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浮腫
共找到
139
筆 文章
-
-
2022-03-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指甲出現棕白半分當心已是晚期 專家曝腎臟病5階段症狀
腎臟病可怕的地方,在於來得無聲無息,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 (NKF)的數據,大約90%的腎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腎病。「多數腎臟病直到晚期才會出現症狀。」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NYU Langone Health)腎臟病學臨床主任David Goldfarb博士說。這就是為什麼腎臟病的高風險群,例如60歲以上或慢性病患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須定期抽血進行檢測的原因。儘管慢性腎臟病不容易察覺,但紐約西奈山醫院的腎臟專家Staci Leisman博士說,腎臟病不同階段可能會出現些微症狀,民眾應多加注意。腎病早期徵兆Leisman博士說,以下症狀可能會在腎臟病的前三個階段出現(也可能出現在後期),一旦發現請立即就醫。1. 夜間尿多白天站立和坐的時間多,體內多餘液體會積聚在腳踝和小腿。一旦夜晚躺平入睡,多餘體液就會直接流向腎臟,腎臟受損的人無法過濾這些液體,造成夜尿頻繁。不過,男性也有可能是攝護腺問題,女性也可能是婦科問題。2. 水腫腎臟受損時,無法過濾鹽分,會導致腳板、腳踝、小腿腫脹,也可能出現眼睛浮腫,尤其是早上(用冰敷等方式不會消腫)。這代表腎臟正將蛋白質滲入尿液中,進入血液中的蛋白質因此減少,「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血管腫脹,通常在眼周最明顯。」巴爾的摩Mercy醫療中心腎臟病學Robert Greenwell博士說。3. 倦怠腎臟病早期跡象之一是貧血。健康的腎臟會產生紅血球生成因子(EPO),向骨髓發送信號,以製造更多紅血球,當腎臟功能出問題,就無法產生足夠的EPO而導致貧血。Leisman博士說,通常在腎臟病中期會出現此症狀,如果有倦怠、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皮膚異常蒼白或胸痛等症狀,請就醫檢查進行血液測試。一旦診斷出貧血,最好也進行腎功能檢查。4. 血尿或泡沫尿血尿有可能是腎結石引起,也可能是其他腎臟疾病。健康的腎臟會防止血液進入尿液,當腎功能受損時,可能會有少數血液滲入尿液中(可能是紅色或像茶、可樂的顏色)。但有時輕微血尿外觀看不出來,必須透過檢驗才能發現尿中的血紅素。如果尿液出現白色泡沫,通常代表尿蛋白含量很高,「當腎臟受損時,首先無法過濾的物質就是蛋白質。」腎病晚期徵兆下列症狀大多出現在疾病第四或第五期,代表腎臟已嚴重受損,無法過濾毒素,導致毒素積聚於血液中。此時只能靠血液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1. 皮膚嚴重粗糙、發癢腎臟有助保持骨骼和血液中礦物質平衡,美國皮膚病學會 (AAD) 表示,腎病末期皮膚可能變得極度粗糙或如麟片狀,出現像魚一樣的鱗屑,皮膚感覺很緊、容易裂開。隨著腎功能惡化,腎臟無法過濾掉多餘的礦物質如磷等廢物,而引起搔癢,皮膚也會變厚變黑。2. 指甲呈現「棕白半分」晚期腎臟病的症狀也可能出現在指甲,呈現「棕白半分 (half-and-half nail)」,遠心端呈現紅棕色,近心端呈現濁白色。3. 食欲不振當體內毒素積聚,會影響食欲。Leisman博士說,大約三分之一的末期腎病患者,表示他們的嘴巴裡有金屬味,這可能是體內尿素等廢物堆積所致。4. 肌肉痙攣晚期腎病患者電解質失衡,會引發嚴重痙攣,手臂和腿部出現針刺感。約25%接受血液透析的病患,會出現不寧腿症候群。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3-11 養生.健康瘦身
愛吃鹹酥雞、鍋貼...恐胖手臂、虎背熊腰! 一張圖揭「吃什麼胖哪裡」
原來吃這個會胖這裡!?常喝珍奶會胖屁股?喝酒、吃麵包會胖肚子?吃泡麵會臉浮腫?胖都是吃出來的 隨時檢視飲食狀況營養師高敏敏澄清,沒有吃什麼一定胖哪裡這種說法,但是,飲食高油、高糖、高鹽,不胖才奇怪,因此,提醒現代忙碌的大家,再忙也要回頭看看自己一天的飲食狀態。1、胖手臂、虎背熊腰:炸豬排、鹹酥雞、鍋貼、披薩▲建議更換為→清蒸魚、滷雞腿、涼拌毛豆、蜜黑豆(推薦閱讀:雞排vs.鹹酥雞,哪個熱量高? 你可能猜錯了!加碼授「4招」有效減油減卡)2、胖肚子、腰間肉和小腹:喝酒、蛋糕、麵包、冰淇淋及碳酸飲料▲建議更換為綠豆薏仁、蕎麥奶、綠拿鐵(推薦閱讀:可頌還不是最胖!營養師揭「暴肥款麵包排行」 前3名不少人天天吃)3、大屁股、蜜大腿:珍珠奶茶、巧克力冰沙、冰淇淋紅茶▲建議更換為黑咖啡、綠茶、豆漿、鮮奶(推薦閱讀:最肥的竟不是珍珠! 營養師曝手搖飲配料「熱量冠軍」:你也愛嗎?)4、小腿浮腫、腫臉:泡麵、醬油膏、火鍋湯、壽喜燒▲建議更換為黑豆茶、玉米鬚茶、紅豆水、冬瓜湯避免肥胖上身 飲食替換這樣做此外,高敏敏分享,若是愛吃炸物,可改成蒸的、烤的,其中滿推薦「毛豆、黑豆、黃豆」都是好的蛋白質來源,而愛喝飲料、吃甜食,則建議改喝一些富含全穀類的飲品,攝取膳食纖維;至於每天必喝手搖飲的人,記得每天都要喝的鮮奶、豆漿們也要納入飲食飲品;最後,容易水腫的人可以喝消水腫飲品,如黑豆茶、紅豆水、玉米鬚茶或含鉀豐富的冬瓜湯。延伸閱讀: ·四肢瘦肚子大比全身胖更可怕! 醫揭「潛在隱憂」:多數都有這些習慣 ·肚子都肥肉怎麼減? 醫認證「瘦肚子飲食習慣」:第一步要吃早餐
-
2022-03-0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眼袋黑」90%跟腎虛有關!這5種飲食習慣會害腎臟受損
眼袋會讓人看起來衰老憔悴、沒精神,主要是由於壓力大或老化等,所導致下眼臉皮膚下垂、臃腫,呈現袋狀。但你知道眼袋可能跟腎臟相關嗎? 腰痠、耳鳴都是腎虛的症狀! 會有眼袋可能是你的腎臟較虛弱,而因為肝、腎一起工作,當腎很糟糕、肝臟也很難健康,腎的主要功用是排毒,會像過濾器一樣過濾血液、毒素。而腎虛導致的眼袋,顏色看上去是發黑的,另外有些人還會伴有腰部酸脹、口渴、耳鳴、腳無力等症狀。其中,腎虛又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 ‧腎陰虛症狀:口渴、煩熱、夜尿多、舌頭紅且少津液、口腔潰瘍。如果有以上三個症狀就屬於腎陰虛。 ‧腎陽虛症狀:怕冷、腰酸腿軟、五更瀉(晨瀉)、面白或者黧黑、頭暈目眩、聽力下降、舌苔淡胖。如果有以上三個症狀就屬於腎陽虛。 什麼會導致腎臟受損? 一、吃太多蛋白質:當吃太多蛋白質,卻沒吃蔬菜排除廢物時,蛋白質會變成酸性結晶、大量廢物,讓身體無法負荷,釀腎、肝疲勞損傷。 二、蔬菜吃太少:有眼袋、腎問題通常是不吃蔬菜的人,當身體有浮腫的情況,通常是鈉太多了,而蔬菜與體內的鉀有關,只要攝取蔬菜達到一般量的鉀,特定比例的鉀和鈉(4:1)就會一起作用,排出鈉達到消腫的效果。 三、酒精過量:酒精會損害腎、肝,進而產生眼袋。 四、味精:味精雖味道不鹹但含很多鈉,同樣會影響腎跟肝。 五、糖跟垃圾食品:會損害腎臟。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2-25 癌症.肝癌
手掌出現不明紅斑的肝掌、胸前四肢發現蜘蛛痣,當心是肝癌警訊!醫:應盡早就醫診斷及治療
當手掌兩側出現異常的「紅斑」,也就是「肝掌」,不可輕忽,慎防肝癌上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肝掌」是肝癌等肝臟病變的警訊之一,應盡早就醫檢查診斷及治療。【延伸閱讀:皮膚出現「2紅1黃」可能是肝臟病變重要警訊!肝癌末期的六大症狀】住在台中的64歲趙媽媽退休在家,女兒經常幫她按摩紓壓,年初卻發現媽媽手掌兩側大小魚際處有紅斑,上網一查懷疑可能是「肝掌」,趕緊帶母親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初期,經手術切除腫瘤,目前順利恢復中。陳政國指出,趙媽媽雖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但平時都有穩定服藥控制,且經常跟朋友爬山運動,幾乎很少生病。但患者女兒在幫媽媽按摩雙手時,竟發現她的手掌兩側有不明紅斑,但掌心卻是泛白無血色,當下覺得狀況有異,立刻上網查詢,赫然發現可能是肝病的前兆。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陳政國說,多數患者發現肝臟腫瘤時,幾乎已是中晚期,以致於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臨床上肝癌患者會出現幾種特殊警訊,可作為參考。一是「肝掌」,指的是患者手掌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異常紅點或泛紅;其次,在胸前、四肢發現「蜘蛛痣」,中間有小紅點,周圍布滿往外擴散的小血管;三是眼睛黃疸、腹水、肚皮靜脈曲張、手腳浮腫等,都是肝臟病變的警訊。趙媽媽經安排超音波、斷層掃描等影像檢查,在左肝發現約二公分大腫瘤,因發現得早,透過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恢復不錯,只需定期追蹤,幾乎可與正常人無異。陳政國強調,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稱為肝癌三部曲,如果肝臟反覆發炎卻未追蹤治療,根據研究,肝癌從一公分長到三公分,最快只要四至六個月,甚至一年內就可能會發展成中晚期肝癌,併發破裂、黃疸、腹水等症狀,屆時預後恐怕不佳,也增添治療風險。陳政國提醒,患有B、C肝的民眾,務必每四至六個月定期安排肝臟檢查,包括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一旦發現肝癌,要立即處理,才能享受彩色人生。
-
2022-02-20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鼾聲有鼻鼾、口鼾、爆鼾3種 權威醫哪種鼾聲最危險
重低音、飆高音、突然爆破音!哪一種「鼾聲」最危險?【機轉定義】睡眠呼吸中止症也稱睡眠窒息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很多病人的太太會說:「我老公打鼾很可怕,有很多種聲音,中間還會閉氣、停止呼吸,接著,突然爆出巨大聲響,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門診中很常聽見的描述,大部分的情況是病人家屬提到半夜的鼾聲,有很多種聲音的混合,像交響曲般多聲部合奏,複雜而變化多端;不像彈吉他等樂器單一而無共鳴。但即使像這樣生動的病況說明,仍無法成為診斷的精確資訊,所以,會需要患者做進一步的睡眠呼吸檢查。「命運交響曲」之深夜奪魂劇:枕邊人請警覺!病人的伴侶和家人通常是一邊抱怨,一邊疑惑:為什麼打鼾會有那麼多種聲音?有時卻又沒有發出聲響?頻率忽高忽低,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打鼾大部分是發生在吸氣時,依據呼吸道吸氣的途徑與部位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高低音頻以及大小聲響,宛如多重奏一般。無論你和家人的打鼾聲是公害較低的呼嚕聲,還是高達八○分貝像汽車在按喇叭、九○分貝像火車開過、鑽地機啟動一樣令人抓狂,或是更危險一點,在安靜幾秒鐘之後突然又來個爆破音!各種鼾聲交響樂中,都暗藏著健康密碼與危險殺機,有待我們好好的辨識,提高警覺。鼻鼾、口鼾、爆鼾三種經典鼾聲依照不同的呼吸方式和途徑,打鼾有以下三種類型的聲音:●鼻鼾:悶悶的鼾聲先從鼻部、咽喉構造來看,鼻子吸氣時因為鼻腔內空間不大,後方的軟顎、舌頭空間較大,所以經鼻吸氣時,空氣灌入後方,經過九○度的轉角向下,和我們打球反手拍一樣,力道會比正拍來得小,發出的鼾聲響度當然也就比較小。●口鼾:響亮的鼾聲若是從嘴巴吸氣,氣流直接進入咽喉振動軟顎,聲音會比較大。口鼾就是睡覺的時候嘴巴張開,吸入空氣,直接振動到軟顎,能量比較大,發出的聲響會比鼻鼾來的大。張口呼吸健康風險多多數人會以為:用嘴巴呼吸也一樣吸得到氧氣啊!其實,意想不到的傷害很多,包括:臉部肌肉浮腫鬆弛、皺紋變多、嘴唇乾裂、口乾舌燥、喉嚨乾燥、嘴唇外翻、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齒列錯位、咬合不良、上顎狹窄、微笑時會露出牙齦、牙齦色素沉著、臉部凹陷、臉型變長、下巴後縮、雙下巴、扁桃腺腫大、腺樣體腫大、容易感冒、肺功能效率差、駝背等等。小孩經常張口呼吸會有所謂的「浩呆臉」,特徵是兩眼無神、臉部中段凹扁、容易流口水、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智力也可能受損。●爆鼾:生死一瞬間―呼吸中止後尖銳的氣爆聲最讓枕邊人失眠、打鼾者自己也會驚醒的鼾聲,應屬呼吸中止後的氣爆聲。氣爆聲來自呼吸中止發生後,身體為了保命,啟動「喚醒→呼吸」的機制。當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被完全阻塞時,會在原本一片嘈雜的打鼾聲中突然靜默,此時呼吸停止,體內氧氣下降、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刺激到大腦的呼吸中樞,警覺到「要趕快呼吸」!可是,此時呼吸道因各種原因已堵塞,加上睡眠時呼吸道的肌肉力量也很放鬆,氣道周邊的軟組織表面吸附在一起,黏住了撐不開,所以唯有把自己喚醒,恢復肌肉力量,用力打開呼吸道並強力的呼吸才能自救。就像是人溺水上浮時本能的猛力吸氣,也會突然發出巨大的聲響。大腦先把人從睡夢中喚醒,恢復肌肉力量,才能夠將被軟顎和舌根擋住的氣道打開。對比幾秒鐘前呼吸停止的寧靜,顯得特別嚇人。有時不只是伴侶被嚇醒,自己也可能因此而清醒。所以,呼吸道瓣膜瞬間打開的空氣爆裂聲,比鼻鼾、口鼾,還要來的劇烈尖銳。