍飲食攝取,直到醫師確認你的潰瘍完全痊癒,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好食物● 水果:任何新鮮或冷凍水果,都含有纖維和抗氧化劑,漿果、蘋果、葡萄和石榴是多酚療法的最佳選擇。但如果你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請避免食用柑橘類水果。● 蔬菜:綠葉蔬菜、鮮紅色和橙色蔬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等)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對整體健康非常有益。但胃食道逆流患者,要避免辣椒和番茄及其相關製品。另外,也要限制生菜攝取,因為它們不容易消化。● 瘦肉蛋白:去皮的雞、鴨肉,牛或豬里肌等瘦肉、魚、雞蛋、豆腐、豆干等,是低脂蛋白質的極佳來源。鮭魚、鯖魚和沙丁魚等富含脂肪的魚提供Omega-3脂肪酸,可以減輕身體發炎,並預防潰瘍惡化。● 發酵乳製品:一般優格和希臘優格提供益生菌和蛋白質。● 麵包和穀物:全麥麵包等多穀物食品,如燕麥、藜麥、小米等,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 香草和香料:潰瘍飲食通常應避免辛辣食物,但一項針對食物與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發現,為調味而添加的一些香料,也有助於殺死細菌。最好的選擇包括薑黃、肉桂、生薑和大蒜,因為它們具有抗菌和抗發炎的特性。● 蜂蜜:試著用蜂蜜代替糖,有證據指出,某些類型的蜂蜜可以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和其他細菌。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禁忌食物● 酒精:所酒精都會刺激胃部,延遲潰瘍癒合。尤其避免葡萄酒、啤酒和烈酒。● 咖啡因:停止或減少喝咖啡、茶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它們會增加胃酸的產生。● 牛奶:曾有一段時間,牛奶被用於治療胃潰瘍,但研究發現它會增加胃酸,最好避免。● 加工肉品:高度加工的肉品如香腸、培根、火腿等都別碰。● 高脂肪食物:高脂食物會增加胃酸並引起逆流,奶油濃湯、沙拉醬、美乃滋都應避免。但健康脂肪如魚類是可以的。● 辛辣食物:含有辣椒、黑白胡椒調味料的飲食都應避免。● 過鹹食物:研究發現,過鹹的食物可能促進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泡菜、橄欖和其他醃漬蔬菜含鹽量高,與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潰瘍高度相關。● 巧克力:巧克力會增加胃酸生成,引起逆流症狀。飲食注意●少量多餐:嘗試少量多餐,以五、六頓小餐取代三頓大餐,雖然每次吃東西都會產生胃酸,但大餐需要更多胃酸來消化,更刺激胃部。●睡前不食:至少在睡前三小時進食完畢,吃完後最好保持身體直立數小時,不要躺下,以改善消化和減少胃酸逆流。●低脂烹調:多採用低脂肪烹調,例如烤、燉,減少油炸,限制油品、奶油用量。資料來源/verywellhealth
-
2022-11-21 醫療.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手腳麻成因多 拖愈久愈難治
老人家常見手腳麻痛,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吳致寬指出,麻的表現很多,對稱性的麻,要排除代謝性疾病,屬多發性神經病變;單側性的麻,多數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神經壓迫,都不宜久拖,否則恐導致肌肉無力或萎縮,治療效果會變差。吳致寬表示,對稱性的麻,屬於多發性神經病變,要排除常見的糖尿病、慢性腎病變等問題,和常見的神經壓迫不大一樣,多發生在肢體的遠端,像穿上手套、襪子般包覆,會愈來愈惡化,直到找出原因且積極控制。如果是單側性的麻,多數是姿勢不良及長期累積造成神經壓迫,手的神經來自脖子,腳的神經來自腰,這兩個主要的路徑上任何一個地方被壓迫,都可能出現麻、痠、痛。吳致寬說,神經被壓迫的表現很多樣化,主觀感覺可能是抽痛、麻痛、甚至像是刀割火燒等;神經壓迫久了會進一步受損,導致肌肉無力或萎縮,若壓到控制大小便的神經,甚至可能大小便失禁,拖太久再介入效果就會變差,所以要及早治療。吳致寬表示,復健科能處理的症狀很多,從最保守的開立消炎止痛、肌肉放鬆藥物,到安排病人所需要到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更進一步到較為侵入性的局部注射,例如肌痛點、類固醇、玻尿酸、增生治療等;肌力訓練則常被低估,老人也要有足夠的肌力才能維持正確姿勢,運動處方應包括有氧運動、耐力訓練、柔軟度和平衡訓練。
-
2022-11-17 焦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分3種,吃錯差點洗腎?腎臟科醫師告訴你慢性腎臟病該避免吃哪種