爆鼾後病患可能會驚魂未定,氣喘不已。振動部位,決定鼾聲頻率氣流從呼吸道進入,會經過多重的構造和組織,鼻子塞塞、喉嚨緊緊、舌根堵堵、扁桃腫腫、軟顎鬆鬆,到底是哪裡塞住了?氣流衝擊在哪個部位上?這些條件,決定了鼾聲的頻率與強弱。●打鼾頻率呼吸氣流作用在不同的組織部位,打鼾頻率也會有差別:●作用在軟顎軟組織 → 低頻●作用在扁桃腺 → 中頻●作用在舌頭 → 高頻●鼾聲長短呼吸氣流受阻的部位不同,發出鼾聲時間的長短也不同:●作用在軟顎組織 → 鼾聲通常會比較長一些,可能三.五~四秒鐘●作用在會厭軟骨 → 大約一.五~二秒鐘●作用在舌頭 → 因為很快就會塞住呼吸道,所以鼾聲時間非常短,大約一~一.五秒睡眠深度、睡覺姿勢,也會影響鼾聲睡眠姿勢不同,呼吸道受壓迫的角度和形狀變化也會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鼾聲:●睡眠深度不同睡眠週期當中,可分為淺睡期、深睡期及做夢期。在不同的期區,呼吸道肌肉的鬆弛度不一樣、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跟著不同。●睡眠姿勢不同仰睡和側睡所發出的鼾聲不一樣。多數人是軟顎鬆弛、舌根肥厚的問題,仰睡時容易阻塞,造成打鼾。但是側睡也並非所有鼾症的萬靈丹,例如扁桃腺較大的人,側睡反而會阻塞,一樣會打鼾。肥胖的病患,睡姿的變化則通常不會影響鼾聲,都容易打鼾。整體來說,呼吸道不同部位阻塞,加上不同的睡姿,產生的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不同。側睡能改善打鼾嗎?根據研究統計,睡覺側躺對於打鼾的改善率將近六成,它的原理和軟顎舌頭因為重力下墜有關。仰睡時,呼吸道內的軟組織例如舌頭,容易塌陷往後滑,呼吸道會變得狹窄,氣流經過就會振動。但是側睡時,從解剖構造圖來看,呼吸道比較有空間,可以對抗重力,所以側睡時就比較不會打鼾。曾有患者的太太說:「我是他暗夜裡的生命推手。」意思就是本來仰睡、打呼震天嘎響的人,稍微輕推一下讓他變成側睡,狀況就會有所改善。※ 本文摘自《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作者:李學禹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2-16 新聞.元氣新聞
吃多傷身!消基會抽查市售零食,高油高鈉又高糖
吃零食是許多人解饞抒壓的方式之一,但民眾消費過量零食,就容易攝取過多的脂肪、糖和鈉,三高等疾病也會慢慢地找上門。消基會今天上午公布市售零食營養素等檢測結果。25件樣品中,發現有三件含起司口味的餅乾,若依香港食安中心的標準,屬「高鈉」食品,還有一款手工米蛋捲含鈉量是標示值的兩倍多。還有18件「高油」樣品已達到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熱量需求。而每百公克含有超過15克的「高糖」的樣品高達14件。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本次市售零食所含鈉、粗脂肪、膽固醇、抗氧化劑及丙烯醯胺等項含量檢測。希望透過本次檢測,了解市售零食的營養及安全,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參考,讓消費者在享受美味時能更加安心。採樣期間為去年5月底至6月初,採樣期間,因疫情處於三級警戒期間,僅於台北市及新北市兩地的量販店、官方網站及網路商店等地購買25件樣品;其中蛋捲、洋芋片及雪花酥各有5件,奶油或起司口味的餅乾(棒)則有10件。檢視產地有17件為台灣生產,其餘8件為進口,其中6件來自馬來西亞、另菲律賓及印尼各1件。檢視本次樣品的營養標示及測試,共有3件「高鈉」樣品所含的鈉含量對國小孩童而言,已是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三分之一。共有18件「高油」樣品已達到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熱量需求。而每百公克含有超過15克的「高糖」的樣品高達14件。此外,有4件樣品檢出微量的抗氧化劑,其中3件是不得添加抗氧化劑的餅乾。4件檢出丙烯醯胺,檢測的數據都低於歐盟及國內的建議量。經檢測,本次採樣的樣品,每百公克鈉含量的最高與最低值,介於55~760毫克之間,值量比例十分懸殊。但目前國內並未對「高鈉」設定有明確的定義,若參考「香港食安中心」的資料建議標準,每百公克固體食物超過600毫克鈉者,即屬於「高鈉」食品,則本次測試中屬於高鈉食物則有3件,均為含起司口味的餅乾。此外,依據我國《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鈉允許誤差範圍須小於等於標示值的120%,與標示比對後,有1件手工米蛋捲的樣品實測與標示差異過大,外包裝上所標示鈉含量換算為每百公克84毫克,但實測時發現其每百公克實際的鈉含量卻有230毫克,是標示值的2倍多。黃怡騰指出,鈉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也是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的必需物質之一,是身體攝取的重要物質。喜愛重口味的消費者,容易吃入過量的鈉,長久下來可能造成身體浮腫、水腫、血壓過高、動脈硬化、心臟負荷加重和腎臟水分排泄困難等問題。根據研究,一旦鈉攝取過量可能有長不高的風險,也會影響智力發展。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應明確定義「高鈉」的定義。
-
2022-02-13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趕上風潮走路去
最近有好多本關於走路與介紹步道的書上市,也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新價值。除了上下班短暫的行走之外,為了健康目的的走路也蔚為風潮,甚至更進階到為了休閒或心靈層次的走路。的確,行走可以是散步、漫遊、晃蕩的休閒,也可以是實用性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求生存的拓荒;行走更可以是從養生到心靈禪修的一種方式。宗教的虔敬者以沿街托缽、甚至用幾跪幾叩的苦行,甚至可以說是化身為暮鼓晨鐘來敲醒世人。自古以來,僧侶有種修行的功課,就稱為「經行」,不斷地走路,有意識地藉著走路靜下心,進而觀照全身。澳洲原住民從遠古至今足跡穿梭於廣漠的大地,編織成夢的路徑,他們經由記誦吟唱夢的歌聲中,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的位置。在現代,走路本身往往就是目的,我們工作辦事時會以交通工具達到效率的要求,但是當我們穿上走路鞋往郊外走,找到步道後,步道不再是「過渡」,從一條步道到另一條步道,永遠在自然野地中,從一間旅舍到下一間旅舍,從一棟山屋到另一棟山屋,沒有一晚睡在同一張床上,這些室內只是暫歇,讓我們能在醒來後繼續走在大自然中的過渡。因為沒有目的地,總是在走,所以時間不再重要,日子也更加悠長。不斷走路,不再心懷功利與期待,只是走著,慢慢的天地間會有股溫柔的力量擁抱著我們,只要走路,不斷地前進。長途健行是非常吸引人的經驗,這種不趕行程,就是為了走路而走路,哪時候達目的地無所謂,甚至根本就沒有目的地,這種長途健行是我夢想中的奇幻旅程。從小至今,我一直都很喜歡走路,走路的感覺很踏實,而且它是有意識的行為之中,和呼吸、心跳等無意識的身體韻動最為接近的,因此走路雖是屬於生理上的動作,卻可以從中激發出心靈的思維與領悟。除了這種長時間的步行之外,也有人遵照專家的建議,力行一天走一萬步的健康生活,但是只要我們上路了,千萬要記得選雙舒適的好鞋子,因為腳承受著全身的重量,若穿不合腳的鞋子,除了足部會受傷,甚至會影響膝關節、髖關節或下背等全身健康。走路鞋不要用太軟的鞋墊,會因支撐力不夠造成壓力不均,鞋跟要有適當的足跟墊,尤其年紀愈大,足跟的脂肪萎縮,失去避震、緩衝的功能。另外也要注意容納腳趾部分的鞋子楦頭要大一點,讓五根腳趾能舒適的伸展。買鞋最好在下午或晚上,因為從早上站或走到晚上,全身的血液淋巴比較容易集中到腳底,也就是說,這時候腳會比較浮腫,這時候選鞋子會挑大一點的,穿起來也比較舒服。同時要穿平常戶外活動時會穿的襪子去試穿,綁好鞋帶後,確定五個腳趾都能充分自由活動為準。鞋底也是有學問的,前三分之一要柔軟容易彎曲,保護細長的蹠骨;而後面三分之二要堅硬牢固,才能完整含住腳跟及阿基里斯腱,吸收腳踩地的衝擊力道,因此鞋子前三分之一應該用手可以輕鬆地翻折,但是中段以後,卻需硬到無法扳折。找雙好鞋上路去吧!在這追求迅速的時代,走路能使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更健康,步調慢一點,才能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
-
2022-02-1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5歲男童尿尿生殖器腫一包 醫師:包皮過緊惹的禍
新竹1名5歲羅小弟出生時包皮推不開,且最近小便時生殖器前腫一包,被父親帶到醫院求診要割包皮。泌尿科醫師表示,嬰幼兒包皮過長不一定要割包皮,但有反覆性包皮龜頭炎、影響排尿、崁頓性包莖,就需及早治療或是動手術。新竹台大分院泌尿部醫師鄭功祥指出,剛出生的男嬰約有一半可以將包皮後褪露出龜頭,隨著成長發育比例會提升,7至8歲兒童包莖比例僅約1%,因孩童心智發育未成熟,割包皮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因此,若僅是包皮過長,無其他症狀,建議家長可等待孩子成長後,再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治療。但孩子若出現小便痛或碰到生殖器就痛的情形就得留意,此時包皮外觀可能呈現紅腫痛,應優先以口服藥或藥膏治療發炎,若反覆多次發炎易誘發包皮攣縮變形,就需提早手術處理。臨床上發炎不一定是包皮過緊、清潔不完全,反而常因家長心急,幫小孩清潔推包皮時,過度用力造成包皮黏膜撕裂傷所致。醫師另指出,若孩子包皮過緊,阻塞尿道開口,小便時尿液會在包皮內累積一定壓力後才能流出,父母會觀察到小孩排尿時陰莖前端有鼓起一顆水球,因尿液滯留於包皮內,易藏汙納垢引發感染,故建議介入治療。崁頓性包莖則是因包皮開口過小,導致平時洗澡或勃起時龜頭難以露出,有時勉強將包皮後褪後發現包皮開口勒住龜頭,無法恢復原狀,若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陰莖缺氧壞死,影響功能。醫師表示,崁頓性包莖發生初期,家長可使用潤滑劑,嘗試將包皮自行復位,倘若無效應立即就醫處理,視情況須立即切開過緊的包皮,盡快恢復陰莖血流。無論輕微或嚴重,若發生崁頓性包莖,應於包皮復位,龜頭消腫後,接受包皮環切手術,以免未來再度發生。鄭功祥醫師表示,針對包皮沒有攣縮變形的原發性包莖孩童,給予類固醇藥膏塗抹4到8周,治療成功率超過8成,且不會干擾孩童體內賀爾蒙濃度。雖有17%的復發率,但針對不適合全身麻醉的孩童,是可靠的治療方式。若接受手術治療,傳統割包皮手術是以手術刀切除多餘的包皮後再進行縫合,手術時間約30分鐘,術後無需拆線,但由於術後傷口較易疼痛,且傷口長不平整,隨著醫療技術進展,一次性包皮環切吻合器(又稱包皮槍)近年引進台灣。相較於傳統割包皮手術,一次性包皮環切吻合器手術時間僅需5至10分鐘,術中出血及術後疼痛也比較少。但醫師表示,有些狀況像包皮嚴重沾黏的病人,就不適合使用包皮槍,而無論接受傳統手術或是包皮槍,術後包皮都有可能出現浮腫,所以建議使用紗布及彈性繃帶覆蓋陰莖,保持傷口乾燥及局部清潔,若小便汙染敷料則需盡速更換,避免反覆發炎的情況發生。鄭功祥醫師提醒,小男生大部分都有包皮過長的現象,該不該割包皮建議父母尋求專業醫師評估。
-
2022-01-24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挑鞋不是越舒服越好!5觀念更助足健康、防足底筋膜炎
挑鞋時民眾除了看款式外,也多會注意手指放入鞋子後有一指的距離,讓自己的腳不會太緊而「咬腳」,有得人也會特別挑選在下午晚上的時候買鞋,認為此時的腳經過一整天的行走,會變得較為浮腫,此時更有助選鞋尺寸避免太小。在這之外,接下來普遍就是看鞋子穿起來是否舒適,不過對此物理治療師鍾馨葦表示,鞋款並不是越舒適越好建議留意5大原則,以利腳部健康。 挑鞋不是越舒服越好,5觀念更助足健康! 鞋杯:要不易變形鍾馨葦物理治療師表示,許多民眾會認為又厚又軟的鞋子就是好鞋,但是其實越厚軟,對於腳而言就像是行走在一塊相當不穩定的海綿上,著地部穩定,不僅肌肉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平衡,也沒有緩衝作用,行走的挑戰性也提高,也增加了扭傷的機會。此外,在挑選鞋款時,鞋子包住後腳跟的「鞋杯」軟硬度要適中,尤其不能太軟,可用手指按捏,若明顯可捏得下去,相對保護作用就較低,鞋杯需要穩固,手無法明顯的按壓,如此才有足夠的保護及穩定性。 氣墊:後腳跟為佳接下來,在氣墊鞋的購買上,若為氣墊鞋需留意是否為整個腳底都是氣墊,還是只有腳跟位置為氣墊,若是整雙鞋底都是氣墊,那麼便有如前述踩在海綿上一樣不穩定,即便穿著當下感覺舒服,穿久也會逐漸感到不適。因此若挑選氣墊鞋,建議以只有腳後跟是氣墊的為佳,而日後氣墊洩氣自然也就得丟棄。 中足:彈性要充足除此之外也要注意中足的彈性是否足夠,也就是鞋子的中段,若中足不具彈性,行走崎嶇的道路也難以緩衝,可試想穿著一雙硬梆梆的皮鞋登山一般,當然登山鞋又是另一個學問。一般鞋款建議可適度、不破壞商品為前提的左扭右扭,扭轉時帶點彈性便是支撐中足彈性夠的鞋款,反之若無法扭動,或像擰毛巾一般可以360度扭轉便不建議。 前足:折點要明顯接著是前足,前足需注意要有「折點」,也就是鞋子在前腳掌與中足間的交界,是否有明顯的凹折線,而非整雙鞋一起彎曲。因為在行走時,腳並非僅為抬起、放下,而是會從腳跟、中足到前腳掌產生推進動作,此折點可以輔助推進,若沒有折點,推進的壓力將集中在腳掌上,行走時自然也會比較吃力。因此選鞋要注意鞋子是否在前腳掌位置有明顯折點。 鞋頭:寬度要符合挑選鞋款,除了放進手指測量腳的長度,也需注意鞋頭及寬度的大小。人的腳可略分三種類型,羅馬腳為前三趾齊平,希臘腳為第二腳趾較長,埃及腳則為大拇指最長、依序較短,亞洲人的腳普遍偏寬,且多為埃及腳、羅馬腳,若鞋頭大小不符,就很容易出現拇指外翻、頂到腳趾、兩側腳趾摩擦等問題,尤其是尖嘴鞋更為嚴重。建議在挑選時可先將腳貼齊鞋底目測,若可將鞋墊取出是在好不過的,將腳底和鞋墊貼齊測量更為精準,若超出鞋墊範圍,自然就不適合。 足底健康日常保養很重要,4招更助防範足底筋膜炎! 鍾馨葦物理治療師表示,鞋款對於足底的健康影響相當深遠,挑選時可多留意細節,而日常的行走方式及保養也相當重要。 現代人不論是在外或在家,穿著鞋子或拖鞋走路的時間,比赤腳走路時間還長,導致足底抓地的小肌肉日漸失能無力,也因此常見足底筋膜炎的足底疾病。正確的行走力線,會是腳跟中心線偏外側先著地,接著力量通過中足中心,最後傳遞到大姆趾推進離地。建議民眾可觀察自己在行走時足底力量的分佈,透過察覺自我才有助於改善足部健康。 保養足底也和小腿息息相關,鍾馨葦物理治療師建議,平時可多做伸展運動,像是弓箭步就是個簡單又足夠伸展的選擇,這動作從小腿到阿基里斯腱再到足底,整個下足筋膜、肌肉皆可獲得伸展。另外,也可以作些簡易的按摩,例如腳底踩網球或彈力球,就可以充分按摩到足底,而小腿則可以雨刷的方式放在滾筒上擺動,使筋膜分離得到舒緩,除了放鬆也需要透過踮腳訓練,能增加腿部肌肉彈性。而若是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或時常有小腿痠痛問題的民眾,這些方法也有助緩解。不過若症狀反覆發生,建議盡早尋求醫療協助以利改善。 最後也建議,平時應準多注意自己鞋底磨損的狀況,鞋底磨損傾斜角度太大,長期下來容易對足部、膝蓋、骨盆甚至是整個人的骨架容易歪斜造成疼痛等不良影響,提醒民眾多留意。 《延伸閱讀》 .鞋子挑錯當心腳越走越痛,醫教挑鞋要點,常見4大迷思要小心 .穿鞋也會痛原來是拇趾外翻?骨科專家教兩條線自我檢測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07 養生.聰明飲食
月經後喝四物湯有哪些功效?速懂什麼人不能喝四物湯
每位女性幾乎從青春期起,媽媽總會在「好朋友」過後,準備一碗暖暖的四物湯為孩子補身。而為了方便現代忙碌工作的女性,許多廠商更推出四物飲品,並找來當紅女星代言,不論是四物雞精、四物飲加鐵、加玫瑰或加青木瓜等,增添功能及風味。其實早在宋朝,四物湯被記載於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就被稱為是婦人病的聖藥,是補血、行血、活血的主方,因為方中由當歸、熟地黃、川芎及芍藥組成,因此稱為「四物」。四物有哪四種藥材?1.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有活血、補血的功效,不過,當歸身、當歸尾的作用不同,當歸身專於補血,而當歸尾則善於活血。服用當歸可減輕經前症候群的疼痛、腹脹、陰道乾澀及憂鬱。2.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為血中氣藥,有活血、行氣、袪風止痛的功效。服用川芎可抗菌消炎,調節子宮收縮,並抗維生素E缺乏症(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可減輕乳房不適、焦慮及沮喪等症),提升細胞吞病原體的作用。3.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心、肝、腎經,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4.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功效。解決女性3困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集合四種中藥材的精華,有效解決女性許多問題:1.調經止痛、養血疏筋不少女性因月經來潮而無法正常工作,四物湯可幫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塊,並減輕腹脹腹痛,使經血排出順暢。此外,四物湯更可補充鐵劑,減少月經來潮時的貧血、頭暈目眩及經血不出的狀況。2.滋潤肌膚、防止老化四物湯的方中組成多為溫補的行血劑,若養成從年輕就服用的習慣,有助於氣血通順,不易手腳冰冷,並使臉色紅潤及肌膚光滑,減緩生理機能老化,看起來更為年輕。3.解決血虛狀況臨床上四物湯經常使用於身體出現血虛狀況。女性在月經、懷孕、生產、哺乳時,血量流失量大,容易造成血虛。血虛症狀多為臉色蒼白無血色、嘴唇白、頭暈、疲倦、容易心悸等,女性則有月經量少或不來的情形。而冬天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四物湯也有幫助。喝錯時機,恐造成血崩陳潮宗指出,喝錯時機可是會弄巧成拙。日前曾有一名25歲的女護士,「大姨媽」來了十幾天,原來女護士認為失血過多,需要補血,在經期間猛喝四物湯,沒想到更加血流不止。其實,四物必須月經結束後服用,否則補不成,還會造成血崩。服用四物湯最好的時機是在每次經期乾淨後。而女性最好養成從年輕時就開始服用四物湯的習慣,一次最好連續服用6天份的四物湯,不但可以減少經痛、經血不出、腹脹等症候群,到老年時,生理機能及皮膚也較不易老化。4大族群要注意1.生理期異常的女性:四物湯適用於身體血虛的狀況,若生理期提前、經血顏色鮮紅、經期出現脹痛或血塊多等,狀況比較複雜,應該先就醫,找出真正的問題。2.屬於燥熱及上火體質的人:口乾舌燥、便祕嚴重、容易長粉刺及早上起來眼屎較多的人,另外,像是睡不好引起的眼睛乾澀、雙眼布滿血絲,牙齦也出現浮腫,都是屬於這類體質的人,也不適合單獨喝溫補的四物湯,可以同時搭配涼補的方劑,像是可以降火氣、疏肝理氣的加味消遙散。3.身體正在發炎的人:比如眼睛充血或是感冒未癒等,也不適合喝四物湯。因為四物湯會加速血液循環,反而會使發炎腫脹更劇烈。4.更年期婦女:曾發生更年期婦女服用四物湯後,反而全身發熱、汗流不止。其實,更年期是一種身體機能的退化,屬於腎虛的問題,且更年期體質偏燥熱,補血的四物湯,反讓更年期症狀愈演愈烈。延伸閱讀: 。四物湯,喝對時機最重要 。四物湯、生化湯、中將湯,怎麼喝?
-
2021-12-1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震顫感消失代表血流受阻 醫提醒洗腎廔管阻塞3警訊
50多歲的黃太太已有20多年的血液透析經驗,長期使用人工血管洗腎,由於自身免疫力不好,人工血管經常出現感染而移除,後來只能仰賴長期性雙腔導管。「因為經常發生阻塞、狹窄、感染等問題,讓患者相當困擾。」聯新國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翁世憲醫師表示,「如果狀況許可時,一般會建議使用自體廔管。經過門診血管超音波詳細檢查,我們在她的上臂內側找到一條狀況較好的靜脈血管,能夠進行自體動靜脈廔管手術。但是那條血管位置較深,需做階段性手術,先做第一次廔管吻合手術,等廔管成熟後再進行血管轉位術,將動靜脈廔管移至較表淺的位置,方便透析使用。」做完第一次手術後,自體廔管逐漸成熟,但是在進行血管轉位術之前,黃太太臉部發生異常浮腫的情況,翁世憲醫師回憶,檢查起來是因為先前的雙腔導管,導致中央靜脈嚴重狹窄,而讓靜脈血液無法順利回流,進而造成臉部浮腫。「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利用血管介入手術,擴張中央靜脈,並放置血管支架,」翁世憲醫師說,「術後,臉部浮腫的情況便漸漸消失,後續也順利完成血管轉位術,如今已經可以使用自體廔管洗腎。」洗腎血管通路比一比常見的血液透析通路分為三種:自體廔管、人工血管與雙腔導管。醫師會依據患者血管品質以及身體狀態,選擇適合的血管通路進行血液透析。雙腔靜脈導管分為暫時性及長期性,患者進行緊急透析時植入暫時性雙腔導管,由頸部或鼠蹊部進入,部分導管留置在體外,需格外留意導管感染的可能性。翁世憲醫師指出,等待動靜脈廔管成熟期間或無法做廔管的患者便得使用長期性雙腔導管,但不建議長期置放,長期性雙腔導管可能會導致中央靜脈狹窄或阻塞,以至於影響血流。「若患者的動靜脈品質允許,會建議優先考慮自體廔管或人工血管。」翁世憲醫師解釋,由自體動、靜脈吻合的自體廔管,雖然需要花較久時間才能使血管成熟,但手術後的血管較不易阻塞,且使用年限比較久。若患者較年輕,自身血管品質較佳,會建議優先選擇自體廔管進行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在裝置二至四周後就能使用,但較容易形成血塊並阻塞,且人工血管是人工植入物,感染的風險較高。翁世憲醫師說,人工血管的使用年限較短,需反覆手術。若患者較為年長,訓練血管成熟的機會不大的情況下,無法進行自體廔管手術,才會考慮人工血管。洗腎廔管狹窄或阻塞,這些症狀是警訊!翁世憲醫師說,做完洗腎廔管後,平時要注意幾個重點。用手觸摸時,震顫感消失:正常動靜脈廔管的血流較強,輕輕觸摸時,會有震顫感,當震顫感消失,代表血流受阻。用聽診器聽時,呼呼聲消失:正常動靜脈廔管,使用聽診器可聽到「呼呼」的血流聲,若聲音消失,表示血管可能狹窄或是阻塞。兩側手臂不對稱腫大:當靜脈狹窄,血液就會塞車,堵在肢體近心端處,而造成肢體或臉部腫脹,甚至不易止血。 無法下針:動靜脈廔管若阻塞或狹窄造成血塊堆積,會讓醫護人員較難打針、或下針無回血。血液透析時流速變慢:通過血液透析的數據可以觀察患者的血流速度是否異常。靜脈壓力升高:流回心臟的靜脈血流受阻,便會導致靜脈壓力上升、不易止血。翁世憲醫師提醒,「如果傷口持續滲血,或出現紅、腫、熱、痛等狀況,請立刻就醫!」及早治療,搶通洗腎廔管! 當洗腎廔管阻塞或狹窄時,一般會優先以血管腔室血栓清除術及氣球擴張術治療,翁世憲醫師接著說,若洗腎廔管的阻塞、狹窄情況過於嚴重,才會考慮開刀處理。「醫師會先清除血管腔室內的血栓,然後將導管通過狹窄的位置,利用氣球擴張將其血管撐開,讓狹窄的血管恢復正常管徑以恢復血流順暢。」翁世憲醫師補充,「若在做完數次氣球擴張術後,洗腎廔管仍反覆發生狹窄,便可以考慮在血管狹窄處置放血管支架、塗藥氣球或補強手術,延長再次狹窄的時間。」桃園地區血液透析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洗腎廔管對患者非常重要,最怕的就是突然塞住。」翁世憲醫師說,「在桃園地區,聯新國際醫院跟大部分血液透析中心都有合作,即使不是在同一間醫院就診,腎友的洗腎廔管若臨時塞住,無法及時返回原醫院處理,其他血液透析中心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排治療,將血管打通。」建議腎友平時要定期至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追蹤,用超音波來檢查洗腎廔管的狀況,若發現血管狹窄,便能提前安排治療,使用導管氣球擴張,來維持洗腎廔管的暢通,有助減少臨時阻塞的狀況發生。「若是有突發狀況,腎友也能透過血管個管師、用LINE聯繫。」翁世憲醫師說,「我們盡量在第一時間解決腎友的問題,避免影響到後續血液透析的排程。」貼心小提醒做完洗腎廔管手術後,腎友要好好照顧,翁世憲醫師叮嚀,請務必戒菸、禁止提重物、不要穿戴緊身衣物或飾品、睡覺時請勿壓迫手臂、記得常做握球練習促使自體廔管成熟。建議要定期回診追蹤,確保洗腎廔管的暢通!原文:
-
2021-11-28 養生.人生智慧
生命的最後別折磨!日本在宅醫師提倡「平穩死」,5件事在家善終
編按: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不治之症」減少了、平均壽命也大幅延長,透過醫療,許多人的生命因此得以拯救。但是醫療作為「延長生命」的手段之一,有時候卻也可能伴隨著各種苦痛,能夠平靜無痛死去的人,可能還是屬於少數。若你或是周邊的家人渴望尋求「理想的死亡」,是否做好相應的準備?談論死亡,或許有人會覺得晦氣,但關於「如何死」,卻是需要在事前與家人共同商討的重要議題。該採取何種措施以減少痛苦、選擇自己想要的臨終方式,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有所不同。而日本「在宅醫療」的醫病模式,意指患者不住院(或是在病症末期的安寧醫療階段),由醫師在患者家中給予診療與相關支援,從1980年代推行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目前在台灣也逐步推廣。相對於「總而言之盡可能讓患者活下去」的延命治療,在宅醫療更注重在治療與照護時,尊重病者的人生觀與生活型態,於醫療與人性中取得平衡,而對於即將離世的病人,則希望能達到「平穩死」的目標。平穩死:在延長生命外 更貼近人性的醫療觀何謂「平穩死」?日本在宅醫師長尾和宏對此提出5個具體的要件:1. 離世時,患者能夠待在自己期望的場所。2. 透過緩和醫療,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痛苦。3. 在平日的生活中盡可能地保有樂趣,並有能力做想做的事。4. 患者本人對於死亡不感到恐懼。5. 患者與家屬都對於現狀沒有不滿。另一位在宅醫師中村明澄則指出,一般來說,會考慮實施在宅醫療,主要有3種情況:1. 在往返醫院就診上有困難。2. 症狀進入末期,推估餘命在數週至1、2個月左右時。3. 患者本人表示希望回到家中。然而,即使在宅醫療在日本已經行之有年,長尾和宏認為,仍然有高達9成的民眾對此一無所知,即使在醫界,也有8成的醫師並不真正了解「在宅醫療」或是「平穩死」、「尊嚴死」的意義。長尾和宏舉例指出,曾經接觸過一位肺癌末期患者,當時患者的女兒希望讓父親接受在宅醫療,但詢問一名安寧醫療的專家後得到的答案是:「肺癌不適合在宅醫療」。在一般醫學邏輯上,為了維持身體的營養和體液平衡,醫師一定會施予點滴。但他認為,在醫院過世的患者,經常因為過度輸液而導致身體浮腫,「大體看起來就像是溺死的人一樣」。根據歐美論文研究,臨終時人體在脫水狀態,反而更能減輕痛苦、最終也能有較長的壽命。「這就是既有醫療與在宅醫療在根本概念上的差異。減少痛苦和需要採取續命措施到什麼程度,當中需要拿捏和取捨的經驗與智慧。」不穿白衣的醫師 減少醫病間的距離感平均一年送走超過600名患者的長尾和宏,多年來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無論在診所或是在患者自家進行診療,他都不穿醫師袍。