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因為各種疼痛而困擾,例如:肌肉拉傷、關節疼痛(痛風)、牙痛、頭痛、神經痛、經痛…等等。市售的消炎止痛藥種類很多,該如何選擇?聽說有人吃止痛藥吃到洗腎?身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我應該如何選擇止痛藥?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止痛藥的種類有以下三種:1.非鴉片類止痛藥,例如: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即市面販售普拿疼)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3.嗎啡類止痛藥,例如:舒痛停(Tramadol)、嗎啡(Morphine)非鴉片類止痛藥不含消炎成分,用於一般疼痛控制。乙醯氨基酚經由肝臟代謝,如果過量服用,可能造成急性肝臟衰竭。肝臟病患者應謹慎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具有降低發炎,達到鎮熱、止痛、抗發炎的功效。市售多種國、內外止痛藥大多含此成分。此藥是經由肝臟、及腎臟代謝,因此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特別小心使用,建議由醫師處方,避免自行購買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能會產生以下副作用:‧腸胃不適:胃潰瘍出血、黑便‧急性腎衰竭:尿量減少、四肢水腫、蛋白尿(泡泡尿)‧心臟血管疾病:血壓升高、心肌梗塞(胸痛)、心臟衰竭(呼吸喘)‧凝血功能異常:不明原因瘀青、出血‧過敏反應:皮膚紅疹、呼吸困難總結以上,患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患者皆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若是仍需使用,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及討論,考量本身心臟、腎臟、腸胃道、及凝血功能是否適合使用。嗎啡類止痛藥通常用於劇烈疼痛或癌症病人使用。大量長期使用可能會有成癮風險,需由醫生處方,嚴格控管。醫師經常被病人詢問的Q&AQ:哪些人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會有比較嚴重的副作用?A:1.年長者:有較高的機會產生以上不良副作用,必須謹慎使用。2.體液容積不足:即各種因素造成的身體脫水,例如:食慾減退、大量嘔吐、腹瀉。3.併用多種藥物,例如:利尿劑、降血壓藥、免疫排斥藥物Q:有沒有辦法減少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造成的副作用?A:考量到腸胃不適副作用,可以同時併用制酸劑類型的胃藥(例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減少腸胃道出血風險。針對腎臟、心臟相關副作用,高風險族群仍然建議使用別種類型的止痛藥,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Q:如果腎功能不佳的人不小心吃到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怎麼辦?A:如果出現尿量減少、四肢水腫、泡泡尿…等副作用,應立即就醫並與醫師討論止痛藥處方,同時做相關檢查、及評估。若是出現腎臟功能受損,必須更改止痛藥種類處方,密切追蹤腎臟功能變化及電解質是否出現異常狀況。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皆有報導過,個案不當使用止痛藥導致嚴重腎臟衰竭,需要血液透析治療的案例。因此,高風險個案,尤其高血壓、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人必須要認識止痛藥種類,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至醫院或診所由醫師開立處方,避免自行購買止痛藥物亦可以減少不當使用止痛藥,所產生不良的副作用。
-
2022-11-13 醫療.骨科.復健
恢復往昔肌力?醫:一周沒運動流失的肌力要一個月才補得回來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兩年,10月13日起國門重啟,近期旅外人潮湧現,國人開始到處趴趴走,戶外運動也跟著活躍。過去因疫關在家中,減少運動頻率,開始運動後,不少人發現「膝蓋卡卡」或「雙腳無力」。醫師提醒,過去若有運動習慣,又開始重新回歸運動時,第一步應將停訓期間流失的肌肉補足;第二步是攝取足夠的營養,像是蛋白質等;第三步為初期運動不過度,避免傷害膝蓋,導致後續又得休息無法運動。一周沒運動肌力流失,要花一個月才補得回來。重新開始運動,最常見過度運動引發的運動傷害,包含肌肉拉傷、膝蓋不適等。根據研究顯示,一周完全不運動,肌肉量減少約3%,肌力表現下降約10%,想重新透過訓練恢復往昔的肌力,大約需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重新運動時,必須格外注意身體反應與狀況,調整運動強度。林口長庚運動醫學骨科主任邱致皓表示,膝蓋常見的不適症狀為僵硬、紅腫、疼痛等,這些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類:膝蓋不穩定和膝蓋疼痛。邱致皓表示,造成膝蓋不穩定的原因,與膝蓋結構有關,膝蓋的組成包含硬骨與軟骨,不穩定多屬「軟骨異常」導致,十字軟骨、外內側韌帶受傷等。快速下樓梯,感覺膝蓋像要「飛出去」就是警訊。過度地踢、跑、起立蹲下等動作,或是不正確的姿勢,都容易導致膝蓋軟組織受傷,若韌帶曾受傷斷裂,再次做「抬」的動作時,很容易感覺到「鬆脫」或「分離」。膝蓋不穩定在走路時,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要快速下樓梯或是快速使用關節的動作時,患者容易感覺膝蓋像要飛出去,這就是警訊。膝蓋疼痛則是膝蓋發炎引起,除了痛的症狀以外,同時會有紅腫、發熱等情形,主要是膝蓋周邊肌力不足,即使運動過程不劇烈,但也可能讓膝蓋過度負荷,進而導致發炎,反覆發炎也會讓軟組織變得脆弱。