「我希望醫療行為可以在一種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在我20幾歲、成為醫師的第3年,某次支援外來門診,結果那家醫院的院長穿著超輕鬆的慢跑排汗衫出現,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哪裡來的掃地大叔?但仔細觀察,患者的表情也同樣輕鬆,氣氛和一般的醫院很不同。」長尾和宏說,白袍雖然象徵醫師的專業性,但也會帶來距離與上對下的權威感,甚至會讓某些患者心生恐懼。從事在宅醫療20餘年,至今見證超過2,500名患者離世的長尾和宏說,因為接觸許多失智症、癌症等高齡患者與其家族,他對於「人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即使生病了,人也能快樂地活著,可以笑、可以和朋友愉快地相聚聊天,或是去旅行,很多高齡者容易感到人生無味或心情低落,但在許多不久於人世的患者身上,我卻看到源源不絕的活力與歡笑。」中村明澄則認為,在宅醫療的另一個優點是在生活上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沒有醫院規定的會客、進食或就寢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得以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與空間,有助於讓患者在精神上更有安定感。多死時代 「無法所有人都死在醫院」在日本,由於高齡人口比例大幅增加、戰後嬰兒潮時代逐漸進入老病期,在2018年,每年有130萬人死亡,這個數字到2040年會大幅增加到160萬人。也就是所謂「多死時代」的來臨。因此,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醫院已經不可能承接所有的臨終患者。「在宅醫療」、「在宅臨終」,已經成為日本未來不可或缺的選項。即使是一人獨居者,只要有社福或是看護等資源挹注,同樣能在家終老,而不至於面臨「孤獨死」的窘境。「但是如果政治人物提出:『我們要打造一個可以安心死在家裡的城市』,肯定沒有人會支持,因為大家都很喜歡醫院。特別是高齡者,對於醫院的依賴非常強烈,即使醫院面臨經營赤字、醫師人力不足等問題,大家還是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可以方便隨時看病。」長尾和宏表示。在宅醫療的制度要更臻完善,也需要包括地區性支援、警察與救護系統的共識與認知。「如果沒有簽署DNR的患者,在家心肺停止時,若叫來救護車,救護人員到場就必須進行急救措施,否則就會違法。」在家迎接人生終點 最需要家人理解與支持以現階段而言,即使超過半數的日本長者希望在家終老,但真正到了臨終時刻,有8成的人都是在病院裡度過,而這也不過是40年前左右,才開始變得普遍。「在此之前,在家嚥下最後一口氣,其實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為臨終患者進行診療時,長尾和宏會先向家族甚至患者本人說明「死前流程」:像是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身體會產生哪些反應等等。家屬雖然邊聽邊流淚,但也因此有了心理準備,患者過世後,許多家屬會告訴他:「雖然難過,但比什麼都不知道安心多了。」他也觀察,家屬往往比患者本人更難以接受「至親的死亡」,在日本臨終階段醫療所產生的爭議,有高達8成來自家人間難以達成共識。他認為,推動在宅醫療,最需家族全體的理解與支持。「在我的經驗中,幾乎沒有決定採取在自宅臨終的患者家屬感到後悔,大家相互支持、分享心情,因此大大減少了心中的遺憾。」「就像生產前會經歷陣痛,除了極少數意外或猝死者,大多數人在死前也得跨越『死亡之壁』,才能到達生命的終結。思考自己或身邊至親的死,絕不是觸霉頭或壞事、反而是一種生命積極自主的展現;思考死亡、理解死亡,才能對活著的意義,有更深一層的體會。」長尾和宏說。資料來源/文春online、朝日Reライフ.net原文:生命最後別折磨,多好!日本在宅醫師提倡「平穩死」,5件事在家善終
-
2021-11-19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光靠節食沒用!中醫師教生理期必勝密技,最佳時機是這幾天
一般女性月經以28天為一個周期,康涵菁中醫師建議,月經來潮第一二天比較不舒服可以休息,但還是必須忌口,並且在月經量少後搭配一些簡單緩和的運動,比如瑜伽,快走,騎腳踏車等等,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經血排淨以及減緩經期疼痛感。通常減重最佳時機為月經來第7天到第20天,也就是月經剛結束的時間。大約是生理期後的兩周內,由於荷爾蒙改變,使得食欲下降、代謝提升,可說是瘦身的絕佳黃金時刻,此時實行正確的飲食控制,再搭配積極的運動計畫,減肥效果將能事半功倍。生理期間不減肥 注意保暖是由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算起到月經結束為止的4~5天時間。此週期,身體代謝緩慢容易水腫。女性經期處於失血狀態,身體比較虛弱,並不宜節食,這時可以放慢減重的速度,並且要注意保暖。康涵菁中醫師提醒,為了預防貧血,多補充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肉類以紅肉最好,搭配深綠色蔬菜、豆類、加上番石榴、櫻桃有助於鐵質吸收。中醫認為「暖則生,寒則殺」、「寒則凝,凝則不通」,再再提醒我們寒涼性食物對身體機能的影響;例如月經期間多食寒涼,容易導致血液凝滯體內而排不出來,甚者會造成閉經。其實像生菜沙拉、生機飲食都得要「謹食、慎食」。當腸胃經過經期更需要的應該是能夠「暖胃」帶動生理機能,啟動循環的食物。此週期,不適合從事劇烈運動,放鬆心情做做和緩的筋骨舒展倒是不錯的選擇。經期後一週代謝快 減重最佳時機月經結束後,進入週期第7-14天(低溫期),此時是代謝的最佳時期,女性身體內的雌性激素分泌相對比較旺盛,新陳代謝快、消化功能佳,是減重最佳時機。所以要進行正確的飲食控制,並且可進行稍劇烈的運動,最好要達到「333原則」。 所謂「333原則」是指能有效的燃燒脂肪的運動標準:1.運動時心跳速度須達每分鐘130下以上、2.每次運動需維持30分鐘以上、3.每星期須運動3次以上。緩減期體溫逐漸上升 代謝仍快、持續運動週期的第15-21天,此階段的身體狀況是體溫逐漸上升、新陳代謝較上階段稍緩但仍是快的、食慾漸增營養吸收好、乳房微微發脹刺痛等,要特別控管食物的攝取。選擇「高纖、高蛋白、低糖、低脂、低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若食慾大增,不妨以蒟弱、仙草、寒天等,較有飽足感的食物來充飢。另外,持續運動仍是必要的。這時卵巢將進行排卵,這個時候身體內的激素水準恢復相對平衡狀態,效果會比速減期慢一些。因此此時的飲食習慣要特別注意,鞏固減肥效果最重要,否則會反彈,可少食多餐,最好能搭配運動。經期前一週為停止期 鞏固效果消水腫通常第22-28天為減重的停滯期,因黃體素分泌關係,造成水分滯留體內,體重會增加1~2公斤 ,水腫嚴重的甚至會增加3公斤之多。此週期容易心煩氣躁,體重稍微上升、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長痘痘。此時,千萬要保持健康的節食,別放縱口慾,這可會胖的很快。嚴格控管下,這階段雖然有時體重下降不明顯,但生理期過後體重可能會迅速地下降1 -3公斤!飲食建議可以用紅豆、薏仁煮水喝,消除浮腫,飲食清淡、減少鹽分攝取。減肥計畫:減重效果停滯,須鞏固效果。由於受到黃體素的影響,皮膚會變得油膩,身體容易水腫,體重開始停滯,而且食欲大增,情緒也不穩定。此時應吃清淡食物、多喝水,選擇緩和的運動,鞏固之前的減肥效果。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
2021-10-18 養生.聰明飲食
醋的營養含量低,為何卻人人推崇?營養師:降膽固醇、減肥外,還有你不知的3大好處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裡,醋是用來料理、調味。儘管近年來醋飲相當盛行,但多數人對它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消除疲勞、幫助消化或體重管理上。前陣子在臉書看到某位營養師介紹了一款獲得健字號降膽固醇認證的蔓越莓醋飲,由於生產的公司是Stella小時候蠻愛喝的釀醋老牌字號,所以引起了我對醋的好奇,為什麼醋能降低膽固醇?到底吃醋對健康又有什麼好處?比你想像還有用處~淺談醋的藥用歷史!當翻到醋的食用歷史,你會發現在我們觀念裏用來調味的醋其實已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且不同於現代主要是把醋當成調味品,古代還會把醋用於醫療上。例如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使用蜜醋(Oxymel,由醋和蜂蜜製成)來治療咳嗽,這個古方還延用至今;早年美國的醫生也會用醋來治療毒葛、胃痛、高燒和浮腫;而在中國,「本草綱目」就已指出醋的效能,在「敦煌遺書古醫方」及「長沙馬王堆竹簡古醫方」中也分別有18和21首處方用醋。到了近代,透過科學性研究發現許多醋,特別是傳統發酵的醋,如山西老醋、日本黑醋、義大利巴薩米可醋,及水果醋等具有功能性成分,能促進健康、預防慢性病。而這也是近年來為什麼會有很多水果醋或醋飲以機能性飲料的角度來販售的原因。釀醋,兩次發酵為食材帶來蛻變!其實若檢視食品營養資料庫中醋的營養資料,會發現不管是米醋、高粱醋、果汁醋飲、米醋飲,還是烏醋、香醋,除了碳水化合物外,醋的其他營養素含量都很低:大部分的醋,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均為0,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多半可忽略(鈉例外)….那麼醋到底在吃什麼的?喝醋的好處來自哪裡?答案是來自醋中的多酚類植化素(沒食子酸、綠原酸、兒茶素、阿魏酸等)、有機酸(如醋酸、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蛋白黑素(Melanoidins)、川芎嗪(Ligustrazine)、二氫阿魏酸(dihydroferulic acid)和二氫芥子酸(dihydrosinapic acid)等機能性成份。這些成分中除多酚及部分有機酸外,大部分都是來自發酵或發酵過程的化學反應。所以,醋就像納豆、泡菜、乳酪等發酵食物,對健康的好處主要是來自發酵所帶來的特殊營養價值。而和其他發酵食物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醋是經過兩次發酵而製得的(參考附圖)。傳統釀醋是以糖或碳水化合物(如水果、穀物)為原料,加入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將原料中的糖轉化為酒精;接著再進行醋酸發酵,加入醋酸菌讓酒酸化來獲得醋。最後的成品經過濾、調味、裝瓶即為我們日常所吃的醋。而平日常聽到的「釀造醋」指的就是用上述傳統方法釀造的醋;而「合成醋」則是將食品級的醋酸或冰醋酸進行稀釋,之後再加入糖、酸味劑、調味料等調配而成。由於醋的功能性成分不是來自水果或穀類等釀醋原料,就是來自發酵,故沒有使用天然原料、也未經發酵的「合成醋」除了醋酸外,幾乎沒什麼健康效能,故「釀造醋」可視為機能性飲品,但「合成醋」則比較偏像酸味調味品。認識醋的健康好處!講到醋時常會提到有機酸這個字眼,這是因為它是醋的主要功能性原料,也是讓醋呈現不同風味的原因。醋中的有機酸部分來自釀醋原料,其他則是來自釀醋過程,例如乳酸主要在第一階段發酵過程產生,醋酸則在第二階段產生,發酵過程的條件與技術會直接影響醋中有機酸的含量。除有機酸外,醋的功能性成份還包括多酚、川芎嗪、色醇、蛋白黑素、二氫阿魏酸和二氫芥子酸等,就是透過這些成份為醋帶來抗氧化、抗菌、調解血糖、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血管健康等功能。一.抗菌、抗感染醋的殺菌力主要來自有機酸,其他諸如多酚、蛋白黑素也有抗菌效果。醋中的有機酸(主要是醋酸)可通過微生物的細胞膜,藉由破壞其細胞膜、抑制細菌合成、增加細胞內滲透壓等多重機轉來殺死微生物,而達到抗菌、抗感染的效果。現代研究顯示,含0.1%醋酸的果醋可有效抑制腸炎沙門氏菌、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仙人掌桿菌等常見食物中毒細菌,故醋相當適合用於做海鮮沾料,拌生菜等涼拌菜,或做生菜沙拉的醬汁來預防食物中毒。二.抗氧化醋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來自多酚,可透過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屬離子、降低氧化物等機轉來達到抗氧化的效果。另外,蛋白黑素也有類似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多酚中的酚酸類物質還可以和蛋白黑素聚合成大分子增加抗氧化效果。抗氧化意味著可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傷,這也是喝醋被認為可以美容養顏、延緩老化的原因。三.幫助血糖控制不管是老鼠實驗或人體實驗都顯示醋有抗糖尿病的效果。醋中的醋酸能透過加速胃排空,或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避免複合性醣被完全消化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對高胰島素飲食(高GI飲食)所做的實驗,發現喝蘋果醋可明顯降低飯後血糖濃度、胰島素反應並增加飽食感。而日本一項針對健康者所做的研究也證實額外的醋或用醋浸泡食物搭配米飯(如壽司) 可降低米飯20~35%的升醣指數(GI值)。另一項對胰島素阻抗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所做的安慰劑對照組實驗,發現在攝取含87公克碳水化合物的混合飲食前,先食用測試用醋飲(含20公克醋、40公克水和1茶匙的糖)可降低飯後血糖並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相較於安慰劑組,喝醋的胰島素抗性組餐後血糖降低了64%,且胰島素敏感性改善了34%;糖尿病組餐後血糖則降低17%,飯後胰島素敏感性改善19%。所以有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患者非常適合將醋納入平日烹調飲食中,透過多食含醋料理、使用含醋醬汁等來輔助血糖的管理,或於餐前飲用醋飲來減緩餐後血糖的上升速度。四.體重管理許多研究都發現食用醋可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增加飽食感,減少食物攝取量而幫助體重管理。一項針對健康者所做的實驗發現只要10公克 (約兩茶匙)的醋,就可有效降低飯後(澱粉類的複合性醣)血糖值多達20%左右;另一份飽食感研究也發現相較於對照組,實驗組在攝取醋(含1公克醋酸)和花生(約1盎司)後,隨後所攝取的食物量較低,估算約減少200~275大卡熱量。此外,人類實驗也證實健康的肥胖者和高血壓的肥胖者,長期攝取水果醋可明顯降低體重,身體質量指數、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由於飽食感的程度和醋酸攝取量成正比,故想減肥的人可將醋納入減重飲食計畫中,例如用醋做沙拉醬、水餃沾醬、低糖水果醋凍,或直接做糖醋、醋溜等含醋料理,或吃飯時搭配醋飲來協助增加飽食感,降低食物的攝取量。五.心血管健康醋可透過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壓及促進血液循環來促進心血管健康。很多動物實驗都顯示長期攝取特定量的醋酸、穀類醋和水果醋可明顯降低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脂(TG)和壞膽固醇(LDL),並增加好膽固醇(HDL)。而對人類所做的8周實驗也顯示每天兩次、每次攝取30毫升蘋果醋可明顯降低高血脂患者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壞膽固醇。針對自發性高血壓(SHR)老鼠所做的實驗發現,飲食添加醋酸溶液或醋(每天約 0.86 mmol 醋酸,為期6周),明顯可降低收縮壓(約20 mm Hg );其他研究也報告了服用醋(約 0.57 mmol醋酸)會抑制非高血壓老鼠的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降低血壓。另外,釀醋過程所產生的功能性成分~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管收縮,故可改善血液循環,且因可通過腦血管障壁,故也有益腦血管健康。總結來說,喝好醋(釀造醋)可帶給我們抗氧化、抗菌、調解血糖、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血管健康等健康益處。且和其他發酵食物相比,醋具有使用廣泛、生活化的優勢 :不僅可以喝、可做醬料,還可用於中西式料理,或做點心,非常適合每日保養使用。但在使用時也需牢記,醋是食物而非仙丹妙藥,想要減肥,或幫助血糖、血脂控制,除了喝醋外,飲食還是要配合。另外,由於醋為酸性(PH值約3),直接飲醋可能會酸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造成牙齒脫鈣,故醋宜稀釋飲用(或喝已稀釋好的醋飲);且莫忘任何食物都有熱量,包括醋,故每日適量使用即可,千萬別把醋當水喝。唯有正確用醋,才能為身體帶來好處喔^_^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打完BNT怕副作用,「第2、14、28天」要注意,醫師教你分辦:症狀只是副作用?或是有心肌炎風險?
-
2021-10-18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兒科醫師,永遠不老
最近早晨醒來,看到鏡中自己,有點沮喪。五十之後,我的臉皮開始鬆垮,眼瞼浮腫,斑點變多,皺紋以倍數增。皮膚看似風平浪靜,實則不斷的剝落,更新,變換,恰如其分地反映年齡。皮膚不會說謊,繼頭頂之後,成為我第二道被歲月攻陷的防線。兒科醫師這工作,我甘之如飴三十寒暑,忘路之遠近。孩子對我的稱謂,從叔叔伯伯,到阿公也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驚覺自己已繞過中年折返點,屬於老邁的里程碑開始生效計費。終日昏昏沉沉,身體到處在放火。但,不全是壞事。憂心的父母帶孩子來看病,聽完我的解釋,看著我那張充滿「經驗」的臉,如釋重負。(都這麼老了,講的應該是真的吧)天真的學生,聽到我教的跟教科書寫的不一樣,選擇相信我的說法。(畢竟這老傢伙也治好了一些病人)「美只是膚淺」(Beauty is skin deep)這句美式格言錯了。生命故事編織入皮膚的紋理,使它散放著獨特而圓熟的風采。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一對年輕夫婦的第一胎是早產兒,生長發育遲緩,自閉,患有嚴重氣喘。在我門診追蹤。三天兩頭跑醫院,甚是辛苦。先生告訴我,太太最近又懷孕了。因為前一胎已經把他們嚇壞,經濟狀況也不是很許可,有點猶豫要不要這個老二,問我的意見 。氣喘過敏是會遺傳的,尤其父親有氣喘,媽媽有異位性皮膚炎,可是很難說,每個案例都不一樣。我先詢問他們:「你們內心是怎麼想的呢?」對談之間,我發現這對夫婦思想成熟,個性溫和不極端,有穩固的人際關係,收入也不差,很適合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孩子或許會有一點過敏症狀,」我對媽媽說:「再過9個月,你就會看著這個嬰兒,感到驚喜,覺得沒有他你活不下去……」穩重篤定的語氣背後,我有點心虛。我並不能排除:產程不順,分娩困難,又一個身心殘障的孩子,產後憂鬱,被雙方家庭排斥,經濟困頓……我說得輕鬆,到時候,抱著小孩的是他們。但這是我的肺腑之言,在我的行醫生涯裏,還沒遇過繼續懷孕下去而感到後悔的。這對夫婦若有所悟而返。一年多後,兩人抱著愛的結晶來到我門診。一個健康的女嬰,柔滑皮膚吹彈可破,兩個眼睛圓澄澄的。頭兒微仰,手腳亂划,任我玩弄於雙掌之間。6個月大,友善好奇, 好惡分明,自有主張。我大概看過成千上萬個了吧。「快要會爬了。」我把她從驕傲的母親懷中抱過來,她咯咯笑了,充滿燦爛陽光的生命力。一種來自未來世界的鮮活氣息,我可能無法親謁了,然心嚮往之。我想起,念醫學系四年級時,暑假到小兒科門診當工讀生。任務就是乖乖坐在老教授旁邊,接住他看完病丟過來的病歷,把處方鍵入當年粗礪而不甚理想的電腦,順便當個「觀察員」。當時我對小兒科毫無概念。只覺得教授很恨電腦,眼光從不眺向它。很奇怪,教授詳細檢查孩子,和家屬解釋了二十分鐘,藥只有一種。孩子雙親心滿意足離開時的微笑,和我現在看到的一樣。這是小兒科醫師的特權和愉悦美妙時分。兒科醫師永遠不老。
-
2021-09-0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吃冰消暑...易致經痛?害氣管爛? 醫曝「7類人別碰」:小心水腫、變老
夏天一到,各式美味的冰品齊出市場,大汗淋漓下,誰不想來點冰的?可是很多長輩一定會告誡:「不能吃冰!」說是吃冰會傷身,還說年輕時愛吃冰,老了就會敗壞健康,為什麼那麼美味的冰品,會被視為傷身的食物?難道真的不能吃冰嗎? 能不能吃冰要看體質 這些人最好不要吃冰中醫內科部楊賢鴻說,其實吃冰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事實上若是熱性體質的人,吃點冰還有退火的作用,所以冰不是不能吃,重點是在吃冰的人的體質對不對。  (推薦閱讀: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通常老一輩的人特別會對女性吃冰品有較大的限制,楊賢鴻表示,這是因為中醫 認為女性體質多為偏虛,且因女性有月事,因此過量攝取冰品容易造成身體的不 適。通常女性常見體質可歸納為數種如: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濕熱及血瘀等 型,而「虛症」和「瘀症」及「鬱症」都是很容易被冰品傷害的體質。 1、血瘀體質(如經期不定、會經痛) 經期不穩定、容易經痛等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者多屬於血瘀體質,例如經血少而 有塊狀及行經不順的氣滯血瘀型、經期易提前且量多色紅的血瘀濕熱型、經量多而有紫色血塊的氣虛血瘀型、行房疼痛且有白帶及腰腹寒冷的陽虛血瘀型、行房疼痛合併行經低熱且頭暈耳嗚的陰虛血瘀型等,一般較寒涼的食物都可能會使症狀惡化了,若再貪食冰涼,將使血瘀症狀更嚴重,血液更不通行而經痛惡化。 2、氣虛體質(如鼻過敏、氣喘) 與氣虛體質有關的最常見疾病,如:起床聞到冷空氣就容易打噴嚏、眼睛流淚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患者,多屬於氣虛及寒性體質。這類患者動輒氣喘吁吁、易冒虛汗、呼吸氣短,遇冷則易鼻塞、流鼻水、咳嗽、氣喘且容易感冒,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疲倦乏力,這類型的患者也不宜吃冰涼,以免損傷脾腎之陽。 3、陽虛體質(如怕冷、手腳易冰冷) 精神萎靡容易畏寒四肢冰冷、臉色蒼白及胃寒胃痛的陰虛體質者,更是冰品止步的族群,若是夏日貪食冰涼,可能引起肌肉及筋骨痠冷,甚至引起嚴重脫髮,顯得更加蒼老。 4、血虛體質(如臉色及指甲無血色) 這類型患者臉色蒼白、萎黃,皮膚乾澀,嘴唇及指甲無血色而淡白,貪食冰品將更容易頭暈、心悸、健忘、失眠,經痛更甚。 5、痰濕體質(如糖尿病患) 一般濕熱體質多可食較涼的食物改善過熱體質,但是糖尿病等屬痰濕體質者,雖然體中有熱,但濕性卻易致水分過多及身體浮腫,貪食冰品易使水腫更惡化。  (推薦閱讀: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6、嬰幼兒及老人 嬰兒及老年人由於腸胃嬌弱,冰品過量易降低消化能力,甚至還會影響免疫作用,因此,也是忌食冰品的族群,而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自然也應避免冰品直接刺激。 7、筋骨痠痛、夜咳 即使是一般人也不要吃太多冰品,很多人常覺筋骨痠痛,或是夜咳嚴重,其實有不少人都是因為過食冰冷積存導致。 還是好想吃冰 掌握日常小技巧 但是烈日當頭,氣溫屢創高溫下,誰能真的冰品止步?楊賢鴻認為,不必忍得這麼辛苦,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間,天氣最熱的正午時分可以吃點冰品,高溫下體溫也升高,可以緩和吃進冰品時對身體的影響。 (推薦閱讀:天熱吃冰消暑小心誘發鼻過敏! 吃完冰品出現「2症狀」要節制)  不過,對於氣喘病患,無論是什麼時間也都不適合吃冰的,如果真要吃冰品,最 好等冰逐漸化掉時再舀起冰水,吃的時候先含在口中,待冰溫稍降時再吞進去,對氣管及腸胃道的影響較小。 有人建議吃冰時,可以加一些較熱性的冰品配料來中和剉冰的寒涼性,但楊賢鴻 強調,這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題目,熱性的冰品配料無法中和冰的寒涼, 因此,吃冰還是要適可而止,健康沒有捷徑。 延伸閱讀: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
2021-08-27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骨科名醫健檢才知有糖尿病 輕忽小傷口致動刀住院
當年處於不惑之年的我,在醫院員工環島旅遊後接受健康檢查,報告卻出現紅字,空腹血糖值竟然超過300mg/dL,進一步檢驗發現,罹患了遺傳性糖尿病,從那時起,我積極控制糖尿病及預防併發症。未料,一次牙齒根管治療,因未吃消炎藥而引發牙齦嚴重細菌感染,必須住院開刀治療。一時疏忽 下巴積膿需引流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較弱,如果沒做好傷口護理,容易導致嚴重感染,醫師都會提醒糖尿病病人不要輕忽小傷口,我尤其會特別注意。不過,去年7月左下側牙齒做根管治療時,牙科診所助理問:「要不要拿消炎藥?」其實是給含抗生素成分的藥錠,並非只有消炎止痛的功效,當下我竟謝絕了,現在回想真不知為何不拿藥,總之一時疏忽帶來後患。3、4天後,左下牙齦部位有點疼痛,我自認補吃藥即可,沒想到又過4天,我的下巴浮腫。這下子代誌大條,趕快掛自家醫院牙科,檢查發現細菌已深入牙齦等軟組織,我的下巴已積膿需開刀引流,要住院7天。侵入性治療前 先請教醫師「當自己轉換角色,醫師變病人,這才真正體會到無醫療專業背景的人面對龐大醫療體系,真的很需要醫師用同理心診察治療。」公立社區型醫院有家的親切感,我乖乖當耳鼻喉科的好病人,出院時像一般病人,對醫護同事相當感謝。開刀住院教會我另一件事,年歲漸長不要鐵齒,中年以上的民眾做侵入性治療之前,可以請教醫師,做一點高規格性的預防措施,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在治療前,徵詢醫師意見並遵照醫囑服用藥物,可降低發炎風險。在骨科門診看到的病症,多是一般痠痛問題,通常是因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缺乏運動、過勞、失眠造成的,我都提醒自己保持正確坐姿,看診1小時就要站起來舒展肢體,平時維持定量運動的習慣。年紀大了 最好做緩和運動我42歲開始打網球,半年後雙膝出現痠痛等不適症狀,請醫師同事檢查,沒結構性的問題,而是突然間擴展體能,導致膝蓋不適應,於是休息1周和調整打球頻率獲得改善。但有些病人就此放棄運動,我會以自己為例建議病人,有了年紀最好從事緩和運動,循序漸進,不必急、不求快、不比勝負,並養成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身體狀態恆定是養生的不二法門。洪宗賢小檔案現職: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年齡:50歲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中興大學法律系碩士專長:•骨科微創手術•脊椎手術•關節重建手術興趣:文學創作、音樂、騎重機經歷:台中榮總骨科專科醫師、台中醫院及彰化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創傷骨科醫學會會員、骨質疏鬆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興大學法律系校友會理事