急性期紅腫熱痛,可冰敷緩解,並迅速就醫。運動傷害發生後,邱致皓表示,膝蓋不穩定與膝蓋疼痛可能會合併發生,通常不建議自己找原因,應盡快就醫,確定是軟組織受傷,還是已經磨損到膝蓋。運動傷害發生的當下,緊急的處理措施可以透過熱敷或是冰敷,以及服用消炎止痛藥改善。邱致皓表示,急性期通常會產生嚴重的發炎,其表現方式就是「紅腫熱痛」。如果看見運動傷害的部位已經腫大,第一步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塊,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採取溫度治療時,不要接觸太久,每10到15分鐘休息一下,冰敷的作用在於「止痛」,其次在於降低發炎。如果冰敷後仍感受不適,可以先服用消炎止痛藥,後續則盡速就醫,查明問題。運動傷害如果出現局部的出血,或是感到痠痛,則建議採取「熱敷」,熱敷的溫度約在攝氏40度到45度之間,高於體溫一些,溫度不用拉得過高,免得皮膚灼傷。熱敷與冰敷相同,不宜敷過久,每10到15分鐘後休息一下,獲得局部舒緩後,就無須再熱敷。當疼痛逐漸緩解,可漸進恢復「非負重訓練」。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周文毅表示,運動傷害仍在急性期,或是仍處於嚴重疼痛時期時,不建議維持任何運動,但是當疼痛感已經屬於中度或是輕度時,建議開始做「非負重訓練」,如游泳、水中走路、坐著使用彈力繩等,一天可以做一到二組,一組10下,依照自己的感受度,彈性調整組數。周文毅表示,如果以骨科手術來說,腳踝手術後,患者於休養期間,小腿肌肉會開始萎縮;膝蓋手術後,患者則是大腿會開始萎縮。平均一到二周沒有運動,肌肉就會萎縮10%到20%甚至更多,如果能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下,進行一定的肌力訓練,也許無法增加肌肉量,但能減緩肌肉萎縮的比率,也有助於後續維持動作。預防變天關節痛● 衣物保暖:穿著長袖衣物、鞋襪手套,幫關節保暖。● 曬曬太陽: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約10到20分鐘。● 熱敷關節:用暖暖包或熱水袋隔著毛巾或衣物進行熱敷,每天1到3次,每次約10分鐘。但感覺異常者如中風或糖尿病友等,務必隨時注意避免燙傷。● 調整室內溫濕度:室內溫度可設定在19到24度,不高於室外5度,避免引起頭暈,相對濕度則控制在40%到60%為宜。
-
2022-11-04 醫療.泌尿腎臟
洗腎讓皮膚黑、西藥增加腎負擔⋯?腎臟科醫親解「洗腎」5大迷思l
台灣腎病人口多,最怕就是走到洗腎一途。洗腎是一種醫療方式,讓末期腎臟病患能有正常生活的機會。但多數病人聽到洗腎,心理上會有很大衝擊,加上對於洗腎存在迷思,甚至會有抗拒、逃避的想法,結果反而影響治療。腎功能下降加慢性疾病,恐需提早洗腎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最主要功能協助排出身體代謝後的廢棄物,同時也擔負著維持人體體液、酸鹼和電解質平衡的工作,負責將多餘的水分、電解質排出。 正常的腎臟每天可承受高達200公升的血流經過,每分鐘可過濾超過100毫升的血液,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郭弘典說明,當腎臟功能衰退到每分鐘只能過濾5~10毫升以下,就需要透過洗腎來維持身體機能。如果合併糖尿病、心臟病,身體對毒素與水分的承受度更低,即便腎臟過濾率的數值還沒到那麼差,還是會需要洗腎。不少患者與家屬聽到洗腎都相當恐懼,認為一開始洗腎體力開始變差、甚至走向死亡?針對洗腎的問題,郭弘典也針對以下5點迷思說明: 迷思1:洗腎後很快就會死亡? 洗腎的目的是替代腎臟的排毒作用,避免讓病情惡化。臨床上少數病人洗腎後,原本病情未能改善的最大原因是已有很多共病,才會有較高機會發生嚴重併發症。多數腎臟病人洗腎都能維持數十年並兼顧生活品質,也較有機會等到腎臟移植。迷思2:吃西藥會加重腎臟負擔? 藥品在醫師處方或藥師指示下,多數用藥都是安全的,除非是病人濫用消炎止痛藥,或是來路不明的偏方才會提高風險。只要遵照醫囑用藥,控制好血壓血糖就能保護腎臟。若本身有多種慢性病,建議由腎臟科醫師評估正在使用的藥物來做調整。 迷思3:洗腎就不用限制飲食? 洗腎能夠達到的廢棄物清除率跟正常腎臟運作仍有差距,大約只可替代正常腎臟的1成,與正常人相比,體內殘餘毒素仍較高。因此建議飲食要配合營養師建議,依照個別狀況控制蛋白質以及含鉀食物的攝取量。迷思4:洗腎後就無法工作、失去自由? 目前洗腎方式有分2種,台灣洗腎病人9成以上是選擇每周到醫療院所進行「血液透析」,年長者較適合這種方式。洗腎也能透過「腹膜透析」,定時自行操作換藥水來洗腎,適合擁有較佳自我照顧能力,或者要上班白天較忙碌的族群,如果流程熟悉兼顧安全性,甚至連出國都沒有問題。 迷思5:洗腎會讓皮膚變黑? 腎臟功能不佳時病人容易貧血,毒素累積就可能讓臉色變得暗沈,這是未妥善治療的腎臟病人較會發生。醫療上可透過補充合成的紅血球生成素改善貧血,加上藉由洗腎清除毒素,就能避免皮膚變黑。 洗腎是末期慢性腎臟病人的功課,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與做好準備,不僅能改善疾病,相信也能兼顧生活品質。【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060.html】
-
2022-10-17 醫療.消化系統