-
2021-08-0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外,你也該知道濕氣常見7大問題: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Q3.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Q5.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瓜:1. 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2. 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子:1. 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2. 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笙: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筍: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瓜: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Q6.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Q7.流汗可以排濕?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羅紹和自曝打過AZ仍持續工作的五大不適 這項很罕見
從事慈善事業備受肯定的前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日前施打AZ疫苗,他在臉書分享自已強忍施打後的不適,勉力工作的歷程。而歷經各項工作下來,羅紹和發現自己的視力模糊、雙眼浮腫、頭痛加遽、臉色暗沉,「甚至肛門出血」,醫界朋友提醒我趕快回家休息,如果狀況沒有改善就得送急診了。現任安得烈慈善協會執行長的羅紹和日前在臉書貼文分享自己打過疫苗的心得,他說,「或許每一個人的狀況不盡然相同」。羅紹和表示,「星期三上午,終於輪到我去打疫苗了,一早排隊打了AZ,上午,身體沒有什麼感覺,但中午之後,頭開始有點昏沉,按照醫生的囑咐,應該好好休息,可是下午有退輔會馮主委的參訪行程,主委是一百分的老長官,我再怎麼不舒服,也不能失禮,必須親自接待。」他說,做簡報時,一直感覺自己有點精神恍惚,而且聲音沙啞,但是他努力地做完簡報,引導主委參訪及解說,任務一結束,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疲累感,頭也隱隱作痛,我只好回家,吞了一顆普拿疼,躺著休息,傍晚,狀況才得緩解,但到了半夜,又開始頭痛不舒服。羅紹和說,身體不舒服,只要有足夠的休息,或許可以舒解,偏偏星期四上午8點至12點,他在某單位預排了4小時的課程,本想請假,另找時間補課,但是他的個性向來不喜歡自己的事造成主辦單位的困擾,於是忍著不舒服去上課。以前都是直挺挺的站著授課,但是這一次,幾乎是軟趴趴的坐著授課,還好事前做好準備,不會因為身體不舒服而耽誤了學員的課程。羅紹和說,課程結束,又趕回協會參加台灣科大EMBA獅子會的捐贈儀式,活動結束後,發現自己的視力模糊、雙眼浮腫、頭痛加遽、臉色暗沈,甚至肛門出血。打電話請教醫界朋友,對方提醒自己趕快回家休息,如果狀況沒有改善就得送急診了,朋友的話讓他心情緊張,心想壯志未酬、志業未竟,實在心有不甘,於是乖乖的回家休息,並且吞下第二顆普拿疼,還好,星期五早上,狀況逐漸穩定了。他回頭看看前二天的照片,面露疲態、眼睛浮腫、黑眼圈明顯。羅紹和表示,他的醫界朋友說,像他這樣上了年紀、長期疲勞的人,注射完疫苗,除了多喝水,也需要足夠的休息,不能過於疲累,同時也要力求心情的平穩平靜。但是,也有很多人說,年齡越輕,打AZ的反應越大,對過去二天的經歷,自己似乎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
2021-07-08 新聞.元氣新聞
左腦萎縮無藥可醫 詹雅雯神隱7天哭爆「全身浮腫」
「金曲歌后」詹雅雯因中暑暫緩直播計畫,7日終於在鏡頭前露面,不斷自嘲「臉腫得很不像樣」,且全身嚴重浮腫,直播期間也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她說:「你們看我現在講話,我的舌頭不太輪轉。」讓粉絲相當擔憂。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她左腦中度萎縮,又罹患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即便遭受折磨,她仍很珍惜與歌迷的互動時光和所有演出工作,面對大家的擔心,她表示:「除了中暑沒有其他問題,大家不要擔心。」她提到這幾天媽媽主動關心,「我回說我很好啊,因為不能亂跑,所以沒有辦法回到台中,我這裡很熱鬧,大家會幫我送東西來。」她在直播尾聲提到某位罹患憂鬱症的遠親,近年自己出手援助多次,但對方是低收入戶、試圖輕生數次,最後得知對方想要活下去的決心,她立刻請醫師盡全力搶救,「現在(遠親)清醒了,但我暫時不要去打擾他,因為不想讓他看到我現在的(身體)狀態。」此外,她透露日前出席了好友的告別式,悲痛心情直至今天才稍微平復,非常不捨好友的小孩在告別式中大哭,憶及當下情緒無比激動,崩潰聲淚俱下表示:「我想要說的是,一半是捨不得,一半是開心他解脫了,不用繼續痛苦、難過,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的心,那個帥哥如同是我的親弟弟一般,我的心疼不比別人少,但我只能用這個方法來安慰自己。」最後她不忘呼籲在疫情嚴峻時刻,大家需要再忍耐一下,因為照顧好自己就是保護好別人。
-
2021-06-24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預防「糖尿病足」 經常檢查腳底7受壓點、注意挑鞋襪5撇步
●全台糖尿病人口超過230萬人●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易感染雙足,成「糖尿病足」●穿錯鞋恐引發足部病變,別忽視選鞋重要性知名網紅「館長」自爆驗出糖尿病前期,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透露有5年糖尿病史,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指出,飲食作息不正常、愛吃甜食、家族遺傳病史者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減輕,應趕緊就醫檢驗尿糖與血糖值。下肢腳趾 最明顯發病部位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易造成神經功能退化、血管阻塞,隨著罹病時間增加,也易引起四肢末端血液循環不良而併發足部潰瘍、感染、壞死,最壞狀況必須截肢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最明顯的發病部位是下肢腳趾,陳亮宇說,長期糖尿病造成的足部病變,又稱「糖尿病足」,早期適時的鞋具介入,能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的喪失,病人常無法察覺肢體末梢的異常或不適感,尤其足部汗腺與油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會乾癢,一抓就容易破皮與感染。陳亮宇建議,病友每天都要檢查腳部,以免出現傷口而不自知,選一雙好走的鞋子也能減輕腳的負擔,讓腳底平均受力、改善血液循環。如何挑鞋?選對時間、尺寸糖尿病足的病人對壓力及疼痛的感覺變差,若穿著不適當的鞋襪,造成腳趾反覆受傷。陳亮宇建議,病人挑鞋時,要選擇鞋襪柔軟透氣、尺寸大小適中,若脫下鞋子看到皮膚泛紅,就表示過度擠壓。除了舒適的材質,要注意鞋長、鞋寬及鞋身,鞋子楦頭寬鬆是關鍵,以免腳趾壓迫受傷。鞋型以包鞋為佳,內部不應有粗糙接縫,還要避開穿拖鞋或涼鞋。買鞋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這時間腳比較浮腫,最適合量測尺寸。選完鞋,搭配吸汗保暖的棉襪,可讓保護效果加乘。襪頭不可過緊,襪底加厚能緩解腳底摩擦力;襪子選色部分,若傷口分泌物滲出時,白色或淺色襪子可快速察覺。陳亮宇提醒,市售加壓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壓力過大,小心造成反效果。根據病徵程度選擇特製鞋襪,可預防或延緩足病變,定期追蹤及治療是不二法門。【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6-22 養生.健康瘦身
為什麼越運動越大隻?專家揭超NG塑身法:做錯這件事,讓你的肉都長在大腿上
雖然也很在意體重數字,但是更想改善的是身體曲線。明明就不胖,可是想穿的那件洋裝就是不合身,好像肉全長錯了地方,體型大崩壞。 這身鬆垮垮的曲線,是你的姿勢經年累月造就的結果。你不需要對這樣的自己感到沮喪。因為關節位置不正確所造成的體態變差,只要從根本矯正,就一定能改變身體的線條。我希望大家都能試試森式塑體操。非常簡單,不會有「鍛鍊」的感受,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看到體態改變,一有了效果,你自然會更有動力。這是一套絕對讓人歎為觀止的美身塑體操! 看更多關於免修圖塑身操:客廳、廚房、浴室...日本美體大師的「三十秒塑身操」,有這「4招」到哪都可以維持健康體態小體重跟十年前差不多,為什麼外表看起來差很多?當初認為是「歷久彌新、高質感的經典款」而買下的簡約針織衫、外套、長褲,長久以來都是穿搭好夥伴,但最近卻看起來不合身,甚至是穿起來顯胖……這種事情是不是發生在你身上?明明體重跟以前差不多,可是回過神來卻發現已經是歐巴桑體型,實在是讓人傷心不已。 為什麼體重沒有增加,外表看起來卻迥然不同?那是因為由於重力,造成脊椎被壓迫,長年不正確的行走姿勢和坐姿讓關節歪斜,使得支撐身體線條的骨骼產生變化。 脊椎被壓迫,腹部和腰部周圍就容易堆積脂肪。髖關節扭曲,就會因為走路習慣而讓肌肉、脂肪的生長型態改變,大腿的前側和外側會凸出,或是內側容易鬆弛,即使體重沒有改變,外觀看起來也不一樣。為什麼身體線條跟十年前差這麼多?骨骼是決定身體線條,也是支撐人體對抗重力,如同建築棟樑般的角色。但是不良的姿勢會讓骨骼歪斜,使得肌肉得加倍出力。為了支撐可能倒下去的骨骼,肌肉承受著過度的負擔。 像是駝背會讓身體向前傾,造成腹部的肌肉向內收縮,背部的肌肉於是往前拉扯,全力以赴地運作而造成僵硬。 另外,支撐著上半身、連接骨盆和大腿骨的髖關節,由於經年累月養成的習慣性站姿,造成極度內旋,使得大腿骨向外側凸出。如此一來身體的重量就容易落在大腿外側,而外側大腿的肌肉就得努力支撐。經常重複這種姿勢,就會變成O型腿或X型腿。 如此一來,骨骼產生歪斜,脂肪和肌肉就會堆積在不該長的部位,因而造成身體曲線崩壞。瘦身與雕塑身體不同!肉肉女常犯的錯誤想要瘦身和減肥的人,最常做的就是過度限制飲食,以及進行有氧運動或健身。因為想要降低體重,就必須讓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取,刻意製造出卡路里赤字。 但是過度節食,在減重的同時也減掉了肌肉。基礎代謝熱量是視肌肉量而定,肌肉減少的話,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惡性循環下就會養成很難瘦下來的體質。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會誤以為「健身可以把脂肪變成肌肉」!脂肪和肌肉的組織不同,脂肪並不會變成肌肉,反之亦然。 然而,若是在姿勢不良的錯誤體態下進行訓練,肌肉就會長在肩膀、手臂、大腿這些你不想要的地方,而且肌肉是長在脂肪下面,所以胖的地方反而看起來更胖了!犯下這種錯誤的人還不少。改變身體曲線(=外觀)靠塑體操比較好的理由想要改變身體曲線,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從根本下手,矯正歪斜的骨骼。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控制飲食,也不是健身,而是真正能夠伸展筋骨、達到美身效果的塑體操。 往往大家都認為拉拉筋、鬆筋活骨的瘦身效果不彰,其實並非如此。被伸展的肌肉和另一側的肌肉,由於經常收縮、放鬆,不知不覺就達到鍛鍊的效果了。不只如此,能夠養成正確姿勢的塑體操,也是能導正骨骼回到正確位置的健身運動喔。 骨骼位置正確,能緩和身體歪斜,不再靠肌肉支撐身體,而是以骨骼來支撐,所以肌肉能在最省力且適切的狀況下運作。正確使用肌肉的話,那些被僵硬肌肉壓迫的血管、淋巴也能獲得紓解,讓體液的流動更為順暢,不容易浮腫,身體的代謝也更好。 塑體操能夠建立身體曲線的基礎—骨骼位置正確、提升代謝,是雕塑身體曲線不可或缺的一環。相較於伸展的舒暢,更注重收縮鍛鍊一聽到伸展操、塑體操,大家的印象多半是曲體前彎、手掌碰到地板,或是劈腿把胸部往地板靠之類,改善身體柔軟度的體操。但是,森式塑體操的最終目標,是要讓骨骼的位置正確,並且改變關節的使用方法。 舉例來說,駝背的姿勢是腹肌內縮,肩膀前傾,這樣會拉扯背部的肌肉,變成圓背。在這種狀態下,光是將身體往上伸展,緊縮的腹部和僵硬的背部應該都會感到舒服。但是只靠這一招,馬上就會恢復到原本的姿勢。就跟按摩一樣,按摩後雖然感覺很舒服,要是生活作息仍維持老樣子,依舊會肩頸僵硬。 森式塑體操除了腹部拉伸之外,也能讓導引肩關節往後的背肌收縮,就不易再變回前傾的姿勢。換句話說,就是靠著讓背部的肌肉收縮,讓肩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被壓縮的脊椎也就得以伸展。正確的姿勢讓你不勉強也做得到放鬆坐著的時候,骨盆會後傾,背部變成圓背的姿勢。乍看之下好像很輕鬆,但實際上是有肌肉正在用力。這個姿勢會讓肩關節內旋,連帶的讓腰部、背部、頸後的肌肉呈現緊繃的狀態,長時間下來就會僵硬疼痛。 另一方面,腹部的肌肉坍塌內縮,也是坐辦公桌的人很容易出現的姿勢。但是長時間為了維持這個姿勢,腦袋會叫肌肉多用點力,所以肌肉會變得僵硬,而為了與之抗衡,上半身就會很難往後,想要做出正確姿勢就更加困難了。 要是藉由塑體操讓肩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就能減少因為向前拉扯而僵硬的背肌緊繃程度,撐起上半身的背肌能開始作用,肌肉不使力下也能輕鬆做出正確的姿勢。肌肉與脂肪的生長方式改變了關節的位置改變,身體的使用方式和姿勢也會變得不一樣,於是肌肉和脂肪生長的方式也會改變,外表也就跟著變了。 過去駝背的人,肩關節回到正確位置後,脊椎得以伸展,鬆垮的腹部看起來也會比較緊實。下半身也像這樣會隨之改變,如O型腿的人髖關節內旋,大腿骨向外凸出,身體重心容易落在外側。為此外側大腿會努力支撐著身體,而長滿肌肉和脂肪變得很有分量。相對的,內側大腿則因為沒用到肌肉,就鬆垮垮的。 要是藉由塑體操讓髖關節回到正確位置,大腿骨會順著膝蓋變得筆直,外側大腿的肌肉就不會發達,內側大腿也會有適度的作用。如此一來,大腿外側的線條俐落、大腿內側緊實,就算大腿的腿圍沒有變,因為脂肪和肌肉的生長位置不同,腿部線條看起來就更美了。書籍介紹書名:30歲起輕鬆練!穿衣好看免修圖塑體操作者:森拓郎出版社:如何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5月作者介紹/森拓郎健身教練、彼拉提斯指導員、整體師、美容矯正師。曾任職於大型健身俱樂部,2009年在東京惠比壽創立「rinato」(加壓訓練&彼拉提斯)工作室,指導塑身與瘦身。以從頭美到腳的美體工作者自居,是個不限於運動範疇,還會從各種角度發想獨特塑身法的運動導師,深受女性信賴,是不少人氣女星、時尚模特兒的指定教練,教學廣獲好評,也受到電視、雜誌等多種媒體矚目,並且是塑身美體書暢銷作家。著作《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30歲起輕鬆練!穿衣好看免修圖塑體操》《30天穿上緊身褲》等,累計熱銷破百萬冊。延伸閱讀: 不到60歲,心臟血管竟阻塞70%!婦產科權威痛下決心練「拉筋」,4招狠甩12公斤
-
2021-06-2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悶壞了? 中醫4防疫養生
民眾因疫情3級警戒長時間「關」在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陳亮宇提出4大防疫養生法,建議民眾透過養生茶飲、保持心情平靜、運動和做有趣的事,讓自己元氣滿滿。陳亮宇說,如果白天容易覺得疲倦,早上起床就感到無力,或體力一下就耗光,屬氣虛體質,可用「補氣茶飲」以黃耆、黨參、枸杞、麥門冬提振精神;若工作壓力大,易緊張、焦慮、頭脹痛,失眠、煩躁又胸悶,無法順暢呼吸,屬氣鬱體質,可用「紓壓茶飲」以薄荷、玫瑰花、百合、浮小麥放鬆身心。愛吃甜食、飲料、油膩食物,身體常覺得沈重、黏膩或浮腫,屬痰濕體質,可用「去濕茶飲」薏仁、茯苓、紫蘇葉、藿香讓身體更輕盈。以上3種養生茶飲建議依個人體質由醫師開立處方調配。其次,保持心情平靜,盡力做好該做的保護後,就請放心,太多擔憂並不會減少感染風險,過度焦慮反而減低免疫力,應增加心理強度、韌性,學習適應新生活,調整身心平衡。第3,當身體強壯,心靈也會變得有力量,因此運動很重要,瑜珈、有氧、皮拉提斯或重訓都可以,每周練習2到3天,每次半小時,就會開始覺得元氣滿滿。
-
2021-06-04 養生.抗老養生
養生年輕化,但你用對方法嗎?12項年輕人的養生謬誤
都以為養生是老年人的話題,沒想到,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養生大軍。據人民日報近日關注消費趨勢報導,線上購買家用醫療器械的客戶群體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90後”“95後”。2019年第四季度,某電商平臺上的枸杞銷量提升了355%,相當比例購買者是“90後”。“養生”已經成為不少年輕群體的生活方式。養生年輕化的背後,是年輕一代對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視。但年輕人,你的養生方式對了嗎?下面這些保健誤區,你有中招嗎?感冒了喝薑絲可樂?可樂是高糖飲料,喝多了容易導致齲齒、肥胖和高血糖等問題,甚至會引發骨質疏鬆,它的裡邊並沒有可緩解感冒的營養物質。即使很多人感覺姜絲可樂確實對緩解感冒起作用,也是其中薑肉的功勞,因為薑屬於熱性,可以驅寒,對治療風寒感冒有一定作用。因此,與其喝薑絲可樂,還不如把薑去皮後,直接用水煮薑茶喝,對於風寒感冒還是有一些緩解作用的,若是風熱感冒,不僅不能緩解,或許還會加重,所以不能亂喝薑茶治感冒。補充維生素可以吃蔬菜乾?大多數蔬果如果直接晾曬的話,可能會在其還沒有完全變乾之前,往往就先壞掉了。因此,我們現在能買到的蔬果乾,大多是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過的,而且這種蔬果乾吃起來的口感往往是既甜(尤其是果脯等)又鹹,而且一咬還脆脆的。瞭解其加工就會發現,在製作蔬果乾的過程中,一般都會將蔬果過油或者油炸。而且配料表中也會標注有麥芽糖、食用油等成分。此外,還要留意鈉的含量,如果是高糖、高油、高鈉的蔬果乾,就放棄吧,遠不如直接吃果蔬更健康。吃飽喝足就有利健康?俗話說“三分饑寒保平安”,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飽食終日又缺乏運動,則會造成能量過剩,容易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八分飽才有利於健康。 一日兩餐能減肥?有些女性為了身材苗條,每天只吃兩頓飯,認為這樣能減肥。其實,恰恰相反,一日兩餐的人更容量發胖。喝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許多人不喝牛奶是因為他們覺得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而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牛奶中所含的膽固醇並不高,而且喝牛奶還有助於減少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生。但是,不能空腹喝牛奶,因為空腹喝牛奶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和利用;空腹狀態下胃酸過高,乳酸菌很難存活,降低了牛奶的保健作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是民間長期流行的說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飼養多年的老母雞含有過多的雞油,其肌肉彈力纖維減少,結締組織老化,雞肉粗韌,久煮難爛,不易胃腸消化吸收。飼養一年的雞,無論煮、燉皆宜,容易煮爛變酥,肉質鮮嫩可口。多吃醋有好處?醋不僅能增進食欲,還能保護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利於胃腸對維生素C的吸收,且在降血壓、預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於是有人認為吃醋有諸多好處而過量食醋,甚至乾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過量,會灼傷食道、腐蝕胃粘膜、還會軟化骨質,加重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口香糖能健齒?有些廣告說口香糖能健齒,所以許多人吃了口香糖就不漱口,結果口香糖的糖分就會在口腔中發酵產酸,腐蝕牙齒形成齲齒。另外,口香糖中含有硫化物、防老化劑、增塑劑等添加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健康不利。阿司匹靈能抗癌?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阿司匹靈除了作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外,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某些心血管疾病。近年,網上流傳一種說法稱阿司匹靈能預防癌症,一夜間這粒小藥片儼然成為不少人追捧的“神奇萬能藥”。然而,很多人並不瞭解過量服用阿司匹靈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專家指出,阿司匹靈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長期過量服用有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補鈣越多越管用?全民補鈣日漸成時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人體對鈣的需求量因年齡的不同而異。特別是兒童,如果補鈣過量,可能導致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反而影響正常發育。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維生素就是營養品?很多人把維生素當成保健營養品,殊不知服用維生素也要因人而異。如:感冒病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經常喝酒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6,因維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質的吸收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作為預防脂肪肝的輔助成分;喜歡運動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以補充由於出汗過多而引起的消耗;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因機體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維生素D,可適當補充一些。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攝入過量的維生素會引起中毒。三高就是老年病?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老年多發病,與年輕人沒有關係。實際上,基於國內外的研究,高血壓與年齡無關,而與幾個主要的危險因素有關,包括超重、肥胖、吸煙、飲酒以及家族遺傳等。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準提高,體力活動減少,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行為比例降低,促進了高血壓的低齡化。此外,生活快節奏、工作壓力、環境壓力等也與高血壓有一定關係。建議人們飲食清淡,主動進行體力活動和身心放鬆。
-
2021-04-2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睡醒、下午常水腫? 醫揪日常「6個壞習慣」:運動太激烈也中