你是肚子餓胃痛、還是吃飽胃會痛?4招分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高,已讓民眾開始重視透過有效儀器揪瘜肉來早期預防,然而,我們醫院成立快2年來,除了高達40%的大腸內視鏡受檢者有所謂癌前病變的腺瘤性瘜肉外,第二個常發現的消化道疾病是「逆流性食道炎」,此一發生率不但超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比率更已逾15%,年齡也在年輕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比胃潰瘍可怕嗎? 胃食道逆流不可怕但很惱人,主要特點是復發率高達8成,一旦找上你,你就得跟他長期做朋友,在我的門診,胃食道逆流也是回診率最高的疾病,且病患常常在被診斷前看過不少其他科別。 很多人常搞不清楚胃食道逆流和一般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有何不同?兩者都是上消化道的疾病,從以下幾個比較,或許可以讓大家參考並進而預防它: 1. 確診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多樣化,以致常被忽略或很晚才被確診,其典型症狀是上腹部心窩處疼痛,胸口會有心口灼熱感,也就是常說的「火燒心」, 也有人因胸部疼痛去看胸腔科或心臟科,有時還可能以慢性咽喉炎、聲音沙啞、慢性咳嗽等來表現,而去耳鼻喉科就診。 反觀消化性潰瘍因為黏膜受損,因此,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上腹痛(即胃痛)的症狀,一旦潰瘍出血,還會出現解黑便、嘔血、貧血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因潰瘍穿孔引起腹膜炎,需要手術治療。而診斷最好的工具還是內視鏡檢查。 2. 症狀的發生:一般消化性潰瘍以胃痛表現為主,胃潰瘍患者大多飯後出現上腹痛,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則常有典型飢餓痛,吃了東西以後反而會好一點。但胃食道逆流通常發生在進食後,以及腹部壓力增加 (如彎腰,搬重物等),或平躺時(常發生在半夜)出現不舒服,通常站立休息一下或喝口水會稍微緩解症狀。 3. 根治不易:胃食道逆流患者,有些是因為食道裂孔疝氣或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佳引起;然而,大多數患者幾乎是因飲食或生活習慣不正常引起,包括喜歡吃較甜、油膩、酸、辣等食物,以及薄荷、巧克力、果汁、咖啡等,有抽煙、喝酒習慣,都容易增加誘發機會。另外,體型肥胖,有吃宵夜習慣,或吃完後馬上躺平或趴著睡覺者,都容易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 在治療上,雖可透過制酸劑或胃腸蠕動促進劑等藥物來改善症狀,這卻不是根本之道。因此,要避免胃食道逆流復發,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最重要,例如飲食最好七分飽、少吃太油太甜的食物、吃飯時細嚼慢嚥、飯後2小時內不要躺下。 反觀消化性潰瘍,雖然有少部分也因飲食、作息、壓力不正常引發,但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某些消炎止痛藥有關。因此,只要好好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注意一些藥物的使用,大多數的潰瘍都能獲得改善。 4. 致癌風險: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若造成黏膜潰爛而長期不治療時,食道黏膜細胞有可能發生變性,形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是誘發食道癌的因子,幸而發生比例不高,每年約0.5%。因此,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需接受藥物治療,若有巴瑞特氏食道者,需每年接受內視鏡檢查。 至於胃潰瘍,由於胃潰瘍有5~7%是惡性潰瘍,因此,於治療2~3個月後,需接受內視鏡追蹤及切片檢查。 作者簡介_梁程超 醫師專長:肝膽胃腸疾病、內視鏡檢查及治療、超音波現職: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 住院醫師台大醫院肝膽胃腸科 總醫師亞東紀念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 主任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 主任台灣消化系及消化系內視鏡 專科醫師暨指導醫師部定助理教授延伸閱讀: 冰紅茶、熱咖啡...更年期不能喝的飲料是哪種?女人45歲後一定要養成的5個好習慣
-
2022-09-25 養生.聰明飲食
顛覆你的想像!一直以為只是配角能增加香氣,3種天然香料竟然這麼營養
魯肉時一定會用到的八角,很多人都會忽視它的存在;吃鹽酥雞一定會加的九層塔,居然可以緩解頭痛;用來去除腥味的薑,原來也具有保健功能。【八角】溫腎暖肝、消炎止痛八角是滷包裡都會出現的調味料,包含的茴香醚、茴香酮是揮發性成分,由於味道濃厚,可減少鹽巴與醬油的使用。在中醫觀點來看,八角具消炎、止痛作用,可溫腎暖肝、散寒止痛,對於受風寒、腎虛腰痛的患者,可適量使用。【九層塔】活血、舒緩頭痛九層塔含有一些揮發性成分,中醫觀點來看,對活血、頭痛、脹氣、月經不調都有幫助,在料理上則扮演去油解膩的角色。提醒大家,網路上流傳九層塔含有致癌物質「黃樟素」,其實是翻譯的錯誤,衛福部已經澄清,事實上,九層塔的成分Eugenol是「丁香酚」而非黃樟素,而丁香酚非致癌物質,民眾不用恐慌。【薑】防心血管疾病、抗發炎薑是中式料理中常用的辛香料,扮演著「食物香水」的角色,成分中的薑油桐、薑油酚是產生香氣的來源,這兩個成分可促進食慾,也可去除食物的腥味。根據研究,生薑的抗氧化成分非常高,薑醇類成分可抑制血小板凝結,預防心血管疾病,並有抗發炎的作用。薑又分為嫩薑和老薑,生長8到12月的就是老薑,辣度比較重,刺激血液循環效果比較好,常會在薑母鴨料理中看到老薑的蹤跡,不過,吃太多會有腸胃道問題。延伸閱讀:。吃蔥白緩解感冒症狀?生薑提升代謝力? 專家揭「食用禁宜」 。吃薑不怕冷!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別「超狂優點」一次曝