相信許多人都擔心水分滯留體內而讓臉部、四肢出現浮腫,其實有些水腫現象,是與日常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小習慣密切相關。 壞習慣1、吃得太鹹或太甜飲食是造成水腫的主要原因之一,油膩、重口味,都會讓體內的鹽分滯留。腎臟科醫師楊尚峯指出,會水腫主要是因為鹽分攝取量超過腎臟負擔,因此,平日飲食應該要適當限鹽才行。很多人喜歡追求重口味,例如愛吃麻辣鍋、鹹酥雞、燒烤等,但這些都會導致體內的鈉、鉀離子嚴重失衡,引起口渴,而讓體內必須補充更多水來加以平衡,這也會讓鈉離子將水分囤積在體內,因而引起水腫。不只是重口味,市面上很多加工類食物甚至精緻甜點、麵包類,其實也都隱含了許多鈉。為了減少身體的負擔,成人一天的鈉含量攝取最好不要超過5公克,但因為外食時很難測量,建議吃東西時要盡量選擇少放鹽、少油脂等較清淡的食物,同時也要注意一般包裝 食品的食品標示,才能達到日常生活中減鹽的目的。 壞習慣2、少運動或根本不運動腳會腫,部分是因為下肢血液及淋巴循環不良所造成,若平日沒有運動習慣,或者很少運動,不但心肺功能會變差,也降低了藉由收縮下肢肌肉來幫助血液及淋巴回流,因此造成水腫,所以,養成運動習慣對消除及預防局部水腫,確實有一定的幫助。要讓雙腳的靜脈回流能力保持良好,平日除了必須保持運動習慣,適時提高呼吸與心跳數,比如說爬樓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等,都能藉由發汗,讓體內的多餘水分與廢物,加速排出,促進代謝。不過,太激烈的運動,卻可能造成血壓下降,反而容易水腫,因此,運動必須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壞習慣3、愛穿高跟鞋、喜歡翹腳穿高跟鞋活動時,因為腳部長時間處於用力的狀態,這時血流供應增加,也造成更多血液滯留在下肢,若再加上穿的鞋子較緊,更容易讓水分累積在足背造成水 腫。此外,也要注意翹腳這個看似平常的小習慣,如果一腳長時間交疊在另一隻腳上,也會造成下肢靜脈回流的壓迫,小腿就容易出現水腫現象。 壞習慣5、喝水的時機不對楊尚峯說,很多女性在睡前喜歡喝杯溫水,但這卻會造成隔日起床臉部、眼皮出現泡腫的現象,這是因為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睡覺期間因為無法排尿,體內的生理機制自動把水分留住,而這些多餘的水分容易在睡覺時跑到組織液中,因此隔天起床就會造成浮腫的現象。不過,一般來說,在身體機能正常的狀況下,早上起床後腎臟自然會將多餘的水分排出,通常不會造成持續性的水腫。因此,不要因為怕浮腫而不喝水,想喝水通常是因為身體內的含水量已經不足,不喝水反而會造成負擔。若腎功能正常,體內多餘的水分會在一、兩個小時之內就會排除,喝水其實無妨;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喝,不要 一次灌下太多水,以免造成身體的負擔。 壞習慣6、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熬夜所造成的水腫,是由多重因素所形成,楊尚峯解釋,一般來說,成年人一天的活動下來,會讓大約1公斤的水分累積在下肢組織中,若夜晚沒有適當的休息讓這些血液回歸、恢復正常,就等於是阻斷了自我修復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很容易水腫。另一方面,熬夜時必須提振精神,一直刺激交感神經的結果,會使腎臟強制回收水、鈉,造成水腫的現象,因此,熬夜不但會因為休息不足、也會因為交感神經失調而造成水腫。 延伸閱讀: ·腳腫是腎臟出問題? 用1分鐘檢查你的腎健康 ·腳水腫、浮青筋是靜脈曲張? 嚴重會致命!生活中「1動作」常無意識就做了 
-
2021-02-14 科別.婦科
「13個子宮內膜癌因子」年輕女性要注意! 太胖、愛吃炸物快戒
50多歲的李太太是子宮內膜癌病人,在接受子宮內膜癌手術後,開始出現下肢淋巴水腫,剛開始大腿有些輕微浮腫,休息後也無法消除,後來症狀加重,左邊腳掌至大腿的整個浮腫,直徑大小都約莫右邊正常下肢的近兩倍左右。不僅造成外觀的嚴重改變,也影響到活動、手臂或腿部的皮膚變得粗厚與乾燥,並隨時伴隨癢的症狀,造成生活上的不適,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子宮內膜癌淋巴廓清術後產生的併發症。子宮內膜癌 13個危險因子要注意子宮內膜癌是臺灣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體癌(子宮體癌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而超過九成的子宮體癌都屬於子宮內膜癌)列居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十名,且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林俊宏表示,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含肥胖、高熱量高油飲食、賀爾蒙因素,如:不曾懷孕、初經早或停經晚、更年期服用雌激素,或是老化、缺乏運動、第2型糖尿病、近親或自身有子宮體癌或大腸癌家族史、乳癌或卵巢癌、子宮內膜增生、曾接受骨盆腔放射治療等。治療子宮內膜癌 易釀下肢水腫後遺症針對子宮內膜癌治療,多是以傳統開腹式手術、微創手術-腹腔鏡或達文西為主,儘管腫瘤僅限於子宮內,但在沒有生育的考量下,醫師一般會建議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主動脈淋巴腺等,再依照病理化驗的結果確立病人的癌症期數,以準確預後和確定適當的治療方法。不過,許多子宮內膜癌病人在依照標準治療法接受全面淋巴結廓清術後,恐有淋巴水腫、下肢淋巴無法回流導致腫脹、手術時間較長、神經受損、增加術中出血量、術後形成淋巴囊腫壓迫或感染、疼痛等潛在的副作用問題;而2008、2009年發表的大型跨國隨機分配研究顯示,針對早期子宮內膜癌病人,淋巴結廓清術可能在治療上沒有太大的益處,若過度清除淋巴結,對病人後期的生活品質可能會有極大的影響。前哨淋巴結造影 減少後遺症、癌症復發機會林俊宏說,淋巴系統是腫瘤細胞轉移的途徑之一,前哨淋巴結是與腫瘤連接的前端淋巴結,當病人發生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時,前哨淋巴結常是主要轉移處。而前哨淋巴結造影方法就是將造影劑注入腫瘤周遭組織,醫師可以精準的切除該前哨淋巴結,不必將所有淋巴結都移除;在歐美的研究發現,初期子宮內膜癌手術使用前哨淋巴結造影方式,可以減少下肢水腫的後遺症,也不會有較高的癌症復發率。此外,前哨淋巴結造影術已用於其他類型的癌症,約莫40年前,前哨淋巴結的觀念就被提出,主要運用於體表惡性腫瘤,後來才廣泛應用在乳癌上。近年來,也開始被應用在婦癌手術。不僅減少後遺症、不影響癌症復發率,因為取出的淋巴結較少、較精準,手術副作用也明顯降低,且減少手術出血量。林俊宏提醒,透過定期的子宮頸抹片篩檢和對於不正常陰道出血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增加存活率。延伸閱讀: ·常經痛、經血多小心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6大症狀」只要有月經就可能出現 ·停經、無性行為就不會得子宮頸癌? 國健署揭「女性宿命」
-
2021-02-11 養生.運動天地
養氣經絡瑜伽/按壓穴位改善腿部水腫
按壓穴位改善腿部水腫病機緣由腎的濕氣比較容易停留在下半身,就像毛巾掛在架上時,若毛巾扭得不夠乾,所有的水分,會往下聚集到毛巾的下方,形成下方水分積聚的現象。因此當腎陽不足時,水分無力被回送或是代謝,濕氣只好往下沉積,造成腿部容易腫脹或是水腫。而腎陽不足所引起的濕氣停滯也會出現在臉上或是全身,這也是有些人為何會在睡醒時眼睛或臉顯得浮腫,所以只有提動腎陽才能改善水腫的狀態。經絡瑜伽帶來的療癒湧泉穴能同時調節腎陰和腎陽的狀態,因此在序列中,運用了英雄式和瑜伽磚兩者的結合。當英雄式的前腳保持膝蓋彎曲時,湧泉穴能藉由瑜伽磚所創造出足跟和腳趾上提的斜面,得到充分的按壓。另外,與腎氣協同運作膀胱經,有除濕作用的承山穴,也因為腳跟的角度關係,被深層的打開。英雄一式(運用瑜伽磚)1.從貓式開始,兩手心貼地於肩下,兩腳膝蓋跪地,大腿垂直地面。2.一腳向前,來到手臂的內側,將瑜伽磚以平擺橫放方式放到腳底,以腳底湧泉穴的位置,將腳踩在瑜伽磚上,後方的腳膝蓋伸直,腳尖朝向45度踩於地面。3.兩手心相對,維持肩的寬度,貼於耳朵的兩側,來到後仰的位置上。4.後側腿部的臀部維持收縮,核心也保持收縮。5.停留5個呼吸。英雄一式(運用瑜伽磚)前彎1.接續上方的姿勢,核心維持收縮,椎節向上延伸,兩手繼續貼於耳旁。2.向前前彎,腹部貼於大腿上,背部維持力量3.停留5個呼吸。英雄一式(運用瑜伽磚)穴位按摩1.接續上方的姿勢,兩手下貼於瑜伽磚上。2.後方的腳跟離地,停在腳趾頂地的位置上,位於磚上的腳,腳跟離地,再下踩回地上,兩者反覆來回各10次。三角式(運用瑜伽磚)1.接續上方的姿勢,前方的腳伸直,腳趾尖用力捉緊瑜伽磚,後方腳踩地,腳趾尖朝向側面。2.一手貼於前側內側的磚上,上方另一側的肩膀後旋,手向上伸直,手心朝向側面,身體呈扭轉。3.停留5個呼吸。幻椅式(運用瑜伽磚)1.接續上方的姿勢,前方的腳,膝蓋回彎折,腳跟踩地。2.後方的腳也向前,兩腳維持彎曲,都踩在磚上,兩腳併攏。3.兩手向前伸直,膝蓋來到腳趾頭的上方。4.停留5個呼吸。5.再把膝蓋打開伸直,兩手手心相對,貼於耳朵兩側。6.停留5個呼吸。7.兩者反覆進行10次。※ 本文摘自《養氣經絡瑜伽》。《養氣經絡瑜伽》作者:葉鳳凰 出版社:積木出版日期:2020/12/05《養氣經絡瑜伽》書封。圖/積木提供
-
2021-01-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拒當小腹婆、大肚男 跟著美女中醫這樣做
肥滋滋的頑固小腹難以消除?可能是沒用對方法!!小腹成因百百種,需要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剷除小腹。本次,邀請中醫師彭溫雅一同分享,如何打造平坦小腹。有減重經驗者都知曉,小腹最難瘦。導致有人懷疑,一旦脂肪累積於小腹,是否就永久定居不離去?彭溫雅表示,消除腹部脂肪最佳方法是運動,不過,造成小腹原因眾多,仍須先了解成因,尋求最適切的解決方式。水腫型大部分的人都有水腫問題,只是輕微與嚴重的差別。有些人因代謝速度較慢,難將身體多餘水分排除,容易產生水腫。彭溫雅說,如果有此問題,建議要忌吃生冷食物(包括冰飲),並多加運動,提升身體代謝率,讓水分順利排除。姿勢不良型長期久坐久站,最怕站姿與坐姿不正確,使身體為維持平衡,而進行自我調整,例如:骨盆可能因此而前傾或後傾,進而造成小腹凸出。彭溫雅指出,如果有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從姿勢改善做起,或請推拿師幫助處理。氣虛型有人明明四肢纖細,卻唯獨小腹凸出,彭溫雅解釋,此類小腹婆通常是氣虛型小腹。若有此問題,最根本作法是,調整生活作息,不熬夜、抽菸、喝酒,並培養良好運動習慣,並尋求專業中醫師幫忙調理,都可以有很不錯的效果。脂肪型指得是因肥胖產生小腹,是最常見造成小腹婆、大肚男的原因。彭溫雅提醒,改善方式便是:快擬訂最適合自己的減重計畫,不只是從飲食調整,還需要加入規律運動,並可尋求專業中醫師幫助,可加快減重速度。便秘型便秘已成為現代文明病之一,彭溫雅說,如果滿肚子宿便,當然會形成小腹,建議多攝取高纖食物,如新鮮蔬果、優酪乳等;增加運動、多喝水,促進腸道蠕動。別忘了,也可找專業中醫師調理體質。此外,從日常生活習慣進行調整,也可避免「小腹婆」、「大肚男」稱謂,緊緊跟著你不放!!1.避開精緻澱粉 改吃全穀根莖類近年風行生酮飲食,認為徹底杜絕澱粉,就能夠杜絕脂肪上身。但此觀念並不正確!彭溫雅表示,完全不吃澱粉,不一定會瘦小腹,反而會造成營養失衡,影響健康。不妨選擇對身體有益的澱粉類,如全穀類(糙米、全麥、燕麥、藜麥或五穀雜糧等)、根莖類(如地瓜、南瓜、馬鈴薯等),除了增加飽足感,還能攝取其中富含之維他命B群、鐵、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彭溫雅笑著說,「只要拿捏好分量,吃澱粉也不用擔心會變胖,還可提升精神活力」。2.多吃利尿食物 加速水分代謝如果有水腫問題者,建議多吃薏仁、冬瓜、紅豆、綠豆、菠菜、西瓜等利尿食材,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而其他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紅茶、綠茶等,雖具有利尿效果,但攝取過量恐有心悸、失眠、焦躁等狀況發生,建議不要攝取過量較佳。3.減少鹽分攝取 避免水分滯留彭溫雅表示,過多的鹽分會讓身體內的水分更難排除,使水腫問題越顯嚴重,導致身體看起來浮腫、發胖。因此,像是零食、罐頭、泡麵等高鹽食物,盡量避免食用或減量攝取,減少發胖機會。4.遠離甜食與壞油 降低肥胖機會高糖分也是造成水腫的兇手之一,所以,平時要多注意飲食中的攝取量。彭溫雅解釋,糖分跟鹽分一樣,會使過多的水分滯留體內,使外觀看起來腫胖,建議少吃為妙。雖然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油≠肥胖」,而其中的關鍵在於,攝取的油是好油?還是壞油?結論來說,油脂能讓人獲得飽足感,如果適量攝取優質的好油,就不會有發胖的問題,建議可用橄欖油取代沙拉油等。
-
2021-01-12 養生.抗老養生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 小寒過了,大寒將至,體內陽氣開始生長● 祛寒保暖,為來年健康打底● 冬天脾胃虛寒,要補脾氣腎氣寒流接連報到,明明穿了好多層衣服,還是冷到不想動,這樣你可能沒抓到冬天祛寒保暖的重點。開業中醫師彭溫雅提醒,現在做好驅寒保暖,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好底子。她並傳授祛寒妙方,兩款暖身茶飲、五個保暖關鍵穴位,加上早上出被窩靠一支吹風機,就能就讓全身暖起來。1月5日是小寒,20日是大寒,彭溫雅表示,這是冬天最後兩個節氣,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長,以備進入萬物生長的春天。此時陽氣不像夏天外顯,反而潛伏於體內像個小火爐,所以人們會感到消化功能變好、食欲旺盛。冬天吃太油膩 脾胃負擔重雖然吃東西可以讓身體溫暖,但並非祛寒保暖的正道。彭溫雅說,冬天食欲旺盛,短時間內若暴飲暴食,吃下太多油膩、重口味食物,反而會讓脾胃負擔太重、脾氣虛,加上天候濕冷,結果痰濕堆積於身,身體浮腫無力,精神不濟。要從內達到祛寒保暖,建議避免吃太多冰冷或油膩辛辣的食物。婦幼補脾氣 男性長者補腎彭溫雅提醒,保暖、避免室內溫差過大,是冬季保藏陽氣的重點,因為寒冷和溫差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容易使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會導致循環不良,手腳冰冷、關節疼痛,其中以膝關節不適最常見。脾胃腎在冬天容易虛寒,建議女性和兒童把重點放在補脾氣,男性長者則要補腎氣。推薦五味子茶、杜仲茶兩款暖身養生茶飲,分別可用於補脾氣、補腎氣。起床先熱穴位 由下往上吹早起離開被窩時,冷熱差異大。彭溫雅建議,可在床邊擺一支吹風機,還有早上起來要穿的衣褲、襪子,先用吹風機把五個重要保暖穴位吹一遍,再穿衣服,保證全身暖烘烘。吹風機保暖的技巧是從下往上吹,依序是腳底的湧泉穴、肚臍的神闕穴、後腰的命門穴、頸後的大椎穴、頭頂的百會穴。寒氣從腳底上來 穿襪保暖彭溫雅說,不需要吹太久,只要開始有溫暖的感覺,就可以穿上該部位的衣物,從襪子、上衣、圍巾、帽子依序穿上。寒氣都是從腳底上來,所以穿襪是保暖關鍵,即便在家也要穿上襪子或拖鞋,不要赤足踩地,否則就算穿很多,還是會感到寒冷。