-
2022-08-15 醫療.指甲.足部
肩膀痠、偏頭痛⋯竟是因「拇趾外翻」造成?醫教1招自我檢測
30多歲的小慧從小就有拇趾外翻的問題,因工作所需,得長時間穿高跟鞋,使症狀加劇,經常舉步維艱,令她相當困擾。另有一名50多歲男子,10年來每個月至少跑一次全馬,但最近一走路就痛到不良於行,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的腳板特別寬,又愛穿狹長型運動鞋,腳在長期擠壓下,造成拇趾外翻惹禍。為什麼會拇趾外翻? 郭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振琨表示,「拇趾」為足部大拇趾,「外翻」是拇趾呈現異常的起角,並歪向第2趾。拇趾外翻的定義,是指外觀上大腳趾往第2腳趾的方向偏移超過15度,使大腳趾重疊到第2腳趾,造成第2腳趾異位。他也指出,造成拇趾外翻的原因,多與家族基因遺傳有關,但也會因長期摩擦而產生發炎、位移。主要有以下5種成因:.性別:女性患上拇趾外翻較男性高15倍。 .家族史:58~88% 的患者有拇趾外翻家族史。 .鞋子不合腳:長時間穿高跟鞋、楦頭太小的鞋子。 .扁平足:因內側足弓缺乏支撐,導致拇指下方無法支撐體重而外翻。 .發炎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神經肌肉病變者。拇趾外翻常見症狀 陳振琨說明,拇趾外翻患者有一明顯徵兆,通常在穿鞋時會感到摩擦不舒服,赤足時也會發現大腳趾根部的骨頭突出,且紅腫發痛。常見併發症狀如下:.疼痛、腳掌不穩定 .可能造成全身骨骼和關節歪斜 .出現O型腿 .膝蓋痛 肩.膀痠痛 .腰痛 .偏頭痛 .自律神經失調拇趾外翻如何治療? 保守治療: 陳振琨表示,初期治療拇趾外翻可使用消炎止痛藥,並建議改善穿鞋習慣,尤其女性盡量不要穿高度超過1吋的鞋子,楦頭寬度要能讓腳趾舒服活動等。另外,也可使用足部輔具,如五指分開襪、大拇指分隔墊等,減少大腳趾內側摩擦,減緩足部承重不均的壓力。 但當接受保守治療一段時間,拇趾外翻的症狀仍遲遲無法緩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拇指外翻超過40度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拇趾外翻矯正手術相當多元,超過200種以上,主要以「軟組織修補」和「切骨矯正」為主,前者是將拇指外翻緊繃的韌帶放鬆、內側鬆弛的韌帶拉緊;後者是將內翻的大腳趾矯正到理想角度,併搭配適合的內固定器。 近來亦有專為拇趾外翻手術而研發的矯正微創骨板植入物,具備減少軟組織破壞、客製化矯正、手術時間短、穩定性高、無異物感等多重優點,可供患者做選擇,術後3個月,即可經由X光追蹤復原狀況,骨頭癒合即可開始運動,如游泳、腳踏車、跑跳等。拇趾外翻預防方法? 因拇指外翻會隨時間角度變大,且嚴重的拇指外翻無法自行恢復,但陳振琨也建議,日常習慣中有一些預防方法: .改掉不良的穿鞋習慣,如太高或楦頭太小的鞋子,避免長時間久站或走動 .需多活動腳趾、矯正扁平足,以預防勝於治療 .長期穿鞋墊或五指襪保護足部健康 .維持適當體重【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468.html】
-
2022-08-09 醫療.耳鼻喉
喉嚨痛可吃冰淇淋減緩嗎?耳鼻喉科醫:在一前提下確實有幫助
喉嚨痛相當常見,雖通常是個小問題,但也總是讓人心煩,這種情況民眾常會自行處理,坊間流傳許多改善喉嚨痛的方法,究竟可不可行?什麼樣的情況可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一一說明。 喉嚨痛可以吃冰淇淋?醫:1前提下確實有幫助。劉承信醫師表示,喉嚨痛確實是可以吃冰淇淋的,且有所幫助,尤其是喉嚨痛常會難以進食,冰淇淋還可以帶來熱量避免能量缺乏,不過最大的一個前提是「只有喉嚨痛」,也建議成份越單純越好,例如香草、牛奶口味,且沒有顆粒或其他內容物的為佳。 醫師解釋,冰淇淋之所以有助減緩喉嚨痛,關鍵在油脂有助於潤滑,像是為喉嚨簡單的塗上一層乳液,冰敷也有助於減緩當前的發炎反應,進而降低疼痛感,因此若只是單純的喉嚨痛、沒有出現其他症狀是可以用吃冰淇淋的方式進行改善的。 但是,若有其他像是發燒、嘔吐、暈眩、流鼻水等各種症狀,或是吃了更嚴重,就不宜以此方式進行,因為冰淇淋只在消炎,並無法治療根本的原因,而若原因不明又繼續吃則可能使問題更嚴重,像是胃食道逆流就不宜再多吃甜食。而吃冰淇淋後喉嚨痛得更嚴重,問題也未必是冰淇淋,而是當前的原因並沒有被妥善處理。 喉痛原因、止痛方法百百種,醫教把握1關鍵:無刺激性!劉承信醫師說明,民眾喉嚨痛時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感冒了,不過其實原因非常廣泛,除了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呼吸道感染,過敏、鼻竇炎等體質或身體結構影響也可能引起。而飲食中吞進細小的食物,如細碎骨頭、魚刺等也可能在沒發現的情況下,使得喉嚨受傷出現疼痛。長期以口呼吸、或是天氣乾冷使得黏膜乾燥也會形成。其他和呼吸道無關的也包括扁條腺發炎、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和頭頸癌、食道癌、咽喉癌等有關。上述這些也僅是部分例子,各個因素也可能更進一步使得喉嚨發炎。 由於原因非常多,劉承信醫師建議,喉嚨痛時最安全的作法還是喝溫水,冰水道理如前述的冰淇淋有助降發炎,但熱水、鹽水等據稱可以殺菌的方式就不建議,辣椒、汽水等等刺激性食物更應避免,這些方式都很有可能對患部造成刺激,使得發炎更嚴重。而直接喝熱甚至燙的水,除了可能加劇發炎,還可能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機率。 若真要嘗試其他方法,建議把握一個關鍵,就是「無刺激性」。例如前述的溫水、冰淇淋等,小護士塗抹在患部外側(非伸進喉嚨)也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適當的服用止痛藥也是個簡單且安全的方法。而若是嘗試後未改善、或更嚴重自然還是得就醫。 喉嚨痛也和癌症有關?醫籲4種情況盡早檢查。由於喉嚨痛也可能和癌症有關,雖然機率不高,一般還是多以感染為主,但也還是不可大意,劉承信醫師提醒,若是喉嚨痛持續兩周都未見好轉,就建議盡早檢查別再觀察,因為若為一般感染,通常在一周左右就會逐漸康復,到了兩周恐怕是有較嚴重的問題需要釐清,也包括癌症。其他像是不明體重減輕,或是時常頭暈、暈眩、無力、疲倦等,以及出現聲音沙啞等異常症狀,都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 劉承信醫師呼籲,民眾遇到喉嚨痛等日常小麻煩,總會先觀察並嘗試自行處理,不過往往會越弄越糟,建議還是先經由醫師檢查為佳,若要自行處理也應以「安全牌」進行,對於喉嚨痛如前述提到的無刺激性方式,並持續觀察症狀,必要時盡早前往檢查,以利保障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喉嚨痛是感染?胃病?癌症?醫:同處2周沒好盡早檢查! .29歲燒聲竟喉癌癌前病變 醫:燒聲、喉嚨痛兩週未好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09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物過敏常見6大前兆,嚴重恐窒息死亡!《元氣網》「藥物百科」查詢吃了哪些藥
「有對什麼藥物過敏嗎?」不管到醫院或診所,第一次就醫時,一定會被問 「藥物過敏史」,也就是過去是否曾發生過藥物過敏?哪些藥物引發過敏?醫師將避免用藥,以免造成不良反應。想要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藥?《元氣網》改版上線推出「藥物百科」,輸入你所吃的藥物名稱查詢就知道。藥物過敏常是臨床見反應,建議民眾主動紀錄過敏史,包含食物或花粉、藥物等。一旦知道自己有哪些藥物過敏,可索取「藥物過敏紀錄卡」,最好將曾經引起過敏的藥物或注射藥劑等,將學名、成分名、商品名以及發生的症狀,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避免再次過敏。藥物過敏是指服用藥物後所引起的過敏反應,人體免疫系統是體內天生的防衛網,若遇到外來不同於本身的物質,基於自我保護,免疫系統會設法排除外來物質,在身體對抗異己的過程裡,可能某些異於平常的症狀出現,或輕或重且因人而異,這就是所謂的過敏症狀。藥物過敏可能受到基因、性別、病史、遺傳、年齡等影響,第一次發生時幾乎無法預期,同一種藥物,也可能之前吃了沒有問題,再次服用卻發生過敏。藥物過敏不只針對「藥品」,注射劑型的針劑,包含疫苗、麻醉藥物,或是外用藥膏、眼藥水等,都可能引發藥物過敏反應。藥物過敏症狀經常不典型且具多樣性,常見六大前兆為「疹、破、痛、紅、腫、燒」,例如皮膚癢起疹子、口腔黏膜潰瘍、喉嚨疼痛、眼皮嘴唇腫脹、發燒等。每個人對藥物過敏反應不同,輕者只是皮膚癢,嚴重者可能呼吸道腫脹導致窒息、死亡。藥物過敏依照發作時間,可粗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立即性藥物過敏」、「延遲性藥物過敏」。立即性藥物過敏:服藥後幾小時內發生,通常來勢洶洶,常見症狀像尋麻疹、血管性水腫、全身型過敏性反應、類全身型過敏性反應。常見導致立即性藥物過敏的藥品,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盤尼西林類、磺胺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鈣離子阻斷劑、麻醉藥物、顯影劑等。延遲性藥物過敏:發生用藥數小時或數天後,曾有案例服藥後一個月才出現過敏反應。常見症狀有發疹性反應或固定型藥物疹、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如「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JS)」。常見誘發延遲性藥物過敏的藥物,多為需要定期服用的藥物,如降尿酸藥物異嘌呤醇(Allopurinol)、抗癲癇用藥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其餘如盤尼西林類、磺胺類抗生素。藥害救濟基金會整理我國十大藥害救濟可疑藥物,第一名為降尿酸藥物「Allopurinol」、其次是抗癲癇藥物「Phenytoin」和抗結核病藥物「 Rifampin/isoniazid/pyrazinamide」。藥害基金會藥害調查組組長簡美夷表示,最常見不良反應以「皮膚及皮下組織疾患」最多,占六成七,多為SJS。根據調查,約5%到10%藥物過敏藥者因SJS而死亡。SJS發生前三天,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眼睛刺痛,後續口腔黏膜、眼睛粘膜、生殖器等開始不適,同時也會出現皮膚反應,皮膚出現類似水泡的「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患者若未察覺,漸漸粘膜持續破壞,患者無法進食,或導致肺阻塞等,恐引發死亡。簡美夷表示,SJS為嚴重藥害救濟最多的不良反應,多達778件,其次為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有278件,第三為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有180件。從1999年到2022年6月累計的不良反應,多達67%為皮膚及皮下組織疾患。「Allopurinol」、「Phenytoin」和抗結核病藥物「 Rifampin/isoniazid/pyrazinamide」,經常引起嚴重皮膚不良反應,且皆屬於延遲性藥物過敏,患者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多數嚴重到住院或用藥超過一到二周才發現。表/十大藥害救濟藥品成分如何避免藥物過敏避免藥物過敏,民眾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主動告知任何過敏史、紀錄藥物過敏紀錄。簡美夷表示,以藥害救濟第一名的藥物成分Allopurinol或第四名Carbamazepine,已知若具有HLA-b5801基因服用Allopurinol,或具有HLA-b1502服用Carbamazepine,容易引發SJS,可以透過基因檢測避免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衛福部食藥署提醒,主動紀綠藥物過敏史非常重要,可於用藥期間保留藥袋或處方紀錄,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藥袋或處方紀錄供醫療人員參考;若曾有藥物過敏史,即使不確定藥物名稱也應告知醫療人員。如何預防過敏反應如果只知道自己會對藥物過敏,但對哪些藥物過敏不清楚,請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觀察在服用藥物後,若身體產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將所有藥物拿到醫院或藥局,請藥師和你一同找出讓你身體產生過敏反應的特定藥物,並將紀錄下來,作為日後買藥或就醫的參考。當懷疑藥物過敏時,如何因應?1.停用所有藥物,但先不要丟掉。2.回去請教開藥的醫師。3.如果要請教別的醫師,應把所有長期或當時服用的藥物都提供給醫師參考。4.每次看病都要說出對何種藥物過敏。用藥記錄卡的使用與用途?提供用藥記錄卡,方便就醫民眾能記錄自己長期服用的藥品,或過敏藥品,以後不論在任何一家醫院就醫都能提供自己的用藥記錄卡,當藥品有改變時,也方便隨時記錄與更新,提供醫師、藥師、護理人員參考,避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讓用藥更有保障。想要知道自己所使用的藥物有哪些用法、有哪些注意事項,趕快來元氣網藥物百科查詢!>>https://health.udn.com/health/database/pharma
-
2022-08-03 醫療.消化系統
腹痛恐是急性膽囊炎 醫師提醒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腹痛原因百百種,不過可能是因為膽囊發炎造成,醫師表示,腹痛病人在急診需要確認局部和全身的狀況,像是上腹痛配發燒症狀,可能就需懷疑是急性膽囊炎,經醫師確認後能對症下藥;若檢查狀況不嚴重也須和醫師討論如何和膽囊問題和平共處。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表示,臨床上通常是有一個局部症狀、加一個全身性變化會懷疑是膽囊炎,局部症狀可能會有上腹痛,甚至有些人會痛到背後去;而全身性變化就是病人可能會發燒,或安排抽血檢查白血球發炎指數高等,這樣就會懷疑是急性膽囊炎,須安排影像學檢查。楊大緯說,在急診最常用超音波探頭去壓膽囊,壓時會痛或發現膽囊漲壓不扁、膽囊壁很厚,甚至直接看到膽結石。因此由一個局部和一個全身症狀,再加上一個影像,合起來就可以下急性膽囊這個診斷。若診斷確定後,醫師就可以打點滴、打消炎止痛、打抗生素、會診外科醫師,楊大緯表示,醫師評估有無手術必要,像急性膽囊炎須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而有些病人有腹痛,但抽血報告正常,照超音波發現還沒有嚴重到急性膽囊炎,但是有膽結石也會痛,這種情形如果平常沒什麼症狀,只是偶爾痛一次,那可以和平共處。若三天一小痛,五天一大痛,甚至影響到病人的生活品質,楊大緯說,可以考慮到外科門診,跟外科醫師討論一下,是不是要預防性膽囊切除,來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這些都是遇到病症時的基本思考。
-
2022-08-02 醫療.消化系統
治青春痘 吃藥竟引發食道潰瘍
小美最近因為壓力大,加上整天戴口罩,臉上長了許多青春痘。就醫後使用外敷藥膏效果不佳,醫師便換了某種綠色膠囊的口服藥物,青春痘果然大幅好轉。但同時小美卻開始覺得胸口灼痛、像有東西卡著,尤其在吃東西或喝水時更明顯;直到去腸胃科求診,才知道這是常見的「藥物性食道潰瘍」。食道潰瘍是常見的疾病,大多數都是藥物引起。常見的藥物包括:四環素類抗生素(如doxycycline、tetracycline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如diclofenac、mefenamic acid等),雙磷酸鹽類(如alendronate),以及氯化鉀製劑。其中,以Doxycycline(去氧羥四環素)最為常見,占藥物性食道潰瘍80-90%以上。其原因如下:1.這種抗生素為膠囊類藥物,膠囊黏著性高,通過食道時間比錠劑長,因此容易卡在食道裡。2.食道黏膜比胃黏膜薄,容易受到強酸、強鹼腐蝕。這類抗生素溶解時會產生pH3以下的酸性溶液,若卡在食道,就很可能造成食道灼傷。3.這種抗生素服藥時間一般是早上及睡前。許多人在晚上都是吞完藥直接上床躺平,加上怕夜間上廁所影響睡眠,水喝得少,結果便導致食道潰瘍。吃流質食物 多數一星期內緩解事實上,「去氧羥四環素」這種藥物並非不好,臨床上對某些棘手的感染症如青春痘、恙蟲病、萊姆病、生殖道感染等,其療效都相當不錯。尤其青春痘,最常用這種藥治療,且效果特佳,因而成為皮膚科愛用藥。治療藥物性食道潰瘍,調整飲食即可,在症狀期間,建議先以冷、流質食物為主食,如木瓜牛奶、豆漿、米漿等,絕大多數人在一星期內就會自行緩解。減潰瘍機率 用藥完別直接躺平服藥並非必要的,因為藥丸通過食道也會刺激傷口,且一般制酸劑的主要功用在抑制胃酸,而這類潰瘍的位置通常在食道中上段,與胃酸刺激無關。患者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可以考慮服用胃乳,將傷口表面覆蓋。若是超過兩星期,食道潰瘍仍未改善,可能就要做胃鏡進一步檢查。食道潰瘍不是大病,發作時卻非常不舒服,有些人甚至會覺得坐立難安。但這種問題是可以預防的,一般建議服藥時應配用150cc以上開水,且用藥後直立至少15分鐘,避免立即躺下,如此就能大幅減少藥物性食道潰瘍的機率。
-
2022-07-31 醫療.耳鼻喉
數據解析/鼻竇炎困擾兒童、青壯年 每3到5人就有1人
疫情發生前,台灣一年有430萬人因為鼻竇炎就醫,平均每5人就有1人,比率超高。疫情後兩年因呼吸道感染減少,鼻竇炎人數也逐年下滑,但去年仍有223萬人,共就醫259萬次,其中74%都選耳鼻喉科,95%去診所。健保資料顯示,鼻竇炎在小孩和青壯年特別普遍,不論疫情前後,0到10歲兒童因鼻竇炎就醫的比率最高,疫情前每3個小孩就有1個,31到40歲則是5個人就有1個。過敏人口多,台灣鼻竇炎患者人數,遠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志峰分析,台灣1/5人口一年內曾經罹患鼻竇炎,其他國家僅1/7到1/15,盛行率偏高。可能因素包括地狹人稠、空氣汙染、過敏人口多、就醫方便,以及醫師以症狀診斷為主。幼兒園和小學容易發生交互傳染,加上現在小孩過敏比率高,過敏合併發生鼻竇炎的可能性本來就高。當孩子鼻涕變濃、咳嗽有痰,可能就是急性鼻竇炎,要是拖超過3個月還沒好,就是更難纏的慢性鼻竇炎。新莊錦明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周慶明表示,兒童的鼻腔和鼻竇發育未完全成熟,呼吸道抵抗力較弱,本來就比較容易感染。現在大約1/3的小孩有過敏性鼻炎,比率近似於0到10歲鼻竇炎健保就醫率。這些孩子平時鼻黏膜就很容易受刺激而發炎腫脹,要是沒控制下來,讓鼻竇原本就很小的開口受到堵塞,鼻竇的空腔內就容易滋生細菌,當分泌物愈堆愈多、愈來愈濃稠,就是鼻竇炎。吸菸、氣喘、長期過敏……成人慢性鼻竇炎多,不易根治。青壯年鼻竇炎就醫率也高,林志峰推測,如能將資料細分「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可能會發現兒童以急性為主,成人則有更多慢性鼻竇炎。臨床觀察,吸菸者幾乎都有鼻竇炎,氣喘患者得到鼻竇炎的比率也有七、八成,長期鼻子過敏的人,急性鼻竇炎也容易反覆發作,症狀持續時間拉長,就變成難以根治且早發的慢性鼻竇炎。診斷鼻竇炎除了看症狀,必要時也要做些檢查,方能確定診斷。周慶明說,診所可做X光檢查或鼻咽喉內視鏡檢查,前者可看到鼻竇腔室變白,表示有蓄膿;後者可檢視鼻竇開口的堵塞情形,若是被鼻息肉堵住,光是吃藥效果不好,會建議到醫院做內視鏡手術,切除息肉,才能真正暢通鼻竇。鼻竇炎抽血檢查最大宗,可查看嗜酸性白血球比例。健保資料顯示,鼻竇炎相關檢查以抽血為最大宗,去年223萬名鼻竇炎患者共做了1,444萬件抽血,其次是350萬件細菌培養、239.4萬件電腦斷層造影、89.2萬件磁振造影,鼻咽喉內視鏡檢查只有53.8萬件,排第5位。林志峰表示,抽血可能是要看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比例,若偏高就屬嗜酸性鼻竇炎,臨床上比較不容易治療,容易復發,近年來新研發的生物製劑,就是在補足這個治療難題。抽血也可能是要做一些過敏和氣喘相關檢查,達成精準醫療目的。內視鏡有即時、方便檢查的優點,且不會有放射線的曝露,是輔助診斷鼻竇炎的重要工具。電腦斷層能夠確認病情嚴重度,了解病患鼻竇細項構造,以及輔助手術導航進行;磁振造影應用於疑似鼻竇腫瘤,評估眼窩或顱底及腦部侵犯的狀況。鼻竇炎的因素多、相關共病也不少,若是兒童鼻竇炎患者,林志峰會建議做聽力測試或鼓室圖,因為鼻竇積膿久了,有時會影響聽力,甚至導致永久聽損。鼻竇炎合併氣喘者,可視需要安排肺功能檢查,抽菸者一定要配合戒菸。50歲以上會打呼的鼻竇炎患者,可能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作睡眠生理檢查。嚴重鼻竇炎可能合併嗅覺異常,不論食物多香,都聞不到味道,也可安排嗅覺試驗來確認。抗生素用藥最多,第二名抗組織胺;平均每100人只有1人手術。健保資料顯示用藥以抗生素為大宗,去年就有102萬人吃抗生素,第二名是抗組織胺,第三名和第五名都是消炎止痛藥,第四名是去鼻充血劑,第六名是類固醇鼻噴劑。林志峰表示,抗組織胺是用藥上的兩面刃,雖可緩解部分合併鼻過敏症狀,但急性或慢性鼻竇炎若使用過多,反而會使鼻涕更黏稠、不易排出,增加治療難度。去年223萬名鼻竇炎患者中,有8,758人住院,共做了1.6萬件內視鏡功能鼻竇手術,平均約每100人只有1人做手術。林志峰表示,手術比率比疫情前低很多,因疫情期間原本排定的手術取消了不少,手術的遞延效應是否會加重疾病的嚴重度,仍待觀察。「常有人說鼻竇炎『開刀也不會好』,其實不然。」林志峰說,慢性鼻竇炎背後因素很多,確實很難根治,但只要詳細評估、明確診斷,並將找出的問題一一處理,生活品質可以大幅改善。千萬不要聽人說鼻竇炎不會好,就全盤否定手術的價值,術後遵照醫囑好好洗鼻子、使用類固醇噴劑,病人症狀改善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